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3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搜尋
低脂
共找到
558
筆 文章
-
-
2022-04-17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廚房/痛風怎麼吃 營養才不失調?
晚上的門診還未開始,助理就先跟我提醒,預約患者高先生因為痛風,必須延期治療。腦海立即浮現40多歲高先生壯碩卻有些肥胖的身影。痛風是人體內尿酸新陳代謝異常所引起的急性關節炎,有年輕化趨勢。除了藥物治療,痛風患者最重要的就是飲食控制。首要建議多吃蔬食,因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能降低尿素的再吸收,尤其多數蔬果為鹼性食物,能促使尿酸在尿液中溶解,以減少痛風發作。炸雞&紅黃綠紫蔬歐姆蛋(3人份)處於痛風的間歇期,食物的選擇可以更彈性。用小火香煎的雞腿肉,保留雞肉酥脆,卻不油膩。其實炸雞不過是促進食欲的「配角」,此料理主要蛋白質來源是含有多種胺基酸的雞蛋,尤其普林含量低,是痛風患者最適宜的營養聖品之一。蔬果部分,彩椒位居維他命C含量的翹楚,茄子不僅是鹼性食品,幾乎不含普林,還具有利尿的功效。這道料理可供配飯,或作為全麥吐司中的餡料。食材:去骨雞腿2支、黃彩椒一個、綠色糯米椒150克、紫洋蔥1/2個、小番茄10粒、大蒜3瓣、巴西里3枝、雞蛋3粒、鹽與黑胡椒適量作法:1. 雞腿撒上鹽及黑胡椒;黃彩椒、紫洋蔥切圓圈狀;糯米椒切小段;小番茄剖半;大蒜、巴西里切末;雞蛋打成蛋液,加一點鹽並攪拌均勻。2. 雞腿放入平底鍋中、雞皮朝下,以小火煎至兩面金黃,稍涼後再切塊。3. 利用作法1鍋中的雞油先炒香蒜頭,接著放入糯米椒、紫洋蔥繼續翻炒,再放入彩椒及小番茄稍微炒一下,並以鹽巴及黑胡椒調味。4. 均勻倒入蛋液,等到側邊開始凝固(中間還是呈現液體的狀態)就可以熄火。待餘熱慢慢加溫後即完成上桌。豆腐&彩蔬味噌巧達濃湯(4人份)咦?長時間熬煮的肉湯,不是痛風患者的飲食禁忌嗎?事實上,在痛風非急性期,也可以選擇普林含量相對低的魚種如鮭魚,才能兼顧營養均衡。本道料理加入各式蔬菜,以充分吸收普林。選擇豆腐作為主要蛋白質來源,豆類因普林高,一直被誤為痛風的NG食品,但近年研究證實並不會增加痛風發作風險。食材:鮮嫩豆腐350克、鮭魚120克、胡蘿蔔1/2條、芹菜2枝、秋葵120克、菜豆60克、酪梨1/2個、馬鈴薯2顆、洋蔥1/4個、低脂鮮乳1200毫升、味噌1/2大匙、鹽與黑胡椒適量、百里香3枝作法:1. 嫩豆腐切小塊;鮭魚撒少許鹽及黑胡椒,切小塊再低溫煎或烤熟;胡蘿蔔、芹菜、秋葵、菜豆、酪梨、洋蔥切小丁;馬鈴薯切小塊,一半先蒸熟並壓碎,與低脂鮮乳攪拌成泥。2. 開中小火,鍋中先放入洋蔥炒香,接著放入胡蘿蔔炒至有一些變色,依序放入百里香、芹菜、鴻喜菇及馬鈴薯拌炒。3. 牛奶馬鈴薯泥倒入作法2,鍋中再放入鮭魚、酪梨、秋葵、菜豆及豆腐。4. 放入味噌,並以鹽及黑胡椒調味。水果&花椰菜佐優格塔塔醬(2人份)滿滿的蔬果組合,非常適合痛風患者急性發作時期食用。綠、白花椰菜富含維他命C及高抗氧化營養價值。多種水果具有多重植化素,尤其櫻桃富含花青素、具抗氧化及抗發炎作用。塔塔醬中的美乃滋則改為具有豐富蛋白質的希臘式優格。食材:無籽黃葡萄12顆、蘋果半顆、櫻桃120顆、綠白花椰菜400克、羽衣甘藍150克塔塔醬:南瓜1/4個蒸煮後壓成泥;紫洋蔥1/4個切小丁,泡水洗去刺激味;水煮蛋2個切丁、希臘式優格300克、酸豆1小匙、巴西里(或香菜)兩枝切末、檸檬汁1大匙、鹽與黑胡椒適量作法:1. 蘋果切丁、鍋中加鹽並氽燙煮熟花椰菜。2. 塔塔醬做法:將以上塔塔醬食材全數混合,最後以鹽及黑胡椒調味。3. 接著將食材蔬果如羽衣甘藍、蘋果、葡萄、櫻桃及綠、白花椰菜擺盤即可享用美味。
-
2022-04-16 養生.聰明飲食
不想再吃又乾又柴的雞胸肉?營養師教你在家4步驟烹調媲美頂級餐廳的「舒肥料理」
近幾年越來越流行健康餐盒,想要做出美味又低卡低脂的健康餐點,當然要仔細選擇食材及烹調方式~說到少油的烹調方式,一般會想到的不外乎是清蒸、川燙或水煮等。而在眾多肉類食材中,雞胸肉有著低脂肪、高蛋白含量的特性,因此成為最受健康餐及健身族群歡迎的主餐之一!但一般在烹煮雞胸肉的時候,只要時間沒拿捏好,肉質就容易變得又乾又柴,十分考驗料理人的經驗,因此越來越多人嘗試用舒肥的方式進行烹調。且因舒肥法做出來的雞胸肉口感軟嫩多汁,受到不少人喜愛,現在連超商都可以看見各式口味、微波後就能食用的舒肥雞胸肉。那到底什麼是舒肥?舒肥的優缺點有哪些?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舒肥是法文「Sous vide」的直接翻譯,意思是「真空」,原本主要應用在食物保存上,後來有法國廚師將它用於烹調(Cuisine sous vide),發現在真空的條件下,以低溫、長時間的方式來烹調,較能保留食物原本的風味、降低縮水率,即使是有點厚度的食材,也能做到熟度一致,成品口感更好!於是就有更多人投入研究舒肥法,並找出適合各食材的烹調時間及溫度,於是舒肥逐漸成為現在的熱門烹調法。 舒肥的烹調方式簡單來說像這樣:先將食材做好前處理,放入真空的密封袋中,將整袋食材放入已設訂好時間及溫度的水中控溫加熱,等時間一到,拿出來直接擺盤就完成啦~若有需求也可以再進行下一步處理喔!(如:乾煎上色…等) 舒肥法常見的水溫設定約在55℃~75℃之間(以肉類、海鮮類為主;有些蔬菜類的舒肥溫度較高,約85℃~90℃),如果溫度太低的話食物煮不熟,容易有細菌滋生的風險;溫度太高的話則會失去舒肥鎖水、調控食物熟度的優勢。舒肥的加熱時間通常要半小時以上,使食材中心溫度和預設溫度一致,才能降低細菌生長,使食物熟度均勻。以下提供幾個舒肥注意事項:• 舒肥法需要的時間、溫度因食材而異,即使是同一種食材,也可能因食材初始溫度、厚度、預期熟度,而需要不同的加熱溫度及時間。• 一般來說,烹調時食材的中心溫度應達70℃以上,才能有效減少細菌;而舒肥法因抽真空的關係,大部分的微生物(如:黴菌、好氧菌等)無法生長,但像肉毒桿菌一類的厭氧菌是可以生長的,所以建議舒肥溫度至少要在60℃~70℃以上才比較能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7℃~60℃為食品保存時的危險溫度帶(細菌容易滋生),建議食品在製備好後須於2小時內食用完畢,否則應該要冷藏7℃以下或熱藏60℃以上保存。 舒肥為什麼會好吃?以舒肥方式烹調,能煮出食物原味,並呈現良好口感的原因在於:1.隔絕水分-因食材是以裝在密封袋內再置入水中的方式控溫加熱,沒有直接碰到水,所以能將風味、水分都鎖在密封袋中;避免像一般水煮,會造成部分味道及營養會流失進水裡。2.隔絕空氣-密封袋中抽真空後,使食材隔絕空氣,減少營養素氧化流失。且舒肥抽真空可以讓食材緊貼在密封袋上,能減少空氣阻礙加熱、使受熱更均勻。3.低溫、長時間的烹調方式-使營養素不會受高溫被破壞,也讓食材裡外一起升溫,呈現一致的熟度;較不容易出現外表已經因高溫熟透、變得乾硬甚至燒焦,食材中間卻還呈現半生熟的狀況。因此,舒肥法很適合應用在具有一定厚度、不容易從外表判斷熟度的食材中,如牛排、雞胸肉、魚排、蛋、布蕾等。 舒肥法的優勢除了能鎖住食材原味、控制熟度外,舒肥法還有其他優勢:1.不需顧爐火-將食材準備好丟進密封袋中後,時間到再取出即可,等待的時間就能拿來處理其他餐點或配料。2.獲得大量且品質一致的成品-在精準控制時間及水浴溫度的情況下,能夠一次處理多份食材,且獲得品質一致的成品,方便大量備餐。3.可接連處理多種食材,方便分批食用-先將食材適量分裝,再依序以不同的水浴溫度處理好,就能一次煮完幾天份的食物,想吃的時候簡單復熱即可,不用再花長時間等待。如:找一天先以60℃水溫煮完牛肉後,再調成65℃煮雞肉,70℃煮雞蛋,就能一次煮好多種食材,方便分次食用。 舒肥法簡易餐點示範!看完了有關舒肥的簡單介紹及相關應用後,相信很多人會因為它的烹調方式簡單,因而躍躍欲試,想快點在家DIY嘗試!這裡提供大家用舒肥法準備簡單餐點的步驟,以雞胸肉+半熟蛋為例:1.使用舒肥機或可控溫之加熱工具,先將水溫預設到約60℃~75℃(依食材種類及厚度調整)。2.將準備好的真空包裝食材放入水中,定時1小時(依食材種類及厚度調整)。3.中間的時間可以準備其他餐點或配料,時間到後即可取出舒肥食材。4.將舒肥包裝拆掉,再擺盤、灑點鹽、黑胡椒或是醬油,適當調味後就完成。 舒肥法可能的困擾雖然舒肥法十分簡單好入門,但在家庭應用上還是有一些可能遇到的困擾,供大家參考:1.未真空會增加食安風險-如果只是將食材裝進袋子,稍微擠出空氣卻沒有真空,可能會使食材受熱不均,微生物也較容易生長,產生食品衛生安全風險。2.舒肥完後需要額外處理-因舒肥溫度較低,不容易使食物發生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產生特殊風味,因此想吃到表層上色、有焦香風味的牛排,在舒肥後還是要放到鍋子裡稍微煎一下,要小心可能會煎過頭。3.要特別準備能控溫的加熱器具-若使用專用機器要價不斐,且舒肥鍋、舒肥機具有一定體積,而舒肥棒還要另外搭配鍋具才能使用,對某些人來說十分不方便。4.環保問題-在舒肥前需要先將食材放入耐熱密封袋中,而一般食物密封袋為耗材,無法重複使用,因此會產生較多垃圾;若使用清洗後可重複使用的袋子,又可能產生清潔不易的困擾。 最後,讓我們來下個總結吧~以舒肥法烹煮食材具有許多優點,如:品質穩定、保持軟嫩口感、能吃到食材原味、適合大量製備及用來處理有厚度的食材…等。希望大家看完文章後能有正確的觀念,也能更注意如何安全且衛生的使用舒肥法!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4-15 養生.聰明飲食
40後吃出穩定血壓!營養師教「5+5法則」降高血壓,這種肉別吃
國民健康署調查,40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高達38.3%,高血壓已不再是老人病,2022年起台灣高血壓學會也將「高血壓」定義標準降低至130/80 mmHg。不過除了按時服藥、定期量血壓之外,營養師也提醒飲食方面可以謹記「得舒飲食法則」,輕鬆維持血壓穩定。 根據《健康力新聞網》報導,近期天氣變化大,許多高血壓患者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營養師雷小玲建議,飲食上可以考慮「得舒飲食」原則,利用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及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搭配多種營養素促進身體健康,達到降血壓的目的。 一、澱粉 每餐可選取「全穀雜糧類」食物,像是地瓜、五穀飯。 二、蔬菜水果 採取「5+5法則」,可以採用蔬菜5份、水果5份,也就是一天大概有2碗半的蔬菜份量,盡量食用「多顏色」,加上2個拳頭大的水果份量,適當補充蔬果,就能有效控制血壓。 三、肉類 減少紅肉,盡量食用「植物性蛋白和白肉」,像是雞肉、魚肉、海鮮可以取代豬肉、牛肉等。 四、乳製品 建議1天兩杯低脂牛奶,也可以選擇優酪乳、鮮乳等乳製品,其中的「鈣質」成份對血壓控制有幫助。 五、油脂 攝取原則以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油品為優先,像是橄欖油或苦茶油,堅果也是很好的選擇。 此外,高血壓患者可以選擇含「鎂」較高的食物來吃,幫助血壓放鬆,也別忘了補充維他命D,可以透過曬太陽或食用香菇、黑木耳。 另外像「精氨酸」此類胺基酸,在研究報告中具有改善血管功能、增加血流量、幫助血管放鬆,適當攝取亦有助於降低血壓。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打個噴嚏啟動過敏開關,眼淚、鼻涕流不停?3分鐘顫掌改善體循環,減少感冒、鼻子過敏.50後膝蓋不舒服,一點都不想動、疼痛反而更嚴重!9招改善膝蓋痛、老後走更長的路.最好的友誼並非要聯繫頻繁!不以利益為目的的關心,對成年人來說很難得、要珍惜
-
2022-04-15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水腫怎麼消?5個日常地雷要注意!
