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確診
共找到
9237
筆 文章
-
-
2020-04-24 科別.感染科
才傳2生新冠肺炎確診 台師大再傳多人感染水痘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陸續傳出有2名學生確診新冠肺炎,校方也公告6日到24日實施遠距教學,如今又傳出宿舍有多名學生感染水痘,目前都已隔離治療,校方也加強消毒工作,同時靜置宿舍一周;對此,北市衛生局表示,台師大約3月13日回報有水痘患者至今已有14人感染水痘,最新個案是4月20日2例,預計監測到5月11日,若不再有確診個案才解除監測。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余燦華表示,水痘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傳染病,發疹前5天就有傳染力,會透過皮膚直接接觸、飛沫或空氣傳播,接觸到水疱液和黏膜分泌物感染,在密閉不通風環境中,透過同儕交談、玩耍、混班上課及共同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等,很容易被感染,而台師大14名水痘患者都是學生,可能在課程、宿舍等場合相互傳染。余燦華說,水痘初期包含輕微發燒、疲倦、食慾不振、頭痛及肌肉或關節痠痛等症狀,之後開始出現紅疹,逐漸發展成紅丘疹、水泡疹、膿泡疹而後結痂,約2到4周內痊癒;水痘要等到水疱變乾結痂為止,才能避免傳染,最有效的預防方式是接種水痘疫苗。余燦華也指出,台師大3月13日至今已有14人感染水痘,12人居家自主管理,2人則在學校宿舍獨立個人房,陸續都已結痂不具傳染力,校方也已消毒環境;由於水痘潛伏期為2到3周,而最新2名案例出現在本月20日,將持續監測,連續3周沒增加感染者就會解除監測。
-
2020-04-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加坡疫情專家:阻斷措施有效但速度不如預期
新加坡疫情有升溫趨勢,累計確診人數破萬,居東南亞國家之冠。專家分析,星國政府為遏止疫情祭出的阻斷措施正發揮功用,但速度不如預期,且「社區中出現了一些漏洞」。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蔓延全球,新加坡疫情近來急遽升溫,本週已連續4天確診人數都破千,累計確診病例達1萬1178起,12人不治。雖然新加坡近來新增病例大多為住在外勞宿舍的移工,但本地社區病例也持續發生,並出現新的感染群。為遏止病毒傳播,新加坡從4月7日到5月4日實施28天的阻斷措施(Circuit Breaker),要求民眾避免外出。但在外勞宿舍爆發大規模群聚感染,導致確診人數激增後,總理李顯龍21日宣布,阻斷措施將延長至6月1日為止,同時也縮減必要服務業的範圍,以減少人員流動。「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今天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表示,阻斷措施正發揮效用,只是速度不像預期地那樣快。阻斷措施實施至今逾2週,新增的本地社區病例數量應該要更低。新加坡衛生部長顏金勇21日表示,過去一週,每日平均出現29起新增的本地社區病例,若把不住在外勞宿舍的移工也算進去,數字則倍增。張毅穎說:「這確實指向社區正發生一些漏洞,不論是應該待在家卻在未做好預防措施的情況下跑出門的人,或是因為一些從事必要服務工作的人出門工作而被感染。」過去幾天的證據顯示,提供必要服務的員工遭到病毒感染;新增病例中包括建築工人及連鎖速食店麥當勞的員工。張毅穎指出,這就是必須強化阻斷措施且要限縮必要服務範圍的原因。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同樣對最近幾天新增的本地社區病例數字感到失望。她說:「我們尚未看到社區感染病例降到令人滿意的程度。」不過,梁玉心也提到,由很多其他國家都延長封城措施的經驗看來,「2週的時間不足以讓確診病例降到滿意的目標」。張毅穎、梁玉心兩人對於阻斷措施的延長都不意外。梁玉心表示,這個病毒會試著找到「可以傳播且持續與我們同在的方式」。「這並不是我們可以輕易對付的病毒,它可以人傳人,當我們不留意的時候,就會傳播出去。」「海峽時報」另一篇報導指出,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傳染病資深專家費雪(Dale Fisher)形容,2019冠狀病毒「非常聰明」。「儘管我們做了努力,它還是可以找到盲點、可以找到容易受到影響的族群,找到出現高度傳染的地方。」
-
2020-04-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東南亞將成為下一個疫情熱點?專家這麼看...
CNBC報導,東南亞近幾周確診新冠肺炎的人數急遽攀升,致使專家日益擔憂這個地區將成為下一個疫情熱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顯示,東南亞的確診案例到19日為止已超過2.8萬人,其中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占確診總人數比重達87.9%。儘管東南亞的確診人數遠低於美國和幾個歐洲國家的幾十萬人,但多項研究顯示,東南亞可能有幾萬人未被檢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原因是部分國家的檢測率低,例如印尼和菲律賓。同時,新加坡過去兩周的確診案例激增,包括在移工宿舍爆發新的群聚感染;星國政府處理疫情的方式一度被各國視為典範。新加坡國際事務院(SIIA)院長戴尚志(Simon Tay)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事實是...東南亞的(確診)案例持續增加」。他認為,星國政府必須迅速採取行動抑制疫情,「我們必須採取行動。菲國和印尼的檢測人數太少了」。東南亞各國的新冠肺炎檢測能力差距非常大。根據數據統計網站Worldometer,星國每100萬人有1萬6,203人接受檢測,緬甸每100萬人有85人接受檢測。不過,多數專家點名印尼和菲國是他們最擔憂的國家,因為這兩國的人口眾多。Worldometer的數據顯示,全球第四大人口國印尼擁有逾2.7億人,總計檢測了4.2萬人左右,相當於每100萬人有154人接受檢測,是全球檢測人數最低的國家之一。●菲律賓菲國總統杜特蒂上周核准採購逾90萬套檢測新冠肺炎的試劑盒。菲國此前已使用10萬套試劑盒和實施封鎖措施,但菲國的模擬結果顯示,未偵測到的感染者高達75%,或大約1.5萬人。●印尼印尼在3月初傳出首例確診案例,這個疫情進展使許多觀察家大感意外,因為印尼與大陸和武漢的空中交通往來頻繁。相形之下,星國和馬來西亞最早從1月開始通報確診案例,包括有幾人到印尼旅遊後出現新冠肺炎的症狀。印尼除了病毒檢測慢半拍,總統佐科威與執政團隊也遭到外界抨擊,原因是不實施全國的封鎖措施和禁止國內旅遊。不過,佐科威已允許首都雅加達與其他地區的地方政府實施封鎖措施。●新加坡儘管星國政府採取嚴格的封鎖措施與監測程序,但過去一周的單日新增確診人數仍屢創歷史新高,凸顯政府在抑制疫情所面臨的挑戰。星國雖是大陸以外第一波傳出確診案例的國家之一,但確診人數一度相對較少,而且到本月稍早為止仍允許學校和企業維持開放。星國近來通報的多數確診案例包含了移工,其中有許多人從東南亞前往星國從事營建工作。星國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家梁浩南(Leong Hoe Nam) 認為,在政府設法控制境外移入的確診案例和社區感染之際,包括移工在內的確診案例持續增加,這個處境有點尷尬。
