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高齡
共找到
2523
筆 文章
-
-
2021-10-23 養生.家庭婚姻
剪不斷的功課!在婆媳最後相處的歲月裡 慢慢學習晚年生活
今年是我結婚25周年,四分之一的世紀,轉瞬間,我跟婆婆生活,已經遠遠超過娘家母親。婆婆高齡92,是受傳統日本教育的一年級生,與五年級後段生的我,相差近40年的代溝,讓我在一開始的磨合期,吃盡苦頭。老公是寡母獨子,年輕為愛昏頭的我,誤認為愛能包容一切,母親雖擔心,卻仍放手尊重,一路下來紛紛擾擾、跌跌碰碰。直到12年前父親驟逝,才剛小學畢業的女兒,卻自願選擇住校,遠離爭吵,我似乎懂了什麼。老公其實很努力在維持家庭和諧,周遭的人有的苦口規勸,看戲的也不少,兒子在夾縫中生活,讓人心疼。於是我學著放下過往心結,試著找和解之道,也許是年歲增長,慢慢的,我能體會婆婆有些觀念做法,雖是傳統又不近人情,倒替我們省下不少麻煩,例如:紅白帖的禮尚往來,婉拒任何名義聚餐邀約,家庭生活少了許多紛擾。中年以後,放手讓孩子追尋人生,但作為家裡唯一的媳婦,該做的,絕不能假手外人;這是婆婆的堅持。這麼多年,婆媳仍是我剪不斷的功課,曾經我尋求宗教慰藉,也想逃離,若說夫妻緣叫修得同船渡,那婆媳緣叫什麼?我不懂,只知道,我在婆媳最後相處的歲月裡,慢慢學習晚年的生活。
-
2021-10-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等第13輪混打出現AZ棄打潮? 陳時中駁:接種率最高
國內疫情趨緩,目前二級警戒持續到11月2日,外界關心後續是否再放寬防疫限制,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因為現在疫情穩定,11月2日後基本上會放寬部分規定,但要大幅放寬仍須觀察。媒體問,第12輪疫苗昨起開打,昨單日施打42.1萬劑,是否為單日施打量最多的一次?陳時中表示,印象中9月30日單日超過45萬、10月15日施打超過42萬,今天可能「坐三望二」,還有些零星還沒報上來,也許會超過10月15日的紀錄也說不定。陳時中日前透露,第13輪將開放AZ混打BNT,傳出現「AZ棄打潮」。陳時中表示,AZ沒有大家想像的打氣低迷,昨天有7萬1千多人完成預約,實際接種6萬3527劑,接種率89.3%,目前已有九成完成回報,今天第二天施打還會再增加,AZ是目前接種率最高。國內力拚提升疫苗覆蓋率,第十二輪同步施打BNT、AZ、莫德納及高端疫苗,不過有醫師發現,施打BNT、莫德納的嚴重不良反應高於AZ,不過國內施打AZ的不良反應最高,是否與東方人體質有關?陳時中表示,有時與各國施打時間及策略有關。有醫師反映,施打BNT及莫德納的嚴重不良反應高於AZ疫苗,不過國內AZ不良反應人數最高,是否與東方人體質有關?陳時中說,AZ目前施打率89.3%、BNT77.9%、莫德納80.4%,整體接種率80.8%,基本上與各國施打時程與策略有關,起初AZ施打高齡較多,因高風險人數多、不良通報也較多,各廠牌之間較不容易比較。
-
2021-10-23 養生.生活智慧王
要幫父母買車嗎?替長輩購車3件事先注意
對於大多數消費者而言,買車這件事情絕對是需要慎重考量的決定,對於即將開展第二人生的樂齡族群而言,更應該謹慎思考,畢竟退休生活的用車需求及目的都不同於以往,加上一輛車代表著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的支出,因此該做的功課絕對不能少。真的需要買車嗎?對於樂齡族群而言,要不要買一台車是最先應該考慮的問題,有些人可能選擇繼續開著駕駛多年的老車,但這些車款往往缺乏先進的安全科技輔助,並無法有效減輕高齡駕駛的負擔。另外對於熟齡族群而言,開車的時間可能愈來愈少,因此是否有必要買新車抑或是提早轉變生活型態,改以大眾交通工具搭配租車,都是可以考慮的方式。畢竟車只要一落地,殘值至少要打上8折,而且台灣汽車售價一年比一年高,加上後續的定期保養支出、停車費、稅金及油費等,如果不是絕對必要,不要貿然跳入一個錢坑裡頭。需要什麼樣的車款?如果決定要買車後,接下來就是考慮現階段生活適合的車款。其中第一個就是駕駛習慣部分,以目前市場上最夯的休旅車為例,對於熟齡族群而言雖然有空間大、視野好等優勢,但重心過高加上車身尺碼較大,不論是開起來的感覺或是日常生活停車、會車,都可能造成負擔。另外,開車的用途是什麼,也會左右購買車款的選擇,對於喜歡開著車四處旅遊的老司機而言,可能需要一台擁有優異後車廂空間、並搭配有四輪傳動的車子;有接送孫子需求的祖父母,則可能要選擇一台方便小孩上下車、並適合日常使用的車子;如果只是做為平時購物採買的買菜車,那或許就可以買一台靈巧方便的小車即可。何時買車最能撿便宜?對於精打細算的熟齡族而言,購車也希望能夠搶到最好下手時機,一般來說民俗月前的夏季競賽及封關前的農曆年前,此時業代為了爭取獎金,讓利空間較多,加上車商也提供更好的促銷專案,相對而言有較多的談價空間。另外,如果持有時間會在10年以上的買家,也可以等待年式轉換後,購買舊年式車款,價錢也會比較便宜。此外,如果不在乎後續二手價或是預計將會持有不短的時間,也可以考慮購買新古車。新古車又稱為績效車,就是車商以公司或是業代名義先掛牌,雖然領過牌卻沒有正式上路,車況和新車沒有兩樣,但是轉手賣給消費者,已經是第二任車主,多少會影響到未來的二手價格。另外,要提醒樂齡族,近期因為車用晶片短缺,全球都面臨缺車問題,台灣市場也不例外,在熱銷車輛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目前呈現賣方市場局面,不只買車要等,優惠也可能縮水,除了遇到合適價格及車款下手要快狠準,或是等待這一波缺車潮緩解再入場。載入中…
-
2021-10-23 該看哪科.牙科
牙刷、電動牙刷哪個好?醫師告訴你5個刷牙常見問題
每天都刷牙,卻還是沒能保有一口好牙?如何知道自己口腔照護的方式對或錯,就讓專業牙科醫師告訴你!Q:一天該刷幾次牙?A:尚品牙醫診所院長劉典章指出,要保持口腔清潔,可把握「刷牙333法則」,亦即每天要刷3次、且在餐後3分鐘內刷、每次至少刷3分鐘以上,其中以睡前那次最為重要。因為睡覺時唾液分泌與吞嚥動作都會減少,會令口腔內的自潔作用變低;建議若睡前或餐後無法立即刷牙時,也應該要用清水漱口,並且半年去牙科檢查牙齒去除牙結石,才能維持一口好牙。Q:如何選牙刷?電動牙刷好或手動刷牙好?A:牙刷的選擇以軟毛較佳,最好是設計簡單、刷頭小、刷毛排列不要太多太密的牙刷。劉典章提醒,牙刷是消耗品,正常情況下大約一、兩個月就須更換一次,如果還能從牙刷背面看到分岔出來的刷毛,更應該更換了。至於電動牙刷,雖達到省時、省力的效果,對行動不便的高齡長者相當適合。但要注意的是,剛開始使用時,最好先採低轉速,否則轉速過快,反而可能引起牙齦出血或牙齒磨損;且須經常更換刷頭,並維持一定的刷牙時間不求快,才能有效達到清潔牙齒的作用。Q:牙線好還是牙間刷好?沖牙機能代替刷牙或牙線嗎?A:有研究發現,單純使用牙刷刷牙只能去除72%的牙垢,對於比較容易堆積食物及齒垢的牙齒鄰接面,就須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才能清除。貝瑞牙醫診所院長沈瑞文建議,一般年輕人齒縫小,使用牙刷跟牙線即可;但高齡長者或有假牙的人,因為齒縫大,必須同時使用牙刷、牙線及牙間刷,甚至在牙齒狀況比較差的情況下,也可以沖牙機輔助使用。他強調,沖牙機不能取代刷牙或牙線,「要清除齒垢,光靠水柱用途不大,一定要先用牙膏刷牙、用牙線或牙間刷,最後再用沖牙機沖洗,才能一乾二淨。」亦即,不是誰取代誰,而是牙口狀況若不好時,就得再加一項清潔工具才是上策。Q:漱口水是必要的嗎?怎麼使用才正確?A:市面上販售許多殺菌漱口水,比較適合口腔有傷口時使用,例如拔牙後、牙周病治療後、或口腔手術後等,因為在無法刷牙的情況下,是必須透過漱口水來維持口腔內的健康環境,沈瑞文說,除了上述狀況外,不建議平日長期使用殺菌漱口水。「尤其,部分漱口水會使用大量酒精,效果等同烈酒程度,使用久了對健康無益;再加上可能含有殺菌劑,長期使用也會產生抗藥性,且多數含有色素,牙齒還可能因此被染色。」不過,他推薦可天天使用含氟漱口水,對蛀牙的預防與控制具有一定效果。劉典章也不鼓勵使用漱口水,除非是牙齦容易發炎流血,才需要以漱口水來輔助,「有植牙的人,要更重視牙齦與牙周的問題,在清潔上得更費心,建議可以把漱口水裝在沖牙機內使用,加強齒間與牙周的保護。」Q:牙膏重要嗎?刷牙一定要用牙膏?A:牙膏的作用是幫助清潔牙齒表面的汙垢,每次的用量不用多,只要約一粒豌豆大小,且以一般含氟牙膏。劉典章指出,依照國際標準組織與經濟部國家標準局的規定,含氟800ppm-1500ppm的牙膏可讓琺瑯質吸收氟化物,強化牙齒表面進而減少蛀牙發生。不過他也提醒,刷牙應首重刷牙方法,尤其長者的牙齒脆弱,一旦刷牙方式不正確,或者使用了研磨劑較粗的牙膏,雖然清潔度高,但也須顧及可能會傷及琺瑯質的健康。
-
2021-10-23 養生.聰明飲食
醫學之父命名!七蔬菜煮出「希波克拉底湯」 減肥又降血壓
