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9 焦點.杏林.診間
搜尋
嬰兒
共找到
887
筆 文章
-
-
2023-12-14 養生.家庭婚姻
妻產後想去月子中心,夫認為浪費錢,請媽煮月子餐就好!網友怒:只想著省錢跟免費,根本只是捐精者
「坐月子」是華人流傳許久的傳統習俗,多指產後約一個月的時間,讓媽媽在這期間好好休養生息,讓身體回到懷孕前的狀態。現代許多人會選擇產後住月子中心,但也有人質疑真的有必要去嗎?認為去月中很浪費錢。有一對夫妻因討論「生完孩子後是否該去月子中心」吵架,妻子表示剛生完身體虛弱,希望能去月中調養,且有專業醫護能幫忙24小時顧小孩;但先生卻表示不需要浪費錢去月中,請媽媽煮月子餐即可,還不如把這筆錢省下,以後用來當育兒費。孕婦生完孩子後該不該去月子中心?一名網友在dcard上表示,自己是家中大姐,弟弟跟弟媳最近為了「生完孩子後是否該去月子中心」吵架,讓家中的氣氛不太好。先生表示去月中浪費錢 媽媽可幫忙坐月子大姐表示,我弟和他的妻子最近在討論,關於生完孩子後是否該去月子中心。首先,我弟認為他的妻子不需要去月子中心。雖然他們沒有搬出家住,但由於兩人的薪水不高且存款有限,弟弟認為月子中心的費用實在太昂貴,他寧可把這筆錢省下,以後用來裝潢嬰兒房、購買奶粉、尿布等等費用。此外,他覺得在家裡坐月子調養就足夠了,因為我母親非常擅長下廚(曾是營養師),而且也樂意幫忙他的妻子坐月子,跑腿買東西也沒問題。在費用方面,母親表示只需支付食材費用,其他的不需多付給她。妻子希望在月子中心得到良好的休養相對地,他的妻子持相反的意見。她認為生完小孩身體會非常虛弱,不希望自己在痛苦和疲憊的狀態下還要照顧嬰兒。她表示想在月子中心得到良好的休養,並認為雙方應該共同分擔月子中心的費用,用存款支付是可以接受的。她還認為,沒有在月子中心坐月子好像是自己嫁錯人,命運很悲慘一樣,若經過十個月的辛勞和疼痛,卻不能在月子中心好好休養,讓她感到非常困擾。由於這兩種觀點不合,他們經常在家裡吵架,有時候大家在一起吃飯時看到他們臉上的不悅,讓全家感到尷尬。因為大家都知道他們又吵架了,整個家庭的氛圍變得很差。最後,弟弟向我徵詢意見,但坦白說,我並不想插手爭論哪一方的選擇更好,以免陷入麻煩。畢竟,懷孕和生小孩是他的妻子承受的辛勞,而月子中心的費用也是他們的存款。月子中心不是只有月子餐 還有24小時顧小孩針對「完孩子後是否應該去月子中心」,大部分網友表示孕婦生完小孩一定要去月中休養,絕對不能讓婆婆幫忙做月子。「沒發現弟媳的訴求跟妳媽能提供的服務不一樣嗎?妳媽只說能煮月子餐而已,但是弟媳的訴求是不想拖著又痛又累的身體還要照顧嬰兒」、「連月子中心的錢都出不起,還是不要生了吧?」、「先生不ok,坐月子還要外包給媽媽,只想著省錢跟免費,生小孩不是他都講的輕鬆」、「就是產後想一個人靜靜不想見到妳媽才要去月中啊,一定要講的這麼白把婆媳關係搞差嗎」、「生產完確實要好好休息,一定要讓小孩跟媽媽分開。沒住月子中心不會怎麼樣,但前提是男生要靠得住」、「老公太不要臉,女方懷孕10個月,如果金錢上都AA的話,他應該要主動提出照顧小孩10個月吧!怎麼懷孕生小孩是老婆的事,照顧小孩還是老婆的事。那女方單親就好了,何必結婚?」、「弟媳願意拿錢出來去月中已經很好了,這筆錢該弟弟一個人出,要不然他根本只是捐精者」。有網友表示生完小孩坐月子真的很重要。「月子沒做好很傷身體 ,我就是月子沒做好,生完還得顧小孩,生完小孩體質整個改變,體力變很差、很容易生病、掉髮嚴重、懷孕後得氣喘、極度畏寒怕冷,這些都是一輩子的。」、「月子中心有一些銜接課程可以緩衝新手爸媽的措手不及,還有人可以好好照顧寶寶,基本上母乳媽媽已經很難好好休息了,通常月子中心也會有合作泌乳師跟護理師可以在第一時間很好的幫助產後的新手媽媽。」、「當然要去啊!花錢去月中,護士可以24小時顧小孩、幫我顧生產傷口、餐點不好吃我可以抱怨、小孩怎麼了 我可以質問。就問上面那些問題,有誰敢直接對著婆婆做」。有些網友也分享自己坐月子的經驗。「在月中ing⋯產後完全不想看到公婆,整天給一堆孩子教養意見煩不煩!真心建議去月中才能真的好好休息,公婆跑來會客我都直接拒絕說在裡面擠乳不方便,耳根子清淨真的心情好,有快樂媽媽才有快樂寶寶」、「生孩子真的非常辛苦,生痛不痛還不說,生完排出惡露、宮縮痛、傷口痛,整個身體都不受自己控制,雖然已經過了10個月,我想到還是很想哭,太折磨了!」、「我生兩胎,第一胎我婆婆希望我在家裡坐月子,她花錢找月嫂來顧我和小孩,不過因為月嫂實在太雷,老公、婆婆和小姑都看不下去,最後一起幫忙,我們全都累得要命。於是第二胎時,我婆婆果斷決定讓我去月中住一個月」。6種說服去「月子中心」的方法如果產婦想讓老公同意自己去月子中心坐月子,可以考慮以下6種方法:1.提供相關資訊:收集有關月子中心的相關資訊,例如服務內容、專業護理人員、醫療設備等等,並解釋它們的好處。藉由清晰明瞭的信息,讓老公明白月子中心能夠提供更好的照顧,以及幫助媽媽更快地康復。2.以健康為由說服:讓老公知道產婦在月子期間需要有足夠的休息和照顧。如果老公對媽媽和嬰兒的健康有所關注,他應該會同意去月子中心坐月子,因為那裡可以提供更好的醫療和護理。3.與醫生溝通:嘗試請醫生解釋月子期間的注意事項,以及為什麼在月子中心比在家更安全。這樣的話,老公也許會更容易接受,因為他知道這是醫生建議的。4.讓老公參觀月子中心:如果有機會,可以帶老公參觀一下月子中心,讓他看看那裡的設施和環境,以及護理人員是如何照顧產婦和嬰兒的。5.請求家人支持:尋求婆婆、父母或其他親戚的支持。如果有人能夠支持你的決定,老公也許會更容易接受。6.妥協:最後,如果老公還是不同意,或者無法承擔月子中心的費用,可以自己出錢去月子中心。或考慮在家裡坐月子,但可以考慮請保姆或月嫂等其他人幫忙照顧,這樣至少能夠減輕新手媽媽的負擔。延伸閱讀:.為何已婚男說30萬住月子中心很值得?網:安太座一世平安.「婚姻三機、月子中心」二選一怎麼選?兩派網友各執己見.女結婚才有依靠?媽反駁爸「嫁給你倒楣下半輩子」曝血淚史!婚前思考6問題
-
2023-12-13 醫療.皮膚
「這個病」竟跟著經期來報到!1年發作12次 你不認識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是一種少見的乾癬,與免疫系統中的「介白素36 (IL-36)」的途徑異常活化有關,吸引嗜中性白血球聚集、發炎,主要的症狀是皮膚出現廣泛的無菌膿疱、紅斑和脫屑,急性發作會有嚴重全身型反應,若未及時妥善治療,更有感染或嚴重併發症的風險,而疾病不定期反覆發作的特性,猶如不定時炸彈,更嚴重影響生活且可能危及生命。由於患者人數不多,他們經常面對社會的不理解和不友善,日前一場病友活動中,病友出席分享她們不一樣的人生歷程,大家不約而同地期待,社會對這個少見的疾病可以多一些認識、多一點善意。「當我們一起走過,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病友交流工作坊於十一月廿五日舉行,由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邀請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邱足滿與四位病友共同參與。發病原因不明確且可能致死 終日恐懼復發成心魔影響一生台灣乾癬患者約八萬到十萬人,乾癬類型中以斑塊性乾癬(尋常乾癬)最常見,約占九成,患者常出現脫屑、厚厚的發紅斑塊。而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簡稱GPP)是一種嚴重的乾癬,患者非常罕見,且有可能會合併尋常乾癬。主要有三項特徵,紅斑、膿疱、脫屑,並常有嚴重併發症,可能奪走患者性命。邱足滿表示,全身型膿疱乾癬的百萬人發生率僅17.2人,影響因素包含先天基因異常,或後天壓力、環境、懷孕、藥物、疫苗、感染等,患者一旦出現全身發炎症狀,也連帶可能影響肝、腎等內臟功能,也可能導致膽管炎、代謝異常等。己婚有一個小孩的黃小姐罹患GPP超過20年,她在高一時發病,可能因為疾病太過罕見,當年醫師建議她每天好好消毒、擦藥,她和母親光是消毒、擦藥就要花掉一至二個小時。當時同學不了解,讓她在學校面臨同儕壓力,又因為病灶位置讓她只能穿長褲,成為全學校唯一不用穿裙子的女生,因此又遭遇不少異樣眼光。直到大學後,因為生物製劑發展,黃小姐的症狀才漸漸受到控制。如今雖然順利結婚生子,但她還是擔心不知何時會被停藥,或遭受其他刺激而再次發作。 忍劇烈疼痛伴外型變化 面對輿論依靠家人支持與自我轉念克服佳慧在前幾年確定診斷,當時剛生產,但孩子沒有留下來,各方面壓力接踵而至,可能因此讓疾病發作,嚴重的病情使她併發肺炎,一度住進加護病房,一年後才漸漸控制下來。回想當時皮膚不斷脫屑增生,忍受劇烈疼痛卻又不知何時會恢復,實在生不如死。最嚴重時,她看到身上病灶,連自己都覺得噁心,也慶幸老公和家人一路支持陪伴。CC雖然年輕,卻是資深病友,也是乾癬大使。回想自己還在嬰兒時期就出現症狀,八歲時躺在病床上,醫師跟家人說,「請帶她回家」醫院束手無策。求學時因服用類固醇,加上發作時全身化膿,身形又變臃腫,讓她遭到同學霸凌,好一段時間,讓她不只面對生理疾病,還出現憂鬱症狀。出了社會,也曾遭遇歧視,認為她的疾病會傳染,不適合工作。還好CC自我調整,她試著學習喜歡不同的自己,懂得接受現在的自己。GPP病友罕見、衛教資訊少 共同期待未來疾病能穩定獲控制GPP專用生物製劑出現後,改變了不少病友的狀況,27歲的布農族女孩宸誼說,現在就算復發,也比之前來得輕微。她也發現自己復發有規律性以及前兆,例如經期前或前一天特別疲倦時,比較容易發作。她說,現在參與支持團體,看到和自己處境類似的病友,感覺自己被接受,「大家是一起的」。宸誼也分享,其實目前生活型態日趨正常,只是擔心溫度變化,仍然不敢去日本、韓國旅遊,期待未來有更多治療等資源,幫助更多病友穩定控制GPP,擺脫被綁架的恐懼。隨著醫界對於疾病了解的增加,近年已有於國際權威期刊發表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整體診斷工具「GPPGA」,可以協助醫師進行整體評估,主要是評估三大面向,分別是膿疱、紅斑、脫屑,每個面向依嚴重程度從零分至四分,分數愈高,疾病嚴重度就愈高。邱足滿表示,尋常乾癬會有厚的紅色斑塊與脫屑,但GPP三種症狀都有,尤其突發大範圍紅斑與無數膿疱是最主要的特徵,這也是與尋常乾癬最明顯的不同之處。邱足滿表示,GPP患者比較罕見,過去衛教資訊也比較少,現在有機會讓病友齊聚一堂,雖然每個人狀況不盡相同,但面對相同疾病,更能了解彼此對疾病的擔憂,深知對復發的恐懼,以及對抗疾病的辛苦。期待社會對這GPP有多一點認識,少一點歧視。📢GPP策展頁新上線📢GPP是什麼?我會遇見GPP嗎?遇見GPP會怎麼樣?我想對GPP病友說...👉最完整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大公開別忘了在網頁中的加油站留下一些分享或鼓勵的話!【加入臉書社團】👉 GPP情報站[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慢病好日子創建專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空間,是資訊站也是一個安全私密的討論區。📌提供GPP病友關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診斷,治療用藥及生活保養的完整資訊。📌最即時地分享新治療發展訊息,包含管理疾病、減少復發等趨勢時事。更希望病友面對身上的紅斑痕跡、脫皮,加上總是無預警復發的劇痛與高燒,還有再也不想回想的感染致命壓力時,不再感到孤單。
-
2023-12-13 癌症.抗癌新知
一生感染機率高達80%!北市率六都之先明年開放,國中男生公費HPV疫苗逾8千人受惠
衛福部國健署2018年起推動國中女生公費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北市率六都之先,明年起加碼112年入學國中男生公費9價HPV疫苗,衛生局預估約8000位國中男生受惠,每年推動經費約2千至3千萬元。HPV一生感染機率高達80%衛生局指出,不分性別,HPV一生感染機率高達80%,醫學研究提及女性子宮頸癌、男性頭頸癌等癌症,與HPV感染息息相關,世界衛生組織則建議90%女性15歲前接種HPV疫苗,並將男性列為第二接種順位。衛生局長陳彥元表示,北市2021年入學國中女生接種率已達91%,明年參照WHO建議,將男性納入接種對象,同年9月起推動112年入學北市國中男生接種公費9價HPV疫苗,將在93所校園設站提供服務,北市115家特約醫療院所也合作可補接種。陳彥元說,以今年入學男生逾1萬人、接種率7至8成來算,約8千至9千位明年升8年級可與女學生一起施打,預估每年經費為2000至3000萬元。除了性行為 口水也會傳染HPV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李秉穎醫師指出,很多人以為HPV是性行為感染,潔身自愛就不會得到是錯誤觀念。台灣5至10%女性、約10%男生口水含HPV,他行醫曾有新生兒屁股長菜花,後來發現嬰兒皮膚因尿布疹而有傷口,家長邊換尿布邊講話的口水沾染所致。李秉穎說,HPV疫苗是單純、安全且有效的蛋白疫苗,沒有很大副作用,他樂見政府將HPV疫苗列入男性必須接種的對象,「因為我是男生,我也想要打。」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耳鼻喉科陳贈成醫師表示,若持續感染HPV,女性可能導致子宮頸癌、陰道癌,男性則是頭頸癌、肛門癌等,加上病毒特性,男性被感染HPV機率比女性高,不容易產生抗體且較難清除病毒,鼓勵男女性應採取預防HPV感染措施。早日施打HPV疫苗 降低罹癌機率養育2名小孩的家長何小姐表示,現在自費打HPV9價疫苗3劑大約要1萬8000元左右,可以預防多種癌症、人類乳凸病毒。過往為了預防子宮頸癌,只有女生可以免費打,如今男生也納入保障,提早施打預防力也會更好,未來若學校要打,也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參與,除了省下大筆經費,還保障身體健康,降低罹癌機率。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12 失智.名人專家
失智照顧/國內8萬失智人口 未被長照傘覆蓋
台灣卅二萬失智人口當中,有廿四萬使用長照資源,未被長照大傘覆蓋者仍達八萬,衛福部長照司長祝健芳表示,正與健保署資料勾稽,盡快找出已到醫療院所就診的失智者,但未申請長照服務的「黑數」。此外,衛福部長照司明年將獎勵據點增收一般型失智長者,希望衰弱長者、失智長者「共榮」;針對較難照顧的精神症狀型(BPSD)失智者,則將獎勵地區醫院設置權責型失智據點,幫助照顧家庭減壓,如常就業、生活,不辭職照顧。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郭慈安說,該院成立台中第一家共照中心,從服務過程發現,許多家屬發現長輩疑似罹患失智症,光是就醫診斷就十分困難。中心為此研發許多創意的方法,首重「傾聽失智者的心聲」。郭慈安說,隨著嬰兒潮世代人口老化、教育程度增加,現在面臨的失智者不同以往,如八十五歲以上失智者,個性比較謙卑、樸素,許多決定都由子女負責,現在的失智者很有想法,多自行上網尋求檢測方法,或到醫院診斷,可是確診後卻會出現極大負面想法,「他們的世界就會變得黑暗」,甚至可能傷害自己。這二年來,郭慈安重新翻轉失智症照顧面向,主動前往不想到院診斷的長者家中,「想去了解,他們不來就醫的原因。」發現許多長輩已知道自己怪怪的,確實遇到困難,卻因為尊嚴而不願就診。國外有許多失智者組成自助團體,利用網路直播分享,並從中找到夥伴一起自救。她還分享近期完成一項挑戰,帶失智者與家庭過夜露營,她說,失智者與家人跳脫平時的場域,在星空之下,一位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竟開口感謝另一半不離不棄的照顧。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主編陳韻如表示,從社群互動經驗、數據分析結果,照顧者除了要面對失智者生理衰退,還有精神行為、財務、法律等問題。如何應變、平衡身心靈?陳韻如以「歷程」的概念來談,可分成照顧前、中、後,思考自己在各歷程中可能會遇到什麼事情,有助於失智症家庭預作準備。而不管在哪一個階段,都要秉持「理性、理解、同理」,冷靜思考問題、理解照顧者狀態、同理照顧難題。更多相關報導跨海自述 英國醫師與失智共存14年失智照顧/避免失智被詐騙 3招防淪肥羊失智照顧/傾聽與對話 儲備靈性照顧能力
-
2023-12-10 養生.聰明飲食
羊奶還能喝嗎?乳羊場爆人畜共通布氏桿菌病,7大QA解惑
農業部防檢署今公布在例行性乳羊場監測中發現,屏東縣乳羊場檢出「布氏桿菌病」,有3頭羊隻確診陽性。疾管署已經轉知屏東縣衛生局針對該陽性場進行相關工作人員造冊、健康關懷及布氏桿菌感染相關衛教。該疾病是否會傳染給人類?羊奶是否可以安心喝?聯合報根據疾管署資料以及醫師說法,整理相關七大QA,幫助民眾一次解惑。Q1:布氏桿菌病會感染人類嗎? A1:布氏桿菌病為我國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人類會因為接觸到感染動物的組織或食入乳製品而感染,部分防檢較差的地區的私人製造乳酪,是旅遊者得病的常見病源。人對人的感染極少見,但可經母乳傳給嬰兒,性交、器官移植也都有可能傳染。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一般民眾前往畜牧場不用特別擔心,畜牧場工作者會接觸動物的排泄物、分泌物,因此風險比較高。Q2:感染會出現什麼症狀?A2:主要為持續性、間歇性或不規則發熱,也會造成類似流感的症狀,如發燒、冒汗、頭疼、背痛及四肢無力,嚴重者甚至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若是動物感染布氏桿菌病,主要的特徵是流產和睪丸炎,較少引起發熱或全身性疾病。Q3:感染者如何治療? A3:黃高彬說,感染後致死率不高,臨床上因為症狀診斷困難,雖然沒有呼吸道症狀,但全身痠痛、頭痛等症狀難跟其他感染區別,通常會靠細菌培養確認;一般而言會跟具敏感性試驗的結果,挑選適當抗生素治療。 Q4:民眾可以如何預防?A4:前往高風險地區旅遊時應避免生食(生飲)牛、羊肉、動物奶以及起司、冰淇淋等乳製品,或與動物過度親密接觸。若為動物工作者,應該戴手套及其他防護具工作。此外,有接受化學療法的癌症病患、HIV 感染者、接受器官移植者,或接受免疫抑制劑者,都不宜接觸有感染的寵物。 Q5:布氏桿菌病在哪些地方風險較高? A5:在動物防疫檢疫較差的國家比較常見,尤其是地中海沿岸國家,如葡萄牙、西班牙、法國南部、義大利、希臘、土耳其、非洲、中東、東歐、亞洲、南美、中美、加勒比海國家等地。Q6:我國近期是否有出現過人類感染布氏桿菌病?A6:台灣並非布氏桿菌病疫區,但是曾於近年發現數名在非洲與東南亞感染的境外移入病例,自2015年有1例境外移入病例後,並沒有任何本土或境外確診病例。Q7:羊奶是否能安心喝?A7:防檢署表示,國內市售羊奶皆經巴氏德滅菌法處理,可有效殺滅布氏桿菌,因此市售羊乳安全無虞,民眾皆可安心購買。黃高彬也說,羊奶還是可以正常飲用,但是臨床上較不建議喝羊奶,因為羊奶脂肪成份較牛奶高,並且缺乏B12、菸鹼酸,可能會造成貧血。
