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抗體
共找到
1611
筆 文章
-
-
2021-11-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在鼻腔就消滅病毒!台大研發噴鼻疫苗可望終結突破感染
上市新冠疫苗皆以原始病毒株設計的肌肉注射針劑,雖能減少重症及死亡,卻無法阻止病毒在鼻腔大量繁殖,結果Delta株突破感染頻傳,也有血栓、心肌炎等副作用。台大醫院擁有專利疫苗佐劑及Delta病毒RBD三聚體合成技術,今正式公佈新型「噴鼻疫苗」動物試驗成果,專門對付Delta病毒,抗體總量不輸上市疫苗,還能在鼻腔建立IgA抗體常駐大軍。台大盼能透過產學合作完成臨床實驗,為世界貢獻更強效、安全、便利的抗疫武器。台大醫院副院長王亭貴表示,台大防疫中心在科技部支持下成立,由醫學院院長倪衍玄主持,設有多個分組。其中疫苗研發組主要人員為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暨小兒部教授黃立民、檢驗醫學部教授張淑媛、獸醫系副教授陳慧文。黃立民表示,自然感染時,上下呼吸道都有抗體保護,但肌肉注射的疫苗只能誘導下呼吸道和肺部產生抗體,病毒仍可在上呼吸道大量繁殖。一般病毒是病毒量越高越重症,但新冠病毒的打破了這個定律,即便完整接種且無症狀者,上呼吸道病毒量與未曾接種者一樣高、會傳播。Delta病毒與細胞結合,突變關鍵在RBD蛋白質部位,黃立民表示,將RBD合成為「三聚體」形式才能做出夠力的疫苗。疫苗團隊成功合成Delta病毒RBD三聚體,與台大醫院專利的疫苗佐劑結合,做成噴鼻疫苗,並與某上市新冠疫苗廠商合作,透過實驗鼠比較噴鼻疫苗與此上市疫苗的效果。結果發現,接受噴鼻疫苗的實驗鼠,IgG抗體總量與上市疫苗相當,中和抗體效價也都有達到640倍以上。噴鼻疫苗能額外產生IgA抗體,保護上呼吸道不受病毒侵犯,這是市面上傳統肌肉注射疫苗都做不到的。黃立民表示,現有疫苗和試劑都是以原始病毒株設計,但主流病毒已是Delta變異株,過去測量結果已經失真,勢必要配合新病毒株做新的疫苗、試劑、藥物。IgA抗體已被證明是最好的方法,可在病毒繁殖進攻之前就在鼻腔消滅它、減少突破感染,這是噴鼻疫苗的優勢,因此現在全球有七個噴鼻疫苗在研發中,但都還沒有上市,競爭激烈。黃立民表示,鼻噴疫苗作用於局部,理論上較不易引起全身性副作用。從過去流感鼻噴疫苗的經驗可知,鼻噴劑主要副作用是因局部腫脹壓迫神經或血管,而引起顏面神經麻痺,但局部腫脹消除後就能緩解。鼻噴疫苗使用方便、適用對象廣,鼻過敏、氣喘等上呼吸道過敏性疾病者都可以使用,除非有對疫苗所使用的蛋白質。 Delta病毒RBD三聚體除了有助研發疫苗,還能發展試劑。張淑媛表示,檢醫部分離出新冠病毒以來,持續與台大醫學院教授葉秀慧合作,已分離出125株變異株,對於測試疫苗中和能力、試劑精準度,大有幫助。台大醫院已針對Delta病毒發展出「中和抗體快篩套組」的原型,以後不必到高規格第三級實驗室也能大量、快速篩檢中和抗體。
-
2021-11-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內稱混打保護力多5倍? 莊人祥:瑞典數據最貼近現況
台大醫院日前公布「AZ混打莫德納」疫苗的研究結果,產生的中和抗體效價高於二劑AZ疫苗,且顯示對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可達100%,是二劑AZ疫苗的5倍,但該研究被質疑與國外瑞典公布的結果,相差甚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台大醫院公布的混打研究中,接種二劑AZ疫苗後,對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僅10%至20%,但「AZ混打莫德納」則可接近100%,對比瑞典研究中,接種二劑AZ疫苗後,對抗Delta變異株保護力達50%,混打則有68%,兩者數據不同。他指出,由於台大醫院採取中和實驗,把施打二劑疫苗者的血液與Delta變異株進行混合,再進一步測量抗體,「是屬於實驗室資料,僅能做為參考。」但瑞典研究是觀察疫苗組跟沒打疫苗者,對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是屬於真實世界的數據觀察。根據瑞典數據,分別得出混打者保護力達68%、二劑AZ疫苗則達50%,兩者保護力相差18%。莊人祥表示,真實世界研究結果,與實際情況較為接近,若是實驗室研究成果,後續也會作為人體實驗,或者真實保護力的參考。
-
2021-11-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灣、瑞典AZ疫苗混打效果差很大 指揮中心釋疑
台大研究顯示,AZ混打莫德納疫苗抗Delta效果是2劑AZ的5倍,與瑞典研究僅多18%有落差。指揮中心解釋,台大的研究主要在實驗室進行,瑞典則是在真實世界中進行。台大醫院今年6月到8月間在國內進行AZ、莫德納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混打試驗,昨天召開記者會公布試驗結果。台灣大學副校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表示,台大研究發現,AZ混打莫德納的抗體濃度比打2劑AZ來得高,對抗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保護力更是2劑AZ的5倍。但,張上淳強調此為實驗室數據,不代表真實世界中亦有同等保護力。不過,另有一項瑞典研究顯示,接種2劑AZ疫苗對抗Delta變異株有50%保護力,令外界好奇,為何與台大的研究結果差這麼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下午表示,台大醫院的研究主要在實驗室裡進行,研究團隊將接種2劑AZ、AZ混打莫德納者的血液,和Delta變異株混合,再檢驗是否有抗體反應。相較之下,瑞典的研究主要是在真實世界中進行,莊人祥說,該研究發現,同樣面對Delta變異株,接種2劑AZ者,相較於沒有接種疫苗者的保護力約50%,而AZ混打莫德納者保護力約68%,二者差距約18%。莊人祥指出,通常真實世界研究結果比較接近實際的情形,實驗室研究成果大多做為疫苗後續進行人體試驗、真實世界疫苗保護力的參考資料。指揮中心也表示,接種2劑AZ疫苗對於預防重症、死亡的保護效果都不錯,副作用也比混打來得輕微,混打與否各有利弊。
-
2021-11-20 醫療.自體免疫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沉默的重症 早期「喘、咳、累」竟比肺癌更致命
肺是人體重要的器官,受損嚴重可能致命。肺纖維化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常會因為出現咳、喘等症狀,而誤認是支氣管炎、氣喘或是心臟相關疾病,若延誤治療,其死亡風險甚至比肺癌還高,發生急性惡化的病人,平均存活率不到一年,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提醒,有些間質性肺病的原因不明,五成以上患者是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所謂「特發性」,就是找不到原因,最為棘手,國外醫界研究發現可能的關連性,包括胃食道逆流或金屬粉塵的環境曝露,家族性遺傳也可能有關,但至今都不是百分之百明確。特發性肺纖維化的病情會無情地不斷惡化,肺部逐漸纖維化。王鶴健說,有些人是慢慢惡化,如溫水煮青蛙,病程七到十年;但也有人快速惡化,兩三年即不治死亡。有相關症狀或為間質性肺病高風險族群者,應該要有肺部健康意識,及早檢查、及早治療。>>>>【病友暖心訪談完整系列影音專區,看更多】Q:什麼是肺纖維化?A:王鶴健說,肺纖維化主要病變發生在肺泡間的結締組織,該處即是間質,是人體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區域,把肺的結構和肺泡比喻成一棵被颱風吹倒的大樹來看,樹幹到樹枝是呼吸道,樹葉是肺泡,肺泡(葉子)生病了,即為間質性肺炎。