想要身體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攝取大量,且種類豐富的蔬果,是相當有幫助的一件事。日本最近就有醫師,分享使用七種蔬菜熬出來的特製湯頭,就擁有健康且減肥的功效。根據日本媒體「介護ポストセブン」報導,日本醫學博士石黑榮紀指出,使用馬鈴薯、番茄、洋蔥、西洋芹、大蔥、大蒜、洋香菜七種蔬菜混合,所煮出來的「希波克拉底湯」非常營養健康,推薦大家可以如法炮製。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臘的名醫,有「醫學之父」之稱。石黑表示,他自己每天喝「希波克拉底湯」,結果從原本血壓160mmHg,下降到100mmHg。體重也從78減少16公斤之多,到現在都還維持在62公斤。石黑分析,西洋芹具有可以調整自律神經的成分,馬鈴薯則有豐富的維他命C,大蔥蔥白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蔥綠則有維他命A和β-胡蘿蔔素等等,都是非常營養的食材。全放在一起食用可以調節體內環境,對腸胃也沒什麼負擔,更有降低癌症的風險,特別適合高齡者食用。「希波克拉底湯」食譜如下:食材:馬鈴薯 2顆(約300-400公克)番茄 3-4顆(約200-300公克)洋蔥 1顆(約200公克)西洋芹 2-3根(約60公克)大蔥 1根(約60公克)大蒜 4-5片將食材切好放入鍋子內,並倒入淹蓋三分之二的水開大火煮。沸騰之後轉小火熬煮兩個小時,不放任何調味料,就完成了「希波克拉底湯」。
-
2021-10-22 癌症.乳癌
那些數據教會我的事/比生小孩還痛? 三成女性未主動做乳癌篩檢
乳癌長期是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名,每年有近2000人死亡,但篩檢率卻不到四成。國健署過去針對全體國民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有三成女性回答未主動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其中害怕檢查過程會痛是原因之一。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 40歲以上要注意乳癌防治過去一向是女性重要的健康議題,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更顯示2020年乳癌已超越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的癌症。相較子宮頸癌近年發生率逐漸下滑,乳癌對台灣女性的威脅仍位居第一,平均約每37分鐘就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每年更有近2000人因乳癌過世。最新數據顯示40歲以上女性有較高風險罹患乳癌,但年輕型乳癌患者(35歲以下)近年也有增長趨勢。政府自2003年起推動癌症防治法,2010年擴大癌症篩檢,呼籲國人定期篩檢,關心自身健康。比較擴大篩檢後2010年及2018年乳癌發生率數據,發現各年齡層均有增長,其中年輕型患者與65歲以上的高齡患者增加幅度較大,因此不分年齡都應重視自己的乳房健康。目前國健署針對45 至 69 歲女性、40 至 44 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女性,提供每2年1次乳房 X 光,鼓勵女性主動篩檢,達到早期發現與治療的目的,其他年齡層患者則可以透過平時觸摸乳房是否有硬塊、或至診所進行超音波檢查,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或是向醫生詢問合適的診治方式。三成女性未定期篩檢 太忙、怕痛是主因雖然乳癌對女性威脅大,但只要提早發現、治療,早期存活率高達95%以上,大幅降低死亡率。目前乳房x光攝影是實證上最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檢查過程中會將乳房夾緊,減少乳房組織重疊,以獲得較清晰影像,雖然會有些微的不適,但可以獲得較準確的檢查成果,包含尚無症狀的第0期乳癌都能發現。但研究顯示多數女性仍對乳癌篩檢存有負面印象,相較子宮頸癌篩檢率達58%,乳癌近年篩檢率很少超過四成。探討可能原因,除了缺乏定期檢測的健康意識,乳房攝影很痛的印象也是女性不願主動篩檢的原因之一。衛福部2017年訪問紀錄結果發現,約有三成女性未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篩檢,多數女性感覺身體健康、或因為忙碌而忽略檢查外,其中約有15%女性是因害怕疼痛不敢篩檢。台大2019年針對乳房篩檢調查也發現,部分女性因為第一次篩檢疼痛高於預期,內心有了陰影,就不願意再次檢查。據聯合報報導,中山區松江里長蔣築諠曾表示,過去一直有聽聞身旁女性友人說乳房攝影很痛,連鄰長也表示「比生小孩還要痛」,讓從未做過檢測的她很驚恐,但實際篩檢後發現,檢查儀器多為改良式,讓不適感減輕許多,「完全不痛」。許多人都像這位里長,未有篩檢經驗、也未諮詢醫生,僅從身邊親友聽聞檢查過程很痛的描述,因此害怕、抗拒進行篩檢,但事實上近年診療儀器及方法已有改善,大幅降低女性的不適感。且因為害怕而錯過發現與治療的最佳時機,反而是得不償失。生活習慣、篩檢缺一不可 免於乳癌威脅根據統計,每年經篩檢發現的乳癌個案中有超過六成為早期乳癌,相對存活率高達九成五,反之,若晚期才發現,相對存活率只剩下約三成。建議平時就要養成觸診檢查的習慣,搭配乳房超音波與兩年一次的X光攝影檢查,便能及早發現與治療。除了定期篩檢,遠離危險因子、養成健康生活習慣,也是免於乳癌威脅的不二法門。乳癌的危險因子包含: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30歲後才生第1胎、未曾哺乳,以及具有乳癌家族史者、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後天危險因子則包含:抽菸、飲酒、不健康飲食及缺乏運動等,而這些後天因素,可以透過健康的生活型態加以預防。一旦發現罹患乳癌也不必擔心,早期發現不僅存活率高,也可以做乳房保留手術,以積極、正面的心態面對乳癌治療,癌後人生一樣可以多采多姿。🔎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粉絲專頁,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歡迎加入吸收新知、分享自己的故事。
-
2021-10-20 新聞.杏林.診間
醫奉31/呂鴻基:催生台大兒童醫院 創多項醫學史紀錄
兒童若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早年僅有一半機會能續命。被譽為「台灣兒童心臟學之父」的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呂鴻基,畢生投入兒童心臟病研究,創立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開啟「一月救一心」計畫,將心臟病孩童存活率提升至九成,也是他30年奔走各管道,催生成立台大兒童醫院。今年高齡90,呂鴻基仍持續教學、為兒童權益發聲。已救7500位心臟病兒童呂鴻基很喜歡小孩,早早立定志向當小兒科醫師。那個年代治療先天性心臟病不易,他於1965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心臟病學,而台大心臟外科教授洪啟仁早他兩年到哥倫比亞大學進修,兩人陸續返台後,由呂鴻基診斷、洪啟仁開刀,合力挽救許多寶貴生命。50年前,開一次心臟手術至少要萬元。呂鴻基發現,家屬無法負擔手術費時,選擇讓孩子「自動出院」。於是他號召各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1971年成立「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以「一月救一心」每月募款4萬元為目標,隨著舉辦慈善音樂會、路跑活動募捐,迄今已救治約7500位心臟病兒童,也推廣學生心臟病篩檢,受惠學童超過200萬人次。參與WHO訂心臟病指引1995年全民健保實施,許多病症陸續有健保給付,心臟病兒童基金會因而集中資源,協助患有特殊心臟疾病的兒童及健保不給付的治療項目。呂鴻基並注意到家有心臟病兒的父母親承受諸多壓力,因此發起成立「中華民國關懷心臟病童協會」,關懷病童的家庭,支持他們勇敢走下去。台灣1950-1980年代風濕性心臟病盛行,呂鴻基研究風濕熱及風濕性心臟病,推動長期預防風濕熱之再發,風濕性心臟病終於在台灣絕跡。世界衛生組織(WHO)聘請他出任專家委員會委員,參與制定「風濕熱暨風濕性心臟病診斷基準指引」,使台灣在國際學術舞台上博得目光。呂鴻基多次代表台灣赴國際交流,看見英國、美國、莫斯科等皆設有兒童醫院,便積極與政府部門溝通、說明,經過30年的推動,以及許多醫師接棒,台大兒童醫院終於在2014年誕生。主張設立「國家兒童局」 現任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沒有呂鴻基,就沒有台大兒童醫院,他目睹呂鴻基為了兒童醫院奮力克服一關又一關的困難。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呂鴻基關心兒童的整個健康福祉,正為設置獨立的國家級兒童醫院奔走,並主張設立「國家兒童局」,以實質保障兒童權益。呂鴻基2000年自台大醫院退休,赴桃園敏盛醫院任院長六年;再受邀出任羅東聖母醫院第一位「非神父」院長。歷經3次退休,90歲的他仍退而不休,在台大醫院開教學門診,出席晨會、心臟病例討論會等。精神奕奕、體力充沛。「照顧兒童讓他長大,可發揮最大的潛能、替國家社會做事,這是我們小兒科醫師的目標。」一輩子致力提倡兒童權益,呂鴻基如今依舊呼籲政府重視,包括投資兒童醫療、教育發展等面向。「我做的都是應該做的,人生這樣比較有意義。」呂鴻基說。學生稱他「不可能的任務」呂鴻基在兒童心臟學耕耘超過60年,創下台灣醫學史多項紀錄,包括施行兒童心導管手術、心臟超音波檢查、心瓣膜及血管氣球整形術、建立正常新生兒心電圖標準等,桃李滿天下。學生們替他取了「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任務)的綽號,學生們共同認為呂鴻基做事很堅持,不接受失敗也不接受不可能,告訴他有困難,他還是要求繼續做。虔誠天主教徒的他,感謝上帝一路看顧,使他有機會替國家、替兒童做事。第31屆醫療奉獻獎 特別報導 特殊貢獻獎個人獎呂鴻基小檔案年齡:90歲出生地:台中市豐原區現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台灣兒童心臟學會名譽理事長、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董事長、心臟基金會董事長學歷: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士、東京大學醫學博士經歷: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任、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理事長、亞太區小兒科醫學會理事長、心臟學會理事長主要事蹟:●台灣兒童心臟學之父●催生台大兒童醫院●創立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台灣兒童心臟學會、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
