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群體免疫
共找到
267
筆 文章
-
-
2021-06-2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天災」難料、「人禍」可躲:與新冠疫難共存一年的雜感
【編者按】這星期我們邀請三位在美國執業多年的醫師朋友分享一年來經歷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心得。神經科符教授曾經因為照顧病人而被感染,語重心長地說:「希望大家不要驚慌,感染新冠病毒並非絕症,絕大部分病人會完全痊癒。但是應該減少感染的機會,注射疫苗,對自己、親人或社會都好。」精神科林教授指出:新冠病毒所引發的免疫反應,「過」與「不足」,都可能加重病情,甚而致命。「天災」難料,需要的是如實看待、盡力因應。「人禍」如何減免,如何在過度與不足的反應之間取得平衡,則有賴於我們的智慧。癌症專家胡醫師由一位癌症病人的故事,說出她對新冠疫情對癌症病人的影響,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風險、癌症篩檢率降低、癌症期別升高以及存活率下降。去年年初,當武漢封城,千餘萬人口被強制隔離的時候,少數明眼人或已感覺到「山雨欲來」,東亞以外的世界,卻仍懵懵懂懂,幾無防備。不久疫情在美國東西兩岸併發,急速蔓延,這才發現舉國各地的公衛系統支離破碎,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完全無力招架。物資短缺、民眾缺乏共識加上政府決策的搖擺不定,導致最基本、最有效的「檢測—追蹤—隔離」政策無從開展。等到疫情發展到醫院人滿為患、急診及加護病房一床難求的時候,病毒已無從根除,只好以延緩其擴散為目標,關閉學校、餐廳、遊樂場所,控制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鼓勵居家工作。這種半強制、半自發的隔離政策,經過一年有餘,民眾的忍耐及經濟的蕭條已達極限。因而儘管病毒持續蔓延,美歐各國已陸續開放,寄望的是已感染人數的增加,加上疫苗的逐漸普及,帶來足夠的群體免疫力。經過這一整年整個社會的幾近停擺,三至四千萬人染病(大於10%)、六十萬人(0.2%)死亡之後,大多數人居然還能謹守崗位、盡己之力;醫護人員不屈不饒、鞠躬盡瘁;救護車日夜加班;米糧蔬果照常收成運送;郵件遞送,更加有效;賑災濟貧的組織,紛紛出現。凡此種種,在在顯示美國這極端個人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國家,還是有她的韌性與自助助人的優良傳統。但是這ㄧ年的動盪對個人及群體的影響,的確是非常的巨大。生離死別、自由的剝奪,導致許多人身陷於無端的恐懼、憂鬱、躁動不安。酗酒、家暴、自殘等等,層出不窮。滿天的謠言,加上有心人士的刻意煽動,引發更多的族群抗爭。街頭暴力、隨機殺人的事件,更使舉國陷於長期的混亂、恐慌。疫情起伏影響人心,人心的波動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疫情(拒絕、反抗帶口罩、洗手及保持距離的規定、搶購囤積、隱匿病情、私自聚會等),造成惡性循環。拜兩個世紀以來公衛、醫療知識與制度的突飛猛進之賜,我們常不免誤以為感染疾病已成明日黃花,「理應」絕跡,更遑論大流行。因此新冠病毒的到來,猝不及防。很多人拒絕相信其危險性,更多的人惶惶然有如面對世界末日。其實包括「病毒」的微生物永遠會是世界的一部分。它們與人類的關係,淵遠流長,絕大多數是共存共榮。就因如此,人類基因體內才會有那麼多遠古鉗入的微生物基因,有些甚至成了我們賴以生存的要件,例如粒線體(mitochondrion),細胞內的「能源工廠」;我們每個人內外全身,也有無數不僅無害,甚且有益健康的微生物。然而不同的動物所「習以為常」的微生物各自不同,一旦生態改變、或貪食野味,我們的身體接觸「素不相謀」的微生物的機會大增。它們在新的宿主體內得以肆意繁殖、破壞,免疫力低下的老、病人群,首先遭殃。另一方面,某些「正常人」的免疫系統又可能過度反應,「焦土作戰」、兩敗俱傷。新冠病毒之所以可怕,一部分正是它的「新」。它所引發的免疫反應,「過」與「不足」,都可能加重病情,甚而致命。這看似「弔詭」的關係,其實更適用於檢驗我們對疫情的反應。警覺不足與過分警覺,都會增加疫情對我們的危害。在這兩者之間,如何拿捏,在個人及社會層面上,正是我們最大的挑戰。警覺不足,如一年前的美國及最近的印度、巴西,門戶洞開,病毒長驅直入。過度警覺,過分擔憂,為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而竭力追求零機率、絕對安全,則如杞人憂天,導致精疲力竭、灰心喪志,甚而怨天尤人、互相攻訐、自相殘殺。新冠病毒是「天災」。因恐慌而自我設限、寸步難行,或藉端洩憤於他人,則是「人禍」。「天災」難料,需要的是如實看待、盡力因應。「人禍」如何減免,如何在過度與不足的反應之間取得平衡,則有賴於我們的智慧。當然,害怕就是害怕,我們的情緒,常常不服管教。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認知與行為的層面著手,接受這世界上沒有「萬無一失」的保證之事實。我們唯有「竭盡所能」,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去面對恐懼。這場「天災」顛覆了我們一向習慣的生活,適應自非易事。但是「窮則變、變則通」,它或許也有可能帶給我們一個調整腳步與方向的機會。比如說許多公司、機構這一年因疫情不得已而讓許多員工在家工作,卻發現他們的效率反而更好;也有人則因隔離在家而發現自己潛在的才能,諸如廚藝、園藝、歌唱、寫作等等;有的人也許「日理萬機」,疏忽了親情關懷,現在才終於找到時間。這些想法,也許會被批評為阿Q精神,但是更可能成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一個實例。疫情再下來如何發展,沒有人可以預料。在疫苗還沒有普及,尚未達到群體免疫的目標之前,危機當然還會一直存在。可知的是,唯有健全公衛體系,有效執行「檢測—追蹤—隔離」政策,才能阻斷病毒的傳播到最低的程度。當然,新冠病毒已是全球的考驗,除非全世界各地都盡快得到有效疫苗的保護,否則不是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最後以犧牲數千萬人命收場,就是病毒演化成不斷出現比較不具殺傷力的新變種,與一般流感混雜,年年捲土重來。不論結局如何,我們唯有繼續期待全球的有識之士認真尋找人類與自然環境(包括人與微生物及人與其他動物)的平衡點,也寄望舉世的華人不再貪食野味、不再輕信「食補」的迷思,庶己得以減免「新」新冠病毒的威脅。我們也必須持續保持警覺,維護健全的公衛體系、偵測機制及緊急應變的能量與基礎(如防疫器材的儲備、疫苗的研發、民眾的有效宣導方式等)。「病毒」及其他微生物,是敵亦是友,我們在個人、地區與全球的層面,都需要正視、尊重它們,才有可能繼續與之「共存共榮」。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完疫苗喝雞湯助維持免疫力!營養師教接種後飲食3重點
台灣疫情尚未趨緩,國內開始施打疫苗,嫚嫚營養師建議,施打完疫苗之後可以像做完開刀手術一樣適度進補並注意飲食,將有助於身體狀況的恢復、完善的啟動身體的保護力。 打完疫苗飲食3重點,喝雞湯助維持免疫力! 嫚嫚營養師表示,施打完疫苗後的飲食,主要可著重在維持免疫力和降發炎反應,良好的免疫力有助於盡早啟動完善的保護力,而發燒、頭痛等副作用和發炎息息相關,降低發炎反應有助緩和副作用、避免不適。因此建議施打疫苗後飲食可著重三大重點,包括了優質蛋白質、多色蔬果、充足水分。 優質蛋白質 嫚嫚營養師指出,蛋白質為建造白血球、抗體的主要成分,份量一定要充足,而質地較軟的攝取來源可以避免增加腸道負擔,因此正如做完手術、開刀,打完疫苗後也可喝點清淡的魚湯、雞湯、雞精進補,當中可先以魚肉優先,其次可選擇雞肉,因為魚肉除了優質蛋白質以外,也含有Omega-3脂肪酸有助降低發炎反應。而這類熬煮過的補品也有個好處,術後、打完疫苗後不僅往往身體虛弱,也變得會沒食慾不振,這些補品內含的蛋白質分子比較小、容易吸收,液態也容易下嚥,因此建議在打完疫苗後可以適度補充,有助加速營養吸收,調節身體機能。其他也可選擇豆腐、蒸蛋等。 多色蔬果 蔬果方面建議以「蔬果579」的方式進行,也就是小孩5份,成年女性7份,成年男性9份。嫚嫚營養師表示,蔬果除了有各種不同的維生素、礦物質,更有蔬果特有的各種植化素,國內外皆有不少研究指出,充足的攝取蔬果對於抗病毒、抗發炎、抗氧化都有非常出色的幫助。且蔬果當中也有膳食纖維,有助調節腸道菌叢生態、增加益菌,使腸道健康,人體有7成的免疫細胞位於腸道周圍,腸道健康免疫力自然就好。也提醒民眾,蔬菜和水果皆有各自的營養,不可互相取代,攝取時應以多色為佳,以利攝取各種不同的植化素。 充足水分 至於水分攝取也相當重要,嫚嫚營養師表示,身體水分充足有助促進新陳代謝,身體代謝好,便有助於緩解不適。打完疫苗後發燒、流汗等狀況,皆可能使得身體出現體液不平衡、缺水的情況,應留意水分補充。水分攝取量建議以自身體重乘以40為佳,例如體重若為60kg,一日就喝2400 ml毫升/cc,但注意一小時以250~300 ml毫升/cc為佳,避免超過1000 ml毫升/cc,以免加重腎臟負擔。 接種疫苗後宜地中海飲食,菜:澱粉:蛋白質=2:1:1 在飲食整體比例上,嫚嫚營養師建議蔬菜、澱粉、蛋白質以2:1:1的比例攝取為佳,可以「地中海飲食」為主,地中海飲食已連續蟬聯4年最佳飲食方式,其飲食特色就包括了大量的蔬果,以及使用好的油脂,包括了橄欖油、堅果等,蛋白質也以前述提到的雞肉、魚肉等白肉為主,並以其它有助抗發炎的辛香料輔佐,攝取充足的水分,搭配適度的運動,整體而言不論是對術後、施打疫苗後,或是平時日常的健康保養都非常有幫助。不過飲食調節健康需要時間,通常約三週左右就可以漸漸感受到改變,就和減肥一樣,提醒民眾別求快、急著看見效果,慢慢培養出習慣才是關鍵。 打完疫苗4NG飲食、行為不要做! 除了健康良好的飲食、進補外,嫚嫚營養師也提醒,接種完疫苗後應盡量避免不良飲食及習慣。例如抽菸、飲酒,抽菸以有各項研究證實不利身體健康,甚至是各項致病重要因素,而酒類的乙醛容易引起頭痛等不適,打完疫苗後通常身體虛弱,酒精代謝速度也會變慢,且可能干擾判斷頭痛是因為酒精還是因為副作用或不良反應。 除此之外也應避免容易導致身體發炎的食物,例如油炸類、精緻碳水化合物、加工肉品等。嫚嫚營養師解釋,油經過油炸高溫容易裂變,增加自由基、致癌物,易促使發炎情況增加、干擾代謝,除了一般常見炸雞等炸物外,像是洋芋片、泡麵也都屬於油炸類。而精緻碳水化合物,除了容易形成發炎反應,也容易使得血糖不穩,此時也應盡量避免。加工肉類則包括了香腸、培根、火腿等,這類食物製造過程會經過高溫烹調,也可能加入糖類等各項添加物,也是一種容易產生發炎反應的食物,以原型食物為主為佳。 《延伸閱讀》 .是疫苗副作用還是染疫?重症醫:注意「一疲二發四疼痛」 .為何施打疫苗仍染疫?醫指3關鍵:群體免疫前仍要戴好口罩!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6-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孕婦即日起可打AZ 想接種其他疫苗還要再等等
