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3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搜尋
浴室
共找到
371
筆 文章
-
-
2021-10-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機師工會揮黃飄帶無聲求救 訴求居檢不派飛每月3喘息日
華航委內瑞拉籍機長在桃園家中猝死,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今天下午發動華航、長榮機組員多人在3家檢疫旅館,展開「黃飄帶」行動,揮舞黃飄帶向正在旅館居檢機組員加油,悼念該外籍機師猝死,表達無聲求救,高喊「居檢不派飛、我要喘息日」,工會向中央提出訴求,居檢期間不要再次派飛,避免機組員交互感染,每月有3天時間與家人培養感情的「喘息日」。機師工會的華航、長榮機組會員多人,兵分3路前往桃園3檢疫旅館外,拿出黃飄帶向旅館正在檢疫的機組員揮舞,高喊「居檢不派飛、我要喘息日」及「機組人員加油」口號,蘆竹某旅館的檢疫機組員拿出白色毛巾垂降、揮舞,現場一度出現一名開車在現場猛按喇叭揮桌巾,引起媒體好奇,另大園某家旅館檢疫機組員亦掛出「回家」黃飄帶呼應訴求。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理事長李信燕表示,上周一位華航外籍機師在家中浴室猝死,工會感到悲痛、遺憾,該機師生前在華航服務21年,與同仁相當友好,生前透露1年半以上執勤、連續派飛,身心俱疲,無法照顧家中年幼女,不幸猝逝,希望透過黃飄帶活動悼念這位機組員,發表機組員遭遇困境。機師工會訴求,希望居檢期間不要再次派飛,否則容易造成機組員交互感染,組員未經完整居檢,很容易與下一航班組員交互感染疑慮,另,希望每月班表安排有3天可以脫離派遣、執勤、居檢和自主健康管理過程,3天時間可以和家人培養感情。李信燕說,如果只是1、2個月組員還可承受,但疫情爆發前已超過1年半以上,「沒有盡頭讓我們感到非常無力又無奈」,現在有人意外猝死,希望相關主管機關好好思考,為機組員們解決目前困難,協助組員比較正常生活環境。她並說,據悉昨天又1位機組員不幸確診,側面了解該機組員也是連續配飛發生,因為居檢再派飛導致匡列組員比以往更多,若按工會主張居檢不派飛,匡列最多2、3人,現在要匡列11人,甚至以後會多好幾倍,應居檢不派飛讓機組員可以做完整居檢。李信燕以個人案例指出,曾有今天早上從加拿大回台,隔天晚上再飛出去執勤,班表上她1天的居檢時間都沒有,她並非個案,其實很多組員連在台灣1天居檢時間都沒有,有些人會2至3天居檢時間才派飛,人力不足,徵人培訓緩不濟急,還需要其他配套。
-
2021-10-15 養生.生活智慧王
城中城大火 消防員列「防災必知守則」:3習慣、4對策、5不要
高雄市鹽埕區府北路「城中城」大樓今(14)日凌晨發生火災,共計造成46人死亡,另有41人輕重傷。消息曝光後,引起各界再度關注用火安全指示及相關逃生知識,消防署也特地發文,傳遞民眾正確的火災預防須知。針對火災防災觀念,消防署透過臉書發文表示,民眾應謹記「3習慣、4對策、5不要」的口訣。其中,3習慣指的是平時應注意進行爐火烹調、電器使用與抽菸習慣,例如烹調時保持「人離火熄」、電氣使用不超過負載,以及妥善處理菸蒂;而4對策包含住家應事先裝置好火災警報器、滅火器、規劃好逃生路線,以及建構防火環境,如避免堆放可燃物、裝潢使用耐燃材料等。至於最後的5不要,則是在不幸遇到火災時,切記不要收拾財物、不要搭乘電梯、不要躲在浴室、不要忘記叫醒家人並通報119,以及不要延誤逃生時間;消防署強調,民眾應掌握上述住宅火災預防原則,才能在緊急事件發生時,保護自己和家人安全。此外,由於台灣仍有不少人家中安裝桶裝瓦斯,消防署日前也曾針對網路流傳的「使用濕毛巾覆蓋滅火」發文闢謠。消防署表示,瓦斯桶不慎著火時,最好的方式就是立即關閉開關,阻斷燃料供應就可達到滅火,或是盡可能將瓦斯桶移至戶外空曠處,若無法順利關閉,則應儘速疏散並報案。至於安裝瓦斯方面,消防署也提醒,換裝瓦斯桶最好由專業人員操作,並遵守3大步驟,一、關閉瓦斯桶開關及周圍火源;二、換裝完成後,務必確認是否已經接好、密合;三、可利用肥皂水塗抹在調整器接合的地方,如果有氣泡產生,可能即有外洩情形,應立即關閉避免釀災。
-
2021-10-09 養生.生活智慧王
東西收了又亂怎麼辦? 專家教收納3撇步!「左右腦思維不同」決定收納方式
「東西用完可不可以放回去?講了幾次都不聽!」這句熟悉的話語,可能出現在每個家庭,對於家中的主要整理者而言,整理完立刻又變雜亂,是生活中最無力的一塊。面對類似問題,居家整聊室創辦人鄭博元提出三大收納維持建議,不妨檢視一下,自己過去是否用錯方法,從現在開始正確調整吧!談到收納,除了中間的整理過程之外,事後的維持更重要,因為它攸關下次需要再次整理的時間點,假如每天無法維持好的使用習慣,幾天後就會重回凌亂狀態,但到底該如何維持呢?鄭博元解釋,其實家中所有的日常物品中,最常用的只有20%,剩下的80%較少使用,會造成凌亂的起源,就是常用的20%物品,因此,維持它們的整潔,就能大幅減低雜亂的狀況。維持整潔 針對個性用對方法想要收納後不破功,可參考以下三種方式:第一,定期順手整理:收納維持失敗常見的原因是,平時沒有隨手整理歸位,一旦懶散因子發酵,日積月累龐大的雜亂感,會讓人更無力、更不想整理。因此,平時東西用完,利用幾秒鐘順手歸位,即可達到預防性的凌亂。第二,區分收納空間:將同樣情境的東西,收納在同個空間,就不會造成東西找不到的狀況。例如,家中有多把剪刀,廚房用、生活用、剪髮用,應該收納在對應的空間,如廚房、客廳、浴室等,才不會出現要用時找不到,東西四散各處的狀況。第三,針對個性用對收納方法:其實,收納的維持跟性格特質有很大的關聯性,收納完總是使用不順手或一下就破功,可能是用了不適合的方法。鄭博元說,人可以大致區分為左腦人和右腦人,兩類型的人因為不同的慣用腦,所以思考模式也不同。左右腦思維不同 決定收納方式右腦人偏感性,擅長整體的觀察,適合看得見的開放型收納,可利用透明收納盒、大範圍地將物品分類;左腦人偏理性,擅長觀察細節,適合系統性的收納,可利用文字標籤把收納物品標示清楚。想知道自己是偏左腦或是右腦思考,可參考兩步驟,首先將十指緊扣握拳,右拇指在下為右腦、左拇指在下為左腦,此舉可判斷「尋找物品」(輸入)時的慣用腦。此外,可試著將雙手交叉環抱於胸前,左臂在上為右腦、右臂在上為左腦,可判斷「放回物品」(輸出)時的慣用腦。透過交叉比對,可得出結論是左左腦、右左腦、右右腦或左右腦,可協助判斷自己與家人適合的收納法,用對方法更有利維持整潔。
-
2021-10-06 該看哪科.皮膚
我的掉髮正常嗎?醫曝掉髮怎麼辦:3型態成因不同
日常生活常見掉髮的情況,許多人一覺醒來發現枕頭旁有頭髮,或是洗澡時發現排水孔有頭髮,便會相當緊張,懷疑是否正有落髮危機。另一方面,真的出現落髮危機的民眾,往往未必會積極處置,但常見會用各種偏方自行處理,可惜往往效果不彰。 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曾奕騰醫師提醒,民眾若出現落髮的情況,應盡早就醫檢查並治療,把握黃金治療期,以利恢復秀髮。 我的掉髮是正常的嗎? 曾奕騰醫師表示,毛囊的生命會有個週期,一般而言每人每日大約會掉落約100~150根頭髮以內,因此發現枕邊、浴室排水孔有頭髮不必太緊張,若懷疑自己有掉髮情況,可多留意細數掉落數量,但若數量過多就建議盡早就醫為佳。 掉髮盡早檢查別亂來,3型態成因、改善各不同! 曾奕騰醫師指出,落髮常見可分成型態型落髮、局部型落髮、休止期落髮三種,其中以型態型落髮最為常見。型態型落髮約占男性落髮原因9成,女性則至少5成,患者落髮有固定型態、進程的落髮,最常見如俗稱的「雄性禿」,一般會從髮際線左右兩側開始,其後是中間、頭頂,最後形成所謂的地中海落髮。女性的雄性禿有別於男性,常見從頭頂、中間開始稀疏,慢慢向外擴展。型態型落髮、雄性禿常會讓人誤解為雄性荷爾蒙過高或異常所引起,事實上最主要的影響因素為基因遺傳,使得毛囊對雄性荷爾蒙接受度高,進而容易萎縮、退化所致。 局部型落髮,常見明顯掉一塊頭髮、圓形禿、鬼剃頭等,這類型的原因也相較型態型落髮來得多,例如皮膚炎、感染、疾病、自體免疫疾病等。至於休止期落髮也算常見,其通常範圍較廣,不像前兩者有固定範圍,主要原因包括生活壓力、不當減重、營養不良、重大疾病、疾病治療等,常會發現患者普遍會有缺乏鋅的情況。 淋雨、戴帽子等行為會掉髮嗎? 許多民眾也會口耳相傳,生活中哪些事情可能造成掉髮,例如淋雨、太長戴帽子會容易掉頭髮,對此曾奕騰醫師表示雨即便是酸性,但要酸到讓人落髮還不至於。常常戴帽子則有可能因為悶熱引起毛囊炎,進而出現掉髮的情況,但並非直接關係。因此相較之下會建議多留意帽子通風及清洗,並注意日常其他的外在因素,像是近年來蓮蓬頭流行使用較強的水柱,就有可能造成拉扯、物理性外傷。 掉髮問題9成有救,把握黃金時間是關鍵! 在落髮的改善及治療方面,曾奕騰醫師表示,除了避免如前述營養不良、生活壓力等相關風險因子造成休止期落髮外,雄性禿等型態型落髮主要會以外用藥水及口服藥物為主。局部型落髮,如常見的圓禿,則以注射類固醇為主要第一線治療方式,後線則多以外用藥水進行治療。 曾奕騰醫師表示,大多數的落髮都救得回來,約占9成,最關鍵的就是時間,越早發現,毛囊的健康狀況越為穩定,治療效果自然也會越好。 不過落髮也會有救不回來的情況,多在於發現掉髮卻遲未進行正規治療或改善,甚至使用偏方。這些情形不僅可能錯過黃金治療時間,亦可能造成更多無法預期的後果。 曾奕騰醫師舉例,不少民眾遇到有落髮情況時,常會認為小事,會先以補充營養、或塗抹生薑水、按摩、生髮洗髮乳等方式常試自救,這些方法即便有用、即便不是偏方但效果皆有限,若為偏方則還需承擔可能的風險。以補充營養來說,掉髮的原因就未必是營養缺乏,醫師也曾遇過自行塗抹生薑水的患者,對該患者頭皮太過刺激,反而造成發炎,落髮更嚴重的情況。建議民眾若懷疑有落髮情形,盡早檢查為佳,找出真正的原因,以利對症治療。 《延伸閱讀》 .掉髮、白髮、無光澤怎麼吃?營養師指常見養髮食材,用吃的保養! .落髮、掉髮怎麼辦?皮膚科醫師教3招有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22 失智.長期照護
