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7 醫聲.Podcast
搜尋
肌腱發炎
共找到
34
筆 文章
-
-
2024-08-02 醫療.骨科.復健
肩膀疼痛是拉傷還是五十肩?50歲上班族肩痛伴隨高燒,竟是「1疾病」導致
肩膀疼痛是拉傷嗎?脖子前傾、駝背、蹺腳等長期姿勢不良,容易導致肩關節的結構變化而引發疼痛。不過,一名50歲的上班族因肩膀痠痛就診,竟檢查出常見但少為人知的「鈣化性肌腱炎」。肩膀疼痛是拉傷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主治醫師章芳源表示,這名患者肩膀不適長達半年,打針吃藥、復健都未見改善,某天晚上肩膀劇痛難耐,手抬不起來,而且伴隨39℃高燒,抽血檢查後發現,患者的白血球及發炎指數都飆高,懷疑是化膿性關節炎,趕緊住院施打抗生素治療。經過一個晚上,高燒消退、肩膀疼痛緩解,但細菌培養卻未檢查出任何細菌,而且症狀並未完全消失。轉至骨科門診治療才發現不是化膿性關節炎,而是鈣化性肌腱炎作怪。40至50歲好發 女性居多鈣化性肌腱炎的發病原因,是肌腱內鈣質晶體沉積所致,導致肌腱發炎和疼痛,嚴重者可能手舉不起來。章芳源指出,鈣化性肌腱炎好發於40至50歲族群,以女性居多,因症狀為單邊肩膀疼痛、病發時手臂無法高舉,常與五十肩搞混。章芳源說,五十肩的正式名稱為「沾黏性關節囊炎」,又名「冰凍肩」,病因是關節囊發炎,因疼痛不敢使用而造成進一步的僵硬、沾黏萎縮,上肢活動受限。鈣化性肌腱炎則是患處出現腫脹和壓痛感,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嚴重時在夜間疼痛加劇,影響睡眠品質。部分鈣化性肌腱炎患者可能出現發燒症狀,根據醫學研究,大約有5%至10%的鈣化性肌腱炎患者會發高燒,就診時易被評估為細菌感染的化膿性關節炎。若病情嚴重 可考慮手術目前對於鈣化性肌腱炎的治療,主要採保守治療,例如:休息、復健、服用消炎止痛藥、多做伸展運動等,可有效舒緩症狀。不過,若是吃藥、復健的改善程度有限,且病情持續加重導致肩膀無力,可考慮手術治療,去除肌腱內的鈣化物,幫助恢復肩膀功能。章芳源提醒,當肩膀痠痛症狀超過三天,復健、運動都無效時,應尋求骨科、復健科等專科醫師的診斷與治療。利用超音波檢查,肌腱是否有鈣化、發炎、沾黏等,快速找出疼痛原因並接受適當的治療,別一味復健或加重運動訓練,讓肩關節反覆受傷難以復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9 焦點.元氣新聞
張元植雖已在法國離世!透過「元氣周報」憶起他年輕的身影,21歲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的壯舉
年輕登山家張元植於法國當地時間27日上午7時左右發生墜落事故離世,聽聞消息,各界愕然震驚,深深不捨。2009年7月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的壯舉,元氣周報刊載他的登山座右銘2009年7月,聯合報「元氣周報」曾紀錄張元植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的身影,當時21歲的他,與同樣來自苗栗全人實驗中學的林政翰、黃大跖,為了籌措扶助弱勢基金展開行動。在元氣周報對三人的介紹中,張元植被稱為老張,他的登山座右銘是:「登山是很浪漫的事情,永遠忘不了第一次登山的感動,記得山的顏色、空氣的溼度、沙石的味道,就這樣和山結下不解之緣。」 執行中央山脈大縱走前的準備,發起「走一公里捐一元」的公益活動雖然那時張元植才21歲,但已攀登台灣百岳50餘座,14歲時參加雪山雪地訓練,15歲就登上北美第一高峰麥肯尼峰,18歲時完成南美第一高峰阿空加瓜峰獨攀登頂。為了完成這場中央山脈大縱走,張元植和二位同學多次實地勘察,於2009年6月初出發,踏上這趟「30天、250公里」的征途。就讀東海大學的張元植,為了完成夢想甚至辦了休學。出發前,一位家長提醒三人:「除了實踐自我,能不能為其他人做些什麼?」於是他們與「聯合勸募」合作,發起「走一公里捐一元」的公益活動,希望將募集款項幫助弱勢青少年。中央山脈大縱走實際的旅程2009年6月5日自宜蘭思源埡口出發後,但連續遇上蓮花、南卡兩個颱風侵襲,連日豪雨為三人挑戰添加困難度,即使早已在沿途備好存糧,卻擔心被風雨耽誤行程,最後張元植、黃大跖下山補給食品;或許是連夜趕路,黃大跖補給後上山時肌腱發炎,休息後傷勢未見好轉,6月26日由直升機救援下山,剩餘路程由張元植和林政翰繼續完成。●【2009/07/05 元氣周報】登山募款/幫助青少年 走1公里捐1元張元植在完成台灣中央山脈大縱走後,向山岳邁出更大的腳步,2014年與同樣畢業於全人中學的學長「阿果」呂忠翰、黃文辰,以無氧方式登頂世界第12高峰布洛阿特峰;2017年成為我國史上第一隊嘗試無氧攀登世界第二高峰K2峰的隊伍,不過最終在接近峰頂時,因雪況不佳未能登頂。登山與其他運動的相異性與登山切身的體驗今年36歲的張元植不論是在接受訪問或自己的文章中,都曾不避諱地直言,「我想說的是,登山是件會死人的運動」,也因為與死亡的連結,讓登山與其他運動有不同之處,但也因為這背後可能的代價,使登山成為一種擁有獨特重量感的運動。張元植曾寫下,「對我而言,正因為登山與死亡緊緊相扣,它也因此與其他運動有決定性的差異。在之中,我們能更切身的體會與咀嚼,何謂生命。」他也說:「只要在自己的生命之道上,找到那個能讓你雙眼綻放光芒,專注快樂去追尋的事物,也就夠了。」謝謝張元植。延伸閱讀●報導者:張元植/登山中的死亡,對生命的凝視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4-11 醫療.骨科.復健
膝關節、髖關節…6種關節疼痛原因及症狀詳解!貼痠痛藥布可改善嗎?
許多人都有關節疼痛的問題。據統計,45歲至60歲的人,30%有關節疼痛問題,年紀大的人,則高達60%有關節疼痛問題發生。許多人的關節疼痛宛如氣象台般,天氣變化時,常會喀喀響且疼痛,及早做好關節保養刻不容緩,以免老來飽受疼痛之苦。全身關節都可能疼痛 各部位疼痛原因、症狀詳解常見哪些關節疼痛問題?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亭安說,全身關節都可能出現疼痛,分析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手指關節等疼痛的發生原因、症狀、及對健康及生活造成什麼影響?膝關節疼痛原因:包含骨骼、軟骨、韌帶、神經等問題,如退化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創傷骨折、十字韌帶損傷及拉傷等,或是急性感染等。症狀:疼痛、關節活動範圍變小、走路不方便生活影響:人須靠雙腳站立,如果膝關節疼痛未治療,接著會影響髖關節、踝關節的活動力,而造成跛行、行動不便等治療:以退化性關節炎引起的急性疼痛來說,首先要減少病人負重,受傷期間建議行走時拿拐杖輔助,或是減重,再給予消炎、止痛藥,此時關節也常有積液,可以將其抽出且注射類固醇消炎,合併電刺激、局部按摩,以降低關節疼痛,促進關節活度度,減輕不適症狀。髖關節疼痛原因:包含骨骼、軟骨及周圍的肌肉、肌腱等出現問題,如創傷骨折、感染,或是退化,甚至癌症骨轉移等。症狀:疼痛、關節活動範圍變小、走路不方便生活影響:人須靠雙腳站立,如果髖關節疼痛未治療,未來可能需要長時間臥床治療:依不同疼痛原因給予藥物或復健治療,骨折造成骨頭錯位,應立即採外科復位方式治療肩關節疼痛原因:肌腱、韌帶沾黏所造成的五十肩,或是旋轉肌袖拉傷,退化、創傷造成的骨頭錯位等。症狀:疼痛、關節活動範圍變小, 如五十肩早期非常疼痛,但沾黏嚴重後,晚期卻不會痛,此時肩關節活動角度已經變小生活影響:當五十肩沾黏嚴重時,手無法舉超過頭頂的高度,而無法吹頭髮;肩膀旋轉肌拉傷,女性則無法做到反手穿內衣的動作治療:五十肩須依不同階段治療,如果是疼痛階段,可以採用超音波導引注射類固醇消炎,再配合復健治療,效果才會更好;旋轉肌拉傷可以先由藥物、復健治療,若病情嚴重,還是需手術治療。肘關節疼痛原因:手肘內側疼痛,俗稱高爾夫球肘;外側疼痛,俗稱網球肘,而手肘後側疼痛則與三頭肌腱發炎有關,若是手肘前側疼痛則是二頭肌腱發炎有關。症狀:疼痛、關節活動範圍變小生活影響:網球肘則無法提重物,跌倒時無法用手掌撐地起身治療:網球肘等須依不同階段治療,如果是疼痛階段,可以採用超音波導引注射類固醇消炎,再配合復健治療,效果才會更好腕關節疼痛原因:靠近手掌的手指關節疼痛,有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而手背的手指關節疼痛,多為腱鞘囊腫所致,或是手腕深部韌帶的扭拉傷等。症狀:疼痛生活影響:手腕屬於活動度大的關節,如果嚴重疼痛無法做扭毛巾等動作治療:腕隧道症候群等,可以利用護具減輕神經壓迫,也可以在神經周圍施打葡糖糖水,降低神經被壓迫的情形,以利緩解疼痛。手指關節疼痛原因:可能有紅斑性狼瘡等風濕免疫疾病,或是痛風所致,或是過度使用等症狀:手指關節疼痛、變形、腫脹、無法彎曲生活影響:關節疼痛、腫脹嚴重,將無法拿杯子、拿碗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除給予藥物治療外,如果是發生在手部關節,可能要給予副木等輔助,讓病人順利用餐進食關節疼痛問題如何檢查診斷?關節診斷量表初步評估陳亭安說,關節診斷量表可以針對日常生活關節活動的功能、走路步態的一種自行評估量表的問卷調查,但臨床考量民眾對量表的理解程度,也很難讓民眾直接填寫,而此量表多用在醫學研究,在病人診斷上,仍多以醫師診斷為主,並不會用此量表診斷。醫師對關節疼痛評估,常以理學檢查、肉眼評估患處關節,對比與正常關節有無紅腫、熱痛、變形等症狀,以及觀察病人的步態、站姿,以及拿握東西是否正常,同時測量關節活動度、肌肉力量等 有無肌力流失,或以X光、超音波等影像及抽血檢查。進行多項檢查後,再評估是哪一條韌帶、肌肉受損,進而了解可能受影響的其他關節,比如膝關節疼痛時,也會一併檢查髖關節及踝關節,確診關節疼痛為退化、感染、癌症轉移、家族史等原因。急性疼痛發生時,依不同部位關節疼痛不同,止痛方式也不相同,陳亭安指出,如,若是肌腱撕裂傷,如果症狀輕微可以用藥物治療、復健,或是施打止痛藥等,因此,治療方式則依受傷情形,重點是治療症狀、保護關節,維持關節活動度。針對這些關節疼痛問題的人,平時應做什麼復健治療?可以做運動保健嗎?建議可以從事什麼運動?陳亭安說,關節受傷後,針對疼痛不適治療後,就進入保養階段,須加強關節附近的肌肉力量,可以藉由伸展運動、訓練肌肉力量等恢復關節活動度,雖然訓練肌力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樣的,如要加強膝蓋附近肌力,可以從事抬腿、膝蓋伸直用力夾抱枕等運動。痠痛藥膏、貼布、按摩棒等小物可以改善疼痛嗎?陳亭安說,使用緩解改善疼痛的藥膏、貼布前,須先確定關節或肌肉疼痛的原因,如肌腱輕微撕裂傷、肌肉抽筋等,貼布、按摩或許有效,但以頸椎間盤神經壓迫,而造成肌肉痠痛,以針灸、按摩緩解,只是在放鬆肌肉,未針對病因治療,症狀還是會反覆出現,建議治療須尊於專業,且痠痛藥膏、貼布是針對較為表淺的發炎、疼痛才有效果。如果是肩頸痠痛可以自行用痠痛藥膏、貼布等物放鬆,但當肩頸痠痛進階到手痛、手麻,或是未依病情治療而隨意按摩,也可能使受傷部位更為腫脹、瘀青,呼籲關節有明顯創傷時,應盡速就醫。至於保養關節的飲食原則?陳亭安說,最重要的關節保養,必須避免骨質流失造成的骨質疏鬆,每天應攝取鈣質、維他命D,如此才能避免跌倒、臥床,當發現關節活動度有所改變時,應盡速就醫。(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07 焦點.杏林.診間
阿姨姊姊愛找他看診 骨科醫師林宗諭與病患良好互動從記住人開始
