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4 醫療.自體免疫
搜尋
皮屑
共找到
155
筆 文章
-
-
2022-09-02 醫療.皮膚
刮鬍刀最好別放在浴室!刮鬍子6原則防發癢、受傷、感染
民眾刮鬍子的時後常會覺得納悶,明明就好好的刮,為什麼還是發癢、受傷?其實刮鬍子不只需留意時機點和刮鬍子的方向,也有許多細節可多留意,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醫師指出6原則避免踩雷,助防發癢、受傷、感染! 刮鬍子要順著刮?逆著刮? 皮膚科醫師:可「先」順著刮 刮鬍子的最佳時機?首先是刮鬍子的時機點,曾奕騰醫師表示普遍建議在洗臉、洗澡等清潔後,除了一般洗澡的溫熱水可讓鬍鬚根部軟化,更有利刮鬍子外,也可減少因受傷、皮膚表面的細菌和髒汙等趁虛而入。相反的,自然不建議洗澡前、洗臉前、甚至運動流汗後刮鬍子,以免提升受傷感染的機會。 沒有刮鬍泡怎麼辦?刮鬍子時也建議使用刮鬍泡、刮鬍霜等產品輔助,可以減少皮膚受傷、刺激的機會。而若是身邊沒有這類產品,可先用溫水清洗臉部並軟化鬍鬚根部,或是用微溫的濕毛巾濕敷約1分鐘,也可達此效果。 「先」順著刮比較好?刮鬍子的方向,有人習慣逆著刮較乾淨,有人認為順著刮比較好,對此曾奕騰醫師建議「先」順著刮。醫師解釋,逆著刮雖然較乾淨,但較硬、較長的鬍子容易卡刀片、傷到皮膚;順著刮則較安全,但較不乾淨,那麼可先順著將鬍子削短、然後再逆著把鬍子刮乾淨,如此可避免前述兩種缺點。但要留意逆向刮鬍子,較容易造成鬍子斷裂刺進皮膚,形成鬚部假性毛囊炎,也有較高機會在過程中傷到皮膚,需要特別小心,如果刮到一半卡住,應避免硬刮。也建議避免刮鬍子的時候把皮膚拉得太緊,造成鬍鬚根部過短刺進皮膚,也會形成鬚部假性毛囊炎。 刮完鬍子常發癢、不舒服?醫:刮鬍刀也要妥善清潔收納 用完沒洗小心細菌感染:曾奕騰醫師也指出幾個常見的NG行為,提醒刮完鬍子後,不論是手動刮鬍刀或電動刮鬍刀,都務必即刻清洗並晾乾、風乾,否則相當容易滋生細菌、增加後續使用時細菌感染的風險,這或許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人認為自己明明就好好的刮,但還是容易發癢、感染的原因之一。現在電動刮鬍刀也有很多可以直接用水清洗,但也要注意清洗時應把刀頭拆開沖洗內部,若只沖洗外殼,鬍渣、皮屑於內部一樣會滋長細菌,也要定期使用專用清潔液做徹底清潔。 刮鬍刀盡量別放浴室:刮鬍刀洗完後,擺放位置還是避免放在浴室為佳。雖然此處是最方便也最常見的擺放位置,但這地方也容易因為潮濕而滋生細菌,且即便現在的刮鬍刀大多不易生鏽,但過度潮濕也還是會有生鏽的可能,刮傷皮膚再所難免的情況下,除了容易細菌感染,也增加破傷風的風險。 畢竟是刀片,相較其它衛浴用品容易形成傷口,不過好在體積小,建議可帶回房間妥善收納,也可先用吹風機、電風扇先吹乾,存放於乾燥通風的陰涼處是重點。也提醒,手動刀片如果生鏽或變鈍應立即汰換。抓好刮鬍子的時機、方法、妥善清潔及收納,更有助避免發癢、受傷、感染! 《延伸閱讀》 .掉髮怎麼辦?3型態各不同!醫:9成有解,盡早救醫別亂來。 .頭髮掉不停?落髮危機有年輕化趨勢!醫籲及早鼓起勇氣開始治療!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8-21 醫療.皮膚
頭皮臭、有味道正常嗎?醫教6保養助改善,別貿然加強洗頭!
頭皮有味道是許多民眾日常的小困擾,為減少、消除味道,不少人會加強洗頭、使用去油洗髮乳、或是用味道較香的洗髮乳,不過這些方法真的有用嗎?日常又可以如何保養以減少頭皮味道?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醫師指出常見原因,並分享有助減少味道的方法及洗髮乳挑選原則! 頭皮臭、有味道?醫指可能原因:很常見 曾奕騰醫師表示,頭皮會有味道是非常常見的,可說是人人都有可能,但如果有正確洗頭仍有明顯味道,就應留意並就醫。頭皮的味道視個人身體狀況、保養和清潔、外在環境而有所不同,原因包含流汗、皮脂腺的油脂分泌、皮屑及角質代謝等,頭皮上的細菌、皮屑芽孢菌等共生菌也扮演一定角色,共生菌將汗液、油脂、角質代謝時也可能產生味道。另外,若頭皮有受傷、發炎、或其他皮膚疾病,例如乾癬、脂漏性皮膚炎等,細菌感染如毛囊炎、疔瘡、或是頭癬等黴菌感染,頭皮出現分泌物時也容易有味道。抽菸、二手菸、油煙、吃燒烤、吃火鍋等,自然環境中的味道也容易沾上頭髮。 頭皮有味道多洗洗就好? 醫:別貿然加強洗頭 許多民眾為了頭皮健康、沒有異味、不會發癢,會特別加強頭皮清潔,不過對此曾奕騰醫師則勸不要不明就裡貿然加強清洗,頭皮清潔過多過少都不宜。醫師解釋,台灣氣候溫暖潮濕,普遍民眾適合約1-3天洗一次頭,1天最多洗一次,除非在大太陽底下工作、打球、運動有大量出汗出油,才適合超過一次,否則保護皮膚的油脂容易被過度沖洗而失去屏障,或洗太多刺激頭皮。而超過3天沒洗就有可能因過多油脂、汗液等使得頭皮產生味道,醫師也遇過10天洗一次頭的民眾,自然除了有味道外也容易有發癢的情況,洗頭太多太少都不好。 頭皮有味道洗髮乳怎麼挑? 醫指2原則,留意頭皮狀況! 曾奕騰醫師也說明,洗髮乳的選擇有兩大原則,一是可以洗淨頭髮及頭皮,二是洗頭前後不會有乾、癢、刺痛等不適症狀。一般而言,頭皮健康的民眾市售的洗髮乳皆可選擇,在正常管道中販賣的洗髮乳通常都是經過檢驗的合格產品,使用後就看頭皮狀況,若無不適就可繼續使用,若出現發癢、刺痛等不適或加重原先症狀則建議更換。 洗髮乳自然也是鼓勵成分越簡單越好,標榜「比較香的」等特殊需求的洗髮乳,當中加強味道的成分是有可能對皮膚帶來刺激或過敏的機會,頭皮有受傷或有發炎狀況的民眾就需特別留意。而若是頭皮比較容易出油的民眾,可以挑選去油力較強的洗髮乳,但若非如此也不必特別選用。針對乾癬、脂漏性皮膚炎等族群,若不清楚是否適合自己,也可以看診時攜帶詢問醫師。 洗髮乳不能有「矽靈」? 皮膚科醫師破解迷思! 曾奕騰醫師表示,「洗髮乳不能有矽靈」這迷思在許多人的心中根深蒂固,矽靈汙名化的標籤存在已久,事實上矽靈(矽靈油)這種人工合成油類,可以讓頭髮較滑順減少毛躁,且很容易就可用不含潤絲的洗髮精洗掉,目前沒有研究能確切指出矽靈會造成頭皮刺激、落髮或癌症。許多民眾頭皮症狀沒有改善,會特別去選用無矽靈產品,但多半沒有幫助,因為從普遍醫學研究來看,頭皮症狀本來就和矽靈無關,大多是其他疾病造成,如脂漏性皮膚炎、乾癬、發炎、感染等,沒有獲得正確診斷和治療,症狀自然不會好。 頭皮有味道日常如何保養? 醫教6招助降發炎、減異味! 頭皮味道和身體健康狀況息息相關,雖說有味道是正常的,不過若要避免,曾奕騰醫師建議以「避免身體發炎」著手。包括規律作息避免熬夜,以免內分泌失調。抽菸、酗酒等對身體不利的習慣也盡量減少。日常可多運動、培養日常興趣等,適度紓壓避免影響荷爾蒙。均衡飲食並盡量以低油、低鹽、低糖、多蔬果及原型食物為主,減少吃加工食物的頻率,以降低身體處於發炎狀態的機會。將生活方式盡可能調整成健康型態,身體減少發炎,頭皮健康自然也會較佳。 醫師也再三提醒,若是頭皮真的有味道、味道明顯較重,或是出現頭皮癢、頭皮屑、甚至刺痛等情況,切勿為了止癢、止味道等而貿然加強清潔,以避免加重頭皮正出現的問題,讓症狀更加明顯、問題更加嚴重。應先就醫檢查了解是什麼樣的疾病或狀況所引起,對症治療後才更有助於改善症狀。 《延伸閱讀》 .沐浴乳、洗髮精別裝水!醫指4問題:像用髒水洗澡。 .掉髮、白髮、無光澤怎麼吃?營養師指常見養髮食材,用吃的保養!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8-05 醫療.皮膚
玫瑰斑發作...500隻螨蟲額頭爬 她險趕不上女兒婚禮
來自台中的尤女士,去年在嫁女兒前夕,臉上突然冒出丘疹、長針眼,起初以為是青春痘,經過皮膚科醫師檢驗,才發現自己是玫瑰斑(酒糟),且額頭就有500隻蠕型螨蟲在爬,「看到差點沒嚇死!」所幸醫師耐心陪她度過黑暗期,治療3個月後終於好轉,也如願出席女兒婚禮,她將不必要的保養品「斷捨離」,並聽從醫囑正確保養,現在素顏出門也不怕。玫瑰斑(Rosacea)俗稱酒糟,為慢性反覆性的皮膚病變,主要為血管擴張(Vasodilation)所引起,患者多以女性為主,常見的致病因子包含日曬(紫外線)、天氣炎熱、基因、情緒壓力、蠕形螨蟲、免疫系統以及表皮障壁功能的缺損等。常與青春痘疾病一同被患者視為保養化妝的問題,在沒有專業醫師治療的狀況下對皮膚健康造成傷害。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祕書長許仲瑤表示,玫瑰斑國內發生率介於1至5%,女性與男性比例約3比1,女性較多,患者臉頰會紅紅的,貌似有喝酒,而有「酒糟」別名,但其實玫瑰斑英文Rosacea,意指臉頰像玫瑰紅一般的體質,與酒一詞並無直接相關,不喝酒的人也有可能會罹患玫瑰斑。玫瑰斑分為四種型態包括「紅斑血管擴張型」在兩頰、鼻翼、額頭或下巴,容易潮紅以及微血管擴張。「丘疹膿皰型」長得很像青春痘,不過不會有黑頭粉刺或白頭粉刺。一般多集中在臉的中軸線像是臉頰、人中、鼻子、鼻根下面、跟法令紋中間;有時額頭也會發生(呈現干字型)。而「鼻瘤型」出現凹凸不平的皮脂增生,以及軟組織的增生,讓鼻頭呈現紅、腫,好像一顆球或腫瘤。「眼睛型」輕微時為眼結膜發炎,眼睛灼熱感、乾燥、異物感、沙礫刺痛感、發紅、刺癢、畏光,嚴重時則可能表面破損或角膜炎。許仲瑤說,九成玫瑰斑病人的主要病因,源自於臉上蠕形蟎蟲過度增生。蠕型螨蟲是人體臉部常見的寄生蟲,以臉部油脂及皮屑維生,數量正常的狀況下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過多蠕型螨蟲會咬蝕人類的毛囊表皮,讓患者的皮膚受損,也讓皮膚變得脆弱發炎,導致玫瑰斑的出現。許仲瑤說,像是日曬、過度清潔、保養品與化妝品使用會讓玫瑰斑的狀況加劇,心情起伏大、生活作息的不正常、熬夜等等也會造成蠕型螨蟲的增生。另外其他刺激因子,像是吃太刺激性的食物(辛辣、飲酒)、熱飲,或是泡湯、三溫暖也有可能讓皮膚狀況惡化。許仲瑤建議,免疫力差時容易蠕型螨蟲增生,但平時仍要做基礎清潔、保濕及防曬,尤其一定要做清潔,可用溫和弱酸性洗面乳清洗,也要注意保濕品、凡士林等,不可添加香精,恐會讓皮膚狀況更糟。近期因防疫須戴口罩,建議民眾不要化太厚妝,避免過度悶熱潮濕讓血管擴張。為讓民眾更加了解青春痘、玫瑰斑疾病,今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TARS)正式成立,皮膚專科醫師、理事長邱品齊說,協會成立除了正名「玫瑰斑」以外,期盼讓國人更了解青春痘與玫瑰斑,別再因為臉紅,或是丘疹膿皰而缺乏自信。邱品齊說,要與玫瑰斑和平共處,除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協助,皮膚保養盡量溫和、減少不必要的保養步驟,像是抗氧化、美白、去角質等保養品,也避免使用濕性化粧品(如BB霜、CC霜、卸妝油等),最重要的是要定期回診,遵從醫師指示追蹤與治療,就有機會戰勝玫瑰斑。
-
2022-08-02 醫療.耳鼻喉
耳垢到底需不需要清?耳鼻喉科醫教你安全的清理方式
