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0 養生.保健食品瘋
搜尋
魚油
共找到
329
筆 文章
-
-
2023-05-14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到底該怎麼吃才正確?詳解美國糖尿病學會最新飲食建議
美國糖尿病協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簡稱ADA)成立於1940年,是一個非營利性的組織,致力於提供糖尿病相關的資源、教育、研究和宣傳工作。根據國際糖尿病組織(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2021年發布的數據,目前全世界約有4.63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對公眾健康影響甚鉅。ADA在幫助糖尿病患的過程中,扮演著什麼角色呢?首先,他們積極參與糖尿病相關的科學研究,包含資金資助、舉辦學術研討會等,而每個月出版的Diabetes、Diabetes Care兩本期刊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 IF)極高的學術期刊,更是扮演著促進臨床護理、教育、營養、心理社會、流行病學、保健服務研究、新興治療和技術,乃至病理生理學、併發症等研究的重要角色。除了學術期刊之外,ADA也會整理這些研究成非醫療專業者也能看懂的形式,例如每年出版的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等附錄。最後,ADA在社區宣傳、教育活動、推廣衛教觀念的部分也不遺餘力,他們曾舉辦如糖尿病步行、慈善籌款等活動,除了支持糖尿病患者和他們的家人,更希望能提高公眾對糖尿病的認識和警覺,藉此推動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2023年出版的書中所包含的內容吧!從書的目錄可以發現,儘管只是附錄,但內容十分嚴謹,每一句話的後面都附有證據等級,而且探討的主題也非常全面。書的開頭先介紹了糖尿病的定義、分類和診斷,在討論複雜的問題之前,必須確保討論的問題是相同的。中間的章節則涵蓋了與一般大眾最相關的內容,詳細探討如何調整生活習慣、控制血糖、控制體重,以及透過現有的科技產品如何幫助糖尿病患者實現這些目標。接著,如果非藥物的治療方法都沒有顯著效果,書中也介紹了目前現有的降血糖藥物種類、效果以及控制不佳時可能導致的併發症,如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視網膜和周邊神經病變等。最後,書中還逐一介紹了老年人、青少年、懷孕婦女、住院者等特殊族群,並提供了這些族群需具備的整體觀念。這篇文章著重介紹第五章「飲食建議」的部分。開頭就明確指出,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糖尿病,包括糖尿病前期和妊娠糖尿病,都建議實施個人化的營養治療計畫,以降低未來的醫療費用並減少併發症如心血管和代謝疾病的風險。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這是「個人化」的計畫,因此隨著個人狀況的不同,會有調整的空間。世界上並不存在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按照相同的菜單飲食,就能百分百康復的「完美的飲食菜單」。書中也提到,更重要的是「能長期維持的飲食模式」,而不是「每餐營養素的分配」,因此閱讀以下建議時,也可以思考看看跟自己目前的飲食方式有什麼不同,以及可以改善的部分,而非全盤推翻固有的飲食習慣。營養素大致分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油脂三大類,以下將依照這個順序逐一說明。首先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俗稱的醣類。攝取碳水化合物時,建議選擇營養價值高、富含纖維的食物。如果要以數字來衡量,建議食物當中每提供1000大卡的熱量至少有14克的纖維。例如,我手邊的品客披薩口味每份含1克纖維(每139大卡),換算下來是7.19克纖維(每1000大卡)。這表示洋芋片不是一個好的碳水化合物來源。一般來說,原型食物比加入添加劑的精緻食品更好,非澱粉類蔬菜也比澱粉類蔬菜,如蕃薯、馬鈴薯、玉米、豆子(紅豆/綠豆/豌豆等)更好。至於許多人關注的代糖,也就是不含碳水化合物、卻能帶來甜味的物質,目前沒有研究顯示其對糖尿病患者有好處或壞處。但由於代糖本身不含碳水化合物,不會提供能量,身體容易誤以為沒有吃飽,注意這可能引發過度飲食的情況。另外,GI值和GL值(血糖指數和血糖負荷)是另外一組常聽到的名詞,但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其高低對血糖控制有好處或壞處,並不需要過度在意。接下來講到蛋白質,書中提到,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攝取蛋白質時,會在不增加血糖的前提下提高胰島素的反應,因為胰島素的功用是降低血糖。因此,對於有低血糖風險的病人,可試著避免攝取高蛋白質含量的碳水化合物,以免血糖不小心降得太低。最後是脂質,目前對於脂質在整體熱量攝取中所佔比例仍沒有定論,但對於脂質的來源已有明確建議,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含量越低越好,以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取代較佳。至於魚油,許多人關心是否該吃,以及吃多少比較好,但目前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ASCEND trial(A Study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Diabetes)指出,每天攝取1克的n-3脂肪酸(EPA和DHA),對於目前還沒有心臟病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只是安慰劑。而REDUCE-IT(Reduc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with Icosapent Ethyl–Intervention Trial)則指出,對於已經有粥狀動脈硬化心臟病,並且正在使用降血脂藥物的糖尿病患者,每天攝取4克的EPA確實可以減少嚴重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在此提供了三種營養素的攝取原則做為參考,再次提醒所有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能夠長期遵循的飲食模式」比「每餐中各營養素的分配比例」更加重要。若飲食原則過於嚴格,導致菜單不易接受,糖尿病的控制和改善效果可能不如「以大方向為導向、更注重飲食樂趣」的菜單。作為病人的家屬,請避免「這一切都是為了病人好」的想法,在飲食方面過度限制和批評病人。這樣做除了可能對病人沒有幫助外,還有可能破壞彼此之間的感情,可說是得不償失。參考資料: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 – 2023, Chapter 5: Facilitating Positive Behaviors and Well-being to Improve Health Outcomes【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彗倫醫師】糖友必讀!美國糖尿病學會最新飲食建議】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09 養生.保健食品瘋
台灣人維生素E攝取量只有標準值6成?飲食習慣錯在那?這3類食物補好補滿
維生素E(Vitamin E)又稱維他命E或生育醇、生育酚,因為與繁衍下一代有關,若是缺乏容易影響孕育能力。同時,維他命E是人體重要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減少自由基的產生,但在人體內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含量。維他命E也是增強保護力、降低染病風險的關鍵營養素之一,不過根據衛福部最新的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維生素E是台灣人從飲食中攝取、缺乏最嚴重的營養素之一,除了1~6歲男女性攝取量達標,其他年齡層都只僅達建議攝取量的6至7成,且女性攝取不足的程度高於男性。維他命E的功能有哪些?低頭族、增肌減脂族更該好好攝取1. 抗氧化2. 增強免疫力3. 維持生育能力,提升好孕機率4. 抗老化,維持青春能量5. 增進皮膚與血球的健康6. 保護眼睛7. 降血壓、顧心血管,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8. 有助記憶力,降低阿茲海默症惡化的速度而精緻油脂可能會破壞體內的維生素E,造成血管發炎、血管不易放鬆,而人體若缺乏維他命E,就可能造成貧血、神經受損和不孕等症狀,這是因為維生素E本身具有維持細胞膜結構的功能,一旦缺乏,精細胞或卵細胞就容易破裂導致無法順利懷孕。營養師強調,同時重視葉黃素與維生素E,才能幫助對抗眼睛的氧化發炎問題。從飲食攝取足夠的葉黃素與維生素E,透過兩者抗氧化與抗發炎的機制對抗光線傷害,減少用眼過度產生的疲勞痠澀感,並預防眼睛退化。另外,對於想減脂、減重、雕塑體態和增肌的人來說,不限運動形式,運動後都需要攝取足夠蛋白質和維生素E(例如堅果),幫助加速修復受損肌肉,達到運動成效。維他命E怎麼吃?這3大類食物補好補滿維他命E維他命E主要存在於植物油、堅果類和深綠色蔬菜中,包括: 植物油:葵花籽油、苦茶油、玉米油、大豆油、橄欖油、亞麻仁油、芝麻油、黑/白芝麻麵包醬等。 堅果類:花生、葵瓜子、杏仁、松子、開心果、胡桃、腰果等。 深綠色蔬菜:青花菜、菠菜、油菜、芹菜葉、空心菜、芥菜、茼蒿、韭菜等。除了油品,若以每100公克所含維生素E總量來看,以下這些食物的維生素E最豐富:1. 芡實2. 葵瓜子(去殼)3. 金針菜乾4. 榛果5. 杏仁果6. 松子仁7. 小麥胚芽8. 雞蛋9. 花生10. 核桃另外,平時多使用含有維生素E的植物油烹調之外,還可以搭配豆蔻粉、五香粉等調味香料,兩者的維生素E含量排行更是名列前茅。外食族若可以每天吃一小把綜合堅果,則能有效補充維生素E。而且堅果類中以杏仁果的維生素E含量最為豐富,成年人每天吃10公克的杏仁果,就可以獲得五分之一的維生素E建議攝取量。延伸閱讀:記憶力好差...想補腦該吃銀杏、魚油還是維生素E?藥師一次告訴你4種人該怎麼補維他命E如何有效補充?過量攝取維他命E當心有風險研究顯示,從食物中攝取維生素E的吸收率和抗氧化能力,都比服用合成補充劑來得好,根據美國臨床營養期刊實驗證明,天然維生素E比起合成的吸收率高出3.5倍。基本上日常飲食注意植物油和堅果類的攝取,大多容易攝取足夠的維他命E 。若有補充需求,則要注意每日服用的維他命E劑量上限為400 IU,且維生素E屬於脂溶性,建議在餐後服用,並避免和抗凝血藥物、鐵劑、幫助排油的減肥食品或會吸附油脂的甲殼素等一起服用。若服用過量維生素E,除了會降低維他命A、維他命K的利用,也可能引發暈眩、頭痛、噁心及腸胃不適、嘔吐、腹瀉、疲勞、肌肉無力、盜汗、視力模糊等不適。高劑量的維他命E還可能干擾人體原有的天然抗氧化劑的功能,患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中高齡者不可輕忽。【資料來源】衛福部國健署-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13-2016年成果報告高敏敏 營養師增肌減脂必吃「維生素E」!營養師告訴你:開心果、核桃、杏仁、腰果,吃哪種最有效護眼新吃法,不只葉黃素保健食品!營養師推薦吃堅果補維生素E,改善眼睛疲勞!【延伸閱讀】 戒掉7種食物終結肥胖!哈佛醫師教妳「調整賀爾蒙」,讓身體逃脫發炎地獄(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07 養生.抗老養生
營養師推「八二法則」防衰老又滿足口欲 還能減少自由基產生
【本文重點】母親節前夕,營養師分享了幾個凍齡的方法:抗氧化飲食可延緩衰老,高鈣飲食可以留住骨質,維持腦力可以增加思維敏捷度。她建議在日常飲食中減少油炸、加工食品、糖和澱粉的攝取量,飲食中多攝取蔬菜,並維持「八二法則」,即健康食物占八成。她還建議多攝取維生素A、C、E等抗氧化成分和Omega-3等好油,避免高溫烹煮的食物,多選涼拌或蒸煮食材。--by ChatGPT「妳們看起來像姊妹一樣!」現代媽媽懂得保養,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除了外貌,內在年輕也要兼顧,看不見的骨質和營養流失,正悄悄偷走健康。抗氧化飲食可減緩衰老,有效率的高鈣飲食留住骨質,多學習維持腦力。母親節前夕,陪媽媽一起學習凍齡。全天下女性都想永保青春,透過日常飲食也能做到抗氧化,讓身體機能維持最佳狀態。「自由基」是老化、疾病元凶,營養師建議減少油炸、加工品及糖、澱粉份量,並提高蔬菜量,最重要是維持「八二法則」,健康食材占飲食的八成。新光醫院營養課股長許為捷表示,自然界中的物質由原子、分子、化合物組成,物質周遭皆有電子圍繞,一旦失去電子後,將會變成自由基,處於活性極強、不穩定狀態,會急著想掠奪其他物質的電子。以人體來說,呼吸、新陳代謝、免疫反應等皆會產生自由基,會破壞細胞、產生疾病及老化。維生素A、C、E、微量營養素如硒,抗氧化能力強。許為捷表示,在一般狀態下,人體的自由基處於平衡狀態,當人體受到病毒攻擊,自由基會協助抵抗,但當體內有過多自由基時,會造成身體發炎,也會引發連鎖反應,使得細胞、DNA、脂質遭破壞,進而使身體細胞老化、功能受損,甚至引發疾病。以運動員為例,因長期運動導致體內自由基過多,外表較同齡來得成熟;而不良習慣如愛吃油炸、加工品,或壓力、熬夜、焦慮也會產生自由基。攝取維生素A、C、E等,或補充微量營養素都有助抗氧化。許為捷指出,「硒」是穀胱甘肽過氧化酶(GSHPx)的輔因子,可避免細胞受到氧化破壞,可透過堅果、海產、瘦肉或保健食品補充;硫化物亦可抗氧化,可攝取十字花科、洋蔥、蒜、韭菜;茄紅素也擁有高抗氧化能力,有助心血管健康。低溫烹煮減少自由基產生,Omega-3不能少。許為捷表示,20至40歲女性若有懷孕規畫,可補充葉酸、鐵質;40至60歲女性則需著重保護心血管,補充魚油Omega-3、維生素D3及鈣質,B群有助維持造血功能,讓免疫系統運作正常;50至60歲女性為避免肌少症,除了鈣質,亦可多補充鎂,可安定神經、幫助睡眠。許為捷提醒,無論任何年齡層,應降低糖類攝取,也應避開高溫烹煮的食物,包括炸物、滷味等,近年日本流行低溫烹煮(sous vide),維持美味又能降低體內產生自由基機會。而民眾可採取地中海飲食,包括大量蔬菜及魚肉,尤其魚肉脂肪中含有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人體抗氧化。更年期女性穩定荷爾蒙,需攝取足量蛋白質。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營養師莊譓馨表示,更年期導致女性荷爾蒙減少,穩定荷爾蒙可延緩老化,也能預防骨質疏鬆、心血管問題。蛋白質、好油是構成荷爾蒙的重要原料,許多女性怕膽固醇過高,不敢補充蛋白質,反而會引發肌少症,建議每天應攝取足量蛋白質,每10公斤需要一份,60公斤的成年人一天需要6至8份蛋白質,例如每餐至少要吃一個手掌心大、1公分厚度的魚、肉或豆製品。莊譓馨指出,黃豆、山藥及亞麻仁籽富含雌激素,亦可提升荷爾蒙分泌;而晚睡影響荷爾蒙分泌,使負責修復功能的生長激素及褪黑激素不足,加速老化,建議在晚間11點至凌晨4點間進入熟睡狀態。若採168斷食,建議早餐要吃、晚餐跳過。近年許多民眾瘋168間歇性斷食,莊譓馨表示,間歇性斷食原理是當人體留有12至16小時空腹時間,身體會啟動荷爾蒙進行細胞修復,包括改善胰島素阻抗及心血管等問題。有些民眾選擇不吃早餐做168斷食,但減肥效果不顯著,她建議可以改為晚餐斷食,早餐是一天能量的重要來源,建議自製養生飲品,例如豆漿搭配亞麻仁籽、黑芝麻或卵磷脂,補充維生素E、鈣質、鐵質,營養又顧腦。而現代人壓力大,會想吃甜食紓壓、照顧大腦情緒,她建議民眾採取「八二法則」,健康食物占八成、兩成留著「放縱」,維持健康也能讓心情愉快。外食族蔬果量攝取不足,也常面臨高油、高糖及精緻澱粉問題,長期下來增加身體發炎機率,不僅是老化元凶,還會造成心血管、慢性疾病、癌症發生。莊譓馨建議,民眾多攝取五色蔬果,增加抗氧化來源,並減少高溫烹煮、油炸食物,可多選涼拌、蒸煮食材。莊譓馨建議多攝取含Omega-3、Omega-9的好油,例如橄欖油、苦茶油、亞麻仁油等,以及葵瓜子、杏仁、松子、芝麻等堅果類,皆有助於抗發炎及保護心血管。肝臟代謝排毒蔬食沙拉材料:甜椒、酪梨、番茄、蘆筍、奇異果、水煮蛋(2顆)、巴西堅果(2顆)、紅洋蔥、香菜。作法:將材料加入後,用檸檬汁、橄欖油、鹽、黑胡椒調味。營養價值:1. 酪梨、蘆筍:富含穀胱甘肽,能幫助肝臟代謝排毒。2. 巴西堅果:硒是榖胱甘肽抗氧化機轉的重要營養素。3. 番茄、紅洋蔥和香菜能增強抗氧化、修復細胞。富含抗氧化維生素食物:1. 維生素A:豬肝、奶油、起司、蛋、牛奶。2. 維生素C:芭樂、彩椒、奇異果、檸檬。3. 維生素E:葵瓜子、玄米油、杏仁、松子、黑芝麻。資料來源╱營養師莊譓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03 醫療.骨科.復健
