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9 醫療.腦部.神經
搜尋
勞累
共找到
219
筆 文章
-
-
2023-03-15 養生.抗老養生
養生就從日常生活做起!中醫分享3招,早上起床先做「這件事」助長壽
傳統中醫養生講求的是日常生活中做好養生保健的工作,這樣才能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多數人聽到中醫養生都會聯想到喝藥,其實並不是這樣,中醫養生的方法也可以很簡單,中國醫藥大學張恆鴻教授分享幾個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做到的方法。1、勤於梳頭法頭為「精明之府」,匯聚著人體重要的十二經脈和四十多處大小穴位及十多個特殊刺激區,利用梳子梳頭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氣血流暢,調節大腦神經功能,增強腦細胞新陳代謝、延緩腦細胞衰老、增強記憶力,達到醒腦提神,還能消除各種勞累疲倦。若以梳子代替銀針,對這些穴位和經脈進行針灸性按摩或刺激,可去病健身。勤梳頭是一項保養人體精、氣、神的最簡單的長壽保健方法。2、按摩肚臍肚臍是人體中唯一看得到、摸得著的穴位,名為神闕穴。它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與五臟六腑相通。是醫家視為治病要穴。經常拍打肚臍可以起到安神寧心、調和氣血等作用。利用雙手虛掌著力,連續不斷輕微拍打或使用熱敷按揉等芳來刺激肚臍。3、穴位按摩穴位,只要是指人體經絡上特殊的點區部位,是中國傳統醫學在人體分布體表的臟腑經絡循環路線,對氣血匯集、轉輸與出入之所特定處所給的名稱。但對其刺激也能產生療效。人體的穴道分布於全身各處,不同的穴位代表不同的功效,透過日常生活中些微的按壓、按摩,可針對某些症狀,達到適度的緩解。按壓穴位好處多 緩解不適、日常保健張恆鴻教授強調,經絡穴道是人體重要的保健系統,身體不舒服時,可以按壓穴位,緩解不適症狀,也能達到日常的養生保健。 【延伸閱讀】過年吃太多又豪飲 中醫教你「消脂清肝」吃出享瘦生活半夜滑手機傷眼又傷肝 4個穴道按一按輕鬆養生【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6985】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02 醫療.腦部.神經
醫示警「這1類」頭痛真的會要人命 緩解5妙方
有史書記載,三國時代一代梟雄-曹操,於年約40歲左右開始出現反覆頭痛,常伴有幻聽、幻視,且多在勞累、情緒激動等狀態下出現,並將其症狀描述為「頭風」、「頭風眩」、「偏頭風」,經當時的神醫華佗予以施針緩解,故記有「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曹操頭痛的病因,至今眾說紛紜且無可考。頭痛 一般可分成3大類 樂生療養院神經內科賴軍皓主任認為,根據曹操頭痛的狀況及發生時的外在環境推測,可能是偏頭痛、慢性硬腦膜下出血或腫瘤導致。不過,「頭痛」是診間中常聽到的主訴之一,依其病因可區分為原發性、次發性及其他疼痛型顱神經病變。8成患者都是張力型頭痛 止痛藥即可緩解賴軍皓主任說明,原發性頭痛以張力型頭痛最常見,約佔所有頭痛患者的80%,主要表現為頭部帶狀緊縮,並於數日間起伏發作,但程度較輕且不致於影響日常生活,以一般止痛藥即可治療。偏頭痛常會睡眠中痛醒 發作前有徵兆至於偏頭痛,則是第二常見的頭痛,且常有睡眠中痛醒的狀況,以女性居多。賴軍皓主任解釋,1/4-1/5偏頭痛患者會有發作前兆,像是看見閃光、局部肢體麻木等,可先於或伴隨頭痛發生,並在5分鐘~1小時內恢復。診斷標準需至少5次以上的發作及持續4小時~3天,而發作特徵在單側、搏動性抽痛、中度以上(影響日常生活或工作效率)及活動時加劇這4項條件中符合達2項者,且發作時有噁心嘔吐或畏光怕吵。次發性頭痛會致命 危險因子一次看賴軍皓主任補充,次發性頭痛雖不如原發性頭痛常見,但其潛在病因可能是致命的。臨床上有幾項紅旗子跡象(red flags)可提供判別依據:系統性症狀(發燒、體重減輕)、次發風險因子(免疫抑制、腫瘤)、神經學症狀(意識狀態改變)、突發性、50歲以上、持續惡化、在姿勢改變或出力時加劇等,排除如感染、出血、腫瘤、血管炎等病因,必要時輔以影像學檢查。頭痛是身體警訊 服藥無效快就醫賴軍皓主任再三強調,頭痛是身體健康失調的警訊,反映出生活、飲食與壓力的失衡,因此平日應養成規律的生活,當服用止痛藥仍無效時,應盡速就醫。1.多運動2.多喝開水3.避免酒精、咖啡4.避開富含酪胺酸的食物(如優酪乳、起司等乳製品)5.服用止痛藥。【延伸閱讀】半夜滑手機傷眼又傷肝 4個穴道按一按輕鬆養生「睡著時才會頭痛」要小心! 50歲後恐與腦部病變有關【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6902】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3-02-17 焦點.元氣新聞
布魯斯威利失語症惡化,確診額顳葉失智症!話到嘴邊就忘了,是失智前兆嗎?
電影巨星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去年3月因為失語症而宣布息影,日前家屬表示,因病情持續惡化,已明確被診斷出是罹患額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令所有影迷詫異不捨,未來可能難見硬漢巨星再重現螢幕!布魯斯威利因電影終極警探系列的「硬漢警探」形象深植人心,息影前最後作品《俠探特攻:全面追緝》再現冷酷英雄形象,難以想像他聽覺及理解能力受損,甚至無法口語表達。失語症即為額顳葉失智症 說不出人事物名字失智症權威醫師劉秀枝說,失語症(Aphasia)為早發型失智症的一種,主要是左側大腦的額顳葉受損所造成的語言障礙,主要分為表達性(無法言語)和接受性(不能理解別人的話),兩種狀況常常並存,說不出人事物的名字。症狀最輕的失語症只有命名上出現困難,稱為「命名性失語症」,與舌尖現象最大的差別是不僅無法說出專有名詞,連一般生活中常用物品的名詞都有困難。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說,失語症歸類為大腦額顳葉失智症,主要是大腦顳葉不明原因退化、萎縮,症狀是無法表達、表述事情,不像是阿茲海默氏症主要症狀是忘東忘西,或是中風引發失智症的行動不變,但失語症好發比例不高,約占整體失智症的4%以下。話到嘴邊就忘了 是失智前兆嗎?失語症跟「話到嘴邊就忘了」的舌尖現象有什麼關係呢?舌尖現象(the tip of tongue phenomenon,TOT)是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是一種提取記憶失敗的現象憶,俗稱大腦暫時性失憶。民眾最常詢問:舌尖現象是否為失智前兆?當睡眠不足、慢性焦慮、資訊過載、勞累時較容易發生,且隨著年齡增加而愈頻繁,一般來說不是失智前兆。【疾病百科/額顳葉失智症】失智症是一種大腦功能漸進退化的智能障礙病症,好發於老年人,退化的速度不一定,依照病程進展可分為輕度知能障礙、輕度(初期)、中度(中期)、重度(晚期)。初期最明顯的為記憶力衰退,特別是記不住日常、最近且立即的事物。失智症大致可分為退化性與血管性兩類。退化性包含: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亨廷頓氏症造成的失智。阿茲海默症屬中樞神經系統的退化,特別侵襲腦部對於記憶、認知、語言的部分,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額葉及顳葉失智症主要病症在於語言表達障礙和個性、情緒改變等。》看詳細:失智症【延伸閱讀】.67歲布魯斯威利「失語症」惡化 診斷出額顳葉癡呆症(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2-06 焦點.元氣新聞
獨/佛光山星雲大師圓寂 享耆壽97歲
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的創辦人星雲大師今天下午安詳離世,享耆壽97歲,弟子們陪在身旁。星雲大師中風後身體狀況走下坡,每2天要進高雄長庚醫院洗腎,星雲意志力強韌,他曾告訴醫療團醫師「出家人不怕死」,如今他圓滿走完一生,也算放下人間苦痛。地方人士表示,這兩天佛光山本來預計要放天燈,原本已號召各分會會長備妥人力,但在活動前幾天卻臨時喊卡,但未說明停放原因。對於這一項訊息,佛光山目前還未對外發布,佛光山與醫療團隊預計明天對外說明,有身邊的弟子哀痛表示「不便多說」,間接證實這個噩耗。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趙怡說,星雲大師近年身體狀況時好時壞,需要洗腎,重要會議上,弟子們會先預錄好大師的影片在場播放,就是避免他身體勞累。趙怡說,星雲大師晚年腿部不良於行,但遇到主持會議、接待訪賓等重要場合,還是會堅持要站起來,讓旁人感受到他強韌意志力。
-
2023-01-27 焦點.元氣新聞
史上最長年假快結束! 人力銀行祭收心五大招
史上最長的春節連假,已進入尾聲,準備要進入戰戰兢兢的工作狀態,全台上班族都深陷收假症候群,精神無法集中、情緒低落提不起勁,甚至影響到開工後的工作表現,因此1111人力銀行特地在年假結束時整理五大要訣,提醒上班族該收心了。一、設定鬧鐘早早睡今年的農曆年連續放了十天假,無論是狂歡出遊,或是熬夜追劇,連續十天都處於離線狀態,很容易讓上班族作息大亂,為了不讓年假期間紊亂的作息影響工作狀態,在上班的第一天神采奕奕、找回正常作息,前一天晚上千萬不要再熬夜,好好睡個美容覺養足精神,重要的是別忘了提前設定好鬧鐘,早點出門錯開尖峰,以最好的狀態出現在工作崗位上。二、開工服裝穿搭配放完年假後,許多公司行號都會選擇吉時吉日,討個開工大吉好彩頭,建議上班族在開工這天,穿上個人幸運色系服飾,通常以亮色系較合宜,也能達到開運效果,並且在收假前一日把衣服燙妥折好,搭配平時上班族常戴的耳環飾品點綴,藉以提醒自己儲備戰力準備開工,也能達到收心之效。三、運動舒壓解疲勞許多上班族面對開工都會有「星期一症候(Monday Blue)」,建議不妨在上班前一日,做20至30分鐘的「有氧運動」,運動是激發腦內啡最好的活動,運動時大腦會適時地分泌腦內啡,讓人精神亢奮、心情愉悅,進而消除疲勞感;除此之外運動也能提升核心溫度,讓身體放鬆好入睡,充足的睡眠儲備飽滿精神,才能面對工作挑戰。四、避免遠行調節奏假期結束前1~2天建議避免排外地行程,減少過度勞累,逐步調整正常睡覺和吃飯時間等生活作息;讓自己回到書桌前,閱讀一本好書為心靈做體操、檢視一周工作行事曆,思考想要達成的任務目標,藉由儀式化的行為,先抓回閱讀習慣,幫大腦重新開機暖身,有助於開工日大展身手Fighting!五、工作證件不要漏由於十天連假可能會搭配不同包包出遊,證件、皮夾、悠遊卡可能散落在各個包包裡,提醒上班族前一天要先檢視公司門禁卡、信用卡、皮夾、口罩是否備妥,才不會開工首日就不得其門而入。當然女性朋友「化妝包」也很重要,開運妝容可以為自己帶來好人緣。最後別忘了自己重要的生財工具,包括手機、平板、筆電都要充電備妥,用優雅的姿態開工上班。1111人力銀行公關總監陳尹柔表示,歡樂的春節年假能讓上班族徹底釋放平日累積的壓力,但不少上班族「鬆過頭」,導致想到上班就愁眉苦臉。不想得到「收假症候群」,只要依循以上五點開工收心操,用儀式感的行為讓身心預先回到工作狀態,取得上班與休假之間的完美平衡;也建議上班族開工後著手規劃下一次的假期,將下次出遊當成努力工作的目標,也能達到快速收心的功用。
-
2023-01-22 焦點.健康知識+
冬天總被靜電狂電,可能是缺氧警訊!醫警告你可能已太勞累,2面向預防
