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9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搜尋
抗體
共找到
1958
筆 文章
-
-
2021-09-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四叉貓打完疫苗驗抗體稱數值低 羅一鈞:意義不大
PTT網路紅人「四叉貓」在臉書分享接種高端疫苗15日後的抗體數據,直言雖有產生抗體,但「數值偏低」。他說自己驗出的IgG數值是35.4 AU/mL,一旁參考數值則要50以上。不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抗體生成是連續的過程,看一個切點的數字意義不大,且不是針對中和抗體檢驗,不鼓勵民眾自行去檢驗。羅一鈞表示,現在核准檢驗抗體的試劑很多,也有許多不同單位。但打完疫苗後抗體生成是連續的過成,單看一切點沒有意義。且四叉貓檢驗的抗體是一般檢測,是就疫調上判斷是否感染過或感染早晚,而非用來偵測是否打過疫苗。打過疫苗的抗體檢測有很多方法和解讀方式也更複雜,需要疫苗背景專業的解讀。由於四叉貓僅打完一劑疫苗就檢測,羅一鈞也表示,第一、二劑之間抗體生成本來就不是百分百,如果在現在階段去驗,沒有驗到抗體也是意料中的事情,通常第二劑之後才產生完整保護力,因此按照原來模式接種即可,無需特別追加疫苗。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檢測與否是個人的自由,個人抗體有高、有低、有人沒反應,是否接種其他疫苗或追加劑數,還是要參考國際資料。他也笑說,「打疫苗沒反應的人很多,我以前打B肝疫苗也沒反應」。
-
2021-09-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混打莫德納疫苗擴大開放!這些事情需要注意
作者:張安華 院長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於9月2日宣布,開放第一類對象混打疫苗。根據指揮中心規定,第一類對象屬維持醫療量能,包含具有執業登記之醫事人員以及醫事機構之非醫事人員(含集中檢疫所之非醫事人員)。日前曾有藥局藥師反應,指揮中心在8月20日發布一份公文僅提到開放醫療院所及診所人員混打疫苗,其中並不包括藥局藥師,導致他多次希望混打疫苗卻遭拒。指揮中心回應,現已開放所有第一類對象混打疫苗,包括第一線醫療機構、基層診所及藥局等,第二劑都可混打莫德納疫苗。為什麼要混打?混打順序有差嗎?根據國外臨床實驗,混打疫苗雖然會增加輕度到中度的不良反應,但同時也可增加抗體表現,對不同病毒株可能具有更好的保護力,但混打順序有以下2點建議:1.第1劑施打AZ疫苗後,可間隔8~12週施打mRNA疫苗(如BNT、莫德納)2.第1劑施打mRNA疫苗,第2劑可混其他廠牌之mRNA疫苗,但不建議改AZ或印度Covishield等腺病毒疫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的副作用?衛福部Taiwan V-Watch資料提到,18-49歲民眾的不良反應比50歲以上更容易發生,不過大多數症狀都會在接種7天內緩解。部分網友也因此笑稱自己是「疫苗認證的年輕人」。此外,AZ疫苗第1劑副作用比較強,而莫德納疫苗則是第2劑的副作用反應比較強,所以如今網路上又有「AZ疫苗先苦後甘、莫德納疫苗先甘後苦」的說法。現開放第一類對象開放混打,接種第2劑的副作用是什麼?和第1劑會有差別嗎?以下我們用對照表格讓你知道:莫德納第1劑莫德納第2劑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81%、50-64歲約62%、65歲以上39%18-49歲約90%、50-64歲約78%、65歲以上58%疲倦35%18-64歲>57%發燒3.1%,通常不超過2天平均38.1%18-49歲約40%、50-64歲約28.4%、65歲以上17.2%肌肉痛28%>43%頭痛18%>37%其他注射側腋下腫脹或壓痛(<5%)、關節痛(5%)注射部位腫脹(>52%)、發冷(>22%)另外除了上述常見症狀,也可能出現罕見(機率小於1/1000)的顏面神經麻痺、臉部腫脹、急性過敏性反應。接種完後如何緩解副作用?我需要注意什麼?緩解副作用方法,可以試試看:注射手臂紅腫痛: 可使用濕毛巾涼敷,或隔者毛巾適度冰敷(1次大概15-20分鐘)。疲倦、發冷: 多休息,補充睡眠,此外,可視個人情況添加衣物與棉被的厚度。頭痛、肌肉痛、關節痛: 必要時可以吃普拿疼緩解,但通常症狀輕微,會在數天內自然緩解。發燒: 多補充水分增加代謝,必要時可吃普拿疼等退燒藥物,通常在48小時左右會逐漸退燒。如果出現以下症狀,請盡速就醫!接種疫苗後,一般不良反應會在48小時內緩解,但若出現嚴重莫德納副作用:頭暈目眩、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等強烈過敏反應,或是不在副作用列表中的異常莫德納副作用:拉肚子、四肢瘀青等等情況,請盡速就醫釐清病因,並告知醫師你接種的疫苗廠牌、日期、病史等資訊以供診斷參考。有哪些族群不適合打莫德納疫苗?了解更多莫德納疫苗相關資訊請看這篇:莫德納疫苗副作用看過來!醫揭7類人不適合打莫德納即便國內疫情明顯趨緩,疫苗覆蓋率擴增,各行各業也逐漸解封,但是仍要提醒身邊的親朋好友,持續做好防疫措施,避免確診數再次飆增。
-
2021-09-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恐致心肌炎令家長擔憂 陳時中:接種疫苗仍利大於弊
BNT疫苗今晨到貨91萬劑,共已到貨184萬多劑。外界關心是否會從年輕族群往高齡者施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已到貨的兩批疫苗目前先規畫給12至17歲校園施打,以及18至22歲的年輕族群預約接種,接下來接種對象等疫苗確定到貨再對外公布。不過BNT等mRNA疫苗傳出接種後可能有心肌炎副作用,且即便接種也可能發生突破性感染,引起許多家長擔憂。陳時中表示,之前說過打過疫苗本就無法保證不被感染,縱使有抗體之後還是感染變異株。針對副作用,也會在同意書檢附相關資料,請家長仔細閱讀與孩子討論後再選擇。但陳時中說,接種疫苗仍是利大於弊,心肌炎發生率相對低,染疫嚴重度也低。除了BNT疫苗到貨,外界也關心莫德納疫苗遲不到貨,接種第一劑者十二周後抗體就會降到很低,指揮中心是否有混打等策略。陳時中表示,希望疫苗盡快到貨,若有混打科學證據也會考慮。不過即便抗體在12周後下降,還是有相當的保護力,而第二劑接種後抗體也會下降,也許要追加第三劑,指揮中心會根據進貨量盡快安排。