當肺泡和血管當中及之間的組織持續發炎,就會變厚、變硬、和出現疤痕,而肺纖維化就是出現疤痕的醫學名稱,隨時間而惡化,疤痕亦會變得更厚,受影響的位置更廣泛。同時,肺部會無法將氧氣輸送到血液。肺纖維化是一種高度威脅生命的肺部疾病,但一開始因為症狀輕微不明顯,多數患者容易輕忽。王鶴健提醒,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屬於間質性肺病高風險族群,極易惡化至肺纖維化,定期檢查與病患自身的疾病意識非常重要。>>【延伸閱讀】肺纖維化致死率高 初期喘咳易被誤為感冒Q:為什麼會發生肺纖維化?A: 有些間質性肺病的原因不明,五成以上患者是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他王鶴健解釋,所謂「特發性」,就是找不到原因,最為棘手,國外醫界研究發現可能的關連性,包括胃食道逆流或金屬粉塵的環境曝露,家族性遺傳也可能有關,但至今都不是百分之百明確,以50至60歲年長者為好發族群。目前已知恐誘發肺纖維化之成因:・長期吸入有害化學氣體或溶劑・吸入石綿、矽、煤灰・服用藥物或接受腫瘤化學治療、接受放射線治療・病毒感染・自體免疫疾病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是間質性肺病的高風險族群,因他們產生的自體抗體會攻擊人體的結締組織,也會攻擊肺部肺泡,引發發炎和病變,甚至惡化成「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PF-IDL)。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長祐表示,當人體罹患免疫系統疾病時,失控的免疫細胞會攻擊自體組織和器官,有些更攻擊到肺部間質,產生間質性肺病而造成肺纖維化,目前證實容易引發間質性肺病的自體免疫疾病包括:・硬皮症(SSc)・類風濕關節炎(RA)・乾燥症(SJS)・皮肌炎與多發性皮肌炎・紅斑性狼瘡(SLE)近年胸腔科很重視間質性肺病和自體免疫疾病的關係,當患者到胸腔科就診時,醫師會盡量先查出患者是否有自體免疫疾病的病史,因為有些自體免疫疾病病人的症狀會先從肺開始,卻沒有一般常以為的關節、皮膚等表徵性症狀。>>【延伸閱讀】喘、咳、累逾兩周 自體免疫病患者當心Q:肺纖維化初期症狀是什麼?A: 在臨床上判讀間質性肺炎的主要症狀有三大口訣: 喘、(乾)咳、累,因為患者肺部由軟變硬,肺泡變硬後要交換氣體很費力,呼吸就會很辛苦,非常容易累。王鶴健形容,間質性肺炎病人的呼吸特徵是淺而快,速率快,但無法深呼吸,因為這樣耗能最少,但很多人會輕忽平時的咳和喘,以為只是小毛病。更棘手的是有些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只出現關節,皮膚,黏膜等外顯症狀,還有些忍受力較高的患者根本不去就醫,錯過了早期治療的時機。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長祐強調,自體免疫疾病的病人對任何輕微小症狀都不應錯過,例如以前走路、爬樓梯都沒問題,但現在走個幾步或走一點斜坡都會喘,就要警覺極可能是間質性肺病的症狀,應盡速就醫,避免肺纖維化持續惡化。Q:自體免疫患者都會發生肺纖維化嗎?A:蔡長祐指出,在自體免疫疾病中,硬皮症最易併發間質性肺病,幾乎九成硬皮症患者都會發生,再惡化成漸進性纖維化的機會也很大;乾燥症發生間質性肺病的機率也不小。「整體來說,一旦罹患間質性肺病,死亡率都會很高。」不同的自體免疫疾病,病程從間質性肺病,發展至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的時間長短也不一定,有快有慢,有人可能一兩二年,才逐步肺纖維化,目前臨床上確定硬皮症最快,他個人經驗發現很多發性肌炎跟皮肌炎也很快,其次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乾燥症也不能輕忽。>>【延伸閱讀】咳嗽、走路喘 自體免疫患者小心肺纖維化Q:該如何盡早發現肺纖維化?A:王鶴健指出,目前造成肺纖維化的風險因子尚未完全確認,不過呼籲民眾應理解及辨識出相關症狀,及早尋求醫師建議,相關症狀如:・快走、爬坡時呼吸吃力・出現持續咳嗽狀況・呼吸困難、易喘・容易疲勞等症狀不過,部份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很少出現肺部症狀,例如紅斑性狼瘡,只需要醫師建議定期每半年請醫師聽診後下背肺葉音及肺功能檢查,而乾燥症和硬皮症患者就一定要留意,一旦出現乾咳、喘、累,就應盡快請醫師診斷。王鶴健也說,台灣目前未全面推廣全民肺功能檢測,他建議每人成年時要做一次,吸菸者更提高警覺,隔幾年要做一次 。Q:哪些檢測能確認是否罹患肺纖維化?王鶴健說,特發性肺纖維化的初期症狀也是咳,但有時病人不以為意,尤其吸菸者晨起會「菸嗽」(台語),更缺警覺性,讓肺部逐漸硬化有如「菜瓜布肺」。而間質性肺病近年引起醫界重視,因為該病初期症狀的喘和咳,常被病人以為 感冒而輕忽,以致延誤治療,風免科醫師也開始留心患者出現間質性肺病的可能,醫界近年更積極倡議要善用工具,為自體免疫疾病病人進行肺部聽診、肺功能檢測、以及肺部影像判讀(X光、HRCT高解析度電腦斷層)。蔡長祐表示,處於高風險族群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在疾病診斷初期,至少要做一次肺部檢測,接著長期追蹤,一般風濕免疫科每半年會為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進行肺功能檢測,最常見的肺功能檢查是FVC (用力肺活量)。另外,也會安排DLCO檢查來檢視患者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能力,以評估患者疾病嚴重度,即是透過一氧化碳,測量出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能力,進而看出病況嚴重性。如果發現肺功能有異常,會進一步進行HRCT(高解析度電腦斷層),透過影像判讀來確認肺部是否已發生纖維化的狀況。Q:一旦確定罹患肺纖維化,該怎麼辦?蔡長祐表示,間質性肺病很難治癒,但現在有新藥推出,可抑制纖維母細胞,防堵新纖維再生,因此有助於放慢病情惡化的速度,例如硬皮病的病人已納入健保給付,應充分與醫師討論並積極治療,已確診肺纖維化較輕微的病友,應定期檢視肺功能狀況,並依醫師建議每年接受HRCT(高解析度斷層掃描),透過影像判讀來確認肺部健康狀況。>>【知道更多】認識失控的肺纖維化聯合報與元氣網粉絲團合辦「沉默的重症─肺纖維化」線上直播講座,邀請九大專家分享精采解析,並分享十位病友及家屬與病共處的生活點滴。>>「沉默的重症─肺纖維化」線上講座精彩內容完整收錄【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粉絲團
-
2021-11-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四劑戰士陳時中不負責 孫大千:世界怎跟得上台灣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放接種國產高端疫苗兩劑民眾,若有需要可再打兩劑國際認證疫苗,提升副作用風險,衛福部長陳時中卻說無法負責。前立委孫大千今在臉書批評,陳所展現的傲慢態度無疑是直接告訴台灣人民:「我就是不負責任,不然要怎樣?」孫大千說,世界怎麼趕得上台灣?當全球先進國家都在施打第三劑加強針的時候,台灣的防疫指揮中心卻已經開放77萬國人打四劑疫苗。為什麼鬧出了這麼天大的笑話卻沒有人要負責?為什麼要降低國際EUA的審查標準,護航出一款不被國際組織承認的疫苗?高端疫苗的二期解盲結果為什麼至今遲不公布?衛福部為何無動於衷,連催都懶得催了?孫大千表示,指揮中心為何不安排已打兩劑高端的77萬民眾,在重打兩劑國際疫苗前,先免費抗體檢測,以避免副作用?是因為不敢面對高端疫苗無效真相?孫大千說,衛福部的500萬劑高端疫苗採購被證明根本就是一個傷民又傷財的錯誤決策,平白無故浪費近45億民脂民膏,當時負責決策的官員和參與審查的審查委員難道不需負連帶賠償責任?孫大千表示,在沒有臨床試驗情況下的四劑混打,和國際社會行之數月的兩劑混打所產生副作用的可能性和嚴重性,恐怕有天差地遠不同,陳時中怎麼可如此輕鬆的混為一談呢?
