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8 養生.家庭婚姻
搜尋
準媽媽
共找到
69
筆 文章
-
-
2024-06-13 醫療.婦產科
懷孕初期出血會流產嗎?還可以有性行為嗎?醫師解惑
在懷孕初期,由於胎兒狀況尚未穩定,許多準媽媽容易稍微的出血而驚慌失措。其實,導致懷孕初期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在未釐清出血原因之前,不應過度驚慌。著床性出血可能是懷孕初期徵兆當受精成功,胚胎著床到子宮內膜時,可能會引起少量粉色或咖啡色的出血,這稱為著床性出血。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原本的月經週期時間,因此很多孕婦可能會忽略這個懷孕初期的徵兆。著床性出血通常量不多,且沒有危險性,通常會持續1-2天後停止。在懷孕後,女性的黃體會分泌更多黃體素以穩定子宮內膜,有助於胎兒穩定著床。如果懷孕初期因黃體素分泌不足,可能會導致子宮內膜不穩定而出血。一般醫師會開立黃體素藥物,並建議多休息。對於人工生殖的患者,在胚胎植入前後會預先開立黃體素,千萬不要因出血擅自停止藥物。20週內少量咖啡色出血及腹痛可能先兆性流產在懷孕初期,一些異常出血可能會發生,必須先排除子宮外孕等危險情況。先兆性流產是在懷孕20週內,出現少量咖啡色出血,子宮頸尚未打開,胎兒仍有心跳,伴隨著腹痛、腹脹、腰痠等症狀。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包括黃體素不足、胚胎著床不穩導致絨毛膜下出血或血腫等。雖然小的絨毛膜下血腫與流產風險增加無關,但較大的血腫可能增加流產的風險。如果出血量持續增加,出血量類似月經伴隨大量鮮血和血塊,腹痛加重,甚至排出胚胎組織,可能導致流產。大約有25%的孕婦在懷孕的前三個月內會有不同程度的陰道出血,在有胎兒心跳的妊娠中,最終只有11%會發生流產。胎兒染色體異常是所有早期流產中最常見的原因,至少佔早期流產的50%以上。此外,像是子宮頸瘜肉或感染造成糜爛等情況,可以透過內診檢查出來。這些情況通常只需切除瘜肉或藥物治療感染即可,並不會對懷孕造成影響。懷孕初期出血不會持續太久 補充黃體素可望改善懷孕初期出血通常不會持續太久,在補充黃體素和適當休息下,一般情況下大約一週內就能改善。目前對於這種狀況,我們能夠做的實際上相當有限,除了給予黃體素補充和建議多休息外,剩下的就是持續觀察。黃體素補充已被研究作為一種可能的治療方式,可以減少高風險流產患者的流產風險,包括那些有威脅性流產、子宮頸縮短或是早期妊娠流產史的患者。在患者出現陰道出血症狀時,建議開始使用陰道微粉化黃體酮,每天兩次400毫克,並持續至妊娠16週。懷孕初期也可以有性生活在懷孕初期,孕婦的身心健康都十分重要,要注意多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如果孕婦經常處於緊張情緒下,甚至可能導致早產。另外,懷孕初期並不需要完全停止性生活,但如果過去曾有早產或流產情形,最好在懷孕初期的前三個月暫停性生活,以避免影響懷孕進程。
-
2024-06-12 養生.家庭婚姻
婆家只為孕吐全家刁難媳!沒胃口被嗆「想餓死孫子」,媽寶老公不肯搬家:聽我爸媽的就好,該為小孩忍耐嗎?
每天孕吐十幾次根本快住廁所!人夫竟聽家人言怒指太太不做家務、久久出房間一次還臭臉「後悔結婚」氣到搥牆....懷孕的辛苦,只有自己點滴在心頭,孕吐、伴隨著各式身心不適,舉凡暈眩、水腫、賀爾蒙波動、身材走樣,等肚子大起來更是整晚翻來覆去難眠、頻尿......沒經歷過真的很難體會。因孕吐鬧到離婚始料未及一般孕吐在4個月後會逐漸緩解,但視每人體質不同,有的媽媽甚至一路吐到生;無論是每日不斷乾嘔,或者貨真價實的嘔吐,都非常的難受!(編按:對小編來說簡直是痛苦)但沒想到,這位準媽媽卻因為孕吐嚴重,鬧到要離婚。一位懷孕26週的網友在《Dcard》感情版發文,表示目前自己和公公婆婆、大伯大嫂(未生)住一起,老公則是工作關係假日才會在家。她表示現住的這棟透天沒有任何房貸,公公婆婆已退休,有退休金跟股息股利,家裡唯一會共同花銷到的只有晚餐那頓、水電瓦斯、民生用品。而她在懷孕第四週開始妊娠反應就超明顯,一天會吐個幾十次,老公那時候就主動開口要她別上班了,在家好好休息就好,她表示自己也確實沒辦法拖著這樣的身體上班,便辭掉工作在家好好養胎。老公不分青紅皂白責備重點來了,孕吐這個東西並不會因為辭掉工作就不吐了,基本上根本就是在廁所裡生活。但是呢,婆家人開始有聲音出來,加上婆婆在今年過年宣布,兩兄弟都成家了,那以後要開始拿孝親費。每個兄弟都要拿2萬5回來,說是補貼家裡開銷,若要說不該啃老原PO同意,可是開口要的金額覺得有點多了,但她也沒多嘴什麼,給老公自己處理。然而,在她懷孕第18週時的某天,老公突然很用力開房間的門進來並把門甩上,本以為是跟家人吵架了,結果不是,他來質問原PO來自他家人的控訴是否屬實。意思是,原PO沒在上班整天還躲在房間裡,不出來跟家裡人聊天相處,也不知道要出來幫忙做點家務煮個飯什麼的,就算家裡人煮好了也不出來吃飯,想餓死他們孫子,就算久久一次看到她,她也都擺個臭臉,好像欠她幾百萬一樣⋯⋯之類的話。對方後悔結婚怒搥牆原PO描述,因爲老公是假日才會回來,平常都是自己在家,他也都知道她會孕吐,一開始也是他叫原PO在家休息,怎麼現在反過來也認同他們家人說的?「我當然就跟他解釋為什麼我都會待在房間的原因,而且我到現在18週了還是會孕吐,到底想要我怎樣?」然而,老公說他很後悔結婚,他不知道結婚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每天聽他媽跟他吵吵吵(打電話抱怨我),跟原PO講電話都是在那邊嘔嘔嘔(他覺得很煩),賺的錢還不能全部是自己的(要給孝親費)。指責原PO又沒在上班幫忙負擔,小孩出來又都是錢,到底結婚是要幹嘛啦!說完他就捶了一下牆壁罵髒話!(編按:聽到這些真的會心涼欸)回娘家也不聞不問原PO聽到這些也很不滿,跟他反應當初說要結婚的是他、說要生小孩的是他、叫她不要工作的也是他,現在小孩都要生了才說後悔結婚生小孩:「有本事叫爸媽把我交給你,現在就要有本事就打電話給我爸媽說你要退婚把我還回去!」他當然不肯也不敢打,原PO氣到幫他撥電話給自己媽媽,撥通後直接把電話拿給他叫他自己講。他也真的有講,說他壓力很大很後悔結婚,他覺得他做不到。(編按:傻眼貓咪)後來原PO媽媽叫他把電話拿給原PO,問發生什麼事;大概說了一下,後來原PO媽媽說會跟爸爸講這件事,問她要不要先回家住,她說好。沒想到回家後整整兩個禮拜,他跟他們家裡人都沒半通電話過來,讓原PO很生氣、爸媽更生氣!「我跟我爸媽說,我想離婚了,我爸媽勸我再想想,別因為一時賭氣做出不理智的決定,叫我打電話問看看老公現在是什麼意思。」原PO說自己不可能打,今天她做錯什麼?結婚前他都沒想過結婚生小孩本來就是會花錢,他家要錢他覺得負擔大、他自己要去協調,不是拿這個來找理由指三道四,爸媽也無奈告訴原PO有想清楚就好。老公不願意放手後來原PO傳訊息告訴老公她決定離婚,請他負責小孩生出來前這段時間、跟生產時的費用和開銷,小孩滿月後請他帶走不跟他爭,讓自己保有探視權就好。他的回答是,原PO一點都不體諒他的難處,為什麼要在他壓力這麼大的時候還要丟這個難題給他,而且預產期有準確的話滿月就是他的生日,為什麼要送這個生日禮物給他?還說他不會簽字離婚,說原PO就算訴請離婚這個理由法院也不會同意,他寧願把原PO綁死也不可能放她自由......吐到懷疑人生還被公婆嫌有網友說原PO為何不在婆家人前做做樣子?她解釋剛結婚時有,除了午休跟晚上9點後,她幾乎是早上7點多就起床陪他媽媽去菜市場。但她就是會一直嘔吐,臨出門時或在樓下時,就是必須得衝廁所,出來後虛脫臉臭不是她願意,加上在一次嘔吐中親耳聽到公公婆婆說:「有那麼誇張嗎?不想做事就不想做事,要演給誰看?」原PO表示:「很抱歉我就是玻璃心,我只能儘量避免狀態差時出現,不想再被人說我在演嬌貴。」狀態好一點時她會下樓問婆婆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很常是叫她去洗碗跟拖餐廳的地,也是很常做到一半又忍不住跑廁所吐,吐完出來坐在椅子上休息。婆婆如果有進來看到她坐在那,就會傳訊息給原PO老公說:「叫她做個事就在那偷懶休息,還擺一副臭臉是要給誰看?」而這部分,她真的努力也盡力了。老公無力解決要她妥協此外,關於離婚她不是沒跟老公溝通過。原PO表示可以搬出去,如果她全職顧小孩,給他父母5千~一萬,若是有出去工作請他父母顧小孩到原PO下班接回,就給他們3萬。但原PO老公不同意,覺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搬出去?而且他是長年被派駐外縣市,讓老婆小孩自己搬出去能看嗎?搬去他派駐的城市住,小孩誰顧?找保母托嬰他也不放心。在原PO試著提出解決方案時,老公全部否決,依舊要她忍耐,聽他爸媽的就好,做好他們就不會再講話。「這一切都是告訴我他在逃避所有問題,他沒能力解決,只能犧牲我的感受。」原PO覺得結婚不代表她需要生活在一個唯唯諾諾、看別人臉色的家,如果有能力獨立的狀況下為什麼要她買單?只因為她嫁進來了,身份是媳婦?「不好意思我的名字叫XXX,不是冠夫姓也沒簽賣身契,我也是別人的女兒。」到底該不該離婚?沒有人會想要讓婚姻、生小孩是一個兒戲,想結就結,想生就生,想離就離。面對腹背受敵、老公不挺、身體狀態不好、懷孕無業、小孩未來的照顧⋯⋯都讓人無力無助。若要回婆家繼續生活,是可以生活啊,繼續那樣模式而已,但為何她要承受?「結婚前沒考慮清楚?有人知道婚後妳會因為懷孕的妊祳反應搞到全家吵成這樣?」世界上沒有早知道,也沒有後悔的解藥,她已經盡可能的去做、去跟老公溝通,小孩生下來要面臨這個局面她都不會難過嗎?還是應該遵循老一輩說法為了小孩要忍耐?網友氣憤:遇到媽寶男了,快逃!網友除了有上述問題,原PO逐一解釋外,其餘一致都是看不下去,就連小編看完都氣到飆髒話。「最該後悔的是妳,跟一個沒能力只會發脾氣的巨嬰結婚」、「這種戲碼看多了,之後他家一定會有其他話出來,造成第二次你想離婚,早離早好」、「問題這麼嚴重還在擔心他的生日,是要笑死人喔?」「這就是結婚前沒瞭解對方的關係,現在又帶威脅所以我贊成妳離婚,不體諒妳就算了還威脅」、「公婆問題丟一邊,懷孕老公應該體恤妳,怎麼會對妳大小聲?遇到問題是夫妻要一起解決。」「他當然覺得自己爸媽好相處!」、「你老公的壓力自於他的原生家庭,跟妳沒關係,妳最大的失誤就是不該跟公婆住,第二失誤,就是識人不清,嫁給抗壓性低的老公」、「他到最後還是只想到自己。」大家覺得呢?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妻婚後默默付出,卻換來夫外遇找小三!專家點出婚姻手原因.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4-22 醫療.婦產科
準媽媽懷孕時,準爸爸也須做好的7功課!選擇自然產,5方式可減輕孕媽咪疼痛
媽媽懷孕好辛苦 準爸爸也有7項功課得做好現代人生得晚、也生得少,孩子都是寶。不僅準媽媽要迎接身心理上的變化,準爸爸也要做好「準備功課」。衛福部國健署7項建議,讓準爸爸也能從容準備迎接新生命,參與懷孕生產過程,讓另一半感受到貼心與用心。國健署表示,媽媽在280天的懷孕生產的過程中,身心會有很大的改變,多數準爸爸一開始可能無法體會另一半懷孕的辛苦,如果準爸爸若能在懷孕生產過程中全心全意投入,對每一個細節都產生好奇並積極參與,不僅對準媽媽來說意義重大,也是孩子出生後幸福感的重要地基,為加速掌握父職角色,可透過以下7點建議,讓整個家庭都快樂期待寶寶的來臨。1、一起參與產檢:政府提供公費產檢共有14次,並有其他自費產檢項目,完整內容請利用延伸閱讀來了解。鼓勵準爸爸可善用陪產檢假陪同準媽媽產檢,諮詢醫師、助產師後共同決定產檢項目。透過產檢更清楚了解不同階段的胎兒成長及母體的變化,不僅可經歷孕育孩子的過程,也讓另一半感受到貼心與呵護。2、了解懷孕及生產的資訊:現代資訊流通發達,透過像是書籍、雜誌、網站,都能獲得豐富且多元的知識資訊,國健署上的「爸爸手冊」也可以做為指南書,「孕產婦關懷網站」或「健康九九+」網站之媽咪好孕館查詢,都可以幫助準爸爸們了解及學習。3、注意孕期營養均衡:懷孕後因為荷爾蒙的影響,飲食習慣可能不同於以往,有些準媽媽因為孕吐而胃口不佳,有些準媽媽則是胃口比懷孕前更好,當食物攝取太少或過多時,都可能導致營養不均衡。準爸爸可以多關心另一半的營養狀況,準備合宜的食物,若需補充營養品、保健食品,建議諮詢專業醫師、藥師、營養師。4、改善不良生活習慣:菸品對孕婦及胎兒會造成危害,二手菸、三手菸也是,如果您有抽菸習慣,請為了自己和親愛的家人努力戒菸吧!讓自己更健康,也能讓另一半在無菸環境下安心孕育寶寶。另外,準爸爸也應陪伴另一半同步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例如不吃高熱量食物、少吃油炸、勾芡、加工食品,或是宵夜、含糖飲料等,多選擇天然、當季、原型的食物,一起迎接健康新生活。5、參加爸媽教室:許多產檢院所都會舉辦爸媽教室,邀請專業醫護人員、專家教授各種孕產、育兒知識,包括懷孕生產知識、生產減痛課程、哺餵母乳、新生兒照顧,請安排時間和伴侶一起去上課學習陪伴照顧的技巧,共同參與孕產過程。6、準備孕產、育兒用品:懷孕期間要準備孕期、產後、育兒等相關用品,爸爸在此過程中也能認識這些產品的用途,同時學習相關育兒技巧,為將來的育兒做準備。7、討論生產、哺乳及育兒計畫:面對新成員誕生後的生活變化,建議懷孕中後期的夫妻,雙方需要討論生產、哺乳及育兒計畫,例如生產方式、陪產、如何坐月子、哺乳方式、是否要留職停薪或請育嬰假、孩子日後如何照顧及家務勞動分擔等等,這些都必須提前安排,彼此有共識,事先做好溝通及準備。孕媽咪要生了,陪產爸爸可做好5件事要迎接新生兒來到,每個家庭都得做足準備,到了最後要出生的時刻,陪產爸爸與孕媽咪面對「生產」當下的選擇,該如何做準備。衛福部國健署表示,母體正常的情況下,通常會選擇自然產,但如果有剖腹產適應症,務必和醫師討論後決定。孕媽咪在生產時,伴侶也可以做好5件事,讓過程更加順利。生產方式除了在醫療院所進行自然產、剖腹產,還有其他生產方式,可依孕婦健康狀況,在產檢時與醫師或助產師討論安全且是伴侶雙方想要的生產計畫。「母體正常的情況下,通常會選擇自然產。」國健署表示,如有剖腹產適應症,例如:胎位不正、前胎剖腹、媽媽有重大疾病、產程遲滯等,應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是否選擇剖腹產。建議規劃合宜的生產方式,不選擇無醫療適應症之剖腹生產。同時生產前可參考醫療機構生產計畫書,討論出你們覺得安全、舒適、愉快的生產方式。國健署提醒,孕媽咪待產過程中,準爸爸除了透過正向的話語來鼓勵伴侶外,若伴侶為自然產,準爸爸可事先與醫護人員討論後,透過以下5個技巧幫助伴侶減輕疼痛。1、在未破水的情況下,先生可協助太太在床上,改變較舒服姿勢或是詢問醫護人員是否適宜下床活動。在醫護人員的許可下,準爸爸可以協助伴侶下床或利用生產球改變姿勢2、準爸爸可以利用手或按摩工具,以伴侶覺得舒適的力道按摩背部、腰部、腿部及肩頸部。3、在醫護人員許可下,準爸爸可以協助伴侶沖熱水澡或進行背部熱敷,但避免使用暖暖包以防燙傷。4、準爸爸可以準備伴侶喜歡的音樂,舒緩產痛壓力。5、媽咪可用自己舒適的呼吸方式,可盡量使用慢速且深層的呼吸。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3-08-09 養生.保健食品瘋
維他命其實一共有13種 為什麼過去十年大家特別偏愛維他命D?
