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1 醫療.消化系統
搜尋
肝功能
共找到
322
筆 文章
-
-
2022-10-19 養生.聰明飲食
對抗老化、預防三高 專家詳解抹茶有哪些功效:3類人可能不適合
抹茶是非常健康的一種飲品,因為抹茶含有豐富的兒茶素、維生素C、膳食纖維等植化素,而且外觀鮮綠、味道甘美,現在廣受全世界的喜愛。而且現在不只拿來單純的飲用,還加在各式各樣的甜點或花式飲料裡,如抹茶拿鐵、抹茶冰沙、抹茶蛋糕、抹茶湯圓等等,廣受大人小孩的喜愛。抹茶以及茶道現在是以日本為主流,但是喝綠茶這件事是起源於中國,而且實物證據至少可以倒推到將近兩千年前的漢景帝,參考前文:找尋世界上第一個喝茶的人。而且抹茶的點茶法,其實源流於宋朝團茶的點茶或鬥茶法,點茶表面會形成一層如同奶霜般的細末,宋朝茶人還會拿來拉花使用,如尋找世界第一個拉花的人-千年歷史的點茶是拉花鼻祖,甚至400次咖啡的奧秘,居然與宋朝點茶有關?!所以喝茶知道真是博大精深又饒富趣味。之前有多篇媒體刊登標題非常聳動的新聞,說某營養師說「抹茶粉是蠶寶寶大便」「抹茶的綠色是由蠶沙裡的的銅葉綠素製成(蠶寶寶的糞便又稱蠶沙,是一種中藥材)」。頓時新聞裡報導很多消費者哀號,說以後不知如何再面對抹茶,韋恩告訴大家這當然是謠言。抹茶有其嚴格定義抹茶的原產國日本對抹茶有嚴格定義(緑茶の表示基準,公益社団法人日本茶業中央会,2019),抹茶指的是以覆蓋栽培生產、不經揉捻、再以碾茶爐乾燥得到的碾茶,再以茶臼等器具製成的微粉狀茶「碾茶(覆下栽培した茶葉を碾茶炉等で揉まずに乾燥したもの)を茶臼等で微粉末状に製造したもの」。所以抹茶從種植到製茶生產有以下一連串的關鍵,就是這樣精細的功夫,才讓抹茶美味、精緻而高價,高級抹茶的價格可以高達一公斤數十萬日幣。覆下茶園種植碾茶抹茶用的茶葉叫做碾茶,碾茶與玉露綠茶一樣,要採取覆下茶園的方式栽種。所謂覆下茶園,就是茶樹栽種時要很費心的以遮光網或是稻草架在茶園的上方,好遮去大量陽光,這樣一來可以讓茶葉的葉綠素提高,因此茶葉會呈現柔潤的鮮綠色,而且茶葉的甘味與旨味會提高,澀味會降低,同時也形成一種抹茶特有的青海苔香。碾茶荒茶ー蒸菁不揉捻抹茶完全不經過發酵,所以採收後就要與時間賽跑。茶葉採收進廠後要以最快的速度,以大約只有20秒的短時間通入高溫熱蒸氣,也就是「蒸菁」的方式將茶葉蒸熟,以求立即停止所有細胞裡的酵素活動。蒸熟的茶葉不經過揉捻,以散茶的樣態即刻進行吹風冷卻,同時吹散附著在茶葉上的多餘水氣。乾燥蒸熟的潮濕茶葉會送入多段熱風乾燥機,以大約180-200度的乾燥熱風進行乾燥,乾燥機內部分為3到5層,最下層也是最熱的地方,投入的是剛送入最濕的茶葉,可以進行急速加熱,再較乾燥後就會吹送到上層持續進行乾燥。此階段完成的稱為碾茶荒茶。碾茶仕上茶ー仔細分級碾茶荒茶算是半成品的話,碾茶仕上茶就是很接近抹茶成品了。碾茶荒茶需要切碎,然後靠著風力、電棒等方式挑出不需要的茶枝、茶莖、葉脈等部分,有必要的話會進行很多次的循環挑選,以求得到的是茶葉味道最好的葉肉部分。此階段完成的稱為碾茶仕上茶。石臼磨茶磨取抹茶算是抹茶最精細的功夫,一般為了保存抹茶的品質,貯藏時會以碾茶仕上茶的形式進行,直到要出貨前才會磨成抹茶,這一點與咖啡的道理很像,因為磨成細粉後表面積大增,尤其是抹茶研磨之後,粒徑小到5-10微米而以,所以吸水、吸氧、吐出香味的速度都會快上幾十倍,因此品質的劣變會非常快。也因此,抹茶的研磨非常怕熱,所以高級的抹茶一定使用石磨或是石球進行慢速研磨,這樣比較不容易發熱,而且研磨的場所也要保持20度左右的低溫與相對溼度40%的乾燥環境,好讓葉綠素保持鮮綠色,茶粉的顆粒也保持維繫且均一。抹茶要怎麼泡?抹茶有一種特殊定義的香氣叫做「覆香(Ooika)」,是一種綠色蔬菜、草香、而且有高湯般的旨味,所以要把這樣的纖細的香氣重現,又能保留最多的青綠色,抹茶的泡茶法要特別下一些功夫。抹茶的泡法特別叫做點茶法,其實與宋朝的鬥茶法是一脈相承。量茶一杯(碗)抹茶所需要的茶粉量約為2茶杓、或是1茶匙,重量大概等於1.5-2克。備水一杯(碗)抹茶需要大約70毫升的水,水溫不要過高,70-80度最佳。過篩抹茶因為粉末很細,很容易因為靜電作用而形成假性結塊,所以使用之前可以先過篩一次,好將茶粉打散,這樣泡起來才會均勻。沖少量的水茶粉倒入杯(碗)中,先加入少量約10-20毫升的水,以茶筅慢慢的將底部的抹茶與熱水攪拌均勻。加入剩餘的水把剩下的水倒入,使用手腕將茶筅前後擺動,最後將慢慢的講茶面調整,緩慢的將茶筅離開茶面,如果有大顆泡沫,用茶筅將其打散。抹茶表面如浮有像奶霜般的細小泡沫的話,即已完成。抹茶要怎麼保存?抹茶因為粉末細小,以食品化學的角度看是很容易與周遭產生化學變化的狀態,而且其味道非常精緻,所以稍有變化就會造成價值大為降低,所以抹茶的保存非常重要。前面已經提過,最好的保存方法是以碾茶仕上茶方式保存,接近使用時再加以磨粉。不過現在技術進步,粉狀抹茶也可以好好保存,保存期限試各家包裝而定,大致上都可以超過6個月以上。抹茶保存基本原則為:避光光照會造成葉綠素氧化,抹茶顏色會變紅,味道也會走味。防潮濕氣會造成抹茶變質或腐敗。冷凍或冷藏低溫會大大降低化學反應的速度,所以對保存有利。只是冰的抹茶在室內反倒會很快吸潮,所以一定要回溫後再打開,並且開封後盡快用完。避開氣味重的其他東西抹茶粉的相對表面積大,所以很容易吸味道,如果存放空間裡有其他較重味道的東西存在的話,抹茶那纖細的香氣就會被汙染了。脫氧許多抹茶包裝內會附脫氧劑,對降低氧化作用很有幫助。抹茶有哪些成分抹茶與一般茶葉的不同之處在於,一般的茶葉喝的是茶湯,所以我們只能攝取到茶葉裡的水溶性成分。但是抹茶則不同,抹茶是整個茶葉的成分都一起喝了下去,所以可以說是充分攝取了茶葉的完整營養。抹茶的營養成分包括:兒茶素(茶多酚)兒茶素是綠茶裡最具代表性的優良抗氧化成分,也是茶的澀味來源,因為抹茶完全未經過發酵,所以兒茶素完整的保留下來,不像全發酵的紅茶,其兒茶素都轉化成了茶黃素或茶紅素,當然茶黃素還有其他的健康效果,參考台灣茶的茶黃素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小心分辨新聞的渲染成分。兒茶素因為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所以對於預防癌症、調整血脂、調整血糖、降低體脂肪、預防肥胖都有很多的相關研究。一杯抹茶含有150毫克以上的兒茶素。維生素C抹茶因為未經發酵,所以保留了大量維生素C下來,維生素C含量是所有茶類最高的。根據分析,每100克的抹茶含有212毫克的維生素C(資料來源: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維生素C有助於抗氧化作用,也有抗發炎以及調整免疫的功能。維生素A抹茶含有豐富的類胡蘿蔔素,裡面包含β-胡蘿蔔素、維生素A、葉黃素這些家族成員,根據分析,每100克的抹茶含有18166 IU的維生素A (資料來源: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類胡蘿蔔素都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葉黃素、維生素A對眼睛的保護力更是重要。膳食纖維抹茶是膳食纖維的寶庫,每100克的抹茶含有34.7毫克的膳食纖維 (資料來源: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排便,也可以做為益生質幫助益生菌生長、調整腸道,更有利於排毒如排除膽固醇、重金屬等效果。茶胺酸綠茶最特別的是含有茶胺酸這個特殊的胺基酸,抹茶也含有很高的胺基酸,茶胺酸特別的地方是可以幫助紓壓、幫助失眠的人入睡。因此日本有一些飲料如百事可樂對抗疫情的睡眠問題,推出含茶胺酸的助眠機能水 Driftwell,刻意添加茶胺酸來幫助心情舒緩、提升睡眠品質。葉綠素葉綠素對於口氣清新,去除口臭一向很有幫助,更有研究顯示,葉綠素也有助於降低體臭,連便便的臭味都可以降低。維生素K根據分析,抹茶的維生素K1含量很高,一杯的抹茶大約含有25微克的維生素K1,根據衛福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19歲以上的成人每日維生素K建議攝取量,男生為120微克、女性為90微克,所以一杯抹茶就可以提供20%-30%的每日所需。維生素K可以促進骨質的鈣化,對維持年長者行動力有很好的幫助,與維生素D有協同作用。維生素K也有助血液正常的凝固功能,所以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如Warfarin的人要注意,避免維生素K抑制抗凝血藥的效果。抹茶有哪些功效?因為抹茶含有豐富的功效成分,所以對人體有很多健康效果,主要的有:對抗老化因為抹茶有兒茶素、維生素A、維生素C等抗氧化劑,所以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因而有助於預防癌症、以及老人失智、記憶力衰退等氧化性傷害。預防三高日本大規模研究顯示,綠茶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一天一杯綠茶的族群中,曾經有中風經驗的人可以下降35%死亡率,曾經有心肌梗塞經驗的人可以下降34%死亡率。預防肥胖許多研究顯示,飲用綠茶可以調節血糖與血脂,預防體脂肪堆積,降低內臟脂肪量。預防便祕因為綠茶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所以可以幫助腸道蠕動、幫助腸道益菌生長。因此許多日本青汁產品,現在也會添加抹茶成為配方之一。而抹茶裡的咖啡因也有刺激腸道蠕動的作用。美白作用兒茶素與維生素C都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對於抑制黑色素生成有一定的效果。去除口臭與體味抹茶含豐富葉綠素,葉綠素在許多研究裡證實可以幫助口氣清新、去除體味、甚至便便的臭味也可以降低。飲用抹茶有那些需要特別注意的人?抹茶的飲用歷史已經上千年了,從漢朝皇陵找到的大批茶葉就可以推斷人類飲用茶的歷史有多悠久(參考前文:找尋世界上第一個喝茶的人),所以適量的飲用抹茶是安全的,除非飲用過量才要考慮是否有副作用的問題。只是某些特殊體質的人還是要注意抹茶的一些特性:咖啡因抹茶100克約含有3克咖啡因,所以孕婦、小孩等對咖啡因敏感的人需要注意,而且避免睡前喝。服用抗凝血藥物的人一杯的抹茶大約含有25微克的維生素K1,而維生素K具有抑制抗凝血藥的效果,所以有在服用抗凝血藥的人要注意。肝、腎功能較弱的人抹茶含有鉀,所以腎臟較弱的人要注意,這也同時會影響到肝功能。抹茶的謠言:抹茶的綠色不是來自蠶大便的銅葉綠素日前多篇媒體刊登標題非常聳動的新聞,說某營養師說「抹茶粉是蠶寶寶大便」「抹茶的綠色是由蠶沙裡的的銅葉綠素製成(蠶寶寶的糞便又稱蠶沙,是一種中藥材)」。頓時新聞裡報導很多消費者哀號,說以後不知如何再面對抹茶。這當然是個以訛傳訛的網路偽消息,只是被掛著專家頭銜的人背書後,讓大家信以為真。至少在台灣,抹茶也不可能添加蠶沙,更不可能添加銅葉綠素,銅葉綠素現今的作法也不太可能是來自蠶沙。所以這一系列全都是錯誤的資訊,卻可能造成台灣消費者不喝抹茶或綠茶的心理影響,甚至這消息如果傳去日本,也可能大大影響台灣出口綠茶粉到日本的產業,因為台灣因為生產優質的綠茶,每年都會出口優質的綠茶粉到日本去,是日本綠茶粉的大供應來源,這又是台灣另一項隱形冠軍。如今這些產業,可能就被未經查證的專家以及這些渲染過的文章所毀,所以身為茶葉界與食品界一份子的韋恩,不得不出來澄清,也希望媒體與該營養師看到此一正確訊息之後能夠出來更正。什麼是銅葉綠素首先,銅葉綠素是什麼?依照食安法的定義,它是食品添加物中的著色劑,也就是大家俗稱的色素。它帶有鮮明的綠色,是合法可以使用的。葉綠素本來是食物裡最天然的綠色,也是大家喜歡的顏色,只是葉綠素怕熱、怕酸,一下子就會失去綠色變成褐色,所以不耐存放加工,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專家從植物中提取葉綠素,經化學方法部分修飾(或穩定),以銅取代該分子的核心,而得到穩定的著色劑,這就是銅葉綠素。同樣類似的作法,也可做成他的兄弟,銅葉綠素鈉。銅葉綠素可依據我國「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之規定,作為著色劑添加於所規範適用的食品中。依規定銅葉綠素得添加於口香糖及泡泡糖、膠囊狀、錠狀食品;銅葉綠素鈉則可用於乾海帶、蔬菜及水果之貯藏品、烘焙食品、果醬及果凍、調味乳、湯類及不含酒精之調味飲料、口香糖及泡泡糖、膠囊狀、錠狀食品。合法使用銅葉綠素或銅葉綠素鈉之食品,其成分標示應詳實揭露該添加物之名稱,不可以標示、宣稱為「天然色素」、「天然葉綠素」。另外,說銅葉綠素來自收集的蠶大便,因為蠶大便裡有很多葉綠素。我翻遍目前食品業銅葉綠素製造商,沒找到有人使用蠶大便作為葉綠素來源的。葉綠素在世界上並不稀奇,蔬菜植物裡面就很多了,何必自找麻煩去收集衛生很有問題、收集成本也很高的蠶大便呢?我看到葉綠素來源不是綠藻、菠菜、就是羊茅、苜蓿,這些來源都是天然食品,根本合理多了。而如果有哪家銅葉綠素是來自於蠶大便,也請提論者舉證。抹茶不可能添加銅葉綠素所以法規寫得很清楚,銅葉綠素只能添加於三類食品:口香糖及泡泡糖、膠囊狀、錠狀食品。其他食品都不准用,用了就是違法,因此抹茶是不可能使用銅葉綠素的。如果大家還記得2013年時造成大眾驚慌的黑心橄欖油事件的話,惹禍的主角正是銅葉綠素。當時,位於彰化的大統長基食品廠,就是被查獲在大統特級橄欖油產品標示宣稱「100%特級橄欖油」卻在裡面混加了低成本葵花油,而為了遮掩顏色不對的情形,所以它又違法添加銅葉綠素。因此大統長基的負責人高振利被起訴後認罪,並與部分盤商和解,二審判高振利12年徒刑,大統長基罰金3800萬元確定,高振利並於2020年獲得假釋。如果高振利早知此一說法,在法庭上堅稱添加的是蠶寶寶大便,難道就可以脫罪嗎?經過了這十年,他會不會覺得扼腕呢?(笑)。我相信台灣抹茶業者一定也是不齒高振利的行徑,不會做同樣添加銅葉綠素的違法手段的。茶的顏色是判定品質的重要依據所以很明顯,不在准許之列的食品,是不得添加銅葉綠素的,這樣的立法目的就是為了避免以添加色素來魚目混珠,讓低品質的產品混充為高品質的產品,因為很多產品的顏色是品質判斷的重要依據。因此,以綠色為品質分級重要關鍵的抹茶當然也是同樣道理。其實不單是抹茶,應該是在台灣所有的茶葉都沒允許添加色素,我想理由都很類似,欣賞顏色是喝茶食很重要的一項享受,顏色也是判斷茶葉品質一項重要的依據,所以不該以人工著色來干擾。就像韋恩前文食安謠言的手法-人造的美麗誤會,從泰式奶茶的橘色談起說明過,為何在泰國喝到的泰式奶茶是特別的橘紅色,而為何在台灣買到的泰國茶包泡不出這個顏色,因為泰國紅茶添加了色素,而不是廠商宣傳的泰國土質呈酸性,所以茶葉含氧化鐵(鐵鏽)泡出就是這個顏色。這種宣傳的渾話,與這次的抹茶事件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銅葉綠素同樣不能添加於烘焙、甜點等食品然後我猜有人會想狡辯(因為我看到某些新聞有點警覺不太對勁,把標題由抹茶偷偷改為抹茶粉),說這裡的抹茶指的是抹茶風味粉,是添加在抹茶冰淇淋、抹茶蛋糕的裡面的調和粉,就像泰式奶茶粉包就可以添加色素了不是嗎? 這邊我還是會說「你還是在亂說」。因為銅葉綠素就只能添加於三類食品:口香糖及泡泡糖、膠囊狀、錠狀食品,其他烘焙食品、甜點都是不能加的,請不要再亂牽拖了。我想最直接的證明就是,請說出抹茶有添加銅葉綠素的人提出證明,請提出市面上有這種產品、或成分裡有銅葉綠素的標示,沒有證據就亂攻擊,只會讓整個茶葉界落入如大統長基一般黑心製造商的臭名。假消息不宜一傳再傳其實我追溯這條消息來源,遠從2000年左右的日本網路論壇就看得見,而且近年來很多日本網路上的討論也是對這條嗤之以鼻,也有人認為是受到了紅色色素胭脂紅來自仙人掌上的胭脂蟲的影響而改編的胡說故事。所以台灣消息很可能就是從日本網路上不求甚解的抄了過來,翻譯的語句還不太通順,而因為沒有專業知識,所以就信以為真,文中也一直將銅葉綠素與天然葉綠素混淆。媒體見到這麼獵奇的題目,也就大肆轉載,落的消費者、產業都被這種假消息風評被害,這是社會的不幸。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2-10-18 失智.大腦健康