早上起床腫到不認識自己?水腫是好多女生的困擾,看起來胖了一圈,有損顏質。那到底是什麼原因會造成水腫呢?水腫了又該怎麼消?讓健身教練「Candice」幫你解決水腫謎思!水腫的原因通常與生活型態有關,如上班族久站久坐、前一晚攝取太重口味的食物,導致皮下主織與血管外中間組織液堆積,造成身體腫脹。大多人的水腫症狀是屬於體質性的,腫脹程度也較輕微,但若為長期腫脹,建議去找醫生,以免是腎功能異常、甲狀腺太低、過分亢進等問題。Candice教大家一個最簡單測試水腫的方式,用手指按壓皮膚,看回彈速度,回彈速度越慢,水腫就越嚴重。容易造成水腫的日常習慣分為5個部分,分別是飲食、喝水量太少、蛋白質攝取不夠、久站久坐以及賀爾蒙影響。教練提醒,在飲食部分,有些食物雖然低脂、低碳、高蛋白,但鈉含量很高,也是會讓人體造成負擔,導致水腫更嚴重,更多詳細內容都在影片中,快點開影片看看吧! 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知識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水腫遠離你!原始影片Candice Sweat Life YTCandice Sweat Life FB延伸閱讀斜方肌越消越大好焦慮?3招讓斜方肌乖乖!久坐族必看!物理治療師教你4招緩解腰痠「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4-11 醫聲.癌症防治
2022癌症高峰論壇/癌友補足全營養 低脂好油適量醣
全人治療已成為治癌未來趨勢,其中癌症營養是重要一環,因為在化放療過程中,有超過8成的患者會產生副作用,其中又與營養不良有關,新光醫院研究部暨精準醫學中心主任賴泓誌指出,癌友的營養補充與一般患者不同,需要低脂好油、適量的醣類及高蛋白質。癌症治療最怕沒有體力,但治療過程中最大副作用就是食慾不佳造成營養不良,會造成肌肉流失、化療毒性增加、增加併發症風險及感染機率、增加住院時間及死亡率。有研究認為癌友體重減輕者,相較於正常體重者有高達八成二的比例化療會被中斷。賴泓誌在「2022癌症高峰論壇」指出,癌症造成營養不良的原因很多,除了年齡及治療本身造成,腫瘤本身也會造成全身發炎,代謝變快後會造成體重流失、厭食、體重流失、憂鬱沮喪、疲憊等,這些問題都有可能讓治療計畫被中斷,且發炎越嚴重存活率越短。癌友也認為營養補充很重要,但很多人的觀念並不正確,光吃輔助品就把胃塞滿了,反而正餐吃不下。賴泓誌表示,選擇營養品時,要特別注意癌症營養品的配方與一般營養品並不同,癌症營養品會有抗發炎所需的魚油EPA,建議量是每天2公克。至於很多人認為癌細胞喜歡吃糖其實是錯誤的迷思,最新研究發現反而是免疫細胞最會優先使用葡萄糖,所以當葡萄糖不夠時,是否有可能影響免疫細胞發揮作用呢?因此碳水化合物得適量攝取,建議每日攝取量要達到總熱量的50~65%,此外,要避免精緻澱粉的攝取,另外,脂肪攝取的多寡會影響食慾,建議每日攝取量佔總熱量的20~35%即可,特別注意要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避免造成身體發炎。,以上除了日常飲食建議參考上述建議外,在選擇營養品時也要學會查閱營養標示。總結來說,癌症營養的正確攝取觀念為:建議低脂好油適醣高蛋白質,根據一篇針對92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的醫學研究,研究方式為在兩次化療期間,雖機將癌友分配於每天使用2罐魚油EPA的癌症專用營養品組或是同熱量蛋白質飲食組,結果發現補充魚油EPA的癌症專用營養品組,可緩解多種副作用及降低發炎指數。最後,賴泓誌主任建議,營養品的挑選重點,需要重視有醫學實證的產品,要有營養四面觀,能否幫助自身吃足、吃巧、滿足基本的營養均衡及幫助調節發炎狀態。#div-gpt-ad-1503996040247-0,#eyeDiv,.inline-ad { display: none !important; }
-
2022-04-09 養生.聰明飲食
不止酒精,含糖飲料也易導致痛風發作!痛風該吃與不該吃的飲食清單
痛風可藉由飲食降低尿酸及醫師所開的藥物兩種方式,痛風為最可控制的關節炎。國家網路醫藥整理美國關節炎基金會列出購物清單作為選擇食物的指南,達到改善整體健康、降低尿酸並降低痛風發作的機率。 當體內過多的尿酸積聚,並結晶沉積在關節中時,就會發生痛風。尿酸增加,或腎臟無法完全將尿酸從體內清除。4類增加尿酸並導致痛風發作的食物或藥物,包括:4類可能導致痛風發作的食物或藥物1、貝類、肉汁、紅肉、湯和內臟肉(如肝臟)富含嘌呤。2、酒精過量。3、含糖飲料和果糖含量高的食物。4、藥物,例如:低劑量阿司匹林(因為它有助於預防心臟病發作和中風,不建議痛風患者停止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利尿劑,例如:氫氯噻嗪(Esidrix,Hydro-D);Lasix用於器官移植的免疫抑製劑,例如:環孢素(Neoral、Sandimmune)、他克莫司(Prograf)。痛風及其併發症常見於男性、停經後女性和腎臟病患者。痛風與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症(高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和糖尿病有著密切關連。也有可能因為遺傳,導致家中成員多人受痛風影響。一般來說兒童少有痛風問題。採買時,美國關節炎基金會建議9個採買的食物:1、脫脂牛奶。2、低脂乳製品,像是:優格、起司。3、全穀類產品,查看營養標籤並確認其成分為全穀類,例如:全麥麵粉。4、植物油,像是:橄欖油、菜籽油、向日葵。5、蔬菜。 6、櫻桃。7、維生素C,根據研究顯示,每天補充500毫克維生素C或更高劑量,可降低男性痛風發病率。8、咖啡。9、水壺,便於隨時有容器裝水。採買時,美國關節炎基金會不建議6個採買的食物:1、紅肉、內臟肉,像是:肝臟、舌頭。2、貝類,像是:蝦、龍蝦。3、由精製碳水化合物製成,像是:白麵包、白米飯、意大利麵、糖。4、加工食品,像是:薯片、零食、冷凍食品。5、含糖飲料。6、酒精,如果有喝酒習慣,在24小時內,女性限制喝酒種類不超過一種,男性喝酒種類不超過兩種。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康普茶(Kombucha)在紅甚麼?喝康普茶有甚麼好處、功效?何時喝最恰當?水果發霉還能吃?小心潛藏疾病!營養師授採買學問:注意價格、切好水果、果汁、表皮狀況貧血未必單純缺鐵?醫:留意合併症狀小心癌症,盡速檢查才是上策!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2-04-06 養生.聰明飲食
補充膠原蛋白吃豬皮、魚皮原來沒用 營養師教保濕聖品膠原蛋白、玻尿酸、大豆異黃酮該怎麼吃
維持健康好氣色,吃對食物比在臉上塗塗抹抹更有效!好食課營養師團隊教你,只要吃對,不僅可以改善膚況,甚至可以解決許多長期困擾你的肌膚問題。編按:保養品越買越貴、護膚療程越買越多,卻總是不見成效?其實,這些「外在」方式只能短暫維持,「內在」的調整才能長久有效。維持健康好氣色,吃對食物比在臉上塗塗抹抹更有效!好食課營養師團隊教你,只要吃對,不僅可以改善膚況,甚至可以解決許多長期困擾你的肌膚問題。保濕篇:解析吃的保濕聖品Q1:吃膠原蛋白可以保濕?A1:吃對膠原蛋白才有幫助。膠原蛋白是美膚成分中的熱搜排行榜,但關鍵在於怎麼選擇。膠原蛋白是真皮層中很重要的結構,是一種蛋白質,約占蛋白質總量的30%左右,除了負責撐起肌膚彈性之外,其實也與皮膚的保水度、防曬相關,但隨著年紀的增長、日曬、不當的飲食習慣(愛吃糖、油炸物⋯⋯)會加速膠原蛋白的流失。隨著食品科學的進步,科學家把膠原蛋白的分子量變小了!根據動物實驗到小型的人體試驗中發現動物在攝入水解型膠原蛋白後,可在血液中偵測到被吸收的小分子二胜肽胺基酸Hydroxyproline(Hyp)的蹤影,證明了動物體是有機會可透過消化道吸收的途徑來補充膠原蛋白。除了維持蘋果肌的Q 彈外,日本也以從豬皮、魚鱗萃取的胜肽等級膠原蛋白進行人體試驗(再次提醒讀者,食物中的豬皮、魚皮因分子結構大,經消化後是無法被吸收的),在連續補充四週的膠原蛋白後,受試者的肌膚角質層含水量與水分流失量也有顯著的改善,讓保濕與Q 彈一次到位。而過去大家認為補充膠原蛋白僅是為了補回流失的膠原蛋白量,但後來發現人體是可以透過補充膠原蛋白來刺激膠原母細胞增生,加成我們養出Q彈美膚的效果!膠原蛋白透過以下機制來延緩肌膚老化:‧ 是纖維母細胞中生成膠原蛋白的前驅物‧ 去除細胞內的活性氧物質,保護細胞減少內源性的氧化傷害與發炎反應‧ 促進膠原蛋白與玻尿酸合成‧ 抑制蛋白酶轉錄因子活性以避免膠原蛋白降解Q2:吃的玻尿酸可以保濕嗎?A2:學理、臨床上是可行的。玻尿酸(hyaluronic acid)又稱為透明質酸或醣醛酸,主要是由「葡萄糖醛酸」、「乙醯葡萄糖胺」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多醣類,存在於我們的結締組織、黏液中,除了在關節中負責潤滑的作用外,最為愛美人士津津樂道的就是補水、保濕的作用,雖然我們的角質細胞也會自然分泌部分的天然保濕因子(如玻尿酸),但隨著年紀的增加、不健康的角質層也會因為無法吸水、鎖水而降低肌膚的含水量,使皮膚容易乾燥、長皺紋。相信你的化妝桌上目前也放了幾瓶標榜使用玻尿酸的保濕聖品吧!除了外用,市面上也不乏相關的口服玻尿酸保健食品,玻尿酸其實也像膠原蛋白一樣,從藥物動力學的角度來說是可以被動物、人體吸收,也能在血液或關節、皮膚中測得。我們推論這些經腸道吸收的玻尿酸是透過刺激纖維母細胞的數量增生,而這些纖維母細胞也會被攝入的玻尿酸寡醣刺激,增加玻尿酸的生成,利用玻尿酸結構易與水分子結合的特性來幫助皮膚保留水分、抑制皮膚水分的散失,與真皮組織中的膠原蛋白共同撐起肌膚的彈性與水潤。Q3:大豆異黃酮能幫助荷爾蒙正常代謝,避免肌膚乾燥?A3:具活性的大豆異黃酮結構類似女性雌激素,但兩者尚無大型證據指明其直接關聯性,難以確立護膚功效機制,且食用需考慮其大豆異黃酮結構之活性問題,方具人體吸收效力。相信聰明的你已經知道肌膚出油量是由很多內外在環境因子共同作用引起的「表現」,荷爾蒙就是其中一個主因,我們可以從女性的生理痘推知一二,你是否曾有這樣的經驗呢?在生理期前幾天,因為黃體素上升,雌激素下降,此時體內的雄性激素濃度也相對較高,雄性激素會作用在雄性激素受體引起較多的皮脂分泌與毛孔變大;但在經期後,排卵期前,又因體內的雌激素濃度維持在較高濃度下,讓皮膚看起來光滑、水潤也較不容易長粉刺呢?這個蜜月期總是讓人不化妝也美麗!在2006 年發表了一個小型人體試驗,26 名30 至40 歲女性每天食用40 毫克醣基大豆異黃酮的膠囊,在12 週後發現,補充大豆異黃酮膠囊的組別臉上細紋明顯減少,過程中在第8 週也發現其肌膚彈性較未補充前高,因此被認為有不錯的抗老效果。但這篇研究卻無法提出到底是大豆異黃酮引起的美膚功效,抑或是其他黃豆中植化素成分達到抗氧化的護膚、抗老化功效,且試驗中是選用人體難以吸收、活性低的有醣基大豆異黃酮,有待後續再進一步探討兩者的關聯性。其實黃豆本身即為身體容易吸收、蛋白質利用率佳的良好食材,低脂、無膽固醇的特色,如果連豆渣一起吃,更能補充滿滿的膳食纖維,即便無法實質轉換成美膚好朋友雌激素,但仍是我們推薦可以每日食用,部分取代動物性蛋白質的好食材。書籍介紹吃出逆齡好膚質:專業營養師團隊的156道食譜,21天打造素顏美肌作者:好食課營養師團隊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日期:2022/02/24作者簡介好食課營養師團隊 專業的營養師團隊,即時掌握國際健康飲食潮流,以正確易懂的營養資訊,傳遞健康知識,洞察台灣民眾健康與飲食現況,與大家分享最新、最正確、易懂的食品營養資訊。著有《增肌減脂!運動前後快速料理》《做自己的運動營養師》《3日、5日、7日減醣瘦肚餐》等書。web:www.learneating.com延伸閱讀: 還在買一大袋Costco貝果回家吃?它是麵包中最糟的選擇!專家揭:10類麵包中,最健康的原來是「它」 「這個人不是我媽,只是一具活著的屍體」為什麼明明深愛著母親,從嘴裡卻跑出對她的憎恨與憤怒?
