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2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濕度
共找到
382
筆 文章
-
-
2023-03-25 養生.聰明飲食
搭機飲食6原則!別喝汽水,越喝越脹氣可能腹痛
疫情趨緩後,出境人數與日俱增,東京、大阪、首爾及曼谷等地,是民眾在解封後最喜愛出國旅遊的目的地。搭機途中滿足五臟廟是享受舒適旅途的重點。預先購買小零食外媒《HERALD WEEKLY》表示,機場商店的餐飲價格令人咋舌,所以如果不想花大錢買一小袋點心,可在踏上機場之前到一般超市,儲備一些食物並帶上1、2個空水瓶以便喝水。若你是大胃王,飛機上的食物份量可能無法滿足你的胃袋。在漫長且乏味的長途飛行中,有時只想大快朵頤,可以預先準備一些健康零食,以小包裝為佳,這樣它們就不會佔用你的包包太多空間。放下手中的冰飲吧被困在長途飛行的狹窄座位時,來杯冰飲暢快又提神!須留意的是,冰塊其實是由水箱製成的,而水箱可能無法永遠保持乾淨整潔,因此考量衛生下,建議點用去冰飲品。遠離汽水以免腹痛在飛機上容易感到頭昏腦脹,想喝杯冰鎮可樂或蘇打汽水提神嗎?建議若要趕長途航班的乘客最好避開,因為喝碳酸飲料會讓你吞下大量的空氣,這對消化道不利,最後會以打嗝或脹氣的形式排出空氣。此外,當飛機移動到不同高度時,體內氣體可能會膨脹,導致腹部疼痛。飛機比沙漠更乾燥!飛機機艙內濕度小於20%,比撒哈拉沙漠25%還要乾燥,在飛機上脫水情形更加嚴重。如果不注意飲水量,人會變得非常脫水。為了抵擋乾燥的空調,建議盡可能多補充水分。通過機場安檢後即可裝水上飛機,機上也會免費提供水,所以即使非供餐時段,也可以向空服員索取水。另外,避免攝取咖啡、酒精和任何含有大量糖分的飲品或食物,這些比起空調更容易讓人脫水。自帶水杯隨時飲水搭乘飛機旅行時,推薦攜帶可重複使用的水壺或保溫杯,空服員也會樂意為你裝滿飲品。讓人不用等待餐飲服務就可隨時品嘗,而且保溫杯更有助於在搭機過程中享受熱飲。保持口腔衛生隨身攜帶牙線是一個好習慣。當在機上用餐完畢後,有些食物可能會卡在牙齒中,讓人與機組人員或其他乘客的互動都變得好尷尬。推薦可於吃完飯後仔細刷牙,當然這也適用於在地面上的生活。【延伸閱讀】老翁退休「1因素」卻步不敢出國! 全台男性2個就有1個有出國要帶什麼藥?5大類常備用藥一次看【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7073,原文出處:Smart Hacks To Survive Long-Haul Flights】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3-03-21 養生.抗老養生
「春分」熱如夏!中醫師吳明珠教4大撇步除濕兼養肝
今天是春分,萬物開始滋長,接著就是春雨季節,水氣變多,氣候較為潮濕,許多民眾體內潮濕,容易有舌苔變厚、分泌物變多、身體疲累、膝蓋水腫等症狀。「春分」養生著重「健脾去濕」中醫師吳明珠說,此時養生著重「健脾去濕」,可使用茯苓、淮山、薏仁、蓮子、陳皮、赤小豆等體內除濕食材,如在薏仁蓮子湯中加入茯苓、陳皮,也可煮山藥排骨湯,但要注意烹煮要煮久一點,把薏仁、蓮子、山藥、淮山等食材煮軟,讓湯汁成牛奶色,以達除濕目的。春分時,除注意體內除濕外,還應開始保養肝臟。吳明珠說,隨著天氣回暖,脾氣也容易上升,肝火旺可能出現眼睛乾澀、常流眼淚等症狀,清肝火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可以多外出爬山、賞花,讓心情愉悅、情緒穩定,並多吃菠菜、韭菜、青蔥等綠素蔬菜,顧好脾胃,可以讓補「肝氣」,但須注意調味時應多清淡,少吃生冷食物,但同時薑母鴨、麻油雞、麻辣鍋等燥熱食物也要少吃。吳明珠說,但若是已有便秘、少喝水等,體內濕氣較低的民眾,可能就不適合用茯苓、淮山、薏仁、蓮子等食材,而必須多喝水、多吃青菜。因此,調整體質時,仍應經由中醫師診斷為佳。每天2動作活絡肝經此外,肝經從腳拇趾與第二拇趾的腳縫開始,往上行經小腿、膝蓋、大腿內側,再走到腸胃、心臟、咽喉、頭頂,因此,每天可以做以下二動作,依個人體力重複做30至50次,再慢慢的延長時間。.將手握成拳頭,輕輕鎚擊小腿或大腿內側.上午可以吸氣的同時腳趾出力、掂起腳跟,雙手上舉超過頭頂、掌心朝上,然後再吐氣恢復站姿吳明珠說,春分時,雖然氣溫開始回升,但仍起伏不定,早晚溫差大,這時早晚還是要多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且生活作息也應該調整,盡量早睡早起,不要像冬天都是睡得比較晚,並多外出走路、溫水泡腳,人的氣就會舒暢。春分養生注意事項食:健脾除濕:茯苓、懷山、薏仁、蓮子、陳皮、赤小豆等體內除濕食材,如薏仁蓮子湯、山藥排骨湯。春分養肝:多吃菠菜、韭菜、青蔥等綠素蔬菜,少吃生冷食物及薑母鴨、麻辣鍋等燥熱食物。衣:早晚溫差大,這時早晚還是要多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住:生活作息也應該調整,盡量早睡早起,不要像冬天都是睡得比較晚。居家環境應利用除濕機、除濕盒、木炭等,不讓住家太過潮濕,家裡濕度應維持55%左右。行:春分時可以多外出爬山、賞花,讓心情愉悅、情緒穩定。(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12 寵物.寵物疾病
季節交替皮膚癢癢癢 做好4件事讓毛小孩遠離皮膚病
【本文重點】梅雨季節交替,毛小孩常有皮膚搔癢、掉毛、皮屑等問題。飼主求診的主因是犬貓皮膚病,其中包括跳蚤引發的搔癢和異位性皮膚炎。良好衛生習慣和環境清潔可以減少過敏原,定期洗澡和梳毛除寄生蟲也有幫助。飼主要分辨生理性和病理性掉毛,並使用藥物和補充食品治療皮膚病。--by ChatGPT季節交替之際,家中的毛小孩又開始出現皮膚搔癢、重複舔抓行為,接著就是不規則的掉毛、大量皮屑飄飛,連帶影響居家生活品質。台灣氣候潮濕,許多人飽受濕疹、皮膚炎所苦,貓狗也有一樣的問題。快來看狗爸媽經驗分享,以及獸醫師的專業治療建議。春雨綿綿,接下來又將迎接梅雨季,濕氣讓人感覺悶熱,黴菌、塵蟎也大量孳生,容易引起毛小孩皮膚過敏。根據統計,飼主求診的第一名病症為「犬貓皮膚病」,包括寄生蟲造成的搔癢狀況,還有環境引起的異位性皮膚炎。獸醫師殷碩韓說,跳蚤是常見元凶,當毛小孩有搔癢情形,第一時間先檢查跳蚤過敏的可能性。若是後背部、大腿後側起紅疹、搔癢脫毛,很大機率是遭跳蚤纏身,應口服投藥並搭配外用藥治療,日常也要做除蚤的預防。異位性皮膚炎則是自體免疫性疾病,環境、食物及寄生蟲都會引發發紅、腫脹、丘疹等症狀,過度搔癢使皮膚反覆化膿、結痂、脫毛,一旦發病就難以痊癒,飼主要耐心透過藥物或非藥物的治療來改善。獸醫師蔡曼琳說,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並加強環境的清潔才有辦法減少過敏原,寵物掉毛是正常的新陳代謝,但飼主要分清生理性掉毛和病理性掉毛的差異,找到問題來源對症下藥,使用藥物之餘,也可以補充降低發炎反應的食品。預防皮膚病首要加強衛生:1.改善居家環境與清潔,尤其是通風問題。2.控制濕度,減少環境中可能誘發的過敏原。3.定期洗澡或美容,使用洗劑沖洗毛髮上的過敏原。4.經常梳毛除去打結的廢毛,同時檢查躲藏的寄生蟲。狗爸媽經驗談◎毛寶貝「脆丸」是從收容所帶回來的,剛開始有皮膚過敏的問題,甚至是掉毛,後來諮詢獸醫,挑選無麩質飼料並補充益生菌,皮膚問題漸漸改善,毛髮也比之前濃密、發亮。◎薯條4-5歲期間,耳朵經常發炎搔癢,有耳垢及異味,嚴重時甚至抓傷外耳脫毛流血。診斷為酵母菌感染,需使用耳藥治療,二年期間仍四度反覆發炎,醫師評估,狗狗可能已產生抗藥性,改換他種藥品使用才得以完全恢復。長耳型毛小孩耳道本就容易悶住不透氣,連續雨天期間,搭配除濕機更能有效降低毛小孩耳炎的機率。【延伸閱讀】.狗狗5個常見疾病大調查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2 醫療.眼部
哪些方式有助保養眼睛?ChatGPT v.s.醫師 揭3大族群護眼重點
【本文重點】ChatGPT建議6點眼睛保養:1.正確使用電腦2.戒菸限酒3.飲食均衡4.避免長時間注視5.注意衛生6.定期眼檢。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副教授孫銘輝補充:上班族可多看遠方,每隔30-60分鐘離開螢幕。長時間注視電腦螢幕容易出現乾眼症,專心工作眨眼次數降低,建議每隔一段時間休息,多看遠方;且避免冷氣直吹眼睛,注意眼睛保濕。老年人視力退化需避免光線不足,建議光線明亮的地方閱讀,適當運動增強身體機能。--by ChatGPTChatGPT說/保養眼睛有什麼重點?「保養眼睛有什麼重點?」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長黃奕修向ChatGPT提問之後,得到以下6點建議:1.正確使用電腦長時間使用電腦或其他電子產品,容易引起眼睛疲勞和散光等問題。建議每隔一段時間休息幾分鐘,並且調整電腦屏幕的亮度和對比度,保持適當的距離。2.戒菸限酒菸草和酒精對眼睛健康有害,容易導致視力下降、眼睛乾燥等問題。3.飲食均衡攝取豐富的維生素A、C和E等抗氧化物質可以幫助保護眼睛健康。建議食用深色蔬菜、水果、堅果等食品。4.避免長時間注視長時間注視細小的物體或細節,容易導致眼睛疲勞和近視等問題。建議每隔一段時間休息幾分鐘,或使用放大鏡等輔助工具。5.注意衛生避免接觸眼睛的手部和工具不潔,防止眼睛感染和炎症等問題。6.定期眼檢:建議每年進行一次眼部檢查,以確保眼睛健康。如有必要,可根據眼科醫師的建議進行視力矯正或治療。【延伸閱讀:ChatGPT內容是真的?還是假的?】醫師說/保養眼睛有什麼重點?對於上述ChatGPT的回答,黃奕修表示,「真的回答得蠻好的!」這6點建議非常合理且有證據力,但這些護眼方法屬於一般原則性的概念,於是他請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副教授孫銘輝為大家進一步說明護眼怎麼做。孫銘輝也說,ChatGPT提供的保養眼睛重點都正確,推測可能是眼睛保健相關資訊在網路上十分常見,ChatGPT廣泛搜尋後,可以獲得較正確的保健知識。他針對需要用眼的上班族、手機重度使用者和老年視力退化族群,提出進一步的護眼建議:雙眼緊盯電腦的上班族 多看遠方 每隔30-60分鐘離開螢幕上班族長時間使用桌上型或平板電腦,可能有人因此覺得眼睛乾澀,甚至出現出現乾眼症。主要原因是專心工作,緊盯電腦螢幕,眨眼次數降低;也有人的座位正好在冷氣出風口下方,導致眼睛表面淚液蒸發速度過快,出現乾、澀、痛、視力模糊等不適症狀。乾眼症嚴重時,還容易出現反射性淚液分泌增加且淚流不止,甚至因眼角膜過於乾燥,引起發炎、破損,眨眼產生劇痛。眼角膜反覆發炎及破損,也容易引發細菌感染,若未盡速治療會形成疤痕,如果疤痕位置在視力周邊,會引起散光,在視力中心位置會永久影響視力。要遠離眼睛乾澀或乾眼症,首先眼睛與電腦螢幕距離應保持30至40公分,其次每看電腦螢幕30至60分鐘,應讓眼睛離開螢幕,眨一眨眼,並多看遠方。如果座位在冷氣出風口下方,應適時調整座位或出風口方向,若無法調整,可在辦公桌上放一杯水,增加附近環境濕度,減輕乾眼症狀,但若眼睛還是過於乾澀,也可使用人工淚液、乳膠,緩解不適。此外,缺乏維生素A也容易引發乾眼症。孫銘輝建議,平時應均衡飲食,並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蔔、枸杞等,以及具有抗氧化成分的菠菜、花椰菜、堅果等。若乾眼症已造成視力模糊,影響生活品質,應速就醫治療。手機重度使用者手機到眼睛距離 至少手腕到手肘的長度許多人睡前的最後一個動作和起床的第一個動作,便是看手機。重度手機使用者除了注意避免眼睛乾澀外,還需注意手機螢幕藍光對眼睛的危害,更要保持距離避免近視度數增加。醫學研究證實,手機藍光會對眼睛視網膜、黃斑部造成傷害,雖然使用多久才會造成傷害,目前沒有明確的科學數據,建議每次使用手機時間不宜過長,並使用具抗藍光功能的手機螢幕保護貼、眼鏡鏡片等,降低藍光對眼睛的傷害。另外,手機重度使用者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眼睛睫狀肌過度緊繃,易增內斜視、近視度數忽然增加的風險,建議手機螢幕與眼睛保持距離,至少維持從手腕到手肘的長度。有人擔心使用手機會傷害眼睛的感光細胞,雖然目前沒有確切的科學數據,但建議避免在昏暗的環境中使用手機。老年視力退化族放大手機字體 做好慢性病管理年長者可能因為水晶體混濁引起白內障、視神經退化導致青光眼,或出現黃斑部病變,這些都會導致視力退化,建議找出病因加以治療。例如白內障須置換人工水晶體,控制青光眼需注意眼壓不宜過高,糖尿病患定期接受視網膜檢查,避免黃斑部病變,做好慢性病管理。年輕時應避免高度近視,以降低年老時出現白內障、青光眼及黃斑部病變的機會。年長者視力不佳,為了想看清楚手機上的字,常導致眼睛睫狀肌過度緊繃,甚至出現頭痛、眼睛痠痛等,建議可使用放大鏡或將手機螢幕字體放大,並配合適度休息,有助緩解頭痛等症狀。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2-28 焦點.健康知識+
空氣汙染竟是過敏推手!教你從客廳、浴室、臥室著手,有效清除家中過敏原
空氣汙染除了影響戶外空氣,其實室內空氣也會受到汙染!這是因為當我們開門或窗戶時,會將室外空氣帶入室內,此外,還可能帶入花粉和煙霧。室內空氣質污染可能是室外的兩到五倍,當室內空氣含有灰塵、寵物皮屑和黴菌、塵蟎等物質,就容易引發過敏!減少家中過敏原和刺激物的來源,可掌握4個大原則1.定期清潔及打掃家中環境。2.觀察室內濕度,並維持在50%以下。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需要一台除濕機來維持室內溼度。3.花粉高峰期、室外污染嚴重時,窗戶保持關閉。4.香薰蠟燭更換成安裝電池的蠟燭燈。客廳家人聚集的場所,維持室內空氣可以這樣做:1.盡量減少客廳所擺設的紡織品,因為塵蟎和其他過敏原可以附著並孳生。2.在織物件上選擇皮革或乙烯基地板。3.扔掉抱枕,清潔上有難度,很容易積聚塵蟎和皮屑。4.用百葉窗代替窗簾,若是使用織物窗簾,可以定期用130℉(54.4℃)的熱水清洗的窗簾。5.吊扇、電子產品定期進行除塵動作。臥室控制過敏從臥室開始,因為約有 1/3 的時間是待在臥室;臥室中的過敏原會造成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惡化,甚至會影響睡眠。避免過敏原就從保護、清潔床開始1.每兩年更換一次枕頭,選擇防蟎、透氣材質、可清洗材質的枕頭。2.每 10 年更換一次床墊。3.每周用熱肥皂水(130℉=54.4℃)清洗寢具。4.保持涼爽通風,因為身體的體溫和濕氣會促使塵蟎的生長。5.不要讓寵物進入臥室,也不要讓寵物上床。浴室黴菌可在浴室等潮濕的環境滋生,避免黴菌滋生可以這樣做1.淋浴後在浴室裡開風扇。2.維持毛巾和浴巾乾燥。3.確保水槽、馬桶、浴缸沒有漏水情形。4.定期清潔並去除霉菌。5.檢查浴簾是否有發霉跡象,必要時更換。6.定期除塵或沖洗排氣扇蓋。我們每天進行約 20,000 次呼吸,90%的時間都在室內度過,所以減少接觸周圍環境中會引發過敏和哮喘症狀的物質非常重要。想要避免過敏,就從消除室內過敏原開始!
