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抗體
共找到
1958
筆 文章
-
-
2021-11-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時中證實春節擬放寬7+7 台大公衛:可依風險分3策略
面對即將來臨的春節返鄉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將14天旅館或集中檢疫,放寬為「10天旅館+4天居家檢疫」,今指揮官陳時中又透露,本周可能再公布放寬為「7天旅館+7天居家檢疫」。長期關注全球疫情及疫苗施打的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春節防疫應考量各國「疫情」及「疫苗覆蓋率」進行風險分層並滾動修正,依風險分為「綠色通道、縮短檢疫天數、維持檢疫天數」等三種做法。陳秀熙指出,依照每10萬人發生率不同、疫苗施打率40%及70%,可將各國歸類到不同風險層級,台灣就屬於「中等疫苗覆蓋率、極低疫情」。針對「高疫苗覆蓋率+低疫情」國家,可考慮開放綠色通道;針對「高疫苗覆蓋率+高疫情」,也就是美國及歐洲國家,可縮短檢疫時間,但仍需要居家隔離。至於「低疫苗覆蓋率、低疫情」的國家,可能有通報不足、隱性感染等問題,建議維持14天集中檢疫。為何歐美疫苗完整接種率高,但疫情仍高?陳秀熙分析,歐美近期疫情微微上升,疫苗猶豫和突破感染是兩大原因。台大公衛學者范僑芸表示,美國雖然疫情趨緩,但相較於完整接種者,未接種者確診風險高6倍,死亡風險高12倍。台大公衛學者林庭瑀則分析,目前居於主流地位的Detla變異株有四個著名的突變為點,其中P618R這個變異位點,使Delta變異株具備高結合力、高感染力、高入侵力、高傳播力的特性,突破性感染更不容小覷。林庭瑀指出,印度今年3、4月研究發現,Delta變異株造成突破感染的比例,是其他變異株的5.4倍。Delta變異株的T478K突變為點,也強化了免疫逃脫能力。研究發現,遇到Delta變異株,康復者血清濃度減少6倍,接種AZ、BNT疫苗的中和抗體反應則分別下降了9倍、8倍。陳秀熙表示,上述研究結果非常重要,解釋了疫苗覆蓋率高國家疫情再起的重要原因。因此,即使有疫苗,人類也要繼續設法面對突破感染和免疫逃脫的問題。「接種追加劑(第三劑)」是目前許多國家都採取的策略,台灣目前疫情極低、覆蓋率中等,還不急著接種第三劑,但應持續關注。
-
2021-11-08 醫療.自體免疫
GLK基因變異致紅斑性狼瘡 國衛院精準檢測估兩年後上路
紅斑性狼瘡(SLE)為人體自體免疫性疾病中的一種,因免疫系統異常活化攻擊自身正常細胞,除了會在皮膚發作起紅疹外,也會侵犯全身其他器官,造成關節疼痛、腎病等,但因症狀發現不典型,常常延誤診斷。國衛院與台中榮總、高醫大合作發現,酵素蛋白激酶GLK基因變異為SLE的關鍵致病因子,並已開發GLK基因變異的檢測套組正申請專利中,最快兩年後可於臨床運用。國衛院免疫醫學研中心助研究員莊懷佳表示,由於紅斑性狼瘡在臨床表現上可能侵犯全身系統,因此患者的症狀表現不典型,有些人出現腎功能不佳、關節疼痛等。診斷上常會檢驗抗核抗體(ANA)是否為陽性,但因為抗體濃度在其病早期可能濃度不高,難以被檢驗到,因此病患常在驗出抗體陽性時,全身器官早已受到嚴重攻擊。而國衛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譚澤華早於20年前便發現GLK此酵素蛋白激脢,並與團隊於2011發現GLK是自體免疫疾病SLE的治病關鍵,一旦GLK在T淋巴細胞裡過量表現就會誘發發炎細胞激素(IL-17)大量表現,造成自體免疫發炎,且和疾病嚴重程度有高度相關。但是為何GLK會過量表現?國衛院研究團隊與中榮及高醫合作發現,GLK基因變異是關鍵。莊懷佳表示,研究團隊蒐集中榮和高醫SLE病患、病患家屬和健康者的檢體共431例,發現高達四成的SLE病患帶有GLK的體細胞性基因變異或遺傳性基因變異,進而造成GLK的mRNA或是蛋白質過度穩定而增量,誘發IL-17A細胞激素產生造成自體免疫疾病。研究團隊更首度發現原被認為是「假基因」的MKRN4泛素酶可與GLK基因結合,並降解GLK使其減量。但因為GLK基因變異,便不容易被MKRN4結合,進而降解,造成GLK在T淋巴細胞裡過量表現。由於紅斑性狼瘡平均好發年齡為20至40歲女性,平均需耗時兩年才會診斷出來,而通常家族中有成員得到紅斑性狼瘡,一等親罹病是其他人的10倍。譚澤華表示,現在知道GLK基因變異是造成SLE的關鍵,若能定期追蹤帶有GLK基因變異的女性家族成員,藉由基因檢測篩檢,便可提早在輕症時即診斷出全身性紅斑狼瘡,以利及早治療。國衛院已開發相關檢測套組,正在申請專利中,預計兩年後可通過審核。除此之外,國衛院也已開發可精準鎖定GLK的小分子抑制劑,直接從源頭關掉使IL-17A無法產生,目前已完成動物實驗,期待進一步推展臨床試驗。
-
2021-11-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知名醫學期刊:高端疫苗可有效對抗現有的高關注變異株
高端疫苗今表示,新冠肺炎疫苗對抗變異株之中和抗體效價評估探討,已由知名醫學期刊《臨床感染疾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簡稱CID)完成審查後發表,推估高端新冠肺炎疫苗可有效對抗現有的高關注變異株(VOCs)。高端指出,《臨床感染疾病》為傳染性疾病領域具有高影響力的期刊之一(Impact Factor為9.079),且為美國感染疾病學會(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IDSA)的官方期刊。高端表示,在本篇研究中,研究團隊採用接受不同疫苗劑量注射之Sprague-Dawley大鼠、以及人體臨床試驗取得之血清檢體作為試驗材料,並將新冠病毒之武漢原型株(wild type)以及當時主要的變異株D614G、Alpha (B.1.1.7)、Beta (B.1.351)製備偽病毒(pseudovirus),來進行血清中和抗體效價測試比對。高端表示,研究數據顯示,與原型株相比,各變異株的中和抗體效價雖有衰減,但仍有足量的中和抗體可被測定;此外,對於涵蓋E484K、N501Y等棘蛋白關鍵突變的Beta變異株,施打疫苗後也並非呈現免疫脫逃的狀態,且可藉由高劑量、或第三劑疫苗施打後,誘導更高的免疫反應以對抗Beta這種高突變變異株。高端表示,新冠疫苗在對抗變異株的中和抗體效價趨勢與目前已上市的兩款mRNA疫苗趨勢一致。高端也說,這些數據的分析與文獻比對,推估高端新冠肺炎疫苗可有效對抗現有的高關注變異株(VOCs),數個棘蛋白關鍵突變雖然對於目前全球現有的新冠疫苗產生影響,但可透過增加劑量或施打第三劑追加免疫,藉由增加抗體滴度來誘發足量的免疫保護。
-
2021-11-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自購AZ即期品到貨、民眾打氣冷 指揮中心憂疫苗過期
自購五十九點四萬劑AZ疫苗昨天抵台,但效期僅到十一月底,且第十三輪疫苗預約狀況不佳,國內面臨手握大量即期品、民眾又無意施打情況。指揮中心擔心疫苗過期,推出多項疫苗接種措施,包含AZ與BNT隨到隨打、縮短AZ疫苗兩劑間隔從十周至八周,卻未見「催打」誘因。專家籲政府祭獎懲並行的催打機制。第13輪預約 不如預期新冠疫苗陸續到貨,讓疫苗人口涵蓋率達七十四點四二%、第二劑涵蓋率達卅六點八九%。隨著疫情趨穩及對疫苗副作用的恐懼,疫苗施打意願陸續降低。第十三輪疫苗預約情形不如預期,AZ第一劑預約率僅二成四、第二劑五成三;BNT疫苗第一劑僅二成三、第二劑六成九。台大醫院前天宣布常設AZ、BNT接種門診,指揮中心鼓勵各醫院跟進,昨天更是宣布所有醫療院所、衛生所,都可開設疫苗接種門診,符合疫苗接種資格者,不必先上疫苗預約平台先預約再施打,只要人到就能接種。高市捷運站 能打疫苗高雄市甚至將疫苗接種站布建在捷運站,民眾只要有空、下班經過都能馬上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公開贊同高雄市的做法,並鼓勵各地方跟進。疫苗接種雖變得更便利,但打疫苗似乎退了熱潮。昨自購的AZ疫苗再到貨五十九點四萬劑,效期只到十一月卅日。據了解,這批疫苗多為即期品,所以罕見地委由荷蘭航空從曼谷運到台灣。該批疫苗將進行至少七天檢驗封緘,最快十五日可提供接種,只是打氣冷;據統計,現行庫存的AZ疫苗還有一百多萬劑,連莊人祥都坦言「擔心疫苗過期」。藍委批為何收即期品國民黨立委溫玉霞昨質疑,國內沒疫苗荒,為何還接受疫苗即期品?官員難道沒有瀆職的問題?莊人祥強調,昨抵台的AZ疫苗,會呼籲地方政府在第十四輪優先施打。逾75歲 近三成未接種疫苗淹腳目,但部分年齡層的施打率仍未提高,七十五歲以上未接種過任何一劑疫苗約有二成八。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高齡長者的覆蓋率還要再提高,否則未來開國門,國內仍會面臨一波染疫重症的危機,籲政府別只坐著等,應盡速推出獎勵以及懲罰的催打措施。昨國內新增二例境外移入案例,前天列為本土確診案例的印尼籍女看護(案一六五四七),一採陽,Ct值四十,二採陰性。匡列五名接觸者採檢陰性、N蛋白抗體也呈陰性,可能是偽陽性個案,因此昨將其移除案號。第14輪 仍未開放混打 國人期待的混打措施,目前規畫不會在第十四輪執行,但十一月前可混打的承諾不變,擬第十五輪推行。
