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確診
共找到
9894
筆 文章
-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是否過晚宣布大流行 譚德塞:足夠全世界因應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今天表示,世衛在1月30日宣布重大公衛緊急事件時,新冠肺炎在中國以外只有82例確診病例,且沒有死亡案例,時間已經「足夠全世界因應」。世衛1月底宣告俗稱新冠肺炎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後,直到全球超過110國出現確診病例、超過4000人死亡時,才在3月11日正式宣布疫情已構成全球「大流行」,被指控拖延通報疫情。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下午在日內瓦記者會被記者提問,假設時光倒流,他是否會提早宣布全球大流行。兩名專家先替譚德塞護航,表示世衛完全依照「國際衛生條例」(IHR),依據緊急委員會的意見,在1月30日就宣告「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已經是世衛可以宣布的最高級別緊急狀況。譚德塞也緊咬1月30日,表示當時在中國以外地區只有82例確診病例,且沒有死亡病例。他表示:「說的具體一點,當時法國5例、芬蘭1例,德國4例,歐洲一共只有10例。非洲則是完全沒有確診病例。」譚德塞強調:「你可以自己看。我們在(中國以外的)全世界只有82例確診、沒有死亡時,就宣告最高級別緊急狀況。」譚德塞也表示,宣告這些仰賴的是專家意見。來自全球的專家1月23日就碰面,但沒辦法同意宣告「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他們第二天繼續討論,但依舊沒同意,直到6、7天之後,他們才同意宣告「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譚德塞表示:「我認為我們在正確的時機宣告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當時全世界有足夠時間去因應。我再重複一次,當時只有82例(確診),沒有死亡,時間充足。那是1月30日,將近3個月以前。」另有記者提問,美國國會議員揚言凍結對世衛捐助,直到世衛領導階層對疫情負責,或是譚德塞下台為止。譚德塞回應,全世界都應該對資助世衛、拯救生命感到驕傲。他來自衣索比亞,他親自見證美國在衣索比亞不只拯救生命,也對建構衛生體系有很大貢獻。美國是世衛第一大捐助者,世衛對此很感激。他希望美國可以重新考慮繼續支助世衛,這不只是幫助他人,也是讓美國自己安全。至於辭職,他專注於拯救生命、對抗這場傳染病,沒有額外精力一一回應這些問題。
-
2020-04-23 科別.精神.身心
防疫紓壓 適當飲食運動很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許多人每天接收來自不同管道的疫情資訊,導致不少人出現壓力增加、情緒不穩等情形,不僅原本就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一般人都可能陷入擔憂焦慮中,苗栗市大千醫療社團法人南勢醫院院長、精神科醫師洪國翔提醒,壓力和不穩定的情緒如果沒有釋放,容易影響免疫力,反而讓病毒有機可乘。「醫師,最近聽說有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到過我們家附近的店,我實在擔心到吃不下也睡不著,不知道該怎麼辦?」面對疫情每天不同的變化,不少民眾因焦慮而求助精神科醫師協助,洪國翔建議民眾可嘗試轉換心情,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訊息為主,減少追蹤新聞及社群媒體,並從事其他活動來轉移注意力。也可以多攝取深海魚類、堅果類、維他命B群、深綠色植物及優質蛋白質,對增強免疫力與預防焦慮也有幫助;本身有精神疾病的患者,除維持正常作息及運動,若有症狀起伏應找專業醫師協助,切不可自行增減原有藥物的劑量。洪國翔分享可讓民眾舒緩焦慮感的方式,包括可以找信任的人交談,將情緒抒發出來;適當的飲食、睡眠和運動,不要以吸菸、酗酒或使用其他藥物來緩解情緒,如果因大量的疫情資訊覺得煩躁、有壓力,那就減少關注這些訊息的時間。他建議民眾,防疫期間確實做好防護措施、均衡飲食、作息正常、維持運動習慣來增強身體免疫力,就無需太過憂慮疫情問題了。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韓國檢測二度確診患者 初步判定幾無傳染性
韓國接連出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痊癒患者二度確診案例,當局進行病毒分離檢測部分結果今天出爐,初步判定二度確診者幾乎不具傳染性。韓聯社報導,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長鄭銀敬今天在例行記者會表示,當局針對39例二度確診案例進行病毒分離檢測,其中6例完成培養檢測結果呈陰性,其他33例仍在進行檢測。鄭銀敬說明,雖然在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中呈陽性,但在病毒培養檢測中呈現陰性,判斷應幾乎不具傳染性或傳染性很低。媒體問及是否該改以病毒培養檢測代替PCR作為痊癒判定標準,鄭銀敬回應,目前各國都是以PCR為準,且病毒培養需時2週以上,以此作為解除隔離的標準不太務實。截至今天,韓國境內二次確診患者累計207例,較前一天增加15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今天也公布對25名恢復期患者的調查結果,確認全員體內都產生可對抗病毒的「中和抗體」,不過,其中12例仍在病毒基因檢測中呈陽性。鄭銀敬說明,這顯示患者雖然產生中和抗體,但未能完全清除病毒,推測病毒在體內殘留的時間長短可能不同。不過她也強調,這是針對恢復期患者的調查,並非解除隔離的案例,不能以此推論解除隔離者有5成可能二度確診。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揭開台灣醫護床人口比 原來我們禁不起社區大流行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案例達到426例,其中343例是境外移入,本土案例只有55例,其中10例找不到感染源的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全部宣布結案,因為掌握相關接觸者後,確定疫情未往外擴散。這確實令人暫時鬆口氣,因為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報告顯示,以台灣的醫護人員人口比和佔床率來說,一旦爆發社區大流行,後果不堪設想。國衛院群體健康研究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早於四月初就曾公開提醒,台灣應注意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三月底公布的報告。該報告分析OECD會員國醫療體系對新冠肺炎疫情之反應,報告中特別提到,擁有較高醫師人口比、護理人員人口比的國家,有較好能力可因應大流行。報告也指出,在一些長期醫護人力不足、高佔床率的國家,平常醫療人力和業務都已緊繃,當疫情來臨時醫療需求爆發,能用於因應這種突發需求的能量是比較受限的。