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6 寵物.寵物疾病
搜尋
髖關節
共找到
290
筆 文章
-
-
2023-04-29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不翹腳就坐不住?物理治療師建議這種程度趕快接受治療
翹腳不端莊,但不翹腳渾身不對勁?許多人都知道翹腳不是好的坐姿習慣,經常性翹腳甚至會造成例如骨盆傾斜或腰痠背痛。但為什麼就是忍不住想翹腳?翹腳真的有害嗎?就讓物理治療師「三個字SunGuts」為大家詳盡分析,趕快點開影片來瞧瞧!「三個字SunGuts」首先說明翹腳的姿勢看起來好像只有膝蓋的動作,但其實髖關節旋轉到極限,已拉伸到臀部肌群,其次是股外側肌肉、髂脛束這兩條肌肉,若再加以重心歪斜,維持這種姿勢過久的話,將使肌肉與韌帶不堪負荷,其受傷影響的範圍包括腰部、大腿、膝蓋,甚至整個下半身。他也說,其實想翹腳是想伸展疲乏的臀肌,原本是非常自然的現象,在許多運動拉伸動作裡也會經常被使用到,理論上這個動作沒什麼問題,但若是發現自己不翹腳就坐不住,甚至腰痠背痛的狀況,很有可能是髖關節肌群慢性發炎或有沾黏,這時最好趕快尋求治療。「三個字SunGuts」最後強調,偶爾翹個腳其實沒那麼糟糕,最主要是留意不能讓身體歪斜一邊,以及時間不要超過10分鐘。想了解更多關於身體健康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坐累了就站起來吧!原始影片三個字SunGuts YT三個字SunGuts FB三個字SunGuts IG延伸閱讀體重過重、過輕都有問題?醫師教你健康減重的訣竅!喚醒臀肌、核心肌群與腹肌,物理治療師5動作矯正骨盆前傾和腰痠!「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3-04-12 醫療.骨科.復健
愛翹腳恐精子變質量變少!重症醫揭「長期翹腳」3大危害,2招降低傷害
【本文重點】常翹腳會造成身體傷害,包括心血管、骨骼及生殖系統傷害。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長期翹腳會使血壓升高,增加心血管受損風險,也會對下肢血管造成壓力,增加血栓形成風險。翹腳時,睾丸溫度會上升,長期翹腳會影響精子的產生。黃軒提供2方法教你避免長時間翹腳的壞習慣。--by ChatGPT你有常常翹腳的習慣嗎?是否坐下來不翹腳,就渾身不舒服?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粉絲團「黃軒醫師 Dr. Ooi Hean」提醒,有這樣的壞習慣就糟糕了,長時間翹腳會使你身體造成傷害,除了心血管系統、骨骼系統,還會造成生殖系統傷害。黃軒傳授2方法教你避免常時間翹腳的壞習慣。長時間翹腳對身體的3大傷害黃軒表示,常常會在餐廳看到有人吃東西一邊翹腳、一邊吃到結束。他提醒,翹腳會讓身體愈彎曲,導致脊椎系統會自然轉化成愈來愈駝背狀態,只是翹腳的人不會自知而已!而根據研究發現,62%的人大都是右腳翹在上面的、有26%才是以左腳為主。1.心血管系統傷害研究指出,翹腳時(膝蓋交疊的翹腳方式),血液的收縮壓(Systolic)和舒張壓(Diastolic)會分別上升8和10毫米汞柱(mmHg)。那是因為你的血液會在靜脈中聚集容量增加,你的心臟負擔也會增加。這樣長期之下血壓升高,可能會增加心血管受損的風險。這就是為什麼當醫師叫你測量血壓時,都會叫你把腳平放在地板上再測。另外,一直翹腳不動會對下肢血管造成壓力,進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2.骨骼系統傷害翹腳坐會增加骨盆腔脊椎錯位、無法對齊,長期下來會造成脊椎側彎。那些長時間翹腳坐著,會壓迫下肢的腓神經,可能導致足下垂症狀,有「垂足症」的風險。有些人,會有髖關節外側一邊莫名的疼痛,那是最常引起成人髖關節外側疼痛的原因之一,是「大轉子疼痛症候群」(greater trochanteric pain syndrome, GTPS);這些都是長期翹腳造成的骨骼傷害。3.生殖系統傷害長期翹腳除了造成心血管系統跟骨骼系統的傷害,研究人員發現,長期翹腳會影響精子的產生。睾丸溫度應該比正常體溫低2到6度,當你呈坐姿時,你睾丸的溫度會升高了2度,而當你翹腳時,溫度更升高到了3.5度。長期研究發現,當陰囊和睾丸的溫度升高時,人類的精子數量和質量都會下降,影響精子的產生。2招降低長期翹腳對身體的傷害最後,黃軒提醒,如果真的忍不住想翹腳,2方法降低對身體的危害:1.輪流換腳提醒自己,如果忍不住想翹腳,請你兩腳輪流翹,並且「同一姿勢不要維持超過 20 分鐘」,這樣比較不會造成骨盆歪斜、下背肌肉與腰椎受力不均等健康問題。2.避免的椅子不要「坐太軟、椅面過深、缺背支撐的椅子」,這些在你長時間翹腳時,會更容易使得腰椎弧度越差,而造成下背痛或其他椎間盤突出的問題。延伸閱讀:.盤腿坐比翹腳糟糕兩倍?物理治療師傳授自救祕訣.姿勢不良不是只有站、坐姿而已!最容易出現壞姿勢的動作一次看.上班族久坐肩頸僵硬、痠痛 物理治療師:改善姿勢解決病根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8 醫療.骨科.復健
壓迫性骨折怎麼辦?會癱瘓嗎?要不要開刀?醫師解惑,教你如何選用合適背架
脊椎壓迫性骨折,是骨質疏鬆所導致的骨折中最常見的一種,每一年全世界都有超過一百萬人受這種骨折所苦。壓迫性骨折常造成顯著的脊椎疼痛、變形以及活動力下降,嚴重的情況甚至可能因為胸廓結構的變化,影響肺部的呼吸、通氣功能以至於致死。脊椎的壓迫性骨折通常以突然發作的下背痛表現,多數的個案不一定有外傷的病史,甚至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個案連症狀都沒有,是在檢查其他疾患時意外發現壓迫性骨折。最常見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族群是脊椎骨質密度下降的高齡族群,特別是八十歲以上的長輩,多數已經流失了超過一半的脊椎骨密度,脊椎因而更脆弱更容易發生骨折。壓迫性骨折會癱瘓嗎?要不要開刀?脊椎保護著人體重要的神經器官脊髓,是控制四肢動作感覺的重要構造。脊椎俗稱龍骨,平常很多病人來到診間,都會擔心是不是龍骨「跑掉」或「歪掉」造成症狀,更別提脊椎骨折的狀況了,大部份患者第一個問題一定是「會不會癱瘓?」「要不要開刀?」這個問題,可以從脊椎骨的構造來瞭解。其實壓迫性骨折,只是脊椎骨折的其中一種,另外還有爆裂性骨折、彎曲伸展性或稱安全帶骨折、還有移位性骨折。脊椎骨的構造,就好像一落一落的積木疊在一起,積木的主體稱為椎體,椎體和椎體一節一節堆疊,中間有稱為椎間盤的軟骨提供緩衝的作用。而椎體往後就是一圈骨性的結構稱作椎管,是脊髓通過的管路,再往後伸出脊椎骨的尾巴的是稱為棘突,指向身體的正後方,在較瘦的個案身上可以從表面摸到棘突的突起。簡單來說,從身體的前方往後方,可以把脊椎分成三等分,壓迫性骨折指的是只有前三分之一脊椎骨受影響的狀況。而這種狀況,大部份的受傷脊椎是穩定的,也就是多數的情況都不需要立刻進行手術固定或灌入骨水泥,除非患者出現嚴重且難以緩解的疼痛、或是經醫師判斷脊椎有不穩定的傾向,才會與病家討論是否需要手術處理。一般脊椎壓迫性骨折靠非手術治療一般脊椎壓迫性骨折的非手術治療,包括給予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或類嗎啡類止痛藥控制症狀、臥床休息、使用背架。背架雖然不如手術固定提供直接的穩定,仍可以透過改變脊椎的姿勢減少前側受損脊椎骨的壓力,達到減緩症狀、促進骨折修復的效果。醫師教你如何選用合適背架背架的處方視脊椎骨骨折的節位和種類而定,以較穩定的壓迫性骨折而言,將脊椎擺在伸展的位置,限制彎曲的動作可以減少脊椎前側受傷處的壓力。以脊椎壓迫性骨折最常見的胸腰椎處來說,最常使用Jewett或是CASH(Cruciform anterior spinal hyper-extension)型號的背架;Jewett的外觀像張大的嘴巴,上方的固定板貼在胸骨而下方的固定在骨盆上方,上下合力使脊椎保持伸展減壓;CASH背架則是十字型背架的簡寫,以十字狀的固定板在身體前側維持脊椎的伸展姿勢,減少脊椎前側的壓力。一般來說CASH背架比Jewett背架更輕巧且容易穿戴,適合活動量大的個案。若是脊椎骨折的狀況,影響到超過三分之二的脊椎骨,例如爆裂性骨折、安全帶骨折或是移位性骨折,代表脊椎不穩,需考慮進行手術固定;這時背架的角色,就在於術後穿戴減少脊柱壓力,或是用於病患的身體狀況與日常生活活動需求屬於無法負荷手術的族群。這種不穩定脊椎骨折患者術後所使用的背架,常用的有騎士(Knight)型背架或騎士-泰勒(Knight-Taylor)型背架。另外,Jewett或CASH這種伸展脊柱型背架,也很適合用於已出現多節段脊椎壓迫性骨折,導致外觀駝背的個案,可以穩定脊椎、減少壓力。背架的選擇除了醫師的專業建議外,首重患者的舒適性,因為穿得住的背架,才能夠發揮它的功能,穿不住的背架再好沒有用。所以在挑選背架時,最好讓患者試穿看看,各種日常生活的姿勢動作是否可以適應,並與醫師討論可能的調整方式。處理完背架的使用,回到脊椎壓迫性骨折的部份。排除掉外傷、感染、腫瘤等較為惡性也較罕見的狀況,大部份的脊椎壓迫性骨折與骨質疏鬆有很高的關聯性,因此診斷並治療骨質疏鬆,是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一步。骨質密度的標準量測需使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測量脊椎、髖關節或手臂前三分之一的骨質密度。在已經有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情況下,儀器有可能錯估脊椎的骨密度,測量髖關節的骨密度可能是比較準確的選擇。在測得骨質密度後,依照其數值、患者的年齡與其他相關病史,就可以計算患者是否應該服用骨質疏鬆藥物並釐清可否申請健保給付,再與醫師討論相關藥物的使用。另外,維生素D和鈣質的補充、運動的介入也是提升骨質密度、減少日後再發生骨折機率的重要治療。小心骨鬆性骨折!掌握5大運動原則,避免質疏鬆症總而言之,脊椎壓迫性骨折不一定有很嚴重的症狀,但反應了身體的骨質流失與其他相關的健康狀況需要與專業的醫師討論釐清,經醫師診斷穩定的脊椎骨折可以使用非手術的方式處理,在常見發生壓迫性骨折的胸腰節位有多種背架可提供外部固定,減少受傷脊椎的壓力,並且同時檢查是否有骨質流失的情形,使用適當的藥物與運動介入、營養補充,可以安全有效的保護脊椎的健康。(本文為台灣復健醫學會官網原創文章)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25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久坐工作、追劇後別忘了動一動!9分鐘全坐姿輕鬆練髖部、大小腿肌力
久坐不動是現代人的健康大敵,因為將身體的重力壓在腰部、臀部,長久下來常會引發身體各種傷害,如髖部緊繃僵硬、大小腿肌力逐漸退化。針對不愛站著運動的人,「照護線上」白映俞醫師特別要教大家來做這組全坐姿練髖部、大小腿的肌力運動,既輕鬆又無需健身基礎,趕快點開影片一起來做吧!這組基礎肌力運動總共八個招式、十三個動作,每個動作操作30秒,中間休息10秒,跟著影片的節拍完成全部的動作不到9分鐘,而且全程坐姿,不論居家或在辦公室,都非常方便操作。每個動作也很簡單不複雜,動作中會帶到抬膝、開髖、腿部的伸展等,直接運動到下半身的髖關節、膝關節和大小腿肌肉群。國外已有研究證實,久坐不止會使身體功能變差,甚至影響到腦力還會越坐越笨。因此,除了改變生活型態,時常鍛鍊肌力才能避免久坐傷身。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下半身肌力練起來!原始影片照護線上YT照護線上網站照護線上FB延伸閱讀為什麼練臀粗的卻是腿?有效打造渾圓翹臀必知的四個重點!重訓新手增長肌肉這樣做!職業健體選手教你找到最有效的重量訓練「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3-03-18 養生.運動健身
「日行萬步」沒比較健康?減脂、維持肌力怎麼走才對?物理治療師:這樣走讓CP值更高
