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調味料都不健康嗎?營養師建議要加就加這8種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人生智慧

該如何提升專注於當下的能力?專家傳授7點方法,讓你跑慢一點把注意力從外界轉移到內心

圖/ingimage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有人想放空一下嗎?

在荷蘭,「無所事事」(niksen)是普遍受到社會認可的概念,甚至可以說他們的文化十分推崇「無為」。這個詞的原意是「什麼也不做」,或者說特意做某件不具任何生產力的事情,主要在於「敢無所事事」。

「無所事事」並非只有表面看到的好處。荷蘭的研究人員發現,定期找時間放空的人較少焦慮,有更好的免疫系統,甚至更有辦法想出新點子,解決問題。關鍵在於隔一段時間就放空(一天只花兩分鐘也是不錯的開始),心中沒有任何意圖,不去想是否有生產力。

無所事事多半會帶來很棒的事。—小熊維尼

▎無為

從公元前七百年起,中國的佛教便已納入「無為」的概念,意思是「不施力」或「採取最不費力氣的行動」。無為是道家的中心思想,但無為與「無所事事」的不同之處在於它顯然是透過策略去達成目標:它是一種選擇性的消極,以幫助我們適應某種特定情況,而非不計代價、想方設法控制情勢。唯有當你的步伐變得非常緩慢,足以真正檢視目前的情況,方能達成無為。

無為經常被拿來和「處於最佳狀態」或進入「心流」相比。它跟水、樹木或青苔很像,不僅可以彎折、塑造、依照目前身處的環境調整形狀(水配合風、樹木配合岩石、青苔配合土壤),而且它們的力量和韌性來自於緩慢成長的過程。它們不急迫,所以飽蓄力量。

我得知雙親過世時,覺得這個世界似乎停了下來,但同時又以三倍速度前進。一方面,要釐清的事太多了,但另一方面,時間停頓了。無事可做,又有好多事得做。我面對著一個巨大的洞,可以用忙碌或哀慟來填補。

如今回顧,我那時所「做」最有幫助的一件事就是「不做」。那時我很年輕,只想趕快畢業,「繼續過」我的人生,因此叫我休學一學期,晚一年畢業,真的很難承受。朋友都已畢業,而我獨自悲傷。我的姊姊艾麗森更進一步:她在日曆上打了無數個叉叉,延續到最後一頁(最終延續了快兩年)。艾麗森和我站在悲慘真相的濃霧裡,依照各自的生活經驗,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扎根。我們沒有利用別的事物來讓自己分心,而是挖掘靈魂深處,一切就此不同。

此後二十五年間,這個世界運轉的速度加快,但人類放慢腳步、什麼也不做的能力卻停滯了。在全球面臨集體焦慮和懷疑的此刻,最佳的應對之道是將「無為」融入我們的生活。意思是不妨暫停一會兒、做白日夢、靜靜坐著。它是簡單卻深刻的行為,讓自己在未知的廣大空間裡憩息,想清楚自己全速衝刺,是打算成為什麼樣的人。

無為而無不為(無為,你就能克服一切)。—老子

【延伸閱讀:在不斷變動的世界,我們必須放慢腳步!專家教你5點變動思維,幫助平穩情緒、做出更好的決策

生產力是為了什麼,又是為了誰?

不知何故,許多人砰地一聲降落在精疲力竭的世界裡,任由工作填滿我們大部分的時間。為什麼?

科技當然是罪魁禍首,我們隨時從口袋裡掏出手機,在IG上和他人連結。與此同時,當今大眾市場引導的消費主義和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煽動了某種不足夠的觀念:總是擁有太少、身價太低、工作老是不夠賣力。消費主義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想盡辦法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但無論你是否接受這套說詞,甚至你是否看到了不足,都是靠你的思維模式運作。你質疑過這套體系,或者只是像倉鼠一樣踩動滾輪,沒注意到自己一路跑過去,錯失了人生的風景?

我「跑慢一點」的旅程有些迂迴,有時也覺得困惑。現在我進步許多,也知道必須花一輩子來練習,但是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內心有很多問題,卻找不出答案。我父母發生意外之後的那段時間,同時有兩股力量拉扯著我。從某方面來說,我想要盡速逃離目前發生的一切;另一方面,我被困在原地,這件慘劇一再提醒我生命有多脆弱。我應該跑快一點,畢竟我可能很快來到生命的終點,還是說,我應該按下暫停鍵,先搞清楚我奔赴的目標是什麼,想逃離什麼,為了什麼而努力?