長相清秀、個性親切,馬偕紀念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林宗諭坦言,自己的病人中,阿姨、姊姊的比例滿高的,加上因為與病人互動良好,贏得不少「老病人」信賴。他謙虛地說,執業以來遇到許多友善的病人,加上自己會盡可能記住每個來看診的人,也跟患者培養好交情,有時候等待時間較長,一進到診間先閒聊關心幾句,就可稍微緩解患者久候的不耐。病歷記錄病人的工作、住所,更容易加深印象。一天看數十位病人,把病人一一記住,林宗諭有獨門方法。他說,單純用名字不好記憶,他習慣問病人住哪裡、做什麼工作,並記錄在病歷上,例如「住在菜市場賣碗粿的三重阿姨」,自然印象會深刻許多。林宗諭分享,有不少「老朋友」介紹新患者來,熟識病人有時看診會帶小點心或是飲料「探班」。有次卻因為飲料發生插曲,一位看診多次的老病人,介紹一個膝蓋痛的年輕女性來他的門診治療。看診後,女生給了他一杯咖啡,但是當時已買好咖啡的林宗諭,就將咖啡分享給跟診的護理師。結果下一次老病人回診時問他:「你怎麼沒有加人家的LINE?」林宗諭一頭霧水,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女生把LINE帳號寫在咖啡杯上面。雖然後續女生還有回診,但大家也就沒有再提起這件事。【快來醫師百科分享林宗諭醫師診間的就醫經驗】診斷鎖骨骨折,被女病人告性騷擾,醫者也無奈。然而,林宗諭的行醫路並非毫無波折,印象深刻的意外插曲是差點被告上法院,起因竟然是「性騷擾」。他回想,那位病人原本是另一位資深主治醫師的病人,因那位醫師請假,才轉由他看診,雖然看診過程中,女病人一直抱怨為何原主治醫師不在,但林宗諭還是依序將該檢查、該說明的部分都完成。原以為順利結束看診,卻在兩周後接到醫院法務通知:「病人告你性騷擾,因為你一直盯著她的胸部看。」林宗諭感到很冤枉,因為病人是車禍鎖骨骨折,所以他必須看著病人的「鎖骨」,這是必要的診斷過程,並非看著胸部。雖然無奈,但也盡力配合釐清真相,後來得知那位患者也對其他許多醫師提告,最後在醫院法務跟公關的協助下才順利落幕。用自己的專業評估,讓骨折的百歲爺爺再站起來。投入骨科領域至今已經邁入第11年,林宗諭表示,他喜歡開刀,但因為自知個性不適合接神經、接血管等需要長時間的手術,因此實習後就在婦產科或骨科之間選擇。而骨科有趣之處,在於開刀的成功與否,通常X光一照就可看出來,「我喜歡立刻知道答案」。骨科的專業也讓他在親友們跌倒、受傷骨折時,成為諮詢對象。其中印象最深刻的經驗,就是林宗諭自己的爺爺,他說,爺爺住在嘉義鄉下,當時年紀已經快一百歲,卻在浴室滑倒造成髖關節骨折,送到醫院後,家人和院方覺得年紀太大了,不願意冒風險動手術。林宗諭得知後,說服家人和嘉義的醫師幫爺爺手術,「要不是我在骨科、了解手術的細節,也了解爺爺的身體狀況,我也會擔心高齡有風險。」目前爺爺已經104歲,不只手術復原順利,身體也還很健康,當時的想法就是,如果不開刀恐怕未來難以正常走路,只能臥床,因此他當下堅持手術。因為自己的專業幫爺爺再站起來,是很大的成就感。年輕人運動太衝,避免傷害務必做好熱身。身為運動醫學骨科的醫師,林宗諭平常熱愛慢跑,兩三天就會沿著淡水河邊跑3至5公里,以前更熱衷參加路跑團,但是現在忙碌而疏於練習,就沒有挑戰了。他提醒,其實年輕族群才是運動傷害的好發族群,在夜診時常遇到年輕人因為朋友邀約去路跑、登山,但是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突然進行高強度運動,反而發生肌腱發炎等「假日運動症候群」。他建議,劇烈運動結束時,如剛跑完路跑,可以先冰敷並搭配彈性繃帶加壓並休息。回家後則可用蓮蓬頭沖冷水。若是過了兩三天仍然疼痛建議就醫,可以熱敷或吃點消炎,特別嚴重者則會打針,加強藥效。林宗諭提醒,除了平常要稍微訓練體能外,運動前應該妥善熱身,不要一到山腳下就往上衝,熱身可以增加神經的靈敏度以及肌肉的彈性,避免運動傷害。林宗諭醫師小檔案.現職:馬偕紀念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馬偕醫學院臨床助理教授台灣肩肘關節醫學會監事.經歷:骨科專科醫師、骨質疏鬆症專科醫師.給患者的一句話:希望大家骨頭勇健,龍騰虎躍!.臉書粉專:骨科生活 林宗諭醫師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05 醫療.骨科.復健
腳跟痛就是足底筋膜炎嗎?如何透過復健運動及穿什麼鞋子改善?
足底筋膜炎是一種導致足底疼痛的疾病,尤其是足跟和足弓區域。足底筋膜為腳底足弓最主要的支撐,主要功能是吸收足部著地所產生之反作用力,扮演著維持足弓、穩定足踝、協助吸震的角色。多數足底筋膜炎患者發炎部位在腳跟復健科醫師謝霖芬曾表示,足底筋膜一共五條,從腳跟跟部往五個腳趾頭輻射。若足底筋膜不正常受力、緊繃,足底筋膜被過度牽拉或受壓,例如運動過度、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就可能引發足底筋膜炎。復健科醫師蕭名彥曾指出,足底筋膜炎不是真正的發炎,而是一種退化性疾病,常變成反覆的慢性疼痛,最典型的症狀是起床下地走第一步就痛,或按壓腳掌內側偏中的地方會痛,除了年紀,肥胖、扁平足、高足弓等都是危險因子。足底筋膜炎兩腳都有機會發生,好發在需要經常步行、站立、負重的那隻腳。復健科醫師潘筱萍曾指出,超過九成患者,足底筋膜發炎疼痛部位在腳跟,一成患者則在足掌。由於足底筋膜炎主要是因為筋膜拉力過大,因此患者只要站立或走跑一段時間,患部就會隱隱作痛,避免長時間久站就可以紓緩症狀。此外,可在家多練習回復足底筋膜及促進肌腱肌肉強化的運動,有助改善症狀。以下為有助足底筋膜炎的復健運動練習:改善足底筋膜炎居家復健運動運動一/腳底滾球動作:坐下時,抓起一個網球、長棍、水瓶或其他圓柱形物體,將其放在腳下,輕輕地將物體滾到足弓下方。次數:每次練習三到五分鐘,每天重複兩次。運動二/毛巾拉伸動作:抓起一條毛巾,將其放在腳上。坐著時,將腿伸到身體前方,輕輕地將毛巾拉向自己,同時保持腿部穩定,可感覺到小腿肌肉伸展。次數:維持這個姿勢約45秒,休息一下,再重複兩次。每天重複練習四到六次。運動三/腳趾伸展動作:坐在坐姿上,將腿伸出,使腳跟接觸地板。彎下腰,抓住大腳趾,向後彎曲。執行此操作時,向上彎曲腳踝,使其遠離地板。次數:保持這個姿勢大約30秒,休息一下,再重複兩到四次。每天重複練習多次。運動四/腳趾捲曲動作:坐下來,將毛巾平放在腳下。目標是僅用腳趾將毛巾揉成一團。將毛巾捲起後,以另一種方式捲曲腳趾,將其拉直。次數:執行此練習10次。每天重複練習一到兩次。運動五/小腿伸展動作:面向牆壁站立,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面(後腳應該是患有足底筋膜炎的腳)。保持後腿伸直,將體重向前傾斜,彎曲到前膝蓋。確保後腳跟保持在地面上,拉伸小腿肌肉。次數:維持這個姿勢約45秒,休息一下,再重複兩到三次。每天重複練習四到六次。運動六/撿起彈珠動作:嘗試將彈珠放在咖啡杯旁邊的地面上。僅用腳趾抓住彈珠,將其提離地面,然後放入杯中。次數:目標是收集完所有彈珠。每天重複練習一到兩次。鞋子怎麼挑減少足底筋膜負擔?除了復健運動之外,挑選適合的鞋子也有助足底筋膜炎的改善。謝霖芬指出,東方人腳板較寬,若是鞋子太緊、鞋底太薄或鞋的楦頭太窄,都可能擠壓到腳部結構,發生足底筋膜炎、壓迫足底神經血管,進而造成腳痛或發麻的狀況,尤其是不少愛美女性穿高跟鞋,對於腳趾的擠壓更明顯,嚴重可能形成神經瘤。謝霖芬提醒,一雙好的鞋子應有好的吸震效果。由於走路時,後腳跟最先撞擊地面,最後是前腳掌的大腳趾在用力踩地向前推進,若鞋底沒有吸震功能,長時間下來易使足底筋膜發炎或大腳趾關節受損,甚至阿基里斯肌腱發炎。謝霖芬建議,鞋底內襯應挑選手指用力按壓不會輕易下陷、有彈性的泡棉鞋墊,鞋墊最好有足弓支撐,鞋底有氣墊也可吸震。復健科醫師教你如何選好鞋1. 以舒服為最大原則,務必要試穿,勿以腳就鞋。2. 試穿時腳趾不能完全頂住前緣,後跟也不能留太多以免鞋子晃動。3. 依照運動形態選擇適合的鞋子。4. 長時間走路可挑選鞋墊或鞋底較厚、稍有彈性的鞋。5. 足底筋膜炎患者可選擇平底或1到2公分的低跟鞋。6. 穿著高跟鞋可加鞋墊減輕前足負擔。7. 選擇有支撐的鞋子,或搭配訂製足弓墊給予足部適當支撐。足底筋膜炎可以跑步嗎?物理治療師Sean Joyce告訴《healthline》,如果你從跑步開始到結束時持續感到疼痛,請停止跑步。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會開始造成組織損傷,形成異常的運動模式,增加嚴重受傷的風險。Joyce提醒,無論你的足底筋膜炎有多嚴重,重要的是要明白在不解決症狀根源的情況下繼續跑步,可能會導致未來的併發症。如果你的足底筋膜炎病情較輕且打算繼續訓練,請在出門前考慮以下建議:1.穿著有足弓支撐的鞋子。2.勤於伸展腳踝、小腿和足底筋膜。3.跑步前進行動態伸展和暖身。4.和其他運動交叉訓練。5.跑步後冰敷。骨科醫師Rachel Triche告訴《healthline》,理想的情況是,停止跑步一段時間,甚至是步行運動,將有助於改善足底筋膜炎的症狀。當疼痛改善到可以步行而不會感到不適時,就可以重新開始跑步。Joyce提醒從長遠來看,休息幾週以解決身體問題遠比冒著受傷的風險堅持下去要好得多,後者可能會讓你從跑步活動缺席幾個月或更長時間。【資料來源】.Loyola Medicine: Best Exercises for Plantar Fasciitis.Should You Continue to Run with Plantar Fasciitis?.下床踩地就痛 足底筋膜炎怎緩解?.四步驟 改善足底筋膜炎.換鞋治腳麻!復健醫師教你6招選好鞋.母親節如何幫媽媽挑雙好鞋?復健科醫師教你這樣選
-
2023-02-06 醫療.骨科.復健
一爬山膝蓋就痛是該放棄運動?醫:不是不動,要學會增強肌力
●退化性關節炎主因:過度使用和老化●膝關節退化嚴重度,與軟骨磨損相關●訓練大腿肌力、核心肌群,能穩定膝關節上下樓梯總覺得關節卡卡嗎?發出「喀喀」聲響,甚至感覺疼痛嗎?小心得了退化性關節炎。許多民眾聽到「退化」以為是老人病,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說,膝蓋的軟骨磨損程度與膝關節退化成正比,軟骨磨損會連帶影響附近的韌帶鬆弛、肌肉量流失,導致走路、跑步的靈活度受限。低衝擊運動 改善關節疼痛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於高齡族群,但隨著慢跑、登山、健身風氣盛行,不少40、50歲的人就出現關節疼痛腫脹,索性停掉原本運動的習慣,結果退化更為嚴重。林頌凱表示,關節軟骨磨損的原因,來自於長時間錯誤的姿勢,例如:身體過度使用、身體舊傷成疾、肌肉筋膜張力的異常等,最後導致膝關節鬆弛。如果膝關節退化,是不是都無法再從事喜愛的運動呢?林頌凱強調,有些運動傷膝蓋、有些運動保護膝蓋。從事股四頭肌、腿後肌群、核心肌群等部位的肌力訓練、伸展運動,可運用大腿推蹬機、側抬腿運動來加強,就能夠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的不適。此外,騎車、游泳、瑜伽、太極拳等全身性的體能活動,也是不傷膝蓋的運動。林頌凱說,健走、保齡球、土風舞對膝蓋影響不大;慢跑、爬山、桌球、高爾夫球則會增加膝蓋承受的壓力,日常可強化肌肉拉伸,保持膝關節正常。籃球、網球、羽球、快跑等高強度運動有許多跑、跳、撲、跨、急煞等動作,初學者若姿勢不正確,容易肌腱發炎、肌肉拉傷,因此應該強化周邊肌群,降低對膝關節的負擔。關節積水、關節變形、肌肉萎縮、長骨刺等,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表現症狀,當膝蓋疼痛、痠痛時,就應該積極介入治療。林頌凱指出,首先著手治療鬆弛的韌帶,才能保護軟骨,避免退化性關節炎持續惡化。體重控制及穿戴護膝可以保護韌帶,個人化的運動訓練(如核心肌群、大腿前後側肌群訓練)可以增強肌肉,讓膝蓋變得更有支撐力。補充維生素 抗老化抗發炎另外,多喝水可加速新陳代謝,多補充維生素可抗老化及抗發炎,亦有助於延緩關節退化。林頌凱呼籲,若有退化性關節炎問題,應就醫檢查診斷,可以跟醫師、物理治療師討論適合的運動類型及治療方式,減少膝蓋受傷的機會。|林頌凱醫師 免費線上足部保健課程|▽常見不適▽足底筋膜炎 👉 腳踩毛巾舒緩疼痛、強化足弓退化性關節炎 👉 2個積極的治標治本新觀念▽保健技巧▽膝蓋退化主因專家來破解 👉 退化也能做的5個運動類型穿夾腳拖會造成下肢傷害? 👉 教你怎麼穿才安心不踩雷▽急性處理▽扭到、拐到「腳翻船」 👉 3種扭傷等級處理方式受傷簡易處理 👉 口訣判斷冰熱敷時機想知道還有哪些骨科復健相關照護?上線登入就能免費觀看!【更多免費線上課程】:http://bit.ly/3HDjJAw
