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6 焦點.用藥停看聽
搜尋
瘀青
共找到
199
筆 文章
-
-
2022-09-27 醫療.泌尿腎臟
小便有泡泡、腰痠、水腫是腎臟有問題?醫詳解門診常見疑問
「我小便有泡泡、腰痠、有時會水腫,我是不是腎臟有問題?會不會洗腎?」腎臟科門診常見病人憂心忡忡的詢問。一般人常以為「尿有泡泡」、「腰不舒服」或有「水腫」,就代表有腎臟病,因而非常擔心憂慮,其實這些症狀不一定是腎臟的問題。「尿中有泡泡」可能只是喝水少,尿比較濃,所以尿完看到較多泡沫,不一定就是蛋白尿或腎臟病,要做尿液檢驗才能知道腎臟是否真的有問題,光看尿中泡沫多不多是不準確的。因為「腰不舒服」看診的人也很多,但腰痠腰痛不一定是腎臟的問題。腎臟位在身體兩側偏背部肋骨的下緣,如果不舒服的地方是下背部的中間附近,甚至延伸到臀部,那很可能是脊椎附近的骨骼肌肉問題,尤其是某些特別的動作或姿勢會誘發疼痛,腰部肌肉可能才是問題的來源。除了結石、腎積水、發炎或部分腫瘤可能會造成腎臟疼痛,很多腎臟病是完全沒有疼痛感。「水腫」除了可能是腎臟病徵兆之外,其他很多問題也可能引起水腫,例如心臟衰竭、肝硬化,或是糖尿病、過度肥胖、某些藥物、飲食中鹽分過多,甚至只是站或坐太久影響循環,都有可能造成下肢水腫。腎臟有沒有問題,需要進一步仔細詢問和檢查,才能確定真正原因。慢性腎臟病的情況,患者常不會感覺到明顯的特徵或症狀,直到腎臟功能已經下降很多,才會開始有所謂「尿毒症狀」,包含惡心、嘔吐、胃口變很差、昏睡、口腔有尿騷味等異味等。腎臟的功能與排除水分和造血有關,所以嚴重腎臟病患也常有貧血和肺積水引起的問題,例如臉色蒼白、喘、持續咳嗽、倦怠無力、下肢或甚至全身腫、皮膚癢、容易出現瘀青等。腎臟病早期症狀經常表現很輕微或根本不會出現,所以病患很難自行察覺有異狀,需經由抽血和驗尿檢查才能知道腎臟出了問題。當檢查尿液發現蛋白尿或血尿,或抽血檢查發現腎功能不正常時,往往病人會很驚訝:「什麼?我有腎臟病?我怎麼都沒有什麼不舒服?」如果尿液及血液檢查結果數值不正常,就算是身體完全沒有不舒服,也應該至腎臟內科門診就醫,經由醫師詳細詢問病史及藥物使用史等,以及檢查身體,以利安排進一步的檢驗或檢查,找出可能的診斷及問題,才能早日作適當追蹤或治療。如果掉以輕心,遲遲未做適當處理,可能讓腎臟持續受傷害而引起腎功能惡化,導致很嚴重腎臟病。
-
2022-09-10 養生.抗老養生
英國女王享耆壽96歲 五大親民長壽養生方法一次看!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於台灣時間9日凌晨辭世,享耆壽96歲。她6日與新任首相特拉斯的握手照中,可看出手背有大片瘀青,外界推測可能與靜脈注射有關,但女王看來還是精神不錯。其實女王每次亮相都容光煥發,根據媒體報導,伊莉莎白二世飲食均衡、保持運動和注意保養,這些應是她的養生原則。 元氣網整理「東森新聞」與「VOGUE」2021年報導,談到女王健康長壽,是因為多年來維持五個好習慣,這些習慣一般人都可以嘗試。一、均衡飲食根據東森新聞報導,資深媒體人許聖梅曾輕在《健康2.0》節目中透露,伊莉莎白二世不吃澱粉、高油脂的食物,馬鈴薯、麵條、米飯盡量不吃,每次只吃少量,不暴飲暴食,每日早餐必喝伯爵茶或大吉嶺紅茶,下午吃少許三明治或蛋糕,晚餐則吃烤魚、烤雞,而且習慣吃莓果。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也分析,伊莉莎白二世的飲食,很像防失智飲食「麥得飲食」,以攝取很多抗氧化、抗老化的植化素來保護自己的心血管、血液循環,不要讓身體那麼早就老化,黃淑惠列出「麥得飲食」三種特徵:1、不吃精緻澱粉2、不碰紅肉(以吃魚為主)3、吃莓果跟堅果二、適當運動伊莉莎白二世平常都會帶小狗散步,而她散步採用的是「皇室步行法」,這種步行走路時要抬頭挺胸,步速要快些,且持續一段時間,利用這種方式步行,能夠糾正老年性駝背。三、簡單保養盡量選用簡單保養品,且出席戶外公開場合盡量會戴帽子。伊莉莎白二世出席戶外活動,通常都會戴帽子,各式各樣的帽子非常吸睛,也成為女王個人特色。四、活到老學到老根據「VOGUE」2021年報導,英國文化研究員萊恩•科茲洛夫斯基(Bryan Kozlowski)在他的書中《Long Live the Queen! 23 Rules for Living From Britain’s Longest-Reigning Monarch》,提到女王一直對世界保持好奇心,學習新事物保持開放的心態。五、坦然接受人生的變化伊莉莎白女王在位七十年,是英國有史以來在位最長的君主,她長壽的關鍵因素就是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與時代,用樂觀的態度看待生活。她的幽默更為人津津樂道。
-
2022-09-09 焦點.元氣新聞
健康惡化有端倪?英國女王最後公開身影 手背留「大片瘀青」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今(9日)過世,享耆壽96歲,白金漢宮證實,女王在英國時間8日下午辭世,消息一出,震驚國際社會。王位將由英國國王查里三世(King Charles III)繼位,女王先前就傳出「龍體欠安」,從與新任首相特拉斯的握手照也可看出「手背有大片瘀青」,網友推測「可能是靜脈注射,導致血管破裂」。英國女王8日傳出龍體欠安,並在御醫團隊建議下繼續接受「醫療監看」(medical supervision),但早在6日就有健康警訊,女王在巴摩拉城堡接見並任命新首相特拉斯(Truss)時,左手拄著拐杖,右手背則是一大片瘀青,看起來有些嚴重,7日女王被醫生囑咐休息,因此她推遲與樞密院顧問團的會議。6日女王最後的公開活動,女王在蘇格蘭的行宮巴摩拉城堡接見特拉斯,當天她任命特拉斯擔任英國新任首相,這是第一次首相人選不在白金漢宮接受任命。當天兩人的握手照可以清楚看見,女王的手背有一整片瘀青,作家顏擇雅的臉書表示「英語媒體此時正被英國女王健康惡化的新聞洗版。週二她接見新任首相特拉斯的儀式是在蘇格蘭舉行,不像往常是在倫敦白金漢宮,就有傳言說她健康狀況已很不好。特別是照片出來顯示她手背有大塊烏青。上面那張照片出來,英國人就覺得她96歲還要賣力工作,令人覺得不忍」底下則有網友推測「女王可能是接受靜派注射,導致血管破掉了」。
-
2022-09-07 癌症.血癌
兒癌最常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有8大症狀應就醫
台灣每年約新增500名兒童確診癌症,其中又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占25%最多。醫師提醒當出現骨骼或關節疼痛、淋巴結有觸壓無痛感腫塊、瘀青與流血不止等8大症狀,應就醫檢查。每年約有500例新發病癌症兒童,為鼓勵癌症家庭不要放棄希望,成立40週年的兒童癌症基金會今天起至9月18日,在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舉辦親子共學圖文特展。兒癌衛教大使、新手爸爸黃子佼特別到場支持表示,他看到女兒健康報告數值有點異常都會緊張不已了,更何況孩子罹癌的家長,鼓勵闔家一起觀展,家長有警覺心是好事,遇到問題就勇往直前面對。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兒童癌症基金會執行長陳博文致詞指出,所有兒童癌症中,又以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占比最高,發生率高達25%,平均每4個癌童就有1人罹病。陳博文表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於未滿18歲的兒童,以3歲至5歲之間的兒童為最多數,成人發病機率較低,且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程發展快速,但初期的症狀卻不典型,容易與病毒或細菌感染、撞傷、生長痛等搞混。陳博文提醒,當出現骨骼或關節疼痛、蒼白疲勞虛弱、淋巴結出現觸壓無痛感的腫塊、皮膚紅疹、莫名發燒、腹脹腹痛、瘀青與流血不止、食慾不佳等8大症狀,應提高警覺,及時帶孩子就醫進行骨髓與血液檢查。台大醫院小兒部血液腫瘤科醫師、兒童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周獻堂說,目前有化療、標靶治療、異體幹細胞移植、細胞免疫治療4種療法,大約有8成病童可以治癒,卻仍有1到2成孩子對化療治療反應不好,需要嘗試異體幹細胞移植。周獻堂表示,現在最新的治療突破是細胞免疫治療,美國10年前臨床試驗階段就成功治癒一名女童,至今沒有復發,台灣今年通過藥證之後,正式進入可治癒難治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童的新時代,已有成功首例,盼未來能納入健保給付。兒童癌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東燦表示,兒癌絕對不是絕症,只要早期發現,8成可治癒,急性淋巴白血病治癒率更高,也不會傳染,希望透過圖文展覽,幫助更多人了解這個疾病,讓學校師生也能了解,減少孩子面臨疾病污名的機會。
-
2022-09-06 癌症.血癌
最常見兒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8大症狀家長必須記
台灣每年約有500名兒童被診斷出癌症,其中每4個1個就有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簡稱pALL)。成立40年的台灣兒童癌症基金會今起在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舉辦圖文展,提醒家長注意8大症狀,若能及早就診,現在平均治癒率達8成,今年4月起台灣也核准細胞免疫治療,可治癒1、2成病情復發難治的孩子。兒癌衛教大使、新手爸爸黃子佼特別到場表示支持,鼓勵闔家來看展,他說「家長對各種狀況都有警戒心是好事!遇到問題就勇往直前面對,相較之下沒睡飽都算小事了!」兒童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陳博文表示,pALL好發於1到5歲幼兒,發病高峰在2到3歲,「我自己就有兩個孫子在這年齡,可想見若孩子罹癌,對家庭衝擊有多大。」pALL的孩子骨髓不正常,製造出生長快速的異常細胞,導致正常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減少,也會侵犯淋巴組織,導致孩子出現常見的8大症狀。陳博文指出,紅血球減少會導致「蒼白疲勞虛弱」,癌細胞侵犯淋巴組織會導致「淋巴結出現觸壓無痛感的腫塊」,白血球及免疫系統異常可能導致「莫名發燒」,血小板減少會導致容易「瘀青和血流不止」。陳博文提醒,平常感冒時腋下和鼠蹊部可能會有一、兩公分的小腫塊,壓了會痛,但pALL的淋巴結腫塊不同,不但明顯比較大顆,壓了也不會痛。此外,疾病可能侵犯皮膚,導致「皮膚紅疹」,可能侵犯肝臟、脾臟、腸胃道淋巴結,所以孩子可能會「腹漲腹痛」、「食慾不佳」。骨髓中有不正常的淋巴細胞,也會導致「骨骼或關節疼痛」,醫師觸診可能會壓小腿脛骨、胸骨,病童可能一壓就會痛。上述8大症狀出現時,陳博文建議家長可帶孩子找小兒科或血液腫瘤科醫師做進一步診察和檢查。現在家長警覺性高,如果醫師夠細心,通常發病後3、4個月內就能診斷出來,治癒率也已經從40年前的30%提高到80%以上。但要是遲遲沒有就醫接受治療,pALL病情惡化很快,孩子可能只是用力排便就會造成腦出血,發病6到9個月就可能會不幸逝世。台大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兒童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周獻堂表示,pALL目前有化療、標靶治療、異體幹細胞移植、細胞免疫治療四種療法,大約有8成病童可以治癒,但仍有1到2成孩子對化療治療反應不好,需要嘗試異體幹細胞移植。周獻堂說,移植關關難過,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導致功虧一簣,治療期間病童和家長心情就像坐雲霄飛車一樣,從移植前找到配對者就不容易,移植中要打高劑量化療、接受放射治療殺滅癌細胞,可能導致少數孩子痊癒後出現次發性的癌症。移植後也要常年服用免疫抑制劑,需要時時刻刻注意避免感染,生活受到限制,這些都是目前異體幹細胞移植所面臨的瓶頸。周獻堂表示,現在最新的治療突破是「細胞免疫治療」,美國10年前臨床試驗階段就成功治癒一名女童,至今沒有復發,台灣今年通過藥證之後,正式進入可治癒難治pALL病童的新時代,也已有成功首例。此治療費用高達數百萬以上,對病人負擔不小,目前藥廠已經向健保提出申請,希望健保能給付於成人及兒童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以及「瀰漫性B細胞淋巴瘤」。陳博文表示,依循pALL治療指引,台灣各地治癒率都已經與歐美並駕齊驅,超過8成,但現行各種療法都有部分藥物尚無健保給付,讓家長不僅要煩惱孩子的生活照顧、學業,也常面臨經濟壓力。基金會持續透過小額捐款來幫助台灣癌症兒童家庭,有相關補助方案可申請,每人每年最多補助100萬元,有需要的家長可上網查詢或來電諮詢。兒童癌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東燦表示,兒癌絕對不是絕症,只要早期發現,八成可治癒,急性淋巴白血病治癒率更高,也不會傳染。希望透過圖文展覽,幫助更多人了解這個疾病,讓學校師生也能了解,減少孩子面臨疾病污名的機會。
