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6 新聞.杏林.診間
搜尋
醫材
共找到
276
筆 文章
-
-
2020-11-09 醫療.整形美容
不到30分鐘 便捷式隆乳時代來臨
女性意識的崛起及醫療科技的進步,便捷式隆乳當道,低疼痛、低傷害的乳房下緣切口、乳腺下植入以及材質進化,現在手術只要二到三小時,隔天就能上班,隆乳不再是痛苦的手術。在美國甚至有28分鐘的手術紀錄!隆乳已成了更安全及普遍的追求,大受女性歡迎。 台灣每年約有一到二萬名女性進行隆乳手術,早年隆乳者分享「感覺胸部被大象踩過」的心得,已成過去式。現在的隆乳手術相當進步,且以便捷隆乳為主,整形教母林靜芸觀察自己多年的經驗及目前歐美的趨勢,便捷式隆乳的手術傷口在乳房下緣,以乳房下緣作為切口,因距離手術需剝離的組織較近,可以便利製造出完美的植入空間,而切口位置正是內衣的下緣,乳房自然下墜時,可以將傷口遮住,只是在親密時刻,伴侶仍能看到痕跡。但也越來越多女性不在意公開自己有隆乳,畢竟想更美的出發點是取悅自己,而不是取悅他人。 除了切口位置改變外,過去隆乳多是將植入物放置在胸大肌下,林靜芸說明術後可能會顯得比較壯,當手部用力、胸大肌收縮時,植入物可能會隨著肌肉擺動而有移位的可能,加上現在很多女生都有運動的習慣,林靜芸也建議可考慮乳腺下,除了形狀比較漂亮,也更容易擠出乳溝,且對練健美的女性來說,就算肌肉用力也不擔心變形,穿比基尼或運動內衣時更能展現自然胸型。 而什麼樣的乳房最美麗?林靜芸說,她聽過最認同的一句話是先生對著隆乳後的太太說,「長在我愛的女人身上的乳房最漂亮!」過去的女性只求罩杯升等,訴求是「有大一點就好」、「不想讓人知道」,不希望在親密時刻被發現,但現代人已不再是女為悅己者「隆」,動機多是為了自信美麗。林靜芸認為舊時代的思維讓女性必須容忍或隱藏,從現在回想起來,實在很荒謬。隆乳手術因時代不停的改變,材質的進步也是現今便捷式隆乳不可或缺的一環,台灣隆乳市場的幕後推手,前西北有限公司創辦人,現任蓓蕾莉生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鴻渝先生,有「義乳教父」之稱的他,與林靜芸也是多年的好友。早年經常與醫師們一起討論植入物的術後狀況,胡鴻渝也說明植入物由早期會流動的矽膠,進展到目前的果凍及水滴,傳統的矽膠流動性高,萬一破裂會滲進人體難以清除,台灣也曾禁止。後來因材質技術的改良下,演變為觸感真實又高安全性的記憶果凍,就算破裂也不會流進人體,且無論男女都滿意記憶果凍矽膠的軟嫩感,在站立或是躺平時,胸型也能自然真實地隨之變化,因此成為隆乳材質的主流。 義乳選擇現今也更加多元,除了光滑面和絨毛面之外,新興的霧面材質因為觸感細緻且照護方便受到注目,再加上產品成熟,全球醫師廣泛且熟練地使用,有些經典熱門的植入物甚至已經完成10年的FDA臨床追蹤報告,讓現在的隆乳手術更加安全有保障。2020年台灣也引進了國外長銷的美人魚水滴,讓台灣的植入物選擇不再只有圓型,模擬真實乳房的水滴型產品,從長寬度到挺度都有精細分類,讓現代女性因應自己身形有更客製化的選擇。作為國內矽膠義乳供應商之一,接觸隆乳市場40年的胡鴻渝先生說,「我一直都是帶國外最好的東西回來」,安全性是選擇隆乳材質最重要的評估,擁有美國FDA認證以及完成10年臨床追蹤報告的醫材,在全球的廣泛度都是重要評判指標。為了減少與期待的誤差,胡鴻渝也特別強調,除了產品的安全性,更需要慎選經驗豐富的專業整形外科醫師,在術前溝通也非常重要,可透過3D模擬軟體協助,預先模擬自身術後的尺寸和比例,避免術後的預期落差,引發醫療糾紛。畢竟隆乳是一輩子的事,審選植入物及醫師,仔細地做功課和溝通,術後聽從醫囑,才能輕鬆打造自信美胸。
-
2020-11-07 科別.一般外科
高齡長者肝腫瘤 肝癌微創手術可完整切除保肝
高齡者如果罹患肝癌是否不適合接受手術治療呢?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劉信誠表示,現行肝癌微創手術傷口小、恢復快,只要長輩健康狀況評估良好,術後恢復狀況不會輸給年輕人。大千醫院指出,84歲的劉姓老翁是C型肝炎帶原者,因腹痛就醫發現右肝臟長了一顆15公分的腫瘤,安排腹腔鏡右側肝葉切除手術,完整將肝腫瘤切除,後續追蹤無復發跡象。94歲徐姓老翁抽血檢查發現胎兒蛋白指數有異常,檢查發現橫膈下的肝臟高處有3公分腫瘤,經腹腔鏡熱頻燒灼手術將腫瘤燒融,術後恢復良好,指數也正常。兩位長者術前評估心肺及肝功能都正常,且天天能勞動或運動,因此接受手術治療都有很好成效。劉信誠表示,肝癌治療包含根除性治療(手術、熱頻燒灼術、冰凍術、肝臟移植)及緩和性治療(栓塞術、標靶治療、免疫治療); 手術治療一直是肝癌主要治療方式,可完整地將腫瘤切除,有效降低復發率。傳統手術會在上腹部留下至少30公分傷口,術後疼痛感常讓病人拒絕咳痰及下床活動,嚴重甚至導致肺炎、延長住院、增加死亡率。微創手術相對傷口小、疼痛較輕微、術後復原快、傷口感染低,這些好處對高齡長輩尤其重要。他表示,大千引進新型腹腔鏡諧波手術刀、高解析度腹腔鏡超音波及各式腹腔鏡手術凝血醫材,能在高畫質腹腔鏡下安全進行肝臟組織及血管的剝離,大幅增加腹腔鏡肝臟手術的可行性及完成性,由於慢性肝炎是肝癌高危險因子,且早期肝癌治癒率非常高,因此建議有B型、C型、酒精性肝炎的病人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才不會錯過黃金治療期。
-
2020-11-05 醫療.整形美容
宅花媽媽產後乳房消風 搶救下垂奶大作戰
「其實,我沒有要很大的胸。」這是部落客宅媽花花在臉書粉絲頁的自白。從17歲懷孕生子,經歷漲奶與親餵的疼痛,在哺乳9個月時,決定使用退奶祕方,然而三天後胸前立刻像風乾的酸菜般一片乾癟。宅媽花花因為懷孕而造成肥胖,藉由運動與控制飲食瘦身與擺脫憂鬱症,參加過2013年度全國總統盃健美錦標賽,獲得女子組第五名。蛻變後的她,現在是知名的粉絲團主,現代女力在她身上發著光。「在漫畫中老奶奶的胸部可以垂到往後甩,不是誇張!」宅媽花花感嘆道。由於退奶後,胸前鬆弛的皮膚面積太大,整形外科醫師評估後,需要切除部分皮膚進行提乳手術,再加上使用大尺寸的記憶果凍隆乳,才足以撐起已經鬆垮的下垂奶。 宅媽花花說,就算離了婚也從不後悔生了兩個孩子,但生完老大後因為胸部下垂嚴重,看到自己不堪的胸部,連親密時都不想開燈,雖然想解決乳房的困擾,但當時伴侶對隆乳觀感負面,甚至放話不喜歡摸假奶,讓宅媽花花打消隆乳的念頭。 隨著丈夫外遇以及離婚的諸多打擊,躁鬱症也同時找上了她,所幸在28歲那年接觸了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逐漸領悟到人應該為自己而活,而非只為了迎合別人的眼光及期望,從此展開了書寫分享及自我療癒的過程。 她也誠實的面對自己的下垂奶,積極的尋求解法,她立即決定找熟悉的醫美診所,「請推薦給我這裡經驗最豐富的整形外科醫師!」。她暱稱重生後的乳房為「奶奶2.0」,也不吝和讀者們分享她滿意的術後效果,現任的伴侶也非常支持她這樣勇敢的為自己做決定。2019年,發生乳房植入物被下架事件,她才發現醫師為她選用的是來自美國醫療大廠,已有10年研究報告的成熟產品,全球使用者超過6百萬人,即使是在法國將眾多品牌下架時,她使用的品牌仍是安全的,「真的很感謝醫師為我把關」花花鬆一口氣說道。 宅媽花花目前是健身教練,對於有人質疑女性隆乳就是「物化自己」,她也站出來反駁,「女人從外貌到內在,都應該要活得漂亮,而且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自己!」認為展現美感就是物化女性的人,才應該檢討自己的有色眼光。 整形外科專科醫師李得維指出,會造成乳房產後下垂的原因,是因為在懷孕及哺乳的過程,乳腺及皮膚都被撐得過大,當不需要餵奶、沒有產乳需求時,就會造成乳腺萎縮,鬆弛的皮膚則因真皮層的膠原蛋白無法及時回到原來的長度,就造成乳房下垂,這就像是打飽氣的皮球突然洩氣,剩下一張鬆垮垮的氣球皮。 李得維直言,只要經歷乳腺脹奶的過程,媽媽們幾乎無法避免乳房下垂的狀況,而臨床上,若施打退奶針,有些媽媽的乳房確實下垂得更為嚴重。 哺乳是媽媽的偉大付出,但又得面對乳房下垂的問題,時常得委曲自己。李得維就有一位年輕媽媽的個案,本來胸部就不大,生產完後乳房下垂到連自己都感到崩潰,認為更沒有吸引力了,甚至不敢在老公面前脫衣服,最後她選擇隆乳,成全自己的自信心。 李得維也觀察現到,現代女性對於隆乳接受度愈來愈高,這幾年因產後乳房下垂來隆乳的患者大約增加二到三成,不過,李得維也提醒,即使隆乳後堅挺的胸部,隨著年紀增加,皮膚的老化愈來愈鬆弛,仍有可能要面對下垂狀況。 另外,隆乳後到底可不可以哺乳,李得維認為,基本上因產後乳房下垂來隆乳者,都有打算不再生小孩,但懷孕這件事有時很難預料,他也有好幾位患者隆乳後性生活更加美滿,因此又意外懷了下一胎。現今隆乳醫材安全性高,像是光滑面與霧面的記憶果凍植體都已經相當成熟,有10年的美國FDA臨床報告,只要手術切口避開乳暈,不傷害乳腺的狀況下,不太會影響哺乳。 至於隆乳後的脹奶又退奶會不會影響隆乳效果,李得維表示,若將植入物放在乳腺下方,乳腺等於是在皮膚較淺的位置,一旦懷孕後,乳腺會因荷爾蒙關係開始變大漲奶,隆乳後的乳房可能會稍微變形,如果擔心這樣的狀況,可以選擇新一代水滴形植入物,原廠甚至提供了含懷孕前後的八年使用追蹤照片,讓媽媽們對隆乳未來多年的狀況更有信心。
-
2020-10-30 癌症.癌友加油站
新藥給付嚴 患者抗癌 經濟休克