-
2021-11-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混打莫德納 台大最新研究:對Delta變異株保護力100%
AZ混打莫德納 保護力達10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放第一劑接種AZ疫苗國人,可以預約登記混打莫德納或BNT疫苗。台大醫院今正式公布新冠疫苗混打人體試驗結果顯示,AZ混打莫德納疫苗所產生的中和抗體效價,均高於兩劑AZ疫苗,且混打間隔8周的抗體濃度較4周來的更好。醫師表示,對於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AZ混打莫德納疫苗幾乎可達100%。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說,國家最早拿到的是AZ疫苗,但台大很早就想研究疫苗混打的效果,後來莫德納疫苗到貨,那時國外已有AZ混打BNT疫苗的結果,確實比兩劑AZ疫苗更理想,當時正好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在討論是否要AZ混打mRNA疫苗模式,而國外資料只看到AZ混打BNT疫苗,但沒有看到和莫德納疫苗的相關研究。台大醫院教學部主任盛望徽說,該院新冠疫苗混打研究,於今年6至8月共收案400人並分為4組,分別是兩劑AZ疫苗、兩劑莫德納疫苗,其第一劑與第二劑疫苗間隔8周施打,以及AZ混打莫德納為間隔4周與8周,其中一人因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排除,最後有399人接受分析。對象為台大醫院及衛福部桃園醫院的護理師、工作人員等,7成5為女性,平均年齡為41歲。AZ混打莫德納 隔8周佳 研究發現,AZ疫苗混打莫德納疫苗引起的抗體濃度與效價,以及對Alpha、Delta變異株的防護效果,均明顯高於打兩劑AZ疫苗,並可以維持28天,而混打疫苗間隔8周者,抗體濃度比間隔4周者高,接近兩劑莫德納疫苗。研究分析,對於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混打或兩劑mRNA疫苗幾乎可達100%,但兩劑AZ只有10至20%。不過,混打組出現接種注射部位局部疼痛、疲倦、肌肉痠痛、發燒等副作用,都比兩劑AZ疫苗高,但症狀均屬輕微。盛望徽表示,依研究結果顯示,AZ混打莫德納疫苗有良好的免疫反應及安全性,與國外AZ混打BNT疫苗的結果類似。但隨著病毒不斷變化,疫苗對病毒變異株的抗體效價可能會受到影響,研究也發現,AZ混打莫德納疫苗對Delta變異株的中和抗體效價較Alpha變異株為低。
-
2021-11-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混打莫德納、BNT疫苗哪種好 台大公布人體試驗結果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開放第一劑接種AZ疫苗國人,可以預約登記混打莫德納或BNT疫苗。台大醫院今正式公布新冠疫苗混打人體試驗結果顯示,AZ混打莫德納疫苗所產生的中和抗體效價,均高於兩劑AZ疫苗,且混打間隔8周的抗體濃度較4周來的更好。至於,AZ疫苗混打莫德納或BNT疫苗,哪一種混打效果較佳?專家表示,要混打哪一款mRNA疫苗都是可以的。台大醫院教學部主任、內科部感染科主治醫師盛望徽今表示,就國際研究顯示,莫德納疫苗製程時使用的抗原濃度高,BNT疫苗使用的抗原濃度較低,但兩款疫苗都能產好的抗體效果,但就中和抗體效價觀察,莫德納疫苗會稍微高一點,BNT疫苗會稍微低一點。不過,若考量接種者的體質及接種後產生的副作用,兩劑AZ疫苗的副作用最低,但若有血栓、血小板低下,或接種第一劑後有嚴重副作用時,建議應轉換其他疫苗,甚至是接種mRNA疫苗後,為心肌炎、心包膜炎的高危險族群也應轉換其他疫苗,而當接種前有發燒、發炎等症狀,應待症狀緩解後再接種疫苗。就國際研究發現,AZ混打BNT疫苗的副作用低於混打莫德納疫苗。但不論AZ疫苗混打哪一款mRNA疫苗都是安全、有效。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副主任張淑媛說,就國內外研究顯示,第一劑接種AZ疫苗後,第二劑混打mRNA疫苗,對於提升中和抗體效價有一定的幫助,因此如果在沒有其他安全性的考量下,建議第二劑應混打mRNA疫苗。台大副校長張上淳表示,要混打哪一款mRNA疫苗,要看每個人的狀況,因不論是兩劑AZ疫苗、兩劑莫德納疫苗或兩劑BNT疫苗,就整體防護效果來說,其實都不錯,且對Alpha、Delta變異株也都有不錯的防護效果,即使在預防重症及住院效果上,雖然兩劑AZ疫苗的中和抗體效價較其他疫苗偏低,但仍有防護效果。因此,接種AZ疫苗後,要混打哪一款mRNA疫苗,其實都是可以的。就台大醫院研究顯示,第二劑混打mRNA疫苗後,出現發燒副作用的比例較高,但仍在可忍受範圍,但若接種第一劑AZ疫苗後,出現厲害的不良反應時,應考量混打mRNA疫苗。
-
2021-11-19 醫聲.肝病清除
C肝消除工程(四)/避免回診頻繁 醫籲批次篩檢
過去的C肝篩檢程序,民眾需奔波四次,期間須填寫複雜的同意書,才能完成篩檢程序。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肝臟科主任許朝偉指出,為了提升C肝篩檢、治療率,簡化篩檢流程與表單作業,讓患者僅須回診兩次,患者僅需填寫基本資料,醫師簽章後即可逕行篩檢,大幅提升就診便利性,值得推廣。目前C肝篩檢,患者共須回診四次,依序進行HCV抗體篩檢、HCV RNA檢查、C肝基因型檢驗,集合所有報告資料,最後一次回診時才評估患者是否符合DAA治療標準,許多民眾因此失聯。許朝偉說,林口長庚醫院實施「HCV用藥前檢查檢驗流程簡化(HCV Reflexing Test)」,疑似C肝之患者首次到院,即可同步接受HCV抗體、HCV RNA、HCV基因型三項檢測;第二次回診,若檢驗結果皆呈陽性,即可安排患者接受治療,並納入C肝全口服藥計畫。許朝偉說,整個流程患者僅須回診兩次,將大幅提升就診便利性。許朝偉也直言,國健署成人健檢之B、C肝篩檢同意書過於繁複,對此林口長庚提出簡化版篩檢同意書,正爭取納為長庚醫院正式文件。另,許朝偉指出,健保署雲端資料庫設有B、C型肝炎專區,整合保險對象B、C型肝炎就醫紀錄,「國健署、健保署皆有資料,若予以整合,再加上院方資料,將可提高HCV篩檢、治療效率」。此外,因受個資法規範,醫院須先請患者簽同意書,再次回診才可使用自國健署資料庫取得之HCV篩檢整合批次檔,篩檢到院之疑似C肝患者,許朝偉說,此限制使篩檢流程窒礙難行,且批次檔使用同意書「內容及形式皆未知」,期望未來有所改善。延伸閱讀:C肝消除工程(一)/專家疾呼:C肝應納第五癌篩檢C肝消除工程(二)/打疫苗送快篩 有效提高受檢率C肝消除工程(三)/治療不限科別 診所加入戰線C肝消除工程(五)/洗腎室協防 衛教更容易
-
2021-11-19 醫聲.肝病清除
C肝消除工程(五)/洗腎室協防 衛教更容易
透析患者頻繁接觸透析機具,屬C肝高風險族群,研究顯示,患者透析愈久、輸血愈多,感染機率也會提升。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指出,血液透析患者每周三次進出透析室,腹膜透析患者則為每月一次,助攻C肝篩檢、衛教宣導較一般大眾容易,要召回患者進行治療「不是困難」。黃尚志說,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統計,全台十一萬八千位透析患者,HCV抗體篩檢率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三,其中HCV RNA檢測陽性,並接受DAA治療之患者,超過九十二%,共超過五千人。而透析患者接受健保口服C肝新藥的治療成功比例,二○二○年高達九十九點一%;二○一七年至二○二○年之平均治療成功比例,亦高達九成九。黃尚志呼籲,應積極降低透析室之C肝發生率,除讓透析患者不必因合併C肝而加重病情,亦可減少透析空間使用限制,並提升透析患者對於透析單位之信任。延伸閱讀:C肝消除工程(一)/專家疾呼:C肝應納第五癌篩檢C肝消除工程(二)/打疫苗送快篩 有效提高受檢率C肝消除工程(三)/治療不限科別 診所加入戰線C肝消除工程(四)/避免回診頻繁 醫籲批次篩檢
