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1 醫療.消化系統
搜尋
放屁
共找到
79
筆 文章
-
-
2022-12-01 醫療.消化系統
什麼是腸躁症?醫詳解3種腸躁症類型、症狀及飲食改善方式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習慣不正常、受情緒不佳及飲食不規律影響,容易發生大腸激躁症。醫師表示,腸躁症屬於功能性障礙,症狀易與其他疾病混淆,無需長期使用藥物,但須調整飲食、維持運動習慣、良好生活作息及舒緩壓力,以免腸躁症一再復發。●腸躁症是功能性障礙,無需長期用藥●腸胃不適先檢查,排除癌症、其他疾病所致●勿暴飲暴食,減少大腸激躁症發作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新光醫院健康檢查中心主任朱光恩表示,腸躁症發作時機與心理因素有密切關係,包括工作壓力大、經濟問題、家庭因素、感情問題、情緒不佳或憂鬱症等精神疾病復發時,都可能使腸躁症發作,好發年齡落在20至60歲的職場工作者,尤其女性發生機率比男性高。腸躁症常見腹瀉型、便祕型、混合型3種類型。朱光恩說,大腸蠕動、消化系統失調是腸躁症發生原因,屬於功能性障礙,常見腹脹、腹鳴、放屁次數多等症狀,最明顯症狀是「裡急後重」,明明想排便卻上不出來、不斷跑廁所,但這些症狀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須透過抽血、糞便潛血、大腸鏡、腹部超音波等檢查,排除其他貧血、膽囊、肝臟、胰臟等問題,或大腸息肉症、大腸癌等問題。朱光恩提醒,若腹部不適,且變瘦、體重變輕、食欲變差等狀況,要小心是否為大腸癌,因部分大腸癌患者腫瘤位置長在直腸,也會出現腹瀉、解便解不乾淨的困擾,民眾應先做相關檢查,排除其他疾病,不要自認為腸躁症而未就醫,錯過黃金治療期。不過,若已排除其他疾病可能,腸躁症即使久未治療,並不會演變為大腸癌。治療大腸激躁症不一定要吃藥,朱光恩表示,維持良好生活作息才是重點,包括飲食定時定量、兩餐不要隔太久、避免「亂吃」冷熱交替食物、酸辣不忌口、暴飲暴食等,更應戒酒、戒菸,適時補充優質益生菌、酵母菌,曬曬太陽、多運動,紓解壓力,遠離大腸激躁症。新光醫院營養師許為捷表示,台灣腸躁症盛行率約20%,比全球平均值10%高很多,誘發腸躁症原因多與情緒壓力有關,像社經條件、地位較佳者,生活壓力大、工作繁忙、容易緊張者等都是好發族群。此外,若腸道菌叢改變,壞菌變多,也會誘發腸躁症。針對3種類型腸躁症,飲食建議也有所不同,許為捷建議,腹瀉型可多吃水溶性纖維,協助將腸道多餘水分吸出,例如洋車前子、秋葵、木耳、柑橘類等;便祕型則多攝取水分及蔬菜,增加排便順暢;混合型飲食應避免高油、高鹽,少吃洋蔥、甘藍、氣泡水、含有山梨糖醇成分的口香糖等,以減少脹氣機率。也應避免喝過多的咖啡、茶、酒,以免刺激腸道。國外許多研究證實,運用「低FODMAP飲食法」,可改善腸躁症症狀,許為捷說,FODMAP食材攝取過多,無法在小腸被吸收而進入大腸,帶入水分造成腹瀉,一旦經過腸道細菌發酵,會產生氣體並引起腹脹、腹痛,因此腸躁症患者在症狀出現時,應暫時避開FODMAP飲食,例如小麥、牛奶,以及蜂蜜、芒果、豆腐等,待症狀緩解後再恢復少量攝取。低FODMAP食物蔬菜:白菜、甜椒、胡蘿蔔、茄子、黃瓜、萵苣、大番茄、櫛瓜水果:藍莓、哈密瓜、葡萄、奇異果、柑橘、鳳梨、樹莓、草莓、香瓜奶類及乳製品:杏仁奶、巧達乳酪、不含乳糖牛奶、帕瑪森乳酪蛋白質:牛肉、雞肉、蛋、魚、豬肉、毛豆堅果及種子:奇亞籽、花生、胡桃、南瓜籽、芝麻、夏威夷果、葵花籽、核桃穀類:糙米、燕麥、藜麥、白米糖及甜味劑:楓糖漿、適量的食用糖、黑巧克力
-
2022-11-30 醫療.消化系統
一吃飯就腹痛當心膽結石 醫揭何時該取出結石:常做2事易成高風險群
「我從高中到現在,常吃完飯就胃痛。」一位30幾歲女病人以右手摸著上腹痛苦地說。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朱光恩心想,胃痛20年太怪了,於是安排她做腹部超音波,果然問題不是胃,是一堆膽結石導致慢性發炎引起疼痛。開刀清除結石後檢查發現,膽囊經過結石長期摩擦,慢性發炎到出現癌化跡象,若未經處理,就會演變成膽囊癌。●7、8成膽結石病人無症狀●常大吃大喝,易誘發膽結石急性發作●膽結石慢性發炎,易引發胰臟炎、癌化約7、8成膽結石病人是無症狀的,朱光恩表示,通常是做了超音波檢查才會發現,如果長期都無症狀,也不會一吃東西就痛,就沒有開刀取石的急迫性,病人可選擇和膽結石和平共處。不過,病人要有「某天可能急性發作」的心理準備,因此有些無症狀膽結石病人是不敢出國的,害怕在國外遇上急性發作卻沒有醫院可處理的窘境。3成有症狀的膽結石病人,可分為症狀嚴重的急性發炎病人、症狀輕微的慢性發炎病人。朱光恩分析,急性發作最常見的誘發因子是「大吃大喝」,因為膽汁是用於消化油脂的消化液,當人吃了大量高脂食物,膽囊會努力收縮、排出大量膽汁,但原本有結石問題者,這時膽囊可能會不堪負荷、發炎抗議。朱光恩指出,膽結石急性發作,常會同時出現「高燒、右上腹劇烈疼痛、黃疸」三種症狀,很容易診斷。要注意的是,很多病人以為皮膚發黃就是黃疸,其實這比較不準,應該看眼白是否變得偏黃。若是發生在體弱的老人家,來勢洶洶的全身性感染可能會導致死亡,不可輕忽。這位女病例屬於慢性發炎的膽結石,容易被忽略,牽連出胰臟、癌化等大問題。「一吃飯就腹痛,要高度懷疑膽結石。」朱光恩說,當人吃東西,膽囊就會反射性地收縮,這時如果碰到了結石,可能會輕微疼痛,也會導致膽汁分泌的比較不好、消化不良,常見腹脹、打嗝、放屁等症狀,病人常誤以為是胃痛,做胃鏡仍找不到原因。「如果有一顆膽結石進到膽管,可能會波及到胰臟。」朱光恩指出,膽管鄰居就是胰臟,膽管和胰管在壺腹這個部位是相連的,膽結石跑進膽管,就可能堵住胰管,導致急性胰臟炎。膽結石的慢性發炎,也可能引起慢性的胰臟炎,即便症狀輕微,但長期發炎久了,這些部位罹癌的機會就高了。為防患未然,應該把石頭清掉。朱光恩說,除了超音波,也會做核磁共振造影確認結石位置。如果膽囊、壺腹都有結石,會分兩段手術治療,首先利用逆行性的胰管膽管內視鏡,清除在壺腹的結石,再利用腹腔鏡把膽囊裡的石頭拿掉。分兩段手術處理可讓腹部的傷口最小化,不必為了取壺腹的石頭而劃開肚皮。預防膽結石產生,得先掌握造成結石的主要原因。朱光恩指出,三個生理因素和兩個行為因素,都會增加膽結石產生的機會。水分太少、膽固醇過高、地中海型貧血導致的膽紅素過高等生理因素,都會導致膽汁太濃稠,容易在膽囊中生成結晶,進而變成結石。沒空喝水、沒空吃飯的人,罹患膽結石的風險高。朱光恩解釋,水喝太少會導致身體缺水,膽汁變濃而易結晶;若兩餐間隔時間太久,膽囊長時間沒有反射性收縮,膽汁中的水分會被再吸收,愈來愈濃縮,也容易產生結晶。朱光恩建議,規律運動、多喝水、低糖低油高纖飲食、定時吃飯,都是預防膽結石的重點,有地中海型貧血或膽結石家族史的人必須更認真執行。多喝水和定時吃飯可避免膽汁黏稠,低油低糖飲食和規律運動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並促進新陳代謝,高纖飲食則有助於排除多餘的油脂。
-
2022-10-18 養生.聰明飲食
壓力大腸躁症發作?營養師提醒:少碰這些高「FODMAP」食材
今年已進入Q4,不少上班族、業務員面臨極大壓力,如果有腸躁症體質,可能深受其擾,一旦吃錯食物,情況更慘。國外研究顯示,腸躁症病友若常吃蘋果、豆類食物、花椰菜、高麗菜、大蒜或常攝取咖啡因等高「FODMAP」食材,容易誘發腸躁症發作,導致身體更不舒服。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團隊建議,從許多研究結果來看,腸躁症患者採取低「FODMAP」飲食,症狀發作機率可大幅降低,舉例來說,就有研究數據顯示,採取低「FODMAP」飲食的腸躁病患者中,有76%症狀出現改善。高FODMAP食物 對腸躁病患大不利「FODMAP」的英文全名為「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 Disaccharides, 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低FODMAP飲食也就是少吃「可發酵」(Fermentable)的寡糖(Oligosaccharides)、雙醣(Disaccharide)、單醣(Monosaccharides)與多元醇(Polyols)類食物。為什麼FODMAP食物會讓腸躁症加劇?許多研究發現,許多腸躁症患者的腸道系統無法順利吸收FODMAP食物,在腸道菌發酵作用的催化下,這些食物會讓腸液增加,也會製造許多氣體,一旦腸道充滿液體、氣體,就會脹氣,食物消化速度也會改變,結果便引發腹脹、放屁、腹痛、腹瀉等症狀,當少吃這些食物,理論上症狀就會緩解。舉例來說,像乳製品、豆類食物、小麥、大麥類食物、蘋果、櫻桃、花椰菜、高麗菜、大蒜、洋蔥、蘑菇與含糖飲料、甜點、含高果糖玉米糖漿食物、甜味劑等,都屬於高FODMAP食物、食材,這些食物都不太適合腸躁症族群。腸躁症病患 適合吃哪些食物?對此,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陳韻婷分析,腸躁症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容易腹瀉、腹痛類型,另一類則容易便秘,而國外研究多以容易腹瀉、腹痛者為主,如果病患擔心攝取小麥、大麥類食物會不舒服,可考慮以糙米、燕麥、玉米、馬鈴薯取代,至於豆製品方面,很多人以為黃豆製品也包含其中,事實上,單純黃豆較容易引發脹氣,若經加工,製成豆腐、豆干,易引發脹氣的成分就會減少,所以豆腐等黃豆製品也是可以食用。陳韻婷也提醒,咖啡因容易刺激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系統,對腸躁症患者並不利,所以腸躁症病患要避免食用含咖啡因飲品。至於便祕型腸躁症患者,則建議攝取充足水分,攝取水分標準為一公斤體重一天攝取30cc水分,以體重六十公斤的成年人來說,一天就會建議最少補充1800cc的水分。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團隊建議,腸躁症病患可選擇以下食物做取代:1. 無乳糖奶類製品、無乳糖優格、米漿、杏仁茶與椰奶等食物。2. 香蕉、葡萄柚、草莓、柑橘、檸檬、萊姆、奇異果等水果。3. 白菜、竹筍、胡蘿蔔、豆芽菜、小黃瓜、茄子、薑、萵苣、蘿蔔等蔬菜。4. 豆腐、雞蛋、魚肉、雞肉、豬肉、牛肉等蛋白質食物。5. 杏仁等堅果類食物,但一天需控制在10到15顆。6. 糙米、燕麥、玉米、馬鈴薯、藜麥、玉米粉製品等食物。採取低FODMAP飲食 記得諮詢專業營養師如果腸躁症病患想採用低FODMAP飲食,建議諮詢專業營養師建議,這樣才能確保飲食計畫安全、健康,如果要恢復正常飲食,也要循序漸進,每次增加一種食物,再觀察症狀變化,在這過程中,撰寫飲食、症狀日誌或許會有不少幫助。
-
2022-09-30 醫療.消化系統
胃脹氣怎麼辦?除了打嗝和放屁,10招讓你解決肚子脹氣困擾
你常有小腹微凸、肚子鼓鼓的困擾嗎?其實飲食中有些食物很容易造成脹氣!到底要該如何避免、又該如何化解肚子充滿氣的危機呢,邀請敏敏營養師為大家說分曉!其實每個人消化道都會製造氣體,排除氣體的方式就是打嗝和放屁。體內如果氣體過多,可能就會引發腹脹甚至腹痛。為什麼會產氣?常見原因有二1.來自吞入的空氣2.因大腸細菌分解未消化食物所產生的氣體脹氣症狀:腹部常常脹脹的、大量頻繁排氣、腹痛、腹脹而食慾不振改善脹氣就靠這10招1.減少易產氣食物:如果你是容易脹氣的人,減少容易讓你脹氣的食物:黃豆類、洋蔥、馬鈴薯、糯米製品等。不過這些天然食材都是很營養健康的,不要以偏概全,可以一種一種作嘗試及改善或少量來試試。2.避免氣泡飲品:飲品中的氣泡會導致吞下更多空氣,如果出現脹氣,可樂、啤酒就少喝點吧!3.少吃高飽和脂肪食物:炸物、甜食需更長時間消化,尤其高脂肪食物所需要的消化時間也比較長。建議高飽脂肪攝取量要限制在每日攝入總熱量的10%之內唷!4.吃富含消化酵素的水果:奇異果、木瓜、鳳梨中的酵素可幫助消化、調節消化功能。5.定時吃好菌:定時補充好菌、替消化道注入生力軍,維持體內菌叢生態,可以攝取無糖優酪乳或優格幫助調整。6.細嚼慢嚥少說話:時常狼吞虎嚥、吃飯說話,其實很容易吃進更多空氣。放慢吃飯速度並少說話,而且盡量一餐至少吃滿20分鐘以上。7.乳糖不耐者改喝發酵乳製品:乳糖不耐者吃進大量乳糖會容易脹氣、腹瀉、腹痛,可以改成喝優酪乳、吃優格等發酵乳製品,同時也能補充每日所需的鈣質及益生菌!8.以水代酒:酒精會讓小腸中的細菌大量滋長。9.改善鼻過敏:鼻塞、過敏的人,常常會不自覺用嘴巴呼吸,導致吞進較多空氣。有此症狀的人,應先想辦法改善過敏或相關症狀。10.少久坐、多運動:餐後不要馬上坐著,可以起來動一動幫助消化或是到戶外散步。盡量避免易產氣6大食物1.氣泡飲料:飲品中的氣泡會導致吞下更多空氣,易脹氣 可樂、啤酒、氣泡飲品就少喝點吧!2.高脂食物:炸物、甜食 需更長時間消化,尤其高脂肪食物所需要的消化時間也比較長⋯高飽脂肪攝取量要限制在每日攝入總熱量的10%之內唷!3.澱粉類:各種豆類,包括紅豆、綠豆、黃豆、豌豆等都是屬於易產氣食物,另外像是地瓜、大小麥製品、糯米、馬鈴薯、玉米等的澱粉類,有時也會造成脹氣問題。4.蛋白質類:有乳糖不耐者,吃進大量乳糖也可能會引發脹氣、腹瀉、腹痛,可改成喝優酪乳、吃優格等發酵乳製品,同時也能補充每日所需的鈣質及益生菌!植物性的蛋白質中豆製品,黃豆、豆漿、豆製品等也容易產氣。5.水果及其加工製品:減少吃果乾製品,包括果乾、龍眼乾、香蕉、柿子等,就能避免脹氣問題。高敏敏營養師提醒大家,這幾類都是容易產氣的食物,不是說不能吃!而是有脹氣困擾的朋友要減少攝取。若是已經減少攝取產氣食物,脹氣問題還是沒感善的話,一定要諮詢醫師或營養師釐清原因、對症下藥,以免造成其他身體負擔。
-
2022-09-06 養生.聰明飲食
颱風季選吃「這1類」蔬菜不怕菜價起伏!照營養師的食譜煮,飽足更健康
