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溝通
共找到
2371
筆 文章
-
-
2022-04-21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新一代血液透析 改善疲憊感、翻轉生活
●延展性血液透析術,為腎友「充電」●生活品質測量是腎友長期存活重要指標●調整透析模式,縮短體力恢復時間「先前洗腎完就像被強迫關機,疲倦到斷電、打瞌睡,開車常出車禍。」48歲的陳先生從事科技軟體業,兩年多前開始血液透析治療,每到洗腎日除了透析四小時,其餘的時間只能用來補眠,一周等於有三天的時間都被蒸發,嚴重影響生活、工作。調整治療模式 洗腎後上工一年後經轉診至台北透析診所,調整治療模式,採用延展性血液透析術至今一年多,每次在診所洗腎時都用筆記型電腦遠距工作,透析後也可以像擁有「勁量電池」般立即上工,透析不再是時間小偷,翻轉他的洗腎人生。台北透析診所院長李孟鴻表示,在血液透析腎友中陳先生並不是特例,像他一樣深受透析後疲憊之苦的患者不少。他分享英國腎臟協會(RA, The Renal Association)在2019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對腎友最困擾的透析症狀,排名第一就是虛弱疲憊,接續是活動力喪失、疼痛、失眠、搔癢、食欲不振等症狀。腎友活力愈好 存活率亦高李孟鴻說,這項調查結果顯示了長期血液透析的腎友心聲,真正困擾腎友的不只是醫師眼中的血液檢查數據、透析共病症、住院率等,腎友更在乎的是疾病對生活中帶來的限制或影響,例如與日常相關的瑣事,透析後的體力恢復、精神狀態,體力能否獨立生活、實現家庭生活、工作能力、移動旅行等,而腎友的透析生活品質QoL(Quality of Life)測量是重要指標,當腎友的活力愈好,長期存活率亦有正向相關。陳先生正值壯年,有更高維持生活品質的需求,李孟鴻說,2021年一項最新發表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顯示,使用新一代延展性血液透析術,對透析後恢復時間有顯著的幫助。因此當陳先生來求助時,經評估患者生理數據並充分溝通後,調整採用新的治療模式,改善疲憊感,縮短透析後恢復時間。新法改善皮膚癢、不寧腿李孟鴻解釋,此種治療術可以提升血液中大的中分子毒素清除率,除有助於縮短透析後恢復時間,對減少皮膚搔癢、不寧腿等症狀有明顯助益,改善洗腎共病症,亦能降低住院率,減少後續醫療負擔。無論腎友是中壯年或是高齡,對增進透析生活品質、縮短疲勞恢復時間,都有正向幫助的連鎖反應。李孟鴻說,血液透析腎友的症狀困擾常會依個人感受而不同,文獻統計,超過80%以上的病患都深受三個甚至更多的症狀困擾,因此最佳治療模式都必須透過醫病間良好的互動,深入了解再規畫個人化治療。數位醫療 追蹤居家生理以李孟鴻的腎臟照護團隊來說,除了透析時的各項專業醫療配備,還搭配數位醫療科技,即時追蹤腎友居家生理參數,快速調整治療計畫,「我們照顧的不只是洗腎當下的四個小時,還有腎友透析外的生活日常。」陳先生感受很深,「我很鼓勵其他腎友跟我一樣,為自己健康負責,有不舒服的症狀,就主動了解可以怎麼解決,經濟能力所及範圍內,有沒有更好的治療模式可以嘗試,改善生活品質,畢竟生命只有一回。」
-
2022-04-20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血友病也可做運動 預防性治療助男童開心騎腳踏車
高雄一名4歲男童Vic(化名)在6個月大施打預防針時,因注射部位出現異常瘀青腫脹,經醫師診斷為重度血友病,3歲時又莫名出現抽搐、發燒、嘔吐、嗜睡等異常症狀,一度被誤診為腦膜炎,經高雄長庚血友病中心腦部斷層,發現Vic可能是騎腳踏車時碰撞造成腦內出血,緊急手術移除腦中血塊後,改以長效型凝血因子搭配預防性治療,現在只要每周固定回醫院打針即可。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血友病中心主任蕭志誠表示,血友病是罕見的遺傳性基因缺陷疾病,分為A型與B型,根據健保署最新年度統計,台灣血友病患者人數將近2000人,其中九成為男性,因血液中凝血因子濃度不足,造成凝血功能異常,病人常在受傷、拔牙或手術後時發生血流不止,甚至因自發性出血而關節腫脹、變形等,因此在日常活動受到侷限。蕭志誠表示,過去凝血因子時效性可能只有12小時,近年血友病的治療技術大幅進步,其中A型患者只要每7天回醫院施打長效型凝血因子,B型患者也只要每14天回診一次,治療觀念從傳統的需求性治療轉變為預防性治療,再搭配科技輔助即時掌握自身狀況,高雄長庚透過個人化醫療輔助工具與病友溝通,整合專業資源為病友量身打造專屬治療計畫,病友今年起也可透過Line官方帳號獲取最新治療資訊。Vic母親表示,知道Vic是血友病時家人都很擔心,但並不會特別限制他不能玩什麼,只是會要求他戴上頭套、護膝,幸好Vic是很乖的孩子都配合醫生治療,目前Vic每周都固定到社區醫院打凝血因子,平時他最喜歡騎腳踏車,因良好的預防性治療,現在即使跌倒受傷,也像一般孩子一樣只會有輕微瘀青,家人不必再擔心傷口會血流不止。高雄長庚醫院指出,世界血友病聯盟將每年4月17日訂為「世界血友病日」,2022年主題為「全民可及Access for All」,高雄長庚醫院攜手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林口長庚醫院與協辦單位台灣武田藥品,共同規畫巡迴衛教互動展覽「PK Station全面啟動尬電戰」,帶民眾體驗從事高強度運動的樂趣,改變血友病友對運動的迷思,即日起至4月22日於高雄長庚醫院兒童醫院大樓設展。
-
2022-04-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輝瑞兒童疫苗卡關二個月 指揮中心澄清去年第4季就開始談
國內首例兒童重症個案於確診六天後搶救不治過世,引發家長對於家中幼兒染疫的憂慮,不解兒童疫苗洽購進展卡關二個月進度緩慢。指揮中心今天晚間表示,早在去年第4季即積極洽談採購輝瑞兒童疫,非因近期國內疫情才進行規劃採購。台商會長徐正文今天中午1時與多位學校家長到疾管署抗議,認為中央對於兒童疫苗購買、接種數據及施打政策也慢半拍,讓家長急跳腳。徐正文說,「明明政府有很多時間可以準備疫苗,但卻沒有購買也沒有公告跟實施。」家長則憂心還有更多兒童確診的悲劇上演。此外對於兒童疫苗的保護力、劑量及副作用也都沒有更清楚的數據能公開,呼籲應該盡快公布讓家長安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自去年第4季,即與相關單位洽商採購今年BNT疫苗供應事宜,其供應合約涉及多方權利義務規範,疾病管制署與相關單位多次溝通協商,妥適修改合約條款,維護國人健康安全。至於關於成人及兒童劑型的疫苗的供貨規格及差別。指揮中心指出,過去企業團體捐贈的1500萬劑BNT疫苗為成人劑型,適用於12歲以上族群。至於提供5歲至未滿12歲族群使用的兒童劑型,係由輝瑞公司生產,二者製造廠及包裝規格皆不同,且原廠嚴格禁止自成人劑型抽取三分之一劑量供兒童使用。指揮中心強調,防疫是政府唯一的考量,會盡快採購疫苗進行接種。【中央社台北19日電】國內COVID-19疫情升溫,輝瑞兒童疫苗卻尚未完成簽約,外界質疑中央因近期國內疫情才規劃採購,指揮中心今天晚間澄清,衛福部疾管署自去年第4季即與相關單位洽商採購事宜。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持續,兒童接種疫苗提升防護力受關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近日通過6至11歲莫德納(Moderna)半劑量兒童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但輝瑞BNT(Pfizer-BioNTech)兒童疫苗尚未通過EUA,且疫苗仍在採購中,引發熱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晚間發布新聞稿表示,有關近期媒體針對輝瑞兒童疫苗採購疑慮,指揮中心重申,衛福部疾管署去年第4季即與相關單位洽商採購今年BNT疫苗供應事宜,非因近期國內疫情才進行規劃採購。指揮中心說明,企業團體捐贈的1500萬劑BNT疫苗為成人劑型,適用於12歲以上族群;至於提供5歲至未滿12歲族群使用的兒童劑型,是由輝瑞公司生產,二者製造廠及包裝規格皆不同,且原廠嚴格禁止自成人劑型抽取三分之一劑量供兒童使用。指揮中心指出,因為BNT疫苗與輝瑞兒童疫苗採購供應合約涉及多方權利義務規範,所以為爭取最有利供貨條件,疾管署與相關單位多次溝通協商,妥適修改合約條款,以共創多贏目標,維護台灣民眾健康安全。指揮中心強調,防疫是政府唯一的考量,採購疫苗並儘快進行接種,提升疫苗覆蓋率,守護台灣全體民眾健康是最重要的目標。
-
