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6 該看哪科.婦產科
搜尋
懷孕
共找到
1387
筆 文章
-
-
2019-11-25 醫療.整形美容
產下4胞胎後腹部大變型 台灣醫師替馬來婦剷肉除患
25歲的馬來西亞婦人朵琳5年前生下四胞胎,卻因生產後肚皮嚴重鬆弛,腹部的腹直肌分離,導致嚴重下背痛,難看的妊娠紋也讓她心情很沮喪。她為此特地來台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求助,經醫師陳彥州替她進行腹部整型,才讓她重新恢復身材並解決下背痛問題。陳彥州說,手術中發現朵琳的腹直肌分離達5公分,腹部筋膜嚴重鬆弛,因此為她切除了560克重的皮膚及肚臍整形以及腹直肌縫合15公分。手術後第5天,朵琳的下背痛緩解許多,今日搭機返馬來西亞。他說,懷孕過程腹內壓力逐漸變大,而腹直肌中線為結締組織,此組織承受不了懷孕期間上升的張力,開始變薄且漸漸分開,因此在腹直肌中間產生很大的空隙,最後產生懷孕後腹直肌分離的病症。陳彥州指出,腹直肌分離可能因多胎、多產、羊水過多、胎兒過大、懷孕時體重上升和遺傳等引起,盛行率根據各國報告在60~100%之間。主要症狀為因為腹部核心肌群無法收縮造成小腹突出,外觀看起來還像懷孕一樣,腸子堆積在下腹部,導致消化不良及便秘,長期以來影響到姿勢彎腰駝背及下背痛。腹直肌分離之主要診斷方式為身體檢查時,使用卡尺檢查分離寬度,也可使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輔助檢查。陳彥州說,一般而言,腹直肌分離在2公分以下是正常,自然產產婦可以在分娩後一個月,剖腹產產婦可以在分娩後一個半月,開始進行腹部核心肌群的復健運動以縮短恢復期。大部分患者在產後8周內會逐漸緩解,少部分在生產後6個月,仍有腹直肌分離且合併等症狀,才需要考慮手術治療。至於沒有贅皮的患者,可以只做腹直肌縫合處理,有贅皮合併有肚臍變形的患者,則需移除贅皮及肚臍整形,已達到最佳治療效果與症狀之緩解。
-
2019-11-25 性愛.性福教戰
台灣熟齡女性比英國更「性」福! 原因出在這件事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常被用來形容女性在床上的表現,但過了如狼似虎的年紀,女性性高潮就巔峰不再?英國大型研究顯示,僅兩成英國更年期女性還有性生活,且不到3%對性生活有正面經驗。相較之下,台灣女性顯然為性福,台灣更年期女性高達六成還有性生活。英熟齡女性 僅2成有性生活2019年10月英國大型研究登上知名更年期醫學期刊,顯示擁有親密的伴侶、健康的身體,是影響更年期女性性生活品質的關鍵因素。研究人員分析2萬4千多名年齡為中位數64歲女性,發現65%女性有伴侶,但僅22.5%有性生活。這些英國女性性生活低迷的原因,高達四分之一是因為喪偶,另外四分之三討論性生活影響因素時,27%提到配偶健康狀況不佳,13%提到配偶有性功能障礙,7%說配偶性欲下降。除了配偶因素,女性自身因素有一定的影響,依序為自己的健康問題、性欲低落、更年期不適、與伴侶關係不好、感覺自己老了、服用影響性活力的處方藥等。