對照以台灣醫療常態的緊繃程度,台灣沒有新冠疫情大流行是萬幸。根據行政院、衛福部、健保署資料,台灣2018年每千人口的醫師數是2人,護理人員是6人,與OECD國家相比,是屬於醫護雙雙偏低的類別,只比土耳其、墨西哥、智利、波蘭好一點點。至於佔床率,台灣2018年醫院一般病床占床率是72%,包括加護、隔離等醫院特殊病床佔床率為66%,與OECD國家相比算是中等密度,但細看健保資料可發現,區域及以上醫院就有超過10間佔床率超過80%到90%以上。台灣全日平均護病比也很高,醫院每個護理人員要照顧7到10個病人,地區醫院護病比甚至高達15,而且這是所有班別平均的結果,在病人較多或人力較不足的科別,單班護病比很可能更高。林煜軒表示,過去針對醫護人力的討論多著重於供需,但更重要的其實是「不均」,包括醫院與診所之間不均、科別之間不均、區域之間不均。當疫情來襲,除了凸顯出既有的裝備或人力不足,人力的不均也會更加明顯,因此要討論到防疫的需求,也應該要去細膩的去看人力在相關科別、不同層級醫療院所的分佈。另外,因為疫情變化瞬息萬變,需求可能瞬間就迫在眉睫,但醫療體系緊繃的改善在短期內沒有好辦法,所以這時候只能更仰賴社區公共衛生體系做好前端預防,才能避免後端的醫療崩潰。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亮甫表示,裝備不足和人力缺乏的問題已久,這次疫情放著不解決,以後還是會遇到。如果醫院是靠著壓榨醫療人員達到防疫目的,還有臉去請領獎勵金嗎?他呼籲衛福部不能只給胡蘿蔔(獎勵),也要有棍子(罰則)才行。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理事、護理師簡鈺珈表示,希望能強制要求醫院將盈餘用於改善護理人力,如果違反者應該以評鑑降級作為懲處,嚴重者不能請領防疫獎勵金。
-
2020-04-23 科別.精神.身心
新冠肺炎釀倒閉失業潮 身心科診所患者增3成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失業潮、商店倒閉潮接踵而來。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近期求診的身心症患者增加3成,呼籲民眾若出現失眠、焦躁、沮喪、易怒等症狀,務必儘速就醫。開業身心診所醫師楊聰財今天表示,受到疫情影響,許多人被迫面臨人生及環境的重大轉變並承受龐大身心壓力,若無法處理及調整這些壓力,就容易產生無力感、絕望感及孤立感,長期下來恐出現失眠、恐慌、焦慮等身心症狀,嚴重者會對生活失去目標,甚至失去人際社交動力,正是「失志症候群」。楊聰財指出,最近出現類似症狀前來求診的患者增加近3成,經問診發現,患者大多具備自我要求高、把工作當生活重心及目標導向者,由於努力工作獲得了成就感,加上生活主要都在工作,發生疫情後突然沒了工作及收入,加上失去了生活目標,因此出現身心症狀。今年48歲的阿龍是名資深國際導遊,原本收入不錯的他,去年貸款買了人生中第一間房子,不料今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各國相繼鎖國、重創旅遊業,他頓失收入來源,只好轉行當保全,此後經常情緒低落、想法負面,總覺得人生沒有目標,久而久之難以入睡且易怒,求助身心診所確診為「失志症候群」。楊聰財強調,失志症候群患者在治療上可採藥物與非藥物合併治療,以藥物改善患者憂鬱、失眠及焦慮等生理症狀,讓患者找回生活節奏,有體力維持社會功能,後續經由心理會談治療,穩定患者情緒及建立正向的認知,並教導正確的紓壓技巧,讓患者恢復睡眠、營養及運動等「三好」功能。他也提出7大失志症候群常見症狀,包括不易入睡或失眠、感到難過又悲慘、對生活感到洩氣、心情焦慮煩躁、感到無望無助、對很多事情感到生氣、喪失生活中的角色跟目標,上述症狀只要符合5項就建議提高警覺,儘速就醫評估診斷及治療。楊聰財提醒,這波疫情險峻,目前仍看不到終點,民眾除了平時做好自我防護工作外,若察覺自己或家人出現身心不適症狀時,應儘早就醫檢查,避免造成更嚴重的身心災害。
-
2020-04-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防疫模範生?護理師含淚控防護衣薄如紙、危險跨科照顧
在新冠肺炎防疫表現,台灣堪稱是模範生,但亮眼成績其實是由原本就過勞且人力不足的第一線醫護人員承擔起來,種種不為人知的壓力和恐懼,談者哽咽,聽者鼻酸。除了超時加班、護病比過高是疫情前後一樣慘,禁假禁特休、危險跨科支援、非自願性待命或彈放無薪假等狀況甚至在疫情後加重。護理師談到在不完全裝備下接觸疑似病人,猶豫自己能不能回家的心情,以及為了清出專責病房所需的區域,被迫照顧不熟悉的病人而造成傷害,一度哽咽到無法言語。台大醫院企業工會、台灣護理產業工會、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今聯合召開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台灣護理產業工會會員代表、護理師張子珩表示,疫情前後超時加班和護病比過高的情況都超過七成,禁假禁休、危險跨科支援、非自願待命或彈性放無薪假等狀況,在疫情發生後,發生情況比疫情前還要普遍。另外,三成醫護面臨防水隔離衣、護目鏡嚴重不足的問題,二成五是N95口罩嚴重不足。調查時間為3月16日至20日,包括全國424名護理人員,其中8成是醫院護理人員,2成是門診、診所、長照等,平均年資8年。張子珩表示,防水隔離衣的缺乏最嚴重,即便是專門照顧疑似或確診病患的單位,使用的防水隔離衣仍然品質不一,有一般正常厚度的可完整包覆背部的(藍色),也有薄的如紙而且背後空一大塊包不住的(黃色),一不小心就勾破了,而且背部包不住,護理師不敢背對病人。連專責單位都沒有一致穩定的防護裝備可用,非常令人不安。張子珩表示,口罩都有國家隊完整支持供應,懇切希望也有「防護衣國家隊」,讓第一線醫療人員能夠安心工作。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理事、護理師吳政廷表示,有間醫院感染科病房和鄰近的腫瘤科病房因為疫情改為專責病房,病人被統一收治到另一個內科病房,但內科護理師沒有受過照顧腫瘤病人的訓練,即便遵照醫囑,還是有很多病人安全和職場安全隱憂,後來發生了化療藥逸灑,導致病人受傷的憾事。另一方面,內科原本收治的病人又沒有地方可以去,結果外科病房又不得不接收了許多不熟悉的複雜內科病人,「如果連護理師都沒有信心可以照顧好病人,病人該怎麼相信這間醫院呢?」吳政廷表示,現在每個病房、急診等各單位都限制陪病家屬數目,門口由駐警或行政人員管控,但病房現場還是靠護理師,如果護理師給藥時,忽然看到一個沒看過的人跑進來,就要中斷工作去詢問。「如果每個病人都換一次陪病家屬,我今天所有事情都不用做了。」另外,也有護理人員在只有外科口罩的情況下,接觸過一些沒有誠實告知接觸史的病人,接觸過數不清的疑似個案後,「我可以回家嗎?可以去找另一半嗎?可以好好跟家人吃頓飯嗎?」他忍不住哽咽語塞。針對醫護人員的懇切呼求,衛生福利部卻只針對相對較無缺乏的口罩作出回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表示,口罩是非常重要的防疫物資,第一線使用上供應絕對沒問題,問題是醫院過去有各自固定合作的業者,但口罩徵用後只能靠政府配給,因此焦慮而省吃儉用。現在指揮中心已重新調整安全庫存量,希望第一線人員了解,醫用口罩供應量絕對充足,不用擔心斷貨,該用就用。
-
2020-04-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影/遊客沒了...威尼斯運河重現生機 水母都現蹤
