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6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搜尋
抗體
共找到
1958
筆 文章
-
-
2021-10-06 該看哪科.感染科
打了新冠疫苗還要打流感嗎?醫師:最新研究好處有這些
流感疫苗10月開打,但不少人有疑問「打了新冠還要打流感嗎?」、「大家口罩戴緊緊,去年流感疫情不嚴重,今年還要打嗎?」,奇美醫學中心家醫部醫師陳思伃表示,還是要打流感疫苗,除了大家知道的是避免發生流感,與新冠的症狀混淆外,國外研究,新冠患者如果有打流感疫苗,嚴重併發症發生機會可下降17.4%到36.7%,可能與流感疫苗刺激自體免疫反應,在面對新冠病毒時反應更迅速有關。陳思伃表示,最近門診裡接到不少詢問,對於打了新冠疫苗還要不要打流感疫苗有疑慮,也有人擔心身體連續打疫苗會有不良反應。她表示,台灣每年施打流感疫苗已行之有年,從民國108年起,更是全面使用四價流感疫苗,以達更好保護力,統計顯示,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所有人戴口罩、勤洗手並積極防疫之下,流感病例比起往年已有減緩,仍有968人通報重症,其中161人死亡。陳思伃指出,從2020年流感季節開始,就有許多相關研究在討論流感疫苗是否可幫助降低新冠肺炎疫情,也陸續得到肯定。目前建議最好還是要打流感疫苗,原因其一是流感症狀和新冠肺炎症狀難以區分,尤其新冠病毒不斷變種,之前的嗅味覺喪失等特異性高的症狀越來越少。其二是同時感染流感和新冠肺炎,嚴重度和死亡率都更高,兩者先後感染也會增加重症比率。另外,美國邁阿密研究也指出,在都確診新冠肺炎情形之下,有打流感疫苗的病人,在敗血症、中風、深部靜脈栓塞、加護病房住院等嚴重指標中,人數都較沒打疫苗的人少,約下降17.4%~36.7%。也有其他研究肯定注射流感疫苗,可以降低因呼吸道疾病而需要就醫的次數。陳思伃表示,流感疫苗為何可以達到上述成效,目前醫界還沒有定論。但有理論指出,施打流感疫苗之後,會激發身體的免疫反應,活化免疫細胞,即使不是針對新冠肺炎產生抗體,但當呼吸道發生病毒感染時,自身免疫力可以快速反應準備。另外,減少了流感病毒感染的風險,就減少了病毒與病毒間的交互作用,可降低同時感染兩種病毒,或先後感染的風險。
-
2021-10-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二劑莫德納 陳時中:很快就會來
紐西蘭政府近日宣布,自十一月一日起,外籍旅客入境紐西蘭須完整接種新冠疫苗,其列出的廿二款疫苗清單納入我國的高端疫苗。衛福部長陳時中昨於立法院受訪時表示,「總是一個起頭,我們要繼續努力」;另對於許多民眾等待的第二劑莫德納,陳時中回應,「很快就會來了」。為防堵Delta變異株入侵社區,指揮中心八月底啟動捐血人血清抗體陽性盛行率研究調查計畫,預計從今年四月廿五日至七月三日捐血的血清存檔樣本中,隨機抽樣五千件檢體。陳時中表示,在這段期間捐過血的民眾如果不想參與這項計畫,可在十月十八日前致電一九二二,留下相關資料。陳時中也說,這項社區監測計畫將列入常態監測的一環,藉此了解社區過去染疫情形,如果血清陽性,代表以前染疫過,但不會回推個案,不會強迫血清抗體陽性者接受治療。
-
2021-10-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血清抗體研究 陳時中:10月18日前可退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為防堵 COVID-19病毒Delta變異株入侵社區,指揮中心已於今年8月23日啟動防堵Delta變異株的COVID-19加強監測方案,並將由疾病管制署進行捐血人血清抗體陽性盛行率研究調查計畫,以作為防治政策上的參考依據與評估捐輸血者之風險。指揮官陳時中說,該研究是捐血人來的,包含從4月25日至7月3日全台捐血過的人,不希望在計畫中,要退出本次計畫,捐血人知道何時曾捐血,所以請在10月18日前致電1922,留下相關資料,包含血袋號碼或姓名身分證生日,會把他從母體去除掉。
-
2021-10-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程國際線機組員本周打完兩劑疫苗 個位數抗體仍陰性
國籍航空公司機組員施打疫苗進度邁入新里程。交通部民用航空局今天表示,扣除極少數因個人因素不願接種者外,必須於長程國際線執勤的9千餘名機組員,扣除完全沒有意願打疫苗者,其餘可望於本周全數接種二劑疫苗。另外民航局透露,有個位數機組員,打了兩劑後抗體呈現陰性。根據民航局統計,4月12日開始,到昨天為止,國籍航空公司共有機組員1萬222人,其中,隸屬於華航與長榮、會擔任長程國際線航班勤務者,有9131人,至昨日已有9015人接種二劑疫苗,比例約98.7%。民航局指出,交通部長王國材上周指示民航局,應儘速協助業者完成機組員疫苗接種,以落實防疫及航空業發展。經與兩家業者協調,扣除少數因個人因素不願接種者外,華航已經於上月30日完成所有機組員第二劑疫苗接種工作,長榮則預計於本月8日完成。民航局表示,目前因個人因素不願接種疫苗的機組員有116位,原因包括沒有意願接種、健康因素、堅持混打、堅持接種特定廠牌疫苗等。其中有22位尚未接種第一劑。這些機組員,如無特殊情況,公司不會再安排集體接種,其他只要執勤後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落實檢疫要求,民航局尊重其意願。民航局說,根據指揮中心規定,國際線長程航班機組員如已經接種二劑疫苗、抗體呈現陽性,返台後須執行「五天居家檢疫+九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尚未接種或僅接種一劑疫苗者,須執行「七天居家檢疫+七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自英國、印度、印尼、緬甸及以色列等高風險國家返台者,則須執行14天居家檢疫。依指揮中心要求,目前機組員居家檢疫均須於防疫旅宿或防疫宿舍執行。至於機組員是否施打第三劑,民航局標準組長吳家珍說,要看指揮中心安排,目前未接到相關訊息,未來相關規範出爐後,會配合督導航空公司執行。他也透露,有個位數機組員指抗體呈現陰性的,所以會希望透過施打第三劑讓抗體呈陽性。至於機組員是否施打第三劑,看指揮中心安排,目前未接到相關訊息,未來相關規範出爐後,會配合督導航空公司執行。個位數機組員有爭取抗體成陰性的,會希望第三劑抗體呈陽性。個位數是多少,民航局說,因為抗體呈現會有波動,約有七名機組員打完兩劑後還沒有抗體,而他們施打的疫苗為莫德納和AZ,其中以AZ較多。民航局也說,在打完兩劑後的兩周,航空公司會檢查機組員的抗體。另針對先前長榮機師確診案,扯出外站防疫漏洞,是否有進一步的改善,吳家珍說,9月10日有發函航空公司,對外站防疫泡泡要做實地檢查,9月15日已經提報檢查計畫,航空工司會在10月15日完成,並在20日將執行結果報民航局。針對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呼籲減少高風險航線航班部分,吳家珍說,基本上通通沒有飛。機師工會也呼籲14天居檢再派飛部分,吳家珍說,防疫規範由指揮中心訂,防疫規範在兩相權衡下做出來規定,會視航空公司營運需求滾動檢討。針對華航日前有副機師違規外出,民航局表示,還在辦理調查中,未對此有進一步說明。
