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0 醫療.眼部
搜尋
畏光
共找到
100
筆 文章
-
-
2024-09-25 醫療.眼部
眼皮跳不停跟2大原因有關 醫提醒連睡覺都在跳恐身體真有毛病
「左跳財、右跳災」民間相傳眼皮跳背後各自代表的吉凶意義,但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科主任呂大文說,如果眼皮跳動的時間太長,且嚴重影響生活,其導致的根本原因,可能真的是一場災難,最嚴重恐是「腫瘤」引起的眼皮跳動症狀,需及早就醫。呂大文表示,眼皮跳背後導致的原因,可以分為「病理性」以及「生活習慣不佳」等二大原因,臨床上最常見「病理性」原因,多數患者因不斷眼皮跳影響生活作息而就醫。50多歲的女性小倩常感覺到疲憊不適,有時會感到視力模糊,眼睛轉動吃力,近期不時會有「眼皮跳」症狀,一開始不以為意,認為應該是太累導致,但後續即使有充足的睡眠,眼皮卻愈來愈常跳動,某次眼睛還無法順利轉動,嚇得她趕緊到醫院就醫,診斷結果竟是「血管瘤」壓迫到眼睛。眼皮跳 病理性原因多元呂大文表示,導致眼皮跳的病理性原因非常多,如顏面神經血管瘤壓迫、眼瞼痙攣、眼輪匝肌亢進症或半面痙攣症等。也有少數「腦瘤」患者因為眼皮不斷跳動,進而就醫檢查發現罹患腦瘤,這類腦瘤通常是壓迫到顏面神經引起的眼皮跳動;而血管瘤則可能是眼皮周圍的血管出現腫瘤,同樣壓迫到神經引起眼皮跳動。相對於血管瘤或是腦瘤,眼瞼痙攣、眼輪匝肌亢進症或半面痙攣症更為常見。引起眼瞼痙攣的原因不明,初步認為是壓力引起,眼瞼不正常放電,且女性患者多於男性,這類患者初期會長時間眼皮跳動,後來當眼睛閉起來後會開始睜不開,過了一會兒才會恢復,眼瞼痙攣的患者,一開始會先建議多攝取鈣質,再來調整生活作息,降低生活壓力,如果仍沒有效果,會施打肉毒桿菌素改善。半面痙攣症 需開刀改善與眼瞼痙攣類似的疾病叫做半面痙攣症,半面痙攣症初期會有單邊眼皮跳,後續連臉部都會跳,並延伸到頸部等,通常是顏面神經遭壓迫導致,需開刀改善。至於眼輪匝肌亢進症,通常發生在有老花眼、乾眼症的患者身上,這類民眾為了看清楚字,通常會瞇眼,用力使用眼瞼,除了會有眼皮不斷跳動的症狀以外,患者也會因為淚腺分泌少,需要時常眨眼,也會有畏光等症狀,通常發生在中年女性身上,眼輪匝肌亢進症的治療,只要施打肉毒桿菌素即可改善。生活作息差 也會眼皮跳呂大文表示,無論是眼瞼痙攣、眼輪匝肌亢進症的患者,近年愈來愈多,推估與3C產品的過度使用有關。呼籲應減少使用手機或電腦的時間,不僅保護視力,也降低眼睛周圍肌肉緊繃,而引起疾病的機率。除了病理性的原因以外,日常生活作息如太過疲憊、熬夜、過度用眼、壓力過大等,都可能會讓眼皮跳的機率增加,建議先讓眼睛多休息,或是多攝取一些鈣質如菠菜、牛奶等,也可以補充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紅蘿蔔、南瓜、藍莓等;眼睛疲憊時,可以輕壓眼周紓壓,或用比體溫稍高一點的溫毛巾敷眼睛,增加眼周的血液循環。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02 醫療.腦部.神經
常常偏頭痛,止痛藥可以一直吃嗎?頭痛到什麼程度需就醫?
頭痛,是許多人生活日常的一部分,睡不好、壓力大、緊張、過勞、天氣變化等,都會引起偏頭痛,影響心情及工作表現。台灣頭痛學會今天公布偏頭痛帶來的巨大影響,這一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是全球導致50歲以下民眾失能的主要原因,而且會造成經濟產值損失。女性比男性更易偏頭痛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楊鈞百表示,台灣目前約有200萬人受偏頭痛所苦,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有偏頭痛。許多人剛開始發病時,以為忍過去就好,或是直接服用止痛藥,國人尤其喜愛服用日本暢銷的止痛藥系列。但市面上的止痛藥成分大多是針對所有身體的疼痛,很容易服藥過量,反而傷肝傷腎。女性因為荷爾蒙波動,更容易誘發偏頭痛發作,台灣的女性患者是男性的三倍,又以18至50歲的青壯年族群最常見。統計所有因疾病請假或工作效率不佳的數字分析,偏頭痛患者平均每個月因病失能達3.6天,台灣頭痛學會推出全台第一個「偏頭痛友善職場指南」,呼籲企業為病友打造更友善的辦公環境。楊鈞百提到,頭痛是很主觀的症狀,但有客觀的診斷標準,民眾如果頭痛持續發作4至72小時,伴隨噁心、嘔吐、畏光或怕吵等症狀,建議就診神經內科或疼痛專科,過於頻繁服用止痛藥會造成肝、腎負擔,甚至可能產生藥物過度使用的慢性頭痛。每周頭痛超過1次需就醫偏頭痛雖然不會致命,但痛起來要人命,楊鈞百提到,如果每周頭痛超過1次就要尋求醫師協助,每周止痛藥吃超過2次,頭痛可能惡化,可透過運動、紓壓、預防性藥物減少發作頻率。運動可以釋放多巴胺,有助於放鬆身心、減輕壓力,呼應「偏頭痛友善職場指南」,除了理解疾病,企業也應鼓勵員工參與健康活動。台灣頭痛學會秘書長吳致緯指出,依據台灣「偏頭痛病友生活調查」,大多數病人最初都先到一般診所就診,僅一成患者選擇神經內科,平均花費約3.3年才能診斷出偏頭痛。有病友分享,以為偏頭痛是常態,吃止痛藥或多休息就會改善,結果自行亂服藥,許多患者未被妥善診斷與治療。止痛藥過量反而會讓頭更痛吳致緯強調,止痛藥過量反而會讓頭更痛,若每周吃止痛藥的天數超過3天以上,或一個月使用藥物超過10至15天以上,就表示藥物使用量過多,肝臟可能無法正常代謝。止痛藥只是治標,要從預防性著手治本,調整生活方式、規律治療和回診才能預防偏頭痛發作時「痛不欲生」。
-
2024-07-29 名人.精華區
黃金舜/預防藥駕 擺脫交通地獄
「酒後不開車」的觀念深植大部分國人心中,但大家容易忽略的是「藥駕危機」,如治療過敏性鼻炎、蕁麻疹等常用的抗組織胺等可能影響中樞神經導致專注程度、協調能力下降及嗜睡;眼科常用的散瞳劑因瞳孔放大導畏光等,此時若駕駛汽、機車等動力交通工具,亦將造成自身及其他用路人的危險。今年4月,新北市便有汽車駕駛疑似因服用感冒藥後頭暈、精神不濟,衝撞停等紅燈的多名機車騎士,導致6人受傷。安眠鎮靜藥遭濫用 冰山一角另外,我國安眠鎮靜類藥物遭濫用已是不可忽視的重大問題,依食藥署藥物濫用案件暨檢驗統計,苯二氮平類安眠鎮靜劑(Benzodiazepam, BZD)可用於助眠、抗焦慮及抗癲癇,常見藥物如成分為三氮二氮平(Alprazolam)的贊安諾(Xanax)、景安寧(Kinax),近10年盤據前10名,2021至2023年更位居第3名,僅次於長年高居1、2名的海洛因及(甲基)安非他命。此外,治療失眠的「非苯二氮平類(non-Benzodiazepam, non-BZD)」藥物,也常見濫用,如主要成分為唑吡坦或稱佐沛眠(Zolpidem),長年游移於第5至第8名間,以其為主要成分的蒂諾斯(Stilnox)更多次位居中、高齡藥物濫用通報的前5名。我國安眠藥服用人數達450萬,每年超過11.2億顆,食藥署數據恐僅為冰山一角。慢性病藥副作用 增交通風險除安眠鎮靜類藥物,更容易遭到忽視,但可能導致藥駕危險的便是各類慢性病藥物,2022年國人因慢性病就醫人數達1286萬人,等於每2人便有1位可能有慢性病,而常見的降血壓、降血脂藥物可能造成頭暈、疲倦及嗜睡等副作用,此時若有駕駛行為,都可能增加交通意外風險。根據「趨勢民意調查」,國內多達35%的駕駛,每周幾乎都會服用至少一種有危險駕駛疑慮的藥物,最常見者為安眠藥、降血壓藥及肌肉鬆弛劑,引發潛在的交通危機,以交通事故每年造成約3千人死亡計算,因「藥駕」造成事故比率約10%,亦即每年約有300人因藥駕導致交通意外喪命。人命無價,北市聯醫將藥品分為4級,由零級到3級,數字愈大風險愈高,抗憂鬱藥、部分降血糖藥物為2級,若服用後有駕駛需求,應先諮詢醫師或藥師;安眠藥、散瞳劑以及部分肌肉鬆弛劑則為第3級,服用各該類藥品後一定時間內勿駕駛汽、機車等動力交通工具,亦不應騎乘自行車。加強宣導 建立正確用藥觀念刑法第185-3條對酒駕設有罰則,對因服用藥物等行為導致的不能安全駕駛也有罰則,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30萬元以下罰金。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相較近年對酒駕的執法力度,對藥駕卻並未有較細緻的執法規範,加上國人普遍未有正確用藥觀念,因此藥駕導致交通事故頻傳。政府應積極加強藥駕風險宣導,國人也應了解正確用藥觀念,多與社區藥局藥師作朋友,以理解自身所服用藥物可能的副作用及危險性,建立「用藥駕駛須謹慎」的觀念,以期杜絕藥駕導致的相關交通意外,持續朝擺脫台灣「交通地獄」的目標邁進。
-
2024-07-01 醫療.眼部
紫外線曬眼恐致白內障 醫揭8大警訊、2招護眼
日頭赤炎炎,除了防中暑,也要注意眼睛健康。醫師提醒,紫外線長時間曬入眼球,可能造成水晶體提早老化,導致白內障提早報到,可配戴太陽眼鏡減少傷害。白內障是眼睛內水晶體老化造成的疾病,若原先澄清的水晶體變得混濁泛黃,使得外界光線無法進入,就會造成視力障礙。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數據,白內障在長者慢性疾病的盛行率排名僅次於高血壓,且隨著3C產品使用時間上升,30、40歲青壯年族群罹患白內障比例也逐漸升高,其中6大高風險群更須注意,包含高齡、高度近視、糖尿病患,及長期於戶外工作、眼睛發炎或受傷者。台灣夏季日照時長大約為13小時,長時間紫外線曬入眼球,就可能造成水晶體因紫外線的累積傷害提早老化。開業眼科醫師陳矜芸透過新聞稿提醒,刺眼的太陽光、長時間使用3C,都可能導致白內障提早報到。2招護眼夏日保護眼睛,陳矜芸提醒,可以透過食補或營養補充品來預防白內障,可多吃深色蔬菜,如菠菜或是玉米等,這類含有葉黃素、蝦黃素、β-胡蘿蔔素等抗氧化劑成分的食物或保健食品;夏季外出可以配戴太陽眼鏡,減少紫外線傷害。陳矜芸提醒,白內障8大警訊,出現症狀都應即早治療。一旦診斷出白內障,務必每半年定期到眼科回診追蹤檢查,以避免拖延、併發青光眼與導致失明風險。白內障8大警訊出現對色彩敏銳度降低近視度數飆升夜晚出現眩光光暈看東西出現複視白日畏光老花突然消失經常跌倒時常感覺度數不夠需換鏡片若白內障已經嚴重影響視力品質還有生活作息,陳矜芸說明,則可以考慮開刀更換人工水晶體;術後會對光線較為敏感,建議於白日配戴墨鏡,也要盡量避免搬重物,約2週時間便可恢復日常。【疾病百科】白內障
-
2024-06-30 醫療.眼部
健保大數據/青光眼與老化相關 但一原因致青光眼年輕化趨勢
