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5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搜尋
胰臟炎
共找到
130
筆 文章
-
-
2024-11-01 癌症.肝癌
狂打嗝持續1周!60歲男就醫驚見「20公分肝腫瘤」 醫列肝癌2症狀
身體出現嚴重疾病,往往早有徵兆,其中頻繁打嗝都是身體在警示。台灣1名醫生近日分享個案,指1名60多歲男病人持續1周不斷打嗝,只有睡覺時才能停止,別無他法只能求醫。醫生用手摸其腹部,已經發現有硬塊,隨後進行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證實肝臟有1個20公分大的腫瘤,相信腫瘤壓迫胃部,繼而刺激橫膈膜導致打嗝。醫生提醒「大部份(打嗝)都無事」,但如果身體出現異常,例如無法停止打嗝,請盡早求醫。醫生又指肝癌患者可能會出現2種症狀,其一是腫瘤過大破裂,就會產生急性腹痛,另一症狀就是持續打嗝。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節目《下班經濟學》分享病例,今次是1名60多歲男子,每日早上起床飲水,之後就會開始打嗝,完全無法停止,只有在睡覺時才可以停止打嗝,情況持續1周,他唯有就醫。錢醫生當時用手摸其上腹,已經發現有硬塊,大約有1個手掌大小,但病人沒有想過自己有病,所以沒有察覺,錢醫生安排病人接受電腦斷層掃描,證實其肝臟有1個20公分的巨大腫瘤,由於腫瘤壓迫胃部,刺激到橫膈膜,所以導致打嗝。錢醫生解釋,肝臟缺乏神經,因此患者通常不會感覺到明顯疼痛,加上8成肝癌患者早期沒有症狀,難以發現自己罹癌,但肝癌患者可能會出現2種症狀,其一是腫瘤過大破裂,就會產生急性腹痛,另一症狀就是持續打嗝。但他提醒其實「大部份(打嗝)都無事,大家不要太害怕」,但若身體狀況有異,就要及早就醫。延伸閱讀:長期酗酒當心患胰臟炎及胰管結石!飯後腹脹、消化不良屬常見症狀女子不煙不酒卻患胰臟癌晚期 醫生揭常吃2食物出事 6症狀即求醫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
2024-09-19 養生.保健食品瘋
褪黑激素抗骨質疏鬆症?教授告訴你正規醫療機構建怎麼說
一個多月前,我和三位大學同學,以及我們的老婆,一同在美國東岸旅遊。遠從台灣來的同學老婆問我對於用褪黑激素來預防(甚至逆轉)骨質疏鬆的看法。在談話的過程中我可以感覺到她是已經相當相信,而且似乎有意要買一些回去送給親友。(註:褪黑激素在英國、歐盟 、澳洲、及台灣都是處方藥,攜帶入境可能觸法,請看食藥署1、食藥署2)她在我們這個旅遊群組的LINE寄來兩則資訊。一則是Mount Sinai發表的Osteoporosis:由於褪黑激素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因此褪黑激素可能跟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有關。需要更多的研究。另一則資訊是2024-6-8發布的影片,標題是:【增骨密】這招 強健骨質又好眠【feat.醫師 江守山 |健康主播鄭凱云】。影片下面的留言幾乎是清一色地感謝江醫師,但有一個留言是:我有一次吃了褪黑激素,整晚睡不著,結果第二天開車,開了半小時以後困得不行了,不得不找個地方停下來睡覺,所以我再也不會吃這玩意了。我上網搜查關於褪黑激素抗骨質疏鬆的中文資訊,搜到的全都是這位江醫師在各個媒體的宣傳。原來,他是在2023-11-27發表了一本褪黑激素的書。內容簡介是:(1)近代科學界一項最驚人的發現:褪黑激素,(2)科學實證,身體有足夠的褪黑激素可抗糖尿病腎病變、肥胖腎病變、預防膽囊老化、預防椎間盤變扁引起的老化變矮、降低尿酸……。事實上我在六年前(2018)就發表褪黑激素奇蹟療法,批評一本當年在台灣發行(英文原著發表於1996年),鼓勵大家吃褪黑激素的書。我指出:1.褪黑激素被聲稱是連伊波拉病毒都能治療。2.其他褪黑激素治療的對象還包括高血壓,癌,阿茲海默,記憶衰退,帕金森,毒癮,心血管疾病,寄生蟲,糖尿病,精神病,眼疾,口腔炎,胰臟炎,牙周病,肝病,細菌感染,中風,肥胖,頭痛,等等等。3.可是,縱然是目前最確定的「失眠治療」,也不是人人都有效。還有,眾所皆知的「時差調整」,也一樣是因人而異。4.所謂的「褪黑激素奇蹟療法」,的確是奇蹟。尤其是所謂的「增進性能力」,想想看,吃了褪黑激素之後,是不是會昏昏欲睡,而當你昏昏欲睡時,還會想嘿咻嘿咻嗎?5.也就是說,褪黑激素似乎是什麼病都能治,但似乎又是什麼病都不能治。一切都是似有若無,捉摸不定。6.至於「沒什麼副作用」,當然也是誇大。目前已經確定的副作用有頭暈、噁心、嘔吐、嗜睡、焦慮、等等。另外,褪黑激素也會影響其他藥物的作用,例如抗凝藥(阿司匹林)、免疫抑製劑、糖尿病藥、避孕藥,等等。7.我們平常吃的食物,幾乎都含有褪黑激素。尤其是穀類(玉米,紫米),含量更是高(請看Dietary Sources and Bioactivities of Melatonin)。但是,雖然是天天吃,您卻根本就不知道,也沒有任何感覺,不是嗎?所以,這又是「什麼功能都有,卻什麼功效都沒有」。我在兩年前(2022)又發表褪黑激素的濫用,報導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剛發表一篇醫療新聞Climbing Melatonin Use for Insomnia Raises Safety Concerns(為治療失眠而持續上升的褪黑激素使用引發安全擔憂)。重點如下:1.褪黑激素的銷售在短短三年裡增長一倍多,從 2017 年的 3.39 億美元,到 2020 年的 8.21 億美元。 可以預期的是,褪黑激素的銷售將持續增長,原因是人口老化而面臨的更大睡眠問題風險,以及越來越忙碌的生活方式可能導致焦慮和睡眠障礙。2.褪黑激素補充劑的褪黑激素含量比標籤所顯示的含量高出將近五倍,並且在不同批次之間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 在測試的 31 種產品中有 8 種含有血清素,這是一種褪黑激素分解的產物,具有潛在的健康風險。3.我們大腦松果體所釋放的褪黑激素是以picogram(皮克)來衡量的(1皮克等於一百萬分之一毫克),而用於治療晝夜節律紊亂的劑量(約半毫克),也是遠低於許多市售產品的劑量(幾乎都是10毫克)。4.褪黑激素補充劑通常是安全,但並非完全沒有風險。 不良反應包括頭痛、疲勞、頭暈、嘔吐、以及白天嗜睡。 小型研究還記錄了潛在的更嚴重後果,包括同時服用褪黑激素和抗高血壓藥物的患者的葡萄糖耐量降低以及血壓和心率增加。5.我們對褪黑激素的長期安全性知之甚少。(版主加註:您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在許多國家,包括台灣,褪黑激素是處方藥?)儘管的確是有很多這方面的研究,但目前並沒有任何正規的醫療機構建議用褪黑激素來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連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以及國家骨質疏鬆症指引小組都沒有這樣的建議。台灣的骨質疏鬆協會在2002年首次發表《骨質疏鬆症預防和治療臨床指引》,之後每兩年發表一次更新。在最新的2022年更新論文裡,melatonin這個字是連一次都沒出現過。不管褪黑激素是否真的能抗骨鬆,可以肯定的是,把它說成「奇蹟」或「最驚人的發現」,都是違背醫德的行銷技倆。延伸閱讀:防止骨質疏鬆最有效的方法原文:褪黑激素抗骨質疏鬆?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13 寵物.照顧指南
中秋烤肉毛孩可以吃嗎?獸醫提醒「3飲食禁忌」千萬別犯,嚴重恐致命
中秋佳節團圓烤肉,家裡毛小孩自然也必須參與其中,不過,專家提醒飼主注意,犬貓在中秋飲食上有3大禁忌,不可吃高鹽、高糖、高油等食物,避吃柚子,以及蔥、蒜及韭菜等辛辣蔬菜,以免引發腸胃炎、胰臟炎等,嚴重更可能致命。想與毛孩一起慶中秋 3個禁忌千萬不要犯▸禁忌1毛小孩不可吃烤肉醬或醃漬肉,烤肉醬或醬油都屬高油、高鹽,犬貓的代謝功能可能因此受損導致腸胃炎,罹患腎臟疾病風險亦增加。動物醫師楊靜宇表示,貓本身不喜歡口味較重的食物,因此,飼主較不用擔心貓咪偷吃烤肉。至於,許多狗狗什麼都吃,而烤肉味道較重、又香,對於狗狗具有相當大吸引力,吃多了,容易引起腸胃炎,再者,這會讓毛小孩容易挑嘴、挑食,不肯吃原本的狗糧、狗罐頭。▸禁忌2不可讓毛小孩食用柚子,否則容易引發腸胃症狀,嘔吐、拉肚子。楊靜宇說明,柚子含有特殊成分及味道,容易刺激毛小孩腸胃,貓對氣味相當敏感,接觸柚子皮,甚至誤食,容易造成肝臟代謝功能衰退及損害,甚至死亡,犬貓如食用葡萄,還可能引發嚴重消化問題。▸禁忌3貓狗禁食項禁忌為蔥、蒜及韭菜等,除了烤肉外平時家中炒菜也常加入調味,但裡面含有硫化物會破壞犬貓紅血球,容易引發血尿、上吐下瀉、發燒等症狀,且持續好幾天,嚴重者甚至死亡。飼主希望毛孩更健康? 動保處提醒營養均衡不能少如何讓毛小孩吃得健康?新北市動保處獸醫呂信璋表示,寵物6大飲食營養素為水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及維生素,飼主準備飲食時,應加入適量纖維素,或加一些少量蘋果、香蕉、木瓜等水果到食物中,確保攝取充足的營養。至於高油脂高鹽分的人食,則可能造成寵物腸胃不適,例如,吃了過多蛋白質,就會增加肝臟及腎臟代謝負擔,飼主務必減少毛小孩攝取。動保處提醒,犬貓飲食習慣與人不同,飼主避免讓毛小孩享受人類食物,設計菜單時應力求均衡營養,並需瞭解毛小孩的禁忌飲食,如不確定哪些屬於禁忌食物,應向獸醫師諮詢,避免連假期間家中毛寶貝誤食造成憾事。延伸閱讀:.追蹤六年研究發現:長期養寵物者「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愛牠就要養牠一輩子!我的寵物我來寵,那些陪伴生病毛小孩治癒的日子★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08 醫療.消化系統
周周聚餐讓他「血管都油」險釀胰臟炎 醫揭讓健康亮紅燈關鍵
中秋節快到了,不少民眾和親友相約烤肉,就有名50歲上班族,在中秋節前周周聚餐,導致三酸甘油脂指標暴為正常值的5倍,「相當於血管中都是油」,差點引發胰臟炎。新陳代謝科醫師提醒,在爆食與飲酒後,出現上腹劇痛「猶如刀割」,痛感還傳到後背、痛到無法站直,「想躺平緩解痛感還加劇」,就是典型的急性胰臟炎症狀,必須立即急診接受輸液治療,且禁食到痛感消失。減重專科暨新陳代謝科醫師周建安說,酒精、膽結石與三酸甘油脂血症是引發急性胰臟炎的三大主因,中秋連假大量的肉類跟酒精,就是讓健康亮紅燈的關鍵,而三酸甘油脂會在胰臟分解成脂肪酸,過量脂肪酸會導致胰臟細胞損傷,造成急性發炎並活化胰臟的消化酵素,造成胰臟的自我侵蝕,引發急性胰臟炎。周建安曾收治1名長期患有代謝症候群的50歲上班族,該名患者平常都是靠藥物維持血壓與血糖在標準範圍內,但血脂始終未能達標,特別是三酸甘油脂一直徘徊在200mg/dl左右,超過「150mg/dl以下」的正常值。結果這名患者某次回診抽血檢查,「肉眼就可看見抽出來的血液上浮著一層油」,空腹血糖從95mg/dl上升至110mg/dl,正常值為「100mg/dl以下」,而三酸甘油脂更是飆升至750mg/dl,足足是正常值的5倍,一問之下原來是中秋假期卯起來聚餐惹的禍。這名患者量攝取高油脂食物與啤酒,蔬菜攝取嚴重不足,導致膳食纖維、維生素與抗氧化物質無法平衡飲食中的有害物質,如放任不管、營養持續失衡,極可能導致「三酸甘油脂血症」,進一步引發急性胰臟炎。還好患者及時發現,靠大量補充水分,暫時禁食1至2餐,降低三酸甘油脂濃度、解除危機,周建安提醒,民眾在爆食與飲酒後,如出現上腹劇痛「猶如刀割」,痛感還傳到後背,痛到無法站直,「想躺平緩解痛感還加劇」,就是典型的急性胰臟炎症狀,必須立即急診接受輸液治療,且禁食直至痛感消失。周建安指出,如果胰臟反覆發炎,將影響胰島素分泌,進而導致糖尿病,因此飲食上一定要盡可能避免高油、高糖食物及酒精,不過也不用因此就完全拒絕中秋烤肉,只要遵守以下飲食建議,還是可以健康過節:1、增加蔬菜比例:如彩椒、蘆筍等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有助於平衡飲食。2、串烤肉類與蔬菜:或用生菜包裹肉片,降低油膩感。3、自製低鈉醬料:使用柚子汁、薄鹽醬油和橄欖油調製和風醬,減少鈉攝取。4、減少加工食品:如香腸和培根,避免過多的添加物。5、選擇無糖綠茶:綠茶中的天然兒茶素有助於分解油膩,並加速代謝致癌物。※ 提醒您: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
2024-07-11 癌症.肝癌
打破魔咒!中晚期肝癌新療法 免疫合併標靶 提高存活率
有無聲殺手之稱的肝癌,在十大癌症中排名第四位,台灣每年新增超過一萬名病人,但多數病人發現已是中晚期,死亡率居高不下。不過,現在有新的免疫合併標靶或雙免疫治療組合,提高中晚期病人的存活率,即使是晚期的病人也要勇於接受治療,不要輕言放棄。早期肝癌不易發現 有症狀多半已中晚期肝癌是肝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主要的危險因子是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臺北榮總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暨肝癌醫學會理事長黃怡翔醫師說,早期肝癌因為腫瘤小,還未將肝臟包膜撐起來時,幾乎沒有感覺也不會痛,很難及早發現。等到腫瘤大到損害肝臟功能,出現腹部疼痛、腹脹、黃疸、倦怠、食慾下降、體重下降,通常已是中晚期。治療同時考慮腫瘤及肝功能 巴塞隆納分期法黃怡翔指出,肝癌和一般的癌症不同,治療時要考慮癌症本身及肝硬化兩個疾病,否則只處理腫瘤,肝硬化仍嚴重,也無法延長存活時間。因此肝癌的分期跟一般的癌症不同,國際上是採用巴塞隆納分期法,同時考慮腫瘤及肝臟功能的狀況,可分為0期到D期。0期及A期是屬於早期肝癌。0期是指單顆腫瘤,腫瘤小於二公分,肝功能指標(白蛋白、總膽紅數、肝昏迷等程度評分)為輕度。A期是單一顆腫瘤大於二公分,或是腫瘤未超過三顆、最大顆小於三公分,肝功能指標為輕至中度。B期是中期肝癌,腫瘤超過A期範圍但尚未侵犯門靜脈或遠端轉移,肝功能指標在輕至中度之間。C期是晚期肝癌,腫瘤侵犯肝門靜脈或遠端轉移,肝功能指標在輕至中度間。D期是末期肝癌,已經肝失代償,肝功能指標為重度。早期5年存活率達九成 中期存活期中位數為30個月黃怡翔表示,早期肝癌的治療有熱射頻消融、微波消融等方法,腫瘤都在同一側者可以進行手術切除,如果可以做根除性治療,五年存活率一般可高達九成。中期肝癌是腫瘤還在肝臟內,尚未出現肝外轉移,可以採用局部治療如肝動脈化學栓塞治療,將化學藥物注入肝動脈,同時阻斷血流供給癌細胞營養,或是體內放射栓塞治療等。病人存活期的中位數在30個月左右,也就是有一半的病人可以存活超過30個月。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 肝癌治療首選晚期肝癌是腫瘤已跑到肝臟以外或血管侵犯,過去是使用標靶藥物治療。不過,根據2019年的臨床實驗發現,免疫療法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優於僅用標靶藥物治療,2年後,更進展至最新的雙免疫藥物療法。黃怡翔說,這兩種療法都贏過最早的單一標靶藥物治療,美國FDA跟台灣TFDA皆核准適用於晚期肝癌的第一線治療,為晚期肝癌的治療首選。病人若第一線治療失敗,可以再進行第二線治療。美國肝臟學會建議,此時可用機轉來決定治療的方向,若是第一線使用免疫治療,第二線可換成標靶藥物,或是第一線使用標靶藥物,二線可以使用免疫療法的二線藥物。晚期肝癌活不過3個月? 免疫療法破除魔咒黃怡翔指出,免疫療法為晚期病人帶來希望,他有一個晚期肝癌的病人,右葉肝臟機乎長滿腫瘤,腫瘤已轉移到腎上腺、肺,根據過去的判定,可能活不過三個月。然而這個病人接受免疫療法及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胎兒蛋白指數從2000 ng/ml降到968ng/ml,腫瘤縮小很多,打破魔咒,存活至今已快二年了。還有一名有C型肝炎及肝硬化的病人發現肝癌時,肺部有很多顆腫瘤,已是晚期肝癌。後來經過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肺臟完全乾淨了」,黃怡翔說,這類病人有四分之一機會,從晚期回到中期或早期肝癌進而接受根除性治療,最終達到沒有腫瘤,不需要再藥物治療的可能。黃怡翔表示,免疫治療比較常見的副作用是皮膚疹,多半為輕度,由於免疫療法會產生全身自體免疫反應,有肝炎、腸炎、胰臟炎、肺炎、甲狀腺機能異常、心肌炎等副作用。至於標靶副作用,常見的有手足症候群、腹瀉、高血壓等,免疫加抗血管新生抑制劑副作用還有蛋白尿、腸胃道出血等。發生副作用時應及早跟醫療團隊反應,可以透過藥物等方式改善或預防。