-
2022-04-05 養生.聰明飲食
避免血管硬化 營養師教5原則吃地中海飲食
以往多數人的認知,總覺得心血管疾病好發於高齡者。事實上,隨著飲食與生活習慣改變,此類疾病已年輕化,而如何從飲食改變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已成為現代人重要課題。衛福部苗栗醫院營養師林昱蓁表示,心血管疾病泛指心臟與血管的疾病,可能因血管的粥狀硬化造成血管阻塞、血流不順,產生各種不適症狀。想預防這類疾病,建議可選擇「地中海飲食」,這是一種著重吃「好的食物」,來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飲食模式,相較於其他注重「食物份量」的模式,是更容易執行的健康飲食方式。預防心血管疾病,靠地中海飲食5原則林昱蓁進一步說明,地中海飲食將「好的食物」分成「每餐要吃」、「每天要吃」、「每週要吃」以及「偶爾吃」,建議參考原則如下:1. 「每餐要吃」的食物:未精緻的全榖雜糧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類相較於精緻穀類,未精緻全榖雜糧類含有較多的礦物質與維生素,可以補充身體所需微量營養素,不同顏色的蔬菜與水果,所含的植物素不同,可以增加身體抗氧化、抗發炎能力。豆類,如鷹嘴豆、毛豆、黃豆等植物性蛋白質,都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2. 「每天要吃」的食物: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天然香料、乳類可使用植物油如橄欖油、苦茶油等作為烹調用油,並將無調味堅果當作點心選擇,使用蔥、薑、蒜、洋蔥等天然香料,減少鹽分的使用。奶類可選擇發酵奶類如無糖優格、優酪乳等有助於補充腸道好菌。3. 「每週要吃」的食物:魚貝類、白肉類、雞蛋大部分民眾的肉類選擇以紅肉類居多,如豬肉、牛肉,地中海飲食原則建議,每週選擇低脂的蛋白質來源,如魚貝類等海鮮食物、白肉類(如禽肉)、雞蛋,以上食物每週都至少2次,取代紅肉類,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4. 「偶爾吃」的食物:紅肉類、加工肉類、甜點、適量飲酒紅肉類建議每週少於2次,而加工肉類(如香腸、熱狗)每週應少於1次,甜點與精緻糖類食物建議不要太常吃,一次最多1份。適量飲酒指的是選擇紅酒,女性一天最多攝取110毫升酒精,男性一天最多則是220毫升。5. 需持續維持的好習慣:每日飲水1500~2000c.c.,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與充足的休息的習慣,地中海飲食中鼓勵大家要一起用餐,維持好心情,才能常保心血管的健康。【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53880】
-
2022-04-05 養生.聰明飲食
吐司、涼麵…小心高鹽陷阱!營養師揪10種隱藏版地雷食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000毫克,國內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也就是約6公克的鹽。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私人家庭營養師程涵宇指出,根據美國統計,高達70%的鈉攝取來自家庭外的加工食品及外食,日常食物有許多「隱藏高鹽食物」,例如:麵線、麵包、吐司、貝果、拉麵、黑輪、餅乾、零食等。❶厚片吐司一片厚片吐司有1.2公克的鹽,含鈉量約480毫克,吐司加鹽能夠加強麵團的筋度、讓麵筋吸水力更好,同時也能加強麵筋的強度和彈力,吃起來的口感也更有層次。❷豚骨拉麵一碗豚骨拉麵高達9公克的鹽,含鈉量達3600毫克,吃一碗每日鈉攝取量就超標,原因在於湯底就有6.9公克的鹽,叉燒肉也有1.4公克的鹽。❸泡麵  泡麵是很多人喜愛的食品。營養師洪若樸指出,泡麵的調料包含鹽量相當驚人,以時下流行的拌麵類為例,每100克含鈉量有1600毫克,換算成鹽就是4公克,有的人吃拌麵還會配上醬菜、醬瓜,一餐下來鈉攝取量就5公克,建議依照個人口味需求,開始從1/3的調味包減少使用。❹涼麵根據衛福部調查顯示,坊間不少涼麵店家所用的油麵,為了增加Q度,幾乎添加磷酸鹽或小蘇打,含鈉量非常高。洪若樸指出,油麵加上麻醬、炸醬鈉含量也高,吃一碗涼麵等於攝取鈉量約1200至1265毫克,跟吃一碗泡麵差不多,醬汁最好減量攝取,酌量即可。❺醬料 常見的調味醬料,如沙茶醬、肉燥、蘑菇醬等。洪若樸表示,一湯匙的醬料鈉含量不會超過100毫克,若是用來拌麵、拌飯,通常會挖上好幾匙,很容易攝取過多的鈉。❻穀片主打健康的穀片,宣稱低脂肪、低膽固醇、高纖;但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曾發現,半數市售早餐榖片,每100公克含鈉量達500毫克以上。❼丸餃類常見如貢丸、魚丸、魚餃等,丸餃類屬於加工食品,每100公克的鈉含量有700至800毫克。洪若樸說明,1顆貢丸約30公克重,約有200毫克的鈉,喝一碗貢丸湯,相當攝取了700至800毫克的鈉。❽運動飲料運動飲料含鈉量高,屬於高鈉飲料。洪若樸舉例,喝1罐容量600毫升的運動飲料,就有可能攝取了252毫克的鈉,因此,不建議喝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只要透過日常飲食攝取天然食物就足夠了,除非是長時間運動大量出汗者,才可能需要額外補充。❾零食例如:洋芋片、玉米脆片、餅乾、調味堅果。根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份資料庫顯示,每100公克的洋芋片,鈉含量就有383毫克,蘇打餅乾也有388毫克,吃下一份相當於每日鈉攝取建議量的1/6❿低鈉鹽不少家庭主婦會使用低鈉鹽,以為比食鹽更健康。洪若樸表示,低鈉鹽是以鉀取代鈉,但1茶匙、約5公克重的低鈉鹽,仍含有高達917毫克的鈉,不論食鹽、低鈉鹽,最好少用為妙,適量使用才是首要原則。高鉀蔬果,排鈉、降血壓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研究推估,美國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死因占45.4%,經探討分析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相關,其中以鈉攝取量過高即占9.5%,可見鈉攝取量超標,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洪若樸指出,蔬菜富含人體健康不可欠缺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基本上一天應攝取600公克的繽紛蔬果,尤其蔬菜含有豐富的鉀,例如:海藻、芹菜、菠菜、空心菜、川七、莧菜、茼蒿、山藥、韭菜、地瓜葉等,對高血壓病患而言,適量攝取鉀,能幫助多餘的鈉排出體外。 程涵宇說明,鉀與鈉共同維持身體的液體和電解質平衡,高鉀食物可以排出越多的鈉,鉀可以通過減弱鈉的作用來幫助控制血壓,還有助於放鬆血管壁,有助於降低血壓。洪若樸表示,海藻在海底孕育成長,富含鉀、鈣、鎂等礦物質,能幫助加速代謝,可以排出鈉,有助於血壓的穩定,且含有葉綠素是絕佳的鹼性食物,可以促進重金屬污染排出體外。(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69期)延伸閱讀: 。鹽多必失健康但缺鹽也不行,專家推薦日常減鹽8技巧 。換個作法鈉翻倍!營養師「鈉含量黑名單」曝光 雞絲麵竟奪冠
-
2022-04-02 養生.聰明飲食
1捲潤餅=1個排骨便當! 營養師曝「配料陷阱」:必加靈魂調味也在內
清明時節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亦是華人傳統會一家團聚共度的四個節日,在台灣習俗家家戶戶除了掃墓,在此日也享用美味的潤餅。但也別忘了一般市售潤餅高油、高糖且熱量可能比一份排骨便當多。潤餅把握3原則 健康兼顧飽足感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室賴柏宏營養師表示,想要吃得健康,需把握3個小原則「少油、少糖和高纖」:多選用當季蔬菜不僅高纖也增加飽足感,肉類則選擇低脂肉類,避免五花肉、三層肉、絞肉;烹調方式盡量以少油、水煮、半水炒或川燙方式。而潤餅裡的花生粉要注意份量,因花生粉屬於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以1份油脂類=花生粉1匙免洗湯匙=1/3匙植物油=45大卡,有高血脂、高血磷者要特別注意切勿過量,避免影響血脂、血磷的控制。 更要注意的是,花生粉裡還會加糖粉,需要控制血糖者,必要時可用代糖去取代,以避免影響血糖。每餐最多2個潤餅 內餡這樣替換降負擔賴柏宏強調,一餐以1-2個潤餅為限,在製作潤餅的時候,建議內餡可以多選擇當季盛產蔬菜,若用水煮、川燙等方式製作,熱量會更低;肉類的部分,建議選擇少油炸、油煎等高油烹調的瘦肉,以減少油脂的攝取;潤餅皮也以選擇全穀雜糧類,如全麥潤餅皮。 而1份全穀雜糧類 (70大卡) =2張潤餅皮=1/4碗白飯=半碗油麵,建議內餡配料以豆干片、瘦肉、皇帝豆、雞胸肉等取代,避免使用油蔥之料理;同時再次提醒,要注意花生粉、糖粉的用量,尤其是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皆應注意攝取量的控制。延伸閱讀: ·清明應景吃潤餅!專家點名「2種潤餅皮」別買 小心摻入有害添加物 ·清明節掃墓祭祖前必看! 多數人易忽略「穿著3要點」:小心惹上恙蟲病
-
2022-04-01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善用新科技,照顧長者更省力
在台灣這個逐漸高齡化的社會,中壯年忙於工作與照顧小孩,對於長輩的照顧則是越來越分身乏術。2020,台灣的扶養比是40.2,代表平均每100個工作人口,需要扶養40個依賴人口(包括老人和小孩)。在不遠的未來,少子化的現況將使扶養比越來越高,銀髮長者照護的問題,能靠著科技解決嗎?我們享有越來越便利的生活,出門可以不用帶現金、在家手指點一點就有熱騰騰的食物上門,但是如何透過科技,來減輕自己或是家人的負擔,讓家中長者可以得到更妥適的照顧呢?是時候讓科技來幫一點忙了。銀髮防走失服務如果擔心失智的長者走失,除了可向各縣市政府申請「愛的手鍊」之後,現在市面上有越來越多可以避免長輩走失的主動定位裝置,例如電信業者推出的myAngel御守錶,除了可以當作手錶讓長者配戴,也有提供計步功能關心長者的活動狀況。若長者不幸走失,家人可透過APP立即得知長者的位置。另外,手錶的待機時間可以長達數日,不用擔心在尋找長者過程中,手錶會沒電而錯過搜救的機會,有效緩解家人害怕長者走失的壓力。銀髮送餐有時候常常因為分身乏術無法替長者或家人張羅三餐,除了市面上很多的外送送餐服務以外,現在也有專門為長者打造的科技銀髮送餐服務「銀色大門」。透過手機APP,也可以點餐專門為長輩外送。銀色大門的特色是可以為長者特殊的飲食需求做調整,例如如果需要少鹽、低脂、高蛋白等餐食,銀色大門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協助配合。失智照護線上課程現在為了要預防長者失智,或是失智後如何減緩惡化的速度,民間都有許多協會以及單位提供課程,透過傳遞各種專業的醫療知識,讓照護者或家人更能了解如何能預防失智或減緩失智。比如說可以透過WaCare遠距健康平台,利用他的APP或是網站,也可以接觸到非常多關於失智、或是銀髮照護的課程,讓照護者可以了解更多專業的醫療資訊。隨著科技的發展,網路服務的應用範圍不該是只專屬於年輕人,科技也可以應用在讓銀髮展者活得更健康、更有尊嚴,或是讓照顧者能夠減輕壓力,大家都能夠因科技受惠,關心長輩的朋友,如果想要知道更多關於銀髮照護科技與服務的資訊,也可以透過myAngel APP,了解更多科技在銀髮領域的應用。