-
2021-10-19 新聞.元氣新聞
探索長壽與生死 點將家董座陳景松助陽明交大高齡研究
「點將家」伴許多人度過歡樂的歌唱時光,點將家企業董事長陳景松的母親高齡101歲,他除了協助母親日常生活起居,更經常透過說笑或歌唱讓母親擁有快樂心情,更關心人類長壽的奧秘。有感於國內需要優質精準的長壽研究,在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聯絡下,陳景松慷慨允諾捐諾捐助陽明交通大學,與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團隊合作,邀請中榮家庭醫學部許碧珊主任,結合高齡醫學、基因研究、心臟醫學與轉譯醫學等專家組成中榮長壽研究團隊,推動台灣首創的健康長壽研究。陳景松是中部地區知名企業家、台灣區電信工程工業同業公會創會理事長,對自然科學也有高度興趣,不但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基金會董事,也極具冒險精神,他是全台第六位搭乘核能破冰船到北極的人,更是首位跳到北極冰層游泳的人。他從人們生活小地方的不便超前部署,成功壯大企業展。由於母親高齡101歲,他關心人類長壽的議題,在偶然的機會下,與陳適安分享,並提及對陳亮恭發表的相關研究有高度興趣,陳適安介紹兩人碰面後,陳景松決定以六年為期,每年預算八百萬,捐贈近五千萬元至陽明交通大學,決定開啟以中部為基地的健康長壽研究。為了表達感謝,陽明交通大學校長林奇宏、陳適安、陳亮恭與許碧珊共同拜訪陳景松,在逢甲大學教授陳貴端、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翁國昌陪同下,並由林奇宏長代表致贈感謝牌。林奇宏表示,在企業捐助的基礎上,陽明交大將透過高齡研究中心投入更多能量,例如國內長壽基因研究權威教授蔡亭芬及腦影像研究林慶波,加上專精血管老化研究的醫學院長陳震寰及護理系主任童恒新。陽明交大推動的「一樹百穫」計畫,結合高齡中心與資訊學院,在院長陳志成、副院長施仁忠帶領下,以5G行動科技、3D VR/AR、醫療影像以及巨量資料人工智慧團隊,以強大的學術量能回應陳景松回饋社會及對健康長壽研究的熱誠。陳適安也表示,陳景松為人熱情誠懇,多次表達對於長壽研究的關心,他積極協助連結雙方,也感謝陳景松與陳亮恭落實研究合作,更將研究場域帶回中部,中榮團隊也將精銳盡出,他本人親自擔任計畫的共同主持人,將以全院力量推進,以過去北榮研究成果加上陽明交大的深厚學術實力,必然可以從台中發展出國際級研究,促成台灣的健康長壽推動。陳景松則謙虛表示,回饋社會與自然科學是他一直的心願與興趣,感謝多方專家協助促成,經費捐贈先以六年為期,但只要研究有需要,持續第二個、第三個六年都不是問題,希望能對科學研究與社會做出貢獻。陳景松從照顧母親的經驗出發,對於生老病死有很多體會與想法,但個人的想法還是需要科學驗證,感謝陽明交大、北榮與中榮組成如此強大的團隊來推動研究,他個人深受感動,也允諾只要研究需要也有對應成果,他願意投入更多經費,讓台灣更能優雅的面對超高齡社會的來臨。為有效推動研究,中榮轉譯醫學科主任陳一銘已整合院內既有資源,結合高齡醫學中心主任林時逸、心衰科主任林維文針對中部地區八十歲以上健康長者進行研究,預估收案一千人,由基因、心血管老化、身心活動與自覺餘命的評估等多面向切入,追蹤研究健康長壽人生奧秘,追求不失能、不失智且視聽力正常的人生,更能從容面對大限的到來。陳亮恭指出,我國人口高齡化速度高居全球領先群,衍生許多經濟社會發展挑戰,這些挑戰雖非台灣所特有,但也有許多獨特議題需要克服。由近代人類歷史觀之,每隔十年,人類的平均餘命增加兩歲,所以,歷史經驗無法精準推估人生與社會的未來,唯有超前部署的研究發展方有可能因應人口結構轉變。世界衛生組織倡議推動「健康老化」,進而達成「健康長壽」的社會,美國「國家老化研究院」開創「長壽科學」(Geroscience)新策略,破除單一疾病研究眼光,整合老化科學與各器官系統疾病發展進行研究,希望一舉達成免於疾病、失能、失智影響的終極目標,此研究策略創新需大量研究資源投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以過去高齡研究的經驗,在長達十年的社區老化研究過程中,建立在宜蘭、雙北後的第三個老化世代研究,三個世代研究主題與對象均有差異,彼此間能相輔相成,過去數年,北榮與陽明交大將系列老化研究成果建立成國際知名研究平台,除了豐碩的研究發表外,更與世界各國合作,由亞洲走向世界的老化研究重鎮。
-
2021-10-18 新聞.長期照護
打造長照教室 護理更能同理
亞東科技大學護理系斥資三百萬元打造「長期照護特色教室」,由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及亞東科大校長黃茂全等人揭牌,盼學生藉由情境模擬延伸學習長照知識,學校更可藉此協助政府提升看護工的照顧能力。長照教室提供居家模擬場地,未來除了成為學生學習老人護理、長期照護、失智照護等課程的重要場所外,也可與醫療機構進行看護工產學合作,有效促成國內外看護工的教學資源發展。亞東科大醫護暨管理學院院長周繡玲說,居家式長照教室不只是學習到長照知識,學生在進行其他護理工作或病患出院時,也能直接聯想到長者病患家中有無完善設備,並提醒注意事項及相關建議等。護理系助理教授林玉萍強調,因應台灣未來高齡環境發展,長照教室設施的設計初衷是讓病患自己發揮獨立功能,能自行照顧生活起居為主。護理系學生沈子恩說,長照特色教室可實際感受失能長者生活,也會有資深護理師共同授課,對於護理工作很有幫助;學生何宇婕說,長照教室有老人服等模擬設備,可實際感受長者身體狀況,未來護理工作將更有同理心。
-
2021-10-18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如何老得有型?
誰說年紀大了就不能追求時尚?記得有一年去日本參觀國際福祉機器展,在東京街頭的書店發現兩本有趣的雜誌,一本用鏡頭補捉日本街頭超過60歲的美女,一本教導熟齡男性如何穿搭。模特兒全是上了年紀的素人,但是每個人都好有型,繽紛的顏色,綻放出不與生活妥協的生命力;適切的穿搭配件,一頂帽子、一副眼鏡、一個皮包,都顯出對生活自信的態度。我相信一個肯用心打扮自己的人,一定也會注重身型及健康,將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呈現出來。若整個社會的氛圍,能讓長者持續重視外在,注重裝容儀態,努力健身及調理身體,也許可以化解一些長照的困境。日本不僅有書籍介紹熟齡穿搭,百貨賣場也有專賣熟齡衣物的店家。在日本有「歐巴桑的原宿」稱號的巢鴨地區,是很多熟齡族愛逛的地方,裡面有很多賣熟齡衣物的店家,這些專為熟齡者所設計的衣服,強調功能與美學兼具,「適老但不顯老」。有些衣服脇下特別加寬,方便長者穿脫,另外也有針對長者的身型特別加上修飾的功能,如牛仔褲的腰部採用彈性布料,讓有「中廣」身材的長者穿起來不會那麼緊繃。還有很多鞋店賣適合長者穿著的保健鞋,強調輕量、減震、寛楦、防滑等功能。甚至也有賣各式各樣的拐杖及雨傘,與衣服搭配仍然很有型。其實,熟年的時尚不一定是要追求年輕人的流行,有些年長者硬要將自己打扮得跟年輕人一樣,未必適合自己。熟年的美是能坦然接受自己的變化,而將自我風格突顯出來。可以舒服的做自己,才是最適合自己的穿著。另外,有些年長者在穿著上較保守,覺得年紀大了不用花時間打扮,或不敢嘗試平時不穿的服裝款式。對於這群長者,我反而建議可以跳出框架限制,去激發以往所壓抑的時尚品味,嘗試不一樣的裝扮,也許可以創造出新的熟年人生。前陣子台灣有個很有名的案例「萬秀洗衣店」,經營萬秀洗衣店的阿公阿嬤,在孫子的巧手裝扮下,將客人未取走的衣物隨意穿搭,竟讓兩老變身成為時尚網紅。日本高齡人口已近三成,因此在熟齡產業上已經發展成熟,自成一個體系,有設計師、有製造商,更不缺通路。反觀台灣在這方面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我常開玩笑說,台灣老人家的衣服最常見兩個品牌,一個是「市場牌」、一個是「將就牌」,因為老人家沒有地方買衣服,因此不是在菜市場買,就是一件衣服從年輕穿到老,沒破將就穿。其實不是台灣熟齡族不愛漂亮,而是沒有人幫他們設計衣服。台灣早年以成衣王國聞名,雖然現在工廠大部份轉移到大陸或東南亞地區,但實際上的設計能量可能都還在台灣,國內也有很多紡織大廠幫很多品牌代工,相信以他們的能力一定可以開發出適合年長者的衣服,「是不為也,非不能也。」隨著嬰兒潮世代逐漸步入高齡,我相信即將帶動一個「新老人」風潮,他們的穿著、品味、消費能力將促使更多廠商關注此一族群。我也希望台灣社會可以用更多樣的眼光看待銀髮族群,他們需要的不只是「照護」。
