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肺炎
共找到
13167
筆 文章
-
-
2020-02-1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如果SARS時代可以這樣,林重威就不會離開了吧!?
【編者按】「醫病平台」的終極目標是促進醫療團隊與社會大眾(包括病人與家屬)互相了解。本週的主題「醫生的心語」是由三位不同世代的醫師說出他們在行醫生涯難忘的經驗:一位是在學生時代勤於筆耕的年輕醫師,因為「武漢肺炎」而追憶2003年SARS肆虐台灣時不幸犧牲的同學林重威醫師,並說出醫師對目前這緊要關頭的誠懇呼籲;一位中生代、長年在美國執業的癌症專科醫師,追憶一位不幸過世的癌症病人,道出醫生內心的遺憾;一位醫學院畢業五十年,大部分時間都在美國行醫,最近才退休的老醫師,回顧自己行醫生涯特別留下印象的幾個病人。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讓我們更了解醫師的內心世界,我們也盼望不久能有更多的社會大眾與我們分享他們自己或陪伴家屬就醫的經驗與意見。重威殉職之後,台灣的蛻變重威,你的名字再度被提起。我們許多人又想起那段歲月,談起當年種種,但十七年過去,我們其實都不再是十七年前的自己。那時候,我還單身,擔任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醫院指派家醫科駐守發燒篩檢站,為醫院安全把關,N95口罩存量不足,發燒篩檢站醫師配給的N95口罩是兩天一個,幸而當年似乎沒有瘋搶外科口罩的情形,我們能每天用一個新的外科口罩蓋在N95外層,另外也不知是否真的有幫助,總摺張衛生紙墊在N95口罩內,減少說話時唾沫附著口罩,衛生紙隨呼吸飄近飄遠,常搔著臉。相較起來我們還是輕鬆的,真正照顧SARS病患的醫生,值班時是戴著N95口罩睡覺的。當SARS風暴終於結束,科內舉辦了一場感恩禱告會,同事們分享各自心路歷程:有人在過程中尚要承受來自家裡擔驚受怕的長輩壓力,不斷勸說他們辭職或是轉科,也有人說好久不敢抱孩子了,但我們都慶幸SARS的威脅終於解除,也慶幸自己服務的醫院至少制度健全、主管睿智,在科內住院醫師輪排發燒篩檢站時,主任領著主治醫師扛下科內其他大大小小的事,並暫時刪除其他不緊急的業務,我也記得有回代表家醫科參加臨時會議,副院長沉痛的說:那些犧牲的醫護人員不是英雄,他們是無辜的受害者啊!重威,我們都不希望你是英雄。你走的那天,我去到隔離病房外,一群同學圍著你的父母,你母親的淚還洶湧地落,便被催促穿上隔離衣進去看你最後一面,然後要火化了。我記得那一幕在當時帶給我的衝擊,你是那麼熱心的班代,那麼和氣的同學,怎麼會是你?一年一年過去,我始終沒忘記那場景,當我後來成為母親,再想起那一日,那股椎心已不僅止於失去一位好朋友,更為你的母親而痛。你的父母卻那麼堅強,與北市府打官司,以國賠添存款成立了「林重威基金會」照顧澎湖清寒子弟,參與「SARS,再見」舞台劇紀念活動,難以想像他們的心一次又一次的磨著痛著,依然面對並且前行。澎湖有座「重威紀念公園」,班上幾位同學去過,在那兒拍張照,「舒服卻感傷的地方」,他們說。十年前我給你父親寫過信,他回信說道:「有些事,重威沒有活著看見,或許也是好事。」那是個紛亂的時局,擺盪的政治、口水、權力鬥爭,一度我覺得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只能無可奈何的下坡。但這次,武漢肺炎的嚴重疫情讓我們欣慰的看到台灣社會的成長與成熟。此刻的我已不是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對我來說,學校延遲開學、學生要不要戴口罩的議題更加切身。想起許多年前社會輿論對「草莓族」憂心忡忡,如今他們已長成國家棟樑,在醫療前線上義不容辭的防守,而政府官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紙上談兵,人民感受到總統的強韌,看著行政院長、衛福部長等人每天帶著倦容卻絲毫不懈怠的堅守崗位,在對疾病的惶惑當中,至少有同舟共濟的凝聚力,看到民間對口罩配額自發性提出「我OK,你先領」的禮讓運動,醫生發起「醫療人員連署支持政府堅持防疫底線」,也有許多人透過網路留下對政府的支持鼓勵話語。如果SARS的時代可以這樣,或許,重威就不會離開了吧,但肯定的是,因為當時這些人的犧牲,帶來了反省,也讓政府與人民都提高警覺,才能有今日。心裡默念台灣因SARS殉職的十一人名單,深深感謝並且祝福他們的家人,然而名單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長,當年付出的代價其實不止於此,有感染SARS後痊癒的醫生,病後花了好長時間調適他易喘的後遺症,也有更令人傷心的,逃過SARS的死劫,卻或許因著心肺功能的侷限,剛屆不惑之年便心肌梗塞離世,留下稚齡兒女。懷著最深的敬意,感念過去,同時感謝此時為防疫與治療病患而努力著的國人:全神戒備的醫療體系,不停加班的口罩廠,業務量暴增的先是便利商店、而後藥局,以及一些微瑣卻不可或缺的細節,例如菜市場裡賣菜的那位老家在湖北的中國新娘告訴我,她媽媽原本預定大年初三來台灣陪她過節,但事前接到陸委會的勸阻電話因而未成行……防疫不是一道命令,而是一張嚴密的網。病毒仍擴散蔓延著,讓我們繼續謹慎面對。開啟網頁關心疫情變化,常看到重威燦爛的微笑,你一定是在鼓勵著活著的大家吧!「永遠不要放棄希望,我們可以同心協力一起度過。」名利一下子,健康一輩子!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我們是來自聯合報系家族、最有活力的「元氣網」,給你最需要的保健、疾病、樂活訊息!加入>>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對抗新冠肺炎 感染科醫師:不一定要負壓病房
台灣出現新冠肺炎疑似社區感染首例,中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指出,目前防疫已再升級;以往醫院僅就有旅遊史和與這類人有接觸而有症狀者通報,但現已請各醫療院所,只要是流感、呼吸道感染和疑有群聚感染情況,都可以通報衛生局,以擴大篩檢來避免任何漏網之魚。他也提醒,醫療院所在發現這樣的疑似病患以及請他們去衛生局指定地點做進一步採檢時,在交通途中,要特別注意請他們戴上口罩,並避免乘坐大眾運輸工具,最好是坐自己的車前往。對於目前中部各醫院的負壓病房是否足夠,萬一社區傳播真的發生時是否足以應付?黃高彬認為,以目前發現的新冠肺炎80%是輕症看來,只要是單獨且通風良好的病房即可,不一定非得要負壓病房,因此目前中區醫院的準備是足夠的。
-
2020-02-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酒精搶光改搶「花露水」消毒 專家憂:香精恐引皮膚過敏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全台各地大鬧口罩、酒精荒,誇張的是,現在連「花露水」都賣到缺貨,有民眾認為,花露水內含75%的酒精,有殺菌效果。不過專家提醒,花露水內含有香精成分,大量使用的話恐造成過敏。根據《TVBS》報導,疫情肆虐造成人心惶惶,由於明星花露水標榜含有75%的酒精,符合殺菌標準,成為民眾搶購目標,不少人買不到消毒酒精,轉而購買花露水代替。據了解,老牌明星花露水在今年1月恢復生產,近期到賣場查看,根本找不到明星花露水商品,店員表示,之前有進花露水,進貨後就被掃光,「疫情關係買酒精買不到,就買這個啊」。明星化工總經理郭超表示,每日販售花露水數量為6000瓶,不過銷量卻遠遠大於工廠產能,目前還欠4000打家庭號的商品數量。高科大化材系教授林榮顯表示,75%到80%之間的酒精成分,殺菌率會比較高,若酒精含量約70%或更低,仍能有殺菌效果,只是較弱。林榮顯提醒,明星花露水內含化學香精,且大部分的香精都是合成的,在無法完全了解其成分前,直接用花霧水噴在人體上,恐怕會有皮膚紅腫、發癢、過敏等狀況。事實上,在2003年SARS期間,花露水就因為含有酒精成分熱銷,如今又因肺炎疫情影響,再度成為熱賣商品。不過明星花露水在今年重出江湖後,已將酒精濃度調降為71%,生產工廠自1月以來,已進口162公噸的酒精作為製材。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很怪!查奪命3盲區 全看病理解剖
