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精華區

閻雲/疫情後省思 深化醫界、資通訊界合作

以COVID-19疫情為契機,醫界與資通訊界之間的跨域合作,意外踏出令人欣喜的一大步。

醫界自2000年基因解密以來,精準醫療得以開啟,藉由基因資訊指導個人化用藥與治療;同時也藉由健康大數據分析,再升級到精準健康。

穿戴裝置 無法成為醫材

在資通訊領域,電腦裝置日益輕便,雲端運算能力日益強大,足以鉅細靡遺地蒐集數據(data),轉化成資訊(information),再轉化成決策(decision)。業者從電腦(computer)發展出高速運算能力(computing),進一步樹立處理海量資訊的資訊學(informatics)。

光纖、WiFi與5G等資訊傳輸技術突飛猛進,使大數據分析更兼具精準與速度。兩領域若能攜手前進,必然相得益彰,但實際上仍有障礙待克服。舉例來說,受到法規限制,測量心跳、睡眠等生理數據的穿戴裝置無法成為醫材,為醫界所用。大部分醫界人士對人工智慧分析仍感疑慮,在臨床上運用躊躇不前。

疫情來襲 攜手面對新挑戰

正當跨領域合作進展陷入瓶頸之際,適逢COVID-19疫情來襲,各國紛紛採取鎖國封城等隔離措施,迫使雙方不得不重新攜手面對新時局的挑戰。

原本不少人認為看診須面對面,加上擔心雲端傳輸可能洩漏個資,對遠距醫療敬而遠之。然而因應疫情實施遠端醫療,居家隔離的民眾獲得寶貴的看病機會,對於面對螢幕看診不再抗拒。

線上會診 需配套健保給付

過去在醫院要召集醫師會診費時費力,疫情期間更是如此。如今透過線上會診系統,腦神經科醫師可在半小時內與放射科、病理科醫師連線,一同判讀雲端病例影像,直接聽取病人陳述後做出處置結論。如此不僅醫師受惠,病人也省下各科轉診時間,目前需配套的是健保的支持與給付。

過去醫學中心不信任社區醫院與醫師,臨床試驗病人皆須親自到醫學中心服藥。如今因應疫情隔離需要,病人可拍攝服用藥物照片上傳雲端,填寫線上問卷,或到醫學中心指定的門診中心在指定醫師指導下服藥,即完成臨床試驗。醫學中心的洗腎病人因應疫情,也可彈性配合到社區洗腎中心,這一切讓醫界往分級醫療的理想更進一步。

醫學倫理、法律責任仍待解決

當然,醫界與資通訊產業之間仍有醫學倫理與法律上責任歸屬的課題,待疫情過後解決。疫情終將過去,但我們應從疫情中記取教訓,醫界應寬容面對新科技對醫療的幫助,資通訊界應尊重每一條通過臨床試驗的醫學準則,雙方去小異得大同,路才會愈走愈寬,才能為將來未知的新疫情做足準備。

精準醫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