-
2021-11-19 醫聲.肝病清除
C肝消除工程(一)/專家疾呼:C肝應納第五癌篩檢
「C肝工程正在改變醫療體質,由大型醫院走向基層診所,由民間提出要求讓政府跟進」。新冠疫情衝擊台灣達成二○二五年C肝消除的目標,每個月治療人數下降至一千人左右。專家們積極建言,將C肝篩檢納入國家的第五癌篩檢,並優化就醫流程,醫院內批次篩檢、使用快篩試劑、減輕特殊族群負擔、廣納基層診所投入,使民眾就醫通暢無阻,以掌握疫情後回流的C肝族群。台灣肝臟研究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日前舉辦的「當我們同在疫C|疫情之下的C肝篩檢策略」,由中研院士陳培哲、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主任蒲若芳、國健署長吳昭軍、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戴雪詠、法務部矯正署專門委員劉昕蓉、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林漢傑、台灣腎臟學會理事長黃尚志、高醫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高雄長庚副院長盧勝男、林口長庚肝臟科主任許朝偉、衛福部桃園醫院感染科主任鄭健禹、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常務理事陳宏麟,以及林口長庚副院長簡榮南、聯合報副總編輯洪淑惠參與。拚4年後除C肝 疫情打亂節奏簡榮南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宣示於二○三○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但台灣超前部署,目標在二○二五年消除C型肝炎,但是今年原本預計治療五萬人,卻因去年新冠疫情緊繃打亂節奏。蒲若芳分析,一年來,總計約有一百三十多萬名民眾接受篩檢。不過,在確診與治療方面,則明顯下滑,二○一九到二○二一年的健保口服C肝新藥治療人數,從四萬五千多人一路下滑至一萬五千多人。蒲若芳說,目前接受C肝新藥治療人數,每個月僅約一、二千人,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超過一年。為了掌握疫情後回流的就醫人潮,臨床醫師許朝偉指出,過去的C肝篩檢程序,患者共須回診四次,依序進行HCV抗體篩檢、HCV RNA檢查、C肝基因型檢驗,集合所有報告資料後,最後一次回診時才評估患者是否符合治療標準。他直言,不但篩檢過程冗長,且患者來回的掛號費、交通費,都是阻力。簡榮南與盧勝男建議,C型肝炎是導致肝癌的主要原因,應將B、C肝納入癌篩,也就是在現行的四癌篩檢中,加入C肝篩檢,成為第五癌篩檢,簡化篩檢程序,用國家的力量推動C肝篩檢。高風險族群 C肝納常規檢查此外,針對特殊機構,簡榮南說,C肝高危險族群如慢性腎病變、洗腎者、靜脈注射毒品藥癮者、愛滋感染者和矯正機關中收容人,C肝盛行率分別為七點六%、十七點三%、九十點八%、四十二點一%以及廿九到九十一點三%,這當中以靜脈注射毒品藥癮者的C肝盛行率最高,因此將C肝防治納入特殊族群的現有常規檢查,並建立轉介及治療模式,才能防治一條龍並且在地化。國健署與健保署也積極動起來,吳昭軍強調,擴大篩檢實施後,B、C肝可免搭配成人健檢,同時放寬篩檢年齡為四十五到七十九歲,在提升醫療院所篩檢效能方面,也新增醫療院所批次查詢功能,院方可以在民眾就醫前一天,批次下載民眾篩檢資格,提前整合到院內門診系統,民眾就醫將更為便利快速。在治療部分,健保署已於今年十月,公告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健保給付執行計畫,取消藥品開立醫師資格限制,只要是執業登記的醫師,無論專兼任皆可執行。戴雪詠表示,台灣有一百二十一個C肝中、高風險地區,大多分布在雲嘉南和偏鄉,其中有八十七個地區沒有專科醫師,為了讓病患就近醫療,降低因轉診而失聯的情況,C肝治療將不再限制專科別。延伸閱讀:C肝消除工程(二)/打疫苗送快篩 有效提高受檢率C肝消除工程(三)/治療不限科別 診所加入戰線C肝消除工程(四)/避免回診頻繁 醫籲批次篩檢C肝消除工程(五)/洗腎室協防 衛教更容易
-
2021-11-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二劑AZ四個月後抗體變負的? 羅一鈞:須打加強劑
國內明天開放民眾上網預約「AZ混打mRNA疫苗」,截至今日下午一時,已有22.8萬人登記混打,然而有醫師指出,瑞典數據發現施打二劑AZ疫苗者,抗體效價在四個月後變成負值,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抗體數據無顯著差異,但整體趨勢須打加強劑。羅一鈞指出,瑞典疫苗保護力的研究,透過回溯追蹤方式統計,找了84.3萬人完整接種者,與配對84.3萬沒接種者相比。其中超過120天後,發生確診的比例,是有接種組十萬人分之1.6,沒有接種者則是1.4,認為有打疫苗確診還稍高一些,但經過統計鑑定沒有顯著差異。他表示,有人認為五月後瑞典疫情下降,可能造成保護力低估看不出打疫苗與否的差異,也需要排除干擾因子,但整體趨勢是呈現疫苗保護力隨時間遞延遞減,適當時機針對需要的民眾要打加強劑,但該數值沒有統計上特別的意義。至於診所醫師說,莫德納打氣差,是否會加強催打。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都是我們在考慮的,包括個人保護、疫苗保護及整體大環境,都要有適當行為才能讓染疫可能降到最低。」
-
2021-11-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人體清除新冠病毒快慢 中研院發現與NK細胞有關
病患感染COVID-19後的康復時程有別,中研院團隊分析患者血液檢體,發現人體免疫系統中的特定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與清除新冠病毒速度有關,可供後續探究相關的免疫療法。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助研究員陳世淯領導的跨領域團隊發現,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s,簡稱NK細胞)與病患體內清除新冠病毒的速度有關,並找出能快速清除病毒的NK細胞特徵,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臨床研究雜誌」。陳世淯告訴中央社記者,免疫系統內除了有為人熟知的抗體及T細胞,其他細胞對抗新冠病毒各有角色,由於自己長期鑽研NK細胞,加上NK細胞與病毒感染及癌症有關,因此便啟動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病患的NK細胞研究。