-
2021-10-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機組員打第三劑疫苗? 陳時中:還在觀察
國內有機組員接種兩劑疫苗後仍出現突破性感染,指揮中心是否針對機組員規畫接種第三劑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還要再觀察,第三劑各國都有規畫,通常與第二劑間隔六個月以上,主要視各種疫苗維持抗體的情況。但我國還有時間可參考其他國家經驗,以做出最好的選擇。另外,有學生家長質疑之前BNT延到10月中旬才打,但現在BNT到貨卻開放給一般民眾先打。陳時中表示,BNT疫苗是學校安排,到貨檢驗封緘後都會發下去。至於莫德納疫苗,陳時中表示,近日會到貨,但「一向都是到了才報告」。發言人莊人祥昨天表示,下一批莫德納疫苗到貨,將優先針對70歲以下,7月16日以前完成第一劑的民眾往下施打,這部分人數較少,且以65歲以上為主,因為當初莫德納開放施打的主要對象是65歲以上民眾。指揮中心統計,605萬自行採購的莫德納,還有346萬還沒到貨。
-
2021-10-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啟動血清抗體研究 5000捐血人10月18日前可退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為防堵 COVID-19病毒Delta變異株入侵社區,指揮中心已於今年8月23日啟動防堵Delta變異株的COVID-19加強監測方案,並將由疾病管制署進行捐血人血清抗體陽性盛行率研究調查計畫,以作為防治政策上的參考依據與評估捐輸血者之風險。指揮官陳時中說,該研究是捐血人來的,包含從4月25日至7月3日全台捐血過的人,不希望在計畫中,要退出本次計畫,捐血人知道何時曾捐血,所以請在10月18日前致電1922,留下相關資料,包含血袋號碼或姓名身分證生日,會把他從母體去除掉。媒體詢問,血清抗體驗出陽性是否進行治療?陳時中說,這項計畫與個案無關,是社區監測計畫,血清陽性代表以前染疫過,不會說檢查就回推個案,是要了解社區過去染疫情形。陳時中說,捐血人血清抗體研究調查計畫將列入常態監測的一環,有結果出來當然會跟大家報告。指揮中心說明,為瞭解今年5月份本土疫情上升之際,社區中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的抗體陽性比例之地理分布與趨勢變化,與評估捐輸血者之風險,前述計畫將針對今年4月25日至7月3日全台各捐血中心之血清存檔樣本(每袋血均須留存此樣本,作為血液安全追溯調查之用)隨機抽樣共5000件,檢測SARS-CoV-2病毒抗核蛋白及棘蛋白抗體,該時段有捐血的民眾被抽到的機率約為1-2%。該計畫不僅是作為防治政策上的參考依據,亦為國際上普遍使用於COVID-19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之方式。該計畫為保護捐血人個資,血液基金會於抽樣後,僅提供匿名資料與血清存檔樣本給疾病管制署進行後續檢驗與資料統計分析。抽樣檔案將由血液基金會按程序銷毀,故無論是血液基金會或疾病管制署均無法辨識或回溯特定捐血人檢體檢測結果,亦無法將抗體檢測結果通知特定捐血人。指揮中心指出,加入或退出此計畫與否並不影響捐血人現有任何權益,亦不會被特別註記。該研究經疾病管制署人體研究倫理審查會審查通過,採用選擇退出(opt out)的方式,以確保受試者的自主權。若有曾於該段時間捐血之捐血人欲退出本計畫,請於10月18日前致電1922並請留下相關資料(血袋號碼,或提供姓名、身分證字號及生日),後續由血液基金會於檢體抽樣前排除。
-
2021-10-05 名人.黃軒
感染新冠康復後還需要接種疫苗嗎?重症醫這麼說
感染康復後,還要接種疫苗嗎?受體結合區域(RBD)美國西雅圖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利用COVID-19病毒表面突出刺突蛋白(S protein)中,其中主要發生病毒和人體戰爭起初地點,叫「受體結合點(RBD)」的部分。早在去年5月左右,知名科學期刊《Science》拍了COVID-19病毒的蛋白晶體結構。Daniel Wrapp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受體結合位點(RBD)」是人體細胞表面受體,叫ACE2(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 2)主要結合力的地方。RBD詭異多端RBD是一個將人體細胞ACE2受體與病毒刺突蛋白(S protein)結合的位點。如果今天RBD區域起不了作用,病毒就無法很好地滲透到人體細胞中。此次來自美國西雅圖癌症研究中心Jesse Bloom和Allison Greaney的研究團隊,他們就假設如果能否識別RBD,就可以知道「從感染康復後獲得的免疫」和「從疫苗接種後獲得的免疫」兩者的差異,我們就知道從感染康復後或從疫苗接種後,誰獲得免疫較高。但是,由於RBD中可以發生很多突變,即使人體免疫系統自然能夠識別出特定的RBD,也可能無法應對具有不同結構的RBD的突變株病毒的出現。特殊「掃描法」因此,研究團隊從接種過2劑Moderna mRNA疫苗的人體內,和曾感染過且康復中的人身上收集抗體,研究團隊再從涵蓋大約3800種發生在RBD中的突變資料庫中,由特殊分子檢查技術「深度突變(Deep Mutational Scanning, DMS)」做了平行檢查,暸解這些人產生抗體對RBD產生反應程度。白話文:DMS為一種「掃描法」的技術,研究免疫系統是否可以對RBD的突變,做出適當的反應。 研究發現1.與感染後引起的抗體相比,疫苗接種引起的抗體,中和抗體活性更能針對COVID-19的受體結合端(RBD)反應。2.在RBD中,與感染引發的抗體相比,疫苗引發的抗體的結合更廣泛地分佈在其中。這種更大廣度的結合,意味著與感染恢復期的血清相比,單個RBD突變對疫苗血清中和抗體的濃度影響比較小。3.專家最後提醒,自然感染引起的免疫和疫苗接種引起的免疫之間的差異,提醒大家即使感染了COVID-19病毒恢復後,仍然需要通過接種疫苗,獲得全面的保護。為何疫苗接種的抗體和感染康復後的抗體之間,存在如此大的差異?目前尚不清楚。為什麼存在如此大的差異。但研究人員推測,疫苗是人工特意設計,以稍微不同形式呈現各種病毒蛋白,以適應不同RBD抗原決定區 (epitope)形狀,這可能導致免疫反應的靈活性,都存在主要發生病毒和人體戰爭起初交戰最激烈地點。