美捐台二五○萬劑莫德納疫苗到貨,加上先前到貨疫苗,我疫苗量達四八五多萬劑。指揮中心昨公布最新接種對象順序,孕婦納入第六順位,與七十五歲以上民眾並列,即日起可開始接種。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則列在第八順位,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下一波也打得到。指揮中心公布最新接種順序,除了將孕婦排至第六順位,六十五至七十四歲⾧者列在第八順位,人數最多的五十至六十四歲成人則在第十順位,十類優先接種族群合計一四九二點四萬人,若全接種則疫苗覆蓋率達六成四,具有一定的群體免疫反應。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臨時會議紀錄,考量孕婦感染新冠肺炎後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導致死亡,因此納入公費接種對象。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在新順序中,孕婦列在已開放的第六類接種對象,現在就可接種AZ疫苗。如果想打其他疫苗,則必須再等一陣子,屆時看莫德納疫苗開放施打的順位,若開放到第六類,則不具其他接種類別身分的孕婦就可施打。陳時中強調,不會強制孕婦打哪一種疫苗,應該諮詢醫師意見,依據對自己有利的狀況判斷決定。此外,針對本國籍或外國籍看護,將請勞動部評估接觸與感染風險,如屬頻繁出入醫院等高感染風險場域者,將納入第一類對象的「醫療院所非醫事人員」;卅歲以上唐氏症患者則納入第九類對象中的「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至於「規律捐血者」、「社會工作專業人員」或經濟能力較為弱勢的勞動者,如攤商小販、從事工地建設勞工,考量感染與感染後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導致死亡,專家建議納入後續擴大接種對象。近日長者接種疫苗後猝死個案頻傳,不少老年人預約施打後,並未到場接種疫苗,可能導致疫苗開封後,沒打完就丟棄。莊人祥說,雖有少數丟棄,但沒有浪費太多,目前一瓶平均施打人數逐步提升。衛福部食藥署表示,二五○萬劑疫苗正進行外觀、鑑別、pH值、純度、不純物、RNA含量、RNA包覆率、細菌內毒素、無菌等試驗,若檢驗皆合格,最快在六月廿八日驗畢,即可進行後續疫苗接種作業。
-
2021-06-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桃機第一線工作人員 公費接種莫德納疫苗
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表示,今天起為第一線工作人員公費接種莫德納(Moderna)疫苗,包含機場公司員工、合約廠商及交通部民用航空局飛航服務總台及部分航空公司人員。桃機公司發出新聞稿說,為強化邊境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防疫,提升群體免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上週核撥5000劑莫德納給各航空公司機組員及相關人員,另5000劑供交通部認定機場服務的第2、3類接種對象(維持防疫量能的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施打。桃機公司表示,今天起一連5天為已造冊提送的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公費接種,包含保全、清潔、商業服務、餐飲業者及駐站提供基本維生服務從業人員,約3000人。桃機公司說,以快速、效率提升疫苗接種覆蓋率,盡速提升國門防護力,預計本週施打完畢已預約者。
-
2021-06-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最新接種對象順位出爐了!你在第幾順位?
美國捐贈我國250萬劑莫德納疫苗昨抵台,我國疫苗量來到485多萬劑,指揮中心公布最新接種對象順序,孕婦及75歲以上民眾均列為第六順位,至於65歲-74歲長者則在第八順位,人數最多的50-64歲成人則在第十順位。如果依照指揮中心計畫,這十類民眾合計1487.5萬人,差不多為全國六成人口,覆蓋率六成,具有一定的群體免疫反應。陳時中昨天表示,這次疫苗數目較大,必須盤點,接種新順序將朝向兩大方向進行,一是針對第七類對象如何擴大或是年齡層往下,都是可行的想法,希望銜接順利且符合防疫需要。65歲以上為目標族群,孕婦也在這波考量之內。目前疫苗已150萬劑疫苗,覆蓋率約6.4%。在最新接種順序排位中,指揮中心表示,部分較弱勢之對象(如身心障礙就業者、失智症/自閉 症特定據點住民與工作人員等),請各機構/對象之主管機 關,審慎評估該等人員接觸與感染風險後,如符合優先接種對象,可納入第五類對象「其他機構」中。至於本國籍或外國籍看護,納入優先接種對象,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勞動部)評估該類對象接觸與至於感染風險, 如屬頻繁出入醫院等高感染風險場域者,可納入第一類對象-醫療院所非醫事人員。此外,有關30 歲以上唐氏症患者納入第 9 類對象-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有關「規律捐血者」、「社會工作專業人員」或經濟能力較 為弱勢之勞動者(如攤商小販、從事工地建設之勞工),考量感染與感染後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導致死亡的風險,建議納入後續擴大接種對象。
-
2021-06-2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面對冠狀病毒注射冠病疫苗——勝利在望
【編者按】這星期我們邀請三位在美國執業多年的醫師朋友分享一年來經歷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心得。神經科符教授曾經因為照顧病人而被感染,語重心長地說:「希望大家不要驚慌,感染新冠病毒並非絕症,絕大部分病人會完全痊癒。但是應該減少感染的機會,注射疫苗,對自己、親人或社會都好。」精神科林教授指出:新冠病毒所引發的免疫反應,「過」與「不足」,都可能加重病情,甚而致命。「天災」難料,需要的是如實看待、盡力因應。「人禍」如何減免,如何在過度與不足的反應之間取得平衡,則有賴於我們的智慧。癌症專家胡醫師由一位癌症病人的故事,說出她對新冠疫情對癌症病人的影響,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風險、癌症篩檢率降低、癌症期別升高以及存活率下降。大約去年3月16日我感染了冠狀病毒,4月13日在醫病平台發表【我也感染冠狀病毒了!小心,誰都會感染冠狀病毒】。時間彈指間過,紐約市疫情平穩,沒想到卻在台灣發飆。大家都知道抗疫最重要的是預防,「戴口罩、洗手、六尺距離」是必要的。高風險的人群,包括醫護人員等,則要用到各種不同的PPE配備。前篇文章我寫過,「我不認為得病、可能得病,因而可能死亡,會讓醫護人員後悔步上行醫濟世這條路。這段困難的時期,正向的思維,知道自己的努力會多多少少幫助別人,會讓我們因為能當醫生、醫護人員而感到驕傲。沒有適當足夠的個人保護設施,需要分分秒秒的照顧感染冠狀病毒的病人,增加不必要得到感染的機會,這才是讓醫護人員心寒、猶豫的最大原因。」我的病況算是很輕的,應該是在鐘形曲線的最左邊。這算是病毒帶來的一點直接好處:幾天後,我就能在家裡用遠程醫療應診和病人在視頻上面談。也能不擔心傳播病毒,不到城裡醫協的會議室,亞美基金會和協會病毒專案組的成員,就能利用視頻在網上商量購買個人防護裝備和送給各醫療設施、醫院的計劃。我以為,征服這個病毒只是時間而已,不過需要國家,全體民眾的配合,各行業的努力。大多數的病人都會和我一樣,像得到輕微的流感而已。更多人甚至一點症狀都沒有。冠狀病毒得病死亡率低於2%。但是因為很多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得病;醫療設施很短的時間內爆滿,一下子很難給所有病患最先進的護理和治療;病患又在很短的時間內死亡,所以可以了解大家會有恐慌的心理。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2021年5月29日的數據:全世界78.7億人口,有1.7億人口得病(1.95%),3.53百萬人 死亡(病死率 2.1%)。美國人口有3.3億人口,有0.33億人得病(10%),0.6百萬人 死亡(病死率 1.7%)。台灣億人口有23.9百萬人口,有7806人得病(0.03%),99人死亡(病死率 1.3%)。從上面的數據來看,台灣的防疫,雖然已經發生許多社區感染,但是握有SAS的經驗,加上已有疫苗面世的情況,疫情應能控制。有人認為上述數據不可靠,真正疫情要更嚴重。也有許多人對疫苗不感興趣。不管怎樣,要停止冠病大流行,非要大家去注射疫苗,得到「群體免疫」不可。我曾經用流感來說明「群體免疫」的重要。2018至2019的流感季節,美國62.6% 的人口注射疫苗,這年還有10.8% 的人口得流感,病死率0.1%。全國那年因流感死了3.4萬人。假設沒有疫苗,50%的人口得到流感,就能得到「群體免疫」那麼全美就要死16.4萬人,多死了五倍。如果不用疫苗,不預防,不用口罩,不用社交距離,單靠50%人口得到感染( 也有人估計要70%),而取得群體免疫,那麼美國全國死亡人數會達330 M x 50% x 1.7 %= 2.8 M。這個數目會非常驚人,2.8百萬,大大超過「談虎變色」 1918年H1N1美國大流感的90萬!看了以上的數據,希望能讓大家接受注射冠病疫苗。疫苗並非萬全,但是用注射後的可能不適、副作用換取減少更多不必要的死亡,絕對值得。因為冠病大流行帶來的經濟、社會、人文的負面影響,不早日停止,遲早會(或者已經)超過所有的世界大戰,不同的是,這是人與病毒,而不應是國與國的鬥爭。近日我有幸參與的亞美醫師協會和親情健保計劃,聯合報共同主辦的【戰勝病毒,堅強面都】徵文比賽,看到許多美國華人,大人和小孩,面對冠病正向積極的反應,覺察到勝利在望,我們從這困境中,又學到許多。總之,希望大家不要驚慌,感染冠病並非絕症,絕大部分病人會完全痊癒。但是應該減少感染的機會,注射冠病疫苗,對自己、親人或社會都好。這段因冠病隔離,讓大家有更多的個人時間,要注意自己和親人的心理健康, 「塞翁失馬」,福耶?
