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1 醫療.牙科
搜尋
牙周病
共找到
223
筆 文章
-
-
2022-08-02 失智.大腦健康
阿茲海默症是由大腦毒素引起!想預防就來實行「大腦排毒飲食7規則」
大家看到「腦排毒飲食法」時,會有什麼想法呢?想必也有人會驚訝,「欸?我的大腦也有累積毒素嗎?」遺憾的是,現代人的腦中堆滿了毒素。這是看腦部影像就能明白的事實。而且,即使腦中累積的毒素不會馬上發展成疾病,也會使大腦變得難以發揮原本功能。大腦作為人體的中樞,被一堵堅固的牆壁嚴密保護著,不讓異物進入。這是你我都知道的常識。然而,二○一九年竟有一篇論文表示在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內發現牙周病的致病菌(牙齦卟啉單胞菌),為醫學界帶來巨大的衝擊。這代表大腦的保護並不是銅牆鐵壁,即使是極小的縫隙,也可能讓有毒物質侵入。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與正常大腦影像的區別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逐漸萎縮變小,乙型澱粉樣蛋白沉積,神經細胞內產生濤蛋白(又稱Tau蛋白),知覺、思考、隨意動作、記憶等大腦高階機能都受到不良影響。相較之下,正常大腦的體積大且飽滿,找不到任何乙型澱粉樣蛋白和濤蛋白。阿茲海默症是大腦毒素引起的最嚴重疾病之一。國際知名的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專家——戴爾.布萊迪森博士,就指出導致毒素侵入大腦的三個因素:1.發炎(感染、飲食或其他原因所導致)2.營養不足(輔助營養素、荷爾蒙、其他腦部所需的營養)3.毒素(金屬和黴菌等微生物產生的生物毒素等)目前尚未查明阿茲海默症的直接成因,但只要某種毒物進入大腦,為了與之戰鬥,名為乙型澱粉樣蛋白的物質就會沉積在腦中,造成濤蛋白的產生,引起神經細胞功能障礙。改變飲食可以減少大腦的毒素以大腦會積存毒素為前提,若能清除過去累積的毒素,盡可能不讓新的毒素進入大腦,我們就能避免腦部功能的失調和疾病,尤其是阿茲海默症。而這件事是可以透過改變飲食來實現的。把改變飲食寫成文字很簡單,但要改變長年以來的飲食習慣,實際上可能很難。我自己現在每天都在實踐排出大腦毒素的飲食,這個方法也是在我持續研究健康長壽的過程中,將遇到的各種飲食方法一點一點地進行調整,所累積下來的成果。我對飲食方法的探索大約有長達二十年的歷史。多虧這個方法,即使是六十多歲的現在,體型也和以前一樣,從早上睜眼的瞬間到晚上就寢為止,大腦都在全力運轉著。我每週會和墨西哥醫生用英語開幾次會,經營的有機農場也在不斷擴大中,每年都會舉辦抗老化訓練營,開設附加照護的養老設施,一個接一個地實現夢想。改變飲食不僅能讓身體健康,還能讓頭腦清醒,讓人有動力去實踐自己想做的事情。長壽和健康必定是一體的我長期從事健康和長壽的研究,我始終堅信「長壽和健康必定是一體的」。我強烈建議,最晚也要從大腦機能開始衰退的四十多歲開始,將腦排毒飲食法納入日常生活中。即使是記憶力越來越差的五十多歲,或是被診斷為認知功能低下的七十多歲、八十多歲,只要能排出大腦的毒素,身體狀態就一定會有好的轉變,所以千萬不要放棄。從今天就開始吧!大腦排毒飲食的7個規則擇日不如撞日,請從今天開始進行大腦排毒!腦排毒飲食法是使大腦維持良好運作,擺脫失智症和慢性病等健康威脅的有效手段,大家可以照著7個規則來執行。1.一天吃一份排毒小菜:只用有排毒效用的食材和調味料來製作料理。2.把主食改成「混合糙米飯」:減少醣類攝取量的話,「酮體」會成為大腦的營養來源, 所以加上攝取少量就能有飽足感的糙米。3.嚴選油脂和調味料:油脂是指動物性脂肪和植物性油脂。使用不含添加物的調味料。4.選擇小型或中型的野生魚:體型越大的魚所含毒素越高,選擇毒素少的小型魚比較好。5.肉類、加工品要仔細檢查產地和原料:肉品基本上選擇本土的。香腸、火腿等絞肉產品,成分看起來怪怪的就不吃。6.多吃深色蔬菜:蔬菜和水果的色素含有豐富的天然抗氧化物質,深色皮的東西可以連皮一起吃。7.細嚼慢嚥:多咀嚼可以促進大腦血液循環,幫助營養的運送,更容易排出毒素。(本文出自高寶書版《腦排毒飲食法》白澤卓二著)
-
2022-07-31 醫療.牙科
牙齒感到疼痛牙周病恐已非常嚴重! 醫點名「4大高危險族群」:最好半年洗牙1次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成人牙周健康狀況仍有待加強,各年齡層以罹患牙結石的比例最高,其中50歲到64歲的牙周病罹病風險是18歲到34歲的6.7倍,也是牙周病好發率最高的年齡層。牙醫診所醫師徐慶雲表示,牙周病初期不會有疼痛感,導致民眾容易忽視,直到開始痛才就醫時,情況都已十分嚴重。牙齦呈現鮮紅色、易出血、口臭 恐牙周病上身警訊徐慶雲醫師說明,傳統治療牙周病的手術,病人常因飽受疼痛與復原期長的困擾,因而影響回診意願,現今有雷射治療,可減輕民眾醫治過程中的疼痛感,復原速度也較快。徐慶雲醫師分析,牙周病一般是由牙結石所造成,會依照病患的牙周囊袋深度來判定嚴重程度,通常初期不會有疼痛感,若發現牙齦呈現鮮紅色,且容易流血、紅腫,或開始出現口臭就要有警覺,一旦發現疼痛感、牙齒搖晃時,牙周病就已十分嚴重,不容易治療,而臨床上高風險族群包含有家族遺傳史、更年期女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徐慶雲醫師透露,一般民眾平時要注意牙齒清潔,最好定期洗牙,預防牙周病。至於高風險族群或曾有牙周病史者,應定期回診追蹤,以確保牙周狀況良好。 患者怕看牙痊癒後不持續追蹤 病況若惡化嚴重恐拔牙相信有部分民眾從小都不愛看牙醫,有人懼怕機器聲,有人害怕疼痛,徐慶雲醫師曾收治1名病患很怕看牙醫,但本身因家族遺傳,導致在25歲左右就罹患了牙周病,當時接受治療很成功,而病人痊癒後就不想再看牙,結果隔了5年,牙周病症狀惡化,甚至嚴重到有幾顆牙齒需要拔除。徐慶雲醫師呼籲,通常初期的牙周病只需平時正確清潔牙齒,定期洗牙即可維持口腔健康。一般刷牙只能清潔到牙齒的表面,牙周囊袋是比較深層的地方,需藉由洗牙才能清理乾淨,健保提供民眾每半年洗牙1次,是預防牙周病最好的方式。(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遠離蛀牙、牙周病!「5大有益牙健康食物」曝 白開水、乳製品都在內 ·每天刷牙還得牙周病? 多數人都忽略「1地方」!牙醫教正確潔牙順序
-
2022-07-27 醫療.牙科
喜喝含糖飲料又未做好清潔 醫:牙周病年齡層下降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最近發現,牙周病年齡層有逐年下降趨勢,不少大學生共同點都是「喝冰水會痠」、「刷牙常流血」等,醫師診斷才知他們竟都已是一口爛牙,屬於「青年型牙周病」,雖然治療後好轉,但仍呼籲要正確潔牙、少喝甜飲。牙科主任廖明德說,牙周病是因口腔內的牙齦、牙周膜、齒槽骨及牙骨質等牙齒周邊組織出現發炎症狀,主要原因多與未能妥善清潔附著在牙齒周邊的細菌有關,導致口腔細菌與黏液形成的牙菌斑慢慢硬化,形成牙結石,最後演變成周圍牙齦發炎。此外,生活壓力大、抽菸或是本身患有糖尿病等,也是牙周病致病因素,若家族成員有牙周病病史,其他家人也應該特別注意牙周健康。他說,以往牙周病被視為中高齡民眾的疾病,就醫時多半症狀已難以挽回,不得不植牙治療,但近年來發現年紀約20歲左右青少年族群,也出現「青年型牙周病」症狀,共同問題都是「口臭」、「刷牙會流血」以及「喝冰水會痠」等。還有人出現牙齦萎縮情形,深度大於5毫米,一問之下,才發現都有喝含糖飲料的習慣,卻沒有每天仔細潔牙。廖明德說,初期牙周病多半以非手術方式治療,例如利用探針器械伸入牙齦溝內,將牙菌斑、牙結石刮除乾淨,也就是民眾常聽到的洗牙。治療後,症狀一般都會好轉,也能以無痛雷射方式,在不傷及任何牙周組織情況下,為病患清除有害口腔健康的病菌,但若狀況更嚴重,就得採取牙周翻瓣及修骨手術或牙周再生手術,最嚴重者,就需拔牙甚至做假牙、植牙。他說,牙周病初期沒有疼痛症狀,民眾務必每天仔細刷牙2到3次,徹底清潔牙齒的各種面,刷完牙之後,別忘記再使用牙線清潔牙齦與牙縫。另也建議,如果有咬合不適、牙齒搖晃等警訊,務必儘速就醫處理,並定期回診追蹤控制。
-
2022-06-13 醫療.牙科
牙周病患若確診,死亡率高8倍!「刷牙抗疫」,牙醫教你4招挑對牙刷
全球新冠疫情燒不盡,隨著Omicron變種的亞型毒株接連出現,抗疫成了一場沒有終點的長期戰爭,充滿新的變數,雖然確保成年人接種疫苗、提高兒童疫苗接種率,但若沒有在日常就做好防疫,「病從口入」就不再是諺語而是最不幸的墓誌銘。戴口罩是防疫最基本防線,但許多人不知道「口罩內」的口腔也要好好備戰,要對抗頑固又奸巧的病毒,每天做好「刷牙」的功課是保持長壽健康之秘訣。患牙周病且確診COVID-19,死亡率高八倍隨著確診者日益增多,居家隔離和自主健康管理的人次也愈來愈多,估計有一半以上的民眾會暫停到牙醫診所保健,而在家防疫也容易疏忽「一天至少刷兩次牙」(早晚刷牙、飯後即漱口)的習慣,讓口腔細菌與黏液形成牙菌斑,進而慢慢硬化形成牙結石讓牙齦持續發炎,破壞牙周組織形成牙周病。根據國外研究調查,牙周病患者若確診COVID-19,死亡率會高達八倍以上,「現在全時刻都要戴口罩,生病沒胃口吃得少,即使沒刷牙也不會臭到別人。」患者L先生51歲,自由業因為不太注意牙齒健康問題,導致牙齦嚴重萎縮、齒牙動搖的老煙槍L先生,多年前曾來診所做過快速全口重建,最近疫情升溫他也不幸確診了,還好只是輕症,在家維持一人一室少與外界接觸,我叮囑他即使隔離也要做好口腔保健,細菌快速孳生的速度比人們想像中更快!口腔中約存在6億萬隻細菌 ,即使外人聞不到你口中的「壞口氣」也得更積極「刷牙抗疫」,但即使連有牙周病史的L先生,也會因疏忽而怠於刷牙,更何況是一般自認口腔健康的民眾?再懶,也別忘了刷牙一天不刷牙有很嚴重嗎?經過一個晚上的「培養」,齒上牙菌斑的增厚和成熟,厭氧菌會大量增加,不僅讓人口臭熏天,這些細菌家族還會產生一些酸性物質來「拆牙齒」,讓牙釉質表面的鈣磷脫落(俗稱脫鈣)讓牙齒顏色變黃,慢慢牙齒會開始出現齲洞,洞愈來愈深細菌侵佔牙髓,很多人晚上被「猛然痛醒」就是得了慢性牙髓炎,這,還不算是牙周病的終極型態,細菌會隨著牙周出血進到血液循環侵入全身,對免疫力不足的COVID-19確診者來說,無疑是道催命符,雪上加霜。真的,再忙再累再懶再病,都不要忘記一天至少刷兩次牙。挑選完美牙刷4守則那麼,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完美牙刷?1. 刷頭別太大:以兩顆門牙的寬度為準,牙刷要能深入到後排牙齒,並可在口腔中各角度擺動。2. 刷毛太硬太軟都不好:毛太硬傷牙齦,毛太軟清潔效果又扣分,可依自身牙齦健康狀態來選擇刷毛硬度。3. 刷毛密度要恰好:刷毛密度越高表示接觸面積會越多,但排列太密也不利深入細部清潔。4. 刷毛別太尖:雖然極細毛尖比原柔毛尖更能深入牙齦,但也要評估牙齦狀態避免刷毛太尖過度刺激造成出血。延伸閱讀:30萬人親身實證!日本治腰聖手教你「早上跪坐30秒」,脊椎正了、腰痛也消失
-
2022-06-06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婦人誤食4公分魚刺刺破肛門口直腸 竟導致終身洗腎