為防範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民眾外出旅遊都受到管制。少了大型郵輪與絡繹不絕的遊客,義大利水都威尼斯的環境汙染也改善許多,當地生物學家近期就拍到,一隻水母悠游在威尼斯運河中,水質清澈到可以直接觀測許多水生物。在威尼斯工作的生物學家曼戈尼(Andrea Mangoni)告訴路透,拍攝地點鄰近聖馬可廣場,水母距離水面僅有幾英寸。他認為,最近的退潮和運輸量降低,讓運河沉積物堆積到水底,讓運河水質變得更加透明。他無須透過任何儀器,就可在市中心直接觀察,另外還拍到許多水下生物。路透向波隆納大學兼任教授林納第(Attilio Rinaldi)和波蘭格但斯克大學海洋學專家曼科(Maciej Manko)求證,兩人分別指影片裡的生物是桶水母(Rhizostoma Pulmo),在上亞德里亞海非常常見,可在自然水道輕鬆通行,確實可能隨著潮流進入威尼斯運河。截至22日為止,義大利通報新冠肺炎確診案例累計達18萬3957例,另有2萬4648人死亡。總理孔蒂透過臉書宣布,將於周末公布封城令的最終退場計畫,「合理預期」5月4日解封。
-
2020-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澎湖防疫戶外活動一律戴口罩 違者罰3千元
敦睦艦隊有27名官兵染疫,足跡遍及全台多縣市,成為防疫最大隱憂,澎湖縣長賴峰偉今天在防疫會議宣布,即日起至5月13日在縣內戶外活動人員,一律要配戴口罩,勸導不聽者將罰3000元。賴峰偉表示,海軍磐石艦27名確診者短短幾天在全台趴趴走,近距離接觸者眾多,全台人心惶惶,為防範敦睦艦隊可能造成的連鎖感染,縣府決定即日起至5月13日止,在全縣戶外場所活動人員均應配戴口罩,未配戴口罩且經警察人員勸導不從者,處新台幣3000元罰鍰。澎湖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表示,敦睦艦隊磐石艦確診者官兵,主要是在高雄和台南市,縣府等相關人員即起至5月5日,暫緩赴高雄、台南出差;民眾若前往,全程要戴口罩、勤洗手和做好個人防疫。全縣各漁港也禁止外縣市遊憩船、海釣船或水上摩托車等泊靠。縣府表示,擁擠、密閉場所,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仍應佩戴口罩。針對縣內八大行業,縣府要求實施實名制、量體溫、維持室內1.5公尺社交距離,違反規定依「制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最高開罰100萬元。
-
2020-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中央物資供給不足?醫護人員爆:高層不讓我們替換
醫護撐人命,誰來撐醫護?台灣護理產業工會、台大醫院企業工會、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今(22)日聯合召開記者會,表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3月11日時有保證過,提供給醫護的物資絕對充足,但根據日後蒐集的424筆的基層調查,有3成醫護人員認為不夠用,台灣護理產業工會會員代表張子珩表示護目鏡、 面罩、防水隔離衣跟N95口罩比較不足,讓他們感到很擔憂,另外防護衣的部分雖然都是合格的品項,但頸部、背部會露出很難確保隔離病人飛沫、痰液,希望政府比照口罩國家隊,成立一個防護衣國家隊,打造更完整的防護讓基層護理人員能夠安心工作。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理事吳政廷表示,假設是在單人病室或是照顧確診的病人,只要進出一次就要穿脫一次,一天大概須更換10套防護衣跑不掉,還要穿著防護衣又累又爆汗的情況下跟不理解防疫措施的民眾講解,雙方也容易發生衝突事件,他心累表示「這麼光鮮亮麗的成績之下,後面是很多很多護理人員,費盡心力撐起來的」。對於物資匱乏問題,張子珩表示很多醫院基層人員在領取物資的時候,都會受到上級施壓,要求他們續戴或是不做更換,因為不想成為「補貨最多的單位」,因此她質疑如果政府提供的都是足夠的物資,那就是醫院端管理手段的問題,希望政府提高爭議平台的曝光率等方式,或居中扮演協調者維護他們的權益。
-
2020-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網搜「洗手」愈多確診數愈少 國衛院發表研究成果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分析21個國家在今年1月29日至2月19日這段期間的Google趨勢數據發現,「洗手」搜尋量較多,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少,特別是台灣在21個國家中搜尋「洗手」的程度名列前茅,顯示出台灣民眾重視洗手的程度,對國內防疫工作有極大助益。國衛院指出,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台灣的防疫表現備受國際肯定。不過,除了政府在許多方面積極超前部署之外,您知道這跟民眾勤洗手的習慣也有關係嗎?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分析21個國家在今年1月29日至2月19日這段期間的Google趨勢數據發現,民眾「洗手」搜尋量增加的天數,與接下來三周確診病例數呈現明顯的負相關,也就是說「洗手」搜尋量較多,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少。特別是台灣在這21個國家中搜尋「洗手」的程度名列前茅,顯示出台灣民眾重視洗手的程度,對國內防疫工作有極大助益;這份研究成果發表在頂尖國際期刊「大腦,行為和免疫」 (Brain,Behavior,and Immunity, IF=6.170)。林煜軒團隊分析,透過界定這21國關於語言精準性以及民眾搜尋關鍵字的使用習慣等方式,在2月19日疫情快速爆發前三周 (1月29日到2月19日)期間,透過Google搜尋關鍵字「洗手」搜尋量增加天數,與接續三周該國確診新冠病毒病例數進行時序關聯分析,研究發現,如台灣、香港、泰國在「洗手」搜尋量較多,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少;而伊朗、義大利、南韓「洗手」搜尋量較少,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多,且「洗手」搜尋量與確診病例數呈現明顯的負相關(相關係數=0.70,P值
-
2020-04-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韓國新冠肺炎確診新增11例 專家估疫情最長持續2年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通報,截至今天凌晨零時,境內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新增11例,累計1萬694例;專家預估,疫情最長可能持續近2年。韓聯社報導,韓國單日新增確診數已連續5天維持在10例上下,最新增加的案例包括首爾、釜山、慶尚北道各2例,大邱、大田、慶尚南道各1例,入境檢疫確診2例。依感染來源分類,其中6例為境外感染移入。死亡數增加1例,累計238例,死亡率2.23%;痊癒解除隔離人數則增加64例,目前仍在隔離治療患者數降至2179例。防疫當局指出,相關疫苗或治療劑完成開發還須不少時間,在此之前不太可能完全終結疫情,在世界各地的疫情結束前,應該會持續發生小規模社區感染,韓國國內專家預測,最長可能持續近兩年,呼籲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持續保持社交距離。韓國是中國以外第一個爆發疫情的國家,但藉由普篩及接觸史追蹤成功抑制疫情傳播,至今已篩檢近58萬人,其中55.5萬人為陰性。韓國的成功案例也讓其他國家紛紛求援,韓國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今天表示,目前也有40多國提出需求,已設立行動小組(task force)協助。韓國也在疫情之中如期舉辦國會選舉,4月15日為正式投票日,10、11日則是提前投票日,前往投票所的大批人潮成為疫情傳播的隱憂,不過,就當局目前掌握狀況,尚無因國會大選正式投票或提前投票染疫的案例。