身心障礙失智者85%住在家 改善三大跌倒地雷區
台灣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的失智症者逐年增加,去年達到6.6萬人,其中85%居住在社區,且76.2%有外出習慣。家裡雖是長輩熟悉的環境,但高齡者每年至少跌倒一次的比率高達40%,建築師廖慧燕今天說,長輩常常在三區跌倒,包含浴室、客廳與臥房。事實上,利用記憶、嗅覺及視覺等感官線索,並融入提示標誌及簡易裝置,就能減少環境中的障礙,讓長輩住得更安全。國民健康署副署長賈淑麗說,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人口高達16.5%為老年人,約有388萬名長輩,推估有28萬的失智人口,80歲以上民眾,失智症盛行率13%,多數照護者都很期待家庭照護能有所改善。【延伸閱讀:失智症十大警訊】先前三級警戒社區據點,以及相關設施活動都關閉與暫停使用,失智者居家時間變長。雖說居家環境是失智患者熟悉的地方,但室內環境過於老舊,動線堆放雜物等,不友善的環境設置將暗藏危險,並增加居家意外事件的風險。因此,國健署今天提出5招,盼與民眾一起打造失智友善的家園。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說,首先是定位標誌,讓高齡或失智者能夠自行定位找尋其方向,且提供對應的提示標誌;其次為空間規劃,環境品質符合高齡或失智者需求,安全到達目的區域,搭配無障礙的空間及設施。羅素英指出,第三需要乾燥止滑,保持居家環境的地板乾燥或增貼止滑條,第四則是採光充足,室內採光宜充足,避免陰影或太強的光線;最後,標示日期時間懸掛時鐘及日曆。第1招-定位標誌:讓高齡或失智者能夠自行定位找尋其方向,且提供對應的提示標誌。第2招-空間規劃:住宅內的空間尺度及環境品質符合高齡或失智者之需求,安全到達目的區域,搭配無障礙的空間及設施,以利與家人或照顧者互動。第3招-乾燥止滑:保持居家環境的地板乾燥或增貼止滑條以免滑倒。第4招-採光充足:室內採光宜充足,避免陰影或太強的光線。第5招-日期時間:懸掛時鐘及日曆,提醒其正確的日期與時間。【延伸閱讀:失智安全居家環境宣導影片】針對失智症初、中期身體跟心靈狀況,以建築師觀點,廖慧燕說,目標是運用僅存的功能發揮最大的效益,減少照護者的工作。「防跌」是很重要的居家安全,廖慧燕指出,長者常見的跌倒包括滑倒、絆倒與跌落,針對防跌,適當照明、淨空動線與防滑地板,加上設置扶手非常重要。浴室是家中最常摔傷的地方,廖慧燕說,這時需注重防滑,地面應儘量保持乾燥、乾淨,且應採用具防滑性能的地面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避免使用小片防滑墊、地毯,任何會移動的墊子,都是增加摔傷風險。預防跌落,則是需在樓梯兩側、走道及馬桶等增設扶手。【延伸閱讀:推動失智友善社區工作手冊】失智者的照護,賈淑麗說,環境不只是無障礙還要友善,目標提升大眾對失智症正確認識及友善態度,消除歧視和偏見,讓失智症患者與其照護者均能得到支持及關懷,維持尊嚴、自主及平等的生活。
-
2021-09-19 新聞.長期照護
扛電視進部落 照服員帶長輩運動
「搬著電視到你家!」疫情期間社區關懷據點關閉,許多長輩無法外出活動,坐在家裡發呆,導致衰弱退化。嘉義阿里山上的照服員為了增加長輩活動量,把大螢幕電視扛到海拔約八百公尺高的原民部落,讓長輩透過鏡頭視訊運動,延緩肌力退化,也到長輩家中檢視居家安全。嘉義阿里山來吉文化健康站是阿里山最北邊的原民部落,服務範圍有五個鄰,主要服務廿一位長輩,大多都是鄒族原住民。照服員陳筱彤透露,文健站活動多樣化,除了帶長輩做健康操外,還有學習羅馬拼音、傳統手工藝等活動,也有延緩失能、心靈文化、健康促進等課程。陳筱彤表示,疫情尚未爆發前,據點與遠距醫療平台「WACARE」合作,讓長輩跟著做運動,老師可透過鏡頭看長輩姿勢是否正確。三級警戒後,長輩不敢去醫院,據點也無法上課,狀況明顯變差,雖然知道要運動,但真正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坐在家「給電視看」。當時據點暫停,為了讓長輩恢復運動習慣,陳筱彤與夥伴陳瑛、計畫負責人莊雅媊決定把電視搬到長輩家,包括喇叭、連接器材、超長延長線等,讓長輩在家中透過視訊一起運動。到長輩家中,也可順便評估環境是否有潛在危險,像是浴室有無防滑墊,門檻是不是太高、燈夠不夠亮等,避免長輩發生意外。陳筱彤表示,透過遠距醫療平台,除了衛教及運動課程,也提供個人諮詢,有位長輩胃食道逆流不舒服,護理師建議少吃醃漬香腸、睡前不要進食,直接在線上回答長輩問題。近期還找到一處公共涼亭,不僅有屋簷可擋風雨,旁邊也有善心民宿願意供電,讓長輩們可持續參與活動,維持健康身心。
-
2021-09-19 新聞.長期照護
疫情下的居服員/她扛電視上高山 帶著長輩運動不退化
「搬著電視到你家!」疫情期間社區關懷據點連帶關閉,許多長輩無法外出活動,坐在家裡發呆成常態。位居嘉義阿里山上的據點照服員,為了增加長輩活動量,不僅搬著電視大螢幕到長輩家,連線遠距平台線上課程,讓長輩透過鏡頭與老師視訊做運動,除了延緩長輩肌力退化,也可到長輩家中檢視居家安全。嘉義阿里山來吉文化健康站是阿里山最北邊的原民部落,海拔約800公尺,服務範圍有5個鄰,服務對象包括健康或亞健康的55歲以上原住民、或未滿55歲持有身心障礙者,主要服務21位長輩,大多都是鄒族原住民。照服員陳筱彤透露,文健站活動多樣化,除了帶長輩做健康操,有製作小米酒、學羅馬拼音、傳統手工藝等活動,也有延緩失能、心靈文化、健康促進等課程。陳筱彤表示,疫情未爆發前,據點與遠距醫療平台「WACARE」合作,讓長輩跟著做運動,吸收衛教知識等,老師也可透過鏡頭,看長輩的運動姿勢是否正確,若長輩曾開過刀,也可調整別的姿勢替代。但三級警戒後,長輩不敢去醫院,據點也無法上課,精神狀況明顯變差,雖然知道要運動,但真正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都在家「給電視看」。當時據點尚未開放,又讓長輩恢復運動習慣,陳筱彤與夥伴陳瑛、計劃負責人莊雅媊決定把電視螢幕「搬到長輩家」,包括喇叭、連接器材、超長延長線等,讓長輩在家中與老師一起做運動。她表示,當時到各長輩家裡,也順便評估環境是否有潛在危險,像是浴室有無防滑墊,避免跌倒,或是門檻過高、燈不夠明亮等,避免長輩視力退化發生意外。陳筱彤表示,透過遠距醫療平台服務,除了衛教及運動課程,也提供個人諮詢,像是有位長輩胃食道逆流不舒服,護理師給予建議,像是少吃醃漬香腸、睡前不要進食等,線上直接回答長輩的問題。近期也找到一處公共涼亭,不僅有屋簷可擋風雨、也不用擔心密閉空間,旁邊也有善心民宿願意供電,讓長輩們可以持續參與活動,維持健康身心。
-
2021-09-18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不想浴室長霉,為何用「冷水」比電風扇好?跟譚敦慈學:讓浴室不長霉的「5大訣竅」
台灣天氣炎熱潮濕、容易有黴菌產生,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尤其家中最潮濕「浴廁」,清潔起來更是苦惱。民眾最信賴的安心指標譚敦慈老師,分享自家浴室的清掃、收納原則,教大家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保持乾淨清爽,告別黴菌大本營!Point 浴廁清潔重點在保持乾燥!浴廁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潮濕長霉,霉菌若從浴廁飛到家中,就會危害健康。① 濕毛巾勿掛浴室使用過的毛巾不要掛在浴室裡,否則容易發霉,當毛巾摸起來感覺黏黏滑滑,表示已滋生大量細菌,如果長出黑色斑點,代表已經發霉了,就要丟棄。② 使用完以冷水沖洗並刮淨洗完澡後濕度及溫度都較高,對霉菌是很好的生長環境。建議最後一個洗澡的人,用冷水沖洗浴室牆壁及地板降溫,再用刮刀把水刮淨。③ 除濕浴室使用完畢後,應打開抽風機來保持乾燥,如果沒有抽風機,建議一至二天使用一次除濕機。除濕時,記得把馬桶蓋蓋上,以免影響除濕效果。有人會用電風扇吹,其實是把濕氣往其他地方吹。Tips 可在浴廁準備一條乾抺布,順手將噴濕的地方擦乾。④ 漂白水除霉長霉的地方,除了可用市售的除霉噴劑之外,還可用漂白水來去除霉菌。可將廚房紙巾蓋在發霉處,噴漂白水靜置一晚後洗淨即可。⑤ 沖馬桶蓋蓋子建議如廁後,應蓋上馬桶蓋再沖水,否則臭味及細菌亦沾染掛在浴室的毛巾及牙刷。此外,若遇停水,應先蓋起馬桶蓋,再將水倒入水箱,再沖水。Tip 我們家每天清洗馬桶,或用酒精噴灑擦拭馬桶蓋來消毒殺菌。⑥ 避免用品長菌●牙刷架應有瀝水孔 使用後的牙刷很潮濕,不小心就會長霉。建議刷完牙後,先把牙刷甩乾再放牙刷架。牙刷架應有瀝水孔,底部勿積水,才能避免藏汙納垢及發霉,家中牙刷也不要放在同一個杯子,最好分開放,才不會碰觸傳染疾病, 牙膏也不要共用為佳。●瓶罐不落地瓶瓶罐罐直接堆在地上易累積水漬而長霉,建議放在架高的置物架上。●肥皂盒架高利於瀝乾軟爛的肥皂易滋生細菌,一定要把肥皂盒架高,滴水瀝乾才行。我通常會把肥皂切成小塊分次用,每塊大約一至二週左右用完,降低細菌滋生的可能性。或是可用磁吸式皂架,讓肥皂懸空的設計,讓其保持乾燥,細菌不滋生。Tips 或是可以將肥皂放進網袋裡,使用後掛在通風處晾乾。●補充洗手乳前徹底清洗、晾乾洗手乳用完更換補充包時,常因瓶子沒有保持乾淨而滋生細菌。建議每次用完後先將瓶子洗淨、擦乾,最好再用75%酒精涮一涮,晾乾後再倒入補充液。⑦排水管定期清蚊蟲會隨著廁所裡的排水孔飛到家裡,同樣的,其它住戶產生的細菌也會順著排水孔跑進家中,造成病菌傳播,嚴重時會造成群聚感染。