高雄一名57歲江女士休克送醫,醫師以電腦斷層掃描,發現發炎紅腫的右臀近肛門口,竟橫叉一根4公分魚刺,且穿破直腸造成感染,導致周邊嚴重發炎、併發敗血性休克,遺憾的是發病時嚴重休克,橫紋肌溶解導致不可逆的尿毒症,須終身洗腎。收治此病例的高雄阮綜合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林順久說,江女士因嚴重牙周病缺牙,就醫前2、3天用餐時誤吞魚刺,以為會自然排出,不料魚刺一路經過食道、胃部、小腸和大腸,最後在直腸靠近肛門處穿破,造成排泄物外洩汙染,將細菌帶到直腸外,導致右臀筋膜感染發炎,迅速併發敗血症、休克,到院後插管治療。林順久在江女士病況稍穩定後即進行第一次清創手術,同時做右側橫結腸造廔口(人工肛門),將排泄物分流避免重複感染,但她免疫力低下,又數次清創,經治療40天後痊癒出院,遺憾的是發病時嚴重休克,橫紋肌溶解導致尿毒症,須終身洗腎。林順久表示,誤吞魚刺病例時有所見,有患者因雞骨頭進入胸腔致感染肺炎,有人喝到爛醉,2公分魚刺插入舌頭都沒知覺。缺牙或戴假牙的民眾,應避免食用糯米軟Q類食物及帶刺魚類,萬一誤食質硬尖長的魚刺,傷害無法想像。
-
2022-06-02 該看哪科.牙科
迎端午吃粽嗑斷牙 牙醫:千萬別做這動作
端午節不免俗會吃粽,但牙醫指出,有患者大口吃粽時,牙齒當場斷裂,缺牙有礙門面,牙醫也提醒,吃完粽子馬上刷牙,會導致口腔內部呈酸性,酸蝕牙齒琺瑯質,正確作法要先大量漱口。高雄欣美牙醫診所院長鄭胤捷指出,最近院內急性牙痛患約增一倍,都是吃多粽子吃但沒正確潔牙,造成牙齦發炎疼痛。有名患者吃肉粽時牙齒當場斷裂,原因可能是平時沒正確保養,齒質結構脆弱,加上咬合受力不當,才造成斷牙。鄭表示,吃粽子後如果沒做好口腔清潔,會導致齲齒、牙齦發炎,甚至惡化成牙周病。但很多人常犯的錯誤是,吃完粽子馬上刷牙以為清潔效果最好,反而會導致口腔內部呈酸性,酸蝕牙齒琺瑯質。鄭胤捷說,粽子主要食材是糯米,黏性強又油,食物易卡在齒縫或殘留牙齒與牙齦間,時間一長,糯米內的醣類發酵滋生細菌,就容易造成牙齦炎、齲齒,患牙周病。因此吃完粽子正確作法是先大量漱口降低酸性,或用具抗菌濾芯的沖牙機,使用弱鹼性的水平衡口腔酸性。接著用貝氏刷牙法,刷洗牙齒與牙肉交界,也利用牙線,牙線棒或沖牙機沖淨殘渣,達到潔牙效果,如果齲齒沒能妥善治療,後續還會產生口臭、牙縫變大、牙槽骨萎縮、牙齒脫落等問題。
-
2022-05-19 活動.健康聚樂部
【元氣一日課】健康的人每天都會做8件事!有效運動、注重飲食,照著做就能改善生活型態
走路、飲食、睡眠⋯是每天的例行公事,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留意到,自己在這些行為中其實有很多錯誤的習慣?而這些壞習慣長期累積下來,就會影響到身體健康。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就應該從日常這些小地方下手,改善錯誤方式,養成正確習慣,才能建立起健康、良好的生活型態。📢想要建立健康生活型態,可以來學習如何有效運動|訓練心肺|均衡飲食|預防三高|補足睡眠|養成健康習慣!快跟著元氣網一起登入學會。你注重健康嗎?還是你有健康意識,但卻不知道如何開始?【元氣網一日課程】聚集最豐富的專家群,告訴你生活健康大小事,並透過一日健康學習表,按照自己的步調輕鬆學,發掘自己不一樣的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快來元氣網,體驗獨家免費一日健康課程,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隨地輕鬆學習!【主題簡介】健康的人每天都會做的8件事!想成為健康的人,卻不知道怎麼做?這裡就教你健康的人每天都會做的8件事!跟著做就能養成健康生活型態。有專家傳授訓練心肺的運動、排解壓力的瑜珈,讓你建立規律運動習慣,也有正確的飲食法,可以預防三高、吃得均衡營養,還會告訴你各種知識,讓你有效運動、戰勝失眠等等,全部套用在生活中,就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專屬你的健康學習表】元氣網提供主題式影音課程、內容,可參考健康學習表自主分配個人生活作息時間,並陸續完成目標,無觀看時間與次數限制。📝目標Get:✅ 完成 2 個自主運動(訓練心肺,瑜珈舒壓)。✅ 學會 1 個生活技巧(教你從飲食著手,預防三高)。✅ 進行 1個健腦活動(讀好書放鬆一下)。✅ 閱讀 4 篇健康知識(解答運動迷思,改善生活型態)。★完成學習目標後,元氣網還會不定期寄送客製化學習包、優惠訊息電子報給你!★【立即開啟你的一日學習】●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 10:00-12:00【閱讀】居家活動● 12:00-13:00【技巧】食在美好●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運動】醒腦運動● 15:00-16:00 下午茶時光● 16:00-18:00【活動】放鬆活動● 18:00-19:00【閱讀】食在美好● 19:00-20:00【閱讀】洗澡沐浴● 20:00-21:00【閱讀】一夜好眠● 21:00 準備就寢⏰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抗疫運動 心肺有氧訓練:運動專家 許貴婷👉課程來源:WaCare遠距健康⏰ 10:00-12:00【閱讀】居家活動做家事能算運動量嗎? 銀髮族運動迷思 醫師替你解答體育署曾調查,銀髮族是最愛運動的一群人,肌少症問題卻依然嚴重。不少人好奇,為何每周維持動習慣,卻一直沒有變瘦?這樣運動有達到效果嗎?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劉晟昊指出,雖然運動會消耗熱量,但若不能高於飲食攝取的熱量,體重就無法下降。部分民眾以為運動就會瘦,這個觀念不一定正確。比如很多運動員、健美人士雖然每天運動,體重卻維持在很高的標準,就是因為他們也同時攝取很多的蛋白質或熱量來維持肌肉的成長。👉《點此看全文》每天從早到晚忙家務,也能算運動量嗎?⏰ 12:00-13:00【技巧】食在美好三高不要來!營養師教「酪梨莎莎醬料理」,從飲食預防👉課程來源:元氣網⏰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運動】醒腦運動居家運動,哈哈大笑瑜珈最舒壓:運動專家 何宏胤👉課程來源:WaCare遠距健康⏰ 15:00-16:00 下午茶時間⏰ 16:00-18:00【活動】讀一本好書⏰ 18:00-19:00【閱讀】食在美好吃對食材戰勝失眠!睡前四小時別吃東西,營養師開好眠晚餐菜單半夜兩點,怎麼躺就是睡不著,好不容易有點入眠的感覺,過沒多久鬧鐘聲就響起,無奈地準備上班,但因為精神不繼,工作效率受到影響。睡眠障礙問題持續一段時間,必須接受殘酷事實:「真的失眠了!」專家表示,除了靠運動或藥物改善,還可以透過均衡飲食補充助眠營養素,調養出好睡體質。現代人壓力大、生活作息紊亂,全台民眾的慢性失眠症盛行率達11%,許多人為睡眠障礙所苦。WaCare專家、營養師徐佳靖指出,可從最基本的日常飲食調理進行改善,多攝取富含「色胺酸」的食材,幫助身體分泌褪黑激素有助睡眠。👉《點此看全文》除了用天然食療,還有哪些方法能戰勝失眠?⏰ 19:00-20:00【閱讀】洗澡沐浴疫情間刷不到兩次牙 牙周病風險增確診死亡率高8倍疫情打亂潔牙好習慣,有五成以上民眾中斷口腔健康檢查、洗牙,三成五的兒童每天刷不到兩次牙,使齲齒及牙周病風險大增,據國外研究調查,患牙周病且確診新冠肺炎者,死亡率高八倍。醫師呼籲民眾善用含氟1000ppm以上牙膏、含氟食鹽、牙線、漱口水定期潔牙,可有效降低六成蛀牙率。👉《點此看全文》疫情期間民眾不敢去看牙、洗牙,除了提高蛀牙機率,還有哪些可怕後果?⏰ 20:00-21:00【閱讀】一夜好眠舌頭無力會致睡眠呼吸中止症 專家教你訓練口咽肌根據推估,我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盛行率約3%,粗估全台至少有近70萬的患者,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為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檢查室主任徐上富指出,近年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大幅度的增加,症狀不再是只有「打鼾」而已,其他如夜尿、嗆咳、口乾舌燥、頭暈等,都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除了打鼾以外的症狀,睡眠呼吸中止症可依照白天與夜晚的症狀粗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白天起床後,如果感到容易口乾舌燥,或是明明睡飽七小時仍頭暈頭痛,都屬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症狀;另一類的夜晚症狀,除了打鼾,還有是否會因為被口水嗆到咳醒、夜尿等。👉《點此看全文》該怎麼找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成因,並進行治療和改善?⏰ 21:00 ~準備就寢————本課程規劃參考————※運動時間點:根據《什麼時候是好時候:掌握完美時機的科學祕密》一書提及,於在早上運動,可以藉此達到,減重、提振心情、保持習慣、增加力量的效果;而下午到晚上運動,則可避免受傷、發揮最佳表現、略為提高運動快感,因為此時肌肉有彈性,不易受傷,心肺機能也較佳。※居家活動安排: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中心社工主任陳俊佑指出,2013年法國有大型老人世代研究,追蹤3675位健康長者20年,結果發現,相較於不玩桌遊組,每周至少玩一次桌遊、棋類、牌類等遊戲的玩桌遊組,20年後認知測驗表現較佳、罹患憂鬱症機率較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15%。還有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 元氣網📍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全銀運動 | 銀髮族遠距健康
-
2022-05-14 養生.聰明飲食
40歲起大腦開始衰退!日本醫學博士傳授「大腦排毒飲食法」:吃黏黏的食物,7招防失智
