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溝通
共找到
2351
筆 文章
-
-
2021-08-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外籍貨輪船長發燒死後確診 曾停靠台中港25小時急清消
一名在巴拿馬籍貨輪「KAMO」工作的菲律賓籍船長,因在台北港外海突然發燒,經送醫搶救仍不治,死後驚傳船長新冠肺炎檢測呈現陽性。據了解,該艘貨輪8月25日曾停靠台中港約25小時裝載機件,但尚未抵達下一站日本,就在台北港外海傳出船長發燒事件,台中港務分公司今天上午緊急進行清消作業。據了解,一艘巴拿馬籍貨輪「KAMO」從泰國出發,貨輪8月25日下午1點30分抵達台中港,裝載機件後,在台中港碼頭停靠約25小時,26日下午2點42分出港,前往下一港日本。未料,貨輪尚未抵達日本,船長在台北港外海時出現發燒症狀,貨輪在外海下錨,並請求海巡協助,以接駁方式將船長送醫,經搶救不治,並傳出船長死後新冠肺炎檢測呈現陽性。台中港務分公司表示,該貨輪船長及船員共20人,貨輪25日停靠台中港14號碼頭後,期間有引水人、船代、貨主及海關人員到船上,但皆有遵守防疫規定,並以手機遠距離溝通、裝載機件;另有一名船員曾下船查水呎,作業時間30分鐘內,但並沒有直接與岸上人員接觸。今天上午9點至中午1點半,台中港務分公司已針對14號碼頭、引水人的辦公廳舍進行清消,後續由CDC匡列相關接觸人員。
-
2021-08-27 失智.長期照護
鄧世雄:疫情讓失智症與家屬的壓力更大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鄧世雄今(27)日在一場視訊記者會上提到,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對住在家裡或機構的失智長者,及其家屬或照顧者,影響蠻大的,需要各界共同關懷。安聯人壽今天上午舉行第14屆失智老人募款活動起跑視訊記者會,宣布今年的活動代言人由霹靂一哥素還真擔任,別出心裁。活動當中,素還真還跟瞪世雄對談失智症相關議題。隨後的媒體聯訪時間,鄧世雄談到,這波疫情對失智症患者影響蠻大的。住在家裡的失智長者,平常可以到附近的照顧中心、失智的據點參加對他們有幫助的活動,透過人際互動改善情緒、認知功能等等,效果非常好,這種方式讓長者即便住在家裡也可以獲得專業的照顧。疫情之下,「長者能夠去的地方都沒辦法去,我們接到非常多的反映,長的情緒、認知功能、反應都變差了,家屬的照顧變得很不容易,壓力越來越大」。鄧世雄說,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雖然也舉辦線上活動,鼓勵長者參加與溝通,但效果總是不如實體接觸;失智症長者白天幾乎沒有地方可去,這塊真的是造成蠻大的影響。至於住在機構的長者,人雖然在機構裡頭,心中通常對家屬有一份難以割捨的感情,連帶讓家屬在機構照顧領域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疫情警戒之下,家屬減少探望的頻率、甚至沒法到機構來,欠缺關懷的長者,身心靈都受到影響。鄧世雄說,希望疫情早點結束,否則對失智症患者的照顧,不管住在機構裡面的或住在家裡的,都是困難與煎熬。他也感謝安聯人壽16年來對國內失智症者的支持,年年舉辦募款活動,捐贈善款累計逾7,200萬元。希望透過雙方合作,讓更多人瞭解失智症。鄧世雄說,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也跟台大職能治療系副教授毛慧芬合作,推出18堂生活再造課程,幫助民眾身動、腦動、互動及透過健康飲食,達到預防與延緩失智的效益。
-
2021-08-2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病人的需求究竟為何?」 請病人固定的回診,才能時刻看到病人的需求
【編者按】醫學教育大師奧斯勒教授曾說「學醫不看書就像沒有航海圖在茫茫大海上漂流,然而只看書不看病人就像卻從未出海航行。」(He who studies medicine without books sails an uncharted sea, but he who studies medicine without patients does not go to sea at all.)台灣醫學教育的困境是社會大眾對於醫學生參與自己或家人的照護還是有些心理上的障礙。「醫病平台」本週就以「年輕醫師與醫學生照護病人的學習心得」為主題,讓我們聆聽一位剛畢業的醫師與兩位五年級醫學生參與照護病人時想到些什麼,學到些什麼,了解這些經驗對他們將來的行醫會產生怎麼樣的影響。我們衷心希望作者的努力可以產生共鳴,導致更多社會大眾的積極參與醫學教育。唯有臨床醫護人員的投入以及病人、家屬的幫忙,我們才能培育更多更好的年輕醫師與醫學生,將來我們的子女生病時才能有更好的醫療照護。在癌症醫院實習的幾個月以來,見過一些新診斷癌症的病人。面對「癌症」這個如此具有衝擊性的診斷,有全力拚鬥、積極治療,也有產生猶豫、轉向另類療法的病人;這位病人便屬於後者。病人是一位丈夫、一位父親,也是七十來歲的晚期膀胱癌病人。他帶了幾份其他醫院的病歷過來,病歷上壓著的日期讓我隱隱感到不妙。原來病人一年多前就確診膀胱癌了。依照他當時的狀況,腫瘤侵犯肌肉層但還沒出現轉移,標準的治療是膀胱切除。那為什麼一年多前就發現的癌症,期間卻沒有接受任何治療,導致他現在嚴重血尿、血塊卡住尿道完全解不出尿液,而且腫瘤已經從原本的2公分大長到整個吃穿膀胱,無法再接受根除性治療,只能進行緩和性的腫瘤切除減輕症狀呢?學姊鼓勵我們去跟病人聊聊,聽聽他的想法。走進病房,病人自在的躺在病床上,沒有什麼焦慮的神情。「您好,我們是實習醫學生,這次住院期間會跟團隊一起照顧您。」這句自我介紹我們已經說過無數次了,這次開口卻有些緊張,不知道詢問病人他面對疾病的這些心路歷程,會不會影響到他的心情。我們先關心病人現在的狀況,詢問血尿的情形、平常吃、睡、排便的狀況,病人聲音宏亮、腦袋清晰,仔仔細細和我們描述了他的身體狀況。接著我們詢問病人一開始疾病是怎麼發現的、當時醫師提出什麼建議。「當時說要切掉膀胱。」病人很直接回答了我們,我們也順勢問了病人他的想法。「我不想切掉膀胱。」原來病人對於切除膀胱後的生活品質有疑慮,認為自己年紀也大了,活得很充實了,沒必要為了多活幾年在身上掛一個尿袋。但病人其實還是很在意自己的身體的,也並非就放任疾病不管,過去一年多,他持續接受自然治法。病人認為自然療法是有效果的,「做完會全身發熱,很舒暢的感覺。」「但血尿跟尿不出來的問題,他們就沒辦法解決了,我朋友說你們醫院很好,所以我就來這邊了。」可惜的是,腫瘤依舊持續長大,造成了這些病人描述的症狀,最後病人還是回到了西醫進行治療。描述生病的過程時,病人其實很平靜,依然用他宏亮的聲音清楚回答著我們的問題,女兒則靜靜坐在窗邊做著事情。接著幾天,主治醫師和病人討論後續的治療計劃。現在腫瘤已經吃穿膀胱了,切除膀胱也很難將腫瘤完全清乾淨,治療重點轉向了放射治療和化療。病人很快就同意進行後續這些治療,轉由內科團隊繼續照護。原來病人並不排斥西醫治療,那這一年多來,為什麼我們沒辦法讓病人早些開始治療呢?「病人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他覺得移除膀胱後生活品質不好在哪裡呢?」和同學與老師討論病人時,身心科王醫師的提問讓我愣住了。這麼重要的問題,我怎麼從沒想到要去問呢?原來我聽到病人描述擔心移除膀胱後生活品質不好,就以為我了解病人的想法了,卻沒意識到,我只不過是主觀上覺得身上掛著尿袋生活比較不方便,就將我自己的價值觀帶到病人的話中,而沒有去進一步了解病人更仔細的想法。跟病人討論治療計畫時,所有的選擇跟目標應該要圍繞著病人的需求。看見病人的需求,我們才可能跟病人進行有效的溝通;看見病人的需求,病人才可能了解他想要的人生。對於不接受醫師建議的病人,我們常常不知道怎麼跟病人溝通。這根本的原因或許是病人的需求跟我們以為的不同,或是病人本人也沒有很了解自己的需求,因此病人會猶豫、害怕,懷疑我們的治療能否帶來他想要的結果。當病人講出不想接受治療的原因時,若我們能慢下腳步,釐清他的意思,不只是醫療團隊能夠提出更適合病人的治療計畫,病人本身也有機會更清楚自己內心的想法。王醫師提醒我們,可以由談話中把病人的話重整,先表達出對病人說的話的贊同、鼓勵病人繼續表達,再更詳細釐清病人說的話是什麼意思,最後請病人回去想一下,寫下問題,再回來跟我們繼續討論,由過程中讓病人有機會「重新架構(reframe)」自己的想法,更清楚看到和表達出自己的需求。溝通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是對於病人價值觀的尊重,畢竟身體跟人生都是病人的,我們的工作並不是要告訴病人怎麼樣決定才是好的,只是要協助病人,依據他的需要提出適合的治療方案。面對這位病人想要維持生活品質因此不願意切除膀胱的想法,同樣是實習醫學生的林同學覺得可以請其他已經切除膀胱的病人現身說法。或許當病人進一步了解切除膀胱後的生活樣貌時,他會覺得其實這樣的生活也是符合他的期待的,而發現帶著尿袋的日子與他所嚮往的生活品質並不違背。即便病人在我們了解他的需求和給予足夠的資訊後,認為我們提出的治療不符合他的期待,老師也提醒我們仍然要請病人回來回診,除了讓我們了解疾病的進展、可以持續與病人溝通外,也是傳遞給病人我們都在為他著想、無論他選擇什麼都會持續關心他的態度。畢竟人的想法會隨時間改變,也只有固定的回診,才能時刻看到病人的需求,讓病人有機會在與疾病共處的日子中,持續實踐自己在意的價值。病人對治療產生猶豫時,我們必須問自己的是:「病人的需求究竟為何?」身為醫學生,我們不見得在現階段有能力剖析出病人的想法,但至少要謹記這樣的原則,才能在未來需要獨當一面時,真正看見病人的需求。
-
2021-08-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聯亞疫苗未過EUA 名醫:沒理由讓可能可挽救無數生命的優質疫苗半途而廢
2021年8月23日美國FDA正式通過輝瑞BNT成為全球第一支獲得完全授權而非只有緊急授權(EUA)的新冠疫苗;就在前一天,台灣的聯亞疫苗則因未通過EUA而由董事長王長怡親上火線,舉辦感恩記者會,一方面謝謝所有參與臨床試驗的民眾和研究人員,一方面也對TFDA(食藥署)和CDE(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所訂的EUA標準只看單一時間點的中和抗體力價,深感不平。儘管陳時中部長已經公開表示,TFDA和聯亞公司應該協商如何圓満解決,然而近日以來事態的發展似乎未見好轉,令人為國產疫苗的供應不足和疫苗產業的未來發展感到憂心。提到EUA的認證標準,在高端和聯亞送件申請的時候,因為疫情嚴峻, 國際疫苗不足,國內已經來不及比照歐美做到第三期期中報告出來才核准EUA,因此決定以對比當時國內已有的AZ疫苗之「不劣性」當通過標準,這是全球第一次使用「免疫橋接」當做認定標準,是否合宜當然見仁見智,但在當時也不失為一個比較客觀的標準。論者或批評為什麼不是用WHO承認的疫苗中之最低中和抗體力價來做對比,不過台灣至今並無力價最低的中國科興疫苗。反對用免疫橋接當審查標準的主要理由之一是,中和抗體並不能完全代表免疫功能,也不能和疫苗的保護力畫上等號,國際上也還不承認,因此在7月19日高端的EUA審查會議上,投票的20個委員中其實只有3票直接同意,15票是有條件通過,至少有8人表示應該補送T細胞免疫能力資料才行。不過在六月初訂定EUA標準時,聯亞公司並沒有根據自己的產品兼顧B細胞與T細胞免疫之特性,及時反應這種單一的審查標準,對聯亞疫苗可能不公平,可能無法反映出聯亞疫苗的真正能耐與優勢,這是聯亞公司在公關和危機處理方面比較可惜之處。許多人可能會疑惑,聯亞和高端不是同類的蛋白質次單位疫苗嗎?為什麼聯亞產生的中和抗體不如高端,但是又具有多種連目前公認最強的mRNA疫苗都不如的優勢呢?這主要當然是來自於疫苗設計和製造技術上的差異,其實有一支目前在台灣知名度不高的諾瓦瓦克斯(Novavax)也是蛋白質次單位疫苗,它使用了先進的奈米技術,以及和聯亞高端都不相同的蛋白質來源和佐劑,所產生的中和抗體力價高達1800,是高端的2.5倍以上,同時又能對抗多種變種病毒,有些專家甚至認為它是最棒的新冠疫苗。根據聯亞的研究報告,聯亞產生的中和抗體半衰期長達195天,比莫德納的90天還多出一倍以上,可能是目前全球疫苗中抗體力價下降最慢的,其免疫記憶和持久的防疫能力可能是其他疫苗所不及的,在全球疫苗短缺的今天,續航力強的疫苗其實是各國都很需要的。聯亞採用短肽胜和小片段蛋白,且不仰賴大量的佐劑來提升中和抗體,目的在於避免多數疫苗容易產生的副作用,因此它的施打不良反應率和安慰劑幾乎一模一樣,副作用發生率遠低於台灣現有的疫苗AZ和莫德納,安全性超高。它在設計上同時追求B細胞和T細胞的均衡免疫機制,因此中和抗體力價不如高端,但是T細胞免疫能力和對抗令人聞之色變的Delta病毒能力,則是現階段全球疫情下超強的一個優勢。身為美國洛克斐勒大學史上録取的第一個亞洲博士生,畢業於台大化學系的王長怡博士曾經受教於多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專業學術成就斐然,之後在美國創立公司,逐漸成為國際知名的生物科技專家和企業家。1998 年應台灣政府的邀請,返台創立子公司,我國政府持有20%的股份,和高端的純民間資金不同。令人感動的是當許多人建議她不要在台灣設廠的時候,她因為愛台灣而獨排眾議,把許多資源從美國灌注給台灣。過去廿多年來,聯亞集團在動物疫苗、HIV 抗體檢測、C肝抗體篩檢、神經退化性疾病疫苗的研發……等等許多方面著墨甚深且成果不凡,也由於過去豐富的動物疫苗製造經驗,聯亞的新冠疫苗產能一年可以達到6000萬至一億劑,遠超過高端的1000萬劑,在目前全球疫苗短缺的今天,我們似乎沒有理由讓一個國家持有不少股份的公司,讓一個可能可以挽救無數人類生命的優質疫苗半途而廢。有些人建議聯亞直接在國外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如果成效良好自然蓋過台灣未通過EUA之事,但即使聯亞已經和印度簽訂萬名受試者之三期試驗合約,即使聯亞已經取得巴拉圭500萬劑的訂單,甚至可能還有其他未曝光的潛在訂單,台灣的EUA未通過仍然可能影響其國際印象與市場行銷。再者,高端疫苗從8月23日開打之後,連日死亡案例頻傳,而且多數為青壯年人口,其安全性正受到外界的放大檢視,產能也遠遠不及國內的需求,政府更沒有理由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疫苗接種事關國民健康甚鉅,疫苗產業更是全球龐大的商機,新冠疫苗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我國政府對於疫苗產業的投入,除了已經營運45年的國光生技公司之外,過去著力不深,目前正在加大力度,全力輔導打世界杯,因此不論是高端、聯亞,或是國光,政府應該繼續予以支持協助才對。賴副總統在2021年2月17日走訪國光、高端、聯亞三家公司時強調「以國家戰略的方向來看,希望有一座疫苗的護國神山」。目前如果繼續輔導聯亞疫苗,可以是對副總統指示的最佳回應。為今之計,既然EQ超高的陳時中部長已經指示雙方繼續協商溝通,建議聯亞公司放低姿態,除了繼續完成國內二期試驗及在印度進行三期試驗之外,應該盡速提出對於EUA審查標準的修正意見,也確實提出聯亞疫苗在中和抗體外的優異表現之科學證據。另一方面,TFDA和CDE也盡速召開專家學者會議,基於目前的疫情演變,對國內EUA 認證標準與時俱進做更新。雙方坐下來理性溝通,不但有利於國內的疫情控制, 也有利於聯亞疫苗的外銷市場,為台灣爭取外匯並發揮國際影響力,讓疫苗產業真正成為台灣的另一座護國神山。
