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3 新聞.元氣新聞
搜尋
醫材
共找到
277
筆 文章
-
-
2021-04-17 該看哪科.兒科
與腸胃炎症狀相似,初期易被誤判! 出現這些症狀要當心是「腸套疊」
七個月大的小新出生以來,吃好、睡好、發育好,是個健康的男寶寶。某天夜裡,原本睡得香甜的小新突然嚎啕大哭,爸媽努力安撫後才慢慢緩解下來。但隔不到半小時,哭鬧不安又再次出現,父母不禁開始納悶,尿布也幫他換了,倒是餵奶給他喝也不喝。症狀後續又反覆發作數次,焦急的爸媽將小新帶至急診,當下竟吐出黃綠色嘔吐物,並在尿布上看到紅色草莓果醬樣的大便。兒科急診醫師檢查後發現,在小新的右上腹有摸到一腫塊,後續以腹部超音波檢查,察覺腫塊處是呈現靶心形狀的重疊腸壁,最後小新被確診為腸套疊。何謂腸套疊小兒腸套疊常被戲稱為「大腸包小腸」,外形就像長筒天文望遠鏡縮起來時一樣,一段遠端的腸子套住另一段近端的腸子,當腸子套在一起時,供給腸道的血管會受壓迫,進而引發淋巴回流受阻、腸道壁水腫、腸道阻塞、腸壁缺血、腸道壞死等情況,如果沒及時處置,最嚴重可能因腸壞死併發嚴重感染,甚至休克死亡。腸套疊最常發生的年齡在3個月至3歲,通常男生發生機率比女生多四倍,平均發生率為千分之一左右。腸套疊的成因實際原因不明,目前醫學上提出的相關機轉是因病毒感染後(如感冒或腸胃道感染),造成腸道周圍淋巴結腫大,形成一個類似卡榫的點(Leading point),使近端腸子容易卡進遠端腸子而被套住。但也有極少數的病人因腸子結構問題,而形成引導點(Leading point)。最常見的腸套疊發生位置在大腸和小腸交界處,但仍有少數病人是小腸套小腸或大腸套大腸。臨床上,如果發現套疊不在最常見的位置時,需小心有其他腸道結構的異常。腸套疊的症狀對於嬰幼兒腸套疊,因孩子不會表達,加上不一定有典型症狀,所以診斷上仍有一定難度,初期容易被誤認為腸胃炎。一般常見的典型症狀,包括: 陣發性腹痛(通常是間隔15至 30分鐘發生)、哭鬧不安難以安撫、食慾下降、腹脹、嘔吐,如果發現寶寶哭啼時沒有眼淚,尿布更換的頻率大幅減少時,就要懷疑是脫水了,而草莓果醬樣血便,則暗示腸道黏膜受損,必須儘速就醫,避免變成腸壞死。腸套疊的診斷方式身體檢查時,可能在寶寶右上腹摸到腸套疊的香腸狀腫塊。而臨床上,醫師還會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因其相對安全,無侵入性、無輻射線,操作也相對簡便快速,是輔助診斷的利器,超音波下套住的腸子,橫切面呈現同心圓標靶狀(Target sign),斜切面則類似腎臟的樣子,稱偽腎臟樣(Pseudokidney sign)。 腸套疊的治療 若寶寶生命徵象穩定,且無脫水、腸壞死的可能性時,症狀若發生在48小時內,醫師會優先進行非手術的灌腸復位。目前灌腸有三種: 看當下所在醫院的醫材選取,分別有顯影劑、空氣或食鹽水,醫師會將上述物品從寶寶直腸灌入,在放射線攝影的幫助下,確認腸套疊處有被灌通。灌腸復位的好處是快速、安全、有效,成功率約八成,但灌通後仍有約一成會再復發。但若套疊時間過久、灌腸復位失敗、懷疑腸道破裂,則要考慮採取外科手術治療。目前大部分以腹腔鏡操作,用器械將套住的兩段腸道拉開。如果有腸道破裂或腸壞死,則有可能要縫補或切除腸段,統計上手術復位的復發率較低,約百分之三左右。成功復位後灌腸復位成功的小孩,需留意腸套疊再復發,約三分之一發生在復位後的24 小時內,因此若再出現類似症狀,則需就醫。一般在腸道功能恢復後,就能進食,一開始最好以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儘可能避免冰涼、油膩、刺激性的食物。
-
2021-04-14 新聞.元氣新聞
兒童用骨釘健保照市價全付 廠商嫌沒利潤拒供貨
一款用於治療兒童骨折的骨釘醫材,去年12月納入健保給付,健保署依照廠商賣給醫院的市價全額給付,價格甚至是澳洲、韓國的1.5倍以上,但廠商卻以沒利潤為由拒絕供貨。近期有醫師在網路上發文指出,一款用於治療兒童長骨骨折的彈性髓內釘,去年12月納入健保給付後,醫材廠商卻以沒利潤為由不供貨;另有醫師質疑,這款骨釘在納入健保前,患者須自費新台幣1萬5000元,健保卻只打對折給付7000元,引來網友批評健保署惡意砍價。實際上,這款彈性髓內釘早在2014年就研議納入健保給付,當時健保署蒐集國際資料,決議以國際最低價、韓國的支付價格4047元作為全額給付價格,但因醫材業者認為價格太低,不同意納入。時隔4年後,健保署於2018年12月重啟討論,醫材業者也表達願意重新討論給付價格的意願。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張淑雅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彈性髓內釘主要用於治療兒童骨折,由於這款骨釘有彈性、可彎曲,在固定骨折部位的時候可以避免傷害生長板,在臨床使用有其必要性。張淑雅說,根據國際間最新資料,這款骨釘在韓國健保給付價格為4497元、在澳洲健保給付4797元;全台39家公、私立醫院的採購價中位數為6500元,健保署考量浮動點值等因素,最後核定為7243元,等同以市售價格健保全額給付。張淑雅指出,這款骨釘去年12月起納入健保給付,至今申報數量為52支,但給付後就接獲該廠商申覆,認為健保即便已依照公定價格給付,給付點數仍太低、沒有利潤,要求取消健保給付,甚至發文逕自宣布拒絕供貨。她說,健保署多次聯繫廠商,希望提供佐證資料,說明因為外匯、關稅還是其他因素沒利潤,共同解決問題,但廠商僅不斷強調「沒利潤」,健保全額給付形同全民買單,健保署也不能任由廠商漫天喊價,所幸仍有其他同功能骨釘可正常供貨,患者不致無醫材可用。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受訪時表示,近期確實聽聞很多兒科醫師反應此事,健保署應了解究竟是給付價格不合理,還是有其他原因,或許可研議滾動式調整給付價格,並向醫界解釋事發經過;但她也強調,廠商既然能以此價格賣給醫院,為何納入健保給付就不敷成本,也應說明清楚,邀集各界再次討論,才能讓民眾享受到健保給付的美意。該款爭議醫材為嬌生集團旗下企業產品,經記者去電詢問,業者表示,對此議題無法做出任何回應。
-
2021-04-13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北榮智慧AI即時預判心衰竭 9萬名洗腎病友福音
台灣每年洗腎人口高達9萬多名,洗腎密度全球第一,為減少洗腎過程心衰竭風險,北榮與電腦軟體公司共同開發「 AI即時血液透析」預判系統,可即時回報洗腎病友的心衰竭風險,準確率高達90%,還能立即抓出病友最適乾體重,誤差率大幅降低80%,洗腎品質效率提升之外,還能減少住院機會與死亡風險。北榮內科部主任唐德成表示,台灣洗腎病人一半為糖尿病患者,其他像是高血壓、心室肥大等共病,都會造成洗腎過程的併發症風險,病友平均一個月要洗腎13次,一次4小時,以往乾體重預測多從0.2%-0.3%逐漸微調,常常得耗時2至3個月,或等到病人抽筋、掉血壓才介入也「通常太遲」,臨床上,每年洗腎國人約有五成是因心衰竭而死亡,洗腎前兩、三個月死亡的機率往往最高,才會想開發此一模組先做預判。北榮腎臟科主治醫師歐朔明表示,兩年前,北榮就曾針對透析病人四小時的洗腎過程可能增加的負擔以無紙化作業先輸入電腦,但護理人員還是得花上半小時手抄病人的病理參數,這套與賽仕(SAS)開發的偵測系統,係用健保資料庫當基底,即時接受病友高達200組生理數值,以「心衰竭+乾體重」兩大模型進行回饋,還可透過即時監控讓護理人員巡視時間從平均30分鐘明顯縮短至3分鐘,可有多餘心力照護病患透析併發症與即時處置。所謂乾體重,是指洗腎病人身上沒有蓄積水份,沒有四肢水腫及肺水腫,且平常血壓正常時的體重,也就是醫師幫洗腎患者所設定的「最適當」的洗腎後體重。唐德成說,以往經驗療法,乾體重誤差平均可達200公克,現在透過這套系統,誤差可降低到只有40g,錯誤率下降了80%,病友洗腎效率品質得以大幅提升,一名73歲的腎友原本心臟就不太好,去年洗腎回到家常不到一周就喘吁吁得住院,每次調整乾體重就花了一、兩周,對病人家人負擔都非常大,這位病友透過AI模組找到每次乾體重最適數字後,今年就沒有再住院了。這套系統開發完成後,將透過技轉取得醫材進入臨床實驗後送食藥署,預計2、3年後正式導入應用,未來會再加上影像識別,降低洗腎可能引發的肺積水風險,更希望供給其他醫院或透析院所共享資源。
-
2021-03-31 新聞.元氣新聞
健康存摺大改版! 可查新冠接種紀錄、提醒第二劑時間
台灣特有的口罩實名制,因建立在健保署「健保快易通APP」的基礎而大獲成功,健保快易通的普及率也大幅提升,下載次數已達1010萬次。健保署去年即超前部署啟動更新,今正式推出常用選單一目瞭然的全新介面,不需要再一層層找功能,所有疫苗接種資料也與疾管署即時介接,還可以自行設定推播提醒,多劑疫苗接種也不會忘記。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健康存摺已經有525萬人登錄使用,當中有疫苗接種註記,健保署配合衛福部指示,繼續加強功能,希望健保快易通成為台灣民眾健康照護最好的工具,幫民眾記住各項重要健康資訊。健保署企劃組表示,為了配合新冠疫苗開打,民眾登入健康存摺就能 在「預防接種資料」查到疫苗廠牌、施打紀錄。民眾可以根據疫苗接種卡登記的第二劑接種時間,自行設定推播提醒,就不會忘記下次接種時間。另有關其中虛擬健保卡的功能,企劃組組長王宗曦表示,4月起將進入第三年試辦計畫,加入試辦計畫的醫療機構才能用虛擬卡走完就醫流程,若與試辦單位合作的居家醫療與居家檢疫遠距診療的部分也可用。企劃組表示,健保快易通APP是年度下載排行冠軍,其中「健康存摺」最受歡迎,超過6500萬人次使用,其次為「行動櫃檯」,超過1600萬人次使用,是民眾最愛兩大功能。使用率最高的功能包括口罩購買紀錄(1638萬次)、檢驗資料(945萬次)、西醫門診資料(817萬次)、投保紀錄查詢(438萬次)、保費繳納紀錄(266萬次)、未繳保費查詢(255萬次)。針對上述常用功能,為了優化民眾使用經驗,健保署這次達成了四大改版特色。企劃組表示,以前主畫面是九宮格選單,這次改成類似LINE的卡片是下拉設計,畫面更簡潔。登入的認證畫面,選單,也增加了小提示,改善現在認證會卡卡的問題。企劃組表示,再者是各項查詢服務,都有更好上手的查詢頁面,例如自付差額及全自費醫材比價網也改版,查詢畫面更簡潔,但仍具備完整的服務。最後是右上角隨時可以點開智能客服,24小時不間斷提供問題解答。