以通便聞名的膳食纖維,也有排出體內毒素的作用。膳食纖維能通便,是因為它能軟化大便,增加大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排便是身體排出毒素的主力,所以順利排便是排出毒素的基本。現代人的大腦累積著毒素!這是看腦部影像就能明白的事實大家看到《腦排毒飲食法》這個書名,會有什麼想法呢?想必也有人會驚訝,「欸?我的大腦也有累積毒素嗎?」遺憾的是,現代人的腦中堆滿了毒素。這是看腦部影像就能明白的事實。而且,即使腦中累積的毒素不會馬上發展成疾病,也會使大腦變得難以發揮原本功能。 大腦作為人體的中樞,被一堵堅固的牆壁嚴密保護著,不讓異物進入。這是你我都知道的常識。然而, 2019年竟有一篇論文表示在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內發現牙周病的致病菌(牙齦卟啉單胞菌),為醫學界帶來巨大的衝擊。這代表大腦的保護並不是銅牆鐵壁,即使是極小的缝隙,也可能讓有毒物質侵入。 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與正常大腦影像的區別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逐漸萎縮變小,乙型澱粉樣蛋白沉積,神經細胞內產生濤蛋白(又稱濤蛋白),知覺、思考、隨意動作、記憶等大腦高階機能都受到不良影響。相較之下,正常大腦的體積大且飽滿,找不到任何乙型澱粉樣蛋白和濤蛋白。 阿茲海默症是大腦毒素引起的最嚴重疾病之一。國際知名的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專家——戴爾.布萊迪森博士,在書中指出導致毒素侵入大腦的三個因素: 1.發炎(感染、飲食或其他原因所導致)2.營養不足(輔助營養素、荷爾蒙、其他腦部所需的營養)3.毒素(金屬和黴菌等微生物產生的生物毒素等) 目前尚未查明阿茲海默症的直接成因,但只要某種毒物進入大腦,為了與之戰鬥,名為乙型澱粉樣蛋白的物質就會沉積在腦中,造成濤蛋白的產生,引起神經細胞功能障礙。 改變飲食可以減少大腦的毒素以大腦會積存毒素為前提,若能清除過去累積的毒素,盡可能不讓新的毒素進入大腦,我們就能避免腦部功能的失調和疾病,尤其是阿茲海默症。而這件事是可以透過改變飲食來實現的。 把改變飲食寫成文字很簡單,但要改變長年以來的飲食習慣,實際上可能很難。我自己現在每天都在實踐排出大腦毒素的飲食,這個方法也是在我持續研究健康長壽的過程中,將遇到的各種飲食方法一點一點地進行調整,所累積下來的成果。 我對飲食方法的探索大約有長達20年的歷史。多虧這個方法,即使是60多歲的現在,體型也和以前一樣,從早上睜眼的瞬間到晚上就寢為止,大腦都在全力運轉著。我每週會和墨西哥醫生用英語開幾次會,經營的有機農場也在不斷擴大中,每年都會舉辦抗老化訓練營,開設附加照護的養老設施,一個接一個地實現夢想。改變飲食不僅能讓身體健康,還能讓頭腦清醒,讓人有動力去實踐自己想做的事情。 長壽和健康必定是一體的我長期從事健康和長壽的研究,我始終堅信「長壽和健康必定是一體的」。我強烈建議,最晚也要從大腦機能開始衰退的40多歲開始,將腦排毒飲食法納入日常生活中。即使是記憶力越來越差的五十多歲,或是被診斷為認知功能低下的70多歲、80多歲,只要能排出大腦的毒素,身體狀態就一定會有好的轉變,所以千萬不要放棄。擇日不如撞日,請從今天開始進行大腦排毒。腦排毒飲食法才是使大腦維持良好運作,擺脫失智症和慢性病等健康威脅的有效手段。膳食纖維能拯救大腦以通便聞名的膳食纖維,也有排出體內毒素的作用。膳食纖維能通便,是因為它能軟化大便,增加大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排便是身體排出毒素的主力,所以順利排便是排出毒素的基本。 尤其是黑木耳和海帶等藻類的黏滑成分,以及蒟蒻和洋菜的成分,能使滯留在腸內的大便變軟,有助於消除便秘。具有黏性的山藥、金滑菇、秋葵等,不僅能改善便秘,還能提高可說是體內排毒器官的肝腎功能。 另外,膳食纖維也是腸道益菌的養分。如果益菌增加,腸內環境得到改善,那麼腸道宿便裡的害菌就不會產生氨之類的有毒氣體。除此之外,膳食纖維還有幫助排出食鹽裡的鈉,以及抑制膽固醇吸收等諸多效用。 飯前喝「檸檬&生薑水」對肝臟有益飯前喝一些加入檸檬汁和生薑汁的常溫水,有幫助排毒的效果。檸檬裡的豐富酵素可以提高肝臟功能,促進排毒能力。給身體帶來溫暖的生薑,可以擴張包括大腦在內的全身血管,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大腦排出的毒素進入血管後,會被送到肝臟進行解毒,所以只要加快血液循環,趕快把有毒的血液送到肝臟,就能將毒素排出體外。 只加檸檬,或者只加生薑也有效。所以不要喝什麼餐前酒,把這個當作解毒水,養成每餐飯前喝一杯的習慣就好了。 大腦排毒飲食的7個規則 1.一天吃一份排毒小菜只用有排毒效用的食材和調味料來製作料理。 食材:蒜蓉綠花椰小魚乾材料(便於製作的份量:4 餐份)綠花椰菜 … 200g、小魚乾 … 20g、大蒜(切碎) … 2 片、特級初榨橄欖油 … 3大匙、鹽 … 1/2 小匙 作法:(1)把綠花椰菜分成小朵,太大朵的話切成兩半。(2)鍋中燒開5杯的水,放入花椰菜煮1分鐘後,用篩網撈起瀝乾。(3)將橄欖油和大蒜加入小平底鍋,中火加熱至大蒜變色後,放入小魚乾和鹽。等小魚乾變色後,加入(2)攪拌均勻。2.把主食改成「混合糙米飯」減少醣類攝取量的話,「酮體」會成為大腦的營養來源, 所以加上攝取少量就能有飽足感的糙米。 3.嚴選油脂和調味料油脂是指動物性脂肪和植物性油脂。使用不含添加物的調味料。 4.選擇小型或中型的野生魚體型越大的魚所含毒素越高,選擇毒素少的小型魚比較好。 5.肉類、加工品要仔細檢查產地和原料肉品基本上選擇本土的。香腸、火腿等絞肉產品,成分看起來怪怪的就不吃。 6.多吃深色蔬菜蔬菜和水果的色素含有豐富的天然抗氧化物質,深色皮的東西可以連皮一起吃。 7.細嚼慢嚥多咀嚼可以促進大腦血液循環,幫助營養的運送,更容易排出毒素。書籍介紹腦排毒飲食法:腦科醫生推薦的7天實踐食譜,幫你驅除腦霧,防健忘、抗失智,喚醒大腦防禦力作者:白澤卓二,小田真規子出版社:高寶出版日期:2022/04/27作者簡介白澤卓二:醫學博士。1958年出生於神奈川縣。1982年從千葉大學醫學部畢業後,進入胸腔內科。1990年於同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結業。曾任東京都老人綜合研究所病理部門研究員、同單位神經生理部門室長、分子老化研究小組組長、老化基因組生物標誌研究小組組長,2007年至2015年擔任順天堂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科抗老醫學講座教授。2017年開始擔任御茶水健康長壽診所院長,2020年就任千葉大學預防醫學講座客座教授。同時擔任日本Functional Diet協會理事長、日本抗老協會理事長、抗老化科學CEO。專業為壽命控制基因的分子遺傳學、阿茲海默症分子生物學,以及運動員基因研究。小田真規子:料理研究者兼營養師。於女子營養大學短期大學畢業後,曾擔任料理師助手,而後從事現職。以「誰都能做好的健康美味家庭料理」為主題,將自己的原創食譜發表於雜誌、電視、網路,並有許多關於料理的基本、簡單常備菜等著作。延伸閱讀: 不想浴室長霉,為何用「冷水」比電風扇好?跟譚敦慈學:讓浴室不長霉的「5大訣竅」
-
2022-05-01 該看哪科.牙科
牙口不佳增失智風險近2倍 專家教如何評估缺牙問題
母親從孩子初換第一顆新牙時,緊張又謹慎幫忙刷牙,一邊擔心著會不會蛀牙。如今母親日漸年邁,子女是否關心過她的牙齒?長輩牙口不好,容易引起一連串問題,罹患失智症機率比正常人高1.9倍。而維持良好咀嚼功能,更能減少嗆咳、吸入性肺炎發生。媽媽是否有缺牙未補?假如有缺牙遲遲未補,會讓咀嚼功能低落,不只阻礙營養攝取,更可能造成咬合崩壞,剩餘牙齒會咬合創傷,整口牙齒動搖形成牙周問題。也可能發生咀嚼肌肉痠痛僵硬、甚至顳顎關節問題,造成認知障礙的風險更高。世界衛生組織於2001年提出「8020」計畫,希望80歲的長者,至少要保存20顆牙齒,並且需要3到5個「咬合單位(有對咬功能的牙齒)」,小齒為1個單位,大臼齒為2個單位,才可以滿足低限度咀嚼需求。如果有缺牙,該做植牙還是假牙?媽媽如果有缺牙,補牙費用並不低,一般可做植牙、固定假牙或活動假牙。若僅單顆缺牙,可作固定假牙,不過若缺的是口腔內側最後一顆牙, 只靠緊鄰的一顆牙齒做懸臂牙橋,長期容易出問題,一般來說,缺牙的左右都有牙齒,才能做牙橋。若牙橋過長、假牙容易脫落,此時會建議搭配植牙治療。如果是大範圍的缺牙,則考慮用活動假牙,但活動假牙需要靠牙齦分擔咬合力量,咬力只剩下約20%,為避免咀嚼差,間接使牙齦潰傷、假牙難戴,形成惡性循環,會建議搭配部分植牙,以支撐及穩定活動假牙。可找牙科專科診所或醫院,評估如何補牙。若要植牙,醫師會根據顎骨剩餘骨頭高度、寬度,及一些解剖型態的限制,例如上顎竇、下齒槽神經、頦孔等進行考量。此外,年長女性還要注意通盤身體狀況,是否有骨質疏鬆、吃抑制骨頭代謝的藥物、免疫低下,都是影響傷口恢復及植體的因素。做了多年的假牙是否損壞?需要重新調整嗎?假牙戴了多年總會消磨,以活動假牙為例,用了多年後一定會有一些使用上的磨損,或因年紀造成齒槽骨脊變化,出現配戴不適等狀況。此類狀況下,假牙都可能需要重新調整和製作,也建議製作假牙後,定期回診、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可以延長假牙的壽命,即使出現問題,還能及早進行牙齒的治療。是否有水平智齒未拔、時常發炎?年邁的媽媽適合拔智齒嗎?智齒因為在牙弓的最後緣,刷牙清潔不易,容易造成蛀牙、牙髓神經痛、牙髓壞死或牙周破壞。水平阻生智齒如果深埋在顎骨中,通常不需處理,但若在口腔造成食物殘渣堆積,或害前面牙齒蛀牙,通常會建議拔除。要提醒的是,年長者如果有系統性的疾病,拔牙更要審慎評估,需要找專業的口腔外科醫師治療會更加妥當。是否定期洗牙、檢查牙齒?牙齒的健康是維持假牙、牙周穩定的最重要基礎。目前健保給付每半年洗牙一次,有糖尿病或是特殊情況,可以每3個月定期洗牙。長輩可視口腔衛生習慣、牙周的嚴重程度,每3到6個月定期回診、洗牙,檢查有沒有蛀牙、假牙情況、有無進行中的牙周破壞。諮詢/嘉義基督教醫院贋復假牙科主任周庭暵
-
2022-03-28 該看哪科.牙科
智齒不拔沒關係? 醫曝「害牙爛關鍵」 還可能變口腔癌
18歲的游同學因右下顎疼痛至牙醫診所就診,經X光檢查發現右下智齒因無法正常生長,有發炎情形。然而,拔除智齒後傷口持續悶痛並伴隨麻刺感,近兩個月之久;期間,持續接受消炎止痛治療仍未改善,經將發炎組織取樣化驗,診斷發炎組織已轉變為口腔癌,且癌細胞涵蓋整個右下顎骨。智齒易影響周邊健康牙齒 90%需被拔除台北慈濟醫院牙科部顎面外科夏毅然主任表示,智齒又稱第三大臼齒,是門牙間隙向後算起的第8顆牙齒,生長狀況因人而異,通常會在16歲之後慢慢萌生;然而,90%以上的智齒都需要被拔除。他說明,由於智齒生長在口腔最後方,又是最晚生成的牙齒,往往因生長空間不足,向前傾斜、無法正常萌發,這些長歪的智齒不具功能,且因位置的關係不易清潔,容易引發蛀牙、牙齦發炎、牙周病、蜂窩性組織炎等問題,甚至還會連帶危害周邊牙齒的健康機率高達81%以上;即便是沒有長歪的智齒,若無對應咬合的牙齒,也可能因過度萌發影響咬合,或是反覆刮傷周圍的口腔黏膜,長期下來會造成癌變,為了避免這些情形,牙醫師通常會建議盡早將智齒拔除,以絕後患。(推薦閱讀:美牙醫學會列「8個刷牙方式」等於白刷! 飯後立即刷牙也不OK)16-25歲為最佳拔智齒年齡 少部分恐造成顏面麻痺夏毅然建議,拔智齒的最佳年齡為16-25歲,因為這個時候的智齒萌發不久,牙根尚未發展成熟、齒槽骨質也較鬆軟,較容易被拔除;但拔完牙後腫痛難免,需按醫囑定時服用消炎止痛藥。(推薦閱讀:服用普拿疼小心肝毒性! 藥師揭「 止痛藥劑量上限」:別拿生命開玩笑)另外,有些智齒因位置太接近神經,拔除過程不免傷及神經造成顏面麻痺,不過不會影響外觀、說話及進食,一般約1-3年即可恢復,無須過度驚慌。(推薦閱讀:拔智齒有哪些風險?會造成神經傷害? 牙醫詳解常見疑惑)深埋在骨頭內的 不會蛀牙或發炎可暫不拔除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完全深埋在骨頭內的智齒,不會有蛀牙或發炎的風險,可暫時先不拔除,但仍有3%的機率可能轉變為囊腫,或是少部分會轉變成口腔癌,故即使沒有任何不適,也應定期接受影像學檢查。夏毅然提醒,拔完智齒須持續觀察,若不適感持續2週以上未緩解,甚至越來越嚴重即需提高警覺,尋求進一步診療。延伸閱讀: ·智齒不痛要拔嗎?為什麼智齒沒長出來? 牙醫師揭「必拔標準」及潛在風險 ·味覺改變、嘴張不大當心癌前兆! 牙醫公布口腔癌10大變化 
-
2022-03-23 該看哪科.耳鼻喉
嘴破、舌頭破未必是小事!醫:3種情況盡早就醫
