2022-08-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肺炎
共找到
13154
筆 文章
-
-
2022-08-25 養生.健康瘦身
染疫少動易發胖 專家教3招「不挨餓減重法」
● 青壯年男性每10人有6人過重●不運動、飲食沒節制,一周可能會胖1.5公斤● 不挨餓減重法:調整飲食順序、慎選食材台灣「胖仔」愈來愈多!隨著本土新冠疫情大爆發,500多萬人染疫確診,導致許多有運動習慣的人不敢運動,久而久之就「懶得動」,肥胖人口因此激增。專家表示,若缺乏運動、食量未減少,約2至3個月就會胖3.5至7公斤,建議民眾應盡速恢復運動,嚴格控管飲食,包括調整飲食順序、慎選食材等,才能不挨餓成功減重。台灣躍升東亞第一胖台灣人肥胖問題逐年增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年肥胖研究統計,台灣躍升東亞第一胖。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徐國峯表示,35至44歲男性過重或肥胖比率67%,等於每10人有6人超標,但65歲以上女性過重及肥胖比率卻高於男性。新冠疫情期間,確診民眾居家隔離,若照常吃三餐、點心但沒運動,體重很容易直線飆升。徐國峯舉例,一名個案過去有上健身房習慣,因確診後減少健身次數,待在家時間較長、飲食也沒控制,70公斤的他,僅2到3個月就胖了3公斤,過去鍛鍊的「六塊肌」沒多久就團結一塊。多吃少動 3個月恐胖7公斤徐國峯指出,胖3公斤其實很簡單,7700大卡熱量會增加1公斤,像上述個案,原先上健身房運動1小時能消耗400至600大卡,若不運動,每天減少消耗400大卡,加上每天多吃一塊麵包、一份鹹酥雞,一周就可能胖1.5公斤,不到2、3個月就會胖3.5至7公斤。「七分吃,三分動!」徐國峯建議,飲食應以正常三餐為主,避免吃點心、消夜或炸物、速食;更應逐步恢復過去運動習慣,染疫康復者若還未能立刻重訓或激烈運動,可先從簡單的走路開始,半小時約可消耗300大卡,穩定消耗熱量,有助於維持正常體態。肥胖者 易有三高慢性病徐國峯提醒,肥胖者容易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BMI超過30者,近9成有代謝症候群;肥胖也可能引發多發性關節疾病、肝腎功能損傷、心血管疾病等,甚至增加新冠肺炎感染後重症及死亡機率。若透過飲食及運動控制效果不佳,則可透過藥物介入或手術治療改善。營養師林俞君建議,可依照國健署「我的餐盤」口訣,自我檢視三餐飲食是否過量。若飲食量沒增加,但體重上升,可經由調整飲食順序、注意食材挑選、保護腸道提升免疫等3方式減重。先吃菜再吃肉 少吃甜點飲食管控上,林俞君強調,正餐要吃飽,避免額外吃甜點,飲食順序應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質如肉類、豆腐或雞蛋,最後吃飯、麵等澱粉類。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可促進代謝,減少脂肪合成,又有飽足感,因而減少澱粉攝取。食材盡量選用原型食物,避免重口味、油質過多或精緻糖太多食材,像里肌肉比五花肉好,牛肉可以選牛腱;吃湯麵比乾麵好;生菜沙拉沾醬比淋醬好。林俞君建議,染疫康復者可多攝取蔬果及蛋白質食物,腸道是人體免疫大本營,蔬果的膳食纖維能幫助腸道建立好菌,且富含維生素C具抗氧化作用,可提升保護力;蛋白質食物可多選擇食用低脂肉如牛腱、里肌肉等,以及雞蛋、豆製品、海鮮、魚類等,如此可以恢復體力又不發胖。
-
2022-08-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致病力強? BA.5青壯年染疫者多 羅一鈞:僅傳播力更強
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今於「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節目表示,本周全國染疫率以20至40歲年齡層增加速度較快。民眾擔心是否BA.5與BA.2有不同的致病原理,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以目前觀察來看並沒有不同,只是傳播力BA.5較高,同時也更有重複感染可能性。陳秀熙說,目前全台疫情仍處於「地方流行」,整體單日感染率約為0.1%,但北北基桃、竹苗宜花東地區疫情已緩緩上升,而南部地區沒有明顯上升,至於離島地區隨著暑假旅遊遊客減少,疫情逐步下降,20至40歲年齡層增加速度較快,19歲以下及50至69歲族群也有小幅上升。民眾擔心是否BA.5與BA.2變異株有不同的致病原理,才造成此次疫情流行狀況以20至40歲年齡層為主。羅一鈞說明,BA.5與BA.2在目前的觀察來講,並沒有太大差異,歐美的資料顯示,BA.5對中樞神經影響比BA.2小;但香港這波BA.5疫情有腦炎相關個案,因此對於兒童腦炎不可掉以輕心,跟BA.2一樣都會引起病症,導致MIS-C或腦炎,指揮中心後續會持續觀察疫情變化,進行分析跟統計。不過,羅一鈞也說,BA.5比起BA.2傳播力有明顯增加,因此可能重複感染會成為未來這波疫情的主要趨勢,尤其確診超過三個月以上的民眾,但三個月內也可能會重複染疫,民眾不可掉以輕心。至於日本邊境研擬放寬,入境旅客皆不須持72小時PCR陰性報告,台灣是否考慮跟進?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日本調整免持72小時PCR證明,但根據了解,附帶條件是要打滿三劑疫苗,入境上限每天2萬人,一周14萬人。台灣目前一周5萬,台灣跟日本都是穩健開放步伐,從影響性較小、風險較低的項目一路開放,一但這波疫情高峰開始確定往下,開放時機就會到。但針對邊境開放,觀光局日前提交出入境指引,王必勝表示,離旅行團開放還有一點時間,出入境指引有諸多細節待討論。爭議項目為何?王必勝說,其實大部分都有共識,都是細節部分待討論,內容已大致底定,「什麼時候開放?」才是目前的討論重點。
-
2022-08-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2萬8397例近期新高 境外+173 較上周增15%
本土+2萬8397例近期新高 境外+173 較上周增15%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本土個案2萬8397例、境外個案173人,另確診個案中新增死亡18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和上周三相比增加15.1%,這周確定會比上周升溫。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說,為近期新高。今日新增2萬8397例本土病例,為1萬2998例男性、15,390例女性、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6,313例),台中市(3,393例),台北市(3,317例),桃園市(3,301例),高雄市(2,329例),台南市(1,705例),彰化縣(1,090例),新竹市(858例),新竹縣(839例),苗栗縣(744例),屏東縣(662例),雲林縣(614例),宜蘭縣(607例),基隆市(488例),花蓮縣(476例),嘉義縣(419例),南投縣(411例),台東縣(307例),嘉義市(232例),澎湖縣(158例),金門縣(131例),連江縣(3例)。今日新增18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2例男性、6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17例具慢性病史、13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9日至8月20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7日至8月21日。今日新增17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95例男性、7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15例),印尼(6例),美國及柬埔寨(各5例),菲律賓及泰國(各4例),英國及馬來西亞(各2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及法國(各1例),另126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24日至8月2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11萬5052例確診,分別為2萬5767例境外移入,508萬923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691例死亡病例,其中9,67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071例、台北市1,092例、台中市973例、高雄市899例、台南市755例、桃園市731例、彰化縣556例、屏東縣405例、雲林縣303例、南投縣288例、苗栗縣226例、嘉義縣224例、基隆市215例、宜蘭縣193例、嘉義市160例、花蓮縣155例、新竹縣152例、台東縣139例、新竹市95例、澎湖縣25例、金門縣18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中重症+127、死亡18例 30歲女確診4天亡新冠肺炎疫情今天新增死亡18例、中重症127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中兩例較年輕個案為兩例30多歲個案;其中一例30多歲女性確診四天後死亡。今天新增死亡個案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17例具慢性病史、13例未完整接種三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9日至8月20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7日至8月21日。其中一例30多歲女性,無慢性病史、曾接種三劑疫苗。8月13日快篩陽性,8月15日高燒至41度、昏迷送醫,有休克現象。急診插管使用呼吸器,電腦斷層發現腦水腫,8月16日急救無效,死因為缺氧性腦病變、癲癇重積及新冠肺炎。30多歲男性、有高血壓病史,接種兩劑疫苗。5月18日經PCR陽性確診,居家照護後解隔離。6月10日因出現發燒、呼吸窘迫、意識改變,而送醫院急診,經過急救無效,當天過世。當時死因判斷為呼吸衰竭、疑似腦出血,新冠確診則放入其他死因。後因新冠肺炎改為直接死因之一,因此於今日補提列。新增中重症包括中症104例、重症23例,無特殊兒少個案。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3174例,死亡8837例。再延長1個月 住宿長照機構公費快篩政策至9月3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各類型住宿式及社區式照顧機構需定期公費快篩之措施,延長至今年9月30日止,篩檢頻率仍維持為服務對象每週定期快篩2次(身心障礙者、失智症者、2至18歲則每週1次,未滿2歲免篩),工作人員每週至少1次,已確診康復者3個月內免篩檢,後續再視疫情狀況調整篩檢頻率。指揮中心說,Omicron BA.4、BA.5等變異株病毒持續在全球擴散,9月份疫情恐有升溫跡象,尤其住宿式機構照顧較多慢性病及重症高風險族群的長者,應持續警惕避免發生機構群聚感染風險,故公費快篩延長實施至9月30日,而公費快篩試劑已於7月底陸續寄出。指揮中心指出,發放對象為住宿式長照機構、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精神復健機構、一般及精神護理之家、兒少安置機構、兒少團體家庭、榮譽國民之家等住宿型照顧機構,以及日間照顧中心、家庭托顧、身心障礙社區式照顧服務、早期療育機構以及托嬰中心等社區型照顧機構。指揮中心提醒,公費快篩試劑配送數量,以服務對象每人每週2劑及工作人員每人每週1劑估算,請各類機構及單位確實落實防疫政策,降低感染風險。
-
2022-08-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幼兒感染過不用再接種疫苗? 黃立民:等於只接種半次
BNT幼兒疫苗預計本周六開打,但有許多家長恐因孩子曾感染過新冠肺炎,接種意願低。李慶雲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自然感染產生的保護力頂多像「打了半次疫苗」,接種疫苗的免疫反應仍較好,因此呼籲家長在下一波BA.5疫情來臨前,盡快帶孩子接種幼兒疫苗。黃立民表示,前一波疫情因疫苗進度無法趕上,因此兒童為主要感染對象,截至8月中旬10歲以下兒童確診病例已超過50萬例,中重症個案則超過300例。而隨著兒童疫苗和幼兒疫苗陸續到貨,下一波疫情前可趕得上提供孩童保護力。 黃立民表示,從國外數據和臨床發現,兒童確診、住院個案大多未完整施打疫苗,完整接種疫苗可以降低兒童重症率、死亡率,對於新冠後遺症、MIS-C也有預防作用。目前台灣採購的是BNT和莫德納幼兒疫苗。黃立民表示,和成人疫苗不同,這兩種疫苗在幼兒疫苗接種上的劑量和接種方式都「分道揚鑣」,莫德納打兩劑、BNT需打三劑。根據BNT研究數據顯示,6個月23個月完整接種三劑保護力達75.5%,二到五歲以下完整接種三劑疫苗保護力可達82.3%。莫德納疫苗6個月23個月完整接種兩劑保護力達53.5%,二到五歲以下完整接種兩劑疫苗保護力可達36.8%。在預防重症方面,接種疫苗後對MIS-C的保護效果有九成,而臨床上也初步看到對腦炎、新冠後遺症有預防效果。但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已經感染過新冠肺炎,等同於接種過疫苗,接種幼兒疫苗意願低。黃立民則指出,因自然感染時感染的是完整得病毒,當中有五、六個基因反而會抑制人體的免疫反應,也因此許多人感染過後病情拖很久。而疫苗則是只接種「需要的基因」,因此誘發的免疫反應較自然感染好。「自然感染比較像是打了半次疫苗」,黃立民表示,自然感染後再接種疫苗的保護力會比僅完整接種二或三劑疫苗好,但千萬不能因為感染過而不接種。他也提醒,許多家長因為擔心副作用和不良反應,所以接種完一劑疫苗後就不再打了,但一定要選擇同一種疫苗接種完整劑量,否則沒有效、還得重新接種。幼兒疫苗常見副作用為急性發燒、局部紅腫痛熱,至於心肌炎的發生機率較青少年低很多。
-
2022-08-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防範重症突破性感染 專家:長者應速接種第4劑疫苗