我在2022-1-17發表紀錄片《維他命的異想與真實世界》,公視邀請點評。從標題就可看出,這篇文章是要告訴讀者,公視邀請我點評紀錄片維他命的異想與真實世界。我在文章裡有告訴大家,我的點評文章已經刊登在《紀錄觀點》的官網:林慶順教授 ― 維他命的實話與胡說。但是,今天署名「愛將」的讀者留言:「教授在公視這篇文章已經找不到了,不知道是否還有其他管道能夠閱讀您的大作呢?」。所以,我決定把我的點評文章拷貝如下:《維他命的異想與真實世界》這部紀錄片的英文原名是Vitamania: The Sense and Nonsense of Vitamins。Vitamania是Vitamin和Mania的組合,而意思就是《維他命狂熱》。至於The Sense and Nonsense of Vitamins,最貼切的翻譯應該是《維他命的實話與胡說》,而這跟我常說的《維他命的吹捧與現實》是不謀而合。這部紀錄片是在2018年發行,但是比它早了22年,Vitamania這個合成字就已經問世。Rima Apple是威斯康辛大學的教授,現年77歲,已經退休。她在1996年出了一本書叫做Vitamania: Vitamins in American Culture(維他命狂熱:維他命在美國文化裡)。Catherine Price是一位Science Journalist(科學記者)。她在2015年出了一本書叫做Vitamania: Our Obsessive Quest for Nutritional Perfection(維他命狂熱:我們對營養完美的痴迷追求)。隔年,這本書被改名叫做Vitamania: How Vitamins Revolutionized the Way We Think About Food(維他命狂熱:維他命如何徹底改變我們對食物的看法)。Catherine Price兩次出現在這個影片。第一次是在10分45秒的時候,而她主要是在說,維他命之所以會成為一個全球千億美金的產業,是因為消費者本身的需求而促成的。Catherine Price的第二次出現是在80分23秒,而她主要是在說,也是因為消費者本身的要求,維他命產業將永遠不會受到法律的規管。所以,普羅大眾對維他命的痴迷與需求是已經存在20多年了,而用Vitamania來形容這個全球性的現象,是一點也不為過。跳芬克舞的鴿子Casey Bennetto是澳洲籍的作曲家及歌手。他在影片的第7分鐘首次出現,用演唱的方式來解釋Vitamin這個字的起源。陪他一起表演的是幾隻跳舞的卡通鴿子,而他們表演的音樂類型是叫做Funk。Funk這個字有好幾個不同的意思。它除了是一種音樂類型之外,也可以被翻譯成臭味,恐懼,和怯懦。但是,在這裡,它是一位波蘭籍化學家的姓。Casimir Funk是在1884年出生於波蘭華沙,而原名是Kazimierz Funk。他在1910年進入英國的李斯特學院從事研究,而當時的院長派給他的工作是研究beriberi(腳氣病)。腳氣病並非只是腳的毛病,而是全身性的,包括心臟。在那個年代,英國殖民地印度以及荷蘭殖民地印尼都出現很多腳氣病的案例,而這些案例是包括當地居民以及英國與荷蘭的駐軍,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英國與荷蘭都迫切想解決腳氣病這個問題。Christiaan Eijkman是荷蘭派駐印尼的首席軍醫官。他偶然發現實驗室裡的雞在長期吃剩餘的軍糧白米後也會出現類似腳氣病的症狀,而在改吃糙米後就會恢復健康。所以,他推理糙米的麩質一定是含有一種維持健康的必需元素。這個元素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維他命B1。由於這個發現,Christiaan Eijkman在1929年獲頒諾貝爾醫學獎。Casimir Funk在研究腳氣病的時候改用鴿子做實驗,而他也發現長期吃白米的鴿子會出現類似腳氣病的症狀。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這個紀錄片會用跳Funk舞的鴿子來代表Casimir Funk的研究。Casimir Funk在1912年發表了一篇關鍵性的論文The etiology of the deficiency diseases(缺乏性疾病的病因)。他說,有一些疾病,例如腳氣病(Beri-Beri),壞血病(Scurvy),糙皮病(Pellagra),以及佝僂病(Rickets)是屬於缺乏性疾病(Deficiency Diseases),而它們是可以用一些特定的有機物質來預防及治療。由於這些物質攸關性命(vita),而根據他的研究,這些物質是屬於胺類(amine),所以他建議將此類物質統稱為Vitamine。可是,後來的研究發現這些可以預防及治療疾病的物質並非屬於胺類,所以英國生化學家Jack Cecil Drummond在1920年發表The nomenclature of the so-called accessory food factors (vitamins)【所謂的輔助食物因子的命名(維他命)】,建議將Vitamine改成Vitamin。他的解釋是,《ine》這個字尾是代表具有化學特性的《胺》,而《in》這個字尾是代表不具化學特性的《素》,所以把Vitamine改成Vitamin就可避免把這些輔助食物因子錯誤歸類為《胺》。這個建議很快就得到大多數專家的同意,但是Casimir Funk卻堅持了16年,直到1936年才終於在他的一本新書裡首度使用了Vitamin這個字。雖然Casimir Funk在實證科學的領域裡並非特別傑出,但是由於他是Vitamin這個名詞的原創人,所以常被誤以為是維他命的發明人。不管如何,由於Vitamin這個名詞是如此的簡單扼要,容易用於行銷,所以它才會導致這幾十年來全球性的Vitamania。水溶性就不危險嗎影片主持人Derek Muller在第16分55秒時開始介紹維他命的種類。他說維他命共有13種,而其中4種(維他命A、D、E、K)是脂溶性,其他9種則是水溶性。他進一步說,水溶性的維他命會從尿液排出,而脂溶性的維他命則會在肝臟和脂肪累積,所以過量攝取脂溶性維他命會導致中毒。雖然這樣的說法並沒有錯,但難免會讓人以為水溶性維他命就不會有過量攝取的問題。影片裡有兩個脂溶性維他命中毒的故事。其中那個維他命A中毒的故事是很精彩,但可惜就只是個故事(非事實)。另外那個維他命D中毒的故事雖然相對比較平淡,但卻是比較重要。至於為什麽,請看下面分析。影片裡也有兩個水溶性維他命缺乏的故事。其中那個維他命C缺乏的案例是由於該名患者完全不吃蔬菜水果,而像這樣的人在這個年代其實是極其罕見。另外那個維他命B9(葉酸)缺乏的案例雖然是很有意思,但可惜所傳達的訊息卻有瑕疵。最重要的是,這個影片完全沒有提起水溶性維他命攝取過量的問題,所以我會在下面補充這方面的相關資訊。脂溶性維他命中毒這個紀錄片是以一個維他命A缺乏導致失明的故事做為開端,然後很快(在第2分20秒)就轉入一個因為維他命A中毒而致命的故事。這個故事是1913年Douglas Mawson和Xavier Mertz在南極探險,後來由於缺乏食物而不得已吃了他們的雪橇狗,而由於狗的肝臟含有大量的維他命A,所以Xavier Mertz最終死於hypervitaminosis A(維他命A過多症)。維他命A過多症的確是有致命性,但是,請注意,Douglas Mawson是這次探險的唯一生還者,而吃雪橇狗這件事就是根據他的敘述,可是他根本就不知道有維他命A中毒這件事。要知道,在當時、當地,根本就不可能會有他們的血檢報告。事實上有關他們發生維他命A中毒這件事,到目前都還只是個假設,而這個假設是源自於一篇1969年發表的論文HYPERVITAMINOSIS A IN THE ANTARCTIC IN THE AUSTRALASIAN ANTARCTIC EXPEDITION OF 1911-1914: A POSSIBLE EXPLANATION OF THE ILLNESSES OF MERTZ AND MAWSON(1911 年至 1914 年澳大利亞南極探險的維他命 A 過多症:對 Mertz 和 Mawson 疾病的可能解釋)。另一個維他命中毒的故事是出現在影片的第76分42秒,而受害者是一名才三、四個月大的女嬰。由於女嬰的母親以為給孩子吃大量的維他命D才能顯示出母愛,結果導致女嬰差點喪命。雖然這個故事比起那個南極探險的故事來得平淡,但事實上維他命D所造成的問題是遠遠超過維他命A。不過,由於維他命D是《維他命狂熱》之最,所以我要把它留在文章的最後來做為收場重頭戲。水溶性維他命過量攝取的問題雖然維他命D是當紅炸子雞,但其實維他命C也曾獨領風騷近40年,更何況它現在仍是所有水溶性維他命補充劑裡的一哥。尤其是在癌症的另類療法中,靜脈注射維他命C可真是黑心醫生的搖錢樹。不管如何,過度攝取時,口服維他命C補充劑是有可能會引發頭痛、腹痛、腹瀉、噁心、嘔吐、和胃酸逆流。維他命B群一向是被認為最安全的,但是一項在2019-5-10發表的研究發現過度攝取B6和B12會增加骨折的風險。請看Association of High Intakes of Vitamins B6 and B12 From Food and Supplements With Risk of Hip Fracture Among Postmenopausal Women in the Nurses’ Health Study(護士健康研究中停經後婦女從食物和補充劑中攝入大量維他命 B6 和 B12 與髖部骨折風險的關聯)。另一項在2020-1-15發表的研究也發現維他命B12在血漿裡的濃度是與死亡率有正相關性。請看Association of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Vitamin B12 With All-Cause Mortal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the Netherlands(荷蘭一般人群中維他命B12的血漿濃度與全因死亡率的關係)。這篇論文在結尾是這麼說:「有關維他命攝入過多,特別是維他命B12,已引起關注。在沒有維他命B12缺乏的情況下,對於是否要補充維他命B12,應謹慎行事。」葉酸的迷思與誤解影片在第37分24秒的時候用了一個輪椅籃球選手的故事來說明維他命B9(葉酸)的重要性。這位選手之所以需要輪椅代步,是因為他的脊髓發育不全,而之所以會有這個問題,是因為他母親在懷他時葉酸不足。有研究發現葉酸不足可能會導致胎兒神經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所以,儘管很多食物已經含有葉酸,但是為了以防萬一,懷孕初期的孕婦最好還是要服用葉酸補充劑。《神經管缺陷》指的是神經管閉合不全,而神經管的閉合是在懷孕第28天就已經完成。所以,為了要防止神經管缺陷,葉酸的補充就必須在剛懷孕,或甚至在懷孕前就進行。可是,大多數的準媽媽並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懷孕,或什麼時候已經懷了孕,所以可能就會錯失補充的適當時機。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有很多醫生(包括婦產科醫生)、營養師、及媽媽健康網站都警告孕婦一定要吃葉酸補充劑。殊不知,等到知道懷孕時才吃葉酸補充劑,已經是亡羊補牢了。更何況,有研究顯示,孕婦過度補充葉酸可能會導致胎兒的大腦發育遲緩。有鑑於此,美國在1996年立法強制在穀類產品中添加葉酸,而在1998年全面完成此一強制行動。所以,在美國,每個人,不論男女老少,有無懷孕,現在全都是被“強制”補充葉酸。在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共同發布一份葉酸添加指南,建議世界各國如何在食物(麵粉)中添加葉酸。目前全世界有81個國家有強制添加葉酸的規定,但是實際上完成全面性強制添加的國家應當沒這麼多。台灣和中國都沒有強制添加葉酸。歐洲國家也都沒有強制添加葉酸。影片在第43分30秒的時候主持人Derek Muller說歐盟每年有四千多個神經管閉合不全的案例,然而歐盟卻不做葉酸添加,所以接下來他就訪問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的營養與流行病學家Mathilde Touvier博士。這位博士說,不做葉酸添加的原因是麵包在法國是神聖又傳統的食品,所以不能隨意變動。可是,不做葉酸添加並不是法國特有的政策,而是所有歐洲(或歐盟)國家都是如此。所以,她的解釋很顯然是有問題。事實上,我在3年前發表的孕婦需要補充葉酸嗎就有說,歐洲國家不做葉酸添加的主要原因是擔心過量的葉酸會對健康有不良影響。然後我又發表葉酸攝入過多的不利影響,提供了5篇論文來舉證葉酸攝取過多會有哪些不良影響。我也引用了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屬下的膳食補充劑辦公室所發表的文章,它的重點是:大量葉酸可以糾正巨幼細胞性貧血,但不能糾正由維他命B12缺乏引起的神經系統損害。因此,葉酸補充劑的過度攝入可能會“掩蓋” 維他命B12缺乏症,從而導致神經損害到不可逆的境界。葉酸補充劑的過度攝入也可能會加速腫瘤前病變的發展,尤其是結直腸癌。此外,有研究顯示,在懷孕前後每天從補充劑中攝入1000 微克或以上的葉酸,會導致她的小孩大腦發育遲緩。葉酸的攝入如超過人體將其還原的能力,就會導致體內有過多未代謝的葉酸,從而降低自然殺手細胞的數量和活性。也就是說,過多的葉酸可能會降低免疫能力。此外,也有研究發現,未代謝的葉酸可能與老年人的認知功能障礙有關。維他命D狂熱其實,Vitamania並不是一個精確的用詞,因為普羅大眾對13種不同維他命是有非常不同程度的追捧。例如在1980和1990年代,最被瘋狂追捧的是維他命C,而在2000年代則變成是維他命D。所以,更精確的說法是,我們曾經歷過一個Vita-C-mania(維他命C狂熱)的時期,而現在則是正處於一個Vita-D-mania(維他命D狂熱)的時期。頂尖的心臟學期刊JAMA Cardiology在2019-6-19發表The Demise of Vitamin D for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維他命D心血管預防之死),而它第一句是:在過去10年裡,由於大眾對於維他命D萬靈丹的瘋迷,導致維他命D檢測和口服補充劑增加了近100倍。那,到底是為什麼,大眾會在過去10年裡瘋迷維他命D萬靈丹呢?簡單的答案是,因為10多年前美國出現了一位維他命D超級推銷員Michael Holick, MD。