具有性學背景的婦產科醫師、晴媛女性性醫學中心主任周吟柔表示,英國女性比較保守,因為西方世界的宗教文化認為女性是沒有性欲的,性生活應以生育為目的,追求性愉悅被認為是罪惡,類似觀念即便到當代還有餘毒,英國就是受影響較深、性觀念保守的社會。台熟齡女性 6成有性生活相較之下,台灣停經後女性的性生活狀況還不錯。周吟柔曾經調查542名平均60歲的南台灣更年期婦女,發現高達六成在半年內有性生活,在50歲前因婦癌治療而停經的婦女,更有超過九成半年內有性生活。近一步分析發現,不只是有性生活而已,大多是真槍實彈,而且頻率不低。這542位更年期女性有超過半數有近半年內曾經陰道性交,近一成曾經口交,6%曾經自慰。頻率方面,23%是每周至少一次性行為,44%是每個月有一到三次性行為。看起來,台灣女性不只是卅如狼、四十如虎,到了更年期還很有活力。周吟柔表示,如果只以性高潮來看,在三、四十歲女性達到高潮比率較高,四十幾歲的女性有七成有性高潮,達到最高峰。當女性慢慢進入更年期,以及剛剛進入更年期時,荷爾蒙的變化讓女性性欲低落。太累、感情差 恐性趣缺缺當更年期逐漸穩定,女性又進入下一個很適合追求「性」福的年紀。周吟柔表示,不論什麼年齡,只要是太累太忙、跟伴侶感情不好、自我形象不好,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女性性趣缺缺。更年期穩定的女性,若擁有良好的伴侶關係、正面的自我形象,因為這時候工作職務高了,小孩也長大了,生活不像年輕打拼時那麼忙碌疲倦,又不必擔心懷孕,性慾自然回升,不過更年期的高潮頻率確實不如狼虎之年。性欲不一定回升,高潮頻率也不如當年,更年期女性為什麼還願意做愛?保持性生活的動機,其實還有更深一層的原因。周吟柔分析,台灣女性更重視被體貼、被愛的感覺,女性性高潮比率僅三成,但得到心理滿足的比例,卻明顯高於高潮的比例。她也觀察到,許多更年期女性的性生活並非為了滿足自己的性慾,而是為了提升親密關係,或是怕老公在外面找小三、要離婚,自己生活失去依靠。求助性生活困擾 少有行動周吟柔說,對於台灣女性來說,關係的親密感是愉悅性生活的基礎,如果關係不好、性生活不愉快甚至有困擾,即便五成女性有意願尋求協助,真正付諸行動的卻不到一成。目前社會並不非常支持女性尋求性愉悅,當女性展現需求或積極尋求協助,會擔心被汙名為淫蕩的女人。周吟柔提醒,女性渴望性生活是很健康的,有困擾而尋求協助也是很正當的,社會不應投以扭曲的眼光。
-
2019-11-25 養生.聰明飲食
絕佳蛋白質來源!營養師推大豆6大益處、破4大謠言
小小一顆大豆,對健康的益處真是出乎意料的多。像是增肌減脂、預防骨鬆、平衡賀爾蒙、預防失智…。但關於大豆的網路謠言也不少,營養師整理出盛傳的4大謠言,一次破解!為了讓國產大豆進入民眾的日常餐桌,成為三餐好食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近期舉辦「國產大豆網路食譜募集票選活動」。在活動成果發表記者會上,親子食尚創辦人張益堯營養師表示:「正如衛福部推薦蛋白質攝取優先順序『豆魚蛋肉』,黃豆、黑豆等豆類名列首位,是絕佳蛋白質來源!」而且大豆還有六大益處: 1.增肌減脂、預防肌少症 蛋白質是肌肉組成的關鍵,依照身高、體重與計畫,有不同的蛋白質攝取建議,一般而言,每人每天約需6~10份的蛋白質食物(蛋白質食物=豆魚蛋肉類)。對健身或想減重者來說,補充蛋白質加上足夠運動,可增肌減脂、避免肌少症。 