想要常保浴廁衛生,建議使用下列方式:●排水管倒水排水管裡有「存水彎」,能夠達到「水封」的作用,可防止蚊蟲、臭氣及細菌入侵。建議每天可以往排水管倒1~2杯水,確保水封功能常。●密封若家中有很久沒使用的衛浴,建議將排水口密封起來。現在市面上有販售排水孔密封裝置,只要塞進管道中,就可以達到防蟲防臭及防病菌的作用。 ⑧水槽可用科技海綿浴室水槽的水垢、黴斑,使用後可用三聚氰胺的科技海綿擦拭,好用又環保。Tips 大家都在意臭味,但香味更可怕! 我家沐浴精的用量很少,主要想避免接觸其中可能的定香劑。選擇沐浴用品時,盡量選擇香味不要太濃、太持久的。浴廁定期清潔☑ 清理排水孔上積垢,若有卡毛髮須清除乾淨。☑ 定期用保養型清潔劑清洗排水孔,以保暢通。若未常清理,已稍微堵住,請用強效疏通劑。因強效清潔劑都是強酸或強鹼,使用時一定要戴手套、護目鏡,穿長袖,避免噴到臉及眼睛。☑ 使用強效疏通劑通常需等待一段時間讓髒汙溶解,請將廁所窗戶打開,通往室內的門關閉,避免嗆鼻氣味跑到家中。Tip 若排水系統下面是塑膠軟管,不能使用具腐蝕性的強鹼清潔劑!否則易破裂。☑ 選台灣大廠生產、標示完整,並且有檢驗合格證明的清潔劑。此外,香味太持久的清潔劑,也不建議購買。而現在很多網路賣清潔劑看似很強效,但沒有完整標示,或簡體字標示不清楚的清潔劑不要任意使用。☑ 浴室清潔重點在於去除皂垢(碳酸鎂、碳酸鈣),使用酸性清潔劑才能溶解。建議髒汙處用檸檬酸先敷著過夜,再將汙垢刷除。書籍介紹譚敦慈的安心生活全圖典作者:譚敦慈出版社:三采出版日期:2021/07/16作者簡介譚敦慈:長庚毒物實驗室(兼任)護理師伴隨夫婿林杰樑醫師投入毒物研究數十年,擅長以生活、無負擔方式,跟大眾分享正確飲食觀,認為食安一定要能輕鬆地落實在生活中,成了眾多家庭主婦、職業婦女及重視食品安全者最信任的安心指標。從安心食岀發,這次她不只談飲食,而是生活的全面,從食安、衣安、住安切入,和民眾一起安心過生活。延伸閱讀: 打完AZ怕有副作用,「第2、4、30天」要留意!家醫科醫師:施打後第●天是血栓觀察期
-
2021-08-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高端後死亡首案 新北市府:是否有關疫苗待釐清
今(24)日為高端疫苗施打第二日,一名居住在新北市蘆洲的39歲彭姓男子昨(23)日接種高端疫苗後,今日上午被發現在浴室昏迷,送醫後宣告不治。新北市衛生局今日晚間回應,死因是否與高端疫苗有關尚待釐清,後續由中央「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審議認定。新北市衛生局疾管科長黃冠傑表示,39歲男性無身患慢性病,接種當天無特別症狀,8/24中午遭發現無呼吸心跳,緊急送醫搶救不治。黃冠傑說,對於接獲疫苗施打後的不良事件通報,或民眾有疑義通報,新北市衛生局都會將相關資料上傳疾管署通報系統,至於個案死亡原因是否與疫苗有關尚待釐清,由中央「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審議認定。
-
2021-08-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北39歲男打高端隔日亡 院方:曾驗出2次禁藥反應
國產高端疫苗昨日開放接種,指揮中心公布,約有16萬7千多人實際施打高端。不過今日傳出2名接種後死亡案例,除了一名馬來西亞籍、居住桃園市中壢區的56歲陸姓作家,新北市蘆洲區也有一名39歲彭姓男子,昨天接種高端疫苗後,今天被父親發現昏倒在浴室,送往新光醫院急救後仍不治。由於該男是當地警方列管的毒品人口,新光醫院也證實,該男過去曾驗出2次用藥反應。新光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張志華表示,該名39歲彭姓男子今日中午12點7分送到醫院,當時已呈現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到院已無生命跡象明顯死亡,經急救無效宣告死亡,抽血指數觀察男子已死亡一段時間。張志華說明,過去彭男有一次路倒,由警方協助就醫,經過醫院檢驗發現禁藥反應,病患也坦承有用藥,於此之前病患已於新光醫院就醫5次,有4次因暈倒送新光醫院急診,其中2次驗出禁藥陽性反應。雖個案多次於新光就醫,但並非於新光施打疫苗,院方依疑似疫苗不良事件通報主管機關。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截至今日下午5點16分前,高端疫苗接種不良反應死亡事件僅有1例通報,為居住桃園市個案,至於新北這名個案,尚未接獲新北市衛生局通報,由於個案身體狀況特殊,詳細情況會再跟新北市衛生局釐清。
-
2021-08-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北39歲男子昨打高端疫苗 今早昏倒浴室猝死
新北市今天也傳出1個疑似施打高端疫苗之後猝死案例,蘆洲區信義路有1名39歲彭姓男子,昨天接種高端疫苗之後返家,今天上午11時許昏倒在浴室被父親發現,送醫急救仍宣告不治。由於彭男有吸毒記錄,死因是否與毒品或疫苗接種有關,尚待調查釐清。據了解,彭姓男子昨天接種疫苗返家之後,並未表達身體有任何不適的情形,且今天上午8時許還在家裡走動,沒有異狀,未料到了11時許,他的父親準備上廁所時,意外看見彭男倒臥浴廁地板叫不醒,檢查發現已無呼吸,連忙報案求救,救護車將他送往北市新光醫院急救仍宣告不治。由於彭男是當地警方列管的毒品人口,過去曾有多次因為吸毒昏倒送醫的記錄,他的猝死是否與毒品或疫苗有關,仍待釐清,警方已經報請地檢署相驗。
-
2021-08-24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9旬翁肋骨骨折飽受折磨 醫師這一招固定助復原
94歲廖姓老翁浴室滑倒,緊急送台中慈濟醫院急診,醫師發現老翁左側背後肋骨有4處斷裂,如果採用保守療法,病人會因為持續疼痛,生活品質低落。家屬討論後決定施行肋骨骨板手術固定,順利解除老翁疼痛,住院一周後出院,恢復正常生活。台中慈濟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吳政元表示,高齡長輩常見因跌倒造成肋骨骨折,由於肋骨會自行癒合,多半採用保守療法,以止痛方式等待肋骨癒合。不過,因為肋骨旁伴有神經,肋骨骨折相當疼痛,有時服用止痛藥未必緩解疼痛。吳政元臨床常見長輩因移動、咳嗽等,造成骨折處移動,刺激神經而劇烈疼痛,因而不敢動、不敢咳,導致痰液累積肺部,造成肺炎,甚至呼吸衰竭必須住院插管使用呼吸器治療。他指出,也有好不容易肋骨癒合,卻因癒合位置不佳導致慢性疼痛,生活品質不佳,長輩肋骨骨折,幾乎是「漫長的折磨」。廖姓老翁狀況特別嚴重,肋骨已經斷裂、錯位及碎片存留,且位置在背部,即使住院躺床都很不舒服,止痛藥亦無法改善。麻醉科評估後,認為老先生身體狀況可接受麻醉與手術,家屬討論後採用肋骨專用鈦合金骨板固定手術,固定肋骨骨折部位。手術後,老先生肋骨骨折症狀減輕許多,也不會因疼痛不敢咳嗽或下床。住院一周,影像檢查確認老先生肋骨恢復不錯,即出院返家。吳政元表示,肋骨骨折常令人疼痛難忍,若骨折部位碎裂、移位,也常會合併氣胸、血胸等問題;而多根肋骨骨折造成「連枷胸」的病人常因胸廓不穩定,會出現呼吸困難、缺氧、呼吸衰竭等症狀,需要置入氣管內管,即俗稱的插管,並在加護病房長期使用呼吸器治療;若採用肋骨骨折固定手術,也可以同步用胸腔內視鏡處理氣、血胸問題,不但可大幅降低病人疼痛及相關肺炎、呼吸衰竭等併發症,也可及早脫離呼吸器提早下床活動,縮短住院天數,早日恢復健康。吳政元提醒,老人在浴室滑倒很常見,且很容易造成肋骨骨折,甚至因嚴重併發症導致死亡,建議有長輩的家庭可以尋求長照專門機構協助改裝浴室,維護長輩安全,避免意外發生。
-
2021-08-09 養生.運動天地
肌力訓練到底該怎麼做?教練教你掌握4大動作模式
肌肉、肌力存在的根本原因,即是拿來支持我們完成生活中各項動作,讓我們可以「好好生活」。在上一篇文章當中,我們提到肌力訓練的兩大必備元素之一「多元的動作模式」,而這些多元的動作練習,都希望最終都能被好好應用到生活當中,我們稱此為訓練的「功能性」,即代表能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的能力。訓練的目的,在於維持日常行動的能力仔細觀察,我們每天一睜開眼睛,生活中所有的行為都是由動作構成。回顧一下你早上起床的生活片段,從床上翻身起來,會經過將自己身體從床上「推」起來的動作。走到盥洗的浴室時,會有「單腳要支撐身體、輪流跨步向前」的走路動作。從馬桶上站起來,就是雙腳從「蹲坐再到站起」的動作(有好多前天練習完深蹲,結果隔天蹲馬桶都有點痛苦的人們可以作證)。能拉開家裡的厚重大門,代表完成了一個「拉」的動作。這些都是我們平常不足掛齒的動作,但對於已經有肌少症現象,肌力已經很弱的我阿公來說,卻是重重任務。每到阿公生日,爸爸會載全家去他最愛的「喫茶趣」餐廳一起吃飯。當爸爸載我們到目的地,看著阿公,拄著拐杖從車子後座中緩慢下車,再到坐定在飯桌前,其實是一件驚心動魄,對全部人來說都要小心翼翼的過程。下車,是任務一。阿公要從後座中坐低的位置,一腳先踏出車門外,再到雙腳站直在車外的姿勢。我看著他會先伸出拐杖的一端,立足地面,幫助等會兒能將自己的身體撐出車門外。但若身體力氣不夠,總很怕他會再次跌坐回後座當中。踏上店門口的五個台階,是任務二。下車後,我們小心盯著阿公每一步伐是否能單腳踩穩,踏上台階,再將自己的身體往上登高一階,再一階,最後來到店門口。拉開店門,是任務三。阿公的手扶上門把,有時我會覺得,時間是否有暫停一秒?門的重量,好像跟他的力氣在拔河。最後,阿公獲勝,拉開門,我們後來能在餐桌上好好吃一頓他的生日大餐。阿公失去的,其實不是肌肉量,也不是足夠的肌力,他真正失去的,是好好完成各項「動作」的能力。這就是訓練的「功能性」意義。利用訓練來增長肌力,其實也只是一種手段。