又到了颱風季節,葉菜類蔬菜容易隨著天氣和物價波動而漲價,但包括常見的馬鈴薯、地瓜、芋頭、山藥、玉米……等食材,卻是這個季節價格平穩少波動的「根莖類蔬菜」,就跟著營養師來看看,這些蔬菜的營養成分以及該如何美味料理。 馬鈴薯 熱量低又有飽足感平價美味的咖哩飯,或是炸薯條、洋芋片等,都以馬鈴薯當成主要食材,因此,馬鈴薯經常與垃圾食物、變胖、不健康畫上等號;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澄清,馬鈴薯若不經過高溫油炸,是非常健康的天然食物;它雖然被歸於澱粉類,但卻含有高量的抗性澱粉,每一顆煮熟約有3.2克抗性澱粉。研究發現,抗性澱粉不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熱量低又有飽足感,能減少脂肪的堆積,而且若放到冰箱冷藏後再吃,還能提高其含量;另外,有三高問題的人,拿它取代平常的白飯、白麵包,再適合不過。馬鈴薯大部分的維生素、礦物質、類黃酮、纖維質都在皮上面,所以最好連皮一起吃馬鈴薯炒豬肉絲食材:2顆馬鈴薯切絲、豬肉片100克、醬油1匙,鹽、胡椒、蔥花皆適量。作法:❶豬肉撒上鹽跟胡椒,放在冰箱半小時入味。❷熱油鍋,將豬肉炒到變色,放入馬鈴薯絲炒熟。❸加入醬油拌炒,最後撒上蔥花後,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馬鈴薯為茄科植物,生長過程會產生茄鹼,發芽後茄鹼會增加6倍,即使烹煮也難以破壞毒性,誤食會有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所以,馬鈴薯一旦發芽,應整顆丟掉,不要只將發芽處挖除。挑選:選擇圓形或橢圓形、表皮完整、大小適中的馬鈴薯,不要選表皮發綠或發芽的馬鈴薯,以免茄鹼中毒。保存:乾淨的馬鈴薯可用報紙包住或放進深色紙袋中避免陽光直射,置於通風良好的陰涼處即可。蓮藕 幫助膽固醇代謝、穩定血糖蓮藕是澱粉類食物,富含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B1、膳食纖維、鈣、磷、鐵、丹寧酸等物質,加上它容易消化、生熟食皆可,適合各年齡層的人滋補用。值得一提的是,每100克蓮藕含有約5克的膳食纖維,且水溶性跟非水溶性的纖維都有,一來可以增加糞便含水量、軟化糞便,二來能幫助膽固醇代謝、穩定血糖。另有研究發現,蓮藕表皮的多酚類及銅,可刺激神經細胞,改善神經功能。涼拌蓮藕食材:蓮藕600克、西洋芹1條、九層塔3朵、洋蔥1/3顆、醋適量、醬油適量、香油適量作法:❶蓮藕洗淨煮熟,切成蓮藕片備用。❷將所有配料切成絲。❸將所有食材調和在一起,加入醋、醬油、香油拌在一起(若喜歡辣味的民眾,可滴幾滴辣油)。洗選存用宜忌:中醫認為,生蓮藕性寒,具涼血、散瘀功效,適合上火之人解清熱;不過蓮藕煮熟後,性質由寒轉溫,可以滋補五臟,適合胃腸虛弱或消化不良者食用。挑選:選擇藕身無傷口、沒臭味為佳;藕身肥胖飽滿,代表有熟成,口感較好;如果蓮藕已切開,切面氣孔比較大的口感較好。保存:將有帶土的蓮藕(帶土蓮藕保存較久)包入報紙,再放進去塑膠袋,置於冷藏,可保存約一星期;若蓮藕已經被洗乾淨或有切口,建議趁新鮮食用。洋蔥 強大抗氧化力,能保護心血管洋蔥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鉀、鈣、含硫胺基酸、含硫化合物及槲皮素,在歐美被譽為「蔬菜皇后」。陳詩婷解釋,槲皮素是一種類黃酮化合物,具有強大的抗氧化力,能保護心血管,也有降低脂肪生成的作用。其中,槲皮素含量最多的是洋蔥的外皮,若想多攝取些槲皮素,建議可以將洋蔥洗淨,表皮以果汁機打碎,再將洋蔥表皮的湯汁加入菜餚一起烹煮。此外,洋蔥的熱量相當低,每100公克約只有30~40大卡,很適合作為肥胖者的減重佳品。洋蔥拌木耳食材:洋蔥半顆、木耳150克、甜椒1個、香菜1根、蒜頭適量、鹽1茶匙、醬油1湯匙、麻油1湯匙、黑醋1湯匙、糖適量作法:❶木耳洗淨,放入滾水汆燙3~5分鐘後,取出沖冷水備用;洋蔥、甜椒洗凈切絲;蒜頭切末;香菜切段備用。❷將所有食材及調味料拌勻即可享用。(若擔心洋蔥太嗆辣,可以先切絲,放入冷開水泡半小時再冷藏)洗選存用宜忌:洋蔥屬較刺激性的蔬菜,不管是生熟食,都容易造成脹氣,腸胃較敏感者建議少量攝取為宜,也最好少生吃洋蔥。挑選:選擇表面光滑、乾燥、沒有霉斑、水傷或擠壓痕跡;重量比較重的,代表含水量充足;洋蔥尖頭紮實較為成熟、甜度較高。保存:生洋蔥應該被存放於陰涼、通風良好的乾燥環境中,同時避免陽光直曬;儘量不要放在冰箱,因為洋蔥容易吸水,冷藏環境會讓它變濕,就會更容易發霉白蘿蔔 促進腸道蠕動,減緩消化不良白蘿蔔又名「菜頭」,有取得好彩頭之意。陳詩婷說,白蘿蔔富含硫化物、酚和萜類化合物,研究發現,有助降低GOT與GPT(肝發炎指數),避免脂肪肝或肝炎持續惡化;白蘿蔔特有的芥子油苷與異硫氰酸酯,也被證實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減緩消化不良及脹氣的作用,日本便當裡經常會放一片白蘿蔔就是這個道理。芥子油苷也被發現可以清除自由基,誘導癌細胞凋亡;不過,若加熱時間過久,或以水煮方式烹煮,容易造成芥子油苷的流失,且比例高達90%,建議可以用蒸煮、涼拌等方式,有助於保留最多的芥子油苷。蘿蔔絲餅食材:白蘿蔔1條、青蔥適量、中筋麵粉200克、胡椒粉2匙、水260克、鹽巴適量、蛋2顆作法:❶白蘿蔔刨絲,用少許鹽抓出水。❷將麵粉、胡椒粉、水、雞蛋打成麵糊,接著加入蘿蔔絲與青蔥拌勻。❸熱油鍋,舀入麵糊,兩面煎熟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白蘿蔔較寒涼,腸胃比較敏感的人,吃多容易腹瀉,建議可以與薑同食,抵銷其寒味。此外,白蘿蔔含有特殊的異硫氰酸酯,會抑制人體對於碘的吸收,甲狀腺功能低下的人,避免大量生食白蘿蔔。挑選:購買表皮無裂痕、沒有黑心、空心、葉柄新鮮、手指彈有輕脆聲為佳。保存:買回家可以用保鮮膜包好,放冰箱冷藏可保存一周以上。牛蒡 幫助益生菌生長、促進腸道蠕動牛蒡的粗纖維除了有飽足感外,還可以幫助益生菌生長、促進腸道蠕動,而且熱量又低,是減肥的良物。此外,牛蒡富含多酚類(主要在牛蒡皮上),研究證實可以幫助肝臟解毒,還能吸附並代謝膽固醇和脂肪,讓血管不易形成動脈粥狀斑,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本身有三高問題的人,不妨可以將牛蒡融入三餐的菜餚中;另外,牛蒡的礦物質含量也高,像是鈣、鎂、鋅等,有助穩定神經,緩和情緒。牛蒡野菇炊飯食材:米2杯、紅蘿蔔1條、香菇3朵、牛蒡半條、鴻喜菇100克、醬油1匙、清酒1匙作法:❶牛蒡及紅蘿蔔削皮切絲備用。❷菇類清洗乾淨,與牛蒡及紅蘿蔔下鍋清炒。❸米洗淨,加水兩杯。❹將炒好的配料放入電鍋中和生米一同攪拌均勻,再加入醬油及一匙清酒,按下電鍋開始炊飯,跳起燜10分鐘,拌一拌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牛蒡性質較涼,腸胃敏感之人,吃太多可能導致腹瀉;另外粗纖維多,也可能導致消化不良。挑選:未削皮帶有泥土、鬚根少較為新鮮(鬚根多代表出土時間長,較不新鮮);拿在手上沉,代表富含水份肉質緊實;尾端自然彎曲有彈性,口感較鮮嫩。保存:牛蒡買回可以用報紙包起來,放在陰涼處或冰箱保存;若切過剩下的,可以在切口抹點鹽避免氧化,再用保鮮膜包覆防止出水,儘量在3天內用完。 地瓜 有助維持視力,降黃斑部病變機率地瓜好處相當多,橘紅色的地瓜,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有助維持視力,降低黃斑部病變機率,同時能夠抵抗自由基生成。地瓜大量的膳食纖維,有助降低體內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同時促進益生菌生長;陳詩婷還說,地瓜屬於主食類,適合取代營養價值較低的白飯、白麵條等;但別忘了地瓜主要成分仍是澱粉,吃多也會發胖、導致血糖不穩。地瓜芝麻豆奶食材:熟地瓜1條、黑芝麻2湯匙、無糖豆漿150c.c.、牛奶150c.c.作法:將所有食材置入調理機攪拌均勻即可享用;腸胃功能不好的人,建議把豆漿跟牛奶加熱到40℃再飲用為佳。洗選存用宜忌:地瓜因糖分較高,吃太多身體來不及消化,停留在腸道發酵,容易引起脹氣、放屁,容易消化不良的人,不宜一次吃太多。挑選:選擇表皮完整,形狀圓胖為佳;發芽的地瓜代表已採收一段時間,口感跟營養價值都較差;如果地瓜表皮出現褐色或黑色斑點,也不要購買,很可能是受黑斑病菌污染所致,會使地瓜變硬變苦,對人體肝臟會造成損害。 保存:地瓜最好放在乾燥陰涼處,讓它透氣可以放比較久;夏天溫度高容易發芽,可以用報紙包起來放入冰箱,或直接蒸熟或烤熟,放冷凍慢慢取用。山藥 有助於吸附膽固醇、穩定血糖吃起來口感滑黏的山藥,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等營養素。陳詩婷說,山藥的黏液是一種醣蛋白,有助於吸附膽固醇、穩定血糖,對於三高問題有助益,且此黏液還含有消化酵素,可以幫助消化。山藥所含的必需胺基酸「麩胺酸」也很高,研究證實可以幫助黏膜修復,以及傷口的復原,有胃潰瘍、黏膜破皮等人,可以適量攝取;山藥還富含雌激素,有助改善女性更年期的不適。山藥煎餅食材:山藥200克、高麗菜100克、蛋2顆、胡椒鹽適量作法:❶山藥去皮,用調理機打成泥;高麗菜切小塊、蛋打勻備用。❷將所有食材混和,撒上胡椒鹽。❸熱油鍋,舀一匙山藥泥,稍微整形,待煎到山藥泥表面出現氣孔,翻面再煎約1分鐘,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每100公克山藥僅約80大卡,比白飯低,糖尿病患可以取代白飯,有助平衡血糖;不過山藥的鉀離子跟蛋白質較高,慢性腎臟病人不宜多吃。挑選:選擇外觀完整、鬚根少(與一般根莖類不同,山藥鬚根多表示成熟度不足)、沒有腐爛為佳;越新鮮的山藥,黏液會越多。保存:買回的山藥若整支完整,用報紙包覆,放在陰涼處即可;外表皮較薄的日本山藥,因水分較多,建議用保鮮膜包起放在冰箱冷藏。芋頭 排除身體多餘的鈉,有助降血壓芋頭口感綿密,深受大家喜愛,不僅可以當主食,也可以入菜;陳詩婷說,芋頭的鉀含量很高,有助排除人體多餘的鈉,有助降血壓,減少心血管疾病;芋頭還含有豐富的皂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延緩老化。芋頭是鹼性食物,常大魚大肉的人,不妨可以將芋頭當成主食,可以中和體內酸性物質。不過,市售芋頭產品經常添加色素,注意!煮熟的芋頭應該是灰白色,而非紫色,民眾應多留意,以免吃進過多添加物。芋香米粉湯食材:米粉2坨、絞肉50克、韭菜200克、香菇4朵、蝦米1小把、油蔥適量、排骨4塊、鹽適量、白胡椒適量、日式醬油適量作法:❶米粉泡水軟化、芋頭切適口大小、韭菜切段、香菇泡過切成絲、蝦米與排骨洗淨備用。❷排骨先煮成高湯備用。❸絞肉入鍋炒到變白,放入香菇、蝦米、蔥頭、芋頭,一起炒香。❹放入米粉,高湯蓋過米粉,加入韭菜煮熟。❺最後撒上醬油、白胡椒及鹽巴,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芋頭高鉀,有慢性腎臟病的人,不宜多吃;芋頭本身歸屬於澱粉食物,吃多容易消化不良,血糖不穩者也要注意不可吃過量。芋頭在中醫看來是為發物,有過敏體質的人,不宜多吃。挑選:外觀呈現橢圓形、飽滿、表皮上帶有泥土、沒有凹洞較佳;若指甲摳芋頭表面,呈綿粉狀,代表煮後比較鬆,若摳起來太硬或感覺水水的,很有可能會久煮不爛。保存:芋頭尚未料理前,應放陰涼處保持乾燥;或可將芋頭削皮,切成方便料理的大小直接冷凍,要用時不用解凍即可料理。(備註:有些人會對芋頭黏液過敏而發癢,削皮時最好戴上手套。)豆芽菜 有助保護眼睛、維持視力豆芽菜幾乎是所有麵攤都會出現的食材,豆芽菜是黃豆、黑豆或綠豆發芽的別稱。陳詩婷說,黃豆俗稱「田園裡的肉」,屬於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發芽成黃豆芽後,雖然蛋白質會變少,其膳食纖維、維生素A與β-胡蘿蔔素則會增加,尤其是維生素A,相較於黃豆,會多了數十倍,有助保護眼睛、維持視力,還能避免黃斑部病變。澱粉類綠豆蛻變而來的「綠豆芽」也是歸屬於蔬菜類,不僅與黃豆芽一樣熱量低,且不含脂肪,維生素C含量甚至比許多水果還高,是一款可以增加飽足感、營養價值高、價格低廉的好物。涼拌三絲食材:黃豆芽1包、黑木耳200克、胡蘿蔔半條、黑醋2匙、芝麻油適量、辣油1小匙、醬油2匙作法:❶將黑木耳泡水發開,切成絲;胡蘿蔔切絲備用。❷取熱水將黃豆芽、黑木耳絲、胡蘿蔔絲燙熟。❸瀝掉水後,置入保鮮盒,接著將所有調味料倒入。❹最後搖晃保鮮盒,直到醬汁充分拌勻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黃豆芽纖維比較粗硬,腸胃功能不佳者,不宜攝取過量;綠豆芽性質較涼,有清熱作用,不過體質虛寒之人,不宜攝取過量。挑選:挑選有鬚根、顏色不會過度潔白、個頭不會太粗壯的豆芽為佳。採買時也可以聞一下味道,新鮮的豆芽帶有清香,若有臭味或嗆味,則代表有添加其他保存劑或不新鮮了。保存:黃豆芽建議以塑膠袋包好,放到冷凍庫保存,可以放比較久;綠豆芽則可以先攤開,用紙巾吸乾水份後再包起來,可以放約3天。玉米 有助抗自由基、降低膽固醇玉米是主食的一種,陳詩婷說,大概一食指長的玉米,約等於四分之一碗飯,但它比白飯營養許多,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葉黃素、玉米黃素、α-胡蘿蔔素及鐵、鈣、鎂、鉀等營養素。特別是天然的維生素E,有助抗自由基、降低膽固醇、保護肌膚;而豐富的膳食纖維,則可以刺激腸胃蠕動,預防便秘及大腸癌;玉米的玉米黃素、葉黃素,則可以預防眼睛老化、減少黃斑部病變。九層塔玉米水餃食材:水餃皮1包、絞肉600克、玉米粒1罐、九層塔1大把、黑胡椒適量、鹽巴適量、醬油適量、香油適量作法:❶將九層塔切成小片狀,與玉米粒、絞肉、黑胡椒、鹽、醬油一起拌勻(可倒入玉米罐頭湯汁,味道比較香甜)❷撒上香油再拌均勻。❸餡料完成後放冰箱冷藏,讓食材充分融合調味料。❹取一盤子撒上麵粉,取一餃子皮,將餡料包進去,開口捏緊即可。可煎可煮。洗選存用宜忌:玉米粒不好消化,所以腸胃功能不好的人,吃玉米建議細嚼慢嚥,否則容易增加腸胃負擔。挑選:購買時可以觀察玉米粒是否排列整齊、飽滿;接著用手惦惦重量,越重代表水分多、甜度佳;也可以觀察玉米鬚,若還是綠色代表此玉米還沒成熟;購買前,也建議先開玉米外葉,檢查有沒有被蟲咬的痕跡。保存:玉米不用清洗,只需要將外葉拔除,放在塑膠袋密封冷藏可保存5天,冷凍可半年;或者煮熟後再冷凍保存,更方便。延伸閱讀: 。五穀雜糧健脾養胃 搭配2種食物還能助消化、改善疲勞 。芋頭 助消化、提高免疫力(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74期)
-
2022-04-16 養生.聰明飲食
酸甜風味康普茶明星也愛 營養師示警8種人不宜飲用!