-
2022-03-26 養生.聰明飲食
每4人就有1人高血壓!降血壓怎麼吃?營養師授5秘招:吃對還能瘦
得舒飲食(DASH Diet)是一種廣泛受到推崇的健康飲食法,起初是為高血壓患者所設計出的一套飲食方式,可有效助於控制血壓、降低血糖,預防心血管疾病。其特色是攝取富含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及低脂乳品,肉類以低脂為主,並減少紅肉的攝取,油質攝取則是選擇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油脂,如堅果、橄欖油、酪梨、堅果等,含糖飲料、甜食也要減少攝取。 得舒飲食 有助瘦身、降血壓營養師潘富子指出,得舒飲食雖是一種專為高血壓患者所設計,一般健康者也可以把得舒飲食當作日常飲食方針。由於得舒飲食高纖、低脂、吃好油的特性,若控制好熱量,掌握好每種食物的份數,也可以達到瘦身的效果,但如有糖尿病、腎臟病、腸胃道等疾病者,則要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推薦閱讀:藥師示警「服用降血壓藥」別碰香蕉、金針菇、空心菜! 嚴重恐傷心腎) 得舒飲食怎麼吃?把握5大原則潘富子提出簡單把握「高纖、全穀、低脂、吃好油」這幾項重點就可輕鬆執行:1、主食盡量以全穀雜糧類為主:可用糙米飯、燕麥飯、全麥饅頭等食物,取代白飯、白麵等精緻澱粉,每天約攝取6-8份。(推薦閱讀:燕麥取代白飯降膽固醇、防糖尿病! 營養師揪「健康迷思」:這些人吃了很負擔)2、每天攝取5份蔬菜及5份水果:分別在一日三餐中平均分配吃完。蔬果在挑選上,可盡量多攝取高鉀蔬果,富含鉀蔬菜有莧菜、菠菜、空心菜等;富含鉀的水果則是奇異果、木瓜、芭樂、香蕉等。一份的份量可用一個拳頭作為一份的大小。(推薦閱讀:美國家衛生院警告「8種隱藏版高鈉食物」恐害血壓飆! 法式麵包、辣椒粉、蝦子都上榜)3、選低脂乳品:每天攝取2-3份低脂奶或低脂乳品,如低脂奶、優格等。4、攝取蛋白質可吃豆製品或吃白肉取代紅肉:如魚、雞、鴨、鵝,也可降低飽和脂肪的攝取。5、攝取好的油脂:烹煮食材時選用好的油脂,如橄欖油、芥花油、葵花油等,也可吃堅果補充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攝取,但份量上一天不超過1份。(推薦閱讀:血壓狂飆!營養師點名「忌吃5樣食物」防傷心 清粥配菜也在內)三高盛行率高 初期症狀不易發現由於飲食習慣西化,口味也較多重油重鹹,也因生活較忙碌,時常會疏忽飲食上的營養均衡且大多沒有培養運動習慣。依據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18歲以上國人三高盛行率,每4人有1人為高血壓(26.76%)、每4人有1人為高血脂(25.6%)、每10人有1人為高血糖(11.05%)。(推薦閱讀:愛吃2樣便當菜恐致高血壓!網驚呆:是必點)潘富子強調,三高就是導致多種癌症或心血管疾病、其它慢性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但無論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在初期發生異常都沒有明顯太大不適感,大多都是藉由健康檢查才意外發現,因此要格外注意。(推薦閱讀:燕麥取代白飯降膽固醇、防糖尿病! 營養師揪「健康迷思」:這些人吃了很負擔)延伸閱讀: ·量血壓要用右手還是左手? 專家曝「6個NG行為」:多數人都做錯 ·這樣吃小心「第四高」上身!營養師公開「3種陷阱組合」 竹筍雞湯也在內 
-
2022-03-22 該看哪科.一般外科
膽結石上腹及腰痛 達文西手術切除膽囊助婦人擺脫病痛
1名33歲婦人患有地中海型貧血,連月來上腹及腰部疼痛讓她苦不堪言,每當夜間發作時更是痛徹心扉,原本以為只是腸胃痛不以為意,經連番就醫後才揪出竟是膽結石作祟,醫療團隊考量患者病史,透過達文西微創手術切除膽囊,術後第2天即可下床進食,總算讓她擺脫疼痛。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葉俊杰指出,造成膽結石的原因來自於體內的膽固醇、膽鹽、鈣等物質平衡狀態遭到改變,包括膽汁及膽固醇的飽和度過高、膽鹽過度流失、膽囊排空速度減緩及膽汁濃度改變等,因而逐漸累積形成米粒大小或是更大顆的膽結石。雖然膽結石屬於十分常見的疾病,約有1/10的成年人患有膽結石,40至50歲民眾、肥胖者及孕婦更是膽結石好發族群。不過一般膽結石通常無症狀,很容易被忽略,除非結石卡在膽管位置,並引發右上腹、右肩或後背位置突來劇痛,以及皮膚或眼睛出現黃疸、持續低燒等症狀,才會就醫診斷出來。他說,婦人因本身患有地中海貧血,體內紅血素易長期被破壞,導致膽汁中的膽色素沉積,產生膽色素結石,是引發膽結石的高風險群,但因之前多次就醫都以為是腸胃問題,做胃鏡也未能檢查出,直到這次來院透過超音波檢查後察覺狀況有異,才揪出是膽結石作祟。葉俊杰說,達文西機械手臂的旋轉角度大,搭配穩定的放大視野,手術視野更為清晰,處理膽管狹小空間也十分安全,可達到傷口小、出血少的目的,對患者而言接受度高。他建議,民眾平時多攝取低糖、低脂、低膽固醇及高膳食纖維食物,並且多運動、多喝水降低結石風險,但如果右上腹出現悶痛、絞痛或脹痛絞痛症狀,最好盡快就醫,否則膽結石的復發率高,每發作一次,膽囊發炎與沾黏狀況就會更嚴重,甚至引發急性胰臟炎、敗血症等後遺症,會更加棘手。
-
2022-03-17 養生.聰明飲食
如何降血脂?營養師授6大重點:減脂又控膽固醇
短時間過多熱量的攝取,其實不至於造成立即性危害,但是如是長時間不注意,就會造成不好影響。減脂大作戰,可以怎麼做呢?高敏敏營養師提供鏟脂大作戰六個重點: 重點提醒:攝取減少了、代謝增加,就可以達到減少脂肪囉!1、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取:避免油炸、油煎、油酥食物,改變烹調習慣,選擇用蒸、煮、滷、烤方式烹煮;比如,在便當店炸雞排跟滷雞排,要怎麼選擇呢?當然是滷的比炸的還要好,或是烤的也比炸的還要好,所以油煎、油炸減少,自然就可以達到減少油脂的攝取喔!2、選擇低脂高蛋白:像是雞胸肉、雞腿肉會比雞翅或是三層肉還要好。白肉的魚類也可以在穿插於飲食中。3、減少膽固醇攝取:膽固醇有七、八成都是人體自行製造的,可是有額外的兩、三成還是會影響到我們身體的囤積。減少動物性內臟為主的蛋白質,像是動物內臟腰子、雞心,自然可以降低不必要的膽固醇攝取。4、增加好的油脂攝取:好的油脂會去幫助我們代謝掉不好的油脂。飲食上不要偏頗單一的油品喔!可以用不同種類的油作穿插,比方說不飽和脂肪酸很豐富的一些植物性用油,苦茶油、亞麻仁籽油、酪梨油。5、增加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多存於蔬菜、水果中。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我們刮除血管中的油脂,體內扮演代謝的角色,協助排出體外。6、充足水分: 一天最少8杯水,一杯240-250 c.c.左右。3個運動 簡單動起來1、高抬腿:保持上身挺直。兩腿交替抬到腰部左右位置;注意膝蓋要高過腰部。訓練重點:心肺運動,全身性燃脂。2、後臀踢:雙手放在臀部位置。用後腳跟輕碰到手,左右腳交替。節奏搭配呼吸,不要憋氣,深吸深吐。訓練重點:心肺運動,有助燃脂、鍛鍊臀部肌群。3、深蹲:雙腳打開比肩膀略寬一點,屁股向後坐,注意膝蓋不超過腳尖、不拱背,感受大腿、臀部出力,腹部收緊並維持呼吸平穩。訓練重點:心肺運動,全身性燃脂。高敏敏營養師談到,想要恢復正常體態或是良好的血脂肪、體脂肪都一定要記得三大重點:健康的飲食、規律的生活、好好的運動,才能讓你真正的好享瘦。千萬不想要說要瘦得快。瘦得久,才能讓健康長長久久!(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延伸閱讀: ·外表出現「6症狀」小心是高血脂! 醫授改善關鍵 ·身體無不適,就醫發現高血脂? 醫曝「1吃飯習慣」害肥油狂囤
-
2022-03-15 養生.聰明飲食
吃比不吃更傷身!營養師曝「早午餐5大陷阱」:致三高、更易胖
現代人因為工作繁忙,總想在週末假日睡到自然醒,導致早餐時間往往都超過9點,因而興起了一股早午餐(Brunch:Breakfast(早餐)+Lunch(午餐))的風潮。把吃早餐的時間往後推遲,並將早餐和午餐的份量合併著吃,加上坊間推出的美式超大份量Brunch,但這樣的飲食模式健康嗎?短時間吃大量食物 易引起胃腸道負擔從健康飲食的角度來看,營養師張麗玲表示,將兩餐的份量加在一起吃的Brunch,因為在短時間內吃下大量的食物,很容易引起胃腸道的負擔,長期下來就會引起代謝失調,加上坊間的Brunch大多都是以高油、高脂的美式餐點為主,一餐吃下來熱量破表,吃多了若又沒有運動,不但體重可能直線上升,「三高」可能會跟著來報到。(推薦閱讀:如何降三高?降三高飲食怎麼吃? 專家授「控制5招」:隱藏高危險群要注意)起床後第一餐影響身體大 早餐、午餐應分開來吃 其實,起床後的第一餐非常重要,有研究指出,一早起床若不補充足夠的能量,則易造成血糖過低、注意力變差,同時出現疲勞、記憶力衰退等現象;因此,為了健康著想,仍建議早餐與午餐應該分開來吃。(推薦閱讀:早上空腹想吐、沒食慾恐是「胃食道逆流」! 醫揪「超雷習慣」 :吃飯太快也中)2小時內吃早餐 間隔4-5小時吃午餐以吃早餐的時間點來說,張麗玲指出,不管是幾點起床,都建議在起床後的1~2小時內用完第一餐。一般來說,規律的早餐與午餐時間應間隔4~5小時,所以,吃早餐的時間應該在早晨的7~9點(辰時)之間最好。而以中醫養生的觀點來看,辰時正好處於胃經當令之時,氣血流注於胃經,因而磨化能力在此時最強,所以,早晨7~9點正是早餐進食的最佳時間。(推薦閱讀:空腹吃「5類食物」會胖、傷腸胃、血糖失控! 吐司、豆漿、香蕉都上榜)吃早午餐 這些營養前提須注意針對假日晚起型的現代人,偶爾將Brunch當作第一餐或真的很想吃Brunch的人,除了攝取量不要太多之外,在營養攝取上仍應以均衡飲食為前提,而後兩餐的用餐時間則需往後移,以下是營養師的飲食建議:1、選擇含維生素B群及複合醣類食物:如糙米飯(粥)、全麥麵包、雜糧麵包,以及全穀類食物。(推薦閱讀:前三名不是花生、巧克力!「9款抹醬吐司熱量」曝光 營養師:一片厚片等於一碗飯)2、多選擇優質蛋白質:如魚肉、各種瘦肉、家禽肉等。蛋類的攝取方面,每週均衡攝取2~3顆蛋較為適當。3、含鈣質豐富之食品:包括低脂牛奶、無糖營養強化豆奶、乳酪、起士、小魚乾等。4、以不飽和脂肪的攝取為主:少吃含油酥的麵包,並減少塗抹在吐司上的奶油使用量;最好選擇植物油、核果類等不飽和脂肪。(推薦閱讀:可頌還不是最胖!營養師揭「暴肥款麵包排行」 前3名不少人天天吃)5、多攝取新鮮蔬菜及水果:蔬果中不同的植物化合物(植化素)對人體健康各有益處。藉由足量、多樣的蔬果,補充身體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以利不同的植物化合物發揮各種有利健康的效益。防三高、肥胖上身 生活作息莫輕忽為了健康著想,不讓三高、肥胖上身,保持腸胃機能正常運作,每天的早餐一定不能少,若不得已晚起或真的想吃Brunch,張麗玲建議,偶一為之就好,或調整Brunch的飲食內容,使其盡量達到營養均衡。延伸閱讀: ·燒餅夾油條不是最肥! 營養師揭「15款中式早餐熱量」:第一名你常吃? ·減肥到底要不要吃早餐? 營養師的答案可能跟你的不一樣
-
2022-03-1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脂肪肝會有症狀嗎?重度脂肪肝會導致肝癌嗎?
