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7 焦點.長期照護
搜尋
廖靜清
共找到
580
筆 文章
-
-
2023-02-26 醫療.腦部.神經
疑似中風症狀突然發生 打119搶快送醫降低失能風險
教官小叮嚀Q:一名休假在家的消防局督察員,吃完午餐突然覺得單側手腳發麻無力,以為是工作勤務忙碌所致,自行休息一個多小時後,身體不適仍無改善,該怎麼處理呢?A:民眾常有兩大錯誤觀念和行為,一是忽略疾病徵兆,以為嘴歪眼斜、單側肢體發麻無力、說話不清楚等症狀是太過疲勞,休息一下即可,等到驚覺不對勁才就醫,很可能錯過黃金治療時間。上述督察員在發生症狀的一個多小時後趕緊到院治療,所幸還在可以接受藥物治療的時間內,得到有效治療,沒有留下後遺症。另一個常見錯誤行為是迷信民俗療法,廖振翔分享最常見的扎針放血,不僅會導致血壓上升,還會延誤就醫、傷口感染。廖振翔呼籲,有任何不適發生時,都要注意一個關鍵:是否為「突然」發生,如果前一刻人還好好的沒事,下一刻卻異常喪失手腳或語言功能,都建議立即撥打119,切勿輕忽任何微小症狀。一波波寒流來襲,氣象局多次發布低溫特報,消防隊報案電話頻繁響起。畫面轉到報案的一戶人家,救護員在現場評估患者可能是急性中風,迅速按下電子紀錄表的通報鈕,急診室醫護人員同時間收到通知,數分鐘後,疑似中風患者送達急診,腦中風治療小組啟動、神經科醫師趕往急診室,腦部檢查室也嚴陣以待。消防局、衛生局、醫院三方聯手,打通治療綠色通道。台中市專責救護隊隊員廖振翔表示,為了讓中風患者到院後能有更多治療時間,目前大台中已經完成緊急救護到院前通報系統的建置,並積極與台中市政府衛生局聯手,從院前預警通報,串聯到院後的中風急救綠色通道。2022年已有6家醫院加入系統連線追蹤,預計2023年第二階段要串聯台中市共21家醫院,努力為市民的中風治療打造另類就醫路平專案。中國附醫神經部腦中風暨神經重症科主治醫師黃虹瑜說,腦中風治療刻不容緩,發病當下至抵達醫院這段時間,有賴民眾及早發現、立刻「撥打119」求救,由救護車在第一時間送往能夠救治腦中風的醫院,消防局會同步院前通報醫院端,啟動緊急救護SOP,加速診斷與處置流程。把握靜脈血栓溶解劑黃金治療期,愈早送醫愈有機會。應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腦中風學會邀請,台中市政府消防局共同響應腦中風教育課程,請來神經科醫師分享腦中風急救辨識及治療知識。腦中風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大約75-80%屬缺血性中風,主因是腦血管阻塞,造成血流不足,使得腦部組織缺氧而壞死,目前治療方式有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和動脈血栓移除術。其中,靜脈血栓溶解劑有3-4.5小時的黃金治療期,黃虹瑜表示,愈早送醫、愈有機會將塞住的血管打通,降低腦中風的症狀及失能後遺症。加強急性腦中風徵兆的危機意識,把握黃金救治期。除了到院前後救治搶時間外,民眾對疾病的辨識與反應是縮短送醫時間最重要的環節,廖振翔說,腦中風是一種病程變化快速的疾病,應牢記「微笑、舉手、說你好」口訣,掌握關鍵辨別三步驟,若有嘴歪眼斜、單側肢體發麻無力、說話不清楚或聽不懂等症狀出現時,就要提高警覺,即使症狀輕微,仍應立即撥打119。院前「救護通報」加上到院「綠色通道」,不僅能獲得完善醫療照護服務,亦能降低中風的危害程度。預防中風的意識也非常重要!根據統計,有三高慢性病的患者,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2-3倍;而有心房顫動的患者,中風的機率更是高出5倍。黃虹瑜提醒,有三高的中風高風險族群應該每天量血壓,並控制在120-140mmHg之間,定期追蹤慢性病數值,以及注意是否出現心房顫動,避免生活不良習慣,例如:抽菸、喝酒、熬夜等,日常飲食減少攝取油、鹽、糖,遠離中風失能的威脅。
-
2023-02-20 醫療.精神.身心
易被忽略的老人精神疾病!譫妄與失智、老年憂鬱如何分別?
● 譫妄是一種精神狀態,常出現混亂、幻覺、妄想症狀● 老年人因疾病、藥物和社交孤立,易增譫妄風險● 發生譫妄的長輩,失智風險比較高一位80歲女性患者,因情緒不穩定,出現妄想和幻覺等症狀,被送入急診室,經評估診斷,患者在幾天前進行了大腸癌手術,住院期間使用大量的止痛劑和鎮靜劑,再加上重症病房的環境,引發術後譫妄現象。譫妄類似精神病症狀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譫妄是一種精神狀態,大腦的認知和反應出現了混亂、混淆、幻覺、妄想等症狀,最常見的現象是突然胡言亂語、認不得人、激躁不安、忘東忘西、失去定向感和時間感等,甚至有患者表示看到不存在的東西,家屬以為是中邪帶去收驚。發生譫妄6原因為什麼會發生譫妄現象?楊聰財表示,主要是因為大腦發生瀰漫性代謝障礙,進而可能有6原因導致譫妄:1.生理狀態:某些疾病或身體損傷,例如感染、中風、腦外傷、癲癇等。2.精神狀態:情緒不穩、憂鬱症、焦慮症、思覺失調症等心理狀態。3.缺乏睡眠: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差,可能導致譫妄現象。4.身體失調:長期飢餓、脫水、高燒、低血糖等身體失調。5.藥物或毒品使用:某些藥物或毒品也會導致譫妄現象,例如酒精、安眠藥、抗精神病藥、迷幻藥等。6.環境改變:最常發生在醫院,因住院產生身心壓力,大腦意識狀態突然改變。楊聰財提醒,當出現譫妄現象時,應儘早尋求醫療幫助,找出原因進行相應的治療方式,只要把發生原因控制好,大多數患者都可以恢復。譫妄易與失智、老年憂鬱搞混譫妄無特定年齡層,但是常見於老年人身上,研究統計顯示,與慢性疾病、藥物使用和社交孤立等因素相關,增加了發作風險。譫妄症狀與失智、老年憂鬱相似,容易被搞混而錯過黃金治療期,楊聰財強調,譫妄通常包括混亂、幻覺、妄想;老年憂鬱則是情緒低落、失眠、自我否定、體重減輕等;失智症狀屬於持續性、逐漸惡化的認知功能障礙,當長輩記憶力衰退、語言障礙、思維能力下降,就要多加注意。另一個觀察重點是時間,譫妄通常是暫時性,可能在幾小時或幾天內緩解,而失智是一種持續性、逐漸惡化的認知功能障礙,病程長達多年。要特別注意的是,容易發生譫妄的長輩,失智風險也較高;譫妄跟失智可能並存,若失智長輩突然陷入譫妄,患者的認知功能會惡化得更快。區分這些疾病的關鍵是詳細醫學及心理評估,逐項檢查身體狀況、腦部功能,並評估情感和認知功能等,及時診斷及早治療。預防譫妄4方法1.警惕藥物副作用:使用藥物應注意是否會出現相關副作用。2.維持健康生活方式:足夠的睡眠、健康的飲食、適度的運動、減少壓力和情緒波動。3.保持社交活動:社交活動可以減少社交孤立和抑鬱等情況的發生。4.預防感染:感染是譫妄常見原因之一,要注意預防感染,勤洗手、打疫苗等。
-
2023-02-17 養生.生活智慧王
坐著還是站著?我們天天進行的洗澡習慣其實超危險
清晨起床洗澡,振作精神開始元氣的一天;下班後洗澡,洗滌一整天與外界接觸的髒污;睡前洗澡,舒適水溫緩解疲勞。洗澡的功用除了清潔身體,還能促進血液循環、舒緩身心,但是你知道嗎,我們習以為常的洗澡習慣,其實暗藏了發生意外的危機!LagoonXudn元氣網關心居家衛浴安全問題,舉辦「洗澡習慣大調查」,邀請民眾分享洗澡的習慣和姿勢,也關心父母和家人都是如何洗澡,同時認識及預防浴室濕滑帶來的受傷意外風險。分析問卷總人數246,其中站著洗澡的民眾高達85%、僅有13.8%的民眾選擇坐著洗澡,其他則習慣坐、站姿交錯,而極少數是蹲著洗澡。問卷顯示民眾大多有注意到浴室的潮濕可能衍生的問題,因此,在防滑措施方面,前三名選項分別為:鋪設防滑墊、換防滑磁磚、放置洗澡椅。一名四十多歲的女性,平常習慣站著洗澡,偶爾使用浴缸泡澡。某日半夜醒來如廁,因浴室地板濕滑而跌倒受傷,本來以為跌倒意外常發生在小孩與老人身上,毫無防滑的警覺心,摔了這一跤後,從此在浴室加裝止滑貼,洗完澡一定打開窗戶保持通風乾燥,另外加了夜燈看清楚走路動線。有了這次受傷經驗,更加注重居家安全,也認識了洗澡椅,屏除「醫院才會放洗澡椅」的觀念,坐著洗澡可以增加穩定性和方便起身轉換動作,衛浴輔助產品不限特定人士使用,協助家人安穩洗頭、洗澡、洗腳。你曾經在浴室跌倒過嗎?濕滑的地板暗藏著滑倒的危機,只要如廁、盥洗時稍微沒站穩,就很容易失去重心而跌倒,輕則瘀青破皮,重則骨折、頭部創傷。根據國健署統計,浴室是居家跌傷地點第二名!因此,民眾應該多注意、改善浴室地板濕滑的問題,做好預防滑倒受傷的措施,讓浴室的使用更安全。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定的洗澡習慣,例如:有人偏好在白天或晚上的時段洗澡、一邊沐浴、一邊刷牙或唱歌、先洗哪個部位等,還有一項是「洗澡站坐姿」。根據調查,大部分民眾選擇站著洗澡,有13.8%的人則喜歡坐著洗,兩者的差異主要在於「舒適度」。站著洗澡快速、有效率,雙臂擺動可以讓肢體得到良好伸展;坐著洗澡則比較舒服、放鬆,有被水柱包覆的感覺。讓洗澡多一道安全防護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主任楊忠一說,站著或坐著洗澡,除了個人習慣與舒適度之外,還有「安全性」的問題。台灣潮濕氣候、衛浴空間濕氣不散,容易造成地板濕滑危險,我們常在新聞裡得知有民眾在浴室滑倒、跌傷的不幸消息。為了預防這類浴室滑倒的意外發生,多數民眾會做防滑、裝扶手、改成乾濕分離以及各種防滑貼,讓洗澡不再步步驚心!浴室濕滑讓人站不穩,但還有疾病、體能狀況等個人健康問題,有些人在洗澡時因為溫差發生暈眩,或是站太久引發姿勢性低血壓,一時反應不過來就跌坐在地上了。老人家摔不得,其實各年齡層也都怕跌倒,楊忠一建議,浴室防滑措施還可以多一道防線:放置洗澡椅,降低滑倒的危險性。洗澡椅重點選擇:高度、扶手、靠背、止滑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狀況和機能的改變,都需要器具協助自立生活行動,許多人誤以為洗澡椅是兒童和老年人專用,孕婦、行動不便者也適用,一把椅子就能讓安全度大大提升,安穩地坐著洗澡享受沐浴的樂趣,保障自在放鬆的衛浴時光。楊忠一呼籲,洗澡椅的通用設計逐漸被接受,安全美觀能提升生活質感。該如何選擇適合的專業洗澡椅呢?楊忠一分享四大重點:高度、扶手、靠背、止滑。●椅子高度應高於膝窩、低於大腿一半,這樣的「黃金比例」不需費力起身或坐下。●扶手、靠背則可以穩定身體,三面環繞穩定身體,站起時扶手亦可協助施力,包括拿蓮蓬頭、按壓沐浴乳都能舒適靠著。●椅腳的防滑墊提供良好抓地力,椅面防滑讓坐姿更穩固,保護家人的安全。哪些族群建議坐著洗澡?1、長輩,肌耐力不足,雙腳無法久站。2、孕婦,久站會影響靜脈回流效率,引起頭暈。3、病患,生病期間身體虛弱,站久易暈眩。4、行動不便者,減少再次滑倒的風險與意外。了解更多Lagoon洗澡椅資訊>>http://bit.ly/3I1oQKK
-
2023-02-17 焦點.元氣新聞
布魯斯威利失語症惡化,確診額顳葉失智症!話到嘴邊就忘了,是失智前兆嗎?