許多民眾都會使用棉花棒、掏耳棒來清潔耳朵;洗完澡後,也會因為耳朵進水,拿棉花棒挖耳朵,這些看似稀鬆平常的事,可能會對耳朵造成傷害。雙和醫院耳鼻喉科巫承融主任建議,若民眾擔心自己的耳垢很多,可以前往耳鼻喉科診所,醫師會用專門器械幫助民眾清理耳垢,避免自己使用棉花棒、鑷子、衛生紙挖耳朵。耳垢分為:濕型、乾型巫承融指出,人體的耳垢分為兩種,濕的耳垢與乾的耳垢。皮膚每天都會有新陳代謝,耳垢也是,乾耳垢的組成就是一些表皮的皮屑、肉屑;至於濕耳垢的生成原因,主要是外耳道上腺體的分泌物所形成,通常會比較黃一點、黏稠一些。大部份的耳垢不用清理 用棉花棒反而造成耳朵傷害大部份的耳垢不用清理比較好,巫承融解釋,許多民眾會使用棉花棒、鑷子、衛生紙等器具挖耳朵,但這些都可能會造成耳朵的傷害。以棉花棒為例,雖然會挖出一些耳垢,但大部分的耳垢都會被推到更裡面,讓耳垢更不容易自然掉落;假使是使用鑷子的話,由於器具較硬,若夾不對位置、夾太深恐怕會造成耳膜破洞、外耳道的皮膚脫皮或流血。巫承融強調,耳道裡的皮膚不像手、腳上的表皮一樣,挖一挖、摳一摳都不會受傷,耳道皮膚很脆弱,只要稍微一挖就很容易流血,不建議放東西進去耳道,若外耳道有一些液體流出來的話,可以用衛生紙擦乾淨,耳垢不清不會造成什麼症狀、疾病,大部分的耳垢都會隨著時間掉出來,不需要特別清理。「清理耳垢」為耳鼻喉科診所醫療服務之一若民眾擔心自己的耳垢很多或是家人幫忙清理時有一些流血的狀況,巫承融建議,要選擇耳鼻喉科的診所,那邊才有清耳垢的專門器械會比較安全,一般內科診所診所的器械不是那麼完全,只能幫忙夾出小部分的耳垢。對於大多民眾到診所掛號時,要說出「挖耳屎」會感到不好意思,巫承融坦言,耳鼻喉科珍所本來就有這項醫療服務,從實習醫師、住院醫師到主治醫師都有做這套訓練,也都清楚許多病人會來清理耳垢,民眾不需要感到害羞。若到其他診所,像是內科、小兒科等他們可能就不知道該怎麼幫忙清理,畢竟他們的醫療訓練沒有這一塊。最後,巫承融補充,若遇到比較硬的耳垢,第一次可能會清不乾淨,醫師會幫患者滴一些耳垢軟化劑,讓一些耳垢自然流出來,若有較硬的耳垢則要滴個2至3天後再去回診,醫師會再用設備幫民眾清理乾淨。(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耳屎愈挖愈多? 原因出在你「太常清了」 ·耳朵有異物怎麼辦? 醫授「緊急自救原則」:2件事勿做
-
2022-07-21 醫療.自體免疫
皮膚紅癢流膿 健保給付異位性皮膚炎新藥讓她重獲新生
今年30歲的陳小姐,從小就有氣喘、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同學因怕被傳染,碰到她就跑去洗手,甚至體育老師不諒解,游泳課無法下水就被當。求學過程跑遍20、30間醫療院所皆無效果,近年接受健保全身性標靶藥物治療,皮膚狀況才好轉,連帶睡眠品質也改善。陳小姐透露,國三時確診異位性皮膚炎,當時剛從桃園搬到宜蘭,在環境變遷及升學壓力下,爆發全身紅癢搔抓,皮膚總是掉屑、流湯流膿,身體充滿深淺不一的傷口疤痕,飽受同儕的歧視與排擠;起初使用類固醇藥品,不僅效果不彰,還帶來體態臃腫的副作用,讓她更沒自信。陳小姐一度嘗試「偏方」,包括喝符水、洗硫磺澡,最終仍沒見效。最後透過全身性標靶治療,因病況嚴重,迅速申請到健保給付,進行生物製劑療程後,膚況大獲改善,也恢復健康體態,過去一天僅睡2小時,現在能一覺到天亮,外宿也不用擔心傷口會弄髒旅館的寢具。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全身性發炎疾病,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友,往往因無法忍受劇烈的癢感,不斷搔抓,結果造成全身傷痕累累、傷口流湯流血、皮屑滿天飛,嚴重影響外觀和社交關係。朱家瑜表示,青春期正是生理發育及心理發展急遽變化階段,青少年學生此時爆發異位性皮膚炎,不僅因為極度搔癢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且病症惡化及時間變長,研究發現,恐增加4大共病風險,包括過敏、感染、慢性病/全身性疾病及心理精神疾病等,造成嚴重影響。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秘書長姚宗杰說,傳統藥物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效果有限,且有不同副作用,例如青少年注意影響肝腎功能,或導致肥胖、影響發育,但近年新藥改變治療樣貌,以前困難治療的異膚個案,現在經生物製劑,約8成皆無副作用,獲得不錯的改善。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黃毓惠分享,一名高二資優生過去發病時,全身發炎紅腫、奇癢無比,晚上無法睡,白天沒辦法專心上課,就連社團活動與交朋友都無力顧及,不得不休學在家,直到接受生物製劑治療,皮膚症狀獲得改善,歷經5年重拾課業,去年考上大學開啟新人生。姚宗杰說,該生物製劑2018年食藥署給付適用成人,2020年開放12歲以上青少年適用,但需自費,因此國內學會提案爭取,好消息是自8月起,健保新增給付生物製劑用於12至18歲的青少年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並同時調整成年病友申請資格,疾病嚴重度從重度放寬至中重度。黃毓惠表示,很高興健保給付在照顧病友的需求以及參考醫學會的意見下,有了新的規範,希望所有還在茫然、猶豫的異位性皮膚炎病友,都可以鼓起勇氣,再給自己一次機會,無論病況輕重,都要好好配合醫師看診用藥,終究有機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健保藥物。姚宗杰感慨,最近門診有一名17歲女高中生,過去長期服用傳統藥物,出現肥胖、長不高的副作用,身高僅145公分、體重80公斤、BMI高達38,導致她再也不信任藥物及醫護,但其實生物製劑副作用低,治療效果佳,若這名病友及家長願意嘗試,或許可看到不同人生。朱家瑜提醒,除了藥物治療之外,要記得日常保養,勤抹乳液、保持心情愉快,都有助維持異膚穩定。
-
2022-07-10 醫療.泌尿腎臟
男性私密處癢如何止癢?亂洗小心越洗越癢!醫教正確觀念
台灣氣候悶熱,男性朋友時常會出現陰部搔癢不適的情況,有時稍微搔抓一下便沒事,但有時卻一癢就停不下來相當惱人。對此台北市聯醫忠孝院區泌尿科程威銘醫師指出常見原因,並提供改善方式,若真的不行還是建議盡早就醫,以免形成更嚴重的感染。 男性私密處癢常見原因,衛生不佳、清潔過度都要注意!程威銘醫師表示,男性私密處癢黴菌、細菌感染最為常見,像是包皮和龜頭處就容易孳生黴菌、細菌形成發炎,特別是小便沒尿乾淨、包皮包覆、未妥善清潔等更是容易出現。也有許多男性居家僅穿休閒短褲,但又長時間沒洗,又或者洗完澡身體沒擦乾等,這些也容易引起。同樣情況也可能出現其他部位,例如大腿根部,該處也常較為悶熱潮濕,易有黴菌、細菌孳生。而若有香港腳的族群,黴菌也有可能透過間接接觸傳染至陰部。也因不潔原因較為常見,大多數人當下直覺反應是清洗,但若不當的清洗也容易更進一步形成乾癢。 另外,若是癢在陰毛處,也有可能是因為「陰蝨」所引起,此為一種寄生蟲,外觀像皮屑一般細微渺小,主要透過接觸傳染所致,如性行為、不潔的毛巾、衣物、床單等,陰蝨會吸取宿主的血形成傷口,也會引起輕微的過敏反應產生搔癢,類似像蚊子一般。 除此之外,內褲或被當作內褲穿的休閒褲,其質料、染料也是影響要素之一,例如人造纖維、新的但沒洗就穿等情況,皮膚較敏感的族群就容易產生過敏反應。 「對磨症」也是常見原因之一,主要因大腿內側摩擦所引起,在夏季、悶熱時特別容易出現,而肥胖者因大腿較粗較容易形成摩擦,對磨症出現的機率也會相對較高。男性私密處癢4招助止癢!醫勸別亂洗,小心越洗越癢。男性私密處發癢時,許多人會覺得是因為不乾淨趕緊洗一下,也有人會以較高溫的水沖洗止癢,又或者當下以抓癢的方式試圖緩解,對此程威銘醫師表示,不論是用何種方式,發癢的當下代表著該處已正在發炎,應避免在繼續刺激使得發炎情況加劇,因此用沐浴乳清洗、高溫沖洗、抓癢、亂擦藥物等都不適合,特別是沐浴乳、熱水更容易將保護表皮的油脂沖刷掉,進一步形成乾癢,使得原本的原因未改善,又再添加新的發癢因素。 建議當下可適當的以中性的沐浴乳清洗一次,嘗試作適度的清潔,但避免過度,止癢最佳的方式還是以冰敷止癢為主,也可以嘗試使用凡士林等成分單純的油脂,降低因乾癢造成的不適,不過常被當作萬用藥膏的小護士在此就較不建議,薄荷成分對敏感的私密處而言較為刺激,若要自行擦藥建議至少先到藥局詢問藥師,選擇陰部搔癢相關的乳膏。 上述這些簡單的方式都無法止癢,最好的方式自然還是盡早尋求泌尿科、皮膚科等相關科別的醫師協助,以了解搔癢的確切原因,對症下藥。而若是出現紅、腫、熱、痛,或出現較嚴重的破皮、潰瘍等症狀,已不單單只是一般的搔癢,就得盡速就醫,因為恐怕已形成更嚴重的感染。雖然機率不高,但該處的筋膜是一體的,若感染嚴重進入到筋膜,是有可能形成「壞死性筋膜炎」的,糖尿病等免疫系統不佳者得需留意,若症狀不尋常就別再拖。日常防範男性私密處癢,醫:清潔時盡量避免肥皂。男性防範私密處癢,程威銘醫師建議可選擇寬鬆、透氣、通風的材質內褲及褲子,或只穿個短褲,但新買的要先洗再穿,並也需時時更洗。洗完澡也要先擦乾身體再穿內褲、居家褲。另外,也可以適度修剪陰毛,但避免修剪過短或全部剃掉,以免造成刺激。洗澡清潔時建議使用中性的清潔用品,像是肥皂多為強鹼,對該處的皮膚也是一種刺激較為不宜。若有香港腳的民眾,也應積極治療,減少自己傳染給自己的機會。若情況允許,不穿內褲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天然保養方式,透風又舒適。保持生活衛生習慣,更有助減少陰部搔癢的機會。《延伸閱讀》 .香港腳塗小護士有用?常見9招王威傑院長一次解析 .網路止癢偏方真有效?醫師揭異位性皮膚炎正確治療之道!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6-29 醫療.皮膚
OL治頭皮屑愈洗頭愈慘 醫師:不行過度洗清
一名年約30歲的女上班族因頭皮屑多,平日不敢穿黑色或深色上衣,也不敢和同事多靠近,她為改善勤洗頭,結果洗到頭皮又乾又癢,頭皮屑依然「雪花片片」。外科頭皮醫師張祺璋表示,治頭皮屑應找出真正原因再接受專業治療,能避免後續掉髮。這名女上班族有一頭茂密長髮、因為頭皮屑很多,換過很多宣稱有療效的洗髮精,且每天勤洗頭,但頭皮屑不僅沒減少,頭皮也越來越乾燥。近來在疫情之下同事出勤受影響,她因需分擔工作作息改變,頭皮屑變更多,在職場上很困擾,她先生看了不捨,帶她就醫。「很多人有嚴重頭皮屑,第一個想法就是勤洗頭換洗髮精,其實應該找出原因」,樂活健康診所外科頭皮醫師張祺璋說,他替這名婦女檢測頭皮,發現頭皮被層層推積的頭皮屑覆蓋,毛孔也阻塞。若未對症治療,會引起嚴重掉髮。他研判,患者是因生活作息改變、壓力、焦慮、營養不夠、晚睡及熬夜等原因引起頭皮發炎所致。當頭皮已經發炎,卻誤以為頭髮沒洗乾淨,並使用宣稱有療效的洗髮精,過度清洗之下,只會讓頭皮發炎更惡化。張祺璋也說,中長髮婦女若疏於清潔或企圖綁紮頭髮掩蓋頭皮屑,日積月累下也會引起頭皮發炎或惡化,過與不及,都會造成頭皮發炎。因此民眾有頭皮屑困擾時,應找出原因接受專業治療,避免盲目洗頭或擦藥。
-