-
2023-01-11 醫療.骨科.復健
春節打掃出現腰酸背痛手不舉 醫提醒:5傷害累積地雷
除舊佈新迎春節,家中大掃除或年節吃食準備,台中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李信賢提醒,過節前的大量家務容易過勞,要小心不良姿勢引發肌腱發炎、關節受損、神經壓迫。建議用適當工具避免肢體負擔造成傷害,節前家務才能省力又安全。70幾歲婦人因車禍舊傷沒辦法下蹲,久而久之習慣彎腰做家事,沒想到打掃彎腰撿垃圾時突然劇烈疼痛倒地不起,送醫檢查竟然是腰椎壓迫性骨折。李信賢表示,高齡、停經後婦女要注意骨質疏鬆的風險,極容易因不良姿勢或跌倒,受外力壓迫而骨折。但不少婦女在春節期前須掃除,他建議善用輕盈工具協助,保護自己平安過春節。除身體衰弱族群,一般人也要避免傷害累積的5個因素。第一,「使用工具的重量」攸關疲勞累積程度。李信賢表示,曾有廚師求診,發現是持續使用廚具累積痠痛,引發俗稱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第二,「脖子角度」會影響頸椎壓迫神經,過度仰頭或低頭,導致肩膀痠痛甚至手麻。李信賢叮嚀,打掃天花板、氣窗或吊扇高處時,可藉椅子、爬梯加高或使用長桿清潔工具,避免過度仰頭時間。第三,人體「伸直手臂」的槓桿作用會影響肌肉受力,手伸越直肩膀負擔就越高,尤其是高過頭伸手的姿勢。李舉例,油漆工人時常手伸很高工作,容易造成肩膀棘上肌筋腱發炎,施力過大甚至會斷裂,因此要運用長桿工具,彎曲手臂降低肩膀壓力。第四,平時「彎曲腰部」加上長時間洗碗、清潔廁所,就能感受到大量疲勞,而彎腰提重物更讓壓力瞬間飆高,時常成為腰椎受傷主因。李信賢建議,若膝蓋正常,應該要背挺直,再蹲下提起重物。第五,有些人習慣跪著大面積擦地板,卻也使身體重量直接「壓迫膝蓋」,導致關節加速磨損。李建議,使用拖把站立清潔,保護膝蓋沒負擔。也補充,看似放鬆在沙發上滑手機,其實是壓迫腰椎、脖子、手腕的危險姿勢,要小心避免。
-
2022-12-22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遠離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職能治療師教你四大預防原則
什麼是網球肘、高爾夫球肘?沒有打球習慣的人也可能會有嗎?許多人因為工作或拿重物的方式不對,無形中過度使用手肘肌腱而導致發炎,手臂內側疼痛者稱為「高爾夫球肘」,反之則為「網球肘」。「米蔚健康生活全方位」的職能治療師林啟平解釋兩者都是累積性的造成,但該如何預防手肘疼痛呢?趕快點開影片來瞧瞧!職能治療師林啟平說明,手肘肌肉主要是用來控制手指頭和手腕的動作,尤其手腕是負責穩定的功能,它的肌肉承受較多的壓力。產生手肘疼痛有幾種原因,包括肌腱發炎、肌肉受傷、神經壓迫和骨頭裂掉。長期需要手部重複動作的人,例如提重物時要特別注意正確的方式:手心朝上、手肘彎曲並靠近身體,切忌手心朝下,手肘伸直直的容易受傷。遇到手肘已經紅腫熱痛時則需休息並適時冰敷,更甚者要趕快尋求專業醫師治療。不論網球肘或高爾夫球肘,長期使用手部工作時應做間歇性休息,維持適當姿勢或者使用護具,休息時並做一些適當的伸展和放鬆。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姿勢做對了手肘疼痛掰掰!原始影片米蔚Life & Health YT米蔚官方網站米蔚FB粉絲專頁延伸閱讀駝背讓老態上身?物理治療師教你這麼做可改善腰椎疼痛翻來覆去睡不著?物理治療師教你這麼做!「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9-11 養生.運動健身
中秋連假胖了?復健師教你7招宅在家也能活絡筋骨
疫情期間活動減少,不少人都有感覺「變胖了」,中秋期間是否又在家裡大吃大喝?成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為長期靜態工作者、宅在家無法出門活動的長者,設計一套舒展健身操,站立、不必其他的器具,就能讓你活絡筋骨,大家不妨試試看。影片由成大物理治療中心裡的復健師們為大家示範,共有7個動作,包括:1.肩前側肌群拉筋運動:一般日常生活的動作,多以肩前側肌群為主,經常或過度使用會容易造成痠痛或肌腱發炎,嚴重時手會舉不起來、無法活動,影響日常生活,如不能穿衣服、梳頭髮等。透過此一運動,可以幫助達到放鬆肩關節前側肌肉的效果。動作:兩手伸到背後,兩手再一起向後拉。每天早晚各做1輪、10次,每次維持15-30秒。2.縮肩挺立運動:著眼於預防駝背的問題,並幫助站姿更挺拔,因為駝背除了會影響儀態美觀,也會造成肩頸痠痛,嚴重者也可能造成脊椎變形。動作:放鬆肩膀,兩肩再向後、向中央擠壓。每天早晚各做1輪、10次,每次維持5-10秒。3.體側肌群拉筋運動:需要久坐者的上班族,或需長時間彎腰的洗碗、拖地,容易造成體側肌群處於緊繃狀態,適度伸展可以讓身體感覺更輕鬆。動作:雙手交握,吸氣時雙手前伸、上舉至頭上方,過程中肚子、下巴要微收,輕輕吐氣,同時身體略向左側彎,略作停留後吸氣回到中間;再次吐氣時往右側彎,略作停留後吸氣回到中間。每天早晚各做1輪,左右各重複10次。4.髖外展肌群訓練運動:走路、跑步都需要髖關節外展肌群收縮,以維持身體平衡,藉由運動訓練增強肌力,可以提升續航力,減少疲憊感,讓走路、跑步更輕鬆。動作:站在牆邊或桌腳等固定物側邊,雙腳與肩同寬,一腳往側邊抬起頂著牆邊或桌腳等固定物,如需要可輕扶物品保持平衡,維持5秒鐘。重複10次後,換腳進行,早晚各做1輪。5.髖外展肌群拉筋運動:長時間站立或走路,容易造成髖外展肌群緊繃,適度伸展可以舒緩緊繃的感覺,讓肌肉回到健康的狀態。動作:右手輕扶牆邊站立,重心在左腳、左膝微彎,右腳往左後方交叉,手輕推牆,將髖部往右側推,感覺右大腿側邊有緊繃感,維持10-15秒。重複10次後,換腳進行,每天早晚各做1輪。6.踮腳提臀運動:可以讓臀部塑形、小腿緊實,走路更有力。動作:雙腳站立呈外八狀,夾臀,雙腳腳跟一起抬高,如需要可輕扶物品保持平衡。每天早晚各做1輪、10次,每次維持5秒。7.小腿拉筋運動:長時間站立或長距離走路,容易造成小腿肌肉緊繃,除不舒服,也可能比較容易抽筋。小腿拉筋可以放鬆腿部肌肉。動作:腳一前一後方式站立,腳尖皆向前,一手扶牆支撐身體穩定,後腳腳跟貼地,前腳膝蓋彎曲不超過腳尖,進行後腳拉筋運動,維持10-15秒,拉筋過程中不可憋氣。每天早晚左、右腳在前分別各做1輪、10次。
-
2022-06-11 醫療.中醫
手痛真惱人!解析各類手肘痛 中醫師建議按穴道可緩解
相信您對於母親經常抱小孩造成的網球肘,或是過度用力造成的橈隧道症候群相當熟悉;也許你正飽受這些疼痛困擾已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傷科主任張尚智指出,手肘痛是身體常見的疼痛症狀之一,雖然網球肘是較常見的症狀診斷,且有一定的疼痛部位,但卻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所引起,如果沒有確切找出問題點做治療,當然不容易痊癒。肘關節主要由手臂的肱骨及前臂的尺骨和橈骨連接而成,讓我們的手肘可作出伸直、彎曲、旋前、外翻等不同動作,其中也包含許多韌帶,讓肘關節更加穩定,可防止手肘過度活動造成傷害。一般常見手肘痛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最多人有的症狀手指和手腕動作時往往會使用到前臂的橈側伸腕肌群(entexsor carpi radialis muscle),如果長時間不當或過度使用,使的手腕、手指反覆伸展施力,容易造成伸腕肌群與肘關節外側的肱骨外上髁連結處的肌腱發炎疼痛。日常生活中如家庭主婦、抱小孩、敲打電腦鍵盤、抓握滑鼠、急提重物、過度的健身與重量訓練都容易誘發此種疼痛。初期多為抓握時會有手肘外側的輕微疼痛,局部壓痛點,接下來疼痛會向下延伸,在做一些動作如肘關節的伸直、彎曲、擰毛巾、提包包或拿杯子等都會感覺不適。高爾夫球肘(肱骨內上髁炎) 不是高爾夫球員才有與網球肘所造成的疼痛相似,只是網球肘疼痛位置出現於手肘外側,高爾夫球肘則疼痛在手肘內側位置。當過度重複性的手腕屈曲或因扭傷拉扯,容易造成旋前圓肌(Pronator Teres muscle)和橈側屈腕肌(Flexor Carpi Radialis muscle)肌腱與肱骨內上髁連結處發炎。常見的症狀有手肘內側痠痛無力、握力減少以致無法完成活動手腕、做出抓握力等動作。橈隧道症候群(Radial Tunnel Syndrome)重複過度施力造成其所造成的疼痛位置常出現在手肘關節外側下方約4指幅,而並非在網球肘的肱骨外上髁上,但因此兩者的症狀類似,甚至時常同時發生,容易造成在診斷及治療上常常受到忽略。如過長期手臂重複過度施力、推拉物品、彎曲手腕、翻轉手掌、用力抓握或前臂外側受到撞擊時,都容易使得旋後肌和橈骨之間通道變得狹小而壓迫背側骨間神經,使得手腕翻轉及屈伸時疼痛,甚至蔓延至手指並伴隨著無力的現象。肘隧道症候群(Cubital tunnel syndrome)久了成為爪狀手又名尺神經壓迫症(ulnar nerve compression),由於尺神經在通過手肘肱骨內上踝後面的溝道後,穿過前臂內側的尺側屈腕肌,所以直接的撞擊,經常性的彎曲手肘或是骨折後所形成的骨刺壓迫尺神經,都會造成此種症狀。早期多為小指與無名指麻木刺痛,及肘關節內側酸痛,嚴重時麻痺感會向上放射至肩頸部,如果拖延很久,容易造成握力降低,小指及無名指的肌力喪失,肌肉萎縮形成爪狀手。頸部神經壓迫 多因頸椎間盤突出造成多由於頸椎間盤突出或是退化性頸椎骨刺壓迫。頸椎間盤突出多是因為外傷或長期姿勢不良造成;退化性頸椎骨刺則是因為椎間及關節骨質增生產生。當頸椎神經受到壓迫時容易造成患側肩頸疼痛僵硬,遷延至上背膏肓處或手臂,也常伴隨患側手臂麻木刺痛,甚至出現肌肉無力萎縮。肘關節發炎 中老年人常見多出現在中老年人或長期手肘勞動的族群。因手肘關節經過長期活動,容易使關節間軟骨磨損,骨骼相互碰撞,導致手肘關節發炎。另外其他的亦有可能是因風濕性關節炎或是外傷脫臼、骨折引起的關節結構改變而誘發肘部疼痛。張尚智說,雖然手肘疼痛是一個很普遍常見的疾患,但可能是由肌腱、韌帶、軟骨、與神經等不同原因造成,引起的疼痛範圍十分相似,但診斷治療方向卻不大相同。在中醫方面則多屬「痺症」、「傷筋」及「肘勞」等範疇,係由肘部外傷或勞損傷及筋脈致使瘀血內停;或勞累汗出,營衛不固,並外感風寒濕邪,致使局部氣血凝滯,絡脈瘀阻而引發。除了針灸 還可按穴道緩解疼痛中醫臨床上可使用針灸治療,以疏通局部經絡氣血,舒筋通絡止痛。按經筋之為病,可以「以痛為腧」的原則,著重于局部取穴,可選用阿是穴,鬆解局部筋膜肌肉組織。肘關節外側局部常用穴位如肘髎、曲池、手三里、外關;內側穴位如少海、曲澤等。另外可依照經絡循行取穴,緩解相關張力,如肩井、天宗、肩貞、臑俞等。中醫傷科手法則以調整身體整體筋膜,還原骨骼關節結構,讓局部病灶改善,以舒緩疼痛不適。★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4-24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為什麼中風後肩膀疼痛?復健科醫揭可能的3大原因