-
2023-02-22 養生.生活智慧王
除濕機除到幾%最舒適?最佳濕度曝光 設錯「只是浪費電而已」
台灣潮濕多雨,很多人會添購除濕機,降低家中的濕度,避免物品發霉。但濕度並非越低越好,太乾反而會導致身體不適,那麼,究竟要除到多少才最舒適呢?除濕機除到幾%最舒適?睡覺要不要開?一名PTT網友在「Gossiping」看板發問,他表示自己剛購入除濕機,但完全不知道使用的理由,也不知道要除到幾%,維基百科上寫30%,但有人說太低,並疑惑「睡覺要不要開?除濕機只用來放塵蟎的嗎?還是有別的用途?」他的提問引起網友熱烈回應,許多人提出自身體驗最舒適的濕度,「40-60,建議55」、「沒人在就開到40,有人在要60」、「40-50,不過看人,有些太乾鼻子會很難受」、「60左右,不需要太低」、「用鼻子呼吸看看,大概55最好」、「50-60%不會太乾,也不至於發霉」、「剛買開45發現眼睛不太舒服,改55」、「55吧,再低會容易靜電欸」、「從55往上調正到你舒服為止」。從推文可知多數人推薦的濕度為「50-60%」之間。臺灣濕度很難降到40以下至於維基百科寫的30%,不少人提醒不但很難,也不適合,「台灣根本不可能除到50%以下,24小時開都無法」、「你要低於40,還要環境跟氣候幫忙」、「上次在飯店開30%直接睡不著,給你參考」、「還30%勒,待8個小時皮屑就滿天飛了」、「冬天天氣50%我就皮膚乾裂了,你說呢」。另有人建議「房間裡最好另外準備一個比較可靠的溫濕度計」,因為除濕機的顯示不準,並強調即使關門開24小時,也很難降到40以下,「所以設定過低的目標只是在浪費電而已」。延伸閱讀:‧除濕機不要貼牆放…使用除濕機注意6重點!還有7個天然除濕好物推薦‧除濕妙招/家裡又濕又悶,「開窗時機」原來有訣竅!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2-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趨緩口罩用量大減如何保存? 醫師曝務必做好這件事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下周一(20日)室內口罩令解封,除醫療、長照等機構及大眾運輸系統外,室內不需要戴口罩,但許多民眾家中仍有許多口罩成為困擾,不知如何處理?家中仍有許多口罩 如何處理與保存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院長黃璟隆說,室內口罩令雖解封,但指揮中心建議,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及年長者、免疫低下者外出須戴口罩,提醒口罩保存最重要的是「防潮,避免口罩受潮失去阻擋病毒功能。黃璟隆說,台灣氣候潮濕,當室內濕度高時,物品容易發霉,甚至出現壁癌等情形,民眾最好把家中沒拆封、未用過的口罩放入防潮箱,如果是放在儲物櫃,而儲物櫃最好放置防潮盒,降低口罩受潮機會,平時家中濕度過高也應開啟除濕機,將濕度維持在55%左右,當家中出現壁癌時,代表家中濕度高,應重新粉刷,避免影響健康年長者、免疫低下者 還是要戴口罩衛福部雙和醫院成人感染科資深主治醫師李垣樟說,雖然口罩使用機會慢慢降低,但如果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以及年長者、免疫低下者外出,或是常需與年長者、免疫低下者接觸,或到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的場合,還是要戴口罩,特別是家中有年長者、免疫低下者,務必格外注意,最好接觸時仍要勤洗手、戴口罩,不要把病毒傳染給脆弱族群指揮中心提醒,民眾仍應持續落實肥皂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好習慣,並呼籲尚未完整接種新冠疫苗的民眾,盡速完成接種,保護自身及親友健康4大時機仍建議戴口罩室內口罩令20日解除,四大時機仍建議戴口罩:一、於以下指定場所之室內空間須按規定全程戴口罩。包括:1.醫療照護機構:醫療、醫事、老人福利、長期照顧服務、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身心障礙福利機構2.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車廂、船舶、航空器等運具及場站得於上列指定場所不戴口罩之例外情形:飲食、拍照、不適合或無法戴口罩之檢查、治療或活動二、下列特殊情境建議要戴口罩:1.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2.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3.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合4.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時三、其餘室內場所、室內空間,由民眾自主決定戴口罩四、上述放寬措施為通案性規定,相關細節得另依主管機關規定辦理延伸閱讀:‧快檢查保存期限!口罩過期還能用嗎? 醫示警「口罩放1處」恐害防護力直降‧脫口罩、髒手揉鼻子 過敏2NG動作恐增染疫風險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2-04 醫療.耳鼻喉
台中6歲女童感冒併發急性鼻竇炎 竟是口罩惹禍!
長期戴口罩悶住呼吸道 感冒併發急性鼻竇炎衛福部台中醫院小兒科醫師陳敏恭今天說,最近收治一名6歲女童在感冒後半個月,竟罹急性鼻竇炎,研判是女童長期戴口罩悶住呼吸道,鼻涕過量、鼻膜腫脹,且戴口罩容易過度乾燥進而堵住鼻竇出口,導致急性鼻竇炎也跟著來。陳敏恭說明,鼻竇在頭骨與鼻腔周圍,且有很多的竇口小管通往鼻腔,當細菌病毒引起鼻炎或鼻膜腫脹時,竇口被鼻腔黏液阻塞時,細菌在鼻竇中持續滋生,就會造成急性鼻竇炎。陳敏恭認為,急性鼻竇炎與其他呼吸道疾病都很類似,一般流感或感冒七天內症狀就會緩解,但萬一合併急性鼻竇炎時,可能過了半個月,擤出來的鼻涕還一直是黃綠色的,就要懷疑可能是急性鼻竇炎。口罩政策逐漸鬆綁 不妨適時讓孩子「透個氣」陳敏恭說,疫情後,兒童鼻竇炎病例整整多了一倍以上,可能與整天配載口罩的習慣有關,尤其是部份呼吸道敏感兒童的父母連孩子睡覺時也讓他們戴口罩,長期悶住呼吸道的結果,就讓鼻腔的細菌更容易在鼻竇中造成發炎。陳敏恭認為,口罩政策逐漸鬆綁,家長不妨適時讓孩子「透個氣」,回到家時,不妨就讓孩子解下口罩好好呼吸。孩子出現流鼻水症狀時,擤鼻涕時,要謹守「一次一邊」的原則,避免細菌或分泌物進入鼻竇。陳敏恭建議家長,可以在孩子感冒時,用生理食鹽水來沖洗鼻腔的分泌物,一天二至四次,如果孩子年紀太小,也可以在洗澡時,趁著小孩洗頭、洗臉順便協助小孩清潔鼻腔的分泌物。最後,小孩的房間也盡量避免過度乾燥,濕度最好維持在50%到60%之間,較不會引起鼻腔的不適。陳醫師認為這些方法,都能降低病毒進入鼻腔的機率,讓孩子不會急性鼻竇炎「纏上身」。
-
2023-01-21 醫療.泌尿腎臟
腎友注意!天冷健康地雷多,洗腎病友應謹記5大原則
近日持續發布低溫特報,除了心血管病患必須多注意之外,洗腎病友也要留意冬天許多潛在風險。一般人平常的行為,如在寒冷天氣喝碗熱湯,都可能讓腎友身體出現不適,影響病情控制。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鄭俊山建議,洗腎病友可掌握冬季五大保健原則,避開健康地雷、安心過冬。洗腎病友應謹記5大原則五大原則包括冬令進補小心飲食失控、注意勿攝取過多水分、天氣寒冷保暖要足夠、不可亂用止痛消炎藥物、皮膚保溼以防乾燥搔癢。腎友冬天飲食要注意鄭俊山指出,民眾冬天喜歡吃火鍋或冬令進補,但市售湯底往往過油、過鹹,且食材久煮後的湯底會有大量脂肪、鉀、磷與普林,加上沙茶醬等調味料也含有過高鹽分,一餐下來就容易攝取過多高鉀磷,對腎友是飲食的禁忌。如想要吃火鍋,建議以清水為湯底、搭配天然食材,適量攝取蔬菜及富含蛋白質的瘦肉或海鮮,不吃火鍋料等加工食品,也不沾醬調味料,並遵守吃料不喝湯的原則。他表示,天氣寒冷比較不會流汗,減少平時靠體表散失水分的機會,民眾習慣喝熱茶、熱湯禦寒,因此腎友容易吃進過多食物中的水分,增加肺積水風險及每次洗腎脫除水分的難度。有不少腎友同時也服用降血壓藥物,但冬天氣候溫差大,易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若血壓太高或變動太大,一定要諮詢腎臟科醫師調整用藥。外出時也務必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感冒又增加用藥風險。腎友如出現感冒、發燒、頭痛或身體不適症狀時,最好求診腎臟科醫師診斷及用藥,千萬不要自行服用來路不明的成藥及中草藥,尤其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腎臟病人因體內尿毒堆積與磷離子過高等問題,加上氣溫低導致皮脂層分泌下降,容易加劇肌膚乾燥,出現搔癢、脫屑等症狀,建議貼身衣物應選擇純棉材質,避開毛料及麻;另外,清潔用品使用中性沐浴乳或乳霜香皂為佳,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溫度也不可太高,平時可多使用保濕乳液增加肌膚的保濕度。
-
2023-01-05 醫療.皮膚
潮濕環境易引發鼻塞、濕疹、關節痠痛 醫教冬天如何防黴除濕
台灣氣候潮濕,冬雨讓居家環境更潮濕,舉凡廁所、浴室、毛巾、磁磚接縫、木門、衣櫃、鞋櫃、置物櫃、床墊、窗枱、窗簾、廚房水槽、冰箱塑膠黏條等處或小角落,常見到黴菌蹤跡,甚至發生壁癌,是孳生黴菌、塵蟎的溫床,進而誘發氣喘、咳嗽、足癬、皮膚濕疹等問題。●潮濕易孳生黴菌、塵蟎,發生足癬、濕疹●室內濕度應維持在50至55%,避免影響健康●皮膚忽濕忽乾,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恐加劇國泰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黃柏堯表示,如果居家環境濕氣重,走在家中地板會感覺黏黏的,此環境就容易孳生黴菌、塵蟎,恐引發鼻塞、流鼻涕等過敏症狀,也增加皮膚罹患濕疹機率,如果是鞋襪、腳趾縫過於潮濕,還可能感染黴菌導致足癬,俗稱「香港腳」,或連帶會陰部可能感染黴菌,居家環境潮濕,可能會影響全家人及全身健康。黃柏堯指出,除了會引發上呼吸道、皮膚的不適症狀外,年長者則可能會造成膝關節等骨關節出現痠痛,因為身體正處於過敏、發炎時,若又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將使得痠痛更為明顯,此為一種身體免疫反應,同時容易出現頭痛、頭暈、疲倦、精神不佳等狀況。黃柏堯提醒,天氣潮濕時,室內也較為潮濕,洗過的衣物晾在室內比較難乾,或是穿過的衣服沒有適時清洗隨意放置,都有可出現發霉情形。此時不論是吸入或接觸皮膚都會增加罹患過敏及濕疹機會,因此洗好的衣物應盡速烘乾,或是在家開除濕機,讓衣服乾燥也是一種方式,以避免衣物過於潮濕而出現霉味。黴菌與身體健康有直接關係,黃柏堯說,若住家出現壁癌,這是居家過於潮濕的一個指標,一旦發現壁癌,應盡速修繕,否則黴菌會持續生長,一直生活在潮濕環境裡,也會影響室內空氣品質,如此將使得過敏機會比一般人高,症狀也會持續惡化不會好轉, 此情形容易出現在都會區或屋齡久的環境。冬季氣候潮濕,家中濕度可能高達80至90%,黃柏堯表示,對於上呼吸道、皮膚都是一種刺激,建議家中潮濕時,應開啟除濕機,室內濕度設定為50至55%;常開啟使用的衣櫃、鞋櫃、置物櫃等處,因濕氣容易侵入,可使用除濕盒加以吸取濕氣,減少鼻塞、流鼻涕、濕疹等症狀。若症狀反覆出現,應就醫檢查,找出病因對症治療。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黃毓惠說,冬天氣候有時會較為乾燥,同時也要避免皮膚過於乾燥,因皮膚一下潮濕,一下又過於乾燥,將使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加劇,出現嚴重搔癢。因此,冬天一定要注意皮膚保濕,可塗抹乳液,維持皮膚角質層健康,避免異位性皮膚炎發作。黃毓惠指出,如果異位性皮膚炎嚴重發作,除使用一般抗發炎、止癢藥物外,也可以採用生物製劑、小分子藥物等免疫製劑,以控制異位性皮膚炎。
