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3 醫療.整形美容
搜尋
整形
共找到
279
筆 文章
-
-
2021-09-2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肝苦人生與肝苦醫生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器官移植面面觀」,由一位器官移植的外科醫師敘述自己選擇走上這專業的心路歷程,接著是一位器官捐贈移植協調師分享她本身捐贈自己的肝臟給父親的感人故事,以及另一位器官捐贈移植協調師追憶她事隔多年,有機會與捐贈器官的家屬見面的諸多感觸。編者與鍾孟軒醫師首次見面是在一群初入醫學系的同學主動成立「與病人為友」的活動,看到這些學生仍舊秉持初衷繼續播愛是最令人感到溫馨的。「學長,我們剛剛掃超音波發現肝動脈不通耶!」總醫師在我看門診的時候直接來電,通常都沒什麼好事。「你先安排急做個電腦斷層,然後跟開刀房說一下可能要緊急進去重接血管,主任那邊我跟他報告!」一邊交代學弟事情、一邊在腦中回想昨天的肝臟移植手術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過程明明就很順利,關傷口前血管也都通的呀!想到這病人是院內同事的老爸,不禁暗忖……難道這就是所謂的VIP症候群?速速看完門診,步入往開刀房的電梯,我試著閉目休息一下;這台肝臟移植手術因為病人狀況緊急,所以是臨時安排的,前一天等到下午五點有手術室空出來時,才順利把病人送進去開刀的;半夜結束後為了等病人送回加護病房的抽血報告,索性就不回家了直接睡在辦公室的折疊床,原本打算今早門診結束後再補個眠的,誰知道這下子又得進去手術室了。「老師,你怎麼看起來這麼累?」跟在我身後步入電梯的年輕住院醫師真是觀察入微,我嘆了一口氣回道:「學弟啊,我跟你說,做肝臟移植齁,真的是對自己的肝臟不太好,歹路母湯行啊!」 對呀!為什麼我會這麼想不開的走上這條肝苦人生的不歸路啊?「叮!」電梯來到手術室樓層,門緩緩地開啟,埋在我腦海深處的回憶也被緩緩開啟。應該要從在一般外科當實習醫師的時候講起,那個月我被分派到專長切肝的指導老師,帶我的住院醫師剛好是同校學長,某日看老師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完成了一台肝切除手術,我忍不住跟學長說,我以後也想跟老師一樣走肝team開肝臟手術!語畢,埋頭縫合傷口的學長抬起頭,見獵心喜地叮嚀我:「學弟,你服完兵役記得要回來北榮外科耶!」等到順利錄取回到北榮外科時,學長已經是總醫師了,領著我這小R1(註一)到各個房間拜碼頭;剛好這天有肝臟移植,也是同校畢業的研究醫師學長正在手術檯上浴血奮戰,「學長學長,我幫你找到一顆新鮮的肝了,學弟說他很想走肝team,以後搞不好也來學肝臟移植哦!」總醫師學長很開心的介紹著。正在埋頭止血的研究醫師學長抬起頭,冷冷地看了我一眼:「是喔……歡迎啊,但是要先祈禱他的肝能撐到那個時候!」語畢學長的視線旋即轉回病人身上。碰了個軟釘子的我趕緊退出手術室不敢打擾大家。 經過五年在刀光血影裡邊廝殺邊學習的日子,完成總醫師的訓練,雖說是領有外科醫師執照,但離可以自信地獨當一面還是有段差距,於是我選擇繼續留下來邊賣肝邊學習,希望能再多學一些、讓自己的能力更上層樓;就這樣,我加入了北榮的創傷團隊,同時也在肝腎移植的團隊裡幫忙打雜。 「可以請整形外科來進行肝動脈的顯微手術了!」我邊喊著邊打開縫好不到一天的傷口,先把膽管的吻合剪斷、再把阻塞的肝動脈也剪開清理,對一個直徑2~3公厘肝動脈,任何一點大意都可能讓脆弱的血管更糟!「輕一點輕一點!」我提醒總醫師不能太用力拉扯到血管,一邊講起往事:「你有聽過我R3時把縫了三次才好不容易縫好的肝動脈扯斷的故事吧?」那是我至今經歷過最久的一台肝臟移植手術,從早上九點開到隔天下午,病人後來順利出院,過了六年後因為糖尿病腎病變開始洗腎,很幸運地等到了一顆DCD(註二)捐贈的大愛腎臟,卻很不巧的遇上當年扯斷肝動脈的小R3,這次要擔當他腎臟移植的主治醫師;總算這次主治醫師有點長進,沒再把什麼不該扯斷的東西扯斷了! 「肝動脈重新接好囉!這次看來應該沒問題了,膽管交還給你們囉?」顯微外科醫師打斷了我的思緒:「OK,OK,謝謝唷!剩下的我們來處理。」把剪斷的膽管重新接好、肚子傷口縫好,總算在晚餐時段平安把病人送回了加護病房;雖然今天有驚無險及早發現及早處置,不過後面還有復原的漫漫長路要走呢!走出醫院大門,仰頭深吸一口氣,瞥見夜空中對著我微笑的上弦月,赫然發現,上次呼吸到醫院外的新鮮空氣,已是兩天前準備走進急診輪值創傷外科的時候了。此時手機鈴聲再度響起:「鍾醫師,外院有個大愛捐贈的腎臟配到我們醫院的病人,預計明天早上進手術室,不過他們說病人血壓不穩怕撐不到明天早上,半夜有狀況的話也可能臨時叫我們凌晨五點過去。」掐指算一下時間,應該夠我回家吃個飯、洗個澡、小憩片刻:「好哦,知道了,計畫沒變動的話凌晨五點前請不要再打給我!」雖然我心底知道今晚應該又有電話得接了,但還是口頭上做個無謂的掙扎。 掛斷電話,手機傳來line的新訊息通知:「動脈重接後還好吧?」是當年那個埋頭止血的研究醫師學長捎來的關心;回頭看了一眼偌大的白色巨塔,其實當年學長的冷淡,跟我今天奉勸學弟歹路母湯行的用意是一樣的,身為已經是肝苦醫生的學長,該說的都說了,如果還堅持加入這樣的肝苦人生來感受人生的甘苦,可是自己選的哦!註一: R1指住院醫師第一年,住院醫師最後會升總醫師,雖然總醫師訓練完即具有升任主治醫師的資歷,但隨著醫學分科愈來愈精細,國內大型醫學中心的醫師大多需要再經過研究醫師的階段才能升任主治醫師。註二: DCD全名為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 (心循環停止死亡後器官捐贈),為早期器官捐贈的主要方式。但因DCD的器官保存時效不如「腦死亡後器官捐贈」,腦死亡但心臟搏動還繼續的時候,各種器官還接受循環送來的血流灌注而得到需要的氧氣。因此在腦死定義有了完整國際規範後,DCD就較少再採用,但由於器官捐贈數量遠小於等候移植病人的需求量,近年國際上又重啟發展DCD捐贈模式,台灣也在2017年底公告開放國內移植醫院採用DCD捐贈器官。
-
2021-09-15 性愛.愛情診療室
「我很醜對不對?」「我也沒多帥啦!」《俗女養成記2》陳嘉玲蔡永森的40+成熟愛情
《俗女養成記2》除了有更多貼近大齡女子的生活描寫之外,主角陳嘉玲與青梅竹馬蔡永森之間的成熟愛情,以及他們之間平淡卻充滿溫馨感的日常生活,也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VidaOrange編輯整理了蔡永森和陳嘉玲在《俗女養成記2》中面對愛情的成熟模樣,也許,你可以從他們身上看到逐漸成熟的自己,在這幾年對於愛情是否有了新的想法和體悟。*本文有劇情微雷,請斟酌後再繼續觀看1.為對方細心著想,給予最溫暖的支持「嘉玲Fighting、嘉玲Fighting!」在第二季中考上導遊的陳嘉玲,第一天帶團就遇到了難搞的外國客人,讓陳嘉玲感到非常沮喪。這時,身為棒球隊教練的蔡永森,就這麼剛好地領著棒球隊經過陳嘉玲身邊,他們一邊喊著:「嘉玲Fighting、嘉玲Fighting!」一邊跑了過去。雖然這只是很小的一件事,但蔡永森用他的細心體貼為第一天上班的陳嘉玲送上加油打氣,儘管方法不浪漫卻誠懇無比,不僅溫暖了陳嘉玲的心,也讓她重新恢復笑容,再次找回了勇氣。2.在彼此低落的時候,給對方一個安慰的肩膀「我很醜對不對?」「我也沒多帥啦!」被醫師診斷為「早更」,開始發現自己不再年輕的陳嘉玲,想體驗看看當美女的感覺,所以到了同事推薦的醫美診所微整形,沒想到竟然整形失敗,臉上長滿了過敏疹子。傷心又沮喪的她,和同樣刺青失敗的爸爸坐在屋頂談心,當她要從屋頂上下來時,看到在樓梯底下等著她的蔡永森,陳嘉玲鼓起勇氣把內心的不安一次發洩出來:「我很醜對不對?我接下來會越來愈醜,皮膚會越來越粗、聲音會越來越低、半夜會流汗,還有骨質疏鬆症⋯⋯」而蔡永森卻沒有用任何甜言蜜語安慰她,只是淡淡說了一句:「我也沒多帥啦!」並伸出手拉她下來。陳嘉玲下來之後,又補了一句:「還有,我可能生不出小孩。」蔡永森同樣沒有多說什麼,只是把陳嘉玲的頭髮輕輕撥開,看著她整形失敗的眼睛說:「真的很醜。」並把她擁入懷裡。而陳嘉玲聽了之後,也漸漸放下那些壓力和擔心,因為蔡永森用溫暖的行動讓她知道,不管自己未來發生了什麼事,外表變得再醜再老,身邊永遠會有他陪伴著自己。3.互相體諒,為彼此分擔辛勞「你是不是很痛?」「妳是不是很累?」第三集中,被難搞的客人折磨一整天,最後還被用拐杖砸到流鼻血的陳嘉玲,在蔡永森的住處外坐著等他。當陳嘉玲看到手臂被棒球隊學生不小心用球棒砸斷的蔡永森時,第一個冒出的念頭不是跟他抱怨自己一整天的遭遇,而是先問他:「你的手是不是很痛?」而蔡永森也隨即問她:「妳是不是很累?」回家之後,陳嘉玲幫手不方便的蔡永森洗頭,而蔡永森也幫疲憊的陳嘉玲做了晚餐,最後,陳嘉玲給了蔡永森她家的鑰匙,象徵著兩個人的關係更進一步。儘管在這一集中,兩個人都處在一個比較低潮的狀態,但成熟的他們卻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把另一半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並用一句平淡而溫暖的問句讓對方感受到自己對他的重視,或許,這就是一段成熟又穩定的感情,最美好的樣貌吧!※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我很醜對不對?」「我也沒多帥啦!」《俗女養成記2》陳嘉玲&蔡永森的40+成熟愛情
-
2021-09-14 養生.聰明飲食
1杯燕麥奶=1/3碗飯!營養師一招降燕麥奶升糖指數