-
2021-10-17 新聞.長期照護
你有「口腔衰弱」嗎? 日本專家:8個問題立即自我檢視
日本兩年前把「口腔機能低下症」列入健保給付的診斷碼,「口腔衰老」是日本長者耳熟能詳的概念。日本也推廣長者用八個項目檢視自身風險,有風險者只要看牙醫,就能連結包復健、耳鼻喉、營養、心理等專業介入,及早遠離口腔衰弱導致上升兩倍的死亡風險。北醫大口腔醫學院院長鄭信忠表示,北醫附醫最快明年1月創設全台醫院第一個口腔健康管理科,將日本服務模式引進台灣。北醫大口腔醫學院今邀請日本廣島大學口腔保健疫學科教授、口腔衰老症專家内藤真理子,分享日本經驗,機會難得,吸引上千名醫療專業人員報名聆聽。內藤表示,「口腔衰老」反映出身體、社會、心理等各層面的虛弱狀態,是介於健康和需要照顧之間的「可逆的中間期」,透過及早辨識、跨職類的介入,可以遏止惡化甚至逆轉衰弱。内藤指出,可簡單透過八個問題進行篩檢,及早辨識口腔衰老的風險。硬的食物比半年前更難吃?。喝茶或喝湯容易嗆到?有裝假牙?以上三題答案若為「是」,每題得兩分。常感覺口乾舌燥?和半年前比,比較少外出?以上兩題若答案為「是」,每題得一分。可以咀嚼像醃蘿蔔一樣堅硬的食物?一天會刷兩次牙?一年會看牙醫一次以上?以上三題如果答案為「否」,每題得一分。總得分在0到2分者屬於口腔衰老風險低,得3分者則是可能有風險,得四分以上則口腔衰弱風險高。相較於沒有口腔衰弱的人,口腔衰弱者全身性衰弱的風險是2.4倍、肌少症風險是2.1倍、需要照顧的風險是2.4倍,全死亡風險是2倍。北醫大口腔衛生學系系主任周幸華表示,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65歲以上長者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患有輕度以上吞嚥障礙。口腔肌肉群及吞嚥肌肉群也會衰老,一般平均40歲以後會開始退化。警訊包括經常感到口渴,飲食容易噎到、嗆到,用餐時飯菜掉滿桌,口臭變嚴重,甚至口齒不清而減少社交活動等。透過上述八個項目檢核,如果發現自己或家人可能有口腔衰弱風險,周幸華建議,第一步先去看牙醫,檢查是否有蛀牙或牙周病需要治療。如果沒有牙齒或牙周的問題,那有可能就是肌肉力量的問題,可去看復健科,接受比較詳細的評估和訓練。網路上可搜尋到很多「健口操」影片,每天做,也可訓練舌頭、口部的肌肉,如果發現做不到,也要趕快就醫。北醫大口腔醫學院院長鄭信忠表示,隨著台灣走向高齡化,需要更多口腔衛生專業人才,北醫大有全台唯二「擴增實境(AR)及虛擬實境(VR)」教室,假人頭可模擬健康長者、半癱長者、全癱長者,學習者可透過導航同時看到口腔內部,也可用於精確評量學習效果。北醫將成立訓練中心,幫助口腔衛生系學生、牙醫系學生、照服員等專業人員學習,並取得口腔衛生專業能力的認證。
-
2021-10-17 癌症.抗癌新知
年輕型乳癌多 生育保存應納癌醫評鑑
台灣乳癌病人比歐美年輕10歲,小於40歲的乳癌病人比率為8.2%;小於35歲的年輕型乳癌病人比率為2.7%。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曾令民建議,在育齡期的乳癌病人治療前,醫療團隊的治療計畫就必須詳細說明如何保護生育能力,甚至納入癌症醫院評鑑標準中,共同提升癌友的生育能力。保護生育能力三方式,依個人需求評估。乳癌病人在臨床生育研究相較其他癌症來得多,選擇保護生育能力的方式也多樣化,尤其是年輕病人,在臨床使用之化療藥物可能影響生育功能,因此在治療前的生育保護、保存更為重要。因未來可預期的存活期更長,有生育需求的病人可以積極的選擇生育保護方式。曾令民指出,目前保護生育能力有三種方式,包括停經針、冷凍卵子或胚胎(需配偶同意)或較少見的移植卵巢,依據研究,選擇停經針生育療效活產率約二成,冷凍卵子可提高到四成。選擇不同的生育保護方式,家屬各有考量。曾令民日前遇到一名25歲的乳癌病人,由於家屬希望趕快治療,因此不選擇可能需費時兩至三周的卵子保存,而選擇停經針方式保護卵巢功能,在進行乳房保留手術後,接受化療前一周就開始打停經針,之後每個月打一針,一直到治療結束。不過,曾令民提醒,台灣年輕乳癌病人有七成是荷爾蒙陽性,須使用抗荷爾蒙藥物,有研究認為,病人必須連5年使用抗荷爾蒙加停經針,甚至使用到10年,屆時病人可能達高齡產婦階段,因此,生育計畫需事先規畫。事先規畫,不影響治癌與生育。另一名34歲病人已有男友,未來也打算生兒育女,因此選擇冷凍卵子。取卵過程需兩至三周,後來這名病人選擇先手術,利用術後休息復原期凍卵,之後再化學治療;至於是否能先凍卵再手術開刀及化療,個案都可以先詢問主治醫師。曾令民指出,以他服務的台北榮總為例,乳房醫學中心5年前成立後,會請婦產科共同看診,與生殖醫學科也密切合作,能夠針對乳癌病人治療間的等候期,同步進行取卵、凍卵,執行十分順暢,不太影響乳癌的治療。目前乳房醫學會在理監事會議已通過「乳癌病人生育能力保護共識宣言」,也同步在官網宣示。曾令民希望在與癌症希望基金會合作下,讓各界更重視此議題,甚至要建立台灣癌友生育能力保護的準則,納入癌症醫院評鑑或癌症品質診療認證的標準之一,建立癌友生育能力登入系統,追蹤癌友生育活產率,收集本土資料,都有助癌友生育能力的保護。給癌友的一句話:事前的充分溝通,能降低不預期的衝擊,化危機為轉機,才能達成圓滿人生。
-
2021-10-17 養生.人生智慧
想當無憂包租公, 以房養老?這些優缺點跟3大條件不可不知
台灣的住宅自有率超過8成,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深植人心,很多人行有餘力會想置產,等年老退休之際,若能善用房子養老,就有現成的現金收益。但依目前的市況來看,想愉快地享受退休生活,當包租公來養老實際嗎?有什麼風險需要注意?選什麼樣的標的、類型、區位等最合適?低利率時期 抗跌保值根據永慶房產集團最新房產趨勢調查發現,超過6成受訪者有興趣投資收益型不動產,當包租公或包租婆,主要著眼於不動產價格具有僵固性,即使在金融風暴時期,價格震盪幅度也不如股市,相對抗跌,不僅保值、甚至可能還有增值空間,因此受到消費者青睞。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說,超低利率環境及定存利率破底,也讓許多準退休族發現,放在銀行的存款會愈放愈薄,不如投資收益型不動產、以房養老比較實際。不過,投資置產也有風險要留意。以投資置產而言,必須考量租金、總價及裝潢,並學會計算投報率的能力,才能避免「賺了租金,賠了本金」。另也要有控管與承擔風險的準備,如房價走跌、租客良莠不齊,或是招租空窗期拉長,收入來源不穩定等。買房當房東 3好3壞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說,她認為包租公的優點有:1.穩定現金流:找到好租客就等於請租客幫忙繳房貸,在有現金流的狀況下,同時可以擁有資產運用。2.貸款成本低:房貸利率低、償還時間長,資金成本低。3.可能增值獲利:如果買對區域,也會賺到房價漲幅。缺點則是:1.管理不易:房客素質將成為投資過程中的主要關鍵,自己無法掌握,且還有裝潢折價等隱形成本需要考慮。2.繼承問題複雜:如果發生所有權人往生,繼承問題將相當複雜。3.稅費問題:房地合一稅費成本高,短期轉手獲利會受影響。鄰近捷運站 租客青睞至於若想安穩地當包租公,該選什麼樣的標的、類型、區位?陳金萍說,若想要每月穩定收租,房子就要買在最好租的地方,房子的區位、樓層周遭環境、屋況與格局,都會影響未來出租的「賣相」。以區位而言,生活機能完備、大眾運輸系統完善的成熟生活圈,尤其是鄰近捷運站的物件,對於潛在租客最具吸引力;交通不便、生活機能尚未成熟的新興重劃區或郊區,只能吸引自己有交通工具的客群,最好避開。此外,也要留意房子周邊的環境,若是巷弄昏暗、髒亂,出入動線複雜,都會影響承租意願,尤其是女性租客,會擔心治安問題而不敢承租。如果鄰近區域有些嫌惡設施,像是宮廟、一樓小型加工廠等,可能會有燒金紙的煙味或是噪音產生,影響租客安寧,也需要避免這類物件。若以屋況來說,最好要有採光或對外窗。挑選黃金屋 3大條件徐佳馨認為,高齡化社會勢必讓房地產市場出現結構性改變,想要當包租公,挑選的產品最好兼顧「租金穩定、區域素質佳、周轉性好」3大條件。如果預算較低,可以選擇套房,或是中南部的兩房產品;如果預算較高,市區內、捷運附近的套房或店面、辦公室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她建議以商圈附近、捷運周邊為首選,或工業區、科學園區附近為主,未來可租可賣,進可攻退可守;至於許多喜歡當學生包租公的投資人,則要特別留意少子化的衝擊,避免過於郊區與後段班的學校,以免學校招生不足或倒閉時,投資血本無歸。值得注意的是,退休銀髮族必須考量隨著年齡增加,在體力上受限較多,如果發生租賃問題,像是房客破壞房子、拖欠房租等,得花許多心力管理。若想避免這種勞心勞力的局面,可以找合法有保障的代租代管業者,協助執行租賃事務,讓退休銀髮族可放心過著收租生活。以房養老 2件事不能忽略銀行業者大力推動的「以房養老」,是將自用房屋抵押給銀行後,銀行每月會支付一筆養老金給委託人,支付的期間通常依房屋狀況而定,並評估利息計算。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認為,銀行常以「年近70歲的富奶奶承辦以房養老貸款,抵押近5000萬元的大安區房產,富奶奶可以在未來28年裡,每個月領10萬元,不只不必搬離生活機能好的大安區,也無須看子女臉色」,或「94歲老阿公拿出北市大安區的房子,申辦10年期的以房養老貸款,每月多了9萬元養老金,生活開心又有尊嚴」,這些淺顯易懂的案例,讓民眾了解,但對一般民眾來說,更需要知道兩件事:其一,這些老人家不約而同都在北市精華區。換言之,好地段的房子才會有好的退休金,若是房子先天不良,不容易期待一個老後富裕的生活品質。其二,往後逐年升高的利息也可能產生相當壓力。畢竟以房養老相較於一般房貸利息高,若沒有其他生財管道,光靠以房養老,隨著利息壓力,在往後的日子將會愈來愈提心吊膽。載入中…