-
2021-09-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疫苗將開打 從美加接種數據預測青少年心肌炎發生率
國高中校園將開打BNT疫苗,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根據美、加青少年接種mRNA疫苗不良反應通報資料,推估台灣125萬名青少年接種疫苗後,心肌炎人數應低於30人。可防感染 利大於弊 據臨床試驗顯示,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後,抗體濃度高,可有效預防感染及住院死亡風險,利大於弊。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表示,絕大多數心肌炎都能治療好,接種前維持作息飲食正常,體力狀況好,就算遇到心肌炎也會比較有本錢康復。台大公衛校友、醫師廖思涵指出,美國890萬名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後,共有9246人通報不良反應,其中8382人是非嚴重不良反應,常見頭暈、昏厥、噁心、頭痛、發燒症狀;有863人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前三名為胸痛、肌鈣蛋白增加、心肌炎。出現不良反應個案,71%都是男性,53%為12至15歲,心肌炎發生率為百萬分之44.7;死亡個案有14名,男性占64%,16至17歲占71%,目前未證實與疫苗相關。心肌炎治療 預後不錯加拿大安大略省接種1871劑mRNA疫苗資料顯示,第一劑BNT在12到17歲發生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機率高於莫德納(BNT百萬分之30.4、莫德納為0),但打第二劑時相反,BNT機率較低(BNT百萬分之62.1、莫德納百萬分之262.2),加拿大衛生部建議,12歲以上可持續施打並加強監測。依美國經驗,廖思涵推估,台灣125萬名青少年接種BNT後心肌炎發生人數可能有28人,小於30人。若依加拿大發生率推估,則可能有10名男性、1名女性發生心肌炎。症狀:呼吸困難、胸痛廖思涵表示,若發生心肌炎只要能持續監測治療,預後都不錯,加上可有效減少染疫重症住院死亡風險,仍屬利大於弊。呂俊毅表示,要過正常生活、有需要出國,打疫苗還是免不了,現在社區疫情又蠢蠢欲動,社會大眾不可能永遠隔離或不上學、不出門,很可能終究還是要打疫苗。廖思涵說,多種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毒素、藥物過敏、自體免疫等疾病都可能引起心肌炎,主要症狀呼吸困難72%、胸悶或胸痛32%、心律不整或心悸18%,其他症狀則包括疲勞、食欲低下、噁心、嘔吐、腹瀉、肌肉痠痛。飲食要正常 維持體力呂俊毅表示,目前沒有可以事先預測是否發生心肌炎的指標,只能給予接種疫苗前的一般性建議,例如作息飲食要正常,維持好體力。接種後不良反應通常發生在兩三天內,只有極少數會超過一周,如果感覺胸痛或胸悶,要盡早就醫。
-
2021-09-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學者籲:全台應重返三級警戒、開放長者混打
新北幼兒園群聚個案基因定序結果為Delta病毒,引發國人恐慌,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建議,台灣應全面重返三級警戒,回到五月本土疫情爆發之際防疫規定,停止大量人流的群聚及移動,並讓五十歲以上民眾盡快接種第二劑疫苗,開放第一劑接種AZ的長者第二劑混打BNT。何美鄉說,「不能寄望年輕人打疫苗,就可全面預防Delta流行。」Delta變異株防不勝防,應把火力集中預防重症及高風險族群,盡速完成第二劑接種。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不會調整疫苗接種策略,仍以提升第一劑覆蓋率為優先,但會加快施打速度,第八輪就安排長者施打第二劑AZ,關於混打,「日後各種可能性都有。」至於幼兒園內傳播鏈,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可能是老師傳給學生,也可能學生傳給老師;長榮機師高職兒子兩千六百多名接觸者採檢均為陰性,可見幼兒園陽性率之高,也凸顯出幼兒園很難做好戴口罩、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建議幼兒園教師應積極使用居家快篩試劑,以利例行監測。新北幼兒園群聚事件中,六人住在新北市某社區大樓,其中,八月四日自埃及入境的埃及籍男子,十四天檢疫期間採檢三次皆陰性,孩子確診後被匡列再採,Ct值三十八。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此案如在檢疫期滿還傳染給他人,代表十四天檢疫不一定能夠阻止Delta病毒入侵社區,事實上,部分國家已將入境者隔離檢疫期拉長至三周。目前仍無法排除社區裡面還有其他感染源,該社區居民均應抽血檢驗抗體,才能釐清社區傳播鏈的源頭。
-
2021-09-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PTT紅人「四叉貓」接種高端...抗體數據出爐 直言:數值偏低
國產高端疫苗在尚未取得三期試驗數據下,便獲緊急使用授權(EUA),其保護力也受民眾質疑。PTT網路紅人「四叉貓」今(8)日在臉書分享接種高端疫苗15日後的抗體數據,直言雖有產生抗體,但「數值偏低」。四叉貓表示,自己上月23日施打高端第一劑,相隔15天後昨日於禾馨婦幼診所抽血,檢驗「SARS-CoV-2 IgG」項目(即SARS-CoV-2抗體檢測服務)。據該衛教單說明指出,若於體內檢驗到SARS-CoV-2抗體,可降低未來三個月或更久一段時間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機率;若仍感染新冠肺炎,可減少重症及住院機率。至於之前已確診新冠肺炎,現在檢驗到抗體,則可減少再次感染的機率。四叉貓指出,每家院所檢驗出的報表單位不一定相同,不能直接比數值「要先看單位」,而他驗出的IgG數值是35.4 AU/mL,一旁參考數值則要50以上,因此得出「有產生抗體,但數值偏低」的結論。不過,四叉貓也懷疑該參考值為接種兩劑後數據,因此承諾待打完高端二劑後,會再去抽血驗一次。
-
2021-09-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照片會說話! 外站「無罩」日常 機師工會再提3點呼籲