-
2023-12-09 失智.長期照護
失智論壇/照顧32萬失智者!專家傳授 財務、心靈、政策應成解方
台灣預估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失智症盛行率8%推估,截至去年(2022年)底,全台失智人口超過32萬人,該如何因應疾病帶來的生活變化?聯合報長期關注失智症議題,與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舉辦「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邀請失智症各領域專家與會,包括確診年輕型失智症的珍妮芙.彼尤特醫師,以既是醫師又是患者的視角,分享失智者的真實世界,告訴大家如何「看見那個人,而非失智症」,因為失智者仍保有豐富的情感及行動能力,即便失智也能幸福生活。2025年達成失智友善777衛福部長照司司長祝健芳致詞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失智症發生速度,約每3秒就有1人罹病,「給人的感覺十分緊迫」。衛福部最新統計,國內失智症人數已達32萬人,如何找出失智症患者,並提供適當的長照協助,此為當務之急。祝健芳說,為妥適照顧失智者,衛福部積極推動「失智友善社區」,訂定2025年達到「失智友善777」目標,分別為全國民眾7%以上,對失智有正確認識及友善態度;罹患失智症7成以上人口,獲得診斷及服務,以及7成以上失智家庭照顧者獲得支持和訓練。呼籲民眾持續關心失智議題,並善用政府長照相關資源,減輕照顧壓力,照顧者更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陪伴失智家人走更遠的路。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表示,自己是以一名家屬及讀者的角色參與這場論壇,母親因為失智重度臥床,如果能早一點看到珍妮芙醫師訴說自己罹病的影片,可以更理解失智出現幻覺的狀況;看過影片後,更加理解「我不能只看到媽媽身上的失智症,應該看到她還是一個人、還是我的媽媽。」洪淑惠說,民眾對於失智症的理解及照顧已經比以前「好很多」,目前健康事業部旗下,全國最大的失智粉團「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共有14萬名粉絲,紀錄許多失智者、照顧者的甘與苦。透過「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讓大家更了解如何預防失智症、罹患失智症後如何應對。著重人、家及靈性照顧三大訴求瑞智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表示,從事失智症照顧服務20多年,認為最重要的是「人」、「家」及靈性照顧,讓失智症患者、家人得到更好的照顧及協助。失智者年齡多為65歲以上,常失去「已經建立好的智力與能力」,包括獨立生活能力,社會地位、尊嚴、職業功能與收入均因失智而瓦解。面對失智議題,靈性照顧十分重要。徐文俊說,「靈」是生命力量的來源,靈性是人類對生命、死亡、意義、價值等追求,尤其在身體虛弱、認知問題和身體障礙、慢性病、致命疾病的診斷和生命終結階段,轉向靈性或宗教價值觀、信仰,以協助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找到希望並為死亡做準備。既是醫師又是失智者 珍妮芙:正確引導能舒緩情緒身為英國皇家全科醫師學院院士(FRCGP),且曾擔任家庭醫師25年,過去也長時間參與醫學院學生培訓工作的珍妮芙.彼特尤(Dr. Jennifer Bute),在2009年確診罹患年輕型失智症,當意識到自己的健康、身體出了狀況,便選擇提早退休,將時間投注於翻轉社會大眾對失智症的看法,並對失智者、家人提出許多鼓勵、建議,論壇以「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為題,運用影音方式進行分享。珍妮芙指出,「失智者的靈性,一直都存在」,只是被困在疾病當中,即使忘記各項人、事、物,還是能記得感受、情緒,且失智者也常反映照顧者、周遭人的情緒與回饋,當旁人出現激動情緒,失智者很容易跟著激動,反之,當照顧者、周遭的人情緒平緩,失智者的情緒自然也會穩定下來。珍妮芙強調,失智者、照顧者「都需要感受到被欣賞,也需要目標和價值」,若能「堅定地相信上帝、堅定不移地希望及毫不保留地愛」,在有感情、溫暖的環境中,失智者、照顧者都感受到被愛、被欣賞,一切就會朝正向發展,在愛當中,彼此也能找到快速充電、心靈平安、平靜的力量。專家:傾聽失智者的心聲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郭慈安說,該院成立台中第一家共照中心,從服務過程發現,許多家屬發現長輩罹患失智,要勸長輩到院就醫診斷十分困難,為此,中心研發許多創意的方法,這時就需要「傾聽失智者的心聲」。郭慈安說,隨著嬰兒潮世代的人口老化、教育程度增加,現在面臨的失智者不同以往,如85歲以上年長失智者,個性比較謙卑、樸素,許多決定都由子女負責,但現在失智者很有想法,多自行上網尋求檢測方法,或到醫院進行診斷,可是確診後卻會出現極大負面想法,此時,「他們的世界就會變得黑暗」,甚至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在國外有許多失智症患者組成自助團體,於網路直播分享,告訴大家失智者的心聲,如「我獨居、我單身、但我失智了,應該怎麼辦?」從中找到類似的夥伴,一起自救。建議家人、照顧者、醫護人員應要傾聽失智者的心聲,這是十分重要的。富邦人壽:避免金融剝削先了解法律爭取權益富邦人壽法律事務部律師陳力瑄分享金融剝削,中老年人成為詐騙分子覬覦目標,主要是抓住受害人接電話時的心理狀況,假冒機關人員登門入室、假借親友名義借錢周轉、半哄半騙購買金融產品等。而失智長輩因判斷力退化,容易被各種話術誘騙,提供個資或匯款、投資,甚至將房產便宜賣出或贈與他人。擔憂害怕失智長輩被騙怎麼辦?陳力瑄強調,可申請辦理「金融註記」保護失智者的財務安全,並防範被冒名或是不法操作。若長輩認知程度比一般人弱,但生活仍可自理,可聲請「輔助宣告」,由法院選出一位輔助人協助受輔助宣告的失智者行使法律上的行為。若是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導致失智者無法對外表達,建議聲請「監護宣告」,由監護人擔任法定代理人,執行受監護宣告人的生活、護養療治及財產管理。「以人為本」的失智照顧 靠長期穩定陪伴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表示,失智照顧強調「以人為本」,家屬或照顧者應深入陪伴失智者,傾聽、同理並了解過往的生命歷程,可喚起正面情緒。關於確診失智的資源銜接,失智共照中心扮演重要角色,引導及協助家庭照顧者,提供照顧技能、轉介長照服務資源使用等。陳筠靜強調,盡量避免在家中孤軍奮鬥,多與其他家庭照護者相互交流,除了能得到很大的安慰,也有助於找到外部資源。尤其是年輕型失智者議題,經過職務再設計仍可持續在職場發揮所長,即使罹病了,在有意識能力時,多跟家人討論未來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及早規畫財務、預立醫療決定等。儲備靈性照顧能力 勿失智了才進行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顧問劉亮馨說,靈性照顧透過自我探索、信仰與自然的連結,幫助我們擁有心中持久的平安和滿足感,以及面對苦難的韌性、順應環境的彈性,連結各關係的「愛」。靈性照顧或靈性的儲備,不要等到確診失智了再來進行,特別是高齡者一定要有所準備,就像日常鍛鍊體力、存骨本,才能更有力量面對挑戰。劉亮馨以澳洲的高齡者靈性照顧指引為例,包含促進高齡者的健康和福祉,一直到生命後期所需的種種照顧,都要有靈性照顧貫穿其中。台灣已經將靈性照顧列入高齡者照顧的政策白皮書,政府的美意需要讓更多民眾知道,透過社會教育來增加民眾的靈性照顧識能。理性、理解、同理失智症 建立「愛」的連結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主編陳韻如以失智照顧「歷程」的概念分享,思考自己在病程前中後可能會遇到哪些事情,如此也有助於失智症家庭預作準備。不論處於哪個階段,一定要秉持理性、理解、同理,冷靜思考遇到的問題、有什麼解決方案。理解照顧者的身心狀態,並同理照顧上的難題,同理是溝通的第一步。陳韻如提到「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平台的案例,有位粉絲分享父親失智的經驗,雖然忘記另一半過世的時間點,卻仍舊感到悲痛、有情緒反應。若能同理從失智者的視角去看事情,才會明白他的世界發生了什麼事。面對失智症不是懼怕它,而是給予愛、陪伴與關懷。失智症是個禮物 分享自身故事影響大眾珍妮芙透過線上直播,與台灣失智症協會顧問湯麗玉進行對談,湯麗玉表示,在珍妮芙心中,「失智症就像個禮物,讓大家多理解失智者、失智症,就像是上帝所賦予的任務」。因為出現這個疾病,珍妮芙開始製作網路影音、經營粉絲團、網站,翻轉大家對失智症的觀念,也讓大家了解信仰在她身上所產生的影響,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湯麗玉指出,珍妮芙本身是醫師,確診失智症後,常思考自己可以做什麼,藉由分享自己的故事、與其他人交流、互動,同時也延緩失智病程,從這點也可以了解,對於失智者來說,維持社交生活活躍,也是延緩失智退化重要關鍵。藉由論壇的交流、各領域專家經驗分享,2024年,聯合報將以失智症永續照護新未來的角度出發,從前段預防到照護,是心也是新,需要大家持續努力、一同推動。此次論壇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贊助夥伴富邦人壽;行動響應夥伴吉晟生技、采鋐健康整合集團、皇嘉;以及各界夥伴共同參與,包括支持夥伴:台灣失智症協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倡議夥伴:元氣網、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屏東基督教醫院、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切膚之愛社會福利基金會、畢嘉士基金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04 養生.聰明飲食
雞蛋不能和柿子、蜂蜜、消炎藥一起吃? 專家解析正確吃法及可能影響
你可以先知道: (1)柿子含有單寧酸,會使蛋白質變成凝塊狀,消化變差、胃排空時間變長,但凝塊並非結石,傳言說吃蛋之後吃柿子會結石是錯誤說法。 (2)蜂蜜完全不影響蛋白質的吸收,傳言說「吃了雞蛋以後喝蜂蜜水,出現了噁心嘔吐,類似食物中毒的症狀」,營養學理上完全沒有依據。(3)傳言說吃完雞蛋吃消炎藥、對藥有一定的影響,但並未說明是哪種消炎藥或是哪種影響,專家提醒,消炎藥種類繁多,應依藥品的仿單、醫囑使用。網傳「雞蛋不能和這三種食物同時吃」傳言,影片中一位北京的中醫說雞蛋不可以和柿子、蜂蜜、消炎藥一起吃。但包括營養師及專業的中醫師都表示,蜂蜜、消炎藥的相關說法並沒有依據,而柿子只要間隔開來、錯開時間即可,而且柿子只是會造成蛋白質形成凝塊不好消化、但並非結石。 雞蛋不能和這三種食物同時吃?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柿子含「鞣酸」 凝塊不是結石 MyGoPen致電諮詢陸軍十軍團指揮部營養師陳俞均,她表示傳言影片發音不清楚、疑似是講硫酸,但正確應為「鞣酸」,柿子富含花青素,其中的「鞣酸」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單寧酸」,這些多酚會影響人體的消化、尤其是蛋白質的消化,單寧酸是一種含氮的鹼性物質,進到消化道後會影響屬於強酸的胃酸,進而導致胃腸道蠕動變慢、分解吸收的效率變差,使蛋白質變成凝塊、也就是食麋,因此如果早餐吃了豆漿、豆腐,或是正餐吃了雞肉、雞蛋這些富含蛋白質的東西,就要特別注意柿子的進食時機,否則可能增加胃的負擔、胃排空就會變慢,而且容易胃食道逆流或是胃脹氣,甚至引發消化功能異常的一些症狀。傳言提到柿子和蛋白質一起吃會「結石」,陳俞均強調,民眾口中的結石,通常是指腎臟、膀胱等部位的尿路結石,其中最常見的是草酸鈣結石,也就是必須要有鈣的成分去形成,但柿子和蛋白質食物都沒有鈣的問題,傳言說法明顯錯誤。 陳俞均建議本身胃腸道不是很好的人,比如像是容易拉肚子、或是消化不好的人,建議柿子最好是餐前吃、不要飯後吃柿子,曾有一個病例就是吃了常拉肚子,不管是飯後吃或是飯前30分鐘吃都一樣,最後建議他把柿子挪到飯後 2 個小時、完全避開正餐的蛋白質才改善。蜂蜜完全不影響蛋白質 蜂蜜因為含氧量極低、所以可以長期保存不易變壞,但肉毒桿菌喜歡在無氧的環境生長,因此蜂蜜就有可能含有肉毒桿菌,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小兒科醫師都會提醒新生兒的家長,一歲以下的嬰幼兒不能吃蜂蜜,因為胃腸道是人體的第一道免疫屏障,但嬰幼兒胃腸道發育還不完全、胃腸道的發育系統還不夠完全,如果不小心吃下肉毒桿菌的孢子,又在無氧的胃腸道環境中,就很容易造成比大人嚴重的神經毒性,衛福部也曾經公佈嬰幼兒拉肚子、呼吸困難、全身肌肉麻痹等中毒症狀的腸道型的嬰兒肉毒桿菌中毒事件,提醒民眾千萬要小心。傳言提到的蜂蜜不能和蛋白質一起吃,但在營養學的學理上並沒有根據,蜂蜜含有果糖、葡萄糖以及礦物質等,這些都對蛋白質沒有影響,而其他的優質蛋白質食品,例如牛奶或豆漿也不受影響,甚至這些礦物質還能幫助消化吸收,陳俞均強調,如果蜂蜜和蛋白質一起吃會有問題,那便利店、超市貨架上的「蜂蜜牛奶」早就已經下架了。 消炎藥分類多 常用的伊普芬甚至應該餐後吃陳俞均指出,傳言並未說明是哪一種消炎藥或是什麼成分,但會和藥物交互作用的食物,臨床上都是高度警示的,在藥物的仿單上甚至必須以「特殊警語與使用注意事項」等專門欄位提醒病患,而醫療院所也會在藥袋上清楚標示。傳言提到蛋白質不能和消炎藥一起吃,但在營養學的學理上、以及臨床上,都沒有聽過這種交互作用的禁忌。 陳俞均提醒,所謂的消炎藥其實是「抗發炎的解熱鎮痛劑」或是「類固醇」等藥物,有鎮痛、鎮靜的效果,而且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的伊普芬會破壞腸道黏膜、不能空腹吃,所以通常都會建議飯後才吃,可見消炎藥是可以和蛋白質一起吃的,由此可見傳言說消炎藥不能跟雞蛋一起吃是很奇怪的說法,並未聽過這二者有何關係。 傳言最後還提到腹瀉的人不能吃蛋,陳俞均強調,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腹瀉的人不能吃「沒煮熟的蛋」,太陽蛋、溏心蛋、水波蛋等沒有完全煮熟的蛋,可能會帶有沙門氏桿菌等細菌的疑慮, 腹瀉的人還是可以吃蛋、但一定要煮熟。傳言說法並非中醫學理 北醫附醫傳統醫學科醫師張家蓓也表示,柿子當中的單寧酸會使鈣或是蛋白質產生變性而變成結塊,就是難消化、排空比較慢,不能講是結石,結石的形成必須要有時間夠久、而且非常大量地吃等條件,但是一般情況下的正常飲食,柿子並不可能大量吃,雖然柿子常被傳言點名不能跟很多食物一起吃,但其實從中醫的角度來講,柿子只是比較不易消化、容易脹氣不舒服而已。柿子的醣分偏高、鉀離子也高,所以糖尿病患者,或是腎臟功能不好、有腎臟病的人,或甚至是消化功能比較弱的人都要特別注意。傳言說蛋白質不能和蜂蜜一起吃,但張家蓓強調,以中醫的角度而言,蜂蜜具有潤肺的功能,蜂蜜的食用禁忌是一歲以下嬰幼兒不能吃,且蜂蜜是單醣、對血糖的波動更大,因此糖尿病患也要小心注意。 張家蓓指出,俗稱為消炎藥的解熱鎮痛劑、消炎止痛藥當中,最常見的是被代稱為普拿疼的中樞止痛藥「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以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伊普芬」( iibuprofen),但這二種成分的藥品在仿單中,不管是警告、一般注意事項、或是交互作用的欄位,蛋白質都沒有被提出,且根據食藥署的公開說明,「乙醯胺酚可空腹吃,但是過量或者喝酒時服用可能對肝造成傷害;伊普芬不宜空腹使用,冠心病及腎臟病患者要諮詢醫師藥師後謹慎使用」、「建議於飯後使用,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性」,同樣也沒有提到蛋白質的問題。 張家蓓強調,蛋白質不好消化,拉肚子的人本來就不能吃蛋白質,最好是先空腹、讓胃腸道休息,而且拉肚子不只蛋白質不能吃,很多東西都不能吃,只能吃簡單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例如白吐司、白飯、白粥之類的,而且剛腹瀉完的人,水分也不能馬上攝取太多,因為水分也容易誘發腸子蠕動,因此白粥也要吃稠一點的、不能吃太水的。結論 傳言說蛋和這三種食物一定不要同時吃,和柿子一起吃會結石,和蜂蜜一起吃會嘔心嘔吐、類似食物中毒,和消炎藥一起吃會增加脾胃負擔、影響藥物效果。但包括營養師及中醫師都表示,柿子會使蛋白質變成凝塊不易消化、但並非結石,而蜂蜜不能和蛋一起吃的說法根本沒有學理依據,消炎藥不能和蛋一起吃的說法太過模糊、並未說清楚是哪種消炎藥,目前已知的消炎藥藥物交互作用中,主要是酒精較有風險,甚至有些類別的消炎藥傷胃腸黏膜、應在飯後吃,可見餐食的蛋白質並不影響。衛教資源: .食藥署食藥闢謠專區 - 柿子和螃蟹一起吃會中毒,是真的嗎? .食藥署防治食品中毒專區 - 肉毒桿菌 .北醫附醫 藥品使用指導單 - 藥物與食物交互作用 .彰化縣衛生局 - 抗生素也能消炎止痛 是真的嗎? .食藥署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第871期 - 大疫情時代,學會正確選擇解熱止痛藥! 諮詢專家: .國防部陸軍第十軍團指揮部 營養師 - 陳俞均 .北醫附醫 傳統醫學科醫師 - 張家蓓(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3/09/hands.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29 焦點.元氣新聞
