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9 活動.健康聚樂部
搜尋
呼吸中止症
共找到
239
筆 文章
-
-
2022-05-18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醫師詳解何謂減重手術、哪些人適合及其後遺症
肥胖會造成許多全身性的健康問題,最常見的有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像是糖尿病)、關節疾病、皮膚皺摺、內分泌疾病等。由於肥胖造成的健康問題多不勝數,所以歷史上,找尋有效的減重方法,就成了醫生們的重要任務,最後促成了「減重手術」(bariatric surgery)的發展,這是至今為止,最有效且長期的減重方法—可以同時減重和解決全身性的健康問題。減重手術是什麼?一般人聽到「減重手術」這個名詞,也許會想到抽脂手術,然而抽脂手術並非減重手術,我們可以從人類脂肪的分佈知道它們的差別,人體脂肪可以分為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其中與糖尿病、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較相關者為內臟脂肪,而抽脂手術抽取的為皮下脂肪,與代謝性疾病關聯不大,且抽取量有限,因而不能算一種減重手術。故在此說的減重手術,都是指在胃腸道方面介入,使病人吃得少或吸收少,才能達到真正減重的效果!什麼樣的人適合做手術?說到減重手術,不少人會以為這樣的手術要自費很多錢,其實健保對於減重手術是有給付的,健保給付減重手術規定如下(1) BMI ≧37.5 kg/m2 or(2) BMI ≧32.5 kg/m2 合併肥胖引起的高危險性併發症(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其糖化血色素經內科治療後仍在7.5%以上、高血壓、呼吸中止症候群等)。(3) 且需符合以下條件:(a) 經半年以上的運動飲食控制、內科減重治療均失敗。(b) 年齡介於20~65歲。(c) 無內分泌系統異常或其他會造成肥胖的疾病。(d) 無酗酒、嗑藥及其它精神疾病。(e) 精神狀態健全,經由精神科專科醫師會診認定無異常。從上面的規定我們可以知道,在病患要做手術之前其實要經過很多程序,不只要BMI超過一定標準,還必須做過其他減重治療失敗,最後還要經過精神科醫師的認定,確認患者的肥胖並不是因為精神疾病引起,才能接受手術。這麼多的程序其實就是避免在不該進行減重手術的人身上做了手術,所以如果懷疑自己的身材已經到嚴重的病態性肥胖,可以到門診進行評估,經過詳細的問診和檢查,專業的醫師會提供最適合你情況的選項!減重手術要怎麼做呢?減重手術在歷史上的發展已經超過50年,早期外科醫師認為病患肥胖可能肇因於消化吸收過剩,因此最早的減重手術以小腸繞道為主,當時的手術均是開腹手術,術後傷口大常會造成病人不敢動,使得這些病態性肥胖的病人心血管問題更加重,因此早期減重手術死亡率較高。另外當時的手術方式以小腸繞道為主,如果繞道過少瘦身效果不佳,繞道過多則會造成嚴重的營養不良,成效差異性大、副作用多、死亡率高,病人避之唯恐不及。直到1980年代,縮胃手術的概念開始興起,再加上微創手術的蓬勃發展,病人術後住院天數短、恢復快且疼痛較低,讓減重手術的術後併發症大大降低。到目前為止,以腹腔鏡進行減重手術就成為世界主流。而縮胃手術實際上又是怎麼進行的呢?現在最主流的方式是胃袖狀切除手術(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做法是切除較大彎曲部分的胃[1],以減少胃的容量,讓患者的食量變成大約150毫升左右,一年下來大約可以減少25%左右的體重。由於切除了大部分的胃,所以也會減少飢餓素(ghrelin)的分泌,使患者吃少之外也不會有飢餓感。到這裡也許你會想,減少25%的體重似乎不是太多,以一個155公分,100公斤的女性為例,她本來的BMI換算下來是42左右,進行胃袖狀切除手術後,她一年後的體重大約是來到75公斤,BMI則變成31左右,仍是處於中度肥胖的身材。沒錯!減重手術並無法使人從重度肥胖變為苗條的模特,但對於減少肥胖相關的併發症而言,已經是綽綽有餘了。如果覺得減少25%的體重不夠,還有另外一種手術叫做「胃繞道手術」(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同樣是以腹腔鏡進行,和胃袖狀切除一一樣是限制胃容量,不同的是,胃繞道手術同時跳過 100-300cm的小腸的吸收,使得體重可以減少更多,一年約可下降 30%的體重,不過由於腸道被繞道的緣故,這個手術也容易造成營養素的缺乏,術後要補充鈣、維生素D、維生素B12、鐵劑等營養素,還有可能因為食物太快進入小腸造成噁心不適感(Dumping syndrome)。[2]有沒有什麼後遺症?胃袖狀切除手術現在做完胃袖狀切除手術病患最常出現的問題是胃食道逆流,根據研究[3],大概有三成的病人接受胃袖狀切除後會出現症狀,或讓本來的症狀加劇。不過症狀經過藥物治療(例如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多能緩解,相較於肥胖造成的心血管併發症而言,還是利大於弊。另外長時間有些病人還是會因為胃的擴張而增加食量,如果沒有控制甜食的攝取還是會復胖。胃繞道手術而胃繞道手術的後遺症大多是以營養素缺乏為主,若病人術後的服藥順從性不佳,沒有按時補充缺乏的營養素,可能過了幾年會因為嚴重貧血的症狀再次回到診間。也是因為術後飲食的調控複雜,這個胃繞道手術通常不會作為手術的首選。做了減重手術,就可以不用吃糖尿病的藥了?腸胃道的功能除了消化、吸收之外,和我們身體的代謝,像是血糖調控、賀爾蒙的分泌等等也有很密切的關連,經過減重手術的病人,不只體重減輕,有研究[4]發現肥胖合併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血糖控制情形獲得大幅度的改善,且效果在體重瘦下來前就很顯著。舉例來說,術後原本每天定時要打胰島素的病人,或許可以單純靠口服血糖藥便可控制血糖,甚至連藥物都不需服用,大大減少了糖尿病治療帶來的不便。當然並非所有第二型糖尿病病人都適合接受手術,目前研究顯示只有合併肥胖的第二型糖尿病病人才適合做手術。結語減重手術的目的並非只是讓身材變地更好看,一個嚴重肥胖病人在經過減重手術後無法保證會成為模特兒身材,只能從大胖變成小胖而已,然而減重手術最重要的是,可以顯著減少肥胖伴隨的心血管併發症和全身性代謝問題,而且對於第二型糖尿病伴隨病態性肥胖的病人來說,經過減重手術後甚至能不吃藥就控制好血糖。參考資料:[1] Hayes K, Eid G.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Surgical Technique and Perioperative Care. Surg Clin North Am. 2016 Aug;96(4):763-71. [2] Shoar S, Nguyen T, Ona MA, Reddy M, Anand S, Alkuwari MJ, Saber AA. Roux-en-Y gastric bypass reversal: a systematic review. Surg Obes Relat Dis. 2016 Aug;12(7):1366-1372. [3] Effect of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vs 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 on Weight Loss in Patients With Morbid Obesity: The SM-BOSS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8 Jan 16;319(3):255-265.[4] Affinati AH, Esfandiari NH, Oral EA, Kraftson AT. Bariatr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Curr Diab Rep. 2019 Dec 4;19(12):156【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彗倫醫師】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淺談減重手術】
-
2022-05-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約25%康復者在疫後3個月出現新冠後遺症!醫師揭腦霧3大核心症狀
●長新冠後遺症,染疫者7月後可能出現●腦霧屬於永久性腦神經傷害●可透過良好飲食、睡眠、運動習慣,降低傷害新冠病毒延燒全球,各國研究陸續發現,民眾染疫後會出現「長新冠」(Long COVID)後遺症,影響患者康復後的生活。常見後遺症包含疲倦、胸悶、胸痛及腦霧,其中「腦霧」最常被提出討論。染疫後遺症 3個月後發生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專任主治醫師蔡睿蘋表示,腦霧的三大症狀為專注力、理解力、記憶力下降。根據研究顯示,約二成五的染疫後康復者會出現腦霧後遺症,新冠病毒引起的腦霧屬於永久性對腦神經的傷害,除非避免染疫,否則無法預防,染疫後,可透過良好的飲食、睡眠、運動習慣,讓傷害程度降低。蔡睿蘋表示,新冠後遺症通常會在染疫後3個月發生,國內疫情爆發,推估新冠後遺症會在7月左右陸續出現,國內尚未出現有染疫後出現腦霧的患者,但從國外的監測顯示,大約有二成五的Omicron染疫患者會出現腦霧症狀,且多數患者在染疫期間為輕症或是無症狀感染者。有些疾病 也會引起腦霧蔡睿蘋表示,腦霧並非是新冠肺炎患者的專屬後遺症,會引發腦霧的疾病包含睡眠呼吸中止症、甲狀腺內分泌異常、偏頭痛、功能性情緒障礙、纖維肌痛症、自律神經失調或是慢性疲憊症候群等。蔡睿蘋表示,引發腦霧分為主要與次發性,以新冠病毒來說,新冠病毒與人體的ACE2受器結合引發症狀,ACE2多集中在呼吸道,但其餘臟器、血液中也會有受體,病毒也可能透過血液,穿越血腦屏障進入腦部,導致腦神經發炎,這就是主要引起腦霧的原因,且腦神經受損後就無法透過藥物等方式改善。預防失智症作法 可望改善不過,像纖維肌痛症、慢性疲憊症候群、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引起的腦霧屬於次發性,只要原先的疾病改善,就能避免腦霧發生,以睡眠呼吸中止症而言,腦部因缺氧,才會出現腦霧症狀,因此需先診斷出導致腦霧原因,才能釐清是否能改善症狀。蔡睿蘋表示,腦霧的三大核心症狀,就是專注力、理解力以及記憶力的下降,比較的基準是與過去的自己相比。引發腦霧的原因,若是新冠病毒則屬於永久傷害,染疫後,應避免讓腦神經傷害得更嚴重,或是讓其他可能引發腦霧的疾病加重症狀,建議可以採取類似預防失智症的作為。
-
2022-05-18 醫療.精神.身心
美睡眠醫學會警告「睡前喝5飲品」恐讓整夜睡不好!白開水也在內
晚上老是睡不好?隔天起床精神超差,哈欠打不完!當心,這可能和你晚上喝的飲料選擇有關係。選擇錯誤的飲料會影響睡眠品質、打亂生理時鐘、無法一覺到天亮。國家網路醫藥整理出美國睡眠醫學學會點名五種會影響睡眠的飲料,睡前記得避開!美國睡眠醫學學會列五種影響睡眠的飲料:酒精、咖啡、能量飲、蘇打水、水1.酒精:幾杯黃湯下肚之後會感到昏昏欲睡,大部分的人認為酒精可以幫助入睡,但晚上喝酒後反會產生負面影響。最明顯的影響是酒精會增加夜間排尿的次數,進而擾亂你的睡眠品質。喝酒還會影響減少快速動眼睡眠(REM),飲酒過量還會導致失眠!加重睡眠期間的呼吸問題,像是打鼾和睡眠呼吸中止症。2.咖啡:咖啡因可以幫助白天提振精神。但是,但在晚上喝咖啡會對睡眠產生負面影響,打亂生理時鐘。一項研究發現,睡前六小時攝取咖啡因,會使總睡眠時間減少一小時。3.能量飲料:睡前喝能量飲料是沒有作用的!這些飲料中的咖啡因含量會導致難以入睡,進一步減少總睡眠時間。能量飲料的咖啡因含量是蘇打水或咖啡的兩到三倍。4.蘇打水:睡前喝蘇打水或是汽水,對睡眠有很大的影響。蘇打水富含咖啡因和大量糖分。咖啡因會使人難以入睡,而糖分可能會影響維持睡眠的能力。一項研究發現,每天攝入大量糖分的人在夜間睡眠中的對於外界刺激其靈敏度較高。5、水:睡前不應該喝水!在健康的年輕人中,夜間排尿量低於白天,如此可防止在夜間醒來使用廁所,但晚上喝太多水可能會增加上廁所的次數。建議白天應多喝水,防止脫水。然後晚上少喝水,避免半夜去洗手間,影響到睡眠品質。想要一覺好眠或是有睡眠障礙的你,上述五種飲品盡量在睡前避開囉! 延伸閱讀:·美睡眠醫學會認證「睡前14個習慣」防失眠 飲酒恐致反效果 ·台灣10個人就有1人失眠! 醫曝「睡不著惡習」:早醒又繼續躺床也NG 
-
2022-05-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獨/確診伯伯奮鬥實錄!他如何花四天從門診領到救命藥
本土新冠肺炎病例以每天新增逾四萬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理論上在5月6日前就已將27萬人份的抗病毒口服藥配送到210家醫院和57家社區藥局,供住院、門急診、居家照護使用。當本報知道有高齡確診者為拿一份救命藥而四處碰壁,代為求問指揮中心時,指揮官陳時中卻質疑「從來沒有遇過一個病人同時遇過這些情況」,還揚言要親自打電話問問投訴人。為還原事實,本報獨家專訪到今年68歲的吳先生,從5月6日發病、7日確診,9日下午從門診拿到抗病毒口服藥的過程,是靠家人通力合作、自己鍥而不捨嘗試,加上許多幸運,才找出一條通往救命藥的路。吳先生說,希望自己的經驗多少能幫到其他確診者,也希望政府快點讓流程更順暢。吳先生(68歲,睡眠呼吸中止症、胃食道逆流、曾因敗血症住院)我用正壓呼吸器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16年了,又有胃食道逆流,所以喉嚨常常發炎。5月6日星期五早上,我警覺到喉嚨癢痛特別怪,從氣管往肺部方向延伸,痰液也逐漸變黃。在家快篩看到兩條線,當天下午我就去關渡醫院採檢站,下午4點多終於排到採檢。晚上11點在家接到通知確診,Ct值只有17,病毒量高,但等了一整晚,「健保快易通App」都沒有陽性報告。5月7日星期六清晨5點,我看到健保快易通App終於有陽性報告,我很高興,想說這就可以掛號看門診拿藥了,立刻線上掛號關渡醫院胸腔科,用零接觸的方式把健保卡給我大哥,請他幫我去門診拿藥。早上7點多醫院打來提醒我「確診不可以來醫院看門診」,我趕緊解釋,是請大哥去幫忙拿藥、大哥不是同住家人,因為我長期在關渡醫院看診,他們很了解我的情況,就很友善地同意了。我大哥上午9點到了診間,表明來意是想要拿抗病毒口服藥,醫師說他們沒有這個藥,但是可以幫忙開轉診單。我查了查,確認台北榮總當天上午有感染科門診,就請大哥拿著轉診單,驅車趕往台北榮總。10點到了北榮,感染科醫師也認為我應該要趕快吃藥,他還幫我聯絡了藥劑部主任,問了一大圈,最後還是很無奈地說,在門診無法開這個藥。大哥幫我奔走了一個上午,還是拿不到藥,周六下午和周日各大醫院都沒有門診了。我是高風險群,一定得在三、五天內吃到抗病毒口服藥,才能預防重症,我不能因為遇到周末就放棄。於是我整個周六下午都在研究「健康益友App」,希望可以趕快預約到視訊診療、由醫師開處方、安排藥師送藥到府。沒想到可預約的時段都在7到10天以後,根本緩不濟急,我原本勉為其難地挑了三個時段預約,後來想想都直接取消了。5月8日星期日晚上接近10點鐘,轉機終於來了。淡水關懷中心打電話來關心我,我向他們求救說,我需要看醫生、我想吃藥,他就幫我註記,說會轉告醫師。5月9日星期一上午11點半,淡水馬偕的醫師打電話來說,他已經看過我以前在淡馬住院的紀錄,知道我符合條件,應該趕快吃藥,請我等他內部聯繫好,就會通知我領處方箋的時間。到了接近下午1點,醫院通知可以去淡水檢疫所拿處方箋,我大哥在下午2點45分到現場,等了20分鐘就領到處方箋,接著就趕往淡水馬偕急診領藥。領藥前還有許多程序,包括檢視病歷、藥歷,還要簽很多表單,大哥這就一等就等了1小時。大哥等待時就與眾多拿著陽性快篩、排隊要做PCR的人混在一起,他年紀比我大,肺部都切掉一半,還願意這樣幫我,我真的好感謝他。5月9日星期一下午4點半,我打開家門,終於拿到30顆救命藥,早晚各3顆,一共吃5天。服藥3個多小時後,我的喉嚨痛已經從最痛的80分,減緩到只剩下20分,不會刺痛,真的舒服多了,心情也比較放鬆。心安下來之後,我回想這個過程,覺得自己好幸運,有這麼給力的大哥、遇到醫療人員都這麼友善。我忍不住掛念起其他有重症風險的確診者,不知道全台灣有幾個人,確診後能在5天內從門診拿到藥?我會不會是第一個?我真希望這個流程能更順暢一點,讓所有有需要的人,都快快吃到他們的救命藥。