我們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讓你在日常生活中,能把所有動作做得更好、更有力,訓練最重要的意義莫過於如此。四大功能性動作模式肌肉從來就不會單獨工作。每個動作的產生都需要許多肌肉分工合作,互相協調才能完成,只要在多元的動作模式之下,逐漸增加負荷,就能全方位地刺激肌肉,帶來良好訓練效果。因此,若我們能從「功能性」出發,以「練習各項動作模式」的角度看待訓練,而非採用「局部肌肉鍛鍊」的思維,才能給我們最正確、有效的肌力訓練成果。本書的肌力訓練計畫,皆是由動作模式所構成,分類為四大類:→以下半身來說,歸類成「雙腳蹲站」、「單腳」這兩大類型。→以上半身來說,則可區分為「推」、「拉」這兩大類型。接下來,我們會針對四大類動作模式來做介紹,並告訴你每一種動作模式,對身體所帶來的意義。一、雙腳蹲站深蹲就是一個最經典的「雙腳蹲站」(Bend-and-lift)訓練動作。這個形式最簡單的日常生活應用,就是從椅子、低的馬桶上站起來,若能正確練習此動作模式,將學會如何運用臀肌、大腿肌群來完成動作,進而能減輕膝蓋的負擔。除此之外,這個動作模式更具功能性的運用,包含了蹲下「將地板重物提起來」的動作元素。舉凡在辦公室要幫忙抬起飲水機的大桶飲用水,或把一箱重物從地板上抬起,都會需要經過此動作模式,若能良好掌握,則可以正確從低處拿起重物,減少因為發力錯誤而閃到腰、甚至椎間盤突出的狀況。二、單腳動作單腳動作(Single leg)其實是日常生活裡更容易出現的下半身動作模式,更具有功能性,但卻是大部分人最容易忽略的訓練形式。舉例來說,「弓箭步」就是其中一個經典的單腳訓練動作,應用之處非常廣。從最簡單形式的走路,再到爬樓梯、登山,我們都會經過單腳撐地,身體轉換重心,不停輪流跨步前進的過程。就連跑步、騎單車等有氧運動,也是單腳輪流發力。而且對於有肌少症風險的長輩來說,單腳動作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相較於雙腳蹲站,單腳的動作牽涉到「不對稱」的站立姿勢,更需要身體的平衡與穩定。許多年長者多加鍛鍊後,就發現,單腳站立穿褲子再也不是難事了!因此,也務必在自己的訓練中,加入大量的單腳動作元素,才是完整的下半身鍛鍊。三、推許多人會反應自己的上半身力量偏弱,尤以女性族群為主。確實,下半身需要支撐身體的整體重量,相比起來,上半身的確負重較少,也因此力量較弱。但若全身要均衡發展,上半身的動作模式便不可或缺。而「推」(Push)的動作,就是重要的上半身動作模式之一。最經典的訓練動作即是「伏地挺身」,主要訓練到的肌群是胸肌及手臂肌群,也會有人把這項「推」的訓練,定義為「胸肌」的鍛鍊。舉凡推門、將身體從床上推坐起來,甚至將重重的行李箱放到高處,也是往上「推」的動作模式應用。新聞上不乏聽到跌到在地後,無法自己再站起來的長輩,除了顯示下肢肌力不足,其實還缺乏了將自己的身體撐地,再推起的上半身力量。四、拉有「推」,就會有反向的「拉」(Pull),這是上半身訓練的另一項經典動作模式。男性當兵時的「拉單槓」(也就是引體向上)就是經典的「拉」動作模式,要將自己的體重,拉到超過單槓。主要訓練到的肌群是背肌,因此,也可以把此訓練定義為「背肌」的鍛鍊。在生活中,從拉門,到將一個很重的袋子從地上提起來,其實都有牽涉到拉的力氣。在專項運動中,舉凡攀岩、拔河等都有大量拉的動作,且因為是背肌的訓練,各種跟揮拍擊球相關的運動,也需要好好鍛鍊此動作模式。若能將「拉」的動作模式練習好,也能改善駝背等不良姿勢,並且避免身體經常性聳肩的壞習慣,改善肩部容易緊繃的情形。以四大模式進行的訓練,益處多多以「練好各種動作」的概念出發,即使是較年輕、抗老迫切度還不高的族群,就算帶著不同的目標而想要嘗試肌力訓練,也都能為我們帶來最好效果。優點一:能最好地幫你打造體態許多年輕族群,經常是因為體態開始有點「走樣」而開始想要積極鍛鍊,身材確實是許多人的明確動力。(老實說,這也是我剛開始進行肌力訓練的原因啊!)「如何練翹臀」、「如何將胸膛變得厚實」、「如何雕塑手臂曲線」都是大家經常關注的重點,但只要專注於訓練好各項動作模式,自然可以達成你想要的體態雕塑效果。舉例來說,如果勤練「雙腳」、「單腳」等下肢的訓練動作,長久鍛鍊下來,自然能加強臀腿的線條,不會有屁股太扁塌、大腿內側鬆弛的感覺。而男性族群更常在意是否有壯碩、厚挺的上半身體態,但只要多加練習上肢的各種「推」、「拉」動作,並且訓練出越來越大的力量,肌肉量自然增加,能像衣架子般撐起襯衫、T 恤。在開始訓練以來,我未曾想過要特別加強何處的線條,我只著眼於想將動作做得更好,甚至是重量表現能有所突破,而這樣鍛鍊下來,我也確實達成了自己理想的體態。因此,不需在意怎麼強化個別肌群,只要利用訓練各項「動作模式」的角度出發,你想要的體態,就會是你辛苦鍛鍊的贈禮。優點二:協助傷後的身體復原受傷後所喪失的身體能力,其實就是良好做出各種動作的能力。若你曾不幸受傷過,希望復原到身體能力無恙的族群,若只著眼於單一局部肌肉的鍛鍊,或只用單一的動作練習,也不一定保證身體能良好復原,因此務必要從相關的動作模式上去思考。如果你是經常爬山但受膝蓋痛所苦的族群,僅只是坐在椅子上,抬抬小腿刺激大腿前側的肌群很可能不夠。多練習單腳的動作形式,了解如何在動作中減低膝蓋的負擔,並且正確利用臀部、大腿幫助發力,才能真的讓你免受膝傷所苦。如果你曾經五十肩,只是練習手指頭往上爬牆,強迫自己手往上抬舉可能還不夠,所有跟肩關節活動有關的動作你都該練習,舉凡上半身的推、拉,都會有牽涉到肩關節的活動,多多練習並改善動作品質,才是對症下藥的解方。優點三:能精進其他運動的表現絕大多數的運動員,都會在特定技巧的專項訓練之外,加入肌力訓練,不是著重在哪一個肌群能夠被練大,而是著重在相關的動作模式做不做得好。因此,把各項動作模式練好,就是在幫你的身體打下扎實基礎,能帶給你其他各式運動的良好表現!舉凡各項球類運動、長跑、登山等,甚至是瑜伽,都可以從注重功能性的肌力訓練當從中獲得益處。即使你不是刻意訓練某項運動的相關動作模式,它也會在無形間,帶給你全面性的進步。我曾有學生說她在衝浪時,面對大浪要不停快速滑水的能力變強了,從衝浪板上將自己推起,並站在板上的力量變得更穩。曾有學生說網球變厲害了,揮拍擊球更強而有力。就連我自己,在多年的肌力訓練之後,當我重拾當年跳舞的興趣,也覺得身體素質較當年要好上許多。你發現了嗎?肌力訓練雖然在講求延緩肌力流失、增加肌肉量,但我們並不著眼於各種「肌肉」,例如臀肌、背肌、胸肌,反而是著眼於「動作模式」,包含雙腳蹲站、單腳動作、推、拉。以「動作」來看待肌力訓練是一種整體性的思維,只看「肌肉」如何增大卻是一種局部性的思維。因此,從功能性的動作模式出發,能給你更正確、有效的肌力訓練!※ 本文摘自《珍珍教練的40+50+60+增肌慢老重訓課》。《珍珍教練的40+50+60+增肌慢老重訓課》作者:珍珍教練(施怡如)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1/04/29《珍珍教練的40+50+60+增肌慢老重訓課》書封。圖/采實文化提供
-
2021-08-07 養生.運動天地
戴資穎奧運奪銀後盾,來自全家人力量!刺青爸爸的一句話,比賽沮喪時一舉起左手就能打氣
培養一個戴資穎,需要全家人的力量!爸爸、媽媽、姐姐都是她在奧運場上衝鋒陷陣的後盾。8月1日東京奧運金牌戰,經歷一番激烈奮戰,戴資穎獲得銀牌,創下史上羽球女單最好的成績。戴資穎練球的辛苦,一路上都有家人陪伴回顧戴資穎的羽球人生,旁人看到的多是贏球與風光,她18歲就拿到2012年日本公開賽的冠軍,22歲就成為台灣首位世界球后,大家稱她是「天才少女」,她自己從不這麼認為,因為她在羽球路上付出的努力與淚水,沒有少過。從小就展現羽球天賦,爸爸戴楠凱為了給女兒學習羽球最好的環境,國小4年內就換了3所國小,從學區內的小學,轉到有羽球社團的國小,再換到有羽球校隊的學校。全家人假日的休閒活動,就是到全台灣的羽球場館觀摩、練習,戴資穎笑說:「人家放假是全家出遊,我們家是去球館觀光。」因為爸爸認為,整個家庭一起出動,學習更沒壓力,也更快樂。姊姊戴靖潔大她2歲,現在也是羽球運動員、教練,更在奧運期間擔任愛爾達體育台球評,在戴資穎的羽球成長過程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國、高中時成為她越級打球的對象。她說,爸爸希望透過這樣越級競賽的方式,讓她嘗到輸球的滋味,也讓她很早知道,「我不可能當永遠的世界球后。比賽有贏有輸,沒有永遠的贏家和輸家。」媽媽不敢看女兒練球,心疼!她練球過程的辛苦,父母都看在眼裡。媽媽胡蓉曾說,從小到大,她只看過女兒練球一次,那一次她看到教練不間斷地發球,女兒的兩腳已經幾乎跑不動了,還是得接球,她看完非常不忍,恨不得下場替她跑。「自此之後,再也不敢看女兒練球了。」此外,戴資穎小時候有異位性皮膚炎,每當出國比賽時,爸媽總是在行李裡準備好棉被、枕頭等物品,只為了讓她好好睡覺休息,再去比賽。爸爸更擔任起類似經紀人的工作,讓她無後顧之憂。戴資穎表示,家庭是她永遠的後盾,「戴家一直以來的精神,無論孩子選擇了什麼,家長能做的就是陪伴、支持,不管最後成功或失敗,家永遠在這裡。」整個家庭的力量,幫助她一路過關斬將,走進世界職業羽球賽,在奧運場上奪下獎牌。沮喪總想起爸爸的話,刺青在左手時時為自己打氣家人的鼓勵,也是戴資穎度過難關時的力量。有一回,她在國外比賽,情緒陷入低潮,忍不住在浴室中掉眼淚,她說:「在洗澡水中參雜著淚水一起落掉...(那時候給自己的壓力很大),忘記哭過幾次(沒錯,我也會哭),我堅強,但也是會適時的發洩一下情緒。」這時,她想起爸爸從小到大告訴她的一句話,「無論如何都要相信自己!」她靈機一動,決定在自己左手腕上,刺上爸爸的生肖和手寫字,她說:「在我比賽過程舉起左手為自己打氣時,都能夠充滿力量。」家,是戴資穎衝鋒陷陣的後盾,也是她沮喪時慰藉的力量,讓她不管面臨贏球、輸球都能處之泰然,也更有勇氣面對更大的挑戰。※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1-08-03 名人.優照護
優照護/關懷長輩 居家這些地方你注意沒?