洪爺爺中風後一直努力復健,原本幾乎動彈不得的右手終於開始有些動作,家人跟醫療團隊都很開心。然而這幾天洪爺爺做復健顯得意興闌珊,因為失語症的關係,洪爺爺似乎想表達什麼又無法清楚說出。復健科醫師發現,洪爺爺肩膀一活動就露出不舒服的表情,檢查後發現洪爺爺的肩部肌腱發炎,經過治療,洪爺爺終於恢復精神繼續復健,期待右手可以活動自如的那天來臨。為什麼中風後會肩膀痛?中風後的肩膀疼痛是常見卻常被忽略的狀況。據統計,每10位中風病人,就有1到2位受肩膀疼痛困擾,最常見於亞急性(中風後1 ~ 6個月)及慢性期(中風6個月後)的中風病人。中風後的肩膀疼痛好發於年長者、本身有糖尿病、周邊血管病變等狀況、中風後有感覺或活動功能障礙,以及張力痙攣(spasticity)的病人。肩膀疼痛對一般人已非小事,對中風病人來說,更可能造成憂鬱、疲憊、睡眠障礙等情形,並影響復健成效,不可不慎。中風後的肩膀疼痛可分為三大類:• 肌肉骨骼相關:中風後的上肢力量不足,可能使肩關節不穩定,造成肩關節脫位(subluxation),傷及肩部關節及肌腱等軟組織,常見疾患包括沾黏性肩關節炎、肱二頭肌肌腱炎及旋轉肌腱炎等,肌肉骨骼相關的肩膀疼痛通常會被動作誘發,例如將手舉高就覺得疼痛。• 中樞性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原因是支配肢體感覺的神經傳導出狀況,很多病人是傷及腦幹、丘腦或頂葉等構造。疼痛的特徵類似神經性疼痛,疼痛會突然、短暫、劇烈,甚至會有燒灼或刺痛感。 這個疼痛與動作無關,不動都會痛!• 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上肢從肩膀到手都可能會有疼痛或水腫,通常找不到明確病灶,目前認為跟中樞及周邊神經、交感神經及局部發炎都可能有關係, 尤其容易發生在初期無力又缺乏被動關節活動。特色是痛覺過度敏感,例如輕碰就覺得極度疼痛, 時間過久甚至會導致肌肉萎縮以及指關節紅腫攣縮。上述三種中風後的肩膀疼痛原因可能互相重疊,病人的肩痛原因不只肇因於其中一種,因此中風後的肩膀疼痛診斷治療需特別謹慎。中風後的肩膀痛如何預防與治療?急性期(中風後1-2月內):預防勝於治療, 中風初期肌張力低,正確的上臂擺位及使用肩帶支撐無力的上肢,能避免肩關節脫位,也降低關節肌腱韌帶受到拉扯受傷的機會,避免後續發生關節攣縮。此時維持肩關節的活動度很重要,此外研究顯示,可行範圍內強化肩膀的肌力可以減少中風後肩膀疼痛的發生機率。可以依照中風的時期從事不同的復健運動,病人能獨立坐姿時,就可以開始自己執行一些肩部運動, 以同時增加關節活動度及肌力,例如手向前推球。雙腿向外張開,腳掌在膝蓋正下方,大球置於身體前方,雙手手掌平放於大球上,中風的手無力,可用健側手幫忙壓住手背,來執行運動。手向前伸,將球往前推,軀幹自然放低,伸展背部以及肩關節,稍作停留再回到起始姿勢。此組動作共重複6 ~ 8次。亞急性(中風後2 ~ 6個月):肌肉骨骼相關疾患、中樞性疼痛及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都可能於亞急性期開始出現。若有肌肉骨骼相關疾患,例如肱二頭肌肌腱炎、沾黏性肩關節炎,可使用口服藥物、復健或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中樞性疼痛可使用藥物或中樞神經刺激治療;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則可以藥物、復健或神經阻斷術等方法治療, 當然逐步增加主動運動更是重要。若病人可以開始站立,可從事肩膀肌群穩定度訓練,例如撐手站立。雙手固定前方椅背, 屁股離開後方椅子,重心向後移到腳跟,膝蓋打直。身體重心前移,讓更多重量落在雙手上,盡量將膝蓋打直並停留。此組動作共重複6 ~ 8次。慢性期(中風6個月後):若有張力,可考慮使用肉毒桿菌注射降低張力痙攣。 隨著神經能力的復原,肌力提昇、肩關節更為穩定後,可從事下面的進階肌力訓練。 結語中風後的復健對患者的功能恢復十分重要,然而中風後的肩膀疼痛常常被忽略,影響中風患者的生活品質及復健動力。治療中風後的肩膀疼痛不僅能緩解疼痛、促進生活品質,更能減少中風後憂鬱及疲憊,提升睡眠品質,增加復健效果。如果你的家人復健時說出或指出肩膀疼痛,請盡快跟復健科醫師討論,讓中風患者盡快擺脫疼痛,才能更專注復健,以期好的療效, 重拾獨立自主以及有尊嚴的人生!參考資料:Paolucci S, Iosa M, et al. Prevalence and time course of post-stroke pain: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hospital-based study. Pain Med 2016;17(5):924–30.Anwer S, Alghadir A.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0;17:14.Dawson AS et al. Stroke rehabilitation. Best practices writing group: management of shoulder pain following stroke. In: Canadian best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for stroke care. Ottawa, Ontario, Canada: Heart and Stroke Foundation and the Canadian Stroke Network; 2013. p. 47–50.Jang SH, Yi JH, Chang CH, et al. Prediction of motor outcome by shoulder subluxation at early stage of stroke. Medicine (Baltimore). 2016;95(32):e4525.Jung KM, Choi JD. The Effects of Active Shoulder Exercise with a Sling Suspension System on Shoulder Subluxation, Proprioception, and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Med Sci Monit. 2019 Jun 30;25:4849-4855(本文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肩膀好痛!原來中風後也常常會肩膀疼痛!)
-
2022-04-09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40歲男跑步、騎單車膝蓋卡卡 醫師籲關節不適及早就醫
台灣運動風氣愈來愈興盛,不少民眾熱愛路跑、自行車、登山等戶外活動,但運動傷害發生率隨之增加,退化性關節炎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有年輕化趨勢。花蓮門諾醫院骨科醫師蔡傳恩提醒,若膝蓋疼痛、關節僵硬,或爬樓梯、爬坡時覺得膝蓋無力、疼痛,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應及早就醫治療。花蓮門諾醫院骨科醫師蔡傳恩近日就收治一名熱愛運動的男性病患,幾乎每天騎腳踏車上下班,才40歲就覺得膝蓋卡卡,經注射玻尿酸後有明顯改善。蔡傳恩說,玻尿酸是一種多醣體,具有高度吸水及黏彈的特性,不僅是關節軟骨組成的一部分,也是關節腔潤滑液的主要成份之一,可以幫助關節活動順暢並降低關節軟骨間的磨損,他表示,玻尿酸早期主要用在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近年來也開始用來治療肌腱相關疾病,如肩旋轉肌腱發炎、網球肘、板機指以及阿基里斯腱發炎等,對於發炎、潤滑與止痛都有不錯療效;注射1劑,效果平均可維持半年到1年,對於輕、中度患者,可延緩退化性關節炎速度,但如果關節已嚴重磨損,效果就有限。蔡傳恩提醒,運動姿勢要正確,運動後也要給身體足夠修復時間,不能忽略保養與休息,若感到膝蓋疼痛、關節僵硬、活動時膝蓋發出「喀拉」聲音,或是爬樓梯或爬坡時感覺無力、疼痛,應及早就醫治療,否則一旦惡化,還可能必須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
-
2022-03-06 該看哪科.中醫
練書法練出板機指 部桃中醫師指這幾種情形也易得
熱衷於書法的王女士幾乎天天都練字,過年後右手指開始活動不靈活,感覺像卡住,剛起床時特別明顯,有時候活動手指關節會出現「喀、喀」的聲響,一開始也不在意,但一直沒改善,嚴重時需要左手幫忙才能扳開手指,已經影響日常,求助醫師才知道是「板機指」衛福部桃園醫院中醫師林佳葦說,板機指就是手指屈指肌腱狹窄性肌腱鞘炎,正常情況下,手指的屈肌腱會平順地在掌指關節名為滑車韌帶的環狀韌帶下活動,但是過度使用容易造成手指肌腱發炎腫脹,進而導致韌帶下空間狹小,彎曲再伸直時會「卡」或產生彈響聲,變成二段式伸直類似扣板機的感覺,因此被稱為板機指。林佳葦表示,板機指通常發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重複抓取的動作,或因工作、興趣等關係需要重複使用手部動作,如長時間使用鍵盤打字、長時間出力握筆等。有一些糖尿病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也都是發生板機指的高風險族群。林佳葦指出,板機指的治療有許多的方法,中醫方面可以採局部及遠處治療,包括針對掌指關節附近的局部治療,以及手肘肌肉緊繃條索處的遠端治療,同時再搭配其他具有止痛效果的穴位,利用針刺改善板機指造成的疼痛,和達到放鬆手部肌肉的效果。害怕傳統針灸或情況特殊的患者,可以使用雷射針灸,同樣針對上述部位治療,兩者具有一樣的療效,是一種不具有侵入性、安全且有效的治療方式;也可以搭配在較遠端的肌肉部位,施行皮下針或是「王不留行」種籽敷貼,延長治療的效果。除了治療,林佳葦提醒,預防保健也是一大重點,針對因為使用頻繁等原因造成腫脹的肌腱有以下幾個動作可以舒緩:反向拉伸:將患側手掌打開,4指朝上,另一隻手將4根手指頭向身體方向輕壓,伸展10秒後放鬆,重複5次;再將4指朝下,同樣用另一隻手將4指向身體方向輕壓,伸展10秒後放鬆,重複5次共10次。抓握活動:輕握拳,再將手掌撐開,伸展10秒後休息,重複10次。林佳葦強調,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重複性動作,在急性期(發病時間短、疼痛嚴重)的患者充分休息是必要的。在慢性期(發病時間長、疼痛較輕微),上述的拉伸活動或是搭配就醫治療和習慣調整,都能夠對於板機指有所改善。
-
2022-02-17 該看哪科.中醫
男患僵直性脊椎炎 以中藥合併針灸完美治療
新竹一位26歲男子被診斷僵直性脊椎炎,半年因痛而苦,無法正常腰部使力,甚至影響到工作表現,雖長期服用西醫止痛藥,卻僅能消炎止痛,一旦停藥疼痛感就席捲而來,到蔡宗璟中醫診所就診,並選用下背部的大腸俞、氣海俞、腰眼及上背部的肺俞、督俞來治療,再配合中藥組合,經兩個月成功消除脊椎疼痛。醫師蔡宗璟指出,該男因先前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已全切除,所以目前服用甲狀腺素以避免甲狀腺機能低下,不願還需長期服用抗發炎性的西藥來治療脊椎炎,因他具中醫與西醫雙執照,故尋求其幫忙以中醫方式治療此疾病。蔡宗璟說,該男的背部、腰薦部脊椎及附近肌肉皆感覺疼痛,因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更造成疼痛的加劇,第一次門診以針灸方式舒緩該男的疼痛與不適。蔡宗璟表示,兩天後,該男回診時稱針灸治療後疼痛已緩和,工作站立時間長也無疼痛,不過仍抱怨平時易疲倦及頭暈等症狀,且因甲狀腺切除後甲狀腺機能低下因此體重迅速增加。因此,第二次門診時除繼續針灸治療外,還開立了含驅風的威靈仙與白芷、化濕的陳皮與厚朴及活血的三稜與莪朮等十多樣中藥組合的處方來治療僵直性脊椎炎的疼痛與其它不適症狀。接著一週,該男回診時感覺上背部與下背部的疼痛感已大幅減輕,身體疲倦感也減少,頭暈亦有改善,該男還驚訝自己體重減輕約2公斤,這才了解到一個全面性的中藥處方除了能改善主要的僵直性脊椎炎外,其他不適的症狀也能一併調理,經後續兩個月的治療背部及腰薦部脊椎疼痛已幾乎消失。蔡宗璟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在西醫屬內科自體免疫性疾病,自身的免疫系統會攻擊頸、胸、腰椎或下肢關節,在西醫的治療上會使用消炎止痛藥或免疫抑制劑,因治療需長期服用西藥且無法根治而副作用亦多因此常令患者困擾,所以患者會尋求中醫治療。針灸治療有很好的療效,但此疾病為自體免疫疾病,與一般的關節痛及肌肉肌腱發炎有所不同,單用針灸治療仍不夠,須配合中藥治療一段時間,使免疫的調控正常化,讓發炎反應停止並修復局部發炎後的組織,僵直性脊椎炎在脊椎未變形之前是可以用中醫治癒的,而非服藥一輩子。
-
