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9 該看哪科.婦科
搜尋
日本
共找到
3498
筆 文章
-
-
2021-10-29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健身必吃!低醣雞胸肉的4種料理
說到健身瘦身必吃的食物,想必大家第一個都會想到雞胸肉。YouTuber「批批在日本幹嘛」今天要來教大家雞胸肉4種美味吃法,快一起來學吧。雞胸肉富含高蛋白又低脂低醣,不需要大量攝取也能很有飽足感。今天會教大家4種用雞胸肉做的料理,分別是豆皮煎餃、起司菇菇雞捲、涼拌嫩雞絲以及蒜味紫蘇雞肉丸。其中豆皮煎餃是最推薦的一道,不僅做起來簡單,口感又好又美味,蛋白質含量也高,快一起來看看吧。完整影片:來看看批批在日本幹嘛YT:來瞧瞧「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0-28 癌症.癌友加油站
5天內募得醫藥費 眼癌張小弟終能啟程赴美求醫
罹患眼癌的彰化縣4歲張姓男童赴美求醫缺經費消息曝光後,5天內獲各界踴躍捐輸達650萬元,預計本周六能順利啟程到美國費城求治,張童父母今早在高醫副院長林志隆、眼科醫師廖優美陪同下向社會各界致謝,張爸爸更說,兒子治療剩餘款,將全數捐做高醫眼癌基金,幫助下一個更需要的人。張爸爸是在52歲才與36歲的妻子盼到家中第一個孩子誕生,但張小弟7個月大時看人眼睛瞇瞇,似很吃力,就醫以為沒什麼關係,但1歲時莫名高燒住院,確診罹患視神經母細胞瘤,自此父母帶他北上求醫三年,右眼仍因癌細胞擴散而摘除,腫瘤現也侵襲左眼前房,僅存的視力危在旦夕。後來收治張小弟的高醫眼科醫師廖優美,因去年有協助同樣患眼癌的范小弟順利日本求醫,搶救靈魂之窗,這次盼循同一模式再帶張小弟到日本求治,但日方沒有小腺源儀器,建議轉赴美國治療,不過醫療費及旅費所費不貲,此事經媒體披露後,首日即有單筆150萬捐款入帳,不到5天募達650萬元。張童父母今早向高醫團隊及社會各界表達感謝,母親一度哽咽,兒子只上學一天半的時間,就入院報到,張爸爸則與兒子約定,治癒後會帶兒子去北部玩沙。廖優美醫師表示,眼癌是基因突變所致,一年的新生兒中約有10人罹患,剝奪孩童寶貴的視力。包括慈濟分會及駐日代表等單位十年前已開創出協助眼癌孩童赴日就醫的模式,這次她陪同張小弟赴美就醫,也希望能創造「另一個日本模式」,持續幫助眼癌兒童保住視力。廖表示,這次赴美將安排張家入住費城當勞叔叔之家,食衣住行一切都用最節省的方式處理。至於為何在行醫之餘,還如此致力協助眼癌兒童,廖優美說「我覺得本來就該這做,我為的是下一個小孩跟以後的小孩,至少把他們的就醫路打通。
-
2021-10-28 養生.聰明飲食
為何鹽無「代鹽」以解決嗜鹽問題?教授這麼說
我在2021-10-17發表美國FDA發布自願減鈉目標,指出美國FDA為了要降低美國人的鈉攝取量而在2021-10-13發布一份給企業界的自願減鈉指南。事實上,吃太多鹽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早在2014年,「全球疾病負擔營養與慢性病專家組」就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Global Sodium Consumption and Death from Cardiovascular Causes(全球鈉攝入量和心血管原因導致的死亡)。這項調查發現,在全球187個國家中有181個的成人每日鈉攝入量是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2克(相當於5克的鹽)。這項調查也發現,全球每年有165萬人是因為攝取過多鈉而死於心血管疾病。那,既然「嗜鹽」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為什麼不發明一個「代鹽」來應付呢?畢竟,同樣是全球性的「嗜糖」問題不是早就有「代糖」來應付了嗎?在今年9月,一個由32名專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又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Effect of Salt Substitution 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Death(鹽替代對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影響)。這項研究事實上是在中國進行的。它是從600個中國村子招募了兩萬多名平均年齡65.4歲的參與者(男女各半)。這些參與者全都是有中風或高血壓的病史(72.6%有中風的病史,88.4%有高血壓的病史)。他們被隨機分成兩組:一組繼續吃普通鹽(氯化鈉),另一組則吃「代鹽」(75%氯化鈉 + 25%氯化鉀)。追踪將近5年後,跟吃普通鹽的這一組相比,吃「代鹽」的這一組中風發生率減少14%,重大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減少13%,死亡率減少12%。所以,使用「代鹽」可以明顯降低中風、重大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但是,這項研究所使用的「代鹽」其實還是鹽,只不過其中的25%是被氯化鉀取代了。氯化鉀是有鹹味,但卻帶有金屬味和苦味。所以,縱然只佔25%,氯化鉀也不是理想的「代鹽」。在1940年代,氯化鋰(lithium chloride)曾被用作「代鹽」。它的確是嘗起來非常像氯化鈉,但後來被發現具有毒性,會造成顫抖、作嘔、及疲倦,所以就被停用了。也就是說,這七八十年來,這世界上就再也沒有一個勉強可以稱為「代鹽」的東西了。我想大多數人都聽過「代糖」。我也有發表過三篇有關代糖的文章。美國FDA目前已經核准的代糖有8種,而尚未核准的代糖應該還有幾十種。那,為什麼代糖是到處垂手可得,代鹽卻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呢?我們的味覺有五種:甜、酸、苦、鮮、鹹。前四種是如何被味蕾偵測到的,醫學界目前已經有相當不錯的了解。尤其因為甜味是關係到糖尿病、肥胖、蛀牙等問題,所以相關研究是多不勝數,而這些研究也孕育出一大堆不同種類的代糖。但是,鹹味卻是處於另一極端。醫學界對於它是是如何被味蕾偵測到的,目前還只是一知半解。一個日本團隊在今年8月發表TMC4 is a novel chloride channel involved in high-concentration salt taste sensation(TMC4是一種涉及高濃度鹽味覺的新型氯通道)。我把它討論的最後一段翻譯如下:「在許多國家,鹽攝入量超過了推薦水平。由於鹽的過度攝入可能會影響身體的液體穩態,而阿米洛利不敏感途徑在人類的鹽味感知中占主導地位,因此 hTMC4 增強劑可能有助於生產低鈉食品,目前正在篩選的化學物質。因此,未來對 TMC4 介導的高濃度鹽味覺的研究可能會對人類健康和食品工業產生影響。」如果您是有看沒有懂,沒關係。這段話基本上就是說,這個研究團隊已經找到一個負責偵測高濃度鹽味覺的味蕾細胞結構,而他們也已經在用它來篩選化學物質,希望有朝一日能找到一個真正的「代鹽」。原文:代鹽?減少死亡率12%