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民國112年主診斷為先天性青光眼人數約400人,相較108年600人略降;慢性隅角開放性青光眼人數約11.5萬人,相較108年9.9萬人明顯上升;急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約4萬人,較108年4.5萬人明顯下降;繼發性青光眼門診就醫人數,每年皆為1萬人左右。除急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外,其他青光眼類型,男性罹病人數均略高於女性。青光眼手術集中在醫學中心,台北市最多青光眼患者除非病情很嚴重,才會選擇動手術。健保署統計,112年進行青光眼手術人數3,509人,手術院所所在縣市以台北市為主,前5名依序為台北市1,168人、高雄市410人、台中市403人、桃園市332人與新北市267人。112年度青光眼患者選擇手術的地點,則集中在醫學中心,總計達2,058人,其餘層級的醫療院所,均低於千人。醫學中心手術人數前5名依序為台北馬偕、林口長庚、台北榮總、彰化基督教醫院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健保署分析,一般眼科診所的設備,多半只能測眼壓,如需視野檢查,往往只能到醫院。根據健保署統計,從108年到112年,慢性隅角開放性青光眼人數明顯增加,推斷主要與人口老化相關。從就醫年齡層來看,112年就醫高峰在60~69歲,有29,246人;其次為70~79歲,共25,473人;第三順位是50~59歲的22,954人。老化、三高、近視、遺傳都是青光眼危險因子青光眼常會被認為是「老人病」,但青光眼其實會遺傳,藝人劉尚謙和父親及兒女,一家三代皆是青光眼病友。此外,三高等問題也是風險因子,加上現代3C產品相當發達、近視族增加不少,進而導致青光眼呈現年輕化趨勢。青光眼大致可分為先天性、慢性、急性與繼發性。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說,先天性青光眼患者在嬰兒時期就會出現狀況,黑眼珠會非常大,每1萬名活產新生兒就會有1個,換算下來一年約15至16個。呂大文指出,先天性青光眼治療以手術為主,透過小樑切開術降眼壓,否則黑眼珠會變白,沒有盡早處理會導致失明。這些小朋友因為眼壓高,會刺激眼球長長,多半會併發高度近視,成長過程得持續追蹤;且視神經受損不會恢復,眼壓高會導致眼球結構脆弱,容易因外傷受損,醫師和家屬要充分溝通。視野缺損在周邊,隅角開放性青光眼不易發現慢性隅角開放性青光眼,是目前青光眼個案中占比最高的,歐美有九成以上,台灣有四至五成。呂大文表示,患者初期多半沒有症狀,因為一開始視野缺損是在周邊,當缺損到中央時,視力會變得不好,多半是眼壓高導致視物出現「彩虹」、夜間視力變差等。慢性隅角開放性青光眼多半要靠篩檢才能發現,呂大文說,有不少人是體檢時,發現飛蚊症等症狀而至眼科就診,無意間發現視神經有問題。由於高度近視是慢性隅角開放性青光眼的重要因素,當3C產品用得多、高度近視比例增加,根據臨床觀察,台灣青光眼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急性青光眼發作,易與中風等疾病混淆呂大文指出,急性青光眼在台灣可分為兩大類,分別為急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和急性虹彩性青光眼,患者可能是在吃感冒藥或散瞳檢查時,眼壓飆高到50至60毫米汞柱,導致看東西不清楚、頭痛、血壓上升、肚子痛等症狀。由於急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容易被誤認為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呂大文表示,現在會跟急診科醫師配合,當患者自述有視力模糊、頭痛等情形,就用光照射瞳孔,如瞳孔放大,代表急性青光眼機率高,要趕快會診眼科醫師;急性虹彩性青光眼,則是虹彩炎發作使眼壓變高,視力變模糊。繼發性青光眼則是全身性或眼睛疾病導致,呂大文舉例,糖尿病眼底出血,容易產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球受過外傷會導致外傷性青光眼。青光眼失明比率 台灣與歐美相當因為青光眼而失明的比率,呂大文說,歐美國家約一成、亞洲約二成五,因為亞洲有相當高比率是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容易急性發作而導致失明。但台灣健保資源完善,失明率和歐美地區相近。最怕患者對疾病了解不足而擅自停藥,呂大文說,青光眼藥物會導致眼睛紅、瞳孔縮小、畏光等副作用,有些患者因為停藥幾天後,眼睛反而較舒服就不點,卻沒有留意眼壓數值可能升高。青光眼治療大致可分為藥物、雷射與手術等,呂大文說,多數民眾會選擇藥物治療,因為感覺較溫和,不過如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等,首要還是使用雷射的虹膜穿孔術,避免急性發作,如果雷射和藥物都無法改善,就要考慮透過手術降眼壓。
-
2024-05-22 醫療.腦部.神經
慢性偏頭痛狂吃止痛藥,藥效愈來愈差!這樣治療「像換了一顆腦袋般輕鬆」
38歲張姓理專長年看盤追蹤飆股,身心壓力大,她20歲出頭就經常偏頭痛,10年前開始惡化,發作次數變多,出現惡心嘔吐、畏光等症狀,頻繁吃止痛藥,但效果愈來愈差,幾乎每天都頭痛發作,就醫檢查診斷為「慢性偏頭痛合併藥物過度使用頭痛」,經採口服預防藥物合併注射肉毒桿菌素後,症狀大幅改善。亞洲大學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敖瑀表示,國內約有兩百萬名偏頭痛患者,其中不少患者每個月頭痛達15天以上,合併出現單側、博動性、惡心嘔吐、畏光、怕吵等症狀,屬於「慢性偏頭痛」。偏頭痛初次發作通常在15至24歲之間,35至45歲時發作頻率最高,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二至三倍。偏頭痛過度使用止痛藥 效果愈來愈差由於止痛藥物取得方便,敖瑀指出,有許多偏頭痛患者有過度使用止痛藥物情況,使得偏頭痛症狀更趨惡化,出現「止痛藥不吃不行,愈吃愈痛」的惡性循環。張姓理專說,每當她壓力大、沒睡好、天氣驟變或是經期前後,偏頭痛都會發作,若不趕快吃止痛藥,便會痛上好幾小時,伴隨頭暈、惡心想吐及嚴重的肩頸緊繃疼痛,非得嘔吐或是睡上一覺才能慢慢恢復,有時嚴重發作時,甚至需要請假回家休息。她都會買整箱止痛藥在家備用,但止痛藥愈吃愈多,感覺頭痛變得更頻繁,且止痛效果愈來愈差,幾乎天天都發作。藥物合併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 頭痛天數下降敖瑀說,患者經診斷為慢性偏頭痛,先開立口服預防藥物使用,並建議記錄頭痛日誌,一個月後頭痛天數明顯改善,但每個月還是超過15天,三個月後符合健保使用肉毒桿菌素注射條件治療。在接受藥物合併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之後,患者頭痛天數持續下降,生活品質大為改善,她笑說「像換了一顆腦袋般的輕鬆」。 肉毒桿菌素具有抑制神經傳導物質釋放的效果,敖瑀指出,能藉由降低偏頭痛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釋放,抑制頭痛訊號傳遞,國內外研究已證實其療效及安全性。治療時,在患者前額、頭皮以及肩頸等31個位置注射,每三個月注射一次,在三次治療之後,約七成能達到每個月頭痛天數降低一半的效果,若持續接受注射,頭痛天數能持續減少。 敖瑀提醒,目前除了口服預防藥物之外,亦有許多新型治療偏頭痛的藥物,包含肉毒桿菌素、抑鈣激素相關肽單株抗體,都能讓頭痛頻率有效下降,呼籲偏頭痛患者若每個月頭痛超過4天,都可到神經內科門診諮詢,尋求有效治療。
-
2024-05-08 醫療.眼部
白內障吃藥會好嗎?藥師解釋白內障進程及藥物作用
「最近夜間騎車時,常感覺到路燈及車燈光線模糊,有時會有眩光」、「近視好像加深了,換鏡片也沒有改善」,這些都是白內障患者罹病初期常被忽略的徵兆之一。白內障是眼球內水晶體變混濁,影響光線穿透到視網膜上聚焦,導致視力模糊。可能發生在單眼,也可能雙眼都有,病程無痛且緩慢,初期症狀包括視覺模糊、光線周圍出現光圈、畏光、對色彩的辨別度降低,或是感覺近視加深。白內障主要發生在老年人身上,最常見的是老年性白內障,與水晶體老化有關,50、60歲以上患者常見,但也與眼睛受過重大外傷、葡萄膜炎、紫外線曝曬、吸菸、長期服用類固醇、糖尿病患者、接受放射線或化學治療、基因異常等危險因子有關。白內障過程不可逆 藥物只能延緩進程白內障的進程速度不同,過程是不可逆的,治療方式分為藥物及非藥物治療(即手術)。藥物只能延緩輕度到中度白內障惡化進程,無法治癒白內障。醫院常用延緩白內障的藥品為柯寧優尼點眼懸液(Kary Uni 0.05mg/mL),成分為pirenoxine,主要治療初期老年性白內障,但有眼瞼炎、接觸性皮膚炎、視力模糊、眼睛有異物感等副作用。如果症狀嚴重影響病人日常生活,執行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是最有效方法。目前白內障手術相當純熟,術後大多數病人都能回復清晰視野。提醒術後照護須遵照醫師指示,按時點眼藥水、清潔傷口、以眼罩或墨鏡保護手術眼、不可提重物、激烈運動等,並注意避免細菌感染、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等併發症。如出現眼睛疼痛不適,應盡速回診就醫。如何預防白內障惡化或復發預防白內障惡化或復發方法,可從日常生活做起,外出時配戴太陽眼鏡或戴帽,避免眼睛暴露在過多紫外線;少用電子產品,以減少藍光對眼睛的傷害等。白內障是隨年齡增長常發生的眼疾,目前雖無確切治療藥物,但透過眼藥及日常保養可延緩病程進展。定期至眼科回診追蹤,如需使用眼藥或服用其他藥品時,應與醫師或藥師充分討論諮詢,遵循專業建議、選擇適當藥物,才能維持健康生活。(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5-01 醫療.眼部
幾歲開始會有白內障?高金素梅緊急手術 執刀眼科醫:遇4症狀快就醫
58歲的立委高金素梅日前在立法院質詢時,戴著黃色透明護目鏡問政,她在臉書上分享「獨眼照」,並說最近視力愈來愈模糊,眼科醫師排了開刀,一切平安。高金素梅的眼睛怎麼了?為她動手術的奧斯卡眼科診所院長張正忠揭曉,原來她因白內障合併乾眼症,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術及相關治療。負責執刀的張正忠指出,高金素梅半年前回診時,被診斷出患有輕微白內障,當下她很驚訝:「這不是老年人才會有的眼疾嗎?」後來忙於2024大選,疏於追蹤檢查視力,以為是老花眼的度數加深,但戴上新的眼鏡也沒有改善視力模糊、視野失焦,不自覺用力瞇眼想看清東西,甚至導致偏頭痛。白內障提早出現的原因張正忠指出,白內障不是老年人專利,現代人手機不離身,用眼過度、熬夜晚睡,再加上高度近視、忽略眼睛防曬,加速白內障產生。高金素梅平時喜歡戶外活動,但因工作需要大量閱讀文件資料,且時常盯著螢幕,屬於白內障高風險族群。檢查後發現,高金素梅白內障惡化,水晶體混濁且已有過熟跡象,建議接受進行人工水晶體置換。困擾高金素梅許久的問題還有乾眼症,她經常會感覺到眼睛乾澀、疲勞、畏光、有異物感,有時候會因搔癢而忍不住用手揉,造成更嚴重的角膜破皮。白內障、乾眼症部分症狀相似 遇4症狀快就醫張正忠說,白內障與乾眼症部分症狀相似,例如視力模糊、容易畏光,且皆有年輕化趨勢,也有些人會同時罹患這二種眼疾。張正忠提醒,白內障與乾眼症嚴重時危及視力健康,如果覺得視力模糊、眼睛發癢、乾澀不適,出現異物感,需就醫鑑別診斷,千萬別自行點眼藥水。白內障VS.乾眼症 症狀比一比白內障:水晶體變得混濁,不論遠近都看不清楚,東西看起來有疊層、殘影,眼睛容易疲勞、容易畏光。乾眼症:視力模糊,症狀時好時壞,早上起床時視力模糊、張不開眼睛;有些人感覺晚上視力比較差,偶爾有刺痛感、異物感和乾癢等症狀。張正忠表示,經討論後,高金素梅接受微創白內障手術,結合3D立體手術影像及導航系統,讓人工水晶體植入位置及散光度數調整更精準;也考量她日常用眼習慣,植入三焦人工水晶體,符合看清楚遠、中、近距離的視力要求,術後也不用再戴老花眼鏡;也同步使用自體血清生長修復受損角膜,並透過「眼科脈衝光」治療乾眼症。「三多三少」消除眼睛疲勞張正忠強調,鑑別診斷眼睛問題後,依自身狀況與醫師討論治療策略,除了用藥、手術,要讓眼睛多休息,日常掌握「三多與三少」原則,多看遠、多看綠、多閉眼;少看3C、少看電視、少熬夜,適度熱敷眼睛,對消除眼睛疲勞有幫助。
-
2024-04-10 醫療.腦部.神經
左眼跳財?眼皮一直跳怎麼辦,醫師告訴你何時該就醫!