瓊瑤MRI檢查自認沒失智 醫曝3程序「不是做MRI就沒事」
84歲的知名言情小說作家瓊瑤,日前透露自己擔心失智症,引發書迷擔心,她17日在臉書透露,今年5月27日鼓起勇氣去台北仁愛醫院,做最完整的檢查,也做了MRI(磁振造影檢查),結果出爐「我沒有失智症,也沒有失憶症」。醫師指出,失智症是臨床表現,因出現記憶力不好而影響到日常生活,需透過簡易認知功能評估等,若有異常,需再透過血液檢查,最後才是影像檢查,不是做完MRI就等於沒事。亞東紀念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表示,失智症需透過功能性診斷,按照國際標準流程,若記憶力出現問題,會先做簡單記憶評估,看短程記憶有無問題,若有異常,會接著做抽血血液檢查,查看有無甲狀腺功能過低、微量B12缺乏症候群,或有無肝功能、腎功能問題、有無梅毒感染過,不過慢性肝病、慢性腎臟病人,功能本來就比較差一點,血液檢查後,最後才是影像檢查。甄瑞興指出,MRI或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可用於確診失智症後,鑑別診斷是哪一種類型的失智症,包括血管型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等,也可以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性,包括水腦症、長腦瘤、中風或腦部萎縮等。不過單純的影像檢查,無法用來判定是否失智症,且有些早期失智症患者,因平時多用腦,功能下降較緩慢,MRI影像檢查並沒有呈現萎縮,會誤認是正常,這時通常會進一步確認,是否有類澱粉沈澱。雖然年齡越高好發失智症比例也增加,甄瑞興提醒,80歲族群發生失智症比例約2成、90歲族群發生率則為33.3%,不一定年老就會得失智症,但若出現記憶力不好、短期記憶較差者,懷疑失智者可以尋求醫療評估,確認是否罹患失智症。瓊瑤至仁愛醫院做檢查,相信前面應有做過認知評估、血液檢查,最後才安排MRI檢查。且,電腦斷層檢查便宜又快速,也可用來確診失智,除非影像看不清楚才會做MRI檢查。
-
2022-10-14 焦點.杏林.診間
第32屆醫療奉獻獎/當年家屬跪求「救救我家人」,至今仍心痛!台灣阿「肝」許金川,寧失業也要消滅肝病
「不管你是班超、曹操或蔣光超,每年都該做一次腹超!」一提到近期推廣的腹部超音波活動,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馬上說出這段順口溜。人稱許P的許金川,以妙語如珠愛說笑話聞名醫界,肝基會很多Slogan都出自他的創意。自稱「台灣阿甘(肝)」的他行醫逾40年,寧願專長治肝病的自己失業,也希望「肝病在台灣消失」。台大醫院過去有個傳說,有兩位醫師不管時間多晚都能在辦公室裡找到人,一位是現任台北市長柯文哲,另一位就是許P。許金川說,這麼拚命是因為自己是鄉下孩子,雖然讀了醫學院、當了醫師,還是想爭一口氣。家屬跪求「救救我家人」,為時已晚至今仍心痛。許金川三更半夜仍不歸營最著名的故事是:他第二年住院醫師時,台大引進當時最新的超音波儀器,放在婦產科。他非常好奇,只要有機會,就溜去婦產科對超音波「動手動腳」。後來甚至帶著腸胃科患者悄悄到婦產科照腹部超音波。黑黑的超音波影像裡有亮亮的光影,對他有極大吸引力,一有時間就去研究,常常忘記下班更忘記時間。後來台大引進更先進的儀器,他開始利用超音波揪出早期肝癌,並採取酒精注射法,讓肝癌細胞提早壞死。愈接觸肝病患者,愈發覺國人對這個國病的認識並不多,許多患者發現時已是肝癌末期。幾乎天天都會有家屬跪在地上哀求許金川「救救我家人」。曾有一位小學女老師,上課時吐血,才發現罹患肝癌,她先生哭著求許金川「一定要救我太太」,但為時已晚,許金川愛莫能助。幾十年後回想起那許多哀傷的景象,許金川依然心痛。肝病被當肝火旺,自服中草藥愈吃愈糟。台大是最早開始做肝病防治的醫院,從篩檢到衛教,一步步做。許金川說,當時國人深信肝病就是肝火旺,被診斷後常常自行服用中藥,或認為草藥能強健肝臟。台大醫院種植好多棵橄欖樹,病患與家屬爭相撿葉子,說是吃了會恢復肝功能,病情愈弄愈糟。推廣肝病認知的過程中,又發現患者對「感染」認知高度不足。從慢性肝炎到肝硬化、肝癌,有所謂肝病三部曲,但從帶原到可能出現肝癌,至少十年,期間應有機會及早阻斷。許金川向台大恩師、台灣肝病之父宋瑞樓教授提議乾脆成立基金會,走出診間,運用各界力量加強宣導,或能夠及早發現帶原者,及早監測與治療。籌設基金會到處募款,「面紅耳赤」也要堅持。基金會需要足夠經費。許金川的家人回到他家鄉屏東東港向親朋好友募資一百多萬元,但遠不足成立基金會至少要一千萬元的門檻。恰巧當時有新聞報導敘述中央研究院院士李遠哲成立基金會,更巧合的是兩位贊助者:永豐餘集團創辦人何壽川、東帝士集團創辦人陳由豪,都是許金川在台大醫院景福門診看診的唯二患者。是不是也向他們兩位募資呢?許金川陷入天人交戰。因為許金川和兩位病患雖然相處如朋友,但是過去只有病患有求於醫師,現在卻要醫師向病人請求金援,許金川很為難,想不出來怎麼開口。「基金會不能半途而廢,」許金川鼓勵自己。在何壽川、陳由豪兩人看診前兩周,許金川終於發了一封電郵說明原委;但在診間看到兩位患者時,他面紅耳赤說不出一個字,好在兩人主動表示願意各自捐出五百萬元,幫助基金會成立。透過募資成立基金會的構想,一開始恩師宋瑞樓不很贊同。宋瑞樓告訴他,拿了別人的資源,就得付出代價。許金川警惕在心,但想到患者在病房跪下求他的身影,他終究還是選擇勇往直前。肝基會設立以來,在全國各個鄉鎮村里開辦免費肝病暨肝癌篩檢,公義的道路拓展得有聲有色,更於2017年獲得醫療奉獻獎團體獎。笑稱醫界兩位「金川」,自己是沒人認識的那位。許金川說自己是任性又有想法的學生,住院醫師期間,時常被恩師宋瑞樓叫「扣誒(許的台語)」,提醒寫病歷。病歷室裡,要請住院醫師寫的病歷都放在籃子裡,籃子上註明住院醫師的名字。有一次,許金川發現他累積沒有寫的病歷數,居所有住院醫師之冠,再看看同事們完成的病歷都被收起來,他也把病歷收起來假裝完成,被恩師識破,少不得一頓訓示。後來,恩師拜託他優先看某一位患者,他因為這位患者不符合優先的定義而拒絕。他以為一直惹麻煩的自己會被記仇,恩師卻完全沒有。對於他成立基金會,宋瑞樓是永遠的支持者。醫界有兩位著名的「金川」,一位是許金川,另一位是去年獲得醫療奉獻獎特殊貢獻獎的葉金川。同為金川,他常常開葉金川玩笑,說葉金川是走在路上大家都認識的金川,而他是走在路上沒人認識的金川。這次得知自己獲得醫療奉獻獎,許金川本想婉拒,但想到得獎可以有機會擴大宣傳「消滅肝病」,才高興地答應。訂下十年消滅肝病 ,推出免費腹部超音波篩檢。許金川訂下「十年消滅肝病」的目標,也推出「今年超了沒?免費肝炎肝癌腹部超音波篩檢」活動。許金川解釋,政府喊出「2025年消滅C肝,感染率歸零」不等於消滅了肝病。肝基會推動40歲以上成人每年一次腹部超音波,B、C肝帶原者每半年一次,才能大幅減少肝癌對國人健康的威脅與禍害。從28年前成立肝基會至今,許金川沒有一天停下來。他希望十年滅肝病的目標如期達成,十年後的今天讓他親眼看見肝炎病毒消失,自己這輩子的努力能開花結果,台灣人不必再為肝病所苦。許金川小檔案年齡:74歲出生地:屏東學歷: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臨床醫學研究所現職: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全民健康基金會董事長醫療財團法人好心肝基金會董事長經歷: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台大醫院內科部肝膽腸胃科主任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美國國立衛生學院國立癌症中心研究員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癌症中心研究員主要事蹟:利用超音波及分子醫學從事肝癌研究。創立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舉辦免費肝炎、肝癌篩檢活動,宣導肝病防治觀念,並於民國84年成立「免費諮詢專線」。2006年起,與台大社工室、肝基會合作開辦「肝癌病友支持團體」。2021年開始推動40歲以上國人每年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活動。
-
2022-10-01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肚子痛,檢查發現是肝癌末期引起!醫:平日做好肝臟檢驗,出現警訊要留意
戰地真實故事。幾十年前,金門馬祖還是戰地,阿兵哥有家歸不得,為了紓解阿兵哥的壓力與生理需求,有關單位設了俗稱「軍中樂園」的「八三一」,假日阿兵哥可合法買票排隊進場紓壓。話說有一次,一個近60歲的士官長進入房間,一小時後完事才出來,在外排隊的阿兵哥發飆了:「年紀那麼大了,還玩那麼久!」士官長很無奈的說:「姑娘的收音機壞了,我花了50分鐘幫她修理,跟她辦事的時間不到10分鐘啊!」許多準備工作是意想不到的,但不知情的人會誤解。國父孫中山先生就曾說過一個水電工幫人修理自來水漏水的事,花10分鐘不到,可是要價不菲,主人不能理解。這位水電工悠悠地說:「我動手雖然只花一點時間,可是我要花多少時間及精力才有這份本事!」一般人都知道,有事找律師是按時收費的,一進律師辦公室,費用就要開始起跳的,這是知識的代價,可是一般人不了解,也因此,不管醫師多麼有經驗,花了多少時間,如果看了病沒有處置或開藥,一般人認為是不需付費的,即使目前健保給付的診療費也是很低的。話說回來,有一天有一位先生突然肚子痛了,痛不欲生,去求醫,一檢查才發現是肝癌末期破裂出血引起的肚子痛。通常一般人很難了解,怎麼一個肚子痛,背後真相竟然是如此。真相是這個病人可能有B肝、C肝;或者沒有了B肝帶原,有了抗體;或者C肝已經治療好,以為安了,但不知肝臟可能已經有了纖維化或肝硬化,所以肝癌會不知不覺冒了出來,但因為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加上只要有四分之一的正常肝臟還在,人就感覺很健康,等到肝癌很大了,體力漸弱,小便黃,或破掉了導致肚子痛求醫才發現,事情就大條了。因此,吸收正確的醫療保健知識,做好肝臟檢驗包括抽血驗肝功能、胎兒蛋白及每年至少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才能避免這些不幸。換句話說,對保肝而言,每年至少「超」一次,全民「超」起來,是保有好心肝的基本條件。了解事情的真相,才不會誤會排隊等那麼久,同樣的用在身體保健方面也是很重要,才不會有一天病發了,才懊惱說怎麼會是這樣,那時候事情就大條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9-28 醫療.耳鼻喉
常常口臭怎麼辦,你敢跟別人交談嗎?6對策讓你告別口臭人生
口臭是ㄧ見令人相當尷尬的事情,尤其是以下6狀況時,特別容易發生口臭,教你解決的對策,避免尷尬發生。1.剛睡醒的口臭晚上睡著之後,唾液的分泌量與流動量都會大減,使得酸鹼度液體增加,導致口腔細菌的滋生。研究顯示,這時候每1c.c.唾液的細菌數,與10公克糞便的細菌數目是差不多的,而且還充滿許多老廢物質以及揮發性硫化物。<對策>起床後最好立刻漱口,在充滿毒素的唾液吐掉之後再刷牙,刷完牙之後再喝杯溫開水,不但補充水分,也幫助口腔內製造新的乾淨唾液。2.香菸、喝酒造成異味有抽菸、喝酒習慣的人,菸品與酒飲的刺激性味道會殘留在口中,造成壞口氣,也容易因此上火,影響腸胃蠕動及肝功能,還會引起咳嗽。<對策>戒菸、戒酒之後,這類口臭會自然消失。3.食物造成洋蔥、蒜、醃燻牛肉及其他肉類,由於食物本身容易發酵或有獨特的味道,也容易產生氣體,再加上經過口內唾液當中的細菌融合分解之後,就可能產生難聞的氣味。<對策>吃完這類容易出現口臭的食物時,趕快刷牙或漱口。4.口乾造成由於唾液有清潔口腔的功能,因此,如果唾液流動量少的話,口腔內壞死細胞就會聚集在舌頭、牙肉等處,還會開始產生腐敗,加上製造臭味的厭氧菌又喜歡乾燥的酸性環境,因此,口乾的人通常都會有口臭。<對策>多補充水分,可以促進唾液的流動。5.空腹時口臭肚子餓的時候,會造成唾液量減少、胃酸分泌增加,這時候若無法保持口腔清潔,就會讓厭氧菌滋生,體內就會消耗掉血液中的葡萄糖,促進脂肪燃燒來產生出更多的葡萄糖。在這個過程中,不少物質會被血液代謝,就會使得嘴巴的氣味變得不好。<對策>餐與餐之間適當的間隔即可,不要餓過頭,早餐一定要吃,可以幫助清潔口腔。6.藥物副作用任何會刺激到抗副交感神經的藥物,都容易產生口乾的副作用,包括安非他命、抗憂鬱藥、抗組統胺、化療藥、利尿劑、止痛藥等。<對策>多補充水分,可以促進唾液的流動。延伸閱讀: 。刷牙一定要用牙膏嗎?答案有點意外,潔牙應以「2工具」為主 。沒蛀牙就會有牙周病?有牙周病就不會蛀牙?真的是這樣嗎?