長輩年紀大了,出門的機會雖然也少了,但居家環境中仍潛藏危機,尤其是長輩若不慎跌倒,後果往往比一般人想像得嚴重。居家該怎麼注意安全?不妨從下面這些地方開始重視:一、大門1.門口若有地毯,應固定或有防滑措施。2.照明充足,有感應式開關更理想。3.門把避免採用喇叭鎖,把手型較為理想。4.換鞋處應放置矮椅。5.若無法避免門檻,應盡量降低高度。二、客廳1.家具擺設盡量簡單,減少阻礙物品,動線清楚明確。2.避免使用長毛或絨毛地毯,可能卡住柺杖,地磚則須採用防滑材質。3.有高低落差的和室宜避免。4.桌椅腳應有防滑或有助穩定的設置,椅子需要配合長輩的使用高度,並具備扶手,勿採用有滾輪的椅子。5.電線、延長線最好固定在非行走的區域。三、臥室1.床的高度應配合長輩的起身,床延可加裝護欄。2.床邊桌上應有電話、桌燈(或手電筒)、呼叫鈴,水杯,以易於長輩取用。3.衣櫥高度盡量讓長輩能直接取放,不須踮腳或墊椅子才能拿到。4.燈光要充足,尤其是通往浴室廁所的通道,並且另加裝扶手。四、浴室1.浴缸旁、馬桶邊加裝扶手。2.除了地板要有防滑措施,浴缸內也應具備,浴缸高度最好低於膝蓋。3.熱水器不可設於浴室內。4.浴室門口宜加寬,以利長輩使用助行器出入。5.坐式馬桶座椅宜墊高。6.宜採用上下開關的沐浴水龍頭。五、廚房1.地面需防滑。2.若有使用輪椅的長輩,流理台高度約79cm較適宜,底下是空的以利置膝處。3.櫥櫃高度應讓長輩站立即可取放,不須踮腳。4.具備消防或煙霧感測裝置。5.煮水壺應有鳴笛設計。此外,若是失智的長輩,在居家中還需要注意以下的幾點:一、安裝窗簾減少過量的光線,以避免影響睡眠,窗簾的顏色或圖案盡量簡單。二、放置親友的照片,提供記憶刺激。三、地板、牆壁、門的顏色採用對比色較佳。四、使用開放式櫥櫃,可直接看到內部物品。五、放置月曆、較大時鐘,可提醒長輩時間。六、廚房刀具應置於有鎖的櫥櫃內。長輩因為身體機能逐漸退化,不僅視力、聽力減弱,肌力、反應也不如從前,家中是他們活動最長時間的地方,唯有處處用心,才能讓他們住得舒適又安全。(本文獲「《優照護》」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8-02 養生.生活智慧王
疫情下不敢去美容院,也能自己在家剪髮!髮型師傳授:男女都適用的3個不失敗技巧
編譯:COVID-19疫情下,減少外出在家最安心,但久久沒上美容院,髮型逐漸開始「走鐘」怎麼辦?其實在家自己剪頭髮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只要掌握重點技巧,靠自己DIY就能剪出想要的瀏海和造型,不出門也能輕鬆整理儀容。想要嘗試自己剪頭髮又害怕失手剪壞?髮型師指出,很多人其實是因為沒有準備適合的工具、加上錯誤的手法,才導致剪不好。以下是在自己剪頭髮之前的準備和注意事項:1. 剪髮用具:最好能準備美髮專用剪刀若使用一般家中的文具用剪刀,可能會因為不夠銳利,造成剪過的頭髮切面不整齊而呈現鋸齒狀、甚至造成頭髮分岔。若可以的話,剪髮最好是準備專用的美髮剪刀,若實在沒有,小型的美容用剪刀、修眉剪刀也可以代替,可以避免因為一次手滑剪掉太多髮量。另外,還需要準備能夠固定頭髮的長型鴨嘴夾、可以順整髮流的扁齒梳,可以準備表面光滑的塑膠布或是斗篷圍在胸前,用於盛接剪下的頭髮。2. 剪髮姿勢:切忌低頭彎腰剪髮,鏡子不可低於視線很多人為了要看清楚一些,或是站在浴室前的鏡子前,會低著頭、身體往前傾剪頭髮,但這其實是錯誤姿勢!因為低頭容易造成視覺角度上的誤差,等到抬起頭來一看,往往就發現剪得太短。造型師建議,剪頭髮時鏡子最好是放在比視線高的地方,以平視角度剪髮,比較不容易產生誤差。3. 在完全乾燥狀態下剪髮如果在頭髮濕濕的狀態下剪頭髮,等到頭髮乾了恢復原本的線條之後,可能會讓剪好的型跑掉,或是剪得太多。在剪頭髮的時候,也不要太用力拉直,盡量在頭髮在最自然的狀態下,或是依平常習慣稍作吹整後再進行修剪。5個步驟 輕鬆完成瀏海造型 考量到一般人畢竟不是專業造型師,因此要挑戰自己剪頭髮,建議還是從難度較低,也最需要密集修剪的瀏海、髮尾等處開始嘗試。以下介紹最基本的瀏海剪法:1. 前置作業:將頭髮分區固定將屬於瀏海的頭髮分出來,保留兩側髮際的少許頭髮以外,其餘用鴨嘴夾夾好固定,以免修剪時不小心剪到其他部位的頭髮。2. 從中間決定瀏海整體長度將瀏海正中間部分的頭髮劃分出來(約莫在兩個眼睛中間的寬度),在髮根處形成一個小三角形區塊,從這裡先進行修剪決定瀏海的長度,再接著往兩側修剪。3. 以扁齒梳將頭髮梳順、不用力拉直頭髮於步驟2分出的瀏海,使用扁齒梳將髮流整理到平順不打結的狀態。用手指夾著要修剪的部位時,以頭髮自然垂下的狀態修剪即可,切記太用力拉直且力道要一致,才不會因為出現長短不一的狀況。4. 修剪至想要的長度剪刀以垂直角度慢慢修剪、每次下刀只剪一點點,可以降低失手的機率。這時候不妨使用修眉剪等較小的剪刀做修剪,長度上稍微有一些參差感,感覺會比較自然。中間部分的瀏海剪完之後,再依想要的長度剪兩側的瀏海。5. 臉頰兩旁的頭髮可使用打薄剪刀修剪修剪完瀏海之後,靠近兩側髮際的頭髮,也同樣以垂直角度進行修剪,可讓瀏海和頭髮的銜接更自然。推薦使用刀刃上有梳齒設計的打薄用剪刀,無印良品、百元商店都有販售,價格上也較平實。同場加映:旁分斜瀏海怎麼剪?首先依本身的髮流,決定兩側瀏海分邊的位置,從分邊處開始,以和瀏海平行的角度斜斜地修剪。男性如何在家自己剪頭髮?一次看懂簡單教學男性髮型由於大多屬於短髮,因此需要更頻繁的整理,若能練習自己在家剪頭髮,不僅方便,也能省下一筆可觀的費用。男性自行修剪頭髮時,原則上也是掌握「分區修剪」、「一次不要剪太多」的原則,多加練習便熟能生巧。以下是簡單的分解步驟:1. 分區瀏海到頭頂處的頭髮,由下到上分為3區依序作修剪。2. 漸進式修剪分區以外的頭髮,就用夾子夾起來,要修剪的部分,以髮梳梳順之後,用剪刀輕輕地漸進式修剪,一次切忌剪去太多。3. 修側邊側邊的頭髮也是採取同樣的方式,固定其他部位的頭髮後再做修剪。4. 調整髮量若想要調整髮量的話,則可以拉起要修剪處的髮絲,建議使用打薄剪刀,從①到③的位置依序修剪,頭髮愈厚的地方可以多剪幾次,剪完之後可以撥一撥,確認是否已經剪下足夠的髮量。而若想要剪出近來流行的undercut(兩側及後腦勺推平,只留下上半部的頭髮)造型,或是清爽不需費心整理的平頭,目前市面上也有販售許多可自行在家整理的電推剪,但自己使用電推剪有一定難度,還不熟悉操作時建議由旁人幫忙,網路上有不少關於電推剪的教學分享,不妨可參考看看。而若實在是擔心自己手殘剪不好,目前也有髮廊業者推出由專業造型師一對一視訊教學的「HairTutor雲端家教髮廊」線上課程,從剪瀏海、小朋友剪髮,幫老公、男友剪出帥氣油頭到電棒捲髮教學,在專業職人的帶領和示範講解下,避免剪壞頭髮。疫情下不方便出門剪頭髮時,不妨嘗試自己在家整理看看吧,說不定能意外發現自己的造型巧手!圖片來源/セルフカット.com 資料來源/CLASSY、セルフカット.com原文:疫情下不去美容院,也能自己在家剪髮!髮型師傳授:男女都適用的3個不失敗技巧
-
2021-08-01 新聞.長期照護
失智據點重啟/失智母關在浴室生悶氣 女兒心疼曝原因
因為疫情,全台失智據點關逾2個月,少了據點課程及專業照服員協助,部分失智長輩退化加劇。27歲的小如(化名)兼顧工作與照顧失智症母親,原本母親如常到據點上課,但現在媽媽大幅退步,連洗澡、如廁都出問題,情緒也不穩定,擔心之餘更期盼失智據點能盡速開張,讓母親維持正常作息,別讓病況再惡化。小如透露,62歲的母親3年前確診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當時父親尚未退休,因此母親回診都由她打點,近年也協助母親報名失智據點,媽媽參與課程增加活動、也可以動腦,上了整天課程後,返家也很好睡,此外據點有照服員照料,不用擔心媽媽出狀況,讓她白天可安心上班。因為疫情,失智據點關閉無法營運,媽媽得由家人幫忙照顧。小如坦言,扣除早晚餐家人可以協助,她常憂心媽媽中午沒有東西吃。而媽媽自從無法到據點上課後,時常躁動發脾氣,有時白天睡太久,晚上很難入睡,影響家人作息。爸爸有時會帶媽媽散步,稍微隔了點距離,媽媽便感到害怕,即便就在家裡附近。小如透露,有一次媽媽在浴室待很久,突然生氣摔東西,進去才知道媽媽一直無法扣好內衣,加上浴室悶熱,所以生氣,現在她每晚陪著媽媽進浴室,在旁提醒洗澡順序,像搓沐浴乳、沖水等,起初媽媽非常排斥,經過幾次後才成功說服。小如發現,媽媽經常反應太慢,來不及上廁所而尿褲子,可能很 挫折,偶爾會「見笑轉生氣」,因為原本能做到的事,現在都做不到,有時很不好意思,也刻意不讓女兒發現。她表示,媽媽身體狀況不如從前,每晚要花不少時間照顧媽媽起居,或媽媽半夜睡不著,同樣也會影響到自己的睡眠品質。小如透露,也曾想過請其他家人協助照顧媽媽,但每個人習慣不同,也並非長照專業人員,偶爾出現不同意見,像是家人認為要媽媽把飯吃完,但她就覺得可以少量多餐,不用硬逼媽媽吃,或是在她上班時來電詢問照顧事宜,也都會影響到她工作。小如表示,失智據點對於照顧者家庭非常重要,可以透過課程給予媽媽腦部刺激,不會整天在家想睡覺。近期據點都會與媽媽視訊,也表示會努力恢復營運,媽媽也已施打疫苗,期待正式返回據點上課的那一天。
-
2021-07-22 新聞.元氣新聞
不只新冠肺炎!美國男子染「猴痘」返國、當局緊急匡列