現代人飲食充足,平均每100人中,就有30至50人有脂肪肝,但症狀輕微者居多。一旦發現有脂肪肝,從飲食調整、運動、減輕體重做起,才是降低脂肪肝威脅的不二法門。Q 瘦子脂肪少,不會有脂肪肝?脂肪肝的產生,是因身體會將熱量轉成脂肪,肝臟本身除了有工廠功能(排毒),也是倉庫,貨品(脂肪)太多會堆積在肝臟中,一旦堆積太多造成肝細胞腫脹,就可能引起發炎。40歲起身體新陳代謝減緩,如果吃得多又運動不足,就會增加脂肪肝發生機會。即使外觀偏瘦的人,若身體肌肉量少、脂肪比例較高,還是可能出現脂肪肝。另外,平時攝取過多油炸類、含糖飲料的孩童也可能出現脂肪肝。邱毅群在臨床上觀察到,曾有一名男性BMI在正常值22,平時沒喝酒,也無B、C型肝炎,肝指數(GOT/GPT)卻達50,已有輕微肝炎症狀。Q 脂肪肝會有症狀嗎?「發現脂肪肝其實也不用太緊張。」大部分的脂肪肝沒有症狀,多數患者的肝功能正常,即使肝功能異常者,也可能沒有症狀,都是因健康檢查、腹痛或其他原因透過超音波才發現。其中十分之一可能引起脂肪肝炎,少數會因肝指數上升導致疲倦、惡心、食欲不振,更嚴重者會肝功能異常而出現黃疸,或右上腹脹痛等症狀。Q 脂肪肝最後會導致肝癌嗎?脂肪肝演變成肝癌的時間,與肝臟發炎狀況有關,發炎越嚴重、時間就越短。舉例來說,正常肝指數約在40左右,50~60屬輕微發炎,要演變成肝硬化、肝癌可能需要30~40年以上;但如果肝指數已達100多,可能只要10年、20年就會變成肝硬化、肝癌。因此一旦發現脂肪肝炎,也不能置之不理,不要讓發炎惡化,至少讓肝指數下降,才不會一步步演變為難以恢復的肝硬化、肝癌。Q 驗血時GOT╱GPT正常,就表示肝功能沒有問題?還是需要加做其他檢查?想檢查自己是否有脂肪肝,只要抽血、照超音波即可。超音波可檢查肝臟有無脂肪肝情形,抽血則是檢查三酸甘油脂、血糖、膽固醇、血脂、肝指數等,如果指數過高,首先了解成因再做進一步治療。如果家中有糖尿病、高血脂病史,或是自己有肥胖問題,也建議進一步做超音波檢查,了解有無脂肪肝。脂肪肝患者中,只有十分之一肝指數(GOT/GPT)會升高,因此很多人即使有脂肪肝,但肝指數卻正常,臨床上就有肝癌患者肝指數正常的案例。因此針對高風險族群,如B、C型肝炎帶原者、有飲酒習慣或是脂肪肝較嚴重的民眾要定期追蹤,除了超音波、驗血,還會再驗「胎兒蛋白」,確認有無肝癌跡象、有無看到腫瘤等。每次看完診,醫師也會約固定時間回診,B肝或C肝大概每半年回診一次,脂肪肝較輕微者則是一年。Q 胎兒蛋白指數升高代表什麼意義?絕大部分的肝癌都會在做超音波時發現,而胎兒蛋白專門用在監測肝癌,只要肝癌發生,胎兒蛋白就會上升。此外,女性懷孕時胎兒蛋白也會上升,所以當胎兒蛋白升高時,排除懷孕可能後,就可能是肝癌。建議女性懷孕期間,可先了解是否為高風險族群,定期以超音波檢查。Q 脂肪肝有藥物可以治療嗎?可以靠改變生活飲食逆轉嗎?如果出現脂肪肝,要檢查成因對症下藥,若是三酸甘油脂、膽固醇過高,就用藥物降膽固醇;若是喝酒造成的就要戒酒;若是單純肥胖,醫師就會建議從體重控制開始,只要減少幾公斤,就能發現肝指數降很多,有機會讓脂肪肝從重度到輕度、輕度到沒有,肝指數也能恢復正常。想改善脂肪肝,還是要從改善飲食、加強運動做起。大部分藥物對脂肪肝沒有確切幫助,有些保肝藥物也只是讓肝指數稍微恢復正常,治標不治本。其實只要能減重5公斤,就能發現肝指數明顯下降,每次回診發現肝指數下降,對患者都是正面回饋、增強減重信心。如果BMI在35以上,可能需借助減肥門診等方式。Q 黃麴毒素對肝臟傷害大,哪些食物含有黃麴毒素?黃麴毒素是致癌物質,因豆類、五穀類、咖啡保存不當,內部潮濕讓黃麴黴菌生長,進而產生黃麴毒素,它的特點需達攝氏280度以上才能被破壞,因此感染黃麴毒素的食物,即使經過烹煮也無法消除。食物從胃腸道吸收後,到肝臟做第一次代謝及分解,肝臟只能承受黃麴毒素的攻擊,可能造成肝指數上升進而引起肝癌。食物一定要保存在乾燥、不潮濕的地方密封好,如果一包花生內已經有1、2顆發霉,可能菌絲已在肉眼看不見的地方肆意生長。民眾平時喝的咖啡豆、咖啡粉也一樣,建議在食物保存期限內放進密封罐保存,並且冰進濕度、溫度相對較低的冰箱內,是最為保險的做法。另外,食物反覆解凍也可能增加細菌滋生風險,不得不慎。諮詢/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系主任邱逸群
-
2022-03-1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年輕人肥胖又熬夜 高血壓增加
國人飲食西化,肥胖比率增高,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18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比率逐年上升,2016至2019年平均過重率達47.9%,等於是接近2位成人就有1人過重。醫師提醒,體重上升會增加高血壓風險,近年臨床上觀察,年輕人高血壓比率增加,不可不慎。台灣高血壓學會教育委員會主委鄭浩民指出,近年心臟科門診常有許多年輕病患,30多歲出現心肌梗塞,或血壓飆到180、190mmHg,除體質因素外,多半是飲食過量、肥胖、不運動,包括吃太鹹、高油等,體重高血壓自然飆高。鄭浩民表示,年輕人常熬夜也會造成高血壓,人體交感神經系統在睡覺時會放鬆,因此夜間睡覺時血壓較白天低,如果熬夜沒有好好睡覺,交感神經持續興奮,會讓血壓無法降低,建議民眾從生活型態改善,包括不熬夜、規律飲食,才有助於降血壓。鄭浩民說,學會也將與國健署合作推動「高鉀飲食」,呼籲民眾採取高纖、低脂、少鹽的飲食方式,多攝取高纖維、富含鉀離子的蔬菜、水果等,並搭配低鹽飲食,減輕身體負擔,肥胖者經減重、飲食控制後,有機會不必再吃降血糖、血壓藥。若高血壓沒控制好,也可能造成腎傷害、腎功能變差。傳聞吃「血壓藥」會傷腎,鄭浩民破解錯誤觀念,根據國內外研究,多數降血壓藥物不會傷腎。只有部分高血壓藥物像利尿劑會導致腎功能變差,但停藥後可逆轉。他提醒,部分止痛藥或來路不明中藥,有可能造成腎臟不可逆傷害。鄭浩民表示,腦、心、腎是人體三大重要器官,平時處於「高灌流、低阻抗」狀態,若血壓飆高會加重3器官負荷,不僅造成心肌梗塞、中風,也可能造成腎臟危害,呼籲民眾應妥善控制血壓,並遵從醫囑服藥。台大醫院經三年研究,發現中老年人血壓控制在130mmHg以下,今年5月將下修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標準,從120╱80mmHg更改為130╱80mmHg,並將居家血壓「722」列為治療指引。
-
2022-03-08 癌症.飲食與癌症
2022癌症高峰論壇/癌症治療期間要吃清淡?賴泓誌:不限制吃任何食物,營養品遵守4原則
癌症營養愈來愈受重視,沒有體力就無法應付治療的副作用,由於化療仍是所有治療的「標配」之一,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食慾不佳吃喝不下,若食量少了三之一,醫師提醒,患者就需適時補充癌症營養,它與一般營養品不同,營養配方經過研究,以低脂好油適醣高蛋白為主。 癌症患者的腸胃道問題,例如噁心嘔吐、腹瀉,常會影響患者進食意願,新光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賴泓誌指出,這不只是治療可能產生的副作用,由於腫瘤本身會造成全身發炎,也會加重腸胃道症狀,讓癌友出現厭食、體重流失及癌因性疲憊症,這些問題都有可能讓治療計畫被中斷。加上腫瘤本身就是個無底洞大食怪,會瘋狂燃燒體內的營養與熱量,因此當食慾受影響時,體內的營養與熱量就會被腫瘤過度消耗,增加治療的毒性及感染,形成惡病質,讓病況更難控制。賴泓誌表示,很多癌友的飲食觀念是錯誤的,認為治療期間要吃得清。實際上,是需要全面補足熱量,我們不會限制患者吃任何食物,反而會鼓勵他們想吃什麼就吃什麼,若真的沒有食慾,那麼癌症營養品就可以幫忙。癌症營養品的配方與一般營養品並不同,會有抗發炎所需的EPA,建議量是每天兩公克;碳水化合物需佔每日建議量的五成到六成五,它是免疫細胞最愛使用的營養素;脂肪攝取在兩成及三成五,脂肪太高會影響食慾,有研究認為乳癌患者若採高脂肪會有復發風險。因此,在癌症營養上,就是採取低脂好油適醣高蛋白質,賴泓誌認為,患者就是需要全營養的攝取,有些人不吃正餐只喝雞精,是不對的,目前癌症營養的重要性已與治療相當,癌症治療最新趨勢正朝全人角度及支持性療法並重。【癌症心聲大調查】填問卷抽好禮.【2022癌症高峰論壇】免費報名 https://pse.is/423qsw電話報名:(02)8692-5588 #26982022癌症高峰論壇/無畏・癌症教會我的事 精彩活動內容
-
2022-03-05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高齡門診最愛問/熟齡族隱形殺手!「骨質疏鬆」 靠牆站就能檢測
俗話說:「人老骨頭脆」,意思指上了年紀後,骨質流失過多導致骨骼變得脆弱,稍微一個跌倒、外力撞擊、彎腰搬提重物,甚至打噴嚏就會引起骨折,全身劇烈疼痛。30歲左右,骨質密度達到顛峰,之後隨著時間一點一滴流逝,每年流失骨量0.5%至1%,應該趁年輕時存骨本,才能有效顧老本。季節交替之際,一名病患因咳嗽太用力導致胸痛,就醫發現竟是胸椎骨折!WaCare專家、護理師周珈汶分享門診案例,骨質疏鬆被喻為「熟齡族的隱形殺手」,平時並無特別明顯症狀,等到骨質流失出現背痛或骨折才知嚴重性。根據統計,骨質疏鬆造成的骨折最常出現在髖部、脊椎和手腕,又以老年人髖部骨折最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骨質密度與年齡、性別相關,但年輕人若是生活習慣不佳、長期減重、缺乏運動等,小心成為罹患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該如何預防或改善骨質疏鬆呢?Q1:骨質疏鬆的原因是什麼? A:年齡老化造成對鈣質的吸收、維生素D的活化減少,身體造骨能力下降,生長趕不上流失速度,使骨密度逐漸降低、結構變差。當骨質內的孔隙變大、骨骼密度變小,呈現中空疏鬆現象,就容易有骨折的情形發生。Q2:哪些人是骨質疏鬆的好發族群? A:50歲以上的女性。女性更年期後,體內荷爾蒙分泌急遽減少,易加速骨質流失;雌激素對骨骼有保護作用,停經婦女罹患骨質疏鬆高出男性好幾倍。而歷經懷孕、哺乳過程的女性,大部分都會缺鈣,影響骨骼健康。Q3:怎麼預防骨質疏鬆保骨本? A:首先作息和飲食要正常,戒菸酒、多補充鈣質食物,最重要的是保持適度運動。護理師周珈汶說明,長期久坐不活動,骨質便會流失,出門運動順便日曬補充維他命D,促進身體鈣質的吸收。負重、肌力訓練可以改變骨質密度,快走、爬樓梯、慢跑有助於防止骨質疏鬆;有症狀的患者,運動前先請醫師評估,避免運動傷害。Q4:如何從飲食下手,增加骨質密度? A:選擇高鈣的食物維持骨骼強健,例如:鮮奶、乳製品、小魚乾、黑芝麻、紫菜及深綠色蔬菜等;注意低鹽低糖低脂原則,避免過多的鹽、糖和脂肪影響鈣質吸收。另可多攝取菇類、豆漿、鮭魚、雞蛋等富含維他命D的食物,調節骨質的生成。Q5:還有哪些注意事項,避免嚴重骨折? A:搬提重物時,注意姿勢的正確性,長輩最好請年輕人代勞,減少脊柱的壓力。老年人常因跌倒造成骨折,導致臥床和死亡!有骨質疏鬆的患者,應重視居家環境安全,加裝扶手、止滑墊,降低跌倒風險。骨質疏鬆自我簡單篩檢 需要做什麼檢查?身高比年輕時的身高矮縮3公分以上,就要小心警訊。身體貼靠牆壁,若後腦勺與牆壁的距離達3公分以上,可能已出現骨質疏鬆,正常人幾乎沒有距離或小於1公分。建議就醫照X光確認是否有骨折情形,或是做骨密度檢測,及早預防與治療。
-
2022-03-04 養生.聰明飲食
地中海飲食降血壓、降血脂還能防中風! 營養師揭「5原則+1陷阱」
42歲的陳董是個年輕有為的企業家,患有慢性高血脂,平常都有按時服用藥物。最近幾週偶爾有頭暈現象,不過最近這一次,暈眩的時間續約20幾分鐘,講話咬字也有些不太清楚,坐下來休息一陣子,這些症狀就又慢慢消失了。一開始覺得應該只是工作太累的關係,就沒有太注意。而太太覺得有點不放心,還是安排先生到醫院做詳細檢查。經醫師診斷後懷疑是腦中風前兆,經藥物治療後,陳董不再出現類似的症狀,頭暈的情況也大幅改善。中風是突發性的腦血管疾病。因為腦血管阻塞或腦血管破裂而造成突然的大腦局部或全部的功能失調,腦細胞得不到營養及氧氣,造成腦部的機能受損或壞死。中風的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血脂、心律不整、糖尿病、肥胖、抽菸、飲酒過量都有可能是中風的危險因子。 中風常見症狀1、臉部、手臂或腿部感到麻痺或顫動2、說話不清或失去說話能力3、視力模糊不清4、頭部劇痛或暈眩5、行動不穩或跌倒當出現上述症狀,記得要盡速就醫,以免延誤治療黃金期。 健康飲食(地中海飲食)可以預防中風?營養師談到要預防中風,其實可以從飲食方面著手。地中海飲食可以維持體重及對於心血管健康有正向幫助之外,還可以幫助降低罹患中風風險、降低血壓及血脂,讓身體維持在一個健康的狀態。地中海飲食怎麼吃?6個重點典型的地中海飲食具有共同的元素,像是大量蔬菜、水果、豆類、穀物和穀類食物,例如全麥麵包和糙米。還有適量的魚、白肉和一些低脂乳製品、堅果,以及少量的紅肉和甜點。使用不飽和脂肪,像是橄欖油代替飽和脂肪,像是豬油或酥油。1、每天攝取蔬果水果5-8份、全穀類、橄欖油、堅果、豆類。2、每週吃2-3次海鮮。3、適量補充白肉、雞蛋、乳製品。4、足量的開水,每公斤體重約30-35毫升,以70公斤成人,每天攝取約2100-2450毫升。5、適量飲酒,建議為紅酒。6、避免攝取過多的紅肉及加工製品除了飲食外,還可以從其他面向著手,像是控制好三高、體重、規律運動、戒菸及維持良好的生作息,都可以降低中風的風險喔。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 延伸閱讀: ·吃東西愛沾醬小心腦中風機率暴增! 醫曝「常踩陷阱」:一小匙鹽就快超標 ·突然變得多話小心是「腦溢血」了! 「6大恐怖徵兆」曝光:自己也不知情