「左眼跳」可能不是財運到!一名53歲電腦工程師,幾個月前開始偶爾出現左側眼皮跳動現象,最嚴重時跳到兩眼幾乎張不開,心情與工作大受影響,就醫才發現是「眼瞼痙攣症」,經藥物及肉毒桿菌素眼周局部注射治療後已改善。醫師提醒,此疾病好發於50至60歲民眾、女性多於男性,患者初期常會有眼睛疲勞痠脹、畏光或乾眼症等症狀。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說,眼瞼痙攣症(Blephalospasm)屬於一種特殊的局部肌張力異常症,大部分發生原因不明,其他續發性的致病原因,包括腦炎、巴金森氏症、止吐藥或精神疾病藥副作用所致,好發於50至60歲間,男女發生比例為3比7。眼瞼痙攣症初期症狀黃啟訓指出,患者在初期常會有眼睛疲勞痠脹、畏光或乾眼症等症狀,接著通常會先有眨眼次數增加的症狀,眼瞼緊閉的現象也會愈發嚴重,甚至可能讓眼睛幾乎張不開。由於早期症狀較不明顯,黃啟訓表示,一半的個案從發病到正確診斷往往需至少1年以上的時間;三分之一的病人會因此引發焦慮症,甚至憂鬱症,文獻統計發生率約萬分之一,但因為檢查困難,實際發生率可能被低估。眼皮跳動持續超過2周未改善再就醫在治療方面,黃啟訓說,目前治療眼瞼痙攣症常用的口服藥物,有抗乙醯膽鹼藥、多巴胺藥物、鎮定劑和肌肉鬆弛劑等,但口服藥物治療的效果往往有限;其餘治療選擇,則是在眼眶周圍局部注射肉毒桿菌素,一般在注射後1至2周內即可完全恢復正常,注射一次療效約可持續3至4個月。黃啟訓提醒,如果眼皮跳動持續超過2周仍未改善,甚至跳動情況已影響日常生活,應盡早就醫,不過民眾如果確診眼瞼痙攣症,也不要太過緊張,只要做出正確的診斷,並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一般都可以很快得到良好的療效,尤其早期進行有效治療,更有助於明顯改善生活品質,也避免引發無謂的焦慮和憂鬱。(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2-20 養生.保健食品瘋
預防黃斑部病變、降低白內障發生率 6大葉黃素天然食物一次看
近年3C產品使用相當普及,很多人加入了低頭族行列,使得護眼營養素「葉黃素」成了現代人的新寵。研究證實,每天攝取6至10mg葉黃素,有助防止視力老化、預防黃斑部病變及白內障。常見食物如深綠色及黃橘色的蔬果。葉黃素護眼、改善睡眠等4功效葉黃素是類胡蘿蔔素的一種,在自然界通常與玉米黃素同時存在,是唯二能夠留存在黃斑部的抗氧化物,能過濾對眼睛有害的藍光,保護眼睛細胞。1.預防黃斑部病變葉黃素是組成視網膜及黃斑部最重要物質,有助過濾傷眼的高能量藍光,維持視力。2.降低白內障發生率白內障是人體正常老化現象,研究發現,補充葉黃素,可降低白內障的發生率。3.延緩老化葉黃素是很強抗氧化劑,可保護細胞避免受自由基的傷害。除了存在眼睛外,也存在皮膚、血清、子宮頸、腦部、心臟及胸部等部位,經常補充可讓身體更年輕。4.改善睡眠研究顯示,體內有足夠的葉黃素,可讓人體獲得更好的睡眠品質。6大葉黃素天然食物別以為葉黃素在黃橘色的蔬果含量較多,其實深綠色蔬菜含量更高。排名第一是「羽衣甘藍」,每100公克含39毫克葉黃素,只要吃下煮熟約四分之一碗的量,就超過一天建議6至10毫克的攝取量。第二名至第六名依序為菠菜(12.2毫克)、芥藍菜(10毫克)、茼蒿(3.5毫克)、地瓜葉(2.6毫克)、南瓜(1.5毫克)。葉黃素是脂溶性營養素,跟油脂一起補充,才有助於人體吸收,所以烹煮這類蔬菜時,最好加點油脂或跟富含好油的食物一起補充,像淋上橄欖油、苦茶油或與酪梨一起食用;以蒸煮、汆燙的烹調法,可以保留更多葉黃素。此外,研究發現,葉黃素如果與玉米黃素、花青素這類的抗氧化劑一起服用,其護眼、抗老化效果加乘。如果透過天然食物補充葉黃素,不必太擔心上限攝取量,但若是經由保健品補充,根據美國FDA資料顯示,葉黃素每日建議攝取量為6至10mg,長者若要預防黃斑部病變,每天可攝取10到20毫克;台灣衛福部則規定,葉黃素每日建議量不得超過30mg。一旦服用超過建議攝取量,容易出現皮膚變黃及造成肝腎負擔等副作用。7族群需補充葉黃素1.長時間使用3C產品者:葉黃素有助中和有害的藍光。2.高度近視者:葉黃素可作為「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的預防手段。3.常曝曬大太陽下的人:眼睛長期遭受強光威脅者。4.接受過雷射近視手術者:術後眼睛容易乾澀畏光,補充葉黃素有助改善。5.乾眼症患者:葉黃素有助增加淚液分泌。6.糖尿病患:糖尿病患若出現黃斑部病變,每天可攝取20至30毫克葉黃素。7.老化型黃斑部病變者:50歲以上且有老化型黃斑部病變家族史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5 醫療.眼部
不只乾癢,淚液多也是常見徵兆!6情況可能是乾眼症徵兆別忽視
現代生活中,人們與手機、電腦等3C產品密不可分,卻也讓「乾眼症」逐漸成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除了眼睛感到乾澀外,當出現灼熱、疲倦感,甚至異常的淚水分泌時,都有可能是乾眼症的警訊。我們本次便針對「乾眼症徵兆」進行觀測,一起來看看乾眼症有哪些常見的症狀,以幫助我們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三個月內「乾眼症徵兆」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乾眼症徵兆排行。不只乾癢!淚液多也是常見徵兆 觀察近三個月內網友針對「乾眼症徵兆」相關話題的討論,可以發現「視力模糊」、「淚液多」皆是網友經常提及的症狀。當眼睛表面的淚液分泌不穩定,不論是過多或過少,都可能影響到光線折射,引起視力模糊。有網友提到自己就是「因隱形眼鏡戴太久,導致乾眼」,指出時常超時配戴隱形眼鏡,便可能會使眼睛表面過度乾燥,進而刺激到神經、導致淚液過度分泌,造成視野模糊,讓有乾眼煩惱的民眾表示「嚴重到似乎24小時一直流淚!」,深受眼睛嚴重不適與視力不良所困擾,直呼痛苦。網籲眼睛常疲勞酸澀需留意乾眼症可能而容易感到「眼睛疲勞」也是不少網友點出的乾眼症徵兆之一。當眼睛常感到疲倦、酸澀,甚至感覺睜不太開眼、想睡覺時,很有可能就是乾眼症的前兆。有人就發文分享「我每天的閱讀量非常大,看書看電腦滑手機,常覺得眼睛用久了會酸會乾」,找醫師診斷後竟發現是「嚴重乾眼」,引起網友關注,有人建議「點日本高級的眼藥水和用熱毛巾熱敷眼睛來舒緩眼的疲勞」,也有人說可以「多吃一些花青素、維生素C比較高的補品,比如智利酒果、藍莓、櫻桃之類的」,指出除了可試著透過熱敷讓眼部放鬆,多補充葉黃素、花青素等能有效改善眼睛疲勞的營養素也有幫助。不過也有醫師提醒,「日常照護就要做好,才能舒適一整天」,認為比起事後治療,平日就做好眼部養護更重要。乾眼症也可能畏光、怕風另外,乾眼症也容易出現如畏光、怕風等「對外界刺激敏感」的反應。不穩定的淚液薄膜,也可能提高眼睛對環境的敏感度,進而引起不適,像是有民眾表示自己因為乾眼症而有畏光反應,常常「很想把眼睛閉上」,並提醒有同樣困擾的網友,除了尋求專業眼科醫生的診斷與治療外,也需「自己調整作息+運動」,才是「治本」的不二法門。乾眼症的症狀剛出現時往往容易被忽視,但若長期不予理會,對眼睛的傷害恐不斷提升,除了長時間感到不適,更可能引發視力問題。因此若你也有以上提及的乾眼症徵兆,別忘了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讓我們抱持正確的護眼觀念,共同守護這扇連接世界的「靈魂之窗」吧!(本文轉載自《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8 醫療.眼部
拿近拿遠都看不清楚?老花突然消失當心白內障!眼科醫師教你遵循「這撇步」挑人工水晶體
近年臺灣因為人口老化,加上高度近視的盛行,造就白內障發生率大幅增加,且有年輕化趨勢。過去大家印象中,白內障是銀髮族的專利,但現在聽到30歲、40歲就得白內障好像也不稀奇。尤其當發覺視力開始模糊、色覺異常,務必及早就醫,避免水晶體過熟,增加後續手術風險。建議治療前,依照自身習慣與醫師討論合適的人工水晶體,並遵守「睛選撇步」達到最好的生活品質。拿近拿遠都看不清楚?老花突然消失當心白內障!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黃奕修主任說明,在眼球內部有一個組織叫做水晶體,它可以將光線聚集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楚的影像。但當清澈透明的水晶球體逐漸混濁後,就像相機鏡頭出現霧氣,造成影像模糊,就是俗稱的白內障。 黃奕修主任也強調,「白內障是一個沒有人躲得掉的疾病。因此,只要到了一定的年紀,發現視力改變,都得注意是否為白內障。」 目前已知的危險因子是老化和生活環境,包括3C使用及近視盛行等,都讓白內障有提前發生的趨勢。而其最主要的症狀是視力減退,也就是在不知不覺地的情況下,逐漸變成霧裡看花,形成生活諸多不便。 常見症狀:.視力模糊.雙重或多重影像.色彩敏銳度降低.頻繁調亮螢幕亮度.畏光.晚上看路燈出現光暈.老花突然消失、看近變得清晰 完善白內障治療 從挑選合適的人工水晶體開始手術是目前唯一有效治療白內障的方式,若讓白內障過熟、過硬,可能併發青光眼,增加手術風險,嚴重更可能有失明危機,一旦症狀影響生活品質,就應及早治療。 由於人工水晶體的選擇相當多樣化,沒有一種水晶體能符合所有白內障病患的狀況,因此,務必依照自身需求,與醫師討論最符合自己的人工水晶體。首先在術前最要考量的是清晰度,包含視野清晰範圍多廣(遠、中、近),另外要討論的像是夜間視力需求,以及是否有散光、老花等。 黃奕修主任表示,過往的人工水晶體都希望能做到兼顧遠到近的良好視野,卻忽略夜間視力的重要性。現在為了因應生活便利性,有了延焦段能選擇,不僅提供遠到中距離的清晰視力,還維持高品質的夜間視力,減少眼鏡配戴,有效提升整體生活品質。 「睛選撇步」選對術後沒煩惱像是黃主任最近收治的一名案例,也是名資深醫師,因為每天都需要開刀,下診後還要自行開車返家,希望能兼顧這些視力需求,於是選擇延焦段人工水晶體,減少手術中需要將眼鏡拿上拿下的不便。除了依據功能挑選合適的人工水晶體,還得注意「睛選撇步」達到最好的手術效果。 撇步一:製造過程與材質是否經長期驗證 由於人工水晶體只能置換一次,務必注意是否製造過程及材質設計是否符合標準,避免日久變質,產生鈣化或香檳液泡,降低使用年限。 撇步二:是否能降低二次白內障發生率 完整連續的環繞方邊可有效阻擋水晶體後囊細胞增生,可降低二次白內障發生,減少二次手術的可能。 撇步三:能否提供夜視安全性 選擇可矯正越多球面像差的非球面人工水晶體,在夜晚或暗光下才能保持視力清晰度,降低意外發生,保障行動安全。 撇步四:成像是否清晰 挑選低折射、低色散的晶體材質,減少色像差,讓色彩不失真。 延緩白內障發生關鍵白內障雖然無法有效預防發生,但日常仍有需要注意的事項,像是外出時,記得配戴太陽眼鏡,減少光線傷害;避免身體脫水,增加白內障風險;盡早戒菸戒酒,適當補充抗氧化營養素,是有機會能夠延緩發生時間。 《延伸閱讀》 .白內障不要緊,眼脹休息就好?醫:小心形成不可逆的青光眼。 .太陽眼鏡沒抗UV400更傷眼!挑選3重點助防白內障、黃斑部病變。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12-26 醫療.眼部
她月經來進補,右眼卻突然看不見!醫曝關鍵病因
天冷進補要多注意,一旦進補後眼睛突然看不見,當心虹彩炎上身。一名30多歲女性日前早上醒來發現,右眼突然看不見,伴隨疼痛、紅腫,緊急到醫院急診就醫。醫師檢查發現,女子眼壓達45毫米汞柱,較正常值20以下,暴增一倍多,且眼睛虹膜、睫狀體發炎,確診為虹彩炎。經了解女子有僵直性脊椎炎病史,這是第一次併發虹彩炎,女子說「沒想到如此嚴重,心情十分害怕」。虹彩炎好發族群 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收治病人的三總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說,眼睛虹彩炎常見好發族群,為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或是遭到巨細胞病毒感染所致。天冷許多民眾喜愛進補,又加上巨細胞病毒活躍感染患者增加,臨床眼睛罹患虹彩炎患者,冬天比夏天多,目前人數約增三成,病人年齡約為20至40歲左右,症狀有畏光、疼痛、紅腫、流淚、視力模糊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不能進補呂大文說,該名女子也自述,最近天冷且月經來了,在家吃補藥進補,眼睛看不見的前一天晚上,才剛吃完補品,沒想到引發虹彩炎。臨床確實發現,許多女性爆發虹彩炎多發生在經期前後,可能是此時吃補氣、養血補品,增加發作機會。所幸,經降眼壓藥物、類固醇治療後,女子失明症狀約維持3至4天,現已明顯好轉。呂大文呼籲,患有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者,千萬不要進補,平時維持不熬夜、不吸菸,保持正常規律的作息、飲食正常,減少生活壓力,避免身體的免疫系統紊亂,減少虹彩炎發生機率。虹彩炎是什麼?虹彩炎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葡萄膜炎(眼睛內部組織發炎),也是一種虹膜組織及睫狀體發炎的疾病,因虹彩位於眼球的前部,為前葡萄膜炎的一種。少數人可能會雙眼發作,但基本上虹彩炎是不會傳染的,發作時間若持續超過3個月,則定義為慢性虹彩炎。》看完整疾病百科
-
2023-12-08 醫療.腦部.神經
研究指經常頭痛是「這部位」疼痛發炎引起,專家教不用吃藥2招緩解!