-
2021-11-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血壓、洗腎、肺癌者注意! 疫苗接種前必看事項
國內正值第十三輪疫苗施打,仍有許多中高年齡及慢性病族群不敢接種。專家指出,多數病患在病情穩定下,仍可接種疫苗,但如肺癌患者在治療時,若中性白血球過低、太喘、太虛弱則不宜接種。另外高血壓患者接種前務必先吃血壓藥,維持血壓穩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上午舉辦COVID-19疫苗與心血管疾病臨床處置研討會,有民眾詢問,如果打完疫苗後,又需要一周洗腎三次,是否會造成疫苗免疫不足。馬偕紀念醫院副院長洪大川表示,洗腎病人本身免疫不全,感染「新」冠肺炎後,重症及死亡風險大大提升,應優先接種。其中針對年紀輕者、BMI低且營養好的患者,其抗體濃度較佳,但無論是否為洗腎,一般人打完二劑疫苗仍會發生突破性感染,接種後務必要維持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另外患者害怕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血栓等不良反應,對此,他也表示,身體若無碰撞卻出現不明原因瘀血,應到醫院檢查凝血因子是否出狀況;頭痛若超過三至五天,則應注意腦部是否出現靜脈血栓;心跳若過快每分鐘100下以上或過慢小於50下,也應盡早治療。振興醫院醫療副院長殷偉賢表示,若本身有高血壓患者,在打疫苗前要特別注意,當天務必先按時間服用血壓藥,避免血壓波動不會那麼大,另外有些病人到醫院測血壓往往比在家量測時偏高,也絕對不能減少藥物,隨身攜帶快速降血壓藥物備著。他也說,個性比較緊張的病人,或有服用抗焦慮藥物等也要合併使用,且病患注射疫苗後,也要持續作血壓監控。
-
2021-11-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混打BNT易產生5種副作用! 英國研究:發生率高於打2劑AZ
衛福部長陳時中21日宣布,第13輪疫苗規劃,將開放已接種AZ疫苗的民眾混打BNT,讓民眾儘快獲得2劑疫苗的完整保護力,先前有研究指出AZ混打BNT保護力較高,但出現頭痛、虛弱、發燒、冷顫、肌肉酸痛等副作用的機率也比較高。 根據英媒《BBC》報導,英國牛津大學團隊今年2月啟動AZ+BNT混打研究,找來830名50歲以上的志願者分析混打疫苗的效果,今年5月時先揭露初步研究數據,發現混打2種疫苗的受測者,比起接種2劑相同疫苗的受測者,更可能發生輕度副作用。從受測者發燒的機率來看,打兩劑AZ為10%,打2劑BNT為21%,先打AZ再打BNT為34%,先打BNT再打AZ的為41%。另外,有近8成先打AZ再打BNT的受測者在接種後感到疲勞虛弱,打2劑AZ以及打2劑BNT的受測者則皆低於6成。而受測者產生頭痛的機率,以混打2劑疫苗者最高,皆為62%,打2劑BNT為40%,2劑AZ則最低,近32%。 該研究也指出,雖然AZ與BNT混打較易產生副作用,卻無嚴重不良反應,且先打AZ再打BNT疫苗所形成的抗體濃度,是施打2劑AZ疫苗的9倍。
-
2021-11-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市12家醫院8日起開特別門診 可預約打第2劑莫德納
北市衛生局今天表示,12家醫院包含馬偕、北市聯醫陽明、仁愛院區、萬芳、景美等,8日起開設莫德納特別門診,供18歲以上民眾打過第1劑莫德納疫苗逾10週者預約接種第2劑。台北市衛生局下午舉行視訊記者會表示,8日起開設莫德納特別門診,18歲以上民眾接種第1劑莫德納疫苗已達10週者,可至12家醫院預約接種莫德納第2劑。衛生局指出,馬偕、三總松山、長庚、博仁、宏恩、秀傳、萬芳、景美、中國醫附設台北分院、中心綜合醫院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仁愛院區等12家醫院,只要18歲以上接種第1劑莫德納疫苗間隔10週,即可直接至各醫院網頁預約掛號,再帶小黃卡跟健保卡去施打。衛生局表示,有醫院反映開了許多量能但預約情況不夠踴躍,經跟中央溝通過後,中央讓醫院可自行開放讓民眾網路預約。此外,由於中央放寬疫苗殘劑規定,醫院不能因為湊不足人數就拒絕開瓶疫苗,民眾既然來了就要讓他接種到,醫院也要依接種資格備好候補名單,如果真的開瓶疫苗但打不完,這樣的耗損是可被容許的。另一方面,北市今天新增1本土病例案16547,為30多歲女性,因為要陪病所以做過多次採檢皆為陰性,這次也是因為要繼續陪病才驗出陽性。案16547在9月3日打過第1劑AZ疫苗,CT值40,抗體部分則需要二採才能判定;接觸者7人採檢皆陰性,其中5人為同住者,匡列居家隔離。昨天的本土案例16358則是採檢接觸者17人皆陰性,足跡衛生局也都已掌握。因此案較不接觸外界,還有1人正在確認是不是他的接觸者。
-
2021-11-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抗原快篩、抗體快篩別誤用!指揮中心:僅一款可家用
國內本土疫情趨緩,加上二級警戒現已開放多項場所及活動,然而仍有工作需求自行快篩,市售流通的篩檢工具多,讓人傻傻分不清楚。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日也提出兩點宣導,勿擅自使用抗體檢測篩檢。羅一鈞指出,近日接獲民眾反映,「抗體快篩」跟「抗原快篩」兩者搞不清楚,甚至誤用快篩工具,強調如果擔心感染新冠肺炎而發病,需要進行PCR抗體檢測已經是過去式,由於「抗體檢測」結果複雜,需要專業人士操作判讀,國內沒有核准家用抗體快篩。正確區分應是使用家用「抗原快篩」,但無論是「抗體檢測」或「抗體快篩」都要醫檢師專業人員操作解讀,特別提醒民眾勿使用抗體檢測,若有疑慮可至快篩站篩檢,或至食藥署家用快篩專區查詢。
-
2021-11-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巴拉圭三期臨床第一劑施打完成 高端:Q4取得比較數據
高端日前至巴拉圭進行免疫橋接臨床三期試驗,今宣布完成1030位受試者第1劑疫苗施打,預計於2021年第4季取得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比較數據,以加速佈局中南美洲市場。高官表示,巴拉圭法規單位DINAVISA根據台灣的3000人以上擴大二期試驗數據,認為疫苗安全性資料已滿足法規要求,所以要求巴拉圭三期免疫橋接試驗的總收案數僅須1000人規模,這項試驗為高端疫苗組與AZ疫苗組1:1對照,2劑間隔28天施打,第2劑施打後14天採集血液樣本進行免疫原性比對。高端指出,隨著新冠疫苗陸續上市與越來越多的資訊產生,單純的傳統安慰劑組對照三期試驗的執行難度增高,因此法規單位和專家會也採納免疫橋接的方式,來認可新開發的疫苗,例如國際法規聯盟ICMRA,以及由澳洲、加拿大等五國所組成的Access Consortium,都積極倡議新冠肺炎疫苗的免疫橋接試驗。高端表示,以Valneva藥廠在英國執行的全球首個三期免疫橋接試驗為例,英國法規單位MHRA要求約4000人左右的試驗規模,由Valneva與AZ新冠肺炎疫苗進行頭對頭比對,10月中該公司已公布數據,顯示Valneva的中和抗體效價優於AZ疫苗。高端也說,除了在巴拉圭執行和AZ疫苗頭對頭的優越性比對臨床三期試驗之外,也榮獲為世衛組織WHO團結試驗疫苗之一,可透過WHO與試驗國家資助加入全球4萬人規模的創新「共享安慰劑組」三期試驗。
-