相對於熱量、膽固醇、飽和脂肪都較高的肉類食材,大豆有「蔬菜中的肉類」之稱,富含大豆蛋白,低熱量、富飽足感,不含膽固醇、飽和脂肪低,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祕困擾。根據研究,大豆所含的皂素、大豆異黃酮也可抑制醣類與脂質的吸收呢。 建議運動後立即補充營養:40%的蛋白質+60%的碳水化合物,幫助穩定血糖與修復肌肉組織,因此運動後可以吃無糖豆漿加上一根香蕉。不過,營養師提醒,若是蛋白質攝取過多又不運動,也容易造成熱量過剩喔!2.蔬食者必備植物性蛋白大豆屬植物性蛋白質,好吸收、不會造成心血管負擔,而有乳糖不適症者以喝豆漿取代喝牛奶,也能輕鬆補充蛋白質。 大豆也是茹素及蔬食者絕佳的蛋白質來源,建議茹素者除了避免含油量高、加工過程有風險的油炸加工品(百頁、油炸豆皮...),也要避免用油炸、勾芡等方式製作大豆料理。 此外,大豆富含人體必需之八種氨基酸,但缺少了甲硫氨酸;穀類富含甲硫胺酸,卻缺乏離胺酸,因此,以大豆搭配五穀,如黃豆飯、黑豆稀飯、黃豆燉花生等,營養更互補加乘。 3.強健骨骼預防骨鬆黃豆的鈣質是牛奶的兩倍,怎麼吃留住鈣?張益堯建議,大豆鈣質多在豆渣,若是濾過豆渣的豆漿則無法補充鈣質,建議補鈣要吃原豆或不濾渣豆漿。而加了凝固劑硫酸鈣(食用石膏)的豆製品:傳統豆腐、五香豆干,其中鈣含量又大大提升,平均每100g的豆腐含有140mg鈣質;每100g豆干含273mg鈣質。除了補鈣,大豆異黃酮還可防止鈣質從骨骼中溶出,也可預防骨質疏鬆。4.平衡賀爾蒙好情緒女性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女性荷爾蒙變少,易造成失眠、發汗、情緒不穩;因缺乏雌激素,鈣質易流失,也容易有骨質疏鬆。大豆富含的大豆異黃酮是類雌激素,可與身體雌激素競爭,反而可穩定荷爾蒙、預防骨質疏鬆,而色胺酸、維生素b6,也可助眠呢。 5.遠離三高預防失智大豆富含卵磷脂,有助於修復受損的腦細胞,進而促進腦神經的訊息傳遞,對於消除腦部疲勞、增強記憶力、預防失智都有正面的幫助。另外,大豆卵磷脂可幫助代謝壞的膽固醇,預防血管硬化,具有保護心血管的功能。 6.孕婦、哺乳增加體力、免疫力大豆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及人體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對於寶寶的成長發育及媽媽的體力、免疫支持,都很重要。尤其,鈣攝取不足易引起抽筋,甚至導致骨質疏鬆症,因此懷孕與哺乳媽媽要特別注意鈣質攝取。假訊息充斥 破解網傳4大食用迷思另外,有此一說:乳癌、痛風不能吃豆製品?菠菜與豆製品一起吃會結石?資訊爆炸的年代,真假訊息充斥,讓人一知半解,甚至被誤導飲食觀念。終結網路謠言,營養師張益堯解答迷思,為了家人健康一定要知道! Q1:乳癌別吃豆製品?張益堯解釋,早期用雌激素改善更年期不適,但後來發現易造成乳癌。大豆異黃酮是類雌激素,但不是真的雌激素,研究發現適量補充,1天1杯豆漿,可降低乳癌風險。但若是保健產品單位濃度較高,則較可能有過量問題。 Q2:痛風不能吃豆製品?痛風是血液中的尿酸過高,多喝水可以幫助尿酸代謝。近年研究發現,海鮮、肉類、酒是引發痛風的主要原因,大豆雖是高普林,並不會造成痛風。