美國當局除了應對棘手的新冠疫情之外,近日又傳出官員正針對27個州、共計200人作出調查,只因爲他們與達拉斯(Dallas)一名在奈及利亞旅行感染「猴痘」(Monkeypox)後歸國的男子有可能接觸過、避免疾病傳播。這位未具名的男子從拉各斯(Lagos)歸國,並於7月8日至9日前往德州(Texas)途中在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停留,並在一周後被診斷出患有「猴痘」這種罕見疾病。據悉,猴痘會引起起泡的皮疹和類似發燒的流感症狀,病毒可以通過呼吸道飛沫和體液傳播。該男子確診後被隔離在一家醫院,當局透露他「情況穩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官員表示,他們正在與州和地方衛生官員合作,對與患者接觸過的人進行監測,並每天對其進行跟蹤、直至月底。據「STAT」報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其他猴痘病例,目前被列入監控名單的包括坐在離病人6英尺(約1.8公尺)以內或在航班上使用廁所的乘客,此外,空服員、清潔浴室的工作人員以及與該男子有過接觸的家人也受到監視。CDC表示,猴痘是一種罕見但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的病毒性疾病,通常一開始會有流感和淋巴結腫脹等跡象,接著可能發展為面部和身體上的廣泛皮疹。大多數感染猴痘患者會持續2到4周,而且大約10%的猴痘病例以死亡告終。
-
2021-07-16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夏天也會心肌梗塞,致死率更高!醫:不明胸痛、牙痛、喉嚨麻要注意
心肌梗塞一直被認為是冬天才會有的問題,民眾往往認為天冷容易引起,但其實夏天也會發生心肌梗塞,且某程度上比冬季的更危險。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釗監提醒,夏天炎熱之際風險族群一樣要提高警覺,注意相關症狀。 夏天心肌梗塞主要2大原因 張釗監醫師表示,夏季和冬季的心肌梗塞,雖然季節不同,但原理相似,不論是冷或熱,最主要的關鍵就是在於「溫差」,且不只是天氣的溫差,也包括了室內外的「相對溫差」。 血管中因個人保養、風險因素等,多少會含有斑塊,隨著氣溫冷熱變化,富有彈性的血管收縮便容易使得斑塊脫落,形成心肌梗塞的風險。例如冬天從外回到家,又或是洗澡前後進出浴室。夏季則常見出現從冷氣房走出戶外,或從戶外回到冷氣房所形成的溫差。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溫差以外,身體缺水、飲水不足也會有心肌梗塞的風險。這並非危言聳聽,張釗監醫師表示,身體若呈現缺水、甚至更嚴重進入脫水的狀態,血管內的血液呈現濃稠,自然也就有可能出現堵塞的情況,形成心肌梗塞。特別提醒工地工作者、外送人員等容易暴露在炎熱環境、飲水不足的族群留意。 心肌梗塞風險族群,年輕、健康也可能發生! 張釗監醫師也指出心肌梗塞的風險族群,包括了家族史、抽菸,或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等血管狀態不佳的慢性病族群,以及心臟衰竭、心臟病等心臟疾病。而年齡雖不可逆,但也是個風險因子,隨年齡老化男性到了45歲、女性到了55歲風險就會相對較高,壯年時期臨床來看男性的比例偏高,約10人當中有9位是男性,女性會相對較晚,主要是因為在更年期前有女性荷爾蒙的保護,進入更年期前後風險也會逐漸提高,與男性相當。 注意,年輕人也可能心肌梗塞!需特別注意的是,心肌梗塞年輕人也有可能發生,原因在於包括了遺傳,也越來越常見各項風險因素出現於年輕人身上,特別是年輕族群飲食偏好西方飲食文化,高血脂的情形越來越常見,年輕曾有30歲左右發生心肌梗塞。 注意,沒有慢性病、身體健康也可能心肌梗塞!另外,身體健康的族群也有心肌梗塞發生的可能,並非沒有三高、糖尿病等風險子,就完全與心肌梗塞絕緣。張釗監醫師表示,長期高度的壓力或瞬間高漲情緒等,也可能誘發心肌梗塞,就如同八點檔等影視劇情,氣起來、摀住胸口、下一秒就倒地不起了,又或者長期熬夜加班猝死的新聞消息等,提醒民眾多加留意。 夏季心肌梗塞致死率高3大原因。 張釗監醫師表示,夏季的心肌梗塞往往比冬季的還要更加危險、致死率更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大部分的民眾往往認為心肌梗塞是冬天的事,又或者年輕人認為年長者才會有心肌梗塞,或身體健康者認為自己不會不會發生等,因此而忽略風險及症狀。 心肌梗塞危險徵兆,不明胸痛、牙痛等要小心! 和一般胸痛有何區別? 張釗監醫師提醒,防範心肌梗塞,民眾應清楚了解相關症狀,以及應對的方式。心肌梗塞最熟知的症狀就是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心肌梗塞所出現的胸痛,和一般肌肉、筋膜等出現的疼痛有所不同,患者通常會無法指出確切的疼痛位置,且通常時間會不斷持續,臨床上長達半小時都有可能,且因為疼痛不適持續,也會出現冒冷汗的情況,若出現這些症狀就得多加小心。 胸悶、胸痛以外還有什麼症狀? 除了上述的典型症狀外,醫師也建議也可以觀察延伸性的疼痛與不適,包括了左肩、左手、左背、喉嚨、下巴、牙齦等,除了疼痛以外也可能出現痠、麻的情況,未必是疼痛,提醒民眾在胸痛、胸悶合併出現這些症狀時應提高警覺。 發現心肌梗塞前兆,速撥119求救,避免自行就醫! 發現心肌梗塞的前兆時,若曾有心肌梗塞者,醫師會開立硝化甘油隨身攜帶,應立即服用,若服用2次未獲改善,或是第一次發生心肌梗塞,張釗監醫師建議,不論是否確定都盡早前往醫院,以免誤判,錯過搶救的黃金時間。就醫方式建議撥打119求救,救護人員除了運送病患,也會實施心肌梗塞急救EMT,避免自行開車、騎車,因為若真為心肌梗塞,發作時發生車禍的可能性非常高,不僅會波及路人,對自己也可能釀成無法挽回的結果。 防範心肌梗塞,避免風險因子是根本之道! 張釗監醫師提醒,防範心肌梗塞除了了解如何自救,最重要的就是避免風險因子,遺傳、年齡不可逆,那麼平時至少應規律運動、良好作息、飲食均衡、充足飲水、適度疏壓、避免抽菸等,以避免心肌梗塞發生的可能。 《延伸閱讀》 .耳垂出現皺褶是心臟病徵兆?醫:三高等風險族群要特別留意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7-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防疫每日確實消毒 你做對幾項?
新冠肺炎疫情仍未解除,政府不斷宣導家中新冠肺炎消毒注意事項,但你真的有做到確實消毒嗎?大樹藥局陳俊凱藥師表示,居家防疫的重點不僅是減少外出、降低感染風險,同時消毒也是最大的重點,即使在家中也應每日使用二氧化氯或者漂白水消毒一次,以幫助杜絕新冠肺炎病毒! 每日家中消毒,你做了嗎?家中的用具、傢俱等,每日都應消毒一次,大樹藥局陳俊凱藥師說明,每日都建議以二氧化氯或漂白水稀釋後,對環境與用具、家具等進行消毒,如廁所、浴室、馬桶表面等,消毒時建議家中窗戶打開通風,以免漂白水嗆鼻氣味造成身體不適。若家中有孩童或者寵物,則建議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對人與寵物等毒性較低,且無刺鼻氣味。 物品、衣物消毒怎麼做?部分小型物品或者衣物欲消毒,該怎麼做呢?大樹藥局陳俊凱藥師說明,家中兒童常玩之玩具、玩偶、用品等,均可以二氧化氯浸泡,衣物也比較建議使用二氧化氯消毒,以免漂白水濃度沒調好,使衣物褪色。而使用二氧化氯浸泡消毒之物品,可以不用再以水沖洗,若擔心者可用清水稍微沖洗即可。 手機、皮包、鑰匙消毒了嗎?最容易被忽略的隨身物品消毒天天使用的隨身物品消毒了嗎?其實這些隨身物品才是最危險的地方,大樹藥局陳俊凱藥師解釋,消毒時常常著重在大環境上與傢俱消毒,卻往往忽略最危險的就在自己身邊,隨身物品跟著自身進出家門,尤其手機、皮包、鑰匙等外出時會拿出來使用,而包包也是進出室內外,會接觸到外部環境,這些都需要重點消毒,尤其手機是現代人幾乎不離手的物品,每次手部要進行消毒時,建議手機也以酒精擦拭,每日進出家門前,也都應將包包、皮包、鑰匙等以酒精消毒過,以免帶著病毒四處傳播。 大樹藥局陳俊凱藥師提醒民眾,非常時期須特別注意消毒與清潔,隨身攜帶小瓶裝酒精,幫助隨身物品與手部隨時消毒,以降低將病毒帶著走的機會,能真正預防新冠肺炎的,不僅僅是疫苗、口罩,更重要的是更多的小心謹慎,才能幫助我們平安無事的渡過這次的疫情。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大樹藥局 陳俊凱藥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6-25 養生.營養食譜
爸媽們撐著點!譚敦慈教你避免孩童躁動小訣竅
國內新冠疫情爆發後,全台自5月19日進入三級警戒,原定6月28日警戒期滿,然而各地又有群聚感染事件發生,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日宣布,三級警戒三度延長至7月12日,讓許多家長直呼崩潰。護理師譚敦慈鼓勵父母,由於不能外出增加親子間的緊張關係,千萬別在憤怒的當下宣洩情緒。她也提醒,家戶內除了盡量不要共食之外,盥洗用具最好也各別置放,減少彼此傳染的風險。另外,她也建議可以親子一起做麵包,創造屬於疫情時的小確幸。以下是譚敦慈的建議:警戒延長,爸媽們撐著點疫情是一時家人是長遠氣頭上不要罵人,氣頭上很容易說傷人的話,生氣時先獨處讓自己冷靜一下儘量不要提供含糖、含咖啡因及含人工色素(黃色4號、5號紅色6號40號)這些易引起孩童躁動的食品炎夏在廚房很辛苦,儘量ㄧ次完成工作,可以ㄧ次多煮些冰涼也好吃的食物如白煮蛋、雞胸肉或ㄧ些青菜如過貓、韭菜、竹筍、茭白筍、蘆筍、黃豆芽放冰箱保存,這樣不用每次都要煮(仍建議3天內吃完)而且有時泡麵也可以加白煮蛋、青菜讓營養均衡,也可以外帶、外送1-2道主菜搭配自己煮的飯、青菜,不僅可以減少備餐壓力也可以支持餐飲業。家戶感染風險較高吃飯分餐不要共餐,按照份量每人一盤,不要面對面坐吃飯,可以坐同一側減少吃飯時的飛沫,水杯、餐具不要共用,餐具用完自己清洗放洗碗機或烘碗機牙刷分開放,不要一個杯子全家牙刷插一起,牙膏最好也不要共用廁所最好能分開使用,浴室放酒精上廁所前後都要噴一下馬桶少油、少糖、少鹽的牛角麵包食譜材料:中筋麵粉200g、糖15g、鹽2g、乾酵母3g、全蛋1個、牛奶80g、橄欖油10g作法1.糖、牛奶、酵母拌勻,加入塩、全蛋、橄欖油拌勻。2.加入中筋麵粉拌成糰,此時可以多揉一些時間,再把麵糰蓋上濕布,讓麵筋擴展及發酵。3.麵糰放置約30分鐘,即可分割成每個50g的小麵糰,再搓成長條形。4.放置約3分鐘,用桿麵棍桿成三角形,並且由寬的一端捲向窄的一端,即成牛角狀。5.捲好的牛角放置約5分鐘,即可入烤箱。6.烤箱預熱上火180度、下火150度,烤約20分鐘,著色即可出炉。烤箱如果沒有上下火,就設定180度。