-
2024-06-28 養生.保健食品瘋
到底需不需要吃?研究:吃綜合維他命並不會讓你活更久!各種維他命吃過量的副作用
到底需不需要吃維他命?根據美國一項大型研究指出,吃綜合維生素補充劑不會讓你更健康,甚至比起不吃的人,死亡風險竟還略高一些。專家指出,只要飲食均衡,健康的人基本上不建議特別補充維他命。吃維他命有病治病,沒病強身?許多人都有吃維他命保養品的習慣,認為維他命有助維持健康及預防慢性疾病,有病治病,沒病強身?但維他命到底有沒有需要吃,一直以來都有不同見解。根據近期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一項研究指出,吃綜合維他命補充劑的人,比起不吃的人死亡風險還略高。這項研究追蹤40萬名、平均年齡61.5歲、沒有慢性病史的美國成年人超過20年,與未服用綜合維他命的人相比,每天服用的人的死亡風險沒有改善,服用補充劑的人還略增加4%的死亡風險。尤其當涉及心臟病和癌症等慢性病時,綜合維他命恐怕無法為人們提供任何真正的保護作用。而對於健康的人來說,吃綜合維生素則更可能根本沒有好處。維生素雖可以透過補充劑獲得,但一般仍建議從天然食物中攝取更好。根據《Healthline》訪問史丹佛醫學院的營養師 Alyssa Kwan指出,她通常不會建議那些已有健康和均衡飲食習慣的人服用綜合維他命,只有當患者在營養不足的情況下,例如可能食欲真的很差,或無法透過正常飲食來滿足營養需求,此時才會建議他們補充維他命。【延伸閱讀】想攝取各種維生素該吃什麼?常見6種維生素功效及食物來源服用多種維他命小心過量問題此外,如果只是吃一種維他命倒還好,事實上更有人是每天都吃多種維他命,這就要當心不知不覺各種維生素重覆攝取過量的問題。例如吃綜合維他命又吃B群,導致體內B12過量,當綜合維他命都吃完時,體內已經習慣高濃度的B12,當開始沒有服用時,反而出現缺乏B12的症狀,如貧血、精神沮喪等。以下列舉大眾最常吃的維他命,若攝取過量可能產生的影響。各種維他命過量的副作用.維生素D:攝取過量可能產生全身性維生素D中毒反應,包括厭食、腹痛、嘔吐、便祕、消化性潰瘍、胰臟炎等。也可能引發高血鈣症,對心血管系統則會引起高血壓、心律異常,腎臟也會受害,嚴重甚至腎衰竭。.維他命C:導致體內草酸含量增加,提高腎結石風險。.維生素A:急性維生素A中毒會出現噁心、嘔吐、嚴重頭痛、頭暈、視力模糊等現象。每天攝食超過3萬微克的維生素A長達數年可能慢性維生素A中毒,會出現中樞神經異常、肝臟、骨骼異常或是皮膚變異等反應。另,女性懷孕期間或懷孕前期大量攝取維生素A則可能導致胎兒畸形。.維他命B3:吃多會有肝毒性,可能影響肝功能。.維他命B6:恐增加神經病變風險,導致手腳麻、感覺異常等症狀。.維生素E:過量攝取高劑量維生素E會增加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或導致腹瀉、頭痛、噁心、視力模糊、皮疹等症狀。.葉酸:攝取過多可能引起失眠、過敏及身體不適,以及鋅的減少和腸胃疾病。【資料來源】.《Healthline》Taking a Daily Multivitamin May Not Help You Live Longer..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5-26 癌症.其他癌症
50歲後突患糖尿病?稍一不慎6原因恐讓你成為胰臟癌高危險群
胰臟癌令人聞之色變,除了病程快、容易侵襲其他組織外,最可怕的是「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就診時,多數腫瘤已經超過2公分,有轉移現象,治癒的機率相對較低,五年存活率約5-10%。胰臟位置隱密、初期無明顯症狀,病變難發現。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說,胰臟癌擴散速度快,約有80%的患者無法開刀,因為周邊血管、淋巴結、神經分布密集,切除腫瘤非常困難。從胰臟的結構和位置來看,因位在腹部深處,是一個狹長型腺體,鄰近腸胃消化系統,不適症狀常與胃病混淆。胰臟癌病變不易偵測,初期僅是反胃、消化不良、胃痛、食欲不佳等症狀。梁程超表示,常見病人主訴胃痛、腹痛,不舒服症狀時好時壞,自行購買成藥緩解,而到院就醫時,腹部超音波也難以發現病灶,因為胰臟位置隱身在腸胃道之後,不易看清楚全貌。胰臟癌症狀有哪些?.黃疸、皮膚變黃:腫瘤壓迫到膽管,或癌細胞侵襲到肝臟,黃疸指數飆升。.腹痛、背痛:若發生在胰臟的體部及尾部,會出現上腹、肚臍周邊疼痛,延伸到背部。.明顯暴瘦:腫瘤壓迫到腸胃,吸收能力變差,影響食欲。.糞便異常:小腸吸收障礙導致大便浮油,或膽管堵塞,糞便變成灰白色。黃疸症狀、糞便變灰白色,兩大觀察胰臟癌重要指標。當腫瘤變大時,會壓迫到腸道、膽管,前者會有噁心、嘔吐,伴隨著體重明顯減輕;後者則會出現黃疸、茶色尿、鞏膜變黃、皮膚變黃及搔癢。而膽管因為被堵塞無法排出膽汁,糞便會變成灰白色,梁程超提醒,糞便顏色也是觀察健康狀況的指標之一。另外,50歲後罹患糖尿病者,要特別提高警覺。梁程超強調,沒有家族史、飲食也正常的人,中年後忽然發生糖尿病是一個重要警訊,胰臟癌所分泌的物質,會引發血糖上升,兩者有很大的關係。誰是胰臟癌高危險群?1.吸菸、酗酒:癮君子的罹患機率是一般人2-3倍,喝酒會加速身體發炎反應。2.肥胖者:腹部脂肪會讓胰臟三酸甘油酯沉積,進一步造成脂肪胰。3.糖尿病:多數糖尿病患者有肥胖問題,血糖值增加,胰臟癌風險也增加。4.胰臟炎:胰液分泌不出去,影響消化道分解食物。5.飲食不均衡:經常攝取肉類及高糖、高脂肪食物,會增加胰臟發炎風險。6.工作環境:長時間接觸化學藥品,在化工廠、石油、石化業工作者,較易罹患胰臟癌。內視鏡超音波、磁振造影最能明確看到胰臟癌病灶。胰臟癌不易早期察覺,建議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包括抽血、腹部超音波、內視鏡超音波、癌症腫瘤標記檢驗以及電腦斷層攝影、磁振造影。不過梁程超說,單靠抽血檢測、腹部超音波,還是無法百分百偵測早期胰臟癌,腫瘤標記也有偽陽性、偽陰性;電腦斷層雖然可以看到腫瘤,但是對小於1公分、甚至2公分的腫瘤,只能看到胰管擴張,無法定位腫瘤。目前,內視鏡超音波是最有效確診胰臟癌的工具,利用做胃鏡時,檢查消化道附近的器官,可以看到臟器表面以及利用聲波的變化了解腸胃道黏膜壁下的病灶。磁振造影檢查不具輻射線,可360度無死角完整評估胰臟,但檢查時間久且費用昂貴,較適合高風險族群。梁程超說,胰臟癌有年輕化的趨勢,有些人可能沒有典型症狀,他分享門診的臨床經驗,醫院每年都會透過健檢找出確診個案,患者雖然不解為什麼會罹病,但定期檢查追蹤是最重要的預防之道。胰臟癌治療趨勢:先用藥再開刀,以手術移除為目標。胰臟癌是惡性腫瘤中的大魔王,有「癌王」之稱,國健署於112年公布的十大癌症發生率,胰臟癌首次入榜,但死亡率長年高居第7、8名。胰臟的位置在腹部深處,鄰近肝、膽、腸、脾,躲在胃的後方,一般的超音波和胃鏡檢查很難發現異狀,等到上腹部疼痛或背痛、體重明顯減輕、黃疸等症狀出現,就醫診斷已是癌症晚期。胰臟腺癌約占90%,屬外分泌腫瘤、惡性度大。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主任石宜銘表示,胰臟癌與吸菸、高脂飲食有關,歐美發生率為癌症排行榜的前三名,台灣近年來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胰臟屬於消化系統,是人體唯一具有內分泌與外分泌功能的器官;胰臟癌的分類主要有「外分泌腫瘤」和「內分泌腫瘤」。胰臟的外分泌細胞負責製造胰汁,內分泌細胞則生產胰島素,協調身體的新陳代謝。目前胰臟腺癌為大宗,約占90%,是從外分泌系統長出來,侵襲性非常強、具高擴散能力;少部分則為神經內分泌腫瘤,病程稍微緩慢些,這類癌症相較沒那麼惡性。胰臟周邊器官組織多,易侵犯轉移,治療需多科整合。已故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即是罹患比較少見的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手術方式較為單純,預後比胰臟腺癌好上許多。胰臟腺癌大多長在胰臟頭部,連接十二指腸,胰臟尾部則與脾臟相連接,附近還有許多淋巴、血管、神經,手術非常困難。胰臟癌的治療,就像「打群仗」一樣,要多科整合,接受外科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及藥物治療。石宜銘說,胰臟癌治癒率低,且很難在早期發現病症,尤其,癌細胞很容易侵犯到旁邊的分泌胰腺體,只要一擴散到周邊組織或器官,就會一發不可收拾。胰臟癌七成好發在胰頭,切除重建手術複雜且困難。手術是癌症治療的根基,胰臟癌根據腫瘤部位的不同,大致可歸為二大類手術方式。長在胰臟頭部的位置,要接受「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醫界又稱「惠普式手術」(Whipple);長在胰體部(中央)或尾部的腫瘤,要進行「胰尾切除手術」。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除了切除胰頭,還有十二指腸、膽囊、下端膽管等,同時進行胰管腸胃道、膽道腸管的大範圍重建手術,複雜且困難。許多病友會詢問:為什麼要切除那麼多器官?因為胰頭部位被十二指腸環繞一圈,而且膽道系統與胰臟關係緊密,這些器官的供血系統又是同一套,必須一起摘除。不幸的是,有七成左右的胰臟癌好發在胰頭。以複方組合化療縮小胰臟腫瘤,再以手術移除。胰臟癌令人聞之色變,很多患者連刀都開不了。石宜銘說,治療以手術移除腫瘤為目標,若侵犯嚴重,可先以化療藥物縮小腫瘤,或是接受重粒子治療後再開刀。「先用藥、再開刀」是近年來治療趨勢,以複方組合化療找出最有效的方式,想辦法把腫瘤縮小;術後必須接受加強性化療,降低復發的風險。胰臟癌治療方式.手術治療:剖腹手術、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手術。達文西機器手臂微創手術的優點是傷口小、復原快;傳統剖腹手術的效果不會比較差,只是癌細胞已經有明顯侵犯、遠處轉移,就不適用達文西手術。.放射線治療:光子治療、質子治療、重粒子治療。光子治療(高能量X光放射線)是目前的標準治療方式;質子治療使用質子束來照射病變組織;重粒子治療利用高強度的放射線能量,殺死癌細胞。.藥物治療:化學治療、標靶藥物。藥物治療在胰臟癌的效果不佳;化療藥物種類多,會針對基因突變特性使用2至3種藥物合併治療。.免疫細胞治療:包含藥物、細胞療法、疫苗。研究仍在起步中,而且費用高昂。.細胞治療:目前應用尚未有很好的證據證明有效。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08 養生.聰明飲食
小酌變豪飲!小心爆急性胰臟炎、糖尿病、肝炎上身
明天是「台灣無酒日」,不喝酒最健康。醫師警告,小心酗酒、飲酒過量,會爆發急性胰臟炎,進而罹患糖尿病、胃潰瘍、肝炎或失眠等疾病。 小酌變豪飲 腹部經常隱隱作痛41歲的許先生,原本個性內向、容易緊張、不擅言詞,大學時發現喝酒有助於社交,小酌能放鬆情緒,與人互動不會產生距離感,從此他開始接觸各式各樣的酒類。畢業後從事業務工作,他不但酒量好還懂品酒,應酬交際很多,但近一年來腹部經常隱隱作痛,容易疲累、吃不飽。日前許先生急性腹痛到急診就醫,發現急性胰臟炎住院治療,同時被診斷出罹患糖尿病。礙於工作所需,他出院後還是回歸應酬生活,直到胰臟反覆發炎數次,他才決心戒酒,目前在戒酒門診持續治療中。小心爆急性胰臟炎、糖尿病、肝炎上身酒精對人體會造成全身性傷害。國外研究統計,酒癮病人產生肝炎機率高達30至50%,而慢性的酒精使用與近四分之一急性胰臟炎有關。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陳文建指出,許多酒癮個案因為反覆的胰臟發炎,衍生糖尿病、慢性腹瀉、營養消化不良問題,若長期使用酒精還會導致胃潰瘍、出血、肝炎、情緒不穩或失眠等問題。台灣十大癌症中有六種與酒精有關,特別是上消化道的癌症。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陳益乾提到,酒癮的傷害是立即性的,除了身體病變,還會產生行為暴力問題,進而衍生家暴、酒駕等社會風險,據統計,有60%家暴都與飲酒有關,因此不可輕忽飲酒造成的危害。許多人因為失眠而小酌助眠,但常會不自覺愈喝愈多。陳文建表示,酒精具有成癮性,只要透過酒精,無論是想放鬆、想助眠、想紓壓,都容易因此產生耐受性,要愈喝愈多或透過更高濃度的酒類才能達到相同效果。多數酒癮者在酒量練成的過程中,無形被酒精綁架了身心,一旦沒喝酒就會出現戒斷症狀如手抖、心悸、反胃、焦慮難入睡等,因此只要影響生活或功能,應該就醫治療予以戒除。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酒精造成的毒害遠遠超過其他毒品,酒癮者的平均壽命更比一般人少25至30歲,可說是非常嚴重。陳益乾強調,飲酒沒有任何安全量,即便要喝,有飲酒習慣的人一周也不宜超過兩個單位的飲酒量(約500ML啤酒),唯有遠離酒精,才能迎向健康人生。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06 癌症.其他癌症
胰臟癌生長擴散速度快 可能3個月內急遽惡化!AI輔助揪出早期腫瘤
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於110年癌症登記報告首次擠進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前十大,而致死率也是目前癌症中最高;在美國,胰臟癌是排名第二大死亡的癌症,僅次於肺癌。胰臟癌無早期症狀 生長及擴散速度快台大內視鏡光學診斷暨治療中心主任廖偉智表示,胰臟癌無早期症狀,且生長及擴散速度快,發現時多已經是晚期,不能積極治療,5年存活率僅10%。廖偉智於台中榮總所舉辦的「2024台灣智慧醫療聯盟計畫成果發表會」分享,胰臟癌難以早期發現的原因包含初期症狀不明顯、CT影像難以肉眼辨識,因為有些檢查顯示跟良性病變相似。而且胰臟位在人體臟器正中間,導致診斷不易,若沒有及早揪出病灶,常錯過寶貴的治療時間。廖偉智強調,胰臟癌來勢洶洶,可能在3個月內就急遽惡化,從早期演變為晚期無法治療的棘手狀況,癌細胞快速轉移到周圍組織、遠端器官。近年台大醫院開發世界首創「胰臟癌人工智慧偵測模型」,可偵測到小於2公分的早期胰臟癌,偵測率高達9成,人工智慧輔助讓篩檢工具大躍進。胰臟癌人工智慧偵測模型 可偵測小於2公分腫瘤胰臟癌需要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一旦腫瘤超過2公分,要先化療或放療縮小腫瘤,再進行切除,可藉由手術得到根治的機會。廖偉智提醒,抽菸、喝酒、家族遺傳、肥胖、少運動、糖尿病、慢性胰臟炎等,都是誘發癌症的危險因子。尤其菸酒會增加胰臟發炎機率,若經常發炎,則容易產生癌病變。糖尿病患者得到胰臟癌的風險也比較高,廖偉智呼籲,日常要做好體重控制、血糖管理,避免胰臟快速或大量分泌胰島素,避免高油、高糖、高鹽飲食增加胰臟負擔。疾病百科/胰臟癌胰腺癌為由胰臟細胞生長出來的惡性腫瘤,是一個高度惡性的疾病,約90%的病人無法以手術根除治療,因爲胰腺位於腹膜後,惡性腫瘤藏在體内,通常在晚期才被發現以致患者存活率極低。》看完整百科
-
2024-04-12 癌症.飲食與癌症
「泡芙人」竟也是癌王胰臟癌的好發族群之一!5大胰臟癌好發族群報你知!