-
2023-01-03 養生.聰明飲食
天氣濕冷膝蓋又開始疼痛?營養師教你吃4種飲食助改善
天氣濕冷,膝蓋又開始痠痛了嗎?患有慢性關節炎的民眾,常因天氣冷、濕度高,讓關節變得更僵硬不舒服,加上天冷活動量少,關節不適的症狀更為明顯,一活動就感到痠痛無力,尤其上下樓梯最為明顯。其實,透過食用有抗發炎作用食物,也可以達到保養關節、抑制發炎的功效。1.十字花科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含獨特的「蘿蔔硫素」(Sulforaphane),研究證實,是一種超強的抗氧化劑,有助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針對關節炎的研究發現,蘿蔔硫素是可以阻斷引起關節疼痛及發炎的酵素,達到緩解關節疼痛的好處。十字花科蔬菜如高麗菜、花椰菜、芥藍菜、羽衣甘藍、白蘿蔔、油菜、小白菜、大白菜、芥菜等,建議一天至少吃到兩份(每份為半碗熟蔬菜量),可攝取到適當的蘿蔔硫素。2.香料類自古以來,人們就懂得在茶飲、菜餚裡添加各種香料,達到驅寒、抗發炎的益處。其中,薑、大蒜、薑黃、黑胡椒、迷迭香、荳蔻、九層塔的活性成分,特別有抗發炎及緩解炎症的效果。尤其是薑黃,不少研究都證實,其活性成分「薑黃素」,對控制關節炎及疼痛有幫助。WHO建議,薑黃素一天攝取量應以「每公斤體重乘0~3毫克」,一日不超過200毫克。民眾吃飯時,可以撒一點在飯菜上,或喝牛奶、豆漿灑一點喝;薑黃素為脂溶性營養素,耐高溫,若能隨餐吃或飯後吃最好。3.富含好油的魚類Omega-3脂肪酸,可阻止前列腺素產生,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研究證實,除了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也有助緩解關節的疼痛及腫脹反應。深海魚如鮭魚、鯖魚、鱈魚等,以及堅果如亞麻仁籽、核桃、胡桃等,富含Omega-3脂肪酸,建議每周可以吃魚2次,每次2份(約三隻手指大小及厚度),堅果每日一小把即可。4.提高蔬食比例研究證實,過量的動物性脂肪及蛋白質容易導致身體發炎,因此,當身體出現各種發炎狀態時,譬如各種慢性病、關節炎、關節疼痛時,不妨可藉由吃較高比例的蔬食,以植物油及豆類取代動物性脂肪及蛋白質,長期下來,身體的發炎指數能慢慢降低,關節及身體的健康狀況可以逐漸獲得改善。
-
2022-12-28 寵物.照顧指南
為什麼毛孩換季會過敏?
哈嘍各位讀者初次見面大家好!我是樂膚莉動物醫院主攻犬貓皮膚科的蔡曼琳獸醫師。今天要來和大家討論台灣飼主最常問的皮膚科相關問題,那就是「換季過敏」。台灣的氣候屬於亞熱帶氣候,濕度常年高於75%,甚至很多時候一遇到梅雨季或是颱風,北部動不動就來到90%以上也是常有的事。那為什麼每次一遇到下雨或是濕度高甚至是換季的時候,毛寶貝就會像天氣感應器一樣,瞬間出現過敏的表現呢?犬貓的「異位性皮膚炎」好發原因及建議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先瞭解正確的疾病名稱。所謂的換季過敏就是人類也非常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疾病「異位性皮膚炎」。眾所週知,異位性皮膚炎的常見過敏原就是「塵蟎」和「花粉」。而塵蟎的最佳生存溫度是室內攝氏20-30度,濕度則是60-80%。這樣的條件剛好就是台灣大部分時候的氣候條件,所以當濕度一高的時候,塵蟎的數量就會大幅增加,過敏原的出現以及量的增加,就勢必會加劇過敏性皮膚炎的好發。在這裡想和飼主們分享一個冷知識,塵蟎主要引起過敏的過敏原其實是它們的排泄物,除此之外就是它們的屍體。大家知道嗎?一隻塵蟎一輩子60天可以產生體積兩百倍重的排泄物,相當於2000個過敏原!因此,我們除了控制濕度預防塵蟎的繁殖之外,我們也要加強環境的清潔才有辦法減少過敏原的量,而不是只開除溼機就夠了喔!除此之外,很多飼主可能考慮省電或是安全的問題,所以除濕機一般只會在晚上睡覺前或是人在的時候才會開機運轉。但這樣的情況下,大部分的時間室內濕度只要高於50%的時候,塵蟎又會開始積極繁殖,而當回家時再次開啟除濕機後,濕度低於50%的情況下又會導致大量塵蟎死亡而出現多量的屍體過敏原。因此,在這裡我還是呼籲飼主在可容許的範圍內,建議室內濕度還是要常年保持50%左右,才可以做到大幅的減少塵蟎過敏原。 避免毛孩過敏,下雨後帶毛孩散步的時機點也很重要在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花粉出現,也因此部分毛孩的異位性皮膚炎是季節性的,畢竟過敏原要存在才有辦法誘發過敏性皮膚炎的發生。那針對下雨天的時候,除了濕度的增加引起塵蟎的繁殖之外,空氣中的花粉數量也會變高。根據研究顯示,在雨量較小的時候,其實小雨反而可以幫助把空氣中的花粉擊落而減少空氣中的過敏原,但是當雨量較大並且持續時間長的時候,大雨會幫助植物的生長,因此花粉的數量就會在大雨後大幅增加。除此之外,暴雨的大雨滴也會打散空氣中的花粉,使原本的過敏原數量增加,雖然原先的花粉變小了卻可以飄散的更遠。另外研究發現,暴雨停止後的2到3小時內依舊可以在不同的表面上偵測到大量的過敏原,因此我們也建議飼主在雨停後的三小時再帶毛孩出門散步,下雨期間也一律不建議開窗,以防止室外過敏原的進入。 犬貓異位性皮膚炎雖然大部分情況下無法完全根治,但是卻能靠修復皮膚屏障且減少環境過敏原,並且配合獸醫師的治療得到很好的控制。有興趣更深入瞭解關於寵物皮膚疾病的讀者朋友們,記得要關注元氣網喔!🐶專屬毛孩爸媽免費課程🐱毛孩冬季衣服怎麼選?3撇步獸醫師告訴你👉 進入觀看 貓狗一直打噴嚏流眼淚 釐清2大主因效率改善👉 進入觀看貓狗瘋狂抓耳朵 飼主要小心耳疥蟲寄生👉 進入觀看羊肉讓貓狗皮膚變好?獸醫師告訴你真理👉 進入觀看毛孩吃益生菌有沒有用?獸醫帶你從論文解析👉 進入觀看
-
2022-12-16 焦點.健康知識+
溫差過大恐要人命,醫提醒「這種人」更危險!8招正確使用暖氣暖爐
12月之後天氣愈來愈冷,許多人家裡開始開暖氣或用暖爐,不過這樣拼命把室內溫度升高是對的嗎?重症醫療醫師黃軒在其臉書提醒,務必留意冬天室內外溫差懸殊過大,恐要人命,尤其是那些原本健康沒有任何病史的人更要當心!黃軒舉國外研究指出:溫差愈大,死亡率愈高。因為室內如經常保持在23°C 以上,人可能逐漸反而會身疲力乏、容易頭暈腦漲。除非你完全不出門,一但外頭的溫度低於18°C ,一進一出,容易導致很大的溫差,而且從「溫差大於5°C 以上開始,愈來愈危險」。不只是「心臟的猝死」,連「腦血管阻塞疾病」,也是從溫差大於5°C 以上開始,「尤其是那些之前健康沒有任何病史的人 ( < 60 歲的人,4 倍風險會急性腦中風 ) 。」黃軒也教大家如何正確使用暖氣/暖爐,例如要擺在正確位置,也要選對正確運轉模式。而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也在《聯合報》撰文提醒大家,吹暖氣要留意,可能產生皮膚乾燥、喉嚨乾癢,眼睛乾澀,鼻腔出血、泌尿道感染等「暖氣病」,務必多補足水分、多吃保水食物,保持室內濕度及空氣流通。8招正確使用暖氣暖爐1.室內電暖器和空調機輪流使用,如果僅部分區域需要提高室溫,就用電暖器即可,大面積區域再開空調機。2.正確擺放位置:別把電暖爐拉到自己身旁,而是要放在窗戶旁邊,才可以把冷空氣變暖。3.正確運轉模式:可選「自動模式」讓室溫上升到理想溫度18度,「微風模式」反而讓電費增加。4.開電扇輔助:把電風扇對著天花板吹,讓堆積的熱空氣散開,房間的溫度才會均勻。5.使用電暖器時,勿在密閉空間使用,應維持室內適當之通風,以免室內缺氧,造成使用者之傷害。6.切勿在電暖器上覆蓋布料衣物作烘乾之用,且應與其他易燃物品保持適切距離,尤其是壁紙及窗簾。睡覺時也不可直接將電暖器面向床邊棉被,以防火災發生。7.使用專用插座,避免與其他電器共用同一插座組,避免使用延長線,要有傾倒自動斷電裝置。8.電暖器出風口溫度較高,應注意避免人體觸碰或小孩把玩,以免燙傷。【資料來源】.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臉書.冬天開暖氣卻讓皮膚乾燥、喉嚨乾癢?當心暖氣病上身
-
2022-12-02 醫療.呼吸胸腔
家裡發霉,2歲童罹患呼吸道疾病喪命!減少發霉3技巧
發霉會導致死亡!據《BBC》報導,2歲英國男童Awaab Ishak 因家中長期發霉,導致罹患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而死亡。英國氣喘和肺部慈善基金會家庭醫學科醫師安迪(Andy Whittamore)警示:「黴菌被吸入體內並在肺部生長,恐危及生命。」但究竟什麼是黴菌會造成死亡?該如何保持家裡健康環境呢?黴菌是一種生長在潮濕地方的微小真菌。家裡發霉的跡象包括牆壁上模糊的黑色、白色或綠色斑塊,以及潮濕和發霉的氣味。冬季溫度下降時,房屋內的黴菌和潮濕會更加危險。肺長黴菌危及生命民眾若居住在充滿黴菌環境,容易患呼吸道疾病、感染、過敏或氣喘。黴菌可以將孢子、細胞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釋放到空氣中。吸入或接觸這些孢子會引起過敏反應,例如打噴嚏、流鼻涕、眼睛發紅和長疹子。黴菌還會引發氣喘並導致咳嗽和呼吸困難。即使沒有氣喘的人也會出現過敏反應,家醫科醫生安迪表示:「黴菌會被吸入體內並在肺部生長,恐危及生命。」高風險族群包括老人、兒童、嬰兒、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膚病的患者。黴菌對於免疫系統較弱的人來說也相當危險,無論是由於本身疾病或是因為他們正在服用的藥物。家裡為何會發霉?冷凝是家中發霉的主要原因。常出現在家中濕度較高的地方,包括浴室、廚房和窗邊。當溫度下降到露點溫度時,空氣中的水蒸氣會形成水滴。如果水蒸氣接觸到家中露點以下的表面,例如沒隔絕的外牆或冰冷窗戶,就會形成水滴。要是不處理,建物或窗戶表面會變得潮濕、促使黴菌生長。利茲大學建築環境工程教授凱瑟琳諾克斯(Catherine Noakes)表示,老舊且隔熱性差的房屋容易出現這種情況。還有,日常家務也可能會導致產生過多水氣,包括洗澡、洗衣、烹飪等難以避免的行為。減少發霉三個技巧根據新聞畫面顯示,2歲男童Awaab Ishak家中牆壁、天花板等多處都已嚴重發霉變黑,究竟家長要如何保持家中健康環境呢?凱瑟琳教授表示,若家中嚴重發霉,能做的有限,但若情狀不嚴重,仍然有一些方法能夠盡量保持乾燥。1減少淋浴時間,就能減少產生水氣,而且洗澡完馬上擦乾窗戶,讓水氣停留時間縮短。2煮飯時打開廚房窗戶或使用排風扇。3檢查管線或排水孔漏水狀況,以免加重發霉。(原文出處:https://www.bbc.com/news/uk-63642856)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5867】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2-11-29 醫療.消化系統
肛門莫名癢?恐是「隱性痔瘡」作祟!醫揭瘙癢7原因,別只當小問題