2021-12-10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五十肩痛到手抬不起來、只能坐著睡!名醫林頌凱教2招自我檢測、3運動復健
手抬不高、無法舉手穿衣服、內衣扣不起來…,小心五十肩找上你!運動醫學名醫、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在《元氣網》企畫影音中指出,五十肩容易發生在50歲左右的女性身上,因為更年期女性荷爾蒙減少、肌力退化,易導致肩關節沾黏、肌腱發炎疼痛,肩膀活動範圍受限,除了接受治療外,可以透過3種復健運動自救解痛。五十肩好發於50歲以上的患者身上,林頌凱說,尤其年過五十的婆婆媽媽長期做很多家事,加上年紀大了,保護身體筋骨的女性荷爾蒙減少,肌腱關節逐漸磨損老化,多重情況影響下,肌腱開始發炎疼痛,有的患者會痛到像刀割般,愈痛愈不敢動,愈不動關節就會慢慢沾黏起來,進而演變成五十肩,且女性發生比例高。其實發生五十肩的年齡層很廣,病人很多,從30多歲到80歲以上的人都可能發生,因為五十肩是肩頸手臂使用不當的結果,以致肩膀活動範圍受到限制,手抬不高,且會有疼痛感,因此30多歲發生五十肩並不稀奇,男女性都可能發生,上班、心情、睡覺等都受到影響,病人相當痛苦,曾有病人痛到不能睡,根本無法躺著睡,只能坐著睡覺長達一年半時間。五十肩病程三階段林頌凱表示,五十肩症狀產生,一開始是肌腱發炎,或是肌腱發生撕裂傷,若未治療改善,可能逐漸出現肩關節沾黏,進而嚴重變成五十肩。五十肩的臨床表現區分為三階段,分別為疼痛期、沾黏期、恢復期,為期一年半到三年的時間。五十肩關鍵症狀特徵分期自然過程疼痛與活動受限分期症狀特徵疼痛期6-9個月疼痛為主活動受限可能不明顯1. 同時有許多個動作會引發疼痛2.可能休息時會痛3. 可能睡覺時會痛4. 範圍可能包括手軸沾黏期4-12個月疼痛可能稍減活動受限明顯三角度受限1. 外展(把東西撥開)受限2. 外展(側平舉)受限3. 內轉(稍息)受限恢復期6-24個月疼痛緩解活動受限緩解 病程:不特別的治療病程常超過一年,甚至數年療程:正確診斷後,一般治療約3-6個月五十肩注射治療法,省時又減少疼痛傳統五十肩治療要喬,以徒手治療把肩膀關節沾黏拉開,治療過程相當痛。林頌凱說,現在多採行「肩關節擴張術」,在超音波導引下注射低濃度葡萄糖水到關節腔,將不能動的關節囊慢慢撐開,再進行徒手治療或做復健運動,打完馬上就會有效果,約注射3至5次,五十肩會明顯改善。原本五十肩復健治療需半年時間,肩關節擴張術則可縮短6至8周完成,不僅省時,且治療過程減少很多疼痛。2方法自我檢測五十肩1.空手檢測站立姿勢,雙手向側邊平舉,再慢慢往上舉,如果對稱不痛,就沒問題;但若舉不起來會痛、身體歪一邊,則可能有五十肩。2.手持水瓶檢測水瓶加了重量,平舉往上舉,平舉再轉向上舉,若舉不起來會痛,更確定罹患了五十肩。3復健運動改善五十肩林頌凱指出,當手無力抬起,可能出現五十肩時,建議在家自主做手爬牆運動、鐘擺運動及肌力訓練,可幫助緩解疼痛,改善五十肩。爬牆運動1.面對牆壁,患側手扶在牆上大約胸口的高度,手肘微彎,下巴微縮。2.手指慢慢向上爬高,爬的過程中身體愈接近牆壁愈好,吸飽氣、吐氣慢慢爬至最高點,維持10秒。3.再慢慢吐氣手指向下回到原位,停留10秒後,手指再向上爬高。4.每次做10回。鐘擺運動1.健康側手扶在桌子前方,約為腰部的高度,站成弓箭步,上半身向前彎。2.患側手持啞鈴或裝水的寶特瓶,肩膀及手臂放鬆下垂如鐘擺。3.患側手做前後的擺盪,動作幅度由小到大。4.前後擺盪做30下,休息一下,共做3組。毛巾運動1.拿一條毛巾,健康側手握毛巾上方,毛巾放到背部。2.患側手放置於背部,握毛巾下方。3.雙手同方向運動,像洗澡動作。4.每日做1至2次,每次做10回。
-
2021-11-18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五十肩 怎麼睡才不痛? 掌握2技巧
當肩頸肌腱發炎受傷後,如果處理不當或未治療,未來可能會嚴重變成「五十肩」。患者的肩膀關節會相當疼痛,活動也受限,導致手抬不起來,尤其夜間常被痛醒,就很難再入睡,造成長期失眠。許多「發炎」疾病都可能產生夜間疼痛。五十肩急性發炎階段,受傷部位常會有積水,這些積水在白天比較容易被肢體活動、良好的循環帶走,但夜間肢體活動少,血液循環減慢,積水容易累積在患處,產生較大的壓力引發疼痛。五十肩可以說是「整個關節」在發炎,往往比其他肩部疾病更易發生夜間疼痛。五十肩夜間疼痛控制,建議從「減少發炎」、「減少患部壓迫」兩大方向著手改善,嘗試在「白天、睡前、睡眠中」減緩五十肩的夜間疼痛。●減少發炎方法白天首重減少刺激,但不是完全休息不動,可以透過適當「擺位」減少肩膀拉扯。最簡單的方法是手插口袋,以增加支撐、減少甩動。若比較嚴重或容易忘記插口袋,可考慮使用三角巾或特殊輔具支持。在睡前冰敷或服用消炎止痛藥,也能幫助減少發炎、控制疼痛。冰敷時間以10至20分鐘為原則,合理使用藥物也是積極治療的一環,短期使用不必過度擔心身體負擔。●減少患部壓迫適當的睡姿,可以避免睡眠中突然壓到患側肩膀,突然痛醒的機率。善用枕頭可以協助穩定放鬆,減少直接壓迫患部引起疼痛。如果習慣仰躺,可在手肘後側墊個枕頭,在前臂和肚子之間再墊一個。這樣除了能穩定手臂,還能幫助一些肌肉放鬆,有助減少疼痛。如果習慣側睡,最重要是不要壓在會痛的肩膀上。背後可以放幾個枕頭,有些人也會在雙腳之間夾一個枕頭,都能幫助穩定,減少不小心翻身壓到肩膀。前臂和肚子之間再墊一個枕頭,有助肩膀穩定和放鬆。有些為了側睡特別設計的枕頭,可以增加穩定和舒適度。但要避免趴睡,雖然看起來好像比較能避免翻身壓到痛處,但不像仰躺或側臥時手臂比較能安放在兩側,趴睡時大家多半是肩膀抬高,手放在頭部附近,這樣的動作並不利於肩膀放鬆、減少疼痛。
-
2021-08-28 養生.運動天地
重訓後常會出現肩膀疼痛,當心是「肩夾擠症候群」! 醫師詳解正確的重訓姿勢
許多重訓愛好者常會出現肩膀疼痛,其中肩「夾擠」是其中一個重要又常見的原因。重訓中的課表安排不當強度進階太快,或是訓練姿勢不正確,都可能引發相關問題。其他運動如球類、技擊運動,或是反覆勞動也常常發生。》延伸閱讀:肩膀疼痛得了「肩夾擠症候群」怎麼辦? 醫祥解診斷及治療方法不同類型的肩夾擠肩夾擠有不同的機制,依照成因不同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肩夾擠,次發性肩夾擠又可因為位置的不同分為「外肩夾擠」、「內肩夾擠」。◎原發性肩夾擠原發性肩夾擠是直接摩擦導致的肩夾擠。旋轉肌和肩峰下滑囊因為動作反覆摩擦擠壓,引起滑囊及肌腱發炎。以下是訓練中常見引起外肩夾擠的不良姿勢,尤其在發生後的急性期應該避免。1. 肩關節過度外轉、水平外展側舉(Lateral raise)【正確的側舉】【錯誤的側舉】肩膀內旋越多,在側舉到外展肩關節90度時,越容易造成夾擠。伏地挺身(push up)【正確的伏地挺身】手掌在軀幹正下方支撐,下降過程較容易使肩關節向後伸直撐起身體,避免產生過度水平外展。【錯誤的伏地挺身】手掌在身體兩側外開,軀幹在下降過程中低於手肘高度,手肘又比肩關節更前面,容易造成肩關節過度水平外展。2. 肩膀過度曲屈(hyperflexion)下拉 (Pullover)此動作肩膀過度曲屈,容易以發夾擠;由於訓練目標肌群為肱三頭肌、括背肌,若會引發症狀,可以嘗試以引體向上做為替代訓練方式,並盡量用擴背肌為主要發力肌群。引體向上(pull ups)【正確的引體向上】手肘位於頸部前方,避免肩關節過度水平外展、外轉。【錯誤的引體向上】手肘位於頸部後方,容易造成肩關節過度水平外展、外轉,造成肩夾擠。 ◎次發性肩夾擠如果因為肩膀前側相對不穩定導致肩關節活動無法在適當的位置上,旋轉肌在動作時就必須更用力穩定,導致旋轉肌疲勞疼痛、肌腱不等程度的損傷和發炎。最常伴隨的不穩定長是肩關節前側的區域,因為過度肩外旋、外展、水平外展的動作產生。可能發生在肩峰下滑囊的位置形成外肩夾擠,或是在棘上肌與棘下肌肌腱緊貼肩唇瓣(包覆關節的軟骨)的位置產生內肩夾擠。次發性的外肩夾擠與內肩夾擠分別容易造成肩關節前後側的疼痛。以下是訓練中常見引起次發性肩夾擠的動作,建議急性期避免。肩推(shoulder press)【正確的肩推】肩關節水平內收30度(手肘要在軀幹前方),避免肩外旋同時又水平外展過度【錯誤的肩推】肩外旋同時又水平外展過度(手肘在軀幹後側)。動作訓練示範:物理治療師-李冠頡資料來源:台灣復健醫學會Instagram台灣復健醫學會Facebook台灣復健醫學會網站
-
2021-08-22 養生.運動天地
前後腳拉伸 改善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 與背肌緊繃也有關當早上一起床,腳踩到地板上,腳跟會產生疼痛感,痛點發生在腳的內側或是中間,也常會發生在久坐後起身或是走路走久的時候。足底筋膜炎除了肌腱發炎之外,還有與肌腱退化,以及足底筋膜、小腿筋膜僵硬,跟整個淺背線(背筋)緊繃也有很大的關係。中午吃飽這樣做 助消化、醒醒腦大多數的人中午吃飯都屬於比較緊張的狀態,一吃飽就馬上坐下來,但這樣其實對消化系統是很不好的。飯後很適合做一些輕度的伸展,可以讓自已保持頭腦清醒,對於消化食物也有幫助,伸展後如果能睡一會兒的午覺,下午精神會更好。這4組動作最好全部都做,時間不夠的話,只做其中1-2組也可以。和同事一起把身體拉一拉,就能提振精神。下午茶休息的時間做也可以。
-
2021-07-02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宅家頻打掃 痠痛肌腱炎病號多
三級疫情警戒已逾1個多月,聯新國際醫院發現民眾待在家時間變長,清掃和消毒家中環境,導致身體痠痛肌腱炎的個案明顯增加,成了防疫症候群之一,1名陳小姐因肩頸痠痛,舉不起右手,趕緊預約視訊門診,運動醫學科醫師劉又銓研判是急性肩部肌腱炎造成劇痛,囑咐冰敷和休息,並開立止痛抗發炎處方藥物,請陳小姐到藥來速窗口領藥,如願解決痠痛毛病。劉又銓說,透過視訊診療詢問陳小姐疼痛部位和受傷原因後,再透過手機鏡頭檢視疼痛部位外觀及理學檢查,接著測試她的關節活動度與疼痛程度等,研判陳小姐是因打掃拉提重物用力過度,再加上長時間維持手臂抬高施力,導致右手和肩部肌肉群受傷,造成肩部肌腱發炎疼痛。劉又銓說,雖然視訊門診較難執行,但是經驗豐富的運動醫學專科醫師仍可透過視訊診療,配合簡單的理學動作評估,為病人快速提供適合的治療方案建議,也可減少後遺症及併發症發生機率。劉又銓也提醒,民眾因防疫在家時間較多,運動量也減少,應注意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管理,不論打掃或運動,都需要暖身且循序漸進,也要避免不當施力或錯誤姿勢而受傷;聯新運醫中心日前在臉書專頁推出「在家防疫運動」影片,鼓勵民眾觀看一起居家運動。
-