-
2021-10-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6度捐贈疫苗 台北101晚間點燈感謝
日本捐贈第6批約30萬劑AZ疫苗今天運抵台灣,台北101預計於晚間6時30分起點燈致意,感謝日本溫暖深厚的友誼;點燈打字內容包含「暖心互助」、「攜手抗疫」等。台北101下午發布新聞稿表示,日本第6度提供台灣疫苗於今早抵台,因此預計晚間6時30分至10時點燈打字,感謝日本溫暖深厚的友誼,以及與我們持續攜手抗疫。
-
2021-10-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第6度贈台AZ疫苗30萬劑 效期至111年1月26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日本政府提供第6批的30萬劑AZ疫苗於今天上午運抵桃園國際機場,這30萬劑AZ疫苗的效期至111年1月26日。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昨天宣布,追加提供阿斯特捷利康(AZ)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給台灣,總計約30萬劑,已於今天運抵。日本至今已6度提供AZ疫苗給台灣,前5次共約390.4萬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記者會中表示,這批日本新捐贈的30萬劑AZ疫苗在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本批疫苗效期至2022年1月26日,將由指揮中心統籌規劃運用,提供國人與在台日籍人士接種。陳時中說明,日本提供台灣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分別為6月4日124萬劑、7月8日113萬劑、7月15日97萬劑、9月7日6.4萬劑、9月25日50萬劑及本批30萬劑,共420.4萬劑。陳時中說,日本捐贈COVID-19疫苗有助台灣提升疫苗覆蓋率,指揮中心再次向日本政府及人民致上誠摯謝意。當然也非常感謝駐日代表謝長廷在日本的努力。
-
2021-10-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獲選WHO團結試驗疫苗 陳時中:值得大家高興
日本政府捐贈第六批30萬劑AZ疫苗於今日上午運抵桃園國際機場,疫苗效期至明年1月26日。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再度向日本政府表達感謝,他表示,總計已有420.4萬劑疫苗到貨,也感謝駐日本大使謝長廷的努力。對於高端獲選WHO贊助的團結臨床試驗疫苗,陳時中也表示,「非常不容易,是值得大家高興的事」。陳時中表示,高端獲選為WHO的團結臨床試驗疫苗,非常不容易,在20款內疫苗內選出兩個,一個是高端,另一是美國Inovio疫苗,世界上的疫苗比這多很多;換句話說,希望疫苗在世衛認證下,廣泛提供世界缺乏疫苗的地方,團結抗疫。WHO贊助的團結臨床試驗為WHO、哥倫比亞、馬利共和國及菲律賓共同合作的第三期、跨國、隨機對照的臨床試驗。陳時中表示,現在的意義WHO各國專家認為是相對優秀的疫苗,有發展潛力。至於試驗相關費用,都是由WHO贊助,若未來通過三期試驗,相信成為WHO認可的疫苗機會很大,畢竟在各國專家監督下完成臨床試驗,如果回來跟台灣申請,時間到就延長EUA或直接申請認可藥證。而日本提供我國的AZ疫苗分別為6月4日124萬劑、7月8日113萬劑、7月15日97萬劑、9月7日6.4萬劑、9月25日50萬劑及本批30萬劑,共420.4萬劑。指揮中心表示,這批疫苗將提供國人與在台日籍人士接種。莊人祥表示,日僑部分與外交部有造冊專案,會在特定特定醫院進行。
-
2021-10-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捐贈第6批30萬劑AZ疫苗由日本航空運抵桃園機場
日本捐贈的第6批30萬劑AZ疫苗,27日上午由日本航空公司班機運抵桃園機場,班機停妥後,日本航空機師對著在停機坪採訪的媒體揮手致意。這批疫苗裝在1大2小共3個溫控貨櫃中,海關關員完成機邊驗放程序後,由桃園航勤公司地勤人員把貨櫃拖至貨運站,轉上貨車運送到冷儲物流中心。這30萬劑AZ疫苗,由日航JL-6729載客班機的腹艙運送,27日上午9時49分降落桃園機場,滑行停靠D5機坪,地勤人員進入貨艙消毒後靜置10分鐘,再把裝載於前貨艙的1大溫控櫃,以及後貨艙的2小溫控櫃卸載,日航地勤人員、海關上前確認溫控櫃櫃號及相關資料後完成機邊驗放程序。日本之前捐贈給台灣5批AZ疫苗,分別是6月4日運到124萬劑、7月8日運到113萬劑、7月15日運到97萬劑、9月7日運到約6萬劑、9月25日運到50萬劑。加上27日運到的30萬劑,日本捐贈給台灣的疫苗數量已累計超過420萬劑。
-
2021-10-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邊境解封怎麼開? 專家建議「這條件」入境免隔離
新冠肺炎疫苗覆蓋率陸續提升,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表示,將待單劑覆蓋率七成、第二劑覆蓋率達六成才會談邊境解封;發言人莊人祥昨則表示,將依據各國風險計算如何入境。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建議,針對風險極低的國家,若施打率達七成以上可考慮入境免隔離、施打率介於四成至七成可考慮縮短居家隔離檢疫期間。陳秀熙表示,目前依據疫情風險和疫苗接種覆蓋率將不同國家分為四類, 一為疫苗施打率高且發生率高,如英國、新加坡等;二為疫苗施打率低且發生率高;,如亞美尼亞、喬治亞等;三為疫苗施打率高且發生率低,如日本、南韓、加拿大等; 最後則是疫苗施打率低且發生率低,如台灣、緬甸、印度。陳秀熙指出,疫苗施打率高但疫情發生率也高的國家主要原因在於突破性感染,因此未來病毒是否繼續變異是觀察重點。而疫苗施打率不高但疫情控制相對好的國家,最重要在於NPI(非藥物介入措施)的實施,因此一旦稍有鬆綁,疫情就容易再起,因此必須盡快往高疫苗覆蓋率的方向移動。尤其像是印度、緬甸,目前疫情雖然控制住,但因為曾發生過大流行,因此可能還存在隱性感染者,因此對於目前雖然屬於極低風險國家,但因為疫苗施打率低,在入境的風險分層上,仍須和高疫苗施打率的國家不同。由於目前全球完整施打率約為四成,因此陳秀熙建議,對於中高風險、低風險且完整疫苗施打率低於全球平均的國家,榆入境後安排集中檢疫。對於疫情低風險,疫苗施打率高的國家,或極低風險且施打率低的國家,因社區中可能有隱性感染案例,入境後可考慮居家檢疫。至於疫情極低風險的國家,若施打率達七成以上,則可考慮推動綠色通行證,入境免隔離;而施打率高於平均,介於四成至七成的極低風險國家,則可考慮縮短居家檢疫時間。