-
2020-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醫大自評染疫APP 未將發燒、嗅味覺異常列入風險
台北醫學大學參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舉辦COVID-19黑客松競賽,北醫大以一款「居家快篩評估APP」參與競賽勝出,擷取中國、美國新冠肺炎確診者的症狀資料,納入APP中,讓民眾可以自行評估染病風險,不過,其指標中未將發燒、嗅味覺喪失納入其中,團隊指出,發燒是人體免疫反應,任何疾病都可能出現,不該列入新冠肺炎的指標,而嗅味覺喪失則不在資料庫中明顯出現。參與競賽的台北醫學大學醫資所副教授雪必兒與來自美國、香港、哥倫比亞等國成員組成研發團隊,設計「Smart Triage」智慧快篩APP,期望透過APP快篩,減少民眾前往醫院,降低感染機率。雪必兒表示,Smart Triage主要透過美、中兩國7萬2000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資料庫進行分析,使用者在APP輸入年紀、生活習慣、病史及目前症狀後,APP將提供數據,告知使用者目前的危急程度,並進一步自我判斷是否需要前往就醫快篩。其參考的風險指標包含是否有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等,症狀包含腹瀉、呼吸急促、噁心嘔吐、肌肉痠痛、關節痛、慢性肝病、鼻塞等。未將發燒、嗅味覺喪失納入其中,雪必兒表示,此次資料是採取美國CDC與中國患者資料,從資料來看,未看到嗅味覺異常與新冠肺炎有顯著關聯性,至於發燒是許多疾病會出現的症狀,同樣也認為無法與新冠肺炎有顯著關聯性,因此未納入風險評估項目中。雪必兒強調,因為疫情的關係導致許多民眾憂心焦慮,甚至不少人僅出現一點症狀就會想到醫院就醫、快篩,但事實上,這些人可能健康沒有大礙,卻因為前往醫院曝露在風險環境中,反而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研發團隊設計該款APP主要希望為醫院快篩更有效率並分流人潮,避免沒有就醫急迫性的民眾前往醫院,減少不必要的傳染途徑,因此利用數千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資訊設計一套加權計分系統,讓民眾透過APP知道可能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機率;目前也希望該APP可以以商業模式的方法給一般民眾使用。
-
2020-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敦睦艦隊感染源哪來?帛琉已篩檢1、200人皆陰性
敦睦艦隊多人感染新冠肺炎,由於任務期間曾出訪我國友邦帛琉,因此也引發當地政府關切,長期醫療支援帛琉並協助設置檢驗實驗室的新光醫院,今(23日)和帛琉國家醫院召開視訊會議,分享我國防疫經驗,對於外交部表示,我國駐當地大使館24名同仁和雇員,與協助接待的職員總共24人,結果全呈陰性,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表示,帛琉在新光的協助下,設置了檢篩實驗室,4月15日開始就有檢測新冠肺炎的能力,過去一周內也實施大規模採檢,已經測試了1、200例以上,結果均為陰性。黃建賢進一步說,當地醫護人員針對有症狀的民眾,應該也不只採驗一次,對於高風險族群的採檢應該也是會依照接觸狀況,採檢2至3次。另外記者提問,敦睦艦隊3月15日離開帛琉,當地一個月來都沒有確診案例,也已經過了潛伏期,是否代表在帛琉染疫的機率很低,黃建賢表示這不一定是潛伏期的問題,也不能排除無症狀者的可能性。
-
2020-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東新冠肺炎檢測儀器上線 4小時知檢驗結果
台東新冠肺炎病毒檢測必須送到百公里外的花蓮或高雄,在多名立委爭取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撥用2台檢測儀器給台東,今天完成上線,只要4個小時就能知道檢驗結果。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台東卻沒有病毒檢測儀器,檢體必須送到高雄或是花蓮檢驗,往往隔天才能知道結果。經過立委陳瑩、廖國棟、劉櫂豪爭取,衛福部撥用2台儀器分別放在衛福部台東醫院和台東馬偕醫院。陳瑩今天表示,有關新冠肺炎檢驗問題,全台檢驗所有30幾個,東部只有花蓮1個檢驗所,如果在台東南端發生疑似確診的病例,檢體必須送至上百公里外的花蓮。她在3月30日立法院質詢時首度提出,要求台東應盡速設置新冠肺炎的檢驗所。陳瑩說,「縮短檢驗時間」就是「限縮傳染擴散範圍」,所以在4月6日又再度在立法院提出這個問題,衛福部允諾會在「台東馬偕紀念醫院」及「衛生福利部台東醫院」將設置檢驗所,所需要的儀器將於4月17日前到位,因故延到今天上線。廖國棟也表示,4月13日衛福部次長薛瑞元、疾管署主任李淑英親自到他立法院辦公室說明,同意全力支援部東醫院及馬偕醫院承作檢驗工作。台東醫院表示,今天儀器已經完成上線,預計7天內通過疾管署的能力試驗,日後最快4小時即可得知檢測結果。台東醫院長樊聖表示,2部檢測儀器一次上機可以處理多達40個標本檢體,4小時即可發出報告,近期內正式上線之後會每天進行測試,保持檢驗品質。樊聖表示,檢驗科人員余秀珊已於4月16日前往疾管署昆陽實驗室受訓,先前她就具備分子生物檢測的豐富經驗,受訓期間得心應手,未來她將擔任部東醫院檢驗部門的種子教師,將檢測流程和操作標準傳授給相關同仁。
-
2020-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118名消毒人員扛縣每天消毒工作 目前已消毒2347次