冬天一到,你也會碰到什麼都「來電」嗎?夜間低溫讓靜電問題更嚴重,不管是穿毛衣、抱寵物,甚至是開門、和朋友見面握手也不小心有電波交流!醫師提醒,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靜電反應」,但對於為什麼靜電會發生、如何預防靜電等問題卻不太了解,提供以下生活小知識解答!開業診所中醫師樓中亮曾在臉書粉絲頁表示,有些人一年四季都容易產生靜電,當心可能是身體過度勞累、長期缺氧的警訊!當體內的正電荷過多,稍微觸碰金屬,正電荷被吸走而出現電流,就會產生被電到的靜電反應。以下解說靜電產生的原因、容易發生靜電的身體及環境因素,以及如何預防靜電。靜電產生原因? 樓中亮指出,首先要了解的是所有物體皆有帶電,不論是金屬、塑膠還是纖維等,都會帶有正電、負電等兩種電,而人類也是。且我們通常會帶有相同數量的正、負電,以至於電荷是處於正負平衡的狀態。 靜電的產生原因,是因為物體因接觸、摩擦及剝離等動作,而產生負電荷移動,使正負電不平衡,就會產生靜電。最常見的就是更換服時的摩擦身體的負電荷被帶走只留下正電荷,接著再碰到鍋子或門把等金屬物品時負電荷,就會觸發了放電反應。 為什麼冬天容易靜電? 因為乾燥的環境有利於電荷的轉移和累積,所以冬天會比較容易發生靜電,再加上冬天衣服穿得多,衣服之間相互摩擦產生大量的電荷,電荷沒有途徑釋放掉,累積在衣服表面,就等於是在你的全身上下都充滿了靜電荷!靜電產生不分氣候的人 如果你是不分四季都容易靜電的人,需要留意可能是身體「缺氧」而引起的!且要當心過度疲勞最容易讓身體處於「缺氧狀態」,長時間的缺氧,可能會讓自律神經系統中的交感神經變得亢進,而副交感神經變差,就容易有心跳變快、血壓變高等狀況,更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心血管、慢性或失智症等疾病發生。 如何預防靜電?從環境預防:關鍵在提升濕氣 .在室內使用加濕器 .種植一些綠色植物,也有調節室內溫度的作用,可經常給植物葉片上噴噴水,或養一些水培植物 .減少暖氣的使用,如果要用暖氣,就在暖氣旁邊放上一盆清水,以防空氣過度乾燥 從身體預防:關鍵在補足水分.每天一定喝足量的水,整天的水分攝取不低於2,000豪升 .喝潤喉茶:用百合30公克加1,500毫升的水,煮來當開水喝,可改善皮膚乾燥及口乾舌燥的現象 .保濕食療:常喝雞湯、魚湯或吃木耳、秋葵、山藥、豆漿等,都有助於身體保持水分 除此之外,樓中亮也提醒,若是本身容易產生靜電的人,盡量不要穿塑膠底鞋,可改穿皮革底或木質底鞋;在接觸金屬物品前,先摸一下水泥牆,能幫助體表的靜電釋放。而冬季皮膚容易乾燥的人要勤抺乳液、選擇穿棉質衣物,也可戴棉質手套防靜電。善用這些小方法,都可幫助預防靜電所產生造成的困擾。【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59730.html】
-
2023-01-13 焦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不抽菸、沒咳嗽 驚罹肺腺癌!外科醫感嘆這種檢查太重要了
醫院每年會安排員工健康檢查,五年多前的員工健檢,我自費做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看了影像,竟發現肺部右邊有一顆明顯的腫瘤,確定是肺腺癌。右肺切掉約二分之一我嚇了一跳,馬上去翻之前胸部X光照的片子,都是正常,研判這顆腫瘤長的位置剛好在心臟附近被血管遮住的地方,胸部X光不容易發現。我不抽菸,生活作息也規律正常,應該最不可能得到肺癌,結果卻得了,帶給我很大的震撼。面對開刀前一連串檢查,腦中一片空白,妻子帶著我去做各項檢查,直到開刀取出腫瘤時,不單是右肺一顆2公分大的腫瘤,左右肺還各有一顆小腫瘤,右肺切掉約二分之一。莫名得病出現憂鬱鬼門關前走一回,卻從頭到尾「不覺得它(肺癌)的存在」,完全沒有任何咳嗽、咳血或呼吸困難等症狀,為何會得肺腺癌?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做基因檢測發現,我的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突變,有可能是基因突變所致。「我得知罹癌到開刀治療那一陣子,心裡壓力很大,想到自己莫名其妙得病、人生什麼都沒了、不知道何時會離開。」一連串負面想法,我出現憂鬱症,冷不防就想從樓上跳下去。手術後休息一個多月,接著服用標靶藥物二年,造成口腔黏膜受損,身上只要有毛髮的地方都起疹子非常癢,甚至抓破皮,還好我是外科醫師,知道如何照顧破皮傷口。我也努力吃東西維持體重,胃口並沒有不好,但因為治療服藥的關係,感受不到食物的美味。LDCT檢查太重要了很感謝同事及家人的陪伴,休息一個多月後,我恢復上班,透過工作及吃藥慢慢走出來,人生觀從此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前看診加班勞累而有所抱怨,生病後抱怨變少了,反而感到有工作可以忙碌,是值得珍惜的幸福。肺腺癌未必與抽菸有關,很多人是40幾歲就罹患,「我罹癌時49歲,如果再晚二、三年才發現,可能現在已經不在人世了。」後來醫院針對全院45歲以上員工提供免費電腦斷層篩檢,又找出多位肺癌患者,所以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真的太重要了,不只是老人家要做篩檢,高風險族群也要做這個檢查。二大族群免費篩檢國健署從去年7月1日起,提供具有肺癌家族史和重度吸菸史二大族群,可以免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肺部篩檢,每二年補助一次,建議大家把握這個檢查的機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醫學辭典/肺腺癌肺腺癌是肺癌當中的一種,肺癌主要分成「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非小細胞癌占所有肺癌的八至九成,又分為肺腺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大細胞癌。根據2018年台灣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女性肺癌高達88%是肺腺癌,男性肺癌有58%是肺腺癌,早期多無症狀,容易延遲診斷。不少名人如鳳飛飛、陳文茜、柯文哲妻子陳佩琪等曾罹患肺腺癌,由於女性患者大多不吸菸,早期症狀咳嗽易被忽略。陳慶耀小檔案現職: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年齡:54歲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陽明大學微免所博士專長:●整型式乳癌切除手術及前哨淋巴結探測手術●乳房攝影立體定位手術●乳房良性腫瘤切除手術●哺乳期及非哺乳期乳腺發炎的治療●腹腔鏡手術經歷:●台北榮總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署立基隆醫院乳房外科主任●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醫學中心乳房外科研究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外科主治醫師
-
2023-01-11 醫療.骨科.復健
春節打掃出現腰酸背痛手不舉 醫提醒:5傷害累積地雷
除舊佈新迎春節,家中大掃除或年節吃食準備,台中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李信賢提醒,過節前的大量家務容易過勞,要小心不良姿勢引發肌腱發炎、關節受損、神經壓迫。建議用適當工具避免肢體負擔造成傷害,節前家務才能省力又安全。70幾歲婦人因車禍舊傷沒辦法下蹲,久而久之習慣彎腰做家事,沒想到打掃彎腰撿垃圾時突然劇烈疼痛倒地不起,送醫檢查竟然是腰椎壓迫性骨折。李信賢表示,高齡、停經後婦女要注意骨質疏鬆的風險,極容易因不良姿勢或跌倒,受外力壓迫而骨折。但不少婦女在春節期前須掃除,他建議善用輕盈工具協助,保護自己平安過春節。除身體衰弱族群,一般人也要避免傷害累積的5個因素。第一,「使用工具的重量」攸關疲勞累積程度。李信賢表示,曾有廚師求診,發現是持續使用廚具累積痠痛,引發俗稱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第二,「脖子角度」會影響頸椎壓迫神經,過度仰頭或低頭,導致肩膀痠痛甚至手麻。李信賢叮嚀,打掃天花板、氣窗或吊扇高處時,可藉椅子、爬梯加高或使用長桿清潔工具,避免過度仰頭時間。第三,人體「伸直手臂」的槓桿作用會影響肌肉受力,手伸越直肩膀負擔就越高,尤其是高過頭伸手的姿勢。李舉例,油漆工人時常手伸很高工作,容易造成肩膀棘上肌筋腱發炎,施力過大甚至會斷裂,因此要運用長桿工具,彎曲手臂降低肩膀壓力。第四,平時「彎曲腰部」加上長時間洗碗、清潔廁所,就能感受到大量疲勞,而彎腰提重物更讓壓力瞬間飆高,時常成為腰椎受傷主因。李信賢建議,若膝蓋正常,應該要背挺直,再蹲下提起重物。第五,有些人習慣跪著大面積擦地板,卻也使身體重量直接「壓迫膝蓋」,導致關節加速磨損。李建議,使用拖把站立清潔,保護膝蓋沒負擔。也補充,看似放鬆在沙發上滑手機,其實是壓迫腰椎、脖子、手腕的危險姿勢,要小心避免。
-
2023-01-01 醫療.消化系統
肚子痛、腹瀉怎麼辦?痛到什麼程度該就醫?緩解方式一次看
幾乎每個人都曾有過腹痛或腹瀉的經歷,在大多數時候,腹痛或腹瀉並不嚴重並且會自行解決。不過如果你的腹痛或腹瀉持續或變嚴重,請務必就醫。什麼是腹痛?腹痛是腹部區域任何部位的不適,位置大概在肋骨和骨盆之間。我們經常將腹痛稱為胃痛,但腹部疼痛也可能來自其他消化系統中的器官,腹部外層像是皮膚、肌肉處也可能出現疼痛。有時你感覺到的腹部疼痛可能來自其他部位,例如胸部、骨盆或背部。腹痛有幾種類型,具體取決於疼痛開始的速度和持續的時間: ‧急性疼痛會持續數小時或數天,並可能伴有其他症狀。‧慢性疼痛持續時間更長——從幾周到幾個月或更長時間——而且可能來來去去。‧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性疼痛會變得更糟,並且通常會伴有其他症狀。什麼是腹瀉?大便都是你生活中的常規部分,然而有時這種將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會發生變化。當出現稀便或水樣大便時,稱為腹瀉。當腹瀉時,你可能需要急著跑去洗手間,這可能比平時更頻繁。你可能還會感到腹脹、下腹部絞痛,有時還會感到噁心。有幾種不同的方法可以對腹瀉進行分類,這些類型的腹瀉包括:‧急性腹瀉:最常見的急性腹瀉是持續一到兩天的鬆散水樣腹瀉。這種類型不需要治療,通常幾天後就會消失。‧持續性腹瀉:這種類型的腹瀉通常會持續數週,時間大約在兩到四個星期。‧慢性腹瀉:持續超過四個星期,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有規律地來來去去的腹瀉稱為慢性腹瀉。發生腹痛的可能原因?腹痛大多數原因是暫時的,並不嚴重。它們可能與消化、月經或病毒的傳播有關。例如:消化問題,進食後腹痛可能是由於:‧消化不良。‧脹氣痛。‧便秘。‧腹瀉。‧食物過敏和不耐受。‧食物中毒。發炎,器官受到刺激或感染會導致暫時性炎症,例如:‧病毒性腸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 (GERD)。‧尿路感染 (UTI)。‧女性月經週期如果你有子宮,可能會因以下原因偶爾感到疼痛:‧月經來潮。‧排卵痛。另外,一般人出現腹痛症狀,常直覺聯想是否腹部器官出了問題,但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腹部以外的器官引起,甚至也有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下圖為腹痛位置及相關器官示意圖。發生腹瀉的可能原因?腹瀉時可能出現的症狀會有所不同,具體取決於腹瀉的輕重程度以及腹瀉的原因。嚴重的腹瀉與需要治療的疾病之間存在聯繫。腹瀉時你可能會出現所有這些症狀,也可能只會出現其中的一些症狀。腹瀉的主要症狀是稀便或水樣便。輕度腹瀉的其他症狀包括:‧腹脹或痙攣。‧強烈而迫切地需要排便。‧噁心(胃部不適)。如果有嚴重的腹瀉,你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發燒。體重下降。脫水。嚴重的疼痛。嘔吐。糞便帶血。嚴重的腹瀉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大多數自限性腹瀉的病因通常無法確定。腹瀉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腸道的病毒(病毒性腸胃炎),感染通常持續幾天,有時稱為腸道流感。其他可能導致腹瀉的原因包括:‧細菌感染。‧其他微生物和預先形成的毒素感染。‧吃擾亂消化系統的食物。‧對某些食物過敏和不耐受(乳糜瀉或乳糖不耐受)。‧藥物。‧放射治療。‧食物吸收不良。如何緩解腹痛?腹痛的原因和治療方法多種多樣。某些情況,如膽結石或闌尾炎,可能需要手術。其他的例如潰瘍或感染,可以通過藥物緩解。有時你可能正經歷一場腸胃炎或腎結石疼痛,直到它過去。如果你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您的腹痛,那麼找出原因很重要,尤其是當它不會自行消失時。請記住,即使是輕微的病例也可能很嚴重。然而,如果你非常清楚你的腹痛與消化有關,可以嘗試以下方式緩解:‧腸道休息。停止進食,或只吃餅乾或香蕉等易於消化的食物。‧補水。多喝水或補水配方。‧熱療。試試用溫水瓶或泡個澡。‧家庭療法。試試甘草補氣,生薑治消化不良,或薄荷幫助放鬆腸道肌肉。如何緩解腹瀉?當你患有急性腹瀉時,你通常可以在不需要任何藥物的情況下進行緩解,包括:‧多喝水和其他電解質平衡的液體(如稀釋和無果肉果汁、肉湯、運動飲料和不含咖啡因的蘇打水)。