-
2022-05-01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白天午睡時間別太久!醫:超過一小時 睡醒會更累
女性在更年期前因女性荷爾蒙保護,較少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問題,更年期後因男女內分泌狀況類似,偶爾會有睡覺常做惡夢、隔天起床覺得肩頸痠痛、口乾舌燥等狀況,如果有以上狀況,也影響生活品質,建議到醫院檢查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媽媽的睡眠習慣好嗎?是否白天睡太多影響晚上睡眠?許多年長者覺得晚上睡不好,白天精神不濟,為了補眠睡太多,又導致晚上睡不好,形成惡性循環。人的睡眠有規律性,建議午睡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內,如果午睡達到1小時,可能已進入熟睡期,這時突然打斷睡眠反而讓精神變差。如果想補睡眠債,晚上提早睡覺即可。另外,睡前在床上滑手機、看電視、睡前運動等等,都會造成精神亢奮,晚餐後應避免大量使用腦力的工作。建議媽媽傍晚5、6點運動,約過4小時就會有睡意。而如果已經有很好的睡眠習慣,在床上躺超過30分鐘卻還是睡不著,就建議不要再躺了,可起來動一動,簡單做做伸展,或是喝點溫開水、牛奶等能讓人感覺舒服、放鬆的活動,再上床睡。媽媽常說睡醒肩頸痠痛、口乾舌燥,可能是什麼原因?男性較常見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在更年期後的女性也比較容易發生。所謂睡眠呼吸中止症,通常是因為呼吸道、脖子、咽喉較狹窄,睡著時出現打呼情況,當嚴重呼吸道阻塞造成缺氧,患者可能半夜突然驚醒、嗆到、常常做惡夢。另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缺氧時不會醒來,但因為用力呼吸,隔天起床出現肩頸痠痛、口乾舌燥、很累等情況。缺氧易造成交感神經異常、內分泌異常,長期容易發生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等,還可能導致憂鬱、情緒低落等症狀,當嚴重到影響日常作息,建議立即就醫檢查。女性因荷爾蒙保護,皮膚、器官較有彈性、不易鬆垮,更年期前較少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但如果有肥胖問題,BMI大於30,或是身體構造異常,如下巴較窄小、脖子較肥厚、或是鼻塞、過敏等情形,也比較容易發生。懷孕的媽媽常說睡不好,卻找不出原因?孕婦懷孕期間全身血流量增加,鼻黏膜、喉嚨容易腫脹,而當水腫平躺時,四肢的水回流到胸腔、脖子,也易造成呼吸道腫脹與阻塞。另因內分泌變化,孕婦容易喘、呼吸較用力,如果本來就有睡眠障礙,懷孕期間可能導致鼻咽阻塞情形惡化。國外有臨床試驗指出,年齡越大、BMI越高的孕婦,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性增加。孕婦或家人可能認為孕期本來就容易睡不好而不以為意,但如對日常生活有明顯影響,建議就醫檢查。目前義大醫院睡眠中心提供健保給付睡眠檢查及自費居家型檢測儀器。健保給付睡眠檢查主要評估睡眠深淺、呼吸道阻塞、血氧、心跳等項目。至於不習慣在醫院睡覺,或因疫情不敢到醫院的民眾,義大體系今年3月起推出自費居家睡眠檢查,檢查項目雖然相對較少,但準確率約八成五,對高風險病人來說很方便。對熟齡媽媽來說,睡幾小時比較剛好?一般建議每天睡眠時間約7小時,但根據每人狀況而有不同。早睡早起或晚睡晚起對健康並無影響,但對晚睡晚起的人來說,一旦需配合早睡早起的作息,就會較痛苦。而孕婦因懷孕期間睡眠品質較差,建議可比平常人再多睡1、2小時。有哪些幫助睡眠的食物與好習慣?●飲食方面,睡前不要吃太飽,容易胃食道逆流。●睡前不要過度飲酒,飲酒只是讓精神較放鬆,但酒精恐打亂睡眠規律。●睡前不要喝太多水,水腫也可能影響睡眠。●安眠藥需照醫師建議使用,且不能與酒精併服。●褪黑激素主要給調節時差者使用,非安眠藥,對失眠者效果不好,因褪黑激素是調節內分泌激素,不建議孕婦使用。媽媽的睡眠環境是否舒適?營造好睡環境光線:睡眠環境最好保持室內全暗,如不敢在全暗環境中睡覺,建議將小夜燈放在眼睛感覺不到光線處。姿勢:建議左側睡,平躺時因舌頭自然下垂易阻塞喉嚨。而對孕婦來說,因右側器官較多,左側睡可讓胎兒有較大空間。溫度:環境溫度建議維持25至26度。聲音:睡眠環境一定要安靜,如果住家附近有鐵路、高架橋等不可抗因素,建議可開空氣清淨機、電風扇等,或運用YouTube的白噪音音樂,讓自己慢慢習慣、忽略環境噪音。諮詢/義大醫院呼吸治療室主任李和昇
-
2022-04-30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失眠導致頭痛,還是頭痛導致失眠?醫師詳解失眠引起頭痛的原因
是失眠引起頭痛?還是頭痛導致失眠呢?其實這是一個雙向的關係!「隔天要完成重要的資料,但半夜卻一直被頭痛痛醒,睡眠品質很糟糕...結果早上精神很混沌又怕光怕吵,只好跑到公司比較陰暗的角落工作,卻又因為太累最後睡著....被老闆以為在偷懶,心情真的很差,而且真的讓人很困擾...」你們知道嗎?有百分之六十長期頭痛的患者都有著睡眠障礙的問題,像是焦慮、憂鬱、藥物過度使用,都可能會影響睡眠品質,那長期失眠的患者因為沒有適當的休息,則可能讓大腦神經變得敏感進而導致頭痛,所以頭痛會失眠 、 失眠也會頭痛 。頭痛引起的失眠原因, 除了本身生理上的不適影響睡眠品質外,還有止痛藥過度使用,如果一天三餐都在吃止痛藥,那當睡眠的時間比較長就容易被痛醒,這樣的狀況就會建議調整為預防性藥物,以免藥物過度使用導致頭痛加劇。 失眠引起頭痛的原因,則有以下幾點睡眠呼吸中止症、焦慮、憂鬱或是有些安眠藥與酒可能誘發頭痛,如果生理時鐘出現問題,像日夜顛倒等等也容易會引起頭痛!失眠這件事,除了短期失眠,慢性失眠其實也是現代人常有的症狀:短期失眠:可能是因為壓力、身體不適或重大事故的發生等等,引起的暫時性失眠,時間通常會在3個月以內,只是若沒有好好找出原因並解決,有可能轉變為慢性失眠。慢性失眠:一周最少3次、持續3個月以上就被稱作慢性失眠,這種類型的失眠可能會到數年,原因大多是受慢性病或身心疾病影響。 解決夜晚的睡眠問題,避免白天的精神不繼,並建議大家如果有相關症狀,也要記得失眠與頭痛的狀況一起處理,較能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別讓生活過的日夜都難熬。來源出處:林志豪醫師 腦神經內科
-
2022-04-22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一張畢業照開啟減重人生 瘦到父母差點認不出
從事減重外科這麼多年,協助了7千名患者從肥胖邁向健康,很多人都好奇問我:「你看起來就是天生瘦的那種,為什麼會想當減重外科醫師?」說來有趣,我在青少年時期,也有肥胖困擾。身材看起來比同學「寬」高中時專注課業,都沒有運動,壓根沒有發現自己過重。直到看到高三畢業照,才發現「自己看起來比其他人『寬』很多。」過去年代,減重醫學並不風行,一般人沒有體態管理的概念。特別是男性,普遍認為看起來「壯壯的」好像比較健康,但如果不是透過適當的運動與肌力訓練,大多數看起來的「壯」,都只是體重過重與體脂肪過高的假象,若合併肌肉量不足,就等於是「泡芙人」。高中時的我就是這樣,體重過重、肌肉量不足,看起來就不是一般高中生瘦瘦的身材。成功嶺受訓 改變體態契機考完大學那年暑假,成功嶺的大專兵訓練成為我改變體態的契機。六周的出操訓練加上刻意的飲食控制,讓我著實瘦掉了12公斤。結訓時變得黝黑結實,回家連父母都差點認不得了。進入大學後,我開始打羽球,更因為加入童軍社團,大量的野外運動與登山,讓我至今維持良好的肌肉量與適當的體態。現在工作再忙,仍會每周與好友同事打球、與家人爬山健行,在家則做居家健身訓練。我也刻意培養孩子們從小有運動習慣,讓他們未來能免於肥胖困擾。來台灣訓練減重手術的外國醫師,我也會帶著他們一起打羽毛球。做好三件事 減肥不難我後來選擇從事減重外科,多少與我曾受肥胖困擾有關,因此我常勸告想減重的親友及患者,從生活中做點改變,能讓減重事半功倍。建議做好三件事,減肥不再是難事。一、培養良好飲食及規律運動習慣「少吃多動」是減重不二法門,但「選對食物」及「維持運動習慣」很重要。減重需要投入大量時間來培養及維持,若快速改變原本的生活習慣,反而會讓身體感到壓力及排斥,不但持續的時間不長,短時間激進節食易造成肌肉量流失,基礎代謝率下降。當回到原本的飲食習慣後,體重更易上升而復胖。選擇高蛋白質、高纖、少精緻澱粉、少加工的食材,就是生活中較容易改變飲食的方法,能讓體脂保持在標準的範圍。像我即實行低碳飲食,碳水食物低於總卡路里攝取量的20%。運動建議多方嘗試,先找到自己的興趣,再培養固定的時間來實行,搭配居家或重量訓練,讓身體的線條感更明顯,同時提升基礎代謝率。二、定時量測體重所謂的「定時」,並不是要天天量體重,而是在相同時間、至少一周量一次,建議可固定在一早起床空腹時量測,若一周內體重增加一公斤以上,就要多留意近期的飲食及生活模式,盡快調整。三、尋求醫師建議、盡早治療當肥胖已帶來生活困擾時,務必尋求專業減重治療。若體重稍微過重,可透過改變生活習慣(飲食、運動),再搭配減重藥物治療。但到了病態性肥胖,可考慮接受減重代謝手術等治療,有助順利減去多餘體重且長期保持在標準範圍內。醫學辭典/肥胖當身體質量指數(BMI)達24以上時,即為過重族群,須注意體重及生活型態調整;BMI超過27,就進入肥胖範圍,應積極進行減重治療;BMI若達35以上,為病態性肥胖,應考慮接受減重代謝手術。30歲以後,男性體脂率應維持小於25%,女性應小於30%。常見肥胖相關的疾病,包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痛風、脂肪肝、睡眠呼吸中止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黃致錕小檔案現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國際代謝手術卓越聯盟(IEF)主席●台灣外科醫學會教育委員會委員●台灣肥胖醫學會會員代表●台灣減重支持教育協會理事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專長:腹腔鏡減重手術、腹腔鏡代謝手術及肝膽胰手術經歷:●嘉義長庚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義大醫院國際微創手術訓練中心主任●義大醫院國際減重暨糖尿病手術中心主任興趣:羽球、健行、登山、閱讀、品嘗咖啡
-
2022-04-06 該看哪科.耳鼻喉
男性因呼吸中止症影響勃起 大林慈濟團隊找到解方
男性因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勃起功能,大林慈濟醫院如今找到解方,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黃俊豪與腎臟科醫師陳宜鈞發現手術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可降低21%未來產生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此研究日前更獲國際男性期刊刊登。黃俊豪表示,臨床上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常有上呼吸道阻塞與肥胖問題,睡覺時容易缺氧,交感神經過度旺盛,血管也容易動脈硬化,全身慢性發炎等等現象,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聽力退化、耳鳴、眩暈、老年癡呆,甚至容易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癌症等等,更有可能會影響「性福」。黃俊豪團隊分析, 1997 年至 2012 年台灣健保資料庫中18歲以上,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成年患者,研究手術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探討是否可以降低未來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根據 3:1 傾向評分匹配,找出8337 名接受手術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和2779 名未手術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比較兩組患者未來產生勃起功能障礙的發生率與風險比率。結果顯示,追蹤總共 64916人年之中,有3.6%患者出現勃起功能障礙。其中,手術治療組和未手術治療組的勃起功能障礙發生率,分別為每 1000人,有 55.8人和 76.1人。多變量 Cox 比例風險分析顯示,評估校正年齡、慢性病、居住地區、經濟狀況、就醫次數、服用抗憂鬱藥物等干擾因子之後,發現手術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可降低21%未來產生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此一研究結果獲國際性男性醫學領域「男性學」期刊(Andrology)刊登。黃俊豪建議,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民眾,應積極接受減重、藥物、手術、或者正壓呼吸器等整合性治療,改善睡覺時血氧濃度,穩定交感神經,減緩血管動脈硬化與全身慢性發炎等等現象,如此才能降低未來勃起功能障礙風險,並提升「性福」。
-
2022-03-31 養生.聰明飲食
睡前喝錯飲料讓你晚上睡不好?美國睡眠醫學學會點名5種飲料,記得睡前要避開!