-
2022-09-25 焦點.用藥停看聽
控制壞膽固醇的史他汀怎麼吃?藥師詳解他汀類藥物差異及其副作用
控制高血脂的重要性高血脂是動脈硬化最重要的風險因子,過多的血脂肪堆積在血管壁,造成動脈硬化。動脈硬化發生在腦部會造成中風、發生在心臟會造成心肌梗塞、發生在四肢會造成周邊血管阻塞。其中,心臟疾病(包含心肌梗塞)與腦血管疾病(包含中風)在台灣110年十大死因中高居第二名及第四名[1]。因此,從根源控制血脂肪,才是最有效預防心腦併發症的方法。最需要注意的血脂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a.k.a.壞膽固醇血脂肪分成兩種,一是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簡稱TG),一是膽固醇(Cholesterol)。根據攜帶膽固醇的脂蛋白密度不同,膽固醇又分成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簡稱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簡稱HDL-C)。高密度脂蛋白(HDL)會把組織及血管壁的膽固醇帶回肝臟代謝,數值越高越好,通常稱之為「好」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會鑽到受傷的血管內皮下面,氧化後形成動脈硬化斑塊,是造成動脈硬化的元兇,數值越低越好,因此被稱之為「壞」的膽固醇。臨床上,上述三種血脂肪的數值通常是連動的。當進食的脂肪過多,體內的TG會升高,造成LDL和HDL也升高,接著LDL會卡在血管內壁造成動脈硬化、而HDL會經由腎臟排泄,因此臨床上最常看到TG高、LDL高、HDL低的情形。我們最在意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數值,因為他才是造成動脈硬化的元兇。因此,臨床上決定高血脂是否要開始治療、用藥後效果是否顯著、血脂肪控制的情況如何,大部分都是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除非三酸甘油脂(TG)太高,才會特別針對三酸甘油脂治療。最常見的降膽固醇藥物—Statin(史他汀)要把膽固醇降下來,首選藥物就是鼎鼎大名的Statin類藥物,這是一群學名以statin結尾的藥物。Statin類藥物的機轉是,透過抑制膽固醇合成的關鍵酵素HMG-CoA還原酶,達到減少體內膽固醇的效果。Statin類藥物非常有效,可以大幅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量,也因此降低心血管疾病與腦中風的風險。研究指出,在急性冠心症發生的1~4天內服用Statin,跟對照組比起來,可以降低病人在16週內再發生一次急性冠心症的比例[2]。另外一篇研究指出,使用高強度Statin藥物,與中強度Statin藥物相比,Statin強度越高,減少急性冠心症再發作的效果更好[3]。除此之外,研究也發現,在已經中風過的病人中,服用Statin可以有效減低日後再度中風及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4]。不同史他汀的差異常見的史他汀類藥物有Rosuvastatin(Crestor®冠脂妥)、Atorvastatin(Lipitor®立普妥)、Fluvastatin(Lescol®益脂可)、Simvastatin(Vytorin®維妥力)、Pravastatin(Mevalotin®美百樂鎮)。根據藥物劑量及效價強度(potency)的不同,不同劑量、種類的statin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幅度也有高低的差異。舉例來說,Atorvastatin 40-80mg與Rosuvastatin 20-40mg可以減少LDL-C的數值50%以上,屬於高強度Statin,Fluvastatin 80mg、Simvastatin 20-40mg、Pravastatin 40-80mg則是約可降低30-50% LDL-C的數值,屬於中強度statin。而目前已有研究指出,亞洲人相對於西方人,可以用較少的劑量達到相同的降LDL-C的效果,雖然原因還不是很清楚,但目前歸因於基因上的差異[5]。因此在台灣,常常可以看到醫生開立的劑量大概只在中強度,而不是高強度,這就是原因喔!並不能因此認為自己吃的劑量只是中強度,而認為自己的高血脂相對來說不嚴重喔!常與史他汀併用的降血脂藥物除了Statin以外,降血脂藥物還有許多種。其中有兩種藥物被研究證實與史他汀併用的效益更大,因此時常與之併用。以下分別說明:1. Ezetimibe(怡妥錠):降低LDL-C為主,與Statin併用可以把LDL-C數值降得更低,並減少心血管疾病再發生的風險[6]。膽固醇約3/4來自肝臟合成,約1/4來自食物攝取。Statin主要是抑制體內膽固醇的合成,而Ezetimibe的機轉則是抑制體外攝取的膽固醇,因此兩者合併使用可以把降低膽固醇的效益最大化。2. PCSK9抑制劑:PCSK9會代謝LDL受體,使LDL受體無法回到肝臟表面回收LDL,導致血液中的LDL上升。PCSK9抑制劑則是藉由抑制PCSK9的作用,減少血液中的LDL的數值。研究顯示,PCSK9抑制劑與statin併用,一樣可以把LDL-C數值降得更低,且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7]。值得注意的是,有另一種主要降低三酸甘油脂(TG)的Fibrates類藥物,也很常與Statin併用,原因是很多人同時TG及LDL-C都高。然而,Fibrates類藥物和Statin類藥物併用雖然更能有效降低TG和LDL-C,但Firates類藥物會降低Statin類藥物的代謝,導致體內的Statin類藥物濃度升高,增加肌肉病變的副作用可能性[8],所以若是併用,病患必須更加注意相關副作用症狀,一旦發現,請立即回診告知醫生。史他汀類藥物的副作用根據大量的研究與臨床上使用的經驗,大部分人都認同長期使用Statin是安全的,但Statin仍然有些副作用,需要我們注意觀察。比較常見的副作用有皮膚疹、腸胃不適,最有名且危險的副作用則是「肌肉病變」及「肝功能指數上升」。在肌肉病變的部分,有些人會出現肌肉疼痛、僵硬、痙攣的症狀,有些人血中肌酸激酶(CK)數值會升高。最嚴重的情形,可能導致橫紋肌溶解症的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的症狀包含肌肉疼痛、無力、茶色尿,若沒有及時處理,可能會產生嚴重併發症。若肌肉不適的副作用症狀太嚴重,則會考慮換一種降血脂藥物使用。史他汀類藥物與飲食的交互作用服用史他汀類藥物之後,飲食上要特別注意,避免食用會與Statin產生交互作用的「柑橘類」,如中秋佳節台灣人常吃的柚子,就是必須避免的食物!「柑橘類」食物會減少史他汀在體內的代謝,進而使Statin在體內濃度大幅上升,增加發生副作用的風險,嚴重者可能出現橫紋肌溶解症與肝炎。另外,市面上常見的紅麴相關保健食品,也不建議和史他汀類藥物一起服用,因紅麴降血脂的作用方式和史他汀藥物相似,因此若兩者併用,也會大幅增加副作用發生的機率,所以千萬不要擅自使用紅麴相關保健食品!身為高血脂病患,我該做什麼呢?本篇文章介紹了高血脂最常開的藥物—Statin(史他汀)。身為高血脂病患,最重要的是了解史他汀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降低膽固醇藥物種類,需要注意服用後有沒有發生肌肉不適的副作用。若無法忍受肌肉不適的症狀,可與醫師討論換藥;若發現有肌肉疼痛、無力、茶色尿等情形,要儘速就醫,檢查是否有橫紋肌溶解症的可能。另外也要注意避免服用「柑橘類」食物,會增加史他汀產生副作用的風險。雖然史他汀藥物非常有效,但高血脂也可以透過非藥物治療改善,包含飲食控制、戒菸、減肥、運動等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雙管齊下,更能有效降低LDL-C的數值,LDL-C數值越低,動脈硬化風險越低,發生心、腦、四肢併發症的機率也越低。配合規律服藥,並進行飲食控制及運動,準備跟心肌梗塞、腦中風說掰掰!參考資料:1.110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 (2022, June 30). 衛生福利部2.Schwartz GG, Olsson AG, Ezekowitz MD, et al. Effects of atorvastatin on early recurrent ischemic event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the MIRACL stud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001;285(13):1711-1718.3.Cannon CP, Braunwald E, McCabe CH, et al. Intensive versus moderate lipid lowering with statin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N Engl J Med. 2006 Feb 16;354(7):778]. N Engl J Med. 2004;350(15):1495-1504.4.Amarenco P, Bogousslavsky J, Callahan A 3rd, et al. High-dose atorvastatin after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N Engl J Med. 2018 Jun 13;:null]. N Engl J Med. 2006;355(6):549-559.5.Naito R, Miyauchi K, Daida H. Racial Differences in the Cholesterol-Lowering Effect of Statin. J Atheroscler Thromb. 2017;24(1):19-25.6.Cannon CP, Blazing MA, Giugliano RP, et al. Ezetimibe Added to Statin Therapy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N Engl J Med. 2015;372(25):2387-2397.7.Sabatine MS, Giugliano RP, Keech AC, et al. Evolocumab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 Engl J Med. 2017;376(18):1713-1722.8.Backman JT, Kyrklund C, Kivistö KT, Wang JS, Neuvonen PJ.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active simvastatin acid are increased by gemfibrozil. Clin Pharmacol Ther. 2000;68(2):122-129.【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李承翰藥師】我吃的Statin到底是什麼藥?常見降血脂、降膽固醇用藥報乎你知】
-
2022-09-17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有些錢別省!花些錢做「自費檢查」可能救一命
秘書平日幫老闆準備茶水。某日,老闆口渴,發現秘書沒準備,老闆問原由。秘書:「因有時幫你準備了,你也沒用啊!」老闆:「你平常拜拜,準備了各種牲禮,神明有享用嗎?沒有享用,妳還不是下次也會準備?」古語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用心與否存乎一心,事實上,醫師對病人看診也是一樣。很多藥物,例如高血壓、高血脂藥物,病人時常忘了吃或故意省去不吃,但醫師還是得開藥,醫師的用心,病人要能體會,病人不吃,可能是醫師解釋不清楚或真的忘了。不過話說回來,用心對待每一位病人是醫師的天職,但目前醫療制度,每個醫師都醫療負荷過重,常常有心有餘而力不足之嘆!年紀資深的醫師都知道,每位病人的病情千變萬化,而病人全身那麼多零件,哪個零件會出問題,有時的確難以掌握,唯有長期不間斷看診,久而久之,才能了解病人整體健康狀況。然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例如B型肝炎帶原者容易長肝癌,如果只幫他驗肝功能、胎兒蛋白,甚至超音波,有一天如果病人說肚子脹,給予服用脹氣藥,沒有改善,等到有一陣子之後肚子大起來,才警覺到大事不妙,安排大腸鏡才發現是大腸癌在作祟。這種聲東擊西的病情,在中老年人身上特別多,但由於醫療體制之規定,病人沒有症狀不能排某項特別檢查,除非自費,因此,病人也要養成自己花錢做些自費檢查,一方面才不會為難醫師,一方面花點小錢,說不定救了自己一條命。總而言之,秘書不幫你準備茶水,就自己準備;健保不給付,你就自費檢查,知己知彼,互相協同,如此天下太平,自己健康也才有保障。●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8-29 醫療.消化系統
脂肪肝沒症狀難察覺!專家揭脂肪肝成因及不吃藥的逆轉方法
一名林姓婦人,今年因疫情因素顯少外出更大幅降低運動頻次,原先患有慢性疾病也無回診,造成體重及血糖數值皆上升。疫情趨緩之際,檢查發現林姓婦人肝功能出現警訊,已罹患脂肪肝炎,所幸經醫師用藥治療且配合調整飲食熱量,肝功能已恢復正常。脂肪肝 形成原因一次看嘉義醫院肝膽腸胃科陳詩典副院長表示,常見造成脂肪肝的原因,包括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控制不佳等,由於脂肪肝沒有症狀,難以察覺,更可能由脂肪肝轉變成肝炎,再形成肝纖維化,最終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建議一定要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病灶。(推薦閱讀:脂肪肝下一步可能就是肝癌! 專家點名「2類大家都愛吃食物」離遠一點)無適應藥物可治療 減重為不二法門藥劑科張其純主任說,目前並沒有主要適應症為治療脂肪肝之藥物,大部分採輔助治療。而減重及飲食控制還是最佳療法,如需使用藥物,還是建議找專科醫師討論治療方向為佳。(推薦閱讀:減肥吃生菜沙拉瘦更快?大量出汗=燃燒脂肪? 醫揭「5大迷思」:難怪一直胖)飲食有3原則 地中海飲食相當合適營養科林資淳主任也說到,脂肪肝患者飲食建議「高纖、高鈣、抗氧化」為原則,而地中海飲食 (Mediterranean diet)定義為「食用大量蔬菜水果、使用橄欖油為主要脂肪來源、天然乳製品加上適量的魚、蛋及家禽類,少量紅肉及紅酒」。(推薦閱讀:「地中海飲食」降血壓、降血脂還能防中風! 營養師揭「5原則+1陷阱」)因富含足夠的抗氧化劑、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攝取較低比例的飽和脂肪與動物蛋白,因此相當適合脂肪肝患者將地中海飲食取代以往高脂低纖的飲食習慣。延伸閱讀: ·如何消除脂肪肝? 專家認證:6個常被忽略的習慣最有用 ·脂肪肝恐致罹癌、死亡速度增! 專家曝「5危險徵兆」:瘦子也逃不了
-
2022-08-11 養生.聰明飲食
日本知名設計師三宅一生肝癌過世! 飲食護肝很重要,6地雷一定要避免
肝臟就像一座設備完善的大型化學工廠,簡言之,就是主要負責消化與儲存營養素、排除毒素的器官,也具備控制膽固醇分解的重責大任,對人體相當重要,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科主任林杏純提出6個護肝地雷,一定要避免。1.醃漬類或發霉食物像是醃漬品以及可能因保存不當易產生黃麴毒素的食物,包括花生或花生製品、豆瓣醬、豆腐乳、臭豆腐、起司等發酵食物,還有發霉的米或穀類等。2.加工食品罐頭、香腸、臘肉、火腿等食品,常見添加多種防腐劑、色素、人工甜味劑等食品添加劑,必須經過肝臟解毒,誘發肝損傷,應盡量避免。3.過多高油食物容易肥胖,油脂也會囤積在肝臟形成脂肪肝,且高油食物進入人體後易氧化,會產生自由基傷害肝臟。4.精緻糖分精緻糖進入體內後,會形成脂肪而累積於肝臟增加代謝負擔,含糖糕點、飲料攝取過量,多餘的糖會轉變成脂肪儲存在肝臟,形成脂肪肝。5.辛辣食物尤其是有嚴重肝炎的病人,刺激性的食物會加重胃腸道黏膜充血、水腫及糜爛,甚至引起消化道出血。6.過量飲酒會造成脂肪肝,導致肝功能異常;男性適當飲酒量每日以2個酒精當量為限,女性每日以1個酒精當量為限。每1個酒精當量=1 5公克酒精=啤酒375c.c.(酒精濃度4 %)=水果酒150c.c.(酒精濃度10%)=白蘭地40c.c.(酒精濃度40 %)=高粱酒30 c.c.(酒精濃度53%)。延伸閱讀: 。肝過勞有「20個警訊」!變胖、痠痛、睡不好都在內 美肝臟基金會授養肝攻略 。水果放冰箱延長保存期限?很多人做錯了 營養師曝「這5種」放冰箱照樣壞本文摘自
-
2022-07-28 醫療.消化系統
終結肝苦人的漫長等待 淡水馬偕成功為確診者移植肝臟
64歲的潘先生,4年前就已經達到肝硬化最嚴重等級,想要積極保命,唯一選擇就是接受肝臟移植。不過,潘先生「等肝」的命運相當坎坷,過去2年已經3次錯失機會,今年3月一度病危,5月好不容易等到肝臟,卻在手術當天確診新冠肺炎。淡水馬偕紀念醫院肝臟醫學中心不忍心讓他再次苦等,團隊17人決定著全套防護裝備完成8小時手術,潘先生終於結束漫長等待,帶著「新肝寶貝」出院回家。收治潘先生的淡水馬偕紀念醫院肝臟醫學中心主任林俊昌表示,國人肝臟移植平均要等687天,再錯過真的不知要等到何時。考量病人已接種三劑疫苗,確診時Ct值超過30,症狀僅輕微咳嗽,而且對於治療態度積極,醫療團隊與病家討論後,決定在淡水馬偕樓獨立手術區域執行肝臟移植手術。這次手術共動員團隊17人,全員「戒慎不恐懼」,穿著全套防護衣、遵守所有防疫規範,歷時8小時順利完成手術。術後病人轉至負壓隔離加護病房,除了要服用移植後的抗排斥藥物,也要會同感染科醫師搭配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治療。病人在術後第7天就恢復良好,順利轉至一般單人病房,觀察肝功能及其他抽血數值均正常,腹水及黃疸都消失,在一般病房住院一周就出院返家。林俊昌說,接受肝臟移植的病人需遵從醫囑,按時服用抗排斥藥物。此外,為降低感染風險,應避免出入人多場合,不可以生食,不能養寵物,同時也要注意睡眠、保持正常生活作息,定期返院門診追蹤,才能與「新肝寶貝」長久相伴。
-
2022-07-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156 兒童重症 1細支氣管炎、4例MIS-C
國內今天新增156例本土新冠肺炎中重症個案、73例死亡個案。其中有五例兒童重症,包括一例細支氣管炎、四例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個案。發言人莊人祥表示,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103例,維持22例死亡。莊人祥表示,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1萬9211例,其中7323例死亡。今天新增的五例兒童重症個案中,一例為細支氣管炎,為九個月大男嬰。個案無慢性病史,7月11日出現呼吸喘、嘔吐、活力變差等症狀,7月12日赴急診PCR陽性,且嘴唇發紫,有喘鳴聲、胸凹等呼吸窘迫現象。經插管收治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瑞德西韋、類固醇等藥物治療,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插管,使用呼吸器治療中。另外四例為MIS-C個案。一例為一歲男童,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曾於6月20日確診,後持續間歇性發燒約三周,7月8日至急診,糞便檢查有沙門氏菌,因凝血功能異常懷疑是MIS-C。目前已腹瀉改善,住一般病房治療。一例為三歲男童,無慢性病史,曾於6月21日確診。7月11日出現發燒、咳嗽、腹痛、胸部皮疹的症狀。7月14日到急診 就醫,懷疑MIS-C住院檢查治療。7月15日轉加護病房,7月16日發現心包膜微量積水、輕度肺炎,目前仍住加護病房治療。一例為四歲男童,無慢性病史,曾於6月16日確診。7月8日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全身皮疹、結膜發紅、頸部淋巴結腫等症狀。7月10日就醫懷疑為MIS-C,7月11日住加護病房,發現心臟收縮力下降合併血壓偏低,此用免疫球、類固醇等藥物治療,7月13日轉醫學中心繼續治療,生命徵象穩定,於一般病房治療。一例為11歲女童,無慢性病史,未接種疫苗,曾於5月29日確診。7月2日開始持續發燒且有頸部淋巴結腫。7月9日就醫,發現肝功能異常、蛋白尿,7月11日赴急診,懷疑MIS-C住院檢查治療。目前生命徵象穩定,續住一般病房照護。另今日新增7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41例男性、32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其中71例具慢性病史、51例未接種三劑、34人超過80歲。
-
2022-06-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大估將進入MIS-C高峰 兒童2劑疫苗可有效預防
台大醫院今天發表本土15例MIS-C病童收治報告,個案平均4到5週發病,推估近期進入MIS-C高峰期,請家長注意孩子發燒、出診、沒有尿尿、口腔黏膜變乾、哭泣無淚等危險警訊,接種等2劑COVID-19疫苗應可預防8到9成的MIS-C。台大醫院今天上午舉行認識「孩童多發性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守護兒童健康順利康復記者會,小兒部副主任張鑾英簡報指出,MIS-C通常發生於染疫後的2至6週內,台大目前收治15例MIS-C,平均4到5週發病,年齡層落在5歲到11歲間,分別為男童9人、女童6人。張鑾英說,目前MIS-C沒有強制通報,通報也沒有獎勵機制,只能鼓勵醫師遇到相關案例積極通報,因此實際收治數和中央公布數字會有落差。張鑾英表示,根據國外研究,MIS-C發生率大概是每1萬人中有3人,非裔與西班牙裔發生率較高,亞洲裔次之;以今年台灣約60萬兒童確診推估,MIS-C個案可能落在100例至200例,5月20日疫情達到高峰,近期可能進入MIS-C高峰。張鑾英指出,很多家長看新聞而知道MIS-C,小孩一發燒就會非常緊張,擔心是不是MIS-C,其實並不是確診後發燒都是MIS-C,也有可能是玫瑰疹、尿道感染、細菌性腸胃炎例如沙門氏菌等,2劑COVID-19疫苗應可預防8到9成的MIS-C。急診醫學部醫師吳仲琳簡報表示,MIS-C的診斷有3大條件,首先是確診紀錄,PCR或是快篩陽性通報皆可;第二就是臨床表現,發燒3天以上,且合併兩個系統以上,明確的症狀如腸胃道、皮膚粘膜、淋巴結、神經或心臟系統等,像是嘔吐、腹痛、腹瀉、皮疹、紅唇、草莓舌、結膜炎、頸部淋巴腫大、抽筋等。吳仲琳說,滿足以上2項條件後,需進行抽血和其他輔助檢查,檢查發炎指數、肝功能、腎功能等,經診斷後確定才能成為MIS-C個案。吳仲琳並提醒家長,一旦孩子發燒合併出疹、紅眼、腸胃道不適、淋巴結腫等症狀,且出現例如退燒時精神活力下降、倦怠、嗜睡,或是出現脫水徵候,比如說半天以上沒有尿尿、嘴巴黏膜明顯乾燥、激動哭泣時沒有眼淚等,這些都是危險警訊,要儘速帶孩子就醫,並務必要告訴醫護之前曾感染及時間等。全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已超過300萬例,兒童約占20%,絕大多數輕症。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至昨天為止,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70例,其中包括15例是MIS-C,以及21案例是腦炎、15名肺炎、3名敗血症、8例哮吼、2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及6例到院前死亡。
