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5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柳橙
共找到
148
筆 文章
-
-
2022-12-23 焦點.生死議題
安寧緩和病房無法阻擋死亡 卻有溫暖的手幫忙撫慰哀傷
安寧緩和病房是個「神聖」的地方。我們看到的歡笑,背後交織著多少淚水與不捨?我們晝日享受著的寧和,夜晚充滿著多少焦急與不安?我們跟著老師巡房時觀察到病情的風平浪靜,何時會突然變得波濤洶湧?這些病人凝視著死亡,與死神的距離是那麼的接近。為何他們能表現得如此平靜?他們被病魔摧殘得千瘡百孔,瘦弱的身軀躺在大大的病床上,生命顯得如此脆弱,為何他們還能對我們微笑?我想,因為,安寧緩和病房是個「神聖」的地方。「醫師,謝謝你沒有放棄我」一位鼓著脹大的肚子,蜷縮在床上的病人含淚對著老師說。她的腹腔被腫瘤毫不留情地侵蝕,無法進食,無法行走,卻能對著我們微笑。老師溫暖地握著病人的手,幽默的「當然啊,我們一定要好好照顧你」,流露出的是醫學的真諦。安寧緩和醫療不是放棄,是「積極」地減除病人的痛苦。醫學有其極限,當治癒性的治療只會帶給病人更大的痛苦,安寧緩和醫療讓我學到的就是:有時放手並不是放棄。積極陪著病人走完生命的最後一段路,讓他們能安詳地與親人道別,是件多麽有意義的事!我大三服務學習時就曾經來過安寧緩和病房當志工,那時幫病人洗澡,看著她舒坦的神情,心裡就充滿著感動。現在大五更近距離地觀察老師與病人的互動,甚至自己有機會與病人交談,心中更是多了一份悸動。昨天巡房時還能睜眼向我們點頭的膽管癌病人,今天就不見了。今天還與我們笑著,期待能喝柳橙汁的胰臟癌病人,明天是否還在?看著他深情地望著妻子,驕傲地說著優秀的女兒、孝順的兒子,燦爛地對我們說「歡迎來找我聊天」。我感到一股心酸,總想著,為什麼是他?安寧緩和醫療的感動總伴隨著一絲的哀傷。我好希望他可以多看妻兒一眼。好希望他可以暢飲心心念念的柳橙汁。多麽希望他可以健康地出院。來金山實習的兩個星期,我總會想起在總院的他,希望我們回去時,他還在。當病人近期不可避免走向死亡時,安寧緩和病房這個神聖的地方無法阻擋死亡,甚至無法阻擋悲傷。但,在病情惡化,悲痛席捲而來之時,會有溫暖的手幫忙止痛,撫慰哀傷。未來我若在行醫路上感到迷茫,對醫師的責任感到徬徨,想到安寧緩和病房,想到那杯或許無法入口的柳橙汁,我堅信我必能找回初衷。老師強調「寧為良醫,不為名醫」,我必將謹記於心。
-
2022-12-23 焦點.健康知識+
突然腳抽筋怎麼辦?抽筋最常見4種情況,專家教不同舒緩方式
許多人都有腳抽筋的經驗,可能是在運動時、可能是在半夜睡覺時。肌肉抽筋是肌肉不自主收縮而無法放鬆、導致肌肉劇烈疼痛的現象,時間從幾秒鐘至幾分鐘時間不等。桃園長庚體適能中心主任、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瀛洲曾受訪分析,抽筋大致可以歸納成兩大因素,包括電解質不平衡,以及血液循環不好。而具體抽筋的原因很多,包括神經肌肉病變,代謝異常﹝如尿毒症,甲狀腺機能低 下等﹞,或是體液的流失﹝如大量流汗、腹瀉、使用利尿劑、洗腎等﹞。較快的舒緩方法可以按摩或是熱敷。很多時候都會發生抽筋,而這些情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又該如何改善呢?以下整理最多人遇到的抽筋狀況。運動中或後原因:運動前熱身不足、運動太過激烈或沒有適當水分電解質和熱量補充等原因,造成肌肉過度緊繃勞累,因此抽筋。改善:1.運動前先做適度暖身拉筋、運動中適時補給水分電解質、運動後做伸展活動,就能促進肌肉血液循環和避免肌肉脫水、電解質失衡等狀況產生。2.適度飲用運動飲料和攝取牛奶、優格、香蕉、柳橙等食物,皆有助補充電解質,並供應肌肉能量的醣分。睡覺時原因:週邊血液循環不良、肌肉疲勞、神經病變、情緒緊張、環境溫度改變未注意保暖或其他生理因素。改善:1.睡前喝點牛奶或水維持電解質平衡;按摩、溫水泡腳、做預防性體操,都可讓體內血液循環較好。2.睡覺時被子不要蓋太重,以免加重腳掌向下的姿勢。3.如果半夜腳抽筋,切記不要硬踢、踩地板或是硬拉抽筋處,可按壓小腿後方的「承山穴」(見右圖),有急性舒緩的功效。維生素D不足原因: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會影響鈣與磷的平衡,間接影響肌肉收縮,因此缺乏維生素D可能引起腳抽筋。改善:每天有充分的日曬,不要過度防曬。飲食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全脂牛奶、魚肝、香菇和黑木耳、各式魚類。孕婦原因:隨著孕期體重逐漸增加,孕婦腿部負擔加重,若走太多路、站得太久,都會令小腿肌肉活動增多,使腿部肌肉處於疲勞狀態,引起腿部痙攣。改善:1.不要過於急促的走動或走太多路。如是站著時發生腳抽筋,先讓腳跟著地將腳掌平貼在地面。2.若是睡覺時發生抽筋,則將腳掌平貼在牆壁上,或將膝蓋打直,將腳尖上翹讓腳板與小腿呈直角,使小腿肌肉伸展,即能有效緩解肌肉痙攣。3.飲食中建議多增加鈣質的攝取。其他因素還有其他許多疾病會造成抽筋,吃藥也可能有抽筋的短暫副作用發生,例如以下這些情況:.糖尿病足造成血液循環不良或骨刺壓迫神經損傷.周邊神經病變或脊椎狹窄引起的神經根壓迫.服用利尿劑及降血脂藥物的影響.降膽固醇藥物有時造成肌肉發炎,容易造成肌肉痠痛抽筋。.鈣離子或鎂離子等電解質不平衡.腹水或洗腎導致體液分佈不平衡.靜脈曲張不寧腿症候群≠抽筋同樣是腿部下肢的不適感,有些人會誤把「不寧腿症候群」當作抽筋。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資料(》看詳細),不寧腿症候群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影響的部位以下肢為主,肢體在處於靜止狀態時,如休息或夜間睡眠時,會出現如蟲爬或燒灼刺痛等等不適感,但症狀會在肢體活動後改善。不過睡覺時抽筋或不寧腿,都容易中斷睡眠,導致睡眠品質低落,影響日間活力和精神狀況。只不過抽筋較多是短暫或短期症狀,如不是長期可忽略。但不寧腿則還是建議就醫改善,不然長期睡眠品質低落,也可能增加罹患憂鬱症風險。【資料來源】.半夜腳抽筋 2招解你的痛.避免運動到一半小腿抽筋 醫師教你事前熱身外的小撇步.半夜容易腳抽筋?醫師建議:被子不要蓋太重.爺奶半夜抽筋 啊!缺維生素D
-
2022-12-13 養生.聰明飲食
哪些水果含糖量高?減重、控糖者可吃哪些?吃水果注意6件事
大家都知道多吃水果有益健康,因為水果含有維生素、纖維素及礦物質等多種豐富營養。不過現在水果似乎愈來愈甜。因為市場上,不甜的水果總是乏人問津,因此近年來農作栽培法改良,讓水果甜度大增,吃多了恐有肥胖及血糖失控等問題。而哪些水果含糖量高呢?《WebMD》網站列舉了常見水果中,高糖分和低糖分的水果比較。水果含糖量高低高糖量水果.芒果:一個芒果含高達 46 克的糖分。(約=9顆方糖).葡萄:一杯葡萄約有 23 克。(約=4.6顆方糖).櫻桃:一杯有 18 克。(約=4.6顆方糖).梨子:一個中等大小的梨含 17 克糖。(約=3.4顆方糖).西瓜:一片中等大小的西瓜含 17 克糖。(約=3.4顆方糖).香蕉: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含 14 克糖。(約=2.8顆方糖)低糖量水果.酪梨:1個酪梨約 1.33 克糖。不過雖然它們含糖量低,卡路里含量卻高。.芭樂:每個含有 5 克糖和大約 3 克纖維。(約=1顆方糖).哈密瓜:5 克糖,且只有 23 卡路里。(約=1顆方糖).木瓜:小的木瓜切半含 6 克糖。(約=1.2顆方糖).草莓:一杯草莓約有 7 克糖。(約=1.4顆方糖)【註1】不同水果計算大致等量,如一個三角形切片,或一杯份量。一杯約為一個拳頭大小份量。【註2】一顆方糖=約5克的糖。【註3】此為外國水果測量,台灣水果可能更甜。不過要特別說明的是,很多人對水果甜度存有錯誤迷思,以為水果甜度代表熱量高低,不甜的水果可以安心吃?事實上,微酸水果的糖分也可能比很甜的水果高,含糖量也可能超過吃起來較甜的水果。水果的甜酸與糖度,要實測才知道。減重、控糖者 挑選低升糖指數(GI)水果吃而減重或需控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吃水果建議挑選低升糖指數(GI)的水果。但同樣的,水果的升糖指數也並非取決甜度及含糖量,甜度高的水果並非GI值就一定高,影響升糖反應的原因,包含澱粉組成、含醣總量、加工和烹調方式,與膳食纖維質及種類等,無法單從食物決定。水果GI值比一比低GI組(GI值55以下):奇異果、聖女小番茄、芭樂、蘋果、柳橙、葡萄柚、櫻桃、藍莓中GI組(GI值55-70):葡萄、木瓜、草莓、香蕉、芒果、鳳梨、桃子、西洋梨高GI組(GI值70以上):西瓜、榴槤(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 製表/聯合報黃安琪)吃水果注意6件事1.適量吃:根據國民健康署首度「我的餐盤」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餐水果拳頭大:1份水果約1個拳頭大,切塊水果約大半碗~1碗,1天應至少攝取2份水果。2.別只吃單一種水果:水果選擇應在地、當季、多樣化,如果沒有特別的疾病顧慮,種類越多樣越好,才能攝取到不同營養素。3.不一定飯前或飯後吃:皆可,需視需求及生理狀況選擇。一般來說,胃不好飯後吃,想減肥飯前墊胃,。飯前吃可以增加飽足感,飯後吃水果則有利於營養素的吸收及促進消化。4.有些水果不適合空腹吃:空腹吃富含水果酵素的水果,如木瓜、鳳梨、奇異果等,可能造成腸胃黏膜的刺激,建議飯後吃,有助於消化、腸道蠕動。尤其有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症狀者應特別注意。5.別用果汁取代水果:喝果汁容易造成糖分攝取過量,如一杯600cc柳丁汁,大約含6至7顆柳丁,遠超過建議量,榨果汁的過程也容易造成膳食纖維破壞,濾渣也把纖維都去掉了。6.吃對時間:中醫建議,吃水果最佳時間是早餐後到上午10時,或下午2時到3時。【資料來源】.《WebMD》Which Fruits Have the Most Sugar?.擔心水果吃太甜不健康?營養師教你最適合的水果吃法.水果甜度≠升糖指數!這些水果可以安心吃.飯前吃水果助減重 「酸的」別多吃
-
2022-12-09 養生.聰明飲食
柳丁保存1動作恐害爛更快,「正確保鮮方法」可放2周! 吃到苦味和1成分有關
台灣柳丁的產期很長,愛吃柳丁的人很有口福,而且熱量不高,又富含膳食纖維,可以增加糞便體積、促進消化及腸胃蠕動。其磷、鉀、鈣、鎂、維生素C、菸鹼素、葉酸、類黃酮素、果膠等營養素,具有促進新陳代謝、預防巨球性貧血、助消化、利尿通便的效果。 多汁柳丁纖維多、抗老化 類黃酮素是苦味主因 營養師劉純君說明,柳丁的維生素C含量豐富,每天只要吃兩顆,就達到營養師所建議的「每天100毫克的攝取量」,能保護細胞對抗自由基,以及幫助皮膚加速修復;其高鉀有助調節血壓;而富含的果膠,能吸附食物中的脂肪,加速食物通過腸道,減少膽固醇合成的原料,進而降低血脂肪,還有避免膽酸的二級產物堆積,能降低大腸癌的風險;此外,其富含的類黃酮素及各種植化素,則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能增強免疫功能、預防癌症。 而柳丁的類黃酮素是造成果汁中苦味的主要成分,它也有舒張血管、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及抗血栓的作用;葉酸則讓DNA穩定,能養顏美容。 手感沉甸、外形橢圓最佳 放冰箱可延長存放2星期 挑選柳丁時,最好選擇皮嫩心硬、果皮油胞細緻光滑,手握可感覺沈重紮實,香氣越濃郁越甜,形狀呈橢圓蛋型,顏色均勻,9月為青皮、12月為微黃,1月則呈金黃色。 劉純君提醒,柳丁保存時間雖然比一般水果久,但是買回家先不要用水洗,否則會縮短保存期限,食用前徹底清洗後再削切即可,若要連皮入菜,最好先用流動水連續沖5分鐘,把農藥洗掉;存放時,在通風處可放5~7天,放冰箱保存可多延長1~2週,如果要更長時間保存,可做成柳橙果醬、柳丁醋等。 延伸閱讀: ·水果放冰箱延長保存期限?很多人做錯了 營養師曝「這5種」放冰箱照樣壞 ·水果爛一小塊削掉再吃? 營養師揪「隱藏陷阱」:小心罹3種癌機率飆
-
2022-12-09 養生.聰明飲食
喝茶養生是真的!每天喝這款茶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高達42%