屏東縣政府環保局與各鄉鎮市公所清潔隊自3月成立防疫消毒大隊,每日都會針對公共場所、交通場地等公共場域進行消毒,自敦睦艦隊確診個案出現以來,也配合確診者足跡全面消毒,成立至今的防疫消毒大隊,目前共出動消毒2347次,環保局表示,只盼民眾能夠安心。目前全屏東縣的防疫消毒大隊人數為118人,每天上午8時展開作業至下午5時,除了中午休息時間,幾乎全副武裝不間斷的進行消毒,且每天消毒地點平均約70處。此外,屏東縣政府環保局也優先發放2萬9千個口罩供各鄉鎮清潔隊使用。根據屏東縣政府環保局統計,3月26日防疫消毒大隊成立至今天為止,全屏東縣共消毒2347場次,主要針對103處交通場站、202處大型營業場所、669處民生熱點、學校、715處民眾洽公機關以及658處公共場所。且特別針對敦睦艦隊確診案例所公布的足跡進行全面消毒。屏東縣政府環保局表示,目前環境消毒藥劑以漂白水或含有次氯酸鈉以及環保署核准之藥劑進行噴灑,且環境消毒,皆以噴灑器材的水霧噴射器為主,若是街道巷弄等大面積範圍,則由消毒車作業,目前會增加清潔頻率,讓民眾得以安心前往公共場域。屏東縣政府衛生局,也呼籲民眾,做好個人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重視個人衛生,避免任意以手碰觸眼口鼻,與他人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
2020-04-24 癌症.其他癌症
工作過勞骨頭疼痛 竟是多發性骨髓瘤
為了經營餐廳的吳阿姨,年近60歲,受不了脊椎骨頭持續性疼痛,進而求診,沒想到原本以為是工作過勞引起,醫師認為「不妙」,轉至血液腫瘤科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由於吳阿姨治療後復發,目前接受新一代抗CD38標靶藥物臨床研究,至今已穩定控制超過5年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葉士芃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血液惡性腫瘤的一種,較難治癒,也容易復發,且每次復發都讓治療變得更困難。根據國健署公布的105年癌症登記報告,多發性骨髓瘤當年度新增625人,而與10年前的發生人數386人相較,增加6成5。葉士芃表示,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60到70歲左右,過去的認知是西方人發生率較高,然而,近年觀察到台灣的發生人數持續增加,這與人口老化的趨勢有關,也有可能也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根據臨床觀察,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多因骨頭疼痛或骨折就醫,檢查後才輾轉發現罹患多發性骨髓瘤,此外,也有患者是因為症狀類似慢性疾病而輕忽,因此也延誤了就醫時間。葉士芃表示,多年前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選擇不多,只能靠化療,疾病緩解的效果有限,病患存活率僅能延長一至二年左右,後來出現第一線治療可使用的標靶藥物,若搭配造血幹細胞移植,可延長治療的時間,平均可達二年到三年,不過,疾病仍會復發。近年來發現,因為多發性骨髓瘤細胞上帶有大量的CD38抗原,鎖定CD38抗原作為標靶,在治療上即可有更精準有效的成果,幫助延長患者存活時間,成為國際上的治療趨勢。葉士芃表示,過去抗CD38標靶藥物需要自費使用,對許多病人是很大的負擔,健保署日前核准抗CD38標靶藥物用於與現行療法,併用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第二線治療,預估能讓400位患者受惠,患者能省下約230萬元醫療費。
-
2020-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避免移工成防疫破口 入境台灣都須檢疫14天
新加坡新冠肺炎疫情加劇,移工宿舍是最大感染群,台灣為避免移工成為防疫破口,3月27日宣布,除社福移工入台需入住集中檢疫所14天,產業移工檢疫地點也須經查核。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在新加坡持續延燒,新加坡衛生部昨天表示,初步確認新增確診病例1016起,總病例數增至1萬141例,突破1萬大關,而新增病例絕大多數是住在外籍勞工宿舍的工作准證持有人,讓新加坡的外勞宿舍成最大感染群,占新加坡感染總數逾4分之3。台灣移工若要入境,必須符合居家檢疫14天的規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3月27日起,新聘僱社福類及返鄉探親回國的產業類移工回台必須入住集中檢疫所。至於新聘僱產業類移工,雇主必須在申請許可、入國簽證及移工入境辦理接機登錄時提供「移工入境辦理居家檢疫計畫書」,並經由權責機關實地查核,確認符合一人一室、落實門禁管制等機制後才能引進移工。另外,在境外聘僱漁工部分,農委會漁業署表示,4月起施行遠洋漁船境外僱用外籍船員入境防疫措施,境外僱用外籍船員搭機入境者,一律居家檢疫14天,至21日止,共10名居家檢疫,但這10名都是船上的台籍幹部,實際運作情況包含居家檢疫或是找檢疫旅館檢疫,都要符合單獨房間、衛浴等規定條件。
-
2020-04-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縣市政府公布足跡太細 確診過來人制止:很獵巫
敦睦艦24名確診官兵足跡陸續由地方政府公布,不過由於公布到店家名稱,一名確診過來人「秋口(化名)」受訪表示,她非常焦慮,認為公布過細會造成「獵巫」,不僅非必要、店家大受影響,且也恐讓下一位確診者不敢說出自己去了哪裡,更不利疫情調查。她呼籲縣市政府停止,如要公布,可公布街區就好。秋口表示,依過往經驗是透過旅遊、接觸及曝光史判斷病源,曝光史是指和確診者去過同一個地方,不過因曝光史確診在台灣微乎其微,且加上自己經驗及無症狀者不會咳嗽較不會傳染,自己在未發病之前也曾去過店家,當時事後對店家消毒,也沒有公布。秋口指出,地方政府公布太細有點作秀,造成不必要恐慌,她有在高雄的朋友現在都不敢出門。她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經做很多,希望地方政府能和中央通力合作。秋口也說,如真的需要公布請大家注意,之前也曾公布確診案曾到過某老街,該老街後來全面消毒、知道自己去過的民眾可自主健康管理,最後也沒傳出因此有人確診。她認為,不應該針對一間店家「針對性太強」,讓店家承受巨大壓力。秋口指,自己確診後,對因自己而受影響的人也很在意、愧疚,如果講出來就會被獵巫,那恐怕之後確診人疫調時,會選擇隱瞞足跡,因為「我們也有自己想保護的人」。另外秋口也說,大家在批評軍醫隱瞞、忽略,這也非常獵巫,她以自身經驗表示,她是非出國、但為出國返國者的接觸者,自己也曾去診所就診,她並不會怪罪當時醫師沒有診斷出來,因為醫師已經可診斷出99%的人,而自己是特例。
-
2020-04-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韓國瑜擬對醫護普篩 陳時中:不見得有必要