-
2021-10-27 養生.聰明飲食
花不只可以拿來看 可以吃的營養價值更具發展潛力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千百年來,各國許多文化都採用傳統烹飪方法烹製鮮花。許多傳承下來的古老知識也都提到了花卉其實具有藥用價值,近年來現代科學才開始探索食用花卉的發展潛力,包含抗過敏物質、抗氧化劑等。世界各地有非常多族群會在料理中加入可食用花卉,但你可試想過這些食用花卉除了美觀以外,還有功能性、營養附加價值存在?食用花卉具功效,在文化歷史上存在悠久千百年來,全世界各地許多文化中都會採用烹飪的方式來料理鮮花,許多傳承下來的古老知識也都提到花卉中存在的物質具有具有藥用價值,其中最常被討論的物質包含抗氧化活性、總酚類含量與天然植物色素,舉例來說長春花與長春花粉的萃取物,具有非常強的抗氧化活性。除了過去流傳下來的古老知識以外,近年來科學界也開始探索食用花卉的發展潛力,其中分別針對營養、健康益處、加工保存以及毒理學等有更近一步的討論與研究。富含必須脂肪酸、抗氧化劑使食用花卉具有發展潛力根據2021年12月即將發表的《Future Foods》期刊中就提及,食用花卉可分為不同的部位,如花粉、花瓣、花蜜、花柱等。普遍來說花粉被認為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類黃酮和類胡蘿蔔素的豐富來源,雖說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但食用花卉入菜也有一定的風險,比如花粉內的物質常引起過敏反應,因此被認為不適合直接食用。除此之外,科學家發現食用花卉當中有許多共通的營養物質,如抗氧化劑(維生素E)、天然色素(花青素、蕃茄紅素等)等物質,不同的營養物質能夠做不同的利用,其中最有趣的發現是大多數可食用花卉中富含豐富的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這些食用花卉經過萃取後,將食用花卉轉為不同的產品,其實可以發揮很大的商業利用價值。食用花卉功能性營養物質豐富,使潛在健康益處多豐富的功能性營養物質在利用上,最直接的就是與人體健康有很大的關聯,在2018年發表的研究期刊《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中就提到,日本的科學家研究在地的幾種食用花卉(菊花、薔薇、蝴蝶蘭、三色堇等)利用提取技術萃取後,分析萃取物對於人體疾病的生理活性後發現,這些物質中同時具有抗氧化活性(清除自由基)、抗過敏活性、抗糖尿病活性(澱粉酶還原能力、抗肥胖活性(脂肪酶抑制活性)等,這些生理活性物質對於人體都有相當不錯的益處。單吃食用花卉無幫助,需借助加工技術雖然說食用花卉有非常多益處與發展潛力,但建議消費者不要隨意購買或採摘花卉來做食用,因食用花卉的培育過程中需要考量到施作的農法是否會傷害人體,如不能噴灑農藥等。除此之外還有相當多人其實對於花卉會有過敏的現象產生,因此即使食用花卉具有很大的營養成分,也需要通過可靠的來源才能有辦法安心的食用。此外最重要的是,營養物質要發揮真正的效用也需要濃度足夠,因此單吃食用花卉不可能達到保健效果,還需要借助加工技術將功能性營養物質提取出來後轉化為產品,發揮最大的利用價值。延伸閱讀▶果乾、蜜餞、果醬、茶包通通有!洛神花如何從默默無聞到一舉躍上加工亮點?▶紅茶風味百百種!混搭產地和素材調出多變風味▶台灣鳳梨面臨外銷危機怎麼辦?看看紐西蘭怎麼推奇異果?參考資料▶A review on Nutritional, Bioactive, Toxicological Properties and Preservation of Edible Flowers(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10-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2輪再加開預約 今午截止
疫情指揮中心昨針對第一劑BNT、第二劑AZ加開預約登記,符合接種資格者多達六十二萬八千人,發言人莊人祥說,十二輪預約將於今天中午十二時截止,第十二輪於廿二日開打以來,BNT和莫德納接種率均超過八成五,AZ預約率更高,連續四天均在九成以上,最高還衝至九成六,並未出現外界預料的AZ棄打潮。為何加開兩次預約?莊人祥表示,這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和指揮官陳時中前天簡短開會有關,柯認為北市部分接種量能被浪費掉,因此指揮中心昨宣布加開對象,希望地方施打量能充分發揮。莊人祥指出,國內累積九五○例接種後死亡個案,六九九例為接種AZ疫苗、二一二例接種莫德納、廿七例接種高端、十二例接種BNT。年齡最小者為兩個月大的幼兒,媽媽接種後哺育母奶,寶寶卻突然死亡,雖然解剖後發現死因與疫苗無關,但因指揮中心採全死因認定,因此仍列入名單中。日本昨宣布將再援台卅萬劑AZ新冠疫苗,今天抵台,這將是日本第六度贈台疫苗。
-
2021-10-27 新聞.元氣新聞
基因資料庫原始資料未留台灣?專家澄清並非全基因資料
「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十月十八日啟動,預計提供兩千位癌症患者全方位基因檢測及量身訂做標靶用藥,但遭質疑藥廠並未提供基因原始資料,等同將國人基因數據無償輸出。對此,國衛院專家澄清,患者提供腫瘤檢體的切片接受基因檢測,有助尋找臨床用藥,並非提供全基因資料。個人化精準醫療時代,癌症患者若能接受腫瘤基因檢測,有助找出最適合治療的藥物。衛福部、國衛院和羅氏藥廠合作,共同執行「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第一階段包括台大、台大癌醫、台中榮總等針對六種癌別收案。國衛院表示未來將推動到其他癌別,盼更多醫院和藥廠加入,「一起打世界盃」。 專家指出,這兩千例患者提供腫瘤石蠟切片,由羅氏藥廠協助,送到國外由「Founddation Medicine, Inc.」進行癌症基因突變型態檢測,主要針對324個靶點進行分析,分析後提供324個基因突變點的基因序列與腫瘤 變異性等資料,雖然提供的資料經過整理,並非基因原始資料(Raw Data),但已能夠分析建議患者用藥,且羅氏藥廠將進一步提供健保未給付藥品。