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5 癌症.其他癌症
搜尋
眼科
共找到
609
筆 文章
-
-
2023-12-12 醫療.眼部
哭完之後怎麼讓眼睛消腫?熱敷、冰敷...6常見方法真有用?眼醫推薦「這招」最有用!
哭過之後眼睛難免浮腫、甚至紅腫,許多人怕被問、影響面容等等的原因,總想趕快讓眼睛恢復原狀。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黃楚軒介紹簡單的方法,也提醒別輕易嘗試「民俗療法」小心傷眼,哭的時候也建議留意護眼秘訣,以確保眼部健康。哭完之後想讓眼睛消腫,日常6常見方法真有用? 喝水、熱敷有用?黃楚軒醫師說明,民眾常聽說的改善方式如喝水、熱敷,這確實可以促進身體/局部循環,但對眼部組織吸收幫助並不大,另也得留意過度熱敷、熱刺激還可能促使眼部發炎加劇。 冰敷有用?冰敷確實可以抑制眼部因為哭的原因所形成的發炎反應,不過作用在於「抑制」,也就是說若是邊哭邊冰敷是可以抑制當下的發炎反應,但若是哭完之後再冰敷,眼部的發炎反應已經結束、並沒有持續,以冰敷抑制自然也沒有顯著效果。 敷茶包、水果有用?除此之外,也有些人會敷茶包或敷上檸檬、奇異果、小黃瓜等等的蔬果,利用當中的營養消腫。但首先得考量人體是否真能以此方式吸收營養還有待醫學證實。其次,該營養是否真能消除浮腫。而即便該營養真能吸收、也能促進循環、抑制發炎,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對眼部組織並沒有什麼幫助。另還得特別留意避免刺激性強的水果,以免刺激眼部,這是最不建議的。 按摩眼睛有用?至於按摩眼部,主要作用也是在促進循環,對眼部組織幫助也不大。另得小心,不當的按摩方式可能傷害眼部,以及哭過之後也會特別想揉眼睛,手的距離又近,會更容易揉眼睛,手的細菌多,容易帶到眼部造成發炎、感染、眼部腫脹加劇。 哭完之後怎麼讓眼睛消腫?眼科主治醫師:這招最有用。 試過真的有消腫?真相是?黃楚軒醫師表示,上述不論哪種方式,民眾或許都嘗試過,可能會發現其實並沒有什麼用;又或者覺得其實滿有用的,不過時間也滿長的,那是因為眼部的組織在代謝,而非透過上述方式所改善。換句話說,即便沒使用上述這些方法,浮腫也會恢復。 哭過之後最佳消腫方式!黃楚軒醫師表示,哭過之後讓眼睛消腫最好的方法,其實就是什麼都不做,不必特別去嘗試改善。因為正如前述,以醫學的角度來看,能自行改善的方式效果都不大,也會自然恢復,還得考量眼部傷害風險。因此還是好好的等眼睛自己消腫為佳,視情況通常在半天至一天的時間就會消腫。 哭的時候別過度拭淚、揉眼!避免增加眼負擔、眼疾風險。 哭到「眼睛紅腫」真正原因?黃楚軒醫師表示,哭的時候確實會引起一些眼部周圍組織水腫的情況,不過讓眼睛「真正紅腫」的原因恐怕並不是因為哭,而是因為頻繁的擦眼淚、揉眼睛等動作使得發炎加劇。 一直揉、一直擦,小心眼睛受傷。眼部本來就相當脆弱,哭過之後更加脆弱,揉、擦這兩種動作都會使得發炎、紅腫得更厲害,甚至有可能更進一步造成眼部負擔、增加眼疾風險,例如結膜炎。若用力過度、次數太過頻繁,也可能傷害到水晶體、眼部韌帶,造成視力受損、最嚴重也可能失明。 較佳的「哭的方式」:因此除了哭過之後眼睛浮腫讓它自行消腫以外,黃楚軒醫師也提醒,民眾在哭的時候建議最好避免揉眼睛、過度的擦眼淚,讓眼淚自己留比較好,要擦就擦鼻涕就好,以確保眼部健康。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07 醫療.新陳代謝
血糖沒控好18歲竟已失明!出現「這狀況」多是黃斑部病變晚期,糖尿病患必做1事!
糖尿病造成的視網膜病變,是非外傷造成眼睛失明的第一名。一位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18歲青少年,因為未控制好血糖,就醫時已經雙眼失明,但國內尚無有效的療法。黃斑部病變有兩種:8成屬乾性,但濕性更快失去視力黃斑部病變一般分為乾性和濕性兩種:8成患者屬於乾性,隨年齡增長會慢慢失去中央視野。濕性雖少見但更嚴重,視網膜下出現新的異常血管時,血管可能會洩漏血液或其他液體,導致黃斑瘢痕形成,因此濕性比乾性更快失去視力。什麼是黃斑部病變?視網膜中的黃斑部受損時失去中央視覺,無論看近或遠,都看不到精細的細節,但周邊視力卻仍然正常,並可分為乾性及濕性兩種,有高8成患者都屬於乾性,濕性雖罕見但更嚴重,會比乾性更快失去視力。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說,高度近視、高血壓或眼球外張,都是黃斑部病變好發族群,典型症狀包含視野變暗、霧化等,可用「阿姆斯勒方格表」自主檢測,但糖尿病患者常併發濕性黃斑部病變。然而,糖尿病患者卻常併發濕性黃斑部病變,因為糖尿病人血管脆弱,易造成眼底血管出血,進而導致黃斑部水腫。哪些人是罹患黃斑部病變的高危險群?高度近視、高血壓或眼球外張,都是黃斑部病變好發族群。前總統蔣經國就是糖尿病誘發視網膜病變的典型個案,呂大文說,前總統蔣經國的糖尿病史長,血糖控制不好,也做過很多手術,但視網膜黃斑部病變預後一般都不好。黃斑部病變失明的糖尿病患者,占所有患者10%到15%,目前眼科與新陳代謝科已建立「糖尿病照護網」,由新陳代謝科醫師告知糖友,定期到眼科檢查。黃斑部病變如果發生「視野變暗」時,多半已是嚴重狀態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治元說,糖尿病患者發生「黃斑部病變」,和病程呈現正相關,愈久會問題愈多,典型症狀是視野變暗,因為黃斑部是眼睛中負責感光的部位,一旦變暗就沒有辦法看到正常影像,「通常病人會告知視野變暗,都已經是很嚴重的時候」。王治元解釋,白內障的患者,因為在陽光下視野變小,在陽光下看不清楚,室內則可以看清;黃斑部病變則是相反,戶外有陽光,一旦在沒陽光的室內就沒辦法看清,不僅糖尿病患者,部分老年人也會罹患。對於年輕的患者,適逢需要工作的階段,如果視力發生問題就會對生活產生重大影響。非外傷失明 最常見病因就是糖尿病造成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患者的三高控制是基本,先前有個18歲的個案,因為確診第一型糖尿病卻未控制好血糖,來就醫時已經失明。王治元說到目前國內尚無相關療法,「糖尿病造成視網膜病變,本來就是非外傷眼睛失明第一名」,因為糖尿病的病患人數多,導致患者數也較多。王治元提醒,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後第5年開始,要做嚴格追蹤,且有些人因為家族遺傳,網膜比較脆弱,所以會提醒患者定期追蹤;至於第二型患者,確診後,直接做糖尿病的併發症篩檢。病史愈久愈容易發病,即便血糖控制好也不能完全避免,一定要到規律到眼科就醫,觀察眼睛的變化並治療。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4 醫療.眼部
如何知道自己可能得了白內障?白內障6前兆,頻繁變更眼鏡度數要注意
白內障是現代人最常見的眼睛問題之一,很多人都很緊張,跑來問我們,要怎樣才知道,自己可能得了白內障?這是非常好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哪些是白內障的常見前兆!白內障6前兆1.視力模糊:白內障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就是視力模糊,患者會感到看東西變得朦朧或模糊,就像透過濕潤的玻璃看世界一樣。2.光線散射:當看到強烈的光源(例如車頭燈或陽光)時,會出現光線散射現象,這有可能是因為白內障引起眼睛的晶狀體變得不透明,所以光線才無法正確通過,也就是會讓人感到刺眼而畏懼光線。3.夜間視力變差:白內障會導致夜間視力變差,使患者在暗處更難看清物體。4.頻繁變更眼鏡度數:因為水晶體病變,使光線進入眼睛的折射作用發生改變。所以如果發現需要頻繁地更換眼鏡度數,這也可能是白內障的一個徵兆。5.色彩感知改變:注意到對某些顏色的感知有所改變,變得較淡或變得不如以前鮮明。你可能會覺得,什麼東西看起來都像幾十年的老照片那樣黃黃的或是褐色的,這就有可能是白內障喔!6.雙視 (單眼影像重疊):白內障有機率導致雙視或影像重疊,這會干擾正確的視覺感知。因為光線受到混濁與病變的水晶體纖維干擾,使視野變得像遮了一層毛玻璃或霧鏡一樣。如果你有上述這些狀況,請趕快就醫檢查!(本文轉載自臉書粉絲專頁《羅眼科睛采眼科-彰化白內障視力保健專家》)疾病百科/白內障白內障是指原本清澈透明的水晶體變混濁,導致光線無法完全穿透而造成視覺模糊,而且是無法以眼鏡矯正的現象。白內障通常又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兩種情形,其中又以後天性的老年人白內障最為常見。老年性白內障是種自然老化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加,眼球內部的水晶體會慢慢發生硬化、以致於逐漸混濁不透明,導致視力慢慢減退,影響到日常生活及工作。》看完整百科(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29 焦點.杏林.診間
不幸車禍卻有幸遇到梁醫師!8個月重建手術除掉我右眉骨大疤痕
四年前車禍送醫急診,兒子擔憂地趕來,辦了手續,幫我拍照,看到照片中的我整臉鮮血直流到耳際,如同嘴巴大的傷口,這是安全帽前片刮的整齊傷口,急診醫師先縫了8針,看看是否有細菌感染,要我住院觀察。護理師說:「妳很幸運地遇到他來看傷口。」他是高雄長庚美容整型科梁啟誠,一位醫術好又有耐心的醫師。梁醫師說:「怕妳眼窩有小碎裂,等下要帶妳去眼科檢查。」但我回:「可以不要嗎?我最討厭檢查眼睛很繁瑣。」「都在醫院了就去檢查一下,眼睛很重要喔。妳的瘀青都一直往下沉了,要多住幾天看看囉。」梁醫師一直很暖心地安撫我,並且微笑著拍拍我的肩說:「加油!」經過四天梁醫師細心查房,我請教他後續的傷口、雷射療程問題。他讓我在出院後,回診時可在診間一起討論。我的右眉骨在拆線及貼美容膠期間,因為像個大蜈蚣、如同深深的壕溝,常引人側目。經過8個多月的重建手術,到一次次的雷射,梁醫師都細心解說作法及哪種雷射,也常說笑話,讓我在手術時放寬心,讓我很安心,一切都交給他,終於梁醫師說:「妳看看這麼淡的痕跡,妳還要再打嗎?我覺得可以了,不用再多花錢常跑醫院了。」最後一次回診,梁醫師還叮囑我:「眼睛記得還要檢查唷!不要鬆懈!」好!梁醫師,謝謝您。
-
2023-11-25 焦點.杏林.診間
媽媽左眼白內障惡化!吳國治醫師細心手術,重啟媽媽的靈魂之窗
母親生前喜愛看閩南語電視節目,遇到精彩的情節便拍手叫好。有次她老人家抱怨:眼睛乾澀、視力模糊不清,本以為是老花眼鏡出問題,經檢查發現是左眼白內障惡化所致。母親朋友介紹她到新竹市吳國治眼科開刀治療。吳醫師診療細膩、視病如親,母親從手術前身體綜合評估與眼睛檢查、上手術台、手術後回診等療程都密切配合,一個月後傷口癒合,視力恢復,沒有任何後遺症,屋內又不時傳來母親的歡笑聲。四年前暑假退休後,我的悠閒時刻多了,透過電腦螢幕從事閱讀、寫作、追劇的機會也隨之增加,但兩年前漸感眼睛乾澀、視茫茫,跟母親昔日的症狀如出一轍。彼時我求助的便是吳國治醫師,檢查結果也是左眼白內障惡化,必須即刻手術植入人工水晶體。在個把月的療程中,吳醫師再三囑咐我睡覺時戴眼罩、按時點眼藥水,有次回診傷口出現血絲,他更犧牲休診的假日幫我治療,此事讓我銘感於心。因吳國治醫師的照護,母親與我得以重啟靈魂之窗,飽覽生活美景。感謝吳醫師,有您真好。
-
2023-11-24 醫療.眼部
眼睛紅紅的「結膜下出血」是中風前兆?眼科醫列6可能原因破迷思
雙眼通紅的「結膜下出血」讓人怵目驚心,其成因與相關的眼睛保健為何? 結膜下出血 血管破裂所致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主任張延瑞說明,結膜下出血就是結膜下的血管破裂,造成眼白紅腫,類似皮膚上的「瘀青」概念,但血液在眼球並不外流,而是積存在透明的結膜下,導致眼白明顯發紅。 與中風無直接相關 這些原因都可能發生 北醫附設醫院、台北醫學大學等單位,曾針對結膜下出血提出研究報告,顯示有結膜下出血症狀的人,中風機率較一般人高,然而其他國際上的大規模流行病研究,扣除共病對數據的干擾後,結膜下出血與中風無「直接」關聯,不必過於擔憂。 常見舉重、便秘、高血壓、劇烈咳嗽、打噴嚏、或用力過度等情形下,結膜下的微血管或小動脈可能會破裂出血,造成眼睛紅腫。 多數無感 眼睛出現不適快就醫 大多數病人並不自覺結膜下出血,通常是被他人指出或照鏡子時發現。如果無疼痛或模糊視覺,就無需過度擔心,即便出血範圍較大,亦不會對眼睛造成問題。但如果眼睛感到不適,如腫脹感,疼痛或有其他症狀,也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結膜下出血,建議至眼科掛號進一步診斷。 日常這樣做幫助修復 避免出血症狀 治療過程中,紅眼症狀需要一到兩週才會完全消退,就像瘀青消退的時間一樣。另外,如果長期反覆多次出血,要懷疑有有凝血異常疾病,建議檢查凝血因子是否正常、有無血友病史,大多數的人都是某條血管特別脆弱,一直反覆破裂,這時候注意減少用力、多吃維他命C幫助修復,或能避免出血症狀頻繁發生。 控制血壓、避免過度用力 飲食清淡為宜 張延瑞提醒,結膜下出血相關的眼睛保健,第一個還是要控制平日的血壓,血壓太高的時候,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會流血不止,年紀稍微大一點、血管硬化的族群也要特別注意,其次重訓、提重物導致腹壓上升、外力刮傷或刺傷眼睛等狀況,都有可能導致結膜下出血。 平日飲食建議以清淡為主,中醫所謂的「火氣大」指的就是食物屬性較為燥熱,存在體脂肪或血液當中,造成血管刺激,就會產生發炎、腫脹等狀況,都有可能會讓出血容易發生,日常重口味、醃漬、添加香料的東西適度的吃,不宜吃太多。 【延伸閱讀】13歲男童染A流後「急性腦病變」 行為異常、性格改變仍在治療中明明很累卻怎樣也睡不著,小心自律神經失調找上門!【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9950】(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24 醫療.眼部