許多人宣揚吃燕麥好處多,60多歲陳太太不但在早餐吃燕麥粥,還把燕麥片混同米飯一起煮,當成主食;還有三高患者,雖不習慣無糖燕麥奶的口感,看上它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仍忍耐喝下肚。燕麥健康價值高 食用方式及分量仍需注意營養師提醒,即使食物健康價值高,仍要注意食用方式及分量,千萬別把燕麥奶當水喝,以免吃進過量澱粉,造成反效果,導致血糖、三酸甘油脂及體重飆升。市售燕麥產品從燕麥、燕麥片、燕麥奶,到三合一即溶燕麥片等,從顆粒、扁平到糊狀,還有加不加奶精、糖、堅果等,有些產品則額外添加膳食纖維、增稠劑等,讓人眼光撩亂。不同於一粒粒燕麥嚼起來QQ的,經「整形」壓成扁平狀的燕麥片,不只外觀改變,即使沒添加任何東西,口感也會變得軟軟糊糊,有人接受度低,卻也有不少人迷信比較營養,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說,那是水溶性纖維釋出所致。【延伸閱讀:燕麥奶、全麥製品較好?營養師曝10大偽健康食物】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說,燕麥保留麩皮、胚芽及胚乳,屬於全穀類食物,同樣分量,燕麥片的飽足感勝過白米飯。張斯蘭說,燕麥膳食纖維豐富,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腹部脂肪堆積;水溶性纖維有助緩解腹瀉,也能增加腸道好菌。也因富含膳食纖維,燕麥片吸水性強,吸足了水膨脹,體積增大,不但延長食物在胃裡的時間,增加飽足感。趙強說,胃的功能就是「液化」食物,待食物變成泥狀,才進入小腸,比起燕麥、燕麥片,燕麥奶停留在胃的時間變短,小腸吸收速度快,血糖上升速度也快。一杯240cc燕麥奶 大約是三分之一碗飯流質食物升糖指數(GI)相對較高,下肚後血糖上升速度較快。趙強說,曾有研究以3顆蘋果與等量蘋果做成的蘋果泥、蘋果汁比較,證實食物形態不同,下肚後的升糖指數也不一樣,蘋果最低,其次為蘋果泥,果汁最高。而三酸甘油脂高的人,還要留意升糖負荷。趙強說,升糖負荷是計算下肚的碳水化合物(即澱粉)總量,總量愈高,身體血糖負荷愈大;三酸甘油脂高的人,要特別留意燕麥奶飲用量,一口氣喝太多,胰島素來不及消化,多餘的碳水化合物將轉為脂肪,三酸甘油脂反而增加。張斯蘭以市售燕麥奶為例,一杯240cc約等於1.5份主食,大約是三分之一碗飯。她說,飲料好入口,很容易輕忽飲用量,若喝得多,又沒有減少三餐主食,額外吃下肚的澱粉,反而會讓血糖、三酸甘油脂和體重上升,成為身體負擔。趙強強調,食物再好,仍要控制食用量及食用方式,均衡飲食更重要。他建議,可將燕麥混入白米飯裡烹煮,當成主食吃;比起白米,燕麥、燕麥片更有助血糖穩定。【延伸閱讀:喝豆漿能取代牛奶補鈣嗎? 黃豆vs.豆漿含鈣量差很大】燕麥奶+蛋白質 降升糖指數早餐該選什麼飲料?怕胖的人先看熱量,但要想吃得均衡,應先認清食物種類。營養師說,燕麥奶、五穀奶雖然都是「奶」字輩,若無加奶,其實喝下肚的是液態澱粉,建議搭配蛋白質一起吃。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說,若是外食族,不管是一杯(240cc)米漿、燕麥、五穀奶,約等於1.5份主食,建議可以和茶葉蛋、水煮蛋、火腿肉等蛋白質搭配,還可以再多吃一片土司。她說,一杯薏仁漿的熱量約等於一份主食,除了搭配蛋白質,可以加上兩片土司,或半顆雜糧饅頭。至於牛奶、豆漿,張斯蘭說,這兩種飲品都富含蛋白質,可加入3湯匙的燕麥片沖泡後食用,再搭配一片土司;若能選擇無糖豆漿、低脂或脫脂奶會更佳。另外,營養師建議,燕麥粥裡可以添加腰果、核桃等堅果,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芝麻粉還富含鈣、鐵。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說,澱粉、蛋白質一起吃,不只飲食均衡,還能降低升糖指數,比單吃澱粉的血糖更穩定。他說,以燕麥奶、薏仁漿等搭配麵包、飯糰,下肚的幾乎全是澱粉,缺乏蛋白質,從營養學觀點來看,這樣的組合並不理想。【記者陳惠惠╱專題報導,出處/2012-08-11/聯合報D2/健康】(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
2021-09-14 該看哪科.一般外科
阿嬤料理魚鰭刺傷 數小時手腫成壞死性筋膜炎
1名88歲阿嬤在處理魚類時,左手不小心被魚鰭刺傷,即開始局部紅腫熱痛,且在幾個小時後就演變成壞死性筋膜炎,經送彰化基督教醫院後確診為「創傷弧菌」感染,幸好即時清創、完整抗生素治療後順利出院。彰基急診暨重症醫學部主治醫師林記賢說,阿嬤的傷口不到1公分,當時以即時床邊超音波為阿嬤檢查,發現左手影像上有典型的鵝卵石形狀積液表現,隨即聯繫整形外科醫師做清創手術,最後確診為「創傷弧菌」感染,如果未即時處理,組織可能在幾小時內嚴重壞死,甚至有致死的可能。彰化基督教醫學中心急診暨重症醫學部主任林晏任醫師提醒民眾,秋節家人團聚烤肉時,也常會處理到海鮮要特別小心,大部分海鮮都可能會有「創傷弧菌」,若處理海鮮不慎被刺傷,可能會引發「創傷弧菌」感染,若出現發燒、畏寒、患部紅腫熱痛等症狀時,須儘快就醫。台灣位於亞熱帶,溫暖及中低鹽度海域有利於「創傷弧菌」的生長,生蠔等食物也可能受到該創傷弧菌污染,人們在處理受汙染的海產如魚貝類,或被魚具刺傷等都可能造成創傷弧菌感染。年老、慢性肝病、肝硬化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創傷弧菌更容易感染並進入血液中,造成發燒寒顫、手足部水泡及壞死現象,傷口潰爛蔓延,甚至造成敗血性休克,死亡率可達50%。韓國衛生部2020年也曾公告截至8月累計37例,至少5例死亡,2020年11月美國衛生部也公布以海灘文化聞名的佛羅里達州累計33例,其中6例死亡,尤其免疫系統較弱之高風險族群應特別注意預防。彰基急診暨重症醫學部副主任謝貝尤提醒民眾預防創傷弧菌感染,儘量不要吃生牡蠣或其他生貝類,要徹底煮熟貝類,不要吃在烹飪過程中沒有打開的貝類,牡蠣去殼煮需至少3分鐘,避免將裸露的傷口或不完整的皮膚暴露於海水中,處理未加工的貝類時,要穿手套防護服等,到海邊遊玩應避免赤腳踩踏在有貝殼或岩石中。
-
2021-09-06 癌症.乳癌
乳癌婦女淋巴水腫 手臂有如球棒硬梆梆
曾姓婦女20年前罹乳癌,動3次大手術,為解決併發症淋巴水腫,醫師施以淋巴結移植手術,但術後左上肢持續腫脹、僵硬,復健穿壓力衣無效,甚至淋巴回流阻塞導致蜂窩性組織炎,險遭截肢,經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整形外科施以超顯微淋巴管與靜脈吻合術,曾婦消腫,重拾正常生活。69歲的曾婦說,第3次手術後,醫師說可以從腸子底下取淋巴種到手臂,改善回流,術後沒好,整隻手硬梆梆、腫脹變形、皮膚緊繃,感覺像球棒,衣服每件都要修改,外觀兩隻手大小差很多,出門朋友看到都會問,身心遭受極大壓力,還得憂鬱症。大林慈濟整形外科醫師莊濬綦說,手臂淋巴水腫是乳癌患者療程中,接受腋下淋巴結廓清或接受放射線治療後,因輸送系統阻塞,遠端淋巴液無法經淋巴管及胸管輸回靜脈系統,使得含大分子和高量蛋白質淋巴液滲至細胞間質中,造成腫脹,嚴重恐造成細菌滋生溫床,導致反覆發生蜂窩組織炎或淋巴管發炎,不及早處理,手臂淋巴系統將破壞截肢。莊濬綦表示,曾婦因傳統治療或按摩無效,施以超顯微淋巴管與靜脈吻合手術,以高倍顯微鏡輔助,先在水腫肢體皮下打入螢光染劑,利用特殊紅外光影像系統找出淋巴管後,再以直徑0.01公釐手術縫線將淋巴管與小靜脈吻合,藉小切口在皮膚下做淋巴接合,不會在患肢以外部位增加新的傷口,侵入性低,術後傷口照顧簡單,很快回到原來生活。莊濬綦表示,目前平均每個月都完成一例手術,淋巴水腫通常發生在肌膜層上的部分,乳癌、婦癌、嚴重開放性骨折手術後、淋巴管退化等,都可能遭淋巴水腫,及早治療,避免迷信偏方,才不會延誤治療黃金時機。
-
2021-09-05 醫療.整形美容
健身教練不敢脫上衣 全因「雙乳激凸」太崩潰
練肌肉也沒用?24歲小陳擔任健身教練,猛練肌肉到體脂肪只有6%,也曾拿到健美先生獎牌,但他卻無法擺脫大胸部的困擾,因而尋求醫療協助。經醫師診治,小陳罹患「男性女乳症」,透過手術改善,穿單薄衣服不再「激凸」,現在小陳恢復自信,在健身房能夠穿吊嘎指導學員。新店耕莘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李秉侖表示,在醫學上,男性女乳症是指男性擁有女性般外觀的乳房,最常見的原因是,青春期女性荷爾蒙過度分泌,造成乳腺發育增生,青春期過後荷爾蒙恢復正常,但是增生的乳腺沒有縮小,外加肥胖造成脂肪堆積所致。另外,少部分患者出現男性女乳與腦下垂體腫瘤、性腺腫瘤、慢性肝病、甲狀腺功能異常,甚至與服用藥物有關。李秉侖指出,許多年輕男生跟小陳一樣,深受男性女乳症困擾,小陳的各項抽血檢查結果皆正常,雖然運動可以讓脂肪減少,卻無法讓乳腺消失,因此就算努力減肥瘦身、健身,也無法消除,於是透過微創手術改善。李秉侖表示,微創手術可由腋下或前胸開一個小傷口,抽取脂肪,增生的乳腺則可由乳暈下緣兩公分切口取出,術後配合穿著塑身衣兩周到一個月,一個月後可以恢復運動或健身。不過,雖然大部分患者因青春期女性荷爾蒙分泌過多造成,另有分患者是性腫瘤或腦下垂體腫瘤,導致女性荷爾蒙異常增生,此類患者應先治療疾病,待疾病根源處理後,若男性女乳仍無法恢復,考慮用外科手術處理,術前也會先評估是否適合。李秉侖說,小陳在術後恢復正常胸型,自信心也恢復不少,可在健身房裡穿著吊嘎指導學員。他提醒,若想維持好身材,要避免復胖,須持續運動健身和健康飲食,如有類似困擾,建議找醫師諮詢。
-
2021-09-02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她患淋巴水腫雙手硬如球棒 醫師這招讓她重獲新生
乳癌治療中常見淋巴水腫,讓患者苦不堪言。一名69歲曾姓女子20年前罹患乳癌陸續動三次大手術,為解決併發淋巴水腫,接受淋巴結移植手術,但術後左上肢仍持續腫脹僵硬,後接受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整形外科超顯微淋巴管與靜脈吻合術,讓她左上肢退腫,重拾正常生活功能。曾女說,淋巴移植手術後狀況沒改善,整隻手還是硬梆梆、腫脹變形、皮膚緊繃,像球棒一樣,外觀上兩隻手的大小差很多,後續配合復健及穿壓力衣,卻始終無效,甚至淋巴回流阻塞導致蜂窩性組織炎,險遭截肢命運。大林慈濟醫院整形外科醫師莊濬綦表示,手臂淋巴水腫是乳癌患者在療程中,接受腋下淋巴結廓清或接受放射線治療後,由於輸送系統受到阻塞,遠端淋巴液無法經淋巴管及胸管輸回靜脈系統,使得含大分子和高量蛋白質的淋巴液滲至細胞間質中,因而造成腫脹,如不及早處理,則整個手臂之淋巴系統將被破壞,面臨截肢命運。莊濬綦建議曾女接受超顯微淋巴管與靜脈吻合手術,以高倍顯微鏡輔助,先在水腫的肢體皮下打入螢光染劑,利用特殊紅外光影像系統找出淋巴管後,再以直徑 0.01mm的手術縫線將淋巴管與小靜脈做吻合。莊濬綦說,小切口在皮膚下做淋巴接合,侵入性低,不會在患肢以外部位增新傷口,且術後傷口照顧簡單,可以很快回到原本的生活。目前平均每個月都完成一例手術。莊濬綦提醒,淋巴水腫常發生在肌膜層上以的部分,乳癌、婦癌、嚴重開放性骨折手術後、淋巴管退化等,都可能會遭受淋巴水腫問題,若能及早接受治療,避免迷信偏方,才不會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
-
2021-09-01 該看哪科.皮膚
眼皮冒黃斑瘤 多與高血脂有關
