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日益嚴重,一個月來已有1600多人死亡,但直到2月16日才有第1例的患者遺體解剖。同濟醫學院法學系教授劉良慨嘆,肺炎病毒死亡這麼多人,病理解剖終歸要做的,早一點做可以多救幾個人。
學者籲病理解剖 醫院都說沒場地
「北青深一度」報導,劉良從事病理研究30餘年,疫情爆發後,他的團隊曾向湖北省政府提交緊急報告,強調解剖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得到肯定的批覆。但武漢許多定點醫院表示無法提供解剖場地。他強調,由於醫院沒有收到正式官方文件,又擔心解剖風險,病理解剖的事只能擱淺。
劉良說,目前新冠肺炎病理上沒有完整的、系統的東西。只有個別的人做了穿刺或者活檢,而SARS時死亡10多例就有解剖。現在新冠肺炎死亡人數過千,這種缺失按理說是不應該的。(但在報導之後不久,大陸在昨天已進行了2例患者遺體解剖)
他指出,電腦斷層CT檢查就像衛星,如果地球上發生戰爭,衛星只能看個大概。最核心的是,要有人到前沿陣地察看敵人死了多少、敵人用什麽武器、我方防禦有些什麽問題?就像偵察兵一樣,指導後方打仗。病理研究就是做這些事。
肺毛玻璃樣原因、傳染途徑、病毒分布…3大重點
現在許多CT顯示,新冠肺炎患者肺上出現毛玻璃樣。要搞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肺出現毛玻璃樣,是水腫?出血?感染?纖維化?裡面起反應的是中性白細胞、單核細胞還是淋巴細胞?搞不清楚的話,治療上就會盲目,「一片亂殺」。
病理研究也關注傳染途徑。比如糞口傳染, 腸道裡的病毒到底分布在什麼地方?口腔、食道、胃、十二指腸還是結腸?不同情況的病人治療也完全不一樣。
劉良表示,對新冠肺炎的死者遺體進行解剖,取樣,然後做切片,可以研究病毒在人體的分布狀態,以及身體哪個部位對病毒有反應。病毒對哪個組織、哪個器官,器官的哪個局部、哪些細胞損害更多。病毒攻擊的方向、靶點在哪裡,就要對這個靶點做研究,做一些干預、防禦。
他強調,沒有對死者做病理研究,對搶救治療有延誤,對將來的研究也有影響,所以很著急。
劉良稱,新冠病毒很奇怪,遠離氣管,在肺的周圍比較多。所以取咽拭子的時候,病人要深深的把肺周圍的病毒咳出來。
降解剖感染風險 在屍袋裡解剖
被問到病人身上的病毒會不會因解剖二次汙染或擴散?劉良稱,對傳染病人遺體的解剖,防止病毒傳播,大陸有一套標準。目前大陸達到傳染病解剖標準的解剖室很少,只有北京地壇醫院一家,曾用於SARS研究。
目前不可能把遺體從武漢運到北京。但不能說沒有就不做,還是要想辦法。他們做過SARS、愛滋病的解剖,雖沒有很好的解剖環境,也沒有發生過什麼問題。
新冠肺炎傳染性強,好像挺可怕,劉良說,包括很多專業人士都不懂,覺得太危險。但是他們之前做了很多其他傳染病人的病理解剖,從未發生過人員感染,也沒造成環境汙染。做過的人知道怎麼防護。比如在屍袋裡面做解剖,之後直接火化,沒有太大問題。
小空間、吸掉血水…手套口罩多帶幾層
相比SARS,新冠肺炎的病理解剖有什麼不同?劉良表示,需要更細一些,主要是防止次生災害。操作上更穩,更慢。比如,可以在一個更小的空間裡操作。要準備很多毛巾吸掉血水,袋子要防水,確保血水不會流到土壤裡或排到下水道,不讓粉塵漏在外面。
對於實施解剖的人,要穿好防護服。相比醫護人員防護措施更嚴格。比如,醫護人員戴2層手套,他們戴3層,口罩也更多一點。
對於解剖的過程,首先需要死者家屬的同意,簽一個協議告知;第二需要有一個合適的場地,不讓病毒擴散,有人提出需要在負壓(空間)下操作,但解剖需要的防護、防止次生災害的措施都有,不需要擔心;第三是做屍檢人員要有資質。
最快9至10天有結果
劉良指出,一般的屍檢,要二、三十天出結果。但新冠肺炎是很著急的,如果能做,快一點,特事特辦,九、十天就能出結果。
就在劉良的呼籲後不久,大陸央視16日晚間報導,在國家法律政策允許,並獲得患者家屬同意下,2月16日凌晨3時許與18時45分,大陸全國第1例與第2例的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已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完成,並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這2具解剖病理已被送檢。
報導稱,由解剖獲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對於探索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的病理改變、疾病機制等有重大幫助,並能從根本上尋找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給未來臨床治療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據。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