你今天走了幾步呢?說到計算步數,大多健康追蹤 app 或裝置的預設目標都是 10000 步,你有好奇過原因嗎?「每日一萬步」的起源要說回 1964 年的東京奧運。當時,有鐘錶商希望憑藉大眾對健身的興趣,加上九州健康福祉大學研究發現,若每日步數從 4000 增加到一萬,可以多燃燒熱量約 500 卡,一天一萬步因而成為「萬步計」這款計步器的宣傳文案,也隨之深入大眾意識,逐漸變成琅琅上口的健康宣言。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現國健署)也在 2002 年開始推廣「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呼籲民眾每天利用生活空檔,有空就走,積少成多,並依體能適時適量調整速度。除了日常生活步數之外,每次持續健走 10 分鐘,每天累計達 30 分鐘,不難達到每日一萬步的目標。而被國健局邀請擔任活動代言人的「飛躍羚羊」紀政,也正是親自從日行萬步找回健康的見證者。因為紀政從選手退役後加上生產,50 多歲時曾胖到 78 公斤,後來每天在跑步機上慢跑 10 分鐘,再用時速 7 公里快走 50 分鐘,半年就瘦下 20 公斤,更意外治好產後困擾她 20 多年的尿失禁。所以紀政除了提倡「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2004 年她更發起「百萬聚樂步」運動,希望達成「百萬國人日行萬步」的目標,背後還有一層意義是,當百萬人目標達成時,每天可為國家節省百萬元醫療健保支出。原來走路學問這麼多!保護脊椎的走路四步驟長庚兒科急診重症醫師吳昌騰分享,《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發表最新研究指出,與每天走 4000 步相比,每天走 8000 步的死亡率降低 51%,包括心臟病和癌症導致的死亡,且每天步行 12000 步死亡率甚至降低 65%。他也提醒,凡事過猶不及,每天走 8000~12000 步就足夠了。每天走路確實是最適合現代人的運動,也是延緩體力和肌力萎縮的關鍵之一。不過,物理治療師詹珞瑤提到,走路是極為複雜的一連串生物力學組成,由於現代人長期久坐不動,髖關節跟脊椎變得很僵硬,原本驅動我們往前的助力反而變成阻力,走路就得更費力,所以平常要多活動髖關節保持驅動力。她進一步說明正確走路的四個步驟,幫助你矯正姿勢:1.從腳跟踩到足弓,力量從大拇指跟二拇指的中間順出去。不能外八或像鴨子一樣拖著腳掌走路。2.用大腿後側和屁股的肌肉往前帶動,產生推進力。因此,久坐族一定要伸展大腿前側,避免肌肉過度緊繃導致後側無法發力,長久下來走路就會失能。3.微收小腹,穩定核心,讓脊椎呈現最自然的弧度。重心不要往後,才能減輕脊椎壓力,也降低下肢疲勞。4.手臂要記得隨著走路而擺動。「健走」更能減脂!專家告訴你:怎麼走路運動效率更高?根據調查,走路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運動,但運動強度太低,對於已經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而言健康效益可能有限,而慢跑對關節不好或體重較重的人來說又有些門檻,這時候不妨嘗試「健走」,除了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提升骨密度、提振精神,且進行至少 30 分鐘也能發揮減肥燃脂的效果。以下是正確健走姿勢的五大檢核清單:1.眼睛直視前方2.將背挺直、肩膀放鬆、腹部收緊3.手臂前後大幅度揮動4.步伐比平常略大5.維持每分鐘 120~140 步的速度物理治療師陳子敬表示,健走速度依每個人不同,在健走時還能夠「講話」是最好的健走速度,假使在健走時稍微講點話就氣喘吁吁,代表健走的強度太高;相反的,假使健走時還能夠唱歌,則代表強度太低。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也補充,沒有運動基礎和膝蓋退化的長者就適合以健走為入門,走到「有點喘但不會喘不過氣」、「可以講話不能唱歌」,就代表達到中等運動強度。起初可以嘗試有氧 15 分鐘、休息 5 分鐘、再運動 15 分鐘的作法,體力較能負荷。
-
2023-03-14 養生.生活智慧王
浴室跌倒意外多! 3關鍵改善浴室空間、預防跌倒
一名女性輕度中風患者施小姐,住院時的大小事有醫護人員協助指導,出院返家後仍持續復健治療,每到洗澡時間總是顯露焦慮,因為身處狹小的浴室,加上地板濕滑,沖洗過程要非常專注、小心滑倒,又不好意思請家人幫忙。雖然行走能力已無大礙,但是站著洗不到小腿肚,也不敢單腳站立搓洗腳底,尤其拿取沐浴乳、洗髮精時,要做出改變身體重心的動作更是小心翼翼,幾乎無法放鬆享受沐浴時光。家人放置一張洗澡椅後,不耐久站的情況改善許多,坐著沐浴,可以確保穩定性,減輕腰部和雙腿、膝蓋壓力,避免在洗澡時不慎跌倒,更重要的是減輕照顧者的負擔。施小姐用坐姿取代站姿後,降低跌倒機率與傷害,洗澡也不再戰戰兢兢!對生病患者或年長者,洗澡時需要更謹慎俗話說「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相反的,最安全的地方也可能讓人失去戒心,忽略潛藏的風險。洗去一天疲憊、放鬆沉澱自己的浴室,如果沒有用心規劃和收納,就會變成容易發生意外的地方。長輩經不起跌,一旦滑倒、摔倒,很高機率會造成髖關節骨折、壓迫性骨折與頭部創傷,後續害怕再次跌倒而減少活動,結果肌肉流失更嚴重,形成惡性循環。對身體不便、中風患者來說,浴室如果設計不佳,就成了最危險的空間!確保家中浴室安全性 教你3方向檢測盤點浴室安全死角,一般常見地板潮濕滑倒、動線不良撞傷、如廁起身沒站穩跌倒等狀況,要如何加強防止意外的裝潢細節呢?友善全齡住宅生活記錄者林黛羚說,可從地板、門檻、動線三大方向來檢視,如果預算有限,也有許多改善的小撇步可以學習。【檢查地面、地板】浴室選對地板超重要!易乾、防滑、耐磨材質是第一首選,尤其是止滑效果,帶有防滑處理的磁磚可增加表面摩擦係數。老舊浴室因使用久了,磁磚隙縫易長霉苔,有時肉眼看不太到,當腳踩到積水的角落就會滑倒。慎選材質之外,記得定期刷洗浴室地板,把霉苔和水垢清光光。【檢查門檻】浴室門口進出的地方,設有門檻防止水流溢出,簡單的抬腳跨越動作對長輩可能已經很吃力,或是因為視差、手腳不協調而絆倒。乾濕分離也會裝設門檻,如此一來,浴室至少會有二個高低差的問題,在狹小空間隨時都要抬腳踩進踩出,成為跌倒的潛在危險因子。可改為溝槽取代門檻,或是使用浴簾防止水花飛濺,也能達到乾濕分離。【檢查動線】浴室動線設計不良時,不少人會加裝層架或直接在地上堆放物品,行走或挪動身體易造成碰撞跌倒的風險。尤其是瓶瓶罐罐的沐浴用品放置地上,不僅阻礙地板乾燥,有些液體滴漏出來,讓地板更加濕滑。把握一個原則:置物架要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才不會因為走動拿取物品而把浴室弄得到處濕答答。一把洗澡椅幫助預防滑倒和暈眩林黛羚分享,要解決浴室潮濕問題,洗完澡後要打開抽風或吹風設備,若沒有對外窗,要勤著使用刮水、吸水工具去除水分加速地面乾燥。防止滑到的部分,可貼止滑條或塗抹磁磚防滑劑,以及選用防滑能力較佳的磁磚;在浴室放一張洗澡椅也是不錯的選擇,坐著淋浴避免滑倒或暈眩摔跤。天冷洗澡不能輕忽,急著脫衣、沖熱水的連續步驟,會讓血管放鬆、血壓下降而頭暈,林黛羚建議先讓浴室空氣流通,也可以補強暖風機。洗澡過程,有一張椅子輔助,提供坐起身和轉移位的穩定性,安全又舒服,洗頭、洗腳、洗身體都不怕重心跑掉。坐著洗澡輔助雙腳,不用再練「金雞獨立」,告別久站腿痠頭暈!挑選洗澡椅的要點1.高度:符合人體工學設計。2.扶手:增加起身安全,穩定身體平衡。3.止滑:椅腳有止滑腳墊,使用時穩固不移動。4.靠背:舒適靠背及寬敞椅面,姿勢久坐舒服。5.方便:容易取得沐浴用品、蓮蓬頭。6.造型:外型美觀,色系溫暖提升浴室明亮度。7.清潔:椅身一體成型設計,防水抗菌清潔容易。【洽購請至Lagoon及LANEW全國門市】了解更多Lagoon洗澡椅資訊>>https://bit.ly/3T5dqeq
-
2023-03-14 醫療.骨科.復健
跑步傷膝蓋、容易罹患膝關節炎?6危險因子才加速關節退化,「這類人」首當其衝
跑步會傷膝蓋、增加罹患關節炎的風險嗎?一項新的研究指出,跑步不但不會加劇對關節的危害,相反的,其實還可能通過增加潤滑來改善關節健康。跑步可保持關節健康跑步是不少人熱愛的運動項目,不過,常聽說跑步會對膝蓋和臀部造成傷害,久了將導致骨關節炎?許多跑者在膝蓋不舒服就醫,也會被告知必須減少跑步量。不過根據發表於美國骨科醫師學會年會、美國伊利諾伊州西北大學的一項針對芝加哥馬拉松近4000名參與者進行的調查研究,發現跑步與膝蓋或髖關節骨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增加沒有關連,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整形外科醫師Matthew Hartwell博士指出,活躍的關節才是健康的關節,而跑步可以讓關節持續潤滑,保持關節健康。強化四頭肌減輕膝蓋負擔洛杉磯Cedars-Sinai Kerlan-Jobe研究所運動醫學專家Kenton Fibel博士也指出,跑步是健康的,但做好充分的準備很重要。不同的活動需要用到不同的肌肉,不同的關節所能承受的負荷也不同。例如原本騎自行車的人要開始跑步,應先強化四頭肌,使其能夠承受更高的負荷,減輕膝關節負擔。對此研究結果,不少醫師其實也持相同看法。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任暨運動醫學科主任吳家麟曾在《元氣網》撰文引述研究指出,「跑步並不會增加膝關節炎產生的機會,反而可以從跑步過程中促進軟骨的代謝、強化骨質,進而強化我們的關節」。吳家麟認為,預防急性膝關節損傷的發生,才是預防關節炎發生的首要任務,臨床案例看到跑步受傷也多是因為以下五個原因所造成關節軟骨或肌腱韌帶的損傷:跑步受傷常見5原因1.跑太快2.跑太多3.鍛鍊不足4.場地不對5.穿了不適合的跑鞋臺南市立安南醫院骨科醫師方啟榮也曾受訪說明,目前無法證實跑步或是馬拉松會直接加速關節的退化,反而如體重過重、先前關節的損傷或是發生運動相關的傷害,包括韌帶、半月軟骨等等的傷害,則是真正加速關節退化的因素。因此,如能適量運動,達到良好的體能、肌力狀態,並注意避免運動傷害,絕對是比不跑不動來得好。退化性關節炎真正危險因子1.體重過重的肥胖者2.缺乏運動的人3.過度運動的人4.先前關節的損傷5.發生運動相關的傷害,包括韌帶、半月軟骨等傷害6.更年期女性【資料來源】.《healthline》Knee Osteoarthritis: Running May Not Increase Risk After All.吳家麟/誰說跑步傷膝蓋? 骨科醫師告訴你真相.跑步傷膝蓋? 醫師建議減肥比較實在
-
2023-03-08 焦點.長期照護
助行器、助步車,該買哪一種?復健科醫師教挑對種類及正確使用
畢業50年的同學會聚餐,剛好有三位長者推著助行器前來,大家七嘴八舌討論起各式助行器。王伯伯跟朱阿姨說:「哇! 你的助步車有輪子和椅子,看起來氣派又舒服,像賓士一樣,還有貼反光條和夜間閃爍行走警示燈,我也要去買一個來用!我的笨重又沒有輪子,要用手提起再放下,一步步往前,真不方便。」 旁邊的林阿姨趕忙勸阻「燈是可以裝一個比較安全,不過我看你走路搖搖晃晃的,用有輪子的怕不穩危險哦! 」 邱伯伯跟著附和「我上次換完髖關節也是用沒輪子的助行器,這樣比較穩啦!你要是想換別種的,先跟你的復健科醫師討論一下比較好,免得白花錢又危險。」助行器種類繁多,大小不一,要怎麼挑選及使用比較好呢?助行器的使用時機相較於其他的助行輔具, 助行器能夠提供的支撐穩定度最高,對於平衡不佳,嚴重感覺異常,害怕跌倒或是需要大幅降低下肢的承重的人是一個好的選擇。如: 髖關節或膝關節置換個案, 較重度的巴金森氏症, 明顯失智或平衡控制不佳的長者…等。但是相對而言, 助行器必須四足點都在同一個平面上 ,所以對於戶外步行的使用 明顯受限。 也因為支撐多, 長期使用而不配合其他的肌力訓練,核心臀肌易弱化。 也不適用於單側肌力 不足,如中重度中風個案。因此如果是一個可以積極復健治療的個案,還是會透過 各項復健運動訓練,逐步降低對助行器的依賴。 四腳拐杖、單拐… 可以成為能力進展後的選擇。助行器的高度及握把助行器放在使用者前面30公分 (助行器應部分環繞使用者),使用者肩膀放鬆,上臂在兩側,手肘彎曲20度,扶手握把的高度應該和手腕同高。不要把把手設得太高。 若有手部退化性關節炎, 把手處可以使用稍微粗一點;有手汗情況的則要注意手滑的情況,要增加握把的摩擦力及吸汗。若會在夜間出門行走,也建議加貼反光條及安裝夜間警示燈,以提醒其他用路人。打開助行器時,要聽到卡榫”卡”的聲音,確認有完全打開並卡緊固定後再使用。助行器放在使用者前面一步的距離,保持背部挺直,不要彎腰,先往前踏入一隻腳到助行器範圍,再帶入另一隻腳。但如果是骨折或手術後的病人,使用助行器的走路步態方式,要先詢問過醫師再使用。此外,不要把助行器放太遠以至於一直走在助行器的後方,也不要在不平整的路面上使用。助行器的種類標準助行器提供最大的穩定度,但使用者需要不錯的抓握力及上肢的支撐力。並需要上肢較強的肌力把助行器舉起往前放,因此行進時會較為費力及費時。另外,雖然太重的助行器會增加上肢的負擔,但過輕的助行器也可能會影響重心而增加跌倒的風險,因此務必使用者親自試用才安全。除此以外,還有一種標準助行器的小改款為R型助行器(兩階式助行器),當從椅子上站起來時,能先前傾扶著下方段起身,再接著使用上方扶手前進。因此對於從椅子上站起來很困難的人,提供了較佳上肢輔助站起的功能,缺點是較為笨重。左右交叉型助行器可左右交替前進,不須將助行器抬起雙前輪助行器穩定度較標準助行器差,但適合上肢肌力較弱或上肢協調度不佳的人。使用時不可將重心過於前傾,以免跌倒。輪子選擇上,3吋的輪子較適合室內使用,5吋的則較適合室外使用。第一次使用時建議有他人陪伴協助,以預防跌倒。四輪助步車適合不需倚靠助行器來維持平衡的人。市面上販售的常配有椅子,可以提供耐力不佳或容易疲勞的人使用,但是坐在這種有輪子的輔助椅上還是有其風險,坐的時候要特別小心。第一次使用時建議有他人陪伴協助,以預防跌倒。助行器比較如果看完以上的說明及表格還是不確定的話,請洽詢您的復健科醫師並實際到店鋪試用,以免買了不適用的,又增加自己行走的危險。縣市的輔具中心現在也可以 提供再利用的助行器,或是替換前足的滑輪( 如新北市輔具中心…)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好用又安全的助行器。也希望大家有能力把助行器作為復健訓練的中繼輔具,能夠透過積極復健, 放開助行器,更往前邁一步!(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06 養生.運動健身
怎麼選擇合適運動?詳解有氧運動、核心及肌力訓練項目及原則