2021-11-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中研院長:BNT疫苗第二劑間隔長短 學理上影響不大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今天在立法院答詢時指出,疫苗施打間隔是根據臨床試驗的設計來定,學理上2劑間隔短一點、長一點,影響不會那麼大,但需要更多研究佐證。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邀請中研院做施政計畫及預算報告。中國國民黨籍立委萬美玲質詢時,問及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日前提出疑慮,指台灣青少年施打首劑BNT疫苗後,心肌炎的粗發生率為美國青少年2倍,如今第2劑接種時程將屆,呼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出青少年打BNT疫苗的利弊分析。萬美玲表示,何美鄉的說法經由媒體報導,引起家長、學生疑慮,擔心打第2劑發生心肌炎的比率會更高。廖俊智則表示,何美鄉的說法要由本人證實比較好,他手頭上沒有數據。但從何美鄉臉書發表的貼文來看,是用學界已經發表過的數據來判斷。廖俊智表示,相信指揮中心的專家們也注意到這個問題,會收集資料做交叉分析,瞭解施打疫苗與年齡、族群的關係。中研院目前沒有研究,因為須是醫院端和指揮中心,才會有相關數據。萬美玲隨後問及,也有些家長擔心第2劑施打時間往後延,疫苗的保護力會衰退。廖俊智表示,施打時間的間隔,都是根據疫苗臨床試驗設計而定,學理上短一點、長一點,事實上影響不會那麼大,特別是很多疫苗著重於記憶性的保護力,而不是單純說打疫苗之後,會產生多少中和抗體。不過廖俊智說,從學理講是一回事,但事實上還是需要更多的臨床實驗、更多的數據,才能夠證明。
-
2021-11-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獲衛福部核准 長庚醫院展開新冠疫苗第三劑混打試驗
為了解國人新冠疫苗混打保護力,長庚醫院疫苗第三劑混打計劃,日前已通過衛福部核准,將於近期正式展開混打臨床試驗,對象為有高接觸風險的第一線醫護人員及航空機組人員等,人數共計400人。長庚醫院希望透過第三劑施打臨床試驗結果,協助政府作為擬訂第三劑疫苗施打政策的參考。長庚醫院新冠疫苗接種推動團隊總指揮、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說,各種疫苗對於新冠肺炎重症或死亡,具有很好的保護力,但針對預防感染,疫苗免疫力仍會隨時間下降,造成優先施打疫苗的各國皆面臨突破性感染問題。尤其是現今主宰全球流行的強勢Delta變異株,更是讓整體防疫面臨更高一層挑戰。邱政洵說,Delta變異株除傳染力強,免疫逃脫特性也讓世界各國重新審視自身疫苗政策,包括以色列和美國已相繼開始追加第3劑,因此第3劑混打試驗勢在必行。邱政洵說,該院日前提出針對高風險,且已接種兩劑AZ疫苗的族群接種第三劑不同廠牌疫苗的免疫生成性與安全性臨床試驗,日前通過衛福部核准,將準備正式展開臨床試驗。邱政洵指出,此計畫將以單盲性臨床試驗,讓符合資格的族群接種第三劑加強劑,並分成第三劑接種高端、輝瑞(BNT)、莫德納以及半量莫德納,各收案100人,共計400人。除評估第三劑接種不同疫苗的安全性外,亦會做中和抗體的測量來評估免疫生成性。此項臨床試驗瞄準在一線醫療場所工作的醫護人員以及接觸變異株高風險的航空機組人員等高風險的族群,希望可以透過此第三劑提升這些重點族群的疫苗保護力。長庚決策委員會主委暨林口長庚醫院院長程文俊表示,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長庚醫院致力於各項防疫任務,維持抗疫醫療量能,亦積極執行各項疫苗相關研究,以期讓台灣的疫苗政策運用能達到最大的彈性。目前在本院進行第二劑疫苗混打的臨床試驗已收案完成,將開始展開第三劑混打試驗。此第三劑疫苗施打試驗為領先世界趨勢的試驗設計,也預期可對台灣目前因疫苗到貨不均的現象提供適當的政策建議,使疫苗分配及使用可以達到公衛利益的最大化。
-
2021-11-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醫院出包 屏東88人接種莫德納誤打AZ
屏東縣東港鎮安泰醫院昨天上午發生打錯疫苗事件,八十八名原應接種莫德納第二劑的民眾,被錯打AZ,醫護人員中午清點空瓶才發現失誤,院方已通知其中五十七人,沒有身體不適。屏東縣衛生局已處分醫院停權、暫停施打疫苗,並請院方三天內完成行政檢討報告。安泰醫院院長黃炳生出面道歉並坦承疏失。他說,初步研判工作人員前晚整理盤點疫苗時忙中有錯,將八瓶AZ疫苗與莫德納疫苗放在一起,昨天一早從醫院領取卅八瓶疫苗僅核對數量,沒再檢查瓶身標籤,第一線人員對誤打事件很自責懊惱。黃炳生表示,AZ與莫德納瓶子、瓶蓋幾乎相同,人員領取疫苗時未查核,疫苗運抵施打站後分裝時又未檢查瓶身標籤,沒落實「三讀五對」(三讀:取藥時、給藥時、歸藥時必須核對;五對:藥名、病人名、給藥時間、給藥途徑、劑量),回醫院清點空瓶才發現錯誤。八十八人是否需再打一劑莫德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依據疫苗臨床試驗、國際指引及指揮中心所訂原則,不須再補接種疫苗,但將提至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會討論,諮詢專家意見。是否影響保護力?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說「不會」,目前抗體價數表現最好的是兩劑莫德納,數值約一萬四千單位,其次為AZ混打莫德納約一萬三至一萬四;先接種莫德納再打AZ抗體數值有七千,比接種兩劑AZ的一千四高。長輩第二劑接種AZ也有好處,除了副作用較少,且接種AZ疫苗引發的T細胞反應較佳,保護力較持久。昨天下午四點,屏東縣衛生局長施丞貴、東港安泰院長黃炳生與屏東縣醫師公會理事長江俊逸說明後續應變。江俊逸說,在國外莫德納和AZ是允許混打,順序沒有影響,台灣較謹慎尚未開放,民眾若有任何狀況,公會會協助後續應變。施丞貴說,八瓶AZ雖只可打八十八人,但上午九點到十點的時段約有一百人施打,會針對這一百人持續關懷聯繫;衛生局要求安泰醫院協助後續醫療,成立三支廿四小時關懷專線,有特殊狀況民眾啟動預防性住院,家中自行觀察民眾會每天關懷、持續廿一天。東港安泰醫院指出,截至昨晚七點已通知五十七人,均無不適,另有卅人未接聽電話會持續聯繫,還有十三人電話是空號,將由衛生所派人親訪。安泰醫院榮譽院長蘇清泉道歉,表示會檢討精進作業流程,也會負全責。
-
2021-11-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混打莫德納有譜? 陳時中掐指算:約45萬人有機會
台大的「AZ+莫德納」試驗計畫發現,「AZ+莫德納」的抗體效價優於「AZ+AZ」,但與接種兩劑莫德納相當。不過接下來指揮中心是否會開放混打,指揮中心昨表示,將針對疫苗到貨量來決定是否可混打,尚在做最後精算。指揮官陳時中今於立法院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目前估算最多有45萬劑莫德納疫苗可供混打,但還需視接下來到貨量而定。陳時中今出席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接受立委質詢時表示,莫德納目前規劃優先提供給第二劑接種,接下來將依序開放第一劑接種者和欲混打者接種。針對莫德納的劑量分配,陳時中會後受訪時表示,目前地方手上約餘50萬劑,日前美國捐贈150萬劑,因此共約有200萬劑莫德納疫苗可供運用。還在等待第二劑接種者約有105萬人;至於意願登記只勾選莫德納者約30萬人,而單選加上複選莫德納者約77萬人,陳時中表示,依據此意願登記數據推估等待接種第一劑莫德納者約有50萬人,扣除後約有45萬劑可供混打。不過混打會不會在第14輪開放?疾管署長周志浩則表示,還需視接下來疫苗到貨以及第13輪的預約狀況,目前都還在計算中。
-