-
2022-06-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小朋友確診後若出現這些症狀 台大醫:恐為MIS-C
全台確診新冠肺炎者累計超過300萬例,兒童約占20%左右,當中絕大多數兒童都是輕症,復原狀況良好,但也要小心極少數兒童出現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台大醫院今舉行記者會,針對台灣兒童MIS-C進行說明,也提醒如果家中確診兒童有出現發燒時,務必留心小朋友的身體狀況,若合併兩個系統以上的症狀時,務必趕緊送醫治療。台大急診醫師吳仲琳今日在記者會上說明,MIS-C的診斷有3大條件,第一,是6周內的確診紀錄,PCR或是快篩陽性通報皆可;第二,就是臨床表現,發燒3天以上,並且合併兩個系統以上,明確的症狀如:腸胃道、皮膚粘膜、淋巴結、神經或心臟系統等,嘔吐、腹痛、腹瀉、皮疹、紅唇、草莓舌、結膜炎、頸部淋巴腫大、抽筋等;第三,滿足以上2項條件後,需進行抽血和其他輔助檢查,檢查發炎指數、肝功能、腎功能、X光等,經診斷後確定才能成為MIS-C個案。吳仲琳說,確診兒童若出現,退燒後精力下降、倦怠、嗜睡,或是脫水的徵狀,比如:半天以上沒有尿尿、嘴巴黏膜明顯乾燥、激動哭泣時沒有眼淚等等。當確診兒童出現這些危險警訊,提醒爸媽要帶孩子就醫,也務必要告訴醫護孩子之前有感染證據跟相關時間。台大小兒部副主任張鑾英表示,容易罹患MIS-C的族群,根據美國研究男性、肥胖、人種這3項都是可能因素。據她觀察,基因因素可能也有影響,但仍待詳細的研究報告。張鑾英指出,小孩子確診後,很多家長因為看到新聞提到MIS-C,所以看到小孩發燒就會非常緊張,深怕小孩是不是MIS-C。但張鑾英表示MIS-C機率只有萬分之3,也並非確診後發燒都是MIS-C,MIS-C是「發燒同時出疹子」,MIS-C也僅有6成會起疹子。張鑾英說,要預防MIS-C,首先當然先是預防感染,再來就預防重症,小朋友的兩劑COVID-19疫苗,可有效預防8~9成兒童染上MIS-C;在臨床上台大也尚未看到12歲以上青少年的MIS-C個案。
-
2022-06-29 焦點.元氣新聞
3類降血脂處方藥恐傷肝胰 食藥署要求加註警語
降血脂常用choline fenofibrate、fenofibrate成分及statin類處方藥可能引起胰臟炎或肝臟功能不良,共242例通報。食藥署今天公告,部分將限縮使用對象,並要求限期加註警語。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潘香櫻接受媒體聯訪表示,fibrate類與statin類成分藥品為降血脂普遍用藥物,年用量各約6000多萬、4.8億顆。潘香櫻說,經臨床效益及風險再評估後,發現可能引起胰臟炎或肝臟功能不良,因此修訂藥品中文仿單的禁忌症與警語;今年截至目前為止,接獲2件疑似用藥導致胰臟炎,以及240件肝臟不良反應通報,沒有死亡個案。潘香櫻說,含choline fenofibrate及fenofibrate成分藥品除加刊肝功能不良及胰臟炎風險等相關警語,禁忌症增列「膽結石」、「嚴重肝功能不良(包括不明原因的持續性肝功能異常)」等項,即這兩類型病患禁止使用。至於statin類藥品,潘香櫻表示,建議應於包括用藥前、出現肝損傷臨床症狀時、提高劑量、更換藥品品項或臨床醫師認為需要時等狀況下,加強肝功能監測。潘香櫻說,已要求含choline fenofibrate、fenofibrate成分及statin類藥品的許可證持有商,應於112年2月28日前完成中文仿單變更,逾期未完成者將廢止其許可證。食藥署提醒民眾,該等藥品屬於醫師處方藥,應遵循醫囑服用,切勿自行過量或減量使用,服藥後若出現任何身體不適,或發生不尋常的疲倦、虛弱、食慾不振、上腹疼痛、皮膚或眼白變黃等症狀,請立即告知醫療人員或尋求醫療協助。
-
2022-06-28 醫療.消化系統
接觸血液、體液恐感染C肝!出現噁心感、倦怠應警覺
癌症蟬連39年國人十大死因第1位,其中「肝癌」位居第2,每年將近1萬人被診斷罹患肝癌、7千多人因肝癌死亡。醫師提醒,罹患C型肝炎日後肝炎發作、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C型肝炎目前有藥物可以治療,但治療後仍要長期追蹤,才能早期發現肝癌及肝硬化的併發症。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醫師康本初表示,C型肝炎主要是經由血液或體液的接觸而感染,但也有部分原因不明。感染後症狀不明顯,多數無症狀,少部分會有倦怠、噁心感,但有60至80%會演變成慢性肝炎,增加肝癌的風險。康本初表示,罹患C型肝炎日後肝炎發作、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都會增加。然而C型肝炎是可以治療的,自2013年C肝全口服抗病毒藥物問世後,如今幾乎各種基因型的C型肝炎病毒感染,服藥8至12週後都可能治癒,測不到病毒量。台灣目標2025年消除C肝,因此也放寬C型肝炎患者藥物治療的健保條件,康本初提醒,C肝治療後,驗不到C肝病毒,還是需要長期追蹤,因為即便C型肝炎感染雖然好了,但之前感染期間所引起的肝臟損害甚至肝硬化,不見得能夠恢復,而肝硬化本身可能引發肝癌,甚至在感染時就已經有肝癌出現。康本初表示,目前在台灣,肝癌的病因30%與C型肝炎相關,因此治療成功後,仍需要定期追蹤,包括肝臟超音波及肝功能,才能早期發現肝癌及肝硬化的併發症。45至79歲的民眾可透過國健署提供的預防保健服務,有一次B、C肝炎篩檢的機會來確認是否有感染。康本初提到,預防C型肝炎要避免不必要的血液、體液接觸,C型肝炎患者在治療前、後,應維持生活作息正常,避免熬夜,注意個人衛生,不與他人共用貼身物品如牙刷、刮鬍刀等,除了避免增加對肝臟的影響外,也降低再次感染的可能。
-
2022-06-17 癌症.抗癌新知
晚期肝癌免疫組合延命大突破 無奈高藥費阻礙治療路
新冠肺炎疫情侵擾,各大醫院醫療量能緊縮,許多民眾自覺身體異常,也難以及時就醫,60多歲陳先生就是典型個案,腹部腫脹,容易疲累,食欲變差,但遲遲未就醫,等到疫情和緩,到院檢查才發現,肝腫瘤竟17公分,比壘球大,且癌細胞「吃到」肝臟主要血管,確診為晚期肝癌,肝功能異常,無法開刀。台北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表示,依據國健署最新統計,肝癌名列國人十大癌症排行榜的第四名,每年新增人數近萬人,但在癌症死亡人數排行卻高居第二位,主要原因在於超過六成患者於確診時已到了中晚期。黃怡翔說,受到疫情衝擊,最近新增肝癌患者晚期比率明顯增多,不少人跟陳先生一樣,到了診間時,病程已到晚期,加上肝功能指數不佳,無法動刀切除病灶。在晚期肝癌治療上,以「多重激酶抑制劑」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為主。因為化療成效不佳,患者過去大都只能使用多重激酶抑制劑類的標靶藥物,但反應率不高,僅約一至兩成,平均存活期大約只有一年。不過,臨床顯示,晚期肝癌病友接受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抗體標靶組合治療,反應率可提高到三成以上,存活期大幅提升至接近兩年。為此,BCLC巴塞隆納臨床治療指引將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抗體標靶藥物組合,納為晚期肝癌的第一線選擇。黃怡翔說:「臨床經驗確實如此。」血管新生抑制劑可以阻斷肝腫瘤新生血管,而免疫治療則能喚醒自身免疫細胞對抗癌細胞,相互搭配,有助提升治療反應率。不少晚期肝癌患者接受免疫與抗血管新生標靶的組合,療效顯著,以陳先生為例,使用合併療法後,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就有機會透過栓塞或外科手術來清除病灶。不過,黃怡翔指出,儘管已有病友持續接受免疫與抗血管新生標靶的合併療法,成效顯著,但能夠長期自付如此昂貴的藥價者畢竟是少數。因此,他在提供治療意見時,更為謹慎,大都只針對肝功能尚未異常且經濟能力許可的患者提出這項治療建議。國外指引建議,免疫與抗血管新生抗體標靶的合併療法如果有效,應持續治療兩年,不過,目前國內健保並未給付這兩類藥物,昂貴的藥費絕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事實上,健保署於2019年4月實施「免疫療法給付試辦計畫」,當時曾將晚期肝癌納入試辦範圍,但一年之後卻暫停給付晚期肝癌。黃怡翔表示,國內晚期肝癌的免疫治療成效與國外研究相近,去年10月健保署曾邀請國內專家開會討論肝癌免疫治療給付,但目前尚未確定。肝癌免疫治療已是國際認可的晚期肝癌第一線治療,若是能盡快將免疫療法納入健保給付,將可延長癌友存活期,並提高生活品質。
-
2022-05-25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沒紅字就代表肝臟健康?醫師詳解何謂肝功能指數
GOT與GPT,全名為天門冬胺酸轉胺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GOT],又稱為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與丙胺酸轉胺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GPT],又稱為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是健康檢查重要的檢驗項目,在全民健康檢查的時代已經被廣為周知。因為GOT與GPT可以代表肝臟損傷,因此也常被稱為『肝功能』;大家往往只知道『紅字就是異常』,但是卻不明白這兩個指數之間孰高孰低與其深層臨床意義。GOT與GPT在身體內的作用與臨床判讀GOT與GPT是體內的常見酵素,與人體胺基酸、蛋白質的代謝有關;因為這兩種酵素在肝細胞內濃度高,所以當肝細胞受損時這兩種酵素會流進血液中,因此這兩個酵素往往代表肝臟發炎 (當然也有例外,如:心肌梗塞時也會導致GOT上升)。因為GOT與GPT這兩種酵素在細胞內(粒腺體與細胞質)的分布,GOT與GPT之間比率的高低可能代表下面幾種的肝臟疾病:・GOT與GPT高於正常值且GOT的數值大於GPT或只有GOT異常(GPT < 200 U/L):常見於肝硬化、酒精性肝炎 (往往GOT:GPT > 2:1,而且AST很少高於500 U/L)、・GOT與GPT高於正常值且GPT的數值大於GOT或只有GPT異常(GPT < 200 U/L):常見於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其他罕見肝病 (如:自體免疫性肝炎、威爾森氏症…等)・GOT與GPT高於正常值25倍以上(GPT > 1000U/L):常見於膽道阻塞、B型肝炎急性發作、藥物性肝炎、缺血性肝炎。若只有GOT > 1000 U/L而GPT上升不多的情況,則要懷疑橫紋肌溶解症。這邊也要提醒大家,GOT與GPT數值正常不代表肝臟一定沒有問題,臨床上也常見肝硬化患者的GOT與GPT是正常的;相反,GOT與GPT也不能當作肝臟疾病的治療目標,例如:B、C型肝炎與酒精性肝炎的患者肝功能正常不代表近期或未來肝功能都是正常的,這些肝炎患者可能間歇地肝臟發炎(GOT與GPT異常)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千萬不能單憑一兩次『肝功能正常』就掉以輕心,B、C型肝炎與酒精性肝炎的患者仍需長期與定期地追蹤。其他與肝臟相關的檢驗數據除了GOP與GPT的數值高低,這兩個數值的上升與下降趨勢合併其他肝臟相關指數,更能適度地反應肝臟疾病的改善或加重。其他與肝臟功能相關的血液、生化指標包含了血小板(platelet)、凝血功能(prothrombin time) (前兩者可以反應肝硬化的嚴重程度、失代償性肝病)、直接與總膽紅素(direct and total bilirubin,阻塞性黃疸與失代償性肝病)、鹼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膽道阻塞相關指標)、麩胺醯轉化酶(γ-glutamyltransferase,與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膽道阻塞等疾病相關)、白蛋白(albumin,肝臟的合成功能)、胎兒蛋白(α-fetoprotein,肝臟發炎、肝癌等);除了抽血檢查,病患的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如:腹部超音波)也能反應肝臟疾病的嚴重程度。總之,肝臟疾病的嚴重程度是綜合評估的結果,不能單憑GOT與GPT就驟下判斷。最後,若有民眾在抽血檢驗或健康檢查發現GOT或GPT大於正常值上限五倍以上(如:GPT > 200 U/L),建議儘速至肝膽腸胃科門診就診,以免延誤病情。【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許偉帆醫師 】『肝功能』:GOT與GPT的判讀】
-
2022-05-21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吃肝補肝?認識肝臟10個作用 想要護肝排毒該吃什麼、哪些不該吃?
人生黑白還是彩色,取決於自己。而肝臟健康與否也是!因為想要健康肝臟,與你的飲食、生活作息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不注意飲食,每天吃進油炸食品及含糖飲料,肝臟就會受到損害!所以,維持理想體重很重要。除了要均衡飲食外,還要搭配規律運動。美國肝臟基金會,列出肝臟在體內的10個作用:肝臟與肺、心臟不同,大多時候感受不到肝臟在工作。所以很常會忽略掉,直到肝臟出現問題。肝臟有 500 多種不同的重要功能,多與新陳代謝有關。可以將食物轉化為能量,將食物分解為身體所需並清除廢物。1.分泌膽汁:膽汁是一種黃綠色的酸性液體,有助於在消化過程中帶走廢物並分解脂肪。2.產生血漿蛋白:血漿是一種運輸血液成分(紅細胞和白細胞以及血小板)、體內產生的廢物。3.膽固醇合成,將脂肪運送到全身。4.糖代謝:當體內能量不足時,可將肝糖轉化為葡萄糖以獲取能量。5.胺基酸合成:胺基酸合成重要的蛋白質,供體內使用。6.將有毒氨轉化為尿素。7.排毒:排除藥物和其他有毒物質。8.產生凝血因子。9.透過吞噬、攔截等方法來消除意圖入侵或內生的各種病原。10.分解血紅蛋白,造成代謝物,添加到膽汁的色素(膽紅素和膽綠素)。美國肝臟基金會,傳授讓肝臟健康的秘訣採購時可以這樣挑選食材:1.盡量挑選新鮮蔬菜及水果,若要挑選冷凍或罐頭製品,選擇醬汁熱量較低或是沒有額外添加鹽和糖。2.碳水化合物可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全穀類。3.家禽及魚類進行去皮。4.肉品選擇,以瘦肉為主,避免脂肪含量高的肉品。5.每週至少吃兩次魚,尤其是含omega-3脂肪酸的魚(例如鮭魚,鱒魚和鯡魚)。6.乳品選擇脫脂或低脂(1%)。7.避免食用含部分氫化植物油的食物以減少反式脂肪的攝取。8.使用好的油脂(單元不飽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取代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9.減少含糖飲料和食品的攝取。10.降低鈉的攝取,選擇含鈉量少的食物。常用的肝功能檢查有哪些?1.丙氨酸轉氨酶(ALT):主要存在於肝臟中的酵素。血液中ALT上升可能是肝發炎。2.天冬氨酸轉氨酶(AST)主要在於肝臟,心肌、肌肉,紅血球內也有。AST上升,可能表示肝臟受損。3.鹼性磷酸酶(ALP)存在於肝臟、骨骼、小腸及胎盤中。常使用於肝臟及骨骼方面疾病4.γ-谷氨酰轉肽酶(GGT)人體組織中,腎內最多,其次為胰和肝。GGT上升,可能是肝臟或膽管受損。肝臟是人體內重要的代謝解毒器官,更是維持人體生理代謝的重要幫手!除了定期抽血檢查肝估能,醫提醒:雙管齊下護健康......https://bit.ly/3rPcXR4
-
2022-05-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腎臟病能吃清冠一號嗎?使用新冠口服藥有無禁忌?醫詳解腎臟病患染Omicron該怎麼辦
最近COVID-Omicron造成的疫情快速升溫,本土單日新增案例突破8萬5千例,累積確診人數達到98萬1千多例,累積死亡數為1176例。在疫苗施打方面,第1和第2劑施打人數已超過80%以上,第三劑達到63%以上,而第四劑也從5月16日開打,三天來也施打了1000多劑。近期在為多囊腎腎友進行健康講座時,常被問到是不是該打第四劑疫苗注射?清冠一號在慢性腎臟病族群是否可以使用?當多囊腎病患者檢驗PCR陽性時,服用口服抗病毒藥有無禁忌症?還有在居家隔離期間要如何做好身心靈的調適?針對這些常見的問題,在本文來為大家解惑!慢性腎臟病族群是不是該打第四劑新冠疫苗?首先關於第四劑疫苗的注射,也稱作第二劑追加劑,目前可以選擇的疫苗包含莫德納(Moderna)疫苗半劑量、BNT疫苗全劑量、蛋白質次單元之高端疫苗和尚待原廠進口的Novavax疫苗全劑量。若在先前劑次接種出現不良反應,對前述疫苗產生過敏者,才可接種AZ疫苗。政府公告能夠接種第四劑的對象,是18歲以上免疫功能低下且病情穩定者,包含有8類族群,洗腎患者名列其中,其他對象為一年內曾經或正在進行免疫抑制的癌症患者、器官移植或幹細胞移植患者、HIV陽性患者、正接受高度免疫抑制藥物者、6個月內接受化療或放射治療者,和其他經醫師評估可以接種者。由於在2021年7月醫學報導曾指出施打mRNA疫苗(如Moderna和BNT)曾經出現個案有副作用,發生腎絲球腎炎和腎病症候群的狀況,因此有透析腎友會擔心疫苗不安全而不敢接受第四劑注射。其實根據文獻的報告,這類個案在施打Moderna第一劑時引發T細胞的免疫反應,身體出現水腫且出現重度蛋白尿,後來給予適當的類固醇治療後,可以將T細胞的免疫反應壓制下來,蛋白尿、身體水腫和腎功能異常狀況都有改善,這位病人在施打第二劑時仍使用口服類固醇藥物,注射後並沒有加重身體不良反應。目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第三劑和第四劑的注射時間間隔為滿五個月,我們建議腎友不必過度憂慮疫苗副作用,若身體有不適症狀,可以與您的主治醫師先討論過,確定是在病情穩定下再接受第四劑疫苗。慢性腎臟病族群是否可以使用清冠一號?其次對於清冠一號的中藥方使用,經詢問中醫方面的專家,提到在藥方內並無馬兜鈴酸成分,以腎毒性的角度來看,這個藥方並無傷腎的疑慮。對於慢性腎臟病(英文稱CKD)第4和第5期的病人,平時衛教時多提到要小心不要吃高鉀的食物,而清冠一號的藥方若遵照中醫師指示使用,在目前的臨床觀察並未造成CKD病友的高血鉀狀況。目前中醫師建議清冠一號對於PCR確診陽性的病人,用法為每日20gm,服用10天份。由於清冠一號在台灣有8家中藥廠製造,包裝大小份量不同,大包裝(10gm/包)是一天分2次服用,小包裝(5gm/包)是一天分四次服用。由於該藥方偏寒性,因此有些人會出現輕度緩瀉的情況,可以視訊問診詢問中醫師如何調整劑量。在這裡我要再次強調,清冠一號是一個中藥方,絕對不是保養的藥飲。因此若沒有快篩或PCR陽性者,就當作保養品來食用,這樣是非常不適合的做法。另外,我們也在報紙上看到清冠二號的臨床試驗,它算是清冠一號的加強版,其中有所謂「金銀花」的成分,這個成分用來抗病毒的效果非常好。但請大家注意,清冠二號還未上市,若自行購買來服用的話,恐怕是把自己當作白老鼠,這也是我身為腎臟科醫師不樂意看見的情況,目前還是希望大家要遵照中醫師的醫囑,請大家以清冠一號為主。多囊腎病患者確診服用口服抗病毒藥有無禁忌症?現在有兩種抗病毒藥:輝瑞藥廠的「Paxlovid (帕克斯洛維德) 」和默沙東藥廠的「Molnupiravir(莫納皮拉韋)」,對於PCR確診的慢性腎臟病友來說,若腎絲球過濾率是在60 ml/min以上,便可以使用Paxlovid。但若腎絲球過濾率小於30ml/min以下,相當於CKD第4期的情況,便不能夠使用Paxlovid,而是要使用Molnupiravir。使用Paxlovid要注意會與許多藥物出現交互作用,另外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禁忌症,若是肝功能異常,達到嚴重肝硬化(C期)的程度,也不能夠使用這款藥物。在目前國外臨床試驗報告中,Paxlovid的治療效果很好,對於減緩病人重症住院的效果可以達到89%以上,而Molnupiravir則沒有那麼好的效果但是,Molnupiravir的好處則是可以使用在腎功能較差的病人身上。因此,對於慢性腎臟病的病人,像是CKD第四期及第五期,或是透析的病人,若是可以吃口服藥的話,我們會建議服用Molnupiravir這款藥物。慢性腎臟病友居家隔離期間如何做好身心靈調適?目前疫情這麼嚴峻,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腎友已經快篩或PCR陽性,需要接受居家隔離的情況,也發現有些腎友會出現與家人分開的心理惶恐,因此強化腎友在隔離期間的身心靈之保健其實有其重要性。我在此分享台中榮總提出的「COVID-19病人心理健康策略建議」,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辨識災難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相關危險因子,了解之前罹患精神疾病包括焦慮和憂鬱症,不該輕易中斷藥物。要持續給予社交支持,基本上可以透過視訊軟體進行遠距溝通,比如在與精神科醫師在做視訊診療時,醫師會注意到病人的情緒波動,察覺對方是否處在急性壓力負荷的狀況。電子產品可應用於療養院、護理之家、醫院及監獄中,以維持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針對受影響的病人、家人和一般大眾使用電子產品及相關應用提供心理諮商,也要避免出現網路成癮的情況,重要的是透過電子產品增加溝通而不是掉入虛擬的世界。最後對於病人額外的生活壓力,能夠協助其紓壓,可以提供「正念減壓」這些自我調適的方法。狄更斯在雙城記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也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信任的時期,也是一個懷疑的時期。」我們對於COVID-Omicron病毒越了解,備足該有的抗病毒藥物,不憂不懼遵從醫囑,也對於免疫低下的穩定族群,要鼓勵第四劑疫苗的施打,讓我們摯愛的親人,可以得到最佳防護,相信在各界一起努力下,我們能夠走過疫情海嘯,讓國民生活逐步回到常軌!