偏頭痛是很多人經常會發生的病症之一,我們常以為是腦部神經出了問題。一項研究指出,原發性頭痛包括緊張型頭痛和偏頭痛,都可能是由頸部疼痛引起的。專家還指出這類型頭痛不用吃藥,可藉由按摩或針灸緩解。研究:經常頭痛與頸部發炎有關有些人一緊張就會頭痛,或是長期有偏頭痛問題,但就醫一時可能也找不出病因。根據11月底於北美放射學會 ( RSNA )年會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德國的研究團隊已經找到頸部肌肉與原發性頭痛有關的客觀證據。根據研究小組對50名患者進行磁振造影 (MRI) ,分析頭痛頻率、頸部疼痛和臉部肌肉激痛點之間的關聯,結果發現,同時患有緊張型頭痛和偏頭痛的人頸部肌肉壓力較大、肌肉發炎。也就是說,頭痛是由頸部疼痛引起的。專家認為,頸部發炎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不良姿勢、睡眠不足、受傷和壓力,而這可能與緊張性頭痛和偏頭痛有關。對此,Nico Sollmann博士還提出可同時緩解頸部疼痛和頭痛的方法,他建議採用按摩或針灸治療,可能比藥物更有效且更安全。【編註】提醒大家,針灸需請合格中醫師治療,按摩也需由專業人員協助。千萬不要自行進行,以免加重病情。頭痛光靠吃藥恐成癮 運動與睡眠很有幫助頭痛分「原發性頭痛」、「次發性頭痛」兩大類型,而原發性又以「偏頭痛」和「緊張性頭痛」最常見。別以為偏頭痛只是症狀,事實上偏頭痛屬於疾病,台灣頭痛學會指出,只要頭痛反覆發生,每次持續4至72小時,伴隨噁心、嘔吐、畏光、怕吵的症狀,即符合偏頭痛定義。緊張型頭痛,則常見因姿勢不良、疲勞、緊張、外部壓力及等,造成頭、頸、肩處肌肉緊繃而引起。而大部分人在頭痛發作時,都是自行買止痛藥吃一吃就算了,醫師提醒,過量用藥除了傷肝、傷腎,更可能導致成癮,使頭痛惡化。長期還是要就醫治療才能治標。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一宏曾受訪建議,「規律運動」與「睡眠」,對大部分的頭痛都有幫助。運動的部份,選擇有氧運動與瑜伽,可有效緩解壓力、伸展緊繃的筋骨。【資料來源】.《NEW YORK POST》What causes common headaches and migraines? Experts think they finally know.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0-13 醫療.眼部
高慧君吃癌症藥物治眼疾,忍停經、落髮之苦!什麼是甲狀腺眼疾?必知5件事
出道超過20年的藝人高慧君,之前曾在節目上透露,因甲狀腺功能低下而出現眼睛現一高一低、斜視、重影等狀況,去年10月手術後,已漸漸恢復。當時她還曾在臉書分享術後照,寫下「珍惜重新得見的美好」, 並表示「甲狀腺疾病很複雜,大家也要多留意」。高慧君近日再接受聯合報訪問時透露,2021年眼睛開始出狀況時,當時透過一位粉絲介紹到台中就醫,醫生告知會用類固醇之外的方式治療,其中有兩顆藥是治療癌症藥物,會有停經和掉頭髮的後遺症,她也都接受了。等到身體指數都調到正常後進行眼睛手術。她一共進行兩次眼睛手術,第一次是眼睛肌肉增生手術,第二次是開眼皮修護手術。高慧君說目前眼睛恢復得不錯,之前因為類固醇發胖也受到控制,漸漸回到正常狀態,她終於可以復出演出她最愛的戲劇。四成的甲狀腺眼疾伴隨著甲狀腺疾病甲狀腺眼疾在臨床頗為常見,長庚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廖依琳曾受訪指出,甲狀腺眼疾不一定都與甲狀腺疾病有關,但有四成的機率,甲狀腺眼疾是同時伴隨著甲狀腺疾病,最常見是甲狀腺亢進,其次是甲狀腺功能低下。女性發生率約為每10萬人口有16人、男性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2.9人,發生機率不高,全年齡都可能發生,而甲狀腺眼疾常被誤診,甚至未能即時診斷,導致患者延誤治療時機。在青光眼關懷協會網站上也清楚說明甲狀腺眼疾,三總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表示,甲狀腺眼疾又稱「甲狀腺眼病變」,是一種複雜的眼窩發炎性疾病,並非由甲狀腺引起,而是與免疫系統有關。什麼是甲狀腺眼疾?1.成因: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因為錯誤攻擊甲狀腺或眼窩組織,如眼部肌肉、脂肪、眼皮等導致一連串發炎細胞反應,會影響眼睛功能及改變外貌。2.好發:30至50歲女性,此族群女性的甲狀腺疾病發生率同樣高於男性。但較嚴重病患多為50歲以上,而且抽菸男性風險增加8倍。3.外觀:眼外肌肥大造成眼球轉動受限,凸眼、兩眼不對稱、眼瞼閉合不全、結膜紅腫,視神經因受到壓損而傷害視力,面容像是怒目生氣亦可能影影社交圈。4.症狀:初期有乾眼、畏光、結膜充血、複視疊影、眼球疼痛及辨色力異常。中後期出現明顯凸眼、眼瞼攣縮、眼窩周圍水腫、斜視、角膜潰爛、壓迫性視神經病變及視野缺損,嚴重會出現視力下降惡化。5.治療:雙管齊下先控制甲狀腺機能回復正常,同時治療甲狀腺眼病變。初期控制發炎減緩病情進展,需依病情定期抽檢甲狀腺功能。必要時應施予類固醇、放射性治療或生物製劑控制。(資料來源:社團法人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甲狀腺眼疾初期症狀常被漠視 等到視覺變差只能手術甲狀腺眼疾初期症狀幾乎都會被漠視,等到出現嚴重的凸眼,或紅眼卻無法用藥物改善後,才會有意識。治療上得先確定患者是否有甲狀腺亢進或甲狀腺功能低下,通常得先控制甲狀腺素分泌,並給予眼睛藥物的治療。而如果已經出現嚴重的凸眼,包含有眼窩脂肪增生、眼外肌纖維化、雙眼複視、暴露性角膜炎及壓迫性視神經病變,特別是眼球已經難以轉動時,就必須要立即接受手術治療。當這類症狀發生時,通常六個月到一年半左右就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呂大文提醒,甲狀腺眼疾病患由於眼球長期受到擠壓,視野較明顯會先從上半部開始缺損。病程若來到視覺功能變差的階段,可能靠藥物亦無濟於事,必須倚賴手術治療才能降低眼壓及視神經壓迫,但視力恢復狀態也許並不理想。由於視神經受損均不可逆轉,有甲狀腺疾病患者務必須至眼科定期做檢查,能早期發現才能提早控制,使視力危害風險降至最低。大部分甲狀腺眼疾早期發現可被治癒,平均治療時間約為1至2年。初期施予人工淚液、人工淚膏、淚管填塞及降發炎藥物以減少眼外肌水腫,並按時點降眼壓眼藥水減少視神經傷害。發展到中後期必須配合類固醇及免疫生物製劑治療;一旦產生併發症影響外觀或為維護美好面貌可能須借助眼整型矯治手術。【參考資料】.社團法人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長庚紀念醫院 眼科部.《噓新聞》
-
2023-10-10 焦點.用藥停看聽
藥物不當使用可能導致眼疾!可能影響眼睛功能的7種藥物與症狀
眼睛是靈魂之窗,是人類感知周圍,極為重要的感官之一,10月12日是「世界視覺日」,今年主題「Love Your Eyes At Work」,聚焦於職場工作環境,提醒上班族多重視自身的眼睛健康。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電子產品的生活習慣,容易造成眼睛疲勞,加重眼睛的負面影響,民眾可透過「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方式,減少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讓眼睛能夠適當休息,搭配規律運動、均衡飲食、戒除菸酒等,都可保護眼睛視力。如有眼睛不適,可經由眼科檢查找出問題,在臨床上遇到眼睛不舒服、視力模糊的民眾,除了可能是生活習慣所引起的眼睛問題外,藥物的不當使用也可能是導致眼睛疾患的因素,民眾求診時如有開始使用新藥物或改變用藥時,應告知醫療人員,才能協助找出真正病原因,進一步評估是否需要調整相關藥物的使用方式。此外,醫師針對各類眼睛疾病也可能處方眼用藥水,如散瞳劑、縮瞳劑、抗生素、類固醇、抗組織胺藥物等,治療應遵照醫師、藥師指示用藥與保存藥物。開封後的眼藥水,如於一個月內尚未用完建議丟棄;如為未加防腐成分的一次性包裝眼藥水,則建議每次開封後盡速用完並丟棄,以避免孳生病菌。可能影響眼睛功能的藥物與症狀:1.Ethambutol:常用於結核病治療,可能造成視力模糊、中央盲點、辨色力異常、球後視神經炎等。2.Amiodarone:常用於心律不整治療,可能造成畏光、視力模糊、角膜病變等。3.Quinine:常用於乾燥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瘧疾治療,可能造成視網膜病變等。4.抗憂鬱劑、抗焦慮劑:可能造成視力模糊、複視、眼睛乾澀、白內障等。5.抗組織胺藥物:常用於鼻炎、過敏治療,可能造成眼睛乾澀等。6.雙磷酸鹽類藥物:常用於骨質疏鬆治療,可能造成葡萄膜炎、鞏膜炎等。7.類固醇:常用於各類發炎、過敏治療,可能造成眼壓升高、白內障等。》更多藥物詳細適應症用法,請看藥物百科(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19 養生.保健食品瘋
吃B群為何會讓尿液特別黃?跟維生素B2有關!維生素B2有哪些功效?
補充綜合維他命或提神能量飲料後,尿液的顏色會變得很黃,這就是因為維生素B2溶解在尿液裡的關係。維生素B2如同其他維生素B群也有很好的水溶性,所以在攝取後,多餘的量會被排泄到尿液中,但是這是正常的,根據研究,健康人在攝取均衡的飲食情況下,約有 60–70 % 的核黃素會由尿液排出。因此,相較於一次攝取大量,維生素B2要分次攝取更加有效。維生素B2又稱核黃素(Riboflavin),顧名思義,這就是它呈現黃色的原因。維生素B2有助於促進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質的代謝,幫助產生能量代謝,同時維持皮膚和黏膜的功能,也是紅血球形成和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素。因為能夠促進皮膚、指甲、口腔及唇舌的健康,因此被稱為「美容的維生素」。因為維生素B2又可以幫助鐵和維生素B6的吸收,所以又被稱為「生長的維生素」,此外,它在維護眼睛健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眼睛疲勞、預防畏光,並有助於預防白內障的早期發生。維生素B2是台灣人最容易攝取不足的維生素,缺乏時會有油脂性皮膚問題,並形成脂漏性皮膚炎,口角炎也是維生素B2缺乏常見的症狀。維生素B2有哪些功效?維生素B2在促進新陳代謝以及在預防和改善慢性疾病等方面都很重要,綜合來說具有以下功效:保護黏膜和皮膚健康維生素B2作為輔酶參與蛋白質的合成,促進細胞的再生,有助於維持全身的生長和健康,並且參與皮膚、頭髮和指甲的生成。此外,它具有保護黏膜的作用,對眼睛、舌頭、嘴唇等黏膜部位的健康也有益處。特別對於成長期的兒童來說,維生素B2是非常重要的。維生素B2的缺乏可能導致口角炎等皮膚和黏膜問題。保護眼部健康維生素B2對眼睛,尤其是角膜的健康也有助益,因此在保持眼睛健康方面具有重要功能。能量代謝、幫助血糖控制、預防糖尿病預防肥胖最重要的一點是防止脂肪積聚在身體中,飲食攝取的脂質和碳水化合物分解產生能量,需要必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的支持,而在節食時,這些營養素往往容易不足。維生素B2有助於促進脂質和糖質的代謝,因此在節食期間特別需要注意攝取。維生素B2對預防糖尿病也有一定效果。糖尿病是一種由於胰島素分泌減少而導致醣類代謝異常、血糖升高的疾病,維生素B2有助於促進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因此可以改善和預防糖尿病。抗氧化作用、預防慢性病與老化維生素B2與「穀胱甘肽過氧化酶」產生協同作用,促進過氧化脂質的分解。過氧化脂質在體內積累可能導致動脈硬化、老化,甚至有致癌風險。強化脂肪代謝的作用,可避免脂肪囤積於血液及肝臟中,預防動脈硬化與心臟疾病的發生。因此攝取足夠的維生素B2可以有助於預防這些高血壓、中風、心臟病等慢性病。同時一起攝取維生素E等抗氧化劑有助於抑制過氧化脂質生成,具有更佳的加成效果。維生素B2可以從那些食物攝取?建議量是多少?有什麼副作用?衛福部對維生素B2的每日建議攝取量是:成年男性 1.4~1.6 mg,成年女性 1.1~1.3 mg。 女性在懷孕、哺乳期可再增加攝取量。 目前尚無有關由食物或由補充劑攝取過量維生素 B2 與毒性之相關報告,所以維生素B2相當安全。維生素B2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尤其是豬肉等,因此素食者或飲食不均衡的人容易缺乏維生素B2。對於這些人來說,大豆或納豆是有效補充維生素B2的食材。大豆被稱為「田裡的肉」,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雖然大豆本身含有的維生素B2不多,但製作納豆的過程中,納豆菌能夠生成豐富的維生素B2。此外,人體腸道裡的益生菌也可以產生部分的維生素B2,但由於它是水溶性的成分,無法在體內儲存。特別是在懷孕期間或進行劇烈運動的人,因為需要大量能量,因此體內對維生素B2的消耗增加,容易出現不足,因此需要每天攝取。補充維生素B2可以多攝取以下食物:.肉類:牛肝、豬肝、雞肝.乳製品:牛奶、優格.魚類:鰻魚、秋刀魚、鱸魚等.其他:納豆、杏仁、雞蛋、蘑菇等此外,大量使用抗生素可能會對腸道菌產生影響,使其無法有效合成維生素B2,容易導致缺乏狀況的發生。服用某些抗癌藥物者,需詢問醫師服用劑量,以免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避免減輕藥效。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03 養生.保健食品瘋
吃補充劑反而容易過量!富含維生素A食物有哪些?有何功效?過量有什麼問題?