嗜吃甜食、油炸等食物的人,除了可能會發胖外,更要小心胰臟癌上身!一名有抽菸習慣的55歲楊姓婦人,愛吃精緻甜點及高油脂、油炸食物,健檢發現她是體脂肪過多的「泡芙人」,進一步檢查竟被檢出罹患了「癌王」胰臟癌。什麼是泡芙人?胰臟癌大多如何發現?早期有那些症狀?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楊姓婦人體態看起來不胖,但檢查卻發現她的肌肉量偏低、體脂肪35%,也就是所謂的泡芙人;再從腹部磁振造影(MRI)檢查發現,胰臟有一處明顯異常訊號的腫塊表現,高度懷疑是胰臟惡性腫瘤,進一步檢查確診為第2期胰臟癌,腫瘤約4公分大。事實上,楊姓婦人的身體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僅偶爾會感覺腹部有些微悶脹感,覺得那只是飯吃多了,才會使肚子脹脹的。由於她已多年沒有接受健檢,於是近期安排較全面的高階影像健康檢查,才意外發現胰臟有異常,隨即安排她至其他醫院接受治療。錢政平指出,初期胰臟癌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即便有症狀又會因胰臟身處位置在胃部後方,當發生像是上腹悶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非特異性症狀,很容易被當作只是一般腸胃消化不良問題,因此很難早期發現,大多都是健檢意外發現。肥胖也有隱形肥胖嗎?如何預防胰臟癌?「肥胖」是健康的慢性殺手,錢政平說,肥胖是許多疾病的危險因子,尤其應留意體脂是否過高,也就是男性體脂肪率超過25%、女性超過30%就會形成「隱性肥胖」,過高的體脂容易造成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問題,也會提升其他慢性病風險。胰臟癌的致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確,該如何預防胰臟癌?錢政平建議,民眾日常應維持飲食均衡、戒菸戒酒,作息正常,以降低發生機率。此外,如果是胰臟癌的高危險群,務必提高警覺,應主動安排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胰臟癌的高危險群有那些?●肥胖●吸菸●遺傳慢性胰臟炎●糖尿病●家族中有遺傳性結腸癌、乳癌、卵巢癌和黑色素瘤家族史者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12 養生.聰明飲食
喝酒前、中、後這樣吃!防嘔吐宿醉,營養師:酒前吃這些最有用
喝酒最讓人不舒服的就是噁心想吐、隔天宿醉,大家都想知道到底怎麼做可以更有效的預防,對此嫚嫚營養師指出原因,並教大家前中後怎麼吃更好。為何喝酒之後易嘔吐宿醉?營養師指3大主要原因 原因一、排除有害物質:嫚嫚營養師首先指出,酒後想吐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中樞的保護機制所致,藉由嘔吐予以排除有害物質。酒精在胃部就會被吸收,至肝臟所轉換成乙醛,這就是其中一種有害物質。 原因二、乙醛使人脫水:除此之外,乙醛也容易使人體脫水,當人體缺水時就易產生噁心想吐、頭痛的感覺。兩種情況下,乙醛累積到一定程度、超過個人狀態可負荷範圍就可能產生嘔吐。 原因三、釀電解質失衡:另一方面,在發生嘔吐過後,人體的電解質也會失衡,電解質失衡也是會使人體想吐的原因之一,這也是為什麼常見酒後嘔吐會吐了又吐。 沒吐是酒量好?其實肝臟正在哭!至於許多民眾喝多卻沒有太快想吐的情況,確實是所謂的「酒量較好」,這意味著肝臟的狀態較佳,可更有效的將讓人想吐的乙醛轉換成無害的乙酸。但這不代表肝臟沒事,而是肝臟正在拚命工作,若經常如此,長期下來恐讓肝臟功能受損。也就是拿肝臟健康在拚酒。 喝酒前中後這樣吃防吐宿醉!營養師:酒前吃這些最有用 酒前吃B群真有用?喝酒前是否可以先吃點什麼,以降低噁心想吐的感覺?除了絕對避免空腹,相信也有不少人聽說過喝酒前吃B群可減緩想吐等不適,對此嫚嫚營養師表示確實有幫助,因為肝臟代謝需要非常大量的營養和能量,B群可幫助營養轉換成能量發揮,有利肝臟代謝更加順暢。不過B群並不是仙丹,效果恐怕沒那麼明顯。 最有用的是這些:嫚嫚營養師表示,在所有降低酒後嘔吐想吐能吃的東西當中,效果最明顯的還是先吃油脂及固體蛋白質,可阻礙酒精進入胃部時的吸收速度,在第一線就先發揮作用,而非如B群在酒精被吸收後才開始幫助肝臟代謝。因此建議可先吃有油脂又有固體蛋白質的滷肉飯、茶葉蛋、燒烤、起司蛋糕等,這些都會有所幫助。牛奶也有些幫助,不過它是液態蛋白質,很快就會被吸收。 酒前吃油脂不好?營養師解惑至於網傳喝酒前最不適合的就是油脂,對此嫚嫚營養師推斷可能是出自於油脂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不過此時若是考量酒後避免想吐,稍微一天較不健康,兩相衡量之下是可以選擇的。畢竟雖不鼓勵喝酒,但若非為長期酗酒而是社交,這是關於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是屬於健康的一部份,兩者兼顧。 喝酒中、喝酒後:喝水+休息。當喝酒出現噁心想吐的感覺,嫚嫚營養師表示,即便還沒茫,也可說是身體已經醉了,也就是開始難以負荷了,建議停下酒杯先補充水分並休息,慢慢喝水讓身體能夠維持水分充足避免想吐,也讓肝臟有時間得以代謝。這在飲酒進行中酒和水、喝湯交替進行也是如此,有利增加續航力。 蜂蜜水、檸檬水有用?另外,常聽到人說喝蜂蜜水、檸檬水等方式有助改善想吐的感覺,這除了和上述補充水分是同個道理外,也有助補充電解質,降低因為電解質失衡而產生想吐的感覺。 薑茶也有用?近年也有許多研究發現,薑茶等薑製飲品也有利改善酒精所產生噁心想吐的感受,觀點在於當中的薑黃素有助抗氧化、抗發炎,也有利促進消化、加速代謝。 注意:酒後不適別洗澡和運動!除了改善酒後想吐的感覺,嫚嫚營養師也提醒,許多人酒後不適會想好好洗個熱水澡緩解,但這是飲酒之後最不建議做的事情之一,原因在於會促進循環、使得乙醛急遽上升,身體不舒服的情況也會突然加重,肝臟負擔也會增加。酒後運動也是同個道理。建議不適症狀解除後再洗澡。 若酒後要直接睡覺,也建議頭抬高、面朝上,以45度躺著為佳,以免醉後嘔吐使呼吸道阻塞而發生危險。養成良好的飲酒方式,喝酒前後多照顧好身體,更有助整體健康狀況維持良好。 《延伸閱讀》 .喝酒易醉、臉紅竟是這體質?別練易罹癌!各種酒這樣喝更健康。 .長期喝酒、飲食過油害胰臟炎?急性胰臟炎劇痛又易復發,醫師提醒防範關鍵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18 醫療.骨科.復健
腰痠背痛找中醫還是西醫?多數痠痛都是因為這行為所致的傷害
熟齡長者因為關節退化、肌力流失,常喊這痠那痛;中壯年人則多半因姿勢不良、長時間久坐,引發痠痛的困擾。痠痛問題可大可小,除了骨骼退化,也要注意肌力問題。遇到痠痛時,你都怎麼處理?建立正確的保養與處置觀念,才不會放任問題愈來愈嚴重。對於腰痠背痛的處置,西醫對症下藥前要先找原因,中醫則呼籲正確的保養觀念勝過任何治療。97%的痠痛,屬同一動作反覆進行造成的損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分享腰痠背痛常見原因,上班族使用電腦時間長,加上看螢幕時容易愈看愈近,導致腰愈彎愈曲,對頸椎、腰椎都有不良影響;拿平板追劇、滑手機、打手遊打到肌腱受傷、造成扳機指,都是因反覆使用同一動作所致。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廖皓涵則說,一般門診97%腰痠背痛的病人屬於機械性損傷,其中大部分是肌肉軟組織受損,長時間或瞬間大幅度動作致急性扭拉傷,不良姿勢則導致慢性損傷。另一種疼痛則為脊椎相關的病變,包含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脊椎滑脫,嚴重時可能壓迫神經,出現從腰部傳到腿部的麻痛感或下肢無力。調整姿勢、伸展運動,搭配各種物理治療。如何舒緩疼痛?武俊傑說,人是直立的動物,上半身體重量都作用在腰部,若再加上長期姿勢不良,造成肌肉緊繃,致使脊椎骨之間的軟骨壓迫到神經,復健解方為「頸牽引」或「腰牽引」,俗稱拉脖子、拉腰,就是將骨刺或軟骨拉開,避免壓迫神經。至於姿勢不良造成肌肉緊繃、痠痛,武俊傑則要患者適當調整姿勢,從事伸展運動,搭配物理治療如熱敷、向量干擾的電療等方式,放鬆肌肉、改善緊繃程度、加速癒合,這些就是大眾所知的「做復健」(物理治療)。深層肌肉拉傷,則建議使用微波、短波、超音波或雷射等熱療方式,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受傷組織的癒合。除了物理治療,也會使用含有消炎止痛成分的貼布、軟膏、噴劑等外用藥品,舒緩較輕微的痠痛。嚴重者得利用口服藥物才能改善,有的人痛到站不起來、落枕痛到無法轉頭,只能坐輪椅就醫,這些急性疼痛則需使用針劑處置,才能較快舒緩疼痛。中西醫整合門診,讓鑑別診斷更精準。廖皓涵直言,中西醫整合門診的優點是「讓鑑別診斷更精準」,兩者相輔相成,效果更好。中醫雖能靠望聞問切搭配理學檢查,有時仍需影像學檢查、驗血報告和西醫專家意見來幫助診斷;藥物有互補性,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消炎止痛力佳,但擔心副作用或排斥西藥者,可改服中藥;西醫復健訓練肌力,中醫針灸或補養中藥,共同補強病人肌力。廖皓涵指出,四種腰痠背痛樣態有:腰部感覺冰冷的寒濕型、痛處伴有熱感的濕熱型、痛處劇烈或像針刺的血瘀型、腰痛以痠軟為主的腎虛型。針灸搭配電針可產生中樞性鎮痛效果,搭配艾灸則可促進循環使水腫充血改善,中醫治療重要一環的外敷藥布也能搭配使用,例如消腫解毒止痛效果明顯的如意金黃散、行瘀活血較強的萬應膏。高齡、生活型態不佳,特別適合中醫調理。如果是肌肉軟組織受損,推拿整脊和針灸都可行,取決於患者的喜好、成本考量和方便性。從中醫觀點而言,高齡、生活型態不佳、身體臟腑失去平衡如氣虛、血瘀、脾胃濕熱等,造成背部經絡系統自癒能力降低者,特別適合中醫調理,改善修復能力及預防復發。廖皓涵提醒,內臟疾病如腎結石、胰臟炎,或腫瘤、感染、發炎性關節炎等,都可能造成腰痠背痛,所以有時不只找復健科或中醫,不同狀況可能需至內科、骨科、神經外科、腫瘤科、感染科或風濕免疫科就診。遵行正確的保養觀念,勝過任何治療。平時保健最為重要,武俊傑說,久坐者建議適當改變姿勢,並做些伸展運動,例如頸椎舒緩,頭部左轉9點鐘方向5至10秒鐘再換邊,來回2、3回合即可達到保健效果。保健運動多達數十種,不用每種都做,大部分民眾也沒那麼多時間做,「挑幾個做完感覺舒服的動作,常做就能達到效果。」「正確的保養觀念勝過任何治療。」廖皓涵提醒生活中應注意:1. 搬重物避免只用腰力,要蹲下並把重心靠近軀幹,以臀腿的力量去搬。2. 調整睡姿側躺最好有個長型抱枕讓手腳環抱;正躺睡覺時膝蓋下墊一個枕頭,可以放鬆緊繃的腰部。3. 避免穿高跟鞋。4. 端正坐姿不要長時間坐矮凳、坐床上看書、不要翹腳。5. 伸展運動太極拳、瑜伽或皮拉提斯能鍛鍊筋骨柔軟度,使氣血循環更流暢。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1 醫療.消化系統
54歲婦人愛酗酒吃熱炒,突口吐鮮血!醫師:恐導致「1疾病」,罹癌風險高
桃園市54歲陳女日前與朋友到熱炒店大快朵頤,一邊喝酒一邊大啖美食,突然口吐鮮血,朋友趕緊送她到部立桃園醫院急診,做好胃鏡,醫生解釋她罹患食道靜脈曲張,問她生活狀況,得知原來陳女平時愛吃熱炒店,還養成酗酒的習慣,於是為她做了食道靜脈曲張結紮術。「食道靜脈曲張」罹癌風險高部立桃園醫院李時偉醫師表示,食道靜脈曲張常見於食道的下段,是肝硬化症狀之一,可使用藥物及食道靜脈結紮術治療。造成食道靜脈曲張的原因與長時間的飲酒過量,或病毒性肝炎導致的肝硬化有關,患者食道會出現靜脈曲張、鼓脹的外觀,有些人都是出現貧血的症狀就醫,才知道原來是食道靜脈曲張在做怪,曲張初期通常不會有症狀,但若發生像是陳女口吐鮮血,就是食道靜脈曲張正在出血,需緊急就醫,長期不當酗酒是不好的習慣,除了會食道靜脈曲張外,還會增加肝臟疾病、咽癌、食道癌、和胰臟炎的風險。食道靜脈曲張結紮術後 要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部桃護理師趙雅婕說,臨床上食道靜脈曲張的患者做好食道靜脈曲張結紮術後,病人常反應胸口會緊緊的,通常是正常現象,術後醫護人員會衛教病人,請病人務必遵守以下指示,包括術後第一天需禁食4至8小時,口渴時可依醫師指示喝一些水。術後前3天開始吃流質飲食,例如豆漿、牛奶;術後5至7天開始吃流質飲食,細嚼慢嚥,不要吃太硬、粗糙、纖維多、刺激性的食物像菸、酒、咖啡、辛辣,以免再度出血。食道靜脈曲張在急性期過後,日常生活要戒酒,維持良好生活習慣與情緒穩定,避免過勞;飲食上過硬、粗糙、過熱的食物都應盡量避免,原因是避免食物經過食道時刺激到已鼓脹的靜脈造成刺激,再次引發出血。自我照顧上要注意有沒有不舒服的症狀例如:臉色蒼白、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解黑便或嘔血,如果有出現症狀都需要立即掛急診,不可大意,還有注意避免做劇烈運動、勿撞到胸口、搬重物,依醫囑按時服藥,定期回診追蹤。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原文引用自:聯合新聞網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12 醫療.百病漫談
別以為肚子痛只是小事 腹痛常見原因及位置讓你初步判斷嚴重程度