-
2021-06-22 養生.健康瘦身
為什麼越運動越大隻?專家揭超NG塑身法:做錯這件事,讓你的肉都長在大腿上
雖然也很在意體重數字,但是更想改善的是身體曲線。明明就不胖,可是想穿的那件洋裝就是不合身,好像肉全長錯了地方,體型大崩壞。 這身鬆垮垮的曲線,是你的姿勢經年累月造就的結果。你不需要對這樣的自己感到沮喪。因為關節位置不正確所造成的體態變差,只要從根本矯正,就一定能改變身體的線條。我希望大家都能試試森式塑體操。非常簡單,不會有「鍛鍊」的感受,只要持之以恆,就一定能看到體態改變,一有了效果,你自然會更有動力。這是一套絕對讓人歎為觀止的美身塑體操! 看更多關於免修圖塑身操:客廳、廚房、浴室...日本美體大師的「三十秒塑身操」,有這「4招」到哪都可以維持健康體態小體重跟十年前差不多,為什麼外表看起來差很多?當初認為是「歷久彌新、高質感的經典款」而買下的簡約針織衫、外套、長褲,長久以來都是穿搭好夥伴,但最近卻看起來不合身,甚至是穿起來顯胖……這種事情是不是發生在你身上?明明體重跟以前差不多,可是回過神來卻發現已經是歐巴桑體型,實在是讓人傷心不已。 為什麼體重沒有增加,外表看起來卻迥然不同?那是因為由於重力,造成脊椎被壓迫,長年不正確的行走姿勢和坐姿讓關節歪斜,使得支撐身體線條的骨骼產生變化。 脊椎被壓迫,腹部和腰部周圍就容易堆積脂肪。髖關節扭曲,就會因為走路習慣而讓肌肉、脂肪的生長型態改變,大腿的前側和外側會凸出,或是內側容易鬆弛,即使體重沒有改變,外觀看起來也不一樣。為什麼身體線條跟十年前差這麼多?骨骼是決定身體線條,也是支撐人體對抗重力,如同建築棟樑般的角色。但是不良的姿勢會讓骨骼歪斜,使得肌肉得加倍出力。為了支撐可能倒下去的骨骼,肌肉承受著過度的負擔。 像是駝背會讓身體向前傾,造成腹部的肌肉向內收縮,背部的肌肉於是往前拉扯,全力以赴地運作而造成僵硬。 另外,支撐著上半身、連接骨盆和大腿骨的髖關節,由於經年累月養成的習慣性站姿,造成極度內旋,使得大腿骨向外側凸出。如此一來身體的重量就容易落在大腿外側,而外側大腿的肌肉就得努力支撐。經常重複這種姿勢,就會變成O型腿或X型腿。 如此一來,骨骼產生歪斜,脂肪和肌肉就會堆積在不該長的部位,因而造成身體曲線崩壞。瘦身與雕塑身體不同!肉肉女常犯的錯誤想要瘦身和減肥的人,最常做的就是過度限制飲食,以及進行有氧運動或健身。因為想要降低體重,就必須讓消耗的熱量大於攝取,刻意製造出卡路里赤字。 但是過度節食,在減重的同時也減掉了肌肉。基礎代謝熱量是視肌肉量而定,肌肉減少的話,基礎代謝率也會跟著下降,惡性循環下就會養成很難瘦下來的體質。 另一方面,很多人也會誤以為「健身可以把脂肪變成肌肉」!脂肪和肌肉的組織不同,脂肪並不會變成肌肉,反之亦然。 然而,若是在姿勢不良的錯誤體態下進行訓練,肌肉就會長在肩膀、手臂、大腿這些你不想要的地方,而且肌肉是長在脂肪下面,所以胖的地方反而看起來更胖了!犯下這種錯誤的人還不少。改變身體曲線(=外觀)靠塑體操比較好的理由想要改變身體曲線,最快的方式就是直接從根本下手,矯正歪斜的骨骼。最有效的方式不是控制飲食,也不是健身,而是真正能夠伸展筋骨、達到美身效果的塑體操。 往往大家都認為拉拉筋、鬆筋活骨的瘦身效果不彰,其實並非如此。被伸展的肌肉和另一側的肌肉,由於經常收縮、放鬆,不知不覺就達到鍛鍊的效果了。不只如此,能夠養成正確姿勢的塑體操,也是能導正骨骼回到正確位置的健身運動喔。 骨骼位置正確,能緩和身體歪斜,不再靠肌肉支撐身體,而是以骨骼來支撐,所以肌肉能在最省力且適切的狀況下運作。正確使用肌肉的話,那些被僵硬肌肉壓迫的血管、淋巴也能獲得紓解,讓體液的流動更為順暢,不容易浮腫,身體的代謝也更好。 塑體操能夠建立身體曲線的基礎—骨骼位置正確、提升代謝,是雕塑身體曲線不可或缺的一環。相較於伸展的舒暢,更注重收縮鍛鍊一聽到伸展操、塑體操,大家的印象多半是曲體前彎、手掌碰到地板,或是劈腿把胸部往地板靠之類,改善身體柔軟度的體操。但是,森式塑體操的最終目標,是要讓骨骼的位置正確,並且改變關節的使用方法。 舉例來說,駝背的姿勢是腹肌內縮,肩膀前傾,這樣會拉扯背部的肌肉,變成圓背。在這種狀態下,光是將身體往上伸展,緊縮的腹部和僵硬的背部應該都會感到舒服。但是只靠這一招,馬上就會恢復到原本的姿勢。就跟按摩一樣,按摩後雖然感覺很舒服,要是生活作息仍維持老樣子,依舊會肩頸僵硬。 森式塑體操除了腹部拉伸之外,也能讓導引肩關節往後的背肌收縮,就不易再變回前傾的姿勢。換句話說,就是靠著讓背部的肌肉收縮,讓肩關節回到正確的位置,被壓縮的脊椎也就得以伸展。正確的姿勢讓你不勉強也做得到放鬆坐著的時候,骨盆會後傾,背部變成圓背的姿勢。乍看之下好像很輕鬆,但實際上是有肌肉正在用力。這個姿勢會讓肩關節內旋,連帶的讓腰部、背部、頸後的肌肉呈現緊繃的狀態,長時間下來就會僵硬疼痛。 另一方面,腹部的肌肉坍塌內縮,也是坐辦公桌的人很容易出現的姿勢。但是長時間為了維持這個姿勢,腦袋會叫肌肉多用點力,所以肌肉會變得僵硬,而為了與之抗衡,上半身就會很難往後,想要做出正確姿勢就更加困難了。 要是藉由塑體操讓肩關節回到正確的位置,就能減少因為向前拉扯而僵硬的背肌緊繃程度,撐起上半身的背肌能開始作用,肌肉不使力下也能輕鬆做出正確的姿勢。肌肉與脂肪的生長方式改變了關節的位置改變,身體的使用方式和姿勢也會變得不一樣,於是肌肉和脂肪生長的方式也會改變,外表也就跟著變了。 過去駝背的人,肩關節回到正確位置後,脊椎得以伸展,鬆垮的腹部看起來也會比較緊實。下半身也像這樣會隨之改變,如O型腿的人髖關節內旋,大腿骨向外凸出,身體重心容易落在外側。為此外側大腿會努力支撐著身體,而長滿肌肉和脂肪變得很有分量。相對的,內側大腿則因為沒用到肌肉,就鬆垮垮的。 要是藉由塑體操讓髖關節回到正確位置,大腿骨會順著膝蓋變得筆直,外側大腿的肌肉就不會發達,內側大腿也會有適度的作用。如此一來,大腿外側的線條俐落、大腿內側緊實,就算大腿的腿圍沒有變,因為脂肪和肌肉的生長位置不同,腿部線條看起來就更美了。書籍介紹書名:30歲起輕鬆練!穿衣好看免修圖塑體操作者:森拓郎出版社:如何出版社出版日期:2021年5月作者介紹/森拓郎健身教練、彼拉提斯指導員、整體師、美容矯正師。曾任職於大型健身俱樂部,2009年在東京惠比壽創立「rinato」(加壓訓練&彼拉提斯)工作室,指導塑身與瘦身。以從頭美到腳的美體工作者自居,是個不限於運動範疇,還會從各種角度發想獨特塑身法的運動導師,深受女性信賴,是不少人氣女星、時尚模特兒的指定教練,教學廣獲好評,也受到電視、雜誌等多種媒體矚目,並且是塑身美體書暢銷作家。著作《30歲起這樣吃,代謝好就不難瘦》《30歲起輕鬆練!穿衣好看免修圖塑體操》《30天穿上緊身褲》等,累計熱銷破百萬冊。延伸閱讀: 不到60歲,心臟血管竟阻塞70%!婦產科權威痛下決心練「拉筋」,4招狠甩12公斤
-
2021-06-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南95歲老婦人3天前接種AZ疫苗 今倒臥浴室死亡
台南市95歲婦人平時在北區住處獨居,今天傍晚6點多被兒子發現陳屍在浴室內,因老婦人本月17日曾接種AZ疫苗,警方獲報前往勘驗,未發現有外力侵入或是打鬥痕跡,今天將報南檢相驗查明死因。據了解,住在北區蔣姓老婦人,平日生活自理,家人表示6月17日老婦人曾接種AZ疫苗,18日曾經在家中跌倒,沒有明顯外傷。今天20日傍晚6點多,他的兒子帶晚餐給母親吃。發現母親陳屍在住處浴缸,臉部朝下,浴缸有水。消防分隊據報到場,老婦人明顯死亡沒有送醫。報警處理。老婦人家人表示,母親本月17日曾接種過AZ疫苗,警方為慎重起見,明天報請台南地檢署檢察官相驗,查有老婦人死因,釐清老婦人究竟是溺斃死亡,還是死因和接種AZ疫苗有關。警方製作相關筆錄後,明天報請檢察官司法相驗,以進一步釐清死因。並另行通報台南市衛生局查處,衛生局將通報中央CDC,調查釐清死因是否與疫苗不良反應有關。
-
2021-06-2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無名英雄/防疫司機 8小時不如廁不進食
疫情中有許多無名英雄,防疫司機就是其中一群人。他們在包得密不透風的防護裝備中,一待就是八小時,不進食、不上廁所,這群看不到面孔的人,不怕身處在高風險環境,在每一趟任務時,心中擔心的都是家人。台灣計程車學院協會的長照車隊司機洪恆毅,是第一批投入新北防疫車隊的駕駛。洪恆毅說,「執勤不會累,但憋尿最痛苦」,著裝後沒有地方上廁所,也沒人會願意借廁所,加油站更不可能去,常常執勤完全身虛弱,「就是一種被掏空感」。問他會怕嗎?洪恆毅說,最大的心理壓力是,回家後要怎麼做,才能保護家人,不會傳染給他們。「所以,我把他幻想成是一個英雄。」洪恆毅的太太許文馨說,她一方面覺得與有榮焉,另一方面「心裡當然還是很害怕」,但還是鼓勵先生去,這些付出也成為孩子們的身教。洪恆毅、許文馨有三個小孩,最小的才小三。洪恆毅每天一回家,就先脫光衣服到只剩下內褲,妻小們再拿著酒精「迎接」他,一路噴到他走進浴室。洗完澡,他再把自己關進房間,彷彿自己也是一早被載到的乘客。洪恆毅說,有次載完客回清消站已半夜一點,木訥的大兒子傳訊問「怎麼還沒回家」,「我眼淚都要流下來!他居然在等門」,小學三年級的孩子會在班上分享爸爸的事蹟,為他感到驕傲。