癌症是國人頭號殺手,科技進步,新藥上市,但因健保給付條件嚴格,許多患者無法及時使用新藥。衛福部目前正討論健保財務改善政策,臨床醫師認為,健保給付條件確實影響醫療行為,若病人不符條件,得自費百萬元尋生機,帶來經濟上的休克,健保給付新藥應有新思維。本報進行「癌症新藥可近性」論壇專題討論,十一月是國際肺癌月,肺癌死亡率長年居癌症之首,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高雄長庚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指出,癌症治療多是以健保給付為基準,以晚期肺癌為例,目前有兩大類藥物,一半的病人適合標靶藥物,但另一半患者是無基因突變者,化療及免疫藥物就成了患者一線生機所繫。王金洲舉例,健保去年開始給付癌症免疫藥物,門診一名六十多歲女性從離島來就醫,診斷為晚期肺癌,因家中經濟無法負擔自費藥物,經相關檢測,符合免疫療法一線健保申請資格,至今使用免疫藥物已十八個月,腫瘤一再縮小,不僅呼吸比較不喘,且能正常生活,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健保確實幫助了這位病人重獲新生,也為病人節省上百萬的經濟負擔,但像這樣幸運的個案,其實不多。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賴俊良指出,台灣希望能達到WHO的目標,全癌症五年存活率六成,首要之務要提高肺癌患者存活率,治療給付就得跟上腳步,台灣新藥核准給付晚其他國家三至四年,條件也嚴格,第三代標靶藥物的給付甚至互相衝突,限縮治療。治療疾病,是讓病人回歸社會及職場,減少社會成本。賴俊良及王金洲強調,以免疫藥物為例,晚期患者列為第一線使用,但實際上搭配化療藥物,存活期會拉長,病人生活品質也會提高,希望可放寬給付;另外,給付的公平性也很重要,能改善存活率的癌症,患者都應該得到適當的治療。王金洲說,「可以理解健保資源有限,健保又不想讓大家多出錢,但醫學進步,不只藥物,包括醫材、技術都同等重要,要讓民眾有使用者付費概念,才有機會使用新的治療方式。」「每次看到有新藥,但病人不能使用,病人難過沮喪,醫師也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健保沒有不積極,只是增加開放速度趕不上民眾期待。」賴俊良也希望,開放民眾共同負擔,讓患者可以自費部分金額而使用到新藥。
-
2020-10-26 新聞.杏林.診間
自費醫材案如何創造三贏 張克士醫界觀察獲報導獎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年的臺灣醫療報導獎得獎名單公布,彰化縣員榮醫療體系總院長張克士以「陽春麵吃得飽,有人喜歡吃牛肉麵也不要限制太多」一文得到佳作,張克士說,臺灣健保因價廉物美而聞名於世,如何永續經營已成最大挑戰,任何政策的改變,必須讓供需三方都能平衡,民眾、政府和醫界才能三贏。張克士在今年的臺灣醫療報導獎中是唯一的醫界人士得獎,行醫近30年,張克士領軍的員林市員榮醫療體系除了專業受肯定,更以照顧弱勢聞名,而員林市有全台最多隱形富豪,各種醫療需求,他非常清楚。張克士說,全民健保的保障目的是要讓民眾不要因貧而病或因病而貧,其中的三個角色需求方民眾、供給方醫界、保險人政府,三方必須供需平衡,才能永續經營,健保德政才能長長久久照顧全臺灣人。他在文章中指出,隨著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各種療效佳、耐久性高的特材推陳出新,屆時可能因受制於價格上限,不敷成本而不願引進台灣或選擇退出市場,民眾反而選擇性降低,無法使用高品質醫材,或者因廠商不願納入健保,想要用必須全自費,造成病人負擔更重更高的反效果。「政策制定時能有更多元的思考」張克士說,三方立場都顧及,政府資訊公開透明、民眾就能有好的選擇、醫院也就能提供優質的服務,全民健保的實施一定可以三贏。
-
2020-10-21 名人.李伯璋
李伯璋/術前先上比價網查詢
對於部分臨床醫師反彈,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將廣納各種不同聲音,瞭解基層醫師訴求。他表示,最近私下與某些醫院院長聊天,發現新制上路後,對於眼科、骨科及心臟內科等科別的影響不小,但他保證,一定不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讓國人都有機會用到最好的醫材。在極端值新制方面,李伯璋說,10月26日起,健保比價網就會正式公告各大醫院相關醫材費用,如果超過極端值,也就是各醫學會所認定的高標價格,就會特別註明,提醒患者,可先上網查。另外,健保署正統計各醫院使用各種醫材的治療成效,例如,各家醫院執行健保心血管支架、塗藥支架等手術的治療成果,讓病友在選擇醫院醫師時,除了醫材費用之外,還能知道醫師技術如何,李伯璋說,「醫院必須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才能贏得患者的信賴。」
-
2020-10-12 科別.心臟血管
主動脈剝離奪命快!1/3未到醫院就死亡 醫師解析3種治療方式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主動脈剝離往往突然發生,若不幸發病該如何治療?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李永在表示,主動脈剝離的部位決定了治療方針,主動脈剝離的治療分成手術與藥物治療,其中手術常會採取複合式手術,不過因為主動脈剝離的臨床症狀及治療有許多的變化,而患部發生的位置也影響手術的複雜度與手術後的復原程度,治療的結果常與病患及家屬期望有落差,強調醫師與患者及家屬手術前的溝通與解釋變得非常重要。主動脈剝離的部位 決定危急程度與治療方針主動脈剝離往往很危急,李永在指出,主動脈從心臟主動脈瓣開始,首先是「升主動脈」,重要的血管分支有雙側的冠狀動脈,接著是倒U字形的「主動脈弓」,主要的分支有無名動脈(輸送血液到右腦及右手)、左頸總動脈(輸送血液到左腦)及左鎖骨下動脈(輸送血液到左手),接著是「降主動脈」往下到達腹腔,並分支成雙腿髂動脈及股動脈。李永在比喻,主動脈將血運送至全身,猶如「高速公路」,影響各大器官血流,包含腦部、肝臟、腎臟和腸等。因此主動脈剝離的位置影響危急程度,症狀多元,包含猝死、心肌梗塞、中風、腸肝問題,及手腳缺血等重大問題,大部分的患者,平常並無任何徵兆,突然主動脈剝離時,因為牽涉到不同的發生部位,症狀往往會不同,有時會拖延診斷及治療時機。主動脈剝離如何治療? 藥物或手術?主動脈剝離治療分成手術和藥物,手術的標準取決於有無影響到重大器官,或者手術風險過大,可能只能靠藥物治療。李永在說明,手術主要目標是避免急性併發症,或預防剝離繼續擴大產生夾層瘤、急性或慢性破裂。手術的方法是使用人工血管取代剝離處的血管;不過若在腹腔處範圍較大,有殘存的剝離處,很難完全部置換,殘存的夾層瘤則需要靠藥物治療達成血壓的目標,避免進一步擴大,這些殘存的剝離處可先採取藥物治療方式。至於藥物治療下,剝離處可以自然復原嗎?醫師提到,主動脈剝離使得動脈由外膜從及中膜層分成兩層,「若血壓太高,好像吹氣球般,血管繼續剝離或破裂風險就越高,因此控制血壓很重要。」透過藥物控制血壓,少數患者確實破裂處會被血塊封住,不過大部分患者會維持剝離樣貌。李永在說,尤其降主動脈牽涉的範圍較廣,若在非重要器官的位置,可能不需手術,僅需藥物治療控制血壓,現今手術及醫材的進步,有些病人為避免併發症,也可以早期手術,避免剝離再次擴大。主動脈剝離手術有哪些方式? 常見複合式手術李永在說明,傳統開胸手術是將胸腔打開,將剝離處置換人工血管,手術時間較長,主動脈剝離後血管會變脆、如薄餅一樣脆,縫合在這些血管時,血管會一段一段的脆裂,要費時止血、甚至血管縫合不起來。不過因為血管支架技術及材質的進步,以前在降主動脈、主動脈弓等部位,傳統開胸手術困難部位,都有機會從血管送入支架封堵剝離裂孔。至於傳統開胸與支架手術的優缺點,李永在指出,患者往往害怕開胸,不敢採取手術方式,不過醫師可以看見需要修復的血管,可以完整更換升主動脈、主動脈弓到降主動脈,後續復發機率比較低。支架部分則使用記憶金屬,外層縫合一層人工不織布,作為血管通道。不過醫師表示,若該處主動脈有血管分支,支架會擋住重要血流分支,有更新一代的分支的支架,不過對於急性患者常緩不濟急,這類支架需要時間客製化製造;此外,5-10%患者,可能發生支架遠端、近端再度剝離,因此血管轉彎處較不適合放置支架。李永在強調,現今大部分醫學中心多採用複合式手術,部分使用手工縫合人工血管,部分使用支架,有助減輕病患併發症及止血時間。目前「振興醫院則傾向一次解決所有問題,減少再開刀的風險。」李永在提到,振興醫院使用魏崢院長推廣的鈦合金血管接環,減少人工縫合、止血的時間,縮短手術時間,並減低併發症。另外,使用鈦合金血管接環後,幾乎可以一次從升主動脈換到降主動脈,避免再次剝離,再次手術的風險。主動脈剝離手術後 患者可以恢復到什麼程度?李永在說,主動脈手術牽涉大血管重建,是非常複雜的手術,很多患者本來「活潑亂跳」,一但主動脈剝離卻可能很嚴重,家屬都會期望手術可以患者恢復原貌,但有時仍會有併發症甚至是恢復時間過長的問題。他強調,復原程度牽涉到最初剝離的位置,若剝離位置影響腦部或脊椎血管,治療後癱瘓及中風的機率仍相對較高,又如侵犯腸胃道血管,也可能造成肝臟等器官缺血。醫師說的保守,表示這類重急症的治療成果往往與家屬期待有落差,主動脈剝離常很緊急,1/3患者未到醫院即血管破裂死亡,1/3即使到院後往往還會惡化,只有少數1/3到院後無特殊變化。「家屬期望都很高,但是手術難度很高,即使手術成功,全身血流受阻後,恢復仍較慢,需要醫療團隊與家屬好好溝通。」不過他也坦承,手術過於緊急,醫病充分溝通確實有難度。這兩類族群要注意 避免主動脈剝離李永在提醒,主動脈剝離有兩類患者,一種是先天性疾病,如馬凡氏症候群,40前會發病,往往有家族病史,20幾歲就要監控血壓和主動脈大小,過大時應手術治療;另一類是50多歲後患者,通常與高血壓有關,天氣變化時要更積極控制血壓。(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主動脈剝離9成都因高血壓引起! 專家教你辨識急性心血管疾病8徵兆 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破裂、主動脈瘤不一樣! 完整解析三者區別
-
2020-10-09 醫聲.院長講堂
院長講堂/看盡內科興衰半世紀 余忠仁扛起最科技醫院