腹痛的經驗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有的時候可能是吃壞肚子導致,也有可能因為宿便未解而引起,不過這些肚子痛多數時候情況並不嚴重,會自行解決。腹痛,又泛稱肚子痛,有多種形式,並且可能意味著多種情況。肚子痛是一種相當主觀的症狀,你可能會感覺:.輕度或重度。.鈍的或尖銳的。.灼痛或疼痛。.痙攣或絞痛。.持續或間歇。.局部化(在一處)或普遍化(各處)。需要注意的是,腹痛可能是嚴重疾病甚至緊急情況的徵兆,千萬不可輕忽。腹痛(肚子痛)位置告訴你什麼?腹部是許多器官的所在地,所以位置是腹痛的重要線索,但不是唯一因素。它可能表明涉及哪些器官,例如腹部右側上半部疼痛可能表示你的肝臟或膽囊有問題。腹痛位置類型.上半部/下半部:上腹部疼痛位於肚臍上方,下腹部疼痛位於其下方。.右側/左側:腹部中線從胸骨穿過肚臍。腹痛(肚子痛)最常見的原因是什麼?大多數腹痛的原因都是暫時的,它們可能與消化、月經或暫時感染有關。飯後腹痛可能是消化問題.消化不良。.脹氣痛。.便秘。.腹瀉。.食物過敏和不耐受。.食物中毒。器官受刺激或感染導致的暫時性發炎.病毒性腸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泌尿道感染。女性生理期.月經來潮。.排卵痛。腹痛(肚子痛)更嚴重的原因是什麼?有時腹痛表示有嚴重的健康狀況,需要趕緊就醫治療。右側上半部右上腹部是肝臟、膽囊和膽管的所在。右腎在後方,小腸和大腸的第一部分也會穿過。可能與肝臟疾病或膽囊疾病有關,例如:肝炎、膽結石、膽囊炎、膽道結石和狹窄。可能是十二指腸、升結腸或右腎的局部問題,例如:腎臟感染、腎結石、十二指腸潰瘍、大腸阻塞。左側上半部左上腹部是胃、胰臟和脾臟的所在。左腎位於腹腔的後面,心臟和左肺位於它的正上方。來自左上腹的疼痛可能意味:胰臟炎、脾臟腫大、胃炎、胃潰瘍、膽汁逆流、腎臟感染、腎結石。來自胸部的疼痛可能意味:胃灼熱(heartburn)、心絞痛、非心源性胸痛、心臟病發作、肺炎、肺栓塞。下腹部下腹部有大部分小腸和大腸,因此下腹疼痛很可能與腸胃道疾病有關,它也可能與輸尿管、卵巢或子宮有關。來自腹部的疼痛可能意味:腸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大腸或小腸阻塞、腹主動脈瘤、腹膜炎、疝氣、腎結石。來自骨盆腔器官的疼痛可能意味: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囊腫、骨盆腔炎、子宮外孕。左側下半部憩室(腸壁上的小突出物)可能出現在整個結腸中,但通常發生在左下方部分。來自左下腹部的疼痛通常與結腸憩室症和憩室炎有關。右側下半部右下腹部的疼痛可能與闌尾有關。它可能是闌尾炎。腹痛(肚子痛)何時該去就醫?如果你的腹痛原因不明、持續或嚴重,或你受傷或懷孕,請務必去醫院就診。另外,若你的腹痛伴隨以下任何症狀,也請去就醫:.持續發燒。.持續噁心或嘔吐。.大便、尿液或嘔吐物中帶血。.腹部腫脹且觸痛。.黃疸(眼睛和皮膚發黃)。.身體其他部位疼痛。.呼吸急促或用力時症狀會加重。【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Abdominal Pain
-
2023-12-27 焦點.用藥停看聽
不可輕忽!藥師籲當心高血脂藥物與3類食品可能有交互作用
歲末尾牙、跨年聚餐盛行,民眾在大快朵頤時,應避免攝取過多高油脂、高熱量飲食,否則會造成健康上的負擔。國健署調查發現,台灣18歲以上民眾高血脂盛行率26%;研究顯示,高血脂病人後續發生中風風險是正常人的1.36倍,發生心臟病風險是1.43倍。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可預防高血脂。因此要戒菸少飲酒,藉由適當的飲食與運動控制體重與腰圍,定期進行健康檢查,追蹤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指數變化。因過多膽固醇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阻塞,引發冠心病、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疾病。高三酸甘油脂血症也會增加罹患胰臟炎風險,若無法藉由生活習慣改變來控制血脂,經醫師評估後可能需要服用高血脂治療藥物,才可避免併發症的發生。史他汀類藥物與3類食品有交互作用常用高血脂藥物種類很多,包括史他汀(Statin)類藥物,不可輕忽食品與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1.葡萄柚汁會抑制人體酵素CYP3A4活性,降低Statin類藥物的代謝,導致藥物血中濃度增加與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2.如使用含紅麴的健康食品,又服用Statin類藥物,可能造成肌肉病變症狀,像出現深茶色尿、肌肉痠痛與無力,甚至導致橫紋肌溶解症。3.燕麥含水溶性纖維β-聚葡萄醣,可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但燕麥內的高纖維會降低腸胃道對於Statin類藥物的吸收率,建議食用燕麥食品應與Statin類藥物間隔2至4小時,避免影響藥效。常用高血脂藥物注意事項Statin類藥物,如Atorvastatin等作用機轉:降低血中總膽固醇及LDL-C、脂肪酸代謝。注意事項:可能造成肌肉病變,若出現肌肉痠痛、無力,應立即回診。纖維酸鹽衍生物,如Fenofibrate等作用機轉:促進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脂肪酸代謝。注意事項:可能造成膽結石、消化不良,嚴重肝、腎病變者小心使用。菸鹼酸及其衍生物,如Nicotinic acid等作用機轉:可能局部抑制脂肪組織釋放脂肪酸,活化脂蛋白酶。注意事項:可能造成肝毒性、高尿酸,慢性肝病、嚴重痛風者小心使用。膽酸結合劑,如Cholestyramine等作用機轉:促使膽固醇氧化成膽酸,降低LDL-C。注意事項:可能造成便祕、腸胃不適,若須服用其他藥物,至少在服用此類藥物1小時前或4至6小時後。膽固醇腸道吸收抑制劑,如Ezetimibe等作用機轉:作用於小腸抑制膽固醇吸收。注意事項:可能造成腹瀉。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15 醫療.消化系統
右上腹痛怎麼辦?如何改善?醫:皮膚、眼白變黃等即刻就醫,3種情況早檢查
右上腹屬於腹痛常見的位置之一,膽囊和胰臟是其中常發生的問題。不過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提醒,此處也有其他器官,包含「沉默的器官:肝臟」,雖沉默但也還是會痛,且還得考量肝癌,因此相關症狀還是得留意。右上腹痛常見原因?除了膽結石也要「小心肝」! 右上腹痛可能原因:王威傑醫師指出,右上腹所含有的器官就包含了肝、膽、胰臟、十二指腸、肺的下方,出現疼痛常見和膽囊有關,例如急性膽囊炎、膽阻塞等形成的膽絞痛,以及鄰近的急性胰臟炎,其他臟器也包含肝腫大、十二指腸潰瘍、肺炎等。另外,包覆肺臟的肋膜也可能出現肋膜炎或是積水。上述這些都有可能引起右上腹疼痛。 較常見的膽囊、胰臟問題:右上腹疼痛較為常見的膽囊和胰臟,多和飲食有關,吃東西的時候會分泌膽汁、胰液,太油等不佳的飲食就較容易形成膽道結石、造成阻塞、引起膽囊炎或是胰臟炎,這在現代社會飲食習慣而言並不罕見,常在進食之後發生。 小心肝臟問題:肝炎、肝腫大、肝癌。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較少出現腹痛症狀,但少數問題也還是可能出現疼痛,例如前述提到的肝腫大,背後原因與各類肝炎息息相關,其他也可能合併皮膚或眼白泛黃的黃疸症狀。不過肝癌也會出現腹痛、黃疸,且出現腹痛時往往已經偏向晚期,因此若發現腹痛就應留意,若合併出現黃疸就該提高警覺。 右上腹痛怎麼辦?如何改善?醫:可試禁食緩解膽、胰絞痛。 較輕微的膽、胰絞痛:由於右上腹痛較常見、民眾也可以嘗試自行處理的問題,大多就是飲食相關引起膽囊、胰臟絞痛,因此王威傑醫師建議,若出現右上腹疼痛時可先禁食約4-5小時,看是否能有所改善。不過若是已進入急性發炎階段,禁食效果有限,若是其他問題引起則無效果。 家庭常備用藥:其他緩解方式,也可以嘗試看看貼布型的消炎止痛藥、薄荷油等家庭常備用藥。腹痛原因繁多,確切原因尚未可知,貼布型的藥效範圍相較口服型小、侷限在特定部位,較不會增加其他器官負擔、增添其他風險。而薄荷油等涼感藥物則有助鎮痛。不過若是上述方法都無助止痛,甚至時間拖久等情況,還是應就醫檢查。 右上腹痛3種情況早檢查,皮膚、眼白變黃等即刻就醫! 症狀變得較嚴重,早檢查:王威傑醫師提醒,右上腹疼痛較能自行解決的問題如膽囊絞痛等,但若是經過上述方法都沒辦法改善,甚至是出現噁心、嘔吐、發燒等較嚴重的症狀,就應盡早就醫檢查,此情況可能代表使腹痛出現的問題正漸漸惡化或較為嚴重。 高風險病史等族群,盡速就醫:如果腹痛持續了7天,表示已經形成了「慢性腹痛」。而若是疼痛無法忍耐或無法判斷原因,以及發燒超過3天,或是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80歲以上年長者、酒癮者、久咳不癒者等高風險病史,又或是近期有經歷過車禍、手術者等,以上族群都應盡速就醫,以排除重大疾病可能,或予以確切治療,改善根本原因。 危險徵兆,即刻就醫!若腹痛合併出現相關危險徵兆,例如腹壁僵硬、按壓肚子會更痛的腹部反彈痛、意識不清、血壓降低、喘、解黑便,以及皮膚或眼白泛黃的黃疸症狀、劇烈嘔吐或吐膽汁,應立即就醫尋求緊急治療,以確保生命安全。 《延伸閱讀》 .胃痛吃藥沒用,原來是膽結石?醫教4點觀察,別搞混延誤就醫。 .一張圖看懂腹痛位置及原因,醫:出現這些情況盡快急診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13 醫療.呼吸胸腔
左上腹痛常見原因?醫:除了胃痛也可能心、肺出問題!3情況速就醫別拖
左上腹疼痛日常相當常見,除了可能因現代文明病胃痛所引起,此處也有其他器官,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指出可能問題,也提醒若有不尋常徵兆應盡早檢查。 左上腹痛常見原因?醫:除了胃也可能是心肺問題。 左上腹的器官、疼痛可包括:王威傑醫師指出,左上腹的器官包含了心臟的下壁、肺臟的下端、胃的左端、脾臟、胰臟等,也與腸道上端相近。此處若出現疼痛,有可能是肺炎、胃炎、胃潰瘍、脾臟腫大或是鈍傷、急性胰臟炎、缺血性腸道疾病等。除此之外,此處也有肋膜,也可能與肋膜炎或積水有關。 心肌梗塞的「延伸性疼痛」:其中,關於心臟,心肌梗塞除了會有胸悶、胸痛、冒冷汗之外,也常見引起「延伸性疼痛」,延伸部位從心臟所在的左胸位置擴散,也可能延伸至左下腹。其他延伸部位也可能包括左邊肩膀、手臂、頸部、下顎等。 注意!也有可能是腸中風:另外,缺血性腸道疾病如腸中風,中風並非僅會發生在腦部,若血管阻塞或破裂發生在腸道,便會形成腸中風。整個腹部都有可能發生,若在左上腹會出現「指不出確切位置」的腹痛,可能只感覺得到左上腹在痛,且面積廣泛、按壓不會痛。若未妥善處置也有可能進一步使腸道壞死、甚至影響生命安全。 左上腹疼痛當下怎麼辦?可用止痛藥?薄荷油嗎? 可嘗試停止劇烈運動、禁食:王威傑醫師指出,當左上腹出現疼痛時,建議若正在運動可先停止並觀察看是否好轉,像是許多人慢跑時會感覺到左腹疼痛,也多是因為脾臟血流較多使得疼痛,這種情況通常稍作休息便會改善。另也可嘗試暫時停止進食4-5小時。 左上腹能自行處理的並不多:由於左上腹疼痛較輕微又能自行處理的問題並不多,少數能嘗試自行改善的就是脾臟充血腫大,不像左下腹的腹脹、便秘等問題是可以透過其他方式嘗試改善。另外也有腸中風、心肌梗塞等較嚴重的急性疾病。因此若嘗試無法自行改善還是應盡早就醫。 若想自行改善可嘗試:自行改善的方式,民眾大多以口服或貼布形式的消炎止痛藥進行,王威傑醫師建議以貼布為佳,因為貼布藥效範圍較小且局部止痛,口服消炎止痛藥則經血流影響全身,有可能會增加腸道負擔。至於薄荷油等外用藥物也可嘗試,有助減緩腹部疼痛。不過上述都僅是減緩疼痛不適,並無治療效果。 左上腹疼痛能做的並不多,醫指3大情況速就醫別再拖! 較嚴重症狀盡早檢查:王威傑醫師表示,引起左上腹的可能性相當多,前述所提到的也僅是冰山一角,出現左上腹疼痛時,除了可嘗試以前述方式改善,還是得觀察其他症狀。若是合併出現噁心、嘔吐、發燒等其他身體不適,建議盡早檢查了解原因。 慢性腹痛&盡速就醫標準:若是左上腹疼痛經常發生,並且已經不只一週,這種情況就視為「慢性腹痛」,建議停止觀察,盡速就醫檢查找出背後的原因。其他像是難以忍受的腹痛、無法判斷腹痛原因者;以及曾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年紀大於80歲、酒癮、久咳不癒等高危險病史族群;近期有發生過車禍、或是經歷過手術、發燒超過3天者,這些族群也都應盡速就醫。 即刻就醫症狀:若是左上腹疼痛的同時,也陸續出現了其他危及症狀,例如前述提到心肌梗塞的胸悶、胸痛,以及冒冷汗、腹壁僵直、按壓後放手會出現明顯疼痛的「反彈疼痛」、意識不清、血壓降低、喘、黑便、劇烈嘔吐或吐出膽汁等,這些都可能是危急徵兆,須緊急就醫不可拖延。 《延伸閱讀》 .形容不出的腹痛小心腸中風!死亡率達9成,2症狀過4小時速就醫 .一張圖看懂腹痛位置及原因,醫:出現這些情況盡快急診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11-10 癌症.抗癌新知
2021年十大癌症/1原因讓癌王變「肺癌」!胰臟癌首進前10