晚上老是睡不好?隔天起床精神超差,哈欠打不完!當心,這可能和你晚上喝的飲料選擇有關係。選擇錯誤的飲料會影響睡眠品質、打亂生理時鐘、無法一覺到天亮。國家網路醫藥整理出美國睡眠醫學學會點名五種會影響睡眠的飲料,睡前記得避開!五種影響睡眠的飲料美國睡眠醫學學會列五種影響睡眠的飲料:酒精、咖啡、能量飲、蘇打水、水1.酒精:幾杯黃湯下肚之後會感到昏昏欲睡,大部分的人認為酒精可以幫助入睡,但晚上喝酒後反會產生負面影響。最明顯的影響是酒精會增加夜間排尿的次數,進而擾亂你的睡眠品質。喝酒還會影響減少快速動眼睡眠(REM),飲酒過量還會導致失眠!加重睡眠期間的呼吸問題,像是打鼾和睡眠呼吸中止症。2.咖啡:咖啡因可以幫助白天提振精神。但是,但在晚上喝咖啡會對睡眠產生負面影響,打亂生理時鐘。一項研究發現,睡前六小時攝取咖啡因,會使總睡眠時間減少一小時。3.能量飲料:睡前喝能量飲料是沒有作用的!這些飲料中的咖啡因含量會導致難以入睡,進一步減少總睡眠時間。能量飲料的咖啡因含量是蘇打水或咖啡的兩到三倍。4.蘇打水:睡前喝蘇打水或是汽水,對睡眠有很大的影響。蘇打水富含咖啡因和大量糖分。咖啡因會使人難以入睡,而糖分可能會影響維持睡眠的能力。一項研究發現,每天攝入大量糖分的人在夜間睡眠中的對於外界刺激其靈敏度較高。5.水:睡前不應該喝水!在健康的年輕人中,夜間排尿量低於白天,如此可防止在夜間醒來使用廁所,但晚上喝太多水可能會增加上廁所的次數。建議白天應多喝水,防止脫水。然後晚上少喝水,避免半夜去洗手間,影響到睡眠品質。想要一覺好眠或是有睡眠障礙的你,上述五種飲品盡量在睡前避開囉!失眠睡不好,影響心臟健康?!....... https://bit.ly/3KGAyev
-
2022-03-23 該看哪科.耳鼻喉
舌頭無力會致睡眠呼吸中止症 專家教你訓練口咽肌
●全台近70萬人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多與鼻子有關,也有因肥胖造成●不治療,恐罹患高血壓、心律不整等心血管疾病60多歲的黃姓男子,近期飽受「夜尿」所苦,每晚至少得上廁所兩次,影響睡眠及工作。初期以為是攝護腺肥大導致,就診後仍完全沒改善,追根究柢,竟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惹的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檢查室主任徐上富表示,若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狀,應就醫檢查,不可輕忽,否則罹患心血管等疾病的機率恐大增。白天與夜晚 症狀分兩類根據推估,我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盛行率約3%,粗估全台至少有近70萬的患者,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為主。徐上富指出,近年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大幅度的增加,症狀不再是只有「打鼾」而已,其他如夜尿、嗆咳、口乾舌燥、頭暈等,都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除了打鼾以外的症狀,睡眠呼吸中止症可依照白天與夜晚的症狀粗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白天起床後,如果感到容易口乾舌燥,或是明明睡飽七小時仍頭暈頭痛,都屬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症狀;另一類的夜晚症狀,除了打鼾,還有是否會因為被口水嗆到咳醒、夜尿等。在醫院睡一晚 確認原因徐上富表示,許多男性出現夜尿症狀,第一時間都會以為是攝護腺肥大,但有一大部分的患者,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引起。大多數患者認為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可自癒」的疾病,常會先調整睡眠習慣,但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成因複雜,可能源自鼻子,也可能是舌頭肥大或肥胖導致,建議應就醫檢查,最好是在醫院睡一晚確認成因。徐上富說,近年睡眠呼吸中止症被高度重視,主要是「缺氧」會對人體器官產生慢性傷害,尤其腦部缺氧不僅容易讓人頭暈、頭痛,長期下來將增加腦中風及失智的風險;其次是心血管的傷害如高血壓等,研究指出,中重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年齡超過50歲以上有八成的機率罹患高血壓,還可能引發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其餘潛在的疾病,還有脂肪肝、罹癌等風險。嚴重者 配戴陽壓呼吸器徐上富表示,台灣屬於島國型國家,多數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都與「鼻子」有關,通常可以透過手術獲得改善。也有些是因為「肥胖」引起,或是舌頭肥厚所致,當睡眠時肌肉過度放鬆,舌頭就會往後塌,此時可以透過減重及舌頭的肌力訓練改善。徐上富說,輕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可以透過生活習慣的改變等達到改善的效果,但通常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就醫患者,多數都屬於中重度患者,中度以上患者多會建議配戴陽壓呼吸器改善,如果無法長期配戴,會建議透過手術做根本的治療。
-
2022-03-18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睡眠專家睡到窒息驚醒 「不能再胖了」!「零食減重法」狂減30公斤
擔任醫師之後,我的體重以一年一公斤的速度上升,雖然有零星維持運動,還是一路胖到90幾公斤。看著自己圓滾滾的臉龐,總是以「中年就是會發福」當作藉口,直到2011年,我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症狀愈來愈明顯,當時是人生最忙的時刻,後來少吃,體重開始降低,加上「零食減肥法」,幫助我減重至60幾公斤,也擺脫睡眠呼吸中止帶來的困擾。胃食道逆流 就吃口香糖身為睡眠專家,其實很早就發現自己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所有的症狀統統都有,每天晚上夜尿至少二次、嚴重打鼾、起床時口乾舌燥、胃食道逆流、鬼壓床、睡到窒息等。心裡都知道,但我從來沒檢查過,直到幾年前的某一天,突然睡到窒息驚醒,才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肥胖」是造成我患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大的關鍵。雖然減重這件事一直放在心上,卻遲遲沒有行動,直到2011年才開始出現變化。那一年工作非常忙碌,除了要做研究還得到成大攻讀博士班,又因為胃食道逆流導致的咳嗽現象特別嚴重,因此會嚼個口香糖,讓口水多一點,喉嚨比較舒服,因此養成車上會放一包口香糖,身上也會隨身攜帶。體重漸減輕 身體變舒服後來忙到沒時間買午餐,就用口香糖充飢,沒想到餓過頭就不餓了,記得當時只有周二、周三的午餐都沒吃,接著一整個禮拜的午餐都沒吃,開始覺得身體好舒服,體重慢慢減輕,早餐慢慢吃得少,身體竟然也不餓。那時體重並沒有非常快速的下降,但因為身體變好,晚上睡覺也變得舒服些,便開始了我的減重人生。只吃早晚餐 日走12公里 平時因為太忙,除了飲食的調整外,我還加上了運動時間,增加「走路」的機會,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走12公里,把車停在目的地的遠處,再走一小段路,沒有走足的路段,就靠家中的跑步機補足。每天也不再吃三餐,只吃早餐與晚餐,早餐一杯咖啡、一顆滷蛋、二片餅乾,晚餐因為有社交需求或希望與家人聚餐,通常都是正常吃。很多患者都會問我,「怎麼可能像劉醫師一樣,吃這麼少、運動量這麼大,漸漸地一定會沒有體力?」其實食欲、食量與體力是兩件事。體力源自於肌力,肌力愈足夠體力愈佳。引發食欲或沒有食欲,通常會有三種狀況,一是吃太飽;二是吃太快,血糖還沒上升,食物就吃完,結果胃已經滿了,腦還沒意識到吃飽,結果吃更多;三是食物停留在嘴中咀嚼的時間愈久,飽足感愈高,吃一份食物,腦中會認為有吃二到三份。運用血糖原理 控制熱量我從口香糖開始減重,現在有運動的習慣,不再「三餐定時吃」,採取「零食減重法」,運用的是引發食欲的血糖原理。既然血糖上升能夠告訴大腦吃飽與否,就讓自己的血糖穩定維持,一塊麵包分段吃,每小時只吃一口,實驗了幾周發現,真的不會餓。而我最愛吃的是餅乾,餓了就吃一點,所以很多人都跟我說,「劉醫師,你這麼常吃甜食,怎麼還這麼瘦?」我都笑說自己在騙大腦,事實上是運用血糖的原理,控制攝取的熱量。從2011年開始減重後,不到幾年的時間,我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如打鼾、鬼壓床等就完全消失,意外的減重也讓自己重拾健康。醫學辭典/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時,上呼吸道塌陷堵住呼吸道,使呼吸變淺且費力,嚴重恐造成患者吸不到空氣或窒息。多數患者因為肥胖引起呼吸道狹窄,其餘因素如下巴後縮、扁桃線缺陷、顱顏缺陷等,導致氣管狹小。睡眠呼吸中止症容易造成白天嗜睡,睡覺時缺氧,易導致心血管疾病、記憶力衰退、夜尿、夢遊、性功能障礙、焦慮等。劉文德小檔案現職:●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睡眠中心主任●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副主任●台北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副教授年齡:53歲出生地:彰化縣員林市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研究所博士專長: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慢性咳嗽、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胸腔復健治療、一般胸腔疾病興趣:打桌球、彈鋼琴經歷:●林口長庚醫學中心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口長庚醫學中心胸腔內科總醫師●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兼任研究員
-
2022-03-16 養生.健康瘦身
肥胖不僅是慢性病!醫曝十大死因有8項與肥胖有關
近一半成人有肥胖問題!腰圍控制同樣重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 2016年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過重者超過19億人,其中肥胖者超過6.5億人,表示肥胖已成全球重要的公衛議題。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定義,18歲以上成人身體質量指數(BMI) ≧24為「過重」,BMI≧27則為「肥胖」。 2016-2019年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的比率高達47.9%,有近一半成人有體重的問題,而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盛行率也高達11.21%,以上數據皆顯示台灣過重與肥胖盛行率仍有改善空間。除了BMI,腰圍也是健康體態重要的一項指標,根據國健署定義,腹部肥胖為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0cm,這間接反映內臟脂肪的堆積,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增加、血糖升高,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風險將上升。十大死因有8項與肥胖有關!新冠肺炎死亡率比一般人更高 台灣肥胖醫學會林文元理事長表示,肥胖是一種慢性病,不只會造成體能衰退,還可能會導致各種代謝、婦科方面的疾病。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病還包括第二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退化性關節炎、癌症、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孕症、胃食道逆流等。而臺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導致醫療費用與社會成本的提升。不僅如此,肥胖還會增加罹患新冠肺炎時的重症風險,住院率更是正常體重者的三倍,且肥胖住院者較健康體位住院者多2倍死亡率! ACT體重管理 改善肥胖遠離慢性病 因此,台灣肥胖醫學會呼應2022世界肥胖日主題「全民皆須行動(Everybody Needs to Act)」,提出體重管理的「ACT」三個行動方案: Accompany陪伴與支持:過重及肥胖者需要同理與陪伴,以長久支撐減重之決心,更需要專業醫療協助。小從周邊親友,大至整體社會,都應以支持代替歧視,給予減重者陪伴和幫助。 Calories 輕卡管理:有效率的減重計畫,應搭配熱量計算及適當的營養調配,加上適度的運動來消耗卡路里,達到健康體重的範圍。 Training 體重管理與全民學習:針對民眾端,透過國健署健康99網站等資源,幫助民眾打造良好的生活習慣一起追求健康體態;醫護端由台灣肥胖醫學會對專業人員進行體重管理相關醫學講座,從基層到醫學中心,讓醫護人員可以透過各種管道幫助與支持民眾進行體重管理。 改善肥胖問題,刻不容緩!健康體態的維持不僅帶來更亮麗自信的自己,更是遠離慢性病的關鍵。國健署也呼籲無論是自己或親友在面對肥胖問題時,應以更正面、積極的方式,並於需要時勇於尋求專業醫療團隊協助,希望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行動來改變全球最嚴峻的健康問題。 《延伸閱讀》 .肥胖罹癌風險僅次於抽菸!醫舉肝癌3部曲,趁早調整生活可逆轉。 .真實案例!從118公斤到46公斤,減重營養師分享成功4原則。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3-16 該看哪科.耳鼻喉
微創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 女企業主管重拾夫妻恩愛
一名42歲任職於大企業的女性主管,一年多前因配合公司疫情管控規定,與國外分公司的視訊會議大幅增加,導致日夜作息不規律,精神不佳,更發現月經失調、無「性趣」,影響夫妻之間感情,因而求診。醫師透過睡眠檢查,診斷她罹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經「微創無線電波」治療阻塞的呼吸道後,病況快速改善,且因身心獲得平衡,也重拾夫妻恩愛。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任徐毓婷指出,當時建議該名女患者住院並接受手術,但女患者反映因自己是公司主管,工作忙碌,實在無法抽出時間住院,更別說術後還需要一段恢復期休養。因此討論後,安排施作上呼吸道「微創無線電波」手術,術後當天即重返職場。微創無線電波手術,僅需局部麻醉,患者先口含麻藥,之後醫師局部施打麻藥,再將無線電波打在肥厚的舌頭與軟顎上,整個手術過程約10至15分鐘,傷口僅針頭大小,術後無需住院。不像傳統手術需切除軟顎,扁桃腺,甚至舌根,經由無線電波,讓鬆弛的肌肉組織緊實,重建寬敞的呼吸道,而達到治療打呼的效果。女患者術後定期回診,於一年後接受第2次微創無線電波手術,並說因當初選擇微創無線電波的治療方式,不但改善了她打呼症狀,睡眠品質變好,精神與專注力也跟著提昇,連夫妻恩愛也感到更幸福。徐毓婷說,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是打呼而已,更可能因睡著時缺氧,而有併發全身系統性疾病之風險,如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律不整、腦中風、鬱血性心衰竭、賀爾蒙失調等。更有研究顯示,隨著打呼或呼吸中止的嚴重度增加,死亡率也跟著增加,因此不能輕忽打呼這個問題。她說微創無線電波手術,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即時性」的療效,但非徹底根治的療法,每施作一次,可維持半年至一年的效果,對於畏懼手術及無空住院的患者,此手術是值得參考與選擇的治療方式。
