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醫聲.領袖開講
搜尋
醫材
共找到
276
筆 文章
-
-
2024-10-02 癌症.抗癌新知
PatientsForce 獲HBR鼎革獎創新商模首獎暨ESG特別獎 以數位創新推動新藥可近性方案
2024年《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數位轉型「鼎革獎」,第四屆獲獎企業名單於10/1(一)公佈,今年的創新商模轉型獎,中小型企業首獎是采照策略顧問,同時也獲得ESG特別獎肯定。該項得獎專案自2017年啟動以來,已累積超過60種特殊藥物服務,涵蓋癌症、生物製劑等特殊處方藥物及醫材,並透過與多家國際藥廠合作,成為台灣醫療市場中新藥福利計畫的創新。PatientsForce采鋐健康整合集團董事長張向昕表示,解決新藥的可近性問題,除了公私協力,健保與商保並進,應該還需求創新的市場解決方案 ,以兼顧病人的可負擔性及新藥市場價值。采照在2015年提出PatientsForce病人支持計畫平台(Patients Assistance Programs),協助藥廠直接提供病人用藥計畫,並在新藥尚未納入健保給付期間支持與降低病人的財務與治療上的負擔,並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與健康服務。」張向昕說,去年共有一萬多名病人申請用藥支持計畫,但今年PatientsForce服務的患者已經早已破萬呈現倍數成長,一方面是愈來愈來新藥計畫的加入;另一方面設計創新多元的新藥解決方案,也使用不同用藥管道及疾病類型都能提供服務。目前持續提供超過80種的病人支持方案,自2017年迄今已提供醫師及病人用藥支持服務超過100萬單位的藥物支持申請,市場價值超過60億以上。為了提升台灣患者的醫療體驗,采照集團致力於發展完整數位管理產品,「醫藥通MediPASS整合型SaaS平台」即為一個敏捷式開發的整合系統,能夠讓藥廠、醫療機構和藥局在同一平台上協作,進行病人支持計畫的申請和管理。該平台的推出,使得各方能夠更高效地共享資源,提升整體醫療服務的質量。「我們的管理效能相當於一間保險公司的理賠部門,只是我們給付主要為實際的藥物。」采鋐健康整合集團營運長王怡文指出,醫藥通是Patientsforce 持續優化開發的數位平台,對病人申請用藥的流程,完成標準及合規的品質管理,針對病人的大量申請文件,透過智能模組的優化,不但已能完成快速影像文字辨識,系統工作流程自動化填入及偵測錯誤,更能進行個案管理的工作追蹤,分派及品質管理,並同時完成病人與醫院端的連繫及派藥。為了進一步促進贈藥的發放,集團還向下整合供應鏈,推出「醫箋通」以幫助藥局端的贈藥庫存管理,這一系統的引入大幅提升了計畫藥物發放的正確性與效率。此外,本案在病人藥物財務支持也提供多種解決,首創藥物分期服務「藥分期」,讓病人可以先購藥再分期償付,結合藥廠提供的豁免條款,免除了患者在等待健保給付前自費用藥的財務負擔,亦包括針對特案病人的財務方案,以因應患者不同支付能力的短期財務壓力。AI智能服務的導入,將會是近期PatientsForce提供可規模化病人支持方案的下一階段動能,張向昕表示,為了實現24小時、一週7天不間斷的病人醫務服務,近期已開始落地智能化的語音型AI服務,除了內部提升客服品質的可視化管理,另一方面更規模化的解決與醫療單位與病人大規模對話型服務,包括通知領藥,定期回診,健康調查及臨床上的病人自主回報管理等,以因應未來更多新醫藥模式的精準化健康管理服務。PatientsForce也將病人支持計畫平台擴大到企業端,成為企業的ESG及員工支持方案,為員工及其家庭累積未來的醫療資本。張向昕強調:「PatientsForce不只提供一個數位系統,更代表企業責任的實踐,期待有更多醫療院所、藥廠參與,透過創新的商業模式和數位工具,讓更多的病人負擔得起新藥治療,得到完整的照顧,同時也能協助健保在過渡期及私人保險不足時,解決醫療臨床上的病人支持問題,共同促進醫、病、藥循環共利。」
-
2024-09-22 醫聲.健保改革
即時線上照護 隨時醫療諮詢在最自在的地方養病安老
「遠距醫療在新冠疫情期間,提供國外僑胞遠距諮詢、國內視訊看診及居家照護,同樣也適用於在宅急症照護。」台南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表示,智慧醫療與無牆醫院是未來趨勢,需靠科技來達成。在「在宅急症照護政策與實務對話」論壇中,許多專家也認同,希望未來有更完整的溝通平台,給予設備廠商更多支援,不僅能提升照護品質,也能組成國家隊,輸出獨一無二的居家遠距照護經驗。衛福部7月1日正式推動「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新制,擴大特殊情形適用對象,從原本的5種特殊情形增為10種,如急診住院病人、長照機構住民、納入健保署家醫計畫、遠距醫療併遠距照護計畫、接受國際醫療的病患等都含括其中,林宏榮說,正在推動的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以下簡稱試辦計畫)對象也適用該辦法。在宅急診醫療支援偏鄉,遠距醫療成助力。試辦計畫不僅減少在宅患者急診及住院的機會,減輕照顧者及醫療系統的壓力,也能支援醫療資源較缺乏的偏鄉。彰化員郭醫院醫師郭亭亞表示,功能良好的高齡長輩急性感染住院後,反而會因便當難吃、隔壁床吵雜、預防跌倒的約束等,導致營養不良、失眠,甚至出現譫妄、憂鬱、肌少症、失能,在宅急症照護恰巧讓長者在最自在的地方好好治療。而科技正是試辦計畫不可或缺的助力,林宏榮指出,遠距醫療融合親自診察、線上診療,打造「混合照護」模式(Hybrid Care),當醫師進行居家訪視後,在患者家中設置的遠距通訊與生理監測設備,相關的遠端數據傳輸至院內系統中,醫療團隊則可以透過線上照護的方式,隨時掌握生命徵象變化與病情評估,維持患者健康。醫院聯手電信業者,達成健康台灣的願景。以遠傳電信與亞東紀念醫院的合作為例,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的「遠傳大人物」模式,結合5G遠距診療平台、IoT生理量測醫材APP,讓醫療團隊掌握患者血壓、血糖、血氧、連續心率等17項數值,並藉由AI輔助判斷病情,而大數據分析則協助長期追蹤病情,以及早預防、處理潛在風險。「居家醫療不是電信業的機會,而是責任。」遠傳電信資訊暨數位轉型科技群執行副總經理胡德民表示,遠距看診除了視訊門診,也結合虛擬健保卡、電子處方等多元的科技照顧服務模式,未來將持續與醫界攜手共進,達成健康台灣的願景。提供全年無休醫療諮詢,增加病人與家屬安全感。除了遠距看診,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副院長馬漢平也建議,目前台北醫學大學提供附設醫院、萬芳醫院、雙和醫院等三家醫院的24小時全年無休顧客服務Call Center經驗,讓病家隨時能打電話進行醫療諮詢,增加安全感。試辦計畫參與院所中,以居家護理所為大宗佔四成,郭亭亞認為,溝通不方便是目前醫院與居家護理所合作的最大困難,若有資訊平台,讓醫療院所、居護所人員、長照人員甚至是家屬,統一得知患者病況、用藥情形等,將大幅提升流程效率;長照領域已有類似平台,盼能應用在試辦計畫裡。居家醫療系統發展成熟,有機會將經驗輸出國外。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余尚儒表示,台灣領先老化嚴重的日本,投入大量資源,發展在宅急症照護,建議政府應給予醫療團隊制度支持,並邀請監測設備廠商、電信業者組成國家隊,利用健保這個最大資產,先在國內練兵,未來也能「出國比賽」。林宏榮也認為,居家醫療系統是台灣第一次有機會定義產業規格與服務,若發展成熟,將來有機會輸出經驗及商模,可以搶得先機;另外,未來遠距醫療科技可能包含智慧穿戴式裝置、醫療機器人、無人機的應用等,例如印尼島嶼眾多,無人機就派得上用場;期待藉由這些遠距醫療科技的使用,讓患者得到更好的照護,甚至延伸至社區、居家場域,不漏掉任何一位有需要的患者。
-
2024-09-19 ESG.健康與ESG
落實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醫院紛投入資源響應
為了保護我們賴以為生的地球,淨零碳排已蔚為全球風潮,台灣也順勢而為,在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推波助瀾之下,各大醫院紛紛簽署「永續發展倡議書」,承諾與所屬部門共同在治理、環境和社會影響力各層面積極行動,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從大學到附設醫院全面邁向永續發展願景,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3月13日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共同簽署「永續發展倡議書」,承諾與所屬大學共同在治理、環境和社會影響力各層面積極行動,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北醫宣示 2050年前達成碳中和台北醫學大學2022年底62週年校慶典禮上盛大簽署永續發展倡議書,三個月後,北醫附醫也公開宣示致力於永續發展,至少在2050年前達成碳中和目標。北醫大醫療體系並於2023年7月21日獲得「2023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多項殊榮,包括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囊括1金、2銀、1銅獎;萬芳醫院榮獲金獎;雙和醫院榮獲特優、1金、1銀、1銅獎;總計獲1特優、3金、3銀、2銅殊榮,展現北醫大醫療體系以具體行動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精神。其中,獲得永續行動獎金獎的是「智能後勤,綠能永續」。誠如台北醫學大學董事長陳瑞杰在媒體發表的專文指出,智慧醫療和永續發展是北醫的兩大主軸,北醫附醫建構智能化平台提升管理效率,並打造以病家為尊的就醫環境。在綜整病人安全、醫療品質及內部使用者意見等因素後,以「設備監管、醫材紀錄、服務升級、自動環控」4大方向為主軸,擬訂環境智能管理及建置策略。進一步介紹相關配套系統如下:「智能後勤管理系統」提升儀器設備維護保養、報修之作業效率;「衛材UDI管理系統」以自動化辨識達到衛材高效追蹤管理;「智能傳送系統」自動派工並掌握人員工作進度;「智能環控系統」自動化監測空氣品質、電力設施等運作,建構病家及同仁安全環境。此外,北醫附醫更導入雨水儲留基礎設施,並籌劃逐步汰換電梯、空調主機、鍋爐等多項節能減碳作為,以智能化、高效率、高節能,持續優化後勤管理並發展綠色醫院。 新光為首家開辦永續專班醫療機構新光醫院積極實踐淨零排放和永續發展的目標,在ESG實踐方面的卓越成果,榮獲第24屆NHQA(國家醫療品質獎)ESG特別獎,不僅在綠色環保方面有著顯著的進展,還在數位轉型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為推動CSR的典範。 洪子仁副院長說明,新光醫院已完成了數位轉型及將資訊機房外遷,透過數位化流程和系統,建置次世代的醫療資訊系統,提供更準確和即時的醫療服務。另為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將高耗能的Mainframe主機替換為能耗效率較佳的x86伺服器取代高耗能的主機,降低資訊系統運作所需的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並將資訊機房搬遷至TPKC遠傳雲端運算中心,引入高效率外氣冷卻技術,每月省電8000度,節能率約25%;透過數位化流程和系統,年均減少約6萬3千本紙本病歷,約63萬張紙、減少4.8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電子同意書簽署功能省掉約34萬張列印紙張,減少2.6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值得一提的是,新光醫院與TAISE合辦醫院氣候永續管理師證照培訓專班,為全台首家全院推動永續管理師證照的醫療機構,透過培訓,醫院能夠在運營和管理時更有效去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同時實踐環境友善的策略,包括節能減碳、資源循環利用、綠色建築和減廢等,不僅有助於醫院減少對環境的衝擊,也有可能節省成本,提高醫療體系的可持續性。 長庚醫療九院區 同步投入永續發展為展現全面落實永續發展的決心,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暨所屬九大院區,由長庚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程文俊領軍,也與TAISE完成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的儀式,承諾全體系致力於永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將更健全自身醫院治理、環境永續管理,還將積極與各醫療機構合作,促進社會朝永續發展目標前進。 在簽約典禮會上,程文俊主委表示,長庚醫療體系秉持「長存仁心,庚續創新」的永續經營理念,體現「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期待連結永續夥伴與世界接軌,發揮醫療本業與正向影響力,創造永續價值,從各院區共同簽署倡議開始,全體系將在過去基礎上持續深化,精進醫療本業,並擴大推展社會公益,貫徹「人本濟世,病人優先」,提升人民健康,創造永續共好優質社會。2023年7月,長庚醫療行政中心總執行長潘延健發表「長庚紀念醫院醫療淨零與永續發展」報告。內容計有四大面向:一、醫療機構能源耗用概況;二、長庚醫院綠建築案例;三、長庚醫院淨零排放與節能減碳;四、ESG的推動成果。長庚醫療體系表示,他們秉持「要做就要做最好的」為目標,深知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的重要性,2006年即依據ISO標準盤查全院區溫室氣體排放量,訂定年度減量目標,2011年導入ISO能源管理系統,積極推展各項改善環境措施。各院區積極發展智慧醫療、綠建築,落實綠色理念行動,不斷提升醫院永續發展水平。2018年起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定期出版永續報告,建立與各利害關係人溝通平台;2018、2021年分別榮獲台灣企業永續獎之醫療產業報告書白金獎,2021年榮獲全球企業永續獎之疫情貢獻獎等多項殊榮。面對氣候變遷對環境與健康的衝擊,長庚醫療體系還依據健康無害醫療組織(Health Care Without Harm)建議要點,持續改善各項能源與採購、運輸等構面表現,參考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框架(TCFD)四大核心揭露項目,並內化為目標工具,提早擬定應對策略,以「綠色與健康醫院」為願景,深根溫室氣體、能源、水資源、廢棄物與綠建築等五大面向,全面開展氣候變遷管理。