2022-04-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下健身打第三劑政策 官員爆:事前不知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上健身房民眾需要完成第三劑疫苗接種,引發健身業者反彈,業者今透過民眾黨開記者會陳情,未料列席的衛福部官員說並非主管機關,體育署官員則說「接到第三劑政策的時間與健身業者同步」,民眾黨立委蔡壁如批,現在指揮中心愛下什麼政策就下什麼政策,沒有垂直整合或縱向聯繫。多家業者在記者會上指出,現在聚餐、演唱會等不特定人士的聚會都沒有特別限制,卻限制屬於會員制、可管制特定人士的健身房?健身房的防疫明明很嚴謹,付出很多,「為何把我們看成八大行業?」,請衛福部長陳時中來健身房一趟,就可知防疫做得多好。也有業者擔憂,對健身房管制過嚴,恐怕會有倒店潮或是會員退費等情形?業者透露心聲後,蔡壁如請衛福部官員回應,疾管署急性傳染病組科長王恩慈說,各位的意見都已聽到,但健身產業主管機關是體育署,配套措施要請體育署回應。體育署專門委員黃幸玉說,長期以來健身產業防疫都跟業者溝通,但打第三劑可入場政策,接到消息是與業者同步,現在持續與指揮中心溝通,可否允許配套措施來幫助消費者,盡量把這樣衝突降到最低。蔡壁如聽後便說,「兩邊部會官員都在現場,顯然現場事先未溝通,要不要到外面溝通一下?」蔡也批,指揮中心是不是單一下決定?衛福部科長搞不清楚,體育署說聽到的時間一樣,交通部長也說旅遊業要打三劑政策,跟大家聽到時間是一樣的;所以現在是指揮中心下什麼命令就下什麼命令,不需要任何溝通,垂直整合或是縱向聯繫。
-
2022-04-19 該看哪科.耳鼻喉
BB彈卡幼童耳內難取出 醫師用「迴紋針」拆彈
南投一名4歲男童調皮將BB彈塞入耳內,被家人發現送醫,但BB彈體積小且渾圓,醫師評估後將迴紋針塑型自製成勺狀器械才將BB彈勾出,但醫師呼籲,幼兒誤將異物塞耳鼻,切勿自製器械或自掏,應尋求專業醫療評估協助取出。衛福部南投醫院指出,這名4歲幼童日前被家人發現,其右耳裡面有白白亮亮的異物,直覺就是有東西塞在裡面,試圖掏出未果,最後才由爸爸帶到醫院求診,而在門診治療時確認,該異物體積小且渾圓,並且卡在耳內狹窄部位,不易取出。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賴文森說,有異物塞在耳道或鼻腔時,醫師多半會使用器械將異物夾出或吸出,但因外耳道有幾個狹窄部位,並不是很好取出,像該名4歲患者的耳內異物剛好就卡在其峽部區,且又小又圓,無法使用鑷子等器械夾出。經專業醫療評估,並與男童家人溝通後,醫師將隨手可得的迴紋針重新塑型自製成勺狀器械,在護理人員及家人協助,且不傷害外耳道的情況下,小心翼翼從上端繞過異物,並從內側往外側順利勾出,這才確認是一顆直徑約0.5公分的BB彈。南投醫院表示,幼兒誤將異物塞耳鼻,應尋求專業醫療評估協助取出,切勿自製器械或自掏;而一般耳朵或是鼻腔異物卡住時,醫師會先在門診嘗試將取出異物,倘若幼童無法配合或遇到複雜情況則需安排全身麻醉,才能將異物拿出來。賴也呼籲,當家長懷疑孩子耳、鼻內有異物,請勿自行嘗試取出,避免將異物往內推入更深處,也恐傷害周邊黏膜;若異物長時間滯留於耳朵及鼻腔,可能會出現感染或其他併發症,應盡早就醫取出,降低異物在身體內所造成的傷害。
-
2022-04-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旅行團3劑限令 交長:看報才知
本土疫情升溫,指揮中心上周宣布,四月廿二日起不特定人參加旅行團須施打三劑疫苗,讓旅遊業炸鍋。交通部長王國材昨坦言,這次指揮中心公布的很突然,連交通部、觀光局也是看報紙才知道。指揮官陳時中則對事先沒與交通部溝通表達抱歉,但有向行政院報告。陳時中解釋,因當時單日確診數高,時間緊迫,且並不是宣布當天就立刻做,只要緩衝時間內完成施打就能符合要求。但有業者抱怨,陳時中沒時間跟交通部溝通,卻有時間向行政院報告?結果從觀光局到旅遊業者,整個周末都在忙著幫指揮中心「擦屁股」。立委洪孟楷昨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質詢時也說,現在政府罵不得,但指揮中心公布前應合理溝通討論,不應讓民眾手足無措。王國材答詢時緩頰說,指揮中心可能因忙疫情,忘了和疏於跟交通部溝通,但這幾天交通部都有在進行危機處理。有資深國旅導遊說,同業聽到新規都笑笑心照不宣,因為根本查不了,「若上車發現旅客沒打三劑,總不能板著臉要客人下車!」南台灣觀光產業聯盟總召集人林富男也說,打三劑才出團出發點是好的,但誰來檢查、如何檢查?中華民國旅行業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監事會主席吳盈良說,政府很多細節沒講清楚,可能失去實質意義,且許多資料涉及隱私,該政策推得太倉促,搞得大家一頭霧水,未來執行會有瑕疵及漏洞,讓旅行社當第一線是擾民,全聯會今將開記者會要求中央重新思考並評估補償。由於已引發退團潮,王國材說,機票已跟航空公司談好可全退。至於旅宿,觀光局長張鍚聰昨晚與相關業者溝通後訂出退費機制,未符合接種規定退團,旅行社扣除已代繳的行政規費、或已支付的必要費用,其餘款項退還旅客。觀光局說,三劑規定不包含十八歲以下,畢業、家族、員工旅遊等特定團體也不受此限。其實不只旅遊業,到健身房運動同樣須打三劑,引來健身網紅館長批評「深蹲比吃飯容易染疫嗎?」陳時中回應說,打疫苗不是壞事,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夠保護自己。
-
2022-04-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重症童 疑感染多種病毒
新北市二歲幼童確診重症引發關注。部立雙和醫院院長程毅君表示,病毒在該孩童身上進展快速、罕見及嚴重是過去都沒有的案例,懷疑可能有合併其他病毒感染,除與台大兒科重症相關醫師會診討論,昨天已進行第三次抗病毒藥物。程毅君指出,使用抗病毒藥物在臨床評估上雖有些疑慮,但考量病程快速及嚴重,跟幼童父母充分溝通後,周六給予第一劑抗病毒藥物治療;雙和與台大醫療團隊都懷疑,幼童有合併其他病毒感染可能性,緊急進行相關檢驗。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則發文表示,「抽搐」恐是兒童感染Omicron後會出現的徵兆,提醒家長特別注意。
-
2022-04-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北、基、高啟動輕症居家照護 台中下周一兵棋推演
台北、基隆、高雄昨天啟動輕症居家照護計畫,北市先在信義區試辦,今天擴大到中正、大同區,不過北市許多里長抱怨不清楚SOP,家有長者或幼童的里民一看到防疫計程車更如驚弓之鳥,憂心隔壁有居隔者,透過公共管道傳播疫情。信義區新仁里長吳建德表示,民眾擔心左鄰右舍間是否有人居家照護,又擔心公寓大樓管道連通、後陽台緊鄰,病毒是否在管道中四處流竄;過去辦理居家檢疫時,民眾就曾恐慌過一次,如今擔心更甚,尤其有長者和幼童的家庭,特別擔心染疫後引發重症。年輕人倒是普遍認為遲早要與疫情共存,不太緊張。安康里長萬宇恆表示,里長們都不太清楚,相關會議都沒開,有問題只能統一由區公所回答。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目前政策是邊上線邊滾動修正、且戰且走。中央尚未公布居家照護標準流程,但北市確診者數多,不能再等,市府在各行政區設關懷中心,由區長當窗口解決問題。副市長黃珊珊說,在家中有就醫需求確診者可與醫師聯繫,狀況嚴重者將即刻送醫。基市府跟長庚醫院與26家基層診所合作,今啟動居家醫療照護;居隔期間透過視訊診療及居家送藥,不必入住加強型集中檢疫所。「高雄版」確診者居家照護計畫昨啟動,已號召各區200多家診所加入;市府成立居家照護中心包括醫療照護、生活關懷兩部分,專責基層診所及醫院提供線上諮詢診療、居家送藥及心理諮詢,生活關懷則有38區生活關懷專線負責。高雄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朱光興演練與確診者視訊關懷,詢問確診者有無喉嚨痛、流鼻水、四肢無力、味覺異常等狀況?體溫幾度?對方答稱覺得四肢無力、稍微頭痛。朱光興表示,1天2次問候與問診給病患生理與心理支持,未來基層診所接到居家照顧中心轉介的輕症確診個案,4小時內會聯繫上。另外,桃園市政府規畫第1家加強型防疫旅館原訂22日開始運作,決定提前於今天啟動;這家如同「加強型集中檢疫所」的防疫旅館,由敏盛醫院團隊進駐醫療服務,收治經醫師遠距問診的輕症或無症狀、無法在家居隔確診者,市府也會安排防疫計程車載往入住檢疫。台中居家照護計畫預計下周一兵棋推演,市長盧秀燕表示,居家照護者醫療上由地區醫院照顧,生活上的關懷由民政局和認養局處服務和諮詢。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新北居家照護人數1070人,這段時間碰到的問題都透過宣傳與專線溝通解決及調整,面對疫情最重要還是要做長遠準備,最近開始招募志工,盤點29區人物力,讓確診上萬時能夠因應。
-
2022-04-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聞眼/買疫苗又跛腳 何不求助民間
本土疫情嚴峻,確診人數連日創新高,出現兒童重症個案後更引發家長恐慌。衛福部在短時間內通過莫德納疫苗兒童適應症的緊急使用授權,但國外使用最為普遍的BNT兒童疫苗卻卡在技術性資料審查及採購困境,指揮官陳時中坦承無法保證何時可買到BNT,似又回到去年疫苗荒窘境。去年十月底,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同意五至十一歲兒童接種BNT疫苗時,國內眾多學者及媒體一再提醒指揮中心應該考慮跟進,但當時政府並未積極與藥廠洽談。今年四月,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公開表示,去年八月回台後一直跟衛福部溝通,想繼續捐BNT疫苗,但始終未獲回音;當時陳時中豪邁回應「採購BNT疫苗環節已打開,只要合約談好即可,錢當然是國家自己出,台灣自己有錢,國家怎麼可能疫苗一直叫私人來捐。」不料,半個多月後,陳時中在立院直言,BNT疫苗採購卡關,「來來去去已兩個多月,每次都有些新的、小的問題。」事實上,去年底立委提醒,採購國際疫苗和上菜市場買水果不同,不是想買就有現貨,需要長時間協商,眼前BNT兒童疫苗陷入「採購不順、未取得國內緊急使用授權」的雙卡,指揮中心如力有未逮,何不借助民間力量,保障國人生命安全才是防疫唯一考量。