而感染康復後的抗體,可能只針對RBD某一抗原決定區(epitope)作出反應而已。如果我已感染過了COVID-19,我還要接種疫苗嗎? 是的。即使你已經感染了COVID-19,你仍然應該接種疫苗。因為我們尚不知道你感染COVID-19後會受到多長時間的保護。接種疫苗將提高你的免疫力,從而更好、更長久地保護你免受COVID-19病毒的侵害,包括更具傳染性的病毒變異株。 在感染COVID-19後,接種疫苗是安全的,但你應該等到隔離期結束後再去接種。這是為了讓你在接種疫苗時不會將病毒傳染給醫護人員和其他人。如果你已經康復治療,你可以等待「90天後」再接種COVID-19疫苗。再次提醒:感染了COVID-19病毒恢復後,你仍然需要通過接種疫苗,才能獲得全面的保護。資料來源:Antibodies elicited by mRNA-1273 vaccination bind more broadly to the receptor binding domain than do those from SARS-CoV-2 infection※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10-05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創國內紀錄 1歲童大愛遺人間 兩萌妹植入成功免洗腎
移植雖在國內發展許久,發生在孩子身上卻很特別。台北榮總團隊今天公布,完成一名年僅1歲3個月、9.8公斤的幼兒器捐雙腎移植手術,共有20名醫護投入歷時18小時馬拉松手術,創下國內最低體重的大愛器捐,並將兩顆腎臟分別植入的新紀錄。小小的生命來不及長大,不過讓另外兩名孩子免於終身洗腎的痛苦,受贈者4歲李小妹妹,以及9歲許小妹妹,在完成手術一年後,活蹦亂跳地在今天的記者會亮相。很難想像這兩位小妹妹去年還在生死拚搏,李小妹妹出生後第3天,即因自發性胃破裂導致敗血性休克,引發急性腎臟衰竭需終身洗腎,是國內年紀最小接受長期血液透析治療個案;而許小妹妹則因先天性心臟病術後引發急性腎臟衰竭,導致慢性腎臟病,接受腹膜透析長達3年。一般兒科主任張瑞文表示,腹膜透析雖然是兒童慢性腎臟衰竭首選治療方法,但有些病童會因多次腹部手術病史或反覆腹膜發炎感染,導致腹膜透析效果不佳,甚至無法使用,而需改以血液透析的方式替代。而病童體重太輕及洗腎管路建立困難,使得血液透析治療對於嬰幼兒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再加上,兩名病童因長期洗腎,僅能維持基本生理代謝,導致發育嚴重遲滯,腎臟移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等腎、植腎」又是一項嚴峻的考驗。兒童外科主任蔡昕霖說,年幼的大愛腎臟捐贈者極為稀少,且摘取與植入的手術極為困難,移植後的併發症遠高於成人族群,成功率極低;而幼童身形較小,身體血量或血壓無法充足供應成人捐贈的腎臟。台灣現行的器官分配原則,以北榮這個案例而言,孩子的兩顆腎臟捐贈,以往有99%是捐贈給一個大人使用。2005年至2021年,捐贈腎臟者中,年齡小於6歲只有15位,共捐出30顆腎臟,僅4位小於12歲的病童接受移植,其餘幾乎都植入成人患者原因在於台灣器官捐贈制度以「登記制」。蔡昕霖指出,沒有按年齡為切點,小孩子被迫跟大人一起等器官,臨床還會遇到,「60歲捐贈器官給4歲孩童」的狀況,但孩子最好植入年齡相近的腎臟,因為它會隨著受贈兒童成長發育有較好的適應,而達到較佳的長期腎功能。他建議,我國可以參考,美國「Share-35」的作法,顧名思義即是,若遇上35歲以下的捐贈者,優先給小於18歲的捐贈者做移植手術,以增加兒童、青少年的移植意願。孩子器官移植實屬不易,所以北榮去年一悉知有年紀小的捐贈者時,移植外科主任劉君恕與器官移植團隊擬定完善的手術治療計畫,隨即兵分兩路,蔡昕霖、移植外科鍾孟軒醫師摘取腎臟,張瑞文則做術前準備,李小妹、許小妹分別進行手術,共耗費20人、18小時。皇天不負苦心人,術後3個星期許小妹妹順利出院;但李小妹妹因經常輸血,誘發免疫系統產生極高的抗體,是移植後急性排斥的高風險族群。北榮醫療團隊用盡所有治療方法,歷經12次的血漿置換與抗排斥藥物多管齊下,終於在術後1個月,成功脫離透析治療。移植一年後持續追蹤,原本5.8公分的捐贈腎臟,隨著兩位受贈者一起成長,目前已長成10.5公分與8公分,而兩名妹妹也「暴風式抽高」、快樂長大,現在只需固定回診吃藥,與正常孩子沒有不同。
-
2021-10-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度替四叉貓驗抗體 禾馨被罰10萬
禾馨診所在中央開放、北市核准前,提供網紅「四叉貓」兩度自費驗抗體服務,北市府認定違規,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昨天表示,市府調查清楚後,已經於9月29日,開罰禾馨旗下2家診所各5萬元,裁罰禾馨診所總計10萬元。網紅四叉貓先後於9月8日、9月27日,兩度前往禾馨診所,自費檢驗施打高端疫苗後的抗體數據,由於檢驗時間,兩次都在中央未開放、北市衛生局尚未核准時自費檢驗。黃世傑昨在防疫記者會上表示,四叉貓前往禾馨2家醫事機構檢驗,分別為禾馨婦產科及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兩家均違規替民眾自費檢驗,市府在查清楚後,於9月29日開罰,各裁罰5萬。黃世傑提醒,有意申請做新冠肺炎抗體檢驗的醫事機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於10月1日公布相關指引,有意檢驗的醫事機構可提申請,市府也會盡快核定。
-
2021-10-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禾馨二度替四叉貓檢驗抗體 最終被裁罰10萬元
禾馨診所在中央開放、北市核准前便提供網紅「四叉貓」二度自費驗抗體服務,對於相關的裁罰,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表示,四叉貓分別到禾馨旗下2家診所檢驗,市府將裁罰禾馨總計10萬元。四叉貓9月8日、9月27日兩度前往禾馨診所自費檢驗施打高端後的抗體數據,檢驗時間都在中央開放一般民眾自費檢驗,以及北市衛生局核准之前。針對禾馨的裁罰,黃世傑今在防疫記者會上表示,四叉貓前往禾馨2家醫事機構檢驗,分別為禾馨婦產科及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兩家均違規替民眾自費檢驗,市府在調查清楚後,於9月29日開罰,各裁罰5萬元。黃世傑提醒,有意申請做新冠肺炎抗體檢驗的醫事機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於10月1日公布相關指引,有意檢驗的醫事機構可提出申請,市府也會盡快核定。