新冠肺炎疫情日益嚴重,一個月來已有1600多人死亡,但直到2月16日才有第1例的患者遺體解剖。同濟醫學院法學系教授劉良慨嘆,肺炎病毒死亡這麼多人,病理解剖終歸要做的,早一點做可以多救幾個人。學者籲病理解剖 醫院都說沒場地「北青深一度」報導,劉良從事病理研究30餘年,疫情爆發後,他的團隊曾向湖北省政府提交緊急報告,強調解剖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得到肯定的批覆。但武漢許多定點醫院表示無法提供解剖場地。他強調,由於醫院沒有收到正式官方文件,又擔心解剖風險,病理解剖的事只能擱淺。劉良說,目前新冠肺炎病理上沒有完整的、系統的東西。只有個別的人做了穿刺或者活檢,而SARS時死亡10多例就有解剖。現在新冠肺炎死亡人數過千,這種缺失按理說是不應該的。(但在報導之後不久,大陸在昨天已進行了2例患者遺體解剖)他指出,電腦斷層CT檢查就像衛星,如果地球上發生戰爭,衛星只能看個大概。最核心的是,要有人到前沿陣地察看敵人死了多少、敵人用什麽武器、我方防禦有些什麽問題?就像偵察兵一樣,指導後方打仗。病理研究就是做這些事。肺毛玻璃樣原因、傳染途徑、病毒分布…3大重點現在許多CT顯示,新冠肺炎患者肺上出現毛玻璃樣。要搞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肺出現毛玻璃樣,是水腫?出血?感染?纖維化?裡面起反應的是中性白細胞、單核細胞還是淋巴細胞?搞不清楚的話,治療上就會盲目,「一片亂殺」。病理研究也關注傳染途徑。比如糞口傳染, 腸道裡的病毒到底分布在什麼地方?口腔、食道、胃、十二指腸還是結腸?不同情況的病人治療也完全不一樣。劉良表示,對新冠肺炎的死者遺體進行解剖,取樣,然後做切片,可以研究病毒在人體的分布狀態,以及身體哪個部位對病毒有反應。病毒對哪個組織、哪個器官,器官的哪個局部、哪些細胞損害更多。病毒攻擊的方向、靶點在哪裡,就要對這個靶點做研究,做一些干預、防禦。他強調,沒有對死者做病理研究,對搶救治療有延誤,對將來的研究也有影響,所以很著急。劉良稱,新冠病毒很奇怪,遠離氣管,在肺的周圍比較多。所以取咽拭子的時候,病人要深深的把肺周圍的病毒咳出來。降解剖感染風險 在屍袋裡解剖被問到病人身上的病毒會不會因解剖二次汙染或擴散?劉良稱,對傳染病人遺體的解剖,防止病毒傳播,大陸有一套標準。目前大陸達到傳染病解剖標準的解剖室很少,只有北京地壇醫院一家,曾用於SARS研究。目前不可能把遺體從武漢運到北京。但不能說沒有就不做,還是要想辦法。他們做過SARS、愛滋病的解剖,雖沒有很好的解剖環境,也沒有發生過什麼問題。新冠肺炎傳染性強,好像挺可怕,劉良說,包括很多專業人士都不懂,覺得太危險。但是他們之前做了很多其他傳染病人的病理解剖,從未發生過人員感染,也沒造成環境汙染。做過的人知道怎麼防護。比如在屍袋裡面做解剖,之後直接火化,沒有太大問題。小空間、吸掉血水…手套口罩多帶幾層相比SARS,新冠肺炎的病理解剖有什麼不同?劉良表示,需要更細一些,主要是防止次生災害。操作上更穩,更慢。比如,可以在一個更小的空間裡操作。要準備很多毛巾吸掉血水,袋子要防水,確保血水不會流到土壤裡或排到下水道,不讓粉塵漏在外面。對於實施解剖的人,要穿好防護服。相比醫護人員防護措施更嚴格。比如,醫護人員戴2層手套,他們戴3層,口罩也更多一點。對於解剖的過程,首先需要死者家屬的同意,簽一個協議告知;第二需要有一個合適的場地,不讓病毒擴散,有人提出需要在負壓(空間)下操作,但解剖需要的防護、防止次生災害的措施都有,不需要擔心;第三是做屍檢人員要有資質。最快9至10天有結果劉良指出,一般的屍檢,要二、三十天出結果。但新冠肺炎是很著急的,如果能做,快一點,特事特辦,九、十天就能出結果。就在劉良的呼籲後不久,大陸央視16日晚間報導,在國家法律政策允許,並獲得患者家屬同意下,2月16日凌晨3時許與18時45分,大陸全國第1例與第2例的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已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完成,並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這2具解剖病理已被送檢。報導稱,由解剖獲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對於探索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的病理改變、疾病機制等有重大幫助,並能從根本上尋找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給未來臨床治療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據。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湖北外新病例「連降」 雷神山醫院院長:疫情拐點已到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平息,大陸國家衛健委日前通報指,非湖北地區新增病例連續12日下降,衛健委發言人米鋒也說,武漢、湖北、全大陸重症病例佔確診病例的比例均明顯下降,說明大陸各地的疫情防控效果已經顯現。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並表示,「真正的疫情拐點(轉折點)已經來到,現在裡面消耗的很多都是存量。」據星島日報報導,8日開始收治患者的武漢雷神山醫院院長、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王行環表示,未來兩三天,出院患者增加,床位將增多。他樂觀認為,「真正的疫情拐點已經來到,現在裡面消耗的很多都是存量」,從新發的情況來看,五天以來發熱的數量在下降。 「它是有一個坡度,逐漸在降,穩穩地在降,沒有反彈過,我是很有信心的」。為強化疫情防控,湖北政府發佈通告,要求所有小區、居民點實行24小時封閉式管理;除抗疫車輛等特種車輛外,其他車輛一律禁止通行。同時所有非必須公共場所一律關閉,一切群眾聚集性活動一律停止等。據衛健委數據,海南、青海、甘肅、寧夏、西藏五個省前天無新增病例。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1300多宗。且武漢重症佔確診病例的比例由最高點32%波動下降至昨日的21%;湖北其他地市由18%下降至11%,其他省份也下降至7.2%。衛健委發言人米鋒指出,上述變化說明大陸各地的疫情防控效果已經顯現。特別是隨著大陸對口醫療支援力量的加強,湖北制定和落實的防控措施,分類集中管理使大量輕症病例得到及時救治,減少了轉為重症的可能,為提高治癒率,降低病死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李秉穎建議:居家隔離趴趴走 罰責比照酒駕
為了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國內於一月初成立防疫指揮中心,防堵成效受外界肯定,但專家認為仍有改善空間,政府跨部會聯繫應再加強;民眾也要配合,不應成為防疫破口。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指出,現在民眾不配合居家檢疫、亂填健康聲明書、不誠實告知旅遊史等亂象,顯示罰款手腕不夠。防疫如同作戰,人權被限縮是必要的,他建議應該居家隔離還趴趴走的民眾,應該比照酒駕罰則,違法者硬性規定接受廿四小時教育訓練,被關幾天都是合理的。而台大副校長張上淳觀察,在這次防疫作戰中,最奇特現象就是口罩之亂,引爆關鍵在於中央與地方不同步。中央一開始宣布全國備有四千多萬片口罩,足供國人使用,卻有專家建議,全民都應戴口罩,那口罩怎夠用?教育部建議,學生上下學都應戴口罩,許多家長擔憂孩子被感染,排隊搶購口罩,李秉穎建議,各部會頒布相關政令前,應先討論溝通。再以陸配子女入境為例,陸委會放寬入境標準,還開兩次記者會,但才隔幾個小時,指揮中心宣布撤回原先規定,確實讓不少人認為政策混亂。張上淳說,SARS後,各縣市均建立防治醫療網,而各醫院感控措施也做得不錯,但時間一久逐漸鬆懈,政府應正視問題。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 從「圍堵」轉向「減災」