酸酸甜甜,喝起來有點氣泡感,甚至有點微醺,在國外風靡已久、贏得瑪丹娜、女神卡卡等演藝巨星喜愛的康普茶,最近1、2年也讓國內不少年輕人趨之若鶩,不過,營養師提醒,容易失眠、肝腎及消化功能欠佳、免疫功能低下以及糖尿病患者不建議飲用這類特殊醱酵茶。康普茶醱酵過程較為複雜 口感不同於單純茶飲康普茶(kombucha)又稱為紅茶菌、紅茶菇,這是一種醱酵飲料,可以用紅茶、綠茶、烏龍茶、普洱茶等茶葉作為基底,再加上水、糖、與紅茶菌(又稱紅茶菇,是由酵母菌加上醋酸菌所生成的物質)醱酵而成。簡單來說,一般茶飲的醱酵,係透過茶葉中的成分氧化,但康普茶醱酵過程較為複雜,由多種能夠產生醱酵反應的共生菌、微生物所引起,口感不同於單純茶飲。營養師鄭文怡解釋,康普茶因以茶葉為基底,含有天然茶多酚與兒茶素。再者,在醱酵過程中產生糖、酒精與二氧化碳,因此喝起來會有微甜的氣泡感。同時具有茶香與果醋風味 這些人不宜飲用此外,在醱酵過程中,酒精轉換成醋,加上紅茶菌中本身含有醋酸,因此康普茶的pH值下降,呈現酸味,這也使得康普茶具有茶香與果醋風味,這是另一大特色。不過,綜合專家意見,建議下列民眾不宜飲用這類特殊醱酵茶飲:1.攝取咖啡因,就容易睡不著者。2.孕婦、哺乳中的女性:因康普茶含有咖啡因。3.胃食道逆流患者:因康普茶屬於偏酸、且有氣泡,容易刺激腸胃。4.容易脹氣,打嗝或放屁者:飲用康普茶,容易產生脹氣。5.肝腎功能不佳。6.免疫功能低下:以免增加免疫系統負擔。7.糖尿病患者:康普茶含糖量較高。8.準備開車者:康普茶含有些許的酒精。鄭文怡提醒,康普茶不宜在空腹時飲用,應在飯後,可以幫助消化。此外,不要購買來路不明、標示不清,或是自釀手工的康普茶,以免因醱酵環境不佳或溫控不良,導致污染或發霉。開瓶後,儘快飲完,以確保食用安全。★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3-27 該看哪科.皮膚
無法靠意志控制的汗水:當你開始滴汗時 代表身體排汗效率不佳
▍人類獨有的排汗約莫半個世紀之後,運動員在酷熱或悶熱的環境中受訓時,也會接受類似威特沃特斯蘭德礦工們的熱調節系統訓練(但強度較低)。他們會在既高溫又(或)潮濕的環境中受訓數天,從事大量且高強度運動,並時刻監控他們的生命體徵,以達到調節訓練的目的。科學研究逐漸優化了這套準則,將磨難降至最小,例如現在運動員受訓時,建議在高溫下進行高強度運動不要超過100分鐘,這比當初那些礦工們經歷的240分鐘少了一半以上。我們現在受惠的許多科學實驗成果,當初都沒有任何道德倫理的監督。許多受試者當初都是因種族、社經地位低、殘疾等各種因素遭受歧視或偏見的人。正如桑德史壯(E. S. Sundstroem)於1927年提出:熱帶環境下的熱生理學基礎都是「從歐洲國家推行殖民政策開始」,其之後的調查便專注於確立「白人在熱帶地區定居的可能性」。對於汗液的部分研究,及醫療科學的其他領域如解剖、傳染病和精神醫學等,都是如此。隨著地球暖化,身體對酷熱環境的溫度調節益發重要。正如汗液研究專家久野寧在1956年所預言:「排汗是人類在炎熱氣候下能感到舒適,並因此能在乾旱地區存活下來的唯一途徑。」就算沒有氣候變遷使得地球上部分區域不再適合居住,在某個時間點,我們還是必須學習以研究的眼光來看待並理解汗水,而且我們未來流的汗可能會比現在更多。儘管感激汗水能替我們調節體溫,但有時這個閘門恰好在我們最不希望它打開時開啟了。排汗讓人覺得挫折,正是因為它無法靠意志來控制。我們可能可以暫時忍住一些不恰當的生理反應,如流淚、打嗝、放屁、小便、大便等,但就是無法控制冒汗。當體內的核心溫度升高,這個信號就會下意識地傳送到腦部的下視丘,該神經中樞會下達命令啟動汗腺分泌以調節體溫,沒有任何意念可以阻止它。汗腺不僅在我們熱的時候會分泌,它們也可能在我們焦慮時變得不受控,在我們並不怎麼覺得熱時恣意地冒汗。這都要感謝腎上腺素(adrenaline)和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這兩種荷爾蒙,它們可以刺激小汗腺及頂漿腺的分泌。當我們的性慾被激發、情緒激動或只是感到壓力時,這兩種荷爾蒙就會進入血液中循環。在我們演化的鼎盛時期,我們最擔心的有可能是掠食者;我相信,頂漿腺所分泌出味道很重的壓力汗水,可能已演變成對其他同伴發出無聲但強力的氣味警報,提醒大家快跑;又或者,這壓力汗水是由調節體溫的小汗腺所分泌,因為我們的身體預見立即衝刺的需要,搶先一步採取降溫措施。即便到今日,人體仍會為了預防過熱而先行排汗。許多精英運動員的身體,即使在沒有熱調節的情況下,排汗排得還是比一般人快且大量;這是因為他們從過去的訓練中,已經習慣要為長時間高強度練習所導致的核心體溫升高預作準備。那些定期去三溫暖的人也是一樣:在高溫環境中待上足夠長的時間,他們的身體只要一感知到熱,就會馬上打開排汗閘門。然而這其中必定會有個漸變光譜:有些人似乎就是比其他人會出汗。這些差異是基因突變嗎?某些人因為DNA的些微變異,便增加對溫度的敏感度,還是汗腺數量增加、或是流速變快?人類出生與成長時的氣候,會影響他們出汗的特徵嗎?正在與美國麻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傑森.卡米拉爾(Jason Kamilar)共同研究這一問題的安德魯.貝斯特(Andrew Best)指出,這些問題牽涉到先天與後天。他們的研究室測量世界各地人們的汗腺密度,以探討生長環境是否會有所影響──童年時期開始發揮作用的汗腺,到了成年,還有多少仍持續運作?當然,汗腺的功能可以被訓練──在環境適應下變得更加活躍;但每個人的基準點不同。卡米拉爾與貝斯特正在試圖了解造成這些基準點差異的根本原因為何。許多人在寒帶或溫帶地區長大,成年後才搬到熱帶地區,這些人往往會發現,自己明明已經流了一身汗,但長年居住於此的當地人卻沒怎麼出汗。但可以肯定的是,雖然這些當地人在大熱天看起來依舊冷靜自持,特別是全身乾爽,但他們依舊在冒汗。只不過他們出汗的方式很有效率,他們的出汗率完全符合身體需求,分泌出剛剛好的汗液,以實現最佳的蒸散冷卻效益,卻不至形成滴落的汗珠。事實上,當你開始滴汗時,代表你的身體排汗效率不佳:身體的反應過度,且過分代償,以致在過程中損失了寶貴的體液。但話說回來,這時身體可能正在進行浮士德式交易:確保在短時間內有足夠的汗液可以蒸散掉危險的體熱,即使長遠來看,這個舉動恐引發脫水。貝斯特說:「你必須先活過這一刻,才有可能在下一刻存活,到那時,是否脫水已經沒有過熱來得重要了。」※ 本文摘自《汗水的奧祕:有關流汗的奇思妙想與科學探究》。《汗水的奧祕:有關流汗的奇思妙想與科學探究》作者:莎拉.艾佛茲 譯者:楊心怡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日期:2021/12/29
-
2022-03-13 癌症.癌友加油站
我是癌友6/如廁大事我不要穿尿布:術後的嚴重後遺症
生病前,一直覺得上廁所不是件稀鬆平常的事嗎?但生病開完刀後,才發現「吃喝拉撒睡」是多麼珍貴的事。由於大腸有儲存大便及吸收水分的功能,大腸直腸癌手術後這些功能都受到影響,當一天24小時要跑上十幾次的廁所時,就能體會平常事即人生大事,其餘的事皆不重要。住院期間隨著進食量的增加,能順利如廁是出院指標之一,雖然過程中有過一次大出血,「解便」一事更慎重其事,每回都得端詳大便的顏色老半天,「你看,這是草綠色還是咖啡色?應該沒有紅紅的吧!」連同陪伴者都得睜眼看仔細。觀察便便顏色是大事,我成了「看大便的柯南」。觀察大便顏色一直到出院後仍持續著,但顏色會隨著吃進去的食物而不同,有一陣子我甚至害怕吃橘紅色的食物,像是胡蘿蔔、番茄、火龍果等,尤其出院時正值西瓜產季,而瓜果類又是低渣飲食的重要選項,但吃完一兩天內,就會處在焦慮之中。解便通常都會偏紅,即使知道可能是食物影響,心裡上仍不放心,有時甚至得拿出免洗筷或棉棒仔細端看,自己成了「看大便的柯南」。若最近沒吃紅色食物,但便便顏色又不太正常,哇!那整天的心情就忐忑不安,拚命回想「我到底吃了什麼?」由於觀察大便太折磨人,出院一個月後,有一天我終於受不了對自己發火,「我為何要去『期待』我的大便是紅色的呢?我為何要去等『副作用』發生呢?我不應該被這事給綁架了。」50歲時成了「包大人」,光好好穿上尿布就是件難事。下定決心正常面對,上完廁所沖馬桶時,看一下顏色的變化就好。會有這樣的改變,除了意識到自己是被曾經發生過的血便驚嚇過度外,還有就是大便次數過於頻繁,原本一次就能解乾淨的狀況,得分3-5次才能解完,常見的狀況是,才剛解便完不到幾分鐘又想上廁所,每次盯著馬桶瞧真是太累人。初期的大便其實是不成型的,稀稀水水的讓人非常崩潰,又常因放屁就跟著滲便,加上開刀後左右兩側的腹部插滿了引流管,為了照顧上的方便性,包尿布是個好方法。自己也在50歲時成了「包大人」,為了病情一切都算合理。開刀後躺在床上休息,也不覺得包尿布有什麼難的,但當下床的頻率愈來愈高時,就糗態百出,我跟陪病者都沒有幫人穿成人紙尿褲的經驗,為了把尿布旁的膠帶粘貼在尿布上就是件難事,怎麼貼都無法讓尿布看起來像一件「正常」的褲子。上廁所這麼簡單的事,為何無法像以前一樣?常因穿得歪七扭八,下床散步時還得一手推著點滴架、一手隔著褲子拉著尿布,好幾次散步走路都走到尿布差點掉下來。尿布或許是解決照顧上的不便,但這件事在心裡上的衝擊其實不小,你必需直視自己現今的慘況,「你已經不是正常人,你是個病人,是個需要人家照顧的病人。」常常蹲在廁所不經意的想,連上廁所這麼簡單的事,為何就是無法像以前一樣呢?為何這麼沒有尊嚴呢?這種沮喪、無助的感覺,好幾次在夜深人靜時默默的掉淚,不斷問自己,「我真的無法回復到活蹦亂跳的正常生活嗎?」大家都說這些情況會愈來愈好,跑廁所的次數會減少,但直到出院後症狀並沒有改善太多,但我還是堅持把尿布脫掉,心裡上總認為「出院」後就象徵著可以當「正常人」的開始,因此當來不及跑廁所時,家人一句「妳怎麼不穿尿布呢?」心裡上總是「嗯哼,你們懂得包尿布的心酸嗎?」但,人還是得向現實低頭。化療帶來瘋狂腹瀉,只能鼓舞自己,尿布總有一天能脫下來。正當排便逐漸可以控制時,化療產生的瘋狂腹瀉再度襲擊而來,有時三步路就能跑到廁所的距離,都因來不及掀馬桶蓋拉了一褲子,在難堪之際又得清理污穢的現場,這時你就得乖乖包回尿布,只是這次學聰明了,改穿褲型尿布。「自尊」能堅持多久呢?在恢復期幾乎不用再考慮了,不然,也不會把這麼難堪的事記錄下來,唯一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引以為戒,保持身體健康。生病的人像是沒有選擇的餘地,但為了往前走,總是會想到恰當的解決方式,褲型紙尿布不就是一個好的選項。你也要相信自己,總有一天一定可以脫得下來。
-
2022-02-27 癌症.癌友加油站
我是癌友5/迎向曙光前的鬼門關:出院前的大出血
開刀後一直被提醒著要早點下床走路,從每天5分鐘到早晚各30分鐘,能多走兩步路都是病程好轉的現象。但人生總有那麼點曲折,老天爺的考驗正要開始……開刀後第10天,一早護理師高興地說,「妳稀飯吃得還不錯,我等等問一下總醫師,可否改低渣飲食了……」我們倆相視而笑,因為吃了低渣飲食就代表離出院不遠了,心情雀躍不已。以為離出院不遠了,馬桶裡卻出現淡紅色。中午過後,護理師還沒能問到正在開刀的醫師,下午我就出事了。當時坐在馬桶上想要解便,用點力「噗」了一聲,以為是放屁,心想真不錯,「腸胃道蠕動還蠻正常的」。但站在旁邊的老公驚呼一聲,為何馬桶裡的水是淡紅色?心裡有點不安,為了方便護理人員觀察,我立刻穿上尿布,接下來的一小時,又解了兩次, 尿布上滿滿的鮮血,我震驚地無法相信,這是怎麼一回事?護理長立刻連絡正在開刀的主治醫師,不斷地嘀咕著,「怎麼會這樣?」、「有吃到什麼東西嗎?」我怯怯地回答,「我應該沒有吃到什麼不對的食物……」大家心裡都有點明白,我的傷口處可能出血了。剛下刀的主治醫師梁金銅主任急忙趕來病房,看著血便,皺著眉頭要我立刻躺床進行檢查(肛診)。「啊!傷口脗合處出血了……先給止血針,驗血紅素、輸血,再給左旋麩醯胺酸,然後開始禁食。」醫師診斷傷口出血了,點滴架上的血袋沒停過。看到醫師明快的診斷,心理踏實了點,但警鈴聲也開始響起,到了晚上六點多,點滴架上已掛上血袋,躺在床上實在不好上廁所,「你可以扶著我一下嗎?我要下床尿尿。」老公有點擔心的看著我,「千萬別勉強,不行,我們就在床上使用便盆就好。」當我吃力的坐在床邊時,立刻意識到狀況並不好,開始頭暈目眩下不了床,沮喪地躺回床上,不斷自我安慰,「沒關係,藥已經開始打了,血也開始輸,應該等一下就停了。」但信心喊話是沒用的,出血仍持續著,異常冷靜的老公,每隔兩小時就拿著滿是便血的尿布去秤重,不斷在紀錄單上寫下重量,一疊疊的數字壓在心裡像個大石頭,暫時還搬不走。醫護人員進進出出,直到半夜時分,總醫師都還放心不下再回來病房處理。半夜被緊急推去照電腦斷層,點滴架上的血袋從沒停過,一袋接一袋,自己都忘了從白天到黑夜輸了多少血液,夜班護理師憂心地說,「我擔心輸血速度趕不上妳的出血。」肛門加壓止血不成,病房擠滿醫護人員。檢查結果證實,腸子內的縫合處就是出血點,醫師嘗試將紗布球塞入肛門內進行加壓止血,但始終無法成功。自己開始覺得疲憊不堪,每次睜開眼,都期望窗簾縫隙間能透出一點光,到了凌晨5點左右,那道光終於出來了,我安慰著一夜沒睡的老公,「白天來了,希望就來了!」整個晚上醫療團隊不斷討論,如何在傷害最小的情形下處理傷口。天才剛亮,總醫師又出現在病房,「梁醫師認為有兩種解決方式,第一種利用大腸鏡進行傷口縫補,但這醫師也沒試過;若失敗則要開腹再縫一次,先做暫時性人工肛門,等腸內傷口癒合後,再將人工肛門關閉。」血壓慢慢下降,我再度被送入開刀房。就在總醫師連絡完開刀房,等候第一台刀通知時,我的病房內再度擠滿了人,剛交完班的醫護人員全衝進來,一時間所有人不斷問,「妳頭會暈嗎?有沒有哪裡不舒服……」,「我只有頭有點暈而已。」這時,我才知道我的血壓已慢慢下降,但我仍意識清楚地看著周遭的醫護人員,幫忙打點滴、通知血庫、連絡開刀房……這讓我想到30年前當護理師的急救現場,一樣的井然有序、一樣的不慌不忙,只為了搶救一個生命。血壓回穩後,護理人員用跑的推著病床,以最快的時間將我送進開刀房。醒來時,我又在加護病房了,這時才早上十點半,我幸運的用了相對簡單的方式把傷口處理好。再次重生,感謝幸運之神,感謝強大的醫護團隊!
-
2022-02-15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打嗝、燒聲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中醫師點名10症狀,搞懂腸胃生了什麼病
不少人會認為,當脾胃出狀況時就會有胃痛、腹瀉、腹痛、腹鳴等現象,其實脾胃所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以下這十種症狀,會時常發生在日常生活當中,但很多人卻不曾注意過,當這些日常的症狀開始跟以前不一樣時,請務必多加留意,因為很有可能代表你的脾胃出問題了。一、打嗝以中醫的角度來看,打嗝又稱「呃逆」,為胃氣上逆所引起的現象,像是吃太飽、吃太快、吃太多產氣的食物、情緒壓力等等,都有可能會造成打嗝,一般短暫且可以自然停止的打嗝,皆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是過於頻繁地打嗝且伴隨著胃部不適、咽喉灼痛、胸口悶痛感,很可能是胃部疾病所引起,例如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等。此外,腦部腫瘤、中風、頭部外傷等中樞神經出現問題的患者,甚至某些類型的癌症,都可能會出現頑固性呃逆,建議當打嗝停不下來時,應及時就醫,找出病灶對症治療。二、放屁中醫將放屁、排氣稱之為「矢氣」或「屎氣」。每一個人都會放屁,適量的放屁對身體是有利的,反映著體內的氣機通暢。郭大維院長指出,但如果出現以下這些放屁類型就需要多多留意,有可能是身體疾病的症狀:❶多屁在中醫認為,經常性的放屁並非是在排毒,而是腸道消化不良,或是腸道壞菌太多時所引起的。正常來說,一天的放屁次數在十四~二十六次皆屬正常範圍,若超過這個數字就代表多屁。當脾胃虛寒時,排氣會變多但不臭;若脾胃濕熱,排氣不但多且臭。基本上放屁次數過多,大多和腸胃功能有關,例如腸躁症、便祕等,都可能引起多屁的症狀。❷臭屁中醫認為,經常排臭屁,是腸胃較虛、消化不良,脾胃濕熱讓腸胃運化停滯所致。而大多數的屁是無氣味的,會有臭味的原因多來自於「硫化物」的成分,和日常飲食有相當大的關係。經常暴飲暴食、進食過多的燥熱食物,例如起司、紅肉等,這些黏膩難消化的食物,都會導致腸胃運作失常,也更容易造成難聞的屁味。此外要特別注意的是,當腸道發生病變,例如潰瘍、慢性發炎、腸道有出血,甚至惡性腫瘤等現象時,排出的屁味也會更加刺鼻。三、脹氣脹氣最常發生在吃壞肚子或吃到腐敗的食物、胃痙攣、腸絞痛等情況,但長期找不到原因,或是突然發生且無法緩解的脹氣問題,就要考慮其他病因的可能性,像是胃發炎、腸道感染,甚至是癌症等,都可能造成胃脹氣。就以大腸癌來說,腫瘤會阻塞腸道而導致腹脹,早期的胃癌通常也沒有太多症狀,大多以上腹部脹氣或消化不良等模糊症狀表現。四、便祕在中醫上認為,便祕大致有四種證型:❶腸胃燥熱:飲食不正常、吃過度辛辣、油膩的食物。❷陰寒凝滯:喜歡吃生冷食物。❸氣血不足:久病體虛,像是有糖尿病、急慢性腎病、腎發炎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❹氣機不通:久坐少動、情緒憂鬱、容易煩心者。大部分的便祕都可以透過飲食或生活習慣來調整,但當你的便祕型態伴隨著這些症狀,還是建議需考慮就醫,以免症狀惡化。五、腹瀉腹瀉在中醫裡面稱之為「泄瀉」,認為「泄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可見腹瀉和脾胃的關係最為密切。腹瀉主要是由病毒、細菌感染所引起,原因包括食物不潔、食物中毒、食物寒涼、消化不良等。