確保全天補充水分,每次腹瀉時,你的身體都會流失水分。通過多喝額外的液體,可以確保身體免於脫水。‧改變飲食。與其選擇油膩、高脂肪或油炸食品,不如選擇 BRAT 飲食法:B:香蕉。R:米飯(白米飯)。A:蘋果。T:吐司(白麵包)。‧減少咖啡因攝入。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和飲料可能有輕微的通便作用,這會使你的腹瀉惡化。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飲料包括咖啡、無糖汽水、濃茶/綠茶,甚至巧克力。‧避免讓你脹氣的食物和飲料。如果你因腹瀉而感到胃部痙攣,那麼減少引起脹氣的食物可能會有所幫助。這些可能包括豆類、捲心菜、抱子甘藍、啤酒和碳酸飲料。有時,乳糖不耐症也會讓你腹瀉。這通常是暫時的,這意味著在腹瀉消失之前,需要避免食用含有乳糖(乳製品)的食物。腹痛何時該就醫?如果你的疼痛無法解釋、持續或嚴重,或者你受傷或懷孕,請務必就醫。此外,如果你的疼痛伴有以下任何症狀,請立即就醫:‧持續發燒。‧持續噁心或嘔吐。‧糞便、尿液或嘔吐物中帶血。‧腹部腫脹並且碰觸會疼痛。‧黃疸(眼睛和皮膚發黃)。‧身體任何其他部位疼痛。‧呼吸急促或症狀隨著勞累而加重。腹瀉何時該就醫?在大多數情況下,你可以在家緩解輕度和無併發症的腹瀉。通過使用次水楊酸鉍等非處方產品,通常很快會好轉。然而,如果你的腹瀉是由感染或寄生蟲引起的,你需要去就醫進行治療。如果你有以下任何症狀,請立即就醫:‧腹瀉中帶血或黑色柏油樣大便‧高燒(38度以上)或持續超過24小時。‧腹瀉持續超過2天。‧噁心或嘔吐使你無法飲用液體來補充丟失的水份。‧腹部(尤其是右下腹)或後端劇烈疼痛。‧從國外回來後腹瀉。【參考資料】‧克里夫藍診所:Abdominal Pain‧WebMD:Abdominal Pain‧克里夫藍診所:Diarrhea‧WebMD:Diarrhea‧元氣網:肚子痛到底哪裡出問題?痛到什麼情況該就醫?‧元氣網:疾病百科腹瀉
-
2022-12-23 焦點.健康知識+
突然腳抽筋怎麼辦?抽筋最常見4種情況,專家教不同舒緩方式
許多人都有腳抽筋的經驗,可能是在運動時、可能是在半夜睡覺時。肌肉抽筋是肌肉不自主收縮而無法放鬆、導致肌肉劇烈疼痛的現象,時間從幾秒鐘至幾分鐘時間不等。桃園長庚體適能中心主任、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瀛洲曾受訪分析,抽筋大致可以歸納成兩大因素,包括電解質不平衡,以及血液循環不好。而具體抽筋的原因很多,包括神經肌肉病變,代謝異常﹝如尿毒症,甲狀腺機能低 下等﹞,或是體液的流失﹝如大量流汗、腹瀉、使用利尿劑、洗腎等﹞。較快的舒緩方法可以按摩或是熱敷。很多時候都會發生抽筋,而這些情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又該如何改善呢?以下整理最多人遇到的抽筋狀況。運動中或後原因:運動前熱身不足、運動太過激烈或沒有適當水分電解質和熱量補充等原因,造成肌肉過度緊繃勞累,因此抽筋。改善:1.運動前先做適度暖身拉筋、運動中適時補給水分電解質、運動後做伸展活動,就能促進肌肉血液循環和避免肌肉脫水、電解質失衡等狀況產生。2.適度飲用運動飲料和攝取牛奶、優格、香蕉、柳橙等食物,皆有助補充電解質,並供應肌肉能量的醣分。睡覺時原因:週邊血液循環不良、肌肉疲勞、神經病變、情緒緊張、環境溫度改變未注意保暖或其他生理因素。改善:1.睡前喝點牛奶或水維持電解質平衡;按摩、溫水泡腳、做預防性體操,都可讓體內血液循環較好。2.睡覺時被子不要蓋太重,以免加重腳掌向下的姿勢。3.如果半夜腳抽筋,切記不要硬踢、踩地板或是硬拉抽筋處,可按壓小腿後方的「承山穴」(見右圖),有急性舒緩的功效。維生素D不足原因: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會影響鈣與磷的平衡,間接影響肌肉收縮,因此缺乏維生素D可能引起腳抽筋。改善:每天有充分的日曬,不要過度防曬。飲食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全脂牛奶、魚肝、香菇和黑木耳、各式魚類。孕婦原因:隨著孕期體重逐漸增加,孕婦腿部負擔加重,若走太多路、站得太久,都會令小腿肌肉活動增多,使腿部肌肉處於疲勞狀態,引起腿部痙攣。改善:1.不要過於急促的走動或走太多路。如是站著時發生腳抽筋,先讓腳跟著地將腳掌平貼在地面。2.若是睡覺時發生抽筋,則將腳掌平貼在牆壁上,或將膝蓋打直,將腳尖上翹讓腳板與小腿呈直角,使小腿肌肉伸展,即能有效緩解肌肉痙攣。3.飲食中建議多增加鈣質的攝取。其他因素還有其他許多疾病會造成抽筋,吃藥也可能有抽筋的短暫副作用發生,例如以下這些情況:.糖尿病足造成血液循環不良或骨刺壓迫神經損傷.周邊神經病變或脊椎狹窄引起的神經根壓迫.服用利尿劑及降血脂藥物的影響.降膽固醇藥物有時造成肌肉發炎,容易造成肌肉痠痛抽筋。.鈣離子或鎂離子等電解質不平衡.腹水或洗腎導致體液分佈不平衡.靜脈曲張不寧腿症候群≠抽筋同樣是腿部下肢的不適感,有些人會誤把「不寧腿症候群」當作抽筋。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資料(》看詳細),不寧腿症候群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影響的部位以下肢為主,肢體在處於靜止狀態時,如休息或夜間睡眠時,會出現如蟲爬或燒灼刺痛等等不適感,但症狀會在肢體活動後改善。不過睡覺時抽筋或不寧腿,都容易中斷睡眠,導致睡眠品質低落,影響日間活力和精神狀況。只不過抽筋較多是短暫或短期症狀,如不是長期可忽略。但不寧腿則還是建議就醫改善,不然長期睡眠品質低落,也可能增加罹患憂鬱症風險。【資料來源】.半夜腳抽筋 2招解你的痛.避免運動到一半小腿抽筋 醫師教你事前熱身外的小撇步.半夜容易腳抽筋?醫師建議:被子不要蓋太重.爺奶半夜抽筋 啊!缺維生素D
-
2022-12-16 醫療.新陳代謝
阿公載孫出門突撞車雙亡!不是心肌梗塞,竟是因這病症致命
外媒報導,一位爺爺開車載孫子外出,突然因糖尿病低血糖陷昏迷撞車致死,孫子被困車上長達16小時後來也不幸身亡。許多人會對高血糖警惕,反而忽略了低血糖的危險性。為何低血糖也如此致命?根據《Mirror》報導,這起不幸事件發生在西班牙南部小鎮,55歲的爺爺Antonio Blanco Gil,時常幫忙看顧1歲的孫子Daniel。7日爺爺感到不適,開車載著孫子外出就醫,在車上突然血糖驟降,導致他神志不清撞車,雖然當時剛好有親戚打電話來,但他接起電話後便失去意識。報導指出,爺爺的糖尿病引發了致命的心臟病發作,雖然爺爺曾試圖使用放身旁的注射器給自己注射胰島素,但顯然最後仍來不及打而死亡。坐在一旁的孫子Daniel也因此被困車上長達16小時,直到隔天早上被發現才送醫,但最後仍因體溫過低、缺乏食物和缺氧導致腦損傷和昏迷,醫院判斷Daniel在前一晚就已去世。其實多數民眾及糖友對高血糖都很有警惕,認為數值應該「愈低愈好」,常因害怕血糖過高過度減醣或飲食清淡過頭;也有部份是因降血糖藥物降糖速度快,造成血糖波動幅度大,這些因素都反讓自己掉入低血糖危機。馬偕紀念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簡銘男曾受訪指出,屬於糖尿病急性併發症的低血糖,常因飲食異常、藥物不規律及空腹運動所引起,血糖急速降低無法供應細胞所需的能量,就會刺激腎上腺素分泌,如開始產生飢餓、頭暈、顫抖、心跳加速、臉色蒼白、冒冷汗,全身無力等症狀就應特別留意,避免發生意識不清、抽筋,如果沒有立即處理,當腦部養分供給不足時,就會導致昏迷、死亡。而要避免低血糖,最好的預防辦法仍是控制血糖,衛福部台中醫院提供以下5秘訣,也提醒患者平常仍要靠規律的飲食及運動計劃、學會辨認低血糖的症狀並遵從醫師指導,適度留意自己的活動量及飲食上改變,才能與糖尿病安全共存。控制血糖5秘訣1.按時用餐不勞累2.規律監測血糖值3.隨身備有含糖物4.密切關注遵醫囑5.多次低糖找病因【資料來源】.《Mirror》Boy, 1, died after being trapped in car with grandfather who had fatal diabetic attack.血糖控制過頭 當心低血糖陷昏迷.長期低血糖傷腦!38歲的她一睡不醒 醒來無法自理生活
-
2022-10-18 癌症.頭頸癌
34歲女星無預兆罹甲狀腺癌爆哭!醫:女性發生率是男性三倍,做好2件事助預防
34歲女星林欣霈過去曾演出「真愛找麻煩」、「真愛趁現在」等偶像劇,外型亮麗、身材窈窕的她,即使淡出演藝圈多年,也經常在社群平台分享生活點滴,人氣相當旺,但近日她卻驚爆今年6 月安排健檢當作生日禮物,未料卻發現甲狀腺異常,回診後確認為惡性腫瘤,回想當初得知結果,她說,走出醫院後呆站在門口崩潰大哭:「老天爺!為什麼是我?!」林欣霈昨(17)日在臉書發長文公開3個月來的抗癌歷程,表示在健檢時發現甲狀腺結節數量異常,之後轉診進一步做超音波和穿刺,發現甲狀腺附近長了5、6顆腫瘤,其中1顆已鈣化,最大達3公分,等待報告結果又是一陣緊張與煎熬,原本她還不斷地自我催眠希望是良性,無奈最終被告知是惡性腫瘤,罹患甲狀腺乳突癌,「我記得我腦中一片空白,呆站著誰也沒有打電話,口罩因為眼淚跟鼻涕的關係都濕了。」不過,她很快地收起眼淚、整理好情緒,「遇到了就處理!難過擔心負面抱怨,都不能解決問題。」在等待開刀治療的過程,林欣霈調整作息、避免勞累,所幸因癌症是初期,手術過程順利,她開心喊:「恭喜我!畢業了,抗癌成功」並稱目前繼續做放射碘131治療、定期回診拿藥和追蹤即可。林欣霈經過這段抗癌歷程,除了感謝親友的陪伴,她也想跟大家說:「可以的話,試著將心比心,給患者一些正能量,不需要責備也不用陪他們難過,只要給他們放鬆跟愉悅的心情,帶他們轉移注意力,但關心也要拿捏,過多的關心也會讓患者感覺壓力。」什麼是甲狀腺癌? 女性發生率是男性三倍【2022/10/18 聯合報/記者陳雨鑫報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張聖為表示,甲狀腺位在兩條鎖骨正中間凹陷處,往上1.5公分左右,靠近男性喉結位置的下方。甲狀腺主要負責分泌甲狀腺荷爾蒙,又被稱為甲狀腺素,負責調節新陳代謝、心跳等。根據研究,甲狀腺癌的發生率女性遠高於男性,比例大約是3比1,造成甲狀腺病變,較為明確的證據顯示,與幼年時曾暴露過量的放射線有關,如曾接受頭頸癌、腦瘤等放療,會大幅增加成年後出現甲狀腺癌的機率。許多文章顯示,甲狀腺癌女性高於男性,主要與壓力、內分泌失調有關,張聖為表示,臨床上確實有蠻多個案有這類的現象,但研究並未明顯證據證實。除了林欣霈以外,藝人寶媽、前副總統呂秀蓮都曾罹患過甲狀腺癌。甲狀腺癌好發年齡約在50歲上下,九成的甲狀腺癌屬於良性,僅一成為惡性甲狀腺癌。甲狀腺癌分為四大類型,甲狀腺乳突癌、甲狀腺濾泡癌、甲狀腺髓質癌、甲狀腺分化不良癌,其中以甲狀腺乳突癌為最多,占整體的8成到9成,通常乳突癌的患者會有3到4成的機率,已經出現頸部淋巴轉移,剩餘的1成則以甲狀腺濾泡癌為主,甲狀腺髓質癌以及甲狀腺分化不良癌發生機率少之又少。張聖為表示,林欣霈於34歲罹患甲狀腺乳突癌,雖然年輕但治療預後較佳,若大於55歲才被發現罹患甲狀腺乳突癌,有更高的機率出現淋巴轉移,且治療預後較差。甲狀腺癌有什麼症狀?張聖為表示,無論是甲狀腺癌或是甲狀腺結節等,有八成以上的患者不會有任何症狀,僅有二成左右會出現聲音沙啞、吞嚥困難、摸得到腫塊等。多數的甲狀腺疾病患者都是透過健康檢查被發現,如檢查頸部超音波、抽血檢測甲狀腺功能等,或是本身有甲狀腺亢進或低下者,定期追蹤發現。甲狀腺癌如何治療?張聖為表示,甲狀腺癌以手術治療為主,如果甲狀腺癌經切片檢驗為良性,手術治療的前提則是評估甲狀腺癌是否已影響到患者,如腫瘤壓迫到聲帶、外觀不佳、影響吞嚥等,良性腫瘤切除,不一定會切除整片甲狀腺,也不會切除淋巴。若是惡性甲狀腺癌,則建議立即手術,避免淋巴轉移通常都會一起切除淋巴。進行手術治療後,避免惡性癌細胞殘留,會搭配放射性碘131治療,原理是甲狀腺素會與碘結合,讓結合後的甲狀腺素成為標的,進行放射治療,徹底消除惡性的癌細胞。後續則是服用甲狀腺促進素等方式治療。如何預防甲狀腺癌?避免罹患甲狀腺癌,張聖為表示,第一預防輻射線暴露,減少不必要的X光檢查,第二是查看自身是否有癌症家族史,定期做健康檢查;其餘的方式則是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飲食攝取充足的營養、調節生活壓力、保持運動等。如果有甲狀腺亢進或甲狀腺低下,應定期追蹤服藥,避免有癌變的機率。關於甲狀腺癌,你應該要知道的事為什麼會發生甲狀腺癌?在醫學界至今仍不清楚真正的原因,但可能跟遺傳、飲食、孩童時期因腮腺炎接受X光或放射線治療者等相關。一般來說,甲狀腺癌的存活率很高,而且大部分是良性腫瘤,所以只要遵循醫囑,大部分都可以回歸正常生活。在過去的統計可以發現到,大部分罹患甲狀腺癌的病患為女性,以發生率來說,女性是男性的三倍,常見的年齡是35~55歲。想要預防甲狀腺癌,可以這樣做:◎洗澡時可仔細檢查自己的頸部,看看是否有異常凸起的腫塊,若有發現異常,應儘快找醫師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定期接受身體健康檢查,甲狀腺癌與遺傳因子有關,若家人有甲狀腺癌,可以定期追蹤檢查。參考資料:認識甲狀腺癌:https://reurl.cc/vWVQne元氣網疾病百科甲狀腺癌:https://reurl.cc/qNQGDE