電影巨星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去年3月因為失語症而宣布息影,日前家屬表示,因病情持續惡化,已明確被診斷出是罹患額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令所有影迷詫異不捨,未來可能難見硬漢巨星再重現螢幕!布魯斯威利因電影終極警探系列的「硬漢警探」形象深植人心,息影前最後作品《俠探特攻:全面追緝》再現冷酷英雄形象,難以想像他聽覺及理解能力受損,甚至無法口語表達。失語症即為額顳葉失智症 說不出人事物名字失智症權威醫師劉秀枝說,失語症(Aphasia)為早發型失智症的一種,主要是左側大腦的額顳葉受損所造成的語言障礙,主要分為表達性(無法言語)和接受性(不能理解別人的話),兩種狀況常常並存,說不出人事物的名字。症狀最輕的失語症只有命名上出現困難,稱為「命名性失語症」,與舌尖現象最大的差別是不僅無法說出專有名詞,連一般生活中常用物品的名詞都有困難。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說,失語症歸類為大腦額顳葉失智症,主要是大腦顳葉不明原因退化、萎縮,症狀是無法表達、表述事情,不像是阿茲海默氏症主要症狀是忘東忘西,或是中風引發失智症的行動不變,但失語症好發比例不高,約占整體失智症的4%以下。話到嘴邊就忘了 是失智前兆嗎?失語症跟「話到嘴邊就忘了」的舌尖現象有什麼關係呢?舌尖現象(the tip of tongue phenomenon,TOT)是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是一種提取記憶失敗的現象憶,俗稱大腦暫時性失憶。民眾最常詢問:舌尖現象是否為失智前兆?當睡眠不足、慢性焦慮、資訊過載、勞累時較容易發生,且隨著年齡增加而愈頻繁,一般來說不是失智前兆。【疾病百科/額顳葉失智症】失智症是一種大腦功能漸進退化的智能障礙病症,好發於老年人,退化的速度不一定,依照病程進展可分為輕度知能障礙、輕度(初期)、中度(中期)、重度(晚期)。初期最明顯的為記憶力衰退,特別是記不住日常、最近且立即的事物。失智症大致可分為退化性與血管性兩類。退化性包含: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亨廷頓氏症造成的失智。阿茲海默症屬中樞神經系統的退化,特別侵襲腦部對於記憶、認知、語言的部分,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額葉及顳葉失智症主要病症在於語言表達障礙和個性、情緒改變等。》看詳細:失智症【延伸閱讀】.67歲布魯斯威利「失語症」惡化 診斷出額顳葉癡呆症(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2-13 失智.大腦健康
每天10分鐘桌遊,手眼並用防失智!暢通腦部血液循環3方法
● 腦部血液循環不良,認知能力易衰退● 桌遊有助減緩老年人認知退化及憂鬱● 訓練手眼協調,刺激大腦及視覺感官受到天氣濕冷影響,許多人手腳冰冷、發麻,常見末梢血液循環不佳,長期累積容易發生各種疾病。如果循環問題發生在腦部,造成局部供氧不足,就會增加腦中風機率;或是記憶力減退,最後進展到失智症。活化腦細胞暢通末梢血液循環職能治療師黃聖祐說,各年齡層都會發生血液循環障礙,老年人最大的危害是加速大腦退化,想要預防或改善延緩腦部退化,運動是不二法門。熟齡族群若擔心體力不足、傷筋錯骨,不妨選擇瑜伽、太極拳、八段錦等項目,能有效讓身體熱起來,促進體內代謝循環。具有養氣、靜心、醒腦作用的太極拳,被喻為最佳健腦運動。太極拳動作緩慢、調節呼吸,非常適合長輩學習,其中半蹲姿勢有助於鍛鍊下肢肌力,帶動全身氣血流通。打拳過程需要高度專注力、學習力,記憶每一套招式順序,經常練習不僅能防止跌倒,還能促進大腦認知功能。受到疫情影響,長輩變得不愛出門,連帶忽略運動,黃聖祐建議,可善用輔具、玩具幫助找回運動的樂趣。坊間有許多益智玩具類輔具,例如太極球、功能積木、反應練習器等,運用雙手與身體的協調動作,同時強化手部操作的穩定性,以有趣的方式達到運動效果。這樣玩不失智趣味桌遊練練腦力其他益智玩具類輔具,包括桌遊,多元類型卡片、棋子、骰子、圖板以及各式道具配件等,可一人或多人在同一桌面上互動。麻將、象棋、大富翁、疊疊樂都是熟悉的桌遊,市面上還有特別針對熟齡族群設計的遊戲,不需太高難度的思考,且融入懷舊情境,兼具學習和人際互動。黃聖祐表示,桌遊一場玩下來至少10分鐘,考驗腦力、專注力以及提升肢體協調性。有些益智類的桌遊需要記住規則、人際互動溝通,對整體健康有所助益,這類刺激大腦的活動可顯著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呼籲長輩千萬不要宅在家看電視,多參與社交活動,以維持認知功能。如何挑選適合長輩的桌遊呢?黃聖祐強調,桌遊可分為益智類型、反應類型、操作類型、配對類型,初次接觸可以自創發揮遊戲玩法,不一定要按照規則,以趣味為優先。循序漸進引導長輩一起腦力激盪,參與者的程度不同時,多鼓勵彼此協助,從遊戲中建立自信心,同步刺激認知。暢通腦部血液循環3方法1 保持規律運動,選擇瑜伽、太極拳、八段錦2 養成良好作息,不熬夜、不菸酒、充足睡眠3 訓練大腦反應,玩拼圖、桌遊或3C遊戲等※預防、延緩失智症以及更多省力照顧失智症患者的技巧,請上「免費省力照顧特輯」:http://bit.ly/3xcD0UI
-
2023-02-06 醫療.骨科.復健
一爬山膝蓋就痛是該放棄運動?醫:不是不動,要學會增強肌力
●退化性關節炎主因:過度使用和老化●膝關節退化嚴重度,與軟骨磨損相關●訓練大腿肌力、核心肌群,能穩定膝關節上下樓梯總覺得關節卡卡嗎?發出「喀喀」聲響,甚至感覺疼痛嗎?小心得了退化性關節炎。許多民眾聽到「退化」以為是老人病,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說,膝蓋的軟骨磨損程度與膝關節退化成正比,軟骨磨損會連帶影響附近的韌帶鬆弛、肌肉量流失,導致走路、跑步的靈活度受限。低衝擊運動 改善關節疼痛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於高齡族群,但隨著慢跑、登山、健身風氣盛行,不少40、50歲的人就出現關節疼痛腫脹,索性停掉原本運動的習慣,結果退化更為嚴重。林頌凱表示,關節軟骨磨損的原因,來自於長時間錯誤的姿勢,例如:身體過度使用、身體舊傷成疾、肌肉筋膜張力的異常等,最後導致膝關節鬆弛。如果膝關節退化,是不是都無法再從事喜愛的運動呢?林頌凱強調,有些運動傷膝蓋、有些運動保護膝蓋。從事股四頭肌、腿後肌群、核心肌群等部位的肌力訓練、伸展運動,可運用大腿推蹬機、側抬腿運動來加強,就能夠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的不適。此外,騎車、游泳、瑜伽、太極拳等全身性的體能活動,也是不傷膝蓋的運動。林頌凱說,健走、保齡球、土風舞對膝蓋影響不大;慢跑、爬山、桌球、高爾夫球則會增加膝蓋承受的壓力,日常可強化肌肉拉伸,保持膝關節正常。籃球、網球、羽球、快跑等高強度運動有許多跑、跳、撲、跨、急煞等動作,初學者若姿勢不正確,容易肌腱發炎、肌肉拉傷,因此應該強化周邊肌群,降低對膝關節的負擔。關節積水、關節變形、肌肉萎縮、長骨刺等,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表現症狀,當膝蓋疼痛、痠痛時,就應該積極介入治療。林頌凱指出,首先著手治療鬆弛的韌帶,才能保護軟骨,避免退化性關節炎持續惡化。體重控制及穿戴護膝可以保護韌帶,個人化的運動訓練(如核心肌群、大腿前後側肌群訓練)可以增強肌肉,讓膝蓋變得更有支撐力。補充維生素 抗老化抗發炎另外,多喝水可加速新陳代謝,多補充維生素可抗老化及抗發炎,亦有助於延緩關節退化。林頌凱呼籲,若有退化性關節炎問題,應就醫檢查診斷,可以跟醫師、物理治療師討論適合的運動類型及治療方式,減少膝蓋受傷的機會。|林頌凱醫師 免費線上足部保健課程|▽常見不適▽足底筋膜炎 👉 腳踩毛巾舒緩疼痛、強化足弓退化性關節炎 👉 2個積極的治標治本新觀念▽保健技巧▽膝蓋退化主因專家來破解 👉 退化也能做的5個運動類型穿夾腳拖會造成下肢傷害? 👉 教你怎麼穿才安心不踩雷▽急性處理▽扭到、拐到「腳翻船」 👉 3種扭傷等級處理方式受傷簡易處理 👉 口訣判斷冰熱敷時機想知道還有哪些骨科復健相關照護?上線登入就能免費觀看!【更多免費線上課程】:http://bit.ly/3HDjJAw
-
2023-01-30 養生.聰明飲食
多吃蔬菜、莓果類…麥得飲食法延緩失智穩三高!一日3餐建議食譜
●高糖高脂讓身體發炎,影響大腦認知功能●高齡族飲食重點,掌握「三好一巧」原則年節不忌口、不定時用餐,加上熬夜打牌作息大亂,超級傷身。若吃進了過多熱量,會增加體內發炎物質,不僅身材腫了一圈,肥胖也會加速大腦老化,傷害大腦神經元、認知功能變差,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營養師徐佳靖表示,除了不良生活習慣,「吃」是最直接影響身體健康的關鍵。民眾常見的NG飲食行為,包括加工食品及重口味食物吃太多、愛吃炸物、紅肉吃過量、攝取過多含糖飲料等,都會讓腦部受到自由基損害。吃原型食物 多食蔬菜、莓果類害怕失智症上身,徐佳靖建議,可採行有「心智飲食」之稱的「麥得飲食」,此飲食法結合得舒飲食和地中海飲食,提倡多吃原型食物、大量食用綠色蔬菜及莓果類,只要認真執行,對於預防失智、穩定三高都有效。徐佳靖強調,藍莓、草莓、桑椹、黑醋栗等水果富含類黃酮和花青素,是絕佳抗氧化劑,多食用有助減緩認知功能退化、保護心血管,特別是血管性失智症的發生。失智症好發於65歲以上族群,徐佳靖說,可藉由飲食延緩惡化速度。以國健署的「每日飲食指南」為基礎,均衡攝取全榖雜糧、蛋魚豆肉類、乳品、蔬菜、水果、油脂及堅果種子類,獲得完整營養素;掌握「三好一巧」: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做為高齡族群的飲食原則,依長輩牙口狀況準備餐點、提升進食意願。失智症用餐 食物裝在1個碗內徐佳靖提醒,失智症患者因認知功能變差,可能無法辨識菜餚,最好將食物盛裝在一個盤子或碗內,筷子或叉子、湯匙擇一使用,並在患者的視線內放置食物。若有吞嚥障礙問題,務必諮詢語言治療師進行評估,討論如何準備餐點,可轉介營養師了解失智專業照護技能;若合併缺牙、假牙、牙口不好等咀嚼問題,也要尋求牙科治療,維護口腔衛生。均衡飲食一日餐飲建議早餐:一片全麥吐司或一碗地瓜飯、一顆水煮蛋、一杯240毫升牛奶、一顆拳頭大的當季水果午餐:一碗糙米飯、一份深綠色蔬菜、一碗小魚乾味噌湯、一份煎鮭魚、一杯無糖優格晚餐:一碗五穀飯、一份豆腐、一份雞肉、一份深綠色蔬菜、一匙堅果種子、一顆拳頭大的當季水果麥得飲食注意事項1.每周至少食用一次海鮮2.每周食用紅肉不超過4次3.避免加工肉品
-
2023-01-17 醫療.心臟血管
動不動就胸悶、覺得喘? 小心是死亡率50%的主動脈瓣膜狹窄