愛喝茶的人又有理由多喝茶!雖然人們早就知道喝茶對健康有很多好處,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喝茶的好處可能比過去想像還更好,可幫助你在晚年享有更好的健康。根據外媒Science Daily和網站Diabetes.co.uk報導,近期一項刊登在《動脈硬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生物學》期刊的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長,每天飲用紅茶的人出現健康問題的可能性降低多達42%。即便你不喝茶,研究報告稱大量攝取漿果、堅果、柑橘類水果、蘋果和綠茶也對健康有益。該研究調查881名老年婦女(中位年齡為80歲)飲食和健康的結果,研究顯示如果她們在飲食中攝取大量類黃酮,則她們患腹主動脈廣泛鈣化(AAC)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腹主動脈是身體中最大的動脈,將含氧血液從心臟供應到腹部器官和下肢,並且是心臟病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預測因子。該研究作者之一、ECU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所研究員Ben Parmenter表示,雖然類黃酮有很多飲食來源,但有些含量特別高。他指出,紅茶或綠茶、藍莓、草莓、柳橙、紅酒、蘋果、葡萄乾、葡萄和黑巧克力是主要的類黃酮來源。然而研究也指出,果汁、紅酒和巧克力並未顯示出與防範腹主動脈廣泛鈣化有關。該研究顯示,攝取較多類黃酮的參與者罹患腹主動脈廣泛鈣化的可能性降低36%至39%。其中紅茶是研究中類黃酮的主要來源,並且與腹主動脈廣泛鈣化的機率顯著降低有關。與不喝茶的參與者相比,每天喝兩到六杯茶的參與者患罹患腹主動脈廣泛鈣化的機率要低16%到42%。Parmenter補充,雖然紅茶是研究中類黃酮的主要來源,在不喝紅茶的女性中,較高的非茶類黃酮攝入總量,例如蘋果、堅果、柑橘類水果、漿果等食物,似乎也可以防止動脈廣泛鈣化,這意味著當不喝茶時,來自紅茶以外的類黃酮來源可能具有保護作用。Parmenter說這很重要,因為可以讓非茶飲者仍然從飲食中的類黃酮中受益。
-
2022-11-30 養生.聰明飲食
水果不吃皮不用特別洗?擠下木瓜連2年奪得「最毒水果」是它
你知道哪一種水果農藥殘留最多?根據行政院農委會近三年的調查,百香果連續三年皆入選為農藥殘留率最高前五名,而近兩年更是位居第一名寶座,堪稱是「最毒水果」。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資料顯示,百香果連續兩年農藥殘留不合格率最高,分別為109年的13.9%和108年的18.3%,而107年不合格率也有10.2%。除了百香果之外,木瓜也是連續三年不合格率高居前五名的水果,甚至在107年以13.4%的不合格率名列榜首。不過要留意的是,該份資料由藥毒所每年針對全台各縣市蔬果,在蔬果均帶皮或帶殼且未經清洗的樣態下進行農藥殘留檢驗,與一般消費者食用前已經清洗、去皮或烹煮的習慣不同。藥毒所前所長費雯綺曾受訪指出,雖然有蔬果農藥殘留量不合格,但對一般民眾來說,只要吃的總量沒有超標,對於人體就不會有風險。她也建議清洗蔬果時,可以用流動的清水清洗,農藥就會隨著水流一起流掉。營養師程涵宇提醒,不會吃外皮的水果也要記得洗,例如香蕉、橘子、柳橙、龍眼、荔枝、檸檬等水果,不要因為不會帶皮吃就不洗,反而導致農藥交叉污染,更容易不小心把農藥吃下肚造成肝腎負擔。而連皮吃像是葡萄、草莓等漿果類的水果,程涵宇建議以流動水清洗每一顆果實後再去除蒂頭。例如草莓經清洗和去除蒂頭後,農藥殘留的去除率可達47-92%。她補充,只要遵守清洗、去皮、脫殼及切除蒂頭每個食前處理的步驟,都可以有效減少農藥殘留。帶皮水果怎麼不吃進農藥?然而水果的果皮其實是最營養的部分,該怎麼吃帶皮一起吃而不會把農藥吃下肚?宜蘭縣美食烹調補習班老師陳韻如曾受訪指出,遵照3技巧帶皮水果就能吃得安心:1.清水多沖泡 果蒂要削掉若想連皮一起吃,建議先用清水沖泡30分鐘以上,同時不要吃到靠近果蒂處,因為果蒂是農藥殘留最多的地方。2.放一到兩天 讓農藥揮發一定要購買當季的水果,買回家後建議先放置室溫一至二天再食用,讓農藥殘留揮發。3.水果對半切 湯匙挖果肉把水果對半切,像是西瓜、哈密瓜、木瓜等,然後用湯匙去挖果肉,挖到最後靠近果皮不甜的部分,就是最有營養的地方。水果購買前看一看外表●白白一層,是果粉還是農藥?果粉一般呈現白色,顏色分布均勻;如果是農藥,會呈現出不規則的斑點狀,並且有微黃色或微青色的色澤。●亮亮一層,是果蠟還是人工蠟?用手或抹布往蘋果表面抹,如果愈抹愈光亮,那就是「人工蠟」;如果愈抹愈混濁就證明是「天然果蠟」。另外一種方法,就是不要購買表面太過光滑的蘋果,就可以避免吃到人工蠟。
-
2022-10-30 醫療.牙科
起床先刷牙還是早餐後刷牙?吃完甜食喝牛奶可預防蛀牙?你可能不知道的護牙小訣竅
牙齒健康關乎全身健康,但多數人很難做到「好好刷牙」這件事。以下是牙科專家提供的護牙撇步,一點小改變就可能保護牙齒多一點,減少蛀牙、牙周病危機。1.身體向前傾,可徹底清潔下排牙齒內側。倫敦美容牙科中心的牙科保健員 Bernita Shelley說,牙菌斑最容易在下排牙齒內側形成,因為此處最不容易刷乾淨。她建議刷下排牙齒時,將身體往前傾,會更容易刷得乾淨。2.吃完甜食後,喝牛奶中和口中酸性。吃完含糖食物後,牙齒上的牙菌斑會產生傷害琺瑯質的酸性。根據伊利諾大學的研究,在吃完甜食後喝一杯牛奶,能中和由牙菌斑細菌產生的酸性,使口腔環境回復正常,預防蛀牙。這是因為乳製品中的礦物質組合(如鈣和磷酸鹽),有助強化牙齒的琺瑯質。如果不喝牛奶,吃一小塊乳酪也有同樣效果。3.起床就刷牙,別等早餐後才刷。起床先刷牙,還是早餐後刷牙?一直存在不同意見。倫敦牙科醫師Mervyn Druian博士說,千萬不要在早餐後刷牙,因為進食後口腔中酸性會升高,尤其如果喝了柳橙汁或葡萄柚汁等,情況會更明顯。酸性會導致琺瑯質暫時變軟,此時刷牙會侵蝕琺瑯質,長久下來導致牙齒變得敏感、薄脆。因此他建議起床就刷牙,然後到晚上睡前再刷。不過國內醫師多建議,吃完飯20-30分鐘,待口中酸性降低再刷牙,就可避免琺瑯質受傷害。4.不要刷太多次,以免牙齦損傷、牙齒磨損。一天到底要刷幾次牙?一般來說,建議照三餐飯後刷牙,不過英國則建議每天早晚刷兩次就好。Shelley解釋,如果是用電動牙刷,刷三次不太會造成傷害,因為通常有內置的壓力控制裝置;但如果是手動牙刷,一般人常無法控制力道,施加過大壓力,長期下來會導致牙齦損傷、牙齒磨損。5.每三個月換一次牙刷(刷頭)細菌會積聚在牙刷刷頭上,刷毛也會因磨損而失去刷除牙菌斑的功效。因此每三個月換一次牙刷(或刷頭)非常重要。也可使用紫外線設備為牙刷進行消毒。Shelley也提醒,如果牙刷用沒多久就「開花」,那就代表你刷得太用力了。6.使用牙線要貼緊牙齒牙線是清潔牙齒的重要環節,前提是要用對方式。Shelley說,每天使用一次牙線有助於防止牙菌斑形成。牙菌斑是唾液、食物和口腔中細菌結合,在牙齒上形成的黏性薄膜,隨著時間逐漸變硬,損壞琺瑯質,也會導致牙齦疾病。大部分的人不知如何正確使用牙線,只是盲目在牙齒之間移動。最理想的方式是,將牙線纏繞中指,中間只剩5釐米長度,進入兩顆牙齒間,讓牙線彎曲呈C字型,使其緊貼牙齒的每一側,上下移動,彈掉牙齒中間的粘液。7.吃點芹菜,可避免牙菌斑積聚。沒想到吧?芹菜居然對牙齒健康有好處。專家說,芹菜富含蘋果酸,可促進唾液分泌,大量唾液可阻擋牙菌斑在牙齒積聚。8.愛吃零食的人,建議嚼口香糖。牙醫鼓勵嚼食口香糖,尤其是含有氟化物的無糖口香糖,有助保護牙齒免受細菌侵害。Druian博士說,咀嚼口香糖可促進唾液分泌,讓牙齒再硬化,避免被酸侵蝕。他建議經常吃零食的人,可嚼食口香糖以保護牙齒,因為不停的吃零食,口腔中的酸性一直在高點,會增加牙齒酸蝕風險。但他提醒嚼口香糖別超過20分鐘,以免下顎拉傷疼痛。資料來源/英國每日郵報
-
2022-10-26 失智.大腦健康
喝柳橙汁可降失智風險47%?教授揭為何不能當作飲食指引原因
我在2022-9-29發表每天喝1公升啤酒可降低失智風險?。讀者惠群在2022-10-12在回應欄留言:「請問教授,今天 (2022/10/12) 又看到一篇新聞,說喝柳橙汁可以降地失智風險,是哈佛大學的論文。這有參考的價值嗎?這些文章的研究方法學上,是不是都有相同的缺陷呢?謝謝。」讀者寄來的文章是2022-10-11發表在Yahoo新聞的國際期刊:「喝柳橙汁降失智風險47%」,但有3種人千萬別喝。它的第二和第三段(合併)是:「各國科學家紛紛在研究對抗、治療失智症的方法。2018年11月,哈佛大學登載在美國期刊《神經內科Neurology》的研究中就發現,經常喝柳橙汁的人,失智症風險比較低。該研究針對平均年齡51歲的男性,且是重視健康的健康男性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20多年的問卷調查,以了解食物與失智症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發現,攝取蔬菜較多的族群,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比起攝取蔬菜少的族群降低了34%;而較常飲用柳橙汁的人,比起1個月喝不到1杯柳橙汁的人,失智症的風險更是降低了47%。」首先,讓我感到納悶的是,為什麼2018年發表的研究在2022年還是新聞?還有,Neurology應當翻譯成《神經學》,而不是《神經內科》。請看國家教育研究院。這篇論文是在2018-11-21先以電子版發表,而正式發表日期是2019-1-1。它的標題是Long-term intake of vegetables and fruits and subjective cognitive function in US men(美國男性長期攝入蔬菜和水果與主觀認知功能)。從這個標題就可看出,這項研究是在探討「主觀認知功能」,而不是Yahoo新聞所說的「失智風險」。在這項研究裡,「主觀認知功能」是這樣判斷的:參與者在問卷上回答6 個問題:(1)你是否比平常較有困難記住最近發生的事件,(2)你是否比平常較有困難記住簡短的物品清單,例如購物清單,(3)你是否有困難從這一秒到下一秒記住事情,(4)你在理解事物或聽從口頭指示方面是否有任何困難,(5)你是否因為記憶力的原因比平常較有困難跟隨小組對話或電視節目中的情節,(6)你在熟悉的街道上找不到路嗎。每一個「是」的回答會得到1 分,而得分越高,就表示「主觀認知功能」越差。也就是說,「主觀認知功能」是參與者自我報告的「認知能力」或「記憶力」,而這跟醫生診斷的「失智症」或「失智風險」當然是有很大的差別。事實上,這項研究的主要資料都是用問卷調查取得的,包括飲食習慣,包括喝果汁的習慣,等等。用這種資料做分析所得到的結論是有「參考」的價值,但卻不可以作為「指引」。也就是說,對普羅大眾而言,看看就好,不要一廂情願信以為真。今年4月20有一篇相關的論文發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歐洲臨床營養期刊),標題是Effects of chronic consumption of specific fruit (berries, cherries and citrus) on cognitive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長期食用特定水果(漿果、櫻桃和柑橘)對認知健康的影響: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它的結論是:「這項薈萃分析沒有充分支持水果或水果形式(例如果汁)在改善認知和情緒方面的作用。」所以,「喝柳橙汁降失智風險47%」根本就不是出自哈佛研究,而是媒體誇大報導。縱然此一說法是出自哈佛研究,頂多也就只能作為參考,而不可以作為飲食指引。原文:喝柳橙汁降失智風險47%,哈佛研究有這樣說嗎
-
2022-10-09 養生.保健食品瘋
吃錯時間效用大打折扣 專家盤點B群、維生素C、魚油該怎麼正確吃
雖然專家強調均衡飲食才是補充營養首要,但現代人為求方便,習慣用維生素補充品補足營養缺口。維他命不是隨時吞服就能完整補充,錯誤的吃法可能讓你花了錢卻達不到理想效果。以下是專家整理各種維生素攝取的正確方式。鐵劑正確服用:晚飯後兩小時、睡前一小時空腹服用,可與維生素C併服;避免和乳製品、茶和鋅補充劑一起服用。許多女性因為月經而流失鐵質,有缺鐵性貧血問題,導致疲勞、缺乏精力和心悸。乳製品會阻礙鐵質吸收,因鈣質會阻塞腸道中的鐵;也要避免喝茶,飯後馬上喝茶,會減少身體從食物中吸收鐵質達90%,原因出在茶中的單寧酸。2017年針對英國女性的一項研究發現,飯後一小時喝茶,吸收的鐵量減少了50%,所以藥劑師建議,至少要隔開兩個小時。因為有太多因素會影響鐵質吸收,因此藥劑師建議在晚飯後兩小時、睡前一小時服用效果最佳。維生素C與鐵結合後,有助於更完全溶解在腸道裡,有利身體吸收,不論是吞服維他命C錠或來杯柳橙汁都可以。也有一些研究顯示,鐵劑最好隔日服用。2017年,瑞士蘇黎世的「人類營養實驗室(Laboratory of Human Nutrition)發表在《刺胳針血液學(The Lancet Haematology)》的一項研究顯示,交替而非連續服用鐵劑,更能增加鐵的吸收率。維生素B群正確服用:早上空腹吃,選擇含多種B群維生素的補充劑。八種維生素B群,包括B6、B9(葉酸)和B12,對血液、神經功能、身體能量很重要。由於它是水溶性維生素,且具備提升能量的功能,最好在早上空腹服用,以達最大效能。尤其是B12,會與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最終直接與廢物從腸道排出,不會被人體吸收。另外,2018年澳洲阿德萊德大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一項研究發現,高劑量的維生素B6會干擾睡眠。研究人員認為B6會刺激負責清醒感覺的大腦區塊。建議服用含多種B群的補充劑,單獨攝取某種維生素B,可能引起身體對其他維生素B的需求量,最終導致匱乏。例如單獨攝取葉酸,可能會引發掩蓋B12的缺乏。鈣正確服用:隨餐服用(同時含鎂、維生素D和K的鈣片效果更佳),檸檬酸鈣是較好的選擇。避免和鋅、鐵一起服用。