-
2021-06-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免疫飲食」是關鍵!專家統整10大免疫食物排行
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續嚴峻,即便疫苗已在各國大規模施打,但要能達到群體免疫以恢復過往正常生活的日子,顯然仍有段距離。等待注射疫苗之餘,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來保護自己及家人?衛福部前部長邱文達在一份演講報告中指出,除了正確佩戴口罩,維持每日中低度的運動,保有每日7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及建立良好的壓力管理,從各方面增強身體之免疫力。不過,他認為「免疫飲食」,更是安然度過群體免疫最後一哩路的關鍵。邱文達建議,多攝取優質蛋白,例如採行地中海飲食方式,補充維生素A、B、C、D、E、鋅、鐵、銅、硒等營養素,以維持免疫細胞(T、B及巨噬細胞)及抗體的正常運作。然而,到底該如何補足上述營養素?他從多項研究中統整出一份免疫食物清單以供實際操作。以下是邱文達推薦的10大免疫食物:柑橘類水果、花椰菜、菠菜、紅椒、大蒜、優格、堅果、綠茶、薑及魚。參考資料:1.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food-nutrition/foods-that-boost-the-immune-system#almonds2.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22412#which-foods-boost-the-immune-system3. https://www.uchealth.com/en/media-room/covid-19/boost-immunity-with-food4. https://www.allrecipes.com/article/foods-that-boost-immune-system/5. https://www.spins.com/resources-functional-ingredients-trends-food-as-medicine-2021/6. https://coronavirus.providence.org/blog/uf/6348351677. https://thebeet.com/13-plant-based-foods-to-boost-your-immune-system-and-fight-sickness/8. https://greatist.com/health/immune-boosting-foods#bell-peppers9. https://www.sanantoniointegratedhealthcare.com/10-foods-that-boost-your-immune-system/10. https://www.manhattanmedicalarts.com/blog/2019/09/30/12-foods-that-boost-your-immunity/
-
2021-06-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雨天加上注射頻傳後遺症 彰化今疫苗注射率下滑一半
彰化縣今天間歇大雨,預約注射疫苗的90歲以上長者未如預期踴躍接種,今天縣長王惠美視察9個疫苗注射站,發現注射率下滑到4成,不太理想;她表示,接種場面冷清跟極少數長輩注射後出現不良反應也有關,縣政府仍會繼續規畫85歲至89歲長輩注射,希望提高全民防護力。王惠美上午跑了北斗等鄉鎮的疫苗注射站,第九站到達員林注射站。她說,這次彰化縣疫苗共3萬7000劑,目前施打率高達96%,今天為90歲以上長輩注射疫苗,她上午跑了9個鄉鎮了解疫苗施打情況,可能下雨,也可能長輩擔心注射疫苗會產生嚴重不良反應,因此出席狀況不理想,從先前注射率9成以上急遽減至約4成。王惠美表示,縣府下個階段針對85歲至89歲的長輩注射疫苗,同時調查80歲至84歲長輩的注射意願,另逐步規畫75歲以上的長輩透過預約系統施打,可以及早跟村里長預約,盡速達到群體免疫,生活才能逐步走上正軌。縣長交代社會處,即日起社會處出動復康巴士接送90歲以上長輩注射疫苗,「免付費、免預約,縣府主動派車。」復康巴士到府載送長輩至疫苗施打地點,再送長輩回到家,每輛巴士可乘坐2名坐輪椅的長者及各1名陪同者,疫苗注射站有專人服務,協助行動不便長者上下復康巴士,並引導至疫苗站施打疫苗,現場備有輪椅,專人消毒。
-
2021-06-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輩報到接種明顯減少有人想打莫德納 竹市府呼籲:來了就打
新一批AZ疫苗開放高齡長者開打,由於各地陸續傳出有長輩接種後猝死案件,不少還未施打疫苗的長者持觀望態度,新竹市的疫苗接種站昨天開始明顯人潮減少,排班計程車司機也有感「搭車的人變少了」。市府今天表示,「病毒不會等你打完疫苗才來」,持續呼籲符合資格者「快點來打,來了就打」,盡快接種才能增進群體免疫。據統計,全台累計施打AZ疫苗後死亡案例43人,也讓不少長輩及其家人對接種疫苗趨於保守,也有長輩擔心地向里長詢問,「可否改打莫德納疫苗」,希望能多種選擇。新竹市昨天持續替高齡長輩接種,也安排了未設籍的80歲以上長輩到各接種站施打,不過,昨天下午的接種人流明顯不如前幾天熱絡,似乎是受到各地猝死新聞影響。竹市府指出,仍呼籲大家「來了就打!」因為病毒不會等你打完疫苗才來,下一批疫苗還不知道何時來,符合資格者最好還是盡快接種,群體免疫力才能逐漸上升,至於莫德納疫苗抵台該如何分配,仍得視中央規畫與安排,仍建議長輩應能打就來打。市府也提到,最新一批獲配的AZ疫苗5900劑,持續安排符合資格的高齡長輩與一到三類非醫事人員接種,預估今天就會施打完畢,若符合資格長輩錯過先前的預約時段,請保留通知書並詢問所在的區公所,依舊可以安排在開站時間來接種。
-
2021-06-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劉宏恩:保護效力不確定的疫苗 可能對社會防疫有害
中央社日前報導「德CureVac疫苗試驗期中分析出爐 效力僅47%」,衛福部疾管署人體研究倫理審查會委員、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在臉書表示,這則新聞在國內似乎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但是它在國產疫苗的爭議當中,具有重要的參考與討論價值。他說,原本被國際間樂觀期待,由德國藥廠CureVac與全球製藥巨擘GSK、拜耳等大廠共同合作,並獲得比爾蓋茲基金會注資的新冠肺炎疫苗CVnCoV,前天宣布該疫苗「三期」試驗期中分析所得的保護力僅47%,未達設定目標。劉宏恩表示,值得我們特別注意的是︰該疫苗之前一二期試驗的中和抗體效價數值是漂亮的,是達標的!換句話說,這是一個清楚的例證︰未作三期試驗去實際比較有無注射疫苗的受試者後來有無感染疾病的差異,單單僅從二期試驗於實驗室檢測得到的中和抗體效價去「推論」這個疫苗的效果,這個「推論」仍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我們並不清楚接受注射的民眾受到保護(避免染疫或重症)的效果將有多大。「我從不反對台灣有國產疫苗」,劉宏恩說,但如果民眾接受注射的疫苗其保護效力並不確定,它反而可能讓接受注射的民眾產生錯誤的安全感,也讓政府於防疫決策時難以正確評估群體免疫目標的門檻,或者是否隔離或解封的決定。他說,保護效力不確定的疫苗可能對社會防疫有害,這是科學問題也是嚴肅的政策問題,不是愛台灣與否或台灣生技產業重不重要的問題而已。對於國產疫苗EUA標準有嚴重爭議,他從去年10月公開投書提醒政府到現在,一路關切的重點始終在此,初衷從未改變。他提醒政府,保護效力不確定的疫苗,倘若日後實際施打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臨床效果不佳,到時候引發的社會信任問題與政治風暴,以及對國內生技產業的破壞力,會讓現在的國產疫苗爭議只是小菜一碟而已。「很多事情要看遠一點」。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接種3天傳多起死亡案 指揮中心喊話:別卻步不打
AZ疫苗15日起開始擴大接種,陸續傳出80歲以上長者脆弱,奔波造成身心壓力,甚至傳出多起接種後死亡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呼籲,疫苗可預防重症死亡,慢性病人都應該盡快接種疫苗,別在未釐清因果關係下,就卻步不打。3天已發生13例接種後死亡案例,發言人莊人祥以英國為例,接種BNT共造成406死亡;但英國接種AZ較多造成863死亡,要看死亡年齡層跟母數多少,目前只看到分子。至於接種AZ後死亡是否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羅一鈞說,神經系統疾病、失智,目前沒有報告顯示打疫苗容易出現併發症或死亡情形。羅一鈞表示,這波應該是反映高齡者疾病盛行率,所以其他三高疾病在此年齡層盛行率高,死亡分析,中高齡死亡率高者多有多重慢性病,疫苗可預防重症死亡,慢性病病人都應該盡快接種疫苗,別再因果關係未釐清就卻步不打。他指出,每個國家接種都會遇到老人接種死亡的情形,像英國接種到現在,順利提高疫苗含蓋率,把死亡重症壓下來,大家看長期疫苗接種率,對社區群體免疫力,病毒不會等我們,早點打疫苗,第二劑都打完,讓群體免疫早點完成。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嘉縣85歲長者施打疫苗首日 有清晨4點就來排隊
嘉義縣今天開放85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在縣內四處場所設立接種站,民雄國中接種站上百人擠爆現場,甚至有民眾擔心打不到疫苗,清晨四點便來排隊,在衛生局人員的引導下,人潮才逐漸紓緩,縣長翁章梁也指示注射疫苗每一項細節必須確實到位,為日後大型接種計畫做準備。嘉義縣政府獲中央配發1萬9千劑疫苗,原擬分放近萬劑疫苗給85歲以上長輩施打,後經調查原本有8885位老人家登記接種,但臨時有戶籍在他縣市,但住在嘉義縣的長輩也登記要打,以及本來不想打,臨時又決定要打的老勢大,經調整後約有9100位老人家列為第這波的施打對象。縣府也設立民雄國中、新港國中、水上國小和大林國小接種站,上午9點開打前,站前便湧入上百民眾,有民眾擔心打不到疫苗,另外也有民眾不熟悉流程,分別在工作人員安排和引導下,亂中有序,接種過程約半小時便施打完成。衛生局指出,此次接種疫苗採日本「宇美町」式施打法,接種站事先設置好座椅,由醫護坐著旋轉滑輪椅迅速替民眾施打,一旁還有工作人員用台車推著針筒、酒精及疫苗補充,加快接種速度及安全性,採分齡、分流、分批方式接種,減少群聚風險。縣長翁章梁今天上午到會場視察時指出,這一波大型接種計畫可以為日後一般民眾接種預作準備,每一個細節都必須很到位,接下來疫苗貨源供應會越來越穩定,越早達到群體免疫目標,就能早日遠離疫情。疫苗接種站明後天分別在永慶高中、鹿草國小、中埔國中、朴子國中、布袋國小和東石國小開站,其餘鄉鎮衛生所也同步提供服務,由衛生所通知長輩接種,每天施打時間上午9至12時,下午1至4時。
-
2021-06-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為何施打疫苗仍染疫?醫指3關鍵:群體免疫前仍要戴好口罩!