約有八成患者是屬於急性腹瀉,而慢性腹瀉致病原因比急性複雜,例如克隆氏症、潰瘍性腸炎、腸道感染性疾病,甚至是大腸癌、小腸吸收不良等病症,都可能有長期腹瀉且排便帶血,甚至還有體重下降或貧血等症狀。急性腹瀉是指,一天之內腹瀉超過四次,且持續超過三天、甚至是兩個星期都未能緩解,患者可能會有脫水的現象,尤其是發生在身體比較虛弱的年長者及幼童時,要更加留意,恐會有大量脫水,甚至產生休克的情況發生。而慢性腹瀉則是,腹瀉情況超過兩個月都未有改善,且體重有明顯下降或貧血的情況發生。六、腸鳴腸鳴又稱叫腹鳴,是指腸動有聲。中醫認為,若鳴響在胃部,是為中氣不足、胃腸虛寒;若腹中腸鳴如雷,多為風、寒、濕、邪,以致腸胃運作紊亂所致;腹內有腸鳴聲,會有腹脹、胃腸功能傳導減弱所致。有些人的肚子動不動就咕嚕咕嚕叫不停,肚子餓也叫,不餓也叫,每當在重要場合或安靜的場所都會讓人瞬間尷尬。當腸內好菌、壞菌、菌體失調而產生大量氣體,使腸胃內容易產生幅度過大或異常移動時,就會出現「腸亢進」,也就是腸鳴的現象。短暫的脹氣腸鳴不大會被視為疾病,但若腸鳴次數增多、聲音增大且伴隨其他不適,如腹痛、腹脹或食慾低下等,或是腸鳴時間超過一個月以上,就可能表示有腸胃發炎的症狀,最好安排檢查,排除是否有長息肉、腫瘤等疾病。七、厭食中醫厭食稱之為「納呆」,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調所致,也是一種進食障礙。厭食可分為三種證型:❶脾氣胃虛型:通常患者精神較差、臉色枯黃、拒食、易出汗、舌苔薄白,稍微進食,糞便呈稀薄或含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❷積滯不化型:通常患者形體偏瘦,食之無味,也沒有食慾。❸胃陰不足型:通常患者容易口乾舌燥、皮膚乾而無光澤、大便乾燥、舌苔少且偏紅,不喜歡進食。一般會從疏肝解鬱進行調理,並加以調理脾胃,都可以獲得很大的改善。當自己或是身邊朋友有以下症狀時,就可能要警覺有厭食的發生:①突然開始挑食。②明明沒吃多少東西,卻突然開始劇烈運動。③吃完東西就開始催吐。④體重極速劇減。⑤注意力不足、情緒焦慮。⑥過度在意自己的體重變化。八、暴食上面提到的厭食,暴食行為障礙也是飲食失調的一種疾病,中醫認為的暴食是屬「脾胃濕熱」夾帶肝鬱體質。所謂暴食的定義是指,無法控制過度的飲食行為,診斷準則包括:①無法控制自己進食(包含份量)。②過度進食後會有強烈的罪惡感,並用激烈的補償性行為避免體重增加,如催吐、服用瀉藥、灌腸等。③以上行為在一周內出現兩次以上,並持續三個月就可能有暴食的傾向。在治療上除了緩解焦慮的情緒,同時一併改善因暴食所引起的脾胃失調,著重在健脾利濕、疏肝理氣。九、燒聲、久咳不癒一般來說,沙啞或是咳嗽,很多人的直接反應都會認為是支氣管發炎,或者是肺部出現問題,但其實排除掉肺部疾病的因素,有些腸胃問題也會造成喉嚨沙啞或久咳不癒等現象,最常見的就屬於胃食道逆流。通常由胃酸引起的咳嗽症狀,往往會伴隨著喉嚨卡卡以及胸口灼熱感,躺下時症狀更加劇。十、大便出血以中醫的觀點來看,便血也稱之為下血。有些患者便血情形有一段時間,但卻一直認為是痔瘡所引起的現象,忽視了便血的警訊。若以初步的出血顏色來做簡單的判斷,痔瘡出血的顏色多為鮮紅,而腸胃道出血或是腫瘤所造成的出血顏色,因為在腸胃道停留的時間較長,所以往往會偏暗紅色,甚至為黑色,但並不代表鮮紅色的血便就都是痔瘡所引起的。若腫瘤的位置靠近肛門處時,也會排出鮮紅色的血便。當出現便血症狀時,若伴隨著腹痛或大便形狀改變時,最好可以盡快的安排就醫檢查。書籍介紹書名:讓腸胃動起來:暖男中醫師教你順時養生術+養腸操,遠離胃痛、腹脹、便祕、食慾不振作者:郭大維, 王瑞玲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1/09/21作者簡介郭大維/現任扶原中醫體系總院長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 醫學博士研究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研究所 醫學碩士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士高雄醫藥大學 復健醫學理學士主治專長內科:咳嗽、過敏、青春痘、睡眠障礙、腸胃疾患婦科:月經不調、更年期障礙兒科:過敏、體質調理、轉骨調理男科:性功能障礙、頻尿、攝護腺肥大針灸科:運動傷害、職業傷害、久年痠痛特殊治療:腦中風後遺症、顏面神經麻痺、坐骨神經痛症、退化性膝關節炎、椎間盤疾患累積性創傷症候群(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五十肩等)特種針法:針刀治療、眼針治療、筋骨針治療郭大維中醫師 FB:www.facebook.com/drtcmdavidkuo王瑞玲/資深醫藥、美食記者,擁有25年以上的醫藥採訪經驗。著作《小毛病發現大疾病系列十本》、《愛,小吃》、《心臟回春術》、《骨科診治照護全書》、《不用餓肚子,5周瘦10公斤》、《顧好耳鼻喉,不怕恐怖病毒找上你》等書。經歷▸曾任《自由時報》、《大成報》、《民眾日報》、《臺灣時報》、《臺灣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等多家報社醫藥採訪記者▸曾任《柯夢波丹雜誌》影劇採訪編輯、凱信出版社醫藥叢書主編▸《BODY體面雜誌》醫藥專欄作家▸健康醫起來」節目主持人▸「實在不可思議」健康節目主持人與策畫▸高雄教育廣播電台、中廣流行網快樂廚房節目主持人▸國防部衛教講師王瑞玲醫藥美食記者FB:www.facebook.com/reallyjie520延伸閱讀: 秦老闆的當鋪故事:92歲老太太,用4件「傳家之寶」教我的人生智慧
-
2022-02-14 癌症.大腸直腸癌
常放臭屁是大腸癌前兆嗎?形成臭屁取決於2個因素
讀者WANG在2022-1-14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想請教放臭屁一定就是代表腸道內壞菌過多的意思嗎?因為我本人早上都固定吃大燕麥片配豆漿喝,中午就吃兩份的蛋白質,晚餐則是吃豆類製品(豆干)或一些肉!每天也有吃不少的蔬菜水果,早上都有運動習慣,可是不曉得為什麼每天放的屁都臭的!不解,還是代表我腸道長了不好的東西嗎?」我是真沒想到,「臭屁」這個話題竟然是如此熱門,不論中文的還是英文的,網路文章是琳瑯滿目看不完數不清。英文的還好,大多還算保守中肯,但中文的則不乏既響亮又撲鼻的,例如《健康2.0》在2020-12-16發表的「放臭屁」可能是大腸癌前兆!江坤俊提醒:6種情況別忽視。有趣的是,《李宜霖胃腸肝膽科》在 2018-4-13就已經發表常放臭屁可能是大腸癌的前兆?,而第一段是開門見山就說:【「常放臭屁是大腸癌前兆」只是謠傳。這個傳聞在網路上經常被轉載,門診裡病患也常提及這個傳聞帶來的困擾。放臭屁多數與大腸癌無關,但可以當作是身體發出的訊號。】更有趣的是,《中天快點TV》在2019-11-5發表放臭屁是大腸癌?外科醫:這3顏色大便才危險,而第一段也是開門見山就說:【許多人疑惑「如果常常放臭屁,是不是得到大腸癌的前兆?」,基隆長庚一般外科副教授、主治醫師江坤俊表示,這是錯的,大腸癌跟放臭屁沒有絕對的關係……】所以,這位江醫師在2019年接受採訪時說「常放臭屁是大腸癌前兆」的說法是錯的,但是在2020年卻在自己主持的所謂的健康節目說「放臭屁可能是大腸癌前兆」。(請問,「可能」是有意義嗎?還是只是為了脫責?)不管如何,根據一篇1998年發表的論文,臭屁的最主要臭味成分是hydrogen sulphide(硫化氫),然後是methanethiol(甲硫醇),然後是dimethyl sulphide(二甲基硫醚)。請看Identification of gases responsible for the odour of human flatus and evaluation of a device purported to reduce this odour(識別導致人體臭屁氣味的氣體並評估旨在減少這種氣味的裝置)。為了要確保能取得臭屁樣本,這項研究是讓志願者在前一天晚上和當天早上各吃200公克的pinto beans(斑豆),並且在收集樣本之前兩小時再吃15公克的lactulose(乳果糖)。之所以會選用斑豆是因為大多數豆類,包括斑豆,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抗性澱粉,和硫。膳食纖維和抗性澱粉不能在小腸被消化,所以會進入大腸成為細菌的食物,而細菌在分解這些食物時就會產生氫氣、二氧化碳、和甲烷。豆類所含的硫則會被細菌轉化成硫化氫、甲硫醇、二甲基硫醚等帶有臭味的氣體。乳果糖是半乳糖和果糖結合形成的雙醣,在臨床上是用來治療便秘。當牛奶被加熱時,乳糖就會轉化成乳果糖,而且是溫度越高,產生得就越多。可是人體並沒有能分解乳果糖的酶,所以乳果糖會進入大腸成為細菌的食物,從而導致產生具有滲透力和蠕動刺激作用的代謝物(如乙酸鹽),以及甲烷氣體。從這個實驗的設計就可看出,臭屁的形成是取決於兩個因素:(1)氣體的形成 – 這是由於食物無法在小腸裡被分解,但可以在大腸裡被微生物分解,從而產生氫氣、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沒有味道的氣體,(2)臭味的形成 – 這是由於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硫,從而被轉化為硫化氫、甲硫醇、二甲基硫醚等帶有臭味的氣體。容易形成氣體的食物通常是富含膳食纖維和抗性澱粉,而它們通常是被認為有益健康。請看「抗性澱粉」抗癌?以及膳食纖維誘發肝癌?。所以,常放屁不見得是件壞事。另一種容易形成氣體的食物是牛奶,但這是因為大多數人,尤其是東方人,有「乳糖不耐症」的問題。這種人缺乏乳糖酶,所以無法在小腸裡分解乳糖,而沒有被分解的乳糖在進入大腸後就會被微生物分解,從而產生氣體。請看牛奶引起的疾病以及配方奶,為何需要,乳糖不耐,無法扭轉?。至於臭味的形成,目前除了已知食物中的硫是最重要的元素之外,網路上的種種說法,包括出自許多胃腸科和腫瘤科的醫生,都是毫無科學根據。例如前面提起的「常放臭屁是大腸癌的前兆」,儘管我極盡所能,花了數小時的時間搜查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但就是搜不到有任何可以支持此一說法的論文。我也到幾家較有信譽的醫療機構搜查,包括梅約診所、美國癌症協會、西奈山醫療系統、WebMD、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美國CDC,一樣是查不到有任何一家說放臭屁是大腸癌的徵兆。讀者WANG所問的「還是代表我腸道長了不好的東西嗎?」,如果指的是大腸癌,那有可能就是被《不健康2.0》這樣的節目給誤導了。至於為何「每天放的屁都臭的」,只能說是個人體質吧,例如,有些人的大腸裡可能有比較多或比較活躍的「臭氣生成菌」吧(沒有證據,只是臆測)。不管如何,根據一篇2005發表的論文Effectiveness of devices purported to reduce flatus odor(號稱可降低臭屁味道的設備的有效性),炭纖維內褲能有效防止臭味的傳播。所以,我就用「炭纖維內褲」稍作搜索,發現市面上的確是有這種內褲。但是為了避免有推薦某某品牌之嫌,我還是請讀者自己去搜尋相關產品吧。原文:臭屁是大腸癌前兆?
-
2021-12-21 養生.聰明飲食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專家揭5類應避免喝康普茶的人
康普茶是一種好喝、微醺、但是不含酒精、又可以提供大量健康益處,幫助消化代謝,做好體內環保又能幫助輕鬆窈窕的新時代飲品,所以受到現代消費者的青睞,最近在各種文青時尚的餐廳大量受到矚目,年末聚餐時刻又到,相信也會在各項歡樂的派對、聚會中出現。而且就算時序進入冬天,天氣逐漸變冷,所以不想喝的冰康普茶那也沒關係,韋恩也介紹過可以喝溫的康普茶的方式【溫康普茶滋潤身心也能暖腸道 歐美冬天正流行】。所以可以說康普茶是夏天喝來清爽、冬天喝來暖腸胃的時尚飲料。但是康普茶有它的特色,與其他飲料相比,它除了好喝,其實是較具有健康功效的一種飲料。康普茶最大的特點是,它算是一種活的飲料,一杯合格的康普茶當中具有活性的益生菌或是活性的酵素,而且如果沒有經過殺菌,其實它是一直在進行發酵的,而發酵的副產品還會產生許多有機酸還有碳酸氣泡,也因為這些機能成分,讓小部分人可能比較不適合喝康普茶。所以在喝康普茶之前,請依自己的體質考量一下,看看你是下列需要注意的這些人嗎?攝取咖啡因會睡不著的人康普茶是茶!所以依然有咖啡因,所以如果對咖啡因比較敏感的人或是孕婦、哺乳中的女性,請注意康普茶的飲用量。康普茶的原始基底還是紅茶,即使近年來因為康普茶大流行而陸續出現多樣變化,比如說改用綠茶或是烏龍茶,但是這些畢竟都還是茶,也都具有咖啡因的本質。而在益生菌發酵的過程中,並不能將咖啡因去除,所以根據資料,依據康普茶濃度的不同,每100毫升的康普茶仍然有約3-10毫克的咖啡因,雖然這對大多數人並不算高,但是對少數敏感體質的人還是得注意。有胃食道逆流困擾的人胃食道逆流地起因固然很多,但是一般來說,有胃食道逆流的人都不建議食用具刺激性的食物,而康普茶中具有的咖啡因算是屬於具微刺激性的成分。而且康普茶是種偏酸性的飲料,pH值大約在2.5-3.5左右,因此這個酸度也算是一種刺激性的條件。除此之外,有些康普茶含有的氣泡相當強,這也會對胃食道會造成一種壓力,所以也需要注意。容易脹氣的人有人反應吃了益生菌容易脹氣,造成打嗝或是放屁,其實這是很自然的,雖然在不對的場合會產生有點尷尬。這是因為活菌可以調整腸道菌相,而好的益生菌會伴隨添加一些纖維或是寡糖幫助益生菌的生長,這些纖維、寡糖會被好菌發酵生長,同時就會伴隨著產生二氧化碳等氣體的產生。因此如果腸道比較敏感、腸道菌反應較為劇烈的話,產氣比較多就會造成脹氣了。而康普茶的效果其實與益生菌相當類似,除了有活菌之外,還有活性酵素、以及許多發酵代謝物如寡糖等等,所以也是會幫助腸道產氣。更加上冰的康普茶本身就溶解有許多的碳酸氣泡,碳酸氣泡進入體內溫暖的環境中,也就會產生膨脹起來。所以如果是怕喝了康普茶脹氣的話,將康普茶溫熱後喝,以趕走一些碳酸氣體也是個好方法。完全不能沾酒精的人康普茶之所以在歐美大流行,與健康意識抬頭,避免喝酒傷身有很大的關係。康普茶以其清爽、又有碳酸氣的關係,所以很多人是拿來取代啤酒飲用的。減少喝酒當然是好事,但是也不能對康普茶掉以輕心,因為康普茶的菌母SCOBY是多種菌的複合共生體,裡面包含乳酸菌、酵母菌與醋酸菌等,而酵母菌在發酵過程中是會產生酒精的。如果康普茶的釀造控制得當,酒精應該會被醋酸菌代謝完畢,但是如果釀造控制不是非常理想、或是康普茶放了很久的話,那就有很有殘留微量的酒精的可能性了。根據國外調查,許多市售康普茶會含有不等的酒精,有的甚至會高達1%,所以有人喝了康普茶會感到很嗨,也許跟這微量酒精不無關係。對於一般人來說,這一點點酒精應該不礙事,但是多於少數人來說,比如說孕婦、哺乳中的媽媽,或是喝後要開車的人就影響很大了,原先他們可能以為完全不含酒精的飲料,但是有可能反倒會給他們很大的意外。所以這類不想碰酒精的人,尤其要對手工DIY釀造的康普茶要小心。尤其是近年來,歐美又新興起一種刻意含有較高酒精的Alcoholic kombucha 或 Hard kombucha,這類康普茶可能會含4%-6%的酒精,所以大家更是要分清楚。免疫力較弱的人大多數康普茶是帶有活菌的產品,對於正常健康的人也許不是什麼問題,但是對於免疫力較弱的人來說,也許這是需要小心的,短時間攝取太多活菌,輕則造成胃腸不適應、腹瀉等狀況,重則也許讓身體的免疫系統增加太多負擔。一般市售瓶裝康普茶或是即溶康普茶可能由合格工廠生產,菌數有穩定的控管,因此不至於有這樣的擔憂。但是對於手工DIY釀造的康普茶是需要比較注意的,因為手工DIY釀造的康普茶可能來自於自己留存的、或是別人傳來的天然菌母,菌種可能比較複雜,而且隨著釀造時間,菌數也會不斷增加,甚至如果釀造期間衛生管理不佳,還會有雜菌汙染的問題,最嚴重的情況下還可能會產生腐敗卻還不自知。所以如果免疫力較弱的人仍想享受康普茶,可以選擇市售較知名有較佳品管的康普茶來喝,或是將康普茶加以溫熱,降低一些菌數後喝最為安心。康普茶是個具機能性的好飲料,對大多數人來說,康普茶可以帶來許多的健康與歡樂,但是某些人可能由於體質特殊,所以比較不適合喝康普茶,這些人或者也可以調整著方式喝,還是可以聰明的享受康普茶,又不至於造成負面的效果。以上5種體質上不適合喝康普茶的人(攝取咖啡因會睡不著的人、有胃食道逆流困擾的人、容易脹氣的人、完全不能沾酒精的人、免疫力較弱的人),可得要多注意一下了。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1-08-31 醫療.消化系統
為什麼一直放屁?排氣量大伴隨5症狀可能是大腸癌