高醫全力動員 落實2050年淨零碳排為落實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以下簡稱高醫)採取雙向方式推動醫療ESG,亦即「由上而下展現決心提供資源,由下而上全員參與展現成果」,於2023年5月成立ESG永續辦公室,由王照元院長擔任召集人,並和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宣示共同推廣永續倡議、營造永續醫療環境。王照元院長表示,高醫永續辦公室參照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永續性報告準則及全球永續發展趨勢,同時關注內外部利害關係人的永續議題風險與機會,根據E(環境)、S(社會)與G(治理)三大面向,並考量醫療產業的特殊性,分為環境關懷、幸福職場、社會共榮、永續經營、卓越醫療與綜合規劃等六個小組,由各副院長分別督導管理,每兩個月舉行一次辦公室大會,以確認推動進,並討論可能遇到的困難及其解決之道。在由上到下展現決心方面,王照元院長舉例說,以社會共融為例,高醫持續經營高雄山地原民地區及台東大武等偏鄉區域的醫療照護與遠距醫療,並致力於數位轉型,還有在積極推動IT硬體基礎建設的同時,醫院同時強化AI人才的培育,結合特色醫療的發展,提供策略計畫和預算支持等等,投入資源,不遺餘力。在由下而上全員參與方面,王照元院長表示,高醫自2019年開始,每年將ESG相關執行成效整理為永續報告書,連續5年獲得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之永續報告書獎項肯定。這些成績不僅獲得產官學研界的認可,還讓高醫以優質醫療為核心,橫向拓展價值鏈,垂直縱深推動永續發展。此外,僅以2023年為例,高醫不僅獲得創新成長領袖獎、社會共融領袖獎與職場福祉領袖獎,還得到《哈佛商業評論》數位轉型鼎革獎之醫療服務創新轉型獎醫學中心組楷模獎暨ESG特別獎,以及強化社會安全網績優團體獎、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之國家品質標章金獎等多項獎項。這都是全體員工共同參與並推動永續議題的具體成果。王照元院長強調,以雙向方式推動醫療ESG的策略目的,在於形成一個全面性的永續發展文化,並將ESG納入高醫日常運作的核心價值,從領導層到基層,既全面且協同的模式來推動醫療ESG,以確保高醫能夠在未來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同時在醫療評鑑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花蓮慈濟用心落實醫學ESG2023年底,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榮獲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之「永續傑出人物獎」;2024年初,慈濟醫療法人、花蓮慈濟醫院與TAISE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承諾將致力於永續發展,並以實際行動朝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努力,這些都顯示慈濟醫療體系在落實醫學ESG上的用心。在獲得「永續傑出人物獎」後,林俊龍執行長表示,慈濟醫療法人除了積極推動節能減碳、減少醫療廢棄物的產生,更推動素食,透過使用環保餐具、減少垃圾、廚餘回收等方式,將對地球的影響降到最低。在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時,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也指出,醫院成立之初就是要做綠建築,走道廊光、植物的規畫設計及空調透過軟硬體的運用,都儘量減少能源損耗。林欣榮院長說,早在全球倡議醫學ESG之前,證嚴上人即期許所有慈濟醫療體系的醫護同仁,要結合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四大志業,一起追求並落實永續經營。其中,醫院建造時就朝綠色建築發展,包括設置熱泵系統、廢熱回收與太陽能發電,採購具有環保標章的商品,及使用雨水回收系統等。此外,證嚴上人希望全院茹素,雖然茹素沒有列入ESG節能減碳的項目,但推動茹素,不僅對身體好,對全球減碳貢獻更多。為有效推動淨零碳排的目標,慈濟慈善基金會成立淨零碳排及環境管理委員會,訂定醫院的目標,接著成立永續發展辦公室,各科部都有代表參與,比如開刀房要怎麼減碳淨零等,都要依照目標落實執行,並忠實記錄在永續報告書上,醫院每年要做碳足跡盤查,找出並減少排放源,2030年碳排減少15%、2040年減少50%,必要時透過碳匯和負碳,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林欣榮院長強調,花蓮慈濟醫院為了全方位做好各項管理維護工作,特別重視並落實執行相關的作業標準,比如早在20多年前就導入ISO9000做品質管理,依ISO/IEC 27017做好雲端服務的資安控制措施,2023年導入ISO 50001整合能源效率到管理系統架構,以促進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預估一年可以降低71萬度的電力,每年可以省下210萬元,還導入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做碳盤查,「我們依照最嚴謹的標準一步步建立起來、做出來,更鼓勵員工一起發想,提供他的智慧、創意和巧思,來成就整個醫院的永續經營理念。」林欣榮院長表示,除了環境保護之外,花蓮慈濟醫院在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上,也都著力甚深,不僅在專業成就與創新研發屢獲獎項肯定,2023年更榮獲《康健雜誌》頒發「第五屆CHR健康企業公民」金獎殊榮,是對全院同仁的肯定。
-
2024-08-20 失智.新手照顧
如何選擇和申請氣墊床 了解適用對象與常見問題
前幾天我在服務某位長輩時,外看突然主動向我訊問;「老師!氣墊床怎麼調?!」,這時才想到,並不是每一個人拿到氣墊床的方式都相同,有些是向醫材行購置,有些則是用二手租借或贈送方式取得,不一定有機會了解到氣墊床的使用方式,加上機器上面多是中文書寫,很多外籍看護只聽得懂中文,卻"看"不懂中文啊!因次,這次就小小的與大家分享氣墊床常見的問題囉~ Q:擔心長輩躺久了會不舒服,用氣墊床會比較舒服嗎?因此,很多人會誤會使用氣墊床可以躺臥時的舒適,但其實氣墊床針對可自行或輕度協助下翻身坐起的長輩來說,有以下缺點:1.因管條內充滿流動性高的氣體,以致翻身坐起時,沒有穩定支撐的施力點,導致翻身坐起困難。2.需要24小時充氣洩氣,因此機器會產生低頻且細小的聲音,恐會不習慣。💡 氣墊床僅適用於長期臥床、無法自行翻身坐起的患者 Q:甚麼時候要用交替/定壓呢?氣墊床主要是藉由每個氣管"交替"充氣洩氣,以達到減壓效果,「定壓」模式則是將每根氣管充飽,使床墊穩定有利照顧者翻身或是穿衣護理等。因次,當我們每一次協助長輩更換尿布、擦澡或是相關照護後,一定要記得將定壓模式改回交替模式,導致氣墊床效果有限。 💡使用氣墊床就"不是"不用翻身,氣墊床僅延緩壓瘡發生!! Q:機器上的壓力數值代表甚麼意思呢? 由於氣墊床的作用是利用幫浦將氣體打進每一根氣囊內,並藉由電腦增測整個床墊的壓力值再挑整給予的通氣量,若壓力越大代表氣囊的飽度越高,然而並非飽度越高減壓效果越好的,與氣墊座相同,使用氣墊床也須盡量使患者與氣囊之間的接觸面積更大,且洩氣後仍不會使身體觸地,因此壓力數值大小的決定與使用者的重量壓相關,若體重越重,氣囊下沉越多,為避免減壓過程處地,則建議可調高設定壓力值,或是有些人會以患者體重作為壓力值參考,讓床墊可提供更有效的減壓效果。Q:氣墊床要用多久?由於壓瘡是皮膚某一位置因長時間壓迫導致傷口產生,因此若要有效減壓,除了我們常常聽到的黃金翻身表準"每2小時翻身一次",而氣墊床的目的則是提供更有效減壓,以利壓瘡照護或減少壓瘡風險,減少照顧者的照顧壓力,若家中長輩肌耐力不足且翻身困難,原則上多數時間多躺臥於床上,除了會建議「全天使用」外,且仍需注意1.氣墊床是否有充飽?(可見於機器上的低壓警示是否亮起)2.氣墊床是否交互充氣?(可見於機器上的是否為交替模式或定壓模式)Q:氣墊床申請方式?由於氣墊床為長照/身障輔具,因次若符合長照/身障身分者,且符合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基準表中「身障身分+肢體癱瘓無法翻身且無法自行坐起者或於臥姿相關受壓處皮膚已有壓傷(褥瘡)者」可致電輔具中心/1966(長照專線),尋求輔具評估員的評估與建議,了解長輩現況是否有符合氣墊床使用需求。
-
2024-08-17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下肢是人體第2個心臟!李炫昇重視「下半身肌力」,運動要按部就班
從醫35年的屏東寶建醫院院長李炫昇是骨科權威,從高雄長庚醫院退休後,3年多前,在寶建醫療社團法人寶建醫院執行長陳森基三顧茅廬下,決定接下院長重擔。由於屏東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面臨關節炎、骨質疏鬆、合併脆弱性骨折等問題,他期盼善用專長,提供正確知識,讓寶建醫院成為屏東人信賴的醫院。李炫昇來自小康家庭,在父母親鼓勵下念醫學系,從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又取得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專精於關節重建、骨壞死、微創人工膝及髖關節置換、關節各種疾病、骨髓炎等。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病人在骨科方面需求增加,據健保資料統計,國人平均每6人就有1人有關節問題,而年長族群約7、8成出現關節問題。李炫昇指出,年長者容易有骨科問題,像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合併脆弱性骨折等;以前年輕族群多是外傷引起關節破壞或變形骨折,現在則是在健身房健身、重訓等引起運動傷害增加。引進醫學中心資源 助病人轉診李炫昇說,骨科以往多做換掉(Replace),但隨著醫藥科技發展,有好的醫材可以做重建(Reconstruction),在關節功能結構重建的過程中調整(Realignment),過去做修補(Repair),現在進步到再生(Regeneration)醫學,也因「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施行可應用到臨床,因此他將再生醫學應用技術引進到寶建。致力骨科研究的李炫昇發現,接受髖關節置換病人中,亞洲有5成是因為骨壞死,但歐美國家接受髖關節置換僅5%病人是因為骨壞死,相差10倍。骨壞死病人大部分發生在男性,尤其是年輕男性,患者開刀多在50歲前後,他研究國人因骨壞死與非因骨壞死置換髖關節病人中,更找到了關鍵基因,並發表在國際期刊上,也獲國家發明獎肯定。寶建醫院在屏東深耕30年,是屏北地區醫療核心之一,李炫昇出任院長後,更將醫學中心資源引進到寶建,期望寶建成為屏東人信賴的醫院。李炫昇說,寶建建立轉診聯繫,讓病人無後顧之憂,若需要到醫學中心,例如做更複雜手術治療,會協助將病人安排轉診到醫學中心,「以病人為中心思考服務,讓病人放心、家屬安心、醫師專心、耐心照顧病人」。醫師不分名氣 用心就是競爭力近期屏東榮總成立、義大屏東分院陸續興建,加上原有地區醫院,屏東各醫院進入醫療戰國時期,李炫昇認為,醫師沒有什麼名醫,唯有關心病人的醫師,真正願意幫助你解決問題的醫師,寶建可做到「用心、專心、細心、貼心」服務,才能有競爭力。李炫昇分享,他曾遇到兩名患者,都因為神明指示來找他看診,且都是在患者病情告一段落後才獲知,讓他深刻感受「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更加珍惜醫師工作。養生秘訣:運動要按部就班,不要想一步登天雖工作行程滿檔,李炫昇仍會抽出時間運動,平常喜歡跑步、跑馬拉松,還擅長球類運動,包括籃球、羽毛球、高爾夫球等;他的飲食很清淡,都是太太細心照料準備,相當養生。「健康需要靠紀律!」李炫昇說,運動要按部就班,不要想一步登天,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尤其要重視肌力,「下半身肌力最為重要」,雙腿占全身60%到70%肌肉,下肢是我們第2個心臟,可見其重要性。李炫昇小檔案● 年齡:63歲● 現職:寶建醫療社團法人寶建醫院院長● 專長: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及翻修手術、微創人工膝關節置換及翻修手術、骨缺血性壞死、困難關節重建、人工關節感染、關節各種疾病、骨髓炎●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高雄長庚醫院院長、嘉義長庚醫院副院長、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長、關節重建醫學會理事長、美國史丹福大學骨科客座助理教授●給病人的一句話:健康不必遠求,反求諸己,健康需要紀律,要按部就班。
-
2024-08-04 名人.黃斌洋
黃斌洋/植牙如造鎮 避開坍方才能長命久久
以人工植牙作為缺牙重建的醫學選項,已經為人熟知。但某些過度行銷讓消費者掉入「植牙永久保固」的迷思,導致貿然植牙衍伸後續問題,徒呼負負。植牙好比蓋房,若能事先避開可能坍方因素,才能建構出百年大鎮。哪些因素可能造成植牙大鎮「坍方陷阱」?1.身體陷阱糖尿病:幾乎是萬病之首,舉凡免疫功能崩壞、傷口無法癒合都可能肇因糖尿病。飯前及飯後血糖值讓我們了解當下血糖狀況。但糖化血色素值,則可以透過記錄三個月間紅血球被醣化狀況來更精準了解血糖長期情形。糖化血色素數值超過7或8以上時,建議跟醫師討論血糖狀況與手術傷口癒合間的關聯。免疫疾病:人工植牙終究是外來醫材,若有尚未控制穩定的局部與全身自體免疫問題,建議謹慎評估植牙可能的影響。凝血功能異常:除了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礙與肝臟凝血因子缺乏外,有些藥物例如預防中風所服用的阿斯匹林、健腦養氣的銀杏、當歸、人參、紅花等食療,都有可能讓凝血時間延長,增加手術風險。頭頸部放療區:頭頸部接受過放射性治療的病患,由於照射區的骨質再生能力可能會受影響,因此後續做為植牙區的評估宜更謹慎。2.病人陷阱未控制牙周病:未先解決牙周病問題就直接植牙,再次罹患「人工植牙周病」導致植牙如同牙周病牙般鬆動的機率就會增加。香菸癮君子:長期研究發現香菸尼古丁會造成傷口周圍血管收縮,進而降低傷口癒合能力,增加感染與失敗機率是未吸菸者的兩倍。3.植體陷阱不同植體就好比不同汽車品牌,雖然外觀架構類似,但內裝零件各不同,廠牌間無法互換。選用較安心植體品牌建議從兩個面向考慮。全球市佔率:全球市場供應量大,較不會有小廠倒閉成為維修無門的植牙孤兒風險。研究報告:植牙設計日新月異,若原廠具有越長期的臨床研究成功報告,對醫師與病患保障越大。4.用藥陷阱心臟病與甲狀腺:手術麻醉劑使用請諮詢醫師藥劑類型與腎上腺素比例。肝腎功能異常:止痛藥的選項宜謹慎以降低肝腎負擔。骨質疏鬆:若先前有接受雙磷酸鹽等藥劑治療,請預先告知醫師。舒眠麻醉手術:請確認由專業麻醉人員全程操作。5.骨質陷阱如果把人工植牙比喻成蓋房子,缺牙區骨質就好像地基。因此嚴重骨質缺損區域,需一步一步建構好後再思考植牙,才是平安王道。6.牙肉陷阱如果把植牙遠端的紅色黏膜當成是寬口袖,圍繞植牙周邊的淡粉角化牙肉就像是袖口的縮口鬆緊帶,可以預防外界風沙由袖口灌入。若缺牙區角化牙齦出現萎縮,為了植牙完成後的維護方便,可以跟醫師討論角化牙齦重建的必要性。7.傷口陷阱植牙手術後傷口所呈現的紅腫熱痛等現象屬非感染性反應,通常一周會逐漸消退。如果紅腫不適持續超過一周,且出現細菌性發炎滲出物,需盡快回診與評估。8.咬合陷阱植牙周邊沒有自然牙專屬的觸覺本體感受器,對於磨牙等過當咬合力的防護力較弱。嚴重磨牙病患植牙完成後建議配戴夜間咬合板。