他在2004年發表Vitamin D: importance in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s, type 1 diabetes, heart disease, and osteoporosis(維他命D:預防癌症,1型糖尿病,心臟病和骨質疏鬆症的重要性),要大家每年至少做一次血清維他命D檢測,還要每天吃至少1000單位的維他命D補充劑。直到今天,15年來,他每年都要發表好幾篇論文,一再說維他命D不足是全球性的災難,以及維他命D補充劑可以防百病,治百病等等。尤其是在一篇2017年的論文裡,他還說肥胖的人每天需要吃8000單位,而一般人縱然每天吃15000單位也很好。台灣有位江醫師曾在Michael Holick的實驗室進修,而回台後他也大力提倡維他命D,儼然成為台版的維他命D萬靈丹之父。我為了要對抗他傳播維他命D偽科學,在2020年3月11日發表新書維他命D真相。在這本書裡我詳細說明科學家是為了要治療佝僂病而發現維他命D。我也說:【在這五十多年來,花了成千上億的研究經費,做了數百個臨床試驗,最後的結論是,「佝僂病」是維他命D補充劑唯一被證實有預防或治療效果的疾病。】影片主持人Derek Muller在第60分鐘的時候訪問了一位澳洲的維他命D專家Rachel Neale博士,而她也這麽說:「一般大眾都認為維他命D被證明了有各種良好的健康效益,例如減少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案例,但事實上我們只知道維他命D對骨骼非常重要,其它方面還未經證實。」我在維他命D真相裡也有說,雖然我們常常聽到什麼維他命D不足,過低,或缺乏,但事實上沒有人知道什麼是維他命D正常值。有關維他命D正常值,Rachel Neale博士也這麽說:「所以我們還沒有一個單一的數字是被世界上所有組織、所有科學家、和所有醫生都接受的。」我在維他命D真相裡也有說,癌症患者的維他命D水平通常都較低,所以台灣那位江醫師就叫大家一定都要吃大量的維他命D補充劑。可是,這位江醫師卻不了解《關聯性不等於因果性》,而事實上沒有人知道到底是《低維他命D水平》引發癌症,還是癌症引發《低維他命D水平》。更重要的是,絕大多數的相關研究也都發現維他命D補充劑不會降低癌症的發生率。影片主持人Derek Muller也有提起Rachel Neale博士的研究團隊正在進行一項維他命D補充劑的大型臨床試驗,而結果會在2021年出爐。由於影片是在2018年發行,所以目前PubMed公共醫學圖書館裡面已經有兩篇這項臨床試驗的論文,而它們的標題和結論分別是:The effect of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on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older Australian adults: an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D-Health Trial(補充維他命 D 對澳洲老年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影響:對 D-Health 試驗數據的分析)。結論:每月大劑量 60 000 IU 維他命 D 並未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總體風險,但可以略微縮短一般人群的症狀持續時間。 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對一個大體上維他命 D 充足的人群進行常規維他命 D 補充不太可能對急性呼吸道感染會產生臨床相關的影響。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risk of falling: outcomes from the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D-Health Trial(維他命 D 補充劑和跌倒風險:隨機、安慰劑對照 D-Health 試驗的結果)。結論:每月大劑量 60 000 IU 維他命 D 沒有降低跌倒風險。其實,我在維他命D真相裡早就有提供證據,指出維他命 D 補充劑不會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或跌倒風險。所以,澳洲的這項大型臨床試驗只不過是再度肯定。我也可以預期,它也將會再度肯定維他命 D 補充劑是不會降低癌症風險。維他命狂熱還會繼續演下去Casimir Funk在1912年創造了Vitamine這個名詞,然後Jack Cecil Drummond在1920年建議將它改成Vitamin,就這樣種下了Vitamin Mania的禍根。Rima Apple在1996年把Vitamin Mania合併成Vitamania,做為書名,然後Catherine Price在2015年依樣畫葫蘆,也用Vitamania做為書名。Derek Muller在2018年發行這部紀錄片,也用Vitamania做為片名。不管是出書,還是拍電影,Rima Apple,Catherine Price,和Derek Muller都是想用Vitamania這個帶有貶義的字來告訴大家維他命的真相。但是,成效很顯然是非常有限。我自己也發表了兩百多篇有關維他命的文章,以及四本相關的書,苦口婆心希望大家能了解99%的人是不需要吃維他命補充劑的。但其實我是心知肚明,就算我再寫兩百篇,甚至兩千篇有關維他命的文章,再發表四本,甚至四十本相關的書,也還是一樣擋不住Vitamania這股狂潮。雖然我也不認為這部紀錄片能在台灣擋住Vitamania這股狂潮,但我還是非常佩服和感謝公視願意花這麼多心血來翻譯和播放這部紀錄片。至於公視的這份努力會有什麼成效,我想大概也只能說佛度有緣人吧!額外影片Vitamania這部紀錄片的官網有提供13個短片,而其中有兩個是我認為值得推薦的:TEN THINGS ABOUT VITAMINS(10件有關維他命的事):長度3分46秒,是紀錄片主持人Derek Muller訪問作家Catherine Price,談論所謂的《10件你不知道的有關維他命的事》。DO VITAMIN EXPERTS TAKE VITAMINS? (維他命專家有吃維他命嗎?):長度1分40秒,是紀錄片裡10位維他命專家親口說出他們自己有沒有服用維他命補充劑。原文:維他命的實話與胡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03 焦點.用藥停看聽
遊日買藥注意,這款感冒藥可能驗出毒品反應!藥師分析最夯代購藥品成分及風險
各國國境開放,今年起台灣人又開始大舉赴日旅遊,玩樂之餘也特別喜歡買日本的藥妝及藥品。不過有藥師提醒,某些藥品成分具成癮性,如大正感冒藥,可能讓你尿液檢測呈陽性,且若服用在國外自行購買的藥品發生過敏或其他副作用,是不能申請藥害救濟的,購買前一定要特別注意。台人遊日愛買藥 EVE、表飛鳴、感冒藥超夯國人去日本玩特別愛買藥品,最夯的像是EVE止痛錠、日本魚油、Wakamoto、表飛鳴、太田胃散,感冒藥系列以前大家很愛新露露感冒藥、黃金A微粒感冒藥,現在還有大正百保能感冒藥。不過其實購買成藥最重要的是要清楚其中的成分,尤其有些藥品在日本買可能是日本版的,跟在台灣藥局看到的不見得相同,千萬不要亂買亂吃。日版大正感冒藥有成癮性小花藥師在其部落格《小花藥師|社區藥局筆記》提醒大家,以上述那些大家在日本常買的藥品來看,太田胃散跟Wakamoto、表飛鳴系列與台版的差異不大。但如果是大正系列感冒藥,許多人覺得日本版的大正比較有效,這是因為它添加了「Dihydrocodeine」這個強效的鎮咳成分,而這種成分在台灣並未核准添加使用於綜合感冒藥中,並且在服用上也有其他需注意的事項。日版大正感冒藥購買服用注意事項1.有成癮性,且有呼吸抑制的風險,未滿12歲兒童以及哺乳孕婦不可使用。2.毒品尿液檢測可能呈現陽性,當兵或職業軍人要小心使用。3.無法申請藥害救濟。EVE止痛錠 藍底金字的最強另外還有超搶手的EVE止痛錠,聽說最近日本某些藥妝店還缺貨。EVE止痛錠含有異布洛芬(ibuprofen)成分,而其實止痛藥台灣藥局也非常多,你很容易就可以買到布洛芬一顆 400mg 的盒裝止痛藥 (指示用藥),但就是有許多人覺得EVE比較有效,特別是藍盒的!根據台灣頭痛學會《頭痛電子報 第175期》台中博智診所院長陳炳錕醫師撰文分析EVE的使用,分析EVE的布洛芬劑量如下:常見4種EVE,每「兩顆」EVE 的劑量:EVE QUICK DX (藍底金字): 200mgEVE QUICK (藍底銀字): 150mgEVE A EX (白底藍字金邊): 200mgEVE A (白底藍字): 150mgEVE裡不只有止痛藥的成分,還有另外兩個成分:Anhydrous Caffeine - 80 mgAllylisopropylacetylurea - 60 mg兩種藍盒子的還另外加了 Magnesium Oxide - 100 mg陳炳錕說明,Anhydrous Caffeine就是咖啡因,有加強止痛藥的效果,普拿疼加強錠也有,80mg 劑量大概是一般 1 杯大杯咖啡的量。Allylisopropylacetylurea則是一種鎮定劑,不是非常強,有解除焦慮的作用,某種程度上可以幫助止痛藥的效果,但其他國家目前沒有繼續用的原因,是因為後來有些人出現了血小板低下,全身性紫斑出血的副作用,所以就停用了。而藍底金字的EVE QUICK DX則加了 Magnesium Oxide - 100 mg,除了有點胃藥的效果,也是速效錠,有止痛藥本身、鎮定劑,咖啡因強化效果,速效崩解,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吃 EVE 比其他止痛藥有效的原因。EVE購買服用注意事項1.Allylisopropylacetylurea成分有血小板低下風險。可能出現胃腸出血及嚴重皮膚不良反應等風險。2.EVE 有鎮定作用,吃藥後應避免開車或操作危險機械。3.別給 15 歲以下的孩子吃。4.懷孕的頭痛患者注意,單純的 ibuprofen 在懷孕 12 週前仍可服用,但是有鎮定劑的 EVE 是不能吃的,計畫懷孕的準媽媽也要小心。5.如遇藥物過敏或副作用,國外自行購買不能申請藥害補助。6.帶太多藥物回國違法,網路買賣更不允許。日本成藥沒有比較厲害 對症下藥才重要出國購買成藥真的有風險,雖然價格可能較便宜,但因為藥品無標示中文,在看不懂使用方法,不清楚正確用量、用途、禁忌與副作用等情況下服用是有危險性的。也仍有不少人認為日本藥品特別好,不過白袍藥師Drugs曾出書《藥師心內話》破迷思,指出坊間常用成藥的成分種類就那幾樣而已,沒什麼特殊之處,日本藥也不例外,根據症狀買對藥就會「很有效」。大家出國旅遊還是盡情玩、放縱吃美食,成藥就盡量不要買了。【資料來源】.小花藥師|社區藥局筆記:藥師教你攻略日本藥妝5大熱銷商品.台灣頭痛學會《頭痛電子報 第175期》.赴日買藥當伴手禮 含鴉片成分恐成癮.網推日本必買藥品比較有效?藥師告訴你實情
-
2023-02-03 養生.家庭婚姻
不讓媳婦住月中!婆婆情勒「去就斷絕關係」 她嘆:活在焦慮中
懷胎十個月的過程很辛苦,不少準媽媽生產後,會安排到月子中心休養身體。不過,近日一名準媽媽卻抱怨,她的預產期在2月份,事前就已經找好月子中心,等產後入住調養身體,怎料婆婆得知後,認為不需要花錢去月子中心,甚至當原po老公回家時,婆婆竟還爆哭說要斷絕關係,令全家人相當無奈。該名網友在臉書粉專「靠北婆婆2.0」分享,自己預產期在2月,事前已找好月子中心,老公長期在外地工作,因此也很支持她住進月子中心。不料,婆婆得知後,竟罵她說「妳不尊重我」,明明她就可以幫忙,為何還要去月子中心,若被別人知道會被說閒話,誇張的是婆婆還到處跟別人說「我被我媳婦陷害了」。不僅如此,婆婆還打電話給她父母,但原po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台灣人,雙親觀念本來就開明,期間她媽媽也盡力與婆婆溝通,還專門從國外飛回來,但婆婆怎樣都講不聽。婆婆除了每天電話打不停,還狂按他們家門鈴,連鄰居都被吵到受不了,讓她整個人身心俱疲,只好求助老公回家處理。結果,婆婆一看到兒子回家,立刻抓著他放聲大哭,揚言若堅持要去月子中心的話,就再也不會跟我們來往,「要斷絕關係」。此話一出,讓她老公的哥哥與2個姐姐都嚇傻,紛紛勸說婆婆,然而老公的姊姊也都站在她那邊,反倒讓婆婆更生氣。原po表示,因為這件事每天都讓她在焦慮中渡過,她既不想妥協也不想看婆婆哭鬧,實在是進退兩難。文章曝光,網友們紛紛抨擊婆婆的誇張行徑,「這樣的婆婆還是去月子中心好了,反正都鬧了一次,順她之後有事都來這招」、「去月子中心就要斷絕關係?我怎麼覺得好划算」、「請無視她,讓她的小孩去開導感化她就好,只要退讓這一回,接下來小孩給誰顧怎麼顧又是一場硬仗,沒完沒了」。
-
2023-02-02 養生.家庭婚姻
為何已婚男說30萬住月子中心很值得?網:安太座一世平安
不少準媽媽都希望生小孩入住月子中心,有人送餐顧孩子,她們可以放鬆身心舒舒服服當習當媽媽。但月子中心價格高昂,一天價格要數千到上萬不等,對不少家庭仍是很大負擔。有網友在PTT提出大哉問:「為什麼已婚男都覺得月子中心值得?」,原po表示,問過爸爸男同事,「他們覺得月子中心超值,花個30萬,不用被罵一輩子,還可以爽一個月」。爸爸們表示,住在月中高級套房,小孩哭了推給護士,「第一胎沒去的,第二胎都去預約了」。不少人指出「花錢就能解決的都是小事」,「與其一輩子被說嘴,不如花錢消災」、「很多人不知道剛生完小孩的老婆有多可怕,真的就是安太座無誤」、「我付了30萬,躺在裡面打了一個月的遊戲,非常舒適」、「跟沒求婚被嘴一輩子一樣的道理,該花的還是花一花,錢再賺就有」。有些人認為單身男不懂其中利害關係,「花完了當然只能認了,還沒付帳前靠北的可多了」、「單身不是沒原因的」、「已婚男才知道自由多可貴」、「花幾十萬可以讓老婆記一輩子,根本划算,說不划算的一定還沒結婚」。有人回憶新手爸媽爸媽好無助,「孕婦剛生完情緒不穩定,新手爸媽不會顧,根本地獄」、「沒出月中被念了好幾年,小孩出生那個月每天都睡不到完整3小時,給你參考」、「第一胎我們請月姨,第二胎直接月中,真的不用省不用掙扎」、「就當住有托嬰服務的飯店就好,附三餐衣物,房間大小一定打趴同價位飯店,尤其是新手爸媽能力許可就去住,絕對不會後悔」。有人認為月中可以改善婆媳關係,「月中可以阻絕超多婆媳問題,婚禮可以不辦,蜜月可以不去,月中不花一定後悔死,累到老婆還是小問題,累到自己媽媽才真的是可怕」、「沒事不要結婚,更不要為了省錢讓你媽幫老婆坐月子」、「老媽喊省下來,又不幫忙坐月子的,這才慘」。
-
2023-01-05 焦點.元氣新聞
實力與人氣兼具…這些網紅醫師,別說你還沒按過讚!