吃錯浪費!黃斑部病變、白內障...專家曝「眼睛5問題吃葉黃素」無效 7習慣護眼效果更好
現在大多數人的眼睛都普遍過度使用,因此,許多人開始吃起葉黃素來護眼,但葉黃素對眼睛相關疾病都有幫助嗎?一、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Q:葉黃素可以改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嗎?A:不能預防,但可以「減少」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從中度惡化為重度的機率。美國國家衛生院下屬研究所,國家眼科研究所(National Eye Institute, NEI)的臨床試驗AREDS和AREDS2研究 ( AREDS是Age-related eye disease studies的縮寫)AREDS/AREDS2的主要發現:葉黃素可使從中度到晚期AMD進展的風險降低約25%,但服用葉黃素不能預防AMD的發生。二、白內障(Cataract)Q:葉黃素可以改善白內障(Cataract)嗎?A:不能預防,不管是輕微或嚴重白內障,皆不能阻止白內障(Cataract)惡化。在AREDS2研究,除研究了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國家眼科研究所(NEI)還研究葉黃素/玉米黃素對白內障的效果。總共收錄3159人(6027隻眼睛),年齡50-85歲,平均追蹤4.7年。不管有沒有吃葉黃素,5兩組在第五年,都有 24% 的人需要進行白內障手術治療。也就是說,如果你有白內障,花了一大堆錢去買葉黃素,想要預防白內障,是徒勞無功的!還是得及時進行白內障手術治療。大多數的研究對於減緩白內障預防進展是無效的。三、近視Q:葉黃素可以改善近視嗎?A:目前沒有足夠証據研究,葉黃素可以明顯「預防」近視。但如果你是高度近視者,補充葉黃素/玉米黃素,或許可以增加黃斑部色素密度,或許可以降低黃斑部病變風險!研究人員收錄高度近視(眼軸長度 axial length>26mm)的族群,每日給予葉黃素 20mg持續六個月,看對黃斑色素密度(Macular Pigment Optical Density, MPOD)的改善程度。結果顯示,那些有沒有補充葉黃素,對近視的預防,皆沒有明顯的差別。但是,研究人員發現把眼軸長度26-28.25mm過長的族群(高度近視的眼軸過長者),各別獨立分析一下,補充葉黃素20mg六個月後,又可以顯著改善這些高風險族群的MPOD!四、青光眼Q:葉黃素可以改善青光眼嗎?A:目前研究結果尚未有一致性的結論,或許可以作為青光眼的輔助治療,但最主要還是要尋求醫師治療以免耽誤治療時機。根據目前的研究,葉黃素對青光眼的效果尚不確定。有研究顯示,葉黃素可能有助於降低青光眼的風險,但也有研究顯示沒有效果。有一項動物實驗中,研究人員先將豚鼠模擬青光眼,並讓一組豚鼠服用葉黃素和玉米黃素補充劑。結果發現,補充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豚鼠,眼壓降低了約20%,視神經的損傷也減少了約40%。這項研究顯示,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可能對青光眼有保護作用,但仍需要更多的臨床試驗來證實。而根據現有的研究文獻來看胡蘿蔔素(包括葉黃素和玉米黃素),葉黃素,只定位為青光眼的輔助治療。但其相關研究文獻不夠多。且專家提醒:.葉黃素並不能直接降低眼壓或營養視神經,因此不能直接治療青光眼。.雖然葉黃素對青光眼的預防有一定的幫助,但不能完全依賴葉黃素來預防青光眼。目前的研究尚不一致,無法確定葉黃素是否對青光眼有效。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葉黃素對青光眼的實際效果。五、飛蚊症(floaters)Q:葉黃素可以改善飛蚊症嗎?A:一般的飛蚊症完全沒有葉黃素的相關研究。但若是糖尿病族群的視網膜病變,也許每日補充10mg葉黃素持續36周,可以改善視覺對比敏感度。研究提到,對於糖尿病且有飛蚊症的族群,每日給予葉黃素10mg 服用36周,可以改善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視覺對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但其相關研究文獻不夠多。愛護眼睛健康 7關鍵莫輕忽除了葉黃素攝取之外,重症醫師黃軒強調,保持良好的眼睛衛生習慣,才是預防眼睛疾病和保持視力,最重要方法:1、調整螢幕調整螢幕的亮度、對比度和字體大小,使其適合自己的視力,減少眼睛的負擔 。如果可能,可以使用藍光濾鏡或配戴防藍光眼鏡,來減少藍光的傷害 。2、用眼姿勢保持良好的用眼姿勢,避免低頭或仰頭看螢幕,保持螢幕與眼睛的距離約為50至70公分,並與眼睛的水平線相平行。此外,還要注意室內的照明,避免過亮或過暗,以及反光或眩光的影響 。3、眼睛清潔保持眼睛的清潔,避免用手摩擦或揉眼睛,以免引起感染或傷害。如果佩戴隱形眼鏡,要注意按照正確的方法清洗和保存,並定期更換,避免佩戴時間過長或過期 。4、良好習慣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吸菸、飲酒、熬夜等不良習慣,因為這些都會對眼睛造成傷害,增加眼睛疾病的風險。相反,要多喝水、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堅果等,以補充眼睛所需的營養。5、適當運動運動不僅可以促進身體的健康,也可以改善眼睛的血液循環,減少眼壓,預防青光眼和其他眼睛疾病。建議每天至少做3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運動,如走路、跑步、騎自行車等。6、戴適合眼鏡如果有視力問題,要及時配戴適合的眼鏡,以避免眼睛過度負擔,導致視力下降或眼睛疲勞;如果經常使用電腦或其他螢幕裝置,可以選擇防藍光的眼鏡,以減少藍光對眼睛的傷害。7、定期檢查眼睛定期檢查眼睛及時發現和治療眼睛的問題,如近視、遠視、散光、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退化等。如果有視力下降、眼睛疼痛、紅腫、流淚、分泌物、異物感等症狀,要及時就醫,不要自行用藥或忽視。 延伸閱讀:.魚油、葉黃素、鈣片能一起吃嗎?營養師曝「6種組合保健食品」別一起吃.防癌明星青花菜功效有哪些?怎麼料理青花菜讓抗氧化力更高?.「抗老」怎麼吃?專家點出7個好習慣+10大抗老化食物越吃越年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23 焦點.杏林.診間
如果不是她,此刻的我不知是否還活著!張詩欣醫師一聲「加油喔」 我走過死亡幽谷
如果不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張詩欣醫師,此刻的我不知是否還活著。107年底,人生第一次到歐洲旅行,返台時不見喜悅,卻是舉步維艱,疲倦、怕冷、口腔潰瘍,眼睛也漸漸布滿血絲。到眼科就醫發現是鞏膜炎,屬於自體免疫疾病,需至大醫院檢查。經友人推薦看中國附醫張詩欣醫師門診。當時我走幾步便喘,小腿長紅疹,腹部冒疱疹,張醫師建議須立即住院治療。但我不知疾病的嚴重性,還想著完成社團事務交接再入院,幸經張醫師多次來電,不停催促盡快入院治療,否則有生命危險。住院後,診斷為罕見的多血管炎,腎功能已損傷一半,再慢一步可能需洗腎,嚴重貧血已瀕臨輸血邊緣。經大劑量類固醇及免疫制劑治療後,才感覺輕鬆,能重新好好呼吸。但我又恐懼需終身服藥,焦慮地問醫師藥要吃多久,以後可不可以不用吃?她沒有直接地否定,只是有信心地說,「有機會喔!」給了我很大的希望。經過張醫師細心謹慎、積極地逐步減藥,兩年後我和類固醇說再見,至今年第五年只剩每周三顆的生物制劑,氣色體力也漸恢復以往。現在的我,已能開心的遊山玩水,這都要感謝張醫師一路走來的支持和鼓勵,她一聲親切的「加油喔!」讓我充滿希望,走過荊棘,勇敢地迎接疾病的挑戰。
-
2023-11-23 醫療.眼部
東北季風挾帶汙染源!過敏體質者小心雙眼發癢紅腫
冷空氣隨著東北季風報到,除了氣溫驟降,也帶來境外汙染源,有民眾接觸過敏原或是季節變化引起過敏性結膜炎,雙眼紅腫,衛福部南投醫院提醒民眾騎車可戴防護眼睛的面罩,在室內可開啟空氣清淨機,減少感染結膜炎機率。南投醫院眼科主任何建賢說,一名38歲高姓女患者,這兩天因為空氣乾冷,覺得左眼發癢,用手揉眼睛之後,狀況更嚴重,除了眼睛紅腫還出現少許分泌物,到南投醫院檢查後,確認為過敏性結膜炎。何建賢說,接觸到過敏原或是季節變化就有可能引起過敏性結膜炎,冬季受到東北季風的影響,導致境外汙染源移入,空氣汙染物質可能會使敏感族群出現過敏症狀。他說,有過敏體質的人大多經驗豐富,許多人常會自行點眼藥水。但是,乾眼症與過敏引發症狀類似,非專業醫師難以判斷,自行點眼藥水也許暫時緩解症狀,但沒有治療到真正的病因。如果罹患急性結膜炎或是角結膜炎,延誤就醫可能傳染給家人或是影響視力等嚴重後果。他提醒民眾如眼睛發癢、紅腫、出現分泌物,最好就醫治療。如空汙嚴重時應配戴口罩、減少外出,騎車可使用防護眼睛的面罩,在室內可開啟空氣清淨機,經常清洗更換枕頭套及棉被套,保護眼睛遠離過敏性結膜炎。
-
2023-11-10 焦點.杏林.診間
被診斷視網膜剝離需馬上開刀,又遇黃斑部水腫來攪局!終在鄭醫師照顧下恢復視力
那天早上眼睛怪怪的,左眼閉上,右眼視力正常,再將右眼閉上,左眼視野右上半部是黑的,老公馬上載我到台中榮總就診。眼科散瞳一看,醫師說:「妳的視網膜剝離了,要馬上開刀。」轉身跟護理師交代「打電話請元韶準備開刀。」護理師將左眼睫毛剪短,準備進開刀房。躺在開刀床有位高大的醫師過來打招呼,他就是眼科鄭元韶醫師。在醫院住了四天,視網膜乖乖的貼合,醫師囑咐一些術後注意事項後,出院回家。二周後視網膜又剝離,又是開刀住院,約一個月又再度剝離,還是開刀住院,歷經三次開刀,我的視網膜終於牢牢的貼回去。期間親友關心「是不是換個醫師看?」「這醫師是不是醫術不行?」我知道他們的擔心,但我相信我的醫師,也相信老天的安排。當視網膜已牢不可破時,黃斑部水腫卻來攪局,這就是高度近視所衍生眼睛問題,鄭醫師擔心我是因糖尿病引起,抽血檢查糖化血色素為5.6很正常,健保無法給付針劑。有「眼科最後禁地」之稱的黃斑部病變,讓我跟鄭醫師展開長期抗戰,抗血管新生針劑一針約3萬元,眼睛點完麻藥後,從鞏膜血管最少的位置將藥劑直接打進玻璃體內,我已經打了超過20針。雙眼在鄭醫師照顧下,還能看見荷花開,魚兒游,藍天白雲好時節,您在我心中是最棒的。
-
2023-11-10 醫療.眼部
「開過RK近視手術要小心」利菁曝正排隊等換眼角膜!眼角膜移植申請流程及順序,看需等多久
藝人利菁今於臉書自曝正在等待眼角膜捐贈,文末則提醒民眾注意「開過RK近視手術的人都要小心」,疑手術後遺症,造成眼睛嚴重傷害,需等待眼角膜移植恢復視力;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科主任呂大文表示,RK近視手術是30年前的近視手術,術後眼角膜會變得不安定,約有1%左右的患者,術後可能需要換眼角膜。國內需移植眼角膜最大的眼疾,以眼球外傷為最大宗。什麼是RK近視手術?呂大文表示,RK近視手術,全名為放射狀角膜切開術,是一種不理想近視手術,該手術盛行於30年前,該手術的方式是,利用不同切割的深度與數目、長度以及畫分光區的大小,矯正近視度數,過去曾有紀錄,矯正約800度的近視。但是該手術的方法,會在光區外到眼角結膜的交界處,畫上6到8刀,但交界處並不明確,得靠醫師的經驗與判斷,等同是交由醫師「選擇性」在角膜上畫刀,如果醫師畫刀的深度太深,也可能會產生斑疤反應,使眼睛出現失養變化,即細胞壞死或纖維化等。RK近視手術後遺症多 但需移植眼角膜者少因此,接受RK近視手術後,近視度數雖然被矯正,但是角膜卻變得不安定,國際上有不少案例術後20年,出現嚴重遠視、散光,但需要接受到眼角膜移植的人數非常少,大約僅有1%,甚至低於1%以下的患者,需要移植眼角膜。呂大文表示,近年的近視手術已經大幅改變術式,像是雷射角膜層狀重塑術(LASIK)等,在眼角膜上協助校正時,不再是選擇性的畫刀,而是均勻的執行手術,不再讓眼角膜出現不安定的狀況,也是較安全的手術。哪些情況需眼角膜移植?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目前等待眼角膜移植的人數為1276人,今年已完成移植的人數有493人。呂大文表示,國內需要等待眼角膜移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種情況,目前等待最大宗的原因則以「眼球外傷」為主,如車禍引起等。.施行過白內障手術出現併發症.眼球外傷,如車禍引起。.化學性傷害(如燒傷).帶狀皰疹感染等待眼角膜移植 約需3至8個月 呂大文表示,台灣目前等待眼角膜移植的時間,約3個月到8個月之間,移植之後,視力會改善,但沒辦法完好如初,等待移植的期間,並不會因此全盲,只是眼角膜移植仍可能會有移植失敗的風險,如出現排斥反應等,移植完成後,也需要長期點抗排斥藥水,需長期細心照顧。眼角膜移植申請流程先經具移植醫院資格的醫師評估↓由您就醫的醫院眼科負責窗口登錄至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登錄中心)↓列入國內角膜等候受贈名單↓當國內有捐贈者捐贈角膜時,將依據登錄中心排序結果由就醫的醫院端通知是否受贈大愛角膜↓由您就醫的醫院眼科醫師檢查受贈的角膜品質及是否合適↓醫院通知您入院手術↓接受移植接受眼角膜移植順序1. 二歲以下之器官捐贈者,優先分配予二歲以下之待移植者。2. 待移植者之配偶或三親等以內血親曾為死後器官捐贈者。3. 辦理器官捐贈者之醫療照護、腦死判定、必要性檢查與檢驗、協助司法相驗、器官分配聯繫運送、遺體禮儀及資料登錄通報等事項之醫院。4. 地理位置:器官捐贈者及待移植者所在區域相同為優先。5. 擬接受眼角膜移植之眼為病人唯一具有視力潛能者。6. 視力預後較佳者(無可檢查出的視網膜及視神經病變)。7. 等候時間:等候時間長優先於等候時間短之待移植者。8. 曾為活體肝臟或腎臟器官捐贈者。9. 未曾使用本國捐贈眼角膜之待移植者。(6註:預後指預計恢復狀況)【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臺灣國家眼庫.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1-04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如果現在就停下來,那就永遠到不了」陳志輝開始享受登山,維持規律生活養生