-
2021-10-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舊抗體會消滅新抗體?為何打新冠疫苗要有間隔期
臉書朋友Sara今天(2021-10-3)用簡訊問我:「教授, 請問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的說法合理嗎??」她寄來的文章是今天發表在《今周刊》,標題是半年打4劑疫苗 「科興x2、高端x2」!台北男「混打」副作用曝光 專家:一場白工。這篇文章的引言是:「新冠(COVID-19)疫情持續,疫苗也陸陸續續開打;依照各國規定不同,疫苗之間會有一定的間隔時間,才能施打下一劑;然而,台北一名男子卻在半年內,一口氣接種了4劑疫苗,且4劑廠牌均不相同,令外界相當震驚。」可是,這篇文章的第一段卻說:「根據《東森新聞》報導,一名自中國返台的台北男子受訪時指出,自己在4月26日接種第一劑科興疫苗,5月17日再接種第二劑科興;回台灣後為了增強保護力,又預約了高端疫苗,於8月24日接種第一劑高端,9月30日再接種第二劑。」也就是說,這篇文章引言所說的「4劑廠牌均不相同」,跟它第一段所說的「各打兩劑科興和高端疫苗」,是互相抵觸。這篇文章的最後兩段是:【不過,這樣的接種方式是否妥當?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這樣子基本上是不會有任何效果的!」。原因在於,若前一劑的抗體還沒有消退之前,又施打新的一劑疫苗,如此一來,「舊抗體會消滅新抗體,所以短時間內密集接種疫苗,反而不會有任何防護效果,等於是在做白工」,不鼓勵這樣的打法。】舊抗體會消滅新抗體?我是微生物學博士,念過不少免疫學,也曾教過免疫學,但竟然還是第一次聽到「舊抗體會消滅新抗體」這種說法。我想一般人都知道,抗體是會消滅抗原(例如病毒或細菌),但是,抗體會消滅抗體?尤其是同樣的抗體?尤其是同樣的刺突蛋白抗體會消滅先前的刺突蛋白抗體?我想大多數人也都知道,我們的免疫系統是有記憶力的。例如,當我們第一次被新冠病毒感染時,我們的免疫系統會有小規模的反應,而等到我們再次被新冠病毒感染時,我們的免疫系統就會有大規模的反應。打兩劑疫苗,例如打兩劑的新冠疫苗,就是要模仿我們已經被病毒感染兩次,而如此我們的身體裡就會有大量的抗體來抵擋真正病毒的來襲。但是,兩劑疫苗的施打應該要間隔多久才是最理想,目前都還是靠trial and error(嘗試和錯誤),也就是說,在臨床試驗時嘗試幾個不同的間隔期,來看哪一個會產生最好的結果。所謂最好的結果,除了要考慮到最終(打完兩劑+14天)抗體量的高低,也要考慮到,只打完第一劑的人,抗體量仍有限,而在等待接種第二劑的期間就有可能被感染,所以,兩劑疫苗施打的間隔期越長,風險就越高。請看Optimal dosing interval for covid-19 vaccines: we need clinical trial evidence and to consider past infection(covid-19疫苗的最佳施打間隔:我們需要臨床試驗證據並考慮過去的感染)。但是,兩劑疫苗施打的間隔期如果太短,真正的問題到底是什麼?有關這個議題,討論得最深入,最廣泛的論文是2010-10-29發表的From vaccines to memory and back(從疫苗到記憶再回來)。它說:「具有高增殖潛力的記憶 T 細胞要在第一次疫苗接種後幾週才會形成,因此一般而言,初次疫苗接種和加強劑疫苗接種之間最好間隔至少 2-3 個月。過早加強將會產生次等的反應。同樣的規則適用於增強抗體反應,因為記憶 B 細胞必須經歷生成中心反應,並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發育。」從這段話就可看出,兩劑疫苗的施打如果間隔太短,那記憶 T 細胞和記憶 B 細胞就都還來不及發育。至於這段話裡的「最好間隔至少 2-3 個月」,是純粹基於「記憶 T 細胞和記憶 B 細胞發育」的考量,而沒有考慮到我在上面提到的「兩劑疫苗施打的間隔期越長,風險就越高」。不管如何,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所說的「舊抗體會消滅新抗體」,我想應該是口誤或是媒體誤解吧。註:有興趣進階了解的讀者可以參考Memory immune response: a major challenge in vaccination(記憶免疫反應:疫苗接種的主要挑戰)How the interval between prime and boost injection affects the immune response in a computational model of the immune system(在免疫系統的計算模型中,初次注射和加強注射之間的間隔如何影響免疫反應)原文:新冠疫苗接種,舊抗體會消滅新抗體,防疫學會理事長的說法合理嗎
-
2021-10-03 新聞.用藥停看聽
家禽海鮮含抗生素 也可能引發藥物過敏
大約十分之一的人會有藥物過敏反應,臨床上,任何藥物都可能導致過敏反應,但不同種類的藥物危險性不同,輕者局部紅斑疼痛、皮膚上出水泡,和表皮剝離;嚴重者可使眼、口、鼻、氣管和食道黏膜組織出現血管神經性腫脹、糜爛,甚至導致死亡。通常在第一次用藥後,身體免疫反應產生了抗體,當再次遇到過敏原,就會激發過敏反應,所以許多藥物過敏是在第二次使用的時候才發生。另外,同樣的藥物也可能因為製造過程、所含的雜質以及生產技術而有不同,導致不同的過敏反應。過敏反應有時在用藥後會很快發生,只有遲發性者有潛伏期,可能需要幾天或幾個禮拜之後才出現。第二次再碰上過敏的藥物,可能在數分鐘到24小時內發病。一般人認為藥性溫和的中草藥,其實可能是高敏的藥物。特別是穿心蓮、大青葉、板藍根、益母草等單味藥以及六神丸、牛黃解毒片、複方柴胡注射液等中成藥也可能引起過敏反應。食物中也可能含有一些藥物成分,特別是海產養殖場和家禽養殖場餵養大量抗生素的藥物。吃了這類食品,會出現藥物過敏,而不是食物過敏。藥物一定要在醫師指示之下服用,所有藥物的過敏名單,應該在看診之前告訴醫師。
-
2021-10-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預備口服藥物助復甦 陳時中:三方平衡考量經濟影響