-
2021-03-25 新聞.元氣新聞
帕金森手術全額給付?健保署:再研議
金曲歌后詹雅雯日前被診斷罹患帕金森氏症,左腦已中度萎縮。國內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患者約有6萬多人,當藥物出現限制時,僅能透過手術改善,目前主流的帕金森氏症手術「深腦部刺激術」(DBS),部分醫材雖納健保,患者仍需自付20到30萬元,導致窮患者無力支付,立委林奕華盼衛福部能將深腦部刺激術納入全額給付,並將帕金森氏症納入重大傷病,對此,健保署認為需要再研議。帕金森氏症是一種退化性的神經疾病,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不足,因此導致患者出現顫抖、動作緩慢等症狀,初步會投以多巴胺藥物,但藥物效果仍有限,部分藥物控制不佳的患者,可採取燒灼術或是深腦部刺激術改善,其中深腦部刺激術已成為目前帕金森氏症最主要的手術方式。帕金森氏症病友也是帕金森氏病友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吳昌期表示,三年前健保署開始同意DBS費用部分減免,他身受其惠,但仍須支付約20萬到30萬的費用,DBS發展許久,但現在還是只提供給「有錢」、「有能力」的人才能接受手術,盼政府能將帕金森氏症納入重大傷病範疇,減少費用的支出。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洪千岱說明,目前健保有給付的範疇是需要放置在患者體內的電池與線材,但執行DBS最重要的是核磁共振、3D定位,也導致需要額外支付20萬到30萬的費用。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參議吳科屏表示,DBS的手術給付早在民國98年納入健保給付,後續也在104年、105年、108年陸續將特材、刺激器納入給付,整組約要價57萬元左右。不過,對於特材給付可隨時討論、檢討,另,納重大傷病涉及整體醫療資源的運用與公平性,需審慎評估。
-
2021-03-08 名人.精華區
閻雲/疫情後省思 深化醫界、資通訊界合作
以COVID-19疫情為契機,醫界與資通訊界之間的跨域合作,意外踏出令人欣喜的一大步。醫界自2000年基因解密以來,精準醫療得以開啟,藉由基因資訊指導個人化用藥與治療;同時也藉由健康大數據分析,再升級到精準健康。穿戴裝置 無法成為醫材在資通訊領域,電腦裝置日益輕便,雲端運算能力日益強大,足以鉅細靡遺地蒐集數據(data),轉化成資訊(information),再轉化成決策(decision)。業者從電腦(computer)發展出高速運算能力(computing),進一步樹立處理海量資訊的資訊學(informatics)。光纖、WiFi與5G等資訊傳輸技術突飛猛進,使大數據分析更兼具精準與速度。兩領域若能攜手前進,必然相得益彰,但實際上仍有障礙待克服。舉例來說,受到法規限制,測量心跳、睡眠等生理數據的穿戴裝置無法成為醫材,為醫界所用。大部分醫界人士對人工智慧分析仍感疑慮,在臨床上運用躊躇不前。疫情來襲 攜手面對新挑戰正當跨領域合作進展陷入瓶頸之際,適逢COVID-19疫情來襲,各國紛紛採取鎖國封城等隔離措施,迫使雙方不得不重新攜手面對新時局的挑戰。原本不少人認為看診須面對面,加上擔心雲端傳輸可能洩漏個資,對遠距醫療敬而遠之。然而因應疫情實施遠端醫療,居家隔離的民眾獲得寶貴的看病機會,對於面對螢幕看診不再抗拒。線上會診 需配套健保給付過去在醫院要召集醫師會診費時費力,疫情期間更是如此。如今透過線上會診系統,腦神經科醫師可在半小時內與放射科、病理科醫師連線,一同判讀雲端病例影像,直接聽取病人陳述後做出處置結論。如此不僅醫師受惠,病人也省下各科轉診時間,目前需配套的是健保的支持與給付。過去醫學中心不信任社區醫院與醫師,臨床試驗病人皆須親自到醫學中心服藥。如今因應疫情隔離需要,病人可拍攝服用藥物照片上傳雲端,填寫線上問卷,或到醫學中心指定的門診中心在指定醫師指導下服藥,即完成臨床試驗。醫學中心的洗腎病人因應疫情,也可彈性配合到社區洗腎中心,這一切讓醫界往分級醫療的理想更進一步。醫學倫理、法律責任仍待解決當然,醫界與資通訊產業之間仍有醫學倫理與法律上責任歸屬的課題,待疫情過後解決。疫情終將過去,但我們應從疫情中記取教訓,醫界應寬容面對新科技對醫療的幫助,資通訊界應尊重每一條通過臨床試驗的醫學準則,雙方去小異得大同,路才會愈走愈寬,才能為將來未知的新疫情做足準備。
-
2021-02-20 該看哪科.婦產科
新聞眼/網紅賺百萬流量 耗損醫病信任
近日醫藥相關議題在社群發燒,先是網紅「愛莉莎莎」主張「喝橄欖油排膽結石」,昨天又有變性網紅「罔腰」宣稱懷孕十二周。網紅以用「百萬流量」賺取影響力,但挑戰醫學專業,被圈粉的民眾應該如何看待解讀?社群世代來臨,點閱率等於影響力已是自媒體形塑話語權的主流價值,為達此目的,想發跡的網紅們無所不用其極,連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健康衛生醫療領域,也開始在似是而非的灰色地帶引領風騷,勢不可當。有醫師感嘆,手機便捷,凡事問Google,但第一個跳出來的常常是點閱率高卻不見得正確的資訊,求診民眾卻以「網路說」直球對質,無形中耗損不少醫病之間的信任關係。長久以來,政府對醫療院所行銷訂定相當嚴格的標準,而政府並非沒有規範網路醫療訊息,但多是被動檢舉後才開始查緝。愛莉莎莎並非首位踩到紅線的Youtuber,二○一九年,理科太太拍攝「只要一分鐘在家做完子宮頸癌篩檢」,就因高流量被檢舉,後以涉嫌違法宣傳子宮頸癌篩檢醫材,遭裁罰廿萬元。網紅接二連三挑戰醫療專業,醫界人士認為,在網路聲量與專業能量撞擊下,若能加速政府祭出更強力的規範,讓網路創作者警惕,也讓投入自媒體的醫師們更珍惜羽毛,或許可讓醫療資訊的正確傳遞找到更光明的路。
-
2021-02-04 科別.腦部.神經
菲移工罹致命腦瘤視力模糊 雇主、醫齊力「拆彈」成功
菲律賓移工吉拉去年底因視力模糊、頭暈,查出罹患高度致命的「蝶骨嵴內側型腦膜瘤」,病況危急,但他擔心手術費用大,一度心情絕望。他的雇主不捨員工受苦,主動替他負擔6萬餘元醫材費用,後來由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許永信執刀8小時替吉拉「拆彈」成功。菲律賓駐台副代表留文克昨特別到亞大醫院表示感謝,直呼:「有台灣真好,謝謝台灣」。亞大醫院今指出,為讓吉拉能夠手術後順利且安心完成復健,許永信積極透過管道聯繫菲律賓駐台代表處,安排吉拉妻子以最速件來台,經過14天居家檢疫及7天自主健康管理,順利到院陪同後續治療,也經由院內社工師協助下,爭取社會資源補助。許永信說,蝶骨嵴內側型腦膜瘤生長於蝶骨嵴內側,常見症狀為視力減退、頭痛、癲癇等,嚴重時可能造成失明,雖是良性腫瘤,但因生長位置極為罕見,且鄰近腦部重要大血管、視神經、腦下垂體等,周邊有許多關鍵的神經血管結構,手術難度相當高。經過8小時手術,終於順利以特殊顱底手術完全切除腫瘤,不僅有效避免內頸動脈、中大腦動脈破壞出血,更完整保存第三條腦神經功能,術後無肢體功能損、失語等併發症。吉拉昨天出院,院方安排醫護團隊歡送,他的妻子聲淚俱下感謝各方援助,覺得自己和先生很幸運,能在疫情嚴峻之際,在台灣獲得完善的醫療照護,讓他們看到希望,也希望把這分愛傳承下去。吉拉的雇主廖福山說,吉拉與他們共事9年,上班 認真負責,感情如同家人一般,吉拉原本預計去年11月合約到期後,就回菲律賓定居,不再續約,豈料10月底發現視力模糊,確診為「蝶骨嵴內側型腦膜瘤」且此病治癒率不到50%,因此安排續約,並請亞大醫院積極治療。
-
2021-01-31 該看哪科.婦產科
生得少 更捨得花 自願性剖腹產費用價差大
對於部分婦科診所剖腹產比率及相關費用均高得嚇人,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也覺無奈。他說,這完全取決診所的態度,如果來者不拒,而醫師也覺得自然產的醫糾較多,而剖腹產只需一刀,相較簡單容易,風險也低,當然也會傾向剖腹產。不孕患者增加,懷孕後多指定剖腹產事實上,婦產科醫學會、衛生福利部均提倡自然產,不鼓勵非必要的剖腹產,為此,健保也擬定嚴格給付標準。不過,黃閔照臨床觀察發現,自願性剖腹產人數愈來愈多,寧願多花點錢也沒關係。黃閔照分析,這與台灣不孕患者持續增加,以及生產數少等兩大因素有關,許多人接受不孕治療,嘗試多次,費用昂貴,且身心俱疲,順利懷孕後,不想承受任何自然產風險,而指定剖腹產。此外,台灣平均生產數僅一點多,大部分女性只願意生一胎,生第一胎時,考慮就多一點,常擔心要是待產時間拖得很久,還生不出來,倒不如一開始就選擇剖腹產,免得白痛一場。醫師提醒,硬要照時辰生,恐帶來更多危險國內不孕症治療權威教授李茂盛說,昔日剖腹產幾乎都是公婆的主意,早在媳婦生產前,就花錢請命理師算出金孫出世的良辰吉時,要求醫師必須在幾點幾分執行剖腹產。近幾年來,女性意識抬頭,要求擇時剖腹產的個案明顯變少。李茂盛說,自然產好處多多,如果硬要挑「好日子」,決定剖腹產時間,千萬不能過於執著,如果一定要依照命理師指示開刀,還可能增加手術風險。舉例來說,如果預定凌晨一兩點,即使醫師願意,但此時剛好是大夜班,護理師與麻醉醫師、護理師等人力容易不足,一旦發生意外,風險更高言,不可不慎。李茂盛指出,如果剖腹產時,產婦突然大出血,或是新生兒出生後呼吸窘迫,這時候必須緊急請求外科、小兒科等專科醫師支援協助,風險極高,一有差錯,反而危及產婦及胎兒生命安全,「醫院診所及醫師都不應該順著孕婦及其家屬的意願,而看時接生。」提供各種醫材選擇,南北收費差距大值得注意的是,依照全民健保規定,產婦如果選擇自願剖腹產,就必須自付一部份手術費用,但這筆費用南北差距甚大。黃閔照指出,少部分婦科診所積極經營品牌形象,以產科界的名牌包包自居,號稱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例如,防沾黏的貼片等醫材,費用當然就貴上許多。黃閔照表示,相關醫療費用均需通過當地衛生局審核,只要收費在合理範圍,而產婦也願意自費,婦產科醫學會並無意見。非常規時間出勤費,應在3000~12000元間此外,基於醫師與產婦的信任感,及使用者付費原則,已有部分醫院收取「非常規時間出勤費」。經婦產科醫學會核算後,建議「非常規時間出勤費」應在三千至一萬兩千元之間,黃閔照說,只要通過衛生局審核,就能向產婦及其家屬額外收取這筆費用。不過,此制上路兩年多,並非每家醫院都會收取這筆費用,例如,同為馬偕體系,台北馬偕收此費用,但新竹馬偕就沒收,黃閔照說,各家醫院考量不同,目前收取「非常規時間出勤費」的醫療院所以基層診所居多。黃閔照提醒,準媽媽在生產之前,應與醫師充分溝通,由醫師評估情況,選擇最適合的生產方式,站在醫學會立場,如果能夠自然產,就不要剖腹產,沒有必要白挨這一刀。※完整專題》健保大數據/自然產或剖腹產 準媽媽準備好了嗎?※剖腹產人次10大醫療院所排行,請點此