在地醫療服務30多年的彰化漢銘醫院,2019年轉制為「漢銘基督教醫院」,成為彰基醫療體系醫院的一員,除了扮演深耕社區的地區醫院,因位置緊鄰彰化基督教醫院總院,獲得充分醫療資源與醫師人力,協助分流彰基總院看診人潮,讓長者、慢性病患者就醫品質提高。是獨立分院 也是彰基院區漢基院長陳志輝今年1月接任院長一職,陳志輝指出,以往在都會型醫學中心的經驗,讓他看見彰化就醫習慣與病人型態的截然不同;漢基地理位置特別,除了靠近總院彰基,又在彰化市秀傳醫院隔壁,漢基不僅是獨立的分院,也扮演「總院一個院區」的角色。陳志輝是骨科專科醫師,過去在台中榮總服務20多年直到2021年。他坦言,過去忙碌於臨床、學會及學校教學,著實疏忽休閒活動,近年朋友邀約開始爬山,「登山大多時間是獨自聽著自己的呼吸,是自己對話的過程,也是很重要的思考時間」。大學時是運動健將的陳志輝,擔任籃球隊長3年,也參加棒球隊,他起初對「爬山」很不以為然,認為「不就是走路而已」,但在一次機會毫無準備下挑戰玉山,「真的爬得快死掉!」他出現高山症,卻還是撐住攻頂,下山後才覺得身心舒暢。「如果不是經過一步一步氣喘吁吁、腳踏實地的走上來,永遠無法看到山上美景。」曾有位前輩曾告訴他,「如果現在就停下來,那就永遠到不了了。」因此陳志輝開始享受登山。他表示,會再多爬幾座山,再去挑戰爬玉山,想去玉山北峰氣象站找老朋友。開辦專車 載長輩到院拿藥陳志輝說,新冠疫情期間,重症患者進到彰基總院,穩定或確診後始終沒採陰的患者則由漢基接手,以維持醫學中心的運轉,現在在彰基急診滯留太久的患者,經評估也會轉到漢基治療,兩院關係緊密。彰化醫療資源集中在市區,陳志輝說,常見老人騎著機車載另一名老人來看病,今年開始漢基開辦社區專用車,車輛走四條路線到社區載長輩來醫院拿藥,未來還可能請司機下車幫拿慢箋,改善交通帶給患者的不便利。漢基從原本以婦兒科醫療為主,現在轉型有內、外、復健、眼科、中醫等30個診療科別、126位專科醫師進駐,成為社區型地區醫院。陳志輝表示,漢基內科逐漸成熟,未來將提升民眾對於外科醫療的需求。陳志輝說,唯有專任外科醫師到院內,手術執行才能穩定,不過考量部分科別有較為單純的手術可嘗試,像是今年已有骨科、直腸外科醫師來院專任,預計會再補進泌尿外科及一般外科醫師,精進外科病房照顧術後病人的能力,以提升外科服務量能。過去漢基醫院急診室受限於空間與所在位置,造成救護車停靠動線不佳、服務量受限,陳志輝表示,近期已規畫急診室前移至醫院大門口、鄰接主要幹道中山路,車輛可直駛入急診門口,並擴大急診床位數,提升民眾對漢基急症、外科醫療照護的信心。養生秘訣/規律生活 是目前最大幸福面對忙碌的工作,陳志輝指出,許多人為了調適工作與生活壓力會列出一大串菜單,但規律最重要,無論是怎樣的休閒與生活習慣,規律才是最高境界,也是目前他認為最大的幸福。陳志輝從醫多年,看到最多的不是病人有什麼怪病診斷不出來,而是診斷出來後不願意接受治療,即便是醫療人員也會陷入這樣的困境,因無法誠實面對自己的身體,所以延誤治療時機,繞了一圈本來可以治療的狀況,弄成無法收拾,真的很可惜。陳志輝小檔案年齡:56歲專長:骨折創傷手術、多重創傷病人照護及治療、骨盆髖臼骨折手術、骨折微創手術現職:漢銘基督教醫院院長、彰基骨科部副部主任、中興大學學士後醫學系副教授學歷:陽明大學醫學工程博士、陽明醫學院醫學學士經歷:台中榮總骨科部主治醫師、台中榮總骨科部骨折創傷科主任、台灣骨科創傷醫學會秘書長、台灣骨科創傷醫學會常務理事、陽明大學醫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給病人的一句話:誠實面對自己的身體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29 醫療.新陳代謝
健保大數據/三分之一糖友合併腎病變共病問題 健保沉重的負擔
健保資料顯示,111年全台共有256萬名糖尿病友,最常見共病為慢性腎臟病,約36萬人,醫療費用驚人,糖尿病費用402億元,急性腎衰竭、慢性腎臟病的健保支出更達587億元。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在所有非傳染性疾病(NCD)負荷中,除了癌症,第一名就是「糖尿病」,而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疾病也與糖尿病息息相關,這三者共病問題嚴重,已成台灣健保負擔最重的疾病,有必要謹慎擬定照護政策。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深入探討國內糖尿病患者的共病照護現況。臨床顯示,如長期血糖控制不佳,約三分之一糖友合併腎臟病變。為此,健保署去年推出「糖尿病合併初期腎臟病(DKD)整合照護方案」,希望延緩糖尿病患者走入腎臟病,降低洗腎風險。DKD整合照護方案,目前只涵蓋十分之一糖友。「政府推動糖尿病共同照護網,但收案量仍未達預期。」石崇良指出,全台超過250萬名糖尿病友,但僅十分之一被涵蓋在該共照系統中,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大部分糖友僅到醫療院所就醫、拿藥,每三個月回診追蹤,無法在患者出現共病之前,介入預防。為何共照網收案人數低於預期?石崇良表示,DKD共病共照網在收案時,設有條件限制,參與共照網的醫事機構須組成照護團隊,成員包含醫師、護理人員及營養衛教人員,參與專業人員必須受訓,經過共照網認證合格,這影響醫療院所加入共照網的意願,導致收案情況不盡理想,占率偏低。獎勵積極投入共照治療的醫師,提高參與意願。收案比率偏低,這代表很多黑數個案流落在外。石崇良表示,大部分糖友三個月回診一次,監測糖化血色素,調整治療方針,但晚期糖尿病患常合併腎臟、腦血管、視神經病變等問題,「在這連續且複雜的病程中,必須提早做準備、因應。」延伸閱讀:【慢病共病防治】人、財、識能3缺 醫籲各科打破城牆石崇良說,這正突顯出「大家醫計畫」的重要性,只要符合共病條件者,就可優先納入此照護計畫,由專責醫師提供治療、健康管理。此外,醫師如果積極投入共照治療,經評比後,成效良好,將額外獲得獎勵,藉此提高參與的意願。此外,為讓醫師加強收案,主動找出更多慢性共病患者,家醫大平台提供數據雲端、個案管理、即時反饋、客製化建議等功能,不過,這需「通訊診察治療辦法」盡速完成修法。明年度「大家醫計畫」,擴大科別以照顧共病病友。健保署擴大明年度「大家醫計畫」,石崇良表示,希望所有糖尿病友都能獲得完整的照護,以糖尿病作為平台中心,納入共照計畫、個管計畫,盡力整合各計畫,蒐集糖尿病友散落在各點的就醫資料,在「主責家庭醫師」協助下,提供一站到位的醫療照護。「家醫計畫」上路迄今,已近20年,目前共有5600多家診所、7800多位醫師參與這項醫療政策,醫師科別涵蓋了內、外、婦、兒及家醫科等,至少以五家診所組成社區醫療群,共同提供全人全程醫療照護。為了讓妥善照護糖尿病友、慢性腎臟病、心臟疾病等共病患者,石崇良指出,將逐漸擴大科別,例如,糖友容易有黃斑部病變、視力變差等問題,此時,眼科醫師愈顯重要,有必要加入「大家醫計畫」醫療團隊。平台提供多項檢查數據,密切監測病人治療效果。透過家醫大平台系統,固定一位主責家庭醫師負責病友的治療、衛教,系統主動監測相關數據,如有異常,及時提醒醫師、個管師聯繫病患,提前回診追蹤;另提醒醫師有關收案追蹤管理訊息,以期找出潛在患者收案照護。石崇良表示,家醫大平台至少提供血糖、尿蛋白、血脂、視網膜、血壓、戒菸、癌篩、疫苗、BC肝篩檢、營養運動睡眠等10項數據,作為醫師監測病人治療效果,掌握未來可能發生的共病,讓共照網更加完備。延伸閱讀:【慢病共病防治】善用AI「算病」 更精準個人化
-
2023-10-13 醫療.眼部
高慧君吃癌症藥物治眼疾,忍停經、落髮之苦!什麼是甲狀腺眼疾?必知5件事
出道超過20年的藝人高慧君,之前曾在節目上透露,因甲狀腺功能低下而出現眼睛現一高一低、斜視、重影等狀況,去年10月手術後,已漸漸恢復。當時她還曾在臉書分享術後照,寫下「珍惜重新得見的美好」, 並表示「甲狀腺疾病很複雜,大家也要多留意」。高慧君近日再接受聯合報訪問時透露,2021年眼睛開始出狀況時,當時透過一位粉絲介紹到台中就醫,醫生告知會用類固醇之外的方式治療,其中有兩顆藥是治療癌症藥物,會有停經和掉頭髮的後遺症,她也都接受了。等到身體指數都調到正常後進行眼睛手術。她一共進行兩次眼睛手術,第一次是眼睛肌肉增生手術,第二次是開眼皮修護手術。高慧君說目前眼睛恢復得不錯,之前因為類固醇發胖也受到控制,漸漸回到正常狀態,她終於可以復出演出她最愛的戲劇。四成的甲狀腺眼疾伴隨著甲狀腺疾病甲狀腺眼疾在臨床頗為常見,長庚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廖依琳曾受訪指出,甲狀腺眼疾不一定都與甲狀腺疾病有關,但有四成的機率,甲狀腺眼疾是同時伴隨著甲狀腺疾病,最常見是甲狀腺亢進,其次是甲狀腺功能低下。女性發生率約為每10萬人口有16人、男性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2.9人,發生機率不高,全年齡都可能發生,而甲狀腺眼疾常被誤診,甚至未能即時診斷,導致患者延誤治療時機。在青光眼關懷協會網站上也清楚說明甲狀腺眼疾,三總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表示,甲狀腺眼疾又稱「甲狀腺眼病變」,是一種複雜的眼窩發炎性疾病,並非由甲狀腺引起,而是與免疫系統有關。什麼是甲狀腺眼疾?1.成因: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因為錯誤攻擊甲狀腺或眼窩組織,如眼部肌肉、脂肪、眼皮等導致一連串發炎細胞反應,會影響眼睛功能及改變外貌。2.好發:30至50歲女性,此族群女性的甲狀腺疾病發生率同樣高於男性。但較嚴重病患多為50歲以上,而且抽菸男性風險增加8倍。3.外觀:眼外肌肥大造成眼球轉動受限,凸眼、兩眼不對稱、眼瞼閉合不全、結膜紅腫,視神經因受到壓損而傷害視力,面容像是怒目生氣亦可能影影社交圈。4.症狀:初期有乾眼、畏光、結膜充血、複視疊影、眼球疼痛及辨色力異常。中後期出現明顯凸眼、眼瞼攣縮、眼窩周圍水腫、斜視、角膜潰爛、壓迫性視神經病變及視野缺損,嚴重會出現視力下降惡化。5.治療:雙管齊下先控制甲狀腺機能回復正常,同時治療甲狀腺眼病變。初期控制發炎減緩病情進展,需依病情定期抽檢甲狀腺功能。必要時應施予類固醇、放射性治療或生物製劑控制。(資料來源:社團法人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甲狀腺眼疾初期症狀常被漠視 等到視覺變差只能手術甲狀腺眼疾初期症狀幾乎都會被漠視,等到出現嚴重的凸眼,或紅眼卻無法用藥物改善後,才會有意識。治療上得先確定患者是否有甲狀腺亢進或甲狀腺功能低下,通常得先控制甲狀腺素分泌,並給予眼睛藥物的治療。而如果已經出現嚴重的凸眼,包含有眼窩脂肪增生、眼外肌纖維化、雙眼複視、暴露性角膜炎及壓迫性視神經病變,特別是眼球已經難以轉動時,就必須要立即接受手術治療。當這類症狀發生時,通常六個月到一年半左右就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呂大文提醒,甲狀腺眼疾病患由於眼球長期受到擠壓,視野較明顯會先從上半部開始缺損。病程若來到視覺功能變差的階段,可能靠藥物亦無濟於事,必須倚賴手術治療才能降低眼壓及視神經壓迫,但視力恢復狀態也許並不理想。由於視神經受損均不可逆轉,有甲狀腺疾病患者務必須至眼科定期做檢查,能早期發現才能提早控制,使視力危害風險降至最低。大部分甲狀腺眼疾早期發現可被治癒,平均治療時間約為1至2年。初期施予人工淚液、人工淚膏、淚管填塞及降發炎藥物以減少眼外肌水腫,並按時點降眼壓眼藥水減少視神經傷害。發展到中後期必須配合類固醇及免疫生物製劑治療;一旦產生併發症影響外觀或為維護美好面貌可能須借助眼整型矯治手術。【參考資料】.社團法人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長庚紀念醫院 眼科部.《噓新聞》
-
2023-10-13 焦點.杏林.診間