「醫生怎麼辦?最近我怎麼一直放屁?」門診不時會有「滿肚子氣」的病患飽受困擾而就醫。長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愷晟醫師表示,每人每天正常排氣的範圍是5到20次。我們平時說的「屁」,醫學叫做「腸氣」,是食物在腸胃道裡面被細菌消化分解過程中產生的氣體,然而過量的排氣,除了造成生活上的困擾,也可能是腸道疾病的症狀之一,應進一步就醫檢查。脹氣食物容易導致放屁頻繁 抽菸喝酒也會造成排氣量大增王愷晟醫師指出,排氣頻繁多半和飲食有關,如豆類、堅果類、十字花科蔬菜、乳製品、碳酸飲料等比較容易產生腸氣。此外,心理壓力大時也容易產生氣體,因為在壓力大丶緊張焦慮下,往往吃東西時會很急,沒有辦法細嚼慢嚥,在不知不覺中就吞入過多的空氣;另外為了紓壓而抽菸丶喝酒丶吃含糖量高的食物,都容易造成排氣量大增。排氣量大伴隨這些症狀 小心有可能是腸道疾病徵兆王愷晟醫師提醒,排氣量大並伴隨以下症狀的人要就醫評估,才可以儘早發現治療消化系統的疾病,例如:胃食道逆流丶發炎性腸炎、大腸激躁症丶甚至是大腸癌:1.反覆的腹痛丶腹脹。 2.伴隨水瀉或是便秘。 3.體重減輕。 4.有便血的情形。 5.胃口不佳甚至嘔吐。王愷晟最後提醒民眾,放屁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當排氣量異常,1天超過20次,就應該提高警覺,必要時應該找專業醫生檢查。(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邊吃東西邊說話、嚼口香糖...肚子脹氣怎麼辦? 打嗝、放屁這些食物不能再吃!症狀持續3天以上恐是癌 ·放連環屁是消化太好? 完全相反!尤其5種人需特別注意
-
2021-08-11 新聞.元氣新聞
牛放屁也有事 專家示警畜牧業排放大量溫室氣體
根據氣候變遷第6次評估報告,甲烷為導致全球暖化的因素之一。台灣氣候聯盟秘書長彭啟明表示,據統計「腸道發酵」占甲烷生成量29%最多,也就是「牛放屁」,畜牧業產量再躍升會是警訊。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於9日公布氣候變遷第6次評估報告(IPCC AR6)-第一工作小組報告的最終版草案(final draft of WGIAR6)。針對報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天中午舉辦「全球氣候變遷科學報告線上專家對談」。台灣氣候聯盟秘書長彭啟明今天表示,目前全球增溫在攝氏1.5度內的目標可能完全失守,要考慮在2度內應該怎麼做。彭啟明指出,IPCC報告中提到,甲烷是導致全球暖化的因素之一。根據統計,全球甲烷生產量最大宗是「腸道發酵」占29%,口語的說法就是「牛放屁」;占比第二才是使用油或瓦斯占20%。因此畜牧業產量再躍升,對甲烷上升是很大的警訊。彭啟明認為,氣候變遷對台灣的壓力很大,在最劣情境下,因為熱島效應,台灣的升溫會比別人高,可能很快就有攝氏40度高溫出現;另外降雨強度增強,預估降雨量可能會多約30%,如前幾天西南氣流造成累積雨量達2000毫米可能就變成2700毫米,莫拉克風災2、3天累積3000毫米可能就變成4000毫米。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今天表示,台灣過去100多年來夏季愈來愈長、冬季愈來愈短,在極端高碳排的情況下,台灣2060年可能就沒有冬季;但如果理想的情況下,台灣2050年大概還會有50天的冬天。許晃雄進一步說明,台灣的趨勢和全球類似,未來幾十年會持續發生,愈嚴格控制溫室氣體、碳排放等影響會愈小,但若一切如常,未來的影響就會大很多。許晃雄也補充,假設達到淨零碳排,溫度是只會維持不會下降,整體來說應該降低整體空氣中懸浮微粒濃度,才能同時控制升溫和空污。根據中央氣象局測站觀測資料,台灣年平均氣溫在過去110年(1911至2020年)上升約1.6度,且近50年、近30年增溫有加速的趨勢;台灣的氣溫變遷影響四季分布,21世紀初夏季長度增加到約120至150天,冬季縮短為約70天,近年來,冬季更縮短至約20至40天。
-
2021-07-31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肚子不餓卻咕嚕咕嚕叫不停? 醫揭「超尷尬原因」:出現1危險徵兆快送醫
40多歲的上班族劉先生,工作相當忙碌,根本不記得自己多久沒有上廁所,連有便意也暫時先忍著,直到腹痛如絞,才乖乖坐上馬桶,使盡吃奶的力氣排便,有時因為糞便太硬,甚至出現血絲或肛裂的情形,相當難受。 排除身體廢物 維持年輕體力關鍵 我們每天吃進去的食物,在消化道(食道、胃、小腸、大腸)的旅行時間長達1~3天,其中有絕大部分的時間是在我們的腸道(小腸、大腸)吸收消化,食物消化的殘渣(廢物)最後轉變成糞便,經由肛門排出體外。 廢物累積在體內,一定是不好的,每天排除廢物,人體才能維持正常的運作,自然老化得慢,是保持年輕體力的關鍵。 常放屁 當心腸胃功能有異一個正常的人,每天放屁5~10次,總共會排出500毫升左右的氣體。一般而言,吃得愈香(如肉類、各種油炸食物),放出的屁愈臭。常放屁可能跟肚子脹氣有關,導致脹氣的原因包括飲食習慣不好,例如吃東西時狼吞虎嚥、邊吃飯邊說話等,或是吃了易產氣的食物,例如豆類製品、地瓜等;頻繁的排氣也有可能腸胃道疾病,如大腸激躁症、消化性潰瘍、膽結石、胃炎、腸阻塞、腸套疊、腸粘黏、腸胃道腫瘤等患者,也容易累積腸氣而導致脹氣,因此,常放屁其實代表腸胃功能有異,可能要求助醫師。另外,當排出的氣體出現惡臭時,也是一種警訊,最好調整飲食,改為清淡,若時還未改善,則需要看醫生。 腸子常咕嚕咕嚕叫 係因腸胃蠕動所致肝膽腸胃科醫師洪志聖表示,腸子常咕嚕叫,除了是因為腸胃正在蠕動之外,也 可能是因為太緊張導致,很多大腸激躁患者都有此情形,除非已經影響生活品質,原則上不需就醫。 宿便非得完全清除 正常排便即可然而,也有不少人認為,宿便一定要完全清除,這恐怕是最常見的迷思了。許多廣告的推波助瀾,讓人以為宿便是肥胖、百病之源,而用盡所有方法想要清除囤積在肚子裡的糞便,有些人甚至吃瀉藥而傷身。洪志聖說明,其實,正常人即使每天排便,還是會有宿便,而且大腸裡需要菌叢的平衡,而非只有某種菌,因此,只要排便正常,並不需要特別擔心宿便。延伸閱讀: ·便祕伴隨「5改變」小心得大腸癌! 專家教你如何遠離高風險 ·莫名胃口差、常脹氣小心是胃癌! 醫警告:這些「用餐習慣」恐增罹癌風險 
-
2021-06-14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端午節粽子吃太多「脹氣」怎麼辦? 腸胃科醫師教你解決辦法
端午節快到了,除了開心的放假過節,過節食用的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都會開始吃粽子等高油膩的食物。吃完後總覺得肚子鼓鼓脹脹的,很不舒服,腸胃科門診常常遇到抱怨肚子脹氣,排便不順等等的問題。所以,到底脹氣是什麼呢?什麼是脹氣?首先,我們必須先知道什麼是脹氣?顧名思義,脹氣就是腸胃道充滿空氣導致的不適感。裡面的氣體99%主要成分為(二氧化氮、氧氣、二氧化碳、氫氣、還有甲烷(CH4))另外1%微稀有氣體且具有臭味。肚子脹氣有以下原因◎飲食導致,除了我們吃的食物外,吃的習慣,生活作息都會影響到。快速的吞嚥進食,攝取含有氣體的碳酸飲料、啤酒等,腸道細菌與食物的化學作用、發酵。高油膩的食物也會減緩胃的排空,使氣體積聚在腸道內。◎另外可能藏有的背後因素;發炎性腸道疾病、腸躁症、糖尿病、腸道腫瘤甚至腸阻塞等等問題也會使腸內有過多的氣體積聚。過多腸道氣體除了令人不適之外,也會增加腹內壓力,影響橫膈膜肌肉的協調。正常的情況下會有生理機轉,以打嗝或是排氣的方式,把過多的氣體排出來 要如何解決令人困擾的脹氣問題?藥物的部分,醫師們常常會開Gascon這類的藥物,目的是改變氣泡表面張力效果,讓氣泡凝結在一起,讓吸附在胃腸道的氣體比較可以透過打嗝或放屁等方式排出體外。除了藥物以外,可以在飲食習慣上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避免攝取過多的碳酸飲料及高油脂高纖維醣類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另外飯後運動走路,或是按摩腹部(以順時鐘方式按壓)都可以改善腸道氣體滯留。何時要去看醫師?能做什麼呢?如果上述的方式都無法改善,就必須找出根本的原因。除了腹脹之外是否有其他症狀呢?有沒有水腫、嘔吐、腹瀉、解血便、體重減輕、發燒、是否有糖尿病、有無開過刀等相關病史、是否有服用某些藥物。如果有上述症狀,請盡早尋求醫師做診斷。肚子鼓脹,首先得先確定肚子裡脹脹的是水是空氣呢?其實在門診裡,理學檢查一個簡單的動作,就可以區分。我們只要隔著手指輕敲肚子,高頻的聲音就代表空氣,低頻的聲音就代表水。不過這水可不是在腸子裡而是在腸道外的腹水。抽血以及進一步的內視鏡檢查都可以幫助醫師做診斷。另外,腹部X光攝影也可以協助判斷腹內氣體分布情況,而腹部超音波一般在檢查腸胃道的功能受限於空氣的關係,無法精確的診斷,但仍可以診斷腹腔是否有其他問題。總結腸內的空氣要怎麼控制,有太多的變因,最基本的還是飲食控制,畢竟大部分的氣體都是吃進去的,而吃進去的食物與腸內細菌的發酵,把握均衡飲食很重要。粽子是高熱量、高油脂、高澱粉的食物,在端午節,還是適量就好。如果仍然有反覆的脹氣症狀,可進一步尋求醫師及營養師的諮詢。參考資料sleisenger and fordtran's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disease 11th
-
2021-04-23 養生.聰明飲食
氣泡水取代白開水可以嗎?醫:小心造成2種疾病
氣泡水能增加口感,不少粉領新貴也將其視為減重飲水的新選擇!不過,當大量的氣體喝進胃裡,再逆向經由食道排出過程亦誘發胃食道逆流,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飲用氣泡飲,脹氣與胃酸過多者建議少飲用。打嗝、噯氣不一樣 兩者這樣分辨安南醫院消化科主治醫師黃文威指出,儘管「打嗝」跟「噯氣」兩者都會造成個人甚至社交上困擾,但兩者問題截然不同。「打嗝」是橫膈膜和肋間肌間歇性、規律地痙攣收縮,造成突然吸氣後聲門關閉,發出急促「ㄜㄜ」聲音,病人本身很難自己控制;而「噯氣」則是氣體從食道及胃中排出來,伴隨較舒緩且長的「ㄜㄜ」聲,病人可自己控制。(推薦閱讀:嘔酸水、狂打嗝都是胃食道逆流害的! 營養師勸「快改6習慣」降低胃傷)肚子膨風 邊吃邊聊、狼吞虎嚥易發生肚子都是空氣就像台語說的「膨風」,這些空氣又從哪裡來呢?黃文威說明,實際上多半是由於現代生活步調緊湊、自己在飲食上狼吞虎嚥或邊吃還邊聊天,或容易緊張的朋友不知不覺中吞下大量空氣,其次才是因腸內菌或食物分解而產生空氣。(推薦閱讀:日常6習慣都會讓胃脹氣! 你也NG了嗎?)氣泡水喝多恐脹氣 增加胃酸逆流機率自製氣泡水口感佳又沒有飲料中的糖份,又可補充水分,對於排斥平淡無味白開水又「卡卡」計較熱量多寡的人十分有吸引力,進而替代白開水。黃文威強調,氣泡水是將二氧化碳打入水中,因此喝多難免脹氣,不時會有氣體排出,如賁門常開還可能增加胃酸逆流機率。(推薦閱讀: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 醫揪「常被忽略的傷胃習慣」:睡覺姿勢也有差)這些人應酌量為宜 養成良好習慣避免吞入過多氣體因此,若自身屬於易脹氣或胃食道逆流體質者,飲用氣泡水自身更應該酌量為宜。此外,亦有研究發現,服用藥物搭配氣泡水,藥物的人體吸收率會比白開水快,簡言之,要減少脹氣噯氣問題,黃文威建議,飲食方面要細嚼慢嚥、吃飯時少說話、維持情緒穩定、避免吞入過多氣體機會,加上適度運動幫助胃腸消化及排空,氣泡水適量即可不宜過量以免體內存在太多空氣。延伸閱讀: ·邊吃東西邊說話、嚼口香糖...肚子脹氣怎麼辦? 打嗝、放屁這些食物不能再吃!症狀持續3天以上恐是癌 ·放連環屁是消化太好? 完全相反!尤其5種人需特別注意
-
2021-04-16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吃飽就打嗝、放屁…3動作緩解脹氣 少吃這些高產氣食物
久坐不動邊講邊吃 壞習慣導致排氣不順 根據最新調查統計,有超過8成的上班族飽受腸胃不適之苦,其中第一為消化不良與脹氣,將近5成的上班族都曾經歷過,而胃食道逆流排名第五,約占16%左右。 員榮醫療體系員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吳文傑醫師說明,一般人每天約製造0.5至2公升的氣,會透過打嗝和放屁排出體外。但若吸入過多氣體、產氣食物與疾病影響,加上久坐不動、邊吃飯邊講話,不只容易在無意間攝取更多空氣,也會因為腸胃蠕動功能變差,造成排氣不順。 吳文傑醫師指出,脹氣常見症狀包含持續性打嗝、肚子痛和大量放屁,甚至可能合併食慾下降、噁心嘔吐等情形。 肚子又鼓又脹 3動作緩解脹氣 吃飽肚子就又硬又鼓,拍起來還有咚咚聲,甚至到晚上就寢,氣還消不了。吳文傑醫師提供三種方法,有助緩解脹氣。第一:起身走動,習慣坐式生活工作者,建議起身走動,搭配簡單伸展動作。 第二:按摩腹部,透過順時針方式,沿著肚子外圍輕輕按摩,透過外力按壓喚醒腸胃,有助促進蠕動。也可嘗試搭配薄荷精油按摩幫助放鬆。 第三:抱腿排氣,平躺後先抬起其中一隻腳,另外一隻腳則盡量平放在地面,以雙手環抱膝蓋,感覺被環抱腳的大腿稍微壓迫腹部,再換邊做。 飲食影響脹氣?注意高產氣食物 吳文傑醫師提醒,多數人脹氣只是暫時、偶爾發生,可以藉由平時飲食調整改善,避開攝取大量高產氣食物。 【蔬菜類】 洋蔥、蒜、韭菜、花椰菜、高麗菜、包心菜、荷蘭豆、豌豆、蘆筍、芋頭、秋葵 【水果類】 西瓜、桃子、李子、梅子、柿子、梨子、蘋果、芒果、櫻桃、酪梨、黑莓、大部分乾果 【蛋白質類】 黃豆、黑豆、豆漿、豆皮、牛奶、羊奶 【穀物類】 麵、麵包、黑麥製品、大麥製品 【堅果類與其他】 腰果、開心果、榛果、蜂蜜、果糖、蘑菇 吳文傑醫師:〈曾經擁有,都不想天長地久的脹氣〉 《延伸閱讀》 .常打嗝與心臟病有關?打嗝止不住怎麼辦?腸胃科專家教你4招解決 .常脹氣、打嗝、放屁?擦薄荷油等方式有助改善!適時懷疑小腸菌叢過多!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3-02 科別.耳鼻喉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打呼的問題以往許多人並不會積極改善,認為只是像放屁一樣是一種身體自然的機制。不過資訊發達的世代,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打呼和疾病息息相關的說法,最知名的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為什麼會打呼?醫指常見6大原因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表示,打呼主要是氣流通過震動到呼吸道所發出的聲響,通過之處越狹小,聲音就會越明顯。呼吸道之所以會有狹小的情況,主要就是因為軟顎、舌頭、會厭三處堵住了呼吸道,其主要成因就包括了,抽菸、喝酒、服用安眠藥等。有鼻塞情況的族群也相對容易發生打呼的情況,其中所包括的不只有過敏族群,也鼻、咽、喉構造異常等也包含在其中,即便構造異常未出現鼻塞,還是可能造成打呼。除此之外,脖子較粗的群眾,自然也容易壓迫到呼吸道,因此肥胖族群也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睡覺時正睡也是其中相當常見的成因。這些因素若含有兩個或以上,打呼的機率便會再提高。 打呼嚴重不處理 恐增心腦血管疾病等風險 洪暐傑醫師表示,打呼確實有可能是因為疾病而起,如鼻塞、過敏,不過大多都是因為生活習慣影響所致,但若放任不管,就有可能衍伸出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打呼對人體最主要的影響就是呼吸道暢通,其狀況較為嚴重時便可能真的完全堵住呼吸道,也就會出現人們常聽到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其打呼並非絕對關係,可說是打呼較嚴重時所進展的情況。當呼吸道在睡眠時受阻,或甚至真的堵住無法呼吸後,身體的反應機制會直接喚醒人體,雖然窒息而死的比例較低,但睡眠時全身所有系統也皆在休息階段,心跳也會合理的減緩,長期這般突然被急速喚醒、身體無法確實的進入休息的「保養狀態」情況下,健康自然容易出狀況,最常見直接影響的就是高血壓,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各種代謝疾病比例都可能增高,不可避免的體力、精神狀況也會大受影響。 不尋常高血壓 應合理懷疑睡眠呼吸中止症 上述情況不論是打呼或睡眠呼吸中止症都有可能發生,後者的機會、嚴重程度又會再更高。因此醫師也呼籲,若長期有不明高血壓或血壓無法控制者,應合理懷疑是否為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症所影響,特別是20歲之前或50歲之後才出現的高血壓。 我有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症嗎?醫:錄音有助觀察及診斷 若要知道自己是否會打呼、自己打呼的情況,洪暐傑醫師建議,除了多留意枕邊人、家人、室友等開玩笑或抱怨打呼,也可以在睡覺時開啟錄音機或手機APP的錄音筆,如此便有助觀察睡覺時打呼的情況,也有利就診時提供給醫師參考,這樣的方法即便是自己一個人住也可以使用。手機的APP因為多數會有音量波紋可以查看,又會比一般錄音機來得更加方便了解狀況,是較為推薦的選項。 洪暐傑醫師也提醒,不論是自己或家人發現較不尋常的打呼聲、呼吸節奏,應特別留意。睡眠呼吸中止症初步辨別相當容易,患者因呼吸受阻,常常會有打呼或呼氣突然完全停止,過些許時間又發出類似終於吸到空氣的節奏。這一點可多加觀察。 防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症 醫教6招有助改善 改善打呼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最主要的自然便是先避開相關風險因子,如前述所提到的抽菸、喝酒等。若有鼻塞或是鼻、咽、喉結構異常也應積極治療,有肥胖問題者則應妥善的減重。除此之外,正躺容易使得軟顎、舌頭、會厭三處下墜堵住呼吸道,應此睡覺時可改為側睡為佳,若要正睡,可以將頭部稍微往上仰,形成類似CPR的壓額提下巴的狀態,便有利呼吸道暢通。 治療打呼、呼吸中止症 可尋求家醫科等協助 在尋求醫師治療方面,洪暐傑醫師表示,不少科別都有做相關檢查及治療,包括神經科、耳鼻喉科等,不過若不確定成因為何,可先至家醫科做初步評估再進行治療或轉診。治療上主要常見以牙套、手術治療、陽壓呼吸器為主,牙套戴上可避免舌頭等處墜落阻塞呼吸道,不過常引起患者睡眠不適。手術治療能改善問題,但復原的時間較長,且風險因素也可能再次復發。陽壓呼吸器可在睡眠時使用,直接改善、維持睡眠時的呼吸狀況。不過是否適合自己因人而異,應和專業醫師進行討論,包括睡眠狀態、生活型態等,詳細評估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為佳。 《延伸閱讀》 .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全身,打鼾合併3大症狀盡早檢查! .睡不好傷大腦記憶差?簡單方法幫助深度睡眠!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2-21 養生.聰明飲食