2021-11-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莫」效果佳將開放混打? 莊人祥:還要精算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台大副校長張上淳今天上午透露,台大的「AZ+莫德納」試驗計畫發現,「AZ+莫德納」的抗體效價優於「AZ+AZ」,但與接種兩劑莫德納相當。不過接下來指揮中心是否會透過混打提高疫苗涵蓋率,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將針對疫苗到貨量來決定是否可混打,尚在做最後精算。莊人祥表示,國外較少進行「AZ+莫德納」的研究,較多為「AZ+BNT」的混打試驗。目前台大的結果與國際「AZ+BNT」的結果類似,資料也曾在ACIP委員會討論過,11月是否會提供「AZ+莫德納」或「AZ+BNT」的混打,還要視BNT和莫德納的到貨量而定。至於混打是否全年齡開放,莊人祥也表示,不會侷限類別開放,但至少要第一劑接種10周以上才可接種,但他重申還是要視疫苗到貨的數量。莫德納將保留多少給混打或是第二劑等,莊人祥說,還在規畫中,無法回答數量問題,和美國雙邊還有疫苗會在抵台,之後將再精算。
-
2021-11-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張上淳曝台大「AZ+莫德納」混打結果:拉長時間也無妨
雖然醫護已可開始混打「AZ+莫德納」,但相關混打試驗計畫,包含台大醫院、長庚醫院等都持續進行中。不過,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台大副校長張上淳今天透露,台大的試驗計畫已完成接種後14天以及28天的抽血分析,發現「AZ+莫德納」的抗體效價優於「AZ+AZ」,但與接種兩劑莫德納相當;另間隔八周效果略好於間隔四周,因此就算拉長接種時間也無妨。張上淳今出席「第十屆東南亞及西太平洋雙區聯合應用流行病學研討會」。他於會後接受訪問時表示,台大的「AZ+莫德納」混打實驗已有初步結果,但「莫德納+高端」的混打試驗則尚在進行中。他說,這次「AZ+莫德納」的試驗共收案400人並分為四組,包括「AZ+AZ間隔八週」、「AZ+莫德納間隔八周」、「AZ+莫德納間隔四周」、「莫德納+莫德納間隔四周」。根據接種後14天和28天的抽血檢驗的結果來看,「AZ+莫德納」效果高於兩劑AZ,和兩劑莫德納相當;出現副作用的人數比例則較接種兩劑相同疫苗高。不過張上淳說,雖然人數比例較多,但都屬於局部疼痛、發燒等中等程度的副作用反應,並沒有比較劇烈。在混打接種間隔方面,張上淳表示,間隔8周組較間隔4周組的效價略好,但差異不大,因此如果混打時間的兩組時間間隔較長者效價略好,但兩者差異不大,也就是就算拉長時間接種第二劑也無妨。張上淳表示,相關試驗成果近期將發表,另外也將持續追蹤,待接種三個月後再行抽血檢驗分析。
-
2021-11-02 醫聲.疫苗世代
HPV疫苗防癌╱兩性接種HPV疫苗 根除子宮頸癌
世界衛生組織(WHO)宣誓二○三○年消除子宮頸癌,台灣做得到嗎?國內HPV專家與公衛學者齊呼,「性別中性施打」及「多年齡世代接種」是HPV疫苗接種國際趨勢。中研院士、前副總統陳建仁也呼籲,HPV疫苗政策應參考本土流行病學,根據經濟效益評估,讓台灣繼B、C肝政策後,再一次於公衛領域上發光發熱。台灣癌症基金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二○二一台灣HPV疫苗防癌政策高峰會」,由中研院士彭汪嘉康、中研院士陳建仁、美國在台協會商務組副組長葛梁安、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邱泰源、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台灣婦癌研究團體理事長賴瓊慧、台大醫院副院長暨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婁培人、台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吳宗儒、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副執行長蔡麗娟及澳洲墨爾本大學皇家女性醫院女性感染症中心主任Garland Suzanne(蘇珊・格蘭)共同參與。WHO建議,HPV疫苗應納入國家疫苗接種計畫,全球已有逾一一一個國家納入。林莉茹指出,二○一八年台灣實施全國性HPV疫苗接種計畫及監測,國一女生可接受公費HPV疫苗接種,估計每年約九萬名女孩受益,期盼二○三○年疫苗接種率達九成二。疫苗涵蓋 年齡、型別、性別擴大賴瓊慧指出,HPV疫苗的型別和接種年齡都應擴大,根據她進行的研究,國內子宮頸癌前病變患者的HPV陽性率達百分之九十一點六,而HPV病毒型別上百種,國內最常見型別依序為HPV52、18、58,HPV16致癌率最高,以目前公費接種的二價疫苗,病毒涵蓋型別並不足夠。接種年齡層也應該擴大,賴瓊慧建議對十六至十八歲女性以公費補打HPV疫苗;未接種HPV疫苗的孕婦生產時,公費補助HPV疫苗接種;十九至廿五歲女性,則鼓勵自費接種。婁培人指出,「男性面對HPV比女性更為弱勢。」男性性活躍程度較高,且感染後不易產生抗體。女性感染HPV兩年後,近七成可於體內測得抗體,但男性容易持續感染,最終導致癌症。在美國,因HPV引起的口咽癌新增案例已超越子宮頸癌,他呼籲,不要再稱HPV疫苗為子宮頸癌疫苗,以免男性認為HPV與他們無關,更應鼓勵男性接種。本土資料與效益評估 形成政策陳建仁也指出,台灣子宮頸癌盛行率約每十萬人七人,距離WHO的「每十萬人四人」還有努力空間,但不管男、女,口腔癌盛行率愈來愈高,與HPV有關的口腔癌、口咽癌等頭頸癌盛行率,每年以百分之六點九的速度上升中。陳建仁指出,應以本土流行病學為基礎,計算HPV疫苗成本效益,形成國家政策,以接種疫苗預防HPV所引發的多種癌症,大幅降低健保醫療支出,台灣將再次於公衛領域上發光發熱,成為眾多國家學習的對象。吳宗儒也呼應,男女共同接種HPV疫苗為國際趨勢,將可更有效率減少HPV傳染,更早達到降低子宮頸 癌的目標。政府、公衛、國際共推動陳建仁指出,應比照C肝抗病毒藥物在國內成功經驗,由政府議價,藥廠也善盡社會責任,以合理疫苗價格提供。陳秀熙提及,卅多年前,他與陳建仁等多名公衛學者多次在台大公衛學院研究室開會,討論肝炎防治,形成共識,推動B肝疫苗全面接種,為台灣奠定流行病學研究基礎。此次再度與陳建仁等專家齊聚一堂,相信結合公衛、醫界、政府等力量,透過「男女皆打」、「換打九價」,可早日達到防癌目標。美國男女接種HPV疫苗葛梁安說,男女性皆可能互相感染HPV,「凡生而為人,都應在消除HPV相關癌症上貢獻心力。」過去HPV防治僅關注女性,是極大迷思。如今男女共同接種HPV疫苗,在美國已是常態。葛梁安指出,台灣公衛成就為全球、美國的模範,「台美攜手努力,將可在台灣終結許多HPV相關癌症。」
-
2021-10-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CDC:曾染疫但未接種 再感染機率為接種者5倍以上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29日公布的研究指出,曾感染新冠肺炎痊癒但未接種疫苗者,再次染疫的機率是已完全接種輝瑞(Pfizer)或莫德納(Moderna)疫苗者的五倍以上。該研究樣本是當局透過美國九個州的監測網路紀錄,找出染疫住院的成年患者進行評估,並將結果刊登於CDC「死亡率與發病率周報」(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s);研究作者指出,比較已染疫和三至六個月前接種新冠疫苗的患者中,由疫苗觸發的免疫反應比感染者體內產生的免疫力還更具保護力。CDC主任羅謝爾‧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表示:「現在我們有更多證據向民眾重申接種疫苗的重要,即使你已經感染過新冠肺炎也一樣。」本月稍早CDC也曾公布一份肯塔基州的確診數據,指未接種疫苗者二度感染的機率是已完全接種者的兩倍以上,但也未納入接種嬌生(Johnson & Johnson)疫苗的樣本,目前當局建議接種嬌生疫苗後兩個月應盡快接種補強針。研究作者表示,莫德納疫苗的保護力比輝瑞疫苗高,且65歲以上接種補強針的保護力亦是如此。CDC公布截至8月底的數據顯示,全美16歲以上曾經染疫且體內擁有抗體的人口占比約22%,但已接種疫苗者中擁有抗體保護的比率高達九成。然而,參與該研究的科學家也在其中註明與以色列近日公布的一項報告與本研究有出入;雖然以色列的研究還有待同行評審,但該研究稱因感染使「人體自然產生的免疫力」對於二次感染具有「更持久且更強大的保護」。不過兩項研究的樣本也不盡相同,以色列研究採用任意確診者,但CDC研究特別聚焦於染疫出現症狀而就醫的患者;且以色列研究樣本也鎖定接種疫苗後保護力開始削弱的人,亦即接種疫苗至少六個月以上。
-
2021-10-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不是誰都適合混打! 專家勸這兩族群「維持同品牌」最好