照片會說話。長榮航空三名確診機師皆為Delta病毒突破性感染,這也代表著是在國外遭到傳染。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今天再次提出三點呼籲,包含希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能夠根據外站解封後情況與風險重新評估,並出示數張照片,證明機組員在外站時常面臨當地人員未配戴口罩狀況,若執勤染疫職災風險不改善,風險只能由頻繁執勤的機師自己承擔,也無法防止Delta病毒攻破國門。工會說,依據指揮中心陸續公布來自基因定序的結果,遭到感染的三名機師均為Delta病毒,換言之,三名確診機師,均來自於飛航執勤期間停留、往返國外機場外站而遭傳染的「職災」案例。而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在記者會中回答取消機組員定期抗體監測詢問時也間接確認,即便打完兩劑疫苗,抗體檢測亦顯示具有保護力,但機組員仍然可能如三名確診機師一樣遭到Delta病毒的突破性感染。工會說,指揮中心近日所公布的種種訊息都強化了工會上周所表達的憂慮,包括美歐各國機場在內的外站,因為已進入解封狀態,防疫層級大幅降低,包括卸貨、清潔甚至海關人員,早已出現高比例未配戴口罩等情況。工會說,上周陸續聯繫仍停留於外站的組員,拍攝各地機場外站解封的狀態,已蒐集包括美國芝加哥、安哥拉治、荷蘭阿姆斯特丹等地,從旅客、機場裝卸貨人員、機艙內清潔人員、接駁車駕駛、旅館櫃台等,都已處於未配戴口罩的狀態。在國外機場外站如此不設防情況下,而施打兩劑疫苗又無法保護免於Delta病毒感染的雙重威脅下,現階段,所有職災染疫的風險,等於完全只能由頻繁執勤的機師自己所單獨承擔。工會說,如此情況一天不改善,不但執勤機師在外站處於隨時可能遭Delta病毒突破性感染的職災威脅,在目前指揮中心仍允許航空公司得以在長程航班機師檢疫期間配合公司需求隨時提前中斷檢疫再度派飛執勤情況下,等於放任Delta病毒在機組員內傳播與擴散,不斷遭受染疫風險與交叉感染的機師,日後恐怕仍會成為Delta病毒攻破國門的破口。因此,工會提出以下三點呼籲:1.在最短時間內參考奧運模式,由指揮中心派出防疫官員全程監視並稽核外站防疫流程,並根據外站解封後情況與風險重新評估,儘速提出積極、科學、且有效降低機組員日後於出入外站再遭感染風險的政策與辦法。2.為避免重蹈此次同班機組員交叉感染覆轍,組員檢疫期間,不得再次派飛、執勤,指揮中心與航空公司應秉持防疫原則,保護組員免於染疫風險與恐懼。3.在未能具體落實上述兩項防堵政策,也無法有進一步更有效防止Delta病毒傳染的具體措施前(如第三劑疫苗的施打等),應嚴肅考慮讓長程航班(國外機場外站隔夜)機組員,返台後檢疫隔離天數比照一般旅客14天規定。
-
2021-09-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你家孩子打不打疫苗? 美加青少年BNT不良反應大公開
台灣9月23日起將依序開放高中、國中青少年接種BNT疫苗,並於今天發下家長意願書。針對家長最關心的接種後不良反應,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今透過直播整理美國和加拿大共超過千萬名青少年接種mRNA疫苗的不良反應通報資料,以國外經驗推估台灣125萬名青少年接種後,心肌炎發生人數應會小30人;但根據臨床試驗顯示青少年接種BNT疫苗抗體濃度高,可有效預防感染及住院死亡風險,仍是利大於弊。台大公衛校友、醫師廖思涵表示,美國890萬名青少年接種後,共有9246人通報不良反應,其中8382人是非嚴重不良反應,前五名為頭暈(21.2%)、昏厥(14.4%)、噁心(10.4%)、頭痛(10%)、發燒(8.3%)。另有863人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前三名為胸痛(56.4%)、肌鈣蛋白增加(41.7%)、心肌炎(40.3%)。上述出現不良反應之個案,71%都是男性,53%為12-15歲,心肌炎發生率為百萬分之44.7。死亡個案有14名,男性占64%,16至17歲占71%,目前未證實與疫苗相關。至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接種1871劑mRNA疫苗之資料,發現打第一劑BNT在12到17歲發生心肌炎或心包炎的機率高於莫德納(BNT百萬分之30.4、莫德納百萬分之0),打第二劑時BNT在12到17歲發生心肌炎或心包炎的機率低於莫德納(BNT百萬分之62.1、莫德納百萬分之262.2)。加拿大衛生部建議12歲以上可持續施打並加強監測。廖思涵依照美國經驗推估,台灣125萬名青少年接種BNT心肌炎發生人數可能有28人,依照加拿大發生率推估,可能有十名男性、一名女性發生心肌炎,人數小於30人。廖思涵表示,心肌炎只要能持續監測治療,預後都很不錯,加上可有效減少染疫重症住院死亡風險,仍屬利大於弊。廖思涵表示,多種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毒素、藥物過敏、自體免疫等疾病都可能引起心肌炎,主要症狀包括呼吸困難(72%)、胸悶或胸痛(32%)、心律不整或心悸(18%),其他症狀包括疲勞、食慾低下、噁心、嘔吐、腹瀉、肌肉酸痛。
-
2021-09-08 該看哪科.感染科
國內首例 台南男染兔熱病已痊癒出院
國內出現首例本土兔熱病病例,患者為台南市60多歲男性,因發燒、寒顫、腹瀉等症狀就醫,血液培養出菌株的基因定序與土倫病法蘭西斯氏菌相似,經疾管署判定為兔熱病,台南市衛生局表示,通常是被兔子、田鼠或硬蜱等叮咬或吃到被汙染的食物,但患者並無特別的接觸史,還找不到感染源,同住家人也無症狀,正持續監測。衛生局表示,兔熱病不會人傳人,患者可能因高血壓、心臟病及腎臟病等病史,免疫力較弱而染病,現已癒痊出院,住家周遭都完成清消,民眾不必太擔心。疾管署昨天公布這起病例,於8月24日通報,經血清2採抗體檢驗陽性確診;國內自2007年將兔熱病列為法定傳染病監測,迄今共通報確診2例,另1例為2011年自美國境外移入。疾管署指出,兔熱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病原菌為土倫病法蘭西斯氏菌,宿主包含野生動物、家畜及多種的硬蜱,主要野生動物宿主包含兔子、野兔、田鼠、麝香鼠、海狸、水鼠。病原循環存在於媒介節肢動物及各種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及魚類間,低劑量即可致病,潛伏期與暴露劑量有關,通常為3至5天,亦可長達14天。流行地區包含北美、歐洲、亞洲及中東地區,傳染途徑多元,人類可經由吸血性節肢動物叮咬而感染,也可經由接觸受感染動物組織、吃到受汙染的食物、水或吸入受汙染的空氣而感染。症狀包括高燒、寒顫、淋巴腺腫,病原侵入部位出現癒合緩慢潰瘍疼痛、咽頭炎、腹痛、嘔吐、腹瀉等。