利用324個基因變異點分析患者腫瘤型態,進而找出用藥,這是「Founddation Medicine, Inc.」的專利技術,提供原始資料有難度。專家指出,據了解,目前英國和日本也與羅氏藥廠簽定同樣的合約,同時,經整理的腫瘤資訊將存放於資料庫,屬於公共財,可提供全國醫療院所申請使用。 另外,患者腫瘤檢體切片已經去識別化,雖然腫瘤基因分析也提供國人基因資訊,但不同於 「全基因體定序」,後者是將23對染色體中,每一個基因都定序。專家澄清,「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與羅氏藥廠的合作,不是全基因定序,沒有把病人基因個資外洩的疑慮,完全合法使用。若是全基因定序的研究,一定會要求提供原始數據。那種原始數據的國際傳輸就敏感多了。但是目前這個324基因檢測只是為了治療用途。和全基因定序完全是兩回事。專家認為,我們應建立自己的全基因資料庫,了解國人特有的疾病等,而全基因定序資訊輸出必須有嚴格規範,不能輕易提供給國外。 另外,「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是一個biobank 整合平台,所有提供申請者的數據皆已經進行嚴格去識別化, 才會釋出,無個資數據外洩疑慮。由於羅氏藥廠不但提供基因檢測,還提供後續健保署不給付的藥物,專家認為,此次納入計畫中的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食道癌、膽囊癌、胃癌、肝外膽管癌及胰臟癌晚期患者,極可能在臨床上已找不到合適用藥,此計畫提供患者一線希望。
-
2021-10-27 新聞.元氣新聞
癌症基因資料庫無法取得原始資料?醫師指取決於用途
台灣推動個人化精準醫療,由衛福部、國衛院、羅氏藥廠合推的「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10月18日正式啟動,預計與台大醫院、台大癌醫、林口長庚、基隆長庚、台中榮總、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台北慈濟醫院、義大醫院共九醫院配合,提供2000例癌患者全方位基因檢測及量身訂做標靶用藥,價值逾2億元。但CTWANT報導,此合作計畫內情不單純,羅氏藥廠所提供的基因檢測資料並非基因原始資料,而是經過整理的數據,對台灣後續基因藥物、細胞治療等研究價值有限。參與該合作案的基隆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正旭說,該案主要是用在癌症患者治療方面,日前才完成簽約,將透過檢測分析癌症患者的癌細胞基因有無異常或突變,以作為用藥、評估預後等參考依據。王正旭指出,許多癌症患者治療一段時間後,可能出現癌細胞基因突變或產生抗藥性,若經癌細胞基因分析可能會發現,癌細胞抗藥性的基因變化,或經過基因重組可能研發出的相對應藥物,這些原始資料理應送回原單位及醫院,這對臨床治療是重要的,也是精準治療的重要精神。王正旭說,該計畫均由參與醫院內的人體試驗委員會審查,並都有充分討論,要提供哪些資料應也有被確認,但詳細提供哪些資料,還必須查看合約情形,而這次基因檢測完成後,將牽涉到美國羅氏、德國默克、日本中外製藥共3家藥廠的提供治療藥物情形,因此檢測資訊勢必需要共享。王正旭表示,該院將收案肺癌、食道癌、胃癌、膽囊癌、膽管癌、肝癌等患者,但這些患者須經標準治療無效後,且病情仍持續惡化,經患者同意進行基因檢測後,尋求其他可能的藥物治療。王正旭說,外界質疑國際藥廠不提供原始資料,原因是現在許多研究為跨國性、全球性,並均為具豐富資源、經驗、實力的國際藥廠主導;就台灣來說,也有許多業者也想要介入癌症新藥或基因檢測試劑研發,但政府要求相關研究檢體要送到可以進行完整分析的業者,國內相關人士可能擔心對方不願提供原始資料,但這屬雙方誠信原則,一切就是回歸合約內容。專長基因篩檢及分子生物學的開業醫師曾嶔元說,相關藥廠未提供基因檢測結果的原始資料給予國內相關單位,或是相關基因檢測原始資料未留在國內,這取決於國內各單位與國外藥廠簽署案件,是為研究用途或臨床治療而有所不同。曾嶔元指出,若為臨床治療患者,藥廠可以提供修正後的檢測資料,讓醫師在臨床治療時有好的參考數據,是不需要提供基因檢測的原始資料,因基因檢測須在國外進行分析,相關資料就不需留在國內。但若是研究用途,藥廠所提供的基因檢測資料就應有原始數據資料,基因檢測原始資料須留在國內,以用於往後疾病治療、新藥研發等。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說,羅氏等藥廠須提供何種資料,他並不清楚,但就以往與國際藥廠合作經驗,對方常不願提供原始分析數據,這已是長久以來的情形,很多藥廠不願意提供,是為進行大數據分析,以利後續新藥研發;至於,這次藥廠要提供何種數據資料,參與合作的藥廠應說明清楚。
-
2021-10-27 新聞.元氣新聞
邊境查驗丁香魚、旗魚重金屬超標 退貨銷毀3.3萬公斤
食藥署今日公布19項邊境檢驗不合格食品,包含進口丁香魚、旗魚重金屬超標,共達3萬2955公斤退運銷毀,其中丁香魚驗出超標5倍、生蠔超標1倍,另外蔬果類包含水蜜桃、蘋果、薄荷葉、橙花也有農藥超標問題。根據不合格產品清單指出,海鮮類包含由建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自印尼進口冷凍丁香魚,共計達1萬4775公斤;宇強實業有限公司自日本進口的丁香魚0.6公斤;嘉準實業有限公司自新加坡進口冷凍旗魚,達1萬8180公斤及聚富有限公司自南非進口的生蠔,達105公斤,全數退貨銷毀。而蔬果類包含銀峰貿易有限公司自伊朗進口的橙花,共2500公斤,檢出五項農藥超標;漢馨企業有限公司自埃及出口的薄荷葉,共150公斤;古德芙股份有限公司自義大利進口的卡納羅利白米,共1200公斤也有農藥超標問題。喬承企業有限公司自美國進口的新鮮油桃,共1萬6330公斤;台灣新果國際有限公司自智利進口的鮮蘋果,共2萬0065公斤;千和水果有限公司自日本進口的鮮水蜜桃,共有700公斤農藥殘留超標。其餘還有菲律賓進口的「LADY'S CHOICE 凱薩沙拉醬」、泰國進口「GREENDAY蒜味秋葵脆餅」,其防腐劑含量不符規定,另外器具部分,喜平方有限公司自中國大陸進口「量具」容器具,溶出聚丙烯塑膠類試驗,不符規定。
-
2021-10-27 該看哪科.婦產科
懷抱生子夢 47歲女戰神陳玉珍認「已凍卵」