一名40多歲女性,眼皮上方有黃色斑塊,原本沒有留意,近期因戴口罩而更明顯,讓她相當困擾,因而就醫治療。新店耕莘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李秉侖表示,該黃色斑塊是「黃斑瘤」,可透過手術切除,合併眼整形手術,兼顧術後整體外觀。李秉侖指出,黃斑瘤與膽固醇沉積在眼皮、皮下脂肪甚至肌肉層有關,會隨時間擴大,常出現於兩眼上眼皮,可能延伸到內眼角、下眼瞼,若沒有及時處理,可能長到直徑1公分。據統計,黃斑瘤好發於40至50歲中年人,以女性居多,一半以上病患合併高血脂症。李秉侖說,出現黃斑瘤多半與體質有關,並不代表高血脂的人就會發生,若病患同時有高血脂,建議諮詢心臟內科、新陳代謝科、家醫科等醫師,服用降血脂藥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一旦黃斑瘤長出,仍得透過外科手術處理。李秉侖建議,若黃斑瘤範圍較小,可考慮雷射、化學藥水燒灼等非侵入性治療,若黃斑瘤較大、較凸,可透過切除合併眼整形手術,一方面完整切除黃斑瘤,降低其復發機率,也避免切除後造成眼瞼變形,降低疤痕醜型。李秉侖提醒,黃斑瘤若單純切除,有50%機率會復發,主因是黃斑瘤常長得很深,若沒有徹底清除乾淨,殘留容易復發,若手術仔細清除,復發機率可降至10%。術後可透過冰敷、藥膏簡易護理,當天即可返家,一周後拆線即可。
-
2021-08-31 該看哪科.皮膚
口罩遮不住 女內眼皮「詭異隆起」靠這方法解除
受到疫情影響,民眾外出皆須戴口罩,一名40多歲女性,眼皮上方有黃色斑塊,原本沒有太留意,近期因戴口罩,反而更加明顯,讓她相當困擾,因而前往求診。收治該個案的新店耕莘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李秉侖表示,該黃色斑塊稱為「黃斑瘤」,大多可以透過手術切除,並合併眼整型手術,兼顧術後整體外觀。李秉侖指出,黃斑瘤與膽固醇沈積在眼皮、皮下脂肪甚至肌肉層有關係,且會隨時間擴大,常出現於兩眼上眼皮,可能延伸到內眼角、下眼瞼,有些民眾沒有及時處理,甚至長到直徑1公分。根據統計,黃斑瘤好發於40至50歲,並以女性居多,有一半以上病患合併高血脂症。李秉侖說,出現黃斑瘤多半與體質有關,並不代表高血脂的人就會出現。若病患同時有高血脂,會建議諮詢心臟內科、新陳代謝科、家醫科等醫師,服用降血脂藥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不過黃斑瘤一旦長出,不會因為吃降血脂藥物就消失,仍得透過外科手術處理。李秉侖建議,若黃斑瘤範圍較小,可考慮雷射、化學藥水燒灼等非侵入性治療,若黃斑瘤較大、較凸,可透過切除合併眼整型手術,一方面完整切除黃斑瘤,降低其復發機率,也避免切除後造成眼瞼變形,降低疤痕醜型。李秉侖提醒,黃斑瘤若單純切除,有50%機率會復發,主要原因是黃斑瘤常常長的很深,若沒有徹底清除乾淨,殘留就容易復發,若手術仔細清除,復發機率可降至10%。手術採局部麻醉,當天即可返家,術後可透過冰敷、藥膏簡易護理,一周後拆線即可,有眼皮黃斑瘤困擾的民眾,建議找專業整形外科醫師咨詢。
-
2021-08-21 癌症.其他癌症
男子抗癌10年竟長出D罩杯 崩潰「厚衣服也藏不住」
一名65歲的王先生(化名),10多年前確診罹患攝護腺癌,為了治療服用抗癌藥物,但卻出現胸部疼痛,且乳房持續變大,竟長到D罩杯,夏天不敢到海邊、冬天穿厚衣服也藏不住,時常引來異樣眼光令他困擾,一度自卑、憂鬱,泌尿科醫師告訴他,這是服用抗癌藥物的副作用,沒有其他方式可改善,讓他幾乎絕望。收治該名個案的耕莘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李秉侖指出,男性女乳症的成因,大多與性賀爾蒙失調有關,常見男生青春期女性賀爾蒙過度分泌,過了青春期後賀爾蒙恢復正常,但胸部「長大回不去」,外加合併肥胖所致。另外一部分與腦下垂體腫瘤、性腺腫瘤、慢性肝病及甲狀腺功能異常有關係。李秉侖表示,以王先生的案例來看,服用抗癌藥物成分含有抗雄性賀爾蒙,服用後造成女性賀爾蒙增加,導致男性女乳症的情況,實屬少見。雖然王先生調整抗癌用藥,減緩部分疼痛,但乳房已經發育,仍然讓他感覺憂鬱、自卑。經過醫師評估,王先生接受手術,改善外觀,術後恢復正常生活,建議2個月穿著塑身衣、束胸輔助,1個半月後可進行運動、健身。李秉侖表示,男性女乳症通常擴大到D罩杯會維持穩定,手術前需評估個案乳房大小、是否穩定,例如至少1年沒再擴大,才會進行手術治療,避免術後又再擴大。王先生已4至5年維持乳房大小,因此今年上旬進行手術,術後至今3個月恢復良好,外觀與正常男性無異。李秉侖說,雖然手術切除後乳腺不太會變大,但若飲食較油膩,脂肪堆積較多,像是胸部、肚子、臀部或大腿、以及女性蝴蝶袖等部位,還是有可能因變胖而變大,造成全身脂肪堆積,建議民眾仍要保持良好作息,即可維持正常身形。李秉侖說,男性女乳症好發於年輕人、老年人2個族群,年輕人比較會因為影響外觀而提早就醫治療;但中老年人反而常常因為覺得難為情,或不在意外觀導致延誤就醫。男性女乳是一個會造成外觀異常和心理壓力的病症,甚至會因為乳腺增生造成疼痛,嚴重會分泌奶水,不論年齡大小都建議即時尋求整形外科醫師專業的診療,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和苦惱。
-
2021-08-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鼓勵防疫第一線醫師 林芳郁:盡所能告訴家人「我愛你」
71歲的心臟外科名醫林芳郁,從醫40年,曾任台大、北榮、亞東三家醫學中心院長,從SARS到新冠肺炎,都在第一線對抗疫情。今年父親節前夕,林芳郁卸任擔任六年的亞東醫院院長,正式迎接退休生活。不只是一位盡心貢獻醫界的醫師,林芳郁更以嚴謹身教,成為兒女心目中的模範父親。身教嚴謹,卻包容孩子想法,只要肯努力,他全力支持。在宜蘭羅東出生的林芳郁,高中才北上念建中,自台大醫學院畢業後,順利成為心臟外科醫師,並與醫學系同窗、台灣首位女整形外科醫師林靜芸結為連理,育有一雙兒女。女兒林之昀跟隨母親腳步,成為整形外科醫師,兒子林之晨則往新創產業電商發展,接任台灣大哥大總經理。兒女事業有成,與父母嚴謹身教有關。林之晨回想,年幼時若有不乖或不禮貌的行徑,林芳郁常叫他們面壁、罰跪。但林芳郁對孩子的想法非常包容,無論想做什麼,他一定全力支持,多半給予鼓勵,只要選定目標,就好好努力、全力以赴。他認為孩子平安,把工作做好最重要。女兒乖巧,兒子曾叛逆,笑稱「女兒是上帝補償給我的」。外科醫師生活忙碌,林芳郁坦言,過去平日忙很晚才回家,早期周六還要上班,等於只有周日休假,但又掛心病人病況不穩定,多半會待在醫院。以前在台大醫院時常帶孩子「查房」,兒女因此閱「傷」無數,更謹記怎麼防止燒燙傷。和孩子相處時間不多,但慶幸女兒循規蹈矩,也跟隨父母從醫,相較兒子叛逆讓他很頭痛,林芳郁笑稱「女兒是上帝補償給我的」。細數林之晨的叛逆事蹟,高中時為了把妹無駕照偷騎機車,家中規定九點半門禁,兒子偷偷蹺家過夜,女兒還幫忙掩護,老婆發現後氣個半死。於是兄妹倆不得不互助,「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但兩人也培養出好感情,像林之晨在美國留學時,林之昀去美國玩,哥哥主動獻卡,讓妹妹無限消費。教育孩子言出必行,欣慰兒子留學歸國後「變暖男」。林芳郁對兒女管教嚴格,正直個性更是言出必行。林之晨求學時課業並不佳,有次段考前,承諾若兒子成績進步就帶他到日本玩,兒子果然爭氣地考出好成績,老婆本想趁著工作忙順勢忘記,他堅持「一定要帶他去日本玩」,堅持履行承諾。過去曾擔心兒子工作不穩定,但自美國留學回來後,彷彿「變了個人」,不僅變溫暖也更孝順,周末帶著父母愛吃的燒餅油條及豆漿來訪,父母傳訊也早讀早回,讓他相當欣慰。林芳郁鼓勵同為人父、至今仍在防疫戰線上的醫師,保重身體外,也盡所能告訴家人「我愛你」,像自己至今仍會向妻子和兒女說「爸比愛你」,或留小紙條在太太書桌上,隨時傳達對家人的愛。兒子看老爸拒收紅包 簡樸一生 愛國不移民林芳郁為台灣醫界創下歷史性推展,曾率領團隊做全球領先的不整脈研究,擔任台大急診部主任任內,開創救護車EMT(緊急救護技術員)體系,如今高級救護員遍布全台,戲劇《火神的眼淚》中救護員挽救珍貴生命的片刻,充分展現急救技術,更造福無數患者。林芳郁上月底卸任亞東醫院院長,兒子林之晨特地排開行程,出席父親的榮退典禮。他透露,父親擔任醫師工作期間,仍維持羅東人的簡樸生活,在家總是穿著破內衣,皮夾、皮帶一用就是幾十年,不開名車,一台Toyota Premio用了十幾年,一直到無法維修才勉強換掉。在兒子眼中,父親十分好學,在家中書筆不離身,隨時研讀畫重點。父親也相當愛國,1995年時,許多醫師帶家人移民,但父親堅決「身為台灣人,死為台灣鬼」,展現愛國情誼。而父親沒有物質欲望,當年在台大醫院,父親認為紅包文化對弱勢病人不公,堅決拒收病人紅包,病人若送紅包來,他一定會再買水果禮盒,把病人紅包放進並送回。林芳郁小檔案年齡:71歲歷任:台大、北榮、亞東醫院院長家庭:結婚45年,育有1子1女給孩子的一句話:訂好目標,全力衝刺,不管到世界哪個角落,闖到累的話就買張機票,家裡永遠都有你的碗筷。
-
2021-08-04 癌症.乳癌
女子乳房傷口未治療成乳癌 手術切除同時完成重建
南投縣60歲吳姓婦女右側乳房出現傷口,她卻沒有治療,經過1年皮膚紅腫潰爛就醫,經醫師診斷為乳癌第三期。經手術切除乳房,同時採用自體組織重建乳房,恢復乳房外觀,讓女病患更有信心持續抗癌。南投醫院整形外科醫師呂明川說,女性乳癌是發生率第一位癌症,患者除了生病打擊,還有切除乳房的失落感。乳房重建可以降低身心衝擊,也不會影響癌症治療。其實不論年齡,乳癌患者皆可以選擇乳房重建來保有身體的完整性。當乳房外科醫師切除乳癌的同時,整形外科立即重建乳房,一次性手術疤痕較小,而且採取自體組織重建術,外觀自然。自體組織重建術是採取患者身上其他部位的組織來重建乳房,可從背部、腹部、臀部等處取得。還有植入物重建手術等不同乳房重建方式,醫師會依據患者個別狀況選擇最適合的方法。呂明川醫師為吳婦採用自體皮瓣乳房重建手術,將自體皮瓣組織轉移至胸部。重建後傷口恢復良好,接著安排後續的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現在乳癌治療效果佳,早期患者的治癒率高,醫療團隊也依可據患者細胞受體、腫瘤大小、有沒有轉移等狀況,擬定適合治療計畫。醫師提醒民眾定期接受乳房攝影篩檢,平時也應觀察自己身體狀況,當發現乳房腫塊、凹陷、異樣分泌物、皮膚紅腫或潰爛、腋下淋巴腫大等症狀,應儘速就醫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2021-07-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過玻尿酸的族群注意 注射新冠疫苗恐引發2症狀