很多人服用鈣片預防骨質疏鬆,通常,鈣片中會加入鎂的成分,這兩種礦物質是合作增進骨質健康的夥伴,但在腸道吸收中,也會互相競爭。儘管如此,專家仍建議服用同時含鈣與鎂的藥丸,因為它們帶來的好處與便利性,遠高於可能無法被吸收的百分比。維生素D和K也經常出現在鈣片中,這兩者已被證實可以促進整體鈣質吸收。血液中需要足夠的維生素D(至少400IU),才能好好吸收鈣質。而維生素D又需要鎂來平衡鈣,「這是一種微妙的關係」,因此,含有鈣、鎂、D、K的補充劑,是最理想的選擇。鈣片和食物一起服用,也會增強吸收力。與較便宜的鈣(如碳酸鈣)相比,檸檬酸鈣更容易被腸道吸收。維生素C正確服用:空腹服用,每日分次服用優於一次大劑量服用。維生素C對免疫系統、皮膚和骨骼都很重要。它是一種水溶性營養素,不需要與脂肪一起服用,多數的水溶性營養素最好在空腹時吃,例如早餐前。因為食物中的蛋白質和纖維會阻礙吸收。研究指出,人體可以吸收高達400毫克維生素C的劑量(是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的4倍),但維生素C並不會儲存在體內,多餘的攝取量會隨尿液排出,因此短時間的大劑量服用(例如感冒期間)並沒有意義,不如在一天不同時段分次服用,以維持血液中的營養素恆定。魚油正確服用:與含脂肪的食物一起服用;避免在運動前或睡前吃。魚油富含EPA和DHA兩種Omega-3脂肪,已被證實對多種疾病有益,例如情緒低落、心臟病和類風濕性關節炎。魚油需要膳食纖維中的油脂幫忙吸收,因為食物中的脂肪會觸發胰腺釋放酶,有助於將Omega-3分解,小到足以通過腸壁吸收。因此應該隨餐服用,不要在空腹時吃。此外,因為魚油補充劑會在胃中產生氣體,劇烈活動或躺下睡覺,會促使氣體返回食道,而引起打嗝不適,因此不宜在運動或睡前服用。益生菌正確服用:飯前半小時吃,該餐最好吃含有一些脂肪的食物;避免與熱飲、果汁和酒精一起服用。不良的飲食和藥物(如抗生素)會殺死有益菌,而使腸道菌叢失衡,補充益生菌是為了增加腸道益菌數量。但益菌必須「活著」到達腸道,才能發揮效用。因此在到達腸道前,必須避免任何可能破壞益菌活性的因素。熱飲、果汁和酒精中的酸度,都會殺死益生菌,所以務必用冷的白開水吞服,水還有助稀釋胃酸,進一步增加益菌生存的機會。2011年加拿大一項研究顯示,含有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的益生菌,在飯前30分鐘服用時存活率最高。該研究還發現,如果隨後的一餐中含有一些脂肪,能降低整體胃酸,可能會對益生菌的存活更有幫助。而在飯後服用益生菌,細菌存活率最低,可能因為此時是胃酸分泌最高的時刻。維生素D正確服用:和含脂肪的晚餐(或一天中吃得較豐盛的一餐)一起服用;避免和維他命E併服。在陽光較少的冬季特別容易缺乏維生素D,它是骨骼健康和增強免疫力的關鍵營養素。我們需要透過曬太陽以製造維生素D,因此建議在冬天每天服用10微克(約400IU)。和其他脂溶性維生素(A、E和K)一樣,和含脂肪的膳食(如酪梨、蛋黃或橄欖油)一起服用,會有更好的吸收力。但維生素D和E不要一起服用,因為兩者是通過相同的機制吸收,因此會互相競爭,難以達到需要的吸收量。資料來源/英國每日郵報
-
2022-10-01 養生.聰明飲食
維生素C最高的水果不是檸檬!營養師告訴你富含維他命C的蔬菜水果有哪些
轟動全世界的強尼戴普事件在之前也算是告一段落了,說到強尼戴普,大家應該都會聯想到由他在神鬼奇航系列中飾演的靈魂人物「傑克船長」吧!但你知道嗎?大航海時代(15-17世紀)正是我們人類開始發現人體不能沒有維他命C(即維生素C)的開端。想到17世紀海軍、海盜、航海人的形象,是否大家都普遍存在著牙齒黑黑的印象呢?在那個時期,海軍們都普遍存在著某些健康問題,常會產生牙齦腫脹出血、口臭、皮下出血、身體虛弱的症狀,綜合上述這些病徵,其實就是「壞血病」(scurvy,俗稱水手病)。而到了1747年,詹姆斯 · 林德(James Lind) 對 12 名患有壞血病的水手進行了不同的介入治療,發現食用柳橙和檸檬對改善壞血病的症狀是有效的,隨著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是水果中的維他命C改善了壞血病的症狀,而人類也開始認識了維他命C。維他命C是什麼?首先讓品牌營養師 Grace 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什麼是維他命C。Vitamin C,稱為維生素C,也叫維他命C ,又名為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是一種白色的酸性結晶。有著易溶於水的特性,因此在維他命家族中屬於水溶性維他命。維他命C對於人體是非常重要的,屬於必須營養素的一種,因人類缺乏合成維他命C所需的特定酵素(L-gulonolactone oxidase),所以無法自行在體內生合成,需要從飲食中獲取足夠的量,以維持人體健康狀態。*必須營養素:人體無法自行生合成,需由飲食中獲取,缺乏時會產生病徵的營養素。為什麼我們需要維他命C?從上述壞血病所產生的症狀,不難理解維他命C對於人體的生理功能有哪些。所以當人體缺乏維他命C時,就會造成上述生理功能無法正常運作,對於健康也會產生危害。維他命C的需求量我國成年人維他命C的每日建議量為100mg,孕期則是每期增加10mg,哺乳期增加40mg。而什麼時候會產生缺乏維他命C的症狀呢?當體內的維他命C總儲存量小於300mg時,就會有罹患壞血病的危險。但凡事都是過猶不及的,為避免攝取過量造成其他健康問題的產生,以成年人為例,每日上限攝取量為2000mg(維他命C長期過量攝取可能會增加草酸尿結石等健康風險)。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有哪些?前面有提到了人體不能自行生合成,需要透過飲食才能攝取到維他命C。而常和養顏美容綁在一起的「檸檬」,或許是大家心中第一個會先想到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但以比較常見的水果來說,「紅心芭樂」維他命C含量更高喔!兩者差了4~5倍(每100g的維他命C含量:紅心芭樂214.4mg;檸檬30~40mg),因此紅心芭樂常常在水果的維生素C含量排行榜上出現。但其實有2種富含維生素C水果近年也被大量關注,那就是「西印度櫻桃」及「余甘子」。西印度櫻桃的維他命C含量遠高於芭樂、番茄、檸檬等,是全世界維他命C含量最高的水果之一!每100g果實約含有 1000-4500mg 的維他命C。另一種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 – 「余甘子」,其可食用部位每100g也含有約 193-720mg 的維他命C,平均含量相當於奇異果的6倍、富士蘋果的175倍!所以趕緊清除對於檸檬的刻板印象,下圖將會告訴你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有哪些:1.蔬菜類有趣的是,從圖中可以發現「辣椒類」是蔬菜類中維他命C含量的第一名,但上圖的食材皆需要吃到100g才能攝取到對應的維他命C含量,一般來說應該很少人可以一天攝取到100g的辣椒,因此若想要藉由蔬菜補充維他命C,不妨選擇「青椒」、「甜椒」或「青花菜」。2.水果類在同品項的水果中,也提醒大家需要注意「品種的不同」會造成維他命C含量上的差異,例如:每100g的「紅心」芭樂含有214mg的維他命C,而「土」芭樂每100g的維他命C含量是80mg,兩者相差了134mg,因此在同個水果類別中,品種的挑選也是需要留意的。最後,要特別注意維他命C容易被光、熱、氧、鹼、氧化酵素與微量金屬所破壞,算是很不穩定的一種維他命,因此食用上最好選擇少加工、多生鮮的蔬果類,減少維他命C於烹調過程中的流失。然而考量到現代人的生活及飲食習慣,當我們無法透過日常飲食攝取到足夠的維他命C時,選擇優質的維他命C保健食品作為補充也是一種有效率的方式,在天然食材及保健食品的相輔相成下,每日維他命C的建議攝取量一定可以輕鬆達標的!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9-20 養生.聰明飲食
手搖飲料和罐裝飲料哪個含糖量高?營養師一張圖揭驚人真相
覺得手搖飲好像很多糖,所以改喝超商罐裝的?真有比較好嗎?雖然很多人已會看營養標示了,但你知道一瓶看起來健康的柳橙汁還有手搖飲的7分糖嗎?罐裝飲料 含糖量比一比1、果汁汽水 (600ml)含糖量:70.8g→約14顆方糖2、汽水 (600ml)含糖量:67.8g→約14顆方糖3、沙士 (600ml)含糖量:60.8g→約12顆方糖4、西打 (600ml)含糖量:58.2g→約12顆方糖5、果菜汁 (580ml)含糖量:48g→約10顆方糖6、檸檬紅茶 (535ml)含糖量:46.6g→約9顆方糖7、可樂 (435ml)含糖量:46.1g→約9顆方糖8、巧克力奶茶 (550ml)含糖量:45.2g→約9顆方糖9、奶茶 (600ml)含糖量:42g→約8顆方糖10、柳橙汁 (450ml)含糖量:35.6g→約7顆方糖計算含糖量 一天勿超過總熱量含糖量要如喝計算?營養師高敏敏指出,一顆方糖約=5g的糖=約20kcal,以果汁汽水為例 70.8g大約就是14顆方糖量,而衛福部建議每日精緻糖攝取不超過一天總熱量攝取10%最好能降至5%,例如:若每日攝取2000kcal為例,添加糖攝取應低於200kcal(最好更低至100kcal),大約是25-50g糖量=控制在5克方糖的概念。(推薦閱讀:去冰飲料、熱飲放涼比較甜? 營養師公開「爆甜真相」:不是因為多加糖啦)慎選飲料總類 避免落入陷阱但以上隨便一瓶飲料都超過了,高敏敏建議,喜歡茶類的人,要小心很多含糖茶的精緻糖量也不低;選奶茶類的人要注意體脂肪問題,有可能會有看起來不胖,但體脂肪高的情況;選果汁類的人,有時常常忽略營養標示跟膳食纖維,此外也不要被酸酸的飲品給欺騙了,為了減少酸度,反而可能會加入更多糖。(推薦閱讀:無糖茶當水喝超傷腎! 毒物專家公布茶喝太多3健康危機)值得注意的是,標榜健康的蔬果汁,雖然熱量不高,卻也有著約48g的含糖量,所以建議水果能吃就不要喝果汁,可以吃到更多纖維跟營養,咀嚼也能增強飽足感。(推薦閱讀:氣泡水取代白開水可以嗎? 小心造成「2種疾病」:常打飽嗝要注意)天然茶飲解口渴 避免傷健康如果真的喜歡喝飲料,高敏敏分享,可以喝無糖茶、牛奶、優酪乳、豆漿等,像現在夏天也可以自己泡杯冰冰涼涼的蜂蜜檸檬水來喝,而下次購買飲料前不只要注意熱量,含糖量也是一大陷阱,不得不慎!延伸閱讀: ·愛喝奶茶小心喝進的全是油! 營養師曝「手搖飲陷阱」:無糖也可能糖分爆表 ·天天喝自打果汁…竟變胖還罹糖尿病! 營養師曝「1關鍵」害的:跟甜度無關
-
2022-09-18 養生.聰明飲食
如何靠吃酪梨降壞膽固醇、增好膽固醇?營養師教聰明吃法
養生意識抬頭,被金氏世界紀錄譽為最營養的水果「酪梨 」,近年特別火紅。最早產自墨西哥的酪梨,有的品種外表看起來其貌不揚,表面坑巴,但果肉光滑,口感綿密。酪梨的單元不飽和脂肪被科學家認為可代謝壞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等疾病,讓許多民眾趨之若鶩。營養成分/含優質油脂、多種脂溶性維生素。台灣現今酪梨品種約三十多種,外型長得像蔬果,但營養分析卻歸為油脂類食物。高雄長庚醫院營養師吳靜宜表示,酪梨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亞麻油酸及次亞麻油酸,另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A、E、K與葉酸、高纖維及礦物質鉀,從營養成分發現對身體有許多好處,也因此大紅。對健康的好處1.降低壞膽固醇、增加好膽固醇。吳靜宜說,過去有研究發現,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吃酪梨後,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就是壞的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亦即好的膽固醇會增加。而血脂正常的人,吃酪梨也可降低壞膽固醇,這主要因為酪梨中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是能降低膽固醇成分的油酸,有益健康。2.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有利眼睛健康。「除了保護心血管,避免DNA受損、還能保護眼睛及皮膚健康,也是酪梨火紅原因。」吳靜宜指出,酪梨果實含葉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並能避免DNA受損,而葉黃素和玉米黃質能被眼睛的黃斑部吸收,可降低眼睛功能障礙。研究並發現,每半個酪梨約含有185μg的葉黃素和玉米黃質,且酪梨本身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加上高油脂特性,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的生物利用性會比其他蔬果來得高,都有助於眼睛健康。3.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傷害。「吃酪梨另一個好處,是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和光的輻射損害。」吳靜宜說,一般人臉部肌膚常暴露在外,容易受到紫外線傷害進而產生皺紋,多攝取類胡蘿蔔素可讓皮膚對抗傷害,足量的攝取更能有效改善皮膚健康。日本研究也證實,多攝取黃、綠色蔬菜能減少皺紋,恰好酪梨都符合這些飲食的特性。如何聰明吃/吃酪梨時 減少其他油脂攝取吃酪梨好處多,無論生食、做成沙拉、加牛奶打成酪梨牛奶或是入菜都可以。但吳靜宜提醒,酪梨是後熟型水果,採收後需在室溫擺一陣子,熟化後才會好吃,所以未成熟的酪梨別放入冰箱,避免無法熟化。此外,酪梨油脂高,熱量當然也不低,熟化後的酪梨每100公克約含92大卡熱量(相當於半碗飯)、7.6公克脂肪,相當於1.5茶匙的油脂。如果愛吃酪梨,記得要少攝取食用油脂,才能避免熱量或油脂攝取過多,減重的民眾更別因為好吃而攝取過量。誰吃酪梨要小心/腎臟病患 血鉀高需諮詢醫師「吃酪梨對健康有益,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吳靜宜說,一般年紀大牙口不好的長輩,平日飲食攝取油脂少,體力也差,可多吃些酪梨。不過酪梨每公克約有385毫克鉀離子,血鉀濃度高的腎臟病患不建議吃,如果要吃,也要諮詢營養師比較恰當。營養師推薦酪梨食譜酪梨吐司生吃酪梨可取代飲食中的油脂,因此把果肉搗碎後,可直接塗抹在吐司或麵包上,吃起來有酪梨香氣,還可增加麵包或吐司的濕潤度。酪梨沙拉將酪梨切丁,與大番茄、美生菜、紫高麗菜等各種生菜及小番茄、蘋果丁、柳橙小丁等水果,及鮮蝦、鮪魚、雞蛋、馬鈴薯、玉米等食材,加入義大利紅酒醋等醬汁拌勻。吳靜宜說,軟滑的酪梨和各種爽脆的生菜可達成口感平衡,這道沙拉老少咸宜。如果長輩要吃,也可以拌入奇異果、香蕉等質地較軟的水果,蔬菜則多選擇葉菜,避免菜梗入菜,長輩會更好入口。