陳世淯說,研究團隊利用新型質譜流式細胞儀技術,發現病人體內的某些特定自然殺手細胞越多,就能愈快清除遭新冠病毒感染的細胞。他舉例,當自然殺手細胞中的DNAM1含量較高,愈快清除新冠病毒、如果是TIGIT含量較高,則不易清除新冠病毒。陳世淯表示,免疫系統對抗新冠病毒的入侵是一場團體戰,NK細胞相當於第一線的快打部隊,能快速偵測被病毒感染細胞所發出的求救信號並做出即時反應,此研究發現NK細胞在患者之間有著不同的特性,並對病毒清除快慢、後續的疾病嚴重程度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陳世淯研究團隊證明可以針對特定的NK細胞,透過免疫治療的方式加速清除被新冠病毒感染,團隊也正著手後續相關的研究,像是NK細胞在打不同疫苗的人體內會有什麼樣不同反應,盼能釐清NK細胞於疫苗、其他病毒感染及腫瘤中所扮演的角色。中研院表示,此論文第一作者為中研院生醫所博士生謝婉貞,研究團隊包含中研院統計所副研究員黃彥棕、資訊所研究員蔡懷寬、生醫所研究員林宜玲、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林國儀、生醫所助研究員李家偉、生醫所研究助技師張耀明、台大醫學院助理教授蔡幸真、台大醫學院教授張淑媛等,此研究由中研院及科技部研究經費支持。
-
2021-11-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2劑高端無抗體?醫護混打成4劑戰士 陳時中:無特別副作用
國內有醫師分享,一名醫護人員參加高端疫苗臨床試驗,並且接種過二劑高端疫苗,之後第三劑與第四劑選擇混打AZ疫苗及莫德納疫苗。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對於該案施打四劑與混打疫苗,尚無特別副作用。BillyPan 潘建志醫師在臉書分享,台灣第一例施打過兩劑高端,且混打AZ加莫德納,共完整4劑的真實個案。曾經在2月底參加高端臨床實驗打第一劑,3月底打完第二劑高端,抗體快篩顯示陰性,以為打的是安慰劑組,並以醫護人員等高風險身分,在6月及9月混打AZ及莫德納疫苗。沒想到事後經醫院通知,發現自己是參加的是疫苗組,於是他從今年3月至9月,半年內施打了四劑疫苗,目前身體狀況正常,也無出現血栓和心肌炎等相關症狀,且現階段因工作需要進行多次鼻咽拭子PCR篩檢,皆為陰性。但醫師懷疑,施打前兩劑高端後,為何測不到抗體,直到混打AZ和莫德納後才有抗體生成。陳時中表示,當時這位個案參與實驗但還沒解盲的醫護人員,因在醫院工作,緊急加打了AZ和莫德納疫苗,但目前針對該案的副作用仍尚最新統計。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據高端發表在《刺胳針醫學期刊》的報告,針對實驗組903人有測驗抗體,針對這些二劑施打者追蹤57天後,有903人出現中和抗體,只有2位沒有測出來,當然陽性率是99.8%。這位個案應是使用一般商業化的抗體快篩,操作是否正確或檢驗項目不同,都有可能發生。
-
2021-11-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族可再混打國際疫苗 學者批:根本把高端當水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放接種國產高端疫苗民眾,若有緊急出國需求,可再混打國際認證疫苗,引發爭議。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今表示,台灣做法是根本否定高端疫苗有效性,把高端當水,所以是重打不是混打。 王任賢表示,學理上疫苗混打沒問題,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打高端民眾,若要出國要再接種國際疫苗,已經是否定高端疫苗。此外,王任賢說,任何疫苗要等前一個疫苗效價降低才可以混打其他疫苗,多要隔6個月,因為疫苗怕既有抗體,但高端28天就可再打其他國劑疫苗,就是把它當水,否定高端,既然否定前者,後面當然就是重打。王任賢表示,全世界混打新冠肺炎疫苗最多只有打三劑,台灣世界首例打四劑,已無法可循。國民黨智庫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宜民也批評,指揮中心在完全沒有實證資料下,就開放高端族重打國際疫苗,風險國人自付,臨床醫師提供諮商,無能、不負責任。疫情趨緩,國民黨智庫今天新冠疫情系列座談會上,漳州市台商協會會長林伯彥建議,希望把集中隔離有條件改為居家隔離,因為台商春節假期有限;台商每次回台要10萬元台幣,相當於台幹兩個月工資,希望在科學與有效防疫下縮短隔離期。林伯彥也希望國民黨啟動國共平台,增加廣州與深圳航點,並推動兩岸疫苗認證,因為目前大陸隔離28天,台灣14天,共42天沒辦法做任何事情;並在立法院調整戶籍法兩年沒入境台灣就除籍的規定。
-
2021-11-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保護力好但副作用強?決定混打前「必考慮五件事」
「第一劑打AZ疫苗像被卡車撞,第二劑混打mRNA疫苗,是不是又要再被飛機撞一次?」國內今日開放民眾進行疫苗意願登記,許多已接種過第一劑AZ疫苗者,內心最大的疑問,該如何知道自己該不該混打疫苗。台大家醫科醫師提醒,在登記混打前須注意五點。國內今日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開放民眾上網進行混打意願登記,對象為已接種過第一劑AZ疫苗滿8周者,可依照意願選擇「莫德納」或「BNT」疫苗。專家提醒,AZ混打mRNA在國內外數據中,確實比二劑AZ擁有較高的保護力,且混打後發生血栓極低,但仍需注意二劑副作用反應稍高。台大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何忠祐https://www.facebook.com/ericfoodblog/posts/377485484115096提出三點考量,第一,民眾是否以獲得較高保護力及抗體濃度為優先考量;第二,曾經接種第一劑AZ時,是否發生過嚴重不良反應;第三,是否願意接受副作用比例較高的風險,若以上答案皆為「是」,則可考慮混打。但他也提醒,若對莫德納和BNT疫苗成分過敏,則不適合混打疫苗。另外還有兩種狀況也不適合,第一,若正在發燒或是嚴重感染,或者對含PEG聚乙二醇的藥品(耐福力散、腸見淨、美血樂、倍血添、欣膝亞) 或是化妝品,則不建議混打BNT疫苗。除以上狀況,若對核磁共振 (MRI) 顯影劑或是電腦斷層含碘顯影劑過敏,則不建議施打莫德納疫苗。何忠祐表示,混打組別可能有較高的副作用發生比例,例如接種注射部位疼痛、倦怠、肌肉痠痛、發燒等,混打前可諮詢信賴的醫師。
-
2021-11-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逾40歲建議可混打 AZ族混打怎麼選就看這張表