-
2021-10-16 新聞.元氣新聞
日復一日殺生…執行安樂死40年職員不斷自我洗腦「我沒有錯」
現代人和寵物共存共榮,但仍有許多貓狗被迫面臨安樂死的命運。近年各國實施動保法,流浪動物的安樂死數量已大幅下降,收容的貓狗也會盡量安排志願者領養,並呼籲不要輕易棄養。西日本新聞報導,日本對貓狗的安樂死方式除了注射,針對幼獸還有另一種手段,使用名為「簡易處分機」的裝置,是個會釋出毒氣的箱子。由於幼獸的血管太細難以注射藥劑,於是會改採用簡易處分機。記者直擊福岡市東部的某處動物收容所,職員將兩週大左右的幼貓放入紙箱,再放入簡易處分機,蓋上蓋子後按下綠色按鈕啟動。約10分鐘後,身形小到一隻手可以掌握的小生命已逝去,取出時還相當柔軟且溫暖,紙箱底部鋪的墊子留有尿漬。在該收容所負責安樂死的一名職員已工作近40年,日復一日的殺生當然也會於心不忍。他曾經偷偷養著將被安樂死的三隻狗狗,後來被上司發現,要將他調職,他提出自己親手把這些狗狗處分掉。從此以後,他壓抑著情感,把自己當作機器,如實執行這份工作,並且告訴自己「我沒有錯」。在家裡除了妻子以外,沒人清楚他的工作內容。1999年日本修改動物愛護管理法,收容所目標變為和貓狗「共存」的設施,收容貓狗的條件變嚴,處分數量也大幅減少。然而該職員的心境跟不上這個變化,仍然壓抑著感情持續這份工作,多次自我質疑,還曾求助精神科。以往在孩子面前都難以啟齒這段黑暗面,如今這位職員以講師身分到各中小學演講,以自身經驗教導學生生命教育的可貴,希望能減輕一點這些年來殺生的罪孽。現在該收容所每年收留超過300隻貓,大多數是流浪貓,也有飼主帶來的家貓,棄養理由包括家裡高齡飼主因病或死亡無法再養、家族成員過敏、收入無法負擔等理由。去年被飼主帶來的家貓有17隻,其中10隻被認定無法收置,遂執行安樂死。
-
2021-10-14 新聞.元氣新聞
全台人瑞再增679人 台灣最年長阿祖已118歲住北市
明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衛福部社家署統計全台百歲人瑞,今年總人數來到4721人,比去年增加679人。其中國內最年長的人瑞為118歲的阿祖住在台北市。而台北市也是全台人瑞聚集地,與第二名新北市相比就足足多出300人。台灣最年長的118歲人瑞,雖然與世界上目前最年長的日本118歲田中加子奶奶一樣,不過台灣早年報戶口的時間不盡相同,難以確定實際年齡,因此未向世界爭取最高齡榮耀。根據社家署統計,台灣去年的百歲人瑞為4042人,今年成長679人來到4721人,今年剛好滿100歲的人瑞有1878人,比去年多出298人,成長率達到18.8%,是近三年來的高峰,再次寫下歷史新頁。今年突破100歲的人瑞男女比,仍是女性遠高於男性。男性人瑞有1924人,男性最高齡為112歲,高雄市以及苗栗縣各有一位。女性人瑞有2797人,是男性人瑞的1.45倍,最高齡為118歲,現居台北市。人瑞分布前五名的縣市分別為台北市有1080人、新北市780人、高雄市374人、台中市367人、桃園市355人。社家署表示,雙北人口稠密,人口數就達600萬多人,加上雙北醫療資源豐沛,也因此成為人瑞聚集地。社家署表示,台灣人口結構朝超高齡化前進,可以預期未來人瑞成長速度只會愈來愈快,未來照顧以及安老的議題也將更為重要。
-
2021-10-13 新聞.長期照護
「老幼共學」孩子家長如何放心?長照專家曝關鍵一件事
高齡化社會加上少子化,歐日率先開辦「老幼共學」,我國也有不少案例。位於新北市的三重台北橋公共托老中心,設置於捷運台北橋站2樓,不僅在捷運共構宅內,更首創「托老結合托幼」,同一層樓有托老也有托幼。起初碰到不少「困境」,包括家長、居民憂心難與長輩「共融」,經多次溝通,才順利協助孩子家長釋疑。三重台北橋公共托老中心在2014年至2018年共5年時間,由公辦民營方式委託長庚科大辦理。長庚科大高齡暨健康照護管理系副教授黃惠玲當時擔任托老機構執行長,除了高齡照護外,也納入營養、護理、幼保等,將健康照護資源整合於托老服務。黃惠玲透露,隨著人口高齡化,失智長輩數增長,當時日照中心收托長輩中,有8成是失智個案,在照顧上的確需花心力。然而,要在幼兒園對面做托老,的確碰到不少困難,像家長擔心孩子與長輩互動會受傷,甚至共構宅的居民也擔心,萬一長輩亂跑該怎麼辦。「溝通非常重要」黃惠玲說,會擔心是因為不了解,從籌備期到正式經營,不斷地拜訪當地里長、區長、居民以及關心議題的民意代表等,還有社會局長官、當地重要人士等,也從家長角度設想「家長擔心哪些事」,並大方開放民眾參觀。曾有家長說,以為失智長輩會罵人、攻擊人,結果參觀托老中心時,看著長輩用餐、彼此互動情況,除了個性和藹可親,也主動與陌生人打招呼,完全跳脫過往錯誤偏見,因此轉為接受,讓托老與托幼有更多課程互動。黃惠玲說,教育過程中,孩子或許知道要尊敬長輩,但不懂如何與長輩互動。起初嘗試托老與托幼做互動時,長輩到幼兒園看孩子唱歌、跳舞,有時孩子則到托老中心與長輩互動,長幼累積互動情誼,有天暫停一次互動,孩子還問園長「今天為什麼不能去找爺爺奶奶?」相當可愛。偶有失智老人情緒失控、與看護產生衝突等新聞,黃惠玲表示,通常發生失智老人攻擊行為,是因為他們不被瞭解、或是需求未被滿足,像是看電視時,被看護硬拖去洗澡,或是不想吃飯卻一直被唸,才產生言語或肢體衝突。近日北市推行一學區一日照,率先開辦的芝山國小,引來家長會反彈。黃惠玲說,過去辦理三重托老中心,5年來沒有任何突發狀況,建議北市社會局可安排家長赴其他日照中心觀摩,看長輩上課、生活作息,協助家長釋疑並放心。
-
2021-10-13 新聞.長期照護
看著便當肚子餓卻吃不下 國健署備餐3招讓長輩吃得巧
台灣有愈來愈多的獨居長者,飲食方面接受送餐服務,但打開便當那刻卻辛酸起來,因為牙齒不好,看著美味的食物,肚子餓卻又吃不下。國民健康署今天傳授三招,專屬長者的備餐技巧,包含切割控制在3公分、硬蔬果烹煮前冷凍破壞組織,及肉類運用新鮮鳳梨汁軟化肉質,讓長輩吃得飽又巧。台灣將於2025年提前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達到總人口數20%以上。國健署指出,研究顯示,65歲以上長輩缺牙盛行率為98.6%,缺牙顆數為13.39顆,高齡者可能因牙口問題的吃飯困擾,進而導致營養不足的情況。明天將迎來重陽節, 國民健康署今天舉行「銀養吃健康,共饗好食光」記者會。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為了讓長輩有更好的營養攝取,國健署結合社區共餐據點、國內餐飲業者,透過輔導備餐人員,運用質地調整飲食的概念,將「食材挑選」、「切割烹煮技巧」、「簡易檢測方式」等方式,發展更多適合長者容易咀嚼且軟硬度適中的餐點,避免營養不足的狀況。位於台北市後山埤的東新91健康樂活心聚據點,接受國健署輔導調整飲食,志工蘋果花表示,起初只是想將餐點煮得豐盛,卻忽略牙口、吞嚥問題;現在社區關懷據點,會運用在地食材,及透過製備過程的巧思來設計餐點,例如包種茶芙蓉豆腐,深受長輩喜愛。蘋果花也發現,自從改善質地後,長輩食慾大增,比起在家吃飯還吃得多。今年82歲的碧子阿嬤說,每次都很期待到據點,除了能品嚐到精緻又適口的愛心料理,還可以跟朋友談天說笑,快樂用餐的感覺真好。國健署記者會今天也邀請料理網紅Amy老師,現場示範料理「哈密瓜雞丁」。吳昭軍也在一旁講解專屬長輩的備餐技巧。吳昭軍指出,食材切割需要控制在3公分,約一根小指頭長,不僅好入口,也方便長輩夾取;有些蔬果較硬,像是青椒、胡蘿蔔等,在烹煮前可以冰冷凍庫破壞、軟化組織,但葉菜類就不必這樣做會凍傷;肉類的話可以運用新鮮鳳梨汁軟化肉質,甚至搭配勾芡更好入口。
-
2021-10-13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專家:認識失智症 學習與長輩共處
台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與長輩共處」是必然趨勢。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老幼共學」各國皆有經驗,國內屏東前進國小、高雄大同福樂學堂等皆有先例,家長會是因為不了解失智症而抗拒,期盼教育部及各縣市政府應加強宣導,讓全民了解失智症。湯麗玉指出,失智症不會「突然發病」,輕度至中度的失智長輩,並非所有能力都退化,部分能力可能還不錯,像畫畫、跳舞等,而失智症因病程關係,的確會有認知障礙,像是失智者可能會錯認年代、遺忘、重複問話等。湯麗玉認為,民眾因為不了解失智症,產生擔憂、害怕甚至恐懼,是因為多半停留在負面印象,政府應加速宣導,讓全民認識失智症,如何與失智者互動,將是未來所有人的課題。湯麗玉表示,學校教育科學、藝文等科別固然重要,但專業學問最終都要解決「人」的生活問題,例如科技GPS定位,可協尋走失失智長輩,或是離床顯示器,掌握長輩安全,還有VR虛擬實境互動式影片,呼籲政府辦教育態度,應從社會關懷來規畫。面對少子化衝擊,校園閒置空間增多,湯麗玉表示,若能轉換閒置空間,用作日照服務據點,政府能充分運用資源,活化全民資產,省下社會成本,教育部應「超前部署」針對長照、高齡化社會需求,規範校園空間長照用途,並非讓個別學校決定是否要釋放空間。每個人都會老,要讓學生學習如何照顧長輩、與長輩互動,湯麗玉建議,教育部可從教育體系著手,鼓勵校園舉辦青銀共學、老幼共學,徵選學校主管時,發展符合社會需求的特色教育活動,並給予適當獎勵或成為必要條件。以家長角度,湯麗玉表示,或許也能開放在校學生的阿公阿嬤優先使用日照或享優惠,讓家長可免去來回接送車程,減輕負擔。