2022-06-03 該看哪科.皮膚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台灣氣候潮濕,也常出現連續下雨的日子,梅雨季節更是濕到不行,家中許多物品常會出現發霉的情況。不過需要留意的不只物品,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醫師提醒,也要小心「身體發霉」。 台灣悶熱潮濕不只物品發霉,常皮膚癢留意「身體發霉」。 曾奕騰醫師表示,常常皮膚癢的原因繁多,當中就包括受氣候潮濕、黴菌感染影響,使得「身體發霉」,像是民眾較熟悉的香港腳,就是其中一種,醫學稱足癬,也常會合併俗稱灰指甲的甲癬。另外其他身體部位也可能出現感染,例如出現於胯下、股溝的股癬,於身體軀幹、四肢出現的體癬,頭皮、頭髮的頭癬等。而皮膚皺褶處除了皮癬菌感染以外,也可能會有念珠菌感染的情況。除此之外,民眾並不陌生的汗斑,其致病原馬拉色菌屬,也就是舊稱的皮屑芽孢菌,不過廣義而言也是一種黴菌所造成的感染疾病。 身體發霉、黴菌感染,不只發癢影響生活品質。 曾奕騰醫師指出,人體受到黴菌感染,常見會出現皮膚發癢難耐,不過也會視患者的感染嚴重程度、急慢性期、病人免疫反應而有所不同,情況嚴重影響也不僅如此。通常感染程度較嚴重、急性期、免疫反應強的族群,發癢的感受、難耐就會較為明顯,以香港腳為例,就有不少患者出現的不只皮膚癢,甚至皮膚龜裂、滲血等,或更嚴重的引起細菌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當中所需要注意的也包括因為不適不當的抓癢、搓腳使得病情惡化。 黴菌感染好不了4關鍵,醫指常見方法多無治療效果。 面對黴菌感染,民眾大多自行處理,常見如沖熱水、擦小護士、自行買成藥等等,但沖熱水不僅無助殺菌,反而容易額外增加不必要的燙傷,而小護士則對黴菌感染沒用,自行買成藥常見僅達部分效果但無法治癒,許多民眾黴菌感染遲遲好不了,不外乎就是這幾個原因。另外也包括未改善患部及環境,個人習慣依舊不佳等。例如放任潮濕環境不管;有人會覺得穿濕的鞋子無所謂;香港腳正接受治療,卻又繼續穿著有黴菌的鞋子,這樣自然也難好。 醫師建議,民眾若出現黴菌感染,應盡早就醫檢查,尋求醫師協助,多數使用外用抗黴菌藥物就可以有效治療,療程視病況而定,通常約2-4周就會康復。若是較為嚴重、免疫功能不佳的族群,則可能以口服抗黴菌藥治療,一般約2-4周,但療程仍須依據病情進展調整。 治療難易度也會因部位有所不同,若為甲癬或頭癬等,往往相較不易治療,視情況療程約數月或是更久,輕者以外用抗黴菌藥物即可,不過兩者大多皆會需要外用及口服抗黴菌藥物合併治療。而極度嚴重者,則會考慮使用指甲研磨或手術治療。提醒民眾,即便較嚴重的病況以正規治療也會需要一段療程,但換言之以一般自行處理的方式更不容易好轉,因此若受感染還是應盡早請醫師協助為佳,以利早日康復。 保持清潔乾爽、個人衛生,6招防黴菌感染釀皮膚癢! 防範黴菌感染的侵擾,曾奕騰醫師建議,平時也應注意清潔乾爽、個人衛生。除了發現感染應盡早就醫外,原本正在使用的物品也應妥善清潔。容易出汗者貼身衣物可穿著純棉,濕了就更換。運動者也建議穿純棉的三角褲,如此可作為身體部位的防範。而肥胖者則建議減重,並留意皮膚皺摺處濕悶。 足部防範,可穿著毛巾底的襪子或五趾襪,濕了就換或半天就換。並日常準備約三雙鞋作更換,若是出門遇到雨天鞋子濕就應曬乾,隔日不可再穿。也可以準備通風且較不吸汗的拖鞋或涼鞋。 另外也提醒,若有養「有毛的寵物」,如貓、狗、兔子、天竺鼠等,發現掉毛情況或皮膚疾病也應盡早帶至獸醫檢查,以避免被寵物傳染。在注意環境及衛生、留意皮膚狀況、尋求醫師協助下,可有效降低受黴菌感染的困擾。 《延伸閱讀》 .夏季皮膚癢、燒襠怎麼辦?皮膚科醫師推1法寶超止癢! .冬季癢別亂沖水!他痛到開不了口。醫教4招助改善,常見NG別再犯!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4-04 該看哪科.皮膚
早晚溫差大讓皮膚癢?專家教吃5大食物助皮膚保健
●皮膚癢別過度搓洗,以免破皮出血●注意疾病引起的皮膚搔癢●均衡飲食、遠離地雷食物季節更迭之際,常發生季節性皮膚癢,近日早晚氣溫變化大,許多民眾因皮膚紅腫發癢就診,不少患者還抓到破皮流血感染蜂窩性組織炎。WaCare專家、護理師周珈汶表示,季節性皮膚癢又稱為「缺脂性濕疹」,當氣溫變低時,人體分泌的油脂變少,皮膚容易失去水分而變得乾燥、發癢、脫屑,若過度清潔、沖洗熱水,症狀會更嚴重。NG行為 讓皮膚失去油脂周珈汶說,當身體出現白色細小皮屑,表示油脂分泌不足,有些人誤以為洗不乾淨而加重搓澡力道,皮膚反而更乾裂、乾癢。常見的NG行為包括洗澡時水溫過高、過度清潔、不斷沖洗、去角質等,會把皮膚表面的天然水脂層洗掉,失去水分及油脂的保護。哪些人容易有皮膚搔癢的問題?周珈汶說,老年人、小孩、腎臟功能不好者、糖尿病患者及接受化學治療患者等,他們的皮膚油脂分泌會隨著身體功能變化而減少,應加強保護肌膚、調整生活作息,出現傷口時務必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避免細菌感染出現併發症。改善生活習慣 穿棉質衣服周珈汶建議,可從日常生活習慣下手改善,避免或舒緩皮膚發癢症狀。首先是注意沐浴及泡澡次數不宜太多,水溫避免過高;選擇中性或質地溫和的清潔用品,洗完澡後立刻塗抹保濕乳液;穿著寬鬆舒適的棉質衣服;平常要多喝水、做好防曬。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因接觸面多、過度摩擦的搔癢問題也多。周珈汶提醒,皮膚有異常症狀時,不要自行購買外用藥膏,應先就診找出根本問題對症下藥,有些皮膚癢可能是內臟疾病所引起,千萬別忽視搔癢帶來的警訊,錯過了黃金治療時機。注意飲食忌口 補充營養素皮膚發癢、紅腫有哪些飲食禁忌?周珈汶強調,發病時忌吃羊肉爐、薑母鴨、麻辣火鍋等辛辣及含酒精成分的食物,也要少吃重口味油炸食品,這些都會讓身體釋放組織胺,易產生搔癢感。在預防保養飲食上,建議可多吃富含鋅、維生素A、B、C及必需脂肪酸等五大營養素食物,減少身體發炎反應。當皮膚搔癢難耐時,周珈汶建議,可用冰敷緩解,或拍打取代抓癢,若無法改善症狀,一定要就醫治療,勿信偏方,避免造成皮膚二度傷害。皮膚保健5大營養素食物鋅:牡蠣、牛肉、豬肉、南瓜子、堅果維生素A:豬肝、腰子、紅蘿蔔、南瓜、深綠色蔬菜維生素B:糙米、燕麥、豬肉、牛奶、綠葉蔬菜維生素C:花椰菜、甜椒、芥菜、苦瓜、芭樂必需脂肪酸:鮭魚、鯖魚、酪梨、核桃、芝麻
-
2022-03-12 該看哪科.皮膚
頭皮出油、常出現頭皮屑、甚至頭髮變細...有可能是「掉髮危機」 搶救掉髮留意4大徵兆
許多人很在乎自己的頭髮,尤其不想出現禿頭。不少人常會聽說,如果頭皮出油、常出現頭皮屑、甚至頭髮變細等,就可能有「掉髮危機」,但皮膚科醫師提醒,上述的頭髮頭皮問題都是外顯性,互相為不同的頭皮與頭髮疾病問題,至於要如何處理可能出現的掉髮危機?醫師提醒注意以下4種徵兆,必要時可尋求皮膚科醫師治療:1.每日落髮大於100根越診所皮膚科醫師黃幼鳴表示,一般正常的頭皮,約有90%的毛囊處於生長期,10%毛囊為休止期,因此每天有50~100根落髮很正常,醫師建議洗頭時,可以站在大臉盆或塞好塞子的浴缸裡沖水,蒐集落髮量,建議要連看三天,如果每天都有100根以上的掉髮,就要特別注意。2.特定頭髮區域脫落每天頭髮雖沒有掉超過100根,但若是男生出現前額髮際線後退,頭頂髮量稀疏到可看到頭皮,或細毛變多、頭皮出油過多等,或女生出現髮際分線變寬、紮馬尾的髮束變細,都要注意雄性禿的徵兆。3.落髮且有頭皮變化如果落髮數量多,又加上頭皮有發紅、脫屑、長膿泡,或變薄、質地改變等,要小心頭癬或是疤痕性落髮等發炎性問題。4.身體有特定狀況許多身體的特定狀況,也會有掉髮出現,如重大手術、高燒、住院、生產、節食、月經異常(來的量很大)、慢性貧血、荷爾蒙問題等,可能是休止期掉髮,休止期的掉髮可能會多達全頭的30%。
-
2022-02-17 該看哪科.耳鼻喉
常暈眩、耳鳴竟是耳屎太多?醫指8種人易堆積,4步安全清潔
為什麼會有耳屎,真的需要挖嗎? 耳屎或耳垢其實是正常每個人的耳朵內都會產生的東西,主要發生於耳道較外段,由代謝的皮屑、毛髮、加上腺體的分泌物混合而成的。這些或多或少、或乾或濕的耳屎有著濕潤與抗菌、吸附皮屑與灰塵等功能,其實是保護我們耳道的重要因子。 正常來說,透過咀嚼活動與先天耳朵表皮的作用,耳屎、耳垢是會自然慢慢排出體外的,對大多數的人而言不需特別挖耳清潔。但少部份的人因為特殊狀況,或是自己使用工具不當清潔將耳屎耳垢更深的推入,則可能會有耳屎耳垢堆積甚至阻塞的情形,造成耳朵的進一步傷害。 耳屎乾溼、顏色有何不同?2種情況盡早就醫! 台灣一般人常說的濕耳、油耳的耳屎比較容易是淡黃色、蜂蜜蠟黃色或橘褐色,通常會比較黏稠聚集成團;而乾耳的耳屎比較淡,有點灰白色,通常比較是片狀的。通常顏色較深的耳屎是比較陳舊的耳垢,接觸較久的空氣也含有較多灰塵。 多數的亞洲人基因還是偏向乾耳為主,不過門診仍有不少人有濕耳的困擾。若是耳屎耳垢的顏色呈現黃綠色,或是有濃稠液體的流出,乾涸在枕頭上,這可能有感染的現象需要就醫;而若呈現黑色、深紅色,代表耳朵可能有受傷,也應該要尋求醫療協助檢查。 耳屎太多易阻塞,當心暈眩、耳痛、聽力下降! 多數人的耳屎耳垢可以正常排除,當耳屎堆積阻塞時,可能會有疼痛感、悶脹感、聽力下降損失、耳鳴聽到嗡鳴聲、耳內有分泌物或臭味,也有可能合併暈眩。包括使用助聽器、戴耳塞或耳機、耳朵毛髮旺盛、皮膚容易脫屑、不當使用掏耳棒、老人家或是先天耳道狹窄的病人,都有更高的機會因為耳垢、耳屎堆積栓塞堵塞造成耳朵的症狀。當感覺有以上耳朵相關症狀時,或是無法表達症狀的幼童、老人或身體障礙的病人,應該請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診視,透過一般耳鏡或是配有專業耳朵內視鏡的設備,即可確診耳屎耳垢堆積的狀況,更能透過專業的介入,清除堆積堵塞的耳垢與耳屎。 耳屎堆積阻塞易暈眩、耳鳴,安全有效清耳屎這樣做! 1.清潔耳朵耳廓而非伸進耳朵耳道:當耳屎已經堆積時,不當的清潔可能會將耳屎、耳垢更往耳朵深處推,因此用柔軟的毛巾輕柔清潔耳廓與耳道開口即可。 2.使用耳屎清潔溶解液:除了專業醫師開立的處方以外,使用乾淨的礦物油、嬰兒油、甘油、生理食鹽水甚至過氧化氫溶液3-5天,都可以有效地分解或軟化耳屎耳垢,以利後續的治療。但對於中耳外耳炎、耳膜穿孔、感染耳痛或是流膿,則不適合使用這些耳屎清潔溶解的液體。 3.生理食鹽水或稀釋過氧化氫灌洗:在耳屎耳垢軟化分解後,利用乾淨的水或生理食鹽水,以及20ml沖洗針筒輕輕放置在耳道外上方,用等體溫的液體溫柔灌洗,可以將軟化的耳屎耳垢輕柔地洗出,避免進一步的傷害。 4.專業人員配上專業器械的取出:上述的方法雖然可以在家操作,然而若是擔心耳內可能的感染,或是對於比較困難取出的耳屎耳垢,可以在訓練有素的專業醫療人員的診視下,透過特別耳用的器械可以將耳屎耳垢夾出、吸出,並且觀察耳膜是否有感染或破損的跡象。 注意保養、小心清潔,才能用健康乾淨的耳朵 耳垢耳屎其實是能抗菌保溼的耳朵守門員,一般狀況下並不需要特別清潔,若非有特殊症狀發生,過度的清潔反而會將耳垢推入更易造成阻塞,甚至會造成耳道壁與耳膜的傷害,得不償失。自行清潔盡量在外耳即可,在安全環境下輕柔緩慢為原則,避免過度用力或深入。 至於如坊間很多吸耳屎的小工具,在很多人身上都沒有效果,頂多只能吸些皮屑;傳統耳燭雖能去濕,但無法吸出耳屎耳垢。若真的時常有耳屎耳垢堆積的問題,建議每3-6個月或甚至12個月,尋找專業耳鼻喉科醫師或是有認證的治療師,做審慎的檢視與治療,才是安全又有效的方法! 《延伸閱讀》 .頭暈4類型一張圖了解!醫:成因各不同,3情況盡早就醫! .抬頭、翻身突然暈眩 耳石脫落症相關症狀盡早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16 該看哪科.耳鼻喉
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怎麼分?醫師詳解3者症狀差異及如何診斷治療