指揮中心首度開放一般民眾AZ混打mRNA疫苗,預計九十七萬人符合施打資格,限時六小時。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希望接種一劑且滿十八歲者,盡快施打第二劑疫苗,如果國內第二劑接種人口涵蓋率超過六成,可作為國內防疫措施調整放寬之評估標準,有助於逐步恢復正常生活。現行規定,無論接種第二劑AZ、莫德納及BNT疫苗須滿十八歲以上,其中AZ疫苗須間隔滿八周後接種,莫德納及BNT疫苗則須滿四周;接種高端疫苗須滿廿歲,且必須滿廿八天接種二劑,混打者則務必間隔滿八周接種。ACIP委員、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教授張鑾英指出,無論AZ混打選擇莫德納或BNT疫苗,從數據來看,兩者抗體效價類似,但副作用反應稍高,建議四十歲以上成人、年長者或第九類高風險患者可考慮混打,保護力會比二劑AZ高出許多,但年輕族群發燒、全身性倦怠等副作用較強,建議第二劑還是打AZ。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表示,若之前施打一劑AZ疫苗後副作用不大,建議第二劑還是打AZ,如要混打,BNT跟莫德納皆屬mRNA疫苗,第二劑反應較強烈,混打者務必要有心理準備。指揮中心統計,國內人口涵蓋率第一劑已達七成六,第二劑達四成三,但各年齡層接種比率仍不均,六十五歲至七十四歲第二劑覆蓋率最高,達七成五,七十五歲以上者為六成四,五十歲至六十四歲為五成二,卅歲至四十九歲達四成二,十八歲至廿九歲僅三成,莊人祥解釋,按照接種序位施打,年輕人較晚接種,因此二劑涵蓋率偏低。
-
2021-11-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僅開放6小時登記混打「試水溫」!台大研究隔8周較佳
國內明日起開放上午10時至下午4時,讓民眾上網進行混打意願登記。然而時間僅開放六小時登記混打,時間太短。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莊人祥表示,會先收集民眾對於混打的意願,作為後去續接種規畫,若人數少也會開放混打,第15輪也待後續記者會公布。莊人祥指出,符合一劑AZ疫苗混打對象,約有225萬人,若8週以上約97萬人,明日可以上網選填第二劑可施打BNT疫苗或莫德納疫苗,再依人數進行疫苗配發。另外高端疫苗改打國際認證疫苗者,已收到18例個案,皆屬於打過二劑高端疫苗民眾。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台大醫院昨日也已提供「AZ+莫德納」混打研究的期中報告,內容收案400人,有300人第一劑疫苗施打AZ疫苗、100人施打莫德納,每一組各分100人,預計追蹤到明年二月,其結論短期看來,混打組的抗體反應比AZ+AZ者明顯來高,而與二劑都打莫德納者相當。而在副作用反應上,混打「AZ+莫德納」者,比起二劑都打AZ疫苗者,在注射疼痛、疲倦感、肌肉痠痛及發燒比例都比較高。「混打是否優於施打AZ疫苗,則見仁見智。」羅一鈞說,考量副作用可考慮維持二劑AZ疫苗接種,若要高抗體濃度則考慮混打。但他也提醒,在兩劑選擇混打的間隔天入來看,隔八周會比隔四周施打來的好,且八周副作用比隔四周副作用來得少,目前國內意願登記開放後,也希望在間隔八周以上施打。
-
2021-11-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今天五境外移入 三突破感染「分別接種BNT、國藥、AZ」
國內今天新增五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個案,分別自陶宛、印尼及印度入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其中有三案為突破性感染,分別接種BNT、國藥以及AZ疫苗。三名突破性感染個案中,其中一名個案為自印度入境40多歲本國籍女性(案16614),於11月要出國自費採檢確診。羅一鈞進一步說明,個案2至8月皆在印度,8月入境時依據當時高風險國家管理方式,於集中檢疫所檢疫,期滿後採檢兩次陰性,後續沒有其他出國史。羅一鈞表示,經比對個案家人其中一位也是印度境外移入個案(案16147)兩人於8月不同時段返台,當時在集中檢疫所中也檢驗陰性,出關後也因出國需求自費採檢並於9月6日確診,Ct值33。當時案16614匡列個離後採檢也都是陰性,直到這次要出國自費採檢才呈現陽性,但Ct值36,且IgG陽性、NS抗體陰性,研判應為舊案,且處於病毒陰陰陽陽階段。
-
2021-11-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癌友應打第三劑!尤其此癌 抗病毒藥療程價上看700美元
許多國家新冠疫苗兩劑接種率都很高,還是持續發生突破性感染,各國紛紛開始第三劑/追加劑接種計畫。台大公衛學者今根據研究指出,固態腫瘤癌症患者接種兩劑之後有78%保護力,但血癌患者保護力僅59%,學者建議應優先給癌症病人接種次世代疫苗,特別是血癌病人。台大公衛學者張維容表示,有研究探討癌症病患接種疫苗後的保護力,分析去年五月到今年六月,共585位打過BNT疫苗或AZ疫苗的癌症病人保護力,這些病人有有76%是固態腫瘤,24%是血液腫瘤。研究者在癌症病人接種兩劑的過程中,共做三次檢測。結果發現,癌症病人完整接種這兩種疫苗之後,高達八成都可以在二到四周產生八成產生保護抗體。但若細分癌症類型,可看到固態腫瘤患者打完兩劑後有78%,血癌患者卻只有59%。研究者比較接種兩劑疫苗後,面對不同變異株的保護力。結果發現,第一劑接種後,除了面對原始病毒株有發生預期中的中和抗體反應,但若面對Alpha變異株、Beta變異株、Delta變異株,癌症患者中和抗體濃度都起不來。以Delta病毒,固態腫瘤的中和抗體濃度只剩六成,血癌更只剩三成。此外,上述癌症病人有1%發生突破感染,接種AZ或BNT各佔一半,大多是無法有效產生T細胞反應,學者建議應優先給予癌症患者補打第三劑。另有關輝瑞與默克都各研發出一款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台大公衛校友、急診科醫師許辰陽指出,這兩款新藥都可抑制病毒複製,每個療程是五天,每天要服藥兩次,臨床試驗報告顯示可降低大約九成的住院或死亡風險,且無嚴重副作用,可望達到控制疫情的效果。輝瑞的Paxlovid,今年預計生產十八萬份製劑,2022年預計生產2100萬份製劑。默克的Lagevrio則會有三百萬份製劑保留給低收入國家,今年預計生產一千萬份製劑,2022年預計生產兩千萬份製劑。兩藥廠之定價策略有共識,將依照販售地點的所得水準去調整,高所得國家每個療程700美元,中低所得國家每療程20美元。
-
2021-11-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混打「程序上是重打」 陳時中認了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因應民眾出國需求,曾接種高端疫苗者可混打其他國際疫苗。但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嗆「這不是混打,是重打」,昨再開砲不懂醫學就算了,懂的話愈想愈生氣,批蔡政府把人民當「實驗白老鼠」。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則說,「(柯)講的也有他的道理在」,坦言「程序上而言可以稱做重打」。「有道理」是否代表認同柯文哲說法?陳時中又解釋,大家都有意見,各有其道理,但「重打」表示原來疫苗效力不足、沒效果,所以才會重打,「現在情形不是這樣,雖然抗體還是夠,但是因國外相關規定,所以開這條路解決問題」。民眾黨立委賴香伶昨質詢問陳時中,打高端者出國須重打疫苗,是混打還重打?陳時中先回應,「基本上是一種混打再加打」。賴香伶接著說,混打是第一劑打AZ、第二劑打不同疫苗,打完高端的人若要到美國,一定要重新打不同疫苗,應可視為重打;陳時中接著則說,「委員這樣解釋是對的」,在整個打上面是混打,程序上而言可以稱做重打。但陳也解釋,若說是重打,可能被誤會是之前打的無效。不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隨後受訪強調「這是加打」,如果打完兩劑高端,沒有要出國,不建議再做加打。柯文哲昨則說,包括AZ混打BNT、莫德納,全世界有臨床實驗,台灣到現在為止中央卻還不肯給混打,而高端沒做臨床試驗,反而要上線,這個混打更好笑,「簡直是實驗的白老鼠」。他在市議會答詢時說,打高端的人有「滿滿的台灣價值」,還笑說「我知道你有為難,你是為黨犧牲」。至於也施打高端疫苗的蔡英文總統未來若要出國,是否須重打疫苗?陳時中說,「以總統層級出外訪問,各國會有類似外交泡泡的禮遇措施」。總統府則未回應此事。目前僅紐西蘭、帛琉、印尼與貝里斯四國承認高端疫苗,接種高端疫苗的前副總統陳建仁將出訪波蘭及立陶宛,是否能夠順利成行?莊人祥對此僅說,有些國家認可高端,如紐西蘭,但入境後也須隔離十四天,有些國家雖不認可高端,但針對特定國家,則可不用檢疫,也能直接入境,不清楚立陶宛做法。