【本文重點】政府和機構通常使用數據告訴人們運動的重要性,但這使老年人感到困惑。美國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辦公室每年會發布「美國人體育活動指南」,詳細指出各年齡層運動的建議。然而,每個人的體適能程度都不同,因此應適度調整運動強度。任何有節奏的動作都可以達到有氧運動效果,如在公園追逐小孩或在後院跟孩子扔球。每週建議進行150-300分鐘的運動,初學者應從輕度運動開始,例如走路。此外,肌力訓練也很重要。--by ChatGPT現今政府和其他機構總是喜歡用數據來告訴我們,需要多少運動量才能保持健康和減重。樂齡朋友當然也不例外,但當你想遵循這些「規則」並試著把它們融入生活時,可能會令你感到十分困惑。美國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辦公室(ODPHP)會定期更新「美國人體育活動指南」(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會根據年齡和體適能程度進行分組。你可以在ODPHP 的官方網站上找到最新版的指南。我將對這份指南進行拆解,以便你了解其內容,才知道如何根據你的情況來調整。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我們的起點也不同。這份指南只是把我們運動目標的粗略輪廓描繪出來,你不用牢牢死守。請記住,這是你的身體,你比任何人都更了解,所以訓練過程中感覺不對時,永遠不要害怕去調整它。此外,我們要知道這份指南中並沒有考慮到每個人的體適能程度。例如,下面建議每週應訓練 2.5 ~ 5 小時。如果你已經訓練一段時間了,這可能是一個很好的努力目標;但如果你是新手,可能需要從每天10 分鐘開始,然後再逐步增加。樂齡朋友的運動指南一般的運動建議✔ 每週訓練 2.5 ~ 5 小時。但如果你的身體有一些狀況可能會妨礙你的運動能力,就應量力而為,在身體不佳的情況下,你能做的是「盡量避免久坐」。有氧運動(像是走路、游泳、騎單車)✔ 專家建議一週至少要從事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3 次,如果你已經規律地運動了,可以在這3 次中混合「5 級的中等強度」和「7 到8 級的高強度」訓練課表(最低是 1 級,最高強度是 10 級)。肌力訓練✔ 每週2 次針對人體的主要肌群進行訓練。柔軟度訓練✔ 每週至少2 到3 次進行規律的柔軟度訓練,可以提高關節活動的自由度,藉此降低你受傷的風險。接下來我們將對這份指南進行拆解,讓你能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有氧運動有氧運動是使我們變強與保持行動力的關鍵要素。你可能會以為有氧運動勢必要有一定的強度,你想到的可能是跑步、跳躍或高強度的間歇訓練,但任何運動只要在有節奏的動作中維持相對較長的時間,就可以達到有氧訓練的效果。你可以從下面列出的活動中進行選擇:● 走路。● 慢跑。● 跑步。● 網球。● 匹克球(Pickleball)。● 籃球。● 游泳。● 騎自行車。● 繁重的庭院工作或家務(例如除草、耙樹葉或拖地)。● 健行。● 瑜伽(包括流瑜伽 Vinyasa Yoga 或力量瑜伽 Power Yoga)。● 跳舞。● 有氧運動課程。其實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常從事有氧運動,像是在公園追著小孩(或孫子)跑,或是在後院跟孩子扔球一段時間,都可以視為有氧運動。有氧運動的強度並不高,它只是略微超出你體適能水平的「舒適圈」。下面我們把強度分為一到十級:強度等級自我感覺第1 級:像是看電視般很悠哉地閒晃,感覺很好。第2 級:只是隨意動一動,感覺不錯。第3 級:感覺是在悠閒地散步或閒逛,很輕鬆,這個強度可能動一整天都沒問題。第4 級:移動速度變快,很快就會開始流汗。開始接近運動狀態了。第5 級:當下覺得自己在運動,但只稍微超出「舒適圈」一點點,可以正常說話,感覺還好。第6 級:此時離舒適圈更遠了,感覺更費力,但還是可以說話,只是變困難許多。現在我感覺自己完全投入運動狀態中。第7 級:還撐得住!此時雖然在大口喘氣,但還可以說話,不過只能說一些簡短的句子。第8 級:這個強度已經氣喘吁吁,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如果在這個情況下一定要說話,頂多只能說一兩個字。第9 級:完全無法說話!覺得自己快要不行了!第10 級:快要死掉的感覺!很明顯,上面這個自覺量表不是很正式,並非官方版本,但它可以讓你了解「運動強度的感覺」,以及你當前所在的強度。如果想提升有氧能力,建議你鎖定第5 或第6 級的中等強度來訓練。比方說,你要去走路。要達到第5 級強度,可以想像自己為了趕上遠處的公車,所以要走很快,但你的膝蓋不舒服所以不想用跑的。這個強度會稍微超出你的「舒適圈」一些,但還不至於讓你感到討厭的地步。進階的訓練者可以選擇更高的強度,例如快走、跑步或高強度的間歇訓練,強度將拉高到第7 或第8 級左右,甚至有時可以提高到第9 級,但這要看你正在進行什麼運動。有氧訓練的重點是可以使你的心臟變強壯、增加你的精力和耐力,如果你想減掉幾磅體重,有氧訓練還能多燃燒一些卡路里。如果你是初學者,或者你才剛剛開始運動,你可以先從輕強度的走路開始,每週進行2 到3 次,每次只走5 到10 分鐘,隨著你的體能變好、身體變強,慢慢增加步行時間。「美國人體育活動指南」上建議每週要運動 150 ~ 300 分鐘,若每天運動,換算下來每天大約要運動 20 ~ 40 分鐘。雖然它這樣寫,但一開始最好不要太嚴格,先從你舒服的感覺開始。就算5 分鐘也算數。肌力訓練肌力訓練的主要概念,就是讓你的肌肉比以往用更多力。其實,你可能已經多次經歷過這種情況,例如季節轉變時,你會做一些好幾個月沒做過的事情,像是園藝或鏟雪。肌肉在短期的超負荷狀態下會導致一些痠痛,但從長遠來看,會使你的肌肉變得更精實。下面是肌力訓練時的通用準則:● 強化肌肉的活動,包括舉重、使用彈力帶、徒手運動、繁重的園藝工作或是頻繁搬運重物。● 為了獲得最大的訓練效益,你應該專注在主要肌群的訓練上,包括胸部、背部與肩膀肌群、二頭肌、三頭肌、下半身和核心肌群。● 你的目標是每週至少舉重兩天,不要連續練,中間至少要隔幾天讓身體有時間恢復。● 每個練習動作需要練1 ~ 3 組,每組反覆 8 ~ 16 次。「組數」是指同一個動作總共要連續幾個循環;「反覆次數」則是指每個動作在同一個循環中要重複做幾次。舉例來說,如果把一個重量舉起來再放下,總共反覆 10 次後休息,那代表你已經完成了 1 組 10 次。你在整份訓練計畫中會很常看到,組數在先,反覆次數在後,中間會以乘號來表示。例如「1 x 10」表示的是「總計1 組,每組反覆 10 次」。● 當你變得更強壯時,應該增加重量,或者肌力訓練日再多增加一天。柔軟度訓練維持活動力的另一塊拼圖是「柔軟度」。它會隨著年紀增長而下降,通常是因為肌肉縮水造成的,這可能會減少關節活動度。柔軟度與關節活動度密切相關。髖關節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你可以想像一下,把右膝向上抬到臀部的高度後還能將膝蓋順利向右轉,如果你能做到,代表你髖關節的活動度很好。但還是有很多因素會導致缺乏活動度,例如:● 基因—有些人特別柔軟,僅僅是因為他們繼承了父母柔軟的基因。● 關節結構—關節的結構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如果天生有結構上的限制,就會限制我們的活動度。● 結締組織—韌帶、肌腱和肌肉的柔軟度,會影響關節的移動方式和可彎曲範圍。● 力量—另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拮抗肌的力量。拮抗肌是指與主動肌相對的肌群,主動肌收縮時,拮抗肌則被拉長。例如肱二頭肌彎舉這個動作,二頭肌是主動肌,背面的三頭肌則是拮抗肌。再舉個例子:如果你的股四頭肌(大腿前側)很緊繃,可能會阻礙大腿後側膕繩肌的柔軟度。所以我們需要同時訓練身體前後兩側的柔軟度,效果會比較顯著。柔軟度是很多能力的基礎,所以很重要(已安排在本書訓練計畫中)。努力提高柔軟度將有助於減少導致平衡問題的某些因素。訓練柔軟度很重要的另一個原因是,這些動作可以增加關節的滑液。這不只可以使你身體的活動空間變大,還可以減緩關節的退化。平衡訓練預防跌倒對所有人都很重要,尤其是樂齡朋友。下面的統計數據也許會讓你有所啟發。美國老齡化理事會(National Council on Aging,簡稱NCOA)發現:● 跌倒是年長者致命和非致命傷害的主要原因。● 跌倒每年造成超過 280 萬人受傷。● 跌倒在二〇一五年造成的傷害成本超過 500 億美元。跌倒會使樂齡朋友付出許多情感與心理上的代價,很多人心理有陰影,害怕跌倒的心理對樂齡朋友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愈來愈多的年長者因害怕跌倒而限制了日常活動,這只會加劇身體能力進一步下降。限制身體活動的影響遠不止生理上的影響。當你害怕跌倒,甚至擔心上下車會發生意外,你可能會不敢出門,更多時間待在家裡。這會進一步導致社交孤立、憂鬱和無助感。重點是你要先知道:跌倒並不是我們變老後一定會發生的事。事實上,我們可以通過學習訓練和照顧身體的方式來控制。平衡問題是許多成年人尋求醫生幫助的原因之一,因為平衡感不好會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希望:● 走路不蹣跚或跌倒。● 坐下和從椅子上起身不跌倒。● 爬樓梯不絆倒。● 彎腰不跌倒。良好的平衡對於保持健康和日常生活的獨立性非常重要,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將平衡訓練融入日常生活中。導致平衡感出問題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最好跟醫生討論以確定其原因,高血壓、耳朵感染、中風或多發性硬化症等都會導致平衡感出問題。如果你的身體沒有任何問題,平衡訓練仍是你日常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練平衡感時,我們也會訓練到平時較少關注的身體部位,像是將關節連接在一起的肌腱與韌帶,還有一些小肌肉有助於我們保持穩定。腳掌、腳踝和膝蓋附近的肌肉和結締組織,在維持我們的活動力和健康上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書中的平衡練習將協助你在安全的環境中訓練這些部位,促進你保持身體強健和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核心訓練想要以健康的方式變老,另一個重點是為你的身體提供穩固的基礎。那個基礎是你的「核心」。你的核心不僅是在腹部,繞著軀幹一圈的部分都算核心,你可以把「核心」想像成繞著太陽旋轉的各個身體部位,只要它愈強,你身體的其他部分也會跟著愈強。那麼,核心是什麼?很多人以為核心只包括腹肌,但實際上它不僅包括腹部外層的肌肉,還包括腹部內裡和背部的肌肉:● 腹直肌—如果你聽說過「六塊腹肌」,你一定就知道腹直肌的部位。這些肌肉負責軀幹向前彎曲的動作,你做仰臥起坐時主要就是動用這些肌肉。● 腹橫肌—這有點像腹直肌底下的一塊祕密肌肉,它包裹著你的脊椎。你可以想像如果有人要打你的肚子,這塊肌肉就會收縮以保護你和你的脊椎。當你練「棒式」(你將在本書的課表中練到這個動作)時就是在強化腹橫肌。● 腹斜肌—腹內斜肌和腹外斜肌,它們位於腰部的兩側,是你的軀幹在轉動和向兩側彎曲時會用到的肌肉。● 豎脊肌—這指的是背部沿著脊柱兩側向下延伸的小肌肉。這些肌肉負責協助你的脊椎伸直以及向前或向後彎曲。如果你做過家務或園藝,肯定會感覺到這些肌肉的存在。上述這些肌群是很多動作的動力來源。核心穩定是我們訓練的重點之一,核心穩定了,我們移動身體其他部位的同時,才能將脊柱保持在正確的位置上。專注姿勢在訓練的拼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訓練時維持良好的姿勢。事實上,你在訓練時的「姿勢」,遠比所有其他部分還要重要,但這是什麼意思?每個練習動作都不一樣,後面我們會針對每個動作詳細說明,但不論是哪一個動作,都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 良好的姿勢:無論是坐著還是站立,都應以良好的姿勢展開每個練習動作。其中包括:» 不論坐姿或站姿,身體都要打直,好像你的頭被一根繩子拴著,把你拉向天花板。» 如果是站姿,雙腳分開與臀部同寬,並保持膝蓋微彎,這可為你的移動奠定堅實基礎。● 穩定的核心:如前所述,核心穩定是每項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所有動作都源自軀幹,包括你的腹肌、背部和骨盆區域。維持穩定核心是指:在做任何動作之前都要使核心形成穩定的支撐部位。當你滿足穩定支撐的需求之後,就能保護你在練習中免於運動傷害,並使你的練習動作發揮最大的效果。不僅如此,穩定的核心還能幫助你保持平衡,所以這對平衡練習也有很大幫助。● 專注動作:每項練習動作參與的肌肉很多,但都會有某些主要的作用肌群。一般來說,會希望你將注意力集中於正在訓練的主要肌群上,盡量避免運用動量(momentum)或擺盪的方式來舉起重量。● 保護關節:維持良好姿勢的另一大關鍵是保護你的關節。這句話中有許多不同的細節,每一個動作要注意的重點也不同,但有一些通用的目標,包括:» 關節保持微彎—在許多練習動作中,你的四肢需要向上、過頭、向兩側或其他方向抬起。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不希望你的關節是打直鎖死的,這會對它們施加壓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後續許多練習的指導說明中會不斷提醒你保持關節微彎。» 避免對膝蓋施加過大壓力—有些練習運動如果操作不當,可能會導致膝蓋疼痛,尤其是像深蹲、弓步和其他膝蓋會有大幅度彎曲的動作。大部分的動作,我們希望你把重量放在腳後跟上,並避免膝蓋彎曲時超過腳尖太遠。因為膝蓋向前突出太多時,會使它們承受更多的壓力,從而導致疼痛和不適。» 使關節保持好的排列—另一項我們要注意的是,確定關節沒有朝錯誤的方向移動。想想彎腰撿東西這個動作,如果你的膝蓋向外側突出而不是直接向前……你很可能會受傷。在訓練時中特別注意這一點可以避免運動傷害。※ 本文摘自《樂齡族力量訓練的第一本書》。《樂齡族力量訓練的第一本書》作者:佩姬.威納譯者:徐國峰出版社:臉譜出版日期:2023/02/02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06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輕鬆仰躺、舒緩前彎,超有效緩解經痛疲勞的5招瑜伽體式練習!