-
2024-07-21 養生.健康瘦身
肥胖未必是不知節制!醫揭減重手術後食欲下降關鍵:在腸與大腦的關係
國內成人過重及肥胖比率超過五成,肥胖影響的不只是外觀,世界衛生組織更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多項疾病與肥胖相關。近年各式減重方法備受討論,醫學界也不斷有新的觀念出現,今天我們請專家分享減重新趨勢。關於減重方式,近期醫學界熱議焦點之一,是「腸—腦軸線」觀念,即攝食行為與消化系統至腦部的訊號調控機制有關,藉由控制腦部訊號傳遞,有機會幫助減重。台大醫院減重暨代謝手術中心調查減重手術患者,發現不少患者術後食欲下降、飽食感增加、對食物刺激吸引的反應也發生變化。減重手術在腸胃施作,連帶也會影響到大腦。「患者動了胃部手術後,對於食物喜好、吸引力發生改變,術後就像腦部訊號重新啟動、人生重新開機。」台大醫院減重暨代謝手術中心臨床副教授楊博仁表示,許多民眾對減重手術有刻板印象,甚至把它當作一種醫美手術,其實肥胖是一種疾病,必須透過醫療方式處理,台大針對嚴重肥胖且有相關併發症患者,以縮胃手術、胃繞道手術等術式,協助減重,重獲健康。楊博仁說,肥胖是綜合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各層面問題的疾病,國內外許多研究證據顯示,減重手術雖在胃腸道動刀,但對腦部也造成影響。相關人體研究藉由功能性影像如核磁共振、正子掃描等,觀察腦部訊號變化;動物研究則可將腦部取出分析,或對活體動物腦部不同區塊進行刺激,以觀察攝食行為及體重的變化。老鼠經減重手術後,攝食行為相關腦區發生改變。國內外研究顯示,實驗老鼠經減重手術後,食物選擇發生改變。台大研究團隊選定不同腦區,對其刺激或抑制進行研究,目前發現許多與攝食行為、飲食選擇相關的腦區,包括管控生存行為的下視丘,及負責調控味覺、嗅覺、情緒、認知等高階功能的許多腦區,在術後發生變化,一旦找出特定影響攝食行為及體重調控的腦部區域,未來不僅可以開發藥物,也可發展經顱刺激等治療方式,患者不必經過手術也能減肥。楊博仁表示,在腦科學工具發達以前,就有研究顯示,肥胖者與身材正常者腦部體積不同,胖的人腦部灰、白質體積比瘦的人更低,進行減重手術後,肥胖者腦部體積增加,變得傾向正常人的腦體積,結構上有明顯變化。美國以調控神經傳導機制,抑制腦部飢餓訊號。美國在「可樂比水便宜」的飲食文化影響下,也是出了名的肥胖國家。楊博仁表示,美國醫界發展各式減重醫療方式,其中一項正是針對神經傳導機制進行調控,胃腸道的訊號會經由迷走神經傳導至腦部調控食欲、飢餓感及攝食行為,一項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可的醫材,透過在患者迷走神經裝設節律器,白天開啟時抑制腦部飢餓訊號,達到減重目標。楊博仁曾有一位年約五十歲的男性患者,是中小企業主,應酬很多,受到「職業傷害」,曾胖到130公斤。接受減重手術後,患者回診時開心表示,終於可以彎下腰綁鞋帶,不會受大肚子影響無法自理;另一位女性患者,則手術後分享,與丈夫出遊時,丈夫友人竟把她誤認為丈夫的「小三」。肥胖未必是不知節制,該適時以藥物或手術介入。「台灣是完成亞洲第一例減重手術的國家。」楊博仁表示,近十年全台每年約完成3000例減重手術,在2023年更有四千多人接受減重手術,多數患者選擇接受縮胃手術;隨著國內肥胖人口增加,實際需求估計可能有十倍到百倍以上。楊博仁呼籲,民眾應保持正確觀念,了解肥胖並非人格特質不知節制引起,而是身心及社會各方面都生病了,需要飲食、運動、藥物、行為治療及手術介入等方式治療,且手術更可大幅改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睡眠呼吸中止等肥胖相關併發症,及減少乳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癌症發生率。衛福部健保署近年雖放寬減重手術給付資格至BMI≧37.5,或BMI≧32.5且合併有高危險併發症,且年齡介於20至65歲者都可獲得給付,但愈來愈多國際建議,不該設有年齡限制,尤其是青少年肥胖,小時胖、長大也胖的機率高,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機率也會大幅提升。
-
2024-07-04 焦點.元氣新聞
出國必收藏!出入境採購、攜帶食品藥物有限制 7大QA解惑,踩1紅線最重恐罰百萬
暑假是國人出國旅遊旺季,不少民眾會從國外購入食品或非處方藥品,衛福部食藥署提醒,在總量、價格與重量上都有相關規範,生鮮蔬果或肉類產品,也要符合農業單位檢疫規定,聯合報元氣中心製作七大QA,一文看懂出國準備與入境食藥品注意事項。Q1:出國購買的錠狀或膠囊食品,可以買多少呢?A: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說,錠狀或膠囊食品僅能供個人使用,且每種至多12瓶(盒、罐、包、袋),合計不超過36瓶(盒、罐、包、袋,以原包裝為限),價值需在1000美元(約新台幣3萬2700元)以下,且總重量在6公斤以內,生鮮蔬果或肉類等產品,也應留意符合農業單位檢疫相關規定。Q2:國外買的食品吃不完,可以轉賣嗎?A:不可以。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表示,國外採購回國的食品,僅能供個人自行食用,不得在國內販售,違規者,可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7條14款,處新台幣3萬至300萬元罰鍰;此外,網路上購買的國外進口食品,自己吃不完時,也不能轉賣他人。鄭維智說,110至113年間違反相關規定有890件,其中678件已由地方衛生局裁處,總金額達1890萬元,單一事件被處罰最高20萬元,可能因為數量多,導致金額較大。Q3:國外藥妝店很好逛,攜帶藥品入境有哪些注意事項?A: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指出,返國旅客攜帶藥品入境,需注意「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報驗稅放辦法」限量規定,攜帶藥品屬於「非處方藥」者,每種至多12瓶(盒、罐、條、支),合計以不超過36瓶(盒、罐、條、支)為限。Q4:攜帶藥品可為處方藥嗎?A: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說,攜帶藥品屬於處方藥者,若未攜帶醫師處方箋或證明文件,攜帶藥量以2個月用量為限;有攜帶醫師處方箋或證明文件者,藥量不得超過處方箋等文件開立的合理用量,且至多以6個月用量為限。Q5:針對慢性病用藥或管制藥品,是否有特殊規定?A:自身有在使用慢性病藥或管制藥品,且有隨身攜帶出國的需求,應記得攜帶醫師處方箋或證明文件;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提醒,於國外購買當地藥品回國,要注意藥品是否含有我國管制藥品成分,且各國管制藥品規定不一,民眾出境時除需注意欲前往目的國相關規定外,也需留意回國時管制藥品攜帶入境的相關規定。Q6:入境觸犯藥品相關法規的罰則為何?A: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表示,出國後攜帶藥品入境,僅能供自用,不得販賣,違者將可依藥事法第27條及第92條規定,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鍰,也有可能涉及同法第83條刑責。Q7:出國可以準備哪些常備藥物?A: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說,可準備解熱鎮痛藥、抗組織胺藥、暈車藥、腸胃用藥和外用藥膏等5大類品項。(1)解熱鎮痛藥:如乙醯胺酚類(Acetaminophen)及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包含阿斯匹靈(Aspirin)及布洛芬(Ibuprofen),能有效緩解頭痛、牙痛、經痛、關節痛等疼痛,並具退燒功能。(2)抗組織胺藥:可用於緩解過敏症狀,如流鼻水、皮膚過敏等,短效型和長效型抗組織胺的選擇需要根據個人情況謹慎使用。(3)暈車藥:乘坐飛機、輪船、長途巴士或汽車時,動暈症狀如頭暈、腹部不適、噁心嘔吐等,暈車藥可以有效緩解這一類症狀,可在出發前30分鐘服用,但需注意可能引起的嗜睡副作用,尤其是與抗組織胺藥同時使用時,更需謹慎。(4)腸胃用藥:腹瀉、便秘等問題在旅途中並不少見,備上適量的腸胃用藥可以應對這些突發狀況。(5)外用藥膏:攜帶蚊蟲藥膏或外傷藥膏有助於減少紅熱腫痛的不適和感染風險。出國逛藥妝店狂採購攜入境 踩1紅線最重恐罰百萬暑假到了,不少民眾安排出國旅遊,日韓藥妝店更是民眾必逛行程,不過從國外購入醫材及化妝品得留意相關規定,隨化妝品不分類新制上路,針對防曬劑、染燙髮劑、止汗制臭劑和居家用牙齒美白劑等,不再有攜帶入境的數量上限,但違反自用原則,最重可處新台幣100萬元,入境時也要留意海關相關規定;符合規定品項且未超過數量上限的醫療器材,則可以便捷通關方式輸入。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妝品組簡任技正吳亭瑤表示,依據特定醫療器材專案核准製造及輸入辦法第6條第4項規定,攜帶或郵寄方式輸入專供個人自用的醫療器材,符合OK繃、液體OK繃、日拋隱形眼鏡和醫用口罩等8大類品項,且未超過數量上限者,得以便捷通關方式輸入,且以半年一次為限。吳亭瑤提醒,上述方式帶回國內或輸入的醫療器材,還是有一些規定要遵守,有些人會把多餘用不到的產品上網兜售,但這其實是違法的,針對以便捷通關方式輸入的個人自用醫療器材,「僅供個人使用」,如有販售、轉讓或轉供他用,則涉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第35條第2項,供售限制規定,依同法第70條第1項第10款,最重可處新台幣100萬元罰鍰。另外,自今年7月起,化妝品採「單一化管理」,過去被稱為「特定用途化妝品」的防曬劑、染髮劑等品項,7月起一律改稱化妝品,食藥署同日廢止「輸入特定用途化妝品供個人自用免申請查驗登記之限量」規定。吳亭瑤說,新制上路後,針對化妝品不再像過去,有每種至多12件,合計不超過36件為限,不過入境時仍要留意,海關對「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報驗稅放辦法」等相關規定。吳亭瑤表示,玻璃安瓿容易碎裂,不能作為化粧品容器,如需個人自用要經過申請,也可先確認要帶回的產品為化粧品,再提出申請。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提醒,國外旅行購買的個人自用化妝品,不得供應、販賣、公開陳列、提供消費者試用或轉供他用,違反規定者,依化妝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第23條,處新台幣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且國外購買的化妝品無中文標示,如果使用後導致刺激、過敏、紅腫等肌膚傷害,需自行向國外求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6 醫療.巴金森病
深部腦刺激DBS手術 植入晶片治療重度巴金森氏症
隨著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常見疾病的發生率也會隨之升高,其中之一就是巴金森氏症,大多數人對此疾病不陌生,名人如好萊塢影星米高福克斯、音樂教父李泰祥皆為患者,九成以上的巴金森氏症使用藥物控制病情,若症狀嚴重,藥物難以控制,就會進行深部腦刺激植入晶片,簡稱DBS手術。【老翁長年罹巴金森氏症 進行深腦刺激DBS術 順利飛加國探女兒】主持人:元氣網 閻廣聖來賓:彰化秀傳首席神經外科主任 鄭均洹醫師植入晶片改善重度巴金森氏症彰化秀傳首席神經外科主任鄭均洹醫師表示,巴金森氏症的四個主要臨床症狀是顫抖、動作遲緩、僵硬以及步態不穩,只要有兩個以上,就可以下「巴金森症候群」的診斷,不過,雖然巴金森症候群有八成都是巴金森氏症,還是有大約兩成是其他疾病,例如多次腦中風、小腦退化等等,一般來說,經過神經內科醫師的問診及檢查,確定腦中黑質退化才能確診為巴金森氏症。巴金森氏症的症狀分為五個階段,第一期症狀只發生在身體單側、第二期發生在兩側、第三期容易重心不穩需要一些支持,第四和第五期行走愈來愈困難。在治療方面,若藥物無法有效控制病情,就要考慮DBS手術調整腦部迴路,通常發生在第四或第五期,做法是植入晶片到大腦,藉由電刺激調節腦中的異常活性,控制不正常的腦神經訊號,簡單來說就是調整腦部迴路,達到運動症狀的控制。DBS由神經內外科共同合作哪些患者適合進行DBS手術?鄭均洹強調,巴金森氏症的治療需要先由神經內科醫師問診,觀察患者的用藥反應,若病情嚴重達到生活無法自理,甚至呈現臥床狀態,經由專業評估以及影像學診斷,才能決定是否進行DBS手術,而手術則是交由神經外科醫師接手,如果以一場球賽的編制來比喻,裁判是神經內科醫師,球員則是神經外科醫師,他強調,切勿球員兼裁判對病患來說才是最好的治療方式。然而,DBS手術究竟是將晶片植入大腦的哪個部位?鄭均洹解答,目前最好的選擇是將晶片植入到腦中的視丘下核,有些是植入丘腦內側,但丘腦內側只針對顫抖症狀。到底該植入哪個位置,必須由神經內外科醫師合作,雙方經過密集討論才能定案。「有一句諺語說得好,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醫療本身不是英雄主義,而是整個團隊的合作成果。」鄭均洹進一步說明,巴金森氏症就像一台車子,看起來漂漂亮亮,功能都正常,但是沒辦法開上路,因為其中一個零件壞掉了,神經內科醫師就像是高級技師,負責精密診斷找到位置,而神經外科則負責修復。目前彰化秀傳首席神經內科主任巫錫霖醫師,就是與他長期合作的夥伴。術後藥量可減少三至四成DBS手術是由法國神經外科醫師Alim Louis Benabid在1987年首度於研究報告中發表,傳統的DBS是一個開顱的大手術,手術風險不小,歷經多次改良,現在的DBS手術是在眉心上方戳孔,傷口的直徑不到兩公分, 一般來說,術後要等一個月才能開機,也有一些病患放完晶片後就改善症狀。植入晶片後可減少藥量,鄭均洹以自己的病患為例,假設手術前左旋多巴胺的每日劑量超過1000-1400毫克,術後可下降三到四成,連帶可減少高劑量藥物的副作用,運動症狀也會有明顯進步。截至目前為止,鄭均洹已經進行四十例的DBS手術,另外指導其他醫院進行的手術有十幾例,他表示,DBS手術最大風險就是感染或是人體對植入物的排斥,但手術是由醫療團隊通力合作,而且手術前團隊就會先在電腦工作站進行彩排,進入手術室後是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手術,讓手術時間縮短、感染率下降。手術全套醫材費用已納入健保早期的DBS手術尚未納入健保,單單是設備的費用加起來就很可觀,鄭均洹曾有一名年長患者為了要去加拿大探望女兒,花費八十多萬材料費進行手術,慶幸的是,顫抖症狀在術後改善許多,讓他順利成行。鄭均洹感性地表示,他想藉由這次訪問向患者信心喊話,罹患巴金森氏症並不寂寞,現在醫療技術進步,患者要重拾信心、積極治療,尤其如今DBS手術必須使用的全套醫材皆已納入健保,對有需要的巴金森氏症病患來說實是一大福音。【老翁長年罹巴金森氏症 進行深腦刺激DBS術 順利飛加國探女兒】主持人:元氣網 閻廣聖來賓:彰化秀傳首席神經外科主任 鄭均洹醫師