-
2021-11-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完高端再打2劑國際疫苗 陳時中:程序上可稱做「重打」
高端疫苗認證國家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祭出配套,曾接種一劑或兩劑高端疫苗的民眾,若有緊急出國需求,可依外國要求混打兩劑國際認證疫苗。民眾黨立委賴香伶今質詢指揮官陳時中,這樣是否叫做「重打」?陳時中表示,「程序上而言可以稱做重打」。賴香伶今先詢問陳時中,如果高端因為沒有獲得WHO認證,入境美國必須再重新打疫苗,這是混打還重打?陳時中回應,「基本上是一種混打再加打」。賴香伶追問,如果照之前研究方向,混打是第一劑打AZ、第二劑打不同的疫苗,但現在打完高端的民眾,到美國一定要重新打不同疫苗,如果視為重打是否也不反對?陳時中回應,「委員這樣的解釋是對的」,在整個打上面是混打,程序上而言可以稱做重打;但陳時中也解釋,若說是重打,可能被誤會之前打的無效。此外,對於是否認同台北市長柯文哲所說,接種1劑或2劑高端後,若要出國可混打AZ、BNT、莫德納,「這不是混打,而是重打」,陳時中今下午受訪時回應,「大家都有意見,各有其道理,如果問我的話,重打表示原來疫苗效力不足、沒效果,所以重打,但現在情形不是這樣,雖然抗體還是夠,但因為國外相關規定,所以開這條路解決問題」。對於柯文哲批評,政策誰搞出來誰要負責,陳時中則說,「政策當然我們負責,這沒問題」。
-
2021-11-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混打還是重打?陳時中與立委激辯
衛福部長陳時中上午在立法院議場備詢,與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在就已接種高端疫苗民眾,若有緊急出國需求,需再混打其它經國際認證的疫苗進行激辯;陳時中強調,「重打」是指之前的疫苗沒效,才叫「重打」。賴士葆質詢問到高端疫苗現在的情況到底是「混打」還是「重打」,陳時中答詢時主張,基本上它是一種混打。強調「重打」的意思是說,高端的抗體是無效的,但抗體還在。
-
2021-11-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追加混打出事誰負責?陳時中:有藥害救濟制度
指揮中心宣布,打高端民眾若有緊急出國需求,可加打2劑AZ、BNT或莫德納等國際認證疫苗,朝野立委今天在立法院質詢時皆皆關注此事。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質詢時詢問陳時中要不要簽切結書,一年打4劑疫苗,若出事他負責。陳時中答詢表示「我沒有辦法負責,」但國家有法律、有藥害救濟制度,不是用個人在講任何事。對於接種高端民眾是「混打」還是「重打」,賴士葆和陳時中今上午在立法院會激辯。陳時中強調,高端抗體是無效才叫重打,但高端抗體還在,所以是混打。賴士葆質疑,政府沒做實驗就開放重打,這是粗糙的決策,許多國家甚至要打第3劑都需隔半年。陳時中說,也有些國家是3個月,指揮中心也希望隔半年,這是在講效力,如果是說效力半年,是因為保護力往下降所以補追加,高端混打則是看其安全性,因為其效力還在,兩者不能混為一談。目前的相關規定是根據民眾要去的國家的要求,而美國到目前的要求是這樣。至於賴士葆質疑高端的保護力還沒有數字出爐,陳時中說,指揮中心都有相關推估,這個推估以前是國內專家在講,現在也得到國際相關期刊的認證。賴士葆表示,國人可能面臨一年打4劑,打愈多不良效果可能增加,陳時中是否要簽切結書,有事必須負責。陳時中說,沒有所謂切結問題,並要賴士葆去了解國家公衛政策,「這是一個整體的(政策),個案有個案的方式。」賴士葆追問,如果重打2劑出問題,「要找高端還是找你?」陳時中答,「找藥害救濟,」國家法律有其制度,這不是個人問題,他下命令是根據整個法治之下,他負責的是政治負責,不是什麼切結書。
-
2021-11-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效期拉長? 陳時中:安定性試驗後展延 符國際規範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因應民眾緊急出國需求,曾接種1劑或2劑高端疫苗者可混打AZ、BNT、莫德納疫苗,引發立委質疑「白打」。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高端在目前所做實驗,綜合抗體的效價都非常好,甚至和國外相關mRNA疫苗也可以有點匹配,是好的疫苗。民進黨立委莊競程今天質詢時表示,混打兩劑國際疫苗是針對接種高端疫苗又有出國需求才加打2劑,因為高端仍有效性存在,指揮中心應該說明清楚相關措施,告訴國人疫苗不是白打。陳時中說,WHO在全世界這麼多疫苗,只選擇2款疫苗贊助做多國多中心臨床實驗,不管是理論或在EUA數據下,是被相當認可的。指揮中心是針對有緊急出國需要的民眾,因該國有相關規定,有這樣變通和解決問題的方案,「有些國家甚至可以同時間一起打,我們是隔7天。」莊競程也問及高端效期的改變,世界各國都在滾動檢討,安全性測試結果是作為未來效期是否展延的依據。陳時中說,所有藥品、疫苗都有效期,這是國際的規範,剛出來的新藥或疫苗,因為出來時間還短,安定性試驗所得到的時間也短,隨著出場時間愈久,可檢驗時間也會愈長,新藥和新疫苗EUA都會滾動式的做安定性試驗後,來展延效期,這是國際規範。
-
2021-11-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效期爭議 指揮中心、食藥署說不清
高端疫苗爭議不斷,目前僅四國認可,接種後出國還需再補打,被指是「白挨針」,國民黨立委費鴻泰、李德維昨批評高端疫苗每批號效期時間不一,「衛福部說的算,要延幾個月就延幾個月」,甚至再爆認可高端疫苗國家只剩帛琉、印尼兩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無論藥品或疫苗效期,食藥署均擬定效期展延標準,高端如果依標準送交安定性資料,而專家審查通過,就可展延效期。但對於高端總共申請多少批疫苗展延?多少批獲准?莊人祥說,不知情,須請教食藥署,食藥署則不願回應審查及通過批數。外交部則說,接種高端可入境或入境免隔離國家仍維持紐西蘭、帛琉、印尼、貝里斯四國,但貝里斯實施日期待定。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在議會總質詢時說,高端疫苗拿不到WHO國際認證,「早在一年前,就預測就是這樣,沒辦法。」高端不被國際社會承認,這已是重打,而不是混打。高端昨傍晚發布新聞稿說,暫無急迫出國需求者,可持續追蹤高端疫苗國際認證進度。高端說,目前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團結疫苗第三期試驗;於巴拉圭進行的免疫橋接三期試驗也已完成全數收案。高端將持續更新國外的三期臨床試驗及國際認證進度。至於打兩劑高端,再打兩劑國際疫苗,有醫師擔心抗體過高,副作用風險也增高。莊人祥說,打四劑疫苗,目前不知抗體濃度是否過高,增加副作用,但應注意混打後頭痛、發燒機率較高。