-
2021-08-26 新聞.杏林.診間
外科醫師怎會變成樹木醫師?肝硬化讓他從頂峰人生慢下腳步
身為一個外科醫師,為什麼會一頭栽入環保而無法自拔?張豐年說,「因」是自己罹患肝硬化的經歷,「緣」是從住家挺身護樹起了頭。這段因緣都從己身出發,所以一路走來24年,大家對他的印象是專業的環保鬥士,而不是小鎮醫師。實際上,張豐年現在還是小鎮醫師。1967年進台北醫學大學(當時名為台北醫學院),第二名成績畢業,1975年服完役入台北榮總。外科部每週都要開檢討會、討論醫療處置是否正確,魔鬼訓練養成張豐年小心求證性格,即使其他科部做過檢查的病患,他在動刀前還是會再仔細檢查、確認沒有遺漏。1981年升任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次年請調回剛成立的台中榮總服務,不過才一年,就當上了急診室副主任,是醫院栽培的重點人才。但一場病讓他在1986年從中榮辭職,先在大里惠和醫院執業,1996年返回豐原,加入兄長豐壽診所,合夥看診。怎麼會發現自己罹病了?原來張豐年很有實驗精神。台中榮總剛成立,外科部新購一台超音波儀,他首度操作就以自己作為測試對象,沒想到一掃描,哇!探頭掃到肝臟,卻意外看到肝表面粗糙、纖維化,已是嚴重肝硬化;「原本大好前程,頓時宛如晴天霹靂」,考量家有妻小,毅然辭職,返郷開業。張豐年1948年出生在豐原的小康之家,小學畢業全校第一名,初、高中都讀台中一中,就學或之後的行醫,都非常順遂,直到1982年發現肝硬化、1986年離職,當時38歲,是他人生的第一個轉捩點,學習放慢腳步、親近自然過生活。從小就喜好接近大自然的張豐年,離職、開業後,稍有空檔就往山林走。1997年,他住家周邊的垂榕綠色隧道遭無預警斷頭修剪,在多方奔走後獲得廣泛支持,促成中興大學舉辦兩次全國性的「行道樹研討會」。此後,年近半百的張豐年就一頭栽入環保的工作,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從挺身護樹至保護大地。「黃樹林裡有兩條岔路,我選了一條較少人走過的路,這讓一切變得如此不同。」如同美國詩人羅伯特‧佛洛斯特(Robert Frost)著名詩作〈未行之路〉(The Road Not Taken)一樣,張豐年從垂榕護樹開始,走出了讓台灣更好、更美的一條路。張豐年一路走著走著,沒理會汗水淋漓,也沒多想身家安全,只為了讓台灣更好。所幸,他的努力有了成果,他的用心終於被看到。2020年他獲頒台灣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獲獎理由是:「從1997年起,在工作之餘,與妻子江翠娥從自己的社區開始關注在地環境議題,參與行道樹保護、水患治理、工程災害,反國土無限開發、反水庫、反噪音、反中科后里七星園區等議題。」從住家護樹開啟了環保之路張豐年住宅位在台中市大容東、西街的綠帶,原本是台中最美麗的一條水上綠色隧道。高大的垂榕南北綿延約一公里,不僅吸引各種鳥類、昆蟲、松鼠棲息,垂榕下的人行步道更是附近居民平常休息、散步、運動的好地方。1997年,他發現市政府以颱風季節安全考量為由,陸續大規模鋸掉枝葉,以「強剪」方式來修剪該整綠色隧道,招致不少居民的反對,張豐年也化身樹木醫師,投入護樹行動。張豐年於是向靜宜大學陳玉峰教授、中興大學黃振文教授等請益,還請人拍攝鳥類及病害錄影帶,鍥而不舍和台中市政府溝通。他說,垂榕經過強剪後,沒有保護措施,部分樹皮出現日燒症,壞死脆化,真菌乘機入侵,就成了膏藥症、黑變症等慢性病,加速衰老。「不去動這些樹木,活十幾年;動了,活不了幾年。」在張豐年不斷努力奔走之下,獲得多方的響應和支持,包括在中興大學舉辦了兩次全國性的「行道樹研討會」,中興大學農學院為此組成行道樹管理諮詢服務委員會,台中市政府也允諾編列預算,重新檢討台中市行道樹的修剪和管理工作。2019年8月初艷陽天,張豐年路過位於西屯區的台中市警察總局,還驚訝發覺後側──大恩街的大部分黑板樹已被剪得光禿禿,他立即請陳椒華立法委員設法在立法院舉辦公聽會,也請媒體記者加以報導,以免他處一再犯同樣的錯誤。張豐年說,生長在都會區內的植物所處的環境,通常較山林野地惡劣許多,黑板樹不僅在水泥叢林有辦法生存,還能因時因地制宜與周邊建物結合一起,發揮集體護衛功能。颱風來襲時,不僅黑板樹之間可互保,更可護住後邊的建物,不被有稜有角的廣告招牌等雜物砸到。位居該些建物後側的黑板樹則改由該些建物護住;颱風迴南時,這樣互保機制照樣運作無誤,僅僅是方向改變而已。除了集體護衛功能,黑板樹還能淨化空氣、降低熱島效應、降低噪音,提升景觀,更能進一步固碳,多少扮演起降低全球溫室效應的功能。張豐年感嘆,「如今一剪,這些功能幾全部喪失。台中市警察總局的修剪法,是嚴重的錯誤示範,建議台中市府應儘速出面制止,且依樹木保護條例開罰,另找專業人士指導、監修。」噪音管制法裡的張豐年條款張豐年關心的環保議題既多且廣,包括水患治理、水資源之開發與後續之經營管理、河川復育、都會城鄉綠美化、各種環境污染,特別是空污、噪音,以及工業區開發等。但難能可貴的是,他內心有個「研考會」,逐案列管、嚴加考核,每每鍥而不舍,終究功不唐捐,於是有了「張豐年條款」。1999年,張豐年住家附近有棟大樓分租,總共裝了四十幾台冷氣機,每天早晚馬達運轉轟隆轟隆作響,此起彼落的噪音讓周遭鄰居無法得到安寧。張豐年向環保局反應,環保人員前來測試,只願單測一台冷氣機所發出的噪音,結果可想而知,不會超過噪音標準。張豐年翻閱環保署法規,發現有數個噪音源在一起時的所謂「叢聚性噪音」──各噪音源合成音量的所謂「複合音量」,而政府對該複合音量因未訂有任何管制機制而致使全面放過,成為噪音管制的「空窗區」。(本文獲《醫學有故事》授權刊登,更多內容請看>>精采全文)
-
2021-08-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接種高端多例死亡通報 名醫籲政府:繼續輔導聯亞EUA
高端疫苗施打才數日,已連續傳出多起施打後猝死案,除了引發高端疫苗安全性的討論之外,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鄭丞傑今晚特別投書元氣網,籲請政府不該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應繼續輔導其他國產疫苗廠。另應該依病毒演變,更新緊急授權(EUA)的認證標準,輔導其他藥廠能依較新較科學的標準生產更好的國產疫苗。同時也是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的鄭丞傑建議,政府應儘快澄清並確認高端疫苗的安全性外,更應繼續輔導包括聯亞在內的其他國產疫苗;否則令人為國產疫苗的供應不足和疫苗產業的未來發展感到憂心。鄭丞傑的投書元氣網的文章全文如下:「2021年8月23日美國FDA正式通過輝瑞BNT成為全球第一支獲得完全授權而非只有緊急授權(EUA)的新冠疫苗;就在前一天,台灣的聯亞疫苗則因未通過EUA而由董事長王長怡親上火線,舉辦感恩記者會,一方面謝謝所有參與臨床試驗的民眾和研究人員,一方面也對TFDA(食藥署)和CDE(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所訂的EUA標準只看單一時間點的中和抗體力價,深感不平。儘管陳時中部長已經公開表示,TFDA和聯亞公司應該協商如何圓満解決,然而近日以來事態的發展似乎未見好轉,令人為國產疫苗的供應不足和疫苗產業的未來發展感到憂心。提到EUA的認證標準,在高端和聯亞送件申請的時候,因為疫情嚴峻, 國際疫苗不足,國內已經來不及比照歐美做到第三期期中報告出來才核准EUA,因此決定以對比當時國內已有的AZ疫苗之「不劣性」當通過標準,這是全球第一次使用「免疫橋接」當做認定標準,是否合宜當然見仁見智,但在當時也不失為一個比較客觀的標準。論者或批評為什麼不是用WHO承認的疫苗中之最低中和抗體力價來做對比,不過台灣至今並無力價最低的中國科興疫苗。反對用免疫橋接當審查標準的主要理由之一是,中和抗體並不能完全代表免疫功能,也不能和疫苗的保護力畫上等號,國際上也還不承認,因此在7月19日高端的EUA審查會議上,投票的20個委員中其實只有3票直接同意,15票是有條件通過,至少有8人表示應該補送T細胞免疫能力資料才行。不過在六月初訂定EUA標準時,聯亞公司並沒有根據自己的產品兼顧B細胞與T細胞免疫之特性,及時反應這種單一的審查標準,對聯亞疫苗可能不公平,可能無法反映出聯亞疫苗的真正能耐與優勢,這是聯亞公司在公關和危機處理方面比較可惜之處。許多人可能會疑惑,聯亞和高端不是同類的蛋白質次單位疫苗嗎?為什麼聯亞產生的中和抗體不如高端,但是又具有多種連目前公認最強的mRNA 疫苗都不如的優勢呢? 這主要當然是來自於疫苗設計和製造技術上的差異,其實有一支目前在台灣知名度不高的諾瓦瓦克斯(Novavax)也是蛋白質次單位疫苗,它使用了先進的奈米技術,以及和聯亞高端都不相同的蛋白質來源和佐劑,所產生的中和抗體力價高達1800,是高端的2.5倍以上,同時又能對抗多種變種病毒,有些專家甚至認為它是最棒的新冠疫苗。根據聯亞的研究報告,聯亞產生的中和抗體半衰期長達195天,比莫德納的90天還多出一倍以上,可能是目前全球疫苗中抗體力價下降最慢的,其免疫記憶和持久的防疫能力可能是其他疫苗所不及的,在全球疫苗短缺的今天,續航力強的疫苗其實是各國都很需要的。聯亞採用短肽胜和小片段蛋白,且不仰賴大量的佐劑來提升中和抗體,目的在於避免多數疫苗容易產生的副作用,因此它的施打不良反應率和安慰劑幾乎一模一樣,副作用發生率遠低於台灣現有的疫苗AZ和莫德納,安全性超高。它在設計上同時追求B細胞和T細胞的均衡免疫機制,因此中和抗體力價不如高端,但是T細胞免疫能力和對抗令人聞之色變的Delta病毒能力,則是現階段全球疫情下超強的一個優勢。身為美國洛克斐勒大學史上録取的第一個亞洲博士生,畢業於台大化學系的王長怡博士曾經受教於多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專業學術成就斐然,之後在美國創立公司,逐漸成為國際知名的生物科技專家和企業家。1998 年應台灣政府的邀請,返台創立子公司, 我國政府持有40%的股份,和高端的純民間資金不同。令人感動的是當許多人建議她不要在台灣設廠的時候,她因為愛台灣而獨排眾議,把許多資源從美國灌注給台灣。過去廿多年來,聯亞集團在動物疫苗、HIV 抗體檢測、C肝抗體篩檢、神經退化性疾病疫苗的研發….等等許多方面著墨甚深且成果不凡,也由於過去豐富的動物疫苗製造經驗,聯亞的新冠疫苗產能一年可以達到6000萬至一億劑,遠超過高端的1000 萬劑,在目前全球疫苗短缺的今天,我們似乎沒有理由讓一個國家持有不少股份的公司,讓一個可能可以挽救無數人類生命的優質疫苗半途而廢。有些人建議聯亞直接在國外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如果成效良好自然蓋過台灣未通過EUA之事,但即使聯亞已經和印度簽訂萬名受試者之三期試驗合約,即使聯亞已經取得巴拉圭500萬劑的訂單,甚至可能還有其他未曝光的潛在訂單,台灣的EUA未通過仍然可能影響其國際印象與市場行銷。再者,高端疫苗從8月23日開打之後,連日死亡案例頻傳,而且多數為青壯年人口,其安全性正受到外界的放大檢視,產能也遠遠不及國內的需求,政府更沒有理由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疫苗接種事關國民健康甚鉅,疫苗產業更是全球龐大的商機,新冠疫苗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我國政府對於疫苗產業的投入,除了已經營運45年的國光生技公司之外,過去著力不深,目前正在加大力度,全力輔導打世界杯,因此不論是高端、聯亞,或是國光,政府應該繼續予以支持協助才對。賴副總統在2021年2月17日走訪國光、高端、聯亞三家公司時強調「以國家戰略的方向來看,希望有一座疫苗的護國神山」。目前如果繼續輔導聯亞疫苗,可以是對副總統指示的最佳回應。為今之計,既然EQ超高的陳時中部長已經指示雙方繼續協商溝通,建議聯亞公司放低姿態,除了繼續完成國內二期試驗及在印度進行三期試驗之外,應該盡速提出對於EUA審查標準的修正意見,也確實提出聯亞疫苗在中和抗體外的優異表現之科學證據。另一方面, TFDA和CDE也盡速召開專家學者會議,基於目前的疫情演變, 對國內EUA 認證標準與時俱進做更新。雙方坐下來理性溝通, 不但有利於國內的疫情控制, 也有利於聯亞疫苗的外銷市場,為台灣爭取外匯並發揮國際影響力,讓疫苗產業真正成為台灣的另一座護國神山。」
-
2021-08-25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你的情況很不樂觀,請做好心理準備」該如實把病情告知病患,還是只告知家屬?