你都從哪裡獲得健康醫療資訊?除了各大健康網站,網路時代各類型網紅當道,連醫師們也都有各自發聲的管道。而一般網紅說的話,你可能還要半信半疑,但網紅醫生,本身就是正牌醫師,以前從診間才能知道的事,現在按個讚、按個訂閱,就能得到正確的醫療新知。但長江後浪推前浪,所有網紅亦是一個接一個,《元氣網》整理2022仍當紅的醫療網紅。2022十大醫療網紅婦產科名醫蘇怡寧婦產科名醫蘇怡寧,是知名禾馨婦產科負責人。蘇怡寧以其獨特的大砲性格,長期在粉絲專頁「蘇怡寧醫師愛碎念」與準媽媽們交流,破除各種懷孕迷思、八股做法,口氣嚴厲卻也不厭其煩的向所有孕產婦傳遞正確觀念。台大名醫施景中知名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專長孕婦重症醫療,門診一診難求,還曾被不肖業者用來經營代掛賺錢。施景中沒有經營粉專或YT,只在個人臉書隨意發文,但只要一貼文,就有成千上萬個粉絲按讚或留言,是網路及實體都很超人氣的醫師。兒科名醫黃瑽寧知名小兒科醫師黃瑽寧是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粉絲專頁「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有逾80萬人追蹤,同名Youtube頻道也有34萬位訂閱者,此外也有Podcast、主持節目,多本著作及有聲書出版。黃瑽寧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解答許多父母各種育兒方面的疑難雜症。父親黃富源更是兒科界祖師爺,父子衣缽相承都在兒科界奉獻。外科醫師江坤俊外科醫師江坤俊專長為乳房外科、癌症治療,曾為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現為桃園敏盛醫院研究副院長。江坤俊醫師除了有高達57萬追蹤者的粉絲專頁,YouTube頻道也有8萬位訂閱者,同時也有主持電視節目、出書,曝光率及人氣都很高。Icu醫生陳志金陳志金是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經常在臉書分享ICU(加護病房)的點點滴滴、醫療新知、關懷與感動、醫療時事評論,著有《ICU重症醫療現場1&2》,粉絲專頁「Icu醫生陳志金」有48 萬位追蹤者。陳志金從馬來西亞來台灣讀大學,也在台灣開啟他的醫學之路。在加護病房看太多死別陳志金的一句名言是:「救病人,也要救家屬。」醫師的使命當然要盡力救病患,但當盡一切努力仍然無法挽回病人生命時,努力讓家屬不要陷入自責和悔恨,就是他另一個使命。柚子醫師陳木榮「柚子醫師」陳木榮是開業小兒科醫師,粉絲專頁柚子醫師的育兒診療室 - Dr.陳木榮醫師有逾22萬人追蹤。「柚子醫師」亦偶爾上節目,許多觀眾應該對「柚子醫師」不陌生。精神科醫師鄧惠文 知名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專長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婚姻與伴侶治療。粉絲專頁有48 萬位追蹤者,她也是電視談話節目常見來賓,另也有主持廣播、Podcast及出書等。三個字SunGuts「三個字SunGuts」是物理治療師、「三個字物理治療所」院長。身體痠痛是許多人常發生的症狀,「三個字SunGuts」經常針對大家常遇到的身體痠痛問題,分享簡單的檢測方式及自救方法,及日常運動保健常識。「三個字SunGuts」頻道自2010年底成立至今,已有86萬位訂閱者。蒼藍鴿的醫學天地小兒科醫師吳其穎,從2017年開始經營YouTube「蒼藍鴿的醫學天地」,「蒼藍鴿」的影片多是分享各式生活中的醫學和醫師日常生活,算是醫療圈蠻早期的網紅,Youtube頻道目前已累積72.2萬訂閱數。臉書有逾15萬人追蹤。77老大畢業於長庚大學中醫系的「77老大」是近年爆紅的YouTuber,頻道從2018年底開始經營已有138萬人訂閱,影片內容涵蓋保健、減肥、美容,甚至連如何追女生都談。「77老大」原本為中醫師,現已卸下執業身份,改用影片推廣中醫,成謂另類的「網紅醫師」。
-
2022-12-31 醫療.中醫
掉髮、脹氣、孕吐、身體痛都可按!一圖看懂人體10大穴位,跟著按壓抗老養生
穴道是人體經絡氣血輸注的特殊點位,每個穴位都有各自的功效。通過按摩刺激穴道既能促進血液循環,達到保養身體、預防及緩解疾病的效果。究竟網友熱議的穴道有哪些?按摩這些穴道又有什麼功效呢?快來看看網友怎麼說!《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網友熱議的「穴道」相關話題,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穴道與按摩功效。合谷穴鎮靜止痛安神助眠 湧泉穴養腎生髮消水腫觀察網路上對於「穴道」的相關話題討論,可以發現討論度最高的穴道是「合谷穴」,位在手背虎口處,具有緩解經痛、頭痛、腹痛、牙痛的功效,也能預防感冒、過敏、眩暈等症狀。有民眾就在討論區上請益「每次生理期吃止痛藥都沒用,想問有什麼方式改善」,吸引熱心網友回答「合谷穴對於舒緩疼痛還蠻有效的」、「做瑜伽的膜拜動作,搭配按摩合谷穴很有用」,推薦同樣經痛的女性可以嘗試穴道按摩紓解經痛問題。也有不少人在留言區提到合谷穴能夠治療失眠,並舉例「女兒夜晚哭鬧不睡,按壓合谷穴後就順利入眠」,讓許多飽受失眠困擾的網友躍躍欲試。此外,同樣受到高度討論的還有「湧泉穴」,位在腳底人字狀紋路的交叉點,能夠消除疲勞水腫、改善肌肉酸痛,並提升腎機能。日前有網友就發文表示「運動後鐵腿,反覆按壓湧泉穴後真的舒緩很多」,認為按摩湧泉穴益處良多,讓許多有同樣見解的網友紛紛回應「湧泉穴可以強化腎功能,掉髮、白髮都可以解決」、「去腳底按摩的時候聽說湧泉穴會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跟消水腫都蠻有感的」,以親身經驗分享給網友,並提醒平時可以多按摩穴道來養生。內關穴舒緩胸悶、噁心 還能保健心臟成「救心丸」而位於手腕的「內關穴」則是胸腹不適時的必按穴位,按摩該穴位不但可以改善胸悶心悸,也能緩解脹氣、打嗝、噁心嘔吐等腸胃症狀。有新手媽媽就在部落格上分享自己懷孕時害喜到連喝水都想吐,在網友的建議下嘗試「按摩內關穴,成功緩解孕吐」,減低了孕期的不適與困擾,但也提醒各位準媽媽們,懷孕時有許多禁忌穴道會影響胎氣,叮囑大家在按摩穴道前多做功課再嘗試。更有網友將內關穴稱為「救心丸」,說明揉捏內關穴能增加心臟的氧氣與代謝,並緩解心肌筋攣和擴張心臟動脈血管,表示「平常會按內關穴預防心血管疾病」,透過簡單動作也能強身健體。經絡穴道是人體重要的保健系統,身體不舒服時,不妨看看網友熱議的穴道排行,了解各穴位的按摩功效,緩解不適症狀的同時,也能達到日常的養生保健。★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12-01 養生.家庭婚姻
婆婆愛「溫馨叮嚀」懷孕媳婦... 神隊友老公一秒回懟,霸氣挺妻!
這年頭,小媳婦不若以往逆來順受,婆婆觀念也越來越開放,如果又嫁了一個神隊友,只能很俗氣的說「絕對是上輩子拯救地球!」老一輩的人有許多恩根深蒂固觀念,這些觀念就連我們也從小被洗腦到大,尤其是準備懷孕、或已經懷孕的準媽媽,哪一個沒有接受過來自長輩的碎念洗禮?身為小媳婦同時出於禮貌,哪有回嘴的份!老公背書,有事他處理!Dcard親子板日前一位網友Winnie PO文,標題「我的老公是神隊友」,究竟有多神?吸引了小編的目光。Winnie表示,她的公婆人都非常好,只是還是有一些些的老舊觀念,畢竟生長年代不同。而她老公平常如果是自己的事情,與家人遇到衝突就會選擇不吵架,本來Winnie還擔心如果遇到傳統思想時,他會不會也選擇不反應要她忍忍,沒想到老公都會即時反駁,事後也會跟她說有發生類似問題,就告訴他、他再來處理!下方是她所遇到的傳統觀念還有老公神隊友的事蹟。事件一:拿鐵咖啡本人懷孕前幾乎每天一杯拿鐵咖啡,有時候遇到婆婆,婆婆會好聲提醒我一下。婆婆:如果有懷孕打算咖啡要少喝哦!我:好哦!老公聽到馬上說:醫生說一天一杯不影響!婆婆:哦~有問過醫生就好。事件二:有好的身體才能孕育好的下一代(孕前)懷孕前這應該蠻常聽到的,婆婆不常講但還是會提醒,有時候看我們晚上12點、1點回到家報平安,才會提醒,其餘不會。老公:可以不要講嗎?你不知道壓力大也生不出來嗎?(根本不用我開口)事件三:懷孕喝冰飲料懷孕前我沒喝咖啡時就是喝無糖茶(去冰),當然水每天也是2000cc在喝;懷孕後竟然對咖啡直接無感,所以幾乎天天無糖茶一杯+2500cc白開水。有次剛好家庭一起吃飯,我帶著一杯去冰的無糖綠茶入座,婆婆就開口了。婆婆:妳喝去冰嗎?我:對啊~現在應該常溫了婆婆:那就好~懷孕別喝冰的對孩子氣管不好我:好哦~(內心OS:遇到了!)老公:所以你在懷我時是不是每天喝冰的?不然我怎麼會有氣喘!!婆婆:沒有!我根本不敢喝,不然你就不會只有這樣了老公:根本沒差好嗎?(老公當時口氣有點不好,我都不敢講話)(後來就轉話題了)公婆不介入,事事為媳婦著想Winnie笑說自己遇到的事件真的很少、很幸運,婆婆不會管她吃多吃少只要有吃就好,也常常提醒老公要幫她做家事,不要讓她太累。而她公婆人真的很好。「公公平時不過問事情,只有跟我們說有任何需要記得回來講,然後會默默記下要產檢日期,讓老公休假陪我去產檢。」(老公在家族的公司當員工)「婆婆是上班族,所以平日遇不太到,只有假日才有可能相遇,雖然沒有常常表現關心,但每個月初都會拿錢給我老公讓我去買自己喜歡吃的或是保健食品。懷孕前後都疼惜,超感恩同時,Winnie也補充說明,公婆不是因為她懷孕才疼她。「結婚前婆婆就會叫老公要幫我拿包包、搬重物,婚後有短暫住在一起,每天早上睡醒早餐就會在客廳桌上(婆婆每天上班前去買回來的,還可以點餐),還會詢問我喜歡吃什麼,只要我有說過的就容易出現在餐桌上。」「反正,我婆婆真的很好!也要來稱讚一下神隊友!」不過老公也私下跟Winnie說:「以後飲料不要在長輩面前喝,反正沒住一起,你在家看你想怎麼吃冰、喝冰的都沒關係。」網友:希望生完還是神隊友神隊友事蹟讓網友紛紛留言:「這隊友真的神」、「羨慕有神隊友,還有遇到好公婆」、「老公很給力」,不過也有網友提醒:「生產完就要注意了,會很常因爲育兒觀念有分歧」、「我也覺得生完是另一件事,生之前我也覺得老公是神隊友,生完就......」令Winnie哭笑不得。小編覺得,遇到這樣的老公及公婆,真的是太幸福啦!尤其能時常為自己太太說話、完全站在老婆立場的老公,真的不多,而如此替媳婦著想的公婆,也真是人間少見,請好好珍惜彼此!※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2-11-01 醫療.懷孕育兒
約有一成孕婦有失眠問題 醫師:運動、少喝咖啡因飲品
孕期睡不好是許多準媽媽共同的困擾,國衛院研究顯示,台灣產婦和照顧產婦的各科醫師使用鎮靜安眠藥的處方率,近14年從4.1%降至2.9%,其中9成低於處方劑量。值得注意的是,達到處方劑量的比率逐年從0.1%升至0.4%,但仍遠低於全球孕婦服用安眠藥的1.9%比率。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表示,團隊利用去識別健保資料庫資料分析2004至2007年超過263筆孕婦活產紀錄,發現近14年來,處方鎮靜安眠藥比率已下降到2.9%,絕大多數都在第一孕期服用,9成都低於處方劑量,也就是小於0.5個單位的世衛組織每日限定劑量(difined daily dose, DDD)。研究發現,產婦的鎮靜安眠藥處方僅2成由精神科醫師開立,80%都是由婦產科醫師或家醫科開立。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說,約10%產婦有失眠困擾,有些人延伸孕前的問題,有些人是因為非預期懷孕、與另一半沒有共識、擔心流產、擔心育兒經濟負擔等原因所致。黄建霈表示,通常醫師會建議先嘗試以非藥物方法解決問題,大部分產婦也願意嘗試,例如運動、改變睡眠習慣、調整睡眠環境等,如果都沒用,才會嘗試藥物,有時醫師也會先利用某些長期非常安全又有嗜睡副作用的藥物,例如抗組織胺,來取代開立鎮靜安眠藥。林煜軒說,認知行為治療、睡眠衛教等多元方式可協助解決失眠問題,有時候產婦只要減少咖啡因飲料攝取,失眠問題就迎刃而解。
-
2022-09-02 醫療.懷孕育兒
孕媽咪可運動、按摩?孕期性行為易流產?終結孕期常見6迷思
孕育從無到有的生命,讓人感到相當期待,同時孕媽咪也深怕一個舉動就會影響腹中的小生命。從古至今坊間流傳了許多關於孕期「不可以」做的事,像是不能喝冰水、前三個月不能說等觀念,但這些說法是否真的正確呢?《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一年「孕期迷思」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六大孕期迷思。 醫揭大原則:飲食「適量」、活動「適度」觀察網路上對於孕期迷思的討論,發現某些活動常被當作孕期禁忌,尤其是「運動」與「性行為」。孕期究竟能不能運動?坊間流傳許多說法,例如「運動會促使胎兒活躍,導致早產」,甚至有不少網友分享自身負面經驗,讓許多孕媽咪格外擔憂,對此有醫生反駁道「適當的運動強度不但不會影響胎兒,還能讓生產更輕鬆」,認為只要適度運動,不僅可減輕孕期的壓力,也有助於媽媽們在生產過程中更加順利;另一項熱門討論則是「孕期可否有性行為?」不少孕婦擔憂懷孕期間有性行為可能會影響胎兒或導致流產,對此婦產科醫師表示「除非孕媽咪懷孕期間有特殊狀況,如有胚胎著床不穩等問題,不然一樣能和先生維持親密關係,不用特別禁欲沒關係」,但醫師也強調精子中的前列腺液可能造成孕婦宮縮,建議在恩愛的過程中使用保險套,更要注意衛生與事後清潔,才可避免泌尿道或陰道感染的問題。食物顏色可以決定嬰兒膚色?飲食方面,有許多人認為「食物顏色可以決定嬰兒膚色」,不少網友就提到「我懷孕時狂吃珍珠粉,小孩皮膚就很白」、「孕期很愛喝可樂,結果寶寶皮膚很黑」等說法,導致許多孕婦擔心影響胎兒膚色而避免吃深色食物,對此許多醫生公開闢謠,認為此說法純粹是無稽之談,並表示「寶寶膚色是基因天生的,跟孕婦吃什麼無關!」另外,也有不少傳統觀念認為孕婦應忌口,避免吃冰食與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提到如「懷孕吃冰會難產,且對寶寶的氣管會不好」,對此不少婦產科醫師表明「適量攝取並不會影響胎兒」,也有不少孕媽分享自身經驗,表示「孕婦體溫很高,吃冰可以舒服些」、「懷孕後多少還是會喝咖啡,寶寶生出來還是頭好壯壯」。只要注意不過量,吃冰、喝咖啡不但沒問題,反而有利孕媽維持好心情。延伸閱讀: 。海芬懷孕,網友最好奇:「結婚沒?」結婚與否,會影響到孩子幸福嗎? 。準媽媽血糖高,胎兒易無心跳、早期流產,生出這種小孩比例也上升
-
2022-08-26 醫療.一般外科