台大醫院總院這個「百年老店」一共有六個分院,但這當中只有一個分院,從頭到尾由台大院方自行設計、籌建,那就是2019年底加入的新竹生醫園區分院。出身醫師世家的台大生醫分院院長余忠仁說,生醫分院是台大親手養大的孩子,有很高的期許,台大體系的智慧醫療願景將不再受限於既有硬體的滿載,可以在生醫分院找到實踐場域,科技也將幫助醫療人員回到以人為本的初衷。余忠仁表示,生醫分院的總共有五大任務,首先要滿足地區民眾的急重症醫療需求,醫院大樓已於去年底落成,各項檢查治療設備陸續到位,醫療功能完整。做好基本功;第二項任務就是發揮位處生醫園區內的優勢,協助生醫產業發展,與醫療照護相輔相成,更有利於結合社區與居家醫療、發展個人化醫療。余忠仁說,預計在2023年10月,台大生醫分院研究大樓落成,實驗室和臨床試驗單位有完整充裕的空間,可作為生醫園區臨床驗證的場域,與醫療相輔相成。有了這兩個基礎,生醫分院就擁有強大的基礎可以繼續實踐第三到第五個任務,那就是發展智慧醫療、國際醫療、作為台灣醫療照護與生醫研發的展示櫥窗。余忠仁打開條理分明的報告資料,透露包括工研院、國衛院、國研院,以及未來也要開設醫院的清華大學和交通大學,都已經與生醫分院建立前端研究的合作關係。至於後端應用,包括小分子藥物、疫苗、檢測試劑、醫材、晶片、細胞治療、電子晶片,資通訊裝置、醫療電子產品,都陸續與技術精良的廠商建立溝通管道與合作方式。談了這麼多最尖端的醫療,余忠仁說,目的都是要「讓醫療回到靠近人的需求,但人力不會因此精簡。」醫療是「人」的產業,沒有人想要跟機器講話,病人需要人的關懷和溫度,用科技取代了純勞役、提供系統性的安全監測,醫療人員就可以更多回到初衷,花更多時間去關懷病人、做好醫病溝通。重視以人的核心,並非只是標準答案,而是余忠仁過去半世紀的親身體會。出生三代醫師世家,他親身見證台灣醫療過去半世紀變遷,整個家族出了五十幾位醫師,囊括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牙科、眼科、皮膚科、泌尿科、骨科、麻醉科、藥師、護理師,開一間余氏醫院都不成問題。「我爸是外科,四十歲開業,病人非常多,整天不是看診就是開刀,」余忠仁回憶道,外科太累了,而且手要很巧,所以當他以榜首之姿考進台大醫科,成為父親的學弟,名列前茅畢業時,他選擇的是當時醫學生第一志願:內科。後來余忠仁受胸腔科團隊氣氛吸引,也著迷於學習判讀X光、超音波等影像,便選擇歷史悠久的胸腔科,師承楊思標、陸坤泰、郭壽雄、楊泮池等大師。身為內科醫師,余忠仁很享受於精進望聞問切、抽絲剝繭的診察功夫,只是他也同時見證了在健保實施之後,這份功夫逐漸被忽視輕看,醫師地位不再崇高,病人湧向大醫院、基層診所萎縮。余忠仁的父親堅持不加入健保特約,病人也越來越少。余忠仁感嘆,在健保給付裡,「用腦袋是沒有錢的,動手才有錢,醫師必須要看很多病人,人家才能看出你的「身價」」,診察費過低之外,也跟年資、經歷、能力沒有關係,現行支付架構已經扭曲醫學學生訓練,不再重視溝通和同理心。作為醫院管理者,余忠仁很欣賞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的作法。醫院組織有明確的分工,每年有清楚的發展目標和願景,醫師則保障固定薪,薪資也令人滿意,醫院便能兼顧成本和發展。現在台灣大部分醫院醫師只有微薄的底薪,醫師有衝量的壓力,就很難有動機去做別的事。「健保對民眾來說是難以想像的成功,但對於醫療人員,有一定程度的傷害。」余忠仁說,健保的永續不是財務考量,是政治上的必須,但不應該阻礙醫療專業進步,需要各界持續研議改革,例如開放合宜的差額負擔,才有機會與新科技接軌。●余忠仁小檔案年齡:59歲專長:一般內科學、胸腔內科學、重症醫學、胸腔腫瘤學、超音波醫學、分子醫學現職:台大醫院新竹生醫分院院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給病人的一句話:低劑量電腦斷層的肺癌篩檢不是一次性的行為,要有心理準備,如果發現異常,就需要長時間追蹤。追蹤期間若有任何發現,都要與醫師仔細討論,才能決定下一步。
-
2020-09-24 科別.新陳代謝
AI診斷軟體問世 糖尿病回診+眼底檢查可一站完成
「阿伯,你今年眼底檢查還沒做,請你再去眼科門診!」很多糖尿病病患回診的時候,內科或新陳代謝科醫師都會這樣提醒,因為術業有專攻,眼科醫師判讀較準。很多糖尿病患因為覺得麻煩,就這樣錯過檢查和治療的機會,超過220萬名糖尿病患只有不到三成病友有每年按時做檢查,因此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一直是台灣成年人失明的主因之一。為解決這個問題,台大醫院、宏碁、諾華合作並於今天發表台灣第一個取得醫材許可證的眼科人工智慧診斷軟體,診斷精確度與眼科醫師不相上下。未來病友在內科或新陳代謝科回診,可望一站完成眼底的檢查和診斷。台大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莊立民表示,第二型糖尿病很多是不到40歲就發病,20到39歲這個年齡層盛行率已經超過1%,是15年前的兩倍多。糖尿病學會建議第一型糖尿病發病五年後、第二型糖尿病發病後,都每年做一次眼底檢查。目前除了糖尿病共照網之外,她呼籲相關政府部門應積極尋找其他可能的路徑,有效提高眼底鏡篩檢的可近性,才能真正幫助糖尿病病患遠離失明風險。莊立民表示,內科和新陳代謝科醫師對於是網膜膜影像的研判會有遲疑,如果發現有中度以上程度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都會轉介給眼科,進行進一步評估以及治療。需要以手術或雷射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糖尿病病患,過去十幾年來大約都佔一成。以現有220萬名糖尿病患換算,大約有22萬人已有需治療的視力損傷。台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謝易庭表示,台大醫院與宏碁結合影像處理技術和深度學習技術,把用五萬多筆外國人眼底影像做特徵強化,找出關鍵部分,送到深度學習模型去訓練。再利用台大醫院十年來近萬筆的資料和診斷結果,去微調模型精進,最後得到95%敏感度90%特意度,已經是類似眼科醫師的水準。未來希望運用於臨床,幫助病人不再因為就醫麻煩而失去早期診斷機會。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台大在今年二月成立智慧醫療中心,要發展各式各樣人工智慧相關診斷工具及研究。台大醫院會盡快把這個眼科人工智慧診斷軟體實際應用的辦法建立起來,透過實際的現實世界的應用,讓這套軟體越用越好用,台灣民眾首先受惠,之後將推向國際,讓全球病患都可以獲益。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吳秀梅表示,台灣第一個人工智慧輔助診斷軟體的誕生是一個里程碑,是異業結合、跨域合作的成功案例,食藥署也給予廠商共24次面對面、一對一的專案輔導,協助取得許可證。宏碁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施振榮表示,如果這項產品能在台灣普及,內需就能帶動外銷,帶來GDP成長的空間,「我的使命是讓醫師睡覺時間也能對人類做貢獻,在這個時代是有很大機會可以達成的。」他也呼籲政府相關單位積極建置台灣這方面政策發展的舞台。
-
2020-09-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雙鋼印上路 24日起恢復全面徵用國產醫用口罩
醫用口罩混充事件連環爆,指揮中心祭出「雙鋼印標示」的政策,於9月24日上路,而為防新舊口罩標示造成混亂,24起將全數徵用國產醫用口罩,等到雙鋼印口罩穩定供應後,才會重新開放自由市場買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口罩鋼印滾輪原本預期可早一點交貨,但要到本周六才能供應至95%的量,因此延期一周。而現在每天徵用800萬片醫用口罩,剩下可在市場自由販賣,但為了避免新舊制的口罩造成民眾困擾,將從24日起將恢復全面徵用,等藥局、超商通路都穩定供貨後,才會恢復部分徵用。但除了口罩廠商將陸製口罩混入實名制通路,也有民眾在實名制通路拿到菲律賓製的口罩,因此有藥師認為,應以小包裝、不該再用分裝方式販售,避免混用也避免口罩遭受汙染。陳時中表示,原本就規定醫用口罩要以最小包裝標示、販售,且有醫材、藥品販賣許可才能販售。實名制當初因為生產線的問題以及口罩數量隨時變動,才以分包方式販賣,或許七天九片的數量穩定後,可以討論小包裝供應;未來也會要求藥局私用及公用實名制用的口罩必須區隔開,避免混包。至於境外旅客可以帶多少口罩入境,衛福部、經濟部、關務署沒有統一標準一事,陳時中今則坦承「確實是溝通上有問題」,因每個單位有不同規定,但上午緊急討論後確定,醫用加計非醫用的口罩,只要不超過250片,也就是少於五盒不須申報;若超過則需申報,醫用口罩超過也要通報食藥署。對於口罩鋼印公告上架後又緊急撤下,公布事項變來變去,食藥署不但無法無法回應美豬牛問題,連口罩相關問題都無法回應,還能說明什麼?陳時中則表示,上周其實就已經預告,但昨天發現作業不及,指揮中心才緊急又開會討論。事實上食藥署可以回應美豬美牛,也可以回應口罩問題,只是口罩依指揮中心的回應為主,食安這幾周則是因為要便民又符合法規,當初是希望訊息統一,對社會比較好,「其實任何人講都可以,但他們習慣讓我講。」
-
2020-09-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旅客帶口罩進關規定不同調 陳時中:溝通出問題
旅客入境能帶幾片口罩,食藥署、經濟部的規定不同調引發討論。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坦言,雙方溝通確實出問題,但今天已討論出明確規定,250片以下都不用申報。口罩16日起改列輸入管制物品,日前經濟部貿易局公告,旅客入境攜帶口罩數量在250片以下免申請輸入許可,食藥署則規定旅客若攜帶醫用口罩,不論片數都要取得醫療器材許可證才能帶入,引起外界對入境旅客攜帶口罩進關的規定,有貿易局與食藥署不同調的疑慮。經濟部長王美花今天上午受訪時坦言,對於沒有聯繫好,讓民眾訊息混亂感到抱歉,經與衛福部磋商後,今早已確定醫用和非醫用口罩,250片以下帶進關都免申報、免許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記者會被問到此事時也坦言,雙方確實在溝通上有問題,以往沒有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時,很少民眾會一次帶大量口罩入境台灣,因此食藥署規定可攜帶6個月以內的使用量,但關務署認為太模糊,實務上恐難以認定,因此今天幾個單位共同討論出符合實際需要又便民的方法。陳時中說,未來攜帶入境的口罩凡是低於250片,簡單來說就是少於5盒,就不用申報。令人不解的是,食藥署原本規定不論攜帶幾片醫用口罩入境,都要取得醫材許可證,一再強調「零容忍」。陳時中對此僅表示:「哪有,我們是說6個月用量。」
-