國健署今公布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依序為肺癌、大腸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胰臟癌。另外,癌症時鐘和2020年相同,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2021年十大癌症依照發生人數依序為:2021年十大癌症1.肺癌2.大腸癌3.女性乳癌4.肝癌5.口腔癌(含口咽、下咽)6.攝護腺癌7.甲狀腺癌8.胃癌9.皮膚癌10.胰臟癌2021年十大癌症 肺癌躍升至首位2021年的十大癌症排序,肺癌從2020年的第二位躍升從首位;而大腸癌則從2020年首位降到2021年的第二位,脫離蟬聯15年癌王 ;胰臟癌則成擠進前十名,其餘排名不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 762人,較2020年減少217人;全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06.5人,較2020年下降4.8人。2021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2020年相同;各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除了女性乳癌及肝癌延後1歲,其餘與2020年相同。部分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較全癌症年齡中位數早的癌別,分別為口腔癌為59歲、乳癌為57歲、甲狀腺癌為50歲。男大腸癌居首 女乳癌2021年十大癌症排序若依男女來看,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6萬3723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30.8人,較2020年減少5.4人;2021年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8039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88.4人,較2020年減少4.4人。男性十大癌症排序排序與前一年統序位相同。而女性十大癌症排序排序中,皮膚癌與胃癌順序互換、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序位往前,其餘與前一年序位相同。男性十大癌症排序1.大腸癌2.肺癌3.口腔癌(含口咽、下咽)4.肝癌5.攝護腺癌6.食道癌7.胃癌8.皮膚癌9.白血病10.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女性十大癌症排序1.乳癌2.肺癌3.大腸癌4.甲狀腺癌5.子宮體癌6.肝癌7.卵巢癌8.皮膚癌9.胃癌10.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分析男性及女性十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性別比差異較大的癌症別,其中男性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與食道癌標準化發生率分別為女性的10.4倍與11.4倍。研究指出,嚼檳榔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為未嚼者的28倍,吸菸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為未吸菸者的18倍,嚼檳榔者罹患上消化道(口腔、咽、喉、食道)癌症風險,較不嚼檳榔者之風險增加5倍,若檳榔、菸、酒三者皆有使用習慣,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之風險更高達10.5倍。民眾健康意識提升主動篩檢 反讓肺癌發生數竄升至第一 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其中癌王換肺癌,大腸癌擺脫蟬聯15年榜,首居次位。國建署長吳昭軍分析主因,為大腸癌下降趨勢以及民眾自發肺癌篩檢。林莉茹也說,大腸癌標準化發生率連續2年下降,危險因子包含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肥胖及菸酒、老化。而肺癌近5年新發個案數約1萬多人,但是早期發現比率高,推測是民眾健康意識提升,危險因子包括菸害及二手菸、家族史、肺部疾病、空氣污染等。吳昭軍表示,大腸癌有下降趨勢,加上民眾自發性健檢檢查肺癌,健康意識提升讓肺癌超越大腸癌成為發生人數首位。希望繼續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讓肺癌發生率早點達到高峰並反轉,同時也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加入。肺癌的低劑電腦斷層檢查,針對50至74歲重度吸菸者,以及肺癌家族史者(男性50至74歲、女性45至74歲),可以降低重度吸菸者兩成肺癌死亡率。胰臟癌首度進入發生數前10名 尚無篩檢工具 另外,林莉茹也說,今年首度進入發生數前10名的胰臟癌,目前國際間尚無實證建議對胰臟癌進行篩檢,呼籲若察覺自身有異常症狀,請儘早就醫。其餘常見癌症如,攝護腺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及子宮體癌等目前沒有效篩檢工具,民眾可留意相關症狀,如下:攝護腺癌:小便無力、頻尿、急尿及夜尿等排尿症狀或不明原因骨頭疼痛。胰臟癌:40歲以上沒有糖尿病家族史,惟近期有糖尿病、上腹痛或背痛,疑似來自後腹腔,且上腸胃檢查卻無特殊發現、體重明顯減輕、黃疸、茶色尿合併灰白便的膽道阻塞、不明原因性胰臟炎、脂肪便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不明原因發燒發燒38°C以上、6個月內體重減輕達10%、夜間盜汗、局部或全身如頸部、腋下、鼠蹊等表淺淋巴腺無痛性腫大。子宮體癌:不正常的出血,包括:月經週期紊亂、長期持續性出血、月經長久不來後突然大量出血或者停經後的出血。【延伸閱讀】.疾病百科/癌症腫瘤(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17 養生.健康瘦身
輕斷食減重,還可降血糖、改善糖尿病?專家提醒健康斷食最重要一原則
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提到斷食能「一鍵重啟基因」,但專家表示,基因為先天性遺傳,表觀遺傳學才有後天行為「調節基因表達」的說法,傳言有誤導之嫌。 (2)肥胖醫學會公開在指引中表示,斷食可有效減重及改善代謝,但與傳統的低熱量減肥法效果相當。國健署則公開宣導,「斷食為不正確減肥方法」、「尚未有足夠的實證證明斷食能夠治療癌症」、「糖尿病患者貿然斷食可能導致低血糖、腎臟損傷 」。專家則提醒,飲食內容比飲食時間重要,斷食必須配合飲食內容的調整才能有促進健康的效果。網傳描述「輕斷食挨餓對人體重新調整」的影片,片中提及輕斷食的好處包括「一鍵重啟基因」、「對付各種症狀的金牌手段」、「看上去的年齡至少年輕 5 到 10 歲」。但台灣肥胖醫學會表示,間歇性斷食因為降低攝取的總熱量及胰島素因素,雖可有效減重及改善代謝參數,但與傳統的低熱量飲食法效果相當;營養師也表示,患有第一型糖尿病、脂肪代謝異常、胰臟炎、肝衰竭等各種疾病的病患不可進行斷食、以免發生危險,斷食必須搭配飲食內容的調整才能達到促進健康的效果,傳言只講求飲食的時間,卻不提飲食內容,恐使民眾誤導而貿然自行嘗試。 輕斷食能夠重啟基因? 原始謠傳版本: 輕斷食 挨餓對人體重新調整主要流傳這段影片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內容描述「我做整體自然健康療法這18年裡面,其中一個非常好的健康方法,那就是挨餓,當人體只有在挨餓的時候,我們的基因才可以重新再去啟動,所以我們的基因它都是為了挨餓存在,為了保護我們,那反而這近2、30年,為什麼那麼多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情況出現,其實更大原因是因為吃太多了,吃多了以後我們的基因就重新開始要去適應,過去我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多、你現在扔給我這麼多食物,我處理不完,所以在這個時候他就會形成高血糖、高血脂、血壓高或者是各種慢性疾病,都是因為胰島素而存在的。」 查證解釋: 官方專業指引:斷食的減重效果沒有更優 包括 168 斷食在內的各種斷食法近年引起注意,MyGoPen 實際查詢具有公信力的資料,衛福部國健署於 2023 年 1 月出版最新版的「成人肥胖防治實證指引」,該指引由國健署長吳昭軍、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共同掛名,在這本高達 205 頁、具有官方立場及專業效力的指引中,其中第 109 頁引證諸多研究出處,指出「間歇性斷食法可有效減重及改善代謝參數;但與傳統的低熱量飲食法相較則效果相當」、「機轉上常歸咎於降低的熱量攝取及胰島素」、「欠缺一年以上的長期研究 」,其最後結論為「間歇性熱量限制法或可替代傳統低熱量飲食法,但效果沒有更優」。 十大族群不適合斷食 MyGoPen 諮詢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副主任、營養師蔡一賢,她表示傳言在沒有提到任何前提之下,直接就說輕斷食可以有種種好處,但其實醫學上的「間歇性禁食」並不適合某些特殊族群,這是民眾在討論間接性禁食前,一定要先特別注意的,不適合間歇性進食的族群包括: (1)18歲以下的兒童跟青少年 (2)懷孕或哺乳的婦女 (3) 飲食失調症患者:例如吃東西會覺得噁心,或是吃太多之後會自己催吐等厭食症的患者。 (4)嚴重的低體重病人 (5)糖尿病的酮酸中毒症 (6)急性或慢性的胰臟炎 (7)急性或慢性的肝衰竭 (8)家族性脂肪代謝異常 (9)脂肪酸氧化作用缺陷疾病 (10)第一型糖尿病患:因為注射胰島素,若又進行間歇性禁食,恐增加低血糖等風險。 蔡一賢強調,不管是傳言提到的輕斷食、或是任何有關身體健康的行為,在得到好處之前,首先要先避免壞處,這是最基本的原則,上述族群因為有特殊的生理需求,傳言不能一窩蜂地轉傳而忽略提醒相關的危險性;此外,蔡一賢強調,除了這些特殊族群之外,一般人要進行間歇性進食,也一定要在醫師或營養師的飲食計畫跟監督下執行,而不是自己 DIY,蔡一賢以第二型糖尿病病患為例,糖尿病患通常合併有肥胖症、使用多種不同機轉的降血糖藥物控制血糖,這樣的病患如果能把體重控制下來、達到理想體重,事實上對糖尿病也有很大的幫助,醫師或營養師會依據專業幫病患計算藥物、食物怎樣搭配安排,才能夠達到效果、減少風險。 應由醫師、營養師指導 不能自行嘗試 蔡一賢表示,間歇性禁食最常被提到的包括 168 斷食法、52 禁食法等等,168 就是一天當中連續16 小時斷食、只集中在 8 小時內進食,52 禁食法則是正常吃 5 天、挑 2 天減少飲食,蔡一賢提醒,即使要進行間歇性禁食,也必須慢慢導入,而不是一下子就完全進入狀態,就像運動之前要熱身、結束後要做收操的回復運動一樣,不是一下子完全嚴格斷食、禁食。蔡一賢指出,她曾有一位年輕女性病例,雖然也不胖但是想要減重就自行節食少吃不吃,後來出現皮膚粗糙、掉頭髮、月經停止,這就是明顯的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的例子,蔡一賢強調,很多人其實不知道自己可能有一些還沒發現的疾病,貿然進行斷食可能短時間瘦下來、自己也覺得很開心,但其實瘦得非常不健康,甚至瘦的是肌肉量的流失而不是體脂,所以必須呼籲民眾,間接性禁食應在醫師或營養師的指導下依每個人狀況不同、以專業漸進的方式進行。 蔡一賢呼籲民眾「吃什麼,比什麼時間吃更重要」,健康飲食的原則其實應該注重的是飲食的內容,而不只是傳言提到的飲食時間,蔡一賢指出,飲食時間的問題其實是源自於現代人 24 小時都能活動、都能吃到東西的生活型態,任何時間都能工作、上街,任何時間也都能買到食物、叫到外送,以她從營養學的觀點而言,168 斷食法也不過是比較回到之前的正常生活狀態、比較符合以前人的飲食型態而已;而傳言只提到斷食,卻完全沒提吃什麼,如果輕斷食之後暴飲暴食高油脂、高糖份、高熱量的食物,不但營養價值低又會造成身體負擔,這樣輕斷食後報復性進食對身體反而更不好,傳言偏頗地只說斷食的好處,卻沒有提醒相關的配套措施及注意事項,可能使民眾誤解而貿然自行嘗試。 飲食內容比飲食時間更重要 傳言提及「挨餓可以讓基因重新啟動」,「輕斷食是對付各種症狀的金牌手段」,蔡一賢強調,能夠長期維持的飲食習慣才是符合人性的行為,例如強調多吃大量蔬果、魚肉禽肉、少紅肉加工肉品的「地中海飲食」就會比斷食更容易做到;傳言說斷食能「一鍵重啟」基因的說法不是改變基因,而應該說成「基因的表現」比較適當,就像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探討在不改變 DNA 序列的前提下、調節基因的表達,每個人從父母身上得到先天性的遺傳基因,但後天好的飲食或運動等生活習慣,使得某些疾病基因不被啟動,但若是高油、高加工食物以及菸、酒、檳榔等不良生活習慣,就會刺激相關的基因、造成細胞病變。 斷食不能治糖尿病、癌症 蔡一賢強調,從營養學的觀點來看,輕斷食是一種激進、不符合日常生活習慣的方式,輕斷食的科學實證目前大多都僅限於動物實驗,極少有人體實驗的研究,而且這些鼠類的輕斷食研究也同時操作包括飲食內容的調配,這也是要特別提醒民眾的地方,不要一昧迷信斷食的好處,而忽略飲食內容的優劣才是關鍵。 傳言還提到「無論什麼身體症狀,只要輕斷食,身體症狀都會有很大的改善」,MyGoPen 查詢其他具有代表性的資訊,其中國健署官網就曾於 2018 年發布「不正確減肥方法 」資訊,內容提到「斷食法可能造成各種重要營養素缺乏、體重掉落太快、肌肉流失,也可能造成腎臟及腦部的損傷」。而 2020 年保健闢謠專區的「斷食可以治療癌症嗎?」則公開宣導「目前尚未有足夠的實證證明斷食能夠治療癌症,雖有少數實驗研究和動物試驗結果顯示短期斷食可以幫助增強免疫系統、減緩特定癌症的生長和擴散速度等,但由於這些都是動物研究,因此尚不清楚人類是否有相同的結果」。而「斷食法可以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是真的嗎?」一文則強調,「糖尿病患者貿然採用此種斷食法,還可能因為熱量攝取不足,導致低血糖發生,甚而身體將脂肪分解燃燒產生酮體,造成腎臟損傷」。 結論 傳言強調輕斷食的好處,提出「輕斷食一鍵重啟基因」、「人體只有在挨餓的時候,基因才可以重新啟動」、「對付各種症狀的金牌手段」。但包括國健署、肥胖醫學會、營養師都指出,斷食無法治療糖尿病、癌症,而備受爭論的減肥效果則與傳統低熱量飲食法相當,傳言「斷食重啟基因」、「斷食治百病」為錯誤說法。 衛教資源: 國健署 - 不正確減肥方法 成人肥胖防治實證指引 諮詢專家: 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副主任 - 蔡一賢(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3/08/gene.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08 醫療.心臟血管
營養師建議降低膽固醇,飲食要從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著手!