【編者按】醫學教育大師奧斯勒教授曾說「學醫不看書就像沒有航海圖在茫茫大海上漂流,然而只看書不看病人就像卻從未出海航行。」(He who studies medicine without books sails an uncharted sea, but he who studies medicine without patients does not go to sea at all.)台灣醫學教育的困境是社會大眾對於醫學生參與自己或家人的照護還是有些心理上的障礙。「醫病平台」本週就以「年輕醫師與醫學生照護病人的學習心得」為主題,讓我們聆聽一位剛畢業的醫師與兩位五年級醫學生參與照護病人時想到些什麼,學到些什麼,了解這些經驗對他們將來的行醫會產生怎麼樣的影響。我們衷心希望作者的努力可以產生共鳴,導致更多社會大眾的積極參與醫學教育。唯有臨床醫護人員的投入以及病人、家屬的幫忙,我們才能培育更多更好的年輕醫師與醫學生,將來我們的子女生病時才能有更好的醫療照護。早晨,我在護理站瀏覽病人的資料,看起來昨晚沒發生什麼事,今天順利完成內視鏡手術後,腹痛好幾天的他應該可以舒緩一些,雖然這個手術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卻是目前醫療上能夠給予他最大的幫助了。病人目前的狀況比前幾天改善很多,算是鬼門關前繞了一圈又回來,更別說這次入院前一個禮拜他才因為相同的腹痛進來,那時候還一度送進加護病房,零零總總的治療過程,都暗示著家屬和病人情況很不樂觀,原主治醫師甚至在更早之前就和照顧他的小兒子討論過是否要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o not resuscitate, DNR)」的同意書,小兒子那時候表示需要時間和其他家人討論,而這個議題從那時起就延宕至今。但是今天還有另一個異於平常之處,正是月初輪換教學醫師的時候!一個禮拜前班表出來後,我就四處打聽這位老師的教學風格:老師在查房前,自己會先看過病人的狀況,打好病程紀錄,再聽醫學生的報告,就連今天是換團隊的第一天也是如此,她不僅清楚病人,也知道我們對病人的掌握程度。進病房前,老師和我以及主責的專科護理師確認,待會要跟病人再提一次DNR的簽署,考量到伯伯的情況,有可能會跟上次住院一樣需要送到加護病房,到時候身邊只有小兒子,所有的決定壓在他的身上,危急時刻怕他做出後悔的決定,因此希望可以開門見山的和伯伯好好溝通。病房內,老師不疾不徐的自我介紹,伯伯沒有太多的訝異,畢竟昨天上一個主責醫師就有解釋過今天會是新的教學醫師來照顧他,與此同時,我注意到一向在醫師來查房的時候,總是會全神貫注聆聽的小兒子,異常的在看自己的手機,似乎沒有打算參與今天的查房,而此刻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伯伯身上;一開始,伯伯還看著老師,後來他微傾的頭漸漸轉正,雙眼變得濕潤,眨著眼睛看向天花板,他突然語帶哽咽的說:「是,我都知道。」帶著越來越濃的哭腔,伯伯說著他的決心,過去曾經發生過嚴重事故的他,認為自己的這條命是撿來的,他沒有任何依戀,只求最後離開的時候可以平穩的走。病房內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在不小的尷尬之中,我們都沒有預期到伯伯會有這麼大的情緒波動,在大家靜靜聽著伯伯的自白時,我看見老師慢慢側身坐到伯伯的床沿,握著伯伯的手細細聆聽,正當老師準備要開口回應的時候,一旁的小兒子終於開口:「你怎麼可以現在跟病人說這些?之前的醫師都是請家屬到外面才講,你現在在他要做手術之前講這些,不就會讓他的情緒影響到等下要做的手術了嗎?」冷漠的口氣,讓原本已經凝結的空氣更加雪上加霜,老師抬頭問了專科護理師:「有說不能跟病人解釋嗎?」她搖搖頭;一旁的我,腦中飛快的翻著所有畫面,但完全沒有家屬曾經說過不要告知伯伯的印象。伯伯這時說:「沒關係,這些我都知道,這是我的身體,現在發生什麼事我最清楚。」小兒子也沒再多說什麼,頭一低,注意力又回到自己的手機;伯伯的眼淚早已潰堤,接下來收尾的十分鐘對我來說彷彿一世紀那樣漫長,碎得徹底的醫病關係,已經沒有修復的可能,只能在表面蓋個布,盡速撤離。這是我第一次在醫療現場看到毀壞的醫病關係,事後反覆回想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昨天前主責醫師也有跟病人解釋今天要進行的手術對他來說稍微有點風險,但是實際說到是否要簽署DNR時,確實是請小兒子到外面才說。住院期間,原主治醫師也來看過伯伯,我在一旁清楚地聽到醫師在小兒子面前問伯伯:「你知道自己的情況嗎?」伯伯灑脫的說知道。這次住院的主責護理師和伯伯一個禮拜前住院的時候是同一個人,她都是在病房內和伯伯以及小兒子解釋病況,並沒有特意迴避。我心裡不禁開始思索,那麼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該怎麼辦?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句虛無縹緲的團隊溝通不良能夠概括解釋,最具體地問題癥結點在於――病情解釋要到怎麼樣的程度才算清楚?伯伯、小兒子,或是主治醫師三人心裡各自忖度,到底另外兩個人知道了多少,又或者不知道了多少的情況,一定要換了醫師在不知情之下狠狠地被揭開才能夠打破僵局嗎?從伯伯的情況來看,前主責醫師有向病人告知治療的風險,原主治醫師也有確認病人知道現況,但是那樣的程度足夠了嗎?從病人肯定的回答,大家各自得到想要的答案,看起來一片祥和,不過細究就可以發現誰都沒有戳破什麼,每個人還是可以活在自己的理想中:家屬以為病人只知道部分、醫護人員完成告知義務。反過來說,如果所謂完善的病情告知是要在每次面臨風險的時刻,對末期病人時時提醒「你的情況很不樂觀,請做好心理準備」如此完美、如此正確,如此沒有人性的溫度,想必也不會是理想中最好的解決之道。語言的侷限注定讓病情解釋沒有完美的時候,分寸拿捏也有賴於深厚的關係基礎,但臨床上真能每次都這麼幸運地等到病人、家屬和醫護人員建立好關係,才發生需要作出抉擇的關鍵時刻嗎?在一個行之有年、每個月都在進行的教學醫師輪換制度中,都會出現溝通的困難,那麼我們真的很難期望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現實中,每個人都能在一片混沌之中做出最正確的選擇。我第一個接觸到的困境讓我認識了如此令人挫敗卻又充滿挑戰性的醫療場域,這無關乎一位醫者的知識是否淵博,又或者技術是否高超,這是最純粹的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相互流動:我看見了你,我感受到了你,我希望你一切安好,我希望幫助你做出符合你希望的決定,每一位醫者都期盼能夠在一段錯縱複雜的關係中,滿足所有人的願望。我承認這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口號,回到我們的故事,這些話看起來一文不值,然而真實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灰色地帶令我們煎熬,但也能帶給我們希望,就像走入婚姻不是愛情的終點,所有的關係都要雙方的努力才能維持,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讀者,糾結的並不是找到誰該為整件事情負責,因為每個牽涉其中的人都有責任,能夠為每一次的醫病溝通付出心力,一起創造最圓滿的互信互任,就是我們能從這個故事裡學到最寶貴的一課。
-
2021-08-25 新聞.元氣新聞
獨/疫情衝擊營收 健保補助加碼至九成 最快下周撥款
為因應五月中爆發的社區疫情,醫院配合衛福部要求降載,許多加護病房與病房都改做專責病房,一般住院病人不能收,不緊急的手術和檢查也都暫停,醫院營運大受影響。為了進一步幫助醫院度過難關,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目前規劃將第三季預撥費用的比例提高至去年同期的九成,最快下周就可以開始撥款。健保署六月就曾宣布分階段挹注健保現金費用,以全力支援醫院防疫,主要原則為今年第二季按照前年第二季核定費用的八成,以現金預撥,六月已撥付將近四百億元。李伯璋表示,衛福部、健保署與醫院協會討論後,決定再次提高比例,改比照去年第三季核定費用的九成。李伯璋表示,目前研議方向是,針對三個層級的醫院,今年第三季(七至九月)比照去年第三季給付金額的九成,但今年申報超過去年同期的醫院,不能多領。舉例來說,如果去年同期健保給付醫院100元,今年醫院申報80元,健保就補到90元,但如果醫院今年做120元,也只給付100元,這是希望幫助醫院,但也不鼓勵衝量。李伯璋表示,醫院協會已經與部長溝通過,也已發文給健保署,目前還在公文程序中。本周三(八月二十五日)健保署與醫院協會將再開一次研商會議,確認各層級醫院都可以接受,就會將方案上簽給部長陳時中,部長同意並簽核,才算通過。李伯璋表示,以上規則會讓部分醫院少領,但經過醫院協會調查,難得三個層級的醫院都有共識願意這麼做。如果完成公文簽核流程,順利通過,最快下周就能預撥第三季款項給醫院。詳細受款院所家數、補款金額,健保署還在計算中。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健保署願意補助到去年同期的九成,對醫療院所是很大的幫忙,「至少薪水發得出去。」如果照今年疫情期間的營運情況,較受衝擊的醫院營收可能掉到原本的一成到五成,要是沒這筆補助,醫院很可能會連薪水都發不出去。朱益宏建議,衛福部對於醫院還有一筆特別預算的防疫獎勵金,金額大約數百億,在紓困千億預算中佔比不高。朱益宏認為,醫療院所的紓困金或許可酌予增加,例如針對台大醫院等防疫有功的醫院,不只給醫護個人,也多給院方多一些獎勵金。畢竟醫院為了配合防疫,都需付出許多額外的行政成本,醫院有多餘的獎勵金,也可以酌予再分配給員工。
-
2021-08-25 該看哪科.婦產科
長輩帶寶寶收驚,義大利爸爸從反對到直呼「真的有用!」吳子龍克服台義文化差異,帶女兒一起玩音樂
原本在威尼斯就讀中文系的吳子龍,多年前曾以交換學生身分來到台灣,畢業後,他選擇再次踏上這片土地,在這裡落地生根。成為奶爸後,他沒有迷失在育兒的忙亂中,反而將生活視為創作動力,持續在音樂的夢想路上堅持不懈。來到台灣14年,吳子龍說,台灣已經是他的第二個家,不僅說得一口流利中文,台式習慣與飲食也難不倒他,只是當遇到婚姻、育兒,面對觀念不同的另一半與長輩,可就不是調整心態如此簡單的事了。面對文化差異更需溝通與適時退讓吳子龍提到,剛開始,他與老婆曾因為「對異性朋友的態度」而發生爭吵,「在義大利,有異性朋友是很正常的,如果你因為交了一個女朋友,就不和其他異性朋友來往,或是把關係打斷,其實是很沒有禮貌的行為。」看在台灣老婆的眼裡,難免有些介意,但當時兩人都不願意放手,僵持了幾天後,才決定各退一步,衝突才總算和平落幕。除了個人想法,有時還需面臨文化差異,其中他對「買房」特別有感。婚前,他們住在合租公寓,吳子龍一方面覺得合租的租金較划算,且對歐洲人來說,為了買一間房而背負著幾十年的房貸,根本是天方夜譚,認為租房子比買房子還划算,因此普遍不願意買房。而台灣人則難以接受婚後繼續住在合租公寓,也容易對於「一輩子租房」感到不安。吳子龍坦言,即便經過多次討論,買不買房,仍是無法解決的一大難題。長輩帶女兒收驚.他從驚嚇轉為驚喜談到育兒觀,夫妻倆還算相似,讓我們好奇的是,當自然派的義大利女婿遇上傳統台灣長輩,究竟會產生哪些化學變化?吳子龍分享,女兒Martina是去年8月出生,儘管正值炎炎夏日,但有種冷,是阿公阿嬤覺得冷!長輩擔心寶寶著涼,總是將孫女裹得厚厚的,他不解「為什麼不能只穿尿布?穿這麼多,還要為了不讓寶寶滿身大汗,開很強的冷氣,有必要嗎?」但台灣的傳統習俗更是讓吳子龍大開眼界。他表示,有段時間,女兒晚上都睡不好、哭鬧不休,因此岳父岳母提議要帶孩子去「收驚」,他第一時間非常反對,「義大利信天主教,對這種宗教儀式有點反感,而且又沒有科學根據。」無奈最後只有他一人反對,只好妥協。沒想到收驚後,女兒不但安穩入睡,還睡得頗好,讓吳子龍驚呼「好像真的有用!」當爸爸後.發現自己和父親的共通點回顧和爸爸相處的記憶,吳子龍說,「其實我本身也是混血,爸爸是匈牙利人,因為是上班族,所以基本上只有週末才看得到他,爸爸會教我匈牙利文、騎腳踏車、爬樹,印象中都是在教我一些能力,比較嚴格,小時候跟爸爸玩的回憶很少。」雖然父子間的對話不多,但吳子龍的生活軌跡,卻與爸爸有許多雷同,「我的生活都是複製爸爸的,爸爸當初就是20歲從匈牙利到義大利當兵後,再也沒回去,我也是,20歲到台灣,就一直留在這裡。爸爸不斷努力融入當地環境,他娶了義大利老婆、說起義大利文流利到聽不出他是外國人,我也差不多,在台灣結婚生子,落地生根。」孩子出生前,吳子龍原以為自己會是個很隨性的爸爸,沒想到他反而是扮黑臉居多,像是女兒堅持不吃飯,便會將她抱到遊戲區,從小開始培養「坐在餐桌就是要好好吃飯」的好習慣。吳子龍表示,他嚴格的一面可能遺傳自爸爸,「自己帶孩子後才了解,爸爸的行為和每一句話,都會在孩子身上留下深遠影響。」重新找到家庭與工作間的平衡從前,吳子龍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工作上的事,但寶寶需要的是24小時全天候的照顧,「女兒讓我了解到,家庭、工作、健康都是一樣重要的,不應該為了工作犧牲家庭,尤其是因為孩子成長得很快,每天都不一樣,如果我沒有參與她的成長過程,以後一定會很後悔,所以更珍惜全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今年5月,吳子龍發行了單曲《我選擇快樂》,女兒也是他的小小粉絲,「不管在家、車上,都會放給女兒聽,後來甚至變成安撫女兒的歌,只要她聽到這首歌,就會停止尖叫。」雖然單曲發行一波三折,發行後又不巧碰到疫情升溫,只能轉向網路宣傳,但他不氣餒,「我還是做該做的事,把握防疫的日子多陪家人,也持續錄製新歌,準備發行新的音樂作品,不會因為這個狀況就失去樂觀、失去希望。」正如他的單曲歌名,在育兒和人生的道路上,你永遠無法控制即將發生的變化,但仍然能夠選擇用正向的心態,擁抱迎面而來的挑戰。採訪諮詢暨圖片提供/吳子龍※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1-08-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轟食藥署EUA審核標準 聯亞批「全球沒人敢這麼做」