衛福部長陳時中今上午出席公共衛生聯合年會暨學術研討會,透露除了布局疫苗降低重症、死亡率,以及用單株抗體治療外,同時也籌備口服藥物,盼能盡速讓國內經濟活動復甦。他下午於指揮中心記者會說,這些方法都是相輔相成,第一線從個人防護社交距離做起,第二道則是打疫苗,第三道染疫發病前期有口服藥物使用,也降低住院重症率。陳時中說,整體防疫要思考把防疫韌性做好,防疫可以做好做久,防疫韌性上考慮強度與疲乏,最後對經濟的影響,三方平衡要從疫情角度疫苗及藥物效果,希望可以做到相對平衡。9月27日起室內人數不受80人上限限制,部分大學室內授課超過100人,是否會有風險?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校園是否可比照體育活動不受80人上限規定,教育部已經研擬指引,送往指揮中心核定。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建議,疫苗若打到七成以上,可縮短檢疫天數,並改為居家檢疫。陳時中說,指揮中心都有在思考,不過要將現行在旅館集中檢疫改為居家檢疫,仍要觀察一段時間,畢竟先前屏東的案例「大家還記憶猶新」。台北市長柯文哲提議打二劑不用戴口罩,因為不可能永遠戴口罩。陳時中說,目前戴口罩仍是相當必要的防疫條件。昨日流感疫苗首日開打,陳時中表示,近幾天施打數量大,統計尚未完成,統計後會在報告,並呼籲大家盡快去打流感疫苗。
-
2021-10-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不只提高疫苗覆蓋 陳時中:籌備新冠口服藥助經濟復甦
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參與2021年公共衛生聯合年會,他提及今年3、4月已委託國衛院評估開放邊境的可能性,結果5月疫情爆發後就停擺。他表示,先前很期待疫苗可以對抗疫情,近期國際高接種率的國家,確診率仍不斷攀升,多層次的防疫才是重點。現在除了布局疫苗降低重症死亡率,同時也籌備口服藥物,盼能盡速讓國內經濟活動復甦。陳時中表示,他參與公共衛生政策已經長達35年,去年公共衛生法通過,今年11月將舉辦第一屆公衛師的證照考試,相信對於未來疫情以及國人健康等會有更大的幫助。陳時中表示,疫情持續發展至今,全民協力抗疫才能達到成效,很多國家都詢問台灣「防疫如何撐得久」,他說,在防疫的政策上,必須要考量防疫強度、防疫疲乏、經濟影響,三者要拿捏妥適,適時讓國人有孔隙可以喘口氣,才有辦法持久抗疫。陳時中表示,今年3、4月時,原本已經委託國衛院研議開放邊境的可能性,包含可以容許多少漏網之魚,疫苗該怎麼打等等,但5、6月本土疫情大爆發,邊境開放就停擺。陳時中表示,疫苗施打覆蓋率已經達到56%左右,今天沒有意外的話會達到57%,原本對於疫苗施打抱以高度的期待,但從國際的趨勢來看,疫苗已經不是完全可靠的方式,不過打疫苗還是有效的,可以防範重症、死亡。國際上不少國家即使疫苗覆蓋率高,確診人數也沒有下降,因此防疫不能只靠單一方法,必須要多重且分層次做好。國內不只對疫苗持續佈局,現在也有足夠的單株抗體治療患者,陳時中說,現在也積極籌備口服藥物,希望控制疫情,讓經濟活動復甦。
-
2021-10-02 新聞.科普好健康
長期倦怠、夜晚盜汗、體重減輕,別輕忽! 當心罹「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如果長期出現倦怠、無力、發燒、淋巴結腫大、夜晚盜汗、易出血、體重減輕等狀況,或常有飽食感、左上腹痛時,小心罹患「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應盡速就醫檢查診斷。有些沒症狀 須健檢發現但有些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沒有症狀,有的患者因為白血球及血小板出現問題造成感染、出血等現象,可透過健檢及早發現、及早診斷治療。59歲李先生健檢發現白血球過高,進一步檢查確診罹患「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他平時沒有異常症狀,聽到罹患白血病,簡直嚇壞了,還好近年血液腫瘤的新藥及治療方法進步,接受標靶治療後,病況獲得改善,持續追蹤中。標靶藥效好 提升存活率常見的血液病惡性腫瘤,包括淋巴瘤、白血病(血癌)和骨髓瘤,近20年在診斷與治療上都有長足的進步。其中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標靶治療,口服標靶藥物可達到比傳統化學治療更好的效果,提升病患的存活率。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方面,由於醫療科技的進步,特別是基因檢測與分子生物學,儘管是同一種疾病,可將病患分成不同的危險等級,進而給予病患最適當的治療,讓低危險等級的病人,不須冒太大的風險接受過多的治療,以減少化療帶來的毒性與風險;也讓高度危險等級的病人,能安排接受最適切的治療。骨髓瘤治療 走向個人化目前骨髓瘤治療已走向個人化,醫師除了考慮病患年齡、體能狀態等因素外,還要考慮病患個人的染色體、基因表現檢測結果綜合判斷,讓醫師制定治療計畫更有方向。近10年來骨髓瘤的藥物如雨後春筍般的進入治療準則中,讓醫師及病患有更多線的藥物治療選擇,因此提高了治療的成績。淋巴瘤的診斷分類很複雜,約有50至60種次分類診斷,藉由許多新的醫學知識與技術,診斷會更準確。醫學界近年來也陸續發明許多新的小分子標靶藥物,讓治療簡單,效果更好。健保有給付 別放棄治療藥物治療方面,過去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以全身性化學治療為主,但隨著基因與分子檢測工具的進步,相對應的標靶治療也應運而生,如FLT3抑制劑、IDH抑制劑等,讓原本治療成績不理想、預後不佳的疾病,有較好的治療。甚至一些特殊的淋巴瘤,只要以單株抗體合併標靶藥物即可控制病情,完全不需要化學治療,突破了癌症治療的困境。隨著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血液惡性腫瘤從精準診斷和治療,都有很大的進展,病患的整體治療成績也大大的改善,全民健保也陸續有條件給付這些新藥,患者千萬不要放棄治療。
-
2021-10-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驗高端抗體成話題 四叉貓坦言:我玩弄數據誤導政治人物
網紅四叉貓「劉宇」驗高端抗體引起各界討論,不過劉宇今天在社群平台發文,坦言自己「玩弄了一下抗體數據」,故意選在抗體最低和最高的時候抽血,誤導政治人物和名嘴,最後表示,每個陣營都有義務對支持者進行基本的醫學相關教育。劉宇表示,很多名嘴都在討論他驗高端抗體的數據,但連後面的AU/mL也不會念,甚至不知道是什麼單位就隨便說,還指出至少有2個藍營名嘴把抗體數據說成百分比,「原本35%變成907%講出來都不會覺得奇怪嗎?」。劉宇還坦言「我玩弄了一下抗體數據」,稱自己在第一次抽血選在理論上抗體最低點、第二次選在理論上抗體最高點,2次數據結果故意不強調增加數字,而說「抗體提高25倍」,藉此成為新聞標題,說「第一次(抗體)極低,所以講25倍才有戲劇感」。劉宇說,單看抗體有907.5 AU/mL就是個中規中矩的數值,但似乎有不少政治人物和名嘴被他誤導,名嘴聲稱「高端藥性強烈,隔20天抗體暴增25倍身體會受不了」。劉宇還提到,有人似乎不知道抗體會在體內增長,質疑什麼事情都沒做,抗體數值怎麼可能會變高。那些人總以為「疫苗是一種固定量的消耗性武器,是讓身體用來打病毒,消耗完不夠還要追加注射補充,高端的攻擊值太低所以消耗快要多打幾劑」,讓劉宇感到不解。劉宇最後喊話,每個陣營都有義務對支持者們進行一些基本的醫學相關教育啦。