骨質疏鬆後「這4處」容易骨折!做好5件事避免跌倒
生活中骨折危機四伏,其中骨質疏鬆更容易發生骨折危機。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65歲以上民眾的骨質密度,約每7人就有1人出現骨質疏鬆,且隨年紀增加。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表示,年輕就要存骨本,超過65歲以上就要檢查骨密度,給予適當治療,才能預防骨質疏鬆,進而預防骨鬆引起的骨折。年老以後需避免跌倒的發生,才能減低骨折的發生率。骨質疏鬆會讓4部位引起骨折 其中3部位因跌倒引起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20到30歲達到最高峰,之後骨量便逐漸減少,漸漸形成許多孔隙呈現疏鬆的現象,也就是「骨質疏鬆」,導致骨頭脆弱易斷。根據國健署2017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65歲以上民眾的骨質密度,至少有一個部位量測出有骨鬆的比率為14.1%,約每7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女性占17.4%,高於男性10.4%,且隨年紀增加。疾病百科/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可分為原發型和續發型。續發型大都由其他特殊的疾病造成骨質的流失,40歲以下男性的骨鬆較多為此型。原發型基本上與退化有關,常見於更年期過後的女性;及老年:常見於七十歲以上女性與八十歲以上男性,女多於男。容易導致脊椎壓迫性骨折、腕骨骨折、髖骨骨折等。》看完整百科詹鼎正表示,骨質疏鬆容易發生骨折,最常發生的四大部位為髖、手腕、上手臂和脊椎的壓迫性骨折。前三個部位主要是因為跌倒,隨撐地受力的部位不同,而在在不同地方發生骨折。壓迫性骨折主要是因為提重物、咳嗽,造成脊椎骨椎體無法承受垂直受力塌陷「扁掉」,只要直立承受重量就會引發劇烈疼痛,或坐或臥都不是。避免骨質疏鬆重點要存骨本,飲食、運動和好習慣不可少詹鼎正表示,避免骨鬆性骨折最好的方式還是存骨本。從年輕就要開始多攝取鈣質、維生素D和蛋白質,且盡量從「食物」中獲取。例如可多食用牛奶、起司等乳製品增加補充鈣質;另可從豆、蛋、魚、肉類補充蛋白質。而維生素D可幫助人體吸收鈣質,避免骨鈣合成不足而導致骨質疏鬆。詹鼎正說, 維生素D除透過日曬增加體內維生素D3轉化外,也可以食用富含魚油的魚類,如鮭魚等加以補充。「骨質疏鬆是瘦子的疾病」,詹鼎正也表示,不要過度減肥,才不會出現骨質疏鬆的問題。此外,抽菸也會加速骨質疏鬆的流失,因此戒菸也是預防方法之一。「肌少症」雖然不必然會造成骨鬆性骨折,但兩者間常有相關性,主要是因爲肌少症者可能因肌肉量過低、無法行動自如,就容易發生跌倒導致骨折,因此建議多從事重量訓練或抗地心引力的運動,不僅可以長骨也可長肌。除健身房外,爬山、爬樓梯也都是不錯的運動選擇。另外,單腳站等平衡訓練也可改善身體協調,減少跌倒發生。詹鼎正說,人在超過30歲後,每一年會以1%的速度慢慢流失,停經後女性則以每年3%速度快速流失骨質,因此女性通常在停經後、60歲左右出現骨質疏鬆的狀況,男性較晚、約在70歲左右;因此建議65歲以上就要測量骨密度。世界衛生組織定義骨密度T值低於或等於-2.5者為骨質疏鬆症,若檢測骨密度過低可考慮以藥物或打針方式預防骨質繼續流失。長者跌傷的3大場域不可不慎 把握5重點避免跌倒如果長者已經發生骨質疏鬆,就必須避免跌到引發骨折。根據國健署分析長者跌傷地點,室內發生跌傷的第一位為臥室、第二位為客廳、第三位為浴室;跌傷的主因依序為滑倒或絆倒、失去平衡或頭昏及碰到或撞上物品或人。避免跌倒引起骨折,5重點可避免:1.維持居住環境整潔:包括地板保持乾燥、雜物和電線收納整齊,以免絆倒;潮濕易滑倒的地方可加上防滑墊,以免滑倒。2.照明充足:室內照明充足才能看清路線,室內可加裝小夜燈增加亮度,並且電燈開關最好接近門口,方便觸按。樓梯的照明尤其重要,每一樓層的樓梯上方和下方都要有一個電燈開關,方便開關以獲得充足的照明。3.臥室防跌規劃:床的高度不易過高或低,方便上下床,並在床邊放置助行器或拐杖,方便上下床時拿取;也可加裝沙發椅或床邊起身扶手,方便長者起身和坐、臥。4.浴廁防跌規劃:浴室除需要放置防滑墊外,洗臉盆及馬桶旁加裝扶手,可方便長者行動;沐浴用品和毛巾也要放置在合適高度,避免長者彎腰或踮腳拿取。5.安全的樓梯:上下樓時樓梯的安全也要注意,應有穩固的扶手,樓梯邊緣要能辨識清楚,最好和樓梯面不同顏色或加裝夜光防滑條,避免踩空。(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20 養生.聰明飲食
搭飛機6症狀嚴重恐猝死!「經濟艙症候群」不只搭飛機,打牌也會發生 8招+6運動自保
疫情已逐漸趨緩,越來越多人規劃搭飛機出國旅遊,但也要多留意坐飛機時會發生的不適感,尤其常發生的「經濟艙症候群」,輕則腳脹、腳腫、頭昏腦脹、咳嗽、胸痛⋯嚴重可能血管塞住,易有猝死風險;尤其是超過5小時的飛行,就有發生的危險,老年人、有靜脈曲張病史、血栓病史、肥胖、孕媽媽都是高危險群。對此,對此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絲團「高敏敏 營養師」傳授避免經濟艙症候群的方法,上飛機該「這樣吃+這樣做」。什麼是經濟艙症候群?有什麼症狀?經濟艙症候群又稱「深度靜脈血栓」 ( Deep Venous Thrombosis ),由於長時間坐在狹窄的空間,缺乏活動,靜脈血液回流受阻,血液稠度增加,而引起血液回流不順暢,造成靜脈血管內出現微小血栓,由大腿部位,然後漸漸擴至心肺部位。一旦站起來,血栓到達肺部,引起呼吸困難、胸痛,嚴重時會陷入虛脫,甚至猝死。長時間在狹窄空間缺乏活動→靜脈血液回流受阻→血液稠度增加→當血栓到肺部易導致呼吸困難、胸痛 (嚴重甚至會虛脫、易猝死)。經濟艙症候群「8招」自保高敏敏提醒,出國旅行搭乘長途飛機的旅客,不妨參考以下8種預防方法,改善經濟艙症候群。1.多喝水人體血液中有70%是水分組成,而身體會不斷排出水分,呼吸、流汗各種排,所以建議多喝水促進身體血液循環,避免栓塞。2.吃魚油適量攝取可以保持血液暢通,EPA助抗發炎、預防血栓形成、保護心血管。3.維持充足睡眠建議前一天要睡飽,減緩搭乘飛機的不適感。4.按時用餐依照當地時間用餐,維持餐餐均衡、不過飽。5.下飛機後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能減緩焦慮症狀,再加上維生素D能活化體內免疫系統。6.限制酒精女性每天約1個酒精當量,男性每天2個酒精當量。以紅酒為例:男生血栓嚴重恐致命,最年輕才25歲!原因竟是「喝水喝錯」參考資料:‧高敏敏粉絲團 / 吃+做避免經濟艙症候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何謂經濟艙症候群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12 焦點.健康知識+
常打瞌睡、嘴唇乾要注意,身體冒9跡象=缺B群!專家推吃5類食物補救
上班常在辦公桌前打瞌睡?才剛要專心,沒做什麼就覺得好累?每天都覺得好累、好想睡的你,可能是缺少維生素B群囉! 缺乏B群問題多 9大常見狀況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戴定恩主治醫師在《熱血暖男 戴定恩醫師|台北 文山 新店 泌尿科 疝氣 結石 攝護腺專業》表示,維生素B群是人體必需維生素,因為B群是水溶性維生素,身體中的B群會不斷流失,必須要靠飲食不斷補充才會充足。 1、食慾不佳2、容易疲勞3、頭暈4、臉色蒼白5、注意力不集中6、情緒不穩定7、經常口腔發炎8、嘴唇乾裂9、皮膚發炎 食物補充比錠劑好 攝取B群好食物 ‧五穀雜糧類:五穀米、糙米、燕麥、蕎麥、小米‧肉類:瘦肉、肝臟、蝦子、牡蠣‧蔬菜類:茼蒿、香菜、花椰菜、菠菜、‧水果類:橘子、香蕉、葡萄、酪梨、草莓‧奶蛋類:牛奶、起司、乳製品、蛋黃‧種子類:腰果、核桃、杏仁、開心果 延伸閱讀·保健食品「5組合」不能一起吃!營養師:效果大打折扣 鈣跟魚油一起吞浪費了 ·吃維生素B群能提神?為何有些睡前才要吃?營養師高敏敏用1張圖解惑(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11 養生.保健食品瘋
魚油和葉黃素對延緩眼睛老化、改善乾眼症有效嗎?教授這麼說
臉書朋友Sophia 2023-3-23傳來簡訊:「教授您好,我最近因為白內障手術換水晶體,也發現嚴重乾眼症,缺水缺油,開始點人工淚液加強型乳劑。也開始吃活沛多85%濃縮魚油和活沛多游離型葉黃素每天20毫克,藥師建議可吃維生素a,也說魚油要有SGS檢測合格,另外擔心骨鬆也吃活沛多海藻鈣+D,都在屈臣氏購買,以往我不太吃保健品。另年輕人多用3c需現在開始吃葉黃素延緩老化嗎?他們也不太吃青菜水果,要補充維他命b.c?謝謝您。醫生開給我的是優麗舒加強型眼用乳劑油性,外加水性人工淚液。因我乾眼症異物感一直眨眼,藥師還建議我維生素a可以加量1天3顆,但藥盒有註明勿超過1錠,多食無益。藥師還介紹這些,太恐怖,a到z都快一輪了。(附上各種維他命的圖片)」首先,有關葉黃素,請看我發表的:醫師賣的葉黃素會比較有效嗎?葉黃素不可與β胡蘿蔔素併用???護眼需要補充劑嗎再來,有關乾眼症,請看我發表的:乾眼症徹底治療?魚油預防乾眼症,剛出爐的臨床研究乾眼症的新藥有關魚油及維他命是否對乾眼症有效,我閱覽了下面這六家信譽卓著的醫療機構所提供的資訊:美國眼科學會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梅約診所美國國家眼科研究院克里夫蘭診所哈佛大學這六家醫療機構都沒有提及維他命,但都有說魚油可以試試看。哈佛大學所提供的資訊是發表於2022-10-13,而標題是「乾眼症治療的最新思考」(The latest thinking on dry eye treatments)。它有一個區塊的標題是「魚油會對乾眼症有幫助嗎?」(Will fish oil help dry eye?)。我把它翻譯如下(紅色字):一些研究表明,服用含有 omega-3 脂肪酸的魚油補充劑可能對乾眼症患者有用。 然而,最近的隨機臨床試驗——包括由哈佛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大型研究——沒有發現魚油補充劑對預防或治療乾眼症有任何好處。Dohlman 醫生還沒有準備排除魚油作為一種潛在的治療方法。他說: 「我認為,就研究哪些患者群體以及他們服用哪些魚油配方而言,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以我的經驗,魚油對我的一些乾眼症患者來說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如果它有幫助,就值得繼續使用。」在嘗試用魚油治療乾眼症之前,請先徵得醫生的同意。 例如,如果您正在服用抗凝血劑,您就不應當服用魚油。 在這種情況下,魚油可能會增加出血的風險。如果您被允許,Dohlman 醫生建議每天服用 2 或 3 克魚油來治療乾眼症。 他說:「嘗試一個月,看看你是否注意到乾眼症狀有所不同。如果沒有,你可以停止使用它。」總之,藥師會建議加量1天3顆,會介紹維他命a到z,其實是一點都不意外。畢竟,對大多數職場上的人來說,養家活口是首要任務。原文:乾眼症:藥師還介紹這些,太恐怖,a到z都快一輪了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08 養生.聰明飲食
季節變換狂打噴嚏、流鼻水?營養師授5大抗過敏飲食技巧,助你脫離衛生紙人生
你也是每次一到換季時刻,總是在流鼻水與打噴嚏中度過,一整天的好精神都被過敏消磨去了大半的人嗎?究竟除了吃藥來緩解過敏症狀外,我們還能在生活上做出什麼改變來改善過敏情形?今天就讓『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和你一起認識過敏,也與你分享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技巧來對抗過敏!過敏的成因像是吃了海鮮後覺得喉嚨癢或是換季一直打噴嚏…等,這些情形,都是很常發生的過敏現象。所謂的過敏,其實是身體的免疫系統,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如棉絮、花粉、海鮮…等,當成了細菌與病毒來對付,因此而產生的過度免疫反應。目前科學家們依據過敏反應發生機制的不同,分出四種過敏類型,今天我們要探討的便是一般人生活中最容易碰到的第一型過敏反應。以下Sean會用圖片來簡述第一型過敏的反應機制。當我們接觸到過敏原時,體內的抗原呈現細胞會將其吞噬,之後把過敏原身上的情報交給輔助者T細胞來分析,分析完畢之後,輔助者T細胞會呼叫B細胞開始分泌大量抗體進入血液,同時抗體也會附著在肥大細胞上,當肥大細胞再次接觸到過敏原時,肥大細胞就會開始釋出組織胺、細胞激素的發炎物質,導致人體出現「紅、腫、熱、痛」等發炎現象,所以過敏所出現的症狀就是這麼產生的。過敏與感冒的辨別根據統計,台灣具過敏性鼻炎的人口佔總數的20%,換句話說,每五個人就有一人在過敏時會出現鼻塞、流鼻水、打噴嚏、頭痛等症狀。這些症狀跟感冒十分相似,但我們仍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區分出兩者的不同來進一步做出相應的對策。‧體溫:過敏時的體溫通常是正常的;而感冒時可能會發燒,所以體溫普遍偏高。‧鼻涕:過敏時鼻水是透明的;感冒時則會出現黃綠色的鼻涕。‧喉嚨:過敏時的喉嚨較不會有明顯疼痛情形;但感冒時的喉嚨會有較明顯的疼痛。‧身體狀況:過敏時較不會出現身體痠痛情形;感冒時則容易出現腰酸背痛的症狀。‧病程:過敏的症狀普遍會持續數日甚至數月;感冒病程約一周即可痊癒。※小提醒:若是發現自己或周遭親友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蕁麻疹、噁心嘔吐等症狀,還是要儘速就醫治療哦! 【PrimePlus小學堂劃重點】5大抗過敏飲食技巧現在我們了解了過敏的成因,也懂得如何分辨過敏與感冒,但最重要的還是我們要如何從生活中改善過敏發生的機率及減輕過敏所引發的不適感。從日常的生活習慣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減少過敏出現的可能:正常作息、調整飲食習慣、規律運動、維持室內空氣品質良好、遠離過敏原及少吃含過多添加物的食品。其中最簡單且最天然的方法就是從我們的餐盤開始做起!以下Sean在這個章節會列舉出幾個特別能夠幫助改善過敏現象的功效成分與食材,一起來看看吧!‧維他命A:飲食中如豬肝、南瓜、菠菜內都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維他命A除了能維護夜間視覺外,還可以促使上皮細胞分裂增殖,保持眼、鼻、口腔黏膜的健康,有效阻絕過敏原。‧維他命C:蔬果中的芭樂、綠花椰菜、甜椒都是補充維他命C的好選擇。維他命C除了能合成膠原蛋白外,科學家們也發現維他命C在免疫調節上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能讓免疫細胞保持活躍外,還能控制這些細胞的生命週期,避免免疫反應過度活躍而對身體造成傷害。不過由於維他命C是一種非常不穩定的維他命,在食物製備時很容易因為環境因素如光照、加熱等因素而破壞流失,因此選擇以保健食品的形式來補充維他命C也是個很有效率的辦法。‧維他命D:富含維他命D的食物有黑木耳、鮭魚、乾香菇…等。研究發現身體內許多免疫細胞上都有可以與維他命D結合的位置,稱為"維他命D受器",這表示要能夠讓免疫細胞正常的運作也需要維生素D的幫忙。‧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多存在於奇亞籽、鮭魚、核桃…等食物中,這類型的脂肪酸可以幫助身體降血脂、抗血栓外,還能有效幫助身體對抗發炎反應,改善免疫表現,降低細胞癌化的可能。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市面上也陸續出現許多含Omega-3的魚油產品,若你屬於外食族或較難攝取到Omega-3的人,選一款安全、放心的魚油保健品做為日常的補充,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益生菌:發酵的乳品如優酪乳、優格或益生菌保健食品內都含有豐富的益生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在腸道的功能不僅是維持消化道機能,更能夠幫助我們調節免疫功能,減少過敏症狀的發生。在這裡要提醒的是,許多益生菌產品為了好吃會加入許多人工香料等不必要添加物,因此在選購益生菌產品時記得特別注意產品成分。世界過敏組織 (WAO)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的7月8日訂為世界過敏性疾病日,希望藉此提升人們對於過敏疾病的關注與重視。與此同時世界衛生組織也已將過敏列為21世紀重點研究和預防的疾病,由此可見過敏已經是一個全球高度關注的議題。充實自己的知識,保護身邊的人成了我們必須努力的方向。透過文章將正確的保健知識傳遞給大家,也是『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所追求的理想,相信大家看完本篇文章後一定對過敏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就讓我們就從現在開始做起,以知識為自己及親友打造一個美好生活吧!本文為《健康知識Plus專欄》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3 養生.保健食品瘋