嘴破是日常相當常見的毛病,雖然事小,但總讓人心煩又不舒服。賴耳鼻喉科診所賴盈達醫師表示,遇到這樣的小麻煩,可以到藥局詢問相關的藥物,或尋求醫師協助。不過若是遲遲不見好轉,或是身體出現其他不適,就建議盡早檢查,因為恐怕不是單純的潰瘍而已。 為什會嘴破、舌頭破?醫:主要與免疫失調有關。 賴盈達醫師表示,不論是嘴破、舌頭破皆可算在口腔潰瘍當中,其他也包括了臉頰黏膜、牙齦、舌底等,涵蓋嘴唇至口腔處。口腔潰瘍形成的原因大多大同小異,主要與免疫系統失調有關,日常如感冒、生病、壓力大、熬夜,經期或懷孕等荷爾蒙波動較大時也都有可能發生。患部常見形成外圍紅色、中間較白、形似隕石坑洞的凹陷,邊緣雖不規則,但大致而言可說得上是一個圓形的傷口,通常在一個星期左右便會漸漸好轉。而其他也可能引起嘴破的小問題,則如吃鳳梨咬舌、假牙黏合度不佳摩擦等也可能形成。 嘴破、舌頭破怎麼辦?醫教4原則有助改善!民眾遇到上述這些嘴破情況,一般而言可以放著等它好,並注意避免張口過大即可。不過像是破在嘴角、吃東西常會影響飲食及復原,許多民眾會自行亂擦各種「萬用藥」,例如常見的家備用藥拿了就塗,或是一些祖傳配方、聽別人說很有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或偏方,雖然嘴破只是小問題,但這類情況還是應避免,以免嘴破沒好反而讓傷口惡化。 建議可以先至藥局詢問藥師,了解哪些藥物對這類情況是普遍真的有所幫助,例如使用口服消炎止痛藥、口內藥膏等,緩解症狀不適。不過即便是經藥師建議,這些藥物也僅為改善症狀的不適,並無治療效果,若希望能好得快一些,自然還是建議尋求醫師協助為佳,在透過局部治療、處方藥物治療的協助下,會更有助加速癒合,這是最快的方法。 嘴破、舌頭破未必是小事,醫:3種情況盡早就醫!即便嘴破一般只是小問題,但若是發現不尋常也應提高警覺盡早就醫。賴盈達醫師表示,正如前述嘴破通常與免疫有關,約一周左右復原,但口腔癌也會出現口腔潰瘍,這樣的傷口因癌細胞存在,時間自然就會持續,且較不規則,醫師日前就曾遇過案例口腔黏膜潰瘍約一個月,發覺不對勁前往檢查,在詢問下了解有20年的菸酒檳榔習慣,經檢查為口腔癌。皰疹病毒引起的潰瘍,則常見呈現為聚集小顆粒。而即便只是單純的嘴破,免疫系統較不穩定時也意味著較容易受到其他疾病侵擾,因此若嘴破期間出現其他身體不適,除了應合理懷疑是否有可能為疾病所致,也要留意其他疾病趁虛而入。提醒民眾,若嘴破至兩周未見好轉,或是傷口明顯不規則、出血、範圍擴大等異常,又或是身體出現其他不適,這些情況都應盡早檢查,以確保健康無虞。《延伸閱讀》 .牙周病易骨鬆、心臟病、中風?醫:機率較高,刷牙方式很重要。 .牙齦腫脹怎麼辦?6招有助改善!醫:超過3天、出血、化膿盡早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3-19 該看哪科.牙科
國人平均蛀牙2.01顆 高於全球1.67顆
衛福部與家庭牙醫學會定期針對十二歲以上國人齲齒經驗指數(DMFT)進行調查,二O一八年國人平均齲齒為二點○一顆,雖低於過去,但仍高於全球平均值一點六七顆。醫師指出,國內傷牙三大食物包括含糖飲料、精緻食物及高澱粉食物。國內統計,中小學生一周平均喝二至三次含糖飲,也愛吃精緻點心,都是增加齲齒率因素。台灣手搖飲料店林立,學童下課幾乎人手一杯含糖飲。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口衛會主委黃明裕表示,含糖飲料、精緻食物及高澱粉食物最傷牙,口腔內有許多細菌,醣類入口後被細菌分解產生酸,進而腐蝕牙齒。國內學童又愛喝含糖飲、吃點心,只要餐後沒刷牙,都是造成齲齒元凶。疫情之下也讓齲齒風險大增,牙醫全聯會口衛副主委黃耀慧表示,疫情期間,五成以上民眾不敢到診所看牙、洗牙,而居家辦公及遠端上課期間,約三成一的民眾吃零食、甜點比率大增,六成九的家長放任孩子睡前吃甜食,有三成五的兒童及三成一的成人每日刷牙不到二次。黃耀慧表示,據國外數據顯示,若是罹患牙周病又有確診新冠肺炎,死亡率較一般人高達八倍、住院使用呼吸器的比率四點六倍、轉送加護病房比率達三點五倍。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與牙醫全聯會響應三月廿日「世界口腔健康日」,全台一千多間「孕婦嬰幼兒愛心親善牙醫院所」自三月廿一日至四月十一日提供免掛號費,提供孕婦嬰幼兒及兒童進行全口洗牙、塗氟及臼齒窩溝封填,全面做好口腔防護。心口司技正陳少卿表示,孕婦每九十天可進行一次全口洗牙,十三歲以上兒童每半年可一次;另也提供六歲以下兒童免費塗氟、六至八歲有恆牙第一臼齒窩溝封填等。
-
2022-03-19 該看哪科.牙科
守護孕婦兒少口腔健康 3/21至4/11看牙醫免掛號費
響應3月20日為世界口腔健康日,衛福部與牙醫師全聯會合作,3月21日至4月11日間,孕婦、嬰幼兒及15歲以下青少年到全台1050家指定牙醫院所看診,可享免掛號費。衛生福利部與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天舉辦「疫情齲緩,健康添氟」記者會。牙醫師全聯會理事長陳建志表示,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象徵人類有32顆牙齒、0蛀牙的目標。台灣民眾口腔健康狀況有待加強,12歲以下兒童齲蝕指數(DMFT)於1990年曾高達4.95顆,經多年口腔健康措施推動下,2020年降至2.01顆,但仍比2015年全球平均值1.86顆還高。陳建志提到,蛀牙4大原因包含有牙齒、吃東西、口內有致齲菌,以及細菌停留時間長;有研究顯示,7成幼兒的致齲菌是來自媽媽,故媽媽的口腔衛生與孩子一樣重要。牙醫師全聯會口腔衛生委員會主委黃明裕也分析,蛀牙是多重因素造成,甜食與精緻澱粉等醣類是重要原因,因口內細菌會分解醣產生酸,會腐蝕牙齒造成蛀牙。他建議,改善口腔健康除了加強清潔外,也要從飲食著手,包含減糖、多吃高鈣與含氟食物。牙醫師全聯會口腔衛生委員會委員林建宏也說明正確刷牙方式,使用小刷頭牙刷、採貝氏刷牙法,使用含氟1000ppm以上的牙膏,牙膏只要擠豌豆大小即可。林建宏提醒,在刷牙過程中不須漱口,最後漱口也要減量,不需要完全將牙膏泡沫漱口漱掉,殘留些許在牙齒表面,維持口內氟離子濃度,更有益口腔健康。牙醫師全聯會口腔衛生委員會副主委黃耀慧也提醒,成人牙周病盛行率高達80.48%,且受COVID-19疫情影響,易忽略口腔保健,呼籲無論大人小孩都要注意口腔健康照顧。為守護孕婦與兒少口腔健康,自3月21日至4月11日間,孕婦、嬰幼兒及15歲以下青少年到全台1050家指定牙醫院所看診,可享免掛號費。衛福部提醒,前往前請先電話確認預約,節省等候時間。另衛福部與牙醫師全聯會也舉辦口腔健康打卡保衛戰活動,結合每天刷牙打卡任務及輪盤遊戲,建立富有趣味及教育意義的數位互動平台,讓民眾養成正確潔牙習慣。
-
2022-03-18 該看哪科.牙科
疫情間刷不到兩次牙 牙周病風險增確診死亡率高8倍
疫情打亂潔牙好習慣,有五成以上民眾中斷口腔健康檢查、洗牙,三成五的兒童每天刷不到兩次牙,使齲齒及牙周病風險大增,據國外研究調查,患牙周病且確診新冠肺炎者,死亡率高八倍。醫師呼籲民眾善用含氟1000ppm以上牙膏、含氟食鹽、牙線、漱口水定期潔牙,可有效降低六成蛀牙率。牙醫全聯會口衛副主委黃耀慧指出,民眾因長期居家辦公及遠端上課,有三成一民眾吃零食和甜點的比率大增,六成九的家長放任孩子睡前吃零食,加上潔牙習慣差,有三成五的兒童和三成一的成人每日刷不到兩次牙。黃耀慧表示,疫情期間有五成以上民眾不敢到診所看牙、洗牙,都容易養成牙間細菌增生,有較高的蛀牙機率。根據國外數據顯示,若是罹患牙周病又有確診COVID-19,其死亡率較一般人高達8倍、住院使用呼吸器的比率4.6倍、轉送加護病房比率達3.5倍,不可不慎。牙醫全聯會口衛副主委林建宏表示,校方擔心學童至洗手台「刷牙群聚」要求減少刷牙頻率,使兒童潔牙陷入危機,今年起推行「校園防疫督導式潔牙」,請學生準備牙刷牙膏、漱口水、立鏡、兩個水杯(一個裝水、一個吐水)等工具就可以在座位上刷牙,提醒過程中不鼓勵大量漱口避免飛沫噴濺,透過技巧性洗漱就能達良好潔牙效果。牙醫全聯會理事長陳建志呼籲,除了居家與校園潔牙習慣的維持外,孩子口腔內的齲齒細菌有七成從媽媽來,若家長口腔細菌濃度高、孩子口腔中細菌比率也較高,除了嬰幼兒及兒童的潔牙健康外,也很重視孕婦的潔牙習慣,若孕期間做好潔牙工作就能改善口腔健康。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簡稱:心口司)與牙醫全聯會響應3月20日「世界口腔健康日」,聯合全台一千多間「孕婦嬰幼兒愛心親善牙醫院所」自3月21日起至4月11日提供免掛號費,提供孕婦嬰幼兒及兒童進行全口洗牙、塗氟及臼齒窩溝封填,全面做好口腔防護。心口司技正陳少卿表示,若孕婦於懷孕期間可每90天進行一次全口洗牙、13歲以上兒童每半年進行一次全口洗牙,6歲以下免費塗氟、6到8歲有恆牙第一臼齒窩溝封填等計畫,且部分診所延長至4月及年底,敬請民眾把握。
-
2022-03-18 該看哪科.耳鼻喉
80歲老翁咳嗽假牙掉入咽喉 竟因頸部骨刺救了一命
南投80歲林姓老翁由外籍看護工餵食,突然劇烈咳嗽,意識混亂,看護趕緊打119求助。醫師透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有2顆並排假牙卡在老翁的咽喉深部,差一點就堵塞上呼吸道。醫師立即以異物鉗順利將假牙夾取出來,並安排住院治療後,老先生已康復出院。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賴文森說,老先生有頸椎瀰漫性特異性過度骨化(DISH),這是成因不明的骨質過度增生疾病。從電腦斷層影像發現,患者第4、5節頸椎椎體骨增生骨刺,導致上呼吸道較為狹窄,剛好讓假牙卡在上端,未能直接進入氣管,陰錯陽差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異物若嗆入氣管內,輕造成氣管內組織發炎或肺部擴張不全,轉成肺炎或膿胸,重則造成急性呼吸道阻塞而窒息死亡。若異物進入上消化道,可能會造成食道撕裂傷,甚至刺穿食道而引起縱膈腔感染,致死率極高。因此一旦懷疑有異物哽喉時應盡速就醫,不可自行嘗試坊間吞飯、喝醋等方法解決,需盡早就醫將異物取出,避免後續併發症的發生。南投醫院牙科主任曾光暉說,年長者吞嚥功能不好,容易誤食,異物哽住時也不易咳出。隨著年齡、牙周病或鈣質的流失等,容易造成牙齒鬆動、脫落、損傷等不同情況的傷害。因此不管是固定假牙或活動式假牙,提醒每半年定期回診檢查,進行口腔保健、假牙調整等。
-
2022-03-16 新聞.元氣新聞
吸菸黑肺、氣切又陽痿 多國「菸盒警圖」佔85%我國將修法