-
2021-10-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結果出爐! 高端:可有效對抗變異株
高端疫苗發佈在國際生醫資料庫BioRxiv次世代疫苗的動物試驗結果,針對世衛組織(WHO)定義的高關注變異株(Variants of Concern,VoC),如Alpha、Beta、Gamma及Delta株,研究結果顯示,高端的新冠疫苗可有效對抗變異株。高端表示,由於國際間相繼出現的高關注變異株可能影響現有疫苗的保護力,且陸續傳出許多突破性感染的案例,高端疫苗規劃追加施打第三針疫苗作為對抗變異株的防疫策略,並以倉鼠進行動物試驗來測試疫苗對變異株的保護力。高端表示,根據實驗結果,完整接種兩劑武漢原型株的新冠疫苗後,就可針對Delta等不同變異株產生相當的免疫反應,而追加第三針後(Booster),無論是三劑武漢原型株疫苗,或是兩劑武漢原型株搭配第三劑南非株(Beta)疫苗,將再大幅提升對抗不同變異株的中和抗體濃度。高端也說,第三針採用以南非株(Beta)設計的次世代疫苗,可對抗如Alpha、Beta、Gamma及Delta等高關注變異株,產生最為廣泛且有效的中和反應,尤其對於Delta病毒株效果更為顯著,而高端也將依據這項試驗結果,繼續以南非株次世代疫苗作為第三劑追加劑的開發基礎。
-
2021-10-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苗覆蓋六成談降級? 黃立民:確診個案零星「已可降」
外界關心我國疫苗覆蓋率若達六成,是否可將疫情警戒將至一級。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早參加廣播節目時表示,若要降為一級,疫苗覆蓋率恐怕要再高一點才有機會。不過,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在台灣疫苗覆蓋率作為降級標準並不實際,目前幾乎沒有確診個案,表示沒有大流行,「其實可以降級」。黃立民表示,若要回歸過去正常生活,至少要有八成民眾完整接種兩劑疫苗,但在台灣完整接種疫苗率達八成,不可能在今年達成,因此在台灣以接種疫苗覆蓋率討論解封或降級,並不實際也沒有學理根據。而陳時中以疫苗涵蓋率六成作為解封標準,只是代表疫苗政策進展順利的一個里程碑。不過他說,國內疫情單日新確診人數僅有零星個案,在沒有大流行的情況下,疫情要降至一級不是不可以,但民眾仍是口罩能戴就戴。而若是降級,可降一個月,秋冬疫情上升再調升級數,但「升升降降」民眾是否能接受,也是一個問題,因此政府也許會採取「寧左勿右」的政策。至於外界關注的新變異株「R.1」,黃立民則認為,該變異株目前看起來在致重症和躲避抗體的能力佳,但傳染力上不得而知,因此威脅性還需要再評估。不過黃立民表示,就算有變異株,打疫苗仍可基本預防重症,因此只要輪到可打疫苗,就盡快接種為宜。
-
2021-09-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剩百萬「開放接種」 覆蓋率超過6成可望降級
國內今日有54萬劑BNT疫苗與65.6萬劑AZ疫苗抵台,至於莫德納疫苗方面,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未來莫德納疫苗會陸續到貨,也有機會施打。另外國內的高端疫苗,也會持續開放接種,部分診和部立醫院也都能施打,只要20歲以上都可接種高端疫苗。至於國內疫苗施打情況,昨天單日打了較多近32萬劑疫苗,國人覆蓋率達55.71%、劑次人口65.84。未來是否有機會降級,陳時中表示,希望覆蓋率比六成更高,才有機會降級。高端疫苗採免疫橋接方式獲國際認證的可能性也備受國人關注。陳時中指出,國際組織訂定出來的免疫橋接方法,與國內規模和抗體和不劣性試驗都非常相像,國外也有進行臨床試驗,如一切順利,獲得國際認證可能性就高,會抱以高度期待。至於高端疫苗封緘檢驗已完成170萬,第一批打了72.4萬劑,第二批有4萬劑,目前仍剩餘超過百萬劑疫苗。
-
2021-09-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桃園國中生打BNT 14天後起校外教學市府有補助
桃園市國中生今天開始至10月8日打BNT疫苗,市長鄭文燦一早到中壢國中了解施打狀況,除了請學生不要緊張,配合做好醫護和學校提供的衛教資訊,也表示14天之後有了抗體,學校就可以規畫校外教學包括參休閒農業區在內的參觀行程,市政府每人補助500元,讓學生在防疫期間能夠到戶外透透氣好好學習。教育局表示,國中總計73校共6萬2764 人,入校平均接種率約95%,今天安排12校打疫苗。鄭文燦上午到中壢國中兩個班了解打疫苗作業,並為學生說明打疫苗應注意的事項,也請學生不要緊張,同時和大家合照為防疫健康加油,還有肯定學校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也感謝醫護人員支援,讓打疫苗工作能夠順利進行。鄭文燦表示,國中、高中職及五專學生接種BNT疫苗接種採校園集中接種,及醫療院所接種、補接種模式執行,桃園市有13萬3032位學生符合接種資格,預計入校接種率達95%約12萬6380人,自行預約至醫療院所施打約2%約2661人,因體質因素不適合施打者約3%約3991人。高中職及五專學生已於9月29日前接種完畢,有36校約5萬5890位學生完成接種,疫苗涵蓋率已達4成。中壢國中校長江樹嶸江說,學校有1521位學生符合接種資格,有1399位有意願入校接種疫苗約92%,28位選擇自行預約至醫療院所施打約2%,94位因體質因素不適合施打約6%。教育局長林明裕也到各校了解打疫苗動線規畫等作業。教育局表示,學校方先前都已召開校務會議,向全校老師說明避免於接種疫苗當天及接種後14天內安排學生劇烈活動,含體育課、體育班及運動代表隊訓練等活動,並指導學生接種當日勿空腹接種。另外,中壢國中已將AED、氧氣筒、急救箱及輪椅等急救設施完成檢視,整備使用;並於校內設置應變中心,除提供醫院醫護人員作業空間外,另放置軟墊提供接種後不適學生休息,方便醫護人員就近照顧學生。聯新國際醫院負責支援中壢國中打疫苗任務,院方安排專人在學校做好疫苗原液稀釋的準備工作,接著由醫護人員進入各班為學生打疫苗,學生接種後留在原位休息30分鐘。
-
2021-09-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周玉蔻怨當「高端寶寶」被歧視 陳時中:妻兒都打高端