-
2024-06-23 焦點.元氣新聞
健保給付太低 有醫院支氣管鏡檢測儀器壞了卻不願修理
近一年多來,北榮胸腔科收治不少來自台北市某家區域醫院轉來的患者,特別的是這些患者均需做支氣管鏡檢查,因人數眾多,私下打聽後才知該醫院檢儀器故障已久,卻不願修理,因為支氣管鏡檢查給付偏低,做一個、賠一個,還不如將病人轉給醫學中心,還來得划算。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周昆達表示,支氣管鏡檢查難度高、耗時,但給付價卻不高,衛福部健保署自二○二一年起將支氣管鏡檢查給付點數從一六○○點調高至一六八○點。相較之下,胃鏡檢查則是從一五○○點提升至一五七五點,二種內視鏡檢查費用僅差一百元,但胸腔科醫師執行支氣管鏡卻需要花上數倍時間。周昆達說,執行支氣管鏡檢查時,患者局部麻醉時,需密切監視其呼吸狀況,包含前置作業,完成一項檢查至少半小時,難度較高,不小心還可能「鮮血淋漓」。至於胃鏡,門診花費五至十分鐘即可完成,給付點值卻差不多,難怪在台灣檢查量居高不下,去年逾百萬次,超過支氣管鏡檢查量四十倍。台大醫院胸腔科主任施金元表示,肺癌是胸腔科最常見的腫瘤疾病,衛福部將「低劑量斷層檢查」(LDCT)檢查納入成人癌症篩檢補助,受檢人數暴增,許多人檢查後發現小結節,而被轉至胸腔科,做進一步研判及檢查,但胸腔科醫師花時間判讀檢查影像,卻無額外給付,只能收取診察費。「胸腔內科自費項目少,工作報酬難符合工作負荷量。」施金元說,胸腔內科多採取藥物治療,少有自費醫材,即使每周開立上千萬元的藥物,醫師也無法抽成。有時收治其他醫院轉來的患者,光是審查影像學檢查光碟,就需一個小時,期待政府提升健保給付點數,才能留住年輕醫師。
-
2024-06-15 焦點.杏林.診間
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牙醫師黃明裕全心投入特殊牙科,唐寶寶愛子是小助手
「如果不是我兒子,我現在肯定在做醫美、植牙,行醫之路大概就變成為錢而生吧!」62歲的黃明裕一提到兒子,臉上就堆滿笑容。顧兒子 獲得比付出多「兒子像是我的大玩偶。」黃明裕說,當時醫師告知兒子是唐寶寶時,內心晴天霹靂,一度難以接受,但很快地,他與也是醫師的太太都接受了這個事實。問他:「有沒有想要逃?」他回說:「沒有,這念頭一刻都沒有過。」照顧兒子到現在,從兒子身上獲得的比他付出的更多。無論是偏鄉、無電梯公寓,只要是有治療牙齒的需求,就會有黃明裕的身影。「沒想過自己會投入特殊牙科」,30年前,兒子滿月接種預防針時,協助注射的醫師隱晦地說,你家寶貝有點怪怪的,雖然那位醫師沒有明說,他和太太卻已馬上察覺,帶著兒子到醫院檢查,竟是唐氏症寶寶。「當下真的是晴天霹靂!」黃明裕說,有段時間他沒辦法接受,後續還與太太力拚第二胎,全台做不孕生殖的醫院都找遍,最後苦無結果。這一切冥冥之中皆有注定,還好沒有生第二胎,否則對老二來說,將會背負著龐大的壓力。看診特殊童 改變職涯當初黃明裕開始投入特殊牙醫,其實與兒子的國小導師有關,她是兒子的啟蒙導師,讓孩子知道自己比想像中的還能做得更多,一般班級學生到校得馬上做清潔打掃,或在早自習時考試,兒子的導師則是要他們全班先跑操場,訓練體力後再做打掃工作,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更健康強壯。也因為班上許多孩子也是特殊童,導師知道他是牙醫師,就委託他幫忙看診。在投入特殊牙醫的過程中,黃明裕看到非常多獨老,明明有子女,卻沒人陪伴與照顧。但「不管我去哪邊,兒子都黏在身旁,全家人因為他,感情變得更好。」他會傾聽兒子的想法,也向兒子傾吐心聲,別人的孩子結婚另組家庭,他則是告訴兒子「爸爸會照顧你一輩子」,誓言要像聖經中的摩西一樣活到120歲,這樣就能照顧兒子到他90歲。赴日進修 學安撫技巧過去對於特殊牙科治療毫無所悉,黃明裕說,「我就用看一般人的看診方法治療他們」,但特殊兒比一般孩子更敏感,對於聲音、不熟的器械感到害怕,嘴巴緊閉不開,最後他用最直覺的方法強行扳開治療,但後來發現這是錯的,反而更加深孩子對治療的恐懼。隨著對特殊牙科的接觸愈來愈多,但台灣有所不足,於是黃明裕遠赴日本進修,無論是學習麻醉技巧,還是安撫特殊需求者的治療方式,從中獲得許多。回台後,積極將學到的技術分享給更多醫師,其實台灣的特殊需求患者,根本沒辦法出門,連要看診都有困難,他開始走進患者的家中治療後,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人是醫療照顧不到的對象」。拚健身 要陪兒一輩子黃明裕自費購買居家牙科設備與醫材,滿滿兩大箱儀器,重達42公斤,如果要出動居家醫療,每次至少看3位患者,台北市最麻煩的就是「沒電梯的老公寓」,通常7樓以上都會有電梯,但6樓以下的無電梯公寓占大宗,雖然會帶著護理人員一起出動,但42公斤的器材都是他一個人搬,好幾次都要爬5到6層樓。現在兒子黃于軒則成為他到各地義診或居家看診時的最佳幫手。「好在平常有在健身,否則每次出動到府,恐怕沒辦法幫患者治療。」黃明裕指出,他致力於健身,背後最大的原因,還是為了兒子,他許下活到120歲的願望,就得好好養生。黃明裕說,兒子是相當貼心的孩子,6月6日是兒子的生日,他早在生日前,就開始在臉書上一直許願,身為老爸會依循孩子的願望,逐一替他實現。與兒子的互動與相處,是他這輩子最重要的寶物,一定是上天特別為他準備的,他不僅享受其中,也樂在其中。黃明裕小檔案陽光牙醫診所院長照顧對象:兒子黃于軒罹患疾病:唐氏症發病時間:1994年出生,現在30歲治療:早療陪病心得:兒子是永遠的寶貝也是寶物,從兒子身上獲得的,遠比自己付出的更多。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23 焦點.健康知識+
又地震?你可能有地震後頭暈綜合症 10穴位緩解症狀 ,緊急避難包「6大必備指南」一次看
4月3日花蓮發生7.2地震後,月餘以來發生過若干次大小餘震,使得許多人出現一種常見的地震後遺症,總覺得似乎地面在搖晃,也因此網路上出現一張地震迷因圖,一個裝半杯水的杯子,樂觀的人說:「這杯水還有半杯。」,悲觀的人說:「這杯水只剩半杯。」,結果台灣人看到卻說:「這杯水在搖。」「地震後頭暈綜合症」好發對象雖然迷因圖只為搞笑,卻也道出許多人的心聲,義大癌治療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陳冠佐表示,地震後頭暈綜合症(Post-Earthquake Dizziness Syndrome, PEDS)是一種常見於地震後的症狀,有三大特徵,包括頭暈、定向障礙和失衡感。讓人感覺地面持續震動或搖晃,即使在地震停止後,這種感覺仍然存在,日本稱這種現象為「jishin-yoi」或「地震醉」,強調其迷失方向和令人不安的特性。陳冠佐表示,地震後頭暈綜合症的症狀在強度和持續時間上各異,這些症狀短則持續數小時,長則可能數月不等,發生原因通常與不平衡及頭暈有關。研究顯示,地震後頭暈綜合症經常發生在具有以下特徵的人身上,年齡在21 歲以上、女性、地震期間處於3 樓以上的較高樓層,或是曾有耳鳴、耳脹、焦慮、以及自律神經功能障礙等病史等。在中醫治療上,穴位按摩對於緩解焦慮有效,陳冠佐提供10個推薦穴位,以大拇指按壓,也可以搭配市售的含薄荷的精油使用,例如白花油、萬金油、小護士等,進而促進氣機的流通,疏通絡脈,有助於舒緩頭暈的感覺。10大指壓穴位緩解焦慮症狀1.神門 (HT7) - 位於手腕上,這個穴位能有效緩解焦慮、失眠和心悸。建議在感到壓力時或睡前按摩一分鐘。2.印堂 (EX-HN3) - 位於眉毛之間,這個穴位能緩解一般焦慮及相關症狀,如頭痛和失眠。以緩慢的圓圈方式按摩最多5分鐘。3.合谷 (LI4) - 位於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網狀區域,這個穴位能減少壓力、頭痛和頸部疼痛。建議在兩隻手上施加4-5秒的堅實壓力。4.太淵 (LU9) - 位於靠近拇指的手腕側,這個穴位能幫助緩解焦慮、失眠和胸痛。建議在每隻手腕上輕輕按摩約一分鐘。5.手三里 (LI10) - 位於肘部下方兩指寬的地方,這個穴位能改善大腸的氣流,並緩解一般焦慮、頸部緊繃、肩膀疼痛和腹瀉。6.內關 (P6) - 位於內前臂,距離手腕上方約5公分,這個穴位能減少焦慮和噁心。建議按摩4-5秒。7.印堂 (EX-HN3) - 位於眉毛之間的中點,這個穴位能緩解焦慮、失眠和頭痛。以圓圈方式按摩最多5分鐘。8.安眠 (EX-HN22) - 位於耳垂後方,這個穴位能促進睡眠和減少焦慮。建議按摩2-3分鐘。9.三陰交 (SP6) - 位於腳踝內側骨頭上方三指寬處,這個穴位能幫助緩解焦慮、失眠和經痛。建議施加堅實壓力1-2分鐘。10.百會 (GV20) - 位於頭頂,這個穴位能減少焦慮、頭暈、頭痛和磨牙。建議輕輕按摩幾秒鐘,逐漸增加時間。但陳冠佐提醒,若狀況沒有緩解,建議仍應盡速就醫,由醫師進行評估及治療。地震緊急避難包該準備什麼?4月3日花蓮地震後,網路上許多人開始討論應自備一個緊急避難包,當情況緊急時,才能立刻取得逃生所需的相關物品,但是,地震緊急避難包該怎麼準備?該放進哪些物品?建議可使用家裡舊的後背包,避難時就能夠空出雙手,此外,緊急避難包應放置於大門口或玄關附近,隨手可取得之處,以免情急之下找不到。緊急避難包裡的物品,建議從延續生命、緊急醫療、避難求援三大思維,著手準備六大類物品。避難的首要條件是「延續生命」,切記333原則,人的極限是3小時失溫、3天不飲水、3周不進食,以此為原則,應準備以下三大類:一、避免失溫-禦寒保暖衣物輕便外套、內衣、襪子、毛巾、手套(橡膠手套)、雨衣、小毛毯、暖暖包等,市面上有販售鋁箔救生毯,或如果有小型睡袋,在可背負範圍內(男性約15公斤,女性約10公斤),也可一併帶出。有嬰兒的家庭要記得嬰兒背帶最好也放在出門可隨手拿得到的地方。另外如果有輕便的鞋子,甚至具備防水功能,也建議放入一雙,避免避難時因地面碎石、玻璃刺傷。二、補充水分-緊急糧食飲水最好準備3天份的水,每人每天1加侖水=3.78公升,建議購買瓶裝水,要喝時再打開,考量體積重量,可以小包裝飲用水為原則進行準備。三、防災食品以不需要烹調,單手可食用為原則,例如市面上已有許多快速補充能量的穀物棒、蛋白棒、堅果棒等,另外許多人會準備的罐頭食品,建議不要選擇太過鹹的種類,避免越吃越渴。如果家中有寵物,寵物的飲食需求也需要另外考量,放入緊急避難包中。第四類應考慮「緊急醫療與清潔」,建議如下:四、急救醫療及清潔護理用品急救醫療以外傷與個人必要藥物為優先,優碘、棉花棒、紗布等急救用品、溫度計、醫藥(每日服用藥及常用藥等,要注意藥品保存時效及保存方式)等。清潔護理用品則包括口罩、乾洗手、面紙、濕紙巾、衛生棉,有嬰兒的家庭要記得帶尿布。最後兩類物品以「避難求援」為原則。五、重要證件影本身分證、健保卡及存摺影本,其他合法證明重要證件影本、另需要少許現金,最好準備些零錢,因為可能會使用到公共電話或自動販賣機。可準備家人照片,作為精神支持與尋人之用。六、求救物品哨子、警示閃光燈,防災地圖(可至內政部消防署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網站下載)、可攜式收音機、手電筒、電池、螢光棒、打火機、瑞士刀、行動電源、充電器材,為防止暈眩或蚊蟲咬傷,也可準備薄荷精油備品,自帶光源之手錶,以及備用眼鏡。備妥地震緊急避難包之後,記得半年檢查一次,尤其應確認藥品和食品效期,敷料醫材是否受潮,以及更換飲用水。可登入內政部消防署建置【全民防災e點通】個人化防災系統(https://bear.emic.gov.tw),在「防災準備」/「準備避難包」,檢核物品準備情形,系統也會自動在半年後提醒再次檢查避難包。並記得定期每半年檢查避難包內容物,以確保物品有無損壞、使用期限,是否需要更新替換。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16 癌症.抗癌新知
每年超過4千人受惠 胰臟癌、膽管癌裝金屬膽道支架6月納健保
罹患胰臟癌、膽管癌患者常出現惡性膽道狹窄、阻塞,並引發黃疸、皮膚癢、腹痛、發燒、食欲不振等症狀。為提升癌症照護品質,衛福部健保署6月起擴增給付新醫材「金屬膽道支架」,運用於緩解惡性膽道阻塞。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張惠萍表示,預估1年約有4千多名癌友受惠,健保約花費1.5億元。延伸查詢:→醫材百科 膽道支架張惠萍說,惡性膽道阻塞發生原因,可能是罹患胰臟癌、膽管癌、膽囊癌導致膽道狹窄,或惡性腫瘤轉移造成膽管壓迫所導致,臨床上治療膽道阻塞採手術切除腫瘤,也可使用引流管將膽汁導引至體外。張惠萍說,膽道支架材質分為塑膠及金屬,經委託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評估,結果顯示在無法切除或臨界可切除的惡性肝外膽道狹窄病人,金屬膽道支架較健保給付塑膠膽道支架具較佳的支架暢通率、延長暢通時間,可降低再介入次數,提升臨床療效及品質。張惠萍說,金屬膽道支架自費價格中位數約4至6萬元,6月起納入健保給付後,預估1年約4千多名癌友受惠,讓醫師依病患病情選用合適醫材種類,增加治療選擇。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06 焦點.元氣新聞
台灣智慧醫療聯盟 組AI國家隊
AI蓬勃發展,後疫情時代更加速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掀起新一波數位革命。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吳政忠主委於110年提出「台灣智慧醫療聯盟計畫(Taiwan Smart Healthcare Alliance, TSHA)」,歷經三年研究發展,台中榮民總醫院、台灣智慧醫療聯盟計畫推動辦公室於5月5日舉辦「2024台灣智慧醫療聯盟計畫成果發表會」,聚焦產品實際落地,以及未來醫療AI商品化模式。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暨台灣智慧醫療聯盟計畫總主持人陳適安表示,人工智慧可以為醫療服務帶來創新,完善精準健康生態體系。TSHA聯盟成立自今,陸續與多家科技大廠、學術研究機構簽訂合作備忘錄。目前正進行23項合作開發案,另與國內各醫學中心合作,組成AI國家隊,實際落地進入臨床場域,把研究產學化,並進入國際市場。陳適安說,TSHA團隊建構跨機構的人工智慧應用落地驗證合作模式,目前,第一年執行5個專案皆已獲得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認證,部分智慧軟體醫材產品也正在進行國際FDA認證,以及產品的跨國輸出應用。另外,第二年與第三年所進行的18個專案持續進行AI模型跨院驗證及申請TFDA認證中。陳適安期待,將智慧醫療打造成台灣的第二座護國神山,建立醫療領域創新研發應用典範。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台灣發展智慧醫療成果豐碩,可說是遍地開花,吸引許多科技大廠搶進,與各家醫療機構共同研發創新的智慧醫療,以影像辨識判讀的應用為例,現在技術發展已可匯入所有資料、數據,從眼睛疾病就可以看到全身疾病,甚至分析中風機率,突破「分科限制的想像」,從數據掌握病情發展。吳明賢強調,智慧醫療要邁至產業模式,除了運用在國內醫院,更需將研究成果跨域落地驗證,例如,打團體戰創造可以輸出國外的產業模式,推進智慧醫療產業發展。
-
2024-05-04 醫療.消化系統
雷射痔瘡還需要止血?醫師解析治療痔瘡中隱藏的「非必要收費」!