高雄市長韓國瑜擬對高雄4000多名醫護進行普篩,引發爭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醫護人員本來就列為擴大採檢對象,只要有需要就能採,不見得有普篩的必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召集人張上淳今天下午在記者會中表示,指揮中心在擬定防疫作為當中,保持足夠醫療量能及營運至關重要,尤其第一線醫護更需要特別的照顧和保護,畢竟從國外案例中能看出,新冠肺炎有不少機會在醫院造成群聚,醫療工作人員有相當風險會受感染。為此,指揮中心從一開始就優先提供防護裝備給醫療工作人員,並且介入展開健康監測。張上淳說,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經討論,決議自2月27日起,針對有肺炎症狀的醫護人員全數通報採檢,此後一直都沒有看到醫護因為肺炎遭確診,因此再放寬有發燒、呼吸道症狀就採檢,直到3月下旬再擴大相關監測,對有症狀醫護全數暫停工作並擴大採檢,直到檢驗陰性才可恢復工作。張上淳說,訂定這些政策一方面是為了照顧醫護同仁,另一方面醫護天天都在面臨病人,病人很多是年齡大、抵抗力差的族群,一旦醫護帶有病毒,恐對其他病人造成威脅。張上淳指出,3月30日至4月15日這段期間,指揮中心共對於1852名醫護人員進行採檢,結果均為陰性,顯示和國外醫護人員容易感染的狀況不一樣,正是因為台灣很早就開始給予足夠的防護裝備。尤其是照顧確診或疑似病例的醫護,避免他們遭到感染,因此台灣的醫療照護體系始終可以維持很高的量能,才沒有出現漏網之魚、傳染給其他醫護的狀況。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醫護人員本來就列為擴大採檢的對象,只要認為有必要就能採,政府都有編列預算,地方不用特地籌措財源全面普篩。既然過去半個多月1852名醫護檢驗結果均為陰性,他認為再次全面普篩「不見得有必要」,畢竟採檢都要經過醫師評估,只要醫師認為有必要都能通報採檢。
-
2020-04-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韓國瑜喊官兵不疫調將罰 陳時中:無法定義務接受調查
高雄市政府針對敦睦艦隊700多名軍官士兵進行大規模疫調,但高雄市長韓國瑜今早表示,至今仍有24人拒絕配合,若今天下午5點前仍未配合,將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新台幣6萬元到30萬元不等;另外,韓國瑜說要讓市內4000名第一線醫護全面做篩檢。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防疫措施一直有相關規定,「請各地方政府遵照相關規定指引」;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表示,維護正常醫療體系非常重要,也已擴大對醫護採檢。張上淳表示,防疫作為中保持足夠醫療量能非常重要,國外例子也讓我們知道,新冠肺炎有不少機會造成醫院群聚,所以指揮中心一開始提供防護裝備給醫護,也關切其健康監測,因此2月27日開始便對醫護人員若發生肺炎,需通報採檢;之後因為沒有因為肺炎被檢測出來,所以再擴大成對有發燒與呼吸道症狀者採檢,3月下旬也擴大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者要暫停工作且要擴大採檢,二次採陰性才能恢復正常工作。張上淳說,上周也公布3月30日至4月15日醫療院所醫護人員的發燒呼吸道症狀監測結果,共監測1852人,均為陰性。張上淳也表示,和國外不同的是,我國一開始提供足夠防護裝備,在良好裝備下面對病人,特別是照顧確診與疑似病例者,才不致得到感染;跟國外大規模、病人非常多造成醫院失守情形不同。陳時中表示,擴大採檢的費用都是由中央編列並且支付,張教授提到半個月期間的擴大採檢都是陰性,因此「我認為不見得是有必要」,但按照我們法傳通報和擴大採檢的規定去做就沒有錯。另外針對韓國瑜將對疫調爭議開罰一事,陳時中表示,根據傳染病法地方主管機關接獲傳染病,應迅速檢驗診斷,調查傳染病來源採行措施並報告中央主管機關等。他強調,所謂疑似個案是經過醫師評估才進到通報網絡,為了讓大家執行有依據,2月9日已發過文,當日起疫調對象是確定病例與極可能病例,所以針對24名官兵拒絕疫調開罰,除非他們是確定病例或是極可能病例,否則不適用傳染病防治法開罰。官兵雖可能是接觸者,但不算疑似個案或疑似病例。陳時中說昨天也與高雄通過電話,只要能確定身分、要了解我們不反對,「但並不代表這些人法定義務要接受調查」。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一場新冠肺炎 急診醫樂見醫院回歸該有的樣子
新冠肺炎延燒,北部更有醫院爆發院內群聚事件,讓民眾對醫院敬而遠之,過去總是人滿為患的急診也空盪不少,令急診醫師感嘆「這才是醫院該有的樣子」。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最新統計,今年1到3月全台門診、急診就醫約2698萬人次,比去年同期3143萬人次減少445萬人次、降幅約14%。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石富元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以往台大醫院急診總是人滿為患,除了急重症患者外,也有不少患者平時沒空拿藥,就把急診當藥房的,或是一點小擦傷就要來急診擦藥、拆線,但新冠肺炎爆發後,愈來愈多輕症患者擔心到急診被感染,全都消失了。不論有沒有新冠肺炎(COVID-19),進入醫院的每一刻都應戒慎恐懼,石富元說,在醫院裡隨時可能面臨肺結核、感冒等傳染性疾病威脅,只是台灣民眾太過於習慣「逛醫院」,不僅對這些風險視而不見,甚至把醫院當購物中心,不時到醫院買個東西,探完病順便在美食街吃飯聊天,都令他感到相當不解,如今因疫情影響,民眾逛醫院景象不復存在,令他感嘆「這才是醫院該有的樣子」。新冠肺炎疫情雖讓輕症、小病患者不再往大醫院跑,但醫界同樣擔心有就醫需求的民眾,恐因害怕就醫,拖出健康大隱憂。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患有腫瘤、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病控制不佳的患者,需要長期追蹤治療,若因害怕疫情而不敢回診或就醫,後果恐不堪設想。小兒科診所醫師林應然也指出,最近有診所醫師一天就收治3名中風患者,明知自己有慢性疾病,卻任由血壓亂飆,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這些患者因為害怕染疫,不敢到醫院拿藥或看診。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洪惠風表示,他的門診平時並未對外開放,看的幾乎都是回診的老病人,以往未到診率相當低,老病人看完診還會聊聊天、東問問西問問。不過,根據洪惠風觀察,疫情爆發後,不僅未到診率攀升至10%至20%,以往聊不停的老病人坐下來只講兩句就急著走,3月未到診狀況更明顯,也有很多人委託家人幫忙拿藥,老人家則到藥局排口罩,直到最近陸續出現零確診後,病人才陸續回到門診報導。他比喻,病人到診狀況就像是疫情的「雷達站」,當疫情嚴峻,患者數就會明顯銳減,一旦趨緩又會紛紛回流。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澎湖外出必戴口罩引爭議 不贊成者:澎湖獨立了嗎?