-
2021-01-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戴口罩盯直播下載APP 台灣民眾防疫成習慣
抗疫週年專題3 過去一年境外疫情嚴峻,台灣民眾則是戴口罩、量額溫、噴酒精過著日常生活,習慣出入醫院刷健保卡,集會活動實聯制,還會用手機看直播關心疫情動態,台灣全民防疫意識高張,極少數居家檢疫趴趴走的人形同全民公敵。2019年12月31日,台灣意識到中國武漢出現非典型的肺炎疫情,當晚即對武漢市直飛台灣班機進行登機檢疫。台灣在2020年1月21日發現從武漢移入的確診首例,武漢在1月23日封城,國外專家認為,以兩岸往來之頻繁,台灣必定災情慘重,結果卻是跌破專家眼鏡。政府記取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的教訓,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便拉起阻絕邊境移入、醫院感染、社區傳播的3道防線,並首度採用智能防疫,彙整旅客入境健康聲明,將入境資料轉進「防疫追蹤系統」,第一線民、警、衛政人員都加入防疫的行列。●全民瘋口罩 健保APP爆紅政府忙著超前部署,民眾忙著超前「囤貨」,口罩、酒精立刻被掃光,政府釋出防疫口罩還不夠,於是接連宣布禁止醫用口罩輸出、徵用廠商生產的口罩、成立口罩國家隊、口罩以實名制販售等措施,逐步擴大產量,最後還有餘裕進行口罩外交。到了第4季,市面上各式彩色時尚口罩已十分普遍,送禮自用兩相宜。在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初期,每人每7天只能買2片口罩,用電鍋蒸、照紫外光等口罩消毒復活撇步紛紛出籠,原本做為健康存摺的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火速開通口罩預購功能,隨後再增加藥局口罩地圖,衝出730萬次下載量,一舉奪下2020年全台APP下載冠軍。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症專家黃立民說,台灣人確實被18年前的SARS嚇到了,這次面對疫情,防疫意識明顯提升,儘管戴口罩不舒服,但對於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出入公共場所必須戴口罩的規定,大家都能配合。●防疫五月天 天天有直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副指揮官陳宗彥、疾管署長周志浩、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發言人莊人祥是台灣防疫國家隊的主要面孔,指揮中心連續140天在每天下午2時舉行的疫情簡報,一度創下10餘萬人同時線上觀看的紀錄。陳時中等5名記者會的班底知名程度不亞於影視紅人,被媒體稱為「防疫五月天」,他們提供的透明、即時和專業的疫情訊息,發揮了安定民心的力量。滑手機一手掌握疫情,成了台灣許多庶民的習慣,疾管署的LINE「疾管家」聊天機器人,還能將防疫訊息化繁為簡,以圖卡呈現,追蹤人數迅速從10餘萬人增加到200多萬,有效分攤防疫專線1922電話爆量的壓力。●科技監控助檢疫 電子圍籬防落跑從高風險國家地區返台者或接觸確診病患,必須居家檢疫或隔離14天,這是防疫必須,但一開始就有一名台商在檢疫期間上舞廳遭到舉報,後來還有康軒集團董事長李萬吉居家檢疫多次外出、紐西蘭籍機師無視檢疫出入百貨賣場、返台歌迷違規跑去五月天演唱會現場等,都引起民眾緊張,擔心社區防疫出現漏洞。除了吹哨者檢舉、疫情調查技巧,「電子圍籬」也能夠揪出違規趴趴走的民眾,由於手機訊號能夠掌握居家檢疫或隔離者的行蹤,違規踏出家門者,政府會強制隔離安置,最重開罰100萬元;相反地,按規定完成檢疫,將有每天新台幣1000元的防疫津貼。有別於他國關閉學校、封城、鎖國,台灣以居家檢疫/隔離搭配電子圍籬、防疫津貼措施,成功防堵疫情在社區擴散。另因電子圍籬是利用手機基地台訊號判斷所在地,而非利用手機衛星定位(GPS)技術,較能兼顧監控與隱私,至今已有超過10國向台灣洽詢相關技術的運用。●疫情嚇跑病患 醫院另類災情在新冠肺炎防疫的第一個100天,不時有口耳相傳某某醫院收治確診病例、某某醫院有疫情,嚇得民眾取消或延後就醫,2020全台首季就醫人數比2019年同期減少445萬人次、降幅14%,以診所受到的衝擊最大,收入銳減。博新小兒科家醫科診所院長許惠春說,過去一年抗疫,基層經營困難重重,不僅就醫人數變少,防疫物資整備難度也加高,除了口罩,基層診所得努力搶防護衣、酒精,能夠從政府得到的支援有限,得靠自己努力。平常有不少人的大醫院冷冷清清,陪病必須事先預約或出示陪病證,在門口還要刷健保卡才能進入醫院。至於參加一般的集會活動,要留下聯絡資料,健保卡也如同第二張身分證,甚至比身分證更重要。健保醫療雲端系統連接到入境資料庫,醫院讀取民眾的健保卡時,就能立刻得知當事人的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群聚史(TOCC),有助於及時分流及診斷,防堵院內感染破口。疫情爆發以來,台灣2起院內感染的範圍有限,病人分艙分流應變得當,到目前都沒有明顯的社區傳播。這被國際醫院聯盟(International HospitalFederation, IHF)評選為全球5個卓越學習案例之一,也是台灣確診病例少及死亡率低的重要原因。●防護裝備金鐘罩 醫療體系挺得住「COVID-19不發燒就有傳染力,咳嗽、腹瀉、嗅味覺異常等什麼症狀都有,不能把發燒當做收治病人住到傳染病專責醫院的唯一指標。」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說,因為了解COVID-19和SARS有這個重要的差異,所以要求全台醫院都要有病床能夠處理疑似病患,也都要有感染控制的訓練及防疫準備,避免救人的醫院反而被病毒攻陷。當疫情嚴重國家的醫療體系瀕臨崩潰,藥品和醫材嚴重潰乏,醫護欠缺裝備冒著染疫喪命的風險之際,台灣的醫院在物資整備、感控訓練方面的準備相對周全。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說,儘管防疫已滿一週年,醫療人員依然不馬虎。王必勝舉例,醫護人員進出負壓隔離病房,一天要穿脫幾次隔離衣、護目鏡、頭套、手套等,都要對著鏡子穿戴,鏡子旁有一張標準作業流程(SOP)表,按表操課,包得緊密嚴實。在集中檢疫所也是如此,醫護人員全員圍成一個圓,每個人互相檢視,穿脫動作都是一步一步來,確保感控管理完全落實。儘管如此,部立桃園醫院在2021年的1月仍出現的院內感染,有醫生和護理師確診。擔任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的兒童感染科醫師李秉穎指出,相較於國外許多醫院爆發嚴重的院內感染,台灣抗疫一年多,只有2次院內群聚感染。他在接受廣播節目訪問時說,院內細菌或病毒感染不可能百分之百避免,事實上所有的醫院都會發生院內感染事件。李秉穎並說,醫護原本就是高風險的工作,醫護人員明知危險,還願意照顧病患,這樣的勇氣已說明一切。●疫情中正常生活 全民是防疫最大資產除了第一線防疫人員長時間的犧牲奉獻,防疫工作若無一般民眾的配合,也不可能成功。在台灣以外,世上許多人口眾多的國家疫情一波接一波,南北半球輪流燒,台灣則是從2020年4月12日起,有253天都沒有本土病例,創下全球最長時間無本土案例的紀錄,直到2020年12月22日確診的紐西蘭機師造成女性友人感染才中斷。陳時中告訴媒體,過去常見的傳染病是流感,但流感有疫苗可以預防、也有治療的藥物,不難處理,但新冠肺炎散播速度快,病毒容易突變,目前疫苗效果也還不太確定,還是要等待抗病毒特效藥問世。陳時中說:「我說台灣人自己就會防疫,外國人本來還不太相信。」但事實證明,台灣能夠防疫有成,就在於全民防疫。
-
2021-01-04 新聞.元氣新聞
3分院整併 新竹台大分院今揭牌
台大醫院新竹地區的3家分院,今年元旦起整合成為「新竹台大分院」,今天舉行經營理念說明暨揭牌儀式,整合後分別是新竹醫院與生醫醫院,生醫醫院再下設竹北院區與竹東院區,3家醫院扮演分工角色,各具特色,期望再提升大新竹地區醫療服務的廣度及深度。立委邱泰源、鄭正鈐、賴香伶、新竹縣長楊文科、竹科管理局長王永壯、台大副校長張上淳等人皆出席,共同見證歷史性的一刻。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台大醫療體系基於新竹地區三家分院地緣相近,醫療資源可共享,且較有利於爭取到醫學中心,滿足民眾就醫需求的理由,自2017年起即著手進行新竹分院、生醫園區分院、竹東分院三院整併作業,期許台大醫療體系能成為守護新竹人健康的「護國神山」。整併後的新竹台大分院組織架構共有24個醫療單位、8個特色醫療中心、2個教學研究單位、11個醫療支援單位、7個行政單位,各院區均提供內、外、婦、兒、急等醫療服務。其中「新竹醫院」以提供重度級急重症醫療服務為主;「生醫醫院竹北院區」以轉譯醫學研究、創新醫材及藥品研發為主,並提供急重症、癌症、優質健檢及國際級特色醫療服務;「生醫醫院竹東院區」則提供亞急性、慢性長期,老年及精神照護等社區醫療及偏鄉醫療為主的醫療服務。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指出,目前,新竹醫院為一區域教學醫院,生醫醫院和竹東院區仍是地區教學醫院,整合後逐步開發醫療量能,病床數全開可至1969床,醫療人員達4000人以上,未來也將積極爭取成為醫學中心,讓民眾享有最優質的醫療服務,造福新竹地區的鄉親。