聯亞生技申請緊急授權許可(EUA)被駁回六天後,董事長王長怡昨天親上火線,對於政府採用「僅取單一時間點」的免疫橋接方法,作為最重要且唯一比對的標準表示遺憾,認為忽略T細胞的重要性,僅以武漢株病毒作為免疫橋接的審核標準是「片面的、不合時宜」,批評「台灣怎麼這麼大膽,全球沒人敢這麼做」。王長怡表示,政府EUA標準可能比較倉促、不周延,也未全方位溝通,這都可理解,但是聯亞疫苗是全球獨一無二,不適合用單一免疫橋接標準來審查,希望相關單位可隨著疫情變化做滾動是調整標準,聯亞將向食藥署申請以Delta變異株做為標準,再次申請EUA。另外,王長怡雖多次感謝醫藥品查驗中心(CDE)輔導,但也語帶不滿表示,CDE要求遞交試驗的樣本必須和未來生產製程相同,因此去年十一月就決定增加三個兩千公升的生產槽,以此作為臨床試驗和送審的樣本,「不像其他疫苗一開始僅用兩公升、幾萬產能的部分送審。」外界好奇,是否事前知道EUA未過,負責臨床試驗的晉加公司醫藥既臨床研究處長沈雅慧表示,聯亞在二期試驗期中報告符合EUA的安全性標準才送件,CDE當時也承諾,若是EUA訂定的療效標準未通過,就不會請聯亞去開專家會議,但審查會議召開後,日前衛福部長陳時中宣布EUA未過,「我們是那個時間點才知道,同樣也很震驚」。對於聯亞的下一步,聯亞日前公告,對在印度進行三期臨床試驗的計畫會重新評估,聯亞表示,除國內的UB-612疫苗,目前也規畫將下一代UB-613疫苗到印度繼續進行三期試驗,申請國際認證的目標不變,但是由於是國際性的試驗,詳細時程則要等美國合作公司Vaxxinity的評估後對外公布。
-
2021-08-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闖關EUA失敗 聯亞批政府審查標準太片面:錯失保護國人機會
聯亞生技日前向食藥署申請緊急授權(EUA)未核准,董事長王長怡表示,對於食藥署的審查結果深感遺憾。聯亞也說,現在沒人針對SARS做EUA,主要就是因為SARS已經消失,而政府現在以武漢株作為標準,但周遭各國都是DELTA病毒在肆虐,是席捲全球最嚴重的病毒株。沉寂多日,聯亞今日舉行「感恩記者會」,王長怡與聯亞高層、新冠疫苗計畫主持人共同出席,說明疫苗設計概念與優異性,更面對外界對於聯亞下一步的關注。王長怡表示,感謝4215位的受試者慷慨的貢獻自己的手臂,而二期試驗結果顯示相當成功,不但不良反應低、安全性高,也可有效誘導T細胞毒殺病毒免疫力與B細胞對病毒產生中和性抗體,中合抗體濃度高,與第一期試驗結果相當一致,有高度重複性與可靠性,具備成為安全有效、抗新冠疫苗的優質特色。王長怡也說,而政府的審查標準是片面性與局部性的免疫,免疫橋接,不應該只注重單一時間點,也很遺憾高端要公布期中報告時,才公布免疫橋接標準,而聯亞未通過EUA,錯失保護國人的機會。王長怡也呼籲,受試者要對聯亞有信心,協助完成二期試驗六個月的訪視,證明疫苗有強而有力的續航力,也承諾會公布抗體群組輪廓測試。更感謝CDE的輔導,聯亞還有最後一哩路,也正持續與食藥署溝通討論全面免疫性評估,完整呈現疫苗設計的優異性。
-
2021-08-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提疫苗三大優勢 盼受試者繼續完成二期臨床試驗
指揮中心於8月16日宣布聯亞疫苗未通過國內EUA審查。但聯亞雖未通過國內EUA,各路專家仍認為聯亞的新冠疫苗研發之路「還沒到盡頭」。聯亞生技今天舉行記者會說明新冠肺炎疫苗接下來的走向,聯亞生技董事長王長怡表示,對於指揮中心未通過審查的結果感到非常遺憾,也盼受試者能對聯亞疫苗有信心,繼續完成試驗,向法規單位證明聯亞生技的疫苗有效,未來也將提供受試者完整抗體群組輪廓測試。王長怡表示,聯亞的UB612疫苗有三大優勢,一為產生中和抗體的期間持久,半衰期達195天,是目前所有最久的疫苗;二是可中和大多病毒變異株,尤其對Delta病毒株仍保有和原始武漢株有相近的中和效價;三是可精準的產生T細胞免疫力,從AZ疫苗的結果也可見到中和抗體的濃度並不是保護力唯一或必要的因素。而衛福部食藥署直到6月10日高端公布二期期中分析資料當天才公布審查標準,以部桃有限的血清樣本,並以單一時間點的中和抗體效價作為審查標準,對聯亞以小片段以避掉大部份副作用的疫苗來說,是不利的。王長怡也表示,指揮中心的決定讓國人甚至全體人類錯失一隻優秀的疫苗,甚為可惜。將持續與CDE(醫藥品查驗中心)和食藥署溝通,盼能考慮全面免疫力並納入Delta病毒的比較性試驗。
-
2021-08-23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為什麼越到晚上越容易暴飲暴食?與意志力無關的腦神經科學
首先,我們下定決心要遵循健康與規律飲食,但是在一天當中,這股意志力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減弱。有些人在一天的開始,或許能夠拒絕高脂、高糖的食物,而選擇燕麥粥和新鮮水果當早餐,但之後我們的毅力會崩潰,開始放縱自己吃甜食或其他油膩的食物。前額葉能有助於對抗誘惑,要我們別去吃明知道不該吃的東西,但是低血糖會削弱前額葉神經迴路的力量。這很諷刺,在我們最需要意志力的那個當口,低血糖反而催促我們去尋找食物,而我們的腦中有助於維持規律的區域也拋棄了我們。事實上,低血糖讓我們容易做出各式各樣輕率又衝動的決定,不只限於向誘惑屈服、晃進速食店裡面而已,血糖降低時人還容易急躁。在一項研究中發現,在法官思考是否要讓囚犯假釋時,如果距離上次進食已經有好幾小時,那麼拒絕給囚犯自由的機率就會提高。這個有趣的研究指出,雖然假釋案件的順序並沒有特別排列,但是在法官休息吃了點心之後,犯人特別容易獲得假釋。在血糖低的時候,不論面對的是選擇食物或是其他重要的事情,我們較不傾向於深思熟慮並做出正確的決定。許多居住在現代化城市的人,過著忙到抓狂的生活,往往經常會「靠飲食抒壓」(stress eating)。人們像是穿著溜冰鞋的豬一樣奔來走去,奮力想要把許多待辦事項解決掉,身邊全是各種預期之外的延遲、障礙,和其他阻止工作進展的鳥事,這時我們往往會做出輕率的決定。我們放縱自己大吃,真的如習語說的那樣可以「吃下一匹馬」,而且認為這樣能夠把逐漸降低的血糖濃度升高,事後想起不該這樣子,往往為時已晚。我們會稍微想一下要選擇比較健康的食物,但很快就會找個似是而非的藉口,在意志力薄弱的狀況下做出決定:今天已經過得很糟了,吃點可口但不健康的食物並沒有關係。科學家終於已經了解—不論血糖濃度高低—人類的決心在壓力之下都會煙消雲散的原因。那是因為壓力激素皮質醇在腦部發揮兩項作用,會使得自制力完全消失殆盡。第一:增進報償路徑的敏感度,讓人更容易受到外觀誘人、香味刺激食欲的高熱量食物的吸引。第二:讓報償路徑和其他能夠對抗美味誘惑的腦區之間溝通的強度減弱。由於處在社會壓力之下,皮質醇會過量釋放,這個狀況也會影響到自戀者,甚至可能指出傲慢之罪影響貪吃之罪的某種神經機制。前一天晚上的睡眠狀況對於當天的食欲調節也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前一天睡眠品質不佳,當天總是會吃比較多東西。如果要打破惡性循環,你在睡覺前數個小時的關鍵期內就不能吃大餐。如果吃了大餐,肚子中的酵素在打破食物分子之間的化學鍵時,會釋放出熱。這些多餘的熱必須先排除掉,之後才能夠好好睡一覺,因為腦部必須稍微冷卻一點,才能夠進入睡眠模式。為了加速這個過程,我們想睡覺的時候,手和腳的血管會擴張,好提高散發過多熱能的效率。如果你睡覺的時候習慣腳要露在棉被外,其實正是出自本能要加快此過程。最近的一些研究指出,催產素(oxytocin)這種神經胜肽(neuropeptide)參與了食欲的調節。這個結果支持了「安慰進食」(comfort eating)這個概念。催產素著名之處在於,當我們在社交時得到正面體驗,它能讓人產生舒服與安全的感覺。正面體驗可能是受到讚美,或是擁抱,所以催產素有個綽號叫「抱抱藥」(cuddle drug)。不過催產素也和飽足感的產生有關。高糖的飲食會使得下視丘中的催產素濃度下降,讓人想要去找更多食物來吃。這些機制總加起來的結果就是我們對飲食禁果的誘惑非常敏感,而且抵抗誘惑的能力很容易就喪失。低血糖、高壓力、昏昏欲睡的腦袋,再加上容易感到無聊,全都阻礙了腦部控制衝動的部位發揮作用,這些部位本來可以引導我們遠離那些「讓人歡喜讓人胖」的食物。讓人無法無天、不顧後果的以上種種因素全面失控,良知意識也就難以發聲,神經網絡的來回溝通陷入混亂,我們的腦中因此充滿了看似理智的藉口與說服力薄弱的理由,在在都是要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如果這個混亂的狀況中又加上了酒精助陣,你很快就會發現自己坐在離自家最近的中東烤肉串店中,而且已經點了魚卵沙拉醬(taramasalata)來吃。所以說,任何想要努力控制自己腰圍擴張速度的人,得到的建議往往是要專注於找出有效且方便的方式減少壓力,並增進睡眠品質。※ 本文摘自《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作者:傑克.路易斯譯者:鄧子衿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21/06/05
-
2021-08-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二級警戒延長至9月6日 最新規範一次看
國內疫情穩定,8月24日到9月6日維持二級警戒,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段期間仍須關閉場所,包括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MTV、KTV等仍關閉,遊藝場所等仍關閉。不過放鬆集會人數限制,包括室內可80人、室外300人,若超額可提出防疫計畫。至於餐飲部份,陳時中表示,新增同住家人聚餐,不受限隔板、梅花座等,與其他桌要做好社交距離。醫院探病部分,開放加護、安寧、精神照顧等,以及兒童病房、身障病況危急、以及住院天數達到七天以上探病。另外符合主管機關管理,包括k書中心、遊樂園、海釣場、海泳、浮潛等水域,符合主管機關的指引就可以開放。陳時中說,醫院開放住院七天以上病人的探病,每天固定一個探病時間,每次至多2名為原則,除非是接種兩劑滿14天,或是染疫滿三個月等,至於其他開放方式,都是根據管理的指引、措施來辦理,像是不管是k書中心、室內遊樂場、海釣場、水域活動都是按照指引辦理。指揮中心自8月24日至9月6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請民眾持續配合防疫措施,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考量國內疫情雖趨緩但仍有零星不明感染源之本土病例,經與相關單位溝通討論及評估後,宣布自今年8月24日至9月6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並將維持或調整相關管制規定如下:一、通案性原則:1. 除飲食外,外出全程佩戴口罩。2. 實聯制、保持社交安全距離。3. 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人流控管或總量管制:室內空間至少1.5米/人(2.25平方米/人),室外空間至少1米/人(1平方米/人)。4. 集會活動人數上限:放寬為室內80人,室外300人,若超額則向地方主管機關提報防疫計畫。5. 婚宴、公祭:(1). 公祭遵守內政部相關防疫規定處理。(2). 婚宴遵守每一隔間室內80人、室外300人上限,並遵守餐飲指引不得逐桌敬酒。6. 餐飲管理:依照衛福部規定處理,新增同住親友聚餐不受限使用隔板、梅花座及專人分菜。7. 醫院探病:開放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呼吸照護病房、精神科病房、兒童病房、身心障礙、病況危急及住院天數達7天以上者之探病;探病者須遵守探病時段、人數限制及出具篩檢陰性證明等規定。8. 符合主管機關防疫管理指引或規範得開放:K書中心、室內遊樂園、海釣場、海泳/浮潛等水域活動。二、仍須關閉之場所:1. 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KTV)、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2. 遊藝場所、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及其他類似場所。指揮中心說,目前國內疫情穩定控制中,為兼顧防疫與民眾的生活品質,未來將持續觀察疫情態勢,循序漸進,適度放寬管制措施;面對病毒變異株的威脅,將持續強化邊境監測及防疫作為,籲請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1-08-20 新聞.元氣新聞