-
2021-11-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15輪開放混打? 莊人祥:最快明天說明
第14輪上周六開打,縮短各類疫苗的接種間隔,但仍未開放混打。外界關心第15輪疫苗接種計畫何時公布,以及是否開放混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仍是規畫11月開放混打,「不會跳票」,最快明天說明。第14輪疫苗提供AZ、莫德納疫苗第一劑,以及AZ疫苗已接種第一劑間隔滿8周以上、莫德納疫苗第一劑間隔滿4周以上者可接種,另提供已接種BNT疫苗間隔滿4周以上對象第二劑接種。其中,AZ疫苗和莫德納疫苗的間隔皆縮短。而針對第15輪疫苗的接種規畫,莊人祥表示,仍規畫在平台意願登記後預約接種,準備好就會開放;預計明後天可對外說明。針對需出國者指揮中心開放接種高端疫苗者,可再接種其他國際認證疫苗。至於有多少人申請混打,莊人祥表示,高端疫苗接種者要增加接種其他疫苗,不需要中央同意,到各地衛生局指定醫療院所說明何時要出國,有機票和旅行文件,經醫師審視無誤即可接種,因此沒有特別統計。至於已接種兩劑高端疫苗再接種其他疫苗,打四劑疫苗是否有安全疑慮,也備受外界關注。莊人祥則再重申,打過高端如果沒有要出國或是像美國要求一定要兩劑的國家,不需要再接種。但打四劑疫苗是否抗體濃度過高增加副作用,目前不得而知,但要特別注意混打疫苗後,副作用機率較高,如頭痛、發燒等。另針對專家建議往後追加劑至少要有一劑mRNA疫苗,莊人祥則表示,將由ACIP委員會討論,而明後年已訂購3500萬劑莫德納疫苗,數量充分。針對第三劑接種時間,莊人祥說,由於其他國家也是隔六至八個月才接種,目前國內符合第二劑滿六個月者相當少,因此年底前會優先打完第二劑,待適當時間會請ACIP討論後定案。
-
2021-11-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可混打 陳時中:不得已的變通
國內昨新增新冠肺炎八例境外移入個案,無本土、死亡個案。至於已接種高端疫苗有出國需求者可混打其他疫苗,遭質疑「雙標」,衛福部長陳時中昨重申,這是經專家討論後,不得已情況下提出的變通辦法。另,接受高端疫苗國家只剩紐西蘭、帛琉、印尼、貝里斯四國,陳說,以色列、阿根廷一開始許可,會努力請世界衛生組織協助,得到更多國際認證。國民黨立委李德維昨說,這不叫開放「混打」,叫「重打」,之前挨的那一針或兩針是「白打」,「高端騙局,差不多該下片了!」指揮中心自己也坦言不曾做過相關研究,高端加上他牌疫苗,打到四劑會對人體造成什麼風險,這是不可原諒的謀財害命。民眾黨立委張其祿則說,疫苗接種是國際現實問題,民進黨政府不能只靠愛國心,如果高端疫苗走不出國際、國際也不承認,政府就不該一直宣傳。時力立委陳椒華也呼籲盡速修正疫苗政策,要採用符合國際標準疫苗。陳時中昨天出席義大醫院在屏東健康產業園區動土典禮後受訪時說,高端混打其他疫苗,「沒有什麼雙標」,衛福部是替有出國需要的人,經專家討論後找出不得已情況下的變通辦法。陳時中表示,以色列與阿根廷一開始准許可進去,現在公布沒有高端,會持續努力,得到更多國際認證,相信在WHO協助下,結果可盡快出來。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說,學理上看,先打次蛋白疫苗,再接種mRNA或腺病毒疫苗,副作用並不高,但打高端疫苗者務必算好時間再施打國際疫苗,屆時抗體下降,再打追加劑,較有意義。至於長庚醫院日前執行第三劑臨床試驗,初步觀察,完整接種兩劑AZ、第三劑混打者,「AZ+高端」抗體優於「AZ+AZ」,但低於「AZ+BNT」和「AZ+莫德納」。
-
2021-11-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再接其他疫苗 專家:快出國再打較好
我國產高端疫苗遲遲無法獲得國際認證,目前承認接種高端疫苗可入境或入境免隔離國家僅有四國,包括紐西蘭、帛琉、印尼、貝里斯。因此指揮中心宣布解套方式,接種高端疫苗且有出國需求者,可再打三款國際認證疫苗。但打過高端疫苗再多打其他疫苗副作用是否過於強烈?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次蛋白疫苗接其他疫苗不會有太大的副作用,但等快要出國再打較好。但莫德納、BNT等mRNA疫苗第二劑甚至第三劑的副作用甚大,若已打過高端疫苗再接種其他國際疫苗,是否會有強烈副作用?施信如表示,疫苗打過一陣子後抗體下降,未來勢必要打第三劑。以學理上來看,次蛋白疫苗後接mRNA或腺病毒疫苗副作用不高,就像接種流感疫苗間隔七天後就能打新冠肺炎疫苗一樣。施信如說,現在接種高端疫苗已有基本防護力,主要只是為了國際認證問題,而必須補打,且只要打一劑,抗體就會顯著上升。因此她認為,若是高端要接其他國際疫苗最好等到確定要出國、抗體下降後再打追加劑,較有意義。而長庚醫院針對完整接種AZ疫苗者,進行第三劑混打高端和其他mRNA疫苗的臨床試驗。施信如也透露,目前已完成收案,初步觀察「AZ+高端」的抗體優於「AZ+AZ」,但低於「AZ+BNT」和「AZ+莫德納」。
-
2021-11-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放行高端「指揮中心說了算」 專家批:混打搞雙標
接種高端疫苗且有出國需求者,可再打三款國際認證疫苗,然而目前高端第三劑及混打實驗尚無臨床數據,恐成為「四劑超人」、「四劑實驗白老鼠」。反觀國外實施已久的AZ混打mRNA疫苗,我國迄今卻未讓一般民眾混打,有上百萬人等待中,防疫協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批,「在處理混打或第三劑時,都說要等臨床數據出爐,但根本沒有這回事,打或不打,都是指揮中心說了算!」長庚醫院針對已經完整接種AZ疫苗者,進行第三劑臨床實驗收案,最快十一月中旬施打mRNA疫苗或高端疫苗,結果預定年底出爐,而國內目前仍無高端混打其他三大國際疫苗的臨床實驗報告數據,但指揮中心卻宣布讓欲出國的高端接種者可以改打他牌疫苗,專家認為是政策鬧雙標。王任賢指出,參考國際研究以及學理,許多國家混打疫苗已經行之多時,但指揮中心認為效益不大,缺乏臨床數據,再三推阻,能拖就拖,能擋就擋,即使現在疫苗存貨已經足夠,仍是如此。對於打了兩劑高端,再打AZ、莫德納、BNT等疫苗,就相對寬鬆,此時就說不需要臨床數據。陳時中:不得已變通措施對於外界質疑,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這是針對特殊出國需求者「不得已的變通措施」,若當地國沒有嚴格入境需求,不需要改打,也已請專家就時間點進行配套及建議。被問及高端是否難以取得國際認證,「此路不通」,陳時中則說,「不會不通,而是要有方法可以解決問題。」陳時中強調當初考量年輕學子在疫苗缺貨之際,接種序位較後面,而提供高端疫苗,但日後返美復學上課時,入境困難,才有此權宜之計。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員周彥宏提醒,高端疫苗僅國內開打,在國際期刊中混打等相關資料少,「我國欠缺的拼圖,是高端與不同廠牌疫苗混打數據,例如抗體效價、副作用生成等。」現階段因出國者需求較緊迫,開放補打其他疫苗,但若本身沒有出國需求,仍不建議多打。指揮中心:四國承認高端原本指揮中心公布,共有六國承認高端疫苗,不過,昨晚發布新聞資料,指稱資料有誤,拿掉以色列及阿根廷,僅剩紐西蘭、帛琉、印尼、貝里斯等四國,認可接種高端疫苗者可入境,且免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