前幾年新冠肺炎疫情,維生素D成了火紅的營養素之一,不少國際研究指出,維生素D是對抗新冠病毒的利器。維生素D是脂溶性維生素的一員,其他同屬脂溶性的還有維生素A、E、K,上周介紹完水溶性維生素B和C,本周將介紹這幾大脂溶性維生素對健康的重要性。維生素A與人體接觸到「光」的器官息息相關,可幫助眼睛調節光線、維持視力,同時也讓黏膜、皮膚維持正常功能。維生素A缺乏大多出現在開發中國家,根據國民營養調查資料顯示,國人鮮少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A很容易從飲食中攝取,如魚油、內臟類食物,如果吃富含β胡蘿蔔素的食物如胡蘿蔔、南瓜,人體也能自行合成。維生素A的重要性有哪些?.保護視力健康.維持皮膚、毛髮與黏膜健康.維護免疫功能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人體的視覺、基因、生殖系統、免疫系統,以及皮膚、黏膜等都需要維生素A協助維持功能。如果身處食物匱乏的國家,比較容易出現缺乏維生素A的現象。缺乏維生素A,嚴重者會引起夜盲症,患者的皮膚也會格外粗糙、角質化,免疫系統也會受到影響,同時影響生長發育。有些小孩出生就營養不足、缺乏維生素A,但是小朋友還不會說話,視力衰退或是在暗夜中看不到東西也不會表達,後續會開始出現眼角膜或是角膜乾燥症狀,孩子會時常揉眼睛,把眼睛抓得又紅又腫,再加上陸續會出現畏光、眼痛才被發現已經罹患夜盲症,再從夜盲症追到營養素缺乏,往往都已經太晚,嚴重可能會導致失明。維生素A除了幫助眼睛或是皮膚維持健康以外,也在免疫功能上扮演重要角色。根據研究顯示,體內若能維持維生素A足量攝取,與缺乏維生素A的人相比,能降低罹患癌症的機率。維生素A每日建議攝取量?.攝取100公克肝臟可能就會超過男女每天建議攝取量根據國民營養建議,男性每天建議攝取600微克維生素A、女性攝取500微克。每100公克的肝臟約有7000多微克的維生素A。蘇秀悅表示,攝取100公克肝臟可能就會超過男女每天建議攝取量,但很難有人每天都吃肝臟,且單從飲食中,很難引發維生素A中毒,民眾不必過度擔心。維生素A過量可能發生什麼問題?.一般正常飲食不會過量.短時間高劑量或長時間攝取,才會出現異常根據過往的研究,單一攝取維生素A或短時間內高劑量攝取維生素A,才可能導致急性中毒,攝取劑量大約是15萬微克以上,才有可能引起。蘇秀悅表示,如果急性維生素A中毒,會出現噁心、嘔吐、嚴重頭痛、頭暈、視力模糊等現象,緊急接受治療幾乎都可以恢復。不過國際上比較擔心「慢性維生素A中毒」,每天攝食超過3萬微克的維生素A長達數年,可能會出現中樞神經異常、肝臟、骨骼異常或是皮膚變異等反應。女性懷孕期間或懷孕前期,大量攝取維生素A則可能導致胎兒畸形。嬰兒如果每天攝取5500微克以上的維生素A補充劑,短短三個月,可能就會造成厭食、易怒、顱內壓增高、皮膚病變、脫皮等。但蘇秀悅強調,一般正常飲食都不太可能出現過量的情況。蘇秀悅表示,維生素A對人體而言是重要的維生素,有些人會擔心平常愛吃肝臟又愛吃胡蘿蔔會不會維生素A爆表?她說,如果天天吃胡蘿蔔頂多皮膚變黃,並沒有這麼嚴重。服用維生素A補充劑須注意?.不建議透過保健食品補充維生素A蘇秀悅不建議民眾透過保健食品補充維生素A。她說,飲食中非常容易攝取到維生素A,連芒果、西瓜等水果中都含有微量的維生素A,一份芒果有108微克、一份西瓜有58微克,因此在台灣,每天很容易攝取足量維生素A,不需要額外補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02 醫療.眼部
癢到受不了!眼睛過敏怎麼辦?原因、症狀及治療一次看,7招預防過敏
眼睛過敏時,會出現眼睛紅癢難耐、異物感、燒灼感和分泌物增多等症狀。眼睛又紅又癢,眼睛過敏怎麼辦?過敏體質者在接觸到花粉、灰塵、動物毛髮等,不僅打噴嚏、流鼻水,有些人也會發生眼睛過敏的情況。在台灣,約有三成人口患有過敏性結膜炎,且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高達七成伴有過敏性結膜炎體質。雖然眼睛過敏對視力不太會造成影響,但是過敏的不適症狀卻非常惱人。究竟眼睛過敏原因是什麼?眼睛過敏症狀有哪些?眼睛過敏怎麼治療?如何預防眼睛過敏?本篇一次整理。眼睛過敏原因眼睛過敏指的是過敏性結膜炎。由於眼瞼及結膜有許多肥胖細胞(mast cell),並富含組織胺(histamine)以及形成發炎反應的介質,而肥胖細胞的表面存有免疫球蛋白E分子(IgE)。當外在過敏原刺激時,會使兩個IgE連結,使肥胖細胞釋放組織胺與介質,進而引起眼睛癢、充血、水腫等過敏反應。根據書田眼科診所主治醫師吳仁斌表示,依過敏性結膜炎臨床症狀表現,可大致分為急性與慢性二種: 急性過敏性結膜炎:當大量過敏原突然進入眼睛,會造成眼睛很眼、結膜水腫及眼皮腫大等過敏反應,常見急性過敏性結膜炎誘發因子如花粉、寵物毛髮等,通常過敏症狀會於數小時後逐漸緩減,避免接觸過敏原可降低發作頻率。 慢性過敏性結膜炎:由於塵蹣、隱形眼鏡等慢性刺激造成眼睛癢、刺痛及充血。眼睛過敏症狀通常眼睛過敏時會出現眼睛紅癢難耐、異物感、燒灼感和分泌物增多等症狀,其中結膜充血與分泌物多是結膜炎的典型症狀,單眼或雙眼不一定,當發炎反應嚴重時,可能會有發生視力模糊、眼睛畏光。嚴重過敏性結膜炎可能造成眼角膜病變及其它併發症。過敏性結膜炎分五類過敏性結膜炎分為春季性、異位性、常年性、季節性、隱形眼鏡性,共五種類型,其中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及常年性過敏性結膜炎最常見。1.春季性常見於初春至夏末期間,好發於幼童、小童及青少年,多數患者在過了青少年後,過敏發作次數會逐漸減少。臨床症狀有眼睛紅、上眼皮翻起的眼瞼結膜部位可能會有鵝卵石狀的凸起,以及輪狀部位出現白色小點,而角膜部位可能出現點狀破皮甚至盾牌狀潰傷。2.季節性由於空氣中散布花粉、孢子等過敏原,故好發於春夏花草樹木盛開時,除了眼睛紅、灼熱感等典型症狀之外,鼻黏膜也會受到過敏原刺激,或由淚液經由鼻淚管將過敏介質帶入鼻子,因此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患者經常合併鼻炎、呼吸道症狀。3.異位性無特定好發季節,空氣中的過敏原為誘發主因,通常發生於成人,經檢查可見,結膜瘢痕以及較小的乳突,有些患者侵犯至角膜之外也有可能因白內障而影響視力。異位性過敏性結膜炎與其它類型最大的不同是患者會有濕疹、氣喘、鼻炎等其它異位性體質。4.常年性塵蟎、寵物毛髮及黴菌是引起常年性過敏的主因,與季節性類似,患者經常伴隨打噴嚏、流鼻水等其它過敏症狀,發炎反應大多局限在結膜,除了分泌物可能造成暫時性視力模糊之外,不太會造成嚴重的視力影響。5.隱形眼鏡性與長期配戴隱形眼鏡有關,由於隱形眼鏡的鏡片與眼球表面摩擦,以及保存液及化學物質殘留。除了發生輕微結膜發炎及水腫、眼睛癢、眼睛刺痛感及異物感等不適症狀之外,也有可能產生巨大乳突又稱巨大乳突結膜炎,巨大乳突可能會摩擦角膜表面、造成角膜破皮,嚴重時可能併發角膜潰瘍,會對視力造成極大影響。眼睛過敏怎麼辦?如何治療?在治療過敏性結膜炎,大多以眼藥水或口服藥物。為減少過敏原聚集在眼球表面,在藥物使用上,一開始會先使用局部抗組織胺、含肥胖細胞安定成分的眼藥水以及人工淚液。嚴重過敏反應時,在治療上會再加上局部類固醇,而嚴重的春季性、異位性結膜炎甚至需要用到口服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另外,眼睛過敏時,若眼睛癢到受不了,可先冰敷眼睛5-10分鐘,應避免大力揉眼而導致血管擴張進而引發強烈過敏反應。如何預防眼睛過敏?想要預防眼睛過敏、降低過敏發作頻率,可先做過敏原檢測,進而避免過敏原。根據《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衛教指出,預防過敏可遵循以下幾點生活守則:1.建議使用濕抹布或吸塵器(可過濾過敏原、集塵袋較多層的吸塵器)打掃居家環境,避免使用掃把、雞毛撢子,以減少灰塵揚起。2.避免接觸過敏來源,如室內不放花草、家中不使用絨毛地毯、布沙發、布製窗簾、絨毛玩具及易沾灰塵的裝飾物等。3.有養寵物者應與寵物區分生活空間,避免寵物進入臥室且在接觸寵物後應立即洗手。4.避免接觸菸、香水、殺蟲劑及廚房煙霧等刺激物物質。5.每 1~2 週以約 55℃熱水清洗外蓋寢具(床單、枕套、被單),避免使用厚重毛料寢具、不使用棉絮類當填充物,且應定時曝曬、清洗寢具,避免塵螨孳生。6.將室內保持溫度 25-27℃、濕度 40-50%,並空氣清淨機來清除空氣中的過敏原以及定期更換冷氣濾網。 更換合適的隱形眼鏡。若眼睛出現不適症狀,應先停止帶隱形眼鏡並且冰敷,不要揉眼睛。參考資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亞東紀念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書田眼科診所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01 醫療.眼部
20歲後出現「大小眼」、睫毛倒插…小心是「這疾病」!凸眼症狀惡化 眼球難轉動
年約30歲的陳姓女子,去年開始連續6個多月出現不明原因的畏光、常流眼淚感到不適,雙眼時常紅腫,並且眼球愈來愈凸出。曾經到住家附近眼科診所求診,但症狀持續未好轉,本想到大醫院求診,礙於疫情而暫緩,直到她的眼球轉動愈來愈不靈活、視力明顯下降、出現色差和複視等較嚴重的眼睛問題,當影響到生活時才轉到大醫院就醫,經醫師確診為「甲狀腺眼疾」,透過眼窩減壓手術改善症狀後,生活復歸正常,眼球也不再凸眼。甲狀腺眼疾與甲狀腺疾病有關嗎?常見症狀有哪些?長庚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廖依琳說,甲狀腺眼疾不一定都與甲狀腺疾病有關,但有四成的機率,甲狀腺眼疾是同時伴隨著甲狀腺疾病,最常見是甲狀腺亢進,其次是甲狀腺功能低下。女性發生率約為每10萬人口有16人、男性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2.9人,發生機率不高,全年齡都可能發生,而甲狀腺眼疾常被誤診,甚至未能即時診斷,導致患者延誤治療時機。甲狀腺眼疾常見症狀●眼周軟組織紅腫●結膜紅腫●眼瞼攣縮●限制性眼肌病變:複視、視力下降、明顯凸眼。甲狀腺眼疾症狀2何時會影響日常生活?治療選擇有哪些?廖依琳說,甲狀腺眼疾的症狀都是後天會逐漸出現,以眼瞼攣縮而言,如果20歲以後,眼睛開始出現大小眼、高低眼、露出眼白,又或是睫毛開始倒插都是明顯的症狀,但不少患者會以為是年紀導致的臉部肌肉不平衡,會去割雙眼皮、整形,完全沒有意識到可能是甲狀腺眼疾。廖依琳說,甲狀腺眼疾初期症狀幾乎都會被漠視,等到出現嚴重的凸眼,或紅眼卻無法用藥物改善後,才會有意識。她在臨床上遇到很多患者都是被當作其他疾病治療過好一陣子,到了40歲,甚至60歲才被確診。治療方式得先確定患者是否有甲狀腺亢進或甲狀腺功能低下,通常得先控制甲狀腺素分泌,並給予眼睛藥物的治療。如果患者已經出現嚴重的凸眼,包含有眼窩脂肪增生、眼外肌纖維化、雙眼複視、暴露性角膜炎及壓迫性視神經病變,特別是眼球已經難以轉動時,就必須要立即接受手術治療。當這類症狀發生時,通常六個月到一年半左右就會影響到日常生活。手術治療甲狀腺眼疾仍需醫病配合,才能達最好成效眼窩減壓手術並非是一種新型手術,但近年醫學上可透過電腦斷層3D重組的即時影像,面對已經出現脂肪增生及眼外肌肉肥大而改變的眼窩構造,更精準定位眼窩骨的重要標記,幫助醫師手術中辨識眼窩鄰近的重要器官,像是鼻竇及顱底,爭取最大範圍的減壓空間。廖依琳說,長庚目前已完成多例甲狀腺眼疾的減壓手術,由於甲狀腺眼疾是相對難治的疾病,需要與醫師長期配合治療,才能獲得良好的醫療方針,並改善生活品質。(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14 醫療.眼部
40歲注意!白內障年輕化嚴重恐失明 營養師授「6類食物+4撇步」可預防
現代人天天都在接觸手機、平板、電腦、紫外線,眼睛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摧殘,老年白內障失明的風險越來越嚴重。在以前白內障患者的平均年齡約65歲,但近年來白內障患者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大概40歲左右就會有視力模糊、畏光等症狀出現。所以,不要以為白內障年紀大才會得到,就不認真預防。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絲團「高敏敏 營養師」提醒,預防白內障要從飲食跟生活做起,多吃含有6種營養素的食物,及出門戴墨鏡...4生活習慣,能有效預防白內障。白內障對生活有什麼影響?老年性白內障是種自然老化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加,眼球內部的水晶體會慢慢發生硬化、以致於逐漸混濁不透明,導致視力慢慢減退,影響到日常生活及工作,老年性白內障可說是銀髮族最常見的疾病。高敏敏提醒,在老年人族群,白內障最容易引發失明。早期白內障發生是不會有任何感覺,也因為不會有疼痛感,很容易被忽略。白內障初期的時候看任何東西,會感覺上面都有一層白白霧霧的感覺,建議不要等到這時候才到眼科檢查。延緩白內障的6種營養素食物 想預防白內障,必須從飲食跟生活做起。想要預防或是延緩白內障飲食要注意抗氧化,以下6種營養素有助保護眼睛,延緩白內障發生。.Omega-3:Omega-3是對眼睛很好的脂肪酸來源,研究發現,攝取適量的Omega-3脂肪酸,可以減少白內障的發生。→可以吃:魚油、深海魚.花青素:花青素能消除自由基、抗氧化延緩白內障。→可以吃:可以吃:藍莓、桑椹、草莓.維生素E:維生素E能幫助抗氧化、消炎。→可以吃:堅果、植物油.硒:硒在水晶體中能對抗氧化壓力。→可以吃:牡蠣、蛤蠣、蝦.維生素C:維生素C能降低未來老化所導致的白內障風險。→可以吃:芭樂、奇異果.葉黃素+玉米黃素:葉黃素跟玉米黃素可吸收藍光,減少眼睛氧化壓力、抗發炎反應。→可以吃:玉米、菠菜、南瓜延緩白內障的4種護眼好習慣除了從飲食下手保護眼睛,平常生活也可以多一些保養、保護,讓眼睛不受傷害。1.出門佩戴墨鏡、遮陽帽:多一個墨鏡、遮陽帽的配件,能有效減少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2.禁菸:「不抽菸」能降低水晶體核硬化和白內障風險。3.定期眼科檢查:年紀60歲以上的人,建議每年檢查,若有白內障問題也能提早發現及治療。4.代謝症候群:糖尿病會使白內障提早發生,也會使白內障加深其嚴重度,糖尿病患者務必控制好血糖、血壓。平時除了食物均衡攝取外,高敏敏提醒,記得「用眼50分鐘最好休息10分鐘」,也要避免在暗處使用手機,螢幕亮度也可以適度調整暗一些,眼睛才不會有視覺疲勞。看完以上延緩白內障的6種營養素食物及4種護眼好習慣,你知道要怎麼好好愛護眼睛了吧。眼睛是靈魂之窗,請好好善待及保護它,才能陪你一起健康的變老。延伸閱讀:.白內障、老花眼年輕化! 吃「葉黃素護眼」都補對了嗎?多吃14種蔬果補充.血糖控制差,眼部病變恐失明!3徵兆立即就醫.深綠色蔬菜護眼又養骨!還有利抗癌、抗發炎,好處不只這樣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25 醫療.眼部
出現「紅眼睛」該不該就醫?3大警訊需留意,常見3大原因報你知!