國內的新冠疫苗陸續到位,能接種的年齡層也慢慢往下開放,國外曾報導:有過去施打玻尿酸等填充物的患者,在打完新冠疫苗之後,發生嘴唇紅腫等狀況而前來就醫。疫苗引起身體發炎導致皮膚專科醫師鄭惠文表示,根據國美容整形外科學會(ASAPS)指出,曾經在臉上有注射填充物的民眾,在接受疫苗接種後,身體出現了紅腫以及發炎反應,甚至還有人出現嘴唇腫大的情形。雖然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不是很高,但隨著國人施打新冠疫苗的人數越來越多,未來有可能會有此類狀況發生,在此先讓民眾了解新冠疫苗可能引發的皮膚症狀。除了過去有做過醫美填充物的民眾要特別注意之外,本身有免疫問題抵抗力較低下的族群,在接受疫苗注射後,也可能出現帶狀皰疹再度活化的情形;另外,施打疫苗可能出現的皮膚紅腫發炎情況,一定要和蜂窩性組織炎作檢別診斷,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時期。要特別提醒的還有,若因打疫苗引起紅腫不適而擦拭外用藥膏的話,也得小心會引發接觸性皮膚炎的問題,若發炎症狀持續或原有的皮膚問題持續惡化,建議盡速就醫。不良反應持續惡化1周,請盡速就醫鄭惠文指出,注射新冠疫苗回家之後,如果感覺施打部位紅腫疼痛,可適時冰敷緩解症狀。此外,建議加強肌膚的保濕修復工作,或是使用含有消炎成分如甘草萃取(LICORICE)等保養品擦拭,若感覺癢癢的時候,盡量以拍打方式來止癢。至於哪些狀況下需要就醫治療呢?鄭惠文進一步說明,當癢感無法控制住,且已經影響了日常生活時;還有皮膚症狀的範圍大到分不輕界線的時候;另外,當這些皮膚不良反應症狀超過一周沒有轉好的情況下,都建議立刻就醫讓醫師來診斷並治療。鄭惠文強調,以上所述的皮膚不良反應,皆屬於施打新冠疫苗後可能發生的症狀,疫苗對身體的好處利大於弊,千萬不要因為擔憂這些不良反應而拒絕施打疫苗。延伸閱讀: 。莫德納疫苗大規模開打,這些是『正常』可能會發生的皮膚反應,不用太緊張 。莫德納7月1日開打!接種mRNA疫苗皮膚會出現哪些副作用? 醫曝5種可能
-
2021-07-04 養生.抗老養生
長期待冷氣房皮膚老得快 10個讓你顯老的壞習慣
皮膚鬆弛、時常感到疲憊,覺得自己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你可能沒意識到,有些習慣是造成身體、皮膚加速老化的元凶。從吃的食物到睡眠方式,都會讓你顯老甚至縮短壽命。以下是專家公認會加速老化的習慣,並提供逆轉的方法。長時間處在乾燥的室內,皮膚乾燥易老化。無論是冬天開暖氣或夏天開冷氣,兩者都會從空氣中吸走水分,導致皮膚乾燥,加速老化。Marotta博士建議將濕毛巾放在一盆冷水上,或使用加濕器,增加室內空氣的濕度,最佳濕度為40%到60%。只睡五小時,眼袋很快見人。Casciari博士說,睡眠不足不只使眼袋變黑,還會縮短壽命。他建議,七小時是最佳睡眠長度,如果你總是白天缺乏精力、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或體重增加,務必早點上床,讓身體得到足夠休息。追劇欲罷不能,久坐不動老得快。熬夜追劇已是現代人常見生活模式,英國運動醫學雜誌針對1萬1000名25歲以上的澳洲人進行研究,發現成年人每觀看電視一小時,預期壽命就會減少22分鐘;平均每天看電視六小時的人,比不看電視的人預期壽命少五年。加州聖約瑟夫醫院睡眠實驗室Raymond Casciari博士解釋,問題的關鍵不是在看電視,而是久坐不動,當我們坐著超過30分鐘,身體開始像細胞中心積聚醣分,導致肥胖。因此無論你是在看電視或辦公,記得30分鐘就要起來動一動。把臉貼在枕頭上睡覺,皺褶回不去。長時間趴睡或側睡,讓臉直接接觸枕頭,可能會產生皺紋。隨著年齡增長,臉上的結締組織和膠原蛋白會愈來愈脆弱。整形外科醫師、皮膚護理專家James C. Marotta博士說,長時間習慣睡同一側,皮膚不會像年輕時有彈力恢復原狀,那些與枕頭磨擦而出現的皺褶,會成為永久性皺紋。建議仰睡或購買緞面枕頭套,減少臉與枕頭的磨擦。過度使用化妝品,破壞肌膚健康。Stuart博士說,過多的妝容會緩慢的加速皮膚老化。尤其是使用以油為基底的化妝品,可能堵塞毛孔。此外,過度使用含芳香劑、刺激性化學物質和酒精的產品,會破壞皮膚角質層而使皮膚乾燥,提早出現皺紋。吸菸、常用吸管喝飲料,小心唇周皺紋。噘起嘴巴的動作,會讓嘴唇周遭產生一圈皺紋,久而久之就回不去了,建議直接用杯子喝飲料。吸菸的動作也一樣,且吸菸會加速皮膚老化。不用眼霜,眼周細紋報到。有些女性注重美白,卻忘了眼周皮膚是最脆弱的部位。眼周皮膚比其他部位更薄,衰老得更快,建議選擇含有維生素A、保濕劑、抗氧化劑和維生素C的眼霜,促進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形成,減少細紋。吃太多甜點,換來更多皺紋。除了肥胖,甜點更可能在臉上留下歲月痕跡。加州皮膚科醫師Susan Stuart說,糖分子會附著在細胞的蛋白質纖維上,這種破壞性的過程稱為「糖化反應」,會導致皮膚失去光澤、黑眼圈、皺紋增加、毛孔粗大。不想加速皮膚老化,少吃甜食。完全不吃油脂食物,皮膚難保青春。有些人怕胖而拒絕所有含脂肪的飲食,但紐約布魯克林的營養學家Franci Cohen說,想保持年輕的外表,優質脂肪不可或缺。鮭魚和鯖魚,以及核桃和亞麻籽等堅果類,富含有益心臟健康的Omega-3脂肪酸,可使肌膚柔軟飽滿,從而防止皺紋產生,並促進心臟和大腦健康。建議每周至少兩次,吃這類富含優質脂肪的魚。只在戶外活動時才擦防曬乳。皮膚病學副教授Sarah L. Taylor說,導致皮膚早衰的首要關鍵是紫外線。即使陰天或下雨,紫外線依然存在,但很多人卻只在大太陽下、進行長時間戶外活動時才做防曬。她建議每天使用SPF30至50的防曬乳。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1-07-03 新聞.科普好健康
運動傷害先冰敷? 當心適得其反,阻礙肌肉自體修復傷口難癒!
健身房重訓之後的肌肉痠痛、美容外科的眼皮手術,傳統主張冰敷。冰敷讓血管收縮,可以減少腫脹,低溫讓神經變鈍,可以降低疼痛。冰敷不必用藥,相對省錢,普羅大眾的接受度很高。冰敷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是冰袋固定在患部,偶而有些激進派,把整雙手或腳放進冰桶內。冰敷如果溫度過低或是時間太久,可能凍傷,一般建議每二個鐘頭冰敷十至十五分鐘,而且冰塊不要直接接觸皮膚。冰敷不會縮短疼痛台灣的天氣適合冰敷,常有人愛上冰敷。劉小姐作了眼袋手術之後,每天冰敷,過了二星期眼袋比術前還大;陳先生爬山之後膝蓋腫,冰敷二星期,腫不但沒有消,還變更腫。生理學家想瞭解冰敷對傷口癒合的影響,研究結果對冰敷潑了一盆冷水!2011年的調查,小腿拉傷有冰敷與沒有冰敷的人,疼痛的時間一樣,冰敷組腿部行動正常沒有比較快。2012年的資料,冰敷組受傷部位恢復力量所花的時間比較久,而更驚人的是2015年《重訓期刊》,例行性重訓後冰敷的人,肌肉力量、尺寸及耐力,都比沒有冰敷的差。冰敷時,深層組織到底發生什麼變化,阻礙了之後的恢復?神戶大學在《應用生理學》雜誌發表了實驗結果,他們以40隻雄性老鼠,用電極造成小腿肌肉反覆收縮,產生類似健身房長時間訓練,肌肉扯裂的運動傷害。老鼠的肌肉與人類相同,運動的時候會伸展及收縮,如果不熟悉的運動或過分勞累會造成運動傷害。恢復之後,受影響的肌肉及肌纖維會變得更強壯,而且之後能夠忍受類似的運動訓練。研究員重視肌肉的癒合,為了釐清冰敷是否影響癒合,接受過電擊運動的老鼠分為二組,一組給予冰敷,一組沒有。接著每隔幾小時,取肌肉切片觀察。阻發炎反應傷口難癒身體對於感染或受傷,第一個反應是發炎反應,以發炎細胞為主的免疫細胞衝到局部,擊退來襲的細菌並收拾細胞殘骸,之後抗發炎的細胞上場緩和發炎反應,並讓修復細胞完成工作。整個過程中發炎反應會伴隨疼痛及腫脹,大多數人無法忍受,常以冰敷來減輕症狀。老鼠的肌肉切片,運動傷害造成肌肉纖維損傷,沒有冰敷的組織,立即出現一群發炎細胞,數小時之內,這些細胞忙著清除殘骸,第三天損傷的肌纖維被清空,抗發炎細胞出現,帶來修復細胞,重建肌肉結構。在二星期時,肌肉完全復元。但是冰敷的肌肉表現不同,復元明顯較慢。需要七天發炎細胞才能在現場聚集(沒有冰敷的只要三天),而且局部清空以及抗發炎細胞到達也較慢。冰敷群二星期後顯微鏡底下還能找到肌纖維受損以及不完全修復的證據。冰敷阻礙了正常的發炎反應,延遲組織癒合,科學家建議傷口給予局部壓迫,抬高,保護,如果非得冰敷,須控制在受傷後六小時以內,傷口才能早日恢復。
-
2021-06-11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操作眼科儀器 名醫罹患媽媽手
幾個月前,我的右手腕開始有點痛,起初不在意,後來某天起床洗臉時,發現右手竟然痛到無法擰毛巾,這才開始注意右手腕的問題。手腕痛確診肌腱滑膜炎幾年前有過網球肘的經驗,當時是打壁球,連續幾個反手拍之後,隔兩天開始痛,所以對於手腕痛,我猜想應該是肌腱發炎,自行服用消炎止痛藥後,狀況仍時好時壞,最後才就醫確診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也就是俗稱的「媽媽手」。骨科醫師說,媽媽手是因為手內轉的動作造成,可能是長期累積下來的傷害,只是一開始症狀不明顯。我回想,的確如此,應是眼科檢查經常使用的裂隙燈造成媽媽手。最好治療方法是休息裂隙燈底下有個控制搖桿,每次要檢查患者眼底,須根據患者臉形、左右眼調整距離,右手長期都要施力轉控制搖桿,再加上門診來了很多先天性青光眼患者,這些孩子因為無法配合檢查,都要搶在麻醉失效前做完裂隙燈檢查,心急搶快的結果,就是一手要控制燈、一手要控制搖桿,力道無法準確拿捏,可能因此加重肌腱發炎形成媽媽手,也算是某種程度的職業傷害,而且我問許多同業,發現大家都有同樣的問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媽媽手如果症狀嚴重的話,疼痛感會往上延伸到上臂,甚至肩膀,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多休息。剛好遇到這波疫情,醫院減診,再加上看診人次變少,有時間可以讓我改用左手操控搖桿,減少使用右手的機會,現在右手腕仍隱約會痛,很不舒服的時候還是得吃消炎止痛藥,再搭配暖暖包熱敷來改善症狀,但要真正痊癒至少需要6至9個月。保護肌腱開始使用護腕經過這次生病經驗,讓我發覺肌腱保護的重要性,我開始使用護腕,看診時使用簡易型、好活動的材質,沒看診時就使用有金屬片、支撐力強的護腕,就連原本放右後口袋的皮夾,都改位置放,減少右手腕的動作,現在症狀已經改善五成,也可以擰毛巾了。●醫學辭典/媽媽手媽媽手指的是我們過度使用拇指,造成伸拇短肌和外展拇長肌的腱鞘發炎,只要是用力姿勢不正確或長期重複做拇指基部的肌腱伸展、外展動作,都會導致媽媽手,嚴重時會造成肌腱沾黏,大拇指及手腕的活動受到限制。治療方法是多休息,並使用能將手腕、大拇指固定住的護具,若是非常疼痛,可請醫師開消炎止痛藥並配合復健治療。呂大文小檔案現職: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第十九屆監事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專長:青光眼疾病白內障超音波晶體乳化手術準分子雷射屈光手術經歷:美國賓州威爾斯眼科醫院副教授台灣顏面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歐洲青光眼學院院士台灣青光眼醫學會理事長世界青光眼高峰會常務理事
-
