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2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心血管
共找到
3642
筆 文章
-
-
2019-11-11 癌症.抗癌新知
罹癌等於被宣判死刑? 科學證據說話了
近來隨著名人癌逝的新聞不斷在網路上流傳,癌症與不治之症好像畫上等號,但是罹癌就等於死亡嗎?先別那麼急著下定論,來看看科學證據怎麼說。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在「保健闢謠」專區發文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將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4種疾病定義為非傳染性疾病,而導致非傳染性疾病增加的主因分別是:抽菸、身體缺乏活動、喝酒和不健康的飲食。另外,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也指出,大多數慢性疾病都可以透過良好的飲食、身體活動、戒菸、戒檳和避免過度飲酒,以及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來預防,降低癌症發生與死亡率。其實癌症和心臟病、糖尿病等一樣是「慢性病」,而不是絕症,除了傳統的手術治療、化學或放射線治療外,這幾年標靶藥物及免疫療法加入治療行列,讓癌症存活率提升不少,真正的殺手其實是延誤診療。以大腸癌為例,5年存活率第1、2期已經達82.7%及71.1%,即使到了第3期都還有60.2%,但如果延誤治療到第4期才就醫,5年存活率就只剩下11%。為了讓病人能及時獲得優質治療,國民健康署不僅辦理「癌症診療品質認證」,更推動「癌友導航計畫」,讓癌症個案管理師引導病人完成具醫學實證之診斷與治療,目前全國共有58家通過認證醫院提供優質的照護與完整的醫護團隊。國民健康署再次提醒,罹癌病人應和醫療人員討論後,接受最合宜的治療,千萬不要相信毫無醫學實證的偏方,以免造成生死兩遺憾。延伸閱讀:被確診得癌後 除了震驚、沮喪,你還要先釐清這10件事 害怕治好的乳癌又復發? 這件事千萬不可偷懶
-
2019-11-10 新聞.科普好健康
平常沒高血壓卻突然中風?醫師揭「隱藏性高血壓」危機
你有沒有認識幾個朋友,完全沒有高血壓困擾,血壓甚至偏低,卻忽然發生嚴重中風,人就倒了?這就是最危險、最難發現的隱藏性高血壓。夜間血壓與人體白天排鈉排水的程度有關,白天排除的不夠,晚上血壓就會高起來,提高早晨中風風險。健康人起床二至三小時 血壓最高我自20幾年前開始專研24小時血壓變化,發現人在起床前一小時血壓會慢慢上升,起床後二至三小時,血壓來到一天的最高點。中午用餐後,血壓又會開始下降,直到傍晚四、五點至晚上七、八點之間血壓又回升,但不會超過早上血壓最高點。晚上八點後血壓開始下降,入睡後一小時,血壓來到一整天的最低點,然後慢慢上升,直到醒來。健康人在自律神經調控下,全身血壓分布穩定平均,夜間睡覺血壓比晚上低一成,但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白天排水排鈉能力下降,自律神經又退化,人體在晚上還有過多水分與鹽分,夜間睡覺血壓便會慢慢增加,甚至超過白天血壓,這就是隱藏性高血壓。老年七成夜間睡覺 血壓比較高既然排水能力不佳,水分過多,為什麼白天沒感覺,血壓還過低?這是因為老年人自律神經退化,白天水量過多,但分布不均,這時候身體就像一個裝三分之二滿的水袋,被束口後吊起來,水都集中在下半部,所以量手臂血壓還覺得數值偏低。但到了晚上,人體水袋整個攤平了,這時候位於上半部的手臂、腦、心臟所在的上半部,也充滿了液體的高壓,才知道原來血壓有這麼高。50至60歲後,不論平時有無高血壓,有七成的人夜間血壓比白天高,在起床後二至三小時還會更高,對於夜間睡眠高血壓的人來說,此時容易引發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夜間睡覺血壓高否 看尿尿次數晚上都睡著了,該怎麼知道自己夜間血壓高不高呢?最簡單的檢視方式就是看是否需要半夜起床尿尿。如果50歲後晚上需要起床小便兩次以上,男性就要懷疑有攝護腺肥大或高血壓,那女性很可能就是高血壓了。