吸菸恐導致黑肺、插管甚至肺癌死亡。世界衛生組織(WHO)力推「菸品容器印製大幅警示圖文及素面包裝」,是最直接的菸害宣導方式。目前全球已有135個國家、地區實施菸品容器印製警示圖文政策,而台灣現行規定僅要求警示面積35%,立法院院會3月1日一讀通過行政院版「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付委審查,規畫將菸品容器警示圖文標示面積增加至85%,呈現菸品危害事實。警示圖文並非危言聳聽,49歲的楊先生為資訊公司老闆,菸齡30年每天必抽2包菸,3年前出現燒聲,去年開始出現呼吸困難,經確診罹患喉癌第4期,癌細胞已擴散到整個喉嚨,甚至阻塞氣管,需要氣切、全喉切除,楊先生因為抽菸,導致必須氣切維持呼吸,卻得另外訓練講話方式,處境令人不勝唏噓。世衛菸草控制框架公約(FCTC)第11條實施準則指出,菸盒包裝上使用較大警示圖文,可更清楚傳達健康風險,促進吸菸者戒菸,隨著警圖面積的增加及定期更換警圖,警示效果跟著上升。公約建議,菸盒健康警示圖文所占面積,不得低於菸盒主要展示面的30%,但全球有135個國家高於35%,台灣明顯落後全球趨勢。加拿大於2001年開第一槍、成為首個實施菸品容器警示圖文的國家。其中一菸盒警示圖文,為42歲的女性巴布・塔爾布克斯樣貌,她死於吸菸引發的肺癌。加拿大癌症協會(Canadian Cancer Society)於2021年10月「菸品容器健康警示:國際現狀報告」資料顯示,警示圖文的警告比純文字警告能夠傳達更強大的信息,隨著圖片大小增加、有效性也提升,此方法極具成本效益。另澳洲、泰國及香港等國家,也真實展現警示圖文,吸菸後導致牙周病、氣切、肺癌等,畫面怵目人心。根據統計,全球警示圖文面積85%以上有10國,包括東帝汶、土耳其、馬爾地夫、尼泊爾、萬那杜、貝南、紐西蘭、香港、印度、 泰國,警示圖文面積50%以上的更高達45國,將近6成。世衛報告指出,在菸草製品包裝上標示警示圖文,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益的健康傳播方式,每位吸菸者和其他菸草製品消費者均能直接看到包裝上的警示圖文;以每天吸食一包菸的民眾為例,至少一天接觸20次警圖,每年即有高達約7300次,而吸菸者周圍的人,也會看到警示圖文,達到菸害多方傳播宣導的目的。2015年澳洲研究團隊發現,澳洲政府採用新版警示圖文後(正面75%、背面90%),與舊版警示圖文相比(正面30%、背面90%),民眾對於吸菸會增加健康風險的認知反應、閱讀警圖內容及視覺注意力,分別顯著提高12%、37%及60%。此研究結果明確印證,加大菸品容器警示圖文,可讓民眾產生主動積極的健康意識感。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表示,世衛報告已說明,菸商目標是讓下一代繼續成癮,包括新型菸品電子菸、加熱菸等。透過加大警示圖文,可有效杜絕菸商在菸品上塑造形象、品牌廣告等,促使老菸槍戒菸及預防青少年吸菸。國健署表示,呼籲大家支持修「菸防法」保護國人健康。※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2-03-01 該看哪科.耳鼻喉
為何口臭自己聞不到?醫揭密口臭元凶及改善方式
「口臭」是千千萬萬人最尷尬的困擾,有時候自己聞不到,常常不小心臭到別人都不知道!曖昧對象約會後隔天就跟你Say Goodbye,或是枕邊人聞到口腔放送臭氣時都不敢親親、不敢太靠近,感情關係因此大扣分,一般人口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國泰醫院耳鼻喉科醫師王文弘表示,大部分會造成口臭的原因,是因為「硫磺細菌」,會將「硫化氫」氧化成元素硫,進而揮發出氣味。因此,有口臭的人務必要好好刷牙、清潔口腔以及多喝水,避免這種細菌孳生,引發強烈的臭氣。硫磺細菌是造成口臭元凶 靠「口水」就能殺菌王文弘表示,口中的硫磺細菌是一種厭氧菌,必須在厭氧的環境下,才會將硫化氫氧化,進而揮發出味道。因此,當口腔內殘留食物或髒東西,又當嘴裡的唾液分泌不足時,就會激發這些硫磺細菌活化,導致口臭的產生,尤其人在睡眠時間唾液的分泌會變少,這也是為什麼每天早上睡醒時,口腔會飄出異味的緣故,因此早上起床一定要刷牙,避免臭氣薰人。另外,有牙周病、牙齦方面疾病的人,或是口腔有傷口,且傷口常常會卡到髒東西,相對清潔也不容易,這些也是引發口臭的原因。王文弘表示,有些民眾因扁桃腺慢性發炎導致結石,不少患者會吐出一顆一顆白色、黃色的分泌物,這也會引發口臭。鼻竇炎、長期鼻涕倒流的患者,或是有糖尿病、肝病的患者,因為副交感神經受到影響,減少刺激唾液線的分泌,造成口乾口臭的狀況。王文弘表示,口水當中有一種酵素,其作用能夠「抑制細菌」,但是當口水減少、酵素不足,就會讓硫磺細菌恣意增生。王文弘補充,有些患者必須服用抗組織胺的藥物,像是治療過敏性鼻炎,或者是安眠藥,也會造成口乾。自我檢測口臭方法 刷牙、喝水防臭不可少一般人聞不到自己的口腔是否有異味,該如何自我檢視呢?王文弘表示,口臭聞不到是因為自己本身嗅覺疲勞,導致「後鼻孔」的嗅覺是聞不到的,由於鼻孔跟口腔是相通的,因此民眾可以試著摀住嘴巴,接著吐一口氣用前鼻孔聞聞看,若有異味就表示有口臭。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吐一口口水在手上,等口水乾掉後,若還飄出口臭臭味(非口水本身的酸味),就表示有口臭。若要避免口臭,王文弘建議,一天至少刷牙兩次(早、晚),而且要用牙線、牙籤清潔口腔,把髒東西或殘留的食物清潔乾淨,確保在睡前維持整潔,否則睡著後口水分泌減少,隔天臭味就襲來。另外,在飲食方面,蛋白類的食物,會讓口腔產生「阿摩尼亞」(ammonia,氨,有強烈的氣味)的味道,例如豆漿、牛奶等,也要避免富含硫化物的食物,例如洋蔥、大蒜、韭菜等。王文弘表示,水分補充也相當重要,建議每人平均一日要喝足2000c.c.的白開水,以及每天攝取約5到7份的拳頭大的蔬菜水果,唾液一定要足夠,以便能殺死口腔的細菌,避免口臭發生。(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口臭是牙周病主要徵兆! 飯後40分鐘就形成,這動作是牙菌斑大敵...舌苔積太多也不OK ·口臭小心是身體隱藏毛病! 「5種去味食物」你今天吃了沒?
-
2022-02-26 該看哪科.牙科
牙齒太黃怎麼辦?牙醫:造成牙黃原因有8種,4個美白方法助改善
後疫情時代,我們有越來越多可以拿下口罩和家人朋友聚會的場合。你準備好展現久違的耀眼亮白笑容了嗎?疫情時期,因為大家都戴著口罩,常常忽略了自己牙齒的健康與美觀。在國人努力防堵疫情加上年關將近,有許多朋友聚餐或與家人一同外出遊玩的機會,勢必得拿下口罩。這時候疏於照顧的黃板牙是不是讓你不敢開心的露齒微笑呢?首先來了解,讓你牙齒不再亮白如新的成因1.食物染色(例如:喝茶、咖啡、可樂、紅酒、咖哩)2.抽菸、吃檳榔3.長期使用含氯己定(chlorhexidine) 的漱口水4.年齡增長,牙齒變黃5.先天或後天疾病導致牙齒發育不良或變色6.牙齒發育過程中,使用藥物到一定量後,而造成牙齒變色(如四環黴素)7.牙齒外傷、蛀牙或牙髓壞死8.某些金屬材質的填補物、柱心、假牙牙齒美白的種類1.噴砂美白2.居家美白3.冷光美白4.全瓷貼片/ 全瓷冠(牙套)◎噴砂美白噴砂美白是「檳榔垢、菸垢、茶漬、咖啡漬」的剋星,以「物理性」方式還原牙齒的顏色。使用碳酸氫鈉配合牙科噴砂機的強力氣體與水柱,將覆蓋在牙齒外表面上的染色斑塊、污垢清除乾淨,還原既有的牙齒顏色,但無法將牙齒底色變白。噴砂美白可以移除牙齒「外表面染色」,例如:菸垢、檳榔垢、咖啡漬、茶漬等。但內部染色就無法使用噴砂美白去除,需要選擇用其他美白牙齒的方式來改善。「由裡白到外」的兩種美白方式:冷光美白與居家美白:◎冷光美白冷光美白為「化學性」方式還原牙齒顏色。使用較高濃度的美白藥劑,在診間由醫師操作下,經過控制的光源讓美白藥劑產生催化反應,可於「短時間」內達到「立即見效」的牙齒美白效果。因此對於短期內有拍照或出席重要場合的民眾,是非常適合的美白方式。◎居家美白經由醫師印模與指導後,讓病人將牙托和美白藥劑帶回家,在家輕鬆地完成牙齒美白療程。居家美白也是利用「化學性」方式美白牙齒。會先由醫師在診間印模製作客製化牙托,使之密貼牙齒表面,讓美白藥劑更加服貼在牙齒表面上,使藥劑發揮較好的美白功效。家中將美白藥劑放在牙托上,再自行戴上即可。居家美白因使用相對冷光美白濃度較低的藥劑,造成牙齒敏感副作用的機會與程度較低,但相對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每天需配戴美白牙托約6-8 小時,並須持續約4週左右。居家美白亦可做為冷光美白術後的維持與保養。故對於牙齒較敏感但又想美白牙齒的病人,居家美白可是一大福音。◎全瓷貼片/ 全瓷冠(牙套)全瓷貼片/ 全瓷冠屬於「覆蓋式」的美白方法,是假牙範疇。製作這一類假牙需要將「牙齒表面磨掉一層」後,再將全瓷貼片或全瓷冠以高強度的黏劑將其黏著在牙齒表面上。此方法可同時改善牙齒形狀及顏色。牙齒美白的注意事項我適不適合美白呢?牙齒美白前,務必要先讓專業牙醫師檢查是否有齲齒、牙周病或其他牙齒疾病,以及牙齒染色的狀況、原因、個人預算與時間,以評估對於每個人最適合的牙齒美白方式。並先將有疾病的牙齒妥善處理完成,以確保牙齒美白能在最安全有效率的方式下完成。切勿使用來路不明的牙齒美白產品、使用未經過衛福部認證的牙齒美白藥劑及至沒有合法牙醫師操作的牙齒美白沙龍,以免對牙齒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而求助無門。美白牙齒可能產生的副作用針對使用「化學性方式」美白牙齒(如冷光美白或居家美白)的病人,有可能於術後產生牙齒酸、或對冷熱敏感的情形。正確操作下而產生的牙齒敏感是暫時性的,約2-3天就會恢復。如果屬於牙齒特別敏感的病人,可在美白前一、兩週開始使用去敏感牙膏,美白期間也持續使用去敏感牙膏,較能預防及改善牙齒敏感的問題。牙齒美白的維持與限制牙齒美白非一勞永逸,牙齒顏色一段時間後會些許回復。減少食用深色食物、三餐飯後確實潔牙、且定期回診檢查,也可搭配使用美白牙膏,讓牙齒的美白效果維持較久。牙齒美白亦非萬能,針對極嚴重的蛀牙、四環黴素、氟化物染色的牙齒,現行的冷光與居家美白效果有限,仍需依賴假牙類型的贋復物幫忙,才能達到良好的外觀。
-
2022-02-20 該看哪科.耳鼻喉
鼾聲有鼻鼾、口鼾、爆鼾3種 權威醫哪種鼾聲最危險
重低音、飆高音、突然爆破音!哪一種「鼾聲」最危險?【機轉定義】睡眠呼吸中止症也稱睡眠窒息症、睡眠呼吸暫停症很多病人的太太會說:「我老公打鼾很可怕,有很多種聲音,中間還會閉氣、停止呼吸,接著,突然爆出巨大聲響,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門診中很常聽見的描述,大部分的情況是病人家屬提到半夜的鼾聲,有很多種聲音的混合,像交響曲般多聲部合奏,複雜而變化多端;不像彈吉他等樂器單一而無共鳴。但即使像這樣生動的病況說明,仍無法成為診斷的精確資訊,所以,會需要患者做進一步的睡眠呼吸檢查。「命運交響曲」之深夜奪魂劇:枕邊人請警覺!病人的伴侶和家人通常是一邊抱怨,一邊疑惑:為什麼打鼾會有那麼多種聲音?有時卻又沒有發出聲響?頻率忽高忽低,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這是因為打鼾大部分是發生在吸氣時,依據呼吸道吸氣的途徑與部位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高低音頻以及大小聲響,宛如多重奏一般。無論你和家人的打鼾聲是公害較低的呼嚕聲,還是高達八○分貝像汽車在按喇叭、九○分貝像火車開過、鑽地機啟動一樣令人抓狂,或是更危險一點,在安靜幾秒鐘之後突然又來個爆破音!各種鼾聲交響樂中,都暗藏著健康密碼與危險殺機,有待我們好好的辨識,提高警覺。鼻鼾、口鼾、爆鼾三種經典鼾聲依照不同的呼吸方式和途徑,打鼾有以下三種類型的聲音:●鼻鼾:悶悶的鼾聲先從鼻部、咽喉構造來看,鼻子吸氣時因為鼻腔內空間不大,後方的軟顎、舌頭空間較大,所以經鼻吸氣時,空氣灌入後方,經過九○度的轉角向下,和我們打球反手拍一樣,力道會比正拍來得小,發出的鼾聲響度當然也就比較小。●口鼾:響亮的鼾聲若是從嘴巴吸氣,氣流直接進入咽喉振動軟顎,聲音會比較大。口鼾就是睡覺的時候嘴巴張開,吸入空氣,直接振動到軟顎,能量比較大,發出的聲響會比鼻鼾來的大。張口呼吸健康風險多多數人會以為:用嘴巴呼吸也一樣吸得到氧氣啊!其實,意想不到的傷害很多,包括:臉部肌肉浮腫鬆弛、皺紋變多、嘴唇乾裂、口乾舌燥、喉嚨乾燥、嘴唇外翻、口臭、牙周病、牙齦發炎、齒列錯位、咬合不良、上顎狹窄、微笑時會露出牙齦、牙齦色素沉著、臉部凹陷、臉型變長、下巴後縮、雙下巴、扁桃腺腫大、腺樣體腫大、容易感冒、肺功能效率差、駝背等等。小孩經常張口呼吸會有所謂的「浩呆臉」,特徵是兩眼無神、臉部中段凹扁、容易流口水、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智力也可能受損。●爆鼾:生死一瞬間―呼吸中止後尖銳的氣爆聲最讓枕邊人失眠、打鼾者自己也會驚醒的鼾聲,應屬呼吸中止後的氣爆聲。