疫苗猶豫威脅口罩世代幼兒!專家揭住院主因:半數驗出感染RSV
近兩年出生的寶寶被喻為口罩世代,受新冠疫情影響,出生後幾乎口罩不離身,這也承受「免疫負債」之苦。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公布「後疫情時代健康大調查」,分析發現,口罩幼兒世代家庭中,除了常規疫苗、新冠與流感疫苗,僅八點三八%的家長讓寶寶接種其他種類疫苗,「疫苗猶豫」比率偏高,讓孩子身陷感染危機。該網路調查於九月廿六日至十月廿二日進行,有效樣本二一六七份,受訪者居住地遍布全國廿二縣市,其中口罩幼兒世代家庭(育有二歲以下嬰幼兒)一七二一份,占七十九%。分析幼兒家長對於預防接種的態度,結果顯示,七成五對於預防接種的種類或接種時程、方式感到疑惑。五成一認為,預防接種的地點太遠,造成阻礙。三成六表示,接種前需要預約,無法隨到即打,影響接種意願。二成一則是擔心副作用。後疫情時代健康大調查 不到一成家長讓寶寶接種常規、新冠、流感以外的疫苗調查另發現,在一一八二位曾自費打疫苗的口罩幼兒世代家庭中,只有不到一成的家庭,會為家中嬰幼兒施打常規疫苗、新冠肺炎疫苗、流感疫苗以外的其他種類疫苗提升保護力。如有新的預防接種方式,願自掏腰包五千元以下預防接種者占所有家庭的八成。「疫苗猶豫」(Vaccine hesitancy)已成為重要的公衛議題,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二○一九年將其列入全球十大健康威脅,這項調查發現,九成六口罩幼兒世代的家庭認同,自身施打疫苗意願,會影響家中嬰幼兒、長輩的接種與否。RSV難預期 連兩年高峰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表示,從各大健康網站觀察,疫後民眾對疫情、疫情等新聞感到疲乏,從調查中也看出,在健康決策上,國人也和其他國家一樣,出現「疫苗猶豫」。近來新冠病毒、流感病毒仍潛伏於社區,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腺病毒、腸病毒則蠢蠢欲動,趁虛而入,身處「免疫負債」、感染風險極高的口罩幼兒世代原已危機四伏,現又面臨「疫苗猶豫」,更易陷入多種感染風暴。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台中榮總感染管制中心主任陳伯彥發表「嬰幼兒多重呼吸道感染急重症防治以RSV為例」專題演說,他表示,台灣連續兩年都出現一波RSV感染高峰,感染對象不再侷限兩歲以下幼兒,擴及三、四歲幼兒,這群大孩子們出生後幾乎與口罩為伍,保護得太好,對於RSV等呼吸道病毒,幾無抵禦能力,而這就是所謂的免疫負債。RSV疾病負擔重 專家籲建監測通報系統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院長陳家玉提醒近期觀察到嬰幼兒的疾病負擔,九月起兒科診間患者明顯增加,實驗室分析,病童感染病毒種類眾多,包括流感、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等,其中感染RSV是嬰幼兒住院的主因,會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併發細支氣管炎和肺炎等,該院實驗室檢驗五三五個檢體,超過一半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延伸閱讀: 秋冬RSV疫情升溫 九成兩歲以下嬰幼兒曾被感染 家長留意5大病徵新生兒RSV感染目前只有支持療法,但是可以預防,國際已針對新生兒、老人等脆弱族群積極開發預防方式。兒科、感染科醫師呼籲政府將呼吸道融合病毒免疫接種方式納入公費,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我國疫苗政策係由專家主導,必須精算接種成本效益,目前肺炎鏈球菌疫苗、輪狀病毒疫苗為「建議接種名單」的前兩名。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委員於上半年討論多種嬰幼兒預防接種納入公費的可能性,建議呼吸道融合病毒免疫接種比照辦理,提出申請,交由專家審議。中榮、彰基等醫院監測系統警示,RSV等多種呼吸道病毒已於社區流行,且愈來愈不可預期,專家建議,擴大監測、通報系統,提高第一線醫師與民眾警戒。延伸閱讀: 早上像感冒下午就命危 美疾管署籲嬰兒接種RSV新預防治療中部預防接種意識高 逾6成盼公費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後疫情時代健康大調查」發現,中部地區縣市在預防接種、公衛宣導上表現優異,在縣市官方衛教宣導平台上,台中市「智慧育兒小幫手」官方LINE優於全台平均。南投縣則有九成七受訪者願意接種流感疫苗,而彰化縣民相當仰賴當地衛生單位所提供的衛教訊息。該調查報告顯示,醫院、診所等醫療服務機構為口罩幼兒世代的家庭最重要的衛教訊息來源,比率達七成五,其次是從衛生局、衛生所等地方衛生單位,比率為三成四。在預防接種政策上,六成三受訪者希望公費支持疫苗政策,六成二受訪者期待預防保健宣導更完善,兩成七希望預防接種服務據點愈多愈好,以提高疫苗可近性。台中市政府衛生局副局長陳麗娟表示,安全有效的疫苗被視為預防疾病的關鍵,但重點還在於經費,因為資源有限,必須做最好的分配。擬定施打優先順序,讓高風險族群優先施打。因財政狀況不同,各縣市疫苗接種政策不一,南投縣政府衛生局局長陳南松建議衛福部可事先徵詢地方採購某些疫苗意願,透過中央合作降低採購成本。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表示,這項報告調查了家庭願意為自費疫苗付出的費用,可作為成本效益分析的參考。與會專家則一致認為,中央、地方、媒體、藥廠之間應建立機制,創造合作模式。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經疫情洗禮,口罩幼兒世代的父母在看待預防接種時,重視「為何要打」、「為誰而打」,且多做比較,因此需要更充足的訊息。
-
2023-11-16 養生.聰明飲食
大骨湯可以補鈣嗎?營養師:鈣含量稀少,加一調味料微量增加
Q:大骨湯可以補鈣嗎?A:普通大骨湯的鈣含量稀少,用它補鈣CP值很低。坊間常聽到喝大骨湯有助於補鈣,也有一說是加酸有助大骨中的鈣被熬出來。一篇由臺灣學者發表的研究,分別以加醋的水和一般水熬大骨湯,熬煮0.5、2、4、8、12個小時,測量各金屬的含量。研究中先用滾水將豬腿骨燙2分鐘,再加入去離子水熬煮。豬骨的重量平均為303g,加入的去離子水重量為豬骨的4倍;酸性組別則是以20ml食醋加入1000ml去離子水。加醋的湯pH值約5~6;一般的湯pH值約8~8.5。結果發現,加醋的確可以增加鈣的溶出,而且在每個時間點均與未加醋的組別有顯著差異。普通大骨湯的鈣含量非常稀少,每公斤只含有9.87~34mg鈣;加醋後增加至200~361mg。根據臺灣DRIs,成人每天要攝取1000mg鈣,就算喝到1kg加醋的大骨湯,也才攝取到1/3左右的建議量,因此喝大骨湯補鈣絕對不是划算的作法。Q:吃黑芝麻可以讓頭髮變黑嗎?A:不行。如果芝麻真的這麼厲害的話,這個世界就不需要染髮劑啦!頭髮為什麼會變白呢?可能原因包括:黑色素幹細胞減少或失去分化能力,黑色素細胞的生長或遷移能力出現缺損、甚至凋亡,或是產生色素的結構異常或減少等。除了自然老化可能造成這樣的結果之外,也會受到遺傳、心理、代謝以及營養狀況的影響,另外一個很關鍵的影響因子就是:氧化壓力。氧化傷害會擾亂黑色素細胞的生存、干擾黑色素幹細胞以及生成黑色素的酵素。很遺憾必須告訴大家,目前沒有任何研究證據顯示,攝取芝麻或是各種特殊補充品可以讓頭髮變白的狀況逆轉。氧化壓力是影響髮色很重要的因素,過度的紫外線照射、汙染、發炎、甚至心理壓力都會造成氧化壓力上升,所以任何會增加氧化壓力的生活習慣都應該減少。例如:抽菸、喝酒等等,除此之外也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當然,營養均衡,多吃天然的抗氧化蔬菜水果也是很重要的唷!Q:水果要飯前還是飯後吃?A:都可以,看狀況。1. 有減重需求的人:一篇2009年的研究顯示,飯前吃固體的蘋果可以增加飽足感,進而減少接下來進食的分量;另外一篇2019年的研究也發現在飯前吃水果可以減少後續的熱量攝取。有這兩篇研究的佐證,我會建議如果是有減重需求而要控制熱量攝取的人,而且原本就有吃水果的習慣,可以在飯前吃水果。2. 喜歡吃飯後甜點的人:以水果取代飯後甜點,可以攝取到較豐富的營養素,在不過量的情況下熱量通常也會比甜點低。3. 胃不好的人:空腹吃水果較容易引起胃部不適,所以會建議飯後吃水果。4. 糖尿病患者:飯後血糖比較高的糖尿病病友,如果有隨餐吃水果的習慣,有時候我會建議可以把水果放在兩餐之間吃,讓單一餐的血糖起伏較小。總結來說,水果要飯前還是飯後吃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須按照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來決定。Q:寶寶可以吃蜂蜜嗎?A:絕對不行。蜂蜜有可能導致嬰兒肉毒桿菌中毒,而肉毒桿菌中毒是一種罕見但嚴重的疾病,由毒素引起。這種毒素會攻擊人體的神經,導致呼吸困難、肌肉麻痺,甚至死亡。大多數嬰兒肉毒桿菌中毒的病例是無法預防的,因為肉毒桿菌廣泛地存在土壤和灰塵中。即使在清潔後,細菌也可能在家中的地板、地毯和任何檯面上找到。對於大部分健康的兒童和成人來說,攝取到肉毒桿菌孢子並不危險,也不會引起肉毒桿菌中毒( 比較危險的是毒素)。但是當孢子進入嬰兒的消化道、生長並產生毒素時,有些嬰兒就會患上肉毒桿菌中毒。蜂蜜可能含有導致嬰兒肉毒桿菌中毒的細菌,因此千萬不要餵食12個月以下的兒童蜂蜜。蜂蜜對於1歲以上的人便是安全的。(本文摘自尖端出版《呂孟凡營養師的飲食Q_A》)
-
2023-11-16 醫聲.罕見疾病
北榮建立龐貝氏症快速診斷標準 台灣龐貝氏症治療成效全球第一
治療龐貝氏症的藥物發明人是前中研院院士陳垣崇,此一發明拯救了無數的龐貝氏症病人及家庭,而臺北榮總團隊也接續使命,建立了全球最快速的新生兒篩檢確診標準,讓龐貝氏症的嬰兒平均出生10天內就能接受酵素治療,以致於目前嬰兒型龐貝氏症的治療成效為全世界第一。今年4月第二代新藥上市,所有龐貝氏症病人都能得到更好的治療成效。北榮兒童醫學部部主任牛道明指出,北榮龐貝氏症快速診斷的標準,平均6小時後就能確診,出生9.7天就能接受治療,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進行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的國家,北榮團隊至今篩檢總人數超過150萬,為全球最大的篩檢人數,找到37名嬰兒型龐貝氏症,這些病人經即時快速的治療,加上全方面的細心照護與復健,病人各項預後表現均遠優於世界各國,長達10年追蹤的治療成果也發表在國際期刊,引起全球專家學者極大的重視。美國罕見疾病新聞網(Rare disease advisor)及BioNews-Pompe Disease媒體也刊登報導,並建議各國應仿效北榮的作法。龐貝氏症是體內代謝肝醣的酵素基因缺乏或突變,造成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不足,造成肝醣無法被分解,堆積在肌肉的結果是造成細胞死亡或受損,特別是心臟、呼吸道的肌肉,悠關著生命系統,主要分為嬰兒型及晚發型。牛道明指出,由於肌肉損傷不可逆,確診者愈早接受治療及復健愈能過正常生活。快速診斷標準,陽性預測值百分之百,醫療團隊24小時待命,6小時內接受治療談及當時如何快速治療,北榮兒童醫學部遺傳內分泌主任楊佳鳯回憶起10年前的場景,「我當時在急診看著疑似個案的小嬰兒,要經過肌肉切片、酵素檢驗,以及基因確診後,再向健保局申請專案用藥,等到藥物通過接受治療,至少需要超過兩個月的時間。但眼前的病人明明有肌肉張力不佳、心臟肥大等符合診斷的標準,我們卻束手無策,正在苦惱該怎麼辦時,牛道明認為『不能讓病人等了,只要病人符合我們建立的診斷標準,就先用酵素治療吧。』這個決定改變了病人未來的命運。牛道明說,「當年會在向健保局申請專案用藥前就給藥,是真的覺得病人沒時間等待,但依照我們所建立的快速診斷準則,事後證明我們並沒有誤診過任何一位病人,也因此沒有不是嬰兒型龐貝氏症的病人會錯誤的接受到酵素治療,而造成健保的浪費,但我們的快速治療讓我們的嬰兒型龐貝氏症病人治療成效,遠遠超越世界各國。」每當收到疑似龐貝氏症個案的通知時,整個團隊都會繃緊神經,將病人視為緊急個案,病人一到院立即安排各項檢查,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檢查,這十多年來我們團隊幾乎全年無休、24小時待命,無論是深夜或是過年期間,只要病人一抵達醫院,全員出動,才能夠達到病人平均在6小時內就能接受酵素治療,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這麼多年來牛道明及楊佳鳳從不覺得累「因為我們覺得病人家屬更為辛苦,他們必須定期帶病人來院治療,還要擔心病人因疾病造成的各種問題,而隨著病人年齡的增長,也要依照不同的成長時期做飲食及復健上的調整」。此外為了讓病人、家屬間有更好的溝通,拉近醫病間的距離,我們也協助病友們成立了全國的病友會,也建立起了line群組,在群組中病人家屬可直接與醫療團隊成員溝通,醫療團隊也是有問必答」。我們是和病人和家屬一同成長,這麼多年來藉由病人及家屬的問題與回饋,也從中得到了許多學習的機會。楊佳鳳提到在疫情高峰時,有位病人感染新冠病毒被隔離,但他又必須要注射酵素藥物,經過與台中衛生局、負責收治的台中榮總溝通,最後院方在戶外搭了帳篷,讓患者接受治療,「我們在疫情期間,無論多麼困難,我們的患者都沒有loss掉一次治療。」這份全心全意為病人著想的信念,讓人十分感動。北榮8月全面換二代新藥 助龐貝氏症病童有更好的治療雖然我們治療成效世界第一,目前大部分的病人都能走能跑,甚至能參加運動比賽。但這群病人還是有些特殊的肌肉如口腔咽喉或呼吸相關肌肉較弱,導致說話發音較不清楚,肺功能較差,且生病發燒時易有肌肉無力的狀況出現。這代表目前所使用第一代龐貝氏症酵素藥物在治療上仍有所不足,所幸龐貝氏症第二代藥物於2021年8月美國FDA核准上市,而今年4月健保已通過給付龐貝氏症第二代新藥。今年9歲的小女孩小玥剛好受惠於這波換藥潮。出生時,經由新生兒篩檢,轉往北榮做抽血、心臟超音波確診龐貝氏症,並開始接受酵素替代療法治療。小玥媽媽回憶,剛開始每2週從台南回診北榮做一次酵素治療,不料1歲左右身體功能開始衰退,肌肉力量變小,走路跌倒次數增加;當時經過北榮醫療團隊評估後,隨即將2週一次的酵素替代療法,改為每週一次南北往返治療。2歲時,媽媽向團隊反應爬樓梯時步態有點怪,經北榮物理治療師評估後,發現雙腳肌肉力量不對稱,隨即轉介北榮水療治療師評估,經評估後,建議以游泳替代水療,再加上職能、物理以及語言治療,狀況才穩定下來。在北榮團隊的照護下,小玥跟同年齡的孩子站在一起,看不出異狀,甚至還可以參加游泳比賽,小玥也得以參加她最喜歡的舞蹈課程。「直到2年前,小玥6、7歲時,病況開始有明顯退化情形」小玥媽媽無奈表示,所幸北榮團隊及時嘗試各種努力,讓小玥在面對第一代用藥的醫療極限下,讓病況變化速度得以稍緩。所幸,北榮今年8月全面換藥,在接受第二代酵素替代療法後, 小玥的臨床表現趨於穩定,跑步時,大腿也可以抬得較高,檢驗肌肉損傷狀況的CK值(肌酸肌酶)明顯下降,在各方面運動表現也有明顯進步。媽媽認為,現在有二代新藥加上持續每週接受游泳、復健治療,希望小玥身體狀況越來越穩定,讓身體能維持更好狀態,能去實踐她未來成為一位舞蹈老師的夢想,並且爭取更多的時間,等待再下一個新療法的到來,讓小玥未來可以手心向下,回饋社會!一路以來,很感謝北榮團隊,在小玥病況每次出現變化時,都會以最快的速度處理,讓小玥得以維持現在這麼好的狀態!
-
2023-11-03 養生.保健食品瘋
「維生素A」顧眼睛、護皮膚!20種維生素A食物排行榜 它竟完勝胡蘿蔔
還記得小時候爸媽常說「吃胡蘿蔔,眼睛才會跟小白兔一樣漂亮又健康!」嗎?沒錯!這就跟維生素A有關喔!維生素A的好處不只在眼睛,它有三大功效;若缺乏維生素A會造成眼睛乾澀等問題。日常中我們可以攝取哪些食物補充維生素A呢?吃過量會中毒?以下為您整理20種維生素A食物。維生素A功效是什麼?每日建議攝取量是多少?維生素A功效是什麼?維生素A最被大家熟知的就是對眼睛的好處,除了可以維持人體正常視力,也與皮膚健康息息相關。三大功效如下:.幫助製造視網膜的一種感光物質(視紫質),對夜間視力十分重要.促進成長、發育.維持皮膚、黏膜健康,免疫系統運作正常。根據衛福部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不同年齡的每日維他命A攝取各有上限:20種維生素A食物排行榜一次看,豬肝完勝胡蘿蔔日常中我們可以攝取哪些食物補充維生素A呢?根據食藥署營養成分資料庫資料,良醫健康網整理20種維生素A蔬果排行榜,其中以蔬菜以胡蘿蔔的維生素A含量最高。除了蔬果之外,動物內臟也是維生素A含量豐富的食物來源之一喔!如:豬肝(每100克)含有12203維生素A(單位:I.U.),勝過胡蘿蔔!維生素A蔬菜排行 維生素A水果排行 不是吃越多越好!恐出現噁心、嘔吐等8種中毒症狀維生素A好處多,但這並不代表維生素A攝取愈多愈好。食藥好文網指出,在食物當中,深綠色與深橙黃色的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先質」,而動物肝臟、蛋黃與奶油則富含「『既成』維生素A」。注意喔!這兩種維生素A是不一樣的,後者以視網醇(retinol)為代表,如果長期食用大量動物肝臟或服用高劑量補充劑,連續數月或數年每日攝入30,000微克的視網醇,會造成維生素A中毒,出現: 噁心 嘔吐 頭痛 腦脊髓液壓力增大 暈眩、視力模糊 肌肉不協調 嬰兒囟門鼓脹 骨骼異常缺乏維生素A常見於五歲以下之兒童,恐有5影響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維生素 A 缺乏於開發中國家仍普遍存在,常見於五歲以下之兒童。不過,台灣三次全國營養調查及老年健康營養調查結果顯示,已少有嚴重之維生素 A 缺乏症發生。若缺乏維生素A,對人體會有哪些健康影響?香港衛生署指出,缺維生素A恐導致: 夜盲症 眼睛乾澀 表皮組織角化 妨礙生長 免疫功能受損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好文網、香港衛生署、食藥署延伸閱讀「維生素A」補過頭,小心中毒、視力模糊!6大中毒症狀一次看,營養師教你「這樣吃」才正確別亂吃營養保健品!美國研究:吃多不會活得比較久,維生素A還可能導致這種癌延伸閱讀: 減重第一步是要睡飽!台大醫師身體力行「斷糖4招」,兩年內瘦了15公斤
-
2023-10-25 醫療.心臟血管
心跳幾下是正常?心跳過快或過慢會怎樣?如何正確測量心率?