【本文重點】眼睛出現紅眼產生的原因有很多,若出現視力受影響、有黏稠分泌物或疼痛感等情況,應及時就醫。若不構成急症,可使用眼藥水和熱敷眼睛,但應注意避免使用含類固醇或防腐劑的藥水,且熱敷應控制在42°C以下,每次敷10至15分鐘。三大常見的紅眼問題分別為乾眼症、結膜下出血和過敏性結膜炎,使用眼藥水時應注意點眼法和選擇正確的眼藥水。--by ChatGPT眼睛忽然發紅,需要就醫嗎?眼科醫師說,眼睛紅的原因很多,若紅眼出現「影響視力、持續產生黏稠分泌物、有疼痛感」任一情形,都是急症警訊,應儘速就醫。若非急症,可自行買眼藥點,但應避免長期使用含類固醇或防腐劑的藥水,熱敷眼睛則應溫控在42°C以下,敷10到15分鐘即可。●3大紅眼急症警訊1.視力受影響:注意要兩眼分開檢查,一眼受影響就算有2.黏稠分泌物:持續產生、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擦掉3.疼痛:眼球表面疼痛、眼球脹痛、眼窩疼痛,也可能蔓延為頭痛紅眼睛有可能會出現哪些嚴重的眼睛疾病?北榮眼科部主任級主治醫師劉瑞玲表示,如果紅眼加上視力模糊,有可能是急性青光眼或急性虹彩炎等眼科急症,要儘速就醫治療,以免失明。急性青光眼發作時,眼壓會急速上升,除了導致紅眼、視力模糊,還可能合併眼球脹痛、頭痛、惡心想吐等症狀;急性虹彩炎是眼球前方發炎,有紅眼、視力模糊、畏光流淚等症狀,還可能眼睛疼痛。持續出現黏稠分泌物,則是眼睛受到感染。三總青光眼科主任呂大文指出,俗稱「紅眼症」的傳染性急性結膜炎,病人數量常隨夏季水上活動而增多,細菌或病毒感染結膜,眼睛會很紅,分泌物很多,要趕快接受治療,控制感染。劉瑞玲提醒,眼睛感染所產生分泌物與「眼屎」不同,眼屎是早上或傍晚、工作很疲倦時,才會出現一點點,但感染衍生的分泌物是黏稠而且不斷產生,可能每隔15分鐘就要擦一次,不要誤以為是眼屎,而延誤治療。看更多疾病知識:元氣百科:青光眼 元氣百科:虹彩炎 元氣百科:急性結膜炎 常見3大紅眼問題1.乾眼症用眼過度、睡眠不足、運動量不足,都會影響到淚腺分泌,造成乾眼症。劉瑞玲表示,眼睛會感到刺痛或灼熱,眨眼有異物感,反射性流淚、溢淚,甚至視力模糊,眼球乾燥導致摩擦力變大,也會讓眼睛發紅。呂大文表示,乾眼症造成的紅眼,點人工淚液有助改善,但乾眼症分為缺水、缺油、缺黏液層這三種不同類型,人工淚液也有相對應的不同配方,如果沒有選對配方,點再多也沒有用。建議先找眼科醫師檢查,確認缺什麼,才能買到正確的人工淚液。熱敷眼罩可以幫助淚水分泌,但溫度要控制在42°C以下,睡前敷10到15分鐘即可。2.結膜下出血如果眼白忽然出現一片鮮紅,不痛不癢、無分泌物,不影響視力,通常是結膜下出血。呂大文說,這不用治療也會在一、兩周以內慢慢消失,可能是外力碰撞或揉眼睛太大力導致。不過,若頻繁發生,一、兩個月就出現一次,小心可能是凝血功能出問題。3.過敏性結膜炎季節交替、沙塵暴來襲、在空氣不好或有刺激氣體的地方,很多人眼睛會又紅又癢,這就是過敏性結膜炎。呂大文表示,眼睛接觸過敏原會出現免疫反應,血管擴張會讓眼睛發紅,應遠離過敏原、服用抗過敏藥物,或以冷敷來減緩發炎反應的不舒服。如果一直揉眼睛或熱敷,眼睛只會更癢、更紅。看更多的疾病知識:元氣百科:乾眼症 元氣百科:結膜下出血 元氣百科:過敏性結膜炎 眼藥水該如何選擇才會不傷身?不建議使用標榜快速退紅的市售眼藥水,呂大文說,這些藥水只能暫時讓血管收縮,僅能維持半小時,之後血管會反彈,眼睛更紅。劉瑞玲提醒,不要隨便買含類固醇的眼藥水來點,類固醇眼藥水必須經過醫師處方,只能短期使用,如果長期點會造成慢性青光眼,也會導致眼表傷口不易癒合、易併發感染。●點眼藥該怎麼點?1.頭往上仰,輕輕撥開下眼瞼,眼睛往上看,將藥水往下眼瞼撥開處,閉眼一至兩分鐘。2.如果是治療型眼藥水,點完應閉眼至少五分鐘。3.點完眼藥閉眼時,流出來一些,不代表沒點到。4.點完眼藥不可一直眨眼。5. 含防腐劑的眼藥,一天最多點三、四次。6.含類固醇的眼藥水應按照醫師處方和醫囑使用;不建議使用退紅眼藥水,會愈點愈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18 醫療.眼部
自行點眼藥水緩解眼睛不適?醫提醒乾眼症未治療恐角膜受損
【本文重點】乾眼症是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特別是長期使用3C產品的人。乾眼症的症狀包括眼睛乾澀、癢、痛、畏光等,若長期未治療可能導致角膜受損、潰瘍等。醫師提醒,不建議自行購買人工淚液或眼藥水使用,應盡速就醫檢查。治療方式包括使用適合的人工淚液、藥水、熱敷眼部,症狀嚴重者可搭配抗發炎眼藥水、免疫抑制劑、自費脈衝治療等。--by ChatGPT現代人使用3C產品普及,因用眼時間拉長,造成眼睛不適、乾眼症狀日益嚴重。不少人為了緩解眼睛不適,常會自行購買人工淚液、眼藥水使用,直到視力惡化、影響生活,才發現是乾眼症上身。醫師提醒,乾眼症若長期未治療,恐造成角膜受損、潰瘍等,建議當眼睛出現痠澀、模糊、癢痛時,應盡速就醫。58歲羅女士,時常眼睛不舒服且流眼淚、眼油,被誤認心情不好而困擾,購買眼藥水使用後,症狀未改善,反而愈點愈不舒服,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乾眼症。書田診所眼科主治醫師張夏怡說,乾眼症患者因眼睛乾澀、瞼板腺功能異常,自行購買的眼藥水如果含有薄荷成分,反而更刺激眼睛。張夏怡表示,眼睛表面的淚膜分為油脂層、水層、黏液層,這三層只要有一層分泌不平衡就可能影響角膜,導致乾眼症。其中缺油型患者,因瞼板腺功能不佳,油脂分泌異常,若補充人工淚液可能效果不彰,還會更不適。據統計,50歲以上族群約11.3%的人,因乾眼症造成生活困擾,以女性占多數。乾眼症發生原因,除了環境乾燥、用眼過度外,也可能是更年期、自體免疫疾病、長時間戴隱形眼鏡等所致。乾眼症常見症狀,包括眼睛乾澀、眼睛癢、畏光、眼白發紅有血絲、眼睛痠痛、異物感、分泌物黏稠、視力模糊等,不少患者會因眼睛太乾、淚液不足,眼睛受到刺激,出現反射性流淚。張夏怡指出,乾眼症與體質、生活環境、工作形態等有關,症狀相當多元,為避免角膜受傷,須先經過醫師檢查確認原因,再依醫師指示使用適合的人工淚液或藥水,不建議自行購買;可適度熱敷眼部,緩解不適。症狀嚴重者可搭配使用抗發炎眼藥水、免疫抑制劑,若是油脂層不平衡、瞼板腺阻塞引起,可考慮自費脈衝治療。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06 寵物.寵物疾病
品種犬常見7大遺傳疾病 專家告訴你該如何照護及預防
我們常看到可愛的柴犬、柯基、貴賓犬在街上引人注目,也常在公園看到帥氣的哈士奇、黃金獵犬在奔跑,但這些我們認得出來的狗狗,其實都是品種犬,而這些品種犬其實多數是透過近親繁殖方式繁衍下一代,長久下來,每個品種難免會出現遺傳上的疾病,以下為整理出多數品種犬常見的遺傳與好發疾病與預防。退化性椎間盤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椎間盤的功能是分隔每一個脊椎骨,作為緩衝吸收震動,使脊柱可以彎曲或移動,但當椎間盤退化時,依照症狀的嚴重度和位置的差異,輕微的症狀對於脊椎壓力小,尚可搖晃地走路;嚴重者則行動時會顯示不協調及蹣跚狀,連上廁所或進食都有困難,移動時會因疼痛而吠叫,而且,任何品種的狗都會受到此疾病的折磨,其中,肥胖的狗罹病風險較高,包括柯基犬、米格魯犬、可卡犬、拉薩犬、北京狗及貴賓犬等,但特定品種像是長背的狗(如臘腸狗)也最可能患病。處置方法及照護:輕微病例中,一旦精確地找到受傷的位置後,治療即可開始。臨床上會以針灸搭配口服藥物或骨骼保健食品進行治療,也會使用水療療程,讓狗運動時,不會在生病的關節施加過度壓力。若脊椎已經遭受嚴重傷害,要先評估是否能開刀治療。居家照護Tips*避免狗體重過重,也要避免讓牠垂直跳躍或迅速轉身,包括在沙發上跳上跳下。*讓狗有自己的床,確保床的高度只比地板高一些,若太高,就要架設斜坡或階梯。青光眼青光眼(Glaucoma)是因為眼睛內部的液體累積,導致眼壓升高所造成;通常是晶狀體在眼睛裡向前移動,可能是外傷或遺傳所導致,在剛毛㹴犬中相當常見。眼睛腫大突出,會使瞳孔持續地過度擴張,令狗感到不適且畏光,最後甚至眼盲。處置方法及照護:以藥物治療為主,減少淚液分泌,有些則需要手術。居家照護Tips*按時滴眼藥水。*若失去視力,必須全力介入牠的生活起居。髖關節發育不良飼主可從毛孩走路姿勢 初判是否髖關節發育不良。黃金獵犬、拉不拉多、薩摩耶犬、鬆獅犬,走路時屁股搖來搖去,嚴重時也會賴著不走。先以X光檢查嚴重程度,再決定是否給予止痛藥、骨關節保養品甚至減重,如果仍無法站立行走,就必須考慮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氣管塌陷有先天和後天(因氣管軟骨退化)的氣管塌陷,好發於吉娃娃、馬爾濟斯、約克夏、博美犬。完全塌陷,已危及生命,就必須進行氣管支架手術。短吻犬症候群巴哥、鬥牛犬、北京犬,呼吸道肥厚狹窄,若加上鼻孔狹窄或軟腭過長,不得不開口呼吸,喉頭容易水腫,造成心肺功能負擔。往往走沒幾步就坐下或趴在地上喘,舌頭發紺,運動耐受性極差。建議透過鼻孔擴張手術、軟腭切除手術改善犬隻的生活品質。特殊犬種靈緹犬/義大利靈緹犬:如果運動的場所不當,或由上往下跳,極容易因前肢承受過大的壓力而骨折。台灣常見犬的心臟問題秋田:心室中隔缺損(VSD)米格魯:肺動脈狹窄(PS)、心室中隔缺損(VSD)、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法洛氏四重畸形比熊:永存性動脈導管(PDA)、退行性瓣膜疾病牛頭㹴:二尖瓣發育不全、二尖瓣狹窄、主動脈下狹窄(SAS)騎士查理士王小獵犬:遺傳性心室心律不整、右心房血管肉瘤(+/-心包囊積液)、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退行性黏液二尖瓣疾病、股動脈栓塞吉娃娃: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肺動脈狹窄(PS)、退行性瓣膜疾病鬆獅犬:肺動脈狹窄(PS) 、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可卡犬:心肌病、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臘腸犬 : 退行性瓣膜疾病、二尖瓣脫垂、病竇症候群、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法國鬥牛犬:肺動脈狹窄(PS) 獵狐㹴:退行性瓣膜疾病、肺動脈狹窄(PS) 、法洛氏四重畸形、永存性右動脈弓德國狼犬:主動脈下狹窄(SAS) 、二尖瓣發育不全、三尖瓣發育不全、永存性右動脈弓、遺傳性心室心律不整(心搏過速)、右心房血管肉瘤(+/-心包囊積液)、感染性心內膜炎、擴張性心肌病(DCM)、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心肌病黃金獵犬:主動脈下狹窄(SAS)、二尖瓣發育不全、三尖瓣發育不全、牛磺酸缺乏家族性擴張性心肌病 (DCM)、犬X染色體肌肉萎縮症、心包囊積液、右心房血管肉瘤(+/-心包囊積液)大白熊:三尖瓣發育不良靈緹犬/義大利靈緹犬:永存性右動脈弓哈士奇:心室中隔缺損(VSD) 拉不拉多:三尖瓣發育不全、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肺動脈狹窄(PS)、擴張性心肌病 (DCM) 、心包囊積液、右心房血管肉瘤(+/-心包囊積液)、心室上心搏過速馬爾濟斯: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二尖瓣發育不全英國古代牧羊犬:三尖瓣發育不全、持續性心房停頓、擴張性心肌病 (DCM)科基犬: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博美犬: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退行性瓣膜疾病、病竇症候群貴賓犬: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玩具貴賓)、退行性二尖瓣膜疾病(玩具貴賓)、心室中隔缺損 (VSD)(玩具貴賓)、心房中隔缺損(ASD)(標準)巴哥犬:房室阻斷(希氏束狹窄)薩摩耶犬:肺動脈狹窄(PS)、主動脈下狹窄(SAS)、心房中隔缺損 (ASD)迷你雪納瑞:肺動脈狹窄 (PS)、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退行性瓣膜疾病、病竇症候群喜樂蒂牧羊犬: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退行性瓣膜疾病、錐幹心臟發育異常西施犬:心室中隔缺損 (VSD)、退行性瓣膜疾病㹴犬( 獵狐㹴、混種㹴):肺動脈狹窄 (PS)、退行性瓣膜疾病西高地白㹴:肺動脈狹窄 (PS)、心室中隔缺損 (VSD)、法洛氏四重畸形、退行性瓣膜疾病、病竇症候群約克夏犬: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退行性瓣膜疾病
-
2023-03-19 醫療.腦部.神經
怎麼區別頭痛和偏頭痛?快速檢測3症狀:不治療恐痛上4小時
【本文重點】偏頭痛是發作時噁心、頭痛、怕光、怕吵等症狀的夢魘,國內有超過200萬人因此困擾。偏頭痛的治療以單株抗體等新藥物為主,在健保申請條件下使用可改善生活品質。若發現3項以上症狀,便有高達九成機率為偏頭痛,須至神經內科就醫診治。頭痛的腦部檢查多以臨床症狀及診斷標準來判定,但有其他症狀則需進一步做續發性腦部的鑑別診斷。--by ChatGPT認識偏頭痛症狀很多人都有頭痛的經驗,可能忍一忍就過去,或吃個止痛藥就緩解。但對偏頭痛患者來說,頭痛是可怕的夢魘,有時一發作就是大半天,還會伴隨噁心、嘔吐、怕光、怕吵,嚴重影響工作、生活。偏頭痛能靠吃藥根治嗎?還是得一輩子和它和平共處?值此季節交替溫差大的時刻,偏頭痛患者更要學會如何預防頭痛發作。偏頭痛發作起來要人命!一名40多歲英文老師,長年飽受偏頭痛之苦,每次發作就會噁心、嘔吐,導致無法上課必須請假,嚴重影響工作。過去她曾使用口服預防性藥物,但出現心跳慢、血壓低、嗜睡、頭暈等副作用,甚至自覺影響記憶力。近年單株抗體等藥物逐步運用於治療偏頭痛,因符合健保申請條件,患者使用後偏頭痛頻率大幅下降,也減緩不適症狀,改善生活品質。國內超過200萬人為偏頭痛所苦,影響生活需就醫。三軍總醫院神經內科部科主任楊富吉教授表示,根據過去台灣本土研究,台灣15歲以上民眾偏頭痛的盛行率接近10%,相當於超過200萬名國人為此困擾。偏頭痛好發於18至50歲的民眾,男女患者比為1:3。多數偏頭痛患者屬於低頻率,平均一個月內痛1至2天,不致影響生活;但若是高頻率偏頭痛,例如一個禮拜至少痛1-2天以上,導致無法工作、上學、做家事等,影響生活功能,應至神經內科就醫診治。楊富吉指出,偏頭痛與緊縮型頭痛皆屬於原發性頭痛。偏頭痛的常見症狀包括搏動性的抽痛、噁心、嘔吐、怕光、怕吵等,疼痛程度屬於中度至重度,容易造成患者失能,為門診中最常見的頭痛類型。而在社區中盛行率最高的是緊縮型頭痛,患者症狀較不常合併搏動性的抽痛、噁心、嘔吐、怕光、怕吵或失能,疼痛程度屬於輕度至中度。七成與遺傳相關,一成為預兆型偏頭痛,多在青少年期就發生。楊富吉表示,根據研究發現,偏頭痛病人約七成與遺傳相關,若父母其中一人患有偏頭痛,其子女約46%會有偏頭痛;若父母皆有偏頭痛,子女約66%會有偏頭痛,具有高度遺傳相關性。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陳威宏表示,有偏頭痛體質的患者不一定會時常發作,但若一個月痛超過一次,建議就醫檢查。偏頭痛分為預兆偏頭痛、無預兆偏頭痛。楊富吉說,在國外,預兆偏頭痛的比率較高,約二至三成,而台灣的預兆偏頭痛約占一至二成,其餘為無預兆偏頭痛。常見的預兆類型為視覺預兆,症狀包括視力模糊、眼前閃光、鋸齒狀亮點等。台灣本土研究發現,預兆偏頭痛的患者,許多從青少年開始就有偏頭痛,與遺傳基因高度相關。一般頭痛休息會緩解,偏頭痛不治療,恐痛上4小時。急性偏頭痛發作若不予以藥物治療,恐要痛上至少4小時才有機會緩解。根據國際頭痛疾病分類,偏頭痛的診斷可依照「54321」口訣進行判別:「5」為出現過類似頭痛至少「5」次以上;「4」為頭痛若不予以藥物治療,至少持續「4」小時,但很少持續疼痛超過「3」天;「2」為偏頭痛特徵符合「2」項以上,包括單側頭痛、搏動性抽痛、中等至重度疼痛、日常活動會使頭痛加劇(如走路或爬樓梯);「1」為頭痛時伴隨噁心或嘔吐、怕光及怕吵之其中「1」項症狀。楊富吉表示,一般民眾可利用簡易3項條件來快速篩檢自身的頭痛是否為偏頭痛,包括「頭痛發作時是否需要休息」,例如無法上班、上課、做家事;「頭痛發作時是否會合併噁心」;「頭痛時是否會怕光(對光線感到刺眼)」,若上述3項條件中滿足2項以上,則為偏頭痛的機率高達九成。原發性頭痛不須做腦部檢查,多依診斷標準判定。至於頭痛的腦部檢查,楊富吉表示,偏頭痛、緊縮型頭痛等,屬於原發性頭痛,一般無需額外進行腦部影像檢查,多以臨床症狀及診斷標準來判定。但若頭痛以外,合併有其他症狀,如發燒、肢體無力、癲癇發作等局部神經學症狀,或50歲以上才開始頭痛、雷擊式頭痛、姿勢性頭痛;咳嗽、蹲踞、運動、從事性行為等增加腹內壓行為時,頭痛會加劇等情形時,則需安排腦部影像檢查,來做續發性腦部的鑑別診斷,以排除腦部結構性或血管性的病灶。預防偏頭痛偏頭痛是現代人的通病,可能會有畏光、怕噪音、噁心嘔吐,嚴重者掛急診求醫。醫師表示,偏頭痛與個人體質有關,會因季節交替或是心理壓力增加偏頭痛發生機率;部分人對「酪胺酸」過敏,建議避免吃巧克力、起士與柑橘類俗稱的「3C食物」,也不要常喝酒,以免腦血管收縮膨脹造成偏頭痛。嚴重發作時,藥物緩不濟急,不少患者跑急診。門諾醫院急診室主任鄧學儒指出,偏頭痛患者到急診室就醫的人不少,其中以年輕女性居多,常出現嘔吐,也會畏光、怕吵等,都是典型的偏頭痛症狀。患者或許在家有準備藥物,但頭痛得厲害的時候,藥物緩不濟急,甚至吃藥後不適吐掉,這時就可能到急診室報到。鄧學儒說,患者到急診室來,第一個會先評估確認腦部有沒有病變,排除患者是否有顱內出血,或腦部有腫瘤等。若狀況排除,只是單純的偏頭痛,急診醫師會開止痛藥物、止吐藥物等,合併使用通常會有改善的效果。減少飲酒避免血管膨脹收縮,注視3C螢幕勿過久。針對常見誘發偏頭痛的因子,鄧學儒表示,偏頭痛跟每個人的體質有關係,有時因為季節交換,或是心理壓力,甚至食物會影響偏頭痛發作的頻率。一般建議病患盡量避免喝紅酒、吃起司類食物,裡面的成分可能導致腦部血管收縮又膨脹,進而造成頭部疼痛。另外,現代人手一機,滑手機滑太久或是盯著電腦螢幕過久,鄧學儒認為也是造成偏頭痛的原因之一,應盡量避免聲光比較強烈的環境,或不要看螢幕看太久,以減少偏頭痛發作的機會。對酪胺酸過敏者,少吃巧克力、起司、柑橘類。至於網路上盛傳所謂3C食品,是指巧克力(chocolate)、起司(cheese)及柑橘類(citrus)等常見食物,是誘發偏頭痛的食物地雷,多吃可能加劇症狀。不過3C食物主要是針對對酪胺酸過敏的患者,也不是完全不能吃這3種食物,而是要適量食用。有營養師建議,平時可多吃含有「鎂」的食物,幫助安定神經,包括香蕉、綠花椰菜及菠菜等,也可多攝取富含B群食物,如全穀類、新鮮肉類及雞蛋等;多喝牛奶、豆漿等富含色胺酸食品,可以幫助睡眠。另體內Omega-3和Omega-6不平衡也會造成頭痛,每周可攝取二至三次深海魚類,或是亞麻仁籽,也可以在煮菜時用芥花油、葵花油等。有氧運動、心理治療、排除壓力,都有助預防。有氧運動可以預防偏頭痛,包括游泳、跳舞、騎腳踏車、慢跑與快走等,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鐘,保持規律運動與均衡飲食,有機會改善偏頭痛發作機會。門諾醫院臨床心理師陳宣安指出,生活中的情緒、緊張與勞累,或是身心疾患等,都可能引發身體的壓力反應,雖然可幫助抵抗遇到的危機事件,然而持續暴露在壓力下,容易引起身心不適,偏頭痛就是其中症狀之一。若經過檢查已排除生理器官的因素,民眾不妨尋求心理治療,緩解偏頭痛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偏頭痛的心理治療偏頭痛除了能用藥物治療外,透過心理治療,包含認知行為治療法、生理回饋治療法、正念減壓治療法,都可有效促進民眾對壓力的覺察與因應。認知行為治療協助民眾了解自身的適應表現,分析並找出誘發、維持或是惡化偏頭痛的行為或思考模式,協助民眾辨識或尋求更具適應的替代行為,減少壓力與偏頭痛的惡性循環。生理回饋治療法會運用相關儀器,讓民眾由螢幕中看見與壓力有關的生理指標,包含手指溫度、心跳或呼吸等,加上臨床心理師的專業指導,促進民眾了解並進一步控制自己的生理功能,達到症狀減輕與舒緩壓力的效果。正念減壓療法協助民眾專注在當下的身心感受,透過不同的引導練習,了解自己與偏頭痛的關係,學習與不適的感受共處並接納自我,緩解對於偏頭痛的預期性壓力。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02 醫療.腦部.神經
醫示警「這1類」頭痛真的會要人命 緩解5妙方