10種乳房可能疼痛的原因!少機率跟乳癌相關,大部分是正常的週期性生理現象
當女性出現乳房疼痛時,往往立刻會聯想到乳癌,擔憂不已。事實上,造成乳房疼痛的原因眾多,有的甚至是常見的生理現象,不需要太過擔心;因此,最重要的是,女性應該定期做好乳房檢查,才是維持乳房健康的最佳方法。乳房的構造相當緻密,因而容易受到荷爾蒙或其他器官的影響,產生不適感;近年來,由於國內乳癌死亡率攀升,更讓許多女性陷入癌症的陰影,一旦發現乳房有疼痛、不舒服的情形,直覺地就會認為自己罹患了乳癌。認識乳房疼痛的原因「乳房疼痛」是乳房門診最常聽到的主述症狀,其原因很多,舉凡生理週期疼痛、纖維囊腫、感染性乳房疾病、外力傷害、情緒緊張或勞累引起的荷爾蒙不平衡等,都有可能引發乳房的疼痛不適。一般來說,乳房疼痛可分為3大類:週期性疼痛、非週期性疼痛、非源自於乳房的疼痛,其中又以與月經週期有關的週期性疼痛最為常見。 一、週期性的乳房疼痛絕大部分的女性都有乳房疼痛的經驗,且通常是週期性的。這種週期性的乳房疼痛,是因為生理週期的變化所引起,與女性荷爾蒙(動情素、黃體素)及泌乳激素有關,屬於正常的現象,甚至也可以說是一種生理痛,不需要擔心。1.伴隨月經週期發生週期性的乳房疼痛,一般發生在月經週期之前,也就是從月經來潮的前幾天開始,乳房會先覺得脹,慢慢地轉變成疼痛,感覺上像是被針刺到的刺痛,或是被電到的感覺。這種疼痛現象通常發生在乳房的外上側,但也可能發生在下側或內側,甚至有些人還會伴隨有後背或肩膀的痠痛,不過這種情形比較少,且也可能是因為本身就有腰痠背痛的問題,而將兩種不同的疼痛混為一談。2.排卵造成的疼痛另一種週期性的乳房疼痛相對較為少見,主要是在排卵前2~3天所出現的疼痛,這種現象在40歲左右的女性身上會略為明顯。乳房外科主治醫師表示,正確的月經週期計算方式,是以月經來潮的第一天開始計算,而不是結束後的第一天;其中女性排卵的時間,是從下一次月經來潮的前十四天開始。因此,若女性在排卵前出現乳房疼痛感,一直到排卵結束,隨後再加上月經來潮所引起的疼痛,就會產生持續疼痛的感覺,而誤以為是罹患了乳房的疾病。二、非週期性疼痛非週期性的乳房疼痛原因相當多,包括了病因性與非病因性,例如:乳房發炎、良性的乳房疾病或腫塊、撞傷或外傷、內衣不合適等,都是常見的可能原因。一般來說,這類型的乳房疼痛大多會發生在特定區域,有些人甚至可以明確指出疼痛的位置。1.乳房發炎引發疼痛當乳房發炎時,乳房會產生疼痛感,且還會伴隨著紅、腫、灼熱等症狀。一般的乳房發炎,大約需要服用藥物2~3個星期以上,等疼痛感消除之後,再輔以熱敷,促進乳房的血液循環,增加局部抵抗力;若是比較嚴重的發炎,如出現化膿情形,在治療上會比較麻煩,有時必須進行手術,來處理化膿的部分。2.纖維囊腫也可能造成疼痛許多女性都有纖維囊腫,謝家明主任表示,這是由於乳腺受到荷爾蒙分泌不平衡的影響,進而產生的一種變化。纖維囊腫有時會隨著月經週期被牽引,產生增大或縮小的變化,造成乳房的疼痛感。通常月經來潮前,腫塊會稍微增大,逐漸產生疼痛感;等月經過後,腫塊就會縮小,疼痛感也就慢慢減輕或消失。不過,並不是所有纖維囊腫都會引發乳房疼痛,有些人雖然有纖維囊腫,但卻不會出現疼痛的現象。3.外力造成的乳房疼痛外力的撞擊與傷害,也可能造成乳房疼痛。一般來說,外力可分為非預期性外力(如車禍撞傷、性行為過度激烈),以及可預期性外力(如抱著寶寶時被撞傷)。當乳房受到外力影響後,會出現一段時間的疼痛感,但大多能逐漸恢復;必須注意的是,在比較嚴重的外力傷害下,內部的乳房組織有可能慢慢變成血塊,甚至鈣化,因此,乳房外科主治醫師提醒,如果乳房因為外力產生疼痛現象,且久久沒有改善,應該儘快就醫檢查。4.哺乳媽媽出現乳房疼痛隨著哺乳媽媽的增加,因為哺餵母乳而產生的乳房疼痛現象也愈來愈多。鄭翠芬醫師表示,寶寶在吸吮乳汁時,可能因為吸吮方式不正確或太過用力,導致媽媽的乳頭產生傷口,於是感染發炎,引起了疼痛的現象;此外,若乳汁分泌不順暢,在乳房中產生阻塞,也會引起乳房漲痛的感覺。5.內衣不合適引起疼痛有些女性因為穿著大小不合適的內衣或穿得太緊,也可能引起乳房的疼痛感,尤其疼痛位置在乳房下方的肋骨部分,大多是內衣穿著不當所引起;另外,謝家明主任表示,乳房是由結締組織將其固定在前胸,如果乳房過大或過重,容易因為長時間的重力向下拉扯而產生疼痛,特別是乳房的內側。6.懷孕期間的疼痛現象懷孕期間,準媽媽的乳房會開始為產後泌乳做準備,出現乳腺脹大的情形,所以有可能產生腫脹感,甚至是輕微的疼痛感,這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太在意。不過,懷孕期間發現罹患乳癌的案例也不是沒有,建議準媽媽若發現乳房出現腫塊,且有紅、腫、熱、痛的發炎症狀,應該儘早就醫;如果經由抗生素治療卻未見好轉,則必須再次就醫,由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7.可能是乳癌的徵兆臨床研究顯示,乳房疼痛也是乳癌患者可能會出現的徵兆之一,但是在所有的乳癌患者中,大約只有10%會出現乳房疼痛,90%的乳癌患者並不會有乳房疼痛的症狀。因此,當乳房出現非週期性的疼痛時,不一定就代表已經罹患乳癌,但也不代表沒有罹患乳癌,應該就醫進行檢查,由專科醫師來做診斷。三、非源自於乳房的疼痛這一類的疼痛並非真正的乳房疼痛,而是感覺像從乳房所發出的疼痛。舉例來說,胸部附近的血管因血栓化造成發炎、肋骨與胸骨接合處的關節疼痛、頸部關節痠痛等情形,其疼痛感都可能擴散到乳房,讓女性產生乳房疼痛的錯覺。乳房疼痛的緩解與日常護理乳房疼痛的原因很多,若診斷後發現,只是一般生理現象所引起的疼痛,就可以自行運用一些簡單的方法,來緩解疼痛感;倘若疼痛的情形過於嚴重,甚至影響到生活作息,才會建議給予藥物治療。當然,如果發現可能有不良的乳房病變,則應該耐心配合醫師的檢查,採行適當的治療。1.舒緩乳房疼痛的方法當乳房因為生理變化而引發疼痛時,可以使用止痛藥或是熱敷,但需要注意的是,熱敷要產生效果,必須要讓熱量傳達到深層的組織中,否則都只是表面皮膚受熱,尤其是待在冷氣房中。因此,建議熱敷時可使用熱敷袋,或醫療用的熱敷墊(用電控制);至於熱敷的時間與次數,每次應該持續20~30分鐘,且一天敷4次,如果真的沒有時間,敷1~2次也可以幫助緩解疼痛。2.乳房護理的重要性乳房出現感染發炎,也是造成疼痛的常見原因之一,所以,在平時做好乳房清潔護理是相當重要的。一般來說,乳房發炎大多是乳頭受到感染,這是因為乳暈及乳頭的表面是黏膜,會產生分泌物,如果沒有清理就容易引起發炎。因此,女性在洗澡時可以輕輕地把乳頭、乳頭與乳暈之間稍微撐開,利用蓮蓬頭水柱的力量沖洗,之後再使用棉花棒擦拭,讓乳頭自然風乾。就醫診斷,確認疼痛發生原因雖然大多數的乳房疼痛,是因為正常生理現象而引起,但仍有部分乳房疾病會以疼痛的方式表現。因此,當女性出現乳房疼痛的問題時,特別是非週期性的疼痛,還是應該就醫進行檢查,找出正確的發生原因,千萬不要置之不理或不好意思就醫,以免造成遺憾。具體陳述疼痛症狀有助於診斷女性因為乳房疼痛而就醫時,建議可多提供有關疼痛症狀的敘述,以協助醫師做出最正確的診斷,例如:疼痛持續的時間、疼痛的感覺(儘量以具體的方式形容)、疼痛的程度、疼痛的位置、什麼情況下痛得比較厲害或比較減緩、疼痛是否有週期性(與經期的關連性)……等。做好定期乳房檢查許多乳房的病變,若能在早期發現,其治療與復原的情形就會比較良好。所以,做好定期乳房檢查,可說是乳房保健的重要關鍵。乳房檢查包含了三個要素:一般觸診、超音波或乳房攝影(影像診斷)、細胞抽吸或是切片檢查。因此,女性每個月應該在家中自我檢查乳房,以用手觸壓的方式,檢查是否有出現腫塊或疼痛情形,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應該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而35歲以上的女性,則應該每年回醫院檢查一次,才能確實掌握乳房的健康。※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2-07-19 醫療.婦產科
9月起超貴安胎藥健保埋單!滿足5條件準媽媽可省1.8萬
台灣用量最大的安胎藥「ritodrine(妳得寶)」因會引發肺水腫、心律不整等嚴重副作用,已被歐盟禁用;安全性較高但非常昂貴的安胎針劑「Atosiban(孕保寧)」,過去沒健保給付,產婦經濟負擔不小。健保署今宣布9月1日起將有條件給付上述針劑,完全符合5項條件的產婦,健保將給付一個療程48小時的藥費18556元,預估5年內有2370到4270名產婦受惠,健保多負擔4349到7838萬元。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張惠萍表示,Atosiban屬於競爭性催產素受體拮抗劑(oxytocin receptor antagonist),安胎效果與現行健保給付ritodrine注射劑(屬乙型受體拮抗劑)相當,但比較不會造成產婦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因此6月16日共同擬定會議通過核價,5c.c.是2017元、0.9cc是403元,一個療程48小時大約是18556元,由健保給付。需要全部符合的5項條件包括:(1)18歲以上之婦女且妊娠週數在24週至33週。(2)規律宮縮至少持續30秒,頻率大於等於每30分鐘4次。(3)子宮頸擴張1至3公分(初產婦0至3公分)和子宮頸展平(cervical effacement) ≥50%。(4)胎兒心律正常。(5)經使用ritodrine療效不彰及無法耐受其副作用、或是屬易出現嚴重副作用的高危險群孕婦,無安胎禁忌症者。易出現嚴重副作用的高危險群孕婦,是指符合下列10項中任1項高風險條件者:多胞胎妊娠、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疾患、糖尿病與需藥物治療的妊娠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肺部功能異常或氣喘、腎功能異常、自體免疫疾病、孕前肥胖(BMI≧30)、電解質失調。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乙型受體拮抗劑用於安胎的副作用較大,發生過因肺水腫、心律不整、血糖過高、酮酸中毒等送加護病房或死亡的個案,所以第一線用藥量都在持續減少。然而,9月1日納入健保後,產婦還是得先用過乙型受體拮抗劑,發現耐受不良或有嚴重副作用,才能享有健保給付的較安全針劑。黃閔照說,這次納入健保並非給付第一線使用,是有點可惜,對產婦來說還是有風險。現在少子化嚴重,婦產科醫學會將繼續爭取,希望以後健保署能通過第一線就給產婦更好的藥。不過,健保僅給付48小時的療程是有實證根據。張惠萍表示,根據臨床試驗結果所定出的藥品仿單,Atosiban治療時間不能超過48小時,整個療程總劑量最好不要超過330毫克。黃閔照也說,國外安胎都是爭取48小時,目的是爭取到注射類固醇、增加胎兒肺部成熟度的時間,安排好新生兒照護量能,評估孩子存活率夠好,就讓孩子出來。因為在高風險的產婦,有時候早點讓孩子出生,對於母嬰來說反而比較安全,也能避免長期臥床的諸多副作用。但在台灣,卻因為病房費便宜、民眾期待等兩大因素,實務上的安胎時間常常高於國外。黃閔照表示,臨床醫師都會盡力向產家解釋,但有時候解釋半天,產家還是會堅持一定要安到一定週數才願意拔掉點滴,最後藥費總金額上看數十萬都有可能;但要是醫師強勢停藥,萬一之後有什麼問題,就會衍生出糾紛。黃閔照表示,此藥非常昂貴,健保要是完全按照民眾期待,提供無上限給付,成本是難以評估的。如果要按照台灣民情做適度的放寬,需要更多搜集並分析台灣長期使用該藥的資料,才有實證可茲證明是否真的有長期使用的必要。在此同時,則必須繼續加強衛教,讓產家對於安胎有正確的期待和認知。
-
2022-06-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後哺乳會傳染新生兒? 研究證實反而帶來抗體
國內疫情持續發展,幼童族群成關注焦點,也讓不少染疫孕婦們擔心能否正常為新生兒哺乳,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新生兒科主任趙露露指出,目前證據顯示新冠病毒不會透過母乳傳遞,曾確診或確診中的產婦哺乳還可將自身抗體傳予嬰孩,增加嬰孩對新冠病毒的抵抗力。新北一名20歲的許小姐日前因陣痛而到台北慈濟醫院待產,卻在入院PCR採陽確診,後來在產科醫護全套防護裝備下順利生下一位男嬰,並接著轉入專責病房。醫院指出,許小姐在生產前並無哺餵母乳的打算,後來聽衛教了解到母乳營養價值,以及可藉由母乳獲得媽媽體內的新冠病毒抗體,因此轉念開始擠乳,並由專人將母乳送到新生兒病房。趙露露說明,國外己有研究指出,曾確診產婦的母乳中雖有發現新冠病毒的RNA,但並沒有發現具有活性的病毒,因此就現有資料顯示新冠病毒不太可能由母乳傳播病毒;會傳染給幼兒主要仍是媽媽親餵時口罩沒戴好、消毒沒做足,或透過空氣微粒傳播導致。趙露露指出,過去大家普遍擔心在專責病房擠出的母乳會被病毒汙染,但現在已有國外研究證實,將母乳進行巴氏消毒(Holder Pasteurization),可有效的去除新冠病毒,嬰孩可安心食用。趙露露提到,醫院一直以來致力於母嬰親善政策,針對確診產婦母乳哺餵有完整SOP,即生產前衛教,讓媽媽產後可在專責病房自行擠乳,之後由專人將擠乳袋送至新生兒病房,透過巴氏消毒法以62.5度消毒30分鐘後,再餵給嬰孩。另外,有關5歲以下的嬰幼兒和新生兒目前無法接種新冠肺炎疫苗,趙露露表示,曾確診或打過疫苗的媽媽母乳中都有抗病毒抗體,若能哺餵母乳,將可以帶給嬰孩一定的保護效果,建議準媽媽們衡量疫苗接種的益處,盡量在生產前完成施打,保護自己也保護嬰孩。
-
2022-06-10 焦點.杏林.診間
大疫醫奉/楊婕妤力排眾議 呵護愛滋、移工寶寶