隨著一整天的時間變化,你的心臟都會加速和減慢,以適應身體對氧氣不斷變化的需求。休息時心率較低。當運動時,你的心臟會加速並泵出更多的血液,從而使富含氧氣的血液流動並到達你的肌肉。你的心率(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是多少?你的心率或脈搏是你的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所謂正常心跳或心率則因人而異。你的身體會自動控制你的心跳,以適應你正在做的事情或周圍發生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當你活躍、興奮或害怕時,你的心跳會加快,而當你休息、平靜或舒適時,你的心跳會下降。你的心率也是你整體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因為從本質上講,你的心率可以衡量你心臟泵出血液的難易程度。換言之,當你的心率太快或太慢時,可能是心臟或其他健康問題的徵兆。預期正常的心率應該是多少?事實上,量測心跳即是測量休息時心率(Resting Heart Rate),休息時心率是指當你休息或不活動時,每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Beats per minute, Bpm)。一般來說,你的休息時心率取決於你的年齡和整體健康狀況。 你的休息時心率取決於年齡和整體健康狀況。若你越年輕,你的心率往往越高,心跳也就越高。兒童的預期休息時心率範圍為:.新生兒(出生至4週):100-205 次 bpm*。.嬰兒(4週至1歲):100–180 bpm*。.幼兒(1至3歲):98-140 bpm*。.學齡前(3至5歲):80-120 bpm。.學齡(5至12歲):75-118 bpm。.青少年(13至18歲):60-100 bpm。*這些心率適用於醒著的兒童。當他們睡覺時,他們的體溫可能會更低。對於成年人(18歲以上),預期休息時心率範圍為60-100 bpm。當你的休息時心率超出這些範圍(過高或過低)時,可能是出現問題的徵兆。.心搏過速:這是指你的休息時心率超過100 bpm,這是一個異常高的心率。.心搏過緩:這是指你的休息時心率低於60 bpm,這是一個異常低的心率。然而,如果你的體力活動非常活躍,你的休息時心率可能低於每分鐘60次。競技運動員的休息時心率可低至40 bpm左右。然而,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個心率將低得危險。如何測量你的心率?要測量你的心率,只需檢查脈搏。雖然心率和脈搏之間存在聯繫,不過它們在定義上並不完全相同:心率是指你的心臟在給定時間的跳動速度,脈搏是你感受心率的方式。每次心臟跳動時,它都會擠壓並推動血液通過體內的動脈網絡。脈搏是指當心臟泵出更多血液以維持血液循環時,動脈壓力會短暫上升。在兩次心跳之間,你的心臟會放鬆而降低壓力。你可以在靠近皮膚表面的動脈上感覺到血液在泵送,像是你的脖子、肘部內側,甚至腳的頂部,不過手腕仍是測量脈搏最方便的地方。要檢查手腕脈搏,請將食指和中指的指尖放在另一隻手腕的手掌側,意即位於手腕拇指側上的骨骼和肌腱之間,並用手指輕輕按壓,直到感覺到血液在手指下跳動。當你感覺到脈搏時,計算15秒內的心跳次數,然後將此數值乘以4以計算每分鐘的心跳次數以獲得你的心率。哪些因素可能影響你的心率?雖然正常的心臟跳動次數因人而異,有許多因素會影響你的心率,包括:.健身和活動強度:心臟是一塊肌肉,能通過運動得到加強。進行大量體育鍛煉或運動能力很強的人通常心率較低,因為他們的心臟狀況更好。.吸菸:菸草煙霧中的一氧化碳會減少血液中的氧氣量,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刺激身體產生腎上腺素,兩者都會導致你的心率上升。.情緒: 壓力、焦慮、恐懼或強烈的情緒會提高心率。慢性壓力會使你的身體不斷過度暴露於偏高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壓力賀爾蒙中,這會升高你的心率和心臟病發作的風險。.身形:額外的體重會給你的身體和心臟帶來壓力。多餘的脂肪會限制血液通過靜脈和動脈的流動,導致心臟以更高的頻率跳動。此外,肥胖會導致稱為心律不整的異常心率,嚴重時會導致心臟病發作或中風。.氣溫:在炎熱潮濕的氣候和運動期間,你的心率會增加並泵出更多的血液來冷卻皮膚表面,並將熱量從核心傳遞出去。當身體在寒冷的天氣中失去熱量時,你的心率會降低以保持核心溫度。.脫水:當身體在運動或某些原因導致脫水時,血液會變稠,血液中的代謝廢棄物會堵塞血液,你的心臟會更加努力地排出廢棄物並維持正常的心輸出量(cardiac output)。另外,酒精也會導致你的身體脫水並導致心率加快。.咖啡因、藥物、營養和草藥補充劑:咖啡因、海洛因以及某些去充血劑(decongestant)和支氣管擴張劑會刺激神經系統以增加心率。某些補充劑,如鉀或葡萄糖胺會導致心率不規則。.藥物:心臟病患者通常服用的抗憂鬱藥以及乙型阻斷劑和鈣離子通道阻斷劑等藥物可能會降低心率,而甲狀腺藥物可能會增加心率。.心血管疾病、高膽固醇或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會導致危險的心搏過緩(low heart rate)。高膽固醇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從而增加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脈搏的速度和規律性可能會發生變化,同時可能意味著心臟病或其他需要解決的疾病。.身體位置:休息、坐著或站著,你的脈搏通常都是一樣的。不過有時候,當你站立前15到20秒時,你的脈搏可能會上升一點,但幾分鐘後它應該會穩定下來。哪些原因可能導致你心率過快?通常身體狀況不佳的人,他們的休息時心率可能會更高,這是因為效率較低的心臟需要更頻繁地泵血,才能輸送相同的血液量。 更重要的是,任何對你的身體或精神造成負擔的事情都會導致你的心率上升。例如受到感染的狀況,你的心臟必須更頻繁地跳動才能滿足身體的需求。又是或者精神壓力,例如焦慮會激發你戰鬥或逃跑的反應,這與心率加快和血壓升高有關。可能造成心率較高的原因包括: .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 .脫水。 .抽菸。 .飲酒。 .感染和疾病。 .血凝塊。 .壓力和焦慮。 .睡眠不足。 .懷孕。 .某些藥物。 哪些原因可能導致你心率過慢?較低的心率可能表示心臟工作效率較高。例如對於運動員來說,休息時心率為40 bpm可能是非常正常且健康的。 大體上,當你的心臟變得更強時,它可以在每次收縮時向身體泵出更多的血液,心臟不必頻繁地跳動以泵送血液來滿足需求。因此,休息時心率也會隨之降低。 另外,65歲以上的成年人心率通常比年輕人低,因為他們的心臟會因經年累月的磨損而減緩。同時,保持較低的精神壓力也有助於降低心率。可能造成心率較低的原因包括: .運動員般的生活方式。 .65歲以上。 .放鬆的狀態。 .一些心臟藥物,例如乙型阻斷劑和抗心律不整藥物。 .某些健康狀況,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和糖尿病。 .電解質失衡,例如高鉀。 如何降低過快的心率?你的心率可能會因緊張、壓力、脫水或過度勞累而暫時飆升。通常坐下、喝水或緩慢深呼吸,可以降低心率。為了長期降低心率,以下為可參考的方式:.多運動:從長遠來看,鍛煉是降低心率的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每天鍛煉30分鐘會逐漸減緩你的心率。.減輕壓力:放鬆方式像是冥想、太極拳和其他減壓技巧,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降低休息時心率。.避免菸草製品:吸菸者的休息時心率較高,戒菸可讓心率下降。.減肥:身體肥胖,心臟就越需要努力為它提供血液,減肥可助減緩心率升高。值得注意的是,你的心率和血壓是兩個獨立的測量值。雖然心率是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但血壓是血液通過血管的力量。你的心率可能會安全地翻倍,而你的血壓可能只會略有增加。兩者都是心臟健康的指標,都應定期監測。心跳過快或過慢何時要看醫師?你的心率只是健康狀況的一項指標。為了了解你的心率是否為潛在問題的徵兆,你還需要更多資訊。 首先是尋找模式,像是透過使用智慧手錶監測心率或量測脈搏來了解你的心率通常是多少,這樣有助了解什麼對你來說是正常的心率。如果你發現心率超出正常範圍,請檢視自己是否出現以下跡象:.與心率過快相關的可能症狀:胸部不適、胸痛、呼吸急促。 .與心率過慢相關的可能症狀:疲勞、頭暈、暈眩、昏倒。如果出現異常的心率以及以上這些引起關注的症狀,這應該是你尋求醫療協助的提示,因為心率的變化以及這些症狀可能表示你的心臟功能未達到最佳狀態。 除了上述狀況外,如果有出現以下跡象,也建議應該與你的醫師討論你的心率狀況,包括:.如果你的心率持續過快或過慢。.心跳漏一拍或不規則。.如果你在檢測脈搏時感覺到一種震動感,而不僅僅是單一的「咚」聲。這被稱為「震顫」,可能是某些心臟和循環問題的徵兆。.如果你有心悸(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跳,而不是摸脈搏的不愉快感覺)。【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Pulse & Heart Rate.What’s a Normal Heart Rate? And What Your Heart Rate Is Telling You.The Heart Foundation:YOUR HEART RATE.Mayo Clinic:What's a normal resting heart rate?.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ll About Heart Rate (Pulse).WebMD:What to Know About Your Heart Rate
-
2023-10-20 醫療.呼吸胸腔
肺炎是如何造成的?高危險群是哪2種人?肺炎照護居家保健4原則
我們常聽到身邊某人因肺炎感染產生各種嚴重併發症狀。肺炎到底是什麼造成的,誰容易感染?又該怎麼照護及防範?元氣網整理關於肺炎的種種問題。肺炎是什麼造成的?新竹馬偕醫院胸腔外科醫師曾受訪指出,肺炎由多種感染因素造成,依照病原可分為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及吸入性肺炎三類。根據感染源的不同則分為院內感染型及社區感染型。在診斷上與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最重要的判斷在於,肺炎會出現肺部浸潤現象。【延伸閱讀】疾病百科/肺炎1.細菌性肺炎「細菌性肺炎」指的是肺臟受細菌感染所引起的肺炎。臨床上根據病患染病的地點,可分為「社區型肺炎」及「醫院型肺炎」。社區型肺炎常見的感染菌種有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黴漿菌等,其中以肺炎鏈球菌最常見,且最易感染65歲以上的民眾,年輕的病患較常見黴漿菌感染。醫院型肺炎指的是在住院48小時後所引發的肺炎。常見的感染菌種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甚至醫院內特有「抗藥性細菌」引起感染。常有抗藥性,嚴重度較高,致死率也較高。2.病毒性肺炎由病毒所引起的肺炎稱為「病毒性肺炎」,主要由A型流感與B型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多年前爆發的SARS及現在的COVID-19新冠病毒,都會引起病毒性的肺炎。一般成人若發生病毒性肺炎,通常可自行痊癒,老人及慢性病患者不只容易感染,且容易引發重症甚至死亡,每年造成全球高達50萬以上的患者死亡,需要透過注射疫苗來預防。3.吸入性肺炎指的是因食物嗆到、吸入胃部逆流的食物或分泌物及嘔吐物,所造成的肺部感染。臨床上常見年長者因吞嚥功能退化,或是曾經中風過,導致意識狀態不佳以及吞嚥功能不良,因此成為吸入性肺炎的高危險族群。酒醉者也常因酒醉後嘔吐且意識不清,而導致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會導致很嚴重的肺炎問題,感染的菌種常常不只一種,治療上相對困難。哪些人容易感染肺炎?1.有三高、肥胖、缺少運動、肌肉無力等問題的年長者。2.幼童。3.常期吸菸者。4.酒精中毒者。5.吞嚥有問題或使用藥物致咳嗽反射受抑制。6.長期臥床者。7.有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以下就感染肺炎最多的前2名族群說明。老人肺炎肺炎有「老人隱形殺手」之稱,因老人家免疫力較年輕人差,秋冬容易因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打噴嚏、發燒,嚴重時甚至引發肺炎。不過也並非年長者都容易得肺炎,若有三高、肥胖、缺少運動、肌肉無力、或抵抗力較差的長者,一旦遭病毒感染,才比較容易發病導致肺炎。長者罹肺炎就算痊癒,仍可能留下後遺症,造成不可逆傷害。包括臥床、插管限制病人活動,會造成重症後肌無力、肺部功能受損,體力大不如從前,除需他人照顧,還要長期心肺功能復健。若未妥善治療,會導致活動力變差,若需長期臥床嚴重併發症可能導致死亡。而為預防肺炎感染,原本71歲以上民眾才可公費接種1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疾管署宣布今年10月2日起分3階段擴大至65歲以上民眾,除了原先PPV23疫苗外,更新增施打1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以提供更完整的預防效果及保護力。【延伸閱讀】2023肺炎鏈球菌疫苗懶人包/65歲以上都可打,PCV13與PPV23怎麼選?需跟流感疫苗錯開打嗎?兒童肺炎除了年長者炎,幼童也是容易感染肺的另一高風險族群,依不同年齡好發的細菌也不相同,尤其5歲以前的幼兒有多種病原威脅。接種疫苗可減少感染機率。兒童肺炎常見病原.新生兒時期:肺炎鏈球菌、B型鏈球菌、大腸桿菌等.兒童時期:肺炎鏈球菌、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腺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五歲以上孩童:肺炎黴漿菌值得注意的是,幼童感染肺炎,一開始症狀可能與一般感冒、流感一樣,咳嗽、發燒等,但如病況持續進展症狀加劇,又因幼童表達力可能還不好,照顧者需多加留意。根據三軍總醫院衛教資料指出,如病況進展至呼吸困難、需要氧氣、脫水或吐到不能進食或吃藥、精神食慾大幅下降時,就應盡快送急診。肺炎有什麼症狀?根據衛福部臺東醫院衛教資料,小兒科醫師黃詠嵐撰文指出,不論是病毒或細菌性肺炎,發生的好幾天前,會先有感冒的症狀,像是打噴嚏、咳嗽和流鼻水。由感冒再進展到肺炎,通常會表現出發燒、呼吸喘及呼吸費力(呼吸肌凹陷及鼻翼扇動)。嚴重感染時,甚至可能嘴唇發紫或呼吸衰竭,尤其可能發生在小嬰兒身上。細菌性肺炎在大孩子身上,會以突然的寒顫開始表現,之後伴隨著高燒、咳嗽和胸痛。肺炎醫院及居家照護如由細菌引起的肺炎,可用抗生素治療。其他則依病況不同以祛痰劑、支氣管擴張劑、止痛劑、解熱劑等治療或緩解症狀。肺炎是可以預防及治癒,但如果沒有處理好,嚴重者可能導致敗血症和急性呼吸衰竭症候群。另由於肺炎患者許多有痰液排出的問題,這也是治療期間重點排除的部份,若病況轉好返家後,也要遵循護理人員指示進行,並多休息及補充營養。居家自我保健4原則1.臥床休息,依照狀況大量飲水,注意水份補充。2.藥物方面請勿自行調整藥物劑量,按時服藥以完成抗生素療程,並注意觀察有無出現以下藥物副作用,一經發現請立即告知醫師:嘔吐、腹部不適、過速、顫抖、失眠、抽搐、休克、皮膚發疹、胃腸不適等症狀。3.要有良好的營養狀況、充足的睡眠及適度的運動,以增加抵抗力。4.痰液排出:可應用咳嗽、深呼吸、背部拍痰、姿勢引流、抽吸痰液等,以利痰液排出 維持呼吸道通暢、促進有效換氣。(資料來源/衛福部南投醫院)【資料來源】.衛福部南投醫院.衛福部臺東醫院.三軍總醫院.臺北榮總護理部健康e點通.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0-16 養生.聰明飲食
有助髮絲烏黑、減少夜間盜汗 花椒食用禁忌及怎麼吃最有益一次看
花椒的種類花椒為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乾燥成熟果皮,比較偏藥材。聯新國際醫院中醫師陳藝文指出,花椒分成「閉口」跟「開口」,古時候認為花椒有些毒素,較刺激、易產生不良反應,以中醫的角度,認為開口的花椒性質改變,會是合適的藥材。花椒的營養價值陳藝文說,一般來說,花椒用來增加香氣,並不會吞下肚,但花椒含有維生素A、B群,及鈉、鈣、鐵。花椒怎麼吃最有益陳藝文說,花椒磨成粉食用效果最好,在中醫來看,花椒還有讓頭髮變黑及減少夜間睡眠盜汗的功效,不過該如何食用,需要跟中醫師討論,調配適合的配方。中藥有帖藥方「大建中湯」專治急性虛寒型腹痛症狀,配方即包含花椒。對於歸脾、胃、腎經都有幫助,也有溫暖中焦(消化系統)、散寒止痛、止嘔止瀉、殺蟲及止癢的功效。花椒通常過油後香氣會釋放得更好,小火或文火可以增添香氣,注意不能燒焦,也可以研磨或煮湯。花椒食用禁忌花椒是較辛辣、燥熱的食材,跟胡椒比又更加刺激。陳藝文說,患有胃炎、潰瘍性胃腸炎和炎症性腸病等疾病的人應避免食用。另外,不適合咽喉腫痛等急性鼻咽炎,嬰兒和孕婦需慎用。花椒會不會有農藥殘留問題?李昌儒說,難免都會有,因此民眾在購買時,務必注意有無檢驗合格標章。陳藝文表示,建議藥用可以向中醫師詢問,在醫療院所購買,需看清楚是否有檢驗標章、保存期限,外觀完整無破損或膨脹,打開包裝是否有霉味異味等情況。花椒保存方式陳藝文說,花椒放在高溫悶濕的環境,容易孳生黃麴黴菌,可能產生大量毒性極強的致癌物黃麴毒素,長期吃進含有黃麴黴菌的食物或調味香料,不但損害肝臟,更有致癌的危險。且黃麴毒素耐高溫,無法使用高溫烹煮消滅,所以應特別注意胡椒與花椒的保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5 名人.劉秀枝