近日國內傳出接種疫苗卻依舊染疫的消息,南投44歲婦人4月前往美國,完整接種兩劑輝瑞疫苗,於6月3日返台居家檢疫,期間確診新冠肺炎,幫忙送飯的丈夫也染疫。 為何施打疫苗仍染疫?醫指3關鍵 防範新冠肺炎,民眾都知道施打疫苗是重要關鍵,但卻也有「新冠疫苗可預防病毒」的迷思。重症醫學/胸腔內科黃軒醫師表示,疫苗的主要作用並非在於預防新冠肺炎感染,而是預防病情加重,民眾在接種疫苗後還是有一定的機率感染新冠肺炎,應持續提高警覺。 黃軒醫師說明,要讓疫苗達到預防效果,完整接種是必要的,除了需施打足夠的劑量(輝瑞、莫德納、AZ兩劑,嬌生疫苗一劑),也需得滿14天讓疫苗發揮作用,才算是完整的接種疫苗,疫苗並非施打當下就有效,這是為何施打疫苗醫就染疫的其中原因之一。 在完整施打疫苗後,新冠疫苗如同免疫系統的訓練教官,讓免疫系統學會如何擊敗新冠病毒,使染疫者不至於到重症、避免死亡。但是,即便是再好的疫苗,完整接種後也不可能有100%的效果,民眾還是一樣有可能受到感染,不過病毒量會較低,此情況即所謂的「疫苗突破性感染」。 該案例據瞭解就是在4月前往美國完整接種兩劑輝瑞疫苗,6月返台後確診,CT值為25.46,先生為17.97,從數據來看病毒承載量就較低。而會出現疫苗突破性感染,另一方面也可能因免疫系統缺陷所致。新冠疫苗是以模仿SARS-CoV-2病毒,達協助身體學會抵抗真正病毒的效果,若接種者本身就有免疫系統缺陷,那麼疫苗便無法達到任何訓練的效果。 防範接種後確診3關鍵,醫:疫苗接種速度要快! 黃軒醫師指出,群體免疫可預防突破性感染的風險,疫苗除了可保護接種者外,也為其他因嚴重過敏、兒童等未施打疫苗者提供了間接保護,即使疫苗在部分民眾體內無法達到充分的保護效果,在社區中其他施打疫苗者也可阻止病毒的傳播。多數專家認為,接種率達70%~80%便可實現群體免疫效果。 為達疫苗保護、群體免疫,接種速度非常重要,並非個人施打或某部分族群施打即可就算安全過關。新冠病毒會不斷的變種,越多地方發生廣泛感染、時間拖得越長,變種的種類就會越來越多,將可能部分或完全繞過疫苗的保護作用。因此當有機會接種疫苗應盡快施打,別再觀望,加速完全疫苗接種,以達保護作用及阻止病毒發生突變的機會。 黃軒醫師也再三提醒,疫苗並非萬靈丹,施打疫苗雖是防範新冠肺炎的重要關鍵,但也不可完全仰賴疫苗,至今已有非常多的國內外案例在施打疫苗後一樣染疫的案例。醫師呼籲,不論是完整接種疫苗前、後,在未獲得群體免疫之前都不可鬆懈,應持續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安全距離,以利早日摧毀病毒的傳播。 《延伸閱讀》 .新冠病毒疫苗有哪幾種?一張圖看懂疫苗保護力與副作用差異 .酒精怎麼噴最消毒?要抹開嗎?招名威:注意2重點,直接這樣噴!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6-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相驗「確診屍體」染疫風險大! 檢察官擬納入施打名單
國內疫情頻傳,目前接種疫苗達群體免疫,為控制疫情的最堅固手段。除指揮中心宣布的一至七類人員之外,也有許多不在名單上面的人員也要求要接種疫苗,其中包含捐血者要求能否優先施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疫苗不是治療藥物,捐血打疫苗並非優先,但近兩日有檢察官表示要處理確診者屍體,希望列為一線施打名單,將考慮開放至接種對象內。近日各地傳出捐血站傳出缺血需求,有民眾要求讓捐血者優先打疫苗。陳時中指出,當然希望大家來捐血,而打疫苗可增加防護力,相對降低染疫風險,但他強調「疫苗不是治療藥物,捐血不是這種方式,倒是這兩天有些相關檢察官相驗反映,需要直接處理屍體,可能有確診者,我們清點第一線名單,尤其熱區內的相關人員,會接觸可能有染疫的處理,準備列到開放名單內。」另外針對近日也傳出有返國的民眾,施打兩劑BNT疫苗後,仍有染疫情形,甚至也還有機會傳染給他人。對此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剛打完幾天沒足夠抵抗力,當然會發生感染,還是有機會傳給別人,如果打時間比較久,抵抗力雖無法完全避免病毒,但也有機會降低病毒量,傳播力也下降,可是,這樣的人並非就不會確診,若他傳給別人,我們會檢驗出來。
-
2021-06-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強摘的果子不會甜」!鄭慧正籲:尊重人民選擇疫苗的意願
大部分的人應該都看過好萊塢電影,證人在法庭前面,首先必須按著聖經說《The truth, the whole truth, nothing but the truth》。這幾個禮拜在媒體、網路中有無數的專家從不同角度幫民衆解讀疫苗,仿佛每個人都成為半個疫苗專家。除了少數人有特殊色彩的意見,每個專家都很認真分享其專業而真實的觀點(The truth),但可能不見得是完整的事實(The whole truth),以至於民眾有點像瞎子摸象,需要從眾多的事實去拼湊出完整的事實。 主管民眾安全用藥的食藥署應該主動站出來幫指揮中心承擔,以其專業的立場,用民眾可以瞭解的語言,一次把話說清楚(The whole truth),甚至包括政府的困難,這樣會降低很多社會成本,更可以建立政府與人民之間的信任,這是防疫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信任機制)。而不是像指揮中心「切蛋糕」,每次回答部分問題(part of the truth)。防疫有分短中長期之策略,短中期策略是儘速取得足夠的疫苗讓民眾施打,解除當下的社區感染危機。長期而言,扶持國產疫苗,不僅護持國人健康,且兼具國際競爭力,民眾也樂觀其成、願意支持。愛因斯坦說「解決問題是需要從更高一層的維度下手」。如果把不同期程的兩個策略硬要放入三至六個月的時間框架內,這就變得難以解決。只要能夠跳脫時間框架,魚與熊掌並非不可兼得。台語諺語《吃快,弄破碗》,越是好的事情越不能夠急。政府若強行透過緊急使用授權(EUA)協助國產疫苗捷徑過關(只在國內完成二期臨床試驗,祇有抗體數據,而沒有保護力數據),可能很難說服1,000萬民眾的信心,之後造成疫苗過剩滯銷。又或是1,000萬民眾都施打完了,也不確定它的保護率有多少(沒有實戰記錄,可能是假性安全感),解封以後會不會有再次爆發?前疾管局局長,也是「COVID-19科技防疫推動會議」擔任疫苗組召集人蘇益仁就指出,如果人民沒有選擇疫苗種類的權利,反而會激發更多民怨及不信任感。可能會出現國産疫苗「拒打潮」,就如同香港人一樣信心不足,導致疫苗即將過期。按照期程,被分配施打國產疫苗可能是20-50歲的民衆(特別有出國需求族群),如果有自費選擇疫苗的空間,施打國產疫苗的意願肯定會受到影響(考量疫苗護照,國外工作旅遊的方便性),反而延遲全民施打率的提昇,讓疫情控制增加變數。所以政府還是應該盡快向國外購買現成國際認證疫苗。政府與民間應並肩作戰,承擔起政府應該承擔的責任。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同與國際疫苗廠商(BNT, 嬌生)洽商交涉。民間機構不論有多少的錢,也無法解決法律的問題。國家緊急使用授權(EUA)與廠商授權書,兩者是「雞生蛋、蛋生雞」的羅生門!採購進口疫苗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終解鈴還須繫鈴人,端看政府的態度,是主動積極協助? 還是被動配合辦理。美國一發表要贈送75萬劑疫苗,政府馬上宣布一週內完成BNT及嬌生EUA,所以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期待早日引進足夠量的疫苗,解決當下的危機。政府一直宣稱有大陸阻撓,何不具體的公開,形成民氣共同向國際媒體發聲抗議防疫與人道,又何須幫大陸遮遮掩掩。COVID疫苗的EUA是史無前例,美國與英國政府跳脫了所有傳統藥政法規限制,這是「政府與廠商」、「球員與裁判」並肩作戰的產物。但一切還是必須回歸專業,有實證醫學數據支撐並全程公開審核,以昭公信。目前國際共識是基於良好設計第三期臨床試驗數據,足以證明其顯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不僅必須提出完整期中報告《在疫情爆發地區、多國家、多種族、注射後至少平均追蹤兩個月》,並且承諾繼續追蹤至少6個月。在此嚴格的條件之下,政府願意為尚未完成完整三期臨床實驗的疫苗(沒有正式藥證的疫苗),承擔廠商的法律風險與賠償,但僅限於疫情期間使用。因此若非各國政府出面承諾各國風險,核發該國 EUA,確實是「有錢買不到」的。就端看政府願不願意承擔!以大白話的說,國際認證疫苗是大學(三期)資優生(期中報告A+)以同等學力(EUA)提前大學畢業,但還要看它後續在職場的表現,才能夠核發正式畢業證書(藥証,疫情過後仍可以在市場上販售)。而目前的國產疫苗還是初中生(一期完成)在考高中聯考(二期,3850人),尚未放榜(解盲),政府卻要承諾給它免試保送大學(不需三期),並發給大學同等學力(EUA)。理論上,食藥署核發國產疫苗EUA(不到4000人的抗體數據)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與風險賠償顯然是明顯大於核發進口疫苗的EUA(千萬人的實戰保護力數據)。不足4000人的實驗數據可以同等於千萬人的實測數據?官員與專家的說法,也是在考驗民眾的認知與信心。唯一的理由是支持國產疫苗發展(長期策略),但是這是犧牲疫情控制及人民信任(短期利益)。5月26日聯合國召開的疫苗會議提出所謂的免疫橋接研究(immune bridge study)進一步加速疫苗上市,但尚未得到共識。我們的總統及部長又如何能夠超前全球1400+位專家的認知,保證國產疫苗經過所謂「加強版二期」「準三期」(政府新的說法!)就能夠保障安全有效?台大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指出,「免疫橋接」過去主要應用在各公司不同世代疫苗、或不同年齡層施打對象的比較。拿AZ和Moderna橋接,或是拿BNT和高端做橋接,不同疫苗平台技術可否眞的彼此免疫橋接,WHO專家還有很大的爭論,因此建議隨時與國際同步而千萬不要超車。去年10月食藥署有鑑於疫苗的戰略重要,提前部署宣佈台灣EUA辦法,將2期臨床試驗人數從1300人提高到至少3000人,即可核發EUA,並准許生產100萬劑。蘇益仁指出當時所謂戰備疫苗「100萬劑供高危險群醫護人員施打」,是為了緩解第一線醫護人員的燃眉之急,而並非現在直接生產1,000萬給全體國民施打,此政策修改確實有需要向國人解釋。面對當下社區爆發感染,美日疫苗可能釋出,是否應該適時重新檢討政策?蘇益仁建議政府應發揮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協力精神,納入企業或非營利組織、成立疫苗小組。從採購、審查到疫苗分配,公私合作才能突圍如今困局,並及早布局第三劑疫苗採購談判,早日取得國際認證疫苗解決燃眉之急。在此同時,更凸顯長期策略中,國產疫苗之重要性,全民也會支持食藥署積極輔導廠商以當前國際藥物監管準則,進行三期臨床實驗完成期中報告後,核發緊急使用授權(EUA),屆時國人也一定樂意支持國產疫苗,更有機會進軍國際市場,取得國際認證,成為臺灣之光。「只有一半的事實,不是真相!」今天政府面對的是信任危機,不是總統的「直播」能挽回,反而應該是總統謙卑的「聆聽」,讓疫苗採購、審核、分配過程公開透明。回歸到「以人為本」,疫苗本身是無法防疫的!而是1,500萬人都願意「捲起袖子」,七成的施打率才是重點,這是建立在對疫苗的信任基礎上。「強摘的果子是不會甜的」,提供人民值得信賴的疫苗,尊重人民選擇疫苗的意願,以免導致群體免疫的瓶頸,造成疫情更多不可控的變數。 這才是同島一命,台灣人民之福。只有一半的事實,不是真相!