有史書記載,三國時代一代梟雄-曹操,於年約40歲左右開始出現反覆頭痛,常伴有幻聽、幻視,且多在勞累、情緒激動等狀態下出現,並將其症狀描述為「頭風」、「頭風眩」、「偏頭風」,經當時的神醫華佗予以施針緩解,故記有「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曹操頭痛的病因,至今眾說紛紜且無可考。頭痛 一般可分成3大類 樂生療養院神經內科賴軍皓主任認為,根據曹操頭痛的狀況及發生時的外在環境推測,可能是偏頭痛、慢性硬腦膜下出血或腫瘤導致。不過,「頭痛」是診間中常聽到的主訴之一,依其病因可區分為原發性、次發性及其他疼痛型顱神經病變。8成患者都是張力型頭痛 止痛藥即可緩解賴軍皓主任說明,原發性頭痛以張力型頭痛最常見,約佔所有頭痛患者的80%,主要表現為頭部帶狀緊縮,並於數日間起伏發作,但程度較輕且不致於影響日常生活,以一般止痛藥即可治療。偏頭痛常會睡眠中痛醒 發作前有徵兆至於偏頭痛,則是第二常見的頭痛,且常有睡眠中痛醒的狀況,以女性居多。賴軍皓主任解釋,1/4-1/5偏頭痛患者會有發作前兆,像是看見閃光、局部肢體麻木等,可先於或伴隨頭痛發生,並在5分鐘~1小時內恢復。診斷標準需至少5次以上的發作及持續4小時~3天,而發作特徵在單側、搏動性抽痛、中度以上(影響日常生活或工作效率)及活動時加劇這4項條件中符合達2項者,且發作時有噁心嘔吐或畏光怕吵。次發性頭痛會致命 危險因子一次看賴軍皓主任補充,次發性頭痛雖不如原發性頭痛常見,但其潛在病因可能是致命的。臨床上有幾項紅旗子跡象(red flags)可提供判別依據:系統性症狀(發燒、體重減輕)、次發風險因子(免疫抑制、腫瘤)、神經學症狀(意識狀態改變)、突發性、50歲以上、持續惡化、在姿勢改變或出力時加劇等,排除如感染、出血、腫瘤、血管炎等病因,必要時輔以影像學檢查。頭痛是身體警訊 服藥無效快就醫賴軍皓主任再三強調,頭痛是身體健康失調的警訊,反映出生活、飲食與壓力的失衡,因此平日應養成規律的生活,當服用止痛藥仍無效時,應盡速就醫。1.多運動2.多喝開水3.避免酒精、咖啡4.避開富含酪胺酸的食物(如優酪乳、起司等乳製品)5.服用止痛藥。【延伸閱讀】半夜滑手機傷眼又傷肝 4個穴道按一按輕鬆養生「睡著時才會頭痛」要小心! 50歲後恐與腦部病變有關【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6902】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3-02-13 焦點.用藥停看聽
4類高風險族群駕駛 服用6種藥物可能影響行車安全
駕駛是一種複雜的行為,需要中樞神經和神經肌肉系統的共同協調。當感官訊息被眼睛、耳朵和身體所接收時,這些訊息會在大腦中與記憶、認知和執行功能一起進行處理,隨後通過神經向肌肉發出信號,以控制車輛。部分藥品使用可能影響行車安全,職業駕駛員、高齡長者、患有特殊疾病的民眾和年輕人,用藥後應特別注意。國內外文獻指出,明顯影響駕駛能力的藥品包括:可待因、鴉片類及中樞性止痛劑藥物;抗組織胺藥、精神治療藥物或抗憂鬱藥、肌肉鬆弛劑及散瞳劑等眼用製劑等。這些藥品使用後,常會有神經質、易怒、嗜睡、困倦、注意力不集中、焦慮、頭痛、頭暈、感覺及運動障礙、手腳無力、視力模糊、畏光等症狀,可能嚴重影響行車安全。以下四類高風險族群,使用藥物須特別注意:1. 職業駕駛員,需長時間駕駛,有時候會有疲勞狀況。2. 高齡長者,因老化及多種慢性疾病用藥影響駕駛能力。3. 患有特殊疾病的民眾,例如:睡眠呼吸中止症、嗜睡症或猝睡症、慢性失眠患者等。4. 年輕人容易因判斷和執行功能不成熟,或熬夜後駕駛,影響駕駛能力。應注意藥袋標示、交通安全用藥分級與用藥後的反應及對駕駛的影響,並隨時與處方醫師或藥師討論,以提升警覺性及風險認知。提醒大家除「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和堅決反毒的行動外,也需注意平常醫療用途的藥品用藥後的反應。與醫師、藥師做朋友,生病看醫師、用藥問藥師,以維護行車安全。
-
2023-01-06 焦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偏頭痛不敢吃止痛藥,痛到三天無法下床!改變用藥觀念、避開易誘發東西
「其實偏頭痛的患者很常去看眼科,因為疼痛區域通常在眼窩附近,但就是找不到原因。」回想我第一次偏頭痛發作,是在小學四、五年級的暑假。這是孩童會盡情玩耍的年紀,我與朋友相約出遊,未料,那天在大太陽底下,突然偏頭痛就發作了。我感覺「喀喳」一下,外面的世界如同被玻璃紙罩住,一瞬間變成藍色,沒多久又「喀」得一下變成紅色,隨後右邊眼窩周圍開始劇烈疼痛約5至10分鐘,由於幼時家裡管教較嚴,家人也沒有醫學背景,遇到這樣的情形,都以為是因為近視導致,自己也不敢跟家長說。誤當眼疾點散瞳劑 很痛苦後來雖然沒有再發生顏色切換的前兆,但是到了冬天,尤其睡不飽的時候,頭痛仍會發作,到了高中階段課業壓力增加,頭痛頻率更頻繁外,連看東西都會覺得眼窩很痛,那時以為是高度近視加深變成青光眼「要瞎了」,但去眼科檢查都是正常,只能拚命點散瞳劑,因為散瞳劑會讓眼睛畏光,早上去上課都很痛苦,等我念了醫學系後,回想一路來的過程,才發現這些都是偏頭痛症狀。一點點痛立刻用藥 才止痛一開始家裡用藥觀念跟普羅大眾一樣,認為止痛藥非常傷身,「不到非不得已,不吃止痛藥」,因此每次只要偏頭痛發作,我都需要靜靜窩起來休息,根本無法活動,發作時間從4小時到全天都有,甚至一度我嘗試戒咖啡,沒想到一開始戒得太凶、一滴咖啡都不沾,偏頭痛發作直接讓我三天無法下床,一吃就吐。由於偏頭痛發作的機制,類似於發炎反應,因此,只要有一點點痛就開始用藥才能有效止痛,如同還沒集結的軍隊,僅是游擊部隊就殲滅是最容易的,若等到軍隊都散出去,頭開始痛,此時想要止痛,就會變得困難。也因為自己的切身之痛,醫學系我選擇神經內科,專研頭痛、神經痛、周邊神經疼痛、腦血管疾病等領域,並透過預防及正確用藥觀念,讓偏頭痛不再頻繁發作。預防之道 避開易誘發東西在預防方面,需要知道哪些東西容易誘發自己偏頭痛,像我對光線及氣味比較敏感,尤其香蕉水、特定芳香蠟燭容易誘發偏頭痛,我就會避開。此外,規律生活也非常重要,我一天只喝一杯咖啡、飯量不能多也不能少。醫學辭典/偏頭痛偏頭痛指單側(左邊或右邊)頭部疼痛,部分患者則是後腦杓、眼睛周邊甚至這些部位都會一起痛,患者經常有惡心、嘔吐的現象,且會怕動、怕光、怕吵;偏頭痛前會出現一些視覺症狀,例如單眼或雙眼的視力模糊、視野缺損、閃爍的光點或線條、物體的形狀改變等,有些患者會肢體無力、感覺異常、眼球動作障礙、暈眩等。小檔案/郭宇倢現職:衛福部台北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專長:頭痛、神經痛、周邊神經疾病、腦血管疾病、動作障礙、癲癇、睡眠障礙、失智症經歷: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總醫師、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住院醫師
-
2023-01-04 醫療.精神.身心
偏頭痛、肩頸背痛、皮膚病都和它有關 專家教你如何緩解不適
偏頭痛、腸躁症、背痛、炎症性皮膚病……你也有這些小毛病嗎?雖然不至於危及生命,發作時卻又很惱人。事實上,種種跡象可能顯示你正遭受壓力和焦慮引發的健康問題。據外媒《衛報》報導,有數以百萬計的人都有相似的困擾,以下為壓力會對你的身體有什麼影響,以及該如何戰勝它。偏頭痛偏頭痛本身會造成相當大的壓力。發作可能在疼痛到來前數小時或數天開始,帶來注意力不集中、情緒變化、疲勞、光敏感或頸部不適等問題。倫敦國王學院神經病學教授Peter Goadsby說,想想如果你不能專注於事情,生活會是什麼樣子?一切看起來都會更有壓力,不過不是因為它是這樣,而是因為偏頭痛開始發作了。然而,偏頭痛沒有任何特定的壓力管理技術,反覆試驗才可找到最好的治療方法。偏頭痛可用「54321」口訣作為診斷參考,頭痛超過5次以上、頭痛持續4小時以上、3天內會自行緩解、具有至少兩項特徵,包括中重度頭痛、單側發作、搏動性疼痛、日常工作或走路會使頭痛加劇,以及合併其中一項症狀,包括噁心、嘔吐、畏光及怕吵等。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曾表示,慢性偏頭痛的急性治療,以各式止痛藥先治標,包括乙醯氨酚、阿斯匹林等,但一周不可使用超過兩天。另需搭配口服預防性藥物,包括血清素促動劑、抗癲癇藥、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或抗憂鬱藥等,長期服用,一般療程為3至4周。【延伸閱讀:與頭痛同行超過30年「頭痛醫學的行走教科書」王署君最知患者苦】腸躁症對於患有腸躁症的人來說,當壓力誘發戰鬥或逃跑模式時,它會向腸道發送信號以減緩消化,或者你可能突然需要去廁所。倫敦國王學院心理學教授Rona Moss-Morris說,「我們試圖教人們思考,當我開始感到壓力時,我如何識別這些生理信號?每當我感到壓力時,我可以做些什麼來阻止我的自主神經系統啟動?」Moss-Morris建議做一些放鬆的事情,比如散步。「與其說『我不能感到壓力』,不如說,當我感到壓力時,我需要做什麼來讓我的身體平靜下來?」新光醫院健康檢查中心主任朱光恩曾表示,治療腸躁症不一定要吃藥,維持良好生活作息才是重點,包括飲食定時定量、兩餐不要隔太久、避免「亂吃」冷熱交替食物、酸辣不忌口、暴飲暴食等,更應戒酒、戒菸,適時補充優質益生菌、酵母菌,曬曬太陽、多運動,紓解壓力,遠離腸躁症。【延伸閱讀:腸躁症好不了?!避開這五類食物有效改善】炎症性皮膚病英國皮膚科醫生協會心理皮膚病學專家Anthony Bewley教授說,「如果你有患牛皮癬、濕疹、痤瘡或白斑等一系列不同炎症性皮膚病的遺傳可能性,那麼壓力大的生活事件就會引發皮膚問題。」Bewley說,「我們從大量研究中了解到,睡眠不足和睡眠質量差會加劇皮膚病。」盡量保持有規律的睡眠習慣,在平時的時間上床睡覺,即使沒有睡覺,也要盡量躺在床上。經常鍛煉對皮膚也很有幫助。Bewley說,「運動有助於減少引起皮膚問題的炎症,它促進皮膚更好的修復,無論是色素沉澱還是重塑屏障功能。你正在改善血液流動,皮膚中的炎症介質會因運動而關閉。」Bewley補充,高脂、高鹽和高糖飲食以及酒精非常有利於炎症,水果和蔬菜以及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則可以抗發炎。【延伸閱讀:紓解壓力 皮膚病好得快】頸部、肩部和背部疼痛英國物理治療師Matthew Harrison說,有時以前的傷病會因感冒、流感和壓力而發作,因為我們的身體處於警戒狀態。Harrison表示,了解痛苦如何影響那個人很重要。通常情況下,連續幾個小時在同一個位置工作是罪魁禍首。Harrison建議對於許多人而言,更加活躍是緩解壓力所帶來的疼痛最好方式。以下為Harrison針對頸部、肩部和背部疼痛建議的伸展運動:脊柱伸展仰臥在地板上,然後抬起膝蓋,將臀部彎曲至約45度。慢慢地將膝蓋移到一側,將肩膀放在地板上。你可以在一個位置保持更長的伸展時間,或者逐漸將膝蓋移動到另一個方向。你應該感到背部下部有拉伸感,可能還有腿外側。橋式仰臥在地板上,然後抬起膝蓋,將臀部彎曲至約45度。通過你的腳後跟推動身體,將你的臀部抬離地板,將你的肚子推往天花板,保持數秒鐘,然後恢復躺姿。下背部伸展四肢著地跪下,盡可能將你的臀部向下壓向腳後跟,同時將你的手放在面前的地板上,你應該能夠感覺到下背部有拉伸感。你可以保持這個姿勢,或逐漸將臀部抬回起始姿勢,然後慢慢重複。你應該能夠感覺到下背部有拉伸感。肩膀和脖子伸展向前滾動肩膀五次,然後向後滾動五次。要緩解變得僵硬和緊繃上背部肌肉,請向後移動肩胛骨並嘗試將它們接觸在一起。你應該感到上背部有拉伸感,也許還有胸部。然後非常緩慢地轉動你的頭,直到你看向一側肩膀,然後是另一側。然後向下看,將下巴盡可能靠近胸部。【延伸閱讀:最佳藥物是它!7個身體健康問題 專家教你靠運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