氣爆聲來自呼吸中止發生後,身體為了保命,啟動「喚醒→呼吸」的機制。當鼻腔、咽喉等上呼吸道部位被完全阻塞時,會在原本一片嘈雜的打鼾聲中突然靜默,此時呼吸停止,體內氧氣下降、血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刺激到大腦的呼吸中樞,警覺到「要趕快呼吸」!可是,此時呼吸道因各種原因已堵塞,加上睡眠時呼吸道的肌肉力量也很放鬆,氣道周邊的軟組織表面吸附在一起,黏住了撐不開,所以唯有把自己喚醒,恢復肌肉力量,用力打開呼吸道並強力的呼吸才能自救。就像是人溺水上浮時本能的猛力吸氣,也會突然發出巨大的聲響。大腦先把人從睡夢中喚醒,恢復肌肉力量,才能夠將被軟顎和舌根擋住的氣道打開。對比幾秒鐘前呼吸停止的寧靜,顯得特別嚇人。有時不只是伴侶被嚇醒,自己也可能因此而清醒。所以,呼吸道瓣膜瞬間打開的空氣爆裂聲,比鼻鼾、口鼾,還要來的劇烈尖銳。爆鼾後病患可能會驚魂未定,氣喘不已。振動部位,決定鼾聲頻率氣流從呼吸道進入,會經過多重的構造和組織,鼻子塞塞、喉嚨緊緊、舌根堵堵、扁桃腫腫、軟顎鬆鬆,到底是哪裡塞住了?氣流衝擊在哪個部位上?這些條件,決定了鼾聲的頻率與強弱。●打鼾頻率呼吸氣流作用在不同的組織部位,打鼾頻率也會有差別:●作用在軟顎軟組織 → 低頻●作用在扁桃腺 → 中頻●作用在舌頭 → 高頻●鼾聲長短呼吸氣流受阻的部位不同,發出鼾聲時間的長短也不同:●作用在軟顎組織 → 鼾聲通常會比較長一些,可能三.五~四秒鐘●作用在會厭軟骨 → 大約一.五~二秒鐘●作用在舌頭 → 因為很快就會塞住呼吸道,所以鼾聲時間非常短,大約一~一.五秒睡眠深度、睡覺姿勢,也會影響鼾聲睡眠姿勢不同,呼吸道受壓迫的角度和形狀變化也會不同,所以會產生不同的鼾聲:●睡眠深度不同睡眠週期當中,可分為淺睡期、深睡期及做夢期。在不同的期區,呼吸道肌肉的鬆弛度不一樣、阻塞程度不同,鼾聲也就跟著不同。●睡眠姿勢不同仰睡和側睡所發出的鼾聲不一樣。多數人是軟顎鬆弛、舌根肥厚的問題,仰睡時容易阻塞,造成打鼾。但是側睡也並非所有鼾症的萬靈丹,例如扁桃腺較大的人,側睡反而會阻塞,一樣會打鼾。肥胖的病患,睡姿的變化則通常不會影響鼾聲,都容易打鼾。整體來說,呼吸道不同部位阻塞,加上不同的睡姿,產生的阻塞程度不同,鼾聲也就不同。側睡能改善打鼾嗎?根據研究統計,睡覺側躺對於打鼾的改善率將近六成,它的原理和軟顎舌頭因為重力下墜有關。仰睡時,呼吸道內的軟組織例如舌頭,容易塌陷往後滑,呼吸道會變得狹窄,氣流經過就會振動。但是側睡時,從解剖構造圖來看,呼吸道比較有空間,可以對抗重力,所以側睡時就比較不會打鼾。曾有患者的太太說:「我是他暗夜裡的生命推手。」意思就是本來仰睡、打呼震天嘎響的人,稍微輕推一下讓他變成側睡,狀況就會有所改善。※ 本文摘自《睡眠外科權威、長庚醫院李學禹醫師告訴您如何:熟睡迎接每一天!》。《睡眠外科權威、長庚醫院李學禹醫師告訴您如何:熟睡迎接每一天!》作者:李學禹 出版社:方舟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28
-
2022-02-17 癌症.頭頸癌
拔完智齒疼痛難忍竟釀口腔癌 醫:超過2周要盡速就醫
18歲的游同學因右下顎疼痛至牙醫診所就診,經X光檢查發現右下智齒因無法正常生長,導致發炎。但拔掉智齒吃止痛藥2個月都沒效果,經採樣化驗被診斷為口腔癌,慈濟醫院表示,手術完至今追蹤7年,沒有復發跡象。牙科部顎面外科主任夏毅然表示,經診斷後,游同學的發炎組織已轉變為口腔癌,考量游同學年齡尚輕,若直接進行手術將造成巨大傷疤,影響身心,遂由頸部下刀,翻開皮膚再切除癌變的下顎骨並截取小腿骨進行修補,術後並未在游同學的臉上留下任何疤痕。智齒又稱第三大臼齒,是門牙間隙向後算起的第8顆牙齒,生長狀況因人而異,通常會在16歲之後慢慢萌生,90%以上的智齒都需要被拔除。夏毅然說明,由於智齒生長在口腔最後方,又是最晚生成的牙齒,往往因生長空間不足,向前傾斜、無法正常萌發,這些長歪的智齒不具功能,且因位置的關係不易清潔,容易引發蛀牙、牙齦發炎、牙周病、蜂窩性組織炎等問題,甚至還會連帶危害周邊牙齒的健康機率高達81%以上。即便是沒有長歪的智齒,若無對應咬合的牙齒,也可能因過度萌發影響咬合,或是反覆刮傷周圍的口腔黏膜,長期下來會造成癌變。為了避免這些情形,牙醫師通常會建議盡早將智齒拔除,以絕後患。夏毅然建議,拔智齒的最佳年齡為16至25歲,因智齒萌發不久,牙根尚未發展成熟、齒槽骨質也較鬆軟,較容易被拔除;但拔完牙後腫痛難免,需按醫囑定時服用消炎止痛藥。另外,有些智齒因位置太接近神經,拔除過程不免傷及神經造成顏面麻痺,不過不會影響外觀、說話及進食,約1到3年即可恢復,不用過度驚慌。夏毅然提醒,民眾拔完智齒須持續觀察,若不適感持續2周以上未緩解,甚至越來越嚴重即需提高警覺,尋求診療。
-
2022-02-10 該看哪科.牙科
刷牙時牙齦出血是牙周病嗎?醫:出現7症狀要當心,教你如何預防、治療及正確刷牙
何謂牙周病?簡單來說是支撐著牙齒的牙周組織(牙齦、牙周韌帶、牙骨質、齒槽骨)發炎所產生的疾病,如果沒有妥善治療,會導致牙齦發炎或牙齒脫落。牙周病的好發率牙周病是所有疾病當中罹患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國內非正式的調查顯示約有九成民眾有此疾病病,而治療往往需要半年至一年以上,所需的金額也不菲。因此建議每半年做一次完整的牙周病健康檢查,以便能在病情輕微的時候提早發現治療。牙周病的病因牙周病的主因是牙菌斑內的牙周病菌引起的感染疾病。通常是由於口腔衛生不良的情況下,牙齒表面或牙縫之間的牙菌斑(細菌生物膜)堆積,而潛藏在牙菌斑中的牙周細菌增值而引起牙齦發炎的細菌感染。另外,影響牙周病惡化還有其他因素,像是糖尿病還有吸菸、壓力及不規則的生活習慣等。剛剛提過牙周病細菌具備厭氧特性,而氧氣較少的牙周囊袋正好成為其潛伏的溫床。牙周細菌會開始釋出毒素,引起牙齦內強烈的破壞性免疫反應。牙菌斑形成後會向牙根方向延伸堆積,並且逐漸鈣化成為牙結石,其表面粗糙孔洞多,容易潛藏更多細菌及毒素。惡行循環下會造成牙周組織包含齒槽骨嚴重破壞,最後牙齒失去支撐,開始搖動甚至脫落。牙周病如何預防因此如何去除牙菌斑是重點之一。遺憾的是只使用牙刷很難完全去除牙菌斑。1公克的牙菌斑中潛伏有多達約1000億個牙周細菌,在牙縫當中或是牙齒與牙齦交界處。僅使用牙刷在牙齒表面刷是不夠的,還需要牙線或牙間刷等工具來清潔牙縫。除了定期洗牙及牙周病健康檢查,也可以從下列牙周病常見的症狀來自我檢查: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牙齦退縮、口臭、牙齒搖動、咬東西無力或有疼痛感及牙齦化膿。若有上述狀況,建議尋求醫師來進一步診斷是否有牙周病,必要時可能會需要非手術性或手術性牙周病治療。牙周病治療:非手術性治療(牙根整平術)一般來說,非手術性治療,或稱牙根整平術,是初期治療牙周病的主要方式之一。醫師會藉由特殊的牙周病刮刀刮除牙根表面上的牙菌斑及牙結石,使牙周組織慢慢恢復比較健康的狀態。牙周病術後照顧在牙根整平術後前幾日,避免吃太硬、太燙或太辣的食物。吸菸會明顯影響傷口癒合及治療效果,也應盡量避免。而前幾天口內的清潔,以不造成疼痛或流血為原則,可用超軟毛牙刷作清潔,牙間刷使用時避免接觸到牙齦。可搭配漱口藥水或溫水來輔助清潔。待不適情況均緩和之後,再恢復原本確實清潔的方式。醫師叮嚀:照顧身體健康,從每天刷牙習慣開始刷牙刷不乾淨,導致牙菌斑產生的毒素不儘影響牙齦或牙周組織發炎,也可能隨著血液循環進入身體各個部位,進而對全身其他器官產生不利的影響。研究顯示,牙周病也和糖尿病、心臟疾病及心肌梗塞、孕婦早產或新生兒體重過輕...等有相關聯。這些議題也持續受到醫界矚目關切中。因此,雖然牙周病是口腔疾病,但是牙周病的預防及治療,對於促進身體健康仍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
-
2022-02-09 該看哪科.牙科
高風險病患健保給付每3個月洗牙1次! 3月1日起27萬人受惠
牙痛要人命,健保署先前開會通過,腦中風、洗腎、癌症等5類高風險病人,健保給付每3個月洗牙1次,提高口腔照顧頻率,新制預計3月1日起上路,全台約27萬人可望受惠。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建志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許多高風險病人是高齡者,口腔衛生狀況較差,也很少看牙醫,等到牙口出狀況時,不僅治療困難、醫療成本更高,也可能影響本身疾病,故加強口腔照顧更顯重要。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醫務管理組科長陳依婕表示,牙結石清除俗稱洗牙,一般民眾健保給付每半年可洗牙1次,但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先前提案至全民健康保險會,高風險病人應有更多洗牙次數,並爭取到約新台幣4.05億元預算。陳依婕說,去年12月經健保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討論通過,將5類高風險病人洗牙頻率縮短至90天、即每3個月1次。陳依婕表示,5類高風險病人包含腦血管疾病患者、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使用雙磷酸鹽類或抗骨鬆單株抗體藥物患者、惡性腫瘤患者,以及不符合健保牙醫門診總額特殊醫療服務計畫條件的身心障礙者。陳依婕補充,懷孕女性、口乾症病人、糖尿病病人、身心障礙以及進行化放療的特殊患者,先前就已納入每3個月可健保給付免費洗牙1次的對象。至於為何高風險患者的口腔健康更顯重要,陳建志說明,使用雙磷酸鹽類或單株抗體藥物的骨質疏鬆症患者,因牙結石導致嚴重牙周病,若要拔牙可能潛藏骨壞死風險,後續還需昂貴的高壓氧治療,且療程可能長達1年以上,相當折騰。陳建志說,癌症病人則有口腔乾燥、嘴破等口腔問題,且癌症治療影響免疫系統,可能造成口腔環境改變,可透過洗牙時密切注意。此外陳建志提到,洗腎與中風患者經常輕忽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若能保持牙口健康,對飲食健康有幫助,且提高洗牙頻率,牙醫師可依照個案狀況,仔細教導如何維持口腔衛生,特別是中風患者,希望提升至每個月看牙,未來更盼牙科結合長照服務。陳依婕說,目前新制預告期已結束,預計於2月25日正式公告、3月1日起生效。依健保署統計,國內約180萬人屬於上述的高風險病患,其中約27萬人有固定洗牙習慣,新制上路後這27萬人可望受惠,享有更多洗牙次數。
-
2022-01-20 該看哪科.牙科
愛喝飲料、晚睡小心釀牙周病!牙醫師:莫忽視5個危險警訊