-
2022-09-06 焦點.用藥停看聽
使用抗凝血劑預防中風、血栓?藥師揭出現2副作用就該回診
Warfarin是一種抗凝血劑,簡而言之,他的作用是抑制體內的不活化維生素K (inactive vitamin K)轉變為活化維生素K (active vitamin K),而活化維生素K又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原物料,因此當體內的活化維生素K減少就會影響體內凝血因子的合成,因此使體內的凝血功能降低,所以能夠發揮抗血栓的作用。然而它的藥理作用十分複雜,和很多食物、藥物都有交互作用,因此在使用上要很注意,本篇文章將介紹Warfarin有關的小知識,以及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項,如果你是因為各種原因正在使用這個藥物,請務必看看這篇文章!誰需要服用warfarin有哪些人會使用到warfarin這個藥物呢?由名可知,Warfarin就是用來預防血栓的形成,進而降低中風,心肌梗塞等血栓併發症,所以使用的對象通常是易血栓的族群,像是曾經發生過深層靜脈栓塞的人、罹患心房顫動的病患、或是有裝人工心臟瓣膜的病人等,過去許多研究都證實這些族群使用Warfarin預防血栓的形成很有效。儘管目前市面上已有更新更方便的抗凝血藥物,但Warfarin仍有其不可替代性,例如Warfarin可以用在腎功能不佳的病人上,因此若是腎功能不好的病人需要使用抗凝血劑,那麼Warfarin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Warfarin雖然能夠減少中風、血栓的發生機率;但若不當使用,如同時服用其他與Warfarin有交互作用的食物或藥物,將增加出血的風險,嚴重甚至可能會造成腦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嚴重的副作用。因此這個藥物在使用上務必遵照醫師藥師的指示服用、定期回診檢查,才不會引發無法挽回的災難。定期回診抽血的重要性服用Warfarin的病人一定都會被要求要定期回診抽血,尤其是服用初期可能每周都要回醫院抽血,到底是為什麼呢?都按照醫生藥師的指示吃了,那可以不要這麼麻煩一直回醫院抽血嗎?答案是不行的喔!建議還是要按照醫生指示回診抽血喔!理由是Warfarin的治療範圍較小,且每位個案對藥物的反應都不一樣,所以藥物的控制必須非常精準。若劑量太少,就無法有效阻止血栓的形成;反之若劑量太大,可能會造成嚴重出血的副作用。因此在服藥期間,定期回診抽血是有其必要性的,這樣才能依據抽血檢驗結果調整藥物使用的劑量,達到最好的效果。那抽血檢驗主要是檢查甚麼呢?一般最重要的是看一個數值-國際標準凝血時間比(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簡稱INR),這是用於評估凝血功能的指標。而INR的數值要怎麼看呢?簡單來說,數值為1時代表凝血速度和標準的凝血時間一樣,大於1則是凝血速度較慢,小於1則是凝血速度較快。而一般使用Warfarin的病人,INR的目標數值在2-3之間,當然也會跟病人的身體狀況,疾病狀況等等而有所不同。服藥期間注意事項Warfarin會和許多食物及藥物有交互作用,因為它的作用和維生素K有關,所以任何含有維生素K的食物都會影響到Warfarin的效果。那麼日常有哪些食物含有維生素K呢?一般來說,只要是深綠色的蔬菜,像是波菜,地瓜葉等等,都是維生素K高含量的食物。以下為食物維生素K含量表,供大家參考:・高含量:菠菜、地瓜葉、芥藍菜、青花菜(綠花椰)、高麗菜、蕪菁、黑棗乾等・中含量:秋葵、香菜、酪梨、萵苣、蘆筍、胡蘿蔔、青紅椒、奇異果、葡萄等・低含量:地瓜、南瓜、苦瓜、馬鈴薯、玉米、竹筍、芭樂、蘋果、草莓、香蕉、西瓜等而是不是服藥期間都不能吃以上食物呢?其實是不用的喔!因為這些食物都是健康飲食的一部份,只要維持均衡的飲食,每天食用的量都相對固定,那麼就不用擔心了,所以重點在於:不可以突然增加或減少上述食物的食用量!除了日常飲食之外,其他包含保健食品、中草藥等等也都會影響Warfarin的效果,所以當要開始使用或停止使用等改變保健食品、中草藥的食用量時,最好都要主動告知醫生和藥師,千萬不能擅自增加或減少食用量,不然會大大影響Warfarin的效果喔!以下為會影響Warfarin藥效的保健食品和中草藥,若需食用請先告知醫生和藥師喔!・健康食品:魚油、蜂王乳、葡萄糖胺、紅麴酵素、甲殼素、木瓜酵素、銀杏、輔酶Q10・中/草藥:人參、丹蔘、西洋蔘、枸杞、當歸、紅花、芍藥、貫葉連翹、甘草、丁香、茴香(八角) (詳見註3~7)而在藥品上,也有許多藥品會影響Warfarin的效果,像是降膽固醇藥物、抗生素、安眠藥、消炎解熱鎮痛劑、抗黴菌劑、阿司匹靈 (Aspirin)、胃藥等等都會產生交互作用,所以若是有在服用這些藥物,請務必告知醫生或藥師喔!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什麼事情需要注意呢?1.手術:若病人準備進行手術(包含拔牙等可能引起出血之牙科手術),請務必告知醫生有在服用Warfarin,讓醫生完整評估後再決定是否調整用藥,切勿自行調整!2.受傷:服藥期間盡量避免容易引起挫傷、扭傷的運動(例如:籃球等)。若受傷後嚴重流血不止,請盡速就醫。3.服藥過量:若不小心服用過量,請立刻就醫,並告知醫生。4.懷孕、哺乳:懷孕時服用Warfarin可能會對胎兒造成傷害,若計畫懷孕或是已經懷孕,請立即告訴醫生或藥師。而哺乳期間則可以安心服用Warfarin,若仍有疑慮可和醫生或藥師討論。(詳見註8~11)5.副作用:每個藥品都會有副作用,因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副作用不一定會發生,嚴重程度也視個人體質有所不同。若是出現以下副作用,則請盡快回診讓醫師評估:・出血:劇烈頭痛不止、無原因眼球、牙齦出血、無原因鼻血不止、咳血、尿液呈紅色或深褐色、黑便、傷口流血不止、不明原因大片瘀青・血栓:頭昏眼花、突然說話不順、臉歪、流口水、突然胸痛、突然呼吸困難或劇烈咳嗽、突然手腳無力、四肢腫脹或劇痛、身體任何地方麻痺或刺痛且惡化忘記吃藥時該怎麼辦如果忘記吃藥先別緊張,只要按照以下原則即可:如果距離原本的服藥時間:12小時以內:立即服用原本需要服用的劑量超過12小時:就不要吃了,等到下次服藥時間,吃當次需要服用的劑量就好。千萬不要補吃上次的劑量喔!這樣可能會增加出血的風險!舉例:原本固定每天要在早上8:00吃Warfarin 5mg 一顆,但是不小心忘記了20:00之前發現:趕快吃Warfarin 5mg 一顆20:00之後發現:今天的藥就不要吃囉!等到明天早上8:00再吃Warfarin 5mg 一顆!因此,如果可以將自己服用的狀況記錄下來會更好喔!例如將忘記吃藥的次數和時間都記錄下來,等到下次回診時再告知醫師,這樣醫師能更好的評估病人的狀況喔!Warfarin重點整理・依照醫生藥師指示服用藥物,不可自行調整劑量,並配合定時抽血回診・日常飲食,包含保健食品和中草藥,請穩定食用,切勿突然增加或減少食用量・若有手術、懷孕等狀況請先告知醫生・盡量避免造成任何傷口・若有出現血栓/出血症狀,請立刻就醫那以上就是今天的用藥小教室,長期服用Warfarin的病患記得時常注意哦!參考資料:1.Tan CSS, Lee SWH. Warfarin and food, herbal or dietary supplement interac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Br J Clin Pharmacol 2021;87:352-74.2.Ferro JM, Coutinho JM, Dentali F,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Dabigatran Etexilate vs Dose-Adjusted Warfari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urol 2019;76:1457-65.3.Lip GY, Hart RG, Conway DS. Antithrombotic therapy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BMJ 2002;325:1022-5.4.Fugh-Berman A. Herb-drug interactions. Lancet 2000;355:134-8.5.Rowin J, Lewis SL. Spontaneous bilateral subdural hematoma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Ginkgo biloba ingestion. Neurology 1996;46:1775-6.6.Yu CM, Chan JC, Sanderson JE. Chinese herbs and warfarin potentiation by 'danshen'. J Intern Med 1997;241:337-9.7.Rose KD, Croissant PD, Parliament CF, Levin MB. 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 with associated platelet dysfunction from excessive garlic ingestion: a case report. Neurosurgery 1990;26:880-2.8.Backon J. Ginger: inhibition of thromboxane synthetase and stimulation of prostacyclin: relevance for medicine and psychiatry. Med Hypotheses 1986;20:271-8.9.Yurdakok M. Fetal and neonatal effects of anticoagulants used in pregnancy: a review. Turk J Pediatr 2012;54:207-15.10.Hou JW. Fetal warfarin syndrome. Chang Gung Med J 2004;27:691-5.11.Xu Z, Fan J, Luo X, et al. Anticoagulation Regimens During Pregnancy in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Heart Valv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an J Cardiol 2016;32:1248 e1- e9.【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李承翰藥師】用藥大解密!Warfarin小教室】
-
2022-08-08 癌症.其他癌症
年逾500童罹癌 家長必知9大警訊+公益營養資源
台灣每年超過540個孩子被診斷出癌症,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黃翠華提醒,7到8成癌症兒童接受正規治療後可重獲健康,期間「營養照顧」不可或缺,有助減少感染、提升治療接受度、加速受傷組織修復、減少治療導致的生長遲滯。癌症關懷基金會今年首度開辦「愛(癌)兒照護專案」,由專業營養師量身打造營養計畫、有Line供家長隨時聯繫,還有專為孩子設計的營養課程,重點是全部免費,希望有需要的孩子和家長都能獲得幫助。黃翠華表示,醫院營養師人力有限,因此癌症關懷基金會特別關注癌症病人的營養需求,多年下來已協助過十幾位癌症兒童,每一位都追蹤多年,其中年紀最小的是只有1歲10個月的小魚兒,當時挑食又瘦小的小魚兒,現在已經六歲了。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高涵蔚表示,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小魚兒治療期間沒有胃口,雖然媽媽很努力鼓勵她想吃什麼就吃,但身高體重還是停滯不長大、白血球也很低,小魚兒也變得很挑食,讓媽媽很心急。後來營養師開始協助追蹤孩子飲食、生長,給予媽媽即時的營養處方、健康食譜,現年6歲的小魚兒已經順利上學,擁有與健康孩子無異的體力,更重要的是,經過多年耳濡目染,小魚兒也成為享受原型食物、有能力分辨飲食內涵的小小營養家。黃翠華表示,服務這些孩子的過程中,基金會充分瞭解多種癌別的孩子常見的共同問題,比方說,治療時間少長高5公分,隔年也無法一口氣長10公分補回來,父母難免遺憾。好在這些年的服務,基金會也累積許多寶貴經驗,見證了好的營養照護對孩子健康發揮很大作用,更加確定必須擴大辦理專屬於癌症兒童的服務。黃翠華表示,今年首度以專案方式推出「愛(癌)兒照護專案」,不需費用也沒有名額限制,經過評估適合,就會收案。基金會已經一口氣培訓了10位臨床經驗豐富、滿懷愛心的專業營養師,做好提供服務的準備。上周也開始規劃專屬孩子的17堂課,預計推出每堂10幾分鐘的線上課程,希望年底前推出,支持病情穩定的孩子更加參與自己的營養生活。癌症關懷基金會提醒,兒童癌症有9大警徵「燒、紅、大、腫、痛,神、視、輕、白」。家長若發現孩子超過一星期有以下情況,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檢查,兒癌若能及早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8成。1. 不明原因發「燒」。2. 身上有「紅」色出血點或黏膜出血症狀,例如流鼻血、牙齦出血、瘀青。3. 頸部、腋下、鼠膝部等淋巴結不明原因腫「大」。4. 身體或四肢出現「腫」塊。5. 不明原因疼「痛」,如頭痛、肢體痛(尤其下肢)、胸腹痛等。6. 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如複視、肢體無力、運動不能協調(寫字歪扭)、無法捧碗或用筷子,走路歪斜易跌倒等7. 「視」,瞳孔出現白色反光。8. 不明原因體重減「輕」。9. 臉色蒼「白」等貧血現象。愛(癌)兒照護專案專案詳情:https://lihi1.cc/Wfpp9預約諮詢:https://lihi1.cc/cwVPq