臨床上常常會碰到病人因為鼻塞、流鼻水或打噴嚏至耳鼻喉科就診。有時病人會分不清楚這樣的症狀到底是感冒、過敏性鼻炎還是鼻竇炎。另外,既然有過敏性鼻炎,難道也有非過敏性鼻炎嗎?讓我們來逐一說明。什麼是鼻炎?其實只要鼻腔黏膜有發炎情形,就可以稱之為鼻炎。而導致鼻炎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三類:1.感染性、2.非過敏性及3.過敏性。感染性鼻炎是由病毒或細菌等病原體感染鼻腔造成,症狀常是急性發作且持續數天不等,最常見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鼻炎,也就是常見的感冒,通常會自行緩解,如較不舒服可使用藥物治療。非過敏性鼻炎,代表著並非因為過敏而導致的慢性鼻炎,常見的原因包括職業(如曝露在有機溶劑或粉塵之中)、賀爾蒙改變(特別是懷孕婦女)、自律神經失調、藥物導致等等;而不管哪一種鼻炎,症狀通常都是鼻塞、流鼻水、鼻子癢或嗅覺變差,所以需要醫師仔細詢問來正確診斷。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及診斷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主要以鼻塞、流鼻水、打噴涕為主,其他症狀包含鼻子、上顎及喉嚨癢、鼻涕倒流、慢性咳嗽、頭昏腦脹、注意力無法集中、眼睛癢、鼻塞而血液循環不好造成黑眼圈、鼻塞而張口呼吸、長期揉鼻子使鼻樑有橫向皺褶等等。診斷常需要靠詢問症狀的持續時間及發作情形,並檢查是否有鼻黏膜腫脹(如圖一)、鼻樑橫向皺褶、黑眼圈等等,亦可抽血檢驗過敏源,以及使用鼻鏡檢查鼻腔來排除其他疾病。 過敏性鼻炎的原因過敏性鼻炎的原因主要是由1.遺傳過敏體質及2.環境過敏原交互影響,導致鼻腔慢性發炎。遺傳過敏體質方面,如果父母一方有過敏體質,則子女有30%的機率有過敏體質;如果父母雙方都過敏,則機率上升到50%。環境過敏原方面,常見的過敏原包含塵螨(75%)、蟑螂(10%)、黴菌、寵物之皮屑毛髮等等,如果症狀是季節性的發作,則以花粉為主。在台灣,大約有24-29%的成人及40-50%的孩童有過敏性鼻炎,大多數的過敏性鼻炎好發於20歲前,而其中超過一半的人症狀持續10年以上。過敏性鼻炎跟感冒、鼻竇炎的差異至於要怎麼區分是感冒、過敏性鼻炎、還是鼻竇炎呢?我們可以透過症狀跟時間來簡單區分。前面有提到,感冒通常持續時間較短,復原時就不會有鼻子的症狀;過敏性鼻炎會持續較久,症狀可能時好時壞;鼻竇炎則多了膿鼻涕及臉脹痛的症狀,並依照持續時間(三個月)來分急性或慢性鼻竇炎。如何治療過敏性鼻炎?◎治療過敏性鼻炎大致有三個方式1.預防過敏原2.藥物治療3.手術治療◎如何預防過敏原1.使用防蟎寢具2.每兩週用熱水(50-70度)清洗寢具3.避免使用毛毯及絨毛製品4.降低家中濕度(
-
2022-02-12 該看哪科.皮膚
膠原蛋白流失、老人斑、長皺紋怎麼辦?醫師詳解皮膚如何變老,傳授4招保養秘訣
皮膚是如何變老的?年紀大了,皮膚多斑點、暗沉、皺紋、乾燥,也有的皮膚薄如蟬翼,容易受傷。究竟皮膚是如何變老的呢?皮膚分為真皮層及表皮層,表皮層的最外層是「角質層」。年輕人的角質細胞二十八天代謝。老年人的角質細胞四十二天才會代謝,所以角質層薄,加上剝脫不良,局部堆積而形成老人斑,表面不平則使光線的反射不均勻,造成顏色暗沉。此外,皮膚的天然保濕成分(脂肪、膽固醇、神經醯胺)隨著年齡增加(服用降血脂的藥,或是高血壓、高血糖等也會影響),分泌會減少,使皮膚變乾,產生皺紋及皮屑。由於身體自然保濕因子的運作障礙,年輕人可能三天就適應新環境的乾燥氣候,老年人卻可能要一個星期才調整好。年齡增加,最大的變化在真皮層年輕的皮膚,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的形狀一致,排列整齊。而老化的皮膚,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斷裂、變胖、交叉、連結,一片錯亂,失去彈性及延展度,並且,纖維母細胞產生的膠原蛋白與彈性纖維變少,無法修復本身結構的改變。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是由我們體內的降解酶分解、代謝,而陽光的紫外線會加速降解酶的作用,因此長期曝晒於日光的人,真皮層的厚度平均可能減少百分之二十至八十。斷裂的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便構成「薄如蟬翼」的老化皮膚。了解皮膚老化的機轉後,我們可以這樣來照顧皮膚:一、注意健康及營養:皮膚的狀況與全身健康有關。自然保濕因子是蛋白質,保濕成分是脂肪、膽固醇、神經醯胺,因此均衡的營養很重要。二、避免過度曝晒陽光:四肢最好以棉質衣物覆蓋。三、避免過度清洗皮膚:年紀大了,皮膚的油脂減少,容易乾癢,應該避免過度清洗。四、問題盡早處理:熟年皮膚容易受傷,也容易長疣、痣、老人斑、粉瘤,盡早處理,可以避免併發症。【延伸閱讀: 人生猶如馬拉松,任何年齡都能圓自己的夢想!林靜芸:我七十歲,我正在挑戰自己】※本文摘自寶瓶文化《不老的挑戰:創造理想的老後》
-
2022-01-19 養生.運動健身
痘痘一直冒不停?快遠離這三大壞習慣!
壞習慣是導致長青春痘很重要的原因,統計國人有50%~80%的人會因為壓力大而長青春痘!這一集莊盈彥醫師會把長青春痘的原因分享給大家,大家看看是不是有這些習慣喔。青春痘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症狀,它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常常會因為一些壞習慣造成青春痘,像是會接觸臉部的保養品或髮品,甚至是現代人不離身的手機都會造成青春痘,青春痘六成好發在臉部,前胸與後背也有四成的機率。醫師建議出外穿著的衣物,即使沒出汗也不要重複再穿,因為皮膚每天都會排出大量的皮屑及油脂,還有運動後吸附汗水跟髒汙的衣物也要盡快換掉,可以的話就沖洗身體,讓皮膚處於乾淨的狀態下,過度活躍的皮脂腺與青春痘有很大的關係。青春痘肌膚的保養要注意清潔、沒事不要亂摳痘痘,生活作息要正常、睡眠充足、避免熬夜,並且要均衡飲食,像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奶製品、刺激性、油炸食物。完整影片:看更多美上美皮膚科診所:YT/IG/FB延伸閱讀有片|改善大小臉、法令紋?中醫師教你瘦小臉、變年輕!神秘穴位大公開!天天按摩有效消除下半身水腫「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1-18 該看哪科.皮膚
蓋棉被、泡熱水後皮膚癢 醫:那是冬季癢
1名70歲婦人每到冬天上床蓋上棉被睡覺時,總感覺許多蟲子在身上蠕動,導致睡眠品質差,她聽聞泡熱水澡可以減輕癢感,也能助眠,卻因泡澡後沒有做好保濕,導致皮膚癢狀況更嚴重。為了止癢,四肢出現許多抓痕,經醫師指導「洗澡後先上乳液再擦藥膏」原則,症狀大幅改善,終於能一夜好眠。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醫師方心禹表示,「冬季癢(又稱為冬季濕疹或乾燥性濕疹)」是中老年人冬天常見的皮膚病,主要是因保養方式不當所致,病發部位以四肢伸側最多,尤其是小腿前側,初期皮膚會變乾燥,產生細小白色皮屑,之後出現明顯的皮膚紋路,如果皮膚嚴重到劇癢程度,患者身上經常可見嚴重抓痕或裂痕,有時伴隨滲出液及技發性的細菌感染。她說,有人誤以為冬季癢是因衛生習慣不佳引起,便拚命以藥皂、清潔液搓洗,甚至用菜瓜布拚命刷,如此一來,不但把皮膚表面的天然水脂層刷掉,且刷子更刺激角質基底層,使角質層不正常增生,會使皮膚變得更粗糙、皮屑脫得更多,當皮膚失去水分及油脂,反而使冬季癢的症狀更嚴重。方心禹說,皮膚的水分來自體內血液循環供給,冬天因天氣冷、血管收縮,使水分供給減少。此外,天氣冷也會讓皮膚出油量減少,使得皮膚表面沒有足夠皮脂防止水分蒸發,再加上外界濕度低,皮膚的水分更容易散失在空氣中,當乾燥的皮膚與厚重的衣物、棉被接觸摩擦刺激後,極易產生皮膚搔癢,在搔抓後形成濕疹。至於治療冬季癢,首要之務是讓乾燥的皮膚恢復滋潤,可於白天補充大量水分,洗澡後趁浴室裡有充分的蒸氣,立即塗抹具保濕作用的乳液或凡士林,並盡量少用肥皂,可使用中性沐浴乳,為了避免皮膚的刺激,建議穿著寬鬆舒適衣物,可先在內部穿柔軟的棉質衣服而不要將毛衣直接穿著於身上。由於熱可以暫時減輕癢感,許多人喜歡在冬天泡溫泉或熱水,但熱水容易去除身上的皮脂,反使乾性濕疹更嚴重,在洗好後數小時要睡覺時,往往產生劇烈的搔癢,因此年長者及容易產生冬季癢、乾燥性濕疹的患者,最好不要泡溫泉或熱水。她提醒,若癢得無法控制,並抓到皮膚出現破損、紅斑、長水泡等,代表皮膚已經到了疾病程度,務必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經診斷後依照病狀不同,開予外用或內服藥品,或是要用保養品,一定要遵從洗澡後直接在浴室先擦乳液,隔15~30分鐘後在擦藥膏的正確處理方式,若患者手上有現成藥用保養品或一般保養品,使用前應先讓皮膚科醫師確認,千萬不要隨便擦用,以免症狀惡化。
-
2022-01-04 新聞.元氣新聞
澎湖怪病 毛毛蟲剛毛害的
澎湖去年9月爆發怪病,許多人皮膚起疹發癢,當地醫療院所大排長龍,一度引起恐慌;高雄長庚醫院皮膚科教授、醫師李志宏飛往採樣,將患者皮屑帶回交給中山大學研究,確認是毛毛蟲剛毛誘發的大規模皮膚病;李志宏說,這是極端氣候引起的,並非季節性疾病,民眾無須恐慌。李志宏近兩年與部立澎湖醫院遠距醫療,去年9月底因澎湖皮膚起疹發癢的求診人數暴增,去年10月飛抵當地追蹤。李志宏說,初期看到病灶,研判是外界因素誘發的皮膚病,推敲病源可能來自節肢動物或花草類引起,且發炎位置大多是暴露在外的皮膚較多,此外也發現,曾有一家出遊,返家時只有留在家中的長輩未感染,藉此推斷並非居間環境所致。原先用一般光學顯微鏡觀察患部的皮膚與皮屑,並沒有找到與毛毛蟲有關的直接證據,直到把皮屑帶回台灣研究,由中山大學電子顯微鏡與質譜儀分析,找出紅疹由毛毛蟲剛毛引起的超微構造及生化證據。李志宏說,由毛蟲剛毛引起的皮膚炎易發生在4、5月的春季,去年因氣候較特殊,先乾燥缺水,8月豪雨、9月氣溫偏高又碰上疫後報復性出遊,天時地利下釀成皮膚病大爆發,民眾只需在好發期留意,外出穿長袖、騎車戴面罩,減少皮膚暴露與直接接觸就能有效預防。
-
2022-01-03 新聞.元氣新聞
澎湖怪病元凶找到了!醫界與學界聯手發現病源是毛毛蟲
去年9月底澎湖爆發怪病,許多人皮膚起疹發癢,當地醫療院所大排長龍,一度引發民眾恐慌。為追查病因,高雄長庚醫院皮膚科教授、醫師李志宏飛抵現地調查,並與澎湖當地醫院與診所一同追查,還將患者皮屑帶回台,與中山大學聯手研究,才找出由毛毛蟲剛毛誘發的大規模皮膚病。院方也在近日公布發病證據,同時提醒,是極端氣候所致,並非季節性疾病,民眾無須恐慌。去年9月底澎湖爆發怪病,許多民眾皮膚起疹發癢,一度引發民眾恐慌。高雄長庚醫院皮膚科教授、醫師李志宏近兩年與部立澎湖醫院遠距醫療,也因求診人數暴增,加上症狀相似,便在去年10月飛抵當地追蹤。當時為追查病源,李志宏說,初期看到病灶,研判是外界因素誘發的皮膚病,推敲病源可能來自節肢動物或花草類引起,且發炎位置大多是暴露在外的皮膚較多,此外,他也發現,曾有一家出遊,返家時,只有留在家中的長輩未感染,藉此推斷並非居間環境所致。原先用一般光學顯微鏡觀察患部的皮膚與皮屑,並沒有找到與毛毛蟲有關的直接證據,直到把皮屑帶回台灣,近一步研究,並由中山大學電子顯微鏡與質譜儀分析,耗費將近兩周檢驗,才找出紅疹由毛毛蟲剛毛引起的超微構造及生化證據。李志宏說,由毛蟲剛毛引起的皮膚炎,過去的經驗易發生在春季的4、5月春季,同時也是毛蟲的生長季節,但去年因氣候較特殊,先乾燥缺水,8月又月上豪雨,9月氣溫偏高,以及疫後報復性出遊,進而催化該皮膚病盛行。李志宏還說,這次澎湖皮膚病發生,恰巧遇上多人出遊、風速、降雨以及毛蟲生長期,在天時地利的情況下,才會釀成大規模爆發,並非季節性的疾病,過去台灣恆春也曾爆發過類似的情形,民眾只需在好發期,多留意,外出時,穿長袖、騎車戴面罩,減少皮膚暴露與直接接觸,就能有效預防。
-
2021-11-26 醫療.自體免疫
異位性、脂漏性皮膚炎傻傻分不清楚? 醫:一張表看懂兩種皮膚炎差異,細心照護並不難!