近年來,心血管疾病成為國人健康殺手,衛生福利部調查國人十大死因,心臟疾病高居第二,而心血管疾病又往往與「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密切相關。「三高」中,「高血脂」占比最高,根據衛福部2017到2020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態變遷調查,台灣高血脂的盛行率大約是26%,每4人中就有1人。對抗高血脂,飲食至為重要。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陳玉婷指出,雖然高血脂主要是高膽固醇與高三酸甘油脂,但日常飲食中更應該注意的其實是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膽固醇主要來自體內分泌,三酸甘油脂多因攝取過多熱量。攤開健康檢查報告,高血脂的欄目中通常有「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兩項。膽固醇其實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肝臟也會自行製造,由於儲存在血管中,過高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等風險。血液中的第二種脂肪──三酸甘油脂,則是人體攝入多餘脂肪酸時,儲存在血管內的後備脂肪。當身體大量活動需要能量時,細胞就會將之分解為脂肪酸。換句話說,三酸甘油脂過高,除了先天基因缺陷,很大程度來自攝取過多熱量,數值過高可能造成胰臟炎。這兩種血液中的脂肪,膽固醇的主要來源是肝臟合成,約占70%,剩下30%則由食物中獲得;三酸甘油脂一部分由腸道吸收食物中的脂肪轉換而成,另一部分由肝臟合成。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與膽固醇製造有連動關係。陳玉婷指出,要對抗高膽固醇,飲食中更應該注意的其實是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從食物中攝取的膽固醇畢竟只占了30%左右,剩下由肝臟製造的膽固醇,則與上述兩種脂肪酸有密切的連動關係。近年越來越多研究指出,減少攝入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能更有效降低血脂。飽和脂肪常見於紅肉類如豬牛羊肉,以及蛋、全脂乳製品。陳玉婷說,從做菜用的豬油,到一般常食用的臘肉、香腸、培根等紅肉製品,都含有高量的飽和脂肪,有高血脂疑慮的民眾最好減少攝取。飽和脂肪之外,也要小心反式脂肪。反式脂肪是不飽和脂肪酸的一種,陳玉婷表示,反式脂肪常出現在糕餅零食等加工食品中,奶油、奶精和油炸物也是高危險區。儘管衛福部2018年7月已經明文禁止使用反式脂肪,仍無法保證加工過程不會產生,民眾仍須注意精緻、加工食品。除了以上兩種脂肪,陳玉婷也建議民眾盡量少食用高膽固醇含量的食物,常見有內臟類、蟹黃、魚蝦類的卵,以國人常食用的豬肝為例,每100克就含有260毫克的膽固醇,紅蟳蟹黃的膽固醇含量更高達每100公克296毫克。至於降低三酸甘油脂的方式則相對單純:降低熱量攝取。常見的高熱量食品包含精緻甜食、含糖飲料、紅肉類、酒精等等。多蔬果、少紅肉、多白肉、用植物油,用地中海飲食保護血管。陳玉婷表示,有高血脂疑慮的民眾可以嘗試「地中海飲食」,多攝取蔬果類,少吃紅肉、多吃白肉,用植物油代替動物油。蔬果類提供的纖維、尤其是水溶性纖維有利於分泌膽汁,肝臟就會代償性的消耗膽固醇,有效降低血脂,可以從蘋果、香蕉、橘子等國內常見蔬果中選擇。蛋白質補充方面,陳玉婷建議以白肉為主,常見的魚類如鮭魚、鮪魚、鯖魚等都能幫助增加好膽固醇,不過要注意的是,要攝取魚類的肉,而非內臟或卵,魚卵、蝦卵、蝦膏等膽固醇含量相當驚人,要避免。除了肉食,黃豆是非常好的抗膽固醇食物,黃豆製品如豆腐、豆漿、味噌等都能提供蛋白質,且不含飽和脂肪與膽固醇。油炸、油煎最糟;清蒸、水煮最佳;燒烤、燉滷次之。陳玉婷指出,除了食材,烹調方式也影響甚鉅,少用油炸、油煎或含油量高的烹調方式,以清蒸、水煮、涼拌取代,若嫌太過清淡,燒烤、燉滷也是不錯的替代方式。選油方面,少使用豬油等動物性油脂,以橄欖油等植物性油脂代替。陳玉婷最後仍要提醒,飲食只是整體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若要預防高血脂,除了改變飲食型態,戒菸戒酒、規律運動,維持正常生活作息才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門。飽和脂肪食物紅肉類豬牛羊肉蛋奶類蛋、奶油、起士、全脂或減脂乳製品烹調用油豬油、椰子油、棕櫚油紅肉製品臘肉、香腸、培根等甜點白巧克力、布丁等各種炸物雞排、薯條等反式脂肪食物油炸物薯條、雞排、鹽酥雞、油條、甜甜圈、洋芋片等糕點類餅乾、蛋糕、麵包、酥餅等奶油類奶精、花生醬、焗烤、濃湯、爆米花等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29 寵物.照顧指南
和毛孩過中秋「3大飲食禁忌」!柚子、烤肉都不能吃,誤食恐致命
許多飼主喜歡跟寵物一同慶祝中秋佳節,但有時卻因不清楚犬貓飲食特性導致犬貓生病,新北市動保處提醒飼主,中秋犬貓飲食有3大禁忌,飼主要注意寵物的飲食健康,避免連假期間寵物不當飲食引發腸胃炎、胰臟炎等,嚴重更可能致命。中秋犬貓飲食有3大禁忌動保處說,第1項禁忌是烤肉醬或醃漬肉,烤肉醬或醬油都屬高油、高鹽,犬貓的代謝功能可能因此受損導致腸胃炎,罹患腎臟疾病風險亦增加。第2項是中秋佳節常吃的柚子,寵物食用後會有腸胃症狀,像是嘔吐、拉肚子等。尤其貓對氣味很敏感,接觸柚子皮甚至誤食,會造成肝臟代謝功能衰退及損害,甚至死亡,犬貓如食用葡萄會導致寵物嚴重的消化問題。第3項禁忌為蔥、蒜及韭菜等,除了烤肉外平時家中炒菜也常加入調味,但裡面含有硫化物會破壞犬貓紅血球,容易引發血尿、上吐下瀉、發燒等症狀,可持續好幾天嚴重者,甚至會死亡。動保處獸醫呂信璋表示,寵物飲食營養素包含水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及維生素等六大類,準備飲食應加入適量纖維素,或是加一些少量的水果到食物中,例如蘋果、香蕉、木瓜,確保攝取充足的營養;高油脂高鹽分的菜往往造成寵物腸胃不適,料理過多蛋白質會增加肝臟及腎臟代謝負擔應減少攝取。動保處提醒,犬貓的飲食習慣與人不同。飼主在設計菜單時除注意均衡營養外,也要注意毛寶貝的禁忌飲食,飼主如有不確定是否為禁忌食物,應向獸醫師諮詢,避免連假期間家中毛寶貝誤食造成憾事。
-
2023-09-29 醫聲.醫聲要聞
喝酒斷片要小心酒精成癮!馬偕醫院11月將成立台灣戒酒及酒癮防治中心
根據台灣成癮學會統計,台灣酒癮盛行率約2.5到3.5%,約有80萬人有酒癮問題,衍生出許多酒駕、暴力等問題,需要醫療介入,因此馬偕醫院將憑藉過往的酒癮防治經驗,於今年11月設立台灣戒酒及酒癮防治中心,盼從根本解決問題。大部分酒癮患者缺乏病識感,對自己被酒精綁架渾然不知或拒絕承認,「當喝酒喝到影響社會功能,就是酒精成癮,我們也稱作酒精使用障礙症。」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部資深主治醫師方俊凱舉例,酒駕、酒後暴力、斷片(酒精性記憶空白)等都是徵兆。不容易臉紅的人具乙醛脫氫酶酵素 更容易染酒癮 若民眾常喝超過每日飲酒酒精標準量,或習慣睡前小酌一杯,就要小心酒精成癮、甚至是傷身的可能。方俊凱說,肝臟分解酒精的酵素可分為乙醇脫氫酶(ADH)、乙醛脫氫酶(ALDH),前者將乙醇分解成有毒的乙醛,決定了酒量好壞,功能差者易感覺飄飄然,但也會出現語言失控、運動失調、斷片;後者再將乙醛分解成無毒的乙酸,決定了器官是否受損、宿醉,功能差者易臉紅頭暈、心跳加速、噁心嘔吐。因此喝酒不會臉紅、所謂酒量好的人,代表體內具有ALDH酵素,能快速代謝酒精,比較難喝醉,但也使這群人更容易接觸酒精,一旦大腦習慣酒精帶來的興奮、快樂的感覺,對酒精產生依賴,日後只要不喝酒,人就會心癢難耐想要喝一杯,增加染上酒癮、酗酒的機會。除了酒癮,酒害問題也很嚴重。分解不全的乙醇、乙醛,會腦部病變、腦中風、胃潰瘍、高血壓、心臟病、口腔癌、食道癌、胰臟炎、性功能障礙、骨頭壞死、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連精神方面也會產生異常,出現憂鬱症、焦慮症、妄想等,或是惡化原有的精神疾病。戒酒無法靠自己 需要就醫尋求幫助「有人說戒酒要靠意志力,我是一點都不相信。」方俊凱說,意志力是由大腦掌管,但喝酒的慾望是由中腦處理,而中腦不負責意識思考,所以酒癮者就算「想」戒酒也戒不掉;除非酒癮者能靠意志力大量運動,讓中腦神經亢奮,減少喝酒。治療酒癮的藥物常見的有戒酒發泡錠,透過干擾酒精代謝產生難受的生理症狀,讓患者產生嫌惡效應,來達到戒酒效果,但方俊凱表示,許多患者反而因為不喜歡不適感,乾脆停藥、不回診。2019年台灣引進兩種治療藥物,能減少飲酒後的興奮與刺激感,降低對酒精的渴求,或是減少酒精戒斷的不舒服。為促進飲酒問題的早期介入及治療,衛福部自2015年起補助醫療機構辦理「建構問題性飲酒與酒癮者醫療及社會復健服務模式計畫」,讓酒癮患者除了藥物治療,還可靠心理諮商,協助擬定替代方案,修復家庭或社會問題。馬偕醫院就是受計畫補助對象之一,累積豐富經驗後,今年馬偕醫院更承辦衛福部計畫,將於11月開設台灣戒酒及酒癮防治中心,經由各種管道,接觸潛在的酒癮患者,民眾也可透過電話、網路、現場諮詢,讓中心轉介到合適的醫療院所進行診治。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酒後脫序是因酒精中毒?宿醉要怎麼解酒?關於喝酒的8大迷思,專業醫師解惑!
-
2023-09-21 癌症.其他癌症
林宥嘉曝「生命中重要的人」罹胰臟癌!「癌王」一般健檢超音波難現蹤,該如何發現?
歌手林宥嘉昨(9/20)在即將舉行的小巨蛋演唱會記者會上透露,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罹患胰臟癌,讓他一度情緒陷入低潮。日前韓國「國民爺爺」邊希峰也因胰臟癌復發病逝,享壽81歲。「癌中之王」胰臟癌不但惡性度高,且一般健檢的超音波、抽血等檢查不易發現,通常在晚期才被發現,以致患者存活率極低。罹患胰臟癌的名人.資深藝人巴戈半退休後生活過得怡然自得,不料於2022年2月16日傳出胰臟癌過世,享壽67歲。.新北議員唐慧琳2021年因胰臟癌去世,年僅49歲。.台灣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2016年被診斷出罹患胰臟癌,後期居家安寧,推動台灣盼能通過「安樂死」。最終在2018年6月7日於瑞士接受安樂死。.知名電視名嘴劉駿耀2018年12月7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2歲。.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於2003年發現罹患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胰臟癌),抗癌長達8年仍不敵病魔,最終於2011年病逝。.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華洛帝(Luciano Pavarotti).時尚圈「老佛爺」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韓「國民爺爺」、邊希峰胰臟癌復發病逝在韓國有「國民爺爺」、「國民演員」封號的邊希峰,是名導奉俊昊長期合作的固定班底,生前參與演出過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順風婦產科」權伍中的爸爸、「皮諾丘」中飾演李鍾碩的養父。近年更以「駭人怪物」、「殺人回憶」在影壇大放異彩。邊希峰大半輩子都為影視奉獻,2020年獲得韓國政府頒發的文化功績勳章。媒體報導,邊希峰於2018年健康檢查發現罹患胰臟癌,當時決定退出專心抗癌。隔年還有上綜藝節目錄影,原本以為抗癌成功,但2019年再度復發,只好息影繼續養病,但最終仍不敵病魔,81歲胰臟癌逝。「癌中之王」胰臟癌惡性度高、難發現胰臟癌惡性度高,有「癌中之王」稱號,元氣網疾病百科介紹,罹患胰臟癌約90%的病人無法以手術根除治療,因爲胰腺位於腹膜後,惡性腫瘤藏在體内,通常在晚期才被發現,以致患者存活率極低。看完整疾病百科》胰臟癌國泰醫院消化內科醫師陳信佑曾受訪指出,胰臟癌跟其他癌症不同,很難用「期數」來區分,通常是用能否進行手術區分,因為胰臟附近器官、血管多,如果有浸潤狀況就難做手術,若是不能做切除手術的話,存活率相當低,多不超過六個月;即使可以透過手術切除,五年的存活率有僅約兩成。胰臟癌的上腹痛 常被誤以為胃痛胰臟癌並沒有典型的症狀,症狀也要視腫瘤生長的位置,長在胰臟頭部、頸部跟發生在體部、尾部,情況不太一樣。據統計,國內六成胰臟患者腫瘤長在胰臟頭部,如壓迫膽管時,會造成患者出現背痛、胃部刺痛、黃疸等症狀。若是發生在體部、尾部,雖然通常不會出現黃疸,但因為胰臟周邊的神經傳導豐富,很常會出現腹痛的狀況,不少病人常誤以為是胃痛,值得注意常見症狀:.背痛、上腹痛 : 一般是產生上腹悶痛,常常飯後會比較嚴重,有時會痛到背後,常被誤以為是胃痛。.黃疸:長在胰臟頭部的胰臟癌常會壓迫到總膽管,而引起「阻塞性黃疸」。.體重大幅減輕:多數患者初期就會出現體重減輕,腫瘤會掠奪病患的體內的營養素,讓自己不斷的成長,造成患者體重減輕。.食欲不振.血糖控制困難一般超音波檢查難發現胰臟癌 須透過高階影像檢查胰臟癌高危險群1.糖尿病:研究顯示:新診斷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中,有3%有胰臟癌。2.胰臟癌家族史:家族內有兩位以上的一等親有胰臟癌。3.慢性胰臟炎4.抽菸、酗酒者5.肥胖:BMI超過30最危險6.脂肪肝:三軍總醫院根據健保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指出,有脂肪肝的病人,罹患胰臟癌的風險會增加2.63倍;普通胰臟癌患者平均存活時間為11至12個月,但若是有脂肪肝又罹患胰臟癌的病人,平均存活時間僅5到6個月,幾乎只有一半。7.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者:具有此基因突變的人罹患胰臟癌、卵巢癌、乳癌的機會要比一般人高出許多!一般健檢的超音波、抽血等檢查較不易發現胰臟癌,腫瘤大到可以被發現通常為時已晚。必須透過高階影像檢查,如磁振造影(MRI),才能揪出癌變。胰臟癌的高危險群患者,如果想要找出小於2公分以下的腫瘤,可以考慮每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每三年做一次磁振造影檢查。【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噓新聞
-
2023-07-28 醫療.消化系統
急性胰臟炎痛起來要人命!常見5危險因子,原因不明可能是壺腹癌或胰臟癌