澎湖縣長賴峰偉昨天宣布,到5月13 日止,澎湖全縣外出一律戴口罩,經勸導不聽的,將依法開罰。此禁令引起許多澎湖人在臉書社群討論,且意見不一,支持者認為要保持零確診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反對者中有替在戶外工作的勞動者抱不平,甚至說這些勞動者戴口罩工作,無異於謀殺,還有人問目前同樣無確診的離島金門、馬祖有這樣的禁令嗎?賴峰偉昨天主持澎湖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會議,宣布自昨天起到5月13日止,全縣民眾出門一律戴口罩,勸導不聽者,依傳染疫防治法開罰3000元。臉書「澎湖公民論壇」、「澎湖大聯盟」社群即有許多人上去留言表達不同看法。支持縣府禁令的人,有的提起17年前SARS時的經歷,要大家記取當年防疫的艱難,還有人語重心長的表示,要保持零確診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有位林小姐留言,戴了口罩能保護自己,為何不呢?總比到時中了後悔都來不及急!口罩可以重複使用,她一個口罩也是帶好幾天才換,除非去診所醫院才會用一次就換。另有人建議覺得口罩不足的人可以試著乾蒸口罩。對全縣戴口罩令有「異」見的人不少,有人反問台灣本島的疫情比澎湖嚴峻,台灣本島有那個縣市首長有下令民眾出門一定戴帶口罩?政府配售的口罩有滿足人民的需求嗎?有位王姓縣民問:「澎湖獨立了嗎?」陳姓縣民說,澎湖涵蓋的離島地方,可都有口罩可買? 口罩量夠,才能杜民怨,否則開罰會造成民怨。另有問澎縣府,同樣無確診案例的金門、馬祖有這樣規定嗎?一位署名「沒得講」的人留言:「叫在太陽下工作的人戴口罩,根本是謀殺!」有人說非常同意出門戴口罩,但問題是口罩還沒普及到一天一個;也有人釐清「口罩」的類別,是不是一定要戴醫療級口罩?觀光客也都要戴嗎?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避免敦睦艦隊群聚重演 專家倡放寬新冠肺炎篩檢條件
敦睦艦隊群聚案的感染源頭究竟在哪,恐怕難尋。有專家根據官兵發病情形研判感染源可能在帛琉,但重要的是放眼日後,軍方應與指揮中心更密切合作,考慮放寬軍人的新冠肺炎篩檢條件,並於軍艦出航時配備流感快篩試劑,才能在官兵出現症狀卻排除罹患流感時,更提高警覺。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諮詢委員李秉穎今天上午出席電台節目「周玉蔻嗆新聞」,他表示,眼下沒有足夠證據可證實敦睦艦隊群聚案的感染源,不過若細看幾個時間點,包括3月5日軍艦離開台灣、3月15日離開帛琉、帶有抗體的其中一名官兵於3月21日發燒,可就此初步判斷,3月5日從台灣帶病上船直到3月21日才發病的可能性較低,3月中旬從帛琉帶病上船、病毒潛伏六天後發病的可能性較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決議全面對於盤石艦官兵檢驗血清抗體,不過,李秉穎說,不一定找得到第一個感染者,因為發病紀錄恐怕不明確,「艦上確診官兵無症狀的比例過高,高得有點奇怪」。他說,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敦睦艦隊官兵年輕體強,可能原因之二是軍艦靠岸時人心浮動、想著趕快下船放假找女友而忽略告知症狀,另也有可能是軍中文化不鼓勵誠實告知症狀,導致有人發病卻不敢言,「我當兵時生病,大家會對你不太爽、懷疑你是否是假病」。李秉穎表示,軍旅生活長時間維持群聚,人與人之間難以保持社交距離,即使配戴口罩也非全天戴,且戴口罩防得了飛沫傳染卻未必能防接觸傳染。他說,放眼日後的防疫工作,軍方應與指揮中心保持溝通,並考慮放寬軍人的新冠肺炎篩檢條件,軍隊中有小群聚感冒事件、一個連隊有一兩人咳嗽流鼻水等,就應考慮作病毒篩檢。李秉穎表示,目前台灣尚未發展出新冠肺炎快篩試劑,現階段軍艦出航並無快篩試劑可用,但至少可配備流感快篩試劑,當官兵出現症狀卻排除罹患流感時,就能更加提高警覺。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釀逾18萬死 世衛示警病毒短期不會消失
世界衛生組織今天表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將伴隨世人很長一段時間,多數國家目前仍在抗疫初期階段。與此同時,法新社統計的全球病歿人數已破18萬人。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Adhanom Ghebreyesus)表示,有些國家認為他們已控制住病毒,確診數卻又反彈增加;非洲與美洲案例增加趨勢也令人憂心。根據法新社彙整官方數據顯示,截至台北時間今天凌晨3時,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已增至18萬1234例,確診逾260萬2670例。疫情已擴散至193個國家及地區,但至少59萬3800人已康復。法新社蒐集各國當局與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做出統計。但上述數字恐只反映實際感染總數的一部分,因許多國家只檢測嚴重病例。美國境內累計有4萬5950人病故,確診達83萬5316例,至少7萬6070名病患已康復。義大利是全球疫情次於美國第2嚴重的國家,境內累計2萬5085人病故,確診達18萬7327例。疫情重災國還包含西班牙(2萬1717死、20萬8389例確診)、法國(2萬1340死,15萬5860例確診)和英國(1萬8100死,13萬3495例確診)。中國(不含港澳)境內目前通報4632死和8萬2788例確診。到目前為止,歐洲累計確診126萬1757例,11萬2855死;美國和加拿大累計確診87萬5112例,4萬7973死;亞洲累計確診17萬8630例,7389死;中東累計確診13萬7642例,5902死;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累計確診11萬6131例,5797死;非洲累計確診2萬5461例,1223死;大洋洲累計確診7942例,95死。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是否過晚宣布大流行 譚德塞:足夠全世界因應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今天表示,世衛在1月30日宣布重大公衛緊急事件時,新冠肺炎在中國以外只有82例確診病例,且沒有死亡案例,時間已經「足夠全世界因應」。世衛1月底宣告俗稱新冠肺炎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後,直到全球超過110國出現確診病例、超過4000人死亡時,才在3月11日正式宣布疫情已構成全球「大流行」,被指控拖延通報疫情。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下午在日內瓦記者會被記者提問,假設時光倒流,他是否會提早宣布全球大流行。兩名專家先替譚德塞護航,表示世衛完全依照「國際衛生條例」(IHR),依據緊急委員會的意見,在1月30日就宣告「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已經是世衛可以宣布的最高級別緊急狀況。譚德塞也緊咬1月30日,表示當時在中國以外地區只有82例確診病例,且沒有死亡病例。他表示:「說的具體一點,當時法國5例、芬蘭1例,德國4例,歐洲一共只有10例。非洲則是完全沒有確診病例。」譚德塞強調:「你可以自己看。我們在(中國以外的)全世界只有82例確診、沒有死亡時,就宣告最高級別緊急狀況。」譚德塞也表示,宣告這些仰賴的是專家意見。來自全球的專家1月23日就碰面,但沒辦法同意宣告「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他們第二天繼續討論,但依舊沒同意,直到6、7天之後,他們才同意宣告「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譚德塞表示:「我認為我們在正確的時機宣告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當時全世界有足夠時間去因應。我再重複一次,當時只有82例(確診),沒有死亡,時間充足。那是1月30日,將近3個月以前。」另有記者提問,美國國會議員揚言凍結對世衛捐助,直到世衛領導階層對疫情負責,或是譚德塞下台為止。譚德塞回應,全世界都應該對資助世衛、拯救生命感到驕傲。他來自衣索比亞,他親自見證美國在衣索比亞不只拯救生命,也對建構衛生體系有很大貢獻。美國是世衛第一大捐助者,世衛對此很感激。他希望美國可以重新考慮繼續支助世衛,這不只是幫助他人,也是讓美國自己安全。至於辭職,他專注於拯救生命、對抗這場傳染病,沒有額外精力一一回應這些問題。