-
2022-08-27 養生.保健食品瘋
B群怎麼選/吃?一張圖看懂!營養師教這樣吃效果再提升
B群是民眾對於提神常會想到的營養,不過B群的作用也不單只有這樣,有時候看各種醫生也常會被提醒「你平常要補充B群喔。」,但B群也有不少種類,到底該怎麼吃?怎麼選?要吃哪一種?簡鈺樺營養師逐一解說! B群怎麼選/吃?一張圖看懂!不只營養品,食物也吃得到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B群為一種「輔酶」,主要的共通功能為輔助營養轉換成能量及代謝,常見可如維生素B1、B2、B3、B5、B6、B7、B9、B12等,這些不只在保健食品、營養品中吃得到,很多原型食物也可以攝取。 維生素B1:又稱硫胺,可維持神經正常、避免末梢神經發炎、防憂鬱、焦慮等。可從如糙米等未精緻的穀類、豬瘦肉、肝臟等食材中攝取。 維生素B2:又稱核黃素,多與皮膚黏膜相關,如嘴破、舌頭發炎、脂溢性皮膚炎等就多會建議補充B2。可從綠色蔬菜、牛奶、肉類、肝臟、腎臟等食材中攝取。 維生素B3:也是民眾常聽到的菸鹼素,主要功能為提供身體能量,若是缺乏可能引起食慾不振、腹瀉、舌炎、皮膚炎等,也有可能出現癡呆的情況。補充來源建議可選擇肉類、魚類、莢豆類等。 維生素B5:又稱泛酸,功能也包括輔助胺基酸、脂質、醣類等代謝,也與神經、腸胃道有關,缺乏可能出現腸胃道症狀、末梢神經炎等。多在蛋類、肉類、全穀類、莢豆類吃得到。 維生素B6:又稱吡哆醇,主要參與人體血紅素、神經傳導物質形成,缺乏者容易出現貧血、抽筋、皮膚炎、生長遲緩、神經性痙攣等。可從瘦肉類、莢豆類、酵母類、動物肝臟、腎臟、小麥胚芽等食物中攝取。 維生素B7:也稱生物素,主要參與了胺基酸、脂質、醣類等代謝,也和生長有密切關係,若缺乏容易生長遲緩,其它也可能出現倦怠、食慾不振、毛髮脫落等問題。可於蛋黃、核果類、肝臟中攝取。 維生素B9:即民眾常聽到的葉酸,是DNA合成必需的營養,因此多會鼓勵孕婦補充,以維持胎兒健康。而若缺乏也可能出現舌炎、腹瀉、體重減輕、巨球性貧血等。可於綠色蔬菜、柳橙、肝臟類食物中攝取。 維生素B12:又稱鈷胺,是紅血球生成必需營養,也維持神經髓鞘的完整性,缺乏者可能出現惡性貧血、神經受損等問題。比較特別的是,B12只存在於肉類、肝臟等動物性食物當中,因此常會聽到素食者較容易缺乏、出現貧血。 簡鈺樺營養師也表示,B群的種類多元,民眾若不想記這麼多或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吃哪一種,其實也可以詢問營養師、藥師、醫師等醫學相關專業人士,說明自己的需求,或是補充綜合B群一次補充。 B群進階攻略!這樣吃更好!營養師提醒:別B群又喝咖啡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B群的提神等作用感受上並非直接是因為B群產生能量,補充後也並非人人有感,因此有些民眾補充後沒太大感受,但相對若為需熬夜、加班、精神較弱者感受就會比較明顯。 不過也提醒,民眾常會認為補充B群就可以提神,其實如一開始所提到,B群僅是輔助,幫助蛋白質、醣類以及脂肪等轉換成能量,日常需要補充相關營養,輔助才幫得上忙,因此營養均衡自然還是飲食的最大前提。 若是民眾想要再更進一步發揮B群的作用,除了吃保健食品、營養品之外,在營養均衡的前提下也可以多增添相關食材在飲食當中,如此自然能攝取更多的相關營養。而B群為水溶性,不像脂溶性維生素會有累積於體內的風險,因此普遍較無攝取上限而中毒的問題,在一般情況下飲食與保健品搭配是不會有什麼健康問題的。 更進一步提神,也有很多人會吃B群再喝咖啡、茶、能量飲料等,對此簡鈺樺營養師則較不建議,因為會加強液體排出體外,此時就有可能會加速水溶性維生素代謝,導致消耗更快。 簡鈺樺營養師提醒,不論是提神或身體健康,最主要還是仰賴日常良好飲食、營養均衡的習慣,若有需要可再以保健食品、營養品作輔助,在良好的觀念之下更有助於養生、提振精神! 《延伸閱讀》 .提神吃什麼?營養師點名5食物:調節神經促進大腦血流 .台灣人「地表最不適合喝酒」!酒癮戒不掉可能是維他命B群不足?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8-26 焦點.健康知識+
哪種飲料最解渴?「這飲料」竟贏過白開水!研究:有營養更能保水
夏天炎熱經常口渴,但白開水竟然不是最解渴的飲料?研究指出,一般的白開水雖能為身體補充水分,但並非最讓身體保水,反而是含有少許蛋白質、糖分或脂肪的飲料,例如:牛奶,能讓體內保住水份的時間更長。根據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的研究,將不同飲料進行「水合反應」並比較結果,發現無論是普通的白開水還是氣泡水,雖可快速為身體補充水分,但其實身體的保水程度,是和飲料裡所含的營養有關。 牛奶比水更能讓身體保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聖安德魯斯醫學院教授、該研究作者羅納德.莫恩(Ronald Maughan)表示,水分吸收與保水的原因,會依照身體對飲料2種不同的條件,所產生之相異反應如下: 飲料的體積:當喝下越多飲料,飲料會從胃中排空,並被吸收到血液中的速度越快,就可以稀釋身體的液體並補充水分。 飲料的營養成分:例如牛奶,它比白開水更保濕,是因為其中含有乳糖、一點蛋白質和一點脂肪,這些營養素較有助於減緩胃液的排空速度,拉長水合作用的時間。此外,牛奶還含有鈉,鈉的作用就像海綿一樣,可以吸附體內的水分,從而減少尿液的產生。未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飲食協會營養師梅麗莎.馬宗達(Melissa Majumdar)也針對該研究提出看法,她指出常見治療腹瀉的口服藥水,也是採取此種人體反應機制作為治療方式,將藥水中混含少量的糖、鈉和鉀,能促進體內的水分滯留,以緩解拉肚子造成的脫水情形。以下是這次實驗的13種常見飲料,依照飲用4小時之內補水量,影響體內保水的水合作用時間,由最長至最短排名:.脫脂牛奶、口服補液溶液(如 Pedialyte 或 Liquid IV) .全脂牛奶 .柳橙汁 .可樂 .健怡可樂 .冷茶 .茶 .運動飲料 .不含氣泡的白開水 .氣泡水 .拉格啤酒 .咖啡含糖飲料仍無法取代水透過排名可發現,超高含糖量的果汁或可樂,雖然比白開水的水合作用時間長,但梅麗莎強調,這些高含糖飲料會讓身體保水的效果更差,用來取代白開水仍是不明智的選擇。 她解釋:「雖然高含糖飲料在胃中停留的時間更長,排空速度更慢,可以有較長時間進行水合反應,但一旦這些高濃度糖分進入小腸,必須經過一連串的消化反應及代謝,而整個過程中,更需消耗體內足夠的水分才能進行。」果汁和碳酸氣泡飲料不僅缺乏水分,還會提供額外的糖分和熱量,且無法像固體食物搬讓身體感到飽足。因此,梅麗莎建議若想進行身體補水,「在碳酸飲料和白開水之間,請務必選擇白開水。」此外,肝臟、腎臟也都依賴於體內水分,來排除體內的毒素,甚至對於維持皮膚的彈性柔軟和關節的潤滑度,也有關鍵性的作用,有助於預防感染,並將營養素傳輸到身體各處細胞中。酒和咖啡,可保持水分嗎? 羅納德.莫恩表示,酒精會有利尿作用,幫助身體排出水分,如啤酒、威士忌等酒類,水合作用的長短將取決於酒精和水的比例。他舉例:「與威士忌相比,酒精濃度更低的啤酒,導致水分流失的程度就較少,因烈性的酒精飲料會使身體脫水,稀釋的酒精飲料則較不會。」 此外,喝咖啡所產生的水合作用,取決於攝入的咖啡因量,因咖啡因也具有短期且溫和的利尿效果。羅納德.莫恩指出,一杯普通咖啡含有大約80毫克的咖啡因,保水效果和白開水差不多;但若是一天喝大約2~4杯咖啡,攝入超過300毫克的咖啡因,可能會導致身體流失水分,且對於偶爾才喝一次咖啡的人,水分流失會更明顯。他建議可在咖啡裡加入1~2匙的牛奶,就可抵銷這樣的情況。【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58562.html】
-
2022-08-26 養生.聰明飲食
中秋節又快到了,你準備要烤肉嗎?網熱推最佳搭配6飲料,珍珠奶茶只排第6名
不知道從哪一年起,烤肉變成為大家慶祝中秋節的方式,除了美味多汁的肉串,各種不同的飲品搭配也是烤肉的重要角色,究竟網友們覺得搭配什麼飲料最適合呢?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一年內「中秋烤肉飲品」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有關網友熱議的六大中秋烤肉搭配飲品排行。 啤酒榮登第一名,無糖茶排第二觀察網友討論中秋烤肉時搭配的飲料,可以發現「酒類」最受歡迎,許多網友強力推薦「啤酒必備,生啤超讚的,加冰塊很清爽!」、「配啤酒才有fu」、「跟朋友一起都買啤酒吧」,表示啤酒除了加冰塊後清爽的好滋味,更是與朋友慶祝時,增加慶祝氣氛的好幫手。也有民眾在網路上請益「烤肉大家都配什麼飲料?」引起熱烈討論,不少網友留言,像是「清爽無糖茶搭配juicy烤肉,完美平衡」、「當然要喝無糖紅、無糖綠,這樣才能吃更多肉」,認為「純茶飲」不只能起到解膩作用,還能降低吃肉的罪惡感;另一方面,也有民眾提及「辦桌必備大瓶柳橙汁、芭樂汁」,表示果汁是中秋聚餐飲料的固定班底。無糖飲料降低罪惡感此外,亦有民眾幽默回覆「吃烤肉就是要配可樂才爽」、「肥宅快樂餐就是要配肥宅快樂水啊」,以碳酸飲料搭配烤肉的做法引起許多人共鳴。熱衷於手搖飲的網友則說道「都烤肉了,瘦身就算了吧,我都直接衝手搖」、「珍奶喝起來」。雖然含糖飲料是大多數人在烤肉時的首選,不過也有民眾分享「稍微年長要控制熱量,後來就改喝氣泡水」、「氣泡水也很適合做各種特調,加多多再加一點檸檬汁真的享受」,表示氣泡水除了低熱量,口味上的變化也很豐富,值得嘗試。延伸閱讀: 。吃烤肉配飲料怎麼點? 營養師曝「熱門飲料熱量」排行:愛喝冰小心胖 。愛喝奶茶小心喝進的全是油! 營養師曝「手搖飲陷阱」:無糖也可能糖分爆表
-
2022-08-12 焦點.健康知識+
人一天要喝多少水才夠?水對身體影響、體內水分要多少才充足?美國營養學會教你判斷
每天到底要喝多少水才夠?服務業總是擔心上廁所影響工作不敢喝水、在外期間怕跑廁所而不敢補充水分…小心長期水分不夠,恐怕會對身體帶來不良影響!如何增加水分的攝取、一天又該補充多少水分,且看美國營養學會如何建議!水的重要性:維持正常機能、降低感染風險身體約60%是由水組成的,主要維持身體系統正常運,保持充足的水分,有助於降低罹患腎結石、泌尿道感染和便秘的風險。身體會因排尿、排便和流汗而造成水分流失,喜歡運動的人會因汗水流失更多的水分,這是因為身體要降溫所致。另外,發燒和腹瀉等疾病也會導致水分額外流失。體內水分過多、過少均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如果失去的水分比飲用的多,身體就會脫水。脫水會對身體造成嚴重損害,導致頭痛、頭暈或消化問題。輕度脫水會影響情緒、記憶力或處理事情的能力。一旦身體補充水分後,這些症狀大部分就會消失。嚴重脫水建議送醫治療,因為會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像是精神錯亂、腎衰竭、心臟問題,甚至導致死亡。過量飲水也會對身體造成危害,雖然不常見,但運動員和患有特殊疾病的人,可能會面臨到水份過多的風險。液體需求視個人狀況而定,需考量年齡、性別、健康狀況、活動量等許多因素會影響身體需要多少水,包括:年齡、性別、活動量和整體健康狀況。在懷孕期間和哺乳期間則需要更多的水。患有某些健康問題的人,例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腎病、嚴重感染、腹瀉,對於液體也會有不同的需求。一般健康人的每日水分建議攝取量: 女性每天的總水量約為11.5杯,男性約為15.5杯,這些包括從食物及飲料中攝取到的水分。檢查身體水分是否足夠,簡便方法用尿液顏色判斷檢查是否攝入了足夠的水,可以從尿液顏色了解,如果攝取足夠水分,尿液顏色會呈現淡黃色。如果尿液是深黃色或琥珀色,表示水分攝取不足,需要再多補充些水分!增加水分的方法水分來源:補充水分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維持身體健康,可以透過飲用飲料、吃水果和蔬菜等含水量高的食物來補充。飲料選擇,可以挑選無糖的飲品,像是水,如此可以控制熱量避免攝取過多添加糖。1.觀察自己是否出現口渴情形:如果覺得口乾,就適時補充水分。夏季炎熱或是喜歡戶外運動者,補充水分更是重要。2.選擇水:用水代替蘇打水或能量飲料,避免攝取過多熱量。3.喝水時機:可於用餐時、餐與餐之間喝水。4.攜帶水壺:隨身攜帶,這樣想喝水時就可以方便取得。5.添加風味:增加變化,將新鮮的檸檬或柳橙汁擠入水中,加入幾片黃瓜片或加入新鮮的羅勒葉。水分含量高的食物1.含水量為 90-100%,包括:A.水、蘇打水和脫脂牛奶等飲料。B.水果:尤其是哈密瓜、草莓、西瓜。C.生菜、高麗菜、芹菜、菠菜和煮熟的南瓜等蔬菜。2.含水量為 70-89% 的選項包括:A.水果:香蕉、葡萄、柳丁、梨子和鳳梨。B.蔬菜:胡蘿蔔、煮熟的綠花椰菜和酪梨。C.優格、卡特基起司和瑞可塔起司等乳製品。