食物掉地上3秒內撿起來仍可吃嗎?科學家幫你解惑
▏五秒原則五秒原則是:當某樣食物掉到地上,你在五秒內把它撿起來,那麼將它吃下肚是沒關係的。你偶爾會看到更嚴格的版本:三秒原則。但這些有如至理名言般的民間智慧,真的有科學根據嗎?顯然不會有人想吃下任何黏在食物上的沙粒或幾根頭髮,但假設你已經把任何來自地上的可見髒物都撥掉或吹掉,這樣把食物吃下去安全嗎?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簡單:不,食物只要掉落地面,就不宜食用了。但想要細究這個答案,就得先思考所謂的「安全」是什麼。如果涉及的是「安全與否」,就是在談風險,假如重點在於有無風險,就來做一點風險評估。如果從衛生安全的角度出發,風險評估的首要之務便是找出潛在危害,換句話說,就是可能會出差錯的地方。就食物掉到地上而言,假設食物上沒有不宜食用的沙粒,那麼風險可能是接下來會吃到有害病菌,導致出現腹瀉的腸胃不適、胃抽筋,也可能發燒。最有可能造成上述情形的細菌是空腸曲狀桿菌(Campylobacter jejuni),多數人可能都沒聽過,因為這種細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狀通常相當輕微,大約有四分之三的腸胃不適都是由這種細菌所引起的。要為剩下四分之一病例負責的,則是人人都必須留意的細菌;由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引起的食物中毒,都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英國每年約有2,500人因沙門桿菌而住院。但一般人不想感染到的是大腸桿菌。平常,這是一種在人體腸道內生活的無害細菌。但是,這種菌類的某些菌株演化出格外麻煩的能力,會製造出「志賀毒素」;這個命名來自於二十世紀初首次描述此毒素的日本微生物學家。志賀毒素會對人體產生極為討厭的影響,我不會詳加描述那些可怕的細節,但最終結果通常是住院治療,也可能導致腎衰竭,最嚴重的情況甚至會致死。在這類細菌中,可能引起上述病症的最知名菌株是「O157:H7型大腸桿菌」,它是造成全球各地爆發多起備受矚目疫情的罪魁禍首。有點可怕的是,這種細菌只要一點點就足以引發食物中毒。當食物掉到地上時,可能的危害就是你會吃下O157:H7型大腸桿菌之類的細菌,然後因此死亡。任何風險評估的第二步,就是研究危害實際發生的機率有多高,這時候就輪到科學登場了。不少研究都針對五秒原則加以探討,最早可追溯至2003年,16歲的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暑期實習生吉莉恩.克拉克(Jillian Clarke)進行的最初實驗。她選用小塊的方形磁磚,在上面塗一種無害的大腸桿菌,再把小熊軟糖或餅乾丟到那塊磁磚上。五秒後,她便拿走食物,結果發現不管哪種情況,食物都已經被試驗用的細菌污染了。克拉克的努力成果,讓她獲得2004年的諾貝爾公共衛生獎。嗯,那其實是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專門頒給那些會讓大家發笑再深思的研究,而與克拉克一同上台共享殊榮的,還有研究呼拉圈物理的人、一個取得復古梳(comb-over)髮型專利的男人、一群發現鯡魚靠放屁來溝通的團隊。但重點是,克拉克針對一個許多人認為瑣碎或愚蠢的主題,採用了嚴謹的科學方式來研究。自從她那份初始研究之後,其他研究人員接棒,繼續延伸這個研究主題,檢測了不同食物掉在各種物體表面的結果。這不是非主流科學,最新的研究成果已經在2016年的年底獲得了微生物學領域最頂尖科學期刊的發表認可。該項研究中,紐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科學家羅蘋.米蘭達(Robyn Miranda)和唐納.沙夫納(Donald Schaffner)檢測了各種食物,包括麵包、塗抹奶油的麵包、西瓜片,以及再次出現的小熊軟糖。這些要丟到地上做實驗的食物,可能看起來是古怪的組合,但確實涵蓋了表面濕、油、乾的各種食物,不過老實說,我有點不懂為什麼會選小熊軟糖。這些科學家把食物丟到仔細塗抹細菌的鋼鐵、磁磚、木頭、地毯上,再檢視一秒、五秒、三十秒、五分鐘後,轉移到食物的細菌有多少。他們發現的結果,證實了吉莉恩.克拉克的研究成果:食物在接觸地表的瞬間,或者至少在一秒內,就受到污染了。這表示五秒原則是胡扯,這兩名科學家也發現,把食物留在原地愈久,轉移的菌數會愈多。出人意料的是,在乾燥和乾燥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物體表面上,菌數居然很少。細菌可以在乾燥環境中存活,但無法存活太久。物體表面如果已經風乾好幾個小時(數天會更好),或許可在該表面上生存的細菌數量就會非常少。但如果物體表面覆著薄薄一層水,可能就會充滿菌類。同樣地,細菌也比較容易附著在表面偏濕的食物上。水具有黏性,不管食物掉到什麼物體上,水都會流進物體表面的每個角落。這麼看來,如果掉落的食物偏乾又不黏,也許是一小塊吐司,食物所掉落的物體表面也一樣偏乾,還乾了好幾個小時,可能是你家廚房的地板,情況似乎對你有利。在這些條件下,很有可能不會有太多細菌附著,也不會有太多細菌轉移到吐司上。如此一來,你可能會決定把吐司吃掉。然而,儘管發生不幸意外的可能性已經降至最低了,卻永遠無法降到零。別忘了,只要有一點點O157:H7型大腸桿菌,就能讓人病得很嚴重。我也應該指出,米蘭達和沙夫納的研究結果發現,為了盡可能不讓食物受到污染,食物最好是掉在地毯上。大概是因為食物落在往上豎立的地毯纖維時,與實際的表面並沒有太多接觸。如果吐司掉在地毯上,情況對你有利。不過,你可能拿的是一面乾、一面濕的吐司,如果掉下去的吐司,是塗奶油的那一面朝下,那麼結果只會一團糟。※ 本文摘自《美味的原理:食物與科學的親密關係》。《美味的原理:食物與科學的親密關係》作者:馬提‧傑佛森 譯者:王婉卉出版社:本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8/26
-
2021-02-18 科別.消化系統
一天放幾次屁正常?胃腸科醫師:不放屁才要當心!5建議觀察
●胃脹氣症狀:常放響屁、臭屁、飯後連續打嗝●響屁族要少吃產氣食物、少喝碳酸飲料、吃飯細嚼慢嚥●易脹氣族群:飲食習慣不良、便祕、乳糖不耐症或臥病在床的人許多人的生活飽受胃脹氣困擾,時常響屁、臭屁放不停,常在酒足飯飽後連續打嗝,這可能是腸胃道健康亮紅燈的警訊。胃腸科醫師提醒,要留意發生的原因,並且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腸健胃妙方,才能讓生活不生「氣」。連連放響屁 少吃產氣食物放屁是正常的生理行為,完全沒有放屁就要當心,可能腸道阻塞或是腸蠕動消失。台南市安南醫院副院長、胃腸專科醫師許秉毅表示,正常人平均每天放屁五到十次,約排出500毫升左右的氣體。當屁量多於平常時,可能是有消化不良、乳糖不耐症、慢性胰臟炎、膽汁不足、腸胃炎等疾病;但如果無屁放出並伴隨有劇烈的腸絞痛,注意可能有腸阻塞,要趕快就醫治療。對於放屁連連的「響屁族」,許秉毅建議,少吃豆類、花生、地瓜、高麗菜等產氣食物;少喝汽水、啤酒等含碳酸飲料,以避免「吞吃」大量氣體;吃飯要細嚼慢嚥,不要狼吞虎嚥,以促進唾液分泌,幫助消化;可以吃益生菌或喝優酪乳,來增加腸道內益菌,減少產氣菌的生長。此外,要留意喝牛奶後,肚子會不會發脹,放屁不斷,若有此情形,可能是有「乳糖不耐症」,應避免喝牛奶及吃乳製品。建生理時鐘 一股作氣放屁至於飽受「臭屁」所苦的人,許秉毅提醒,要少吃蛋、肉類、起司、花椰菜、甘藍菜、啤酒等含有「硫化物」的食品;大蒜、洋蔥、韭菜、柚子、榴槤等味道較重的食物也要少吃,因為這些食物在經腸胃道消化代謝後,所產生的殘渣會充斥著難聞的臭味。許秉毅認為,常放屁的人應在每天早上出門前及午休時,固定去蹲廁所,訓練自己的腸道及肛門擴約肌,建立放屁的生理時鐘,而能適時地「一股作氣」將屁放出來。打嗝逾兩天 找醫生檢查經常性打嗝也是疾病信號?許秉毅指出,打嗝是身體的一種生理反應,當胃吃得太撐或橫膈膜受到刺激,就會將訊息傳至腦幹,誘發打嗝。一般打嗝只會維持一段短時間,有時也可能長達數小時不等,如果打嗝超過兩天以上,最好能就醫檢查,找出原因。過去曾有肝癌、胃癌及胰臟癌病患,因腫瘤頂到橫膈膜,而連續打嗝48小時以上。脹氣是十分常見的胃腸問題,主要是因產氣太多或胃腸蠕動過慢所引起。許秉毅說,飲食習慣不良、便祕、乳糖不耐症或臥病在床的人,特別容易脹氣。有「一肚子氣」的人,建議少吃產氣性食物,要多運動及散步,以活絡消化系統,喚醒腸胃道的功能。為什麼會放屁?當食物進入口腔時,經過咀嚼後變成小顆粒進入食道,再傳送到胃部;胃部將食物充分研磨並初步分解蛋白質後,將其送入小腸;食物在小腸被充分消化吸收後,剩下的食物殘渣會被送入大腸。大腸可將食物殘渣所含的水分作適度吸收,而後將糞便自肛門排出;大腸內有許多腸內菌,以食物殘渣為食,會分解殘渣產生氣體,如果這些氣體往下自肛門排出,便會發生「放屁」的生理現象。
-
2021-02-14 科別.泌尿腎臟
三類食物都是引起小腸黏膜發炎的元兇! 醫:守護腸道健康你須這樣吃
三種食物一定要注意! 腸道是直接接觸食物的臟器,食物經口進入體內,通過食道和胃,來到大小腸。食物從進入口腔到排出肛門,猶如經過一條水管。從水龍頭注入的水,一定會接觸水管內壁,進入腸道的食物也是如此。雖然消化、吸收的過程都在體內運作,本質上卻如同在體外發生,因為是直接接觸食物,所以腸胃道也可視為外部器官。 正因為如此,把那些會直接傷害腸黏膜的食物「拒於門外」,就變得非常重要。那麼,哪些是守護腸道健康所不能容忍的有害物呢?大家只要記住這三樣就好。 1.避免食用「麩質蛋白」(小麥製品所含蛋白質) 2.避免食用「酪蛋白」(乳製品所含蛋白質) 3.減少醣類(碳水化合物)和甜食的攝取 你或許聽說過「無麩質蛋白飲食」、「無酪蛋白飲食」、「減醣飲食」,用意其實和右邊列出的三種「拒於門外」的食物是同樣的。這三類食物都是引起小腸黏膜發炎的元兇,腎上腺為了抑制發炎而卯足了勁分泌可體松,所以它們也是無端浪費可體松的禍首。喜歡吃麵包、牛奶的你務必要知道! 首先針對「無麩質蛋白飲食」、「無酪蛋白飲食」加以說明。含「麩質蛋白」的食物包括麵包、義大利麵、披薩、烏龍麵、拉麵等麵食類,還有即食穀物麥片(Cereal)、咖哩的醬料塊、餃子皮、大阪燒、天婦羅等油炸物的麵衣、餅乾和蛋糕、甜甜圈……含「酪蛋白」的食物有牛奶、起司、優格、鮮奶油等乳製品。 以上每一種都是孩子們喜愛的食物,所以我經常會面對家長的質疑:「這樣孩子豈不是沒東西吃了嗎」、「我們家孩子最愛麵包、義大利麵,他能受得了嗎?」 有些父母認為,「我家孩子天天吃也沒事」、「不給孩子吃最愛的食物,孩子好可憐。」然而,檢驗結果發現,越是愛吃麵包、麵食,而且幾乎餐餐都吃的孩子,或是最喜歡吃牛奶、起司、優格的孩子,體內問題越多。讓他們試著停止攝取麵粉類食物二至三週,症狀即獲得改善,專注力有所提升。 孩子對麩質蛋白與酪蛋白欲罷不能,其實是有原因的。麩質蛋白內含有「麥醇溶蛋白」(Gliadin)成分,這是一種致癮性的蛋白質,具有強烈成癮作用,會令人越吃越想吃。同樣的,酪蛋白裡的嗎啡素(Casomorphin),是一種鴉片樣肽,化學結構與嗎啡類似,成癮性高。 事實上,實行「無麩質蛋白飲食」、「無酪蛋白飲食」對日本人來說並不困難。只不過是不吃麵包,盡量吃米食罷了(但米飯是碳水化合物,適量攝取即可)。 比方說,早餐原本吃吐司配牛奶或優格,改吃米飯配味噌湯;晚餐不吃麵食,改吃飯糰;以豆製品取代乳製品;三餐以日本傳統和食為主。比起以麵包、義大利麵、披薩為主食的歐美人,我們實行「無麩質蛋白飲食」、「無酪蛋白飲食」,是不是容易多了呢?雖然學齡兒童上小學以後,中午得吃學校的供餐。但只要早餐和晚餐把關得宜,一樣可以見到孩子的進步。 甜點零食餵養腸道裡的黴菌 醣類也和麩質蛋白、酪蛋白一樣,會餵養腸道裡的黴菌,損害腸黏膜。這裡的醣類是指碳水化合物和甜食。過量攝取醣類,將擾亂腸道菌叢生態,助長腸道裡的「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白色念珠菌是人體的常在菌,當腸道裡的菌叢生態平衡時,它只是安分的待著,一旦甜食(醣類)吃多,它們就壯大起來,開始作亂。 白色念珠菌最愛甜食,醣類一多,它們就大肆繁殖。三餐未吃到十足飯量的情況下,肚子卻飽脹難消,通常就是白色念珠菌在腸道裡發酵,產生大量氣體。在肚子裡養了很多白色念珠菌的人,放屁特別臭,這也是白色念珠菌助長了腸內其他惡菌發酵的緣故。腸道健康以後,胃腸不再鬧情緒,排便和排氣就不會散發惡臭。 大量的白色念珠菌會導致腸道吸收力變差,所以當白色念珠菌得到控制以後,小腸吸收力提升,身體也會強壯起來。 現在,各位應該已經知道如何擊退白色念珠菌了吧!沒錯,就是盡量不吃甜食、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不讓白色念珠菌有大餐可吃。尤其小朋友最愛花式麵包、巧克力、含糖飲料,三餐又喜歡吃白米飯、烏龍麵、拉麵、炒麵等。每天吃著吃著,在不自覺間餵養腸道裡的黴菌,侵蝕腸黏膜。 第一章談到,腸道裡的黴菌孳生,會波及一個人的精神狀態。這些黴菌助長了體內草酸鹽增多,容易引發情緒不安。要求一般人三餐飲食完全不攝取醣類,未免不切實際,但少碰甜食、減少攝取次數,是值得努力的目標。正餐的米飯等主食,則留待最後適量攝取即可,不必求多。 「吃乳酸菌健全腸道」是錯誤解讀 全力守護孩子腸道健康的家長,往往會毫不吝惜的購買號稱「有益腸道」、「健全消化道」的保健食品給孩子服用。比方說,吃內含乳酸菌的優格。然而家長不知道的是,此舉連同酪蛋白也一起吃下肚,最終得到反效果。 同樣道理,消化道不健康的孩子不適合食用發酵食品,因為發酵食品全是黴菌!孩子就是因為肚子裡黴菌太多,才會出狀況,再送來另一種黴菌也無法解決問題。 腸道不健康的孩子,多半不喜歡發酵食品,他們會本能的拒絕更多黴菌進到肚子裡。所以我們治療這些孩子的時候,也會要求暫停食用發酵食品。腸道黴菌過多的孩子,就連味噌湯也不愛。但是隨著療程進展,腸道健康改善,黴菌減少以後,他們就能接受味噌湯和發酵食品的口味。 食用寡醣(Oligosaccharides,又稱低聚醣)的弊端,和吃乳酸菌的問題大同小異。雖然都說有益腸道健康,但寡醣不只是益菌的食物,它同時也是壞菌的營養,會讓腸道內的細菌量暴增。腸道不健康的人尤其要注意。 想要健胃整腸,「把關」比「引進」更重要。將好東西「吃進來」以前,先把壞東西「拒於門外」更為關鍵。※本文摘自《孩子怎樣也講不聽?原因竟然是腎上腺疲勞!:有氣無力!過動沒定性!粗心大意!早上起不來!》。 《孩子怎樣也講不聽?原因竟然是腎上腺疲勞!:有氣無力!過動沒定性!粗心大意!早上起不來!》作者:本間良子、本間龍介出版社:新自然主義出版日期:2020/12/24
-
2021-01-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京對重點人群採肛門檢測 受檢者:像拉肚子
為降低漏診風險,北京日前對部分重點人群進行肛門拭子檢測。外媒引述曾接受過這種檢測的民眾表示,檢測持續幾秒,感覺像在拉肚子,他雖感到害羞,但能理解國家正面臨防疫壓力。北京市的順義、大興區近期再出現大量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診病例,鄰近春節,中國首都再面臨防疫壓力。北京市衛健委20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已對一名屬無症狀感染者的男童所在學校全體師生進行鼻咽拭子、口咽拭子、肛門拭子和血清檢測。23日時,官媒央視新聞再報導,北京大興區有感染病例所在的社區居民,都要同時接受咽拭子、肛拭子和血清檢測。事實上,這並非中國首次進行肛拭子檢測,2020年COVID-19疫情嚴重時,一些醫院就曾為確診病患進行過同樣檢測。不過當時的檢測規模較小。由於肛拭子檢測的位置較特殊,消息傳出後在網上掀起討論。美媒VICE世界新聞報導,有網友表示,「鼻咽檢測就已經夠不舒服了,我無法想像在肛門(進行檢測)」。也有網友說,擔心自己在受檢時會放屁。報導訪問了一名曾接受過肛拭子檢測的王姓民眾,他去年從澳洲回到中國山東省的威海市,當年9月於隔離檢疫旅館中,接受過2次肛拭子檢測。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的指南,肛拭子檢測是將棉花棒放入直腸約3至5公分處採集。王姓民眾說,當時2名護理師要自己緊抓椅子,並用手掰開臀部,檢測會持續幾秒鐘,而這讓他感覺像在拉肚子。他說:「剛開始我很害羞,但我了解國家正面臨防止疫情爆發的壓力。」至於為何要採用肛拭子檢測,每日經濟新聞日前引述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疾病科副主任醫師李侗曾表示,一些無症狀感染者或輕症感染者在感染後,病情恢復很快,可能3到5天咽部就檢測不到病毒了。而研究發現,一部分感染者的糞便和肛拭子核酸檢測呈陽性的持續時間比上呼吸道更久。因此,增加肛拭子核酸檢測能提高感染者的被檢出率,減少漏診。