-
2020-04-23 科別.精神.身心
防疫紓壓 適當飲食運動很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許多人每天接收來自不同管道的疫情資訊,導致不少人出現壓力增加、情緒不穩等情形,不僅原本就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一般人都可能陷入擔憂焦慮中,苗栗市大千醫療社團法人南勢醫院院長、精神科醫師洪國翔提醒,壓力和不穩定的情緒如果沒有釋放,容易影響免疫力,反而讓病毒有機可乘。「醫師,最近聽說有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到過我們家附近的店,我實在擔心到吃不下也睡不著,不知道該怎麼辦?」面對疫情每天不同的變化,不少民眾因焦慮而求助精神科醫師協助,洪國翔建議民眾可嘗試轉換心情,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訊息為主,減少追蹤新聞及社群媒體,並從事其他活動來轉移注意力。也可以多攝取深海魚類、堅果類、維他命B群、深綠色植物及優質蛋白質,對增強免疫力與預防焦慮也有幫助;本身有精神疾病的患者,除維持正常作息及運動,若有症狀起伏應找專業醫師協助,切不可自行增減原有藥物的劑量。洪國翔分享可讓民眾舒緩焦慮感的方式,包括可以找信任的人交談,將情緒抒發出來;適當的飲食、睡眠和運動,不要以吸菸、酗酒或使用其他藥物來緩解情緒,如果因大量的疫情資訊覺得煩躁、有壓力,那就減少關注這些訊息的時間。他建議民眾,防疫期間確實做好防護措施、均衡飲食、作息正常、維持運動習慣來增強身體免疫力,就無需太過憂慮疫情問題了。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韓國檢測二度確診患者 初步判定幾無傳染性
韓國接連出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痊癒患者二度確診案例,當局進行病毒分離檢測部分結果今天出爐,初步判定二度確診者幾乎不具傳染性。韓聯社報導,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長鄭銀敬今天在例行記者會表示,當局針對39例二度確診案例進行病毒分離檢測,其中6例完成培養檢測結果呈陰性,其他33例仍在進行檢測。鄭銀敬說明,雖然在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中呈陽性,但在病毒培養檢測中呈現陰性,判斷應幾乎不具傳染性或傳染性很低。媒體問及是否該改以病毒培養檢測代替PCR作為痊癒判定標準,鄭銀敬回應,目前各國都是以PCR為準,且病毒培養需時2週以上,以此作為解除隔離的標準不太務實。截至今天,韓國境內二次確診患者累計207例,較前一天增加15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今天也公布對25名恢復期患者的調查結果,確認全員體內都產生可對抗病毒的「中和抗體」,不過,其中12例仍在病毒基因檢測中呈陽性。鄭銀敬說明,這顯示患者雖然產生中和抗體,但未能完全清除病毒,推測病毒在體內殘留的時間長短可能不同。不過她也強調,這是針對恢復期患者的調查,並非解除隔離的案例,不能以此推論解除隔離者有5成可能二度確診。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揭開台灣醫護床人口比 原來我們禁不起社區大流行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案例達到426例,其中343例是境外移入,本土案例只有55例,其中10例找不到感染源的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全部宣布結案,因為掌握相關接觸者後,確定疫情未往外擴散。這確實令人暫時鬆口氣,因為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報告顯示,以台灣的醫護人員人口比和佔床率來說,一旦爆發社區大流行,後果不堪設想。國衛院群體健康研究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早於四月初就曾公開提醒,台灣應注意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三月底公布的報告。該報告分析OECD會員國醫療體系對新冠肺炎疫情之反應,報告中特別提到,擁有較高醫師人口比、護理人員人口比的國家,有較好能力可因應大流行。報告也指出,在一些長期醫護人力不足、高佔床率的國家,平常醫療人力和業務都已緊繃,當疫情來臨時醫療需求爆發,能用於因應這種突發需求的能量是比較受限的。對照以台灣醫療常態的緊繃程度,台灣沒有新冠疫情大流行是萬幸。根據行政院、衛福部、健保署資料,台灣2018年每千人口的醫師數是2人,護理人員是6人,與OECD國家相比,是屬於醫護雙雙偏低的類別,只比土耳其、墨西哥、智利、波蘭好一點點。至於佔床率,台灣2018年醫院一般病床占床率是72%,包括加護、隔離等醫院特殊病床佔床率為66%,與OECD國家相比算是中等密度,但細看健保資料可發現,區域及以上醫院就有超過10間佔床率超過80%到90%以上。台灣全日平均護病比也很高,醫院每個護理人員要照顧7到10個病人,地區醫院護病比甚至高達15,而且這是所有班別平均的結果,在病人較多或人力較不足的科別,單班護病比很可能更高。林煜軒表示,過去針對醫護人力的討論多著重於供需,但更重要的其實是「不均」,包括醫院與診所之間不均、科別之間不均、區域之間不均。當疫情來襲,除了凸顯出既有的裝備或人力不足,人力的不均也會更加明顯,因此要討論到防疫的需求,也應該要去細膩的去看人力在相關科別、不同層級醫療院所的分佈。另外,因為疫情變化瞬息萬變,需求可能瞬間就迫在眉睫,但醫療體系緊繃的改善在短期內沒有好辦法,所以這時候只能更仰賴社區公共衛生體系做好前端預防,才能避免後端的醫療崩潰。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亮甫表示,裝備不足和人力缺乏的問題已久,這次疫情放著不解決,以後還是會遇到。如果醫院是靠著壓榨醫療人員達到防疫目的,還有臉去請領獎勵金嗎?他呼籲衛福部不能只給胡蘿蔔(獎勵),也要有棍子(罰則)才行。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理事、護理師簡鈺珈表示,希望能強制要求醫院將盈餘用於改善護理人力,如果違反者應該以評鑑降級作為懲處,嚴重者不能請領防疫獎勵金。
-
2020-04-23 科別.精神.身心