莫名其妙就覺得屁屁在發癢?是沒洗乾淨還是長痔瘡了呢?想看醫生又覺得好像不是太大的事。外科醫師說明,屁股發癢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腹瀉、性傳播感染或寄生蟲,甚至是痔瘡,都可能讓肛門口內外感覺搔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呢? 雖然屁股搔癢不是太大的疾病,但有時癢起來還是對生活造成困擾,如果只是清潔不完全就是小事,但如果是疾病導致就不能忽略了。雅丰麗緻診所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黃郁純在臉書粉絲頁分析了屁股癢可能造成的原因。造成屁股癢的7大原因 1.隱性痔瘡:因痔瘡輕微發炎,但卻因症狀很輕微沒發現,可以說是一種「沒有症狀的痔瘡」,在50 歲之前都有一半的罹患機率,可能在肛門口外或者肛門口內,當它們發炎時,因為很難清潔或擦拭,所以就會有種癢癢但卻找不出原因的奇怪感覺。2.環境刺激物:有些人會用濕紙巾擦拭屁股,或者是用肥皂清潔,其實肥皂、洗衣粉、濕紙巾中的香精或者添加物,是可能造成有些人敏感而導致搔癢,這種刺激表現為皮膚乾燥、發癢或發紅發癢的皮疹症狀。3.清潔衛生:當如廁結束,便便要擦乾淨不然容易孳生細菌,這是一般民眾都能理解的,但如果過度清潔,導致肛門口皮膚過乾,也會造成乾癢情形。 4.蟯蟲:蟯蟲感染有時是無症狀的,但如果蟯蟲成熟到足以在肛門周圍產卵(通常在夜間進行),它會引起瘙癢以及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儘管現代人有蟯蟲的機率不高,但只要是感染者在使用浴室後不洗手,就可能將卵從他們的手傳播到其他人接觸蟯蟲卵的表面,要特別注意。5.性傳播感染:不同的性傳播感染都有不同的症狀,像是淋病、皰疹、HPV的症狀就有可能產生屁股搔癢。 6.腹瀉:腹瀉的糞便比普通的糞便的酸性更強,並且比平時需要更多的擦拭來清潔屁股,更多的擦拭會刺激皮膚並引起肛門瘙癢,這在慢性腹瀉患者身上就很容易發生。 7.念珠菌過度生長:通常情況下,真菌會在皮膚存活而不會引起問題,但在某些環境中如夏天,當濕度很高或穿著潮濕衣褲時,酵母菌會過度生長,導致發癢、發紅,有時甚至是疼痛的皮疹。【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59356.html】
-
2022-11-28 焦點.健康知識+
你需要每天喝八杯水嗎?權威期刊《科學》最新研究破除迷思
我們可能都在生活中的某個時刻聽說過,每天需要喝八杯水的才對身體健康的傳言,不過一項研究推翻了此一說法,揭示人們在其一生中飲水量存在很大差異。根據外媒Science Daily報導,近日一項刊登在《科學》期刊的研究測量了來自26個國家、5600多人的水周轉量,以衡量人們每天實際消耗多少水,參與者年齡從8天到96歲不等,結果發現參與者的每日平均飲水量在每天1公升到6公升之間,打破每個人每天都要喝八杯水的迷思。該研究的作者之一、威斯康辛大學的營養學教授Dale Schoeller表示,科學從來不支持將日飲八杯、每杯約八盎司,總計約為1.8公升的水作為適當的指導方針,因為它混淆了總水周轉率與飲料中的水,而且你攝取的大部分水其實是來自你所吃的食物。不同於過往研究,主要依靠參與者回憶和自我回報,或集中觀察他們的水和食物攝取量,該項研究通過跟踪「標記水」的周轉率,客觀地測量了水在研究參與者體內流動所需的時間。Schoeller指出,研究對象飲用了一定量的水,其中含有可追踪的氫和氧同位素。如果你測量一個人在一周內通過尿液消除這些同位素的速度,氫同位素可以告訴你他們正在更換多少水,氧同位素的消除可以告訴我們他們有多少卡路里正在燃燒。該研究顯示,在所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男性和女性的水周轉量相差約半公升。為了作為參考基準,該研究推估一名20歲、體重70公斤的男性非運動員,生活在發達國家的海平面平均空氣中在溫度攝氏10度和相對濕度50%的環境中,每天會吸收和流失大約3.2公升的水。一位體重60公斤且住在同一地點的女性,年齡和活動量相同,則會消耗2.7公升。根據Schoeller的說法,這些測量將提高未來我們預測更具體和準確的水需求能力,尤其是在世界目前面臨人口爆炸式增長和氣候變化的嚴峻情況下,而這將影響人類消費用水的可用性。【參考資料】.Stop counting cups: There's an ocean of difference in our water-drinking needs.Do You Need to Drink Eight Glasses of Water a Day? It's Complicated
-
2022-11-13 醫療.骨科.復健
恢復往昔肌力?醫:一周沒運動流失的肌力要一個月才補得回來
新冠疫情延燒超過兩年,10月13日起國門重啟,近期旅外人潮湧現,國人開始到處趴趴走,戶外運動也跟著活躍。過去因疫關在家中,減少運動頻率,開始運動後,不少人發現「膝蓋卡卡」或「雙腳無力」。醫師提醒,過去若有運動習慣,又開始重新回歸運動時,第一步應將停訓期間流失的肌肉補足;第二步是攝取足夠的營養,像是蛋白質等;第三步為初期運動不過度,避免傷害膝蓋,導致後續又得休息無法運動。一周沒運動肌力流失,要花一個月才補得回來。重新開始運動,最常見過度運動引發的運動傷害,包含肌肉拉傷、膝蓋不適等。根據研究顯示,一周完全不運動,肌肉量減少約3%,肌力表現下降約10%,想重新透過訓練恢復往昔的肌力,大約需花費一個月以上的時間。重新運動時,必須格外注意身體反應與狀況,調整運動強度。林口長庚運動醫學骨科主任邱致皓表示,膝蓋常見的不適症狀為僵硬、紅腫、疼痛等,這些問題可以分為兩大類:膝蓋不穩定和膝蓋疼痛。邱致皓表示,造成膝蓋不穩定的原因,與膝蓋結構有關,膝蓋的組成包含硬骨與軟骨,不穩定多屬「軟骨異常」導致,十字軟骨、外內側韌帶受傷等。快速下樓梯,感覺膝蓋像要「飛出去」就是警訊。過度地踢、跑、起立蹲下等動作,或是不正確的姿勢,都容易導致膝蓋軟組織受傷,若韌帶曾受傷斷裂,再次做「抬」的動作時,很容易感覺到「鬆脫」或「分離」。膝蓋不穩定在走路時,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要快速下樓梯或是快速使用關節的動作時,患者容易感覺膝蓋像要飛出去,這就是警訊。膝蓋疼痛則是膝蓋發炎引起,除了痛的症狀以外,同時會有紅腫、發熱等情形,主要是膝蓋周邊肌力不足,即使運動過程不劇烈,但也可能讓膝蓋過度負荷,進而導致發炎,反覆發炎也會讓軟組織變得脆弱。急性期紅腫熱痛,可冰敷緩解,並迅速就醫。運動傷害發生後,邱致皓表示,膝蓋不穩定與膝蓋疼痛可能會合併發生,通常不建議自己找原因,應盡快就醫,確定是軟組織受傷,還是已經磨損到膝蓋。運動傷害發生的當下,緊急的處理措施可以透過熱敷或是冰敷,以及服用消炎止痛藥改善。邱致皓表示,急性期通常會產生嚴重的發炎,其表現方式就是「紅腫熱痛」。如果看見運動傷害的部位已經腫大,第一步冰敷,用毛巾包裹冰塊,不要直接接觸皮膚,採取溫度治療時,不要接觸太久,每10到15分鐘休息一下,冰敷的作用在於「止痛」,其次在於降低發炎。如果冰敷後仍感受不適,可以先服用消炎止痛藥,後續則盡速就醫,查明問題。運動傷害如果出現局部的出血,或是感到痠痛,則建議採取「熱敷」,熱敷的溫度約在攝氏40度到45度之間,高於體溫一些,溫度不用拉得過高,免得皮膚灼傷。熱敷與冰敷相同,不宜敷過久,每10到15分鐘後休息一下,獲得局部舒緩後,就無須再熱敷。當疼痛逐漸緩解,可漸進恢復「非負重訓練」。高雄長庚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周文毅表示,運動傷害仍在急性期,或是仍處於嚴重疼痛時期時,不建議維持任何運動,但是當疼痛感已經屬於中度或是輕度時,建議開始做「非負重訓練」,如游泳、水中走路、坐著使用彈力繩等,一天可以做一到二組,一組10下,依照自己的感受度,彈性調整組數。周文毅表示,如果以骨科手術來說,腳踝手術後,患者於休養期間,小腿肌肉會開始萎縮;膝蓋手術後,患者則是大腿會開始萎縮。平均一到二周沒有運動,肌肉就會萎縮10%到20%甚至更多,如果能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下,進行一定的肌力訓練,也許無法增加肌肉量,但能減緩肌肉萎縮的比率,也有助於後續維持動作。預防變天關節痛● 衣物保暖:穿著長袖衣物、鞋襪手套,幫關節保暖。● 曬曬太陽:上下午各一次,每次約10到20分鐘。● 熱敷關節:用暖暖包或熱水袋隔著毛巾或衣物進行熱敷,每天1到3次,每次約10分鐘。但感覺異常者如中風或糖尿病友等,務必隨時注意避免燙傷。● 調整室內溫濕度:室內溫度可設定在19到24度,不高於室外5度,避免引起頭暈,相對濕度則控制在40%到60%為宜。
-
2022-11-13 醫療.骨科.復健
天氣濕冷疼痛症狀就加劇 醫揭4種NG姿勢可能讓膝蓋提早報廢
國門重啟,許多民眾蓄勢待發;天氣轉涼,戶外活動開始活躍。一爬山,卻發現膝蓋卡卡;上下車,覺得雙腳無力。看似小問題,卻可能是行動力退化的大危機。哪些症狀是膝蓋、肌力退化的徵兆?為什麼天氣轉涼,更容易發生這些狀況?入冬之前趁早保養,趕快補強照顧雙腿的知識。林口長庚復健部主治醫師張世杰表示,退化性膝關節炎會有疼痛、關節角度卡住或是僵硬的感覺,甚至伴隨著肌肉無力與生活品質的下降。常見的原因可以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退化。原發性退化大多是因為肥胖或是老化造成軟骨磨損,甚至底下的骨頭也跟著變形;次發性退化則常發生在受傷過後的創傷性膝關節。天氣濕冷疼痛就惡化,低氣壓、冷空氣造成疼痛敏感。膝蓋痛是退化性膝關節炎常見的症狀,退化性膝關節炎是膝蓋軟骨磨損,加上吸震效益降低所產生的發炎疼痛,常由內側疼痛開始,急性期會紅腫熱痛、積水、發炎,嚴重時會有關節活動聲響、關節僵硬,甚至股四頭肌萎縮等,好發50歲後,以女性居多。許多退化性膝關節炎病友,常常形容自己的膝蓋如同「氣象台」,只要天氣開始變濕冷,症狀就會加劇。有關溫濕度與症狀惡化之間的因果關係,目前醫學上尚無確切定論,但機轉大致上為氣壓變化與血管收縮。濕冷的天氣通常伴隨著低氣壓,而氣壓降低會讓組織些許膨脹,進而壓迫周邊的神經與血管;另外,冷空氣會造成血管收縮,進而降低神經的血液供給,導致人體對疼痛的敏感度上升。彎曲角度過大、彎曲動作太快、體重過重,都是危險因子。膝關節的主要功能是在骨骼與軟骨之間形成的軌道間彎曲、承受膝蓋以上的身體重量,以及腳底與地面接觸造成的作用力。換言之,如果膝蓋的彎曲角度過大、彎曲速度過快、體重過重,或是地面造成的衝擊過大,都會造成膝蓋過度的壓力進而導致損傷。張世杰提醒,盡量避免以下會加重膝關節磨損的不良姿勢:長時間坐矮板凳或半蹲坐在矮板凳上或半蹲種菜、洗衣,是年長者常見的生活作息。這樣的姿勢會讓膝蓋呈現過度彎曲,甚至會因肌肉施力不當而讓關節沒有在正確的軌道上,使膝關節承受高達體重八倍的重量,進而造成軟骨磨損。張世杰建議民眾盡量避免半蹲,如需在矮板凳上久坐,盡可能將雙腿伸直、減低關節壓力,並自然地向外打開,以同步舒緩腰部壓力。要在矮凳上坐下或起立時,先讓髖關節動作,再讓膝關節動作,可降低膝蓋的壓力。長時間翹腳或盤腿盤腿或是翹腳的姿勢會讓膝關節扭轉,導致髕骨外翻與位移,進而磨損膝關節軟骨。另外,這種姿勢會讓腰椎跟骨盆低於膝蓋,使腰椎彎曲承受過大壓力,導致下方膝關節周邊肌肉群緊繃,給關節帶來過多壓力。張世杰建議日常生活盡量避免翹腳,如果需要盤腿坐,建議定時將雙膝輪流打直,減低膝部壓力,並可搭配腳踝活動促進血液回流,避免腫脹。跪著做家事跪姿不但使膝蓋呈現過度彎曲的狀態,還讓膝蓋前面的髕骨直接向後壓迫,造成膝關節損傷。如無法避免使用跪姿做家務,張醫師建議可以在膝蓋下方墊軟墊,並將家務分段完成,要起身前先將雙腿伸直,活動關節後再站起。高處跳躍跳躍落下時,膝蓋會承受大約15倍體重的重量,進而加速膝蓋軟骨的耗損。另外,體型肥胖的人因體內發炎物質與內分泌的關係,同時也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險族群。減重與減少高處跳躍可以降低膝蓋承受的壓力。最後,要讓膝蓋維持健康,除了避免上面的狀況外,也需要維持足夠的肌肉量與活動量。足夠的肌肉量可以增加關節的強度,幫助關節承載重量。所謂足夠的活動量,像是運動完讓肌肉感到稍微痠跟累,但不到疼痛的程度,可以維持膝蓋軟骨健康,並代謝廢物。避開磨損狀況,促進強化動作,就能讓日常生活品質得到大幅度進展。