-
2022-10-17 焦點.杏林.診間
第32屆醫療奉獻獎/牙醫師藍英哲改善受刑人口腔衛生 「不要再染黑」也改變他們的生命
屏東縣萬巒鄉衛生所、大門前面的公車站,幾位從衛生所看完病出來的老人家正在等公車。當地公車幾個小時一班,老人家忍耐著南台灣的烈日照射,不曉得要等多久才有車可搭。一位穿著醫師白袍的男士忽然出現在衛生所門口,招呼老人家們等一等他,說休診時間到了,他去換掉醫師袍,開車載大家。老人們很開心,紛紛大聲嚷著「多謝多謝藍醫師」。藍英哲醫師,民國77年起在萬巒鄉衛生所擔任牙醫師,不但是整個萬巒鄉唯一的牙醫師,負責照顧全鄉人的牙齒;還經常兼任鄉間長者看診後的司機,開車一一送他們回家。彼此結成好朋友。利他精神早萌芽,從醫後號召偏鄉醫療團。這樣的利他精神,藍英哲似乎天生就有。中學在台北念建國中學,又在台北醫學院念牙醫系,畢業實習他原本還是留在台北的,卻因為班上一位越南僑生想在台北打工賺生活費,藍英哲便將機會讓給那位僑生。兵役退伍後回家鄉屏東開業,卻又因為萬巒鄉衛生所的牙醫師去世,萬巒鄉沒了牙醫師,藍英哲竟將自己的診所收了,下鄉接棒去了。在萬巒鄉衛生所期間,藍英哲需要支援其他偏鄉。偏鄉貧瘠的醫療,進一步催促藍英哲在屏東縣牙醫師公會發起山地離島偏遠地區巡迴醫療團,並出任第一任團長。這個醫療團後來榮獲醫療奉獻獎團體獎。似乎可以說,從號召醫療團開始,藍英哲以「組織」型態落實他的利他精神;因此,後來成為虔誠的佛教徒後,藍英哲加入福智文教基金會當志工,甚至「變本加厲」成為全職志工,組織福智義診團,帶領各科醫療人員往山地偏鄉義診。藍英哲不諱言,自己全副心力投入志工,曾經掀起家庭風暴。那時他大概45歲,執業收入一個月幾十萬。全職志工,銳減至每個月兩萬元不到,而且忙得幾乎完全忽略兩個還在中小學的孩子。孩子年紀小,無法理解「為什麼別家醫師的孩子可以過好日子」,也不諒解父親的選擇。藍英哲靠著福智團體的課程,才終於逐漸改善緊繃的親子關係。孩子現在都長大了,也有了很好的事業,藍英哲回顧往事,覺得那是孩子對父親的考驗,自己「因而學習了如何真誠、耐心的幫助他人」,對於日後為受刑人診治助益很大。偶然開啟診治受刑人之路,至今已七年。藍英哲是七年前偶然的因緣下開啟「進出獄所、診治受刑人」的特殊生涯。起初只在台東的矯正機關泰源技能訓練所為受刑人診療口腔疾病,不久後台東東成技能訓練所「慕名而來」,於是一個禮拜有三天,藍英哲在台東的獄所開六個診。前兩年又增加屏東監獄看診,今年再增加台東監獄、岩灣技訓所。可以說,已長達七年,藍英哲的病人幾乎都是受刑人。替受刑人看診,這是多數同業避之唯恐不及的苦差事,獄所因此非常缺乏醫師。藍英哲答應到泰源技訓所看診之前,泰源技訓所同時間有兩百多位受刑人病患等待治療,從提出就診需求到實際看到診,至少等三個月。前往技訓所路途周折,一來一回奔波400公里。泰源技訓所位置偏僻,藍英哲從屏東前往,路途相當周折。他要透早出門趕早上七點的火車,花兩小時從屏東到台東;再搭一小時接駁車,抵達泰源技訓所;或者搭20分鐘接駁車到東成技訓所。一來一回奔波400公里、車程六個小時,收入還遠不如一般開業。藍英哲卻說自己既然發心,自不計較「本益比」,堅持了下來。也有許多人不解「幹嘛辛苦幫忙犯了罪的人」,藍英哲的回答很簡單:「醫師是救護者而不是懲戒者;受刑人既然是病人,幫助有病痛的人減輕病痛,天經地義。」即使屏東監獄收容有愛滋病患,藍英哲做好防護後如常看診。這麼些年與受刑人接觸下來,他確實瞭解到受刑人有許多值得關懷、需要幫忙的地方。像有一個病患,胸前戴了一個小女生的相片,不離身。原來,女兒才四個月大,他就進了監牢,父女十年來沒見過幾面,非常生疏。病人述說時語氣表情充滿懺悔,藍英哲趕緊鼓勵他未來好好努力補償:「希望我這樣說能帶給他們一些溫暖、光明和希望,未來不再沉淪。」「不要再染黑了!」一語雙關感動受刑人。「看牙不是只幫助受刑人口腔衛生改善,而是生命的真正改變,」藍英哲說。受刑人有的吃檳榔、抽菸,累積大量牙垢,幫受刑人洗牙的時候,他藉機勸受刑人戒菸。有一名受刑人將他的話聽進去,半年後再來洗牙,跟他說:「請幫我把菸垢清乾淨,我戒菸半年了,還有一個月就要出獄。」藍英哲欣慰又感動,看診結束時刻意說道:「我幫你清乾淨了喔,不要再染黑了。」這名受刑人聽懂了他的一語雙關,站起身,回過頭,恭敬的對藍英哲一鞠躬:「醫師,謝謝您!」藍英哲說,要改變一個人很難,「但是只要有一個人願意改變,你所做的就有價值。」有溫暖互動也有遺憾,他曾灰心又再奮起。然而,藍英哲心中也有遺憾。「藍醫師,您是我生命中的貴人,這一生很感謝您。」一名受刑人出獄前寫給藍英哲這樣的小卡片。這名受刑人五十多歲,已入獄十幾年,上顎牙齒全無,下顎僅剩零星幾顆,幸運的得到做假牙的批准。藍英哲協助他裝好假牙,預約出獄後引他接觸學習團體。受刑人在今年一月體面的出獄,藍英哲曾特地北上探望,邀他等學習團體開課了去參加,慢慢修復與家人的關係。可惜沒有來得及,他出獄不滿三個月就自殺了。藍英哲難過的思考:為什麼十幾年牢獄都熬過了,出來了反而踏上絕路?醫師大多對到監所看診有所畏懼,台東東成技能訓練所衛生科長徐志民說,藍英哲單純將受刑人當成病人,認為法律已經給予他們適當懲罰,不能另外剝奪他們就醫權利,應該讓受刑人得到應有人權。徐志民讚美藍醫師體恤受刑人,幫受刑人做假牙,只收材料費用。藍醫師自己卻因長期工作,手部握拳出現板機指。他曾提醒藍醫師適度休息,但藍醫師不願受刑人久等,不肯間斷看診。民國103年,藍英哲疑因過度勞累且有家族性高血壓沒控制好,發生腦幹中風,就醫後奇蹟式復原。許多人勸他,不要再長途奔波這麼累,藍英哲承認有時體力透支,但他拒絕棄捨使命:「生命的價值不在長短,而是一生中做了多少利益別人的事。」對於獲得個人醫療奉獻獎,藍英哲說,得獎是策勵,提醒他不要浪得虛名,要能名實相符。他很感謝牙科團隊、家人一路相伴支持。藍英哲曾遭受刑人提告,目前仍在法院審理。他坦言,知道的當下很錯愕、灰心,但之後調整心態,當成一種學習,「學習如何增長智慧去面對這樣的人」;並且仍然相信絕大多數病患都是感恩的,期勉自己幫助他們的心永不退失:「我清除的是他們牙齒上的汙垢與病根,他們則是給予我機會清除自心的雜染與無明。」藍英哲小檔案年紀:66歲出生地:屏東學歷:台北醫學院牙醫學系現職:寶建醫院牙科負責醫師法務部矯正署屏東監獄特約醫師台東泰源技訓所特約醫師台東東成技訓所特約醫師經歷:人安牙醫診所負責醫師萬巒鄉衛生所牙醫師高雄慈悅牙醫診所屏東縣牙醫師公會山地偏鄉離島地區巡迴醫療團第一任團長得獎紀錄:衛福部健保署頒發104年感謝解決矯正機關收容人牙科就醫問題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頒發111年特殊貢獻獎銅質獎主要事蹟:●近7年來,每周屏東往返台東,深入台東獄所幫收容人看牙。●深入偏鄉醫療,1998年屏縣牙醫師公會發起山地離島偏遠地區巡迴醫療團,擔任第一任團長,帶著簡陋器材到山上為學童看診。●成為福智志工後,籌組福智義診團,每月到偏鄉山區看診、衛教宣導。
-
2022-10-11 醫療.血液.淋巴
不是身體老化!醫提醒10症狀莫輕忽:易疲勞恐為骨纖維化
易感疲勞已成為現代人普遍的症狀,但若同時出現骨痛、食慾下降,可能已非工作勞累所致,而是骨髓纖維化,全台每年罹病的人數雖不多,但卻易被忽略。醫師表示,骨髓纖維化大多與造血細胞基因突相關,因前期症狀判斷不易而延誤就醫,平均存活期僅3.5~5年;因此有10大症狀,可讓民眾自我評估,切莫輕忽。台大醫院血液科林建嶔醫師說明,疲倦、有飽足感、盜汗、搔癢等都屬於骨髓纖維化的症狀,但卻容易被誤認為腸胃不適或勞累所造成,民眾常因此延誤就醫,造成病況快速惡化,導致患者平均存活期不到5年。「民眾對骨髓纖維化的認識不足,前期症狀不易判斷,容易忽略而延誤就醫。」林建嶔解釋,骨髓纖維化大多為後天造血細胞的基因突變所導致,會使患者原有造血系統失常、脾臟因代償性造血而增大,另外體內會產生很多不正常的細胞激素進而產生各種不舒服的症狀。民眾可透過骨髓纖維化常見十大症狀,來提高對該疾病的警覺。林建嶔指出,夜間盜汗、注意力不集中、活動力不佳、易有飽足感、疲勞、骨頭疼痛、發燒、搔癢、腹部不適、體重下降,都是常見的症狀;嚴重甚至會因皮膚搔癢造成睡眠障礙。林建嶔建議,50歲以上中高齡民眾若察覺自身長期有相關症狀,切莫忽視,應盡速就醫尋求協助,臨床上骨髓纖維化的病人有一、二成患者即因未即時治療而惡化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導致致死風險驟升。「目前唯一根治方式為異體骨髓移植。」林口長庚血液專科醫師郭明宗表示,因移植風險高,也要考量患者年齡、病況與匹配合適捐贈者,使得許多患者無法接受此治療。臨床治療上,若醫師評估無法執行移植,則會選擇標靶藥物治療,郭明宗坦言,標靶治療藥物對近7成患者,會在用藥5年內出現抗藥性或副作用而中斷療程,是臨床上一大限制。不過,近年來國際間陸續發展可精準抑制變異基因的新型標靶藥物等,期望未來有機會納入健保,成為骨髓纖維化治療新利器。
-
2022-10-08 養生.抗老養生
寒露後晝夜溫差變大!居家泡腳按摩去寒氣 吃芝麻、山藥潤燥補脾胃
寒露在24個節氣是第17個節氣,每年大都在國曆十月8~9日,2022年寒露節氣時間:國曆2022年10月08日 15:12。從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都是屬於秋季。寒露是一個反應氣候變化特徵的節氣:寒露節氣後,熱氣漸漸退,而寒氣稍升,晝夜溫差開始變大,早晚會有感絲絲的寒意。從氣候來看,寒露時節秋意漸濃,氣爽風涼,乾燥少雨。寒露養生 特別留意脾胃狀況從中醫角度上來說,寒露時節和「燥」、「微寒」有關係,容易傷肺傷胃,所以最容易誘發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疾病,如感冒、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反覆性口瘡、大腸急燥症⋯;也容易有咽乾、鼻燥、咳嗽、氣喘、呼吸困難、皮膚乾燥發癢,甚至毛髮脫落、大便秘結⋯等症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多吃養肺潤燥食物「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所以,此時節一定要注意滋陰潤燥、微溫陽,故在中國民間有「寒露吃芝麻」的風俗習慣乃因芝麻能潤燥,還有俗諺説:「芝麻綠豆糕,吃了不長包。」也是因芝麻和綠豆都具有排毒的功效。寒露時節亦可以多食用蜂蜜、粳米,或多吃山藥來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亦可多食白蘿蔔潤肺止咳,百合、貝母去痰止咳。並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因過食辛辣易傷陰精。吃西藥止癢常復發 中藥一起治皮膚和呼吸道有位長年皮膚癢的34歲女性,多年以來都是靠吃西藥來止癢,但她發現只要西藥一停就會發作,而且癢的程度不曾減低、越來越嚴重,後來她想再這樣吃下去恐怕自己的腎臟會出問題,決定改換中藥調理看看,她來診所經過望聞問切,我以清燥救肺湯加減調理一段時間,皮膚癢改善很多,終於擺脫了西藥的控制,還説吃中藥不但沒有嗜睡的副作用,還一併改善了她的咳嗽,真是太划算了。現在,她不管身體任何狀況都會來看中醫。其實,以中醫的觀點來說,這一點都不稀奇,因為肺開竅於鼻,肺主皮毛,而「燥」又傷肺,所以,要治療皮膚和呼吸道的問題,都可以從潤燥的方向去處理。而清燥救肺湯方中就是重用了桑葉來清肺絡中燥熱之邪,又用麥門冬來養陰潤肺⋯。泡腳、按摩進行居家經絡調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寒露》有云:「寒露,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時節已進入深秋,稍有寒氣,可以每天捏捏四肢末梢及泡腳並按摩穴位來強化身體的循環並保暖。1.捏「十二井」-手指與腳趾末梢捏十指和十趾末梢指甲兩邊2-3分處,即少商穴、商陽穴,關衝穴、少衝穴、少澤穴、隱白穴、大敦穴、厲兌穴、竅陰穴、至陰穴、若再加上中衝穴(在中指末端),和湧泉穴(足底中央處,以趾踡曲,在足掌中央凹陷處),合為十二井,是足三陽經、足三陰經、手三陽經、手三陰經的井穴。井穴是經脈的起源、氣血集中處,捏這些穴位可以增強十二條經絡的循環。一般建議每天兩次,每次捏36下,每次可捏一隻手指或腳趾。以小指來說,少衝穴和少澤穴一起捏,以大腳趾來說,大敦穴和隱白穴ㄧ起捏,左中衝穴可直接以左大拇指的指甲按壓,左湧泉穴以右大拇指指腹按壓,以此類推。2.泡腳按摩穴位寒為百病之源,除了添加衣服外,可以常用溫水泡腳,ㄧ天泡腳ㄧ次,ㄧ次泡十分鐘。可以一面泡腳一面按摩以下三大穴。(1) 公孫穴:位置在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前下方,可調理脾胃,脾胃屬土,土生金,肺屬金。(2) 然谷穴:足內側縁,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即公孫穴後一寸,此穴可瀉熱、消脹,治扁桃腺發炎、咽喉炎。(3) 三陰交:足內踝尖往上3寸(約四根手指寬)處。此穴功為肝脾腎三經之交會,所以補脾之重,間接可以補腎陽養腎陰,有氣血兩補之功。最後,還要避免熬夜,要早睡早起。此時節人們的汗液散失較快,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保暖,同時要避免劇烈運動和太過勞累以致於太耗散陰精,為寒冷的冬天做準備。