主動脈瓣膜隨年齡鈣化變窄走路會胸悶、稍微運動就容易喘、爬幾層樓或走一小段斜坡就上氣不接下氣,是得了什麼病嗎?這些「心肺耐力不足」的表現,小心是心臟的瓣膜性疾病!心臟被喻為「身體的幫浦」,把血液打到全身各處,最後再流回心臟,複雜的循環系統靠四個瓣膜確保血液流往正確方向、防止血液逆流。當瓣膜狹窄或閉鎖不全時,血液就無法順利流動,鬱滯在心臟、肺部影響心肺功能。其中,主動脈瓣膜狹窄常被忽略,當患者出現易喘、疲倦、呼吸急促等症狀時,代表受損程度嚴重,如果不加以治療,二年的存活率大約50%。心臟瓣膜鈣化易導致心臟衰竭隨著年齡漸長,主動脈瓣膜狹窄是老年人常見的退化性疾病,但許多人不知道自己有這個狀況,因為初期幾乎完全沒有症狀,當走路愈來愈喘、呼吸急促、無法平躺入睡時,代表心臟運作要更費力,慢慢造成心臟肥大、心衰竭。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教授陳益祥說,主動脈瓣膜因鈣化而變得狹窄時,藥物治療的效果有限,置換主動脈瓣膜能改善生活品質和未來的存活率。陳益祥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好發於老年人,屬於自然老化造成的身體退化;年輕人則大多是先天性結構異常,讓心臟過度負荷、瓣膜提早退化。主動脈瓣膜狹窄一旦出現症狀時,即大幅提升死亡率,除了及早服藥治療,可考慮進行心臟瓣膜置換手術治本。目前開刀方式為傳統開胸手術、微創手術,以及從鼠蹊部開一個小傷口進行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術後復原時間較短,適合老年人及高風險族群。哪種人工心臟瓣膜比較好?應綜合考量年齡與病情醫療技術日益進步,人工心臟瓣膜可分為金屬瓣膜以及生物瓣膜,金屬耐用不易壞,但必須長期服用抗凝血劑避免血栓,且瓣膜合閉時會發出「噠噠」機械聲,對聲音較敏感的人要評估是否能接受。生物瓣膜是以豬或牛的組織製成,長期使用仍會鈣化,年限約15-20年左右,視衰退狀況可能需要二次置換瓣膜。陳益祥強調,不論哪一種人工心臟瓣膜,都應考量患者的年齡與病情,選擇最適合的瓣膜材質與手術方式。人工生物瓣膜會因時間和使用情況而退化,國人平均餘命延長,第二、甚至第三次置換瓣膜的機率逐漸增加,新一代可擴式乾式瓣膜的內嵌設計,與人體原本瓣膜生物型態相同,除了瓣膜血流動力更順暢之外,進行「瓣中瓣(Valve-in-Valve)」手術時,可擴張的瓣膜環設計,大幅降地手術複雜程度,而乾式儲存的方式,能降低鈣化程度,延長耐用年限,陳益祥表示,術前應審慎檢查與評估,考量個人身體狀況選擇最適合的瓣膜,鼓勵病人積極治療,有機會回到與健康人無異的生活品質。 選擇人工心臟瓣膜的因素客觀考量是患者的年齡,每多開一次刀,手術風險都會上升。●50歲以下:建議使用金屬瓣膜,有較佳的存活率,但需終身服用抗凝血劑。 ●50至65歲之間:生物或金屬瓣膜皆可,依病人狀況而定。●65歲以上:建議置換生物瓣膜置換,使用年限約15-20年。
-
2023-01-16 失智.大腦健康
改善健忘、增強記憶力 中醫授如何按壓健腦穴位延緩大腦退化
●按頭部穴位,改善健忘、增強記憶力●穴位按摩能改善認知障礙、延緩失智●輔以八段錦,暢通全身血流「啊!廚房的火忘了關」、「一轉身就忘了剛剛要做什麼」、「昨天才更改的密碼,怎麼一直顯示輸入錯誤」,這些日常生活情境是否很熟悉?思考事情不像從前,甚至經常忘東忘西,害怕自己是不是患了失智症?穴位自療hold住腦力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記憶力減退是正常老化現象,民眾不用過度擔心,若是出現認知功能障礙,例如:語言能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退化以及個性改變、有妄想或幻覺,就要小心大腦神經細胞病變導致腦部不正常衰退。想要活化大腦、提升記憶力,可運用穴位按摩改善注意力與思考力,也可改善確診康復後的腦霧後遺症。腦部的海馬迴組織負責記憶儲存、讀取、使用,對應不同的穴位按摩,能讓大腦退化慢一點。林舜穀表示,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叉點處的「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央,亦是全身氣流交匯之處,被稱為「萬能穴位」,連續按壓數次,有醒腦、安神的效果。冬天因日光比較少,剛睡醒時精神不濟、反應緩慢,可按壓刺激百會穴增加氣血循環、疏通全身經絡。除了穴位按摩,林舜穀推薦簡單易學的八段錦,八組動作對應四肢動作,有一定的順序和口訣,不僅能達到運動、訓練肌力,也能預防失智症,或協助患者延緩認知功能惡化。肉桂薑黃 讓身體暖起來另外,搭配「肉桂茶飲」,可養胃暖身,改善手足冰冷的問題;亦可熱敷或泡腳,促進體內血液循環。薑黃也是不錯的選擇,薑黃素含有抗氧化能力,每周吃2次咖哩或在食物中加薑黃粉,可減少心血管與失智症的發生。
-
2023-01-09 失智.像極了失智
喝水常嗆到小心是失智症前兆!專家:預防吞嚥障礙務必顧好「這裡」
● 年紀愈長喉頭結構老化鬆弛,影響吞嚥● 吞嚥障礙,易造成吸入性肺炎致命人體器官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老化,最重要的進食吞嚥能力約從50、60歲慢慢衰退,喉頭結構的肌肉鬆弛,再加上反射神經遲鈍,容易導致嗆咳。汐止國泰醫院護理科副主任蘇億玲表示,咽部肌肉力量不夠會影響吞嚥,若嗆咳嚴重,會提高吸入性肺炎的風險;如果食不下嚥則會營養不足,人會變得虛弱、免疫系統失調。吞嚥障礙 應盡早評估治療吞嚥是相當複雜的動作,除了老化因素,頻繁出現嗆咳,小心是失智症前兆。蘇億玲說,持續發生喝水或被自己的口水嗆到,是失智症患者常見的併發症,因為患者的認知功能受損而忘了怎麼吞嚥、舌頭動作不靈活所致。當觀察到長輩出現這些症狀時,應盡早就醫評估,安排吞嚥治療與訓練計畫,一系列的介入處理,包含牙口問題、咀嚼運動、餐食準備技巧等。注意飲食 低油、低鹽、低糖當長輩或失智家人的吞嚥力衰退時,該怎麼準備餐食呢?蘇億玲分享,可從質、量、均衡、烹煮方式四大方向著手。質指的是「調整質地」,食材以細軟食為主,依個案狀況調製流質、糊狀或細碎口感,避免太乾和太黏的食物;量則是「少量多餐」,並且定時定量進行,控制一日總熱量;食物均衡且多樣化,有助延緩大腦退化速度;注意低油烹調,保持低鹽低糖,改善身體發炎反應。顧好牙齒 咀嚼力也要練習吞嚥障礙與牙口有絕對直接關係,許多人常忽略假牙重要性、牙周疾病、口腔清潔等。蘇億玲指出,牙齒決定了能吃什麼食物,不少長輩因裝了不合適的假牙影響進食,但因表達能力不佳而讓家人誤以為是挑食、沒胃口,建議應多觀察家中長者使用假牙的舒適狀況,是否吃東西變得很慢、常挑軟的食物吃、吃的量變少了,更要定期回診檢查口腔健康,確保飲食無虞。咀嚼力與健康息息相關,有吞嚥障礙的長者除了吃細軟、流質食物,也要多吃核桃、毛豆,蘇億玲建議,勿排除肉類,可將肉剪成適口大小,鍛鍊咀嚼肌群。各項食材、餵食技巧都俱全後,也要維持用餐環境的安靜,不要邊看電視或3C邊吃飯,避免分心影響進食,增加嗆咳的危機。如何提升高齡族群及失智症患者的飲食品質,一直都是照護難題,更多相關影音課程內容:請看這裡
-
2023-01-06 失智.照顧喘息
「39歲怎麼可能得失智症?」從發病到再就業,一位年輕型失智症者的分享
電影《我想念我自己》描述女主角罹患早發型的阿茲海默症,在人生最巔峰時,逐漸遺忘身邊的人事物,除了絕望無助,還能做些什麼?失智症平均好發於65歲以上的長者,除了記憶力減退,注意力、反應力、語言能力、空間概念也跟著下降,各項認知功能退化,漸漸影響人際關係與日常生活。若65歲以前發病,則稱為年輕型失智症,又名「早發型失智症」,許多患者剛開始並非典型記憶功能缺損,診斷較為困難,平均約1.5年,甚至4、5年才被確診。現年48歲的丹野智文,跟電影《我想念我自己》的女主角一樣,事業正值高峰之際卻健康失衡!他在39歲被診斷出阿茲海默症,時任豐田汽車銷售員,業績經常名列前茅,在職場可說是意氣風發。丹野智文說,得知罹病噩耗十分惶恐,害怕遺忘所有的事情、失去自主生活的能力,包括無法勝任引以為傲的工作。而在確診前5年,隱約感覺記憶力大不如前,當下沒有多想,勤著做筆記提醒自己日常大小事,直到有一天,突然叫不出同事的名字,甚至被主管斥責簡單的事情也出錯,決定求診就醫,多次評估、看了好幾次醫生才確定病因。【什麼是年輕型失智】65歲以前發病,病因較多樣化,初期有明顯的精神症狀及個性改變,常被誤認為壓力大、情緒問題,因而不易被診斷。【年輕型失智與一般失智有什麼不同】1.發病時間:以65歲為區隔2.病程症狀:年輕型失智症通常症狀較嚴重、惡化程度快,且對藥物反應較差3.失智類型:年輕型失智症主要為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保有工作為失智者帶來安全感、延緩病情「明明還很年輕,怎麼可能得了失智症?」丹野智文難以相信,更害怕人生就此完了,但看到家人擔心的模樣,決定與疾病共存,公開病情希望得到社會的支持和幫助。公司主管了解狀況後,協助從汽車業務轉為內勤文書工作,維持穩定的工作和薪水。他也積極投入失智症倡議並參加日本失智症陪伴「RUN TOMO」活動,樂觀態度受邀擔任日本RUN TOMO大使,到世界各國失智症相關研討會分享個人經歷。丹野智文認為,失智並不是失能,大眾也不要用「失智了還能做什麼」來侷限生病後的職涯發展,而是應該塑造友善的環境,讓失智症患者繼續發揮人生價值。公司的認同對於正值中壯年卻突然罹病的年輕型失智者非常重要,友善的職場環境有助於穩定身心安全,目前日本有一半的公司接受、認同失智者,大約50%的患者可以保有工作,即使確診仍可活出尊嚴。隨著失智人口逐年增加,失智是日本老年人需要照護的第一名,日本厚生勞動省全面推動「認知症施策推進綜合計畫」,加強宣導得了失智症也可以跟一般人過相同生活。「預防失智,不如做好失智的準備。」丹野智文說,失智症已不是老年人專利,失智者發病有年輕化趨勢,期待企業透過「職務再設計」讓患者續留職場,照顧者也可以維持原有的工作,避免長照悲歌。【認知症與失智症】失智症(Dementia)俗稱老人癡呆症,屬於持續性且不可逆的認知功能下降腦部疾病,為了保有高齡者的尊嚴,日本厚生勞動省於2004年將「癡呆症」統一更名為「認知症」。提供年輕型失智者工作機會與照顧服務綜觀國內,衛生福利部統計推估2022年我國失智人口將超過30萬人,其中,年輕型失智者大約1.2萬人,且有增加的跡象,政府應加強營造多元包容的社會,協助失智症患者續留職場工作,減低對家庭經濟的衝擊。台灣失智症協會所成立的「Young記憶會館」,於2018年開幕迄今,藉由工作讓年輕型失智症患者找回重返職場的感覺,努力學習新技能、不放棄工作機會。2020年,台中市首創全台年輕型失智服務據點「向上清活小屋」,以「互助家庭、共同生活」的型態呵護年輕患者、協助重返社會。年輕型失智症患者的情緒及照護需求與老年人、一般失智症患者不同,若溝通不良容易惱羞成怒,而不同病程的患者也應該被區隔對待,據點特別量身打造的專屬認知課程和多元服務,另引入志工協助,分享緩解衝突的經驗,彼此學習照顧技巧及紓解壓力。失智症是每個人都可能罹患的疾病,早期最明顯的病徵為記憶力衰退,一旦失智症上身,漸進性的認知功能退化不可逆,其病程平均約8至10年,甚至超過15年。當中壯年族群罹患失智症,因年齡不符合「老人福利」的規範,如果無法工作也沒有社會福利的支援,全靠家庭支持,最後造成照顧者沉重的負擔。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於2020年3月推出「推動職務再設計服務計畫」,協助年輕型失智者就業,把工作當成一種「復健」,維持良好社會參與。【得了失智症該怎麼辦】1.多運動、多動腦、吃健康食物,延緩病症惡化速度。2.參加相關機構的服務,年輕型患者不一定適合跟長輩一起懷舊治療,應量身打造多元課程。3.增加人際互動,延緩記憶與認知功能的退化,同時減輕家庭照顧者的壓力。💡面對罹患失智症後的認知、體能退化,感到束手無策?跟著一起做,提早預防、保養運動訓練,從內而外改善失智症患者的身心機能與健康▶點此立即觀看免費線上課程人生不到半百,得了失智症離開職場,退化速度將會加快,也會成為家人沉重的負擔。年輕型失智者應正視自己的病症,經過治療及職務再設計勝任工作,依然能在職場貢獻一己之力。