-
2022-08-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40多歲女打完第2劑AZ「左胸腫痛、化膿」意外追出1疾病
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公布最新審查結果,70件申請案件中,一名南投縣個案因施打疫苗後,出現四肢麻、右上肢無力,且腦脊髓液蛋白質上升、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經診斷為格林巴利症候群併呼吸衰竭,獲本次申請最高救濟金80萬元。而一名40多歲女性,打完第二劑AZ後出現左胸腫痛,甚至反覆化膿,經查發現是肉芽腫性乳腺炎,與疫苗無關不予救濟。南投縣個案為50多歲男性,專家根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AZ疫苗後19天,因四肢麻及右上肢無力情形就醫,腦脊髓液檢驗結果顯示蛋白質上升,神經傳導檢查報告顯示為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經醫師診斷為格林巴利症候群併呼吸衰竭。由於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關聯性,專家決議給予救濟金80萬元。而高雄市一名80多歲女性,接種AZ疫苗後13天,因全身多處瘀青及雙下肢水腫已3日等情形就醫,經檢驗結果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現象,並有凝血功能變化,不過下肢血管超音波及腦胸腹電腦斷層檢查結果皆未發現血栓,其表現並非典型之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臨床症狀。由於個案屬於高齡族群,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史,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關聯性,專家決議給予救濟金30萬元。另外,一名嘉義縣40多歲女性,接種第二劑AZ疫苗後,出現左胸上半紅腫痛等症狀,經醫師診斷為肉芽腫性乳腺炎,且有反覆化膿情形。肉芽腫性乳腺炎為感染症,而AZ疫苗屬於非複製型腺病毒載體疫苗,並不具致病力,因此個案症狀與其潛在疾病相關,與AZ疫苗無關,因此不予救濟。
-
2022-07-18 醫療.皮膚
小黃瓜片敷眼擺脫黑眼圈?黑眼圈分4類 皮膚科醫師教3招改善
● 確診者易失眠,導致黑眼圈出現● 黑眼圈分四大類,混合型最常見● 改善黑眼圈,可先熱敷再冷敷新冠疫情讓不少確診者出現「新冠失眠」症狀,雙眼掛著黑眼圈,久久難以消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林明秀表示,黑眼圈分為色素型、血管型、結構型、混合型黑眼圈四大類,其中以混合型最常見。所有的黑眼圈都必須找出根本原因,若長期因失眠導致的黑眼圈,則屬於血管型,只要改善睡眠品質,血液循環就會好轉。「美容門診約一半以上的求診患者,都是因為黑眼圈而來。」林明秀指出,造成黑眼圈的成因不同,最常見因為「過敏」導致,特別是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易有黑眼圈,但出現的黑眼圈型態並不同。過敏性鼻炎會讓鼻翼雙側的眼周血液充血,出現黑眼圈,屬於「血管型黑眼圈」;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上下眼皮的皮膚會較為粗糙,時常揉眼就會讓色素沉澱,屬於「色素型黑眼圈」。林明秀表示,過敏體質患者,可能同時有過敏性鼻炎以及異位性皮膚炎,常常是血管型與色素型同時存在的「混合型黑眼圈」。「結構型黑眼圈」與年紀、本身骨架有關。林明秀指出,老化過程中骨骼可能會流失,失去原本支撐眼周的力量,脂肪就會往下掉,眼眶顏色暗沉,出現黑眼圈,或是膠原蛋白流失,同樣出現眼眶周圍顏色暗沉的情況。4類黑眼圈 顏色也不同四類黑眼圈,各自呈現的顏色也略有不同。林明秀表示,從外觀多能直接判定是哪一類型的黑眼圈。.色素型黑眼圈偏咖啡色.血管型偏紫青色如瘀青.結構型顏色屬於陰影偏灰色.混合型則是各種顏色會同時出現。林明秀說,四種黑眼圈的治療方式各自不同,色素型除了先改善過敏問題,色素若持續未改善,可以採取「皮秒雷射」治療,但雷射不能亂選,有些雷射會反黑,讓黑眼圈更嚴重,需經醫師評估後再執行。對於血管型黑眼圈,建議先調整生活習慣,如避免熬夜、改善失眠及過敏性鼻炎,若持續未能改善血管型黑眼圈,則可以運用染料雷射,改善過多的紅色;平時也可以使用具有美白效果的眼霜改善眼周顏色,或是用跟體溫差不多溫度毛巾熱敷雙眼,增加眼周的血液循環。而結構型黑眼圈可以注射玻尿酸填補,把凹陷處撐起來就能改善。檸檬片敷眼 皮膚更反黑坊間有許多號稱可以改善黑眼圈的療法,像用小黃瓜片或檸檬片敷眼睛,林明秀說,這些作法都可能讓皮膚反黑,造成反效果。逐步改善黑眼圈問題,避免再次發生,林明秀建議以下幾個方式。1、可以使用溫和的保濕霜,保持眼周的皮膚濕潤。2、外出時,眼周也要防曬,避免因為陽光出現色素沉著,但防曬不要擦到靠近結膜的位置,避免傷害眼球。3、平時熱敷雙眼保養的方式,可先熱敷再冷敷,溫度都不要過熱或過冷,不能敷到皮膚紅,都可能產生反效果。
-
2022-07-17 醫療.眼部
為什麼有些人常會有「紅眼」的狀況?眼睛佈滿血絲怎麼辦?醫:伴隨6症狀快就醫!
有時候,眼睛會突然沒來由的佈滿血絲,外觀通常看起來會有點嚇人,但這樣的狀況過了一段時間就會消失,這在臨床上叫做「結膜下微血管出血」。一般來說並不需要過度擔心,但如果伴隨一些症狀的話,就必須正視「紅眼」所發出的警訊。 為什麼有些人常會有「紅眼」的狀況? 血管收縮彈性不好的人,在天氣變化大的時候,接觸忽冷忽熱的空氣,眼睛血管就容易破裂,造成「眼結膜下出血」。 常見造成紅眼的原因 以下幾種原因都可能造成眼睛出血:1.自發性,沒有明確原因 有時候只是突然用力拿東西、打噴嚏、咳嗽、嘔吐,甚至只是生氣吵架,眼白就突然整片出血,這是結膜下出血最常見的原因。 2.揉眼睛 3到5月忽冷忽熱,同時也是過敏的高峰期,當眼睛很癢的時候,就忍不住揉眼睛。不少民眾就是因為揉眼睛,導致結膜下微血管出血。3.戴隱形眼鏡 尤其是戴軟式隱形眼鏡。軟式隱形眼鏡的直徑比黑眼珠大,隱形眼鏡的邊緣容易摩擦到結膜下的微血管。偏偏軟式隱形眼鏡也是過敏原之一,如果眼睛癢揉的話,眼白更容易出血。 4.出血性結膜炎 由病毒感染造成,具有傳染性。 5.頭部或眼睛外傷。 6.近期接受眼部手術治療。 7.服用抗凝血藥物,例如阿斯匹靈。 8.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凝血功能異常、血液科疾病等。眼紅伴隨6症狀要注意!當眼白突然爬滿血絲,先不要緊張,大部份的結膜下微血管出血患者,尤其是自發性原因的,並不會感到疼痛,也不會影響視力,大約一、兩周的時間,紅色血塊會慢慢吸收,消失不見。但如果同時出現以下6項警訊,就需要趕快就診。 1.合併眼睛疼痛 2.出現視力模糊 3.眼睛分泌物增加 4.反覆發生結膜下出血,例如一兩個月發生一次,連續好幾次 5.合併身體其他處容易瘀青 6.明確外傷史 最後,如果是自發性的結膜下微血管出血,並不需要特別的藥物治療,出血就會慢慢改善;而如果是非自發性的出血,則需要找出潛在出血的原因,甚至需要內科醫師協助檢查,才能從根本治療。 來源:鐘佩禎醫師 粉專 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
2022-07-16 焦點.科普好健康
打球或車禍引起「眼眶骨骨折」怎麼辦?醫:眼眶骨的3D重建手術可修復眼球凹陷,術後外觀不留疤
正值暑假來臨,常看到三五好友一起打球運動,或是親朋好友相揪機車環台。這些都是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卻也是造成眼眶骨骨折最常見的原因。在台灣,眼眶骨骨折不外乎是車禍,尤其是摩托車車禍引起,即使現在法律強制規定要帶安全帽,但大多是屬於半罩式安全帽,對於顏面並無法提供一個安全的保護作用。另外可能因運動傷害、外物撞擊眼球或是打架拳頭相向,也會造成眼眶骨骨折。眼眶骨為一個錐體結構,其內壁及底部為相對脆弱,骨頭厚度薄如紙張。當眼窩受到外力撞擊而骨折時,民眾可想像眼球如一顆乒乓球浮在裝滿水的高腳杯(錐狀的眼眶骨)。當高腳杯破洞時,水往外流,乒乓球自然往杯中向下沈。同樣道理,當眼眶骨壁因遭受外力導致眼眶骨骨缺損或凹陷,此時眼球亦會向內凹陷造成所謂大小眼的外觀。當眼周受到外力的撞擊時,常同時伴隨軟組織及骨頭的受損。眼球本身亦會同時受傷而導致腫脹瘀青。此時並不會立即表現眼球凹陷的症狀,在急性受傷期約兩週後,此時腫脹逐漸消退,而眼球凹陷症狀因眼眶骨破裂才會慢慢浮現,病人才會知覺眼球外觀的不對稱。一般而言,眼窩壁破損20%,眼窩容量增加40%,此時眼球凹陷就更明顯。除了眼眶骨骨折,同時也有可能導致眼球本身的傷害,如結膜出血、雙眼複視、視網膜剝離、眼外肌肉的鈍傷、眼球運動神經的傷害,甚至嚴重時,眼視神經傷害而導致失明等症狀,因此可藉由眼科醫師的檢查及診斷是否有眼球本身的傷害,而能及早治療。當眼球凹陷的現象慢慢浮現時,以目前最佳的診斷工具為電腦斷層檢查,可詳細得知眼眶骨是否有破損骨折,依據解剖上眼眶周圍變形的嚴重程度,將眼窩凹陷分成三種類型:第一型為眼眶內壁的缺損﹔第二型為眼眶及顴骨的變形﹔第三型為廣泛性的眼眶周圍變形。顏面骨動手術 最好兩周內當確立診斷時,可考慮眼眶骨的重建手術以改善眼球凹陷及矯正雙眼複視的現象。由於眼眶壁骨髂相當薄且脆弱,尤其是眼窩底及眼窩內壁的骨髂其結構像紙一樣薄,一旦因外力撞擊而骨折時,通常會變得粉碎而無法拼湊回復原狀。此時需使用自體骨移植方式或是非自體材料如人造骨移植, 鈦金屬骨板等來做眼窩壁破洞之重建,進而將眼球恢復到正確的位置。顏面骨骨折的治療時間點,若無嚴重腦傷或是多重外傷導致生命徵象不穩定,可於骨折當天進行處理,若經過兩至三天後軟組織腫脹,則會延後至一個禮拜等組織消腫後再進行手術。 進行手術的最適當時間為兩週之內,若超過兩週骨折處開始癒合,會增加骨折復位難度。術後顏面外觀 疤痕不明顯至於民眾擔心的術後傷口留疤,眼眶骨手術方式一般採用下眼瞼切口或下眼結膜切口方式進行眼窩底骨折凹陷的修補,而眼窩內側壁的修補亦可採用眼內結膜切口並以內視鏡輔助來進行骨移植修補手術,一般而言,在術後顏面外觀不會留下明顯疤痕。手術本身最大的風險為視神經傷害而致視力減退或失明,但機率小於0.1%,術後手術的眼睛約腫脹一至兩週,然後慢慢消退,而且會有短暫複視現象,約3至4週,如果病人術前已有複視現象一段時間,手術後不一定能獲得完全改善,端看受傷時間而定,如果在受傷後兩週內手術,改善的程度較佳,效果較好。先客製骨板 減少術中校對手術方式隨著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除了上述基本的重建方式,現在多了手術前的客製化3D列印塑模鈦金屬骨板 ( Customized titanium mesh based on the 3D printed model)。藉由精準的術前影像模擬,將健側的眼眶骨立體資訊擷取並做鏡像轉移,架構出患側眼眶骨重建後該有的各項解剖高低位置,並預先在手術前設計好客製化鈦金屬骨板,讓手術中能達到精準的重建也減少因手術中需要比對校正的時間。此外手術中可使用電腦同步導航系統 (Real time surgical navigation system)。如同駕駛在行經道路時,在每經過一個路口皆可有導航系統給予提示,術中導航系統亦是藉由健側眼眶骨虛擬影像的鏡像模擬,讓手術醫師可以在手術中進行各個解剖構造的點對點的確認,讓手術的重建結果更為精準,也可以避免重要器官的傷害最重要是視神經的保護。手術完成後藉由術中立即性C型臂輔助影像導引重組3D系統 (3D C-arm image system) 確定眼眶骨的重建情形以及骨釘骨板的位置。如同電腦斷層一樣,影像系統會立刻給予一組重組的手術後3D影像,讓手術醫師可以對於眼眶骨重建不夠完善處進行立即的改正。藉由術前電腦模擬評估及計畫以及3D列印塑模鈦金屬骨板,配合手術中導航系統的使用,術後的影像導引重組3D系統,複雜的眼眶骨及顏面骨骨折也能達到良好的重建及滿意的成果,對於病人和醫師都能有很大助益。當遇到眼眶周圍的受傷時,當下勿驚慌但仍須謹慎看待。眼眶骨骨折在受傷初期容易被忽略而導致日後眼球下陷,因此若有眼球的鈍傷,應儘早尋求眼科及整形外科醫師協助診斷及治療。眼眶骨重建本身並非簡單手術,應由有經驗的專業醫師審慎評估後,再進行手術矯正重建,以達到最大的效果,且能降低傷害視神經的手術風險。
-
2022-07-06 醫療.一般外科
45歲女搬家撞傷手臂瘀青 過2年竟變腫瘤