領養回家才知曉牠的悲慘遭遇 柴犬「錢錢」在新家找到歸屬感
開心地窩在家人為他布置的小角落,牠是錢錢,被主人晨希一家人認養後,終於脫離在不同家庭流浪的生活。重視信仰的晨希一家人,多年前飼養的米克斯(註:混種犬)離世後,決定再領養一隻寵物陪伴,在神明的指引下,他們透過社群媒體,找到了外型跟個性都符合的柴犬,取名作錢錢。但錢錢剛到家裡時眼睛睜不太開、走路緩慢,讓他們發覺不尋常,趕緊帶去給獸醫做檢查,才得知錢錢眼疾已久,「醫生說以他的年紀,這是不會好了。」向領養單位求證後,才得知錢錢年紀可能將近八歲,再加上掉毛問題,讓他輾轉在好幾個認領養家庭還有協會流浪。雖然與當初預期不同,晨希一家人還是決定留下錢錢,「應該要感謝我媽當時的魄力與決心,認為養了就是要負責任。」為了治療錢錢身上的病痛,晨希一家人不只勤跑動物醫院治療,也想盡辦法改善錢錢過去吃廚餘的習慣,動手製作鮮食與肉丸,讓牠吃得安心又健康。 除了身體病痛,更困難的是如何療癒錢錢內心的傷痛。晨希描述,錢錢剛來家裡時,晚上總是無法安穩的睡覺,透過寵物溝通師,晨希才了解錢錢過去遭棄養的經歷,導致牠跟人類相處總是戰戰兢兢,「我真的可以留下來嗎?我真的可以跟你們一起在一起嗎?我可以再乖一點。」害怕再次被丟棄的心情,讓晨希一家人心疼不已。在了解錢錢的想法後,晨希一家人建立共識,除了請教動物行為訓練師、也互相約定工作再忙碌,一定要有人陪在錢錢身邊。這些努力,讓錢錢內心的傷口慢慢痊癒,而家人也因此變得更團結。終養不棄養,是晨希一家人領養錢錢後致力推動的觀念。今年是錢錢來到晨希家裡第四年,他們為他開了一場生日派對,錢錢在照片裡笑得開心,已經完全融入了晨希的家庭。打勾勾約定,這裡就是牠永遠的家,而他們還要再一起生活20年。【世界流浪動物保護日專題】送浪浪回家的最後一哩路⭐️「寵物健康我守護」最後一週邀稿中 賺獎金6000元幫毛孩加菜!陪你在家度過苦悶疫情的毛小孩,歡迎來分享牠的健康小故事!來信需附上寵物簡歷與照片,不僅有高額獎金,還有udn文創精美授權贈品等著你喔!(點擊上圖瞭解更多活動詳情)活動截止日為8/24(二),歡迎踴躍投稿!
-
2021-08-2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
【編者按】繼三對幸福的「老夫老婦」與我們分享老年快樂的家庭生活,這星期我們把主題拉到「老」與「死」之間的「無奈」。一位內科資深醫師呼籲台灣社會大眾與醫學界正視高齡族群的「衰」、「弱」;老人醫學專家介紹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提出的「以高齡者為中心的整合式照護模式」,並分享在台灣守護老人「看、聽、動、食、樂、智」六大內在能力的努力;最後,一位曾經陪伴高齡老父走完人生最後旅途的資深醫師,反省思考如何幫助老人擁有健康、獨立與尊嚴,呼籲老人應該主動與子女討論自己人生旅程的最後階段要怎麼「走」,讓家人了解他的願望,才能無憾地走完美滿的人生。1992年83歲的母親與肝癌奮鬥多年之後離開人間,長她兩歲的父親由爽朗健談的退休企業家慢慢變為落落寡歡離群索居的孤獨老人,之後他周圍老友一個個消失的孤寂無奈,更使身為子女的我們深深感受到鰥寡孤獨是老人最難忍受的考驗。好容易等到我們家老二如願進入與老大同一所大學,兄弟得以彼此照顧,我與內人終於在1998年結束在美23年的醫師生涯,回國加入兄弟姊妹共同照顧父親的行列,一直到他老人家在2008 年以101高齡壽終正寢。這十年陪伴老父,使我有機會以又是醫師又是家屬的身份體會老人「喪偶」、「喪友」以及日漸喪失「身體健康」、「獨立自主」的無奈。記得父親直到99高齡,仍然身心健康,與我清晨在中正紀念堂漫步長談,還常叮嚀我,人老之後一定要能「感恩」、「念舊」,才會感到幸福。在這種父子談心的場合,我好幾次都有個衝動,想與他探討他對生命末期的看法。但這種我經常會主動與年老病人及其家人討論的話題,竟因為某種「忌諱」無法開口,至今仍深感遺憾,我始終沒有機會由他口中聽過他對人生終點的安排有何明確想法。父親在過世前一年多,一年內因吸入性肺炎住進台大醫院三次,在與六位兄弟姊妹討論過後,我代他簽署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時最後與醫療團隊商量下,決定接受「鼻胃管攝取營養」的醫療決定。我深知對一位神智清楚,最喜歡美食的老人家,接受這種生活方式是何等的困難,但在理智的衡量下,他十分勉強地答應了。最初他偶爾在深睡中,不自覺地自己動手拔掉鼻胃管,而他老人家尷尬地向我道歉的神情至今仍是我的夢靨。之後每個月我幫他更換鼻胃管時,都會在前一晚拔管,讓他當晚睡得十分舒適,而隔天一早上班前,我再幫他換上新管。幾個月後,他開始告訴我,他實在不願意再插回鼻胃管,「這種存活沒有尊嚴,沒有品質,不如不要活」。後來他甚至一直搖頭拒絕,直到我告訴他,再這樣拖延下去我上班會遲到,他才閉上眼睛,滿臉不高興地讓我插上新的鼻胃管。在往醫院上班的捷運車上,有時我會想到幾分鐘前父子互相道歉的情景,而忍不住流下淚來。2008年父親在沈睡中安詳過世,但我偶而仍會回想到那一幕我堅持他接受鼻胃管的難忘情景,而不覺愧疚落淚,因為我實在沒有理由強迫他接受這種他認為「沒有尊嚴的存活」。父親過世時雖然已經衰弱臥床好幾個月,但他心智清楚,他的意見應該被尊重。我們提供營養,延長生命固然重要,但當事人對「人生的意義與目的」的看法,應該遠比家人活過百歲的紀錄來得重要,我們這樣執意繼續使用鼻胃管到底是為了誰?當台灣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之後,我常會想起,如果我們當年有機會讓他老人家主動與子女們討論自己人生旅程的最後階段要怎麼「走」, 讓家人了解他的願望,我們一定能使他更無憾地走完美滿的人生。隨著自己年紀漸漸走向人生不可避免的「下坡路」時,才猛然發現父親不只在我小時教我如何為人處世,他還以自己的老化來教我了解「老人的需求」,更想不到在他乘鶴仙去多年,仍然不時提醒我老人醫療的困難抉擇,使我能以「如果我有機會再照顧爸爸的話,我會怎麼做」來減少病人與其家屬的遺憾。前幾天在我們定期的「醫學人文個案討論會」,醫學生提出一位八十幾歲的食道癌女病人,因為重度失智、體力衰弱、多次跌倒受傷,但女兒不離不棄,希望我們盡醫學上最大努力,繼續延續母親的生命。病人常自己拔掉鼻胃管,醫療團隊正在考慮在腹部直接建立「胃管」,但又擔心病人會自己拔掉而造成更多的傷害,因此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該不該去引導家屬面對病人所遭逢的這種不可逆的現實,而能接受安寧照護。」許多討論勾起我十幾年前照顧家父的痛苦回憶。我告訴學生我將好好思考「如果父親的最後幾個月可以重來的話,我會怎麼做」,並且我會與他們分享我寫出來的心得。今天痛定思痛,深深覺得家人應該讓老人在身心還健康時,有機會表達自己對人生旅途步入終點時的心願,而家人更應當尊重老人的意見,幫助他們達到「此生無憾」的願望。如果時光可以倒轉的話,我一定不會執意要父親讓我插回鼻胃管,我會建議家人好好聆聽父親對生命的看法,有必要時,我會請教安寧照護的醫療團隊與父親與家人一起溝通。透過他們的專業,讓父親與家人一起找到他認為最好的決定,而我們一定會尊重他的意見。至於對於學生日前所提的個案,既然病人是失智的老人無法明確表達自己的意見時,我們就應該說服家人接受安寧團隊的照會,大家共同討論,以他們對病人失智之前的性格,推斷病人可能的反應,做出大家都能心安的決定。寫完這篇文章,猛然發現今天剛好是父親節,不絕潸然淚下。父親!謝謝你一直給我機會成為更好的人、醫師、老師。
-
2021-08-20 失智.長期照護
失智症患者吃不下怎麼辦? 臺大醫教5招照顧技巧
在門診遇到一位焦急的家屬,詢問:「醫師怎麼辦?我媽媽最近都不吃東西了,每次都只吃一點點,而且都含在嘴裡不吞下去。」吞嚥與進食困難是很多失智症患者的家屬或照顧者都會遇到的問題。而吞嚥與進食困難可能會導致進食不足、營養不良、體重下降、脫水、吸入性肺炎等進一步的問題發生。失智症進食吞嚥困難照顧常須根據患者的情況做個別化的調整,常用的照顧技巧有:1.根據專注力與情緒狀況作調整:失智症患者的吃飯的時間不應限定在我們習慣的三餐時間,而可以根據患者清醒以及想吃的時間,來調整為吃飯的時間。如有躁動或焦慮情況,應嘗試找出刺激造成焦慮以及躁動的原因,並將刺激因子去除,避免因躁動或情緒影響吃飯進食。2.環境的調整:調整用餐環境為較為安靜舒適的環境、光線明亮充足、播放輕音樂、減少餐前的等候時間,均有助於失智症患者的進食。此外,選擇色彩繽紛相較餐桌對比性強的餐具,以及同一時間餐盤上只有兩種食物,可讓失智症患者較為聚焦食物避免分心。3.姿勢及飲食調控:藉由藉由下巴下壓(圖一)及使用增稠劑,可以減少嗆咳及吸入性肺炎發生的風險。4.營養品的補充:過去研究顯示使用營養品在短期對體重及營養狀況上是有幫助,因此在進食不足導致營養缺乏的時候,家屬不妨試試給予失智症患者營養品來補充營養。5.輔具及肢體復健介入:針對有肢體障礙而影響吞嚥進食的患者,可以進行肢體復健,並提供適當的輔具,像是可彎曲湯匙、叉子、握筷輔助器、弧形盤、雙把手杯、防滑墊等,以降低因肢體障礙導致的進食困難。很多家屬或照護者由於擔心營養不足或脫水等問題,都會希望嚴重失智症患者放上鼻胃管。家屬常常會說:「醫生,他都不吃東西,難道要看他活活被餓死嗎?」然而,失智症患者最終一定都要帶著鼻胃管離去嗎?用了鼻胃管就能讓失智症患者活得比較久?活得比較好嗎?根據過去的研究顯示使用鼻胃管並無法增加嚴重失智症患者的存活率,且使用鼻胃管對於存活時間、生活品質、營養狀況、身體功能上均無幫助。並可能會造成躁動、避免拔管而使用約束限制住失智症患者活動、產生管路導致的壓瘡等問題及不適。除非失智長者有合併中風或其他疾病所導致的吞嚥困難,否則針對單純的嚴重失智症患者,其實不放鼻胃管並不會活活餓死病人,長期放置鼻胃管反而會降低生活品質。對於失智症患者的照顧可以採「舒適進食」為原則,就是吃飯的時間不應限定在我們習慣的三餐時間,而讓失智症患者在想吃的時候吃,能吃多少就吃多少,並著重在於改變環境和以病患為中心出發的照顧為主,利用上述的照顧技巧,以此來促進患者進食。完整的失智症吞嚥困難照顧,應有完整多面向的評估,以及多專業的介入,以達到有效減少吞嚥困難並促進進食的目標,這必須要靠醫療團隊、家屬、照顧者三方一同努力及完善的溝通,來讓失智症患者擁有最佳的生活品質。
-
2021-08-19 該看哪科.皮膚
飽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 生物製劑藥物讓女大生恢復笑容