雷射痔瘡還要自費使用止血產品?傳統痔瘡手術與雷射手術相比的優缺點?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長陳自諒在臉書發文,附上自費特材同意書照片並指出,「是時代不同還是我的訓練不足,雷射痔瘡標榜微痛手術且並無傷口,為什麼還需要敷料和止血的產品,這樣的做法可否接受公評?」底下不少人留言支持其論點,「是有多不會開刀需要上這麼多止血的東西」、「亂收費,並不恰當」等。馬偕醫院副院長許希賢表示,痔瘡雷射手術各家收費不同,自費費用約3至5萬不等。傳統痔瘡手術跟雷射手術比起來,傷口疼痛度高,但是處理得會更徹底,復發率較低;雷射手術只能針對內痔,但是做完後復原就快,休息一兩天就可以上班了。痔瘡的種類有哪些?如何選擇治療方式?痔瘡又可分成內痔、外痔以及混合痔,內痔是指發生在肛門裡面,外痔則是發生在肛門外,混合痔則是內外都有發生許希賢以臨床經驗來說,通常會建議患者是痔瘡症狀是以出血為主,且是內痔出血者做雷射,效果才會比較顯著。如果是肛裂出血或是外痔用雷射處理效果會比較差也不適合。另外,有時候也會選擇雷射處理內痔搭配傳統手術處理部份的外痔。雷射痔瘡手術是否需要其他自費醫材?許希賢表示,雷射手術本身就沒有傷口,用膠原蛋白、止血產品等意義不大,自己通常是雷射完使用止血藥布,但此為健保給付項目,民眾不需要額外付費。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朱光恩表示,痔瘡為肛門附近的靜脈曲張,病人常出現肛門癢、肛門燙、肛門有異物或是出血等狀況。很多病人會擔心痔瘡演變成「癌症」,其實痔瘡只是下腹腔循環不好,導致靜脈血管腫脹,並不會變成腫瘤。通常久站、久坐者,缺乏運動,或是生完小孩的女生特別容易發生痔瘡。元氣百科提供痔瘡預防三重點★飲食:多吃高纖飲食,如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吃刺激性食物如:油炸、辛辣,同時須戒菸、戒酒。★生活:養成正常規律的作息,適當的運動,避免久坐、久站、熬夜。★排便:保持排便順暢,避免便秘,上廁所應速戰速決,不要久蹲久坐。資料來源: 元氣百科-痔瘡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5-03 醫療.醫療
病人支持服務 PatientsForce 獲遠見ESG企業永續社會創新獎
采照策略顧問的PatientsForce病人支持計畫數位管理平台服務,今日獲頒第20屆遠見ESG企業永續獎的社會創新組中小企業獎,表彰該公司在社會創新的影響力價值。PatientsForce病人支持計畫主要在提供自費新藥的病人支持方案,降低病人的財務負擔,並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伴隨照顧,透過數位管理平台進行個案管理,每年服務上萬名癌症及特殊用藥病人。癌症新藥財務負擔成社會重大議題 癌症新藥財務負擔問題,已成為台灣急需解決的重大社會議題之一。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調查,高達66%的癌症患者自費醫療費用超過30萬元,其中更有20%的患者自費金額高達100萬元以上。這樣的財務壓力,不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品質,也直接影響了治療效果,甚至可能導致患者無法獲得完整的治療。采照策略總經理張向昕表示:「PatientsForce建立醫病共利的醫藥福利計畫平台,並非藥品採購平台,而是以個別病人為中心的用藥申請管理,透過藥廠或第三方支持的藥品福利方案,幫助癌症或特殊用藥病人輕減財務毒性」,PatientsForce代表的是支持病人的原力,以病人為原點,用市場供需去補足健保給付的缺口。近年由於醫藥科技的跳躍式進步,新藥或醫材上市的速度加快,新藥對醫師及病人固然是新選擇,但如果沒有保險給付,也可能是個沉重的經濟負擔。尤其近期上市的新藥價格,隨著研發及市場成本不斷攀升,除了公私保險協力,建立更完整的社會醫療保護網外,利用市場自由契約機制的病人支持計畫(Patient Assistance Program) 由藥廠基金會或第三方提供的用藥支持模式,亦是全球市場發展趨勢,也是製藥企業ESG的重要議題。PatientsForce創新解方 提供可負擔的新藥支持管理采照策略於2015年即投入病人支持計畫系統開發,2021年曾獲得醫策會頒發國家醫療品質獎數位醫療產業應用標章,目前已提供近60個國際性藥廠的新藥支持服務,所創造的病人藥費負擔減輕超過50億元。此外,透過照顧團隊及智慧醫療系統,已有超過4萬名以上的癌症病人受惠。采照策略營運總監王怡文說:「我們希望透過創新的商業模式和數位工具,讓資源的提供者,如藥廠企業及其他利益關係者,能更有效率的轉換給病人,當新藥進入健保給付,我們的階段性任務就完成,並轉換成下一階段的伴隨照護服務」。她形容,PatientsForce扮演的是集線器(Hub)的角色,病人面對艱困的治療已經夠辛苦了,更需要實際的資源幫助。創新服務獲國際肯定 持續探索更多可能PatientsForce病人支持管理平台不僅只是一個數位系統,還包括了采照策略在ESG面向的公司企業責任實踐。采照策略不但加入國際性的碳中和目標協議,不斷投入研發優化管理流程,利用數位工具降低碳排,並取得病人支持計畫系統相關的ISO 9001、27001、 27701 驗證,對於病人安全的管理系統投資亦不遺餘力,首次參與評審,即獲得了台灣遠見雜誌ESG企業永續獎評審的肯定。張向昕表示:「我們不希望看見人們因病而貧,更期盼醫療平等是能兼顧不同負擔能力的病人,並鼓勵創新追求更好的醫療及健康品質,這些都是聯合國17項永續目標的價值。」
-
2024-04-30 醫聲.高齡社會
隨著台灣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社區藥局轉賣長者需求物品,還多「這服務」!
台灣將在明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在高齡化、少子化「雙重夾擊」下,逐步改造社區藥局樣貌,嬰幼兒奶粉、尿布已變成配角,甚至撤櫃,取而代之的是銀髮族尿布、奶粉、營養品、假牙清潔產品,這在總銷量占比中,已接近三成。而社區藥局也成為「健康照護站」,除提供藥品、保健食品等諮詢,也和國健署等合作,幫民眾測量血壓、代收糞便潛血檢查樣本。伴隨少子、高齡化,藥局轉攻銀髮商品藥師公會聯會副發言人、開業藥師王明媛表示,以往孩子生得多,嬰幼兒奶粉及尿布為藥局熱銷商品,但隨著少子化、人口老化,藥局樣貌大不同,以她自身藥局為例,一、二十年前,幾乎一半以上的貨架商品都與嬰幼兒有關。不過,嬰幼兒產品逐漸乏人問津,幾無商機可言,王明媛表示,自家藥局於民國100年起,就將嬰幼兒奶粉、尿布等商品全部撤櫃,改賣長者專用的奶粉與紙尿褲,以及假牙清潔錠、血壓計等產品,還有不同款式的拐杖、輪椅、便盆椅等輔具。對於藥局客源的轉變,開業藥師易麗珍也感受深刻,她表示,藥局宛如「老年人的柑仔店」,最暢銷的是老年人營養補充品(罐裝),除了提供給一般中老年人飲用,另外也有專供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疾病,或是特別用於補充蛋白質等產品。至於假牙清潔錠、黏著劑,則從小包裝換成大包裝、量販包,足見其需求量有多大。開業藥師李懿軒表示,許多社區藥局在十年前就嗅到市場改變的氛圍,轉而販售高齡產品,戰後嬰兒潮世代步入中老年,不少人罹患慢性病,習慣持慢性病處方箋至藥局領藥,而這群潛在客源消費力驚人,這讓藥局改變行銷重點,加強展示銀髮族生活日用品、保健品。最近幾年,大型連鎖藥局、藥妝通路、醫材行紛紛投入銀髮族的保健照護市場,社區藥局則提供更深度的照護,例如,和國健署合作血壓量測、「長者量六力評估」,以及多項藥師照顧計畫,除了解決民眾用藥,疾病預防角色愈來愈吃重。李懿軒認為,社區藥局老年人產品朝向分眾,例如,長輩如出現吞嚥咀嚼困難,就會需要食物增稠劑或食物成型劑;再者,接受癌症化療療程,導致黏膜組織受損的中老年癌友,則需補充以氨基酸做的黏膜修復產品。值得注意的是,高齡市場蓬勃發展,這對年輕藥師來說,也是一大考驗,必須耐得住老年消費者可能帶來的「煩」、「嘮叨」。李懿軒認為,個性外向,喜歡與人互動、聊天的年輕藥師可以選擇至社區藥局。如果不喜歡與人打交道,或許比較適合至醫療院所工作。藥師提供衛教諮詢 也當心靈導師台灣藥局超過一萬家,數量之多,有如便利超商,不少民眾將社區藥局視為好鄰居,除了提供藥物、保健食品等專業諮詢,藥師有時也需扮演心靈導師,聽民眾聊心事、吐苦水。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提醒,藥師應瞭解輔具補助等相關規範,掌握高齡銀髮族群的需求。「社區藥局藥師耐心要很夠」開業藥師易麗珍說,藥局主要客源為六十五歲以上族群,不少老先生、老媽媽加入LINE族群後,常會私訊提問。最怕接到「你下午在嗎?」等訊息,因為人一來,就坐上二個多小時,什麼都能聊,有時就是純粹抒發心裡的垃圾,藥師常得一邊做事、配藥、結帳,一邊回應著民眾的需求。資訊爆炸,網路搜尋當道,藥師專業也備受挑戰,易麗珍表示,常有民眾帶著網路偏方,或是從國外購買的保健食品,上門討教,這讓藥師必須不斷充實本質學能,才能提供正確衛教訊息。例如,日前「小林製藥紅麴產品」傷腎事件,許多民眾網購相關產品,或至日本旅遊時購買,不少人至藥局詢問時,相當擔心,懷疑自己身體不適,就是這樣吃出來的。易麗珍建議,在服用保健食品時,還是應該先請醫師、藥師評估,才能降低風險。台灣將在明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黃金舜指出,老年人口愈來愈多,慢性病患隨之增高,而慢性病處方箋數量也會變多,部分患者至社區藥局領藥,藥師就應該扮演好健康守護的角色,提供用藥諮詢服務。再者,國內長者不一定和子女同住,很多家庭老老扶持,獨居比率也不少,除了用藥及保健食品等疑問,對於輔具的需求也愈來愈高,黃金舜表示,不少失能民眾符合輔具補助資格,但卻不清楚規範,為此,全聯會著手提醒獨立(個人)藥局藥師,盡快加強這方面服務,並提供更多輔具,供銀髮族選擇。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4-21 醫療.牙科
假牙怎麼正確清潔保養?「假牙清潔錠」NG使用下場曝光!出現7大過敏反應快就醫
不少銀髮族常以為假牙既然是假的,就不會壞、也不須保養!其實,對於健康和抵抗力逐漸走下坡的銀髮族而言,更應該強化口腔的清潔工作。食藥署提醒,如果輕忽假牙的清潔與保養,不僅容易產生牙菌斑及其他細菌,甚至可能引起其他疾病。「假牙清潔錠」出現7大過敏反應快就醫假牙清潔錠屬於醫療器材,是藉由發泡作用除去齒垢及牙菌斑,並能消除異味。建議每週至少使用一次,亦可每天使用,並依產品說明書建議浸泡5分鐘,使用完之浸泡液應棄置,並將假牙沖洗乾淨再進行配戴。使用時,勿將假牙清潔錠放入口中咀嚼、漱口或吞食,因為它含過硫酸鹽(persulfate)成分,使用後可能造成過敏反應,如刺激感、組織傷害、疹子、蕁麻疹、牙齦變軟、呼吸問題、低血壓等,當發生前述反應時,應將假牙移除,並儘快向醫師諮詢。食藥署提醒,選購此類產品時,應依照「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認識假牙清潔錠是醫療器材;「二看」購買時要看外盒有無標示許可證字號;「三會用」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才能正確使用。如需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產品相關資料,可至食藥署網站之許可證資料庫,查詢產品之相關資訊(http://www.fda.gov.tw>醫療器材>資訊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西藥、醫療器材、含藥化粧品許可證查詢作業)。若發現不良品或使用時發生不良反應,請至藥品醫療器材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http://qms.fda.gov.tw/),或撥打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通報。延伸閱讀:.牙齒越少會影響認知功能!裝假牙或植牙對維持認知有幫助嗎?.保護口腔健康的重點是以不拔牙為優先嗎?牙科醫師這麼說.用熱水泡假牙可消毒殺菌?牙醫師授「洗假牙4口訣」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18 慢病好日子.最新活動
生醫獨角獸/清大團隊整合生物晶片平台 輔助醫師用藥判斷 縮短6倍藥物篩選時間
根據統計,抗腫瘤藥物在進入人體臨床實驗前,就有三到四成失敗,主要原因為缺乏體外模擬的結果運用在人體上的療效評估。但部分癌症病程很快,如胰臟癌,可能在短時間內便惡化擴散,醫師篩選治療藥物並拿捏劑量,讓病人獲得合適治療成為挑戰,因此縮短藥效驗證時間便是一大重點。由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副教授黃振煌實驗室團隊與蔚流生物晶片團隊攜手打造的「MedSelect抗癌藥物臨床前藥效檢測/臨床用藥指引平台」,即是透過生物晶片的概念,將生物體內的環境縮小到奈米的尺度放置於晶片上,將每個晶片當作一個生物體,能在藥物進行動物實驗或人體測試之前,先測試藥物治療的效果。計畫主持人黃振煌分享,平台建立的契機因是他具有化工輔修的背景,在一次就醫過程中他了解到每位病人會因個體差異,使用同樣的藥物的效果都不一樣,為協助讓病人更快獲得適切的治療,故投入此創新計畫。也因符合百靈佳殷格翰藥廠精神,獲得本年度獨角獸生醫新創加乘計畫的支持。模擬腫瘤環境 輔助醫師用藥判斷黃振煌說,團隊與台大、中國附醫、台中榮總等醫院合作,在病人同意後,取得腫瘤檢體後,將其放在生物晶片上,模擬和體內腫瘤高度相似的環境,搭配自動化培養暨觀察系統,得以執行準確及全面的藥物療效分析,輔助醫師用藥的判斷,拿捏所需劑量。應用在新藥開發上,倘若治療前皆能先篩選或評估有效的藥物組合與劑量,著實對現有的治療是一大躍進,此計畫也獲得百靈佳殷格翰德國總部及跨國團隊的青睞,並從89件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計畫中脫穎而出,期待能透過數位健康技術為全球人民創造健康福祉。把這項技術運用在新藥研發的領域,這就像是把「2D」的平面設計圖「3D化」,先把縮小的人體組織建構出來,黃振煌解釋,藥物開發傳統從平面2D的細胞培養開始,然而人體組織是立體3D,運用將流體微小化以精確控制的微流體技術模擬人體的血液循環,搭配晶片讓藥物由外逐漸擴散至腫瘤細胞內,得以模擬藥物運用在實體腫瘤的情況,達到最真實的測試效果。化工結合生醫 推進可能MedSelect平台整合了生物環境、環境模擬以及自動化培養暨觀察系統,具有使用者友善的控制介面,可以控制或維持溫度、濕度及二氧化碳濃度,於培養的同時進行影像記錄,即時觀察腫瘤細胞對藥物的局部反應,黃振煌比喻,有如「將每個晶片當作一隻實驗動物」,運用於新藥開發時,實驗動物能減量到傳統方式的8%用量。然而,將體外模擬的結果,應用於臨床治療上,還有許多挑戰要克服。例如,腫瘤內部為缺氧的環境,有些藥物在有氧的環境較有效、有些則在缺氧環境較有效。結合臨床資源 期待正向改變黃振煌也說,和醫療單位的合作也是很大的挑戰,由於每位病患的檢體情況各異,各醫師手術過程也不盡相同,例如在接到病人要開刀的通知後,為了確保檢體的「新鮮」程度,團隊成員必須馬上迅速帶回處理,因此需要和臨床持續溝通,並建立標準化程序。「我們的學生很優秀,他們其實去台積電工作,第一年、第二年的薪水都比我高!」黃振煌笑道,語中帶有後生可畏的驕傲,「不過,我們團隊成員對技術研發抱持著熱情,並有興趣創業,我們團隊開發的起因,是為病人與醫師的迫切需求,希望能夠帶來改變,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影片來源/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團隊介紹由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黃振煌副教授所率領,研發團隊成員有穆宣佑、林雅慧等人,臨床顧問包括台中榮民總醫院腫瘤科周政緯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新竹分院麻醉部文寄銘主任等。曾獲選國科會萌芽計畫、2023年未來科技獎。 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計畫為百靈佳殷格翰主辦,為了能帶領著民眾的生活走向更美好、更健康的方向邁進,秉持企業主張「Life Forward」持續鼓勵台灣生醫新創發展,今年辦理「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行動計畫」,共收到89件新創計畫,並由德國總部遴選出6組團隊。投稿計畫中,約六成聚焦癌症、數位科技領域,並以發展創新突破性藥物、新興發展技術為台灣,甚至全球患者爭取最大的健康福祉,更期待藉此也能讓國際看見台灣生醫實力。【獨角獸系列報導】其他獲獎團隊看這裡:📍百靈佳殷格翰「獨角獸計畫2.0」 6台灣新創團隊獲獎 接軌國際生醫發展📍北醫團隊開發AI平台 助攻國際新藥研發快速通關📍腦損傷患者迎來新契機 清大團隊開發促進腦神經再生藥物📍 解開「漸凍症」面紗 中研院團隊研發抗體 攻克治療瓶頸📍分散式臨床試驗革新 友元醫材創一條龍系統助推進📍新源生技開發次世代眼藥 降低上百萬黃斑部病變、乾眼症失明風險