月經期腹部脹痛、下背部好痠,整天感到疲倦不舒服?女性生理週期大約有7天,如何減輕經期的不適感、舒緩身心?就讓「寶拉瑜伽風」的寶拉老師來教大家5招簡單有效的瑜伽體式練習,趕快點開影片來學學!寶拉老師在此教大家的5招體式有蝴蝶仰躺式、仰躺簡易交叉腿、支撐頭部束角式、支撐頭部坐角式、支撐舒緩嬰兒式。動作大抵都能輕鬆執行,體式也以仰躺和前彎為主,都是致力使腹部、骨盤、子宮、髖關節和背部得到放鬆。輔具可準備一條毛毯和瑜伽枕,也可用枕頭來代替。練習時可在瑜伽墊上或家中床上也可。體式的練習大約停留5個呼吸,當然,如果喜歡某個體式,也可以拉長停留時間,只要注意腹部到髖關節部位要覆蓋一條小被子保暖,不要著涼。寶拉老師強調每個體式要有意識的放慢呼吸,放鬆身體,也保持著臉部放鬆與柔軟,做的時候可閉著眼睛,身心放鬆想睡了那就好好休息吧!想了解更多關於瑜伽健身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女性經期也要好好照顧自己!原始影片寶拉瑜伽風 YT寶拉瑜伽風 IG延伸閱讀肌肉痠痛還是運動傷害?馬拉松教練教你這樣跑步不傷身先天性氣喘、心臟病?67歲的她靠重量訓練享受健康的退休生活!「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3-02-23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10分鐘保養髖部強化骨盤!溫和的瑜伽開髖青蛙式四個練習
久坐久站造成髖部不舒服?人體最大的關節就是髖關節,承載著人體的重量,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站立、行走或日常生活。因此,平時就該給予適度的鍛鍊保養。「寶拉瑜伽風」寶拉老師示範瑜伽開髖青蛙式的四個練習,動作不難,溫和且循序漸進,趕快點開影片跟著一起做!寶拉老師開宗明義點出,髖關節位於骨盆區域,骨盆就像是一個容器裝著生殖系統、泌尿系統,同時也是一個情感的垃圾桶,舉凡我們的壓力、害怕、悲傷和痛苦等負面情緒都會被儲藏在這裏。因此,若不適時疏通,將會產生骨盤腔相關疾病。瑜伽的開髖青蛙式首重在靈活髖關節,幫助血液循環暢通,自然排解負面情緒與壓力,,藉著體式練習,放鬆鼠蹊和大腿內收肌群,並在每個均勻自然的呼吸間去連結與傾聽身體。寶拉老師提醒,體式的練習需要由淺入深,一步步打開髖部、活化骨盤,每天練習一點點都會有進步的。想了解更多關於瑜伽健身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每天10分鐘增強骨盤生理機能!原始影片寶拉瑜伽風 YT寶拉瑜伽風 IG延伸閱讀肌肉痠痛還是運動傷害?馬拉松教練教你這樣跑步不傷身先天性氣喘、心臟病?67歲的她靠重量訓練享受健康的退休生活!「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3-02-22 醫療.骨科.復健
不能站、不能走是失能嗎?只要努力運動、復健就一定會好嗎?
上午門診倒數最後第二個個案了, 診間的時鐘也指向下午1點半!一對夫妻推著84歲媽媽進到診間,老人家只能斜坐在輪椅上。「過年前,媽媽大腿關節扭到之後就說會痛,不能站不能走。拍了X光,醫師就說沒事呀!但她還是不願意起來走。」我估算了一下發生的時間,應該有兩個多星期了!兒子還沒等我開口詢問病況,就嘰哩呱啦說了一串,感覺有些數落母親的味道。「在這之前,媽媽的情況如何?」我試著語氣平穩的說,希望讓他們心能夠先定下來。「之前都很好啊,都可以自己走,完全正常!醫生說應該是扭傷,但她就說痛不肯走。我們知道她也不能夠一直不動,復健當然一定會痛啊! 痛的時候還是要忍耐吧,不然一定越來越糟。」太太接著說,似乎想讓我了解他們照顧媽媽的用心。「這陣子照顧媽媽,看媽媽都沒有進步,他也急了!有時語氣比較不好。其實我先生他是很孝順的……」太太緩緩的說著,接著夫妻都靜默了,似乎全然無助,不知如何是好。在這期間我已經打開連結健保署的雲端,看病人在醫院急診時照X光,確實顯示並沒有骨折。病人可以初步的應對,我問她哪裡痛?她摸了一下左側的髖關節。我簡單測試髖關節的內轉與外轉,單單這樣的動作,她的臉就揪起來說痛。我慎重的跟兒子媳婦說:「媽媽的痛是真的!」這樣的痛,要她站走,當然不可能!我不由得心中狐疑,真的不能排除大腿骨有骨折,但X光檢查卻說沒事?老人家雖然意識尚可,卻沒有辦法精確的遵從指令。我再次跟家屬確認,受傷前日常生活自理行動都沒問題,而今整體變得虛弱,肢體也顯得無力,即使讓她躺著做復健治療運動,左側髖關節的疼痛,恐怕都讓她無法執行,更不要說要站立、行走,回復她之前的能力。我也評估確認她沒有中風等神經性問題,再次審視她的檢驗報告,原來10天前家人曾經帶老人家到神經內科就診,醫師也覺得她整體精神情況不佳,做了抽血檢查,安排兩週後再回診。 雲端上的抽血報告看到病人低血鈉(僅120mEq/L)、白血球上萬,發炎指數升高。老人家即使有發炎狀況,常常不見得會明顯發燒,因而容易被家人忽略。低血鈉更是老人家的致命傷,常常容易引起危急的狀況。這些都是需要立即處理的內科問題!我告知家屬:不要再等醫院回診的時間了,今天直接帶媽媽到急診!我也立即寫好轉介單,將她的情況詳加說明,方便急診醫師接手。門診結束了,心中還是一直惦記著這個老人家,還有兒子媳婦焦急與期盼的神情。當天稍晚,我再次跟兒子聯絡,了解老人家的狀況。一到急診再次拍了一張髖關節的X光(不同的角度吧!)確定真的有髖關節的骨折!但因為低血鈉等內科問題,醫師必須先控制,狀況穩定後再開刀處理。我讓兒子安心,這都是正確的處置。期盼老人家情況越來越好,一切穩定,術後再回來積極復健治療。相信她有機會可以回復到之前獨立行走,自主生活的能力!在復健科常常會見到焦急的家屬陪著病人前來,常常是因為親人不能站、不能走而憂心。單純的想法就是「只要努力運動,復健一定會好!」、「健康促進」、「預防失能」……似乎民眾很容易就朗朗上口。 其實每一個病人都是獨立個案,復健科看的是一個全人!復健科醫師必須要仔細評估了解病人整體的狀況,而不單單是他的神經運動功能、骨關節狀況。復健科醫師像一隻「八爪章魚」,必須面面俱到!有任何影響復健的因素,而且是可以矯治的 ( 上述這個個案,就是內科問題以及她左側髖關節骨折)都必須要先行處理。復健團隊本身之外,復健科與各科醫師間的合作同樣是非常的緊密。而開立復健治療處方之前,要能確定患者是一個積極復健的個案,同時精準擬定他的復健計劃、設定預後目標。隨著人口的老化,高齡社會的來臨,在台灣的社會,越來越多人會面臨照顧家中長者的問題。復健醫學的照顧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復健科醫師在這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絕不單單只是開處方訓練「讓他能站、能走!」在這之前,需要排除的不利因素、需要評估的整體狀況、復健科醫師都會是最盡責的「守門員」!(本文為台灣復健醫學會官網原創文章,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我們只是希望媽媽能夠站、能夠走…」 復健的路上,你絕對不能缺少的醫療專業「守門員」)
-
2023-02-14 醫療.骨科.復健
關節發生這3種情況,別拖了快看醫生!尤其是溫差變化大的季節
關節也是同樣的道理,當它迫不得已發出警訊時,主人可別坐視不理,是時候要好好保養讓自己能輕鬆活動的關節了。 1.疼痛關節不適時最常出現的症狀就是「疼痛」,而這也是身體自我保護的作用。痛的表現跟造成疼痛的原因息息相關,因關節腔水腫的疼痛多以隱隱脹痛來表現,若是碰到某一壓力點才會疼痛,則可能是姿勢、活動方式不對造成的筋骨、關節傷害,例如過度上、下樓梯容易導致髕骨關節受損。2.腫脹關節腔內滑液囊常因過敏、關節炎或冷熱交替導致密閉腔內壓力起伏,促使絨毛充血、發炎,並引起血腫或水腫。只要關節無大礙,這些液體是有機會自行吸收而消腫,不然也可到醫院利用針頭將水抽出來,嚴重者則要考慮以關節鏡清洗關節腔。3.發熱多半伴隨著腫脹而來,在關節外皮膚會因紅腫而發熱、疼痛。周正義提醒大家,當關節出現痠痛時,不要自己當醫生,以為貼塊藥布就好,還是應該要到骨科進行詳盡的檢查,鑑別病因。在患者眼中,痛起來的感覺都一樣,但醫師卻可以透過問診、觸診及影像檢查,及早發現問題所在。以膝關節疼痛來說,退化性關節炎及風濕性關節炎都對外界冷熱變化相當敏感,一到冬天就會發生疼痛,但兩者的病因及治療方式卻完全不同,不可一概而論;又疼痛可能是關節結構上的韌帶、半月板、骨頭等破損、受傷,也可能是疾病所造成,都要接受適當的治療,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而腰關節不論是發生退化或椎間盤突出、側彎症,都會有疼痛感;髖關節也要先判斷是否為結構上受損,有時候腰部受傷也會造成髖關節疼痛的狀況,這些都需依靠醫師專業診斷,才能讓病痛獲得改善。 關節是兩塊骨頭結合之處,當關節活動時,骨頭會相互摩擦,因此需要仰賴軟骨保護;只是長期使用後,原本光滑渾厚的軟骨會逐漸磨損、逐漸稀薄,慢慢喪失緩衝骨頭作用時產生的力道,彈性也會愈來愈差,少了軟骨保護,當關節活動時就會產生疼痛感,尤其是溫差變化大的季節,更能輕易感受到關節疼痛。【延伸閱讀】.別以為年輕就可以摧殘關節!!關節炎年輕患者越來越多,這3大關節退化最快 .驚呆了!台灣350萬人膝關節痛,6個項目快檢查,看看你中幾個?