你吃的大部分魚油其實被浪費掉?新研究:新型態的DHA才有效
【本文重點】來自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型DHA,能夠穿過血-視網膜屏障和血-腦屏障。這種新的化合物,溶血磷脂醯膽鹼DHA(LPC-DHA),已經在動物實驗中被證明能穩定在視網膜中並改善視覺功能,為像黃斑部退化和其他與視覺相關的腦部疾病提供了一種潛在的新的預防方法。除了幫助降低醫療保健費用外,這一發現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by ChatGPTDHA是人體一種重要的omega-3脂肪酸,對於人體許多器官都需要DHA作為原料,來讓身體更健康,其中最重要的是眼睛的視網膜與大腦,這兩個部位都需要大量的DHA來進行運作。然而,目前食用的DHA只有少部分可以進入大腦與眼睛的視網膜,大部分的DHA都被當做一般油脂進行代謝。也可以說,大部分的DHA其實都被浪費掉了。為此,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型態的DHA,可以穿透血-視網膜屏障,並在動物實驗中證明了其對於保護視力的效果。視網膜與大腦為什麼需要DHA?視網膜是眼睛的後部,含有許多感光細胞,可以將光轉換成傳送到大腦的信號。在健康的眼睛中,DHA會集中在視網膜中,幫助維持光感受器細胞的正常運作。然而,許多眼睛相關的疾病,如老年性黃斑部退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色素變性等,都會導致視網膜中的DHA水平降低,進而影響視力。另外,某些研究已經發現到:阿茲海默症患者腦中的DHA濃度下降,所以推測為什麼阿茲海默症患者常伴隨視力問題,這是因為這些部位缺乏DHA。為什麼DHA無法進入視網膜與大腦?雖然通過飲食或補充劑攝取DHA,能夠有效地提高身體其他部位的DHA濃度,但研究也發現到:要讓DHA進入視網膜跟大腦並不容易,因為視網膜存在一個稱為血-視網膜屏障,大腦則有血-腦屏障,這些屏障都會讓DHA分子無法進入,所以我們吃的DHA大部分都無法進入視網膜跟大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群來自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型態的DHA,可以穿透血-視網膜屏障,並在動物實驗中證明了其對於保護視力的效果。這種新型態的DHA被稱為溶血磷脂DHA(lysophosphatidylcholine DHA,LPC-DHA),這種DHA型態的化合物可以通過血-視網膜屏障與血-腦屏障,同時並提高其在視網膜中的穩定性。第一研究作者、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Sugasini Dhavamani研究助理教授說:「這項研究使用了飲食 LPC-DHA 的新方法,它克服了血液-視網膜屏障,改善了視網膜功能。」未來可能的應用有哪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全球因為失明問題所產生的花費超過4000億美金(約合台幣12兆),如果可以降低失明的風險,就有可能讓這些費用下降。由於阿茲海默症等腦部疾病和糖尿病都與眼部疾病密切相關,研究人員希望LPC-DHA的發現,可以作為預防這些疾病的新方法,除了可以減少相關費用外,還能夠讓病患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參考資料】.New form of omega-3 may help prevent visual decline due to Alzheimer's, diabetes.This new omega-3 can save Alzheimer’s patients from vision loss.New form of omega-3 fish oil supplements could prevent blindness from macular degeneration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7 醫聲.癌症防治
2023癌症論壇/吃錯增加癌症復發風險!營養師:保健食品挑選把握2原則
不少癌友會在常規治療之外,服用營養品、健康食品等。癌症病團調查,國內超過8成患者曾在罹癌後使用保健食品。癌症希望基金會學術委員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部主任黃孟娟呼籲,癌友服用保健食品需注意劑量與均衡2原則;根據國際研究發現,罹癌病人單一營養品服用劑量過高,甚至有可能增加癌症復發風險。黃孟娟表示,癌友治療過程中,若副作用還不至於影響正常攝食,建議仍以六大類飲食均衡攝取為主,不必特別服用保健食品。她指出,癌友食物選擇應把握「質重於量」的原則;化療過程中體力勢必受到影響,建議攝取魚肉蛋豆類 (如: 鮭魚、鱸魚、豬里肌、雞胸、豆腐等常見食材)等優質蛋白質,補足「必要胺基酸」,可幫助組織修復,也能讓免疫細胞合成更有效率。癌症治療期間,「除了一般劑量,即符合膳食營養素建議攝取量的綜合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以外,比較不建議常態、重複或較高劑量補充保健食品。」黃孟娟表示,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基金會等機構的治療指引,癌症患者在治療期間僅建議使用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且劑量與健康成人相同即可,民眾可上國健署網站查詢適合本身年齡的合適的用量。她表示,國外曾有研究顯示,患者食用過量的維生素A,或維生素A、E的複合劑,反而可能增加肺癌再發的風險。黃孟娟也說,麩醯胺酸雖可幫助患者粘膜修復,但也有國際研究指出,服用過量導致血癌復發風險增加。她說明,此類保健食品建議只在黏膜潰瘍症狀嚴重期間使用,若症狀緩解即應停止補充,不可作為常態性使用。坊間流傳靈芝、冬蟲夏草及牛樟芝等多醣體成分可防癌、抗癌。黃孟娟表示,多醣體的作用是提升患者免疫能力,並無法直接殺死癌細胞,所以接受癌症治療(如: 手術或化放療) 是相當重要。她指出,若病人希望提升免疫力,可以多吃杏鮑菇、猴頭菇、金針菇、黑白木耳等常見菇類,這些天然食物中就含有十分豐富的多醣體。此外,黃孟娟指出,市面上常見的癌症配方、腫瘤配方等多為「均衡營養品」通常含有較高的蛋白質,也有均衡的維生素礦物質,某些腫瘤配方會添加能夠刺激免疫力的營養素,如: 抗氧化營養素或魚油等,如果是政府認證過的特定疾病配方食品可在食藥署網站查詢,使用時不必擔心劑量問題,「是安全的營養補充方式」。她表示,此類營養品通常兩罐可以抵一餐,具有飽足感,患者食慾不佳時可進行補充。一般也可以加入咖啡、巧克力粉與水果攪打成汁汁以變換風味,也可以打成冰沙,都能更好入口。● 「給神隊友的一句話」「營養給力,治療順利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響應今年 #世界衛生組織 的新計畫,除了關注癌症本身外,更要重視癌友、家人與醫療團隊,因此我們邀請2位知名癌友家屬分享照顧歷程、20位癌症權威開講,讓這些神隊友提供癌友身心靈全方位的支持。👉🏻點擊報名2023年癌症高峰論壇【擁抱您,不會一個人】👈🏻報名人數:共計100名。(依網路報名優先順序決定錄取及備取順位,需待主辦單位確認順序後,以簡訊發送報名成功通知為主。)📍時間:DAY1:04月08日(六)上午10:00至16:00 (09:30開放入場)DAY2:04月09日(日)上午10:00至15:20 (09:30開放入場)*備午餐餐盒📍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3F (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4號)💡主辦單位:國家衛生研究院、中央健保署、國民健康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元氣網、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粉絲專頁
-
2023-03-25 養生.保健食品瘋
網友最愛補充營養素大公開!這6大營養你攝取足夠嗎?
隨著國人健康意識抬頭,對營養素的攝取也愈發注重,民眾會透過均衡飲食來獲得足量的營養,也會選擇搭配保健食品補充個別營養素,究竟哪些營養素最受網友關注?這些營養素又有什麼作用呢?《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營養素」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6大營養素排行。網友最愛補充的6大營養素1.不飽和脂肪酸:觀察近3個月網友針對「營養素」的相關話題討論,可以發現「不飽和脂肪酸」受到網友的高度關注,這是由於不飽和脂肪酸具有保持血管暢通、稀釋血液濃度的作用,對心血管健康很有幫助。有網友提到「就算低脂飲食也要攝取不飽和脂肪酸」,認為優質脂肪是人體必備的營養素,如魚油中的DHA有利於靈活思考,而EPA則能有效促進代謝。▸2.維生素C:補充「維生素C」好處多多,可以養顏美容、促進傷口癒合、提升免疫力、幫助鐵質吸收等,有網友服用維生素C保健品一陣子後,驚喜發現「皮膚變得透亮穩定」,吸引其他網友在留言區分享「吃維生素C後真的比較少感冒」、「可以吃芭樂和奇異果補充維生素C,天然的尚好」,建議大家可以多食用天然蔬果補充營養素。▸3.膳食纖維:對於有便秘困擾的民眾來說,「膳食纖維」絕對是最佳的營養素選擇,除了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外,膳食纖維還可以增加飽足感,深受減肥族群的愛戴。日前有網友在討論區表示自己不愛吃蔬果,但想改善便秘問題,請益該如何解決,就有網友解答「早上來碗燕麥,清腸排毒還可以降膽固醇」、「奇亞籽泡到咖啡裡,口感很讚又可以幫助消化」。▸4.維生素D:另外,有陽光營養素之稱的「維生素D」也備受討論,缺乏維生素D可能會影響鈣質吸收,導致骨質疏鬆,也會出現肌肉無力、心情低落、睡眠品質差等狀況,可以透過曬太陽、攝取含有維生素D的食材或保健品來補充。有民眾發文表示「討厭曬太陽,所以買維生素D來吃」,讓不少網友認同回覆「最近連日陰天,只好多吃黑木耳補充維生素D」、「上班沒時間曬太陽,所以吃富含維生素D的鯖魚和鮭魚」。▸5.鈣:作為人體含量最多的礦物質,「鈣」也是許多網友的熱議焦點。鈣質有助於維持骨骼與牙齒的發育和健康,還有安定情緒、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凝固的作用。有網友就在討論區上詢問如何改善孕期抽筋問題,吸引有經驗的媽媽們留言「有可能是缺鈣,可以泡芝麻牛奶來減緩症狀」、「多吃小魚乾和小方豆乾來補鈣」等,認為鈣質負責維持肌肉收縮,所以適當的補鈣可以舒緩抽筋問題。▸6.鐵:最後,「鐵」也是維持生理機能的重要營養,鐵是血紅蛋白與肌紅蛋白的重要成分,可以運輸及儲存氧氣,也有維持免疫系統的功效,若是缺乏鐵可能會出現貧血、頭暈、疲倦、抵抗力下降等問題。有網友提到自己有「缺鐵性貧血」,長年虛弱且氣色差,留言區就有許多熱心網友建議「平常選擇吃紅肉、肝臟、豬血等,富含鐵又好吸收的食物」,也貼心提醒「吃素的朋友可以吃紫菜、紅莧菜、紅豆」。營養素是維持人體機能的重要關鍵,無論是在減肥、減脂還是健身,都別忘了兼顧均衡飲食,補充足夠的營養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此外,也可以去了解各種食物的營養價值與成分,妥善規劃食譜,為健康上最強而有力的後盾。★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3-03-21 焦點.元氣新聞