新冠肺炎釀倒閉失業潮 身心科診所患者增3成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失業潮、商店倒閉潮接踵而來。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近期求診的身心症患者增加3成,呼籲民眾若出現失眠、焦躁、沮喪、易怒等症狀,務必儘速就醫。開業身心診所醫師楊聰財今天表示,受到疫情影響,許多人被迫面臨人生及環境的重大轉變並承受龐大身心壓力,若無法處理及調整這些壓力,就容易產生無力感、絕望感及孤立感,長期下來恐出現失眠、恐慌、焦慮等身心症狀,嚴重者會對生活失去目標,甚至失去人際社交動力,正是「失志症候群」。楊聰財指出,最近出現類似症狀前來求診的患者增加近3成,經問診發現,患者大多具備自我要求高、把工作當生活重心及目標導向者,由於努力工作獲得了成就感,加上生活主要都在工作,發生疫情後突然沒了工作及收入,加上失去了生活目標,因此出現身心症狀。今年48歲的阿龍是名資深國際導遊,原本收入不錯的他,去年貸款買了人生中第一間房子,不料今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各國相繼鎖國、重創旅遊業,他頓失收入來源,只好轉行當保全,此後經常情緒低落、想法負面,總覺得人生沒有目標,久而久之難以入睡且易怒,求助身心診所確診為「失志症候群」。楊聰財強調,失志症候群患者在治療上可採藥物與非藥物合併治療,以藥物改善患者憂鬱、失眠及焦慮等生理症狀,讓患者找回生活節奏,有體力維持社會功能,後續經由心理會談治療,穩定患者情緒及建立正向的認知,並教導正確的紓壓技巧,讓患者恢復睡眠、營養及運動等「三好」功能。他也提出7大失志症候群常見症狀,包括不易入睡或失眠、感到難過又悲慘、對生活感到洩氣、心情焦慮煩躁、感到無望無助、對很多事情感到生氣、喪失生活中的角色跟目標,上述症狀只要符合5項就建議提高警覺,儘速就醫評估診斷及治療。楊聰財提醒,這波疫情險峻,目前仍看不到終點,民眾除了平時做好自我防護工作外,若察覺自己或家人出現身心不適症狀時,應儘早就醫檢查,避免造成更嚴重的身心災害。
-
2020-04-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防疫模範生?護理師含淚控防護衣薄如紙、危險跨科照顧
在新冠肺炎防疫表現,台灣堪稱是模範生,但亮眼成績其實是由原本就過勞且人力不足的第一線醫護人員承擔起來,種種不為人知的壓力和恐懼,談者哽咽,聽者鼻酸。除了超時加班、護病比過高是疫情前後一樣慘,禁假禁特休、危險跨科支援、非自願性待命或彈放無薪假等狀況甚至在疫情後加重。護理師談到在不完全裝備下接觸疑似病人,猶豫自己能不能回家的心情,以及為了清出專責病房所需的區域,被迫照顧不熟悉的病人而造成傷害,一度哽咽到無法言語。台大醫院企業工會、台灣護理產業工會、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今聯合召開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台灣護理產業工會會員代表、護理師張子珩表示,疫情前後超時加班和護病比過高的情況都超過七成,禁假禁休、危險跨科支援、非自願待命或彈性放無薪假等狀況,在疫情發生後,發生情況比疫情前還要普遍。另外,三成醫護面臨防水隔離衣、護目鏡嚴重不足的問題,二成五是N95口罩嚴重不足。調查時間為3月16日至20日,包括全國424名護理人員,其中8成是醫院護理人員,2成是門診、診所、長照等,平均年資8年。張子珩表示,防水隔離衣的缺乏最嚴重,即便是專門照顧疑似或確診病患的單位,使用的防水隔離衣仍然品質不一,有一般正常厚度的可完整包覆背部的(藍色),也有薄的如紙而且背後空一大塊包不住的(黃色),一不小心就勾破了,而且背部包不住,護理師不敢背對病人。連專責單位都沒有一致穩定的防護裝備可用,非常令人不安。張子珩表示,口罩都有國家隊完整支持供應,懇切希望也有「防護衣國家隊」,讓第一線醫療人員能夠安心工作。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理事、護理師吳政廷表示,有間醫院感染科病房和鄰近的腫瘤科病房因為疫情改為專責病房,病人被統一收治到另一個內科病房,但內科護理師沒有受過照顧腫瘤病人的訓練,即便遵照醫囑,還是有很多病人安全和職場安全隱憂,後來發生了化療藥逸灑,導致病人受傷的憾事。另一方面,內科原本收治的病人又沒有地方可以去,結果外科病房又不得不接收了許多不熟悉的複雜內科病人,「如果連護理師都沒有信心可以照顧好病人,病人該怎麼相信這間醫院呢?」吳政廷表示,現在每個病房、急診等各單位都限制陪病家屬數目,門口由駐警或行政人員管控,但病房現場還是靠護理師,如果護理師給藥時,忽然看到一個沒看過的人跑進來,就要中斷工作去詢問。「如果每個病人都換一次陪病家屬,我今天所有事情都不用做了。」另外,也有護理人員在只有外科口罩的情況下,接觸過一些沒有誠實告知接觸史的病人,接觸過數不清的疑似個案後,「我可以回家嗎?可以去找另一半嗎?可以好好跟家人吃頓飯嗎?」他忍不住哽咽語塞。針對醫護人員的懇切呼求,衛生福利部卻只針對相對較無缺乏的口罩作出回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表示,口罩是非常重要的防疫物資,第一線使用上供應絕對沒問題,問題是醫院過去有各自固定合作的業者,但口罩徵用後只能靠政府配給,因此焦慮而省吃儉用。現在指揮中心已重新調整安全庫存量,希望第一線人員了解,醫用口罩供應量絕對充足,不用擔心斷貨,該用就用。
-
2020-04-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影/遊客沒了...威尼斯運河重現生機 水母都現蹤
為防範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民眾外出旅遊都受到管制。少了大型郵輪與絡繹不絕的遊客,義大利水都威尼斯的環境汙染也改善許多,當地生物學家近期就拍到,一隻水母悠游在威尼斯運河中,水質清澈到可以直接觀測許多水生物。在威尼斯工作的生物學家曼戈尼(Andrea Mangoni)告訴路透,拍攝地點鄰近聖馬可廣場,水母距離水面僅有幾英寸。他認為,最近的退潮和運輸量降低,讓運河沉積物堆積到水底,讓運河水質變得更加透明。他無須透過任何儀器,就可在市中心直接觀察,另外還拍到許多水下生物。路透向波隆納大學兼任教授林納第(Attilio Rinaldi)和波蘭格但斯克大學海洋學專家曼科(Maciej Manko)求證,兩人分別指影片裡的生物是桶水母(Rhizostoma Pulmo),在上亞德里亞海非常常見,可在自然水道輕鬆通行,確實可能隨著潮流進入威尼斯運河。截至22日為止,義大利通報新冠肺炎確診案例累計達18萬3957例,另有2萬4648人死亡。總理孔蒂透過臉書宣布,將於周末公布封城令的最終退場計畫,「合理預期」5月4日解封。
-
2020-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澎湖防疫戶外活動一律戴口罩 違者罰3千元
敦睦艦隊有27名官兵染疫,足跡遍及全台多縣市,成為防疫最大隱憂,澎湖縣長賴峰偉今天在防疫會議宣布,即日起至5月13日在縣內戶外活動人員,一律要配戴口罩,勸導不聽者將罰3000元。賴峰偉表示,海軍磐石艦27名確診者短短幾天在全台趴趴走,近距離接觸者眾多,全台人心惶惶,為防範敦睦艦隊可能造成的連鎖感染,縣府決定即日起至5月13日止,在全縣戶外場所活動人員均應配戴口罩,未配戴口罩且經警察人員勸導不從者,處新台幣3000元罰鍰。澎湖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表示,敦睦艦隊磐石艦確診者官兵,主要是在高雄和台南市,縣府等相關人員即起至5月5日,暫緩赴高雄、台南出差;民眾若前往,全程要戴口罩、勤洗手和做好個人防疫。全縣各漁港也禁止外縣市遊憩船、海釣船或水上摩托車等泊靠。縣府表示,擁擠、密閉場所,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仍應佩戴口罩。針對縣內八大行業,縣府要求實施實名制、量體溫、維持室內1.5公尺社交距離,違反規定依「制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最高開罰100萬元。
-
2020-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中央物資供給不足?醫護人員爆:高層不讓我們替換