-
2022-08-02 焦點.元氣新聞
2022上半年十大熱搜疾病!新冠肺炎、猴痘無懸念 最讓女性困擾的這疾病也入榜
上網「搜尋」已是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查資料、看餐廳評價,當然也包括搜尋健康知識或認識疾病。元氣網是國內最早建置「疾病百科」的健康網站,透過強大的編採團隊收集整理,並將艱澀的專業用語正確轉譯,且所有內容皆經國內權威專家審閱。元氣網自八月改版,擴大充實疾病百科內容,並請十位名醫分析上半年十大搜尋疾病:1. 新冠肺炎審稿專家:長庚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今年上半年元氣網搜尋疾病第一名是新冠肺炎,這一點兒也不意外。自2020年新冠病毒自大陸武漢擴散,全球即壟罩在疫情之下,國內2021年雖面臨社區感染,但真正帶來全面衝擊是今年的Omicron變異株造成的大流行。截至七月底,全台累計染疫人數逾四百萬人。從聞之色變到全台近五分之一染疫,新冠肺炎是大家最想了解的傳染病。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新冠肺炎」,從冠狀病毒家族開始介紹,到最新診斷與治療,由感染科權威、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審閱。黃玉成表示,新冠病毒一開始來勢洶洶,但隨著病毒演化和大家透過疫苗接種建立防護力,病毒致死率持續下降,甚至可望低於流感病毒,如同其他冠狀病毒感染後引發一般上呼吸道感染,例如感冒。也因此,防堵思維漸漸轉為與病毒共存,可預見各項防疫措施將漸放寬或取消。至於疫苗,年底可能會有次世代疫苗可供選擇,不同於目前疫苗針對原始武漢株設計,次世代疫苗有助預防Omicron;未來是否會如同預防流感,需要每年預測病毒株設計疫苗?需持續監測病毒演化,如果只是引發輕症,或許連接種疫苗都不必。不過,如今我們仍不能掉以輕心,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於七月廿九日表示,全球疫情下降,但日本、韓國病例屢創新高,預估台灣未來也可能單日新增五萬例,須觀察鄰國死亡率、重症比例、醫療量能等,八月暫時維持現行防疫措施,並持續監測國內BA.4、BA.5個案。>>看詳細2. 猴痘審稿專家:高醫小兒感染科主任李敏生全球對抗新冠病毒的戰爭尚未停歇,又出現新的傳染病威脅──猴痘,猴痘病例多發生在歐美,但國內也出現境外移入病例,讓國人大為緊張。「猴痘」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二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猴痘」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李敏生審閱。李敏生請大家不要太過憂心,猴痘目前在歐美案例較多,國內雖有境外移入案例,但在醫師警覺下,很快被攔截,並未擴散。天花和水痘皆經由空氣傳播,目前認為猴痘傳播力有限,大多透過特定接觸或同住親密家人飛沫傳播,且國內尚無本土病例,有歐美等猴痘病例較多地區旅遊史者,若出現症狀,必須特別留意。猴痘初期症狀並不典型,若有相關旅遊史,一旦生殖器和會陰部出現皮疹,就要提高警覺,猴痘的皮疹和手足口病的疹子有點類似,但手足口病通常只出現在四肢,與猴痘不同,可作為鑑別診斷參考。>>看詳細3. MIS-C審稿專家: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隨幼兒感染新冠病毒比率增加,臨床「MIS-C」患者也有增加趨勢,「MIS-C」來勢洶洶,台大兒童醫院曾收治兩名因此出現中風症狀的案例,特別舉行記者會呼籲大家不可輕忽。在此之前,大家從未聽過「MIS-C」,「MIS-C」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三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MIS-C」由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審閱。黃立民表示,兒童感染比率升高,代表Omicron對孩子殺傷力不容小覷。台大小兒部副主任張鑾英則指出,新冠病毒進入家庭後,兒童被感染機率高達九成,而成人感染率大約七成七。兒童症狀大多是發燒,最高溫度達39.2度,平均發燒2到3天,也有相當比率出現喉嚨痛,其他還有腹痛、胃口減少、活力變差等症狀。確診者多12歲以下,男比女多,幾乎都沒有打過疫苗。指揮中心已將六個月至五歲兒童納入疫苗接種對象,黃立民表示,目前預防MIS-C最好的辦法仍是接種疫苗;由於MIS-C經常出現在感染後二到六周,也請家長提高警覺,如果出現上述症狀,一定要帶孩子就醫。>>看詳細4. 痔瘡審稿醫師:郵政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洪樹玉痔瘡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第四名疾病,也是前五名中唯一和「疫情」較無關聯的疾病。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痔瘡」,由郵政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洪樹玉審閱。根據健保統計全台醫院所執行痔瘡手術數量,洪樹玉可說是全台灣看過最多「人體菊花」的醫師,他也特別在元氣網分享保養肛門、痔瘡的獨門見解。洪樹玉建議,不管男女,如廁用衛生紙擦拭肛門後,可將衛生紙摺成一小塊,放在會陰附近,以手指按壓20次,可有效舒緩局部充血的肛門組織。如果經濟能力許可,不妨設置免治馬桶,解便時先沖水,且選擇水量較大的水柱來沖洗肛門,同時可以濕潤肛門及大便,讓糞便不乾不硬,容易滑出體外,無需用力擠便。有痔瘡的人如何選擇運動?洪樹玉表示,對痔瘡有益的運動包括快步走、慢跑、輕鬆運動、韻律體操、游泳等;有些運動則不宜,例如舉重、高爾夫、溜冰、滑雪、拳擊、角力、橄欖球、足球等。>>看詳細5. 心肌炎審稿專家:台中榮總院長、心律不整權威陳適安為了對抗新冠病毒,去年全民大規模接種mRNA疫苗,但接種後是否容易引發心肌炎,大家都很關切,「心肌炎」也因此成為元氣網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五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心肌炎」由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負責審稿。身為國際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多次協助指揮中心舉辦COVID-19疫苗與心血管疾病臨床處置研討會,並擔任主持人,透過研討會進行學術討論與衛教宣導。根據研討會討論,國內、外研究顯示,接種疫苗後僅極少數人,小於萬分之一會發生心肌炎,心肌炎好發於年輕、男性及第二劑疫苗注射後,症狀大多發生於疫苗施打後一周內,治療後大部分是輕症、短時間可恢復,死亡率約1%,低於病毒性心肌炎的死亡率5%到30%。台中榮總副院長、兒童心臟權威傅雲慶也提醒民眾心肌炎早期症狀,一旦出現,及早就醫:1、胸痛、胸口壓迫感、胸悶2、心悸、心跳過快或過慢、不規則3、呼吸急促或困難4、運動耐受不良、體力變差5、暈厥、昏厥>>看詳細 6. 大腸癌審稿醫師: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台大醫院癌醫分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姿君大腸癌連續多年盤踞10大癌症發生率之首,根據110年死因統計,位居癌症 死因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肝癌;雖然各年齡層都有大腸癌患者,但40歲以下大腸癌患者約占6%,比率不低。「大腸癌」是元氣網上半年搜尋疾病第六名,「疾病百科」中的「大腸癌」由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台大醫院癌醫分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姿君審稿。梁金銅曾受訪指出,大腸癌治療進步,副作用低,但愈年輕的患者愈容易復發。年輕人免疫力強,卻出現沒能殺死的癌細胞,代表癌細胞特別「厲害」,攻擊可能又快又猛。但大腸癌是最可能預防的癌症之一,有五成大腸癌可透過調整飲食、運動與避免肥胖來預防,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二至三成。一般民眾50歲以上,建議每兩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有家族史者可於45歲起,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檢查。>>看詳細 7. 胃潰瘍審稿專家: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胃潰瘍」是元氣網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七名,「疾病百科」中的「胃潰瘍」由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審稿。台大院長吳明賢是國內腸胃科權威,他曾帶領團隊和台灣幽門桿菌及胃腸疾病聯盟,發表幽門螺旋桿菌除菌的最佳一線療法及二、三線救援治療,且臨床應用收到極好成效,過去數十年,台灣消化性潰瘍發生減少七成以上,馬祖經驗更發現胃癌減少了五成以上。消化性潰瘍已非慢性病,若能正確診斷,依病因做適當診治,大多數患者都能痊癒。若沒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也沒有服用導致潰瘍藥物的患者,應進一步檢查是否有糖尿病、罕見的免疫疾病,或是胃癌、胃泌素瘤等可能導致潰瘍不易痊癒的疾病。另外,建議採取清淡且規律的飲食,少吃刺激、辛辣、太油、太甜、糯米製品、飲用咖啡及柳橙汁,避免菸酒,讓腸胃道不適症狀減少。>>看詳細8. 白帶審稿專家: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海芙刀治療中心執行長鄭丞傑白帶是女性陰道分泌物的俗稱,許多女性為白帶的顏色和氣味苦惱,白帶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八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白帶」,由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海芙刀治療中心執行長鄭丞傑審閱。鄭丞傑說明,很多人認為有白帶就不好,其實正常陰道分泌物具有清潔及保護陰道功能,只是正常白帶應該是乳白到透明無色、稍具黏性、無異味,如果聞起來臭臭的,像魚腥味,或是呈現黃綠色、綠色、血色、且呈乳酪狀、泡沫狀、濃液狀等,建議就醫治療。白帶透露不少女性的健康訊息,鄭丞傑說,透過白帶診治疾病是婦產科醫師的基本功。至於女性要避免陰道感染,有個簡單卻常被忽略的動作,那就是如廁後擦拭及沖洗方向,應該由前往後,避免把肛門細菌帶到陰道。>>看詳細9. 不寧腿症候群審稿醫師:花蓮慈濟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許晉譯「不寧腿症候群」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九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不寧腿症候群」由花蓮慈濟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許晉譯審閱。不寧腿症候群帶來的困擾可能非患者難以想像,有人每晚至少得起床三次,有人在睡前必須按摩雙腿一、兩個小時,以減輕疼痛。