-
2022-11-06 醫療.皮膚
秋冬皮膚癢該怎麼辦?醫授6招保濕讓你擺脫惱人冬天皮膚乾燥
邁入秋冬天皮膚癢乾燥時該怎麼辦?大約在冬季還更容易產生過敏、紅癢,到底這些秋冬保養方式該怎麼做,才能有效預防冬天皮膚過敏、乾燥、緊繃、脫屑的皮膚困擾。本篇文章將會告訴你,其實,季節變化時的秋冬保養重點與關鍵,讓你不在因為秋天冬天皮膚癢乾燥,維持在冷熱天氣就算皮膚失調也可以完全預防。秋天或大約在冬季皮膚過敏原因有哪些?秋冬季晝夜溫差較大,氣溫逐漸下降,皮膚血管收縮,皮脂腺汗腺分泌功能降低,由於皮脂膜功能異常,使得皮膚水分不斷丟失,皮膚乾燥脫屑,並且影響皮膚屏障功能,才會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再者,空氣中的溫度下降,角質層的含水量也隨之減少,這會使角質層的延展性及彈性降低,更容易造成皮膚乾燥脫屑,甚至造成膚色暗沉及細紋的產生。秋冬保養該如何開始呢?冬天皮膚癢該注意哪些習慣?1. 改掉容易引起皮膚缺水的習慣・避免頻繁去角質雖然去角質可以幫皮膚重拾光采,但過於頻繁的去除角質(例如每週1次以上),或者同時使用好幾種去角質產品,會讓角質層變得越來越薄,失去儲水及抵抗外界環境傷害的能力,皮膚就會出現各種問題。・不能只擦化妝水、精華液而不鎖水千萬不能只擦化妝水或精華液就結束了護膚過程,因為補充的水分沒有牢牢鎖住,肌膚仍舊得不到護理及修復,久而久之,皮膚就會因為乾燥而容易出現各種問題。・避免一直使用強力清潔產品告別了高溫夏天,臉部不再油光滿面,如果你還如夏天般用強力清潔產品洗臉,會讓臉越洗越乾,而且更容易引起敏感症狀,如泛紅、脫皮、瘙癢等。2. 秋冬季護膚以保濕修護為主・強力保濕修護區別於夏季的清潔及減少油脂,秋冬季應以使用保濕補水修護的護膚產品為主,可以多多使用一些保護皮脂膜、強化表皮層修護、抗炎舒緩抗氧化的植物萃取產品。在保護「面子」的同時,不要忘記身體肌膚也需要愛護,每次洗完澡之後使用滋潤型的身體乳,可以減少因皮膚乾燥引起的各種皮膚問題。・慎選優良的保濕修護抗炎成分冬季皮膚乾燥時,可以發現表皮層從皮脂膜、角質層、表皮層都有特別的優良成分可以達到秋冬護膚的目標,例如角鯊烷、神經醯胺、玻尿酸、菸鹼醯胺、膠原蛋白等。對於熟齡朋友,晚上睡覺前可以敷面膜加強補水,後續再使用一些修護精華霜或精華油來強化保濕鎖水。對於兒童,皮膚更加需要進行呵護,可以在洗澡之後塗抹保濕乳液來維持肌膚含水量。3. 秋冬季仍要做好防曬・防曬不分季節秋冬季的太陽雖沒有像夏天那樣毒辣,但也不能盡情在陽光下歡暢度日。夏季日頭雖烈,但由於濕度大、雲層厚,還能遮擋一部分紫外線,相較之下秋季更應該注意防曬。除了使用抗UV傘、遮陽帽、太陽眼鏡、抗UV衣物等防曬避光外,還必須選用適當防曬係數的防曬產品,在外出前半小時塗抹使用。4. 注意唇部的護理・唇部非常容易乾燥除了肌膚護理,唇部保養也是不容忽視的。秋天氣候乾燥,身體容易缺水,唇部裸露在外,又沒有皮脂腺分泌油脂來養護,因此需要更多的保濕修護。首先,不要舔舐嘴唇、撕扯死皮,以免越舔越乾引起唇炎。在多喝水補充維生素的前提下,可以使用一些具有保濕功效的護唇膏或唇蜜。此外,女孩子在使用唇彩之後更要注意唇部護理,及時卸妝,並使用滋潤型護唇產品來養護。冬天皮膚癢,全總結【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謝銘峻醫師】秋冬皮膚癢!保養怎麼做?6招保濕,擺脫惱人冬天皮膚脫皮】
-
2022-11-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檢查保存期限!口罩過期還能用嗎? 醫示警「口罩放1處」恐害防護力直降
除了疫苗會過期,但你有想到囗罩也會過期嗎?銷毀過期囗罩 留意保存期限重症醫師黃軒分享,先前德國銷毀了8億個過期的口罩,其中7.3億個是外科口罩,還有6000萬個FFP-2過期口罩,這些口罩的製造日期,大部分都是2020年3月產出的。而當疫情爆發時,德國也共花了60億歐元(59億美元)購買囗罩。相信很多人在pandemic一開始的早期,買下了一大堆口罩,囤積在家中的某地方,不過忘了口罩,始終都會有保存期限的,也就是說,「你沒用的囗罩,會過期的」!口罩靜電流失 恐影響保護力口罩,能夠減低我們感染病毒,就在於三層設計中附有靜電的熔噴布,過濾可能吸入的細菌或病毒。但黃軒提醒,即使口罩沒有使用,靜靜放在你家裏面,口罩的靜電亦會隨時間,慢慢流失。所以,如果你的口罩,存放超過某段時間,靜電逐漸降低,就會影響到,你口罩的防護能力。口罩有期限 每款種類不同一般外科口罩約有2-3年保存期限,而N95口罩則約為3-5年的保存期限。黃軒建議,可以自己檢查口罩保存期限,最佳方法當然是看印製在盒上的日期;每款口罩的保存期限都有不同。存放地點要注意 溫度及濕度較高恐加速流失依據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靜電棉中的靜電強度的維持和保存的時間及保存的環境有關,也就是說,如果存放地點的「溫度及濕度較高」,靜電流失速度就會較高。另外,也有專家們同時認為,即使口罩超過保存期限,亦非代表口罩,立即喪失所有100%的防護能力,而是過期的口罩,未必能夠百分百提供原本設計的防護效果,也就是防疫效果降低了!口罩出現這些情況 應避免使用黃軒提醒,趕緊看一下印製的有效日期,拍攝下來,記錄淸楚,或用麥克筆,寫上大大字的日期在盒子表面上。而不論口罩有沒有過期,一旦發現你戴的口罩有異味、肉眼已經可以看到口罩上有污漬、潮濕、變形、破損時,最好還是應該避免使用那個口罩。延伸閱讀: ·BQ家族變異株來襲!吃飯口罩拿下來怎麼放? 「1動作」小心吸附更多病菌 ·彩色口罩含「偶氮色料」藏危機? 日常碰上「3情況」恐釋出致癌物
-
2022-10-23 醫療.皮膚
早上只用水洗臉可以嗎?醫教如何避開4大誤區:別讓皮膚屏障受損害
早上可以只用水洗臉嗎?用洗臉巾、洗臉機、洗臉慕斯,這些臉部洗臉方式,在使用「清水」才是完全無負擔的清潔嗎?為什麼越洗越發現T字部位更容易出油、甚至粉刺痘痘不減反增?洗臉這件看似簡單的事情,其實暗藏很多「小心機」,一不小心呢,就有可能陷入洗臉誤區,很容易讓皮膚出現老化、出油、粉刺、敏感等多種令人心煩的問題。本篇文章,告訴你其實「清潔、洗臉」不僅僅是去除臉上油脂和代謝角質、汙垢、皮脂出油,洗臉步驟是上妝品前的重要操作,也是皮膚保養第一步驟。如果臉上頻繁出油、長痘痘時,只需保持正確的洗臉步驟、方式同時合併較溫和成分的洗臉產品(洗臉巾、洗臉慕斯),才可以真正有效果的去除油脂和汙垢、代謝角質,讓後續肌膚保濕、修護等護理操作提供最基本的肌膚狀態,才可以達到上妝服貼的膚況。洗臉好處是什麼?1.臉部洗臉好處-定期清潔:對於維持皮膚健康與恢復光澤格外重要。2.臉部洗臉好處-臉部清潔:可以幫助皮膚對抗衰老產品和維持治療代謝。3.臉部洗臉好處-暢通毛孔細緻:有助於保持正常毛孔大小。4.臉部洗臉好處-皮膚保水度:可以促進皮膚水合作用,並抑制多餘的油脂。只用清水洗臉可以嗎?為什麼洗面乳代替清水洗臉可以讓皮膚更好?美國健康雜誌(Prevention)提出,「不洗臉皮膚因此看來更好原因」相關資訊,醫學博士指出,市面上洗臉產品可以清除汙垢、油脂和其他附著於臉上的環境刺激物質。但如果挑選不適合本身肌膚的產品與洗臉成分,反而因此讓皮膚屏障(皮脂膜)遭受損害。假如皮膚狀態,較容易出油、流汗、化妝習慣,則必須透過洗臉產品,含的溫和成分來清潔皮膚。另外,過度清潔臉上皮膚也會讓皮脂膜受損,導致皮膚保水機制下滑、造成乾荒乾燥、暗沉,且容易引發敏弱、過敏反應。洗臉步驟怎麼做?洗臉的四大誤區洗臉方法誤區1:使用會損傷表皮皮脂膜的洗臉產品不是所有的洗臉產品都是有助於皮膚的,會損傷表皮皮脂膜的洗臉產品包括皂基類產品、含SLS(月桂基硫酸鈉Sodium lauryl sulfate)或SLES(十二烷基聚氧乙醚硫酸鈉Sodium laureth sulfate)界面活性劑成分的產品、含硫成分的產品(長期使用會使皮膚乾燥脫屑)。當臉部的皮脂膜變得薄弱或者被損傷,臉部肌膚就很容易被細菌、蟎蟲進軍紮營。另外,這種皮脂膜損傷的肌膚還會吸附空氣中的一些感染物、塵粒,並且造成毛孔的阻塞,接著還會伴隨著一系列的皮膚問題出現,如皮膚暗黃、毛孔粗大、痘痘粉刺增多等。洗臉方法誤區2:洗臉前可以不洗手很多朋友沒有在洗臉之前先把手清洗過的習慣,如果在洗臉前不先將手清洗乾淨,就好像用手指擠痘痘一樣,容易將手上的感染性細菌、塵蟎、污垢直接沾染到臉上,如果皮脂膜已經出現損害狀況(例如易敏感、容易乾燥、泛紅等),更會增加皮膚發炎等問題的困擾。洗臉方法誤區3:用過熱或過冷的水洗臉使用過熱的水來洗臉會造成毛孔及臉部血管快速擴張、皮脂腺受刺激而分泌大量油脂,長久下來就容易出現毛孔粗大、毛細血管擴張、出油量大增等異常現象。而使用過冷的水洗臉會使毛孔受損,不利於洗臉時毛孔汙垢的清潔,最終導致皮膚越來越脆弱。洗臉方法誤區4:洗臉時需要用力揉搓才能洗淨肌膚臉上的皮膚比我們想像中更為嬌嫩,特別是人體中第一薄弱的眼周肌膚,用力的揉搓會造成皮脂膜摩擦過大,長久為之就會導致皮膚鬆弛、下垂、皺紋增加等肌膚問題的發生。正確洗臉步驟方法有哪些?正確一分鐘洗臉方式觀念是什麼?1.溫和潔顏,保護皮脂膜為了 更好的呵護臉部皮脂膜,建議不要使用含有損傷皮脂膜的洗臉產品及成分,因為這些損傷皮脂膜的成分不僅沒有改善肌膚問題的效果,反而可能加重臉部皮膚狀況的惡化。所以,在洗臉產品的選擇上需要慎重,盡量選用以不傷害肌膚的溫和性界面活性劑(例如胺基酸界面活性劑)為主要成分的產品!另外,人體皮膚表面的酸鹼值大概在5.5上下,屬於弱酸性,所以一般選擇弱酸性的潔顏產品是最適合的喔。2.洗臉前務必先把手洗乾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手上存留的細菌、污垢等趁著洗臉的時候進入臉部的毛孔,造成肌膚的危害。3.使用適合的水溫洗臉最佳的溫度,應該是比我們自身溫度高一點點,一方面是不會將毛孔及臉部血管過度擴張,另一方面也不會刺激皮脂腺的過度分泌。4.洗臉時請輕揉臉部洗臉時要做到輕柔且清潔到位,一般可以先洗T字部位、再洗臉頰,這樣就不會忽略掉任何一處皮膚。洗的時候輕輕地打圈揉搓,洗乾淨後記得用毛巾或紙巾擦乾水分,並做好接續的補水保濕工作喔。如何挑選不同膚質的溫和洗臉產品?・敏感肌膚:敏感肌膚不適合選擇含有皂類成分,因為去除油脂力道非常強,容易刺激皮膚,因此選擇無添加皂基的天然植物成分洗臉產品較適當。・乾性肌膚:適合選用溫和成分,可以淨化毛孔與改善肌膚屏障,改善表皮乾荒現象具備舒緩鎮靜效果,且不含皂鹼保濕度較高成分產品。・油性肌膚:選擇溫和杏仁酸成分,且適合油性肌膚的清潔代謝洗面乳,因杏仁酸可以幫助毛孔代謝達到去角質效果、同時抑制痘痘粉刺困擾,同時可以恢復補水淨化毛孔狀態。・青春痘肌膚:挑選溫和成分的果酸類別洗面乳(杏仁酸),可以抗菌、抑制青春痘(痤瘡、面皰、粉刺)生成,促進毛孔暢通、淨化角質掃蕩,平衡油水平衡,同時修護。常見問題QA如果停止洗臉,皮膚會怎樣?如果你一天不洗臉,皮膚就會因為油脂、污垢和化妝品堵塞毛孔而面臨長痘痘(痤瘡)、提升粉刺的機會。如果更多天沒洗臉,毛孔粗大會顯得更明顯,皮膚會看起來更暗沉,沒有年輕光澤感。經常洗臉會讓皮膚看上去顯得更老嗎?洗臉並不一定會加速衰老過程。但洗臉的方式和沒標示完整的洗臉成分產品,可能會傷害到你的皮膚。讓皮膚容易感到乾燥不適,且容易出現細紋和皺紋。應該多久洗一次臉?一天兩次。因為皮膚會在一天中產生皮脂和油脂,所以一般每天至少洗臉兩次。才可以有效代謝油脂、環境髒汙。【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謝銘峻醫師】如何避開洗臉的四大誤區? 93%的人洗臉步驟都錯了!一分鍾正確洗臉不爆痘、粉刺清除原因】