國內宣布第十三輪疫苗接種,原本規畫已接種過第一劑AZ疫苗滿十周者,可以混打BNT或莫德納,如今落空,改為成人或青少年接種已施打BNT疫苗一劑者,可施打第二劑BNT疫苗。但專家提醒,BNT疫苗在二個月後抗體濃度會下降,應盡速補齊,且不是所有族群都適合混打,必須要審慎評估。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員周彥宏,國際數據指出mRNA疫苗在一、二劑間隔落在4周至12周,範圍很大,但第一劑在二個月後抗體濃度會下降,因此在疫苗充足狀況下,不應超過二至三個月接種第二劑,避免一劑者出現空窗期。依照BNT的說明書,二劑至少間隔21天,目前歐盟規定至少間隔四周至八周,指揮中心莊人祥曾表示,打過一劑BNT疫苗者,規畫滿六周至八周,可施打第二劑BNT疫苗。但是,周彥宏認為,國內安排時間算合理,但針對高風險人員,如醫護人員可縮短成四周。而一般成人及青少年在疫苗供充沛下,不宜超過十二周再接種。若要讓成人及青少年施打二劑的間隔時間縮短,則應考慮國內疫苗到貨量是否充足,以及各縣市在不同年齡層的施打量能是否能夠應變,「數據顯示,成人疫苗提早施打,或在十二周內規畫施打,對保護性差異及影響力不大,沒必要縮短施打時間」。周彥宏也指出,國內也規劃「AZ混打mRNA疫苗」,需間隔十周前後為主,雖然國際數據顯示,抗體效價會比原本二劑AZ疫苗佳,但接種二劑BNT疫苗仍然是最建議的方式,三種施打方式保護力則差別不大。但他也強調,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混打,務必要考量「自身健康狀況」跟「第一劑施打後的副作用」。如混打兩種不同疫苗,就必須要承擔兩種疫苗的副作用風險,但如果二劑都施打同款疫苗,其風險可能較不會太高。如果是以施打過第一劑BNT的青少年或年輕族群,其免疫活力較成人活躍,若第一劑沒有心肌炎或不適症狀出現,代表身體可以接受該款疫苗,建議不要混打疫苗。但如果一劑出現不適症狀者,九成人在接種二劑心肌炎比例高,第二劑建議可考慮混打。至於國內施打過AZ疫苗成人者分布較廣,其中老年族群同樣如果在第一劑施打AZ疫苗後,身體無特殊異狀,同樣第二劑可維持品牌「選擇AZ疫苗」,避免混打承受過多不良反應風險。至於其它青壯年族群,只要沒有特殊狀況,按照意願跟資格接種即可。【本篇重點速記】2族群建議「維持同品牌」1、施打過第一劑BNT的青少年或年輕族群,若第一劑沒有心肌炎或不適症狀出現,第二劑建議維持相同。2、老年族群如果在第一劑施打AZ疫苗後,身體無特殊異狀,第二劑建議維持相同。
-
2021-10-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WHO啟動疫苗試驗高端入選 專家樂見:走向國際一大步
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哥倫比亞、馬利與菲律賓衛生部啟動「團體試驗疫苗」計畫,台灣國產高端疫苗成為首波入選候選疫苗名單。專家認為,高端本身就是好的疫苗,先前因資本不足、台灣無疫情、跨國試驗碰外交問題等,先前有不少困境,如今WHO願協助,算是高端很好的出路,十分樂見。WHO與哥倫比亞、馬利與菲律賓衛生部啟動「團體試驗疫苗」計畫,由科學家及專家組成小組,選擇有效且安全疫苗,快速評估候補疫苗,目前已開始招募志願者參與試驗,且已審查20支疫苗,首波入選的2種疫苗正在接受團體試驗,其中一種就是台灣的高端疫苗。台灣疫苗協會推動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高端本身就是好的疫苗,早晚會獲得國際認證,先前做臨床試驗碰到困境,包括資本額不足、國內無疫情、國外臨床試驗碰外交問題等原因,導致高端難以往前邁進。黃玉成表示,高端屬於傳統次單位蛋白疫苗,研發速度本來就比較慢,不像病毒載體、mRNA疫苗,可以在兩三週內做出來,蛋白質疫苗需花半年準備。世界上除了Novavax以外,高端是第一個取得緊急使用授權(EUA)的次單位蛋白疫苗,研發速度已算快。另外,黃玉成也提到,研發疫苗不論研發、資金都缺一不可,高端公司僅一百人,要做研發本身就不容易,中央挹注高端經費一億元,相較美國補助Novavax十六億美金,幾乎難以比擬。台灣用小資本額還可以做到這種局面,真的要珍惜。黃玉成表示,臨床試驗動輒萬人起跳,起初AZ疫苗在英國做臨床試驗時,數據結果並不是太好,後來AZ到美國啟動3萬人臨床試驗才算完整。台灣到今年初確診僅幾百人,高端很難在台灣做傳統第三期臨床試驗,如今WHO出面協助,對高端是很好的出路,相當樂見。我國食藥署先前通過高端EUA,採用免疫橋接方式,比較高端與AZ疫苗施打後產生中和抗體數據。雖當時看來是「全球首創」,如今歐盟也同意此做法,準備給予認證。黃玉成表示,近期有法國疫苗廠研發滅活病毒,採免疫橋接方式與AZ做試驗,相較之下,疫苗製程難度,高端的次單位蛋白疫苗較滅活病毒難研發,可見我國給予EUA過程仍然嚴謹。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則興奮在臉書表示「恭喜恭喜!高端疫苗的國際認證走出一大步!希望能做出很不錯的保護力!」。他說,「就是連醫師之前還不敢大聲說的,WHO贊助去哥倫比亞做傳統三期的那件事。現在確認了!高端Medigen的次單位蛋白疫苗是其中之一。另外一支疫苗是Inovio的DNA疫苗」,他也興奮直呼「恭喜恭喜!高端疫苗的國際認證走出一大步!希望能做出很不錯的保護力!」
-
2021-10-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重磅快評】還要買嗎?高端疫苗多到猴年馬月打不完
美國宣布11月8日起所有入境旅客,包含台灣在內,都要完整接種美國FDA或WHO核准疫苗才可入境,並列出七種認可疫苗,一如預期,我國的高端疫苗不在名單內。衛福部長陳時中說美方迄無積極回應、外交部說將配合主管機構協助高端疫苗早日取得認可。比較奇怪的是,指揮中心發言莊人祥說還要繼續向高端購足五百萬劑,以免違約,予人劃錯重點的感覺。11月8日起,外籍旅客須打完2劑獲FDA或WHO核准疫苗才可入境美國,國產高端疫苗不在其中,引起國人關切。其實美方這項宣布並非突如其來,早在8月中旬,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新任處長孫曉雅拜會疾管署,陳時中就證實雙方有討論雙邊認證的議題;同月23日高端疫苗開打,陳時中更信誓旦旦說會與美國談判疫苗雙邊認證,還說美方很重視高端疫苗,會爭取高端疫苗列入認證範圍。期間,為提振高端的「打氣」,除了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先後各打了兩劑高端疫苗,陳時中也自爆,他的太太跟次子都選擇打高端,太太的反應很輕微,次子沒有任何不適感;他還說看了國際有關機構、協會對於免疫橋接的建議,都和衛福部的EUA很像,不論是規模,或是綜合抗體,高端的作法與跟國際逐漸認可的方式相同,高端也自行到國外做了相關藥證的努力,因此受肯定的機會提高。陳時中拚命為高端作多,還把家人打高端的事都拿出來說嘴,奈何抵擋不過現實的檢驗;一個月前,美國入境新規定出爐,陳時中說那是針對先前限制的疫情嚴重33國放寬,台灣不會受到影響;但美國在台協會發言人鄧艾德管不了陳時中的顏面 ,向媒體直接挑明著說,11月起所有外國旅客入境美國皆須出示完整疫苗接種證明。當然,台灣也沒有獲得特殊的待遇。 一個月時間又過去了,陳時中說要和美國人討論爭取,結果美國入境新規還是和一個月前的版本一樣,只是認證的疫苗多了Covishield(印度版AZ),陳時中這時應該好好向國人報告,兩個月前就說要向美方談判疫苗雙邊認證,但兩個月來的進度在那裡?我們做了什麼努力?從美方發布的訊息及我方的回應內容空洞,看來是一點進度也沒有。最讓人好奇的是,昨天美方宣布新制上路,陳時中首度承認高端疫苗會打不完,他表示目前高端已接種136萬劑,庫存還有223萬劑,政府與高端簽約是500萬劑加上500萬劑開口合約,如果使用量不到500萬劑,就不會再買開口合約的500萬劑,這500萬劑應該是用不完,考慮捐贈給其他國家。至於國外EUA,巴拉圭正在努力,而捐贈也很難說,因為有很多國家在接洽,不方便透露。 才過一天,莊人祥又更正陳時中的數據,說衛福部實際驗收高端疫苗是223萬劑,已經接種136.7萬劑,最新數字為剩餘86.4萬,並非庫存223萬劑,疑部長口誤澄清。但更讓人驚訝的是,莊人祥說,衛福部還是要繼續向高端購足500萬劑,因為有簽約,免得高端受罰。其實,近來高端打氣低迷,甚至一天僅有千餘人劑次,連衛福部都懶得公布數字,這也是陳時中記錯庫存數字的原因,但如果以這種速度施打,一萬劑恐怕就要打上十天,光是目前庫存量就要近30個月才能消化得完;莊人祥說年底前要繼續購足500萬劑,剩餘的高端會持續生產或進行封緘檢驗,指揮中心也會進行驗收,如此一來,庫存的疫苗真不知要打到何年何月?效期可以撐那麼久嗎?高端疫苗抄了一條國際無法認證的捷徑取得 EUA,到了攤牌時刻,官員腦袋裡還想著如何消化預算,拿人民的納稅錢去購買一天只打一千劑的疫苗,數量可能多到猴年馬月都還打不完,而不是想辦法去積極督促業者趕快進行第三、四期臨床實驗,以取得歐盟、WHO及美國認證及認可,疫苗這條路,如果不開大門走大路,恐怕永遠也達不到目的地。