-
2021-01-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堵疫情、顧食安、漲健保 陳時中面對不可能的任務直球對決
每天打開電視,比明星曝光率還高的「防疫戰將」一字排開。站在防疫的第一線,他們如何在壓力鍋中保持恆定?2021年開年,元氣周報請到6位防疫戰將,分享各自紓壓的小祕密。2020年的最後一天,下午2時40分,衛福部長陳時中步履穩健地走向平時發布疫情訊息的講台,宣布健保費率從4.69%調升至5.17%,今年一月一日生效。本報去年五月專訪陳時中,他便首次透露,抗疫之外,他要挑戰另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就是調漲健保費率。2020年最後一天,陳時中完成了這項挑戰。下決策快狠準,不疾不徐擋萬箭。過去一年,站在同樣的講台,陳時中大部分是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有時卻是必須回答進口萊豬管理的衛福部長,還曾經解釋自費醫材差額管理,如今又宣布健保費率調漲,重大民生政策幾乎一肩扛。雖然角色轉換自如,但他也說過自己身上箭靶很多,射向他的至少有疫情、食安、健保三支箭,非常巧,2020年最後一天三箭齊發。全世界都亂套的這一年,陳時中看來總是不急不徐,「脾氣很差的雙胞胎弟弟」也很少在記者會露面,但貼身幕僚觀察,陳時中並非不緊張,只是他面對問題,直球對決,決策速度很快。例如國內第二例被驗出英國變種病毒的案791,因是擴大篩檢被召回,陳時中一度有些擔憂他和家人同住,後來得知患者單獨檢疫,他明顯鬆了一口氣。對於元旦後要求檢疫以集中檢疫或防疫旅宿為原則,選擇居家檢疫須一人一戶且切結,主要是考量春節將至,如果全家圍爐,把隔離在房間的家人叫出來吃個飯是人之常情。但防疫時期必須避免所有破口,最好不要挑戰人性,乾脆要求居家檢疫一人一戶,相關決策提出後,三半小時拍版定案。武漢包機記者會落淚,成歷史鏡頭。去年武漢包機載國人回來,陳時中在隔天記者會落淚的一幕,將會是新冠抗疫的歷史鏡頭。他曾說,是因為他太累了,沒有能控制情緒。的確,迎接武漢滯台國人,為了找到合適成為集中檢疫所的場所就花了好一番功夫。班機回來當天,陳時中半夜二點半就在檢疫所等待,三點半抵達時非常混亂,狀況很多,例如分配房間後還有人要求換房間,「我的家人在三樓,可不可以換到和我一樣在一樓?」當時民眾不清楚隔離檢疫不能出房門,家人是否同一層樓並沒有差別。陳時中想,大家應很想知道狀況,於是他決定早上就開記者會,晚上檢疫結果出爐,又開一次記者會,奔波多時的他忍不住流下眼淚,是擔心國人健康,也是壓力過大的真情流露。2020一整年,後來射向陳時中的箭更犀利,他受訪時曾說:「箭箭要害!」在沒有疫情的去年年初,傳說高層有意讓陳時中缷下衛福部長,當時承受喪母之痛的他,應該沒有想到,迎接他的是如此驚濤駭浪的一年。雖然有萊豬拖累,陳時中的知名度在內各閣首長中依然名列前茅,但他寵辱不驚,僅淡淡的說:「有機會為國家做事很高興。」2020最後一天三箭齊發,他說:「最近真的是很累,能安然度過就阿彌陀佛。」許多事情都要花點時間想,為未來做準備。部長愛說笑 等小三粉絲長大 選總統才有希望自己從當了衛福部長,就沒有時間運動了。之前他固定打高爾夫球,自謙沒有打得很好,但會和朋友相約一起運動。掌管衛福部後,時間就不是自己的,朋友為了和他打球,曾苦心安排行程,第一次本來就要出發了, 總統來電說要開會。他總在最後一刻無法成行,如此兩次之後, 覺得對朋友不好意思,便婉拒邀約了。如今成為全民的阿中部長,經常有人邀約陳時中參加餐敘活動,但他發現去了通常就是「阿中很忙」,先是致詞,接下來可能有頒獎,還會被安排上台高歌,也要負責喝酒,最後大家會要求和他拍照,然後會熱情的跟他說:「我岳母是您的粉絲。」或是「我兒子很喜歡您!」阿中部長請大家不要害羞,下次可以直接告白。陳時中也說,其實他的粉絲最主要的年齡層是小三和小四的小學生,收到的卡片中最多都來自他們,小朋友還會在卡片上寫「絕對會聽指揮中心的話。」陳時中認為,如果他想選總統,最好的時機應是八年之後,那時這些小三和小四的支持者應該十八歲了,有投票權,他應該非常有希望當選。
-
2021-01-02 性愛.性福教戰
正確使用保險套 專家教你7大要訣
「超薄有感」、「香草草莓」口味,保險套製作技術越來越精進,不再只是避孕工具,甚至可以添加性愛情趣。婦科醫學會祕書長黃閔照表示,不管是哪一種款式或口味,只要標有合格證號的產品,應該都具有避孕、預防性病的效果。黃閔照祕書長說,保險套屬於一種醫療器材,是一個可完全覆蓋陰莖的膜狀鞘,應用於性行為過程中,主要用來作為避孕或預防性病傳遞,多數保險套為乳膠材質製成。市售保險套種類繁多,光是薄厚、顏色、表面平滑或是螺紋,種類相當多,有些甚至添加香味,如何在享受性愛以及避免不要成功「做人」、感染性病之間,取得平衡點,確實值得討論。食藥署表示,選購保險套時,應牢記「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口訣,首先先認識保險套是醫療器材,其次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最後則是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才能正確使用。黃閔照祕書長認為,正確使用保險套的關鍵就是「全程」使用,一開始就應該戴上,而不是做到一半才開始戴。此外,一次戴上兩個保險套,看似雙層保障,但套子與套子之間容易因為摩擦 而破裂,反而更不安全。食藥署提供了正確使用保險套的7大要訣:1.保險套使用時不宜事先展開,而應在勃起的陰莖上自龜頭部分順勢向下展開。2.使用時只能使用水性潤滑劑,凡士林、液體石蠟、乳液等均可能增加保險套破裂的風險。3.每次使用一個保險套。同時使用兩個以上的保險套,不但不會更安全,反而可能增加破裂的風險。4.取下保險套時小心不要讓精液流出,也不要讓保險套外面的陰道分泌物接觸身體。5.每個保險套只能使用一次。使用後的保險套請綁緊並丟棄。6.保險套必須保存在陰涼、乾燥和不接觸酸、鹼、油的環境中。7.如果出現精液進入陰道內情況,可諮詢醫師,並採取緊急避孕措施。※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原文:正確使用保險套 專家教你7大要訣
-
2021-01-01 新聞.元氣新聞
實名制口罩降價 完整包裝有標示
名制口罩新制昨上路,成人和兒童口罩售價都降價14天10片40元,包裝也從藥局自行分包改為由廠商直接完整包裝,並明確標示許可證字號。藥師公會發言人黃彥儒表示,完整包裝除了保障口罩品質外,民眾也能認明是哪家廠商做的口罩,如再發生問題,可直接溯源。黃彥儒指出,之前發生混充口罩事件,藥師公會便建議應將口罩以完整小包裝方式販售,包裝上有明確的保存時間,對民眾更有保障。自九月爆出口罩國家隊加利科技以中國製非醫用口罩混用的重大違失事件後,政府便要求台製醫用口罩皆需打上雙鋼印:「MD」和「Made In Taiwan」。衛福部食藥署醫粧組研究員王兆儀表示,食藥署已將醫用口罩納入邊境抽查的品項,也對於指標標的高風險業者,進行實地查核,防止輸入口罩混充。另也透過跨部會合作,掌握醫用和非醫用口罩的流向,如有不法即移送檢調偵辦。現在不論實名制或盒裝平面口罩都有完整包裝,民眾購買時要認明包裝上的標示有出產品名稱、醫材許可證字號以及廠商相關資訊,才是合格的醫用口罩。
-
2020-12-25 新聞.元氣新聞
穿戴裝置限制鬆綁 心率、血氧功能不用申請醫材
蘋果9月推出Apple Watch S6,最大亮點就是偵測用戶血氧的量測功能。但一度因被認定為醫材需審核,因此台灣果迷無法開通此功能。不過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公告修訂「醫用軟體分類分級參考指引」,將用於一般民眾日常生活健康管理的量測心率、血氧產品等醫用軟體,排除在醫療器材管理範疇,形同解禁。食藥署醫粧組科長蔡文偉表示,新修訂的「醫用軟體分類分級參考指引」,主要是參考國際管理趨勢,例如美國便將部分穿戴式裝置明確定義為非醫材,因此國內也將這類穿戴式裝置排除於醫材管理。但他強調,這類做為個人健康管理用的量測數據,不能用為醫療診斷用途。然而怎樣認定是否為醫材,需不需要申請?蔡文偉說,以原廠的宣稱為主,若非宣稱有醫療診斷用途者,就可以視為健康促進產品,不必申請,但像是之前蘋果通過醫材許可的「心電圖應用軟體」和「心律不整通知軟體」,則因為有醫療提醒功能,仍屬醫材。因此仍需視產品風險等因素,包括該產品是否為侵入式、植入式、或對於使用者造成傷害或疾病等潛在風險因素,予以綜合評估其管理屬性判定。如果對於產品屬性仍有疑義,可透過食藥署提供的醫療器材屬性管理查詢申請服務,確認產品管理屬性,或至食藥署網站的許可證資料庫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產品相關資訊。Apple Watch 的「心電圖應用軟體」和「心律不整通知軟體」分別於8月和10月分別通衛福部食藥署的醫材許可,未來蘋果手表皆可搭載。
-
2020-12-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邦快遞宣布 在全美運送首批莫德納新冠疫苗
FedEx Corp.旗下附屬公司兼全球最具規模的快遞運輸公司的聯邦快遞,宣布協助McKesson Corp.在全美運送莫德納COVID-19疫苗。自上週起,聯邦快遞已透過其運輸網路開始在美國各地運送輝瑞-BioNTech疫苗。該公司計畫最早於本週開始在加拿大各地運送疫苗,且已準備遞送至其他國家。聯邦快遞表示,已做好充分準備,將運用各種溫度控制解決方案遞送COVID-19疫苗至全球各地,全程採用近乎即時的監控功能,並安排專門的醫療團隊支援疫苗與生物科學相關醫材的運送。
-
2020-12-22 新聞.元氣新聞
生物相似性藥 有助健保開源節流