-
2022-04-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交長指看新聞才知打疫苗才能參加旅行團 陳時中:抱歉
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施打第3劑疫苗才能跟團旅遊引發爭議,然而交通部長王國材今天卻表示,指揮中心公布後看新聞才知道。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部長說的沒錯」,當時單日確診數目高,時間相對趕,抱歉沒有跟相關單位溝通,但有跟行政院報告。王國材今天接受媒體聯訪時,被問及針對施打第三劑疫苗才能跟團旅遊引發的爭議時坦言,指揮中心宣布得很突然,自己也是看到新聞報導才知道,但這幾天已經進行危機處理。旅行業會有比較高的成本在交通航空費用及旅館費用,航空費用已經跟航空公司談好,將會完全退費。不過要接種三劑疫苗才能參加旅遊團和上健身房,引發許多民怨;有導遊抱怨「小吃部不管、管國旅團」,還有健身教練不滿「深蹲比吃飯容易染疫嗎?」陳時中表示,防疫人人有則,如果打疫苗傷害身體、對防疫沒有幫助,當然可以討論,但打疫苗是好事情希望要求大家保護自己。他說,防疫的事情大家都應該盡量做好,方向是盡量不妨害正常生活,在健身房運動,拿下口罩呼吸都會影響,因此要求接種疫苗、下載社交距離APP都是為了救人,不是害人。而經過一周推廣,目前社交APP下載量增吃約100多萬,總下載量約800萬。
-
2022-04-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居家照護確診親人染疫!Omicron確診者經驗談:畏寒、發燒、頭痛等症狀如同加強版宿醉
當Omicron崛起時,兩條線早晚要來的,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而已。老婆確診 兩人一同在家隔離上周一,老婆開始有感冒症狀,雖然快篩結果是「陰性」,但隨著症狀愈來愈嚴重,當時深覺恐難倖免;果然,周三再次檢驗,萬惡的第二條線就浮現了。而我則是僥倖地仍只有一線。根據澳洲政府規定,我們必須自主上報陽性檢驗結果,接下來所有的家戶成員,也就是我們兩人都得自行居家隔離七天,不得外出;這不難,難的是我們仍得採取所有可能的彼此「隔離」措施,這就比不可能的任務還難。我們租屋處,是一間僅有兩臥房、一客廳、一盥洗的16坪的單元房(Unit),我們雖可分居各一間臥房,但客廳與盥洗室如何區隔?討論結果,只能委屈老婆在主臥房封關;當她要進出盥洗室時,我得躲入客房。結束盥洗時,先拿稀釋酒精噴灑消毒整間盥洗室後,再進入主臥室繼續封關。負責煮食的我,把餐點送到房間門口後,先敲門示意,然後躲回客房,等幾秒鐘後,她再開門取餐。有任何事情需要溝通,就靠電話聯絡。是的,同個屋簷下,兩人還得靠Messenger 互傳訊息或者電話聯絡。就這樣王不見王過了三天,老婆症狀一度好轉,想必是打了三劑疫苗的效果發揮,看來接下來可以輕鬆以對。可人呀,偏就不能得意,第三天她突然鬧肚子,整個人突然又虛弱下去,只得緊急詢問當地護士朋友應對策略。重新調理飲食,總算讓她在第五天又逐漸恢復元氣。本來以為,再過兩天,兩人都可以出關解封。可人呀,偏就不能得意,換我開始鼻咽緊繃、腫痛,但是說也奇怪,這症狀不到半天就會自己消失,雖然有那麼一點點僥倖,但我心裡有數,Omicron傳染力極強並非浪得虛名,當下只能盡量讓自己的第二條線愈慢出現愈好。老婆出關前一天 換我驗出二條線這周一,就在老婆出關前一天,果真換我驗出兩條線。當夜,畏寒,接著發燒。第二天,最難受的就是頭痛,好似有人拿著鐵鎚不斷敲著已經繃緊的頭,讓縮水的腦子在頭殼內不斷地搖晃撞擊,那種劇烈的痛苦,直如「加強版的宿醉」,令人難以忍受。難以忍受到很想抓狂大叫,但是身體就像電力只剩1%那種孱弱無力,又怎有力氣吼叫?所以連續三天,一直靠吃普拿疼,勉強在疲憊彌留狀態下入睡。這過程到底怎麼一回事,我也記不得了,幸好時光荏苒,就這樣捱到了第四天,我現在可以坐在電腦前打字了。果真是來得快、去得也快。心想,除了兩人都打了三劑疫苗以外,幸好我們兩人是前後確診,還可以一個蘿蔔蹲完另一個蹲。如果兩顆蘿蔔要一起蹲,那就直接躺下甭蹲了。如果說,是靠什麼度過這次確診,除了疫苗,大概就是普拿疼與溫開水了。至於要不要看醫師?有沒有什「Paxlovid」口服藥?沒有,我們一度打電話給診所,想透過電話問診聯絡家庭醫師,看看能否取得什麼口服藥;接線小姐直接打臉,口氣就是一副有什麼需要大驚小怪?直說待在家裡休息就好,別來亂。查了州政府的網站,也是要我們自主通報後,在家休息,還強調居隔七天後,也不必再檢測就可以外出。去年,州政府還會派人到府暗察,確認你是否有乖乖地關在家,否則祭出鉅額罰單;今年,根本「隨便你」;不誇張,查一下官網數據,加上陸續一些防護措施的解禁,不難發現這裡的政府決定與病毒共存的態度非常堅定。州府用這招 變相「逼迫」打疫苗去年10月29日,就在維州的「兩劑疫苗施打普及率達80%」後,維州政府解除一連串的禁令,包括室外不需戴口罩、開放零售店面恢復營業(酒吧、健身房、餐館、髮廊)、大型活動等,但前提是所有人進出各類場所時,仍得用App check-in,並出示疫苗施打證明(疫苗護照)給場所管理人查驗,否則場所管理人可以拒絕你入內。也就是說,如果你不能秀出你的疫苗護照,基本上你哪裡也去不了,特別是你無法去超市,也不能去餐館;如果你不能去超市,你就不能採買日常用品與食物;你不能採買,三餐怎麼辦?天天叫外送披薩?還是在後院自己種菜?州府就是用這一招來變相「逼迫」民眾施打疫苗。而當時,日增新例依舊高達1419(31/OCT/2021)。沒錯,維州一天新增一千四百多例,結果州府的對應策略是宣布解禁一堆措施,上述的那些措施。今年元月七日,維州新增案例高達5萬多(7/Jan/2022; 51164例,為前一日的PCR數與數天累計的快篩數兩者相加;主因7日為快篩匯報系統首日上線,但民眾上傳快篩資料已多日),你沒看錯,5萬多,但新聞已經不再聽聞任何有關「封城」的字眼,到了二月,每日新增案例數「總算下降」到六、七千例,結果,州府索性就連室內也有條件開放不用戴口罩了。即便新增案例依舊嚇人,你看到的卻是跨州旅行開放,澳洲足球開打,F1 重新登場,電視又開始一堆復活節促銷廣告,機場人潮爆滿一片混亂,且州府宣導的不再是衛生防護,而是假期旅遊交通安全。目前,維州日增新例仍在萬餘,14日是10462例,但現在進入各類餐館、室內場所,鮮有人會向你要求查驗疫苗護照,一切彷彿已經回到「前Covid狀態」。所以,我說面對疫情,州府有點隨便你,真的一點都不誇張。感謝鄰居 封關時雪中送炭話說回來,州府可以懶得理你,診所可以懶得理你,只要鄰居沒有拋棄你!這次封關,真的要感謝隔壁洋人鄰居蜜雪兒大姊,老婆封關第二天,我傳訊息給蜜雪兒,問問她有沒有要出門去超市,如果有的話,「可否幫我們帶一袋檸檬?」因為老婆確診,想要喝檸檬水,可是我們不能外出。五分鐘不到,這位大姊居然便開車出去,十分鐘後,一袋黃檸檬就送到門口。第三天,她又跑了一趟超市,幫我們採買青菜、水果等,還不斷跟我說,有需要什麼儘管吩咐她。前幾天還幫我們拉垃圾桶(在澳洲,集運垃圾當天,你自己推垃圾桶到大街上,垃圾車收完垃圾後,你再把桶子拉回自家)。總說遠親不如近鄰,真的沒錯。當然,出外靠朋友,這些天墨爾本的幾位台籍好友不斷透過訊息關切,令人銘感五內,澳客夫妻來墨七年,憑藉著些許運氣之外,就是身邊的一堆貴人,不管是在台的,還是在澳的,都是我倆前世修來的福氣!(補充說明:其實,這裡的政府不是真的「隨便你」,我只是想要強調州府那套與病毒共存的態度已然定調,他們只要求民眾在確診後務必待在家裡休息,其餘就靠一整套配套措施來配合,例如,區域醫院會不斷傳簡訊給我,要我回報每一天的健康狀況,如果沒有回報,他就會打電話來查問,而且問得很細。如果我因為居隔而無法上工,失去收入,也可以向州政府申請經濟補助;日常生活需要靠人幫忙打點,或者精神壓力不勝負荷等,都可透過專線電話求助。)
-
2022-04-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影/病情罕見快又嚴重! 雙和醫院曝重症男童最新情況
中和2歲孩童染疫重症,引發全國討論,部立雙和醫院院長程毅君表示,前日已與台大兒科重症相關醫師共同會診討論,病毒在該孩童身上進展快速,這罕見及嚴重是過去都沒有的案例,懷疑可能有合併其他病毒感染,目前已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預計今天會再給第三次抗病毒藥物處理。程毅君指出,各界都相當關心孩童病情,醫院在徵得家屬同意後,在前日也與台大醫院兒科重症相關醫師共同會診討論,並得到3點共識,包含染疫嚴重性、合併其他病毒感染可能性、以抗病毒藥物治療等。程毅君說明,新冠肺炎病毒在該孩童身上進展非常快速,且罕見與嚴重,這是過去治療孩童上沒有發生過的案例。有關發病原因,目前雙和與台大的團隊都懷疑,應有合併其他病毒感染的可能性,目前也已緊急進行相關檢驗,在等待報告結果出爐前,醫院仍積極的搶救治療。另外,有關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雖然臨床評估上有些許疑慮,但考量病程快速及嚴重危及,雙方共識是建議使用抗病毒藥物,也在跟父母充分溝通以及說明後,在周六給予第一劑抗病毒藥物治療,今天會再給予第三次抗病毒藥物處理。程毅君表示,感謝媒體及社群朋友們的關心,現階段孩童和父母親最需要的是安靜與休養,讓大家共同努力,也期待孩童及父母親早日康復、平安健康。