-
2020-04-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發現:「洗手」搜尋次數 可預測新冠疫情爆發速度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造成全球超過兩百萬人染病,台灣相對較低的確診和死亡人數的防疫表現備受國際關注。這樣的成績除了有賴政府的作為,民眾對洗手的重視也是關鍵。國內一項研究就發現,「洗手」在網路被搜尋的次數,可以預測未來疫情的爆發速度。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分析21個國家在今年1月29日至2月19日這段期間的Google趨勢數據發現,民眾「洗手」搜尋量增加的天數,與接下來三週確診病例數呈現明顯的負相關。也就是說,「洗手」搜尋量較多,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少。這份研究成果發表在頂尖國際期刊《大腦,行為和免疫》(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研究團隊分析21個國家發現,例如台灣、香港、泰國在「洗手」搜尋量較多,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少;而伊朗、義大利、南韓「洗手」搜尋量較少,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多,且「洗手」搜尋量與確診病例數呈現明顯的負相關。而台灣在這21個國家中搜尋「洗手」的程度名列前茅,顯示出台灣民眾重視洗手的程度,對於防疫工作有著極大助益。研究人員認為,民眾主動搜尋「洗手」的行動,代表能取得更多相關資訊,像是搜尋洗手的人也會搜尋洗手液、正確洗手的方法、新型冠狀病毒等相關知識,進而促成良好的防疫成效。
-
2020-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敦睦艦隊官兵召回點 台東高中預防性消毒
國防部18日召回敦睦艦隊官兵採檢並隔離檢疫,其中台東官兵集合地點在台東高中,台東縣環保局今天前往進行周圍環境預防性消毒。台東縣政府表示,敦睦艦隊磐石艦發生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群聚疫情,國防部18日緊急召回全體官兵檢疫隔離,因中央公布敦睦艦隊台東官兵集合地點在台東高中,台東縣環境保護局今天特別前往台東高中進行周圍環境預防性消毒。衛生局表示,截至21日為止,台東縣仍無確診個案,呼籲民眾平時應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如近期有收到中央發布自主健康管理簡訊,應自主健康管理14天,外出時請全程配戴口罩,若有不適,請撥打台東縣防疫專線:0975288155,就醫時務必主動告知活動暴露史。
-
2020-04-22 科別.新陳代謝
孩子皮膚黑洗不乾淨?小心是糖尿病警訊
新竹市一名男童翰翰(化名)從小就有好胃口,對食物來者不拒,僅小學4年級體重就超過60公斤,食量比成人還大,直到家人發現翰翰的腋下和脖子皮膚呈現黑色暗沉狀,求助皮膚科醫師才知是「黑色棘皮症」,轉診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兒童內分泌科門診檢查,發現糖化血色素高達13.5%(正常值4-6%),確診為兒童第二型糖尿病,同時合併有高膽固醇與高尿酸血症,須立刻接受藥物治療。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劉明侑表示,黑色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是因為身體的血糖上升,導致胰島素大量增加引發的皮膚現象,好發在體重超重、肥胖的青少年或成人,臨床上被視為一種「糖尿病的警訊」。據教育部對全台灣兒童與青少年調查顯示,有3成國中學童體重超重、甚至達到肥胖的程度。許多家長還停留在「小時候胖不是胖,之後長高就會瘦」的錯誤觀念,事實上,肥胖青少年中有3分之2以上機率到成人仍肥胖。劉明侑指出,近年兒童與青少年肥胖來求診的人數逐漸增加,其中不乏年紀輕就被診斷第二型糖尿病、高膽固醇、甚至高血壓等「三高」代謝性症候群,需長期服藥甚至施打胰島素治療的個案。推測原因是飲食不正常、室內生活型態與運動不足,缺乏正確的生活與飲食習慣所造成的;兒童與青少年時期若能定期檢查、早期發現問題並介入治療,提供良好的生活與飲食衛教,許多孩童不必依靠藥物就可獲得明顯的改善。劉明侑建議,兒童與青少年應每年測量身高與體重,計算BMI值,若發現數據異常,應尋求專業兒科醫師接受詳細評估,檢查是否出現黑色棘皮症、高血壓、肝腫大等病狀,視情況評估是否已產生相關疾病須介入治療。
-
2020-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大數據分析:高度網搜「洗手」國家 疫情控制較佳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民眾衛生意識程度是影響疫情的關鍵之一。國家衛生研究院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期刊《大腦,行為和免疫》的研究,利用Google趨勢功能分析大數據發現,一個國家民眾透過網路搜尋「洗手」的頻率增加,對於後續疫情控制明顯有幫助。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團隊針對全球21國進行分析,嘗試了解各國民眾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後,透過網路搜尋「洗手」、「口罩」等關鍵字是否影響後續疫情發展。分析結果顯示,與去年12月底至今年1月初相較,台灣、香港、泰國的民眾於今年1月29日至2月19日間「洗手」的搜尋量較高天數逾20天,後續三周全球疫情爆發之際,這三個國家或地區的確診病例數明顯較低。而伊朗、義大利、南韓「洗手」搜尋量增加天數較少,之後三周的確診病例數則明顯較多(相關係數=0.70, P值
-
2020-04-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又有新特殊症狀?COVID腳趾「有時會發癢,有時會很痛苦」
