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國醫節將至,北市中醫師公會今舉辦「台北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吸引600多名國外醫師線上參與。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於開幕演講指出,台灣「清冠一號」熱銷國際,也有其他藥物或治療對中風、慢性腎病、糖尿病下肢傷口發表傑出療效成果,糖尿病下肢傷口外敷草藥有望成為第一個拿到美國FDA植物性用藥藥證的複方草藥。另外,編撰全球唯一中西醫病名對照書籍的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林昭庚,也演講分享成書的困難及重要性。
黃怡超指出,雙和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張舜程最近有一篇研究,針對糖尿病下肢潰瘍、難以癒合的傷口,以左手香、雷公根兩味做成外敷藥進行治療,獲刊於頂尖國際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研究將288個病人分為兩組,一組接受草藥外敷,另一組是接受西藥的對照組,經過將近三、四個月的治療後,有接受草藥外敷的病人,傷口癒合成果明顯較佳。
黃怡超表示,這是第三期臨床試驗,據他私下了解,團隊已與美國FDA討論到化學成分的要求,如果日後被美國核准,很可能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拿到美國FDA植物性用藥藥證的複方草藥。
另針對中風病人,黃怡超表示,已故中醫大老、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施純全曾經分析健保資料資料,發現中風病人接受過針灸治療者,沒有併發症和沒有再發的比例都顯著高於未曾接受過針灸的病人,而且與針灸的次數有一定的劑量關係存在。
過去中藥曾經被質疑有傷腎之虞,不過已有更多研究證實,妥善的中醫藥介入反而有助於控制慢性腎病。黃怡超表示,北榮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如果有在看中醫的,存活率較高,如果完全沒有看中醫的,存活率是比較低的。高榮研究也應證了北榮研究,有服用健保給付的中醫濃縮顆粒劑,慢性腎臟病惡化的機率是比較低的,有接受中醫調理的慢性腎臟病病人死亡率也比較低。
清冠一號(NRICM101)可阻斷病毒結合人體肺臟細胞的受體,也有殺死病毒的效果,獲得了緊急授權使用(EUA),確診病人也可公費使用台灣清冠一號濃縮顆粒劑,黃怡超表示,這是中醫界重要的里程碑和進展。除了清冠一號,針對新冠肺炎還有另外兩種中藥,分別由花蓮慈濟和北市聯醫進行研究,也獲刊登於國際期刊,前景看好。
黃怡超表示,不只是台灣,其他國家臨床研究也愈來愈多證實中醫多元的治療潛力。義大利研究顯示,乳癌病人荷爾蒙治療會面臨的潮紅副作用,經過嚴謹的分組研究,可以看到經過中醫治療者,潮紅明顯改善。針對長照機構住民常見便秘困擾,也有國外研究發現針灸可有效增加腸胃蠕動,腸胃蠕動及便秘的改善程度,明顯比對照組高很多。
除了臨床研究,台灣對於國際間中西醫的整合,也有很大的貢獻。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林昭庚表示,WHO目前發展的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相當重視中西醫病名對照,其中最重要的參考資料之一,就是由他帶領團隊歷時九年編撰完成的「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這是全球唯一一套中西醫病名參考書籍,為臨床重要工具書,現已由國家出版為電子書。
林昭庚舉例,在中醫,很多腸胃疾病都叫做霍亂,但在西醫,霍亂就是霍亂弧菌所引起的疾病。由此可知,疾病在中西醫論述是不同的,做出病名的對照也有其高難度。
林昭庚表示,這本書最困難的部分是針對中醫病名的疾病出處,牽涉到許多古老經典、文獻,需要逐一檢視,並根據西醫病名的臨床症狀及中醫基本理論去選取相關的病名病症,最後還要根據臨床經驗,對照中西醫的相異點和相似點,才能完成一個病名對照的相關內容。
「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出版後廣受國際關注,林昭庚表示,團隊已陸續受邀到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去發表演說,內容也持續更新,第二版已囊括997個病名,相當於完成997個龐大的文獻回顧研究。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