隨著新冠病感染人數上升,許多人出現長新冠症狀,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今於「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節目表示,疫苗如何預防長新冠,非常關心的議題,且安養機構居民及住院病人應速接種第4劑疫苗,這是維持長者等免疫低下族群保護力的關鍵因素,同時也降低重症突破性感染。陳秀熙研究團隊成員陳庭瑀則指出,經以色列、加拿大研究發現,安養機構居民及住院病人接種第4劑疫苗效應,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達49%及81%,而美國研究也發現,洗腎患者接種第4劑疫苗後,可以增加抗體濃度3.4倍,而長照機構染疫康復者接種疫苗,則可以降低50%的感染風險。此外,研究團隊成員許晨陽說,長新冠症狀是染疫者痊癒後,但體內仍出現高病毒持續發炎反應,經國際研究發現,接種疫苗後也可以預防長新冠症狀為50%至80%。另開學在即,19歲以下族群教育權十分重要,防疫措施要如何調整,以降低學童亦機會,另疫苗如何預防長新冠,非常關心的議題。研究團隊成員蔡芳均說,經國際研究發現,新冠疫情對貧窮、患有疾病及童工來說,於閱讀、運算等基礎學習能力將受到影響,因此必須透過系統性的教育課程,促進孩童學習情形。蔡芳均說,依美國孩童在校指引來說,必須戴口罩、打疫苗,配合隔離檢疫措施、維持社交距離、重視空氣品質管理,重視個人衛生等,以避免學童染疫。
-
2022-08-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國BA.5疫情逐漸升溫 這兩個地區上升最為明顯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疫情逐漸升溫。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今於「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節目表示,本周全國疫情仍處於地方流行,整體單日感染率約為0.1%,但北北基桃、竹苗宜花東地區疫情已緩緩上升,而南部地區沒有明顯上升,至於離島地區隨著暑假旅遊遊客減少,疫情逐步下降。陳秀熙說,於年齡層染疫率升高情形,於20至40歲族群增加速度較快,19歲以下及50至69歲族群也有小幅上升,目前應避免70歲以上民眾染疫情形增加,以防出現重症突破性感染,增加死亡率。陳秀熙指出,Omicron變異株突破性感染,實在令人關注,目前應重新給予新思維,從免疫科學角度,新冠病毒侵入鼻腔粘膜,如果體內有足夠的中和抗體及免疫記憶T細胞時,即有無突破性感染的保護,但若中和抗體及免疫記憶T細胞不足,就出現輕症或重症突破性感染。因此,高血壓、糖尿病、HIV、慢性腎病、心臟血管新冠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免疫力不佳的族群需提高警覺。陳秀熙指出,若要體內有足夠的中和抗體及免疫記憶T細胞,首先一定要接種疫苗,其次,隨著社區感染人數增加,且多為輕症突破性感染時,不需要過度擔心,因可以避免出現重症突破性感染,降低死亡率,即可以建立免疫防火牆。陳秀熙表示,目前各年齡已都有出現突破性感染問題,其中以75歲以上族群出現重症突破性感染比例最高,且經分析發現,50歲以上族群多於2月28日接種追加劑後,疫苗保護力已於7月31日降至最低,長者仍應做好防疫避免感染,並盡速接種第4劑疫苗。
-
2022-08-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染疫後留意心血管症候群 醫教你認識9大新冠後遺症、長新冠
資訊來源: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 陳玠宇 長新冠症狀五花八門,認識9大新冠後遺症!台灣逐步走向後疫情開放時代,防疫政策亦逐步鬆綁,當前新冠肺炎流行變種病毒株Omicron之重症死亡率較低,根據目前統計資料,整體死亡率約為萬分之二至十左右,絕大多數感染多為輕症,即便未進入中重症,仍有部分感染者可能會有殘存後遺症,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定義,新冠確診者在染疫後3個月內,發生持續性症狀或後遺症長達2個月以上為「長新冠症候群」,目前統計全球約有1至2成感染者,在病毒急性感染康復後會有此現象,涵蓋症狀五花八門,包含各器官、系統或感官病症,常見的有: (1)呼吸系統性:持續呼吸困難、喘、肺部纖維化、呼吸道痰液增多、慢性咳嗽。 (2)心血管系統:心悸、胸悶、胸痛、心肌炎、心律不整、血栓。 (3)腦神經系統:焦慮、憂鬱、情緒失常、失眠、疲倦、腦霧、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功能障礙。 (4)骨關節系統:肌肉關節痠痛、骨質代謝異常。 (5)內分泌系統:甲狀腺功能異常、月經週期改變。 (6)腎臟泌尿系統:腎功能惡化、急性腎損傷、排尿改變。 (7)腸胃消化系統:腹脹、腹痛、腹瀉、噁心、反胃、食慾不振、胃食道逆流。 (8)皮膚系統:皮膚紅疹、潰瘍、掉髮。 (9)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包含兒童MIS-C及成人MIS-A。 染疫後留意「心血管症候群」,不尋常胸悶、胸痛提高警覺!針對心血管系統方面,近期美國研究發現,感染新冠肺炎之試驗者,在12個月後與對照組相比,增加併發症發生率。心血管併發症約有4.5%,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包含心肌梗塞、中風、總死亡率約為2.3%。心律不整約為2.0%,其中超過半數為心房顫動。其他心血管失常病症,包含心臟衰竭及非缺血性心肌病變約為1.3%。血栓栓塞病症約為1.0%,缺血性心臟病約為0.7%,當中7成3為急性冠心症,而4成為心肌梗塞。腦血管病症約為0.5%,當中7成為中風,0.1%為心臟或心包膜發炎病症,包含心包膜炎與心肌炎。 男出現長新冠症狀劇烈,檢查發現嚴重心律不整!32歲黃先生,無已知之過去病史,今年5月中旬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除了有常見的呼吸道症狀外,也併發胸悶、心悸、喘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幾近暈厥,由於症狀加劇,遂至心臟內科門診求診,經檢查發現併發嚴重心律不整,心室頻脈發作持續時間長達將近20秒,經醫療處置及藥物調控後,已漸趨穩定,心肺症狀也逐漸改善。 高風險群慎防染疫後重症,作好防疫勿信謠言保健康!近期亦有研究針對Omicron變種病毒分析演變成重症之危險因子,包含未接種疫苗之個體,尤其是40-64歲男性合併兩種以上之共病症,或是65歲以上多重共病症患者。然而,有接種疫苗之65歲以下患者在感染新冠肺炎後演變成重症風險則較低。 在現今全球逐步解封開放的後疫情時期,新冠肺炎類流感化是必然的趨勢,因此做好個人防疫,增強自身免疫力,以及提早給予高風險病人口服抗病毒藥物,針對病症嚴重患者給予必要之針劑抗病毒藥物、免疫調節藥物、支持性治療與呼吸輔助是當今最重要的課題,切勿聽信網路或坊間謠言,隨意接受未經科學實證之治療或偏方,以免傷身得不償失。 《延伸閱讀》 .腦中風警訊!醫教「微笑、舉手、說你好」檢視。 .慎防心肌梗塞,不明胸痛別大意,醫教3分鐘觀察!
-
2022-08-24 養生.抗老養生
處暑後要防秋燥症!皮膚乾癢、呼吸道疾病易出現 醫授「秋季保養之道」
今年8月23日是24節氣中的「處暑」。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意味着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這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呈下降趨勢。中醫師吳宛容表示,「處暑」後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養生重點為預防「秋燥」。「秋燥症」主要表現是皮膚乾澀粗糙,鼻腔乾燥疼痛或口燥咽乾等,需要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以免發展為疾病。 處暑後易有呼吸疾病 飲食上可注意「潤肺滋陰」處暑後,陽氣日消,陰氣日盛。但此時盛夏的餘熱還沒有消除,是俗稱的「秋老虎」的時節,因此不少民眾仍然會覺得天氣炎熱。吳宛容指出,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與其擔心肺炎疫情,不如從自己做起,做好個人衛生之餘,多多養肺增強免疫力,內外兼施,未病先防!吳宛容認為,此時氣候漸偏乾燥,耗損人體津液,而燥氣最容易影響的就是「肺臟」。飲食可多吃潤肺效果食物以「顧肺」,例如,水梨有潤肺清熱、止咳消痰功效,蓮藕清肺熱、解渴除煩,蜂蜜可補脾胃、潤腸、潤肺,白木耳則能養陰清熱潤燥,最合適肺氣不足者保養使用。緩解乾咳患者症狀! 中醫推養氣潤肺茶吳宛容透露,「陰虛燥熱」以及「體質虛弱」的民眾,容易因為本身呼吸系統內濕度不足,在吸入乾燥空氣時,刺激氣管誘發乾咳,症狀為「痰少膠粘難咯」,咽喉乾癢少津,鼻乾唇燥。接著說,燥咳時,治療會採用具「養陰生津潤肺止咳」功效的麥門冬、玉竹、天花粉、川貝母、沙參、西洋參、款冬花、百合等藥材。【養氣潤肺茶】▸材料:西洋參5克、麥門冬5克、沙參5克▸作法:將中藥材用600c.c.的水煮沸後,小火煮10分鐘,放溫飲用。▸功效:西洋參補氣養陰,增強免疫力。麥門冬潤肺生津、沙參養陰清肺。有乾咳症狀者,每日白天可服用1杯。這類長者易皮膚乾、癢 除退化與生活作息有關針對血虛、陰虛型體質,容易皮膚乾燥、搔癢,吳宛容坦言,這類人多數為年長者,由於年紀大,身體機能走下坡,尤其是肝腎虧虛,體內的血不足而無法濡養皮膚表面,特別在天氣轉涼、人體皮脂腺分泌減少之時,皮膚容易乾燥發癢。除了老化因素,平常作息及飲食失調,如經常熬夜,嗜吃炸烤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都會耗損陰血,加重血虛問題,吳宛容說明,治療上,中藥調理常以補肝血的四物湯或六味地黃丸當作基底,再加減其他藥材,譬如可以滋潤、補血的當歸,或者有助保濕的麥門冬。【補血潤燥止癢湯】▸材料:麥冬15克、黃精15克、黃耆10克、玉竹15片、枸杞10克、紅棗5顆排骨適量。▸作法:先將藥材清水洗淨後,排骨先川燙1次,藥材再與排骨放入1000c.c.水的鍋中,用小火熬煮約30分鐘,待滾後加入少許鹽巴,再熬煮約5分鐘即可關火。▸作用:麥冬、玉竹養陰潤燥,可滋潤肌膚;枸杞補肝腎,明目; 黃精可補血潤肺;黃耆可以補氣,提升血液循環進而達到潤膚效果。有皮膚乾癢問題者,1周可服用2至3次。處暑易有不適者 中醫師提注意事項吳宛容提醒,處暑易有乾咳及皮膚乾癢問題的人,平時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少吃辛辣及油炸燒烤食物,同時要多到戶外運動,調暢情緒,避免生氣傷陰。而容易乾咳、皮膚癢、便秘的人,建議多補充溫水或蜂蜜水改善乾燥。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秋天大便又乾又硬? 「4大體質」潤腸通便要這樣做 ·咳嗽是感冒還是秋燥? 觀察1地方就能判斷 
-
2022-08-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2萬6095例反轉上升 死亡、中重症雙創新低
本土+2萬6095例反轉上升 死亡、中重症雙創新低【2020-08-23 聯合報/記者楊雅棠、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國內新冠肺炎今天新增2萬6095例本土個案、287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8例中重症個案、16例死亡,都雙創新低;其中死亡平8月16日的死亡新低人數,中重症則是自5月3日以來相隔112天新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較上周二增加3000多例,上升13.9%,看起來這周會開始有明顯的疫情上升。今日新增例本土病例,為1萬1959例男性、1萬4121例女性、1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5,258例),台北市(3,189例),台中市(3,038例),桃園市(2,673例),高雄市(2,179例),台南市(1,650例),彰化縣(1,132例),苗栗縣(762例),新竹縣(711例),屏東縣(692例),雲林縣(666例),新竹市(659例),宜蘭縣(647例),花蓮縣(503例),南投縣(464例),嘉義縣(439例),基隆市(424例),台東縣(319例),嘉義市(307例),金門縣(199例),澎湖縣(161例),連江縣(23例)。今日新增1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且具慢性病史、9例未接種3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6月24日至8月17日,死亡日期介於7月23日至8月20日。另無特殊中重症個案。今日新增28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61例男性,12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9例),美國(7例),日本(6例),印尼(3例),泰國、新加坡、英國及馬來西亞(各2例),香港、柬埔寨及匈牙利(各1例)移入,另25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8月1日至8月2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08萬6521例確診,分別為2萬5593例境外移入,506萬87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監院「3+11」報告輕放? 莊人祥重申政策始末去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機組人員檢疫制度從「5+9」改為「3+11」引發討論。監察院調查報告昨出爐,認為指揮中心當時未善盡對外詳細說明責任,應檢討改進。國民黨立委砲轟監察院連糾正都沒有,「監察院可以關門了」。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從頭說明相關規定的放寬始末。莊人祥表示,2020年底前機組員的檢疫規定原本就是「3+11」,因應年底秋冬專案才改為是「7+7」。當時也在觀察是否可以落實外站接觸,也確保航空公司可以落實責任。待秋冬專案告一段落,發現外站防疫措施進步很大,包括有一次性房卡、監視錄影器等輔助,違規情形大幅降低,因此改為「5+9」。4月13日再次檢視管理成效,違規件數為0,且採檢9000多人都是陰性,才決定進一步放寬「3+11」,也就是三天居家檢疫採檢,及後續11天自主健康管理。另針對監院報稿指出現行法令未明確規範指揮中心指揮官作成決策前須經何種會議的法定程序和製作、公開會議紀錄。但對人民知的權利非常重要,因此依中央法規標準法第五條規定,「其他重要事項」應以法律定之。莊人祥昨天也表示,確實現行法令未明確規範指揮官作成決策前須經何種會議的法定程序及應製作、公開會議紀錄,但已允諾未來會針對「傳染病防治法」進行修法,現也在進行中,不過沒有上路時間表。至於未來相關決策是否會製作會議紀錄,莊人祥強調,過去正式會議也都會議紀錄,當時只是因為指揮官臨時召集幹部討論,而未有記錄人員,但每次會議也都會盡量記錄。
-
2022-08-23 醫聲.領袖開講
開卷有醫|陳建仁談因果螺旋:尋病因、防犯罪,還有助親密關係!