撞傷瘀青小心變腫瘤。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黃季怡表示,每個人一生中都有可能挫傷,且外觀不一定有明顯傷口,可能是紅腫、瘀青、腫脹,但嚴重的挫傷可能造成生活不便,甚至演變腫瘤,建議挫傷急性期時應立即休息,且要預防傷口感染,若有異常腫塊應盡速就醫。像是45歲林小姐,2年前搬家時右前臂挫傷,當時手臂腫脹、瘀青,但她不以為意,腫脹消退後發現皮下殘留一小顆粒,觸碰時會有觸電式疼痛感,而顆粒愈長愈大,觸碰時刺痛感也增強,近期就醫治療,經過手術切除顆粒,化驗才發現竟是神經瘤。黃季怡表示,挫傷是指軟組織受鈍力撞擊,造成皮下組織傷害,外觀不一定有明顯傷口,而是呈現紅腫、瘀青、腫脹等。可發生於人體任何部位,其中多見於頭部、胸部、四肢、腰背部。黃季怡表示,挫傷後皮下組織增生成皮下腫瘤的機率,會受到撞擊力道及程度影響,力道強、傷口大,之後轉變為腫瘤的可能性較大;但處理得當則可能降低轉變腫瘤的機率。腫瘤依增生組織的不同,可能是脂肪瘤、纖維瘤、血管瘤、骨瘤等,倘組織壓迫神經則成為神經瘤。黃季怡說,外觀無明顯傷口的挫傷在急性期應立即休息,冰敷抬高患部可降低組織傷害,2天之後改為局部熱敷、按摩及伸展活動,並配合充足的營養,可加速患部組織修復。恢復的過程中如發現有新的腫塊,或是患部完全無法活動、周邊麻木、下側蒼白冰冷等狀況,應立即就醫。黃季怡指出,有傷口的挫傷要先預防感染,根據傷口的深淺、大小等採取不同的處理,如縫合、貼人工皮等,加速傷口癒合,減少發炎反應,也降低疤痕、蟹足腫生成的機會。黃季怡說,當發生挫傷時,早期的適當處置,可減少腫塊或疤痕生成的機會。若挫傷恢復的過程中,發現患部外觀異常變化、活動受影響、感覺麻木等,應立即就醫。此外,當身上出現腫塊且邊界不明顯、位置轉移或家族有惡性疾病遺傳病史,應盡速就醫檢查。
-
2022-06-27 醫療.骨科.復健
腳踝扭傷腫得像「麵龜」 把握黃金治療期避免關節炎
嘉義縣陳小姐外出購物不慎踩空扭傷腳踝,當時醫師判斷小腿腓骨骨折無需開刀,但她回家後腳腫得像「麵龜」,痛到行走困難。大林慈濟醫院骨創傷科主任林文彥進一步檢查發現被遺漏的腳踝韌帶斷裂更為嚴重,如未即時處理,嚴重時會導致關節炎,並影響往後的行走。40歲的陳小姐說,跌倒時聽到兩聲清脆骨頭斷裂的聲音,接著皮膚出現瘀青,腳也腫得像「麵龜」一樣,姊姊急忙協助她到附近醫院就醫,X光檢查出是小腿的腓骨骨折,通常無需要開刀。但回家幾天後,持續的劇烈疼痛沒有改善,一度無法行走。陳小姐到大林慈濟醫院再做一次檢查。醫師林文彥從新審視X光後發現在右足後踝也有一處小骨折,在臨床上,同時發現在腓骨與後踝有骨折,需把 Maisonneuve骨折(梅順納芙氏骨折)列入診斷,於是在拍攝X光片時,特別請放射師以特殊角度拍攝,協助病人側躺、足部懸空向下,這時足部自然因重力向下拉扯,可發現脛腓關節明顯不穩定與移位。林文彥指出,因為走路時一個扭轉的力量讓足踝受傷,嚴重時,有可能導致骨折或韌帶損傷,經過檢查,腓骨與脛骨在足關節的地方位移半脫臼,研判為脛骨與腓骨之間的韌帶斷裂。陳小姐腓骨的骨折不嚴重,反而是韌帶的受損導致腳踝半脫臼。在充分說明後手術,以螺釘幫她把兩塊脫臼的骨頭固定回去,加上石膏保護,需2至3個月這樣韌帶才能恢復到健康狀態。林文彥表示,急性期的骨折外傷從診斷到治療,需把握1至2周內的治療黃金期,如果拖過治療的黃金期,受傷部位的骨頭或韌帶會開始出現纖維化的組織,治療的效果會越來越不好,癒後也會比較差。他建議,輕微扭傷自己冰敷則會改善,但較嚴重時出現韌帶斷裂、關節移動時會劇痛、有骨折現象,須趕緊尋找專業醫師處理,千萬別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如沒很好的診治,嚴重時會導致創傷性關節炎,呈現痠痛、不舒服,甚至不良於行,對於嚴重變形與關節炎的病人,盡管有關節融合與人工踝關節置換手術,但仍無法復原到受傷前的狀態,因此扭傷還是得謹慎處理。
-
2022-06-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染疫康復後容易疲勞、呼吸不順?醫建議可從4方向改善新冠後遺症
新冠肺炎染疫人數攀升,雖大多為輕症但也留下不少後遺症及影響,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團隊針對各個影響提供建議,包括如何應對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心血管疾病、疲倦、失眠、整體健康調整等,呼籲患者康復後也應好好休養並觀察身體狀況,視情況就醫檢查。 染疫康復後仍喘、呼吸不順?醫:運動助改善,3個月早檢查!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醫師表示,染疫後可能造成部分肺泡輕微纖維化狀況,影響氧氣交換功能。建議日常中可透過循序漸進的有氧運動,從每日10~15分鐘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開合跳、有氧韻律、飛輪等開始,且逐步增加運動強度至有效運動,心跳成年人達120次/分、65歲以上長者100次/分,有助活化健康的肺泡積極運作、促進肺活量,改善呼吸不順的狀況。 但若染疫後3個月狀況未明顯改善,建議進一步就醫與醫師進行討論,檢查則包括肺功能檢查、肺通氣量評估、高解析肺部電腦斷層,甚至肺泡氧氣交換功能,都可以再做進階評估。有研究指出,持續輕微的發炎現象,可能也是症狀持續的關鍵因素,可透過一系列發炎的生化指標、氧化壓力指標等深入分析,根據結果也有相應的輔助治療。 染疫康復後常疲倦、失眠?醫建議可從4方向改善!染疫康復後時常疲倦,施奕仲醫師表示原因可從很多面向來解釋,其中一種機制可能是影響細胞內的粒線體,它就是細胞內的發電機,當發電機受損時,發電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就會容易讓人疲累、提不起勁。建議可透過規律運動和補充足夠的營養素修復功能。另因每人營養素需求因人而異,建議可諮詢專業營養師評估個人營養狀態,協助精準的營養補充。 至於失眠,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建議,若是壓力、焦慮等原因造成失眠,建議可先試著用正念、冥想等方式做情緒上的調整。另外,可佈置適宜的睡眠環境,如留意光線是否過於明亮;播放舒眠、紓壓的音樂;睡前務必不使用3C產品,避免藍光過度刺激讓大腦更處於焦慮緊繃的狀態。若是染疫後的其他相關生理症狀而引起,建議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需用藥處方,提醒用藥上需小心謹慎。 染疫後易引心血管疾病?醫:留意異常症狀半年至一年。施奕仲醫師表示,有研究發現COVID-19確診者較會容易生成血栓和心律不整的情形,少數會有惡化的可能性。若有心血管健康疑慮,建議半年內觀察自身情況,少數曾經確診心肌炎者,則建議定期追蹤超過一年,可藉由心電圖、心臟超音波等檢查,了解心血管健康。若皮膚有發現異常的皮下出血點、異常的瘀青現象,或是肢體腫脹疼痛,甚至突發性呼吸喘,則需留意是否有血栓症狀,可透過抽血和血液常規檢驗立刻做篩檢,並安排進一步檢查來確診病因。 染疫後修復免疫、調整健康,相關營養、4大面向一次瞭解! 對於修復免疫力,資深營養師徐景宜建議,可多補充蛋白質食物,以及含硫化合物、鋅、硒的食物,如辛香料的薑黃、蔥、薑、蒜、蕈菇類、帶殼海鮮。富含維生素C的芭樂、奇異果也是很好的選擇。維生素D的補充,若因居隔期間無法出門曬太陽,可透過保健品補足劑量。 健康管理中心護理部主任曾斐敬也建議,可透過「吃對、補足、睡飽、多動」四個面向掌握自身健康。吃對,多吃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減少精緻澱粉和飽和脂肪的攝取,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並避免油炸和辛辣食物,減少身體負擔。補足,補充維他命C、D、鋅和Omega-3的營養素,吃足新鮮蔬果以及補充水份。睡飽,建議保持固定的生理時鐘,並睡足7-8小時,午休小睡時盡量在下午三點前且不超過15-20分鐘。多動,即使居隔在家,也建議民眾依據身體狀況量力而為,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另外,環境清潔上也需要做好消毒,保護同居者的健康。 《延伸閱讀》 .營養師教這樣吃!3大新冠後遺症飲食保養改善。 .重症醫詳解!新冠後遺症有哪些?會腦霧、終身影響嗎? .中醫改善長新冠,推穴位、茶飲、食療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6-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獨/確診阿公洗腎發飆怒掐瘀青 護理師曝專責病房心酸
台灣為趕上世界「與病毒共存」,逐漸放寬防疫措施,指揮中心昨宣布已確診過的6類族群,免篩檢即可進醫院,但至今醫院專責病房醫護仍須全副武裝(兔寶寶裝),才可入病房照顧確診者。有醫護表示,穿兔寶寶裝很難替病人打針,病人一憤怒下就會拳打腳踢,實在心酸。台中市區某醫學中心一名專責病房洗腎護理師表示,近日因確診者不斷增加,持續加開專責病房,為了創造負壓環境,需要將內部空氣往外抽,病房內也無法開冷氣,穿兔寶寶裝更加悶熱,這夏天炎熱天氣下,上班時間「幾乎從頭濕到尾」。護理師表示,洗腎屬專業技術,需由洗腎護理師執行,洗腎患者確診送至醫院,隔離期間還是得洗腎。護理師穿兔寶寶裝外,還要戴4層手套防護,幾乎很難摸到血管,病人時常因此發飆。先前一位失智症阿公,洗腎時因拔掉針,且止血帶已無彈性,為了不讓阿公「噴血」護理師用手幫忙壓,但阿公情緒暴怒,加上隔離近10天沒剪指甲,一怒之下竟往護理師手臂狠掐長達5分鐘,手臂全變黑青,「平常他動手動腳我還能躲,但為了止血,即便很痛也沒辦法放手」。除了專責病房內確診患者洗腎,還得到「各地」幫病人洗腎。護理師從「專責病房」內穿兔寶寶裝待5個小時幫洗腎,若「專責加護病房」內的24小時洗腎機壞掉,護理師要花10分鐘「重新換裝」前往處理;「急診急救室」的病人也要洗腎,成天不斷地在不同單位換裝、奔波。一般血液透析(洗腎)約在2至4小時完成,若洗腎機連接在病人身上,護理師都得待在病人身旁。護理師說,因確診病人太多時常被「呼叫」,逼得她被迫中斷病人洗腎,暫離1小時後返回再繼續幫病人洗腎,她非常反對中斷洗腎,「非常危險,根本玩病人的命」。護理師表示,血液透析是把病人血液從體內引流出,透過機器調整壓力,清除血液中的尿毒素及水分,再將乾淨的血液回輸給病人。若洗腎過程不斷被打斷,護理師得用生理食鹽水「還血」給病人,如此可能多給病人水分,且洗腎廔管也暫時無法移開,都是增加風險。護理師說,5月已陸續有3、4位專責護理師離職,即便醫院起初簽約時,會給一筆留任獎勵金,條件是需要服務期滿,否則就要還錢。假設醫院給10萬元留任獎勵金,有護理師再半個月就要期滿,卻毫無懸念地遞離職單,「寧願花10萬好好休息,在這邊一秒都不想待。」除了醫護辛勞,疫情也看到許多人性面。有位確診的洗腎阿姨,因發燒、呼吸喘到急診,經過治療後,兒子竟然丟下一句「這2天我都不在台中,不會接電話,不會送吃的過來」,直接把媽媽丟包在急診1周,醫院報警了3次都找不到人,但醫院無法丟下病人,只能照單全收。另一名專責加護病房的確診病人,剛來院時已CPR兩次,狀況不佳,兒子還要醫師幫媽媽裝葉克膜,經醫師評估認為病人年紀太大,裝葉克膜成效不大等,兒子才作罷,但半夜時病人再度CPR,搶救30分鐘不幸死亡,醫院從半夜聯絡到隔天下午,兒子才接電話,態度十分消極。
-
2022-05-19 新聞.長期照護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此專題為願景工程基金會及聯合報共同倡議〉「媽媽,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他們比我會照顧,這樣你會過得比較好。」母親同意。原本媽媽還坐著吃晚飯,瘦弱身子突然就抖了起來。女兒黃英心(化名)打了一一九,跟著上了救護車。看來今天會在急診處過夜了。是老人家常見的泌尿道嚴重感染,高燒,得住院打抗生素,先等病房。黃英心託同事請了假。自從媽媽衰老退化,黃英心就申請長照居家服務,居服員一天來兩次,中午陪吃飯、傍晚幫洗澡。但長照制度並不管晚上及假日照顧需求。她常常是周末比上班累,晚上總是淺眠。「為什麼不自己顧?我是很想啊,但我顧的話,我媽會死在我手上。」黃英心說。急診那夜是個例子。急診處沒看護代勞,她握著媽媽的手,到半夜睏極,顧不得忌諱,爬上急診空床睡著。到清晨,被護理師叫醒:「小姐,你整夜都沒幫你媽換尿布嗎?都滲出來了。」「我真的好羞愧,可是好累啊。」她也想效法作家龍應台或任何名人,優雅地陪著母親走人生最後一段路。但她知道自己不是「照顧者」的料。母親沒有慢性病,就是衰弱。曾經她要媽媽練肌力,排滿每天上復健課,但媽媽完全不理。「老人也要做自己啊。」直到有次外出,媽媽在蹲式廁所隔著門喊她,「她完全站不起來了」。雙手穿過老媽腋下,兩人在小空間裡跌撞站起來了、褲子卻滑到沾了尿的地板。於是,不顧其他長輩反對,黃英心做了決定:「媽媽,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他們比我會照顧,這樣你會過得比較好。」母親點頭,握著她的手,要她不要哭,這一天總是會來的。「認清自己的照顧能耐」以及尊重「照顧是專業」,是現代人該有的「長照基本常識」,更是長輩的福氣。在臉書的照顧社團,常有人貼照詢問,臥床長輩長了褥瘡,傷口比碗公大,有些還深可見骨,詢問網友該怎麼辦。障礙聯盟秘書長洪心平說:「趕快看專科醫生,先清創啊。」這不是不用心,是缺照顧知識,照顧不只照料吃喝而已:比如出現瘀青、尿布疹、壓瘡紅斑;其他如體重、血壓劇烈變化等,都是健康有狀況,但家人不知而應變不及。「不是每個配偶、女兒都適合當照顧者」,洪心平說,如果決定在家照顧,也需進修照顧知識,定期讓專業照顧者來評估,並且有分擔壓力的喘息安排。洪心平說,決定照顧方式,應該是盤點資源、以被照顧者的「最佳生活品質」來考量,而不是用「孝不孝順的道德壓力」做決定。▌延伸推薦:他們是一群不一樣的殺人犯。不是天生心狠手辣,或者作奸犯科的惡徒;相反地,他們從無前科,可能是家中最有責任感的那個人,照料因病倒下的至親。「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1:看見照顧殺人「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2:解開長照枷鎖【照顧殺人】系列完整報導及後續迴響請見願景工程基金會官網