-
2022-10-01 養生.健康瘦身
有片|不靠藥物克服睡眠障礙!自然醫學「448呼吸法」助你好眠
許多人儘管白天身體勞累,但到了晚上就算躺平還是翻來覆去睡不著,得不到充足休息,有人便會依賴藥物如安眠藥成癮,長期惡性循環下來搞得身心皆出現問題。除了藥物,有沒有其他方法能夠幫助睡眠?「健康聊心室」美國自然醫學博士林侑融醫師就要教你五招逆轉睡眠障礙的辦法。首先第一步就是清查個人所有食物和藥物,諸如酒精、咖啡因、類咖啡因藥物等。每天記得處理情緒與心理,因為造成失眠因素絕大部分來自憂鬱焦慮,另外女性朋友則要注意女性荷爾蒙的平衡,尤其是停經後婦女容易出現睡眠問題。第五招是實施自然醫學「448呼吸法」來放鬆自律神經系統,促進入眠。這是一種平衡神經系統的減壓呼吸法,持續每天睡前做5分鐘,放鬆神經系統,平衡交感和副交感神經。詳細做法可參見影片。林侑融醫師最後指出,站在自然醫學角度,患者有睡眠障礙,她會建議先使用非藥物療法來解決失眠問題。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每天做呼吸法,減壓好入眠!原始影片林侑融 美國自然醫學醫師 健康聊心室YT /FB/IG延伸閱讀6 招睡前腰部舒緩運動,助你一覺睡到天亮!每天七分鐘跳躍有氧,增進骨質、減少脂肪!「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8-26 醫療.一般外科
10種乳房可能疼痛的原因!少機率跟乳癌相關,大部分是正常的週期性生理現象
當女性出現乳房疼痛時,往往立刻會聯想到乳癌,擔憂不已。事實上,造成乳房疼痛的原因眾多,有的甚至是常見的生理現象,不需要太過擔心;因此,最重要的是,女性應該定期做好乳房檢查,才是維持乳房健康的最佳方法。乳房的構造相當緻密,因而容易受到荷爾蒙或其他器官的影響,產生不適感;近年來,由於國內乳癌死亡率攀升,更讓許多女性陷入癌症的陰影,一旦發現乳房有疼痛、不舒服的情形,直覺地就會認為自己罹患了乳癌。認識乳房疼痛的原因「乳房疼痛」是乳房門診最常聽到的主述症狀,其原因很多,舉凡生理週期疼痛、纖維囊腫、感染性乳房疾病、外力傷害、情緒緊張或勞累引起的荷爾蒙不平衡等,都有可能引發乳房的疼痛不適。一般來說,乳房疼痛可分為3大類:週期性疼痛、非週期性疼痛、非源自於乳房的疼痛,其中又以與月經週期有關的週期性疼痛最為常見。 一、週期性的乳房疼痛絕大部分的女性都有乳房疼痛的經驗,且通常是週期性的。這種週期性的乳房疼痛,是因為生理週期的變化所引起,與女性荷爾蒙(動情素、黃體素)及泌乳激素有關,屬於正常的現象,甚至也可以說是一種生理痛,不需要擔心。1.伴隨月經週期發生週期性的乳房疼痛,一般發生在月經週期之前,也就是從月經來潮的前幾天開始,乳房會先覺得脹,慢慢地轉變成疼痛,感覺上像是被針刺到的刺痛,或是被電到的感覺。這種疼痛現象通常發生在乳房的外上側,但也可能發生在下側或內側,甚至有些人還會伴隨有後背或肩膀的痠痛,不過這種情形比較少,且也可能是因為本身就有腰痠背痛的問題,而將兩種不同的疼痛混為一談。2.排卵造成的疼痛另一種週期性的乳房疼痛相對較為少見,主要是在排卵前2~3天所出現的疼痛,這種現象在40歲左右的女性身上會略為明顯。乳房外科主治醫師表示,正確的月經週期計算方式,是以月經來潮的第一天開始計算,而不是結束後的第一天;其中女性排卵的時間,是從下一次月經來潮的前十四天開始。因此,若女性在排卵前出現乳房疼痛感,一直到排卵結束,隨後再加上月經來潮所引起的疼痛,就會產生持續疼痛的感覺,而誤以為是罹患了乳房的疾病。二、非週期性疼痛非週期性的乳房疼痛原因相當多,包括了病因性與非病因性,例如:乳房發炎、良性的乳房疾病或腫塊、撞傷或外傷、內衣不合適等,都是常見的可能原因。一般來說,這類型的乳房疼痛大多會發生在特定區域,有些人甚至可以明確指出疼痛的位置。1.乳房發炎引發疼痛當乳房發炎時,乳房會產生疼痛感,且還會伴隨著紅、腫、灼熱等症狀。一般的乳房發炎,大約需要服用藥物2~3個星期以上,等疼痛感消除之後,再輔以熱敷,促進乳房的血液循環,增加局部抵抗力;若是比較嚴重的發炎,如出現化膿情形,在治療上會比較麻煩,有時必須進行手術,來處理化膿的部分。2.纖維囊腫也可能造成疼痛許多女性都有纖維囊腫,謝家明主任表示,這是由於乳腺受到荷爾蒙分泌不平衡的影響,進而產生的一種變化。纖維囊腫有時會隨著月經週期被牽引,產生增大或縮小的變化,造成乳房的疼痛感。通常月經來潮前,腫塊會稍微增大,逐漸產生疼痛感;等月經過後,腫塊就會縮小,疼痛感也就慢慢減輕或消失。不過,並不是所有纖維囊腫都會引發乳房疼痛,有些人雖然有纖維囊腫,但卻不會出現疼痛的現象。3.外力造成的乳房疼痛外力的撞擊與傷害,也可能造成乳房疼痛。一般來說,外力可分為非預期性外力(如車禍撞傷、性行為過度激烈),以及可預期性外力(如抱著寶寶時被撞傷)。當乳房受到外力影響後,會出現一段時間的疼痛感,但大多能逐漸恢復;必須注意的是,在比較嚴重的外力傷害下,內部的乳房組織有可能慢慢變成血塊,甚至鈣化,因此,乳房外科主治醫師提醒,如果乳房因為外力產生疼痛現象,且久久沒有改善,應該儘快就醫檢查。4.哺乳媽媽出現乳房疼痛隨著哺乳媽媽的增加,因為哺餵母乳而產生的乳房疼痛現象也愈來愈多。鄭翠芬醫師表示,寶寶在吸吮乳汁時,可能因為吸吮方式不正確或太過用力,導致媽媽的乳頭產生傷口,於是感染發炎,引起了疼痛的現象;此外,若乳汁分泌不順暢,在乳房中產生阻塞,也會引起乳房漲痛的感覺。5.內衣不合適引起疼痛有些女性因為穿著大小不合適的內衣或穿得太緊,也可能引起乳房的疼痛感,尤其疼痛位置在乳房下方的肋骨部分,大多是內衣穿著不當所引起;另外,謝家明主任表示,乳房是由結締組織將其固定在前胸,如果乳房過大或過重,容易因為長時間的重力向下拉扯而產生疼痛,特別是乳房的內側。6.懷孕期間的疼痛現象懷孕期間,準媽媽的乳房會開始為產後泌乳做準備,出現乳腺脹大的情形,所以有可能產生腫脹感,甚至是輕微的疼痛感,這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太在意。不過,懷孕期間發現罹患乳癌的案例也不是沒有,建議準媽媽若發現乳房出現腫塊,且有紅、腫、熱、痛的發炎症狀,應該儘早就醫;如果經由抗生素治療卻未見好轉,則必須再次就醫,由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7.可能是乳癌的徵兆臨床研究顯示,乳房疼痛也是乳癌患者可能會出現的徵兆之一,但是在所有的乳癌患者中,大約只有10%會出現乳房疼痛,90%的乳癌患者並不會有乳房疼痛的症狀。因此,當乳房出現非週期性的疼痛時,不一定就代表已經罹患乳癌,但也不代表沒有罹患乳癌,應該就醫進行檢查,由專科醫師來做診斷。三、非源自於乳房的疼痛這一類的疼痛並非真正的乳房疼痛,而是感覺像從乳房所發出的疼痛。舉例來說,胸部附近的血管因血栓化造成發炎、肋骨與胸骨接合處的關節疼痛、頸部關節痠痛等情形,其疼痛感都可能擴散到乳房,讓女性產生乳房疼痛的錯覺。乳房疼痛的緩解與日常護理乳房疼痛的原因很多,若診斷後發現,只是一般生理現象所引起的疼痛,就可以自行運用一些簡單的方法,來緩解疼痛感;倘若疼痛的情形過於嚴重,甚至影響到生活作息,才會建議給予藥物治療。當然,如果發現可能有不良的乳房病變,則應該耐心配合醫師的檢查,採行適當的治療。1.舒緩乳房疼痛的方法當乳房因為生理變化而引發疼痛時,可以使用止痛藥或是熱敷,但需要注意的是,熱敷要產生效果,必須要讓熱量傳達到深層的組織中,否則都只是表面皮膚受熱,尤其是待在冷氣房中。因此,建議熱敷時可使用熱敷袋,或醫療用的熱敷墊(用電控制);至於熱敷的時間與次數,每次應該持續20~30分鐘,且一天敷4次,如果真的沒有時間,敷1~2次也可以幫助緩解疼痛。2.乳房護理的重要性乳房出現感染發炎,也是造成疼痛的常見原因之一,所以,在平時做好乳房清潔護理是相當重要的。一般來說,乳房發炎大多是乳頭受到感染,這是因為乳暈及乳頭的表面是黏膜,會產生分泌物,如果沒有清理就容易引起發炎。因此,女性在洗澡時可以輕輕地把乳頭、乳頭與乳暈之間稍微撐開,利用蓮蓬頭水柱的力量沖洗,之後再使用棉花棒擦拭,讓乳頭自然風乾。就醫診斷,確認疼痛發生原因雖然大多數的乳房疼痛,是因為正常生理現象而引起,但仍有部分乳房疾病會以疼痛的方式表現。因此,當女性出現乳房疼痛的問題時,特別是非週期性的疼痛,還是應該就醫進行檢查,找出正確的發生原因,千萬不要置之不理或不好意思就醫,以免造成遺憾。具體陳述疼痛症狀有助於診斷女性因為乳房疼痛而就醫時,建議可多提供有關疼痛症狀的敘述,以協助醫師做出最正確的診斷,例如:疼痛持續的時間、疼痛的感覺(儘量以具體的方式形容)、疼痛的程度、疼痛的位置、什麼情況下痛得比較厲害或比較減緩、疼痛是否有週期性(與經期的關連性)……等。做好定期乳房檢查許多乳房的病變,若能在早期發現,其治療與復原的情形就會比較良好。所以,做好定期乳房檢查,可說是乳房保健的重要關鍵。乳房檢查包含了三個要素:一般觸診、超音波或乳房攝影(影像診斷)、細胞抽吸或是切片檢查。因此,女性每個月應該在家中自我檢查乳房,以用手觸壓的方式,檢查是否有出現腫塊或疼痛情形,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應該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而35歲以上的女性,則應該每年回醫院檢查一次,才能確實掌握乳房的健康。※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2-08-17 醫療.皮膚
比酷刑還慘! 年輕宵夜場老闆2年3次「皮蛇」痛不欲生
台中開業醫師施勝桓今天說,一名30歲宵夜場小火鍋店老闆二年內罹患三次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腰部大面積水泡加上神經痛讓他痛不欲生,想用帶狀皰疹疫苗,卻因「太年輕」不適用,難擺脫皮蛇上身命運。患者近期得知有新疫苗上市,18歲以上免疫力欠佳者也可以使用,躍躍欲試。施勝桓說,時序入秋,季節交替,加上許多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康復後免疫力變差,近日收治多名帶狀皰疹病患,其中有30歲男子就醫時掀開上衣,腰部大片水泡如護腰般纏繞,有些水泡更已破掉、紅腫,經過抗病毒藥物治療,症狀才得到舒緩。這名老闆表示,他因為工作關係,日夜顛倒、過度勞累,睡眠品質差,帶狀皰疹近兩年三度發作,伴隨的神經痛像電擊或鑽骨一般,痛苦不已。他也曾考量接種帶狀皰疹疫苗,但因「太年輕」不適用。另一名75歲老翁第一次得帶狀皰疹,身上同時有水泡、結痂、滲出液、膿疱四種表現,夜不成眠,伴隨像電擊或鑽骨般疼痛,經過抗病毒藥物治療,症狀才得到舒緩。施勝桓說,帶狀皰疹一年四季都可能發作,約30%的人會得到,致病的原因是曾罹患水痘,病毒藏在神經節裡,一旦免疫力欠佳時,沿著神經分布發作,有角膜發炎失明、尿失禁案例,得過水痘者約50%會得帶狀皰疹,最佳預防方式就是打疫苗預防水痘,若曾罹患水痘最佳的預防方式為打帶狀皰疹疫苗。施勝桓指出,國內上市的帶狀皰疹疫苗適應症在50歲以上,像30歲男病患一再復發,因年齡不符並不適用;近期有新的疫苗上市,18歲以上免疫力欠佳者也可以使用,且防護力達九成以上,對於帶狀皰疹發作以後的神經痛預防的效果接近100%,他建議這名30歲男病患可接種新的疫苗預防。
-
2022-08-01 醫療.中醫
高雄男子夏天猛灌手搖飲 口破腹瀉竟是中風警訊