-
2021-09-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將提新數據闖關EUA 陳時中:交給專家探討
先前申請新冠疫苗EUA(緊急使用授權)未通過的聯亞生技將捲土重來,聯亞昨晚表示,將提交新數據給食藥署,申請EUA再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審查就留給專家探討。聯亞昨晚發表最新結果表示,針對50位年齡為18至64歲的第一期試驗受試者在接種二劑後八到十個月後再接受第三劑UB-612疫苗施打,所有受試者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對於武漢原生型病毒株與Delta變異株的中和抗體校價遠優於BNT莫德納及高端疫苗。聯亞生技將於本周向食藥署提出二期臨床試驗計劃書變更,近期也會提送新數據至食藥署申請EUA再審。稍早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則對此表示,送件是人民的權利,「要送當然可以送」,但受試者數量很少,不一定能說服委員。不過目前食藥署沒看到資料,也沒辦法說什麼,「我們會先看看再說」。
-
2021-09-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將提第三劑接種資料再闖EUA 吳秀梅:很困難
先前申請新冠疫苗EUA(緊急使用授權)未通過的聯亞生技將捲土重來。聯亞昨晚表示,已探討原第一期試驗受試者延伸測試、接受第三劑疫苗施打免疫反應,據結果顯示,受試者對新冠病毒株及Delta變異株,均產生高度中和抗體效價,也優於其他疫苗,新數據近期將提交食藥署申請EUA再審。但是否會通過再審,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直言,「很困難」。聯亞昨晚發表最新結果表示,針對50位年齡為18至64歲的第一期試驗受試者在接種二劑後八到十個月後再接受第三劑UB-612疫苗施打,所有受試者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對於武漢原生型病毒株與Delta變異株的中和抗體校價遠優於BNT莫德納及高端疫苗。而聯亞生技將於本周向食藥署提出二期臨床試驗計劃書變更,近期也會提送新數據至食藥署申請EUA再審。吳秀梅對此則表示,送件是人民的權利,「要送當然可以送」,但受試者數量很少,不一定能說服委員。不過目前食藥署沒看到資料,也沒辦法說什麼,「我們會先看看再說」。
-
2021-09-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釐清新北幼兒園傳播鏈 黃立民:驗家長PCR+抗體
新北幼兒園群聚染疫擴大,若要找出較早感染者,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今建議,可從孩子的家長下手,先驗PCR、再驗抗體 ,若發現有家長沒有打疫苗,但抗體呈現陽性的狀況,可能就是較早感染源。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今天舉行疫苗衛教宣傳記者會。黃立民、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與會出席,並於會前接受媒體聯訪。幼兒園群聚擴大,昨包含8名幼童、1名家長昨確診染疫,加上幼教師夫妻2人,累計11人確診。今天再增加5人。無疑對國內疫情投下震撼彈,而疫調顯示,幼童的Ct值高低不一。黃立民說,由於幼兒受體不多,病毒不容易繁殖,孩子體內病毒量多半低,所以很難從他們的Ct值判斷傳播鏈。這起群聚傳播脈絡並不清楚,到底是由確診教師夫妻傳染給孩子,或是孩子傳給老師,甚至是小孩從家庭內帶病毒,傳給小孩都有可能,現行只能用疫調去區別。至於如何找出較早感染者?黃立民說,通常會有「病毒不在、抗體在」的狀況,建議可從家庭內做篩檢,「先驗PCR、再驗抗體 」,尤其是小朋友的家長,現在不一定接種過疫苗。因此,只要發現某家長沒打疫苗,但抗體呈現陽性,就高度懷疑是比較早感染的人。即便找出這些人,但染疫的源頭仍無法確定,黃立民推測,應該是自社區感染機會比較大,因為先前的Alpha傳播鏈,本來就沒斷;但若是Delta變異株的話,就比較頭痛。幼兒染疫多半為輕症,雖病毒量低,但卻是很好的傳染者。黃立民說,因為小孩較不受控制,無法隨時控制好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等NPI(非藥物介入措施),回到家中也會與父母有親密接觸,像是擁抱親吻,增加傳播病毒機會;而小孩染疫雖為輕症,但最怕新冠病毒引起的免疫反應,像是發高燒、全身出疹子,所幸機率不高。這波群聚需觀察多久?黃立民研判,至少需要兩個潛伏期,也就是一個月的時間。學校方面,目前不急著全部停課,全民要做好與病毒共存的準備,不要因為零星的確診個案,搞得天下大亂,民眾不需太緊張,免於重症與死亡才是要點。針對學校現行防疫作為建議。黃強調,現在防疫重點是避免重症、避免死亡,中老年慢性病要注意,青少年則是小心呼吸道感染,不要同時染新冠,加上流感,這也顯現今年接種流感疫苗的必要性。
-
2021-09-07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中樞神經受攻擊 她3個月胖50公斤
向來以身材自豪的熟女檳榔西施,在短短兩三個月內,體重從五十公斤,往上飆升,竟然破百,期間總喊著吃不飽,只要可以吃的,就往嘴巴裡塞,吃完就睡,醒來又繼續吃,怪異行徑,嚇壞了另一半,以為是餓死鬼纏身。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羅榮昇表示,該名個案為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在四十歲時發病,持續接受治療,去年一次回診,走入診間,整個人像是吹氣球式地發胖,連他都認不出眼前這個老病號。該患者自述,就是很想吃,食欲像是無底洞,怎麼吃都吃不飽,醒來第一件事情就是找東西吃,原本才五十公斤,短短三個月,體重增倍。另一半則在一旁點頭地說,「這真的不可思議,沒看過這麼能吃的人。」羅榮昇指出,泛視神經脊髓炎為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突然故障,分不清楚敵我,攻擊視神經、脊髓、大腦等組織,該名個案因大腦下視丘的飽足神經中心遭侵犯,以致食欲異常,拚命進食。羅榮昇指出,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與多發性硬化症(MS)有如姊妹疾病,在二十年前被視為同一種類型疾病,直到二○○四年,國外學者在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體內驗出「特定水通道蛋白─四抗體」,兩者逐漸分道揚鑣,遲至二○一五年有了正式醫學名稱。在評量上,以失能指數量表為標準,零至十分,分數愈高,症狀愈嚴重,希望病友能在藥物治療下,維持在三點五分,保有生活自理能力,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