-
2022-03-14 養生.健康瘦身
胃袖狀切除 30歲竹科女工程師狠甩50公斤
30歲梁姓女子是名竹科工程師,體重127公斤的她嘗試很多減肥方法都沒效,許多疾病伴也隨肥胖上身,至新竹馬偕醫院一般外科就診,經醫師評估,於一年前接受「胃袖狀切除手術」術後在專業減重醫護團隊的持續追蹤及飲食指導下,加上規律至健身房運動、增肌減脂,一年已成功下降至77公斤,逐步往理想體重邁進。醫師張政傑表示,現今飲食與生活習慣是導致肥胖的盛行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病態性肥胖的比例也顯著增加,目前全民健保對病態性肥胖合併相關併發症的減重手術已開放給付,讓符合條件的病人可減少經濟壓力接受治療。根據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統計,目前台灣每年約施行3000台減重手術,但服務醫院大多集中在六都,為了竹苗地區鄉親免於舟車勞頓之苦,新竹馬偕醫院於2020年10月份起,結合台北馬偕減重中心團隊成立「減重暨代謝中心」,提供在地的醫學中心級減重醫療服務。張政傑指出,減重中心成立至今,一年半的時間團隊已累積30例成功減重案例,28例腹腔鏡胃袖狀切除,2例腹腔鏡胃繞道手術,平均住院天數為6天,術後均無嚴重併發症。案例術前平均體重為112公斤(BMI39.5),術後六個月,平均體重降至89公斤(BMI30.5)。另外,因體重過重所導致的代謝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均有顯著改善,其中,糖尿病患者術後改善率為89%,甚至有56%糖尿病患者因此痊癒,術後不再需吃血糖藥,生活及工作品質大幅提升。張政傑補充,減重暨代謝中心以健康促進為核心,因此在新竹馬偕接受減重手術的病人,術後均會定期安排外科、內科或家醫科、營養師、心理師、物理治療師及個管師的專業評估、指導與追蹤,安排個人化術後營養指導及運動訓練計畫,幫助病人獲得最全面且完善的手術照護與長期減重效果。
-
2022-03-14 該看哪科.耳鼻喉
你的打呼是正常或具有危險性?專家教你自我檢測
近來印度知名歌手、作曲家Bappi Lahiri因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不幸逝世,享壽69歲,也讓該疾病的危險性再度被廣為討論。根據2018年以前的數據統計,台灣OSA盛行率於中年男性約為4%;女性則為2%,其中還不包含未被診斷出的潛在患者。呼吸無預警中止 打呼出現「這些現象」需加倍注意OSA是由於人進入睡眠狀態後,鼻咽、口咽及喉部的軟組織過度放鬆或過於厚重而出現塌陷現象,導致呼吸道堵塞所造成的一種嚴重睡眠障礙,患者可能在睡覺時面臨呼吸中止10秒或以上的險境。一般來說,打呼為OSA最關鍵的警訊,然而,打呼在生活中是相當普遍的一件事,何時為正常現象、何時又該當作警訊,實在讓人感到困惑。為提升民眾的警覺性,哈佛醫學院睡眠專家Rebecca Robbins指出,打呼如果非常大聲、刺耳或出現因呼吸中止而被中斷的情形,即需相當注意。OSA最叫人擔心的無非是患者常不知自己遇上了險境,或以為自己僅是單純打呼叫大聲而忽略。美國睡眠醫學學會表示,OSA若未及時治療,可能伴隨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憂鬱等併發症,甚至在不知不覺中面臨生死關頭。「STOP BANG」 8字訣檢測OSA風險如何辨認你的打呼是正常或具有高度危險性?睡眠專家提出「STOP BANG」8字訣,讓民眾檢查自己是否為OSA高風險族群,快來檢查自己中了幾個:(1)Snoring/打呼打呼是最關鍵但也最容易被忽略的警訊,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睡眠專家Dasgupta博士說:「最簡單的判斷方式就是,如果有人反應,自己打呼的聲音已可打斷別人的正常談話,或是即使將門掩上仍可被聽到,提醒你,是時候該至睡眠中心進一步檢查了!」(2)Tired /疲勞民眾可多加注意自己是否在日間也有嗜睡情形,例如去電影院一坐下或午休一坐下就睡著。Robbins提醒,過度疲勞是造成睡眠品質下降的原因之一,也是發展成睡眠障礙的高度危險因子。然而,有些人常習慣忍耐或因忙碌而忽略自己已過度疲勞的事實。(3)Observed/觀察有些人直到老都不知道自己睡覺時會打呼,更別提要警覺呼吸中止的現象。若呼吸道嚴重堵塞後因噎到或喘不過氣而驚醒,還可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因此不論是自己發現或枕邊人、家人反應有打呼中斷、打呼大聲等問題,一定要積極尋求醫療協助,如未及時發現並處理,恐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4)Pressure/高血壓每次呼吸短暫中止,人體交感神輕會被活化並讓血壓升高,同時釋放一種叫做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s)的激素,逐漸提升血壓平均值,因此,OSA也可能會導致高血壓。即使罹患高血壓並不代表就有睡眠障礙,但其仍可與其他現象共同作為醫師評估時的參考。而通常OSA的治療方式如持續正壓呼吸器,不僅可以協助減少睡眠呼吸中止的狀況同時也對降低血壓有所幫助。(5)BMI/身體質量指數身體質量指數介於18.5-24.9之間為正常;25-29.9為過重;超過30即為肥胖,而肥胖者因口腔內如舌頭、軟顎等軟組織也有高機率較一般人為重,正躺時這些軟組織容易因承受重量而塌陷,並擋住呼吸道,因此,多半會建議OSA患者減重以減輕症狀。(6)Age/年齡肌肉張力與彈性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流失,包含我們的軟顎及頸部肌肉,故「年齡」也是可能導致打呼程度加重的元兇之一,甚至演變成OSA。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有一些研究指出,年長的OSA患者通常發作嚴重程度較緩和,反而是年輕患者嚴重案例較多。(7)Neck/頸部頸部較粗大或基因性的肥胖都可能成為OSA的潛在風險,如何判斷自己頸部較粗大,一般可以衣領尺寸來評估,衣領尺寸大於43公分的男性及大於40.6公分的女性都可算是頸部較粗大的族群。(8)Gender/性別你是男性嗎?如果是的話,很不幸地,你可能有較高風險罹患OSA。研究指出,男性一般舌頭較為肥厚,頸部肌肉量也較多,因此正躺時較容易塌陷而引發OSA,除此之外,Dasgupta表示,臨床上也常見OSA發生在停經的女性身上。以上現象如符合其中任0-2種,睡眠風險相對低,因此打呼可能並不完全會危害到健康;3-4項則屬中度風險;而如上述現象中你中了5-8項,代表你有高機率為OSA患者,需進一步尋求專家評估與協助。Dasgupta強調,現今睡眠檢測與過去相比,方便性提高不少,以前檢查儀器昂貴又笨重,故僅能至睡眠實驗室進行相關檢測,而如今甚至待在家即可進行,可觸及性變高,因此,千萬不要覺得麻煩就忽略已出現之症狀,如此才能有效降低好夢正酣卻反喪命的風險。(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睡覺會打呼的人注意! 耳鼻喉科醫曝「1警惕狀況」:累整晚還可能要命 ·小孩也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當心睡不好不僅變笨還會變醜
-
2022-03-03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近半成人肥胖 長者應維持BMI24最長壽
新冠疫情影響,民眾減少外出,國人肥胖率上升,有近半的成人過重或肥胖;世界肥胖聯盟估計,全球八億人有肥胖症,預估未來10年肥胖人數將增加60%。專家提醒,肥胖恐導致多種疾病纏身,據統計,老年人身體質量指數(BMI)維持在24上下最長壽,因此肥胖者應減重,飲食及運動控制外,更要有充足睡眠,以遠離慢性病威脅。研究建議,60歲以上長者BMI應維持在24、25左右,也就是重一點沒關係,因為老年人肌肉、脂肪偏少,BMI原本就偏低,且容易罹患肌少症,如太瘦,將增加跌倒及死亡風險。再者,胖一點,看起來肉肉的,也比較年輕。衛福部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指出,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大於80公分為肥胖。根據統計,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比率高達47.9%,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盛行率達11.21%。肥胖恐影響身體新陳代謝,導致血液中三酸甘油脂濃度增加、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風險。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表示,台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臟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另外,肥胖也會造成代謝症候群、退化性關節炎、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不孕症等,增加罹患新冠肺炎重症風險,死亡率是健康體位住院者的兩倍。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張皓翔舉例,林小弟從國中就愛喝飲料,體重飆破100公斤、肝功能指數飆漲,上大學後為了交女友,認真體重控制,不僅成功減重到80公斤,肝功能指數也恢復正常。他提醒,減重最大挑戰是「維持」,減重無需貪快、貪多,循序漸進減輕5至10%體重,即有許多好處。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表示,台灣約三至四成的孩子屬於過重或肥胖,但孩子仍在成長階段,可藉由增高降低BMI指數,或用餐盤減量方式,每天減少10%分量,10周後便減少不少熱量攝取。除了飲食,睡眠充足及運動格外重要。3月4日為世界肥胖日,今年主軸「Everybody Needs to Act」,台灣肥胖醫學會提議「ACT」體重管理行動方案:Accompany(陪伴與支持)、Calories(輕卡管理)、Training(體重管理與全民學習),期望以支持與鼓勵代替歧視,聆聽他們的感受。
-
2022-03-02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喝手搖飲胖到破百肝指數飆 胖弟上大學為脫單減20公斤
肥胖為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一名林小弟(化名)從國中開始愛喝含糖飲料,體重飆破100公斤,肝功能指數跟著飆漲,多年來減重、復胖不斷來回,到上大學後開始注重外表、交女友,終於認真配合醫療團隊進行體重控制,不僅成功降至80公斤並維持體重,肝功能指數也恢復正常。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估計,全球有8億人有肥胖症,且兒童肥胖問題日益嚴重,預估未來十年人數將增加60%,在2030年將達到2.5億名肥胖兒童。根據國健署定義,腹部肥胖定義,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據統計,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比率高達47.9%,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盛行率高達11.21%。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表示,與肥胖相關疾病包括第二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退化性關節炎、癌症、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孕症、胃食道逆流等。林文元指出,台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8項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導致醫療費用與社會成本的提升。林文元說,肥胖除造成免疫功能受損,降低肺活量,更會增加罹患新冠肺炎時重症風險,住院率是正常體重者的3倍,且肥胖住院者較健康體位住院者多2倍死亡率。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張皓翔提醒,減重固然困難,更大的挑戰是長久維持減重結果,減重不需要貪快、貪多,循序漸進地減輕5-10%的體重,即可帶來許多好處。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表示,台灣約3至4成的孩子屬於過重或肥胖,但孩子仍在成長階段,可以藉由增高降低BMI指數,或用餐盤減量方式,每天減少10%份量,10周後即可減少30%熱量攝取,但如果每天多吃10%份量,10周後恐增加3倍熱量。孩童控制體重除了飲食之外,睡眠、運動更重要。李宏昌提醒,睡眠也很重要,像造骨細胞多在凌晨3至5點作用,睡眠足夠才能長得高,若睡不足容易發胖。運動的話可以找朋友,或者父母陪孩子去運動。他表示,統計成人死亡率最低、活最久的族群,是體重多半介於BMI24、25左右,屬於稍重但不肥胖。李宏昌表示,對於體位過重的孩童,應從家庭、學校、醫療各個層面瞭解問題的根本,並適時透過醫療介入,定期監測血脂、血糖與肝功能等,幫助進行體位管理。3月4日為世界肥胖日,今年主軸「Everybody Needs to Act」,台灣肥胖醫學會、臺灣兒科醫學會及國民健康署一同呼籲議題,林文元提醒,過重及肥胖者需要同理、陪伴及專業醫療協助,並提出「ACT」體重管理行動方案:Accompany(陪伴與支持)、Calories(輕卡管理)、Training(體重管理與全民學習),期望以支持與鼓勵代替歧視,能更積極聆聽、觀察、體會他們的感受。體重管理行三項動方案(ACT)1.Accompany陪伴與支持:過重及肥胖者需要同理與陪伴,以長久支撐減重之決心,更需要專業醫療協助。小從周邊親友,大至整體社會,都應以支持代替歧視,給予減重者陪伴和幫助。2.Calories輕卡管理:有效率的減重計畫,應搭配熱量計算及適當的營養調配,加上適度的運動來消耗卡路里,達到健康體重的範圍。3.Training體重管理與全民學習:針對民眾端,透過國健署健康99網站等資源,幫助民眾打造良好的生活習慣一起追求健康體態;醫護端由台灣肥胖醫學會對專業人員進行體重管理相關醫學講座,從基層到醫學中心,讓醫護人員可以透過各種管道幫助與支持民眾進行體重管理。
-
2022-02-22 該看哪科.耳鼻喉
耳悶、耳脹怎麼辦?耳鼻喉科醫教正壓動作6招解除