「咪咪!咪咪!」一張張東南亞面孔的孩子們,稚嫩聲音此起彼落喊著類似「媽咪」的「咪咪」名字。「誰要去公園?要去的要乖喔!」被孩子們開心圍繞的楊婕妤,像媽咪般溫柔地回應著。創辦關愛基金會 力排眾議接納愛滋患者關愛基金會創辦人楊婕妤,35年前從照顧第一位愛滋病患開始,到收容愛滋寶寶,而今在藥物的發展下,台灣愛滋寶寶早已「+0」,她持續將觸角擴及照顧失聯移工與寶寶,有如這些孩子們在台灣時的「臨時媽咪」,「我現在都可以在這裡幫忙接生了。」一句話道出她多年來的付出。當台灣社會對愛滋病、非法移工議題還處於不了解,甚至排斥的氛圍時,楊婕妤力抗社會異樣的眼光,打開大門接納照顧這群被社會遺忘的邊緣人。「我原本以為只會照顧一、兩個人,心想一雙碗筷難不倒我,沒想到是上千人。」35年來,她陸續照顧了台灣20多名愛滋寶寶、大陸及柬埔寨500名到600名愛滋寶寶、800名失聯移工寶寶,以及落難外籍人士超過一千人,他們得到關愛基金會提供的屋簷、床鋪、棉被、食物和水,得以暫歇一下腳步,繼續邁向接下來的人生。回想過去的日子,楊婕妤說,當時社會對愛滋寶寶的接受度極低,根本毫無捐款可言,撐得苦哈哈,直到她獲得第16屆醫療奉獻獎,甚至在領獎後一個月發生「奶粉事件」,再加上社會對愛滋及移工的逐漸理解,楊婕妤和這些孩子們才漸漸熬過苦日子。再談及奶粉事件,楊婕妤始終在乎的不是自己,而是擔心照顧的病人和寶寶會因此蒙羞。她回憶,那時只顧著嗷嗷待哺的孩子們,「沒錢,急啊!」腦中只想到拿了罐奶粉及濕紙巾回去給愛滋寶寶使用,也不管是否有監視器,就硬著頭皮匆匆離去。沒想到,事件曝光後,社會輿論轉而理解與體諒,也讓當時的關愛之家受到矚目,捐款開始進來,財務困難逐漸獲得紓解,「也不知道算不算是因禍得福?」楊婕妤苦笑著說。見證愛滋藥物發展 愛滋病毒漸消失翻閱著基金會珍藏的一張張照片,楊婕妤清楚記得每一張照片的故事。「這是我們為三對愛滋病患辦的同志婚禮,我的想法走在很前面,也不會有偏見。」而當照片翻到一名已故的愛滋感染者,「這一個個都充滿了血淚呀!」她手指著其中一名年輕人說,這是「標標」,在讀大學時期感染愛滋,後來和楊婕妤一起赴中國照顧愛滋病患,最後因癌症過世,「那裡資源少,非常辛苦,要是沒有他們接棒照顧這些感染者,這項工作很難持續。」楊婕妤眼睛停留在照片上,思緒也飛到多年前和夥伴們奮鬥的年歲裡。照顧愛滋病患及寶寶,讓楊婕妤遭受許多壓力,不過,隨著愛滋治療藥物的發展,包括愛滋媽媽在孕期6到7個月的預防性投藥,以及新生兒的預防性投藥,近10年來,台灣幾乎沒有愛滋寶寶的誕生。「藥物對愛滋病的改變,百分之百的重要!」楊婕妤見證愛滋病演變的歷史,她認為,愛滋病毒將漸漸消失,期盼全世界再過5至10年,不會再有愛滋新病例的出現。從愛滋到新冠肺炎 同理心是最好的解藥只不過,楊婕妤當初為了照顧愛滋病人與愛滋寶寶,承受外界不理解的壓力,時光流轉經過數十年,「現在電視每天報導新冠肺炎案例CT值多高、是否PCR檢測陽性、某案例是防疫破口……這似乎讓愛滋病漂白了。」她解釋,大家現在都知道,同樣是傳染病,新冠肺炎的傳染力非常快速,每個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而經過長久的宣導,不少人也明白,愛滋病是經過血液接觸、親密性行為傳染。由此可證,民眾對傳染病的知識愈充足,也愈能理解愛滋病毒不可怕。新的疫病什麼時候會來?人類無法控制。楊婕妤認為,人們應該摒除歧視,以同理心去對待不同的疾病或疫病。不論是照顧愛滋寶寶或失聯移工的寶寶,楊婕妤總是走在社會之前,伸出援手,卻也飽受質疑,為何收容非法移工媽媽及寶寶?然而,她的信念是:「不管外界想法如何,基於人道及助人的角度,並沒有非法或合法的問題」。無論年幼或年長者 無私照顧弱勢移工楊婕妤坦言,不僅非法移工,有愈來愈多合法移工準媽媽也會找上門,因為她們懷孕後,非常擔心被雇主以各種理由遣送回國,所以乾脆跑掉或躲起來。然而她倡議的是,不論本國或外籍勞工,均應享有和一般人平等的生育權益,甚至他們的孩子在照顧或醫療上有急需時,更應給予協助。「正在看電視的是4歲的Mozha。」楊婕妤指著躺在輪椅上、插著鼻胃管的Mozha,眼睛又大又清亮的Mozha之前活蹦亂跳,還能唱歌跳舞,沒想到3個月前卻發病、腦子長了腫瘤。楊婕妤說,Mozha的媽媽是失聯移工,輾轉來到基金會尋求協助,因孩子的醫療費需要200萬,楊婕妤實在無法放著他們不管,目前已募得近26萬元款項,孩子也持續穩定回診並接受治療中。多年來,關愛基金會提供緊急醫療協助的非本國籍兒童不在少數。楊婕妤繼續轉進另一間臥室,一名臥床的年長婦女哭喊著:「我什麼時候可以回家?我很想女兒。」楊婕妤緩緩走到這位75歲阿嬤身旁安撫她,「我們在等通知,你不要擔心,不要難過了。」楊婕妤說,這名台裔菲律賓籍婦女,來台逾期居留多年,非法工作賺錢養家,而今年邁中風,心心念念只想著回老家,此案件雖已過了法律追訴期,目前仍在進行移民署的法律程序中,「阿嬤辛苦了一輩子養家,兒女都長大了。」楊婕妤不清楚她能不能回家,但在這裡至少能暫時獲得安穩照顧。對於這些來台後淪為弱勢族群的朋友,楊婕妤指出,所有的外籍人士均是為台灣奉獻,以看護工來說,台灣如果沒有外籍看護,如何穩定這麼多的台灣家庭?他們確實是安定台灣社會很重要的力量。正因如此,不論他們遭遇任何問題,我們有責任及義務協助解決,尤其很多的失聯移工仍在不同角落替台灣付出勞力,政府相關單位是不是也應該考慮如何讓他們合法化。台灣處處有愛心 存在為社會奉獻的人多年來,楊婕妤沒有停下腳步,持續為這些被遺忘的人奔走。不過,楊婕妤也特別提到,其實社會中還有許多人默默付出,卻不求任何回報,這些人更值得受到表揚。其中,最讓她敬佩的是一位耳鼻喉科的謝醫師,因為關愛基金會長時間收容這麼多寶寶及成人,難免需要各種醫療協助,而謝醫師幫非本國籍的孩子們看診長達十年,從不收費用,「過去有時候,我會一次帶30、40名感冒的孩子請他看診,他不僅有耐心,甚至會叫我坐計程車去,由他幫忙付錢,讓人很感動。」楊婕妤說。台灣社會處處充滿愛心,和這位謝醫師一樣,楊婕妤過去有17年的時間,全靠自己的平面設計工作賺錢補貼,對比過去,現在擁有那麼多人的捐款和協助,「這條路當然要繼續走下去!」楊婕妤以一貫的微笑,堅毅地展示她的信念與決心。全球對抗疫情兩年多,厚生會、聯合報系與吉立亞醫藥共同製作「穿梭古今大疫的身影─新冠疫情下的醫奉獎得主」報導,聚焦努力消除傳染病的醫奉獎守護神,他們再度把熱情投注百年大疫,當年守護台灣公衛及民眾健康,如今不忘初衷,在新冠疫情之下接受新挑戰。「穿梭古今大疫身影」精彩內容:https://bit.ly/3bokMHY
-
2022-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孕婦催生前一刻確診 醫護全副武裝完成接生任務
最近有一名孕婦住院催生前意外檢出COVID-19陽性,北醫附醫動員4部門共10多名醫護,全程穿著防疫裝備替她接生,寶寶出生後立即隔離,2次採檢均陰性,母女均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天上午發布新聞稿指出,近日首次替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產婦接生,跨科別動員超過4個部門、8個單位的醫護與病房團隊。北醫附醫婦產部產科主任區慶建表示,這名孕婦因懷孕週期達40週安排住院催生,不料孕婦和陪產丈夫在住院前進行COVID-19採檢時意外確診,所幸產婦曾打2劑COVID-19疫苗,並無症狀。區慶建說,醫療團隊隨即啟動相關評估,當天就安排孕婦與丈夫一起住進專責病房待產,並集結產科、兒科、手術室、麻醉科、護理部等團隊,評估最安全且適合的生產方式,並啟用負壓手術室為產婦接生。區慶建指出,隔天10多名醫護在穿著全套防護裝備的情況下,耗時1個多小時順利完成剖腹手術,誕下1名3514克的女嬰,母女均安,術後新生兒直送負壓隔離病房,由專責團隊24小時照護。北醫附醫兒科部主任張璽表示,為了降低新生兒染疫風險,新生兒進行必要的檢查後就先進到保溫箱內隔離,並轉送到負壓隔離病房內照護,目前新生兒已採檢2次皆為陰性。張璽表示,為了確保寶寶健康,嬰兒室特別安排專屬的護理人員身著全套隔離衣,以3班制輪班、24小時照護,護理團隊也透過視訊讓爸媽觀看小寶寶的狀況,場面溫馨。北醫附醫護理部主任郭淑柳指出,為了提供確診產婦高品質的護理照護,也特別調派有產科照護經驗的護理師進駐專責病房照顧並指導手擠乳技巧,希望有助其後續母乳哺餵。北醫附設醫院院長邱仲峯說,這次接生對醫護人員來說是一次特別的經驗,希望準媽媽們都能安心待產,在疫情嚴峻之際,醫護團隊也已準備好協助迎接每個寶寶的到來。
-
2022-04-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高齡產婦占3成 為求子花200萬安胎
● 晚婚晚生成趨勢,高齡產婦增早產風險● 每年近兩萬名母嬰陷安胎危機● 政府宜重視母胎安全及治療權益少子化已成國安危機,願意生孩子的婦女有三成是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早產的比率也逐年增加,由於健保給付的第一線安胎藥副作用過大,食藥署要求加註警語,婦產科醫師認為,應盡快給付更好的安胎藥成為第一線選擇。「為了要生下健康的寶寶,一位懷孕23周的婦女,寧願花200多萬元安胎到34周,一天近兩萬元的安胎藥費用,對想生孩子的媽媽來說壓力很大,政府應該給願意生子的女性一個機會,至少能好好安胎,減少早產的併發症。」這是已接生快40年的台大醫院產科主任李建南的心聲。自費安胎藥 得花上大筆鈔票李建南指出,現在若要選擇比較安全的安胎藥催產素受體拮抗劑必須自費,一次安胎費用平均達5、60萬元。「我常告訴懷雙胞胎的媽媽,懷孕24周後可以休息了,不然不只有早產的風險,住院安胎還得花大筆鈔票。」現行安胎藥 僅台日一線使用為何如此?原因在於現今健保給付的安胎藥β-agonists(短效型乙型受體素類)副作用太大,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指出,這個藥物會有肺水腫、心悸、血糖上升等副作用,全球只有日本及台灣列為第一線治療。黃閔照說,曾經遇過有準媽媽用了短效型乙型受體素類安胎藥產生肺水腫住加護病房、也有因高血糖產生酮酸中毒的個案。他無奈地說,「有些醫師會避開使用此藥物,改選擇鈣離子阻斷劑及硫酸鎂當成安胎藥,但這些藥物又屬於適應症外的使用,且副作用也不少。」台灣高齡產婦占三成,每年有近兩萬名小於37周的早產兒會經歷安胎的危機中。台北長庚醫院產科主任蕭勝文指出,尤其人工生殖個案逐年增加,懷雙胞胎的比率高達3%至4%,早產的機會更高,且母親心肺壓力更大,醫院會以催產素受體拮抗劑來安胎,減少藥物的副作用。早產對胎兒的影響幾乎是全身性,每年產生的相關醫療費用高達數億元。蕭勝文認為,胎兒在22周到28周是需要積極住院安胎的時間,研究指出,該時期每延遲分娩一天,胎兒存活率就可以增加3%。台灣少子化 更該護母胎安全黃閔照指出,新生兒人數已大減25萬人,減少的生產醫療支出,應該要回饋到準媽媽身上,希望催產素受體拮抗劑能獲得健保第一線給付,讓孕婦能在安胎前48小時使用,不只增加搶救胎兒肺部成熟的機會,也讓媽媽有較健康的身心狀況。
-
2022-04-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政府800億催生助產 也應重視安全一線安胎用藥
晚婚晚生已是趨勢,政府每年編列800億鼓勵生育,但母胎安全治療權益也需再優化。婦產科醫師提醒,目前高齡產婦已佔3成,且未來的比例只會上升,她們都是早產的高危險群。加上年紀漸長罹患慢性病的機會增加,懷孕過程的併發症有增無減,但目前第一線安胎藥副作用過大,政府應該思考安胎藥的用藥安全,才能真正化解國安危機。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詹德富指出,隨著女性年紀愈長,生產風險會愈高,最安全的生育年紀在20-25歲,35歲以上併發症就開始增加,包括不孕、流產、急產、胎兒染色體異常,加上年紀愈高慢性病發生的機會也高,容易導致早產等問題。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黃建霈認為,高齡生產對母胎都不是好事,不只卵子品質下降增加遺傳問題外,媽媽本身的環境不好,也不利孕育胎兒。若媽媽本身有高血壓或有不良的生活與飲食習慣,也容易引起三高問題,因此早產風險就會跟著提高。而妊娠糖尿病又是一大問題,目前約有一成的孕媽咪有此問題,且年齡愈大比例愈高。黃建霈提出警告,目前進入懷孕的媽媽有三成比例體重過重,且問題愈來愈嚴重,這些族群未來可能都會面臨早產與住院安胎。詹德富指出,準媽媽若有慢性病,媽媽的身體會啟動保護機制,就會想要把胎兒擠出去造成早產;而高齡本身也有不孕的風險,當進行人工生殖後,多胞胎機率增加,也會造成早產,因此如何讓孕婦放心安胎,藥物的安全性就顯得更重要。依據國健署的出生年報統計,未滿37周出生比例,近五年從10.73%上升到11.58%,而低於1500公克體重的新生兒也微幅增加,耗費的醫療成本非常大。依據國內研究,極低出生體重新生兒平均44天住院費院高達34萬,一年會有5.6億元的住院醫療費用。為了降低早產可能衍伸的社會成本,第一時間的安胎治療是必要手段。黃建霈指出,積極的安胎是22周到28周,尤其安胎的前48小時相當重要,同時會給予類固醇促進寶寶的肺部成熟,這兩天可以讓藥物發揮作用,也是胎兒是否存活的關鍵,但現在健保給付的第一線安胎藥副作用太大,因此,希望安全性更高的催產素受體拮抗劑可以儘快獲得給付,讓醫師在第一線與時間賽跑的同時能更放心,也讓母胎有更安全的生產狀態。政府編列800億元催生的同時,若能補齊母胎的安全照顧的失落環節,將是優化整體政策配套的關鍵,特別是第一線安胎用藥的選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指出,現在願意生產的婦女已經不多了,懷孕者很多都是高齡又有早產風險,選擇副作用大的安胎藥,會讓孕婦處在更高風險的生育狀態中,加上安胎時孕婦的壓力與焦慮感,恐導致安胎後的併發症發生機率提升,因此政府應該思考,如何讓媽媽有更好的孕期照護與安全治療資源,減輕因身體帶來的負擔,非常重要。
-
2022-03-25 該看哪科.婦產科
孕婦高血糖易畸胎且有後患 備孕到孕期應控糖
台中市1名孕婦患有糖尿病,孕期未控制飲食,直到產檢發現胎兒肢體畸形,只好中止妊娠。醫師提醒,高血糖孕婦的胎兒後無窮,從備孕或孕期應注意血糖,保護自己與孩子健康。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準媽媽「小梅」懷孕5個多月,本身已有糖尿病病史,但懷孕過程中飲食沒節制,吃多、喝多且體重大幅增加,因沒有其他不適也未在意,直到產檢發現血糖異常,進一步檢查發現,胎兒已出現肢體畸形等發育異常症狀,只能選擇中止妊娠。亞大醫院婦產科醫師陳彥廷表示,妊娠糖尿病是指原無血糖問題的媽媽,在懷孕20週以上診斷出的血糖不耐現象,一般產婦在分娩後血糖會恢復正常,但有部分產婦會發展成第二型糖尿病。陳彥廷說明,妊娠糖尿病在不同懷孕階段會造成不同的影響:產前就存在的高血糖容易造成胎兒無心跳、早期流產或胎兒發育異常,造成肢體缺陷;第二孕期之後則容易提高子癲前症的風險、胎兒過大、羊水過多等。在生產階段則常因胎兒過大造成新生兒或母體的生產損傷,因母體血糖過高導致新生兒低血糖、低血鈣等併發症;胎兒出生後到了兒童時期肥胖的機率,以及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明顯增加。陳彥廷提醒,準媽媽如果本身有身體質量指數(BMI)高、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曾生產過體重過重的寶寶,以及其他綜合內外科合併疾病,在備孕或發現懷孕時就應該先檢查是否有血糖過高的問題,而本身就有糖尿病病史的婦女,在妊娠中則更必須要密切追蹤血糖數值,保護自己與孩子的健康。
-
2022-03-19 養生.家庭婚姻
孩子跟媽媽姓行不行?夫:「這會讓我感覺孩子不是我的...」妻感嘆犧牲換心寒!