台灣生育率為全球最低,政府祭出不孕補助盼提高生育率。有立院「女戰神」稱號的立委陳玉珍,現年已47歲,雖然目前未婚,今年仍首度嘗試冷凍卵子。她表示,雖然未來不一定要生,但女性生育有年齡侷限,提早凍卵也讓女生有更多選擇。陳玉珍擔任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召集委員,得知台灣生育率排名最後,今年四月底邀請台灣生殖醫學權威、華育生殖醫學中心院長徐明義等人,出席衛環委員會公聽會,分享專家學者意見。「我是來現身說法的」陳玉珍透露,10年前有人建議她凍卵,但過去健康知識不足,到今年她47歲才想到要凍卵,一開始原不抱希望,沒想到來到華育,還順利取出卵子凍卵。她說,許多人不婚不生,政府推行不孕症補助方案,僅限於夫妻使用,政策仍有很大進步空間。成功做試管嬰兒的夫妻也現身說法。今年45歲的楊小姐40歲結婚,做7次試管嬰兒才成功,知道懷孕上女兒那一刻,更感動落下眼淚。另外一位莫小姐來自大陸,30歲結婚,跟先生求子6年,2016年曾經懷孕,因為自己是建築師,工作壓力下導致流產,後來一直懷不上,後來經人推薦徐醫師,才順利懷上女兒,她認為醫生經驗跟技術非常重要。徐明義表示,現代女性30至40歲期間,與男性一樣是事業衝刺期,但這時生育能力下降最快,以全世界資料統計來看,超過45歲以上的女性做試管嬰兒,懷孕成功率不超過3%,年齡是影響不孕症的關鍵原因。徐明義指出,要讓45歲以上的婦女懷孕很難,但要凍卵、凍胚很簡單,尤其台灣生殖醫學進步,相較日本一年做45萬個試管嬰兒,僅成功5萬個孩子,台灣一年做4萬個試管嬰兒,順利產下1萬的新生兒。只要提前做卵巢檢測,了解個人卵巢功能,相信台灣生育率不會最後一名。徐明義透露,35歲做試管嬰兒,成功懷孕率有50%,到了40歲懷孕率剩25%,50歲左右女性停經,若還想懷孕,子宮功能正常的話,除非有事先凍卵,否則要向他人借卵。他透露,卵巢功能不可逆,事前可透過卵巢檢測,若發現功能不佳或品質不好,應盡早凍卵或生育。卵巢檢測目前是自費項目,費用約1000元內,主要以抽血檢測為主,未來爭取納入健保給付。
-
2021-10-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情指揮中心宣布 增加開放30歲以上民眾打BNT疫苗
日本確定第六度贈台疫苗,30萬劑AZ明運抵,累計贈台疫苗數達到420萬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第12期第2階段,將增加開放「10月26日中午12時前意願登記BNT疫苗之30歲以上民眾」,預約接種第1劑,預約時程為26日下午4時至27日中午12時止。花博接種站全天為民眾施打AZ第2劑。
-
2021-10-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明再捐台灣30萬劑AZ!日本海外累捐3千萬劑全球第三多
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26日說,27日將向台灣追加提供30萬劑新冠疫苗,目前日本已向20個國家與地區累計提供約3000萬劑疫苗,他並強調日本的捐贈疫苗成績在全球排名第三。茂木還透露,向台灣提供的疫苗數量總計將達420萬劑。此外分別向越南和印尼提供400萬劑,並稱「期待日本提供疫苗能為全球防疫做出更多貢獻」。
-
2021-10-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再捐30萬劑AZ 總統府:台日友誼堅定不移
日本政府今天宣布將再次捐贈我國30萬劑AZ疫苗,預計明天運抵台灣,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今天表示,這是日本政府第六度捐贈台灣疫苗,捐贈疫苗的總數將超過420萬劑,為世界各國馳援台灣之最,總統府再次表達誠摯且由衷感謝。張惇涵表示,每一批來自日本的「友誼疫苗」,都讓台灣人民深受感動,不但再次展現台日友誼的堅定不移,更充分彰顯真朋友間,相互扶持的良善循環不會停止。張惇涵表示,在面對全球疫情挑戰之際,台日之間的相互協助,已成國際合作防疫典範。「我們深信,在共同攜手患難之中,能夠更加深化台日情誼,並透過持續攜手合作,共同克服疫情挑戰。」
-
2021-10-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再贈30萬劑AZ疫苗 總統府:再次誠摯感謝
日本政府今(26)日宣布再次捐贈30萬AZ疫苗,預計將於明27日運抵台灣,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表示,這是日本政府第六度捐贈台灣疫苗,捐贈疫苗的總數將超過420萬劑,為世界各國馳援台灣之最,總統府再次表達誠摯且由衷的感謝。張惇涵表示,每一批來自日本的「友誼疫苗」,都讓台灣人民深受感動,不但再次展現台日友誼的堅定不移,更充分彰顯真朋友間,相互扶持的良善循環不會停止。張惇涵表示,在面對全球疫情挑戰之際,台日之間的相互協助,已成國際合作防疫典範。他表示,我們深信,在共同攜手患難之中,能夠更加深化台日情誼,並透過持續攜手合作,共同克服疫情挑戰。
-
2021-10-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第6度援贈疫苗 外交部:由衷感謝
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今在例行記者會表示,將再度追加援台30萬劑AZ疫苗,將在明天運抵台灣。我外交部今天表示,對日方的溫暖友誼與善意,謹代表我國政府與人民表達誠摯歡迎與由衷感謝。外交部指出,台日關係向來密切友好,兩國人民情感更是深厚特殊,雙方在人道救援與公共衛生領域的相互扶持,已成為鄰國關係的優良典範。日前我國為感謝日本政府連續援贈台灣疫苗,曾回贈1萬台血氧儀及1008台製氧機,獲致日本朝野及各界人士一致肯定。外交部表示,日本政府至今共六度對台灣捐贈疫苗,累計數量已超過420萬劑,高居全球對台灣援贈數量之冠,有效協助我國迅速提升疫苗接種覆蓋率,台灣政府與人民銘謝在心。外交部表示,台灣與日本無論面臨何等嚴峻威脅或挑戰,均在最關鍵的時刻相互扶持,堅韌友誼難能可貴。未來我國將在既有的穩固基礎上,繼續深化台日雙方在各領域的實質友好合作關係。
-
2021-10-26 新聞.杏林.診間
醫奉31/陳玉祥:偏鄉醫病也醫人 希望教室助貧童