異位性皮膚炎與脂漏性皮膚炎是常見的皮膚疾病,有時會造成混淆,亞東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雅竹表示,兩者的成因、症狀不盡相同,但只要配合醫囑治療,平常生活中細心照護,避開誘發因子,病友都可以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異膚三大成因:基因遺傳 保水力差 免疫失衡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皮膚疾病,蔡雅竹醫師分析,異膚主要來自三種因素,第一和患者基因遺傳有關,其次是皮膚屏障功能不完全,保水能力下降,易受外來物質刺激和誘發發炎,第三,現在醫界研究更發現和免疫細胞Th2也有密切關係,也就是免疫失調。異位性皮膚炎在不同年齡層的表現會不一樣。嬰兒約二到三個月大時發作,常常在臉部會出現紅紅的潮濕斑塊。如果出現在四肢,多半集中在伸展面,例如膝蓋和手肘。到了兩歲以上的兒童期,發作部位轉移至四肢的屈側,主要是手肘內部和膝蓋後方的膕窩。當患者成長到青少年和成人,病灶多集中在四肢屈側,嚴重時甚至可能到全身性的紅皮症。生物製劑可改善中重度異膚病灶針對異膚的治療,蔡雅竹醫師表示,近年已有生物製劑和小分子口服藥物,可以幫助中重度患者改善病灶,效果很不錯。小分子口服藥物,方便性佳,止癢效果快,但基於用藥安全,病人仍須定期抽血監測肝腎血脂肪等功能。至於輕度和局部發作的異膚患者,蔡雅竹說,可先由外用藥膏著手,像是類固醇或非類固醇式免疫調節藥膏。中重度患者除了針劑,亦可選擇如口服類固醇(急性發作時使用)或傳統免疫抑制劑或照光治療,但必須遵照醫囑,不要自行購買服用或突然斷藥。異膚患者的日常照護關鍵在於為皮膚保水,應使用不含香料的保濕乳液,成份盡量單純。蔡雅竹說,一般的凡士林就是不錯選擇。洗澡的水溫控持在攝氏 35-37 度,沖澡泡澡小於10-15分鐘,不要太久,洗後盡快全身擦上乳液,最好一天擦三次。但她也提醒,塵蟎是可能的誘發因子,嬰幼兒患者應少接觸絨毛玩具。脂漏性皮膚炎成因: 體質 皮脂腺 皮屑芽孢菌蔡雅竹醫師說,脂漏性皮膚炎也有三大成因,分別是:個人體質、皮脂腺的組成和分泌量異常、皮屑芽孢菌增生,但三種成因會相互影響。例如皮屑芽孢菌原是人體常見的共生菌,在外界環境刺激下,皮脂腺旺盛,此菌過度增生,引起發炎反應,造成皮膚發紅和脫屑。成人的脂漏性皮膚炎,普遍出現在T字部位,包括鼻子兩側、眉心、眉毛和髮際線,更嚴重的連胸部中線都會出現,有的患者甚至連整個頭皮都有。嬰幼兒的脂漏性皮膚炎,也可出現於包尿布的皮膚皺摺處。嬰兒脂漏性皮膚炎別擔心以年齡層來說,脂漏性皮膚炎會在嬰兒出生兩三周時發生,但蔡雅竹表示,過一陣子即會代謝掉,嬰兒大概三個月時開始逐漸緩解,家長不必緊張,照顧時只需以清水為寶寶清洗,並盡量不要處在太熱的環境。青春期後也是脂漏性皮膚炎的好發時機,多半與荷爾蒙開始發達有關,甚至直到成人。蔡雅竹說,壓力和季節變化是常見脂漏性皮膚炎復發的原因之一,脂漏性皮膚炎則大多用藥膏可控制,蔡雅竹表示,使用局部類固醇效果較快,只要劑量和位置正確就不必擔心副作用,也可使用局部免疫調節藥膏,不需用到生物製劑和小分子口服藥物。日常照護 洗髮精很重要在日常照護上,脂漏性皮膚炎好發於頭皮,洗髮精很重要。蔡雅竹醫師表示,含有活膚鋅成份的洗髮精,有抗菌效果,有助於脂漏性皮膚炎的頭皮,患者可以留意洗髮精成分;選用含有字尾「- azole」成份的產品,也有抗菌效果。此外,含二硫化硒的洗髮精,也有抗炎和細胞穩定作用,可抑制皮屑快速產生;植物性松焦油的成分也有抗發炎作用。使用這些洗髮精洗頭時,要停留在頭皮5-10分鐘左右,但蔡雅竹提醒患者不用手抓摳皮屑,以免引發傷口感染。在日常飲食方面,脂漏性皮膚炎患者要少吃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喝酒、抽菸更應避免。異位性皮膚炎VS脂漏性皮膚炎比較表蔡雅竹醫師現任:亞東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經歷:臺大醫院皮膚部研究醫師亞東醫院皮膚科總醫師亞東醫院皮膚科住院醫師林口長庚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專長:■皮膚免疫疾病與生物製劑治療:乾癬、異位性皮膚炎、慢性蕁麻疹 ■落髮生髮門診:雄性禿、休止期落髮、圓禿■一般皮膚疾病:帶狀皰疹、青春痘、脂漏性皮膚炎、濕疹、黴菌等 ■常見皮膚腫瘤診斷及治療■皮膚醫學美容及雷射光療
-
2021-11-22 該看哪科.皮膚
增加洗頭次數改善頭皮癢?醫:沒事千萬別多洗頭
頭皮屑、頭皮癢常讓人不適又尷尬,改善方式有些人會常是增加洗頭的次數,有人會用去屑洗髮精,也有人會用生薑洗髮精等各式產品改善,不過效果往往差強人意。美麗信義皮膚科診所曾奕騰醫師表示,頭皮屑、頭皮癢也有種類之分,改善方式不盡相同,不良的方式也可能使得情況加劇,民眾應當留意。 頭皮屑、頭皮癢4問題,防範重點各不同! 曾奕騰醫師指出,頭皮屑、頭皮癢的問題最常見的原因出自於「脂漏性皮膚炎」,約佔90%,其他包括頭癬、乾癬等各種原因造成的頭皮濕疹及發炎性疾病。 脂漏性皮膚炎主要與皮膚表面上皮屑芽孢菌以及人體免疫反應的平衡有關,好發於臉部、頭皮、耳朵、上胸及上背等皮脂腺分布較為密集之處,天冷、天氣轉變、或生活習慣及作息不佳都可能影響發作嚴重度,若反應在頭皮,患者就容易出現頭皮癢、頭皮屑等問題,更為嚴重的脂漏性皮膚炎,也可能出現皮膚泛紅甚至流組織滲液。改善建議調整生活型態、正常作息、均衡飲食,治療上會雙管齊下,以抗黴菌凝膠、外用藥物搭配外用或短期口服類固醇等控制皮屑芽孢菌及皮膚發炎反應,有時可合併服用特定種類口服抗生素藥物,降低發炎反應。 另有一疾病「缺脂性皮膚炎」名稱與脂漏性皮膚炎相似,民眾容易混淆,顧名思義因缺少油脂而起,又稱「乾燥性皮膚炎」,是民眾所說的「冬季癢」常見問題,天冷之際可能使得患部乾燥,進而發癢,甚至乾裂、脫屑,較常發生在手臂外側、小腿前側、大腿、背部,且中老年人較好發。雖較少發生在頭皮,但有時民眾誤以為頭皮癢就是頭皮沒洗乾淨,過度清潔頭皮或皮膚,不斷的洗頭,造成頭皮油脂缺乏,也可能會造成頭皮發癢加劇,甚至刺激發炎。 至於頭癬,主要與黴菌有關,與皮屑芽孢菌不同之處,在於這類黴菌本不該生長於人體,皮屑芽孢菌則為人體皮膚本來就有的菌叢。患者受到黴菌感染後,也容易有頭皮癢、頭皮屑的情況,也可能出現落髮、化膿等症狀,改善重點主要在於治療黴菌感染。而乾癬是屬於較特殊的皮膚發炎性的疾病,頭皮也是好發的位置,患者除了皮膚乾癢、脫屑,也容易看得出境界分明的斑塊,和正常皮膚常有明顯的邊界區隔,改善重點在於控制疾病本身,並減緩症狀。頭皮屑、癢洗頭也沒用?醫:除非太油否則別多洗! 有頭皮屑、頭皮癢問題的民眾,常會以去屑洗髮精,一般而言效果不錯,但有時又不見效果,對此曾奕騰醫師表示,因為該產品並非治療藥物,平時使用有保養及減少脂漏性皮膚炎復發的效果,主要輔助控制頭皮狀況,但若已經發生脂漏性皮膚炎,或是原因是出自於如上述其他疾病、感染,效果自然不彰。在沒有掌控原因,又以加強洗頭次數、使用各種配方洗髮精等不良方式改善,便容易更進一步刺激頭皮,甚至如前述出現缺脂性皮膚炎,使得頭皮癢、頭皮屑的情況加劇。因此即便去屑洗髮乳有所幫助,但除非病人因工作或運動有大量出汗出油等情況,否則不宜多洗,一般而言一至三天洗一次屬正常範圍,一天洗兩次以上則相對不適合。 頭皮屑、癢洗頭怎麼辦?醫:掌握頭皮健康4觀念! 曾奕騰醫師建議,有頭皮屑、頭皮癢的民眾,日常可用去屑洗髮乳控制保養,並留意自身的生活習慣及生活型態,若情況較為嚴重或洗髮乳已經無法控制,建議前往皮膚科檢查了解原因,並針對皮膚疾病改善,但千萬避免因頭皮屑、頭皮癢而貿然增加洗頭次數、加強力道等,以免沒有找出病因,甚至造成惡化的情況發生。 《延伸閱讀》 .冬季癢別亂沖水!他痛到開不了口。醫教4招助改善,常見NG別再犯! .冬季癢非冬天限定,醫教5招改善冬季乾癢、冬季濕疹!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1-07 該看哪科.皮膚
綿羊油夠油夠保濕能解決冬季癢?皮膚科醫不建議
氣溫逐漸轉冷,不少人會選擇吃鍋、喝酒、洗熱水澡來取暖,但皮膚較敏感的人,可能因此加劇乾癢問題,出現「冬季癢」症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建議,不要在睡前喝酒或吃刺激性食物,症狀輕微者可透過基礎保養減緩不適;嚴重者除了基礎保養,還需要藥物治療。冬季癢常見於小腿前側、手臂後面、背部等容易乾燥部位。潘企岳說明,秋冬氣溫較低,導致人體的汗腺跟皮脂腺分泌減少,皮膚的水分減少,自然比較乾燥,而油分減少則會讓皮膚的水分更容易蒸發。加上冬天濕度較低,皮膚水分蒸發得更快,嚴重會造成乾燥性濕疹、缺脂性皮膚炎,讓原本就乾燥的皮膚變得更癢。「冬季癢」症狀較常出現在年長者身上,潘企岳解釋,因為隨著年齡增長,皮膚會逐漸變得乾燥,產生如異位性皮膚炎等症狀;而先天性魚鱗癬病患也會因天氣變化導致症狀加重。要如何判斷自己是冬季癢,還是其他皮膚症狀?潘企岳指出,冬季癢主要發作的部位在小腿前側、手臂後面、背部等,較容易因氣候乾燥、濕度降低而感到搔癢;若是其他皮膚狀況,膚質外觀會比較粗糙、有皮屑,沒有光澤;若嚴重到變成濕疹,甚至會有龜裂、滲出液的狀況,皮膚看起來如乾旱裂開的稻田。不少民眾認為近年溫度變化劇烈、空氣品質不佳,一到冬季,乾癢症狀更加嚴重。潘企岳說,溫度變化確實會加重冬季癢的症狀,但空氣汙染與過敏性問題較為相關,過敏患者除了皮膚問題,通常還會合併其他過敏症狀,像鼻子過敏、眼睛過敏(過敏性結膜炎)、甚至氣喘等。避免高溫沐浴、別用含皂清潔用品,洗完馬上擦乳液。潘企岳指出,有許多患者冬天的時候很愛高溫沐浴,「沖熱水沖很久」,他建議洗澡水溫度勿過高,也不要洗太久,且一洗完澡就要馬上擦乳液,不然皮膚好不容易吸收到的水分就會蒸發。醫師也提醒,「不要用含皂性的產品洗澡。」例如肥皂因去汙力較強,相對會讓皮膚變得比較乾,「身體較乾燥、不油的部位,不一定要用清潔用品」。建議洗澡時可避開皮膚乾燥處,適當清潔出油部位即可。另外,因癢感而用力搓皮膚、衣服質料不佳等,也會加重冬季癢症狀。藥物雖能立即止癢,做好保濕才能避免復發。醫師強調,已經出現冬季癢的民眾,基礎保濕一定要做好,嚴重者還要搭配抗組織胺藥物及萬用藥膏。他說,其實濕疹治療並不難,擦藥就可緩解,但做好皮膚保濕才有加乘效果,因為發病主因之一為角質層不健全,導致皮膚乾燥,因此加強皮膚保濕、讓角質層健全、提高皮膚防護力,才能減少發病機率。藥物方面,醫師會開立口服止癢藥或濕疹外用藥,情況嚴重者需吃口服類固醇及接受其他相關治療。睡前喝酒暖身,血管擴張恐讓冬季癢更嚴重。另外,有些容易手腳冰冷的人,會在睡前喝點紅酒,讓身體產生熱度後,暖暖的比較好入睡,但潘企岳建議有皮膚症狀的人,不宜在睡前飲酒,因為睡覺時蓋著棉被,高溫會使皮膚變得乾燥,若睡前還吃刺激性食物或是喝酒,會讓血管擴張,冬季癢症狀更嚴重。除了上述生活習慣,潘企岳說「放鬆心情」也是治療的一部分,有些病患的皮膚症狀是因壓力大、心情緊張引起,因此,保持身心愉悅也很重要。皮膚保濕訣竅水乳液+油乳液 先補水、再保濕冬季癢病患要擦乳液保濕,但市面上有各種乳液,該怎麼選擇也是一門學問。許多長輩認為綿羊油夠油夠保濕,但潘企岳不建議,因綿羊油是液態油,抹起來很油膩,比較推薦帶點水分的乳液。潘企岳表示,病患可以自身皮膚乾燥程度來選擇:●輕微者:可用「含水量」較高的乳液。●嚴重者:用「含油量」較高的乳液。●皮膚已龜裂者:建議可先擦一層含水量較高的乳液,之後再疊擦含油量較高的乳液,這樣既能補水、又能保濕。