-
2023-01-02 養生.運動健身
提升心肺功能、舒緩腰痠背痛 5分鐘腹部核心訓練還你好腿力
一波波寒流來襲,讓人冷到肩背緊繃僵硬,若是身體血液循環不佳,更會加重肌肉痠痛症狀。肩頸部位影響自律神經系統,現代人久坐會造成腰痠背痛,冬天適當運動可緩解不適症狀,也能提升免疫力。運動專家葛厚函傳授示範3招腹部核心訓練,藉由四肢軀幹的訓練,提升心肺功能、矯正身體不良姿勢、增加肢體靈活度。● 每天5分鐘練腹部核心,提升肌耐力● 臀腿訓練有助心肺功能、舒緩痠痛● 運用毛巾輔助延展或扭轉,效果加倍鍛鍊核心肌群 一個月就有感葛厚函說,核心肌群是指身體內部的深層肌肉,包含腹部、背部及骨盆附近的肌群,而不是腹肌。鍛鍊腹部核心好處多,可提升基礎代謝率、支撐身體動作避免受傷,最重要是可預防或減緩肌肉流失,增加爬坡、爬樓梯的好腿力。腹部核心訓練重點,在於穩固脊椎、協調全身、增加腰背肌耐力,對於長輩來說,鍛鍊核心肌群有助於逆轉肌少症。葛厚函強調,想要強化核心力量,只要簡單的3組動作循環做,每周至少進行3至5次、每次20至30分鐘,一個月後效果超有感。利用毛巾輔助 注意身體平衡有別於一般的腹部核心訓練,葛厚函利用毛巾輔助伸展、平衡,讓動作確實到位。首先,雙手握住毛巾兩端並拉開做平衡的練習,保持一點張力不要握死,毛巾能優化全身伸展、用力的流程,並提醒將背部打直。從初階的雙手向上,慢慢做單腳平衡、雙腳往側邊延伸,再將重心轉移到身體左右側的手肘與腳尖,讓身體找回柔軟度、平衡感。葛厚函提醒,鍛鍊肌力前先伸展暖身,過程中保持核心用力、配合呼吸節奏提升運動效率。強度及時間可依照個人體能循序漸進,才不會造成運動傷害,這套健身組合在家就能輕鬆練習,若有肌肉痠痛或其他健身問題,請事前諮詢醫師或專業教練。毛巾單腳平衡1. 雙手拉住毛巾兩端平舉,右腳腳尖向前點地,雙手慢慢上下移動。2. 穩定平衡感後,可嘗試腳尖稍微離地的動作,進行10秒後,換左腳腳尖向前點地。毛巾抬膝砍樹1.雙手拉住毛巾往斜上方舉,腳往側邊延伸。2.接著開始膝蓋往上抬、雙手往下,在肚臍的位置用毛巾輕觸大腿,毛巾要保持張力,動作看起來像砍樹。3. 左右各做10下,若進行順暢可加快速度。毛巾過頂側捲腹1.雙手拉住毛巾向上舉高,雙腳與兩肩同寬。2.接著雙手往右膝靠近,右膝要向側邊抬高,側腹收縮、手肘保持微彎,雙手往上時吐氣。3.接著換左邊,腳有點像側抬膝向上帶,左右各做8下。元氣網新上線的【元氣動起來】,邀請運動專家葛厚函示範5分鐘全身肌力燃脂操,系列課程可鍛鍊核心、預防肌少症,想知道更多運動資訊,上線登入元氣網就能免費觀看。【元氣動起來】全身肌力燃脂操線上看:https://pse.is/4p3qgk
-
2022-12-26 醫療.腦部.神經
為何冬天容易中風?溫差大是致命主因!專家籲做一事保命
秋冬氣溫驟降,是腦中風的好發季節,但誰說冬天才會中風?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腦中風中心功能性主任蕭又仁說,每當天氣早晚溫差大時,容易使血管突然收縮,造成中風。雲嘉地區務農人口多,民眾工作時不便補充水分,加上秋冬氣溫低時,喝水頻率若減少,會進一步使中風機率增加。蕭又仁提醒,腦中風近幾年治療方式進步,最常見的缺血型腦中風在謹慎評估後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可減輕甚至消除中風症狀。使用的前提是「及早送到醫院」,而且要「送對醫院」,透過撥打119,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將患者送至具腦中風急重症處理能力的醫院。雲嘉南聯防 跨縣市醫院合作解危機嘉義縣老年人口居全國之冠,該縣消防局除了衛教宣導,提醒民眾多加警覺之外,也跟各醫院密切互助合作。應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腦中風學會邀請,共同響應腦中風教育課程,增進急性中風辨識技巧。除了之前爭取將急性心肌梗塞黃金搶救時間的12導程心電圖機,全面配置於救護車上,未來也將成立專責救護隊,連結消防與醫護端,希望將腦中風緊急救護流程標準化,力拚康復出院率。嘉義長庚醫院腦血管暨一般神經科科主任林君賢表示,為了讓雲嘉南的腦中風病患得到更好的治療,目前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的醫院已和台南成大醫院合作,整合轉診系統,形成腦中風雲嘉南區域聯防機制,提升醫療量能,使病患能即時接受治療。林君賢亦分享,缺血性腦中風治療除了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之外,近年來動脈血栓移除術更是大幅增加大血管阻塞打通機率,且可將腦中風黃金治療時間從3小時延伸至24小時,為患者爭取更好的預後。嘉義長庚醫院自民國105年起開始執行動脈血栓移除術,約有四至五成接受動脈血栓移除術的患者轉院來接受治療,醫院間區域聯防,對該地區腦中風患者預後幫助很大。預防再次中風 心房顫動、心血管檢查不可少蕭又仁表示,腦中風危險因子無所不在,包括年齡、性別、種族、家族史、腦中風病史以及三高、肥胖、抽菸、日常飲食、運動習慣、心血管疾病等。且現代人因飲食習慣精緻化且常有熬夜、吃宵夜等不良生活型態,導致腦中風有年輕化趨勢。他分享,心房顫動也是腦中風成見的危險因子,當血液因心房顫動滯留心房、產生血塊,血栓隨著血流流出心臟,堵住腦動脈,就會造成栓塞缺血。蕭又仁呼籲,民眾務必做好三高的慢性病管理,定期健檢評估心血管風險。教官小叮嚀/嘉義縣消防局第二大隊溪口分隊分隊長張明峰Q:一名60歲老伯在田裡務農,久未補充水分,前一秒還在說話,就突然眼神呆滯、無法說話、臉色發白、雙手下垂無力,旁人嚇到趕緊撥打119通報,求救過程有哪些應注意事項?A:民眾如果發生急性腦中風,關鍵是及早辨識、即時送醫。由於通報119當下通常非常緊急,正確告知人事時地物即可,勤務中心才能迅速派遣人車處理。人:姓名、性別、年齡、病史事:發生什麼事時:詳細發生時間地:事故發生地址物:附近明顯建築物或易辨識的標地物等待救護人車抵達的過程中,常見的錯誤處置包括扎針放血、服用舌下錠或降血壓、血糖藥物,這些藥物會刺激血管造成收縮,導致病情加劇。民眾應學會基本急救技能CPR及急性腦中風的「微笑、舉手、說你好、快打119」口訣,保持冷靜別將緊張情緒帶給患者,將救護交給專業人員,別誤信偏方延誤送醫。
-
2022-12-19 養生.運動健身
加強心肺功能、增加肌肉質量 專家教5分鐘健身操預防肌少症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肌肉慢慢流失,當擰毛巾、開罐頭等動作變得吃力,起身困難、體重無故減輕時,小心得了「肌少症」。國健署指出,國內肌少症盛行率高,已正式被當成「疾病」治療;40歲之後,肌肉量開始下降,若不好好運動、攝取均衡飲食,肌少症可能提早找上門。●近五成中壯年肌力不足●伸展運動、心肺有氧,加強鍛鍊●微喘、微痠痛運動,增肌練體能運動專家葛厚函說,漸進式阻力訓練,能強化肌力、增加肌肉質量,適合上班族、中壯年及熟齡族群。例如流行的「深蹲」,腿部訓練動作可加強心肺功能,「深蹲變化式」可燃燒體脂肪、增加肌肉量。刺激不同肌群 強化核心力量進入核心訓練及四肢伸展前,應先暖身避免運動傷害,透過扭轉動作,降低關節的僵硬程度,慢慢讓身體變熱、提升肌肉溫度。葛厚函示範「動態暖身」,首先保持穩定站姿、活動手指刺激末梢神經,接著雙手放在腰際兩邊的高度,準備做轉體抬膝、後跨抬膝、跨步轉體等三組動作,活絡關節及全身肌肉。葛厚函強調,肌力燃脂訓練要注意動作由慢到快,逐漸維持自己的穩定速度,配合呼吸施力時緩緩吐氣、放鬆時吸氣。學會了這一套健身組合,不用再跑健身房也能自主鍛鍊。全身肌力燃脂操1 轉體抬膝動作:慢慢抬腿,膝蓋碰對側手掌,左手掌碰右膝、右手掌碰左膝,強調腰部旋轉,每次做20至30秒。功效:基礎健身動作,慢慢調整速度增加強度。2 後跨抬膝動作:保持站姿,右腳向後跨,膝蓋微微彎曲,用腳的力量往上帶,抬到肚臍的高度,後跨之後抬膝,記得重心放在左腳,做10下後換左腳轉體抬膝。功效:暖身同時鍛鍊下肢肌肉。3 跨步轉體動作:雙手手掌支撐在地板上,右腳踩到右手掌的外側,動作保持穩定後,右手向上伸展打開,再把手肘收回靠近腳踝,連續做5次,換左手左腳跨步轉體。功效:活化關節、啟動身體活力。元氣網新改版上線【元氣動起來】,邀請運動專家葛厚函示範5分鐘全身肌力燃脂操。想知道更多運動資訊,上線登入元氣網就能免費觀看。
-
2022-12-16 醫療.泌尿腎臟
天冷腎友要小心 寒流氣溫驟降、喝熱湯防寒 當心「血壓失控」
● 長輩面臨透析抉擇,年輕人應協助了解● 選擇洗腎方式時,多注意心血管疾病風險● 心房顫動腎友使用腹膜透析,併發症較少周末寒流來襲,激起許多人想吃鹹食、喝熱湯或高熱量食物暖胃的念頭。林口長庚醫院加護腎臟科主任張智翔提醒,腎臟功能不佳的腎友要特別小心,吃鍋雖暖身又防寒,但可能不自覺攝取過多的鈉,造成血管中的水分含量增加,水分積在身體內形成水腫、血壓飆升,若「血壓失控」可能引發腦中風、心肌梗塞,危險不容小覷。低溫也是隱形殺手 做好保暖洗腎病患冬日保健的關鍵,在於「血壓控制」。張智翔表示,除了冬令進補外,低溫也可能是腎臟病患的隱形殺手。氣溫驟降時,血管收縮功能來不及應變,沒做好保暖也會引起血壓升高,嚴重者必須送醫治療。控制三高 有助延緩腎病惡化張智翔強調,長期洗腎病患伴隨的慢性病,前三名分別是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而長期洗腎病患死因中,約五成和心血管問題相關。慢性腎臟病除了治療疾病之外,也要控制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有助延緩腎病惡化速度。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腎臟病患者常見的死因。美國腎臟病資料庫(USRDS)顯示,42.7%慢性腎病患者被診斷有心臟衰竭;台灣健保署資料顯示,約14.8%慢性腎病患者被診斷有心臟衰竭。張智翔說,腎臟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率較一般人高,心臟及腎臟會互相影響,這種心腎一體的關係又稱為心腎症候群。以往受限於醫療發展,許多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病程還沒到第五期(尿毒症),即尚未開始洗腎就因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死亡。目前台灣洗腎方式約九成為血液透析、一成為腹膜透析,這兩種洗腎方式大不同。張智翔說,血液透析是把血液從體內引流至體外,再藉由人工腎臟清除水分及毒素,因此病患在洗腎過程會有較明顯的血壓波動;腹膜透析的特色是治療過程溫和,採漸進式的注入透析藥水到腹腔裡,持續移除水分、清除廢物,因此腹膜透析不會造成劇烈的血壓與心率變化。據研究,不同洗腎方式造成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不太一樣,舉例來說,慢性腎臟病患者若以腹膜透析作為洗腎方式,病患往後新發生心房顫動(心臟不規律跳動,是一種心律不整)風險較低,若是開始洗腎前已確診心房顫動的病患,選擇腹膜透析作為洗腎方式,後續引起併發症也較少。「台灣人口老化,臨床上看到愈來愈多70歲以上長輩需要洗腎。」張智翔分享,曾有一名76歲女性慢性腎友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經常因心血管問題住院,接受腹膜透析後住院情況減少,身體也比較舒服。在選擇洗腎方式時,記得多注意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考慮是否採用腹膜透析;家裡若有長輩面臨到透析抉擇,年輕人應多協助關心,多了解透析模式對長者的影響,而不是一切都交由透析室處理。居家洗腎不難 評估後再選擇有些病患擔心在家洗,會不會洗不乾淨?張智翔表示,目前腹膜透析技術安全性足夠,無論在家或需要上班的腎友,都可自行操作,具時間彈性的優勢;也可選擇用機器進行自動換液,睡眠時同步進行全自動腹膜透析,醫護人員能直接透過雲端平台及時了解、掌握病患居家洗腎狀況。病患在醫療照護方面不需擔心,只要配合照護指導,居家洗腎其實並不難,建議腎友多方評估後再選擇自己適合的洗腎方式。