「人為何生病?」「小孩為什麼變壞?」前者是古今中外流行病學者永恆的叩問;後者則在重大社會案件後,總會引起網路輿論,議論著狂暴是為何生成。其實人類社會中,許多的「為什麼」,都可以透過因果辯證逐一釐清。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出版新書《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闡述他集結四十餘年研究精華創建的「因果螺旋模式」。除了探索疾病成因,也提供另類的思考模式,讓讀者運用於生活中,爬梳事物成因與本質,提升對於生活的掌握度與自信。為尋疾病根源 科學家曾提多種因果推論模式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不論是慢性病、急性傳染病,都需要盡快梳理出疾病根源,以利透過精準公衛策略進行防治。然而,陳建仁指出,在推斷疾病因果時,人們容易出現因果錯置、導因為果、見樹不見林等因果謬誤。陳建仁在書中以洗腎室病人感染C型肝炎比例較高為例,「到底是C肝引起腎臟病而需要洗腎?還是腎臟病人在洗腎時感染C型肝炎病毒?」C肝一直以來是台灣的國病,根據針對洗腎病人的長期追蹤,發現病人開始洗腎前未感染C肝,意即患者有可能是在洗腎室因針頭使用而感染C肝;另一項研究則發現,慢性C肝會引起末期腎病。也就是說,C肝與洗腎之間的關聯相當複雜,既可能是C肝導致腎病而洗腎,也可能是在洗腎時感染而得到C肝。為了推論疾病成因,流行病學家推出了各式各樣的因果論證方式,如因果輪、因果網、因果三角等。而陳建仁提出的因果螺旋,則把疾病由微觀至巨觀,影響力由小到大進行分析,並加入了時間的因素。因果螺旋強調時間因素 事態隨時間演進而擴大「因果螺旋模式,就是當我們要解決一個很複雜的社會現象,或者疾病流行的問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考慮到過程中,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促進因子存在。」陳建仁說,若能夠深入了解從疾病演進初期,到後來對整個社會、國家和世界影響,找出每一個階段的多重驅動因子,「對於疾病的控制就會加深,疾病對人類的影響也就可以減到最小。」陳建仁的因果螺旋論述,強調與時俱進。「在整個過程當中,時間因素是最重要的,隨著時間,事態會不斷擴大。」陳建仁說,在事態擴大的過程中,有許多不同的驅動因子相繼出現。在分子細胞層次的驅動因子,帶來的可能是生物學方面的影響。當因果螺旋推進到「人與人之間的傳染」,甚至對整個社會的衝擊時,陳建仁說,社會因素以及人類的生活飲食習慣,甚至國與國之間的互助合作,就會進入因果螺旋,成為新的影響因子,意即呈現「多階段、多因果」。不同的致病因素相繼出現,並且隨著時間增大影響範圍,就構成了論述中的「螺旋」樣貌。因果螺旋運用在解決疾病問題時,可以幫助學者想得更全面。「一個好的科學家,想要去解決疾病的問題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需要有跨域的合作,考慮到更多層面,不論何種公衛策略都能夠更圓滿。」陳建仁舉例 ,若以因果螺旋來看新冠肺炎疫情,在個人層次時,接種疫苗相當重要;然而,隨著疫情擴大,為了有效控制新冠肺炎傳播,消除「疫苗的國家主義」,幫助貧窮國家取得疫苗就變成當務之急。意即在因果螺旋的不同階段,應有不同的防治措施。親密關係、犯罪也適用 防微杜漸避免憾事發生除了在公共衛生、流行病學領域應用,因果螺旋也可以應用在你我的日常生活中,或是解釋重大社會現象。看似難解的家庭、犯罪等問題,透過因果關係的梳理,找出事態擴大之前「出了什麼問題」,就能夠有機會阻止悲劇發生。陳建仁說,不良少年、社會犯罪者的生成,即是一例。在一開始,導致行為偏差的原因可能極為單純。然而,在家庭、朋友等層次時,若沒有人介入關心,找出原因加以導正,一個原先正常的人就可能變成對於社會有重大負面影響的人。陳建仁說,所以人際間的關懷很重要,可以防微杜漸。另一個例子,是關於親密關係。陳建仁說,夫妻間關係的破裂,時常起因於很小的誤解。若彼此都沒有真正去深究其因果關係,並加以解決,而是放置不管,隨著時間演變,誤會就有可能逐漸加深,使感情受到很大的影響。「從因果螺旋角度來看,很多事情都是預防勝於治療。」陳建仁指出,在一件事的不同狀態、演進過程中,需要「超前預防」,若等到事態擴大,可能已錯過時機。陳建仁說,希望在日常生活當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能透過因果螺旋的思辨模式,探究事物真相,掌握正確原因,就能更有自信的面對每一天。
-
2022-08-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新增本土1萬6669、境外242例個案 較上周一增7%
今新增本土1萬6669、境外242例個案 較上周一增7%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1萬6669例本土個案、242例境外移入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新增死亡23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比起上周一約7%,但死亡和境外移入個案則和之前差不多。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7728例男性、8937例女性、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個案分布為新北市(3,470例)、桃園市(2,087例)、臺北市(1,984例)、臺中市(1,832例)、高雄市(1,300例)、臺南市(1,082例)、彰化縣(687例)、新竹縣(529例)、苗栗縣(505例)、新竹市(467例)、屏東縣(424例)、雲林縣(355例)、宜蘭縣(318例)、基隆市(292例)、南投縣(276例)、花蓮縣(273例)、嘉義縣(272例)、嘉義市(177例)、臺東縣(168例)、澎湖縣(86例)、金門縣(83例)、連江縣(2例)。今日新增2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3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0例具慢性病史、15例未接種3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9日至8月1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9日至8月19日。今日新增24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27例男性、11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18例),泰國(8例),美國(4例),韓國(3例),德國及菲律賓(各2例),西班牙、關島、奧地利、新加坡、印度及印尼 (各1例)移入,另19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22日至8月2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06萬178例確診,分別為2萬5311例境外移入、503萬481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657例死亡病例,其中9,64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069例、臺北市1,089例、臺中市969例、高雄市891例、臺南市746例、桃園市731例、彰化縣556例、屏東縣403例、雲林縣302例、南投縣288例、苗栗縣226例、嘉義縣220例、基隆市215例、宜蘭縣193例、嘉義市162例、花蓮縣155例、新竹縣152例、臺東縣138例、新竹市93例、澎湖縣25例、金門縣18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新冠增一歲女嬰死 發病後四天昏迷猝死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中重症57例、死亡23例。其中新增一例一歲女嬰死亡個案,出現感冒症狀後四天送醫,當天確診即死亡。目前12歲以下兒童死亡個案增至28人。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3019例,死亡8803例;新增死亡案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以上,其中20人具慢性病史、15例未接種三劑疫苗、9人超過80歲。其中新增一例兒童死亡個案,為一歲女嬰,未接種疫苗、無慢性病史。8月12日開始出現感冒症狀,14日呼吸急促、15日高燒至39度,並於當天在家中昏迷,被家人緊急送醫。送醫時已無心跳呼吸,檢驗PCR陽性確診,當日死亡。法醫相驗為新冠肺炎併呼吸衰竭。中重症個案則出現三例兒童MIS-C個案。一例為一歲男嬰,6月9日曾確診,8月6日起出現高燒、紅眼、皮疹、腹瀉等症狀,8月10日至急診,檢查有結膜炎、喉嚨紅腫、頸部淋巴結腫大,診斷為疑似MIS-C住院。經治療後病況好轉,於8月15日出院。八歲女童,有先天心臟病史、曾接種一劑疫苗,7月22日曾確診。8月14日起出現發燒、頸部腫痛、喉嚨痛、腹痛、嘔吐等症狀,17日至急診診斷為急性淋巴腺炎。住院後持續發燒、血壓偏低,懷疑MIS-C收治加護病房,治療後病況改善,8月21日轉至一般病房。九歲男童,無慢性病史、無接種疫苗,曾於6月2日確診。8月16日起出現發燒、嘔吐、疲倦等症狀,17日至急診檢查有喉嚨紅腫、結膜炎、皮疹,診斷為MIS-C,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184例,包括27例腦炎、22例肺炎、3例敗血症、10例哮吼、112例MIS-C、1例心肌炎、3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及6例到院前死亡;上述個案已有28人死亡。新冠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占比增 全國升至18%國內今天新增34例BA.5本土個案,其中一起家庭群聚為接機感染,其餘皆為散發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國內BA.5的佔比約18%,北部約23%、中南部約10%。新增34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本土個案,為22名男性、12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分布為北部26例、中部2例、南部6例,確診日介於8月3日至8月14日。其中兩位為一對北部50多歲夫妻,因前往機場接自新加坡返國的家人,因同車而確診。羅一鈞表示,目前BA.5在國內佔比不高,顯示為先前的疫情仍有一定的防火牆。另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2株BA.4、57株BA.5、3株BA.2.75,個案分別為33例男性、2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8月3日至8月16日。BA.5個案分別自越南(10例)、菲律賓(5例)、德國、美國及新加坡(各4例)、泰國(3例)、日本、馬來西亞、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加拿大、韓國及土耳其(各2例)、俄羅斯、印尼、義大利、丹麥、塞席爾、紐西蘭、南非、柬埔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瑞士及烏茲別克(各1例);BA.4個案分別自韓國及法國(各1例);BA.2.75個案分別自印度、泰國、美國(各1例)移入。羅一鈞表示,BA.4、BA.5在境外移入個案中已佔85%;BA.2.75占比也來到4.5%,需要關注。截至目前國內累計檢出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BA.4為78例、BA.5為 605例、BA.2.75為8例、另累計92例BA.5、3例BA.4本土確定病例,尚無BA2.75本土確定病例。指揮中心說明,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8月17日資料指出,BA.5變異株現為全球主流株,佔比約為74%,BA.4變異株佔比約為8%,迄今至少121個國家通報 BA.5變異株感染病例,已於歐美及日、韓、紐、澳等多國廣泛傳播,造成病例、住院及重症數增加,鄰近新加坡、中國大陸、香港、泰國、印尼及越南等亦均報告BA.5變異株本土疫情;隨病毒持續演化,BA.5變異株分支(BA.5.X)病例增加,其中以BA.5.1及BA.5.2.1為多,需持續追蹤監測。依現有研究顯示,接種加強劑疫苗對BA.5變異株仍具保護力,且為預防住院、重症及死亡之有效方式,呼籲符合條件對象加速完成接種疫苗。指揮中心強調,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為加強本土個案Omicron BA.4、BA.5等變異株病毒監測,指揮中心已增加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於COVID-19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另規劃以現行呼吸道病毒合約實驗室監測網絡加強社區中個案之監測。另外,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指揮中心呼籲民眾仍須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疫措施,並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
-
2022-08-22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主題館【腦中風】腦中風前兆有哪些?這些症狀快打119,救命關鍵一次看!