2021-06-03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你能單腳穿襪子嗎?避免肌少症,快用一張表檢測你的下半身肌力
編按:「肌少症」指的是肌肉量減少、肌力流失、影響日常生活功能。有些人是因為中風、心臟病等需要長時間休養的疾病而導致肌肉大量萎縮,有些人則是因為日常生活的活動量不足,久而久之造成肌肉系統功能退化。日本醫學博士中村幸男表示,40歲之後肌肉更是加速減少,到了65歲後,一年約莫減少一~二%。人一旦超過50歲,首先要增加下半身的肌肉人只要肌力一衰退,便會影響到日常的動作。我們先來看看肌肉是如何運作的。.使身體中的組織與器官活動,擔任引導的工作.具有保護內臟的功能.具有維持姿勢的功能.具有產生熱量的功能(產生熱源,消耗熱量)肌肉的主要功能有四個。鍛鍊肌肉的動機因人而異,有的人是為了提高其功效而運動,有的人是想減重,為了鍛鍊出易瘦的體型。然而,人一旦年過50歲,不得不注重健康。這是因為人在30歲時肌肉達到巔峰,然後開始減少,40歲之後,肌肉更是加速減少,到了65歲後,一年約莫減少一~二%。要是從部位來看,無論男女,比起上肢或軀幹的部分,下肢的肌肉量更是大幅減少。行動變得不靈活,主因是年齡增長而肌肉減少為什麼下半身的肌肉量會比上半身的肌肉量更容易減少呢?肌肉減少的機制目前仍有許多是人類未知的部分,但依據研究報告,股四頭肌(大腿外側,主掌走路、跑步等日常基本動作)等這類為了對抗地球地心引力而工作的下半身肌肉,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蛋白質合成能力低下,因而出現容易減少的情形。膝蓋彎曲幅度變小、走路時步伐變小等,與上半身相比,下半身的活動力減少,與肌肉的減少不無關聯。構成肌肉的肌肉細胞(也稱為肌纖維)分成持久力佳、即使鍛鍊也不易變粗的慢肌纖維,以及能夠產生瞬間爆發力、鍛鍊後易變粗的快肌纖維。顯而易見地,快肌纖維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減少,因此年紀增長而行動力減退的主因,就是快肌纖維的減少。15項生活習慣,檢視自己的肌力有沒有流失。柔性深蹲能平均地鍛鍊下半身對於超過50歲、體力上無法應付「激烈運動和肌力訓練」的人,我推薦做柔性深蹲。如果什麼都不做,肌肉量會逐年遞減。無論活到幾歲,肌肉量都可以增加,若你覺得「已經來不及了」而放棄的話,那就太可惜了!或許許多人一聽到深蹲,就會聯想到像運動員做的那樣,身體蹲低到臀部與膝蓋同高, 非常正統的深蹲, 然而, 我介紹的深蹲加了「柔性」兩字,因此膝蓋不需要彎那麼多,再加上基本型柔性深蹲還搭配了椅子,即使你對自己的肌力不夠有信心也完全沒問題。基本型柔性深蹲只要能站立的人都做得到。只要做的方式正確,即使一天只做十次,也能鍛鍊容易退化的下半身,箇中祕密就是蹲下這個動作。蹲下的動作乍看之下很單純,其實能平均鍛鍊到臀大肌、大腿內收肌、股四頭肌和腿後腱等許多肌肉,比實際看起來還能確實鍛鍊到下半身的肌肉。 速度也是一個重點, 花四秒鐘蹲下, 再花四秒鐘恢復原來的姿勢,比較不會帶給腰與膝蓋負擔,而且一定能夠意識到自己所運用的肌肉。還有,做靠牆柔性深蹲(中級程度)與手往前伸的二分之一柔性深蹲(高級程度)時, 因為也會運用到腹直肌與闊背肌等上半身肌肉,所以能夠很有效率地鍛鍊到全身的肌肉。柔性深蹲做法:1.雙手抓住椅背,兩腳張開比肩略寬(也可以用桌子代替椅子)2.花四秒鐘邊吐氣邊讓身體慢慢往下沉,再花四秒鐘邊吸氣邊慢慢恢復原本的姿勢。(「腰下沉—﹥回復原位」是一次。許多人背挺直時腰會痛,所以駝背也沒關係。)柔性深蹲,只要做的方式正確,即使一天只做十次,也能鍛鍊容易退化的下半身。書籍介紹書名:5分鐘柔性深蹲×腳跟著地:有效強化隨年齡流失的肌肉和骨質(樂齡大字版)作者:中村幸男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1/03/23作者簡介/中村幸男醫學博士。日本長野縣出生,自治醫科大學畢業後,二○○六年至二○○九年在哈佛大學醫學部擔任講師,後擔任信州大學醫學部骨科講師。專長於骨頭、關節、骨質疏鬆症,曾榮獲許多日本與國際骨科研究相關獎項。為日本整形外科學會專門醫師、日本風溼學會專門醫師(JCR)、指導醫師、評議員、日本骨代謝學會評議員。為了推廣延長健康壽命的觀念,活躍於長野縣內外並大力推動防止骨頭、運動障礙症候群(LCOMO)的活動。二○一五年起製作「骨質疏鬆症手冊」在信州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骨科分送給治療中的病人,致力於骨頭保養照顧工作。曾上朝日電視台「全民家庭醫學」等節目向大眾宣導健康的重要性。延伸閱讀: 手上冒出一粒粒小水泡,奇癢無比?皮膚科醫師:「汗皰疹」別擠破!水泡破掉會...
-
2021-04-2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生成病人 動刀等開刀 皮膚整形名醫運動傷害恢復歷程
身為一名皮膚整形外科醫生,幫患者注射動刀是工作的日常,然而,可能很多醫師自己從來沒有自己親身體會過這些麻醉、手術、縫合、恢復的過程。也是位快刀手的皮膚科醫師趙彥宇也一樣,從小到大,沒經歷過什麼手術和麻醉,卻在今年初,一次戶外運動發生的意外,第一次面對這樣的恐懼和要不要手術的抉擇,面對醫生專業解說越是詳細,當發生在自己的身上,醫生一樣逃不過人性,「本來已經排定的手術,竟然把它取消了」。若不是因為疫情,趙彥宇每一年幾乎有三個月都在國外各國旅行演講教學,那些教學內容不外乎是美容注射、各種美容手術和治療項目。因為疫情,所有行程和會議都取消了,一下多出了好多時間,趙彥宇也開始了自行車的運動,愛上了這種直接和大自然接觸充滿汗水和速度的活動,有時一趟騎乘五、六個小時,繞行整個北台灣,爬行下滑好幾個山頭,公路車的速度其實相當快,尤其是下坡時,重力的牽引常比機車和汽車還要快。自己是醫生,趙彥宇對自行車的運動也相當重視安全,主要選擇陽明山山區,因為這個環境對自行車友相當友善,平常也會把車載到定點才開始騎乘以避開車流和汽機車排放的廢氣,大部分的時候也會選擇和車隊一起,好有個照應。但熟悉難免變成輕忽,對速度的掌握無形中也放得越來越寬,下坡時,路面的標線、濕滑和腐葉都可能變成隱形的危險,在一次和車隊下坡行經仰德大道時,因為不熟悉新車,速度快加上地滑煞車而車子連人朝路邊摔了出去。「幸運的是當時的路邊不是山壁或山谷,而是覆滿落葉的泥土地,下滑的公路車隨便都有40、50公里,那撞擊的力道就跟摩托車一樣,傷害的等級自然也一樣嚴重。「其實撞擊的當下,真的不感覺痛,是摸到肩膀那邊的骨頭會動,才驚覺事情不對,還好同行的隊友幫我叫了救護車,把我的腳踏車載了回去。」趙彥宇表示,當骨折斷裂處逐漸出血增加、組織腫脹開始了以後,受傷部位的疼痛才越趨明顯。「一般來說,受傷的當下和得知骨折發生的那一刻,病人是恐懼無助的,誰也沒想到前一秒還帥得很,接下來的幾個月生活和工作要怎麼辦?」他坦承,雖然自己也是醫生,以前學過鎖骨斷裂有些可以保守治療待其自行癒合,但當病人的理智被恐懼占據時,人們會傾向逃避,自我解釋,期待運氣和神奇力量。雖然要執行手術醫生超級好,解釋了很多手術會發生的狀況和過程,但他仍越想越怕,刀子劃下去、疼痛、插管、傷口,「這有些不是我每天在執行的程序嗎?」鎖骨斷裂若發生在中斷而位移不大,可以選擇保守固定療法,但近年來也越來越多以手術固定的方式讓患者提早恢復手部功能和活動範圍,趙彥宇說,雖然醫生也同意先取消手術,觀察斷裂癒合狀況,但才剛出院他就後悔了。因為越來越難耐的疼痛,隨時都要固定妥當,生活需要人照顧,品質也大受影響,同時因為平常有肌力訓練,胸大肌太強導致斷裂遠端被拉扯,要自行癒合的機會更低。「還好我學長當時在另一家醫學中心,幫忙安排了急診和手術」,否則連續兩天的禁食和禁水,加上隨便一動就痛確實是相當折磨,「我還記得麻醉醫師說『學長!等下要幫你插管囉!』,他回想整個到手術檯上的過程,其實一直想到如果自己是缺乏醫學知識的民眾、住得很偏遠、沒有家人,會不會更茫然無助」。「還好,我的醫生很專業,手術很快完成,手術和恢復都相當順利,我也很快地恢復了日常的活動和工作,慶幸自己最終做了正確的決定,術後第三天,雖然人還有些虛弱,我還上台主持了醫學會,醫生朋友們都很驚訝我的恢復。」此外,暫停了心愛的戶外運動,他有更多的時間重拾很久沒碰的鋼琴和水彩,和精細的美容治療一樣,利用手術固定,這些不需要負重的靈巧手部運動幾乎不受影響,甚至拍了好幾部實際操作美容注射的教學影片,對於一般人運動受傷後重返職場,手術確實提供了相當大的幫助。手術後很快就重新恢復看診的趙彥宇,最常聽到關心的朋友問:「怎麼不在家多休息?」他表示,對於外固定保守治療的患者,休息和固定相當重要,不要亂動才能幫助骨頭癒合,但若透過手術內固定的患者,術後適度的恢復活動反而讓關節活動和肌力提早恢復。一般運動受傷也常合併外傷,他也談到外傷傷口與手術傷口照顧的不同。手術傷口屬於乾淨的傷口,通時與內部相通,醫生通常會叮囑不要碰水,但一般皮膚外傷只深及表面皮膚,而且是汙染的傷口,第一步的傷口清潔非常重要,清洗、清潔、乾燥才不會造成傷口感染,常看到患者只用食鹽水或消毒水擦擦還覆蓋人工皮,反而容易把髒東西包在裡面,造成更嚴重的感染。人工皮使用的目的是提供密閉濕潤的環境,同時可以防水防外界髒汙,他提醒,人工皮內禁止再敷外用藥物,以免對傷口產生新的刺激,遵循以上這些原則,傷口就能及早癒合,也能減少持久發炎引起的疤痕增生和色素沉澱問題。只要是運動,都可能產生不同形式的運動傷害,運動的速度和強度越大,傷害的程度也可能越大,趙彥宇呼籲,選擇符合標準足夠的防護裝備,同時結伴同行,才能在意外發生時,有最大的保護和即時的幫助。
-