2021-06-19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肩膀疼痛是五十肩?醫教簡單測試,2招伸展助改善!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老化,時不時會出現各種疼痛,五十肩就是其中最常見的症頭。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明明什麼也沒做卻一樣得五十肩,究竟是為什麼?又該如何改善? 沒50歲會得五十肩!退化、動多、動少都會得原力復健診所院長侯鐘堡醫師表示,五十肩如其名,主要發生在五十歲前後的族群,前後十歲都可能發作,越接近五十歲越容易得。主要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原發性,沒有特殊原因,推測與年齡、退化有關,時間到了自然就會發作。第二類為次發性,常見因為各種損傷、疾病導致肩關節沾黏,如車禍等撞擊受傷、動太多造成運動拉傷等,特別是因為在受傷之後長時間無法動彈、不敢活動等族群更容易出現。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患者會納悶「我明明沒什麼在動,為什麼還會得五十肩?」的原因,關鍵就是太少動導致關節沾黏。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也在次發性族群當中,且特別容易出現。肩膀疼痛就是五十肩嗎?簡單「投降」做測試五十肩最基本的症狀就是肩膀疼痛、難以活動,因此又被稱為冰凍肩,會出現屈曲、外展、外轉三個角度受限,約1~3個月為疼痛期,4~6個月進入關節角度受限最大的冰凍期,7~12個月進入活動空間慢慢進步的解凍期。不過,肩膀疼痛未必就是五十肩,侯鐘堡醫師表示,若有出現肩膀疼痛的情況,可以自行適度的做個肢體延伸測試。測試方法很簡單,就是做出投降姿勢,將整手慢慢的往耳朵的方向上舉,即便有些疼痛,但若可以順利與耳朵平行,可能為其他肩關節、筋膜問題,如肌腱發炎、旋轉肌發炎、肌腱鈣化、駝背引起的筋膜發炎等;若無法,有很高的機率就是五十肩。 改善五十肩,治療、伸展都很重要!檢查發現自己得了五十肩後,在治療方面常見包括了使用消炎止痛劑的藥物治療;雷射、熱敷、電療、超音波、短波等物理治療,在治療後馬上運動有助將沾黏拉開,效果更好。而震波治療則有助減緩肩膀疼痛、快速增加活動角度。徒手、運動治療可訓練肩頰骨的活動角度,一般而言治療師一對一的牽拉運動會比自己運動效果還要更好。若前述治療效果都不佳的族群,又或是需要快速改善疼痛、關節角度的族群,在排除肌腱撕裂、鈣化等問題後,可使用肩關節擴張注射治療,有助達消炎、撐開沾黏效果。另一方面,患者平時也可做保養伸展,侯鐘堡醫師推薦兩種非常簡單的伸展方式給大家參考,包括了手指爬牆運動以及垂手鐘擺運動。 手指爬牆運動患者首先面對牆壁,將手指自然貼上於牆,做出手指在牆壁上行走的動作,將手慢慢的往上帶,到達最高點後再將手慢慢往下爬到最低點,以可忍受為前提約做4~5分鐘,並可在牆上用鉛筆畫線簡單紀錄活動角度,了解自己進步的程度。此動作有助慢慢伸展開肩關節沾黏,除了正面執行外,也可以從側面執行。 垂手鐘擺運動患者首先可先側面向一張高度適中的桌子,一手趴在桌上,疼痛手自然垂放,將手臂自然的前後左右慢慢晃動。這樣看似簡單的動作,實際上也有助於拉開沾黏的肩關節,有助改善五十肩的問題,且是目前最普遍認為有效的運動方式,視情況也可以拿個裝水的水壺增加效果。五十肩可能出現後遺症,盡早檢查治療為上策侯鐘堡醫師表示,五十肩是個相當不可思議的問題,不僅來的莫名其妙,且各項治療的效果也因人而異,而不治療自行改善者,通常約有90%經過一兩年的時間會好轉,但也有少部分的族群在康復後會留下後遺症,出現長期肩膀痠痛,或是肩膀活動角度減少的情況。因此也建議大家,不論是為了在康復之前減少不適,或是降低留下後遺症的可能性,出現五十肩的情況還是別忍,盡早尋求專業的復健科醫師協助,找出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為佳。
-
2021-06-11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操作眼科儀器 名醫罹患媽媽手
幾個月前,我的右手腕開始有點痛,起初不在意,後來某天起床洗臉時,發現右手竟然痛到無法擰毛巾,這才開始注意右手腕的問題。手腕痛確診肌腱滑膜炎幾年前有過網球肘的經驗,當時是打壁球,連續幾個反手拍之後,隔兩天開始痛,所以對於手腕痛,我猜想應該是肌腱發炎,自行服用消炎止痛藥後,狀況仍時好時壞,最後才就醫確診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也就是俗稱的「媽媽手」。骨科醫師說,媽媽手是因為手內轉的動作造成,可能是長期累積下來的傷害,只是一開始症狀不明顯。我回想,的確如此,應是眼科檢查經常使用的裂隙燈造成媽媽手。最好治療方法是休息裂隙燈底下有個控制搖桿,每次要檢查患者眼底,須根據患者臉形、左右眼調整距離,右手長期都要施力轉控制搖桿,再加上門診來了很多先天性青光眼患者,這些孩子因為無法配合檢查,都要搶在麻醉失效前做完裂隙燈檢查,心急搶快的結果,就是一手要控制燈、一手要控制搖桿,力道無法準確拿捏,可能因此加重肌腱發炎形成媽媽手,也算是某種程度的職業傷害,而且我問許多同業,發現大家都有同樣的問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媽媽手如果症狀嚴重的話,疼痛感會往上延伸到上臂,甚至肩膀,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多休息。剛好遇到這波疫情,醫院減診,再加上看診人次變少,有時間可以讓我改用左手操控搖桿,減少使用右手的機會,現在右手腕仍隱約會痛,很不舒服的時候還是得吃消炎止痛藥,再搭配暖暖包熱敷來改善症狀,但要真正痊癒至少需要6至9個月。保護肌腱開始使用護腕經過這次生病經驗,讓我發覺肌腱保護的重要性,我開始使用護腕,看診時使用簡易型、好活動的材質,沒看診時就使用有金屬片、支撐力強的護腕,就連原本放右後口袋的皮夾,都改位置放,減少右手腕的動作,現在症狀已經改善五成,也可以擰毛巾了。●醫學辭典/媽媽手媽媽手指的是我們過度使用拇指,造成伸拇短肌和外展拇長肌的腱鞘發炎,只要是用力姿勢不正確或長期重複做拇指基部的肌腱伸展、外展動作,都會導致媽媽手,嚴重時會造成肌腱沾黏,大拇指及手腕的活動受到限制。治療方法是多休息,並使用能將手腕、大拇指固定住的護具,若是非常疼痛,可請醫師開消炎止痛藥並配合復健治療。呂大文小檔案現職: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第十九屆監事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專長:青光眼疾病白內障超音波晶體乳化手術準分子雷射屈光手術經歷:美國賓州威爾斯眼科醫院副教授台灣顏面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歐洲青光眼學院院士台灣青光眼醫學會理事長世界青光眼高峰會常務理事
-
2021-04-09 新聞.用藥停看聽
痠痛吃肌肉鬆弛劑有效?藥師解析5種常用藥,副作用大不同
因運動導致肌肉痠痛、關節扭傷、肌腱發炎,或因搬運重物姿勢不良閃到腰,或是長期壓力大肌肉緊繃、久坐辦公肩頸僵硬等情形,至復健科或骨科就診時,醫生多會開立「肌肉鬆弛劑」,來緩解疼痛。 但,你知道嗎?當痠痛找上門,過度服用肌肉鬆弛劑,小心會讓肌肉「鬆」過頭!食品藥物管理署於《藥物食品安全週報》中,邀請鄰家藥師甘誼文為大家進一步說明,讓民眾更了解「肌肉鬆弛劑」。 肌肉鬆弛劑是解痠痛萬用藥?小心藥物副作用 甘誼文表示,「肌肉鬆弛劑」是可讓肌肉放鬆的藥物,透過干擾神經肌肉末端的神經傳導,減輕肌肉緊張痙攣、過度反射所引起的疼痛、僵硬和緊繃不適,讓過度使用的肌肉得以休息。 在服用肌肉鬆弛劑之後,肌肉會呈現放鬆無力的狀態,精神也容易產生疲倦嗜睡、視線模糊、反射運動能力下降及專注力降低等情況。此時,在行動上一定要特別注意,不可掉以輕心,別不小心發生意外。 5種常見肌肉鬆弛劑,副作用大不同 甘誼文指出,肌肉鬆弛劑不只一種,醫師在診斷病人酸痛的成因與部位後,會開立不同的肌肉鬆弛劑。每一種肌肉鬆弛劑的機制、注意事項與副作用都不相同。她特別以下5種常見的肌肉鬆弛劑,為民眾做進一步說明。 1. Baclofen 常用的中樞性肌肉鬆弛劑,結構近似於神經傳導物質GABA,能抑制脊髓反射,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得到鬆弛。因此,Baclofen的適應症限於脊髓和大腦疾病或損傷引起的肌肉痙攣。 常見副作用有疲勞、短暫性昏睡、肌無力,可能有呼吸困難或頭暈的狀況。長期連續使用Baclofen後,若突然停藥可能產生躁動不安、精神混亂、錯亂幻覺、譫妄,甚至癲癇的情形,若有神經疾病相關病史者需特別小心。 2. Chlorzoxazone 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肌肉鬆弛劑,不會影響正常肌肉的功能,對腦幹也幾乎不產生作用,因此對精神、神經、呼吸、循環系統等正常生理機能的影響較少。 主要可減輕骨骼肌痙攣、急性肌肉疼痛,對於肌肉緊張、神經肌肉異常收縮等都有幫助。服用這個藥物時,可能會導致排出橘紅色的尿液,此為正常現象不用太過擔心。 3. Tizanidine 是中樞型肌肉鬆弛劑,除了肌肉鬆弛的作用,亦有中樞鎮痛效果。主要抑制脊髓中樞的興奮型神經傳導物質NMDA的訊號,對於肌肉痙攣的疼痛及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痙攣的症狀都有幫助。 甘誼文提醒,Tizanidine可能造成低血壓、頭暈眼花的副作用,若同時使用其他降血壓的慢性病藥物,應主動告知醫師。 4. Mephenoxalone 藉由阻斷神經傳導及抑制骨骼肌肉反射的方式,進而達到放鬆肌肉並緩解痙攣的效果,主要可減緩由脊髓或肌肉痙攣引起的疼痛,針對大部分肌肉疼痛、僵硬不適的狀況都能有效緩解,恢復正常的生活機能。 除了作為肌肉鬆弛劑,也有緩和神經、放鬆精神效果,能改善精神緊張、神經質、神經焦慮的症狀,可作為輕度抗焦慮及精神安定劑處方。 需注意相關交互作用,例如酒精、部分鎮靜安眠類藥物、抗組織胺藥物,可能會加重嗜睡、倦怠、無力等副作用,不可同時服用。服用後如有昏昏欲睡情形,請勿駕駛或動用機械等。 5. Tolperisone 主要用於緩解脊髓損傷、外傷術後、腦中風後遺症、腦性麻痺、多發性硬化症及其他疾病等引起的肌肉痙攣及緊張。此藥物有強烈的酸苦味,服用時要「整粒吞服」,若剝半或咬碎可能會造成舌頭痲痺的不適感,請服用者特別留意。 甘誼文提醒,肌肉鬆弛劑可有效減緩肌肉痠痛,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小覷。記得要遵照醫師處方,安全服藥,才能在不傷害身體的情況下,達成有效的治療。
-
2021-02-01 科別.骨科.復健
大掃除姿勢不當恐拉傷 簡文仁教4動作省時省力防受傷
● 大掃除容易引起拉傷或扭傷● 常見受傷部位:肩膀、腰椎、手肘● 使用輔具,善用打掃工具及調整姿勢,可避免受傷春節將至,家家戶戶準備除舊布新大掃除,但如果打掃姿勢不正確,不僅容易腰痠背痛,還會導致受傷。專家建議,可藉由輔具和工具的調整,在不同家務間轉換工作,並適度休息,便可避免大掃除引起拉傷或扭傷。振興醫院復健科主任陳建成表示,肩膀、腰椎和手肘是打掃最常見的受傷部位,因為短期內過度使用,加上可能已有的舊傷,進而導致肌腱發炎、肌肉拉傷或扭傷。大掃除前 記得先做伸展近期便有許多肩膀肌腱發炎的病人就醫,一天約增加三至五人。患者可能早有潛在的肌腱磨損或鈣化問題,因為打掃手舉高擦窗戶或是負重,容易造成肩夾擠症候群,只要手平舉就會感到疼痛。陳建成指出,若在大掃除前先做暖身、擴胸等伸展動作,手要舉高時慢一點,工作30分鐘、休息5至10分鐘,即可避免發生肩膀不適。常彎腰拖地、推桌子或是搬重物,也容易造成急性腰椎扭傷。陳建成表示,大多數人出現閃到腰、動彈不得狀況,只要臥床一至三天便可慢慢恢復,但這段時間千萬不可再負重;少數人因為搬重物引發椎間盤突出,嚴重必須開刀治療。打掃時可用護腰、護肘如果腰椎受傷非常深層,陳建成認為,因為熱源難以到達組織,可打破急性受傷定律,不論熱敷或冰敷皆可緩解疼痛,但在冬天冰敷,則可能造成肌肉過度收縮,患者會更不舒服。陳建成建議,打掃時可以使用護腰、護肘等輔具,並搭配長柄拖把,以免腰彎帶低,或是幫抹布加一根竿子,應付越來越高的窗戶,讓掃除工作不再那麼費力。家務換著做 避免重複動作中華肌內效協會理事長、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則表示,大掃除常會引發身體痠痛及傷害,主要是因為重複做相同動作造成的「反覆性累積傷害」,因此建議可以在不同家務間轉換工作的項目,例如擦完幾片窗戶就改成拖地,不要堅持把窗戶擦完才改下一個工作,讓不同肌肉可以輪流休息。簡文仁傳授4個動作,只要微調打掃姿勢,並且「先用力再動作」,不僅省時省力,也能防止受傷。一、拖地前後弓箭步拖地時,如果彎腰對腰部負荷過大,最好挺直腰桿,以前後弓箭步帶動拖把或吸塵器。二、搬重物寧推不拉重物硬搬硬拉很容易閃到腰,最好用身體重量去推動,避免使勁猛拉傷到腰。三、拿物品轉腳不扭腰大掃除需要轉身拿清潔用品,但瞬間轉身可能會扭到腰。建議可以膝蓋微彎,腳底轉90度,保持背部與腰部平整,以「轉腳不扭腰」的方式拿取物品。四、高處擦窗加階梯要清掃比較高的窗戶或櫥櫃時,建議拿穩固的椅子或階梯,避免手舉過高或踮腳尖,讓肌肉長期緊繃、過度疲勞而受傷。掃除避免運動傷害方法1.善用輔具2.調整姿勢3.轉換工作4.適度休息
-
2021-01-27 新聞.用藥停看聽
閃到腰、肩頸僵硬…過度服用肌肉鬆弛劑,小心「鬆」過頭!