行醫40年的陳玉祥,自小被父親叮囑「家裡就是因為沒錢,弟弟妹妹才死掉,你以後要當醫師救人,且不要收窮人的錢」,一路認真踏實成為台大醫師後,12年前決定提前退休到醫療資源不足的台東偏鄉落腳。盡管已70歲,身上還裝有7根支架,陳玉祥仍滿懷豪情壯志:「我要在後山一直行醫,到不會動才停止。」在台東基督教醫院擔任院長期間,陳玉祥與團隊合作帶領東基通過評鑑,成為花東地區唯一的地區教學醫院。因為期許自己「哪裏有需要就往哪裡去」,他在醫療本業之外,成立「希望教室」,讓偏鄉窮孩子也能夠安心讀書。手足無錢就醫病死 矢志行醫陳玉祥對貧困深有體會。他六歲時,妹妹因腦膜炎無錢就醫去世;八歲時,弟弟生病也因為無力醫治而去世。父母深受打擊,陳玉祥立志認真讀書、行醫救人,順利考上台大醫學系。陳玉祥認為父親囑咐他「幫助窮人」,是指醫療資源不足的偏鄉地區。在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任主治醫師時,曾組織服務隊去偏鄉義診,但覺得不能真正解決偏鄉醫療的問題。「只有真正定居在偏鄉,才有可能從根本上緩解匱乏的醫療資源。」他說。父囑幫助窮人 轉進台東服務2009年,陳玉祥與同為台大醫師的太太曾芬郁討論,獲得同意後,他提早從台大醫院退休,隻身前往偏鄉中最破舊的台東基督教醫院,一待就到現在。「台東民情純樸,病人不會質疑醫師,並且常抱持感恩之心,非常尊重醫師的判斷,和都市醫院很不同。」陳玉祥說,在這樣的環境下,醫師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用,他因此更「樂在台東」。剛接任東基院長的2016年,陳玉祥碰上尼伯特颱風強襲台東,東基受創嚴重。陳玉祥跑上跑下,勘查各樓層受損情形,決定優先搶救血液透析室,讓病人可以正常洗腎;再整理一間手術室處理緊急病患,2樓則開闢另個區域處理輕傷病患。東基一邊院內救災一邊救人,醫院人手不足,醫護紛紛主動歸隊,讓他十分感動,確信來到東基是正確的選擇。不讓病患奔波 壯大東基陣容陳玉祥有很多癌症病人,台東的醫療設施無法滿足完整的癌症治療,必須轉診到外縣市的大醫院,陳玉祥不忍心病人舟車勞頓又多花錢,心裡知道唯有改善醫療環境,才能改善病患的治療。接任東基院長一職帶來改善的契機。陳玉祥和團隊想方設法,增添先進醫療設備,四處尋訪人才、說服他們下鄉行醫。去年東基已有25個科別、58位醫師,台大醫院也與東基簽訂醫療合作;還有他專長內分泌的太座,去年加入東基;專長小兒重症的兒子今年也到了台東。心臟裝7支架 不忘攬醫師下鄉2015年陳玉祥回台北住家附近打網球,卻突發心肌梗塞全身發黑倒下,引發敗血性休克,緊急送往三軍總醫院搶救,再轉往台大,在加護病房昏迷一周後,從鬼門關前奇蹟般醒來,後續在心臟裝了7根支架。即使在台大醫院復健時,陳玉祥還不忘問醫師有沒有興趣到東基服務,見一個問一個。「我甦醒時的第一個念頭是,上帝不讓我走,表示我要更拚命地做。」陳玉祥說。返回東基後他堅持不減診,依舊每周門診五次,還把手機號碼告訴病人,「不能讓病人找不到我。」「不只是醫病人,而是醫人。」陳玉祥說,自己和朋友在延平鄉桃源村成立「希望教室」,自掏腰包租教室、買桌椅、買教材、支付老師微薄的津貼,讓想念書的孩子可以晚餐後過來,在安靜的環境裡免費學習英數國文。九年多來花費200萬元,很多孩子因而課業進步,考上理想學校。他強調,如果要脫離貧困,孩子必須成長,跳出階級複製,期盼以「希望教室」陪伴孩子尋找人生方向。求盡一己力,為謀眾人事。陳玉祥說:「我能撿回這條命,就當作資源回收能用就用,在這裡可以幫到這麼多人就是我的使命。」東基大家庭支撐他堅持到現在,而自己責任未了,「每天早上睜開眼睛都會感謝上帝讓我有新的一天。我要照顧鄉親、守護後山,不能浪費時間。」第31屆醫療奉獻獎 特別報導 個人獎陳玉祥小檔案年齡:70歲出生地:基隆現職:台東基督教醫院顧問、耳鼻喉科醫師學歷:台大醫學系、日本四國愛媛大學博士經歷與事蹟:●台大醫院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兼任講師、副教授●台東基督教醫院擔任主任醫師、副院長、院長●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成立希望教室●尼伯特颱風坐鎮醫院,領導團隊緊急應變得宜●帶領東基團隊成為花東地區唯一地區教學醫院
-
2021-10-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確定第六度贈台疫苗 30萬劑AZ明運抵
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稍早在例行記者會表示,將再度追加援台30萬劑AZ疫苗,經協調,將在明天運抵台灣。日本贈台疫苗數將達到420萬劑。疫情發生以來,日本今年6月至今已五度提供AZ疫苗給台灣,共390.4萬劑。這將是第六度贈台疫苗。第12輪第二劑AZ今上午10點開放預約,對象為7月30日已接種第一劑18歲以上民眾,及7月31日至8月6日已接種第一劑的45歲以上民眾。今起10點至明天中午12點開放預約。疫苗預約網址:https://1922.gov.tw/
-
2021-10-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徵召日記11/篩檢站漏網鏡頭 再累也讓人會心一笑
穿到冬天版隔離衣熱到爆、腳套太滑險些跌倒、套上面罩眼前卻糊成一片……採檢工作壓力大,整天都得繃緊神經應戰,不過,總有些工作背後的漏網鏡頭,令人想起來會心一笑。冬季版隔離衣,防風保暖抗寒流;夏季版隔離衣,背後還會涼颼颼。第一次聽到學姊說隔離衣有冬季版,我簡直不敢相信!穿上兩層不透風的塑料隔離衣已經悶到爆汗了,還有冬季版?「是啊,就是妳現在身上穿的這一件!」學姊雲淡風輕地說,這是為了去年冬天疫情爆發時設計的,防風保暖,幾次寒流來,不用穿到厚外套,穿隔離衣就很暖。有時遊民來急診穿得不夠暖,也會拿隔離衣給他們禦寒。翻看乳白色的隔離衣,外層是防水塑膠材質,內層有一層薄薄刷毛,很像發熱衣內裡,六、七月氣溫動輒飆到攝氏三十度以上,難怪我一穿上就熱烘烘的。好不容易七月初等來一批全新的、夏季版隔離衣,輕薄透明的黃色材質摸起來舒適有韌性(PP+PE材質,具高度防水與不滲透,由知名企業研發製造、捐贈),我心裡暗暗給它「隔離衣界LV」的封號,果然一穿上就覺得透氣涼爽,風一吹衣襬飄起,背後還會涼颼颼的,有時我不免緊張地問旁人,「好涼喔!是不是後面沒拉好啊?」我以為可以這樣涼個2小時,結果,20分鐘不到就「夢醒」,開始走動忙碌後,又是一樣悶熱爆汗到換班。眼前霧濛濛,視力變差?防護面罩膠膜沒撕啦!除了隔離衣,防護面罩的笑話也不少。「誒,我是不是昨天去支援(戶外篩檢站)太累,怎麼眼前看起來霧濛濛的?」70歲、資深外科醫師K推了推面罩說。「啊,是膠膜沒撕掉啦!」我接過面罩,用指尖摳掉右上角,然後把整片膠膜撕下來。為了防止刮傷、刮花,幾乎所有防護面罩都有一層薄膠膜,但大部分人沒有注意到,所以一掛上防護面罩難免大吃一驚:不是被自己視力變差,瞬間變成老花、白內障嚇到,就是抱怨買到劣質產品(真的,不少民眾跑來問我們是不是買到黑心面罩!)其實,就是記得面罩使用前要先撕下膠膜囉!我的篩檢站比較貼心,護理人員會利用休息時間把薄膜撕除,減少其他工作人員換裝不便。這段小小的「家庭代工」時間卻讓我發現,防護面罩品質差距很大,譬如黏貼在額頭上的保麗龍條,有些材質很軟、會掉屑,而且裁切得歪七扭八,戴起來不夠服貼額頭;也有面罩來自日本知名運動品牌,保麗龍裁切得整整齊齊,所有的綁帶、邊線都很乾淨俐落,心裡忍不住祈禱自己可以用到這款(結果有用到,真的比較舒適)。長短腳套好可愛,像穿耶誕節裝禮物的大襪子。防護裝備中,我覺得長腳套最有意思,材質都是不織布,一款是長方形束口袋,鑲著天藍色邊條,把腳套進去直穿到膝蓋上,束起來就像是日本的禮物包裝、福袋,走起路來相當顯眼;另一款則像聖誕節掛在牆上、給聖誕老公公裝禮物的大襪子,把腳放進去後還有好大伸展空間。因為不織布不防水,通常在長腳套外會再套上一次性的塑料綠色短腳套。我重心比較不穩,穿短腳套走路時會打滑,有幾次還差點滑倒,也因此,我學會了一步步把步伐踏穩再走,放慢腳步,要不然穿著一身重裝備摔倒仆街,真的太嚇人。(待續)