我選擇了後者,儘管幾位良師益友鼓勵我繼續走原來的路,直接讀研究所,或在顧問公司或銀行找份工作。在他們看來,我已經有資格進入職場,而且很快就會有不錯的生涯發展。就定位、預備、跑!

但我還是忍不住要想:我們賽跑的目標是什麼?原因又是什麼?

我的周遭充斥著舊腳本,我感受到一股壓力,知道自己得按腳本扮演,同時看到同儕搶著在企業內升遷。我不停在想,如果父母仍在世,他們會怎麼說?我應該聽從內心的聲音,創立自己的事業,或者我注定是個小齒輪,用來推動別人的夢想巨輪?我會選擇自己的道路嗎?還是要走早已安排好的路?

我二十二歲時,滿心只想對世界做出貢獻,尤其要讓父母以我為傲。但如果我不知道生命的優先事項是什麼,並且放慢腳步,通盤評估這個問題,怎麼可能有所貢獻?這則故事所引申出的洞見,遠超越我當時的處境,不過那時事態的發展是這樣的:我沒有找華爾街的工作,而是替人規劃健行和騎自行車的旅程,並且充當嚮導。這份工作先從義大利開始,之後拓展到其他國家。我背著背包到處旅行,差不多有四年時間居無定所,因為一股極強的好奇心驅使我去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是怎麼生活的。我惹過大麻煩,親眼見識到全球發展的樣貌,還成為文化外交和自己自足的專家。我的收入遠比不上華爾街的薪水,但花費也減少許多。我跟隨當地人的步調來生活,我的未來也變得完全不同。

當整個社會都鼓譟著叫你快跑,學著慢慢跑就會帶來很大的不同。那時,我很怕自己活不過明天(是欠缺理智但非常真實的恐懼),「暫停」似乎有點冒險。但若連試都不肯試,似乎更危險。從那時起直到現在,我仍常拿這個問題來問自己,也問過幾百個人:如果你明天就會死,你希望自己做了什麼?從沒有一個人回答:跑快一點。

請記住,拚命鼓吹快跑不僅僅影響了你我的人生故事,整體說來也正在摧毀地球。我們陷入了永不停止的輪迴:匆忙地生產、消費、攫取更多東西。我們努力追求,榨乾了力氣,同時也燒光了自己。

我們生產、消費商品的速度越快,對環境的傷害就越大。我們越是經常從外界尋求快樂與滿足,比如一部新車、一件新衣裳,任何東西都好,如同心理學教授提姆.凱瑟(Tim Kasser)所說:「只要我們可以把它買下來對外炫耀,好讓我們忘記悲傷。」就越可能陷入沮喪。整個社會一直告訴我們要消費、消費、消費,而且別去想有什麼副作用,感謝配合!

不過你卻知道,儘管「consume」一字在行銷上是指消費,而且已經過度引用,但它原本的意思是「破壞」,如「被火吞噬」(consumed by fire),也是指「過分浪費」。

對今日的讀者而言,跑太快的代價極高,而且不僅危及個人的身心健康、商場績效與經濟體質,就連地球的生態體系與未來世代的福祉也懸於一線。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學著跑慢一些也可解決很多問題。儘管慢慢跑和舊腳本扞格不入,卻極可能幫助我們免於淪亡。

與其追求生產力,不如提升專注於當下的能力

其實有更好的方式去思考我們與生產力、永續議題,以及不斷變動的世界的關係。而且你知道嗎?答案近在咫尺,且是新腳本的一部分。

首先,先想想別一味強調優化生產力,我們應該盡可能提升專注於當下的經驗。(你可能覺得這聽起來有點荒誕,不適合套用在你的企業、職涯或生活方式上,但它絕非如此。)請容我解釋。

舊腳本只顧著達成速度、效率與生產力的最大化,如果你處理日常事務時少花五秒鐘,或者在早已忙亂不堪的下午多打一通電話,就是勝利。一個人參加的會議越多,就覺得自己越有價值、越重要。保持忙碌!成功!進步!