-
2022-12-12 失智.像極了失智
老年憂鬱是失智症早期徵兆!醫:未及時治療恐損傷腦部神經
● 被害妄想是老年憂鬱常發生症狀● 憂鬱症是失智症的早期徵兆之一● 失智症患者對健忘、記憶衰退沒有感覺「醫師,我最近常忘記事情,是不是得了失智症?」「我父親的脾氣變得很暴躁,覺得鄰居都在講他的壞話,是失智還是其他精神疾病呢?」三軍總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謝嘉娟說,當經歷重大壓力事件,容易引發憂鬱情緒,對周遭人事物的興趣明顯減退,漸漸地失去活力,專注力和判斷能力也下降,如果久未痊癒,認知功能會跟著變差,讓人誤以為是失智了。身心狀況急速惡化 恐是老年憂鬱老年憂鬱是失智症的早期徵兆之一,當家中長輩亂發脾氣、無理取鬧時,先別下「上了年紀都會這樣」的定論,找出是否因生活改變、慢性疾病影響造成的。憂鬱會引起「假性失智」,若未能及時得到治療、症狀逐漸惡化,腦部神經也會受到損傷。謝嘉娟指出,有些患者對健忘感到不安,主動求診主述困擾的問題,但真正的失智症患者是無法察覺到自己的記憶力衰退或下降,忘東忘西不自知,而且會把旁人的提醒和好意想成負面的攻擊。好發於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並非正常的老化,其症狀為記性變差、反應變慢、變得消極、無法完成過去可以勝任的事情,也會出現健忘和妄想。老人憂鬱和失智症的症狀相似,常被搞混而錯失治療時間,要分辨兩者的最大關鍵是「病識感」。謝嘉娟表示,許多長輩很堅持「自己沒有生病」,不承認自己有問題,甚至妄想是其他人要加害於己,種種情緒、精神行為加重照顧者的壓力。得舒、地中海飲食 抗憂鬱防失智除了病識感,憂鬱導致的記憶力下降可經由提醒想起來,而失智症患者則是怎麼刺激也無法達成記憶目標,有此情形應盡早前往精神科、老年醫學科評估診斷。謝嘉娟說,睡眠是影響情緒的重要因素,長期睡眠不足易引發自律神經失調,影響腦內代謝,相對提高失智的風險。謝嘉娟指出,不良生活習慣也會提高罹患失智風險,例如:三高、肥胖,容易引發血管型失智症;頭部外傷、憂鬱症跟神經退化的阿茲海默症相關。民眾最常詢問:「老年憂鬱與失智症到底該不該吃藥?」謝嘉娟建議,以藥物為輔、非藥物為主,最好多參與社交活動或是外出運動,增加人際互動的機會。在飲食建議食用結合得舒飲食和地中海飲食的「麥得飲食(Mind Diet)」,強調多吃原型食物,選擇全穀類食物、限制高飽和脂肪食物及精緻食物,有助於穩定血糖、延緩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
-
2022-12-02 醫療.感染科
細胞流感疫苗抗冬季殺手 過敏體質者的新選擇 高危險族群快打流感疫苗
天氣漸冷,流感也將進入冬季高峰期,這三年因為新冠肺炎肆虐,民眾對施打疫苗增強保護力已經有健康意識。隨著邊境解封、口罩政策鬆綁,病毒可能頻繁入侵,為避免雙重病毒威脅,應接種流感與新冠疫苗,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因流感病毒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發生在每年12月至隔年2、3月,隨著氣溫降低,流感病毒更為活躍,陳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陳信宏呼籲民眾,應儘速施打疫苗提升保護力,尤其是65歲以上老人、嬰幼童以及免疫功能不全者、糖尿病、心臟病、慢性腎臟病患者等高危險族群。冬季拉警報 小心併發重症風險流感與一般感冒病原不同,不少人誤以為流感只是病情較為嚴重,多喝水、多休息就會痊癒,輕忽大意延誤治療,就醫時已衍生肺炎、腦炎、心肌炎等併發症,甚至誘發心血管疾病。陳信宏說,流感的症狀為急性發燒、頭痛、咳嗽、疲倦、全身肌肉痠痛,容易跟新冠肺炎搞混。兩者雖然都是以侵襲呼吸道為主,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新冠肺炎則是冠狀病毒,致病原不同,疫苗應該打好打滿,減少重症和病毒間的交互作用。「我已經打過新冠疫苗了,還要打流感疫苗嗎?打太多會不會對身體不好?」陳信宏表示,民眾最擔心疫苗的副作用,台灣施打流感疫苗已行之有年,安全性相當高,接種「流感+新冠」可加強雙重保護。如果擔心疫苗副作用不適,可以間隔一周再進行施打,其他則應避開確診染疫的急性期、密集的化療或放療期,而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應等病情穩定或免疫力恢復後再接種。流感疫苗新選擇 降低副作用流感的傳染力強、發病率高,施打疫苗確實可降低感染的風險。陳信宏強調,完成接種後,還需要二周時間產生保護力,自我健康管理應該超前部署,在進入冬天的高峰期前先做好準備。目前市面上的流感疫苗除了傳統的雞蛋培養方式,2020年引進新款「細胞培養疫苗」。有別於傳統利用雞胚胎蛋生產疫苗的方式,細胞培養是藉由哺乳類動物的細胞製造,疫苗抗原反應比較穩定、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的機率低。細胞培養疫苗與傳統流感疫苗同樣都是不活化疫苗,因為製程穩定、比較不會產生抗原突變,在體內引發「精準的免疫反應」,能產生更多保護效果。陳信宏說,對雞蛋物質過敏者,細胞培養疫苗是另一選擇;而對特定物質或藥物過敏的人,接種前可諮詢醫師,提早施打會讓免疫系統提早產生抗體。高齡長輩、幼兒、患有慢性疾病及免疫功能不全者,更有迫切施打流感疫苗的必要,多一層保護。延伸閱讀:新冠、流感雙面夾擊 美研究:細胞流感疫苗保護力較高
-
2022-11-28 失智.大腦健康
冬天反而睡不好?醫教你如何按摩不同穴位改善4類失眠問題
●常見睡眠問題:入睡困難、斷斷續續、過早醒來●睡前按壓刺激安神的穴位,可提升睡眠品質●練習漸進式肌肉放鬆法,緩解緊張壓力情緒天氣漸漸轉冷,讓人想躲進被窩睡個好覺,但是研究發現:冬天反而容易失眠。主要是冬季日照短,灰暗濕雨的天氣,容易引發情緒困擾,加上戶外活動量減少,連帶沒有睡意,影響睡眠品質。除了一般人會有失眠問題,失智症患者因為季節變換,冬季傍晚比其他時間更頻繁出現「黃昏症候群」,夜晚躁動、來回踱步,導致作息日夜顛倒。失智症睡眠障礙 成因多人類對黑暗恐懼不安是一種本能,一般人會開夜燈或規律呼吸入眠,失智症患者也會害怕,但因為認知功能受損而不知道如何開燈,想要站起身做一些什麼,變成半夜走來走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年紀大了,睡眠會變得比較破碎,無法一次睡足6至8小時,睡眠的質和量都下滑。失智症患者則因為黃昏症候群、大腦退化、時間錯亂,更容易睡睡醒醒,對照顧者來說十分辛苦。4類型失眠問題 這樣按根據統計,年輕時長期失眠,晚年罹患阿茲海默症、大腦退化的機率大增,應該提早建立規律的生活,保持營養均衡、運動習慣。針對失眠問題,林舜穀彙整了難以入睡、過於早醒、惡夢連連、夜間頻尿等四大類型,分享實用可以按壓的穴道,幫助長輩或失智症患者放鬆身體、緩解焦慮,達到舒眠的效果。林舜穀提醒,按壓穴道前,應換上寬鬆衣服,並將室內光線調到舒適氛圍,按壓力道只要感覺到痠、痛、麻即可,過程中維持呼吸順暢。一、難以入睡狀況:躺在床上超過30分鐘才能入睡按壓穴位:耳尖正上方約二指幅寬位置的「率谷穴」;耳垂後方凹陷處的「翳風穴」;後髮際凹陷處中央的「風池穴」;位在翳風穴與風池穴聯線中點的「安眠穴」。這四個穴位具有穩定心神、調整自律神經的效果。二、過於早醒狀況:不管多晚睡,總是很容易早醒按壓穴位:位於手腕處、小指一側按壓凹陷處的「神門穴」;前臂掌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的「靈道穴」。按壓3至5秒,左右手交替各循環5至10次,可改善心火旺盛造成的失眠問題。三、惡夢連連狀況:頻繁陷入恐怖夢境而驚醒按壓穴位:瞳孔直上、眉上1寸位置的「陽白穴」;前髮際正中直上1寸的「上星穴」。用指腹按壓,力道由輕到重,改善頭部和臉部的血液循環,是減輕壓力和頭痛的有效穴位。四、夜間頻尿狀況:夜尿超過二次,干擾睡眠無法得到充足休息按壓穴位:後腰正中線上、高度與肚臍相同的「命門俞」;腰部第五腰椎棘突下旁,約1.5寸位置的「關元俞」。屬於膀胱經的穴位,可讓身體的氣、血、水維持平衡。
-
2022-11-27 醫療.腦部.神經
急性中風治療分秒必爭 花蓮消防啟動「接駁救護」南病北送搶救生命
Q.一對退休夫妻在花蓮南端的玉里旅遊期間,先生突然出現疑似中風症狀,頭暈、半側手腳完全無力,說話也說不清楚,花蓮地域狹長廣闊,大醫院多在北部市區,離玉里很遠,這時該怎麼辦?小隊長叮嚀黃翊豪說,因花蓮地形狹長,南北距離高達200公里,因此花蓮縣消防局在心肌梗塞通報已啟動「南病北送」的接駁救護機制,讓南端瑞穗、玉里的患者送至鳳林地區後,再由壽豐分隊將病人送往花蓮慈濟醫院,解決長距離救護後送對中南區消防同仁的壓力,這一套流程未來也會應用到急性腦中風的通報上。黃翊豪呼籲民眾警覺中風症狀,記得「FAST」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記下最後正常時間,不論位在何處,盡速撥打119是求救的重要第一步。而在救護車到達前,可以先讓病人躺臥並鬆開衣物等待,記得詳細告知平日用藥情況、是否有慢性病,以利救護人員順利銜接後續。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亦是我國十大死因的第四位,其失能衍生的長照費用,一年恐超過百萬,是壓垮家庭經濟的重擔。根據統計,花蓮一年約有1000位急性腦中風病患,包括缺血型和出血型腦中風,但大部分未能在第一時間正確辨識,錯過了黃金急救期,留下不可逆的永久傷害。花慈推行改良的院前急性中風嚴重程度量表,串聯消防救護員守護花蓮。因此,花蓮慈濟醫院腦中風中心特別設計改良的院前急性中風嚴重程度量表(Modified Prehospital Acute Stroke Severity scale:PASS),提供急性中風另一項評估工具,盼此量表能協助救護員評估判斷,及時送至能夠處置的醫院。11月花慈應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腦中風學會邀請,響應腦中風教育課程,至花蓮縣消防局「救護員教育訓練」分享腦中風急救指南及實務經驗,透過課程分享與消防局建立互助合作機制、互相串聯,共同守護花蓮鄉親。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部主任羅彥宇說,當腦血管發生阻塞或出血破裂時,腦細胞也會慢慢壞死,導致神經功能缺損。