第33屆醫奉獎/行走人間的「光明」使者,林逸民為七成患者義診!測出男孩3900度近視,找出「自閉」病因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第一位眼科醫師,赴美留學,不僅留學第一年就獲得美國外科學院院士以及美國眼科學院院士的認證,還在6年後成為「發明家」,研發後囊植入人工水晶體,並以他的姓氏命名為「林氏雙凸人工水晶體」;他是現年81歲的林逸民,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刻,從美國返台,承接岳父的眼科診所,至今已35年,現在仍每天在診間忙進忙出,照顧一雙又一雙眼睛。林逸民個子不高,益發顯得聲音宏亮。赴五福眼科診所就醫的患者,各個都是老病人,遠遠看見這位「老師父」,人都還沒踏進診間,就已像跟熟朋友話家常似的嚷嚷「我的眼睛好像破洞了」,林逸民也像是隔壁鄰居般地回應「眼睛沒這麼容易破洞啦」。雙方你一言我一語的過程中,林逸民已熟練地操作完眼科儀器,一一把患者最擔心的病況解釋清楚。宜蘭眼科珍稀,五福診所為七成患者「義診」。 林逸民說,以前宜蘭只有兩位眼科醫師,一位在聖母醫院,一位就是他。1986年,他因為岳父陳五福檢查出肝臟疾病,毅然決然從美國返台,接下岳父的五福診所。當時眼科醫師在宜蘭「物以稀為貴」,每天至少要看200到300位患者,而且在那個沒有健保的年代,三成患者繳不出醫藥費,林逸民也都治病優先,沒收到醫藥費也不在意。診所的財務全靠其餘七成患者支付的醫藥費支撐。不過,雖然有三成患者都算義診,但逢年過節他們送來的雞鴨魚肉,多到可以擺好幾桌,還得分送給別人才消化得完。林逸民笑說:「這也算是支付了醫藥費。」直到現在,五福診所仍時常替付不出醫藥費的民眾開刀、治療,只是,這一份心意有時被踐踏。譬如有位來自新北市的民眾,無力支付白內障手術的費用,林逸民免費替他開刀後,他要求另一眼也免費開刀,林逸民拒絕,竟被他投訴到宜蘭縣衛生局。林逸民不得不多次向衛生局說明,才還了清白。林逸民說,這些事情並不減損他對治療病患的熱情,他深信不好的人僅是少數,多數人都是善良的。從小與眼科有緣,美國留學求知欲大爆發。林逸民從小就跟眼科很有淵源,叔叔是眼科醫師,親戚也有幾位是眼科醫師,後來娶妻,岳父又是眼科醫師。回想當年,醫科最夯的科別是外科、內科、婦產科、小兒科,五官科沒有人要選,尤其眼科,整個中國附醫只有他一個人選。林逸民自嘲選擇眼科是因為眼科是唯一一個「可以坐著開刀」的科別,而其實,他從小對於眼睛就有莫大的好奇:為什麼眼睛被稱為靈魂之窗?為什麼眼睛是圓的?最記得赴美留學的第一年,他拿這個思索很久的問題「考」面試教授,教授僅回他「老天爺給的」。他後來知道,眼睛非圓形不可,圓形才有辦法有軸心,光才得以反射映出影像。當時還因為這段問答,有位教授請他一定要去當他的研究生。美國留學路上,他展現對眼睛的無止盡好奇。某天他坐在校園內的樹下準備午餐,光線照射在身上,他感覺極為刺眼,突然想到「白內障與紫外線的關係」。林逸民說,就像愛因斯坦突然想出E=MC2、牛頓被蘋果打到想出地心引力一樣,他的這項發現,讓學界開始討論白內障與紫外線的關係。在美發明雙凸人工水晶體,卻返國接下岳父診所。離開校園後,他待在美國執業,每天都要替白內障患者開刀,可是植入的水晶體時常沾黏,得二次開刀。他仔細找出原因:原來當時的水晶體是單凸面,人體最初的水晶體卻是雙凸面。林逸民認為所有器官都是原始的最好,基於這個信念,他與當地的醫材公司討論,僅花了短短三個月,就製作出雙凸人工水晶體,並以他的姓氏命名為「林氏雙凸人工水晶體」,後來的水晶體都是以此為基礎改良設計的。正當他在美國發展得最好的時刻,台灣傳來壞消息,他的岳父檢查出肝臟疾病。林逸民說,那時他45歲,他想著自己的媽媽48歲過世,自己可能也只能活到48歲,既然人生壽命有限,就該做有意義的事情,果斷決定跟太太一起返台,照顧岳父,也接下五福診所。測出男孩3900度近視,找出男孩「自閉」原因。待在五福診所的35年,他也創造出許多奇蹟,譬如他檢測出近視度數達到3900度的案例。這位不到10歲的男童,被爸爸帶來,爸爸破題就說,兒子是自閉兒,來來回回檢查多次,男童的確都不發一語,直到他請爸爸迴避,男童才開始說話。林逸民檢查男童眼球,懷疑他有高度近視。然而當時的儀器僅能檢測到2000度,2000度時男童仍說看不見。林逸民嘗試再加上鏡片,加到3200度時,男童才說:「醫師,我看到你的眼球了。」一路加到3900度,男童總算說他「看到了」。林逸民問男童,為什麼以前不說自己看不到?男童回答林逸民,他不知道這叫看不到。林逸民耐心抽絲剝繭,終於搞清楚,男童根本沒有自閉症,而是看不到沒辦法回應周邊的訊息,意外解開一道謎題。接手盲人重建中心,培育技能鼓勵自食其力。林逸民把高超的眼科技術帶到宜蘭,也發揚善心,接下岳父設立的慕光盲人重建中心。他認為盲人不該因為視力而斷送與社會連結的能力,期待讓盲人也可以貢獻所長。那時的台灣省省長宋楚瑜到訪,林逸民積極向宋楚瑜說明他的目標,要求宋楚瑜捐贈30台盲人打字機與電腦,宋楚瑜二話不說超標募資捐贈34台。林逸民的請願,為台灣首度引進盲人打字機。慕光盲人重建中心協助盲人可以遵從他們的天賦,如唱紅「流浪到淡水」的李炳輝就是慕光盲人重建中心第二屆畢業的學生,現在仍有20多名學生在中心內學習一技之長。林逸民說,中心大多培養他們的音樂長才或是訓練按摩技巧,增加他們在社會求生的能力。行醫55年,林逸民正在撰寫取名「一目瞭然」的新書。他說,眼睛確實是靈魂之窗,許多疾病都能從眼睛看出端倪,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肝臟疾病等,新書希望幫助民眾認識眼睛,保護眼睛。3C產品充斥的現在,林逸民自己也格外珍惜視力,堅守看書30分鐘、休息10分鐘法則。林逸民說,人生這條路最感恩的是能將自身所愛付出給更多人。未來的日子,他關心眼睛也關心台灣,會盡一己之力到最後一刻。個人獎:林逸民年 齡:81歲出生地:台中市學 歷: .中國醫藥學院醫學士.日本北里大學醫學博士.美國眼科學院院士.美國外科學院院士.美國終身眼科學院院士經 歷: .留美第一年考上美國聯邦醫師執照.留美第四年通過美國眼科專科醫師認證.留美第五年被選入美國眼科學院院士.留美第八年入選美國外科學院院士「F A C S」.美國AFIP(陸軍病理研究院)病理研究員.美國NIH(國家衛生研究院)青光眼研究員.美國紐約奧伯尼醫學院講師.美國華盛頓大學愛爾敦紀念醫院眼科主任及臨床副教授.美國德州大學眼科臨床教授.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馬偕醫學院第三和第四屆董事長.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董事長.安寧基金會董事現 職: .五福眼科院長.慕光盲人重建中心董事.民間全民電視公司董事.台北醫學大學兼任臨床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顧問.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台中一中教育基金會董事主要事蹟:.發明林氏雙凸人工水晶體(Lin Lens).台灣唯一一位美國終身眼科學院院士.承接慕光盲人重建中心持續幫助盲人發揮天賦.致力醫學教育推動成立馬偕醫學院.長年義診照顧宜蘭偏鄉弱勢【看更多得獎者故事】.第33屆醫奉獎系列專題報導(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10 焦點.用藥停看聽
藥物不當使用可能導致眼疾!可能影響眼睛功能的7種藥物與症狀
眼睛是靈魂之窗,是人類感知周圍,極為重要的感官之一,10月12日是「世界視覺日」,今年主題「Love Your Eyes At Work」,聚焦於職場工作環境,提醒上班族多重視自身的眼睛健康。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電子產品的生活習慣,容易造成眼睛疲勞,加重眼睛的負面影響,民眾可透過「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方式,減少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讓眼睛能夠適當休息,搭配規律運動、均衡飲食、戒除菸酒等,都可保護眼睛視力。如有眼睛不適,可經由眼科檢查找出問題,在臨床上遇到眼睛不舒服、視力模糊的民眾,除了可能是生活習慣所引起的眼睛問題外,藥物的不當使用也可能是導致眼睛疾患的因素,民眾求診時如有開始使用新藥物或改變用藥時,應告知醫療人員,才能協助找出真正病原因,進一步評估是否需要調整相關藥物的使用方式。此外,醫師針對各類眼睛疾病也可能處方眼用藥水,如散瞳劑、縮瞳劑、抗生素、類固醇、抗組織胺藥物等,治療應遵照醫師、藥師指示用藥與保存藥物。開封後的眼藥水,如於一個月內尚未用完建議丟棄;如為未加防腐成分的一次性包裝眼藥水,則建議每次開封後盡速用完並丟棄,以避免孳生病菌。可能影響眼睛功能的藥物與症狀:1.Ethambutol:常用於結核病治療,可能造成視力模糊、中央盲點、辨色力異常、球後視神經炎等。2.Amiodarone:常用於心律不整治療,可能造成畏光、視力模糊、角膜病變等。3.Quinine:常用於乾燥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瘧疾治療,可能造成視網膜病變等。4.抗憂鬱劑、抗焦慮劑:可能造成視力模糊、複視、眼睛乾澀、白內障等。5.抗組織胺藥物:常用於鼻炎、過敏治療,可能造成眼睛乾澀等。6.雙磷酸鹽類藥物:常用於骨質疏鬆治療,可能造成葡萄膜炎、鞏膜炎等。7.類固醇:常用於各類發炎、過敏治療,可能造成眼壓升高、白內障等。》更多藥物詳細適應症用法,請看藥物百科(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09 醫療.新陳代謝
罹患糖尿病生活就不一樣了嗎?醫曝與糖尿病共存的7個歷程
林先生40歲時是一位工程師,43歲時已經雙眼全盲。他回想起4年前,最初是發現自己容易口渴、一直想吃東西,體重也有些下降。就醫檢查後,確定是罹患了糖尿病。當時他發覺,好像只要稍微注意飲食狀況,即便沒有很認真吃藥,空腹血糖就能控制在150左右、糖化血色素7-8點多。直到1年多前,他開始發現眼睛好像愈來愈模糊,原本以為是用眼過度或是老花,結果眼科醫師說,他的眼睛有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幾年內可能會失明。與糖尿病共存的7個歷程在我的門診中,糖尿病患者從30幾歲到80幾歲都有,病友們與疾病共存的過程中,不同階段各會有不同的挑戰要面對。美國糖尿病學會 (ADA) 的治療指引也提到,這像是一個「永無止盡的心理挑戰」。線性來看大致會有7個歷程:1.得糖尿病前:病患在罹患糖尿病前,不論是個人特質,或在精神情緒狀態、生活背景等方面,都各有差異。2.確定糖尿病診斷:當病患被醫師告知罹患糖尿病後,原先的個人特質及狀態,會促使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接受糖尿病的診斷,接著開始因應疾病做調整。3.習得自我照護的能力:此階段病患開始要自主、獨立去控制自己的身體狀況,會需要在許多面向上做改變,包括飲食的調整、生活型態的改變等,有可能跟他以前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而此階段最大的衝擊是,病患要開始接受吃藥或打針的治療。因此,如果能順利度過此階段,那第4階段就有可能維持久一點。4.維持:在良好的衛教與支持下,病患通常可以維持穩定、配合治療一段時間,有些人可能前半年、一年的狀況都還不錯,也有人可以維持很久。5.生活出現變動:與糖尿病共存的過程中,如果突然出現生活變動,有可能會打亂原先控制的狀況,例如工作要被外派、出差,或是要開始輪班。此時,病患就必須再次自我調整,才能確保控制的狀況。6.糖尿病惡化或出現併發症:糖尿病本身也會變化。因此,即便病患感覺自己有在努力控制,但若無法達到很好的目標值,仍有可能出現併發症。剛確定糖尿病診斷的時候,通常會是病人第一次要面臨並接受的挑戰,而此階段經常就是第二次。7.老化:隨著年齡的增加,各種身體功能或認知功能都會逐漸老化、退化。由上述的歷程中可知,要一直與糖尿病共存真的是很辛苦、不容易的事。因此,不論是自己患有糖尿病或身為陪伴者,都需要去關心與疾病共存時的心理感受。建議轉介心理健康服務的時機若是我們在陪伴或照顧糖尿病患者時,發現以下狀況,都可能要建議患者接受心理健康的服務。1.察覺自我照顧很困難:發現病患不管怎麼學習,自我照顧的能力都還是很差,或是自我照顧的能力、認知功能等明顯有退化。2.因糖尿病感到痛苦、焦慮或憂鬱:任何的疾病或慢性病,當病程久了、影響到個人的生活功能、社交生活等,都有可能引發憂鬱。目前也可利用相關問卷,進行心理壓力或狀況的評估,像是糖尿病問題量表 (Problem Areas in Diabetes, PAID)、糖尿病困擾量表 (Diabetes Distress Scale, DDS) 等。3.飲食或使用藥物的狀況嚴重脫序:發現病患在有糖尿病的情況下,還是一直亂吃亂喝,或有厭食、暴食的狀況;或者是怎麼溝通,病患都不願意好好服藥或打針。還記得去訪視林先生時,他說:「最初得到糖尿病時,覺得自己好像只要和它稍微拉扯,就可以回到過去熟悉的生活模式。但是,直到看完眼科那一刻,好像才第一次發現自己得到糖尿病了。」這是糖尿病患者很常見的現象,對於疾病真正有認知,是在出現併發症的時候,而非初次診斷糖尿病時。與糖尿病共存的每個階段,需要心理調適的面向都不同,每個患者實際經歷的歷程也都很不一樣。因此,病友們除了要認知、參與自己的疾病照護,傾聽自己的需求並適時尋求協助也是很重要的!【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彗倫醫師】罹患糖尿病生活就不一樣了嗎?與糖尿病共存的7個歷程】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06 醫聲.Podcast
🎧|做近視、老花雷射手術,有效、不傷眼?醫:「這樣做」不會白花錢