-
2021-10-31 該看哪科.皮膚
「異」杯咖啡的時間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舉辦茶會凝聚向心力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特別在10月疫情逐漸趨緩後舉辦異友交流茶會,異膚患者經年累月與疾病奮戰,難免身心俱疲,甚至灰心挫敗,但醫師強調,醫療日新月異,治療不斷露出曙光,病患不必悲觀;心理師也建議,病友不妨從不同的面向看待疾病,用正向的心情過好每一天;病友協會更呼籲病友們無需自卑自憐,要一起走出來面對陽光。外觀異於常人 異友成長備嚐孤單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秘書長丁淑敏致詞表示,異膚患者常因外表的「異於常人」而被側目,更曾在人際關係上備嚐寂寞孤單,協會希望透過舉辦聚會,拉近異友間的距離,讓大家在「抗異」的路上不再孤軍奮戰。茶會一開始,2位異友分享抗異多年的心路歷程。其中一位說明從童年患病後,一路走來非常辛苦,過去試過多種治療方法都會復發,讓她身心狀況都很差,近年積極與醫師討論,透過不同的治療方式,與異友分享在打了針之後,皮膚狀況逐漸穩定,皮膚泛紅、脫屑的狀況也明顯改善,甚至變光滑。另一位則分享,小學時因為身上常會脫落皮屑讓他很自卑,嚴重時甚至不敢出門,也很難交到朋友,非常孤單沮喪。他說,直到青少年時期,才開始認真接受醫生教給他的衛教知識,學著照顧自己,也漸漸敞開心房與異膚和平共處,現在他更深深領悟環境和生活習慣對疾病的影響,也因此更認真的面對疾病與照顧健康。皮膚科醫師:醫學進步、治療武器多,無須過度悲觀雙和醫院皮膚科專任主治醫師施怡賢也出席聚會,介紹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與症狀。她說,異位性皮膚炎主要來自先天性免疫調節異常及表皮內在調控失調,病程慢且易復發,皮膚會發炎、泛紅、發癢、脫屑,最常發生在兩歲之前,也可能青春期之後才出現。異位性皮膚炎雖會影響生活,但施怡賢說,針對不同程度的病情,臨床上會使用外用類固醇、外用免疫抑制劑、濕敷療法,以及短期口服類固醇、口服免疫抑制劑、照光治療,都可以減緩患者的不適。而且隨著醫學的進步,近年更有注射生物製劑、口服小分子藥物等新武器,都讓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效果往前大步邁進。施怡賢指出,臨床上顯示,生物製劑與部分口服小分子藥物對中重度異膚患者的治療效果很不錯。目前生物製劑健保為有條件給付,患者病灶要持續至少六個月、經照光治療三個月及兩種口服免疫抑制劑的足量治療各三個月無效、濕疹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EASI評分)20分且病灶佔體表面積30%以上,施怡賢說,申請條件有賴病友和醫界持續努力,爭取擴大給付。而近期更開放6歲以上可施打生物製劑,為異友提供更多治療上的選擇。 她也鼓勵患者,即使是使用其他藥物,病友仍要耐心接受治療,並配合醫囑好好照顧自己的健康,更無需對病情太過悲觀,「畢竟異膚患者都還很年輕,大家都可以拚拚看。」心理師帶塗鴉藝術治療 促進病友交流諮商心理師葉北辰也為異友們帶來撫慰。他說,不論是哪種疾病,任何病友的人生都會感到挫折和失落。但他建議病友,不妨換個角度看事情,「去思考我們從生病中學會什麼、得到什麼」,不必鑽牛角尖。這場茶會有20多位異友出席,大家原本互不相識,葉北辰特別規畫互動遊戲,帶領異友們合作塗鴉,先讓每個人隨意畫下線條,再從中找出圖案,把各自的塗鴉組合成一幅有主題的完整畫作最後,在大家的熱烈討論聲中,四幅鮮豔炫麗的大幅畫作呈現在會場,主題分別是「跨海大橋」、「繽紛的未來」、「太空之旅」與「彩色夢」,每一筆一畫都充滿了夢想和生命力,彷彿訴說著病友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更彰顯著不因疾病而放棄對生命的熱情。許多異友露出欣慰的笑容說:「我好像看到希望了」,許多異友在活動後交換聯絡訊息,相約未來多聚會,更要成為協會的種子,凝聚異友的向心力,為病友福祉一起努力。
-
2021-10-27 新聞.杏林.診間
醫奉31/鄭立智:守護偏鄉眼科醫療 點亮恆春靈魂之窗
醫療貧瘠之地恆春,一度有「瞎子村」的稱呼。居民迫切需要眼科醫師,偏偏早期整個恆春半島找不到一位。直到1995年陳雲址醫師來到恆春基督教醫院,恆春才終於有了眼科醫師。但一人之力撐不住所有病人,2000年同為眼科醫師的鄭立智,因陳雲址一句「留下來和我一起努力」,決心全力投入偏鄉醫療。與陳雲址並肩 填補缺口2000年,陳雲址獲得第10屆醫療奉獻獎;2021年的現在,鄭立智亦榮獲醫奉獎。他們並肩填補恆春眼科醫師的缺口,為黑暗中的恆春人帶來重見光明的希望。忘我的行醫路上,鄭立智去年巴金森氏症發病,仍拖著病體看診。他說:「棒子我緊握在手中,直到接棒者到來。」鄭立智就讀國防醫學院醫學系時,即立志朝眼科發展。由於眼科手術精細,特別需要耐心和穩定,鄭立智大五開始刻意訓練自己,用左手、右手勤練毛筆,藉此強化專注力和穩定度,藉運筆的困難磨練雙手的穩定。寫毛筆字的習慣一直維持到現在。分發馬祖任醫官兩年期間,因離島缺醫護,鄭立智幾乎包辦所有科別,從外傷手術、傷風感冒、腹痛、割盲腸到接生、衛教宣導。艱困的克難環境,培養他成為十八般武藝樣樣通的小島醫師。他說,那段時間深刻體會偏遠地區醫療資源的缺乏和就醫的不便,內心深處已埋下日後到恆春半島服務的種子。後來鄭立智在高雄國軍802總醫院任眼科主任,再到屏東基督教醫院任眼科主任。虔誠基督徒的他對宣教有使命感,1996年偕妻子移民紐西蘭,開拓華人教會。但陳雲址希望他去恆春幫忙,於是次年起每年撥出兩個月,從紐西蘭飛回恆基,協助眼科。義不容辭回台 一待20多年2000年,66歲的陳雲址接任恆基院長,繁雜的行政工作使得龐大的眼科門診量更加捉襟見肘,遑論還有巡迴醫療需要照顧。陳雲址一句「這裡很缺眼科醫師」,鄭立智義不容辭,決定從支援的候鳥落地,從此做棲居恆春的留鳥。2012年,也一頭栽入恆基接下吃力的院長職務。鄭立智在恆春看診20多年,恆春半島的眼科歷史幾乎都在他的眼睛裡。剛到恆基時,鄭立智驚訝發現,不少居民一隻眼晴瞎掉。後來才知道,原住民老人務農時不小心被樹枝劃傷眼角而感染,潰爛化膿,最後失明;洋蔥農採收時被強風吹來的洋蔥皮屑或細砂刮傷眼角膜,角膜受真菌感染發炎、潰瘍,不舒服時又用力揉搓,造成更嚴重甚至難以挽回的永久性傷害。面對原民 會用排灣語問診老人常見的白內障、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在恆春非常多。鄭立智說,他們或者認命,或者沒人照顧,或有病痛也不知道;還有砂眼、睫毛倒長的後遺症,之後角膜損傷、視力受損。弱勢家庭則是忽略孩子的眼晴健康,沒有及時帶孩子矯正斜視和近視。林林總總,都凸顯恆春需要眼科醫師,深入山區巡迴醫療和衛教宣導也顯得特別重要。在恆基醫護人員眼中,鄭立智是位集謙和、親切、專業、愛心優點於一身的醫師長輩「鄭爸爸」、「鄭老爹」。恆基時有排灣族人來看診,鄭立智會用排灣語詢問狀況。眼科資深助理林貴花說,鄭醫師看診之餘還順道話家常,遇到病患付不起醫藥費,他私底下會自掏腰包。農民病患帶著雞鴨或蔬果到診間答謝,都請他們帶回去,溫暖的說:「你們更需要補一補,我心領了。」有前輩同行 這條路不孤單 鄭立智接任院長的2012年,8月時天秤颱風重創醫療大樓,那時恆基屬於虧錢狀態,院長得帶隊「下海」募款。但「捐錢反而容易,獻身才是困難」。回顧在恆春半島的23年歲月,鄭立智說:「我只是跟著前人的步伐走,做著他們曾經做過的事。」87歲的陳雲址醫師仍在看診,71歲的自己「有他們為榜樣,有恆基的夥伴同行,這條路不孤單」。鄭立智一直住在恆基的宿舍裡,目前吃藥控制巴金森氏症,恆基院方已找到兩位眼科醫師年底前到任。他笑說是上帝要他休息了。醫師誓詞中「奉獻生命為人類服務」,鄭立智自認無愧於天且無憾於己,滿心喜樂。第31屆醫療奉獻獎 特別報導 個人獎鄭立智小檔案年齡:71歲出生地:高雄現職:恆春基督教醫院眼科醫師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經歷:●高雄國軍802總醫院眼科主任●屏東基督教醫院眼科主任●恆春基督教醫院院長(2012-2016年)●屏東基督教醫院眼科主任主要事蹟:●成立恆春半島原鄉兒童課輔班、新移民關懷、老人日托站等
-
2021-10-17 該看哪科.皮膚
女性40歲後為何狂掉髮?不常洗頭可能是原因之一
一個人的頭皮平均有20到30萬個毛囊,頭髮每個月會生長1.25公分;不過不是每個毛囊都能生長頭髮,有的是用來呼吸和排除代謝。一根頭髮的平均壽命是二到五年,由成長期到靜止期到脫落期而循環。若是每天掉落50到150根屬於正常現象,否則就表示可能有脫髮的危機。落髮的原因可能有幾種:1.周期性落髮按照生產期─靜止期─脫落期不斷循環,女性約二到六年為一周期,大約85%的頭髮處於生長期,15%是在靜止期和脱落期─這時的頭髮容易因為洗頭梳頭而掉落。2.激素造成雄性禿一般女性的雌激素較男性多,但是在40歲左右開始減少,導致荷爾蒙失衡,頭髮生長期變短,髮絲稀薄,開始有掉髮現象。3.脂漏性皮膚炎若是不常洗頭,油脂會存積在頭皮上,阻礙毛髮的生長。加上被陽光照射時,發生脂質過氧化作用,引起頭皮發炎、發紅出現頭皮屑,接著就有落髮問題。4.生活不規律常見的是營養失衡,偏食引起的。一般頭髮是由角蛋白組成,飲食失調影響頭髮的健康,睡眠不足時會影響體內荷爾蒙的分泌,進一步導致落髮。5.產後婦女落髮在懷孕期間,雌激素和黃體的分泌量都會增加,延長毛髮的生長周期,減緩落髮的狀況。產後,女性荷爾蒙分泌恢復正常,毛髮再度由生長期恢復至靜止期和退化期,就發生落髮情況;不過在半年到兩年內就會恢復正常。
-
2021-09-27 養生.聰明飲食
掉髮、白髮怎麼辦?營養師教你用吃的改善5種常見頭髮問題