-
2022-10-21 養生.抗老養生
「霜降」養生宜早睡早起 多吃南瓜、芝麻避「燥邪」
今年10月23日開始進入霜降,為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準備過渡到冬天。此時氣溫漸漸轉寒,雖因台灣地理位置、溫室效應等因素的影響,霜降時節在台灣還不算太寒冷,但已稍顯寒意,日夜溫差很大,空氣濕度較低,楓葉由綠轉紅,呈現出火焰般濃烈的秋意。秋日常見疾病:秋燥、憂鬱有別於潮濕的夏天,秋天的空氣比較乾燥,長期處於乾燥的環境會影響人體的健康,產生疾病,中醫稱之為「燥邪」,若保養不當,可能損傷人體各部位的津液系統,造成口舌鼻咽乾燥、乾咳無痰或痰黏稠、皮膚乾燥導致脫皮龜裂甚至發炎、大腸津液枯竭導致便秘等症狀。霜降時氣候轉冷,影響人體內分泌系統,容易產生憂鬱的情緒,秋冬之際草木凋零,意象上偏於悽涼傷感,時常誘發人們內心中原本被壓抑的負面思維,喚醒陳舊的不愉快記憶,嚴重時甚至引起諸如憂鬱症、躁鬱症等等精神方面疾病的發作,在臨床上時有所見。霜降養生對策早睡早起 伸展運動抗憂鬱符合大自然的節律,霜降時節「早睡早起」最養生,晚上9點半睡到早晨6點最為合適,有助於陽氣的收斂以及肺氣的舒展,切忌睡懶覺,睡眠時間過長身體反而虛弱,甚至導致情緒低落。早上起床把窗戶打開,排出室內人體一夜產生的濁氣,接者做一些緩和的伸展運動,例如打一套太極拳、瑜珈、或簡單的柔軟體操,都有助於降低憂鬱情緒,提升抗病能力。少吃辛味、多食甘潤霜降時節,自然氣候由熱轉寒,對應到人體就是由陽轉陰,由於未來還要對抗整個冬季的寒冷,適當的滋養、收藏體內的水分和養分是必要的,不宜過度消耗,使得體質變薄。《黃帝內經》所強調的:「秋冬養陰」即是此裡。所以諸如蔥、薑、蒜、辣椒等辛味發散食物應少吃,多吃甘潤平和的食物,如白木耳、南瓜、芝麻、山藥、白蘿蔔、茭白筍、枸杞、蜂蜜都很合適,不但「養陰」效果很好,也能避免「燥邪」對體內水分的破壞,預防各種因氣候乾燥產生的症狀,若有皮膚乾燥脫皮龜裂,可適當地塗抹保濕用品,但盡量選擇沒有添加香精的產品,因為很多種香精都是皮膚疾病的過敏原。另外,適當的運動非常好,但也不宜過度,時間過長或太過激烈的運動容易耗散體內精氣,違反秋冬時節精氣收藏的原則。霜降養生食譜百合梨粥• 做法:百合三錢洗淨、梨子半顆去皮切小塊丁煮粥。• 功效:潤肺養胃安神,改善口鼻乾燥、乾咳、痰黏稠、憂鬱心煩等秋天常見症狀。芝麻拌山藥• 做法:戴上手套,將山藥去皮、切成條狀,滾水煮20秒後撈出放涼,淋上芝麻醬以及芝麻粒。• 功效:溫和的增強體質,提升免疫力,為將來抵抗寒冬做好準備。
-
2022-09-29 養生.生活智慧王
發霉花椒煮湯導致得肝癌 教授教你保存冰箱食物
雖然已經入秋,不過天氣仍是炎熱,食物保存仍須注意,放在乾燥陰涼處或儘量新鮮食用最佳。冰箱有保鮮效果,卻因溼度高加上有些人塞滿食物,內部環境差異大易造成細菌、黴菌孳生,食物被汙染會產生大量的黃麴黴菌,長期食用讓毒素進入體內堆積,損害肝臟的健康。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在臉書表示,有對夫妻因時常燉煮花椒排骨湯,但花椒因保存不當,加上氣候潮濕使花椒發霉,理論上應該丟棄,但他們卻覺得黴菌可以被沖洗乾淨,加上高溫烹煮應該就沒事了,殊不知,最後卻導致肝癌。招名威指出,冰箱濕度高而且大家使用冰箱習慣不同,有些人塞滿滿食物,有些只裝啤酒,內部環境差異大,若沒有定期清潔乾淨,細菌、黴菌孳生的數量就會很驚人,食材放久了很容易就會被汙染。招名威說,他們的保存、清洗、烹煮都有問題,因發霉的花椒易孳生大量的黃麴黴菌,其中就會產生毒性極強的致癌物黃麴毒素,長期食用會使毒素不斷進入體內並堆積,損害肝臟的健康,導致肝細胞病變誘發肝癌的出現。招名威表示,要解決黃麴毒素問題不難,首先先把乾貨重新整理,該丟的丟時間太久的也丟,把乾淨的留下來;購買適量食材不要囤貨,新鮮烹煮吃最好。最後,黃麴毒素很耐高溫,無法使用高溫烹煮來消滅它,所以吃乾貨類食物都要特別注意。招名威提醒,肝癌在台灣盛行率不低,一直都是罹癌的前幾名,不能不注意一下生活細節。
-
2022-09-22 養生.抗老養生
秋分熱轉涼,「長新冠」把握調理時機!食當季吃這3好物
秋分(23日)將到來,在二十四節氣中,其中以「二分二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最為一年重大分界,「秋分」這天剛好是過秋天一半,地球上南北半球受陽光照射相等,台灣俗諺:「秋分暝日對分」,晝夜的時間相等,是與「春分」相對的節氣,所以稱為「秋分」。秋分,開始氣溫下降,空氣濕度變低,太陽下山時間開始提早,夜晚變長,是從夏日酷熱轉到冬日寒冷的一個轉折。《黃帝內經•素問》說:「五臟之嗽者,乘秋則肺先受」,秋天時,因空氣濕度較低,天氣轉涼,容易有喉嚨乾癢,喉嚨有異物感、乾咳的現象。 長新冠患者要把握秋分調理時機今年春夏之季時罹患新冠肺炎患者遽增,因新冠肺炎屬於溫病型感冒,熱邪侵犯肺系,導致肺氣乾燥,這類患者在長新冠後遺症下,又因秋天氣候轉換,造成咳嗽、皮膚乾癢的情況加劇。因此,今年在秋分的養生保健將是重要的調理關鍵。 循節氣、食當季 白木耳、芋頭、柚子都是好選擇大自然在每個季節都有順應節氣生長的蔬果,對於動物而言,便是最健康的的食物。因此秋天可以多服用秋天生長的蔬果。秋天的飲食重點在溫和潤,儘量選擇水分多且容易消化吸收的食材,如柚子、梨子、柑橘、白木耳、山藥、芋頭等,來滋潤乾枯的五臟六腑,避免油炸辛辣的上火食物。 1.白木耳:味甘淡,性平,無毒。具有潤肺生津、滋陰養胃、益氣和血、補腦強心的功效。▶ 冰糖白木耳蓮子飲• 材料:白木耳30克、蓮子5克、紅棗2枚、冰糖少許• 料理方式:將銀耳、大棗、蓮子文火煎如稠汁狀,加冰糖服用。 2.芋頭:味甘,性平,益脾胃的功效。▶ 芋頭粥• 材料:米1杯、芹菜1小把、香菇5-6朵、芋頭1顆、少許薑末• 料理方式:先將薑末和香菇和芋頭炒香,後加入米燉煮,最後放少許芹菜。 3.柚子:味甘酸、性寒,具有理氣化痰、潤肺清腸、補血健脾的功效。▶ 蜂蜜柚子茶 • 材料:紅茶茶包1個、柚子1/4顆、少許蜂蜜• 料理方式:鍋中放入適量清水,清水加入柚子皮和冰糖,煮10分鐘。再加入柚子肉,用小火熬煮。同時500CC熱水沖泡紅茶茶包,燜泡5分鐘後,依個人口味混合柚子醬與紅茶飲用。【注意】某些西藥藥物和柚子會有交互作用,服用前請詢問藥師或是醫師。 每天喝足量的水 幫助減緩秋燥在秋季時,由於時常口乾舌燥和乾咳,建議每人每天需要服用體重x35的毫升水量,例如:60Kg的女性,一天喝水量是2100CC,一次最多服用200CC,不宜短時間大量飲水,心腎功能異常的患者也需要詢問醫師所攝取的水量限制。在秋天飲食養生保健之餘,早睡早起,面對早晚氣候變化,出外必須穿薄外套,秋天時情緒起伏不宜太大,秋天是個收藏的季節,收藏好能量和轉換成準備好迎接寒冬的到來。
-
2022-09-17 醫療.眼部
關燈看手機更傷眼,易黃斑部病變!醫傳授7個好習慣對抗3C眼
科技的日新月異,讓我們生活離不開3C產品,卻也因此造成不少對眼睛的傷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門診中發現,有愈來愈多的年輕族群是因為用眼過度而出現眼睛痠澀、紅腫,且視力模糊的現象,「而中高年齡長者因為眼睛老化,不適情況會更嚴重。」3C眼主要形成原因,是長時間近距離使用3C產品,造成睫狀肌過度收縮導致痙攣,陳瑩山說:「當我們看向遠方時,睫狀肌並不費力,但是看近時必須仰賴其收縮;而接觸3C產品時,因距離更近、用眼時間長,有時還會因為少眨眼而讓眼睛受到壓力。」當然,眼睛同時也是接受光源的主要器官,3C產品的光線對於眼睛也會造成傷害。3C光線太強 易黃斑部病變陳瑩山進一步指出,過量光線對眼睛造成的傷害不小,像是直視手機時若光線照射太強,而且眨眼次數明顯減少就容易造成乾眼症;其次因為智慧型手機使用時必須靠得很近,時間一久,睫狀肌僵硬無法放鬆,也會導致假性近視增加。再者,當光線進入眼睛後,能量較高的藍光會由水晶體吸收,但長期累積就會造成蛋白質變性,令水晶體混濁,患者會覺得變暗,視力模糊,久而久之,近視度數就會增加。「更令人擔心的是,當強光經過瞳孔射入眼底,經年累月光線刺激,還會造成黃斑部的水腫發炎,進而增加黃斑部病變的風險。」陳瑩山提醒,「關燈看手機,就像一直用眼睛盯著太陽日出或日蝕,光線長驅直入黃斑部,更危險。」而且如果是在睡覺前用手機,又不開燈,當身體處於準備休息的狀態下,抵禦光線的能力會下降,光傷害也就相對增加。7個好習慣 對抗3C眼3C世代已經是趨勢,要完全不用幾乎不可能,最重要的還是要提前預防,加上養成保護眼睛的好習慣,陳瑩山提供幾個好方法,可降低3C眼的過度傷害。1.適度休息、偶爾熱敷每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平日可以偶爾搭配熱敷眼罩或直接用熱毛巾熱敷讓眼睛紓壓,但要避免使用時間過久或過熱。2.保持乾淨、定期檢查要經常保持眼部的乾爽清潔,最好不要常揉眼睛以避免感染;此外,也要定期接受視力檢查,若需矯正或配戴眼鏡時,要找合格的專業眼科醫師提供建議。3.生活規律、睡眠充足不要熬夜、作息要有規律,用眼過度除會造成雙眼痠腫麻痛外,連帶地也會影響頭痛,只有大腦跟眼睛同時放鬆,才能真正得到休息。4.光線充足、姿勢端正無論是看手機或電腦、電視等,光源都要充足,姿勢也得注意;距離最好也要掌握好,不要靠得太近、也不要彎腰駝背。5.多走出戶外、眼睛也要防曬假日可多安排戶外活動、多看遠方綠樹草地,可減少眼睛肌肉緊張;此外眼睛也要注意防曬,陽光強烈可配戴太陽眼鏡,或戴藍光眼鏡替眼睛防曬。6.多喝水、人工淚液非萬能若必須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也容易造成眼睛乾澀,建議除了多喝水,也可在室內放一杯水增加環境濕度;要提醒的是,許多人會定時點人工淚液讓眼睛維持濕潤,但無法完全取代眼淚,而且市面上的人工淚液多數含有防腐劑,不建議一天多次點用。7.營養蔬果不能少三餐營養均衡、多吃綠色蔬菜及黃色水果、每天一顆蛋等,都是最基本的護眼之道;平日也可多補充葉黃素,若是過度使用3C,則可偶爾使用蝦紅素來增強保護作用,兩者能達到互補合作與協同加強的效果。
-
2022-08-24 養生.抗老養生
處暑後要防秋燥症!皮膚乾癢、呼吸道疾病易出現 醫授「秋季保養之道」