大腦已有失智病變,卻仍享有活躍老年可能嗎?名醫曝2個關鍵
曾經以為很遙遠,但轉眼間,我就從小女孩變成今日的退休銀髮族了。以前覺得父母、師長思想老舊,在現代年輕人眼中的我也應如是吧?日前,定居美國的大學同學淑玲回台探望獨居的父親。我倆約在西餐廳敘舊,都點了鱈魚套餐。香煎鱈魚肉質軟且香,但因眼前還有沙拉吧、熱湯、麵包等,我們決定共享一份鱈魚主菜就好,把另一份打包,讓淑玲帶回去給父親享用。淑玲對工作人員說:「請包裝得漂亮點。」見年輕妹妹面露難色,我趕緊幫忙解釋:「她是要帶回去給父親吃。」看著白髮蒼蒼的我們,妹妹睜大眼睛問:「你父親幾歲了?」「97歲。」不知年輕人是被嚇到還是被感動,立刻很慎重地將那份鱈魚端去打包。她可能很難想像,我們也曾經年輕過、或甚至是個嬰兒,而淑玲的父親也不是生來就97歲喔。即使97歲,身為退休醫師的老先生依然活躍得很:每天一早,走到鄰近住家的全聯買報紙;中午到商店街買便當,並常到附近的書店逛逛,有時去銀行辦事,在家則看報紙、電視,並有老友每星期來與他下棋。他胃口好、睡眠佳、聲音宏亮、精神飽滿,把「獨立自主」當作是老年的志業。大腦已有失智病變,卻仍享有活躍的老年。最近讀了一篇來自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發表於2022年《老化神經生物學》(Neurobiology of Aging)的病例報告。一位96歲的老先生有高血壓、心律不整、皮膚癌、攝護腺癌且轉移,都有接受治療並控制病情。他的「認知功能測試」直到去世的四個月前都正常,只是行動稍慢而已。而在他去世後的大腦解剖,竟然有中等程度的阿茲海默症與其他退化性失智症的腦病變。為何他的大腦有如此明顯的病變,但臨床上卻沒有失智症狀?文章的作者歸功於老先生的教育程度高,且一直維持活躍的智能與體能活動。例如他當志工、學習語言,自己開車到94歲,之後搭公共交通工具;天天運動;常參加巴士旅遊,直至95歲;每天走路、閱讀、做家事、管理投資,直到96歲因心肺衰竭去世。也許,老了並沒有那麼可怕。即使身體有病,甚至大腦有病變,但持續從事體能與智能活動,依舊能享受活躍的老年。維持健康生活、正面心態,慢性病上身也不怕。老,還有其他好處。例如有位九十多歲的長輩,罹患硬腦膜下腔出血。但因他的大腦萎縮,而有足夠的空間可容納血水,讓大腦免於被壓迫,因而未造成神經損傷,沒有出現症狀,所以不急著動手術,後來血水也自行吸收了。我們的健康受基因、環境、醫療、機遇、生活型態與心態等因素所影響,其中,能夠自己掌握的雖然只有「健康的生活習慣」與「正面心態」,但卻可充分發揮──即是維持活躍的生活,不僅從事體能(但量力而為)、心智與社群活動,且持之以恆,並養成正面思考的習慣,凡事往好處看。那麼,人生過了七旬,就算慢性病上身,也能做到像淑玲的父親般,達到「獨立自主」的老年志願了。再說,年紀大了,代謝變慢、食量變小,或許十年後,淑玲和我再來這家餐廳時,一份鱈魚都只能吃一半,另一半打包當自己的下一餐,好省錢喔!運用「全景模式」 對人多些包容年過70後,我開始收到LINE群組傳來某某同學病故或告別式的訊息,不免也想:什麼時候會輪到我?讀醫學院時,完全不曾、也不可能預測哪位同學會先往生,因為年輕的生命力那麼旺盛,誰會想到老啊!但是受到基因、環境、工作、生活習慣與醫療等因素,經年累月的影響,我和同學們的人生道路就慢慢分開來了。然而,不管從事何種行業或當哪一科醫師、經歷如何不同,最後還是殊途同歸──步入老年,走入終點。在網路還不是很普及的年代,聽說有位大醫院的院長沒穿白袍,獨自到急診室巡視。護理師沒認出來,問他:「老伯伯,請問您有什麼事嗎?」這除了讓人會心一笑,你還會怎麼想?以下五個答案,請選選看:1. 這位護理師真有禮貌。2. 院長的自尊心可能受到打擊,竟然有屬下不認識自己,但也很以護理師的態度佳為榮。3. 專業的穿著與配備(如白袍與聽診器)很重要。4. 以綠葉襯托,可能更高招。例如由一位醫師陪同或幾名醫師簇擁著前來,一看就知道這位人物不是個普通老伯。5. 如果去掉專業與身分,每個人都只剩下性別與年齡。我選擇「以上皆是」。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孟子說的「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我見到有威望或自以為不可一世的人,腦海裡會浮現他小時候包著尿布、銜著奶嘴的樣子,則嘴角不免浮上笑意而自然放鬆下來;再想像他將來年老體衰、舉步維艱的模樣,則同理心油然而生,自然就不會害怕或苛責對方。反過來,看到一個可愛的嬰兒或調皮的孩童時,我會想他或她以後可能是未來的總統或良醫,而不敢輕視。當遇到老態龍鍾或失智的長者,則念及他也許有我所不知、非常值得尊敬的輝煌過往呢!旅遊時,常恨不得把遼闊的壯麗山河美景全收進一張相片裡,這時就會打開手機的全景功能,從左至右,全部攝入。那麼,我們是否也可以用「從小到老」的「全景模式」來觀人呢?不僅看這個人的此刻,這是他生命的橫斷面;也可以運用想像力,觀想其一生,即其生命的縱切面。那麼,也許我們在待人處事上會更有包容力。這個簡單的領悟與作法,是我老來的休閒和動腦活動之一,挺有趣的,你不妨也試試看吧。
-
2023-10-13 養生.保健食品瘋
補鈣要吃哪一種最好?營養師列出「挑選3要點」幫你買到CP值最高的鈣
根據衛福部最新國民營養調查中顯示,鈣質是國人最缺乏的礦物質,除了1-3歲的嬰兒以外,其他年齡層的人不分性別,全部都有鈣質缺乏的問題!!!也因為如此,補鈣相關的保健食品,在台灣一直都是熱門的選購項目之一,但市面上的鈣產品種類眾多,每一個產品的成分、配方及使用的原料都不盡相同,到底哪一種才是對身體最有效、最有CP值的鈣產品呢?【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將在今天的文章告訴你,選購鈣保健食品時可以注意哪些地方來幫你選到最優質的鈣!3點都掌握,優質產品聰明購一、先看鈣來源:海藻鈣優先鈣保健食品的鈣來源依其型式不同,可再細分為碳酸鈣、檸檬酸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磷酸鈣…等,它們的實際含鈣量、人體吸收率、來源都有所不同。而其中Sean最推薦的鈣來源是海藻鈣!海藻鈣是碳酸鈣的一種,但它跟傳統的碳酸鈣可是有大大的不同喔!傳統的碳酸鈣雖然鈣含量高,但人體吸收率卻很低;海藻鈣不僅是天然來源,含70種以上微量營養素外,其特殊的微孔隙蜂巢結構,能大幅提升鈣質吸收率,又同時保留含鈣量高的優點,可謂是非常少見的優質鈣來源,更特別的地方在於,海藻鈣是純素食來源的鈣!對於素食族群來說是最理想的選擇。因此建議大家可以優先考量以海藻鈣作為鈣來源的產品。二、再看成分:含維他命D和K優先在選購鈣保健食品時,也要注意看成分中有沒有加入「維他命D」和「維他命K」喔!因為這兩種維他命是對鈣質吸收和骨骼健康非常重要的營養素,維他命D可以提高小腸細胞對鈣質的吸收率;維他命K則可幫助鈣的轉化,把攝取的鈣填補在骨骼的隙縫中,提升骨質密度。另外要提醒的一點是,維他命的來源也很重要!市面上的維他命來源可分為天然來源或化學合成,天然來源的維他命成分較為溫和,攝取起來較無負擔;反之化學合成對人體的負擔較大。因此建議大家選擇酵母發酵或植物萃取等天然來源的維他命,營養價值高,吸收率也更好。三、最後看配方:有增加鈣吸收率的複方優先我們飲食中含有草酸、植酸等物質,它會與鈣質結合形成不溶性的鈣鹽,導致腸道對鈣質的吸收能力下降。除了維他命D以外,還有沒有什麼東西能再加強人體對鈣質的吸收率呢?答案是有的!若你在選購鈣商品時,有看到如納豆膠(γ-PGA)或酪蛋白水解物(CPP)成分的話,它們可以增加鈣質的溶解性,在腸道中提升可被有效利用的鈣量。不過,酪蛋白水解物多為動物性來源,對於素食族群來說,就會建議選擇以素食來源的納豆膠做為配方的鈣產品囉!最後Sean建議大家在吃鈣產品的時候,隨餐或餐後1小時內食用。因為鈣質在酸性的環境下吸收率較佳,而我們在進食時,胃酸分泌較多,此時補充鈣質可以使其與充足的胃酸反應,進而提高鈣質的吸收效率。希望大家都能聰明、輕鬆又有效率的補鈣!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10 養生.家庭婚姻
「生完孩子還要餵母奶,讓我很厭惡丈夫,好想離婚」憂鬱症媽後悔沒更自私,應先好好愛自己
夫妻在孩子誕生後,才會看見對方一些以往沒出現過的人格特質,那是你們在兩人世界時很難發現的。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生孩子如何影響婚姻,結果是結論性的,孩子出生後,配偶之間的關係就會受到影響。如果重來一次,我要優先好好愛自己貝琪·維埃拉(Becky Vieira)是作家,她寫了一本書《夠了!關於嬰兒的事》(暫譯),提到自己原本是一位期待孩子誕生的母親,但在孩子出生一年後,她罹患了憂鬱症,決心分享一些殘酷又誠實的經歷。除了這本書,她日前也寫下了一篇文章,一開頭就讓人感到震撼。她說:「我想離婚。」兒子出生後不到一年,她形容她的丈夫已經從一個她愛的人,變成一個她最討厭的人,她說:「我幾乎記不起我最初喜歡他的什麼。」以下是部分文章:我們的兒子剛出生不久,我們的關係立刻開始疏遠。我丈夫決定把我和孩子留在醫院,這樣他就可以回家小睡了。他去小睡一下。我就在醫院這裡,我的腹部剛剛被切開,而一個小嬰兒正困難的從我的身體吸取營養。他卻想要小睡一下?他真的好可憐,看著我生孩子、餵奶,他想必很累吧!當我們回到家後,情況變得更糟。像大多數夫婦一樣,我們的睡眠嚴重不足。我們很害怕,只能盡力而為,卻又一直懷疑自己做的。我們的昔日生活模式幾乎完全消失了,我們所做的只是在照顧我們的孩子,同時日子過得去就好。我的方法是忍氣吞聲,專注於眼前該做的事──照顧一個飢餓且經常尖叫的寶寶。 然而,我的丈夫並沒有辦法好好面對這樣的情況。他脾氣暴躁,不太說話,這些小事似乎讓他很不悅。我們很常爭論,而且不是小規模的爭吵,每次分歧都很嚴重,這位讓我們對彼此尖叫,說出難聽的話,也讓我們吵到分房睡。更讓人覺得瘋狂的是,這些爭論往往不是為了什麼重大事情,只是一些像是誰要把尿布拿去丟這樣簡單的事。當時我們還不知道,無論伴侶在一起多久,就算以前很少發生衝突或分歧:一旦成為父母,一切都會改變。我忙著照顧一個新生兒,還要空出時間糾正我丈夫讓我心煩意亂的事,導致我更加疲倦和痛苦,覺得自己被掏空。我漸漸覺得,我應該優先考慮孩子和我自己,任何會分散我注意力的事情——包括我的丈夫——都應該暫時排除在外。如果可以重來一次,我會從一開始就與丈夫說好該怎麼分工,並且,我會更加自私。雖然我的丈夫也很重要,但我才剛剛生完孩子,還要餵母奶,所以我理當更重要一點。自私的媽媽會是更快樂的媽媽貝琪寫下這些她因為經歷痛苦而生的反思,她認為媽媽們應該變得自私一些了,如果不是為了自己,至少也是為了孩子。自私的媽媽是更快樂的媽媽,我們的寶寶也會從擁有一個快樂健康的媽媽中受益。生孩子如何影響婚姻事實上,夫妻在孩子誕生後,才會看見對方一些以往沒出現過的人格特質,那是你們在兩人世界時很難發現的。馬修約翰遜博士(Matthew D. Johnson)在他的著作《親密關係的偉大神話:約會、性和婚姻》(Great Myths of Intimate Relationships: Dating, Sex, and Marriage.)提到:「大約三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生孩子如何影響婚姻,結果是結論性的,孩子出生後,配偶之間的關係就會受到影響。」有人發現原來在愛情裡面表現得很好的另一半,不是個好爸爸,對孩子的關心遠不及自己,或著對孩子很沒有耐心。很多人希望擁有孩子,卻無法承擔照顧孩子會有的辛苦,與其說養育孩子,他們不如說是想「玩」孩子,孩子一出現麻煩事,下意識就會丟給另一半。也有很多人受限於既有的男女性別觀念,認為很多事理所當然是女性較擅長,甚至認為她們樂在其中。不斷的因為育兒的辛苦而爭吵,即使孩子會漸漸長大,當愛都磨光了,真的找得回來嗎?這是值得每位新手爸媽好好思考的。延伸閱讀:.另一半有指責型人格?長期貶低你、有問題的都是你...遇到該怎麼辦?.我在婚姻中做錯什麼?美國專家:羞恥挫敗,讓離婚者覺得不值得被愛.成為爸爸後我並不幸福!面對生活挑戰承認失落,不表示你不該成為父母※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3-10-09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護理友善職場環境維護,沒有局外人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護理人員的心聲」。七月初曾以「醫護人員的過勞與病人安全」邀請關心這議題的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以及在醫院實習的醫學生寫出三篇十分精彩的文章。當時我們深感台灣醫療團隊裡,護理人力所遭逢的考驗更需要我們的關懷。非常高興在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蔡淑鳳司長的主導下,我們終於有三篇針對台灣護理人力所面臨的困境有非常精闢的分析,同時也提出各種頗有創意的建議。蔡司長以人口、勞動力雙重老化是供需不平衡的國際大環境背景,加上疫情的影響,以及國內的數據指出這問題的嚴重性,並提出幾個可行的原則。接著護理學界的資深老師分享她對「職業疲潰」(burnout)的精闢看法,並提出如何打造健康快樂的護理師的想法。醫院護理部主任暨護理師公會的資深人員寫出護理人力的省思、依據、招募與留任的看法,並呼籲護理人員應該受到尊重。希望這三篇護理界的呼籲,可以讓醫療界以及社會大眾聽到護理界的心聲,「尊重與自主」是台灣護理人員應得的權利。從數字解讀護理人力國際經驗國際護理協會(ICN)《Ageing Well?》報告及相關研究顯示:人口、勞動力雙重老化是供需不平衡的大環境背景,各國邁向高齡化,人口生存時間越長,預防性、慢性及多重疾病照護需求增加;但同時,嬰兒潮末班車的勞動力(包含護理人力)正要退休,導致護理需求增加、有經驗資深的護理人力供給卻在減少。再則,護理是女性為主的職業,需在凌晨、清晨、週末等時段輪班,工作需身心體力的投入。當女性面對生命歷程可能經歷的懷孕育嬰或年齡較長後的體力負擔,都可能造成護理人員選擇離開。而損失經驗豐富的資深護理人力,可能進一步導致護理質與量下降,這是護理人力短缺上須關注的重要面向。國際護理協會(ICN)2023年的《Recover to Rebuild》報告彙整逾百份研究,進一步指出:COVID-19疫情加劇了護理人力短缺,疫情期間增加的工作負荷及身心壓力,在疫情後引發因過度疲勞(burn out)的離職潮。台灣經驗台灣至2023年8月約有18.7萬執業護理人力,平均每千人口的護理人員數為8.1人。與全球趨勢相似,在高齡與慢性病的驅動下,整體健康照護需求持續提升;雖每年總執業護理人力增加中,但照護需求也逐年增加。醫院護理人力歷年來有常態性空缺,空缺率由疫情前約4.5%攀升至疫情後約6.5%,離職率亦由疫情前約11.1%提升至疫情後約11.7%。綜析107-110年統計,每年約有9,000人畢業、8,000人通過專技高考領證,最後有執業、實際成為當年度護理新人力者約4,500至5,500人(考照率約八成、執業率逾六成);而每年流失、回流人數介於4,500至5,500人,加總相抵後,過往每年總執業人數約增加4,500至5,500人。從「量」看,流失與回流人數差距不大;但從「質」看,兩者的年齡組成有別,造成實質護理職場負擔增加。流失部分以年資10年以上、30至40歲已有豐富經驗的護理人員為主,而回流是以22至24歲為主,其是專科學校畢業後已領證但未執業、繼續就讀二技的畢業生,雖歸類為回流,實為職場新手。疫情衝擊疫情後的111年出現明顯變化,因疫情影響,考照率下降一成,同時,疫情後離職率攀升,流失人力增加、回流人數下滑,111年度總執業人力只有新增2,500人,為過去歷年一半,加上112年醫院疫情後首次評鑑,導致醫院護理人力的緊繃壓力非常有感提升。疫情後台灣護理人力體系的復原與再建,需要系統性的創新投資及再次典範轉移。護理人力教考用協力整合COVID-19疫情擴大了各國護理人力的短缺,國際護理協會 (ICN) 指出,各國皆須補充因過度疲勞 (Burn Out) 及高齡化而流失的人力,同時減緩現有及未來的人力短缺。教育部已於113年開始增加10%的護理學生人力投資;考選部、教育部與衛福部也已建立護理人力教考用政策協力平台。本文先聚焦醫院護理職場環境改善議題的進行式及未來式與大家分享資訊。一、推動三班護病制度減少護理人力流失、增加回流的關鍵,在於如何減輕護理職場過於沉重的工作負擔;而明訂「護病比」是達到此目標的重要方法。現行《醫療機構設置標準》已有明訂護病比並連動健保給付,108年規範的是「全日平均護病比」,未來政策進階改以「三班護病比」,確保醫院臨床照護現場各時段班別護理人力皆有合理配置。衛福部刻正積極爭取財源,讓三班護病比及夜班人力的負荷有所獎勵與規範。依據衛福部照護司調查,超過 80% 護理人員贊成推行三班護病比有助於護理人員留任;今年8月起衛福部已責成醫院護病比資料填報由全日改為三班,透過實證資料蒐集,作為與各界研商討論的基礎,我們的目標是112年底前完成護病比標準的訂定。二、正向護理職場再建影響醫院護理師職離因素的前三名:不被醫院尊重、不適當薪資、工作與生活不平衡;而會留任前三名因素是:有意義的工作、正向互動及信任團隊。醫院的管理在護理職場扮演重要角色,友善職場應鼓勵醫院重視護理第一線的聲音,協助工作與生活平衡,如:建立半職、流動或短期等彈性班別方案,增加因應女性因生命歷程改變需要的執業多元選擇;認可護理價值貢獻,建立老手牽新手臨床教師制度,成立醫院友善職場委員會,一半委員由直接照護的護理人員擔任,並公假出席;透過智慧科技減輕人力負荷;定期監測護理人力指標,引領醫院間薪資福利標竿學習,營造正向醫院護理執業環境。三、護理職場資訊透明衛福部自107年起建立《護理職場爭議通報平台》接受匿名吹哨,迄今已接獲逾2500件通報,月結案率約96%,裁罰率17%,案件處理統計皆即時公告於平台,然而工時過長、花花班及職場霸凌等仍名列前茅,可見除了法規,需要更多由下而上、由內而外的創新解套方案。衛福部「護助e起來」平台已有32萬使用者,瀏覽超過156萬人次,這是以護理人員執業需要設計的護理公共事務參與平台,有定期與不定期資訊開放與直接照護護理人員的意見收集。薪資受市場機制影響,透過資訊公開,讓護理求職者可以掌握資訊做更好的選擇。目前衛福部《護助e起來》官網已公開醫院薪資調查。歡迎您加入該平台的護理社群,一起參與護理執業環境更好的改變旅程。四、公職護理師比例調升公職待遇是由政府規範,觀察過往公職護理師於公立醫院留任狀態良好,但占院內護理人力比例並不高,約在20-30%。政府已放寬四大公醫體系(教育部、退輔會、衛福部、國防部)公職護理師員額限制,並將持續監測與鼓勵公醫體系提升公職護理師比例,期望扮演護理職場標竿示範角色,帶動整體市場給予護理人員更合理待遇與正向執業環境條件。五、逐步全面推動Skill-Mixed住院計畫住院整合照護計畫已於110年起試辦,病家、護理人員、照護輔佐人員滿意度皆超過八成,試辦規模從111年40家醫院快速增長至112年84家,顯示醫院投入的意願。未來,透過招募每次國考約有5,500位尚未能通過護理師證照的夥伴加入計畫,減少護理畢業即轉職的流失,並提供持續考照輔導。預定112年12月我們將公告台灣護理佐理人員(Nurese Aid)認證制度。健康需要護理照護,護理專業也需要社會支持,維護護理正向執業環境沒有局外人。讓護理人員發揮並肯定自身專業價值,是為整體健康照護體系加值、也是對人民生命健康照護的祝福。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0-09 養生.運動健身
