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新冠肺炎/ 專家觀點

「強摘的果子不會甜」!鄭慧正籲:尊重人民選擇疫苗的意願

疫苗施打示意圖。
疫苗施打示意圖。
本報資料照片

大部分的人應該都看過好萊塢電影,證人在法庭前面,首先必須按著聖經說《The truth, the whole truth, nothing but the truth》。這幾個禮拜在媒體、網路中有無數的專家從不同角度幫民衆解讀疫苗,仿佛每個人都成為半個疫苗專家。

除了少數人有特殊色彩的意見,每個專家都很認真分享其專業而真實的觀點(The truth),但可能不見得是完整的事實(The whole truth),以至於民眾有點像瞎子摸象,需要從眾多的事實去拼湊出完整的事實。 主管民眾安全用藥的食藥署應該主動站出來幫指揮中心承擔,以其專業的立場,用民眾可以瞭解的語言,一次把話說清楚(The whole truth),甚至包括政府的困難,這樣會降低很多社會成本,更可以建立政府與人民之間的信任,這是防疫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信任機制)。而不是像指揮中心「切蛋糕」,每次回答部分問題(part of the truth)。

防疫有分短中長期之策略,短中期策略是儘速取得足夠的疫苗讓民眾施打,解除當下的社區感染危機。長期而言,扶持國產疫苗,不僅護持國人健康,且兼具國際競爭力,民眾也樂觀其成、願意支持。愛因斯坦說「解決問題是需要從更高一層的維度下手」。如果把不同期程的兩個策略硬要放入三至六個月的時間框架內,這就變得難以解決。只要能夠跳脫時間框架,魚與熊掌並非不可兼得。

台語諺語《吃快,弄破碗》,越是好的事情越不能夠急。政府若強行透過緊急使用授權(EUA)協助國產疫苗捷徑過關(只在國內完成二期臨床試驗,祇有抗體數據,而沒有保護力數據),可能很難說服1,000萬民眾的信心,之後造成疫苗過剩滯銷。又或是1,000萬民眾都施打完了,也不確定它的保護率有多少(沒有實戰記錄,可能是假性安全感),解封以後會不會有再次爆發?

前疾管局局長,也是「COVID-19科技防疫推動會議」擔任疫苗組召集人蘇益仁就指出,如果人民沒有選擇疫苗種類的權利,反而會激發更多民怨及不信任感。可能會出現國産疫苗「拒打潮」,就如同香港人一樣信心不足,導致疫苗即將過期。按照期程,被分配施打國產疫苗可能是20-50歲的民衆(特別有出國需求族群),如果有自費選擇疫苗的空間,施打國產疫苗的意願肯定會受到影響(考量疫苗護照,國外工作旅遊的方便性),反而延遲全民施打率的提昇,讓疫情控制增加變數。

所以政府還是應該盡快向國外購買現成國際認證疫苗。政府與民間應並肩作戰,承擔起政府應該承擔的責任。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同與國際疫苗廠商(BNT, 嬌生)洽商交涉。民間機構不論有多少的錢,也無法解決法律的問題。國家緊急使用授權(EUA)與廠商授權書,兩者是「雞生蛋、蛋生雞」的羅生門!採購進口疫苗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終解鈴還須繫鈴人,端看政府的態度,是主動積極協助? 還是被動配合辦理。美國一發表要贈送75萬劑疫苗,政府馬上宣布一週內完成BNT及嬌生EUA,所以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期待早日引進足夠量的疫苗,解決當下的危機。政府一直宣稱有大陸阻撓,何不具體的公開,形成民氣共同向國際媒體發聲抗議防疫與人道,又何須幫大陸遮遮掩掩。

COVID疫苗的EUA是史無前例,美國與英國政府跳脫了所有傳統藥政法規限制,這是「政府與廠商」、「球員與裁判」並肩作戰的產物。但一切還是必須回歸專業,有實證醫學數據支撐並全程公開審核,以昭公信。目前國際共識是基於良好設計第三期臨床試驗數據,足以證明其顯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不僅必須提出完整期中報告《在疫情爆發地區、多國家、多種族、注射後至少平均追蹤兩個月》,並且承諾繼續追蹤至少6個月。在此嚴格的條件之下,政府願意為尚未完成完整三期臨床實驗的疫苗(沒有正式藥證的疫苗),承擔廠商的法律風險與賠償,但僅限於疫情期間使用。因此若非各國政府出面承諾各國風險,核發該國 EUA,確實是「有錢買不到」的。就端看政府願不願意承擔!