門診中不少夫妻一起就診,患者被另一半抱怨,雙腿不停亂動、亂踢被,吵得自己不能睡。不寧腿症候群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影響部位以下肢為主,肢體在處於靜止狀態時,會出現如蟲爬或燒灼刺痛等不適感,症狀卻在活動時改善。如何避免? 缺鐵患者應考慮適度補充鐵劑、 盡可能避免多重藥物使用(超過5種藥物需要醫師評估是否有可移除之藥物),以減少藥物副作用、 糖尿病患者盡可能控制好糖化血色素,避免神經病變、再來就是咖啡、酒精攝取適量。另外,減少不寧腿症候群發作,除了不要在晚上攝取會讓人興奮的物品,像咖啡因、酒精、避免可能誘發的藥物,例如抗組織胺、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藥物、止吐藥等。許多人認為運動有助改善,許晉譯提醒,規律運動很重要,但不要選擇在睡前進行運動。>>看詳細10. 肺腺癌審稿專家:台北榮總胸腔部主任陳育民「肺腺癌」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十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肺腺癌」,由台北榮總胸腔部主任陳育民審閱。肺癌蟬聯癌症死因榜首超過十年以上,發生率也居高不下。肺腺癌屬於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女性得肺腺癌機率比男性高。在臺灣有50%以上的肺癌病患並不吸菸,超過九成得肺癌的女性都不抽菸,而且近十年有年輕化的趨勢。LDCT對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敏感性高,衛福部於2022年7月起,提供有肺癌家族史和重度吸菸史者,每2年一次免費補助篩檢,對象包括:具肺癌家族史:50~74歲男性或45~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重度吸菸史:50~74歲吸菸史30年以上,且1天1包以上,或1天吸菸3包,持續10年,並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的重度吸菸者。陳育民也提醒,預防肺腺癌,應該戒菸並拒吸二手煙、注意減少接觸廚房油煙、避免化學物質毒害、出門戴口罩預防空汙。>>看詳細>>想要瞭解更多的疾病訊息,請見元氣網疾病百科https://health.udn.com/health/disease_list
-
2022-07-26 養生.聰明飲食
口味偏酸的飲品含糖量比較少?營養師破解手搖飲熱量陷阱
來個健康測驗:想像一下~現在的你又渴又熱,可以馬上來一杯500ml的涼飲料,你會選哪一杯?‧選茶類的人:應該平常就習慣喝茶飲覺得外食吃多了,不想給身體太多負擔,但要小心很多含糖茶的精緻糖量也不低。‧選奶茶類或冰沙的人:平常可能是嗜甜的小螞蟻,要注意體脂肪問題,會不會有看起來不胖,但體脂肪高的情況。‧選果汁類的人:喜歡喝一點看起來或感覺比較健康的飲品,但卻常常忽略營養標示,比較注重個人感覺,建議水果還是能吃就不要喝果汁,可以吃到更多纖維跟營養,咀嚼也能增強飽足感。夏天飲料 熱量排行榜營養師高敏敏分享,你最愛哪一杯?你知道喝完一杯要快走多久才能消耗嗎?1、珍珠奶茶 470kcal→快走85min2、芒果冰沙 420kcal→快走76min3、可樂 255kcal→快走46min4、蘋果汁 255kcal→快走46min5、啤酒 245kcal→快走45min(推薦閱讀:喝酒=喝油!營養師公開「20款調酒熱量」排行 看完你還敢貪杯?)6、柳橙汁 235kcal→快走43min7、芭樂汁 225kcal→快走41min8、奶茶 210kcal→快走38min(推薦閱讀:愛喝奶茶小心喝進的全是油! 營養師曝「手搖飲陷阱」:無糖也可能糖分爆表)9、加鹽沙士 205kcal→快走37min10、水果茶(蘋果) 185kcal→快走34min11、紅茶冰 170kcal→快走31min12、冬瓜茶 165kcal→快走30min13、運動飲料 140kcal→快走26min14、麥茶 90kcal→快走16min15、烏龍茶/白開水 0kcal→快走0min(推薦閱讀:無糖茶當水喝超傷腎! 毒物專家公布茶喝太多3健康危機)(以上飲料為每500ml之數值)每日糖攝取要注意 微糖、無糖較好衛福部建議每日精製糖攝取量不超過整天總熱量的10%,可以的話最好控制在5%以下,也就是半糖的概念。高敏敏以每日攝取2000kcal為例,那麼糖攝取應低於200kcal,更可以控制在大約是25到50g的量,但實際上隨便一杯全糖手搖飲料,糖分都會爆表,所以點微糖或是無糖是比較好的選擇。阻止身材日益橫向發展 6點要牢記此外,高敏敏也建議:1、能多喝水是最棒的2、加料飲品點無糖就好,很多料裡面就會加蜜糖進去了3、點愈少糖愈好(推薦閱讀:黑糖、蔗糖、蜂蜜多吃無害? 營養師忠告「錯誤認知」:小心得糖尿病)4、冰沙的飲品要比較注意糖量攝取,因為「冰」會降低對甜的感覺5、不要被酸酸的飲品騙了,以為很清淡、偏酸,糖就會少,其實正相反6、奶精可以換成鮮奶,油脂跟熱量少,負擔也相對比較少(推薦閱讀:常喝鮮奶茶會導致腎結石?有這些飲食習慣要小心)延伸閱讀: ·每天一杯手搖飲恐喝出癌症前身! 專家示警「這1步害的」:沒症狀難察覺 ·最肥的竟不是珍珠! 營養師曝手搖飲配料「熱量冠軍」:你也愛嗎?
-
2022-07-20 養生.聰明飲食
水果要飯前吃或飯後吃?營養師教你如何視需求、選時間吃得更健康
台灣水果豐富多元,不少民眾飯前飯後都會來個水果,不過在講究健康的現代,水果到底要在餐前吃比較好?還是餐後吃比較好?對此簡鈺樺營養師表示沒有一定的答案,可視個人需求選擇水果和時間,若沒有特別需求就選個對自己有利的吃法、避免踩雷就好。 水果要飯前吃?飯後吃?營養師:視需求、選時間、挑水果。想減重、增加飽足感:簡鈺樺營養師表示,像是體重控制不佳、需要減重,普遍會建議先吃菜,再吃肉(蛋白質),然後吃飯(澱粉),最後再吃水果。這樣的吃法主要目的為先以蔬菜墊胃增加飽足感,並且具有升糖性的食物類別擺在最後,除了減少食用份量外,也可以避免空腹攝取過量。 想在飯前吃、控制血糖:若想選在飯前吃,建議可選在餐與餐之間,並以芭樂、番茄、蘋果等低GI(低升糖)的水果為主,搭配合宜的份量,並且高纖也有助增加飽足感,避免兩餐之間飢餓感的產生,可以延長飽足感至下一餐。 大魚大肉、幫助消化:若是當餐大魚大肉、想幫助消化、想在飯後吃,則建議可以選擇木瓜、鳳梨、奇異果這類有消化酵素的水果,可幫助飯後食物分解、消化、吸收。 食慾不佳,想提升食慾:如果是因罹癌、牙口不佳、心情不好等食慾不振等族群,為了提升食慾,餐前也可以酌量選擇口感微酸、稍較軟、體型小的水果,例如柳橙、橘子等,奇異果也是個不錯的選項之一。 運動後,補充能量兼顧控制體重:除此之外,許多民眾運動後也會有吃水果的習慣,又或者說為了補充能量,並且達控制體重目的而選擇吃水果,以此目的來看民眾普遍會選擇香蕉,不過其實蘋果、番茄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懶得記、無特殊需求、泛用吃法:至於沒有上述需求、又或者常吃的水果沒有在上述情況中提到、或者不想記這麼多省得麻煩、只是想吃個水果等各種情況,將水果放在餐與餐之間是最安全的選擇,作為兩餐之間的點心,也可以避免自己亂吃東西。 水果有利健康但也不能亂吃,留意4個小觀念吃得更健康!簡鈺樺營養師也提醒,水果雖然有利身體健康,但也有幾個小細節需留意,像是較廣為人知的,葡萄柚、楊桃須避免部分藥物,以免出現交互作用,因藥物種類繁多,建議用藥者先詢問醫師及藥師、了解藥袋是否說明禁忌,或養成全部避免的習慣。而橘子、柳橙、奇異果等較酸較甜的水果,一般建議避免空腹吃,以免增添腸胃負擔,食慾不佳者、想要開胃者則酌量。另外,睡覺前約1-2小時建議避免吃水果,避免夜間休息時間腸道還得繼續工作,這樣自然不利健康。 除此之外,亂吃、吃太多一樣會對身體不好,像是許多人夏天食慾不佳,或者為了減肥等情況,常會一餐只吃水果,且一吃就吃到飽腹或更多,不論是只吃水果或吃太多都不宜,以避免營養不均或糖份攝取過多。建議一日攝取2-3份,大致約如一餐的時間配一份水果,份量約如一個女性拳頭大小,也差不多如同普遍較常見的蘋果大小一般。水果健康營養,視個人需求、選擇時間、挑選水果,並留意份量、吃法、細節,更有助身體健康! 《延伸閱讀》 .吃水果不飆血糖,懂吃水果血糖才不會亂飆! .吃奇異果有利改善高血壓?營養師:好處非常多!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3-24 養生.聰明飲食
草莓不是最毒!「台灣水果農藥殘留排行」出爐,剝皮水果要先洗再吃
根據農委會公告的109年蔬果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研究成果報告,這次檢測全台13673件蔬果中,農藥殘留比率最高的水果以前都非草莓莫屬,現在則換成百香果。不過,營養師程涵宇強調,蔬果農藥殘留不合格,不代表就是有毒蔬果,建議應盡量選購當季蔬果,並選擇有政府輔導之標章商品;於食用前,只要經由流動水清洗、去皮、去殼、烹煮等處理,即可去除大多數農藥殘留。水果農藥殘留 不合格率排名1、百香果13.9%2、龍眼11.8%3、柳橙10.3%(推薦閱讀:睡前吃「這8樣東西」恐讓你失眠! 酒、蘇打水、柳橙汁都上榜)4、木瓜7.9%5、洋香瓜6.2%6、荔枝5.6%(推薦閱讀:荔枝吃多變胖、冒痘還會流鼻血! 3個時間點吃也NG) 7、草莓5.3%8、印度棗4.8%9、檸檬3.8%10、香蕉3.2%(推薦閱讀:香蕉黑斑愈多愈營養? 營養師警告「3種情況」最好別吃太多)11、金柑2.9%12、柑桔2.6%13、芒果2.3%(推薦閱讀:吃錯品種容易胖! 一張圖秒懂8常見芒果熱量)14、火龍果2.1%15、釋迦2.1%16、柚子1.4%(推薦閱讀:柚子、文旦哪一種比較營養? 營養師曝「熱量魔王」:O瓣就超標) 防農藥殘留 食前處理這樣做若要減少農藥殘留,程涵宇分享,每個「食前處理」的步驟都會減少農藥殘留,「清洗、去皮、脫殼及切除蒂頭」等步驟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1、葡萄、草莓等漿果類(連皮吃):流動水清洗每一顆果實後再去除蒂頭。草莓經清洗和去除蒂頭後,農藥殘留的去除率達47-92%。2、有果皮的水果例如柑橘、梨子、香蕉、百香果(皮不吃):切水果之前、去外皮之前,水果一定要先洗,如百香果、香蕉、橘子、柳橙,千萬別想說不會吃皮就不特別去洗,當我們在去皮剝皮的時候,容易不小心農藥會沾染到果肉,像是在砧板上切柳丁、百香果時果肉會不小心沾到果皮上的農藥把農藥吃下肚;剝橘子完手上摸到橘子皮上的農藥等。(推薦閱讀:吃10顆蘋果仍不夠一天所需膳食纖維! 營養師公開「高纖水果排行」:第一名超意外)延伸閱讀: ·水果爛一小塊削掉再吃? 營養師揪「隱藏陷阱」:小心罹3種癌機率飆 ·不甜的水果不會影響血糖可以多吃?小心「這些無糖食物」也是陷阱
-
2022-03-19 養生.聰明飲食
防疫在家外送吃什麼才健康?營養師教你點中餐、西餐、速食健康餐訣竅
COVID-19疫情肆虐下,外送平台興起,民眾只要拿起手機就有許多商家與餐點可以選擇,外食頻率增加也讓外食族經常發生飲食不均衡、高鹽、高油、低纖維等問題,長期可能導致便秘、肥胖、三高等慢性病,對身體的傷害不容忽視。營養師覺嘉欣指出,平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整體生活品質與健康狀況都能有所提升。外食族在點餐時若能把握均衡飲食的原則,就能輕鬆吃的健康又營養,在防疫期間提升免疫力,保護自己對抗疫情。營養師表示,中餐澱粉為主,可以這樣做搭配更營養中式餐點食物的組成以澱粉為主,如炒飯、炒麵、燴飯、湯麵類,需注意飲食不均衡的情況,建議可加點滷蛋、豆腐、豆干等蛋白質食物及一份燙青菜。快炒類烹調口味較重鹹,且烹調用油多,需注意高油、高鹽等問題。如果選便當類,盡量選擇以蒸、煮、烤、涼拌的烹調方式的食物,避免煎、炸物、香腸、貢丸等加工食品,並應搭配足夠蔬菜量。營養師建議,西餐醬汁以紅醬或青醬為首要選擇主餐選擇海鮮類、雞肉等飽和脂肪含量低的白肉,若食用牛肉、豬肉等紅肉,建議每週紅肉攝取要控制在500公克以內。如點義大利麵、燉飯類,首選清炒方式,若選擇醬汁則可優先選擇紅醬或以橄欖油為基底的青醬,而白醬多以鮮奶油為主成分,飽和脂肪含量高,要注意減少攝取頻率,以減少熱量及醬料攝取。如果餐點的蔬菜量不足,也建議再加點一份時蔬或小菜。套餐的濃湯因大多數有添加麵粉及奶油進行調合,熱量不低,建議以清湯取代濃湯。前菜的生菜沙拉若可接受不沾醬,就建議直接食用,以減少攝取醬料的熱量,若不習慣仍需選擇醬汁,建議選擇和風醬、水果優格醬或油醋醬,熱量都比千島醬及凱薩醬還低,可詳看醬料外包裝。例如便利商店1包40公克的沙拉醬,和風醬、凱薩醬、千島醬依序為48、96、104大卡。飯後甜點一般為精緻糕小蛋糕、餅乾、冰淇淋,如果可以的話,盡量少吃甜點,才不會額外攝取過多的精緻糖及飽和脂肪。速食搭配生菜沙拉、無糖茶飲較無負擔建議選擇烤雞、燒肉漢堡類,優於炸雞堡、炸雞塊等油炸物。附餐薯條若換生菜沙拉,可減少至少150大卡的熱量並增加蔬菜攝取量,達到均衡飲食。飲料建議選擇無糖綠茶、零卡汽水或鮮奶,少喝含糖飲料。覺嘉欣營養師表示,把握以下5原則,飲食均衡營養,提升免疫力,幫助對抗疫情。1、每天至少1餐選擇未精緻澱粉類當主食,如糙米飯、地瓜、南瓜、全麥麵包等。2、每天至少吃2份水果與3份蔬菜,選用新鮮當季食材。家中可常備較耐放的水果,減少出門採買的頻率,如蘋果、芭樂、柳橙。3、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包含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乳品類。4、選擇7少食物,少油、少鹽、少糖、少油炸物、少沾醬佐料、少吃精緻甜點與甜飲料,少吃加工食品。5、攝取足夠水分,簡易計算方式可用每公斤體重乘上30毫升,作為一日所需水量的評估。