-
2023-01-28 醫療.骨科.復健
過年手機滑太久,手指退化性關節炎恐提早報到!3大好發族群要當心
手指關節總是會莫名疼痛、僵硬嗎?只要一有空閒就想滑手機,是現代人離不開3C產品的證明,但陳炯瑜醫師呼籲,長期這樣下來,不只傷眼手指關節也會加速退化,手指退化性關節炎可能會提早報到!雞爪手是什麼陳炯瑜醫師說明,手指末端關節增生骨刺,關節開始橫向長,變得粗大就像竹節一樣,形狀看著就像是雞爪一樣,且會伴隨著疼痛感,是一種典型的退化性關節炎。而手部的退化性關節炎的初期症狀很容易被忽略,通常都等到雞爪手現形之後,才會被注意到。手部退化性關節炎常見4大症狀以下是手部退化性關節炎的比較常見的四大症狀:(1)握力、捏力不如以往(2)指關節僵硬腫脹,甚至疼痛,天冷時疼痛感更明顯(3)手指開始變形,關節兩側外觀特別凸起(4)手指無法順利彎曲手部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族群陳炯瑜醫師說明,像是停經前後的婦女、有家族遺傳或是以手部會主要工作型態者,像是美髮師、美甲師、打字員等等,都是屬於手部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族群,如果出現以上相關症狀,建議及早就醫治療。 在人口快速老化的現在,退化性關節炎已成為很常見的疾病,好發於手指、膝關節和髖關節,想要預防退化性關節炎找上身,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培養運動習慣鍛練肌力都是必要的。在發覺關節出現任何不對勁之前,我們都可以積極地尋求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提早保養關節部位,守護關節力!來源出處/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
-
2023-01-18 醫療.骨科.復健
脖子痛會自己好轉嗎?專科醫師告訴你頸部疼痛怎麼辦
以往頸部疼痛比下背痛少見,但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以及工作環境的原因,每年頸部疼痛的病人數量正逐年上升,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雖然大部的頸部疼痛會自動好轉,但是全球十億人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有至少持續三個月的物理性頸部疼痛,所以當您頸部疼痛有合併下列情形者,需要進一步求醫和治療。 一、有神經學上的病變或缺失時(例如:手腳無力或感覺喪失),可能表示神經有受損。 二、持續疼痛且合併胃口不好、體重減輕、噁心嘔吐、發燒畏寒等現象時。頸部疼痛的症狀頸部疼痛大部份是頸部肌肉扭傷引起的,也有一部份是頸椎結構退化所造成的症狀,以下先依症狀來討論頸部疼痛。急性頸部疼痛 大部份的急性頸部疼痛是因為肌肉扭傷或肌腱受傷引起,來自急性外力衝擊(例如:車禍或摔倒等意外)或扭到脖子(例如:睡姿不正確造成落枕或提重物造成肌肉拉傷)。大部份輕微肌肉、肌腱拉傷會在數天或一週內自動好轉,只需保守治療,包括:冷熱敷、藥物、物理復健等。如果庝痛持續超過兩星期甚至三個月以上,而且還合併上肢疼痛和發麻時,就需要進一步檢查。慢性頸部疼痛 一、頸部疼痛合併肩膀手臂疼痛:往往由於頸椎間盤突出或頸椎神經孔狹窄所引起的,這種疼痛可能突然發生或經過一段時間逐漸惡化,會合併上肩疼痛或手麻。頸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是依據疼痛的程度、神經根或頸脊髓神經受壓迫的情形來決定治療方針,大部份症狀是暫時的而且保守療法(例如:藥物、物理復健)即具療效,如果經過6至12週的治療後仍然無效,再行考慮手術治療。頸椎間盤突出是肩頸疼痛最常見的原因,往往會因咳嗽或打噴嚏造成椎間盤往正後方或後側邊突出會壓迫到神經根引起不適症狀;在臨床上,依據發麻的部位作為定位的參考,例如:頸椎第六節神經根病變引起手部大拇指發麻。大約只有四分之一的頸椎間盤突出病人除了麻的症狀外還伴隨感覺的喪失,有三分之一的頸椎間盤突出病人會肌無力。檢查包括臨床神經身體評估、頸椎X光以及頸椎磁振攝影等。二、某些動作或姿勢造成的頸部疼痛:由頸椎神經孔狹窄引起的疼痛,特色是歷時數年逐漸惡化而且與某些特定的動作或頸部姿勢有關,大部份的原因是來自頸椎關節退化。一般以保守療法為主,除非持續不能忍受的疼痛或功能受影響才考慮手術治療,而頸椎神經孔狹窄可能來自頸椎間盤退化變窄所造成,主要的症狀來自於單側的單一神經根被壓迫到,它的主要症狀是間斷慢性進展的頸部疼痛。三、頸部及上肢疼痛合併肢體行動不穏:疼痛從頸部延伸至上臂,有時候是一陣一陣地刺痛,還伴隨著手腳的行動不便,若是難以完成精細動作時,就要考慮頸椎狹窄是否已壓迫到脊髓神經,而造成脊髓神經的病變。而脊髓神經病變是屬於一種深層節段性疼痛,與神經根疼痛不同,比較不尖銳,也比較難定位出疼痛的範圍,經由檢查會發現節段性的肌肉萎縮以及深腱反射的改變。一般這些症狀進展很慢,疼痛可能是間斷性的,而肢體行動的不便會很慢地進展。保守療法可以解決慢性疼痛,但只有手術才能徹底解決脊髓神經被壓迫的情形以及肢體行動的不便。四、與時間有關的頸部疼痛:往往在清晨起床和晚間比較疼痛,而且溫暖的氣候可減緩症狀,病患往往伴隨膝或髖關節的退化,所以這種頸部疼痛有可能來自於頸椎關節退化。頸椎關節軟骨退化合併頸部疼痛好發於60歲以上的老人,也適用一般的保守療法來治療。 五、除了以上情形外還有一些較少見的情形,例如緊縮型頭痛所引發的頸部疼痛,就要同時治療頭痛才能改善頸部疼痛的症狀。 六、非神經病變所引起的頸部疼痛:風濕性關節炎往往發生在頸椎第一節和第二節的關節,而造成脖子的僵硬和疼痛。風濕性泛肌肉痛、纖維肌痛症、僵直性脊椎炎等,病患會全身無力合併大腿和肩膀痛,血中發炎指數會增加,或常常合併清晨僵硬、睡眠問題和焦慮等其他問題。頸動脈剝離,常常是因為外傷所引起的,它的疼痛包括頸部和同側的頭以及眼眶痛,一般需進一步安排血管攝影、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確認。頸部腫瘤或放射線治療後所造成的頸部疼痛,往往會合併腦神經的痲痺與病變。治療方式 如果患者是頸椎退化性關節炎造成肩頸疼痛,而沒有明確的神經學變化,那麼保守治療,例如:熱敷、藥物(止痛藥、肌肉鬆弛劑)、復健等,再加上日常生活好好的保養(不要過度使用脖子、不要持續過久同一姿勢、多做舒緩的運動等),將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如果神經壓迫嚴重,或引發嚴重的神經學變化,那麼就必須考慮外科手術治療了。手術治療:經藥物或物理治療三個月以上,仍無法改善神經症狀或持續性神經功能喪失,疼痛明顯加劇,醫師會建議進行手術治療。一般而言,手術的方式大致上可分為兩大類,即從前方開刀及後方開刀。從前方開刀( Anterior Approach) 適應症:如為頸椎椎間盤突出、骨刺壓迫等,就可以考慮從前方來達到減壓的目的。手術的方式包括前融合術、椎間盤切除術、骨釘骨板固定或是人工椎間盤植入等。 優點:傷口較小,組織破壞較少,也就是說手術後比較不痛,能夠早點下床活動等。 缺點:如同上述,傷口小代表的是手術時可看到的範圍就比較小,也就是說可減壓的範圍就相對較小;由於較精細所以需要的經驗也比較高。同時可處理的節數也相對較少。從後方開刀(Posterior approach) 適應症:一般來說,如果病灶從後面來的時候,例如:黃韌帶鈣化、關節老化,或是有問題的節數超過三節以上時,就可以考慮由後方來處理。手術的方式包括有:椎板切除術、椎板整型術、後融合術併骨釘骨板固定等。 優點:相對來說可以達到較大的減壓效果,對於整條脊髓本體可以達到連續性的減壓,同時可以一次處理較多節數的問題。 缺點:傷口較大,對肌肉及其他的軟組織破壞較多。術後一般來說多需臥床三至四天左右,術後的恢復期較長,部分病人長期會有脖子酸痛的問題。植入物的選擇主要是用於前融合術,主要可以分為固定用的自體骨、椎籠(Cage)、金屬釘及板、以及可以保留活動度的人工椎間盤。以下分別說明其各自的優缺點及適應症。 一、自體骨:一般是由本身骨盆腸骨取出一小塊骨頭來做為融合的材料。優點是融合的能力最好,缺點是增加手術的疼痛及感染機會,現在較少採用。 二、椎籠( Cage):主要的材質包括鈦金屬、PEEK、鉭金屬等,植入的目的是為了要融合。優點:取得較容易、不會增加病人額外的傷口及疼痛,融合的能力也很好。缺點:融合之後,比較容易引起上下鄰近活動關節的退化。 三、人工椎間盤:目前最新的植入物。優點:是目前最為仿真(人體椎間盤)的植入物,因為可以有限度地活動,也就是說可以保留手術關節的活動度,也比較不會造成上下鄰近活動關節的退化。缺點是價格太高,健保不給付;一個人工椎間盤的費用約需新台幣二十五萬左右。 而且對於年紀太大或過度退化的病變並不適合使用。依據衛福部規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有限制性的開放給付,限制頸椎C4/5或C5/6節段使用,且該節段無椎間盤高度降低,禁忌症則包含(一)椎體後髓神經壓迫病灶,如後縱韌帶鈣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黃韌帶骨化等。(二)脊椎關節病變,如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三)明顯不穩定,如前屈、伸展(flexion-extension)側面X光椎體間位移3.5毫米(mm)以上,或脊椎側彎測量COBB角度11度以上的改變。(四)頸椎後突變形(kyphosis)或曾接受椎板成形術(laminoplasty)、椎板切除術(laminectomy)手術者。(五)骨質疏鬆、代謝性骨疾病或腎因性骨病變(bone mineral density(BMD)T—score分數小於負1.5)。 (六) 脊椎感染。(七)脊椎腫瘤。(八)對裝置材料過敏。(九)嚴重脊椎退化或同一椎節小關節病變。如何保養頸部? 針對高危險的工作族群,包括:長時間伏案的上班族、使用電腦螢幕、繪圖工作者……等,由於這些職業工作者長時間固定姿勢且容易過度使用頸椎,造成職業傷害,務必要特別留意頸部的健康保養。 避免不良姿勢:通常是指人體頸部前屈超過20度,後仰超過5度,或者過度扭轉的姿勢。另外也要避免頸、肩部長期固定姿勢,因為頸部肌肉會一直處在緊繃的狀態,而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讓頸、肩部的肌肉容易疲勞。 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運動可以強化肌力、改善體能、增進呼吸功能、 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骨質密度、增進睡眠品質並紓解壓力。運動的選擇以全身性的有氧運動為佳,依照個人的身體狀況選擇散步、快走、游泳、 跑步等。(本文轉載自振興醫訊)
-
2023-01-07 養生.聰明飲食
一頓火鍋涮8片豬五花熱量爆了!醫揪「9樣陷阱食材」害膝蓋受損 愛盤腿坐也遭殃
天氣轉涼,不少人已經開始準備要大啖熱呼呼的火鍋,而吃火鍋少不了選擇豐富及花樣多變的火鍋料。不過,火鍋的隱藏熱量陷阱很多,湯底+肉片+火鍋料,隨隨便便就超過1000大卡,想不發胖都難!火鍋發胖陷阱 恐影響膝蓋健康板橋亞東醫院骨科陳鈺泓主治醫師醫師在《鋼鐵爸爸 陳鈺泓醫師|新北板橋骨科脊椎專業 骨質疏鬆 骨折骨刺 微創手術》分享,身體每變胖1KG,對膝關節的負擔就會增加4-6KG,為了膝蓋健康,吃火鍋時還是稍稍忌口吧!肉類:‧豬五花(8片,約160g):614大卡‧牛五花(8片,約160g):518大卡建議多吃瘦肉、白肉,取代肥肉、紅肉加工火鍋料:‧貢丸(8顆):392大卡‧花枝丸(8顆):360大卡‧甜不辣(100g):200大卡‧燕丸(8顆):248大卡‧蛋餃(8顆):208大卡甜品:‧巧克力冰淇淋(2球):220大卡‧可樂(100cc) :51大卡 預防關節退化 牢記6招此外,陳鈺泓也分享過6招預防關節退化:1.控制體重:過重會增加關節負擔,加速關節磨損。這就是為什麼國外過重的人很多都要坐輪椅,因為關節已支撐不了身體重量。2.少彎腰取物:盡量避免彎腰,如果要拿低處物品,可以蹲下拿取。3.吃抗發炎食物:建議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E、Omega3等營養素,減少關節發炎症狀。4.膝蓋保暖:膝蓋本身脂肪少,膝蓋著涼會讓膝蓋的血液循環減弱,讓關節更僵硬痠痛。5.不盤腿:盤腿坐最傷膝蓋,膝關節過度彎曲,將承受體重8倍的壓力。6.不坐矮椅子:椅子太矮時,在起身和坐下時都會加重膝蓋和髖關節的壓力。延伸閱讀: ·天冷狂吃薑母鴨、羊肉爐!醫示警「愛加這些食材」會痛風 木耳、金針菇都中了 ·減肥吃鍋「加7樣食材」助腸胃蠕動、消水腫! 平價又有高營養價值 