新冠病毒的多變性到現在還讓專家持續摸索中,愈來愈多種非典型症狀讓醫師在第一時間無法判斷出確診。今天又有醫師在臉書社團PO文提醒,腳趾出現類似水痘或麻疹的疼痛腫塊,很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的跡象,要多加留意。根據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昌騰今(22日)在臉書社團《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教學FB -林口長庚兒童急診》引述美國兒童皮膚科醫師的呼籲指出,「COVID腳趾」可能是無症狀患者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跡象,據美國芝加哥安·羅伯特·H·盧裡兒童醫院的兒科皮膚科醫師艾米·帕勒博士指出,他已看到許多青少年及兒童的新冠病毒患者腳趾上有病變或疼痛的腫塊,這種類似水痘或麻疹的病變,可能在一隻腳趾上,也可能全部在腳趾上,並可能出現在腳的頂部或底部,病變為鮮紅色,也可能變為紫色,「有時會發癢,有時會很痛苦」,而他們通常沒有任何其他新冠病毒感染跡象。艾米·帕勒希望提醒第一線醫師,這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的一種新的特殊症狀,要多加留意別忽略了。目前很多患者在第一時間自述沒有出現上呼吸道症狀,常被以為是無症狀感染者,但從愈來愈多的案例症狀發現,除了最常見的發燒、乾咳、倦怠之外,症狀愈來愈多元,現在味覺嗅覺異常及腹瀉都已納入最新的感染通報採檢定義中。
-
2020-04-22 科別.骨科.復健
比腕力太用力 健身教練手臂骨折
一名24歲健身教練因為好玩,就跟朋友比腕力,沒想到用力過度,右手臂斷了造成嚴重骨折,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救,經過X光檢查,確診為「右上臂肱骨螺旋性移位骨折」。中國醫大新竹附設醫院骨科主任王鍵元立即為患者開刀,以「開放復位鋼釘固定」手術,經過將近一周觀察休養,病患出院,必須持續復健3個月,才能恢復正常生活作息。健身教練表示,「今後不敢再玩了,要好好復健。」王鍵元指出,病患是一名健身教練,肌肉非常結實有厚度,再加上橈神經圍繞右肱骨,增加了「開放復位鋼釘固定」手術的困難度。橈神經如果受傷,就不能比讚,手腕也不能往上,因此,開刀必須非常小心。手術時必須先將橈神經分離,再將鈦合金材質的鎖定加壓骨板,固定在橈神經下的肱骨斷裂處,由於怕再次拔釘手術傷及橈神經,骨折癒合後,鈦合金骨板也不用取出,留在原位。王鍵元表示,人體骨頭比較能承受「壓力」,比較不能承受「扭力」,因此,大聯盟曾有投手因為投球用力過當,本身肌肉力量過大,引發骨折,提醒民眾千萬不要玩比腕力危險動作,只要稍微施力不當,就可能造成骨折。
-
2020-04-22 科別.皮膚
防疫減少回診 當心乾癬擴大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數月,醫師臨床觀察發現,五成乾癬輕度患者擔心增加感染風險未規律就醫,甚至自行減藥或中斷治療,部分患者再度就醫時病灶已明顯變多、變大。一名罹患中度乾癬的四十歲男子,過去規律就醫,病況控制得宜,近兩個月未定期回診,導致病灶面積快速擴大,還延伸至頭皮、臉部、軀幹及四肢。俗稱牛皮癬須藥物調控免疫系統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婉若表示,乾癬俗稱「牛皮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可能源於遺傳、外界感染源、口服或注射類固醇、情緒壓力等因素,誘發人體免疫系統的T細胞不當活化、細胞激素增加,引起表皮細胞過度增生,患部可見紅色斑塊合併有銀色鱗屑脫落等現象。患者一旦發病就無法根治,終生須藉由藥物調控免疫系統平衡,才能穩定控制病灶。然而,近來陸續受天冷、春節假期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發現許多患者減少回診,甚至中斷治療數月。李婉若坦言,雖然目前無證據顯示乾癬患者較易感染新冠肺炎,患者仍應維持免疫力避免染上新冠肺炎,一旦確診,重症風險恐高於一般民眾。患部面積較大吃藥加上紫外線治療李婉若表示,臨床上會針對面積較小病灶,開立外用藥膏治療;面積較大的病灶,會加開全身性口服藥物同時輔以紫外線照光治療。如果患者仍無法獲得良好改善,可為患者申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以最新生物製劑抗介白素23為例,有超過八成的患者達到九成改善,也有近六成的患者可以完全看不見病灶。不過,患者需符合條件,才能申請健保給付。生物製劑同時具便利性,皮下注射頻率有每一周兩次、二周一次、每月一次、兩月一次及三月一次的劑型。眼見針頭會害怕、會暈針的患者,可選擇筆針型產品,注射時看不到針頭,置於皮膚按壓下去即可,同時可降低患部疼痛感。使用生物製劑須追蹤一些感染疾病不過,李婉若也提醒,生物製劑的肝腎副作用比部分口服藥物少,長期臨床觀察顯示安全性高,且能有效調節失調的免疫系統,但仍要注意追蹤一些感染疾病,如B型肝炎患者、C型肝炎患者及結核病患者等,這類患者如果同時需要使用生物製劑,均須定期回診追蹤感染變化情形。要避免新冠肺炎來敲門,乾癬患者除了要與主治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式,平時要勤洗手、戴口罩、減少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等,同時要讓作息與睡眠規律、飲食營養均衡、學習紓解壓力,更要避免抽菸喝酒等誘發惡化的因子。另外,由於陽光中有段特殊波長的紫外線正是臨床上照光治療所用,建議患者可每天抽空到戶外曬太陽,有助穩定病況。
-
2020-04-22 該看哪科.兒科
防疫也防腸病毒 中部重症、群聚掛零
4月起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台中市豐原醫院出現一對雙胞胎在托嬰中心感染住院;但疾管署疫情監測資料統計,中部至今重症與群聚感染掛零,研判是今年有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多數人更重視個人衛生與勤戴口罩有關。衛福部豐原醫院兒科主任馬志豪說,3月初有11個月大的雙胞胎在托嬰中心感染腸病毒,雙雙出現發燒、口腔潰瘍住院治療。雙胞胎的媽媽表示,3月7日弟弟先發燒,到晚上哥哥也跟著發燒,托嬰中心主動告知班上有腸病毒確診個案。媽媽說,雙胞胎兒子很喜歡一起做同樣的事,沒想到這次也一起感染腸病毒。馬志豪表示,4月到9月為腸病毒主要流行期,不只幼兒或學童易感染,形成校園群聚發病,大人也會得腸病毒。疾管署疫情監測資料統計,本月12日到18日台中腸病毒門急診169人次,約為去年同期867人次的1/5;不過台中市衛生局說,去年與今年4月,台中市腸病毒重症均為0,沒有校園因群聚停課。彰化衛生局長葉彥伯也指出,彰化今年腸病毒疫情曲線創下歷史低點,零重症,群聚通報也掛零。桃園市腸病毒就診人次,與去年相比更是大幅下滑5、600人次。桃園市衛生局統計,去年3月29日至4月18日,腸病毒健保門診、急診就診1959人次,每周平均約6、700人;今年同期僅有338人次,每周平均約100多人次。苗栗縣衛生局疾管科統計腸病毒數據指出,去年1至4月共通報41人,今年1至4月卻僅有15人,數量明顯銳減。衛生局表示,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外,幼托、小學停班課也是原因之一。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裴仁生表示,目前腸病毒病例數比去年同期減少許多,與防疫期間宣導勤洗手、戴口罩有一定關聯,不過腸病毒高峰期在5、6月和9、10月,是否會維持少量病例數還有待觀察。馬志豪強調,腸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染;如發現家中幼兒出現肢體無力麻痺,或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應盡速到醫院就醫。
-
2020-04-22 癌症.肺癌