衛福部長陳時中今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專訪,主持人周玉蔻抱怨,反對黨一路打壓國產疫苗,去年要政府挹注資源,今年卻是不斷把國產疫苗政治化,她說,自己是「高端寶寶」現在卻飽受訕笑、歧視。陳時中表示,國內對於國產疫苗確實是「政治凌駕專業」,不過他也透露,自己的太太跟二兒子都是打高端,太太僅有些許副作用,其餘都沒有太多症狀。周玉蔻表示,去年反對黨要求政府支持國產疫苗研發,臨床試驗還要求要從3000人減少為2000人,如今卻反而說臨床試驗不足,又說政府太過支持國產疫苗。她質疑,食藥署為藥品疫苗研發的主管單位,被政治性攻擊也沒有拿出科學證據維護,並質疑食藥署根本有內鬼,協助打壓國產疫苗。陳時中表示,絕對沒有內鬼,也沒有食藥署協助打壓國產疫苗的事情。以高端而言,審查過程是科學化的數據,這是衛福部對國產疫苗最大的維護,現在很多言論都不用科學說話,反而是用很多形容詞,他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陳時中表示,以現在的國際形勢,高端疫苗受到國際的肯定,機會是愈來愈高。因為相關國際的藥物法規機構、協會,對於免疫橋接建議,跟台灣緊急授權的方式都很像,不管規模或是中和抗體的比較,都跟台灣類似,高端作法跟國際認可方式也高。陳時中表示,他太太、二兒子都是打高端疫苗,大兒子跟他一樣施打AZ疫苗。太太施打後,他記得當天晚上肚子好像有一點怪怪的,二兒子則是沒有副作用;至於高端未來是否要開放打第三劑,陳時中表示,還言之過早。
-
2021-09-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萬華血清抗體調查 挨批慢半拍
指揮中心宣布要針對台北市萬華區展開五千人血清學抗體調查。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表示,台灣早就應該針對熱區居民及高風險職業族群執行血清抗體常態監測,「不能等到車壞了,才開始維修,而是平時就應做好定期保養」。美國去年七月起系統執行全國血清抗體調查,全國六十六區每月交兩千份樣本,累積蒐集一四四萬多份捐血樣本;英國今年初也展開疫苗監測計畫,其中就包括全國血清抗體調查,全國各區每周繳交二五○份樣本,英國政府會定期公開最新的監測報告。指揮中心日前宣布由學術單位針對萬華區展開血清學抗體調查。北醫家庭醫學科主任王森德表示,五月中旬爆發社區疫情的萬華區,大約有十八萬人口,其中兩千人確診者;但是因經費有限,計畫抽樣五千人,有五百名確診者和四千五百名的接觸者或居民。王森德說,此計畫研究目的為了解萬華實際盛行率、傳播途徑、及早阻斷可能的感染源,了解傳播途徑,調整未來防疫作為。參與計畫的確診者或居民,也可藉此獲得自身免疫反應、疫苗的保護力等重要健康資訊。但是與歐美國家相較,台灣血清抗體調查慢半拍。李建璋說,歐美各國願意投入經費,常態監測社區居民血清抗體,目的在於主動偵測、及早撲滅疫情,以免疫情爆發耗費更鉅額社會成本。李建璋說,以社區為中心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屬於積極的「主動監測」,如果發現自然感染陽性率上升,就知道該區已出現病毒傳播,也可了解疫苗接種對群體帶來的保護力。李建璋表示,歐美國家知道這個錢值得花,可節省更多社會成本。台灣並未出現全國大流行,但建議針對雙北和桃園等熱區,以及高風險職業族群(如機組員、醫護人員),建立常態性的血清抗體監測計畫。
-
2021-09-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誤打BNT原液 25人目前狀況穩定
新北市廿五人誤打BNT未稀釋原液事件,指揮官陳時中昨說,目前廿五人狀況穩定,部分住院觀察。外界質疑恩主公醫院稱因瓶蓋脫落,以致將原液誤認是已稀釋殘劑,陳時中對此表示,以地方衛生局調查為主,若真要懲處「會懲處醫院」;新北衛生局長陳潤秋說,最快本周會有調查結果。BNT疫苗因接種程序多達十五道注意事項,被稱為「史上最複雜」的疫苗。北榮家庭醫學部主任陳曾基建議,同一天內若施打不同針劑,最重要是做好「分流」,不同劑型的施針診間必須分開。且應維持固定人員,抽針歸抽針、打針歸打針,避免程序紊亂。陳潤秋說,會再要求各醫院加強落實從準備到施打所有環節跟流程,尤其是BNT疫苗;後續也會請專家到院內看實際操作狀況。發言人莊人祥昨更正接種未稀釋疫苗的劑量濃度,從原本四倍提高至五倍,原液抽取後一劑含一五○微克,但一般正常稀釋後一劑僅含卅微克抗原。針對外界建議,可檢驗廿五人抗體,追蹤劑量與免疫抗體生成的關係,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確實可檢測,但要徵得受試者同意。
-
2021-09-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網紅四叉貓又驗抗體 柯文哲:別鬧了
網紅「四叉貓」劉宇公開自己接種第一劑高端後的抗體檢驗結果,讓負責檢驗的禾馨診所遭北市衛生局開罰5萬。四叉貓昨再度公開二度採驗報告,還預告9月30日施打第二劑後,還會去禾馨檢驗。北市衛生局表示,會再度前往現場查驗,經查屬實會依法辦理。台北市長柯文哲則說,若四叉貓這麼喜歡做人體試驗,可以報名臨床醫學試驗,沒有按照流程,抽來抽去數據也不能判讀,「所以就是別鬧了」。四叉貓再度公開他的高端疫苗檢驗報告,「看好了全世界,我只示範一次,在兩周後抗體暴增25倍以上!IgG抗體:35.4 => 907.5整整提高了25.6倍。」四叉貓表示,他在8月23日施打第一劑高端、在施打後15天,9月7日第一次抽血35.4 AU/mL、施打後35天,9月27日第二次抽血907.5 AU/mL,預計9月30日將施打第二劑高端,隔2周後,他還會去禾馨抽血驗一次。禾馨診所才因為違規幫四叉貓自費檢血清抗體,遭北市衛生局處5萬元罰鍰,結果四叉貓二度跑去禾馨驗抗體。北市衛生局醫事管理科長何叔安表示,禾馨是否能替一般民眾驗血清抗體,需中央把相關資格及操作條件等具體規範,正式行文並公布,地方無法憑著中央的新聞稿來辦事。至於若確認禾馨在尚未獲得核定前,再度向民眾收費,將會依法處理並裁罰5至25萬元。
-
2021-09-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四叉貓又驗抗體「別鬧了」 柯文哲:做人體試驗可報名臨床
網紅四叉貓(劉宇)兩度公布檢驗施打完高端疫苗的抗體報告,對於是否有必要檢驗抗體?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若四叉貓這麼喜歡做人體試驗,可以報名臨床醫學試驗,沒有按照流程,抽來抽去數據也不能判讀,「所以就是別鬧了!」網紅四叉貓(劉宇)近期因公開自己接種第一劑高端後的抗體檢驗結果,指出產生的抗體數值偏低,今又再度公開他的高端疫苗檢驗報告,結果引發外界議論。柯文哲表示,若四叉貓這麼喜歡做人體試驗,可以報名臨床醫學試驗,否則人體試驗都要訂定時程,何時接種、何時抽血,都有固定時程。柯文哲表示,若沒有按照流程、SOP,東抽(血)一個、西抽(血)一個,數據出來也不能判讀,「所以就是別鬧了!」,要參加實驗就參加實驗,抽來抽去怎麼判讀。至於不少人都在接種疫苗後檢驗抗體,柯文哲認為,有需要才去驗,像是要判斷殘陽、還是新個案,若有需要,醫生會幫你驗,沒事驗那個幹什麼?