繼日本、新加坡出現不明原因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國內也出現首例疑社區感染且死亡案例。聯合報昨天舉辦「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專家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恐常態化,防疫應從「圍堵」轉為「減災」。疾管署長周志浩說,確已料敵從嚴,備好兩萬間隔離病房,以因應萬一出現大規模社區感染。「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邀請周志浩、中研院院士賴明詔、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台大副校長張上淳、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及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從個人對抗病毒到防疫政策,提出建言。蘇益仁:提早因應醫療崩潰被稱為冠狀病毒之父的賴明詔指出,新冠病毒傳播力強,可說是演化相當成功的病毒。蘇益仁表示,這波新冠肺炎疫情面臨三箭齊發,春節返鄉、流感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當流感的發燒病人湧向醫院,加上收治新冠肺炎病人,醫療體系必然崩潰。蘇益仁認為,武漢疫情失控,便來自於醫療崩潰,台灣必須提早因應。張上淳:負壓病房勢必不足曾經率領抗煞團隊、時任指揮中心副總指揮官的張上淳表示,現階段國內防疫重點為圍堵,阻絕病毒於境外,但若從中國或其他國家回來的都要隔離、篩檢,醫院負壓隔離病房勢必不足,所以,包括防疫物資,如N九五口罩及防護衣,一定要及早準備,並針對不同疫情擬定防疫戰術,保持彈性,靈活指揮調度。周志浩:檢驗量能重大挑戰針對外界擔心台灣現有防疫能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在防疫組織架構、檢疫措施及醫療方面,均已做好準備。除了視防疫決定指揮層級,在監測方面,國內檢驗量能受到重大挑戰,但在眾多醫學中心協助下,現在檢驗量能提升至每天一千兩百件。醫療是國人最關切的防疫重點,周志浩說,「這不能掉以輕心」,台灣在抗煞期間,建立感染症醫療網,擬定急診指引,與急診醫學會合作,執行無預警查核,奠定良好基礎。目前屬於第一波防疫,全國共六家應變醫院,提供六百五十床,如果疫情緊急,十五家部立醫院投入防疫工作,將增加兩千多床;如果真的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屆時全國將有兩萬多間隔離病房可供使用。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表示,面對新冠肺炎,他最擔憂民眾配合度不足、對中國大陸航班往來疫情資訊不透明等,造成防疫漏洞。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認為,我們應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出現有足夠的警覺。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表示,國衛院全力研發藥物及疫苗中。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衛院挑出抗煞兩百藥 找關鍵破口
科學界認為,新冠病毒將流感化,容易引發社區感染,如何找到有效治療藥物,成為關注焦點。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昨天在「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指出,國衛院已篩選出兩百多種可能有效藥物,正積極進行動物實驗。另外,國衛院也積極投入美國藥廠「吉利德」研發新藥「瑞德西偉(Remdesivir)」的合成技術,預先演練合成步驟,一旦我國爆發大規模疫情,提供治療所需。司徒惠康指出,新冠肺炎與SARS都屬冠狀病毒,歷經SARS衝擊後,國衛院建置相關可能藥物,最近從抗SARS藥物中,挑選出二百多種目標藥物,利用疾管署成功分離的新冠肺炎病毒株,進行貓與豬等動物實驗。此外,國衛院也運用人工智慧藥物分析與藥效預測系統,針對美國FDA核可用藥與天然物進行篩選。由於「瑞德西偉」似乎具有治療新冠肺炎的潛力,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藥物加值創新研發中心」預先演練「瑞德西偉」合成步驟,順利破解五大合成關鍵步驟,如國內爆發大規模疫情,就能自產「瑞德西偉」。國衛院也投入合成胜太疫苗開發,若順利,二個月就能得到結果,前進臨床試驗。另推動重組病毒疫苗、DNA疫苗及次單位疫苗開發,拚半年進入臨床前試驗及臨床人體試驗。
-
2020-02-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全身伽馬刀發明人 染新冠肺炎不治
大陸中國工程院院士、「段氏伽馬刀」發明人、現年八十六歲的段正澄,因感染新冠肺炎,前晚在武漢離世。這是武漢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因新冠肺炎過世的第四人,學術界損失慘重。華中科技大學日前公布,因當前疫情防控,段正澄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在網上設立紀念堂。人民日報旗下「健康時報」引述華中科技大學相關負責人稱,段正澄一月廿九日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本身患有糖尿病等疾病,十五日晚在醫院不治。段正澄在一九九六年,將機械科學與放射治療醫學結合,研發國際首台「全身伽馬刀」,有助伽馬射線焦點對準腫瘤,殺死癌細胞,大大降低對人體造成損害。目前已經在大陸一百多間醫院使用,惠及近一百萬名病人。此外二月八日華中科大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發布訃告稱,教授紅凌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三歲。新京報報導,紅凌教授是因染上新冠肺炎離世,他是在一月廿五日身體不適,但病毒潛伏期為十天左右,到二月四日才發病。紅凌畢業於武漢大學,於一九九四年獲得亞利桑那大學生物學博士學位,之後他在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進行博士後研究。一九九九年進入美國加州大學能源系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二○○七年,紅凌回到大陸之後一直在華中科技大學任教,擔任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具有美國籍的紅凌,也是美國第一例新冠肺炎的死亡者。第三名是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科教授林正斌,林正斌自感染新冠肺炎後情況一直不樂觀,曾進入了加護病房治療,二月十日病逝。林正斌生前曾進行上千起腎臟移植手術。第四名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劉筱嫻,她在二月十三日病逝。劉筱嫻為大陸著名預防醫學教育家、婦幼衛生專業創始人。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研院士賴明詔:冠狀病毒還會演變進化
近一、二十年來,全球重大傳染疾病均與冠狀病毒有關,包括SARS、MERS及新冠肺炎,被譽為「冠狀病毒之父」的中研院院士賴明詔指出,未來冠狀病毒還會繼續演變進化,而這場人類與病毒的戰役方興未艾,可預期的是,未來戰況將愈來愈慘烈,人類千萬不能大意。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認為,我們應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出現有足夠的警覺,且注意病毒的演變,若病毒無法消失,但又不像SARS致死率高,未來新冠肺炎比較可能像二○○九年的新流感,演變成每年持續流行。賴明詔說,冠狀病毒普遍存在蝙蝠、豬等動物體內,長久相安無事,相當溫和,不料,跳物種傳至人類,竟帶來如此大的危害,讓人不敢相信。截至目前為止,在人體發現過七種冠狀病毒,其中四種導致感冒症狀,第五個為SARS病毒,第六是MERS病毒,第七個就是這次新冠病毒。外界對新冠病毒充滿未知與恐懼,中國學者鍾南山研究曾說潛伏期最長可到廿四天,但黃玉成認為還需要更多的個案與時間觀察,根據研究,推估潛伏期以五到十二天為多,大多落在五到七天,且在潛伏期時傳染力有限,大多數患者應該是有症狀時才具有傳染力。至於新冠肺炎是不是有很多無症狀感染者,黃玉成認為,下結論須謹慎,例如有學者發表研究,德國感染者赴上海開會後被感染,認為其在上海接觸對象沒有症狀,但進一步追查才發現,那位上海學者在開會當下就身體不適,表示他不是無症狀感染者。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白牌計程車司機染新冠肺炎 專家建議司機這樣「自救」