2020-09-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實名制口罩沒雙鋼印是偽口罩?12/17前是原有存貨
經濟部今(15)日表示,第一批印上Made in Taiwan、MD鋼印的醫用平面口罩,已經在桃園市長鄭文燦見證下,在桃園的善存科技開始生產。不過,經濟部也特別說明,12月17日前,實名制口罩如果沒有雙鋼印,這些是原有的存貨,請大家領到口罩時不必擔心。經濟部指出,為了杜絕偽標事件,加強國產口罩辨識,9月17日之後所生產的國產醫用平面口罩,要標示Made in Taiwan及MD(medical device,也就是醫材的意思),新增的規定發布之後,很多環節都要動起來,其中,就包括鋼印機器壓花輪的製作。要在最短時間內,幫國內所有口罩產線增添防偽鋼印,經濟部表示,靠得是工具機國家隊再次出動,雖然工具機國家隊的92台口罩機已有原始設計圖,但其他原有及新增的口罩產線,都要分別出動人員,實際做量測,再根據量測數據,設計相應的壓花輪,加上防偽加工技術及特殊刀具的訂製,所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一點都不容易。經濟部進一步指出,這項幕後工程除了政府、公會與法人的投入,更要感謝台灣工具機產業非常精密的製造功力,讓原本需要2~3個月的工作時程,現在預計一周就可完成。因為工具機和口罩國家隊持續的努力,經濟部表示,近期就會盡快開始全面生產雙鋼印口罩。但是,經濟部也提醒,12月17日前,實名制口罩如果沒有雙鋼印,這些是原有的存貨,請大家領到口罩時不必擔心。經濟部指出,工具機國家隊成員包括: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TMBA)、哈伯、巨倫機械、盈錫、普森精密、羅翌、泓鉅、六鑫、龍澤(偉駿模具)、余達/允坦、凱柏/泓鼎、程泰、亞崴、永進機械、達佛羅、金耀、先鎰、健椿工業、七駿、長宏、權和。
-
2020-09-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千名臉友曝內心話 中衛票選金句打造玩色紀念包今上市
世衛組織防疫專家還警告疫情冬季可能大爆發,買口罩現象仍持續,彩色口罩知名製造商「CSD中衛醫材廠」3月開始在臉書粉專舉辦徵文比賽,邀請粉絲說出內心話,結果引來近千人熱烈回應,最後票選出「江湖在走 口罩要有」、「始中衛你」、「那一年我們一直在追的口罩」、「一罩難求 珍惜擁有」、「口罩比鈔票搶手的荒唐歲月」五大金句,記錄口罩人生。CSD中衛行銷經理周令怡表示,為了紀念這段全民追口罩的難忘歲月,把票選出來的五大金句印在口罩收納袋上,再搭配全新設計的4款玩色系列口罩,命名為「防疫新生活紀念包」絞盡腦汁讓口罩設計求新求變。中衛特地在口罩全面徵收期間,調查粉絲喜愛的顏色,準備長達半年,終於在9月推出這份消費者的最愛。四款玩色口罩隨機出貨,運送到不同通路,營造實名制領到不同彩色口罩時的驚喜感!4種玩色分別為「月河藍+炫綠」「月河藍+黑」「潮橘+黑」「深丹寧+炫霓紫」一包5片加上一個口罩收納袋,方便民眾隨身攜帶,整組售價149元,預計今起全台正式開賣。除了五大金句「防疫紀念包」的外包裝還印上英文字母「Zero」記錄當時全球疫情瘋傳,台灣「+0」盼接下來的日子,台灣抗疫能繼續「Zero」「+ 0!」周令怡說,疫情爆發半年多,許多粉絲對口罩高度關注,頻頻在中衛粉專上紓發使用彩色口罩的感想,所以特別發起徵文活動,還採用粉絲寫出的金句,創造「防疫新生活紀念包」紀錄2020年大家追口罩的感想和心聲。
-
2020-09-03 新聞.用藥停看聽
不想留疤,「矽膠凝膠」vs.「矽膠貼片」哪個好?藥師除疤產品迷思大解析
每個人都要肌膚完美無瑕,但人生難免有些跌跌撞撞,甚至可能留下疤痕。此時不少民眾會選購矽膠凝膠來減少疤痕的產生,但市售矽膠凝膠分「直鏈型矽膠」與「環狀矽膠」,到底如何選擇?矽膠產品迷思大解析 一、市售矽膠凝膠,有什麼差別研究顯示矽膠能避免角質層水分經皮膚蒸發,進而恢復肌膚角質層水分含量,另外更提供疤痕一個封閉的環境,以達「軟化、撫平、淡化」疤痕的效果,這概念與傷口生長的「濕潤療法」理論雷同。臨床上矽膠凝膠幫助提供肌膚一層保護屏障、減少大量水分散失、預防及減緩疤痕增生及淡化疤痕的功效【1】。市售矽膠凝膠成分區分為「直鏈型矽膠」與「環狀矽膠」,直鏈型矽膠凝聚力強且堅固,故質地較為黏稠;環狀型矽膠延展性較高,清爽不黏膩,揮發性佳,故易乾。所以針對比較可能產生蟹足腫的疤痕,可以選用凝聚力較佳的直鏈型矽膠凝膠;若處理疤痕較淺或皮膚較薄的位置,可以考慮延展性較高的環狀矽膠。 另一方面,並非含有Silicone成分的凝膠就具有除疤作用喔!最主要必須看silicone gel乾掉後,是否能形成一個有效厚度的防水薄膜,達到密閉透氣防水保濕的效果。微笑建議民眾挑選具有「醫材許可證字號」的矽膠產品,在除疤的效力上較為明確。二、新一代直鏈矽膠揮發快,易乾以往由於直鏈矽膠凝聚力強,且揮發性較慢,所以民眾接受度偏低,但從實證角度來看,目前矽膠凝膠預防疤痕增生的文獻大多為直鏈矽膠的臨床實證,也廣為醫學中心採用。另一方面,目前新一代的直鏈矽膠所添加的揮發物質比例較高,改善以往不易乾的問題,正確使用情況下,塗抹後3分鐘即形成薄薄的保護膜,化妝時也不會卡妝。如果塗抹後,發現怎麼過了3分鐘,卻還沒有乾,那代表使用量過多,塗太厚重了,建議塗抹薄薄一層即可。三、矽膠凝膠及貼片的迷思大家可能覺得矽膠貼片黏的比較牢,比較能夠產生壓附力,但事實上預防肥厚性疤痕及蟹足腫的「壓力療法」,其壓力需達24-30毫米汞柱的壓力,矽膠貼片根本無法產生這種程度的壓附力,所以這個觀念是不切實際的【2】。甚至有研究評估矽膠凝膠及矽膠貼片用於治療肥後性疤痕,蟹足腫及雷射後淡疤效果的比較,研究結果顯示使用矽膠凝膠後不論在疤痕大小、發紅、發癢、不適感皆相較於使用矽膠貼片較有明顯改善,且矽膠凝膠使用耐受性也較矽膠貼片高【3】。不過微笑要補充一下,並不是說矽膠凝膠效果矽膠貼片好,選擇上最大的差別,還是看患者使用的耐受性(是否過敏等等)以及疤痕的位置(例如臉上或位於關節彎曲處,就比較不建議使用貼片)。四、疤痕處理黃金原則從組織學的觀點來看,是否會形成疤痕與傷口癒合的過程有關。傷口的癒合3個時期:(1)發炎期(Inflammatory phase):當傷口出現後的幾秒鐘內,發炎反應就開始啟動。許多白血球,血小板聚集至傷口處,主要的作用是止血並抵禦因表皮破損後傷口部位所帶來的病菌。(2)增生期(Proliferative phase):傷口形成後的第2天開始,纖維母細胞開始合成許多膠原蛋白(collagen)並開始堆積在傷口的底部成為以後的真皮層。真皮層的膠原蛋白堆積修復後,表皮細胞才開從傷口周圍向中央增生,傷口才會癒合。(3)重塑期(Remodeling phase):增生期所增生的膠原蛋白排列是非常凌亂的,所以此時期的疤痕外觀較為肥厚,摸起來硬硬的,看起來紅紅的。傷口形成第3周後,原本排列凌亂的膠原蛋白開始慢慢會重新代謝並重新排列整齊,整個過程約需3-6個月。由上述的傷口癒合機轉來看,真皮層膠原蛋白修復的程度,排列整齊與否,決定了一個傷口癒合後的疤痕明顯與否。所以矽膠除疤凝膠使用的黃金時期約是「傷口產生後7-10天,表面癒合且無組織滲出液」!並且建議連續使用至少3-6個月,使重塑期真皮層膠原蛋白排列整,減少疤痕的形成。1.Evolution of Silicone Therapy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in Scar Management. Aesth Plast Surg (2008) 32:82–92 2.International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on scar management. Plast Reconstr Surg. 2002 Aug;110(2):560-71.3.The Efficacy of Topical Silicone Gel Elastomer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 Keloid Scars, and Post-Laser Exfoliation Erythema. Aesth.Plast.Surg.31:495-500,2007本文獲廖偉呈藥師授權轉載,原文:矽膠產品的迷思?大解析作者簡介_廖偉呈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中華民國註冊藥師,糖尿病衛教師,居家藥師照護合格藥師。部落格:微笑藥師網粉絲專頁:微笑藥師藥局微笑藥師藥局電話:02-27009655諮詢Line ID:@smilerx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一段149-10號延伸閱讀: 每餐吃糙米、鮮魚,竟然胖10公斤!醫師親身示範「限醣飲食」,1週瘦3公斤
-
2020-08-31 名人.黃達夫
黃達夫/別讓醫護面臨「救誰」與「誰去」的考驗
自創院之始,做為一個醫院的管理者,提供給病人安全的就醫環境,就是我工作的第一優先。從硬體設施,如空氣的清淨系統?環境的清潔到侵入性儀器的消毒?醫材可否重覆使用、院內感染控制等都是我時時在留意的事情。在新冠病毒疫情來襲時,如何防堵病毒侵入醫院的作業流程又是另一個須要用心執行的工作。所幸,到目前為止,台灣在這方面還沒有什麼問題。不過,在歐美則沒這麼幸運,因為當初對於新冠病毒威力的輕視,導致疫情暴發,使得醫療機構措手不及,造成醫療崩潰。一時之間因防疫裝備及醫療器材的缺乏而致使醫界必須面對,呼吸器不足時,如何決定優先順序,或是,防疫裝備不完整時,應否讓醫護人員暴露於危險之中,而可能染病、甚至死亡等困境。至今在美國已經有約十萬醫療工作者染病,超過五百人死於新冠肺炎,這是多麼令人痛心的事情。呼吸器不夠 怎取捨「誰先救」?所以,過去幾個月來,我就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當呼吸器不足時,什麼樣的病人有優先權的問題,似乎比較容易根據病人病情的嚴重性以及病人是否具備復原的體能來做決定。在我看來,比較困難的是第二個問題。在正常的狀況下,在醫療先進國家的醫院,口罩、面罩、手套、防護衣等裝備很少會有庫存不足的情況,偶然須要臨時採購也不會有問題。但是,這回,在一些歐美的醫院就必須面對缺貨的困境。確實,在病人危急時,趕去搶救病人是醫護人員的責任,在歐美的醫療現場,我們也看到在防疫裝備不完整的情形下,醫護人員仍然站在第一線守護病人,充分表現犧牲奉獻的情操。站在一個醫院管理者的立場,我會衷心感謝這些在前線衝鋒陷陣的醫護人員。防護不足 醫護有理由拒上前線另一方面,我不斷地在想,當我們不能提供醫護人員完整的防疫裝備時,醫護人員有沒有拒絕到第一線照顧病人的權利?當醫護人員向我挑戰時,我要如何處理?我瞭解在一般的情形下,醫護人員選擇醫療志業時,就許下全心全力守護病人的承諾。所以,儘管有風險,我相信只要防疫裝備完整,醫護人員就沒有理由拒絕站在第一線照護病人。如果醫院不能提供完整的防疫裝備,硬要醫護人員上前線,真的,很難理直氣壯。很高興美國醫學會(AMA)適時達成了共識,給了醫學會的立場,它強調面對像新冠病毒這樣的醫療危機時,儘管醫護人員可能要冒比平常更大的對於自身健康及生命的風險,仍然,須全力以赴。但是,針對少數特別危險的病人,可能導致醫護人員因而失去未來繼續照護病人的能力時,可以做不照顧這些病人的決定。國護理學會的説法更直接,它説,如果由於防疫裝備不足或無法提供適時檢驗,而對護理人員的自身安全缺乏保障時,護理人員可以不上工。物資超前部署 不讓遺憾發生個人認為,為了不造成病醫雙方的遺憾,政府應該超前部署,為未來可能發生的疫情做準備,由中央統籌必要醫療物資的儲備以應不時之需。