-
2022-02-26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常吃這些東西恐害腎臟纖維化! 醫示警「超無感徵兆」:尿色深不妙了
連續假期即將到來,各式聚會也伴隨而來,怎麼可能沒有聚餐與大魚大肉?小酌或暢飲的聚會難免喝點助興的酒水飲料,喝多了憋尿,有可能嚴重傷害身體。年僅28歲的孫姓業務員好不容易熬過疫情寒冬的業績低潮,因想在年末交出績效,近兩個月常以聖誕聚餐、尾牙飲酒與客戶搏感情,最近因為時常感到發燒不適而就醫,竟檢查出多顆腎結石與泌尿道感染,診斷為「腎結石且急性腎盂腎炎」。 腎臟反覆發炎 恐致慢性腎臟病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腎臟內科劉文治醫師表示,腎盂腎炎是泌尿道感染的一種,孫男平日飲水量不足,且無規律運動習慣,有腰痛、偶而尿液顏色較深的情況,出現疑似血尿時,誤以為小問題而拖延就醫,之後發現排尿疼痛,已可能是腎結石或輸尿管結石刮傷輸尿管表皮造成,甚至造成泌尿道感染。(推薦閱讀:血尿有3種可能 出現「這一種」往往都罹癌了!)當腎臟長期反覆發炎,將引發腎功能損傷,若不及時治療,恐導致最終形成腎臟的纖維化,使腎功能衰退且無法恢復原有的功能,而導致慢性腎臟病。(推薦閱讀:多數人渾然不知「7個」腎臟病警訊! 醫點名:常亂服成藥者當心) 血尿是嚴重警訊 結石最常見血尿一般可視為腎臟病的嚴重信號,若出現血尿應即時就醫、查明原因。劉文治說,血尿的形成原因眾多,如尿道感染、泌尿系統的腫瘤、腎炎、或是泌尿系統的結石;其中以結石最為常見。(推薦閱讀:常吃高鈣食物易結石? 營養師曝「3種食物=結石製造機」:這樣做降風險) 而為能從根本了解產生結石的主要原因,一般會請病人在排尿時,留意是否有結石排出,若有則要收集結石並送化驗成份,結石產生的原因不同,但主要都與尿液濃度及酸鹼值有關,通常小於4mm的結石可以在水份足夠的情況下,可透過飲食輔助,順利可於1-2週內自行排出結石,但若結石大於5mm以上,通常較不容易排出,若在體內累積持續變大後,需進一步執行手術治療。 (推薦閱讀:常喝鮮奶茶會導致腎結石? 專家警告「有這些飲食習慣」都要小心) 日常多喝水 多攝取高檸檬酸飲食泌尿道結石容易復發,劉文治建議,定期體檢、多喝水、不憋尿、不亂服用成藥或來歷不明藥物,是預防腎臟傷害及腎結石的最好方式;每天至少喝2000至2500c.c.以上水量,每日進行8至10次的排尿,總排尿量約1500cc以上,並且適當運動、控制飲食,攝取足夠的鈣質,減少高鈉、高普林、高蛋白、高草酸飲食,可多攝取高檸檬酸飲食,例如檸檬、柳橙,但若有胃食道逆流者不適合以高檸檬酸飲食方式,建議再與醫師或營養師進行飲食諮詢討論。 (推薦閱讀:腎不好要少吃高鉀食物! 6大飲食地雷別踩...狂吃低鉀食物也不OK)延伸閱讀: ·腎臟病早餐店這2樣東西少點! 吃多小心血管鈣化、死亡風險增 ·腎不好,什麼情況要洗腎?泡泡尿是前兆? 醫解答「透析條件」
-
2022-02-19 養生.聰明飲食
疫情叫外送常導致飲食不均 掌握5原則也能吃出防疫力
在COVID-19疫情肆虐下,外送平台興起,民眾只要拿起手機就有許多商家與餐點可以選擇,外食頻率增加也讓外食族經常發生飲食不均衡、高鹽、高油、低纖維等問題,長期可能因此導致便秘、肥胖、三高等慢性病,對身體的傷害不容忽視。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營養師覺嘉欣指出,平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整體生活品質與健康狀況都能有所提升。外食族在點餐時若能把握均衡飲食的原則,就能輕鬆吃的健康又營養,在防疫期間提升免疫力,保護自己對抗疫情。中西式餐點這樣點 外食也能健康吃覺嘉欣營養師表示,中餐愛好者要注意,中式餐點食物的組成以澱粉為主,如:炒飯、炒麵、燴飯、湯麵類,需注意飲食不均衡的情況,建議可加點滷蛋、豆腐、豆干等蛋白質食物及1份燙青菜。快炒類烹調口味較重鹹,且烹調用油多,需注意高油、高鹽等問題。如果選便當類,盡量選擇以蒸、煮、烤、涼拌等這類烹調方式的食物,避免煎、炸物、香腸、貢丸等加工食品,並應搭配足夠蔬菜量。西餐愛好者則建議主餐選擇海鮮類、雞肉等飽和脂肪含量低的白肉,若食用牛肉、豬肉等紅肉,建議每周紅肉攝取要控制在500公克以內。如:義大利麵、燉飯類,首選清炒方式,若選擇醬汁則可優先選擇紅醬或以橄欖油為基底的青醬,而白醬多以鮮奶油為主成分,飽和脂肪含量高,要注意減少攝取頻率,以減少熱量及醬料攝取。如果餐點的蔬菜量不足,也建議再加點1份時蔬或小菜。套餐的濃湯因大多數有添加麵粉及奶油進行調合,熱量不低,建議以清湯取代濃湯。前菜的生菜沙拉若可接受不沾醬,就建議直接食用,以減少攝取醬料的熱量,若不習慣仍需選擇醬汁,建議選擇和風醬、水果優格醬或油醋醬,熱量都比千島醬及凱薩醬還低,可詳看醬料外包裝。例如便利商店1包40公克的沙拉醬,和風醬、凱薩醬、千島醬依序為48、96、104大卡。飯後甜點一般為精緻糕小蛋糕、餅乾、冰淇淋,如果可以的話,盡量少吃甜點,才不會額外攝取過多的精緻糖及飽和脂肪。速食愛好者,建議選擇烤雞、燒肉漢堡類,優於炸雞堡、炸雞塊等油炸物。附餐薯條若換生菜沙拉,可減少至少150大卡的熱量並增加蔬菜攝取量,達到均衡飲食。飲料建議選擇無糖綠茶、零卡汽水或鮮奶,少喝含糖飲料。飲食均衡提升免疫 把握5原則對抗疫情覺嘉欣營養師表示,若能把握以下5原則,飲食均衡營養,提升免疫力,幫助對抗疫情:▸原則1:每天至少1餐選擇未精緻澱粉類當主食,如:糙米飯、地瓜、南瓜、全麥麵包等。▸原則2:每天至少吃2份水果與3份蔬菜,選用新鮮當季食材。家中可常備較耐放的水果,減少出門採買的頻率,如:蘋果、芭樂、柳橙。▸原則3: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包含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乳品類。▸原則4:選擇7少食物,少油、少鹽、少糖、少油炸物、少沾醬佐料、少吃精緻甜點與甜飲料,少吃加工食品。▸原則5:攝取足夠水分,簡易計算方式可用每公斤體重乘上30毫升,作為1日所需水量的評估。★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2-11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痛風怎麼辦?專家列出控制痛風11項你該吃/不該吃的飲食清單
痛風的發生是因體內的普林代謝異常,導致高尿酸血症,而使尿酸鈉鹽沈積在關節腔內,造成關節腫脹和變形。大部分的成因與飲食習慣有關係!如何注意飲食中的細節呢?美國關節炎基金會列出11項,什麼食物可以吃和避免吃什麼食物,作為控制痛風的建議。控制痛風的11項食物尿酸值維持在6 mg/dl以下有助於降低痛風發作的機會,控制痛風的11項食物,建議攝取水、牛奶、咖啡、柑橘、植物性蛋白、櫻桃;不建議攝取啤酒、白酒、蘇打水、內臟、某部分海鮮)1、充足的水分每天至少喝8杯非酒精飲料,白開水最好。如果有眩暈情形,要提高水的攝取量,增加到每天16杯。水可以幫助尿酸排泄,避免沉積。2、不喝啤酒啤酒中的普林含量很高,在體內會轉化成尿酸。研究發現,含酒精的啤酒會使尿酸升高6.5%,而無酒精啤酒會使尿酸升高4.4%。3、牛奶研究顯示,喝低脂牛奶和吃低脂乳製品,可以降低尿酸和痛風發作的風險。牛奶中的蛋白質可以促進尿酸的排泄。4、不喝白酒酒精飲料會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身體分解酒精時,會產生尿酸,並使尿液中尿酸的排泄變慢。不過多數研究證實,適量飲用葡萄酒可能沒問題。5、咖啡和不喜歡喝咖啡的人比較,長期飲用咖啡的人(每天4-6杯)罹患痛風的風險較低。6、不喝蘇打水果糖是一種天然存在於水果和蜂蜜中的糖。在體內分解成普林。許多飲料中都含有人造甜味劑,像是高果糖玉米糖漿。喝飲料(包括含糖的蘇打水和果汁)的人更容易患痛風。研究證實,果糖會增加血清中尿酸的濃度。7、柑橘維生素C可降低尿酸濃度,有助於預防痛風發作。多數研究建議每天至少攝取 500毫克。但是水果中含有果糖,會使尿酸變高,所以在選擇時要注意果糖含量低的水果。像是葡萄柚、柳橙和草莓等。8、不吃內臟動物的內臟,像是肝臟、舌頭,其所含的普林量特別高,會增加尿酸並且會刺激痛風發作。紅肉像是牛肉、鹿肉的普林含量也較一般白肉來得高,因此要減少食用的頻率。9、植物性蛋白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像是豌豆、豆類、扁豆、豆腐等。不會增加尿酸,甚至可以避免痛風發作。10、不吃某些海鮮並非所有海鮮的普林含量都很高。但像是金槍魚、鮭魚和鱒魚等會增加尿酸,但適量食用有防護心血管的作用,所以取決點在於食用的頻率及多寡。貽貝、扇貝、魷魚、蝦、牡蠣、螃蟹和龍蝦只能偶爾食用。11、櫻桃吃櫻桃或喝櫻桃汁可能會降低痛風發作的風險。因為富含花青素,其具有強大抗氧化和抗發炎的作用,被認為可以降低痛風發作。
-
2022-02-10 癌症.飲食與癌症
吃什麼可以抗癌?美國癌症研究組織點名26種抗癌食物(下)
癌症一直為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之首,而癌症的發生很有可能與生活及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聯。那麼要怎麼從日常飲食改善呢?不妨參考,美國癌症權威【美國癌症研究組織】列出26種抗癌食物吧!26種抗癌食物:蘋果、蘆筍、藍莓、綠花椰菜、孢子甘藍、胡蘿蔔、白色花椰菜、櫻桃、咖啡、蔓越莓、亞麻籽、大蒜、葡萄柚、葡萄、羽衣甘藍、柳橙、豆類、覆盆莓、大豆、菠菜、南瓜、草莓、茶、番茄、核桃、全穀類延伸閱讀:吃什麼可以抗癌?美國癌症研究組織點名26種抗癌食物(上)葡萄富含抗氧化物白藜蘆醇,可抵抗自由基傷害、減少發炎導致的損傷、抗癌;花青素、槲皮素,能抗氧化、抗老化,增加血管彈性,保護心血管。羽衣甘藍其胡蘿蔔素、類黃酮、槲皮素都可以作為抗氧化劑。抗氧化物質可以幫助減低身體內的自由基,提升身體的抗氧化能力、抗衰老能力和抗癌能力等。柳橙含有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鈣、磷、鉀、檸檬酸、果膠等營養素,其中的維生素C以及類胡蘿蔔素可對抗自由基,保護細胞膜完整,防止細胞受到傷害。豆類(碗豆、扁豆)含膳食纖維、抗性澱粉、酚類化合物,可以維持腸道健康。有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覆盆莓天然抗氧化劑,可以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促進新陳代謝。大豆含大豆蛋白、不含膽固醇、飽和脂肪低,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有改善便秘的作用。適量的攝取並不會增加罹患乳腺癌的機率。菠菜富含維生素A,可預防癌細胞與DNA結合;膳食纖維有助消化;鉀離子含量高,可加速體內鈉離子代謝,有助調節血壓、保護血管。南瓜含有β-胡蘿蔔素,除了可以防癌外,還具有保護心臟、血液系統的作用,並增強黏膜及皮膚的健康與抵抗力。草莓所含的鞣花酸,可以分解食物中多餘脂肪,減少對有毒物質的吸收。也是種抗癌成分,可以減低癌症發生率。茶所含的兒茶素類已證實具抗氧化作用,可中和身體內各部分所產生的自由基,延緩老化、防止油脂氧化和改善過敏現象。番茄所含的蕃茄紅素,為胡蘿蔔素的一種,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抗氧化、誘導癌細胞良性分化和凋謝,抑制癌細胞訊號傳遞作用及分裂等。有降低罹患口腔癌、食道癌、結直腸癌的風險。核桃富含對心臟有益的Omega-3脂肪酸,有助減少壞膽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全穀類含豐富膳食纖維、微量營養素,可以降低罹患中風、第2型糖尿病、心臟病等風險,對於體重維持也有幫助。已有相當多研究顯示具有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
2022-02-09 癌症.飲食與癌症
吃什麼可以抗癌?美國癌症研究組織點名26種抗癌食物(上)