國內昨天出現尚未完全找到接觸史的本土病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因該死亡個案身分為白牌計程車司機,雖無路邊招客問題,但因載過陸港澳旅客,應調查所載客國外旅遊史,目前指揮中心與專家已透過NCC掌握相關通話紀錄,陸續查證中,尚未確定是社區感染。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也表示,由於第十九例確診病例,為白牌計程車司機,乘客大都是有預約,有陸港澳旅遊史。這和完全不知道感染源的社區感染意義不同,因此不能真的算是社區感染,仍需等待完整疫調。對此,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也持相同論點。然而,多少病例算是進到社區感染?李秉穎表示,沒有標準數量,但若像日本全國各地陸續有不明感染源的病例冒出,就可算是。目前新冠肺炎台灣很多個案是輕症、症狀不明顯,如昨日第廿例個案也是無症狀。若以社會上交流來說,司機的確是特別是需要警戒的對象,他比喻司機就像醫師一樣,會面對患者,且面對的可能是沒有症狀的感染者。但他也說,司機面對患者的風險仍是低於醫師。黃高彬建議,民眾勿因此恐慌,除去人多處或有疑慮場合外,並不用一直戴口罩,做好手部清潔等目前防疫措施;此外,他也建議計程車司機應做適當保護,若真碰到沒有口罩時,載客時就得開車窗、保持通風,至少「自救」,保護自己。出現這例個案,是否意味著需要人人戴口罩。李秉穎表示,這名個案還需要再釐清是否真是社區感染,目前照舊即可。黃玉成則表示,口罩雖然有效,但勤洗手也是重點。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疫硬仗 專家示警:應拉高到國安層級
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持續增加,除中國大陸外,許多國家陸續出現社區感染,國內也在昨天傳出首例無接觸史、旅遊史、感染原因不明的死亡個案,前疾管局長、南台科技大學教授蘇益仁認為,這已經符合社區感染定義,從即日起防疫作戰勢必更為複雜,有必要提高防疫等級。聯合報昨天舉辦「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邀請抗疫專家及感染科權威,針對民眾及防疫政策,提出建言。蘇益仁指出,根據指揮中心提供資訊,該名死亡確定個案迄今尚未找到感染源,且無接觸史、旅遊史,而個案弟弟目前也住院,同樣沒有接觸史、旅遊史,感染原因不明,這就是社區感染。他提出建議,應慎重評估,將防疫位階拉高到國安層級。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今年一月二日,疾管署針對此波疫情立即邀集專家成立專責小組,制定抗疫規則。若發生感染個案外溢到台灣,會升級二級開設,如疫情進入社區,無法確認感染源的狀況,就會進入一級開設,由行政院層級指揮。至於這波疫情走向,蘇益仁提三種可能。第一個可能較為樂觀,如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研究團隊所預測,這波疫情將在四月獲得控制、結束。此看法引發全球專家質疑,但中國近日積極收治隔離新冠肺炎患者,並放寬診斷標準,如有臨床症狀即納入病例,蘇益仁認為,中國大陸正傾國家之力,希望達到「鍾南山的預測」。第二種狀況,無症狀感染者造成防疫漏洞,因未被隔離,持續將病毒傳染給他人,中國境內、境外持續爆發新個案,如此一來,疫情不可能在三月底結束,而兩岸交流不可能完全斷絕,此時台灣真正挑戰才剛要開始。第三種可能是新冠病毒「流感化」,成為季節性流行病毒的一員,蘇益仁表示,新冠病毒致死率、致病率如果與現階段一樣偏低,如何讓民眾遠離恐懼,能夠正常生活,以及持續研發藥物、疫苗,則成為重要課題。蘇益仁表示,目前針對疫情仍停留在防疫專家層次處理,然而以當年SARS一個多月,防疫人員已兵疲馬困的狀況,新冠肺炎疫情已快要兩個月,尚未進到真正挑戰的時候。他建議,政府應該思考提高防疫層級,若社區感染不可避免,則危機評估應拉高到國安層級處理。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病毒不會糞口傳染 醫:防疫要勤洗手
「宋朝的瘟疫可能跟蘇東坡吃蝙蝠肉有關(眾笑)。」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新黃瑽寧16日在臨床研討會提到,糞口傳染跟母體垂直傳染都沒有證據,潛伏期24天也不是事實,勤洗手還是防疫必要措施。此外,菸癮者及高血壓、高齡者,都可能提高感染風險。棘蛋白是感染破口黃瑽寧介紹,COVID-19屬於β類冠狀病毒,關鍵是會跟宿主產生連結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在海量的新產出論文中,很許多很快被推翻的假說,後來發現名為RaTG13的蝙蝠冠狀病毒,跟COVID-19相似度高達96.2%。冠狀病毒在感染時需要一個剪刀,把棘蛋白切一半才能把膜打開,才能把病毒釋放出來。黃瑽寧說,α類基因呈現三明治核心結構,使用的是APN蛋白質做連結。而SARS冠狀病毒是β片狀核心結構,使用的是ACE2蛋白質做連結。NL63則是β例外的三明治結構,例如800年前宋朝的幾十場瘟疫,也許跟吃蝙蝠有關。「目前沒有證據可以證實會糞口傳染,呼吸道傳染跟接觸傳染是唯一能證實的。」黃瑽寧指出,在肛門拭子可找到病毒RNA,不等於可以糞口傳染,畢竟病毒的屍體跟活著的病毒是有差別的。母體垂直感染也沒有可能,可能是小寶寶抱出來後受到飛沫或接觸傳染。至於會否突變增強感染力?目前COVID-19突變正常。抽菸者重症機會高「隨著病例數愈多,輕症數據進來,平均年齡開始往下拉,男性剩58%,輕症狀肌肉痠痛14.8%變多。」黃瑽寧說,世界衛生組織估計,82%的人是輕症,15%會喘,3%是危急情況。MuLBSTA評分可供參考患病風險:多肺葉浸潤是5分,淋巴細胞小於0.8是4分,細菌感染4分,菸癮者3分、已戒菸2分,高血壓2分,60歲以上2分,加起來大於12分的人,就可能是感染的高風險者。「為何抽菸的人重症機會比較高?」黃瑽寧說,因為從ACE2進去的門檻比較低,在中國抽菸的男性佔48%,而女性可能只有3%。病毒並沒有只攻擊男性,但只有在ICU會看到比較多男性。ACE2本身是有功能的,可以幫忙肺部修復傷害,但如果被冠狀病毒的棘蛋白所綁架,反而加深了肺部的傷害。「如果冠狀病毒就是要讓孩子先得,有了抗體之後,老人就不會那麼慘。」黃瑽寧說,所以在療法上,是否能給予額外的ACE2?心臟科有ACEI的藥,雖然不知道可行性,但比起等待研發抗病毒藥物,「這是一個我蠻有興趣的方向。」【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界觀察 菸槍感染新冠肺炎症狀較嚴重
醫界今天針對新冠肺炎舉辦研討會,有醫師表示,老年人、吸菸者和慢性病患者,病毒進入的門檻較低;另有醫師認為,感染機率相同,但吸菸者症狀較為嚴重。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今天舉辦「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2019-nCoV)臨床研討會」。台北馬偕小兒科醫師黃瑽寧會中指出,目前最新報告顯示,男女感染比例是一半一半,一般症狀輕症就是肌肉酸痛、咳嗽,再來就是發燒,最後才是重症;從現有報告來看,長者、吸菸者和慢性病患者,病毒進入的門檻較低。台北榮總胸腔部醫師陽光耀則認為,性別、是否吸菸在感染的機率上沒有差別,但目前統計數據觀察,吸菸者若遭感染,症狀較為嚴重。另外在家戶感染的情況中,陽光耀說,在台灣的案例裡夫妻出現的症狀不完全相同,也就是家庭群聚感染症狀不一,所以推論若是在未有症狀前就傳染,防疫就會很麻煩。林口長庚胸腔科醫師高國晉表示,死亡病例數高容易導致醫療體系崩潰,主要對照顧者會有擔心害怕與限制,如個人裝備不足等;對住院病人,一天共需巡房約14次,包含醫生1次、護理師13次,應儘快簡化醫療;強調「醫療人員先自救再救人。」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台北區指揮官張上淳在會後現場提問時回應,將擴大對社區篩檢狀況,如果社區有呼吸道症狀群聚、肺炎等也會優先篩檢;醫護人員若得到肺炎,也會優先篩檢;但通報還是依原來定義,因通報後會入院隔離,擔心會占太多病房,所以目前是以加強篩檢的方式處理。張上淳指出,目前還有很多台商在中國,現在每天都監測有多少人入境,1天大概就是5、600人;如果跑到泰國、日本再轉機回來,會更抓不到。世界衛生組織(WHO)2月11日將新冠肺炎定名為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