-
2020-08-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趕工!康那香新機台9月上線 日產能有望突破百萬
口罩需求持續升溫,康那香示,目前日產能約85萬片,9月起將有產線陸續上線,年底前日產能將衝破百萬片。康那香目前口罩日產能約85萬片,為滿足醫療口罩需求,康那香決定添購口罩機台,康那香主管指出,新機台預估在9月起陸續上線,年底前日產能將突破百萬片。除了台灣口罩內需市場,康那香也鎖定海外市場。歐美地區疫情持續,醫療口罩需求依舊強勁,康那香已獲得FDA銷售許可外,也在日前取得歐洲CE認證。不過,康那香並未揭露口罩內外銷比例。康那香今年上半年營收達新台幣24.7億元,稅後純益2.63億元,累積EPS達1.35元,相較去年同期0.01元,跳耀式成長。法人認為,口罩產能滿載,加上陸續有新機上線,以及毛利較高的濕紙巾出貨,下半年營業有望持續成長。口罩大廠中衛也宣布加碼投資新台幣1億餘元在彰化擴廠,新廠預計明年8月投產,中衛主管指出,目前日產70萬片口罩,屆時日產能最高有望提升至250萬片。不過,工廠產線是否全數生產口罩,得看當時需求而定。華新醫材日產約2公噸熔噴布,近期引進3條口罩熔噴布生產線,目標10月起可日產5噸熔噴布,製作約600萬片口罩。另外,根據媒體報導,口罩關鍵原材料熔噴布價格走揚,終端通路廠商表示,通路和供貨商多半有供貨合約價,預估最慢10月1日漲價。對此,不願具名的口罩業者指出,目前尚未接獲口罩即將調漲資訊,另一家業者則說,口罩材料確實持續走高,加上人力、包裝成本,若市場陸續調漲價格,自家商品也會跟進。
-
2020-08-16 科別.骨科.復健
健保大數據/患者破20萬!低頭催人老 頸椎病變年輕化
放眼望去,「低頭」是人類的日常風景,原本應該往前凸出的頸椎,硬是被反向硬凹,經年累月造成椎間盤病變。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近三年的頸椎椎間盤病變人數逐年上升,且有年輕化趨勢。本期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系列20,分析全台頸椎病變患者狀況,作為民眾就醫參考。患者逐年上升 中壯族群最多健保署統計,頸椎椎間盤病變患者逐年上升,106至108年就醫人數分別為19萬1965人、20萬1447人、20萬3512人,男女比率相當。就醫年齡以50到59歲的中壯年族群人數最多,連續三年超過五萬人,占所有就醫人數二成五,40到49歲、30到39歲族群緊追在後,分別占兩成及一成五,可見頸椎椎間盤病變有年輕化的趨勢。不過,60至69歲族群也值得關注,平均每年就診人數3萬7千多人。物理治療、復健費用 年年增長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滑手機、看平板電腦,現在的人長時間「低頭」,造成頸椎椎間盤壓力過大,頸椎椎間盤病變可說是現代社會的文明病,常見導致劇烈疼痛或影響活動,症狀輕微者需復健、避免椎間盤壓迫神經;嚴重者若壓迫到頸椎神經,造成麻木感或影響生活,甚至須經醫師評估後開刀治療。除了就醫人數增加,統計也發現,106至108年頸椎椎間盤病變患者使用物理治療的人數、件數及費用,年年都有增長。李伯璋表示,不只頸椎、椎間盤病變疾病患者接受物理治療的人數及件數增加 ,健保在整體復健費用上,近年都呈現成長。骨裂不自知 舊傷不能輕忽除了低頭族容易發生頸椎等病變,李伯璋也認為不能忽視「舊傷」,也就是過去外傷造成的影響。他舉例,他的兒子日前半夜起床上廁所,未留意階梯而滑倒,整個人倒在地上。第一時間想說是否會到導致腰椎受傷,但當下還好能起身,感覺沒什麼問題。但仍不放心,他兒子隔了幾天又去醫院照X光,竟發現腰椎有裂痕。但進一步了解,發現那是舊傷,原來是小學時受傷留下的傷口。舊傷已不再疼痛,但因滑倒照X光被發現。李伯璋說,兒子近期運動、跑步時格外小心,後來疼痛感漸漸緩解。人工椎間盤 年輕族群接受度高值得一提的是,若頸椎椎間盤病變嚴重,必須接受手術治療,傳統使用頸椎融合術,但術後頸部活動度受限,近年臨床上多採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雖為自費且金額較高,但可保有原本頸椎活動能力,也較能避免後續關節病變,較受年輕族群歡迎。李伯璋說,因脊椎手術跟神經有關係,民眾會比較慎重,透過多比較、打聽甚至口耳相傳,從中挑選出適合自己、可信任的醫師。但有些骨科名醫自行開業,專業度與知名度獲民眾信賴,當然也成為民眾選擇因素之一。醫材價差大 先上網比價由於健保並未給付頸椎人工椎間盤,有民眾反應,同樣是椎間盤置換,有些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的價格落差很大,甚至可差到十幾萬元之譜。健保署曾經統計,治療退化性椎間盤等疾病的人工頸椎椎間盤,目前多數院所收費約25.5萬元,最高可達30萬元。透過健保署「醫材比價網」查詢,各醫療院所頸椎人工椎間盤價格不同,同一品牌在A醫院為24萬元,B醫院卻要近30萬元,價差高達6萬元。李伯璋建議,民眾在手術治療前,可先至健保署「醫材比價網」,透過醫材類別、品項代碼、縣市等欄目,先查詢醫材價格。
-
2020-08-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送疾管署途中 2萬件隔離衣燒毀
有防疫國家隊稱號的聚陽實業公司,昨天從嘉義運送兩貨櫃的隔離衣到桃園,行經國道一號台中北上路段,其中一個貨櫃突竄出火苗,兩萬件隔離衣全部燒毀,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隔離衣庫存量充足,不影響調度防疫物資。此外,馬來西亞昨天宣布新增廿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一例從台灣移入,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馬國尚未透過國際衛生條例(IHR)運作體系通知,研判可能是轉機者,未進入台灣社區,確診者身分最快今天才能知道結果。警方調查,曳引車連結兩個貨櫃,分別裝載兩百五十箱和四百五十箱隔離衣,從嘉義民雄廠載往桃園倉儲廠,交付政府調度使用。貨櫃車昨天清晨北上行經國道一號台中南屯北上路段時,第一個貨櫃底部忽然冒煙,沒多久竄出火苗,何姓司機連忙駛往路肩停車,警消趕到現場打開貨櫃,冒出熊熊火光燃燒,消防隊員全力滅火,但貨櫃內兩萬件隔離衣仍全數燒毀,另一貨櫃隔離衣未受波及。駕駛表示,出發時車況正常,上國道後也沒有異樣,警方認為,裝隔離衣的紙箱堆疊,若遇到火源,很容易燃燒,真正起火原因仍待調查。聚陽總公司發言人說,這批隔離衣是要運送交貨疾管署,隔離衣價格等級不如防疫衣,價值約百餘萬元,燒毀後有保險理賠,還有庫存可馬上補貨。此外,因疫情再起國內再掀口罩搶購潮,新竹、彰化、南投等縣市先後接獲市面販售假醫療用口罩,還發生仿冒品比正貨還貴的離譜狀況,新竹市衛生局已對違法藥局和廠商各裁罰五十萬元,彰化檢警則掌握特定仿冒對象調查。「國家口罩隊」彰化華新醫材的醫用兒童平面口罩也被冒名,售價比正貨貴八十元,董事長鄭永柱表示,政府徵收口罩,原本要求不打個別廠商商標,只打「MIT」或「Made in Taiwan」鋼印;未來華新醫材生產的口罩,全數在左上角打鋼印商標,右上角打鋼印英文字,加粗耳帶,方便消費者辨識。
-
2020-08-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衛彩色口罩始祖經典重現 康是美、屈臣氏開賣
近來疫情又有變數,口罩搶購風潮再起,其中彩色口罩更是讓許多消費者為之瘋狂,就連半夜也要排隊購買。彩色口罩始祖「CSD中衛」醫材廠,擁有30多種各色口罩,其中「月河藍」、「潮橘」,不僅被消費者譽為精品色系,也被知名時尚雜誌特別報導。因消費者反應熱烈,如今特地經典重現,重新上市,為讓更多人能買到,特地採用5片小包裝,售價69元,首波8月14日由康是美、屈臣氏全省通路搶先賣。CSD中衛行銷經理周令怡表示,中衛產能仍有約6~7成被徵用,剩下的3成口罩才能送往各通路。自6月1日重回市場後,中衛口罩售價一直沒調漲過,加上高品質,才會造成民眾搶購風潮。CSD中衛為舒緩民眾搶購壓力,這一波推出的月河藍和潮橘口罩會先以袋裝5片為主,目的是希望化整為零,分散成小包裝後,讓更多消費者買到。至於想購買盒裝的消費者,則要稍等一下, 30片盒裝版,定價260元,也很快就會上市!周令怡說,CSD中衛在口罩全面徵用期,為了讓民眾買口罩也能感到驚喜,特地不計成本,每周都送出十萬片彩色口罩供政府徵用。其中「月河藍」和「潮橘」口罩,讓不少民眾眼睛為之一亮,討論度爆表,認為像極了某些國際精品色系,時尚優雅,成為網友在中衛粉絲專頁上,頻頻敲碗想買的前幾名口罩。其實「月河藍」口罩,有一個曲折的小故事,2017年CSD中衛為了調製這個優雅如月河般的藍色,花了不少心力和時間,但當年推出時,因彩色口罩風潮未起,月河藍叫好不叫座,銷量不如低調的黑色和粉色,差點就要淡出市場!沒想到在疫情期間,搶眼又突出的「月河藍」,大受網友喜愛,知名度大增,這才讓美麗的「月河藍」起死回生,重回市場!