頭髮可說是人的第二張臉,每個人隨著不同的髮型,展現各人的特色。掉髮、白髮、沒有光澤等問題,常見因營養不良或保養不佳所致,嫚嫚營養師指出5種常見問題並在社群上分享,如何照護、補充營養,健康顧好自己的秀髮! 常見5種頭髮問題,營養師教用吃的保養! 嫚嫚營養師表示,頭髮除了展示每個人的不同特色外,也具有保護頭部、保暖的作用,日常常見5種頭髮問題,包括了掉髮或稀疏、生長慢或無光澤、白頭髮、頭皮屑或頭皮癢、脆弱易斷髮,可適度的補充相關營養保護頭髮。 掉髮、稀疏:與營養相關的掉髮問題,常見如行經期的女性常因貧血所致,導致毛囊缺乏氧氣及養分而掉髮,嫚嫚營養師建議可適度的補充「補血食物」,如豬血湯、蛤蠣湯等,若情況較為嚴重,應就醫檢查後補充鐵劑。也有研究發現,維生素D缺乏的女性,頭髮健康程度較差,也可能出現掉髮情況,建議每周曬個太陽3~4次,每次15分鐘,以補充維生素D。而日常也應留意綁頭髮的力道,避免過度拉扯使得掉髮。 長得慢、無光澤:嫚嫚營養師指出,頭髮的成份當中有65~95%是蛋白質,蛋白質缺乏便沒有足夠的原料,也就生長得慢,且要頭髮有光澤,也得要有含硫胺基酸。因此建議可每日吃個全熟的雞蛋,從中補充優質蛋白質、硫胺基酸、幫助生長的維生素B群等營養。不過要注意的是,不可吃生雞蛋,生雞蛋中有抗生物素成份,少了生物素會阻礙頭髮生長。 白頭髮:嫚嫚營養師表示,毛囊中的黑色素細胞老化或受傷,會使得黑色素分泌不足,進而長出白頭髮。因此保護黑色素細胞很重要,可每日攝取兩拳頭大的水果,從中攝取維生素C提高抗氧化能力,減少自由基攻擊黑色素細胞。 除此之外,太陽的紫外線也容易傷害黑色素細胞,鹽分攝取過量、精緻甜食、咖啡因過量、壓力過大等則容易使得交感神經活化過度使黑色素細胞衰竭,如常聽到的「一夜白髮」就多是出自於此。因此建議平時出門可戴上帽子保護頭髮;飲食上盡量避免上述的風險因子,如洋芋片、速食、蛋糕、含糖飲料、咖啡、可樂等。 頭皮屑、頭皮癢:頭皮發炎、乾燥容易增加皮屑生成,出現頭皮屑、頭皮癢的情況,除了挑選合適的洗髮精以外,嫚嫚營養師也建議飲食上可多攝取Omega-3脂肪酸,幫助抗發炎、維持頭皮健康。可從鮭魚、鯖魚、秋刀魚等青背魚攝取,每周兩次。亦可從亞麻仁籽、奇亞籽中攝取,素食者可參考。 另外,在攝取抗發炎的營養外,也要注意避免發炎的風險因子,最常見的如油炸食物,油炸食物中的劣質油會促進發炎反應,建議盡量少吃。 頭髮脆弱易斷:嫚嫚營養師指出,此問題常見出現在過度或極端節食、減重者身上,患者營養不均衡,難以長出健康的頭髮。另外,像是經常有腹瀉問題、或是吸收能力不佳的年長者,也常見會有缺鋅的問題,影響細胞正常分裂,造成頭髮脆弱。建議可從牡蠣、南瓜子等攝取。 頭髮保養越早越好,遲未改善盡早檢查! 嫚嫚營養師表示,頭髮的健康保養越早開始越有利。提醒若有上述問題可檢視是否有相關的風險因子,並從中調整改善,若遲遲無法改善,建議盡早檢查找出原因為佳。 《延伸閱讀》 .落髮、掉髮怎麼辦?皮膚科醫師教3招有助改善! .同款洗髮精用太久,當心毛囊萎縮易禿頭?醫籲挑對成份不必每天洗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26 醫療.自體免疫
異位性皮膚炎如慢性病 加入病友團體治療長路不孤單
皮膚癢及脫屑是異位性皮膚炎的重要症狀,有患者因為全身脫屑被稱為「麵包人」,求學、就業路上特別辛苦。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指出,異位性皮膚炎並不是一般的皮膚病,嚴重時它是一個可以拿慢性處方箋的法定的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追蹤。從兩歲到二十幾歲,學會和疾病和平相處。很少人會把異位性皮膚炎當成慢性病,但實際上,它就跟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慢性病,朱家瑜指出,「很多患者看完病半年後就消失,之後出現時就說藥物沒效,這是多數患者沒有認清疾病的本身,我自己的女兒二歲時就有異位性皮膚炎,至今20歲了,雖然不會痊癒,但她控制得很好。」一個好好壞壞的疾病更需要長期追蹤,朱家瑜舉自己的小孩為例,女兒多數時間都是輕症的狀況,但在面臨壓力時,例如考試、熬夜時就會發作,發作時就是擦類固醇藥膏,好了改非類固醇藥膏及乳液保養就行。求學到求職,照顧兒子三十多年,走了不少冤枉路。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秘書長丁淑敏也有同樣的血淚史,她照顧患病的兒子30多年了。早在兒子10個月大下巴就開始出現濕疹,且隨著兒子長大,症狀並沒有改善,手肘和膝蓋常抓得流血。求學階段更是辛苦,曾因抓得皮膚脫屑,被同學戲稱是「麵粉人」。丁淑敏打掃兒子房間,每天幾乎都可以掃出一湯匙的皮屑,連眼睛都過敏,「可說體無完膚!」由於照顧兒子資訊不足,丁淑敏讓兒子走了不少冤枉路;現今則靠生物製劑讓兒子可以一覺好眠。看著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困境,皮膚上的疤痕像是抹不掉的印記,求職、求學都不順遂。因此,在「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成立後,她幫忙經營官網及臉書社團,就是希望讓病友充實衛教資訊,另一方面也能分享彼此的酸甜苦辣,讓病友覺得並不孤單。成立病友協會,分享經驗與治療新知。社團裡也常有專業醫師分享正確治療及保養的觀念。朱家瑜認為,患者也必需認清異位性皮膚炎就是一個不會痊癒但可以控制得很好的慢性病,有患者吃了20年的口服免疫抑制劑,也因有長期治療,抽血追蹤藥物可能產生的副作用,讓疾病控制得宜。而從2018年生物製劑上市後,在病情的控制上已經比以往更好,2019年底健保也有條件給付,不過,申請條件嚴格,朱家瑜說,自己的病人中約有300、400名的中重度患者,大約有2成的患者可申請健保,但通過給付的機率只剩一半。這幾年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大步向前,較精準的治療方式讓醫師手上的治病工具愈來愈多,包括在年底前還會有口服小分子藥物上市。朱家瑜說,很多新藥都在研發中,未來5年內新藥會很多,治療效果也會跟著提高。環境影響加劇異位性皮膚炎 已成文明病異位性皮膚炎一直被認為與遺傳基因有重要關連,朱家瑜指出,遺傳基因只是其中一個因素,環境因素恐怕才是現今這個疾病成為文明病的重要關鍵。以台灣為例,30年前盛行率約4%、20年前增加到8%、10年前已到10%,這短短的30年隨著工業化、都市化讓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是倍增。朱家瑜說,曾有學者調查香港人移民澳洲的數據,第一代阿公罹患率異性性皮膚炎約1%,第二代兒女8%,到了第三代孫子輩已經達到和澳洲白人一樣的18%-20%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也是如此,非洲盛行率不到1%,但愈都市化的地方則病人愈多,為何如此呢?一般認為因為都市化後環境中的過敏物質愈來愈多,當它們跑到皮膚上時就容易發作,而壓力倍增產生的情緒變化,也會讓病情惡化,這些隱形原因都讓病人有增無減。至於遺傳基因扮演的角色,朱家瑜解釋,父母若都有異位性皮膚炎,兄弟姐妹約有三成機會,同卵雙胞胎有八成的機會,在基因不強大時,若治療保養得宜,你可能一直都是輕症;但若基因強大加上後天保養失調,那就有可能成為中重度患者。因此,認清疾病,好好治療保養,降低後天因素,就能讓發病機率大幅下降。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是非營利社會團體。希望提升病友、家屬及大眾對異位性皮膚炎的認識,期望透過病友協會力量提供正確醫療及就醫資訊,讓病友走出孤立無援的困境,增加積極治療的動力。
-
2021-09-08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乾癬讓免疫系統崩壞 55歲男「如猴般抓癢」關節劇痛
皮膚乾癬是常見的發炎反應,同時也要小心自體免疫出問題,進而侵蝕到關節。今年55歲的乾癬性關節炎病友Steven表示,曾因皮膚角質脫落、搔癢、關節疼痛,「和朋友聚會抓到像是猴子般」,導致社交受到嚴重影響,長達6年不敢出門。事實上,從事美髮業的Steven,早在年輕的時候,就出現皮膚搔癢症狀,原以為是工作長期接觸化學藥劑、碰水所帶來的職業傷害,直到病灶開始蔓延全身,甚至整個頭皮,才發現是確診乾癬。皮膚出現大大小小的紅、咖啡色區塊,讓他開始迴避外出、避免社交聚會。Steven無奈地說,不知道的人,還以為自己衛生習慣很差;而他的衣櫃內只剩兩種顏色的上衣,讓身體皮屑可以隱形的白上衣,與不會滲出傷口血漬的黑上衣。Steven在積極治療幾年後,皮膚獲得改善,但突然發現自己時不時會腳麻,僵硬的身體讓普通的小事都變得艱難。像是「起床的時候需要別人推你一把,感覺很像是中風了起不來一樣。」夜夜難眠的他,曾赴推拿、復健、骨科都無法找出病因,所幸轉介至風濕免疫科,確診乾癬性關節炎。「乾癬」並不是我們熟悉,由黴菌感染所引發的「癬」,收治Steven的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說,乾癬為皮膚發炎產生異常代謝反應,雖不會傳染,但有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會因不正常免疫反應併發關節炎,導致乾癬性關節炎。由於乾癬常與癬搞混,難以聯想「乾癬」與「關節炎」有關,有8成民眾可能因誤診或不知病因延誤治療,蔡長祐說,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常見症狀,包含身體脫屑、痛癢,甚至併發關節疼痛、變形。「若患有乾癬民眾,關節疼痛就得盡快赴風濕免疫科看診。」針對乾癬性關節炎治療,患者最希望能改善皮膚外觀、找回生活品質與重返社會。北榮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曹彥博指出,透過「達標治療」訂定明確的治療目標,如關節疼痛減少程度、乾癬面積減少程度等,可更有效的進行改善。曹彥博說,相較於傳統的投藥,達標治療中可採用一些免疫生物製劑進行治療,目前新發現抗介白素 17 (IL-17i)在治療 24 週後,有 60% 的患者皮膚症候完全消除、 36% 的患者關節疼痛數目減半,且已納入健保給付。
-
2021-09-06 該看哪科.皮膚
抗異大作戰/異位性皮膚炎黃金年代來臨 生物製劑重拾自信 一覺到天亮不是夢