年輕人也會得牙周病!日前1名年紀不到30歲的年輕女性,平日把喝手搖飲視為上班時的小確幸,但不久前發現自己牙齒疼痛、牙齦微發黑,疼痛到請假去看診,她懷疑是牙周病復發,這讓同事們非常訝異:牙周病不是40歲以上的人得的嗎?牙醫師就警告,牙周病有年輕化趨勢,若不及時治療,恐有掉牙危機。手搖杯不離手 同時也帶來牙周病危機牙醫師呂睿庭表示,事實上,牙周病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屬疾病,近幾年來,臨床發現牙周病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與現代年輕人的精緻飲食、愛喝手搖杯、熬夜晚睡等習慣有關。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國內罹患牙周病的成年人高達9成,其中不乏20、30多歲的年輕人。呂睿庭強調,牙周病比大家想像中還要常見,患者在初期症狀只有牙齒些微敏感、口臭、口乾舌燥、牙齦紅腫,以及使用牙線或刷牙時會流血,此階段就已是牙周病菌侵犯牙齦組織了。呂睿庭指出,牙周病在初期階段只要接受治療就容易恢復,但多數人對此不以為意,以為只是因為火氣大,等到發現時已相當嚴重,像是出現牙齦萎縮、紅腫且有膿包、牙齒鬆動或位移、牙齦疼痛等,此時牙齦、骨床和其他構造都已被破壞。避免反覆發作 要如何預防牙周病?那牙周病是不是年紀輕就比較好治療呢?呂睿庭提醒,罹患牙周病代表患者可能本身有一些致病因子,像是基因遺傳,或者有不利於牙周健康的習慣如愛吃零食、喝飲料、熬夜,以及沒有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都有可能反覆致使牙周病發作,因此避免反覆發作是牙周病年輕化最需要注意的事情。呂睿庭建議,盡可能減少致病因子,養成每天仔細刷牙2到3次,清潔牙齒的每一面,每日使用牙線清潔牙縫,並定期接受牙醫師洗牙,是免於走向牙周病的重要關鍵。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每天刷牙還得牙周病? 多數人都忽略「1地方」!牙醫教正確潔牙順序 ·口臭是牙周病主要徵兆! 飯後40分鐘就形成,這動作是牙菌斑大敵...舌苔積太多也不OK
-
2022-01-16 養生.人生智慧
只要用對方法就可延緩老化 名醫張金堅創咖啡健康學養生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39期文/吳佩芬 攝影/鐘君賢73歲的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張金堅仍然寶刀未老,一星期仍然保持看門診且開兩到三台刀,刀法還是「嚇嚇叫」。他說,「歲數大了,在器官上會輸給年輕人,人不要不服老,服老的心情要有,但也要有抗老的心態,只要用對方法,就可延緩老化。」從幾十年前開始,張金堅展開他獨創的「抗老撇步」,透過走路運動、喝咖啡、清淡飲食、專業、從事公益活動獲得成就感,還有經常保持愉悅的心情。從1972年開始,張金堅行醫迄今已有47年了,在他的年輕年代,外科是大科,很多醫學系畢業生都很想進入外科工作,張金堅也選擇了和他外向個性比較相符的外科,外科醫師個性都比較爽直、判斷力強、行動力強,但也比較容易衝撞。在台大醫院完成住院醫師、總醫師訓練之後,張金堅就到鄭州路的台北市立中興醫院擔任外科主治醫師,不久,被當時的台北市立中興醫院院長、前總統蔣中正御醫熊丸拔擢為一般外科主任;一年後,台大醫學院臨床研究所博士班剛成立,張金堅為了強化專業,也考進了台大醫學院臨床研究所博士班。受恩師陳楷模影響,成為乳癌權威張金堅會成為國內專致於乳癌的醫師,和他就讀博士班時的指導教授陳楷模有很大的淵源。陳楷模專精於小腸的大量切除及乳癌,張金堅回憶道,「陳楷模教授個性比較兇悍、嚴厲,外號雷公,在他底下,一定要戰戰兢兢,不能打迷糊仗,但是,他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博士班畢業之後,張金堅帶著太太、一雙年幼兒女前往沙烏地阿拉伯行醫,一年多後返台,直接進入台大醫院擔任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在當時擔任台大醫院外科主任陳楷模的麾下,順利的從講師升等為副教授、教授,之後,還躍升為外科部副主任、主任。張金堅表示,當時求診的乳癌病人因為發現時都比較晚,乳房外表已經糜爛、腫瘤很大,甚至已經轉移了。因為沒有所謂的多科團隊,當時的化療又簡陋,放射線治療也不像現今的定位準確,在幫病人進行放射線治療時,經常會把病人的皮膚電得爛爛的,化療用藥也沒有標準治療流程,開刀就把病人的整個乳房連同腋下的淋巴腺全部拿掉。很多女病人因為罹病,老公外遇,跑走了,拖著生病的軀體照顧年幼的小孩及公婆;張金堅深覺女性乳癌病人真的很辛苦,也感受到以醫師為主的權威醫療環境,以及傳統乳癌治療的弊病和無奈。成立乳房醫學會,跨科整合照顧當醫療慢慢進步,乳癌可以選擇整個切除、部分切除的手術方式,乳癌的化療藥物也日新月異,張金堅深感,「乳癌照顧一直都是以醫師為主,缺少所謂的病理科、放射科、腫瘤科、腫瘤內科、藥師、心理師等,也沒有重建,這是個不完整的醫療團隊,對於相對弱勢的病人比較吃虧。」因此,張金堅決定要成立乳房醫學會,希望乳癌治療能多科整合照顧。另外,在病人照顧方面,雖說陳楷模教授早在張金堅擔任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之前,已成立真善美乳癌病友俱樂部,但畢竟成員只局限在台大醫院治療的乳癌病友。因此,張金堅決定要擴及服務到全國的乳癌病友,於是在1996年成立乳癌防治基金會,是個跨醫院的全國性乳癌病友團體,也是全國第一個。乳癌防治基金會成立22年,已落實全民乳癌篩檢衛教,關心罹病者的醫療及身心靈健康,並鼓勵國內學者進行乳癌的本土性研究,除了頒獎給國內傑出乳癌研究人員,每年定期舉辦大型病友會,邀請專家演講,同時讓病友們唱歌、跳舞同歡,並分享彼此的罹病經驗,鼓勵新診斷乳癌病友。基金會也因此獲得國家品質標章及特優基金會的獎項,以及張金堅個人的癌症終身成就獎。醫技雖進步,別忘醫病平等在很早年就投入乳癌診斷、診療的張金堅,對於21世紀的基因體醫學、精準醫療、分子醫學的時代,他認同,乳癌已經慢性病化,但是,他更關注在醫病平等的理念上。他說,我們以一位慢性病人的方式對待乳癌病人,持續關心治療後的10年、20年後續追蹤,稱為「存活者的議題」,比如說用藥的慢性副作用,用藥後的智力是否變差,用了哪些藥物會對於神經末梢有損害,罹病後是否和社會脫離等,即所謂醫病共享的政策,疾病治療不是醫師講了算,還要和病人共同討論。賢內助協助下,遵循一輕、二淡、三少、四慢原則退而不休的張金堅,在關心病人健康之餘,也很在意自己的健康。身為外科醫師的他,邁入70歲之後,還能持刀平穩,開刀手不抖,維持良好的平衡感,和有開刀的體能,都要歸功於賢內助的協助,張金堅沒有肆意揮霍年輕健康的本錢,這些都是經年累月好好管理自身健康的成果。在飲食上,張金堅著重吃得不要太豐盛,一輕、二淡、三少、四慢是基本原則。張金堅坦承,「前面三項,我都有達成,四慢是因為我是外科醫師,個性急,還在努力當中。」◆一輕,不要加工品、鹽漬品,多吃蔬果,要原味的食材,少農藥、有機的食材,要洗乾淨,清楚食材履歷,當季的食材、均衡的飲食。◆二淡,不要重口味,不要高溫烹煮食材,不要添加太多鹽,不要太油,不要太甜,不要太辣,不要太多的佐料,不要過量的燒烤,不要太多的烹調,烹調簡單,盡量少外食,三餐多在家食用。◆三少,不要吃太飽,7分飽。 ◆四慢,要細嚼慢嚥。重視早餐內容,開啟一天的活力三餐飲食的調養,張金堅很重視早餐。早餐部分,張金堅的米飯等碳水化合物吃得少,爾偶太太會煮點稀飯吃,通常會準備小塊麵包,配點洋蔥、胡蘿蔔、堅果如核桃、杏仁,然後配點秋葵、酪梨、地瓜葉等蔬果。他說,秋葵5~6條,肚子就飽了;燙點地瓜葉,沾一點點醬油膏,就很美味了;另外,還來點荷包蛋,補充蛋白質。中餐的話,因為要開刀、看診,就吃醫院的便當,飯只吃1/10的份量,主食的魚肉、雞肉和豬排等,只吃一半而已,青菜的部分就會吃完。晚餐則會豐盛一點,太太會煎煮新鮮魚,清湯中放點排骨、白蘿蔔,還會準備地瓜葉、菠菜、高麗菜等,盡量不要高溫炒,以汆燙、水炒方式居多。假如晚上有應酬吃大餐,隔天就會自動減量,大約減少一半的份量,應酬時,吃少量就好。照顧植物,讓步調變緩慢、心情愉悅運動方面,因為上了年紀,盡量選擇比較溫和的運動。張金堅一星期游泳一次,一次一個小時。平常會和太太結伴到鄰近的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繞園散步,可以走到7千步,加上平日看病人、上下樓梯、巡房等,加起來應該有1萬步。還好,有篇研究發現,日行7千步已經足夠了,會爬樓梯、但不下樓梯,因為要保護膝蓋的健康。對於老人很重要的情緒管理,張金堅會選擇快樂的嗜好來做,他的快樂嗜好就是園藝和咖啡。他表示,盡量不動怒、不能急躁,並靠著喝咖啡、關照植物,讓自己的步調變慢,咖啡香氣、在一片綠茵中吸收植物釋出的氧氣,心情就會很舒適。張金堅個是早起的鳥兒,但他也樂在其中,在夏天早上5點、冬天早上6點起床,喝200~300c.c.的白開水後,就會到頂樓整理花園,才下樓吃早餐,除了出國不在家之外,拔草、澆水、搬移植物盆栽,他天天報到,樂此不疲。他的口號是:「園藝活動也是一種運動,也是心性的培養。」他看著植物一天一天地長大,花盛開,心情愉悅,就如同醫療人員細心照顧病人,病人就活得好,沒有好好照顧就會凋謝。化身咖啡達人,自創咖啡養生法張金堅愛上咖啡,是在台中澄清醫院擔任院長期間,在台中、台北往返的高鐵上聞到咖啡香,就起心動念想喝咖啡。他過去喝咖啡都會肚子痛、胸悶,30、40年沒有碰咖啡的張金堅,這次一喝就上癮了,覺得神清氣爽。講起咖啡,張金堅的出發點仍是和健康有關的研究,特別是咖啡豆內含的高抗氧化物綠原酸、咖啡醇、雙萜類、咖啡豆醇等,對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痛風、牙周病、癌症、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等疾病都有助益,也有研究發現,喝咖啡可以延長壽命。他也走遍了國內外咖啡莊園,還與蔡崇煌醫師及梁捨烘焙專家分別著作了二本咖啡專書,真是一位咖啡癡迷。由於過度烘焙會破壞咖啡豆內的抗氧化物,所以,張金堅偏好喝淺焙咖啡,他說,生豆內含的綠原酸占9.6%,重烘焙就剩下4.8%,因此,利用輕烘焙,綠原酸等抗氧化物較不容易喪失。但是,即使是重烘焙,咖啡飲品中還是存在著這些抗氧化物成分,所以,也不反對喝重烘焙咖啡。重烘焙有炭燒焦香味、巧克力的微苦澀感;淺焙有果酸、有水果香,國人比較偏愛炭燒口味,對於果酸的接受度較低。現在,張金堅每天喝3杯黑咖啡,他不主張加糖、奶精,糖不宜攝取過量,奶精則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反式脂肪酸,建議可以加適量的鮮奶取代。咖啡不是神丹妙藥,仍有飲用禁忌喜歡喝熱咖啡的張金堅說,喝咖啡不能過熱,咖啡在夏天沖泡時的溫度,最好是92~93℃,冬天時可以升到94℃,等到咖啡沖泡好、倒入容器內的溫度85℃是最香醇的。品嚐咖啡的時候,則差不多60℃左右不燙口,才是最適宜的溫度,喝太熱的咖啡,會傷害食道黏膜組織,增加食道癌的發生率。當然,咖啡也不是神丹妙藥,骨質疏鬆症的病人、懷孕初期、小孩、胃酸過多、腹瀉腸胃不適者,都要避免喝咖啡。在喝咖啡的同時,需要補鈣、維生素D、多運動、多曬太陽,而且由於咖啡利尿,最好搭配一杯白開水,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做自己想做的事,擁有滿滿正能量最後,張金堅表示,「我現在還在開刀,我覺得專業還要持續保持,工作是一種快樂,也有成就感的滿足」。張金堅的身體硬朗,講話嗓門大而有力、很清楚,不像老人孱弱無力的聲音。即使70歲高齡,擔任一家生技公司顧問的他,在每2個月的業務會議上,還被要求喊口號;他說:「就叫我來帶頭喊,好像聲音亮,生意就興旺,其他人都喊得不夠響亮,我一喊,聲音宏亮,士氣高昂,氣氛就起來了。」70歲的張金堅仍然擁有滿滿的愉快、樂觀、快樂能量。延伸閱讀: 。臺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 卸下白袍實踐公衛理想 。振興醫院院長魏崢 國內開心手術第一人 邏輯正確,決定手術成敗
-
2022-01-10 該看哪科.牙科
缺幾顆牙沒關係?缺牙和牙周病相互關係 牙醫:最怕導致這三種疾病