● 應透過獎勵達到病友、醫院、醫師、藥廠、健保等五贏目標● 政府應配套推廣讓民眾更瞭解生物相似性藥,以提升使用率● 節省的醫療支出可用於給付新藥,放寬適應範圍健保財務吃緊,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呼籲,不要只著眼調漲保費,如能透過獎勵政策,提高醫院使用生物相似性藥意願,就能達到病友、醫院、醫師、藥廠、健保等五贏目標。藥效同生物製劑 價格便宜衛福部健保署長李伯璋說,價格上生物相似性藥具有優勢,比相對應的生物製劑便宜,而且安全、效果相同,基於降低健保支出,確實應鼓勵醫療院所使用。不過,醫院有其成本考量,例如換藥後的利潤或採購的折扣等,李伯璋認為,利潤要比原生物製劑還高,醫院才會有意願。從病友角度,目前健保同時給付生物製劑及生物相似性藥,病友無須自費,如果可以選擇的話,當然選擇價格昂貴的生物製劑。健保署盼能「藥品部分負擔」「醫療生態需改革。」李伯璋說,未來如能實施「藥品部分負擔」,比照自費醫材,健保署提供基本藥物,如想選擇其他藥物,就由民眾自行負擔。健保節省開支,能加快新藥引進,適時擴大給付。李伯璋強調,使用者付費概念在歐美國家存在已久,民眾都斤斤計較選擇能夠負擔的醫療方式,但台灣健保幾乎包山包海,民眾當然無感。對此,滕西華則持不同看法,她開玩笑地說,歐美各國積極推廣生物相似性藥,台灣卻推不動,原因在於「名字取得不好」,「相似」二字感覺是次級品,如果健保採取藥品部分負擔,反加此深負面印象。滕西華:政府應積極推動 滕西華建議,政府應扮演積極角色,例如在醫院評鑑加入生物相似性藥使用比率項目,只要達比率就可加分。再者透過教育訓練,讓臨床瞭解生物相似性藥有國家保證,已通過醫療科技評估,進而產生信心,願意開立處方。此外,也應擬定配套,除回歸利潤給醫療院所,並與病友團體溝通,讓病友知道生物相似性藥的安全性與療效,就能提升使用比率。 11種藥納健保 年省近10億 目前已有11種生物相似性藥納入健保給付,滕西華指出,依照健保署估計,如提高使用比率,一年約能省下近十億元,目前研發與生產生物相似性藥均為國際藥廠,在安全性及有效性上與對應藥品相同,但價格便宜許多,且適應症多為急重症、癌症,因此許多國家都以政策鼓勵使用。 以英國為例,採取利益共享,只要多使用生物相似性藥處方,醫院就能獲得更多回饋,而國家節省的醫療支出,就用來給付新藥,放寬適應範圍,嘉惠更多病友。
-
2020-12-22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健保給付/【罕病法20年】王英偉:是台灣邁向衛生大國的重要一步
「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讓台灣邁向衛生人權大國,由衛福部的食品藥物管理署、中央健康保險署及國民健康署三部門分工合作,協力張開保護罕病患的保護網,國健署長王英偉說,罕病法是全方位立法,結合了疾病防治與罕藥法,這全世界首見,可以完整照護患者,是台灣邁向衛生大國的重要一步。今年是罕病法20年,罕見疾病的定義依法為疾病盛行率在萬分之一以下,一旦個案被確定後就得通報,到今年11月止共公告226項罕見疾病,通報1萬7763人。王英偉說,罕見病患的醫療照顧困境,跟一般病患很不相同,立法之前,因為病患少,診療醫師也相對少;獲取國內外最新資訊管道不足;藥物取得困難也昂貴;如果健保沒有收載的給付,申請手續也較繁瑣,罕病法保障了病患基本醫療生存權。如今,罕見疾病的照護由健保署、食藥署及國健署分工合作。國健署接續了健保無法給付的部份,包括特殊營養品及緊急需要藥物、醫材,設置物流中心,辦理採購、儲備及供應系統,也提供了病人及家屬的心理、懷孕等照護計畫。歷經三次修法,罕病法漸趨完備,例如,罕見疾病病患多數在家中由家人照顧,需要的居家醫療照護器材更顯得重要,因此修訂罕病法,給付病患維持生命所需的居家醫療照護器材。罕見疾病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如補充,目前補助項目包括「維持生命所需之特殊營養食品」、「代謝性罕見疾病營養諮詢費」、「低蛋白米麵定額補助」、「台灣國內確認診斷檢驗費用」、「維持生命所需之居家醫療照護器材費用」。以「低蛋白米麵定額補助」為例,代謝異常的孩子不可能吃特殊奶粉過一生,十多年來,罕病基金會主動從歐美、日進口低蛋白白米、麵粉,再提供給罕病代謝異常的病友,讓孩子有機會吃一口麵包或是蛋糕。經過罕病基金會與醫療單位的倡議,如今依據罕病法的補助辦法,每人每年可以獲得7000元購買低蛋白米麵費用補助。居家醫療照護器材的部分,陳冠如說,罕病法內提供呼吸器、氧氣製造機、血氧監測儀、咳痰機等四項,給予定額補助。以咳痰機為例,病患在家中可以順利咳痰,減少奔波醫院抽痰,甚至是需要氣切的命運,提高病患生活品質,也減少後續醫療支出。在預防與篩檢部分,王英偉說,由於罕見疾病多數遺傳性疾病,在罕病法就從防治端開始預防起,提供患者產前遺傳診斷服務及諮詢,掌握新生兒的狀況,從108年10月起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也擴大到21項,其中18項就是罕見疾病,就是希望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面對未來的罕病法,也有不少的隱憂,由於醫療科技不斷進步,已出現基因治療罕見藥物,一劑高達六千餘萬元,目前藥廠送件中仍待討論未核價。王英偉說,「尖端科技快速進展,罕病藥物價格屢創新高,政府與藥廠協商不易,長久下來,逐年增加的高價罕藥,勢必會對國家衛生系統造成威脅,但藥價太低廠商不願引進銷售。另外,部份罕見疾病隨著國內盛行率增加及醫療藥物進步,未來將不符合罕見疾病的定義原則,屆時需有退場機制,這對無法納入罕病名單者造成衝擊,這些都是需要面對的課題。」
-
2020-12-18 醫療.整形美容
準備好了嗎?隆乳該知道的十件事
雖然近年隆乳更加普及,但隆乳是醫療行為,而非消費行為,在面對隆乳手術時仍應該嚴肅以對。整形外科專科醫師洪至正指出,包含術前及術後都有許多注意事項,想隆乳的人對於選擇醫師、植入物到術後保養都需要詳細了解,謹慎看待。而代理乳房植入物超過四十年的蓓蕾莉生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鴻渝認為,升級美波最佳的守則,就是同時比較植入物的安全可靠和美感外型。隨著科技的進步,記憶果凍矽膠愈來愈仿真,像最近引進台灣的新一代美人魚水滴,不僅尺寸多手感佳,外型也更符合平胸者理想的自然感,還擁有美國FDA長達10年的臨床追蹤報告。為此,我們整理出十大提醒事項,讓有意隆乳者可以自我檢視。第一件事:術前先進行乳癌篩檢安全隆乳是首要之務,在隆乳前必需先進行乳癌篩檢,年輕患者以乳房超音波為主。洪至正醫師指出,35歲以上的患者或有乳癌家屬史的人,他建議加做乳房攝影,目的是要有先前乳房的健康情況當基準,術後若有改變可以進行比對。第二件事:需要麻醉科醫師當守護神手術的風險還包含麻醉狀況,「醒不來」是最令人擔心的事。因此,術前必需確認麻醉科醫師全程在場,並事先做完麻醉前諮詢,在麻醉同意書上,必需載明麻醉醫師證照號碼,讓麻醉專科醫師全程守護手術過程。第三件事:第二意見很重要一定要親自與執刀醫師進行諮詢,以了解醫師經驗和專業建議。洪至正醫師指出,雖然很多人在看診前都在網路上搜尋過相關資料,但訊息天花亂墜,因此,確實的面對面諮詢非常重要,另外,也建議民眾可以再找尋第二意見,接受多方建議後才下決定。第四件事:安全醫材很重要胡鴻渝則認為,植入物有無經過嚴謹的審查很重要,例如美國FDA的許可就必須在當地進行至少5年100位使用者的臨床試驗。且患者都會好奇植入後5年甚至10年的未來狀況,植入物若能提供長期的追蹤報告,對隆乳者不僅有保障,對醫師而言也有可靠的文獻佐證。而植入物的追蹤卡片就像是隆乳手術的身份證,必須妥善保存,至於植入物中置入晶片掃碼的新嘗試,胡鴻渝則認為人體和家電不同,無需把紙本能簡單記錄的基本資料植入體內,徒增風險。第五件事:選適合自己的植入物目前植入物有圓形和水滴型。洪至正醫師指出,圓形中的光滑面是歐美隆乳的主流,觸感最柔軟,需要適當的術後照護,如按摩或拉筋;而台灣目前的水滴型產品是新一代的細緻霧面,不需要按摩,術後較輕鬆,且外型設計模擬乳房外觀,就算是紙片人或瘦小身材,也能得到自然的外觀。第六件事:手術費過低要小心價格是考量,但絕對不能是唯一考量!隆乳是醫療行為,最需要著眼於醫師的專業度,目前雙側隆乳約為20-30萬元,視各醫療院所的規格及醫師的技術費用而有高低。若有過低的價格,則更要小心的確認植入物來源,及醫師經驗和手術規格。第七件事:手術切口依人而異目前切口主要有腋下、乳下、乳暈等,得因各人狀況而定,若未來沒有哺餵母乳需求者,就可考慮乳暈切口,畢竟從此乳腺仍然多少會受損,有影響哺乳的風險。而多數女性選擇腋下切口,看中的則是不想讓乳房上有傷疤,若腋下切口復原良好會隱藏於腋下的天然皺折中。這也是台灣最盛行的切口位置,加上搭配內視鏡技術,醫師更能仔細控制剝離範圍,因此雖然隆乳的路徑最遠,但復原期也不至於太長。而乳下緣切口,是國外最風行的方式,疤痕將會隱藏在豐滿乳房的下緣接縫。第八件事:術後按摩沒有一定標準光滑類型的植入物,需要確保植入物的移動空間,因此視醫師的手術技法,需要搭配適度的按摩。但洪至正醫師表示,需不需要按摩,該怎麼按摩,範圍和力道其實都需要與執刀醫師確認。許多隆乳者會心急想要自行按摩,甚至找按摩師用力推,因此破壞原先設計的隆乳空間,反而引發出血或植入物破裂都大有人在。術後如何保養是根據手術狀況和體質而定,有些醫療診所會提供按摩服務,這是可以考慮的。另外,隨著醫材的進步,圓形絨毛面以及水滴型植入物的表面設計較為貼合組織,因此術後不太需要按摩。第九件事:隆乳後定期追蹤雖然目前果凍矽膠植入物的隆乳安全性極高,洪至正醫師仍建議,每2年內除了固定回診追蹤隆乳狀況外,第3年可以做MRI核磁共振,檢查植入物有無破損,若一切正常,就可每2年追蹤1次即可。第十件事:尋求家人支持隆乳手術、抽脂等高風險整形手術,依規定得滿20歲才能進行,18歲以上未滿20歲則須由法定代理人同意。洪至正醫師曾遇到一名媽媽帶著未成年女兒前來諮詢,由於女兒胸部太小、自卑,媽媽覺得很慚愧,想讓女兒隆乳,但因未達法定手術年齡,還是須等小孩滿18歲才能動刀。醫師建議,重大整形手術仍有存在風險,手術仍應與家人討論,有家人支持,不僅心理上有依靠,術後休養期也有人照應,在情感面及生活支援上都有更好的因應。
-
2020-12-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邦快遞宣布 正式於全美運送首批新冠疫苗