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 劉承信醫師 耳朵悶脹是耳咽管異常?一張圖自我測量! 很多人都有耳朵悶、耳朵悶塞感、耳悶悶聽不到、耳朵悶塞回音與悶痛的症狀不知道怎麼辦,不知道怎麼解決也不知道會多久,同時又懷疑是不是跟鼻咽癌、鼻過敏、鼻竇炎有關,真的很辛苦。這些都有可能是耳咽管功能異常造成的阻塞而產生的症狀。 耳朵悶脹除了有壓力以外,也很常合併耳鳴、聽力損失、聽到自己講話的回音、鼻塞與喉嚨痛與頭暈等症狀。透過「耳咽管功能異常問券評估表」評估耳朵的壓力、疼痛、像在水裡的悶塞感、感冒是否加重、耳內的劈啪或啵啵水泡聲、耳鳴以及聽力變差變模糊,只要分數大於14分就可能有耳咽管異常。 有上述症狀的人,三成以上的人最終被診斷為耳咽管的功能不良、15%的是因為中耳積水、7.5%的人是因為中耳炎,然而也有近15%的人沒有特定的原因。總體而言大概有1%的人有耳咽管的問題,不管是3個月內的急性或是超過3個月的慢性。 耳朵悶脹當下怎麼辦?醫教「正壓動作」6招解除! 耳咽管是連結耳朵(中耳)與鼻子最後面(鼻咽)的小通道,最外側三分之一比較硬,是在顳骨內側三分之二比較軟的位置,開口在鼻咽的穹窿。這條小通道、小管子在成人約3.6-3.8cm,主要功能有三個: 1.打開維持暢通:平衡耳內壓力、加強耳內換氣,保持耳膜彈性正常、有助於正常聽力。 2.纖毛黏液擺動:排除發炎感染物質到鼻咽。 3.調節避免傷害:避免中耳聲音過大、避免鼻咽感染物質逆流。 耳咽管的開口會因為正壓動作打開,例如大喊、吞嚥、打噴嚏、憋氣、捏鼻閉口吐氣,使得附近肌肉收縮。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搭飛機時避免小朋友耳朵痛,會用喝水、打呵欠等方式來幫助耳咽管打開,讓壓力不平衡造成的耳悶脹改善。 常常耳朵悶脹怎麼辦?4方法有助改善! 耳悶脹痛這些惱人的症狀總是好好壞壞又死纏爛打,讓人只能崩潰大喊:到底什麼時候才會好!針對這些耳咽管阻塞相關的功能異常,可以循序漸進用以下方式治療: 1.對症治療:解決隱藏在背後的兇手,這是當中最根本的,例如鼻竇炎與過敏性鼻炎的積極治療、咽喉胃食道逆流的控制、手術解決肥大的腺樣體、多管齊下的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以及治療可能的鼻咽癌。這些針對真正病因的對症下藥都證實可以改善耳咽管阻塞相關的功能異常。 2.口服藥物治療:包括去充血劑、鼻類固醇噴劑、口服類固醇,這些藥物的使用也可以改善耳咽管阻塞相關的功能異常。 3.手術與處置:以前比較常用的像是在耳膜上畫出一個平衡壓力用的小切口,又或是直接在耳膜放一個中耳通氣管。近年來更流行的是耳咽管氣球擴張術,藉由微創的方式,使用內視鏡導引將氣球放置入阻塞狹窄的耳咽管,透過氣球擴張來打通耳咽管。近年的研究約可以改善至少50%的症狀,而且不管追蹤1年、2年、3年,這個效果還是持續著。也有研究顯示將近9成的病人可以持續最少7個月的有效進步。術後三天頭部盡量抬高,術後一週需要避免劇烈活動、且要持續使用鼻噴劑甚至洗鼻。 4. 復健運動:最常使用的是捏鼻鼓氣法,深呼吸一口氣後憋氣,捏住鼻子、緊閉雙唇,向下用力維持十秒,恢復正常呼吸。平常的使用可以短暫改善。手術後規律每天2-3次持續10秒鐘,連續1-2個月,更可以延長手術效果!這些方法都是利用增加上呼吸道的空氣壓力將耳咽管打開。 長期耳朵悶脹盡早檢查,避免疾病找上門! 這些症狀除了需要積極找醫師檢查是否是鼻咽癌、鼻竇炎或其他疾病所造成的,透過積極的治療也可以大大改善生活品質,降低衍生出的不舒服感受。如果沒有積極處理,可能會有聽力損失、中耳炎、耳膜受損,甚至耳朵膽脂瘤的併發症。 《延伸閱讀》 .耳鳴怎麼辦?醫教3招助改善!單側等4情況速就醫。 .常暈眩、耳鳴竟是耳屎太多?醫指8種人易堆積,4步安全清潔!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20 該看哪科.耳鼻喉
鼾聲有鼻鼾、口鼾、爆鼾3種 權威醫哪種鼾聲最危險
重低音、飆高音、突然爆破音!哪一種「鼾聲」最危險?【機轉定義】睡眠呼吸中止症也稱睡眠窒息症、睡眠呼吸暫停症很多病人的太太會說:「我老公打鼾很可怕,有很多種聲音,中間還會閉氣、停止呼吸,接著,突然爆出巨大聲響,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門診中很常聽見的描述,大部分的情況是病人家屬提到半夜的鼾聲,有很多種聲音的混合,像交響曲般多聲部合奏,複雜而變化多端;不像彈吉他等樂器單一而無共鳴。但即使像這樣生動的病況說明,仍無法成為診斷的精確資訊,所以,會需要患者做進一步的睡眠呼吸檢查。「命運交響曲」之深夜奪魂劇:枕邊人請警覺!病人的伴侶和家人通常是一邊抱怨,一邊疑惑:為什麼打鼾會有那麼多種聲音?有時卻又沒有發出聲響?頻率忽高忽低,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這是因為打鼾大部分是發生在吸氣時,依據呼吸道吸氣的途徑與部位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高低音頻以及大小聲響,宛如多重奏一般。無論你和家人的打鼾聲是公害較低的呼嚕聲,還是高達八○分貝像汽車在按喇叭、九○分貝像火車開過、鑽地機啟動一樣令人抓狂,或是更危險一點,在安靜幾秒鐘之後突然又來個爆破音!各種鼾聲交響樂中,都暗藏著健康密碼與危險殺機,有待我們好好的辨識,提高警覺。鼻鼾、口鼾、爆鼾三種經典鼾聲依照不同的呼吸方式和途徑,打鼾有以下三種類型的聲音:●鼻鼾:悶悶的鼾聲先從鼻部、咽喉構造來看,鼻子吸氣時因為鼻腔內空間不大,後方的軟顎、舌頭空間較大,所以經鼻吸氣時,空氣灌入後方,經過九○度的轉角向下,和我們打球反手拍一樣,力道會比正拍來得小,發出的鼾聲響度當然也就比較小。●口鼾:響亮的鼾聲若是從嘴巴吸氣,氣流直接進入咽喉振動軟顎,聲音會比較大。口鼾就是睡覺的時候嘴巴張開,吸入空氣,直接振動到軟顎,能量比較大,發出的聲響會比鼻鼾來的大。張口呼吸健康風險多多數人會以為:用嘴巴呼吸也一樣吸得到氧氣啊!其實,意想不到的傷害很多,包括:臉部肌肉浮腫鬆弛、皺紋變多、嘴唇乾裂、口乾舌燥、喉嚨乾燥、嘴唇外翻、口臭、牙周病、牙齦發炎、齒列錯位、咬合不良、上顎狹窄、微笑時會露出牙齦、牙齦色素沉著、臉部凹陷、臉型變長、下巴後縮、雙下巴、扁桃腺腫大、腺樣體腫大、容易感冒、肺功能效率差、駝背等等。小孩經常張口呼吸會有所謂的「浩呆臉」,特徵是兩眼無神、臉部中段凹扁、容易流口水、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智力也可能受損。●爆鼾:生死一瞬間―呼吸中止後尖銳的氣爆聲最讓枕邊人失眠、打鼾者自己也會驚醒的鼾聲,應屬呼吸中止後的氣爆聲。氣爆聲來自呼吸中止發生後,身體為了保命,啟動「喚醒→呼吸」的機制。當鼻腔、咽喉等上呼吸道部位被完全阻塞時,會在原本一片嘈雜的打鼾聲中突然靜默,此時呼吸停止,體內氧氣下降、血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刺激到大腦的呼吸中樞,警覺到「要趕快呼吸」!可是,此時呼吸道因各種原因已堵塞,加上睡眠時呼吸道的肌肉力量也很放鬆,氣道周邊的軟組織表面吸附在一起,黏住了撐不開,所以唯有把自己喚醒,恢復肌肉力量,用力打開呼吸道並強力的呼吸才能自救。就像是人溺水上浮時本能的猛力吸氣,也會突然發出巨大的聲響。大腦先把人從睡夢中喚醒,恢復肌肉力量,才能夠將被軟顎和舌根擋住的氣道打開。對比幾秒鐘前呼吸停止的寧靜,顯得特別嚇人。有時不只是伴侶被嚇醒,自己也可能因此而清醒。所以,呼吸道瓣膜瞬間打開的空氣爆裂聲,比鼻鼾、口鼾,還要來的劇烈尖銳。爆鼾後病患可能會驚魂未定,氣喘不已。振動部位,決定鼾聲頻率氣流從呼吸道進入,會經過多重的構造和組織,鼻子塞塞、喉嚨緊緊、舌根堵堵、扁桃腫腫、軟顎鬆鬆,到底是哪裡塞住了?氣流衝擊在哪個部位上?這些條件,決定了鼾聲的頻率與強弱。●打鼾頻率呼吸氣流作用在不同的組織部位,打鼾頻率也會有差別:●作用在軟顎軟組織 → 低頻●作用在扁桃腺 → 中頻●作用在舌頭 → 高頻●鼾聲長短呼吸氣流受阻的部位不同,發出鼾聲時間的長短也不同:●作用在軟顎組織 → 鼾聲通常會比較長一些,可能三.五~四秒鐘●作用在會厭軟骨 → 大約一.五~二秒鐘●作用在舌頭 → 因為很快就會塞住呼吸道,所以鼾聲時間非常短,大約一~一.五秒睡眠深度、睡覺姿勢,也會影響鼾聲睡眠姿勢不同,呼吸道受壓迫的角度和形狀變化也會不同,所以會產生不同的鼾聲:●睡眠深度不同睡眠週期當中,可分為淺睡期、深睡期及做夢期。在不同的期區,呼吸道肌肉的鬆弛度不一樣、阻塞程度不同,鼾聲也就跟著不同。●睡眠姿勢不同仰睡和側睡所發出的鼾聲不一樣。多數人是軟顎鬆弛、舌根肥厚的問題,仰睡時容易阻塞,造成打鼾。但是側睡也並非所有鼾症的萬靈丹,例如扁桃腺較大的人,側睡反而會阻塞,一樣會打鼾。肥胖的病患,睡姿的變化則通常不會影響鼾聲,都容易打鼾。整體來說,呼吸道不同部位阻塞,加上不同的睡姿,產生的阻塞程度不同,鼾聲也就不同。側睡能改善打鼾嗎?根據研究統計,睡覺側躺對於打鼾的改善率將近六成,它的原理和軟顎舌頭因為重力下墜有關。仰睡時,呼吸道內的軟組織例如舌頭,容易塌陷往後滑,呼吸道會變得狹窄,氣流經過就會振動。但是側睡時,從解剖構造圖來看,呼吸道比較有空間,可以對抗重力,所以側睡時就比較不會打鼾。曾有患者的太太說:「我是他暗夜裡的生命推手。」意思就是本來仰睡、打呼震天嘎響的人,稍微輕推一下讓他變成側睡,狀況就會有所改善。※ 本文摘自《睡眠外科權威、長庚醫院李學禹醫師告訴您如何:熟睡迎接每一天!》。《睡眠外科權威、長庚醫院李學禹醫師告訴您如何:熟睡迎接每一天!》作者:李學禹 出版社:方舟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28
-
2022-02-15 該看哪科.耳鼻喉
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他靠懸壅垂顎咽二次整形手術獲改善
47歲陳姓男子是新竹一間公司的高階主管,十年前曾因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接受雷射懸壅垂軟顎成形術,術後鼾聲些許改善,但睡覺時反而感到窒息而不時驚醒,致白天上班精神不濟,到新竹馬偕醫院就診,發現是軟顎側緣沾黏,最後接受「懸壅垂顎咽二次整形與重建術」,終於改善睡眠品質。新竹馬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楊少槐指出,陳男有嚴重打鼾問題,到院檢查並與醫師討論,決定接受「懸壅垂顎咽二次整形與重建術」(包括沾黏解離、移除軟顎部分脂肪、側咽肌肉懸吊)。手術前陳男的睡眠呼吸中止指數(Apnea Hypopnea Index, AHI)為每小時66次,最低血氧濃度75%;手術後睡眠呼吸中止指數改善至每小時18次,最低血氧濃度提升為90%。術後睡眠中斷次數明顯減少,且呼吸變得順暢,白天工作更加有活力,妻子也不再抱怨有打鼾聲。楊少槐說明,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起因是人體在睡眠時呼吸道軟組織塌陷導致氣流阻塞,使上呼吸道變得較狹窄,進而引發鼾聲與呼吸中止,盛行率在中年男性約4%、女性約2%,臨床症狀包括打鼾、白天嗜睡、夜間頻尿、頭痛、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記憶力衰退、易怒等。長期缺氧會導致心血管慢性發炎,併發高血壓、糖尿病、心律不整、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因此,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會造成引發慢性病,比如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比一般人高,相反地,有高血壓的患者,同時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機率也很高。楊少槐醫示,中止症患者依照不同的呼吸道結構和個人意願,可採用輔具治療(如配戴止鼾牙套、正壓或負壓呼吸器)或是手術治療。常見的治療術式有傳統懸壅垂顎咽成形術(UPPP)和雷射懸壅軟顎成形術(LAUP),傳統懸壅垂顎咽成形術是將扁桃腺切除和口咽黏膜的縫合,缺少對軟顎和側咽肌肉的懸吊;而雷射懸壅軟顎成形術更僅將軟顎組織用二氧化碳雷射方式做部分切除,容易造成術後沾黏,呼吸道反而更為狹小。據統計,有高達84%病人在接受此類傳統手術,仍存在軟顎後空間的阻塞情形。睡眠呼吸中止症手術失敗的可能原因包括手術技術不純熟、病患本身呼吸道結構不適合手術、手術後傷口保養不佳等。手術失敗的案例經專科醫師評估後,可針對懸壅垂軟顎咽再整形和重建,改善睡眠呼吸中止指數和臨床症狀。
-
2022-02-07 該看哪科.耳鼻喉
睡覺打鼾代表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嗎?權威醫師詳解症狀:突然沒鼾聲時最可怕
抓到了!百病之源「缺氧」,正悄悄躲在鼾聲裡打鼾可說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代言人,兩者關係極為緊密,經常在夜間一動一靜、一前一後的出現,也是最為人熟悉的一種睡眠症狀。甚至有些人在白天打盹、小瞇一下,或在辦公室睡午覺,連坐著睡或是趴著睡的姿勢,也會發出呼嚕呼嚕的鼾聲,這種情況就要更加小心注意了。美國梅約醫學中心對於「打鼾」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定義是:「打鼾」是指呼吸時,空氣流通經過咽喉一帶鬆弛的組織,產生吵雜或刺耳的聲音。當身體躺下睡覺時,因為全身肌肉放鬆,口腔內、鼻咽腔內的軟組織也同樣會變得鬆弛,呼吸道空間因而變得窄小許多,當氣流經過時速度加快,就容易振動發出聲響。這情況可以想像成賽車開過跑道,路面上若有桶子等物品,此時會一起被振動。當我們快速呼吸時,呼吸道內呈現負壓,軟顎等軟組織也會被振動,於是就會發出聲音;但如果是用緩慢的速度吸氣,就比較不會發出聲響。也可以想像窗戶只開了一個小縫,當風吹過時會有「咻咻」聲,尖銳而惱人;但如果窗戶的縫隙比較大,那麼風吹的聲音就會變成「呼呼」聲,比較輕柔。人的一生中幾乎都會有打鼾的經驗,對某些族群來說,還可能特別是長期、連續性的問題,明顯危及健康,這族群就是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需要積極的醫療諮詢與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三大類型:阻塞型、中樞型、混合型睡眠呼吸中止指數(Apnea Hypopnea Index,AHI)每小時大於或等於五次,就會被診斷為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以這項標準來看的話,台灣整體人口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比例約達九~三十八%,尤其男性的患病機率特別高。「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睡眠呼吸中止類型中最常見的一種(約佔八十四%),對全身健康有明顯的危害。在一篇系統性的研究中發現: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發生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在老年人口中,男性盛行率高達九○%;女性長者則佔了七十八%。另外,「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腦部受到創傷或其他原因造成無法發出呼吸指令、訊息等神經學損傷;「混合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則是同時具有阻塞型及中樞型兩種狀況。有鼾聲很可怕,突然沒鼾聲更可怕!呼吸道因為發炎、鼻塞、肌肉鬆弛、分泌物多而濃稠、構造異常等因素,也會產生類似「坍方、堵塞、土石流」的狀況。打鼾聲音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呼吸道「有一部分被阻塞」,在不同部位阻塞時,所發出的鼾聲會不同,聲音可謂變化豐富,若只是單純的打鼾,八○%來自軟顎的振動;然而,睡眠呼吸中止的情況則屬於呼吸道「完全阻塞」,所以,睡眠呼吸中止對於生命健康的威脅比較大。尤其要注意的是:當呼吸中止時,其實不會發出聲響。也就是說,可能窒息的危險時刻,反而是聽不到打鼾聲、最安靜的時刻。因為兩者的氣流通暢度不同,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這兩個現象,不會在同一個時間點出現,而是交替出現。我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嗎?一分鐘立即檢測,快速辨識高危險群天天打鼾,當心越睡越憨:三十七兆細胞缺氧拉警報!從打鼾到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程度變化光譜中,最左邊也就是最輕微的情況,程度只是「發出鼾聲」;中間則是「上呼吸道阻力症候群」(尚未達到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判斷標準,有打鼾且精神不好、呼吸道氣流不穩定,睡眠中有時有些醒覺、睡不好)。光譜接續向右方,則是不同程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分類為輕度、中度、重度三種;最嚴重的則是「肥胖換氣不足症候群」(Obesity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OHS),特徵是患者體內血氧濃度低、二氧化碳比例高、體態肥胖。從「沒事」到「猝死」只要幾分鐘!在這條帶狀光譜上,不一定每個階段都會按部就班的經歷,最可怕而容易被疏忽的是:病況有時候可能從輕症快速跳轉至重症。所以,一定要經常留意自己在睡眠中的呼吸情況,最好能做睡眠檢測,並尋求專業幫助。※ 本文摘自《睡眠外科權威、長庚醫院李學禹醫師告訴您如何:熟睡迎接每一天!》。《睡眠外科權威、長庚醫院李學禹醫師告訴您如何:熟睡迎接每一天!》作者:李學禹 出版社:方舟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28