-
2021-09-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兩度替四叉貓驗抗體惹議 北市:禾馨不用靠這打知名度
網紅四叉貓(劉宇),日前在臉書公開自己打完高端第一劑後,檢驗抗體結果,協助檢驗的禾馨診所因未通過台北市衛生局審核便替網紅四叉貓(劉宇)檢驗,遭認定違法,但四叉貓今又於臉書公布前往禾馨進行2度檢驗,引發外界討論。對此,北市衛生局僅回應,衛生局都在關注,後續會依法辦理,禾馨真的夠有名,不用靠這個打知名度。網紅四叉貓(劉宇)日前因公開自己接種第一劑高端後的抗體檢驗結果,指出產生的抗體數值偏低,結果引發外界議論。而他今日再次前往診所檢驗,並公布施打第一劑後一個月的抗體暴增25倍以上。針對媒體問及9月24日衛生局認定禾馨違法擬開罰,禾馨卻又可在9月27日幫四叉貓抽血檢驗一事,衛生局醫事管理科長何叔安表示,這件事衛生局都在關注,後續會依法辦理,禾馨真的夠有名,不用靠這個打知名度。媒體追問,台北市衛生局目前是否有審核禾馨診所過關?何叔安表示,之前違反醫療法部分,已經依法裁罰,後來禾馨有申請審核,這要等到中央公布具體規範細則後,依照中央規範來審查禾馨的申請案。
-
2021-09-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張上淳:突破性感染如打第3劑疫苗 體內抗體再增強
隨COVID-19疫苗涵蓋率提高,突破性感染愈來愈常見。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天說,突破性感染個案不僅多為輕症或無症狀,且形同打第3劑疫苗,體內抗體應會增強,再被感染風險降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召開記者會,宣布新增10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境外移入病例,其中有3例為突破性感染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3例突破性感染個案中,有2例曾在5月、7月接種過2劑AZ疫苗;另有1例在6月打過2劑中國科興疫苗。隨全球疫苗涵蓋率增加,境外移入個案出現突破性感染狀況愈來愈常見。張上淳表示,國際間多數報告都顯示,突破性感染個案大多症狀輕微或無症狀,和過去認為施打疫苗可預防重症、住院的預期一致,即便感染的是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患者體內病毒量也比較少,同時降低傳染機會。不過,張上淳表示,美國也有一份報告顯示,當地接種疫苗後突破性感染個案,體內病毒量仍相當高,一度引發美國注意。張上淳說,由於打過2劑COVID-19疫苗的民眾,多數都有產生適當的抗體,發生突破性感染後,就學理來看,體內抗體應該會再增強,形同接種第3劑疫苗,後續再被感染的風險應會降低,但目前還沒看到太多這類統計資料。另外,近期全球有30多國出現COVID-19的R.1變種病毒,外界好奇台灣是否也有類似病例。張上淳指出,隨時間進展,各種變種病毒會陸續出現,不過台灣目前還沒有個案驗出R.1變種病毒,未來會持續透過現行檢疫、採檢措施強化防疫,並針對所有境外移入個案進行基因定序,監測、防範境外移入疫情。
-
2021-09-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5人打未稀釋BNT狀況穩定 專家將討論第2劑施打
國內首度出現誤打未稀釋BNT疫苗案,指揮中心今天表示,接種的25人狀況穩定,部分住院觀察中。上述民眾是否須施打第2劑將交由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正式討論規劃。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日前接獲通報,永福宮接種站27日上午進行輝瑞BNT(Pfizer-BioNTech)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接種作業時,恩主公醫院疑醫療作業疏失,有25名民眾遭施打未經稀釋的BNT疫苗原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天下午記者會中表示,接獲新北市接種站出現BNT疫苗接種異常事件當天,疾管署署長周志浩已邀集專家進行緊急會議,研討因應模式,交由衛生局、區管中心執行。至於上述遭打未稀釋BNT疫苗民眾,後續是否需要接種第2劑BNT疫苗,張上淳說,當天專家會議也有討論此事,但會議當下沒有足夠參考資料,專家無法立刻給予建議。張上淳說,指揮中心已積極蒐集國外大劑量誤打資料,了解後續處理模式,相信BNT原廠也都有掌握類似狀況可給予建議,待疾管署及指揮中心資料搜集完全,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就會舉行會議,由專家討論,制訂大劑量接種者第2劑施打規劃,給予正式建議。另外,國內專家建議對25名誤打民眾追蹤劑量與免疫的關係,張上淳表示,體內施打超量抗原,以學理分析,應該會比正常抗原劑量產生更多抗體,如果民眾同意,也會留存資料作為國內抗體相關數據。新北市衛生局已進行事件調查及並由專家實地查核,確認接種流程。針對恩主公醫院提及BNT瓶蓋脫落,及將疫苗原液誤認為是已稀釋殘劑等說法,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正因瓶蓋很緊不會脫落,醫護人員才會研判打開過,交由衛生局進一步調查,「若真要懲處,會懲處醫院。」
-
2021-09-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四叉貓驗抗體稱增25倍 陳時中:個人數據當參考有困難
網紅四叉貓(劉宇)日前因公開自己接種第一劑高端後的抗體檢驗結果,指出產生的抗體數值偏低,結果引發外界議論。而他再次前往診所檢驗,並公布施打第一劑後一個月的抗體暴增25倍以上。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抗體檢驗早已說明過與個人體質、廠牌與檢測時間點都有關,單一個人數據要當作參考基礎恐有困難。而相關指引專家等雖已討論出共識,但仍在簽核中,最快今天晚上可公布。四叉貓表示,自己在8月23日施打第一劑高端、在施打後15天,9月7日第一次抽血35.4 AU/mL、施打後35天,9月27日第二次抽血907.5 AU/mL,預計9月30日將施打第二劑高端。指揮中心23日表示,經邀集相關專家討論已達共識,同意醫事機構經各地衛生局審核通過下,提供民眾自費驗抗體的服務,具備血清抗體檢驗能力的醫事機構可向當地衛生局提出申請,民眾若有血清抗體檢驗需求,可至經各地衛生局審核通過的醫事機構進行檢驗。但相關指引仍在簽核中,最快今明可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