2021-09-07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泛視神經脊髓炎 健保傘下孤兒
明明罹病人數少之又少,估計全國僅有五百名患者,但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卻未列罕見疾病,甚至被排除在重大傷病之外,有如健保大傘下的孤兒,許多患者未獲妥善治療,在一次次復發後,失明、全癱臥床,景況令人鼻酸。泛視神經脊髓炎是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失調,導致自體免疫抗體反過來攻擊自己體內的中樞神經細胞,重創視神經、脊髓及大腦等組織。為這群少數病友發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共同舉辦「泛視神經脊髓炎」專家會議,邀請各領域專家及病友代表,希望在健保資源分配原則下,提供最佳治療,並減輕病友經濟負擔。易因病而殘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羅榮昇指出,泛視神經脊髓炎如侵犯視神經,患者常在短時間內色盲、視力惡化、視野缺損,有些病友甚至動一下眼球,眼後方就會劇痛;若腦部發炎,症狀更為多樣;一旦侵犯脊椎,則造成行動障礙、感知障礙、膀胱功能障礙,輕則肢體麻痺、疼痛,嚴重時,大小便失禁,甚至半癱、全癱,幾乎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病友代表沈琴惠,發病前為國內某車用電子大廠的財務長,工作壓力沉重,經常加班熬夜,一○七年三月突然雙腿使不上力,緊急就醫,住院期間接受多項檢查,一個月後確診為泛視神經脊髓炎,因為病灶位於胸椎,導致腰部以下幾無知覺,住院臥床三個月。她形容自己是「走著進去醫院,三個月後坐著輪椅出來」。因泛視神經脊髓炎既非重大傷病,也不是罕見疾病,沒有健保給付,出院時已負債一百萬元,如今她領有的身心殘障卡即將到期,未來治療費用仍得自行設法。好發輕熟女台大臨床藥學所所長蕭斐元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病友發病時間早,以卅、四十歲輕熟女居多,一旦罹病,家庭經濟負擔沉重,建議健保署與藥廠協商出合理的給付價格,滿足少數病人的需求。如果治療一段時間後,療效有限,則將健保資源保留給其他病友,用在刀口上。對於病友的悲慘經歷,健保署長李伯璋感同身受,他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在治療上,確實充滿困境,呼籲臨床醫師應主動反映病人治療的困難,大家齊心討論,提供病友的需求。盼放寬給付 李伯璋說,健保永遠站在病人角度,盡可能提供最好的醫療,但健保資源有限,必須妥善分配,因此,無法盡如人願,但會盡力改善藥物支付規定,減輕病患負擔。「健保立場當然以病患用藥權益為優先考量。」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簡任技正張惠萍說,共擬會議專家討論給付新藥時,考慮因素包括,藥物成本、相對療效以及臨床急迫性,儘管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人數較少,且生物製劑藥費昂貴,但共擬會議仍會列入議程,討論此案。羅榮昇建議,將生物製劑列為泛視神經脊髓炎的二線用藥,慢性期患者如果接受傳統藥物充分治療後,療效仍不佳,就可嘗試單株抗體生物製劑,初估每年約五十名病友亟需進一步治療。聯合報副總編輯洪淑惠表示,期盼結合政府、醫界及病友團體等力量,為少數病友發聲。
-
2021-09-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三劑抗體優於其他疫苗 聯亞將重新申請EUA
先前申請新冠疫苗EUA(緊急使用授權)未通過的聯亞生技將捲土重來。聯亞表示,已探討原第一期試驗受試者延伸測試、接受第三劑疫苗施打免疫反應,據結果顯示,受試者對新冠病毒株及Delta變異株,均產生高度中和抗體效價,也優於其他疫苗,新數據近期將提交食藥署申請EUA再審。聯亞表示,因應新冠病毒Delta變異株在多國肆虐致疫情嚴峻,接種第三劑疫苗,已成為國際趨勢,而50位年齡為18至64歲的第一期試驗受試者在接種二劑後之八到十個月後再接受第三劑UB-612疫苗施打,所有受試者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對於武漢原生型病毒株與Delta變異株的中和抗體校價遠優於BNT莫德納及高端疫苗。聯亞表示,由目前施打第三劑後的初步資料顯示,UB-612疫苗除了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可大幅降低民眾對接受疫苗施打的憂慮與遲疑;更基於此疫苗設計特考慮引發優異的T細胞與B細胞的免疫記憶反應,進一步證明在打第三劑後快速激發打此疫苗受試者產生極高的中和抗體效價,達到優質免疫反應,將成為全球防疫上有效控制Delta變異株威脅的領先防禦阻擊手。聯亞也說,將於本週向食藥署提出二期臨床試驗計劃書變更,可望盡速得到食藥署核准變更的回覆,讓所有二期臨床試驗的受試者能厚惠接種第三劑而提升免疫宏效,近期也會提送新數據至食藥署申請EUA再審,期望能獲得EUA。
-
2021-09-07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健保給付/泛視神經脊髓炎專家會議1:別讓患者成健保大傘下遺孤