-
2022-04-17 名人.傅志遠
傅志遠/醫療上的同理心
我目前服務的機構,是一級教學醫院與醫學中心,在此之前,我也曾在幾家基層醫療院所工作,對各層級的甘苦都有體會。醫院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工作的本質也不因醫院層級不同而有差別,但必須持平而論,基層醫療的行醫壓力是大的。除了醫院本身軟硬體設備與醫學中心的差異之外,民眾對待不同層級醫院醫師的態度也不同:同樣出現併發症、同樣是病患死亡,若是在醫學中心,家屬多半可以理解是疾病的嚴重度所導致的回天乏術;然而若發生在基層院所,有的家屬會質疑醫療方。即使眼前複雜的病情,對大醫院或小醫院都一樣困難,但在大醫院裡有同事能商量、有老師能請教、有強大的後勤設備支援,能緩解不少第一線人員的壓力。我曾在基層醫療時遇過無法處理的併發症,深刻體會孤立無援的痛苦,必須按捺家屬的不信任,八方聯繫在大醫院服務的老師或師兄弟後續照顧,有時候還被人家酸說是幫我「收爛攤子」。不久前接到同事的請託電話:「我有個朋友在某中型醫院開刀,據說開完後恢復不好,可否轉到貴院,請你接手照顧?」同事的請託,我當然一口答應。對方醫師希望能與我直接溝通,說明治療的細節,而非透過轉診病歷的文字紀錄,於是我們通上了電話:「病人的胃破了一個五公分的大洞,我本來想直接修補,但是洞太大補不起來,而且病人狀況也很不穩定。」「破洞有五公分大,恐怕真的不好補,有可能要把部份胃切除,保留組織較好的部份。」我說了自己的看法。「我同意應該要切胃,可是坦白講,我已經太多年沒做這個手術了,有點沒把握。」我知道對方是比我資深許多的前輩,也在基層醫療服務幾十年,應該不常遇到複雜的病例。「所以你在手術中做了什麼?」「我把腹腔盡量洗乾淨,放了引流管讓感染源流出來,其他的我真的不敢弄。」「好的,那我瞭解了,快點轉過來吧!」我很感謝他沒有貿然進行自己沒把握的手術,也很誠懇地告訴後手醫師他遇到的困難。電話放下,我大概知道該怎麼做,雖然手術困難,風險也一定很高,可是後線醫療有後線醫療的責任。病人抵達急診時已經休克,我向家屬說明了必須再次手術的建議,也解釋了有極高死亡風險。「我知道!前一家醫院的醫師有跟我說。他說他那邊處理不來,所以要轉給你。」家屬講這些話的時候,語氣略帶不滿。「不能怪人家,病情有時候比想像中複雜,至少他馬上做出轉院決定。」手術真的相當困難,脆弱易流血的組織與嚴重發炎的沾黏,讓我吃足苦頭,前一位醫師一點都沒誇大,我費了一番力氣才把爛掉的胃切下來。後續在加護病房又努力幾天,才終於轉到普通病房,一周後順利出院。家屬很感謝我,也不再對前手醫院與醫師有抱怨。對於有強大的後勤支援與家屬的信任,我充滿感恩。但對於前手處理的醫師,我也感謝他願意無私地告訴我遇到的困難,讓我能多些準備。或許當年那些經歷與曾遇到的挫折,今時今日都讓我對整件事有更圓融的處理。
-
2022-04-17 名人.林頌凱
五十肩與肩旋轉肌病變怎麼分?名醫林頌凱揭2疾病能否治癒的關鍵
肩關節是人類全身活動度最大的關節,但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關節。五十肩和肩旋轉肌病變是造成肩關節疼痛最常見的兩個原因。而臨床上,這兩個問題常同時發生在一位病人身上,治療上也因此困難且耗時。肩膀痛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就是肩旋轉肌病變和五十肩。前者發生的機率遠大於後者,很多時候是因為肩旋轉肌病變沒有治好才導致五十肩。肩旋轉肌病變包含肌腱炎、肌腱撕裂與斷裂。生活中包含外傷、肩關節過度使用、動作不當、運動姿勢不良都會導致肩旋轉肌病變。年輕人主要是因為工作或運動受傷,中老年人多是因為肌腱退化所導致。五十肩又叫做冰凍肩,醫學名稱是「沾黏性滑囊炎」,就是肩關節囊沾黏導致疼痛和活動角度受限。造成的原因包括肩關節缺乏活動(常常是因為怕痛不敢動)、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頸椎骨刺或椎間盤突出、接受心導管手術後、乳癌手術切除後、關節脫臼或骨折的病患。 這兩種疾病很常見,但容易被混為一談,甚至連醫師也容易混淆,臨床上常見因為認知落差讓醫病溝通產生問題。例如病人實際上是肩旋轉肌病變,卻一直找醫師治療五十肩;或者是醫師認定是肌腱炎,卻沒有注意到五十肩的存在,結果病人吃了幾個月的消炎止痛藥,但肩膀越來越僵硬,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時間。病人在看診時若能清楚表達疼痛症狀,醫師結合身體檢查、影像診斷、甚至之前所接受過治療的療效評估,方能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不管是肩旋轉肌病變或五十肩,治療的首要原則就是減輕疼痛。口服消炎止痛藥物可以有效減輕疼痛,類固醇注射很有效但不能多打,物理治療儀器治療也有效果,雖然耗時間但至少沒有藥物或手術的後遺症。運動治療是兩個疾病是否可以治癒的關鍵。肩旋轉肌病變的運動強調的是伸展與肌力訓練,可以自己在家做,也可尋求專業運動醫學團隊做一對一指導。五十肩的運動重點則在關節角度的改善,可以先由物理治療師做徒手治療,再加上自己可以做的伸展和毛巾操。運動前可先熱敷讓關節與軟組織鬆弛,在運動後則是用冰敷降低可能的發炎與疼痛。近年來增生注射治療掀起這類疾病治療的革命,對沒有時間或沒有耐性做復健的人可說是一大福音。PRP或高濃度葡萄糖注射對肩旋轉肌病變特別有效,而關節囊擴張注射或玻尿酸可以撐開沾黏的關節囊與潤滑關節,效果快又有效,甚至可以比傳統復健省下三到六個月的復健黑暗期。保守性治療對於肩關節疼痛的患者治癒率可以達到95%以上。治療成功的關鍵在於病人是不是願意積極配合治療和運動,因為完整的療程往往是三個月起跳,病人一定要有足夠耐心。作者個人網站請見:https://dr53-lin.com。
-
2022-04-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兒少案例增又出現重症 學生成較高風險傳播對象
延誤就醫質疑 陳時中澄清指揮中心公布昨天新增本土病例一一九九例,境外移入一五二例,連續兩天本土病例突破千例;另新增九名中症、一例重症。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重症案例為未滿兩歲男童,目前插管救治中,也是國內首見未滿五歲併發重症案例。重症案例為新北一名兩歲男童,家屬指控,通報一九二二及衛生局,卻不理會,等孩子昏迷才送醫,導致重症插管治療。家屬忍痛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並質疑延誤就醫。陳時中昨天還原送醫程序,表示男童從聯繫到送醫院約兩小時,公務體系都全力做該做的事,沒有特別延誤。九例中症 一學生打過兩劑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男童十四日採檢確診,當天住進加護病房,由於出現急性腦炎併多重器官異常,目前以類固醇、免疫調節劑治療,病況嚴峻,醫院全力救治中。其餘九例中症個案,有六人打過兩劑或三劑疫苗,包括一名中學生,曾施打過兩劑BNT,X光出現肺炎變化,血氧濃度低。兒少案例增加又出現重症,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桃園市十八歲以下確診者達百分之廿五點一,六十五歲以上僅占百分之五點六,顯見目前傳播來源和形態已和以往不同,學校傳播鏈多與安親班、補習班、體育活動有關,因此衍生群聚感染事件,學生已成為較高風險的傳播對象,校園防疫應加強。兒童是否應接種疫苗?陳時中表示,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將舉行專家會議討論,預計將會先審查莫德納疫苗,BNT疫苗因資料送來較晚,還在進一步審視中,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會將於本周舉行會議,由專家提供意見。國內口服抗病毒藥物準備量備受關注,專家提醒,藥物儲備量應為總人口的百分之五,目前國內儲備量不足。陳時中說,台灣目前簽訂合約的數目已達全人口百分之三,若還是不足,還可繼續再買。開辦居家照護 多縣市申請指揮中心昨天公布新增本土個案分布十九縣市,仍以新北四三四例最多,台北市二○六例、桃園一五九例、基隆九十二例、高雄六十例、花蓮五十五例,此六縣市也被列為高風險區域。新北市率先開辦輕症居家照護,羅一鈞表示,高雄、花蓮、台北、台中等正洽詢或同意簽辦中;宜蘭、基隆昨天下午也宣布向中央申請開辦。新北、花蓮等宣布不再公布確診者足跡,陳時中表示,當確診個案多時,公布足跡意義不大,若有高風險等特定區域,屆時再公布。指揮中心日前公布參加旅行團等須打滿三劑疫苗,許多旅行業者接到民眾退團電話,於是抱怨指揮中心未事先溝通,陳時中昨天表示抱歉。但他表示,許多人建議旅行團、遶境進香團等停辦,考量停辦後對經濟、生活衝擊太大,所以要求大家把第三劑打好。健身房也在要求之列,是希望大家運動時可以不用戴口罩。