鍛鍊核心與背部肌力只要14天 醫師教你一天學一招練出好體態
總覺得自己全身非常緊繃,這裡痛那裏痛嗎?還是你的姿勢明顯不良,總被人家說站沒站相、坐沒坐相,習慣彎腰駝背站三七步,或癱在椅子上嗎?請下定決心做些改變吧。當然,體態、姿勢是習慣累積出來的身體語言,無法一夕之間改變。我們建議用兩周的時間,每天多學會做一個動作,並花個約十分鐘上下練習,放鬆自己緊繃的肌肉,增加對身體姿勢的理解和自覺,並鍛鍊核心與背部的肌力。十四天後,你會看到不同的自己,更有自信,更舒服,也更不會亂痛一通。接下來,就先看看每天要學習的部分,最後會有統整的練習表供大家參考。■ 第一天:檢查站姿這天的重點在於保持好站姿,練習站姿站直的時候,可以先靠著牆站好,像要量身高那樣。背部打直並維持自然的弧度,下巴微收,肩膀往後,雙手自然垂放,收進肚子,膝蓋打直,注意重量平均分布於兩腳,且不要翹出臀部。這一天,你除了要練習站好,更要養成每小時檢查自己姿勢的習慣。■ 第二天:嬰兒式第二天的功課是早晚各練「嬰兒式」五分鐘。嬰兒式都是非常適合的全身舒展,對頸部、背部、髖部、核心、至腳踝都有放鬆的效果。先採四足跪姿,臀部往後坐,與腳跟愈近愈好,手掌繼續撐地,胸膛緊靠近大腿,雙手打直感覺後背及身體側邊的伸展。停留數個呼吸。你也可以試著將手掌往上翻,感覺不同的伸展。這天就好好的感受嬰兒式帶來的全身舒展感覺吧。■ 第三天:挺胸伸展 第三天的功課是將胸膛打開,先站好、兩腳打開約與肩同寬,雙手在背後交握,肩胛往後內夾,藉機挺出胸膛,停留的過程維持良好的呼吸。■ 第四天:貓牛式因為我們的目標是練出好姿勢與體態,剛開始做的練習都會以背部的延展練習為主,這天來練習非常棒的姿勢:貓牛式。先採四足跪姿,背部先打平,吸氣讓胸部往前方下壓,順勢抬頭,放鬆肩膀,開始吐氣時收腹部、尾椎內捲,讓脊椎往上拱,反覆練習。■ 第五天:早安式早安式是個讓我們練習下背、髖部、與腿後側的動作。在抬頭挺胸站好之後,雙手往上平舉,保持背部打直的狀況,髖關節(臀部)往後移動,讓軀幹往前傾。練到第五天的時候,把嬰兒式、挺胸伸展、貓牛式、早安式都練過一輪,對背部與姿勢都會帶來良好的感覺。■ 第六天:站姿貓牛式站姿貓牛式與四足跪姿的貓牛式感覺很像,都是讓挺胸與縮腹動作交替進行,像由脊椎活動創造身體波浪般。先站直,兩腳打開與肩同寬,接著放鬆肩膀使其往前自然垂下,微微往下蹲,臀部尾椎往內捲,肚子內縮。接著挺出胸膛,吸氣脖子往上延展,站起身,肩膀往後方中間夾,再往前垂下回到起始動作,連續練習。■ 第七天:仰躺跨腿伸展第七天加的動作是仰躺跨腿的伸展動作,躺在床上或墊子上,雙手打開平放身體兩側,一腳跨向對側,過程中保持上背部和雙側肩膀、手臂貼在地面上,感覺背部髖部的伸展。這個動作可以舒緩軀幹的肌肉。你也可以試試看兩隻腳彎起來,同樣上背、肩膀平貼在地,雙腳一起倒向左側或右側,感覺下背髖部的伸展。注意此時膝蓋不該感到疼痛。■ 第八天:跪姿平衡經過了一個星期的練習,我們的脊椎已經更穩定,能讓我們保持良好姿勢,減少背痛。我們進一步再來練練核心肌力。採四足跪姿,以雙手和雙膝著地。雙手的距離與肩膀同寬,剛好落在肩膀下方,而膝蓋剛好落在髖部下方。收緊腹部的肌肉,右手離開地面舉至與肩膀同高度,手心向下,穩定後左腳向後伸直舉起,收緊臀部和大腿的肌肉,這時先維持右手、軀幹背部、到左腳都是同一水平高度。僅有左手和右膝著地。停留一下後再回到四足跪姿,反覆練習後換邊練習。■ 第九天:下犬式下犬式是伸展大腿後側、小腿後側、至腳弓處的好方式。一定要好好練習。從四足跪姿開始,雙手撐地,雙腳踩地,撐起身體往上抬,讓身體以手掌、臀部、腳掌三個頂點呈三角形,或想成抬起身體收肚子呈現倒V型。如果剛開始練習腳掌無法平貼地面,可以然後雙腳輪流彎曲膝蓋再踩地。■ 第十天:頂天立地第十天的練習要多個道具。可以拿一把長桿子,先雙手握好桿子保持桿子與地面平行,雙腳與肩同寬,然後屁股往後做深蹲,起身時往上推桿子到手伸直。深蹲本身就能訓練到背部,加強脊柱旁的肌肉收緊,再加上往上推桿子的動作能更動到上背部。■ 第十一天:鴿式鴿式的動作可由下犬式開始,左腳往前,把腳掌放到右手掌的後方,彎曲,雙手繼續撐地,下降身體高度坐下。左小腿此時橫躺於前方,右腳(後腳)伸直於地墊上。腰椎頸椎打直,感覺脊椎和髖部的充分伸展。停留30秒。再換邊練習。你也可以再把身體往前傾,直到趴到地上,充分感覺加上下背部的延展。■ 第十二天:棒式先採四足跪姿,手掌位在肩膀正下方,臀部、核心用力撐起身體,僅剩腳尖與手肘手臂是和地面相連的。不要低頭或仰頭,眼睛看向約20-30公分前方的地墊。可以停留30秒,休息一下,再繼續練習。■ 第十三天:英雄一式兩腿前後展開,形成弓步,前腳膝蓋彎曲成九十度,後腿伸直。雙臂往上伸直,掌心相對,感覺髖部的伸展,停留約30秒。再換邊練習。■ 第十四天:抬臀抬臀算是鍛鍊臀大肌最基本的動作。臀肌是身體很大的肌肉群,練好的話,對體態影響很大。請先躺在地板或地墊上,雙手平放於身體兩側,膝蓋彎曲,兩腳腳掌踩在地板上。收緊臀部,由臀部發力抬高髖部,不要拱背,直到肩膀到膝蓋呈現一直線。這時要以腳跟為支點,不是腳尖,不要變成墊腳尖(只有腳尖貼地)的狀況。可以停留在臀部收緊的姿勢,也可以做動態的練習。我們在十四天內,每天學會一個動作,並且複習之前的動作,以下是你可以參考的十四天體態養成的方式。每天大概撥出個10分鐘左右,好好地讓自己的背肌、核心獲得肌力並充分伸展,改善姿勢。原文:
-
2023-10-03 醫療.腦部.神經
為何阿茲海默症患者最後會像小孩一樣?專家曝患病最痛苦之處
人生從形成記憶開始,也從記憶的瓦解結束記憶、知識和經歷構成了我們的身分認同。失去記憶的話,個人認同就會發生變化或完全消失。「記憶就是那個人的一切。記憶就是身分。就是你。」小說家史蒂芬.金在《魔島》中如此寫道。個人身分植根於自身的經歷,記住的往事越多,自我感覺就越豐富。因此,記憶力喪失是阿茲海默症最令人痛苦的一環。記憶力漸漸衰竭,不僅破壞了回憶,還破壞了一個人的身分認同。你之所以為你,究竟是基於哪些元素?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一直在辯論這個難題。在十七世紀,約翰.洛克(John Locke)用記憶內容來定義身分。他指出,回憶提供了一條線索,連結起我們的過去和現在。大多數人都會以當下的模樣去確認今天的存在感(也就是自我感覺),而它與我們昨天所感知到的自己無從區分。但若回溯遙遠的過去,這種自我感覺的連續性就會變得脆弱、甚至完全消失。美國哲學家帕菲特(Derek Parfit)認為,記憶就像鍊條一樣,連結自己的過去與現在,而你之所以是「你」,乃是奠基於生活經驗的串連。而且,在你內省、形塑自我認同人生從形成記憶開始,也從記憶的瓦解結束記憶、知識和經歷構成了我們的身分認同。失去記憶的話,個人認同就會發生變化或完全消失。「記憶就是那個人的一切。記憶就是身分。就是你。」小說家史蒂芬.金在《魔島》中如此寫道。個人身分植根於自身的經歷,記住的往事越多,自我感覺就越豐富。因此,記憶力喪失是阿茲海默症最令人痛苦的一環。記憶力漸漸衰竭,不僅破壞了回憶,還破壞了一個人的身分認同。你之所以為你,究竟是基於哪些元素?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一直在辯論這個難題。在十七世紀,約翰.洛克(John Locke)用記憶內容來定義身分。他指出,回憶提供了一條線索,連結起我們的過去和現在。大多數人都會以當下的模樣去確認今天的存在感(也就是自我感覺),而它與我們昨天所感知到的自己無從區分。但若回溯遙遠的過去,這種自我感覺的連續性就會變得脆弱、甚至完全消失。美國哲學家帕菲特(Derek Parfit)認為,記憶就像鍊條一樣,連結自己的過去與現在,而你之所以是「你」,乃是奠基於生活經驗的串連。而且,在你內省、形塑自我認同的過程中,這些經驗會接合得更緊密。因此,記憶乃個人身分的基礎。在後面我們會繼續探討,如果記憶消失或發生重大變化,自我感覺會受到哪些影響。你最早的記憶是什麼?你能回溯到多久以前的事情,那段記憶有多清晰?大多數人都記不得兩三歲以前的事情。為了解釋這種情況,佛洛伊德提出一個概念:壓抑。也就是說,潛意識壓下那些回憶,不讓它們進入意識中。今天,神經科學家提出了更令人滿意的解釋。我們不記得兩三歲以前的事情,是因為負責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的大腦結構尚未發展完成。基本上,在大腦發育的早期階段,我們記不起任何事情,因為那時候還沒有自我意識。記憶和身分認同就像一對舞者,會隨著時間的音樂搖擺。在兩歲之前,嬰兒沒有自我認同,無法在鏡子裡認出自己。一年後,他們會看著鏡子,伸手去觸摸心理學家塗在他們臉上的小點。在這個階段,幼童已經知道,鏡子裡出現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到了五歲左右,所有記憶系統都上線並正常運作了。前額葉皮質和海馬迴比較晚熟,之後情節記憶、語意記憶(semantic knowledge)會與語言能力一起出現。學會使用語言後,幼童的自我認同感會再次提升。在語言的幫助下,記憶慢慢在幼童的大腦中累積起來;自我認同和記憶一絲絲地交織成一片精美的掛毯。學會字詞後,幼童就能接續形成概念、認同和記憶。情節記憶和語意記憶都儲存在大腦皮質,而後者會與海馬迴雙向傳遞訊息。在人的一生中,海馬迴跟皮質的記憶中心會共同運作,彼此不斷地在「呼叫和回應」。想起大學畢業典禮時,神經脈衝會從海馬迴進入位於皮質的記憶中心(儲存了畫面、聲音、意見等)。之後,這些儲存資料再被送回海馬迴中組成情節記憶,以重現畢業典禮。自我認同、語言和記憶在現在、過去和未來之間建立了許多連結點。但諷刺的是,生命是如此殘酷,到了盡頭時,這三位一體的傳遞管道會一一瓦解,逐步回到人生頭五年的狀態。阿茲海默症的初始徵兆是失語,接著是喪失概念、無法認出他人。在這可怕疾病的結尾到來時,患者會認不出他自己。※ 本文摘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作者:理查‧瑞斯塔克 譯者:劉宗為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29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03 醫療.感染科
2023流感疫苗懶人包/公費流感不想打高端,還有哪些廠牌可選?一表看3種疫苗施打時程
全台公費流感疫苗於10/2開打,近日傳出有家長不想讓孩子施打高端的流感疫苗,多縣市出現「拒打」現象。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家長若想選擇廠牌,可拿補接種通知單到指定醫療院所,但需評估拖延施打時程,恐增加感染流感風險。而流感疫苗除了高端,還有什麼廠牌可選?3種疫苗都要打又該何時打?《元氣網》整理疫苗開打資訊。病毒性腸胃炎、腺病毒、B型流感 3大病毒齊發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日前於臉書「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分享,最近新一波感染症有3大流行趨勢,其一,好發於秋冬的病毒性腸胃炎病例明顯增加;其二,高燒不退病人中,腺病毒感染比例上升;最後則是快篩檢驗出B型流感的比例增加。他觀察今年流感的趨勢先是A型流感H3N2,再來是A型流感H1N1,不知現在會不會逐漸變成B型流感為主流?而根據疫情中心監測,近期呼吸道病原最主要是以流感病毒為主,再來是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肺炎鏈球菌以及副流感病毒。社區為A型H1N1及H3N2共同流行。2023流感疫苗施打資訊2023年公費流感疫苗.國光生技.賽諾菲.台灣東洋.高端疫苗2023年自費流感疫苗上述4種+葛蘭素史克的伏適流四價疫苗 Fluarix Tetra (6個月以上適用)。公費疫苗對象及開打時間第一階段(112年10月2日起).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65歲以上長者.安養、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其所屬工作人員.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孕婦.具有潛在疾病者,包括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幼兒園托育人員、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及居家托育人員(保母).國小、國中、高中、高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禽畜相關及動物防疫人員第二階段(112年11月1日起).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2023年流感疫苗病毒株如何選用?今年我國使用之四價疫苗包含4種不活化病毒,即2種A型(H1N1及H3N2)、2種B型。今年使用之疫苗係適用於2022-2023年流行季,每劑疫苗含下列符於規定之抗原成分:雞胚胎蛋培養疫苗A/Victoria/4897/2022 (H1N1)pdm09-like virus(本季更新);A/Darwin/9/2021 (H3N2)-like virus;B/Austria/1359417/2021 (B/Victoria lineage)-like virus;B/Phuket/3073/2013 (B/Yamagata lineage)-like virus細胞培養疫苗A/Wisconsin/67/2022 (H1N1)pdm09-like virus(本季更新);A/Darwin/6/2021 (H3N2)-like virus;B/Austria/1359417/2021 (B/Victoria lineage)-like virus;B/Phuket/3073/2013 (B/Yamagata lineage)-like virus如果要打不同疫苗,如何間隔?有專家提出,十月二日起,新冠、肺炎鏈球菌、流感三種疫苗同時接種,恐釀史上最混亂疫苗接種期。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新冠的XBB.1.5疫苗以及流感疫苗,還有肺炎鏈球菌疫苗是今年年底老人家最重要的三支疫苗。不論先前是否有接種過流感及新冠疫苗,今年都應該要再打一次,並且應該列為優先接種;而肺炎鏈球菌疫苗五年接種一次,若今年也要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再與新冠疫苗、流感疫苗接種間隔一個月後安排接種。流感、一般感冒、新冠怎麼區分?A:黃立民表示,三者都以呼吸道症狀為主,難以區分。唯一較能區分的是,若全身痠痛可能罹患流感的機率較大,但新冠肺炎也有類似症狀;若出現嗅味覺異常,較可能罹患新冠肺炎。由於症狀難辨,建議可以進行快篩,若非新冠感染,就可能是流感。流感、感冒、新冠比較表【資料來源】.「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臉書粉絲專頁.疾管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09-30 養生.聰明飲食
「乳糖不耐症」不能喝牛奶,該怎麼補鈣?15種「含鈣食物」大公開