高雄一名男子熬夜晚睡,天熱狂灌手搖飲和冰品,口破、腹瀉也不在意,身體不適送醫才發現是右腦血管梗塞。中醫建議可透過中醫清肝熱配合補氣養陰方式調理,預防憾事發生。高雄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提醒民眾,過去大家熟知冬季低溫會增加中風的機率,但其實夏季室內外的溫差變化,更是中風的高危險因子。一名45歲男性身體平常沒有什麼病痛,有運動習慣,每到夏天工作旺季時,就必須晚睡、熬夜;天氣熱總習慣來杯冰冷的手搖飲或冰品消消暑氣,偶爾口破、腹瀉也不以為意。直到日前起床時,突然發現左手擠牙膏沒力氣,漱口還會漏水,趕緊到醫院就診才發現右腦血管梗塞。高雄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醫師李育權表示,夏天進出冷氣房的瞬間,溫差常常超過十度以上,對周邊血管收縮和自律神經調節心跳、血壓的能力,都是一大挑戰;更不用說天熱流汗多,身體水分流失使得血液濃度上升,工作壓力情緒抑鬱,伴隨勞累的累積形成肝火上炎的體質。在暑氣外襲下,飲食不當內生痰濕,這是「暑濕」造成氣陰兩虛兼夾肝火,使得經絡阻塞的中風。李育權指出,特別是夏季需要長時間戶外工作者,像司機、郵差、工人等,還有壓力大、常熬夜者,近期常出現口乾、口苦、眼睛易乾澀、突發耳鳴或是排便狀況不正常,建議透過性味酸、甘的藥物養陰生津,同時酸性藥物也有收斂火氣的效果。中藥常用五味子和麥門冬的組合,作為益氣生津的基礎。古籍記載五味子有「大益五臟之氣」的功效,當夏天感到困乏無力時,以五味子配合其他中藥服用,能使人精神變佳。現代藥理研究顯示五味子對身體許多臟器有助益,對心血管能改善心肌的營養,有強心、降壓的效果。在腦部能活化神經系統,延緩組織的老化,並且調整免疫機能,也能抑制肝細胞的損傷,甚至還有促進生殖系統的功能。高市聯醫中醫科專業調配的養氣飲,便是以五味子、麥門冬為基底,加上較平和的黨參、刺五加補氣,以及枸杞補益肝腎、甘草清熱解毒,經醫師診視處方後,可作為夏日保健養生的選擇。
-
2022-07-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網友票選「最辛苦防疫官」羅一鈞反認「這個人」最辛苦
《蘋果新聞網》昨舉辦網路民調,針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團隊的成員,防疫兩年多來「誰最辛苦?」最終由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43.5%拔得頭籌,其次則是前指揮官陳時中。羅一鈞今日被問及感受時,先感謝網友支持,自己也有看到這份民調,羅一鈞表示自己將票投給了發言人莊人祥,認為他的工作非常辛苦,因為代理他的職務時,睡覺都會夢到在接記者電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前指揮官陳時中代表民進黨出戰台北市長選戰後,出版個人傳記書《溫暖的魄力》,在書中提及了現任指揮官王必勝30多次,其餘「防疫五月天」多未有提及,僅羅一鈞被提及1次。根據《蘋果新聞網》網路民調結果,投票民眾有43.5%認為羅一鈞最辛苦、38.6%投給陳時中、8.4%投給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5.4%投給莊人祥、3.8%投給疫情監測組副組長周志浩,總投票人數864人。對此,羅一鈞今日在防疫記者會上也被問及,是否認為自己苦勞高過陳時中?他表示,應該要先謝謝網友們的支持,但指揮中心每個工作夥伴,疫情期間有各自分工角色,必要時都完成自己任務,功勞、苦勞給大家評斷。羅一鈞也表示自己也有參加該投票,並把票投給莊人祥,表示莊人祥擔任2年發言人非常辛苦,除社區防疫工作,還要兼顧媒體輿情、即時回應;自己也曾代理幾天發言人工作,連晚上做夢都有記者打給我,認為這份工作相當勞累,因此把票投給了莊人祥。
-
2022-07-26 焦點.元氣新聞
李亞萍證實余天中風!後脖子血管有兩根堵塞,腦部也有血塊
民進黨立委余天今天傳出中風住院,雖然余天辦公室第一時間澄清只是天氣悶熱身體不適,但余天妻子李亞萍稍早受訪時證實,余天前幾天就有小中風,目前檢查出來,後脖子血管有兩根堵塞,腦部也有血塊,還好即時送到醫院。李亞萍談及余天及女兒余筱萍病情時,也忍不住淚崩地說,所有醫生對於余筱萍的病情都束手無策。【延伸閱讀】>>小中風不要緊?醫曝關鍵危險因子:中風不分大小李亞萍表示,余天最近為女兒的病情憂心,因為情況一直不停在惡化,一下子腎積水、一下子黃疸,加上現在又是地方選舉,不得不跑行程,每天回家說好像要熱昏倒,心力交瘁,晚上又因女兒的事情很難睡得安穩。李亞萍也透露,因發現余天右眼整個腫起來,兩眼不平衡,一邊高、一邊低,右手、右腳都抬不起來,抓東西抓不到,而且右眼逐漸看不見,覺得很不對勁,於是跟兒子余祥銓逼著余天到榮總檢查,確實後脖子血管有兩根堵塞,腦部也有血塊,還好即時到醫院,現在吃凝血的藥慢慢化掉。【延伸閱讀】>>急性腦中風做對兩件事 降低腦損傷與失能打119送醫、讓可決策者同行李亞萍表示,余天韌性很強,每天只睡5小時,起床就到國會談事情,下午四點多到家晚上又跑一下攤,太勞累了,加上女兒病情一直在惡化,是他們最憂心的事,「錐心之痛,難以言喻」。當李亞萍進一步談及女兒病情時也忍不住淚崩,所有醫院、醫生對於病情都束手無策,血紅素、白血球、營養都達不到標準,也不能做治療、化療,非常痛苦,站也不能站,一定要吃嗎啡才可以稍許舒緩,癌細胞已經佈滿全身,謝謝大家幫女兒集氣,「我希望她的病能夠好,讓她有多一點時間,陪他的小孩、家人,她現在的小腿跟大腿只有跟我們手臂差不多細,我真的看到很難過」。
-
2022-07-06 醫療.泌尿腎臟
夏天喝水少 尿路結石易上身
夏天是尿路結石好發季節。高溫汗如雨下時,若沒有適時補水,會導致尿中結石因子濃度升高凝集,增加結石形成的風險。一旦出現腰痛、腰痠症狀,不可小覷,小心結石上身。40多歲方先生是一位室內設計師,長時間有間歇性腰痛問題,以為是長期案場監工及工作室繪圖兩邊跑太過勞累引起的肌肉痠痛,但近期卻發生下腹部劇烈的疼痛,且伴隨惡心嘔吐及血尿症狀,緊急就醫治療。檢查發現,方先生左側輸尿管卡了一顆結石並導致嚴重腎積水,左腎裡有許多顆腎結石,於是他接受了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一次把輸尿管及腎臟裡的結石處理乾淨。只要是泌尿系統像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有結石產生,都歸類為尿路結石。結石形成的因素多元,可能因水分攝取不足、飲食結構不正常、季節、遺傳、慢性泌尿道感染等交叉影響所導致,甚至是男性的攝護腺肥大、長期尿不乾淨,也可能會造成膀胱結石的產生。微小的腎結石大多不會引起任何不適,但也有可能有整個腎臟都塞滿結石卻一點也不痛的狀況。臨床上病人多是因健檢意外發現,又或是結石掉下來卡在輸尿管,造成腰痛、血尿、發燒等症狀,才發現有結石。由於方先生不只輸尿管卡了結石,腎臟裡面還有多顆未爆彈,因此選擇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處理,一次解決輸尿管結石與腎結石,避免往後腎結石再度掉落,造成輸尿管的阻塞與疼痛。尿路結石有許多不同的成因及症狀,建議與專業醫師詳細問診,配合患者自身狀況來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預防及避免結石上身,應多補充水分、有良好的排尿習慣、維持規律作息、飲食保持均衡。
-
2022-07-06 醫療.新陳代謝
工頭1餐吃2便當「瘦10公斤」竟是罹糖尿病 醫曝免上身撇步
50歲男子在工地當工頭因工作量大、餓得快,中午要吃兩個便當,近三個月竟瘦了十公斤,他樂得減肥,妻子卻憂心,押著他就醫,才發現他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男子驚訝,他沒時間吃有吃甜食,便當吃多了竟糖尿病上身。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家醫科醫師戴廷羽建議,經常外食吃便當民眾,不妨爌肉去肥,雞腿去皮,油膩青菜過水,用礦泉水淋掉油脂,這是避免糖尿病上身的小撇步。工頭表示,老板知道他食量大,中午特別給他兩個爌肉或雞腿便當,最近三個月來發現體重減輕10公斤,以為是天氣熱流汗多,加上工班勞累關係,還樂得可以趁機減肥,但妻子認為這樣的體重減少太怪異,押著他到醫院就診。戴廷羽說,這名工頭抽血檢驗醣化血色素為11%(正常為4%到6%);空腹血糖為260mg/dl(正常為80mg/dl到100mg/dl),確診為罹患糖尿病。戴廷羽說明,目前台灣的糖尿病患者至少230萬人,其中90%為第二型糖尿病,且有年輕化趨勢。第二型糖尿病是一個血糖從正常到不正常緩慢發展的歷程,症狀不明顯,目前認為和家族遺傳、飲食、活動量少的生活習慣、以及肥胖有關。有人不吃甜食、也不胖,為何會得糖尿病?戴廷羽說,跟遺傳有關,第二型糖尿病,只要父母有一人罹患,子女罹患機率為四成,工頭的母親也有糖尿病。甜食是肥胖的危險因子,加工食品或油炸物都含有高糖,常吃就有風險,應盡量吃原形的食物。這名工頭確診罹患糖尿病後,經轉介營養門診提供飲食建議,其妻每天製做健康便當給先生帶到工地吃,從飲食來控制血糖數值,加上規則服藥,其醣化血色素已控制到7%,控制良好。戴廷羽強調,對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遵守四大原則:飲食避免高糖、規律運動、服藥控制、定時自我測量血糖。
-
2022-07-04 醫療.精神.身心
情志致病?許瑞云告訴你心念如何左右免疫系統
▌情志致病,心念如何左右免疫系統人類大腦反應的情緒有很多種類,東方醫學將情緒概分為喜、怒、憂、思、悲、恐、驚,強調情緒之間彼此促進,卻也相互抑制。在此脈絡下,人體器官以互為表裡的「臟腑」,以及木、火、土、金、水組成「五行」的概念,將肝臟、膽、心臟、小腸、脾臟、胃、肺臟、大腸、腎臟及膀胱等器官分組配對:其中肝、心、脾、肺、腎是為「五臟」,而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則是「六腑」;肝膽屬木、心和小腸屬火、脾胃屬土、肺和大腸屬金、腎和膀胱則屬水。中醫所謂「情志致病」的觀念,對照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情志表現,則為怒、喜、思、憂、恐,所以有「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說法。臨床上, 我們也的確看到生氣、憤怒的能量與肝膽疾病有關聯;情緒激烈起伏對心臟、小腸,以及心包經、三焦經帶來負面影響;過度擔心、煩惱,在脾臟和胃造成傷害;還有悲傷、內疚引發肺部、大腸的疾病;恐懼、害怕讓腎臟、膀胱系統產生巨大負擔。我們在臨床上看到的個案,經常呈現更為複雜、幽微的情緒能量狀態。一個人成長學習過程中,會不斷產生心念情緒與身體器官的交錯影響;每個人以獨有的生命經驗,透過大腦詮釋與反應,讓擔憂、煩惱、悲傷、內疚、害怕、不安、生氣、憤怒、壓力、驚嚇等不同緒,一旦誘發強烈情緒的事件出現,五臟六腑就會受到極大的衝擊,進而造成器官損傷,埋下日後致病的因子。五行的生剋觀念以及與臟腑之間的關聯,我們在前一本著作《心念自癒力》有詳細的探討,需要的話可以參看。大腦的心念思維與身體特定器官損傷的關聯極為複雜,知名的身心靈作家露易絲.賀(Louise L. Hay)曾經提到,臨床經驗中有關腦部或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如腦腫瘤、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經常與思想僵化、缺乏彈性、頑固的信念、鋼鐵般的意志、拒絕改變既有心理模式等有關,這些也就是佛學中所謂的「執念」。佛學中的「我執」,是大多數人都需要學習的人生課題,不過度執著自我認定的好壞對錯,保持彈性與開放的態度,是讓身體不會負擔過重的好方法,也是我們重要的學習方向。從大腦的思維運作與能量流動的角度來看,頑固、堅忍、缺乏彈性,會在大腦複雜的神經網路中,與特定固有思維模式相關的神經細胞群或神經纖維通路,形成不可改變也不能調整的能量場,一旦遇到挫折或衝擊,大腦還堅持相同的運作模式,無法及時彈性調整,就會讓大腦承受極大的負擔,甚至造成損傷,異常的腦細胞就可能增生擴大。這邊教大家幾個活化思維彈性的好方法,以及掃帶脈能量運動。身心是一體的,帶脈連結我們的上半身跟下半身的能量和資訊,包括我們的脈輪資訊。記得天天掃帶脈,保持身心平衡健康。心念練習16:活化思維彈性練習─掃帶脈能量運動● 多看別人對的地方和自己錯的地方,人往往很難看到自己錯的地方。● 多聽別人的意見和想法多瞭解別人的角度,看事情更全面。● 多看對身心有益的書籍,增廣見聞。● 人體有一條帶脈,延著肚子繞一圈,是連結我們上半身和下半身很重要的樞紐,很多人帶脈不通,容易大腹便便,建議參考圖片及影片,多做掃帶脈能量運動,保持帶脈通暢,有助於身心平衡健康。▌免疫系統的穩定,心念決定同一種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出現截然不同的免疫反應。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我們的確看到許多病人在緩解與疾病有關的心念後,頑疾得以逆轉痊癒,身體恢復健康,因此更加確定心念在人體健康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當一個人的心念和諧,身體營養均衡,免疫系統自然會跟著穩定許多。只要心念平和,身體所需的營養充足且完整,通常就不易感冒、很少病痛,即使有病毒或外來微生物進入身體,免疫系統也能適當反應,很快產生抗體,讓我們恢復健康狀態。