眼科雷射手術、屈光手術越來越進步,從近視、遠視到散光,都可透過雷射屈光手術獲得改善!不過,眼科雷射手術真的可以幫助眼睛回春、零故障?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理事長、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孫啟欽提醒,接受眼科雷射手術後,術後保養很重要,不然極容易度數反彈、眼睛乾,導致手術效果大打折扣!🎧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孫啟欽解釋,目前雷射手術科技日新月異,不僅朝微創化、精準化、個人化治療方向前進,隨著傷口越來越小、定位越來越精準,復原時間大幅縮短,術後疼痛、眼睛乾澀、夜間眩光等傳統治療副作用機率也明顯降低,治療範圍也越來越廣泛,只要經過評估、可接受手術治療,從高度近視、遠視到散光,甚至白內障等,都可得到改善、治療。術後「重見光明」,千萬別再蹂躪雙眼!但雷射手術不是萬靈丹!孫啟欽觀察到,有些病患接受手術「重見光明」後,馬上徹夜狂歡、瘋狂用眼,原本應該遵照醫囑點眼藥,讓眼睛保持濕潤, 或該讓眼睛休息,結果因為太興奮,上述通通沒做到。由於病患術後讓眼睛太過乾澀、疲累,導致眼睛不舒服、頻頻搓揉眼睛,回診時一檢查,醫師發現,這些病患的角膜,原本被修得很平滑,沒想到已充滿坑坑洞洞,還出現破皮,這樣下去,不僅眼睛會更乾澀,度數也會回升,隨著年紀增長,情況就會越來越複雜,眼睛健康也會越來越惡化。雷射手術,不是所有眼睛疾病萬靈丹「聽說高度近視會引起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出血,我做近視雷射手術,是不是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在孫啟欽的診間,他也曾遇過患者提出這樣的疑惑、需求。對此,孫啟欽表示,高度近視的確容易造成白內障、青光眼提早發生,也容易引起黃斑部出血,不過當高度近視已造成這些問題,代表眼睛產生結構異常,而雷射手術只針對「角膜」進行矯正,角膜位於眼睛前端,在這種情況下,整顆眼睛還是存在結構問題,傷害已經造成,並不會因為做了雷射手術而有所改變。術後保養做得好,手術效果才會持久孫啟欽強調,術前評估與術後保養都是不可或缺,病患也要很了解自己的需求與實際狀況。此外,術後一定要遵照醫囑點眼藥、保持眼睛濕潤,這樣六個月內,術後乾眼現象就會減輕、舒緩,不只如此,眼睛也要適時休息、遵照醫囑回診,且不要搓揉眼睛、做好眼睛防護、防曬工作,避免紫外線傷害雙眼,遇到異常情況,也要盡快回診,這樣手術效果才會維持持久,眼睛也才能真正「重見光明」。孫啟欽小檔案現職: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理事長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經歷:基隆紀念長庚研究計畫審核委員會主席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副秘書長長庚紀念醫院角膜科研究員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蘇湘雲音訊剪輯:高啟書腳本撰寫:蘇湘雲音訊錄製:周佩怡特別感謝: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
-
2023-10-06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有哪些併發症?會致命嗎?做好7事預防
根據國健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友,且每年以2萬5千人的速度持續增長。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介紹,糖尿病有四種類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類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以2型糖尿病最多。糖尿病是非常難纏的慢性病,若沒有控制好,會產生很多併發共病。《元氣網》整理糖尿病有哪些併發症,及預防糖尿病方法。糖尿病致命的原因是什麼?得到糖尿病雖然不會立刻導致死亡,但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不加控制,身體長期處在高血糖的狀態下,長期積累下來的慢性併發症幾乎影響到身體中的各個器官,嚴重危害糖尿病患者的身體健康,在這些併發症的交互作用下,就有機會危及糖友性命。糖尿病控制好會有併發症嗎?糖尿病併發症主要與高血糖有關,但近期研究也發現,併發症也會與人體的血糖波動相關。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要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外,也需要減少血糖的波動。更重要的是: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併發症,病況就難以逆轉;幸好大多數糖尿病併發症需要時間累積,所以糖友們成定期健檢習慣,就能有效降低或減緩併發症。糖尿病患者常規檢查:●血糖、血壓和體重:每天測量●糖化血色素:每3個月檢查●足底神經檢查、眼底檢查、心血管、腎功能:每半年-1年檢查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有那些? 1.糖尿病神經病變: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的資料指出:約有50%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神經上的問題,長期的高血糖的生理環境,會讓糖尿病患者的神經發生損傷,導致末梢神經不易將訊息傳回或不靈敏,例如:會讓糖尿病患者出現刺痛感、麻木或喪失痛感,有時也會讓腦部的動作命令無法傳遞到關節或肌肉,影響到糖尿病患者的正常運動。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症狀發展不算迅速,當身體出現刺痛、麻木或者部分感覺喪失時,建議糖友此時需要進一步將血糖控制更理想,避免讓糖尿病神經病變持續惡化,導致更嚴重的併發症發生。2.周邊動脈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血管長期浸泡在糖水中,就容易造成「動脈粥狀硬化」,動脈血管壁會發生慢性發炎、血管壁受傷、血小板聚集在傷口上,最終導致血管中的通暢度顯著降低,就像水庫淤積一樣,只剩下小部分空間讓血流通過。糖尿病患者如果動脈與神經持續受到損傷,就會導致更嚴重的併發症,例如:心肌梗塞或中風的問題。同時糖尿病其他的共病,例如:高血壓或高血脂也會讓這問題更快惡化,糖尿病患者約有超過一半,最終死於併發的心血管疾病。 3.糖尿病腎病變: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率世界各國的報告不一,根據全民糖尿病觀測站的數據指出,糖尿病腎病變約在罹患糖尿病的15~20年間達到顛峰,在第一型糖尿病病人的發生率約有35%,第二型糖尿病病人的發生率大約在大約在30%~50%左右。如果以台灣目前洗腎病人進行分析,其中約有40%~50%是糖尿病引起。糖尿病患者體內過多的葡萄糖,最終會產生許多對身體有害的代謝物,例如:糖化終產物(英文是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縮寫為AGEs)。這些物質會傷害腎臟細胞或組織,最終導致腎絲球過濾率的下降。如果病人本身還有高血壓、低密度脂蛋白(LDL)過高,都會讓腎臟更容易受損,腎絲球過濾率持續下降,最終走上洗腎一途。4.糖尿病足(足部潰瘍):目前約有1/4的糖尿病病人會出現糖尿病足,主要成因是由於糖尿病神經病變加上周邊動脈疾病,這雙重併發症影響下,糖尿病患者會出現足部長期無法癒合的傷口(足部潰瘍)的風險,同時又因為重複感染讓病情更加嚴重,治療後沒有好轉,嚴重時需要透過截肢來防止感染擴散,挽救糖尿病病患的生命。5.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白內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高血糖環境,對眼睛中許多的部位也會造成積累性的傷害,因為高血糖會對眼睛中的小血管造成傷害,因此會增加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和白內障的機率,如果沒有妥案的治療,會讓糖尿病患者有失明的危機。6.中風、失智:糖尿病人的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2~4倍,主因也是因為高血糖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如果發生在腦部血管中,就會讓腦部的血流量降低引發缺血性腦中風,而其他部位脫落的動脈阻塞斑塊,也時來到腦部的血管阻塞期來,同樣也會導致中風的發生。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讓血液容易出現高血糖、低血糖、血糖波動太大和胰島素阻抗等問題時,不止會傷害到腦部的神經細胞,加上周邊的血管也容易受損,長期下來都會讓糖尿病患者明顯增加失智的風險。7.心肌梗塞:根據《新光醫訊》說明,新增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在10年內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高達20%。主因就是糖尿病容易導致動脈粥狀硬化,最終導致冠狀動脈發生阻塞,導致心肌梗塞的發生,糖尿病患者若能減低自己冠狀動脈硬化的發生,也就能減低心肌梗塞的發生率。如何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正因為糖尿病併發症如此可怕,以下有幾個原則可以協助糖尿病病患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1.盡力做好血糖控制:養成定時監測血糖的習慣,遵照醫務人員的指示來控制血糖水準。2.戒菸、戒酒:抽菸會加重心血管和神經的傷害,酒精可能導致血糖升高或降低,為了糖友們的健康,最好加以戒除。3.控制好血壓和膽固醇:血壓與膽固醇都會加重心血管問題,為有效降低併發症,也許嚴格控制,必要時需要搭配飲食與運動。4.定期體檢和眼科檢查: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早期發現早期控制,就能有效預防會控制併發症的嚴重度。5.接種疫苗: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較低,接踵疫苗可增加免疫力,避免日後引起嚴重的併發症。6.注意足部護理:用溫水洗腳、擦乾雙腳,使用乳液或凡士林滋潤腳和腳踝,每天檢查腳部是否有老繭、水泡、傷口、紅腫等問題、避免赤腳行走等。7.認真對待壓力:糖尿病病人應有充足睡眠,保持積極的心態。願意按照醫囑規事,糖尿病並不會成為糖友積極健康生活的阻礙。參考資料:美國CDC全民糖尿病觀測站的資料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05 醫療.眼部
睫毛倒插怎麼辦?醫曝常見3原因:未即時治療恐會影響視力
年長者常會遇到「倒睫毛」困擾。正常的狀況下,眼瞼的睫毛方向應該是朝向眼外側生長,當其改變方向接觸到眼球表面時,會造成眼刺痛、紅、流淚、怕光等症狀。常見眼瞼睫毛會接觸到眼球表面有3個原因,分別是好發在老年人的「退化性眼瞼內翻」、「倒睫毛」及東方孩童的「眼瞼贅皮」。當眼睫毛摩擦眼球表面時,會造成眼角膜受傷而破皮,若角膜長期反覆受傷破皮,容易因為感染病菌而發炎,若沒有及時治療,即使破皮最後癒合了,也容易在角膜上留下永久性的疤痕而影響到視力。1.眼瞼內翻發生眼瞼內翻主因,多因年紀增長時,下眼瞼的縮肌或水平緊度會逐漸鬆弛,導致眼輪匝肌(閉眼肌)作用過強,將睫毛內推而刺到眼球表面。治療上主要靠手術,也可局部注射肉毒桿菌素,讓肌肉放鬆而達到短期改善症狀的效果。2.倒睫毛倒睫毛的發生,是因為長期眼瞼慢性發炎、受傷或砂眼,造成睫毛生長方向錯亂而容易刺傷眼球。平常保養可局部點眼藥膏、藥水,以減輕眼瞼、結膜發炎、防止倒睫毛惡化;治療可定期找醫師拔睫毛(約3至4周又會長出)、睫毛電燒術、冷凍治療、雷射治療(適用於倒睫毛數量少)及手術治療。3.眼瞼贅皮眼瞼贅皮是東方孩童最常見的睫毛問題,常合併倒睫毛。通常發生在下眼瞼,成因為下眼瞼邊緣的眼皮及皮下眼輪匝肌過多,而推擠睫毛讓其貼在眼球表面,當眼睛望下看時(例如閱讀時)尤為明顯,常影響到內側1/2到2/3的範圍,在家可利用自拍或請家長拍照,自我檢測下眼瞼贅皮嚴重程度及範圍。患有眼瞼贅皮的孩童不容易被發現,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當家長發現孩子時常揉眼、眨眼、流淚、怕光、紅眼或有分泌物時,應簡單自我檢測,可早期判斷孩童是否患有眼瞼贅皮。若自我檢測發現有明顯的下眼瞼贅皮時,應就醫檢查眼角膜受傷破皮情形。眼角膜破皮輕微可先點藥觀察,若角膜破皮嚴重有發炎感染風險,應考慮手術治療,術後睫毛會恢復正常朝外方向,傷口痕跡也會逐漸變得不太明顯。多數小朋友會隨著年紀成長到大學之後,症狀會變得更明顯。有人會尋求戴隱形眼鏡來隔絕睫毛的刺眼問題,但須注意當眼睛發炎或有感染風險時應停用隱形眼鏡(包括角膜塑型片),並到眼科就診治療,以免增加角膜潰瘍的風險,造成視力永久性的傷害。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15 醫聲.Podcast
🎧|吃藥發生嚴重副作用怎麼辦?原來藥害救濟管藥物不管疫苗 「這6種情況」也不行