醫護撐人命,誰來撐醫護?台灣護理產業工會、台大醫院企業工會、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今(22)日聯合召開記者會,表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3月11日時有保證過,提供給醫護的物資絕對充足,但根據日後蒐集的424筆的基層調查,有3成醫護人員認為不夠用,台灣護理產業工會會員代表張子珩表示護目鏡、 面罩、防水隔離衣跟N95口罩比較不足,讓他們感到很擔憂,另外防護衣的部分雖然都是合格的品項,但頸部、背部會露出很難確保隔離病人飛沫、痰液,希望政府比照口罩國家隊,成立一個防護衣國家隊,打造更完整的防護讓基層護理人員能夠安心工作。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理事吳政廷表示,假設是在單人病室或是照顧確診的病人,只要進出一次就要穿脫一次,一天大概須更換10套防護衣跑不掉,還要穿著防護衣又累又爆汗的情況下跟不理解防疫措施的民眾講解,雙方也容易發生衝突事件,他心累表示「這麼光鮮亮麗的成績之下,後面是很多很多護理人員,費盡心力撐起來的」。對於物資匱乏問題,張子珩表示很多醫院基層人員在領取物資的時候,都會受到上級施壓,要求他們續戴或是不做更換,因為不想成為「補貨最多的單位」,因此她質疑如果政府提供的都是足夠的物資,那就是醫院端管理手段的問題,希望政府提高爭議平台的曝光率等方式,或居中扮演協調者維護他們的權益。
-
2020-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網搜「洗手」愈多確診數愈少 國衛院發表研究成果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分析21個國家在今年1月29日至2月19日這段期間的Google趨勢數據發現,「洗手」搜尋量較多,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少,特別是台灣在21個國家中搜尋「洗手」的程度名列前茅,顯示出台灣民眾重視洗手的程度,對國內防疫工作有極大助益。國衛院指出,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台灣的防疫表現備受國際肯定。不過,除了政府在許多方面積極超前部署之外,您知道這跟民眾勤洗手的習慣也有關係嗎?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分析21個國家在今年1月29日至2月19日這段期間的Google趨勢數據發現,民眾「洗手」搜尋量增加的天數,與接下來三周確診病例數呈現明顯的負相關,也就是說「洗手」搜尋量較多,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少。特別是台灣在這21個國家中搜尋「洗手」的程度名列前茅,顯示出台灣民眾重視洗手的程度,對國內防疫工作有極大助益;這份研究成果發表在頂尖國際期刊「大腦,行為和免疫」 (Brain,Behavior,and Immunity, IF=6.170)。林煜軒團隊分析,透過界定這21國關於語言精準性以及民眾搜尋關鍵字的使用習慣等方式,在2月19日疫情快速爆發前三周 (1月29日到2月19日)期間,透過Google搜尋關鍵字「洗手」搜尋量增加天數,與接續三周該國確診新冠病毒病例數進行時序關聯分析,研究發現,如台灣、香港、泰國在「洗手」搜尋量較多,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少;而伊朗、義大利、南韓「洗手」搜尋量較少,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多,且「洗手」搜尋量與確診病例數呈現明顯的負相關(相關係數=0.70,P值
-
2020-04-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韓國新冠肺炎確診新增11例 專家估疫情最長持續2年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通報,截至今天凌晨零時,境內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新增11例,累計1萬694例;專家預估,疫情最長可能持續近2年。韓聯社報導,韓國單日新增確診數已連續5天維持在10例上下,最新增加的案例包括首爾、釜山、慶尚北道各2例,大邱、大田、慶尚南道各1例,入境檢疫確診2例。依感染來源分類,其中6例為境外感染移入。死亡數增加1例,累計238例,死亡率2.23%;痊癒解除隔離人數則增加64例,目前仍在隔離治療患者數降至2179例。防疫當局指出,相關疫苗或治療劑完成開發還須不少時間,在此之前不太可能完全終結疫情,在世界各地的疫情結束前,應該會持續發生小規模社區感染,韓國國內專家預測,最長可能持續近兩年,呼籲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持續保持社交距離。韓國是中國以外第一個爆發疫情的國家,但藉由普篩及接觸史追蹤成功抑制疫情傳播,至今已篩檢近58萬人,其中55.5萬人為陰性。韓國的成功案例也讓其他國家紛紛求援,韓國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今天表示,目前也有40多國提出需求,已設立行動小組(task force)協助。韓國也在疫情之中如期舉辦國會選舉,4月15日為正式投票日,10、11日則是提前投票日,前往投票所的大批人潮成為疫情傳播的隱憂,不過,就當局目前掌握狀況,尚無因國會大選正式投票或提前投票染疫的案例。
-
2020-04-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發現:「洗手」搜尋次數 可預測新冠疫情爆發速度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造成全球超過兩百萬人染病,台灣相對較低的確診和死亡人數的防疫表現備受國際關注。這樣的成績除了有賴政府的作為,民眾對洗手的重視也是關鍵。國內一項研究就發現,「洗手」在網路被搜尋的次數,可以預測未來疫情的爆發速度。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分析21個國家在今年1月29日至2月19日這段期間的Google趨勢數據發現,民眾「洗手」搜尋量增加的天數,與接下來三週確診病例數呈現明顯的負相關。也就是說,「洗手」搜尋量較多,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少。這份研究成果發表在頂尖國際期刊《大腦,行為和免疫》(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研究團隊分析21個國家發現,例如台灣、香港、泰國在「洗手」搜尋量較多,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少;而伊朗、義大利、南韓「洗手」搜尋量較少,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多,且「洗手」搜尋量與確診病例數呈現明顯的負相關。而台灣在這21個國家中搜尋「洗手」的程度名列前茅,顯示出台灣民眾重視洗手的程度,對於防疫工作有著極大助益。研究人員認為,民眾主動搜尋「洗手」的行動,代表能取得更多相關資訊,像是搜尋洗手的人也會搜尋洗手液、正確洗手的方法、新型冠狀病毒等相關知識,進而促成良好的防疫成效。
-
2020-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敦睦艦隊官兵召回點 台東高中預防性消毒
國防部18日召回敦睦艦隊官兵採檢並隔離檢疫,其中台東官兵集合地點在台東高中,台東縣環保局今天前往進行周圍環境預防性消毒。台東縣政府表示,敦睦艦隊磐石艦發生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群聚疫情,國防部18日緊急召回全體官兵檢疫隔離,因中央公布敦睦艦隊台東官兵集合地點在台東高中,台東縣環境保護局今天特別前往台東高中進行周圍環境預防性消毒。衛生局表示,截至21日為止,台東縣仍無確診個案,呼籲民眾平時應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如近期有收到中央發布自主健康管理簡訊,應自主健康管理14天,外出時請全程配戴口罩,若有不適,請撥打台東縣防疫專線:0975288155,就醫時務必主動告知活動暴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