2021-04-2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32年前發生嚴重的視網膜剝離! 醫師補破網與眼疾共舞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三位醫師分享生病與治病的經驗」。一位醫師敘述自己透過肝炎治療的曲折之路,因而對醫病關係有更深入的體驗,感激之餘他邀請鼓勵他不屈不撓、終於達標的醫師分享他對治療肝炎的心得以及他對社會的呼籲。另外一位醫師分享他在網膜剝離之後雖然經歷各種挫折,但從沒有怨懟、不安而放棄希望。有時想想,生過病的醫師會是更好的醫師,也許真的有道理。視網膜剝離1989年7月我從台大轉去成大服務。當時成大醫院是個新的醫院,有很多繁雜的事情需要處裡。1989年底,我的右眼發生嚴重的視網膜剝離。我右眼的視網膜就像破了一個大洞的網,網不住影像。手術當天是立法委員及縣市長選舉日,全國放假,眼科主任特別為我安排緊急手術,希望能把剝離的視網膜修復,釘牢一點。手術順利完成,術後蒙著眼睛休息,只能用耳朵聽音樂及廣播。當晚聽廣播,我有朋友分別當選立法委員、縣長。朋友選舉成功的好消息對我這剛開完刀蒙眼躺在病床上的人,是有鼓勵作用。接受眼睛手術並休息一個多星期後,我回到台北的家,並繼續由台大醫院的眼科醫師照顧。再過一個多星期,原本拿下眼罩還能看到東西的右眼又有了變化。於是再度住院。接下來的一個月,因為第一次手術後發生併發症,不知道是甚麼原因眼底出血掩蓋了視網膜。我前後再接受兩次眼科手術清除視網膜下的血塊。在台大醫院的兩次手術並沒有挽回我右眼的視力。從小別人說我有一對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現在不但只剩左眼有視力,兩眼看起來也一大一小。我的立體感變差,不再能像以前那樣穿針線,或準確伸手捕捉眼前的蚊子。出院前我請教醫師,往後生活上須要注意什麼,特別是能否繼續我幾十年來的嗜好打網球和唱歌。我的主治醫師說最好小心為妙。其實我曾到球場揮球拍,可是因為立體感差,我不再能準確適時打到球,只好放棄從十幾歲就開始的網球運動。至於唱歌,起初我遵照醫師吩咐小聲地唱。可是後來越唱越大聲而不自覺。我是屬於長老教會的基督徒,教會每個禮拜天的聚會都會唱很多首詩歌,而我也享受唱詩歌。一段時日後,女兒跟我說:「爸爸,你已經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很大聲的唱,唱歌應該沒關係吧。」其實我認為唱詩歌是蠻療癒的。記得在成大第一次手術後的晚上,內人放一些教會詩歌錄音帶給我聽,其中有些是我少年剛到教會時學的詩歌。心裡跟著哼詩歌,腦海中出現一幕幕過去的生活景象。因為接受基督信仰,我們全家被迫離開先父創辦的台中佛教會館。在物質生活上,過得很辛苦。念初中及高中的階段,我雖然在同學中很得人緣,但學校辦的遠足、旅行,我很想參加,卻不敢奢望,因為會使母親為難。同學說他們去看了很好的電影,我也很想看,卻不敢向母親提出。中午在學校吃便當時間,我偷偷瞄同學們便當裡的菜,心裡實在羨慕。當時每學期註冊時,不論是初中或高中,學校都要檢查是否已買齊該學期要上課程之教科書。對我來說,這一關檢查並不好過。為了節省書錢,我會事先向所認識的學長借書,但不一定能借齊所有的書。有時檢查人員會挑剔,說我借來的書與新版不符。面對檢查的人,我心裡實在不好受。雖然有這麼多不如意的事情,但只要一回到家裡,我們兄弟姐妹有一個免費的共同娛樂,就是把教會的聖詩本拿出來唱。興致來了,就從頭翻下去,把會唱的詩歌,一首一首唱下去。有時整個週末下午就在唱歌中快樂地渡過。那時唱歌的快樂,比現在上KTV更享受。藉著唱詩歌,我們學會發聲及合唱。在學校,音樂老師還以為我學過聲樂。母親很喜歡聽我們合唱詩歌。對農村出身,沒有念過書的母親來說,她很高興能經常免費聽合唱。在她心目中,我們平凡的歌聲,就像天使響亮的讚美歌聲,也像維也納少年合唱團。與眼疾共舞雖然立體感差對我的醫療工作沒什麼妨礙,但日常生活多少有影響。例如亮度不夠的地方我必須特別放慢腳步,走路時要小心避免與右側的人、物碰撞。為了早點適應單眼視力,有一陣子我還特地去走台北松山的四獸山。可是2016年我原已調適好的狀況發生變化。以前治療視網膜剝離放置在鞏膜上的扣環(buckle)因日積月累材質變化變成許許多多的碎片脫落,在右眼中到處亂闖,只好進手術室清除碎片。這是我第四次接受眼科手術。可是術後仍然斷斷續續會跑出碎片。到了2020年的9月情況變得嚴重,右眼頻繁出血,並且一直不斷流眼屎。與本身也是眼科醫師的女婿討論後,覺得我的右眼已經三十年沒視力功能,而裡面的異物碎片不但造成眼睛不舒服,還成為感染源,不如將右眼摘除。經請教眼整形醫師,認為以前是在局部麻醉下清除碎片,所以無法徹底清理。於是2020年10月在全身麻醉下將右眼裏面的碎片及以前手術時放置的其他異物全數清除。感謝上帝,到現在已術後半年,一切情況良好。右眼因多次手術及長期疾病越來越萎縮,幾乎整個被眼皮蓋住而看不到眼球。眼整形醫師建議裝義眼片改善外觀,2021年2月初花了幾個小時由義眼製做專家量身訂做完成。義眼片可像隱形眼鏡那樣隨時裝上或取下清洗,但睡覺時不需取下。感謝所有照顧我的眼科醫師若沒有發生嚴重的視網膜剝離和手術的併發症,我可能會繼續留在成大醫學院和醫院忙到退休為止。上帝似乎在通過此眼疾叫我停下腳步想一想。1990年臥病期間,精神醫學界大老林宗義教授從加拿大來台時,特地打電話鼓勵我,並要我放慢腳步。經過禱告反省,我決定辭去成功大學的一切職務回台北。當時我並不知道未來會如何,但確定必須重新安排生活。我雖然離開台大不到一年,但也只能以新進人員身分申請台大醫學院教職。從1990年7月我重新回台大醫學院到2004年8月退休的十四年期間,我承接台大醫學院、台大醫院和台灣精神醫學會的各種任務。感謝上帝,在我工作職務最繁重的時期,引領我修讀神學課程。2001年台灣大學給我一年進修學假,讓我得以考試進入台灣神學院修讀文學碩士課程。先當一年全時間學生,然後分段研修,於2005年完成此課程,圓了我修讀神學的夢。從1989年底右眼出狀況到現在已超過三十年。我要感謝親人朋友不斷的關心、支持,特別是眼科醫師及時的醫治照顧。一路走來雖然有風有雨,你們一直牽著我的手,使我有力量與我的眼疾共舞。
-
2021-04-23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單車犁田鎖骨斷裂 皮膚科名醫竟也怕開刀
身為皮膚外科醫師,幫民眾做微整形,打點門面是工作重點,自己從小到大,倒是沒經歷過手術和麻醉。不料,今年初騎自行車時摔車,右邊鎖骨斷裂,第一次面對手術抉擇,「診斷醫師專業的解說愈詳細,我卻愈聽愈害怕,當意外發生在自己身上,醫師一樣逃不過人性!」固定療法 三個月恐難工作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這一年多來無法出國,而迷上單車運動,常在陽明山山區練習腳力。今年初一次團騎,行經仰德大道時,因不熟悉新車,速度快加上地滑,緊急煞車時「犁田」,人就摔在路邊的泥土地,當時右肩著地,明顯感受到撞擊力。車禍發生之際,不知鎖骨斷裂,不覺得痛,直到摸到肩膀,發現骨頭會動,驚覺不對,半小時後被送至急診,骨折斷裂處逐漸出血、組織腫脹,才明顯疼痛。檢查後,醫師建議開刀,那時還問「真的要開刀嗎?」原來經常幫患者開刀的我,竟然也害怕躺在手術台上。急診醫師評估,鎖骨斷裂情況不算嚴重,可採保守固定療法,等待自行癒合;沒想到出院後,這個選擇帶來眾多困擾,肌力訓練時,一個小動作就痛,想到必須固定三個月,可能無法工作、運動,在骨科、外傷科的醫師朋友建議下,我至醫院接受開刀。術後三天 就能主持醫學會這輩子首次接受手術,第一次全身麻醉、插管,還好醫師專業,40分鐘就完成手術,錯位的骨頭透過手術固定,提早恢復手部功能和活動範圍,術後第三天,就能主持醫學會,當天只覺一點累,醫師朋友們相當驚訝,因為我的恢復很快。趁著術後休養期間,重拾很久沒碰的鋼琴和水彩,手部依舊靈巧;術後適度恢復活動,關節持續活動,提早恢復肌力,很快就回到診間,門診品質未受影響。外傷與手術傷口 照顧有別這次雖無外傷,但藉此讓大家了解外傷傷口與手術傷口照顧方式不同。手術後屬於乾淨傷口,術後會提醒盡量不碰水;一般皮膚外傷則充滿病菌及汙染,必須清洗消毒,不可直接敷人工皮,以免引發嚴重感染。皮膚外傷如只傷及皮膚表層,傷口清潔很重要,並保持乾燥,才不會造成傷口感染。建議先用生理食鹽水清洗死皮。髒東西,再用無菌紗布擦乾或烤乾,才上藥裹紗布,早晚各一次,等傷口分泌物量愈來愈少,且沒有臭味,甚至新組織增長,再考慮敷人工皮。人工皮防水 禁止再敷藥人工皮提供濕潤環境,防水、防髒汙,但人工皮內禁止再敷藥,避免對傷口產生新的刺激,只要遵循這些原則,傷口就能及早癒合,減少疤痕過度增生及色素沉澱等問題。只要運動,都可能發生不同形式的運動傷害,速度和強度愈大,傷害程度也可能愈嚴重,選擇符合標準足夠的防護裝備,同時結伴同行,才能在意外發生時,有最大的保護和即時的幫助。趙彥宇小檔案現職:趙彥宇邱慧嫻皮膚科聯合診所院長年齡:50歲經歷:前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美國皮膚科及皮膚外科醫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抗老化美容醫學會委員、講員、評審及主持人多本美容醫學教科書作者注射填充針劑、肉毒、雷射及微波治療學術顧問及講師專長:注射美容微整形、電波拉皮、音波拉皮及各項光電雷射美容治療、各種痘疤手術治療、除毛及除汗治療興趣:自行車、園藝、繪畫、書法、攝影、旅遊
-
2021-04-18 醫療.整形美容
熟齡染髮重點在自然 棕黑、深棕優於純黑染劑
年紀大了,就該髮蒼視茫背痀僂、滿臉斑點配皺紋?老化不等於醜化,有時一點小改變,就能讓整個人亮眼、精神起來。從熟齡者常遇到的外貌蒼老、身體氣味等困擾,我們請專業提供建議,並請整形外科醫師選出最受中老年人歡迎、CP值最高的微整形項目。年紀或許不能回春,容貌卻可以重見光彩。年紀漸長,頭頂開始冒出一根根白髮,從幾根到一整片,灰白交雜影響外貌,讓人困擾。有人選擇染黑,讓自己看起來年輕有朝氣,但可能因為方式不對,造成頭皮損傷;有的人害怕致癌風險,不願染髮,但又擔心顯得老氣。專家表示,只要選購合法染劑,並做好防護,染髮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傷害,而不想染髮的民眾,也能藉由打扮,改善垂垂老矣的形象。我想染髮請專業染髮最好,自己染要避免染劑接觸到皮膚。醒吾科技大學時尚造型設計系副主任吳綺晴表示,頭髮花白在五彩色裡面算是灰色階,相較於黑色階來說,看起來較沒精神。加上人年紀越大,荷爾蒙分泌量減少,除了頭髮顏色越來越白,皮膚顏色也會逐漸暗沉,看起來比較沒有血色,種種因素都使會使頭髮花白的長者外觀顯老。吳綺晴指出,若經濟可以負荷,最好還是尋求專業人士協助染髮,他們技術好,除了染髮效果較佳,也比較知道如何控制染劑與頭皮之間的距離,減少頭皮傷害。若民眾希望自己染髮,最好找家人幫忙,因為自己染髮時,沒辦法看到頭皮,可能使染劑接觸到皮膚。1.選擇衛福部許可產品土城醫院皮膚科醫師丁思文表示,民眾購買染劑時,一定要選擇有衛福部許可的產品,對安全較有保障。2.頭皮有傷口不可染髮若頭皮有傷,要等傷口復原後再染髮,否則可能會導致過敏、紅癢甚至流湯。建議可以先買染劑塗在手腕上兩天,以此方式確認自己身體會不會對該產品過敏。若因染劑造成過敏,頭皮可能發炎,頭皮抓不住毛囊,會出現暫時性的掉髮。丁思文指出,染髮時最好讓染劑與頭皮相隔2公分,設定安全距離,不要直接讓染劑接觸皮膚。3.間隔3個月染一次由於染劑對人體多少會有傷害,丁思文建議染髮間隔最少3個月,避免染劑對人體造成永久性損傷,或增加致癌風險。不想染髮穿亮色系、避免暗色服裝,不染髮也能有朝氣。吳綺晴表示,追求自然又有白髮困擾的民眾可以做特殊造型,改變視覺效果,例如剪一個層次變化很大的短髮,頭髮稀少的民眾可以尋求飾品配件來遮蓋白髮部分,譬如有造型的帽子、頭巾、髮帶等。吳綺晴提到,若不希望動到頭髮,但又想要有朝氣,那就要從服裝打扮下手。可以多選擇亮色系的衣服,像是粉藍、粉橘、粉紅、淺丹寧色的衣服,都會讓人看起來較為年輕。另外,長者也最好避免碎花襯衫、顏色偏暗的服裝,這些類型的衣服會使人顯得老氣。丁思文則認為,除了裝扮外,臉部的氣色也是影響視覺效果的重要一環,只要多運動、獲得充足睡眠、控制好飲食,保持好健康,看起來就會變得年輕又有朝氣。
-
2021-04-18 醫療.整形美容
長斑是皮膚老化的開始 醫師教你如何微整形不顯老