沒抽菸咳超過1個月才就醫 檢查竟是肺腺癌
55歲林姓婦人沒抽菸,因咳嗽超過1個月,覺得不對勁,到醫院做斷層掃描,竟檢查出是肺腺癌第一期,還好發現得早,手術切除腫瘤後無須化療。羅東博愛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偉群提醒,肺癌初期病徵不明顯,容易忽略,民眾要有病識感,若長時間出現呼吸道症狀,如咳嗽超過3周,應盡早就醫檢查。肺癌是台灣癌症死亡率之冠,因病徵不明顯,常延誤就醫。宜蘭這位林姓婦人到羅東博愛醫院胸腔內科就診,剛開始照射X光,隱約有個不明顯的白點,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一顆約1公分大小的腫瘤,確診為肺腺癌第一期。因早期發現,醫師以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腫瘤後,只需定期追蹤。林偉群表示,肺癌的4大高風險族群,包括菸齡長且每年抽菸逾30包、有3親等內家族史、油煙暴露達一定程度與特定肺部疾病病人,目前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為肺癌篩檢的良好工具,能提高早期肺癌的發現機率,萬一不幸確診肺癌,也可以依肺癌期別及早接受治療。
-
2020-04-22 科別.感染科
山友注意!致死率最高30% 新人畜共通傳染病在台現蹤
衛福部新增「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為第4類法定傳染病,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院研究團隊長期監測,發現該病原已在台灣動物族群現蹤,不得不慎。中興大學獸醫學院研究團隊107至108年,針對放牧型態牧場監測調查此新興病原,在牛丶羊樣本中測得病毒核酸與抗體,顯示該病原已在台灣動物族群現蹤。興大獸醫學院教授徐維莉表示,此感染症為近年在亞洲地區發生,藉由「蜱」媒介傳播的新興人畜共通疾病,感染患者會出現發燒、血小板與白血球減少等特徵,嚴重有出血傾向或發生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異常。2009年在中國大陸湖北首度發現,日本及南韓,越南都已有確診病例,致死率約5%至30%,台灣108年有第一例確診案例,患者是70多歲男性,最後因為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發病前無出國史,但常到山區活動。中興大學建議,戶外休憩活動時應注意防範相關蟲媒的叮咬,避免感染,建議戶外活動時宜著淺色衣物,避免在有野外動物出沒地區草叢活動,可穿長褲、鞋襪,並使用含敵避DEET的防蟲液,若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應提醒醫師相關戶外活動史,以利早期診斷與治療。
-
2020-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屏東再度公布圖表 供民眾得知確診者足跡
從敦睦艦隊感染案例中,有4例為屏東縣確診個案。屏東縣政府今天再度公布15日至17日的確診者足跡。活動範圍分別為屏東市、潮州鎮與長治鄉。屏東縣政府也提醒民眾,若在相同時段,曾與確診者一同在相同的地點活動,應進行自主健康管理,且外出時須戴口罩,也可撥打防疫專線,且就醫時主動告知活動史。屏東縣政府衛生局已匡列29名接觸者並進行居家隔離,另有45名進行健康關懷,相關環境清消仍會持續進行,並呼籲民眾,做好個人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重視個人衛生,避免任意以手碰觸眼口鼻,與他人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
2020-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援贈口罩抵日 泉裕泰引伍佰歌詞為日台加油
台灣援贈的200萬片台製醫療級口罩今天運抵日本。日本駐台代表泉裕泰表示,日台牽絆歷史又添新一章,日方會將421這個日期銘記於心。他並引用台灣創作歌手伍佰「衝衝衝」一曲歌詞為日台加油。日本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目前已累計超過1萬1000個確診病例、超過260人死亡。首相安倍晉三日前將「緊急事態宣言」實施對象從原本的7都府縣,擴大到全日本47都道府縣,期間同樣到5月6日止。為協助日本對抗新冠肺炎,台灣日前宣布援贈200萬片台製醫療級口罩,今天上午已由華航貨機運抵東京成田機場。日本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以及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今天稍早就援贈口罩一事公開向台灣致謝。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泉裕泰傍晚在協會臉書專頁貼文指出,愛心#MIT口罩今早跨海抵日,他昨晚看到圓山飯店外牆點燈「加油」,感受到身為防疫前段班的台灣也還在努力當中。泉裕泰寫道:「此刻,台灣朋友們把重要防疫物資分給面臨關鍵時刻的日本全國第一線醫護人員,以及弱勢小朋友,本人謹在此鄭重表達由衷的謝意。」他還寫道:「今天是421,日台牽絆歷史又添加新的一章。我們把這天銘記於心,魯力,感謝,台灣。」泉裕泰文末引用伍佰「衝衝衝」一曲歌詞「衝衝衝,提出信心向前衝;若心中充滿熱情來衝,一定成功」表達期望日台繼續手牽手度過難關,一起仰望ZERO(零確診),並標記關鍵詞「台灣正在協助世界」(#TaiwanisHelping the world)。泉裕泰、安倍晉三和菅義偉近日紛重申,日本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0)、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
-
2020-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援贈200萬片口罩抵日 大橋光夫:衷心感謝
台灣援贈日本的200萬片台製醫療級口罩運抵東京成田機場。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今天表示,對於總統蔡英文及台灣朋友溫暖的鼓勵與支持,他衷心感謝。大橋光夫透過新聞稿指出,台灣努力防止疫情擴大的同時,仍毅然決定提供包含日本在內許多國家及地區寶貴的醫療物資,對於蔡總統強烈的使命感,以及台灣朋友們互助合作的精神,他深受感動。大橋光夫說,在因應國際衛生課題方面,不應有地理上的空白,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將努力與台灣這個日本極為重要的夥伴及友人,持續保持緊密溝通與合作。大橋光夫表示,誠如蔡總統所言,日本與台灣曾攜手共度地震及颱風等許許多多災害。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此一人類共同威脅,深信日本這次一定也可以與台灣一同攜手、加強合作,以打贏這場仗。日本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目前已累計超過1萬1000個確診病例、超過260人死亡。首相安倍晉三日前將「緊急事態宣言」實施對象從原本的7都府縣,擴大到全日本47都道府縣,期間同樣到5月6日止。為協助日本對抗新冠肺炎,台灣日前宣布援贈200萬片台製醫療級口罩,今天上午已由華航貨機運抵成田機場。日本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今天就援贈口罩一事再度公開向台灣致謝。安倍晉三和菅義偉近日重申,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0)、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