-
2022-05-17 新聞.長期照護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此專題為願景工程基金會及聯合報共同倡議〉「阿公愛不愛阿嬤?愛啊,但久了都會累的。」將亡者化成浪漫版本,是阿公給自己的安慰。下午四點,台東公益團體的送餐員送來便當。八十六歲李俊雄(化名)拖著痛腳,道謝接過,走回不開燈的屋裡,打開飯盒,點起一炷香,插在妻子遺照前,招呼著:「阿梅喔,呷飯啊。」這裡家徒四壁,唯一「裝飾」是牆上兩張阿梅遺照,她去年八月過世。阿公說:「真不甘伊離開喔。」晚上也不進房,每天席地鋪著紙板,在阿梅注視下安眠。他比了比照片,難過起來,沒牙的嘴巴顫抖,不停抺淚。「阿公真的很疼阿嬤。」不同社福單位的紀錄都寫著「關係:恩愛」。然而,老是念著:「她若是死了,我要怎麼活下去?」的阿公,曾推著阿嬤輪椅到海邊,想要一了百了,幸好被人攔下。他這麼愛她,卻差點動手殺人,矛盾嗎?這是老顧老、顧到心力交瘁,生命緊密交錯、又不忍放手的驚悚情節。坐在塑膠椅上,阿公深情描述,阿嬤要「過身」那一天,她在醫院打電話給他:「你不來嗎?卡緊來喔,不然看不到我了。」阿公很著急,一腳皮鞋、一腳拖鞋跑出家門,跑著跑著成了赤腳。病床上阿梅問他:「親我一下好嗎?」他聽話輕吻阿梅臉頰。阿梅回握他的手,要他再親一下。阿公低吻額頭時,「她的手就無力放開,眼睛閉上了。」但旁人看見的真相是:阿梅半夜在加護病房離開,沒有親人伴隨。一直照顧阿梅的何修女說,李俊雄是隔天直接到殯儀館去看她最後一眼。這些不久前往事,在阿公失智腦海中化成浪漫版本。魔幻、荒誕與現實交錯,才是他的真實,是他給自己的安慰。「你說阿公愛不愛阿嬤?愛啊。」但是打過她、想殺了她,跟愛一樣真實,「久了都會累的。」聖母醫院護理部主任蕭燕菁說,在阿嬤沒住院前,居服員發現阿嬤身上有瘀青,阿公說阿嬤跌倒,但阿嬤很清楚表達:「阿公打我。」阿公已不適任照顧者。社福機構評估兩位長者都需安置,照專、長照個管與家照社工協同社福團體,組成線上群組密切聯繫老夫妻的狀況,以給予支持。重度失能的阿嬤先住進機構,疫情之下禁止探望,阿公才不管,「堅持每天去,一天還去兩次」。不願具名的社工說,阿公天天到她的辦公室「盧」,要看阿嬤,「他有很深的分離焦慮」。心有餘、力不足是殘酷現實。即使再不堪,眾人仍不忍苛責阿公,「他也老了啊,也需要人照顧,哪能再照顧另一個重病、失能的老人呢?」蕭燕菁說。妻子走後,李俊雄日日哭泣,失智症狀漸明顯。看醫生?不要。住安養院?不要。「阿梅要有人拜,要拜一年。」他不想離開和阿梅的家,即使看起來那屋裡除了遺照和紙板,什麼也沒有了。▌延伸推薦: 他們是一群不一樣的殺人犯。不是天生心狠手辣,或者作奸犯科的惡徒;相反地,他們從無前科,可能是家中最有責任感的那個人,照料因病倒下的至親。「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1:看見照顧殺人「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2:解開長照枷鎖【照顧殺人】系列完整報導及後續迴響請見願景工程基金會官網
-
2022-05-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最新疫苗救濟結果 打AZ疑引起格林巴利症候群獲8萬元
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4月14日召開第177次會議紀錄,審議結果出爐。這次共審查56案,其中50案不予救濟,包括AZ共30案、莫德納共14案、BNT共3案、高端共3案。莫德納僅核予救濟一案4萬元,AZ核予救濟5案,分別是1萬兩案,以及2.5萬、5萬、8萬各一案。這次救濟金額最高者為接種後出現疑似格林巴利症候群,因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新冠疫苗之關聯性,核予救濟金8萬元。以下為最新通過核予救濟之六案概述。莫德納一案:臺南市朱○○(編號:2655)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COVID-19疫苗 (Moderna)13日後出現視力障礙,經診斷為 AQP-4 antibody 陽性視神經脊髓炎,目前並無醫學實證明確顯示視神經脊髓炎與COVID-19疫苗(Moderna)之關聯性,個案本身有淚腺乾眼症,可能具乾燥症之潛在體質,也說明AQP-4 antibody陽性之原因。惟考量其視神經脊髓炎症狀發生於預防接種後一般發生免疫反應病症之期間,故仍無法確定與接種COVID-19疫苗 (Moderna)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臺幣4萬元。 AZ共5案:臺中市廖○○(編號:2614)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 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於接種第一劑COVID-19 疫苗(AZ)當晚出現全身皮疹及搔癢症狀,經診斷為慢性蕁麻疹,其症狀無法確定與預防接種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臺幣1萬元。 基隆市周○○(編號:2700)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於接種COVID-19疫苗(AZ)4日後發生左下肢腫痛無力,電腦斷層及血管超音波檢查顯示左下肢動脈合併靜脈血栓,但個案之血小板檢驗結果不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惟其血栓症狀仍無法確定與接種 COVID-19疫苗(AZ)之關聯性,爰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臺幣2萬5,000 元。彰化縣呂○○(編號:3785)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 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於接種COVID-19疫苗(AZ)7日後出現視網膜動脈阻塞,個案除年齡外並無其他常見視網膜動脈阻塞之危險因子,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COVID-19疫苗 (AZ)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附表 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臺幣1萬元。新北市莊○○(編號:3405)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於接種COVID-19疫苗(AZ)隔日出現發燒、全身無力等症狀,經診斷為疑似格林巴利症候群,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COVID-19疫苗(AZ)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臺幣8萬元。新北市陳○○(編號:3211)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本身有紅斑性狼瘡及血小板減少症病史。依據申請書記載,個案自述於接種COVID-19疫苗(AZ)後13日不慎撞傷小腿造成瘀青,5日後因瘀青範圍擴大就醫,血液檢驗結果顯示血小板低下,經醫師診斷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及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綜上所述,個案之血小板低下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 COVID-19 疫苗(AZ)之關聯 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 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臺幣5萬元。
-
2022-04-21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白血病來得又快又急 專家指4大症狀別忽略
還記得這齣強檔韓劇「與神的約定」嗎?當唯一的孩子被診斷出罹患血癌,為了救治父母生下第二個孩子好讓孩子透過骨髓移植救命。血癌來得又快又急,且許多人以為是難以治癒的絕症。事實上現在已有創新標靶藥物,可延長存活期,提升治癒機會。民眾若有「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骨骼疼痛」等四大症狀,應儘速尋求醫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人最常見的急性血癌,發作快、病情凶猛嚴重。根據衛福部的癌症登記資料,台灣每年新增約850人罹患白血病,然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症狀不具特異性,且常惡化快速。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侯信安表示,白血病患者骨髓內未成熟的芽細胞大量增生,遍布在血液及骨髓取代正常血球。若是導致紅血球不夠,會出現臉色蒼白、氣喘如牛的症狀;若導致白血球不足,則容易感染發燒;血小板若不足,則導致凝血功能變差,出現異常流鼻血、牙齦出血、拔牙後血流不止,或是不明原因多處瘀青,女性患者則會出現經血量突然大增,或是經期拉長。異常血球若大量增生在骨髓,則會造成骨髓膨脹、關節疼痛。也因為症狀不具特異性,容易被患者忽略,因此民眾若有「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骨骼疼痛」四大症狀,應儘速尋求醫療,可透過血液檢查發現血球異常,或進一步進行骨髓檢查。不過許多人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當成「絕症」,也常常出現在連續劇與電影的劇情讓主角「領便當」。但隨著多款標靶藥物出現,已能大幅改善病患存活期,甚至有機會治癒。侯信安說,過去治療武器只有化學治療與幹細胞移植,病患存活狀況並不理想。尤其年長者或體弱病患,因難以承受化療,存活期不到半年。不過近幾年有多款創新標靶藥物,可以延長存活從3個月延長到12個月,提升治癒機會。血液病學會也成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衛教網站」( https://knowamltaiwan.org/ ),提供病患和照護者包括治療、日常照護等全方位資訊,並統整全台專門照顧白血病的醫師名單,民眾可一鍵掛號、快速獲得醫療協助。為讓民眾更了解白血病,血液病學會也攜手癌症希望基金會與遠傳friDay影音跨界合作,邀請大眾觀賞「女孩別哭」、「與神的約定」等提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知名影劇,只要到癌症希望基金會官方臉書留言互動,就能獲得影音序號,免費觀看。
-
2022-04-20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血友病也可做運動 預防性治療助男童開心騎腳踏車
高雄一名4歲男童Vic(化名)在6個月大施打預防針時,因注射部位出現異常瘀青腫脹,經醫師診斷為重度血友病,3歲時又莫名出現抽搐、發燒、嘔吐、嗜睡等異常症狀,一度被誤診為腦膜炎,經高雄長庚血友病中心腦部斷層,發現Vic可能是騎腳踏車時碰撞造成腦內出血,緊急手術移除腦中血塊後,改以長效型凝血因子搭配預防性治療,現在只要每周固定回醫院打針即可。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血友病中心主任蕭志誠表示,血友病是罕見的遺傳性基因缺陷疾病,分為A型與B型,根據健保署最新年度統計,台灣血友病患者人數將近2000人,其中九成為男性,因血液中凝血因子濃度不足,造成凝血功能異常,病人常在受傷、拔牙或手術後時發生血流不止,甚至因自發性出血而關節腫脹、變形等,因此在日常活動受到侷限。蕭志誠表示,過去凝血因子時效性可能只有12小時,近年血友病的治療技術大幅進步,其中A型患者只要每7天回醫院施打長效型凝血因子,B型患者也只要每14天回診一次,治療觀念從傳統的需求性治療轉變為預防性治療,再搭配科技輔助即時掌握自身狀況,高雄長庚透過個人化醫療輔助工具與病友溝通,整合專業資源為病友量身打造專屬治療計畫,病友今年起也可透過Line官方帳號獲取最新治療資訊。Vic母親表示,知道Vic是血友病時家人都很擔心,但並不會特別限制他不能玩什麼,只是會要求他戴上頭套、護膝,幸好Vic是很乖的孩子都配合醫生治療,目前Vic每周都固定到社區醫院打凝血因子,平時他最喜歡騎腳踏車,因良好的預防性治療,現在即使跌倒受傷,也像一般孩子一樣只會有輕微瘀青,家人不必再擔心傷口會血流不止。高雄長庚醫院指出,世界血友病聯盟將每年4月17日訂為「世界血友病日」,2022年主題為「全民可及Access for All」,高雄長庚醫院攜手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林口長庚醫院與協辦單位台灣武田藥品,共同規畫巡迴衛教互動展覽「PK Station全面啟動尬電戰」,帶民眾體驗從事高強度運動的樂趣,改變血友病友對運動的迷思,即日起至4月22日於高雄長庚醫院兒童醫院大樓設展。