急性腦中風救治分秒必爭,若為出血型中風需以手術治療,而缺血型中風在症狀發生3~4.5小時內送醫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癒率較高、預後也較佳,有助於提升重拾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羅彥宇分析,靜脈血栓溶解劑的全國施打率為5.25%,花蓮低於平均值,主要是全縣南北狹長,交通時間和民眾對中風觀念仍有待加強。若發病超過4.5小時,或是阻塞的位置在大血管,還可以施行動脈血栓移除術打通塞住的血管,大幅改善患者的預後。羅彥宇表示,花蓮慈濟醫院全年皆有神經內科醫師值班,可24小時治療急性中風,而且是東部率先引入動脈血栓移除術的醫學中心,再加上全天候的神經重症加護病房照顧,提升急救成功率。花蓮縣消防局「鳳凰計劃」建立送醫流程SOP,跟急重症賽跑。花蓮縣消防局高級救護技術員劉冠英回饋,急性中風雖為三大急重症,救護分秒必爭,目前消防端已與醫院端建立通訊交流群組,但因中風的疾病特性,救護員透過辛辛那提(FAST)評估疑似中風患者送至醫院後,無法像心肌梗塞或重大創傷等,有實際數據(OHCA急救成功率等)能夠了解病患送醫後的治療狀況。期以透過課程交流,有機會和花蓮地區的醫院近一步合作,建立交流系統或數據回饋機制,讓救護員有機會了解,透過緊急醫療服務(EMS)送至醫院的疑似中風病患是否確診為急性中風,有助於消防端建立獎勵機制,或檢視中風辨識敏銳度,設身為傷病患思考,讓救護熱情能永續傳承。羅彥宇說,除了民眾警覺腦中風的徵兆、緊急送醫,還要「送對醫院」,最好的方式是通知119救護系統,送往最近且具備合格緊急醫療能力的醫院。醫院收到通知,立即啟動SOP流程,安排電腦斷層掃描、腦中風治療小組成員待命,評估符合缺血型腦中風症狀則給予治療,治療後整合個案照護、衛教、追蹤。花蓮縣消防局也於今年進行「鳳凰計劃」,在急重症救護上建立送醫流程SOP,大量訓練高級救護技術員(EMTP),能在現場利用專業儀器,給予病患第一時間的急救處置,在救護心肌梗塞等重症上有明顯突破,雖然急性中風現行無法在救護車上施予治療,但建立起救護SOP、強化辨識敏感度,對急性中風這樣跟時間賽跑的急重症來說,有很大的幫助,增益偏遠地區的腦中風病患。改良的院前急性中風嚴重程度量表Infogram
-
2022-11-21 醫療.精神.身心
失眠睡不好 小心其他疾病擾亂生理時鐘
●長新冠後遺症常見出現失眠困擾●染疫之後呼吸道系統更脆弱,導致睡不好●後疫情與病毒共存,保持平靜、減低焦慮「醫師,我已經好幾天睡不好了,一下夜咳、一下鼻塞,反反覆覆無法一覺到天亮,是不是得了長新冠?」林口長庚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黃彥霖說,疫情造成恐懼情緒,不少確診者康復一段時間後,會有呼吸道症狀,很擔心體內是否殘留病毒。面對一波波疫情,不論是害怕染疫或是擔心確診的後遺症,想抗疫應該先顧好心理健康。黃彥霖表示,不少人因為胸悶、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等症狀而急著求醫,擔心長新冠找上門,其實心悸、肌肉痠痛、呼吸困難、睡眠障礙都是典型的焦慮症狀。尤其在睡眠困擾方面,民眾常反應輾轉難眠、睡眠中斷、睡眠品質下降、晚上睡不好導致白天嗜睡等。壓力大作息亂 更會睡不著心理學「墨菲定律」表述:愈害怕發生的事情,就愈會發生。適度焦慮有助於防疫,提醒自己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過度恐慌反而會出現身體不適,若有鼻塞過敏、緊張型頭痛等症狀,容易因為緊張加重生理症狀。黃彥霖強調,壓力大、作息亂,都是導致失眠原因,若有自律神經失調、睡眠呼吸中止症者,睡眠受干擾的狀況會更嚴重。黃彥霖分享失眠障礙的治療原則,急性失眠可使用短期藥物,超過3個月的慢性失眠可進行非藥物的「認知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種心理治療方式,透過了解新冠肺炎、癒後復原養生的「認知」,嘗試睡前閱讀、音樂紓壓、呼吸冥想等方式,可讓身體各部位的肌肉放鬆,慢慢改善睡眠習慣,練習一步一步解除壓力源。白天多多運動 睡前放輕鬆認知行為治療主要是協助民眾重新建立睡眠規律,除了睡前放鬆,非睡覺時間也要避免躺床、增加白天的運動量、保持規律生活作息,鼓勵自己自律並徹底執行。黃彥霖建議,寫下「睡眠日記」追蹤睡不著的原因,重建「應該」、「必要」做的事情,學習控制煩惱的技巧。過度擔心、焦慮的「過度激發狀態」容易適得其反,試著放掉對「睡著」的期待,不讓干擾睡眠的思緒湧上來,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後疫情時代如何身心安適1 將注意力放在能讓自己內心安定的事情上。2 規律運動、均衡飲食,提升身心免疫力。3 練習冥想、靜坐、呼吸,幫壓力找出口。4 維持勤洗手、戴口罩的習慣,做好防疫。課程資訊:https://pse.is/4l6rxj
-
2022-11-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康復後容易失眠?醫師告訴你原因及終結睡眠障礙方法
● 新冠肺炎康復後遺症,失眠困擾最多● 心理壓力是主因,易現失眠焦慮症狀● 找出問題對症治療,不再輾轉難眠一名30歲的年輕男性,確診後隔離在家,原本就超標的體重又飆升5公斤,直逼破百大關。就醫主訴得到新冠肺炎之後,失眠症狀變嚴重,不僅躺床超過3小時才入睡,睡眠常中斷、醒來上廁所2至3次,導致白天精神不濟。隨著疫情趨緩,確診者陸續反映康復後出現腦霧、咳嗽、胸悶、肌肉痠痛、睡眠障礙、呼吸困難、容易疲倦、專注力下降等,這些持續二個月以上的中長期症狀又稱為「長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其中,以影響日常生活作息的睡眠問題最令人困擾。林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莊立邦說,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確診康復的病患,約二成五的比率有睡眠異常狀況。染疫後導致全身性的發炎為什麼染疫後有這麼多的症狀出現?莊立邦表示,COVID-19病毒會透過呼吸系統上皮細胞表面的ACE2受體影響身上重要器官,造成全身性的發炎反應。多數確診者在兩周內就會從急性感染到完全康復,而引起長新冠症狀原因,則可能是體內病毒尚未完全清除,或染疫後免疫系統失調,產生輕重程度不一的後遺症,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許多原本睡眠品質就不穩定的民眾,疫情引起心理恐慌,害怕確診、擔憂染疫後遺症,過高的壓力荷爾蒙分泌也會干擾生理時鐘。莊立邦分享門診個案,有三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或肥胖的民眾,容易因慢性發炎而導致各種不適症狀,產生憂鬱、焦慮等情緒失調。若還要面對確診後的工作業績壓力,會更睡不好。睡眠不佳易反覆惡性循環確診期間,生活作息亂了套,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居家隔離或在家工作有可能變得不規律,加上沒有運動,這些都是造成失眠的原因。莊立邦強調,確診後的咳嗽、胸悶、呼吸困難也會中斷睡眠,睡到一半突然喉嚨乾癢或喘不過氣,造成睡眠片段化、續睡困難而無法維持整夜睡眠,白天變得更不舒服、容易疲倦,反覆惡性循環。多數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會痊癒,莊立邦建議,若有長新冠後遺症或是擾人的睡眠問題,應就醫找出病因。是否為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寧腿症候群、個人心理變化等,給予藥物治療或非藥物的認知行為治療。更重要的是,讓自己回到常規生活,規律運動、正常飲食、適度放鬆,有任何異常,記得及早就醫,以醫療專業解決症狀。●元氣網邀請林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莊立邦、心理師黃彥霖分享長新冠的失眠問題,推出【哄大腦睡覺:如何改善失眠,晚安長新冠】免費線上直播課程,於12月1日(四)、12月8日(四)上午10:00,用2堂線上直播課程跟大家解說引發長新冠失眠的原因、改善的方法。課程資訊:https://pse.is/4l6rxj
-
2022-11-07 失智.新手照顧
失智長輩常徘徊遊走 該怎麼辦?專家教5方法預防準備
● 失智症不是正常老化,留意警訊避免惡化● 情緒、妄想、幻覺等行為,令照顧者頭痛● 找出失智症患者行為失控原因,對症下藥一名70歲老伯伯,每當太陽快下山時,就開始出現失控行為,包括不停來回踱步、反覆講述同樣的事情,表現非常躁動,只要家人勸阻,就是一聲咆哮或暴走,令人非常頭痛。WaCare專家、護理師周珈汶說,失智症不是正常老化,許多人上了年紀經常忘記事情、對原本的嗜好不再感興趣,以為只是缺乏活動力或記憶減退,小心這些都是失智症的癥兆。若發現家人出現異於平常的行為、個性明顯改變,一定要「及早診斷、及時治療」,減緩失智症的惡化速度。失智症患者因為認知功能衰退、記憶力減退,會忘記當下要做什麼、要去哪裡,常會走來走去或是四處徘徊遊走,最後想不起外出的目的而迷路了,在住家附近也可能走失,最後變成失蹤的案例。周珈汶提醒,只要對「徘徊」行為多一分了解,就能多一點預防準備。安撫陪伴 不要一味阻止失智症所引發的徘徊大多是「有目的性行走」,只是忘了目的是什麼、該怎麼做,所以一旦發現失智長輩不停踱步、想出門時,應該先了解他們要做什麼,而非一味阻止或責怪。如果以錯誤的方式應對,有時會讓失智長輩暴走,當下必須安撫陪伴或是做一些事情來轉移注意力。建立規律作息 適度活動引發徘徊的原因,還有「日落症候群」,當太陽開始慢慢下山,失智症患者就會不停來回在家裡踱步,看起來緊張不安的樣子。周珈汶說,黃昏天色逐漸變暗時,光影、光線造成環境改變,會引起患者出現意識上的混亂,情緒也跟著起伏不定,朝向不適當的目的走去。周珈汶建議,照顧失智症患者一定要保持「環境不變」以及建立「規律作息」,當傍晚天色昏暗前,先把家裡的燈都打開,室內保持充足的光線。睡眠時使用夜燈,避免醒來時對環境感到陌生,出現踱步或跑出家門,大幅提高走失機率。養成規律作息,可避免生理時鐘混亂,若白天精神不好,千萬別躺床小憩,必要時才午睡,多安排適度的活動訓練肌力、曬太陽補充維他命D,多善用日照中心、社區據點的課程,同時也消耗體力,晚上比較好入睡。降低失智者出現徘徊遊走5方法1.耐心了解他們為什麼想要出門去做某件事2.先轉移注意力,陪伴散步一小段路後回家3.因空間認知產生障礙,可改變動線、加強標示4.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時間混亂5.多利用社會資源預防失智者走失
-
2022-11-06 退休力.自在獨立
拒當下流老人!專家建議先做5準備,讓你獨老不孤老