「肌肉鬆弛劑」是醫療院所可能開立的藥物,不論是因運動所造成的骨骼肌肉痠痛、關節扭傷、肌腱發炎,或是工作或搬運過程中,因姿勢不良而閃到腰、拉傷挫傷,或是長期緊繃壓力大、久坐辦公、肩頸僵硬所引發的腰痠背痛等情形,都可能以肌肉鬆弛相關的藥物來緩解疼痛。 「肌肉鬆弛劑」顧名思義就是可以使肌肉放鬆的藥物,透過干擾神經肌肉末端的神經傳導,減輕肌肉緊張痙攣、過度反射所引起的疼痛、僵硬和緊繃不適,讓過度使用的肌肉得到休息。 在服用肌肉鬆弛劑之後,肌肉會呈現放鬆無力的狀態,精神上也容易產生疲倦嗜睡、視線模糊、反射運動能力下降及專注力降低的狀況;尤其年長者更容易因此發生跌倒的意外,所以在行動上一定要特別留意,不論是駕駛交通工具、搬重物或是操作精密機械,都不可掉以輕心。 在診斷病人酸痛的成因與部位後,醫師會開立不同的肌肉鬆弛劑,每一種肌肉鬆弛劑的機制、注意事項與副作用都不相同。以下為五種常見的肌肉鬆弛劑及藥物使用須知。 5種常見肌肉鬆弛劑 (1)Baclofen常用的中樞性肌肉鬆弛劑,結構近似於神經傳導物質GABA,能抑制脊髓反射,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得到鬆弛。因此,Baclofen的適應症限於脊髓和大腦疾病或損傷引起的肌肉痙攣。常見副作用有疲勞、短暫性昏睡、肌無力,可能有呼吸困難或頭暈的狀況。特別注意的是,長期連續使用Baclofen後,若突然停藥可能產生躁動不安、精神混亂、錯亂幻覺、譫妄甚至癲癇的情形,若有神經疾病相關病史者需特別小心。 (2)ChlorzoxazoneChlorzoxazone是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肌肉鬆弛劑,不會影響正常肌肉的功能,對腦幹也幾乎不產生作用,因此對精神、神經、呼吸、循環系統等正常生理機能的影響較少。主要可減輕骨骼肌痙攣、急性肌肉疼痛,對於肌肉緊張、神經肌肉異常收縮等都有幫助。服用這個藥物時,可能會導致排出橘紅色的尿液,此為正常現象不用太過擔心。 (3)TizanidineTizanidine是中樞型肌肉鬆弛劑,除了肌肉鬆弛的作用,亦有中樞鎮痛效果。主要抑制脊髓中樞的興奮型神經傳導物質NMDA的訊號,對於肌肉痙攣的疼痛及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痙攣的症狀都有幫助。需特別注意的是,Tizanidine可能造成低血壓、頭暈眼花的副作用,若同時使用其他降血壓的慢性病藥物,應主動告知醫師。 (4)MephenoxaloneMephenoxalone是藉由阻斷神經傳導及抑制骨骼肌肉反射的方式,進而達到放鬆肌肉並緩解痙攣的效果,主要可減緩由脊髓或肌肉痙攣引起的疼痛,針對大部分肌肉疼痛、僵硬不適的狀況都能有效緩解,恢復正常的生活機能。除了作為肌肉鬆弛劑,也有緩和神經、放鬆精神效果,能改善精神緊張、神經質、神經焦慮的症狀,可作為輕度抗焦慮及精神安定劑處方。需特別注意相關的交互作用,例如酒精、部分鎮靜安眠類藥物、抗組織胺藥物,可能會加重嗜睡、倦怠、無力等副作用,不可同時服用。服用後如有昏昏欲睡的情形,請勿駕駛或動用機械等。 (5)TolperisoneTolperisone主要用於緩解脊髓損傷、外傷術後、腦中風後遺症、腦性麻痺、多發性硬化症及其他疾病等引起的肌肉痙攣及緊張。此藥物有強烈的酸苦味,因此服用時務必要「整粒吞服」,若剝半或咬碎可能會造成舌頭痲痺的不適感,請服用者特別留意。 由於肌肉鬆弛藥品屬於「醫師處方藥物」,過量或長時間服用都有風險。尤其肝腎功能不佳的患者有調整劑量之必要,與酒精、鎮靜安眠、抗憂鬱等藥物的交互作用也需要特別留意,千萬別因為想快速解決痠痛問題,而任意服用他人給予的藥品,才可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延伸閱讀》 .活動不多卻老腰痠背痛?恐怕是手機滑太久了,醫教3招放鬆身體救筋膜! .下床一踩地腳就痛?許嘉麟醫師簡單3招在家改善足底筋膜炎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1-26 新聞.用藥停看聽
痠痛找上門,別過度服用肌肉鬆弛劑 小心「鬆」過頭!
「肌肉鬆弛劑」是醫療院所可能開立的藥物,不論是因運動所造成的骨骼肌肉痠痛、關節扭傷、肌腱發炎,或是工作或搬運過程中,因姿勢不良而閃到腰、拉傷挫傷,或是長期緊繃壓力大、久坐辦公、肩頸僵硬所引發的腰痠背痛等情形,都可能以肌肉鬆弛相關的藥物來緩解疼痛。為了讓民眾更了解肌肉鬆弛劑的作用,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別邀請衛教藥師甘誼文為大家進一步說明。甘誼文藥師指出,「肌肉鬆弛劑」顧名思義就是可以使肌肉放鬆的藥物,透過干擾神經肌肉末端的神經傳導,減輕肌肉緊張痙攣、過度反射所引起的疼痛、僵硬和緊繃不適,讓過度使用的肌肉得到休息。在服用肌肉鬆弛劑之後,肌肉會呈現放鬆無力的狀態,精神上也容易產生疲倦嗜睡、視線模糊、反射運動能力下降及專注力降低的狀況;尤其年長者更容易因此發生跌倒的意外,所以在行動上一定要特別留意,不論是駕駛交通工具、搬重物或是操作精密機械,都不可掉以輕心。肌肉鬆弛劑種類多,藥師說副作用大不同 您以為肌肉鬆弛劑只有一種嗎?甘誼文藥師指出,在診斷病人酸痛的成因與部位後,醫師會開立不同的肌肉鬆弛劑,每一種肌肉鬆弛劑的機制、注意事項與副作用都不相同。以下五種常見的肌肉鬆弛劑,食藥署也為民眾做進一步說明:(1)Baclofen商品名之一: Befon 倍鬆常用的中樞性肌肉鬆弛劑,結構近似於神經傳導物質GABA,能抑制脊髓反射,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得到鬆弛。因此,Baclofen的適應症限於脊髓和大腦疾病或損傷引起的肌肉痙攣。常見副作用有疲勞、短暫性昏睡、肌無力,可能有呼吸困難或頭暈的狀況。特別注意的是,長期連續使用Baclofen後,若突然停藥可能產生躁動不安、精神混亂、錯亂幻覺、譫妄甚至癲癇的情形,若有神經疾病相關病史者需特別小心。(2)Chlorzoxazone商品名之一: Solaxin 舒肉筋新Chlorzoxazone是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肌肉鬆弛劑,不會影響正常肌肉的功能,對腦幹也幾乎不產生作用,因此對精神、神經、呼吸、循環系統等正常生理機能的影響較少。主要可減輕骨骼肌痙攣、急性肌肉疼痛,對於肌肉緊張、神經肌肉異常收縮等都有幫助。服用這個藥物時,可能會導致排出橘紅色的尿液,此為正常現象不用太過擔心。(3)Tizanidine商品名之一: Sirdalud 鬆得樂Tizanidine是中樞型肌肉鬆弛劑,除了肌肉鬆弛的作用,亦有中樞鎮痛效果。主要抑制脊髓中樞的興奮型神經傳導物質NMDA的訊號,對於肌肉痙攣的疼痛及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痙攣的症狀都有幫助。需特別注意的是,Tizanidine可能造成低血壓、頭暈眼花的副作用,若同時使用其他降血壓的慢性病藥物,應主動告知醫師。(4)Mephenoxalone商品名之一: Mephenoxalone 美飛舒肌Mephenoxalone是藉由阻斷神經傳導及抑制骨骼肌肉反射的方式,進而達到放鬆肌肉並緩解痙攣的效果,主要可減緩由脊髓或肌肉痙攣引起的疼痛,針對大部分肌肉疼痛、僵硬不適的狀況都能有效緩解,恢復正常的生活機能。除了作為肌肉鬆弛劑,也有緩和神經、放鬆精神效果,能改善精神緊張、神經質、神經焦慮的症狀,可作為輕度抗焦慮及精神安定劑處方。需特別注意相關的交互作用,例如酒精、部分鎮靜安眠類藥物、抗組織胺藥物,可能會加重嗜睡、倦怠、無力等副作用,不可同時服用。服用後如有昏昏欲睡的情形,請勿駕駛或動用機械等。(5)Tolperisone商品名之一: Userm悠縮莫Tolperisone主要用於緩解脊髓損傷、外傷術後、腦中風後遺症、腦性麻痺、多發性硬化症及其他疾病等引起的肌肉痙攣及緊張。此藥物有強烈的酸苦味,因此服用時務必要「整粒吞服」,若剝半或咬碎可能會造成舌頭痲痺的不適感,請服用者特別留意。食藥署也提醒民眾,肌肉鬆弛藥品屬於「醫師處方藥物」,過量或長時間服用都有風險。尤其肝腎功能不佳的患者有調整劑量之必要,與酒精、鎮靜安眠、抗憂鬱等藥物的交互作用也需要特別留意,千萬別因為想快速解決痠痛問題,而任意服用他人給予的藥品,才可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10-25 科別.骨科.復健
進行時別在皮膚上擦乳液!資深職人教你自我筋膜鬆解
【文、圖/摘自采實文化《筋膜修復重塑徒手按摩全書》,作者南西.約翰斯】自己簡單嘗試一下,看看會發生什麼事!請記住,不要在皮膚上擦乳液或乳霜。 自我鬆解練習1 胸骨上端1. 將左手放在胸骨上端。取決於面積範圍,您可以放上整隻手或是只用指尖平坦處,但必須與皮膚有大範圍的接觸。2. 將右手放在離右肩關節 2 或 3 英寸處,同樣要盡量與皮膚接觸。3. 放鬆,集中注意力,不要預期會發生什麼事。4. 按壓皮膚;壓入皮膚,但不要強行壓入。5. 往橫向施力並慢慢增加力道,右手往肩膀移動,左手向左胸移動。6. 稍作停留,感覺身體部位是否有所緩解,然後跟著鬆解的方向和節奏行進。7. 如有需要,請改變位置。試著找到最好的進入角度或是與身體部位有更完美的接觸。8. 同樣的,等待鬆解發生並跟隨發生的方向行進。9. 您的手可能會在皮膚上滑動,但請盡量不要那麼做,因為推開和伸展動作不是在皮膚上方發生,而是在皮膚下方。自我鬆解練習2 側頸如果您覺得前一部位不易試驗,又或者鬆解似乎沒有發生,您也可以嘗試用側頸作試驗。請輕柔地對頸部施加壓力—不要往下施加太多壓力,要緩慢進行推開動作。當您專注執行此任務時,手指要在頸部皮膚上找出合適的接觸點,然後稍微壓入該處皮膚,以尋找皮下較為深層的筋膜。接下來,雙手手指開始輕柔地往兩側移動,找出能夠拉緊受限部位或緊繃部位的最佳角度。等候並感覺筋膜鬆解的速度,並隨著筋膜在皮膚下伸展,逐漸增加雙手接觸點之間的距離。 自我鬆解練習3 前臂另一個您可以試驗的部位是前臂。將前臂置於桌面,掌心朝上。另一隻手的手指放在靠近肘窩的前臂近端。集中注意力,用指尖平坦處,甚至是小指頭邊緣處壓入前臂。對手腕施加一些壓力以便拉緊筋膜,但不要在皮膚表面滑動。稍等一下。當您的手指前端在往手腕方向移動時感覺到軟化,請跟隨張力的變化行進。慢慢拖曳指尖和皮膚之間的接觸點離開肘部,慢慢往手部伸展軟組織。您可重複以上動作,慢慢感受。無論您用哪一個部位作試驗,完成後觀察看看皮膚是否呈現粉紅色,代表您鬆解了該部位,並增加了該部位的血液循環。看看您是否能感覺出鬆解的一側和未經治療那一側之間的區別。您鬆解的部位是否出現微妙的變化—變得比較放鬆、敞開、有彈性或不僵硬?如果是的話,您可能已經與這個技術結下不解之緣,並急於再試一次。如果沒有,不要擔心。練習可以造就進步,而且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鬆解這些部位,之後會有機會再讓您嘗試一次。