-
2022-02-01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年節熬夜小心加速衰老、猝死! 醫揭「黃金睡眠時間」:不一定要滿8小時
過年期間闔家團聚,少不了熬夜守歲、打牌或追劇,但已有國外研究指出,睡眠剝奪不僅可能造成衰老加速,更可能與失智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癲癇發作等許多疾病有關,最嚴重可能因而導致猝死。 熬夜 恐增神經退化性疾病風險台北慈濟醫院神經科鄒儲蔭醫師解釋,熬夜可能縮短睡眠時間。而人類在睡眠時,外在感官如視覺、聽覺或觸覺等訊號雖傳不進大腦,形成沉睡狀態較無反應,但大腦其實仍持續活躍運作著,會將白天的訊號重整進海馬迴,而後再到新皮質(neocortex)去做記憶鞏固,進而轉變成長期記憶,對於學習新事物可說是相當關鍵的程序。另外,也有國外研究指出,大腦中的膠狀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會在睡眠期間藉由動脈搏動來驅動運轉,相關研究已指出可能與清除掉α-突觸核蛋白與β澱粉樣蛋白兩種廢棄蛋白質產物的排毒清理機制有關,若這些有毒廢棄蛋白質產物無法被及時清理掉,將可能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風險。 睡太少、睡眠片斷化 無法補眠修復睡眠不足也與許多健康問題有關,包括肥胖、中風和心臟疾病,曾有研究指出,與睡眠時間多的人相比,每晚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的人更有可能具有更高的平均體重指數和肥胖症;而與睡眠時間為6到9個小時的人相比,睡眠時間少於6個小時的人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高出20%。鄒儲蔭強調,不管是睡得太少或睡眠片斷化,都可能會傷害腦神經,使人認知功能減損,同時也可能會傷害心血管系統,而且這種傷害可能是無法透過補眠來修復的。 合適時間入睡 避免生理負面效應而睡眠需求會依年齡與個體而有不同,鄒儲蔭說明,6到9小時都算正常的睡眠時數,但建議仍要在合適的時間入睡,若未在12點之前就寢,將影響血清素、生長激素及褪黑激素的分泌,可能無法順利進入深層睡眠,長期下來,生理時鐘將受干擾出現紊亂,大腦也可能無法正常執行腦細胞廢棄產物的清理,進而產生一連串負面的生理效應。 規律睡眠習慣 日常這樣做鄒儲蔭提醒,應維持規律睡眠、睡前應避免做太激烈的事情和飲用太刺激的飲品、入睡環境要保持舒適放鬆,白天最好有適度的光照,睡眠時燈光不建議調亮;而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失眠症、睡眠片斷化、因頻尿、不寧腿問題干擾睡眠等疾患的病人,建議應尋求相關醫學專科醫師的評估,及早就醫治療。延伸閱讀: ·常早醒後再也睡不著? 小心是憂鬱症前兆!醫揪「致病元凶」:你一定做過 ·安眠藥不能跟「這4種食物」一起吃! 咖啡、鹹酥雞都上榜
-
2022-01-20 養生.抗老養生
元氣一日線上課程 教你增加抗寒力與免疫力
24節氣來到大寒,古云:「大寒大寒,防風禦寒」,又濕又冷的天氣提醒大家做好保暖準備。元氣網於新年度新增會員專屬一日課程服務,首周以「循環好,有元氣,增加抗寒力」為主題,提供影音課程及教學,可依生活作息彈性規劃個人健康學習表。精彩的獨家內容包含自主運動、生活技巧、健腦活動、健康知識,藉由每天的小小動作養成健康好習慣,達到預防疾病效果。跟著動一動 改善血液循環、讓腦袋更靈光冬天總是手腳冰冷,手麻、腳麻屬於末梢血液循環不好的症狀,若不加以改善,小心可能會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不適。該如何促進血液循環,避免引發更嚴重的病症?不妨跟著運動專家做活力晨操,透過簡單的動作伸展全身肌肉、舒緩關節筋骨。接著由專業的職能治療師逐步帶領體驗桌遊樂趣,從遊戲中活化腦力、訓練手眼協調能力,達到預防和延緩失智。➤護心又顧腦,推薦這7招對身體最好:https://user88696.psee.io/3vs9cb良好健康習慣 遠離心血管疾病●飲食:用餐時間,注意天氣轉涼要多吃什麼,線上「食在美好」單元分享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食物,以及會干擾慢性病處方箋的抗凝血劑。另由毒物專家、腎臟科名醫顏宗海教導如何安全飲食,避開各種塑膠製品遠離生活毒害;平日多吃蔬果多喝水,幫助身體排除毒素。●沐浴:冬天洗澡沐浴是一大學問,注意冷熱溫差大易致心血管疾病發作,包括常見的NG洗澡習慣,冬天洗澡也有雷區,快來看看你有沒有做對!●睡眠:夜晚就寢,頻繁「夜尿」以為是泌尿系統出了問題,其實胃食道逆流、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是導致失眠的元兇。長期失眠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失智症與巴金森病、精神焦慮等;想要睡得好不能只靠「自然療法」,積極就醫治療才能斷根睡眠問題。元氣健康課程輕鬆學,發掘自己不一樣的潛能元氣網用戶專屬一日課程服務鼓勵民眾線上學習,完成2個自主運動、學會1個生活技巧、進行2個健腦活動、閱讀3篇健康知識,訂定目標Get執行健康監測計畫。新的一年,展望新年目標,完成學習目標後,元氣網不定期寄送客製化學習包、優惠訊息電子報,自由選擇運動方法來改善各項體能要素,在學習、閱讀、遊戲中達到復能的功用。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元氣網:https://pse.is/3ye5qq●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https://pse.is/3smsvb●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https://pse.is/3ypbtm
-
2022-01-14 活動.元氣一日課
【元氣一日課】冬天總是手腳冰冷?當心是心血管疾病前兆!這些方法助你促進血液循環
血液循環差,是老人家或慢性病患者才會有的現象嗎?其實手腳冰冷、手麻、腳麻、一時走不動,都是末梢血液循環不好的症狀。該如何促進血液循環,以避免引發更嚴重的病症?馬上登入來了解如何改善血液循環的問題吧!你注重健康嗎?還是你有健康意識,但卻不知道如何開始?【元氣網一日課程】聚集最豐富的專家群,告訴你生活健康大小事,並透過一日健康學習表,按照自己的步調輕鬆學,發掘自己不一樣的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快來元氣網,體驗獨家免費一日健康課程,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隨地輕鬆學習!【主題簡介】循環好,有元氣,增加抗寒力血液循環差,是老人家或慢性病患者才會有的現象嗎?其實手腳冰冷、手麻、腳麻、一時走不動,都是末梢血液循環不好的症狀。該如何促進血液循環,以避免引發更嚴重的病症?【專屬你的健康學習表】元氣網提供主題式影音課程、內容,可參考健康學習表自主分配個人生活作息時間,並陸續完成目標,無觀看時間與次數限制。📝目標Get:✅ 完成 2 個自主運動 (可幫助你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健康)。✅ 學會 1 個生活技巧 (了解食材,避免將毒物吃下肚)。✅ 進行 2 個健腦活動 (透過訓練大腦,保持靈敏與健康)。✅ 閱讀 3 篇健康知識 (藉著了解危險因子,遠離腦中風)。★完成學習目標後,元氣網還會不定期寄送客製化學習包、優惠訊息電子報給你!★【立即開啟你的一日學習】⏰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居家運動,樂活健康帶動跳:運動專家/菲特邦健康管理 資深運動管理師 許貴婷👉課程來源👉更多WaCare全銀運動線上課程⏰ 10:00-12:00【活動】居家小活動預防退化玩桌遊!訓練注意力: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 職能治療師 鄭凱文⏰ 12:00-13:00【閱讀】食在美好天氣轉涼要多吃!6種天然血液稀釋劑防心血管疾病(文章來源:常春月刊)通常醫師都會開立血液稀釋藥物,給有心律不整、心血管疾病、心臟病,或是有心臟病發作、中風經驗的病患。根據Healthline報導指出,許多維生素、食物、草藥和香料,其實都可作為天然的血液稀釋劑,這些天然替代品可用於降低凝血風險,或是和處方藥一起使用。然而,必須特別注意某些草藥和補充劑會干擾處方的抗凝血劑,例如口服抗凝血藥華法林 (Coumadin),因此在攝取前可以先詢問醫師的意見。👉《點此看全文》你知道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的6種食物有哪些嗎?⏰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運動】醒腦運動動動手指頭!促進末梢循環: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 職能治療師 鄭凱文⏰ 15:00-16:00 下午茶時間⏰ 16:00-18:00 【活動】放鬆活動 聽喜歡的音樂⏰ 18:00-19:00【技巧】食在美好毒物專家顏宗海教你如何安全飲食:長庚醫院腎臟科系 教授級主治醫師 顏宗海⏰ 19:00-20:00【閱讀】洗澡沐浴冬天洗澡由腳往頭洗可以防中風?一動作才是重點(文章來源:常春月刊)網路上流傳冬天洗澡順序必須由腳往頭洗,以防中風,但目前並沒有實證顯示洗澡順序和腦血管疾病有直接關係,反而是,短時間過於激烈的周遭溫度變化,與腦血管風險較為相關。👉《點此看全文》洗澡順序和腦血管疾病有直接關係嗎?⏰ 20:00-21:00【閱讀】一夜好眠睡前沒喝水 夜尿頻擾睡眠? 恐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惹禍別再以為「夜尿」是泌尿系統出問題!50多歲的小蔡(化名)長期飽受胃食道逆流影響,被醫師囑咐睡前二小時千萬別進食,他照做但每周仍有二到三次深夜會被尿意干擾,原以為自己年紀輕輕就罹患攝護腺肥大,泌尿科醫師檢查後卻沒什麼問題,而且每次排尿量都不少,醫師提醒他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作祟。👉《點此看全文》避免睡眠呼吸中止症應該怎麼做?⏰ 21:00 ~準備就寢還有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 元氣網📍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
2021-12-08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營養素不足,造成夜不能眠! 醫師教你三種失眠情況該怎麼吃、12種有助於睡眠的營養素
近年來,許多人因為工作、人際關係、感情壓力過大,使得交感神經長期處於過度活躍的狀態,導致「眾人皆睡我獨醒」的失眠情況。失眠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文明病」。適當睡眠與休息是人體最重要的修復機制,長期睡眠不足,將引起其他慢性或是精神疾病的導火線,所以失眠問題不能等閒視之,一旦發現有失眠、睡不好的症狀,就得積極解決。一般人都以為失眠是神經、壓力或是疾病造成的結果,而在眾多原因中,身體內的營養元素往往最容易被忽略。營養素不足,造成夜不能眠現在營養補充品廣泛使用於醫療,分子矯正精神醫學(Orthomolecular psychiatry)遵循「菲佛定律」:「對於每一種對患者有益的藥物,都有一種天然物質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在營養學領域中,希望能夠透過食物和天然的營養素,針對在臨床醫師診斷過後,確認不需要藥物治療的亞健康族群,或者是需要額外補充缺乏營養的族群,像是長期喝酒、年長、懷孕期或哺乳期的婦女,輔助藥物治療,進而減少藥物使用量,或是藥物使用時間長度。透過支持飲食中攝取不足的營養素,可以提供合成睡眠激素的原料,來放鬆情緒、紓緩肌肉緊繃、改善神經修復、提高副交感神經活性、支持內分泌正常抗壓調節能力,進而幫助縮短入睡時間、加深睡眠品質,改善早晨精神體力。越來越多的醫學證據表明,充足的營養攝取對睡眠很重要,如果缺乏關鍵營養素,如胺基酸、鈣、鎂和維生素B群、抗氧化維生素、植化素等等,都會與睡眠問題有關。透過功能醫學檢測,可以評估每個人失眠的根本原因和缺乏的細胞營養素,才能夠針對個人情況,設計適合的飲食和營養補充計劃,真正達到改善體質和營養狀態的目標。【延伸閱讀:越睡越累,竟是肥胖惹的禍! 醫師教你「睡眠呼吸中止症」該如何改善】營養充足就好睡,睡一個好覺!俗話說:「缺什麼,就補什麼。」某些有助於睡眠的營養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就需要從外界獲取,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瞭解一下哪些營養素,可以讓我們睡一個好覺!◆ 色胺酸色胺酸(Tryptophan)為二十種人體所需的胺基酸之一,同時也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需胺基酸」,因此須從食物中攝取,例如小米、牛奶、豆類等食物,就富含色胺酸,因此也被視為「天然安眠藥」,也是大腦製造血清素的原料。血清素(Serotonin)經常被稱為「快樂荷爾蒙」,百分之九十的血清素會在腸道黏膜中產生,刺激腸道運動,少量則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生成,與人的情緒、睡眠、壓力和食慾調節有關。血清素若充足,就能讓人放鬆、心情愉悅,並且紓緩神經活動引發睡意,透過和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的交互作用,增強情緒平衡,同時也有放鬆、助眠及抗憂鬱的作用,另外也能調節飽足感及痛覺。