抗異大作戰講座第三場「皮膚又失控!怎樣的治療適合我?精彩回顧 https://lihi1.cc/v83c6 許多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長年飽受搔癢、紅疹、脫屑等症狀之苦,甚至成為生活和人際的嚴重困擾,所幸隨著治療方式日新月異,可大幅改善症狀。醫師與病友團體表示,未來幾年更是新藥發展的黃金年代,只要患者持續不懈,配合治療,一定能重拾健康,展開全新人生。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與元氣網主辦「異起改變 抗異大作戰」系列直播講座,第三場「皮膚又失控!怎樣的治療適合我?」由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羅陽與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秘書長丁淑敏主講,為病友解惑。生物製劑 健保給付有三大前提羅陽指出,臨床上對中重度患者會先使用二種口服免疫抑制劑及照光治療,但不論是口服抑制劑或照光,都要小心可能的副作用。若口服抑制劑和照光的效果都不好,則需進一步使用生物製劑(採用針劑方式)和口服小分子藥物。羅陽表示,生物製劑適用於慢性重度病友,健保給付有三大條件:患者病灶要持續至少六個月、經照光治療三個月及兩種口服免疫抑制劑的足量治療各三個月無效、濕疹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EASI評分)20分且病灶佔體表面積30%以上,才可申請健保使用生物製劑。他也說,目前健保只給付18歲以上患者,且不開放孕婦,患者若申請健保通過,可以持續用藥一年,每半年得申請一次。重度患者 使用針劑4周出現效果但有時患者申請時會「卡關」, 羅陽說,健保規定患者須先經照光治療三個月、每周至少兩次,但部分患者因為上班或太忙而無法達成照光頻率。他建議患者可找夜間和假日(周六上午)提供照光設施的醫療院所進行治療,皮膚科醫學會已開發「照光一指通」APP,方便患者就近找到離自己最近的照光地點。羅陽曾收治一位22歲的男性重度病友,口服藥物和照光的效果都欠佳,後來採用生物製劑四星期後,背部腿部的病灶改善,16周之後更是大幅進步。生物製劑為每兩周施打一次,羅陽指出,醫師會評估病人狀況調整施打療程,更有人打完後一兩年都維持得很不錯。他也提醒患者應注意皮膚保養,多擦乳液做好保濕,尤其中重度患者施打生物製劑改善後,更要勤擦乳液,更能幫助病灶減緩。信心+耐心 配合醫囑重拾人生 羅陽也呼籲患者不要氣餒,只要配合醫師治療,再加上時間和耐性,一定會改善,尤其現在口服抑制劑藥物和生物製劑的效果不錯,很多患者的紅疹、皮屑和抓痕逐漸淡去,讓他們重拾信心,求職面試、下水游泳都不再遭受異樣的眼光。家有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兒子,丁淑敏更是感同身受。她說,兒子從周歲起便飽受異膚之苦,只能靠類固醇藥物緩解病灶,但長期副作用令人擔憂,偏偏一停藥又會復發。異膚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丁淑敏表示,兒子以前睡覺時總是抓癢抓個不停,幾乎不曾睡飽過,又因為皮膚長期掉屑,滿布紅疹和抓痕,童年飽受歧視和排斥,她帶兒子去上游泳課還被教練「勸退」,因為其他家長擔心「這種皮膚病會傳染」。 兩三年前,醫師開始採用生物製劑,初期沒有明顯效果,丁淑敏的兒子一度非常沮喪和懷疑,沒想到隨著時間過去,病灶逐步明顯改善,現在晚上可以一覺到天亮。「我最欣慰的是他有了自信」,丁淑敏說,兒子小時候會因外表而自卑,不敢當面直視別人,但現在成年的他神清氣爽,常主動約朋友,享有正常生活。與異位性皮膚炎奮戰多年,丁淑敏說,醫師常不斷告訴病友:「未來幾年是治療的黃金年代,會有更新、更好的藥物和治療方式」,而事實證明的確如此,兒子的經驗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她也呼籲所有的病友別放棄希望,只要能和醫師配合,一定能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找回健康的人生。● 加入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社團,掌握最新節目動態● ADCT小測驗:簡單回答6個問題,幫助異友掌控病情● 抗異大作戰直播講座活動訊息
-
2021-08-15 該看哪科.皮膚
斑斑點點不好看?醫師:不想長汗斑 流汗馬上擦乾
●汗斑流汗後第一時間擦去汗水,才能預防汗斑發生。夏天潮濕悶熱的環境,是很多皮膚疾病的溫床,「汗斑」更是好發於喜愛運動、容易出汗者。一名20幾歲男大生,背部出現許多紅色斑塊,至皮膚科診所就醫後,經醫師診斷為汗斑,開立口服治療藥物後,一周內即痊癒。台北長庚診所副院長胡倩婷提醒,預防汗斑復發,需保持環境乾燥涼爽,並於流汗後第一時間擦去汗水。汗斑是皮膚感染皮屑芽孢菌引起,好發在前胸、後背及上手臂的位置,會出現一塊塊脫屑的斑塊並且會讓皮膚變紅、變褐色,甚至變白,因此又被稱為「變色糠疹」。胡倩婷指出,治療汗斑通常會塗抹外用藥膏,但患病位置若在背部,患者難以塗抹藥膏,這時會使用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如itraconazole。●痱子小朋友、長輩最常見,夏天別給孩子穿太多衣服。當天氣悶熱,排汗遇到阻礙,使汗水在皮膚累積,導致汗腺發炎,會形成熱汗疹,俗稱痱子。若皮膚上有細菌,會使汗疹變紅、搔癢的症狀愈趨強烈。台北市黃禎憲皮膚科診所主治醫師黃千耀指出,汗疹主要發生在衣服蓋住的地方,如前胸、後背。小朋友、活動力不佳、臥床長輩等自我照顧能力較差者,是好發族群。「一般人熱了會主動穿脫衣物,但小朋友通常不會,汗水悶住就很容易長痱子。」黃千耀說,許多民眾平時總怕小朋友、長輩著涼,常常幫忙蓋被子,沒考量到被照顧者不懂得調節自身狀況,因而導致體溫升高、流汗,產生痱子。小朋友活動量大,黃千耀建議夏日不要讓小孩穿太多衣物,以免流汗過多悶住,更容易長痱子。胡倩婷表示,痱子基本上會自行消失,不必過於擔憂,出現早期病灶時,可擦痱子粉;若覺搔癢難耐,也可塗抹類固醇藥膏止癢;但若出現化膿的症狀,恐是細菌感染或嚴重發炎,應立即就醫。預防痱子發生,應避免暴露在悶熱潮濕的環境,不要穿太多衣服,選擇吸汗、通風的布料。洗完澡,擦乾身體,在穿衣前可以擦點含玉米粉成分的爽身粉,保持皮膚乾爽。另外,有人會因發燒而大量流汗,長出痱子,建議發燒時,用濕紗布手帕輕拍皮膚,有助退燒與吸汗。●足蹠蠹蝕症鞋襪要常換,撒痱子粉無利於鞋子保持乾爽。足部長期處於悶熱的鞋襪中,導致細菌增生,感染到皮膚角質層,是謂足蹠蠹蝕症。與香港腳不同的是,足蹠蠹蝕症可在腳底發現無數蛀蝕的小孔,主要分部在足底承受重力的部位,如腳掌前端、腳跟和接觸地面的趾頭處。黃千耀表示,由於足蹠蠹蝕症通常沒有特別症狀,頂多有輕微騷癢感、伴隨難聞氣味,許多病患都是在家人強烈要求下,才就醫治療。治療部分,以外用抗生素藥膏為主,若外用治療效果不佳,可使用口服藥物輔助治療,原則上一至二周即能改善。由於好發族群多是腳底容易流汗、長時間穿鞋者,黃千耀說,足部長期處在悶熱潮濕環境是患病主因,若想有效預防足蹠蠹蝕症的發生,需保持足部乾爽。盡量避免長時間穿鞋襪、選擇透氣性較佳的鞋子及吸汗力強的棉襪,或多帶一雙襪子替換;容易流腳汗者,可以帶毛巾將腳擦乾;鞋子盡量輪流穿,讓每雙鞋子都有時間通風、保持乾爽;返家盡量穿拖鞋。常有民眾於鞋內撒「痱子粉」,企圖讓鞋內保持乾爽,但黃千耀提醒,痱子粉僅是幫助吸附濕氣,濕氣仍留在鞋內,並不能使鞋內與足部保持乾爽。
-
2021-08-15 該看哪科.皮膚
為何愛乾淨的人仍難逃香港腳?醫曝足癬多樣形態
台灣氣候潮濕,梅雨、秋颱接連而來,連日大雨讓雙腳悶在鞋子裡,當心香港腳、體癬上身!皮膚科醫師蔡逸姍指出,皮癬菌會在人體不同部位相互感染,導致足癬、股癬及體癬蔓延,若置之不理可能導致潰爛、細菌感染,甚至發生敗血症。她提醒衛生習慣不佳的民眾特別小心,務必要穿襪才穿鞋、鞋襪天天換,避免腳底潮濕孳生黴菌。足癬常接觸公共泳池潮濕地板,愛乾淨的人也會得香港腳。五十多歲女患者到皮膚科求診,發現腳縫中長有水泡和膿泡,且伴隨搔癢,她疑惑「為什麼我很愛乾淨卻會得香港腳?」詢問才發現,原來她會去公共游泳池游泳,人來人往的潮濕地板,也成了足癬的傳播管道。足癬就是俗稱的「香港腳」,潮濕的環境特別容易感染,感染後可能出現多樣形態。● 水泡型香港腳會出現小小的透明或混濁白色的水泡,經常被誤認成「汗皰疹」。● 糜爛型香港腳若長出膿泡破掉開始流湯,就成了「糜爛型香港腳」。● 趾縫型香港腳有民眾腳縫較緊,黴菌容易在腳趾縫的第四趾、第五趾之間,常見「趾縫型香港腳」。● 草鞋型香港腳有部份族群腳底會開始脫屑、出現白色厚底,即所謂「草鞋型香港腳」,又稱為厚皮型足癬、老香港腳,常被誤認為是腳皮老化,需要「磨腳皮」才會好,殊不知已經被黴菌佔領,且會伴隨灰指甲等狀況出現。● 無症狀香港腳蔡逸姍指出,很多民眾以為香港腳一定會癢、會脫屑,但其實還有一種「無症狀香港腳」,除了可透臨床醫師判斷之外,也能刮下部分腳皮屑,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看到菌絲像掃把或絲狀,甚至還有圓形孢子,就能馬上得知是否為黴菌作祟。體癬 股癬抓完腳再抓身上變體癬,擅自塗抹止癢藥膏恐更嚴重。另外,也有些足癬患者因為腳癢用手去抓,抓完以後又無意識往身上摸,無形中把黴菌傳染到身上其他部位,例如屁股、胯下或是背部。體癬外觀上會出現一圈圈紅色塊狀如世界地圖一般,因為外觀驚人,有部分患者會以為自己中邪或中毒了。加上感染體癬常伴隨搔癢難耐,容易癢到睡不著,甚至有民眾為了止癢,擅自塗抹家中的濕疹藥膏,反而導致病情惡化,導致黴菌蔓延更大片。蔡逸姍提醒,黴菌感染如果置之不理,有的足癬、體癬會潰爛,也容易細菌感染,形成蜂窩性組織炎,嚴重還可能引起敗血症,千萬不可輕忽。就醫後經皮膚科醫師診斷是黴菌感染後,會給予外用抗黴菌藥膏,至少要治療一到兩周以上才會有起色,常常有患者只擦一兩天,狀況好轉就不擦,結果再度復發。若屬頑固型的癬病,需進一步使用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接觸到香港腳皮屑 一定會被感染嗎?香港腳雖然有傳染力,但並非百分之百。蔡逸姍指出,她曾遇過一位病患有嚴重香港腳、體癬,但太太跟他生活二十年卻完全沒被黴菌感染。皮膚較油、微生物環境較不適合黴菌生存的體質,比較不容易得到香港腳。另外,臨床上也遇到不少男性在當兵時感染香港腳,由於軍靴密不透風又跟他人共穿,就連襪子也是潮濕就馬上套上,導致感染足癬而不自知,務必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