-
2020-04-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病毒怎跑到軍艦上? 陳時中:片段訊息判斷感染源有風險
海軍敦睦艦隊27人新冠肺炎確診,到底在哪裡、怎麼感染的,大家都很關心。帛琉衛生部長羅伯茲也表示,艦上病毒來自該地的機率低,並指這波疫情比較可能是「艦上群聚感染」。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現在用片段訊息判斷「有風險且不科學」,還需要更多資訊。陳時中表示,目前疫情調查兩大重點,其中一個便是往前追感染途徑,可以運用科學方法更了解台灣是不是有無症狀感染的情況,做進一步釐清,但這需要非常龐大的研究。現在用片段訊息判斷傳染源有風險且不科學,之後會蒐集更多資訊,雖然可能仍無法確認確切感染源,但會有比較清楚的樣態,屆時討論比較符合科學性,對疫情控制也較有幫助。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在會上表示,19日說明案396、397和398有三人確診時,曾提到發病時間點為4月初到4月12、13日,因此研判為船上感染。但驗出三位抗體陽性者,發燒日期分別3月21、23和26日,則未說是在船上得到感染,整體群聚還需要更多資訊,並藉由疫調釐清更多資訊,才能綜合研判。張上淳於記者會後受訪時則補充表示,原本認為一名官兵曾於3月6日在船上發燒為關鍵資訊,因為若是這名曾發燒者驗出抗體陽性,便可推斷去帛琉前就感染,然而檢驗結果為陰性。因此還需要其他資訊,如其他沒發燒但有症狀者的抗體檢測結果,才能有更多推論。然而既然三艘軍艦的官兵到帛琉時都下船,為何確診者集中於磐石艦上?張上淳則表示,下船活動不是每個人都會感染,有可能是磐石艦上的人在某種場合將病毒帶到艦上。
-
2020-04-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敦睦3官兵二採確診 專家:發病較久易時陰時陽
磐石艦再添3人確診,且在艦上早有症狀,直到二採才陽性。專家張上淳說,發病後第一週病毒量較高,較易採檢到陽性;若發病時間較長,可能時陰時陽,會謹慎多採幾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記者會宣布,敦睦艦隊成員又有3人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也都是磐石艦的實習生和軍人。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下午在記者會回應媒體時表示,有些確診者在比較早期或召回時有症狀就立即採檢,有些人一採陰性,但因症狀算是相當典型,不會就此放過,才進行二採,就變成陽性。張上淳說,當發病到某程度,就會出現時陰時陽的狀況,發病頭一週內,病毒量通常較高,較容易檢驗出陽性,若是發病後2、3週,如軍艦上待很久時間,到4月18日才確診,可能已進入時陰時陽階段,會較為謹慎多採幾次。張上淳也澄清,有3名敦睦艦隊成員採檢陰性但血清檢驗有抗體,意即曾經染病,媒體報導是在艦上染病;但他認為還需要更多資料才能釐清,並沒有說是在船上染病。
-
2020-04-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磐石艦確診者新增6足跡點 高市展開清潔消毒
高市府今天再公布磐石艦確診者新增6處足跡點,衛生局和環保局展開清潔消毒作業,業者接獲通報後也配合關閉場域全面清消,雖然蒙受營業損失,但強調待檢驗通過才會再營業。磐石艦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診者高雄市有9人,高市府再公布6處足跡點,分別為小蒙牛楠梓家樂福店(楠梓區)、佛光山萬壽園(大樹區)、全聯福利中心仁武八德店(仁武區)、酷帽子餐酒館(鼓山區)、呷尚寶高雄北平店(三民區)和伊麗莎白撞球休閒運動館(鳳山區)。高市府衛生局和環保局表示,針對6處足跡點擬定清消計畫,並通知相關業者先暫停營業配合,自今天下午1時30分起陸續執行清消作業。家樂福高雄鼎山店曾因磐石艦染疫者至賣場消費,於19日緊急臨時停業進行清消,今天上午重新開門營業,不料中午又再接獲高市府通知家樂福楠梓店也要清消。家樂福南區公關經理陳依芳表示,是因磐石艦確診者到家樂福楠梓店營業場域中的一處據點消費,家樂福採高規格防疫,接獲高市府通知後即全部楠梓店營業場域暫停營業,配合環保局人員清消,會待檢驗通過合格後才會再恢復營業。環保局清潔隊人員也到鼓山區酷帽子餐酒館周邊進行清消,店家暫停營業,有民眾表示,上午看到相關訊息嚇一跳,她就住在附近,當然會關切。高市府衛生局和環保局也通知其他場域閉場進行清消作業,呼籲業者要配合確實做好防疫工作,已有業者中午接獲通知後即暫停營業,由賣場工作人員配合清消和員工健康監測。另外,高市府衛生局長林立人指出,第一、二波公告21處確診個案活動場域已全數清消及疫調完成,其中5處、9人有疑似症狀,要繼續閉館到檢驗結果出爐,除5家業者之外,其餘16處今天起可以開始營業。對此,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公關人員柯俐安表示,全力配合高市府防疫,新光三越左營店今天再休館一天。好市多副總經理王友玫表示,好市多和高市府保持順暢的溝通管道,並配合防疫工作。這波磐石艦群聚疫情是高市防疫來最嚴峻時刻,衛生局呼籲市民齊心持續配合防疫政策,並落實新禮貌運動、擴大社交距離,並避免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及進出人潮擁擠場所,如果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主動通報衛生單位並就醫。
-
2020-04-21 科別.兒科
進入腸病毒流行期 11月大雙胞胎一起染病
每年4月到9月為腸病毒主要流行期,豐原醫院今年3月初已經有一對雙胞胎,在托嬰中心感染腸病毒住院,兒科醫師提醒,家長還是要注意孩子的個人衛生與洗手習慣,才能預防腸病毒找上門。雙胞胎的媽媽表示,3月7日弟弟先發燒,沒想到到晚上哥哥也跟著發燒,還不清楚兩兄弟發燒原因時,托嬰中心已經打電話通知班上有腸病毒確診個案。她說,雙胞胎兒子平時很喜歡一起做同樣的事,沒想到這次感染腸病毒也一起,特別在自己的FB打卡留言寫「腸病毒不孤單、兩隻一起來」。豐原醫院兒科主任馬志豪表示,每年以4月到9月為腸病毒主要流行期,腸病毒傳染力又特別強,不只幼兒或學童容易感染,形成校園群聚感染,其實大人也會得腸病毒,這一對11個月大的雙胞胎,在3月初到醫院就診時都出現發燒、及口腔潰瘍情形,因而收治住院治療。馬志豪強調,腸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染,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做好手部清潔衛生與咳嗽禮節,如有發現家中幼兒出現肢體無力麻痺,或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應盡速到醫院就醫。
-
2020-04-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稱感染人數比官方高50倍 史丹佛大學的新冠抗體調查可靠嗎?