FedEx Corp旗下附屬公司兼全球最具規模的快遞運輸公司聯邦快遞,宣布正式運送首批COVID-19疫苗。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授予輝瑞藥廠(Pfizer)與德國醫藥公司BioNTech聯合開發的COVID-19疫苗緊急使用授權後,聯邦快遞立即展開疫苗運送,並透過FedEx Priority Alert®貨件監控解決方案支援FedEx Priority Overnight®快遞服務,提升運送過程中的貨件監控。歷經數個月的準備,聯邦快遞與輝瑞藥廠、其他醫療企業以及美國聯邦和各州政府單位進行縝密規劃後,首批COVID-19疫苗將開始運送至全美各地的配送中心。此批疫苗將由各大貨運公司平均運送,聯邦快遞目前正與醫療客戶密切合作,準備運送更多批次的疫苗及其他疫苗相關的醫療器材。聯邦快遞的運輸網路已做好充分準備,將運用各種溫度控制解決方案遞送COVID-19疫苗至全球各地,全程採用近乎即時監控功能,並安排專門的醫療團隊支援疫苗與生物科學相關醫材的運送。FedEx Corp.總裁兼營運長芮思博(Raj Subramaniam)表示:「疫苗運送是聯邦快遞所有運送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很榮幸能為全球抗疫盡一份心力。我為我們的負責團隊成員感到驕傲,尤其是在有史以來最繁忙的聖誕旺季期間,他們仍竭盡所能地確保COVID-19疫苗安全送達各地。這也充分體現了聯邦快遞員工的職責與使命。」聯邦快遞持續協助全球抗疫行動,而運送COVID-19疫苗是我們下一階段的重點任務。在疫情爆發後,聯邦快遞透過其全球網路和遞送專業知識,一直致力於投入全球的救災工作。聯邦快遞總裁兼執行長高棟梁(Don Colleran)說:「面對前所未有的關鍵時刻,我們是少數擁有全球網路和運輸能力的企業,有助於關鍵供應鏈維持正常運作。自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聯邦快遞已在全球各地運送超過5.5萬噸個人防護裝備,其中包括超過20億個口罩,及超過9,600批人道援助物資。」為協助運送COVID-19疫苗至資源匱乏地區,聯邦快遞捐贈400萬美元現金以及免費遞送服務,以支援美國及全球各地多個非營利組織,其中包括國際直接救濟組織(Direct Relief)、國際人道醫療援助組織(International Medical Corps)、以及心連心國際組織(Heart to Heart International)。聯邦快遞美洲地區總裁兼全球支援部執行副總裁施瑞達(Richard W. Smith)表示:「聯邦快遞於1973年時以為緊急貨件提供限時快遞服務為宗旨。在歷經近五十年後,我們藉由運送攸關生命的COVID-19疫苗來實踐我們創始的使命。」輝瑞公司全球供應部總裁Mike McDermott表示:「這是疫苗發展及緊急部署歷史性的一刻,也象徵著一項重大成就。在提供疫苗到全美各地有需要的民眾上,卓越的物流服務具有關鍵作用。我們很高興能與聯邦快遞合作,執行這項拯救生命的歷史性任務,聯手終結COVID-19疫情。」
-
2020-12-14 醫聲.數位健康
智慧醫院/程文俊:智慧化醫療 醫病關係仍靠互動
隨著電腦科技進步,AI人工智慧在全球席捲成為風潮,不僅在產業及生活應用上愈來愈夯,在健康照護產業更被廣泛應用,提供智慧化的醫療服務。長庚智慧化 超前部署長庚醫院自1976年創院以來,「管理靠制度,制度靠表單,表單靠電腦」,所以電腦一直是相當重要的角色,意外超前部署成為台灣最早數位化的醫院。2000年開始,長庚醫院即推行電子病歷,積極發展醫療智慧化。2014年獲醫策會頒發台灣首家「智慧醫院」標章,更在2019年成為全台第一家通過國際數位醫療組織最高等級認證(HIMSS7)的醫院。智慧化 擬訂五大目標目前長庚體系醫院全台逾一萬張病床、每年門診量高達九百萬人次,因此必須更早推動醫療智慧化,智慧化分為五大項目:醫療照護、教學研究、品質指標、成本效益及整合型專案;也擬訂五大智慧化目標,包括醫療的品質、病患的安全、創新的服務、平台的整合及流程的簡化,來建構智慧醫院。一條龍作業 減少病患等待智慧化醫院以民眾門診就醫為例,依照「門診及檢查智能報到系統」,從手機掛號到檢查結束,將醫療系統、排程系統及報告系統依照不同屬性安排時間,在最方便的時間一次做完系列檢查並完成報告,一條龍作業減少病患等待時間,並且提升就醫檢查服務品質。智慧化醫院對醫師而言,經由電子病歷、雲端紀錄,看診前可以瞭解病患狀況,以感控及重症照護為例,經由智慧監控面板,可以掌握全院發燒動態及分布區域,加護病房病患生理變化,利用遠距技術跨出醫院場域,對偏鄉、離島病患做遠距診斷,緊急處置。3D智慧膠囊 揪出併發症在人工智慧方面,例如長庚醫院團隊利用人工智慧物聯網通訊技術開發了3D智慧膠囊,靠一顆口服的數位藥丸可即時監測重症患者的腹壓變化,揪出高風險併發症患者及早治療。而在預測疾病上,今年長庚以「人工智慧整合12導程心電圖預測心臟收縮功能與死亡風險」、「人工篩檢X光影像的骨質疏鬆風險」榮獲新創獎。智慧化對醫院而言,首要強調的是「閉環管理」,指的是從步驟開始,掌控整個醫療行為直到結束的流程,萬一出了問題,立即就知道是哪一環節點出錯,馬上可以處理,以提升病患安全。對醫院經營而言,有醫囑的閉環、用藥閉環、病理閉環、檢驗閉環、護理閉環等管理,可以避免差錯,提高效率,提升服務品質。應用智慧 快速整合大數據另一個認證的重點則是BI(business intelligent),指的是應用智慧,也就是快速將醫療資訊大數據整合並應用,其他包括結構化病歷,資訊的連結與交換、資訊安全等;更強調CDSS(臨床決策支援系統),包括資材、醫材、用藥、人力資源的管理等,數據可變成有用的資料,作為醫院管理決策的參考。雖然智慧化醫療方興未艾,人工智慧或智慧醫院仍然只是一個重要的輔助,醫病關係是要靠互動,要有溫度,是永遠無法被取代的。
-
2020-12-10 新聞.元氣新聞
蘋果手表心電圖開通 有些人不適用
蘋果手表的心電圖功能終於開通,台灣消費者不必再使用「閹割版」了!美國蘋果公司2018年推出Apple Watch S4,提供心電圖與心房顫動的偵測功能,但這些功能在台灣一直未取得許可證而無法使用。衛福部食藥署已於8月和10月分別通過蘋果「心電圖應用軟體」和「心律不整通知軟體」的醫材許可,未來蘋果手表皆可搭載。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心房顫動權威陳適安表示,對於一直處在心房顫動狀態的患者,若用此裝置沒有太大意義,但對於過去沒有發生心房顫動者,便有警示效果。心房顫動患者中風風險是一般人的三到五倍,但有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心房顫動患者並無症狀,很多人中風後才被確診,早期篩檢出心房顫動非常重要。陳適安表示,Apple Watch對心房顫動雖有九成多的靈敏度,仍有少部分心律不整無法分辨,因此只能作為輔助。當病人使用這些穿戴裝置顯示不正常心律時,最好擷取或錄下來在門診時給醫師看,由醫師判定是哪一種心律不整,並進一步以「CHA2DS2-VASc」分數系統,評估中風風險,再考慮是否口服抗凝血藥物來預防腦中風。食藥署醫粧組科長傅映先指出,蘋果公司送審的智慧型醫材軟體都已獲通過,其中心電圖功能已於今年8月26日通過審核,心律不整通知功能則於10月27日通過。至於蘋果公司在新款Apple Watch S6新增的「血氧濃度偵測」則未在醫材許可之列,傅映先說,廠商宣稱該測量並非提供醫療之用,因此不屬於醫療器材審查範疇。食藥署通過的醫療器材仿單則指出,「心電圖應用軟體」需搭配Apple Watch 一起使用,以確定心房顫動或竇性心律的存在;「心律不整通知軟體」則能分析脈搏速率資料,識別疑似心房顫動的心律不整,並向使用者發出通知。仿單也註明,這些功能不適用於已經確診患有心房顫動以及患有其他已知心律不整的用戶,也不適用於22歲以下族群。傅映先解釋,因廠商送來的資料僅針對22歲以上族群進行臨床試驗,若要擴增適用族群範圍,須重新檢附相關實驗資料再申請醫材審查。
-
2020-12-09 新聞.元氣新聞
醫材價格天花板奏效 健保署公布哪些降最多、漲最多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今開記者會指出,健保署與醫學會訂定自付差額醫材收費極端值之後,194筆收費直接漲到極端值,疑似把極端值當作「建議售價」。健保署指出,極端值的訂定促成19%筆醫材降價,平均降幅為10.5%,以心血管類降價最多,而漲價比例僅5%,平均漲幅為9.3%。漲價和降價最多的都是人工水晶體,一漲一降之間,收費已全面趨近於極端值。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黃育文表示,比價網一萬多筆自付差額醫材資料中,在6月15到11月5日之間調降費用者有2005筆,以人工水晶體1722筆為最大宗(平均降幅9.9%),其中1302筆人工水晶體調降到極端值。其他類別的降價,包括人工髖關節119筆(平均降幅10.3%)、調控式腦室腹腔引流系統46筆(平均降幅8.9%)、淺股動脈狹窄之塗藥裝置44筆(平均降幅39.3%)、冠狀動脈塗藥支架36筆(平均降幅6%)、人工心律調節器22筆(平均降幅10.6%)、生物組織心臟瓣膜14筆(平均降幅14.9%)、治療複雜性不整脈消融管2筆(平均降幅22.5%)。調高費用的531筆資料,也是以人工水晶體308筆為最多(平均漲幅8.4%),其次是人工髖關節80筆(平均漲幅12.7%)、冠狀動脈塗藥支架39筆(平均漲幅3.9%)、調控式腦室腹腔引流系統30筆(平均漲幅8%)、生物組織心臟瓣膜29筆(平均漲幅6.3%)、淺股動脈狹窄之塗藥裝置23筆(平均漲幅10.8%)、人工心律調節器20筆(平均漲幅25.3%)、治療複雜性不整脈消融管2筆(平均漲幅1.7%)。醫改會指出,健保署曾承諾公佈漲價歷程,但卻跳票,結果部分品項收費在短時間內大幅調漲,例如一家院所人工髖關節收費暴漲252%。健保署致電了解後表示,該院所說是不小心寫錯了。黃育文表示,健保署有監控院所收費的調整幅度,超過一定幅度會去了解,至於如何公佈供民眾參考,目前尚在研議中。院所登錄的價格是否與實際收費一致?還有多少「寫錯」的資料在其中?黃育文表示,差額費用的管理,是根據醫療法第21條,由地方衛生局核定收費標準,但目前差額醫材之多、價格變化之快,衛生局難以一一核定,健保署也還沒有與衛生局討論出分工和查核的機制,目前比價網資訊正確性只能靠醫療院所自律、誠實。
-
2020-12-09 新聞.健康知識+
防疫戴口罩皮膚變差!「痘痘貼」的用法你用對了嗎?