-
2022-03-03 養生.聰明飲食
美國家衛生院警告「8種隱藏版高鈉食物」恐害血壓飆! 法式麵包、辣椒粉、蝦子、蛤蜊都上榜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連續第八年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開發的得舒飲食(DASH)列為其審查的近40種飲食中的“最佳整體”飲食。最新研究顯示,飲食中結合得舒飲食或是降低鈉的攝取,可以達到降低血壓,甚至可以媲美抗高血壓藥物。此外,還獲得“最佳整體”飲食,並在“健康飲食”和“心臟病預防”類別中第一。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高血壓為全世界最常見的慢性病。為心臟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影響著10億人口,每年八個人中有一死於該疾病。得舒飲食不僅治療高血壓降血膽固醇也有效,兩週內收縮壓下降8-14%,NIH的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資助的研究人員開發得舒飲食來預防和治療高血壓,這種飲食也被證實在降低血液膽固醇方面效果也非常好。在過去的研究顯示,運用得舒飲食飲食的人,能夠在短短兩週內將血壓降低。收縮壓可能會下降8-14%。如果得舒飲食與低鈉飲食相結合,對健康的幫助會更大。如果高血壓前期或1期高血壓的成人,低鹽飲食與得舒飲食併用,可明顯低收縮壓。 得舒飲食 掌握4原則1、吃蔬菜、水果和全穀物2、脫脂或低脂乳製品、魚、家禽、豆類、堅果和植物油3、限制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肥肉、全脂乳製品和油,例如椰子、棕櫚仁和棕櫚油4、限制含糖飲料和糖果 得舒飲食食物份量參考表下表為每日熱量攝取2,000 kcal得舒飲食,各食物份量:如果每天攝取1,500毫克鈉,其血壓會比每天攝取2,300毫克鈉還要來得低。其他可以運用的小技巧1、選擇低鹽或無添加鹽的調味料,例如醋、檸檬、蔥、薑、蒜、等取代醬油、味精等含鹽調味料,來增加風味。2、儘量不吃加糖的甜食,甜點可考慮使用水果、天然的水果乾,或天然現搾的果汁。3、少吃加工食品,原型食物最好。8種隱藏版高鈉食物延伸閱讀: ·愛吃2樣便當菜恐致高血壓! 網驚呆:是必點 ·量血壓要用右手還是左手? 專家曝「6個NG行為」:多數人都做錯
-
2022-03-02 養生.聰明飲食
蔬菜纖維吃不夠害便秘?營養師授「三餐高纖吃法」:自助餐別點排骨
幾乎所有的專家都異口同聲表示,要能維持好的腸胃機能,向便祕說拜拜,多攝取高纖食物是不二法門。但是忙碌的現代人,一早起來匆匆忙忙梳洗後,大概只能在上班路上隨便買個早餐果腹,有些人甚至不吃早餐就上班,埋首在辦公桌或開了一個早上的會後,午餐也是囫圇吞棗帶過,到了晚餐時間,有加班的還是只能簡單用餐,不用加班的,大多數只想好好慰勞自己一天的辛苦,大吃一頓,很少人會注意到自己一天到底攝取了哪些營養素,更遑論特別留意攝取多少高纖食物。一日高纖吃法 跟著吃攝取足夠營養衛生署建議每人每天最好攝取25~35克的纖維,營養師余依晏提供以下建議:早餐★ 健康的選擇:1、食用高纖維的五穀雜糧麵包、雜糧饅頭或全麥吐司,夾上生菜、番茄、小黃瓜和低脂乳酪。2、習慣吃中式早餐的人,則可以來碗纖維質含量比一般精緻澱粉高的地瓜粥或南瓜粥,再簡單燙個蔬菜,吃進足夠的纖維及營養;中式早餐建議搭配豆漿或水果,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3、若真的沒時間自己準備早點,不妨選擇現代人的好鄰居—便利商店,例如三角飯糰包的餡料如雞、肉、鮪魚等,是品質較好的蛋白質,而三明治也多含有生菜及起司,營養較均衡。(推薦閱讀:燒餅夾油條不是最肥! 營養師揭「15款中式早餐熱量」:第一名你常吃?) ★ 不健康的選擇:1、燒餅油條、飯糰:都屬熱量高且纖維量不足。2、蛋餅:饅頭加蛋比蛋餅更適合做為早餐,因為屬油煎食物,並不建議多吃。3、煎餃、小籠包、餡餅、肉包:內餡多為高油脂肉類,最好少吃。4、包餡的麵包:很多人也許習慣通勤時啃麵包,建議選擇含堅果類的雜糧麵包或吐司,也要注意不要常選有內餡的麵包,因為不論甜的或鹹的內餡,油脂、糖分都不少,而且是精緻加工過的食品,纖維含量不高。(推薦閱讀:可頌還不是最胖!營養師揭「暴肥款麵包排行」 前3名不少人天天吃)下午茶下午3、4點,正是需要休息一下補充能量的時間,建議不妨在辦公室準備水果,小番茄、葡萄、芭樂、蘋果、梨子都是高纖水果的不錯選擇。或是蒟蒻點心也可以,但需注意有些市售蒟蒻干的脂肪與鈉含量較高,購買時請注意標示。(推薦閱讀:吃下午茶擊退負能量! 但這些食物只會讓你愈吃愈累) 午、晚餐★健康的選擇:1、白米加入五穀米、糙米或是全麥麵條煮製而成的麵類,取代精緻的澱粉,補充纖維質。2、蔬菜最好是燙青菜,像是水煮花椰菜、菠菜 都是不錯的選擇。3、肉類則盡量吃雞肉、海鮮等白肉。4、湯品最好是蔬菜湯。南瓜、高麗菜、西洋 芹、番茄、蘿蔔、芥菜、黑木耳、玉米、花椰菜 等,都可以是蔬菜湯的食材。(推薦閱讀:吃飯配飲料、飯後喝湯? 小心胃食道逆流!醫眼中「超雷虐胃行為」曝光) 若以上所述沒時間準備或很難在上班附近找尋到,也可參考以下做法:1、吃自助餐時,菜色的選擇為兩道蔬菜、一道半葷素(即青菜炒肉絲或肉片),增加蔬菜量,減少肉類攝取量;挑選食物時以清蒸類、滷類菜品較好,如燒冬瓜、清蒸魚、滷海帶等。2、到麵攤時,清湯麵是較好的選擇,最好點盤燙青菜,並不要淋醬汁,也可叫幾盤比較健康的小菜,如小黃瓜、海帶、泡菜等。3、少點肉類,多以低脂肉、豆腐或海鮮為主。(推薦閱讀:吃麵怕胖!粗麵or細麵好? 揭曉「麵食熱量排行」:這碗直逼1000大卡) ★不健康的選擇:1、油炸物和燴、羹類等勾芡類食物,有過多油量、澱粉類,如佛跳牆、東坡肉、紅燒蹄膀等。2、大塊肉,如排餐、雞排、排骨,油脂太高。3、麵攤的麵湯,湯頭可能含過量的鹽分和油 脂,全都喝下肚對健康有壞處。4、醬、麻醬或肉燥拌麵,常含過量的鹽分和油脂。5、火鍋類,包括麻辣鍋及其材料像是丸子、餃子,都是熱量且脂肪含量高;沾食用的沙茶醬、豆瓣醬、辣椒醬所含脂肪較高且含鈉高,也不健康。6、加工肉類如香腸、火腿、培根、紅燒肉等,為含亞硝酸的加工肉,常吃容易引起腸道疾病。(推薦閱讀:5大最愛火鍋料排行出爐,每吃一口熱量皆爆表,3種配角熱量也不低) 延伸閱讀: ·吃10顆蘋果仍不夠一天所需膳食纖維! 營養師公開「高纖水果排行」:第一名超意外 ·多吃蔬菜還是便秘? 醫曝「便祕兇手」愈做愈是一肚子大便
-
2022-02-28 養生.聰明飲食
雞排和鹹酥雞哪個熱量高?營養師授4招有效減油
你也愛吃炸物嗎?你最愛吃什麼?小心一份好好的低脂海鮮才不到一百卡,炸完熱量飆三倍;究竟怎麼做才能減輕身體負擔又滿足口腹之慾?炸物熱量排行1、雞排(一片) 630kcal2、炸臭豆腐(一份含泡菜) 530kcal3、炸薯條(一份) 529kcal4、鹹酥雞(一份) 525kcal5、甜不辣(一份) 350kcal6、洋蔥圈(一份) 324.8kcal7、雞三節翅(一份) 320kcal8、炸魷魚(一份) 300kcal9、甜甜圈(一個71g)282kcal10、雞腿塊(一塊) 275.8kcal11、炸雞腿(一隻125g) 270kcal12、雞塊(6塊) 270kcal13、花枝丸(一份100g) 260kcal14、可樂餅(一片)176kcal15、炸薯餅(一片) 152kcal食物經高溫油炸 營養素遭受破壞若撇開熱量先不談,其實食物經過高溫油炸,會破壞其中的營養素,若是蛋白質食物,也會流失原本的礦物質和維生素,而澱粉類食物原本熱量就不低,在經過油炸後也會使熱量攀升,加上澱粉易吸油,油脂含量也會比原本來得高。(推薦閱讀:無油氣炸鍋,罪惡感減半?)以雞肉為例,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其實雞肉本身是屬於優質蛋白質,但透過不同的料理方式,熱量也會有所差異,加上「油炸」是最不明智的手法,因為外層都會再裹上一層粉、裹滿粉,再整個拿去油炸,所以熱量自然會比原本高出2-5倍。炸蔬菜是陷阱 含油量爆表那吃炸蔬菜會比較健康嗎?高敏敏直言,其實蔬菜就是陷阱之一,因為蔬菜含水量高,在油炸的過程中,油脂反而會取代水分,讓原本只有20幾卡的蔬菜瞬間吸油,熱量直接翻倍。減輕身體負擔 炸物這樣吃若真的想吃炸物,高敏敏建議,偶爾吃一次即可,平時還是以蒸、煮、滷、烤的烹調方式為主;可以去皮吃,如果捨不得去皮,可以準備吸油廚紙(廚房紙巾)按壓一下食物,減少油脂攝取;而像鹹酥雞、甜不辣等炸物,盡量單吃即可,不要添加九層塔,因為九層塔非常容易吸油,會吃進更多不必要的油脂。此外,最好以原味炸物為主,不要添加調味料或醬料,以免攝取過多鈉含量。而吃完炸物,高敏敏提醒,應多補充蔬果來攝取膳食纖維、維生素c,其中豐富的鉀也可以幫助排除多餘的鈉,以及多喝水幫助代謝。延伸閱讀: ·鹹酥雞點蔬菜類比較健康? 營養師公開「油炸前後熱量」:以為清爽全是油 ·披薩+可樂只排第4!營養師揭超常吃「外食組合熱量Top7」 第一名等於一天所需熱量
-
2022-02-27 養生.運動健身
健身需要吃多少蛋白質才夠?攝取過量恐增肌不成反變脂肪
近年門診出現年紀輕輕卻腎臟損傷的患者,主因是錯誤的高蛋白飲食攝取。根據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的文章,有一篇在2014年發表的研究,邀請2160名受試者,探討高蛋白飲食對於腎功能的影響。結果顯示,高蛋白飲食組的腎絲球過濾率、血清尿素、尿鈣、血清尿酸有增加的情形,恐對腎臟造成負擔,但究竟要攝取多少蛋白質,卻很少人深入研究。每餐吃手掌大小的蛋白質食物,就能滿足健身需求。門諾醫院營養師蔡坤融表示,健身者需要多少蛋白質,現在論點說法不一,根據美國國家體能協會的建議,依照訓練計畫,每公斤的體重給予1公克到1.7公克的蛋白質,以體重70公斤為例,一天的蛋白質需求為70公克到120公克,換算成實際的飲食,每餐吃大約手掌大小的蛋白質食物就能滿足需求。蔡坤融說,雖然健身飲食因人而異,不過一般來說,體脂肪高的族群需要多攝取蛋白質;身材比較精實的人,可能需要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澱粉類食物要比較多;減少熱量攝取的族群,隨著熱量減少得愈多,飲食中蛋白質的比例要逐漸調高。餐盤分四等份,蔬果占兩份,澱粉、蛋白質各占一份。在平時的飲食方面,可以很簡單的把吃飯的餐盤分成4等份,其中2個是蔬菜和水果類的食物,提供維生素、礦物質;1等份屬於全穀雜糧類食物,澱粉可提供足夠的能量;1個等份是豆魚蛋肉類食物,提供生長肌肉所需的胺基酸。健身飲食菜單應掌握原型食物、少油、少糖、少鹽等原則,就不怕吃下太多熱量。若不方便下廚,在餐廳應避免油煎、油炸食物,不吃加工食品,肉類多選擇油脂少的瘦肉。外食族在超商可選雞胸肉即食包,打開就能食用,也可購買茶葉蛋、優格和地瓜,輕鬆補充營養。蔡坤融建議,運動前可吃高升糖食物,如香蕉、地瓜等,提供運動的能量來源。年輕族群:常見蛋白質攝取過多,增肌不成反變脂肪。事實上,不同年齡族群,需要不同的健身飲食。蔡坤融指出,在比較年輕的健身族群身上,發現傾向於攝取過多的蛋白質,遠遠超出營養學的建議量。過量的蛋白質跟過量糖類、油脂一樣,經過代謝後,不但不會形成肌肉,還有可能變成脂肪,因此不論是哪種營養素,都要適量攝取。熟齡族群:慢性病患健身前,務必尋求專業建議。熟齡者的健身飲食計畫應尋求專業的建議。預防肌少症,除了注意熱量和蛋白質是否足夠,還要考量慢性疾病,例如血脂過高的人,需要選擇低脂肪的蛋白質食物;有蛋白尿疾病族群,要很小心蛋白質的攝取量;糖尿病患者則要注意選擇低升糖指數的澱粉類。素食族群:豆類食物可完全替代肉類的蛋白質。對於素食者來說,可能經常擔心自己吃的蛋白質是否足夠,其實常見的植物性蛋白質並不會輸給動物性蛋白質,像豆類食物完全可替代肉類的蛋白質。蛋奶素食者,乳清蛋白粉也能輕鬆攝取,市面上也有全素的蛋白粉可選擇。蔡坤融表示,提到蛋白質食物,民眾想到的多是雞蛋及肉類,不過營養學上,提倡植物性蛋白質,幾乎沒有飽和脂肪,脂肪的比例低,例如低脂的豆類包括黑豆、黃豆、鷹嘴豆、無糖豆漿、豆腐、豆乾及毛豆等。食量不大的老年人,可選擇密度較高的動物蛋白質。衛福部國健署推薦蛋白質攝取的順序,是「豆魚蛋肉類」,建議以植物性蛋白質為優先來源。另外,可考慮自身需求做選擇,例如植物性蛋白質熱量較低,適合需要控制熱量的族群;動物性蛋白質營養密度較高,富含多種礦物質,就適合食量不大的老年族群。