-
2020-02-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買不到口罩?香港大學影片教如何DIY自製口罩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香港地區口罩短缺,香港醫教等各界聯手評估後,教導大眾利用市面日常材料,如何自製有效臨時防護口罩,在疫情爆發期間,自我保護。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與香港消委會、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香港科技園公司和香港城市大學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合作,參考外科口罩外層防水、中層過濾、底層吸水的三重設計功能進行評估,以安全、低成本、透氣舒適、簡易和容易取得材料為主,釋出教學影片,幫助香港民眾自保。這款自製口罩主要材料包括,內層吸水用的厚面紙,中層過濾用達衛生標準規格的廚房紙巾,以及外層防水用的透明文件夾,其他材料還包括像皮筋或像皮繩、約寬2吋的紙膠帶、打洞機、包膠鐵線、眼鏡、長尾夾和剪刀。經過香港媒體證明,這款自製口罩可達醫療外科口罩九成以上效果。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也提醒,自製口罩一旦內層面紙濕潤就需要更換,且切勿重複使用。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莫笑新加坡日本社區感染! 黃瑽寧:任何國家都有可能
新冠肺炎陸續在中國以外國家出現社區群聚,包括泰國、新加坡、日本,引起國人對於各國防疫能力的評價和比較。不過感染症專家都認為,根據新冠肺炎病毒的特性及臨床表徵,社區感染極難避免,不論防疫多到位,任何國家都可能發生。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許多專家預言新冠肺炎將會「流感化」,是因為這樣的說法一般人比較容易了解,但是其實流感和新冠肺炎還是有諸多不同。流感病毒突變率高,每年都在變異,所以得過的人還會再感染,但是已有疫苗和專用的抗病毒藥物,所以民眾不會太擔心。至於新冠肺炎病毒是冠狀病毒,突變率較低,得過的人不易再得,只是現在沒有疫苗也沒有專用的抗病毒藥。黃瑽寧舉例說,A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在2009年大流行時,當時60歲以上的族群有很大一部分在小時候都得過,已經有抗體,加上當時疫苗研發速度很快,所以沒有太嚴重的疫情,死亡率很低。不過冠狀病毒的疫苗研發,難度比流感疫苗高,所以現在盡可能維持「社區感染零容忍」的理想狀態防,都是為了要搶時間去發展藥物和疫苗,一旦發展成功,民眾也會更有信心。黃瑽寧分析,台灣現在防疫做得非常好,維持著「社區感染零容忍」的最理想狀態,不過這個狀態要維持,難度不小。當一個疾病有一成患者是無症狀或輕症的時候,是不可能把所有接觸者和個案都找出來追蹤的。所以現在看到新加坡和日本有社區群聚,台灣也不能心存僥倖或幸災樂禍,因為根據新冠肺炎病毒的特型和臨床表現,社區感染在任何國家都非常可能發生的。黃瑽寧建議,隨著對於病毒和疾病越來越了解,民眾認知也要跟著調整,務必要把過度的恐慌程度降下來,整個社會才能夠冷靜地把焦點放在高風險的人身上,例如老人、慢性病患、吸煙者等。台灣大學副校長、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台北區指揮官張上淳表示,現在防疫的最大挑戰在於,新冠病毒的臨床表現有很大比例是輕症,不易即時偵測到,但這些人也具有某種程度的傳染力,導致防疫的困難。現在看到新加坡、日本已經有社區感染的例子,這其實是任何國家都可能發生的,重點在於要如何去控制並找到最佳因應之道。張上淳強調,SARS後台灣的醫療整備已經大大提升,不論是負壓隔離病房或是一般病房,若發生如新加坡或日本現在這種少量的社區感染、沒有演變到像武漢那樣嚴重,台灣絕對都是可以因應的。
-
2020-02-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自稱困武漢台女返台爆「我成功散播病毒」 警疑假帳號
一名自稱因疫情受困武漢的洪姓女子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半年前到武漢找工作,遇到封城回不了台灣,後來看到一名馮姓男子「廣告」,以15萬元透過「私人管道」偷渡返台,另篇文甚至寫下「我成功的散播病毒」,遭網友砲轟。高雄市衛生局則表示,因洪女在社群網站資訊內自稱人回到高雄,因此移送警方展開尋人調查。至於洪女帳號是否為假帳號,高雄市刑大科偵隊、偵四隊正偵辦中,警方表示,已向臉書調使用者資料,正調查釐清中,初步了解是個假帳號。洪姓女子在文中大讚「如果今天沒有馮姓男子,我可能就回不來了,馮姓男子真的是我的在(再)生父母,讓我不用困在那裡,可以回到台灣」、「我花這些錢願意幫他宣傳」。多位網友在下方留言質疑,洪女帳號根本就是假帳號在亂放消息,痛批「這種敏感時機還隨意造謠之人真的很可惡」、「為何製造恐慌」、「隔離了沒?」、「利用災難詐騙實在很糟糕」、「已經通報相關單位」。
-
2020-02-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武漢肺炎無症狀 台專家:傳染力待評估
日本研究發現,武漢肺炎已出現無症狀傳染。台灣專家表示,目前人傳人個案以家庭群聚為主,家人間的親密接觸可能使研究結果傾向無症狀傳播,認為無症狀傳染力強度仍有待評估。北海道大學傳染病流行病學教授西浦博(HiroshiNishiura)團隊13日在英國醫學期刊(BMJ)發表研究指出,推估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的發病世代間隔平均約為3.4天,且推論有一半以上的個案是來自於無症狀傳染。台大公衛學院公衛學系教授林先和透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發文指出,西浦博團隊收集了至目前公開發表的26對人傳人病例,分別來自6個國家,估計出的世代間隔平均約為3.4天,小於平均潛伏期5.2至6.4天,推測極有可能出現已經出現無症狀傳染,且無症狀期的傳播相較於有症狀期的傳播發生頻率更高。這個推論背後有2個前提假設,一是這些病例擁有和先前研究一樣的平均潛伏期,二是這筆資料推估出來的3.4天世代間隔具有代表性。林先和解釋,症狀潛伏期、發病世代間隔是學界用來了解新興傳染病傳播特性的重要資訊。「症狀潛伏期」是從感染到出現症狀的期間,人體被病原體感染後,病原體會在體內繁殖一段時間並和免疫系統反應後,才會開始出現症狀;「發病世代間隔」則是在感染者與被感染者的症狀開始日之間的間隔,假設A將疾病傳染給B,A、B兩人首次出現症狀的時間間隔就是發病世代間隔,須仰賴疫情調查來確認。林先和認為,日本團隊的第一個假設應屬合理,因為症狀潛伏期反應的是病毒本身的致病病理機轉,不太會受到外在因素例如隔離檢疫甚至是封城等人類行為的影響,但3.4天世代間隔則會受到防疫措施影響,而且隨不同國家防疫措施不同,發病世代間隔也可能不同。他強調,目前多個國家都繃緊神經地在進行隔離檢疫,因此中國以外的人傳人案例也都以家庭群聚為主,家庭內相對密集的接觸也會讓世代間隔變短,使得推論更容易傾向無症狀傳播。林先和指出,根據這項研究,武漢肺炎無症狀傳播的確可能發生,但傳播的影響力多大,還有待其他有社區傳播國家的詳細疫情調查資料出爐後才會更加明朗,仍有待評估。此外,林先和提醒,萬一國內有社區疫情發生,必須盡早估計本土的流行病學參數,包含潛伏期和世代間隔等,以便評估國內無症狀傳播的威脅和制訂新的防疫方向。世界衛生組織(WHO)2月11日將武漢肺炎定名為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