色胺酸能促使腦神經細胞分泌5– 羥色胺酸(5-Hydroxytryptophan),在維生素B6的催化下合成血清素,再經由甲基化和維生素D的調控,在夜間合成褪黑激素。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營養素都會參與,包括維生素B群、維生素C、鋅、鎂等等營養素,都是可以幫助色胺酸轉換為褪黑激素的輔酶。「睡前就喝一杯牛奶吧!」到了晚上,因為過度亢奮而不能入眠的人,這個時候可以喝下一杯溫牛奶,也有助於睡眠喔!◆ B群維生素B1、B2、B6一起作用,可以在大腦中幫助合成血清素。B群是我們最常缺乏的維生素之一,在治療疾病、預防疾病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失眠。除此之外,維生素B6還能維持神經健康和情緒穩定,消除過度焦慮;維生素B3(菸鹼酸)可以延長睡眠時間,減少失眠患者在夜間醒來的次數;而維生素B12則有助於維持神經系統健康、消除煩躁和不安,幫助睡眠。另外,葉酸是色胺酸轉為血清素過程中,甲基化反應的必要營養素。◆ 茶胺酸一提到茶,就會聯想到「咖啡因」,從而認為是提神的營養素。其實,茶胺酸是茶葉中特有的胺基酸,存在於紅茶、綠茶、抹茶中,可促進神經釋放多巴胺和GABA等神經傳導物質,能助眠、減緩焦慮,被稱為是「放鬆胺基酸」。研究顯示,補充茶胺酸能增加大腦的α 波的活性,而α 波是促進放鬆的腦電波。在茶類中,以綠茶的茶胺酸含量最高。不過綠茶中也含有咖啡因,因此過量喝綠茶也可能干擾夜間的睡眠品質!若有睡眠困擾,或本身對於咖啡飲敏感者,建議傍晚過後勿喝綠茶或其他茶類,或者選擇含有茶胺酸的綠茶萃取營養補充品。◆ γ–氨基丁酸(γ–GABA)腦部自行產生的抑制性神經傳遞物質,也存在於各種食物中,特別是在發酵食物中,能改善睡眠,調節自律神經(活化副交感神經系統)、減緩緊張、減少壓力、提高表現力。此外還能促進生長荷爾蒙分泌、使骨骼肌肉的增強、提高免疫力,對高血壓有緩解作用。然而,飲食攝取的GABA,無法穿透過血腦障壁,所以如果需要外源性補充要選擇有特殊專利的GABA原料使用。◆ 聖約翰草聖約翰草,又叫「貫葉金絲桃」,在歐洲使用歷史悠久的草藥,主要用來調節情緒障礙,像是焦慮、憂鬱、更年期或季節性情緒失調,同時也能夠提高夜間褪黑激素,調整晝夜節律,改善睡眠。◆ γ–榖維素γ–穀維素主要存在胚芽、糙米的米糠中。研究發現,飲食攝取或是外源性補充可以提升副交感活性,改善睡眠品質、更年期的情緒不穩,以及幫助放鬆,適合調整自律神經失調的情況。◆ 西番蓮對抗失眠與頭痛效果極佳的「天然鎮定劑」,含有豐富的類黃酮與生物鹼,用於紓緩壓力、改善失眠、鎮定神經。研究指出,食用西番蓮萃取物能縮短入睡時間、延長睡眠時間、提高睡眠品質、調節生理時鐘,並改善生理機能。◆ 洋甘菊有多篇研究證實,洋甘菊對於多種健康有益,從抗發炎到傷口癒合、預防糖尿病,以及對感冒、心血管都有益處。洋甘菊含有多樣的萜類及黃酮類物質,尤其是芹菜素(Apigenin),芹菜素與大腦中的特定受體結合,有助於抗焦慮、助眠。◆ 鎂鎂是天然的鎮靜劑,補充鎂能幫助穩定神經、放鬆肌肉,對於獲得良好的睡眠非常重要。鎂能協助調節褪黑激素以及GABA受體,因而改善睡眠品質。發表於︽醫學科學研究期刊︾的一項雙盲臨床試驗發現,睡眠障礙、失眠的老年人連續八週補充五百毫克的鎂後,睡眠時數及效率、血液褪黑激素濃度、入睡時間等,都有明顯改善。礦物質的吸收利用率較低,建議挑選胺基酸螯合鎂,吸收率較高,也不易造成腹瀉。◆ 鈣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人普遍鈣質攝取不足。鈣是維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因子,還是體內合成神經傳導物質的主要原料之一,此外,也和肌肉放鬆、情緒穩定有關。就睡眠角度來看,鈣是幫助褪黑激素生成的重要元素。所以,補充足量的鈣質,有益於骨骼肌肉、精神情緒及睡眠健康。◆ 纈草作為一種溫和的鎮定藥物,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用於改善失眠、神經緊張,以及頭痛等症狀,它是歐美國家最常用的天然藥草助眠劑之一。纈草會增加體內的γ–氨基丁酸(GABA),當GABA含量提高時,可以幫助入睡,可與其他草藥,如啤酒花、聖約翰草、西番蓮及檸檬香蜂草搭配使用,有加乘效果。◆ 番紅花番紅花是全世界最貴且稀有的香料,七十萬朵花才能萃取出一公斤的番紅花萃取物。傳統上番紅花用於鎮靜、紓壓、改善睡眠,目前有多項實驗顯示,番紅花中的番紅花素及番紅花醛能幫助提升睡眠品質。此外,番紅花含有多種營養素,像是類胡蘿蔔素(包含番紅花酸、番紅花素、番紅花苦素、番紅花醛),以及鐵、鈣、鎂、鋅、銅、維生素B2及精胺酸等,有助於抗發炎、抗氧化、降低壓力荷爾蒙,及調節體內血清素活性。以上這些營養素的缺乏都可能造成失眠。三種失眠情況,該怎麼吃?造成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壓力、旅行,或工作計劃、心理健康障礙等,不同的失眠需要不同的營養素幫忙。我們該如何按照生活步調的變化和自覺症狀,來選擇營養素呢?以下是幾個大方向,供各位讀者的參考:◆ 壓力型失眠擔憂會使大腦在夜間活動非常活躍,從而難以入睡,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下,還會導致腎上腺功能失衡,加重失眠的症狀,因此需要補充平衡腎上腺功能的營養素。此時,可藉由紅景天、南非醉茄、刺五加等營養素,幫忙調節腎上腺,並搭配紓壓助眠的營養素,如茶胺酸、GABA、西番蓮,一起使用,方能緩解壓力失眠。◆ 時差失序型失眠因為輪班、工作時間不固定,或是出差,導致的時差失序問題,也會擾亂生理時鐘,造成失眠。此種狀況則需要補充睡眠激素――褪黑激素的原料,例如色胺酸、聖約翰草、維生素B群、鋅、鎂,幫助在體內轉換成褪黑激素,有助於調節被打亂的生理時鐘。◆ 緊張焦慮型失眠因為情緒緊張焦慮而引起的失眠,要先從放鬆開始做起,可以補充能鎮定安神的茶胺酸、調節副交感神經活性的γ–榖維素,以及降低交感神經活性的GABA。改善壞情緒,帶來好心情的的十大食物快樂營養素包含色胺酸、酪胺酸、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E、鈣、鎂和Omega-3 脂肪酸,攝取快樂食物能影響神經傳導、增加血清素分泌,讓人精神振奮、放鬆、緩解壓力。以下,同步彙整讓人心情變得愉悅的十大快樂食物:一、香蕉:香蕉富含色胺酸、維生素B6和鎂,色胺酸能轉化為血清素,是人體的快樂激素,幫助緩解壞情緒,讓人不易緊張焦慮。此外,香蕉中的鎂可穩定情緒、放鬆肌肉。二、富含Omega-3 食物: Omega-3 脂肪酸是組成大腦及神經細胞的重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發炎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可增加血清素分泌量,改善憂鬱,擁有好心情。常見富含Omega-3 的食物有鯖魚、鮭魚、秋刀魚、核桃等。三、蛋: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富含多種胺基酸,例如色胺酸、酪胺酸以及卵磷脂。色胺酸是製造血清素的原料,能夠穩定情緒、保持心情愉悅;酪胺酸則是多巴胺的原料,讓人變得更專注;卵磷脂則能對抗壓力、增進認知功能,強化神經傳導功能。四、牛奶:含有豐富的鈣質及色胺酸,能夠安定神經、增加血清素分泌,情緒穩定。五、全穀類:可以延緩血糖上升,使血糖維持平穩,保持情緒穩定,同時全榖類也富含維生素B群,能穩定神經、減少焦慮、憂鬱。全榖類食物包含糙米、燕麥、小米、薏仁等。六、南瓜:含有大量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B6和鐵,β–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維生素B6有助放鬆情緒、緩解焦慮和不安;鐵是製造血紅素的必要礦物質,可以改善貧血、維持血糖的穩定,保護心血管健康。七、深綠蔬菜:深綠色蔬菜含有豐富的葉酸,缺乏葉酸將導致血清素合成降低,引發憂鬱及精神疾病。例如菠菜、花椰菜、青江菜、蘆筍、韭菜等,都含有豐富的葉酸,尤其是菠菜。此外,綠色蔬菜還含有很多鎂,可以讓人放鬆神經、心情舒暢。八、芭樂:當壓力大時,人體會分泌腎上腺素,大量消耗維生素C,由於維生素C參與腎上腺素的合成,又稱為「減壓營養素」,也是強效抗氧化劑。所以平時應該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芭樂、木瓜、奇異果等,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是對抗壓力的好食物。九、黑巧克力:可可含量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黑巧克力,抗氧化作用高,可以幫助大腦釋放腦內啡,提高血清素。研究顯示,黑巧克力能預防阿茲海默症與老年癡呆症,甚至還可以刺激大腦神經產生愉悅感。十、葵瓜子:葵瓜子含有豐富的鎂、色胺酸,以及所有堅果中最高含量的維生素E,具強力抗氧化作用,可以保護腦細胞;鎂有助於放鬆、代謝壓力荷爾蒙皮質醇,能紓緩焦慮,同時也能幫助血清素的合成,幫助我們有好心情。除了以上的飲食與營養素調理之外,還要從生活習慣開始改善。總體來說,當身體缺乏一定的營養素時,自然就會發出警訊,失眠可能就是在提醒我們注意身體狀況,檢查是否缺乏哪些微量元素,才能及時進行補充。不過要注意的是,維生素不能一次性攝入過多,過猶不及,可經由諮詢專業醫師及營養師的建議。※本文摘自博思智庫《失眠診所:整合醫學醫師、營養師教你吃出好眠力》
-
2021-11-20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越睡越累,竟是肥胖惹的禍! 醫師教你「睡眠呼吸中止症」該如何改善
睡覺打呼好危險,竟會睡到沒呼吸?許多成年人都有睡眠障礙,其中又屬中高年齡層的失眠情況最為嚴重,不僅如此,還會有各種病痛輪番找上門,甚至造成肥胖。「發福不是因為一直喝酒、吃宵夜造成的嗎?」有時候並不是因為應酬太多,而是長期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導致內分泌失調,造成肥胖,而肥胖又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越睡越累,竟是肥胖惹的禍!「呼……。」陳先生一邊擦著汗,一邊走進診間,即便診所開了冷氣,對陳先生來說還是不夠。陳先生本身除了高血壓的病史,也有肥胖方面的問題。「這幾年我一直睡不好,白天常常打瞌睡,家人都不敢讓我開車上路。」這幾年發現睡眠品質不太好,即便睡滿了八小時,起床後依然覺得睡不飽,除了白天精神不濟,經常打哈欠之外,甚至體力也受到了影響。不只如此,還因為睡覺打呼太大聲,導致睡在旁邊的妻子也跟著睡不好,後來,家人實在看不下去,將陳先生帶到了醫院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因為睡眠呼吸中止症,讓他夜晚睡不好,甚至嚴重到晚上得佩戴呼吸器,才能夠好好入睡。在陳先生的身上,許多疾病造成他睡眠品質差,其根源可以說是因為「肥胖」,因此,醫院的醫生告誡他:「想要睡個好覺,你就該減肥了。」減重真的是一道相當大的課題,萬病以「肥胖」為首,不論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都與肥胖有關係。減重並不是吃藥、打針、抽脂,就能夠輕鬆解決的問題,病患必須配合醫師做好全方位的體重管理,才能避免復胖。事實上,肥胖牽扯到許多層面,例如代謝問題,三大營養素(醣類、脂質、蛋白質)在體內的代謝,還有代謝所需要的營養素、荷爾蒙問題、腸胃道問題,以及生活習慣等,都是造成肥胖的因素。代謝、腸胃道出問題,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經過幾個月,陳先生的體重只增不減,在減肥這條路上處處碰壁的陳先生,已經考慮做切胃手術了,但在我看見他所做的問卷之後,發現不只是肥胖危機,連身體內的系統也出現了問題。首先,他的食量並沒有很大,因此我猜想可能是代謝出現了一些問題,所以再進一步檢查器官功能,發現腸胃道功能並不是非常好,導致影響到營養素的吸收,才造成代謝出現問題。接著,我發現他有男性荷爾蒙不足的症狀,當男性荷爾蒙不足時,身體的胰島素就會產生抗性,造成糖尿病。在過去的一些檢查報告中,可以看見膽固醇、血糖的數值都是紅字,並不是在及格的標準之內。經由完整的身體檢查後,確定陳先生在代謝、腸胃道出現了問題。代謝方面,三大營養素的代謝都出現了偏差、男性荷爾蒙數值偏低,而基本的營養素像是微量元素、抗氧化維生素都不足;腸胃道方面,腸道菌叢失衡、腸漏症、腸道發炎等症狀,造成體內慢性發炎,讓體內胰島素產生抗性,進而造成肥胖。既然已經知道導致肥胖的源頭,就是逐一破解的時刻!我先改善陳先生體內的代謝開始,接著改善男性荷爾蒙、調整腸胃道,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以減少體內的發炎,加上運動與飲食互相搭配同時進行,在短短的一年內,協助他成功瘦身,擺脫呼吸器和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糾纏,迎接人生更美好的未來。常見小症頭,竟會讓人睡夢中離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種睡眠障礙,指的是人在睡覺時,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口咽及喉部)發生反覆性的塌陷,因而堵住呼吸道造成呼吸變淺且費力,更嚴重的話,氣道還會完全被堵塞,使人吸不到空氣造成窒息,以男性、肥胖、酗酒,以及有服用安眠藥、鎮定劑的人,有較大機會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其症狀是一般人習以為常的「打呼、打鼾」,這些常見的「小症頭」就可能會影響心血管、腦血管等重要的循環系統,嚴重的話還會導致心肌梗塞!所以,睡眠呼吸中止症還被稱為是「沉默的殺手」,患者無法察覺到自己的病症,若覺得睡再多仍疲憊不堪,或是枕邊人發現有異狀時,一定要盡速就醫。多數人是因為肥胖造成呼吸道狹窄,或造成維持呼吸道通暢的肌肉張力不足而容易塌陷,也有人是因為先天下巴較小或後縮、扁桃腺或懸壅垂過大或先天顱顏缺陷,造成氣道狹小所致。案例中的陳先生是因肥胖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肥胖讓他的頸部過粗,使呼吸道變得狹窄,呼吸不到空氣就會醒過來,由於睡眠斷斷續續進行,使陳先生無法享有優質的睡眠,導致白天常常打瞌睡、精神不濟、無法專心,進而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品質。有些病患會因為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的睡眠不足,使得身體免疫力下降、無法有效代謝,使心臟病和腦中風發生機率提高三倍,嚴重者甚至會有猝死的危險!【睡睡平安.好眠有方】◎睡眠呼吸中止症,該如何改善?一般來說,輕度阻塞性睡眠中止症,可能只需要保守治療,整理如下:◆ 減重: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即使體重減輕百分之十,也能減少呼吸中止的發生頻率,減重為治療呼吸中止的首要之務。◆ 避免酒精及安眠藥物:睡前不可飲用酒類飲料,並避免在睡前使用鎮靜安眠藥物,會使呼吸道更容易在睡眠期間塌陷,並延長呼吸中止的時間。◆ 側睡:仰躺睡覺時,較容易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而側躺睡覺時,發生機率則會下降,因此可以使用特殊枕頭,或是輔助側睡的道具。◆ 減輕鼻塞藥物:有鼻竇問題或鼻塞的人,應該使用鼻腔噴霧劑、呼吸貼,或是鼻塞藥物來減少打鼾,並改善氣流,使夜間呼吸更舒適。