-
2021-10-12 寵物.照顧指南
寵物知識+/「我差點殺了一隻貓」關於寵物溝通和安樂死決定
前幾天接到一個朋友的訊息,說希望我能跟她家的貓咪-蒂蒂溝通,據所知蒂蒂是一隻高齡15歲的老貓,器官已經衰竭,已達到醫生說的可以安樂死的標準。主人告知我這次溝通,是與蒂蒂最後一次說話,因為曾經看過另外一隻過世的貓,最後臨終時很痛苦,所以打算給蒂蒂使用安樂死,希望她走好。連線蒂蒂其實蒂蒂給我的感覺還沒到非常重病,除了上半身氣管部分,好像卡卡的,有水在裡面。或者是說,連她自己也沒感受到痛苦(聽主人說蒂蒂的個性呆呆的)。主人問:『蒂蒂你還想繼續活著受苦嗎? 還是明天帶你去找醫生,幫你舒服睡覺好不好? 』蒂蒂傳給我看一個溫暖、令她安心的地方,很明顯是她的家。我說:『蒂蒂比較不會說話,大都用畫面傳達,我想她是說想要繼續待在家裡。』提到安樂死,蒂蒂有傳出『害怕』、『恐懼』的情感出來。我:『你們是有曾經在蒂蒂面前討論過安樂死嗎?』主人說有。其實動物無法100%了解,什麼是安樂死,牠們大都無法理解,人們選擇幫寵物安樂死的背後動機,其實是想要解緩牠們的身體上的痛苦,對牠們來說,安樂死的意思,就是要離開主人了。試著想一想,如果你今天是寵物,身分對調,真的會希望離開你所愛的人、離開你所愛的家嗎?我曾經遇過,因為幫寵物做了安樂死而感到自責的主人;也曾遇過沒幫寵物做安樂死,而感到自責的主人。所以問題的核心,不是在於是否要幫寵物做安樂死,而是主人自己是否可以真正放下,超越生死。所幸最後,朋友打算不幫蒂蒂做安樂死了,打算依照蒂蒂的願望,讓牠在家裡靜待時間到來。關於生死,宇宙間自有安排與蒂蒂的溝通結束,對我來說這不過是一場平常的溝通。 直到隔天,我收到圖書館通知,告知我半個月前預定的書已經抵達,就是這一本《陪牠到最後》,我拿到後隨便翻了一頁,就翻到了作者對於寵物安樂死的看法。『人與動物都必須自己去完成生命的全程,勇敢的去面對所有病痛與衰老去逝,整個過程都是學習,及格了才有學分,學分夠了才能畢業。』『不要輕易決定濫用安樂死,所有的醫學判斷、主人的想法,遠遠不如動物自己的決斷,你得用心去傾聽牠們的聲音。』試想如果你是一個讀了四年大學,準備要畢業的準畢業生,結果你朋友擅自幫你申請延讀,然後申請還過了!你會不會氣死?(好我承認這個舉例很爛)但要說的是,目前看起來幾乎9成的安樂死,都是主人自以為幫寵物判斷的結果。我覺得你讀書、寫論文很累呀,我主動乾脆幫你申請退學,你說好不好呀?前面說過了,動物對於安樂死沒有太大的觀念,牠們只懂得死了就是離開主人了,為什麼主人你要讓我離開你?我曾經遇過被安樂死的貓咪,祂說來的很快,根本來不及就走了,懵懵懂懂的到了另一個世界,雖然不恨主人,但祂是滿頭問號。可是我無法看著寶貝痛苦下去……大部分會選擇幫寵物做安樂死的主人,都是無法眼看家中的寶貝衰落下去,或是受苦。 這本書也沒有完全禁止安樂死,甚至書中有些案例是用安樂死的,但作者主要是想要表達:動物寵物們有自己的自由意志,我們應該好好尊重且去觀察,而不是一昧擅自幫寵物做決定,牠們與人類一樣有靈魂,更應該幫助牠們的靈魂圓滿、永恆不朽。 碰到寵物已經得了嚴重病症,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去想,這些都是靈魂課題的一部分,而你與寵物是命運共同體,放開你的心輪去感受,這部分的課題到底是要你與寵物學習什麼?寵物雖然不會說話,但能懂主人的心為什麼牧羊犬可以指令牧羊群?那是因為寵物們彼此習慣用細微而小的動作與心電感應,人類因為有語言了,久而久之已經卻忘這像能力,其實寵物溝通就是心電感應的一種。 我也時常說,寵物溝通其實是每個人都會的,人也是動物不是嗎?所以你只要透過大量的練習與寵物心電感應,自然會學成。 當寵物生了重病,大部分的人都會出現這種念頭:『寶貝好可憐,不要痛了喔….好可憐你好受苦喔……』,這種意念就會自動傳到寵物,寵物就會覺得備感壓力。 想想如果你自己是一個重病患,已經病懨懨躺在床上,然後你的家人都跑來跟你說『你好可憐喔….怎麼會發生這種事…….』這樣你的感覺會如何? 那今天再換個角度想想,如果你自己是一個躺在床上的重症病人,你的家人跟你說:『好好休息,不用擔心,不管發生甚麼事情我都會永遠陪伴著你。』並且懂得接受這件事情與放下。 這個放下是必須要你與寵物雙方的,你知道已經盡了全力,你知道你會用祝福牠的念頭,來迎接牠的死亡,你們倆沒有再多的遺憾,只有滿滿的感謝彼此這段時間的陪伴,那才是放下。 我對於安樂死沒有特別的想法,每一件事物都沒有絕對錯誤與絕對正確,錯誤與正確都取自於個人決定。 但我希望看見有緣這篇的人,如果你正碰到安樂死這議題上,希望你可以去感受寶貝寵物真正的想法,並且用一種祝福與愛的念頭,去看待整個事件發生。我差一點殺了一隻貓 主題回到我幫忙蒂蒂溝通這件事。當下溝通完,我沒有特別心情轉變,對我來說是一場平常的寵物溝通罷了。但到了隔天晚上,與彩油諮詢師Sophia聊天,自己才驚覺如果與蒂蒂溝通收到錯誤的訊息,那是不是蒂蒂就已經不在這世間上了? 而又因為我的關係,蒂蒂目前到今天,還在家裡,與牠最愛的主人在一起。寵物溝通師不僅是溝通,更要有職業道德上面的人一直給我課題,一直盤繞在我必須要學習穩固自己的能量場,因為一個人的能量場不夠穩定,接收到的訊息有可能被外在的因素、心情給受到影響,因而說出錯誤的訊息,給人錯誤的判斷。彩油師Sophia說,她前陣子也有一個客戶,80歲癌末的病患來占卜塔羅牌,就這麼巧抽到【死神】,【死神】代表著重生與死亡,身為占卜師的你會如何解讀? 我們身為身心靈工作者,維持穩定自身的能量場就是對於客人、學生的一種職業道德,穩固好了,你的能量才能流通,也才能更發揮,而不被外在的事物、能量給干擾。我曾經想說繼續學習靈氣,學習到四階就可以出來教人了!但後來了解到,一個身心靈老師不僅是要教人,更要把正確的觀念教導給學生,更穩固自己的能量、找回自身的力量,這才是一位身心靈老師該教導的東西。寵物安樂死決定如果你現在正對寵物是否要決定安樂死,可以先看這本《陪牠到最後》,或許你的想法會有轉變。 或者書中有寫得了重症的寵物,其實除了醫療方法外,也許多有用的輔助方法,像是顏色治療、音樂治療、花精、靈氣,這些都可以舒緩病情。本文摘自海音小牧師|寵物溝通安樂死 我差一點殺了一隻貓 寵物溝通-蒂蒂 關於寵物安樂死決定,經作者授權轉載。海音 x 靈光綻語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iin0726海音 x 靈光綻語 IG:https://www.instagram.com/heiin1111/
-
2021-10-12 新聞.長期照護
北市國小設日照引家長反彈 失智症協會:政府應多宣導
台北市推行「一學區一日照」,芝山國小率先進駐失能長者的日照機構,卻引來家長會反彈,認為失智長輩發病無法預測,憂心孩子活動力旺盛,恐造成長者碰撞。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老幼共學」各國皆有經驗,國內屏東前進國小、高雄大同福樂學堂等皆有先例,家長會抗拒「是因為不了解失智症」,盼教育部及各縣市政府應努力溝通、宣導,讓全民了解失智症。湯麗玉表示,失智症並不會「突然發病」,輕度至中度的失智長輩,也可以有好的能力,像是畫畫、跳舞等,而失智症因病程關係,的確會有認知障礙,像是失智者可能會錯認年代、容易遺忘、重複問話等等。台灣2025年將成超高齡社會,「與長輩共處」是必然,湯麗玉認為,民眾因為不了解失智症,產生擔憂、害怕甚至恐懼,是因為多半停留負面印象,政府應加速宣導,讓全民認識失智症,如何與失智者互動,將是未來所有人的課題。湯麗玉表示,學校教育科學、藝文等科別固然重要,但專業學問最終都要解決「人」的生活問題,例如科技GPS定位,可協尋走失失智長輩,或是離床顯示器,掌握長輩安全,還有VR虛擬實境互動式影片,呼籲政府辦教育態度,應從社會關懷來規劃。面對少子化衝擊,校園閒置空間增多,湯麗玉表示,若能轉換閒置空間,用作日照服務據點,政府能充分運用資源,活化全民資產,省下社會成本,教育部應「超前部署」針對長照、高齡化社會需求,規範校園空間長照用途,並非讓個別學校決定是否要釋放空間。每個人都會老,要讓學生學習如何照顧長輩、與長輩互動,湯麗玉建議,教育部可反向操作,從教育體系著手,鼓勵校園舉辦青銀共學、老幼共學,徵選學校主管時,發展符合社會需求的特色教育活動,並給予適當獎勵或成為必要條件。以家長角度,湯麗玉表示,或許也能開放在校學生的阿公阿嬤優先使用日照、或享優惠,讓家長可免去來回接送車程,減輕負擔。
-
2021-10-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疫苗誘發紅斑性狼瘡?教授:並非沒相關研究