-
2020-02-1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不滿居家檢疫 他在醫院大吵大鬧還上臉書抱怨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不過近日來卻數度傳出有居家檢疫民眾四處趴趴走的案例,北市近來又再度傳出有名自深圳入境由區公所關懷之居家檢疫民眾, 2月初入住某酒店後,自行要求移轉至他區酒店,卻又因個人因素自行退房,被該區通報違反居家檢疫規定並開罰。不料,儘管北市府衛生局安排個案就醫,他卻表示無法留院一周,甚至還在醫院大吵大鬧,認為其受騙住院而不配合採檢,甚至還在個人FB社群網站表達不滿情緒。衛生局表示,經過多次協調及道德勸說後,民眾已配合採檢送驗,不過還是提醒,居家檢疫及隔離民眾務必配合防疫措施,在家中做好自主健康管理。衛生局也呼籲,符合居家檢疫及居家隔離民眾,若有上呼吸道症狀有就醫需求,可撥打北市衛生局防疫專線2375-3782協助安排另也。請務必配合相關規範與採檢,如違反規定者,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46條及69條處最高15萬元罰鍰。
-
2020-02-16 新聞.杏林.診間
SRAS「疫情公敵」 台北人最懂這種苦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人心惶惶,但比起病毒更令人害怕的,是「歧視」。上周寫了17年前SRS期間追著疫情跑的往事,事實上,這種情況在SARS期間也發生過,被歧視的卻是被稱為「天龍國」的台北人。SARS風暴襲捲全球,台北從首善之區成了首「疫」之區,其中又以爆發集體感染的萬華區情況最嚴重,形成外國人歧視亞洲人、台灣其他縣市視台北為疫區、台北又將萬華當成「淪陷區」的現象,讓台北人直說「第一次發現當台北人,好憋!」當時我每次到萬華採訪,一定會造訪龍山寺附近一家由百年古宅「穀鳥軒」變身的民俗文化餐廳。SARS期間,餐廳負責人高太太告訴我,穀鳥軒的位置剛好就在萬華區的正中心,左邊是和平醫院、右邊是仁濟醫院,每次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台灣疫情時,再怎麼樣取景,都一定帶到餐廳高聳的立面,讓她在美國的婆婆都緊張得不得了,拜託她先休息一陣子再說。她原本不以為意,後來因為實在都沒客人了,只好暫時關門休息。剛開始放假時,員工還能苦中作樂,店長跟著幾個朋友開著車開心地到中南部旅行,沒想到,出發沒兩天就敗興而歸。第一天他們先到台中,晚上投宿民宿時,櫃檯人員冷不防地就問:「有沒有台北來的?」接著又補了一句:「台北來的不許住,好幾個台北下來要訂房的客人都被取消。」不巧的是,店長又是過敏體質,動不動就會咳嗽、打噴涕,那晚她整個人悶在被窩裡,拚命忍住不敢咳出聲,以免半夜被趕出屋子流浪街頭。沒想到,第二天他們南下高雄,才剛停好車,就發現車位旁邊的診所突然「哇拉哇拉」將鐵門拉下,原來是櫃檯的護士瞥見這輛車牌上小得不能再小的三個字「台北市」。一行人再也受不了沿途的指指點點,決定打道回府。高太太不禁感慨,這場SARS戰疫隔離的不只病毒,還包括了人心。前幾年再次造訪萬華時,發現穀鳥軒美麗的立面猶在,但招牌卻換成了連鎖咖啡店,讓我心傷不已,這又是後話了。
-
2020-02-16 養生.營養食譜
疫情不敢外食 在家速煮一鍋好飯
寒冬中,加上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在家該怎麼快速煮出飯來,餵飽自己的胃與心情?寫樂文化以「煮好一鍋白米飯」為志,編寫《飯人食堂》,教你怎樣用傳統鐵鍋、鑄鐵鍋、鑄釜鍋或土鍋,輕鬆煮出一流的米飯料理。像台灣人人愛的麻油雞飯,是冬天最療癒的終極米飯食譜。書中教你用一只鍋,就能煮出米飯無比Q彈、充滿飯香酒香的美味餐食。書中還特別提醒,白米和水量(米酒+清水)的比例最好是 1:1,這樣味道最適中。但若煮給小朋友吃,可以完全用清水;若喜歡酒味稍重,不妨全以米酒煮。不少人到台南必吃的蝦仁飯,書中也有教學。書中指出,台南蝦仁飯從創始店「矮仔成」算起已有90幾年歷史,該店配料選用現剝的火燒蝦蝦仁,加入蔥以大火逼炒出香氣。自己做時,米飯炊煮時加入蝦殼和柴魚熬出的高湯,入口會鮮甜帶有炭香,上桌時擱置一會兒,吸足醬汁後更好吃。如果搭配切片醃漬黃瓜,風味更佳。臘味煲仔飯的臘腸香味強烈,容易混到其他食物,如果利用鑄釜鍋的上蓋蒸盤,就可輕鬆蒸煮蔬菜,食材氣味不混雜。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冬天不妨吃麻油雞飯當早餐,如果能多加點高麗菜、杏鲍菇等菜蔬,可更均衡營養。李婉萍自己就常把麻油雞飯當早餐。台南蝦仁飯好吃之外,李婉萍說,蝦還是很好的優質蛋白質來源。因為蝦的熱量很低,劍蝦一隻熱量只有20卡。臘味煲仔飯中的肝腸,也是優良的營養來源,李婉萍說,肝腸在古時候可說是濃縮的營養食物,肝可保留豐富的維生素A、鐵及其他綜合維他命和礦物質,古時候營養不足時,吃一點肝腸,就可補充豐富的鐵,而鐵對人們的循環、腦袋運作都很重要。因此臘味煲仔飯可說好吃又營養。台南蝦仁飯食材:白米2杯(洗淨瀝乾)、劍蝦300克、蔥(或韭菜)3支(切段,蔥白蔥綠分開)、水2.2杯、白胡椒少許、柴魚醬油2大匙、米酒1大匙做法:1.蝦去殼洗淨,以米酒、白胡椒靜置略醃20分鐘。須留下蝦殼以製作蝦湯。2.熱鍋加油,將蝦殼翻炒至變色,再加入2.2杯開水,煮滾熬出蝦湯,濾出蝦殼保留湯汁放涼備用。3.下蔥白爆香,放入蝦仁稍加翻炒至表面上色後,加入蔥綠,蝦子一熟就撈起,於鍋中加入白米及蝦湯,蓋上鍋蓋煮10分鐘。4.熄火續燜10分鐘,再撥鬆米飯,將炒熟之蝦仁平鋪於飯上。臘味煲仔飯食材:白米2杯、臘腸/肝腸各2條(以牙籤戳洞,以利油脂泌出)、青江菜2小把(對切,或花椰菜)、雞高湯(或水)2杯、蠔油1大匙、白胡椒少許、香油少許做法:1.鍋內加入白米,於上方依序加入整條的臘腸、肝腸及等量高湯(或水),蓋上內鍋蓋並鋪上青江菜。2.蓋上外鍋蓋以中火煮至鍋緣冒出蒸氣後,小火續煮10分鐘,熄火將外鍋蓋打開,夾出上蓋的蔬菜,再蓋回鍋蓋讓下層食材續燜燒10分鐘。3.開蓋夾臘腸,撥鬆米飯後,再加入蠔油、白胡椒及香油調味。臘腸、肝腸切片,連同蔬菜擺放白飯上方。麻油雞飯食材:白米1杯、米酒0.5杯、清水0.5杯、去骨雞腿肉300克、麻油0.5大匙、沙拉油0.5大匙、老薑片6至7片、日式醬油1匙、鹽巴1/4匙做法:1.雞腿肉切成2至3cm大小,兩面都灑上少許鹽巴和黑胡椒少許備用。2.鍋內倒入麻油跟沙拉油,放入薑片以小火煎四分鐘直到薑片邊緣稍微捲曲。3.原鍋內加入雞肉拌炒至雞肉變白。4.加入洗淨瀝乾的白米、米酒、清水跟調味料攪拌均勻。5.火力轉為中火煮滾,此時轉小火,蓋上鍋蓋10分鐘。10分鐘後關火不開蓋,繼續燜10分鐘即完成。食譜和圖/寫樂文化提供
-
2020-02-16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肝腫瘤生長快 檢查流形式害了自己
捷運上,人人戴口罩,突然有一個人把口罩拿下來,打了一個大噴嚏,之後再把口罩戴上。很多事情流於形式,便失去了真諦,達不到真正的效果。例如法規規定,公司或機關團體都要安排員工體檢,法規規定是美意,但有些人卻不願意配合去做,認為身體好好的。有些人去做了,但做的項目不完整,例如肝臟檢查最基本的肝功能指數有做,但胎兒蛋白未做,最重要的超音波檢查也未做,員工不在意,因為沒有症狀,感覺好好的,以前學校的教育也沒教定期檢查身體的重要性。B、C肝帶原者一定要做完整肝臟檢查,有些人有做,但一年才做一次,但以肝癌的生長率才看,1公分的肝癌長到10公分最快只要10個月,因此,一年才做一次超音波,可能發現肝癌的時候,腫瘤就太大了,不好治療。因此,防範新冠肺炎感染也好,身體保肝保健也好,一定要瞭解其真正意涵,有正確的醫療知識,才不會大意失荊州,將來付出太大的代價。