-
2021-01-14 養生.聰明飲食
蔬菜都吃就是不吃主食?你到底在吃素還是瞎折騰
文小叔剛來大理那會兒住在少數民族白族人的一個大院子裡,這個院子彙集了五湖四海性格迥異的朋友。文小叔的女鄰居是一個純素主義者,抬頭不見低頭見,天天在文小叔面前嘮叨吃素的好處,動不動就勸文小叔也吃素。禁不住女鄰居苦口婆心地勸說,當然更主要的原因是文小叔也想改變一下生活方式,看看吃素到底會給身體和心靈帶來怎樣的改變。於是,某年某月某日,文小叔開始吃素了。可能是因為平時就不怎麼吃肉,通常一周吃一次,所以吃素並沒有給我的身體帶來顯著的變化,身體沒有變好也沒有變差,至於心靈與境界的提升那就更無從談起了。倒是家人知道文小叔吃素後紛紛來勸說,以為我要出家或者想不開了,更主要的是擔憂我營養不良,一個勁兒勸我不要吃素,把文小叔弄得哭笑不得。後來,文小叔遇到了一位從深圳來大理開旅館的大姐,陪她找房子、陪她談判、陪她購買旅館所需要的一切,自然與她一起吃飯的機會就多了。每次吃飯她都把肉夾到文小叔碗裡,一次拒絕可以,兩次拒絕也可以,後來文小叔就不好意思了,於是,文小叔「破戒」了,又開始吃肉了。唉,都怪文小叔定力不夠啊。不過文小叔並沒有因為吃素而沾沾自喜,也沒有因為沒有堅持吃素而後悔,一切都不過是自己的體驗。一次體驗結束了,另外一次體驗又會開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事與願違一定另有安排,一切隨緣。吃素或者不吃素,文小叔還是那個文小叔。首先文小叔擺明自己的觀點:吃素,很好,但必須有一個前提:正確地吃素。你吃素就吃素吧,為什麼一定要強迫別人跟你一起吃素呢有的人吃素,吃著吃著就有了執著心、分別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了,非要把親朋好友拉過來一起吃素不可。比如文小叔之前的女鄰居,逢人就說吃素的好處,看見別人不吃素就不開心,喋喋不休說吃肉如何如何不好,吃肉殺生,不環保,吃肉會導致高血壓、高血糖等等。君子和而不同。就是說你做什麼,我不做什麼,我們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是我們能夠和睦相處。小人呢,則不一樣,見不得別人與自己不同,別人跟自己不一樣就指責別人,一定要強迫別人跟自己一樣。文小叔希望所有吃素的人不要居高臨下,要尊重不吃素的人;也希望不吃素的人不要以異樣的目光看吃素的人,要尊重吃素的人的生活方式和信仰。所有以自己的角度去妄加評判他人都是不可取的。你吃素就吃素吧,不要把自己搞得像苦行僧一樣,畢竟你只是一個凡夫俗子有的人不吃素則已,一吃素就吃得徹徹底底,天天清水煮白菜,不放油不放鹽,把自己整得像苦行僧一樣,結果把自己搞得面黃肌瘦,有氣無力。不可否認,有些道行很高的修行人確實可以做到天天水煮白菜,不放任何調料,但是你跟他們一樣嗎?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修行,他們六根清淨,不會消耗過多的氣血。你呢?不僅要工作,還要操心家裡的事,東想西想,欲望特多,這些都是很耗氣血的啊。你吃素就吃素吧,怎麼就只吃蔬菜水果,不吃主食呢有的人真的很奇怪,尤其是接受了西方思想的那些減肥人士,天天榨果汁吃蔬菜,一個不折不扣的素食主義者。他們什麼蔬菜都吃,就是不吃主食,他們把主食歸為醣類,把醣類視為洪水猛獸。結果,原本以為吃素可以養生,不料吃著吃著身體愈來愈差了,最後月經也不來了,這就是氣血極度虧虛的結果。《黃帝內經》早就說了,五穀為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蔬菜水果真的不養人、不養氣血,蔬菜水果最大的作用就是疏通,按照西方的說法就是清腸排毒。吃素的人更要以五穀為主,以主食為主,一切不吃主食的吃素都是錯誤的吃素。你吃素就吃素吧,怎麼整得比吃肉還油膩呢有的人認為,吃素會營養不良,所以做素菜的時候油放得特別多,以為這樣就可以彌補吃素帶來的缺陷。你問他,為什麼放這麼多油?他說,太素了,沒有營養。你問他,既然你認為吃素沒有營養為何還要吃素呢?他說,沒辦法,身體病了,吃素讓人健康。一方面認為吃素讓人健康,另外一方面又覺得吃素沒有營養,這不是拿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嗎?吃素,適當多放一點油是可以的,但放多了與吃肉沒什麼區別,油屬於肥甘厚味,吃素本來就是為了吃清淡一些,讓身體的負擔減輕一些,讓身體裡面的垃圾少一些,你吃那麼多油,吃進去不運化還不是一樣變成垃圾。其實,正確吃素不會造成營養不良,完全不用擔心,你只要把五穀吃好了就可以了。以前經常吃肉的人突然吃素,身體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偶爾會出現頭暈乏力,這是正常的,過一陣子就會調整過來的。文小叔建議,經常吃肉的人吃素不要急於求成,慢慢來,循序漸進,先不要全素,可以吃些雞蛋,過一陣子後再全素。你吃素就吃素吧,怎麼每次都吃那麼多,吃到撐呢文小叔有一個朋友,每次去素食餐廳吃自助他都是第一個動筷子最後一個吃完的,每次都吃得特別多,每次都要吃撐。朋友都羡慕他胃口好、飯量大、能吃是福。文小叔開玩笑說:「你這樣吃會把老闆吃窮的。」他也開玩笑說: 「難怪我每次進來老闆的臉色都不好呢。不過不是我想吃啊,是素食禁不住餓,不多吃一點營養跟不上。」吃肉吃多了會撐肚子,吃素吃多了不會撐肚子,還真有人這麼想的。難道,素食就不需要消化?直接變成氣血?素食也要消化的,你脾胃運化能力只有那麼多,吃素吃多了同樣運化不掉,以致使吃進去的素食變成垃圾堆積在身體裡面。所以,吃素也要吃七八分飽,這一點與吃肉是一樣的。你吃素就吃素吧,怎麼把蔥、薑、蒜也戒了呢如果你是修佛修道的,戒葷腥那是必須的,但你不是修行人,吃素只是為了健康,怎麼還把蔥、薑、蒜、辣椒戒了呢?蔥、薑、蒜、辣椒這些調料,不僅僅是調料,還有很好的食療作用。蔬菜大多是寒涼的,陽虛體質的人經常吃會更加陽虛,所以做素菜的時候應該多放一些蔥、薑、蒜,蔥、薑、蒜都是溫性的,剛好可以中和蔬菜的寒涼。除此之外,經常吃素的人要多吃一些種子食物,多吃一些堅果,堅果都是補陽氣的,這樣就不至於因為只吃素食而致使陽氣不足,尤其是吃素又怕冷的女性朋友。陽氣對身體至關重要,別吃素吃著吃著把陽氣吃沒了。以上就是吃素的種種誤區,供大家參考,希望每個人都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一個是腸道的問題,如果經常便秘,又不放屁,有宿便,那腸子裡的臭氣只好從口裡出來。絕大多數口臭不是口腔的問題,而是腸胃的問題,這也是最典型的——身體上部的疾病需要從下部治療。所以調理口臭要三管齊下:用芳香化濁的藥物調理口腔,比如桂花、藿香、荷葉等;用祛濕消食的藥物調理胃,比如茯苓、白朮、山楂等;用清理宿便的藥物調理腸道,釜底抽薪,讓臭氣徹底從下面走,比如枳實、雞屎藤、大黃等。※ 本文摘自《每天都用得上的生活中醫》。《每天都用得上的生活中醫》作者:文泉杰(文小叔)出版社:如果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11/18
-
2020-11-22 養生.聰明飲食
豆類食物助排便卻易脹氣 營養師教你怎麼解決放屁困擾
【文、圖/摘自漫遊者文化《全植物飲食.營養全書》,作者布蘭達.戴維斯, 薇珊托.梅麗娜】自然而規律的排便在糞便成形和健康排便方面,純素食者明顯優於其他族群,而且是在西方社會中,膳食纖維攝取量往往超過目前建議量的一個飲食組別。轉向純素飲食通常能解決任何排便不規律的問題,另外也可額外採取以下方法:• 每天至少吃1 份豆科植物(1/2 ∼ 1 杯,即125 ∼ 250 ml),加入湯裡、燉菜、麵包和肉餅中或撒在沙拉上。注意,加工食品(例如豆腐和純素仿肉)的膳食纖維含量會低得多。• 每天吃9 份以上的蔬果,清洗乾淨且不要削去外皮。多多生吃這些食物,每天享用大量的生菜沙拉。烹調蔬菜時,盡量減少調理時間。多選擇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 多數時候選擇完整的全穀物。研磨成粉會打碎纖維,顆粒較小通常也較難累積糞便體積。雖然麥麩能大量增加糞便,但最好倚靠全穀物而非分離的麩皮,因為後者會阻礙礦物質吸收。• 在食物上撒些種子一起食用,可以增加糞便重量。整顆的亞麻仁籽和洋車前子種子尤其有效,即便是磨碎的種子也很有幫助。• 使用加工穀物產品時,請選擇全穀類產品。詳閱營養成分標示,以1 份麵包或義大利麵食中至少含2.5 g 膳食纖維、1 份早餐穀麥片至少含5 g 膳食纖維為攝取目標。• 採用高纖成分的材料來烘焙食品。使用或購買含高纖成分的餅乾、瑪芬蛋糕、麵包或其他烘焙食品。若是自己從頭開始烘焙糕點,以椰棗、加州蜜棗或香蕉取代砂糖;以堅果或種子醬或研磨蘋果泥代替油脂;以粗磨全穀物或發芽穀物麵粉代替精製麵粉;磨碎的亞麻仁籽則可代替雞蛋。• 選擇高纖的零食。新鮮蔬果、綜合乾果、爆米花、鑲填椰棗3 或其他未加工的食品,都是很好的選擇。• 攝取充足水分。大多數人每天至少需要8杯(2000 ml)液體。• 每天保持運動習慣,無論是快走還是慢跑、有氧運動或瑜伽、游泳、網球等,任何體能活動都能維持腸胃的良好運作。面對體內產生的氣體人平均每天會排氣12∼25次。腸胃產生氣體,可保護結腸免於基因的損傷而產生致癌可能性。它可以稀釋致癌物質,刺激益菌的生長,改善腸道pH值和結腸上皮細胞功能。當然,排氣這件事在某些場合會成為一種社交包袱。腸胃脹氣所引發的煩惱和尷尬,使得一些人嚴加克制甚至完全迴避豆類和高纖食物。不過,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與在日常飲食中添加1/2杯(125 ml)胡蘿蔔的人相比,只有約50%受試者在添加1/2杯(125 ml)斑豆、米豆(眉豆 )或素食焗豆罐頭時,第1週內胃腸脹氣的狀況增加。因攝取豆類而感受到腸胃脹氣增加的受試者,其中有70%發現,持續每日食用豆類的第2或第3週時,脹氣狀況即消退。氣體產生有兩個主要原因:吞嚥入口的空氣,以及到達大腸的碳水化合物經細菌發酵而產生。以下建議有助於維持適度但不過度的氣體產量。減少吞嚥入口的空氣量:• 嘴巴閉合慢慢進食。• 徹底咀嚼食物。• 避免飲用碳酸飲料、嚼食口香糖和吮吸糖果。• 確保假牙與牙齦緊密貼合。減少抵達結腸的未消化碳水化合物之影響:• 減少豆類中的寡醣。豆類是最惡名昭彰的脹氣製造者之一,當中引發問題的化合物是蜜三糖(棉籽糖)、水蘇糖和毛蕊花糖,這些都是到達結腸前無法分解的寡糖。因為人體本身無法製造可分解豆類中寡糖鍵結的α-半乳糖苷酶(alpha-galactosidase),於是它們在未完全消化的狀態下到達結腸,被結腸中的細菌發酵而產生腸道氣體。不過有許多方法,可減少豆類中的寡糖攝取量:1. 使用新鮮豆類而非乾燥的,因為它們的寡醣含量要低得多。2. 只購買幾個月內可吃完的乾豆,豆類存放越久,寡醣含量就越高。3. 將豆類浸泡約12小時或隔夜,瀝除水分後沖洗乾淨,再另備清水烹調。若要浸泡2次,請於烹煮前提早準備。若沒有時間事先浸泡,可稍微汆燙一下,再浸泡水中1∼2小時,瀝乾水分並沖洗乾淨,然後另備一鍋清水烹煮。煮豆時,撈除表面形成的白色泡沫,因為泡沫中含有寡醣。4. 催芽。豆科植物在發芽過程中,會將寡醣轉化為糖類。發芽的綠豆、扁豆和豌豆可以生吃,其他豆科植物應在發芽後煮熟食用。先將豆子浸泡12 ∼24 小時,瀝乾後沖洗乾淨,然後濕孵至少1 ∼ 3 天,或直到出芽。確保每天沖洗和瀝乾豆子2 ∼ 3 次。豆子一旦出芽就表示可以烹煮了,催芽也可減少一半的調理時間。5. 先從攝取少量的豆類開始,再逐漸增加份量,讓可完全消化寡醣的菌群有更多時間形成。6. 確保豆子徹底煮熟,未煮熟的豆類更難消化。如果單靠舌頭和口腔頂部能輕易壓碎豆子,就代表已充分煮熟。7. 罐頭豆類在食用前需先沖洗。8. 選擇更容易消化的小型豆科植物。問題最少的是不帶皮、豆仁已裂成兩半的豆科植物,例如去皮的綠豆仁、紅扁豆仁和豌豆仁。通常,較小的豆類(例如紅豆和綠豆)比大顆豆類(例如皇帝豆或腰豆)更容易消化。9. 飲食中涵括天貝和味噌等發酵豆類製品,以及豆腐等的低纖維豆科植物。• 運用能抵消腸道氣體生成的調味料。能抑制體內產生氣體而著名的香料有丁香、肉桂、大蒜、薑黃、黑胡椒、興渠(阿魏)4和薑。墨西哥香料土荊芥和日本昆布,也經常被添加在料理中,以中和食物所含易生成腸道氣體的化合物。• 改善腸道菌群。直接服用補充劑形態的益生菌,或用它來製備發酵的純素乳酪、優格和其他菜餚。• 避免暴飲暴食。少量多餐,八分飽時便停止繼續進食。• 限制食用大量添加果糖或糖醇的食物。小腸無法處理大量的果糖或糖醇(例如山梨醇、麥芽糖醇和木糖醇),當這些糖未被完全吸收時,會被結腸中的細菌所發酵;即使是新鮮水果或果乾中的果糖,若攝取過量也會造成問題。• 服用活性碳粉。有報告指出,在食用可能引發胃腸脹氣的食物前服用活性碳粉,能減少腸道氣體量和氣味。• 食用容易脹氣的食物時,一併服用消化酶補充劑。若所有其他方法都無效,可考慮服用含人體無法製造的寡糖消化酶α-半乳糖苷酶補充劑。
-
2020-11-19 科別.消化系統
「油魚」當鱈魚吃 10歲男童拉油3天就醫稱沒吃「魷魚」
10歲林姓男童排便流出帶油液體,連放屁都噴油!家長擔心兒子腸胃出問題,急忙就醫。醫師問診時再三詢問男童有沒有吃「油魚」?男童堅稱沒吃「魷魚」,一陣雞同鴨講,醫師不放棄反覆確認,最後家長聽懂醫師問的是有沒有吃「油魚」,才終於確認病因,找出拉油真正原因。林姓男童連續3天拉油,連放屁都會噴油出來,在學校沒辦法換褲子,只好跑到廁所拚命用衛生紙善後,一直擔心會飄出異味而尷尬不已,家長趕緊帶兒子就醫。台中慈濟醫院小兒腸胃專科醫師李宇正問診先確認拉出來的油並沒有黏液,再詢問「最近有沒有吃到什麼特別的魚,例如油魚或特別油的食物?」男童一口咬定「絕沒吃魷魚」;陪診的男童母親也奇怪拉油跟吃魷魚有什麼關聯?問不出所以然,李宇正仔細檢查男童身體,發現只有肚子稍微脹氣、腸子蠕動比較快。為了更確定原因,李請男童回想拉油之前吃進肚的每一種食物,男童才說,最近曾經吃過「鱈魚」,因好吃還連吃了兩片,李趕緊從網路找出「油魚」圖片,再問「吃起來是不是肉質比較硬,而且油油的?」男童說「對耶!」這下終於確定造成他拉油的食物,應該就是「油魚」。男童聽著「油魚」想的是「魷魚」,又把「油魚」當「鱈魚」,難怪一直問不出正確病史。媽媽也笑出來,原來此「油」非彼「魷」,幸好醫師細心反覆推敲,最終查出病因。李宇正指出,油魚之所以會讓男童拉油,原因是一條油魚約含有40%的蠟酯,人體無法分解吸收這種蠟酯,吃進去只能直接排出來,讓人有拉肚子的感覺,有些人則因對蠟酯耐受度不佳,甚至還會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李宇正說,油魚因具備會讓人體狂拉油的特性,曾經被當成減肥聖品,流行過一段時間,蠟酯造成的排油其實是生理的自然反應,並沒有毒素,只是會讓人有點失去尊嚴的感覺,如果不慎食用油魚,也大可不必擔心,花點時間善後,身體自然可以恢復正常。
-
2020-11-03 科別.消化系統
一天放幾個屁算正常?醫師從四大常放屁原因看疾病
你知道一天放幾個屁,還算正常?答案是十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蕭奕宗指出,「常放屁,不用緊張」,這是人體的正常生理反應,但如果常放連環屁,加上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形狀變細小,就應該提高警覺,積極就醫。不少人放屁之後,自我安慰「屁放得越多,表示越健康」,蕭奕宗表示,排氣順暢代表消化好,身心舒暢,但如果經常放屁,且無法控制,除了影響形象,也可能表示自己飲食習慣不佳,或是腸道已經出問題,蕭奕宗整理出四大常放屁原因,分述如下:飲食吃進太多容易產氣的食物,像是豆類、肉類、蛋、牛奶等,使得排氣增加,且腸道細菌分解蛋白質後,會產生不好的氣味。吃太快進食速度太快,或是邊吃邊講話,大量空氣一併跑進腸道,會造成排氣變多。腸道環境不佳如果腸道壞菌增多,可能導致頻繁排氣。腸道腫瘤罹患阻塞性腸道腫瘤會導致脹氣,容易出現連環屁,其中以長在左側的乙狀結腸、降結腸或直腸等部位腫瘤者,放屁頻率明顯增加。連環屁、水屁都要注意蕭奕宗提醒,如果經常放連環屁,又合併發生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形狀變細小、容易脹氣等情形,應盡早就醫,接受糞便潛血檢查,確定是否為大腸直腸癌。(延伸閱讀:懷孕對腸胃道影響之腹脹.便祕與痔瘡篇)一般來說,如果一天下來,放屁次數在十次以內,都還在可接受範圍內,但如果頻率突然變高,或是出現水屁,弄髒內褲,就應該檢視自己最近吃了哪些食物。蕭奕宗說,如果發現自己吃了某些食物,就容易腹脹、放屁,就應該盡量少吃。是否需要補充益生菌,則視自身情況,如果作息不正常、排便不順或是有慢性疾病,可以考慮服用益生菌。此外,養成固定排便時間,飲食均衡,多攝取膳食纖維,並維持規律運動習慣,促進腸道蠕動,就能讓排便順暢,減少放屁頻率。※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原文:屁放得越多,表示越健康?放屁型態、排便習慣改變,可能是腸胃道警訊!