健康狀況下吃豆製品不會造成痛風,但若是急性痛風時仍要避免食用。 Q3:菠菜與豆製品一起吃會結石嗎?張益堯解釋,菠菜屬於高草酸食材、添加凝固劑食用石膏(硫酸鈣)的豆製品是高鈣食材,一起煮成菠菜豆腐湯,在腸道時就結合成草酸鈣結石,經糞便排出。兩者一起食用,還可避免草酸和血液中的血鈣結合造成結石呢! Q4:基改黃豆=品種改良的黃豆?基改黃豆是轉殖了抗除草劑或抗病蟲害等基因體,而傳統育種是運用選種及交配,保留好的特質,類似優生學概念,兩者並不相同。 (本文授權轉載自台灣好食材)
-
2019-11-25 科別.婦科
健康@news/3成中年婦女尿失禁 治療方式多元
年近60的陳太太最愛包車出遊的里民活動,最近卻婉拒邀約不出門,朋友都很擔心。其實是因為她本來大笑咳嗽就漏尿,最近愈漏愈多,墊衛生棉還是會弄濕褲子。於是陳太太水也愈喝愈少,卻反覆泌尿道感染,她隨時都擔心旁人聞到尿味,開朗的個性也漸漸變得陰鬱。亞東醫院婦產部病房主任吳文毅表示,45歲以上婦女,十個人就有三個尿失禁,因為難以啟齒,真正就醫的婦女只有兩成,嚴重漏尿才願意治療,絕大多數輕中度尿失禁都在忍耐。吳文毅說,目前尿失禁治療有很多選擇,都有一定療效,鼓勵婦女積極就醫,重新擁抱自由自在的生活。應力性尿失禁 最常見吳文毅指出,尿失禁最常見的類型為「應力性尿失禁」,咳嗽、大笑、提重物引起腹部用力、腹壓上升,就會不自主漏尿。應力性尿失禁的主因是懷孕生產後,支撐膀胱頸及尿道的韌帶失去彈性,生產次數愈多,風險愈高。此外,停經後荷爾蒙改變也導致泌尿道粘膜萎縮,使泌尿道對管腔內水壓乘載能力變差,愈來愈鎖不住尿液。肥胖者因腹腔內脂肪及器官組織重量較重,也會加重應力性尿失禁症狀。非手術療法 也有幫助目前應力性尿失禁的非手術療法包括藥物治療、凱格爾運動、生理回饋控療法、電刺激、雷射。藥物治療採取三環抗憂鬱劑,屬於適應症外使用,此藥對於膀胱頸部受體有促進效果,可幫助膀胱頸這個守門員鎖住尿液,藥價不高且有健保給付。至於凱格爾運動和生理回饋療法、電刺激,經常併用,患者學會正確的收縮動作後,每天執行三次,每次包括收縮10秒的耐力訓練、快速收縮放鬆的動作,各15次。吳文毅表示,國內外研究報告顯示,持續三到六個月的運動訓練後,半數患者症狀顯著改善,但臨床觀察,持之以恆完成三到六個月療程的患者並不多。至於雷射治療,吳文毅表示,透過陰道放入探頭,將雷射往上照射於尿道下方組織,可刺激組織新生,讓尿道和膀胱更容易鎖住小便,每月需進行一次治療,共需治療二到三次,研究顯示一到兩年內都能維持七成效果。雷射劑量低,不需麻醉也不用住院,但目前沒有健保,每次需自費約一萬元。以雷射治療尿失禁需經相關訓練,應要找婦產科或泌尿科醫師施作。重度尿失禁 建議手術上述保守療法適合輕度尿失禁患者,如果是護墊漏尿測試顯示,一小時漏尿超過十公克,屬重度尿失禁,建議接受尿道中段懸吊手術,研究分析一萬兩千名接受治療的婦女,長達5年,維持八成療效;另有研究追蹤17年,八成以上患者認為療效還在。不過,如果還有生育需求,不建議接受這項手術。如何預防尿失禁1.維持理想體重,避免過重或肥胖2.少喝刺激性或利尿飲料,如酒精、咖啡3.好好治療慢性咳嗽4.練習凱格爾運動5.避免提重物及閉氣用力的動作6.勿憋尿7.避免便祕(諮詢╱亞東醫院婦產部病房主任吳文毅)
-
2019-11-24 橘世代.健康橘
打擊虛胖消水腫 中醫師教你這樣吃薏仁