控制好夜間睡覺血壓,正是治療高血壓、預防併發症的關鍵,因此我建議病人晚上服藥。目前血壓藥大多為長效型,半衰期在八到十二小時之間,少數長效型有超過十二小時,極少數藥效超過廿小時,目前除了利尿劑之外,大部分早上服藥對於控制夜間血壓的效果有限。高血壓者 起床或睡前量血壓雖然無法得知夜間血壓,知道自己白天的血壓,仍是預防高血壓的第一步。衛福部過去舉辦血壓量測活動成果,發現58.8%民眾不知自己有高血壓,55.4%在過去一年內未量過血壓。衛福部建議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量血壓一次,有高血壓的人則建議每天固定於早上起床或晚上睡覺前量血壓,並且要按時服藥、回診,讓醫師了解自己平日的血壓狀況。
-
2019-11-10 養生.營養食譜
紅醬 白醬 黃醬 完美呈現台式地中海
張阿姨來到我診所,原因是她的活動假牙遺失了。「一定是被蟑螂咬走了!」接著她又抱怨沒錢做假牙,因為她放在抽屜裡的錢都被孫子偷了……一些不合乎邏輯的說法紛紛出現,我才驚覺張阿姨恐怕有失智的問題。地中海飲食已被證實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對於失智症也有一定程度的幫助。但東西方飲食習慣、食材不同,有辦法全然複製嗎?地中海飲食的特色是,取用大量新鮮蔬果、全穀類、魚類和家禽,適量攝取堅果和紅酒,並減少對奶製品、紅肉、加工肉品及甜食的攝取。台灣是海島國家,魚產豐富,蔬果種類繁多,只要掌握地中海飲食的重點,肯定能成功複製且變化出更多風味的台式地中海佳餚。薑黃飯&豬肉蔬菜捲(4人份)這道可稱「黃醬」料理,其中號稱「台式橄欖油」的苦茶油,其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一般的油品高,飽和脂肪卻極低,且完全不含反式脂肪,對心血管疾病的致病率相對降低,避免心血管型失智風險。蛋白質及維生素等營養則由豬肉蔬菜捲負責,一般多以燒烤方式烹調,本食譜以和風醬汁小火香煎而成,更符合養生需求。食材:【薑黃飯】糙米、洋蔥半顆、薑黃粉1茶匙【蔬菜豬肉捲】豬里肌肉450克、胡蘿蔔150克、蘆筍100克、小黃瓜120克、玉米筍60克、金針菇80克、秋葵80克、紫甜椒半個、醬油1大匙、味醂2大匙、清酒2大匙、苦茶油1.5大匙、蜂蜜1小匙、鹽及黑胡椒適量、水60cc作法:1.糙米先浸泡兩小時。2.製作薑黃飯:鍋中倒入苦茶油,接著炒香洋蔥,加入糙米微炒,再放入薑黃粉即移入電鍋中。同時加入適量的水煮熟。3.蔬菜切成約相同長寬的條狀,並汆燙(紫甜椒及小黃瓜不汆燙)。4.將已切薄的豬里肌肉,再用麵桿推順至平滑。將以上食材各選取2至3種擺放中間,並將肉片捲起,用牙籤封住,撒上鹽及黑胡椒。5.以平底鍋將肉捲煎至金黃,再將所有的調味料混合倒進鍋中,以小火煮約5分鐘,至肉片熟成即先夾出。6.將醬汁煮至濃稠,豬里肌肉捲再夾回鍋中沾醬即可熄火。冷卻拿掉牙籤後,切塊擺盤。●每份豬肉捲內的蔬菜,可依顏色及食材隨意搭配,衝撞出不同的風味。嫩雞彩蔬茄汁燉飯(4人份)紅醬來源選擇新鮮且口味較酸甜的小番茄,加入白酒(亦可用米酒或清酒取代),融入蒜末及洋蔥香氣,軟化堅硬難咬的台灣糙米。這道料理的植化素繽紛多樣,如富含茄紅素的番茄,具有穩定胰島素功效的山苦瓜,紅、黃彩椒不僅使營養素更均衡,且強化料理色澤、增添清甜口感。食材:糙米200克、去骨雞腿肉2支、山苦瓜半條、紅黃椒各半個、杏鮑菇1個、洋蔥半個、蒜頭5粒、胡蘿蔔100克、小番茄20粒、白酒1大匙、苦茶油2小匙、鹽及黑胡椒適量作法:1.雞腿肉抹少量鹽及白胡椒粉;山苦瓜剖半,切半弧形;紅黃椒切長條、杏鮑菇切塊、洋蔥切丁、蒜切末、胡蘿蔔切塊、小番茄打成果泥。2.開中小火,將去骨雞腿雞皮朝鍋面,煎至雙面金黃,取出後切成小塊。接著放入山苦瓜並煎熟。最後放入紅、黃椒微炒,熄火備用。3.鍋中放入苦茶油,以小火炒香蒜末及洋蔥,接著放入胡蘿蔔及杏鮑菇炒至香氣四溢。4.電鍋內放入糙米,再倒入小番茄汁及白酒。接著加入鹽巴及黑胡椒調味,並將雞肉及作法2食材放入,即可進行烹煮。5.烹煮完成後將米飯與食材稍微攪拌,再將山苦瓜及紅黃椒放在燉飯上。●糙米與水的比例為1:1.2,但本料理要注意的是,水的量要扣除番茄汁及白酒體積。鮮蔬&豆腐白醬南瓜盅(4人份)喜好素食或有宗教傾向的銀髮族,要注意蛋白質的攝取及營養均衡。黃豆為優良蛋白質來源,這道料理中,豆腐為黃豆製品,取代傳統以麵粉、奶油作為白醬來源,熱量低且不油膩,同時搭配多種蔬菜。