兩個多禮拜前就看到新聞報導說史丹佛大學正在做新冠抗體調查,然後最近幾天就幾乎天天都會看到某某教授在電視新聞裡洋洋得意地說《真正的感染率是比實際多出幾十倍》。我心裡真是感觸萬千:一個人人嚮往的一流學府竟然也會淪落到如此地步,需要把未經證實的研究結果先在媒體公佈,藉以爭名奪寵。科學研究所應恪守的嚴謹態度,已經蕩然無存。不管如何,千呼萬喚這項研究總算是在大前天(2020-4-17)刊載於預印本網站MedRxiv,而毫無意外,媒體也就立刻傻乎乎地報導《史丹佛大學已經發表什麼了不起的結果》。這篇尚未被審核的論文標題是COVID-19 Antibody Seroprevalence in Santa Clara County, California(加州聖塔克拉拉縣的COVID-19抗體血清盛行率),而它最重要的結論是《4萬8千到8萬1千聖塔克拉拉縣的人在四月感染新冠;這是比確診人數多出50到85倍》。50到85倍!這是多麼驚人的數據啊!根據這個數據,華爾街日報就在同一天就發表New Data Suggest the Coronavirus Isn’t as Deadly as We Thought(新數據表明冠狀病毒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致命),而很多讀者也就紛紛發表意見,說居家抗疫根本就是庸人自擾、大驚小怪、多此一舉,應該立刻解除等等。這項研究是在4月3日和4日兩天測試從臉書招募來的3千多人(臉書招募!?),而它所採用的測試盒是購自一家位於明尼阿波利斯,名叫Premier Biotech的公司。儘管論文裡說這家公司是試劑盒的製造商,但實際上這家公司只不過是個代理商。根據這家公司網站,製造商是杭州的Hangzhou Biotest Biotech, Co., Ltd,所以我就循線查出這家杭州公司的中文名字是《博拓生物》。可是,《博拓生物》所列出的11種傳染病檢測試劑盒裡卻沒有新冠檢測這個項目。直到我點擊《博拓生物》的英文版網頁後,才發現真的是有新冠檢測試劑盒,而且它還是這個英文網頁的主打產品。那,為什麼中文版沒有,英文版就有呢?NBC News在該論文刊載的前一天(2020-4-16)就已經發表Unapproved Chinese coronavirus antibody tests being used in at least 2 states(未經批准的中國冠狀病毒抗體測試至少在兩個州使用),而其中就有提到史丹佛大學所使用的那個新冠檢測試劑盒。它說:「根據衛生官員,FDA文件和中國製造商之一的發言人說,明尼阿波利斯的Premier Biotech和科羅拉多州的Aytu Bioscience這兩家美國公司正在發配未經批准的中國製造商的測試。…杭州的Biotest Biotech公司在周三回覆:『很遺憾地通知您,根據政府的最新監管政策要求,我們已暫停COVID-19 IgG / IgM快速測試的出口銷售。』」也就是說,史丹佛大學所使用的最關鍵的實驗器材是一個中國製造,未經核准,已經被禁止出口的試劑盒。所以,你現在應當知道,為什麼這個試劑盒只在英文版才看得到了吧。有關這個試劑盒的可靠性,論文裡是這麼說:「在研究之前,可以得到製造商的性能特徵(使用85個確定的陽性樣品和371個確定的陰性樣品)。 …我們使用史丹佛醫院37位RT-PCR陽性患者的血清對試劑盒進行了測試,…我們還對來自史丹佛醫院的30個COVID前樣品進行了測試,..」也就是說,有關這個試劑盒的可靠性,研究人員自己測試了37個陽性以及30個陰性樣品,但是主要的數據還是來自廠商(85個陽性和371個陰性樣品)。那,現在既然知道試劑盒是未經核准的,我們還能相信廠商的數據嗎?在刊載這篇論文的網頁,目前共有201個評論,而裡面有不少是看起來相當有學問的。他們對這篇論文提出種種質疑,包括樣品收集的偏差和統計學分析的缺陷。但是,還沒有人談到這個試劑盒來源的問題。要是知道它是來自中國,又未經核准,那…不管如何,這項史丹佛的研究,從兩個多禮拜前,也就是實驗都還沒有開始進行之前,就極力爭取媒體曝光,一直到今天,天天大肆吹噓。這就是新冠戰國時代醜惡的寫照。附註:在史丹佛那篇論文刊載的同一天,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發表The Promise and Peril of Antibody Testing for COVID-19(COVID-19抗體檢測的承諾和危險),對於市面上琳瑯滿目,未經核准的新冠抗體測試盒,表示關切和擔憂。原文:史丹佛的新冠抗體調查,可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