-
2022-05-19 失智.新手照顧
失智症是什麼?日常警訊、如何預防都看這一篇
「最近總是忘東忘西,還非常容易恍神」、「記得臉卻叫不出名字,只能說出那個誰」、「情緒好像陰晴不定甚至出現憂鬱的情形」、「變得不愛出門,且活動力降低」當自己或家人出現異常行為或症狀時,一定會懷疑是否罹患了某項疾病,上網搜尋相關知識,卻出現失智症、腦霧等關鍵字,究竟什麼是失智症?與腦霧又有何差別呢?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的組合,它的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減退,還與許多疾病有著相同、類似的症狀,並且容易令人混淆。然而除疾病本身,照顧者還會在平均8-10年的病程當中,面臨照護、身心壓力、經濟等問題,那麼遇到這些問題時該怎麼辦呢?從認識失智症、日常照顧技巧、資源使用,到與新冠肺炎、腦霧的關聯,以下分成15個重點帶你循序漸進找到解答。👇點擊下方可以直接前往想看的內容👇➡️什麼是失智症?➡️失智症可以預防嗎?➡️預警可能是失智症的10大症狀?➡️為什麼會罹患失智症?➡️哪些人是失智症高風險群?➡️年輕人也會罹患失智症嗎?➡️失智症該看哪一科?➡️確診失智症後,可能出現哪些症狀?➡️這些疾病像極了失智?➡️失智症的治療方式是什麼?➡️失智症可以延緩嗎?➡️常見的照護問題有哪些?➡️失智症照顧有資源可以用嗎?➡️新冠肺炎會引發失智症嗎?➡️出現「腦霧」就是失智了嗎?什麼是失智症?失智症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大腦功能漸進退化並好發於老年人,但退化的速度不一定,且非一些民眾誤解的正常老化現象。初期最明顯的為記憶力衰退,特別是記不住日常、最近且立即的事物,其他像是語言、算術、空間感、時間概念、抽象思考、社交能力、判斷力等也會出現障礙,產生異常行為,過去熟悉的工作無法勝任,嚴重影響日常起居,伴隨這些行為的心態很可能變得疑心病重、被害妄想、憂鬱、焦慮、容易與他人起衝突。 失智症可以預防嗎?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的。隨著研究的進展,我們逐漸瞭解有助於預防或延緩失智症的因子,因此更應積極地在生活中增加大腦保護因子(趨吉)如多動腦、多運動、均衡飲食、多社會互動、維持健康體重;同時減少危險因子(避凶),如預防三高、避免頭部外傷、不抽菸、遠離憂鬱,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而世界衛生組織(WHO)新公布降低認知缺損與失智風險的12個面向中, 還包括多運動、不吸菸、營養均衡、少喝酒、認知促進、社交互動、體重管理、高血壓管理、高血糖管理、高血脂管理、不憂鬱、聽力喪失管理等方法,也是從「從生活型態介入」預防失智的最有效的方式,研究還發現,可以透過「調整生活型態」降低四成的失智風險。想要調整生活型態,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著手:●運動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對預防失智有幫助,因為運動可以刺激腦部分泌神經營養因子(BDNF),其中又以能促進心跳率上升的「有氧運動」幫助最大,而以養成肌肉為目的的重訓,幫助就比較有限。就算沒有刻意運動,平時如果養成正確的「走路習慣」,也能減低認知功能衰退的風險。日本一份研究顯示,步伐小的人,在未來很容易出現認知功能衰退,而步伐大的人,認知功能則不易衰退,而且風險差異很明顯,居然高達3.39倍!接著來了解一下,大步走路的好處:(1)刺激神經迴路:大步走路能夠刺激腦與腳之間的神經傳導。除了腦通往腳的運動指令之外,腳回報腦的資訊交換也會變得活絡,有助於活化腦。(2)找回肌肉的活力:能夠更加頻繁地使用平常沒在用的肌肉。尤其是大腿與小腿的肌肉、背脊與腳相連的肌肉等,這些大肌群都可以活動到。(3)提升心肺功能:大步走路拉高了運動強度,使血液循環更好,也增加了進入肺臟的空氣量。營養和氧氣也能夠送到身體每個角落的細胞上。(4)使血管有彈性:利用肌肉的收縮與伸展,刺激肌肉包夾的血管,藉此增加血管的彈性。(5)使心情正面積極:大步走路,背部自然就會挺直,視線也會自然抬高。這樣的姿勢改變,能夠給人年輕有活力的印象,使人心情轉好,變得積極正向。●飲食飲食也能有效預防失智,很多人應該都聽過「地中海飲食」,這類飲食強調多攝取堅果、深綠蔬菜和魚類,其中堅果的油脂相較於動物性油脂來說,對心血管的健康是比較好的。還有一種是「麥德飲食」,它是以預防失智症為目的的飲食型態,結合了「地中海飲食」和預防高血壓的「德舒飲食」的特色。具體建議為攝取10種含不飽和脂肪酸、抗氧化成分的護腦食物:全穀類、綠色蔬菜、其他種類蔬菜、雞肉、魚類、堅果、莓果、豆類、紅酒、橄欖油等。此外,紅肉、奶油、甜點、起司和速食等不健康的食物,則須限制攝取。※另外也有研究指出咖哩、薑黃素、蘑菇、多喝茶與吃魚等,都對預防失智有幫助。還有一項比較意外的防失智食物是「口香糖」,因為嚼口香糖的動作可讓海馬迴的刺激增加,活化腦部功能、防止腦部衰弱。👉延伸閱讀:防失智「10大超級護腦食物」出爐! 營養師:還有5種傷腦飲食要少碰●生活除了運動、飲食,平時生活的方式也很重要,多做一些能動腦的活動,改掉會影響身體的壞習慣,就能有效預防失智。(1)學習新事物:想預防或減緩失智,不只要「溫故」,更重要的是「知新」。因為大腦只有在學習新事物時,才會增加神經突觸間的連結。像養成閱讀、玩填字遊戲之類的習慣就很不錯,看到不認識的字也記得去查一查,讓你在吸收新知識之餘,也能訓練大腦。也可以依個人興趣,玩玩麻將、桌遊等需要動腦的遊戲,都有助腦力健康。(2)保持社交活動:多參與社交活動可以降低失智風險,在與人交談、認識新朋友的過程中,有助於增加大腦血液灌流量,降低失智發病風險。互動時也能感受到愉悅、舒適、支持等正向情緒,提升安全感、歸屬感與自信心,所以非常鼓勵長輩們平時多參與同學會、社團、宗教活動等等。如果已罹患失智症,保持社交互動也對穩定病情有幫助,而獨居的失智者,病程則惡化的比較快。(3)充分的睡眠:睡眠和失智症之間有著密切關聯,人的大腦中有個「膠淋巴系統」,就像清潔隊一樣,可以帶走腦中的代謝廢物,包括類澱粉蛋白、tau蛋白等和阿茲海默症相關的毒素。而膠淋巴系統為我們「洗腦」的時間,就是晚上睡覺時的非快速動眼睡眠時期,所以每天至少要有7個半小時的睡眠比較足夠。●五感訓練記憶是由感覺器官刺激大腦而成,活絡身體的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刺激五種感官活性,享受健腦的小遊戲,健忘、失智才不會找上門。這裡推薦幾個結合了生活例行公事的小遊戲給大家:(1)五感訓練:日常生活中,我們透過眼、耳、舌、鼻、皮膚來感知外界的刺激。活動身體可以促進我們五感的活性。同時,適當的運動對預防失智和恢復認知功能也有很大的幫助。👉競速折衣服這個訓練同時要求計畫能力、手指活動能力,以及迅速執行能力等各項高度的能力。能夠順利完成較高難度的課題,除了訓練效果之外,還能獲得成就感。步驟一:檢視收進來的衣服,先思考何種順序折疊起來比較迅速,並設下完成目標時間。步驟二:照著預想的順序儘速進行,並測量是否能在時間內完成。聽覺訓練:五感之中,聽覺的衰退最容易被忽略。大多數的人會認為「輕微的重聽對生活不會有太大影響」。其實,聽力衰退是失智症的重大危險因子,因為聽力一旦衰退,與人溝通的機會會連帶大幅減少。當家人將失智的初期症狀誤解成單純的重聽時,可能延誤發現長者病情的時機。而老人家又可能因為誤會家人而迴避溝通,更會加速聽力的惡化。所以聽力衰退的嚴重性絕對不容輕忽。👉聆聽不同硬幣的聲音這個訓練要求的是辨別聲音細微差別的能力。像10元和5元之間,就只有非常細微的不同,需要相當敏銳的聽覺才能辨別。老化造成的聽力衰退會先從高音頻開始,硬幣掉落的聲音就屬於高音頻的聲音,如果聽不清楚,可以早期發現自己聽覺的衰退。步驟一:準備1元、5元、10元、50元硬幣各一個。請同伴逐一丟到桌上,試著聆聽並記住聲音的差別。步驟二:請同伴任選其中一枚丟到桌上,然後猜猜是哪一種硬幣。一人時也可以自己嘗試。(3)觸覺訓練:維持觸覺與預防失智症有什麼關係?一般來說,活動手指本身就有預防失智症的功效,而且活動手指還能鍛練腦部、活化人類最基本的功能。靈活運用手指是人類這種雙腳站立的動物特有的「高層次功能」,一旦罹患失智症,這些高層次功能會受到嚴重的傷害,所以在健康的時候鼓勵長者多多活動手指、步行走動,有助於維持這些高層次功能。👉計算發票金額大腦先理解數字的意義,再活動手指敲打計算機鍵盤,兩件事同時進行會給予大腦絕佳的刺激。若能嘗試運用非慣用手,效果更佳。※使用算盤計算訓練效果倍增,對以前習慣使用算盤的長者來說,還能發揮懷舊療法的效果。●穴位按摩中醫師也建議,平時用梳子、刮痧板或雙手手指按摩全頭頭皮、後頸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保養腦力。每次按摩約10至15分鐘,每天進行4次,以促進血液循環,因頭部布滿穴道,不需特別針對何種穴道進行按摩,就有提神醒腦功效。預警可能是失智症的10大症狀?若自己、家人或身邊的親友,於日常生活中出現以下10種症狀、情境,就要提高警覺、意識可能為失智症的警訊,並立即就醫確診。👉延伸閱讀:重複問題、情緒轉變、頻問你是誰...家屬從這些行為發現失智前兆失智10大警訊症狀Infogram為什麼會罹患失智症?失智症主要是因為腦細胞退化、死亡,引起腦部萎縮、大腦皮質功能喪失。造成失智症的原因很多,大致也可區分為兩類,分別為可逆性失智症、不可逆性失智症,類型如下:🧠可逆性的失智症:由特定因素所引起,因此若能加以改善這些原因,失智症狀將可望恢復,這類型的失智症可能源自:●腦部創傷:像是常壓性水腦症、因外傷造成腦震盪、腦挫傷、顱內血腫或硬腦膜、及腦部長腫瘤等。●中樞神經遭受感染:如愛滋病毒、梅毒螺旋體等,都可能侵犯大腦中樞神經,造成腦機能受損引發失智。●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合併腦炎。●營養不均:缺乏葉酸、維生素B1、B2、B6、B12等營養素。●代謝失調:與甲狀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肝功能、腎功能異常有關、或體內電解質的失衡。●有毒物質的侵害:藥物中毒、酒精中毒、重金屬汙染如鋁製食器的使用等。●憂鬱症、長期壓力大引發的假性失智。🧠不可逆性的失智症:腦部因先天的老化或後天的疾病,導致持續性的大腦退化、病變,以目前的醫療僅能延緩,無法治癒,部分血管性失智症甚至有可能惡化,包括:(1)退化性失智症,如:●阿茲海默症:1906年由德國Alois Alzheimer醫師發現並命名,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特性為兩種以上認知功能障礙,主要以記憶力不好,經過暗示也想不起來,但並無意識障礙,屬進行性退化;患者的腦部的海馬區會退化及萎縮,逐漸蔓延到高級皮質區,神經細胞受到破壞,腦解剖可發現腦內有異常老年斑塊及神經纖維糾結。美國前故總統雷根即罹患此症。我國失智症的種類與西方國家類似,以阿茲海默氏症為最多(約60%),其次為血管性失智症(約30%)。●額顳葉型失智症:腦部障礙以侵犯額葉及顳葉為主,特性為早期即出現人格變化,無法調整行為以致有不適切之行為反應及活動。或早期就出現語言障礙,如表達困難、命名困難等,都有進行性退化現象。●路易氏體失智症:特性為除認知功能障礙外,重複地無法解釋的跌倒、時好時壞起伏變化大、對抗精神藥物十分敏感、鮮明的視或聽幻覺、每次發作持續數周至數月。另外還有巴金森氏病、進行性上核神經麻痺症與合併其他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之病變。(2)血管性失智症:腦中風、多發性血梗塞失智症、心衰竭引起缺氧症等。(3)嚴重創傷:拳擊性失智症、頭顱大腦傷害等。(4)特殊感染: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進行性多發性血腦病變等。哪些人是失智症高風險群?●六十五歲以上的高齡人士。●具有失智症家族病史的人,父母親或兄弟姊妹曾患有阿茲海默症等退化性失智症或血管性失智症,相對一般人病發的風險較高。●巴金森氏症患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一般同齡者高。●罹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者,或曾有中風病史與家族史的人,引發血管性失智症的可能性也高。尤其中風患者是高危險群。●腦部曾受創傷或感染的人。●長期處於憂鬱,極少參與社交活動的人。●長期抽菸的人,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較快。※除了上述的這些,女性族群罹患失智症的比例也偏高,可能是因為整體族群平均壽命較長,年齡越大、風險也隨之增加,另外也可能與更年期後缺少雌激素有關。還有研究顯示教育程度也有影響,不識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罹患失智症風險比教育程度較高的人高。👉延伸閱讀:遠離6大危險因子 1/3的失智症可預防年輕人也會罹患失智症嗎?雖然失智症患者大多年齡偏長,但青壯年人口也可能失智,如果在65歲以前發病,就是所謂的「年輕型失智症」。相較於老年型失智症,年輕型的病程發展更快,由於初期症狀經常是憂鬱、焦慮、壓力大、睡眠障礙等,所以容易被忽略,而導致延誤就醫,平均要耗費1.5年才有辦法確診。「年輕型失智症」發病時大多還在職場服務,所以「職場功能」會先被影響,像是業務頻頻出包、懷疑同事偷東西、焦慮挫折、易怒而失眠等,而他們通常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是家中主要經濟來源,因為確診失智症被迫退休,除了心理壓力,也會有嚴重經濟壓力。👉延伸閱讀:在65歲以前發病!年輕型失智症早期症狀10大警訊年輕型失智VS.老年型失智對「年輕型失智症」有基礎認識後,來看看它與老年型失智症在病程發展、患者家庭情況、照顧方面有什麼不同。年輕型失智VS.老年型失智Infogram失智症該看哪一科?治療失智症的醫療機關有診所和大型醫院,當剛出現症狀時,可以先前往診所求助,診所醫師就像家庭醫師,能進行比較仔細的診療,而且一有不對勁,就能接受診察。但要更確實的診斷,還是得去大型醫院,至於能治療失智症的科別,主要分成以下幾類:●腦神經外科(腦部手術的專家):可以根據失智症的原因提供療效絕佳的治療方式。●精神科、身心醫學科(腦部與心理的專家):在這裡能進行與憂鬱症的鑑別診斷、行為或心理療法等。●神經內科(腦、脊髓、神經、肌肉等方面的專家):可進行與其他神經疾病的鑑別診斷。●老年醫學科:有的醫院設有「健忘門診」,當不知道要看哪一科時,可以先去「健忘門診」接受診察,讓醫師確認是不是失智症,確認後再請醫師轉介專門醫院或其他科。確診失智症後,可能出現哪些症狀?當確診為失智症後,早期出現的病症會以認知功能障礙為主,而認知功能症狀包含5大面向。●記憶:早期失智症病人會有記憶喪失的現象,像是忘記近期重大的事件,而且連提示都無法回想起來,這種情形還會持續惡化。●語言:某些病人的症狀表現以語言功能障礙為主,他們常無法說出物品的正確名稱,而以替代詞代替,逐漸減少語言表達,整體溝通能力變弱。有些病人則是理解力下降,也因此被誤以為重聽。●推理和判斷:病人的判斷力大不如前,做決定變得猶豫不決,會無法了解生活中潛在的危險、處理複雜的事,或解決突發的小狀況。●視空間:在視覺上,病人可能無法辨識熟人的面孔或認不得物品。在空間上,病人可能認不得周圍環境,而常有迷路的狀況。●個性和行為:病人的個性會有巨大轉變,像是變得退縮、被動,或出現重複行為、不恰當的社會行為等等。※失智症是一種會不斷退化的疾病,但因為罹病原因、每個人的狀況不同,退化的速度也不一定。最早期出現的是輕度認知障礙或及早期失智症,接下來會歷經輕度(初期)、中度(中期)、重度(晚期)這些病程,因此也能從病程看失智症症狀的嚴重程度。●輕度(初期):記憶力、語言能力、判斷力等已經出現問題,對工作和社交能力造成影響,無法處理太複雜的事物,情緒、行為也有所轉變,但大部份日常生活仍可自理,時常因症狀輕微而延誤就醫。●中度(中期):記憶、認知功能、生活能力等更退化,能明顯發現異狀,需要仰賴他人協助,才能處理日常生活瑣事。由於尚有行動力,走失的機會增加,生活中也有吃壞掉的食物、藏東西、日夜顛倒等狀況出現,反而增加照顧的困難度。●重度(晚期):幾乎認不得自己和家人,認知與日常生活功能更是嚴重退化,只會講簡單的字句,行動能力、吞嚥能力也退化,基本上要完全仰賴他人照顧。👉延伸閱讀:記憶力變差、詞不達意就是失智?10項真實「失智症症狀」大公開這些疾病像極了失智?●其實沒有失智當你出現忘東忘西、講不出想要的話⋯類似失智症的症狀時,並不一定就是得了失智症,有可能只是健忘、過度擔心、正常老化,或是舌尖現象和失語症,還有一個可能是輕度認知障礙,這是介於正常認知與失智症之間的時期,雖然不一定會持續惡化,但每年有10%至15%的人轉變為失智症,需要定期追蹤。●假性失智另一種可能是由憂鬱症引起的假性失智,症狀有認知功能障礙、妄想、譫妄,在服用抗憂鬱症藥物之後,就可能痊癒。但得到假性失智復原後,發生失智症的比率也比較高。假性失智5大危險因子:(1)憂鬱症(2)長期睡眠障礙(3)藥物副作用(4)缺乏維生素B(5)甲狀腺功能異常(低下)●巴金森氏病、失智症傻傻分不清?很多民眾常分不清楚巴金森氏病與失智症,兩者都是腦部疾病,雖然某些症狀相似,但發病初期的病症還是不太一樣。巴金森氏病是退化性的動作疾病,主要的臨床表現是肢體僵硬、動作困難、手腳不自主的震顫抖動、步態不穩等運動方面的障礙,動作障礙也包括反應慢、表情淡默等表現,也很容易合併輕度憂鬱。