「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可不只是一句廣告用語,它實際上是表示身體出現過敏警訊。有患者吃藥後產生延遲性過敏反應,眼睛癢看眼科,喉嘴痛看耳鼻喉科,皮膚癢看皮膚科,最後發現是因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但錯過第一時間的診治,引發嚴重的皮膚過敏症狀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SJS),危及生命。🎧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藥害救濟申請兩千餘件 6成是嚴重皮膚不良反應依1999年累計至今成功申請藥害救濟的個案有2,318例,其中814例都是嚴重皮膚症狀,藥物救濟基金會企劃宣導組長吳宛倫指出,6成救濟都是嚴重皮膚不良反應,包括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SJS),毒性表皮溶解症(TEN),藥物疹合併嗜伊紅血症及全身症狀(DRESS),藥害救濟給付案的可疑藥品常見的有降尿酸藥、抗癲癇藥物、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抗生素等。為了提醒民眾注意藥物過敏反應,基金會也整理出六大症狀,包括喉嚨痛、發燒、口腔粘膜潰爛、皮膚紅疹搔癢、水泡、眼睛癢紅腫灼熱。吳宛倫指出,雖然藥物都是有足夠的安全性才會上市,但也沒有一個藥物百分之百的安全或沒有風險,過敏反應可以發生服藥後的二到三天,或二到三個月,就有個案過敏症狀發生在不同部位,服藥又過了一段時間,看遍了很多科別後仍找不出原因,導致嚴重皮膚症狀,危及生命。7成民眾忽略延遲性過敏 申請救濟得因藥導致住院才行吳宛倫會這麼提醒,是基金會曾經調查,7成民眾誤認為藥物過敏立刻發生,忽略了延遲性藥物過敏的可能,另外,調查中有3成的人認為只有老幼及過敏體質者才會發生過敏反應,實際上,每個人都有可能發生,尤其過去沒有使用過的藥物要特別警覺。但也並非一發生過敏反應就可以申請救濟,藥害救濟的制度屬於人道救濟,也不是過失賠償,因此需排除人為過失,申請的要件必需是正當合法使用藥物,醫師依適應症給予處方,但因個人體質或病情差異或藥品特性,造成使用者死亡、障礙或達到住院的程度才可以申請救濟,救濟的最高金額為300萬。申請救濟個案會由衛福部的藥害救濟審議委員會審理,視個案情況與使用藥品產生不良反應的關聯程度給予不同的救濟金額,這20多年來,基金會累計至今的救濟總金額超過5億7千多萬。6種狀況不能申請 出國買藥、臨床試驗藥物都名列其中吳宛倫也提醒民眾,若申請藥害的狀況有人需要負責,就不能提出申請,以下是常見無法申請狀況:1.沒有依照醫囑使用:未按時服藥,產生問題;或自己生病吃家人的藥,會歸因於個人問題2.適應症外的使用:沒有依照藥物的適應症使用,例如,沒有尿酸問題卻吃了治療尿酸的藥物;但也有例外情形,如有些癌症新藥會有適應症外使用情形,若是十大先進國家都是如此用法或列為治療指引,仍可以申請救濟。3.藥廠出產有瑕疪藥:有些藥物上市後出現問題下架或回收,不在救濟之列4.試驗用藥:為實驗性質目的,表示仍在收集相關用藥資訊5.急救用藥:在用藥的考量上是以救命為第一優先,為急迫性用藥6.海外購買的藥物:因各國藥品管理規範、分級不同,即使該藥在台灣領有藥證,但仍無法確保成分及品質完全相同,若服用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狀況,則無法受到台灣藥害救濟制度的保障。由於疫情解封後帶來出國潮,民眾常會購買當地的藥物,諮詢專線也很多民眾關心相關問題,吳宛倫表示,國外藥物不會有中文包裝,在不知正確用法用量及禁忌症的情形下,使用上有很大風險,即使在國外買跟台灣「一模一樣」的藥物,甚至該藥也在台灣領有藥證,但國外的法規與台灣不同,都不能等同是台灣的藥品,自然無法提出救濟申請。諮詢專線被打爆 藥害、疫苗受害主責不同別搞混至於民眾該如何避免產生嚴重的藥物反應,目前基金會已把幾種易過敏的藥物列出,民眾在領藥時,要詳細看藥袋上的警語標示,若發生問題,要帶著藥袋或藥物明細前往原看診醫師,詳述過敏反應。另外,曾經發生過敏的藥物也必須記得,並提醒醫師加註在雲端藥歷上,避免再度發生過敏反應,民眾也可以攜帶過敏卡,就醫時拿給醫師參考。民眾想了解更多資訊可電洽藥害救濟專線:02-2358-4097。在疫情期間,藥害救濟專線被打爆了,很大部份是接種疫苗出現嚴重不良事件,吳宛倫提醒,這屬於預防接種受害救濟,主管機關為地方衛生局,因此,民眾可以打1922連絡地方政府。吳宛倫小檔案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現職: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企劃宣導組組長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蔡怡真、周佩怡音訊剪輯:高啟書腳本撰寫:邱書昱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藥害救濟基金會
-
2023-09-12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雲林縣】全力推動健康城市 曾春美籲中央:職場健康檢查應與時俱進
雲林縣2023年上半年人口出現十年來首度正成長,除了因為招商成功,部分關鍵也來自縣府全力推動多元化的健康政策,從高齡者安心養老、婦癌篩檢、酒癮戒治、肺功能檢查到職場健康,同時更朝著推動「與疾病共存」心理健康方向努力,要教育民眾正向看待疾病,才能享有優質的預後人生。呼籲中央職場健康應與時俱進 以保障勞工安全健康肺癌防治是雲林縣的公衛施政重點。雲林縣衛生局局長曾春美表示,衛生局民國 105 年與肺病防治基金會及企業合作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檢測的專案計畫,對象包括雲林縣環保局稽查員、各鄉鎮市公所清潔隊員及警察局各分局員警,一共做了244人,107年再針對中小學教師檢測了500人。她說,一開始國健署並不支持LDCT,因為一來擔心有輻射問題,二來認為檢測會出現偽陽性,易造成民眾恐慌,雲林縣這兩年的檢測分別檢出16%及20%的「有異常」及「明顯異常或疑似惡性腫瘤」,109至110年衛生局與扶輪社合作,繼續推動LDCT檢測,而國健署也動了起來,111年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雲林縣有五家醫院配合辦理,分別是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安生醫院、彰基雲林分院、若瑟醫院及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為高風險族群提供檢測。另外,針對職場的肺部健康,現有的職業安全衛生法對勞工的健康檢測內容已不足,曾春美表示,雲林縣將向中央反映,建議勞動部把肺功能檢查列入勞工一般體格檢查項目,以保障工作者安全及健康。曾春美更強調,提供安全健康的職場是企業主的責任,雲林縣衛生局希望能擴大與企業合作,鼓勵企業主增加勞工檢查項目,例如X光等,讓企業主了解員工健康是企業的資產,一旦員工生病, 反而是企業的損失。健康城市一:前進社區 一站式篩檢曾春美表示,雲林縣老化程度居全國前四名,偏鄉多,多數老人集中在偏鄉地區,但縣府在推動各種疾病篩檢時,最大難題是有一些老人「永遠邀不到他們出來」。 她說,會出來參與篩檢的老人占比約百分之五十幾,「但其他的不出來就是不出來」,衛生單位用盡所有方法也沒用,進一步探究原因發現,第一是這些老人沒有健康識能,自覺認為「現在又沒怎樣,何必檢查」;第二是怕自己一旦檢出陽性後,在地沒有醫療院所,要赴其他鄉鎮市就醫又無人接送,交通困難,最後延誤就醫。因此,衛生局近年積極發展外展醫療,以衛生所為根據地,主動前進社區。曾春美說,民國111年起,雲林縣縣長張麗善要求各地衛生所做到一站式篩檢,在各地衛生所每月提供一次各種癌症的篩檢,民眾可到站進行癌症癌檢。衛生局也積極邀請符合資格的醫療院所參與社區外展篩檢服務。針對婦癌篩檢,雲林縣也發展出在地特色,結合美容美髮業,從民國109年起招募有意願的業者擔任素人說客,在社區婦女美容美髮的閒聊之間宣導婦癌篩檢,提高民眾的健康認知,迄今已邀約 234 位女性完成婦癌篩檢。健康城市二:建立個案管理系統由於醫療資源不如都會區,曾春美強調, 雲林縣對公共衛生的推動,以前端的預防保健為主,衛生局近年與長庚集團合作「銀躍雲林‧健康 e 把罩」個案管理系統,針對中高齡以上民眾,提供完整性的健康照護服務,健檢異常者的資訊會進入系統資料庫,系統針對疾病異常進行前期追蹤,也會對這些民眾展開疾病衛教及營養、運動宣導介入,減少慢病惡化及共病的發生。曾春美說,這套系統由各地衛生所負責,因為這群健檢異常者都是社區裡的慢性病高風險族群,為免以後失智失能,衛生單位要提早接觸這些可能的個案,提早防治。健康城市三:醫消聯手 搶救腦中風為打造健康城市,雲林縣致力降低OHCA(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意指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救護車緊急載送的患者到院存活率已從之前的7%,提升到21.74%,超過三倍。曾春美指出,為了增強到院前的救護能力,雲林加強醫消聯手。以腦中風來說,消防單位一線隊員第一時間會做腦中風辨識,將高度疑似的腦中風病人送往急救責任醫院(台大雲林斗六分院、若瑟醫院、彰基雲林醫院、中國醫大北港分院),消防局配置的護理人員會在勤務指揮中心做線上指導,衛生局輔導急救責任醫院參與衛福部的「提升急重症及加護病房轉診品質計畫」,都已建立急救快速通道。曾春美也說, 雲林縣每季舉行縣內各大醫院的院長會議,協調各醫院之間的轉診等合作分工事項,這樣的定期會議建立起了良性的互動和機制,讓各醫院溝通無礙,資源分享,相互合作而非競爭。另一方面,為強化急救量能,雲林縣消防局也與台大醫院合作。曾春美說,雲林的A1死亡(造成人員當場或24小時內死亡之交通事故)人數多,縣長張麗善日前指示要擬訂政策為消防隊員增能,目前全縣TP(高級救護技術員)有29位,仍屬不夠,未來每個消防分隊要再增加一位。健康城市四:遠距醫療 山海大計畫COVID疫情也帶動了雲林醫界的合作與遠距醫療的發展。疫情期間,衛生局啟動「六星共照」計畫, 針對小兒急診重症病例,輔導設有24小時急診兒科看(會)診的台大雲林分院、若瑟醫院建立兒科急診綠色通道,分流兒科診急診病人,並由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台大雲林分院提供急診兒科遠距會診服務,讓雲林各醫院與台大雲林分院連線,就由遠距專科會診先在原醫院急診處置兒科病人,減少輕症轉診、強化重症轉診,以免造成兒科急診綠色通道塞車。曾春美說,今年「六星共照 」將從小兒急診推展到全面的各科急診,衛生局要請台大提出計畫,爭取中央補助擴大辦理。她表示, 遠距醫療可彌補雲林各鄉鎮醫療資源的不均衡,衛生局正規劃推出遠距醫療的「山海大計畫」,先在山區的古坑鄉、林內鄉衛生所,海邊的水林鄉、四湖鄉衛生所開辦遠距醫療,未來會再加入崙背衛生所,第一步先推出眼科和皮膚科, 目前已開始布署。健康城市五:酒癮戒治 解決健康和社會問題雲林縣的肝癌死亡率偏高,是縣府公衛政策的重點。 曾春美表示,目前雲林的癌症死亡率中,肝癌排名二,近年衛生局積極推動BC肝篩檢,同時考量喝酒是肝癌的危險因子,又易引發家暴等社會問題,因此把酒癮治療做為重點目標。她說,雲林縣創先例,將酒癮治療化被動為主動,採取策略,廣佈據點,位在北港的諸元內科醫院為雲林縣酒癮治療機構之一,一方面針對患者提供肝臟疾病治療,同時媒合其他院所精神科醫師進駐諸元醫院執行酒癮治療,讓患者治標也治本。衛生局也從各管道推動跨科別轉介,訂定飲酒問題個案轉介與醫療服務流程,例如肝膽腸胃科發現酗酒者,可轉介到酒癮治療機構接受諮詢或治療酒癮。【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9-08 醫療.眼部
戴隱形眼鏡烤肉隱形眼鏡會融化?專家告訴你真相,睫毛會先遭殃
近年來,中秋節變成烤肉節,眾多親友揪團烤肉,但網路傳言「戴隱形眼鏡烤肉,隱形眼鏡恐會融化。」果真如此嗎?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表示,遇到危險時,有產生反應動作,一旦高溫,先燒到睫毛,就會先躲開,不可能遲鈍到讓隱形眼鏡融化。不過,烤肉時常有煙灰,容易附著於隱形眼鏡,引發眼疾,建議戴上寬大的護目鏡。烤肉讓隱形眼鏡融化?睫毛會先遭殃戴隱形眼鏡烤肉,隱形眼鏡恐會融化?最近引發網友討論,對此,食藥署表示,這種狀況不太可能發生,因為隱形眼鏡材質耐熱度比人體皮膚或眼部組織還要高,如真的出現融化,皮膚、睫毛必然會先受傷,因此理論上是不會發生。市售隱形眼鏡大都具有高透氧性、舒適性、長時間佩戴等功能,一般可分為硬性和軟性,硬型以PMMA為主成分,折射率適當、透明、質輕,其熔點約為130至140度;軟型隱形眼鏡則以HEMA為主成分,具有較高的透氧性和親水性,其熔點約為50至70度。烤肉時不戴隱眼 主因怕懸浮物沾附人體皮膚耐受溫度約在45度以下,依照常理,隱形眼鏡的材質耐熱度比人體皮膚或眼部組織要高,如果溫度都高到會讓隱形眼鏡融化,那人體的皮膚或眼部組織已先受傷,所以,隱形眼鏡融化的的狀況,理論上是不會發生的。呂大文建議,烤肉時,不要戴隱形眼鏡,因為燒烤肉類、蔬菜時,一定會冒出煙霧、灰塵,這些大顆粒的懸浮物,很可能沾附在鏡片上,如果又用手揉眼睛,恐引發不適。烤肉時,不管有無近視,最好都能戴上護目鏡,來保護眼精。延伸閱讀:.長期配戴隱形眼鏡害你老!醫曝臉部顯老3關鍵部位.可以戴隱形眼鏡去泡湯?眼科醫師警告:嚴重恐導致失明!.為何戴隱形眼鏡會導致紅眼睛?專家剖析原因告訴你★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02 醫療.眼部