如果總是心念浮動劇烈的人,比如有許多批判、不滿,常怒氣沖沖,身體的免疫反應就會跟著不穩定;而倘若是過度勞累、壓力過大,大腦很難有足夠的休息,此時即使攝取的營養足夠,身體的免疫系統還是很可能會出現調控不當的過激反應,比如免疫系統有可能一口氣清除掉體內所有微生物,結果雖然入侵身體的微生物被消滅了,但身體也付出很大的代價,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危急生命。當年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與如今的「新冠肺炎(COVID-19)」,許多感染者都是因為免疫系統的反應過於激烈,最終導致肺部嚴重纖維化而不幸成為重症,甚至因此喪命。一個人的心念如果充斥著悲觀的想法與恐懼不安的情緒時,免疫系統就會處於非常低落的狀態,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要是心念或潛意識抱著「我活得很累」或是「真不想活了」的念頭,大腦甚至會整個當機關閉。這時要是有外來微生物入侵,因為大腦無法啟動身體的免疫系統,身體的抵抗力很弱,即使是輕微的症狀,都可能一不小心惡化,使得外來的微生物得以輕易的在體內擴散,造成比如菌血症、病毒血症等可能危及生命的嚴重問題。類似的情況,也包括體內本來就存在的癌細胞,可能會趁機快速增生擴大。▌逆轉自體免疫的攻擊前面幾章我們提到,身體健康取決於每日損傷與修復的平衡,而免疫系統幾乎參與所有人體的修復過程。「發炎」就是免疫系統作用的象徵,也就是病理檢查中所謂「免疫細胞聚集在身體組織部位」的現象。一般情況下,醫學上認為正常的發炎情況,是人體出現外傷傷口、感冒、細菌感染, 或其他傳染性疾病,還有包括胃炎、胃潰瘍、胃或十二指腸出血、胃食道逆流或是腫瘤等。這些雖然都被視為不同疾病,但這些所謂的「疾病」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反應,就跟發炎反應沒有兩樣。以胃潰瘍為例,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保護力減弱及幽門桿菌感染三大因素,被認為是胃潰瘍的主要成因。醫師時常開立強力抑制胃酸的藥物或是抗生素來對治胃潰瘍,但是,卡住的心念會讓病人因為念頭的迴圈,焦慮、緊張、擔心、生氣等情緒一再出現,促使交感神經及內分泌系統過度運作,壓力荷爾蒙上升,胃酸分泌得更厲害,導致胃部激烈收縮,出現胃痛、胃發炎、胃痙攣等不適症狀。惡性循環的結果,讓病人更加焦慮,胃部長時間發炎,胃壁受損、潰瘍、出血,更難痊癒。也因此,如果要根治胃潰瘍,不能只依靠抑制胃酸分泌、強化胃黏膜保護力,或是消除幽門桿菌。臨床經驗上看到,更重要的還是要找出病人卡住的心念與情緒,加以緩解,才能真正治好胃潰瘍。要緩和免疫系統過度運作,就要找出身體持續發炎的背後原因。為什麼我們的大腦會這麼頻繁的啟動免疫系統?究竟是感受到什麼樣的壓力,或是在擔心或在乎什麼人或什麼事,使得身體無法放鬆下來?弄清楚內在成因,才能得知為何免疫系統會產生過激反應。看清楚自己的心念、感受及情緒運作過程後,接下來就要學習面對這些情境引起的心念浮動、情緒糾結。問問自己:我可以接受自己有這樣的情緒嗎?如果無法接受,原因是什麼呢?我知道自己可以有不同的情緒反應嗎?如果知道的話,是否願意選擇不同的反應呢? 當我們愈瞭解自己,就愈能夠自我調適;愈知道自己在乎什麼,就愈有機會接受自己對這些情境的在乎。一旦能夠接受自己,慢慢的就能減輕身體承受的衝擊與損傷,自體免疫攻擊引起的發炎反應,也會跟著減輕下來。※ 本文摘自《心念自癒力,逆轉慢性病:21世紀最新心念醫學》。《心念自癒力,逆轉慢性病:21世紀最新心念醫學》作者:許瑞云, 鄭先安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2/06/07
-
2022-06-13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從了解體質開始 中醫師教辨別「五型肥胖」及對應的改善方法
中醫認為肥胖多與痰濕相關,萬病以痰濕為首,肥人多痰。加上現代人多有久坐習慣,「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亦會導致脾胃虛弱、痰濕內停。並且中醫認為「脾主肌肉」,脾臟能消化飲食,將養份輸送至全身,若脾氣不足,會造成脂肪和痰濕瘀積。隨著年齡增長,新陳代謝變慢,腎陽氣不足造成氣滯血瘀,也會導致痰濕加重。 瘦不下來的原因一、長期飲食不節、過度勞累、生活作息不佳等因素,造成身體機能不良,五臟六腑失調,所以就算努力少吃,努力運動,減肥效果還是有限,且一旦恢復正常飲食,但身體的新陳代謝功能並沒有調到正常,很容易復胖。 二、沒有找到適合自己體質的減重方法。造成每個人肥胖的原因不同,減重必須根據不同的肥胖體質,量身訂做專屬個人的減重方式,瘦身才能更容易。 五種肥胖體質1.脾虛濕阻(水腫)這一類常在上班族上觀察到,因為久坐活動較少,造成身體循環不佳,或是喜食冰冷飲等,水分因此長時間在身體中滯留,影響全身的代謝機能,造成肥胖與水腫現象。這種類型的人體力不好,容易感到疲累,減肥可以加強身體循環為主來治療,提高代謝排除體內多餘水分。 2.胃熱濕阻型(食量大)這類的人通常食慾好、或是常常外食的人,表現是胃口好、胃火旺盛,飲食喜好油膩、口味重且辣的飲食,容易有三高,皮膚容易出油、可能有痔瘡問題。這類的人建議多運動多喝水將身體內濕熱去除,配合中藥的調理會改善更快。 3.肝鬱氣滯型(壓力大)有些人因壓力大而暴飲暴食,以吃來發洩情緒,這一類即是肝鬱氣滯,在中醫觀點來說,長期處於壓力、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下,會影響到身體的五臟六腑,當身體機能出現不平衡就容易肥胖,女性還會影響經期,造成月經不規則。能服用疏肝降胃火的藥來進行調理、學習保持心情放鬆。 4.氣血虛弱型顧名思義就是體質虛弱、氣血不足之人,常在工作壓力大上班族、或是生產後的女性,因身體營養不足,容易疲累、臉色萎黃,記憶力專注力也變差。能吃補氣血中藥調理,三餐定時定量且營養均衡。此類型的人因體力較差,容易有心悸現象,運動不宜過度激烈,宜快走慢跑類運動為主。 5.腎陽虛痰濁型此一類型造成發胖的原因,是因內分泌失調與代謝降低所致,可能有遺傳性的肥胖、疾病或生活作息不正常,此類型人的四肢較容易顯肥胖、較怕冷,常見問題還有腰痠或頻尿等。可吃補腎陽中藥,也可多吃如:羊肉、韭菜、黑芝麻、黑豆、紫米。
-
2022-06-11 醫療.中醫
手痛真惱人!解析各類手肘痛 中醫師建議按穴道可緩解
相信您對於母親經常抱小孩造成的網球肘,或是過度用力造成的橈隧道症候群相當熟悉;也許你正飽受這些疼痛困擾已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傷科主任張尚智指出,手肘痛是身體常見的疼痛症狀之一,雖然網球肘是較常見的症狀診斷,且有一定的疼痛部位,但卻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所引起,如果沒有確切找出問題點做治療,當然不容易痊癒。肘關節主要由手臂的肱骨及前臂的尺骨和橈骨連接而成,讓我們的手肘可作出伸直、彎曲、旋前、外翻等不同動作,其中也包含許多韌帶,讓肘關節更加穩定,可防止手肘過度活動造成傷害。一般常見手肘痛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最多人有的症狀手指和手腕動作時往往會使用到前臂的橈側伸腕肌群(entexsor carpi radialis muscle),如果長時間不當或過度使用,使的手腕、手指反覆伸展施力,容易造成伸腕肌群與肘關節外側的肱骨外上髁連結處的肌腱發炎疼痛。日常生活中如家庭主婦、抱小孩、敲打電腦鍵盤、抓握滑鼠、急提重物、過度的健身與重量訓練都容易誘發此種疼痛。初期多為抓握時會有手肘外側的輕微疼痛,局部壓痛點,接下來疼痛會向下延伸,在做一些動作如肘關節的伸直、彎曲、擰毛巾、提包包或拿杯子等都會感覺不適。高爾夫球肘(肱骨內上髁炎) 不是高爾夫球員才有與網球肘所造成的疼痛相似,只是網球肘疼痛位置出現於手肘外側,高爾夫球肘則疼痛在手肘內側位置。當過度重複性的手腕屈曲或因扭傷拉扯,容易造成旋前圓肌(Pronator Teres muscle)和橈側屈腕肌(Flexor Carpi Radialis muscle)肌腱與肱骨內上髁連結處發炎。常見的症狀有手肘內側痠痛無力、握力減少以致無法完成活動手腕、做出抓握力等動作。橈隧道症候群(Radial Tunnel Syndrome)重複過度施力造成其所造成的疼痛位置常出現在手肘關節外側下方約4指幅,而並非在網球肘的肱骨外上髁上,但因此兩者的症狀類似,甚至時常同時發生,容易造成在診斷及治療上常常受到忽略。如過長期手臂重複過度施力、推拉物品、彎曲手腕、翻轉手掌、用力抓握或前臂外側受到撞擊時,都容易使得旋後肌和橈骨之間通道變得狹小而壓迫背側骨間神經,使得手腕翻轉及屈伸時疼痛,甚至蔓延至手指並伴隨著無力的現象。肘隧道症候群(Cubital tunnel syndrome)久了成為爪狀手又名尺神經壓迫症(ulnar nerve compression),由於尺神經在通過手肘肱骨內上踝後面的溝道後,穿過前臂內側的尺側屈腕肌,所以直接的撞擊,經常性的彎曲手肘或是骨折後所形成的骨刺壓迫尺神經,都會造成此種症狀。早期多為小指與無名指麻木刺痛,及肘關節內側酸痛,嚴重時麻痺感會向上放射至肩頸部,如果拖延很久,容易造成握力降低,小指及無名指的肌力喪失,肌肉萎縮形成爪狀手。頸部神經壓迫 多因頸椎間盤突出造成多由於頸椎間盤突出或是退化性頸椎骨刺壓迫。頸椎間盤突出多是因為外傷或長期姿勢不良造成;退化性頸椎骨刺則是因為椎間及關節骨質增生產生。當頸椎神經受到壓迫時容易造成患側肩頸疼痛僵硬,遷延至上背膏肓處或手臂,也常伴隨患側手臂麻木刺痛,甚至出現肌肉無力萎縮。肘關節發炎 中老年人常見多出現在中老年人或長期手肘勞動的族群。因手肘關節經過長期活動,容易使關節間軟骨磨損,骨骼相互碰撞,導致手肘關節發炎。另外其他的亦有可能是因風濕性關節炎或是外傷脫臼、骨折引起的關節結構改變而誘發肘部疼痛。張尚智說,雖然手肘疼痛是一個很普遍常見的疾患,但可能是由肌腱、韌帶、軟骨、與神經等不同原因造成,引起的疼痛範圍十分相似,但診斷治療方向卻不大相同。在中醫方面則多屬「痺症」、「傷筋」及「肘勞」等範疇,係由肘部外傷或勞損傷及筋脈致使瘀血內停;或勞累汗出,營衛不固,並外感風寒濕邪,致使局部氣血凝滯,絡脈瘀阻而引發。除了針灸 還可按穴道緩解疼痛中醫臨床上可使用針灸治療,以疏通局部經絡氣血,舒筋通絡止痛。按經筋之為病,可以「以痛為腧」的原則,著重于局部取穴,可選用阿是穴,鬆解局部筋膜肌肉組織。肘關節外側局部常用穴位如肘髎、曲池、手三里、外關;內側穴位如少海、曲澤等。另外可依照經絡循行取穴,緩解相關張力,如肩井、天宗、肩貞、臑俞等。中醫傷科手法則以調整身體整體筋膜,還原骨骼關節結構,讓局部病灶改善,以舒緩疼痛不適。★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6-04 養生.抗老養生
後疫情與病毒共存/透過黃帝內經「12 時辰養生法」調整作息,未病先防、調養身體