南瓜不僅外型討喜,果肉鮮甜可作為澱粉類來源,且營養價值尤高,其所含維生素B3可改善長期記憶,預防阿茲海默症。食材:南瓜1顆、嫩豆腐400克、花椰菜半朵、酪梨半顆、胡蘿蔔100克、玉米筍100克、四季豆70克、鴻喜菇半包、牛奶200cc、披薩起司30克、鮮奶油2大匙、鹽及黑胡椒少許作法:1.酪梨切小塊、胡蘿蔔切丁、玉米筍、四季豆切小段。2.白醬作法:將嫩豆腐放在碗裡面捏碎,加入牛奶及鮮奶油,以鹽及黑胡椒粉調味。3.南瓜洗淨,放入電鍋內蒸熟,並將蒂頭下方約3公分切開,將南瓜子及瓜囊清除乾淨。4.將花椰菜、胡蘿蔔、玉米筍、四季豆、鴻喜菇煮熟或汆燙,並加入作法1白醬拌勻。5.將作法4的餡料,填回挖空的南瓜裡和其他耐烤的碗盤,撒上披薩起司,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以110度烤約20分鐘即完成。●鮮奶油建議選擇無添加物的動物性鮮奶油。
-
2019-11-10 科別.骨科.復健
除了麥痛還要固勇:強化大腿肌肉 關節炎好一半
向來喜愛遊山玩水的長輩,曾幾何時對出門意興闌珊,不僅宅在家變得不愛走動,連看到樓梯都害怕。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長輩,平均每二人就有一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關節掌握著人體活動機能,出了問題不但走起路來卡卡,痛起來更是苦不堪言。元氣講座「關節照護新觀念」邀請專家教導民眾如何延緩關節退化。「麥痛、固勇」 照顧兩準則高雄市阮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阮瓈儀坦言,退化性關節炎不會好,做好「麥痛」、「固勇」兩原則,才能延緩惡化。阮瓈儀說,退化性關節炎主要是因關節老化或過度使用,軟骨組織磨損,導致受傷及慢性發炎,年輕人可能休息一下,身體就會自行修復,但老人家修復力差,受傷後痛到不想動,體重隨之上升、肌肉流失,骨頭就更容易受傷,患部腫痛、灼熱、僵硬等,形成惡性循環。侵入式治療 潛在感染風險根據美國骨科醫學會(AAOS)照顧準則,退化性關節炎要做到「症狀控制」(麥痛)、「延緩病程」(固勇)兩點。減輕疼痛就是要口服消炎止痛藥或類固醇,可讓關節炎止痛,只是止痛藥無法延緩或修復軟骨組織,且可能造成腎毒性、腸胃出血或心血管受損等併發症。有人會打玻尿酸到關節中促進潤滑,臨床統計有三到五成患者打了有效果,但因打針是侵入式,仍有潛在感染風險。至於有一陣子廣泛討論的PRP(自體血小板增生療法),屬於自費,最早是用於治療軟組織和肌肉傷害,但目前並無廣泛研究證實其功效。對於許多老人家都會透過注射或口服方式,補充軟骨填充物如葡萄糖胺、軟骨素及膠原蛋白等,「真能吃什麼補什麼嗎?」阮瓈儀說,從臨床研究可知,維骨力僅對二至三成患者有效,但機轉不明,健保署更在去年10月起,就已停止維骨力等含葡糖胺成分的用藥給付。而針灸、矯正鞋墊或護膝等,雖能部分矯正變形的腳部改善行走,但效果仍有限。低強度有氧運動 鍛鍊腿部肌肉阮瓈儀表示,除了補充軟骨生成物,讓已受損的關節減少發炎和磨損,患者也要注重運動,可多做游泳、快走、騎車、水中走路等活動,在家也要常練深蹲,強化關節及腿部肌肉,將關節「固勇」,她強調「大家都運動,診間就可少一半患者了!」AAOS治療準則「強烈建議」,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應採取低強度有氧運動,以維持肌肉、增加關節活動度;其次BMI(身體質量指數)大於25的患者應減重。發炎反應引起 多吃抗發炎食物阮瓈儀說,退化性關節炎屬於身體發炎症狀之一,哈佛大學近來彙整資料指出,癌症、心臟病、糖尿病、關節炎、憂鬱症及阿茲海默症等,都是身體發炎引起的。因而醫界提倡在藥物外,也鼓勵抗炎症飲食,如番茄、會酸的水果、堅果、橄欖油、綠色蔬菜及多脂魚類等等,可修復人體慢性發炎反應。其中,作為保養品潤膚成分的乳油木果,可提煉出天然高濃度的抗炎物質「活關素75」,經動物研究發現,可維持關節軟骨組織厚度。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針對患者展開16周人體實驗,以科學儀器測量肌肉強度,證實可降低疼痛度,提升肌肉協調組織,行走也較不費力。澳洲、日本等地也進行類似研究,確認活關素75對退化性關節炎與運動傷害等,可減少發炎、降低軟骨磨損。給關節炎患者的建議1. 疼痛急性期,以吃藥、熱敷緩解疼痛。2. 疼痛緩解後,就要尋找適合的運動。3. 持續運動訓練肌肉,走路是基本盤,至少15分或30分鐘,以膝蓋不痛為原則。4. 在家鍛鍊時,要能練到腿部肌肉,建議可調高跑步機的斜度再走,把大腿練壯點,才能好好保護膝關節。