EPA魚油和DHA魚油一樣嗎?魚油種類、功效、挑選重點大解析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常常因為工作忙碌導致三餐不定時,或只能挑選高油高鹽的快餐果腹,無法從飲食中獲得身體所需養分。近年來,各式各樣的保健食品因此興起,主打能讓人快速便利的補充營養,其中EPA魚油便是備受推崇的保健食品之一。然而市面上魚油產品種類繁多,到底魚油成分中的EPA、DHA是什麼?不同EPA、DHA比例的魚油又有什麼差別?EPA功效、DHA功效如何?本文將為您解析以上重點,並告訴您挑選魚油時的5大關鍵,助您選擇自己及家人適合補充的魚油產品。魚油中的Omega-3有什麼作用?EPA、DHA是什麼?魚油顧名思義,是從富含脂肪的魚類提取出來的油脂,而常聽到魚油中的Omega-3有什麼樣的作用?魚油內的成分EPA、DHA又是什麼?以下分別為您介紹:主要的魚油成分: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屬於不飽和脂肪酸,由EPA和DHA組成,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只能靠飲食攝取補充,而魚油中的Omega-3比起植物來源的Omega-3更容易被人體轉換利用。由於現代人大多都是外食族,容易從餐廳常用的沙拉油、大豆油等攝取過多Omega-6,讓體內脂肪酸失衡,進而加重身體負擔或導致其他疾病。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民眾Omega-3與Omega-6的攝取比例應為1:1,因此平日可以補充魚油來平衡脂肪酸的攝取。Omega-3成分1:EPAEPA是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化學結構上含有20碳和5個雙鍵的脂肪酸,一般縮寫為C20:5,ω-3。EPA有助於循環暢快、調整體質,且可以透過酵素反應進一步代謝生成DHA。Omega-3成分2:DHADHA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noic acid),化學結構上含有22碳和6個雙鍵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一般縮寫為C22:6,ω-3。DHA有助於思緒靈活、改善乾眼不適和預防阿茲海默症。為什麼要吃魚油?EPA功效、DHA功效有哪些?除了平衡脂肪酸攝取外,吃魚油還有許多其他功效,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也因此許多專業醫師及營養師認為魚油是很重要的保健食品。而根據營養成分不同,魚油的功效也會略有差異,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5大EPA功效告訴你EPA的整體功效大致可歸類為以下5點:1.抗憂鬱根據研究調查發現,Omega-3攝取量與憂鬱症發生的風險呈現負相關,因此攝取EPA有助於保持心情暢快,並降低憂鬱症發生機率。2.預防心血管疾病EPA主要作用於心血管,可阻擋血管內皮受自由基攻擊,預防血管硬化,幫助身體維持活力及健康。3.抗發炎EPA被稱為天然的抗發炎劑,適量攝取能降低發炎反應。4.改善專注力目前也有許多研究指出,補充EPA能改善ADHD孩童注意力不足的狀況。5.縮短Covid-19病程經研究指出,Omega-3(含EPA)對Covid-19患者在器官與系統的運作上,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能降低患者體內的發炎物質並縮短病程。3大DHA功效告訴你DHA的整體功效大致可歸類為以下3點:1.提升記憶力、思考能力DHA能夠有效的保養腦部,且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每日攝取適量的DHA,能夠提升記憶力、讓思緒變得更加靈活。2.幫助智力發展DHA有助於胎兒與新生兒的認知功能發育,是幫助智力發展的重要關鍵。3.保護眼睛,減緩乾眼症狀DHA跟葉黃素一樣有助於眼睛保健,亦能增加淚液分泌,減緩乾眼症不適的症狀。應該補充EPA還是EPA+DHA綜合魚油?依據個人需求選擇瞭解魚油成分及功效後,仍不確定自己適合補充的方向嗎?下方將告訴你哪些族群適合補充DHA及EPA,以及補充前的注意事項,讓你能選擇正確的補充方式。哪些族群適合補充EPA?有特殊疾患者● 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過高的患者由於對於膽固醇過高的患者來說,補充含DHA的魚油可能會提升血液膽固醇,因此這類的患者建議選擇補充純EPA魚油。● 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經研究發現,有冠狀動脈疾病、曾心肌梗塞的患者,補充EPA後病況較為穩定。● 容易感到心情低潮的憂鬱症患者有在服用抗憂鬱藥物的患者,補充EPA魚油有助於改善心情。● 有ADHD的孩童或青少年研究發現,血液中Omega-3較低的過動兒童補充EPA魚油後,專注力明顯提升。哪些族群適合補充EPA+DHA?一般族群、懷孕媽咪若無上述特殊疾患,下列族群則可以補充EPA+DHA的綜合魚油為主:● 一般健康族群魚油含有Omega-3脂肪酸(EPA+DHA),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藉由飲食補充,如今外食、速食文化盛行,導致一般人Omega-3嚴重攝取不足。為了彌補飲食中的不足,建議可補充EPA+DHA綜合魚油。● 懷孕中的孕媽咪DHA是胎兒腦部發育重要的營養素,而EPA可以幫助孕媽咪維持循環,故懷孕媽咪推薦補充EPA+DHA綜合魚油。*註:懷孕32週後的孕媽咪,若想繼續補充,建議和婦產科醫師討論後再決定。● 乾眼症患者根據研究指出,每天補充1785毫克(1245毫克EPA+540毫克DHA),12週後可以改善乾眼不適的狀況。注意事項:EPA、DHA比例建議參考即可市面上常見的魚油產品有純EPA、純DHA或者是EPA:DHA比例不同的魚油,雖然營養師建議一般人可以選擇EPA:DHA=3:2的魚油,但實際比例還是須依個人狀況調整,如中高齡族群、有特殊疾病者等便可選擇「純EPA魚油」攝取。因此,在挑選魚油時可將比例作為參考,再以最關鍵的魚油濃度考量,才能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產品。魚油怎麼挑選?解析5大關鍵挑選重點認識魚油的種類和功效後,便可根據以下5大關鍵挑選重點,篩選市面上的各種魚油產品:1.「最終產品」是否通過IFOS五星認證IFOS是專精於魚油認證的機構,檢驗項目包含環境毒素多氯聯苯、戴奧辛、重金屬、氧化指標,以及Omega-3、EPA、DHA濃度,必須全數通過才能拿到IFOS五星認證。由於目前魚油原料只能透過進口取得,在台灣有些魚油產品宣稱有IFOS認證,實際上卻是以「魚油原料」通過檢驗,而非以「最終產品」通過認證,除了原料外的膠囊、包裝等環節,製作過程是否受到汙染,是消費者不得而知的。因此選擇魚油產品時務必以「最終產品」是否通過IFOS認證為準,品質會更加有保障。2.原料魚隻是否挑選小型魚魚油的原料捕撈地點及魚種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由於生物累積的影響,越大型的魚種體內累積的有毒物質和重金屬也會越多,因此除了觀察產品有無重金屬等物質的檢驗報告外,選擇魚油時也需盡量挑選在純淨海域中捕撈且小型的魚種(如:鯷魚、沙丁魚)較為安全。3.魚油濃度與含量是否足夠魚油的有效營養成分為EPA、DHA,並非整顆魚油都是有效的,因此選擇魚油時並不是越大顆越好,而是要看它的濃度是否夠高、EPA和DHA含量是否足夠。建議選擇魚油濃度大於80%的魚油,才可以確保有效成分充足。魚油濃度算法為:(EPA+DHA)/omega3 總重,例如:Omega-3總重600毫克,EPA300毫克,DHA200毫克的魚油,濃度便是(300+200)/600=83%。因此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魚油濃度是要以EPA、DHA含量計算,而非只看Omega-3總重。4.檢驗報告是否公開並定期更新如同上述所提到的小型魚挑選指標,為避免攝取含有汙染的魚油,挑選時需要特別注意各種產品的檢驗報告是否公開並且定期更新。除了重金屬檢驗外,新鮮度也必須納入考量,且近年來海洋汙染嚴重,塑化劑和重金屬問題頻傳,若是讓補充魚油的孕婦及兒童誤食,將會影響胎兒發育及兒童成長。5.深海魚油的型態為何種魚油可區分為3種型態:TG(三酸甘油脂)、EE(脂化型)和rTG(再脂化型),其中營養師最推薦的型態是rTG,和其他2種型態相比,吸收速度快上許多,同時擁有高濃度加上高吸收的特性,也是眾多專業醫師最推薦的營養型態。對魚油還有其他疑惑?營養師用科學實證為您解析,伴您守護健康瞭解EPA、DHA魚油的差異,以及不同魚油種類適合的補充族群後,您還是擔心自己沒有掌握魚油的各樣資訊,對魚油有其他疑惑嗎?如您想更認識EPA魚油的詳細功效,仔細考量後再進行選購,可以參考專業營養師為您進一步說明的魚油功效指南,用科學實證為您逐樣解析,讓您不管是三餐外食的上班族,還是兒童家長、孕媽咪或中高齡族群,都可以透過補充合適的魚油,安心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
2023-03-03 焦點.用藥停看聽
遊日買藥注意,這款感冒藥可能驗出毒品反應!藥師分析最夯代購藥品成分及風險
各國國境開放,今年起台灣人又開始大舉赴日旅遊,玩樂之餘也特別喜歡買日本的藥妝及藥品。不過有藥師提醒,某些藥品成分具成癮性,如大正感冒藥,可能讓你尿液檢測呈陽性,且若服用在國外自行購買的藥品發生過敏或其他副作用,是不能申請藥害救濟的,購買前一定要特別注意。台人遊日愛買藥 EVE、表飛鳴、感冒藥超夯國人去日本玩特別愛買藥品,最夯的像是EVE止痛錠、日本魚油、Wakamoto、表飛鳴、太田胃散,感冒藥系列以前大家很愛新露露感冒藥、黃金A微粒感冒藥,現在還有大正百保能感冒藥。不過其實購買成藥最重要的是要清楚其中的成分,尤其有些藥品在日本買可能是日本版的,跟在台灣藥局看到的不見得相同,千萬不要亂買亂吃。日版大正感冒藥有成癮性小花藥師在其部落格《小花藥師|社區藥局筆記》提醒大家,以上述那些大家在日本常買的藥品來看,太田胃散跟Wakamoto、表飛鳴系列與台版的差異不大。但如果是大正系列感冒藥,許多人覺得日本版的大正比較有效,這是因為它添加了「Dihydrocodeine」這個強效的鎮咳成分,而這種成分在台灣並未核准添加使用於綜合感冒藥中,並且在服用上也有其他需注意的事項。日版大正感冒藥購買服用注意事項1.有成癮性,且有呼吸抑制的風險,未滿12歲兒童以及哺乳孕婦不可使用。2.毒品尿液檢測可能呈現陽性,當兵或職業軍人要小心使用。3.無法申請藥害救濟。EVE止痛錠 藍底金字的最強另外還有超搶手的EVE止痛錠,聽說最近日本某些藥妝店還缺貨。EVE止痛錠含有異布洛芬(ibuprofen)成分,而其實止痛藥台灣藥局也非常多,你很容易就可以買到布洛芬一顆 400mg 的盒裝止痛藥 (指示用藥),但就是有許多人覺得EVE比較有效,特別是藍盒的!根據台灣頭痛學會《頭痛電子報 第175期》台中博智診所院長陳炳錕醫師撰文分析EVE的使用,分析EVE的布洛芬劑量如下:常見4種EVE,每「兩顆」EVE 的劑量:EVE QUICK DX (藍底金字): 200mgEVE QUICK (藍底銀字): 150mgEVE A EX (白底藍字金邊): 200mgEVE A (白底藍字): 150mgEVE裡不只有止痛藥的成分,還有另外兩個成分:Anhydrous Caffeine - 80 mgAllylisopropylacetylurea - 60 mg兩種藍盒子的還另外加了 Magnesium Oxide - 100 mg陳炳錕說明,Anhydrous Caffeine就是咖啡因,有加強止痛藥的效果,普拿疼加強錠也有,80mg 劑量大概是一般 1 杯大杯咖啡的量。Allylisopropylacetylurea則是一種鎮定劑,不是非常強,有解除焦慮的作用,某種程度上可以幫助止痛藥的效果,但其他國家目前沒有繼續用的原因,是因為後來有些人出現了血小板低下,全身性紫斑出血的副作用,所以就停用了。而藍底金字的EVE QUICK DX則加了 Magnesium Oxide - 100 mg,除了有點胃藥的效果,也是速效錠,有止痛藥本身、鎮定劑,咖啡因強化效果,速效崩解,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吃 EVE 比其他止痛藥有效的原因。EVE購買服用注意事項1.Allylisopropylacetylurea成分有血小板低下風險。可能出現胃腸出血及嚴重皮膚不良反應等風險。2.EVE 有鎮定作用,吃藥後應避免開車或操作危險機械。3.別給 15 歲以下的孩子吃。4.懷孕的頭痛患者注意,單純的 ibuprofen 在懷孕 12 週前仍可服用,但是有鎮定劑的 EVE 是不能吃的,計畫懷孕的準媽媽也要小心。5.如遇藥物過敏或副作用,國外自行購買不能申請藥害補助。6.帶太多藥物回國違法,網路買賣更不允許。日本成藥沒有比較厲害 對症下藥才重要出國購買成藥真的有風險,雖然價格可能較便宜,但因為藥品無標示中文,在看不懂使用方法,不清楚正確用量、用途、禁忌與副作用等情況下服用是有危險性的。也仍有不少人認為日本藥品特別好,不過白袍藥師Drugs曾出書《藥師心內話》破迷思,指出坊間常用成藥的成分種類就那幾樣而已,沒什麼特殊之處,日本藥也不例外,根據症狀買對藥就會「很有效」。大家出國旅遊還是盡情玩、放縱吃美食,成藥就盡量不要買了。【資料來源】.小花藥師|社區藥局筆記:藥師教你攻略日本藥妝5大熱銷商品.台灣頭痛學會《頭痛電子報 第175期》.赴日買藥當伴手禮 含鴉片成分恐成癮.網推日本必買藥品比較有效?藥師告訴你實情
-
2023-02-21 養生.保健食品瘋
保健食品飯前吃還是飯後吃好?術前該停用嗎?關於保健食品的8個關鍵問答
台灣很多人在吃保健食品,而大家最常問的問題就是,什麼時間吃效果最好?不要以為有吃就好,吃錯時間可能等同於白吃。還有另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就是沒頭沒腦的吃,也不知它有沒有什麼效益!其實這樣還不如別吃。《元氣網》以下整理吃保健食品最常遇到的一些問題,吃之前不妨多看多問,再決定要不要吃!Q1:保健食品何時吃?A:要看你吃的是哪種保健食品!針對大眾常吃的幾種,營養師李其昀在臉書粉團「零距離營養師 David李其昀」發文建議如下:飯前吃益生菌:建議空腹吃,比較不會因為其他食物的水分(例如:酵素),而影響到益生菌本身的活性。膠原蛋白:膠原蛋白是小分子的蛋白質食物,從胃開始會被分解,如果空腹吃膠原蛋白,在胃部分解成胺基酸的效果會比較好。飯後吃或隨餐吃葉黃素:屬脂溶性營養素,跟含有油脂的食物一起吃吸收效果最好,而且葉黃素的保健品通常都會添加脂溶性的維生素,因此在飯後吃效果比較好。魚油:魚油的脂肪酸是屬於脂質營養素的一種,跟含有油脂的食物一起吃,吸收效果會變好,所以適合飯後或是隨餐一起吃,才能達到最好的吸收。酵素:酵素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用來分解食物、幫助消化,因此在飯後食用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想想看如果肚子空空沒有食物,那酵素要對誰作用?Q2:B群不要晚上吃,以免影響睡眠?A:《好健康雜誌》第40期訪問臺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陳乃嘉指出,目前並沒有文獻佐證什麼時間補充維他命B群最好,事實上B群有安定神經的作用,對於某些容易緊張、神經不穩定引起睡眠問題的人,反而有安定神經的助眠作用;但是因為個人體質不同,如果吃了B群會影響睡眠者,就避免睡前吃,所以其實維他命B群什麼時候吃都可以。Q3:保健食品不是藥,吃多無妨?A: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資訊,有些維生素攝取過量,可能傷害身體微調系統。.維生素C過量:可能引起噁心、腹瀉;提高腎結石風險…等。.維生素D過量:嘔吐、便祕、消化性潰瘍、胰臟炎等。也可能造成鈣質累積,形成高血鈣。.維生素A、D、K過量:身體排不掉,不斷持續累積,容易中毒。.葉酸過量:可能引起失眠、過敏,以及鋅的減少和腸胃疾病。.維他命B6過量:可能引起走路不穩、四肢感覺麻痺或感覺異常。Q4:薑黃、紅麴可以降血脂?A: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指出,魚油、肉桂、大蒜、薑黃、植物固醇、紅麴等6種保健食品,降血脂效果不明顯!提醒民眾使用保健食品1至2個月後,可透過抽血檢查,確認降低「壞膽固醇」LDL幅度是否達到期望標準,再決定要不要長期使用。Q5:輔酶Q10有十大功效?A:網傳吃輔酶Q10的效用包括治療癌症、降三高、改善早期帕金森氏症…等多項,但「科學的養生保健站長」林慶順教授撰文指出,一一去查核每項功效的研究結果,多半是沒效用:不然就是研究太有限,無法得出任何結論。Q6:如正在吃其他藥物,保健食品是否錯開時間吃即可?A:如您因某疾病或症狀正在吃西藥或中藥,想再補充保健食品,一定要先問過醫師或藥師,不要以為只要錯開吃都可以。開業藥師沈采穎曾受訪指出,中藥、營養品與西藥會產生交互作用,絕不是「隔一段時間吃」就沒事。常見藥物與保健食品交互作用:.心血管疾病患者,若吃阿斯匹靈,又同時吃銀杏或魚油,可能抑制血小板凝固,導致內臟出血風險。.銀杏與利尿劑併用,恐造成血壓忽高忽低。.紅麴與降血脂藥並用恐造成橫紋肌溶解症,甚至合併急性腎衰竭。Q7:手術前能不能吃保健食品?A: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藥劑科藥師吳淑英曾於《國泰醫訊》撰文指出,若對活性成分的其他效用或可能造成的影響並非有十足把握,如凝血功能、與麻醉/手術期間用藥的交互作用等,為謹慎起見,建議手術前2-3周開始暫停使用。.建議停用:可能影響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保健品,如銀杏、深海魚油、納豆、紅景天外,蜂膠、亞麻籽、綠茶、海藻/褐藻、薑黃、木瓜酵素、維他命E/C,以及中草藥單方萃取純化產品,如大蒜精、刺五加、西洋參、人參、當歸、丹參、紅花等,對於出血量較多的手術,舉凡血管、神經、眼外科相關者,不能掉以輕心。.術前至少須停用24小時:無關乎凝血但術前最好停用的還有麻黃(保健用途如減肥),基於對心血管、血壓的影響,術前至少須停用24小時。Q8:Q2:老人家需要吃保健食品嗎?A:根據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藥劑部郭郁文藥師衛教專欄指出,由於年長者會有一些身體機能狀態的改變,如身體脂肪比例增加,使脂溶性類的補充品亦在身體內堆積;肝腎功能退化,造成補充過多的營養品無法代謝、排除。另,慢性病患者因醫療評估需要處方藥品的控制,補充保健食品也可能會有交互影響的風險,也要留意。【資料來源】.台北慈濟醫院藥學部.健康食品吃越多越好是迷思!維生素C、D多吃卻傷身.美研究紅麴魚油6保健食品,降血脂效果不明顯!醫籲別埋頭苦吃,做1件事評估能否長期吃.什麼情況才會缺乏?何時吃最好?營養師解答你對維他命B群的疑問.不是隔一段時間吃就沒事 吃西藥又吃保健品很危險.保健品術前要停吃嗎? 專業藥師這樣建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藥劑部衛教專欄