台灣每年有3~5萬人發生腦中風,根據衛福部資料,近年腦中風的死亡率雖從全台第一名調降至第四名,不過中風後的病人失能比率將近6成,顯示中風仍是導致失能的最大原因。腦中風前兆有哪些?而腦中風總是來得又急又快,該如何預防、緊急處置和降低失能,是全台民眾關注的課題。這篇文章會告訴你:📍腦中風前兆有哪些? 📍腦中風症狀怎麼辨識? 📍為什麼腦中風要打119?📍腦中風發生時,什麼事不能做?📍哪些人可能會腦中風? 📍急性腦中風發生時,「誰」在保護你? 📍全台急性腦中風救護懶人包! 「藝人納豆在年初驚傳中風送醫,女友依依回憶那天,納豆雙手舉起時不平衡、左半邊臉沒有反應、口齒不清。」「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於餐會間,突然身體不適,左手無法舉起、說話困難,緊急送醫後確定是出血性腦中風。」「藝人余天在家時,突然感覺右手、右腳麻痺,趕緊打給家人求救,經檢查發現腦部有血管堵塞,判定為小中風。」從數據看腦中風Infogram發生腦中風時,一定要知道的6件事!1.腦中風有哪些前兆?腦中風是因為腦部的血流受到阻礙,無法供應氧氣給大腦,而發生腦功能的障礙,以下為發病時可能會有的前兆:●半側肢體或臉部麻痺無力●暈眩、步伐不穩●口齒不清、語言障礙●四肢不協調、平衡障礙●原因不明的劇烈頭痛●理解能力喪失●半身感覺障礙●眼球偏向一邊、無法看向對側2.如何辨識腦中風?為提高民眾警覺,台灣腦中風學會對民眾宣導好記的辨識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只要其中一項做不到,應該立即撥打119送醫,爭取治療黃金時間。●Face微笑:臉部表情是否不對稱或嘴角歪斜 ●Arm舉手:單側手腳是否無力、舉不起來●Speech說你好:說話是否口齒不清●Time儘速就醫:發生以上任一症狀,應立即撥打119送醫3.發生中風症狀,為什麼要打119?三總神內主治醫師同時是社團法人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李俊泰表示「搶時間是中風治療的一環」,腦中風屬「急、重、難」疾病,消防救護員在運送腦中風病患的路程扮演重要角色,例如送醫途中能提早聯繫責任醫院,讓醫療先動起來,另外是救護路途的順暢,節省時間、及早接受藥物治療,對病患後續復原有很大的貢獻。📍119可以,快速辨識症狀:急性腦中風的症狀有時與其他疾病類似,民眾在緊急狀況時可能無法做出判斷,這時就需要依賴消防救護員的敏銳度和專業經驗,做第一時間的辨識。📍119可以,通報責任醫院:在送醫途中,消防救護員可提早通報與聯繫責任醫院,提供病患狀況讓醫院能盡早啟動腦中風救護團隊,加快病患到院後的處置。📍119可以,縮短到院時間:救護車不僅可使救護路途更順暢,節省病患到院時間,更重要的是將病患送往能夠治療急性腦中風的醫院,幫助病患及早接受藥物治療及可能的手術治療。4.發生中風症狀時,這些事千萬不能做!❌ 聽說在指尖、耳垂放血,可以延緩腦中風症狀?有些人聽信民俗療法,以為透過放血,促使血液疏通,能搶救腦中風、緩解症狀。事實上,腦中風是因為腦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導致腦功能障礙,可分為缺血性腦中風和出血性腦中風。國健署也指出,出血性腦中風若以針刺放血,反而可能刺激血管造成收縮,惡化出血狀況,不利病情。❌ 腦中風是因為血壓高,趕快吃降血壓藥就會好?當腦中風發作,因大腦的調節功能故障,加上腦血管已被阻塞,吃降血壓藥物不僅無法救急,還會使得血液灌流至腦部的量更加不足,可能加劇病情,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不等救護車,自行開車或搭計程車去醫院更快?急性腦中風的治療,僅有具備緊急處理能力的合格醫院才能處置,許多人自行到診所或習慣就診的醫院後,才發現這些醫療院所不具有能以注射靜脈血栓溶解劑進行治療,或動脈取栓手術的技術與設備,白跑了好幾趟。所以,一旦發生腦中風,應立即通知119,由消防救護員協助送往具有緊急醫療能力,可處理腦中風的合格醫院,並紀錄發作時間點以利診斷。>>【延伸閱讀】搶救腦中風 迷思大破解5.每間醫院都可以治療急性腦中風嗎?台灣針對責任醫院分為一般級、中度級和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可以治療急性腦中風的醫院以中、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為主,其中也有責任醫院設有腦中風中心,都能夠在119通報後,以最快速度啟動醫療團隊,使病患能得到立即、有效及最少併發症的治療。>>【查詢離我最近的中、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6.腦中風病患到院後,會做哪些事?腦中風分為缺血性腦中風和出血性腦中風,兩者的治療方式依發生原因而有所不同,不過相同之處是,兩者都必須在短時間內,快速做出正確的治療判斷。缺血性腦中風和出血性腦中風之比較表格Infogram病患送到醫院後,可能會經由電腦斷層(CT)及核磁共振(MRI)檢查是否有出血狀況,作為判斷治療方向的依據;若確診為缺血性腦中風,須於發病的黃金治療3或4.5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才能夠達到最佳的療效;若是出血性腦中風,則須把握時間,緊急手術治療。所以腦中風病患從發病到送醫,每個環節都不能被耽誤,以免錯失治療良機。「這些人」和腦中風有關係,一定要小心!哪些人可能會腦中風?腦中風與你的距離,原來這麼近常見的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是各種疾病的源頭,腦中風也不例外;而現代人常有的壓力大、過勞也是危險因素;心房顫動更是容易被忽略的危險因子,心房顫動患者發生中風的機會是一般人的5倍以上。腦中風危險因子:●糖尿病患者 ●心臟病患者 ●高血壓患者 ●抽菸、飲酒過量●心房顫動患者 ●壓力大過勞●肥胖●高血脂患者 ●中風家族史 ●中風病史>>【延伸閱讀】除八大危險因子 紅斑性狼瘡患者中風風險高專家點名:壓力大、過勞者須檢視腦中風風險李俊泰說,消防與醫護都是往急難現場衝的工作,本身也是壓力大的風險族群,他印象極深是一名消防員從中風康復,且在巡迴課程現身說法,從發生症狀到意識到自己可能是急性中風,後續就醫處置急救的過程描述得栩栩如生,讓其他消防隊員也趕緊回頭檢視自身健康狀況。呼籲民眾,若有嘴角歪斜、身體單側無力、說話不清楚或頭痛暈眩等症狀,應提高警覺,立即撥打119送醫,可以的話,記下發病時間,蒐集病患過往病史,提供救護員快速辨識的參考。>>【延伸閱讀】突然不識字 38歲消防員腦中風救一人就是救全家,鋪設腦中風照護網路台灣正快步走向超高齡社會,隨之而來的心血管疾病增加,李俊泰形容,醫院每天都有民眾因罹患腦中風造成臥床失能,如能依循糖尿病照護網絡,為腦中風從預防、治療到長期照護鋪設「腦中風照護網路」,救一人等於是救全家,國家財政上也能省下龐大的長照負擔。舉例來說,針對高風險、高齡族群是否在常規健檢中納入心電圖檢查等,提早揪出心房顫動等症狀。但因事涉跨部會整合以及健保給付等資源,仍待政策支持。>>【延伸閱讀】首次中風弱化症狀感受度 二次中風更難察覺、死亡率達25%「急性腦中風教育課程」全台巡迴,攜手護台灣!消防、醫療、媒體三方合作,共創護國神山!新冠肺炎期間,台灣腦中風學會攜手聯合報與消防體系,將腦中風急救與演練融入消防急性腦中風教育課程中,目前已走過17座城市,近4000人受訓演練。藉由此次課程,消防學員回饋第一線救護的觀察,可能影響救護時間的原因分別有,民眾有指名醫院的習慣,造成跨區送醫問題;偏鄉所在的中重症責任醫院不足,例如台東;醫院內神經科與急診科是否有緊密合作機制,讓病患在急診室即可盡快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rt-PA),搶治療時效。>>【延伸閱讀】急性腦中風「急、重、難」 治療搶時間、降失能※全台消防大隊,若有團體課程需求可聯繫:02-86925588分機2396(王小姐)、分機2384(劉小姐)。【全台急性中風救護故事】懶人包報你知>>【延伸閱讀】搶救腦中風!跟時間賽跑 桃竹苗形成區域聯防>>【延伸閱讀】中風進程快 速辨識快送醫 新竹工程師多,年輕人熬夜、壓力大要注意!>>【延伸閱讀】究竟是不是中風?台大醫教你「一條皺紋辨別法」>>【延伸閱讀】掌握急性腦中風黃金時間 救命關鍵該怎麼做?>>【延伸閱讀】疑似中風症狀突然發生 打119搶快送醫降低失能風險>>【延伸閱讀】急性中風治療創紀錄 遠離失能兩關鍵:FAST及早辨識、打119送醫>>【延伸閱讀】腦中風?!速辨識、快送醫遠距治療助攻 避免患者失能>>【延伸閱讀】腦中風治療3部曲:119通報、到院治療、術後復健>>【延伸閱讀】為何冬天容易中風?溫差大是致命主因!專家籲做一事保命>>【延伸閱讀】阿公和平常不一樣?這些症狀可能是中風!快打119求救>>【延伸閱讀】注意「最後正常時間」速就醫 攸關腦中風投藥、復健治療>>【延伸閱讀】搶快送醫減少失能!當救護員安撫腦中風患者 圍觀者勿影響病患情緒>>【延伸閱讀】八成患者不知自己中風!先打119 勿自行就醫>>【延伸閱讀】急性中風治療分秒必爭 花蓮消防啟動「接駁救護」南病北送搶救生命>>【延伸閱讀】急性腦中風做對兩件事 降低腦損傷與失能打119送醫、讓可決策者同行>>【延伸閱讀】手腳無力只是疲累?千萬不要忍!當心是急性中風>>【延伸閱讀】急性中風不能拖!與時間賽跑,搶救離島重症【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2-08-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新增2萬2137、境外260例 本土疫情正式突破500萬
今本土新增2萬2137、境外260例 本土疫情正式突破500萬國內新冠肺炎今天新增2萬2137例本土個案及260例境外移入,今年以來累計確診的本土個案已破500萬例,達500萬3549例。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6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確診人數較昨天多約210例,增加1%;較上周日增加約1300例,上升6.4%。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1萬93例男性、1萬2041例女性,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852例),台北市(2,618例),台中市(2,556例),桃園市(2,438例),高雄市(1,805例),台南市(1,345例),彰化縣(828例),新竹市(658例),苗栗縣(649例),新竹縣(643例),屏東縣(574例),宜蘭縣(536例),雲林縣(466例),基隆市(432例,南投縣(383例),花蓮縣(361例),嘉義縣(330例),台東縣(204例),嘉義市(192例),澎湖縣(135例),金門縣(124例),連江縣(8例)。今日新增2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4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2例具慢性病史、19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4日至8月18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5日至8月18日。今日新增260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34例男性、12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4例)、美國、菲律賓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3例)、土耳其、法國及柬埔寨(各2例)、日本、紐西蘭、英國、印度、印尼、新加坡、泰國、荷蘭、香港、德國及瑞士(各1例)移入。另230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23日至8月2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04萬3275例確診,分別為25,069例境外移入,5018,15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634例死亡病例,其中9,61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064例、台北市1,088例、台中市968例、高雄市889例、台南市744例、桃園市729例、彰化縣556例、屏東縣402例、雲林縣300例、南投縣288例、苗栗縣224例、嘉義縣220例、基隆市215例、宜蘭縣193例、嘉義市160例、花蓮縣155例、新竹縣150例、台東縣138例、新竹市92例、澎湖縣25例、金門縣18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中重症增1歲童MIS-C 幼兒第2劑首日接種1600人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中重症97例、死亡26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新增一例孩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個案,仍在一般病房觀察中。另六個月到四歲第二劑疫苗昨開打,累計1697人接種,占該年齡層0.2%。