-
2024-04-15 慢病好日子.最新活動
生醫獨角獸/新源生技開發次世代眼藥 降低上百萬黃斑部病變、乾眼症失明風險
大部分眼部疾病的惡化相對緩慢、症狀輕微,民眾常誤以為是用眼過度或只是近視、老花,等到視野變暗、變小時,伴隨來的是不可逆的失明風險。在台灣,有四分之一的長者受乾眼症的症狀所擾;或是因糖尿病引發的黃斑部病變,而造成失明的風險更是一般人的25倍。目前這兩種眼疾的治療方式,都只能針對症狀與發炎反應進行控制,無法從根本治癒疾病本身,如:黃斑部病變患者中有三分之二的患者治療成效都不好,臨床與病患都期待有更安全、且療效持久的眼疾治療方式。為此,新源生技開發次世代眼疾治療,並參與百靈佳殷格翰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計畫,希望能藉由與國際藥廠的交流,補足現有的治療缺口。經百靈佳殷格翰德國總部及跨國團隊的評估後,新源生技從89件生醫新創計畫中脫穎而出,也是此次唯一獲選突破性的眼科治療。新源生物科技執行長馬渡表示,自己曾服務於多個國際藥廠,累積30多年眼科藥物研發經驗,針對乾眼症與黃斑部病變所開發的次世代治療藥物,建構於人體的自然機制,研發能夠治療眼疾患部的解方,期望能減少治療次數,持續更長療效,提升生活品質。今年參與百靈佳殷格翰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計畫,並獲得百靈佳殷格翰德國總部及跨國團隊青睞,期待在國際藥廠的研發資源與科學團隊支持之下,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選擇,降低眼部病變所帶來的危害與影響。新技術助兩大眼疾 盼促進療效、減少給藥次數針對乾眼症治療,馬渡解釋,現有療法如環孢素(cyclosporine)只有三成病患對於治療有反應,或需數個月才能發揮效果。新源生技開發的眼藥水,能激發人體的自然機制,刺激淚膜所需的黏蛋白產生,並促進受損細胞的癒合,由此改善乾眼症相關的慢性發炎及眼表損傷問題。對於糖尿病黃斑水腫的患者,多會使用抗 VEGF(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療法治療,然而三分之二的患者對於此僅出現部分甚或無反應。新源生技將抗VEGF藥物結合小分子蛋白質(抗整合素)研發複合型治療方式,得以防止視網膜新生血管、抑制組織發炎並減少纖維化,可改善患者視力,能夠減少給藥次數,並應用於其他視網膜疾病,例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靜脈阻塞等。 串連台灣資源接軌國際 邁入臨床試驗二期 目前,新源生技用於治療乾眼症與黃斑部病變的兩種藥物,皆陸續進入臨床試驗期,預計將在2027年至2030年之間申請上市。談及一路走來的挑戰,馬渡指出,比起癌症、心血管與代謝疾病等適應症藥物開發的興盛,眼科藥物研究相較之下並非大宗,外部投資者對於眼科藥物領域不甚熟悉,在投資上較為保守。「台灣生醫確實有很好的資源!」馬渡也說道,從學界的技術轉移,到藥物的研發服務,都有堅強的研發實力,新源生技期待結合國際經驗與台灣產學量能,持續往打造突破性眼科新藥的目標邁進。(影片來源/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團隊介紹新源生物科技公司,領導團隊包括董事長陳志明、執行長馬渡(Madhu Cherukury)、醫療長派特爾(Sunil Patel)、研發副總裁阮新(Tan Nguyen),由眼科藥物開發資深專家、科學家及熟悉藥物開發的顧問所組成,曾獲選美國眼科年會Eyecellerator競賽、2022年台灣生物製藥卓越獎「年度潛力獎」。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計畫為百靈佳殷格翰主辦,為了能帶領著民眾的生活走向更美好、更健康的方向邁進,秉持企業主張「Life Forward」持續鼓勵台灣生醫新創發展,今年辦理「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行動計畫」,共收到89件新創計畫,並由德國總部遴選出6組團隊。投稿計畫中,約六成聚焦癌症、數位科技領域,並以發展創新突破性藥物、新興發展技術為台灣,甚至全球患者爭取最大的健康福祉,更期待藉此也能讓國際看見台灣生醫實力。【獨角獸系列報導】其他獲獎團隊看這裡:📍百靈佳殷格翰「獨角獸計畫2.0」 6台灣新創團隊獲獎 接軌國際生醫發展📍北醫團隊開發AI平台 助攻國際新藥研發快速通關📍腦損傷患者迎來新契機 清大團隊開發促進腦神經再生藥物📍 解開「漸凍症」面紗 中研院團隊研發抗體 攻克治療瓶頸📍分散式臨床試驗革新 友元醫材創一條龍系統助推進📍清大團隊整合生物晶片平台 輔助醫師用藥判斷 縮短6倍藥物篩選時間
-
2024-04-13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把病看好只是基本!余忠仁提升醫療量能,讓醫院成守護民眾健康的護國神山
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今年3月升格為醫學中心,成為北區第二家醫學中心。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指出,升格醫學中心是該院全體同仁的願景,目前已達成階段性里程碑,未來將努力爭取擴建湳雅院區,加速生醫醫院二期工程施工進度,提升醫療量能,精進醫療服務品質,成為守護新竹地區民眾健康的「護國神山」。衛生署立新竹醫院於2011年7月改制為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肩負「提供急重症醫療服務,滿足在地民眾醫療需求」的使命;2021年1月1日,台大醫院將新竹分院、生醫園區分院、竹東分院三家分院正式整併,成為「新竹台大分院」。養生秘訣/ 靜心不急躁 重訓健身減壓作為醫院管理者,余忠仁在工作上講求實事求是,他強調一定要找出問題,務實分析並求得解方,但凡事保持靜心,絕對不能急躁,才能冷靜分析問題,推動方案執行。醫師的工作壓力不小,余忠仁說,他有固定運動的習慣,每周會到健身房重訓健身,如今重訓已六年多,在專業教練指導下揮灑汗水,對紓壓有正向回饋。此外,他也養成定時睡覺的習慣,照著既有步驟過生活,有助於靜心,心情放鬆了,壓力減輕,自然就能達到養身功效。各司其職 成醫療網絡核心余忠仁表示,整併後的三院區透過業務整合、資源共享、角色分工,發揮綜效。位於新竹市的新竹醫院主要提供重度級急重症醫療服務;生醫醫院竹北院區以轉譯醫學研究、創新醫材及藥品研發為主,並提供急重症、癌症、優質健檢及國際級特色醫療服務;生醫醫院竹東院區將加強其高齡、偏鄉、慢性醫療與精神醫療等照護服務。新竹台大分院三院各有特色,也各司其職。不過,要成為醫學中心可不容易,余忠仁說,「把病看好」只是基本,還得成為區域醫療網絡的核心,當地區醫療院所的領頭羊,具完整的醫事人員培育系統,在研究上創新。整合地方 將擴大分級醫療成為醫學中心後,余忠仁說,未來醫院將和地方現有資源做整合,擴大與深化分級醫療及偏鄉醫療照顧;在教學與研究方面,希望擴大師資培訓,成為南桃園及竹竹苗最完善的醫學中心訓練醫院、全人照護教育的師資培訓輔導機構,設置國考級OSCE考場,通過一般醫學示範中心評鑑,目前正洽談清大與陽明交大學生來院實習的可能性。「解決醫療空間不足問題,也是醫院發展的重要項目。」余忠仁表示,未來將努力爭取擴建「湳雅院區」,興建「急重症大樓」,發揮醫學中心的功能,並加速生醫醫院二期工程進度。面積5.18公頃的新竹醫院湳雅院區,目前行政院已核定國有地部分為有償撥用,市有地部分也是以有償方式處理。生醫醫院竹北院區現今完工一期工程,病床約1500床,待二期研究大樓完工後,將設有行政區、宿舍區、國際會議中心,一期大樓全部開啟後,新竹台大分院病床也將增至1969床,提升醫療量能。余忠仁小檔案年齡:63歲專長:一般內科學、胸腔內科學、重症醫學、胸腔腫瘤學、超音波醫學、分子醫學現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院長學歷:台大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台灣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碩士專班(EMBA)畢業經歷:台大醫院副院長、台大醫院新竹生醫園區分院院長、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台大醫院內科部胸腔科主任、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理事長給病人的一句話:升格為醫學中心,將精進醫療服務品質,持續守護新竹地區民眾的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08 慢病好日子.最新活動
生醫獨角獸/分散式臨床試驗革新 友元醫材創一條龍系統助推進
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包含口罩禁令、社交距離、邊境封閉等,對人們帶來諸多不變。其中,對於醫療體系,除了考驗醫療量能的韌性之外,有超過七成新藥開發的臨床試驗被迫延遲,主要原因是無法招募到足夠的受試者。面對嚴峻考驗,國際上興起運用分散式臨床試驗(Decentralized Clinical Trial, DCT)數位科技,包含數位化諮詢、穿戴式裝置、電子資料收集系統等設備,有助於招募和維持受試者持續參與。「分散式臨床試驗」(Decentralized Clinical Trials,DCT)可減少受試者舟車勞頓的負擔,尤其在幅員遼闊的國家或是交通不便的地區,能提高患者參加試驗的意願,也讓臨床試驗更有效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2020年公布的指引,內容包括放寬電話訪談、虛擬訪視、遠距監控設備應用、遠距臨床結果評估等,改善了臨床試驗的設計和管理;歐洲藥品局(EMA)在同期間陸續公布的指引,內容涵蓋將現場訪視改為遠距訪視、放寬遠距查驗評估模式,以及針對治療COVID-19的大型跨國臨床試驗建議,從前述各項指引內容皆可看出,DCT相關技術的應用已被納入歐美臨床試驗法規中。今年參與百靈佳殷格翰主辦的「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計畫」的友元國際醫材,為滿足DCT臨床試驗需求,開發帶有模組化架構設計的ATOM系統平台,打造一條龍服務,內建人工智慧分析,遠距回診、藥物運送物流安排、穿戴式器材以及第三方設備的服務整合,經過評選後,從89件優秀新創計畫中脫穎而出。友元國際醫材總經理高子翔表示:「縱使大家的生活已回歸日常,但許多國家仍認為DCT還是需要持續修改法規、持續發展,而在此領域中,台灣算是走在世界前端的國家,期待這次與百靈佳殷格翰藥廠的交流,能加速平台商品化的進展,及早提供臨床研究單位應用,加速新藥研發進程。」見微知著 察覺臨床試驗系統需求友元的業務項目,主要分為醫材進口販售及數位醫療研發兩面向。具生物醫學工程博士背景的高子翔表示,之所以切進DCT領域,是因為他在瑞士藥廠的工作經驗中,發覺到藥廠對臨床試驗系統有所需要,但市面上大多系統,並非從藥廠角度來做設計,也未能有效符合分散式臨床試驗的流程,因此動了自行研發的念頭。高子翔解釋,許多藥廠常用的臨床試驗系統,是開發於2000年代由紙本轉為數位化的時期,不過因為投入臨床試驗系統研發的廠商不多,並未大力開發新產品,藥廠也多半沿用舊系統,「二十年後更進步的技術,可針對藥廠所需的新功能來開發,帶來更佳的使用者體驗。」模組化設計 可應用於各類臨床試驗關於ATOM系統的運作模式,高子翔說明,分別為受試者端,可經由連結至系統的穿戴式設備紀錄生理資訊,與使用電腦或手機App填寫問卷、進行遠距回診等,減少通勤負擔;在試驗中心端,則能透過系統收集數據,並可於平台安排受試者回診和護理人員到府的排程,以及運用內建的人工智慧分析功能,分析試驗數據等。高子翔指出,ATOM系統的特色為模組化設計,能依需要設定功能,滿足各類型的臨床試驗、各試驗團隊的需求。目前,ATOM系統第一版已經上線,一些臨床試驗受託機構(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CRO)在進行系統的測試,友元國際也正與一些醫材公司、生技公司洽談,後續將持續完善系統功能、客服與技術支援機制。善用資通訊優勢 深耕數位醫療在系統研發過程中最大的挑戰,高子翔認為,是將臨床試驗使用者端的需求,轉化為軟體開發的規格,因為這需要深刻了解跨領域知識,尤其醫藥領域擁有大量專業名詞及流程,必須讓軟體開發人員理解並加以設計為產品。不過,台灣在數位醫療及分散式臨床試驗領域,實際上甚有潛力。高子翔指出,台灣雖沒有國際上名列前茅的本土大藥廠,不過法規對分散式臨床實驗態度較為開放,並有許多優秀的資通訊技術人才。他建議,國內業者可放眼全球,開發相應解決方案,並與國際合作,將有機會與歐美並駕齊驅,甚至做的更好。(影片來源/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團隊介紹友元國際醫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子翔為計畫主持人, 團隊成員包括軟體研發總監Sebastian Sedlak、試驗運作總監Carolyn Chen、人工智慧架構設計師Hendrik Schöneberg,曾獲西班牙巴塞隆納臨床創新挑戰第二名、瑞士Innosuisse新創教練獎。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計畫為百靈佳殷格翰主辦,為了能帶領著民眾的生活走向更美好、更健康的方向邁進,秉持企業主張「Life Forward」持續鼓勵台灣生醫新創發展,今年辦理「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行動計畫」,共收到89件新創計畫,並由德國總部遴選出6組團隊。投稿計畫中,約六成聚焦癌症、數位科技領域,並以發展創新突破性藥物、新興發展技術為台灣,甚至全球患者爭取最大的健康福祉,更期待藉此也能讓國際看見台灣生醫實力。【獨角獸系列報導】其他獲獎團隊看這裡:📍百靈佳殷格翰「獨角獸計畫2.0」 6台灣新創團隊獲獎 接軌國際生醫發展📍北醫團隊開發AI平台 助攻國際新藥研發快速通關📍腦損傷患者迎來新契機 清大團隊開發促進腦神經再生藥物📍 解開「漸凍症」面紗 中研院團隊研發抗體 攻克治療瓶頸📍新源生技開發次世代眼藥 降低上百萬黃斑部病變、乾眼症失明風險📍清大團隊整合生物晶片平台 輔助醫師用藥判斷 縮短6倍藥物篩選時間