-
2019-11-10 養生.聰明飲食
7種常見菇類這樣吃:減緩血糖上升、加速清除自由基
目前世界上可食用菇類約2000多種,從雞湯中的香菇、火鍋中的金針菇、酸辣湯的木耳,到1公斤要賣17萬日元,約5萬多新台幣的天價日本松茸。營養師說,不同菇類營養差異其實不大,甚至昂貴的「舶來菇」只是物以稀為貴,營養價值跟一般「庶民菇」幾乎一致,想取得菇類營養其實無須花大錢。香菇乾香菇曬過太陽 D含量高據農委會資料,香菇又名冬菇、香信,是國內最重要的菇種,具有比蔬果高的蛋白質量、低脂外,營養師夏子雯說,香菇礦物質高,具微量鉀、鈣、鎂、鐵、鋅及維生素B、C。此外,乾香菇曬過太陽,更增加其維生素D含量,維生素D可促進骨骼發育。秀珍菇含高量蛋白質、多醣體農委會資料顯示,秀珍菇又名鳳尾菇,是蠔菇屬的一員、鳳尾菇未成熟的菇體,含有多種養分,包含高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夏子雯說,秀珍菇含有抗腫瘤細胞的多醣體,對腫瘤細胞有抑制作用,且具有免疫特性。杏鮑菇含鉀量偏高 適合高血壓族群杏鮑菇菇柄粗大、色澤乳白,肉質肥厚,菇柄口感類似鮑魚,有淡淡杏仁香氣,因而得名,質地細膩滑Q,煎煮炒炸皆可。夏子雯說,杏鮑菇含有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膳食纖維,其鉀含量也偏高,雖有利尿排鈉作用,高血壓族群適合吃,但反之若是腎臟病患者,應避免食用過量。蘑菇各種維生素含量高典型的蘑菇外型像一把雨傘,常在枯木、腐枝或含腐敗物質的土壤上生長。 在野外常常會發現蘑菇的蹤影,但是有些蘑菇含有劇毒,千萬不可以隨便採。夏子雯表示,蘑菇維生素高,更是少數可生吃的菇類,可避免怕熱的營養素流失,如維生素B群、維生素C。木耳水溶性纖維 可減緩血糖上升又名木茸、雲耳、絲耳子,有助於通腸利便,鐵質含量高,在酸辣湯很常見。木耳質地脆嫩爽口,具有膠質獨特口感,好食課營養師林世航提醒,木耳並沒有膠原蛋白,其黏稠狀的物質是膳食纖維中的水溶性纖維,可吸收水分,延緩消化吸收,可抑制飢餓,增加飽足感,也可減緩血糖上升作用。日本松茸含超氧化物 加速清除自由基關於一公斤價格就破萬的日本松茸,夏子雯說,松茸類除了包含菇類都有的植物性蛋白質、微量礦物質等營養價值外,也具有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可以加快清除過量的自由基、改善心血管功能。金針菇多醣體、維生素B群突出是全球除香菇、洋菇外最主要食用菌之一。久煮不容易爛,加入火鍋最美味,適宜汆燙、涼拌、炒製或熱滷。夏子雯表示,金針菇較突出的營養價值在於多醣體、維生素B群,膳食纖維能預防便祕,但腸胃不適者要適量食用。營養師推薦 多樣菇一起吃林世航建議,營養師推薦的菇類吃法是多種菇類一起食用,一餐可選一至兩種綜合菇類混合吃,以一天至少需攝取300公克蔬菜作為計算基準,每天約100公克可選擇攝取菇類。部分偏好養生的民眾會甘願自掏腰包,花大錢買少見且昂貴的外國菇,如松露、牛肝菌及日本松茸,夏子雯說,這些昂貴舶來菇類營養價值與一般價格親民的菇相似,其價格偏高主因多與貨量稀少有關。因此,夏子雯認為,民眾無須一味追求舶來菇,其實台灣的菇類種植場多兼具品質及保障,若買到走私廉價香菇,恐吃到發霉有毒素或受潮的劣等香菇,有食物中毒的疑慮,也可能造成肝腎負擔等問題。
-
2019-11-10 橘世代.健康橘
早晚溫差要小心 護「心」5招學起來!