若是保守治療無法減緩睡眠呼吸中止症,建議使用其他治療方式,例如:正壓呼吸器、口腔牙套矯正器、進行手術,整理如下:◆ 使用正壓呼吸器:睡覺時,使用持續性氣道正壓呼吸器,這是目前針對成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標準治療方式。◆ 口咽整形手術:包含懸壅腄整形手術、扁桃腺摘除手術等,針對打鼾有較明顯的效果。◆ 口腔牙套矯正器:可以減少打鼾及減輕睡眠呼吸中止發生的程度,少部分的患者則可以消除睡眠呼吸中止症。有些人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的肥胖,也可能是肥胖造成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所以如果平時食量不大,也不是每天都吃高熱量食物,體重卻一直直線上升,可能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的結果。總而言之,造成肥胖的原因很多,例如陳先生是因為營養素代謝失調、腸胃道菌叢失衡,才造成他的肥胖,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最終影響到了睡眠,這些都是環環相扣,若疏忽了其中一項,都不能脫離疾病的糾纏。因此,確定自己是什麼狀況後,才有辦法對症下藥,找回健康的身體。睡眠呼吸中止症,罹患高血壓風險高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是讓我們沒有睡飽,有一類睡眠呼吸中止症名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簡稱OSA),更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許多研究證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會造成慢性病控制不良,比如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比一般人高,相反地,有高血壓的患者,同時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機率也很高。這是因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讓患者在睡眠中反覆吸不到空氣,在不斷清醒的過程中,促成交感神經活動,引發末梢血管的收縮,導致血壓在每一次呼吸之間反覆飆高。長期下來,罹患高血壓、心肌梗塞、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高於一般人,嚴重者更可能中風猝死!睡眠障礙並不是等到年老罹患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才開始回頭尋求解決方式,而是應該在年輕時就要引以為戒,注意平時睡眠的時間、睡眠效率,遠離失眠才是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營養助眠對策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導致肥胖,而肥胖又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子,因此想要調節膽固醇代謝、改善血液循環、改善心肌功能,防止血栓生成的話,就要攝取含有紅麴、魚油、輔酵素Q10、瓜胺酸等營養素的食品,才能維護血管內皮功能與彈性,不再像是隨身帶著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引爆。•建議攝取營養素:◊紅麴:含有降脂活性物質MVA(Mevinolinic acid)及有降血壓和預防老年痴呆症的活性物質GABA(Gamma- aminobutyric acid)。◊魚油:可以降低血管發炎反應,預防血管血栓形成,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凝血反應,避免血小板及纖維蛋白原在血管中過度凝集,形成血栓造成阻塞,讓循環功能可以順暢進行,還可以調節血脂肪膽固醇、降低三酸甘油酯。因此,補充足夠的EPA及DHA,或是其他Omega-3 脂肪酸,對於調節正常的血脂蛋白及促進健康的膽固醇代謝,至關重要。◊輔酵素Q10:Q10是目前最強的脂溶性抗氧化劑之一,能防禦人體細胞的氧化損傷,包括脂質,蛋白質和DNA,保護組織細胞不受自由基攻擊損傷,包括心肌、神經系統與細胞蛋白質。◊瓜胺酸:可在人體轉化成精胺酸和一氧化氮,有助於血管內皮放鬆,改善血管彈性。◊法國香瓜萃取物:專利法國香瓜萃取物中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 SOD),是體內重要的抗氧化酵素之一,能促心血管健康、減少脂質氧化,並促進一氧化氮的生成,維持血管內皮功能健康,有助於血管放鬆。同時,SOD的抗氧化能力亦能減少發炎反應。 ※本文摘自博思智庫《失眠診所:整合醫學醫師、營養師教你吃出好眠力》
-
2021-11-08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高血壓初期難察覺!醫:20人中有19人沒明顯症狀
高血壓被視為國民病,雖可控制,但一開始往往不易察覺,患者往往長期處於危及生命的健康風險當中。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指出,高血壓患者約20人有19人初期不會有明顯症狀,等有症狀出現,往往問題已相當嚴重。 高血壓初期難察覺,出現症狀多已相當嚴重! 王威傑醫師表示,血壓平時會可透過腎臟、交感神經調節,即便升高往往也少有明顯的症狀,但此時身體正處於逐漸耗損狀態。以血管來說,長期處於高血壓狀態,動脈血管內皮細胞容易出現異常,將使得血管不易放鬆,也讓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容易卡在管壁,經年累月使得全身血管健康狀況下降,等到一定程度便可能引起相關併發症。 三高對人體的損傷大致相仿,高血壓可能出現如大血管病變的主動脈剝離,以及中風、缺氧性中風等腦血管病變,或是心衰竭、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變。小血管病變如眼動脈狹窄、視網膜出血等眼部病變,以及出現尿蛋白、腎功能耗損的腎臟病變等。 風險族群留意血壓暴衝,高血壓初期也可能有症狀! 少部分的高血壓患者,還是有可能出現症狀,為因故血壓突然飆高出現的「高血壓危象」。一般情況下,血壓值約為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該族群血壓值可能直接來到收縮壓180mmHg或舒張壓120mmHg以上,雖然機率不高,但仍需注意。例如血壓控制不良,原本有穩定治療高血壓,但突然自行停藥,就可能使得血壓突然升高。也包括因甲狀腺亢進、睡眠呼吸中止症、腎上腺腫瘤等其他問題所引起的續發性高血壓,將可能使得血壓突然升高。 這些族群就可能突然出現如高血壓腦病變,患者會有嘔吐、意識改變、嚴重頭痛、視覺障礙等情況。急性肺水腫,會出現呼吸困難、胸悶、胸痛、咳血等。若出現主動脈剝離則會有嚴重的撕裂性胸痛及背痛,也常見伴隨昏厥、腸胃道出血、腹痛。急性腎損傷則會突然無尿、寡尿,以及下肢水腫、呼吸困難。 33歲胸悶、易喘,竟是高血壓引心衰竭! 王威傑醫師表示,診間曾遇過約60歲上下的阿伯,因單側上肢無力就診,檢查為缺血性中風,更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因高血壓所引起,而他先前並不知情,自然也沒有控制。另外也曾遇過33歲的民眾,因易喘、胸悶前來就診,檢查發現是因為高血壓不自知、未改善,已影響到心臟,出現心臟衰竭的情況。提醒民眾,高血壓難以從症狀察覺,相關風險族群平時應定期量測血壓,萬不可等到症狀出現才提高警覺,且不論年長與否都需留意。 高血壓8大風險族群,醫:平時應定期測量血壓! 由於絕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是無症狀、不自覺的,未避免有症狀才發現,王威傑醫師建議可檢視自己是否為風險族群,主要包括了年長者、肥胖者、有高血壓家族史者、運動不足者、飲食過鹹或口味偏重導致納攝取過多者、過量菸酒者、有其他三高族群、以及腎功能不佳者,這些都是平時就需定期測量血壓的族群,不限年齡,風險越多越要留意。 量血壓「722守則」,風險族群應定期檢查! 若自覺為高血壓的風險族群,王威傑醫師建議,在測量血壓上可遵循「722守則」,原因在於血壓會有所起伏及波動,因此監控血壓並非隨自己高興一周量個一兩次即可,而是以722的方式取得平均值,也就是連續測量7天,每天起床後1小時內及就寢前1小時共測量2次,每次測量2遍各間隔1分鐘,在就醫檢查時也將7日的測量數值提供給醫師參考評估。 其他在測量血壓時需注意的,也包括前半小時內不可抽菸、喝酒、喝咖啡、運動,前10分鐘先坐下休息,測量時手臂與心臟同高,脈壓套在手肘以上約間隔兩個指節處。另外,血壓機視廠牌,也需定期約每三個月作校正,脈壓套約兩年更換一次,以確保精準,確切校正及更換時間可先與購買的醫藥器材行了解。也再次呼籲並提醒,高血壓風險族群定期測量血壓,以保身體健康。《延伸閱讀》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年輕高血壓破2成5!恐影響腦心腎 正確量血壓掌握「722原則」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0-3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不易監控的沉默殺手 健保大數據揭心肌梗塞10共病
秋高氣爽,連日氣溫像是溜滑梯驟降、明顯感到涼意。氣溫低、溫差大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好發因素之一,因為交感神經興奮讓血管變得容易收縮,進而有機會造成冠狀動脈斑塊破裂,一旦剝落的血塊堵住冠狀動脈血流,就可能導致心肌梗塞。12月患者最多,溫度下降與溫差,誘發心肌梗塞。健保資料庫數據顯示,109年全年因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的人次將近4萬,民國107至109年間,12月年年蟬聯心肌梗塞就診人數最多的月份,也跟氣溫有關。高雄長庚心臟內科主任鄭正一指出,一項結合97年至100年健保資料庫與近年氣象站氣溫統計的研究發現,台灣在氣溫15度起,每下降1度,心肌梗塞的發生機率,會比前一個溫度區間的發生機率,增加1.016倍。誘發心肌梗塞另一個關鍵還有「溫差」,不只包含天氣溫度,也涵蓋室、內外的溫差。鄭正一舉例,像冬天清晨一離開被窩,或者出門運動,甚至在洗澡前、後進出浴室等。不過,大熱天也不可忽略心梗發生。鄭正一說,因為夏天大量排汗,又沒有及時補充水分,會因體內缺水而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提高血栓發生機率。高血脂得靠抽血測得,是不易監控的沉默殺手。為什麼血管會塞住?馬偕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比喻,把血管當作一條全新的橡皮管,用久了彈性會疲乏,不僅會變得硬、也會變得很脆,甚至還會有一層垢。血管冠狀動脈一旦發生堵塞,將導致血液不順暢,跑到管壁中,將導致內皮細胞異常增生,血管管腔越來越窄,就有堵塞可能。健保大數據顯示,心肌梗塞患者的共病,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佔前三名。高血脂像是心肌梗塞的沉默殺手,葉宏一說,以日常經驗而言,量血壓、血糖十分很容易,測量血脂的話,得靠健檢空腹抽血,一旦出狀況,相對較難及早發現。心梗共病,慢性腎病、喉嚨痛與胸痛也入列。心肌梗塞的共病,慢性腎病、喉嚨痛與胸痛也入列,葉宏一說,腎臟病患者常伴隨血管鈣化,血液流暢度不好,有促發心梗可能;但近期日本有三個特殊案例顯示,70至80歲的老人,本身心血管不好,顎部、喉嚨感到疼痛,誤以為是牙疼就醫,沒想到在看診檯急救,發現原來是心肌梗塞引起下顎痛。國健署提供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成人健康檢查。葉宏一說,大學入學新生檢驗後,若職場無特別提供健檢,將面臨20年的空窗期。因此,有遺傳性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更需要定期檢查。秋天迎來螃蟹季,高血脂患者別碰有殼類海鮮。但即便醫師一再呼籲,預防心肌梗塞需降低三高、抽菸等危險因子,及定期篩檢重要性,但健保數據仍顯示,107至109年間心肌梗塞發病人數,各年齡層皆增加。鄭正一說,部分原因可以歸於「高敏感度肌鈣蛋白」檢測的廣泛運用,得以早期診斷急性心肌梗塞。拜醫療進步所賜,儘管急性心梗的發生率上升,但病人存活率是增加的。另外,降低心肌梗塞發生率,除了控制三高及戒菸,值得注意的是,壓力、睡眠呼吸中止症,甚至是近年空汙PM2.5等環境因素,也是諸多心肌梗塞危險因子之一。降低心肌梗塞發生率,鄭正一建議,可先從每周適度的運動及簡單的飲食調整做起,謹記少鹽、少糖、低熱量攝取。地中海型飲食已被研究證實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民眾可以吃大量蔬果、適量的海鮮及蛋、乳製品,使用橄欖油,並減少食用紅肉。高血脂患者飲食更要謹慎,葉宏一說,秋天迎來螃蟹季,有殼類的海鮮避免攝取;蛋白質也不要過量,每天只能吃一顆蛋;動物內臟盡量不要吃;也常見民眾補鈣,小魚乾、吻仔魚補充過量,如要喝牛奶,比較建議低脂奶或脫脂奶;肉食族應避免吃紅肉,多攝取白肉。
-
2021-10-16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睪固酮濃度高低為男人是否「偷吃」的關鍵! 濃度低有損性愛能力,醫師分析6大造成原因
出軌、劈腿、偷吃,許多人認為這是渣男的天性、人品低賤,不過,國外醫學期刊顯示,睪固酮(Testosterone)濃度高低為男人是否偷吃的關鍵,激素較高的男性容易在同一段時間擁有多名性伴侶。該項研究發表在《性研究期刊》(Journal of SexResearch),團隊採集4000名成年民眾的唾液樣本,並測量睪固酮激素,另透過問卷瞭解受測者的「性經驗史及頻率」。研究發現,睪固酮激素較高的男性較容易有性衝動,有如行動做愛機器,可以擁有不少性伴侶。女性則剛好相反,如果擁有較高睪固酮激素,對另一半就會越忠誠。臨床顯示,男性睪固酮較高時,會出現「粉刺激增」、「血壓不穩」、「體毛異常增生或脫落」、「情緒起伏較大」、「精子數量減少」、「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男性女乳症(Gynecomastia)」等7大狀況。該項研究的團隊成員包括,自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與英國國家社會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Social Research)等,希望這項研究結果可以解決睪固酮激素在女性性行為中作用不足的狀況。高雄義大醫院大昌分院男性健康中心主任王起杰表示,睪固酮激素越高,確實會激起更多性慾,而運動就是促進睪固酮分泌的關鍵之一,這就是年輕運動選手容易「性」致勃勃的原因。王起杰表示,在睪固酮激素分泌低下的10大症狀中,「性慾低落、對性愛不感興趣」就居首位,顯示,睪固酮激素與性愛息息相關,激素過多易有性衝動,如果低下,則有損於床事性愛能力。造成睪固酮激素低下的6大原因:1.年齡:超過35歲,分泌情況逐漸變差2.運動習慣:缺乏運動,經常坐著不動3.慢性疾病:罹患三高等慢性疾病,以及肥胖、新陳代謝疾病4.生活習慣:長期熬夜5.壓力:長期處於高壓狀態6.飲食:習慣吃素王起杰表示,男生睪固酮激素過高,容易把持不住,但分泌異常,也可能引發腦下垂體長出腫瘤。如果激素分泌不足,肌肉量變少、容易無精打彩,合併勃起功能障礙,建議至泌尿科接受檢查,如果偏低,建議透過凝膠塗抹或是打針等方式來補充激素。★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