-
2021-10-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權威期刊最新研究:新冠抗體檢測是有缺陷的科學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在前天(2021-10-21)發表The Flawed Science of Antibody Testing for SARS-CoV-2 Immunity(新冠病毒免疫的抗體檢測是有缺陷的科學)。這個標題裡的「抗體檢測」指的是市面上可以買得到的試劑盒,而這篇文章主要就是在講,這種試劑盒非但對控制疫情無助,反而會增加困擾。事實上最近常聽到的「抗體在6個月後會消失,需要打加強針」,更是會讓民眾誤以為「抗體水平的高低」就是等於「保護力的高低」。要知道,圍繞在我們身邊的病原(病毒、細菌、黴菌、原蟲)是多不勝數。如果我們需要無時無刻地維持高水平抗體來對付所有這些病原,那我們的血液不就要變成一股膠著的濃漿?不管是被感染,或是打了疫苗,我們的身體除了會產生抗體之外,還會訓練出一批有記性的B細胞和T細胞。當我們再次被同一病原感染時,這些細胞就會快速增生。增生後的記憶B細胞會分化成具有產生抗體能力的漿細胞,而增生後的記憶T細胞則是有些會幫助B細胞產生抗體,有些會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從而減少病毒的繁殖)。也就是說,儘管我們在被感染或打疫苗之後,抗體的水平是會隨著時間而逐漸降低,但是,一旦我們再次被感染,這些有記性的B細胞和T細胞還是有能力來對抗病原。所以,「抗體水平的高低」並不等於「保護力的高低」。就新冠病毒而言,頂尖的科學期刊Science在2021-2-5有發表一篇研究論文Immunological memory to SARS-CoV-2 assessed for up to 8 months after infection(感染後長達 8 個月的對新冠病毒的免疫記憶評估)。它的結論裡有說:「血液抗體水平不能預測 T 細胞記憶。 因此,對新冠病毒抗體的簡單血清學檢測並不能反映免疫記憶的豐富性和持久性。」JAMA新發表的這篇文章也能幫助讀者對新冠免疫有進一步的認識,所以把它的一些重點整理和翻譯如下:在新冠疫情的初期,有些專家認為,用抗體測試來檢測人們是否已被感染,會有助於緩解封城的措施。 這是因為,那些有抗體的人可能至少暫時不會再被感染,而這樣他們就能夠重新進入社會,不會將自己或他人置於危險之中。但隨著疫情的發展,基於擁有抗體的免疫護照的概念並沒成功。這是因為,抗體測試的準確性未經證實,使結果存疑。更根本的是,「有抗體就有保護力」這種相關性是未知的。到底是哪些特異性抗體可以防止再次感染?它們的水平是需要多高?它們能提供多長時間的可靠防禦?隨著抗體檢測對個別患者的有用性變得不那麼明確,以及病毒篩檢(例如核酸篩檢)的擴大,公眾對抗體檢測的追捧逐漸減弱。但對一些人來說,新冠疫苗的到來重新喚起了他們對抗體檢測的興趣。這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的檢測可以揭示疫苗是否有效,或者指引是否需要注射加強針。但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曾一再表示,不鼓勵將抗體測試作為自己動手做(DIY)的免疫檢查。該機構在 5 月 19 日的通訊中表示,目前獲授權的新冠抗體測試結果不應在任何時候用於評估一個人的免疫水平或對新冠病毒的保護力,尤其是在接種疫苗之後。請看Antibody Testing Is Not Currently Recommended to Assess Immunity After COVID-19 Vaccination(目前不建議用抗體測試來評估新冠疫苗接種後的免疫力)。然而,許多人沒有聽從這些建議。 《紐約時報》最近的一篇文章描述了有好多醫生定期為病患做新冠抗體檢測。總部位於佛羅里達州的 Epitome Risk Solutions 還聲稱其售價 170 美元的的新冠抗體檢測能正確識別具有100% 特異性的抗體的數量,而這樣你就可以在接種疫苗或感染後24到48 小時內,知道您的免疫系統是否仍在保護您免受感染。梅約(梅友)診所傳染病血清學實驗室主任 Elitza Theel 博士證實了此一令人擔憂的趨勢。 她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儘管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進行教育,但我知道有些人接受測試只是為了看看他們是否對疫苗有『反應』或是否有『免疫力』。」原文:《抗體水平高低》並不等於《保護力高低》
-
2021-10-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暫不考慮莫德納混打BNT 陳時中曝2大考量
AZ混打BNT疫苗最快11月上路,外界也好奇莫德納混打BNT疫苗可能性。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坦言有考慮,但暫無此計畫,主因實證較少,且疫苗量可望滿足現有需求。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持續到貨,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劃,預計11月將可提供至少55萬劑BNT疫苗供混打且全年齡開放,近日將公布疫苗登記相關時程。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由於混打開放時間還沒有很長,很難比較接種後短期、長期的好處,僅能看出混打一定時間後體內抗體確實較高,後續還有很多研究進行中。儘管如此,陳時中認為,除非第1劑強烈過敏才建議混打,否則2劑接種一樣的疫苗安全性還是比較高,但尊重大家選擇,民眾可向家庭醫師諮詢相關疫苗問題,或是接種疫苗時和醫護請教。除了AZ混打BNT疫苗,莫德納(Moderna)能否混打BNT疫苗也引發關注。陳時中坦言,確實曾考慮此事,但因mRNA疫苗混打在國外研究報告較少,而且目前評估莫德納第2劑可打到同樣疫苗的可能性也變高,因此沒有積極做相關規劃,目前也無此混打計畫。
-
2021-10-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時中:除非第1劑強烈過敏 施打一樣廠牌較好
國內第十三輪疫苗規畫開放混打,民眾期待AZ能混打BNT或莫德納,媒體提問,若民眾都等混打,BNT是否足夠第二劑的規畫?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11月中旬才會開始打第二劑BNT,仍強調可以打得到適合的疫苗,不排斥的話就儘早施打。民眾發現,先前開放意願登記可加選BNT時,並未開放已接種第一劑AZ疫苗者登記,等於目前國內已施打AZ者的意願登記,頂多只有AZ與莫德納,無法勾選BNT。媒體問,若施打AZ者第二劑想混打,是否要先取消登記?指揮中心莊人祥說,希望仍在預約系統操作,確定後會再說明。有醫師指出,AZ與mRNA混打後,mRNA抗體下降速度比AZ腺病毒更快,陳時中表示,混打很難去比較短期或長期好處,在一定時間內產生抗體高,還有很多研究與比較。兩劑施打一樣廠牌安全性高,除非第一劑有強烈過敏,還是施打一樣廠牌較好,但仍尊重大家選擇。至於是否會開放莫德納混打BNT?陳時中說「我們有考慮,但沒有計畫」。媒體追問,尚未計畫兩種mRNA混打的理由是否因數量不足?他說,這方面的國外研究報告較少,相對支持的論點也沒這麼多。我國同廠牌疫苗可以滿足第二劑的數量也變高,因此也沒有很積極去規畫。
-