-
2021-06-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6月7日起公費疫苗「免付掛號費」!政院砸40億鼓勵接種
自6月7日起,全民打公費疫苗免付掛號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為推動COVID-19疫苗大規模接種作業,指揮中心已編列經費約40億元,實施獎勵COVID-19疫苗合約醫療院所作業。指揮中心指出,特別條例修法於5月31日經立院三讀通過後,相關預算也於6月3日於行政院會通過,用於請合約醫療院所免費提供民眾COVID-19疫苗接種服務,另還有編列費用補助22縣市政府,及辦理社區和大型接種站的所需經費,以加速全民接種速度,儘早達成群體免疫效果。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目前公費疫苗接種仍需要付50至229元不等的掛號費、藥師費等,目前為鼓勵基層診所及民眾接種,自6月7日起全台民眾施打公費疫苗由政府買單,不必額外再付款。每個月將進行結算相關經費給各大診所。
-
2021-06-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推動疫苗大規模接種!設社區接種站、基層診所納入施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為保障國人健康,使國民即早獲得群體免疫保護力,將推動COVID-19疫苗大規模接種作業,並陸續辦理整備作業,包含將基層診所納入接種服務、推動社區接種站、建立疫苗預約平台等三大面向。指揮中心公布大規模疫苗接種相關內容。一、持續擴增COVID-19疫苗接種合約醫療院所,納入基層診所共同提供接種服務。二、 訂定「COVID-19疫苗接種站設置作業指引」,推動包含社區接種站、大型接種站及外展服務等疫苗接種站設置,並透過醫療院所人力及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所招募籌備之疫苗注射護理隊人力,共同協助設置工作。未來公務機關、軍營及企業等,可藉由外展服務,安排疫苗接種以即早獲得保護力。三、 建立「疫苗接種預約平台」,提供民眾預約服務,增進接種便利性。指揮中心表示,後續疫苗逐續到貨,將運用大規模接種作業,推動COVID-19疫苗全民接種,保障全民健康。
-
2021-06-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採購政府簽約 何美鄉贊同、但需存在第三方簽約
企業、民間團體相繼表達有意協助採購國際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證實佛光會已與政府接洽,至於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等企業,對口統一為經濟部。但各界對於民間採購疫苗最後仍需由政府簽約一事,認為是「卡關」政策;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在EUA限制下,現在由政府把關是正確作為,但她也認為屆時若出現政府簽約受阻,第三方單位簽約有存在的必要性。何美鄉表示,緊急授權使用(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EUA)的內涵是建立在緊急事件(如新冠肺炎),只有國家級的藥物管理單位,具有權利授與核發緊急授權使用。國家級的藥物管理單位如台灣的食藥署、美國的食品藥物管理局等。因此,緊急授權使用具有特定時空背景與使用對象等限制,所以取得EUA並不是一張正常的藥證,換言之,取得EUA藥證的疫苗或是藥物,只能在緊急情況才能使用。台灣疫情爆發,對於疫苗的需求大增,何美鄉表示「我也恨不得疫苗快點大量來台」。政府面對民間團體或是企業主動提出採購疫苗的意願,提出八大原則後續加註無論如何最後必須由政府簽約,引發對於政府「卡關」的疑慮,何美鄉認為,無論哪些企業或是民間團體採購的疫苗,由政府把關是非常正確的決定。她搜尋相關的資料,今年一月紐約州州長古莫(Andrew Cuomo)有意直接向輝瑞採買新冠疫苗,但美國白宮幕僚長克蘭(Ron Klain)回應,在緊急授權的體制下,各州不可以直接向原廠購買緊急授權的疫苗。莫德納與輝瑞原廠日前也拒絕直接販售新冠疫苗給德里地方政府,強調必須要中央,不能是地方。新加坡近期開放企業採購疫苗,僅針對WHO通過的疫苗,何美鄉表示,新加坡與台灣的國情不同,新加坡並沒有像台灣一樣有健保制度,能夠施打公費新冠疫苗的人數無法涵蓋全國,新加坡也是個移工社會,他認為開放企業採購疫苗施打,是為了讓企業將未能涵蓋到的移工接種率也一併提升。台灣已經宣布全民接種的新冠疫苗都將由政府出資協助國人接種,礙於優先施打順序,先前才會有部分需要自費。何美鄉說,她也非常期待疫苗大量抵台,盡早打到群體免疫的比例,否則長期關在家中,對於生理心理、經濟都有莫大的影響。台灣企業或民間團體積極洽購疫苗,但採購到的疫苗若有問題,國人的健康受到影響,後續是增加的是國內醫療資源負擔,站在國際上的立場多數都是對準中央政府,台灣也沒辦法避免循此模式。不過,台灣確實會面臨到國際地位的問題,因此第三方單位的存在是有必要性的。政府協助接洽後,在簽約時出現問題,政府也許可以授權第三方代替簽約,像是郭台銘、佛光會都是很好的第三方單位。這些資源政府必須隨時備著。何美鄉表示,台灣目前的疫情看似受到國人「自主封城」的效力影響,疫情慢慢趨緩,她相信6月14日三級警戒期限抵達時,台灣雖然無法完全取消三級警戒,但可以稍微放寬一些限制,如戶外場所可以開放、健身房可以限制人數運動,但直到疫苗全面接種前,國人的生活狀態仍需要維持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等,她預估會延續到年底。她說,6月14日無法取消三級警戒的原因是全台宣布三級警戒後,輕症或是無症狀感染者返回家中,反而造成一波家庭群聚,這一波家庭群聚還在發酵,加上國內的醫療量能仍持續緊繃,家庭群聚感染量能持續下降、醫療量能能逐漸恢復,才能代表國人可以稍稍放鬆一些。
-
2021-06-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試驗主持人:國產尚未解盲 政府為何下單
國內疫情嚴峻,疫苗討論聲浪愈來愈大,高端疫苗(6547)二期試驗執行總主持人、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謝思民在臉書上表示,不能理解為什麼還沒解盲成功,政府就先下單500萬劑。不過,謝思民的臉書後來關閉。謝思民日前在臉書上統整民眾的問題,澄清莫德納、輝瑞、AZ疫苗都有做三期人體試驗,並建議政府若今年要達成群體免疫,還是要多多進口歐美疫苗。謝思民在臉書粉專「感染症醫學會發炎人-黑傑克醫師」發文指出,莫德納、輝瑞及AZ疫苗在去年8月後就陸續開始做第三期人體試驗了,不過並非「做完」第三期試驗才上市,而是因應疫情急迫性,以期中報告審查並先行上市,所以才叫做「緊急授權(EUA)」。謝思民並表示,有些人的發言看似支持國產疫苗,但若引用到錯誤資訊,只會對國產疫苗幫倒忙,「感覺就像外行人在硬護航些什麼,加強了民眾對國產疫苗的陰謀論。」謝思民表示,11位醫學中心的國產疫苗臨床試驗主持人,對國產疫苗根本沒有所謂的「有沒有信心」,一切都要讓科學數據說話。他強調「以試驗主持人的角色而言,沒有信心與否的問題」,他們的角色就是要基於國際臨床試驗操作標準,在確保受試者的安全之下,蒐集臨床安全性資料、檢驗數據及抗體檢驗,在雙盲下,讓食藥署對此疫苗的試驗結果做緊急授權評估,正因為連試驗主持人都不知道試驗結果,所以「沒有所謂信心與否,只有科學驗證。」至於有關政府為了發展國產疫苗,故意不進口歐美疫苗的陰謀論,謝思民表示這是政府決策的問題,醫師只負責科學部分。不過他也指出,就算兩個國產疫苗將來都通過緊急授權上市,國產疫苗的產量在今年仍不及所需,建議若要在今年達成群體免疫,還是要多多進口歐美疫苗。謝思民最後表示,能理解政府為了安定民心而有所宣示,但若因此在網路上引來陰謀論、炒股說,進而失去國產疫苗研發過程的公信力,甚至為疫情險峻背黑鍋,這樣相當可惜,「疫苗發展是科學,成功就成功,失敗就失敗,一翻兩瞪眼,沒什麼好護航,也沒什麼好陰謀論。」
-
2021-05-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時中:企業採購疫苗 歡迎申請
包括鴻海(2317)等企業有意進口國際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30)日表示,歡迎提出申請,希望有相關管道,一定要先跟指揮中心確認貨源。他並強調需符合「政府與原廠簽約採購」與「中央統籌分配」兩大原則。國內昨(30)日新增266例本土確定病例,另加校正回歸本土個案89例,總計355例,另增10例死亡,累計本土疫情已有6,974人染疫,其中109人死亡。面對國內整體疫情並未趨緩,政府向國外採購疫苗仍嚴重不足,鴻海集團辦人郭台銘有意促成德國BNT疫苗來台,29日在臉書上公布可直接從德國進口500萬劑疫苗;而佛光山也表示,將捐贈50萬劑美商強生(Johnson & Johnson)公司的新冠疫苗給台灣。但指揮中心規定採購疫苗必須由中央統籌,並由政府出面簽約。對此雙北市長昨天都抨擊中央疫苗進口政策,前疾管局長張鴻仁也批評「救命疫苗只有需求,沒有法規障礙」,陳時中對此回應:「不管是企業、縣市政府,或一些民間組織積極尋找疫苗供應來源,我們表達感謝,也歡迎啦!」陳時中昨日口氣放軟,重申疫苗進口、通路配送,乃至後續接種,相關的安排及合約的簽訂情形,政府都必須有充分了解,並提供必要協助。不過,依指揮中心目前公布買到的國內外疫苗,總數共2,981萬劑,實際到貨數量88萬劑。若依每位民眾需接種兩劑推算,全台共1,490萬位民眾可完整接種疫苗。就算政府採購的疫苗全數到貨,接種率也僅有五成,並無法達到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七成才可達到群體免疫的目標。陳時中表示,政府所掌握的疫苗,包括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AZ)疫苗1,000萬劑、德國BNT疫苗500萬劑、美國莫德納(Moderna)疫苗505萬劑、COVAX平台的476萬劑。後來BNT疫苗確定破局;再加上國產疫苗1,000萬劑,若不足仍可繼續採購。外界質疑若國產疫苗臨床試驗不成功,是否還能在7月如期施打?陳時中回應,任何疫苗臨床試驗不可能保證一定成功,但是「目前看起來還算順利」。
-