-
2022-04-17 養生.人生智慧
安葬之地自己做主,體貼子孫生前交代怎安葬!5種環保葬方式,回歸大自然環抱
罹癌的小陳在安寧病房進出長達半年多,看清自己時日不多,他在臨終前選擇樹葬,妻子小玲非常尊重這決定,但小陳父母卻無法接受,認為樹葬沒立碑、不像塔位有「家」能永留存……,面對這類安葬的問題,應該如何選擇呢?《橘世代理財攻略小組》特別整理常見的安葬方式,帶你一次了解眉角,提前規畫讓子女不操心!體貼子孫 生前交代怎安葬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郭慧娟分享上述真實故事,並點出「這是目前台灣社會對環保葬最大的迷思」,對多數老一輩來說,抱持著「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要接受各類環保葬的安置,心態上轉變著實不易。死亡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臨終前若能夠清楚交代安葬方式,對後代子孫不啻是一種體貼,也不需為安葬方式吵翻天。知名導演李安的父親李昇,生前交代死後希望骨灰能撒至海中,完成遙望大陸故鄉,守護台南的心願,想念父親時,李安會到海邊走走緬懷。事實上,目前台灣除了傳統的土葬、火葬入塔,隨著時代改變,民眾對多元環保葬的接受度也愈來愈高。墓地有限 納骨塔也難維護殯葬業者郭憲鴻(小冬瓜)也道出長年觀察,「多數長輩具強烈的傳承及祭祀文化保留意識,年輕世代卻不然,因此重點在於『世代間的深度溝通』,以及思考祭祀文化的本質為何?」他分析,這並無標準答案,僅有適不適合,畢竟每個家族擁有其信仰、價值觀等考量。不過,從政策面觀察,隨著環境改變以及高齡化社會來臨,郭憲鴻表示,冰櫃、禮堂數量有限,蓋新殯儀館、火葬場時民眾抗議聲浪不斷,跨縣市火葬案例屢見不鮮。郭慧娟分析,台灣地狹人稠,早期到處是墓地,嚴重影響土地利用,加上地價漸昂貴,從傳統的土葬改為火葬進塔,當時大家也無法接受,但現在火化率九成以上,漸漸地連納骨塔都難維護,常是納骨塔滿了或年久失修,還得花錢進行塔位管理。而建築物壽命大約50年,因此也是推廣環保葬的原因。根據台北市殯葬管理處指出,自104年至110年2月,台北市多元環保葬累計人數達2萬4千人,相較過去92年至103年間累積人數7587人,成長幅度超過3倍,顯見推動環保葬政策逐漸獲得民眾認同,願意選擇回歸自然,但火化進塔仍是主流,環保自然葬接受度則以都會區最高。友善環境 5種環保葬方式據內政部定義,環保自然葬指的是對環境更友善的安葬方式,「當人死亡後,將遺骸火化成骨灰,骨灰經再研磨處理後,於政府劃定之區域內進行樹葬或骨灰拋撒,之後不做永久的設施、不入塔、不立碑、不設墳,不記亡者姓名。」事實上,環保葬又分為花葬、樹葬、海葬、植存、灑葬。‧花葬和樹葬:將骨灰埋入公墓內的穴中,於上種植花苗或樹苗,差別在於生長出來的是樹或是花。‧海葬:將火化的骨灰經再研磨處理後,盛裝於可分解棉紙袋內,置於安息盒中,於追思會後出海,將安息盒拋撒入海,是最環保且節省土地資源的殯葬方式。‧植存:遺體火化後,骨灰研磨再處理,裝入無毒易分解環保容器,如種植般,於專區內挖洞埋藏覆蓋,並不作任何記號或立碑,數月後自然融入大地,土地可循環使用。‧灑葬:灑葬是在公墓內,將處理後的骨灰拋撒,讓骨灰歸為土地的一部分,永續循環於世上。郭慧娟表示,環保自然葬不影響慎終追遠,安葬後變成花樹養分,化為春泥更護花,骨灰回歸大自然,想緬懷可在家中設立牌位,追思紀念靈魂與精神,同樣達到效果。雙北免費 回歸大自然環抱內政部官網指出,目前公立納骨塔位單價約5~10萬元,私立納骨塔位單價由數萬元甚至上百萬元不等,為鼓勵民眾採環保葬,目前雙北的環保葬免費,其他縣市費用上千元至萬元不等。北市殯葬管理處指出,往生前可提前申請環保葬,填好申請書可預選安葬園區,但區內位置則無法挑選;家屬亦可火化當天前往園區報到、選區選位。為鼓勵環保葬,只要設籍北市火葬費可減免。管理流程會視園區是否滿位,滿位就封區,安置半年後依骨灰溶解程度、翻土後,重新使用。郭憲鴻強調,環保葬與火葬最大的差別是燒成骨灰後的安置方式,其他則都相同,同樣有冰櫃需求、可舉行告別式等流程。環保葬最終目的在解決「土地跟殯葬設施使用不足」的問題。安葬方式隨著時代流動轉移,郭憲鴻認為,環保葬不會完全取代火化靈骨塔,但逐漸淘汰是必然,傳統殯葬業的轉型儼然成為下一個課題,未來10年、20年環保葬非常可能變成主流。
-
2022-04-16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常常胸悶、心悸?留意心房顫動!醫:可控制,盡早檢查慎防腦中風!
好發於中老年族群的心房顫動,隨著人口老化,風險族群也日漸普遍,且不一定有明顯的症狀,加上中老年族群常認為年老毛病多,更容易忽略警訊。屏東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科主任張雲德醫師提醒,民眾日常應多留意相關症狀,如有疑慮盡早檢查,心房顫動可透過治療穩定控制,有助降低腦中風、心肌梗塞等風險。 心房顫動盛行率高,更須注意腦中風風險! 張雲德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 65歲以上的發生率約為5%,且隨年齡增長,發生機率也會逐步提升,到了80歲約可高達10%,其中男性的發生率又比女性來得高。而人口老化也使得盛行率逐漸提升,再加上慢性病盛行率急遽攀升,對於心房顫動患者而言相當不利,若合併有三高、糖尿病、心衰竭等慢性疾病,腦中風等風險更會大幅提高。 張醫師更進一步解釋,心臟出現異常發生顫抖、血液亂流,就有可能形成血塊,這些血塊會隨著血流再送往身體各處,若形成血栓,身體塞住的部位就容易受損,例如梗塞型腦中風、心衰竭、腸中風、腎臟衰竭等,且不單僅限於器官。梗塞型腦中風和心房顫動的關係更是密切,約占成因的1/4,不少患者是在中風後才發現,已錯失了黃金治療期。 也藉此呼籲高風險族群應積極地接受治療、控制慢性病,並定期接受預防腦中風等風險評估,以利降低併發症的風險。 胸悶、疲憊、焦慮莫輕忽,留意心房顫動防腦中風! 了解心房顫動的重要性,張雲德醫師也提醒,心房顫動症狀往往會讓人輕忽、混淆,民眾日常必須留意,例如除了心跳節奏紊亂,也包括了容易讓人誤以為是緊張等心理因素的心跳加速,或是許多身體問題都可能造成的心悸,又或是胸悶、覺得喘、呼吸困難、頭暈等。值得注意的是,心房顫動也可能不會有上述症狀出現,取而代之的是情緒焦慮、疲倦等身心狀態異常。由於這些症狀發生的頻率相當不規則,若持續一段時間,應盡早檢查,透過病史詢問、心電圖等方式精準評估及判斷,若發現為心房顫動,及早治療,可望回歸正常。 除了觀察症狀以外,目前也有不少智慧型手錶、手環等,內建可偵測心律不整的心電圖功能,手指按壓錶面30秒便可偵測有無異狀,不論是心跳加速或漏拍皆可偵測,若使用者有心房顫動的跡象便會收到警示,並提醒前往醫院檢查。日後使用藥物、治療期間,亦可透過此方式持續追蹤,透過自我觀察及科技協助,更可大幅降低腦中風等風險。 婦突然手麻、無力,竟是心房顫動引中風! 張雲德醫師分享,診間曾遇過一名86歲、長期追蹤的婦人,田間工作時突然發現右手發麻、無力且蒼白,緊急前往急診就醫,經診斷為手中風。 所幸該案例警覺性高及時就醫,在經過導管手術取出血栓後恢復血流,得以完全緩解症狀。後續透過24小時心電圖確診陣發性的心房顫動,在服用抗心律不整藥物及抗血栓藥物治療後,至今健康的持續於田間工作。 心房顫動可控制,盡早檢查遠離中風危機! 張雲德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治療目標主要包括「矯正心律」、「減緩症狀」、「降低風險」三大方向,當中以矯正心律最為優先。早期的心房顫動就可以透過抗心律不整藥物、心臟電擊整流術、電燒等方式,矯正心律回歸正常,如此不僅有助降低心房顫動的發生,也減少腦中風等問題的機率。除此之外也包括了抗血栓藥物,有助降低血栓發生的機率,亦可降低腦中風風險。治療方式因人而異,因此鼓勵患者多與醫師詳細討論、溝通,以利使用最適合的方式治療,再配合良好作息、飲食控制、培養運動等,更有助穩定控制病情。 MAT-TW-2101526-1.0-04/2022 《延伸閱讀》 .愛運動也會心房顫動?!醫:留意心悸,早治療防中風、心衰竭。 .心房顫動染疫重症、死亡風險高!心臟科專家教正確護心關鍵!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4-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缺救護車 確診客機場熬8小時