約有三到四成的巴金森氏病病患到了後期,會出現失智症的狀況,所以兩項疾病常讓人分不清。巴金森氏病目前同樣無法根治,但早期確診,及早用藥,可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延緩神經退化。失智症的治療方式是什麼?●藥物治療:目前還沒有能根治失智症的藥物,只能用來延緩病情惡化而已。輕、中度的阿茲海默症患者常使用乙醯膽鹼酶抑制劑治療,乙醯膽鹼酶抑制劑包括Donepezil(愛憶欣)、Rivastigmine(憶思能)、Galantamine(利憶靈)三種,它們的療效與副作用其實沒有明顯差異,建議依患者的反應情況來選擇。中、重度的阿茲海默症患者建議使用NMDA受體拮抗劑治療。當患者對藥物的順從性不佳、產生無法忍受的副作用,或是在用藥後退化速度反而比治療前快,以及病程進入末期的時候,就能考慮停止藥物治療。阿茲海默症之外的巴金森氏症合併失智症、退化性失智症,則藥物效用比較不大。至於血管型失智症,可以使用預防腦中風的抗凝血、抗血小板藥物,來避免情況惡化。●非藥物療法:由於目前並沒有可以根治失智症的藥物,所以常會搭配非藥物治療一起進行。常見的非藥物治療有以下幾種:(1)認知活動:失智症患者會出現認知障礙問題,所以希望藉由設計過的團體活動,來訓練專注力、邏輯力、計算能力等,以維持現有狀態、延緩退化。(2)藝術創作:藝術創作被運用在治療方面已經不陌生,而在失智症患者身上也能施行。以團體方式進行藝術創作治療,可以釋放情緒、鍛鍊專注力、刺激感官,也可與團體成員互動並獲得成就感。(3)音樂團體:音樂包含旋律、節奏、創作等能,讓患者沉浸其中,感受歡愉又正向的力量,也能與其他參與者建立互動。(4)懷舊治療:失智症患者會從近期的記憶開始喪失,反而古早的記憶還是能記的很清楚,所以可以透過過去的照片、音樂、物品…來勾起他們的回憶,並鼓勵分享個人經驗,以活絡腦部活動、表達能力等。(5)運動團體:失智症患者隨者病程發展,身體動作也會跟著衰退,但還是可以透過運動來維持體能,改善平衡感、肌力等等,並透過團體活動增加人際互動。(6)現時定向感治療:失智症患者因疾病會喪失對現實的感知,像是分不清時間、地點、天氣、季節等等。現時定向感治療便透過情境式安排,讓患者感受周遭真實情況。(7)其它:其他還有遊戲、娃娃、舞蹈、園藝等多種非藥物治療方式,家人也可以陪伴患者一同進行團體活動,多增進與患者的互動,來延緩病情惡化。失智症可以延緩嗎?如果自己或親友就診後,發現得了失智症,除了請專業人員進行失智症治療和照護,平時要做些什麼,才能對延緩失智症產生幫助呢?建議可以從三個面向進行,理解患者行為、陪患者動腦和運動、幫他補充營養,讓失智症患者也能開心生活、有尊嚴地過每一天。●理解患者行為:「我又沒生病,為什麼要看病?」許多失智症患者缺乏病識感,無自我察覺的意識,常否認自己逐漸喪失記憶、認知能力,拒絕旁人給予協助,導致延誤失智症的治療時機,藉由釐清、理解失智症患者的行為思路,了解他們在病程中可能發生的症狀,進而引導、安撫失智症患者,有效幫助患者和家屬因應病症帶來的生活變化。●腦部、身體的訓練:失智症是腦部的疾病,以記憶力減退為主要表徵,後續伴隨著大腦其他的認知功能(如判斷能力、定向感、注意力、語言能力、執行力等)異常,建議可結合運動和動腦的認知訓練,許多研究都證實,運動能刺激腦部神經再生,促進大腦血液循環,延緩腦部退化,加上聊天或者類似懷舊治療等,讓患者可以回想過去的情境、記憶,活化腦部認知功能。●靠飲食補充所需營養:失智症患者腦部受損、神經記憶障礙,讓他們對於食物失去了興趣,吃飯時忘記正在做什麼而突然停下,怎麼餵都不願意進食,建議找出患者進食上有困難的原因,以對症下藥,解決營養素攝取不夠而產生營養不足現象,維持身體機能,更能好好享受餐點。👉延伸閱讀:有效避免失智及維持腦力健康 專家教怎麼吃怎麼動讓腦袋更犀利常見的照護問題有哪些?失智症發病之後,病情會隨著時間逐漸惡化,從一開始的記憶力喪失、輕微認知障礙⋯⋯,到後來漸漸失去自理能力,如何照顧失智症患者也就成了一大難題。到底該如何照顧失智症患者?●照護選擇方案(1)家庭照顧:家中有失智症患者時,要選擇留在家裡自行照顧或送安養機構是一大難題。留在家裡照顧的話,盡量不要把重擔都丟一個人身上,可以用寫照顧日記等方式留下記錄,建立起「交班機制」,方便其他人接手,輪流照顧失智者。(2)聘請看護:許多家庭也會聘請本國、外籍看護協助照顧失智者,但不管是看護或家人,都需要對基本的失智症照護有了解,像是失智症的基本病症、照顧技巧、精神行為症狀的處理、日常活動安排等等。(3)送安養機構:當長輩失智狀況越來越嚴重,家人也逐漸超過照顧負擔時,其實可以考慮送安養機構。因為有時候長輩已出現較複雜的照護需求與失能,待在家不一定好,送失智安養照護讓專業的來,反而能獲得更好的照護,重拾生活品質。※挑選安養機構前,首先要認識機構類型,失智、失能者可選擇護理之家、長照機構、安養中心。經由醫生評估長輩的健康狀況後,家人一起討論,挑選最合適的照顧方式。透過多方管道蒐集機構資訊,包括有經驗的親友、相關團體機構、政府單位評鑑的合法立案機構等。●出現精神行為症狀常見的「精神症狀」如妄想、幻覺、錯認;行為症狀如重複行為、迷路、攻擊、日夜顛倒、漫遊、貪食,或是出現譫妄、日落症候群;而情緒上則可能出現,如焦慮、憂鬱、淡漠等症狀。照顧者可就幾個常見的精神行為症狀,有基礎認識,未來若遇到相關問題時,就能理解病患行為,並透過合適的方式解決、應對。(1)重複行為:失智症患者常出現言語、行為的重複,像是重複提問同樣的問題,或是一直重複說一樣的話,非常考驗照顧者的耐心。當遇到失智者重複發問時,照顧者可以用以下三步驟應對,👉步驟1:確認當下照顧的目標為何。👉步驟2:第一次詳盡回答,第二次簡潔回答,不超過五個字。👉步驟3:提供新的刺激,轉換情境。除了言語也能出現重複進食的情形,因為失智者的記憶、判斷力喪失,使得他們忘了自己吃過東西,而反覆吵鬧、生氣。若家中失智者忘記吃過飯,還要求吃正餐,可以先嘗試用委婉的口氣提醒,再搭配時鐘、自己製作失智者的生活作息表,讓他知道目前的時程已過正餐時間。也可透過別的活動轉移其注意力,讓失智者不要一直在「吃東西」上鑽牛角尖。若轉移注意力方式無效,則透過少量多餐方式將正餐分次提供,在控制一日熱量前提下,滿足失智者「吃」的需求。(2)日落症候群:黃昏症候群又稱日落症候群,它並不是一種疾病或診斷,而是一群行為的總稱。多好發在包含阿茲海默失智症等各種失智症患者或意識混亂長者身上,在傍晚或夜晚來臨前,患者出現行為或意識上的混亂,或是原有的精神行為症狀變得更嚴重,包括躁動、踱步、攻擊、不安、焦慮、沮喪、遊走、注意力不集中、尖叫、幻覺等症狀。若長輩出現相關症狀,家屬可紀錄時間及表現行為,透過調整作息,觀察症狀是否改善,或尋求醫療協助。以下介紹6種可以改善日落症候群的方法,✅解除失智者的生理需求,包括飢餓、口渴、疼痛、想排泄等。✅避免攝取咖啡、巧克力、茶、可樂等含有咖啡因食物,減少刺激。✅穩定失智者作息,白天可外出活動,適度消耗體力有助晚上好眠,午休時間不超過1小時。✅注意室內燈光,下午4點後打開室內燈光,讓環境維持明亮,並陪伴失智者做活動、到戶外走動,讓長輩注意力集中在活動本身,與長輩談話有眼神接觸。✅居家環境友善化,包括開關、插座顏色與牆壁呈對比,助快速識別。✅危險物品放置妥當、藥櫃上鎖,傍晚時間避免過多聲音,包括人聲、機器聲、電視聲等。(3)日夜顛倒:失智症患者因為大腦功能退化,逐漸失去分辨時間的能力,所以可能出現日夜顛倒的情況。加上患者對於環境刺激與外界噪音更加敏感,一點風吹草動就容易醒來,睡眠環境需要費心經營打造。※想改善睡眠障礙問題,最重要的是養成規律作息,照顧者可幫患者在白天安排活動、訓練肌力,曬太陽補充維他命D、激活人體免疫細胞。每天光照1小時,有助於改善神經、精神症狀。而在居家環境方面,營造舒適溫馨的睡眠氣氛,保持動線順暢、點一盞夜燈,避免半夜醒來踢到家具絆倒。●吞嚥嗆咳問題照顧者在準備失智者的飲食時,記得注意營養均衡和水分補充,讓他們從中攝取所需的營養素。若患者有吞嚥問題,記得避開一些不易咀嚼的食物,也不要固態、液體同時吃,才能避免嗆咳。由於失智症疾病的特性,會讓患者忘記用過餐,而再次吵著要吃飯,照顧者可以用話術轉移注意力,或改成少量多餐的方式提供,並幫他們固定用餐時間、位置,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失智症患者如果有吞嚥與進食困難,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體重下降、脫水、吸入性肺炎等進一步的問題發生。所以照顧者應該試著用一些技巧,來改善患者情形,但還是要依患者的情況做個別化的調整。常用的照顧技巧有:(1)根據專注力與情緒狀況作調整(2)環境的調整(3)姿勢及飲食調控(4)營養品的補充(5)輔具及肢體復健介入※若已經無法自行進食,就要靠外力供給營養,否則可能危害生命安全。有些患者會考慮使用鼻胃管,雖然費用較低,但放置過程痛苦,長期置放或重複插入會造成喉嚨黏膜受傷,或增加食道發炎、胃食道逆流、胃壁出血等風險。因此也可以考慮胃造口手術,降低鼻胃管灌食導致吸入性肺炎的機率,也不再因管線黏貼在臉上的「大象鼻」而感到自卑。👉延伸閱讀:失智者不吃東西是因為「吞嚥困難」?症狀跡象、照顧技巧一次學會●陪伴溝通技巧失智症患者因記憶力衰退、認知障礙等病症,使得他們經常重複說同樣的話,或不知道怎麼回應問題,所以照顧者在與他們溝通時,會面臨許多障礙。想要順利溝通,照顧者可以學習以下6個溝通與互動技巧:(1)互動時營造正向情緒,多鼓勵、肯定失智者,減少指責、否定。(2)失智者重複同樣的話時,避免提出這點,盡量耐心傾聽就好。(3)避免問開放式問題,多用是非題溝通。問題不要有太多選項,比較可以減少困惑。(4)講話時慢慢說,使用簡單字句表達,失智者比較能理解。(5)當失智者躁動不安時,可以改變話題或換一個地方,有機會讓他心情回穩,繼續談話。(6)不要以考試的方式詢問失智者,當他記憶出錯時,不要與他爭辯或逼他承認錯誤。🔔其它照護小提醒※穿衣冷熱感知:當失智者還具備基本自理能力時,還是建議讓他們自行穿脫、更衣,並給予他們選擇衣服的自主權。但因病情影響,失智者可能有冷熱不分、季節錯亂、硬要穿同一件衣服的狀況出現,這時照顧者就要從旁協助、引導,也可以多準備幾套同款衣物,來解決患者不肯更衣的問題。※居住空間規劃:當家中有失智者時,應該將室內改成無障礙空間,才能有效預防跌倒,為了讓失智者認得廁所、臥房等,可以加上一些鮮明的標示。想防止失智者誤食物品、藥品等,危險的東西應該上鎖放在櫃子內,廚房內的瓦斯總開關也建議關掉,並讓他們避開廚房,以免誤觸會引發火災的東西。為了預防走失,在出入口可以加裝感應式門鈴、風鈴等,以提醒照顧者注意。失智症照顧有資源可以用嗎?1、政府資源失智症目前無法痊癒,情況只會越來越惡化,因此長期的失智照護是一條漫長、艱辛的路,對患者本人與照顧者來說都是煎熬。但在長照的路上,照顧者並不是孤軍奮鬥,政府也有提供配套資源和長照服務的申請,來減輕照顧者的負擔,需要的時候可以多多利用。50歲以上的失智者屬於可以利用長照服務的族群之一,照顧者可以向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提出申請,或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目前提供的長照服務可分為四包服務、四包錢:四包服務(1)照顧及專業服務:包含居家照顧、社區照顧、專業照顧,居家照顧可以請專業的照顧服務員,到家中協助失能者;社區照顧是將失能者送到指定單位接受服務;專業照顧提供失能個案整體性的照顧指導。(2)交通接送服務:提供交通工具接送失能者就醫或復健。(3)輔具與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提供拐杖、輪椅、居家用照顧床等生活輔具的購買與租賃,也提供斜坡道、可動式扶手等無障礙設施改善服務。(4)喘息服務:喘息服務有分社區、居家、機構三種,社區喘息服務是讓患者到日間照顧中心等機構接受照顧;居家喘息照顧提供半天3小時、全天6小時兩種服務時段,派照顧服務員到家中幫忙;機構喘息服務可安排患者到長照住宿式機構,接受短期的全天照顧、停留。四包錢以上四項服務都有提供補助,會由專人評估個案狀況與需求,擬定出照顧計畫和核定額度,再由個案管理員溝通協調。確診失智或疑似失智,還可以去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尋求醫療、照護等多方面的諮詢協助。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整合各項服務的跨領域平台,藉由個管師或跨團隊提供失智症個案不同階段所需要之生活照顧,與醫療照護之諮詢、服務、協調、轉介與追蹤,讓失智個案和家屬可以就近獲得服務資源。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為了讓失智個案和照顧者能就近找到資源、使用服務,衛福部提倡廣設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以提升社區的服務量能,建立起社區照護模式。此外也鼓勵民間團體多設立據點,提供在地的初級預防照護服務。👉各縣市失智照護資源布建及聯絡資訊:https://1966.gov.tw/LTC/cp-4022-42471-201.html2、民間資源除政府資源,民間也有團體、企業等致力於將科技與長照服務結合,提供智慧化的長照服務,讓照顧者與患者更加便利。如加裝衛星定位系統的防走失服務、銀髮送餐、線上課程等。●銀髮防走失服務如果擔心失智的長者走失,除了可向各縣市政府申請「愛的手鍊」之後,現在市面上有越來越多可以避免長輩走失的主動定位裝置,例如電信業者推出的myAngel御守錶,除了可以當作手錶讓長者配戴,也有提供計步功能關心長者的活動狀況。若長者不幸走失,家人可透過APP立即得知長者的位置。另外,手錶的待機時間可以長達數日,不用擔心在尋找長者過程中,手錶會沒電而錯過搜救的機會,有效緩解家人害怕長者走失的壓力。●銀髮送餐有時候常常因為分身乏術無法替長者或家人張羅三餐,除了市面上很多的外送送餐服務以外,現在也有專門為長者打造的科技銀髮送餐服務「銀色大門」。透過手機APP,也可以點餐專門為長輩外送。銀色大門的特色是可以為長者特殊的飲食需求做調整,例如如果需要少鹽、低脂、高蛋白等餐食,銀色大門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協助配合。●失智照護線上課程為預防長者失智、減緩失智後惡化的速度,民間許多協會及單位提供相關主題課程,並透過各種專業醫療知識,讓照顧者、家人理解如何預防延緩失智症。如WaCare遠距健康平台的APP或網站,能獲取關於失智、銀髮照護的線上課程,讓照顧者藉此接觸更多專業的醫療資訊、學習照護技巧。●Care U雲端居家照護系統失智症患者獨自在家或是只剩外籍看護協助時,若不慎跌倒或不當用火等意外發生,透過「一鍵」可即時提供救援,尤其針對遊走、外出的情形可透過無感的自動報案偵測等提醒功能,協助為失智症患者營造更安全的環境。●輔具照護相較於一般疾病照護,失智症病程、症狀複雜,且涉及的面向多元,隨著輕、中、重不同的症狀程度,如遊走行為、生活自理功能下降及情緒改變等,皆為失智症家庭常見的照顧難題,需要不同的專業照顧服務與輔具照顧資源介入,如個人衛星定位、離床警報器追蹤、生活照顧通用輔具及圖卡溝通對換輔具等,皆能大幅協助降低失智症患者與家屬生活上的種種困擾。3、預防走失失智症患者還有行動能力時,最常遇到的就是走失問題。走失常與失智症患者的「徘徊現象」有關,當他們發生徘徊,沒有被即時發現或得到幫助,就很容易發生走失、失蹤事件。至於「徘徊現象」為何會發生,常常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習慣:有些長輩在罹患失智症後,還會維持以前的習慣,或者突然重新拾回以前的習慣,例如:「我要去工作」、「我必須去國小接兒子女兒」。●想念:會出現想要回老家的行為,但老家可能已經拆遷;或者突然想念起老朋友或沒回家的家人,決定親自去拜訪。●找不到正確方向:可能出現單純想要去廚房找東西吃,但是一路從自家大門出去越走越遠。●無目的徘徊:沒有特別的目的,無論在室內還是戶外都會來回游走,遇到阻礙會推開繼續遊走。為防止走失,可以在他們的身上佩戴防走失小物,如愛心手鍊、QR code布標、防水貼紙,或加裝具GPS定位的手機、手表等,也可自行至各縣市分局鑑識科或刑事鑑識中心,申請指紋捺印服務,警局會幫失智者捺印指紋建檔留存。家屬也可以自己幫失智者做名片讓他隨時帶在身上、不同衣物口袋,每隔一陣子就為他們拍近照。※愛的手鍊、防走失手鍊可以至失蹤老人協尋中心或當地社會局申請,台灣失智症協會等團體也有提供愛心布標等防走失小物。另外,也可向輔具資源中心申請衛星地位輔具,目前市面上已有非常多選擇,也可向社會局申請補助購置。※其他指紋建檔以及手鍊、布標申請資訊:👉內政部警政署:申請自願捺印指紋建檔👉失蹤老人協尋中心-愛的手鍊申請👉失智症社會支持中心-愛心布標申請新冠肺炎會引發失智症嗎?新冠肺炎和失智症之間可能有關聯,根據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在《自然》期刊中的研究發現,8名新冠病歿者的大腦,患者生前都沒有精神症狀,但腦組織中卻觀察到嚴重的發炎記號。而過去只有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病這類「神經退化性疾病」,會產生同等嚴重的腦內發炎。牛津大學神經學教授馬蘇德‧侯賽因(Masud Husain)解釋說,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以進入大腦並造成直接傷害,還會有其他的間接影響,例如,影響血液凝結而導致中風。同時,身體在對新冠感染產生反應時引起的普通炎症,也會影響大腦。另外,染疫後很多人都出現了「長新冠」(Long COVID)後遺症,常見的後遺症包含疲倦、胸悶、胸痛及腦霧,其中「腦霧」最常被提出討論。「腦霧」顧名思義就是:「腦袋像是被濃霧蓋住。」,會出現健忘、失神、遲鈍等現象,與失智症很類似。出現「腦霧」就是失智了嗎?腦霧的三大核心症狀,就是專注力、理解力以及記憶力的下降,比較的基準是與過去的自己相比。出現腦霧並不等於失智,雖然腦神經有受到傷害,但如果採取類似預防失智症的作為,還是有機會改善、避免情況惡化。新冠病毒引起的腦霧,是由於病毒透過血液,穿越血腦屏障進入腦部,導致腦神經發炎,屬於永久性對腦神經的傷害。這個後遺症通常會在染疫後3個月發生,約二成五的染疫後康復者會出現腦霧後遺症。除非避免染疫,否則無法預防,染疫後,可透過良好的飲食、睡眠、運動習慣,讓傷害程度降低。腦霧也並非是新冠肺炎患者的專屬後遺症,會引發腦霧的疾病還包含睡眠呼吸中止症、甲狀腺內分泌異常、偏頭痛、功能性情緒障礙、纖維肌痛症、自律神經失調或是慢性疲憊症候群等等。👉延伸閱讀:腦霧和失智症息息相關!一張表讓你秒懂6大差異、學會逆轉更多失智相關資源提供您參考📍 衛福部長照專區📍 台灣失智症協會📍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