●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89期已出,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02-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全球確診激增 指揮中心:台灣防疫採檢擬擴大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日益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今表示,指揮中心昨天召開專家會議討論,預計今天宣布擴大採檢標準,民眾只要有發燒、呼吸道症狀或14天內不限任何國家的旅遊史,且經醫師檢查後有疑慮者均納檢;而14天內曾接觸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者,都建議接受採檢。新冠肺炎在中國疫情持續增加外,目前在全球多國均出現本土病例,日本等地甚至出現傳染途徑不明的案例,我國近日已升高對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國的監測。日本近期陸續發生感染源不明個案,停泊在日本橫濱的郵輪鑽石公主號,今天再增加70例新冠肺炎,船上累計355例。我國指揮中心前天將日本提升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一級注意(Watch),外界質疑日本疫情可能比新加坡更嚴重,但我對日本的標準似乎相對寬鬆,並未提升至標準較嚴格的二、三級?莊人祥說,將視日本疫情狀況,不排除再升級。莊人祥說,台灣對日本疫情一直觀察著,並提前在14日就提升對日本的旅遊疫情建議,所以是更早掌握;而相關單位昨日對此緊急召開會議,決定加快採取對策,並視疫情狀況不排除再升級。莊人祥說,會提升日本的旅遊疫情建議,是因日本疫情出現感染源不明的個案,即使日本疫情尚未擴散,但基於提醒民眾注意立場,因此提升為「第一級注意」的疫情等級,與泰國並列,若日本疫情惡化,將不排除再提升等級。目前我國將新加坡列為旅遊「第二級警示」地區,民眾赴當地須採取加強防護。而中、港、澳地區被列為「第三級警告」,建議避免至當地任何非必要旅遊。
-
2020-02-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內感染科權威:新冠肺炎太多未知數 有必要擴大篩檢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冠狀病毒之父、中研院賴明詔院士以及國內感染科權威、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都說,從生物學演進的角度來看,這次新冠病毒是成功演化,許多感染者無症狀,卻可能繼續傳染給別人,遠比SARS病毒還要聰明。聯合報系今舉行「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武漢新冠肺炎」專家論壇,邀請國內抗疫專家,從個人對抗病毒到防疫政策,提出建言。張上淳表示,從日本、新加坡等地疫情變化來看,這次新冠病毒相當聰明,屬於成功的進化演變,至於SARS病毒就顯得失敗,對於病毒演化相當不利,患者發燒後才具有傳染力,且患者死亡率較高,因此容易防疫,而病人死了,病毒自己也沒了,無法繼續擴散下去。張上淳說,在這次18例確定個案中,最特別的是一家四口從香港轉機至義大利旅遊,媽媽先確診,接著是爸爸,然後是輕微咳嗽的大兒子,最令人意外的是小兒子完全沒有症狀,但在媽媽確診後的五、六天,也篩檢結果仍是陽性,證實被感染,病毒還是存在體內。張上淳說,透過這個家內群聚感染,了解到「症狀前偵測」的重要性,因為迄今醫學界仍無法真正了解這個病毒,未來防疫上可能面臨更大困難,恐將受到嚴峻疫情威脅。為此,最新一次防疫會議中,國內專家建議,依據日本、新加坡等爆發社區感染,以及愈來愈多不明原因的感染個案,台灣在防疫上來勢必面對太多的未知數,因此,有必要擴大篩檢檢疫範圍。張上淳表示,目前篩檢對象為具有接觸史、旅遊史等高風險族群,但擴及罹患肺炎的醫護人員、社區內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唯有放寬篩檢標準,才能有效圍堵疫情擴散。賴明詔表示,原本醫界認為人類感染冠狀病毒不會致死,頂多就是傷風感冒,所以SARS爆發後,發現禍首為冠狀病毒時,所有醫界、生物界等專家均無法置信。賴明詔說,一般病毒約有1萬個鹼基數量,但冠狀病毒鹼基卻高達3萬個鹼基,加上複製過程中容易出錯,很容易變種、突變、演化,從原本宿主物種,跳到其他物種,進入細胞後,碰到別的物種的RNA變種。賴明詔表示,冠狀病毒有其特殊免疫系統,能在蝙蝠體內生存繁殖,兩者相安無事,卻能從蝙蝠跳到其他物種,再傳染給人類,以SARS為例,中間媒介就是果子狸。至於MERS則是從駱駝傳給人類,這一次新冠病毒是透過哪個動物傳給人,目前還在釐清當中。賴明詔說,未來冠狀病毒還會繼續演變進化,而這場人類與病毒的戰役仍會繼續打下去,可預期的是,戰況慘烈。
-
2020-02-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論壇/面對無症狀者感染 專家憂台灣防疫措施能做多久
新冠肺炎引發全球政治、社會和經濟動盪,而台灣17年前抗煞一役的慘痛經驗,更值國人深思。聯合報系今舉行「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武漢新冠肺炎」專家論壇,邀請疾管署署長周志浩、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中研院院士賴明詔、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及前疾管局長、南臺科技大學教授蘇益仁等國內抗疫專家,從個人對抗病毒到防疫政策,提出建言。周志浩表示,台灣的防疫組織面,在SARS後已有進步,新冠肺炎至今,台灣對國內、外疫情監測一點都沒放鬆,旅客至台登機時的廣播、健康聲明書、檢疫等措施沒少,目前台灣算是守得很好,若疫情進到社區,會請行政院指派指揮官成立一級開設。周志浩說,新冠肺炎至今已近兩個月,民眾何時可恢復正常生活,須看經濟活動、醫療指導層面等,台灣現在最大的壓力,為資源配置是否足夠。他說,防疫很重要是檢驗能量,武漢近日個案突然增加上萬人,反映檢驗量能受到挑戰。光靠疾管署實驗室不夠,很多中心都願意來協助,所以檢疫量已從單日三、五百件,提高到1200件,實驗室材料設備也超前部署。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說,以前SARS時找致病源很慢,但現在台灣技術已進步,透過基因定序分析很快,只是1月初時病毒型態還比對不出,台灣決議先以特殊嚴重傳染性肺炎而命名。黃玉成說,當時找到冠狀病毒後,傳染不是病毒在傳染,而是致病源傳染,如當時中國首次發表研究的41個個案裡面,很多跟華南海鮮市場一點關係都沒有,而當時也忽略了輕症表現,所以當時中國專家認為不會人傳人,到後來修正成有限人傳人等,但此舉卻是讓致病源快速加深往後感染的因素。黃玉成說,新冠肺炎的潛伏期,中國學者鍾南山曾說最長可到24天,但根據其他研究,潛伏期仍應落在五天多,如之前德國至上海開會確診個案,潛伏期也是三到六天。他認為新冠肺炎的潛伏期仍是五到12天為多,也符合97.5%左右的個案。黃玉成說,新冠肺炎比較擔憂的是無症狀者感染,因全世界除中國外,已有四、五百例個案,在中國人口數這麼多,大源頭無法控制情況下,台灣防疫措施能做到多久?他認為這是一個突破點,且未來比較會像2009年的流感般每年持續。
-
2020-02-1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防改機票漏洞 30天內去過中港澳星泰健保卡都提示
健保卡勾稽移民署資料,供醫護人員查詢旅遊史,但被發現有漏洞,去過高風險疫區卻刻意繞道第三國再回台,就不會被註記為旅遊史。衛生福利部全民健康保險署接獲許多相關投訴,立刻將勾稽方式升級,30天內去過中港澳星泰等國,系統都會跳出提示,讓醫護人員警覺。健保署資訊組科長張齡芝表示,健保署勾稽移民署資料的範圍持續更新,從第一波湖北、武漢,到第二波納入小三通和中港澳,不過卻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只納入出境地與入境地都是同一個風險地區的人,例如去香港又從香港回,才會跳出提示。張齡芝表示,健保署這陣子接獲許多投訴,都是發現自己的親友明明剛去過中港澳等疫區,健保卡卻沒有提示,原來是很多人改了機票,刻意從風險地區以外的國家回台。因此從2月15日起,健保署針對從移民署取得之第一批入境資料(1月8日至2月14日),只要30天內曾經在中港澳星泰等風險地區出境或轉機者,都會跳出提示出來。預計第一批出境資料符合上述條件者,高達43萬9千多筆資料,已經於2月15日晚間匯入健保署查詢資料庫,未來將持續更新資料,並可依照指揮中心對於全球疫情的判讀隨時調整勾稽範圍。預計可望有效再縮小防疫破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表示,目前居家檢疫的範圍本來就有納入上述出境及轉機的人。健保卡資料更完備,有助於第一線醫護人員更完整掌握旅遊史,呼籲民眾切勿隱匿曾前往高風險地區,共同有效防堵疫情。