-
2023-02-11 養生.保健食品瘋
鈣和魚油能一起吃?補充保健食品學問大,專家破解迷思
魚油、鈣片、B群、葉黃素、蔓越梅、維他命C、維他命D、綜合維他命等,年逾50的陳先生每天服用7、8種維他命、保健食品。最近看了網路貼文,某營養師建議,「鈣和魚油不能一起吃」、「鐵和草酸、植酸、單寧酸不能一起吃」,覺得困惑,難道服用保健食品也有這麼多禁忌嗎?補充保健食品注意4點 不用忌諱太多對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服用保健食品有4大重點:▸1.注意劑量▸2.注意與藥物是否出現交互作用▸3.真有需求,再吃▸4.最好飯後服用至於哪些保健食品不可同時服用,則不用斤斤計較。補充營養素應以飲食為主 保健食品僅能當作輔助網路文章盛傳「鈣和魚油不能一起吃」,其論點為:「鈣是微鹼性的礦物質,和魚油一起吃可能會形成皂鈣,皂鈣很硬腸道無法吸收,容易造成便祕。」但專家認為,須處於高溫和強鹼的環境下,才會產生皂鈣反應,鈣並非強鹼,人體體溫也不高,即使一起服用,也不至於出現皂鈣。蘇秀悅強調,如果飲食均衡,每天攝取5蔬果,其實不用額外服用維他命、保健食品,如果想要攝取特定保健食品,建議先諮詢醫師、營養師,聽取專業意見。此外,國人體內維生素D濃度偏低,蘇秀悅說,如果血液報告顯示,維生素D濃度確實不足,建議在醫師評估下,選擇適當保健食品,並配合日曬,以降低骨鬆風險。至於保健食品的服用時間,蘇秀悅表示,一般以餐後為主,例如,綜合維他命或是膠囊型態的保健食品,建議於在早餐後服用,切記不要空腹服用,以免引發腸胃不舒服。★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3-02-09 養生.聰明飲食
怕胖滴油不沾?用對吃對才重要!專家教常見3種好油適合烹調法
因為怕胖而餐餐水煮滴「油」不沾?事實上,油脂是身體必要的營養素,如果攝取太少,反造成皮膚乾燥、排便不順,甚至導致經期紊亂。專家表示,與其不吃油,不如視烹調方式選對好油;也不需要對所有油脂敬而遠之,選擇合適的油脂加上飲食搭配,不僅不用擔心發胖,更能兼顧營養攝取與美味。油脂是人體維持健康不可或缺,每日油脂攝取量控制在總熱量三分之一油脂除了增加食物濕潤和光亮感增加食欲外,還有維護器官的功用。而且脂溶性維生素也需要透過食物中的脂肪才能被消化和吸收,因此若是長期缺乏油脂攝取,可能導致頭髮枯燥、皮膚乾燥脫皮、便祕、影響經期等。缺乏油脂會怎樣?1.肌膚變得乾燥、濕疹2.容易掉髮3.內分泌失調4.缺乏脂溶性維生素A、D、E、K5.容易罹患慢性疾病高油脂飲食也容易引起肥胖、心血管疾病。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建議醣類、蛋白質、脂肪在總熱量占比分配:高油脂飲食熱量占比.醣類:55%至60%.蛋白質:15%至20%.油脂:25%至30%,不可多於總熱量三分之一。.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病人不需要特別調整總攝取油量,但應慎選吃進去的油品種類。根據油脂的結構,選擇高飽和脂肪酸的油脂進行炒、炸等高溫烹調黃淑惠表示,油脂的基本結構為脂肪酸,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大部分油脂都含有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只是比率高低不同。飽和脂肪酸VS.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結構安定,不怕高溫烹調破壞結構,適合炒、炸。也因為非常安定,不容易代謝而容易堆積在體內,如肝臟、血管壁。且根據研究,過量飽和脂肪酸在體內還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意即俗稱「不好的脂肪酸」;並減少高密度脂蛋白(HDL)。雞油、豬油、牛油等動物性脂肪,飽和脂肪酸比率較高,在冰箱冷藏室裡呈現固體狀。植物油中的椰子油也屬於飽和脂肪酸比率較高的油品,但其化學鏈較短、較容易代謝,若真需要高溫烹調,可考慮選用。.不飽和脂肪酸:以結構是否含「雙鍵」,又分單元和多元,若只有一個雙鍵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兩個或兩個以上雙鍵則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因為具有雙鍵,相對不安定,不適合高溫烹調。植物性油脂多為不飽和脂肪,在冷藏溫度下是液體(椰子油除外)。常見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油品,如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等,一般認為有助降低體內LDL、保持血管暢通;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率較高的油品則包括魚油、亞麻仁油、葵花油等,有助調降LDL,但也會調降HDL。油脂中的「反式脂肪」是心血管疾病的元兇之一根據食藥署資料,不飽和脂肪又可再區分為順式與反式脂肪,順式脂肪能被人體代謝利用,包含我們體內存在的脂肪酸,以及新鮮、未經烹調之植物油所含的脂肪酸,都屬於順式脂肪酸。反式者則無法被利用,會堆積在人體內組織、血管等處造成心血管疾病。根據現行法令,每100公克(固體或半固體)或每100毫升(液體)食品所含反式脂肪量不超過0.3公克,常見於含氫化油、酥油、人造植物油、人造奶油的食物,尤其是以植物油高溫炸,幾乎都有反式脂肪。若要避免攝取反式脂房,含上述成分的食物應盡量減少或避免攝取。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品適合涼拌、燙青菜,但仍然要注意飲食搭配基隆長庚醫院營養師林奕岑表示,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品,如橄欖油、苦茶油、茶籽油,較適合用於涼拌菜或是在燙好的青菜淋上,並加上蔥薑蒜等辛香輔助風味;並建議選用當季蔬菜,維生素和礦物質最豐富。台北馬偕營養師趙強則表示,事實上,油脂可以拉長食物消化時間,讓人更耐飢餓、降低其他攝取食物的升糖指數。因此在油脂選擇上更重要的是飲食搭配,而不只是一味選擇所謂的「好油」。他舉例,曾遇到個案平常飲食習慣以蔬菜、魚肉、豆製品為主,但在炒菜時都以豬油烹調。「你說他不健康嗎?倒也不一定」,趙強表示,個案平時蔬菜攝取多樣化,當中含有大量抗氧化能力佳的植化素,可以有效提高HDL及降低LDL。加上平時油脂攝取不多,也只有炒菜時會使用到油品,整體油脂攝取不多,因此就算使用動物性的飽和脂肪酸也無妨。而有些人平時喜愛吃肉,多數的肉都富含油脂,因此就算平時精挑細選使用「好油」,仍不健康。或是有些人以為堅果是「好油」拚命吃,血脂仍會上升。趙強說,以用油角度來看,如果烹煮四菜一湯,可以選擇兩道菜用油、兩道菜不用。並以當天的菜色決定使用的油品種類,如果菜色多樣性足,又需要炒、煎,則可使用精煉、耐高溫的油品,若是菜色較為單一,則可考慮使用保留較多營養素的初榨橄欖油等。
-
2023-01-21 焦點.食安拉警報
吃巴沙魚=洗腎?違法添加磷酸鹽肉眼難辨!餐廳業者籲「不要再吃了」
台中連鎖餐飲業者「江小漁鴛鴦酸菜鍋」涉嫌販售過期一年巴沙魚,引發網友討論,Jacky Bistro預約制餐酒館於臉書粉絲團發文指出,巴沙魚還潛藏「泡藥水」風險,不肖業者會泡磷酸鹽,增加巴沙魚賣相,民眾根本吃不出來。毒物科醫師指出,吃過量的磷酸鹽,恐會有高血磷症、心血管疾病、血管鈣化、腎臟病等風險。巴沙魚很毒? 長期吃=一踏入洗腎之路?「巴沙魚」學名為低眼巨鯰,別名低眼無齒𩷶、虎頭鯊、鯊魚鯰,外型像鯊魚,英語系國家又將其稱為「彩虹鯊魚」,不過在科學分類上,屬於鯰魚的一種。台灣將低眼巨鯰稱為「巴沙魚」,時常會被誤認為是「多利魚」。多利魚是一種魴魚,並非鯰魚,價位比巴沙魚高。過去台灣衛生單位多次揪出不肖業者,假多利魚之名,實則販售巴沙魚之實,從中獲取價差得利。泡過藥水的巴沙魚,難以從肉眼發現異常,但烹煮後肉質較為鬆散,且體積會明顯縮水。巴沙魚是越南最大經濟規模的魚種,光是出口美國一年就能達到10多億美金。巴沙魚沒有魚鱗,魚刺也較少,喜歡吃炸魚的西方國家,巴沙魚是很好的食材,能大幅減少去鱗去骨的時間。不過東方國家的料理較為複雜,且喜歡賣相較好的魚肉,巴沙魚油脂不高,不肖業者為了從中獲利,會透過泡磷酸鹽,增加巴沙魚肉的重量,這樣的情形不只發生在巴沙魚,蝦仁、切片魚肉等,都曾被查出違法添加磷酸鹽。泡磷酸鹽能膨脹、Q彈、賣相佳 成水產業者潛規則?Jacky Bistro預約制餐酒館於粉絲專頁指出,過去想找沒有泡藥水的巴沙魚,結果只有一家業者販售,但價格卻是有泡藥水的2.5倍,吃過這麼多家賣巴沙魚的餐廳,僅在高雄的一家餐廳吃到沒泡藥的巴沙魚。他感嘆「好幾個朋友就是洗腎洗到最後死掉」,呼籲國人注意「不要再吃了」。毒理學家招名威指出,水產品泡磷酸鹽,巴沙魚並不是首例。Jacky Bistro預約制餐酒館直指吃巴沙魚會洗腎,招名威說,過多的磷酸鹽確實對腎臟負擔大,長期高劑量攝取,會仍容易引起腎臟功能病變,只是磷酸鹽本來就存在於各種物質中,像是肉類或海鮮,本身就含有磷酸鹽,因此「攝取量是關鍵」,並不是巴沙魚本身。歐盟建議,磷酸鹽每日攝取建議上限為70毫克/每公斤,如果以60公斤的成人換算,每天最高可攝取4200毫克。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建議,青少年每日磷攝取量為1000毫克、成人為800毫克,攝取上限為4000毫克。到處都是磷酸鹽 違法添加+合法添加 容易超過攝取上限依食藥署規定,磷酸鹽可作為「品質改良劑」、「黏著劑」使用,如可以添加在槓丸、重組肉、麵條中,不過,都需要符合限量標準,以Phosphate計為3克/公斤以下,等於是每公斤3000毫克。磷酸鹽的特性是具有保水、黏著的作用,許多食品加工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只是依食藥署規定,磷酸鹽不得添加在生鮮水產品,只要是以水產動物當作原料,不管是在卸貨階段、分級、選別、去頭、去尾、去內臟、去鱗、去皮或去殼、分切低溫保存製造及運送、儲存等,統統都不能使用。一旦被揪出發現,生鮮水產品添加磷酸鹽,將可依食安法,處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磷酸鹽運用在食品加工上,等於是替食品加工產品翻開新篇章,幾乎所有好吃的加工品都有添加磷酸鹽,若再加上違法添加的磷酸鹽,很容易就超過每日攝取上限的建議。鹽酸鹽吃多了 體內鈣磷不平衡 增洗腎風險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磷酸鹽攝取過量,導致體內鈣、磷不平衡,而正常健康人攝取磷酸鹽後,會經過腎臟代謝後從尿液排除,腎臟功能不佳者,可能會引發高血磷症,因腎臟無法順利代謝,進一步造成腎功能變差、心血管疾病等。
-
2023-01-14 養生.聰明飲食
過年送禮要送什麼給長輩? 營養師推6種,黑巧克力也是健康的超級食物之一
過年送伴手禮,民眾常見準備鳳梨酥、牛軋糖、肉乾、蛋捲等,嫚嫚營養師建議,除了這些也有不少更健康的選項,若要送禮送健康也可以多參考。 4種過年過節常見伴手禮,可提醒對方注意食用分量。 嫚嫚營養師指出,民眾常送的鳳梨酥、牛軋糖、肉乾、蛋捲等,雖好吃惹人愛,不過這些點心其實都是「超加工食品」,已經過多道加工程序、看不出原本的樣貌,如同一般的洋芋片一般,特色通常會有較多的鹽、糖、調味料、人工色素、食品添加物等,最容易引起讓人在意的問題就是肥胖。 雖然過年過節吃這些,通常約僅有1-2周,影響不大,但較需要注意的在於這些超加工食物,因色香味美容易使人「糖上癮」、出現「胖子味覺」,也就是吃了著迷、養成了變胖的飲食模式,日久容易提升三高、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肥胖、憂鬱症、腸躁症、癌症、青春期哮喘等慢性疾病,因此送這些類型的伴手禮時,建議可提醒對方注意食用分量。 嫚嫚營養師也提醒,許多民眾日常吃超加工食物,也會多注意多吃蔬果原型食物,這樣的觀念雖然好,但是是一種「有比沒有好」的觀念,超加工食物對人體的影響一樣存在,只是會相較少些。以素食舉例,許多吃素的人也罹患大腸癌,常見的原因就包括常吃「炸素食」、「超加工素食」,即便平常都有吃蔬菜,也是增加了罹癌風險。 過年送禮營養師推6種,黑巧克力也是健康選項之一! 嫚嫚營養師建議,過年準備伴手禮,除了餅乾、禮盒外,也可以考慮些更健康的食物或補品。 小包裝的無調味堅果:無調味堅果也是個很好的選項,解嘴饞又富含膳食纖維等各種營養,且是優質的油脂來源。不過也因為是油脂類食物,較需注意的是食用份量,以避免油脂攝取過多,反而容易變胖、長痘痘等,膳食纖維過量也容易便秘。建議一日約1湯匙,現在也有許多分成小包裝的產品,是個不錯的選擇。而堅果也有不少調味選項,例如楓糖口味、辣味、海鹽等,是次佳的選擇,建議堅果還是以無調味的為佳。 超級食物的85%黑巧克力:黑巧克力可說是眾多受歡迎的甜點中,最健康的選項之一,被譽為超級食物、激瘦食物,不過建議選擇85%或以上,這意味著該巧克力的天然可可含量,例如85%黑巧克力帶有85%的天然可可,其他各項添加物整體僅約有15%,包含人工色素、添加糖等等,且黑巧克力也有助於抑制進食衝動,整體自然也相對健康。85%是普遍接受度較高的,90%以上可能太苦。 老少咸宜的保健食品:除了點心之外,也可以選擇全家大小都適合的保健食品、營養品,如魚油、益生菌、葉黃素,這幾個都適合應對普遍常見的文明病進行保養,例如優質油脂缺乏、飲食不佳而腸道欠佳、低頭族眼部健康欠佳等。不過營養品也須注意有些營養是適合特定族群使用,若不缺乏卻補充反而易影響健康,如鐵、鋅、有分種類的人參等,就不建議送禮。 有如濃縮雞湯的雞精:雞精可說是個在熬煮後富含小分子胺基酸的雞湯,除了營養價值高,有利恢復體力、抗疲勞、維持免疫力,也有助腸道吸收,對於年長者、胃口不佳、牙口不佳、腸道不佳者都是很好的選擇。現在也有許多網紅教學入菜的方法可參考。 富含兒茶素的茶葉:茶葉當中最知名的營養之一就是兒茶素,其為一種類黃酮素,運動前攝取有助燃脂、幫助減肥,也可穩定血糖血脂、防範慢性病,有利預防失智及癌症,也可抑制病菌,好處相當多。以發酵程度看兒茶素含量,依序為綠茶、烏龍茶、紅茶,紅茶雖兒茶素相對不高,但三者都是很好的選擇。 包裝好又健康的農特產品:農特產品也是普遍接受度高,也具有健康營養價值的選項,例如膳食纖維相當高的乾燥香菇禮盒,其也因為日曬會有更加豐富的維生素D。而新鮮的水果禮盒也是不錯的選項,大多也包裝體面。 健康就是最好的伴手禮,送禮送健康更萬事如意! 健康就是最好的禮物,準備伴手禮也可以多準備較健康的選項,而若是要準備超加工食物的伴手禮也可以酌量,更有助祝福對方身體健康、更能萬事如意! 《延伸閱讀》 .過年不怕胖,年後瘦回來!營養師教前、中、後這樣做控體重。 .過年守歲留意6大健康地雷,醫教簡單撇步安心過好年!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1-01 養生.抗老養生
50歲才養成運動習慣 新北市長侯友宜揭維持標準體重20年祕訣