今新增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4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2例具慢性病史、19例未接種三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14日至8月18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5日至8月18日。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2963例,死亡8780例。中重症個案則出現一例兒童MIS-C個案,為一歲男童,無慢性病史也未接種疫苗。曾於7月16日確診,8月15日起出現發燒、嘔吐食欲下降等症狀,8月18日赴急診檢查有草莓舌、嘴唇紅腫、結膜炎,初步診斷為MIS-C,給予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治療,目前仍在一般病房觀察治療中。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180例,包括27例腦炎、21例肺炎、3例敗血症、10例哮吼、109例MIS-C、1例心肌炎、3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及6例到院前死亡;上述個案已有27人死亡。根據統計,六個月到四歲幼兒疫苗接種情形,目前第一劑共接種14萬7588人,該年齡層接種率達18.9%;第二劑共接種1679人,接種率為0.2%。至於全國疫苗接種率第一劑為92.4%、第二劑86.4%、追加劑第一劑71.9%、追加劑第二劑8.7%;其中65歲以上追加劑第二劑接種率為32.2%。疫情微升 莊人祥:BA.5疫情到年底估增300萬人染疫本土新冠肺炎疫情自4月爆發,當時指揮中心預估這波疫情的總染疫人數約落在人口數的15%至20%;而截至今天已破500萬例,達500萬3549例,約占總人口數21.7%。針對接下來將面臨新一波的BA.5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預估疫情高峰只會有一個月,到年底約會再增加300多萬人染疫。日前指揮中心表示,應看當周總人數與上周比較,才能較為確定疫情走向。莊人祥今天表示,8月14日至20日的總確診人數較上一周增加約1900人、上升1.3%,疫情微升。而這幾周疫情的上升幅度都比預期稍緩,但不排除這周會有明顯的上升。另因應變異株的流行,各國都針對次世代疫苗進行審查中。日前指揮中心表示,須針對使用的變異株和疫情趨勢進行討論由於國內審查考量的前提非常多,因此確切審查通過時間未知。莊人祥今天表示,目前ACIP暫定9月初開會,但也必須等待食藥署是否通過次世代疫苗的EUA,才能確定開會時間。
-
2022-08-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小孩在公園玩可比照戶外運動脫口罩?指揮中心回應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放寬部分戶外活動可脫口罩,包括有飲食需求時、騎機車或腳踏車,還有可保持一公尺社交距離的室外運動、空曠戶外工作、山林海濱活動、易弄濕口罩之水域活動。有家長反應,孩子在公園玩,活動量大,汗如雨下,卻因不確定這算不算「戶外運動」,沒人敢脫口罩,很擔心孩子「沒確診、先中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兒童在戶外的「遊樂場」或「運動場」遊玩,可比照「戶外運動」規定,也就是說,與不特定對象保持一公尺社交距離時,可不戴口罩;反之,若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一公尺社交距離,還是要戴口罩。莊人祥說,上述規定還是限定兒童在戶外「遊樂場」或「運動場」從事之活動,並非泛指兒童在「戶外遊玩」的所有情境。比方說,如果是媽媽牽著小孩在街上行走,小孩跑來跑去,這應該就不算。不過,這些更細的規定對家長來說,似乎並無太大意義。王姓家長說,為了保持社交距離,恐怕只能在日正當中、四下無人時,才能脫口罩在公園遊戲場玩。邱姓家長表示,相關規定都是站在成年人的立場去看待「戶外運動」,沒有考量到兒童的天性和遊戲權,對於已確診康復或已接種兩劑疫苗的孩子來說,也不太公平。至於在公園長椅坐等孩子的家長或祖父母,如果一公尺社交距離內沒有其他人,可以脫口罩嗎?莊人祥表示,依現行「因應COVID-19疫情防疫措施及裁罰規定」,外出時應全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下可暫免佩戴口罩的例外情形,不包括「在公園坐著。」今年持續高溫,中央氣象局示警今起至下周二有極端高溫發生機率,在戶外長時間戴口罩,想必更加煎熬。指揮中心是否有可能研議「室外氣溫超過某一高點,可維持社交距離之戶外場合一率免戴口罩」?莊人祥說,已經考量過很多保持社交距離即可不用戴口罩的戶外情形,但「室外溫度」隨時隨地變化,不適合用作為不戴口罩的情境條件,以免造成民眾無所適從。
-
2022-08-21 養生.營養食譜
朱慧芳/腐朽與神奇的諾麗果
幾年前,朋友專程南下買了幾株諾麗果苗,分給我三株種在院子裡,不用特意照顧,倒也長得青綠茂盛,而且隔年就開始結果。那陣子諾麗果果汁的飲用風潮才剛興起,透過直銷管道的推廣,成為新興的保健飲品。熟識的有機產品進口商送給我試飲時,把諾麗果汁的保健功能講得頭頭是道,說它雖不能治病卻可以強身,聽起來似乎所有人都應該按時服用。歸納起來,就是要我把諾麗果汁當做是喝的綜合維他命的意思。不過,綜合維他命沒有味道,諾麗果汁的味道卻很強烈,這點從它的英文暱稱cheese fruit起司果,甚至是rotten cheese fruit腐爛的起司果就可略知一二。諾麗果是熱帶海島灌木,為了吸引動物和昆蟲前來幫忙授粉,演化出濃烈的熟腐味,不怕被海風吹散。要發出獨特且強烈的味道,植物本身必須有豐厚的組成,換成人類語言,就是飽含各種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多酚、油脂等等日常所需的,以及不常攝取的營養元素。由於對諾麗果的味道有成見,我對諾麗果汁也敬而遠之,院子裡的諾麗果樹也在一次超級寒流過後,懨懨不起。一直到新冠肺炎如大浪來襲,強化身體免疫力成為最有效的救生圈,我才想起這個幾乎被忘記的營養補充品。好像是心電感應似的,嘉義果農朋友丁家彥差不多就在那時跟我聯絡,很有自信的介紹他自種自釀的諾麗果酵素。他知道我平日以蔬食為主,建議我就當作補充營養,試試看他親手做的酵素。認識他這麼久,知道身為虔誠基督徒的他,是用對環境友善的自然農法對待作物,他的諾麗果酵素採用自行研究出的方式製作,原料只有諾麗果和枝葉,發酵時間超過一年半,期間連水都沒有添加,純粹就是果汁。小農自釀的酵素,跟大型工廠的機械化不能相提並論。家彥個性小心謹慎,為了避免可能的汙染疑慮,他將成品送去食品工業研究所,重複進行了二次檢驗,確定酵素的安全性,才開始介紹給朋友。原本在北部擔任軟體程式設計師的他,在轉業從農十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慣性的不放過小細節。他說,程式設計師是整天坐在電腦前的工作,就算離開螢幕,腦子也停不下來,程式永遠修改不完,自己的身體卻先垮了。還好當時下定決心轉業救健康,回鄉從農,整天在太陽下流汗勞動,作息正常飲食乾淨,不但挽回自己的健康,全家人也因此受惠。丁家彥的親身經歷很有說服力,加上他釀的諾麗果酵素經過長時間發酵,口感比我的味覺記憶好上許多,每次30cc的量,也符合我對營養補充的接受度,所以一路喝到現在。其實,保健食物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身體反饋,對我來說心安人就安了。●這次,家彥準備了200ml玻璃瓶裝的諾麗果酵素,要送給元氣周報的讀者,想要嘗試的話只需付運費,就可以免費獲得。數量限100瓶,有興趣一試的讀者請電:0988-190-268、05-3420787丁家彥先生或加LINE搜尋@553qybon
-
2022-08-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後能產生保護作用嗎?美國醫學會期刊最新研究出爐
美國醫學會期刊前天(2022-8-17)發表Long-term Effectiveness Associated With the BNT162b2 Vaccine Against SARS-CoV-2 Infection Among Adolescents in South Korea(輝瑞疫苗在韓國青少年中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長期有效性)。引言:新冠病毒Omicron 變體的出現導致青少年新冠病例激增。我們估計輝瑞疫苗在韓國青少年中對抗新冠病毒感染和嚴重感染的有效性。方法:在這項隊列研究中,我們比較了 2021 年 7 月 19 日至 2022 年 1 月 22 日期間韓國所有 12 至 18 歲青少年的新冠病毒感染率和重症感染率,按年齡、人口普查地區、疫苗接種狀況和疫苗劑量分類。感染被定義為通過PCR和/或快速抗原檢測證實的有症狀或無症狀的新冠病毒陽性。重症感染被定義為在實驗室確認新冠病毒陽性後 28 天內因 COVID-19 住院並接受高流量氧療、機械通氣、體外膜氧合或連續腎臟替代治療。使用時間依賴性 Cox 比例風險回歸模型,併計算來自具有協變量(性別、年齡、接種疫苗後經過的天數、人口普查區域、免疫受損狀態)的調整模型的 95% CI 的風險比 (HR) 以估計疫苗有效性為 (1 − HR) × 100。人日包括從未接種疫苗的青少年的隨訪天數和青少年在接種疫苗或審查前貢獻的天數。結果:在 2021 年 7 月 19 日至 2022 年 1 月 22 日期間,研究納入的 3,203,985 名青少年(1,549,490 名女性 [48.4%]、1,654,495 名男性 [51.6%])中,57.4% 的年齡在 12 至 15 歲之間,27.6% 為 16 至 17 歲,15.0% 為 18 歲。其中,29,285人感染了新冠病毒,11人感染了重症。 在確診感染的青少年中,55.4% 未接種疫苗,而 17.3% 和 24.0% 分別接種了 1 劑和 2 劑。所有 11 名重症感染的青少年均未接種疫苗。在接種2 劑輝瑞疫苗後,18 歲人群中估計的有效性為 75.5%(95% CI,65.8-82.4),16-17 歲人群中為 80.4%(95% CI,77.8-82.7),12 至 15 歲的人群中為79.2%(95 % CI,77.4-80.1) 。在接種第 3 劑疫苗後 30 至 59 天,18 歲人群的估計有效性增加至 55.2% (95% CI, 47.3-61.9)。討論:先前的研究表明,在出現新冠病毒Omicron 變體後,疫苗的有效性會降低。然而,很少有研究涉及青少年接種疫苗與 COVID-19 發病率之間的關聯。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接種輝瑞疫苗後,青少年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在接種第二劑疫苗後 30 至 59 天觀察到的保護作用有限。無論如何,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輝瑞疫苗與對嚴重新冠病毒感染的持續有效性之間存在關聯,如先前報導的那樣。這項研究有一些局限性。首先,基於疫苗接種狀態的測試行為差異可能引入了偏見,尤其是在 Omicron 激增期間。其次,新冠病毒基因組變異和疫苗接種時間都可能影響了研究參與者之間疫苗有效性的差異。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儘管免疫力減弱,但 2 劑新冠病毒疫苗可能足以保護青少年免受嚴重的新冠病毒感染。此外,可能需要接種加強劑疫苗以繼續保護青少年。原文:韓國青少年接種輝瑞疫苗,長期有效性
-
2022-08-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破五百萬人確診!本土+2萬1925 境外+236 死亡+36 中重症+117增3童重症,10歲男童MIS-C腎腸發炎腹水休克