-
2022-12-30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緊實骨盆底肌改善漏尿!物理治療師教你坐姿和站姿凱格爾運動
打個噴嚏、提個重物尿就漏出來?尿失禁是許多生產過的婦女心中很尷尬的困擾,大多數的醫師都會建議做「凱格爾運動」來改善,最常見的是躺臥抬臀。然而它也有坐姿和站姿的動作,不管居家或辦公都能練習。由「米蔚健康生活全方位」物理治療師林炳騰、林啟平講解示範,要教大家來做坐姿和站姿運動,趕快點開影片來瞧瞧!首先示範的坐姿運動,需要選一把穩固的椅子,然後脊椎挺直坐著,雙腳中間夾一顆球,再將雙腳慢慢往上抬起,配合腹式呼吸維持大概10秒,再放下雙腳休息大約20秒。物理治療師林炳騰強調這個運動的收縮與放鬆都一樣重要!接著是站姿運動,雙手扶住椅背站直,注意從肩膀、髖關節、腳踝要成一直線,配合腹式呼吸啟動核心,先做雙腳踮腳尖動作,抓到平衡感覺後再做左右踮腳尖的動作。「凱格爾運動」又稱骨盆底肌收縮運動,可以改善尿失禁、早洩,還能預防子宮脫垂,不只適用產婦,也適合所有男女老幼來做的一個很好的運動。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預防勝於治療,趕快凱格爾做起來!原始影片米蔚 Life & Health YT米蔚官方網站米蔚FB粉絲專頁延伸閱讀別再輕忽肩頸痠痛、手麻、手肘痛!治療師帶你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電腦盯太久肩頸僵硬?五個椅子伸展動作隨時做!「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2-18 寵物.寵物故事
他們的寶貝/江宏恩睡擁4狗2貓 大牙安樂送別狗女兒
江宏恩/睡擁4狗2貓 不計醫療花費:真愛無價江宏恩七年前告別愛犬Jumbo,當時約有半年,他都不敢再養狗,但後來因緣分,現在家中超熱鬧,共有兩隻貓、一隻臘腸犬、兩隻米克斯以及一隻黃金獵犬。每天他與太太都和6隻毛小孩睡在同張床上,相當幸福。Jumbo是一隻黃金獵犬,去世時15歲,是自然老化死亡,不過牠生前一直都有先天性髖關節問題,江宏恩提到,因近親繁殖,很多黃金獵犬都有這個問題。江宏恩帶著Jumbo看了很多獸醫,每個醫師的說法都不一樣,最後他決定讓Jumbo針灸治療,大約10天就要上一次醫院,每次扎針20分鐘就要2000元,開銷不小,但他從沒計算過在Jumbo身上花了多少醫療費,「應該給的,不會在意那麼多。」江宏恩提到Jumbo最後的病情,當時已經爆瘦,「一直都知道大型狗壽命比較短,不願去想,但還是必須接受。」Jumbo走的那一天,突然大小便失禁,他趕緊送到獸醫院,Jumbo到院時就已有點瞳孔放大,江宏恩回憶:「整個過程很快。」而直到Jumbo心跳停止的那一刻,他都緊緊抱著Jumbo。後來長達半年,江宏恩都不敢再養狗,直到太太從美國接回娘家的臘腸犬。六年前江宏恩有次上山運動,發現兩隻剛出生的米克斯犬蜷縮在一起,他趕緊送到獸醫院。牠們大約才出生40天,後來領養取名為D弟、樂妹,其中樂妹有先天皮膚問題,剛接回家時花了許多時間治療,現在已毛色黑亮。江宏恩再次牽起與黃金獵犬的緣分,也是因收養,茶茶因前主人工作關係,一歲之前都被關在籠子裡,他獲知後很想救援,但家裡已經太「熱鬧」,跟老婆「軟性勸說」了三、四次,其實已偷偷答應朋友要接回家,最終老婆虧他:「其實你都已經決定好了!」但現在夫妻倆都很寵茶茶。家中有那麼多毛小孩,是否考慮幫牠們買寵物保險?江宏恩認為,這對毛小孩和主人都是很好的保障,但他還沒有完整涉略,養Jumbo時,還沒有這個風氣,目前也沒有打算幫其他毛小孩買。大牙/不想她太痛 安樂送別狗女兒上個月,「大牙」周宜霈以「安樂」的方式送走狗女兒「豬妹」。會做這個決定,是因豬妹慢性腎臟炎、急性胰臟炎同時併發,身體已經非常痛、發炎指數很高,每晚都痛苦哀號,大牙跟老公討論後,決定放手讓豬妹不再痛下去。大牙提到,豬妹從小就身體不好、經常跑醫院。小時候是皮膚濕疹的問題,7、8歲開始就有自體免疫失衡的問題,身體經常發炎,腫脹、破皮,且沒有根治的方法。牠為此開過兩次刀,跑遍各個醫院、看不同的醫師,但都治不好。大牙和老公特別將執行安樂的醫療團隊請到家中,希望豬妹在最熟悉的環境中離去。他們選擇為豬妹打兩針,分別是麻醉,以及心跳停止。大牙坦言,打了第一針後,她就有點後悔這個決定,但已經執行到一半,只好繼續下去。安樂之前,大牙本想找寵物溝通師向豬妹說明一切,但因太臨時,找不到有空的溝通師,最後大牙決定親自向豬妹說明細節。大牙表示,有朋友告訴她,不能跟豬妹說是要去「睡覺」,否則牠的靈魂醒了,卻無法回到身體的軀殼,會覺得很困惑。大牙誠實地向豬妹說:「媽媽會找一個醫師幫妳打兩針,妳的心臟會停止,這輩子的功課就結束了,希望妳可以去一個沒有病痛的地方,有機會我們會再相遇。」提到是否曾計算為豬妹花了多少醫藥費?大牙認為,沒有主人會去計算這些費用,因為都會抱著「不管花多少錢,希望看完這次醫師、打完針、吃完藥就會好了」的心態,只要毛小孩能健康,當「爸媽」的都不會小氣。至於是否曾考慮給豬妹買寵物保險?大牙直言:「不會考慮,因為沒有用。」她開始養狗時,寵物保險並不盛行,後來的確有去了解過,獲知寵物保險跟人的保險不同,只要寵物看病醫藥費到達一定金額,保費就會不斷提高,甚至會被保險公司視為「拒絕保險戶」,且理賠金額也不到實際花費的一半。
-
2022-12-08 醫療.巴金森病
巴金森最愛問/走路不穩 看骨科還是神經內科?長輩下肢有異狀 簡易自我測試幫助看對科
牽著太太的手緩步進入醫院,60多歲的江先生今年確診巴金森病,起初他只有感覺左腳左手不協調,直到朋友的建議下,去了神經內科檢查,但許多病人就沒這麼幸運,多次轉診、檢查才找到對的醫師。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許永居分享,下半身有異狀多數人會直覺聯想到骨科,其實這時就能用簡單的「巴金森病手指操」辨別,進而提早就醫。平時山上做事、務農的江大哥,在太太眼中是個談笑風生的丈夫,但這一、二年間上揚的嘴角漸漸平緩,腳步開始不穩,手部也出現不協調,原以為是過去受傷的舊疾復發,看了醫師才知道種種都是巴金森病的動作障礙。治療的路上,始終陪伴的江太太,總會加入與醫師的討論,江先生也會定期向醫師反映服用藥物的情形,他認為,有不適就要和醫師說,好好吃藥才能讓自己感覺舒服一些。許永居從診間觀察,手抖的狀況會影響到日常吃飯、拿東西,除了家人會察覺,自己也會留意趕快到醫院看診,反觀腳抖可能不太礙事,即便有了狀況也會認為是骨刺、髖關節等骨科的問題,又剛好巴金森病多發生於長輩族群,導致病人更難以分辨。他分享,確實有民眾剛好檢查出骨刺,開完刀後卻不見好轉,才會到神經內科就診。簡易手指操 有異狀快就醫許永居說,台灣動作障礙學會推出的「巴金森病手指操」,能達到初步的自我檢測,畢竟就算是髖關節不好,總不可能手也不好,因此,只要請長輩將左右手掌打開,大拇指輕觸食指25下來判斷,一發現速度變慢、停頓打不開,就有可能是巴金森病,同時,看診時他也會注意病人進到診間的速度、坐下來時會不會有摔倒傾向來進行判斷。「巴金森病是吃藥就能控制的疾病。」許永居強調,同時得定期回診與醫師調整用藥方針,尤其初期服藥會有一定的藥效持久性,隨著病情進展,藥物必須隨時做改變或調整。這也凸顯在地就醫的重要性,否則只為了一次回診舟車勞頓到外縣市,大幅減少病人就醫動力。漫長的治療旅程,病友難免會有厭倦、情緒憂鬱,許永居鼓勵病友,把疾病想像成感冒、失眠一樣,規律服藥控制病情,就能維持長年與疾病共存,若出現情緒低落等狀況,也有同時能改善巴金森病及憂鬱症狀的藥物可治療,不需要過於悲觀。就如同當年他初次在療養院遇上了臥床十年的巴金森病病人,經過二、三年的治療後,病人在醫護人員面前重新站起來的情景,不僅燃起他對於這項疾病的研究,更證明了吃藥就能夠控制病情。【加入Facebook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 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歡迎您加入
-
2022-12-06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久坐髖部肌力退化?每天十分鐘開髖拉筋、舒暢骨盆
上班坐了一整天髖部好緊,需要站一會兒才邁得開步伐離開辦公室嗎?小心長期以往造成髖部疼痛。不管是工作還是追劇,久坐族因為長時間不活絡筋骨,不僅會造成髖部肌肉群緊繃僵硬,連臀部也將會無力、變形。髖部是指骨盆與大腿相接的關節部位,這裡是人體最大的關節,也是人類站立、步行或日常活動最重要的地方。照護線上白映俞醫師將教大家十一個動作開髖拉筋、舒暢骨盆,趕快點開影片跟著一起做吧!從抱足直背前傾暖身開始,到上犬式、低拉弓步式、鴿式、側拉腰等幾個瑜伽動作,每個動作操作30秒,中間休息5秒,透過這十一個動作的練習,幫助我們好好地舒展僵硬的髖部。每天晚上花個十分鐘做做開髖拉筋的練習,不僅能夠鍛鍊到臀部肌肉,對肌力、活動度與髖關節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幫助。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居家髖關節保健動作做起來!原始影片照護線上YT照護線上網站照護線上FB延伸閱讀蹲多深才剛剛好?4步驟教你蹲得更深更穩扁平足、長短腳加個鞋墊就好?國腳治療師這樣說「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1-24 焦點.元氣新聞
演員張雁名睡醒無法起身 原因竟是前一晚盤腿坐:脊椎被壓成梯形
演員張雁名23日在IG發文表示一早發現無法起床,「一動就痛不欲生」,送院檢查發現是舊傷復發所致,而導火線竟是前一晚盤腿坐。根據雅虎新聞報導,張雁名11年前拍攝《新兵日記》時,曾因不慎從7樓高的地方摔落導致脊椎錯位,經一年復健後康復,即便舊傷偶爾會復發,但對生活並未造成太大影響。而他在IG自述前一晚在家盤腿坐寫資料,約2小時後脊椎和腰間痛到不行仍不以為意就休息了,殊不知醒來後無法動彈而送醫。張雁名透露,經醫師診斷應是多年前脊椎舊傷復發壓迫到腰間的緣故。他表示,「脊椎正常是方形,我的被壓成梯字形了」,只要姿勢不對就容易就壓迫到周邊神經跟肌肉。他提醒,「脊椎受過傷的人,真的要注意不能盤腿太久。」為何盤腿坐傷害大?「盤腿坐是一種高風險、低回報的姿勢。」根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骨科醫師廖志祥曾受訪指出,盤腿坐的傷害以腰椎和骨盆首當其衝,因為盤腿坐姿會增加臀部壓力、骨盆後傾的角度、腰椎屈曲角度、膝關節內側壓力,因此,容易造成下背痛、骨盆歪斜、椎間盤突出、退化性關節炎等不適。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曾受訪表示,長期姿勢不正確,不論對脊椎骨或對椎間盤本身,都算是一種外力的壓迫,甚至它對肌肉、軟組織而言,也是一種拉扯,在日積月累之下,容易對脊椎和椎間盤產生潛在的傷害。另外盤腿坐也對膝蓋的傷害很大,簡文仁說盤腿而坐時,膝蓋彎曲角度大會讓關節承受很大壓力。簡文仁建議,若要坐在地板上,可選擇側坐的姿勢,也就是兩腿彎向同一方向。側坐時,膝蓋彎曲程度較盤腿而坐小,但坐久了還是會有傷害,像髖關節以及膝蓋外側,腓骨下方的腓骨神經就會受到壓迫,若影響腓骨神經,導致腳板無法向上翹,出現垂足情況。