2021-05-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企業、團體搶向原廠訂疫苗 陳時中:不希望透過第三手
國內疫情嚴峻,目前台灣所持有的疫苗數量仍不及國人及醫護使用。縣市政府及企業,包含永齡基金會及佛光山表示,會向原廠購買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這時間有很多廠商跟熱心人士接洽,我們都表達很高的謝意。」但強調訂契約或是出錢都是由政府來,希望不要透過第三手,並加快取得速度盡快施打,達到群體免疫等效果。目前企業、宗教團體紛紛表達採購及捐贈疫苗的意願,然而最後是否仍交由中央統籌,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指出,「這段時間接洽很多廠商、熱心人士甚至仲介等接洽,但回頭問原廠,對方也表達疫苗採購接洽必須是國家出面,並且要確保後續的冷鏈品質等條件。」他表示,這是為什麼必須要由政府接洽要原廠的原因,因為多轉一手、兩手,難以確保疫苗條件皆符合,「希望原廠出來就直接到我們手裡,對方也表示不會賣給仲介廠商。」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很多企業與宗教社會團體希望買原廠疫苗使用,我們都表達很高的謝意。」並表示「錢,政府有,企業要捐贈,我們很感謝,簽約還是我們簽約」,由於後續疫苗的審查和簽約都是由政府要負責,對於疫苗的品質跟後續供應才更有保障,並希望不要再透過第三手,強調各方疫苗購買,能建立在加快群體免疫的目標上。
-
2021-05-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產疫苗也納計算 陳時中:10月底疫苗覆蓋率達六成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急速升溫,疫苗施打成最後解方。衛福部長陳時中上午在立院表示,若要讓國內六成民眾完成施打第一劑,大概約要1400萬劑左右的疫苗,預計到9月才能有足夠供應量,估計10月可以施打完。陳時中說,近來很多國家施打疫苗,要有效果疫苗施打覆蓋率至少要二成,若覆蓋率能打到四成就會看到疫苗威力,若能六成就可穩定,群體免疫效果越好,但取得疫苗不是超之在我,但拿到沒辦法快速施打就不應該。陳時中表示,扣除已將到貨疫苗,6月起至8月底可掌握還會有1100萬劑疫苗到貨,冷鏈技術要求高的要在醫院打,其他就循流感疫苗情況在診所、鄰里設點,甚至外展到規模較大公司服務,看供應量,希望10月底有相當的覆蓋率。陳時中說,到8月底的1100萬劑是抱保守態度看,認為合理上會進來的數量,雖變數很大,應該是會有,但根據以往簽約談判經驗仍要保守。陳時中在答覆民眾黨立委邱臣遠質詢時說,8月底前可施打疫苗中,其中有200萬劑是國產疫苗。陳時中在答覆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質詢時也表示,將到貨的15萬劑莫德納還沒分配,將來還是以第一線與確診患者接觸多者施打。立法院朝野今再度協商肺炎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修正草案,民眾黨立委高虹安批評,國產疫苗還沒有經過三期臨床實驗,做為主考官的政府應監督,現在卻忙著宣布已上榜,宣傳7月就可施打,不盡合理。陳時中說,國際疫苗認證分歐美兩種:美國要求三期臨床試驗,歐洲則是做與抗體保護關聯性測試;因台灣確診數不多,國產疫苗在台灣背景值無法達到5萬人試驗,結果無法獲世界認可,但試驗規模夠大,安全性沒問題,確效性要再觀察。陳時中表示,未來不管高端或聯亞都還有些確效試驗要進行,現在也確實都還沒有解盲,等報告出來,經專家認可才能明確施打。至於屆時國人施打公費疫苗時,能否選擇不要打國產疫苗,陳說,要交由預防接種組專業判定。陳時中說,就他所知,國人施打國產疫苗意願高,但能否施打要專家數據、獲科學認可。至於產能,陳表示,聯亞產能比較大,但高端產能擴充中,但不會這麼快提升。
-
2021-05-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桃園分配1.8萬劑疫苗 議長邱奕勝建請鄭文燦爭取更多
桃園市獲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分配1.8萬劑疫苗,明天將配送到機場、醫院和衛生所等地,市長鄭文燦表示已請相關單位造冊,盼3天時間能施打完成。桃園市議會議長邱奕勝認為,桃園分配到的疫苗數量不足,建請鄭文燦再向中央爭取更多疫苗,並敦促中央購買AZ以外的其他疫苗,讓一般民眾也能施打。邱奕勝指出,目前每天確診及染疫人數高居不下,桃園確診人數也有增加趨勢,想要緩解疫情,施打疫苗形成群體免疫是解方。雖然中央配發的1.8萬劑疫苗,讓醫護及防疫人員優先是對的政策,但還是要呼籲市府顧及200多萬市民的健康,請市長和市府積極爭取更多疫苗讓市民施打,期盼疫情能早日緩解。另有關疫苗取得,新北市長侯友宜透露近期有很多國外藥商與新北接洽,桃園市長鄭文燦也表示有些藥商稱有能力取得疫苗,但鄭強調目前疫苗仍是由中央統籌。鄭文燦表示,疫苗牽涉到原廠授權和運送規範,抵台後還須食藥署緊急查驗,疫苗的副作用也須要原廠保證,基於這些考量,應是由中央統籌。他也說,盡快取得疫苗是國人共同的期望,但讓中央可以統籌疫苗的購買,讓取得疫苗的多元管道能夠順利,也是我們的期待。
-
2021-05-2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彭博防疫排名 我跌到第15
彭博資訊彙編的「防疫韌性排名」(The Covid Resilience Ranking)廿五日公布最新排名,台灣從上個月的第五名降至十五名,原因是疫情復燃和疫苗接種率低。彭博指出,按目前疫苗接種步調,台灣要六年以上才能達到百分之七十五人口接種疫苗的群體免疫門檻。報導中說,扭轉疫情關鍵是疫苗,尤其是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不僅可以預防重症,更能減緩新冠病毒散播。然而,彭博指出,台灣疫苗接種步調在亞洲主要經濟體中排名倒數。在這項排名中,中國大陸、新加坡和香港最佳,預估一年內就能讓七成五民眾完成接種,達成群體免疫,接著是日本、澳洲、紐西蘭和南韓,約需一年半至兩年,馬來西亞、印度、泰國、印尼、菲律賓和巴基斯坦需要兩年至六年,台灣則需要超過六年,只贏孟加拉和越南。
-
2021-05-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若民眾配合 陳時中:9月疫苗接種率可提高
新冠肺炎變異病毒增加傳播率,醫師提醒,疫苗覆蓋率至少須達全人口7成,才可能有全體保護力,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預估,若民眾願意配合接種政策,9月接種率能達較高比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宣布,國內6月預計20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到貨,8月底包含國產疫苗在內,可累計到貨1000萬劑;陳時中今天重申,疫苗將分批到貨,1000萬劑不會一口氣在8月底抵台。現階段疫苗優先提供醫護、警消等,一但疫苗充裕,就會盡快開放長者接種。多數新冠肺炎疫苗須完整接種2劑,加強或喚起免疫記憶,包含台灣現有牛津AZ疫苗,莫德納疫苗、輝瑞BNT疫苗及高端、聯亞國產疫苗。陳時中說,從6月起疫苗陸續到貨,相信8月左右第一劑接種者可達4成,甚至還有部分民眾已完成兩劑完整劑型接種。指揮中心在一年前已經說明訂購3000萬劑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預計是AZ疫苗1000萬、國產1000萬、輝瑞BNT和莫德納1000萬,以每人2劑計算,台灣1500萬人、約有65%人口會接種,根據流行病學原理,可達群體免疫。中央社記者今天在下午指揮中心記者會中問及,依疫苗到貨時程,指揮中心預計台灣新冠肺炎疫苗涵蓋率何時可以達到群體免疫力,陳時中表示,若全民合作配合接種政策,且透過平台招募到足夠的接種醫護人力,都是9月能達到較高接種比例關鍵。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因新冠肺炎病毒株變異,傳播例增加,基本傳染數(R0值)已從過去的2上升至3,研判疫苗覆蓋率須提高至全人口7成。黃高彬說,因國產疫苗為蛋白質疫苗,副作用較小,相信8月後國產疫苗若能順利上場,民眾接種意願可望提高。
-
2021-05-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不安全?效果最差?專家詳解新冠疫苗十大迷思
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預防接種疫苗被視為可能力挽狂瀾的解方。台灣在3月22 日起開放公費疫苗施打,但打氣疲弱,與疫苗相關的負面訊息、擔憂罕見血栓副作用等,一直未曾停歇。截至5月9日,台灣手上逾30萬劑AZ疫苗,用掉9.2萬劑,還有20萬劑得跟即將到期的有效期限賽跑。「AZ太便宜、效果不好?」「很多國家都不打AZ,一定是不安全?」「打AZ會血栓?」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看到民眾一連串的疑惑,日前舉行記者會,詳解新冠疫苗10大迷思。迷思1: 台灣疫情控制得很好,不需要施打新冠疫苗?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臺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全球疫情依舊嚴峻,台灣防疫做得很好,但仍受經濟衝擊;未來各國都完成疫苗接種、優先開放國門,台灣不可能繼續鎖國防疫。另外,很多人以為其他人打了疫苗就有「群體免疫力」,自己就能不打了,實際上,要達到群體免疫,必須有7成以上的人接種疫苗,才有機會讓病毒漸漸消失;且群體免疫只能維持短時間,以麻疹疫苗為例,在台灣接種率達95%,但只要世界有麻疹疫情,台灣也一定會有個案。新冠病毒很可能成為長期流行病毒,一旦感染就有1至2成重症、2至4%死亡率,不打疫苗是冒風險。迷思2:打了新冠疫苗就代表不會有機會感染新冠病毒了?李秉穎:目前歐美核准的疫苗都能將近100%預防重症住院,但研究發現,疫苗無法避免無症狀感染者將病毒傳給他人。也因此,即使接種疫苗,仍應勤洗手、佩帶口罩、不碰眼鼻口,以降低感染風險。迷思3: 新冠疫苗為什麼要打兩劑?