-
2021-10-23 養生.家庭婚姻
剪不斷的功課!在婆媳最後相處的歲月裡 慢慢學習晚年生活
今年是我結婚25周年,四分之一的世紀,轉瞬間,我跟婆婆生活,已經遠遠超過娘家母親。婆婆高齡92,是受傳統日本教育的一年級生,與五年級後段生的我,相差近40年的代溝,讓我在一開始的磨合期,吃盡苦頭。老公是寡母獨子,年輕為愛昏頭的我,誤認為愛能包容一切,母親雖擔心,卻仍放手尊重,一路下來紛紛擾擾、跌跌碰碰。直到12年前父親驟逝,才剛小學畢業的女兒,卻自願選擇住校,遠離爭吵,我似乎懂了什麼。老公其實很努力在維持家庭和諧,周遭的人有的苦口規勸,看戲的也不少,兒子在夾縫中生活,讓人心疼。於是我學著放下過往心結,試著找和解之道,也許是年歲增長,慢慢的,我能體會婆婆有些觀念做法,雖是傳統又不近人情,倒替我們省下不少麻煩,例如:紅白帖的禮尚往來,婉拒任何名義聚餐邀約,家庭生活少了許多紛擾。中年以後,放手讓孩子追尋人生,但作為家裡唯一的媳婦,該做的,絕不能假手外人;這是婆婆的堅持。這麼多年,婆媳仍是我剪不斷的功課,曾經我尋求宗教慰藉,也想逃離,若說夫妻緣叫修得同船渡,那婆媳緣叫什麼?我不懂,只知道,我在婆媳最後相處的歲月裡,慢慢學習晚年的生活。
-
2021-10-23 養生.聰明飲食
醫學之父命名!七蔬菜煮出「希波克拉底湯」 減肥又降血壓
想要身體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攝取大量,且種類豐富的蔬果,是相當有幫助的一件事。日本最近就有醫師,分享使用七種蔬菜熬出來的特製湯頭,就擁有健康且減肥的功效。根據日本媒體「介護ポストセブン」報導,日本醫學博士石黑榮紀指出,使用馬鈴薯、番茄、洋蔥、西洋芹、大蔥、大蒜、洋香菜七種蔬菜混合,所煮出來的「希波克拉底湯」非常營養健康,推薦大家可以如法炮製。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臘的名醫,有「醫學之父」之稱。石黑表示,他自己每天喝「希波克拉底湯」,結果從原本血壓160mmHg,下降到100mmHg。體重也從78減少16公斤之多,到現在都還維持在62公斤。石黑分析,西洋芹具有可以調整自律神經的成分,馬鈴薯則有豐富的維他命C,大蔥蔥白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蔥綠則有維他命A和β-胡蘿蔔素等等,都是非常營養的食材。全放在一起食用可以調節體內環境,對腸胃也沒什麼負擔,更有降低癌症的風險,特別適合高齡者食用。「希波克拉底湯」食譜如下:食材:馬鈴薯 2顆(約300-400公克)番茄 3-4顆(約200-300公克)洋蔥 1顆(約200公克)西洋芹 2-3根(約60公克)大蔥 1根(約60公克)大蒜 4-5片將食材切好放入鍋子內,並倒入淹蓋三分之二的水開大火煮。沸騰之後轉小火熬煮兩個小時,不放任何調味料,就完成了「希波克拉底湯」。
-
2021-10-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中央鬆口疫苗可混打 柯文哲:到底是要整誰?
歷經數個月討論,中央終於宣布11月有望開放疫苗混打,卻引發民眾棄打第二劑AZ疫苗,台北市長柯文哲今(22)日直言,第12期疫苗接種計畫才剛開跑第一天,挑這個時間宣布,「不曉得到底是要整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鬆口,依照未來疫苗到貨情形來判斷,疫苗將有望開放第一劑打AZ疫苗者,第二劑可以混打BNT疫苗,卻傳出不少民眾決定棄打AZ第一劑。台北市政府今日舉辦防疫記者會,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對此回應,中央開放疫苗混打,雖然尊重專業考量,只是宣布的時間點怪怪的,今天剛好又是第12期疫苗接種計畫的第一天,即日起到11月初,有不少民眾預計在此波接種第二劑AZ疫苗。蔡炳坤表示,這個時間宣布將開放混打,難免會有一些原先準備接種AZ第二劑的民眾,會開始考慮混打;在醫院方也聽到訊息,許多民眾致電希望放棄AZ第二劑接種、希望等待混打的可能。蔡炳坤指出,實際上「棄打潮」對第12期接種計畫影響多少,現在沒辦法確定,待今日接種完後,才會知道有多少民眾預算後未接種。柯文哲批評,這樣宣布是「整死大家」,今天開始打AZ第二劑,卻挑在今天宣布混打,「不曉得到底是要整誰」,很多民眾也不是取消,而是直接不來打。柯文哲表示,他認為疫苗採購應該要有計畫,但我國疫苗大部分都是美國、日本等友邦,以及台積電、慈濟致贈的,變成疫苗到貨量一下高、一下低,影響醫療人員量能的調配。
-
2021-10-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或快篩陽性居家隔離 可領每天千元防疫補償
防疫補償請領資格擴大,衛福部公告,COVID-19本土疫情期間,凡無症狀或輕症確診者、快篩陽性或解除隔離治療後的居家隔離者,可領每天新台幣1000元防疫補償。衛生福利部近日公告修正「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隔離及檢疫期間防疫補償辦法」,將在家確診者、快篩陽性或解除隔離治療後的3類居家隔離對象,納入防疫補償範圍。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副司長蘇昭如告訴中央社記者,先前防疫補償是針對因接觸確診者遭匡列隔離或部分入境檢疫者,而確診者依法必須配合隔離治療,原本並非防疫補償對象。蘇昭如說,考量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本土疫情爆發期間,無症狀或輕症確診者,因醫療量能吃緊並未住院,僅居家隔離,但仍無法工作,國家也未提供醫療資源或支出隔離治療費用,因此予以合理補償。此外,本土疫情期間,衛生單位針對快篩陽性個案等待PCR採檢期間居家隔離,或確診者解除隔離治療後尚須再7天居家隔離,蘇昭如說,這些對象也一併納入防疫補償範圍。蘇昭如表示,3類增列為防疫補償對象,將追溯至今年5月11日本土疫情爆發起,收到「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指定處所(居家)隔離通知書」者皆適用,而相關防疫補償請領規定不變。依照防疫補償請領規定,衛生主管機關認定受隔離或檢疫者,只要在被隔離或檢疫期間遵守防疫規範,且沒有支領薪資,就可以提出申請。蘇昭如說,新制於19日公告上路,符合資格者,可申領防疫補償每天1000元。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說,染疫或疑似染疫被隔離,原本生活都被打亂,多少都會擔心房租、生活費沒有著落,以集中檢疫所為例,醫療團隊每天都會逐一和住民聊聊,一旦察覺心理狀況有狀況,會立即請心理師介入。亞東醫院外科暨創傷加護中心主任洪芳明則說,國內COVID-19確診者約25%情緒受到影響,一方面是面對未知疾病的擔憂,另一方面本土疫情大多是全家人同時染疫,對家人的憂心或經濟問題,對患者來說都是打擊。洪芳明指出,該院統計也發現,疫情期間患者欠費比例有明顯攀升,他相信沒有人想欠醫院錢,顯示民眾在疫情期間經濟狀況確實受到影響,若提供防疫補償將有助緩解民眾經濟重擔。