-
2020-02-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酒精、乾洗手怎麼帶出國?手提、託運行李一張圖看懂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已安排好出國旅行的旅客,會攜帶消毒用的酒精或是乾洗手出門,但打包行李時,需特別留意遵守手提及託運行李相關規定,也就是液體類分別不得超過100ml及500ml規定,以免屆時被要求拿出來就白帶了。根據國際民航組織(ICAO)與國際空運協會(IATA)規定,非放射性物質醫療用品,包含噴劑類,都可以採取託運或是手提方式上機。而乾洗手、酒精棉片、75%的藥用酒精,也都在此規範之中。不過,旅客需要特別留意的是,即使可以帶上機,若以手提行李來說,單瓶依然必須遵守不得超過100ml規定,而且必須放在1公升(20x20)的夾鏈袋中,每位旅客只限定帶1個透明塑膠夾鏈袋。至於酒精棉片或是濕紙巾,如果要放到手提行李中,一樣受液體限制規定,因此不要以為是濕紙巾或是棉片就可以攜帶過量,建議只要帶會使用的數量就好,其他的則是放入託運行李中。若是採託運方式,同樣有上限,單瓶不可以超過淨容量500ml,每人攜帶淨容量總共不得超過2公升,與香水、梳妝用品一併計算。此外,為了方便辨識用品,建議旅客應保留原包裝,以及瓶深標籤,以方便海關人員辨識。但記得,有易燃液體用即使有標籤也不得託運。
-
2020-02-16 新聞.健康知識+
戴口罩讓眼鏡霧茫茫?英國外科醫師教你超實用妙招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武漢肺炎延燒,有呼吸道症狀,或去醫院看病等特定時候,戴起口罩做好保護,但眼鏡卻起霧好惱人怎麼辦?為解決這一困擾,英國貝德福德醫院(Bedford Hospital)創傷和整形外科醫師Sheraz Shafi Malik和英國之心(HEFT)醫療體系創傷和整形外科醫師Shahbaz Shafi Malik在《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年報》撰文指出,善用肥皂水改變水滴表面張力,就可以減少鏡片起霧發生。根據《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年報(Ann R Coll Surg Engl.)》的一篇文章,許多需要戴口罩的員工,往往因為戴口罩又戴眼鏡,造成眼鏡起霧,沒辦法好好工作,困擾不已。Sheraz Shafi Malik和Shahbaz Shafi Malik撰文建議,可以在戴上口罩之前:(1)先用肥皂水清洗眼鏡的鏡片表面(2)在大力甩乾多餘水分,然後,讓眼鏡自然通風乾燥,或者用衛生紙輕輕擦拭鏡片,留下一層肥皂水薄層(3)這時再戴上口罩,鏡片就不容易起霧了。為何眼鏡會起霧,兩位醫師說明,是因為人體吐出的氣體,被口罩上方的空隙引導流向眼鏡,而呼氣中的水分溫度較高,碰到溫度較低的鏡片表面,遇冷凝結成小水滴,造成進入鏡片的光線折射,並大大遮蔽了穿透鏡片的光線,造成起霧的現象,使人看不清楚。而這些小水滴之所以可以在鏡片上形成,是因為水分子間本身表面張力凝聚再一起。因此,針對肥皂水預防鏡片起霧的原理,醫師解釋,肥皂水是一種介面活性劑,可以破壞水分子的表面張力,使水滴不容易形成,讓水擴散開來,使用上述方法可以在鏡片表面留下一層肥皂水薄層,進而防止鏡片起霧。他們補充,這種界面活性劑效應廣泛應用在生活中,防止物體表面起霧。參考資料:1.Sheraz Shafi Malik and Shahbaz Shafi Malik, A simple method to prevent spectacle lenses misting up on wearing a face mask. Ann R Coll Surg Engl. 2011 Mar; 93(2): 168.doi: 10.1308/003588411X12851639107313b(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買隱眼只看度數? 少做這1步相當於在謀殺你的雙眼 配戴隱形眼鏡有年限? 這些行為都是兇手!
-
2020-02-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印度新冠肺炎確診僅3例且康復 專家認為歸功這2因素
印度迄今只有3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且已痊癒,武漢撤回印度的645人也全數未感染。專家認為,印度菜增強免疫力及極端氣候幫助下,讓印度人得天獨厚地獲得兩道堅強防疫盾。當印度政府宣布在克勒拉省(Kerala)確診3名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時,一些印度人說,這3名病患一定是在中國久待且長期沒有吃印度菜,才輕易感染這種病毒。多數印度人都相信,印度菜中的香料和元素,有助人們促進消化、增強免疫力對抗流感等病毒性疾病。許多住在印度一段時間的外國人都發現,很少聽見印度出現大規模流感疫情,甚至2002年到2003年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印度也安然無恙。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也不例外,印度迄今只有3例,且都已痊癒出院;而印度政府派兩次專機從武漢撤回的645人經過14天隔離及檢測,沒有人感染新冠肺炎。研究印度菜35年且曾出版過印度菜食譜的烹飪大師卡妲(Anju Khattar)說,印度菜大多以洋蔥和番茄絞成泥作為基底,再加上含有薑、薑黃、大蒜、紅辣椒粉、荳蔻等馬薩拉(masala,混合香料),這些香料和基底有助促進消化、袪寒抗感冒等,長期吃印度菜,讓人增加對流感等病毒疾病的抵抗力。卡妲的說法,代表大多數印度人的觀點。甚至許多印度人感冒時,都不願意吃藥,反而是把加了薑末等馬薩拉泡製的印度香料奶茶(Masala tea)當藥每天喝,據說感冒很快就好。以中醫的觀點來說,包括薑、大蒜、洋蔥、薑黃、荳蔻、肉桂都有促進消化、活絡血路、袪寒、消毒等效果,甚至大蒜還可以對抗感冒和百日咳。印度中央藥用植物和香料植物研究所(CentralInstitute of Medicinal and Aromatic Plants)資深科學家巴爾(Anirban Pal)告訴中央社記者,印度阿育吠陀傳統醫學與中醫有許多類似觀念,而印度料理使用許多香料,確實有助人們透過腸胃吸收後增加抵抗力和免疫力,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巴爾說,從科學上來說,薑具有活躍的油性樹脂可對抗微生物;大蒜和洋蔥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大蒜素;而薑黃具有薑黃素,可以抗菌和調節免疫功能,甚至被印度家庭用來作為止痛和消炎藥;因此印度人天天吃,當然可以提高免疫力,對抗病毒。他指出,印度料理讓印度人對病菌甚至病毒性疾病擁有抵抗力,這也是為什麼印度較少出現大規模流感疫情,且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目前只有3個病例的原因之一。不過,巴爾認為,印度的極端氣候,也是讓病毒性疾病不容易在印度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暴露在陽光和高溫下,和細菌及寄生蟲相比,病毒會最先被殺死;而印度通常冬天短而極度高溫的夏天較長,在這種極端氣候下,病毒不容易在印度存活。其次,巴爾說,與細菌、寄生蟲相較,病毒必須依靠宿主的細胞來獲得能量,一旦離開活體宿主就變得脆弱;因此當SARS或新冠肺炎患者因打噴嚏或咳嗽而讓病毒離開宿主而散布在空氣中時,這些病毒很輕易就會被印度的極端氣候擊倒,這也使得病毒性疾病很難在印度釀成大規模疫情。因此,在印度料理增強免疫力及印度極端氣候的幫助下,讓印度人得天獨厚地獲得兩道堅強防疫盾,不容易感染讓人聞之色變的SARS或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