自古以來孩子都跟爸爸姓,大家也都習以為常,直到平權意識抬頭,才有人開始討論「孩子跟誰姓」的問題。法律上,只要夫妻雙方約定好,孩子從父或是從母姓都是沒問題的。曾以為從父姓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直到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問起「為什麼」後,大家也才細想,是啊,孩子是媽媽用幾乎換命的方式生下來的,也擁有媽媽一半的基因,為什麼孩子的姓氏卻與媽媽無關?列4重點討論孩子從母姓,豈料老公回覆令人心寒一名懷孕30週的準媽媽在Dcard上以「寶寶跟誰姓」發文,表示自己某天突然對孩子從父姓這件事情產生疑惑,認為女性懷孕需承受流產、育兒、職涯規劃等變故與壓力,為什麼卻沒有資格讓寶寶從母姓? 於是,她列出4個寶寶應該從母姓的原因,想與老公討論。卻沒想到老公用毫無同理心的大男人主義心態,回嘴了她每一句話,讓她心寒不已。1.職涯發展被迫停滯(有薪產假和育嬰假)原PO老公一聽這個理由還語帶嘲諷的回覆女生能放假還有錢拿,沒有被減薪,已經很爽。但事實上職場多的是因為懷孕就用各種手段逼迫你辭職,即便有薪產假那也是被迫停滯職涯,而男人就可以獲得寶寶,卻不需要停止工作。2.懷孕中各種骨頭痛懷孕時,因荷爾蒙分泌會使恥骨分離準備生產。女人懷孕時真的很慘,要承受這種身體的改變,以後還不知道骨頭會不會回到原位。3.之前胚胎發育不好的流產手術胚胎發育的問題無法得知是精子還是卵子問題,大部分醫師都有幫準媽咪做衛教,胚胎會自然淘汰,停止發育,但不會自然流產,要做手術。人生第一次被全身麻醉,術後褲子都是血,也全是原PO承受。4.負的責任比老公多不管是房貸或是寶寶的開銷,原PO都會出一半。別人的老公都會至少安慰一下說「老婆別擔心,小貝比老公養」。但原PO老公三番兩次表示他沒錢。反之,原PO的年薪比老公多,承擔家庭大部分的開銷卻從無怨言。認為從父姓是傳統,女人不該要求更動聽完老婆的一番話後,老公竟然回答:哪個正常家庭的小孩跟媽媽姓?一般不都是那種家庭有問題的,單親家庭才會跟媽媽姓嗎?甚至說出她在無里取鬧的言論。而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原PO老公認為,如果孩子真的跟媽媽姓,那就會讓他感覺這個孩子不是他的,因此他也不會想要負責養育他,這樣的態度讓原PO感到相當震驚。孩子如果跟爸爸姓,夫妻雙方一同扶養;孩子若跟媽媽姓,卻要媽媽單獨扶養,這樣的神邏輯,讓原PO對老公相當不滿,覺得老公是傳統父權社會下的既得利益者,不願意理性討論一個已經佔得優勢的合理性而已。育兒和婚姻都講求雙向付出,從父姓或從母姓本來就沒有規定,也當然不存在著因為以前人都怎麼樣,所以現在也必須如此,而原PO老公的三觀問題,也讓大部分網友看了直搖頭,認為之後若遇到別的狀況,恐怕將衍生更多問題。同為媽媽的你,可曾想過為什麼孩子一定得從父姓的問題嗎?※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催孩子跟媽媽姓行不行?夫:「這會讓我感覺孩子不是我的。」妻犧牲換心寒※更多文章請見媽媽寶寶,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1-12-27 該看哪科.婦產科
產後6個月抗疤黃金期 傷口照護把握3重點
COVID-19疫情打亂所有準媽媽的生產規畫,進入醫院要PCR核酸採檢,陪病限一人也要PCR,生產方式及產後傷口照護等問題多多。元氣周報與安美得特別合辦「後疫情時代的好孕二三事」健康講座,邀請高雄長庚醫院婦產部副部長蔡慶璋醫師,分享產婦因應疫情的技巧及產後傷口照護,藝人黃小柔也來現場參與座談,分享她生三胎的實際經驗,讓準媽媽聽了健康平安好孕跟著來。孕婦建議滿13周後再施打疫苗。蔡慶璋醫師說,產婦住院前3天內需進行PCR核酸篩檢,確保沒有染疫才能住院,若逾三天,則需重新檢測;且為減少人流進出,目前僅限一位陪病者,同樣要接受PCR檢測,檢測費都由政府補助。他建議,疫情期間,懷孕38~40周已足月,可與婦產科預約待產,自然產改成計畫性生產,並安排PCR檢測;計畫性自然產則建議催生引產,以避免急產。他強調,為提高生育率,國健署今年七月起,提高產檢補助及項目,產檢次數增到14次,超音波檢查增加2次;並新增妊娠糖尿篩檢、貧血檢查,未納健保的新住民懷孕婦女也享有同樣服務。疫苗施打部份,各國指示任何周數皆可,但為減少第一孕期易產生的併發症做區隔,國內大部分醫師建議延至第二孕期後,再施打疫苗。另,考量AZ疫苗的血栓風險,建議優先選擇mRNA疫苖;接種前不需驗孕,接種後不需避孕。保持傷口濕潤均衡環境,修復速度快2倍。藝人黃小柔參與座談時分享其三次剖腹產及產後傷口照護的經驗。她說,生第一胎時,跟著大家一樣在傷口上貼專用膠帶,貼的時間很長,因體質等原故有點不適,後來才發現發炎了,緊急處置後還是留下疤痕。她強調,要多問、多聽、多看,諮詢專家。蔡慶璋指出,傳統上產後採用乾燥癒合法已被推翻了,因為易有過敏、癢、檢視傷口不易等問題,而且貼的時間太長,撕掉時很痛又不能淋浴碰水。新研究發現濕潤均衡環境,傷口修復速度快2倍,並能更好觀察傷口進程。下刀方式,關係到產後疤痕癒合。蔡慶璋進一步說明,傷口癒合分為發炎期、增生期、重塑期三個時期,最初6個月是抗疤黃金期。照護產後疤痕有三步驟:1.下刀方式很重要剖腹產分為直切與橫切,直切就是從肚臍往下切10-15公分,因為與內部肌肉走向一致,剖腹後可以迅速取出孩子,縮短剖腹時間。相較起來,橫切的傷口張力小得多,不像直切的傷口,需要更多時間癒合,疤痕組織也會增生較多,容易形成疤痕。2.傷口護理是關鍵在醫師細心縫好傷口後,傷口護理非常重要。定期清潔、使用濕潤均衡的敷料和傷口修復液,都有助於傷口癒合,降低疤痕的生成。3.淡化疤痕好選擇非侵入式的疤痕照護方式,疤痕貼片或矽膠凝膠是很好的選擇,有助於減少張力、抑制纖維細胞活性、活化膠原蛋白酶,改善色素沉澱和血管增生的情形,使疤痕更柔軟、減少疼痛及和搔癢。建議最少使用三個月,持續六個月更好,持之以恆是戰勝疤痕的不二法門,產婦可找一個讓自己最適合舒服的方式進行。準爸爸如何當好神隊友?準媽媽的辛苦不言而喻,準爸爸要怎麼做一個神隊友呢?醫師建議五大點:聆聽支持、陪同產檢、陪伴運動、分擔家務、參與準備。以鼓勵、耐心、同理,陪同產檢可降低孕媽咪的產前憂鬱症,參與產檢更是跟胎兒建立感情的重要第一步,平常陪伴散步、適度運動,協助體重控制,讓胎兒控制在適當的體重,使生產更順利,共同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
2021-11-17 該看哪科.婦科
新竹一孕婦子宮頸沒閉緊 雙胞胎差點未足月就早產
新竹縣一名38歲的陳姓女子求子多年,經試管嬰兒多次好不容易懷上雙胞胎,卻在懷孕30周時出現「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頸提早開指險些早產,經緊急手術紮緊,才沒讓胎兒滑出,最後在細心照料下順利懷胎足月生下雙胞胎。據了解,這名38歲的竹科媽媽因為求子心切,耗費鉅資經由竹北的生殖醫學中心接受試管嬰兒療程,終於成功懷上雙胞胎男嬰,不過疑似因懷胎中途出現雙胞胎妊娠,竟然在懷孕7個月時,沒有宮縮、腹痛的情況下,子宮頸提早開指。就怕得來不易的雙胞胎早產,家屬立刻將孕婦送到生殖中心,中心再轉院到竹北東元醫院,當下婦產科醫師診斷為子宮頸閉鎖不全,必須緊急手術並安胎,才不會使胎兒早產排出母體,或造成其他更嚴重的後遺症。婦產科醫師吳瓊惠表示,當下立即施以子宮頸環紮手術,避免子宮頸擴張並加強拉力,搭配安胎處置,才讓母子3人狀況穩定下來,避免出現早產情況。吳瓊惠說,正常懷孕的情況下,子宮頸的長度會在2.5公分以上,子宮頸處於閉合及夠長的型態,能讓胎兒安全成長到足月期,但有時會遇到超音波測到子宮頸太短或內診子宮頸早期擴張,不過發生機率不高,約只有200到500分之1的機率。據醫生表示,必須施以子宮頸環紮預防性手術的孕婦類型,通常是有懷孕中期流產史,或子宮頸曾手術過,例如子宮頸癌前病變做過圓錐切除手術,也有是經歷過多次人工流產手術、部份雙胞胎妊娠、部份12周後不明原因出血者,不過經手術都會有良好的穩定效果。醫師也提醒,準媽媽們務必定期產檢,有任何問題能與醫師積極討論,並留意身體狀況,避免過度焦慮。
-
2021-10-13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乙醯胺酚成分止痛藥熱銷!孕婦也適合服用嗎?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又稱撲熱息痛(Paracetamol)屬於指示用藥(OTC),民眾可以在藥房輕易買到,是止痛與退燒的常用藥物。常見商品名稱為必理痛(香港)、普拿疼(台灣)、必理通(中國大陸)、斑納杜(新馬)以及泰諾(Tylenol;美國)。而由於乙醯胺酚這個化合物的專利早已經過期(非專利藥),任何廠商都能夠生產這個藥物(學名藥),目前大約有 600 多種不同的商品名稱在市面上流通,它們除了成分一樣外,連止痛/退燒的效果也一樣,所以筆者首先提醒大家,大可不必單獨鍾情於某一品牌,更不必去排隊購買而造成缺貨。孕婦服用乙醯胺酚過多 對胎兒負面影響大?2021 年 9 月 23 日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回顧:內分泌學》雜誌上,刊出了一篇綜合整理性的評論文章,主要作者是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生物系以及格拉斯崔魯普醫院(Rigshospitalet Glostrup;丹麥最大醫院) 頭痛中心的克里斯滕森教授(David Kristensen),他們回顧了1995年至2020年間發表有關乙醯胺酚在人類和動物方面的研究,特別針對那些在婦女懷孕期間使用乙醯胺酚的情況,得出了此藥可能會阻礙胎兒在子宮內的發育,且將數十項研究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自閉症、女孩語言延遲和智商下降連結起來,由於得到了91 位科學家的聯署支持,所以,他們敦促各地的衛生機構儘可能地將風險告知醫務人員和準媽媽們。但這樣重要的結論立即吹皺了一池春水,有些科學家抱持著不同的看法,立刻跳出來發言,認為這篇回顧論文的內容,不足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而這樣的言論除了不必要外,更會增加孕婦的焦慮。英國每日郵報健康版記者克雷格女士(Emily Craig)為此也特別撰寫專文,大篇幅報導了這項爭論議題,筆者於是為文替讀者整理如下,供大家參考。另外,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都認為它可以在懷孕期間使用(B級;註1),所以乙醯胺酚應該是孕婦鎮痛解熱的首選藥物。但這次瑞典的克里斯滕森教授在自然雜誌上寫道,研究表明乙醯胺酚的廣泛使用與兒童認知、學習或行為障礙的人數上升有關。加上,乙醯胺酚可能與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有關,例如隱睾症、尿道下裂(當尿道開口不在陰莖尖端時)和睪丸癌。其他如性早熟、精子數量減少和生育能力下降也與乙醯胺酚有關。所以論文作者們說,如果母親在懷孕期間服用乙醯胺酚過多,像是服用的劑量愈高和較長的服用時間,都會增加負面的影響。因此,他們具體建議,應該告訴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如何限制其使用次數和劑量。同時呼籲歐洲藥品管理局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應該審查目前所有的可用數據,以便給出最新的建議。對於一般人來說,根據藥盒上的推薦劑量服用乙醯胺酚是相當安全的,屬第一線的鎮痛解熱劑,除非不慎使用過高劑量,或同時飲酒,才有可能導致肝衰竭,若有肝臟疾病的患者仍可使用,只是服用劑量必須減少。乙醯胺酚除止痛和解熱的效果外,並無明顯抗發炎的作用,所以和另一個民眾常用的消炎鎮痛藥物---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分別屬於不同種類的藥物。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更要小心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有很多不同的成分,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布洛芬(Ibuprofen), 布洛芬相對於經痛、偏頭痛和關節炎方面,比起乙醯胺酚來得效果顯著些,大約60%的人在使用後,症狀會有所改善。但常見副作用有腸胃不舒服或紅疹(藥物過敏),長期使用也可能導致胃腸道出血。另外,布洛芬可能會提高心臟衰竭、腎衰竭及肝衰竭的風險,也有可能會使哮喘加重。妊娠早期使用布洛芬的安全性未明(須小心),但在懷孕後期用藥有證據顯示有害,因此屬於不建議用藥(B/D級;註1),孕婦不要自行使用這類的止痛藥,雖然同樣是指示用藥,而乙醯胺酚則是相對安全許多。布洛芬專利權過期後,市面上出現多種商品名,例如布洛芬(Brufen)、芬必得(Fenbid)、安舒疼(Advil)、美林(Motrin)、諾羅芬(Nurofen)和Eve等等。乙醯胺酚仍是孕婦止痛退燒首選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表示乙醯胺酚是懷孕期間可以安全服用的,並將其描述為準媽媽們的「首選」止痛藥。大約一半的英國準媽媽報告在懷孕期間服用乙醯胺酚,而這一數字在美國更高達 65%。衛生主管說,只有某些人需要特別小心,例如有肝臟或腎臟問題的患者以及服用癲癇藥物的患者。美國和歐盟的官方藥物管理單位表示(FDA & EMA),此研究未能證明乙醯胺酚有任何與胎兒出生缺陷有關的風險。愛丁堡大學胎兒醫學專家斯托克博士認為,這篇論文不會改變關於懷孕期間使用乙醯胺酚的建議。她說,該團隊在整合現有證據方面做得很好,但不幸的是,大部分證據不足以得出任何結論,即懷孕期間使用乙醯胺酚,尤其是偶爾使用,應該不會導致胎兒發育問題。乙醯胺酚可有效減輕疼痛和發燒,因此仍然是孕婦在需要時應使用的重要藥物。孕期任何用藥沒有絕對安全總而言之,無論懷孕與否,任何人都不應該也不必要隨意地服用藥物,或服用時間超過必要時間,甚至服用比需要更高的劑量。筆者要說的是,乙醯胺酚多年來一直被孕婦使用,也並未對發育中的嬰兒造成任何明顯的有害影響。因此,該藥物仍然被推薦為「孕婦止痛退燒的首選,但也絕不可能說任何藥物在懷孕期間使用絕對安全,所以,建議準媽媽使用有效的最低劑量的乙醯胺酚,並且僅在她們需要服用的時間內使用。根據目前的證據,如果在懷孕期間大量使用並且長時間使用,才有可能對後代產生不良後果,偶爾或短期使用的風險則很小。若有任何擔憂,請諮詢妳的醫生。註1:A級:人體試驗已經證實,對胎兒是安全的藥物。這類藥物不多,維他命即屬此類。B級:沒有證據顯示對胎兒有危險性。許多常用藥物即屬此類,例如乙醯胺酚(普拿疼成分)。C級:動物試驗顯示對胎兒有不良影響,但人體試驗尚未進行。某些抗精神症狀藥物如 Lorazepam、Haloperidol即屬此類,在使用上就要小心諮詢。D級: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對胎兒有危險性,除非此類藥物對孕婦絕對有益,才可使用。例如抗癲癇藥物Carbamazepine及Phenytoin。X級:動物或人體試驗均顯示會造成胎兒異常。這類藥物對孕婦是絕對禁忌。如治療青春痘藥物A酸(Isotretinoin)、沙利竇邁、降膽固醇藥物等。B/D:在懷孕前6個月內,對胎兒可能有不良影響。在妊娠最後3 個月有致畸胎危險性,禁止使用。
-
2021-09-02 新聞.杏林.診間
救了許多原不存在的孩子,白色巨塔鬥爭卻讓他重拾畫筆…婦產科權威陳持平,被醫務耽誤的藝術家