-
2022-02-26 該看哪科.婦產科
懷孕期間飲食該如何控制?營養師:8大飲食指南一次看懂,讓你遠離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指在懷孕期間以75克葡萄糖水耐受試驗,經3段血糖檢測,有1項或1項以上異常就算妊娠糖尿病,目前在台灣沒有大規模的研究證實台灣的妊娠糖尿病盛行率,但來營養諮詢的妊娠糖尿媽媽有上升趨勢。若未能於孕期期間控制穩定血糖,對媽媽及寶寶都會增加危害風險;以下跟大家分享妊娠糖尿媽媽在食物的選擇應如何管理,吃出營養對抗高血糖及避免體脂肪增加。孕期控制血糖虛改變生活習慣 減醣從均衡飲食開始治療懷孕婦女的高血糖,首要且不能忽略的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如果生活習慣的改變無法達到血糖控制目標,才會考慮開始藥物合併治療。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營養師賴冠菁表示,想要透過飲食管控血糖,均衡飲食是重要的一環,而減醣飲食更為重要。醣類就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單醣、雙醣、寡糖及多醣,而單醣及雙醣是分子較小的醣類,人體吸收相當快,因此妊娠糖尿媽媽血糖想管理良好,須減少小分子的醣類,多攝取富含纖維質的多醣類食物。簡單來說,就是不要攝取額外加糖的飲品或甜品,而攝取天然的多醣類食物。賴冠菁說明,均衡飲食就是每日都能攝取到6大類食物分別為:全穀雜糧類、乳品類、水果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食物升糖指數,所以想要輕鬆控糖,就是要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並選擇低升糖的食物,並控管攝取的份量。要記得吃澱粉的同時就要搭配吃蔬菜纖維及蛋白質,簡單的每餐進食訣竅如下,詳細的食物份量及飲食,建議經營養師針對個人量身訂做:▸菜:煮熟蔬菜至少1碗。▸肉:瘦肉或魚肉約手掌心大小,蛋奶素者約1塊或田字型豆腐1塊+小方豆干1塊+蛋1顆。▸飯:全穀雜糧飯4分之3碗。▸水果:每天水果2至3份,1份相當於柳丁大小1顆。▸乳製品:低脂乳品1至1.5份,1份相當於240cc的鮮奶或3湯匙的奶粉,需分成多次點心吃,避免果糖及乳糖吃過多,造成短時間內血糖升高。妊娠糖尿病飲食該如何控制? 8大重點1次看懂1.熱量依照孕程期別及體型調整妊娠媽媽被診斷出妊娠糖尿通常在24至28周,處於孕期第2期及第3期,每日熱量的攝取則需比孕前增加300大卡。應視孕婦的血糖值及體重增加情形做調整,最少不可以低於1500至1800大卡/天,但也不能因懷孕而有1人吃2人補的觀念,否則熱量攝取過多,容易累積體脂肪。2.攝取天然的醣類食物替代精緻糖每日醣類建議攝取量為熱量的40%至50%,依照美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的建議,懷孕婦女的醣類攝取至少要有120公克/天,若以台灣食物代換表的含醣份量來說明,每天至少要攝取11至12份(1份醣量15公克),建議分配到3至6餐/天,1份醣類的食物量,應以未精緻的全榖雜糧類為優先,因其所含的膳食纖維較為豐富,益於血糖管理。水果以選高纖維且果糖含量低的種類,依照食物份量表的1份醣為15克,芭樂1份約155公克(相當於大顆芭樂半顆或小顆芭樂1顆),膳食纖維有5.7克,含有維生素C 213.7毫克,堪稱營養素之王。3.膳食纖維增加飽足感大部分蔬菜都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吃蔬菜可以減緩食物被吸收的速度,避免升糖反應之外,還能增加飽足感,故建議每餐一定要有蔬菜類,而非精緻的全榖雜糧類,如糙米、薏仁或地瓜塊莖類等,和白米飯及精緻澱粉食物相比,全穀類的升糖反應相對較低,其所含的纖維質較多,提升飽足感及攝取到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更能減少血糖震盪。4.選擇優質蛋白質優質蛋白質是指6大類食物中的豆魚蛋肉類,而其中的豆是指黃豆、黑豆、毛豆及其製品,家禽肉類吃肉不吃皮,紅肉類挑瘦肉不吃肥肉,魚及蛋類都是很好的蛋白質食物來源,優質蛋白質可提高身體基礎代謝率減緩食物吸收率,每餐攝取豆魚蛋肉助穩定血糖。5.少量多餐避免血糖起伏及飢餓感懷孕過程中,常因腹中寶寶逐漸長大因而影響孕媽咪腸胃道的舒適度,為了穩定血糖值,選擇少量多餐且定時定量的用餐方式最適當。很多人都誤以為少量多餐就是1天吃6餐,而每餐吃1個便當或1碗牛肉麵,點心吃蛋糕配珍珠奶茶,賴冠菁說,其實少量多餐是指將1餐份量分成2餐來吃,並能同時攝取膳食纖維及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更能有益於血糖管理。6.維生素及礦物質的補充孕期第3期要增加的營養素有鐵、鈣、鋅、鎂、碘等礦物質及維生素B群、葉酸等,適當進食富含的食物,補充胎兒生長及母體需求。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豬血、豬肝、瘦肉等。含鈣豐富的食物,如:乳品類、牡蠣、丁香魚、起司、黃豆及豆製品。含鋅豐富的食物如:蛤蠣、牡蠣及瘦肉類。含鎂豐富的食物,如:原味堅果類、未精緻全榖雜糧類等。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等。而深綠色蔬菜及未精緻全榖雜糧類能提供維生素B群及葉酸。增加鎂的攝取有助改善媽媽孕程抽筋的症狀,乾海帶15克(約1湯匙)含有97.8毫克,去殼調味南瓜子15克(約1湯匙)含有94.5毫克,胚芽米乾重80克煮熟後約1碗量含有440毫克,建議用胚芽米或其他未精緻的全榖雜糧類取代部分白米飯,並每天1湯匙堅果種子類,增加鎂的攝取。7.少鹽、少油炸的飲食攝取過多的調味料會增加鈉量攝取,造成水腫、高血壓及孕程末期妊娠毒血症,利用清蒸、燉、滷、水煮、涼拌取代糖醋、油炸、沾粉或勾芡的菜餚,以避免過多油脂的攝取;加工食品通常含有看不見的油、鹽、糖,例如:貢丸、香腸,醃漬食品也含較多的鹽、糖,例如:蜜餞等,建議淺嚐即止。8.喝水量絕對要夠人體內水分大約佔體重的70%,水參與人體重要的消化酵素反應,生物化學作用及促進代謝,具維持體液正常滲透壓及電解質平衡、調節體溫的作用。若每天飲用的水不夠,食物中的營養素就不能被吸收,人體的廢物也不能變成尿液排出體外。每日需求量為每公斤體重30cc,建議不要用含糖飲料、鮮奶、鹹湯或濃茶等取代水。若擔心有水腫問題,除避免醃漬品、滷汁或高湯過量攝取外,建議睡覺時可用枕頭墊腳,或盡量能將1天的水量安排在睡前2至3小時喝完。★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2-22 該看哪科.皮膚
牛奶、乳製品恐害你長痘痘?名醫揭痤瘡發生原因
▍牛奶、乳製品與痤瘡有次農曆小年夜,我鼻上突然長了腫痘,而且舌頭痛。奇怪,什麼原因?回想前一天,朋友請我喝珍珠鮮奶茶,3 分糖。十分不巧,吃飯時雞骨頭卡在牙齒中間,我想用舌頭撥出來,反倒刮傷了舌頭,3 分糖還讓我發炎厲害,到了晚上,舌頭痛不堪言,難以下嚥。大年初一早上,我發現人中又長了一顆痛痘。前一天並沒有喝牛奶啊?!後來,我才想到親戚在除夕夜帶了珍藏的「奶酒」回來,大家喝得盡興。到了大年初二,人中痘不僅沒消,鼻子上又多了另一顆腫痘。我大年初一也沒喝牛奶,可是我喝了親友請客的大杯拿鐵咖啡,裡面是加牛奶的。大年初三,我臉上鼻旁黑頭粉刺突然大了起來,不得不擠掉它。因為我大年初二時,喝了含牛奶的抹茶奶綠⋯⋯整個過年痛苦不堪,真是「奶」影幢幢!了解到是吃東吃西導致,還希望過年趕快結束。青春期時,爸媽希望我多喝牛奶,能夠長高,加上家族遺傳,整個臉爆痘,至今留下月球表面隕石撞擊般的坑疤。離開了青春期,我已少長痘,再次長痘時,總不出兩個原因:一是睡眠不足,二是喝牛奶。許多患者都和我有類似的經驗:Nicole 是35歲的女性上班族,鼻子大、整個鼻子的毛孔多又大,布滿黑頭粉刺像草莓一樣,抱怨之前痤瘡治療效果差。我追問才發現,她每天都喝一杯鮮奶,常額外喝鮮奶茶,雖然都點「無糖」。Kent是26歲男性上班族,平常很少長痘,最近這兩週人中卻長兩顆痘痘。他否認睡眠、壓力、食物的改變。我特別問他:「有無喝牛奶?」他否認。再問:「有無接觸乳製品?」他恍然大悟地說:「這兩週開始,我早上都喝一罐優酪乳,一罐大概 500c.c.。」儘管優酪乳好處多,但畢竟也是乳製品,還需要小心添加糖、色素、香料的問題。究竟攝食乳製品是否與痤瘡有關?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分析「護士健康研究第二波」中,回溯4萬7000多位女性的資料發現,攝取乳製品較多的比起較少的人,長痤瘡的機會增加了22%。其中,攝取全脂乳者增加12%,低脂乳增加16%,脫脂乳增加44%。且日常生活攝食即溶早餐飲品、雪酪、茅屋起司、奶油起司,都和長痤瘡有關。研究團隊推斷,可能是因為「牛」奶中的荷爾蒙與生物活性物質,讓「人」長了痤瘡。牛奶(包含乳糖)產生類似高升糖指數碳水化合物的效應,胰島素、第一型類胰島素生長因子 IGF-1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結合蛋白IGFBP-3減少。再者,牛奶中的20%正是由乳清蛋白構成,乳清蛋白主要由支鍊胺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 BCAAs)組成,會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刺激胰島素過度分泌,導致角質細胞過度生長、皮脂腺分泌油脂、雄性素活性增加,導致粉刺與痤瘡形成。此外,牛奶還含有牛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一樣會結合到人類的受體上,促進粉刺形成、皮脂腺脂肪生成、毛囊發炎、以及刺激雄性素。牛奶還含有高活性的雙氫睪固酮(Dihydrotestosterone, DHT)前驅物,包括:胎盤源黃體酮、5α-pregnanedione, 5α-androstanedione;以及六種和痤瘡相關的生長因子:轉化生長因子(TGF)、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I , -II)、血小板源生長因子、纖維生長因子(FGF-1, -2)等,都會刺激痤瘡形成。Dylan是35歲男性工程師,苦惱於耳朵前方的疼痛粉瘤,經藥物與注射治療,仍反覆發作。我追根究底地詢問:「有發現什麼時候容易發作起來嗎?」他想一想說:「都是兩個狀況:夜眠5小時,加上吃了起司,有時候是吃蛋糕、布丁、奶昔,真的一吃就發作!」儘管牛奶、優酪乳、起司,都是相當優質的營養來源,但若在意皮膚長痘痘的問題,可能就需要以其他食物來替換了。牛奶、乳製品與痘痘之間似乎有常見的關聯,但在醫學上仍存在爭議。我建議,若長期困擾於痤瘡、且感到一般治療療效不佳者,是可以考慮停用乳製品並且觀察痤瘡是否有改善。▍乳清蛋白粉與痤瘡許多人上健身房鍛鍊肌肉,並配合攝食乳清蛋白粉,以養出健美的肌肉。他們自然也是愛美一族,發現臉上、胸口、背上不斷冒痘,吃、擦抗痘藥卻不斷復發,更出現發炎後的黑色素沉澱,好不容易透過雷射治療開始改善,卻又冒出紅腫的新大痘。Hank是26歲的男性科技業工程師,在醫師建議下,乖乖地吃過兩個療程、每次為期一年半的口服A酸,卻抱怨:「我吃A酸時,皮膚乾燥的副作用十分嚴重。都已經配合長期治療了,為何仍一再復發?」口服A酸是現今痤瘡治療的最強效的選項,不過根據《美國醫學會:皮膚醫學》研究,仍有 32.7% 痤瘡患者在完成 A 酸療程後一年內復發,當中低劑量治療組(A 酸累積劑量小於 220 毫克/公斤)復發率為47.4%,高劑量治療組(累積劑量大或等於 220 毫克/公斤)為 26.9%。為何接受如此強效的治療,仍頻繁復發?臨床上,我發現若有性荷爾蒙失調、不當飲食、睡眠障礙、合併精神疾病、服用特定藥物等狀況,就成為復發的高危險群。這也是為何我要在本書中系統性地分析皮膚關鍵病因,希望找出個人原因,減少復發率。果然,Hank 喜好健身,每兩天按時上健身房進行重量訓練。為了增肌,他吃多量乳清蛋白粉(每天 40 公克以上),奶油、奶茶、布丁、水蜜桃⋯⋯口味琳瑯滿目,喝起來甜滋滋的,真是不亦樂乎!他還愛喝牛奶,最近大賣場特價,索幸牛奶整箱搬回家,把它當水喝,每天喝1500c.c. 都不膩。平常還喜歡吃美式炸雞、炸薯條。我追問:「你的年度健康檢查有無異常?」他說:「醫生說我有高膽固醇血症、低密度膽固醇 LDL 過高,但沒告訴我為什麼?我自己也不知道原因。」我說:「小心你攝取的乳製品!已有研究報告指出乳清蛋白與痤瘡有關,全脂牛奶含的飽和脂肪、乳糖,多量攝取也可能和你的高血脂有關。」一項研究針對三十位使用乳清蛋白補充品的成年人,未服用前僅有57%的人有痤瘡,嚴重度在第一級(輕度)至第二級(中度),無人為第三級(重度),服用乳清蛋白兩個月後,所有人都出現了痤瘡,7成為第一級至第二級嚴重度,而3成為第三級嚴重度。為什麼會這樣呢?乳清蛋白(Whey protein)是在牛奶形成起司的凝固過程中,留下的上清液,富含乙型乳球蛋白(beta-lactoglobulin),佔了65%、甲型乳球蛋白(alpha-lactalbumin)佔了25%、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以及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這些牛奶蛋白會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誘發角質細胞過度增生與細胞自戕,也會刺激 5α 還原酶(5α-reductase) 將雄激素睪固酮轉化成二氫睪固酮(DHT),以及增加腎上腺與性腺的雄性素製造、促進雄性素受體訊息傳導,導致粉刺與痤瘡形成。事實上,健身者服用的乳清蛋白補充品,相當於喝下了6 ∼ 12公升的牛奶。若你在攝食這類產品,同時困擾於長期痤瘡,可以考慮停用一陣子,看看痤瘡是否自然改善。※ 本文摘自《皮膚營養學全書:減輕過敏發炎、免疫與荷爾蒙失調,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皮膚營養學全書:減輕過敏發炎、免疫與荷爾蒙失調,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作者:張立人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30