李秉穎:歐美目前核准的疫苗大多需要接種兩劑,因新冠病毒是新的病毒,接種第一劑疫苗事先幫免疫系統「上課」,讓免疫系統學會辨識病毒、學習對付的技能;打第二劑就像是「複習」,讓免疫反應蓋起高樓,依照時程打完2劑才有完整保護力。迷思4:病毒會變異,打了疫苗也會失效?李秉穎:新型冠狀病毒是RNA病毒,容易變異。歐美核准的疫苗對於某些變異病毒株仍具有一定保護力,但對某些變異病毒株,如南非株的保護效果確實變稍差。至於以後需不需要使用新的新冠疫苗來對付病毒變異,仍須更多研究結果。根據台灣研發腸病毒71型疫苗的經驗,腸病毒也常變異,但一支疫苗也可對抗。迷思5:AZ疫苗價格最親民,所以效果最差?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英國牛津大學與阿斯特捷利康藥廠(AZ)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價格親民,是因為AZ承諾在新冠疫情期間,以非營利方式提供腺病毒載體疫苗。依美國第三期臨床試驗數據,歐美目前核准的腺病毒載體疫苗與mRNA疫苗在預防重症住院的效果同樣接近100%,歐美真實世界數據研究也顯示,這兩種疫苗都能有效預防接種者出現有症狀的感染及降低傳播的可能性。若以流感疫苗的保護力約4到6成來看,目前新冠疫苗,不管是腺病毒載體或mRNA疫苗,保護力早已超過標準。迷思6:多國限打AZ新冠肺炎疫苗?AZ疫苗真的不安全嗎?黃玉成:限打的情形發生於歐盟部分國家,歐盟藥管局評估,雖疫苗可能導致罕見的血栓副作用,但仍評估AZ疫苗接種益處大於風險,仍建議接種。歐盟各國依據國情與疫情不同,調整AZ疫苗的施打政策。迷思7:新冠疫苗有可能造成血栓的不良事件,要不要打?黃玉成:世界衛生組織(WHO)分析歐洲藥品管理局(EMA)、英國藥品暨醫療產品監管署(MHRA)以及其他國家的最新數據,疫苗與血栓相關性似乎合理但尚未確認,發生率約百萬分之四,但接種疫苗是利大於弊,仍建議民眾繼續施打。研究也顯示,新冠病毒造成罕見腦靜脈血栓CVST的機率比施打新冠疫苗高,意即感染新冠病毒造成的嚴重危害更值得擔心。歐盟藥管局近日雖將血栓列為極罕見副作用,但仍強調疫苗對於新冠病毒感染的預防效益,遠大於可能帶來的風險,建議繼續接種。台灣基於歐盟資訊建議:民眾接種前與醫師討論評估相關風險,同時現階段正在使用避孕藥、賀爾蒙治療的族群接種前後應停藥至少28天。迷思8:新冠疫苗研發與測試太倉促,所以並不安全?呂俊毅:疫苗或新藥研發過去費時10多年為常態,主要是依研發流程進行動物實驗、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臨床,每一期都要花費兩三年時間。研發時間「最短」的腮腺炎疫苗,也花了4年多。新冠疫苗研發僅有一年不到,並不是把上述的研究流程跳掉,而是法規上的彈性解釋,把每個流程的時間壓縮並重疊,如動物實驗做到一半之後,若無問題就進行第一期臨床;第一期臨床做得差不多了就做第二階段等,沒有省掉任何一個步驟,也沒有放棄該有的科學要求。所有新冠疫苗的研發與測試都有經過嚴謹的審查及檢驗程序,目前採購的疫苗都經衛生主管機關食品藥品管理署及醫藥品查驗中心審查,確認品質、安全及療效,才能核發緊急使用授權、專案輸入許可。開放施打後,也持續追蹤接種者的身體狀況,以監測疫苗的安全性。有些人也會在意,為什麼AZ疫苗是韓國廠產的,甚至質疑韓國廠品質不佳?這是因為AZ先前並沒有做疫苗,而是委託全球各地的疫苗公司協助生產,在亞太生產國為韓國、印度、澳洲、泰國等,所委託的疫苗工廠都經過認證許可,韓國廠也屬世衛COVAX供應鏈一環,很多國家都有使用,都符合國際法規認證。迷思9:新冠疫苗的副作用很嚴重?呂俊毅:接種疫苗出現副作用是正常的,這也是疫苗發揮功用的訊號。常見副作用包含接種部位疼痛、紅腫,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頭痛、肌肉酸痛、發燒、畏寒、關節痛及噁心,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因此,打完疫苗產生輕微的副作用不必緊張,需要時找醫生諮詢或用藥即可緩解不舒服。常見於媒體報導的「不良事件」並不等於「副作用」。不良事件指的是注射疫苗後,發生任何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事件,這些事件只要在接種後發生都會需要通報,但並不一定存在因果關係。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的新冠疫苗統計資料,自3月22日疫苗開打至5月10日,疫苗接種約9.2萬劑,疫苗接種不良事件通報438件,其中非嚴重不良事件有410件、疑似嚴重過敏3件、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25件。迷思10:新冠疫苗會讓人感染新冠病毒?呂俊毅:目前歐美核准使用的疫苗成分,並未包含具活性的新冠病毒,這代表新冠肺炎疫苗並不會讓人感染新冠病毒。不過,疫苗接種需要2週才會產生免疫力,目前疫苗大多需要接種兩劑才算完整接種,因此過程中也有可能因暴露病毒而受到感染,建議接種疫苗後仍要做好防疫措施以免感染。用疫苗預先建構台灣的免疫防火牆李秉穎說,國際及早完成疫苗覆蓋,有可能讓新冠病毒「傳不下去」,進而讓病毒消聲匿跡。儘管現在有變種病毒威脅,但以目前資料分析,疫苗對變種病毒仍有一定保護力。除非是「來自星星的你」(意即外星人),否則每個人都應該接種疫苗,降低染疫風險。呂俊毅說,台灣目前確實染疫風險很低,有些人會認為是不是台灣就先不要打疫苗?但此說法要成立有一個前提,就是感染率必須一直維持這麼低。假設有人可以保證,台灣感染率可以一直維持,那就可以不用打AZ,可以繼續等,等有沒有更安全的疫苗,「可是,誰能保證?」呂俊毅說,打新冠疫苗需要時間才能產生免疫力,若等到疫情爆發、因為風險增加才要打, 可能來不及。應該在疫情還沒來之前做好準備,透過施打疫苗建構免疫力。(本文轉載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對AZ疫苗又期待又怕? 專家詳解新冠疫苗十大迷思,原文網址: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5427)
-
2021-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台新冠肺炎疫情拉警報!跟著做6大措施避免染疫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認為,要有效降低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風險,就要著手於最基本的「非藥物介入處方」相關防疫措施(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NPIs),預估目前社區達成率僅60%,建議提升至90~95%以上,才能有效避免社區隱形感染者傳播。1.勤洗手勤洗手是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最重要的公共衛生習慣之一,生活環境中存在許多看不見的細菌、病毒,雙手於不知不覺中會接觸、沾染,不經意觸碰口鼻就容易將病菌帶入口中。陳秀熙指出,勤洗手也能夠有效降低新型冠狀病毒,透過接觸眼口鼻而導致感染新冠肺炎,建議吃東西前、照顧小孩前、看病前後、上廁所後、擤鼻涕後,一定要徹底清潔雙手。如果使用肥皂濕洗手應持續40~60秒,使用酒精乾洗手至少20~30秒,並配合內、外、夾、弓、大、立、腕的標準洗手動作。2.戴口罩陳秀熙表示,戴口罩能防範新型冠狀病毒其他經由飛沫、空氣傳播的傳播風險,研究發現,戴口罩的比例與社區傳播率呈現負相關,也就是戴口罩能夠有效降低新冠肺炎人對人傳染的病例基本再生數(R0值),尤其是不易保持社交距離、會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士的公共場所,更應該戴口罩。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民眾於8大類場域活動時,應強制配戴口罩,包括:醫療照護(醫院、診所、護理之家、長期照護機構)、公共運輸(公車、捷運、台鐵、高鐵、輕軌、客運、計程車)、生活消費(傳統市場、超級市場、百貨商場、社區藥局、藥妝店、旅館)、教育學習(學校、圖書館、K書中心)、觀展觀賽(游泳池、遊樂園、戲院、電影院、體育館、活動中心、博物館、美術館)、休閒娛樂(電影院、MTV、KTV、健身房、理容院、酒吧、酒店、按摩)、宗教祭祀(寺院、宮廟、教堂)、洽公機關(郵局、銀行、農會、證券、保險、電信、各級政府機關)。3.維持社交距離根據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肋針》最新實證研究發現,維持社交距離可以有效降低新冠肺炎感染率,中國文革式封城下感染率下降97%、非中國的國家則下降57%。陳秀熙說明,社交距離是指人與人肢體接觸的距離,應儘可能保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的社交距離,最好儘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若是進入擁擠、密閉場所,例如: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電梯、展覽會、體育競賽、演唱會等近距離接觸的社交活動,則應全程配戴口罩。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時,建議以「總量管制」、「分時分眾」及「單向導引」等方式,有效維持社交距離及避免人流交錯,必要時建議暫時停辦活動,。另外,家人或朋友間的聚餐,餐桌上進食時仍應避免交談,吃完要交談時,也先配戴口罩。陳秀熙表示,1公尺的社交距離,約是成人平舉單側手臂,指尖不碰觸其他人的情況下;1.5公尺的社交距離,則是成人平舉兩側手臂,兩側指尖不能碰觸其他人。4.有症狀者須採檢因應萬華茶藝館群聚感染嚴重,台北市及新北市新冠肺炎疫情急劇惡化,爆發百例以上社區感染,目前台北市萬華區設置5處社區快篩站檢測,包括: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及和平院區、剝皮寮、西園醫院、青草廣場(仁濟醫院舊址),而新北市於新北市聯合醫院板橋院區設置1處社區快篩站。陳秀熙指出,根據台北市萬華區的社區快篩站檢測,篩檢陽性機率為10%,顯示社區確實存在新冠肺炎隱形感染者,但考量醫療院所量能的問題,建議有症狀者才須自行主動採檢。