一名退休老師,過去一年因疫情無法出國,乾脆把旅遊的錢省下來做皮秒雷射除老人斑,還打了肉毒桿菌,改善魚尾紋、法令紋,整個人煥然一新,年輕好幾歲。後來老公也跟著進廠保養,夫妻倆互看變年輕的臉,心情跟著大好。皮膚科醫師表示,退休熟齡族夯微整,已是疫情下的醫美新寵。新光醫院耳鼻喉科、醫學美容中心醫師邱昱勳表示,比起年輕人較敢於接受動刀整形,40、50歲後的熟齡族,對微整形接受度相對較高。尤其隨著年紀漸長,動刀需考量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可能造成的風險,相對的,微整形比較沒有恢復期的問題,單純、簡單許多。TOP1 除斑皮膚老化從長斑開始,「雷射除斑」詢問度第一。醫學科技進步,微整形項目琳瑯滿目,但其實都不脫雷射、肉毒、玻尿酸三大項。國泰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醫學美容中心主任蒲啟明表示,當歲月開始在臉上留下痕跡,「長斑」通常是皮膚老化的開始,雷射除斑是目前熟齡族詢問度第一名的療程。隨著儀器推陳出新,雷射種類五花八門,光看名稱常不知從何選起。更常見坊間用「幾堂一組」的誘人包套吸引民眾。蒲啟明表示,除斑的雷射療程因波長不同,治療目標並不一樣,建議民眾要找專業的皮膚科醫師先行評估,才能了解適合自己膚況的品項。一般來說,比較淺的斑或只是想改善皮膚暗沉,脈衝光就有不錯的效果;若有痘疤則可施打飛梭雷射;若是較深層的顴骨斑或肝斑,可以試試目前較新穎的皮秒雷射,反黑率較低。但醫師提醒,不管用哪一種雷射除斑,「清潔、保濕、防曬」絕對是雷射術後必做的三大配合。TOP2 除皺最在意「三八紋」,施打肉毒桿菌、玻尿酸可改善。除了長斑,隨著年紀的增加,臉上膠原蛋白流失、組織彈性鬆弛,「皺紋」也是所有女性老化過程最害怕面對的問題,「三八紋」更是熟齡族在意的紋路。邱昱勳表示,所謂「三八紋」就是指淚溝、法令紋和嘴角的木偶紋,從臉部上到下,剛好呈現三個八字形。紋路一深就容易顯老,若要解決這樣的困擾,可按照皺紋嚴重程度施打肉毒桿菌或注射玻尿酸,兩者的差別在於動態紋或靜態紋。動態紋是做出表情、肌肉收縮時才會出現;但皮膚老化後,即使沒有做表情,皺紋也會存在,就是靜態紋。當三八紋是動態紋時,可透過肉毒桿菌改善,機轉在於肉毒桿菌可阻斷神經與肌肉之間的連結,進而導致肌肉麻痺達到除皺效果。如果紋路上的膠原蛋白大量流失造成凹陷,就得施打玻尿酸進行填充。另外,抬頭紋、魚尾紋,還有明明沒生氣卻看起來兇巴巴的皺眉紋,這些紋路初期也可透過肉毒改善,若太嚴重就用玻尿酸填補。一旦臉皮過於鬆弛,也有熟齡女性在預算許可的前提下,施打音波拉皮或電波拉皮,透過熱效應刺激臉部膠原蛋白重組,達到臉部緊實的目的。整形是條不歸路?醫師破解迷思:微整失效後 不會變更老無論是除斑、改善紋路或拉提,這些都是效益快、花費相對低的投資。邱昱勳說,很多人稱微整形為午休美容,意思是不需要恢復期,但他提醒仍要尋求專業合格經驗的醫師操作,以免微整變「危整」。譬如玻尿酸注射,原本想打出蘋果肌,若劑量不當小心變成麵包超人;若額頭注射過量,小心變成「南極仙翁」;鼻子的山根也常常傳出玻尿酸施打過量,外擴變成「阿凡達」。預期的心態也很重要,邱昱勳表示,老化是自然的過程,永遠凍齡不可能,「適度的減齡」才是健康想法。因此建議循序漸進做該做的事情,不要因為廣告就心動,有些人年紀輕輕就作音波拉提,雖說歡喜甘願沒有不好,卻不見得是必須。有些人擔心微整是一條不歸路,一旦沒有持續做,就會打回原形、甚至更老?蒲啟明笑著表示,這是微整族的迷思,事實上,不做之後,頂多恢復原來的樣子,你只是忘了自己原本該老的樣子,不可能突然間變老。
-
2021-04-18 醫療.整形美容
長期配戴隱形眼鏡害你老!醫曝臉部顯老3關鍵部位
年紀一大,相對不敢承擔整形手術帶來的侵入式風險,但「無疤痕去眼袋、眼瞼下垂、自體脂肪補脂」這三類整形,因為不用動大刀、手術時間短、恢復期不長、效果比微整持久,近年來逐漸被勇於嘗試的熟齡族接受。惟整形外科醫師提醒,術前充分溝通、術後保養配合,才能提升手術滿意度。顯老關鍵1 眼瞼下垂新技術解決術後眼睛閉合不全問題。振興醫院美容特別門診主任、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杜隆成表示,人臉的老化,眼睛周圍最明顯,「眼神」第一個說話,最常出現的狀況是:明明睡很飽,看起來還是好累。一般來說,眼睛周圍老化多因上眼瞼下垂和眼袋增生造成。以上眼瞼為例,當睫毛根部曲線蓋住眼珠子約1.5mm,通常是最好看且很有精神的狀態。一旦眼部提眼肌逐漸和眼瞼板分離,簡單來說就是眼睛張開沒辦法到位,外觀就會造成眼瞼下垂,顯得很累睡不飽的感覺。杜隆成表示,人的眼睛一天張開閉合高達兩、三萬次,提眼肌和瞼板作用久了一定會慢慢鬆弛。老化是一個因素,但若不當使用或過度使用,如長期配戴隱形眼鏡、因過敏常揉眼睛,也會加速眼瞼下垂。傳統對於重度眼瞼下垂的「上額肌懸吊」手術,是利用額頭肌去提拉眼睛,容易有眼睛閉合不全及提拉眼瞼張開不到位的困擾。六年前,杜隆成所領導的醫療團隊研究眼睛解剖學的構造,透過結膜切口內開方式,不經過外面閉眼功能的眼輪閘肌、處理下垂的眼瞼,大幅減少眼睛閉合不全的副作用。杜隆城表示,這項手術時間約一小時,跟傳統手術相比,恢復期從三個月縮短至兩、三個禮拜,傷口小於一公分。因為更接近眼睛張開閉眼的自然生理功能,至今已有一千多位眼瞼下垂的民眾接受這項新創手術,年紀最大的是80多歲的老婆婆,眼瞼嚴重下垂影響視線,透過手術恢復光明。顯老關鍵2 眼袋伴隨淚溝內開割眼袋取出脂肪,可填補淚溝。「割眼袋」也是接受度漸高的回春術。國泰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醫學美容中心主任蒲啟明表示,眼袋手術分內開、外開,基本原則是,若皮膚沒有過度鬆弛,就可用內開;反之需要拉皮則建議外開。無論哪一種方式,都是局部麻醉,手術時間約1.5小時,恢復期7-10天。值得注意的是,中年後的眼袋常會伴隨淚溝,常有人怕動刀,只用玻尿酸充填淚溝、不割眼袋。蒲啟明說,這樣的作法反而會凸顯眼袋,顯得更老。臨床上,割眼袋滿意度頗高,只是能維持多久,端看你怎麼保養,愛追劇、看手機都會讓眼袋提早出現。杜隆成則表示,現在眼袋盡量內開,以減少術後眼瞼外翻的風險。若還有眼皮鬆弛的現象,可以透過下眼瞼外側的小提拉修皮改善。眼袋形成是脂肪過多、筋膜鬆弛,內開取出脂肪後還能填補淚溝,一次解決兩個問題。顯老關鍵3 臉部凹陷使用自體脂肪,補膠原蛋白流失的臉頰、額頭。顏面因老化引發的結構問題,常見的有額頭、夫妻宮凹陷,令人看來無精打采;臉頰、下巴隨膠原蛋白流失,形成了苦命臉。新光醫院耳鼻喉科、醫學美容中心醫師邱昱勳表示,這類回春除了肉毒、玻尿酸等微整形,俗稱「垃圾變黃金」的自體脂肪補脂也是一個選項。杜隆成表示,透過補脂可讓臉看起來比較立體。脂肪多從肚子或後腰抽取,也有人從外側大腿抽取,拿來填補臉部凹陷處。脂肪移植後即使有一部分脂肪會自行吸收,還是有部分的脂肪細胞會存留下來,而且裡面有幹細胞持續作用,不少人的膚況因此轉佳,甚至不必用太多的化妝品就可以讓皮膚亮白。不過,不是補上脂肪臉上澎澎就好看,醫師的專業技術經驗非常重要,像額頭顏面等,如何讓脂肪移植施打後,臉不會有浮浮的感覺,就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術。回春年齡有限 過度幻想恐破滅美感相當主觀,邱昱勳表示,對整形手術不滿意,有時不見得完全是施術者的問題。就像穿衣服,同一件衣服穿在不同的人 身上,效果不見得相同,如何避免落差,充分溝通相當重要。今年底,新光與國內IT大廠合作將推出3D模擬軟體,讓另外一個自己彷彿站在面前,可以更清楚知道整形的立體角度,讓需求者客觀感受結果。他並提醒,除了術前要讓客戶明白可能的副作用,對熟齡族來說,整形目的多半是回春,跟同齡比,能年輕個十來歲就是凍齡,若要年輕個廿、卅歲,恐怕就是過度美好的幻想。
-
2021-04-16 癌症.抗癌新知
鼠蹊出現腫塊傳異味 上皮性囊腫
鼠蹊部出現腫塊別輕忽,小心可能是癌細胞轉移徵兆。48歲體型微胖的男子,1個多月前發現鼠蹊部雙側有凸起腫塊,但因位置私密,不好意思就醫,直到強烈不適才求診,醫師指出,患者的腫塊不僅發紅、流出液體,外表糜爛且伴隨異味,還摸到明顯顆粒感,經手術切除腫塊,病理化驗結果為良性的上皮性囊腫合併發炎。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劉國威指出,據統計,鼠蹊部腫塊高達三成是惡性腫瘤轉移造成,一旦發現鼠蹊部有腫塊,且外觀出現變化時,應積極就醫。上皮性囊腫是一種來自外胚層的良性腫瘤,全身的皮膚都可能發生,觸摸有顆粒結節感,大小從幾公厘到數公分不等,外觀呈堅硬球狀,囊壁為正常表皮;內容可能為角質物結晶或是膽固醇,會單顆或多顆同時發生,並隨時間逐漸變大。為何發生上皮性囊腫?劉國威指出,與外傷、體質、飲食習慣等有關,或可能是手術時上皮細胞掉入形成,若正好發生於鼠蹊部皺褶處,可能因反覆摩擦,加上清潔不易,導致感染發炎,若長期未治療,恐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造成敗血症致死,不可輕忽。劉國威說,患者發炎時,可先以藥物改善發炎情況,嚴重者須切開引流,讓內容物流出,待發炎緩解,再以手術切除;倘有紅腫、流膿,疑似為惡性腫瘤,須盡早切除化驗鑑別。如何避免上皮性囊腫發炎?劉國威建議,平時注意清潔衛生,尤其是下腹部、鼠蹊部、腋下等皮膚皺褶處,生活作息要規律、飲食少油炸、穿著避免緊身衣物摩擦。當出現不明腫塊時,應留意外觀、大小有無變化,持續2至3周未消失或出現變化,應就醫鑑別,勿因病灶位置私密拖延就醫。
-
2021-04-12 醫療.整形美容
台灣人瓜子臉黃金比例出爐 超過這比例就算國字臉
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美,只是有的比較主流,比如「瓜子臉」。陽明交通大學與北榮合作研究發現,原來台灣人最喜歡的瓜子臉,是「下頷骨角間距」的「顴骨間距」比例為75%,如果比例上升至83%,就會被認為是「國字臉」。牙科專家提醒,如果愛美民眾對自己的臉型不滿意,建議到具備整合多次專科的牙科診所或醫院,進完整的測量和評估,也要認知到醫療可能無法有神效、能理解醫師是在科學範圍內給予建議和協助。研究團隊將一名成員的臉拍照,透過圖片編輯軟體調整「下頷骨角間距」的「顴骨間距」比例為90%、87%、85%、83%、80%、75%、70%、65%等八種不同臉形;數字愈高,代表臉型越方正,反之則越尖。由203名接受問卷者隨機觀看八種臉型,依據美觀評比來作0到100的評分,同時勾選這些臉型是不是心目中的國字臉。受試者包含陽明交大牙醫系的五、六年級的學生、北榮醫護與病患。統計分析發現,75%的瓜子臉的評分高達74.46分,是最受歡迎的臉型,90%的寬臉只得到39.33分,比例65%的臉太尖,也不受青睞。此外,國字臉臉型認定,比例是以83%為上限,即比例大於83%就會普遍被認為是國字臉。民眾看了數據來,如果希望醫師調整為黃金比例,做得到嗎?三軍總醫院牙髓病科科主任、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李曉屏表示,臉型的改變有些可以藉由牙齒,有些則是骨性的,牙齒的調整效果有限。需要從3D立體面向去完整評估軟、硬組織、測量角度,同時也要考量下巴骨的距離、鼻尖到人中和下巴等不同位點之間的美學比例,整個療程也可能包括咬合重建、正顎手術、美容等多面向。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牙醫學院院長張國威表示,如果要改變臉型,通常會以臉的下半部比較容易調整,現代醫學影響評估和模擬技術也很發達,預測值和實際值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了,民眾諮詢時對於自己的現況和目標都可以更具體了解。張國威要提醒的是,千萬「不能過度期待」,醫學無法有神效,但是可以在科學範圍內做調整,還是要尊重醫師的專業評估建議。張國威表示,如果民眾真的很在意,建議到具備整合多次專科的牙科診所或醫院,進完整的測量和評估。