居家照護恐缺口服藥國內疫情升溫,本土案例多,新北市昨啟動居家照護計畫,指揮中心也調整輕重症分流標準,全台實施居家照護計畫最慢下周一啟動,但恐面臨無口服抗病毒藥物可用問題。桃園機場防疫也出現漏洞,十二日下午四點半一架外籍航空公司長程航班抵台後,落地採檢發現六名確診旅客,卻因救護車不足,確診者在機場等候八小時,直到十三日凌晨○點廿分才被載往隔離檢疫所。近來因機場缺救護車,延後送確診者時間,地勤人員憂增加染疫風險。四類確診者才送醫院指揮中心昨調整醫院收治條件,以中重症、七十歲以上、進行血液透析(洗腎)、懷孕三十六周以上的確診者為主。其餘個案則是送至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居家照護為主。若有實施居家照護的縣市,六十五至六十九歲者需居住集中檢疫所。新北市昨率先啟動居家照護,市長侯友宜表示,疫情已進社區感染,保有醫療量能、照顧中重症及高危險族群才是目標。新北經過幾天試運轉,目前已收治一五○人居家照護,有民眾認為在家比較安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要推展到其他縣市仍需與地方政府溝通,盼高風險地區盡早推動。衛福部昨由石崇良與各縣市政府召開醫療應變會議,石崇良表示,已針對確診者居家照護執行細節討論。衛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官黃高彬指出,現在所有新冠藥物都是緊急使用授權,須醫師開立處方才能使用,使用前須有醫護在場,如醫院、加強版集中檢疫所等。居家照護面臨缺藥問題,機場也因缺救護車出現染疫風險,最近境外移入個案持續維持在一百多例個案,但知情人士透露,疫情爆發後,機場幾乎無救護車直接後送確診旅客,地勤人員陪同等待時間拉長,恐增傳染風險。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國內疫情多,救護車確實不是太充裕,接下來會檢視載運量。有時落地採檢陽性人數較多,未來會請機場同仁嚴格控制,在四小時內想辦法找交通工具載運落地採檢陽性者。知情人士指出,一般情況下,入境採檢陰性的旅客離開機場約耗時二點五小時,採檢陽性旅客則是五點五小時;但現在因後送救護車嚴重不足,旅客從下機採檢、確認陽性到後送離開機場就花了八小時,期間旅客跟地勤人員都不能喝水進食,更不要說旅客離開機場之後,還有從機場到中南部隔離場所的車程,旅客從飛機抵台到隔離場所,可能長達十幾個小時。航空業者無奈表示,依原來規畫,確診旅客可以從空橋前往機坪搭乘救護車直接載至隔離檢疫場所。但現在無救護車可以後送,地勤人員被迫陪同到旅客離開,長時間接觸確診者也增加感染風險。桃園機場航空公司聯席會表示,入境確診者應立即送往隔離場所,不能因沒有交通工具,就延長停留在機場時間。
-
2022-04-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影/居家照護增社區感染風險?侯友宜:目標是照顧中重症
新北市今宣布全面啟動居家照護,市長侯友宜與衛福部長陳時中一同出席,針對居家照護是否提高社區感染風險,侯受訪表示,疫情已經進到社區感染,如何保有醫療量能、照顧中重症及高危險族群才是目標。至於居家照護是否要推展到其他縣市,陳表示,需與地方政府溝通、籌備,盼高風險地區儘早推動。侯友宜說,新北經過這幾天的試運轉,居家照護模式今日全面啟動,目前已收治150人居家照護,包括送藥、遠距醫療照護,有些民眾認為在家比較安心,選擇居家照護比例高,讓中重症獲醫療照護。不過有民眾擔心會造成社區感染風險,侯表示,居家照護該做的篩檢、匡列及隔離,都會按照中央指引執行,其實疫情已進到社區感染,Omicron跟過去Alpha、Delta不同,以輕症、無症狀居多,因此居家照護扮演急先鋒的角色,讓醫療量能照顧到中重症及高危險族群才是目標。至於居家照護是否要推行到其他縣市,陳時中表示,需與地方政府溝通,也有縣市政府積極籌備中,盼高風險地區儘早推動。另外,新北依據中央居家照護指引,將執行細節編成「新北市COVID-19居家照護關懷方案手冊」,侯友宜表示,歡迎各縣市參考,並送給陳時中一本。
-
2022-04-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冷眼集/打?不打?兒童疫苗遲遲說不清
本土疫情升溫,停課標準改變讓國小幼童未打疫苗爭議浮上檯面,疫情指揮中心的疫苗政策,不管是買到何種疫苗、施打順序,從過去到現在,常讓外界摸不著邊際,如今,幼童打疫苗的利弊、何時可打,該向民眾說明、溝通的資訊,依舊付之闕如。指揮中心近來陶醉於「疫苗接種率」較去年佳,將逐步走向與疫共存,然而對於從未接種疫苗的十一歲以下兒童,接種政策仍是不明不白,但小學的停課標準卻和多數打過兩劑BNT的高、國中一樣,難怪新停課標準一公布就讓家長炸鍋。歐美日等國早已開放施打十一歲以下兒童,有關幼童打疫苗風險的相關研究也陸續出爐,這波Omicron疫情全球已有不少幼童染疫,先前國內兒科醫師也曾示警,國內一旦爆發大規模疫情,病毒會找上沒有施打疫苗的老人及小孩,但指揮中心卻不為所動,非得要到最後關頭才肯著手張羅。目前能接種於十二至十八歲青少年、十一歲以下兒童的疫苗,為莫德納、BNT等mRNA疫苗,指揮中心過去因種種非專業因素考量、延宕BNT採購,最後還得靠民間企業、宗教團體出面洽談並捐贈,才得以一解國內疫苗荒、並讓青少年有疫苗可打。只是,指揮中心似乎沒有記取教訓,兒童疫苗從今年二月初布局至今,遲遲不願公布施打政策,四月初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表態願再捐疫苗,換來的是陳時中冷回:國家有錢買疫苗、怎可能一直讓私人捐。陳時中昨日透露幼童疫苗洽購已到最後階段,又意有所指地稱四方談判增加複雜度,既看不見「超前部署」,連基本該跟民眾說明的風險評估都沒有,家長只能乾著急,是指揮官早已無心防疫、還是沒把小學生健康放在心上?
-
2022-04-14 醫療.自體免疫
找對好醫師 異膚治療別三心二意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是一場長期抗戰,但部分病人常因短期不見療效或拿不定主意,而不斷更換醫師,反而徒勞無功。醫師建議,病人就醫前可先搜尋正確的疾病知識,看診時詳述自身病況,並留意醫師是否能專注傾聽,當醫病雙方和諧地達成共識一起努力時,就已為治療效果打下了最好的基礎。善用ADCT 先建立治療目標 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邱足滿表示,穩定治療對異膚患者非常重要,病人要先建立自己的治療目標;可妥善運用「ADCT異位性皮膚炎控制工具」,詢問病人過去一週的困擾程度、睡眠狀況等六個生活問題,來幫助病人及醫師由不同面向去瞭解病人感知的疾病負擔,並依分數變化提供治療建議,目標是達到六分以下,病人也可根據ADCT的結果,確定自己的目標──讓異膚被治療到不干擾生活。「當有了非常明確的目標之後,才是穩定治療的開始,病人才不會三心二意,在不同的醫師之間換來換去。」邱足滿強調。至於如何尋求適合的皮膚科醫師? 她建議,青少年和成年病人的異膚需要長年累月的治療,因此盡量不要選擇離住家太遠的醫療院所,其次是醫師的看診時段可以配合,例如學生和上班族需要夜間或週六門診,以免常請假。願意傾聽的醫師 才有同理心現在網路資訊發達,邱足滿表示,異膚病人可搜尋相關社群網站,很多病友會在社群分享就醫經驗,可做為選擇醫師時參考。當然,有時醫病之間的「緣份」很重要,她說,醫病關係是經過多次的溝通和會談後,建立起對彼此的信任,「看了幾次之後,會知道自己和眼前醫師的磁場合不合。」邱足滿建議病人不妨以三個月為觀察期,來確認醫師是否適合你,以及是否顯現治療成效。「在三個月裡的治療期間,仔細觀察醫師是否詳細回答你的問題,是否願意傾聽疾病給你帶來的困擾。」她強調,傾聽是一種治療,願意傾聽的醫師才能有同理心,去理解病人的痛苦,如果醫師不想同理這份痛苦,病人就該試試別的醫師。她也認為,要建立穩定的醫病關係中,異膚病人也有責仼做個「好病人」,要能仔細覺察自己的狀況,看診時清楚具體的說明,讓醫師可以量化。而且好病人不但配合醫囑,更會知道自己在生活中該注意哪些細節,面對病情波動時,會主動學習自己該如何照護。優質社群平台 幫病人做功課尤其在治療異膚的過程中,當病人的治療選項不只一種的時候,醫病需要共決。邱足滿提醒,醫病共決的前提是患者及家屬必須對疾病有基本的認識,醫師和病人(或家屬)才能一起進行最充分的討論和決定。邱足滿建議,異膚病人要多吸收相關的醫學知識,做一個用功的病人,現在很多皮膚科醫師和病友團體的社群平台都經營得很好,常提供正確的衛教訊息,當病人學習了正確的疾病衛教,就診時便能理解醫師說的內容,醫病溝通會更順暢。她說,例如有些中重度患者使用免抑調節藥物,因為對疾病的了解夠深入,都非常配合定期抽血檢測,一旦長期治療效果穩定了,即可停藥,這時她都會恭喜病人「畢業了」,成為一段美好的醫病關係。皮膚科醫師在臨床上也常遇到常常半途而廢、更換醫師的新病人。邱足滿表示,這些病人多半是抱怨療效不好或擔心副作用,所以她會盡力請患者配合醫囑才能提升療效,或是詳細說明副作用,請病人不要胡思亂想,當醫師展現高度誠意時,病人給醫師也是給自己一個機會。
-
2022-04-13 醫聲.癌症防治
攤開癌症帳單/64歲確診肺癌第一期,開刀5年沒再復發:「不是每個人像我一樣幸運」