摸摸臉頰、捏捏小腿,好像有那麼一點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前中醫針灸科主任楊素卿表示,只要確認不是疾病造成的水腫,建議可用薏仁泡茶或做料理,可達到排濕利水、養顏美容的效果。楊素卿說,如果是腎衰竭或糖尿病引起腎炎所造成的水腫,外觀看會覺得皮膚較白,用手指按壓還會凹下去,要等一下才會彈回來。若是心臟無力,水分也會堆積在周邊,但這類型水腫,人的皮膚會看起來有些青紫色。至於肝炎引起的水腫,則是以腹水為主要特徵,身體浮腫之外,肚子也會鼓鼓的。上述情況都必須要就醫,針對疾病進行治療,也要注意飲食中的糖分和鹽分攝取不能過量。如果確定不是疾病造成的水腫,問題就單純多了。楊素卿說,薏仁高纖、低脂、營養豐富,低升糖係數,可以輕身利氣,去濕健脾、利水消腫,還能補氣。薏仁還是青春痘治療常用的排膿散主要成分, 能養顏美容,建議不要只喝薏仁水,應該要把薏仁一起吃掉。除了薏仁水,楊素卿建議可以煮熟薏仁混入正餐米飯,同樣吃一碗,營養又加分,澱粉量又不變。但要注意,薏仁性寒,有些胃寒的人吃太多薏仁會胃痛,子宮肌腺症、經前、經後水腫及懷孕婦女也不適合多吃。如果擔心薏仁寒性,楊素卿建議煮薏仁水時可加點黑糖和幾片未去皮的生薑,不但利用薑皮加強利水功效,也可以調和掉薏仁的寒性。【消腫養生薏仁茶】材料:取30克薏仁、20克黃耆、5到6克桂枝,3片未去皮生薑做法:泡進350毫升熱水即可,可回沖一次,記得要把最後薏仁吃掉。立即加入FB社團!面對人生下半場,橘世代要優雅過好日!所以,我們創立了【健康橘】社團,從現在開始,邀請各位一起提前為第二人生準備,讓身心活得更健康、自在又任性,打造亮麗熟年。加入>>
-
2019-11-24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準媽咪夜半腳抽筋 可多吃小魚乾、黑芝麻和紅棗核桃
孕婦腸胃機能不好,也容易抽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兼任醫師周宗翰指出,不少孕媽咪夜半容易腳抽筋,這可能是因為鈣質不足,也可能與腸胃機能不佳影響鈣質吸收有關。中醫師注重體質調整,建議孕媽咪注重飲食均衡、避免寒涼食物、規律運動與日曬、睡前泡腳等,並可適量補充補腎潤筋的食療。母胎中寶寶成長需要大量的鈣質,特別在懷孕12周後有更明顯的需求,因此一般建議孕媽咪每日攝取足800至1000毫克的鈣質。周宗翰指出,倘若孕媽咪攝取的鈣質不足應付自己與寶寶的需求,寶寶便會轉往母體吸收,導致孕婦體內發生鈣磷不平衡,夜半就容易抽筋。不過,鈣質充足的情況下還是有可能抽筋。周宗翰舉例,腸胃機能不佳、身體無法完整吸收食物中的鈣質,也會增加抽筋風險。這種時候,過量攝取鈣劑可能反倒會與體內其他營養元素競爭、使其他營養不足,也加重腸胃負擔。因此,中醫同時注重體質調整,周宗翰指出,飲食除了建議營養均衡、避免寒涼與甜的食物,還建議適量使用補腎潤筋的食療,像是將補腎氣的黑豆、潤腸的胡麻仁、治療血虛的芍藥和甘草等熬煮成粥;可添加小魚乾、黑芝麻、紅棗、核桃等配料。適度運動、接受日曬、睡前以熱水泡腳、注意避免風寒等,均能促進經絡順暢、降低痠麻與抽筋風險。
共
4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