-
2021-06-19 養生.生活智慧王
浴室髮絲撿不完!他問該怎麼清? 網揭「2幫手」:整年不用管
浴室常處於潮濕狀態,若未定時清潔整理,容易發生汙垢累積,甚至牆邊出現發霉的斑痕。而一名網友就表示,自己對於浴室地板總有清不完的頭髮,感到相當困擾,尤其頭髮碰到水時更難以處理乾淨,讓他好奇詢問「究竟該怎麼清?」引發網友討論。原PO在網路論壇PTT發文表示,每次在浴室洗頭髮、吹頭髮,地板上總會出現掉了滿地的髮絲,有時使用水龍頭後,頭髮碰到滴水導致黏在地上,更是難以清理,讓他十分困擾。他指出,自己多半是等地板乾一點後,直接拿出吸塵器清理,並好奇問道「大家普遍怎麼清?」文章一出,網友紛紛留言「沖水就會卡在地漏,再撿起來」、「沖到排水口,一次撿起」、「用手撿,撿完再用肥皂洗手」、「用衛生紙撿,如果是長頭髮幾乎要天天撿」、「用不要的牙刷清,就直接丟垃圾桶」、「推隱形眼鏡夾」、「我家都用烤肉夾」、「掃地機器人進去吸一圈」、「用免洗筷夾起來丟掉」等,分享各自的清理妙招。其中不少人都點名「滾輪」和「濾網」是清理頭髮的好幫手,直呼「用長的黏毛滾輪,加上漂白水好神拖,沒事就黏一下、拖一下,整年下來幾乎不用大清洗」、「排水孔蓋裝濾網,頭髮都會在流到網子上,洗完就清」、「滾筒黏紙撕一張在地上黏一黏」、「有可以直接貼在排水孔上的濾網貼紙」。
-
2021-06-1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沒運動肌力降! 老翁竟在浴室跌傷 國健署提供5招治本
居家防疫不忘訓練肌力,避免長者跌倒後生活不便,難以恢復往日健康。一名80多歲老先生平日都會去公園散步,但本土疫情爆發後,他不僅少出門,在家也沒做運動,而不慎於浴室跌倒、撞擊大腿,導致肌肉挫傷,令他直呼「痛到不能動」,僅能坐輪椅,連出門都有困難。國民健康署今提供「長者居家坐站運動5招式」,每次動作維持3至5秒,重複做10至12次,各組動作做3組,可協助長者居家訓練肌力、平衡感。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渝仁指出,許多長者平時會在公園散步、出外打拳運動,但防疫期間難以外出活動,在家大多也不會運動,肌力恐大幅下降,常常一個不穩,便不小心跌傷。「跌倒後常常惡性循環」,陳渝仁說,長者跌傷後心生恐懼、身體不適,更不敢移動,導致整體肌力再度下滑,除了能再次跌倒,長期以往,恐導致慢性「腰痠背痛」的症狀。為避免長者跌傷後引發一連串健康問題,陳渝仁建議,長者在家平地走路、上下走樓梯均有助於維持肌力;國民健康署則提供「長者居家坐站運動5招式」。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並提醒,每次動作維持3至5秒,重複做10至12次,各組動作可做3組,過程中若感疲憊,可隨時坐下休息,千萬不要勉強;運動時可在身後放張穩固的椅子,並站在扶手旁,讓自己可隨時抓握,以策安全。第1招:原地踏步雙腳左右輪流踏步,以踩踏作為運動暖身,可維持基礎肌耐力及心肺耐力。第2招:深蹲如廁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背部維持打直,屁股角度不可過度前移,蹲下時眼睛直視前方,背部不要前傾,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陳渝仁建議,若要提升安全度,可以靠著牆做,但大腿需出力,才算有運動到。第3招:爬梯雙腿要提高先抬起同一側上下肢,而另一側手腳要站穩扶好,兩側輪流進行,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第4招:踮腳站立練平衡雙手扶好椅背,踮起腳尖練習站立,略微抬高腳跟,重心放在腳趾,背部維持打直,可訓練小腿肌力以及身體平衡。第5招:弓箭跨步練腿力右腳向前跨步,重心放在右前腿,背部維持打直,雙腳屈膝呈90度彎曲,再換邊進行動作,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說,長者在家可穿合腳的平底鞋或赤腳,慢慢訓練下肢肌力、腳趾對地面抓地力,或是身體移動所需的平衡力,並依自身健康狀況,逐步增加運動次數及時長;注意運動空間通風、出汗後保暖及適時補充水分。
-
2021-06-16 新聞.長期照護
小心長者跌傷就診增染疫風險 國健署:居家防跌5妙招
65歲以上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2名為跌倒,現疫情嚴峻,長者長期在家,為避免跌傷致死或因而至醫院就診,增加染疫風險,國民健康署提供「居家防跌5妙招」。花蓮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謝至鎠提醒,跌倒會造成頭部受傷、骨折等,嚴重恐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此外,曾跌倒的長者因害怕再次跌倒,不敢隨意走動,常在生活中更加依賴家人,增加健康照護需求及複雜程度,花費更多人力及金錢。據國健署調查,長者室內跌傷地點前3名依序為臥室、客廳、浴室,跌傷主因則依序為滑倒或絆倒、失去平衡或頭昏及碰到或撞上物品或人。為協助民眾於日常細節開始防跌倒,國健署提供「居家防跌5妙招」。●妙招1:維持居住環境整潔建議保持地板乾燥,讓家具遠離走道,收納好雜物及電線,再去除地毯及踏墊皺褶及捲起的邊緣,於腳踏墊底下加上防滑墊,以避免滑倒、絆倒。●妙招2:充足的居家照明注意室內燈光是否足夠明亮,可加裝小夜燈增加亮度;電燈開關應接近門口,且能輕易觸按。●妙招3:注意樓梯安全樓梯應有穩固的扶手,並收拾整潔,邊緣部位需能辨識清楚,盡量與樓梯面不同顏色並可加裝夜光防滑條;樓梯上方及底部應各有1個電燈開關。●妙招4:注意浴廁防跌措施建議於洗臉盆及馬桶旁加裝扶手,在浴室放置防滑墊,並將沐浴用品及毛巾放置在合適高度,避免拿取時要彎腰或踮腳。●妙招5:注意臥房環境規劃為方便上下床,床的高度不宜過高或過低,且床邊應有可放置助行器或拐杖之處,建議加裝沙發椅或協助起身的床邊扶手,讓長者起身、坐下、躺下時更安全;此外,要讓長者能從床上輕易開關燈,並在黑暗中能清楚辨識開關。
-
2021-06-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出門後、進門前如何自保?營養師列12項防疫關鍵
台灣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台進入三級警戒,政府也祭出相關防疫因應措施。隨著每日都出現破百例的確診個案,不少人也因擔心染疫,除了宅在家不外出外,也有部分人連忙進行篩檢、施打疫苗,究竟日常防疫還有哪些小細節要留意呢?防疫關鍵 12秘訣防病毒隨行營養師高敏敏表示,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實在不容小覷,她也分享12項必做防疫關鍵:1、正確有效洗手,沒洗勿摸眼口鼻,尤其吃東西、揉眼睛、摳鼻孔前一定要洗手。2、拱手不握手,保持社交距離,以減少病毒透過接觸傳播機會。3、密閉空間務必戴口罩,減少飛沫傳染風險。4、餐食自己煮或盡量外帶食物。5、每天吃新鮮蔬果。6、隨時喝水幫助代謝。7、保持活動量,體力時間許可,多爬樓梯增加活動量之餘也能減少待在密閉電梯的時間。8、手機錢包等隨身物品勤消毒,降低病毒附著機率。9、注重每日清洗:洗澡、洗頭、洗衣物。10、避開顛峰時間搭公共交通工具,減少與人群接觸。11、維持室內通風,降低傳染風險。12、減少進出公共場所,避免人群聚集。外出進門前 消毒工作這樣做此外,高敏敏建議,大家可以在家門口準備垃圾桶、酒精、濕紙巾、衣架。進家門前用酒精+濕紙巾把手機、門把、鑰匙擦一擦,再把手擦乾淨;用過的口罩跟濕紙巾丟垃圾桶後,把外穿之外套衣物掛在玄關再進家內,並直接進浴室洗手、洗澡、洗頭,確實減少病毒殘留在身上的機會。延伸閱讀: ·漂白水混清潔劑殺菌效果更好? 小心致毒!專家教「正確使用方式」 ·防疫酒精消毒擦抹比噴有效? 藥師揭「正確作法」
-
2021-06-03 養生.生活智慧王
譚敦慈教浴室清理 保持乾燥別掛毛巾
居家防疫期間,家裡的環境清消不可馬虎,尤其浴室是家中最容易孳生細菌、長霉的地方,更需徹底清潔。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在「元氣網」傳授「浴室清潔作法」,強調浴室一定要保持乾燥,建議不要在浴室掛毛巾、沖馬桶時蓋上馬桶蓋再沖水、要打開窗戶通風,也可在浴室門口放置除濕機進行除濕。家中的浴室是容易潮濕發霉的地方,譚敦慈表示,常見許多人有一個不太好的習慣,就是喜歡把洗臉、洗澡的毛巾掛在浴室裡面,其實那些濕的毛巾掛在裡面,很容易長菌。在譚敦慈家的浴室裡,是沒有掛任何毛巾的,只會掛一條擦手巾,但每天會換掉擦手巾清洗。她說,她家的人都是用完毛巾後就直接丟到洗衣籃裡,再拿去清洗,因為不在浴室掛毛巾,所以浴室就會保持乾燥。譚敦慈提醒,浴室平時要打開窗戶通風,更要記得如廁後沖馬桶時,一定要蓋上馬桶蓋再沖水,這樣水花才不會四濺,浴室比較乾淨,也不會有異味。在夏天時,可能會缺水或有颱風會停水,譚敦慈指出,若儲存飲用水,一定要蓋上蓋子;若是清潔的用水,也不要直接舀水沖馬桶,這樣非常不衛生,水很容易噴出來,建議應先把馬桶蓋蓋起來,然後再把水加在水箱裡面。此外,保持浴室乾燥方法,譚敦慈認為,除了開窗通風外,可以在洗完澡後用電風扇或抽風機來吹乾地面通風,也可以像她家一樣,在浴室門口放置一台除濕機進行除濕,隨時保持乾燥,避免黴菌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