涼爽的天氣雖然適合橘世代民眾享受戶外活動,但現在也正是秋老虎發揮的時候,中央氣象局預測秋分後早晚溫差可達10℃,溫差大時,血管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想享受秋高氣爽好時光、但不想賠了健康,不用求神燈精靈,只要熟讀這篇護心重點筆記,就能兩個願望一次滿足。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陳妙心說,民眾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三高、過重或肥胖、吸菸、嚼食檳榔及過量飲酒等問題,都是「傷心」的主要危險因子。近年來受氣候變遷影響,極熱極冷的氣候型態也是誘發因子。其實日常生活的小改變就可對心臟血管健康產生重大影響。●每周至少150分鐘運動 散步、騎卡打車都OK陳妙心建議,橘世代民眾每周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如快走、慢走、騎自行車、多爬樓梯少搭電梯、多走路、少開車。秋天早晚溫差大,提醒有心血管高風險族群,運動時要注意保暖可以多加外套穿著,運動前一定要充分暖身,且儘量攜伴運動,相互照應。●健康飲食 多吃蔬果奶類「護心」除少油少鹽多纖維,以蒸、煮、川燙取代油炸,充分攝取新鮮蔬果和奶製品與護心有關聯。三軍總醫院營養部營養師楊蕓菁表示,新鮮蔬果富含鉀離子有降血壓功效、鎂離子主要作用於血管周圍的循環系統,防止動脈血管突然收縮;膳食纖維不被腸道吸收分解,有助血糖控制。奶類中鈣離子,維持平滑肌細胞內外鈣離子平衡,可控制肌肉收縮與鬆弛,讓血管阻力不會增加,進而達到預防血管硬化,降低血壓。楊蕓菁建議,民眾每天應攝取蔬菜類6份、水果類3份及1至2份奶類。●三高控制 出現這些徵兆快送醫護心的源頭是三高控制,陳妙心提醒,已有三高的民眾更應積極採行健康的生活型態,定期量血壓及血糖,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在溫差大時,突然發生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應該要立即就醫接受治療;有病史者,在送醫前,可先使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含片,做緊急救護。●定期健檢 政府出520元 橘世代免費享受成人健檢了解自己的血糖、膽固醇、血壓及體重指標(BMI),掌握自己身體健康狀況,陳妙心提醒,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民眾可多加利用。●向菸說不 「心」情變美麗不管是直接吸菸或吸入二手菸,都會增加血管傷害及罹患中風與心臟病的風險,國民健康署提供的二代戒菸服務,讓戒菸不再是難事。民眾可多利用國民健康署設置的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或洽各縣市衛生局、所,接受戒菸諮詢服務。立即加入FB社團!面對人生下半場,橘世代要優雅過好日!所以,我們創立了【健康橘】社團,從現在開始,邀請各位一起提前為第二人生準備,讓身心活得更健康、自在又任性,打造亮麗熟年。加入>>
-
2019-11-09 養生.聰明飲食
一個橘子等於5味藥!秋季這樣吃橘子不上火
別看橘子個頭不大,但它渾身都是寶,橘皮、橘絡、橘核、橘肉均是“天然藥物”。橘皮清新口氣。新鮮的橘皮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香精油,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等功能。將其咀嚼後吐掉殘渣,重複數次,對去除口腔異味比較有效。橘皮泡茶,味道清香,還能通氣提神。陳皮有助消化。陳皮是曬乾的橘子皮,而且越陳越好。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功效健脾開胃,主治消化不良。陳皮可以和大米一起熬粥,或者用來燉湯。橘絡保護血管。橘子里白色網狀的絲絡,叫“橘絡”,因為其中含有一種名為“蘆丁”的營養素,所以有苦味。但這種物質能使人的血管保持正常的彈性和密度,減少血管壁的脆性和滲透性,防止腦溢血的發生。橘絡可以直接吃,也可用來泡水喝。橘核緩解痛經。橘核有理氣、溫胃、止痛的作用,既能驅寒,又能止痛,因此有助女性緩解痛經。建議用橘核沏茶,一般用3~5克;如果疼得厲害,可以用到10克。橘肉生津止渴。橘肉含水量高,能生津止渴。現代研究證明,橘子富含維生素C、胡蘿蔔素、葉酸等營養成分,並且還含有抗氧化、抗癌、抗過敏成分,能減少冠心病、中風及高血壓的發病率。妙招!這樣吃橘子不上火橘子吃多了容易上火,出現口舌生瘡、口乾舌燥、喉嚨乾痛和大便乾結等症狀。那麼如何能既享受美味,又不上火呢?熱橘子就是理想選擇。首先將1—2個橘子洗乾淨,在40℃—50℃溫水中浸泡約1分鐘。