-
2022-04-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台北40多歲女打AZ併血栓獲250萬 創非死案例最高額
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3月24日召開第176次會議,這次共審議45件新冠疫苗接種受害救濟申請案,其中38案不予救濟。核予救濟的7案包括莫德納兩案(50萬元、5000元),AZ共5案(10萬元、15萬元、250萬元、3萬元、4萬元)。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核予救濟250萬元這名個案為台北市40多歲女性,接種AZ後併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250萬是目前非死亡個案當中核予救濟的最高金額。以下為本次會議通過救濟之7案摘要。*AZ核予救濟5案:1. 新竹縣鍾○○(編號:2595)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COVID-19 疫苗(AZ)後 10 日出現四肢及軀幹皮膚點狀出血情形,經醫師診斷為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腦部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檢查結果顯示無靜脈血栓形成,經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後改善。綜上所述,個案之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狀與接種 COVID-19 疫苗(AZ)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10萬元。2. 台南市黃○○(編號:2760)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依據申請書記載,個案接種 COVID-19疫苗(AZ)後10日出現頭痛、雙腳及背部瘀青情形,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報告顯示有急性肺栓塞,血小板及D-dimer 檢驗結果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經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及口服抗凝血藥物後改善。綜上所述,個案之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狀與接種COVID-19疫苗(AZ)相關,依據「預防 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 第1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15萬元。3. 台北市陳○○(編號:3600)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13日因頭暈、全身無力及頭痛等情形就醫,血液檢驗結果顯示血小板低下及 D-dimer嚴重上升, 且有腦靜脈竇血栓及肝靜脈血栓合併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現象,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查個案無慢性病病史,亦無任何固有疾病史足以引起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綜上所述,個案之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狀與接種COVID-19疫苗(AZ)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予救 濟金新台幣250萬元。4. 高雄市蘇○○(編號:3927)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依據申請書記載,個案自述於接種COVID-19疫苗(AZ)後3週四肢及軀幹出現紅點及瘀青情形,經醫師診斷為免 疫性血小板減少症,於門診接受數次口服類固 醇治療後改善。查個案接種疫苗後3日之血小板檢驗數值正常,惟以發生時間及臨床症狀仍 無法確定與接種 COVID-19 疫苗(AZ)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 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3萬元。5. 新北市謝○○(編號:3594)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 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13日因左手腫脹情形就醫,經醫師診斷為左上肢深層靜脈栓塞。個案之血小板及 D-dimer 檢驗結果不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然查個案無慢性病病史,住院檢查亦無發 現致血栓因子,而血栓發生於上肢靜脈實屬罕見。故研判個案之上肢靜脈血栓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 COVID-19 疫苗(AZ)之關聯性,依據 「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4萬元。*莫德納核予救濟2案:1. 台南市許○○(編號:3575)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於接種COVID-19疫苗Moderna 6日後死亡,死亡證明書記載死因為心因性猝死、心血管疾病,個案未進行病理解剖,病歷並未記載其他疾病史足以解釋死因, 個案死亡發生於接種COVID-19疫苗 Moderna ̧ 後可能發生心肌炎之期間。綜上所述,其死因無法確定與接種COVID-19疫苗Moderna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死亡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50萬元。2. 台北市潘○○(編號:4836)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4日因全身癢疹情形就醫,經診斷為全身性皮疹及過敏性蕁麻疹,查個案接種疫苗前曾因外傷使用過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亦為造成過敏性蕁麻疹之可能原因,故個案之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COVID-19疫苗(Moderna)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5,000元。
-
2022-03-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疫苗救濟最高金額出爐 北市AZ接種後死亡核予600萬
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3月10日召開第175次會議,這次共審議57案,其中50案不予救濟,七案核予救濟,包括莫德納兩案(2.5萬元、30萬元),AZ四案(1萬元、3萬元、600萬元、6000元),BNT一案(2.5萬元)。核予救濟600萬為台北市接種AZ後併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此案為目前核予救濟的最高金額,亦已達法定最高救濟金額上限。以下為本次會議通過救濟之七案摘要。*莫德納兩案:彰化縣朱○○(編號:2592)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 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於接種 COVID-19 疫苗 (Moderna)後出現呼吸淺快、咳嗽及聲音沙啞等症狀,醫師診斷為過敏,與接種疫苗後誘發過 敏導致支氣管痙攣之情況相符,其症狀與接種 COVID-19 疫苗(Moderna)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 2 萬 5,000 元。 台南市李○○(編號:2692)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及臨床表現等 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 3 日出現臉部發紺而後 死亡,依發生時間及臨床表現較可能致死原因 為急性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疾病, 惟未有充分之檢驗及檢查資料,且未接受病理 解剖,考量個案雖有高血壓病史,但控制尚屬 穩定,且時序上無法排除發生心肌炎之可能 性,故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 COVID-19 疫苗 (Moderna)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 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 附表死亡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 30 萬 元。*AZ四案:台北市周○○(編號:2467)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 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瘀青、頭痛及噁心症狀 無法確定與接種 COVID-19 疫苗(AZ)之關聯 性,且個案住院 2 日進行治療,依據「預防接種 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8 條第 1 項 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 1 萬元。彰化縣林○○(編號:3786)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 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於接種 COVID-19 疫苗 (AZ)20 日後發生血小板低下症狀,檢驗報告 顯示個案有黴漿菌感染,亦為造成血小板低下症 狀之可能原因,故個案之血小板低下症狀無法確 定與接種 COVID-19 疫苗(AZ)之關聯性,依 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 予救濟金新台幣 3 萬元。台北市游○○(編號:2841)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 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無慢性病病史,亦無任 何固有疾病史足以引起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 群。個案血液檢驗結果顯示其確實罹患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其發病時間亦在接種 COVID- 19 疫苗(AZ)後可能發生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 候群之合理時間內,研判個案之血栓併血小板低 下症候群與疫苗接種相關。又個案之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直接造成腦部梗塞及導致腦壓升 高,併發後續之腦出血致死,故其死亡亦與接種 COVID-19 疫苗(AZ)相關。綜合考量個案之受 害就醫過程、醫療處置及與預防接種之關聯性等 相關事項,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 審議辦法」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附表死亡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 600 萬元。新北市張○○(編號:4076)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 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皮膚紅色斑塊之症 狀經醫師診斷為疑似過敏反應,無法確定與接 種 COVID-19 疫苗(AZ)之關聯,依據「預防 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 救濟金新台幣 6,000 元。*BNT一案:台南市林○○(編號:3950)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 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於接種 COVID-19 疫苗 (BNT)4 日後出現心悸及胸口不適等症狀,經 醫師診斷為心肌炎,與接種 COVID-19 疫苗 (BNT)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 收及審議辦法」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附表其他不 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 2 萬 5,000 元。