2021-10-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13輪疫苗將「全開」? 陳時中:11月都打得到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於立法院表示,第十三輪將開放混打BNT。今指揮中心記者會,媒體詢問有多少量可以提供混打?他表示,下個月會規畫混打,主要是下個月的疫苗供應情況,預估有量能可以提供,要看疫苗到貨時間為準。陳時中表示,有些報告顯示,AZ混打mRNA效果相對比較好,抗體值篇高,但也有人說不同種疫苗,引發抗體反應,會增加不良反應風險,雖然風險很小,但也就是各有利弊,指揮中心會提供一部分的疫苗量,提供民眾選擇,後續會跟大家報告。媒體問,第十三輪開放混打,有多少AZ量可以提供?是否導致已預約第二劑AZ的民眾,紛紛「棄AZ」改等混打mRNA?陳時中表示,現在平台沒有取消功能,若已經預約完成,就會變成沒去打。發言人莊人祥說,要開放多少混打的量,主要看第十二輪施打情況,應該會剩55萬左右,若有人沒去施打,會再剩多一點。至於第十三輪疫苗是否一次全開?陳時中說,要看每一批的到貨量能,11月大致都會打得到,目前有這樣的可能性,定案後會跟大家講。媒體問,若混打疫苗後,民眾發生嚴重副作用,是否會開放門診提供民眾諮詢?陳時中說,以健保系統,民眾可與家庭醫師諮詢,或打疫苗時跟醫護請教。今起開打第十二輪疫苗,陳時中表示,今天起有更大規模施打疫苗,各地都看來都順利,昨天施打31萬2065劑,人口涵蓋率65.53%,劑次人口比90.76%,換句話說,二劑涵蓋率25.23%,距離我們目標值都不到5%,月底可以繼續努力。
-
2021-10-22 醫聲.疫苗世代
台灣癌症基金會:加強社會教育 男性也應接種HPV疫苗
人類乳突病毒(HPV)不僅會引起子宮頸癌,還會引發口咽癌、肛門癌等多種癌症,且男性感染機率較女性高。近年來全球HPV防治策略重心,也開始關注男性。推動HPV疫苗防癌多年的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指出,台灣男性HPV陽性之頭頸癌發生率正快速成長,所以男性HPV防治及衛教刻不容緩。賴基銘指出,HPV主要感染途徑是性行為,根據國際研究結果,男性一生中感染HPV之機率超過91%,女性則為84%。國內研究則顯示,HPV引起之口咽癌與頭頸癌,男性發生率為女性十倍以上,且發生率成長速度大於其他原因引起的口咽癌及頭頸癌。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直言:「既然HPV感染不只與子宮頸癌有關,透過性行為引起的其它癌症或疾病,『兩性』都有責任共同防治。」賴基銘強調,面對HPV男性更為「弱勢」,因為男性一旦感染HPV,較不易產生抗體,不易清除病毒,且重複感染機率較高,四十五至七十歲男性持續性感染HPV之機率超過50%。賴基銘認為,受HPV威脅的男性,更應該接受HPV疫苗保護。蔡麗娟則指出,全球已有43個國家及地區實施男女共同施打,主要集中於歐洲及中南美洲;澳洲則是在2013年調整接種政策,全面為男女性施打HPV疫苗,以期提前在2028年達成世界衛生組織所揭示「2030年清除子宮頸癌」的目標。根據國內婦癌專家林口長庚副院長賴瓊慧之研究,本土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國內HPV-31、33、52、58四型別較為特別,與國外常見之HPV-16、18型不同。蔡麗娟說,故國內施打之「疫苗型別要涵蓋更多,保護力才能更全面。」台灣癌症基金會整合相關醫學會之專家意見,亦凝聚出「應接軌國際趨勢,施打涵蓋型別更廣之疫苗並提升抹片篩檢率」之共識。男性接種HPV疫苗,要從衛教做起。蔡麗娟說,「需要社會溝通對話,讓家長有認知、有警覺心,為孩子健康做好把關。」台灣癌症基金會與台灣疫苗推動協會,串連全台及離島共250家診所,成為「HPV衛教友善診所」,診所內備妥HPV衛教文宣、提供醫護完善的HPV防治教育,確保民眾就醫時獲得最正確的HPV相關資訊。台灣癌症基金會亦積極舉辦HPV衛教之公務人員研習課程、醫事人員教育訓練等,並持續倡議HPV疫苗防治政策與國際接軌,同時建議建立智慧疫苗施打接種登錄,以其完整瞭解國內疫苗施打與未來癌症風險之相關趨勢。蔡麗娟期望,透過更多社會溝通,民間團體與政府共同推動HPV防治,「公衛表現亮眼的台灣,在HPV防治策略及成果上,也能在國際舞台上再現台灣之光。」
-
2021-10-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在巴拉圭展開第三期試驗 約330人本周施打第一劑
高端疫苗上周三 (10月13日) 在巴拉圭,正式展開新冠肺炎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執行一星期後,已有超過300位民眾登記,完成近百位受試者第一劑施打。高端疫苗表示,從今天(20日) 起,受試者施打加速展開,預計本周將完成約330人第一劑疫苗施打。高端新冠肺炎疫苗在第3季運抵巴拉圭之後,由亞松森大學醫學院負責試驗執行及完整的臨床試驗前訓練。由於當地疫苗緊缺,研究團隊花了相當心力取得比對用的AstraZeneca(AZ)疫苗,克服眾多挑戰並完成臨床試驗前相關準備後。該項在巴拉圭執行的第三期試驗,計劃收納1000位受試者,採用免疫橋接設計與AZ新冠肺炎疫苗進行比對性試驗,預計於第4季取得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比較數據,以加速佈局中南美洲市場。除了高端疫苗採用免疫橋接外,Valneva藥廠4月底在英國執行的全球首個4000人規模臨床三期免疫橋接試驗,日前也公布與AZ疫苗的比對數據,Valneva的中和抗體效價GMT是AZ疫苗的1.39倍,且血清陽轉率不劣於AZ疫苗。
-
2021-10-20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只要出現對稱性關節痛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師破解迷思
「關節痛,忍一忍就好?」「關節痛只是因為工作太勞累?」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種好發於中年女性的自體免疫疾病,馬偕紀念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李惠婷醫師指出,除了造成關節慢性疼痛之外,還會持續破壞關節,漸漸造成關節變形,甚至導致失能,可不是個「忍一忍就好」的小毛病!迷思1:類風濕因子RF陽性就一定是類風濕性關節炎RA?類風濕因子RF(Rheumatoid Factor)只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的參考檢查之一,李惠婷醫師表示,因為其他原因也可能導致類風濕因子RF陽性,而且有部分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類風濕性因子RF會呈現陰性。導致類風濕因子RF陽性的原因很多樣,除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外,還有其他自體免疫疾病、或是一些讓身體慢性發炎、感染的疾病,例如B型肝炎、C型肝炎帶原的病人,甚至有些腫瘤也會造成類風濕因子陽性。若檢驗發現類風濕因子RF陽性時,還需要配合臨床症狀,和其他的抽血檢查來判斷。李惠婷醫師說,單純只有類風濕因子RF陽性,不代表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迷思2:只要雙手、雙腳出現對稱性關節痛,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表現大多是對稱性、多發性關節炎,但也有其他疾病可能發生對稱性關節炎,李惠婷醫師舉例,像是很常見的手部退化性關節炎、或其他的自體免疫疾病也可能有關節的侵犯,而造成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危險因子包括中年女性、抽菸、肥胖、家族病史等。典型的表現是同時侵犯雙側相同的關節,使關節腫脹不適,而且休息愈久,愈不舒服。患者於早上起床時,關節僵硬的狀況可能持續超過一個小時,較嚴重時甚至無法拿牙刷、擰毛巾。若關節炎持續超過六週,還會抽血檢驗發炎指數、類風濕因子RF、CCP抗體等,李惠婷醫師解釋,每個病人的表現不太一樣,臨床上會依據受侵犯的關節、關節症狀、關節外症狀、持續時間、抽血檢查等,做整體的評估。