癢到受不了!眼睛過敏怎麼辦?原因、症狀及治療一次看,7招預防過敏
眼睛過敏時,會出現眼睛紅癢難耐、異物感、燒灼感和分泌物增多等症狀。眼睛又紅又癢,眼睛過敏怎麼辦?過敏體質者在接觸到花粉、灰塵、動物毛髮等,不僅打噴嚏、流鼻水,有些人也會發生眼睛過敏的情況。在台灣,約有三成人口患有過敏性結膜炎,且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高達七成伴有過敏性結膜炎體質。雖然眼睛過敏對視力不太會造成影響,但是過敏的不適症狀卻非常惱人。究竟眼睛過敏原因是什麼?眼睛過敏症狀有哪些?眼睛過敏怎麼治療?如何預防眼睛過敏?本篇一次整理。眼睛過敏原因眼睛過敏指的是過敏性結膜炎。由於眼瞼及結膜有許多肥胖細胞(mast cell),並富含組織胺(histamine)以及形成發炎反應的介質,而肥胖細胞的表面存有免疫球蛋白E分子(IgE)。當外在過敏原刺激時,會使兩個IgE連結,使肥胖細胞釋放組織胺與介質,進而引起眼睛癢、充血、水腫等過敏反應。根據書田眼科診所主治醫師吳仁斌表示,依過敏性結膜炎臨床症狀表現,可大致分為急性與慢性二種: 急性過敏性結膜炎:當大量過敏原突然進入眼睛,會造成眼睛很眼、結膜水腫及眼皮腫大等過敏反應,常見急性過敏性結膜炎誘發因子如花粉、寵物毛髮等,通常過敏症狀會於數小時後逐漸緩減,避免接觸過敏原可降低發作頻率。 慢性過敏性結膜炎:由於塵蹣、隱形眼鏡等慢性刺激造成眼睛癢、刺痛及充血。眼睛過敏症狀通常眼睛過敏時會出現眼睛紅癢難耐、異物感、燒灼感和分泌物增多等症狀,其中結膜充血與分泌物多是結膜炎的典型症狀,單眼或雙眼不一定,當發炎反應嚴重時,可能會有發生視力模糊、眼睛畏光。嚴重過敏性結膜炎可能造成眼角膜病變及其它併發症。過敏性結膜炎分五類過敏性結膜炎分為春季性、異位性、常年性、季節性、隱形眼鏡性,共五種類型,其中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及常年性過敏性結膜炎最常見。1.春季性常見於初春至夏末期間,好發於幼童、小童及青少年,多數患者在過了青少年後,過敏發作次數會逐漸減少。臨床症狀有眼睛紅、上眼皮翻起的眼瞼結膜部位可能會有鵝卵石狀的凸起,以及輪狀部位出現白色小點,而角膜部位可能出現點狀破皮甚至盾牌狀潰傷。2.季節性由於空氣中散布花粉、孢子等過敏原,故好發於春夏花草樹木盛開時,除了眼睛紅、灼熱感等典型症狀之外,鼻黏膜也會受到過敏原刺激,或由淚液經由鼻淚管將過敏介質帶入鼻子,因此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患者經常合併鼻炎、呼吸道症狀。3.異位性無特定好發季節,空氣中的過敏原為誘發主因,通常發生於成人,經檢查可見,結膜瘢痕以及較小的乳突,有些患者侵犯至角膜之外也有可能因白內障而影響視力。異位性過敏性結膜炎與其它類型最大的不同是患者會有濕疹、氣喘、鼻炎等其它異位性體質。4.常年性塵蟎、寵物毛髮及黴菌是引起常年性過敏的主因,與季節性類似,患者經常伴隨打噴嚏、流鼻水等其它過敏症狀,發炎反應大多局限在結膜,除了分泌物可能造成暫時性視力模糊之外,不太會造成嚴重的視力影響。5.隱形眼鏡性與長期配戴隱形眼鏡有關,由於隱形眼鏡的鏡片與眼球表面摩擦,以及保存液及化學物質殘留。除了發生輕微結膜發炎及水腫、眼睛癢、眼睛刺痛感及異物感等不適症狀之外,也有可能產生巨大乳突又稱巨大乳突結膜炎,巨大乳突可能會摩擦角膜表面、造成角膜破皮,嚴重時可能併發角膜潰瘍,會對視力造成極大影響。眼睛過敏怎麼辦?如何治療?在治療過敏性結膜炎,大多以眼藥水或口服藥物。為減少過敏原聚集在眼球表面,在藥物使用上,一開始會先使用局部抗組織胺、含肥胖細胞安定成分的眼藥水以及人工淚液。嚴重過敏反應時,在治療上會再加上局部類固醇,而嚴重的春季性、異位性結膜炎甚至需要用到口服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另外,眼睛過敏時,若眼睛癢到受不了,可先冰敷眼睛5-10分鐘,應避免大力揉眼而導致血管擴張進而引發強烈過敏反應。如何預防眼睛過敏?想要預防眼睛過敏、降低過敏發作頻率,可先做過敏原檢測,進而避免過敏原。根據《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衛教指出,預防過敏可遵循以下幾點生活守則:1.建議使用濕抹布或吸塵器(可過濾過敏原、集塵袋較多層的吸塵器)打掃居家環境,避免使用掃把、雞毛撢子,以減少灰塵揚起。2.避免接觸過敏來源,如室內不放花草、家中不使用絨毛地毯、布沙發、布製窗簾、絨毛玩具及易沾灰塵的裝飾物等。3.有養寵物者應與寵物區分生活空間,避免寵物進入臥室且在接觸寵物後應立即洗手。4.避免接觸菸、香水、殺蟲劑及廚房煙霧等刺激物物質。5.每 1~2 週以約 55℃熱水清洗外蓋寢具(床單、枕套、被單),避免使用厚重毛料寢具、不使用棉絮類當填充物,且應定時曝曬、清洗寢具,避免塵螨孳生。6.將室內保持溫度 25-27℃、濕度 40-50%,並空氣清淨機來清除空氣中的過敏原以及定期更換冷氣濾網。 更換合適的隱形眼鏡。若眼睛出現不適症狀,應先停止帶隱形眼鏡並且冰敷,不要揉眼睛。參考資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亞東紀念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書田眼科診所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01 養生.保健食品瘋
最強「花青素」食物是什麼?花青素有10大好處 但吃多仍有副作用
許多保健品都標榜含有「花青素」,並指花青素具有護眼、抗氧化甚至抗癌作用。究竟花青素是什麼?花青素功效有哪些?哪些食物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會有副作用嗎?本篇一起了解。花青素是什麼?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是一種屬於生物類黃酮的水溶性植物色素,存在於植物細胞的液胞中各種水溶性的紅色、藍色或紫色類黃酮色素,在不同酸鹼值的條件下,花青素會呈現不同的顏色。在目前已知的花青素中,以紫紅色的矢車菊色素(cyanidin)、橘紅色的天竺葵色素(pelargonidin)及藍紫色的飛燕草色素(delphinidin)等3種為最常見,可以使植物的花朵、果實、苞片、葉片呈現出腥紅色、粉紅色、紫色、藍色,而花青素與醣類物質以糖苷鍵結合後即為花色素苷(anthocyanins)。花青素10大功效好處適量攝取花青素有助於減少氧化反應與疾病風險。花青素功效也有越來越多實證,以下為花青素的10大好處:花青素10大好處1.降血壓:花青素可降低三酸甘油脂及壞膽固醇的水平,同時增加好膽固醇水平,有助調節血壓並防止血壓升高。2.抗發炎:花青素有助於減緩發炎反應,緩解紅、腫、熱、痛。3.抗氧化:花青素具有抗氧化特性,可以幫助清除自由基。當自由基在體內聚集會引起氧化反應,而氧化反應可能導致慢性發炎,增加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風險。4.抗癌:花青素可以對抗自由基、降低發炎反應以及阻止癌症基因變化,有助於預防腫瘤形成並阻止癌細胞擴散及繁殖。5.預防神經退化疾病:花青素可保護神經元避免受到氧化刺激、抑制神經炎症和調節細胞傳導途徑,增加流向大腦的血流量並激活控制記憶、語言和注意力的大腦區塊,有助於預防阿茲海默症等大腦退化疾病。6.穩定血糖:研究指出,花青素可以緩解發炎反應並增加葡萄糖耐糖量,有助於預防第2型糖尿病。另外,有研究發現,花青素補充劑可提高胰島素能力,進而防止血糖飆升。7.預防泌尿道發炎:花青素及前花青素的抗氧化作用,可抵抗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黏附在尿道壁上並抑制細菌生長,降低細菌在泌尿道造成發炎機率,達到預防泌尿道感染。8.改善消化:花青素有助促進腸道微生物菌群,改善腸道健康。研究發現,肥胖人士在食用花青素及少量纖維8周,腸道中的厚壁菌門及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減少達25%,而擬桿菌則大幅增加150%,厚壁菌門是有助於消化並促進吸收脂肪。9.預防脂肪肝:吃下高脂飲食後會大幅增加肝臟組織中的脂肪細胞,而花青素能降低脂肪細胞。10.有益眼睛健康:據廖偉呈藥師指出,花青素的抗氧化作用,可幫助清除自由基,減輕對眼部水晶體及視網膜的傷害、減輕初期近視發展的潛力、促進視覺敏銳度提升夜間視力以及預防因老化引發的白內障及黃斑性病變問題。花青素食物推薦雖然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花青素,但可從食物中攝取。根據Zoe保健食品營養師整理,以下12種常見含花青素食物及每100g的花青素含量: 花青素保健品怎麼挑?市面上有各式各樣標榜含有花青素的保健品,何采璇營養師建議,在挑選護眼保健品應注意以下3件事: 具科學實證之產品:留意產品或搜尋產品頁面是否有相關研究科學實證,建議可挑選成分為北歐野生種藍莓的產品,功效較有保障。 選擇複方配方:選擇含有葉黃素、花青素與維生素A的複方保健品挑,護眼效果更好。 適口性高:建議挑選味道自己喜歡的、顆粒小好吞服的產品,適口性高才有意願持續使用。Q1、花青素有副作用嗎?攝取富含花青素的天然食物是最有效且安全的方式,但花青素補充劑建議應保守選擇。由於透過花青素補充劑可能會比從食物中攝取而獲得更多的多酚,根據動物研究,高劑量的多酚補充劑可能會造成腎臟損傷、甲狀腺激素分泌失調甚至導致腫瘤,且多酚補充劑有可與部分藥品產生交互作用,建議從天然食物中攝取花青素較為安全。Q2、葉黃素、蝦紅素、花青素護眼功能差異?根據廖偉呈藥師指出,葉黃素有吸收藍光及抗氧化的作用,保健品須服用至少2-4個月以上才效果;蝦紅素除了抗氧化外,可藉由改善眼睛調節力、抑制眼睛發炎、增加視網膜細微血管的血流量,達到改善眼睛酸澀疲勞及抗發炎的作用,須連續服用2-4周才有效;而花青素可改善眼睛微細血管循環,若搭配松樹皮萃取可能具有調節眼壓的效果。【參考資料】恩主公醫院、Healthline、克里夫蘭診所、國家醫學圖書館、Dr.Axe、香港保健食品協會【延伸閱讀】 血液循環不良難怪視力變差!眼科醫師:3分鐘「指甲按摩術」,改善青光眼和飛蚊症
-
2023-09-01 醫療.眼部
20歲後出現「大小眼」、睫毛倒插…小心是「這疾病」!凸眼症狀惡化 眼球難轉動
年約30歲的陳姓女子,去年開始連續6個多月出現不明原因的畏光、常流眼淚感到不適,雙眼時常紅腫,並且眼球愈來愈凸出。曾經到住家附近眼科診所求診,但症狀持續未好轉,本想到大醫院求診,礙於疫情而暫緩,直到她的眼球轉動愈來愈不靈活、視力明顯下降、出現色差和複視等較嚴重的眼睛問題,當影響到生活時才轉到大醫院就醫,經醫師確診為「甲狀腺眼疾」,透過眼窩減壓手術改善症狀後,生活復歸正常,眼球也不再凸眼。甲狀腺眼疾與甲狀腺疾病有關嗎?常見症狀有哪些?長庚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廖依琳說,甲狀腺眼疾不一定都與甲狀腺疾病有關,但有四成的機率,甲狀腺眼疾是同時伴隨著甲狀腺疾病,最常見是甲狀腺亢進,其次是甲狀腺功能低下。女性發生率約為每10萬人口有16人、男性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2.9人,發生機率不高,全年齡都可能發生,而甲狀腺眼疾常被誤診,甚至未能即時診斷,導致患者延誤治療時機。甲狀腺眼疾常見症狀●眼周軟組織紅腫●結膜紅腫●眼瞼攣縮●限制性眼肌病變:複視、視力下降、明顯凸眼。甲狀腺眼疾症狀2何時會影響日常生活?治療選擇有哪些?廖依琳說,甲狀腺眼疾的症狀都是後天會逐漸出現,以眼瞼攣縮而言,如果20歲以後,眼睛開始出現大小眼、高低眼、露出眼白,又或是睫毛開始倒插都是明顯的症狀,但不少患者會以為是年紀導致的臉部肌肉不平衡,會去割雙眼皮、整形,完全沒有意識到可能是甲狀腺眼疾。廖依琳說,甲狀腺眼疾初期症狀幾乎都會被漠視,等到出現嚴重的凸眼,或紅眼卻無法用藥物改善後,才會有意識。她在臨床上遇到很多患者都是被當作其他疾病治療過好一陣子,到了40歲,甚至60歲才被確診。治療方式得先確定患者是否有甲狀腺亢進或甲狀腺功能低下,通常得先控制甲狀腺素分泌,並給予眼睛藥物的治療。如果患者已經出現嚴重的凸眼,包含有眼窩脂肪增生、眼外肌纖維化、雙眼複視、暴露性角膜炎及壓迫性視神經病變,特別是眼球已經難以轉動時,就必須要立即接受手術治療。當這類症狀發生時,通常六個月到一年半左右就會影響到日常生活。手術治療甲狀腺眼疾仍需醫病配合,才能達最好成效眼窩減壓手術並非是一種新型手術,但近年醫學上可透過電腦斷層3D重組的即時影像,面對已經出現脂肪增生及眼外肌肉肥大而改變的眼窩構造,更精準定位眼窩骨的重要標記,幫助醫師手術中辨識眼窩鄰近的重要器官,像是鼻竇及顱底,爭取最大範圍的減壓空間。廖依琳說,長庚目前已完成多例甲狀腺眼疾的減壓手術,由於甲狀腺眼疾是相對難治的疾病,需要與醫師長期配合治療,才能獲得良好的醫療方針,並改善生活品質。(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26 醫療.眼部
護眼營養素「葉黃素」爆量吃,她外觀竟起驚人變化!保養黃斑部 醫建議這樣吃、這樣做