-
2022-03-27 該看哪科.巴金森病
健保大數據/巴金森氏症治療特色院所
醫學中心No.1台大醫院/從治療、衛教到復健 整合病友所需資源台大醫院是收治最多巴金森氏症病友的醫學中心,110年就治療了4,656人。台大醫院神經部、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主治醫師戴春暉表示,當巴金森病友病程進入中期後,不只有動作問題,還有認知、相關照顧問題,狀況較複雜,醫學中心的藥物種類多,也能提供跨專業整合治療,所以病友會逐漸往醫學中心集中。全面性的整合治療和服務,也是台大醫院吸引許多病友就診的原因。戴春暉表示,台大醫院神經部前主任吳瑞美創建「巴金森症及動作障礙疾病中心」,是亞洲唯二榮獲美國巴金森基金會評鑑為「卓越」的巴金森中心。台大巴金森中心將病友所需的專業整合,有多科別醫師、護理師,專精於巴金森氏症的物理和職能治療師,還有心理師和營養師。如果病人需要手術治療或全基因定序,巴金森中心也能整合,病友不會感到孤立無援。台大巴金森中心很重視衛教,有專責護理師定期以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方式,針對病人給予符合個人需求的建議。巴金森中心也與「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密切合作,創造病友交流互助的機會。巴金森中心和協會定期舉辦講座,邀請各界專家分享新知,病友也會一起出國參加活動。區域醫院No.1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學會走路技巧 不怕出門「凍住」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北市聯合醫院巴金森氏症治療表現突出,110年患者人數1,634人,為區域醫院第一名。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醫師鄭詠純說,巴金森氏有四肢僵硬、走路小碎步等動作障礙,影響外出意願。不少長者會在準備過馬路、轉彎、進入狹小空間、下火車、搭手扶梯時,受到心理壓力及情緒影響,導致定住動彈不得,甚至跌倒。北市聯醫有物理治療師教導走路,針對患者在過馬路、搭乘大眾運輸下車至月台等狀況,給予一些小撇步,如要求患者在走路前默念「1、2、1、2」,讓身體及四肢跟著指令節奏行進;道路上一橫一橫的斑馬線也有幫助,讓患者踩著線依序前行,這樣的指令對患者極有幫助。除了動作障礙,巴金森氏症也有非動作障礙,鄭詠純舉例,曾有一對老夫妻來看診,起初看到妻子滿臉瘀青,以為是妻子要看診,結果竟是丈夫坐下問診。原來丈夫睡覺做夢時,會根據夢中情況做出行為反應,導致妻子不敢再與丈夫同眠。鄭詠純說,一般民眾會誤以為非動作障礙是其他疾病,需透過專家及診療會談判斷病患是否罹患巴金森氏症,以及早治療。地區醫院No.1彰化員林基督教醫院/及早積極治療 才能延緩退化彰化縣員林基督教醫院是治療巴金森氏症患者最多的地區醫院,據健保署110年統計有632人。該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建輝說,巴金森氏症初期可能會被誤為單純老化,而錯失治療先機,及早治療才能延緩退化速度。林建輝說,巴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退化疾病,主要症狀為靜止性顫抖、動作遲緩、動作幅度變小、步態不穩,但顫抖也可能是其他問題,必須進行相關檢測才能確診。員基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檢查,並可搭配總院彰化基督教醫院的核子醫學檢查。巴金森在明顯發病的五到十年前還是有些徵兆,例如睡覺時手腳會亂動,或像夢遊一樣,突夢囈,或聞不到味道。林建輝說,有些血管性巴金森氏症常是中風引起,和三高有關,因血管已硬化、鈣化,腦部輕微中風造成血管性巴金森氏症,病人不自覺。林建輝說,除了以藥物治療,也會配合相關復健及衛教,有些長輩有錯誤觀念,曾有一名病患一聽到即使吃藥也無法治癒,就放棄治療,一年後再回診,已變得很嚴重。另一名退休公務員52歲就患巴金森氏症,除了吃藥,他也非常努力每天去散步,常去爬山運動,至今已治療七年,完全沒有惡化,生活也不受影響。基層診所No.1陸教授神經科診所/花時間教育病友、家屬 更能穩定控制病情據110年健保資料統計,桃園市「陸教授神經科診所」治療巴金森氏症患者773人,人數居全國基層診所第一名。院長陸清松被稱為「台灣巴金森之父」。該院執行長張秀禎表示,診所的設計就是希望讓巴金森病友及家屬感受居家的自在,在沒有「白色恐懼」氛圍下,與醫護討論個人化的健康管理。陸清松教授過去30多年任職林口長庚醫院,致力於巴金森氏症的研究與照護。診所則延續他關懷動作障礙疾病的初衷與熱情,診間一幅鬱金香(巴金森代表花卉)攝影作品,是陸清松2007年應邀在世界巴金森氏症的醫學大會演講時獲頒,肯定他對巴金森的研究和貢獻,是很高的榮譽。他指出,醫學中心往往無法給予病友及家屬時間、教育,「我們努力的方向就是改善這些不足之處」,強調醫病共同參與的治療模式。「傳遞正確而充份的知識,才是疾病治療的開始。」團隊的治療目標包括讓病友的症狀可以在第一階段的七至十年獲得穩定控制,並且減少藥效波動起伏現象,以及改善異動症等併發症。未來,整合全方位的治療策略包括新型藥物、手術、運動復健、飲食等,期待病友治療的目標三階段可以從三個七年跨到三個九年。
-
2022-03-27 該看哪科.兒科
熱血兒醫築保護網追真相 不讓孩子走得不明不白
屏東4歲男孩「小豪」 去年3月被送到高雄長庚醫院已昏迷,檢查發現是急性腦出血,小小身軀布滿瘀青,生殖器有遭綁傷痕,兒科醫師徐美欣直覺不尋常,經通報後,疑似是加害者的男童父親遭收押,家中另一名2歲女童緊急安置到寄養家庭。這一個案讓醫師揪心,無法搶回小生命,也要追真相給亡者遲來正義。再過幾天就是兒童節,卻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在安全無憂環境下成長,「小豪」這一家人經濟困窘借住友人神壇,年初女主人疑病死,不到1歲么子早夭,4歲男童極可能是受虐奪命,這家庭一年走了3人,其中2個是來不及長大的孩子。徐美欣觀察,類似「小豪」身處險境的孩子,有太多隱身在社會各角落,高雄長庚醫院平均每年受理超過400件兒保案例,重大兒虐案件有6至8件,因暴力傷害或疏忽照顧而就醫的兒童,近年整體案量下降,但重大兒虐上升,去年1至12月,高雄長庚受理兒保案有222件,重大兒虐占16件。「不能讓孩子死得不明不白!」42歲高雄長庚醫院兒童神經內科醫師徐美欣是四寶媽,也是高雄長庚醫院「推動兒少保護區域整合醫療整合中心計畫」主持人,她對每一名小病患視如己出,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多,109年獲得長庚醫院公益基金會董事長支持,高雄長庚醫院成立「兒童發展暨保護中心」,整合院內兒童醫療次專科,優化受虐兒童照護模式,善盡醫療端職責。110年獲「推動兒少保護區域整合醫療整合中心計畫」補助,成為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區域的兒保區域醫療整合中心,為擴大服務能量,徐美欣主動出擊找隊友,串連社政、司法人員、社區、衛生所、社福機構等夥伴,讓保護網更堅實、更有力量。高雄長庚處理的兒少保護案件,有一部分來自屏東,屏東縣長潘孟安109年出席兒童發展暨保護中心開幕時,深有感觸地說「孩子無法選擇出生,但身旁的人適時扶一把,就能改變孩子一生」。徐美欣坦言,許多家內施暴案最後常查不下去,難讓真相大白,第一時間強化兒虐驗傷鑑定精準度是重中之重,團隊涵蓋兒科、骨科、眼科、放射科及心智科醫師,讓鑑定過程看得更深更廣,協助檢察官釐清兒童受虐始末。醫療團隊也透過多波域光源燈等工具輔助,判斷孩子是否遭受虐待,曾有一名幼童內出血,背部有轉淡瘀青傷,燈照下讓母親惡性現形,查出是被母親用腳狠踹,造成脾臟等器官出血。衛福部資料顯示,110年全台18歲以下374萬3264人,兒少保護案通報4萬3503件,六都中,以高雄市通報數、通報率最高,兒少保護案通報數是6822件,屏東科技大學社工系教授趙善如說,這意味著高雄市民對兒保事件有高度敏感度與辨識度,也勇於通報,有助減少黑數。趙也說,高雄市受虐兒少被積極通報,需要更多社工員投入與社區資源布建,也少不了兒童醫療團隊攜手,在兒少身心受傷害時,熱血兒醫點亮那盞走出黑暗隧道的光,將影響孩子一生。
-
2022-03-25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丘丘合唱團邱晨病逝/肝硬化無聲無息 等到出現這些症狀就晚了
【2022/03/25編註】「就在今夜」丘丘合唱團團長兼吉他手邱晨(邱憲榮)傳出昨天(24日)下午因肝硬化病逝台中沙鹿光田醫院,享壽72歲。你有B型肝炎帶原嗎? 醫師提醒要定期追蹤,可別等到肝硬化出現症狀才發現。一名45歲男子,B型肝炎帶原超過20年,因為工作繁忙,所以沒有定期追蹤,最近感到容易疲倦、食慾不好、皮膚變黃及腹脹,到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消化科就診,經胃腸肝膽科湯昇曄醫師抽血檢查後發現肝指數及總膽紅素升高,腹部超音波檢查確認有肝硬化、脾臟腫大及腹水,最後診斷為肝硬化併肝功能代償不全。經投與口服抗病毒藥治療B型肝炎後,肝指數回到正常範圍,總膽紅素下降,腹水也逐漸消失,現在在門診定期追蹤及服藥,有作肝移植的評估,暫時沒有接受緊急肝移植的需要。湯昇曄說,肝臟的位置在右上腹部,是人體最大的腺體及重要的器官,肝臟的功能包括製造膽汁、合成養分(醣類、脂肪及蛋白質)、酒精、藥物及毒素的代謝,而肝硬化是代表肝臟組織有後期、嚴重的纖維化,造成肝功能受到不可逆的傷害。肝硬化會增加肝癌的發生率,一旦有肝癌的產生,治療的困難度會增加,病患的生命也可能會受到威脅。湯昇曄表示,早期的肝硬化通常不會有明顯的變化,隨著肝功能的惡化,會逐漸進展到肝功能代償不全,而開始出現疲勞、皮膚變黃、茶色尿、腹水、容易瘀青、肝昏迷及消化道出血等症狀,一旦進展到末期的肝硬化,就只有肝臟移植才能有效的治癒疾病。湯昇曄強調,治療肝硬化的重點是早期發現及確定病因,並針對造成肝硬化的慢性肝病去治療,B型肝炎、C型肝炎及酒精性肝病是造成肝硬化的常見原因,目前B型肝炎及C型肝炎也有很好的藥物可以控制或治癒疾病。而飲酒過量的患者如果可以配合接受藥物及非藥物的治療,而成功戒酒,肝功能大多能穩定或恢復,因為早期肝硬化不易察覺,所有慢性肝病的患者都應該要定期追蹤檢查,以期能早期診斷及治療。(原文發行時間:2018/03/28)
-
2022-02-27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發生貧血就是缺鐵?亂補鐵恐傷身!醫:注意合併症狀當心是癌症