-
2024-04-02 慢病好日子.最新活動
生醫獨角獸/腦損傷患者迎來新契機 清大團隊開發促進腦神經再生藥物
創傷性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泛指外力撞擊所造成的腦部傷害,常見於交通事故、摔倒和暴力事件,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全球約有七千萬名創傷性腦損傷病患,而被譽為機車王國的台灣,每年約65萬創傷性腦損傷案例,有高達7成腦傷起因是交通事故,其中約10萬案例為中重度腦損傷,他們可能面對腦傷帶來的長期後遺症,包括因神經受損造成的運動控制與協調問題、癲癇,甚至出現認知及心理障礙如失語症、憂鬱症等問題。創傷性腦損傷就目前科學所知極不可逆,外力撞擊頭部當下,除了局部腦神經細胞死亡,更造成腦神經網絡大範圍受損,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暨醫學院教授暨副院長陳令儀解釋,腦神經本來就難以再生,在臨床上多僅能採取支持療法,包括止血、給予抗發炎及抗癲癇藥物等。而面對缺乏治療的疾病領域,向來都是百靈佳殷格翰藥廠投身努力的方向,陳令儀團隊今年參與「百靈佳殷格翰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計畫」,因計畫的創新突破性,受到藥廠德國總部青睞而獲獎,未來藥廠將提供包含國際商務授權、研發、臨床醫學、專利法務,及國際投資團隊提供技術商品化的輔導支援。腦功能受損後,除了漫長的復健過程、龐大照護成本會對患者家庭造成影響外,據研究指出,腦損傷未來罹患神經退化疾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3倍,無形中也都會加重社會成本,陳令儀所率領的清華大學團隊,由植物萃取關鍵化合物NTHU-3,開發創傷性腦損傷後促進神經細胞再生的小分子藥物,期待未來能突破神經治療的瓶頸。天然植物製藥躍進 突破血腦屏障人體為了保護大腦不受病毒或細菌等外來物影響,腦內的血管與周邊組織演化出特殊的障壁,稱為「血腦屏障」。然而一層層的銅牆鐵壁,也讓藥物無法順利進入腦內發揮療效,使腦部疾病治療長期以來面對極為艱困的挑戰。清大團隊研發的NTHU-3藥物,其小分子化合物可順利通過血腦屏障,經動物實驗顯示得以促進神經突再生、改善運動協調能力,現已取得國內專利。陳令儀說,目前創傷性腦損傷的治療方法,包括針對運動選手的輕微腦傷,以神經類固醇進行給藥,以抗發炎為主;還有針對腦傷一年後行動功能受損的病患,施以幹細胞再生療法,然而幹細胞治療為高侵入性的方式,需注射大量細胞至大腦內,培養細胞不易且成本高昂,未來有可能形成腫瘤,成效也尚未明朗。而NTHU-3來自天南星科植物所萃取合成,若未來能順利於疾病治療應用,將是天然植物萃取物製藥的一大進展。萃取關鍵化合物 尋覓植物種類逾3萬 NTHU-3是由收集了3萬多種世界各地植物的「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及「高雄醫學大學天然藥物研究所」共同萃取合成。透過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暨清大生醫學院教授李家維牽線,聯手萃取了上千種植物萃取物用於製藥,為國內唯一提供大量植物萃取物樣品的天然物藥庫。陳令儀表示,植物萃取物不免有雜質及個體差異,難以成藥,因此團隊將萃取物送到德國專門處理天然化合物的公司,逐步篩選出有效成分後,再進行化學合成,光是篩選便花了一兩年時間。她並說,天然化合物的合成是一大難關,尤其需達到足夠的純度。在篩藥過程中,淘汰了無數種無效的藥物成分,是漫長又艱辛的一條路。心理障礙難克服 成員難尋仍堅持不懈陳令儀長期研究神經細胞發育,她曾參加一場美國神經科學學會,其中一項議程以創傷性腦損傷為主題,使她驚覺腦傷問題的嚴重性及藥物的缺乏,進而致力投入相關研究。 「做實驗其實很難,要撞擊實驗小鼠的腦讓行為能力受損,很多人光是那一關就過不了!」陳令儀娓娓道來,有一年曾有二十幾位碩士班學生想加入實驗室,她為學生們「打預防針」說要做動物實驗,學生們大都認為先前曾解剖青蛙,沒有問題。但實際參訪看見解剖小鼠腦部的實驗過程後,二十幾人沒有一人有勇氣回來加入。儘管成員招募不易,陳令儀團隊仍憑著一腔熱血及堅持,費盡心血投注於新藥的開發,期望為腦傷的治療展開新篇章。(影片來源/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團隊介紹團隊主持人為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暨醫學院教授暨副院長陳令儀,團隊成員包含清大分子醫學所研究生群,清大化學系黃郁文教授以及財團法人辜嚴倬雲保種中心李家維教授,協助化合物開發以及合成。臨床端顧問團隊包含汐止國泰神經外科主任謝政達醫師、淡水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陳裕仁醫師、林口長庚醫院腦功能暨癲癇科主任鄭美雲醫師,提供臨床醫學資訊以及專業建議諮詢。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計畫為百靈佳殷格翰主辦,為了能帶領著民眾的生活走向更美好、更健康的方向邁進,秉持企業主張「Life Forward」持續鼓勵台灣生醫新創發展,今年辦理「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行動計畫」,共收到89件新創計畫,並由德國總部遴選出6組團隊。投稿計畫中,約六成聚焦癌症、數位科技領域,並以發展創新突破性藥物、新興發展技術為台灣,甚至全球患者爭取最大的健康福祉,更期待藉此也能讓國際看見台灣生醫實力。【獨角獸系列報導】其他獲獎團隊看這裡:📍百靈佳殷格翰「獨角獸計畫2.0」 6台灣新創團隊獲獎 接軌國際生醫發展📍北醫團隊開發AI平台 助攻國際新藥研發快速通關📍 解開「漸凍症」面紗 中研院團隊研發抗體 攻克治療瓶頸📍新源生技開發次世代眼藥 降低上百萬黃斑部病變、乾眼症失明風險📍分散式臨床試驗革新 友元醫材創一條龍系統助推進📍清大團隊整合生物晶片平台 輔助醫師用藥判斷 縮短6倍藥物篩選時間
-
2024-03-27 慢病好日子.最新活動
生醫獨角獸/北醫團隊開發AI平台 助攻國際新藥研發快速通關
全球人工智慧(AI)浪潮下,各國企業大舉投資;民眾日常生活中,受到AI的影響也比過往更加顯著。然而,AI在醫療領域的運用,實際能達到的程度仍與民眾期待有所差距。根據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勤業(Deloitte)的報告指出,AI於藥物開發領域的應用類型,大多在篩選化合物(43%),僅不到一成(9%)運用於新藥設計。AI用於新藥設計有四大瓶頸需突破,包括在實際生產的時候,藥物化學結構上「可合成性」,在運用於動物實驗上的「有效性」,利用AI進行運算時,實驗方法策略能夠被合理認同的「可解釋性」,以及需要規避既有專利的「新穎性」。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潘秀玲率領團隊,透過結合醫學、資訊、化學等專業領域人才,因應新藥設計的困難性,打造AI驅動的臨床前藥物研發創新平台。北醫團隊所開發的臨床前藥物研發創新平台,能在1至4個月內完成藥物開發的服務,大幅改變既往臨床前藥物開發需要平均超過5年的過程,不但省下9成合成費用,設計出的化學結構8成可被合成、6成在細胞體外表現出有效性。包含美國知名藥廠在內,在國內外已經有超過17個成功合作開發案,在AI藥物設計服務中表現卓越。此計畫透過應用AI新創平台推進藥物研發,在本年度百靈佳殷格翰藥廠舉辦之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計畫中,從89件創新計畫脫穎而出。未來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德國總部新創研發相關團隊,將協助提供量身訂製的輔導資源,減少新創團隊後續技術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新藥開發費時費力 號召五大專業領域聯手突破談起展開AI藥物設計平台開發的契機,潘秀玲說,2020年她自北醫團隊成立衍生新創公司兆益生醫,在新藥研發過程中,團隊有感於要耗費長時間進行新藥設計,失敗率也高,因此著眼於如何加快新藥開發流程、提升效率。潘秀玲表示,此系統用來訓練AI模型的大數據,則源自國際間的公開化合物資料集,搭配團隊內部的資料集、3D蛋白質結構資料等,達到上百萬資料點的規模,資料並經過妥善清理及持續更新,以確保所設計化合物的可合成性、新穎性及有效性。為此潘秀玲召集了橫跨藥理、毒理、醫學、化學、資訊五大領域的專業團隊,在藥理方面包括北醫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皇甫維君主任、北醫藥學院李學耘教授,並有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謝興邦擔任化學合成顧問,AI平台則由新藥研發產業博士學位學程許凱程合聘教授負責架設研發等。台灣AI領域起步快 翻轉研發型態指日可待潘秀玲坦言,新藥研發及AI技術各自是兩個專業領域,當兩者相互結合,確實可加快研發進程,但究竟能變快多少,並不易讓外界理解,「如果(研發時間)從10年變7年,其實對投資人來講還是久!」她指出,即使有了AI協助藥物設計,還是需要經過重重努力才得以順利完成,並且哪些類型的專案適合運用AI,亦需經過多加驗證。近年來,人們也對協助創造新內容的生成式AI有許多應用的想像,不過生成式AI在藥物研發領域的落地,尚有發展空間。團隊成員宋亭儀博士亦指出,不時會被詢問平台是否有生成式AI功能,事實上以AI生成設計出藥物結構並非難事,但現階段的生成結果,可合成性及有效性尚低,未來仍有努力空間。潘秀玲表示,台灣具有充足的IT人才,在AI領域相比國外起步快且實力堅強,生醫與資訊人才的強強聯手,並能開創更多新機會。隨著技術的不斷地進步優化,相信將來生成式AI賦能藥物設計,能從想像化為現實。(影片來源/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團隊介紹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潘秀玲院長為計畫主持人,成員有北醫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皇甫維君主任、藥學院李學耘教授,新藥研發產業博士學位學程許凱程合聘教授等。團隊曾獲選Berkeley SkyDeck、SmartLabs、RESI Innovation Challenge,並曾獲2020年國家新創獎,2021、2022年國家新創獎精進續獎,以及2021年科技部未來科技獎。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計畫為百靈佳殷格翰主辦,為了能帶領著民眾的生活走向更美好、更健康的方向邁進,秉持企業主張「Life Forward」持續鼓勵台灣生醫新創發展,今年辦理「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行動計畫」,共收到89件新創計畫,並由德國總部遴選出6組團隊。投稿計畫中,約六成聚焦癌症、數位科技領域,並以發展創新突破性藥物、新興發展技術為台灣,甚至全球患者爭取最大的健康福祉,更期待藉此也能讓國際看見台灣生醫實力。【獨角獸系列報導】其他獲獎團隊看這裡:📍百靈佳殷格翰「獨角獸計畫2.0」 6台灣新創團隊獲獎 接軌國際生醫發展📍腦損傷患者迎來新契機 清大團隊開發促進腦神經再生藥物📍 解開「漸凍症」面紗 中研院團隊研發抗體 攻克治療瓶頸📍新源生技開發次世代眼藥 降低上百萬黃斑部病變、乾眼症失明風險📍分散式臨床試驗革新 友元醫材創一條龍系統助推進📍清大團隊整合生物晶片平台 輔助醫師用藥判斷 縮短6倍藥物篩選時間
-
2024-03-27 失智.新手照顧
輪椅這樣挑!四大原則讓照護安全又省力
「 輪椅」,往往是我們行動不便時,最容易想到的輔具,也如同我們常使用的代步工具,如:摩托車、小轎車、休旅車...等等,由於較少人使用,因此需要時,通常大多想到醫院所借用的藍皮、不鏽鋼輪椅,然而,有使用經驗的民眾就知道,這種輪椅不僅僅無法長時間外借回家外,在推行過程會發現笨重又費力,若想到附近的醫材行購買,又看到玲瑯滿目的輪椅,除了價錢高低可以清楚分別外,其中的形式、規格及配件(如:是否有頭靠、輪子大小、可否拆掀的扶手及腳踏板…等),卻是有看沒有懂,因此,要如何挑選適合輪椅?那些內容是必須注意的?這次就好好的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有無頭靠通常醫材行一掃過去,最顯而易見的就是那凸出來的頭靠,然而,在路上卻顯得較少見,有些甚至自己DIY,將一般輪椅自己加裝頭靠,但到底甚麼時候要使用頭靠?首先,我們要先了解輪椅增加頭靠的原因,輪椅除了維持直立位置外,也可以藉由改變背靠位置及坐墊位置,達到仰躺及傾倒的目的,為了避免躺下姿勢,頭會也跟著向後倒,所以曾增加頭靠,使頭部得以適當的支撐,而使用到向後傾倒或仰躺功能的輪椅,主要是給無法長時間維持坐姿,或是軀幹及頭部控制不足,導致身體東倒西歪、無法維持正中。如果僅僅是因為體力不佳,未來有恢復體力的狀況,建議可以短暫租借高背輪椅,以便於未來狀況改善時,僅一般輪椅較好收納為考量依據喔! 可否拆除扶手、腳踏板到底為什麼要把輪椅扶手拆掉? 腳踏板拆掉? 以耐用性來說,不是會讓輪椅更容易需要去修繕,且在剛性層面來說,也相對較低,保護雙腳遭撞的能力更差。但若有協助他人上輪椅就知道,若需要快速的入座,往往會被輪椅的扶手擋住,或是腳踏板卡住,以至於上下輪椅些許困難,因此,部分人選擇多一個拆除輪椅扶手及踏板的步驟,除了便於上下輪椅外,也增加轉移位的安全。後輪大與小的差異輪子的大小除了直覺上發現物件大小差異外,還有影響到推行的便利性,若推行過程中,遇到不少凹凸不平的地面,若使用小輪的輪椅,就會發現相較推行困難;但若於室內推行,則可明顯感受小輪於狹窄空間的便利;除此之外,大輪的輪子外面往往會增加一圈的手推框,主要讓使用者在無他人協助下也可短距離推行,因此,若輪椅多數時間使用於室內,且皆由他人協助推行的情況下,多數會建議使用小輪即可,也便於照顧者操作。 輪椅尺寸選擇當挑選好輪椅型式時,最後這是需要選擇輪椅到底要多寬? 是應該越窄越服貼好? 還是越大越寬好? 其實在我們臀部外各加一寸的寬度,才是我們選擇的尺寸,除了讓冬天衣褲有空間塞進輪椅外,舒適性才是我們主要考量的,而避免越寬的輪椅,則是考慮軀幹穩定能力較差的使用者,因長時間久坐,可能會有側向歪斜問題,進而引起脊椎的疾病。 以上是依照一般民眾,第一次選擇輪椅可能會思考到的問題,而若想要借由使用者的現有能力,再選擇適合的相關輔具,建議可以向醫院或是輔具中心,請輔具評估員評估個案狀況,進而給予相關輔具建議,便於一次購足需要的輔具,漸少照顧者的負擔。下次,再簡單的介紹「粗大動作分類」,讓大家可以更清楚使用者能力,更快的去選擇所需的輔具喔!