-
2022-11-23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蹲多深才剛剛好?4步驟教你蹲得更深更穩
深蹲,是隨時隨地、人人都能做的鍛鍊下半身肌肉的基礎訓練,每天做好深蹲運動,不但能夠瘦大腿,也能鍛鍊出臀部的完美曲線,讓人擁有完美體態。但有些初學者一開始為了要蹲得深反而造成膝蓋或脊椎的傷害,這都是蹲錯了的關係。最標準的深蹲動作是蹲至髖低於膝,但對初學者而言,健身教練Jay Wang提醒,由於每個人深蹲姿勢不一樣,應該視自身的站寬、外八幅度及上下半身的身形比例等因素來作調整。那麼應該蹲多深呢?詳細的動作講解及姿勢示範都在影片中,快點開來看看!初學者一開始的時候應該循序漸進建立起適當的動作控制,例如練習穩定操作不同深度的深蹲,這樣不僅能減少受傷的風險也能獲得較好的訓練成效。掌控好自己能夠下蹲的深度後,再來利用Jay Wang教練教導的改善髖關節活動度、改善踝關節活動度、腰椎骨盆中立位、踩好重心再向下蹲的四個步驟,慢慢地讓自己能夠蹲得更深更穩。想知道自己能蹲得多深,Jay Wang教練說最簡單的判別方式就是觀察自己的脊椎能不能維持中立穩定,也就是蹲到底部的時候不應該出現骨盆過多翻轉的問題。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運動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完美體態深蹲做起來!原始影片Jay Wang YTJay Wang FBJay Wang IG延伸閱讀扁平足、長短腳加個鞋墊就好?國腳治療師這樣說腰椎疼痛翻來覆去睡不著?物理治療師教你這麼做!「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1-18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盤腿坐比翹腳糟糕兩倍?物理治療師傳授自救祕訣
你是坐電腦椅也要盤腿坐的人嗎?從小到大不盤腿你就坐不住?盤腿坐會造成什麼傷害?一定要盤腿坐時該怎麼辦?在Youtube頻道上分享身體痠痛知識的物理治療師「三個字SunGuts」,將在影片中告訴你盤腿坐的習慣會帶給身體什麼樣的壞處以及調整的方法,趕快點開影片看看!許多人從小就愛盤腿坐,但小孩子的肌力發育尚不完全,這樣的坐姿會幫助他們將身體坐穩坐直,但對大人而言,這樣的姿勢卻會對腰部和膝蓋造成很大的負擔,變成腰痠腳麻甚至雙腳無力的主要原因。物理治療師「三個字SunGuts」從解剖構造上分析,盤腿坐會使髖關節過度旋轉、腰薦椎壓力過大、造成椎間盤突出的風險變大。尤其很多人還會一邊身體前傾使用電腦或手機,使得背部彎曲,開始痠痛緊繃,最後搞得全身痠痛。若在某些狀況下非要盤腿坐時,物理治療師「三個字SunGuts」建議一定要使用墊子將屁股墊高,保持脊椎直立,身體不要前傾,並且時常變換姿勢減少不適感。想了解更多關於身體健康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學習正確坐姿不再腰痠背痛!原始影片三個字SunGuts YT三個字SunGuts FB三個字SunGuts IG延伸閱讀扁平足、長短腳加個鞋墊就好?國腳治療師這樣說腰椎疼痛翻來覆去睡不著?物理治療師教你這麼做!「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1-13 醫療.骨科.復健
天氣濕冷疼痛症狀就加劇 醫揭4種NG姿勢可能讓膝蓋提早報廢
國門重啟,許多民眾蓄勢待發;天氣轉涼,戶外活動開始活躍。一爬山,卻發現膝蓋卡卡;上下車,覺得雙腳無力。看似小問題,卻可能是行動力退化的大危機。哪些症狀是膝蓋、肌力退化的徵兆?為什麼天氣轉涼,更容易發生這些狀況?入冬之前趁早保養,趕快補強照顧雙腿的知識。林口長庚復健部主治醫師張世杰表示,退化性膝關節炎會有疼痛、關節角度卡住或是僵硬的感覺,甚至伴隨著肌肉無力與生活品質的下降。常見的原因可以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退化。原發性退化大多是因為肥胖或是老化造成軟骨磨損,甚至底下的骨頭也跟著變形;次發性退化則常發生在受傷過後的創傷性膝關節。天氣濕冷疼痛就惡化,低氣壓、冷空氣造成疼痛敏感。膝蓋痛是退化性膝關節炎常見的症狀,退化性膝關節炎是膝蓋軟骨磨損,加上吸震效益降低所產生的發炎疼痛,常由內側疼痛開始,急性期會紅腫熱痛、積水、發炎,嚴重時會有關節活動聲響、關節僵硬,甚至股四頭肌萎縮等,好發50歲後,以女性居多。許多退化性膝關節炎病友,常常形容自己的膝蓋如同「氣象台」,只要天氣開始變濕冷,症狀就會加劇。有關溫濕度與症狀惡化之間的因果關係,目前醫學上尚無確切定論,但機轉大致上為氣壓變化與血管收縮。濕冷的天氣通常伴隨著低氣壓,而氣壓降低會讓組織些許膨脹,進而壓迫周邊的神經與血管;另外,冷空氣會造成血管收縮,進而降低神經的血液供給,導致人體對疼痛的敏感度上升。彎曲角度過大、彎曲動作太快、體重過重,都是危險因子。膝關節的主要功能是在骨骼與軟骨之間形成的軌道間彎曲、承受膝蓋以上的身體重量,以及腳底與地面接觸造成的作用力。換言之,如果膝蓋的彎曲角度過大、彎曲速度過快、體重過重,或是地面造成的衝擊過大,都會造成膝蓋過度的壓力進而導致損傷。張世杰提醒,盡量避免以下會加重膝關節磨損的不良姿勢:長時間坐矮板凳或半蹲坐在矮板凳上或半蹲種菜、洗衣,是年長者常見的生活作息。這樣的姿勢會讓膝蓋呈現過度彎曲,甚至會因肌肉施力不當而讓關節沒有在正確的軌道上,使膝關節承受高達體重八倍的重量,進而造成軟骨磨損。張世杰建議民眾盡量避免半蹲,如需在矮板凳上久坐,盡可能將雙腿伸直、減低關節壓力,並自然地向外打開,以同步舒緩腰部壓力。要在矮凳上坐下或起立時,先讓髖關節動作,再讓膝關節動作,可降低膝蓋的壓力。長時間翹腳或盤腿盤腿或是翹腳的姿勢會讓膝關節扭轉,導致髕骨外翻與位移,進而磨損膝關節軟骨。另外,這種姿勢會讓腰椎跟骨盆低於膝蓋,使腰椎彎曲承受過大壓力,導致下方膝關節周邊肌肉群緊繃,給關節帶來過多壓力。張世杰建議日常生活盡量避免翹腳,如果需要盤腿坐,建議定時將雙膝輪流打直,減低膝部壓力,並可搭配腳踝活動促進血液回流,避免腫脹。跪著做家事跪姿不但使膝蓋呈現過度彎曲的狀態,還讓膝蓋前面的髕骨直接向後壓迫,造成膝關節損傷。如無法避免使用跪姿做家務,張醫師建議可以在膝蓋下方墊軟墊,並將家務分段完成,要起身前先將雙腿伸直,活動關節後再站起。高處跳躍跳躍落下時,膝蓋會承受大約15倍體重的重量,進而加速膝蓋軟骨的耗損。另外,體型肥胖的人因體內發炎物質與內分泌的關係,同時也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險族群。減重與減少高處跳躍可以降低膝蓋承受的壓力。最後,要讓膝蓋維持健康,除了避免上面的狀況外,也需要維持足夠的肌肉量與活動量。足夠的肌肉量可以增加關節的強度,幫助關節承載重量。所謂足夠的活動量,像是運動完讓肌肉感到稍微痠跟累,但不到疼痛的程度,可以維持膝蓋軟骨健康,並代謝廢物。避開磨損狀況,促進強化動作,就能讓日常生活品質得到大幅度進展。
-
2022-11-05 醫療.骨科.復健
下背痛、膝蓋痛...為什麼醫師卻要我練核心?臀肌訓練比你想像的更重要,教練帶你有效訓練
復健科門診當中,常常看到病人抱怨下背痛、坐骨神經痛、膝蓋痛… 經過專業醫師的專業評估,除了常見的腰椎、膝蓋關節軟骨退化之外,醫師常常會加上一句「你的核心力量太弱了!臀部跟腹部力量都不夠!」明明是下背痛、膝蓋痛!為什麼醫師卻要我練習核心,尤其是臀部的力量。臀對人體的重要性臀部絕對是全身上下最重要的肌肉,想要跳得高,舉得重,跑得更快,千萬不能忽視臀肌的訓練。即使年紀大,要告別腰酸背痛、膝關節退化的問題,這也是非常重要、需要去訓練的肌群。臀肌分為臀中、臀小以及臀大肌,很多人覺得自己天生基因不好,練不出好看有力的臀,或是覺得年紀大,鬆垮的臀部是無法避免的宿命!其實,在健身房指導許多個案訓練的結論告訴我們,任何年紀開始的努力,以及正確訓練動作的安排是成功的重要關鍵。臀肌的主要發力動作為「髖關節後展、外展」其中包含臀大肌及臀中肌…等等。臀部訓練可以改善整體身體的結構線(alignment),改善姿勢,預防疼痛,增加運動能力以及體態。主動肌群包括了「臀大(中)肌,腿後肌群三條(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和內收大肌」,軀幹穩定肌為「豎棘肌以及腹內外斜肌、腹橫肌」。用錯力當心膝蓋及腰部疼痛有力的臀部能有效的讓軀幹及核心更穩定!你時常會有膝蓋及腰部疼痛的問題嗎?可以探討看看自己是否日常中,常錯用了過多腰部及膝關節的受力,而總是沒能有效運用髖關節及骨盆呢?骨盆是人體受力最大,也應該是最有效益的關節。然而很多人因為日常生活中習慣的錯誤姿勢或是久坐,導致髖關節的活動功能受限。髖關節太緊、臀肌肌力太弱,其他肌群代償的機會相對一定提高。「腿後肌群或是股四頭肌及腰部」是最常見的代罪羔羊!門診中,常常聽病人描述,打球打到一半或是瞬間衝刺導致大腿後側拉傷,或是一彎腰上提物品,就扭到腰。其實就常是臀肌等核心力量不夠,只好用其他的肌肉代償幫忙而受傷!一般民眾最常聽到自己有「骨盆前傾與後傾」的問題,其實兩者對於脊椎以及核心穩定性都有顯著的影響。髖屈肌太緊繃, 相對腰部的肌肉無法放鬆而緊繃,進一步腹部核心和臀肌也使不出力量,難以達到訓練增強的效果(圖一), 導致腰痠背痛。 貼藥膏、局部按摩都不能真的解決問題,只是治標不治本。實際快快釐清是否是髖關節出現失能的問題喔! 如何有效訓練臀肌、強化髖部?一對有力的蜜桃不只外型誘人,更能讓你軀幹更穩定,核心也能更鞏固,那麼我們可以如何訓練臀肌呢?以正常情況來說,髖屈曲(將屁股想像向後退)可以有效的拉長腿後側以及臀肌, 這個動作做得正確與否, 對於隨後的臀肌發力影響甚鉅(圖二)! 髖伸展( 想像夾屁股,把髖關節前側打開)則是利用屁股的力量將髖部推回(如造橋運動)。但是很多人髖部前側太緊推不出去,代償膝蓋鎖死或是髖關節受限至某個角度而利用下背短弧做為一個代償前頂(圖三),那我們要怎麼樣用簡單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呢?首先我們可以先看看髖屈肌是否有卡住的現象,如有我們可以針對緊繃的肌肉,包括股四頭肌進行按壓或是放鬆( 按摩球或是滾筒按摩是一個好方式)。活動度稍微好一點之後,我們可以練習骨盆的前後傾動作,可以將姆指及食指放在骨盆的前後平面,利用姆指將骨盆前側引導向前推(圖四),之後再利用後側的食指頭將骨盆向後推(圖五),練習一個骨盆前後傾的活動,先打開前後髖關節角度。再來進到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橋式」。 這個動作任何才是正確?先平躺於地面上,雙手放置在身體兩側,保持上半身放輕鬆,這時我們會雙腳屈膝踩地,以髖關節,膝蓋跟腳踝連線略小於90度為基準(圖六),後腳跟不能太遠離屁股,否則會影響臀肌的感受。 接著臀肌使力、臀部腰部抬起, 讓膝蓋、髖關節外側、肩關節側面維持在同一直線上為目標(圖七)。除了髖屈曲跟伸展動作之外,還有髖外展與內收,髖外展會刺激到臀中肌而髖內收則會針對腿內收肌的強化, 兩者對於骨盆的穩定度都很重要。 推薦一個不錯的臀中肌髖外展訓練~(圖八、九),側躺核心鎖穩,整隻腿先抬到跟身體等高的位置, 接著把腳上抬30到45度, 固定6秒,效果尤佳,可以重複 10-15次。除了髖關節的伸展與前屈, 還有很重要的是「梨狀肌」 它是穩定髖關節的重要外轉肌肉, 強而有力的梨狀肌也可以減少膝關節的錯誤動作及受力。 側躺的蚌殼運動可以強化梨狀肌~我們側躺在地上後雙腿併攏,髖關節彎曲大約30~60度,膝關節彎曲大約90度左右,接下來動作過程中請保持核心及軀幹穩定,過程中保持自然的呼吸吐氣,打開上方的膝蓋至高點感受梨狀肌的收縮(圖十、十一)。如果動作過程中會不斷的想用身體或是有骨盆過度旋轉的問題(圖十二),則無法有效的去啟動梨狀肌,而大大的減少臀肌的活化程度喔!強而有力的臀肌、正常的髖關節功能、核心的穩定,是告別腰酸背痛及膝蓋疼痛的不二法門! 下次如果醫師、運動教練再告訴你,「核心,包括臀肌的訓練很重要哦!請立刻開始,不用再猶豫了!