-
2022-05-17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一般確診吃什麼藥?誰及何時該吃抗病毒藥物?輕中重症適用藥品及申請流程詳細看
疫情進入社區流行,雖目前流行的Omicron變異株以輕症為主要表現,但年長者及有潛在疾病患者,轉變為重症或死亡風險較高,疾管署致醫界通函發布專家諮詢會統整最新實證治療資訊。《元氣網》以下整理輕中重症常見用藥問題供大家參考。【輕症】一、一般輕症症狀,可以吃哪些藥?(可購買相似藥)A:●鼻塞流鼻水(以下藥物之一即可)•一代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效果較強,但較嗜睡.Chlorpheniramine maleate(治鼻敏錠)4mg,早中晚睡前一次,一次一顆,飯後.Dex-CTM(特息敏)2mg ,早中晚、睡前一次,一次一顆,飯後.Cyproheptadine(Pilian佩你安)4mg,早中晚、睡前一次,一次一顆,飯後•二代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效果中等,但較不嗜睡.Fexofenadine(Allegra艾來)60mg,早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Loratadine(Finska 柔他定錠)10mg,早一次,一次一顆,飯後.Cetrizine(Cetia 暢寧)10mg,睡前一次,一次一顆•三代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效果較差,但最不嗜睡.Levocetirizine(Xyzal 驅異樂)5mg,睡前一次,一次一顆 ●痰很濃很稠(兩種成分挑一種使用)•含有Ambroxo・Mubroxol 平痰息錠(30mg),早中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Musco美舒咳(30mg),早中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Mucosolvan沐舒痰(30mg),早中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含有Acetylcystne分・Acten愛克痰泡錠(600mg),早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泡水・Acten愛克痰顆粒(200mg),早中晚一次,一次一包,飯後●咳嗽(挑選一種,可搭配藥水、有些需醫師處方)•Dextromethorphan主要咳嗽藥物成分·Regrow愛舒可羅(60mg),早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Medicon 滅咳康錠(15mg),早中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Medicon-A滅咳康複合膠囊(20mg),早中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Noscapine諾司卡賓錠(20mg),早中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Cough Mixture鎮咳祛痰液,早中晚一次,每次5-15mLl,飯後•BrownMixture甘草止咳水,早中晚一次,每次5mL,飯後(需醫師處方)●發燒,喉嚨痛,頭痛,肌肉痠痛•Acetaminophen(普拿疼、Paramol、Depyretin、PARAN、Acetal)常用劑量500mg/顆,4~6小時使用一顆,每日最大劑量8顆,飯後建議耳溫超過38度可以使用,其他疼痛也可以•NSAI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類的藥物.Ponstan博疏痛膜衣錠(500mg),8小時1顆最大劑量3顆,飯後.Naposin能百鎮錠(250mg),6~8小時1顆最大劑量5顆飯後.Ibuprofen伊普錠(400mg),4~6小時1顆最大劑量8顆,飯後【建議】耳溫超過39度可以使用,或使用Acetaminophen無法退燒注意可能增加腸胃道出血二、自行購買藥物有什麼需特別注意的?A:1、必須到藥局購買,且有藥師詢2、有些藥物需要醫師處方箋,可以詢問藥師3、有症狀的時候依照症狀投藥4、下列藥名為熟悉的藥物,可以選擇相似藥物(記得選大廠牌)5、有危險徵兆別等待,立刻聯络就醫(可參考之前貼文)6、成人處方小朋友不適用(>18歲可,口服藥物是成功減災關鍵!一表比較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輝瑞」跟「默沙東」三、懷孕婦女適用嗎?A:懷孕婦女是否可適用Paxlovid,目前無臨床試驗資料可參考。歐美藥物管理機關與各醫學會指引根據動物實驗結果做出的建議並不一致,須個別考量用藥益處與未知風險。為提供臨床醫師裁量空間,專家會議決議將懷孕納入適用Paxlovid的重症風險因子,若臨床醫師評估使用效益大於風險,經充分告知並獲同意後可使用。Molnupiravir則因藥物安全性考量,目前仍不建議孕婦使用。四、輝瑞「Paxlovid」適用族群、注意事項及申請流程適用族群十二歲以上,體重逾四十公斤,未使用氧氣且發病五天內,具有六十五歲以上、癌症、慢性疾病、吸菸等十三種風險因子任一項,即可開立。注意事項:1、使用時須特別注意藥物交互作用,並不可咀嚼、分開或壓碎。2、常見禁止併用藥物如下:攝護腺肥大藥物(alfuzosin)、非類固醇消炎藥(pethidine, piroxicam)、心絞痛藥物(ranolazine)、心律不整藥物(amiodarone, dronedarone, propafenone, quinidine)、抗痛風藥物(colchicine)、抗精神病藥物(lurasidone, pimozide, clozapine)、麥角鹼衍生物(dihydroergotamine, ergotamine, methylergonovine)、降血脂藥物(lovastatin, simvastatin)、抗肺高壓藥物(sildenafil)與鎮靜劑(triazolam, midazolam)。其他可能交互影響的藥物請參考:https://www.covid19-druginteractions.org/checker申請流程:1、居家照護的確診個案可由「健康益友」App或由衛生局提供專線聯繫遠距看診,醫師取得病人同意後開立處方箋,確診者可利用App或自行聯繫送藥到府的藥局,提供處方箋給藥師。參與送藥到府的一千九百多家藥局,即可到五十七家核心藥局領藥,執行送藥到府。2、由於確診者在家無法簽署同意書,因此改以口頭詢問或簡訊替代,在電子病歷上記載已經過病人同意字樣,視同取得同意,可開立處方。3、65歲以上長者65歲以上長者快篩陽性後,可攜帶快篩檢測卡匣就近至醫療院所或衛生所請醫師現場評估確認;或透過遠距門診醫療,請遠距視訊診療醫師協助評估確認即視為確診,可評估使用輝瑞抗病毒藥物(Paxlovid)治療。五、默沙東「Molnupiravir(莫納皮拉韋)」適用族群、注意事項及申請流程適用族群.適用條件與Paxlovid類似,用於十八歲以上未使用氧氣且發病五天內的患者,無法使用其他建議藥物者,並符合十三種風險因子等任一條件者。.主要用於長照機構和管灌住民、洗腎患者,其他經醫師評估適合也可透過其他管道提供。注意事項:1、成年病人的使用劑量 | 每12小時口服一次Molnupiravir 800毫克(四顆200毫克膠囊),持續服用五天。可隨食物或不隨食物併服。應於確診後盡速服用Molnupiravir,並於出現症狀後五天內服用。2、目前並未被核准用於:(1)18 歲以下的病人(2)因患 COVID-19 疾病而必須住院(需使用氧氣)接受照護之病人(3)COVID-19 的預防性治療(4)不建議用於懷孕婦女。3、目前並無基於腎功能或肝功能不全或老年病人而進行劑量調整之建議。申請流程同輝瑞口服藥流程。(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
-
2022-05-10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37歲女發燒、紅斑、關節炎 罹罕見成人史迪爾氏症
1名37歲女性日前發燒畏寒兩三周,身體和四肢出現鮭魚色斑丘疹,一度擔心自己罹患新冠肺炎,經轉介到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經醫師診斷,確診她罹患罕見的「成人史迪爾氏症候群」,所幸經服藥治療後,才獲改善。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蔡肇基說,患者自述連續多日反覆發燒到39度以上,整個人都快虛脫了,全身伴隨著大小不一的鮭魚色斑丘疹,但沒有出現體重減輕、流鼻涕等症狀。患者曾打了兩周抗生素和吃了類固醇都不見起色,臉還因此腫成月亮臉,讓她不敢見人。經安排一系列血液檢查,抽絲剝繭後發現,患者的發炎指數上升,其中關鍵的「血清蛋白鐵」指數相當高,排除其他免疫學疾病後,確診為成人史迪爾氏症候群。蔡肇基說,此症屬於全身性發炎免疫疾病,目前沒有確切的成因,好發在15至25歲以及36至46歲的人身上。血液檢查有7成以上的患者,會出現肝功能異常,血液中的紅血球沉降速率、血清蛋白鐵指數也會明顯飆高。臨床上,患者常常會有超過一周間歇性的高燒、身體出現紅疹、喉嚨痛、關節痠痛以及淋巴腫大等症狀,但因為診斷不易,常容易被誤認為是感冒、藥物過敏、細菌感染等。蔡肇基指出,成人史迪爾氏症若是沒有及時治療,可能會產生其他嚴重的併發症,嚴重時可能會危及生命,第一線常使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來治療,而大多數病人需要類固醇合併其他免疫調節劑治療才能控制病情,療程通常會持續一年左右。他強調,成人史迪爾氏症發病原因不明,若發現自己每天反覆發燒多次、身上出紅斑、關節發炎的相關症狀等,就可能是成人史迪爾氏症作祟,一旦確診也別灰心,只要積極配合醫囑治療,也能像小惠一樣,與疾病和平共處。
-
2022-05-07 養生.聰明飲食
生酮飲食體重掉很快,但非人人都適合 專家曝4大危害要注意!
從減重的角度來看,酮體的生理效應包括:抑制大腦的食慾中樞、降低饑餓感,因此,會減少總熱量攝取。台灣肥胖醫學會監事、高雄榮總家庭醫學部社區醫學科主任潘湘如說明,認為,生酮飲食的確能在短期內,達到降低血糖、減重、減脂的效果,其中,體重迅速減輕的原因,是由於肌肉蛋白質分解、脫水。然而,肌肉不足將會導致基礎代謝下降,對減重是不利的;如果不搭配運動,甚至體重會反彈增加,而且生酮飲食也會增加許多健康風險。危害1:動脈硬化有些研究認為,生酮飲食可以降低體脂肪、增加好的膽固醇,也就是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但有些研究則持相反意見。潘湘如說明,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約有75%是從肝臟製造,25%來自於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為了維持自然恆定機制,食物中多吃了脂肪,肝臟就減少製造;不過,研究發現,人類的第19對染色體上,帶有Apo E4脂蛋白基因的人,排除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會大幅減少,低密度脂蛋白是將膽固醇運送至動脈,過量的低密度脂蛋白會堆積在動脈血管內,就會造成動脈硬化,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的發生,也因此,低密度脂蛋白會被稱為「壞膽固醇」。生酮飲食為了產生酮體,必須攝取大量脂肪,但是,並非所有的脂肪分解,都能產生足量的酮體,產生酮體的最佳來源是中鏈脂肪酸,大部分來自屬於飽和脂肪酸的椰子油,所謂的「防彈咖啡」,就是黑咖啡加奶油及椰子油。 危害2:胰島素不足生酮飲食模擬人體處於飢餓狀態下,所產生的生理變化,包括血糖及胰島素都會下降,而胰島素能增加肌肉組織蛋白質的合成、促進身體對血糖的利用。簡而言之,能將甲狀腺、性荷爾蒙等轉換成身體可利用的形式,因此,血液中胰島素不足,就會發生異常的生理變化。包括甲狀腺低下症狀,會出現疲倦、掉髮、肝功能異常;蛋白質分解,造成肌肉抽筋無力、情緒障礙;骨質代謝異常,會造成兒童成長發育遲緩、骨質疏鬆、骨折風險增加;女性則因體重下降及荷爾蒙不足,出現月經不規則,整體因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風險。此外,在脂肪分解的過程中,可能造成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的增加,進而引發急性胰臟炎、心肌炎、心肌梗塞,電解質異常的話,則可能造成心律不整的情況發生。 危害3:酮酸中毒酮體有利尿、脫水的作用,代謝過程必須經由腎臟排出,在進行生酮飲食時,如果出現口渴、多尿,又沒有補充足夠水分,將造成增加腎臟負擔、腎結石的風險上升,血液酸性增加、電解質不平衡,就有可能造成酮酸中毒。酮體在血液酸性的狀態下,反而會傷害腦細胞,因此,酮酸中毒的跡象,包括噁心、嘔吐,有可能出現嚴重的腹痛、頻尿、極度口渴等症狀,嚴重的話,恐會發生呼吸困難、意識不清、嗜睡、昏睡,甚至是昏迷。 危害4:膳食纖維不足在生酮飲食中,包括飯麵、五穀根莖類、水果等低碳水化合物,都要嚴格限制分量,身體長期缺乏水果及全穀類,將會造成礦物質、維生素及膳食纖維群攝取不足,因此,容易導致疲倦、皮膚粗糙。膳食纖維不足,則容易造成便秘、腹脹、消化不良等腸胃症狀。此外,生酮飲食多攝取紅肉,也會增加大腸癌、乳癌的風險。延伸閱讀: 。168斷食、生酮減肥瘦很快? 醫示警「快速減重潛在危險」:嘴冒水果味完蛋了 。少吃多動沒瘦反變胖? 專家曝「關鍵原因」:運動只影響10%
-
2022-05-03 癌症.肝癌
為什麼是我得到肝癌?肝功能異常就是肝癌?醫師詳解肝癌原因及篩檢方式
「肝臟是個沈默的器官」,是因為它並沒有類似體表般敏感的神經分佈,若是長了腫瘤不會因為壓迫到周邊組織而造成立即的疼痛與不適。因此肝癌初期大多以一些不特定的表徵作為呈現(上腹部悶悶脹脹的,全身無力,或者是輕微的黃疸上升或食慾不振)。相較腎臟功能下降可藉由血液透析維持排除尿毒素的狀況;心臟衰竭的部分,現今也有替換人工心臟的醫療個案;肺功能下降,上有呼吸器可以使用。然而肝臟是目前人類科技尚且無法複製,只有人體或大體捐贈一途。以上兩個原因:肝臟疾病的不易早期發現性與加上肝臟的無法替代性,導致肝癌一旦無法早期發現,造成患者與病患家屬的生活負擔是無比的沉重。造成肝癌的原因有哪些?「醫生!為什麼是我會得到肝癌?」這是得了癌症病人常常會問醫生的問題,根據統計[1],在中華地區的肝癌由B型肝炎所引起的佔了54%,而亞洲就是B型肝炎的高盛行率地區,這也是台灣自1986年開始全面為新生兒施打B型肝炎疫苗,換句話說如果是在198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有可能因為母親的垂直感染B型肝炎,進一步導致慢性B型肝炎帶原而不自知,強烈建議確認是否自己是B型肝炎的帶原者。至於對於已接種疫苗的免疫狀態正常的人,不推薦加強劑量[2]。在特定情況下,只有某些人應該接受加強劑量。對於血液透析患者,如果每年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anti-HBs)的抗體檢測顯示下降至
-
2022-05-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童不明肝炎與新冠有關?醫憂可能影響,有6大症狀要當心