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料顯示,目前已知罹患新冠肺炎確診個案臨床表現,包含:發燒、乾咳、倦怠、呼吸急促,其他症狀有肌肉痛、頭痛、喉嚨痛、腹瀉等,另有部分個案出現嗅覺味覺喪失或異常。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官方資料則指出,新冠肺炎的臨床症狀,包括:發燒、發冷、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疲勞、全身無力、頭痛、嗅覺喪失、味覺喪失、喉嚨疼痛、流鼻涕、鼻塞、噁心、嘔吐、腹瀉、腹痛、肌肉痠痛。5.公費對象優先接種新冠疫苗根據臨床研究顯示,目前國際間緊急授權使用的新冠疫苗,包括:牛津疫苗(AZ疫苗)、莫德納疫苗、輝瑞疫苗(BNT疫苗)、嬌生疫苗,在完整接種1劑或2劑後,對預防新冠肺炎感染,保護力約有6至9成,且能夠降低症狀及嚴重併發症風險。陳秀熙舉例,目前國內提供的AZ疫苗,根據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可有效降低67%有症狀的新冠肺炎發生,以及預防100%住院;但要注意的是,AZ疫苗接種後超過8周以上,才能有較好的保護力,第2劑施打間隔超過12周,其效益顯著高於少於6周疫苗效益。目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名列10大類對象優先接種新冠疫苗,包括:醫事人員、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因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維持社會運作之必要人員、機構及社福照護系統之人或其受照顧者、維持國家安全正常運作之必要人員、65歲以上長者、50~64歲成人。但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料顯示,截至5月11日,國人新冠疫苗接種率,僅占總人口數0.55%,而醫事人員比例為48.5%,其餘9類公費疫苗接種對象則占25%,而自費接種對象為26.2%,建議接種率達6至7成,才能達到群體免疫成效,陳秀熙建議,公費對象優先接種新冠疫苗。6.遵守感染風險追蹤管理機制目前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針對具有感染風險民眾追蹤管理機制,分為確定病例接觸者的居家隔離、具國外旅遊史者的居家檢疫、專案申請獲准縮短居家檢疫者的加強自主健康管理、5類對象的自主健康管理、與確診者足跡的自我健康監測。居家隔離:居家隔離14天,由衛生主管機關每日追蹤2次健康狀況,隔離期間留在家中或指定地點不外出,也不得出境或出國、不得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有症狀者由衛生主管機關安排就醫;隔離期滿應再自主健康管理7天。居家檢疫:居家檢疫14天,由里長或里幹事進行健康關懷14天,撥打電話詢問健康狀況並記錄健康關懷紀錄表,檢疫期間留在家中或指定地點不外出,也不得出境或出國、不得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有症狀者由衛生主管機關安排就醫;檢疫期滿應再自主健康管理7天。加強自主健康管理:居家檢疫期滿後至入境滿14天,僅能從事固定且有限度商務活動,禁止至人潮擁擠場所,例如賣場、夜店、夜市、百貨公司、餐館、觀光景點等,須記錄每日活動及接觸人員,不可接觸不特定人士,且應全程配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並配合衛生主管機關每日回復雙向簡訊回報健康狀況。自主健康管理:5類對象分別為、通報個案經檢驗陰性者、居家檢疫或隔離期滿者、加強自主健康管理期滿者、台帛旅遊泡泡專案返台者、經地方衛生主管認定有必要。對象1、4、5須自主健康管理14天;對象2、3則須自主健康管理7天。無症狀者可正常生活,但應避免出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或容易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士、或無法落實配戴口罩的公共場所等場域,禁止與他人從事聚餐、聚會、公眾集會等近距離或群聚型活動;延後非急迫需求之醫療或檢查,如需外出應全程配戴醫用口罩;勤洗手,落實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每日早晚各量體溫一次。有發燒或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身體不適者,確實配戴醫用口罩,主動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1922,依指示儘速就醫,且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返家後也應配戴口罩,並禁止外出,與他人交談時應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對象4應於入境後5~7天至指定醫療院所自費採檢,如就醫後經醫院安排採檢,返家後於接獲檢驗結果前,應留在住居所不可外出。自我健康監測:與確診者足跡相同時,須進行自我健康監測14天,每日早晚各量體溫一次,可正常生活、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仍應落實勤洗手、外出配戴口罩等防疫措施;若出現發燒、上呼吸道、嗅味覺異常等症狀,則要回報衛生局評估是否採檢,若須採檢應配戴醫用口罩,盡速至就近指定社區採檢院所就醫,並主動告知接觸史、旅遊史、居住史、職業別及身邊是否有其他人有類似症狀,切記不得搭乘大眾運輸。延伸閱讀: 。防疫時期出現發燒、咳嗽? 就醫時「這件事」一定得做 。新冠肺炎大爆發!全台進入警戒狀態,跟著這樣做就沒錯
-
2021-05-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機師打疫苗仍確診 學者:2劑間隔逾8週保護較佳
日前國內有機師打完第1劑疫苗仍確診新冠肺炎,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表示,臨床試驗顯示,2劑疫苗施打間隔逾8週才能有較好保護力,期間如未落實戴口罩等防疫,仍可能感染。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和台大校友群今天舉行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科學線上直播,分析最新國際疫情。陳秀熙表示,目前全球約1.6億人確診、328萬人死亡,單週發生率以印度最高,其次為南美洲及歐洲,歐洲疫情則有下降趨勢,而南美洲及歐洲單週死亡率仍偏高,因此要注意變種病毒可能加劇死亡和重症,在醫療資源不充足的地區,死亡率會更嚴重。美國疫情方面,台大校友群指出,美國施打至少1劑疫苗比率達46%,33%已施打2劑疫苗,但整體施打率明顯趨緩,部分地區出現對疫苗施打遲疑的狀況,加上美國近期年輕人確診及重症住院人數增加,因此短期內要達到群體免疫也變困難。台大校友群表示,印度疫情持續惡化,主要是有2種變種病毒肆虐,病毒變異導致可能增加免疫逃脫機會且不容易被檢測到,加上印度對疫情再起缺乏應變、醫療系統嚴重超過負荷,造成疫情持續嚴峻;此外,邊境開放,尼泊爾及斯里蘭卡等鄰近國家也受印度變種病毒影響。日前國內有機師打完第1劑疫苗仍確診,陳秀熙提到,牛津AZ疫苗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2劑疫苗施打間隔超過8週才有較好保護力,台灣2名施打牛津疫苗後確診的機師,分別在施打疫苗後9天及5天出現症狀,代表疫苗施打後需一定時間才能出現保護力,若期間沒有落實戴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等NPI(非藥物介入)措施,仍有可能感染。陳秀熙指出,COVID-19還沒發生症狀時就會隱性傳染,如未落實居家檢疫或自主健康管理,就容易引發短距離接觸感染,且英國變種病毒株的症狀前期或無症狀傳播力更強,因此對境外移入者須採取疫苗和NPI交互使用的措施,大眾運輸工具、檢疫旅館等環境消毒也要加強,防止受污染環境進一步傳播病毒。
-
2021-05-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華航群聚再添4本土 李秉穎:口罩讓台灣形成人為群體免疫
台灣昨天再增4例本土病例,使得華航群聚擴大為社區感染風險持續增加,引發民眾恐慌,但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醫師表示,台灣去年已經歷10波的社區感染風險,顯見台灣人口罩主義、勤洗手已達到「人為群體免疫」,對於這波疫情也不必太緊張。李秉穎昨天晚上參加「年代向錢看」節目時,做了上述的表示,而對於印度疫情失控,國外媒體報導,印度變種病毒來勢洶洶,疫苗保護效力下降到只剩下10-25%,李秉穎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實驗室的推估,在臨床上不太可能下降這麼多。李秉穎在節目中表示,台灣去年經歷多波的社區散布風險,像是磐石艦官兵下船有那麼多的「女朋友」,但卻仍然沒有散播開來,其他還有社區保全、酒店公關、遊輪、澳洲音樂家等,總計10波。有人認為是「天佑台灣」,但他認為,事實上是台灣人良好的防疫措,大家戴口罩、勤洗手,已達到人為群體免疫,病毒不易擴散,而華航這一波疫情,到目前病例都找得到源頭,還不算是進入社區感染,社區感染是指有病例找不到源頭。對於印度變種病毒是否可能使疫苗的保護效力大幅下降,李秉穎表示,下降到10-25%,應該是實驗室的推估,認為綜合抗體下降8成,保護效力就只剩下10-25%,但生物現象是不能這樣推估的,例如嬌生曾就其疫苗遇到南非病種病毒的保護力下降做過研究,即使綜合抗體下降5-6成,保護效力也只下降10%。至於很多專家推估新冠病毒肺炎未來可能流感化,因應病毒變異,以後可能每年都要加打疫苗,但李秉穎表示,不認為一定會流感化,可能會「感冒化」也不一定,冠狀病毒有4種,都是感冒化,也就是小時候感染過,就終身免疫,長大後再遇到,不是無症狀就是輕症,新冠病毒也可能也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