一名21歲女大學生飽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不僅全身脫屑,外出時常被投以異樣眼光,半夜更因搔癢而難以入眠,導致白天常常無精打采,雖然嘗試許多療法,但病況依舊反覆惡化,所幸透過生物製劑藥物治療兩個月後,皮膚症狀日漸好轉,才恢復自信與笑容。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醫師方心禹指出,患者因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生活品質不佳,連帶影響社交狀況,經溝通討論後,決定採用生物製劑藥物治療。僅約兩周,女大學生多年的搔癢感竟然奇蹟似的逐漸消退,又再經過兩個月治療,原本總是脫屑、發紅的皮膚也幾乎恢復正常皮膚。方心禹說,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且反覆發生的皮膚疾病,主要是因皮膚屏障異常和免疫系統過度活化造成,導致外在過敏原可以輕易的經皮穿越,接著引發一連串的發炎反應,症狀除了廣泛性的濕疹樣皮膚變化,伴隨而來的搔癢不適,更影響生活品質。她說,中重度的異位性皮膚炎可謂目前最令人感到沮喪的皮膚病之一,現有的傳統用藥,包括類固醇及免疫製劑,都是廣泛性的抑制發炎反應,雖然可以緩解疾病症狀,但因抑制範圍相當大,也可能產生如皮膚萎縮、膚色變淺、長青春痘、免疫力下降和造成肝腎負擔等副作用。方心禹說,患者使用的生物製劑,能精準阻斷異位性皮膚炎治病的關鍵路徑,不影響身體其他器官組織的功能,一般平均使用16周後,約5成患者病況改善90%,約9成患者病況可改善50%以上。而且,副作用除了不到7%患者有輕微結膜炎外,其餘器官系統幾乎不受影響,是相當安全且有效的藥物,為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帶來新曙光。她提醒,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不要灰心,目前已有許多新藥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接下來的5至10年會更多藥物問世,提供患者更舒適安全的生活。
-
2021-08-19 該看哪科.皮膚
抗異大作戰/異位性皮膚炎治療該怎麼選? 破解食物迷思 內外調養控疾病
抗異大作戰講座第二場「打針?吃藥?我的異位性皮膚炎好解方!」精彩回顧 https://lihi1.cc/RL7yG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藥物多元,包括傳統的口服類固醇等藥物,或施打生物製劑和口服小分子藥物,都各有不同的注意事項,藥費負擔也有差異,病友可和專業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並遵從醫囑,不要隨便中斷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與元氣網主辦「異起改變 抗異大作戰」系列直播講座,第二場「打針?吃藥?我的異位性皮膚炎好解方!」由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昭瑜、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簡鈺樺為病友解惑。長期口服傳統藥物 應定期抽血監測 黃昭瑜表示,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當外用藥膏和照光都不易控制時,須採用口服藥物和打針治療,最常使用的口服藥是類固醇,有健保給付,另一種傳統用藥是口服免疫抑制劑。黃昭瑜說,不論是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部分患者長期使用後可能出現白血球下降或造成肝腎負擔,因此一定要定期抽血監測肝腎指數及白血球。在新冠疫情籠罩的此時,民眾陸續施打疫苗,黃昭瑜提醒,異膚患者若口服類固醇劑量超過每日20毫克,或口服MTX等免疫抑制劑,施打疫苗後應停藥一至兩周,以免影響疫苗效力。生物製劑副作用小 健保有條件給付 隨著醫學的進步,黃昭瑜表示,目前已有治療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專一或精準型藥物,主要是生物製劑和口服小分子藥物,可針對發炎細胞或發炎激素進行控制。黃昭瑜指出,根據國外醫學文獻顯示,使用生物製劑16周後,三分之二的中重度異膚患者有75%的症狀可獲控制,以她自己收治的患者來說,效果確實比使用傳統藥物好。生物製劑的另一優點是安全性,黃昭瑜說,生物製劑因為不必經肝腎代謝,感染風險也低,不像需定期監測白血球等指數,且不會影響新冠疫苗效力。目前台灣僅核准12歲以上患者可施打生物製劑,健保給付18歲以上患者,且申請條件是必須使用口服免疫抑制劑中的兩種藥物至少12周,且搭配照光治療,症狀依然嚴重者,才適合提出健保申請。至於口服小分子藥物,目前核准成人使用,但健保不給付,患者須自費。黃昭瑜說,口服小分子藥物因為要靠依肝腎代謝,患者仍應定期做白血球、肝及腎指數檢測,接種新冠疫苗後也要配合停藥一至二周,以免降低疫苗藥效力 。治療銜接應謹慎 勿驟然停藥 她也提醒,異膚患者要留意更換藥物的銜接,例如使用生物制劑,通常要一個月左右才會出現效果,因此患者應和醫師多溝通,原本使用的傳統口服藥物可逐步減少,不能驟然停用,照光和外用藥膏也可搭配採用。對中重度患者來說,專一的精準性治療藥物較能有效控制病情,但台灣目前僅生物製劑可獲健保有條件給付,黃昭瑜說,患者如果無法自費使用精準型藥物,也不用太擔心,畢竟現在健保給付的治療方式很多,患者可和醫師討論,根據自己的期許和經濟能力做通盤考量,訂出最適合的治療計畫。食物過敏因人而異 多吃天然原形食物 除了對治療藥物有疑問,異膚患者常有飲食疑慮,例如不敢吃海鮮或堅果類。簡鈺樺分析說,對異位性皮膚炎來說,食物只是誘導發炎,海鮮、堅果雖較易引發過敏,但不代表不能吃,主要還是根據個人體質和攝取量的多寡,也有些中重度患者吃海鮮卻沒問題。她表示,患者不妨用「少量淺嚐」的方式去面對有疑慮的食物,先少量試著吃一點,不要直接抗拒,如果沒有過度不適,就不須太排斥。簡鈺樺並提醒,凡是加工和高油、 高糖、高鹽的食物,都容易誘導人體內的發炎反應,最好多吃食物的原型,少吃精緻、加工食品,才能降低過敏反應。天然的原形食物有各種不同顏色,簡鈺樺說,這些顏色正代表著植化素,都有著抗氧化和抗發炎的意義,對異膚患者來說,番茄、紅椒中的紅色植化素即有助於皮膚形成保護膜。●加入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社團,掌握最新節目動態 https://lihi1.cc/JQYdw●ADCT小測驗:簡單回答6個問題,幫助異友掌控病情 https://lihi1.cc/fkTEM●抗異大作戰直播講座活動訊息:https://lihi1.cc/8ZPxk
-
2021-08-19 養生.家庭婚姻
孩子是婚姻殺手還是感情加溫器?日研究孩子2歲時,對先生的愛只剩三成!7警報看心理師如何解套
你有多久沒先生撒嬌了?先生有多久沒有牽你的手?生了小孩之後,大事小事都可以引發警報,來看心理師如何解套。很多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是有小孩的夫妻會告訴你,結婚影響兩人生活的程度真的不算多,懷孕、育兒,才是親密關係的重大考驗!小孩出生之後,兩人的焦點都擺在孩子身上,每天光是餵奶、換尿布、洗奶瓶、哄睡就夠忙了,哪還有時間談情說愛、風花雪月?日本一個研究叫身在婚姻中的我們都打冷顫了:日本Benesse次世代育成研究所,曾經訪問300對夫妻,搜集女人們從懷孕到小孩出生後2年期間的心理變化。有70%的女人說,她們在剛得知懷孕時,依然深愛自己的老公,兩人之間仍能保有強烈的幸福感;但隨著孩子年紀增長,育兒瑣事、對另一半的不滿,卻逐漸消磨了對彼此的熱情,小孩剛出生時,愛老公的比例降到45.5%、1歲時便成了36.8%、到了2歲,更降到34%!而這背後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老婆們認為,老公並沒有做好爸爸的角色,在心理上,也沒有提供老婆足夠的安慰。而老公呢?愛是相互作用,若老婆失去了愛的感覺,老公對老婆的愛,當然也是逐年遞減。只不過老公的怨念可能沒這麼深,所以下降的速度明顯比女人慢上許多!孩子到底是兩人關係的加溫器?還是婚姻殺手?結了婚後,兩人的感情就會在孩子的哭聲中消磨嗎?也許不需要這麼悲觀!結婚生子後,感情更堅定的夫妻也是大有人在。諮商心理師許雅玲提出了家庭諮商大師Murray Bowen包溫家庭系統理論,認為在家庭系統中,夫妻兩人只要是平靜的,也可以達到關係的平衡穩定。然而當焦慮增加時,相較於雙人系統,三角排列的穩定度似乎更高、延續更久,並且更能夠容納焦慮,這也是育兒對家庭帶來的好處。在三個都互相有聯繫的倆倆關係中,要怎麼樣才能讓關係穩定呢?許雅玲說:「若三個人都可以互相聯繫,就可以讓家庭關係更穩定。然而若其中某一條關係疏離,那麼這三角關係,也許就有崩塌的可能。」也就是說,在產後初期,由於哺乳的緣故,通常母親是主要照顧者。但如果因此造成孩子跟父親的疏離、或老公和老婆的疏離,那麼父親就可能就會覺得自己像是一個局外人,跟其他兩人愈離愈遠。再者,若三角關係比較緊張,比如孩子是高需求寶寶,讓媽媽總是很焦慮,花在孩子的時間上更多。這時,爸爸也許會樂於當個局外人,因為局外人是最自在且讓人嚮往的位置!但爸爸要切記,放風可不要太久,透透氣後,就要趕快回來照顧媽媽和寶寶的需求。雖然情緒系統中必有三角關係的存在,但沒有絕對的好壞。若能在其中學會自我管理,父親可以不必是局外人。當爸爸尋求和母親及寶寶更多連結,那麼三人也會是穩固且甜蜜的關係。你要讓孩子成為感情殺手或是加溫器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到達「平衡」。狀況1:生小孩之後,丈夫好像局外人,覺得顧小孩不是他的事。諮商心理師許雅玲:「在NETFLIX 的紀錄片Babies中說, 嬰兒0~1歲以前,女人會發揮照顧孩子的天性。不管做什麼,都自然而然地會考慮到孩子的狀況。然而爸爸杏仁核的改變卻只有1/4的程度。但這就代表爸爸的天性無法促使他們好好照顧孩子嗎?這可不見得。研究中說,例如領養孩子的同性父親,爸爸們腦中會生產一樣多的催產素。這證明了,只要讓爸爸成為主要照顧者之一,就可能會讓爸爸主動擔負更多的責任。 媽媽們應該多放手,讓爸爸去參與。如此一來,爸爸才能體貼媽媽的辛勞,也能針對育兒的壓力,交換意見。兩人能夠合作,才不會讓壓力吞噬了你們之間的親密感。而夫妻之間的親密感,也能幫助彼此承擔壓力。」狀況2:產後身體無法回復,且睡床中間總隔著一個孩子,我覺得老公好像沒有這麼愛我了,也不碰我了。「有時候,夫妻之間需要的,也許更是心理的親密,而不是身體親密。做不做愛不是重點,言語和擁抱也許更重要。如果要維繫夫妻之間的親密感,爸媽最好堅持讓孩子睡在自己的嬰兒床上,養成他能獨睡的習慣,這樣夫妻倆就有空間可以做愛做的事,睡前也能聊聊天、身體接觸、擁抱。而這是兩人在生孩子前就要討論出的共識,如此才能共同建置出屬於自己的空間。」狀況3:豬隊友笨手笨腳,或是老是在沙發躺、滑手機,怎麼看都不順眼,罵老公的時間變多了。「老婆每天餵奶、洗奶瓶,已經夠忙了,有時候喊:孩子大便了,但老公還是躺在沙發上,不動如山,對於育兒很不上心,也讓媽媽看得怒火中燒。其實先生在育兒中的功能性,跟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的功能性,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以前他在家裡,就沒有支持家庭系統的能力(例如做家事),那麼除非努力改變,否則他一生中在家庭中的位置和功能,就通常會延伸自原生家庭:「我就是這樣啊!我就是不知道東西放哪裡、我就是不會煮飯啊!」不過,豬隊友、神隊友,其實是後天可以養成的。太太要將需求表達給先生知道。雖然已經累積了許多疲累,但還是儘量用引導的方式,而不不是用破口大罵的方式嫌棄老公,因為嫌棄久了,先生會愈來愈豬。懂得讚賞、循循善誘,經常說:很棒!謝謝你!才能訓練出樂於幫忙的體貼老公。」狀況4:覺得生小孩後身材再也回不去,擔心老公不愛我了!好沒有安全感……「媽媽們身材變化的原因,大多是沒有花時間在自己身上,不注意飲食運動。所以別忘了要照顧自己。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更深一層地去探討,在身材背後的原因。因為追求好身材是沒有止盡的,有時候,是不是我們把身材和自尊畫上等號,認為:瘦就是好的、胖就是糟糕的?因此身材走樣了,我們可以做的另一件事,也許就是把自尊建立在別的地方。媽媽們可以藉著做讓自己有自信、開心的事,而轉移身材等於自尊的焦慮。孩子偶而換手,讓自己每天有一個時段可以照顧自己、做喜歡的事。如此一來,媽媽才能更欣賞自己。而對先生,媽媽也要勇敢分享自己的脆弱感受:比如告訴先生對自己身材的擔憂,一起解決問題。其實,身材只是其中一個點,探詢最根本的原因。說穿了,媽媽只是想被愛。」狀況5:兩人聊天的內容只有孩子,好像沒有其他可以聊了。「其實,話題都圍繞孩子也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兩人有沒有享受在這段談話時光裡。沒有話題其實是個假議題。夫妻之間以為是因為生活中只有孩子,才出現問題。其實最根本的問題是:你們有沒有培養出其他興趣?有沒有對另一半的生活、工作,表達關心? 雖然老公看起來總是對育兒漫不經心,但他是不是意識到家庭經濟壓力變大、積極賺錢,所以忽略了你呢?