-
2020-10-19 科別.骨科.復健
有時肌肉過於僵硬?資深治療師教你判斷筋膜是否影響身體功能
【文、圖/摘自采實文化《筋膜修復重塑徒手按摩全書》,作者南西.約翰斯】筋膜受限如何導致身體功能障礙我在治療患者時羅列了以下的觀察,而患者的身體結構表現得就像下列變化真的發生過一樣。我並不知道筋膜受限確切的機制為何,但是這些印象成功協助我處理了許多患者筋膜受限的困擾。● 有時肌肉摸起來就好像被過度包覆一般,觸感很完整,但是非常緊繃。肌肉外層似乎沒有其他肌肉來的柔韌有彈性,彷彿被帆布而非 T 恤材質的布料覆蓋。在這種情況下,肌肉無法完全收縮,因為這種半僵硬覆蓋物所能提供的空間不足,導致肌肉無法完全膨脹。出現這種狀況的患者常會說他們試圖運動緩解疼痛,但是疼痛不減反增,又或者就算努力實行居家運動計畫,身體仍然沒有強化。讓我舉一個例子,設想有位患者因為從事大量的園藝工作,長時間過度使用二頭肌,導致二頭肌輕微受傷,以及肌鞘與肌腱發炎僵硬。患者或許會說他們的前肩和上臂疼痛,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和恢復性治療,二頭肌肌鍵或許恢復良好,大致上可以正常運作。但若是二頭肌肌肉無法收縮自如,患者的肩膀功能便會持續處於受損狀態,而僅僅靠運動並無法緩解肩膀和上臂疼痛。這個時候若進行肌筋膜放鬆軟化受限部位, 便可以大大緩解患者的疼痛並且促進傷口癒合、血液循環,最終便能強化受限部位。● 有時肌肉摸起來有如肌肉組織過於僵硬,無法伸長,彷彿肌束固體化或纖維化了一般。這種觸感跟上述肌肉被過度包覆時的觸感又有所不同;不僅僅是表層肌肉,深層肌肉都是僵硬的,感覺就像是在觸摸濕硬的沙子一般。肌肉雖然可以移動,但是一次只能動一點。受損的肌肉侷限了拮抗肌啟動後所能伸長滑行的幅度。舉一個例子,患者完成膝關節手術後,他們的股四頭肌就會陷入這種狀況。我有許多患者在完成膝關節置換手術後,無論重複做了多少次膝屈曲運動,膝蓋還是無法活動自如。當患者在做膝屈曲運動時,若能專注於放鬆與充分伸長股四頭肌,疼痛通常可以即時緩解,膝蓋活動度亦可獲得改善。● 肌腹邊緣感覺起來經常像是黏在一起,不能順暢滑動。當肌肉邊緣光滑並且運作良好時,您可以感覺到指尖滑入肌腹之間的凹槽中,並可以一路沿著肌肉的邊緣滑動,就像是手指在鬆軟的繩辮上滑動一樣, 而且邊緣處有彈性。但是如果兩條繩索(肌肉)黏在一起,那麼肌肉之間的縫隙感覺起來比較鈍,彈性比較少,手指也不易在此處滑動。身體任何地方都可能發生這種狀況,但是上臂和大腿發生的頻率較高。股四頭肌的外側邊緣在動作過程中拉動外展肌的邊緣,反之亦然,會造成臀部出現不易察覺但持續性的旋轉以及疼痛。這種情況很難解決,除非這場大腿中的拉鋸戰得以解決。另一個常見的例子是, 如果位於止點位置的胸大肌和三角肌不能相互順暢滑動,肩帶的整體平衡則會受到影響。● 您可能會覺得身體局部受限的部位感覺起來好像一坨膠水乾掉並固定在組織上,讓關節或肌腹不能順暢動作。這讓我想起用微波爐解凍雞肉後,雞肉的外側開始稍微被煮熟的樣子—組織有些乾燥,並且沒有彈性。當患者的組織觸感跟上述相同時,您可以用雙手鬆解、軟化並解除限制,讓組織好像已恢復到較有彈性的狀態一樣。很多時候, 這類型局部受限發生在有許多結構互相摩擦的部位,就好像摩擦力是造成組織變化進而導致受限的原因一樣。我經常藉由觸診在前斜角肌底部和胸肌中發現軟組織受限,而這個僵化狀況似乎更加拉緊斜角肌,增加上頸部和顱底疼痛。這個狀況真實發生,即使實際上受限部位更為下層。當結構如上述般固化時,它會造成關節失去平衡,並隨著時間的推移導致關節疼痛。例如,如果位於止點位置的棘下肌和肱三頭肌,在後三角肌下方發炎固化,以至於後肩盂肱骨關節中形成一塊彈性較小的軟組織,整個關節就會好像向前傾斜一樣。這個狀況導致肱骨頭被往前推,以至於前部結構緊繃。在這種不良動力環境下, 這些不平衡狀態造成了重複性疼痛。而只有後部結構軟化以及鬆解, 使關節回到其平衡位置後,前肩盂肱骨關節的疼痛才會完全消失。● 有時肌肉邊緣靠近骨骼的部分可能是僵硬的,並且重複性處於緊繃狀態。當您慢慢壓入深層肌肉中時,越接近骨骼,您越可以感覺到肌肉在密度上的變化,就如同您把布丁擺在空氣中,它的邊緣會變得硬硬的;雖然布丁的外層密度比較高,但是仍然和內層軟的部分是一體的。您會注意到大部分肌腹仍然會收縮並具有柔韌性,但是患者仍然持續感到疼痛並且肌肉容易疲勞,就好像患者初次受傷後,他們的肌肉小心翼翼的運作,收縮力道只有中等強度。在這種情況下,肌肉無法一路收縮至骨骼止點,亦無法一路放鬆至那麼遠的部位,因此肌肉僵化的問題無法消除。當我們在這部分肌肉軟化僵化的筋膜時,患者可能會感到疼痛。筋膜一旦鬆解,肌肉還會暫時變弱。然而,當患者再進行訓練,整塊肌肉可以自由收縮和放鬆時,便可看到患部受到治癒,最終得到強化。因這類受限長期存在,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多次治療才能獲得完整的效果。● 患者有的時候似乎全身筋膜嚴重受限,無論筋膜是前-後走向或是對角線走向。我發現這種情況比較常發生在經歷了摔傷或其他運動傷害的患者身上。當您藉由望診分析處於靜止狀態中的患者並嘗試瞭解患者身體不對稱的原因時,您可以嘗試找到患部,並對您觀察到的患部兩端進行鬆解。有時,當您正在治療患者身體某一個部位時,他們可能會告訴您他們身體的另一個部位有疼痛、拉扯、刺痛等感覺。用這種方式治療患者身體就像在一籃圍巾中進行揀選,拉到的圍巾兩端都不是來自同一條,但最終您會找到同一條圍巾的兩端。請您將手放在似乎有關聯的受限軟組織上,以直覺拉緊各部位的筋膜。如果您感覺到連結,也就是同一條圍巾的兩端,請加深鬆解。
-
2020-08-14 科別.骨科.復健
「媽媽手」不是媽媽專屬 這類人也有機會罹患該疾病
許多辛勤做家事的女性常罹患俗稱「媽媽手」的狄奎凡氏症,不過,醫師指出,「媽媽手」不只媽媽專屬,因照顧小孩需頻繁抓握和扭擰,即使爸爸也會有「媽媽手」,其他像辦公族因長期用滑鼠鍵盤,過度伸展大拇指及手腕,以及裝修工人等,也都易罹患「媽媽手」。成大醫院骨科部腕關節專科楊岱樺醫師表示,「媽媽手」是大拇指根部近手腕處的肌腱滑膜發炎和支持帶增厚壓迫肌腱造成的慢性肌腱發炎,讓肌腱無法順利滑動,引發大拇指和手腕的疼痛、無力、卡住,嚴重時會造成拇指肌腱粘黏而無法靈活動作。阿珍和丈夫平時白天上班,晚上輪流顧5個月大的小孩,剛開始她忍痛抱小孩餵奶,以為只是太累,但不舒服的狀況越來越嚴重,疼痛超過1個月,就醫前1周更因手腕刺痛瞬間無力,不小心摔碎碗盤,經檢查診斷為「媽媽手」。楊岱樺表示,這種狹窄性肌腱滑膜炎一般都屬緩慢累積發生,常發生在不斷重複搓抹布、炒菜、切菜、洗衣和拖地等動作的婦女,造成手臂肌肉和筋膜過度使用,又無法適度休息導致,所以又稱「媽媽手」。傳統會先以藥物治療、改變姿勢、護具休息與持續復健物理治療為主,偶爾搭配少量的類固醇注射來紓緩病⼈的發炎症狀;仍未見改善或反覆發作,會建議病人施行腱鞘切開手術治療。楊岱樺說,在家可以簡單自我檢測「媽媽手」的「芬可斯坦測驗」,將大拇指彎曲包覆在4指內做握拳動作,再將手腕向小指側方向偏移,若大拇指根部很疼痛,甚至無法做此動作,媽媽手的機率就很大,應盡速就醫。
-
2020-08-11 科別.骨科.復健
上班打電腦下班抱小孩 工程師網球肘乾針治好
台中市40歲的新手爸爸每天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抱小孩,因為姿勢不正確,使前臂外側痠痛,漸漸延伸至手肘產生劇烈疼痛,每當小孩討抱,也只得忍痛拒絕,後來透過乾針治療,症狀才大幅改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長周立偉說,患者是一名工程師,每天使用電腦超過10小時,手臂本來就有痠軟疼痛的問題,加上抱孩子姿勢不正確,使症狀更加惡化,手肘經常產生劇烈疼痛,確診為網球肘。網球肘又稱為「肱骨外上髁炎」好發於長期使用電腦者、打高爾夫球、反覆搬東西、鎖螺絲的工人、勾著菜籃的主婦等,以這名患者的狀況來說,因長期使用電腦、抱小孩,導致過度使用手腕伸展肌,造成此肌肉靠近手肘的肌腱發炎,若沒有對症下藥,將會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影響。他說,治療網球肘的方式包括熱敷、電療、超音波治療、低能量雷射等,有時會合併使用止痛藥或注射類固醇,但因該患者的症狀長達3個月沒有改善,決定採取乾針治療。他透過醫師徒手診斷出正確的病發肌肉,再以細針精準刺到激痛點,產生肌肉跳躍,藉以關閉疼痛點,停止肌肉筋膜發炎反應,使肌筋膜系統自主排列修復,即可改善疼痛,因過程中不加任何藥物,故名為乾針。周立偉說,某些特殊部位的肌肉,如頸部、手臂的小肌肉群,或是胸背肌肉群引起的肌筋膜疼痛症,因不易以徒手方式精確定位,且治療過程中可能有氣胸出血之虞,為安全起見,會搭配高頻率的軟組織超音波,觀察針刺的深度與範圍,避免傷害附近神經血管及深層臟器,也能藉此監測局部組織血流量的變化,以確定療效。他提醒,民眾平時應避免過度負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否則網球肘仍有可能找上門,建議民眾若疼痛狀況超過一周,就應赴醫檢查,以加速症狀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