「葉黃素雖然對黃斑部很好,也不能吃太多….」一名年逾65歲的婦人一踏進台灣眼科學教授學術醫學會理事長、臺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楊長豪的診間,他一眼就看出不對勁,這名婦人全身皮膚發黃,膚色明顯不自然,問診後發現,原來這名婦人把保健食品葉黃素當糖吃,一天吃很多顆,楊長豪馬上提出勸戒,後來這名婦人暫停服用葉黃素,膚色才終於恢復正常。保養眼睛黃斑部 醫師建議這樣吃、這樣做!楊長豪解釋,眼睛黃斑部操控九成視力功能,其中充滿感光細胞,而感光細胞的主要成分為葉黃素,目前有花椰菜、南瓜、菠菜等天然食物含葉黃素,一天葉黃素攝取量只要約20毫克便已足夠,只要飲食均衡,便可從天然蔬果、食物攝取足夠葉黃素,若透過飲食無法獲得足夠葉黃素,也可考慮藉由保健食品吸收葉黃素,但劑量不宜過多,像坊間有些葉黃素保健食品,一顆可能就含30、40毫克葉黃素,只要一不留心,很容易攝取過量。對於眼睛黃斑部的保養,楊長豪也提醒,手機、平板等3C產品常會發出藍光,與紅光、綠光相比,藍光的波長比較短,相對來說,能量也比較強,所以對黃斑部的傷害比較大,短期暴露也許影響不大,但只要時間一拉長,傷害就會日積月累,黃斑部健康就會受到劇烈影響,因此要避免長時間使用3C產品,以減少藍光傷害。血糖失控,也會損害黃斑部健康眼球構造像一顆兵乓球,最前面是角膜,再來是水晶體,視網膜位於水晶體後方,而黃斑部位於視網膜中心,動物界中,只有靈長類才有黃斑部,這就好像傳統照相機底片的概念,當感光細胞接收到影像、光線資訊,就會透過視神經,將資訊傳到大腦,一般人就可順利「看到」東西。事實上,血糖過高,也會嚴重損害眼睛黃斑部健康。楊長豪表示,當糖尿病血糖失控,很容易引發「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異常作用,此時,視網膜血管就好像壞掉的水管,開始滲漏、不正常增生,血液中的液體、紅血球、蛋白質、脂肪等滲出血管,聚積在黃斑部,便形成黃斑部水腫。小心黃斑部感光細胞凋亡,再也無法挽回「感光細胞一旦凋亡,就再也無法恢復!」楊長豪醫師解釋,當黃斑部中的感光細胞浸泡於上述物質,加上血糖傷害,長時間下來,感光細胞開始凋亡、失去功能,病患就會常常視力模糊、扭曲,或看東西出現黑影,除了買東西看不清楚價格、重要訊息、行車安全受影響,有時看到熟人也無法快速辨識,在人際關係上,也常引起許多困擾。楊長豪醫師叮嚀,對糖尿病病患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好好控制血糖,且要定期接受眼底攝影、干涉光視網膜斷層掃描等檢查。無論是不是糖尿病患者,民眾只要發現有視力模糊、看東西變形、扭曲,或看東西時,部分影像變大、變小,建議就要盡快就醫,接受詳細檢查,以找出病因、及早展開治療。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治療新知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治療選項:第一線治療:眼內注射眼科新生血管抑制劑第二線治療:類固醇第三線治療:雷射燒灼衛生福利部健保署自2023年2月起,放寬眼科新生血管抑制劑給付針數,最多給付14針,糖化血色素( HbA1c)需達到一定標準,注射藥物後,黃斑部水腫、視力也都必須有改善,才符合後續申請資格。(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25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台灣全民健保何去何從?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台灣的全民健保」,這議題是來自於幾星期前「病人的不滿」而引發有關健保的檢討,我們邀請三位不同背景的醫師說出他們的看法。一位長年關心醫療品質的區域醫院院長認為在現行的健保制度下,許多醫療院所「衝量」導致醫療品質的偏差是難辭其咎的。→想看本文一位對健保政策頗有研究的全國醫師公會理事發表他對政府政策的建議。→想看本文我們也邀請健保署任期最久、被譽為「對醫界最友好的署長」,在他甫功成身退之際,與我們分享他的看法。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提高台灣醫界以及社會賢達對健保政策的了解,我們也期待這議題可以在「醫病平台」繼續討論,讓醫病雙方更了解如何努力,維護這「不能倒」的台灣健保繼續改進、永續經營。「醫病平台」邀約我以過去身為第一線的臨床外科醫師與現在的公共衛生教授,以及剛卸任的健保署署長的立場,回應林逸民醫師,對台灣健保制度所表達的意見。讓讀者(包括醫界以及社會人士)能更深入了解這困擾大家很久的健保癥結何在。說真的,台灣健保是大部分民眾滿意,醫界是很不滿意,民眾對少數醫界的看病態度也是很有意見。公衛學者與醫界同儕最喜歡說健保制度要翻修,來個三代健保、論人計酬、論質計酬,好像有一帖處方就可改革健保。但是,我真的覺得前輩規劃的單一保險人與總額預算概念,是台灣全民健保運作的神來之筆!在我生命過程中,當腎臟移植外科醫師時,面對自我要求給病人百分百成功手術與好的移植存活率是壓力最大;擔任醫院院長時,要有盈餘發獎勵金的經營壓力是其次。感恩自己的醫療生涯能有機會在健保署服務六年八個月,追求自己對健保改革理念的落實。面對人性,秉持努力與健保署同仁們、醫界同儕們溝通很多信念,如何在政府公衛體系照顧民眾健康的責任與醫療體系經營的實務間取得平衡點是改革核心。我老家在雲林縣虎尾鎮,是公務員家庭,高中就上台北念書,爸媽每個月給我固定總額的生活費,我必須學習如何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別讓家鄉的爸媽操心。政府投資健保、健康照護的資源不夠?我們又該怎麼改善呢?醫療保健支出占 GDP比最高的國家是美國的18.8%,大家可能有住在美國的親友,不妨打聽他們對美國的醫療制度滿意嗎?高昂的醫療支出,若沒有效率務實管理,並無法對價呈現於高醫療品質。台灣健保每年醫療費用支出是所謂總額,今年有新台幣8,300多億元,健保對醫療體系的醫療服務的給付是給點數。所以,當整體醫療服務點數大於實際總額時,醫療服務的點值就是一點小於一元。醫界若大家都有「衝量」的心態,必然會不滿做同樣醫療行為,拿到的回饋卻反而更少。大家也都知道投資健康要成本,都只會說這是政府的責任,然而,我們應該提醒醫療資源的務實使用也該是民眾的責任,羊毛出在羊身上啦!否則我們全體人民都必須共同承擔調高繳交健保費用來獲得好的醫療照護。台灣健保目前是單一保險人制度,在考量病人最大利益下,運用其管理優勢,將目前的醫療資源最大化利用,給予醫療人員合理給付是務實的努力方向。在台灣若要投入更多的醫療資源,當然涉及健保費率的調整,則是執政黨政府莫大的壓力,那是政治議題!健保已開辦28年,對於各項醫療給付的規定,均需要與時俱進予以精進,舉例而言:健保署以往原規定同一位醫師每月執行若超過40例白內障手術時,需向健保署申請事前審查,通過審查後才可施行手術。當年、此類限制有其時空背景考量,主要是希望各專科間的服務量與健保資源申報的衡平。然而,隨著人口高齡化和3C產品的方便性,白內障手術治療需求病人數逐年增加,有些眼科診所因收治病人數較多,為規避行政程序,以其他醫師名義申報手術致衍生糾紛。對於此類健保規範的爭議,並非由健保單方面即可修訂的,尚需經由醫界的共擬會議研議。共擬會議係由各專科籌組,面對健保總額上限的現實考量,每一項提案均需考量病人最大利益與與專科別間的競合。在與醫界溝通逾兩年,終於獲得共識,於100年12月9日召開「全民健康保險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決議刪除「醫師執行白內障手術每月40例以上須送事前審查」規範。回歸醫療專業判斷,以管理取代特定手術量須事前審查規範,期望以合理化的健保管理措施,與醫界合作,共同照護病人。落實分級醫療,推動使用者付費部分負擔才是健保永續發展的核心管理,這個策略能體現臺灣醫療系統的價值、持續導入對患者有價值的創新藥與醫材、強化政府施政穩定的基礎。投資健保就是投資健康,而健康的民眾就是政府施政穩定的基礎。否則、讓健保資源點點滴滴地持續流失,健保困境一定一直在泥沼打轉!個人相信唯有提供醫療體系有快樂工作環境,民眾自然能獲得優質醫療照護。期許能夠改善健保署、病人與醫療提供者的夥伴關係,身為醫師的背景,我一向以病人最大利益為考量,在健保預算有限之下,將不必要浪費節省下來,才能有健保資源讓醫界得到合理報酬,醫界得到合理利潤,民眾也才有機會享受真正社會福利感的全民健康保險!互勉之!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8-21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衝量」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台灣的全民健保」,這議題是來自於幾星期前「病人的不滿」而引發有關健保的檢討,我們邀請三位不同背景的醫師說出他們的看法。一位長年關心醫療品質的區域醫院院長認為在現行的健保制度下,許多醫療院所「衝量」導致醫療品質的偏差是難辭其咎的。一位對健保政策頗有研究的全國醫師公會理事發表他對政府政策的建議。我們也邀請健保署任期最久、被譽為「對醫界最友好的署長」,在他甫功成身退之際,與我們分享他的看法。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提高台灣醫界以及社會賢達對健保政策的了解,我們也期待這議題可以在「醫病平台」繼續討論,讓醫病雙方更了解如何努力,維護這「不能倒」的台灣健保繼續改進、永續經營。最近醫病平台有個主題是「病人的不滿」。有一位92歲的病人,經過白內障手術,向醫師表示視力沒有改善時,這位名醫的態度突然變得不友善,令病人感到錯愕及失望。同樣是眼科的林逸民醫師,受邀對於這個事件表達他的看法。因為林醫師沒有看過這位病人,他認為他不應該對此個案做評論。但是根據他對台灣醫療的觀察,他認為這種事情的發生與台灣的的健保制度脫不了關係。林醫師感嘆:「『健保制度』造成醫病之間的緊張關係與日俱增,在當前的健保制度下,醫療院所既使是本應是學術殿堂的醫學中心,也都高度要求『衝量』,導致醫師不得不衝高診次、開刀數。然而,人非聖賢,每天如此高的診次,勞心之餘,對待病人態度上就更容易偶有疏忽。衝高刀數,其中發生醫療糾紛的機率就提升,結果造成醫師有高度防衛心理,嚴重妨礙醫病之間的溝通。這固然讓病人不滿,對醫師來說也是困境。」我非常同意人不是聖賢,經年累月「衝量」的結果,醫師太勞累,就容易對病人失去耐心,失誤的機率也會升高,這是不爭的事實。選擇醫療工作為終身志業的我,一直認為施行「全民健保」使得所有民眾都能免於因病而貧,或因貧而無法就醫,是政府最大的徳政。但是,當健保在沒有經過嚴謹而周全的規畫,費用沒有成本精算、疾病的輕重不分、不同工卻同酬、醫療分級、轉診制度沒有做好規範等問題重重的情形下,因選票考量而匆促施行,我就預測它是災難的開始。不良的健保制度而造成醫學倫理淪喪、醫療品質下滑,是三十年來我心中最大的痛。以病人最有感的門診為例,任何有一點謙虛感的醫師,應該都知道不論醫師能力多強,都不可能在三兩分鐘內,每一次都做出正確的診斷。可是健保開辦至今,台灣醫院「衝量」的問題不但沒有改善,還越來越嚴重。民衆也許不是很清楚,在台灣,健保門診花費是健保總額佔比最高的項目之一,台灣民眾每年平均看病次數從健保開辦前的12次,逐漸上升至近幾年,達到15.9次,可能是全球最高。相較OECD國家8到9次,幾乎是兩倍。另外,值得民衆參考的是,澳洲民衆一年平均看5.6次門診,平均看診時間是15分鐘;美國是看4次,看診時間是13至24分鐘;瑞典是3次,看診時間是22.5分鐘。三十年來,我在臨床現場看到太多因為醫師沒有花時間仔細問診、用心做身體檢查而延誤診斷的病例,其中不少因而失去治癒的機會,令人痛心疾首。不用說癌症,其實任何誤診,都可能造成生命的危險。舉個例子,有位熟人因膝蓋痛,到一所醫學中心看診,被診斷是痛風而接受了治療。兩天後,不但疼痛没有緩解,而且痛到受不了!因為已經是下班時間,找不到主治醫師,他就找我求救。我看他過去抽血的檢查,尿酸值都不高,再仔細觀查他的膝蓋,懷疑是細菌性關節炎,請來感染科醫師直接做關節穿刺做細菌培養,果然證實我是對的。使用經靜脈抗生素治療後,很快就康復了。林逸民醫師質問,今天在台灣,病人對醫師的不滿日漸升高,從制度面看,健保是否陷醫師於不義?的確,自健保開辦以後,絕大多數醫院的經營者是被健保牽著鼻子走,而醫師則被續效支薪制度所驅使,「衝量」變成不得不做的事。個人認為,醫師看太多病人,固然因為工作勞累而對健保不滿,可是醫師看太多的病人,最終的受害者其實是病人。健保制度事實上陷病人於更大的不義!長久以來,在台灣的健保制度下,因為沒有分級醫療的限制,台灣民眾從診所到醫學中心,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想看什麼醫師、看哪裡的醫院,都可以隨意掛號,自付額也不高,其自由度全球第一,所以民眾對於健保的滿意度很高,政府官員更引以為傲!而我個人因長年在第一線,從病人的不幸遭遇觀察到,不良健保制度導致醫療行為偏差、醫療品質惡化、健保資源浪費的實況,焦慮感不斷地升高。因此三十年來,我對健保的建言與批評從未間斷。當年復一年,眼看著醫院集體「衝量」的問題,不但沒有改善,還在繼續惡化中,感到非常無助。近日報載,為了解決醫療爭議訴訟,衍生醫病關係的對立、高風險科別人才流失、防禦性醫療等問題,衛福部自二十二年前提出草案,直到現在,終於公布[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施行細則,打算明年元旦上路。看到這個法案,深有「豈不本未倒置?」的感觸。心裡想,等到病人已經受到傷害再來調解,就是調解成功,都無法改變傷害的事實。「預防」醫療事故,不是應該從充許醫師花足夠的時間,好好看病開始嗎?既然任何有一點想法的醫師,都知道病人的不滿、醫師的疏失,大多是門診、開刀「衝量」所引起的,健保署為什麼不從問題的癥結所在對症下藥?卻還繼續放任醫界「衝量」,結果病人對醫師的信任感只會越來越薄弱,醫療不良事件也會越來越多,再多的調解,也無補於事。責任編輯:吳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