-
2022-02-21 養生.聰明飲食
蒜泥白肉一盤就破千卡 營養師揭熱炒熱量地雷菜色
點菜啦!熱炒店一定要點哪一道呢?誰說油炸熱量最高?川燙的蒜泥白肉感覺很清淡?再配上啤酒,好好的一餐可能就一直在爆卡!熱炒店 熱量圖鑑1、蒜泥白肉(300g) 1120kcal2、醬爆雞丁(350g) 720kcal3、沙茶羊肉(400g) 695kcal4、薑絲大腸(300g) 680kcal5、醉雞(600g) 640kcal6、蠔油牛肉(400g) 575kcal7、宮保雞丁(350g) 460kcal8、蝦仁滑蛋(350g) 415kcal9、炒海瓜子(350g) 405kcal10、炒螺肉(300g) 400kcal 11、培根高麗菜(400g) 370kcal (推薦閱讀:吃錯高纖食物小心反便秘!營養師揭「高纖蔬菜排行」 高麗菜吃整顆還不夠)12、鳳梨蝦球(250g) 320kcal13、蛤蜊絲瓜(350g) 320kcal14、薑絲小捲(250g) 300kcal 15、苦瓜鹹蛋(350g) 295kcal 16、清蒸石斑(250g) 290kcal17、豆酥鱈魚(150g) 270kcal18、蝦醬空心菜(300g) 260kcal 19、炒蛤蜊(300g) 220kcal20、炒空心菜(300g) 200kcal21、清蒸鱈魚(150g) 185kcal22、涼拌竹筍(300g) 170kcal23、清燙蝦盤(150g) 155kcal(推薦閱讀:處理魚蝦刺手! 急診醫曝「危及3大症狀」:恐致命)24、啤酒(一瓶600ml) 294kcal(以上為每一份餐點之估值,實際份量每家店各異)蒜泥白肉油質高 高血脂應慎食看似清淡的蒜泥白肉居然排行第一,對此,營養師高敏敏指出,雖然是川燙的料理,感覺很清淡,但其實蒜泥白肉本身就是油脂量很高的豬肥肉切片,所以熱量來源都是在食材本身,建議高血脂或要減脂的人需特別控制,儘量不要吃。(推薦閱讀:如何降三高?降三高飲食怎麼吃? 專家授「控制5招」:隱藏高危險群要注意)低脂海鮮為主、肉類為輔 減少過多調味餐點至於薑絲大腸、沙茶牛肉、醬爆雞丁也都是屬於熱量地雷菜色,高敏敏說,大腸是內臟食材、沙茶是高油脂醬,不只熱量高,過多的調味也會導致鈉含量攀升。(推薦閱讀:吃太鹹小心傷腎、傷心! 「6大陷阱食物」吃起來不鹹但都藏高鈉)因此建議吃熱炒時,以低脂海鮮為主,肉類為輔,減少選擇肥肉及內臟類餐點,而烹調方式以清蒸、汆燙為主,減少油炸及醬料的使用,以免重鹹造成水腫及鈉含量攝取過多。高熱量餐點以原味為主 無糖茶、水代替酒此外,別忘記點盤青菜補充膳食纖維,並優先選擇涼拌或特製少油,因為熱炒菜會導致油脂攝取過多;若真的想吃高熱量餐點,建議可以以原味為主,減少醬料使用。(推薦閱讀:火鍋、水餃...吃什麼都要沾醬? 「4種人」小心增腎臟、血管負擔)高敏敏也分享,若要避免更多餘的湯汁及醬料,可在碗底預留一些白飯別吃下肚,且以無糖茶、水來代替啤酒,但若真的想喝酒,建議女性每天不超過1個酒精當量、男性每天不超過2個酒精當量(一個酒精當量==啤酒 375c.c =15g酒精=105大卡)以免把熱量通通吃下肚。延伸閱讀: ·鹹酥雞點蔬菜類比較健康? 營養師公開「油炸前後熱量」:以為清爽全是油 ·披薩+可樂只排第4!營養師揭超常吃「外食組合熱量Top7」 第一名等於一天所需熱量
-
2022-02-20 養生.運動健身
重訓新手該注意哪些?專家揭基礎重訓的重要觀念
重訓基礎菜單多數的初學者總是迫不急待想跳到進階版的訓練,其實,新手若是想獲得最佳的重訓效果,能夠有一套規劃良好的訓練菜單非常重要。一份設計良好的訓練菜單需包含下面列舉的基本元素:重視暖身:我在初接觸重訓時老是想跳過暖身。暖身很重要,做好暖身可以讓身體有所準備,安全地完成當天的訓練。堅持六十分鐘的訓練:每回合的訓練,從暖身、訓練到伸展操,林林總總加起來約一個鐘頭的時間。練太多或練太少都不恰當。複合項目做開頭:以時間和效果的觀點來看,複合項目可以為我們帶來最大的效益。像是深蹲、硬舉、划船和臥推等,這些複合項目都需要用到多項肌群,強度最高,我們需要趁著一剛開始體力最佳時完成。不連續兩天訓練同一部位的肌群:對於初學者而言,一週三天全身訓練是最理想的選擇,身體可以獲得充分的休息時間,你也不會有連續幾天訓練到同一塊肌群的問題。讓我們不厭其煩的再次重申,肌肉和肌力都不是在健身房練的,是練完之後給予身體足夠的修復,肌肉和肌力才會生成。漸進式訓練:這是進步的關鍵因素!肌肉需要不斷地受到挑戰,如果老是重複相同的重量、相同的次數,肌肉要從哪獲得變強壯的動力呢?伸展放鬆是必備:在訓練之後,要好好利用身體還在很溫暖的狀態做伸展,靜態拉伸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韌度。主要肌群以下是我們要訓練的重點肌群,我們先初步認識,之後會做更詳細的介紹。腹肌與核心:人們一提到練腹肌,通常都會先想到仰臥起坐。這個項目的效果雖然不錯,但卻還有更能有效鍛鍊中段核心的運動項目,比方棒式。手臂與肩膀:說到訓練這個部位,健身者總是著重在二頭肌,然而上臂也包括三頭肌,這是讓手臂更加壯碩的關鍵。人們有時會用「三角肌」來統稱肩膀的肌肉,三角肌其實是由三個肌束所組成,分別是前三角肌、中三角肌和後三角肌。背部:我們可以利用下拉和划船來訓練背部肌群。胸肌:臥推可以說是胸肌訓練的榜首項目,而我們可以看到其效果的確是不辱榜首之名。腿與臀肌:人想要走動就需要用到大腿,不管是起身抱小孩、出門慢跑或開車,即使是站著不動,都得要大腿來平衡身體。因此,若能加強腿部與臀肌的力量,對日常生活會有很大的效益。重訓與有氧運動這兩項運動的比重取決於個人的需求,如果你當下的目標是減脂,那重訓搭配有氧可以效果加乘。把正式的有氧運動加到日常的訓練菜單中,像是使用跑步機、橢圓機、飛輪等健身器材,一次跑足二十∼三十分鐘,或是步行健走等。拜現代科技所賜,運動記錄變得容易好上手,建議大家可以使用手機或是運動手錶上的應用程式來做追蹤。若是你的目標是「增肌」,那麼有氧運動就不是必要項目。練重訓就能得到有氧運動對心血管健康的效益了。重訓與營養均衡的飲食,攝取大量的蔬果與補充足夠的水分絕對是最好的保健方法。在開始練重訓時,你要加強均衡營養的攝取,而不要只在卡路里上斤斤計較。蛋白質可以說是建構與維持肌肉最重要的營養素,我建議每餐至少要攝取一份蛋白質。可以的話,要盡量選擇瘦肉和低脂乳製品。另外,脂質的攝取也不容忽視,我們要選擇身體所需的優質脂肪,像是鮭魚、綠葉蔬菜和堅果中的omega-3才能發揮良好的作用。儘可能邀免高脂加工食品和油炸食品。有一段時間,人們視碳水化合物為洪水猛獸,然而我們不能否定優質碳水對健康至關重要。另外,蔬果也是飲食中的必備要素,它能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成份和維生素。要讓重訓獲得最大效果,訓練前後的餐點影響很大,需要在訓練前後的三十∼九十分鐘之間進食。我建議餐點要含有蛋白質、碳水和脂質。可以利用右表項目來製作健康的餐點,像是二湯匙的花生醬加香蕉,再來一杯低脂牛奶,就是一份完整的餐點。或一杯低脂希臘優格加莓果和三十公克的堅果;也可將蛋、綠葉蔬菜和九十公克的雞肉一起煮,便營養滿分。再發揮一點創意,做一道鮪魚酪梨蓋飯,這些都是涵蓋三大營養素的美味佳肴,能給你滿滿的能量。趕著上健身房的話,也可以先吃水果和一把堅果,快速提高身體的能量。另外,最重要的是隨時補充水分。※ 本文摘自《初學者基礎重訓指南》。《初學者基礎重訓指南》作者:凱爾.亨特 譯者:賴孟怡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21/09/30
-
2022-02-18 養生.健康瘦身
科學實證有助「降低食慾」的5個方法:多吃含薑食物、飯前運動⋯
年假結束後,生活漸漸地回到了原本的軌道上,許多人也開始透過提高運動量、控制飲食的方式來達到瘦身效果。然而,控制飲食最難熬的部分不外乎就是降低食量時無法克制的飢餓感,即使三餐都正常吃東西,偶爾還是會感覺吃不飽、嘴饞,最後反而不小心吃得更多。VidaOrange生活報橘編輯為你整理了5個科學實證能夠抑制飢餓感、降低食慾的健康方法,或許可以幫助你減少日常生活當中不必要的進食,使瘦身的過程變得更加順利。抑制飢餓感、降低食慾健康5方法1.飯前進行運動由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所提出的研究指出,運動可以幫助快速地抑制飢餓素分泌,並促進2種能提升飽足感的賀爾蒙「多肽YY」(PYY)、「類昇糖素胜肽」(GLP-1)分泌,因此,在吃飯之前或是下午肚子覺得有點餓的時候,進行一些簡單的運動像是重訓、慢跑等,有助於幫助抑制食慾和降低飢餓感。2.多吃含有薑的食物一篇刊登在國際期刊《Phytotherapy Research 》的研究指出,生薑能夠啟動身體的多項機制,像是增加能幫助燃燒脂肪的「生熱反應」、促進脂肪分解、減少脂肪生成,同時也有助於抑制食慾。因此,建議可以在日常的飲食當中多吃一些含有薑的食物,也許可以幫助你減少在餐與餐之間忍不住想吃東西的狀況。3.採用正念飲食法,減少情緒性進食有些人會因為焦慮、壓力大而忍不住想大吃大喝,出現情緒性進食的狀況。一篇由南加州州立大學醫學院所提出的研究指出,採用正念飲食可以避免情緒性進食,當吃飯時的情緒越平穩,你就越能避免暴食行為。營養師吳宜庭也曾分享,當我們放慢吃飯的速度,用心聆聽自己身體的感受,並慢慢地品嚐食物的美味時,吃的行為就會由壓力和焦慮的源頭,轉變成充滿自信和舒暢的過程,除了可以幫助減重,也有助於改善飲食失調、憂鬱和焦慮等症狀。4.將低脂優格當作餐間點心如果你在晚餐前容易覺得餓,偶爾吃一些對身體有益處的點心其實是不錯的解決方法。一則由加拿大亞伯達大學所提出的研究發現,比起洋芋片、巧克力、餅乾等零食,富含大量蛋白質、低脂的希臘優格更有助於抑制飢餓感;另一篇美國貝勒醫學院進行的研究更指出,在下午時吃些低脂優格不僅可以提升飽足感,還能讓你自然而然地在下一餐吃飯的時候少吃一些東西,達到抑制食慾的效果。因此,當你下午肚子咕嚕咕嚕叫的時後,吃一小碗低脂優格也許是很不錯的選擇之一。5.有規律地進食一則刊登在國際營養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指出,當你有規律地進食一日三餐時,身體會漸漸習慣在固定時間獲得能量,即使胃裡的食物在下一次用餐前已經被消化完畢,大腦也會預期身體很快就能夠再獲得足夠的能量,就比較不容易發出「飢餓」的訊號,有助於減緩餐與餐之間出現的飢餓感。婦產科醫師Liz Lyster建議,三餐間隔的時間最多不要超過4個小時,這樣可以幫助訓練大腦在固定的時間才會感覺到飢餓,在下一次用餐時間之前,你就比較不容易覺得肚子餓或是嘴饞,忍不住想要找東西來吃。參考資料:1.《Healthline》:13 Science-Based Ways to Reduce Hunger and Appetite2.《Plenity》:7 Science-Backed Strategies to Curb Hunger※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科學實證有助於「降低食慾」的5個方法:多吃含薑的食物、飯前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