明明罹病人數少之又少,估計全國僅有五百名患者,但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卻未列罕見疾病,甚至被排除在重大傷病之外,有如健保大傘下的孤兒,許多患者未獲妥善治療,在一次次復發後,失明、全癱臥床,景況令人鼻酸。泛視神經脊髓炎是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失調,導致自體免疫抗體反過來攻擊自己體內的中樞神經細胞,重創視神經、脊髓及大腦等組織。為這群少數病友發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共同舉辦「泛視神經脊髓炎」專家會議,邀請各領域專家及病友代表,希望在健保資源分配原則下,提供最佳治療,並減輕病友經濟負擔。易因病而殘 喪失自理能力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羅榮昇指出,泛視神經脊髓炎如侵犯視神經,患者常在短時間內色盲、視力惡化、視野缺損,有些病友甚至動一下眼球,眼後方就會劇痛;若腦部發炎,症狀更為多樣;一旦侵犯脊椎,則造成行動障礙、感知障礙、膀胱功能障礙,輕則肢體麻痺、疼痛,嚴重時,大小便失禁,甚至半癱、全癱,幾乎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病友代表沈琴惠,發病前為國內某車用電子大廠的財務長,工作壓力沉重,經常加班熬夜,一○七年三月突然雙腿使不上力,緊急就醫,住院期間接受多項檢查,一個月後確診為泛視神經脊髓炎,因為病灶位於胸椎,導致腰部以下幾無知覺,住院臥床三個月。她形容自己是「走著進去醫院,三個月後坐著輪椅出來」。因泛視神經脊髓炎既非重大傷病,也不是罕見疾病,沒有健保給付,出院時已負債一百萬元,如今她領有的身心殘障卡即將到期,未來治療費用仍得自行設法。好發輕熟女 經濟負擔沉重台大臨床藥學所所長蕭斐元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病友發病時間早,以卅 、四十歲輕熟女居多,一旦罹病,家庭經濟負擔沉重,建議健保署與藥廠協商出合理的給付價格,滿足少數病人的需求。如果治療一段時間後,療效有限,則將健保資源保留給其他病友,用在刀口上。對於病友的悲慘經歷,健保署長李伯璋感同身受,他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在治療上,確實充滿困境,呼籲臨床醫師應主動反映病人治療的困難,大家齊心討論,提供病友的需求。盼放寬給付 將列共擬會議 李伯璋說,健保永遠站在病人角度,盡可能提供最好的醫療,但健保資源有限,必須妥善分配,因此,無法盡如人願,但會盡力改善藥物支付規定,減輕病患負擔。「健保立場當然以病患用藥權益為優先考量。」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簡任技正張惠萍說,共擬會議專家討論給付新藥時,考慮因素包括,藥物成本、相對療效以及臨床急迫性,儘管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人數較少,且生物製劑藥費昂貴,但共擬會議仍會列入議程,討論此案。羅榮昇建議,將生物製劑列為泛視神經脊髓炎的二線用藥,慢性期患者如果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六個月後療效仍不佳,就可嘗試單株抗體生物製劑,初估每年約五十名病友亟需進一步治療。聯合報副總編輯洪淑惠表示,期盼透過這次座談能結合政府、醫界及病友團體等力量,為少數病友發聲。
-
2021-09-07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健保給付/泛視神經脊髓炎專家會議4:中樞神經被攻擊 體重破百
向來以身材自豪的熟女檳榔西施,在短短兩三個月內,體重從五十公斤,往上飆升,竟然破百,期間總喊著吃不飽,只要可以吃的,就往嘴巴裡塞,吃完就睡,醒來又繼續吃,怪異行徑,嚇壞了另一半,以為是餓死鬼纏身。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羅榮昇表示,該名個案為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在四十歲時發病,持續接受治療,去年一次回診,走入診間,整個人像是吹氣球式地發胖,連他都認不出眼前這個老病號。該患者自述,就是很想吃,食欲像是無底洞,怎麼吃都吃不飽,醒來第一件事情就是找東西吃,原本才五十公斤,短短三個月,體重增倍。另一半則在一旁點頭地說,「這真的不可思議,沒看過這麼能吃的人。」羅榮昇指出,泛視神經脊髓炎為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突然故障,分不清楚敵我,攻擊視神經、脊髓、大腦等組織,而該名個案因大腦下視丘的飽足神經中心遭侵犯,以致食欲異常,而拚命進食。羅榮昇指出,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與多發性硬化症(MS)有如姊妹疾病,在二十年前被視為同一種類型疾病,直到二○○四年,國外學者在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體內驗出「特定水通道蛋白-四抗體」,兩者逐漸分道揚鑣,遲至二○一五年有了正式醫學名稱。在評量上,以失能指數量表為標準,零至十分,分數越高,症狀愈嚴重,希望病友能在藥物治療下,維持在三點五分,保有生活自理能力,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
2021-09-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長榮機師突破性感染 醫師點出高風險群的關鍵
長榮2名已打過2劑疫苗機師確診Delta變種病毒,成為國內首例機組員突破性感染病例,醫學博士、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突破性感染並非新冠肺炎疫苗才有,每種疫苗都會有突破性感染,而突破性感染高風險群的關鍵就是「年齡」,若要預防,關鍵作為仍是要加強全球疫苗覆蓋率,並搭配「NPI防疫措施」。黃軒表示,民眾以為打新冠肺炎疫苗接種會有突破性感染,就代表疫苗無效而不去登記接種,甚至出現很多「疫苗猶豫」(vaccine hesitancy)行為,是非常要命的錯誤觀念,每種疫苗都會有突破性感染,「從小到大,你打過的疫苗,都會出現副作用、突破性感染」。根據「刺胳針」(Lancet)國際期刊發表的研究指出,研究人員發現,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後的突破性感染,約小於0.2%,而流感疫苗突破性感染是新冠疫苗的4.65倍;而小時候接種的水痘疫苗,其突破性感染發生率約0.37%,比新冠疫苗突破性感染發生率高很多。從過去水痘疫苗研究中顯示,接種過水痘疫苗後若出現突破性感染,75%人只有輕微症狀,不會重症,也免於死亡,上述情況也出現在三合一疫苗接種上,若與完全沒接種疫苗的人比較,有接種三合一疫苗而得突破性感染的人,也少有併發重症。「突破性感染最大影響因素,就是年齡」,黃軒指出,年齡越大,突破性感染發生率就會增加。