幾年前,日本知名社會學者藤田孝典提出「下流老人」,寫實描述又老、又窮、又孤單的老年生活;如今,台灣不少長者也面臨下流老人的窘境,尤其愈來愈多人孤寂而終。「孤獨老」和「孤獨死」是高齡化社會不可避免的現象,但若活得自在,安全獨居在自己的家又何妨!高齡化加上少子化,獨居狀況愈來愈多,老後安居的關鍵,在於人際互動。出門、回家、下樓倒垃圾,只要遇到鄰居就打招呼閒聊,有助於增進感情、提升認知能力,甚至是延緩失智失能。伴隨著超高齡社會而來的老人獨居問題,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提出「幸福獨居社區解方」,用創新服務為長者帶來樂齡生活。要解決初老以及老老族群的孤獨,建立社區共好互助的模式很重要,解決孤獨的關鍵,就是建立新的友好關係,用「新家人」的角色陪伴。初老顧老老 老盟助幸福獨居老盟與全台8個社區發展協會合作,嘗試培力社區中高齡與高齡人才,建立社區自主獨居服務模式。初老族群在陪伴與互動的過程中,可以親身體會高齡者的生活,並及早規畫第三人生;高齡者在受助的同時,藉由分享自身豐富的人生經驗重現自我價值。彰化縣竹塘鄉小西社區是典型的農村型社區,居民有85%務農,當地有多達112位長輩,獨居或僅與配偶同住的就占了一半。在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育萬號召下,透過多元的方式關懷社區民眾,長輩漸漸願意走出家門,參與定期的共餐服務、健康促進活動。剛開始社區幹部與志工的電話關懷或訪視並不順利,例如七旬的洪奶奶,志工第一次進行獨老問卷時,緊張地跑去躲起來,後來派出能被她信任的兒子的同學擔任好朋友志工,成功克服了不易與陌生人建立關係的困難,現在非常樂意分享生活點滴。陪聊敞心房 長輩感受被認同小西社區另一位逾80歲的陳爺爺,平常不愛與人往來互動,尤其是動過膝蓋手術後,因體力不便更不想出門,人際關係逐漸斷了連結。老盟推動的好朋友志工到家中陪伴聊天,一開始遭到拒絕,直到慢慢接受、持續建立良好關係,社區承辦青銀共學活動時,特別邀請陳爺爺出場表演掌稻草,三兩下就一捆,重現昔日農村生活的技能,聽說現在50歲以下的農民都不太會掌稻草了!不只農村或偏鄉有老人獨居的問題,對比老人獨居宅數量,以新北市最多,新北市永和區民權社區串起互助網絡,創造令人可以安心生活的環境,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邱秀蘭在地深耕30多年,看見高齡化社會的衝擊改變,積極進行社區升級,致力於老有所用、老有所長、老有所成。「幸福獨居社區解方」注入新能量,讓長輩感受到被認同的價值,以及扮演跨世代溝通的角色。好朋友志工 化解父女間心結長年獨居的陳先生,離家30年未曾聯絡的女兒從國外回來,可是他心中存著不諒解而將女兒拒於門外,經過好朋友志工居中協調,透過真誠信任搭起溝通橋梁,最後終於化解了父女間30幾年的誤會。陳先生不再孤獨,更樂於參與社區活動,重拾自信與快樂;好朋友志工重塑社區間的連結,宛如創新服務的「孤獨處方箋」,在共餐、共學之外,也活化自身的專長與能力,與社區一起共好。獨居是擋不住的趨勢,老盟秘書長張淑卿說,世代觀點和生活習慣的不同,長輩不論是自己選擇或被迫選擇獨居,一定要靠社會安全網絡建構社會互動。老盟提出的幸福獨居社區解方,培育初老族群成為好朋友志工,從預防性關懷的角度出發,跳脫傳統社福觀念的作法,用「交朋友」的方式發展長者服務。非社工背景的志工,反而含括了不同的領域,可能因為彼此傾聽而成為好朋友,利用共享生活創造老後幸福。獨居老人宅 10年間翻倍老人獨居數量愈來愈多,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僅老年人口居住宅數」資料 ,2022年第二季全戶都為65歲以上老人的住宅數,已超過62萬;是10年前的一倍。僅一名老人獨居的宅數,也從10年前的22.6萬宅成長到47.7萬宅。獨老不孤老 先做5準備1.多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動、增進人際互動。2.有機會不妨參加志工服務,加強自助和互助。3.持續活到老、學到老,安排生活找到歸屬感。4.保持規律的生活,維持身心健康和良好體力。5.多善用社群媒體,擴大生活圈不與社會脫節。
-
2022-10-31 醫療.中醫
元氣課挑戰系列/緩解胸悶緊繃問題 中醫教你八段錦增體力、促進氣血循環
●全年齡都適合,體能差也能做●對應人體經絡,促進氣血循環●搭配穴位按摩,放鬆調理全身中醫的「八段錦」,是一套促進氣血循環的養生功法,動作對應人體經絡,每種動作稱為一「段」,簡單且容易上手,適合各個年齡層,即使是輕度行動不便的長者、認知障礙的失智症患者,也可嘗試坐式八段錦或簡化招式,改善全身氣血循環。增加身體協調 延緩失智惡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八段錦易於學習,八個招勢包括前、後、左、右、上、下等各個方位,可360度全面舒展筋骨。對於體能較不好的人,可以調整動作細節,也非常適合失智病人,跟著指令做出反應,改善記憶與認知功能。八段錦的前三式可強化身體橫向、縱向的延展,以及旋轉的柔軟度。以站式「雙手托天理三焦」為起始,雙手托天的伸展動作,慢慢舒展脊椎和僵硬的肩頸。再循序漸進左右開弓、扭腰擺臀、收緊腹肌、雙拳上提…從上到下依次調理五臟六腑,最後以「背後七顛百病消」收尾。林舜穀強調,他把八段錦運用在臨床門診,前兩式「雙手托天理三焦」和「左右開弓似射鵰」強調雙手畫大圓,接著做出像射箭一樣的動作,家屬可以帶著失智長輩一起做,不僅增加上肢的靈活度,也訓練背部肌肉力量。一邊出聲引導,一邊握著患者的手一起動,可以增加聽覺、觸覺的感知與認知,刺激腦部細胞活化。舒解胸悶緊繃 練習不限時地八段錦每個動作都有對應的部位,四肢伸展配合呼吸吐納可以擴張肺部空間,緩解胸悶、背部緊繃的問題。這套類似氣功的養生運動不限時間、地點,建議早上起床練八段錦,先讓身體熱起來,有助於提升集中精神狀態;睡前練八段錦能放鬆心情,提升睡眠質量。在進行八段錦的過程中加入穴位按摩,具有養心安神的作用。林舜穀說,雙手經過頭部、胸部和腹部時,可以順勢用手指按壓、指揉或點按穴位,例如氣海穴、魚際穴等,能安定焦躁的情緒。失智症患者容易出現幻覺、妄想、精神不振等症狀,可加強按摩大腦、前額反應區,位於髮際線的神庭穴、頭頂的百會穴、胸部正中的膻中穴,都具有穩定情緒、提振精神的作用。林舜穀表示,失智症目前無法治癒,但可以減緩退化的速度,藉由八段錦與穴位按摩,協助患者延緩認知功能惡化,並達到運動、訓練肌力的目的。》八段錦課程頁:https://pse.is/4ku34e
-
2022-10-24 養生.抗老養生
肌少症最怕跌倒失能臥床!體適能專家教平衡訓練運動,每天3招3分鐘
●長者最怕跌倒骨折,嚴重可能臥床、失能●預防肌少症,訓練下半身力量和核心肌群●身體老化平衡感會變差、步態不穩72歲林奶奶在浴室不慎跌了一跤,造成髖部骨折,住院治療後又在家躺了多日。這次跌倒不只身體受到傷害,也讓她害怕再次跌倒,導致走路都不太敢邁出步伐,活動力逐漸減退,整個人也變得沒有精神。老人家容易罹患肌少症,最怕跌倒而發生骨折,心理也易出現負面影響,一旦臥床還會導致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增加老年族群失能風險和死亡率。想要預防肌少症、避免跌倒,擅長銀髮體適能的WaCare專家、運動教練葛厚函建議,除了日常要補充足夠營養外,更應進行適度的阻力運動。葛厚函指出,防跌應多做平衡訓練運動,居家只要準備一張椅子、兩個水瓶,就能簡單做防跌運動。運動前,先暖身伸展肌肉與關節的彈性,讓身體進入運動狀態。再視自己的身體狀況逐步訓練,著重在臀部、小腿和大腿肌群等下盤肌群訓練,建議年長者每天花3分鐘運動,隨著能力提升,漸漸增加難度,控制姿勢保持平衡,有助降低跌倒風險。3大防跌運動跟著做1.暖身運動1.只坐椅子的一半,兩腳保持與肩同寬的距離。2.身體轉向左邊,右腳向後延伸、右大腿前側hold住,右手抬高延伸,維持5秒。3.身體轉向右邊,左腳向後延伸、左大腿前側hold住,左手抬高延伸,維持5秒。2.腳跟點地1.坐椅子一半位置,膝蓋打開與肩同寬,雙手插腰保持上半身直挺。2.兩腳的腳跟同時往下點地,保持一定的律動,腳踩20下之後,加入手拍大腿動作。3.腳跟落下時,雙手同步往下拍;20下之後換成原地踏步;20下之後雙手換成向上勾起,雙腳保持踩踏。4.踩踏動作換成左右腳往前勾,20下之後雙腳打開,換成向外側踩;雙手換成擴胸運動。Tips:運動過程中,可加入水瓶放在動線範圍內,雙眼判斷方向、距離,一邊運動一邊感覺身體和空間的相對位置。3.平衡練習1.將兩個水瓶分開放在雙腳前方約80公分處,執行「腳跟點地」動作。2.雙手向後抓住椅子,增加身體平衡,腳往前踩時,坐挺、肚子內縮,訓練腹部肌肉。3.腳往前踩不要碰到水瓶,訓練手腳、眼睛協調,來回20下,動作保持穩定不要過快。4.變換動作,雙腳一起往左邊水瓶方向踩踏,再換成右邊方向,左右來回各20下。(動作示範/運動教練葛厚函)※此系列課程為元氣網與WaCare遠距健康合作,歡迎一起活動筋骨、緩解痠痛、訓練肌耐力,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更多居家運動,請上元氣網【肌力訓練】https://pse.is/4jjbcb
-
2022-10-15 退休力.活躍好學
助人是最快樂的學習!72歲熱血志工洪春坡給將老的大人5建議,永遠保持追夢的熱忱
電影「一路玩到掛」探討夢想與生命,兩個原本互不相識的陌生人,在旅途中慢慢實踐人生清單。現年72歲的洪春坡,熱中擔任志工,在服務過程中找到自我、提升學習能力。臉上隨時掛著笑容,把「助人是最快樂的學習」奉為圭臬,身邊親友都有心頭暖洋洋的感覺。個頭小小、笑起來很可愛的洪春坡,被大家稱為「坡哥」,親和力十足,完全體現了「笑容是最佳抗老利器」這句話。這位「人人好」的可愛老人,不是正在志工執勤服務,就是在前往玩樂的路上,除了騎摩托車環島,也徒步親近自然,偶爾臨時起意騎車探訪朋友,也會不小心把遊程拉長,隨心所欲享受下半人生。看展買唱片 捐錢結下公益緣活潑開朗的坡哥,在笑容背後,其實有著艱辛的過去。自幼家境貧寒,父母親做粗重的農活養育7個子女,窮歸窮,雙親諄諄教導為人處世的道理,一切都要對得起良心。17歲時,坡哥從屏東北上謀生,因工作之便,信義區剛啟用的世貿只要舉辦展覽就會抽空參加,對所有事物充滿好奇。當時非常喜愛聲樂家簡文秀,展場販售的唱片只要購買就捐贈10元給慈善團體,自此與公益結下緣分。後來,下了班就去當志工,到醫院、公益基金會服務,既可以奉獻自我能力,又能讓自己成長。洪春坡經常穿梭在各大醫院服務民眾,現在還多了社區據點,陪伴獨居老人,問他為什麼這麼熱中呢?他笑說,「很喜歡觀察別人」擔任醫院志工,其實不只是負責說明科別及路線那麼簡單,還要懂得安撫他們的情緒,把不安減到最低。當初為了想觀察人、幫助人才報名當志工,沒想到愈做愈喜歡,看到很多人情世故及人間冷暖,更重要的是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坡哥視所有人為貴人,即使是不友善者,也要警惕見不賢而內自省、磨練自己要更強大,或一笑置之就過去了。樂當和事佬 處事感恩正能量坡哥熱心助人的個性,還顯現在當「和事佬」上。他跟《張老師月刊》的總編輯是初中同學,喜歡請益身心輔導、心理諮商等問題,所以常排解同事紛爭,或是主動幫忙協調工作,甚至擔任媒人角色,撮合好幾樁親事。1991年,坡哥擔任桃園市蘆竹區的小學工友,他很惜福感恩,盡心處理各種大小事,包括幫外縣市來的老師找房租屋。工友職做了25年,來來去去的教職員至今都還有聯絡,他說只要需要幫忙,一通電話使命必達,無私的助人精神成為他的個人特色。曾有低潮的時候嗎?他坦言一定會有,只是一旦發現有負面想法時,就提醒自己不忘微笑,保持心情愉快,就能將正向情感傳染給周遭的人。洪春坡很感謝父母的身教、言教,以及教導學會感恩、懂得惜福,面對低潮與苦難,帶著笑容熬下去,善良會以其他形式回饋到自己身上。雖然經濟不富有,心靈卻很富足,家人朋友也都被這股熱忱感染,有時間就會跟著一起參與志工活動,因為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就有歡笑聲,幫助大家放鬆心情、帶來滿滿的正能量。學習與玩樂 環台開拓新眼界洪春坡2016年退休後,因為經濟關係,曾到麥當勞打工,這對他又是另一種體驗,顧客都很喜愛這位溫暖的店員,飢腸轆轆時看到彌勒佛般的喜樂表情,暖心又暖胃。這二年因為疫情,很多志工執勤停頓,連醫院也無法去,坡哥將重心轉移到學習與玩樂。「能玩盡量玩!」他說過去為生活奮鬥,但個性積極,如今卸下工作重擔,應該好好為自己而活,現在想用機車追逐夢想、用雙腳踏遍台灣每個角落。數年前透過擔任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志工結識許多朋友,和志同道合的夥伴相處,聊天話題源源不絕,有時到長照關懷據點服務,看到長輩們開心的表情,感受到當志工的意義與價值。弘道舉辦的「不老騎士」和分段徒步環島一次次成功達陣,坡哥融入活動的圓夢毅力與助老精神,一路前進,留下更多餘裕欣賞身邊的人和風景。看著身上穿的「我環島,我驕傲」T恤,坡哥說:沒有什麼事是過不去的,遇到煩惱的事沒必要過分糾結,換個視角,心情也會跟著改變,這也是每天都能笑看事物的原因。給將老未老的大人建議1.人生知足常樂,只要生活不虞匱乏,就不要為錢財拚命。2.抱持開放的心態,多認識不同領域、不同年齡層的朋友。3.多聽少講,不要倚老賣老,相處要互相尊重、相互體諒。4.要懂得圓滑與寬容,心情好、常常轉念,身體自然健康。5.人生70才開始,不要被年齡限制,永遠保持追夢的熱忱。