「我喝牛奶會不舒服!」台灣有多數人有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困擾,通常是喝奶製品後就會發生。什麼是「乳糖不耐症」?意指喝乳製品後,出現脹氣、想放屁、肚子痛或是拉肚子的狀況。乳糖不耐症的原因為什麼會造成乳糖不耐症?因為小腸中分解乳糖的酵素-「乳糖酶」缺乏或不足導致。 乳糖酶缺乏的情況下,.喝入牛奶、優酪乳等乳製品.小腸無法分解乳糖.這些未經消化的乳糖接著送往大腸.大腸內的細菌會將乳糖代謝成短鏈脂肪酸及氣體.可能會使腸道蠕動過快,誘發痙攣收縮,以致出現腹脹、拉肚子、腹痛的症狀乳糖不耐症的種類乳糖不耐症會因為不同的因素導致乳糖酶缺乏,大分為以下3種, 先天性:因基因遺傳因素,導致先天缺乏乳糖酶。 原發性:較常見。乳糖酶在嬰兒時期時高,但斷奶後乳糖酶就會慢慢減少。 續發性:因腸胃炎、乳糜瀉、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克隆氏症等疾病,造成體內乳糖酶的產出減少或停止,但通常疾病康復後就會好轉。乳糖不耐症症狀乳糖不耐症的症狀通常會在食用含有乳糖的食物後30分鐘~2小時內出現。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噁心等,但嚴重程度會取決於攝取的乳糖含量。.腹瀉.噁心、嘔吐.胃痙攣.脹氣、腹脹.腹痛.放屁乳糖不耐症測試氫氣吹氣試驗(Hydrogen breath test):當飲用含有乳糖的液體一段時間後,檢測呼出氣體中的含氫量。若呼出氣體的含氫量過高,代表沒有完全消化和吸收乳糖。 乳糖耐受測驗(Lactose tolerance test):空腹的情況下飲用含有高乳糖含量的飲料,飲用後2小時抽血檢測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若血糖沒有上升或上升不明顯,代表身體可能無法分解乳糖。 糞便檢查(Stool acidity test):適用於嬰幼兒,檢驗糞便中是否有未被消化的乳糖。乳糖不耐症者能吃什麼?根據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報告顯示,有9成國人普遍鈣質攝取不足,每人平均鈣質攝取量僅587mg(每日建議量1,000mg)。乳糖不耐症者不僅少喝、不喝牛奶,若又沒有從其他食物來攝取鈣質,就更可能會有鈣質不足問題。想補鈣,可以參考以下鈣質含量高食物(mg/每100公克食物): 小魚干 2213黑芝麻 1757黑芝麻粉 1449髮菜 1187蝦米 1075麥片 468紫蘇 401紫菜 342豆干絲 287五香豆干 273凍豆腐 240紅莧菜 218芥藍菜 196黃豆 194魩仔魚 157乳糖不耐症者不能吃什麼?乳糖不耐症者真的不能喝牛奶嗎?有乳糖不耐症可以喝的牛奶嗎?雖每個人程度不同,但大多數患者可耐受乳糖的單一劑量為12克(約250毫升牛乳)。因此可以嘗試4方法,提高對乳製品的耐受性,.不要空腹、並搭配其他食物一起飲用.少量喝,喝250毫升以下的牛奶量.吃或喝優格、優酪乳等乳糖較低的食物,食用後較能避免不舒服的症狀.選擇植物奶、低乳糖、無乳糖牛奶,或是以A2 酪蛋白為主的牛奶若正在受乳糖不耐症所苦,可以先避免食用含乳類及乳酪的食物減輕症狀。 乳製品:牛乳、冰淇淋等等。肉類:含乳類及乳酪的肉品,如西式香腸等等。油脂類:乳酪、乳油、沙拉醬。其他:含乳類或乳酪的麵包、蛋糕、餅乾及飲料。如:可可、巧克力、太妃糖、牛奶糖等等。 喝牛奶肚子痛的其他原因好食課文章顯示,除了乳糖不耐症外,喝牛奶肚子不舒服還有可能是「酪蛋白敏感」「乳清蛋白敏感」導致。 1.酪蛋白敏感牛奶中有30%的酪蛋白,酪蛋白分成多種不同形式,像是A1、A2等,有研究發現許多人對於牛奶產生不適應,是由於牛奶中酪蛋白的A1-beta形式,進入到腸胃道中,會引起發炎因子增加與免疫反應。 使得腸胃出現類似乳糖不耐的症狀,另外也有研究發現A1-beta形式的酪蛋白還有可能引起乳糖吸收不良,加劇乳糖不耐的症狀! 2.乳清蛋白敏感有聽過喝完乳清蛋白補充品會拉肚子嗎?有可能是腸胃對於乳清蛋白敏感,例如α或β-乳球蛋白,產生腹瀉、不舒服的症狀。 延伸閱讀: 每天吃3顆蛋,竟可降壞膽固醇!你一定要知道的 5 個膽固醇新常識
-
2023-09-28 焦點.焦點
秋冬RSV疫情升溫 九成兩歲以下嬰幼兒曾被感染 家長留意5大病徵
疫情解封後又遇到開學日,呼吸道相關的疾病大爆發,擠滿了醫院診間。根據疾管署呼吸道疾病通報資料,多種嬰兒和幼兒呼吸道病毒感染疫情急速升溫,前三名依序是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以及腺病毒感染,其中RSV自8月底開始,通報個案暴增數倍。感染科醫師呼籲,面對即將到來的中秋節及國慶連假,南來北往免疫力容易下降,大人小孩都需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有症狀就須要就醫,不要小病拖成大病。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謝育嘉表示,RSV通常在秋季和冬季流行,但今年的疫情似乎比以往更具挑戰性,今年RSV患者容易因為感染肺炎鏈球菌、嗜血桿菌等,合併細菌性肺炎,導致休克送重症加護病房,像是曾有位1歲的小孩就醫時,已出現發燒、喘等症狀,檢查發現竟同時感染RSV、副流感病毒、新冠肺炎三種病毒,且已合併細菌性肺炎,經過抗生素、呼吸治療後,病況才逐漸獲得控制。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指出,新冠疫情前,因為群體免疫的關係,RSV感染個案少,但疫情滴水不漏的防疫措施,反而讓群體免疫不再,且解封後民眾開始將嬰幼兒送到托嬰所、幼兒園,加上坐月子中心和護理之家疏於防範,容易造成群聚感染的發生,部分醫療院所看診、接種疫苗沒落實分流,增加RSV傳染機會,「現在我的診間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都是RSV的感染個案,以前同期都沒有。」陳伯彥分享,曾有位1歲1個月的小男童被爸爸感染,剛開始僅咳嗽、流鼻水,兩天後咳嗽、喘的很厲害,「睡不著覺,吃東西都會吐出來。」進食少,使得小便量變少、嘴乾,但因為RSV無治療方法,所以只能給予支持性療法,如高壓氧治療、少量多餐補充營養,呼籲家長要密切關注早期症狀,並採取預防措施,以確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什麼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RSV是一種呼吸道病毒,尤其危險之處在於它可能引發肺部感染,對嬰兒和幼兒構成重大風險。文獻指出,九成以上的嬰幼兒曾在2歲以前感染過RSV2,然而目前RSV感染的治療沒有特效藥,治療上只能盡量幫忙維持水分、氧氣,保持呼吸道清潔,當孩子因為太喘而無法吃喝,身體會缺乏水分和營養,這需要住院打點滴,也可能需要使用高流量氧氣,據統計1歲以下的嬰兒因感染RSV的住院率,是流感的16倍以上2,是1歲以下嬰兒住院的主要原因3,家長們應該密切關注這些症狀,並在出現任何懷疑時儘早就醫。及早診斷和治療可以防止RSV感染變得更加嚴重並減少住院風險。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會有哪些症狀?在這個季節,家長應特別警惕以下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是RSV感染的警示信號:●嚴重的咳嗽和呼吸急促:RSV感染可能導致呼吸道狹窄,使呼吸變得困難。如果孩子呼吸急促,呼吸速度明顯增加,出現嗚噎聲,或是伴隨咳嗽,應立即就醫。●高燒:RSV感染通常伴隨高燒,高燒可能達38度以上。家長應隨時測量孩子的體溫,並盡早採取相應的措施。●飲食困難:如果孩子因呼吸不暢而難以進食或飲水,這可能是RSV感染的表現。確保孩子保持充分的水分和營養非常重要。●疲倦和不適:RSV感染可能使孩子感到極度疲倦,並出現其他一般不適症狀,如失去食慾、腹痛和焦慮。●症狀加劇:如果孩子的症狀在幾天內變得更嚴重,而不是緩解,應該盡早就醫。RSV感染可能在幾天內迅速惡化。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要如何預防?成人感染RSV病毒的症狀輕微,難以察覺,提前警覺家中孩童早期症狀和採取預防措施至關重要,為了降低RSV感染的傳播風險,建議採取以下預防措施:●保持手部衛生:經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觸嬰兒之前。●避免密切接觸:避免與有感冒或呼吸道感染症狀的人密切接觸。●保持室內清潔:定期清潔和消毒家中的表面,特別是嬰兒經常接觸的地方。●避免公共場所:如果RSV在社區傳播,盡量減少嬰兒和幼兒到擁擠的公共場所的機會。●戴好口罩:在適當的情況下,考慮讓嬰兒和幼兒佩戴口罩,尤其是在公共場所。延伸閱讀:這病毒捲土重來、威脅幼兒不輸新冠!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同時感染死亡恐高6倍歐美多家知名藥廠投入RSV預防接種研發防治美國疾管署CDC的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於今年8月建議,8個月以下的嬰兒使用單株抗體新療法Nirsevimab預防嬰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在臨床試驗中,可降低嬰兒因 RSV 住院風險率約75%,而且能夠降低九成急重症比率。儘管RSV在過去常被忽視,但近年來該病毒對嬰兒健康的影響引起愈來愈多關注,國際有多家知名藥廠競相投入研發相關防治策略,包含賽諾菲、阿斯特捷利康聯合開發、輝瑞與葛蘭素史克等,皆透過新策略創新研發,用心守護嬰幼兒健康。包含美國ACIP學者在內,多位專家也建議,部分8 至19 個月大嬰兒,以及特定族群,如有潛在健康問題,且住院風險較高,應考慮接受第二劑nirsevimab注射,以幫助這些孩子安然度過第二個季RSV盛行季。儘管這項新療法對於防止嬰兒RSV感染帶來新希望,專家也呼籲,民眾應保持警惕,持續關注RSV流行情況,並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才能確保嬰兒和社區整體健康。延伸閱讀:早上像感冒下午就命危 美疾管署籲嬰兒接種RSV新預防治療資料來源:1.疾管署傳病統計資料 2.Collins et al. Journal of Virology.2008:2040–20553.Zhou H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12; 54(10): 1427–1436.
-
2023-09-27 活動.精彩回顧
後疫情時代健康大調查
口罩解封、放飛出國的同時,流感、新冠肺炎、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等病毒,入秋後已蠢蠢欲動,根據統計,超過九成的嬰兒曾在兩歲以前感染過RSV病毒。也許你認為 「打這麼多劑,還是會生病,幹嘛要打?」也許你害怕 「疫苗所伴隨的副作用」,但,當家中有嬰幼兒、長輩、孕婦等需要被保護的族群,恐讓心愛的家人陷入呼吸道疾病的危險中。家中有嬰幼兒嗎?你對預防接種資訊了解嗎?問卷連結👉點此前往▶活動時間已截止🎁活動贈品麗寶樂園「雙人樂園摩天輪套票」,共兩組中獎名單:cha**********gmail.comIvy************vnet.com雙人套票使用相關資格請見麗寶樂園度假區官網公告注意事項1.本活動寄送地區僅限台、澎、金、馬地區,海外地區恕無法配送。2.填問卷抽獎期間截至112年10月22日,以主辦單位電腦系統時間為主。3.抽獎及公佈日期由系統程式自動隨機抽獎預定於112年10月31日公開此問卷首頁,得獎名單預計112年11月1日起陸續通知。4.兌獎通知中獎者請於接獲通知後1個月內回覆主辦單位相關兌獎資料,未在時間內兌換商品,將視同放棄且喪失中獎資格,將不再進行通知。5.主辦單位保有隨時修改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如有任何變更內容或詳細注意事項將公布於本網頁,恕不另行通知。
-
2023-09-27 養生.家庭婚姻
是團圓還是情勒?媳婦顧嬰累中秋不想回婆家,被罵沒盡孝道!網提供一絕招靜音公婆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將至,許多家人都趁此時團圓,一同賞月烤肉共享天倫之樂。但當所有家人都回到婆家團聚,媳婦卻要忙東忙西的幫忙張羅所有事情,對媳婦而言根本是一場惡夢。就有媳婦以「顧嬰累不想回婆家過中秋」為由,拒絕回婆家過節,卻被老公罵沒盡到孝道。對此,元氣網詢問「中秋團圓媳婦該去婆家還是娘家」,引起廣大網友討論。媳婦不帶孫回去團圓沒盡孝道?台灣每逢三大節日,端午節、春節、中秋節,就會有婆媳問題出現。雖說中秋佳節共聚天倫,卻是媳婦忙碌的惡夢,需要幫忙婆家張羅所有人的食物、做家事。對此,就有媳婦因不想這麼忙碌,以「顧嬰累不想回婆家,想回娘家過中秋」為由,拒絕回婆家過節,卻被老公罵「媳婦不帶孫回去團圓沒盡孝道」。讓這位媳婦感到相當委屈,表示想帶著孩子回娘家喘口氣,卻被老公罵沒盡媳婦的本分、不孝順。究竟「中秋團圓媳婦該去婆家還是娘家」,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詢問大家意見,引起廣大網友討論,呼籲媳婦不要被道德綁架。中秋團圓 媳婦該去婆家還是娘家?貼文一曝光,引起網友廣大迴響,多數人表示想去哪就去哪。「都可以去哪裡都一樣都是家」、「哪裡快樂過節就往哪裡去過,沒有規定一定要婆家。」、「我是一個婆婆,什麼節日都一樣,年輕人喜歡就好,不要吵吵鬧鬧、家和萬事興」、「雙方協調好就可」、「年輕人喜歡上哪是自己的選擇,過得快樂就好」、「看情況,如果回婆家,帶個孩子還要款東款西,等眾人吃飽喝足翹二郎腿看電視,滑手機,自己一個人善後,那就回娘家或哪都不回」、「去朋友家烤肉,開心又自在」。有人表示,不要道德綁架,哪家都不去。「你要是我都不用回家自己過」、「結婚真的是女人的枷鎖,婆家、娘家間的關係真的好累!」、「顧孩子真的很累,盡孝道不該用情勒」、「親情綁架,什麼是盡孝道?要盡自己去盡,也是他該做的」、「老婆因為愛全年無休照顧伺候你和孩子,年節讓老婆好好休息,是個人都不該說出不帶孩子回婆家是不孝這種鬼話。」、「回娘家媽媽能體諒女兒顧嬰的辛苦,而婆家就只會頤氣指使不幫忙;尤其這位老公最廢不幫忙只會說風涼話」、「你父母的孝道干媳婦屁事,自己的父母自己孝順,別道德綁架」、「孝道是給有養育之恩的人,叫老公自己回家孝,而不是情緒勒索」。也有人表示,各自回自己的家公平盡孝。「配合老公回婆家,先圓滿婆家,娘家隨時都可回。分家後,回不回都隨意」、「可以前幾天回娘家等中秋再跟公婆們一起過節大家同樂,二家都照顧到」、「兩個家庭一起團圓過中秋也不賴」、「讓孫子回婆家,自己回娘家團圓」。但有人表示,時代不同作法也不一樣! 「現在的媳婦已不像以前的角色了,而現在的婆婆也沒那麼權威好嗎?」、「笑死!沒帶孫回去團圓就是沒盡孝道?都2023了!還有這種想法」、「都什麼年代了,中秋就一定要回婆家餒,婆婆想孫子,自己去媳婦家就好」、「當然娘家啊!長年都在夫家每天面對公婆」、「老公如果有妹妹,也回去過中秋節,我絕對直接嗆爆他」、「回娘家並且帶個中秋禮盒,中秋節就是,女婿該表現的節日」、「把嬰兒給爸爸帶回去,自己去旅行」。如何跟另一半公平協調 去婆家/娘家過節中秋節是一個家庭團聚的重要節日,然而,確保媳婦和婆家之間的關係和孝道不受損害同樣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議,以幫助平衡中秋節回婆家或娘家的需求:1.尊重彼此的意願:首先,夫妻之間應該坐下來誠實討論彼此對中秋節的期望和需求。尊重彼此的意願是解決這種情況的第一步。2.考慮孩子的需求:如果有孩子,應該考慮他們的需求。孩子可能會需要陪伴和關愛,而媳婦可能需要更多幫助,這是可以理解的。討論如何在這方面平衡家庭需求。3.分時分家:有些夫妻可以選擇分時分家,一部分時間回婆家,一部分時間回娘家。這樣可以確保兩家都能享受到節日的樂趣,並維護和諧的關係。4.公平分配責任:如果媳婦回婆家,公公婆婆應該分擔家務責任,而不是讓媳婦獨自忙碌。這樣可以減輕她的壓力,讓節日更加輕鬆愉快。5.尋求妥協:如果無法達成一致,可以考慮每年輪流選擇一家,或者尋求妥協的方式,例如在中秋節的前幾天回娘家,然後再與婆家共度節日。6.開放溝通:無論哪一方的需求,開放溝通都是關鍵。婆婆和婆家成員應該理解媳婦的感受,同時,媳婦也應該理解婆家的期望。透過溝通,可以找到共識,避免不必要的磨擦。中秋節應該是一個家庭團聚和分享快樂的時刻,而不應該成為矛盾和壓力的源頭。通過尊重、理解和溝通,可以實現中秋節的和諧和平衡。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狀況和需求,因此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家庭的解決方案。延伸閱讀:.媳婦最想的婆婆人選!尹汝貞:不喜歡就別見面,幹嘛製造婆媳問題.「媳婦永遠不會變女兒」婚前被婆婆下馬威!律師給婆媳10相處攻略.婆媳問題超常見!為何很少聽到「岳婿問題」 過來人點出1關鍵
-
2023-09-25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為各種特質的孩子,開啟另一扇窗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過動兒」。一位長年關心這種孩童的醫師寫出她的呼籲:「我們能不能花更多的努力,在營造一個適合各種特質的孩子都能順性、適性學習與成長的環境?讓每一種特質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可以發揮的長處,看到自己的亮點?」一位父親說出他的心願:「我希望醫師們看孩子時,請多多詢問、多多傾聽,不要只看外顯呈現的行為,行為背後的原因才是根本。」一位醫學院醫學人文的資深老師受邀為這位醫師的新書《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寫序,感動之餘道出她的想法:「將病人的生活世界納入考量是避免盲點的關鍵。」約十年前,我收到一位朋友寄來的信,主題寫「瘋狂看病記」。信上這樣寫著:「我的兒子因為上課不專心,經常和老師嗆聲,考試成績也差,老師說我兒子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要我們帶去看兒心科門診。上週,我帶兒子去看了高雄的名醫某某某醫師,她簡單問了孩子幾個問題,拿了兩份問卷,說一份給老師填,一份給我填。還說下次回診,孩子可以不必帶來。我回來填了問卷,發覺孩子並沒有問卷中提到的大部份的狀況。昨天再回診。醫師看了我填的問卷之後說:『我們還是服藥看看,如果服藥之後,成績有進步,那就是有幫助的了!』可以這樣看診就吃藥嗎?我簡直是快瘋了!」後來,在門診遇到這樣被醫生很快地診斷並開立藥物處方的個案,越來越多:一位我從小嬰兒看診到上小學的孩子,在學校和同學打架,老師以隔離並貼標籤的方式處理,導致孩子更憤怒、行為更暴力,因此老師要求父母帶孩子去看診。第一次就診,即被兒心醫師給予診斷並開藥;一位看過好幾位精神科醫師的高二生來哭訴,沒有一位醫生問過他的成長歷程,就只是一直開藥。我當時天真地思考:這是一個需要被重視的現象。但是,似乎又無法單從某一個方向著手,即可扭轉這個越趨普遍的現象。圍繞著孩子的各個環節,究竟是哪裡出了差錯,使得孩子很容易即被認為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與孩子息息相關的各個環節的大人有:家長、老師、醫生,以及整個大人形塑而成的社會。我可以從何處著手?於是,我展開了一系列的行動,包括從教育端,我寫信給教育局局長,親自去找教育局局長談特教生的認定過程;到教師會與老師們面對面座談。從家長端,我與人本教育基金會合作,展開一系列對家長的演講。我將朋友的來信,寄給了我熟識的三位精神科醫師,包括一位學長、一位同學和一位學弟,期待他們可以從兒童精神科內部呼籲和檢討。可是,在我試圖做扭轉的這十年,發覺問題實在是太龐雜而糾結。首先,健保給付是數人頭制,計量不計質,若要有收入,就得靠衝看診的病人數,造成醫療現場可以分配給每一個病人的時間非常有限,在如此有限的時間內,醫師卻被託付重任,必須給帶孩子來求診的家屬一個診斷和即刻有效的處置,甚至連特教資源的取得與否,也得依賴醫師的診斷。