與40歲以下且已完成疫苗接種的人比較,年齡介於40至60歲者,有2倍風險易有突破性感染;60至70歲者,有4倍風險易有突破性感染;超過70歲者,則有5倍風險易有突破性感染。黃軒說,為何年齡增加,突破性感染發生率就會變高?主要原因是因體內造血幹細胞中的端粒(Telomeres),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退化,導致體內淋巴細胞(T和B細胞)生力軍數量減少,無法有效對疫苗接種的刺激,產生大量抗體及T細胞活動殺病毒。黃軒最後強調,新冠疫苗突破性感染,不代表疫苗無效,「突破性感染,是每種疫苗接種後,必然有的現象」,只是現在全球同一時間大量快速打新冠疫苗,瞬間累積起來的數量,看起來突破性感染人數增加,其實比率是超乎想像預期的低。針對突破性感染預防,黃軒表示,關鍵作為仍是要加強全球疫苗覆蓋率,並搭配周邊NPI防疫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的良好習慣,不是打了疫苗,疫苗就會嚇走。
-
2021-09-06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認定/全身血栓卻只能換血維生?血液疾病TTP病患苦盼納罕病
五十五歲的張玉此,十五年前因工作時臉色奇差,到急診檢查後,發現正常值應為十五萬的血小板數量,在她身上,卻只剩下五千。她緊急接受俗稱「換血」的全身血漿置換術,將體內的血液引流出來,再將捐贈者的血漿打入體內。然而,這卻讓她過敏、紅腫。連自己罹患什麼疾病都不知道的張玉此哭著問,「誰可以告訴我,這是怎麼一回事?」全身紫斑、貧血、意識混亂… TTP五大症狀皆是血栓所致張玉此罹患的疾病實在太少見了,幾經波折,台北慈濟醫院癌症中心主任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高偉堯才告訴她,罹患的是「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這是一種盛行率極低,僅約百萬人分之2-6人的自體免疫血液疾病。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周聖傑解釋,TTP包含五大症狀,其中「血小板低下」與「血管內溶血」,是TTP必須具備的2項條件。血小板低下是引發體表出現「紫斑」的原因;溶血則會讓患者出現貧血。其餘三項病徵,並不一定發生在每位患者身上,包括可能導致癲癇、意識模糊與昏迷的「中樞神經病變」,以及「腎臟問題」和「發燒」。延伸閱讀:搶救TTP之1/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 她7次全身換血延伸閱讀:搶救TTP之6/TTP病患陷困境 應考慮納入罕病保護傘延伸閱讀:搶救TTP之3/臨床醫師也不識 國內至少400患者未診斷國內僅以血漿置換與免疫療法治療,反覆使用恐損及免疫系統花蓮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威翰透露,約1~2成的TTP患者會復發,比例雖不高,卻因為誘發TTP的原因至今仍不明,要避免復發,難上加難。TTP屬於急症,目前國內臨床上,多以血漿置換術,緊急救治TTP患者,有時也會合併使用免疫制劑、類固醇,以及特定的生物製劑。周聖傑醫師解釋,血漿置換術是的治療機制,是注入一般人的新血漿,用別人的vWF因子,與活性正常的ADAMTS13,洗去病患體內造成血栓的超大vWF因子。然而,並非接受血漿置換就能完全根治TTP,而是藉由血漿置換,控制病情,延續患者生命。黃威翰醫師感嘆,患者的治療選項中,有些藥物健保並不給付,患者需背負龐大的經濟壓力,且反覆使用血漿置換、免疫製劑、標靶藥物…等,對於人體是很大的負擔。他就遇過一位患者,因多次復發,與TTP反覆糾纏,接受治療卻使體內抗體消磨殆盡,最終因中樞神經感染而去世。延伸閱讀:搶救TTP之5/一到二成血栓型血小板低下紫斑症患者會復發延伸閱讀:搶救TTP之4/病況既兇且猛 緊急血漿置換挽性命醫師盼TTP納罕見疾病保護傘,引進國外治療新希望三軍總醫院血友病中心主任陳宇欽醫師透露,國外已有一種新型的抗vWF抗體,可藉由阻斷血小板與vWF因子結合的藥物,阻止血栓發生,但台灣至今仍未引進。他接著說,有些TTP患者使用國內既有的治療方式,效果並不好,若有機會引進TTP新藥,將能提供患者更有效率的治療選項。 事實上,TTP盛行率雖低,卻遲遲未被納入罕病認列。對此,黃威翰醫師感嘆,TTP確實是很罕見的疾病,應納入罕病保護傘,卻因罕病認定需有遺傳性基因缺陷證據,而困難重重。周聖傑醫師也認為,TTP絕對夠罕見,若能將TTP納入罕病,未來引進新藥物會更容易,「對患者來說是好的。」85歲的醫療奉獻獎得主、台灣血栓暨止血協會創會理事長沈銘鏡醫師更是長年為了TTP的罕病認定奔走,曾接治過一位罹患遺傳性TTP病童的他呼籲,「TTP發生率不高,大眾對這個病也不了解,我認為把它納入罕病也不為過。」延伸閱讀:搶救TTP之2/醫療奉獻獎85歲老醫師呼喊 讓TTP納入罕病
-
2021-09-0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打了疫苗仍確診?防範Delta 必知突破性感染6要點
國內五天內出現三名機師確診,三人皆是接種完兩劑AZ疫苗滿14天,仍發生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的案例。突破性感染讓台灣再次感受新冠病毒的威脅,特別是國際間大流行的Delta變異株,傳播力與其他變異株相比更強。什麼是「突破性感染」?以下整理6個重點。Q1:什麼是突破性感染?A:完整接種疫苗滿14天卻確診,稱為突破性感染。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定義,針對BNT、莫德納、AZ疫苗接種兩劑、嬌生疫苗接種一劑,至少滿14天,仍發生感染事件,屬於突破性感染。Q2:發生突破性感染,是因為疫苗不夠好嗎?A:長庚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玉成指出,所有的疫苗防護力都沒辦法做到百分百,疫苗施打目的,最好不要發生感染,其次是感染後無症狀或輕症,避免重症及死亡。不能因為突破性感染就否定疫苗的效果。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說,BNT疫苗打完兩劑的保護力達90%,AZ疫苗也有70%,但剩下10%至30%的人仍可能感染,但兩種疫苗防止重症及死亡效果可達90%,接種仍是利大於弊。Q3:突破性感染發生,是因為Delta變異株太強?A:張皓翔表示,主要擔心Delta變異株對於疫苗保護力出現威脅,使保護力下降造成突破性感染。