-
2020-10-31 新聞.生命智慧
醫院院長癌末竟舉辦生前告別式... 老婆:面對死亡不是只能等死,道歉也道謝才能「生死兩無憾」
「滿馬桶的鮮血,我心想糟了...」我是如何發現自己得了大腸癌?事情是這樣開始的。約莫半年多前,云的生理課程上到消化系統,提到「團塊運動」是促進便意的一種機制,我還笑笑的對她說:「老爸最近的團塊運動比較明顯(大便習慣改變),每次吃完東西都想去大便。」心想,可能都吃得太多了!之後,陸續擦屁股時,衛生紙上有血漬⋯⋯應該是痔瘡吧!最近坐著打電腦的時間比較久。有時,大便上有暗黑色的血跡,有時則一、兩滴鮮血滴在大便上。受過醫學訓練的我,知道要觀察自己的排出物,如:尿液、大便、痰液等,但總不以為意。近來,裡急後重感增多了(這個名詞不知是誰創造的,真是傳神,沒有經歷過的人還真很難體會。)總是很想去大號,去了又解不出什麼?之前幾個月,蘭和茹就一直勸我去找醫師,我因為忙,也因為實在不好意思找同事麻煩,總是回說:「我就是醫生!不過是痔瘡而已。」就在昨天,放假在家,大約下午1點出頭,覺得想放屁就⋯⋯。咦!怎麼沒聲響?屁股一股熱熱的,心想不妙,趕緊脫下褲子,沒事,接下來拉下雪白的內褲,嘩!一大片血紅,趕緊又坐上馬桶,唏哩嘩啦一陣之後,滿馬桶的鮮血、血塊,可是我一點都不覺得痛啊!愣了一下,心想糟了,一定得去大腸直腸科看診了。整個早上,在高醫院區裡東奔西走,看診、衛教、抽血、X光、心電圖、營養照會,耗去不少時間。與王醫師十多年沒見了,他的容貌沒什麼大改變,相當客氣,看了我的資料,向我解釋,大致與我原先預料的八九不離十,他幫我做了肛門指診,說腫瘤可能距肛門口只有3~4公分,若要保留肛門,勢必要做放射治療,因CT(電腦斷層)報告有淋巴結轉移發現,所以要做Port-A(人工血管),以方便日後化學治療。下週一等待通知辦理入院、麻醉照會,週二排MRI,週三進開刀房做port-A及經肛門腫瘤切片及冰凍切片手術,若有組織的證明,週四就可以開始化學療法了。接著化療、放療,有沒有機會做病灶切除都還不知道呢?無論如何,抗癌之路開始了,這一仗攸關生死,我常說:「智者無慮、仁者無敵、勇者無懼。」我能否做一個稱職的勇者呢?希望老天給我更多的勇氣坦然去面對,渡過這一切。王醫師與張個管師一同來查房,很直接地告訴我,MRI報告出來了,雖沒有明確的meta(轉移),但仍認為首先要R/O(懷疑),對於rule out這一英文名詞,從我當醫學生至今已使用不知多少次,字義分明是排除,而臨床上卻是「優先認定,直至排除為止」。自己應該算是第四期了吧!不菸不酒,丈夫為何罹大腸癌?老婆尹亞蘭:「他愛吃肉、常去吃到飽」癌細胞最喜歡糖,在他的實驗中發現越高糖濃度環境,癌細胞長得越快。越來越多資料顯示,癌症與生活息息相關。他不抽菸、不喝酒、但不愛運動、很少喝水,飲食習慣也是關鍵,他不吃海鮮、魚類,愛吃臘肉、牛肉、燒烤、炸雞等,常喜歡上網找好吃的、吃到飽餐廳並購買餐券,假日帶著孩子吃大餐。家中吃的總是他吃最多,我平常上班喜歡吃素食便當,青菜多了,他說:「那是在吃草,我又不是牛。」因為工作關係,我不常準備晚餐,只要覺得老公孩子喜歡吃,他們開心吃什麼,我從不限制,因為買了餐點家人不吃也是浪費,所以,總買些他們愛吃的食物,完全忽略了均衡飲食的重要性;加上從小養成的惜福觀念,常有過期食品送到他的肚子裡,他常說:「過期只是過了嚐鮮期,不代表食物壞了。」這些言論我也不知對錯,只能尊重他的選擇。發現病症的前二年,他特別喜歡火鍋、燒烤二吃,有一次吃完後一不小心放個屁就「剉賽」出來,他很不好意思,我還一直安慰他:「沒關係,應該是吃多了,腸胃不好。」或許,那個就是前兆,我們卻都一直去合理化解釋,「如果」我有那個靈敏度要他去檢查,「早知道」應該要提醒他,或許他就不會那麼嚴重才就醫了。可是再多的「如果」、「早知道」對現在而言都無濟於事,我只能提醒大家只要有異常前兆,都要把它當成一回事,這是上天的好心提醒,切記!自從107年1月份他接受股骨頸內固定手術後,走路變得緩慢,短距離他可以自行走路,長距離的話就由我推輪椅,減少他時間及體力上的耗費。他還是堅持回醫院上班,做些行政業務。2月23日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後,他不用再為治療請假住院,上班的日子請我推輪椅帶他參加醫院的委員會開會,算是貢獻最後的建言吧!當下我的眼淚在眼眶內打轉,他在對他的過去告別與交代,就像當初擔任醫療副院長時經常被指派為「主驗官」,我知道此時他正在享受生命中曾經經歷過的成就感,當初所認為的辛苦,現在卻是最美好的回憶,凡是在生命中經歷的必留下痕跡。有一次幫他敷臉時,他突然說:「我最近常在想,我走的時候會是什麼情況?不知會不會痛苦?」我說:「照顧病人時看過很多死亡,最主要就是呼吸一瞬間,那口氣有吸到就活著,沒了就走了。」我跟他再保證,「你不清醒時,我是你的醫療決策代理人,我會選擇一些治療讓你減少痛苦。不管怎樣,我都會想辦法促進你的舒適。」人生被疾病「快轉」「生前告別式」完成見老友最後一面的願望看著他的痛苦,我心痛不已,我輕輕的握著他的手,靜靜地聽著他的述說,回想著認識他是從學生時代開始,那時的他意氣風發,出社會闖蕩人生,直到事業高峰,現在面臨到疾病威脅,甚至已至生命盡頭,都有我的陪伴。他還如此年輕,成就經歷卻是如此豐富(30歲當市立醫院最年輕的主任,40歲當副院長,43歲當院長,46歲自辭院長一職),我覺得他的人生是不小心被上天「快轉」了。我當下決定要為他辦個「健裕的快轉人生」的生前告別式。107年3月14日我著手計畫他的生前告別式,當時他拒絕我辦這個活動,他說:「算了吧!大家都在忙,怎麼好意思麻煩朋友來看我啊!」我自己私底下聯絡他的同學,詢問意見。院內同事來看他,提及:「生前的活動我們可以穿美美的來參加,而喪禮的衣服不能太花俏,要為我們這些愛美的人著想啊!」他聽完後有點心軟,不排斥、不限制、不鼓勵。在這期間我也一直說服他,跟他分析辦這個活動不只是為了他,因為他曾當到院長這個職務,受他幫助的朋友不少,還要為了那些想說感謝,卻苦無機會的朋友著想。況且參加這活動的同學不只來看他,更能看到一起來參與的其他同學,算是另一場的同學會,讓許久不見的同學多一次聚會的機會。所以,當你跟師長、朋友、同學、家人道謝、道歉、道愛、道別的同時,也讓他人有這個機會跟你道謝、道歉、道愛、道別,讓生死兩無憾、生死兩相安。有天我為了要找尋辦活動所需的照片無法陪伴在旁,怎知回到他身邊時,他呼吸急促,喘不過氣,他說:「剛剛蹲下去,站起來時,無法站起,一口氣提不上來,差點走掉。」我要求他前去住院,他堅持不肯,只說需要氧氣機就好。他無法脫離氧氣太久,所有的日常活動都須戴著氧氣鼻導管,氧氣製造機隨時在旁,他還是一如往常的要求坐在客廳,可以陪著公公婆婆,我不敢再離開他,把筆記型電腦帶在身旁,一邊陪他一邊製作活動報告。我知道我一個人無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整個活動的內容,於是晚上趁他睡著時與孩子們分享我的構想「人生的畢業典禮」、「畢業證書」等,孩子們依個人能力認養工作。云、珽負責照片翻拍、掃描、影片製作及播放,云的同學幫忙當天活動拍照及攝影,茹提供以前住院時拍攝的照片及活動當天陪伴裕,翔是當天活動主持及PPT製作,我是當天活動主講者及總召,還必須找出舊照片,讓孩子掃描翻拍,融入報告。孩子們想到要有活動流程表,成立一個LINE族群,製作QR code,方便參加者自行下載照片,務必讓每個來參加的朋友賓至如歸。我從這裡發現孩子的潛力無窮,有創意、有行動力,我只陳述我的想法與構想,他們便要我去休息保持體力。隔天早上流程表及QR code就交出來了,原來我一直認為還沒長大的孩子都能獨當一面了,那種全家人同心協力的感覺是這麼的美好。4月9日裕呼吸急促的症狀沒有改善,我先去民生醫院家醫科門診安排安寧病房的住院事項,為了載運路途上的安全,我找了私人救護車協助,救護車上有氧氣以及簡單的監測設備,要離家前他握著公公婆婆的手說道:「我這次去醫院可能就回不來了,我不能再為您們盡孝,對不起!」公婆說:「治療的這些日子,你很勇敢也辛苦了,知道你已經盡力,我們以你為榮。」住院後當我提及4月15日這個活動時,病房內的所有同仁都一致的贊同並給予協助,我許多的擔心都迎刃而解。活動會場的布置、活動當天氧氣筒的準備、醫療團隊會幫我留意裕當天的身體狀況,讓我無後顧之憂。我真的感恩這麼多的貴人相助,才能一步步順利完成。院內同仁知道他住院了,有些人無法在活動當日前來的,會提前來探望他,有些退休的員工怕當日活動人太多,無法表達感謝之意,提早來道謝。我利用這段期間繼續完成活動當日的報告內容,製作畢業證書。事先徵求公婆同意,由他們頒發這張健裕人生最後的畢業證書。「健裕的快轉人生─畢業季」活動正式開始4月15日一早我先將健裕安置好,協助會議室開門、停車場開放,很多同仁都自動自發前來協助,我們在會場布置了簽到區;點心區,讓參加者可以休憩,和許久不見的同學聊聊;還有卡片書寫區、小卡收集盒(有些想感謝的話說不出口,可用寫的)。整個活動簽到人數:國中部分8人;高中部分7人;大學部分34人;研究所部分20人;泌尿科相關27人;民生醫院73人;其他4人,很多不能來的朋友都轉來了問候的卡片。為了考量他的體力及氧氣使用,整個活動時間控制在2小時內,早上8:50分他坐在輪椅上,我推他入會場,全場的朋友、同學給他熱烈的鼓勵掌聲,活動就此開始。我們在座的每個人都只在健裕生命中的一個小階段出現,有的是國中、有的高中,有的大學、有的是研究所,就連父母親也無法百分百的陪伴,透過這次的生命回顧,每個朋友都能更了解健裕。在照片的顯現中,從黑白照片漸漸地變彩色;由稚嫩臉龐到帥氣、成熟;照片中的人由拘謹漸漸轉為開朗,每個階段的照片都喚起當時同學及朋友的回憶。在高醫泌尿科當住院醫師時,師兄弟一起專業成長,在民生醫院時同仁間的共同奮鬥,為了醫院評鑑、教學醫院評鑑,彼此為了共同的榮譽一起打拼的日子,這些都是他生命的歷程,我和孩子在準備這些照片的同時,也更完整的了解他。既然是人生的畢業典禮,當然要為他此生打分數,人生該修什麼學分呢?我思考著,歸納成「家庭學分、學業學分、事業學分、愛情學分、財富學分、人際關係學分、健康學分」,他唯獨「健康學分」不及格,但已經積極補考,相當努力做治療,盡力而為,我們接收到他的誠意,同意予以通過,准以頒發畢業證書。健裕天生就是演說家,我請他準備「健裕的話」,他沒草稿就能侃侃而談,說的都是他今生的感觸,他對朋友的感謝與最後的叮嚀。病房同仁幫他準備了一束送給我的花,讓他能真正公開地感謝我,這才發現我最近一直在為他、為同學、為同仁、為朋友、為家人打算著,完全沒有「我」自己的存在,我也是需要抒發情感,需要被感謝的啊!嚴肅傷感的部分結束,接下來就是「心內話,大聲說」,輕鬆愉快、各自拍照,讓大家抱著愉快的心情返家。這場生前告別式充滿的是對師長以及貴人的感恩、對朋友治療期間一直陪伴著的感激、看到久別重逢故舊的感動、有滿滿的愛與關懷,來參加的人都體會到朋友在彼此心中的地位。會後,這個活動透過同學的分享,很快的被媒體得知,健裕覺得能將自己的圓夢計畫與更多大眾分享,讓社會大眾多一點討論,多認識安寧緩和醫療也是好事。其實,面對死亡之前不是什麼事都不能做的「等死」,還能利用生命結束前「道愛、道謝、道歉、道別」,讓活著的人除了可以減少悲傷,還可以減少遺憾,得到諒解,繼續開心的生活著。活動結束後不久身體狀況忽然急轉直下LINE族群上每天都有朋友加油打氣的關懷訊息,我說:「朋友都很關心你,我每天幫你拍張照,來製作打氣貼圖,讓朋友們知道你的狀況。」我都想好每天的問候語:4/19「努力過好每一天」、4/20「遇到困境微微笑」、4/21「給自己按個讚」、4/22「開心過著每一天」、4/23「替悲傷找個出口」。結果,4/21他因為病況改變,咳血痰,呼吸次數大於30次/分,我將問候語改成「愛,要即時說出口」,晚上7點,婆婆和我為他在床上洗頭、擦澡、泡腳,11PM左右我建議用藥讓他休息,在那之前我們拍了照片,並幫他穿上紙尿褲。護理人員給藥後,他呼吸次數能維持在20次/分、心跳穩定,他終於獲得休息。4/22 3AM心跳越來越快、呼吸次數增加,我想他應該醒來了,問他:「想翻身嗎?」他點頭,我請孩子協助一起幫他翻身,並用棉棒沾水潤濕嘴巴。直至早上6:20分我發現他手指呈現蓮花指,呼吸變慢,請護理人員協助一起幫他穿上褲子,我將造口袋換新後,6:55分呼吸、心跳停止,他的生命結束。我請女兒將LINE貼圖改成「為自己按個讚」,我對於他近期會死亡這件事,是完全沒有預期到的,只能說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圓滿人生:健裕的心靈遇見安寧後 逐漸療癒了心靈 他沒給我辦畢業季part 2的機會,在活動一星期後就安詳離世,或許是天上的佛國收到他的入學申請,這麼優秀的學生當然愛不釋手。裕說:「我會盡量在早上離開,早上人手多,妳也可以不用那麼擔心。」他做到了他的承諾,星期日早上6:55分離開人世,讓我不用獨自處理他身後繁瑣的事,讓小孩也不用為了他而跟學校請假。這些好像都是安排好的,安排好他在人間的身後所有事,讓他無所牽掛的去佛國入學。我通知了玄空法寺、通知了生命禮儀公司以及通知公婆及家人,在LINE群組發布訊息,告知關心他的朋友們,不慌不忙的處理他接下來的八個小時,由禮儀車載著他回到家裡轉一圈,再前去布置好的靈堂。值得一提的是:離開醫院當時,急診室來了一批傷患,我們無法從那兒經過,改從醫院大門離開。我當時激動地掉下淚來,心裡五味雜陳,想著他今生的生命,能在最掛念的醫院結束,能獲得從大廳離開的殊榮,這是他應得的福報,這些都是他所種下的「善的因緣」。他此生已經蓋棺論定,就如畢業證書上寫的「此生孝順父母、友愛兄妹、愛妻不渝、呵護子女;在學期間表現優異、品學兼優、同儕互助、團結合群;在職期間負責盡職、勇於承擔、處事公平、提攜屬下;罹病期間勇敢面對、積極治療、惜福感恩、行善助人。」綜合以上,不虛此生,功德圓滿。書籍介紹「健」癒心靈、「裕」見安寧:陪伴癌夫圓滿人生的歷程 作者:尹亞蘭 出版社:麗文文化 出版日期:2019/11/30作者簡介:尹亞蘭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畢業;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畢業。曾任高醫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燒傷中心護理師(民國80年至82年);輔英科技大學護理學院護理系科部定講師(民國82年至104年)延伸閱讀: 少吃麵包,就是預防骨鬆第一步!害你發炎又流失肌肉,骨科醫師眼裡的3大NG飲食
-
2020-10-24 癌症.大腸直腸癌
網傳連環屁恐大腸癌前兆?! 其實背後真相跟這些有關
放屁是人體正常的生理反應,但屁放得越多不一定健康,有些情況會導致放屁頻率增加,若排便狀況有改變,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網路流傳「連環屁恐怕是大腸癌前兆」引起網友熱烈討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蕭奕宗指出,民眾毋需過度緊張,連環屁與大腸癌之間並非劃上等號,很多原因會導致連環屁,其實每天排氣10幾次都算正常。蕭奕宗說明,以下這些情況都可能是放屁頻率增加的原因:1.飲食:吃太多容易產氣的食物,像是豆類、肉類、蛋、牛奶等,會造成排氣增加。腸道細菌分解蛋白質後,會產生不好的氣味。2.吃太快:進食速度太快,或是邊吃邊講話,大量空氣會同時跑進腸道,使得排氣量增加。3.腸道環境不佳:腸道是消化器官,也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除了負責吸收營養外,也要對抗入侵的細菌與病毒,所以全身免疫細胞IgA最多的地方就在腸道,有著精密的神經系統,又有「腹腦」之稱。在理想狀態下,腸道好壞菌需保持恆定,一旦壞菌增加,就可能導致頻繁排氣。4.排便習慣不良:上廁所時間不固定,使得腸菌增生、排便不順,也容易腹脹、排氣。5.腸道腫瘤:阻塞性腸道腫瘤會導致脹氣,容易出現連環屁。但不是所有腸道腫瘤都容易放屁,大腸包括升結腸、盲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幾個部分,腫瘤若位在右側的升結腸、盲腸,因此處腸道空間較大,腫瘤容易到晚期才被發現,導致已轉移肝臟或腫瘤腸道出血,表現在外徵兆主要是貧血;另外可能出現連環屁的腫瘤,大多長在左側的乙狀結腸、降結腸或直腸,如果合併發生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形狀變細小、容易脹氣等情形,應盡早就醫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大腸癌若能早期發現、盡早治療的話,初期的大腸癌5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除了連環屁要注意外,不排氣也有問題。蕭奕宗說,能吃能睡能拉最幸福,如果不排氣至少也要打嗝,吃進的東西一定要有「出口」,只進不出會變死水,長期可能引發阻塞性腸炎。此外,腹腔或骨盆腔開過刀的病人,術後可能造成腸道沾黏,發生腸阻塞,食物無法順利通過腸道,導致不排氣,所以「排氣」也成了醫護人員觀察病人術後能否進食的重要指標。排氣順暢代表消化好,身心較為舒暢,無法正常排氣,不只影響食慾,心情也會跟著低落。蕭奕宗建議民眾最好養成固定排便時間,同時也要保持規律運動習慣,因為腸道蠕動除了受地心引力作用,也仰賴腹部肌肉力量,強化肌力可促進腸道蠕動。★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