癌症一直為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之首,而癌症的發生很有可能與生活及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聯。那麼要怎麼從日常飲食改善呢?不妨參考,美國癌症權威【美國癌症研究組織】列出26種抗癌食物吧!26種抗癌食物:蘋果、蘆筍、藍莓、綠花椰菜、孢子甘藍、胡蘿蔔、白色花椰菜、櫻桃、咖啡、蔓越莓、亞麻籽、大蒜、葡萄柚、葡萄、羽衣甘藍、柳橙、豆類、覆盆莓、大豆、菠菜、南瓜、草莓、茶、番茄、核桃、全穀類蘋果富含膳食纖維和多酚化合物,膳食纖維可以幫助體內益生菌生長,減少毒素在腸道中的時間,進一步可以預防腸道疾病,像是大腸癌。蘆筍含維生素A、B群、β-胡蘿蔔素,能維持上皮黏膜細胞的完整、抗氧化、正常生理機能,另外還含鉀,可以調節血壓、神經傳導、肌肉收縮等。藍莓含豐富的植化素及營養素,在研究中顯示具有潛在的抗癌作用。其中一項研究發現,吃藍莓會增加血液中的抗氧化能力,防止細胞受到損害。十字花科蔬菜綠花椰菜富含維生素A、B、B2及維生素C外,還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β-胡蘿蔔素等。其中,蘿蔔硫素可以減少細胞損傷,預防癌症發生。孢子甘藍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以維生素來說,有維生素 A、B、C、K,有助維持視力健康、抗氧化、維持細胞健康、抗衰老等,而維生素K更有助抑制鈣質流失和預防骨質疏鬆;豐富的礦物質像是鋅、鉀、鈣和磷等,則有助促進細胞的修補和再生。胡蘿蔔富含膳食纖維及硒元素,並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B2、B6、C、胡蘿蔔素等,同時也含有鈣、磷、鐵、鉀、鈉、菸鹼酸及草酸等礦物質。對於肺癌、乳腺癌有一定的抗癌能力。白色花椰菜屬十字花科,富含槲皮酮和黃體素等抗氧化物質。槲皮酮是一種強力抗癌物質,能使許多致癌物質失去活性,還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凝血的作用。櫻桃含有花青素,可以對抗心血管疾病。另外,還含有褪黑激素,這種荷爾蒙可以幫助失眠者入睡。咖啡研究顯示,喝咖啡可以降低患子宮內膜癌和肝癌的風險。蔓越莓所含的植化素有助於預防炎症、延緩炎症過程,並預防心臟病。研究顯示,經常喝蔓越莓汁,可以通過增加好的膽固醇、減少發炎反應和防止膽固醇氧化,達到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亞麻籽富含膳食纖維,可溶性的膳食纖維能夠帶走一些膽固醇,降低體內膽固醇的含量。在相關研究中也證實,尤其是膽固醇含量比較高的人,效果還更明顯。大蒜含有硫化合物,具抗菌、消炎作用,對幽門螺桿菌、真菌、病毒等都有抑制和殺滅作用。葡萄柚富含維生素C、纖維、鉀、果膠等營養素,具有抗氧化效果的成分,可避免細胞受損、降低膽固醇。
-
2022-01-21 該看哪科.中醫
從中醫五行看食物顏色養生!郭祐睿院長:吃對更有利健康
中醫講究五行,也將食物與五行比對,並通過顏色與臟腑對應達到養生目的,包括了青入肝、赤入心、黃入脾、白入肺、黑入腎,澄明中醫診所院長郭祐睿中醫師逐一說明,並提出正確的養生之道供民眾參考。 中醫五行看食物顏色,對應臟腑各不同! 郭祐睿院長表示,青入肝,在五行當中青色食材屬木、木比類於肝,具有養肝、補肝、排毒的作用。常見食材如菠菜、花椰菜、芹菜、黃瓜、毛豆、青木瓜、棗子、楊桃、檸檬、奇異果等,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葉綠素、維生素、纖維素等營養,有助器官加速排毒。 赤入心,紅色在五行中屬火,火比類為心、血、陽、熱性食材,大多具有補氣、養血、養心的作用,有助於氣血充盈。常見食材如紅蘿蔔、紅豆、辣椒、山楂、番茄、紅莧菜、紅藜、紅麴、石榴、洛神花等。若是循環不好、氣色不佳、手腳冰冷等血虛體質,更可適量的多吃一些。 黃入脾,黃色在五行中屬土,土對應於脾胃,黃色食材也多為澱粉類,吃完有助提升飽足感,因此古人認為多吃黃色食物對健脾養胃很有幫助。另一方面,脾胃在人體中扮演著養分供給者的角色,調理脾胃,氣血才會旺盛。常見食材包括了玉米、南瓜、馬鈴薯、黃豆、木瓜、地瓜、芒果、香蕉、柳橙、枇杷等。 白入肺,白色在五行當中屬金,和肺及大腸有關,白色食材大多具有養肺、潤腸、行氣的效果,適度多吃有助補肺,常見如蓮藕、白木耳、白蘿蔔、核桃、蓮子、水梨、蘆筍、山藥、荔枝、甘蔗等。而這些食材不僅健肺爽聲,也含有維生素C,也有助新陳代謝,讓肌膚更充滿彈性及光澤。 黑入腎,黑色在五行當中屬水,對應上的是腎,常聽到黑色食材對腎臟很有幫助,關鍵就是在於補腎氣,除此之外對生殖泌尿系統也有不少益處。常見的黑色食材如黑芝麻、黑木耳、黑豆、黑米、髮菜、海帶、黑棗、桑葚、葡萄、龍眼乾等。而新陳代謝與腎、膀胱、骨骼關係密切,補腎可排除身體多餘的水分,因此也有助避免水腫,且也具有強壯骨骼的作用。 了解中醫五行食物顏色,吃對更有利健康! 以中醫五行、顏色對比食材方便又好記,不過郭祐睿院長表示,最重要的目還是在於營養均衡,各種食物都吃,讓各類的顏色及營養補足於身,這也正與營養學「彩虹飲食」的觀念相同。也提醒民眾飲食多以原型食物為主,減少加工食物,並以三低一高的方式進行,如此更有助達到養生的目的。而人人的體質皆有所不同,適合的食材也會因人而異,如陽虛體質和陰虛體質就有所不同,要知道自己的體質為何,最好的方式便是與專業中醫師了解,在知道自己的體質,並適度攝取相關食材,對養生更有幫助。 《延伸閱讀》 .味增湯助防癌、養生、抗氧化!營養師:白天喝更有助健康! .進補因人而異,盲目進補恐傷身!醫:把握4觀念更養生。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1-22 該看哪科.眼部
全銀運動/銀髮族視力退化恐增失智風險 專家教你護眼保健
● 國人每天使用3C產品近11個小時,加速眼睛老化● 白內障、青光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易造成銀髮族失明● 長者視力有問題,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倍年過40,人體機能加速老化,現代人3C產品使用成癮,手機、平板用眼時間增加,眼睛疾病有年輕化趨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白內障、青光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三大容易導致失明的眼疾。若視力持續惡化不治療,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也會跟著上升。多眨眼 有濕潤眼球作用你知道人一天眨眼多少下嗎?WaCare專家、護理師李為說明,正常人大約要眨眼2萬次,眨眼有清潔和濕潤眼球的作用,其次是讓眼睛得到短暫的休息。長期盯著手機或電腦螢幕,會不自覺減少眨眼次數,眼睛容易乾澀痠痛,可能引發乾眼症。年紀大也是引起乾眼症的原因之一,特別是更年期停經女性,建議可熱敷眼睛,放鬆眼周肌肉,適時使用人工淚液舒緩痠澀。白內障 別等過熟才處理白內障是眼睛老化最常見的症狀,因無痛不癢,常被疏忽而導致續發性青光眼,嚴重甚至失明。李為分享一例個案,患者因視力模糊不清就醫檢查,發現是過度用眼導致視力急速下降,確診為不可逆轉的白內障,若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建議可置換人工水晶體重拾視力,但他提醒別等白內障過熟才處理,以免增加手術困難度及併發症。有慢性病 要防視網膜病變目前尚無藥物及食品能治療白內障,李為表示,60歲以上長者是好發族群,務必每年定期接受眼睛視力檢查;3C族也要提高警覺,眼疾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若本身有慢性疾病,更要注意視網膜病變,及早養眼護眼,預防早發性白內障的發生。李為指出,視力減退會讓高齡者無法充分接觸外界視覺刺激,增加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或加重失智症狀,千萬別輕忽眼睛老化的警訊。補充營養素 多吃護眼食物常保眼睛健康,李為建議,可多攝取護眼食物,菠菜、玉米、花椰菜、南瓜、胡蘿蔔等富含葉黃素的蔬果,可降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發生機率;魚肝油、蛋黃、牛奶、乳製品等食物含有維他命A,可幫助視感光色素形成,在黑暗中一樣能維持好視力;柳橙、檸檬、奇異果、芭樂、鳳梨等水果富含維他命C,可發揮抗氧化的修復功能,正確飲食補充眼睛需要的營養素。
-
2021-10-21 養生.聰明飲食
搶救腦霧健忘症!10大超級健腦好食物專家教你這樣吃
腦霧、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現代人在外在工作壓力與內在精神壓力雙重夾擊下,使得記性越來越差、腦子越來越不管用,而且隨著年紀越大,情況更趨嚴重。根據研究,人類的腦細胞活性在20歲左右是顛峰,之後大腦內部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和促進腦細胞活化的營養素,就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透過均衡且多元的飲食攝取,能幫助你調整情緒、改善記憶、增進專注力。日常生活中該多吃哪些食物?這些食物又有哪些營養成分?雙和醫院營養室營養師米詩宇為你解答。※超級健腦食物1:香蕉重要成分:纖維、葡萄糖、色胺酸香蕉提供的葡萄糖在膳食纖維影響下,可讓血糖平穩上升,避免血糖快速飆升造成頭暈、注意力不集中情形。而色胺酸及維生素B6能幫助大腦製造合成血清素,血清素是能幫助調解情緒的神經傳遞物質,讓身體感受到放鬆、愉悅、幸福,因此具有「快樂荷爾蒙」之稱。但因香蕉熱量高,建議每日1、2根即可。※超級健腦食物 2:藍莓重要成分:花青素富含維生素E、A、B、纖維、果膠,以及鉀、鐵、鋅等礦物質,有「抗氧化發電機」之稱的藍莓,可以幫助減少DNA的損傷,所含花青素能保護腦部神經、進而改善記憶力。除此之外,藍莓也能防止泌尿道感染,水溶性花青素具有活化視網膜功效,也可以強化視力,防止眼球疲勞。※超級健腦食物3:奇異果或柳橙重要成分:維生素C壓力大分泌腎上腺素,尤其緊張時脫水、水分不足,平時多吃含維生素C、水分高的水果,如奇異果、柳橙等,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是抗壓力的好食物。維生素C對血液保護很重要,是良好抗氧化劑。※超級健腦食物4:雞蛋重要成分:維生素A、E、B群、卵磷脂及膽鹼蛋黃富含卵磷脂及膽鹼,幫助人體合成神經傳導物質、保護神經纖維細胞及改善大腦功能。維生素E具有特別強的抗氧化功能,能保護腦部細胞,避免被自由基攻擊,皆有助於提升認知能力、增強記憶力、預防腦部衰退。此外,雞蛋中也有豐富的維生素A、B6、B12、葉酸和鋅等活化腦力很重要的營養素。※超級健腦食物5:牛奶重要成分:鈣、色胺酸牛奶含大量的鈣質,鈣有安定神經作用,可以使肌肉放鬆並且維持心跳規律。而牛奶也含色胺酸,色胺酸又稱為天然助眠劑,能夠安定神經幫助入睡。若有睡眠障礙,不妨在睡前來杯熱牛奶吧。※超級健腦食物6:深海魚重要成分:EPA、DHA、Omega-3鮭魚、鮪魚、沙丁魚、鯖魚等富含EPA和DHA,EPA能增加血清素分泌,影響腦神經傳導,對神經系統有助益,且能改善憂鬰症,建議每週吃2至3次,如果無法或不喜歡吃魚也可吃魚油來攝取。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每天補充含有2,085毫克EPA 的魚油,受試學生的發炎指標就降低14%,焦慮程度也同時降低了20%。※超級健腦食物7:深綠色蔬菜重要成分:高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鎂深綠色蔬菜含纖維素、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可以抗氧化、抑制發炎反應,如菠菜、青花菜、芥藍菜、空心菜等。而顏色越深的綠色蔬菜,植化素多,營養價值高。其中鎂可以讓人神經放鬆,不緊張、心情舒暢。建議每週至少攝取6份以上。※超級健腦食物8:南瓜重要成分:類胡蘿蔔素、鋅豐富的類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降低心臟病的發生率。且南瓜籽中所含的鋅,有助於腦部發育,使大腦更加活躍,如果攝取不足,會造成記憶力不集中或是記憶力衰退。※超級健腦食物9:全榖雜糧重要成分: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E全榖雜糧是指加工程度低的穀物,例如糙米、燕麥、大麥、蕎麥等。 維生素B群為正常腦部功能和生理生化代謝所必需,能夠調整神經傳導物質,並幫助腦細胞發育,消除煩躁不安功能。豐富的膳食纖維,降低膽固醇促進血管健康。而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功能,能保護細胞避免遭傷害,具有保護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功能。因此每日應以未精製全榖雜糧當主食。※超級健腦食物10:堅果類重要成分: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鎂、鋅核桃、堅果類食物具有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等營養素,具有活化腦部細胞,防止細胞發炎並維持細胞膜健康的重要功能。鎂鋅與身體能量代謝有關,缺乏時較易出現疲倦、情緒低落、無力。但須注意堅果熱量高,每天1湯匙即可,且須避免過度調味的堅果,例如麻辣口味或裹糖粉等。★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