貧血日常相當常見,不少民眾會直接以補鐵等方式改善,但其實這是個非常不妥的作法。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表示,貧血的可能性非常多,未必是缺鐵所形成,且即便缺鐵也未必是單純的營養缺乏,亂補鐵不僅可能傷害身體,也可能出現其他不可預期的嚴重後果。 貧血可能性非常多,未必缺鐵別亂補! 王威傑醫師表示,缺鐵性貧血雖然常見,但也只占其一,貧血主要可分成生產減少和破壞增加兩大類。生產減少可簡單理解為因各種因素原料缺乏,除了B12、葉酸、鐵等營養缺乏,也包括了再生不良性貧血、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血癌等骨髓功能異常;甲狀腺低下、腎上腺低下、腦下腺低下等內分泌疾病,或肝病及酒癮、慢性腎臟病等慢性疾病;以及被歸類在慢性發炎感染的結核病、心內膜炎、骨髓炎等發炎疾病,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炎性腸道疾病等自體免疫疾病,淋巴癌、肺癌、乳癌等癌症腫瘤相關疾病等。 破壞增加,可理解成因各項因素原料外洩。最耳熟能詳的,如月經過量或過長引起的缺鐵性慢性貧血,其他族群也包括會使胃腸道出血的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大腸息肉、痔瘡、胃癌、大腸癌等。而有膀胱憩室、泌尿道腫瘤等也會造成尿路出血。另外也包括溶血性貧血,如常聽到的地中海貧血、台灣較少見的鐮刀型貧血等遺傳性貧血。自體免疫疾病、病毒感染,或是阿斯匹林、抗生素、止痛藥、化療藥物等部分藥物,以及慢性淋巴性淋巴癌、鉛中毒等也可能形成後天的溶血性貧血。 貧血盡早就醫檢查,留意合併症狀小心癌症! 王威傑醫師指出,貧血常見共同症狀如頭暈、暈眩、臉色蒼白、疲倦、易喘、心悸等,但也會隨著原因而有其他症狀,民眾也可以多觀察身上是否正存在著其他不明症狀。 舉例來說,若貧血又合併出現皮下點狀出血,可能有再生不良性貧血。易情緒低落、動作遲緩、皮膚易冷等,需留意內分泌疾病。皮膚癢、尿量減少則可能為慢性腎臟病。持續低燒、久咳等,可能有發炎疾病的問題。泌尿道問題則常見出現血尿、排尿疼痛等。若發現突如其來的深茶色尿液、黃疸等,則可能有後天性溶血性貧血。 貧血也是不少癌症的早期不明顯症狀,這也是為什麼醫師再三強調貧血應盡早檢查。癌症除了出現貧血,相關症狀如淋巴癌會出現淋巴結腫大、乳癌會有乳房腫塊、肺癌則有久咳不癒、胃癌及腸癌則有慢性上腹疼痛、血便等,而癌症大多常見不明體重減輕,這些都需小心可能與癌症有關,像是血癌就常出現不明發燒、骨頭疼痛、瘀青出血、體重減輕等。 貧血就補鐵3大問題,盡早檢查才是上策! 王威傑醫師提醒,貧血除了可能與癌症等各種疾病有關,若當下僅靠補鐵改善,不僅可能因為誤判而錯失治療機會,也容易讓原本並無缺鐵的身體含鐵量過高,形成鐵血沉積,更進一步傷害肝、腎、腦等處,換句話說,形成不只有癌症、器官也壞掉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頭暈、暈眩、臉色蒼白、疲倦、易喘、心悸等貧血相關症狀,也不一定就是貧血,像是低血糖、心衰竭等易造成生命危險的急症,也都可能出現這些症狀。 因此再次提醒,長期有這些症狀的朋友,務必觀察症狀並盡早檢查找出原因,以利改善。而若當下就有出現其他極度不適的症狀,更不能單純視為貧血,應盡速就醫以策安全。 《延伸閱讀》 .頭暈4類型一張圖了解!醫:成因各不同,3情況盡早就醫! .胸悶胸痛該怎麼辦?醫:3重點判斷是否需盡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27 新聞.健康知識+
春季引發肝火旺,需注重養肝和情緒調節!透過精油釋壓,有助於疏鬱通陽、氣血暢通
中醫芳療逐年受到重視,主要是因為在身體保健方面,精油是現代人取得方便、應用較廣的方式之一。精油是來自西方的草本芳香植物,使用蒸餾或壓榨方式萃取而成,其揮發特性能在身體裡竄得很快,若能將精油的性味、歸經和安全性搭配經絡使用,根據體質的寒熱升降去對應,就像是中醫的中藥草,運用得當,對身體是有幫助的。養肝調節情緒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小宇宙,與環境這個大宇宙,是跟著時節共同運行的。所謂的外呼吸,是指小宇宙跟大宇宙之間的氧氣交換,而小宇宙的內呼吸,指的是氣的流動,如果可以對應時節,調整內外達到平衡,身體就能保有好狀態,迎接生活的每個挑戰。春季對應的是肝木系統,此時陽氣升發,需要靠肝氣來啟動五臟陽氣的運轉,稍有不協調,容易引發肝火旺,因此春季特別需要注重養肝和情緒的調節。春季推薦精油情緒舒緩方面可使用蠟菊精油。蠟菊是有名的化瘀油,不只是化身上瘀青的瘀,也可以化情緒的瘀,因此也被稱作回春精油,且對於養肝、利膽、護眼也適用。肝臟排毒方面,可使用羅馬洋甘菊精油,幫助情緒疏通、降肝鬱氣滯。想轉換好心情,可使用具有向陽特性的檸檬精油,可用於養肝、抗氧化,帶來愉悅感和希望感。使用方法可將上述精油,各一滴加上5ml的植物基底油,調配成複配油,塗抹於肝臟區;或做頭部按摩使用,將精油塗抹於手指指腹,用手指代替梳子,用直梳的方式做梳頭動作,從前額梳到頭後方做按摩,有助於疏鬱通陽、氣血暢通,為今年的精氣神打好基礎。
-
2021-12-24 新聞.元氣新聞
經期出血量大被忽略 活38年才知罹類血友病
月經量大,又腹痛難忍?小心類血友病作祟!造成凝血功能異常的疾病,除了廣為人知的血友病外,其實類血友病才是盛行率最高的遺傳性出血疾病,至今卻仍被大眾所忽略。類血友病因日常症狀不明顯,容易被輕忽,患者若遭遇意外造成傷口大出血,輕者部位腫脹、疼痛,重則貧血昏厥,更可能危及生命!多年任職醫院護理師的徐小姐(化名),以為自身月經出血量大,僅是遺傳的體質問題,直到手指的關節常出現莫名腫脹,甚至疼痛到無法動彈,就診諮詢後才發現家族有遺傳性類血友病病史,也因此救了很多親戚一命!八成患者未被診斷 血流不止要多加留意類血友病是患者類血友病因子不足或功能缺乏導致凝血異常,目前全台預估有2萬3千位類血友病患者,僅有3百多人被註記在重大傷病卡上,等於超過八成的患者仍未被確診。類血友病的初期症狀輕微、不易被診斷、患者因此難有病識感,多有延遲就醫等問題。徐小姐自小月經量大、經期持續超過一周,多年依賴婦科藥物控制,卻因拿取電話的小動作,導致手指關節大面積瘀青。童綜合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錢新南主任表示,類血友病的症狀大多不明顯,因此不易被診斷,且診斷需精確的特殊檢查,相當考驗每間醫院的設備、人力和經驗,因此,多半患者都會花費多年輾轉在不同科別尋找答案,最終才到血液科確診。類血友病男女病患比例相當 線上自我評估表助早日診斷類血友病與血友病成因不同,類血友病屬於非性聯遺傳,患者男女比例相近,為女性最常見之止血異常疾病。類血友病患常見症狀為日常性黏膜出血,如瘀青、流鼻血、牙齦出血等,一般的小傷口猶如水龍頭般、不斷出血;然而,女性在經期、懷孕期間和分娩後引起的出血量會增多,也因此有比較明顯的症狀可被診斷。童綜合醫院血友病暨罕病中心王俐婷個管師強調,如徐小姐這樣有知識背景的醫界同仁,都會忽略很多身體的小狀況,生活了38年才被診斷類血友病,更何況是ㄧ般民眾要自行確診。錢新南主任也呼籲,不論性別、年齡,如發現自身有慣性、無緣由出血問題時,可先透過線上自我評估表進行自我檢測,並立即就診尋求血液科醫師的幫助,其實類血友病的人生並不可怕,及早診斷,意外來的時候會可能會救你一命!
-
2021-12-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二劑和第三劑最佳組合怎麼選?AZ、莫德納、BNT疫苗混打保護力及副作用一次看
國內接種新冠疫苗第一劑覆蓋率突破七成八、第二劑覆蓋率已達六成,其中第一劑施打AZ疫苗者,開放可以選擇混打BNT或莫德納疫苗,接種第二劑滿五個月者,還能施打莫德納半劑做為加強劑。然而對於疫苗接種進度較晚起步的一般民眾或年輕人,該如何選擇二劑及三劑疫苗?其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及疫苗效果該如何考量?【第一劑AZ族疫苗接種攻略】●第二劑疫苗如何選?「AZ+mRNA」保護力優於接種「AZ+AZ」打第一劑AZ疫苗,發生極罕見副作用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機率為萬分之一,其他不良反應包含靜脈血栓、腦靜脈竇栓塞、內臟靜脈栓塞、動脈血栓等。AZ第二劑接種後,常見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於第一劑,主要副作用分別為注射部位疼痛占45%,疲倦占25%、發燒占2.9%。醫師提醒,接種AZ疫苗後28 天內,若出現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 24 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需要盡速就醫。按照指揮中心規定,第一劑施打AZ疫苗滿八周者,第二劑可選擇施打AZ、BNT或莫德納疫苗。台大家醫科醫師何宗祐統整各國數據指出,「AZ+mRNA」疫苗的保護力達68%,優於接種「AZ+AZ」疫苗的50%保護力,但混打的副作用如發熱感、發燒、冷顫、肌肉痠痛、頭痛、虛弱等,也相對比較強。台大醫院最新研究則指出,「AZ混打莫德納」間隔八周者,抗體濃度比間隔4周者高,接近兩劑莫德納疫苗,對Alpha、Delta變異株的防護效果,幾乎可達100%,但注射部位疼痛、倦怠、肌肉痠痛、發燒等副作用,都比兩劑皆打AZ疫苗組的副作用高。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員周彥宏指出,兩劑都施打AZ疫苗,副作用低很多,50至60歲以上的年長族群,如有重大疾病、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等,建議維持兩劑都施打AZ疫苗。何宗祐說,若本身對AZ疫苗有嚴重過敏及不良反應者,建議第二劑改注射其他mRNA疫苗。一般民眾決定混打前,可考慮是否屬高風險工作者,如醫護照服員、醫護或出國者、高風險場所工作者,若欲獲得較高保護力,可考慮第二劑接種BNT或莫德納。但如果對mRNA疫苗過敏,或對含PEG聚乙二醇的藥品或是化妝品過敏,對核磁共振 (MRI) 顯影劑或電腦斷層含碘顯影劑過敏,則不適合施打mRNA疫苗。若第二劑選擇混打mRNA疫苗,到底該選BNT或莫德納疫苗?周彥宏建議,兩者混打的副作用反應差不多,都比打兩劑AZ疫苗高,會出現接種注射部位疼痛、倦怠、肌肉痠痛、發燒等,如果是成人沒有重大疾病或心臟血管問題,或老年族群、慢性病等健康檢查正常,兩款疫苗都可以施打。●第三劑疫苗如何選?第三劑最好施打組合「AZ+AZ+全劑BNT」周彥宏指出,若前兩劑是打AZ,擔心副作用的老年族或心血管疾病者,同樣第三劑選擇AZ疫苗即可。若想要施打mRNA作為第三劑加強劑者,則有「BNT全劑」和「莫德納半劑」兩種選擇。但周彥宏提醒,前兩劑已施打腺病毒疫苗,若第三劑接種核酸疫苗,由於兩種品牌不同,可能副作用會較大。周彥宏建議,第三劑最好的施打組合是「AZ+AZ+全劑BNT」,其次是「AZ+AZ+半劑莫德納」組合,原因是BNT疫苗全劑濃度,小於莫德納半劑濃度,抗體效果差不多,副作用風險小。但如果前兩劑是混打疫苗,則建議第三劑組合可採「AZ+BNT+BNT」或「AZ+莫德納+BNT」,也就是第三劑加強劑仍以BNT疫苗為優先,副作用較低,其次才是選擇接種半劑莫德納。接種「AZ+莫德納+BNT」這項組合,體內打了三種疫苗不會有問題嗎?周彥宏說,莫德納和BNT疫苗,同屬mRNA疫苗,因此三款疫苗施打反應不致於有太大影響。【第一劑BNT族疫苗接種攻略】●第二劑疫苗如何選?周彥宏指出,現行國際臨床數據及指揮中心規定,第一劑接種BNT疫苗,第二劑只能維持同品牌BNT疫苗接種。一般成人可於接種第一劑滿四周後,即可接種第二劑。台灣青少年接種第一劑BNT,因有心肌炎風險,則需間隔滿十二周才能施打第二劑BNT,副作用較低。成人與青少年都能施打兩劑BNT疫苗,接種BNT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大,成人常見為頭痛、腹瀉、關節痛、肌肉痛、注射部位疼痛、疲勞、畏寒、發燒、注射部位腫脹等,若年輕族群集體接種BNT疫苗,需注意暈針、發生心肌炎副作用風險。根據美國嚴重的不良反應指出,接種BNT發生副作用者,七成都是男性,平均年齡15歲。最常見副作用為胸痛占56.4%、心肌炎占40.3%,且施打第二劑心肌炎比率高於第一劑。我國青少年接種BNT第一劑疫苗後,截至11月30日,心肌炎通報數量累計達23例,其中有19例男性,4例女性。周彥宏認為,病毒感染風險仍高於心肌炎副作用,青少年除非有先天慢性病或心血管問題,否則應接種第二劑BNT疫苗。提醒青少年接種28天內,出現胸痛、胸口壓迫感或心悸、暈厥、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等狀況時,需盡快就醫。●第三劑疫苗如何選?周彥宏表示,若第一劑接種BNT疫苗,則第二、第三劑勢必都接種BNT疫苗。常見副作用為發燒、少部分有血栓及心肌炎症狀,目前按照科學分析來說,三劑都是mRNA疫苗,心肌炎比例應會隨之升高,但三劑開打國家及人數仍不多,真實事件數據不足,有待觀察。已知施打過兩劑BNT疫苗者,心肌炎比率為百萬分之三;施打兩劑莫德納者,心肌炎比率為百萬分之十一至十二,也因為莫德納疫苗使用的佐劑不同和核酸物質多寡不同,以致副作用反應較BNT高。【第一劑莫德納族疫苗接種攻略】●第二劑疫苗如何選?現行規定第一劑施打莫德納疫苗,第二劑同樣只能施打莫德納疫苗,兩劑要間隔四周以上即可施打,但尚未開放國內18歲以下族群施打。接種第二劑莫德納,副作用反應會大於第一劑,常見副作用,包含注射部位疼痛約92%、疲倦70%、頭痛64.7%、肌肉痛61.5%。前台大感染科醫師孔祥琪整理日本十月施打新冠疫苗數據顯示,「年輕男生」心肌炎發生率中,施打「莫德納大於BNT疫苗」。日本莫德納心肌炎比例中,20多歲男性每百萬發生率為25.7例,10多歲男性中有28.8例;BNT心肌炎比例中,20多歲男性每百萬發生率有9.6例、10多歲男性有3.7例。孔祥琪指出,日本個案可做為台灣參考,其中10多歲男性施打莫德納疫苗,心肌炎發生率與BNT疫苗相差八倍,成人則無明顯差距。日本厚勞省建議,第二劑可改選接種BNT疫苗,台灣則尚未開放mRNA疫苗混打。●第三劑疫苗如何選?周彥宏提醒,若第一劑接種莫德納疫苗者,則第二、第三劑應接種同廠牌莫德納疫苗,與第一劑接種BNT疫苗,則第二、第三劑勢必都是接種同廠牌BNT疫苗,有同樣規畫。常見副作用也是發燒、少部分有血栓及心肌炎症狀,按照科學分析來說,三劑都是mRNA疫苗,心肌炎比例應會隨之升高。《本文未經同意請勿拷貝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