新科縣市長上任,公務馬不停蹄。許多民眾好奇,市政忙碌之餘,縣市首長如何打造鋼鐵般的體質,對抗接踵而來的壓力?今天我們邀請六都市長開出自己的養生紓壓帖,也讓市民學學他們耐操的祕訣。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年滿65歲,身體仍相當健壯。連假日都行程滿檔的他,有自己一套養生方法。侯友宜表示,保持健康的關鍵,就是每天維持運動習慣、勤喝水及規律生活,最重要的是三餐正常、保持清淡飲食,這樣不只身體好,連體重都能控制。40歲前忙於辦案,50歲後才養成運動習慣。許多人都以為侯友宜受過警察訓練,體力一定很好。但他說,那都已經是數十年前的事情,不會因為早年做過許多訓練,就能一直維持好體力到現在。侯友宜表示,40歲前幾乎每天都忙於辦案,自然沒有空檔運動。但後來逐漸發現身體健康重要性,加上到了五、六十歲後,改任警大校長、新北市副市長、新北市長後,終於比較有一點「時間分配權」,就開始養成運動習慣,並依照年齡、身體狀況,一路從游泳改成跑步到現在的快走,唯一不變的就是每天一定保留時間運動。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運動,做好暖身很重要。侯友宜說,早上五點多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運動」,平均每天快走一個小時,達到一定的運動量;晚餐後也會在辦公室走廊散步,促進消化。而且他在快走的同時,還會看聯合報等報章雜誌,也想藉此告訴大家「運動與工作是可以兼顧的」,每個人都可以尋找自己適合的方式。二十多年來,侯友宜就靠運動把體重維持在70公斤。他在1989年時是84公斤,後來因為長期運動,降到70公斤,他說,只要勤走、勤動,人人都能保持良好的體態。侯友宜也強調運動暖身的重要性,他在50歲時擔任警大校長時,曾因為練習「護身倒法」而受傷,這時才發現運動暖身的重要。建議大家在運動前都要做好暖身準備,避免留下一輩子的舊傷。年輕吃飯搶快吃到胃潰瘍,現在三餐清淡簡單吃。至於如何吃得健康?侯友宜笑說,他年輕的時候不懂事,加上工作關係,經常只能吃油膩膩的便當,且還吃得相當趕,「如果1000人同時吃飯,我吃完時,可能還有990人還在吃。」連他妻子都開玩笑:「跟你吃飯不划算,我才剛開始吃,你就吃完了,陪你吃快又會肚子痛。」侯友宜說,那些都是年輕工作時養成的壞習慣,後來還因此胃潰瘍,吃壞身體。侯友宜現在的三餐相當清淡,早餐就是吃麵包、香蕉、堅果、優格、蘋果;午餐是蔬菜及簡單的肉品,少碰油;晚餐就是麵食、青菜、蔬菜湯,簡單吃吃。愛好食物偶可破戒,減少應酬、打包控制食量。不過侯友宜也提到,每個人都會有愛好的食物,像他就喜歡吃蛋、豬肉,所以偶爾還是會吃豬腳或蛋,重點在於如何烹調,像是水煮蛋、水煮豬腳就相對健康。朋友結婚時也會小酌,只要有所克制即可,否則若什麼都不能碰,人生該有多無趣。而身為首長應酬難免,侯友宜說他其實不太應酬,若真有必要參加時,也會控量,吃不完的就帶回家,給家人食用或隔日盡早微波吃掉,不會浪費食物。養生最推薦每天大量喝水 最棒的保健食品新北市長侯友宜直到現在都保持健壯體態,除了長期維持規律運動習慣,還有一個關鍵,就是每天喝「足量的水」。侯友宜說,他平常也會吃保健食品,不過主要都是別人送的,像是魚油、澎大海等,相信多少都有保護作用,不過自己不太會買太多保健藥品,主要還是靠喝水維持健康。他每天早上會喝2000cc的水,下午、晚上再喝1000cc,偶爾會喝點茶及咖啡,其他飲料就不太喝,對他來說,最好的保健食品就「水」。現在世界各國許多首長官邸都會養寵物,外界好奇侯友宜是否也有養毛小孩?他笑說,女兒養了一隻小白狗,相當可愛,家人忙的時候,他就會幫忙把屎把尿。小狗很聽話也可愛,自己也會陪他玩、摸摸他,相當療癒。侯友宜小檔案● 年齡:65歲● 興趣:看棒球、畫畫、看書● 最喜歡的運動:游泳→跑步→快走,隨年齡、身體狀況調整。● 給讀者的養生一句話:運動與工作可以兼顧,每個人都可以尋找自己適合的方式。
-
2022-12-23 醫療.腦部.神經
讓大腦慢一點老!營養師揭「日常6關鍵」 提早開始做有助延緩失智
平均壽命延長,80歲以上的老人中,每5人即有1位失智患者,想擁有健康又長壽的晚年生活,延緩大腦的退化成為重要的健康議題。營養師提醒,日常可利用良好飲食及生活習慣來保養大腦,不僅能延緩失智症的到來,甚至避免罹患失智。 郭綜合醫院營養科組長郭家伶表示,隨著歲月的累積,大腦中的神經細胞,因過量的β-類澱粉蛋白沉澱,使腦神經細胞纖維化,此外,大腦的血管數量也逐漸減少,造成大腦供氧及供能短缺,使大腦細胞漸漸邁向瀰漫性萎縮的狀態。就會導致長輩出現記憶力、理解力及定向感的喪失,導致最後找不到回家的路。延緩失智6方法:提供大腦關鍵營養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大腦是具有可塑性的,只要提早以健康飲食及良好生活習慣,好好地保養,可以達到防範或延緩失智症效果。她提供以下6點「讓大腦慢老」的生活提案:1、使用天然的消炎食物,清除腦中β-類澱粉蛋白: .西洋芹、絲瓜、大白菜、小白菜、高麗菜、綠花椰菜等青菜,富含維生素E、具有清除過氧化物、抗氧化能力;而咖哩及薑黃所含的薑黃素,也可以保護神經細胞免於過氧化物的侵害。 .綠茶中的兒茶素、紅葡萄酒中的白藜蘆醇及水果酵素中的植化素萃取物,皆可降低海馬迴裡毒性β-類澱粉蛋白的沉積率。 .除了吃消炎食物外,良好的睡眠可以使腦脊髓液有更好的循環,並可以排出過量的β-類澱粉蛋白。 2、利用食物的氣味,喚起過去對味道的記憶:食物的氣味能刺激海馬迴的神經迴路,喚起過去對於味道的記憶,此外,持續學習及豐富的社交活動,也可以刺激新神經元的生成。 3、提供腦神經細胞充足的氧氣:養成每天簡單的體育鍛鍊,以增加氧合作用。以綠葉蔬菜、海藻類食物所含的葉綠素刺激血紅素的生成,增進紅血球的攜氧量。4、提供腦神經細胞足夠的能量:退化的大腦對葡萄萄的利用效能不佳,可改用適量的椰子油提供中鏈脂肪酸,做為補充大腦的能量來源。 5、提供腦神經細胞所需的營養素: .利用亞麻仁油、芥花油、核桃油、冷榨橄欖油、魚油等優良的油脂,改善神經細胞膜之間的連結,形成細胞膜良好的流動及訊息傳遞。 .適量的膽固醇食物,也是為維護細胞膜生成的關鍵成分。 6、提供原料製造腦神經細胞間的傳訊物質:雞蛋、黃豆、肉類、魚、牡蠣、牛奶、乳酪、啤酒酵母、花粉、小麥胚芽、燕麥、全穀物、堅果、黑巧克力等食材,可供應乙醯膽鹼、γ-胺基丁酸、血清素、多巴胺、腎上腺素等神經傳訊物質所需原料,例如:色胺酸、苯丙胺酸、酪胺酸、牛磺酸、腦磷脂等。除此之外,維生素B6、維生素B12,也是神經元正常運作所需的營養素。郭家伶表示,大腦是一個人最高的指揮中心,隨著生命歴經15~20年後,無聲無息地退化,不過,只要利用以上6方法積極調整飲食,並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相信一直活到老,腦袋仍可以保持靈光,延緩退化造成失智。【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59361.html】
-
2022-12-20 醫療.中醫
血液循環不佳易手腳冰冷、疲倦 長期未改善當心引發心梗
現代族群大部分為靜態工作者,長時間久坐辦公室,待在冷氣房裡,每年到這個時候手腳冰冷的狀況就會浮現!就讓我們來看看循環不好有哪些類型吧!循環不好兩類型:「陽虛」、「氣機鬱滯」1.身體能量不足的「陽虛」如果易手腳冰冷,全身疲倦提不起勁,白天上班又時常呵欠連連,你可能是屬於「陽虛」的體質。這時人體就像蒸汽火車的鍋爐系統,能量不夠,無法製造足夠的動力去推動整輛列車,因此容易出現四肢冰冷、疲倦乏力、口唇色淡、腹瀉夜尿、腰背部及膝蓋怕冷痠痛等症狀。這種體質的人可以做一些全身性的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慢跑、跳繩等。運動不用過於激烈,但要活動到全身微微流汗的程度,才是有效開啟身體循環喔!而生活跟飲食習慣力求均衡,可以適量攝取一些溫性食材,例如薑、蒜、紅棗、肉桂,都可以對促進循環有幫助。2.氣血堵住的「氣機鬱滯」另外也有「氣機鬱滯」型的手腳冰冷,此類型可能因為血氣不通,或是生活壓力、情緒緊繃、睡眠障礙等問題導致。比較起來雖然手足不溫,但卻沒有很怕冷的感覺。我們可以把身體的循環想成一條高速公路,有地方堵塞了導致車流不順暢,所以公路上有些地方很壅擠,有些地方卻沒有車。換句話說,就是氣血卡在頭面、軀幹,下肢及末梢卻容易冰涼。這時建議從生活習慣開始調整,早睡早起、少吃辛辣燥熱的食物、培養紓壓的興趣或運動習慣。循環不好問題多 頭暈、失眠、中風統統來長期循環不好會引起的問題很多,像是末梢神經失於滋養,精細動作的控制就會比較差;到腦部的血流不足也會影響腦部含氧量和思緒的敏捷度,日久則易成為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中醫養生強調一個”通”字。氣血不通百病生。血為氣之母,因此,疏通血脈是中醫預防衰老的重要關鍵,應該定期清理血管中的廢物。否則,輕者會出現手腳麻木、頭暈、耳鳴、失眠、記憶力下降以及瘀斑等等症狀。另外大家常常忽略的一點,血循不佳也和男性的陰莖不舉﹐女性的陰道乾澀有關。更有比較高的風險得到冠心病或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常聽到的心肌梗塞,就是循環不好加上飲食作息不節制引起。如果四肢末梢有出現酸麻感、頭暈腦脹、意識不清、胸口悶堵、呼吸困難、噁心想吐、冒冷汗,請儘速就醫。日常改善血液循環兩方法:穴道按摩穴道按摩可以選用頭部的百會穴,上肢的合谷穴、曲池穴,下肢的足三里穴,以及腹部的氣海穴、關元穴,背部的命門穴、腎俞穴等,每天按摩5~10分鐘,能幫助身體溫暖,促進血液循環;此外,配合中醫施以穴位針灸,也有助于通經活絡,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日常改善血液循環兩方法:食療以食療的角度來說,要盡量攝取對心血管有益的omega-3脂肪酸,例如堅果、魚油。還要多攝取維生素C,含有抗氧化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也可以多吃胚芽、香菇、番茄、核桃、紅肉、雞蛋等含有菸鹼酸的食物,提供人體足夠的維生素B3,改善循環。藥材方面,陽虛體質可以在冬令適度進補,選用當歸、川芎等溫經通絡的藥材,服用如當歸生薑羊肉湯或是十全排骨湯。氣機鬱滯的人可以食用平補的四神湯,酌加行氣的中藥,如香附、陳皮。但每個人體質不一,且有些藥物會有交互作用的問題,還是建議找專業中醫師看診諮詢後,再選擇進補的中藥,免得沒補進去身體,反而燥熱上火喔!
-
2022-12-04 寵物.照顧指南
為高齡犬貓挑飼料 掌握三重點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套用在現在的社會,「一老」說不定是心愛的毛小孩,隨著完善的醫療、照護,家中犬貓的壽命延長,邁向高齡,但飲食照護如何準備?面對有慢性疾病的寵物又是一道難題。祐康獸醫院長蔡志鴻表示,選擇飼料要依照犬貓身體狀況而定,建議從:一、飼料的主成份,二、肉類來源,三、認證標章選起,而生病的犬貓則以處方飼料為主,最重要的是定期觀察牠們的體重,才能安穩養老。蔡志鴻以人類的年齡對照犬貓,8個月以下的犬貓為發育期,到了2歲左右是成年期,換算成人類的年紀則是18到30歲之間。至於犬貓的高齡標準,根據2020年文獻建議為9歲,不過一般來說7到9歲就開始進入高齡,在這個階段主人能明顯發現,毛小孩的活動力不如從前、睡眠時間變長,毛色也會漸漸轉白、轉淡。為此,飲食方面就需要依年齡更換。他說,犬貓的成長階段以高蛋白、礦物質、鈣質等飲食,才能應付生理所需;到了成年後容易發福,必須酌量攝取熱量、蛋白質;高齡則需要依照身體狀況、疾病來調整飲食,如果是健康老犬,可挑選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或微量礦物質、營養素,以及照護關節的葡萄糖胺。如果是患有慢性疾病的犬貓,就要視病症而定,通常獸醫師會開立處方飼料,以減少身體負擔,幫助修復組織。他建議,臨床上常見到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犬貓,要多攝取不飽和脂肪酸、維他命E或添加Omega-3魚油;慢性腎臟病不能攝取過多蛋白,這時就要挑選優質蛋白,而糖尿病則是以低GI飲食為主,熱量攝取也要適中。面對琳瑯滿目的寵物飼料,飼主不妨多做功課了解飼料組成及來源。蔡志鴻說,貓咪是完全的肉食性動物,肉類來源格外重要,建議參考飼料袋上的主成分及配方作為挑選標準,最佳的級別為人類食用級的鮮肉,再來是以剩下的內臟製成絞肉的副產品,肉骨粉再次之。他也說,現在寵物飼料把關相當嚴格,不過各國仍有差異,以美國為例,美國農業部對於飼料來源是天然、人工化合物等會有嚴謹區分及認證,同樣地,成立超過一百年的美國飼料管理協會也有一套嚴謹的認證標章系統,都是足以信任的參考。然而,幫毛小孩換了飼料,卻發現牠挑嘴不吃,蔡志鴻說,這時就要注意是不是主人本身的問題。他分享,曾有飼主替寵物換成心血管相關的處方飼料後,緊盯著牠進食的狀況,這其實是錯誤的行為,因為在大自然中,在旁邊看的通常是小弟,只能挑選剩下的食物。為了不讓毛小孩爬到主人頭上,飼主餵食不要太準時(預計時間的前後一小時即可)且不要看著牠們吃飯,牠們才會盡責地進食。「每周量測體重,體態要有些豐腴。」他點出高齡犬貓的照護指標,最重要是觀察體態(Body Condition Score, BCS)的變化,若以一到九級分類,體型不能過瘦,要維持在有些豐腴又不到肥胖的六級左右。對於生病的寵物,更要藉由體型,觀察身體吸收營養狀況,是否能夠恢復到治療前的體重。更多寵物健康資訊請上PFI粉絲團Pet Food Institute 美國寵物食品協會 關心您的寵物健康
-
2022-12-02 醫療.皮膚
口罩解禁12/1上路!想改善口罩肌,營養師建議吃4類食物
今天起口罩令鬆綁,室外可以免戴口罩了。這段時間口罩也已經成為大家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然而長時間配戴口罩,再加上台灣本就悶熱的氣候,造成許多人開始出現一些肌膚問題,包括粉刺、痘痘、敏感、酒糟…等等,「口罩肌(maskne)」也成為近期新興的名詞。除了做好皮膚清潔及正確的保養,透過飲食,你還可以怎麼做呢?今天健康設計家PrimePlus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告訴你如何透過飲食跟口罩肌說bye bye吧!Do's - 改善口罩肌你該吃什麼1.含有鋅的食物口罩肌有一部份原因是皮膚正在慢性的發炎,而鋅本身就有抗氧化及抗發炎的特性,對於皮膚更有能夠抑菌的效果,此外,鋅也是皮膚細胞生長不可或缺的因子,已經有許多研究顯示它對於維持皮膚的健康非常重要,也被證實可以用來治療青春痘的問題。常見富含鋅的食物有:牡蠣、螃蟹、生蠔等海鮮類。2.含有Omega-3脂肪酸的食物Omega-3脂肪酸與Omega-6脂肪酸的比例是人體調節發炎反應的重要機制之一,其中Omega-3脂肪酸可以有效抑制促發炎因子的產生,能夠減少皮膚上的發炎狀況,此外,Omega-3脂肪酸也可以保持皮膚細胞膜的健康,因此多攝取這些「好的油脂」就能減緩口罩肌的狀況喔!不過Omega-3脂肪酸是人體沒辦法自行合成的所以必須透過食物來攝取,像是深海魚、堅果、亞麻仁油、魚油都是很好的食物來源喔!3.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D及維生素E對於皮膚的健康各有不同的益處: •維生素A影響新細胞的生成,因此對於肌膚的再生是非常有幫助的。常見的食物來源有魚肝油、深綠色蔬菜等等。 •維生素B群可以調節皮脂線的分泌並且減少皮膚表面細菌的生長及繁殖。常見的食物來源有肉類、奶製品。 •維生素C體內非常重要的抗氧化物,能夠抗發炎,在膠原蛋白的合成過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一直是肌膚保養的聖品。常見的食物像是芭樂、柳丁等新鮮蔬果都富含維生素C唷! •維生素D則能抑制皮脂腺的分泌,也能抑制皮膚表面細菌分裂與生長,讓肌膚不會因悶熱而油光滿面或是成為細菌的溫床喔!常見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內臟、雞蛋、魚類等等。•維生素E也是體內重要的抗氧化物,能夠減少發炎反應與對抗氧化反應,另外,它在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上扮演非常重要角色,也有研究使用維生素E配合其他藥物來治療皮膚相關疾病有顯著的效果。常見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有小麥胚芽、深綠色蔬菜等。4.水肌膚的含水量與肌膚狀況有很大的關係,若含水量不足、肌膚乾燥,就有可能產生乾裂、敏感,角質層的調節能力會下降,導致肌膚沒辦法正常的代謝。國健署建議健康成年人每天飲水量應該達到2000c.c.,因此補充足夠的水分對於穩定膚況以及維持皮膚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喔!Don'ts - 改善口罩肌你應該避免什麼1.過多精製糖許多研究都顯示高甜度、高升糖指數的食物會讓體內的發炎反應更加劇烈,而這些食物的共通點就是含有許多精製糖,除了會增加體重、提高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外,也會增加致粉刺、致痘的因子,以及增加皮脂腺的分泌,讓皮膚的狀況變得更糟。精製糖所造成的影響是一連串惡性的結果,因此減少精製糖的攝取、避免高甜度的食物,才能順利告別口罩肌喔!根據國健署的建議,每天精製糖的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而常見的全糖手搖飲料,一杯就已經超過這個上限了!所以飲食上會建議改喝無糖,或是戒掉每天一杯手搖飲料的習慣。2.刺激性食物像胡椒、辣椒、薑、蒜等刺激性的食物,雖然本身可能有一些促進免疫的功效,但對於已經被口罩肌所困擾的人來說,這些刺激性食物可能導致傷口更不容易癒合,進而導致皮膚的狀況更加嚴重。3.避免過量飲酒適量的酒精可以幫助體內新陳代謝的速率,但有喝酒習慣的人常常一不小心就飲酒過量,酒精會造成皮膚脫水、乾燥,並且可能會讓口罩肌的狀況更加嚴重。有研究顯示過量飲酒與肌膚粉刺及痘痘的多寡成正相關。因此,若真的要喝酒,可以適量就好。依據國建署的建議,健康成年男性每天不超過2個酒精當量,而健康成年女性則不超過1個酒精當量,若換算成一般罐裝啤酒(375c.c.、酒精濃度為4%),則男性一天不超過兩罐、女性不超過一罐喔!看完上面介紹的Do's and Don'ts,如果你也是正在被口罩肌所困擾著,就趕快來試試看吧!基本上只要均衡攝取六大類的食物,並減少過度加工及調味的食品,並攝取足夠的水分,由內而外將體質調理好,並做好肌膚清潔及適當的保養,你也可以成功的跟口罩肌說bye bye喔!當然,如果有比較嚴重的狀況,也一定要去諮詢皮膚科醫師的建議,配合醫師的用藥來治療!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11-09 養生.保健食品瘋