然後將橘子擦乾至表皮完全無水分,放入微波爐內,熱1—2分鐘至微焦。這樣橘子皮中的揮發油、橙皮甙、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就可以滲透到橘子裡去,既達到了美容的效果,又不會上火。吃橘子有四大好處:護心血管、抗衰老……緩解便秘。秋天豐收的橘子當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對緩解消化具有一定的功效。除此之外,橘子當中的含水量還非常的高,對緩解人體秋燥也是很有效果的。保護心血管。秋天到,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而根據研究表明,柑橘具有能夠降低動脈血管當中的膽固醇作用,秋天適當食用,能夠降低冠心病、動脈硬化的疾病出現。美容抗衰老。黑色素是女人的天敵,也是造成衰老的元兇。而橘子當中不僅有豐富的維生素C成分,起到美白效果。同時,橘子還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減緩皮膚衰老的速度。開胃。秋天易感傷,心情不好,食慾也跟著“丟失”了。而橘子當中含有大量的檸檬酸成分,口感酸甜,不僅能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還有開胃消食的功效。對於秋季促進腸胃消化,增加食慾實在是好極了。橘子吃多了,當心變成「小黃人」橘子裡含豐富的胡蘿蔔素,然而短期內攝入太多會積存在體內肝臟無法完全分解,使正常皮膚呈現黃色,臨床上稱胡蘿蔔素血症。黃染多見於如顏面、鼻翼、鼻唇溝、口周等。遇到這種情況,只要停止攝入含有大量胡蘿蔔素的食物,皮膚會慢慢恢復正常。
-
2019-11-09 養生.運動天地
跑起來!最新研究:任何程度的跑步 都能降低死亡風險
跑步是有益身心健康的運動,但有些人會嫌累不願開始或半途而廢,近期有一項最新研究指出,跑步不必多快或多遠,即使較小的跑步量,都能降低死亡風險。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維多利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對現有的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後發現,任何程度的跑步都能夠顯著降低機體的全因死亡風險,不必跑得太遠或太快,就能夠實質性地改善人群機體的健康和長壽狀況。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數據庫中已經發表的相關研究報導、會議報告等文章進行匯總分析,研究者揭示了跑步/慢跑和人群全因死亡風險、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和癌症死亡風險之間的關聯。研究者共對14項研究進行分析,這些研究涵蓋232149名參與者,其健康狀況均被追蹤了5.5-35年,在追蹤期間有25951名參與者發生了死亡;當研究人員對數據進行混合分析後他們發現,相比不跑步的人群而言(無論男女),任何程度地跑步都能夠降低27%的全因死亡風險,3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和23%的癌症死亡風險。研究者表示,即使較小的跑步量,比如每週一次或更短時間,每次持續時間少於50分鐘且時速低於8公里/小時,似乎都能給機體帶來顯著的健康或長壽效益。比每周建議的劇烈運動時間少跑25分鐘也能夠有效降低人群的死亡風險,對於缺乏運動的人群而言,跑步或許就是一個改善機體健康不錯的選擇。研究結果表明,增加跑步量似乎並不能進一步降低人群的全因死亡風險。研究者指出,這僅僅是一項觀察性研究,並不能確定原因;因為被納入研究的人群數量較少,而且方法差異也相差較大,因此可能會影響所得到的最終結果。儘管如此,研究者認為,任何數量的跑步總比沒有跑好,因此,不管跑步量/水平有多大,增加跑步的參與率或許有望改善機體的健康和壽命。
-
2019-11-09 癌症.胃癌
不是沒刷乾淨!他牙齒嚴重變黃,竟檢查出胃癌