COVID-19病毒從2019年底在武漢爆發開來,至今已進入第三年,某些科學家預測,新冠病毒並無消失跡象,能夠穿透身體抵抗力的各種變種病毒將持續出現,導致有些人不斷遭到感染,一個人染疫兩次甚至三次,都有可能。而染疫的人在康復後也有後遺症等問題,「長新冠」後遺症可能達半年。人們不可能一直封閉在家,當我們漸漸得與病毒共存時,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少聚會之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提升自己身體的健康呢?《元氣網》以下整理日常生活該做的應變及調適,走向後疫情時代,才能恢復正常生活。後疫情時與病毒共存 跟天地陰陽學習的養生學《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黃帝內經》則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人生於天地之間,天在上,地在下,人居其中,形成天地人的和諧整體。活得簡單、過得輕鬆,談何容易?天地之間,有陰陽、日夜、寒熱、季候的更迭與變化,才有萬物的生長,萬物感受這樣的能量,配合作息,與天地陰陽同生。人在其中,當然也會受到這樣的磁場、頻率影響。因此,上古的人洞悉養生之道,並且身體力行,按照自然的規律,安排生活作息,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過能力所及的生活,做能力所及的事,達到天時、地利、人和的共榮條件,讓自己活得簡單,過得輕鬆。凡事中規中矩,與陰陽天地同頻,與四季五行共振,做正確的事、走對的道路,就是健康之道的基礎,也能產生好的量子糾纏,吸引更多正向的萬物與智慧,來到我們身旁。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然而真正能夠落實執行的人,從古至今仍然有限。因此,才會有許多人仍然困在生活的煩、忙、亂,致使自己離健康越來越遠。舉例來說,服役是我身體最健康的時期,那時的職務是排長、連長,雖然帶部隊的壓力大,但三餐正常、作息正常,每日還有30 分鐘的午休時間,自己也不參加額外的應酬,像是同事間的邀約餐敘及飲酒。因此,每年體檢報告都沒有紅字,身材也維持得相當標準(BMI在24 以下)。後來,卸下領導職務,開始擔任行政參謀,主要做計劃及負責督導業務,雖然可以下班,卻因為計劃多、報告多,老是有種事情做不完的感覺,每每需要加班到深夜。工作結束,跟著同事們聚餐同樂,作為紓壓的方式,一路到了年度體檢時竟然發現胖了不少,三高也隨之而來。「工作忙不完,要如何正常休息呢?畢竟還得賺錢養家糊口,只好繼續撐下去啊!」這是我個人活生生的例子,可能也是一般人會遇到的狀況。再看看現在的學生、上班族,如果想要按照自然的規律安排生活作息,談何容易呢?釋放壓力,調理體質,恢復身體平和記得在我國中的時候,還有聯考機制,白天上課、晚上補習,回家後還要讀書到三更半夜,隔天早上6 點迷迷糊糊中起床,上學。周而復始的日子,一路到國三那年,因為成績尚未達到可以安全考上理想學校的標準,內心壓力過大、精神緊繃,導致腸胃不適,還曾經因為胃痙攣發作而緊急送醫。後來,沒有考上好的學校,只好白天在輪胎行當學徒、晚上讀夜校,此時已經沒有太大的課業壓力,晚上回到家,洗澡後就能好好地睡覺,無形中啟動身體的自癒機制,重新回到健康狀態。最近我的一名個案也是個學生,朋友的孩子正讀高二,因為有學測及自我期許的壓力,近期開始有胃痙攣、腸胃不適、焦慮和失眠狀況,看過醫生、吃了藥也沒有好轉,於是詢問我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這個孩子之前有介紹到朋友的中醫診所調理身體,屬於陰虛陽盛體質,容易出現熱證、體燥及相關症狀。我便讓孩子做了花波情緒測試後,結果顯示他的現況「具有恐懼、害怕、焦慮,及想逃避的潛在因素」,於是請朋友多跟孩子聊一聊,瞭解為何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多給孩子一點空間,不要因為過度期望孩子未來能上什麼學校,而讓孩子有莫大壓力。同時理解到,如果孩子的身體真的很不舒服,同意讓孩子多加休息,有健康身體才有一切,並建議持續調理體質,讓身體恢復平和、不燥。壓力,真的是導致身體生病的主因之一。陰陽與健康,真的有關?《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陰陽是古人根據宇宙的變化、發展規律、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所提出來的簡單樸素的思想,並推論天地之間原本是處於沒有任何物質的混沌狀態,因為有了陰陽,才開始有了互相作用、因而相生、互為相總,並不斷運行,產生變化。此消彼長、此長彼消,周而復始、生生不息。陰陽在天地之間,日夜與四季,有「氣」的存在,並且不斷運作,這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真實存有的氣,因日夜、季節、地理環境不同,傳遞出不同的頻率節奏,牽動人們的日常生活,就像量子糾纏一樣,天地人相互影響,相互變化與感應。現代養生學如果可以落實在日常,學習古人因應日夜的更替作息,調整春夏秋冬變換及寒熱來選擇當令飲食,並穿搭合適衣物,這就是堅守正確的養生之道。若是我們能夠順應大自然的時序變化,依循「順之天理」、「應之自然」的養生原則,身體就能與天地同頻而長養正氣,讓自己維持健康狀態。《黃帝內經》12 時辰與經絡,排毒、養生與自癒《黃帝內經》中的「子午流注」,將一天分成12 個時辰,同時與人體12 條主要經絡相互對應,每個時辰都會有主要運行的經絡,作為連結臟腑、運行氣血的通道。若是能夠依循「子午流注」的辨證循經,關照身體各處,自能輕鬆養護元氣。以下分述12 個時辰養生法,一窺老祖先流傳下來的時間醫學:◎ 23 點∼ 1 點(子時):足少陽膽經「膽為少陽春生之氣」,此時天地磁場最強,正是膽經排毒的最佳時機,此時應該要進入睡眠期。中醫也說:「膽有多清,脈有多清。」這個時間不建議再吃東西,讓身體開始有充分的休養,完成代謝與循環。◎ 1 點∼ 3 點(丑時):足厥陰肝經「人臥則血歸於肝」,肝藏血,主疏泄,此時也是重要的排毒階段,在深睡眠中修護肝臟。因為肝膽互為表裡,延續23 點的身體淨化程序,就能蓄養明日的精、氣、神。◎ 3 點∼ 5 點(寅時):手太陰肺經此時身體進入陽盛陰衰之時,體溫、脈搏和呼吸都呈現低穩的狀態,完成「肺朝百脈」運行,排出濁氣、吸入清氣,進而使氣血充足。◎ 5 點∼ 7 點(卯時):手陽明大腸經「開天門,開地戶。」此時氣血注入大腸經,也是開啟一日的清晨時分,適合清熱滑腸,許多人都是在這個時間點順利排便。大腸主津,可以喝上一杯溫開水,幫助疏泄。◎ 7 點∼ 9 點(辰時):足陽明胃經一日之計在於晨,健康的人都需要享受一份美味營養的早點,幫助腸胃營養的吸收,令自己活力充沛,元氣滿滿。◎ 9 點∼ 11 點(巳時):足太陰脾經脾經當令,脾是後天之本,負責轉化食物與生血,應避免燥熱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此時,也是專注力最佳的黃金期,適合學習或工作。◎ 11 點∼ 13 點(午時):手少陰心經小腸和心臟互為表裡,午飯後避免劇烈運動,適合小睡小歇,有助於養心,同時能維持氣血運行的和諧。◎ 13 點∼ 15 點(未時):手太陽小腸經小腸主液,同時掌管大腦運作,可以多喝水提升血液運行,有助進行清濁與吸收的完成。◎ 15 點∼ 17 點(申時):足太陽膀胱經這是一天中第二個黃金階段,適合專注工作與學習。此時,人體會透過膀胱排泄身體的毒素與廢物,可以多飲水幫助疏泄,促進代謝。◎ 17 點∼ 19 點(酉時):足少陰腎經腎乃先天之本,此時不宜過度勞累,中醫說腎藏精,主宰生殖與發育,可透過呼息調頻,進而調節陰陽能量。◎ 19 點∼ 21 點(戌時):手厥陰心包經心包又稱「膻中」,大致是心臟的空間,此時晚餐不宜過度豐盛,飯後稍作休息,適當地散步,為美好的睡眠預做準備。◎ 21 點至23 點(亥時):手少陽三焦經三焦是上半身的空間指涉,包含上焦心肺、中焦脾肝、下焦肝腎,正所謂三焦通百脈,此時要安五臟,讓百脈能夠充分休養,也不要再喝太多的水分,以利睡眠。基本上,在治未病、預防保健的情況下,日常起居若能透過《黃帝內經》12 時辰養生法,未病先防、調養身體,將有助臟腑排毒、心理調頻,找回自癒力。如果發現身體已有嚴重症狀或明顯病兆,仍應趕緊尋求專科醫生的協助,才能給予立即性的治療,進一步找回健康。 ※本文摘自博思智庫《黃帝內經╳量子糾纏:情志相勝、運氣調頻、分子營養與量子信息醫學實證》
-
2022-05-19 養生.人生智慧
無聊的老後生活是可怕的毒藥!薇薇夫人:老後的自由,別被無聊荒廢
▌老後的自由,別被無聊荒廢旅居美國的朋友傳LINE來說:「怎麼辦?快無聊死了,哪裡都不能去。我家從來沒這麼乾淨過,能擦的能洗的都讓我擦洗過了,工作也因為疫情暫停了,整天關在家裡,簡直像在監獄!」我回:「有人關在監獄還能寫出一本書呢,妳叫什麼,自己找事做呀!」 「過勞死」和「無聊死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前者死的是生命,後者死的是精神。前者讓人悲嘆,後者讓人無奈。過勞死大部分不會發生在老人身上吧?人類社會從來也沒公平過,一生勞累至死的人其境況讓人無言,對他們來說「無聊」兩個字也是神話。 而「無聊死了」是年輕人喊的,老人的無聊是「高深莫測」的。一位朋友自己已年過六十了,婆婆八十幾歲,除了高血壓和膝蓋不良行走外,這位老人家整天坐在椅子上,看什麼都不順眼,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無聊」。 聽朋友說老太太年輕時手巧得很,繡花、織毛線,什麼花樣一學就會。逐漸地,這些都被時代淘汰了,老人覺得無用武之地,心中會有失落的氣憤吧! 很多人會把自己的「功夫」讓別人欣賞或使用,覺得那才是功夫的「價值」,其實老了以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取悅自己。老了以後自己最重要,八十二歲得諾貝爾獎的加拿大女作家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說:「這世界上沒有什麼好怕的,只要顧好你自己就好了。」這「顧好」一定要包括身心靈全部在內。年輕人叫無聊是間歇性的,生活在追趕著他們,他們不可能一直無聊。老了以後如果無聊就是可怕的毒藥,一點一點地侵蝕心靈。因為有太多的自由、太多的時間,沒什麼事追趕著他們去做,我愈老愈逐漸體會到了。看書、繪畫都是自己喜歡做的,沒人要求。你整天什麼都不幹也沒人催趕、沒人要求。 ▌玩興趣、手藝,去做、去完成就滿足 在智利長大的女作家伊莎貝.阿言德(Isabel Allende)說:「現在也不是因藝術靈感而作畫,而是為了不要提早死於無聊。」換句話說就是你可以玩藝術,不是為了展覽或賣畫。我自己玩,正在學如何把壓克力顏料「倒」成一幅畫,成果意外有趣。前些時孩子們傳來一幅杏黃秋葉的照片,色彩特別亮豔,孩子說用手機加了一點工,我一學會興致大發,立刻到附近池邊拍照加工。果然池水變得更加鮮藍,草特別翠綠,天特別亮麗,孩子們捧場:「媽媽這麼快就學會了真聰明!」 那位手巧的老太太如果能發揮古老的剪紙藝術,把成品貼在一個大本子上,若干年後說不定成了傳家之寶,那就是要手巧才辦得到。其實很多老人是有功夫的,有位朋友送我一條手工魚,色彩斑斕、兩眼有神,美極了。可有什麼「實用」呢?只有收到的人開心(卻並不保證每人都喜歡),但是去做、去完成,對她就是一種滿足,做的過程就殺掉很多無聊的時間。還有一位朋友送我一罐自製的嫩薑,哇!我從沒吃過這麼嫩的薑,一根根像黃玉纖指般,一點渣都嚼不出來。想想動手做的過程一定是繁複的,選薑、剝皮、調味……她總是打扮得清爽雅致,淡妝神采奕奕。老後有得是時間,願意做的人就利用大把的時間讓無聊不侵蝕自己,包括把自己收拾得美美的,自己看了滿意就不無聊。這些看起來無聊的小事,就殺掉了生活中的無聊。 美國作家亞莫爾.托歐斯在《莫斯科紳士(A Gentleman in Moscow)》書中,寫一個俄國老貴族被十月革命打入一家飯店做領班,但做得很帶勁,因為他說:「無聊可是老年諸多苦難之一!」※ 本文摘自《九十挺立,繼續舞向終點:薇薇夫人自備快樂的不老晚年》。《九十挺立,繼續舞向終點:薇薇夫人自備快樂的不老晚年》作者:樂茝軍 (薇薇夫人)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日期:2022/03/30
-
2022-05-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居家照護配套不足 確診28萬送藥不到2千份
此波新冠肺炎中、重症者八成為逾六十歲以上長者,依規定,六十五歲以上或有其他高風險因子者,輕症時就應使用抗病毒口服藥,但指揮中心迄今僅開出一千九百多人份口服抗病毒藥,相較於每天數萬人確診,顯然多數確診者在發病初期無法獲得抗病毒口服藥。醫院臨床醫師指出,開藥流程繁瑣,視訊門診根本很難開立抗病毒藥。專家則示警,重症高風險病人要力求五天內給藥,否則會死傷慘重。指揮中心統計,目前居家照護收案逾十二萬人,但藥局發配居家照護確診者僅卅七人份口服抗病毒藥物。北部某醫院急診醫師表示,該口服藥只存放在特定醫院,開藥後得向存藥的醫院申請。因藥物交互作用多,若病人符合用藥資格,還需查詢雲端藥歷、做檢查,才能確定是否可以用藥,另需衛教病人停藥後的注意事項,流程長達兩小時,不但醫師勞累,也降低病人用藥意願。台北市開業小兒科醫師詹前俊表示,這波本土疫情爆發迄今已快一個月,總確診已超過二十八萬例,但最近兩天才被允許開立抗病毒藥物,且主對象為長照機構、護理之家等長照機構住民。上禮拜北市醫師公會開會討論,之後依照區域分配居家照護病人,由臨近診所提供照顧,因此,目前尚未針對任何一名居家確診者開立抗病毒藥物。在遠距視訊軟體方面,詹前俊表示,健康益友App介面不好使用,大多診所採用自家原本LINE帳號,主要服務老病人,開立一般症狀治療藥物,再由病人親友至診所藥局領藥。指揮中心終於允許診所開立抗病毒口服藥,但診所還沒收到健保開藥代碼,部分基層診所醫師想幫居家照護患者開立此藥,還得想辦法問到代碼。「符合用藥資格的病人能否在確診三到五天內取得藥物,是現階段防疫關鍵決戰點。」台灣大學藥學專業學院院長沈麗娟表示,現在給藥速度不盡人意,許多人該用而未用,不但居家照護者的供藥還沒完全到位,連醫院開藥情況可能都不夠理想。然而,長者重症風險是年輕人的三倍到兩百倍,用藥後風險可減少八成以上。沈麗娟建議,政府應積極改善用藥流程,例如,減少開立處方限制,開放診所及藥局投入輕症者的診療、處方和衛教,以減輕醫院負擔。針對符合用藥資格的民眾,特別是常見慢性病共病,應提供更多友善的衛教資訊,強化病人對於用藥的認知,提升民眾用藥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