5年前,我64歲,確診肺癌第一期,因為有家族遺傳史,診斷不到一個月,就安排開刀。民國79年冬天,母親出現呼吸道症狀,晚上坐著才能睡覺,但一開始只被當成感冒,還去打「肝精」, 希望把症狀壓下去。隔年春天,因為一直沒有好,母親去醫院照X光,才發現整個肺都是黑的,送大醫院確診肺癌3A期,醫師說即使治療也只剩不到1年的時間,最後選擇安寧治療,3個月後她就離開了。 長年在職場工作,雖然我知道健檢重要,但仍等到民國106年2月才自費做了全身健檢。當時肺部電腦斷層發現,左上肺有3.3公分「肺磨玻璃影(GGO)」,也叫做密度輕度增高的雲霧狀淡薄影,樣子像磨砂玻璃一樣。後續在胸腔內科接受左上肺穿刺,確定為惡性腫瘤。確診後轉到胸腔外科,預備開刀並進行術前檢查,確認腫瘤有無轉移到骨頭或腦部。我從106年3月23日到27日住院,5天做了一系列檢查。因為在職場上多年的習慣,術前讀了很多文獻,了解肺癌治療方法及術後如何保養、飲食等。當時我有兩種手術選擇,包括微創手術跟機器人達文西手術,根據我讀過大量資料,理解到台灣在達文西手術評價不錯,且復原期短、疼痛較輕,在經濟狀況許可下,和先生商量後決定自費做達文西手術。 此次住院手術共花了45萬元,其中達文西就占了30萬元,術前醫師告訴我和先生,會先切除左上肺毛玻璃霧狀的部分,同時化驗,確認左上肺其他部位有無腫瘤。我在29日上午7點進手術房,原本預計下午3點多結束,結果到晚上7點多還沒開完,直到晚上11點才出手術房,出來後我的左胸被畫了18公分的刀口,因為最後還是做了傳統開胸手術。 這個結果讓我有點失望,先生事後轉述,原來手術時,醫師發現左上肺所有淋巴結都要切除,但淋巴結很硬、又多,達文西機器人手臂力量不夠,無法取出。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徵求先生同意後進行開胸手術,取出淋巴結。我先生說,當時無法不簽,最後只好簽了。 最低潮莫屬術後清醒的第二、三天,身上插了引流管、尿管、鼻胃管等,想跟醫師溝通卻無法說話,用紙筆寫下「請拔掉鼻胃管」,醫師看我意識清楚,才同意卸除。離開加護病房後,我住進特等病房,自費使用止痛藥花了1.9萬元,但晚上卻做一直做惡夢,恐怖畫面歷歷在目。後來,雖然傷口仍感疼痛,但我寧可痛也不敢再吃止痛藥了。 身上10多公分的傷口非常疼痛,轉到普通病房後,我慢慢下床走動,帶著管子走來走去,但這疼痛一直持續許久。有一天去街上買東西,突然痛得要死,疼痛感從整個肋骨左下方蔓延到上方,讓我完全無法動彈,疼痛持續了2、3個月,之後慢慢好轉。雖然手術經過5年了,至今偶爾會隱隱作痛。 開刀後我一直和醫師確認,是否還要進行其他治療,醫師說我是第一期早期(1A),術後不用化療,如果1B就要化療。手術後我沒有再吃其他藥物,每半年回診、照一次電腦斷層追蹤。今年2月我回診,剛好開刀滿5年,癌症沒有復發,醫師說未來維持一年追蹤一次就好。 因媽媽肺癌過世,我又長年負責煮飯,穿刺檢查前,就跟姊姊說,「感覺這是惡性腫瘤」。確診肺癌後,我去看台大醫院網站,尋找術後飲食注意事項的資料,也到肺癌協會網站上,買了他們推薦的台大陳晉興醫師的書,書中清楚地介紹肺癌開刀、化療、標靶藥物、追蹤等,但有幾篇故事我看了很難過,因為癌友的情況嚴重,有幾篇經驗則與我很像,結論是要吃好、睡好、不要有壓力,還要適度運動,這對我非常有幫助。 我一直都有游泳、走路,沒有慢性病,左上肺全切除後,肺部只剩81%,醫師安慰我說,一般人用不了這麼大的肺活量。我在開刀前的住院期間,醫師讓我用呼吸器、氣球增加肺活量,我非常賣力地呼氣,開刀後我也維持運動,也更注重深呼吸,保持肺活量,目前喘不過氣的感覺。 因為信仰,我知道人的時間有限,罹癌雖然會擔心,但沒有驚慌。術前的肺部穿刺檢查,那麼長的一根針在我眼前,加上電腦斷層躺在筒狀空間會有壓迫感,每當恐懼時我就閉眼禱告,祈求神與我同在。 我現在隨時提醒大家,尤其女性都要定期檢查,還有家族有肺癌史的人。一位小學同學去年7月發現肺癌四期,已轉移腦部,其實早在前年,他就出現骨頭痛,但警覺性不夠。我能開刀已經算不錯的,我現在快七十歲,繼續更加珍惜、活好每一天。▌癌友小檔案69ys、女性.診斷:106年診斷肺癌1A.治療:1.達文西機器手臂切除左上肺毛玻璃霧狀部分2.傳統開胸手術進行左上肺全切除.帳單:住院手術共45萬元,其中達文西手術30萬元.健保不給付原因:健保尚不給付達文西手臂手術費用▌鼓勵癌友一段話開刀切除左上肺,無疑是人生中第一次的苦難。追蹤五年後,醫生說:肺部沒有什麼變化,我等於重生了。我的忠言逆耳是「早發現、早治療」。你的健康,要自己來把關,不是每個人都會像我一樣幸運的。曉曉 111年3月31日
-
2022-04-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正在買5到11歲兒童疫苗!陳時中透露談判涉及這四方
教育部昨天公布停課新制,有許多家長向國民黨籍立委蔣萬安陳情,認為有接種疫苗的國高中生、未接種的小學生,停課標準不應一體適用。國民黨籍立委蔣萬安今要求衛福部提出配套,包括研議5到11歲接種疫苗。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本月會再次針對幼兒接種召開專家會議,幼兒劑型採購涉及「輝瑞、BNT、台灣、上海復星」四方,已進入最後談判階段,但並未透露數量。蔣萬安表示,很多家長團體代表打電話來表達心聲,希望指揮中心持續跟教育部溝通,如果國小要與國高中適用同一個停課標準,相關配套要提出來,例如什麼時候12歲以下才能打疫苗?陳時中表示,ACIP這個月就會再次開會討論此議題,增購的BNT疫苗當中也包括5到11歲的兒童劑型,因為「總是要先準備起來。」陳時中表示,這次增購BNT疫苗的合約比較複雜,因為這次希望買到兒童劑型,但兒童劑型是由美國輝瑞藥廠所生產,因此這次談判對象不只是BNT,而是「輝瑞、BNT、台灣、上海復星」的四方談判。這四方彼此都有商業合約關係,四方談判的難度也比兩方、三方都還要高得多。這次採購,是否因涉及四方而「卡住」?陳時中說「不能說卡」,現在已經在最後談判階段,合約已經互換過很多次了。至於數量,陳時中表示「這個講出去我們怎麼談判呢?」希望外界諒解。面對外界擔心停課新制過於寬鬆,陳時中強調,新制不會比以前更鬆,因為把疫調精神引進停課標準中,是更科學的方法,衛生單位也需要花更多時間調查密切接觸者,有一到三天的釐清期,如果密切接觸者都是陰性,其他非密切接觸者就不會有問題。
-
2022-04-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已獲總統徵詢接掌衛福部?邱泰源語塞、轉移話題
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是年底大選熱門人選,外界高度關界陳時中的辭職參選時機、接任人選。有消息外傳民進黨七月將徵召陳時中參選,由民進黨籍立委、醫師公會全聯會邱泰源接任衛福部部長。邱泰源今於立院接受媒體聯訪時明顯心情愉悅,侃侃而談,但被問到總統蔡英文是否已找他談過接任部長?邱泰源忽然語塞,停頓片刻,隨即把話題轉到防疫上。被問到外傳將接任部長,邱泰源開宗明義表示,自己不關心這件事,他在乎的是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對於國家來說是更重要的。他自己身為立委和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關心醫療量能如何結合疫情中心的政策,進而密切照顧人民健康。「我是醫界小小的一份子,跟大家一起努力。」邱泰源表示,自己在立院就是針對國際和民生相關的法案,做到對人民最好,也能照顧弱勢,兼顧愛心和關懷,這是在為醫療找出路、為人民謀幸福,「這在任何一個職位都做得到。」既然任何職位都做得到,至於是否有意擔任衛福部部長來做?邱泰源沒有正面回答。他強調,自己在台大醫院師投入30年培育醫療人才,他主張「全人、全家、全社區」的照顧,他也是安寧緩和醫療的專家。希望在高齡社會下,每個國民由生到死,都得到最好的、有尊嚴的照顧。對於陳時中未來參選,邱泰源也表達高度支持,他說,陳時中各方面都表現地令人敬佩,是非常適合的人選。邱泰源表示,蔡英文總統高瞻遠矚,提出新台灣模式,醫界一定全力配合,協助台灣守住疫情。總統蔡英文是否已經找邱泰源談過擔任衛福部部長一事?原本對答如流的邱泰源,忽然明顯停頓,然後說「不要去談這個,談怎麼把防疫做好比較重要。」媒體追問,那麼總統是否找他談過如何把防疫做好?邱泰源表示,總統非常關心醫界防疫,任何場合遇到互動時,在疫情嚴謹時也透過視訊,府院都與醫界和衛福部都保持立即而密切的聯繫,從疫情到現在「溝通通暢。」
-
2022-04-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高染疫國家陽性率逾5% 陳時中:台灣維持0.5%
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多數高染疫國家陽性率逾5%,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台灣維持0.5%,連續多天維持單日新增400例,疫情是否穩定控制仍待觀察。過去2年全球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病毒不斷變異,從Alpha變異株(最早在英國發現)、Delta變異株(最早在印度發現),到現在Omicron變異株。陳時中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近期本土疫情陽性率大概維持0.5%,若綜觀2年以上整體疫情,從0.18%到0.2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原規劃4月再次適度放寬戴口罩政策,但國內本土疫情再度延燒,今天有媒體在記者會中提問,口罩政策是否按照原規劃再放寬。陳時中表示,還需要稍微再等一下,這時候不會特別放鬆非藥物介入措施(NPI),如口罩、社交距離等,但部分特殊情況可檢討放鬆可能性。疫情燒進行政院,有3名駕駛人員確診,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副秘書長何佩珊經PCR採檢後都是陰性、居家隔離中;其他密集接觸者共35人,目前快篩皆呈陰性。陳時中表示,由於PCR結果為陰性,這時間之前曾與沈榮津接觸者不會有染疫風險。本土確診案例增加,學校停課消息頻傳,小孩臨時放假在家,家長頭痛無處安置孩子,更新版停課標準受關注。陳時中說,若可能感染期間確診者未進入學校,意味學校一點風險也沒有,教育部已提出初步基本方案,現階段仍在與各地方政府進行最後溝通,預期近日可對外公布新標準。另外,近日有網友再度於通訊軟體LINE散布「別出門,端午節(6月25日)過後,再看疫情控制情況!警告:一旦染上,就算治癒了,後遺症也會拖累後半生!……在這場戰役中沒有局外人!在家!在家!在家!不要點 贊!求轉發!—陳時中。」陳時中重申,這是去年網路流傳假訊息,且今年端午節為6月3日,請民眾勿再轉傳與散布,以免觸法遭罰。 民眾接獲來源不明的訊息時,勿隨意散播、轉傳,以免觸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14條,或「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5款規定。