今年8月23日是24節氣中的「處暑」。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意味着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這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呈下降趨勢。中醫師吳宛容表示,「處暑」後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養生重點為預防「秋燥」。「秋燥症」主要表現是皮膚乾澀粗糙,鼻腔乾燥疼痛或口燥咽乾等,需要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以免發展為疾病。 處暑後易有呼吸疾病 飲食上可注意「潤肺滋陰」處暑後,陽氣日消,陰氣日盛。但此時盛夏的餘熱還沒有消除,是俗稱的「秋老虎」的時節,因此不少民眾仍然會覺得天氣炎熱。吳宛容指出,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與其擔心肺炎疫情,不如從自己做起,做好個人衛生之餘,多多養肺增強免疫力,內外兼施,未病先防!吳宛容認為,此時氣候漸偏乾燥,耗損人體津液,而燥氣最容易影響的就是「肺臟」。飲食可多吃潤肺效果食物以「顧肺」,例如,水梨有潤肺清熱、止咳消痰功效,蓮藕清肺熱、解渴除煩,蜂蜜可補脾胃、潤腸、潤肺,白木耳則能養陰清熱潤燥,最合適肺氣不足者保養使用。緩解乾咳患者症狀! 中醫推養氣潤肺茶吳宛容透露,「陰虛燥熱」以及「體質虛弱」的民眾,容易因為本身呼吸系統內濕度不足,在吸入乾燥空氣時,刺激氣管誘發乾咳,症狀為「痰少膠粘難咯」,咽喉乾癢少津,鼻乾唇燥。接著說,燥咳時,治療會採用具「養陰生津潤肺止咳」功效的麥門冬、玉竹、天花粉、川貝母、沙參、西洋參、款冬花、百合等藥材。【養氣潤肺茶】▸材料:西洋參5克、麥門冬5克、沙參5克▸作法:將中藥材用600c.c.的水煮沸後,小火煮10分鐘,放溫飲用。▸功效:西洋參補氣養陰,增強免疫力。麥門冬潤肺生津、沙參養陰清肺。有乾咳症狀者,每日白天可服用1杯。這類長者易皮膚乾、癢 除退化與生活作息有關針對血虛、陰虛型體質,容易皮膚乾燥、搔癢,吳宛容坦言,這類人多數為年長者,由於年紀大,身體機能走下坡,尤其是肝腎虧虛,體內的血不足而無法濡養皮膚表面,特別在天氣轉涼、人體皮脂腺分泌減少之時,皮膚容易乾燥發癢。除了老化因素,平常作息及飲食失調,如經常熬夜,嗜吃炸烤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都會耗損陰血,加重血虛問題,吳宛容說明,治療上,中藥調理常以補肝血的四物湯或六味地黃丸當作基底,再加減其他藥材,譬如可以滋潤、補血的當歸,或者有助保濕的麥門冬。【補血潤燥止癢湯】▸材料:麥冬15克、黃精15克、黃耆10克、玉竹15片、枸杞10克、紅棗5顆排骨適量。▸作法:先將藥材清水洗淨後,排骨先川燙1次,藥材再與排骨放入1000c.c.水的鍋中,用小火熬煮約30分鐘,待滾後加入少許鹽巴,再熬煮約5分鐘即可關火。▸作用:麥冬、玉竹養陰潤燥,可滋潤肌膚;枸杞補肝腎,明目; 黃精可補血潤肺;黃耆可以補氣,提升血液循環進而達到潤膚效果。有皮膚乾癢問題者,1周可服用2至3次。處暑易有不適者 中醫師提注意事項吳宛容提醒,處暑易有乾咳及皮膚乾癢問題的人,平時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少吃辛辣及油炸燒烤食物,同時要多到戶外運動,調暢情緒,避免生氣傷陰。而容易乾咳、皮膚癢、便秘的人,建議多補充溫水或蜂蜜水改善乾燥。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nbsp;延伸閱讀: ·秋天大便又乾又硬? 「4大體質」潤腸通便要這樣做 ·咳嗽是感冒還是秋燥? 觀察1地方就能判斷&nbsp;
-
2022-08-14 焦點.健康知識+
夏天蚊蟲多怎麼辦?專家:家裡必備6種香氛植物,除了防蚊驅蟲、還能安定心神或入菜
夏天是蚊蟲特別活躍的季節,在家裡擺上「防蚊蟲植栽」,不僅不怕殺蟲劑傷身,省下捕蚊燈和捕蚊拍,又能為空間增添綠意、淨化空氣。其實,有6種常見植物,可對蚊蟲產生天然防禦,有些甚至還能安定心神、入菜,一起來了解哪些植物,可以讓惱人的蚊子不會來訪!香味驅趕 比捕蚊蟲植物好照顧防蚊植物通常是因為散發特別氣味或油脂,那種氣味讓蚊蟲討厭,會避而遠之,進而產生防蚊效果。不同植物會產生不同氣味,效果也不太一樣,像是迷迭香是透過散發獨特的香氣,來驅趕蚊蟲,但如豬籠草則是為了捕捉蚊蟲之後「消化」,分泌的物質反而會吸引蚊蟲。不過,誘捕蚊蟲的植物又相對於香味驅趕的植物較不易照顧,對蚊子的防禦力也比較弱。6種驅蚊蟲植物 味道討喜功能多1.艾草艾草是傳統華人常使用的植物,端午節會將艾草掛在門口趨利避害,醫療方面還能去寒濕、通經絡,是非常好的中藥材植物,可以看到市面上的蚊香會添加艾草,驅蟲效果可見一斑。艾草很好養,只要每天澆水,半天日照足夠就能長得好。2.迷迭香 常見到迷迭香放在各種西式餐點中烹調,所以許多人會在家裡種植,煮菜時可以隨時採摘新鮮的葉片,放在餐點中調味,也可以看到迷迭香乾燥後做為香料使用。迷迭香味道強烈,風一吹過來拂過葉子就會飄出味道,很適合種植來驅逐蚊子;提醒大家,種植迷迭香時要注意排水性是否良好。3.薰衣草 薰衣草紫色的花朵非常美麗,種在家裡看著心情就很好,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薰衣草能安定心神、助眠、舒緩疲勞,它自然飄出穩定舒適的味道,得到很多人喜愛。這種廣為大眾接納的味道反倒對蚊蟲來說卻不想靠近,有驅趕牠們的作用,藉由薰衣草淬鍊出的精油同樣有驅蚊效果。建議放在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4.薄荷 如果是新手,薄荷是相當好入手的驅蚊植物,大家對它很熟悉,由於土壤條件沒有太多要求,非常好種植,天氣炎熱多澆水就好。只要摘下一片薄荷葉或是用手搓揉葉片靠近鼻子嗅聞,可以聞到清香的味道,更棒的是能拿來入菜,像是妝點甜點、泡茶等,增添食物風味,或者被拿來製作牙膏和香皂,是多功能植物。5.驅蚊草 花市常見到驅蚊草的身影,驅蚊草的驅蚊效果非常好,故以此為名。會釋放香茅醛物質於空氣中,類似檸檬香氣,藉此驅趕蚊蟲,對防止蒼蠅也有效果,適合放在樹下或是遮蔭處,還有通風良好的地方。6.天竺葵 天竺葵四季都能開花,若不想種單一綠色植物,天竺葵是很好的選擇,花瓣從紫色、橘色、紅色、粉色都有,葉子形狀如手掌,放在家中賞心悅目。天竺葵含香茅醛成分,具有甜玫瑰香,驅蚊效果很好,又稱「防蚊樹」,可見蚊子有多不喜歡它。防蚊植物放哪?需日照通風防蚊植物最好種植在通風、有光照的地方,像是陽台、窗台,如果門口有日照,也能放在門口,美觀居家環境外,進門時就能夠避免蚊蟲入室。另外,每一種防蚊、防蟲植物照顧的方式也都不同,有的需要濕度高一些,有的則久久澆一次就好,要注意個別的屬性,才能讓植物健康生長。
-
2022-08-13 醫療.婦產科
不是更年期!中年熟女睡不著竟與這一種家電故障有關
年近50歲的張小姐(化名)最近兩周都睡不好,經常半夜驚醒,起床後她全身冒汗,黏黏、濕濕的感覺,讓她非常不舒服,原以為是更年期造成,張小姐直覺找婦產科醫師求助,但因有婦癌家族病史,她對荷爾蒙藥物治療有疑慮,直到被轉介至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暨精神科主任李信謙門診,才終於發現真正原因。李信謙觀察到,張小姐半夜起床雖全身是汗,但並沒有熱潮紅或其他典型更年期症狀,研判並非更年期造成。在問診時,張小姐突然想到,家中除濕機已故障兩星期,李信謙建議她將除濕機送修或重新添購。待除濕機恢復運轉,張小姐的失眠、半夜驚醒、全身冒汗等困擾不藥而癒,原來是除濕機故障,室內濕度變化而干擾睡眠。更年期失眠,不見得都是荷爾蒙的錯「進入更年期,女性失眠比率的確大幅上升,不過不見得都與荷爾蒙變化有關。」李信謙解釋,統計發現,更年期女性失眠比率為男性兩倍之多。很多人以為是更年期引發,事實上,進入更年期,許多女性常同時面臨空巢期、婚姻困境或經濟壓力、生活重心變動、上一代需照顧等難題,當身心失衡、壓力纏身,睡眠容易受干擾,此時不分青紅皂白使用荷爾蒙藥物,不僅於事無補,也易增加藥物不良反應風險。找出失眠真正原因,才能擬訂有效治療策略。談到失眠相關評估、檢查。李信謙指出,失眠病患就醫,首先要檢查有沒有高血壓、糖尿病、不寧腿或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疾病因素,如果必要,可以安排睡眠生理檢查,傳統的睡眠檢查,稱為「睡眠多項生理檢查」,可偵測睡覺中包括腦波、眼球運動、心電圖、呼吸、血氧飽和狀況等多項生理參數。在家中接受睡眠檢測,可以更輕鬆當失眠病患接受「睡眠多項生理檢查」,多半需要在醫院睡眠中心過夜,在檢查過程中,有些人可能因睡眠環境變動、全身需黏貼不少測試貼片、導線等因素,睡得很不安穩。此時,若選擇居家睡眠檢測方式,也就是使用醫療級居家睡眠檢測儀器進行檢測,在家中睡覺時,儀器就可紀錄病患24小時「睡眠-清醒」頻率、睡眠身體動作變化等資訊,數據也會更精準。李信謙也提醒,失眠背後可能隱藏眾多原因,每個環節也都環環相扣,安眠藥並非唯一解方,在不了解實情的狀況下濫用安眠藥,不只容易安眠藥上癮,藥物劑量也可能越來越重,透過詳細檢查,才能釐清問題所在,並打造個人化改善策略。
-
2022-08-13 養生.抗老養生
烤肉時鋁箔紙該用哪面?柚子放多久最好吃?白露吃喝養生秘訣公開
講到中秋節,大家想到的第一件事一定是烤肉!這無疑已是約定成俗的中秋重要活動。一年難得團圓的日子吃吃烤肉無傷大雅,但文明病多的現代人,怎麼吃才是重要!吃完烤肉必需來點蔬果均衡一下,吃當季的水果柚子最好了,但柚子屬高鉀水果,有三種人要注意食用。而中秋前後來到24節氣的「白露」,中醫提醒容易出現「秋燥」,宜多食用白色食物來預防。以下《元氣網》整理中秋節飲食及養生秘訣,月圓人不用圓,讓大家可以健康過節。(編註:以下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健康烤肉烤肉鋁箔紙用光面還是霧面?毒物專家:一件事更重要【2020-09-27/聯合報/記者陳雨鑫報導】烤前選購與處理✔油脂較少的雞肉、里肌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肉品的準備最好以新鮮的肉類為主,油脂不要太多,可選雞肉、里肌肉,避免烤肉完油脂攝取過量,五花肉、霜降牛、牛五花等適量就好。✘加工品、醃好的肉品不建議買加工肉品如熱狗、火腿、香腸等,最好也不要購買已經醃好的肉,除新鮮度堪慮,鹽分也較高。民眾購買新鮮的肉類後,也不建議在家先醃,以免先醃漬再加上烤肉醬,鹽分將爆表。✔少量準備蚌殼類、蝦類烤肉多是長時間待在室外,海鮮類的建議購買蚌殼類或是蝦類,屬於稍微可以放久一點的海鮮。海鮮透過燒烤雖然鮮美,但也不宜過量,海鮮仍屬於高蛋白、高嘌呤,曾有痛風病史或是膽固醇過高者,都不建議大量食用,準備的量不必過多,以一人一到兩份的量即可。✔綜合串燒,肉類要切小切薄烤肉食材的準備,常有民眾會採取「串燒」的方式,同時把菜、肉串在一起。蘇秀悅表示,這是好的方式,但是得考量菜與肉烤熟的時間不一樣,建議肉品應該以小塊且薄的型態與菜串在一起。醬料的準備可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買現成的烤肉醬,但一定要加水或是檸檬汁稀釋,加辛香料提味。另一種是自行調配烤肉醬,可以用蔥、蒜、洋蔥、味噌、醋、醬油、白蘿蔔泥、味噌、醋、醬油等食材加上水拌勻,即可自製低鹽的烤肉醬。✔易熟青菜如小白菜、青江菜、高麗菜、玉米筍、杏鮑菇蔬菜類的準備以家人喜歡吃的類型為主,量最好是肉品的一倍。烤肉的火候大小較不穩定,烤蔬菜建議以易熟的蔬菜類型為主,如小白菜、青江菜、高麗菜等,用鋁箔紙或是烤盤烤熟,看見蔬菜出水即可食用。同時可以搭配香菇、杏鮑菇、玉米筍等一起烤。若怕麻煩也可以準備可直接生食的萵苣、芝麻葉等,搭配肉類食用,口感也較為清爽。✘吐司、白飯烤肉最常看到吐司配肉片,蘇秀悅表示,烤肉時的澱粉搭配,不建議採取「精緻澱粉類」,在烤肉期間很容易一口吐司一口肉,不知不覺澱粉的攝取量就會過量,體內會產生過多的醣類,進而產生脂肪。✔玉米、南瓜、地瓜、馬鈴薯建議可以準備玉米、南瓜、地瓜、馬鈴薯等,取代吐司、白飯。烤中注意檸檬汁、番茄醬 會破壞鋁箔紙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烤肉過程中建議使用鋁箔紙包住烤肉架,避免肉汁滴到木炭。烤較難熟的食材如玉米、地瓜,或是太容易熟的食材如青椒等,建議都用鋁箔紙包。網路謠傳鋁箔紙有分光面與霧面,顏宗海表示,兩面的效益都一樣,不會因為包錯面就較難烤或溶出有毒物質。顏宗海表示,使用鋁箔紙時,不建議邊添加醬料或是檸檬汁、番茄醬等酸性醬料,酸性的物質會破壞鋁箔紙,導致容易烤焦,烤焦的鋁箔紙若接觸食材,會讓致癌物質汙染食材。蘇秀悅表示,醬汁最好是食材烤熟後再添加,一邊烤一邊塗,很容易因為醬料乾了,以為醬汁不夠,又再塗上一層,一餐吃下來鈉含量超標。