許多國內外研究已知,口腔不健康會間接導致許多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但如果只是牙齒泛黃,你會不會只是以為牙齒沒刷乾淨而已?一位醫師分享病例指出,一名患者牙齒變黃,後來竟檢查出胃癌第一期。根據開業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近日在《醫師好辣》節目分享病例指出,一名有高血壓的病人會定期到診拿藥,某次病人跟他反映,近一年朋友們看到他都會說他的牙齒很黃,他去牙科檢查發現琺瑯質有受損,但他平常沒有喝醋酸飲料的習慣,所以仍不知為何牙齒會泛黃。病人問不知是不是因為吃藥的關係,而讓自己牙齒變很黃?洪永祥表示的確有一些藥吃了會這樣,但病人卻沒有吃這種成份的藥。洪永祥先聯想到不知會不會是胃酸逆流造成,於是建議病人去照胃鏡看看。結果病人去腸胃科照胃鏡照到胃底部有3公分潰瘍,切片後發現竟是胃癌第一期。 洪永祥指出,他翻查過去病例是有不少胃食道逆流導致牙齒蛀牙、變黃,而消化道疾病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都會造成胃食道逆流,不過該病例並沒有胃食道逆流常見的「火燒心」狀況,而是牙齒變黃。不過洪永祥也提醒,並不是牙齒變黃就是胃癌,這個算是比較罕見的病例。其實口腔健康確實關乎全身許多疾病,如許多國內外研究都指出,牙周病與胃癌、大腸癌、頭頸癌、胰臟癌等多種癌症相關,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罹患風險也升高。
-
2019-11-08 養生.抗老養生
立冬小心補過頭!泡腳、半身浴也有補冬功效
今天是廿四節氣的立冬,很多民眾開始吃藥膳補冬。聯新國際醫院中醫科醫師陳藝文提醒,今年冬天氣溫下降較快,立冬進補可以增加免疫力,必需視個人體質來調整。有三高疾病、慢性病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不宜冒然進補,可用足浴或半身浴來代替,同樣能促進血液循環,保健身體。立冬進補是中醫所謂的「秋收冬藏」,順應自然節氣的養生之道,為接下來的冬天及隔年做好準備。陳藝文提醒進補應依體質調整,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的慢性病患、及長期壓力大、熬夜、晚睡的民眾,對於薑母鴨和羊肉爐等比較燥熱的藥膳,應儘量減少,可改用石斛、玉竹、白芍等滋陰藥材比較適合。陳藝文表示,每年立冬或冬至後,都有民眾因為「補錯」或「補過頭」造成身體不適來求診。如果吃太燥熱,可能出現晚上不易入睡,睡眠品質不好,原本僵硬的肩膀和腰背變得更緊繃,甚至疼痛。另外,心跳可能變快,皮膚變差長痘痘,女性經期出現變化,經血量減少、顏色變暗。如果出現「補過頭」的燥熱症狀,陳藝文建議多補充水分,多吃黑木耳、白木耳等滋潤食物;另外,也可以泡腳或半身浴,將火氣往下帶,幫助排出。如果燥熱情況仍沒有改善,應尋求醫師治療。陳藝文也表示,泡腳或半身浴不僅適合慢性病患,一般民眾也可當作日常養生保健。半身浴水溫不可過高,以舒適為宜,水位應低於心臟高度,浸泡時間約30分鐘,期間水溫降低可適時添加熱水,亦可加入粗鹽與當歸尾、白芍、熟地黃、雞血藤,促進血液循環。半身浴之後應注意擦乾身體,並持續保持下半身溫暖,避免吹風受寒;如果大量出汗,應補充電解質,可將常溫的運動飲料加熱開水,以一比一的比例飲用。陳藝文指出,補冬以「滋陰暖陽」為原則,過猶不及都可能適得其反。心血管疾病、慢性病,重大疾病、孕婦如要進補,建議應先徵詢醫師意見。如有感冒、咳嗽、鼻過敏等外證情形,建議先不要進補,才不會造成反效果。
-
2019-11-08 新聞.健康知識+
立冬養生怎麼做?專家教從飲食、起居等4方面著手
11月8日是二十四節氣的立冬,標誌著冬季即將來臨,此時,對人體而言,新陳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是易引發冠心病、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關節炎疾病發作的季節。專家表示,冬季養生要避寒就溫、保護陽氣,使陰陽相對平衡。因此冬季養生為預防疾病的發作或加重,要從飲食起居、身體精神全面入手。飲食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陝西省中醫醫院王靜怡副院長表示,冬季氣溫過低,人體為了保持一定的熱量,就必須增加體內糖、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以產生更多的能量,適應機體的需要,所以必須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同時,天氣寒冷也影響人體的泌尿系統,排尿增加,隨尿排出的鈉、鉀、鈣等無機鹽也較多,因此應多吃含鉀、鈉、鈣等無機鹽的食物。