以大白話的說,國際認證疫苗是大學(三期)資優生(期中報告A+)以同等學力(EUA)提前大學畢業,但還要看它後續在職場的表現,才能夠核發正式畢業證書(藥証,疫情過後仍可以在市場上販售)。而目前的國產疫苗還是初中生(一期完成)在考高中聯考(二期,3850人),尚未放榜(解盲),政府卻要承諾給它免試保送大學(不需三期),並發給大學同等學力(EUA)。理論上,食藥署核發國產疫苗EUA(不到4000人的抗體數據)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與風險賠償顯然是明顯大於核發進口疫苗的EUA(千萬人的實戰保護力數據)。不足4000人的實驗數據可以同等於千萬人的實測數據?官員與專家的說法,也是在考驗民眾的認知與信心。唯一的理由是支持國產疫苗發展(長期策略),但是這是犧牲疫情控制及人民信任(短期利益)。

5月26日聯合國召開的疫苗會議提出所謂的免疫橋接研究(immune bridge study)進一步加速疫苗上市,但尚未得到共識。我們的總統及部長又如何能夠超前全球1400+位專家的認知,保證國產疫苗經過所謂「加強版二期」「準三期」(政府新的說法!)就能夠保障安全有效?台大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指出,「免疫橋接」過去主要應用在各公司不同世代疫苗、或不同年齡層施打對象的比較。拿AZ和Moderna橋接,或是拿BNT和高端做橋接,不同疫苗平台技術可否眞的彼此免疫橋接,WHO專家還有很大的爭論,因此建議隨時與國際同步而千萬不要超車。

去年10月食藥署有鑑於疫苗的戰略重要,提前部署宣佈台灣EUA辦法,將2期臨床試驗人數從1300人提高到至少3000人,即可核發EUA,並准許生產100萬劑。蘇益仁指出當時所謂戰備疫苗「100萬劑供高危險群醫護人員施打」,是為了緩解第一線醫護人員的燃眉之急,而並非現在直接生產1,000萬給全體國民施打,此政策修改確實有需要向國人解釋。面對當下社區爆發感染,美日疫苗可能釋出,是否應該適時重新檢討政策?蘇益仁建議政府應發揮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協力精神,納入企業或非營利組織、成立疫苗小組。從採購、審查到疫苗分配,公私合作才能突圍如今困局,並及早布局第三劑疫苗採購談判,早日取得國際認證疫苗解決燃眉之急。

在此同時,更凸顯長期策略中,國產疫苗之重要性,全民也會支持食藥署積極輔導廠商以當前國際藥物監管準則,進行三期臨床實驗完成期中報告後,核發緊急使用授權(EUA),屆時國人也一定樂意支持國產疫苗,更有機會進軍國際市場,取得國際認證,成為臺灣之光。

「只有一半的事實,不是真相!」今天政府面對的是信任危機,不是總統的「直播」能挽回,反而應該是總統謙卑的「聆聽」,讓疫苗採購、審核、分配過程公開透明。回歸到「以人為本」,疫苗本身是無法防疫的!而是1,500萬人都願意「捲起袖子」,七成的施打率才是重點,這是建立在對疫苗的信任基礎上。「強摘的果子是不會甜的」,提供人民值得信賴的疫苗,尊重人民選擇疫苗的意願,以免導致群體免疫的瓶頸,造成疫情更多不可控的變數。 這才是同島一命,台灣人民之福。

只有一半的事實,不是真相!

臨床試驗 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疫苗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