42歲李先生愛喝酒,他自詡年輕力壯,喝再多也不怕,經常飲酒過量。某晚他突然感到噁心嘔吐並劇烈腹痛,猛烈襲來的疼痛感讓他招架不住,忍不住在地上打滾哀嚎,緊急就醫確診急性胰臟炎。有這次痛到快沒命的經驗,嚇得李先生決定戒酒。胰臟兼具內、外分泌功能胰臟位於上腹部的深處,在胃的後面、腰椎脊柱前方,屬於後腹膜器官。胰臟右側頭部與十二指腸相鄰接、左側尾部貼近於脾臟,是人體唯一同時具備「內分泌」與「外分泌」功能的器官。 內分泌是指製造出來的物質分泌到血液裡面而循環到全身。其中,分泌胰島素是胰臟最重要的內分泌功能。胰島素是體內調控血液中葡萄糖濃度最重要的荷爾蒙,如果胰島素分泌量不足,血糖濃度就會升高而導致糖尿病。 外分泌是指製造出來的物質經由胰管而到小腸。胰臟的外分泌功能也與健康息息相關,其外分泌組織每天約製造1公升的胰液,內含能夠分解醣類、蛋白質及脂肪的消化酵素,經由胰管送至十二指腸,幫助食物由大分子分解為小分子,利於消化吸收。一旦胰臟的外分泌功能出問題,就會造成消化不良、脂肪便、體重減輕等症狀。 急性胰臟炎痛起來要人命胰臟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胰臟平時是沈默器官,但當急性胰臟炎發作時,症狀多半又急又猛,讓人難以招架,會有劇烈上腹部疼痛強烈襲擊,疼痛感可能延伸至後背,伴隨噁心嘔吐、痛到冒冷汗或發燒的情形,嚴重者甚至會引發低血壓、腎衰竭、呼吸衰竭等併發症。 急性胰臟炎是胰臟受到本身分泌的酵素分解所導致的炎症反應,造成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類,最常見的兩大類原因是「膽道結石」以及「飲酒過量」。 1 膽道結石:胰管的下緣會與總膽管下緣會合,當總膽管結石或是膽結石掉落至總膽管,就可能會刺激胰管或影響胰管引流,而引發急性胰臟炎。2 飲酒過量:酒精代謝物會造成胰臟毒性,進而引發急性胰臟炎。3 血脂代謝異常:高血脂可能誘發急性胰臟炎,一旦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大於500mg/dL(正常值小於150mg/dL),便可能引發急性胰臟炎,可能是由於過量的脂肪酸傷害胰臟細胞,導致細胞壞死、胰臟發炎。4 腫瘤:胰臟或胰臟附近器官長腫瘤,造成胰管阻塞,誘發急性胰臟炎。5 其它原因:先天基因變異或某些藥物、病毒感染引發。 如何確診急性胰臟炎?急性胰臟炎的診斷主要是依據以下3點,包括:1. 症狀:急性胰臟炎有典型腹痛症狀,呈現急性上腹痛,伴隨噁心嘔吐或想吐的感覺;多數病人描述躺下會更痛,坐起來身體往前彎時,疼痛感比較緩和。2. 抽血檢查:抽血檢測「胰臟酵素」,即血中的澱粉酶、脂肪酶指數。正常的血清澱粉酶(Amylase)約為23~85U/L,血清脂肪酶(Lipase)約為0~180U/L,當這兩個數據大於正常值3倍以上,就高度支持急性胰臟炎的可能性。3. 影像檢查:大多數的病人在就醫時呈現上面兩個條件,就已能判斷為急性胰臟炎。若是擔心有其它病症之可能性,或病人發病到就醫已有一段時間,抽血檢查胰臟酵素指數已經開始下降導致難以確診,就需要影像檢查,可借助電腦斷層(CT)或磁振造影(MRI)進一步發現胰臟發炎的證據與表現。 多數患者藉由支持性療法可痊癒少數發炎嚴重有生命危險當確診為急性胰臟炎,就要立即展開治療,減緩其發炎反應。初期會採取支持性療法,給予大量點滴輸液,有助於改善發炎症狀。病人疼痛太厲害的話也會給予止痛藥物。臨床上發現,約三分之二的急性胰臟炎病人症狀都屬輕微,經由支持性療法再休息幾天就會逐步康復。 不過約有三分之一的急性胰臟炎患者病情較為嚴重,可能誘發強烈發炎反應,血液中發炎物質大量釋放,易導致全身炎症反應綜合症,甚至可能引發急性腎衰竭、低血壓休克或急性心肺衰竭等多重器官衰竭。 除全身性的併發症之外,嚴重的胰臟發炎還可能造成胰臟局部壞死,形成壞死胰臟組織或液體堆積,可能進一步造成持續發炎、疼痛加劇及感染等併發症,甚至可能會增加死亡風險。當有這些併發症而病情藉由支持性療法無法改善時,必須進一步採取體內引流或是體外引流,並依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措施。 不明原因的急性胰臟炎,小心癌症作祟!急性胰臟炎若能找出病因還可鬆口氣,比較需要擔心的反而是不知原因的急性胰臟炎。曾有急性胰臟炎患者做了電腦斷層掃描檢查也沒有查出明確原因, 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是罹患了早期十二指腸乳頭(壺腹)癌或是胰臟癌。「事出必有因」,特別是年紀大、無菸酒病史、也沒有膽道結石的急性胰臟炎患者更要注意,有少部分急性胰臟炎最後查出病因是胰臟或胰臟周邊腫瘤壓迫所造成。如果腫瘤很小,一般的影像檢查不見得能發現,很可能失去早期治療契機。對於病因不明的急性胰臟炎患者,可考慮加做內視鏡超音波檢查。研究發現,小於2公分的胰臟癌有近3成在電腦斷層影像上難以發現,但內視鏡超音波檢查可以揪出較小的腫瘤,即便是1公分左右的胰臟癌,90%以上都看得到,有較高的敏感度。 內視鏡超音波的設備有兩大類、三種:1. 細徑超音波探頭2. 扁型掃描內視鏡超音波3. 環狀掃描內視鏡超音波慢性胰臟炎又是怎麼回事?曾經得過急性胰臟炎,要小心發展為慢性胰臟炎後遺症。所謂的慢性胰臟炎指的是胰臟組織有慢性發炎合併正常胰臟組織喪失或纖維化等不可逆的損傷,最常見的原因是飲酒過量、多次急性胰臟炎發作,或是嚴重的急性胰臟炎之後的後遺症。 慢性胰臟炎的常見症狀包括腹痛和體重減輕,且由於胰臟功能受損,內、外分泌功能不足,也可能有糖尿病或是脂肪便、營養不良等併發症,最終更可能導致胰臟癌。研究已證實,慢性胰臟炎患者罹患胰臟癌的風險較高,不可不慎。 臨床上診斷慢性胰臟炎最主要的方法為影像學檢查,包括X光、超音波、電腦斷層(CT)或磁振造影(MRI)。如果看到胰臟有鈣化點,或胰管不規則擴張,或者胰管內有結石等現象,就可判斷為慢性胰臟炎。慢性胰臟炎 長期抗戰當患者確診「慢性胰臟炎」,形同宣告病程進入長期抗戰。慢性胰臟炎病人最棘手的問題就是腹部疼痛,隨著病情加劇,疼痛程度及時間都會拉長,長期慢性腹痛需要長時間使用止痛藥,甚至需要用到嗎啡才能止痛,對患者來說痛苦不堪。 另外因為消化功能不良造成的脂肪便及體重減輕,也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必須給予口服酵素補充,幫助食物消化吸收,讓病人的體重能夠穩定回升。有些患者合併有糖尿病,則需要長期監控血糖並且用藥控制。 慢性胰臟炎以內科治療為主,然而有些病情嚴重的病患需要外科治療。例如以內科治療方式都無法獲得良好改善的嚴重疼痛;或病人因慢性胰臟炎造成膽管或十二指腸狹窄而引發黃疸或進食困難,就可能需要外科手術治療。 胰臟怕菸酒 早日戒除為佳要免於慢性胰臟炎的危害,首重阻斷惡源!「胰臟怕菸酒」,酒精會造成胰臟發炎、抽菸則會使慢性胰臟炎病程加快,因此戒菸戒酒是第一步;其次就是找出是否還有其它原因,例如若是因血脂過高造成胰臟炎,就須好好控制血中三酸甘油酯濃度;若有膽囊或膽管的結石則應去除結石,才能避免一再刺激胰臟導致發炎,也才是控制及改善病情的根本之道。疑惑解除補給站Q:胰臟炎發作時需要禁食嗎?A:以往認為急性胰臟炎時要嚴格禁食,讓胰臟好好休息,但近年來的最新研究發現,進食可減少發生感染性併發症的機率,因此急性胰臟炎患者如果有胃口也吃得下,可早點開始進食以加快復原。當然若是急性胰臟炎症狀尚處嚴重而有噁心嘔吐、嚴重疼痛,或是需要進行影像檢查或內視鏡檢查治療因此需空腹時,仍需要暫時禁食。 Q:曾經得過急性胰臟炎,日常保養要注意什麼?A:除了少部份急性胰臟炎患者因為厲害的發炎反應誘發器官衰竭,或是胰臟部分壞死而留下嚴重後遺症,或演變為慢性胰臟炎,大部分病人治療後都可以痊癒、如常生活,沒有什麼特別禁忌。只要針對引發急性胰臟炎的原因妥善治療或控制,維持健康生活型態、遠離菸酒,就可以保護胰臟,不必刻意進補或補充營養。 Q:媒體報導,好萊塢明星喬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為詮釋戲中角色短時間內瘦身12公斤,卻因此罹患急性胰臟炎而住院治療。真的會這樣嗎?A:這位明星的急性胰臟炎是否確實因減重引起,我們不得而知,不過,短時間內快速減重會導致膽汁的膽固醇濃度上升,激烈的節食會導致膽囊收縮減少,因而增加形成膽道結石的機會,而膽道結石正是引發急性胰臟炎的主要危險因子。因此減重最好循序漸進,避免採用激烈手法。【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96期(2021-10-13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18 焦點.健康知識+
癌症指數怎麼看?正常值是多少?「指數高不等於罹癌」醫師教你如何解讀
「癌症指數」指的是「血清腫瘤標記」,又稱腫瘤指數「醫生!我的癌症指數檢查出來偏高,是不是代表我已經得癌症了?」又或是「我的癌症指數明明正常,為什麼還是得癌症?」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秘書長、臺大醫院腫瘤部主治醫師陳偉武表示,這是診間常會聽到的疑問。到底「癌症指數」準不準?正常值是多少?造成它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有哪些?癌症指數是什麼?所謂「癌症指數」指的是「血清腫瘤標記(tumor marker)」,又稱腫瘤指數,是指人體血液中的某類蛋白質,當其濃度上升時,經常與特定癌症相關,這時便可以利用其抽血數值的高低變化,來預測特定癌症的發生與進展。然而,癌症指數在癌症預測上是有其極限的,陳偉武醫師表示,當人體器官受到其他良性狀況影響時,也可能造成癌症指數的異常上升;相反的,當癌症指數顯示正常時,也不代表人體一定沒有癌症。癌症指數的種類繁多,在健檢應用上,目前常見的有鱗狀上皮癌關聯抗原(SCC-Ag)、愛氏頓病毒抗體(EB-VCA IgA)、肺癌腫瘤標記(NSE、Cyfra21-1)、癌胚胎抗原(CEA)、四種癌抗原(CA72-4、CA199、CA125、CA15-3)、胎兒蛋白(AFP)、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及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B-HCG)等項目。不同的癌症指數有什麼應用?目前健檢項目上常見的癌症指數項目包括以下幾種,其應用也一併說明如下:1.甲型胎兒白蛋白(AFP)可作為肝癌初步篩檢,不過AFP升高,也可能跟肝硬化、懷孕等因素有關。2.CA19-9可作為胰臟癌初步篩檢,但其他腹腔的腫瘤,如大腸直腸癌、胃癌等也可能讓CA19-9升高外,膽道炎、胰臟炎等非惡性疾病,也可能讓CA19-9濃度上升。3.CA153可作為女性乳癌的初步篩檢,但在大腸癌、胰臟癌、子宮頸癌等其他癌症,或是乳房、卵巢等疾病,也可能會導致CA153濃度升高。乳房的自我檢查、定期找專科醫師觸診和接受乳房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等檢查也很重要。4.癌抗原125(CA-125)可作為女性卵巢癌初步篩檢,不過CA-125的升高,可能跟子宮內膜異位、骨盆腔發炎、子宮腺瘤等問題有關。另外,乳癌、肺癌、子宮內膜癌也可能讓CA-125升高,但CA-125對偵測卵巢癌的敏感度不夠高,有些罹癌患者仍在正常值以內。5.癌胚抗原(CEA)可作為大腸癌及腸胃道癌症初步篩檢。但CEA數值升高與抽菸、腸胃炎、肝硬化、甲狀腺功能低下等情況可能也有關聯。建議搭配腸胃鏡以及糞便潛血檢查,更能掌握腸胃道健康。6.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前列腺特異抗原由男性的前列腺製造,可作為男性攝護腺癌篩檢的指標。不過,攝護腺腫大、生殖系統發炎、性行為後時,PSA也可能會上升。需配合肛門指診、攝護腺超音波等檢查,才能確診。癌症指數正常值是多少?陳偉武醫師表示,癌症指數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標準值,只能說是大部分正常人的平均數值。此外,不同醫院、不同平台、不同檢驗中心、檢驗工具的不同,或是經驗法則,訂定的參考值或標準值也會有些微差異。.癌抗原 125(CA-125)正常值:<35 u / ml相關癌症:卵巢癌、子宮內膜癌、乳癌相關良性疾病:懷孕、子宮內膜異位等婦科疾病、肝硬化.癌胚抗原(CEA)正常值:<5 ng / ml(如果是吸菸者,正常值則應<8 ng / ml)相關癌症:大腸癌(最常用)、胰臟癌、肺癌、胃癌相關良性疾病:抽菸、甲狀腺功能低下、肝膿瘍、消化性潰瘍、慢性氣管炎、憩室炎、阻塞性黃疸、酒精性肝硬化等.甲基胎兒白蛋白(AFP)正常值:<20 ng / ml相關癌症:肝癌相關良性疾病:懷孕、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CA19-9正常值:<37 u / ml相關癌症:胰臟癌、膽管癌、大腸癌相關良性疾病:胰臟炎、膽管炎、結石.PSA正常值:<4 ng / ml相關癌症:攝護腺癌相關良性疾病:攝護腺炎.癌抗原15-3(CA 15-3)正常值:< 22 u/ml相關癌症:乳癌、轉移性乳癌、大腸癌、胰臟癌、子宮頸癌、肝癌等相關疾病:肝炎、肝硬化、卵巢或乳房的疾病等癌症指數準確度多高?抽血癌症指數偏高,就代表罹癌嗎?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吳教恩指出,幾乎所有癌症指數都無法作為診斷罹癌的依據,「都還是需要影像檢查與病理切片才能確診」。唯獨 AFP,如果病患有B型肝炎或C型肝炎,抽血驗到 AFP 指數很高,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也發現肝臟腫瘤,可以不用再做病理切片即診斷為肝癌。「但這種情況還是要符合諸多條件,並非單靠一個 AFP 指數便能確診,只能作為輔助性診斷工具。」醫師表示,即便抽血癌症指數偏高,也不代表罹癌臨床上,癌症指數最常見是應用於治療後的追蹤與偵測復發,當病人接受治療之後,包括手術、化療、標靶藥物等,如果腫瘤指數下降,表示腫瘤對此治療有所反應;若是指數有再升高的跡象,就會合理懷疑是否復發,或是產生抗藥性,治療的預後狀況相對而言會較差。「如果病人在治療前,癌症指數就維持在正常值,並未上升,那這個指數就無法作為理想的追蹤指標,」吳教恩表示。「正常細胞也會分泌這些特殊物質,當身體處於發炎狀態如胃炎、腸胃炎、皮膚炎等,或是有些良性病變,甚至懷孕、吸菸等,都有可能使癌症指數升高,」吳教恩解釋。以 CA199 為例,這個癌症指數與胰臟癌、膽管癌有正向關聯,但是如果體內有結石、胰臟或膽管發炎,也會導致指數升高,甚至破千、破萬。指數偏高只是提醒要評估癌症的風險與可能性,並不代表就能確定罹癌,還是得合併其他臨床資訊如影像檢查、病理切片等,才能判斷是身體發炎或其他良性疾病還是惡性腫瘤引起。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血清腫瘤指數不斷上升或大輻度上升,便要積極檢查,排除癌病發生或惡化的可能。癌症指數檢查費用多少?一般在抽血檢測時,就可以加價測試一些癌症指數,像大腸癌胚抗原、胰腸胃道、女性卵巢癌等,每個項目費用600~800元不等。但專家建議,這類檢測最好對症下藥,先了解自己有哪類疾病的家族史,再來挑部位檢測,效率會比較好。輔大醫院胃腸肝膽科兼任主治醫師梁程超說,「有些人驗血,可能CEA癌症指數都正常,但是這些腺瘤是有機會會長大的,比較安全的方式還是大腸鏡的檢查。」因此癌症指數不能代表一切。有些民眾在健檢中心測出癌症指數偏高,但到醫院檢查後普遍沒有問題。吳教恩醫師指出,目前臨床上仍然找不到敏感度、專一性都很理想的癌症指數,因此大多數癌症指數並不適合單獨做為篩檢或診斷的工具。健康飲食、良好生活習慣,才能降低罹癌風險。只是一味檢測癌症指數,擔心自己是否罹癌,對一般民眾並沒有太大意義。然而對於曾經罹癌,或是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癌友來說,癌症指數就是個重要的指標,需要定期抽血追蹤指數是否有所變化,這部分是健保有給付的。參考資料東元綜合醫院高級健檢中心健康資訊:12大癌症指數大解析-醫師教你如何正確解讀癌症指數台灣癌症基金會網站:癌指數檢查的迷思(上)延伸閱讀:.超實用!看不懂健康檢查報告?常見數值大解密讓你一看就懂.許多癌症是自己吃出來的!營養師曝「12大類易致癌食物」絕對要少吃.罹癌絕不是運氣不好!營養師傳授不易得癌症的7種飲食原則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16 醫療.消化系統