本土+2萬1925 境外+236 死亡+36 新北逾4千例最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萬216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萬1925例本土個案及23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6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日新增病例數較昨天減少630例,減少2.8%,不過相較上周六增加870例,增加4.1%。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1,925例本土病例,為9,989例男性、11,928例女性、8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 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488例),台中市(2,689例),台北市(2,634例),桃園市(2,465例),高雄市(1,751例),台南市(1,336例),彰化縣(949例),新竹縣(628例),新竹市(609例),屏東縣(579例),苗栗縣(565例),宜蘭縣(545例),雲林縣(510例),花蓮縣(429例),南投縣(413例),基隆市(377例),嘉義縣(304例),嘉義市(215例),台東縣(204例),金門縣(130例),澎湖縣(90例),連江縣(15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3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3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4例具慢性病史、23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26日至8月17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6日至8月17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23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35例男性,10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泰國(8例),馬來西亞及越南(各6例),美國及日本(各4例),新加坡(3例),柬埔寨及奧地利(各2例),土耳其、加拿大、印尼、菲律賓、澳大利亞、香港及印度(各1例)移入。另194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22日至8月1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5,669,61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0,640,953例排除),其中5,020,895例確診,分別為24,810例境外移入,4,996,03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 2020年起累計9,608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9,59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059例、台北市1,087例、台中市965例、高雄市886例、台南市744例、桃園市727例、彰化縣555例、屏東縣401例、雲林縣298例、南投縣288例、苗栗縣222例、嘉義縣219例、基隆市215例、宜蘭縣193例、嘉義市160例、花蓮縣153例、新竹縣147例、台東縣138例、新竹市92例、澎湖縣25例、金門縣18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中重症+117 增3童重症 10歲男童MIS-C腎腸發炎腹水休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新增117例中重症個案,中症81例、重症36例,死亡新增36例。今日新增3例兒童重症MIS-C,其中1歲男童曾在7月底快篩陽,當時並未就醫,8月中旬出現發燒等症狀,赴急診PCR陽性確診,目前仍住一般病房治療。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增加3例兒童MIS-C個案,年齡介於1到11歲,都沒有接種疫苗。其中1歲男童,無慢性病史,7月24日快篩陽無就醫,也無通報,8月15日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鼻塞等症狀,8月18日到急診就醫,檢查發現全身皮疹、結膜炎,新冠PCR陽性確診,經醫師診斷為MIS-C,住院接受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目前病況改善,住一般病房。另外,11歲女童,沒有慢性病史,5月15日確診,6月27日起陸續出現發燒、全身皮疹、咳嗽,7月1日到急診就醫,檢查有血壓偏低,診斷疑似MIS-C,並收治住院,經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治療後病況好轉,已於7月13日出院。
-
2022-08-20 醫療.腦部.神經
咀嚼能力愈差愈易失智!會因認知功能退化、失認症、阿茲海默症等造成「吞嚥失用症」
彰化縣員榮醫療體系與高雄小港醫院、敏惠醫專、及中彰榮家結合產官學簽定「合作意向書」以協助促進長者吞嚥與咀嚼功能,員榮醫療體系總院長張克士說,很多人不知道咀嚼能力愈差愈容易失智,咀嚼與吞嚥功能關係到生活品質,才能讓長輩攝取均衡營養,並避免失智。員榮醫療體系總院長張克士、高雄小港醫院郭昭宏院長、敏惠醫專校長葉致誠、中彰榮家主任李維安等人昨天在退輔會中彰榮家簽訂「合作意向書」,張克士說,此次將針對中彰榮家長輩為照護對象,結合員榮體系復健科、牙醫部等與高雄小港醫院專業咀嚼吞嚥機能重建中心、敏惠相關科系師生,以重建長者「吞嚥退化」機能,除了治療長輩吞嚥及咀嚼問題,解決長輩吃的困擾外,也希望達到預防、及早治療的效果。研究發現,台灣65歲以上長者每10位高齡者可能就有1位有吞嚥障礙,員榮醫療體系復健科主任陳冠霖說,許多高齡者吃東西嗆咳、用餐時間過久、或用餐後口腔仍有食物殘留,經常是典型的「吞嚥退化」,有時嗆咳甚至造成吸入性肺炎。陳冠霖說,高齡者也可能因牙齒動搖,漸漸不喜歡咀嚼,甚至以流質食物代替,但愈不咀嚼,愈會讓口腔肌群功能退化,甚至造成吞嚥障礙,咀嚼也能刺激大腦皮質,降低失智症,咀嚼功能差與失智症可能會形成惡性循環,必須透過復健、牙科、營養師、語言治療師等跨科方式達到治療效果。員榮醫療體系語言治療師許哲維說,患有失智症長者的吞嚥問題更棘手,會因為認知功能退化、失認症、阿茲海默症等造成「吞嚥失用症」,會讓長輩們開始不願意接受由口進食,甚至不讓任何東西碰觸到嘴巴,也會造成口腔清潔問題。
-
2022-08-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使用家用快篩試劑,你都做對了嗎?一圖告訴你容易遇到的誤區及快篩呈陽性該怎麼辦
隨著疫情逐漸再次升溫,很多人又開始會擔心自己是否有染疫。若不幸出現疑似確診的症狀,可在家做「家用快篩試劑」來判斷自己是否確診。對此,指揮中心整理了幾點使用家用快篩試劑容易遇到的誤區,讓民眾能正確的使用家用快篩試劑。【2022-08-19 中央社/ 台北19日電】本土BA.5疫情即將到來,疫情指揮中心今天提醒,使用家用快篩試劑5大誤區,尤其當結果呈現陽性時,每1個人的試劑和健保卡一起拍照,不要多人的試劑一起拍。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未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估本土Omicron BA.5疫情最快8月中下旬將升溫。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天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未來疫情很快要上升」,之後也會陸續重申快篩陽性注意事項,也再提醒口罩配戴方式。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提醒,現在快篩陽性後經醫師診斷確診的規定照舊,但在使用快篩時有些容易疏忽事項要注意,包括在操作前要詳閱說明書、確認快篩試劑是否過期、採檢深度是否足夠等。另提醒民眾要等15分鐘再進行判讀,以免試驗影響結果。羅一鈞說,要確認是否出現控制線(C線),沒有這條線即無效;如果快篩檢驗為陽性,每1個人的快篩試劑和健保卡一起拍照,不要多人的試劑一起拍,以免影響醫師視訊診療判斷。使用家用快篩試劑,你都做對了嗎?1.詳閱說明書依步驟操作2.操作前確認是否過期3.如使用探檢刷採樣深度要夠,兩鼻腔都要深至2~2.5公分4.依照說明書指示時間再確認結果5.如結果未出現C線(控制線)為無效如果快篩結果呈現陽性,該怎麼辦?將檢測卡匣標註檢測者姓名及檢測日期,與健保卡放在一起拍照,並透過視訊診療,由醫生進行診斷。
-
2022-08-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22559 境外+260 死亡+32! 40多歲男打1劑發燒抽搐當天亡,10月大男嬰哮吼住ICU中
本土+22559 境外+260 死亡+32【2020-08-19 聯合報/記者許政榆、沈能元/台北即時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萬281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萬2559例本土個案及260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2例死亡。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今天新冠肺炎本土個案為2萬2559例,與前一天相比是少一點,但相比上周五是小幅增加,境外移入260例,比前一天是少一點,今天新增32例死亡,與前一天差不多。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2,559例本土病例,為10,264例男性、12,287例女性,8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739例)、台北市(2,757例)、台中市(2,710例)、桃園市(2,632例)、高雄市(1,762例)、台南市(1,392例)、彰化縣(938例)、新竹縣(700例)、新竹市(610例)、苗栗縣(601例)、宜蘭縣(567例)、屏東縣(565例)、雲林縣(517例)、花蓮縣(390例)、基隆市(357例)、南投縣(317例)、嘉義縣(315例)、台東縣(217例)、嘉義市(193例)、金門縣(140例)、澎湖縣(128例)、連江縣(12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3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3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0例具慢性病史、22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25日至8月17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5日至8月16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260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31例男性、12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20例),泰國(3例),中國、美國、南韓、新加坡、南非、柬埔寨、菲律賓及馬來西亞(各1例)移入。另22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20日至8月18日。40多歲男打1劑發燒抽搐當天亡 10月大男嬰哮吼住ICU中【2020-08-19 聯合報/記者許政榆、沈能元/台北即時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126例中重症個案,包括中症83例、重症43例,以及死亡32例。最年輕死亡為一名40多歲男性,曾施打一劑疫苗,沒有慢性疾病史,8月9日出現發燒、抽搐而送醫,到院時已無心跳,PCR新冠陽性確診,當天死亡。經過司法相驗,死因為新冠肺炎合併心肺衰竭。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新增4例兒童重症個案,包括3例MIS-C以及1例哮吼。哮吼為10個月大男嬰,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8月12日出現發燒、呼吸急促有雜音,8月13日到急診就醫,有呼吸窘迫及胸凹,血氧濃度偏低,PCR陽性確診,醫師診斷哮吼,收住加護病房並插管使用呼吸器,給予瑞德西韋、類固醇等藥物治療,8月14日拔管移除呼吸器,病況持續改善中,仍住加護病房觀察。3例MIS-C中,2例已出院,1例從加護病房轉至一般病房。包括3歲男童,6月7日確診,8月5日出現發燒、皮疹,8月7日就醫檢查,有結膜炎、肝炎,診斷為MIS-C及急性肝炎住院,給予免疫球蛋白,治療後病況好轉,已於8月13日出院。6歲女童,7月16日快篩陽但未就醫通報,8月12日起出現發燒、皮疹、紅眼,8月16日至急診檢查,發現有草莓舌、結膜炎,PCR陽姓確診,Ct值為32,近期才確診,因診斷MIS-C收住加護病房,給類固醇治療,8月18日病況好轉,轉出加護病房,目前在一般病房照顧中,他有接種過一劑疫苗。10歲男童,7月30日確診,8月4日出現發燒、紅眼、皮疹,8月10日出現腹瀉至急診,診斷疑似MIS-C住院,已於8月17日出院。目前國內兒童重症累計176例,包括MIS-C共105例,哮吼10例。死亡為27例。嬰幼兒輝瑞BNT疫苗來了 127.68萬劑上午抵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表示,今年第一批採購Pfizer-BioNTech幼兒劑型疫苗127.68萬劑,上午抵達桃園國際機場,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檢驗封緘預估8月26日完成,預計8月27日起配送各縣市政府,再提供給6個月至4歲幼兒基礎劑接種使用。本批效期至2023年4月30日。指揮中心指出,已於今年7月21日與香港復星公司及德國BioNTech公司簽署COVID-19疫苗供應協議第一次修正合約,並與美國Pfizer公司及德國BioNTech公司簽署兒童疫苗補充協議第一次修正合約,預定供應190萬劑幼兒劑型及110萬劑兒童劑型疫苗做為幼兒基礎劑(3劑)及兒童基礎劑(2劑)或追加劑使用。國內今年至8月18日累計新冠本土個案共493萬6993例,包括中重症2萬2749例,死亡8718例。指揮中心分析,兒童重症176例中,MIS-C的0到5歲發生最多,共有65例,占比67%,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呼籲家長盡快帶孩子接種疫苗,增加保護力。
-
2022-08-19 醫療.眼部