-
2024-03-11 醫療.皮膚
傷口發癢就是快好了?疤痕多久才會消?護理5秘訣預防疤痕
一名36歲的唐先生,二年前在工作時不慎遭強酸化學藥劑灼傷,造成右手腕三度燒傷,雖然傷口已經癒合,但是留下一條明顯的紅色疤痕。因體質關係,疤痕持續增生,伴隨疼痛、搔癢,影響外觀也造成心理困擾。愛美是人的天性,奇美醫院傷口照護中心主治醫師葉敬淳說,病人看診治療後最常詢問:「這會不會留疤?」關於傷口癒合,共可分為三個階段:傷口癒合三階段 發癢是正常現象【一】發炎期:傷口剛發生時,體內的血小板和白血球啟動作用,會有紅、腫、熱、痛等症狀,持續約三天。【二】增生期:當傷口開始漸漸癒合,會有發癢狀況,此時會有新生的血管和膠原蛋白填補傷口,皮膚這時進入增生期,時間約三個月。【三】成熟期:成熟期是傷口完全癒合,膠原蛋白逐漸重組和降解,持續約一年。疤痕的預防從傷口發生時就開始疤痕的形成與傷口的深度、位置、大小、感染、發炎等因素有關,葉敬淳表示,傷口癒合的過程中,如果膠原蛋白的生成和降解失衡,會使傷口修護不完全,導致疤痕增生,形成凸起、硬化、色素沉澱等問題。另外,年齡、體質、生活習慣也是導致疤痕增生程度的因素,想要擺脫惱人的印記,照護預防跟治療應並重,才能有效減少疤痕的不良影響。葉敬淳指出,疤痕的預防要從傷口發生時就開始,注意傷口的處理,若身口深到需要縫合,應選擇合適的醫材,減少傷口的張力,並及時拆線。傷口護理五大秘訣1.避免感染或發炎,保持傷口的清潔和濕潤,定時更換敷料。2.傷口復原期間,要另要避免菸、酒、辛辣食物及激烈運動,以免拉扯傷口影響癒合過程。3.利用最小化疤痕外觀的介入措施,例如肉毒桿菌素、雷射、皮下注射產品等,或是再生生物材料、細胞因子、細胞外成分等新興治療方法。4.使用矽膠凝膠或矽膠貼片等疤痕矽膠產品,預防疤痕的增生。5.做好防曬避免色素繼續沉澱,傷口若直接暴露在紫外線下,容易使疤痕特別明顯。如果疤痕已經形成,葉敬淳表示,可以考慮美容醫學無創技術來淡化傷疤,例如雷射光療、電波拉提、肉毒桿菌、玻尿酸等,可針對紅疤、黑疤、凹疤、凸疤、蟹足腫等不同類型的疤痕,討論個別化的治療方案,達到促進組織再生、無疤癒合的效果。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10 慢病好日子.最新活動
生醫獨角獸/解開「漸凍症」面紗 中研院團隊研發抗體 攻克治療瓶頸
數年前風靡全球的「冰桶挑戰」,旨在提升人們對「漸凍症」的認識,近日曾飾演《驚奇隊長》女主角父親的美國男星肯內特米歇爾離世時事,再次將其推入大眾視野。漸凍症的全名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發生率約為十萬分之五,全球有近40萬名病人,台灣則約有1500人,發病年齡多是40歲以上,九成以上發病原因不明,少數為遺傳所致。漸凍症是一種目前尚無法根治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確診有如被宣判死刑,患者在確診後大多僅剩三到五年的壽命,只有極少數案例可存活數十年,例如物理學家霍金。漸凍症患者的肌肉將逐漸衰弱萎縮,影響四肢運動,並造成發音、吞嚥及呼吸的障礙,後期病人身體完全無法活動,最終大多因呼吸衰竭病逝。現今漸凍症治療以延緩病情的惡化為主,並無有效的治療方式,然而延緩效果也有限,僅能延長患者生命約3個月。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韻如表示,近年國外有新興治療出現,達到神經保護的效果,據稱可延長18個月的壽命,不過無法針對病因改善,尚治標不治本。專注神經退化疾病 發現錯誤蛋白質折疊陳韻如所率領的團隊,主要的研究領域為蛋白質摺疊。針對漸凍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研發一種叫作TDP-O的新型抗體,透過此抗體標靶抑制的機轉,來抑制TDP-43蛋白質產生的有毒性物質,揭開漸凍症的致病關鍵因子。陳韻如解釋,在某些失智症、漸凍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中,發現了TDP-43蛋白質因錯誤摺疊堆積於腦部或脊髓中造成毒性,進而引發數種神經退化疾病,如95%的漸凍症及50%的額顳葉失智症患者皆有TDP-43蛋白質堆積狀況。現階段針對漸凍症病患作為治療對象,她說明,是因為該疾病雖然罕見,但絕大多數病患皆有TDP-43蛋白質堆積的情形,意味著不需大費周章篩選病人,可加快抗體用於治療進程。十年研究至製藥 盼進入臨床試驗下一步陳韻如介紹目前研發的TDP-O抗體特性,可針對TDP-43蛋白質的堆積物進行清除,而不會攻擊到其他正常的蛋白質。她細數研究一路上的點點滴滴,2014年首次發表論文,再到研發抗體、進行動物實驗,逐漸進展到製藥階段,歷時十年歲月。然而,仍有不少挑戰需克服。陳韻如說,要進到人體實驗階段需符合法規,申請美國FDA認證通過核准才可進入臨床試驗,大概需要3億新台幣的資金。新藥研發所費不貲且難度高,在商業發展上,陳韻如表示,未來預計將技轉給藥廠或新創公司,獲得更多資金以進行後續的臨床實驗,當TDP-O抗體技術成熟、發展成藥後,後續有望擴大應用於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FTD)的治療。啟蒙源自家庭 立志以開發成果影響國際 陳韻如的父親,是有著「台灣肝帝」美名、畢生投入肝病治療及研究的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定信,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陳韻如也將研究作為志業。至於她研究的主題,則受到患有阿茲海默症的祖母影響。對於漸凍症的藥物研發,陳韻如坦言,有時會感到徬徨,因為罕見疾病患者不多,能幫助到的人數也相對較少。然而,若真的開發出有效的藥物,將在全球產生巨大的影響,也能因此讓世界看到台灣。「如果整個學研界停止運作,世界就會停留在現在的階段,隨著人口越來越多、越來越老,越來越嚴重!」繼承父親一生奉獻於研究的使命感,以實現祖母所患的阿茲海默症有藥可治為目標,陳韻如將在研究的漫長道路上,持續奮力前行。(影片來源/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團隊介紹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韻如為計畫主持人,成員包含章微微博士、鄭志倫博士、張育仁博士候選人、吳任容博士候選人,曾獲選國家創新獎學研創新獎、科技部未來科技獎。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計畫為百靈佳殷格翰主辦,為了能帶領著民眾的生活走向更美好、更健康的方向邁進,秉持企業主張「Life Forward」持續鼓勵台灣生醫新創發展,今年辦理「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行動計畫」,共收到89件新創計畫,並由德國總部遴選出6組團隊。投稿計畫中,約六成聚焦癌症、數位科技領域,並以發展創新突破性藥物、新興發展技術為台灣,甚至全球患者爭取最大的健康福祉,更期待藉此也能讓國際看見台灣生醫實力。【獨角獸系列報導】其他獲獎團隊看這裡:📍百靈佳殷格翰「獨角獸計畫2.0」 6台灣新創團隊獲獎 接軌國際生醫發展📍北醫團隊開發AI平台 助攻國際新藥研發快速通關📍腦損傷患者迎來新契機 清大團隊開發促進腦神經再生藥物📍新源生技開發次世代眼藥 降低上百萬黃斑部病變、乾眼症失明風險📍分散式臨床試驗革新 友元醫材創一條龍系統助推進📍清大團隊整合生物晶片平台 輔助醫師用藥判斷 縮短6倍藥物篩選時間
-
2024-03-09 慢病好日子.最新活動
生醫獨角獸/百靈佳殷格翰「獨角獸計畫2.0」 6台灣新創團隊獲獎 接軌國際生醫發展
生醫產業被稱為台灣的下一座護國神山,為鼓勵本土新創團隊投入研發,百靈佳殷格翰藥廠主辦「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行動計畫」,總共收到89件新創計畫,並有6組團隊脫穎而出,盼以多元方式支持全球生醫新創,也讓台灣生醫實力獲得世界肯定。為台灣第六大藥廠的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在台將邁入第50個年頭,總經理邱建誌致詞時提到:「台灣的生技產業蓬勃發展,如果這些優秀團隊沒有機會躍上國際舞台,我們會有愧於作為一家在台灣生根的公司。」他也說,希望能作為入選團隊和百靈佳殷格翰藥廠與德國總部之間的橋樑。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大中華區總裁暨CEO高皓廷Mr. Mohammed Tawil表示,百靈佳殷格翰藥廠每年投入20%年度淨銷售額、約50億歐元作為研發投資基金,2022年全球約有3000萬名患者受益於創新藥物。在與日俱增的挑戰下,期待與眾多台灣新創團隊合作,開創更多創新突破性藥物讓患者可以擁有更好的治療、所有人都能邁向更好的未來。獲獎計畫領域多元 全方位資源擴大守護國人健康邱建誌指出,這6組獲獎團隊的計畫內容,都是公司希望重點發展的區塊,希望有機會進一步合作,持續鼓勵台灣新創研究團隊,如這次獲獎的眼科與AI計畫,便是與往年不同的新創領域。醫療雖進步,但治療未被滿足的疾病還很多,許多被疾病所苦的病人還沒有適當藥物治療,目前各大國際藥廠的策略方向都很接近,不只靠自己研發,也會尋求外部團隊合作。百靈佳殷格翰國際商務授權團隊(Global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Licensing Team)的Dr. Detlev Mennerich,是今年獨角獸生醫新創加乘計畫團隊的負責人,他表示:「過去我們近半數產品皆有與外部夥伴合作的經驗,藉由產業知識分享,加上外部夥伴的專業,對創新藥物的發展至關重要。」對於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行動計畫獲選的團隊,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德國總部皆會提供新興創業公司、學術研究單位、個人量身訂製的輔導資源、解決企業或技術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支持6組新創生醫團隊 共同實現「Life Forward」理念在面對尚無治療的疾病領域,為了患者及其家庭,百靈佳殷格翰藥廠透過創新研發的思維發展治療的解方,也期待未來能與產官學界的專家緊密合作,落實「Life Forward」的企業精神,和大家一起將生命推向更好的地方;也期待能讓台灣優秀且專業的新創團隊,能在國際舞台持續發光發熱。台灣生醫實力堅強 跨界支持共創國際聲量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代理執行長陳綉暉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間,台灣的醫療照護快速投入,讓各國看到台灣生醫產業的實力。期待在百靈佳殷格翰藥廠的支持下,能加速提升產業產值,持續為台灣挹注創新研發動力。台灣生物產業研發協會理事長吳忠勳則也表示,榮幸見證生醫新創加乘計畫讓產官學研緊密交流,並推動國際互動的機會,進而提升台灣生技產業界在國際的能見度。今年由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德國總部創投、跨界研究團隊與商業發展團隊遴選出的6件計畫,獲獎單位與主題分別為: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科技學院潘秀玲院長團隊AI 深度學習臨床前藥物開發平台打造AI驅動的臨床前藥物研發創新平台,能在4個月內完成藥物開發服務,大幅改變既往平均超過5年的過程,透過深度學習的AI智慧模型,能省下9成合成費用,設計出的化學結構8成可被合成、6成在細胞體外表現出有效性。📍入選團隊看更多:生醫獨角獸/北醫團隊開發AI平台 助攻國際新藥研發快速通關清華大學生命科學暨醫學院教授陳令儀團隊開發促進腦部外傷後神經元再生小分子藥物創傷性腦損傷因神經難以再生,臨床上多僅能採取支持療法,清華大學團隊由植物萃取關鍵化合物「NTHU-3」,開發促進神經細胞再生的小分子藥物,可順利通過血腦屏障,經動物實驗顯示得以促進神經突再生、改善運動協調能力,已取得國內專利,往臨床試驗階段邁進,未來預計可進一步運用於中風、脊椎損傷、視神經再生等適應症。📍入選團隊看更多:生醫獨角獸/腦損傷患者迎來新契機 清大團隊開發促進腦神經再生藥物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副教授黃振煌團隊與蔚流生物晶片團隊抗癌藥物臨床前藥效檢測與臨床用藥指引平台結合能夠模擬腫瘤環境的生物晶片與自動化培養暨觀察系統,打造準確性高的平價藥物療效測試平台,除降低成本之外,減少了實驗動物的使用,同時能夠進行準確且全面的藥物療效分析,包含治療有效性、安全性、細胞免疫功能的評估。未來預計能應用於臨床前期藥物測試,或治療中伴隨測試調整藥物使用,讓患者能即時獲得最好的治療建議。📍入選團隊看更多:生醫獨角獸/清大團隊整合生物晶片平台 輔助醫師用藥判斷 縮短6倍藥物篩選時間友元國際醫材與Skyvor Medical次世代臨床實驗之AI數位醫療平台發展數據遠距醫療平台,可電子截取資料、臨床結果評估、結果通報、虛擬回診,達到患者治療監測。未來的臨床試驗亦能集中於患者及居家,也將可減少第2-3期臨床試驗持續的時間,患者招募更快速、持續參與的機率更高,因而幫助縮短新藥開發時程。📍入選團隊看更多:生醫獨角獸/分散式臨床試驗革新 友元醫材創一條龍系統助推進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陳韻如實驗室團隊新型單株抗體,用於治療 ALS 和神經退化性疾病研發透過標靶抑制的機轉,能夠抑制因蛋白質錯誤摺疊TDP-O新型抗體,而堆積於腦部或脊髓中的毒性,針對95%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漸凍人),拯救其運動行為及運動神經元,減少發炎,有助於神經肌肉接點,恢復神經支配功能,讓漸凍人不再是不治之症。 📍入選團隊看更多: 生醫獨角獸/解開「漸凍症」面紗 中研院團隊研發抗體 攻克治療瓶頸新源生物科技眼科疾病次世代治療方法次世代治療為針對糖尿病黃斑部病變與乾眼症的新興解方,除了阻斷血管新生,也兼顧發炎控制與纖維化問題,替代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減少治療次數,讓療效維持更持久,避免惡化恐出現角膜表皮糜爛、感染,甚至失明。📍入選團隊看更多:生醫獨角獸/新源生技開發次世代眼藥 降低上百萬黃斑部病變、乾眼症失明風險
-
2024-02-27 醫療.眼部
含維生素B12眼藥水能天天點? 緩解眼睛乾澀做「4件事改善」
現在人常常追劇、打電玩、看電腦,許多民眾用眼過度,常覺眼睛痠澀,甚至罹患乾眼症,開始使用眼藥水來保養眼睛。隨著現代人習慣使用眼藥水,其中又以含有維生素B12成分眼藥水最受歡迎,但這類含維生素B12眼藥水可以天天點嗎?維生素B12對眼睛不適的改善有哪些?眼睛乾澀不適,該如何改善?針對這些問題,眼科醫師張芯瑜回覆如下:Q:含維生素B12眼藥水,可以天天點嗎?維生素B12對眼睛無害。若為標榜去除血絲的複方眼藥水,含有血管收縮藥劑,長期使用後停用可能造成反彈性血管擴張而更充血。瓶裝眼藥水含有防腐劑,過量使用也可能造成眼表受傷。Q:維生素B12對眼睛不適的改善有哪些?維生素B12可促進角膜神經再生,改善調節功能,降低視覺疲勞。Q:眼睛乾澀不適,該如何改善?▸適度眨眼:長時間盯著電子產品,會造成眨眼次數過少,容易造成淚水蒸發過多、油質層分泌下降等情形。建議縮短近距離用眼時間,改善淚膜穩定度。▸定期熱敷:選擇眼部專用、通過醫材認證的恆溫熱敷眼罩,可以設定溫度與操作時間,促進眼瞼板腺暢通。▸營養均衡:初步診斷乾眼症、尚未接受治療的患者,可以補充深海魚油或增加Omega-3脂肪酸攝取,改善眼表乾澀狀況。各式營養元素都應均衡攝取,不飽和脂肪酸對身體也是極佳的脂質來源。若服用魚油後若仍有乾眼症狀也無須氣餒,應諮詢眼科醫師,尋求更多合適的乾眼症治療。▸人工淚液:如果每天使用眼藥水超過4次才舒適,會建議購買無防腐劑人工淚液,減少防腐劑對眼表的刺激。各廠牌亦有推出特殊劑型的人工淚液:高玻尿酸濃度、含奈米油滴等,更能符合個人需求。如果真的有乾眼症狀,建議要到眼科診所或醫院檢查。醫師會用儀器來區分,乾眼症真正的原因是什麼,並利用淚膜破裂時間、淚水分泌量,以及高階的眼瞼板腺檢查,進一步診斷乾眼症究竟是屬於缺油型,還是缺水型的乾眼症,如此才能夠對症下藥。最後,食藥署也提醒民眾,市售眼藥水可能含有其他藥品成分,長期使用,仍可能產生副作用產,且容易掩蓋其他潛在的眼睛疾病症狀。如果眼睛長期出現不適症狀,應就醫治療,或定期至眼科檢查,切勿自行購買眼藥水使用。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