近日多國陸續傳出多起兒童嚴重不明原因急性肝炎的消息,對此世界衛生組織WHO、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CDC等組織也相當關注。 據衛福部疾管署指出,WHO、ECDC資訊顯示,截至4/21,已有169例確定病例,包括英國114例、西班牙13例、以色列12例、美國9例,丹麥、義大利、荷蘭、愛爾蘭、法國、挪威、比利時及羅馬尼亞等國亦報告類似病例。 各國病例大多小於10歲,多數無發燒,部分症狀嚴重,其中17人須肝臟移植,1人死亡。現研究檢測結果,已排除A、B、C、D、E肝炎病毒,但詳細原因仍在調查當中。對此重症醫學暨胸腔內科黃軒醫師提出看法,呼籲民眾應多加留意孩童身體狀況。 兒童不明肝炎與新冠有關?醫:病毒確實常引起肝炎。 黃軒醫師表示,雖然目前不明肝炎的確切原因尚待研究,但其實病毒引起肝功能異常確實常見的情況,而近幾年全球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因此各國也合理的推測與其有關,並從中研究是否有關連性。 黃軒醫師指出,這次的不明肝炎在英國就有近75%有腺病毒感染併發相關肝功能異常,當中約有16%是新冠肺炎確診陽性,而以色列的案例當中就有11位感染過新冠病毒。但是,日本在4/21發現的案例,卻沒有驗出新冠病毒或腺病毒的跡象。因此推測,或許新冠病毒與此不明肝炎有所關連,可能為新發現的新冠後遺症,也就是醫學上稱「長期新冠症候群」,又或者可能為新冠病毒的再次進化,而對孩童影響尤其明顯。不過也有可能是其他某種病毒正在傳染,只是剛好發生在新冠疫情尚未結束的階段。目前各界醫學專家正積極研究了解當中。 不過不論原因為何,民眾都得留意身旁的孩童,若出現相關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為佳,因為以往所知的肝炎病毒來看,是有可能造成肝臟長期影響,例如肝癌。 多國傳出「兒童不明肝炎」! 醫憂可能影響,有症狀早檢查! 黃軒醫師表示,在前面提到的A-E型肝炎病毒當中,B型肝炎和C型肝炎病毒就是民眾常聽到的肝癌風險族群,若未妥善治療及控制,就有可能演變至慢性肝炎、肝硬化、最後致肝癌。但也再三強調,目前人類對於此不明肝炎仍有太多不了解之處,是否也會如B、C型肝炎病毒一樣有演變至肝癌的疑慮也尚未可知。也正因為一切都還待研究,也暫無法排除長期影響的可能性。 黃軒醫師提醒,以現有案例來看,此不明肝炎的症狀與以往熟知的肝炎大同小異,包括皮膚及眼球變黃的黃疸、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發燒等,若身邊孩童有出現相關症狀應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為佳,特別是腹部不適是日常常見問題,此時建議不可單純以為僅是吃壞肚子,應多觀察是否有其他症狀出現。 《延伸閱讀》 .首例!中國現H3N8病毒傳人!會大流行嗎?有哪些症狀?重症醫解說。 .確診數爆增該擔心嗎?醫:新疫情時代,重點已非確診數。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4-28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簡榮南:B肝用藥停不停 讓證據說話
目前全台約180萬人感染B肝,其中六成進入不活動性帶原,另有四成,大約70萬人,則可能因引起反覆性肝炎需抗病毒藥物,健保給予固定療程的給付。近十年來,國人死於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肝癌的人數顯著下降,顯見目前健保給付可稱合理,但最近學界因B肝健保給付條件是否應適度放寬,進行專家辯論。B肝屬免疫疾病 可先觀察B肝是去氧核醣核酸(DNA)病毒,本身無致病性,之所以引起肝病,肇因於宿主的免疫T細胞反覆性攻擊帶有B肝病毒的肝細胞,引起肝細胞凋亡及纖維化。所以,B肝患者不同於愛滋病或C肝患者,後兩者屬病毒疾病,治療原則為只要有病毒存在,就必須藥物治療。反之,B肝屬免疫疾病,當患者發生肝功能(ALT或GPT)上升,臨床應觀察三個月,判斷宿主有無機會產生自發性免疫病毒清除,肝臟雖然發炎,卻不需急著治療。長期服藥 應告知利與弊目前B肝口服抗病毒藥物,僅抑制病毒繁殖,無法有效清除存在肝細胞核內的病毒基因(cccDNA),可以斬草,卻無法除根。反觀宿主的免疫功能,是目前清除cccDNA的唯一利器,在健保規範下經固定療程後停藥,若肝炎復發,剛好給宿主根除B肝病毒的機會。抗病毒藥物治療的終極目標為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消失,即幾近痊癒。但要長期服藥到HBsAg消失,每年的機率僅0.2%,10年約2%。醫師如果強力建議病人長期服藥,而未告知利與弊,則有剝奪病人提早達到HBsAg消失的疑慮。自2003年起,健保開始有條件給付B肝抗病毒藥物,目前規範,e抗原(HBeAg)陰性患者可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三年,治療中需驗三次B肝病毒(HBV DNA),每次間隔六個月,若均為陰性即可停藥。停藥後,一年內有21%可維持肝功能正常及有效抑制病毒,每年有6%HBsAg消失;19%病毒復發但肝功能正常,不需治療,每年也有2.2%達到HBsAg消失。另外,有22%肝功能上升及病毒復發,但暫不治療,每年有3.2%達到HBsAg消失;39%選擇繼續藥物治療,每年卻僅有0.2%達到HBsAg消失,值得大家重視。研究:固定療程療效較優大家擔心,停藥後一旦肝臟發炎,會發生肝臟代償不全甚或肝衰竭。但根據國內外統合性文獻發表(證據等級第一級),其機率均小於1%,因而死亡病例更少,後者可經由規律且密集追蹤和及時治療來減少其發生。最近台大研究指出,在非肝硬化患者,固定療程與長期用藥相較,五年肝癌發生率分別為1.3%與2.2%,兩組均無發生肝臟代償不全,HBsAg消失的機率為8%與0;長庚研究也顯示,在非肝硬化患者,固定療程六年肝癌的發生率為1%,無人肝臟代償不全,HBsAg消失機率六年為16%。反觀肝硬化患者,其五年肝癌發生率,固定療程為7.5%,長期用藥卻達12.5%,發生肝臟代償不全分別為3.7%與5.8%。由此來看,比起長期用藥,固定療程有優越的安全性及療效。目前固定療程的藥物治療,確實大幅提升HBsAg消失機率,已引起歐洲肝臟研究學會及美國肝臟研究學會重視,並加入相關B肝治療指引。28萬人不知自己染B肝關於B肝治療,醫師的責任是治療要及時,可減少大部分的B肝代償不全,且治療勿躁進,可達成B肝幾近痊癒的最大化。病患的責任是遵守醫囑,勿擅自停藥或停止追蹤。目前約28萬人不知自己是B肝感染者,這是B肝防治最大鴻溝,必須藉由篩檢弭平,政府的責任是找出這些患者接受追蹤及治療,如此則三贏,可在2030年達成消滅B肝的神聖使命。
-
2022-04-26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簡榮南/固定療程或長期治療?B肝治療的省思
最近學界因B肝健保給付條件是否應適度放寬,進行專家辯論。我個人更覺得,應該讓社會大眾,尤其是B肝患者了解有關B肝治療的原則及最新資訊,故撰此文。文中專業用詞及數據均取自國內外已發表的重要醫學文章,其證據等級均在證據醫學的第一級至第三級,值得大家信任。1.台灣自1986年起,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青少年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帶原率由10至12%下降至小於1%,現況全台感染B肝的人數約為180萬,其中60%的病人會因病程的轉移而進入不活動性帶原,不需藥物治療。另有40%的病人(約70萬人)則會引起反覆性肝炎,有可能需要抗病毒藥物治療,但這其中的40%(約28萬人)並不知道自己是B肝感染者,後者是B肝防治的鴻溝,必需藉由篩檢來弭平。2.自2003年起,健保開始有條件給付B肝抗病毒藥物,不論是e抗原(HBeAg)陽性或陰性、肝功能(ALT)上升至正常值上限的二倍以上(>72 U/L)二次,中間相隔三個月,就可開始給付,但若追蹤中發生黃疸指數(total bilirubin0>2 mg/dL或凝血酶原時間超過正常值三秒以上,即可開始服藥治療。截至目前,治療成績可觀,顯見目前健保給付可稱合理。譬如國人死於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在2003年為十大死因的第六位,但2020年為第十位,死亡人數也從最高的每年5621人降至3964人,另外肝癌的死亡人數也由每年8479人下降至7773人。3.B肝是去氧核醣核酸(DNA)病毒,本身無致病性。其之所以引起肝病,乃肇因於宿主的免疫T細胞反覆性攻擊帶有B肝病毒的肝細胞,引起肝細胞的凋亡及纖維化。所以,B肝患者不同於愛滋病或C肝患者,後兩者屬病毒疾病,治療原則為只要有病毒存在,就必須藥物治療。反之,B肝屬免疫疾病,當患者發生肝功能(ALT或GPT)上升,臨床應觀察三個月,判斷宿主有無機會產生自發性免疫病毒清除,所以雖然肝臟發炎,但卻不急著治療。4.目前B肝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僅只抑制病毒繁殖,無法有效清除存在肝細胞核內的病毒基因(cccDNA),因此藥物治療可以斬草卻無法除根。反觀宿主的免疫功能,是目前清除cccDNA的唯一利器,有趣的是,在健保規範之下的藥物固定療程治療後停藥,若是發生肝炎復發,剛好給宿主一個根除B肝病毒的機會。目前抗病毒藥物治療的終極目標為HBsAg消失(幾近痊癒),其長期追蹤的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率最低且存活最長。反觀長期服藥到HBsAg消失的可行性?姑且不考慮長期服藥的經濟負擔,持續服藥HBsAg消失的機會每年只有0.2% (十年2%)。國外的研究指出,病人服藥的順從性必須大於90%才有療效,如果服藥順從性介於70%至90%或小於70%的病人,其長期發生肝癌、肝硬化的併發症及肝臟相關的死亡率,均分別高出2.3倍及3.9倍;2.0倍及4.1倍以及7.6倍及22.7倍。同時,文獻也指出,約有44%的病患自始不願長期服藥,而長期服藥的藥物順從性也僅有68%,尤有甚者,病人直接選擇不回診(5年有7%)。這些不回診的病患,也有發生嚴重肝炎復發而死亡的案例報告,不可不慎。同時,醫師如果強力建議病人長期服藥,而未告知利與弊,則有剝奪病人提早達到HBsAg消失之疑慮。5.什麼是健保規範下的固定療程?目前對HBeAg陰性的患者,提供三年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治療中需驗三次B肝病毒(HBV DNA),每次間隔六個月,若均為陰性即可停藥。停藥後一年內有21%的患者可持續維持肝功能正常及有效抑制病毒,每年有6%達到HBsAg消失;另有19%的患者發生病毒復發但肝功能正常,不需治療,每年也有2.2%達到HBsAg消失。反之,有22%的患者會發生肝功能上升及病毒復發,但選擇暫不治療,每年也有3.2%的病人達到HBsAg消失,若患者選擇藥物治療(39%的病患),每年卻僅有0.2%的病人達到HBsAg消失,值得大家重視。6.大家擔心的問題是,停藥後一旦肝臟發炎,會發生肝臟代償不全甚或肝衰竭。其風險如何?根據目前國內外的統合性文獻發表(證據等級第一級),其機率均小於1%,因而死亡的病例更少,後者可經由規律且密集的追蹤和及時的治療來減少其發生。最近台大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在非肝硬化患者,固定療程與長期治療相較,其五年肝癌的發生率分別為1.3%與2.2%,兩組均無發生肝臟代償不全,而HBsAg消失的機率為8%與0%;同時長庚的研究也顯示,在非肝硬化患者,固定療程六年肝癌的發生率為1%,無人發生肝臟代償不全,而HBsAg消失的機率六年為16%;反觀在肝硬化患者,固定療程與長期治療相較,其五年肝癌的發生率分別為7.5%與12.5%,發生肝臟代償不全分別為3.7%與5.8%,很清楚的,比起長期治療,固定療程有優越的安全性及療效。總之,目前固定療程的藥物治療,確實大幅提升HBsAg消失的機率,這樣的發現已引起歐洲肝臟研究學會及美國肝臟研究學會的重視,他們也開始在相關的B肝治療指引中,加入固定療程為選項之一。而B肝治療的省思,則在醫師的責任是治療要及時,可以減少大部分的B肝代償不全,且治療勿躁進,可以達成B肝幾近痊癒的最大化,而病患的責任是遵守醫囑,定期服藥,定期追蹤檢查,勿擅自主張停藥或停止追蹤,政府的責任是篩檢出另外40%已感染B肝但不自知的病患,來接受追蹤及治療,果如此則三贏,國家也可在2030年達成消滅B肝的神聖使命。
-
2022-04-20 新聞.用藥停看聽
使用過量止痛退燒藥當心急性肝衰竭!教你正確使用使用過量,呵護你的小心「肝」
含有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成分的止痛退燒藥,除了單方,也常見於複方的綜合感冒藥。新冠疫情流行期間,打疫苗成為全民運動,它也是緩解疫苗引起的發燒、肌肉酸痛等不適的常用藥品。雖然是在藥局就買的到,安全性高的醫師藥師指示用藥,使用上仍應小心服用過量造成的「肝」傷害。使用劑量要小心,過量可能引起肝傷害日前新聞報導,有阿公餵五歲發燒的孫子一次兩顆退燒藥,連餵五次,結果男童嘔吐、無精打彩又嗜睡,緊急送醫才知道服用的是一顆500亳克的乙醯胺酚,造成過量中毒,肝功能指數上升,趕快使用解毒劑才救回一命。國內市售的乙醯胺酚劑型大多是500毫克一顆的口服錠劑,成人常用劑量是一次1顆,每次間隔4~6小時服用,每日最大劑量8顆,也就是4000亳克;另外複方的綜合感冒藥一顆含有乙醯胺酚成分100~500毫克不等。然而,前述案例男童一共服下5000亳克劑量,遠超過成人一天的最大劑量。兒童用藥多以體重換算建議劑量,乙醯胺酚的建議劑量為每次每公斤10~15亳克,24小時內不超過5次,以15公斤重的兒童為例,每次劑量大約是150~225毫克,約莫是成人常見500亳克錠劑的三分之一到半顆,使用更須謹慎,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未按醫囑或藥品標示,過量服用藥品造成藥害,無法獲得藥害救濟保障。乙醯胺酚是經由肝臟代謝,所產生的代謝物再進入腦血屏障,與大腦、脊髓的受器結合,由中樞神經產生止痛的效果。如果服用乙醯胺酚過量,或是肝功能下降時,肝臟就無法正常代謝,其代謝物反而會產生毒性,發生肝傷害,劑量愈大,毒性越大,肝損傷也愈嚴重。在歐美國家,乙醯胺酚過量中毒是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許多人是誤服兩種以上含乙醯胺酚的藥品(例如綜合感冒藥)導致過量。乙醯胺酚引起的肝傷害,進展通常是又快又急,在最初24小時內,會有噁心嘔吐、臉色蒼白、容易疲倦等症狀,但也有人亳無症狀。接著幾天,肝臟開始罷工,出現腹部疼痛、無法解尿等症狀,最明顯就是黃疸,皮膚和眼白發黃,小便顏色變深,像茶褐色。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使用止痛退燒或綜合感冒藥時,應看清楚藥盒外標示的主要成份,詳閱藥品說明書,避免過量或重複使用相同成份藥品,按醫師或藥師指示服用,一旦出現上述肝傷害症狀,應儘速就醫。有肝病或飲酒習慣要小心,謹慎使用保平安藥害救濟基金會曾經接到一件乙醯胺酚引起猛爆性肝炎的案例:40多歲王先生本身是B型肝炎帶原者,另外有糖尿病、高血壓的病史。因為發燒、急性鼻竇炎就醫,醫師處方乙醯胺酚、口服抗生素等藥品,數天後出現眼白變黃、食慾不佳、嘔吐等症狀,檢查肝功能指數飇高,緊急住院治療,兩周後才康復出院,診斷懷疑是乙醯胺酚引起的亞急性猛爆性肝炎。一般說來,若依照醫師或藥師指示服用乙醯胺酚,是相當安全,這個案例中的王先生也是按醫囑服用1 次1顆(500毫克),一天三次,但仍然不幸發生肝傷害。細查其原因,除了服用的藥品之外,本身的肝臟疾病或是急性感染的情形,也是可能造成肝傷害的危險因子。除此之外,併服酒精或其他可能引起肝傷害的產品,也可能提高風險。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肝疾患病人(例如病毒型肝炎或肝硬化等)、酒癮者、節食、營養不良,或服用來路不明中草藥、保健食品的人,服用乙醯胺酚前應諮詢醫師或藥師,監測肝功能,留心肝傷害早期症狀。
-
2022-04-18 癌症.肝癌
肝腫瘤如爆米花反覆復發 75歲翁挺過20年抗癌路連醫師也敬佩
1位75歲的肝癌病人,20年來每過一段時間後就復發。澄清醫院中港分院放射腫瘤科主任許維中表示,肝癌的復發難以預測,但目前追殺肝癌的方法有很多種,最重要是維持病人的肝臟機能,而該患者當時身為父親現在已晉升為祖父,20年來該病人還活得好好的,是他見過最堅強挑戰癌魔的病人。許維中說,這位病人20年前一檢查出罹患肝癌後,立刻手術切除部分肝葉,原以為就此相安無事,沒想到3年後又發現一顆肝腫瘤,這次以放射治療精準撲殺後,但5年後又再度復發,接著又有復發,前後總共做了5次放射治療和7次栓塞治療。但病人並未因此灰心,面對治療時,總是說:「我是肝癌的死對頭,它要我的命,我也要癌細胞的命!」他說,肝癌有時候的確很難纏,因病患個人體質而異,有時容易復發。像這位病人20年來不斷的復發,宛如「爆米花」似的,沒幾年就爆一次,或單顆或幾顆,難以預料。目前的做法是一看到癌蹤跡就立刻追殺,但是有可能損及肝功能,最後可能因肝衰竭而無法繼續接受治療甚至結束生命。許維中強調,對一再復發的病人,最重要是在不同的治療方式中,盡量保護病人的肝臟機能,降低對肝臟的損傷,這樣量身打造的消滅腫瘤才有意義。以往病人多次重複進行栓塞治療,病人的肝功能可能會變差。因此,使用電燒或放射治療精準針對腫瘤的特定範圍撲殺,可以有效保護正常肝臟的機能。此外,這位病人每次肝癌復發,腫瘤指數(胎兒蛋白)幾乎都沒有異常,許維中說,約有30%到40%的肝癌病人不會表現在腫瘤指數上,要配合影像檢查才看得出來已罹患肝癌。由於該病人從年輕時就有B型肝炎,原本就是罹患肝癌的高風險群,應定期前往醫院接受追蹤檢查。許維中說,這位一再復發的肝癌病人,歷經20年的抗癌歲月,已從父親晉升為祖父,目前生活起居正常,每次回診也都不需子女陪伴,抗癌勇氣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