確診者眼睛模糊以為「新冠後遺症」? 醫師查出是這事造成
新冠疫情期間,確診者居家隔離,追劇打發時間也要當心。南投縣38歲陳小姐解隔離後上班,卻發現視力惡化、看東西模糊不清,她擔心是新冠後遺症,趕緊就醫。經醫師檢查,發現她在隔離期間關,整天追劇缺乏適當休息,導致乾眼症惡化,造成角膜損傷而影響視力。衛福部南投醫院眼科主任何建賢說,陳小姐8月初時確診新冠肺炎,居家隔離七天,隔離期間她並未出現相關症狀,因此趁這個機會窩在房間內熬夜追劇,相當過癮。沒想到在解隔回到工作崗位第一天,就發現看東西模糊不清,眼睛還有刺痛感。何建賢說,陳小姐用手機追劇,3C產品使用過度所致,加上連續多日專注觀看螢幕,使得眨眼次數減少,降低眼睛淚液分泌,而引起乾眼症。還有許多民眾晚間關燈滑手機、打遊戲或看劇,因瞳孔會在黑暗中放大,因此會讓更多光線進入眼睛,恐造成黃斑部病變之危害。若持續用眼習慣錯誤,乾眼症惡化恐造成角膜受傷,影響視力。陳小姐經過藥物治療後,已經緩解角膜損傷及乾眼之狀況。何建賢說,使用3C產品一小時就該休息10至20分鐘,避免在關燈情況下看電視和玩手機,隔離期間可至陽台或向窗外「望遠凝視」,降低視力惡化的可能性。
-
2022-08-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名家觀點/里長帶隊打疫苗 耕莘醫院院長林恒毅:攝取蛋白質 也助增強免疫力
新冠肺炎衝擊全球兩年多,COVID-19病毒將與人類長久共存,面對後疫情時代,新店耕莘醫院院長林恒毅表示,民眾今後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被病毒攻擊,提升免疫力,重視衛生習慣。政府、醫療院所、企業與民間團體更要合作建立社會安全網,例如由里長主動協助年長里民預約疫苗,甚至集體帶往接種站,都是抗疫路上最美好的風景。多攝取蛋白質 增加免疫力「新冠疫情也是再一次的人類浩劫。」林恒毅說,新冠疫情讓人回想起1918年歐洲發生的流感疫情,那是人類第一次面對流感大爆發,造成三千多萬人死亡。相較於20世紀初期,幸運的是人們已有高超的醫療技術與防疫措施,以台灣來說,從口罩到疫苗等防疫政策,各級醫療院所的治療與照護準則,都逐步引導全民建構起對抗新世代病毒的能力。林恒毅認為,未來新冠病毒可能與人類長期共存,在生活中民眾仍應保持警戒,保護自己不被攻擊。病毒侵襲人體的主要途徑是呼吸道,口、鼻則是「入口」,因此最簡單也最有效阻絕病毒的方式就是把口罩戴好,更要勤洗手,以免雙手成為傳播病毒的媒介,在公共場所和群聚地點也要隨時注意防護。要避免呼吸道的感染,首先應提升自身免疫力。林恒毅說,民眾日常飲食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才能促進免疫球蛋白等抗體的形成,同時配合適當運動,能有效增加免疫力。在家就醫 視訊門診成常態後疫時代的醫療環境也隨之改變。林恒毅表示,Omicron病毒襲台之初,一度造成醫療量能吃緊,但隨著衛福部推出視訊看診,就診秩序快速恢復,如今視訊門診已成常態,民眾可以從容的在家就醫,大大降低醫病雙方的負擔,也紓解疫情管控的壓力。林恒毅認為,智慧醫療絕對是未來的趨勢,隨著各種社群媒體與線上工具的普及,遠距醫療將更輕鬆方便。國家防疫與醫療政策上,也會進行法規鬆綁以及規畫更多元的遠距門診模式,方便獨居老人或行動不便的族群就醫,民眾也要學著適應新形態的數位就醫模式,年輕世代更應協助不善使用3C的年長者。兩年多的疫情戰役中,林恒毅說,最可貴的是部分非都會地區出現了強大的社區力量,例如新北市由里長發動,協助不會使用網路的年長里民預約疫苗、線上門診或集體帶到指定地點注射等,讓年長或經濟條件落後的民眾也能跟上科技醫療的腳步。結合公益力量 醫療無死角林恒毅呼籲,台灣必須持續發展這樣的互助模式,除了鄰里、社區之外,更要結合醫院、企業和公益組織的力量。例如新店耕莘醫院設有健康促進中心,醫護人員定期前往烏來山區為居民提供衛教與醫療服務,且因為有獅子會捐助的巡迴醫療車,更方便醫院前進偏鄉,彌補醫療資源的不足。「台灣偏鄉很多,只要各家中型以上醫院認養一處偏鄉,再加上企業與公益團體的投入,建構起完善的互助模式,偏鄉醫療就不會有死角。」林恒毅強調,這是每個醫院的責任,要去思考哪些是政府做不到的,且只要醫院肯去協助補足,一定也會有民間的資源進來一起奉獻,建構更強大的社會安全網,讓全民防疫的路能夠長長久久的走下去。專家小叮嚀肺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二名,死亡率更是高居各類癌症之首。判斷肺癌最大的困難在於初期症狀沒有專一性,發現時常已是肺癌晚期。常見的咳嗽、咳痰、咳血和胸悶都有可能是肺癌,當這些呼吸道問題伴隨著體重減輕發生時,就要高度警覺。新冠疫情期間,肺部疾病受到國人更多關注,繼大腸癌、子宮頸癌、口腔癌與乳癌免費篩檢後,國健署今年7月起啟動「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針對兩大高危險族群:有家族病史、重度吸菸者,提供二年一次的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部篩檢,期盼能盡早發現、盡早治療,建議符合資格者應盡快篩檢,即使不完全符合者,平時也應提高警覺,必要時自費進行篩檢。
-
2022-08-19 醫療.呼吸胸腔
怎樣的咳嗽可能是嚴重疾病的徵兆?引發咳嗽6大原因,出現這些狀況應就醫
咳嗽是上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見的症狀,但千萬不能輕忽咳嗽對身體健康所帶來的警訊。然而,什麼樣的咳嗽可能是嚴重疾病的徵象呢? 引發咳嗽 常見6大原因1.呼吸道感染與肺部疾病:細菌性感染常會導致發燒,劇烈咳嗽合併黃痰;病毒性感染則常會有高燒合併乾咳。由於抽菸會造成氣管黏膜慢性發炎及纖毛活動減弱,還有後續可能引發慢性咽喉炎、氣管炎、支氣管發炎與阻塞性肺病,這些也會造成慢性咳嗽合併白痰。2.氣喘及過敏性咳嗽:過敏性咳嗽會反覆發作,只要遇到天氣變化或過敏原時就會持續咳嗽,而解決的方法只能找出過敏原因並予以排除。過敏咳嗽常被誤認為感冒或肺炎,因而沒有給予正確的治療方式,最後常會演變成為頑固性氣喘。3.喉嚨乾燥:因為喉嚨乾燥或是長期聲音使用過度,導致喉嚨慢性發炎,感覺有異物在咽喉而引發咳嗽;另外,更年期的口乾舌燥,也是導致咳嗽的一個原因。4.胃食道逆流:除了胸悶、胸痛的火燒心症狀外,還合併有久咳不癒、講話沙啞的症狀。因躺下時胃酸往上竄,產生喉嚨紅腫不適造成乾咳。所以胃食道逆流造成的咳嗽,最重要的特徵就是躺下時症狀會加劇。5.鼻涕倒流:引起鼻涕倒流的原因包括過敏性鼻炎、感冒、慢性鼻炎、鼻竇炎等,其中鼻竇炎不管是急性或慢性,膿都會從鼻竇倒流而引發咳嗽。而抽菸、二手菸、空氣污染、粉塵等,也易導致鼻涕倒流,進而引發咳嗽的情況產生。6.藥物與異物侵入:部分高血壓藥物或乙型交感神經抑制劑,可能在使用半年後會產生乾咳。此外,進食嗆到如飯粒,或是藥物粉末顆粒沾黏在喉嚨,也會導致咳嗽。出現這些狀況 應立即就醫什麼情況一定需要看醫師呢?高雄市立聯合醫院胸腔內科林奇模醫師指出,簡單來說,就是久咳不癒、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等,還有其他感染症狀,包括發燒及黃痰,都應該請醫師檢查;請不要拖延,或是自行去藥局買藥使用。舒緩咳嗽 5大生活調整+居家療法經醫師診斷後,除了藥物治療外,林奇模醫師分享,減緩咳嗽的小撇步:1. 戒菸或是盡可能減少抽菸。2. 充分的休息。休息有助於提升免疫力,讓身體能更有效抵抗病毒侵擾。3. 補充適當水份或是乾淨的清流質液體,有助於痰液排出;但心臟衰竭及慢性腎臟疾病的病人,需要與醫師討論適當的水份攝取量。4. 避免接觸乾冷空氣,及密閉潮濕易有過敏原 (例如塵蟎及黴菌孢子) 的地方。5. 外出請戴口罩,以隔絕多數細菌與病毒。亦可以隔絕髒空氣及過敏原。
-
2022-08-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升溫? 本土+2萬3088例,與上周同期上升1.9% 中重症+111例、死亡34人,增2童MIS-C都僅1歲
本土+2萬3088例 與上周同期上升1.9%【2020-08-18 聯合報/記者楊雅棠、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國內新冠肺炎今天新增2萬3088例本土個案、337例境外移入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死亡個案34例、中重症111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和上周四相較增加438例個案,上升1.9%。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1萬665例男性,1萬2408例女性,1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729例),台北市(2,808例),台中市(2,748例),桃園市(2,582例),高雄市(1,799例),台南市(1,522例),彰化縣(963例),新竹縣(693例),苗栗縣(663例),新竹市(603例),屏東縣(562例),宜蘭縣(544例),雲林縣(532例),花蓮縣(447例),基隆市(423例),嘉義縣(386例),南投縣(370例),嘉義市(251例),台東縣(211例),澎湖縣(131例),金門縣(114例),連江縣(7例)。今日新增3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1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且具慢性病史、23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31日至8月15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31日至8月15日。今日新增33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82例男性,15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20例),菲律賓(9例),加拿大(8例),美國(6例),新加坡、紐西蘭及泰國(各5例)、英國(4例),柬埔寨、日本、西班牙、丹麥、德國及中國(各2例),土耳其、巴西、香港、南韓、厄瓜多、奧地利及義大利(各1例)移入。另256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18日至8月1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97萬5970例確診,分別為2萬4320例境外移入,495萬1596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中重症+111例、死亡34人 增2童MIS-C都僅1歲【2020-08-18 聯合報/記者楊雅棠、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中重症111例、死亡34例。其中新增兩例孩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個案,分別為一歲男童和女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累計102MIS-C個案。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2623例,死亡8686例;新增死亡案例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為21例男性、13例女性,皆屬重度感染且具慢性病史、23例未接種三劑疫苗。其中較年輕的個案為40多歲女性,有癌症病史,死因為癌症及新冠肺炎。中重症個案則出現兩例兒童MIS-C個案。其中一例為一歲女童,未接種疫苗,無慢性病。6月20日曾確診新冠,8月12日起有發燒、腹瀉、皮疹症狀,8月16日赴急診,診斷為MIS-C住院,使用免疫球蛋白、類固醇治療,病況好轉仍在一般病房住院中。BA.4首例個案家人定序出爐 確認家庭群聚指揮中心周一公布首例BA.4本土個案,個案三名快篩陽性的同住家人採檢定序,今天再增一名家人定序為BA.4。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BA.4本土個案共二例,為一起家庭群聚。周一公布的首例BA.4個案為北部30多歲男性,Ct值16。三名同住家人同日快篩也陽性,其中指標個案的太太8月11日PCR採檢陽性確診,後續因屬於BA.4接觸者而送定序,結果於昨天傍晚出爐,也為BA.4。另外指標個案的兩名孩子於8月11日快篩陽性確診,8月16安排PCR採檢,17日確認為陽性。因其中一位Ct值為34以上,難以定序;另一位小於30,正送定序中,但研判應該也是BA.4。另目前BA.5本土個案目前仍維持累計58例,感染個案以成人為主,皆為無症狀和輕症。目前BA.5全國佔比約一成五,其中北部和中部占比約一成七至一成九、南部百分之六、東部尚未檢出。
-
2022-08-18 醫療.兒科
後疫時代防流感 秋季記得打疫苗