● 缺牙影響咀嚼功能及營養吸收● 嚴重缺牙,各項器官機能也會變差● 缺牙提高牙周病發病率,發炎易造成心血管疾病一名70歲長輩就醫時抱怨,食物常常咬不斷、牙齒鬆動沒力氣、無法啃喜愛的雞腳…,還沒張開嘴看診,已經可以料到長輩有缺牙情形,用儀器檢查後,口腔內的死角留有食物殘渣,且患有牙周病。保持「80/20」養牙防老老化是人體自然反應,但缺牙也是正常的老化現象之一嗎?WaCare專家、牙醫師陳紀帆說,從小養成正確的護牙觀念,老了想要擁有一口好牙並非難事。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80歲以上的長者至少應該要有20顆保護生理需要的功能牙,達到「80/20」標準,其中不包含假牙,才能維持咀嚼功能以及營養吸收。缺牙會造成哪些問題?陳紀帆表示,最直接的影響是無法好好吃東西,久了容易引發營養失調,身體就會愈來愈虛弱,各項器官的機能也會變差。其次是發音及顏面上的變化,講話「漏風」、發音不標準,降低人際社交的自信;缺牙過久會導致雙頰逐漸萎縮凹陷,有礙面子美感。缺牙、牙周病是相互關係造成缺牙的原因,除了意外碰撞和嚴重齲齒需拔除之外,主要凶手就是牙周病,平時若忽略牙齒清潔,牙齒周圍組織容易因細菌感染讓牙齦與支撐牙齒的齒槽骨萎縮,漸漸地鬆動脫落。缺牙和牙周病是相互關係,當咬合面不平整時,兩側牙齒會往缺牙處傾倒,食物殘渣容易堆積,牙周病加劇。積極治療 找回咀嚼能力扣除智齒,成年人應有28顆牙,缺牙後會打破全口的平衡,提高牙周病的發病率。陳紀帆提醒,牙齒的健康影響老年生活品質,口腔衛生不只是牙齒問題,長期咬合不正會造成顳顎關節障礙、肩頸痠痛等。口中的細菌從牙周組織進入血管後,會引起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咀嚼功能會牽動大腦,缺牙易導致失智症或加速惡化。陳紀帆呼籲,千萬別抱持「缺幾顆牙沒關係」的心態,應積極治療找回原有的口腔咀嚼能力。重建缺牙區,可選擇固定式的牙橋及植牙、活動式假牙、植牙加上活動假牙的混和式,三種方式各有優缺點,可依個人需求、預算、體質多討論重建治療。即使戴上假牙,仍要注重最基本的清潔,牙刷搭配牙線有加乘效果,更要定期回診檢查密合度、舒適度,延長使用效益。.歡迎加入>>全銀運動
-
2022-01-06 該看哪科.牙科
99%成人有牙周病!研究:恐致陽痿、心臟病、癌症上身
牙齦疾病會以多種方式影響一生的牙周健康,而男性牙周病發病率(56.4%)高於女性(38.4%),研究發現牙周病的後遺症不只是無牙而已,恐衍生多重併發症…… 女性牙齦疾病與賀爾蒙有關女性體內的賀爾蒙變化,與牙齦健康息息相關,在不同時期,女性會出現下列牙齦問題…..1. 青春期因荷爾蒙水平升高,導致牙齦血液循環增加,可能會造成牙齦的敏感性提高,對任何刺激(包括:食物殘渣、牙菌斑)產生更大的反應,在此期間,牙齦可能會出現腫脹、變紅並感覺脆弱。2. 經期部分女性會出現月經性牙齦炎的情況,可能會有牙齦出血、牙齦紅腫和臉頰內側潰瘍…等症狀;月經性牙齦炎通常發生在女性來月經之前,並在月經開始後消失。3. 懷孕懷孕期間的荷爾蒙變化和血流量增加,可能會使女性更容易罹患牙齦疾病;此外,一些研究表明,患有牙周病的孕婦,可能更容易生出早產和過輕的嬰兒。4. 更年期和絕經後更年期或絕經後的女性可能會經歷口腔變化,出現口乾、牙齦組織疼痛和燒灼感以及味道改變(尤其是鹹味、胡椒味或酸味)等症狀。 男性牙齦疾病引起的4大併發症與女性不同的是,男性罹患牙周病的機率大於女性,若忽視牙周病帶來的4大併發症,嚴重恐猝死…..1. 前列腺健康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 是一種在前列腺中產生的酶,通常分泌量非常少。然而,當前列腺發炎、感染或受到癌症影響時,PSA水平會升高,研究發現,同時患有牙周病和前列腺炎男性的PSA水平,高於僅患有一種疾病的男性,這表示前列腺健康可能與牙周健康有關。2. 心臟疾病研究發現,牙周病與心血管疾病有關。患有牙周病可能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兩種疾病都是慢性炎症,研究認為炎症是牙齦疾病和心臟病之間的聯繫,由於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罹患心臟病,因此保持牙周健康是降低心臟病風險的方法之一。3. 陽痿研究發現,患有牙周病的男性,尤其是30歲以下或70歲以上的男性,罹患陽痿的風險增加。推測原因可能與炎症有關,長期慢性炎症(牙周病)會損害血管,進而導致陽痿的發生。 4. 癌症研究發現,有牙齦疾病史的男性,罹患癌症的可能性比牙齦健康的男性高 14%。另外,有牙周病的男性罹患腎癌的可能性比女性高49%,罹患胰腺癌的可能性高54%,罹患血癌的可能性高30%。(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延伸閱讀: ·餐後、睡前刷牙,為何還有口臭? 醫揭「6大症狀」小心是牙周病 ·牙周病不一定會痛? 牙齦發炎要小心!醫列「9典型症狀」別當耳邊風
-
2021-12-29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缺牙「遇缺不補」 恐提高失智及吸入性肺炎風險
除了影響外觀,看起來顯老之外,長期缺牙還可能提高失智、吸入性肺炎風險,一項最新網路調查發現,國人缺牙率高於世界標準,約有兩成五受訪者「缺牙未補」,牙科醫師陳福樂提醒,民眾應重視牙齒健康,千萬不可「遇缺不補」,少了咀嚼力,就會形成健康阻力。敦南上境牙科診所醫師陳福樂表示,缺牙會直接影響咀嚼能力,當咀嚼能力下降,就會影響血液輸送至腦部,腦部循環變差,容易造成腦部退化。日本名古屋大學醫學研究所調查證實,放任缺牙而不處理,將提高阿茲海默症風險,約高出平均統計值三倍。陽明大學牙醫學院2019年研究顯示,常咀嚼固態食物,可刺激大腦,有助於預防失智。此外,許多缺牙長輩養成「吃軟、不吃硬」飲食習慣,在無法均衡攝取各種食物的情況下,以致營養不良。部分長者因咀嚼功能不佳,吞嚥困難,吃東西時,食物容易掉入氣管,輕者嗆到,嚴重則會引發吸入性肺炎。盡管缺牙嚴重影響健康,但許多民眾不以為意,衛福部2017年調查顯示,12歲以上國人平均每人缺4.1顆牙,其中65歲以上平均缺13.4顆牙,且超過三成並未理會,「遇缺不補」。陳福樂公布「國人牙齒概況與衛教認知調查」,結果發現,至少兩成五受訪者「缺牙」,而導致缺牙主因為「蛀牙」及「牙周病」。另超過五成民眾不知缺牙將提高失智、吸入性肺炎風險。「缺牙已經成為國人口腔健康中的最大危機。」陳福樂提醒,只要缺牙,即使是一顆,都應積極面對,透過植牙或傳統補牙方法,將空缺補起來,如果放任不管,缺牙附近的牙齒承受巨大壓力,容易搖晃、歪斜,提高崩壞風險。
-
2021-12-23 該看哪科.牙科
餐後、睡前刷牙,為何還有口臭? 醫揭「6大症狀」小心是牙周病
明明每天餐後和睡前都會刷牙,為何還是有口臭?甚至刷牙時還會出現流血的狀況?小心牙周病找上門!牙醫師鍾文宸醫師提醒,罹患牙周病主要是因為忽略清潔的細節,最常見的是未正確刷牙、未使用牙線或牙間刷。這也讓許多牙周病患者常會有「為什麼我每天認真刷牙,還是會得牙周病呢?」的疑惑。刷牙刷太快或不使用牙線 都可能導致牙周病鍾文宸醫師解釋,牙周病的起因是細菌和食物殘渣裡的碳水化合物產生作用,附著在牙齒表面、牙齦與牙齒的溝槽形成牙菌斑,當口腔內充滿了細菌和牙菌斑,這些牙菌斑會分泌酸性物質侵蝕牙齒,造成蛀牙,甚至導致牙周病發生。初期牙周病症狀包含:刷牙流血、早上起床口腔有異味、平時口臭嚴重、牙齦萎縮等,通常出現牙齒搖晃或咀嚼無力等現象時,病況已經相當嚴重。鍾文宸醫師進一步說明,罹患牙周病的常見問題包含刷牙刷太快、沒有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清潔牙縫等,甚至覺得讓口腔內充滿牙膏產生的泡沫和清涼感,就算是認真刷過牙了,正確的口腔清潔方式是每次來回刷2到3顆牙,約10到20次,將牙齒的每一面都仔細刷過,再搭配牙線或牙間刷,將每個牙縫清潔乾淨。面對不同程度的牙周病 治療方式大不同當牙周病發生時,應該如何正確治療呢?鍾文宸醫師表示,牙周病依嚴重程度可大致分成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如牙齦有明顯腫脹感、刷牙時容易出血,此時就醫僅須導正患者的口腔清潔方式,並以超音波洗牙清潔牙結石,通常患者只要遵照正確的刷牙方式,都可以獲得良好的改善;罹患中度及重度牙周病時,牙菌斑已經嚴重侵襲破壞到牙根周圍的骨頭及牙周組織,必須進行第1階段治療,先上麻藥,再以非手術性的方式將牙齒及牙根表面的牙菌斑刮除,並且進行口腔清潔衛教。第1階段治療後會評估牙周病改善情況,針對特別嚴重的局部位置,則可能需進行第2階段的翻瓣手術,上麻藥後,將牙齦翻開,清除更深層的牙根表面的細菌及牙結石,若患者的骨頭被細菌破壞嚴重,還可能需要做牙周組織再生治療,以骨粉、再生因子、膠原蛋白等生物性材料,幫助患者重建骨頭與組織,過程需6到8個月。值得注意的是,若患者的牙周病造成某些牙齒嚴重到無法治療,只得將損壞徹底的牙齒拔掉並進行植牙,預防感染嚴重的牙齒繼續留在口腔內破壞其他牙齒。鍾文宸醫師強調,上述療程都是為了避免病患喪失牙齒,牙周病不是短期內產生,只要民眾有出現任何初期症狀,應立即就醫,建立正確的口腔清潔習慣,其餘輔助工具如沖牙機、漱口水、電動牙刷等,都無法取代牙線和牙間刷。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牙周病不一定會痛? 牙齦發炎要小心!醫列「9典型症狀」別當耳邊風 ·口臭是牙周病主要徵兆! 飯後40分鐘就形成,這動作是牙菌斑大敵...舌苔積太多也不OK
-
2021-12-08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糖尿病是口腔健康殺手 美國牙醫學會曝5大影響因素
糖尿病患者當血糖控制不佳時,不僅會造成眼睛、腎臟、神經、心臟血管病變,連口腔健康也有關聯!依據美國牙醫學會(ADA)表示,糖尿病會增加罹患口腔疾病和口腔中出現其他症狀的風險,約有五分之一的牙齒脫落病例與糖尿病有關。牙周病是糖尿病的第六大併發症,糖尿病影響口腔健康的5大因素包括……1.牙齦疾病日常刷牙或使用牙線時是否注意到牙齦出血的情況!?這可能是牙齦疾病的早期跡象,如果牙齦疾病持續惡化,支撐牙齒的骨骼崩壞,將進而導致牙齒脫落。早期牙齦疾病可以通過適當的方式逆轉,例如:按時刷牙、使用牙線、飲食注意….等。研究發現,如果血糖得不到控制,牙齦疾病會惡化,因此應注意血糖的控制情形。2.口乾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的唾液較少,因此經常會感到口乾舌燥,可通過喝水來對抗口乾,或是咀嚼無糖口香糖並吃健康、鬆脆的食物來促進唾液流動。由於糖尿病患者的唾液中含有過多的糖分,再加上用於沖走口腔殘餘食物的唾液分泌較少,就會容易導致蛀牙發生。3.口味的變化患有糖尿病時,食物的味道可能不及記憶中濃郁美味,建議在食物中嘗試不同口味、質地和香料,但切記不要在食物中添加過多的糖來增加風味,不僅會影響血糖和飲食均衡,還會導致蛀牙;如果糖尿病病友的嘴裡一直有難聞的味道,建議諮詢牙醫或醫生。4.感染糖尿病會影響免疫系統,使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糖尿病患者中常見一種稱為鵝口瘡(念珠菌病)的酵母菌感染。口腔內的酵母菌因唾液中含有較多的糖分而大肆生長,進而在舌頭和口腔內側覆蓋一層白膜。鵝口瘡在佩戴假牙的人群中更為常見,並且經常造成口腔中出現難聞的氣味,如果懷疑可能患有鵝口瘡或任何其他口腔感染,須盡速至牙醫診所就診。5.癒合緩慢當發現唇皰疹或口腔內的傷口遲遲未痊癒,這可能是糖尿病影響口腔的另一種方式,因為血糖控制不佳會使受傷無法正確快速癒合,當發現口腔周圍疾患沒有正常癒合,請盡速求診。參考資料來源:美國牙醫學會(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