隨著季節變化加上防疫期間長期佩戴口罩,許多人臉部冒出痘痘及粉刺,市售的「痘痘貼」該如何使用?就讓食藥署為大家說說分明。痘痘貼列為一般及整形外科手術類別的「親水性創傷覆蓋材」醫療器材管理,若其中含有抑菌、藥品等成分(如:六次甲基雙醋酸氯啶(Chlorhexidine)及水楊酸等),是屬於二等級醫療器材,若不含抑菌、藥品等成分,則屬於一等級醫療器材。痘痘貼選購三步驟:1認2看3會用痘痘貼可敷蓋於傷口上吸收傷口分泌物,隔絕外界髒污,提供良好濕潤的癒合環境。使用前一定要徹底洗淨雙手,並且按照產品說明書使用,如果吸收組織液到飽和時(由透明變白色狀),就要換一片新的使用。由於痘痘貼屬於醫療器材,必須有衛福部核發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因此在選購痘痘貼時,請牢記醫材安心三步驟:1認2看3會用。1.認:先認識痘痘貼屬於醫療器材。2.看:選購痘痘貼時,請記得至有販賣業藥商許可執照的店家,勿於來路不明的地方購買,並在購買時確認是否標示衛福部核發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並注意是否有完整標示內容,包括廠商名稱、地址、品名及製造日期等資訊。如欲查詢是否為領有許可證的合格醫療器材,可至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搜尋(食藥署首頁→業務專區→醫療器材→資訊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3.會用:使用前務必詳閱產品說明書,了解正確使用方式及有無使用限制等。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12-08 新聞.元氣新聞
醫材極端值竟變建議售價 醫改會:七成品項直接漲到頂
健保署原訂定八大類差額醫材收費天花板,引發醫界反彈後,改由醫學會訂定極端值為上限,健保署並承諾會公佈漲價歷程,不過後續未公開。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自行調查比價網上531個差額醫材品項,結果發現半數都漲價,高達67.7%漲價品項直接漲到極端值,其餘三成漲價品項也趨近於極端值,極端值儼然變成「建議售價」,呼籲健保署應說明。另外,真正用過比價網的民眾僅5%;調查也發現民眾最想知道的事情是自費醫材到底哪裡好,醫改會呼籲衛福部應苦民所苦,修正現有醫病共享決策機制的不足,保障民眾知情權。醫改會在健保署9月公布相關政策之後開始分析,11月完成531個品項的價格變動情形。醫改會執行長王梅影指出,半數品項(54%)提高價格,漲價品項中近七成(67.6%)直接提高到極端值,另外三成也是直接趨近於極端值,代表極端值已經變成建議售價。其中一家醫院之人工髖關節,價格從1萬1960元直接漲到4萬2200元,漲幅高達252%,使用率第二高的塗藥支架和生物瓣膜也是漲價多、降價少,支架漲價39項、降價36項;瓣膜漲價29項、降價14項。王梅影表示,健保署九月曾說要公佈漲價歷程,後來卻跳票,結果靠民間團體自己調查,才釐清有上述情形,這其實是政府責任,呼籲健保署應善盡說明義務。另外,醫改會針對533名近三年曾經自費就醫的民眾進行調查也發現,健保署和醫學會雖然立意良善,設計了比價網和極端值,希望民眾不要多花冤枉錢,但民眾根本不買單,就算醫材定價風波被媒體熱烈報導,僅5%民眾曾經用過。另外,雖然各界常提到私人保險有助民眾負擔自費,醫改會調查發現,只有不到一成民眾,因為私人保險給付而選擇自費,反而有近一半(47.8%)民眾因自費醫療費用造成自己和家人的經濟負擔。對於同醫材在不同醫院的費用比較,民眾並不那麼感興趣,民眾優先考量的其實是自費品項是否適合自己?自費到底哪裡比健保更好?預估收費金額是多少?自費品項的副作用和風險?自費同意書的內容是什麼意思?台灣病友聯盟常務理事吳鴻來表示,沒人希望手術失敗,病人最在乎的未必是價錢,反而更想知道如何做出對自己比較好的決定。現在坊間自費醫材同意書,有的是太過簡略,連中文品名都沒有,另外則是有些太過專業,密密麻麻的專業術語,民眾根本看不懂。吳鴻來指出,很多需要考慮差額醫材的病人,是在緊急就醫、措手不及之下要做決定,沒有時間可以查閱資料,結果長久下來病人習慣被動接受,不扮演更主動的角色,這非常可惜,其實很多醫病溝通的誤會是可以避免的。呼籲民眾也要積極了解醫療的不確定性,政府也應該更積極教育民眾如何看病,促成良好的醫病溝通、共享決策的機制。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表示,健保署應確實查核比價網資料的真確性,並且提出醫材比價網極端值訂定的「影響評估」,例如這次漲價多的是哪些品項、哪些層級的醫院、幅度是否合理,如果使用量大或是病人多的公立醫院,應該要進一步商榷和討論漲價的合理性。劉淑瓊也建議,健保署應該、逐步將自費或差額使用率高、符合效益的項目逐步納入健保給付,才能真正促進民眾使用新醫療科技、減輕治療負擔。
-
2020-11-26 醫療.整形美容
隆乳旺季來臨 升級美波前牢記5大原則
社群媒體發達,不少人進行醫美整形,都會先到社群問大家的意見,但小心這些網路上的資訊,不見得適合每個人,不仔細查驗反而會陷入危機,尤其是需要動刀的隆乳手術更要加倍小心。我們訪問了專業整形外科醫師列出五大原則提醒,以免變美不成反而傷心又傷身。 原則一:首看醫師專業度整形外科專科醫師楊舒鈞指出,選擇乳房重建或隆乳手術,醫師的經驗值非常重要,最好看過醫師的案例,像是親友的經驗,自己有摸過確認過的「長期」案例,這才是最真實的情形。 另外,整形手術也不能忽略麻醉科醫師的重要性,楊舒鈞強調,麻醉科專科醫師在手術前都必需與患者溝通,民眾可以要求醫師出示執照證書,或可上衛福部查詢醫師資格,而且要確認手術時是「麻醉科醫師」親自施打及監管麻醉。 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賴雅薇甚至認為,若術前麻醉科醫師都沒有跟患者諮詢,是一件很糟糕的事。而民眾術前也要了解該診所的環境,甚至是手術室、恢復室的設施等。 至於,到底去診所隆乳還是去醫院好。賴雅薇認為,各有優缺點,醫美診所重隱私,較客製化;而醫院跨科別多,以隆乳為例會要求患者手術前必需先進行乳癌篩檢,有其他問題就能直接轉診。 原則二:醫材長期追蹤很重要隨著越來越多廠商進入隆乳市場,由於廣告總是天花亂墜,楊舒鈞建議民眾靜下心來評比長期的效果和安全性,現在已有相當多成熟可靠的醫材,有些甚至已經完成10年的FDA臨床研究報告,可以詢問醫師關於植入的品牌原廠以及有無可靠的公開論文研究報告等。植入物的衛服部許可證更是絕對不能漏掉的基本項目!楊舒鈞3年前幫一位患者進行二次隆乳重開手術,發現患者取出的植入物竟然沒有品牌,「這是很危險的事,因為無法確認植入物的安全性!」賴雅薇也建議民眾一定要問清楚衛部的許可證以及廠牌,每顆植入物都會有保卡,術後可以要求拿回保卡做為未來追蹤的依據。 原則三:植入物挑選因人而異 術後照護要遵醫囑現在植入物眾多,不僅有光滑面和霧面,還有圓形和新一代的水滴形,究竟什麼最適合自己呢?賴雅薇指出,最重要是與醫師溝通理想外觀目標,患者必須認知不是越大就越美,強行使用過大的植入物反而會提高併發症的機率,而醫師的美感與手術規劃也是選擇關鍵。在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服務的賴雅薇做了很多乳癌重建的患者,她認為安全可靠最重要,無論是圓形的「記憶果凍型矽膠」或新一代模擬乳房外形的「美人魚水滴」,都有針對乳癌重建族群的10年研究報告。現在的醫療技術讓乳癌患者5年的存活率都可以達9成以上,而乳房重建就顯得更加重要,讓患者正常生活,游泳甚至泡湯都可以,只要好好保養,植入物甚至可以放一輩子。 楊舒鈞則認為,圓形的光滑面及霧面其實各有千秋,美國的潮流以又軟又晃的光滑面為主,台灣則是因霧面好照顧而成為主流。其實各有好處,前者是觸感軟嫩有真實晃動感,後者是貼合穩固效果挺翹,照護也輕鬆。但無論選用哪種,都必須注意不應聽信網路傳言擅自按摩,因為術後照顧的方式和醫師的手術方式大有關係,一定要在手術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術後照顧,以免因為一時心急將植入物推離本來預設位置,導致反覆發炎甚至變形必須取出。 原則四:手術費過低要小心隆乳手術有一定的價格,楊舒鈞指出,每家診所會有3到5萬的差距都屬合理範圍,不論放入什麼形狀及品牌的植入物,雙側隆乳若低於15萬就要小心查證,包含手術的醫師經驗值,使用的植入物是否經過衛服部核准,以及是否有麻醉科醫師在場等。 原則五:明辨網路訊息真假網路上充斥著似是而非的言論,多人分享不見得是正確的,他人成功的案例也不一定能複製到自己身上,要到網路上參考隆乳手術的意見要非常小心。賴雅薇指出,網路上的訊息時常天花亂墜,曾經遇過有女生拿A片截圖到診間,而圖片還是由下往上的角度非常不切實際,此時醫師就得戳破患者的粉紅泡泡,用理性的方式跟患者溝通評估。別人放多大變成什麼罩杯,不代表自己也是一樣,隆乳手術就像是「錦上添花」,本來的乳房組織越多,成效就會越自然,若乳房先天條件不理想,像是極度平胸、雞胸等狀況,更要多加詢問醫師找出最適合的隆乳選擇,也要認知手術後成果也會有極限,才是健康的整形心態。
-
2020-11-22 醫療.整形美容
隆乳有故事/經歷波濤洶湧 隆乳幕後推手是「他」