此外,也要多吃蔬菜,適當增加動物內臟、瘦肉類、魚類、蛋類等食品,還可多吃雞、甲魚、羊肉、桂圓、木耳等食品,這些食品不但味道鮮美,而且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不僅能補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熱量,還能益氣養血補虛,對身體虛弱的人尤為適宜。同時,少辛增酸防疾病,初冬時節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期,這個時候要多吃清潤甘酸的食物,不宜多吃麻辣類的火鍋。比如飲食中適當多吃些醋,能起到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病的發生。精神在冬季,人體的代謝處於相對緩慢的時期,因此,冬季養生要注重於“藏”,“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靜。專家建議,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學會調控不良情緒,對於抑鬱心中的不良情緒,可通過適當方式發洩出來,以保持心態平和。同時,要多曬太陽。因為冬季天黑的早,光照時間短,也是易使人產生抑鬱情緒的一個原因,因黑夜來臨時,人體大腦松果體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強,能影響人的情緒,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運動冬季鍛煉不可少,適量的運動可增強身體抵抗力來抵擋疾病的侵襲。陝西省第二人民醫院中醫科王世傑主任強調,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較為僵硬,鍛煉前熱身活動很重要。如伸展肢體、慢跑、輕器械的適量練習,使身體微微出汗後,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衣著要根據天氣情況而定,以保暖防感冒為主。運動後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此外,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禁止做劇烈運動,如打球、登山等。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中老年人,應避免寒冷的刺激,運動應在日照充足時,避開早晚,以免誘發疾病發作,而老年人室外運動更應注意保暖。起居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常傷陽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將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而陽氣對老年人來說尤為重要,所以,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陽氣。專家強調,一要早睡晚起:人們要適當早睡,同時,早晨也不易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時間允許的話,最好等太陽升起,陽氣生發時再起床,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二要注意衣著:太厚太薄都不好,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洩,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
共
12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