只要提到繪畫藝術,陳持平醫師馬上瞳孔放大、眸子透亮,十足是個畫痴;一旦介紹自己的作品,陳持平立即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簡直就是畫狂。這痴與狂的原始動力,來自他那源源不絕、濃得化不開的烈愛──熱愛他所做的一切。《論語》:「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孔子的意思是說,如果找不到中庸的人做朋友,就與狂狷者交往,狂者敢做敢為,大有所為,狷者清高自守,有所不為。縱觀歷史,狂狷者多有大才,沒有才,想狂也狂不出名堂,想狷也狷不出骨氣。譬如,錢鍾書曾說,即使司馬遷、韓愈住隔壁,也懶得去拜訪;李敖更自豪自己是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陳持平談起他的繪畫,有錢鍾書的味道;陳持平聊起他的醫術,有李敖的自負。為鑲嵌性染色體異常的胎兒賭一把「孕婦好不容易懷孕了,產檢時醫生卻告訴她,胎兒的細胞有異常的染色體,很可能是畸形兒。如果你是醫師,你敢勸說孕婦把胎兒生下來嗎?」馬偕醫院婦產科醫師陳持平自問自答:「絕大多數醫師不敢,沒必要賠掉自己的名譽和工作嘛,不過,我敢!」為什麼敢?一方面緣於他對遺傳醫學最新技術的掌握程度,自信可以派上用場,一方面認為他走在一條見證上帝作為的道路上,是做一件榮耀主名的事。接著,他頭部微揚、滿臉漾著笑地說:「我沒有丟馬偕的臉,更沒有丟上帝的臉喔!」現在產前遺傳檢驗,已有基因定序、基因晶片等技術,但20、30年前,透過羊膜腔穿刺術取羊水細胞做培養和檢測,是確定胎兒是否異常的唯一技術。臨床上,絕大多數羊水檢測結果都很明確,但有不到0.1%是鑲嵌性染色體異常的個案,即染色體是正常與異常混合,非常難判讀。這時,醫師只能據實以告,正常異常比率各多少,異常結果帶來的健康風險有哪些,讓準爸媽自行衡量是否要生。於是乎,有些準爸媽跑遍各大醫院,一遍又一遍檢測,總希望得到不一樣的答案,尤其是準媽媽來找陳持平醫師時,常常一坐下來就淚流滿面;但依照標準作業流程,也只能再做一次。假若重複檢測,還是正常和異常混雜,多數醫師和準爸媽會選擇引產。但陳持平往往猶豫不安,因爲他發現有些引產下來的胎兒外觀正常,甚至進一步詳細檢查胎盤、胎兒皮膚、血液、重要器官,都找不出任何異常。「我很震撼,原來羊水細胞在培養過程中,竟然會產生這種鑲嵌性體染色體異常的結果。」陳持平決定,對有疑問的個案,絕對不能只做培養的羊水細胞檢測,還要以基因晶片、螢光原位雜交探針、生物多樣性標記基因檢測,去分析未培養的羊水細胞。結果有些培養後羊水細胞檢測呈現部分異常或高比率異常個案,未培養的羊水細胞卻是正常或是低比率異常。陳持平採信未培養羊水細胞的結果,生下來的寶寶正常的機會很大,所以就非常大膽地鼓勵家長把孩子生下來。寶寶出生後,是個正常健康的孩子,持續追蹤,也得到同樣的結果。陳持平又獨創性發現產前羊水檢查有鑲嵌性染色體異常的案件,若是同時有正常的染色體,則正常的染色體會隨著胎兒成長成為主流佔多數,異常染色體的比例就會下降,所以胎兒出來後,在新生兒的血液及身體的細胞逐漸都找不到異常的染色體了。這是一個全世界創新的重要發現,船過水無痕,虛驚一場。如此一來可以勸說準父母勇敢生下小孩子了。結果都是如大家所期待的,皆大歡喜!從2010年至今,陳持平救下至少100個以上鑲嵌性體染色體異常的嬰兒,並將成功經驗發表在國際期刊上,還被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引用為參考文獻,成為無數胎兒的保護傘,後來還有其他國家的醫師透過這種方法成功守護新生命。「這都是上帝賞賜的恩典、智慧及勇氣,幫我們和家長救了這個小孩,」他說:「每次進開刀房前,我都會望著置衣櫃的十字架,邊換手術袍邊禱告,將今天的手術交在上帝手裡。」 從醫學專業的角度來看,「我敢!」那句話的背後,是他對產前遺傳診斷研究的痴,及其成功經驗所累積「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狂,更根本的動力則源於他對上帝及生命的愛。(本文獲《醫學有故事》授權刊登,更多內容請看>>精采全文)
-
2021-08-19 該看哪科.婦產科
中醫調理加上精準檢查 47歲婦只剩2胚胎仍成功懷孕產子
今年47歲的莊小姐,求子長達七年,前三年嘗試自然受孕,完全沒有結果,開始嘗試中醫調理增加著床機會,最後在「只剩下兩顆胚胎」的情況下,嘗試試管,成功懷孕,她喜悅得大哭。協助她的開業婦產科醫師陳菁徽說,高齡懷孕相當艱辛,為了找到最優質的胚胎以及植入的時機,現在可以透過多種檢查協助,加上中醫調理提升著床機率,對於高齡婦女而言,「想懷孕真的不是夢」。年輕時努力打拚事業的莊小姐,長年在海外工作,41歲時步入禮堂,兩人婚後三年積極嘗試自然受孕都沒有結果,這時已44歲的她不得不正視「高齡」的事情,展開試管求子之路,這一轉眼就是四年。陳菁徽表示,一般遇到高齡試管的準媽媽,都會希望事前能盡量做全檢查,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T-A)、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ERA)等,因為準媽咪的懷孕機能正在光速流逝,唯有找到「最優質的那顆胚胎」、選擇「最佳的植入時機」,才能避免多餘的失敗,讓夫妻有機會一次就懷孕。為提升懷孕機率,莊小姐同時嘗試透過中醫調理,並搭配培養運動習慣。開業中醫師陳玉娟表示,臨床上,中醫從備孕的前期就能參與,透過養卵、養精,能讓精卵質量好,形成的胚胎都能健康優秀。而到了進入試管的階段,準媽咪的重責大任是「養好子宮內膜」,中醫會評估不同的體質,開立合適的中藥、針灸等療法,增加胚胎順利著床的機率。陳菁徽表示,今年七月起,政府推動「試管嬰兒擴大補助」,首次申請最高補助十萬元,對於不孕夫妻而言是一大福音,可減少求子的經濟壓力。也呼籲有意嘗試試管的夫妻,把握「年齡」增加受孕機率。
-
2021-08-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孕婦莫德納二劑 桃衛生所不能打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本月1日公告1到3類對象和孕婦可接種莫德納疫苗第2劑,桃園市府昨天上午開放自己設計的預約系統,但不少孕婦進系統才發現衛生所僅供1到3類對象,回頭想搶醫院名額已來不及;市府表示,這是因為來不及公告針對孕婦推出的新專案所致,很抱歉造成不便,已確定6日再開專案接種。桃園市府近日不斷宣傳1到3類對象和孕婦只要8月11日前接種滿28天,可上網預約接種第2劑,並做圖卡指11家責任醫院、3家診所和13個衛生所可供預約,但昨天不少衛生所預約系統卻未提供,都建議孕婦到責任醫院跟合約婦產科預約。王姓孕婦表示,自己知道醫院有孕婦接種疫苗門診,但名額有限,非常難搶,原本期待可順利接種,未料最後市府還是將孕婦導向醫院預約,而醫院開放預約時間又不完全照市府規劃,最後找了7、8家才搶到名額。民眾劉小姐說,因為醫院與住家有一段距離,想就近到衛生所接種,所以放棄搶醫院名額,沒想到回過頭還是要跟人搶。市長鄭文燦解釋,衛生所醫師非婦產科,孕婦接種需專業醫師問診,所以未開放孕婦到衛生所接種。市府也說,原本規劃孕婦可到衛生所接種,後來改推新專案,希望孕婦接受更安全的評估,順便進行孕期相關檢查。鄭文燦表示,為了方便孕婦,桃園巨蛋接種站將提供600個接種名額給準媽媽們,接種時間為8月6日下午2時到6時,預約時間為今天上午10時,同樣使用桃園預約接種平台。至於各醫院門診時段安排,市府說,因為各醫院有各自的安排,難做到統一時段,不過已請醫院公告要寫清楚,目前疫苗也足夠,一定會讓孕婦都能施打。
-
2021-08-03 該看哪科.婦科
生產疼痛 居家8種方式緩和
生產過程中的疼痛,是準媽媽們非常關心的事。辛苦將近10個月,終於要到了卸貨的時間,卻又因生產疼痛的問題,變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所以,提早制定生產減痛控制計畫,可以幫助媽媽們有個較為輕鬆的生產經歷。生產的疼痛分為兩大階段。第一階段疼痛來自子宮的收縮,一開始較輕微,越接近生產,疼痛指數越高;第二階段為胎兒進入產道,陰道開始延展產生的疼痛。提早和醫師討論生產的疼痛問題,制定疼痛控制計畫,可以減少準媽媽們近臨盆時的焦慮,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更可以因產程中發生的疼痛狀況隨時與醫師討論做最適合的疼痛控制。疼痛控制可藉由各式活動、姿勢變化或藥物輔助幫忙。居家有8種可控制疼痛方式:1.水療:洗澡後,注意力會被轉移、疼痛較不明顯,精神也較為振奮、對疼痛的不安會減少。2.移動或改變姿勢:待產過程中,準媽媽們多下床走走,可幫助產程順利進行,也可以減少疼痛感。3.按摩:可以請家人輕柔的按摩背部,能有效減少疼痛。4.熱敷或冷敷:敷在下背的區域效果好。5.定時解尿:待產過程中,2至4個小時要解一次尿,膀胱過脹也可能影響產程。6.拉梅茲呼吸法: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減少對疼痛的關注,幫助身體其他部位放鬆。7.聽音樂:可以轉移注意力的一種放鬆方式。8.家人支持:先生或家人的陪伴與心理支持是待產過程中,準媽媽們最需要的。當自己可以做的方法還是不能控制疼痛時,可以和醫師討論是否用藥物來輔助減輕疼痛。目前最常見的是硬脊膜外麻醉,也就是減痛分娩或無痛分娩,但不會達到真正的無痛,而是可以將疼痛減少7至8成。減痛分娩優點,包括減少產婦心理恐懼;產婦神智清醒,在閉氣用力指導下還是可以配合將胎兒生出;對胎兒或產程比較不會產生影響;較不會產生頭痛副作用。但也有可能的缺點,例如暫時性的發抖;低血壓、嘔吐;極少見的注射部位疼痛,或因感染、出血壓迫神經短期或長期的神經傷害等現象。
-
2021-07-14 該看哪科.婦產科
準爸爸的神隊友攻略!孕期的4種狀況&建議作法
懷孕時為了提供胎兒良好的發育環境,母體承受了兩倍的工作量,再加上荷爾蒙的影響,心情也變得多愁善感,準爸爸無法了解的懷孕心情,本期透過醫生與心理師的說明,讓準爸爸們也能因為理解而貼心照顧辛苦的孕媽咪。身體篇案例一:小青與建安雖然對於懷孕感到十分喜悅,但嚴重的孕吐、低血壓與容易疲累,讓小青感到十分辛苦,尤其當小青不舒服時,看到一如往昔只是在旁收看電視的建安,卻也讓小青感到莫名的煩躁與生氣,起伏的情緒讓建安感到疑惑而不解。醫生怎麼說懷孕時身體為了提供胎兒良好的生長環境,會藉由分泌荷爾蒙、重新分配血液流量與調整心血管功能來協調身體的運作,其中荷爾蒙的分泌是造成孕媽咪孕吐與情緒不穩的原因,而低血壓則是因為體內血管擴張阻力下降以幫助血液順利流動,子宮的血流也會增加到孕前的3.5倍,禾馨婦產科醫療總監林佳慧醫師表示,懷孕時,因為身體的工作量增加,孕媽咪容易感到疲累,加上荷爾蒙的影響讓心情較容易有所起伏,此時建議準爸爸要特別體諒孕媽咪,千萬不要跟著老婆一起生氣,造成不愉快的爭吵。準爸爸怎麼做當孕媽咪因為懷孕讓心情受到影響時,生活中原本的樂趣也可能因此打折扣,如:案例中,懷孕前,小青原本也許能與老公愉快的一同欣賞節目,但懷孕後因為身體的不適而失去了一些興致,卻看到老公絲毫沒受影響地欣賞節目,不免覺得有些不平衡,此時,若準爸爸能稍微放下遙控器,為孕媽咪準備一杯水或關心一下她的需求,相信能讓孕媽咪心情有所放鬆。林佳慧醫師提醒,懷孕的辛苦準爸爸也許不容易體會,但多點耐心與諒解,會讓孕媽咪感覺受到重視也比較願意忍耐不適。Tips分泌的荷爾蒙中,幫助胎盤形成與發展的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會因為濃度的不斷上升造成孕媽咪的孕吐,作用會在孕期前三個月最為明顯,之後會因身體的調適與濃度下降而讓症狀逐漸緩解;而懷孕末期的孕吐,常見原因為胃部脹氣,因此建議孕媽咪以少量多餐的方式來緩和症狀。 飲食篇案例二:妞妞好不容易度過了食欲不好的孕期前三個月,從第四個月開始便沒忌口的能吃就吃,沒想到最近的一次產檢,被醫生告誡要控制體重,讓她有時只能看著老公大吃大喝,她覺得因為懷孕的影響,先是初期沒食欲,現在後期又要忌口,讓對吃很講究的她心情不免感覺低落。醫生怎麼說懷孕時的飲食,除了初期為了增進食欲需選擇較清淡忌油膩的食物外,懷孕中後期控制體重其實具有許多好處,林佳慧醫生表示,體重若增加太快,身體的關節與肌肉的負荷增加,若平時孕媽咪沒有運動習慣、肌耐力不夠,會很容易感到腰痠背痛,另一方面健康的飲食與控制得宜的體重,除了可幫助順利生產、減少水腫狀況與減輕孕期不適外,對於降低妊娠毒血症與妊娠糖尿病的併發機率也有正面影響。準爸爸怎麼做當孕媽咪為了腹中寶貝認真忌口、挑選食物時,準爸爸若能貼心陪同,且儘量避免在老婆面前大啖她忌口的食物,如此除了較不容易引起孕媽咪的失落感外,也能讓孕媽咪感受準爸爸的共同參與。林佳慧醫生建議,孕期中,除了多攝取營養素多元的健康食物與纖維質高的食物外,應儘量避免油炸、油煎、勾芡類及其他不健康的零食,並且也應該避免吃消夜。而懷孕期間,準爸爸若能經常抽空陪伴孕媽咪散步或踏青,不但能幫助孕媽咪控制體重、減輕不適,老公的陪伴也能讓孕媽咪減少辛苦感、增進夫妻間的感情。Tips懷孕時除了荷爾蒙的變化容易造成孕媽咪心情不佳外,心理層面的影響其實也有交互相關,林佳慧醫生觀察,當孕媽咪心理壓力較大時,同時也會讓原本的身體不適感受更明顯,她以常見的狀況舉例:若在家中孕媽咪與婆婆的相處需要一些磨合時,準爸爸的居中協調會有很大幫助,此時準爸爸的行動不但能讓孕媽咪感受到支持,也能讓孕媽咪的心理負擔沒那麼大。心情篇案例三:小玲到了懷孕後期,肚子下方突然出現大片妊娠紋,她突然不太願意讓老公看到自己的孕肚,並且對於自己皮膚狀況變差感到煩惱,也私自擔心老公看待她的眼光會不會因此改變。醫生怎麼說孕期荷爾蒙的影響會讓身體有些連帶的改變,其中包括黑色素容易沉澱與油脂分泌較多造成青春痘的生成,而妊娠紋的發生則是因為皮膚過度緊繃,造成皮下組織斷裂所引起,林佳慧醫生指出,除了使用乳霜按摩,控制體重是最好避免妊娠紋的方法之一,但若已經生成,產後雖不會完全消失,但會逐漸淡化,無需過於擔心。(延伸閱讀:全職媽媽面對無止盡的疲勞轟炸,老公卻跟單身沒兩樣!當媽媽後才懂,努力停下眼淚很難)準爸爸怎麼做林佳慧醫生建議,懷孕時,孕媽咪常會擔心自己因此不再漂亮,此時準爸爸的支持十分重要,千萬要避免對老婆冷嘲熱諷,畢竟為了孕育彼此的心肝寶貝,孕媽咪身心都承受了許多辛苦,準爸爸言語或行動上的鼓勵與支持,可以讓老婆感覺安心與被受重視,建議準爸爸可以以溫暖的語言來讚美、感謝老婆,讓孕媽咪恢復自信心與好心情。 產檢篇案例四:老公因為工作忙碌,對方萍的產檢不但無法陪同,甚至不聞不問,讓方萍覺得小孩彷彿是自己一個人的,為了這件事,方萍常常與老公爭執,對老公的事不關己感到生氣。醫生怎麼說每個月定期產檢的重要性,在於醫生能夠透過問診與超音波檢查,來掌握孕媽咪與胎兒是否正常發展,十次的產檢中會包含衛教資訊與健保給付的特定檢查,站在醫院立場,會希望準爸爸能夠陪同了解孕媽咪每次的檢查結果,並一同了解衛教資訊,林佳慧醫生表示,準爸爸能透過陪同產檢的實際行動,尤其是超音波影像的掃瞄或是聽到強而有力的胎心音,更能一同感受到胎兒成長的喜悅,也更有實際參與感。另外,有些孕媽咪在懷孕過程中,並不一定能準確傳達讓家人或老公知道每次產檢的結果與檢查紀錄,但若生產時媽咪於產檯上有緊急狀況,而老公或家人一問三不知時,雖然醫護人員仍有辦法做後續處理,但現場狀況就會顯得比較緊張。準爸爸怎麼做一起關心胎兒每月的變化,是孕期中值得期待的事情,尤其是第一次懷孕的孕媽咪,總是會對陌生的懷胎經驗感到不安,或對胎兒是否平安感到擔憂,此時另一半的陪伴與撫慰會有效地減少孕媽咪的不安全感,雖然,準爸爸不一定每次都能陪同準媽媽去產檢,但若準爸爸能夠在每次產檢後關心老婆的狀況與檢查結果,不但能讓她感受共同分享的喜悅,也能藉由協助孕媽咪留意每月的注意事項,讓她感覺貼心與備受重視。Tips主動協助家事的分擔,也是準爸爸可以採取的貼心行動之一,中崙諮商中心臨床心理師呂信慧表示,懷孕時不宜久站、不宜提重物且忌勞累,準爸爸若能協助分擔家務事,不只讓老婆開心,更是幫助孕媽咪輕鬆度過孕期的方法之一。 透過理解來體貼孕媽咪懷孕帶來的不單是媽媽身體上的變化,更影響了整個家庭未來生活重心的改變,面對身體與生活的未知改變,孕媽咪心中的不安全感與不確定感會增加,此時準爸爸的支持與陪伴是穩定孕媽咪心情的重要關鍵,呂信慧心理師舉例:有些媽媽因為懷孕而面臨工作上的變動,在新生命即將誕生之時,財務或工作的變化,會讓孕媽咪容易對未來產生擔憂,準爸爸可以藉由傾聽、提供解決方案,與陪同老婆一同規畫未來,增進老婆的安全感。同時,呂信慧心理師也強調,夫妻之間的溝通十分重要,孕媽咪可以藉由溫和的表達方式來傳達自己的感受與期望,讓準爸爸知道能夠如何幫忙以減輕孕期不適與不安,而孕期中的辛苦,雖然準爸爸無法親身體會,但多點耐心來傾聽與理解老婆的感受,會讓老婆情緒較安定、家庭氣氛更和諧。Tips 呂信慧心理師建議,懷孕期間夫妻之間培養感情的方式仍儘可能地持續,如結婚紀念日或是彼此的生日皆能抽空安排個小約會,一同吃吃飯、逛逛街或出遊,也可以在準媽媽身體狀態可接受的情形下,彼此愛撫或維持適當的性生活,夫妻兩人感情越好,越能一同迎接新生命來臨的挑戰!※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