迷思3: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自體免疫疾病,聽說要多進補、多吃健康食品來提升免疫力?「這是錯誤的觀念!」李惠婷醫師說,「有很多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確定診斷後就會開始使用各式各樣的補品、健康食品,反而錯過治療的黃金期。」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亂掉了,而處於發炎的狀態,進補可能造成疾病惡化。李惠婷醫師,早期藥物治療對類風濕性關節炎非常重要,愈早治療,愈有機會控制病情,建議應該要及早治療,把握黃金治療期。迷思4:聽說類風濕性關節炎RA只要調整飲食,就可以不用吃藥?早期藥物介入有助於減少出現併發症的風險,李惠婷醫師說,部分患者會嘗試飲食或民俗療法,拖了半年,發現關節還是持續發炎才回到門診,結果關節已經遭到破壞。關節破壞是不可逆的,可能造成關節變形,甚至導致失能。迷思5: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RA得吃很多類固醇?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第一線用藥是免疫調節劑,通常會使用一種以上的藥物,李惠婷醫師解釋,免疫調節劑通常需要服用大概一至兩個月後才會出現療效,因此在發炎很厲害的時候,有可能會先使用類固醇抑制發炎反應,和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緩解疼痛。部分病人在接受免疫調節劑、止痛藥、類固醇的治療後,還是沒有辦法控制發炎、緩解症狀,就會考慮使用生物製劑,或小分子標靶藥物。李惠婷醫師說,「目前已有多種藥物可以有效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減少關節的發炎跟破壞,我們會根據病人的症狀,來幫病人申請使用。」類固醇並非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主要治療藥物,只要發炎狀況控制良好,便會逐步調低劑量,並停止使用。李惠婷醫師說,治療過程中都會依照疾病活性調整藥物,不至於長期大量使用類固醇,患者並不需要太擔心這個問題。迷思6:類風濕性關節炎RA打針一定比吃藥好?針劑和口服藥的作用機轉不同,都能控制類風濕性關節炎、預防關節變形,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狀況,調整合適的藥物。迷思7:一定要打生物製劑嗎?生物製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效用?生物製劑有很多種,治療機轉各不相同,有些可以抑制T細胞活化,有些可以抑制B細胞活化,有些可以與細胞激素(腫瘤壞死因子、介白素)結合,以抑制發炎反應。李惠婷醫師說,假使免疫調節劑的效果不如預期,才會申請生物製劑、小分子標靶藥物,目前藥物選擇很多,重點是要及早接受治療,才能發揮更好的療效。迷思8:使用生物製劑需要經常換藥?使用生物製劑時,醫師仍會根據病人的症狀做調整,李惠婷醫師說,可能轉換到第二種、第三種,才會找到適合的藥物。申請生物製劑之前都必須評估病人的共病症、使用的安全性,李惠婷醫師說,「我們都會跟病人討論,最主要還是要看病人接受治療的配合度,如果可以遵照醫囑用藥,大部分病人都可以達到良好的控制。」迷思9:類風濕性關節炎RA患者只要關節不腫、不痛,就可以停藥?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的免疫疾病,即使是在關節不腫、不痛的時候,關節依然會持續受到破壞,李惠婷醫師提醒,有些患者還有關節外併發症,所以不可以自行停藥。類風濕性關節炎是需要長期追蹤治療的慢性病,醫師會根據症狀適時調整藥物。迷思10:有類風濕性關節炎RA就不適合運動嗎?很多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因為怕痛,或是已經有關節變形,所以就不敢運動。李惠婷醫師說,其實維持適度運動對患者很重要,可以防止肌肉萎縮、改善關節活動度。患者可以與醫師、物理治療師討論,依照身體狀況設計運動處方,足夠的暖身及伸展,也有助於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原文:
-
2021-10-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中央開放自費驗抗體 北市訂收費標準一次1000元
網紅「四叉貓」接種高端疫苗後,到北市禾馨診所自費檢驗抗體,引發討論。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針對相關抗體的檢驗,做出指引,目前執行公費抗體檢驗的機構,將可以協助一般民眾自費檢驗,價格由地方自訂費用。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上午在台北市議會警政衛生委員會透露,北市費用約1000元,委員會議員則進一步要求北市聯醫收費,應比私立醫療診所低。禾馨醫療旗下診所日前在中央開放前便提供網紅「四叉貓」自費驗COVID-19抗體服務,遭北市開罰5萬元,之後中央針對相關抗體的檢驗,後續做出指引,讓國人依循,同意公費驗抗體的醫療機構可以做,不訂上限或統一價格,由地方自訂。北市議會警政衛生委員會上午審議議員提案,請市府開放仁愛醫院供民眾自費篩檢疫苗抗體。游淑慧指出,衛福部已經同意仁愛醫院可做,對於其他醫院是否也申請?黃世傑說,北市目前已經有十多家醫院申請,也包括禾馨醫療旗下數家診所已經送件。議員許淑華追問,衛生局何時可以審核通過?開放時程?黃世傑表示,剩下只是程序,約一周後就會通過。衛生局指出,聯醫的部分,收費標準已經送審,本周五即可核定。游淑慧說,自費篩檢疫苗抗體,是否可以便宜一些,聯醫是公立醫院,收費應該低一點。
-
2021-10-19 醫聲.疫苗世代
婁培人:HPV口咽癌超越子宮頸癌,男女接種疫苗以達群體免疫
許多人一聽到人類乳突病毒(HPV),直接聯想到子宮頸癌,不過,世界衛生組織一項研究證實,2020年人類乳突病毒(HPV)引發口咽癌的人數已超越子宮頸癌,且男性患者多於女性,國內臨床觀察則發現,男性口咽癌病友社經地位、教育水準,普遍高於檳榔引起的口咽癌病友。台大醫院副院長暨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婁培人表示,口咽癌已經成為全球最主要的HPV相關癌症,年度新增人數已經超越子宮頸癌。研究顯示,HPV引起的口咽癌患者中,男性多於女性,年齡平均年輕五到十歲。婁培人說,若兩性同時感染HPV,男性比女性更不容易產生抗體,較難清除病毒,承受更大的風險,除了口咽癌之外,還可能引發其他頭頸癌以及陰莖癌、肛門癌。婁培人強調,HPV所引起的口咽癌,對男性威脅更大,且男生感染HPV後,宛如攜帶病毒的行動硬碟、USB,只要與任何一台電腦「連結」,都可能讓電腦中毒、當機,因此,從流行病學角度來看,透過疫苗接種,降低男性感染機率,將有助於降低HPV對於人類的危害。婁培人建議男性也應接種HPV疫苗,如果男女共同接種,會比起只有女性接種,更容易達成群體免疫效果。目前國健署僅提供國一女生接種兩價劑型HPV疫苗。婁培人說,台灣HPV感染以16型機率最高,這也是引發子宮頸癌的主要類型病毒,其次為58型,不論頭頸癌、子宮頸癌,皆有極高比率係因58型HPV感染所致。但兩價、四價疫苗並無法預防58型HPV感染,需接種九價HPV疫苗,才能降低感染風險。繼美國之後,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核發九價疫苗頭頸癌之適應症的國家,且男女皆可施打,年齡為九歲至四十五歲。婁培人說,這對國人來說,可是一大福音。不過,HPV疫苗價位偏高,為推動疫苗接種、預防癌症的最大阻力,婁培人建議,政府可採取「定額式補助」,讓民眾自由選擇不同價數的HPV疫苗接種,再提供不同額度的費用減免。婁培人建議,如果在經濟能力許可,家長應讓兒子、女兒接種HPV疫苗,自家兩個兒子都打了疫苗,因為妻子認為「孩子很乖,也無法得知未來的伴侶,在人生經歷中,是否不小心感染過HPV。」此外,不要再稱「子宮頸癌疫苗」,而稱之「HPV疫苗」,否則許多男生直覺「我又不是女生,為何要打子宮頸癌疫苗?」,忽略了HPV病毒對於男生的致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