美研究紅麴魚油6保健食品,降血脂效果不明顯!醫籲別埋頭苦吃,做1件事評估能否長期吃
想要降血脂,吃藥完勝大蒜、薑黃、紅麴等保健食品?美國心臟學會年會在芝加哥舉行,十一月六日發表的「SPORT (Supplements, Placebo or Rosuvastatin Study)」研究指出,包括紅麴在內的6種保健食品,跟安慰劑相比,降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效果並不明顯,但是降血脂藥物,可以降LDL數值達37.9%。心血管疾病患者透過藥物控制病情,也常使用保健食品護血管、降低俗稱「壞膽固醇」的LDL,但根據美國心臟學會年會發表上述研究,如果號稱有效的「保健食品」只有形同「安慰劑」的效果,是不是不如服用健保給付的醫師處方藥物?6種保健食品 降血脂效果未顯著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接受元氣網採訪指出,這個研究提醒民眾,使用保健食品須評估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千萬不要「埋頭苦吃」。洪惠風在臉書貼文說明這個研究,他引用研究內容指出,「SPORT (Supplements, Placebo or Rosuvastatin Study)」研究共收199名健康個案,治療28天後分組,給予魚油、肉桂、大蒜、薑黃、植物固醇、紅麴等6種保健食品,還有人獲得降血脂藥物(rosuvastatin 5mg)、安慰劑,每組在30人之內。結果發現,與安慰劑相比,健康食品降低LDL效果不明顯,但降血脂藥物可降低LDL37.9%。不過,洪惠風也表示,上述6類保健食品,像魚油、肉桂等,並非完全用於降低LDL,但紅麴、植物固醇在過去其他研究發現可降低LDL。此次研究的原作者,希望能了解保健食品降低LDL的效果,但研究在統計學上並未達意義,包括補充食品內含成分不穩定、LDL降低幅度太小、收案人數太少等。使用1至2個月後抽血檢查,再決定能否長期食用洪惠風指出,市售不少保健食品標榜可以降血脂,實際效果不得而知,提醒民眾使用保健食品1至2個月後,可透過抽血檢查,確認降低LDL幅度是否達到期望標準,再決定要不要長期使用,有時個人體質不同,生成效果也有差異。他也提醒,相較健保給付的降血脂藥物每月約300元,保健食品的價格卻遠超越藥價,建議民眾斟酌選擇,「不要埋頭苦吃」。參考資料:‧Comparative Effects of Low-Dose Rosuvastatin, Placebo and Dietary Supplements on Lipids and Inflammatory Biomarkers. J Am Coll Cardiol.‧洪惠風臉書
-
2022-10-24 焦點.用藥停看聽
家中5種常見口服藥別亂吃 藥師揭最危險吃法:發泡錠不可口含
看完醫生拿了一堆藥袋回家,你知道每種口服藥的正確吃法嗎?就算有詢問藥師,還是聽得霧煞煞?民眾對於藥品的使用方法常有疑惑,臨床上藥師也發現對於不同劑型的使用,民眾常會出現不正確的用藥狀況。以下藥師整理出常見口服藥物的劑型原理與正確服藥方式,幫助民眾不再錯誤用藥或自行減藥。藥劑科副主任陳佳玲表示,受惠台灣健保制度,醫療品質已相當穩定,在藥品的設計上,針對不同族群和病況也會有不同的劑型出現。其中口服藥品常見5種劑型,分為需泡水的發泡錠、不需配水的舌下錠、持續釋放錠(長效緩釋錠)、吸入劑以及兒童專用的藥水/糖漿劑。常見口服藥劑型與使用方式1. 發泡錠正確使用方式:把藥品放於水中待溶解後再飲用。採用酸鹼中和的原理,最終的產物中會有二氧化碳。若為了方便直接把發泡錠放於口中由唾液溶解,會出現跳跳糖的口感,但是快速產生的二氧化碳生成於口中也可能會造成危險。之前有新聞報導父母誤將發泡錠放於嬰幼兒口中,結果造成該幼兒窒息死亡的案例,因此陳佳玲建議民眾,發泡錠應採溶解於水後再使用為佳。2. 舌下錠正確使用方式:舌下錠不可吞服,要放置於舌下才能達最佳效用。為讓藥品有更快速的作用,舌下錠不需配水也不受個人吞嚥能力的影響,亦可不透過腸胃道吸收,對於具有「肝臟首渡代謝效應」的藥品如心絞痛藥品(Nitroglycerin 0.6mg,硝酸甘油)就適合製做成舌下錠。3. 持續釋放錠(長效緩釋錠)正確使用方式:不建議磨粉破壞劑型,以免藥效改變。持續釋放錠可增加病人服藥的順從性及方便性,設計原理為改變藥物釋放方式,讓藥物延遲或緩慢釋出,這種設計不可破壞劑型以免藥效改變,因此持續釋放錠(長效緩釋錠)不建議用於鼻胃管灌食的磨粉,若有必要使用必須告知醫師,避免磨粉後藥效受影響。4. 氣喘或阻塞性肺部疾病會用的吸入劑正確使用方式:使用時必須留意手口的協調性,才能讓藥品發揮最佳效果。因為劑型設計不一樣,在操作上有會有所不同,若是懸浮液劑型的鼻噴劑在使用前要先振搖,使用時噴嘴末端要遠離鼻中隔,微朝向鼻子外側邊(鼻翼)再使用,使用後用乾淨的乾紙巾擦淨噴頭,存放時直立站立放置,避免噴頭阻塞。5. 兒童專用製劑正確使用方式:需特別注意用藥水劑量、濃度的量取,建議使用適當的藥杯或劑量量取器。兒童用藥使用兒童專用製劑為佳,常見的劑型為藥水/糖漿劑,兒童用藥的劑量很重要,量取藥水時需特別小心,建議使用適當的藥杯或劑量量取器量取藥水劑量;抗生素藥水泡製方法及儲存很重要,泡錯濃度會影響藥效,泡製時要特別小心。陳佳玲進一步指出,臨床上曾發生民眾將大人藥品劑量減半再給兒童使用的案例,結果造成孩童昏迷送醫,兒童用藥需掌握體重和病況用藥,不可任意拿大人使用的藥品給兒童使用,發生危險更得不償失。藥品沒用完,可以留到下次用嗎?至於有些民眾覺得藥沒用完恐浪費,會把之前未使用完的藥留下來,待孩童不舒服時再拿出來給孩童使用。陳佳玲強調,開封後的藥品會因保存環境不同而影響效期和藥效,尤其是藥品磨粉後的安定性會變差,加上每次的病情不一定相同,若服用上次沒吃完的藥品,不但無法對症下藥,還可能延誤病情,甚至造成更嚴重的併發症。陳佳玲提醒,藥品的劑型分很多種,使用方法也不相同,民眾使用前可以先確認藥袋說明,通常在注意事項或警語的地方會有詳細的敘述;吸入劑或鼻噴劑等的操作可以詢問藥師,有些使用技巧經說明後會比較容易上手,藥師會提供衛教單張或是衛教影片供民眾參考。民眾有用藥問題一定要詢問醫療人員,待確認清楚後再使用,也必需確實依照醫囑使用,以達最好的醫療照護。(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藥沒吃完放冰箱保存比較好?專家示警地雷   7點分辨藥品是否變質 ·不只吃柚子配藥會有交互作用! 1圖看「哪些食物不能和藥一起吃」:魚油、可樂都NG
-
2022-10-18 養生.健康瘦身
為什麼過重者難減重?哈佛教授揭我們如何又為何變得更胖?
▌我們如何又為何變得更胖?其中一項針對為何越來越多人過胖的解釋為:越來越多人越吃越多,而活動量越來越少。這項解釋最廣為流傳,也有部分論點屬實,但卻過於簡化。正如第九章所述,許多證據顯示,過去數十年的食品工業化已增加了每份食品的分量大小,使食品的大卡密度更高。其他與工業化相關的「先進發展」,包括汽車與省力裝置的量產化,以及更長時間的久坐,均使人類的活動程度下降。如果你算入人們多攝取的大卡量,以及減少的大卡消耗量,就會得出過多的能量,被轉換為過量的脂肪。以「大卡進出量」觀點詮釋廣泛的肥胖現象並不完全錯誤,但由於我們的飲食內容也產生變化,情況更為複雜。請記得,能量守恆的機制受制於各種荷爾蒙(特別是胰島素)。胰島素的首要功能在於將能量從消化完畢的食物中,導入人體細胞內。在此必須重複:胰島素濃度隨著血糖濃度上升而上升,使肌肉與脂肪細胞吸收一部分的糖,將其儲存為脂肪。胰島素也使血液中的脂肪(三酸甘油酯)進入脂肪細胞,同時阻止脂肪細胞將三酸甘油酯釋放回血液中。因此,無論脂肪來自醣類或脂肪,胰島素會讓你越來越胖。根據某些評估,美國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體內所藏的胰島素,遠較他們父母在青少年時期(一九七五年)體內的胰島素多。因此,他們之中越來越多人有肥胖傾向實在不足為奇。由於胰島素濃度只會在你吃下含有葡萄糖的食物後上升,所以導致更高濃度胰島素與更多脂肪的元凶之一,顯然就是食用更多的含糖食品(如可樂與蛋糕)了。然而,還有許多其他因素造成肥胖,其中包括兩項與糖有關的附加因素。其中一項為人體將食物分解為葡萄糖的速率,這將決定人體產生胰島素的速率;另一項較為間接的因素在於你吃下了多少果糖,以及這些果糖到達肝臟的速率。為了進一步探究這些與糖有關且導致肥胖的因素,讓我們比較你的身體吃下一顆重一百克(三.五盎司)的生蘋果與一包重五十六克(兩盎司)的水果糖後所產生的反應(水果糖的原料是蘋果,但已經過加工且添加糖分以確保甜度,蘋果原有的營養成分與纖維均被移除,以延長產品的保存期限)。單就糖分而論,這兩項食品的重大差異在於:生蘋果所含的糖分僅有十三克(不到半盎司),而水果糖卻含有二十一克的糖分(四分之三盎司),所含大卡亦幾乎為生蘋果的兩倍。第二項差異在於所含糖類的百分比。蘋果所含糖分的百分之三十為葡萄糖,水果糖則約為百分之五十。若食用水果糖,將產生同量的果糖與雙倍以上的葡萄糖;最後,生蘋果帶有表皮,蘋果所含帶的糖分位於細胞中,而皮質與細胞均富含纖維素。纖維又稱粗料(roughage),是蘋果中你所無法消化的成分,但它在你消化蘋果糖分的過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蘋果所含的糖分藏於細胞內,纖維素構成細胞壁,減緩人體將醣類分解為糖分的速率。纖維素也能包覆食物與腸臟內壁,成為一道護欄,減緩腸道將所有大卡(特別是糖分)從內臟轉移到血液循環與器官中的速率。最後,纖維使食物加速通過內臟,使你感到飽足。因此,當我們比較這兩種與蘋果有關的產品時,真蘋果不只含糖量較少,還使你感到更飽足,讓你能更漸進、順暢地消化所吃下的糖分。相對地,水果糖被稱為「高血糖食品」,原因在於它會突然、顯著地提高血糖濃度(這種現象稱為血糖過高)。當然,吃下太多蘋果還是可能會變胖;但現在,你有更充分資訊證明,為何水果糖更容易導致肥胖。最明顯的是水果糖含有更多大卡。第二項問題在於人體吸收大卡的速率:當你吃下蘋果時,由於蘋果中所含的纖維素減緩你體內葡萄糖的抽取速率,你體內的胰島素濃度緩慢且漸進地升高。如此一來,人體將有充分時間瞭解究竟需要多少胰島素,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保持均衡。相反地,水果糖中雙倍量的葡萄糖直接進入你的血液中,使血糖濃度急速飆升,造成胰島腺瘋狂地產生大量(甚至過量)的胰島素。過量的胰島素不可避免地造成血糖濃度急降,你會再度感到極度飢餓,只想食用水果糖或其他富含大卡的食物,急速讓血糖濃度調回正常值。簡而言之,富含快速消化葡萄糖的食品提供大量大卡,使你更快感到飢餓。若食用由蛋白質與脂肪組成主要大卡來源的食物,將能在較長時間內維持飽足感,整體上的進食量將少於常食用高糖、高澱粉食物者。未加工食品富含較多纖維素,使食物在胃裡停留時間較久,釋放出能夠抑制食欲的荷爾蒙,使你能在較長時間內維持飽足感。然而,葡萄糖並非唯一的影響因素。另一項甜美且被忽略的糖類為果糖。現今,大眾常將果糖妖魔化(有時其實不無道理),主因在於高果糖漿使糖分變得無比大量且廉價。不過,還是請你記住一項事實:生蘋果與水果糖含有的果糖量相同。事實上,黑猩猩幾乎只吃水果,牠們因而必須消化大量果糖。然而,牠們和其他愛吃水果的生物並未發胖。為什麼新鮮水果所含的糖分不容易導致肥胖,而加工水果或其他如蘇打汽水、果汁等高含糖量食品所含的果糖卻更容易使人發胖?答案再次牽涉到果糖在肝臟中消化的分量與速率。提到分量,馴化作用扮演關鍵因素。大部分我們今日所吃的水果已受到相當程度的馴化,變得比生長在野外的老祖宗更甜美。直到近代以前,絕大多數蘋果都是野生的酸蘋果,所含的果糖量顯著較少。事實上,幾乎所有我們老祖宗所吃的水果甜度都和胡蘿蔔差不多,稱不上是足以導致肥胖的物質。即便如此,和水果糖及果汁等加工食品相比,經過馴化的水果所含的果糖量仍不算多,而它們更富含纖維素;正如我們先前提到的,許多加工食品早已不含任何纖維素。正因為纖維素,生蘋果所含的果糖能在人體內漸進地消化,以更緩慢的速率抵達肝臟。如此一來,肝臟就有充分時間代謝蘋果內的果糖,更從容地將其燃燒。然而,當加工食品迅速以過量果糖將肝臟淹沒時,肝臟不勝負荷,將絕大部分的果糖轉為脂肪(三酸甘油酯)。其中一部分脂肪塞滿了肝臟,造成發炎,進而阻塞胰島素在肝臟中的作用。這就造成了一連串有害的連鎖反應:肝臟將自己所儲存的葡萄糖釋放到血液循環中,使胰島腺釋出更多胰島素,進而將多餘的葡萄糖與脂肪輸入細胞內。肝臟由高濃度果糖所製造的剩餘脂肪釋入血液中,最終也進入脂肪細胞、動脈血管與其他容易產生不良後果的部位。果糖聽來相當危險,但也只會在快速、高濃度下導致發胖的危險;人類演化史上絕大部分的時間裡,我們老祖先唯一所能取得的重要、能急速消化的果糖來源就是蜂蜜。如第九章所述,由於高果糖漿的發明,人類在一九七○年代才開始能品嚐便宜、高濃度的果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每個美國人每天平均攝取十五克(半盎司)的果糖,主要食用蔬果等緩慢釋出果糖的食品;現代,每個美國人每天平均攝取五十五克(近兩盎司)的果糖,絕大部分來自蘇打汽水與其他由食糖製成的加工食品。從各方面來說,越來越多人發胖(尤其在腹部)的最主要原因在於加工食品提供了過量的大卡,其中許多又來自糖類(果糖與葡萄糖),濃度過高,釋出速度過快,以致我們所遺傳到的消化系統無法適應。即使我們經過演化、食用大量醣類並將其有效儲存,我們仍無法如此大量吸收存在於蘇打汽水與果汁等含糖飲料(沒錯,水果汁就是垃圾食物)、蛋糕、水果糖、糖果與其他各式各樣工業化食品中以原始型態存在的醣類。工業化飲食所造成的問題證明,全球各地不同農耕文化所獨立發展的眾多傳統飲食方式,看來均能有效防止人體體重增加。例如,典型的亞洲與地中海飲食除了包含大量澱粉(稻米、麵包或麵糰)以外,似乎沒有什麼共同點;但兩者充分整合大量富含纖維素的新鮮蔬菜,並擁有足量蛋白質與健康脂肪,例如魚油與橄欖油(我們稍後將探討脂肪的部分)。這類飲食也傾向於富含其他有助保持健康的營養物質(這將是另一項重要主題)。簡而言之,假如你依據富含未加工蔬果的傳統、符合常理的飲食方式攝取醣類,就能防止增胖,避免體重過重。飲食習慣可以詮釋為何全球各地越來越多人口變得越來越胖,但還有包括基因、睡眠、壓力、肝臟內細菌與運動等其他數項重要因素。首先就是基因。如果我們發現導致肥胖的基因,不是很好嗎?這樣一來,我們就能發明使肥胖基因失去作用的藥物,問題便迎刃而解。不幸的是,特定基因並不存在;但由於人體的每一項環節均源自於基因與環境之間的互動,因此數十種基因被確認能夠增加人體增重的威脅,並不令人意外。這些基因最主要藉由影響人類大腦產生作用。目前為止所發現作用最強的基因名叫FTO(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gene),影響大腦管制食欲的方式。如果你體內存在一組這種基因,你的平均體重可能較沒有這種基因者多出一.二公斤(等於二.六磅);假如你運氣不好、體內存在兩組這種基因,你可能會比別人重三公斤(六.六磅)。體內擁有FTO基因者更難以控制食欲,但在藉由運動或飲食減重等方面則與其他人相同。此外,FTO基因與其他和體重過重有關的基因,在近代越來越多人開始肥胖以前即已存在。