-
2022-04-11 癌症.肝癌
慢性肝炎變肝癌 醫籲這一招可有效防發生
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機率高於一般人,南投一名陳姓B肝帶原者今年接受追蹤檢查,發現肝臟有2公分大腫瘤,確診為肝癌,及時施以無線射頻燒灼術治療才未惡化,恢復良好已出院。醫師籲肝炎患者定期篩檢診斷,將有效防堵肝癌發生。衛福部南投醫院指出,肝癌早期未必會有疼痛、摸到腫塊等明顯症狀,有症狀才做檢查時,通常已是中晚期,無法手術切除治療,傳統化療也不會有顯著療效,昂貴的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效果也相當有限,就是盡量延長患者生命的時間。其中,B肝患者罹患肝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隨著發炎及肝纖維化的嚴重程度,罹患機率更比一般人高達5至100倍,而從B肝發展至肝硬化患者5年內罹患肝癌的機率則達20%,C肝患者罹患肝癌機率則是一般人的15至20倍,C肝發展至肝硬化的患者每年肝癌發生率約3%,因此應定期篩檢追蹤。該院77歲陳姓病患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定期透過肝膽腸胃科進行追蹤,今年篩檢發現其肝臟有顆2公分大的腫瘤,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早期肝癌,所幸該科醫師黃耀光醫師盡快排定施予無線射頻燒灼術治療,病況恢復良好,目前也已出院。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黃耀光表示,肝癌的治療方式多,手術治療、酒精注射、栓塞療法、無線射頻燒灼術等,會依據患者的肝功能、腫瘤大小、腫瘤位置及腫瘤數量等狀況,溝通討論後,安排適合的治療方式。針對陳姓患者使用的「肝臟無線射頻燒灼術(RFA)」,也就是俗稱的「電燒」,是透過超音波影像導引定位,將電極探針插入肝臟腫瘤,利用熱能殺死癌細胞。與手術相比,電燒傷口較小、恢復較快,適合治療早期肝癌,治療效果好。對此,黃醫師表示,定期超音波篩檢、早期診斷是非常重要的,針對早期患者透過手術、電燒等方式可根除癌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有機會治癒,因此強烈建議B肝、C肝患者、酒精性肝炎及任何種類肝硬化患者都應定期接受篩檢。
-
2022-04-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數目只會往上」 侯友宜:新北先做Covid-19居家照護
新北今試辦居家照護模式,而衛福部長陳時中曾說等一日1500例就會啟動,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居家照護越早開放,醫療量能的保存是會越完整,新北跟中央建議後,中央也馬上給出指引,衛生局長現在每日都會跟中央開會,執行細節大致都差不多,新北就趕快先做。侯友宜表示,新北籌備居家照護系統已有一段時間,確診數目相信只會往上,加上邊境又要開放成7天,若要兼顧民眾經濟生活,越早開放對醫療量能的保存是會越完整。居家照護何時開放,侯表示已經跟中央討論過,且衛生局長也每天都會跟中央溝通,大方向沒有錯,所以新北先試營運,也會隨時跟中央協調跟配合。侯友宜也在現場,跟居隔者運用視訊聯繫,並由護理師、醫師簡單問候情況。在醫療照護部分,衛生局長陳潤秋說,患者若身體不適,可以隨時打給所屬的主責醫院,由消防隊協助後送至醫院,且護理師若看到icare上沒有回傳健康監測,也會主動打給確診者,若確診者沒接,會偕同消防隊到宅取處理。按照目前的分流,大部分四成會去醫院、六成會到集中檢疫中心。另外,在送藥的部分,由社區藥局送藥到府,藥師也會親自做藥物的指導。至於在電子圍籬部分,陳說跟現在的居隔者一樣,只有他們離開原來被設定的地方,警政系統這邊就會收到,也會有相關罰則。
-
2022-04-11 該看哪科.巴金森病
世界巴金森日/是否手抖、臉僵…自我檢測巴金森
4月11日是世界巴金森日,這是一種漸進性神經退化疾病,因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減少,導致肢體於靜止狀態時顫抖、運動遲緩、肢體僵硬、步態不穩、缺乏臉部表情等動作障礙,症狀會隨時間逐漸加重,影響生活品質與自理能力。若出現症狀時,可先以「巴金森氏症自我檢測表」來自我檢視,若有三個以上答案為「是」,則可能出現初期跡象,應及早就醫把握治療時機。巴金森氏症主要治療目標為病人用藥後能減輕症狀,維持日常的活動能力,用藥包括Levodopa、Dopamine agonists、MAO-B inhibitors、COMT inhibitors、抗乙醯膽鹼藥物、Amantadine等,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不同,可與醫師溝通服藥後的療效與症狀變化來調整藥物。若有併用其他西藥、中草藥、保健食品,建議告知醫師與藥師,將有助於評估是否存在其他因素導致類似症狀的發生。治療除了按時用藥外,運動亦有助於延緩疾病的惡化,但需依照體能狀況及疾病程度選擇適當的運動,才能預防運動帶來的傷害。時常保持正向思考,學習與疾病和平共處,若有心理狀況的困擾,也可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治療協助。
-
2022-04-11 名人.精華區
吳明彥/健保總額浮動點值 隱藏醫療危機
大家認為台灣健保成績傲人,這是引用經濟學人西元2000年排名,當時台灣全球第二,能有這樣的好成績,是1980至2000年所奠下基礎。近20年後,國際知名期刊Lancet在2018及2020年發表全球健康照護品質評比,台灣不僅輸給日本,也輸給新加坡及韓國,還從85分倒退至79分。公私立醫院三比七 具競爭力自2007年起,常有機會在國際行銷台灣醫療,常被問台灣怎麼有CP值這樣高的醫療?我通常回答,台灣有個神奇數字:公私立醫療比例三比七,是全球最具競爭力醫療體系。政府不需負擔私立醫院預算,而私立醫院為了生存,善用各種管理方式,其高效益服務也刺激公立醫院進步。第二組神奇數字是醫界發展最好的1980年,當時是勞保時代,醫院自費空間較高,醫療管理成績較好的醫院,大約有12%的利潤空間,足以提供醫院更新醫療儀器,引入新藥材及調高醫事人員薪資等,發展醫療並與國外競爭。私立醫院沒有政府預算,必須有10%的利潤空間才能正常發展,全球醫療品質最好的「Mayo Clinic」,2021年仍有12億美元利潤。19家醫學中心 10家醫務虧損2018年健保公布全台19家醫學中心財務狀況,有10家醫務收入(即不包含停車場及美食街等收入)虧損,過去管理效能最好的林口長庚,虧損達3.9億,彰基及台北馬偕虧損近9000萬。長庚醫務收支逐年惡化,是全台私立醫院經營惡化的體現。健保總額實施18年,種下惡化醫療品質的前因。總額實施前,醫療支出每年平均成長率10至12%,總額實施後,平均是3至4%,以每年平均減少至少5%計算,試想若今年收入是1,明年僅0.95,後年0.9025,獨創的每季總額浮動點值,使醫療院所經營空間被強力限縮,經營之神恐也難挽狂瀾,並嚴重斲傷醫療品質。對於上述困境,政府應正視並提出解方,醫療一旦崩壞,受害的是全體國民。建議可考慮採取以下措施:一、學者估計此次COVID-19疫情,因醫界配合政府,防疫成功且創造台灣經濟正成長共2兆產值,建議以2000億元補助總額預算的長年不足,政府去年超收稅收4000億元,絕對有能力承受一次性補助。應編公務預算 補助防疫團隊二、COVID-19恐長期存在,加上其他重大傳染病威脅,政府應考慮將所有公私立醫院的防疫團隊,含其人員薪資及相關配備經費,由疾管署每年編列公務預算補助,減少各醫院財務負擔,疫情發生時也有更良好的溝通與協調。醫療品質不投資 明天會後悔三、智慧醫療及數位化醫院是國際性競爭產業,結合ICT及智慧醫療可驅動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前瞻基礎建設經費內,由政府逐年編列預算補助公私立醫療院所有資訊支出,視同基礎建設。最近新加坡投資20億美元引進美國Epic systems,全面更新醫院資訊系統,政府應切記品質需要投資,今天不投資,明天會後悔。四、商業健康保險一年總收入4000億,理賠率30%,美國法定理賠率是80%,第一來源是商業保險,第二來源是國際病人的自費醫療收入,建議適度開放自費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