-
2021-04-12 醫療.整形美容
科學研究:75%瓜子臉最有吸引力 太尖反而不討喜
什麼樣的臉型最具吸引力?陽明交通大學與台北榮民總醫院發表研究成果,只要兩側下顎骨角的距離,與兩側顴骨的距離比例越接近75%,也就是瓜子臉,是最具吸引力的臉型。當瓜子臉比率為65%的時候,因為臉型太尖,反而不受青睞。反之如果比例大於83%,恐怕會被認為是國字臉。陽明交大表示,下顎骨角距離與顴骨距離的比率,呈現了正面臉型從上到下向內收斂的幅度,姑且稱之為瓜子臉比率。多數人普遍認為瓜子臉是最美的臉型,國字臉的吸引力則比較低,但到底甚麼樣的臉型可以算是瓜子臉?什麼樣的臉型會被認為是國字臉?榮陽團隊透過科學實證,給出了精確的答案。研究團隊的拍下一名成員的臉型,為了避免臉型長度比例影響判斷標準,臉型照片依據三分法透過Photoshop軟體完美調整,隨後再將照片中模特兒的臉型,依據90%、87%、85%、83%、80%、75%、70%、65%的瓜子臉比率,修改成八種不同收斂度的臉形。數字愈高,代表兩側下顎骨距離,與兩側顴骨距離比例越接近,也就是臉型越方正;反之則下巴越尖,越接近所謂的瓜子臉。陽明交大收集203名接受問卷者答案,包含陽明交大牙醫系的五、六年級的學生,以及台北榮總的醫護與病患,由他們隨機觀看這八張臉型照片,依據美觀評比來作0到100的評分,同時勾選這些臉型是不是心目中的國字臉。研究團隊統計發現,具有75%瓜子臉比率的臉型獲得74.46的吸引度評分,是最受歡迎的臉型。90%收斂度的臉型則只有39.33分,被認為是最不具吸引力的臉型。另外,當瓜子臉比率為65%的時候,因為臉型太尖,反而不受青睞。研究團隊也從統計中歸納出一般人認為國字臉的臉型收斂比率是以83%為上限。換句話說,當臉部的錐形比率大於83%,普遍就會讓人有國字臉的感覺。陽明交大指出,歐美人類學家曾發現高加索白人最能接受的瓜子臉比率大約是70%,中國的研究則是86.8%,但由於實驗方法不同,這些數據只能供作參考。依據榮陽團隊的研究,台灣的審美標準顯然是在兩者之間。台北榮總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陽明交大牙醫系兼任副教授吳政憲說,微整形近年受到歡迎,這項研究對於那些想要進行下顎矯正整形的民眾,可提供初步的參考標準。但他也說,任何手術都有風險,美是一種很主觀的感覺,美感也隨著時代有不同的定義,重點是要對自己有自信,就會散發出美的氣質。
-
2021-04-08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心臟長出果凍瘤全身亂竄 22歲女突腦中風栓塞北榮搶命
撲通撲通的心臟不但會長出腫瘤,更要小心一種像果凍狀的黏液瘤,會甩來甩去隨著血液竄到身體各處,若跑進腦部引發猝死。一名22歲的陳小姐,就因為這顆不定時炸彈,某天凌晨突然腦中風、雙腿下肢缺血、脾、腎等多處野栓塞,所幸經北榮團隊在24小時內成功搶回一命,還得以保留所有器官,免於截肢風險。北榮心臟外科醫師郭姿廷表示,陳小姐是去年11月2日凌晨5點半,右半邊突然無法動彈被送來急診,發現他右手連輕微擺動、抓握都沒力氣時,即使才22歲,仍研判為急性缺血腦中風,會診放射科馬上取出血栓,以侵入方式將腦部塞住的血栓拉出讓血管疏通。但沒想到患者後來又出現蒼白、疼痛、冰冷、麻痺,下肢雙腳竟然沒有脈搏,趕緊透過電腦斷層查看全身血管,看到少數腫瘤塞住下肢造成血液阻斷,過了膝蓋以下就沒有血流,個案在如此短暫時間出現多種症狀,非常不尋常,團隊進一步透過心臟超音波終於找到凶手,陳小姐左心房內竟有一個質地鬆散的腫瘤正隨著心跳甩來甩去,有點像果凍狀,其中的小碎片甩得非常厲害時,就隨血流漂到身體四處引發栓塞。心臟黏液瘤因為像果凍般的,質地非常鬆散,郭姿廷醫師研判陳小姐的黏液瘤約6-7公分大,常出現在左右心房中間隔板,還會像葡萄一樣有個蒂頭,一定要切除減少復發風險,粗估復發率5-10%。郭姿廷說,心臟黏液瘤雖是良性,卻是心臟最常見的腫瘤,國內好發率0.03%-0.1%,女大於男,常見30-60歲,到目前為止,心臟黏液瘤仍沒有辦法用基因檢測也無危險因子得以控制,就是一個突發性的狀況,大部分病人都是以不典型症狀被找到這顆不定時炸彈,常出現在左心房,腫瘤越大多伴隨心悸、倦怠、喘、發燒,嚴重則有肺水腫或心臟衰竭,若發現太晚,小碎片跑進腦部也有猝死可能。郭姿廷並說,因心臟黏液瘤導致周邊動脈栓塞的發生率30%,像陳小姐這樣身體多處栓塞的狀況相當罕見,運氣更不好的是,當下肢動脈阻塞手術順利完成,雙腳血流恢復紅潤後,卻出現「再灌流症侯群」,雙腳轉為腫脹,造成腔室症侯群壓迫動脈血流,所幸會診整形快科進行筋膜切開術釋放雙腿壓力,經數周換藥、復健已能行走自如。北榮急診部醫師李怡姿說,一般的中風主要分為腦梗塞以及腦出血,但小於45歲,特別是小於30歲的年輕型腦中風,要特別注意罕見問題造成,如主動脈剝離、自體免疫疾病,或像陳小姐這種心臟黏液瘤,其中,心臟引發的缺血性腦中風來源佔了15-35%。北榮神經放射科主任羅兆寶則提醒,不同器官對於栓塞造成的缺血忍受度不同,但當家中有人出現急性缺血性中風,以腦部時間最短來看,一定要在三小時內就醫,以免造成難以挽回的後遺症。
-
2021-04-08 癌症.乳癌
長年乳頭凹陷想做整形 組織切片化驗卻檢出乳癌原位癌
彰化縣63歲賴姓婦女左側乳頭凹陷12年,想要做乳頭整形,到衛福部彰化醫院做乳房超音波掃描沒發現異狀,但手術時醫師切片送乳暈組織化驗,卻發現原位癌,醫師研判後天單側乳頭凹陷可能是乳癌作祟,婦女不能大意。單側乳頭凹陷 惡性可能性高今天乳房外科醫師李忠懷表示,賴婦12年前曾因左側乳頭凹陷就診,乳房攝影健康狀況正常,建議她1年追蹤1次,前年、去年的乳房攝影報告也無異狀,近日賴婦想整形再造左側乳頭,竟意外在凹陷的左乳暈下方,檢查出約1.5公分的原位癌,也就是零期癌,切除腫瘤後,做乳房保留手術。賴婦說,左乳頭凹陷不痛不癢,也摸不到腫塊,最近越看越醜才想到整形,沒想到檢查出惡性腫瘤,決定切除腫瘤保住健康比較重要。李忠懷表示,先天性乳頭凹陷在19至26歲女性中約占3%,通常是雙側凹陷,發生乳癌的機率和一般人一樣,後天的乳頭凹陷可能是乳腺炎、乳管擴張或手術等原因,也可能是良性或惡性腫瘤引起,良性的乳頭凹陷通常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持續了數年,當乳頭凹陷迅速發生時,惡性腫瘤的可能就比較高,尤其是單側乳頭凹陷的可能性更高。原位癌觸診難發現 留意危險警訊除了乳頭凹陷可能是乳癌的一個危險警訊,乳頭出現分泌物、乳暈顏色變化、乳房外型改變、乳房皮膚紅腫或潰爛等狀況也是危險警訊,需要進一步檢查,釐清是否為腫瘤作祟。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癌症資料顯示,乳癌是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位癌症,每年逾萬名婦女罹患,逾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約31名婦女被確診、6名婦女因乳癌而去世,因原位癌很難靠觸診發現,在乳房攝影或乳房超音波也不一定看得出來,大部分要病理切片才能診斷。
-
2021-03-23 醫聲.癌症防治
乳癌/2021癌症論壇:2大基因突變 考慮乳房預防性切除
● BRCA1、BRCA2基因突變,罹患乳癌的機會增高● 預防性切除是把未來罹癌風險高的器官預先摘除的手術● 預防性切除可減少九成罹患乳癌的機會基因檢測帶來治療的希望,卻也帶來新的衝擊。和信醫院副院長陳啟明指出,遺傳性乳癌僅佔一成,有家族史也未必有基因突變,但若是驗出BRCA1、BRCA2兩大基因突變,確實應該思考預防性切除的需要。在美國,保險公司已將乳房預防性切除及重建列為給付內容。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癌症高峰論壇」,陳啟明將以「要切除嗎?化療嗎?乳癌的基因檢測與精準治療」為題,詳解在癌症進入精準醫療時代,對乳癌病患的衝擊與治療決策建議。2基因變異 易引發癌症陳啟明説,BRCA1、BRCA2基因是抑制癌症的基因,參與DNA的修補機制,功能在於產生蛋白質,抑制乳腺細胞的不正常生長,讓乳腺細胞該生長就生長,不該生長就不生長,一旦BRCA1、BRCA2基因發生變異,就容易引發乳癌、卵巢癌。裘莉 2器官預防性切除BRCA基因突變最有名的案例,就是好萊塢巨星安潔莉娜.裘莉,她的母親在49歲罹患乳癌、56歲死於卵巢癌,她的阿姨和祖母也分別死於卵巢癌和乳癌,她因此進行基因檢測,發現帶有BRCA1基因突變,在2013年,決定進行乳房雙側的預防性切除,兩年後再進行兩側卵巢輸卵管切除手術。身為全世界最美的女人,裘莉預防性切除的決定引發國際譁然。陳啟明説,在美國,檢測出BRCA1、BRCA2基因突變的女性,若想要進行乳房預防性切除是可以獲得切除與重建的保險給付。預防性切除手術指的是,將目前正常的器官但未來罹患癌症風險高的器官摘除手術。合併乳房重建 外觀完整預防性切除乳房的手術方法,是保留乳頭、乳暈,切除全部的皮下乳腺組織,並且會診整形外科醫師,合併進行乳房重建,維持完整的外觀。陳啟明說,帶有BRCA1、BRCA2基因突變的女性,進行乳房預防性切除後,將減少九成的罹患乳癌的機會。至於已經罹患乳癌的患者,是選擇局部切除還是乳房全切呢?陳啟明說,為了減少病人因乳房全切後造成的身心影響,若能保留乳房,醫師會盡量保留。他強調,針對第一、二期的乳癌病人,乳房保留手術的存活率及局部控制率,與乳房全切除的病人是沒有差異的。陳啟明表示,乳房的預防性切除、保留手術、全切手術都可以依據病患的基因檢測、腫瘤大小、期別做判斷,而精準醫療時代,也將幫助乳癌患者在做決策時,有更多的參考依據。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 癌症高峰論壇3月27日(六)、3月28日(日)10時起全程直播,請鎖定元氣網粉絲團直播留言抽總金額2萬元禮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