我在前天(2021-10-5)發表新冠疫苗會引發痛風嗎,提出新冠疫苗會引發痛風的證據。隔天讀者CHEN在回應欄裡留言:林教授您好,想請問有相關研究新冠疫苗會誘發紅斑性狼瘡嗎?剛剛看到一則新聞報導:像一般青壯年族群不像高齡族群會定期做健檢,沒症狀一般也不會去做檢查。林教授是否會建議施打新冠疫苗前先去做免疫系統、三高相關的驗血檢查?這位讀者提供的連結打開的是一篇台灣時間2021-10-7發表在中時新聞網的文章,標題是:女高中生打BNT 誘發紅斑性狼瘡 媽媽後悔簽同意書。這篇文章的最後兩段是:【報告出爐,女高中生確診罹患「紅斑性狼瘡」,同時導致腎炎,緊急入院治療。由於病患以往無相關病史,醫師判斷「八九不離十與疫苗有關」。醫師進一步指出,這名學生應該是本身有潛在免疫系統疾病,之前並不明顯,不料打了疫苗反而誘發相關反應,才會變得這麼嚴重。目前先以類固醇、藥物控制病情,持續觀察。】《NOW健康》也在同一天發表今明BNT陸續抵台 誘發紅斑性狼瘡?張上淳:找無報告,其中兩段是:「另一方面,新北市傳出1名女高中生,校園集中接種輝瑞BNT後,出現臉頰與雙腿嚴重水腫,就醫檢查確診紅斑性狼瘡,導致腎臟發炎住院治療中,陳時中強調不能斷言疫苗誘發,目前僅能說時間序上有關連。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說,接種疫苗會引起免疫反應,確實有人關心是否會連帶影響其他免疫系統,但新冠疫苗與紅斑性狼瘡是否有關,國際上沒有特別提到有關連,也沒有相關報告。」從這兩篇新聞報導可以看出,醫師判斷「八九不離十與疫苗有關」,但指揮中心則說「沒有相關報告」。但是,「沒有相關報告」是真的嗎?今年8月,紐約大學及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30位研究人員發表Evaluation of Immune Response and Disease Status in SLE Patients Following SARS-CoV-2 Vaccination(SARS-CoV-2 疫苗接種後紅斑性狼瘡患者的免疫反應和疾病狀態評估)。他們調查79位接種新冠疫苗(輝瑞、莫德納、或嬌生)的紅斑性狼瘡患者,發現其中9位出現中低程度的發作,1位出現嚴重的發作。今年9月,一個國際團隊發表Tolerance of COVID-19 vacc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the international VACOLUP study(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對 COVID-19 疫苗的耐受性:國際 VACOLUP 研究)。他們調查了世界各國696位接種新冠疫苗(輝瑞、莫德納、科興、AZ或嬌生)的紅斑性狼瘡患者,發現其中21位在接種後3天左右出現紅斑性狼瘡症狀,其中4位需要住院。所以,毫無疑問的,是有「新冠疫苗誘發紅斑性狼瘡」的研究報告,只不過這兩篇研究報告的調查對象是已知的紅斑性狼瘡患者,而不是像台灣這位不曾患過紅斑性狼瘡的女學生。但是,就如中時新聞網那篇文章所說,「這名學生應該是本身有潛在免疫系統疾病,之前並不明顯,不料打了疫苗反而誘發相關反應,才會變得這麼嚴重」。我在新冠疫苗會引發痛風嗎也有說,「雖然他在打疫苗之前沒有患過痛風,但也許他已經是有高尿酸。所以,誠如足病學醫生Richard Blake所說,接種疫苗是會導致新陳代謝產生劇烈變化,而這個劇烈變化才會最終促使林先生首次發生痛風」。也就是說,我同意「八九不離十與疫苗有關」的說法。至於讀者所問的「林教授是否會建議施打新冠疫苗前先去做免疫系統、三高相關的驗血檢查?」,我只會建議「個人自行評估」,畢竟利弊得失是因人而異。原文:新冠疫苗誘發紅斑性狼瘡,並非沒有相關報告
-
2021-10-10 該看哪科.婦產科
國慶寶寶現象退燒 醫生觀察:父母生產計畫愈來愈務實
今天是國慶日,受少子化影響,各醫院產房不再忙碌,高醫婦產科主治醫師詹德富說,過去國慶日曾一天接生4名寶寶,今天目前接生1名,產婦選這一天的理由很務實,是因為連假有家人能幫忙照顧7歲孩子。詹德富說,光輝10月一直是傳統生產數較多月份,跟年底結婚,懷胎10月後生產進度有關,昔日「國慶寶寶」是出生熱門時段,國恩家慶喜上加喜,不少人會選擇國慶日催生剖腹產沾沾喜氣,他曾經在國慶日接生4名寶寶,但近年國慶寶寶現象已退燒。詹德富指出,今年全國出生人數約15萬,明年虎年出生率恐怕會更低。「國慶寶寶降溫,時下爸媽生產計畫變得更務實!」詹德富說,很多父母不再迷信看日子生產等,而是挑選較適合全家人的時間,以他今天清晨接生的女寶寶為例,產婦就是考量3天連假能請家人協助照顧7歲孩子,讓她能安心生產。43歲張姓產婦連假第一天就入院催生,計畫昨天晚上或今天上午生產,寶寶選在普天歡慶的國慶日呱呱落地。
-
2021-10-10 該看哪科.婦產科
迎國慶寶寶 醫院鼓勵夫妻利用政府補助多生小孩
今天國慶日,台中市茂盛醫院一大早喜迎3名國慶寶寶的誕生,其中1名男嬰特別選在10時10分剖腹生下,這是產婦的第2胎,嬰兒父母都覺得格外有意義;另外2名男嬰是1對試管雙胞胎男嬰,先生因為覺得國慶日是很有意義的日子,也選擇今天生產。醫院嬰兒室今特別掛上國旗,並在國慶寶寶身上蓋上羽球雙打麟洋配「Taiwan in」毛巾,慶賀他們的誕生。產婦蘇姓婦人在生產後感動地親吻了兒子,她先生說,全家族成員沒有人是國慶寶寶,孩子挑這個時間出世,真的感到很意外,也很驚喜。負責接生的醫師陳彥宇說,蘇婦原來預產期是15日,因為胎位不正,剛好昨晚她開始有感宮縮,只好在今天剖腹生產,寶寶重達3700公克,是個頭好壯壯的男丁。至於稍早在8時30分生下的試管雙胞胎的誕生,這是楊姓產婦的第2胎,因她的先生覺得國慶日是很有意義的日子,所以選擇讓她今天生產。而負責接生的醫師廖敬慈說,雖然楊婦年近40歲,屬高齡產婦,但身體狀況還不錯,所以生產過程很順利,雙胞胎兄弟檔分別重達2580、2680公克,都相當健康。醫院副院長陳忠義說,台灣去年出生數比死亡人數還少7909人,政府在今年7月1日推出「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方案」,但申請的34歲以下婦女只佔34.5%,高齡婦女占比高達3分之2,希望年輕夫婦要善加利用這項政策,不但可減輕生育負擔,也讓台灣有機會翻轉人口數的「死亡交叉」。
-
2021-10-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抗體濃度和保護效果有關嗎?專家曝解讀疫苗效力關鍵
全球經歷COVID-19重擊之後,當疫苗注射無可迴避,民眾對疫苗的疑慮從「安全嗎?」提升到「有多少保護力?」、「防重症能力如何?」、「需要追加第三劑嗎?」目前隨著變種病毒威力愈來愈強大,全球的疫苗研發趨勢又是什麼?為了終結全球大流行,各國卯足全勁,用史上最快速度衝刺疫苗研發。許多不同廠牌的新冠肺炎疫苗已經上市,正接受大規模接種的考驗,包括台灣民眾可打的AZ、莫德納、BNT、高端疫苗。民眾挽起袖子前,免不了要比一比,但該比什麼呢?是要看臨床試驗的保護力,看各國接種後的疫情數據、還是要看驗出的抗體濃度?解讀疫苗效力,不只臨床實驗,還要看真實世界數據。專家提醒,相關資訊都可參考,但要注意的是,接種疫苗最重要的目的是減少重症和死亡,幫助人類與病毒和平共存。現有疫苗能否達成這個目的?唯有從真實世界的數據才能得到答案。什麼是真實世界數據(Real World Data,RWD),按照美國FDA的定義,是指從傳統臨床試驗以外其它來源獲取的數據。新冠肺炎疫苗在全球已施打數量為63.9億劑,然而,臨床試驗的情境與真實世界還是有所差異,導致臨床試驗結果外推至真實世界會有局限性。臨床試驗的保護力,指的是估計風險降低的程度,不等於接種該疫苗就有多大比率不會得病;另外,抗體濃度檢驗結果的不確定性更是高,參考價值較低。抗體變化因人而異,不能用以推論個人保護力。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召集人邱南昌表示,不同廠牌抗體試劑皆各自訂定陽性標準,是否準確也有待商榷。馬偕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也說,民眾打完疫苗後,抗體變化會因人而異,有些人濃度上升較慢,驗到數值比別人低,但不能代表這個人的保護力,也不能推論後續濃度的發展。抗體濃度非唯一指標,三期臨床試驗重點,放在防重症。紀鑫表示,抗體濃度和保護效果有相關,但沒有絕對關係,也不是唯一指標。免疫力的來源不只是抗體,也包含T細胞反應,它不但能殺死病毒,還能建立長期的免疫記憶。邱南昌表示,在臨床試驗的情境裡,可以測抗體濃度、檢驗T細胞反應,但相關方法都還不夠成熟,也因此,各家疫苗三期臨床試驗的重點並不在保護力等實驗室數值,而是看感染、重症、死亡的預防效果。社會大眾熱衷於比較幾大廠牌疫苗臨床試驗證實的「保護力」是多少,但鮮少有人真正知道數值的意義。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今年四月出席疾病管制署線上研討會,曾特別解釋,保護力的分子是「沒打過疫苗的發病率減去打過疫苗的發病率」,分母是「打過疫苗的發病率」。因此,保護力指的是「風險降低的比率」,不等於疫苗放在真實世界中能讓多少比率的人不發病。面對Delta變異株突破感染,疫苗防重症能力仍強。根據加拿大研究,接種疫苗可有效降低住院及死亡風險,在Alpha變異株,各廠牌一劑疫苗的保護力分別為85%(AZ)、80%(BNT)、79%(莫德納),面對Delta變異株,保護力也有88%(AZ)、78%(BNT)、96%(莫德納)。「真實世界的數據最實在」,邱南昌表示,AZ、BNT、莫德納等疫苗,都是依照原型株所開發,臨床試驗雖顯示面對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略為下降,但真實世界的數據仍顯示這些疫苗針對預防重症、住院、死亡的保護力仍然非常不錯,都有八成到九成以上,「真的是夠好了!」大流行恐難終結,需接受與病毒共存。紀鑫表示,新冠肺炎短時間內發生全球大流行,社會大眾難免期盼有超強疫苗問世、終結大流行,但其實流感疫苗預防重症住院的效果,也差不多是七、八成,各大新冠疫苗的防護效果真的都不差。邱南昌表示,打疫苗當然希望能夠避免有症狀感染和傳播,但最重要的,其實是預防重症和死亡。雖然從國外資料看到,在疫苗覆蓋率很高的國家,還是持續發生突破感染,但不能因確診人數增加就否定疫苗覆蓋率提高的價值,還要看重症死亡的比率,而這方面確實在大規模疫苗接種後下降了。如果一個國家社會有共識,可以接受感染後低重症、低死亡的局面,「這就是與病毒共存的開始。」為讓接種疫苗的效果能夠發揮到最大、延續更久,各家疫苗都在積極研發追加劑,邱南昌表示,抗體生成能力較差的高齡、慢性病患,特別需要追加劑的刺激,免疫反應才會夠強。