吃烤肉配飲料是常態,特別是啤酒、含糖飲,蘇秀悅表示,一瓶易開罐啤酒,熱量約有125大卡,等於吃掉半碗飯,建議喝無糖飲料或是氣泡水,比較不會增加身體負擔。她也推薦烤肉時可以搭配吃一些水果,幫助攝取足夠的纖維質。烤後保養水果幫助消化蘇秀悅表示,烤肉不管怎麼建議,民眾仍會攝取過量的油脂,對於腸胃多會有負擔,建議可以吃一些幫助消化的水果,如鳳梨、木瓜等。若腸胃已經非常不舒服,則建議不要再進食,適量攝取一點點粥品,可以舒緩。若已經出現腹瀉、胃痛等症狀,則建議盡速就醫。烤完肉隔天建議多喝水、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或是水果,解油膩。烤焦剝掉放心吃?專家:避免3個烤肉致癌風險壞習慣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碳火在燃燒時也會產生細懸浮微粒、懸浮微粒、一氧化碳等物質,烤肉時不只會接觸到上述三種毒物,同時也會吸入有害的空汙物質。專家建議,想要趨吉避凶,烤肉時必須要把握「烤得剛剛好」的原則,才能降低致癌風險。以下三個壞習慣,會讓烤肉產生毒物,應盡量避免。1.喜歡讓油脂滴落木炭、吱吱作響肉類遇高溫、油脂滴到木炭會產生揮發物多環芳香烴(PAHs)。烤得越久、毒物量愈多,與肺癌相關。顏宗海表示,不管烤肉或是油炸,只要是高溫烹調,都可能產生致癌物質,增加罹癌風險。烤肉最常被提及的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係指油脂接觸到攝氏100度高溫後產生的揮發物質,烤肉時除了肉品本身的油脂會產生,油脂滴到木炭時也會產生。隨著烤肉的時間增加,多環芳香烴的含量也會增加,根據2009年國外研究碳烤時間對豬肉PAHs含量的影響,結果發現碳烤前豬肉即含每公斤106.8微克的PAHs,經過碳烤2分鐘、3分鐘、4分鐘,PAHs類型中無論是弱致癌物、中致癌物、高致癌物都顯著增加,且隨著碳烤時間愈長,增加的量愈高。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徐上富表示,多環芳香烴以「吸入性」為主,依研究顯示多環芳香烴容易引發肺部的上皮細胞病變。2.喜歡吃烤焦的肉類、覺得比較香蛋白質遇上高溫會產生異環胺(HA),與胃癌、大腸癌相關。即使去掉烤焦處也不建議吃。顏宗海表示,肉類含有豐富蛋白質,若遇上高溫,特別是烤焦時,食物會含有高濃度的異環胺。即使去掉烤焦處,周邊部位恐怕也已含有高濃度異環胺,不建議食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方冠傑表示,異環胺與腸胃道的癌症有關聯性,如胃癌、大腸癌等。避免食物烤焦,針對較難熟的食材,如雞翅、雞腿、豬排等,建議先汆燙後再烤,表皮呈現黃金色時,就可以直接食用。3.常把澱粉類食物烤焦澱粉食物遇上高溫會產生丙烯醯胺,經動物實驗有致癌風險。丙烯醯胺產生的原理是食物中的還原醣與游離胺基酸,即天門冬醯胺,接觸到高溫,如油炸、烘焙、烘烤就可能產生。高溫烹調時間越長,產生丙烯醯胺數量愈多。因此,丙烯醯胺常見於洋芋片、烘焙咖啡豆、黑糖、杏仁果、薯餅、薯條、油條等,根據國外研究,吃下0.94毫克的丙烯醯胺後,蒐集72小時內排出的尿液分析,約六成的丙烯醯胺會被人體吸收代謝,並經由尿液排出。顏宗海表示,目前經動物實驗會造成甲狀腺腫瘤、肝臟腫瘤、卵巢腫瘤等,不過尚未有人體試驗的確切致癌結果,建議盡可能少吃。如何避免毒害?●選通風處烤肉、或用電扇增加風流動。●食材當天烤完最好,別再放回冰箱。健康烤肉5習慣1. 烤盤取代烤網烤網改用烤盤,或用鋁箔紙包裹食材,避免油脂直接滴到木炭。2. 蔬果多於肉類蔬果準備量要比肉類的準備量多出一倍。3. 難熟食材先蒸煮避免怕不熟而烤太久焦掉。4. 烤熟再塗醬料邊烤邊塗醬料會增加烤焦的風險,鈉含量也會過量。5. 減少加工食品如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通常會添加亞硝酸鹽,加熱後就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資料來源/顏宗海)蔬果均衡大陸妹正名「福山萵苣」,竟是烤肉致癌物質的剋星!【2018-11-30/元氣網綜合報導】長久以來被台灣人俗稱為「大陸妹」,而被農委會發起正名活動的「福山萵苣」,其實含相當豐富的營養素,而且熱量低,是相當優質的蔬菜。據農委會農業兒童網指出,萵苣可分為以莖為食用部位的嫩莖萵苣,和以葉為食用部位的葉萵苣。葉萵苣本身又可再分為不結球及結球萵苣兩大類,台灣目前種植最多的是結球萵苣,現在在台灣四季都能生產。萵苣的成長和溫度很有關係,它很怕熱,冬春兩季日夜溫差大時,容易結球,到了夏季高溫就不易結球,甚至發生抽苔,而且越高溫苦味也越明顯。結球萵苣含有豐富蛋白質、胡蘿蔔素,以及維生素A、B1、B2、C、鈣、磷、鐵等,能促進腸胃蠕動,而且熱量很低,每100克只有12大卡。萵苣葉可以分解食物中的亞硝胺,被稱為天然的亞硝鹽阻斷劑。尤其烤肉時最常出現亞硝胺,所以很多人用它包著烤肉吃,解膩也更健康。萵苣算是少用農藥的蔬菜,做成生菜沙拉比較不必擔心。挑萵苣要選購有圓潤感,有光澤,重量較重的,在顏色上要青綠不枯黃、葉片完整、不萎縮腐爛、沒有斑點的品質比較好。柚子別急著吃 果皮放到黃綠更美味【2016-09-11/元氣周報】▓挑選柚子撇步第1步:看外觀查看柚子的「油包」密度以及細緻度,油包愈小、密度愈高,果肉愈細緻,風味、口感也相對好。反之,若是油包粗且密度低,果肉細緻度也較差,吃起來較硬。第2步:看色澤柚子外皮顏色呈現濃綠、深綠色,表示柚子成熟度不足,果肉肉質較硬脆、酸度也比較高。第3步:看形狀柚子呈現「不倒翁」形狀,尖端小又窄,下盤左右平均,表示柚子皮較薄,可食部位多。第4步:掂重量兩手比較兩顆柚子,看看哪一顆比較沉,沉的表示果肉水分較多,前提是符合以上3步驟,若只比沉重感,有時是果皮重。註:一般而言,400到600公克的柚子最好吃,今年柚子受到雨害等影響,柚子體型偏大,因此建議把握步驟1到3,比較可以挑到果肉細緻、水分多的柚子。▓放到什麼程度最好吃?買到果皮呈現深綠色的柚子,最好再放一到兩周,等到果皮呈現黃綠色時,口味較好,果肉水分也充沛。柚子最好放在通風處,無須放在冰箱內。▓正確的剝柚子方法1.傳統剝柚法把柚子尖端切除,果皮畫三到四刀,並在剝皮處畫上痕跡,幫助剝皮,最後柚子呈現帽子狀,可作為孩童嬉戲玩具。2.削蘋果法同樣去除柚子尖端,果皮直接用削的切除,白色海綿外皮也慢慢削除,以免吃的時候有苦味。3.對半剝柚法刀子在柚子橫切面畫上痕跡,直接對半剝除,再把海綿外皮去除,對半切後的柚子果皮,可以用來承裝海綿外皮、吃剩的果皮。4.切片剝皮法像切柳丁,直接對切成需要的等份,要吃時直接把皮去除掉即可。備註:任何一種剝柚子方式都是正確方式,依喜好剝柚子即可。▓哪些人不宜多吃柚子鉀含量高,腎臟病、糖尿病患,依照營養師指示食用。(資料來源╱台南區農改場果樹研究室副研究員張汶肇、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課長蔡一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製表╱陳雨鑫) 白露養生【2014-09-07/元氣周報/記者吳佳珍報導】中秋時節也是廿四節氣中的「白露」,入秋後天氣轉涼,夜晚露水一天天加重,在葉子上凝成「白露」,因此而名。這時天氣也變得比較乾燥,有人開始口乾舌燥、皮膚脫皮、脫屑等症狀,這可能是身體缺水的徵兆,中醫稱為「秋燥」。秋燥為虛火 寒涼食物別多吃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楊賢鴻表示,入秋後氣候得比較乾燥,雖然台灣相對大陸型氣候地區,濕度較高,不見得會明顯感受到差異,但皮膚敏感者,又沒有適當補充水分,就容易出現秋燥。開業中醫師羅珮琳表示,秋燥通常在立秋後出現,門診民眾約增加二到三成,中醫稱為「血虛風燥」,因為血管無法滋養皮膚而造成乾燥、乾咳,一般來說,血液循環較差的老人家比較容易出現,有些年輕女性也會有秋燥症狀。楊賢鴻說,秋天缺水有別於夏天缺水,就中醫角度,「上火」分實火與虛火,夏日的燥熱多為實火,需涼補祛暑,例如喝青草茶;秋天的乾燥則為虛火,這時候不適合大量補充寒涼食物,以免引發過敏或腸胃不適。秋天補充水 潤喉為主別猛灌同樣補充水分,夏秋也有不同,夏天天氣炎熱,身體水分流失,需要補充大量水分;秋天補水則以潤喉為主,飲用量不需像夏天那麼多。楊賢鴻指出,秋天需補陰氣,旬參、麥門冬等為常見補陰氣藥材,但不建議服用過多。平常就有乾眼症的人,到了秋天可能眼睛會更乾,可以杞菊帝黃丸解決眼睛缺水問題。顧呼吸系統 白色食物抵外邪開業中醫師陳潮宗說,秋天乾燥,而中醫認為「燥易傷肺」,這個「肺」不只指肺臟而已,還包括了整個呼吸道系統。五臟中的「肺」對應五色中的「白色」,多食用白色食物來預防、緩解秋燥傷肺,但白色食物多偏寒涼,一般體質民眾可放心食用,但過敏性體質者要特別小心。過敏性體質者,宜慎選白色溫補、補氣的食物,可增強肺臟對於秋燥以及外邪的防禦能力,進而增進免疫力。陳潮宗指出,秋季養肺,可選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肉、豆漿;選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有良效,更可藉此保養呼吸系統,減輕過敏性症狀。吃白色食物 過敏體質要留意另外,中醫認為與肺同系統的器官還有大腸、皮膚、喉嚨、支氣管等,平日容易感冒,或是肺與支氣管常不舒服、易咳嗽的人,膚質不佳的人,要多吃一些白色食物,例如白蘿蔔、白菜、高麗菜、花椰菜、洋菇、白木耳、甘蔗,中藥材有杏仁、山藥、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等,但過敏性體質者不適合。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說,韓國、中國都以「百合」為重要潤肺食材,已有研究證實,罹患肺炎的小老鼠服用百合後,發炎系數明顯下降;中醫常提到的養肺食材蓮子,也在動物實驗中證實對肺癌有幫助。天涼多運動 提升體力過寒冬李婉萍提醒,秋天溫差大,容易過敏、感冒的民眾,進入冷氣房一定要先把汗擦乾,要補充適量水分,一公斤體重要喝30cc的水,例如60公斤的民眾,一天至少要喝水1800cc。天氣轉冷也容易使血壓上升、血管收縮,「現在運動有助冬眠。」李婉萍說,夏天太熱、冬天太冷,都有不運動的藉口,趁著秋高氣爽,天氣好,應該多運動。李婉萍說,天氣變化之際,可多攝取維生素A、C、E,提升免疫力。維生素A有助修復皮膚、口腔黏膜等,建議多吃深綠色蔬菜、地瓜、南瓜、菠菜等;維生素C可提供膠原蛋白,有助修復身體軟組織,秋天盛產的橘子、柳丁都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常見於堅果、好的油脂,例如苦茶油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對抗秋燥你該吃1.潤肺:白木耳、山藥、白果、百合2.潤膚:玉竹、秋葵、百合、含黏液的食材3.提升免疫力:菇類、白花椰菜、洋蔥、蒜調理注意:建議湯水調理,補充水分。以砂鍋、瓦鍋取代鐵、鋁鍋烹煮中藥材,避免中藥材與不穩定金屬產生化學作用,溶出其他物質。‧秋季盛產食材魚類:秋刀魚、鯖魚、虱目魚、螃蟹。(此時節油脂多,營養成分高)蔬果類:橘子、柳丁、柚子、葡萄柚、水梨、番茄、香菇、高麗菜、花椰菜。●此時節應避免攝取1.上火食物:烤肉、辛辣食物。2.利水食物:含咖啡因飲品、濃茶。3.油炸食物4.加工食物:含色素、香精等加工品,容易引發過敏。(資料來源╱羅珮琳中醫師、劉怡里營養師、李婉萍營養師;製表╱吳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