不像其他的疾病,可以透過抽血驗尿影像檢查而確定診斷,精神科的診斷憑藉的主要是症狀的觀察和臨床心理師的測驗。而孩童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還依賴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行為描述和評估後所填寫的量表。也就是評估者本身是否有個人偏見,是否有能力客觀評估小孩,並未被審慎檢核。而許多孩童做測驗時,也不了解做這些測驗的重要性和目的,經常隨意應付了事。醫師如果又無法與孩子有足夠的互動時間,建立信任感,診斷與藥物的處置,便容易出現誤差。偏偏在醫療場域裡,醫師並未被教導:如何面對自己可能的醫療錯誤,無論是診斷或處置的誤失。甚至,我們是被教導:不可承認自己醫療上的錯誤,以免惹上醫療糾紛。孩童是一群缺乏自立生活能力的群體,必須倚賴周遭的大人來存活。當成長的環境,充滿暴力、壓迫或忽視、侮辱,缺乏關愛與正向教養時,孩子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我們往往只看到孩子外顯的暴戾行為、放空的狀態,便直接給了診斷與藥物,如此很容易忽視也掩蓋了背後真正的原因。很多時候,需要被協助,需要看診的,可能是家長或老師,孩子因為沒有自主行動的能力,只好成了代罪羔羊。在講求兒童人權的新時代,我們得重新檢討:醫療的目標究竟是誰?是什麼?醫療所追求的,自然是為病人謀求健康的幸福感。但是,孩童的幸福感,無法脫離家長的幸福感以及社會各種制度的要求。於是,當面對孩童時,醫療究竟是謀求孩童的幸福感,還是家長的幸福感?或是使孩子符合社會制度的要求下,而不致產生不幸福感?同時,孩童有許多不符合社會規範的特質,造成大人困擾的特質,這些特質專屬於兒童,甚至被兒童教育專家視為孩童所以是孩童的珍寶,卻頗容易被誤以為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的傾向。如果由小孩的觀點來看許多的規範,包括「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裡所敘述「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症狀,有不少是值得從兒童人權的觀點再重新深思的。時代潮流瞬息萬變,過去要求服從、威權當道的社會思維已經被拋棄,取代而起的自由民主平等尊重守法的思維,卻仍未樹立鞏固,造成教養與教育的不知所措。如今,台灣的家庭功能岌岌可危,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學校的教育內涵與方式,依舊停滯於重文不重武,強調學科學習,輕視實作能力,不喜學生思辨質疑,只要照單全收的傳統觀念,班級的教學與管理並未隨著時代的潮流、學生所處環境的不同,而跟上調整的步伐。孩童身處如此浮動不穩定與時代脫節的成長環境,大人的要求又經常矛盾,再加上3C產品的氾濫,這絕非一個簡單的門診和幾顆藥丸可以處理的問題。不過,現況是資源貧瘠的醫療,正是如此簡化地在處理孩子的困境,也被這樣期待與要求。這已非純粹是一個孩子腦部構造異常的狀況,而是家庭、學校,甚至整個社會的問題,我們卻試圖使用藥物改變小孩,使其能配合環境的要求,快速解決大人的困擾。我們布下天羅地網,設計各種制度與檢核,戮力於「不要漏掉任何一個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童」。可是,我們能不能花更多的努力,在營造一個適合各種特質的孩子都能順性、適性學習與成長的環境?讓每一種特質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可以發揮的長處,看到自己的亮點?這樣才更符合講求接納包容多元並存的社會所展現的精神。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9-18 醫聲.醫聲要聞
首胎年齡再增、高齡妊娠風險大 國健署籲留意8早產徵兆
晚婚、晚育成為現代人的生活趨勢,少子化也成為台灣不可逆的未來景象。國健署111年統計,台灣女性首次妊娠的年紀平均為31.43歲,較前一年的31.23歲又在往後延遲。因此,高齡妊娠的風險也較高,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5大健康原則,除了定期回診、注意身體健康外,也有「8項」早產徵兆要特別留意。國人生育年齡持續上升,國健署統計,111年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42歲,較110年32.29歲再度向後延遲,而生育第一胎平均年齡則為31.43歲,同樣較110年31.23歲還要更晚,35歲以上產婦占比高達32.44%。高齡妊娠會增加「早產風險」,根據110年出生通報統計資料顯示,35至39歲孕婦早產比例為12.70%,較25至29歲孕婦早產比例高出8.4%。國外研究亦指出,45歲以上孕婦流產的風險為45歲以下孕婦的2.6倍、發生妊娠併發症為3.3倍、早產風險增加為1.96倍。吳昭軍表示,有生育規劃的夫妻,除了把握適齡生育外,也得落實定期產檢外,國民健康署於110年7月1日起擴大產檢補助次數及項目,提供孕婦14次的產前檢查、3次一般超音波、2次產前健康照護衛教指導、妊娠第24至28周妊娠糖尿病篩檢與貧血檢驗,及第35至37周產前乙型鏈球菌篩檢。同時,為降低高危險妊娠的風險,國健署也提醒孕期中5大健康原則:一、落實定期產前檢查:透過超音波檢查、妊娠糖尿病篩檢及貧血檢驗等產檢項目,有助於監測胎兒異常及降低妊娠併發症的風險,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提醒孕媽咪們記得依時程定期產檢,以掌握母嬰健康。二、注意孕期均衡營養:均衡的營養對媽媽及胎兒的健康非常關鍵。孕媽咪於孕期可能有缺鐵、缺碘等問題,或於產檢抽血時發現有貧血症狀,此時補充營養素是至關重要的!孕期重要營養素包括:葉酸、碘、鐵及維生素B12等,孕媽咪應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多攝取深色蔬菜、全穀及未精緻雜糧,並以天然食物來源為主,獲取足夠的營養。三、維持孕期健康體重:孕期體重過輕可能會造成早產及嬰兒出生體重過低;體重過重則可能會增加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剖腹產等風險。孕婦體重應依孕前體重做適當調整,以增加10至14公斤為宜,且須注意體重增加的速度。平時應注意營養攝取及適度運動,來維持孕期健康體重。孕媽咪如果對營養與運動有疑問,可諮詢專業醫護人員,獲取適合自己的健康建議。四、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孕媽咪應避免吸菸,包括二手菸及三手菸、飲酒或濫用藥物,同住家人也應避免吸菸,這些危害物質會增加自然流產、早產、胎兒中樞神經異常及嬰兒低出生體重等問題,影響胎兒及母親的健康。如有菸癮及藥癮問題,可尋求戒菸門診及藥癮戒治機構的協助。五、多加留意早產徵兆:若在孕期時出現早產之徵兆,如:子宮收縮、肚子變硬或有下墜感、無法改善的下背痛、持續不斷的腹瀉或絞痛、陰道分泌物增加、胎動較平常減少一半以上等8大症狀,應盡快就醫,以降低早產風險。吳昭軍提醒,透過定期產檢、維持健康生活型態,能夠促進孕媽咪及寶寶的健康,並降低高危險妊娠的風險。準爸媽如有孕產相關問題,可至「孕婦關懷網站」查詢孕期健康照護資訊,搜尋並加入國民健康署孕產婦關懷LINE提問,或撥打孕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抱緊您,抱緊您),將由專業人員進行解答。
-
2023-09-16 退休力.自在獨立
老有所居 ─養生村篇/觀念改變 銀髮宅需求大增
到養生村或銀髮宅養老,成為一種時髦、新時尚?開辦近廿年的長庚養生文化村在近半年來一房難求,登記後至少得等上一年半,對於突如其來的噴發式需求,館方以「不敢想像」來形容。專家表示,新一代初老族擁有不錯的經濟能力,想法也不一樣,不再死守「起家厝」,機構養老也是選項之一。一房難求 入住須等一年半長庚養生文化村有多夯?從今年一月起,登記狀況出奇踴躍,每月近兩百人申請,累計近兩千人等候審核,但登記有案戶數為一一○○戶,目前九八○戶為常住客戶,共住一一七○人,扣除一百多間試住戶,等於有人搬走,才有空房讓申請者進住,預估必須等候一年半,才有機會入住。類似養生宅、銀髮健康機構需求量顯著增加,北部地區如淡水潤福、三芝雙連均供不應求,因登記者眾多,必須排隊等候,有些人動用關係,或請立委等民意代表幫忙,才能順利進住。高雄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周明岳表示,台灣老年人口逐漸增加,不少銀髮族想法觀念較為開明,晚年生活不見得要跟子女綁在一起,樂於離開「起家厝」,接受在其他地方養老,而強調優質生活、可健康老去的養生村、銀髮宅、樂齡宅成為重要選項。長庚養生文化村分析近兩千名申請者背景資料,發現這一波強大需求,背後推升力量來自年輕初老族、軍公教早退族、獨立女性等三大潛在客源,因為具有不錯經濟能力,負擔得起廿、卅萬元保證金,及每月兩、三萬元住宿費用,且能生活獨立,開心過日子。據了解,另一家銀髮養生機構收費更高,依照房型大小,保證金五百萬至一千兩百萬元,並非一般民眾所能負擔,但仍供不應求,等候入住者眾多。對於近年來需求量大增,長庚養生文化村主任戴興業表示,新冠疫情之前養生村入住率不高,一般登記後,只要符合資格,年滿六十歲,可以自理生活,無法定傳染病、沒有失智退化等狀況,幾乎都可立即進住。但現在登記後約得等上一年半,才能住進來,「真的想不到突然變得這麼搶手」。費用不低 接受度愈來愈高美商ERA副總經理邱宏吉表示,不論是友善住宅、樂齡宅、共生宅、退休宅等,雖然費用不低,但民眾接受度愈來愈高。例如,長庚養生村、中和樂陶居等月租在二萬至四萬元之間,至於台中合勤共生宅則在四至六萬元,而新板傑仕堡、三芝樂陶居、康寧生活會館等則是更高價的選擇,均受到銀髮族歡迎。戴興業認為,關鍵在於台灣戰後嬰兒潮(一九五○至一九七○年出生者)族群在安老觀念的改變,不再將養生村、樂齡宅與「子女不孝、晚景淒涼」等負面形象畫上等號,可以安然接受在機構健康養老。今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已達三九八萬人,預估到了二○二五年,將增加至四六五萬人,周明岳表示,機構養老將成為台灣老年族群重要的安老選項,政府應正視此趨勢,應將銀髮族視為社會住宅的主要族群,畢竟仍有眾多老年人連租屋都有問題,怎有能力住進養生村、樂齡宅。數位版看這裡月花十萬住銀髮會館 退休醫師籲未雨綢繆九十三歲的退休醫師吳昭新曾經因為妻子醫療需求,短暫住在銀髮族生活會館,他分享會館環境實在不錯,應有盡有,但每月價格至少十萬元,他以俗諺「好天著存雨來糧」,建議大家及早積蓄,準備老後所需。 老後安居/退休醫月花10萬住會館!養生村成新時尚 舒服安老有何條件?來測退休力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
-
2023-09-13 醫療.感染科
登革熱初期症狀也是發燒、頭痛、骨頭痛…得了流感、登革熱、新冠怎麼區別?
南部登革熱疫情嚴峻,目前全國已有半數以上縣市出現病例,西部登革熱淨土嘉市也淪陷,台南全市均為流行區。疾管署估預計十月底疫情將達到高峰。典型登革熱的症狀會有突發性的高燒、頭痛、肌肉痛、關節痛等症狀,一般人感染登革熱很可能誤以為是流感。目前流感與登革熱都進入流行期,我們該如何辨別?登革熱必知重點登革熱症狀 易誤認新冠、流感流感與新冠都屬於呼吸道類病毒,傳染途徑類似。登革熱初期症狀也與新冠肺炎、流感類似,常常會被民眾忽略,臨床上都需透過「快篩」辨別。流感感染初期多為全身性症狀,如發燒、頭痛、喉嚨痛、肌肉痠痛、頭暈無力等。新冠喉嚨痛、聲音沙啞、流鼻水、打噴嚏等上呼吸道症狀為主。也會發燒。登革熱一般症狀:感染初期會發燒、頭痛、骨頭痛、關節痛、肌肉痛,後續開始沒胃口、起疹子、血小板下降等,一般民眾通常7天後症狀好轉,但若是高齡者、患有慢性疾病,發病到好轉恐需要一周以上。重症警示徵兆:包含腹痛、持續嘔吐、體液蓄積、粘膜出血(月經量可能增加)、嗜睡或是躁動不安等。若進展為中重度,患者可能會出現休克、出血等狀況重症3主要症狀:1.血漿滲漏,可能會導致休克、體液蓄積、呼吸窘迫;2.嚴重出血;3.嚴重器官損傷,如肝臟可能出現黃疸或甚至心衰竭等。登革熱重症高危族群.65歲以上長者.洗腎、慢性腎衰竭、糖尿病、慢性溶血疾病等慢性病族群.幼童.孕婦.肥胖懷疑感染了登革熱該怎麼做?一旦出現發燒、頭痛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活動史,透過快篩試劑得知結果。而目前為免醫院壅塞、排擠醫療量能,疾管署執行分級收治:.「A級」為沒有警示徵象、可服從醫囑的病人,醫師給予衛教,安排回診追蹤。.「B級」對象為出現腹痛、意識改變、黏膜出血等警示徵象者,或屬於高風險病人(孕婦、嬰兒、老人、住在偏遠地區、具有慢性病),由醫師安排住院觀察。.「C級」為重症病人,嚴重出血、嚴重器官損壞,需轉院到醫學中心或緊急治療處置。登革熱2主要病媒蚊:埃及斑蚊 白線斑蚊依照台灣地理環境等條件,嘉義以南多為「埃及斑蚊」、嘉義以北則是「白線斑蚊」。埃及斑蚊喜歡在室內活動,同居人容易感染;而白線斑蚊喜歡在室外活動。埃及斑蚊的傳播能力較高、傳播速度快。蚊卵可以耐旱三個月、甚至為6個月,只要再遇水3天内就會孵化且雌蚊會把卵產在容器內壁接近水面處,因此除了倒掉積水,還要把容器刷洗乾淨。帶病毒的斑蚊終生具有傳染力,必須清除孳生源,如人工容器,再搭配防蚊液。防曬乳、防蚊液使用順序防蚊液需使用挑選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減少受蚊子叮咬的機會。而夏天還有擦防曬乳的需求,那該先擦防曬乳還是防蚊液?防蚊液效果主要是靠蚊子不喜歡的味道,若是先噴防蚊液,再用防曬,防曬味道就會蓋過去防蚊液的味道,就沒有效果。因此應該先擦防曬乳。深入了解登革熱全國病例分布https://nidss.cdc.gov.tw/nndss/DiseaseMap?id=061登革熱分型登革熱依抗原性可分為Ⅰ、Ⅱ、Ⅲ、Ⅳ型等四種型別。感染某一型別登革熱病毒後,雖然對該型別有保護力,但若先後感染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有更高機率導致較嚴重的症狀,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20%以上。潛伏期典型登革熱的潛伏期約為3-14天,通常為4-7天。一般人感染登革病毒經3-8天的潛伏期後開始發病,但少數人的潛伏期可達14天。傳染方式/主要途徑登革熱主要是藉由病媒蚊(白線斑蚊、埃及斑蚊)叮咬人時將登革病毒傳入人體內,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也不會經由空氣或接觸傳染。1.登革熱病患於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第五天,血液中存在有登革病毒 (此時期稱為病毒血症期),此時若被病媒蚊叮咬,病媒蚊因此感染病毒,而病毒在蚊蟲體內增殖8-12天後,病毒就會至病媒蚊的唾液腺,這隻病媒蚊終生即具有傳染力,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就將病毒傳播出去。2.母親懷孕時感染登革熱,登革病毒可能於孕程中或生產時垂直傳染給胎兒,造成胎兒早產、低出生體重和死亡。臨床症狀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感染登革熱時,可引起宿主不同程度的反應,從輕微或不明顯的症狀,到發燒、出疹的典型登革熱,或出現嗜睡、躁動不安、肝臟腫大等警示徵象,甚至可能導致嚴重出血或嚴重器官損傷的登革熱重症。典型登革熱的症狀則是會有突發性的高燒(≧38℃)、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現象;然而,若是先後感染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有更高機率導致較嚴重的症狀,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20%以上。預防方法一、一般民眾的居家預防:1.容器管理與孳生源清除2.清除不需要的容器,如為無法自行處理的大型廢棄容器(如廢棄輪胎、浴缸或水族箱等)請聯繫環保單位清潔隊協助清運。3.把暫時不用的花瓶、容器等倒置,使用時加蓋或以細紗網密封。家中的花瓶和盛水的容器必須每週清洗一次,清洗時要記得刷洗內壁。家中的陰暗處、地下室、屋簷排水槽或水溝應定期巡檢與清理。4.家中應該裝設紗窗、紗門;睡覺時可掛蚊帳或使用補蚊燈,避免蚊蟲叮咬。5.平日至市場、公園或菜果園等戶外環境,宜著淺色長袖衣物,並在身體裸露處或衣物上使用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之防蚊藥劑。二、清除孳生源四大訣竅-澈底落實「巡、倒、清、刷」:「巡」─經常巡檢,檢查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倒」─倒掉積水,不要的器物予以回收清除。「清」─減少容器,使用的器具也都應該澈底清潔。「刷」─刷除蟲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三、疫區防蚊措施1.出國或至登革熱流行地區時,應做好自我保護措施。建議懷孕婦女如無必要應暫緩前往國內外登革熱流行地區,若必須前往請做好防蚊措施,避免病媒蚊叮咬。2.從登革熱流行地區返回後請自我健康監測14天,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骨頭痛、出疹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您旅遊活動史與暴露史,利於醫師診斷。四、預防可能經輸血感染登革熱之暫緩捐血措施:自登革熱流行地區離境,暫緩捐血4週。登革熱確定病例痊癒無症狀後4週,才可再捐血。確定病例之接觸者(包括住家、工作場所有登革熱患者或住家、工作環境被強制噴藥者),暫緩捐血4週。【資料來源】.疾管署.國衛院媒蚊傳染病防治中心.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