台灣女性波濤洶湧的隆乳進化史,幕後推手竟是位出生於二戰末期的老先生。前「西北」公司、現任「蓓蕾莉生技」董事長胡鴻渝的創業史,正是台灣隆乳史不為人知的番外篇。由於父親早逝,年幼的他在貧困生活中努力打工賺取生活費,25歲時,決定進入不看學歷、只看能力的美國郵輪服務,跟著郵輪環遊世界。郵輪打工跑遍世界,帶回整形醫材。上船時一句英語也不會的胡鴻渝,憑努力從服務員一路升至公關經理,練得一口流利英語,奠定與歐美人士發展友好互信的基礎。回台後,因緣際會接觸到醫材產業,逐步進入整形外科專門領域,成為當時台灣整外先驅醫師們的影子,引進乳房植入物及相關整形科醫材,成為國內整形界的義乳教父。胡鴻渝回顧六○年代,當時台灣醫療體制不健全,坊間流行注射液態矽膠的小針美容,免開刀、無疤痕,讓愛美女性立刻獲得豐滿柔軟雙峰。殊不知液態矽膠會流動,乳房會漸漸變形、潰爛,液態矽膠會與組織、肌肉結合,取不乾淨也吸收不了,不知害慘多少女性。看到許多女性受害,他大費周章地從美國引進合格乳房植入物,但當年國內尚未有整形專科醫師可以成熟使用隆乳醫材,一年賣不到十副,生意慘澹。提供國外最新資訊,收集病患反應。而後苦撐至八○年代,股票市場繁榮帶動台灣隆乳全盛時期,女性捧著現金到整形診所排隊要求隆乳。當時美國、巴西都是隆乳風氣極盛的國家,卻鮮少人知,台灣早已躋身亞洲隆乳大國,甚至比韓國更興盛,且台灣手術精緻化、乳房植入物強調自然,與巴西大不同。由於早期跑船的歷練,草創時期,胡鴻渝就敏銳察覺醫師的需求,總是主動提供國外最新的醫療資訊、教學影片,並向醫師收集手術後的病患反應。在還沒講究臨床實證醫學的時代,他就懂得收集術後的結果,作為評估選用義乳材料的方向。矽膠被禁多年後,植入物再開啟新篇章。隆乳材料當年還經歷了傳統「液態矽膠」被禁的大轉折,胡鴻渝說,使用液態矽膠的舊式乳房植入物推出後,在七○及八○年代發生多起填充物破裂、外漏案例,破漏後難以清除,甚至有免疫問題,之後在美國及亞洲國家全面禁用。但是全世界男女對矽膠柔軟、真實的手感無法忘懷,液態矽膠被禁14年後,美國終於重新核可高聚合性的「記憶果凍矽膠」,兼具軟嫩手感與高安全性,此種記憶果凍的特性被各廠牌廣泛地採用後,除了圓形,又推出新一代模擬真實乳房外形的水滴型,還完成了10年美國FDA臨床追蹤研究報告,開啟了植入物的新篇章。投入醫材已超過40年,現年77歲的胡鴻渝對於植入物的眉角如數家珍,也看過許多產品風光上市又被禁用。他提醒所有想隆乳的女性,醫材雖然不斷創新,但畢竟植入人體,不像3C或家電產品,不一定要用自己的身體馬上嘗鮮。最重要的是長久的安全性及穩定性一定要高,全世界的使用歷史和公正的研究報告,都是必備的查證,天花亂墜的廣告也不可盡信。畢竟隆乳不是要求三、五年效果,要能保障未來十幾年的長久可靠,才是追求美波升級的最佳準則。
-
2020-11-22 醫療.整形美容
隆乳話歷史/從鹽水袋到果凍矽膠 完美胸形演進
民國57年,台灣第一台隆乳手術,由馬偕醫院羅慧夫、林秋華醫師共同進行,他倆從美國拎了一副鹽水袋回台,開啟了台灣隆乳史的第一頁。當時一位外籍牧師娘接受隆乳,但因手術技術未成熟,術後發生嚴重血腫,隔天便要求醫師將義乳取出。台灣第一例隆乳手術宣告失敗。液態矽膠遭禁,近年果凍矽膠成主流。台灣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也是整形教母的林靜芸口述以上歷史,她的叔父正是當時施行這第一例手術的先鋒林秋華。林靜芸回憶,早年,還沒有正規隆乳手術與義乳,小針美容大為盛行,導致許多女性乳房潰爛。直到專科成立,醫師技術漸熟練以及優良義乳引進之後,隆乳市場才爆發式的成長。當年鹽水袋及液態矽膠幾乎同時興起,液態矽膠柔軟的觸感,讓男女都著迷,但也因為發生破漏後難以清除的問題,台灣在1992年下令禁止使用液態矽膠產品。直到美國發展出高凝聚性的新型矽膠問世,具備柔軟觸感及安全性,這類記憶果凍矽膠就成了主流,至今已超過600萬人受惠,台灣也終於引進國外風靡已久,外觀自然的新一代水滴。水滴型乳頭微翹,最能呈現自然胸形。整形外科專科醫師歐冠彣指出,這十年來的醫材變化,就是柔軟、仿真、安全,跟人體不起作用,目前果凍矽膠的粘度及凝聚力都更好,不容易位移也不會亂跑,即使破掉也不會擴散。在這麼多的矽膠植入物裡,歐冠彣很推崇美人魚水滴型,原因在於非常自然,胸部呈現最美的水滴型外觀,胸部上緣占1/3,乳頭在正中間,略略往上微翹,胸部下緣佔2/3,胸部上緣距離側腋下兩指的距離,胸形最為自然飽滿。歐冠彣認為,尤其亞洲女性身材偏瘦小,水滴型放入後不會太突兀,想要又大又自然而且要擠乳溝也行,不過因為水滴型會讓乳頭呈現微翹形狀,在放置時就要先確認位置,手術上比較麻煩一點,但術後不用按摩是最大的便利。完美乳房,線條和比例是關鍵。林靜芸則認為最美麗的乳房就是健康,皮膚好、乳暈粉,乳暈直徑兩公分,乳頭零點五公分,罩杯反而不是最重要,乳房線條和比例才是關鍵。該從何處把植入物放入胸部也很有技巧,歐冠彣分析目前有腋下、乳下、肚臍、乳暈,得因各人狀況而定,若已婚沒有要哺餵母乳者,建議乳暈切口,因為從乳暈切進去有時候會影響乳腺,對哺乳功能還是有點影響。還未結婚的年輕女性則建議腋下或乳下,而疤痕隱藏最好的則是肚臍。林靜芸較推崇乳下緣切口,這是歐美流行的便捷隆乳,置放的路徑很短,手術平均為二到三小時,隔天可以上班。林靜芸笑稱,唯一的缺點是親密關係時,男人可能從疤痕識破,不過也越來越多女性大方承認加工,她們認為隆乳是為了取悅自己、穿衣好看,拍照更美觀,而不是為了取悅男人。主要矽膠植體光滑圓盤手感最軟但易滑動,術後初期需要勤加按摩,不按摩容易產生莢膜攣縮,適合追求軟度也樂於保養的女性。霧面圓盤減少莢膜攣縮機會,不用按摩,讓患者更方便輕鬆,適合忙碌及喜歡飽滿挺翹的女性。霧面水滴型新一代的矽膠植體,仿乳房自然的外觀,與同級圓盤相比,可再加大1-2個罩杯,適合身材過瘦或乳房下垂的女孩,莢膜攣縮率是三者中最低的。
-
2020-11-22 醫療.整形美容
隆乳新風潮/做太小被抗議罩杯飆升 女性為自己而美
「以前女性隆乳多是為了改善夫妻關係,現在愈來愈多年輕女性為了自己而來,也不在意讓人家知道是『假』的,只要大又美麗,能自信展現身材就好。」為許多年輕女性隆乳的開業整形外科醫師邱大睿如此分析。跟風歐美,健身女教練就愛又大又圓。十年來隆乳市場的變化,站在第一線的整形外科醫師看得最清楚,「我曾經幫一位女性健身教練隆乳,由於患者的需求與一般人不同,加上受歐美健身教練影響,女教練希望愈大愈好,甚至超出本身乳房寬度、兩顆圓圓掛在胸口也沒關係,而且她們的伴侶也是同樣想法。」這讓邱大睿非常驚訝。邱大睿說,健身教練因為運動的關係,只有肌肉、脂肪很少,而脂肪最多的雙峰就很容易在健身過程中「消失」。更由於健身很常使用到胸大肌,因此植入物的位置就得在胸大肌上面的筋膜層,而為了運動教學時乳房不會跟著動作亂跑,則必需選擇像是「霧面記憶果凍」這類的微絨毛材質,才能跟組織緊密貼合。「早做早享受」,大方分享隆乳經驗。這些願意展露身材的女性,也大方的在社群媒體分享自己隆乳的經驗。邱大睿兩年來已幫二、三十位女教練隆乳,年紀幾乎都在30歲以下,與十多年前隆乳年齡多為40歲以上的女性,足足年輕了10歲。女力覺醒讓年輕女生有「早做早享受」的想法,而隆乳的罩杯也「UP」升級,以前C罩杯就讓女性很滿意,現在做太小還會被抗議,都要至少D罩杯起跳。邱大睿還為一名女性加量為F罩杯550cc,他無奈地說:「這是我做過最大的罩杯,術前有盡量和患者溝通,但患者堅持大就是美。」這股大奶風氣也往南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乳房外科暨癌症中心主治醫師張智皓發現,南部通常都喜歡大C小D,但社群媒體興起後,網紅大露事業線,南部女性要求的罩杯也愈來愈大。乳癌重建一條龍手術,保住健康、找回雙峰。其實,最早的隆乳手術是因身體殘疾進行義乳重建。擁有乳房外科及整形外科雙專科的張智皓指出,早年乳房外科為了救命,把胸部能切的全切除,但現今已認為乳癌患者不必在「命」與「美」之間二選一,醫療已發展出為了乳癌患者進行乳房全切時,保留乳頭及皮瓣,再使用植入物重建,並讓另一邊的健康乳房「順便升級」,這種「一條龍」的手術方式,讓患者因病進開刀房切除乳房,出來時雙乳並沒有消失,反而更美,是種「逆轉勝」的概念,很受癌友歡迎。一台刀就能完成癌組織切除、乳房重建、隆乳手術,正是最新的乳房醫學。張智皓說,日前一名42歲的乳癌一期患者,因有乳癌家族史,選擇右側乳房全切除,左側同步進行隆乳手術,目前每天服用荷爾蒙藥物,也不太需要擔心乳癌復發情形,患者不只沒有失去乳房,還變得更加自信。張智皓也提醒,隆乳首重安全,對於醫材的選擇,整顆植入物必需通過美國及台灣FDA核准,有十年臨床追蹤報告,數據完整可考,對醫病都有保障。產後隆乳新趨勢 做好3件事避免變成布袋奶近年產後因乳房下垂進行隆乳的個案也不少。整形外科專科醫師歐冠彣說,產後乳房下垂的原因,在於皮膚及乳腺鬆弛,就像是洩了氣的皮球,皮膚的彈性回不去了,尤其產後快速減重的女性,更容易造成乳房下垂。至於隆乳後會不會影響餵母奶,歐冠彣說,要看手術切口,採乳暈切口比較有可能影響到乳腺,就有可能無法餵奶。而為了避免產後乳房下垂,歐冠彣提供三招預防:孕前控制體重懷孕前後,體重增加控制在8-10公斤內。 內衣好好穿懷孕或產後因漲奶胸部變大,很多人覺得穿內衣不舒服,但穿內衣可阻止地心引力讓乳房下垂。 增加胸大肌厚度平常要健身,增加胸大肌厚度就能增加力量,多少可以拉提乳房,減少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