-
2022-11-05 醫療.骨科.復健
踢球或跑步造成大腿後肌拉傷怎麼辦?醫師教你該如何復健治療
最近疫情趨緩,很多人開始運動,包括戶外的路跑或其他球類運動,大腿後肌拉傷是最常見的運動傷害之一,又稱為膕旁肌,主要由三條肌肉組成,股二頭肌長頭與短頭、半腱肌、半膜肌。大腿後肌拉傷是最常見的運動傷害之一根據受傷的程度可以依臨床狀況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級:只有少數肌纖維損傷,活動度正常但是伸展時造成輕微腫脹與疼痛,些微力量損失‧第二級:部分肌纖維撕裂傷,造成功能性限制,出現步行困難‧第三級:肌纖維完全斷裂,造成肌力功能喪失大腿後肌拉傷怎麼辦?大腿後肌拉傷依據受傷狀況主要分為兩種,高速跑步時肌肉離心收縮,或者跳舞、足球過度伸長肌肉所導致。三條肌肉之中,股二頭肌長頭是最常受傷的肌肉,約佔80%,半膜肌大約10%,半腱肌大約5%,在肌腱與肌肉交界處最容易受到影響。急性症狀通常是突然腿後肌群疼痛、瘀青、感覺到「啪」的一聲等,比較嚴重的症狀包括坐姿疼痛、功能嚴重喪失、行走時困難,幾天後大面積的瘀青可能代表肌腱完全斷裂,有些慢性症狀會以腫脹、緊繃、拉扯感為主。造成受傷的風險因子包括力量不均、柔軟度不足、暖身不足、核心力量不足、力量不平均、長短腳與肌肉疲勞等狀況,其中最重要的是過去受傷的病史,會增加2-6倍的受傷機率。經過完整的檢查與評估後,建議先進行基本處置,包括疼痛減緩的藥物或注射治療、處理腫脹出血、減少肌纖維的沾黏等。PRP濃厚血小板注射治療可考慮在急性損傷後的24-48小時,使用超音波導引注射,部分研究支持可減少疼痛跟提供早期回場的好處。大約84% 的患者恢復了受傷前的力量,89% 患者恢復了受傷前的耐力,不建議反覆核磁共振MRI檢查追蹤來評估回場時間,透過一些身體檢查與測試,包括壓痛、伸展測試、以及專項運動相關測試,更能有效評估回場狀況。損傷輕微的症狀可能在受傷後10天內就會逐漸減輕到無痛,但通常需要數週到數月才能完全恢復到受傷前的狀況。前兩個月再受傷的風險仍高,回場後的檢查有重要的價值,包括檢查大腿後側觸感、局部壓痛、膝蓋腫脹程度、髖關節與膝蓋活動度。另外最重要的是持續透過適當訓練,包括核心訓練、下肢肌力與穩定度訓練等方式逐漸強化,避免再次受傷。
-
2022-10-30 名人.林頌凱
疼痛指數高達滿分10分!為什麼髖關節缺血性壞死會這麼痛?
60歲的阿嬤日前因為因腳痛到到我的門診,X光一照看到髖關節糊成一片,是嚴重的髖關節缺血性壞死,疼痛指數高達滿分10分。她走進來時右腳已經沒有辦法撐地走路,問她這樣子多久了,她說:「已經一年多了……」這麼嚴重的病情只有開刀一途。阿嬤一聽到要開刀立刻紅了眼眶,表示自己「沒錢沒保險」負擔不起,家裡又有孫子嗷嗷待哺,如果去開刀家裡怎麼辦。不知道這一年她是怎麼撐過來的,如果及早治療,或許不會走到這個田地,我的心中滿是心疼。骨頭的缺血性壞死在全身都有可能發生,最常見的就是在髖關節的股骨頭。當骨頭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環就會開始壞死、骨組織被吸收、骨頭結構被破壞,進而導致關節崩塌。髖關節缺血性壞死主要出現在30-50歲的男性,像個案中的60歲阿嬤是相對少數。曾經有受傷史、血管炎疾病、類固醇使用、過度喝酒的人特別好發。另外有很多打拚的台灣人,因為工作沒有時間看病做治療,身體有痠痛就到西藥房配藥吃,或是止痛糖漿、來路不明的藥丸藥粉拚命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入太多類固醇,會對日後髖關節缺血性壞死埋下禍因。髖關節缺血性壞死的症狀是疼痛和走路異常。疼痛處多半在鼠蹊部或是髖關節深處,有時候會痛到膝關節上方,是一種悶痛或劇痛,但是找不到明確的壓痛點。走路異常一開始是因為痛,不敢出力才走不好。但到後期因為股骨頭壞死崩塌而變成長短腳,走路就更加不方便。由於髖關節缺血性壞死是一個可能快速崩壞的疾病,所以早期就醫、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非常重要。疾病初期因為骨頭結構塌陷範圍不大,從姿勢調整、減少負重動作,去除病因(例如戒酒、少吃類固醇、少吃不明藥物、避免過度運動)、強化肌力(臀部肌肉、核心肌群)、輔以復健治療便可以改善。增生注射治療(PRP、高濃度葡萄糖、高結構性玻尿酸)是積極的保守治療,可以針對關節腔與髖關節囊的病變做補強。大多數情況下髖關節缺血性壞死會伴隨腰椎的退化或不穩定,在做增生注射治療時也可以就腰椎與骨盆部位做加強,可以有更好的效果。症狀嚴重或是病情嚴重的患者,就得步上開刀一途。很多病患聽到開刀就害怕恐懼,但開刀的目的不是要讓你不能工作,也不是要讓你殘廢,而是要你恢復。現在的手術方式以微創為主,傷口小恢復快,開刀的時間也短,往往開完刀隔天就可以回家。手術方式可以是減壓補骨手術或是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前可以和骨科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開刀後一定要做復健,因為之前的病情所導致的肌肉萎縮、關節不穩、步態異常、還有術後可能的關節受限,都需要積極復健來補強。臨床上看到很多病人因為害怕醫師告訴他不能工作或運動,所以索性就不治療,結果到後面都走到換關節一途。其實治療的目的是要減輕疼痛、增加功能、增加活動度、是要讓你回去工作或運動的。調整一下心態,積極配合醫療團隊復健和運動,你不但可以無痛,還可以健步如飛。
-
2022-10-19 癌症.其他癌症
莫名腰痛別輕忽!2人腰部骨折遽痛 竟都是癌症轉移害的
56歲郭姓婦人平常身體狀況不錯,突然間腰很痛,吃藥、復健都沒好,就診前兩天右側髖關節痛到沒辦法走路,就醫判定是肺癌合併多重的脊椎骨折;另一名68歲莊姓膀胱癌男病患某日打完高爾夫球後突然腰痛,確診是膀胱癌轉移造成病理性骨折,兩人經手術清除腫瘤並用骨水泥重建骨缺損後,腰痛明顯改善,後續接受癌症治療。長安醫院神經外科副院長李漢忠說,莫名急性腰痛,甚至連平躺翻身就會疼痛,千萬別輕忽,有可能是癌症骨轉移的警訊,應立即就醫檢查。李漢忠舉例,近期收治2名病患,主訴都突然感到腰痛,除了郭姓婦人外,68歲莊姓男子半年前曾在他院被診斷出原位性膀胱癌並接接受局部處理,某天打完高爾夫球後,突然腰痛,甚至連躺著翻身或改變姿勢就會劇痛,經核磁共振發現第一至三腰椎有腫瘤,確定是膀胱癌轉移造成病理性骨折,肝臟、腹膜腔、腎臟、骨頭都有癌轉移。李漢忠表示,癌症骨轉移就是癌細胞隨著血液循環轉移到骨骼裡,常見的癌症是肺癌、乳癌、攝護腺癌等,轉移到脊椎的機率都很高,除會造成疼痛外,還可能導致病理性骨折,出現類似椎間盤的症狀,嚴重者甚至會產生癱瘓或尿失禁等副作用。李漢忠醫師提醒,如果沒有受到足夠外力就產生不明原因的腰痛,痛到連翻身、坐起來、移位都會非常痛,應立即就醫檢查,也呼籲癌症病人需要定期接受骨頭掃描影像檢查,以利及早發現、及時治療。
-
2022-10-14 活動.精彩回顧
精彩回顧 /9堂零基礎肌力訓練課 在家也能養成好肌力
肌肉的力量關乎到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舉凡開門、提重物、甚至起立坐下,都牽動著身上的每一塊肌肉。不只年長者,近年來愈來愈多年輕人「肌」弱不振,肌力的流失絕對不會只是老人家的事情,年輕人與中壯年族群因為懶得動、不想動,讓肌肉在無形之中悄悄流失,最終可能會影響到生活中的各種運動表現,讓你更不願意動起來。想要終止這樣的惡性循環,就從簡單的零基肌力訓練課程開始!元氣網特別推出9堂零基礎的肌力訓練課程,由兩位運動專家教你在家利用唾手可得的小道具,簡單在家動起來,同時以淺顯易懂的教學方式,讓零基礎的您也可以在家養成好肌力!肌力的訓練絕對不是為了健美外觀,而是為了訓練我們的肌肉力量,讓老年時不會因為肌力退化而容易跌倒或手腳無力,保障我們的生活品質。|適合對象|➡️覺得自己體力大不如前,想透過運動加強鍛鍊。➡️覺得出門運動很麻煩,但想在家運動緊實身形。➡️對此課程感興趣的一般民眾。|上完這系列課程,你的收穫是...|➡️有效的增加肌肉力量。➡️養成肌力訓練習慣、雕塑體態。➡️增加肌肉強度和耐力、讓平衡感變好、肢體更協調。|如何報名課程|➡️此系列課程共有9堂課。➡️此為免費課程,登入會員後報名填寫資訊即報名完成,即可免費觀看課程。➡️登入報名後,影片可隨時隨地回放觀看。|系列課程重點導讀|課程一:燃燒脂肪必做!跟著專家學如何有效減重多數人運動只減掉了水分,專家教你有效的減掉體脂肪*循序漸進三步驟,持續燃燒脂肪*搭配專家詳細解說步驟*不分年齡都適合的爆發力訓練是關鍵👉點此進入課程頁課程二:瑜珈伸展躺著輕鬆做,教你如何緩解腰酸背痛、改善駝背躺著也能做運動!靠著簡單的瑜伽伸展姿勢解決背部問題*適合初學者的躺式瑜伽*全身關節的訓練運動*專家不藏私的加碼眼球放鬆運動👉點此進入課程頁課程三:坐著就能做!增加肌力、平衡感的坐式瑜珈坐著也能做運動!利用瑜珈幫助伸展,並活化五臟六腑,達到身體淨化的效果。*坐在椅子上搭配呼吸的伸展運動*從頭到腳的完整伸展*訓練心肺功能的椅子健身操👉點此進入課程頁課程四:在家輕鬆做,7招減緩肌力流失七大動作教學,讓你安全且循序漸進的鍛鍊肌力。*七大類核心動作*硬舉、深蹲、弓步、推、拉、核心抗旋轉、負重運動一次學*肌力流失的原因由專家解釋給你聽👉點此進入課程頁課程五:不分年齡都適合的簡單阻力訓練 延緩肌肉量流失搭配專家一邊動作一邊詳細解說,阻力訓練很簡單。*完整從熱身開始的訓練*可以自由依自身情況加強進階訓練👉點此進入課程頁課程六:居家運動一條毛巾就搞定!改善肌肉痠痛,強化身體肌肉力量拉伸訓練外搭配簡單的反應訓練遊戲,達到強化肌力力作用。*利用簡單椅子、水平、毛巾等小道具即可在家運動*依照自身狀況調整運動強度以及小道具擺放高度👉點此進入課程頁課程七:在家簡單做有氧與肌力訓練 提升心肺功能以靜態肌力訓練加上有氧運動,提升肌力並同時訓練心肺功能。*利用不同手腳動作訓練協調性*多次且循環的練習搭配休息,達到更佳的運動效果👉點此進入課程頁課程八:椅子簡易伸展操 促進血液循環及心肺功能訓練坐在椅子上的全身關節訓練,透過自我控制運動的速度達到血液循環的訓練效果。*安全有效的在家利用椅子運動關節(椅子須注意防滑)*利用椅子做旋轉動作運動,強化腰腹肌肉*踝關節、膝關節、肩關節、軸關節、髖關節等運動練習👉點此進入課程頁課程九:預防跌倒的平衡訓練 同時增進肌力及關節柔軟度以簡單的道具來訓練腳步的敏捷度,同時訓練反應力。*利用水瓶在家訓練腳步反應,以提升敏捷性*拳擊有氧動作訓練心肺功能*利用椅子與水瓶同時運動到關節及腹部力量👉點此進入課程頁|講師資訊|何宏胤 運動專家●國際特奧運動生物力學講師●漢來國際商務俱樂部體適能督導長●AGAIN國際兒童體適能創辦人●衛福部肌力強化與失能預防指導員●全國教師總聯合會體適能老師葛厚函 運動專家●Under Armour/運動行銷●緯來體育台/企劃製作、文字記者●LP Support - Taiwan /運動行銷●台北市銀髮族運動會/暖身教練●交通部-觀音山登高趣開幕活動/暖身教練●經濟部-新現代五項科技運動會/轉播賽評●研華股份有限公司/體適能教練●信源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體適能教練●遊戲種子娛樂有限公司/體適能教練●廣達電腦公司/體適能教練●和平體育館/活躍樂齡體適能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