-
2020-08-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分辨真假醫用口罩有撇步 藥師:核對批號、製造日期
假冒MIT口罩事件事件頻傳,到底如何分辨真假MIT醫療用口罩?首先,最簡單的就是拒買來路不明的散裝、無外盒的裸包口罩外。至於盒裝口罩,藥師沈采穎提醒必須注意幾個要點,包含檢查外盒是否有「CNS14774」字樣,以及檢查外盒的廠商名稱、地址、電話是否正確,還要注意是否有醫材字號及生產日期、生產批號(LOT),並利用盒裝上的批號詢問口罩廠商,追溯製造日期是否與盒子上印製的是否相符,若兩者不符就是買到假貨。醫療用口罩與一般口罩的外觀非常相像,但防護力卻是天壤之別,藥師說關鍵就在口罩中間內層的「熔噴不織布」,若是醫療口罩的話,熔噴不織布標準就必須達到BFE值(細菌過濾效果)95%以上,才具有防護力。
-
2020-08-09 新聞.健康知識+
除了衛生棉、棉條,女性月經來還可使用「月亮杯」 該怎麼正確使用及清潔保存呢?
女性朋友們每個月遇到生理期來報到時,除了使用衛生棉及衛生棉條之外,還可選擇列於第二等級醫療器材的月經量杯(俗稱月亮杯),可放在陰道中用來收集經血喔!食藥署提醒,對於曾出現中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TSS)的人,不適合用月亮杯,此症是由細菌毒素引起的急性病症,可能有突然性高燒(超過38.9度)、嘔吐、腹瀉、頭痛、頭暈、烈日灼傷般的紅疹、肌肉痠痛、紅眼、喉嚨痛及身體感到虛弱,若在經期當中使用月經量杯出現上述症狀,請立刻取出並請婦產科醫師診治。月經量杯使用方式⑴請評估個人狀況及經血量選擇合適的規格。⑵僅限本人使用,請勿與他人共用。⑶請勿在性行為時使用,月經量杯不具避孕功能,也無法預防性傳染病。⑷徹底清潔可重複使用。月經量杯的清潔、消毒、保存及使用期限請詳閱各產品的使用說明書。⑸請務必於使用月經量杯前徹底清潔您的雙手,每日以清水清洗杯體2次以上(依個人經血量,將月經量杯取出清潔,最多12小時須清潔1次),同時請小心指甲不要刮傷陰道,以降低感染中毒性休克症候群的可能性。⑹感染過中毒性休克症候群者,請勿使用。⑺使用前如有任何醫學及婦科的疑慮,請諮詢專業醫師。月經量杯的清潔、消毒及保存►生理期間請以清水及中性清潔劑清潔。►生理期前後以煮沸法各消毒1次,以滾燙熱水煮滾7分鐘。►消毒完畢後,自然風乾,建議以透氣材質的布袋存放在陰涼乾燥處,避免陽光照射。選購前請牢記醫材安心三步驟食藥署自106年起,已開放藥商於郵購買賣通路販賣月經量杯,在選購前請牢記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認」識月經量杯為醫療器材。二看:在購買時「看」清楚包裝上是否刊載「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及「品名、藥商名稱、製造廠名稱、製造廠地址、保存期限」等完整標示。三會用:使用前請務必詳閱使用說明書並遵照指示使用。若發現品質不良的醫療器材,或使用後發生不良反應,請立即至「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通報,或撥打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 2396-0100。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8-07 癌症.乳癌
不再平白無故挨刀 北醫大研發血檢技術助乳癌準確篩檢
乳癌一直位居十大癌症之一,在女性癌症中一直高居發生率第一名。北醫大研發「精準血液乳癌檢測技術」,當透過X光和超音仍波無法判斷的乳癌受檢者,可藉由檢測確認有極大機率罹癌後,再進行穿刺確認病灶,約有九成女性可避免無故挨刀進行穿刺。台北醫學大學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舉辦「研發成果聯合招商媒合會」,共挑選14項技術,聚焦癌症治療、精準醫學、微生物菌叢、生醫材料工程四大技術亮點,包括準確的癌症藥物篩選平台、精準血液乳癌檢測技術等。台北醫學大學校長林建煌表示,北醫目前已有18家生醫創新衍生的公司,希望鼓勵學校研究人員將研發成果商品化,並引進更多生醫產業進駐。其中,北醫大生藥學研究所副教授林若凱團隊研發的「精準血液乳癌檢測技術」,可利用乳癌病患血漿異常的游離甲基化DNA程度,來區分病患和健康者。林若凱說,過去乳癌篩檢皆透過胸部X光或是超音波檢測,然而台灣女生脂肪少、緻密度高,從臨床上難以判斷,往往需要進一步做穿刺,使用細針抽吸或粗針切片,來確認良性或惡性的病灶。然而,根據臨床報告,穿刺後發現約有七成受檢者為良性,等於白白挨了一針。因此該團隊利用腫瘤細胞快速增生時,會釋放DNA到血液中的特性,藉由偵測血液的DNA程度,便可偵測到是否罹癌。林若凱說,團隊使用四個基因組進行綜合判斷,在三百多位乳癌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漿中進行驗證,敏感度達92.3%、專一性達91.7%,且可判斷出不同癌期。林若凱表示,此項檢測技術將鎖定用於高風險族群或是影像學檢查已有問題的受檢者,提供一項非侵入性的檢查方式,目前尚在向食藥署申請許可證,最快明年可於自費市場供民眾使用。除此之外,尚有北醫大護理學系副主任黃采薇開發的「量測癌因性疲憊客觀探測工具」系統,則可藉由如穿戴式裝置監測癌症病患的基本生理數據,測量其癌因性導致的疲憊程度;以及國衛院與北醫生醫材研究所共同研發的人工淚液,添加抗發炎分子與玻尿酸,在低濃度便可達到眼部濕潤和舒緩乾眼症症狀的效果。
-
2020-08-05 新聞.生命智慧
好想回家看媽媽,但恐怕再也回不了家了…醫護「不擇手段」為癌末患圓夢
五十歲的阿民(化名)因為下咽癌末期而來到心蓮病房,轉進心蓮時,他已無法說話、無法進食,病情相當不穩定。來到病房一周後,護理師看他神情落寞,設法跟他筆談,他才告訴護理師,家裡還有位八十歲的媽媽,他很想回家看看媽媽,卻沒有辦法。當時年關將近,好幾位病人都被親友接回家了,讓阿民感歎著,這麼多年來,他都不曾回家過年,好想回家看媽媽,但恐怕再也回不了家了。隔天,護理師洪一文在晨會時分享阿民的心聲,王英偉一聽,「那我們就想辦法完成他的心願,帶他回玉里老家一趟吧!」然而,送重症病人回家,談何容易,病人的身體狀況隨時在變化,團隊得做好萬全準備才能成行。而阿民的病情極不穩定,團隊卯足了力,得讓他趨於穩定才能帶他返家。在此同時,另一位三十多歲卻罹患胰臟癌末期的小志(化名),家住臺東,已在心蓮病房住了四個多月,同樣想念家中年邁父母。他長年在外工作以孝養雙親,直到生病後才不得不停下工作來治病。當時小志的父親剛從臺東某醫院出院,讓他更為掛念而想返家探望父母。但是小志的姊姊擔憂他若回到家中,無法照護他頻繁的出血狀況,幾經考量,決定把小志轉至臺東市區的醫院,以就近照護。於是,趁著阿民病情稍趨穩定,且正逢大年正月初一,一大清早,病房主任王英偉和兩位護理師,三位專業者一起帶著這阿民與小志「回家過年」,一圓他們想家、見父母的心願。就在兩位護理師分別為阿民、小志更衣的同時,王英偉趕緊將病人要返家的家當、沿途備用的氧氣、醫材等物品,從心蓮病房運送到康復巴士上。院長林欣榮聽聞此事,也趕來協助,更帶來證嚴法師的福慧紅包送給兩位病人及其家屬,讓啟程充滿年節溫馨的祝福。為病人準備禮物其實,同行的洪一文、林惠珠兩位護理師原本已排過年休假,但一聽到照顧的病人終於可以返家,立刻歡歡喜喜的利用休假,前來護送她們疼愛的病人。王英偉稱許:「這兩位年輕護理師滿有心的,她們還自掏腰包幫病人準備禮物。因為對病人來說,要回家過年,卻什麼都沒有……兩位護理師想到了,幫病人買好返家的伴手禮,她們自動自發做這些事,讓我滿感動的。」王英偉則是此行的「隨同醫師」兼「駕駛」,他一路從花蓮慈濟醫院開車到玉里,兩小時的車程後終於把阿民送進家門;短暫寒暄後,再開兩個小時車程,將小志送回臺東老家,讓小志看看思念已久的父母,淚眼相聚裡,有不捨也有再相見的歡喜。王英偉讓小志與家人小聚,直到下午兩點多,再協助護送小志至臺東聖母醫院的安寧病房。從臺東回程時,下午四點抵達玉里阿民家中,這天,阿民已出嫁的三位姊妹們全都特地返家,珍惜這難得的相聚。阿民雖然無法言語,但看到媽媽與姊妹,露出難得的笑容。再度坐上康復巴士返回醫院時,阿民心裡像是放下什麼似的,格外放鬆,頻頻點頭,感謝一路陪伴的王英偉、護理師及志工。問王英偉,像他這樣自己開著康復巴士護送病人回家的醫師,應該很少吧。「不少啊,以前我們家醫科的醫師都會開啊。或許有人覺得好像開個車載送病人很怎麼樣,但其實,我們本來就每天開車,也會載家人、朋友,那麼載病人回家,又有什麼特別的呢?」對他而言,真正重要的是,大家同心協力一起為病人完成心願,「沒有一個醫院會像家,但『回家』對很多病人來說是重要的情感依歸。」如果回家看一眼,能讓病人感到安心、放心,那麼再辛苦,也要努力達成!