-
2021-10-10 新聞.長期照護
業者籲政府:無障礙接送 應產業化
高齡社會來臨,長照交通服務需求增加,衛福部長照司放寬長照二點零交通接送服務條件,輕度失能者也可申請,每年將增加七至八萬人受惠。衛福部長照司指出,輕度失能者納入給付後,有意願投入者,政府也提供獎勵措施,包括每月營運補助等。民眾需要更細緻服務士林靈糧堂社會福利協會服務處長李梅英表示,輕度失能者可能因膝關節退化等因素,走路無法超過五百公尺,出門活動或購物有困難,樂見政府放寬補助對象。多扶接送執行長許佐夫則說,民眾需要更細緻服務,呼籲政府將無障礙接送服務產業化。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長照需求等級由輕至重分為八級,除偏鄉外,目前第四級以上中重度失能者才能獲得交通服務給付。未來新制上路,不分偏鄉或都市,二、三級輕度失能者也納入給付範圍。應改變社福補助觀念許佐夫表示,不是所有的老弱殘都窮,面對銀髮海嘯,政府不宜以「救濟弱勢」的社福補助觀念看待,應提升服務,以「產業化」角度設計,鼓勵更多業者推出符合民眾需求的服務,讓老人、家屬願意消費。盼吸引更多業者投入許佐夫認為,長照二點零放寬交通補助對象,或許能讓無障礙交通接送服務「良性競爭」,吸引更多業者投入,若能帶動全面無障礙交通服務,除了減少國內旅遊的障礙外,未來解封後,因台灣防疫績效好,更能成為國際旅客首選旅遊國家。許佐夫也提醒,從事無障礙接送服務的職業駕駛需經特定訓練,如面對脊髓損傷、漸凍人與一般長者,接受服務時都有不同的注意事項。
-
2021-10-10 新聞.長期照護
長照2.0交通接送服務擴大對象 輕度失能者也能申請
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為加速交通接送市場及擴增服務量能,衛福部長照司日前預告,長照2.0交通接送服務擴及輕度失能者,每年可望新增7至8萬人受惠。衛福部則指出,盼透過使用者增加,提高業者投入服務意願,除補助民眾,政府亦補助交通業者,因應未來長照市場所需量能。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長照需求等級由輕至重分為1至8級,現行長照交通接送服務,除偏鄉地區,僅限第4級以上中重度失能者才能申請給付。未來新制上路,將不分偏鄉或都市,2級以上失能者全數納入長照交通接送服務的給付範圍,新增可人數7、8萬人。交通接送服務中,長照2.0提供長照交通車,身心障礙對象則可申請復康巴士,但長照2.0服務對象有數同時也有身心障礙證明,可使用兩種交通服務。周道君表示,長照交通車用於就醫、復健,但復康巴士則無限制,提供多元使用。周道君表示,未來擬將輕度失能者納入長照2.0交通接送服務,希望讓使用人數增加,吸引更多服務單位投入,帶動供給服務單位進入長照場域。有意願投入交通接送服務業者,中央也提出獎勵措施,例如專用長照接送優惠、每月營運補助等,盼帶動有意願的運輸業者擴大長照運能,增加效益。長輩就醫、家人外出上班,不論上下午,經常集中在尖峰時段,導致車輛調度困難,業者多以「共乘」增加運能效率。但若前一位使用者行程延誤,也影響下一位,造成困擾。周道君建議,各縣市與業者可發展預約系統,使調度機制更完善,若能了解不同個案需求及使用時間與限制,可讓接送服務更細膩。士林靈糧堂社會福利協會服務處處長李梅英表示,以年長使用者角度,包括輕度失能者可能因膝關節退化,走路無法超過500公尺,要出門參與團體活動或購物都有困難,樂見政府放寬補助對象。
-
2021-10-10 新聞.長期照護
復康巴士搶破頭 提前訂車「被共乘」學生到校已下課
「每天要上網搶七天後的車,錯過就搶不到」,40歲陳小姐因行動不便需復康巴士接送下班,她直言,復康巴士叫車不易,且不時「被共乘」,導致她的行程延遲,「搶車」情況超激烈。長照2.0近日擴大交通接送給付,讓更多輕度失能者可使用服務,陳小姐指出,長照及身心障礙使用者的需求不同,盼能「分流」。陳小姐是上班族,也同步於在職專班進修,下班後常趕著到校上課,復康巴士每十五分鐘一班,上下班熱門時段超難搶,有次訂到五點半,要趕六點上課,沒想到司機又繞去小巷,接一位阿嬤共乘,又碰上塞車,陳小姐到校時已經七點,老師也下課了。陳小姐致電復康巴士,表明自己和阿嬤使用復康巴士的目的不同,不適合共乘,只換來一句「鼓勵共乘」,讓她氣憤又無奈。有十多年資歷的復康巴士駕駛蔣先生說,不少長輩有殘障手冊,可預定復康巴士與長照專車就醫,使用族群眾多,一天跑十幾趟算剛好,碰上尖峰時段運量大,若前一位民眾行程延遲,就會導致下一位預約民眾遲到,也可能被投訴,司機壓力不可言喻。陳小姐認為,不論復康巴士、長照專車等或愛心計程車,設置目的都希望身障或長輩外出更便利,隨著長照人口增加,使用復康巴士接送人數也變多,必須考慮交通運能,避免擠壓身心障礙者使用空間,盼政府正視無障礙交通問題,在2025年超高齡社會來臨前超前部署。
-
2021-10-09 養生.人生智慧
老後的家(養老機構)該怎麼挑選、會不會很貴? 4種類型的「高齡宅」詳細介紹一次看
在高齡化和少子化趨勢下,長者對養兒防老漸漸改觀,不再依賴兒女,嘗試接受有別過往的「高齡宅」。目前國內養老機構大致可分為4種類型,該怎麼挑、會不會很貴呢?且看本篇介紹。1.養生村適合條件:健康狀況佳、預算闊綽者養生村又以位於桃園龜山的長庚養生文化村聞名,開放給年滿60歲者申請入住,但須通過長庚醫院健檢合格;園內有健身房、泳池等設施齊全,且結合長庚醫院醫療資源,入住保證金25~40萬元,住宿費另計。另外,由潤泰集團打造的潤福生活新象館,位於新北市淡水,是國內第一座銀髮住宅,入住資格為年滿50歲以上,採押租金制度或短期租賃方案申請入住,入住保證金達700~1500萬元,門檻不算低。2.老人公寓適合條件:能自理生活、60或65歲以上者老人公寓由各縣市社會局設立,屬於公辦民營機構,因此收費較為親民,國內知名機構如陽明老人公寓、朱崙老人公寓、中山老人住宅、大龍老人住宅、五股老人公寓、嘉義市長青園、高雄市崧鶴樓等。部分縣市提供中低收入戶、獨居長者和無自用住宅者優先入住;月租金落在約1萬至2萬5000元左右。榮民之家自2017年起,也開放一般65歲以上民眾,需要安養、養護,或是失智照顧的民眾,可申請入住接受照顧。3.共居宅適合條件:心態開放、不排斥與年輕人共住效仿國外高齡住宅精神,落實「世代共好」,民間企業推出青銀共居出租宅,注重居民情感交流或生活體驗。由日勝生打造位在新北市中和的樂陶居,就是熱門的青銀共居混齡宅,其中7成為租賃型住宅,月租2萬多元起。由合勤建設打造的台中烏日合勤健康共生宅,強調讓高齡者透過共學、共創、共遊、共好、共食,享受生活,除擁有日照中心、心靈療癒機構外,更有餐廳、咖啡廳等。預算不多的也可考慮公立的共居宅,像是高雄市政府設立的青銀共居住宅,每戶14坪,租金約7千元起。4.安養中心&養護中心適合條件:照護需求高、生活無法自理者全台各地有不少自費安養中心,如新北市三芝的雙連安養中心、台南關廟的悠然山莊、台北市則有公辦民營的至善老人安養護中心、兆如老人安養護中心等,多屬於併設型機構,同時提供安養、養護,甚至有些機構的服務範圍還包含失智症照護,可以提供多層次的老人照護。不論是哪種類型的樂齡宅,除了針對身體狀況的限制不同外,還得考量自身經濟,參觀時多注意環境整潔度、設備齊全度,與空間是否寬敞、方便年長者進出等,入住前貨比三家,才能找到最適合的老後住所。載入中…
-
2021-10-09 新聞.長期照護
高齡化社會使身心障礙者的老化問題愈趨嚴重!守護身心障礙孩子一起變老,是父母的超級任務
今年初,照顧腦性麻痺女兒長達50年的78歲陳姓老翁,不捨女兒深夜牙疼哀嚎,又因疫情嚴重不敢送醫,想到女兒長期臥床、為病所苦,為了讓女兒從痛苦中解脫,用棉被將她悶死,自己則輕生,獲救後向警方自首。50歲、自閉症的小美長期住在教養院,每當有長髮女性訪客到院裡,小美便歡喜跑向前,以為媽媽終於來接她了;她生命的時光停在7歲那年,媽媽送她去教養院,說去買個東西就回來接她,接下來的40幾年,小美都在等媽媽。日本2016年發生的「相模原障礙機構殺傷事件」,死亡的19名智能障礙者中,有12名至今仍未公開姓名,因為有許多家屬從未讓親友知道,家族裡有個智能障礙者。不捨送機構 家庭扛重擔根據統計,近120萬名身心障礙者,只有1.8萬人使用機構,超過9成住在家中。不送機構的原因很多,許多人是親眼見小美這類故事感到不忍,更多的是擔心照護品質低落、導致身心退化,即便聽聞某養護機構評價好,也支付不起高額費用,或是有錢排不到名額。一直以來,這些孩子是家庭的責任,一輩子承擔照顧重擔,不堪負荷者走上攜子自殺的絕路。高齡化的社會使身心障礙者的老化,及其家庭的雙老照顧議題愈趨嚴重。這幾年,比政府更敏感並做出具體回應的,是放心不下孩子的父母。他們連結自己的資源,透過不同形式,試圖尋求「機構養護」和「在家照顧」之外的可能 。守護障礙兒 團結力量大自閉症權益促進會理事長鄭文正,家有已40歲的自閉兒鄭樵,這2年來鄭文正在新北市林口社會住宅推動合作社式住宅,希望可以召集一群自閉症家庭互相照顧共老。肯納自閉症基金會董事長彭玉燕,在桃園龍潭蓋了雙老家園,希望自閉症孩子吉爾可以和其他自閉兒一起生活,當父母老去,園區也有養老的空間,和孩子一起老。「台灣有7萬個腦麻家庭面對雙老問題,腦麻雙老成為社會長期被忽視卻急需解決的問題。」腦性麻痺協會理事長卓碧金自己就是腦麻兒家長,深知腦麻兒常被機構拒收,也同理照顧者和腦麻兒依存共生的關係,目前正在籌措能夠允許照顧者同住的「腦麻家園」,安頓逐漸老去的腦麻兒。台灣歷史最悠久的智能障礙者家園「心路社區家園」,也是起於一群智能障礙者家長的牽掛和努力。有資源的父母,以對孩子的愛為起點,開拓身心障礙照顧雙老現象的多項解方。期待不同面向的努力,有朝一日成為身心障礙者在思考老後生活的多重選擇。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