夫妻雙方可以表達需求、表達感謝,才是健康的關係。其實不用擔心聊孩子。有時候兩人關係沒有這麼好了,孩子反而會成為你們的潤滑劑!讓兩人對家庭更投入、往共同的目標前進。」狀況6:兩人常常為帶孩子的方式或教養問題而吵架。「婚姻是來自兩個不同家庭背景的人的結合。教養方式,都會跟童年經驗很有關聯。如果另一半跟原生家庭關係沒有這麼親密,就可能會有兩種發展,一個就是補償心態,想要彌補親情的缺憾,但抓得太緊反而適得其反。一個就是關係緊張,不知怎麼表達感情。在育兒或教養上,爸媽所展現的方式,往往是對雙方自身過往成長經驗的解讀。這時夫妻兩人可以交流成長經驗、談談自己的過去,這樣當你不認同對方的教養方式時,因為理解對方,也才比較能「忍一下」,增加教養的彈性。了解彼此的出發點,把握這樣的基礎,才能用正向的視角,看待彼此的不同。當父母都疏通自己、療癒了自己,面對孩子才可以更親密自己。帶著過去的缺憾養育孩子,通常都會出問題。不過,話說回來,有時候教養不一致的問題發生,不一定是因為小孩,有時候是因為夫妻之間溝通沒有默契,才會造成爭吵。所以最根本的,還是要解決夫妻溝通關係。」狀況7:生孩子之後,親戚公婆都來出意見,造成兩人壓力。諮商心理師許雅玲:「這通常與媽媽的『自我分化程度』有關。低自我分化的人走入婚姻後,容易受情緒影響,而過度逃避人際關係,避免失去自我,或過度親密以滿足情緒需求;高自我分化的人,比較可以做目標導向活動,朝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做。所以若是低自我分化的老婆,在面對公婆壓力的時候會更無助,老婆通常會要求老公要站在同一個陣線。這時候,如果老公說:『我媽又沒有惡意……』就會踩到老婆的地雷,認為先生沒有站在我這邊。先生在這時的做法須更聰明:更主動關心太太與自己的媽媽,要意識到跟太太是一體的。兩人關係好,就比較可以承受外界的壓力。先生的主動觀察回應非常重要,等到太太開口,就來不及了!對於孫子,長輩通常會表達意見,有時也造成壓力,若能了解對方的善意、表達感謝、澄清理由原因,也許就能減少摩擦的機會。就讓孩子成為與公婆間的加溫器吧!若孩子與公婆有良好互動,偶爾能讓孩子在公婆家睡過夜,夫妻倆就有時間去約個會!爸媽在生了小孩後,更需要強大的後援。」如何經營兩人獨處時光親密的關係,是兩人可以分享脆弱無助的情緒 在彼此面前,坦承自己其實是很害怕的。坦承,才有前進的機會。清楚表達讓對方知道自己的需求,否則對方如何做、怎麼做都不對。 「如果你每天幫我把垃圾拿去倒,我就可以非常放鬆。」老公就是這樣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的生物啊!別拐彎抹角,直說準沒錯! 採訪諮詢/春暉精神科診所諮商心理師許雅玲※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1-08-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突破性感染」 疑我國首例 30多歲孕婦已打2劑
昨日國內新增四例本土及十四例境外移入,無死亡案例;但台電有兩起確診,其中一案為完整接種兩劑莫德納疫苗的三十多歲孕婦,疑似為我國首例「突破性感染」孕婦確診個案,且可能為第一例接種兩劑莫德納疫苗仍染疫的案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自三月廿二日至八月八日止,在完整接種兩劑AZ疫苗的民眾中,共出現十一例「突破性感染」案例,其中六例為第二劑接種滿十四天以上確診,三例感染Alpha變異株,另三例因Ct值大於卅,未作基因定序,而這六例皆屬無併發症的輕症確診者;此外,在莫德納疫苗部分,仍未傳出「突破性感染」案例。指揮官陳時中昨於疫情記者會表示,台電群聚案尚未納入案號,後續將由市政府進行相關疫調,由於個案狀況不同,要根據事實來判定,現已匡列卅人居家隔離,同層員工則須居家隔離辦公十四天。該名孕婦係因居家快篩陽性,才揪出病毒,是否有忽視風險疑慮?陳時中說,中央可以去了解詳細過程,措施會採比較強硬一點,但地方聽起來的狀況,「算是比較寬鬆的方式」,相信有其理由。台北市衛生局說,目前正在疫調中。對於該例打兩劑莫德納疫苗仍確診的孕婦個案,莊人祥說,該案不列在昨天的確診案號,初步資料為卅幾歲員工,因公司十一日出現職員確診,她遭匡列為自主管理,十四日晚間出現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十六日居家快篩陽性,自行赴醫院採檢確診。昨日國內新增確診個案,陳時中指出,境外移入案例較多,包含澳洲一例、美國及英國各二例、緬甸有九例為在緬甸工作的台商及家屬,搭乘專機返台後確診;另有三例個案出現「突破性感染」,打滿二劑疫苗後,仍確診染疫,其中兩人接種AZ疫苗,一人接種莫德納疫苗。國內疫苗施打方面,指揮中心表示,第六輪疫苗將於今中午截止預約,接種人數如果沒有額滿,擬將施打年齡層往下開放,讓卅五歲以下年輕人也能打到高端疫苗;預估第六輪接種完畢後,我國八月底前疫苗覆蓋率將突破一千萬人次。澎湖縣長宣布,十八日起於餐廳內用無須用隔板,陳時中說,會持續跟澎湖縣政府溝通,建議維持現有餐飲指引。
-
2021-08-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9類青壯年等不到莫德納 擬下批到貨再開放
COVID-19疫苗國內供應吃緊,52歲以下的第9類對象遲遲等不到莫德納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等到下一批莫德納疫苗抵台,應該就會再往下開放。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到貨不穩定,有第9類重大傷病的民眾經醫師建議接種莫德納疫苗,但他因年齡僅40歲,遲遲等不到莫德納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目前AZ、高端疫苗接種條件已放寬到全年齡層的第9類對象,只剩莫德納疫苗開放到53歲,等到下一批莫德納疫苗抵台,應該就會再往下開放。他並指出,針對有特殊或緊急情況須接種莫德納疫苗者,可請醫院、地方政府向指揮中心諮詢反應。根據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全台有超過400萬人獨鍾莫德納疫苗。有媒體詢問,未來若有輝瑞BNT疫苗抵台,是否優先開放這400多萬人接種。陳時中說,400多萬人是「曾經登記過」,真實數目並沒這麼多,未來若有BNT疫苗抵台,一樣會先做意願登記,再來照規定依據安排接種。此外,由於疫苗有限,不少新進教師或代課、課後照顧老師約不到疫苗,恐怕難以趕在開學前接種完畢。陳時中指出,目前相關名單都在整理中,但無法掌握確實沒接種的人數,會視需要盡可能滿足,畢竟開學是件蠻重要的事。除了教師,許多準備入營的役男也都還沒接種疫苗,恐增加染疫風險。陳時中說,國軍確實需要提高疫苗涵蓋率,會再跟國防部溝通、了解狀況。
-
2021-08-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臨盆前夫妻雙確診 媽媽獨自生產「聽孩哭聲卻無法抱」
苦嘗多次人工受孕失敗的M小姐,偶然自然懷孕成功十足珍貴,孕育新生命的喜悅,卻在她懷孕35周面臨巨大的考驗。M小姐和先生因同住家人染疫,相繼住進北榮專責隔離病房,治療後兩人病情雖好轉,但在M小姐即將生產之際,兩人檢驗PCR仍為弱陽性,導致孩子的爸爸需缺席生產過程,M小姐只能在在護理師陪同下,獨自面對生產時的孤單,且寶寶順利出生後,因媽媽身上還有微量病毒,面臨「只能聽孩子哭聲,無法抱抱他」的無奈,母嬰也被迫暫時分離。M小姐到院時屬於輕症,呼吸不太喘、也沒發燒。協助產前照護的北榮B087/副護理長古玉貞說,挺著大肚子的她,除了關注腹中的小生命,又因先生高燒數日,還得肩負照顧任務。然而,M小姐聽到孩子的哭聲卻不能抱抱他,因為M小姐體內仍有尚未清除的病毒,為降低傳染給新生兒風險,再多的不捨也只能暫時將母嬰分離。新生兒科醫師也向她承諾,會照顧好孩子安全。看著穿著防護衣進出的醫護,貼心的M小姐總是嘴邊掛著「辛苦了」,一副很不好意思的樣子。古玉貞說,看似堅強的她,在家人狀況不好的時候,其實哭得非常厲害,自己在旁邊看了都心疼,我們就選擇透過錄音,當M小姐家的橋樑,大家互相溝通打氣。M小姐在北榮治療2周、孕期第37周後順利出院,並依約定在自主健康管理期滿當天,來院執行剖腹生產,無奈的是,她在急診室核酸檢測結果,為高Ct值的弱陽性,依規定需至負壓手術室行剖腹生產。先生的檢測結果也一樣是弱陽性,被迫缺席迎接新生命的喜悅,M小姐獨自一個人進入手術室待產。護理師謝佩淇說,待產過程中,巨大的宮縮疼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己在旁引導M調整呼吸,同時也牽著她的手,讓無助的她可獲得一絲絲溫暖。終於在經過近1小時剖腹生產手術,M小姐產下體重近3000克的寶寶,健康響亮的哭聲彷彿在告訴她,「媽咪,我很好。」這也讓為人母的她激動落淚。然而,M小姐聽到孩子的哭聲卻不能抱抱他,因為M小姐體內仍有尚未清除的病毒,為降低傳染給新生兒風險,再多的不捨也只能暫時將母嬰分離。新生兒科醫師也向她承諾,會照顧好孩子安全。回到病房後的M小姐如釋重負,開始崩潰大哭,護理師發現情緒狀況,扮演陪伴角色,每天傳送寶寶各種照片,並透過電話向媽媽說明孩子的成長。幸好,M小姐在接過幾周的治療後已痊癒,也開心地回院迎接寶寶返家生活。疫情讓迎接新生命的經驗不盡完美,謝佩淇非常感觸的點是,即便夫妻感情極好,但仍無法在M小姐需要陪伴的時候,一起迎接寶寶,看著她的樣子,既心疼又佩服。
-
2021-08-17 該看哪科.耳鼻喉
長輩重聽先檢查 評估佩戴助聽器
Q:如果老人家有重聽該怎麼辦?A:當發現長輩在家看電視、聽收音機時,聲音愈開愈大聲,或是溝通時,長輩會看對方的嘴形,以及對話時常有雞同鴨講之感,就是老人家重聽的跡象。這時應盡速至醫院釐清原因,進行聽力檢查,確認是中耳還是內耳出現問題,再評估是否需要佩戴助聽器。常見長輩發生重聽的原因,包括慢性中耳炎、膽脂瘤(又稱耳朵珍珠瘤)、長期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控制不當、內耳問題等。肇因於外耳或中耳的問題,都可靠藥物或手術解決;若是內耳感覺器官或聽覺神經出現問題所引起的重聽,是無法透過手術與藥物治療的,最好的治療即是佩戴助聽器。選購適合的助聽器時,必須考慮個人經濟狀況、生活環境及掌握機器的能力。若是單純在家使用,可能不需要聽得非常清晰,不須用到太好的助聽器,外出洽公需要聆聽清楚者,就可能要考慮使用品質較好的助聽器。許多長輩首次佩戴助聽器時會很不習慣,不太會操作機器、不適應助聽器所傳送出來的聲音,這些都是影響長輩使用效果好壞的因素。諮詢╱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邱昱勳
-
2021-08-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未過EUA 聯亞不服輸 將申訴改以Delta做為測試
指揮中心今天下午宣布國產疫苗聯亞生技未通過EUA審查,晚間聯亞發布聲明表示,對此結果深感遺憾,並將與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及食藥署提出申訴。發言人范瀛云表示,由於現在新冠肺炎變異株橫行,但食藥署公告的中和抗體力價卻以原始武漢株作為標準,將申請以Delta病毒株做測試,重新判定審查結果。聯亞生技表示,其所研發製造的UB-612疫苗,經第一、二期臨床證實為高度安全的疫苗,可有效誘導T細胞毒殺病毒免疫力與B細胞對病毒產生中和性抗體,中和性抗體效價持久並可中和大多數變異株,尤其對印度Delta變異株仍保有與原始武漢株(WT)相近的中和抗體效價。但食藥署直至今年6月10日才公告以AZ疫苗產生的對原始武漢株中和抗體效價作為新冠疫苗EUA免疫橋接認定標準,並未考慮現行流行病毒株並非武漢株。且免疫橋接應除「長期」中和性抗體效價外,尚應納入T細胞免疫、長期免疫等,但此次食藥署僅取單一時間點,評估對抗新冠病毒原型株的中和抗體效價,並未納入全面免疫力評估及納入目前流行的變異株病毒進行比較性試驗,造成聯亞疫苗無法通過EUA審查。范瀛云表示,聯亞疫苗經過加州的實驗室測試,疫苗對Delta病毒株的反應和對武漢株在差不多的水準,目前將先與我國衛福部溝通,改以Delta病毒進行與AZ疫苗的測試。這幾天就會盡快準備陳情書和申訴書像食藥署遞交,再看衛福部如何回應。她強調,目前聯亞疫苗生產的抗原足以生產超過6000萬劑的疫苗,不但能補足台灣疫苗缺口,更可將國產疫苗外銷國際市場。至於第三期臨床試驗何時在印度展開,范瀛云則表示,三期臨床試驗主要由美國總公司主導,正在進行多方評估,無法確定何時展開。
-
2021-08-16 養生.人生智慧
忙著健康美,沒空理會老!楊秀慧54歲從王品華麗轉身:如果不下山,怎麼看得到另一座山的美景?