熟悉王英偉的資深同仁不約而同地說,王主任就是這樣,默默做事、不勞煩他人。他從多年前開始做義診及居家照顧時,就時常「醫師兼司機」,那些手排檔的九人座、康復巴士、救護車,全都難不倒他。只要團隊提出病人的心願,像是「主任,他想回家。」王英偉總是毫不猶豫地回應:「好啊,他家在哪裡?我們這個周六、周日看看怎麼準備,找一天載他回家。」團隊成員形容他,從來沒有遲疑,也不會考慮有哪些不方便,只會想著要怎麼解決問題來達成病人願望。曾經有位罹患骨癌的高中男孩,因為癌細胞轉移擴散,來到心蓮病房。那時正值盛夏,男孩有個心願,想要在病房裡看到很多很多的大西瓜,但是他所住的四人健保病房根本不可能有空間放置那麼多西瓜。後來王英偉帶著團隊設法清出一個空間,讓男孩家人帶了二十幾顆大西瓜來擺放,男孩看著滿屋子大西瓜非常開心,飽足了他的視野,也為夏日帶來清涼。這位可愛男孩,則在家人協助下,每天抱著一顆大西瓜歡歡喜喜地分享給醫護及志工們。二〇二〇年暮春,一位癌末父親,因為從來沒有帶過孩子去露營而心懷感傷。為了幫病人圓夢,心蓮病房的醫護陪同他的妻子,做足準備,一起張羅了一場露天野營,地點就在心蓮病房的空中花園。他們把病床推到花園,為病床撐起庭園傘帳後,大夥隨即搭起兩座帳篷、一座炊事帳、擺設露營桌椅等,還準備了星空玻璃瓶,看著兩個年幼孩子歡欣鼓舞,病人開心地比「耶!」許多家人也來此陪伴,一起煮食、共度美麗的野營之夜。在王英偉「不擇手段」的信念下,心蓮團隊經常啟動這樣的圓夢行動,為了保護病人隱私,這些行動鮮少曝光媒體,「我們每天就是不斷地『想辦法、想辦法,想辦法』,想辦法達成病人的心願。」昔日護理長張智容說。(本文摘錄自心靈工坊出版《從樂活到善終:王英偉醫師的全人健康照護》)
-
2020-07-29 名人.簡立建
簡立建/建立完善外傷醫療制度 健保改革 刻不容緩
最近因為「自費醫材上限」的爭議導致醫界民眾群情譁然,怒火沸騰;之前防疫成功的衛福部頓時成為箭靶。但還是有許多民眾不知為何健保需要改革,在下關心台灣健保制度與其他國家醫療政策多年,在此簡單說明。健保在台灣實施25年來,歷經多次改革;但是許多醫界第一線的心聲並沒有被納入考量。例如15年前的總額給付制度,說是希望控制費率成長,以區域總額以及單一醫院總額作為定額給付。這樣的問題早就在其他國家就出現爭議,一些投資報酬率較低的科別,自然會被醫院輕忽、排擠。例如負責嚴重外傷病人照護的外傷科,因為常常需要大量人力付出,住院天數又較長,在醫院經營的觀點來看,如果沒有適當合理的機制,賠錢貨往往變成醫院內公敵。這時衛福部不僅沒有給予適當扶持,而是轉身用醫策會「監督醫療品質」的棒子-中重度外傷急救醫院評鑑,來加以規範醫院並要求外傷科部的人員達成結構面與過程面的指標。於是在外傷醫療基本獲利率不高的情況之下,很多外傷科部的醫師與人員面對慘澹經營的科部還要應付評鑑,都是心力交瘁。一些醫院還勉為其難用其他科別的盈利來補助外傷科別,但是部分醫院卻是直接在評鑑之後,就解散外傷團隊。這樣造成台灣外傷醫療照護經驗的傳承,出現嚴重斷層。有些醫院外傷急救室的空間根本不合乎該有的規格,小到僅能容身,國外的標準嚴重外傷急救是應該有五乘五公尺空間,重度級至少應有二個急救空間的容量。過去許多急救設備,健保也沒有給付;在緊急情況之下,如何跟病人或是家屬說明自費情況? 於是就只能放棄不用。於是,整個外傷科別在營運績效上往往不能平衡,台灣的「外傷醫療」在我們「台灣健保,世界第一」的對外宣傳上,一直是一個不願提起的痛處。常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但是在台灣健保有的。但是長久這樣下去,很快的大家就是想付錢也沒午餐可以吃了。新聞報導有位台灣朋友在美國,因為長針眼到醫院急診室,要求眼科醫師會診。眼科醫師假日到醫院急診來,至少是六七百塊美金的收費。而台灣機車事故多,酒後毆鬥的情況也不少,眼球外傷的案例很常見。但是台灣急診室三更半夜會診眼科醫師來看急診這樣的傷患, 健保只給每次眼科會診409點。這很不合理。訓練有素的醫師,後勤支援的許多貴重的儀器,健保只付不到四百元!即使是急診室因為嚴重外傷會診外傷科,除少數符合條件者,不然一樣只有409點。健保署多年忽視這個救急救命科別逐漸崩壞的現象,卻在疫情稍稍緩解,便迫不及待來處理與大多數民眾無關的眼科自費醫材項目,難怪令醫界怒火沸騰。前述的情況,多年透過各種管道,多次與健保主管機關與衛福部溝通,擔任台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期間,更親自拜訪健保署與衛福部,但是得到的承諾至今大多仍未實現。在一些特殊的時段或是偏鄉地區,外傷仍是一個危害民眾命健康的重大殺手,在「醫療崩壞、五大皆空」的情況之下,很顯然的外傷醫療的經驗無法傳承,未來外傷照護品質只有江河日下。以後,可能一個老人輕微跌倒或是一個年輕人簡單的機車事故,就會送了性命。台灣外傷醫學會多次反應溝通「外傷照護工作的資源不足」,而健保署未實際面對第一線外傷急救工作的臨床需求,總希望醫院「發揮愛心」,於是外傷醫療常常是被總額犧牲的一群。過去在八年前要推行DRG依診斷給付,明明外傷照護工作是外科裡面變異性最高的,健保署卻希望從嚴重外傷來試辦,而且只願意從過去的平均值來給付,然後勸說外傷醫師要「輕症重報」,這非常荒謬。而且外傷醫療申報的核刪,也是匿名,常常覺得不合理。舉例搶救從高處墜落的傷患可能緊急需要安排頭部、頸部、胸部與腹部的電腦斷層,但是健保規定「一天只能申報一次電腦斷層」,於是急診室裡嚴重外傷病患在電腦斷層檢查上,一直是讓放射診斷科賠錢,害我們負責外傷急救的醫護人員當冤大頭 ! 這個事情一再反應,也是無效。醫策會規定重度外傷急救醫院,外傷專科醫師需在啟動後十分鐘到達急診進行急救。但是健保至今仍未常規給付啟動急救團隊的費用,這樣如何因應未來可能之變局?新政府執政四年多以來,在下多次為了外傷醫療工作、資源不足的現況,大聲疾呼。目前台海情勢緊張,風雲密布,有識之士無不「料敵從寬、有備無患」。但是在與外傷相關的準備工作上,台灣自從十幾年前的國軍精簡計畫後,許多地方的軍醫院早就被裁撤整編,根本無力承受一般的外傷照護,遑論一旦出現軍事衝突或災難時所需要的大量外傷照護能量。而衛福部過去所推動的「每縣市都有重度外傷急救醫院」的政策之下,是重度外傷急救醫院越來越多,但照護能量卻大多明顯不足。反觀南韓,其位處於動盪的朝鮮半島南部,美國國防部與南韓士兵多年來均有軍事協防的合作。在2010年之後,韓國青瓦台召集南韓幾位外傷界的專家,希望建置南韓的全國外傷照護系統,於是在短短兩年內建立13家與美國外傷中心一樣標準的外傷中心,每家外傷中心給予第一期給予800萬美元的興建費用,之後每年再給予一百多萬美元的補助。很快的這十三家美國規格的外傷急救中心建立了穩固的全國外傷照護網絡,立刻大幅提升全南韓的外傷照護品質。這才是真正的「以平時搶救受傷的民眾,儲備戰時外傷照護能量」的料敵從寬,超前部署! 台灣健保也到了該「公開透明」,該把錢花在最值得花之處的時候了。(作者為外傷醫學會前任理事長)
-
2020-07-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中衛彩色口罩連總統幕僚也瘋狂 下波推加零紀念口罩
「今天安排中衛行程,讓我的幕僚都很興奮!」總統蔡英文今天到以彩色口罩賣到秒殺的彰化彩色口罩大廠「CSD中衛」公司參訪,特別稱讚中衛公司將抗疫的口罩變成時尚,表示十分敬佩;中衛執行長張德成說,國慶籌備委員會邀請CSD中衛替雙十國慶日客製化生產「國慶口罩」,中衛決定主動贊助1萬5千個國慶口罩,供國慶典禮使用。CSD中衛為防疫需求,特別請蔡總統選擇一款戴上,感受一下高品質時尚口罩的舒適度。蔡總統面對中衛「形形色色」的口罩,挑了一款粉紅口罩,中衛公司人員說:「這是ELLE聯名款的浪漫花都」,直讚總統好眼光。中衛總經理張豐聯與營運長張德成在簡報中,介紹全球獨家生產的時尚醫療口罩,強調中衛彩色口罩發展近5年以來,已經發表超過30款素色及印花圖案,不僅與姐姐謝金燕、ELLE國際品牌等合作多款聯名口罩。今年1月超前部署,領先全球將口罩變成時尚配件,登上柏林時尚周伸展台。接下來CSD中衛仍將繼續參與全世界各大時裝周,希望讓台灣MIT優質口罩推廣至全球。中衛表示,國外疫情仍未降溫,中衛不斷接獲海外市場詢問訂單,不過因目前仍屬口罩半徵用期,故短期內中衛仍將以內銷為主。內銷部分,近年來中衛採取快速擴張銷售據點,除了各大電商,實體通路販售據點也高達上萬個,包含康是美、屈臣氏、家樂福及各大連鎖藥局等,可說是國內通路布局最廣的專業醫材大廠。CSD中衛營運長張德成表示,很榮幸被邀請生產國家重大慶典口罩,中衛將以最先進的數位印刷方式,來製作這批獨一無二的口罩,希望替國慶日當天創造新亮點;中衛下一波還將推出「加零」防疫紀念包口罩,將是新亮點。針對近來各通路秒殺中衛口罩,讓許多消費者無法如願購買,張德成表示,由於目前政府徵用量約在6成左右,因此能進入市場的產量較少,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購買需求,十分遺憾,請消費者諒解,中衛也會持續推出彩色口罩新品,帶給消費者更多驚喜。蔡總統隨後著全套除塵衣帽,進入彩色口罩生產間視察生產流程,對彩色口罩製程感到好奇,不斷詢問細節。