-
2021-10-22 新聞.元氣新聞
日進口「漢生萃暢胃顆粒」出包 緊急回收7.4萬盒
腸胃藥出包,食藥署今公布回收日本進口的腸胃藥「漢生萃暢胃顆粒」,共計「AIZA、AIZB、LMZA、LMZB」四個批號,因賦形劑於製造時添加量不足,故進行自主性回收。食藥署代理科長許芷瑀表示,現已輸入8萬5990盒,售出7萬460盒,已限期11月15日前回收,民眾若有購買及服用該款藥物,並無健康風險。該款藥物是由大法貿易股份有限公司進口,適用於緩解胃部不適或灼熱感、或經診斷為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炎食道炎所伴隨之胃酸過多、食慾不振、胃腹部膨脹感、消化不良等,屬於指示用藥,民眾可於藥局購買。許芷瑀指出,該款藥品原屬於顆粒狀,但因賦形劑添加不足,可能不易成型,但經檢測評估,服用後無健康風險。食藥署已要求廠商應於110年11月15日前完成回收作業,並請各醫療院所、藥商、藥局配合辦理回收作業,立即停止調劑、供應。民眾若對使用之藥品有任何疑慮,可洽鄰近藥局或回診諮詢醫師,選用其他適當藥品。
-
2021-10-21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肩頸痠痛跟坐姿有關!日名醫:5種坐姿應盡量避免
除了坐在椅子上,在榻榻米或地板上的坐姿又該如何呢?整體來說,坐在地上多半會對脖子帶來負擔。首先,挺直背脊跪坐的姿勢雖然符合禮儀,看起來也很優美,對脖子而言就難說是正面的了。就像我在先前的坐姿項目中說明的,良好姿勢基本上都要是能放鬆並且得以維持的狀態,但在正坐的情況下卻很難辦到。跪坐時,背脊如果不持續出力以持續挺直,就會彎腰駝背。如果一直施加壓力,脖子的肌肉就會產生強烈張力,成為肩頸痠痛的原因。補救的方法,就是用跪坐時會放在臀部下方的正座椅。這種工具可以墊高臀部,骨盆也變得不容易傾斜,既可以讓身體放鬆,又能防止駝背。其他如我在下方列舉的幾種席地坐姿,都會對脖子造成負擔。短時間還能接受,長期則應盡量避免。對脖子不友善的席地坐姿‧ 盤腿坐盤腿坐會讓髖關節角度變窄,導致骨盆向後傾斜而彎腰,所以請大家盡量少做這種姿勢。另外,只要在臀部下方放置靠枕或對折的坐墊,就能像正座椅一樣將該部位墊高,骨盆就比較不會往後移,大家可以試試看,應該會比較舒適一些。‧ 直腿坐腳向前伸直,靠著牆壁、和室椅背、沙發等的常見坐姿。這會讓骨盆後傾、背部彎曲,因此採取這種姿態時,一定要在骨盆或腰椎後方放置靠枕或墊子將骨盆立起來。‧ 屈膝坐雙腳膝蓋彎曲並用手抱住的坐姿。一般人很難在這樣的狀態下挺直背脊,脊椎會因此彎曲成C字形。‧ 側坐以跪坐為基礎,再將雙腳側放一旁的坐姿,多半是女性使用。這種坐姿不僅會使骨盆後移,還會向單側傾斜,是很容易傷害到脖子和腰部的坐姿。‧ 鴨子坐以跪坐為基礎,再將小腿分別向左右側外拉開,讓整個臀部貼在地上的坐姿。女性常用這種姿勢,但由於臀部的位置會比跪坐時低,導致骨盆容易向後傾斜以及後背彎曲。上述皆為會對頸部造成負擔的坐姿。就算使用和室椅,在這些姿勢下,靠在椅背上的也只會是彎曲的腰和背,縱使有合適的椅背也無法發揮作用。為了善待脖子,應該要避免坐在地上的生活習慣,建議大家盡量使用能放鬆久坐的椅子。※ 本文摘自《日本三代名醫の肩頸自療法:每天1分鐘!舒緩脊椎肌肉,身體重新調正,自癒力大增!》。《日本三代名醫の肩頸自療法:每天1分鐘!舒緩脊椎肌肉,身體重新調正,自癒力大增!》作者:竹谷內康修 譯者:羊恩媺出版社:方言文化 出版日期:2021/08/11
-
2021-10-20 該看哪科.眼部
影/搶救4歲眼癌童靈魂之窗 高醫聯手美日專家協助
去年一名雙眼罹患視網膜母細胞瘤的3歲范姓男童,經高醫協助下赴日本治療,引起社會關注。最近又有一名4歲多張小弟也罹患同樣的疾病,右眼已摘除,僅存的左眼癌細胞也已擴散至前房,高醫為此再度尋求美、日頂尖小兒眼癌專家協助,一起拯救張小弟的靈魂之窗。張小弟的處境可說是罹患眼癌的范姓男童翻版,這次他的病情更複雜,鑑此,高醫小兒科醫師廖優美花了一個多月時間透過電郵聯繫美日眼癌權威,為張小弟尋求最好的治療方式,經評估,更決定陪張小弟赴美就醫,讓他保住僅存的左眼。張爸爸說,兒子剛出生時雙眼正常,約7個月大發現他看人似很吃力,眼睛也瞇瞇的,找小兒科醫師,但醫師初判無礙,不過剛滿1歲時發高燒,證實是眼睛罹患母細胞瘤,於是從1歲多治療到4歲多,其中高醫廖優美醫師發現他兒子眼睛的母細胞療是特別嚴重,已於今年8月摘除右眼,目前剩左眼,也不樂觀。廖優美醫師說,張小弟在嬰幼兒時期就發現雙側視網膜母細胞瘤,之前都治他的右眼,過去3年來在北部醫院接受無數次的靜脈化療以及玻璃體化療,但今年8月仍是摘除右眼,今年初起,雙眼腫瘤又跑到水晶體前房去,僅存的左眼則用眼動脈化療控制,現在北部醫院含高醫總共為他做了6次,初步已獲控制。為進一步搶救張小弟,廖優美寫信給治療過范姓幼童的日本鈴木醫師,但鈴木醫師評估,日本只有輕量型「小線源」放療,張小弟需要的是穿透力更佳的重量型「小線源」放療,建議到美國接受治療。廖優美再透過曾在美國費城威爾斯眼科醫院(wills eye hospital)進修的高醫眼科醫師賴昱宏推薦,與世界眼癌第一把交椅卡羅爾.希爾茲醫師(Dr. Carol Shields)取得聯繫,但考慮台灣未曾有眼癌兒童赴美治療、家長外語能力困難及醫療費用龐大等因素,預定11月初會陪張小弟前往費城威爾斯眼科醫院門診。張小弟出身彰化的低收入家庭,是家中唯一的孩子,父親是國術館的推拿師,媽媽是家庭主婦, 父母倆為了替兒子治病,耗盡所有家當,還一度搬到北部醫院旁租房子。高醫院長鍾飲文說,張姓男童罹患罕見的視網膜母細胞瘤,台灣每年約僅10個病例,醫材付之闕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去年高醫因成功協助范姓男童赴日就醫,這次決定再協助助張童遠赴美國就醫,希望能為眼癌兒童搶救光明。高醫副院長林志隆表示,跨國醫療是件重大工程,包括醫療照護、醫療費用及生活適應等,高醫基於人道及生命考量,正尋求社會資源挹注,得到公私部門善意回應,希望共同促成這樁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