-
2022-10-10 醫療.骨科.復健
元氣課挑戰系列/告別烏龜頸!專家教3招緩解肩頸痠痛
● 久坐姿勢不良,適時起身動一動● 依可接受的痠痛度做搓揉和調整● 若疼痛麻暈暫停動作,就醫求診久坐、打電腦,身體痠痛怎麼辦?愛迪樂物理治療所所長陳胤甫說,如果有肩膀僵硬、頸部疼痛症狀,大多是因為使用電腦姿勢不良、緊盯3C造成肩胛骨往上抬,導致頸部及斜方肌出現疼痛問題;有時睡姿不良也會引起頸部痠痛。建議平常打電腦要挺直背部貼椅背,可利用空檔時間,簡單做3組動作緩解不適,跟烏龜頸、厚肩膀說再見。活動之後,若有疼痛麻暈應先暫停求醫。5分鐘緩解肩頸痠痛動作1:放鬆枕骨下肌群雙眼平視前方,雙手拇指放在枕骨處,找到痠痛點輕壓、往外搓揉。輕輕搓揉按壓10下,壓到有點痠痛就是適合強度。動作2:放鬆頸部伸直肌群把右手放在脖子後方靠近頸部髮線處位置,拇指朝下,幫頸部的垂直肌肉做左右輕輕搓揉動作,10下為一組。再換左手放在脖子後方進行搓揉,慢慢緩解頸部累積的壓力。動作3:放鬆上斜方肌身體固定,找到肩膀會痠痛的一側,若是右側,先將左手向上跨放到右側肩膀上,用手指輕壓肩胛骨的位置,由後往前輕輕搓揉。動作示範/愛迪樂物理治療所所長陳胤甫元氣網「元氣動起來」邀請愛迪樂物理治療所所長陳胤甫示範5分鐘緩解痠痛運動。緊接著還有手腕伸展運動及針對辦公室自我矯正運動等,適合久坐久站、長時間使用電腦的族群。想知道更多運動資訊,上線登入元氣網就能免費觀看。
-
2022-10-03 養生.運動健身
毛巾一定要有拉、扯的力道 專家教你王永慶也愛的毛巾操專救腰痠背痛
● 一條毛巾就夠,懶人也可養生● 不受時空限制,適合各年齡層● 調整身體平衡,強化呼吸體態想運動但抽不出時間,或沒機會上健身房怎麼辦?其實,一條毛巾就能改善腰痠背痛、增肌、防衰老,是最簡單有效的懶人養生法。「經營之神」王永慶堪稱毛巾操的代言人,每天都會規律做毛巾操,因此相當長壽。站著坐著 隨時隨地都能動毛巾操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站著或坐著、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適合各年齡層。WaCare專家、運動教練葛厚函說,做毛巾操相當簡易,這項運動的原理,是雙手握住毛巾兩端,慢慢帶動脊椎的伸展,活絡神經,過程中隨時調整身體平衡,能促進各部位施力、消耗熱量。葛厚函指出,可採站姿或坐姿做毛巾操,先準備好一條毛巾、二個水瓶或一張椅子,推薦可做三組毛巾操動作,以及水瓶上肢訓練。一天做一次毛巾操,或是讓手臂上舉、旋轉與伸展,配合呼吸調節,不僅可以伸展四肢、強化肩部旋轉肌群,舒緩肌肉痠痛問題,也能改善骨質疏鬆、五十肩等問題。毛巾操注意事項1.不同的坐姿、站姿,要注意身體平衡,防摔防跌。2.毛巾一定要拉直,讓雙手有拉、扯的力道,延伸到其他部位。毛巾操三動作動作一1.站姿時,打開雙腳與肩同寬,坐姿則是坐椅子的一半,保持挺胸、收下巴。2.手握毛巾兩端且保持緊繃的狀態,兩手張開的寬度要大於肩膀。3.吸氣時,雙手向上擴胸;吐氣時,雙手慢慢收回到肚臍的位置。4.反覆三次,感受到身體漸漸熱起來。動作二1.加強難度,身體彎曲、毛巾從胸口往前推到最前面。2.再往右側旋轉,繞到頭頂上方後,雙手回到胸口位置。3.右側方向做三次後,再換左側做三次。動作三1.雙手拉高、往左側轉,雙手拉到後腦勺,保持擴胸鍛鍊背部肌肉。2.停頓幾秒後,身體回正。3.反覆做三次後,再換右邊做三次。水瓶上肢訓練也可以利用水瓶加強上肢訓練。葛厚函說,水瓶訓練動作可以幫助肩關節的活動度,上肢變得比較有力量。動作1.椅子坐一半、肩膀下壓,不要聳肩,雙手握住水瓶張開在身體兩側,慢慢抬到與肩膀平行的位置。2.一手撐住,另一隻手慢速往下,左右交換各做20下,有效活動雙肩的三角肌。3.最後雙臂甩手放鬆,或兩手交互按摩上臂,做收操的動作。小叮嚀:如果有五十肩問題,雙手可握住水瓶往兩側張開,在肩膀的高度用小臂旋轉,一樣有活動肩關節的效果。對動作或步驟有相關疑問,也可到WaCare全銀論壇發問,與大家互動。一起維持身體健康,歡迎到WaCare全銀運動報名更多相關課程!※此系列課程為元氣網與WaCare遠距健康合作,歡迎一起活動筋骨、緩解痠痛、訓練肌耐力,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更多居家運動,請上元氣網【肌力訓練】https://pse.is/4hjdsk
-
2022-09-29 失智.像極了失智
是健忘還是大腦開始退化?小心年輕型失智症
工作精明幹練的王小姐,45歲就升職當上部門經理,處理繁雜工作井然有序,樂於追求自我成長。但是最近熟悉的業務頻頻出錯,連應酬場合也會叫不出客戶的名字。同仁發現異狀,建議就診找出原因,結果醫師直言可能是失智症,王小姐很難接受,驚恐老年人疾病怎麼會提前找上門?●失智不是老人病 出現警訊要及早就醫別以為老年人才會失智!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統計,全台近30萬已確診的失智人口中,其中有1萬4000多人屬於年輕型失智症。什麼是年輕型失智症?其症狀跟一般失智又有什麼相異之處?身心科醫師陳韋伶說,一般失智症發病年齡約在70至80歲,若早於65歲即稱為「年輕型失智症」;而認知功能衰退的症狀並沒有不同,一樣有精神症狀與個性行為改變,最大衝擊是生活多層面的影響。現代人工作繁忙、精神壓力過大,容易忽略年輕型失智症的發病警訊,可能因為病因複雜掛了許多科別,延遲確診時間。陳韋伶提醒,若個性、行為、工作能力與過去有明顯改變,留意可能是失智症徵兆,出現下列症狀要小心。【年輕型失智症的十大警訊】一、記憶衰退:跟健忘不太一樣,常會突然「斷電」忘記下一步要做什麼,到了會影響工作的程度。二、個性改變:原本溫和的個性變得易怒、不耐煩甚至多疑,自己也感覺到心情焦慮,但無法控制情緒。三、溝通困難:表達言不及義,包括書寫也出現問題,說話或書寫不如以往流暢,有人際溝通障礙。四、容易出錯:原本擅長的工作或熟悉的日常事務、活動已無法順利完成。五、時地混淆:因為認知功能開始衰退,不時會忘記時間、忘記自己在哪裡,頻繁出現迷路。六、判斷變差:做出錯誤或不合理的決定,例如採購數量、品項不對,或專案內容不合常理。七、社交退縮:語言表達能力減弱而減少與外界的互動,導致變得退縮、被動。八、被害妄想:常弄丟物品或擺回不正確的位置,因找不到而指責別人亂拿、丟竊。九、空間混淆:難以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的關係,無法判斷物體距離遠近,出現駕駛困難。十、決策障礙:無法訂定工作的策略與規劃,容易因注意力不集中而犯下判斷失準的錯誤。●不只阿茲海默症!失智症還有分類型失智症有很多種類型,65歲以上的失智症患者,主要是阿茲海默症和血管性失智症;65歲以下的年輕型失智症,除了阿茲海默症,可能因疾病、頭部創傷、意外事件缺氧而認知功能惡化。其他還包括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以及營養失調、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誘發病因,陳韋伶表示,要找出病因對症下藥,幫助患者和家屬預做準備,因應失智症帶來的生活影響。【失智症的類型與症狀】👉阿茲海默症:大腦神經細胞退化所造成的失智症,記憶明顯衰退,對人事時地物的辨別認知出現障礙。👉血管性失智症:因腦血管疾病所導致,主要表徵為動作及反應遲緩、身體平衡動作不佳等,合併精神症狀。👉路易氏體失智症:經常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行為,因多發系統萎縮,容易身體僵硬、走路不穩、重複跌倒。👉額顳葉型失智症:管控行為和情緒的額葉出現障礙,常出現焦慮緊張與憂鬱,早期症狀為情緒異常、人格改變。●年輕型失智症不易發現 記憶力大幅減退是警訊電影《我想念我自己》描述擔任大學教授的女主角因罹患阿茲海默症,逐漸失去工作與生活能力,劇情帶出年輕型失智症病程早中晚期的明顯變化。年輕型失智症因為發生年紀早,常被懷疑是更年期、壓力大,或其他心理因素,所以常忽略及早發現。失智症和記憶力高度相關,特別是短期記憶,一轉頭即忘了要做的事;在職場上,原本很熟悉的工作及技能變得常出錯,還有言語或書寫出現困難,都可能是年輕型失智症的表現症狀。陳韋伶叮嚀,65歲以下發生阿茲海默症,大多是因為基因、遺傳,若家族存在高風險遺傳因子,一定要維持健康生活習慣,降低罹病可能性。【如何預防失智症提早來報到】✅改變生活不良習慣:改善抽菸、熬夜等壞習慣,充足睡眠有助於修復過勞的大腦,同時代謝清除對大腦不利的有害物質。✅控制原本的疾病:中風患者要預防二次中風,避免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引發血管型失智症。✅釋放過多的壓力:長期過度用腦、精神壓力大,易累積β類澱粉蛋白影響記憶,提升失智症風險。✅建立規律運動:運動可以預防腦部的海馬迴萎縮,同時促進血液循環代謝掉β類澱粉蛋白。●失智症不可逆 積極治療可延緩退化失智症屬於持續性、漸進式的腦神經退化疾病,不單只有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會直接影響人際關係與生活自理能力,整個病程大約15至20年,最後因長期臥床、出現併發症而離開人世。但年輕型失智症的退化速度通常較快、症狀多樣化,且對藥物的反應較差;陳韋伶強調,一定要正視失智症問題,積極治療可延緩退化,加強社交互動、學習新事物,使大腦繼續活化。誰說年紀大才會失智?生活作息不正常、有抽菸和酗酒等習慣,就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失智症絕對不是老年人的專利,雖然無法治癒,但是可以用各種方式改善症狀,發現親友行為異常,應及早陪伴就醫獲得正確的診斷及治療,延緩病情惡化。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