最近兒童呼吸道感染問題多,除了新冠肺炎是首要考量,流感也開始跑出來了!在急診看到發燒的孩子,兩個鼻孔都要插著棒子,一邊做新冠快篩、另一邊做流感快篩。這讓人擔心其他病毒會重新來襲,勤洗手與戴口罩不能鬆懈外,秋後記得要接種流感疫苗。今年六月一份法國研究發現,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兒童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菌血症或是細菌性腦炎)、流感與支氣管炎(常是起因於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發生率大幅下降。法國學者推測,民眾普遍實施「非藥物介入措施」的成果。實際針對15歲以下兒童進行研究後發現,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採取非藥物介入措施,可減少63%侵襲性肺炎鏈球菌、91%流感與74%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案例。孩子們少生病,應該感到開心,但最近卻擔心,因為除了流感,腸病毒與呼吸道融合病毒並沒有常規疫苗,近兩年這些病毒的感染也大幅減少,身體的免疫系統如果太久沒有接觸到特定的病原體,對這種病原體的免疫反應就會慢慢下降。一旦新冠疫情退燒、防護措施鬆綁、其他病毒捲土重來時,問題就來了。大人可能會因為沒有足夠的免疫力而被感染、產生症狀;雖然成人的症狀通常很輕微,但真正的問題在於,免疫力不足以形成「防護牆」阻隔疾病傳播。但兒童被感染,會有較高比例發生支氣管炎合併呼吸衰竭、流感重症或腸病毒重症等,一旦孩子們沒有了防護牆,他們也沒有足夠的免疫力避免感染或併發重症,如果其他病毒重新來襲,很可能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在後疫情時代的現在,最重要的防疫措施,還是勤洗手與戴好口罩。另外,流感疫苗也將於秋天開打,不管是符合規定的大人或是孩子,都要記得到醫院打疫苗。WHO定義的「非藥物介入措施」:•個人防護:手部衛生(勤洗手)、咳嗽禮節(咳嗽或打噴嚏時摀住口鼻)、正確地戴口罩。•環境措施:定期清潔物體表面、其他措施。•社交距離:接觸者追蹤、隔離有症狀者或接觸確診者、關閉學校或工作地域、工作場域防疫、避免群聚。•旅遊措施:遵循政府旅遊建議、出入境檢疫、限制國內旅遊、關閉邊境。
-
2022-08-18 養生.抗老養生
喉嚨發癢、咳嗽…可能不是確診,是「秋燥」!秋養肺飲食「少辛多酸」,每天按摩3穴道
二十四節氣已過了立秋;所謂立秋就是指秋天到了,然而台灣屬亞熱帶氣候,雖進入秋天,但氣候依然處於炎熱狀態,需再經過1-2個月才能明顯感受季節轉變。這段時間不能忽視秋老虎發威悶熱難耐的情況,也要注意溫差變化,在季節轉換氣候不穩定之時,往往呼吸道疾病容易發作或惡化,故入秋更要注意身體保養。地球萬物遵守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的自然法則,秋季養生的重點便是養陰斂氣。中醫認為,秋燥最容易傷害到嬌弱的肺系統,包括口、鼻、肺臟及皮膚毛細孔等,產生皮膚乾、喉嚨發癢、咳嗽、口乾舌燥等「秋燥」現象。尤其炎夏活動力強、損耗多,身體流失水分及滋潤度,秋季更需要特別的飲食調養,來回復身體狀況,並儲存對抗寒冬的能量。秋季飲食指南「少辛多酸」,助收斂氣秋季的健康飲食原則,要注意「少辛多酸」,辛辣食物會發散耗氣,酸的食物可以收斂氣,所以要少食辛辣並多吃潤肺食物,首選是百合,其次可多吃白木耳、山藥、蜂蜜、秋葵、蓮藕、蓮子、甘蔗、蘿蔔、梨子等可以滋潤身體食物;體質較燥熱的朋友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薑、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惡化肺燥症狀,若是屬於較虛寒體質的朋友,可在深秋時適量食用生薑、紅棗、桂圓等溫潤食物,增加氣血循環,對抗溫差。新冠患者癒後留意燥熱,可由秋季養生要點進行調養另外筆者在臨床上也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的癒後多有燥熱現象:一方面因為發炎之後,鼻咽腔及氣管黏膜都流失水分、黏膜偏乾燥,因而咳嗽、痰黏、口乾渴等症狀會持續較久;另一方面因為炎熱難耐、貪食冷飲,病程一周後便肆意飲冷損耗正氣(免疫力)而使得症狀反覆,甚至出現其他便祕、蕁麻疹、不明紅疹等化熱症狀而難以痊癒。建議可以藉由秋季養生這些滋潤的飲食,以及充足的水分來保養身體減少長新冠症狀。中醫推薦3穴道助秋季養生推薦幾個秋季穴道養生每天按摩10分鐘,也可一日數次。• 合谷穴(打開虎口,大拇指與食指之間)︰可增強免疫力、減少感冒、咳嗽。• 三陰交穴(腳踝內側最高點,往上三吋,即約四指寬的位置):可多生津液,減少口乾便祕等。• 內關穴(手腕橫紋正中,沿著兩條筋的中間往上兩吋,約三手指寬處):可穩定情緒。
-
2022-08-18 養生.抗老養生
秋燥傷肺!善用中藥材「貝母」入菜 止咳化痰
時序進入立秋,即將進入秋高氣爽的秋天,台灣的秋天通常氣溫變化劇烈且較為燥熱,許多民眾經常出現「秋燥傷肺」病症前往中醫門診求治;台中榮總灣橋分院中醫師唐佑任表示,近來許多長新冠症候群的患者因立秋之後天氣轉換,出現頻繁咳嗽的症狀,可使用白色中藥材「貝母」入菜加以改善。醫師唐佑任表示,民眾平時可透過五行學說「金為肺、木為肝、水為腎、火為心、土為脾」的原則,從立秋開始加強食用白色原型食物,例如白木耳、豆漿、白蘿蔔、茯苓、白芝麻、山藥、白合等來養生。而對於長新冠患者,建議可使用「貝母」入菜改善。唐佑任表示,「貝母」屬於百合科,為多種植物的乾燥鱗莖,味苦性寒,為傳統醫學臨床上常用的呼吸道中藥材。例如常有呼吸道不適症狀的民眾,或許多確診康復者常出現疲倦乏力、口乾舌燥、咽喉乾涸、皮膚乾癢等症狀,都可以利用「貝母」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和散結消腫,且對於因痰熱咳嗽、痰中帶血和潰瘍腫毒等疾病也有療效。唐佑任表示,依據產地不同,貝母種類達8種之多,功效和使用時機也大不相同,其中「川貝母」性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較強,且有潤肺功效,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別適用於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咽乾口渴;而「浙貝母」瀉火消炎的功效較強,適應咳嗽胸痛、惡寒發熱、有腥臭膿痰、大便乾燥、舌紅口乾的患者,是治療肺膿瘍及後期肺結核的良藥。唐佑任建議民眾,在立秋之際,可利用貝母及水梨兩種白色食物搭配,製成健康天然的小甜點「貝母梨藥膳」,材料相當簡單,僅需準備梨1個,川貝母10克,黑糖1小湯匙,將梨洗淨削皮後,在梨的上1/4處橫著切開,上部分做蓋,下部份把梨核挖去,將川貝母搗碎成粉末狀,放入梨中間,並在貝母粉上撒上黑糖,蓋上梨蓋後,把整個貝母梨放入電鍋,以3杯半的水蒸1小時後取出,梨汁連同果實一起食用,可以起到潤肺、化痰、止咳、降火、清心,保護嗓子的作用。唐佑任提醒,貝母雖然是治療咳嗽氣喘的良藥,但因藥性偏寒,適合高熱型肺炎,或呼吸道感染後誘發的氣喘症狀,如果是外感風寒後的患者服用反而會加重病情,所以建議有明顯症狀的病患,應諮詢中醫師評估後再使用,才能對症下藥。
-
2022-08-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篩確診陽性怎麼辦?羅一鈞:染疫康復SOP一圖看懂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持平,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可以看到北部疫情正在上升,預期下周開始整體疫情會升溫,北部會上升更多。另前天公布首例BA.4本土個案,個案的三名快篩陽性同住家人,定序結果今天仍尚未出爐。今本土個案分布新北市再度突破5000例,為5073例;台北市也躍升至第二名,為3054例。其他依序為台中市2966例、桃園市2793例、高雄市2015例、台南市1669例、彰化縣982例。針對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示警,面對下一波疫情中部地區要嚴陣以待,關鍵就在社區的保護力。因為例如彰化縣的累積感染率僅約是18.71%,而北部縣市都超過20%具有一定程度的保護力,因此中南部下一波有機會比北部更嚴重。王必勝表示,南北哪邊嚴重,除了原先未感染人口百分比的因素,也和疫苗施打、人口稠密度等因素相關。但台灣幅員不大,交通方便,南北差異小。而面對下一波疫情可能升溫,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現行以快篩陽性確診,民眾快篩陽性後經醫師診斷後即判定為確診,可通報和開立藥物。他表示,至指揮中心的官網專頁有各縣市提供遠距診療就醫的名單,一旦快篩陽性後掃QR code便有一站式服務,可連結到各縣市衛生局網站或衛生所預約看診,和醫師達到共識,就可以進行通報以及後續自主回報疫調。看診後也可評估是否適合使用抗病毒藥物,後續可以請親友領取藥物或送藥到府。若因快篩結果不清楚,民眾和醫師間無法達到共識,可以安排後續PCR採檢確認。另針對疫苗接種狀況,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六個月至四歲幼兒莫德納疫苗接種共累計13萬5909劑,涵蓋率17.4%整。目前疫苗涵蓋率第一劑為92.2%、第二劑86.2%、追加劑第一劑71.8%、追加劑第二劑8.4%;65歲以上追加劑第二劑則為31.6%。
-
2022-08-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2萬4669例、204例境外、33死 較上周增4.2%!MIS-C累計達百例,僅19人接種過新冠疫苗
本土+2萬4669例、204例境外、33死 較上周增4.2%【2020-08-17 聯合報/記者楊雅棠、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國內今天新增2萬4669例本土個案、204例境外移入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死亡33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和上周相比增加4.2%,但以整周案例來看,仍為持平。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1萬1199例男性、1萬3465例女性、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新北市再度突破5000例,為5073例;其他依序為台北市(3,054例),台中市(2,966例),桃園市(2,793例),高雄市(2,015例),台南市(1,669例),彰化縣(982例),新竹縣(726例),新竹市(724例),屏東縣(655例),苗栗縣(648例),雲林縣(540例),宜蘭縣(531例),花蓮縣(465例),南投縣(423例),基隆市(415例),嘉義縣(338例),台東縣(234例),嘉義市(234例),澎湖縣(94例),金門縣(81例),連江縣(9例)。今日新增3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9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2例具慢性病史、23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1日至8月13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1日至8月14日。今日新增20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18例男性、8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為越南(14例),泰國(12例),美國(5例),英國、菲律賓及瑞士(各2例),柬埔寨、馬來西亞、香港、印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寮國、奧地利、中國、加拿大及南非(各1例)移入。另157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19日至8月1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95萬2570例確診,分別為2萬3982例境外移入,492萬853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MIS-C累計達百例 僅19人接種過新冠疫苗【2020-08-17 聯合報/記者楊雅棠、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中重症111例、死亡33例。其中新增兩例孩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個案,分別為一歲和三歲男童;截至今日,MIS-C個案已達百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當中僅19人接種過疫苗。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2513例,死亡8653例。新增死亡案例年齡介於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其中32例具慢性病史、23例未接種三劑疫苗、17人為80歲以上。中重症個案則出現兩例兒童MIS-C個案。其中一例為一歲男童,無慢性病,曾於7月29日確診。8月10日起咳嗽高燒、流鼻水、嘔吐、活力食慾下降,8月14日至急診檢查有結膜炎、喉嚨紅腫等症狀,診斷為MIS-C住院。給予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治療,目前病況穩定,於一般病房觀察。另一例為三歲男童,無慢性病,6月19日曾確診。8月11日起高燒、腹痛、紅眼、活力食慾下降,8月12日至門診就醫,懷疑為MIS-C,轉急診治療。檢查有結膜炎、喉嚨紅腫、草莓舌,住院給予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目前病況穩定,於一般病房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