即使在我動手寫新腳本以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仍未開始質疑為何要忙碌。我一樣忙碌,甚至可說每天都忙得興高采烈。但我觀察得越多,就更加覺得失去連結是不容否認的事實。而當我慢下來更深入觀察,我更是錯愕到說不出話。等一下,我們到底在做什麼?我們到底是怎麼說服別人和自己,開更多會議就有辦法讓我們留下更重要的遺產?我們怎麼能夠說服自己省下五分鐘就能夠拯救靈魂?

有了新腳本,你不再計算開了幾次會,你衡量自己是否專注於此刻:你是否完全專注於此刻,充分體驗,做出決定。若大夥兒都心不在焉,開一千次會議也沒用;若每個人都全神貫注,開一次會就夠了。

說到底,活在當下攸關專注與回應。兩者雖不同,卻緊密相關:你注意到某件事,便予以回應。在快跑時,你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一旦注意力渙散,你就會留意到錯誤的事,回應也會因而出錯。譬如,你的回應可能是出於恐懼或輕蔑,而非出於關愛或同情,或者你會匆匆結束一場原本可能激發好奇心的對話。簡而言之,你沒搞懂問題,也沒搞懂答案。要是我們沒搞懂問題,甚至因為跑太快而沒發現問題,那麼就永遠不可能找出解決之道。

然而,解決之道很簡單:放慢速度,你就更可能了解問題所在,做出正確的回應。不只如此:你還發現時間就是你所想的那樣;當你慢下來,你確實能擁有更多時間。

該如何提升專注於當下的能力?

那麼該如何提升專注於當下的能力?幸運的是有很多種方法,有的平常、有的古怪,別想太多,直接選一種最感興趣的方式試試看。我發現,你越是覺得新做法很奇怪,就表示你目前的習慣越是失衡。

●靜止練習:先試著完全靜止三十秒,再拉長為一分鐘、兩分鐘,乃至五分鐘或更久。這不是冥想,而是更簡單的練習。只要坐著,讓心思靜下來,看它飄向何方就好。不要批判,只要注意。你的心能否放鬆,還是加速運作?

●寂靜練習:不論是大自然的寂靜或一次呼吸練習之後的靜默,都可讓浮躁的心歸於平靜。寂靜俯拾皆是,你或許需要稍加尋覓,但它就在那兒。每天騰出五分鐘沐浴在靜默中,留神注意那份空白。在整個空間裡,你注意到橫掛在你和聲音之間的是什麼?它呼喚你去做什麼?

●耐心練習:若想跑慢一些,培養耐心是最困難也最強大的練習。找一件你知道頗花時間的事,比方說在等某人赴約時,刻意不做別的事(上社群網站、打電話、做填字遊戲之類)打發時間,只是存在...然後等待。你覺得備受考驗,還是自由了?

●列一張別做清單:待辦事項清單幫助我們跑得更快,規律地踩動滾輪。別做清單恰好相反。擬出兩種版本,看看哪一份清單更具變動性。(我發現兩者結合起來效果很不錯,只要我的待辦清單上都是重要的事。)

●微休假:動動腦想出幾種可以暫停的機會,條列出來,不管是片刻或一個月都好。擬出這份清單雖然是件小事,卻有助於減輕壓力,帶走急迫,創造出空間感,同時也提醒你,放慢速度有很多種形式。

●森林浴:大自然是不斷變動的小宇宙,也是無可比擬的私人教師,傳授跑慢一些的至理。就在附近找一處野地(森林、湖泊或原野都可以),用五感吸收自然環境的氛圍。這不是指健行、賞鳥或露營,而是單純地待在大自然裡。日本人稱之為「森林浴」。

●為科技產品找個安息日:每週一次,暫時拋開有螢幕的科技產品(手機、電腦、平板電腦、電視)。如果覺得太難,先從幾小時開始,慢慢增長到一天。利用這段時間安靜思考,或許加上一枝筆和紙。

跑慢一點讓你把注意力從外界轉移到內心,目標則是認真傾聽內在的聲音,不要別過臉去、看向他處,或者逃走。這是專注於當下:你要怎麼和真實的自我連結,了解到你四處尋覓的答案,幾乎都可在內心找到,只要你放慢腳步的時日夠長,就會聽見。

※本文摘自遠流《變動思維:如何駕馭不穩定的未來,在變局中發展個人、組織、家庭、企業的新腳本》

作者:艾波.瑞妮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2/02/24
作者:艾波.瑞妮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2/02/24

人生 放慢腳步 生命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