「我喜歡爬山,如果不下山,怎麼看得到另一座山的美景?」王品集團前執行長楊秀慧如此形容人生與職場。2年前,她從職場高峰華麗轉身,退休時才54歲,外界詫異、惋惜,她卻認為是時候交棒,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 她為自己設定目標:學畫、運動、登山…,「每年都要做一些自己覺得可以紀念或挑戰的事。」去年完成百岳挑戰,今年將22年王品經驗寫成新書《我這樣管理,解決90%問題!》,並計畫國境解封後攀登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我忙著健康與美麗,就沒有時間去理會『老』這件事情。」 聊起這次的採訪主題,楊秀慧笑了,「以前約訪都是談管理,最近談的卻是樂活、熟齡,啊~原來我已經50好幾!」 退休後,把多數時間留給自己 不知老之將至,是因為她心態、體態皆維持年輕,不但月跑100公里、年攀2座百岳高山,即使近來疫情升級無法出門,她仍在家裡做瑜珈、跳有氧舞蹈。 2019年退休後,楊秀慧就把多數時間留給自己,一周至多花2天演講、擔任顧問,將多年管理經驗傳承。 「現在人越來越長壽,每10年平均壽命在拉長,後面還有更多的日子可以走,說實在那些職位、抬頭都是一時,最終要回歸到自我。」她笑道:「有一天位置總是要給年輕人,那到時我要做什麼?應該趁著現在去學一些、做一些我想做的事。」 學習素描,目標5年後開畫展 會計師出身的她,32歲進入王品,先是擔任財務長,一路歷練稽核、人資、營運長等職務,也曾參與內部創業,創辦夏慕尼鐵板燒。2015年王品因食安風暴重創形象與業績,她臨危受命接任執行長,帶領集團走出低潮,卻在2019年選擇功成身退。 「我喜歡嘗試很多東西,現在也不算退休,只是放慢腳步、做傳承的工作,又有時間可以多愛自己。」像她小時候嚮往畫畫,退休後便為自己報名素描班,更設定5年後要開畫展。 極其自律的她笑說,自己還是會排目標與計畫:1年爬2座百岳、跑3場馬拉松、參加2次單車活動,「目標不是挑戰體能極限或個人成績,我就是在玩,但還是習慣有紀錄,因為我覺得人要動,動才會有活力。」 陪女兒追劇,不將職場抬頭帶回家 疫情爆發前,她每年安排旅行,「老了有朋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到了某個年齡一定要走出去、有不同群的朋友。」她透過登山、瑜伽課認識新朋友,「每年跟姊妹淘出國旅遊,姊妹淘又會形成姊妹淘,就會多一些朋友圈。」 但這些活動,並不強要家人參與,「我最幸運是老公體諒我很多,女兒也理解我很多。」楊秀慧回憶,女兒曾寫過一篇作文:「我的媽媽不像媽媽,百年難得一見地煮菜,半夜常偷抓我的零食吃光,還有在家常常講電話。」 所以她從不將職場抬頭帶回家,「只要可以跟她們在一起,我就會努力以她們為中心。」像是周末盡量排除行程,陪女兒追劇,看一些好笑、無厘頭的網紅影片,「把這些可以做好的事做好,互動的量也許不多,但質可以更好。」 和先生彼此給空間、尊重雙方興趣 與先生的相處,則是維持舒服的相處距離。過去公司辦旅遊聚餐,常要求另一半出席,但先生參加幾次就討饒:「主管都男的,帶的都是女生,我跟那些太太沒話聊,可以不要配合嗎?」 她反思,自己也很少陪老公參加活動,不該強加壓力在對方身上,兩人溝通後以1年參加1~2次為限,但每年安排家庭旅遊,一家人仍有共遊時間。「我們做自己喜歡的事,需要陪伴時就在一起,我尊重他的生活,他尊重我的興趣,彼此有空間。」 生活有所羈絆又各自獨立,她的日常過得有滋有味,「我也會聽Podcast、音樂,去一些網紅推薦的民宿、美食,讓自己接收新資訊。」楊秀慧調侃自己愛玩,卻也藉此不與時代脫節,笑稱:「年輕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她認為,進入熟齡一定要有目標與興趣,無論是學做菜、彈琴、畫畫或爬山,「認真地跟自己對話,想想做些什麼,可以讓自己全神貫注或覺得快樂。」 自律自主、自修自省,都靠自己 另一個必修學分,則是養成運動習慣。楊秀慧建議,可以從一些小動作養成自律的習慣,像她每天起床梳洗完便套上運動服,自然有了想動的情緒,晴天出去跑步,下雨在家裡做瑜伽,「那就是一個『開關』,你就會去做這件事情。」 又如她常在公園遇到一位打扮入時的92歲阿嬤,人喚「美美阿姨」,「她看起來只有70多歲,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到公園拍一張照片,再搭公車到處跑,她的開關就是每天照相。」 「自律、自主、自修、自省,都是靠自己。」說到底,這些追求美好和快樂的慾念都是隨心所欲,楊秀慧說:「多一點時間與心靈對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幸福開關。●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她13年不想性愛、夫提分居才配合!他被當「提款機」當然不公平,妳用心才能真挽回.預防癌症、血栓、更年期症狀!50後飲用5種香草,輕鬆安度熟齡人生.50後放過自己,好好享受生活!這樣嘗試「極簡生活」,讓心靈更加放鬆、樂觀
-
2021-08-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南韓赴美討疫苗會影響台灣? 陳時中:已多管道催貨
國內疫苗短缺,又遇到莫德納藥廠因研究室失誤導致供貨延遲,多國受到影響。南韓派代表到美國總部催貨,藥廠莫德納則表示歉意並會盡力交貨,媒體問及是否憂心台灣受影響。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對於疫苗供貨時程及排定情況,藥廠都有其既定政策,韓國有誠意赴美,美國也是禮尚往來做出回應,「縱使美方有所調整,也不會影響到台灣」。對於韓國催貨後,台灣是否也要進一步跟進派員赴美,有所積極作為。陳時中表示,究竟到場催貨,到底有沒有效果,可以多觀察。目前我國採多方管道進行,在美國透過美國代表處溝通,對於美方及藥廠溝通上,也會用視訊及文書往來幫忙催貨,有多人都在努力協調,歐洲代表處也盡力幫忙。由於莫德納供貨不如預期,陳時中也表示,供貨延遲是全球性的影響,已經長達一個多月,藥廠對於供貨流程有既定順序,縱使各國派代表催貨,使美方有所調整,也不會影響台灣。除此之外,未來國內永齡基金會、台積電及慈濟聯合購買1500萬劑BNT疫苗,是否也會受影響,到貨時程未定。陳時中表示,基本上在疫苗到貨時程裏面,有簽訂保密協定,待後續對外報告。
-
2021-08-14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頭痛不要忍!治療頭痛3個重要觀念 醫:可以養成這個習慣
之前門診有一位偏頭痛患者因為嚴重發作時無法工作需要請假,但不為上司所理解,為此他十分難受。其實大部分的人的確無法同理偏頭痛發作是有多麼嚴重。偏頭痛在世界衛生組織十大失能疾病排名常常在前五名內,很大的原因是偏頭痛的症狀不是只有頭痛,這是一個腦部的風暴,影響是全身性的。有時候疼痛會連續好幾天、幾周,甚至連續幾個月都在頭痛中度過......長期偏頭痛不僅影響生活,還可能導致患者對生活失去希望,所以頭痛千萬不要忍。頭痛治療過程有時相對容易,但有些時候可以很複雜,因為每個人的體質或共病不同,導致適用的治療方式也不一樣,例如:生活調整,頭痛預防用藥、肉毒桿菌或單株抗體針劑,物理治療,針灸等等治療方式,都是偏頭痛患者的選擇之一,千萬不要因為一個療程效果不彰,就對於治療失去信心,持續與醫師溝通並調整治療方向,才是遠離偏頭痛的正確道路。頭痛治療重要觀念治療以穩定腦神經血管系統為主深受偏頭痛困擾的朋友,治療的初衷往往會是讓頭停止疼痛,但是長期頭痛不是只有止痛這個目的,最重要的是「穩定腦神經血管系統」。偏頭痛受到體質、 多重外在環境因子影響,導致腦部神經血管系統敏感,如果頭痛頻率增加,務必及早接受治療將頭痛控制住, 避免頭痛慢性化。養成寫頭痛日記的習慣詳細記錄頭痛時間、頭痛程度、頭痛預兆、頭痛部位、頭痛發作性質、頭痛伴隨症狀,若是女性患者建議紀錄頭痛好發於生理期前或後,也可以備註「頭痛誘發因子」。越詳細的頭痛日記,越能協助醫師做臨床診斷,以及如何調整藥物,除此之外還能讓病患更了解自己的頭痛喔!在記錄頭痛日記的過程中,我們會越來越了解自己的頭痛,逐漸摸索出與頭痛和平共處的方法,例如:避免熬夜、避免吃到會引起頭痛的食物等等。止痛藥的正確使用1. 頭痛需早期就使用,有效抑制頭痛2. 避免過度使用止痛藥「如果每個月有15天以上頭痛, 同時在超過3個月的時間裡, 常常使用超過10天以上的止痛藥,會導致止痛藥效果越來越差,但頭痛卻越來越嚴重。」3. 頭痛預防治療透過「頭痛預防藥物或針劑」來穩定神經,降低頭痛發生的機率,同時減少服用止痛藥的次數,避免藥物成癮性頭痛的發生。頭痛治療是一段漫長的道路,除了頭痛患者與醫師的溝通配合外,患者的家人也是支持頭痛治療的重要環節,讓我們一起努力跟頭痛說掰掰。延伸閱讀:圖表/疫苗副作用來了,止痛藥一次可吃幾顆?一表了解普拿疼安全使用劑量來源處: https://www.facebook.com/drneuro
-
2021-08-13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糖尿病患延後拿藥,導致血糖沒控好 染疫死亡率高!
糖尿病族群染病重症,死亡率高8倍王姓糖尿病病友是控糖模範生,但因害怕新冠肺炎疫情,不敢回診拿藥,導致沒有續用糖尿病用藥,再次來醫院已是血糖高滲透壓狀態送來急診。醫師表示,延後拿藥、不規則用藥成為疫情爆發後常見的醫療窘境。「出門增加染疫風險,但慢性病尤其糖尿病照護不良,會大幅增加染疫、住院後死亡風險。」奇美醫學中心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葉乃誠表示,糖尿病族群一旦染病重症入加護病房風險為非糖尿病人的2.8倍,死亡率高了8倍,而且風險與平常控制的血糖狀態、糖化血色素、血糖變異度都呈現高度相關。葉乃誠指出,由大數據顯示,不管是第1型還是第2型糖尿病,平日血糖控制的情況與罹患新冠病毒後的死亡率有關,因此穩定持續的慢性病、糖尿病藥物控制、規律回診,以及維持規律的生活、定時定量的飲食、適度運動很重要。在家可用「血糖機」 準確知道自己的血糖狀態葉乃誠說,有些病友在家久了,常飲食過量、缺乏運動導致血糖上升而不自知,國際標準組織認證的血糖機是病友可靠的幫手,可以在家準確知道自己血糖的狀態,幫助飲食控制及增加運動動機,建議在家可做室內體操、伸展、抗阻力運動,同時還能控制體重。新冠病毒也會造成胰島素阻抗及胰島ß細胞分泌胰島素功能下降,進一步加重酮酸中毒風險,葉乃誠建議,若是在隔離或染病期間,應了解酮酸中毒的症狀,頻繁監測血糖,甚至可買機器偵測血中酮體,適度補足水分,且進食身體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才能有效降低酮酸中毒風險。「胰島素」是控糖利器困難控制糖尿病病人,胰島素是控糖利器,長效胰島素加上每天血糖監測,更是可在醫療團隊的溝通建議下,適時隨血糖高低調整胰島素劑量。不但可控制血糖,也可以有效抑制酮酸中毒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