胃也會抽筋!胃痙攣怎麼辦?可以吃什麼?胃痙攣症狀及飲食建議一次看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壓力大,胃是消化器官,易受情緒影響,一旦情緒緊張、焦慮便可能出現胃痙攣症狀。胃痙攣是什麼?胃也會抽筋?胃痙攣俗稱「胃抽筋」,指的是胃部不適的症狀表現而非一種疾病。造成胃痙攣的原因眾多,有可能是胃發炎、胃潰瘍、日常飲食、心因性壓力甚至癌症等,疼痛時間可能持續數分鐘或數天。由於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壓力大,胃是消化器官,易受情緒影響,一旦情緒緊張、焦慮便可能出現胃痙攣症狀,不可不慎。胃痙攣俗稱胃抽筋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解釋,胃痙攣(Gastrospasm)不是疾病而是形容臨床症狀或感覺的通用術語。胃痙攣是指在腹腔發生鋒利、間歇性收縮或疼痛不適的感覺,之所以胃部會有如「抽筋」般的感覺是因為迷走神經受刺激,造成腹腔平滑肌不自主收縮而產生肌肉抽蓄。 不少人工作壓力大,生活步調快速,都有胃部疼痛的情況,由於精神情緒經常處於緊繃狀態,總覺得胃痛忍一下或吃胃乳、胃藥就好。不過,有時候以為自己是胃痛,其實是胃痙攣引起的疼痛感。胃痙攣原因胃痙攣可能的原因眾多,任何腹腔器官問題或疾病,都可能有胃絞痛的狀況發生,甚至有些靠近腹腔但腹腔外器官的問題,也可能出現胃絞痛,如肺部下葉、腎臟、膀胱、子宮或卵巢等疾病。所以胃痙攣發作,不一定表示是胃的問題、消化道疾病。胃痙攣常見原因,可歸類於以下幾種:1.飲食不當生冷、油膩、酸辣食物都可能刺激胃部,造成胃部絞痛。不規律飲食、暴飲暴食,也會造成胃酸分泌增加、胃部發炎,以至於胃黏膜對疼痛忍受度降低,更容易發生胃痙攣。2.菸酒刺激長期抽菸會降低胃腸血流和前列腺素生成,導致腸胃道分泌粘液能力減弱,胃部保護力變差,只要稍微酸辣食物刺激,便導致劇烈疼痛;過度飲酒也會影響腸胃道分泌。3.藥物影響控制高血壓的鈣離子阻斷劑、治療肺氣腫的氣管擴張藥物等,可能影響腸胃道蠕動,由於胃排空能力減弱,容易造成胃部發炎,以及關節炎等長期服用止痛藥物之患者,容易破壞胃黏膜,胃痙攣發生機率便有可能提升。4.婦科疾病流產、子宮內膜異位症、經痛、卵巢囊腫、骨盆腔發炎、泌尿道感染等,也可能誘發胃痙攣。5.情緒壓力壓力大、情緒緊張、焦慮,容易引起胃部收縮,嚴重者便會引起胃痙攣。6.肝膽腸胃疾病腸胃炎、胃發炎、胃潰瘍、腸躁症、便秘、闌尾炎、腸阻塞、大腸癌、肝炎、肝硬化、肝衰竭、膽結石、膽囊炎、胰臟炎等,都有可能引起胃部收縮、出現疼痛。胃痙攣症狀胃痙攣痛起來是一陣陣地疼痛,可能發生局部疼痛(如下腹部、或上腹部胃的位置)或整個腹部疼痛,並時常伴隨噁心、嘔吐等症狀。根據不同的病因,胃痙攣可能伴隨其它症狀,主要可區分為消化道症狀、非消化道症狀兩大類: .消化道症狀噁心嘔吐、打嗝腹脹、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放屁、排便習慣改變、腹瀉、腸臑動增加等。.非消化道症狀發燒及冷顫、類似感冒症狀、不尋常陰道出血、不尋常陰道分泌物或月經過期等。 胃痙攣多久會好?怎麼緩解疼痛?根據引起胃痙攣的病因不同,疼痛時間可能持續數分鐘或數小時甚至數天不等,如女性生理期,胃痙攣便可能持續數天。如果連續或週期性發生胃痙攣,則可能與大腸癌相關,建議至腸胃科進行檢查。如果胃痙攣伴隨下列症狀,可能危及生命,需緊急就醫:黑便或血便、呼吸困難、頭暈、意識改變、嗜睡虛弱、發高燒、吐鮮血或咖啡色物質、皮膚及眼白變黃(黃疸)、腹部有搏動性腫塊、嚴重腹痛或腹脹等。由於胃痙攣多為急發性劇烈疼痛,多半民眾會選擇掛急診,急診醫師多會先施打副交感神經抑制劑,以放鬆平滑肌舒緩症狀,並讓其臥床休息或局部熱敷,再建議至腸胃科門診進一步檢查,有需要時,腸胃科醫師會建議「胃鏡檢查」或「腹部超音波檢查」確認病因。胃痙攣發作時,建議先讓胃休息,不要進食並喝溫開水,若疼痛程度尚可忍耐,在家可先側躺並熱敷腹部,放鬆身體有助緩減疼痛感。馬偕紀念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高晧宇也表示,胃痙攣有兩個方法可以緩解疼痛:.側臥、熱敷:整個人縮起來側臥,並在疼痛處熱敷。.按壓穴道:按壓位在膝蓋外側上緣兩寸(三橫指)的梁丘穴。胃痙攣發作時,建議先側躺並熱敷腹部,放鬆身體有助緩減疼痛感。胃痙攣可以吃什麼?情緒放鬆降低發作頻率調整飲食習慣,有助降低胃痙攣發生率。刺激性食物如過酸、辛辣、油膩、冰冷、精緻糕點等食物要避免,以及糯米類如湯圓、粽子、飯糰等,因不易消化會在胃中長時間停留,會造成胃酸分泌增加建議酌量食用。以下提供減少胃痙攣發生的三種方法:1.調整飲食選擇簡單、好消化食物如蔬果類,料理方式採取清蒸汆燙,不油炸、避免大量醬料之料理。高晧宇醫師建議,胃痙攣患者平時可多吃秋葵、生薑、山藥養胃,以及細嚼慢嚥,每一口飯建議咀嚼15至20下,吃飽飯後先走10至15分鐘,有助減少胃痙攣發作。胃痙攣患者避免辛辣食物等刺激性食物,可降低胃痙攣發生頻率。2.情緒放鬆減輕壓力來源,不加班、睡眠充足,保持心情愉悅,避免情緒緊繃。戶外踏青、健行都是抒壓的好方式,心情放鬆、戒菸、戒酒,維持生活好習慣便能降低胃痙攣發作頻率。3.藥物、補品謹慎使用藥物、補品別亂吃。如果有長期服用止痛藥需求,最好諮詢腸胃科醫師,甚至安排胃鏡檢查。胃痙攣2大QAQ、胃痙攣,可以吃止痛藥緩解嗎?A:《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解釋,胃痙攣發作時,不建議吃止痛藥。若有胃炎、胃潰瘍等胃部疾病,服用止痛藥更傷胃。建議側躺休息、局部熱敷、就醫治療才有效。 Q、吃辣會吃到胃痙攣?A:辛辣食物會刺激胃部黏膜,甚至造成胃黏膜受傷。當食物或胃酸刺激傷口,會造成胃部收縮引起胃痙攣。參考資料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胃也會抽筋?胃痙攣讓你劇痛 2方法緊急緩解 延伸閱讀:.便秘按肚子!中醫教你按「14個護腸胃穴道」緩解不適、改善脾胃功能.「胃脹氣、胃潰瘍、胃食道逆流」哪些人是高危險群?有這些症狀要當心.胃食道逆流、腸躁症...7種「常見腸胃道問題NG食物」大公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08 醫療.心臟血管
醫PO「血油」照片嚇壞人!怎樣算高血脂?多運動、飲食清淡就能降血脂?
現代人飲食經常大魚大肉,沒有高血脂、高膽固醇的人可能是少數。有醫師在社群媒體上PO出患者一管血,清楚看見一層厚厚的油浮在上面,藉此奉勸大家日常飲食不要吃太油!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日前在其臉書粉絲專頁《Icu醫生陳志金》PO出一張令人驚嚇的照片,他說護理師拿了病人的一管血問道「檢驗科說病人的血『油油』的,真的看得出來嗎?」陳志金說,只要加驗血脂肪,再把這管血靜置幾個小時,或把血液進行離心分離,就會知道了。結果出來,果然清楚看見一層厚厚的油浮在上面,目測油的厚度大概是血液的3倍。陳志金指出,病人的三酸甘油酯是1677 ,正常應該要小於150,而三酸甘油酯太高會引起胰臟炎。他奉勸大家平常吃東西不要吃太油,以免高血脂上身,血就會像這樣「油油」的!怎樣算血脂偏高?血脂即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值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濃度過低時,即為血脂異常;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超出正常值就是高血脂,也易引發其他重大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腦中風、糖尿病、動脈硬化甚至腎臟病等的危險因子。》看詳細疾病百科/高血脂症.總膽固醇(TC)高過200mg/dl.低密度脂蛋白(LDL)超出130mg/dl.高密度脂蛋白(HDL)低於40mg/dl.三酸甘油酯大於200mg/dl以上其中任一異常或者合併多種異常情形,就可能是高血脂症。膽固醇過高,該吃什麼?要控血脂,需注意不要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像是雞皮、肥肉等,高熱量、高油脂、反式脂肪食物、精緻糖類也要節制。改為多吃魚肉、橄欖油、五穀雜糧等。多運動、飲食清淡就能控制高血脂?不過,其實來自食物攝取的膽固醇僅占身體的二至三成,因此除了控制飲食,還需要其他方法一起配合。尤其很多人認為罹患高血脂症不用吃藥,只要多運動、飲食清淡就能控制,是相當常見的錯誤迷思。現任臺北榮民總醫院重症加護內科主任黃柏勳曾受訪指出,運動、飲食清淡確實是良好的生活習慣,但高血脂症的發生有高達7至8成是基因搞鬼,飲食僅占約2至3成,因此臨床上經常有患者明明體型不胖,也有定期運動、飲食健康仍然罹患高血脂症,必須靠藥物控制。控血脂3招1.耐心服用藥物2.妥善調整飲食3.培養運動習慣【參考資料】.《Icu醫生陳志金》臉書粉絲專頁 .三軍總醫院.高血脂靠運動飲食就能控制 醫師:大錯特錯.壞膽固醇控制不佳有3原因 影響血脂的這些食物少吃
-
2023-06-06 醫療.泌尿腎臟
腹膜透析存活年限?解析腹膜透析的步驟、缺點和費用
許多慢性病都會導致慢性腎臟病,而慢性腎臟病末期,無可避免地必須選擇洗腎,少數幸運的病人可以進行腎臟移植。一般來說,「洗腎」主要分成兩大類,一類稱為血液透析(HD),俗稱「洗血」;另一類是腹膜透析(PD),俗稱「洗肚子」。「血液透析」是將血液引流到體外機器,透過機器快速移除血中毒素,血液透析大概2~3天進行一次,也就是說,病任平均每周需到院3次;「腹膜透析」則是透過人體的腹膜進行透析,洗腎病人可以透過腹部的導管輸進乾淨的透析液,同時將舊的透析液排出進行治療,腹膜透析可在家自行操作,每月回診一次確認透析狀況即可。腹膜透析存活年限有多長?除非患者因身體問題無法選擇腹膜透析,要不然無論是血液透析或是腹膜透析,在存活率上並無顯著差異,洗腎超過10年、20年的腎友大有人在。所以病患可以因自己的自主性、意願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洗腎方式。如何進行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有哪些步驟要做?1.當病患要進行腹膜透析時,醫師會在腹部開刀植入導管,將透析液經由導管注入腹部,利用血液與透析液濃度差的原理,利用腹膜上的豐富的微血管,來進行分子交換,過濾、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和廢物。2.接著可以透過機器將「髒的透析液」引流出肚子,換上新一袋透析液至腹腔,不斷循環以清除體內的毒素和水分。腹膜透析的時間約需多久?操作困難嗎?腹膜透析在實務上可以分為兩大類型,兩者都可透過腎友或腎友家屬操作,過程十分簡單,甚至視力不好、手抖、記性差的腎友都能操作,醫護人員會反覆教導腎友熟悉操作流程,並在回診時持續進行衛教。 腹膜透析兩大類型:1.連續可移動腹膜透析(CAPD):每日手動換液4~5次,一次大約2公升左右,讓藥水在體內停留4~6小時後,再引流出來,每次約半小時左右,也可利用工作空檔或在空曠處自行操作洗腎。可在家自行操作,患者不用一直跑醫院,上班、出遊較不受影響。2.全自動腹膜透析(APD):由機器來自動執行換液的工作,就算睡眠中也可進行,一次更換10~15公升,進行時間大概8~10小時左右,白天就有機會不進行透析。有時視體內藥水濃度情況,隔天還需手動再換一袋藥水。一般等到下班回家休息後,才再裝上機器換液。機器還設有遠距病患管理系統,能夠即時回傳分析數據,讓醫護人員掌握病人居家治療的情況,主動提供進一步的照護建議。研究顯示,這樣的模式還可降低39%住院風險及54%住院天數。全自動腹膜透析的機器約等於小型印表機,出遠門上較為不便。腹膜透析缺點:增加腹膜炎感染的風險腹膜透析最大的隱憂是感染,增加腹膜炎的風險。因為人體腹膜腔本是一個無菌環境,如果在腹膜上 開口,就會增加感染風險,進而引起腹膜炎。一般來說,引發腹膜炎的原因有兩類:●腎友操作的問題:超過一半以上的感染狀況是因為腎友操作不佳,例如:操作時不戴口罩、沒有洗手就灌液、操作時開著電扇,導致微生物飄散等。●疾病的問題:少數腎友會因為自身的疾病,增加腹膜感染的風險,例如:經血路的感染、胰臟炎、大腸憩室炎等腹腔器官感染,因此導致腹膜炎。選擇腹膜透析的腎友總會擔心因一時的疏漏感染腹膜炎,但這樣的擔心是杞人憂天,還是真實發生?根據「2021年台灣腎病年報」中的數據發現,選擇腹膜透析的腎友近5年腹膜炎發生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是 全亞洲最低的國家。換言之,台灣現在腹膜透析引起腹膜炎的風險越來越小,只要病患操作得宜,並且 及時獲得治療,腹膜透析其實越來越安全,腎友不用為此太過擔心。想了解更多的腹膜炎資訊也有腎友會另外擔心的毒素清洗是否乾淨。這是因為腹膜透析是連續性地洗,效果與血液透析相去不遠,腎友能夠選擇腹膜透析做為往後長期的洗腎方式。不適合腹膜透析的族群有:●腹腔動過手術●腹膜發生過沾黏者不適合使用腹膜透析●沒有血管可使用作為瘻管者●腎病嚴重到無法使用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會增加額外的費用嗎?洗腎費用則依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兩種不同方式有些微差異,前者每月約5萬元、後者約4萬5千元,全自動腹膜透析(APD)的機器租借費和洗腎費用,目前都可由健保給付。參考資料:元氣網:天冷腎友要小心 寒流氣溫驟降、喝熱湯防寒 當心「血壓失控」元氣網:配合作息洗腎 破除腹膜透析3迷思元氣網:避免群聚染疫 在家洗腎增加元氣周報:腎臟病有2種洗腎方式 醫師詳解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差異慢病好日子:透析選擇想了解更多慢性腎臟病、尿毒症的介紹想要了解更多洗腎大小事,請看元氣網洗腎專題策展
-
2023-05-27 焦點.健康知識+
「尿液檢查報告」有看沒有懂?教你如何看懂尿液檢查報告的結果
隨著國人越來越重視自身的健康狀況,健康檢查逐漸成為民眾們關注的議題,而健康檢查的項目眾多,其中包含血液檢查、尿液檢查、肝腎功能檢查,以及腫瘤癌症篩檢等,究竟檢測後的檢查報告要如何判讀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驗尿前須注意哪些事,而尿液檢查項目結果又代表什麼意思呢......驗尿前和執行需要注意哪些?‧採取中段尿,以早上起床的第一次尿液為佳,女性應避開生理期留尿。‧採樣前、後都要洗手。‧採樣時請按照說明操作,避免污染尿液樣本。‧驗尿前可以比平時多喝 1~2 杯水,身體才能產出足夠的尿液作為樣本,但要注意,飲水過量可能會導致檢驗結果失準。‧通常驗尿前不用特別改變飲食習慣,且如果醫師沒有限制飲食,測試當天除了水也可以喝一點果汁或牛奶等液體。常規尿液檢查包含以下項目:一、 比重(Specific gravity):成年人尿液比重正常值為1.010~1.030可評估飲水習慣、腎臟濃縮能力(腎小管再吸收、濃縮功能之指標)、稀釋作用。低比重尿 1.030:見於糖尿病、脫水、嘔吐、心臟衰竭、腎病症候群等。二、 酸鹼值(PH值):正常酸鹼值5.0-7.5若酸鹼值為8,見於細菌感染、發炎、腎功能不良、服用利尿劑等。三、 白血球(LEUKOCYTE):正常數值陰性(-)正常為陰性,若呈現陽性表示可能為泌尿道感染四、亞硝酸鹽(NITRITE):正常數值陰性(-)檢測泌尿道系統是否有細菌感染;饑餓狀態、大量食用維他命C會出現偽陽性。五、尿蛋白(PROTEIN):正常數值陰性(-)觀察腎臟機能重要指標,正常為陰性(1)生理性蛋白尿:激烈運動(運動過量)、過度疲勞、冷水浴過久(暴露於寒冷環境下)、攝取高蛋白質食物、壓力、服用阿司匹林。(2) 姿勢性蛋白尿:因站立時間過長,腎臟血管受到壓迫導致。(3) 病理性蛋白尿:腎小球病變、澱粉樣變性病、腎病症候群、糖尿病性腎病變、高燒、妊娠毒血症。六、葡萄糖(GLUCOSE):正常數值陰性(-)若出現陽性(+)可能為糖尿病、荷爾蒙失調、肝病、藥物治療、懷孕、胰臟炎、肝病變、甲狀腺疾病、腎小管功能障礙等。七、酮體(KETONE):正常數值陰性(-)酮體為體內脂肪代謝不完全產物,若為陽性(+)可能原因包括:糖尿病、饑餓(禁食)、發燒、長期腹瀉、嘔吐、甲狀腺機能亢進、懷孕、高蛋白飲食、劇烈運動等。八、潛血(Blood):正常數值陰性(-)若出現陽性表示尿液中存在紅血球,而女性經期可能出現偽陽性反應。九、膽紅素(Bilirubin):正常數值陰性(-)異常升高和肝病或是溶血有關。延伸閱讀:.他每天大吃1食物「尿尿超多泡泡 」罹糖尿病!醫師一查:失控了.尿尿顏色像西瓜汁!血尿是得了什麼病?恐是3種疾病所致.尿液出現3顏色要當心!專家揭尿液顏色表健康狀況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