-
2020-07-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拿不到陽性檢體 新冠檢測試劑卡關
新冠疫情延續,生技業者搶檢測試劑的商機,衛福部三月底開放「綠色通道」,放寬先採用模擬檢體,後續再補臨床驗證資料,但部分生技業者卡在拿不到「陽性檢體」,遲遲無法完成最後驗證。另有業者往海外發展,已順利搶攻海外市場,直言最好比照「周子瑜模式」,從海外紅回台灣比較快。衛福部食藥署表示,已輔導六十多件試劑研發,有九家通過檢驗,八家為核酸檢測試劑,一家為抗體快篩檢測;衛福部設有技術平台,可媒合國內醫院與國際機構,但業者與醫院的合作模式由雙方洽談,這部分食藥署不介入。有生技業者研發檢測試劑後,今年四月與某家醫院合作,取得部分的陽性檢體,但後來確診個案都自境外移入,多半送到鄰近桃園機場的醫院,該業者等不到新檢體,只好另找合作醫院,迄今仍未完成臨床驗證。「台灣確診個案少,這是研發試劑先天吃虧之處!」這家生技業者表示,台灣的防疫成功、感染個案少,檢體集中在各責任醫院中,這是先天吃虧之處,新投入或中小型業者很難完成臨床驗證,反觀很多生技廠,有海外分公司或合作機構,可直接在國外檢測,取得授權後可直接上市,速度快很多。東海、義守大學助理教授,也是生技業者的陳丘泓說,今年二月已研發出核酸快篩試劑,但也受限於難以取得檢體,卡在申請醫材認證的程序,最後他透過國外GMP藥廠代理進口的模式,申請他國認證再輸出,目前已在中國大陸上市,美國、愛爾蘭與印度等地也在洽談中。陳丘泓說,台灣生技研發實力強,但國內法令嚴格,使得研發速度變慢,政府喊發展生技產業,缺乏長遠規畫與平台,與其靠政府不如靠自己,就像周子瑜從韓國紅回台灣,把產品輸出國際再反攻台灣才是活路。業者強調,台灣檢測市場不大,國外才有商機,就算拿到國內的醫材認證許可,還得取得美國、歐盟授權,才能輸出試劑,愈快通過驗證才能搶商機;政府雖有技術資源平台,但要求業者要有試劑實績,對小型公司不利,盼能放寬規範。
-
2020-07-25 新聞.新聞
比瑞士手錶還精準的台灣醫療 只是健保署眼中的「A健保」?
據聯合新聞網報導「查健康存摺揪A健保 今年檢舉比例暴增2.5倍」,「根據健保署統計,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健保署違規查處室共收到77件極可能違規的民眾檢舉案,...反觀去年,整年共有162件檢舉案,...」相對於每年超過3億5千萬件申報案(健保署公告資料:107年度門診+住院共申報363,327,000件),疑似違規申報案件比例154/363,327,000=0.0000424%,這明明比天文台認證機械表等級的誤差值還要低!今年前半年77件檢舉案,換算全年154件,又為何不解讀成「與去年162件相較之下,檢舉件數下降?」西方有句諺語來形容精準:「like a Swiss watch (就像瑞士手錶一樣)」,台灣醫界每年負責照護3億多人次的國人健康,有著比瑞士手錶還要低的申報誤差。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醫界從未懈怠,相較於世界各國當前水深火熱,台灣根本是片樂土。當醫護紛紛取消休假堅守崗位以抗疫情,轉頭卻要面對健保署這樣惡意的指控,難道醫界都要默默吞下嗎? 前衛生署長涂醒哲認為,衛政機關的根本問題在:「態度仍無法跳脫傳統『管理』的思維。」凡事以管理、處處防弊優先的思維,不僅造成台灣在防疫工作上領先國際,卻在全球防疫產業競爭上因法規流程限制而落於人後。同樣的思維也讓台灣醫界花費大量的精力在應對健保申核的文書工作上,占據了原本用以精進照護品質的寶貴時間;過度的指標管理、費用上限化,正讓各式先進藥品、醫材逐漸退出(或根本放棄進入)台灣,也扼殺了台灣產業與世界比肩的契機。醫界是守護民眾健康的好夥伴,大家不要再用惡意的語言,動輒再對醫界冠以「A健保」的大帽子了。呼應涂前署長的建議:「請改變心態與做法,從管理走到服務到共同成長,讓我們共同開創另一個大健康產業的台灣奇蹟。」(作者為台南維格診所院長)
-
2020-07-25 醫聲.數位健康
病患需求.困境/北醫攻精準健康 全台首家大學生醫加速器成立
2020亞洲生技大展23至25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二館登場,首日(23日)台北醫學大學舉辦生醫加速器開幕儀式,並由十組新創團隊接棒火力展示,以「精準健康」為發展主軸,呈現加速器過去半年與投資合作夥伴比翼加速器(BE Accelerator)攜手合作成果。生醫加速器專注於「數位醫療」、「人工智慧」、與「醫療器材」三大主題,運用北醫醫療臨床場域與專業醫師,共同輔導團隊臨床試驗研發策略,加速團隊研究成果商品化並鏈結國際。台北醫學大學校長林建煌開幕致詞時表示,去年北醫組團前往美國矽谷參訪產業與各大學加速器,比較之後發現,台灣十分缺乏生醫新創早期輔導,因此回國後決定成立台北醫學大學生醫加速器。林建煌指出,北醫生醫加速器是台灣第一家醫學大學加速器,特別聚焦於生醫產業新創,著眼數位醫療、人工智慧、醫療器材,以「精準健康」作為發展主軸,注入一校六院臨床及研發資源,協助新創團隊創建臨床驗證、商業模式、獲取資金以及國際鏈結。林建煌表示,北醫已與比翼資本共招募了10家新創公司,並將共同投資其中已經初步成熟的3家新創公司。這幾年來,北醫推動生醫產業發展,鼓勵教授將研發成果商品化,至今北醫已經有18家生醫新創衍生公司。同時,正在興建的雙和醫院B基地生醫科技大樓,擁有兩萬三千坪空間,他邀請更多生技產業進駐,讓生醫產業有更多發展的機會。科技部產學及園區業務司副司長涂君怡表示,北醫參與科技部國際產學聯盟至今已累積產學合作金額超過3.8億元,顯示業界對北醫的信賴。科技部未來將結合健康、科技、市場三方面,從臨床端到市場端,找到許多創業家共同擘劃2030年精準健康願景,並以創新創業作為施政重點,打造產業創新鏈。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黃博輝表示,北醫研發量能、醫學中心、AI團隊等均完備,設備一流,決策時比較有彈性又快速,軟硬實力兼具,這是創業成功的根據。北醫生醫加速器執行長陳兆煒說明,北醫結合台灣在科技產業與醫療體系的兩大優勢,打造出生醫大學加速器,以北醫一校六院的體系,讓新創公司產品直接進入臨床場域應用,還將整合數據處與人體實驗處的學術資源,讓新創團隊可以使用到真實世界數據資料,發展數位精準健康。開幕儀式之後,北醫生醫加速器與比翼資本共同舉辦新創成果展「TMU X BE Demo Day」,展示來自美國、加拿大國內外10家獨具潛力的新創公司,領域橫跨AI醫療影像、免疫醫學平台、遠距疾病管理、創新醫療照護、公共衛生監測,並從上屆輔導團隊當中,投資3家最具海外市場擴展的新創公司,分別注入10萬美金的投資,包含龍骨王(LongGood)、醫守科技(AESOP)與美國健康監測解方公司Rhythm Diagnostic System(RDS)。成果展還有來自日本、以色列、新加坡的Biodesign醫材創新臨床醫師,分享國際生醫新創趨勢潮流。
-
2020-07-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邊境查驗上路兩周 197萬片口罩叩關
隨著新冠肺炎持續延燒,各國皆投入醫用口罩的生產,然而國際間卻時有「劣質口罩」的事件發生。衛福部食藥署日前宣布,自7月7日起,所有從國外輸台的醫用口罩,都將全數抽驗。政策實施至今兩周,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表示,截至昨日計15批、共197萬片口罩申請報驗,目前一批已檢驗合格,其餘仍在檢驗中。由於因應防疫,我國除自行生產口罩外,進口量也大幅成長,為避免劣質口罩輸台,自7月7日起,食藥署也將醫用口罩納入需邊境檢驗的醫材。邊境抽驗的方式為前三批為「全數檢驗」,檢驗皆合格後,抽驗頻率則改為每十批,隨機抽驗一批,如果又抽檢到不合格者,則回到加強管理的逐批檢驗。陳慶裕表示,197萬片口罩進口來源分別中國大陸、日本、新加坡、韓國及菲律賓,其中以中國大陸為大宗。而我國主要進口的口罩項目為一般醫用口罩,為191萬片;外科口罩則僅6萬片。目前屬醫材的口罩包括「一般醫用口罩」、「外科手術口罩」和「外科手術D2防塵口罩」等,食藥署將對每種口罩各抽驗兩種項目。一般醫用口罩抽驗細菌過濾效率與壓差;外科手術口罩抽驗次微米過濾效率、壓差;外科手術D2防塵面罩則抽驗次微米過濾效率、呼吸阻抗等項目。根據食藥署統計,我國醫用口罩今年上半年進口量已突破5400萬片,超過去年全年進口量4700萬片。其中進口來源以中國最多,占69%,其次菲律賓15%、義大利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