過去數十年間,導致體重增加的基因並未席捲人類。數千個世代以來,幾乎所有體內含有這種基因的人體重都維持在正常值,這顯示產生重大變化的是環境,而非基因。要想控制人口肥胖的趨勢,我們就得著重在環境因素,而非基因。環境的變化遠較飲食更多元、更複雜。就像第九章討論到的,改變中重大的一環在於我們感到的壓力越來越強烈、睡眠越來越少。這兩項因素互相聯結,導致惡性體重增加。「壓力」這個詞本身帶有負面意涵,但壓力是與生俱來的適應作用,使你免於陷入危險狀態,並在需要時啟用體內所儲存的能量。如果附近傳來一聲獅吼,一輛車從旁駛過而幾乎將你輾翻,或你準備逃命時,你的大腦會向腎上腺(位於腎臟上方)發出信號,釋出少量可體松。可體松並不會使你感到壓力;在你感到壓力時,體內才會釋出可體松。可體松有許多功能,其中包括給予你即刻和必要的能量;它使你的肝臟與脂肪細胞(特別是位於內臟的脂肪細胞)將葡萄糖注入血液循環中,增加心跳率與血壓,提高你的警戒心,並防止睡眠。可體松也能讓你特別想吃富含能量的食品,使你準備從壓力狀態恢復。簡而言之,可體松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荷爾蒙。然而,源源不絕的壓力也有其陰暗面,並會導致人體發胖。長期壓力產生的問題之一為過長時間內高居不下的可體松濃度;從各種原因來看,數小時、數星期甚至數月過量的可體松都對人體有害,它會產生惡性循環,導致肥胖:首先,可體松不只導致人體釋出葡萄糖,更使你想吃富含大卡的食物(這就是壓力使你渴望撫慰食物的原因)。正如你現在所知,這兩種反應都會提高胰島素濃度,造成脂肪累積(特別是內臟脂肪),而內臟脂肪對可體松的敏感程度約為皮下脂肪的四倍。更糟的是,持續高濃度的胰島素會抑制大腦對瘦素的反應;瘦素是另一種重要的荷爾蒙,脂肪細胞在感到飽足時會將其釋出。如此一來,處於壓力狀態的大腦認為你還相當飢餓,啟動使你感到飢餓的反射作用,同時還啟動使你減少活動的其他反射作用。最後,只要環境中的壓力因素持續存在(工作、貧窮、通勤等等),你就會持續釋出過量可體松,導致過量胰島素,增加食欲,減少活動量。另一個惡性循環是睡眠不足;有時,升高的壓力指數與過高的可體松濃度都會導致睡眠不足,而睡眠不足會使可體松濃度提高。睡眠不足同時也會升高另一種激素:飢餓激素(ghrelin)的濃度。這種「主掌飢餓感的荷爾蒙」由你的胃部與胰島腺產生,刺激食欲。眾多研究發現,睡得少的人體內的飢餓激素含量較高,更容易過重。顯然,演化史未能使我們的身體能夠妥善因應持續、無止境的壓力與睡眠不足。我們的身體也並不適應靜止不動的狀態,然而很可悲地,運動與肥胖之間的關係有時被誤解了。假如你現在一躍而起,馬上去慢跑個三英里,你可以燃燒大約三百大卡的熱量(實際燃燒量根據你的體重決定)。你可能會覺得這些燃燒的大卡會協助你減重,然而眾多研究已顯示,規律且強度介於中等與劇烈之間的運動其減重效果有限(通常介於二到四磅之間)。針對此現象的一個解釋為,每星期幾次多燃燒三百大卡的熱量,其實在人體總代謝預算裡的卡路里中不算什麼(特別是在你已經過重的前提下)。此外,運動會刺激暫時抑制食欲的荷爾蒙,但也會刺激其他使你感到飢餓的荷爾蒙(例如可體松)。假如你每星期跑步十六公里(十英里),除非你能夠克制多攝取一千大卡(約為兩到三個鬆餅的熱量)的自然欲望,保持熱量均恆,否則你將難以減重。此外,某些形式的運動以肌肉代替脂肪,導致無法減重的事實(雖然運動本身仍然符合健康原則)。體能活動或許無法使你能輕易減重,但確實能防止你的體重增加。體能活動最重要的機制之一在於,增加肌肉(而非脂肪細胞)對胰島素的敏銳度,使脂肪能被你的肌肉(而非腹部)攝取。體能活動也增加燃燒脂肪與醣類的線粒體數量。上述因素與其他代謝方面的變化足以說明,為什麼活動力強的人可以吃很多食物,而外觀與體重看來卻又不受食量影響。最後一項尚未受到廣泛探索的環境因素是,我們吃下的食物並不僅僅供養我們本身而已。你的腸臟裡有數十億個微生物(菌群)、消化蛋白質、脂肪與醣類,提供能協助你吸收大卡與特定營養物質的酵素,甚至合成維他命。他們就像你每天在環境中觀察到的動植物一樣,是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充分證據顯示,飲食習慣的變化與廣譜性抗生素的使用,可能藉由異常改變人體的菌群,導致人體肥胖。事實上,對工業化飼養動物施打抗生素的原因,正是要使牠們的體重增加。無論你如何看待這個事實,人體本能上就是會儲存大量脂肪(絕大部分是皮下脂肪)。人類代謝的演化觀點亦能協助解釋,為何過重者難以減重。考慮到這一點,若體重過重、甚至肥胖者的體重沒有增加,他們就無法保持能量正平衡。就像一個皮包骨的人一樣,他們只是處於能量正平衡而已;如果他們開始節食,或從事更大量的運動,這意味著他們攝取的大卡將少於所消耗的大卡。他們將會又餓又累,因此啟動最原始、本能的食欲,吃得更多,動得也更少。飢餓與昏睡是古老的調適機制。在我們的演化史上,我們根本無暇忽略或駕馭飢餓感。但這也不代表我們生來就註定會發胖。※ 本文摘自《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作者:丹尼爾‧李伯曼 譯者:郭騰傑出版社:商周出版出版日期:2022/07/30
-
2022-10-15 養生.聰明飲食
膳食纖維是健康好物?研究打臉:腸病族吃了這些更糟!專家:腸道發炎遵循飲食4原則
許多人一聽到「膳食纖維」,便直覺認為是健康好物,但最新加拿大研究卻打臉這樣的想法。研究顯示,對於有些發炎性腸道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患者來說,當疾病發作時,攝取大蒜、蘆筍、香蕉等富含「難發酵膳食纖維」,反讓腸道發炎更嚴重,腸道也會更敏感,症狀更惡化。因此,研究人員提醒,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需視個別情況採取個人化飲食策略,一旦出現上述情況,建議等腸道發炎消退,或疾病發作期過去,再開始採取正常飲食。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腸胃病學」期刊(Gastroenterology)。大蒜、蘆筍、香蕉,竟引發腸炎之苦?研究作者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內科醫學助理教授海瑟‧阿姆斯壯表示,對於一般健康的人,攝取膳食纖維可帶來許多健康好處,還可以促進腸道健康,但常有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抱怨攝取膳食纖維後,腸道更敏感,而且更不舒服。經過一番的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像大蒜、蘆筍與香蕉等食物,雖然含有膳食纖維,但如果病患的腸道缺乏特定腸道菌,或腸道菌罷工,這些膳食纖維就會難以發酵,此時,腸道發炎反應就會加劇,症狀也會加重。不過也有一些病患沒有這樣的問題,攝取膳食纖維,反有助保護腸道,所以這種情況是因人而異。根據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與多篇研究資訊,發炎性腸道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與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常見症狀包括腹痛、腹部抽筋、腹瀉、血便、體重減輕、發燒與貧血,這些疾病也會增加大腸直腸癌風險。腸道發炎時,4原則「腸」保平安亞東紀念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黃天佑指出,長遠來看,高纖食物對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很有好處,不過如果病患腸道反覆發炎,很容易狹窄、阻塞,此時攝取纖維質含量較高食物,糞便會比較大,也比較成形,通過腸道時,便可能引發疼痛、不舒服,若處於發炎狀態,腸道更腫脹,疼痛就會雪上加霜。黃天佑醫師建議,當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正處於腸道發炎狀態,此時飲食、保養原則如下:一、飲食以軟爛、低纖為主。二、採用「元素飲食」,就是多攝取帶營養素「細碎食物」。三、可攝取含Omega-3魚油與維生素D,降低發炎傷害。四、病患一定要盡快就醫、用藥,讓發炎盡速舒緩,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如果是一般時期,腸道沒有發炎反應,有發炎性腸道疾病體質的民眾則要避免吃高油、高糖與精製、加工食品,幫助「腸」保平安。參考資料: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183751/
-
2022-10-14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痛風患者飲食怎麼吃?吃什麼可避免痛風發生?專家推薦8食物緩解痛風不適
痛風是尿酸結晶沈積在關節、滑囊液、軟組織或其他組織的疾病,已經證實補充某些食物可以避免身體發炎、降低尿酸且增強免疫系統。8好物讓你緩解痛風帶來的不適感關節炎基金會推薦8個好物,讓你緩解痛風帶來的不適感:1.攝取好的脂肪: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具有調節炎症和降低膽固醇等作用。每天服用一到兩顆魚油或一茶匙魚油來補充;飲食中可攝取鮭魚、鯖魚或鮪魚等,都是不錯的Omega-3來源。2.GLA(Gamma- Linolenic Acid,γ-次亞麻油酸):黑醋栗籽油、月見草油和琉璃苣油中均含有γ-次亞麻油酸,可以降低體內發炎反應。3.MSM (甲基硫醯基甲烷):據美國疼痛管理學會的說法,甲基硫醯基甲烷有助於形成結締組織的有機硫化合物,每天兩次3,000毫克的劑量,可以幫助減輕炎症。4.葉酸:痛風患者,飲食中增加葉酸攝取會疾病有所幫助。同半胱胺酸與體內慢性發炎有關,葉酸可維持正常血漿同半胱胺酸濃度。5.維生素C:研究顯示,維生素C幫助降低痛風患者的尿酸濃度,而2009 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男性服用的維生素C越多,罹患痛風的可能性就越小。6.中醫療法:多項研究證實,中草藥和中藥可以幫助緩解痛風症狀,且副作用比傳統藥物少。例如,二妙丸是中醫師用來消炎的中草藥;另外,將蒲公英作為茶或軟膏來減輕腫脹並促進體內尿酸的排除。7.漢方草本:薑黃、魔爪根和菠蘿蛋白酶,已被證實具有抗炎和增強免疫力的作用。8.櫻桃:發現櫻桃中的花青素具有抗炎特性,可以減少血液中尿酸的含量,同時還能降低炎症。201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至少吃10顆櫻桃,可以降低痛風復發的風險降少一半。補充劑、草藥甚至是食物,對每個人都可能產生不同的影響,所以想要嘗試攝取包括非處方補充劑和飲食改變之前,別忘記先諮詢醫師討論後再執行!為什麼是我罹患痛風!?...... https://bit.ly/3DHoc4S
-
2022-10-09 養生.保健食品瘋
吃錯時間效用大打折扣 專家盤點B群、維生素C、魚油該怎麼正確吃
雖然專家強調均衡飲食才是補充營養首要,但現代人為求方便,習慣用維生素補充品補足營養缺口。維他命不是隨時吞服就能完整補充,錯誤的吃法可能讓你花了錢卻達不到理想效果。以下是專家整理各種維生素攝取的正確方式。鐵劑正確服用:晚飯後兩小時、睡前一小時空腹服用,可與維生素C併服;避免和乳製品、茶和鋅補充劑一起服用。許多女性因為月經而流失鐵質,有缺鐵性貧血問題,導致疲勞、缺乏精力和心悸。乳製品會阻礙鐵質吸收,因鈣質會阻塞腸道中的鐵;也要避免喝茶,飯後馬上喝茶,會減少身體從食物中吸收鐵質達90%,原因出在茶中的單寧酸。2017年針對英國女性的一項研究發現,飯後一小時喝茶,吸收的鐵量減少了50%,所以藥劑師建議,至少要隔開兩個小時。因為有太多因素會影響鐵質吸收,因此藥劑師建議在晚飯後兩小時、睡前一小時服用效果最佳。維生素C與鐵結合後,有助於更完全溶解在腸道裡,有利身體吸收,不論是吞服維他命C錠或來杯柳橙汁都可以。也有一些研究顯示,鐵劑最好隔日服用。2017年,瑞士蘇黎世的「人類營養實驗室(Laboratory of Human Nutrition)發表在《刺胳針血液學(The Lancet Haematology)》的一項研究顯示,交替而非連續服用鐵劑,更能增加鐵的吸收率。維生素B群正確服用:早上空腹吃,選擇含多種B群維生素的補充劑。八種維生素B群,包括B6、B9(葉酸)和B12,對血液、神經功能、身體能量很重要。由於它是水溶性維生素,且具備提升能量的功能,最好在早上空腹服用,以達最大效能。尤其是B12,會與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最終直接與廢物從腸道排出,不會被人體吸收。另外,2018年澳洲阿德萊德大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一項研究發現,高劑量的維生素B6會干擾睡眠。研究人員認為B6會刺激負責清醒感覺的大腦區塊。建議服用含多種B群的補充劑,單獨攝取某種維生素B,可能引起身體對其他維生素B的需求量,最終導致匱乏。例如單獨攝取葉酸,可能會引發掩蓋B12的缺乏。鈣正確服用:隨餐服用(同時含鎂、維生素D和K的鈣片效果更佳),檸檬酸鈣是較好的選擇。避免和鋅、鐵一起服用。很多人服用鈣片預防骨質疏鬆,通常,鈣片中會加入鎂的成分,這兩種礦物質是合作增進骨質健康的夥伴,但在腸道吸收中,也會互相競爭。儘管如此,專家仍建議服用同時含鈣與鎂的藥丸,因為它們帶來的好處與便利性,遠高於可能無法被吸收的百分比。維生素D和K也經常出現在鈣片中,這兩者已被證實可以促進整體鈣質吸收。血液中需要足夠的維生素D(至少400IU),才能好好吸收鈣質。而維生素D又需要鎂來平衡鈣,「這是一種微妙的關係」,因此,含有鈣、鎂、D、K的補充劑,是最理想的選擇。鈣片和食物一起服用,也會增強吸收力。與較便宜的鈣(如碳酸鈣)相比,檸檬酸鈣更容易被腸道吸收。維生素C正確服用:空腹服用,每日分次服用優於一次大劑量服用。維生素C對免疫系統、皮膚和骨骼都很重要。它是一種水溶性營養素,不需要與脂肪一起服用,多數的水溶性營養素最好在空腹時吃,例如早餐前。因為食物中的蛋白質和纖維會阻礙吸收。研究指出,人體可以吸收高達400毫克維生素C的劑量(是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的4倍),但維生素C並不會儲存在體內,多餘的攝取量會隨尿液排出,因此短時間的大劑量服用(例如感冒期間)並沒有意義,不如在一天不同時段分次服用,以維持血液中的營養素恆定。魚油正確服用:與含脂肪的食物一起服用;避免在運動前或睡前吃。魚油富含EPA和DHA兩種Omega-3脂肪,已被證實對多種疾病有益,例如情緒低落、心臟病和類風濕性關節炎。魚油需要膳食纖維中的油脂幫忙吸收,因為食物中的脂肪會觸發胰腺釋放酶,有助於將Omega-3分解,小到足以通過腸壁吸收。因此應該隨餐服用,不要在空腹時吃。此外,因為魚油補充劑會在胃中產生氣體,劇烈活動或躺下睡覺,會促使氣體返回食道,而引起打嗝不適,因此不宜在運動或睡前服用。益生菌正確服用:飯前半小時吃,該餐最好吃含有一些脂肪的食物;避免與熱飲、果汁和酒精一起服用。不良的飲食和藥物(如抗生素)會殺死有益菌,而使腸道菌叢失衡,補充益生菌是為了增加腸道益菌數量。但益菌必須「活著」到達腸道,才能發揮效用。因此在到達腸道前,必須避免任何可能破壞益菌活性的因素。熱飲、果汁和酒精中的酸度,都會殺死益生菌,所以務必用冷的白開水吞服,水還有助稀釋胃酸,進一步增加益菌生存的機會。2011年加拿大一項研究顯示,含有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的益生菌,在飯前30分鐘服用時存活率最高。該研究還發現,如果隨後的一餐中含有一些脂肪,能降低整體胃酸,可能會對益生菌的存活更有幫助。而在飯後服用益生菌,細菌存活率最低,可能因為此時是胃酸分泌最高的時刻。維生素D正確服用:和含脂肪的晚餐(或一天中吃得較豐盛的一餐)一起服用;避免和維他命E併服。在陽光較少的冬季特別容易缺乏維生素D,它是骨骼健康和增強免疫力的關鍵營養素。我們需要透過曬太陽以製造維生素D,因此建議在冬天每天服用10微克(約400IU)。和其他脂溶性維生素(A、E和K)一樣,和含脂肪的膳食(如酪梨、蛋黃或橄欖油)一起服用,會有更好的吸收力。但維生素D和E不要一起服用,因為兩者是通過相同的機制吸收,因此會互相競爭,難以達到需要的吸收量。資料來源/英國每日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