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Delta變異株確實對疫苗反應較弱,與突破性感染也有直接關係。黃玉成說,目前已知疫苗對Beta南非變異株的效果較差。國外報告顯示,無直接證據證實Detla變異株,會讓突破性感染增加。Q4:哪些族群容易出現突破性感染?該怎麼辦?A:「有人體質就是對疫苗反應較差,例如臨床實驗中有人每周抽血觀察,其抗體效價就是比別人低,這類族群就比較容易感染。」黃玉成舉例,一般民眾接種B肝疫苗例,約5至10%接種後沒有產生抗體,新冠疫苗也有類似發現。針對抗體較低的族群,如癌症接受化療的患者,其抗體效價較低,這類族群可能必須提高施打劑量或補打第三劑。Q5:突破性感染患者體內病毒量高嗎?A:黃玉成指出,研究顯示,接種過一劑或二劑疫苗的人確診後,其病毒量跟其他確診者差不多。但臨床觀察發現,打過第一劑疫苗的人,感染後病毒量若降得很快,代表可傳染時間縮短,例如一般確診者可能要花一周時間,Ct值才會從20降至30,接種疫苗者可能只花三天,不只縮短傳染期,也能降低復陽機率。Q6:如何避免突破性感染?A:根據美國CDC建議,即使完整接種疫苗,室內公共場所仍應該要配戴口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不斷呼籲,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與人保持社交距離。
-
2021-09-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7機組員打滿2劑竟無抗體 張上淳:擬追加第3劑
長榮航空三名國籍機師突破性感染,其中一名機師兒子也染疫。指揮中心昨表示,同班機執勤的案一六一一九和案一六一二○機師的匡列者中,除機師之子(案一六一二二)外,沒有新增陽性案例。另案一六一二二相關匡列者二二四人均為陰性,指揮官陳時中說,「校園情況很好,仍屬可控範圍。」陳時中表示,針對同班機執勤機師接觸者,共匡列三一五人,二九二人集中隔離、廿三人自主健康管理,皆已採檢完畢。其中僅機師之子為陽性,其餘二六九人陰性,四十五人檢驗中。另針對機組員回溯專案,長榮航空十四天內到過芝加哥的機組員共匡列二八三人,二三九人集中檢疫、於航空宿舍檢疫卅一,除仍有十三人在國外,已驗出二六二人陰性、八人檢驗中。該起機師群聚案中,首位突破性感染的機師(案一六○六六)基因定序結果為Delta變異株,其餘兩名機師以及機師兒子定序報告尚未出爐,陳時中表示,結果最快將於今天出爐。國外研究發現,打了二劑疫苗後,極少數人不會產生抗體,相當特殊,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台灣也是如此,採驗幾千名機組員,其中七人打滿兩劑後體內竟無抗體,為此,專家諮詢小組與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開會討論,建議在當事人同意下,追加第三劑疫苗。至於全體機組人員部分,張上淳表示,專家諮詢小組考慮讓所有機組人員補打第三劑,希望能有多一點資訊,並視整體疫情和疫苗配送狀況,需與指揮中心討論,至於何時追加第三劑,暫無定案。是否再加強管理民眾的活動?陳時中說,桃園這兩天的疫情較第一天樂觀,目前沒有看到惡化跡象,因此不會再加強防疫措施。
-
2021-09-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逾900萬人苦等第2劑疫苗 施文儀批混打成特權
昨有兩批AZ疫苗到貨,分別是波蘭贈予四十萬劑,以及透過COVAX採購獲分配的第三批四十一點零四萬劑,兩者效期皆到今年十一月卅日。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八輪提供AZ疫苗,主要保留給施打第一劑AZ、已滿十周的第五、六類民眾接種第二劑,也就是維持治安憲警、維持機構及社福人員、七十五歲以上長者優先。廿三日起在校園接種BNT至於首批到貨的九十三萬劑BNT疫苗,莊人祥表示,預定於九月廿三日起在校園接種,從高中生開始往下施打至國中生。國內專家警告「對付Delta病毒,只打一劑等於沒打」,據統計,全台仍有九百多萬人苦等第二劑,整體完整(打兩劑)接種率為百分之四點一七,七十五歲以上長者僅百分之一點五,但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第二類「官員」(中央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完整接種率竟達百分之四十五,足足是高風險銀髮族的卅倍。施嘆根本沒那麼多防疫官員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感嘆說,「第二類實在搞得亂七八糟,中央地方根本沒那麼多防疫官員,這些疫苗如果打在老人重病者身上該有多好。」雖然不少專家建議,盡快提高第二劑覆蓋率,但指揮官陳時中仍堅持接種政策以擴大第一劑人口覆蓋率為主。莊人祥表示,第七輪AZ疫苗已開放廿三歲以上接種,廿二歲以下族群則可打BNT疫苗。因此,第七輪開打後剩下的疫苗,以及昨到貨的兩批AZ,都將保留至第八輪,開放預約時程仍在規畫中。波蘭贈送的四十萬劑AZ疫苗清晨六時十五分,由長榮航空BR-66班機從奧地利維也納運到;下午三時四十分從COVAX獲分配的第三批AZ疫苗四十一點零四萬劑,由長榮航空公司BR-78班機從荷蘭阿姆斯特丹運到。蔡英文總統和行政院長蘇貞昌都對於波蘭的慷慨義舉,表達最深的感謝。「救命疫苗變成人情疫苗」施文儀指出,現階段有兩派整備邏輯正在拉鋸,一是追求第一劑覆蓋率的「同島一命」思維,另一是盡速讓脆弱族群完整接種的「先救命」思維。前者重點在於圍堵,希望維持社會安定,但第二劑覆蓋率如此低,一旦Delta病毒入侵社區,恐怕難以「救命」。施文儀抨擊,第二類亂七八糟,好幾次都從一、二類開始施打,救命疫苗變成「人情疫苗」,最近BNT疫苗到貨,又忽然決定先讓年輕人開打,「整個邏輯又不一致了」,呼籲政府盡速開放長者及脆弱族群混打,「不該讓混打變成特權」。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建議,若每周均有數十萬劑企業捐贈BNT疫苗抵台,應該開放高風險族群混打第二劑,實證顯示AZ混打BNT抗體反應佳,為兩劑皆AZ的十倍以上,如此一來,也可拉高整體完整接種比率。
-
2021-09-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九把刀岳母接種AZ疫苗4天猝逝 家屬今查看解剖報告
九把刀岳母7月26日打完AZ疫苗,4天後不幸猝逝,家屬對死因提出意見,要求解剖,檢驗報告上周五出爐並送至桃園地檢署,檢方表示,家屬今天查看報告,但尊重家屬意願,不公布死因。作家九把刀上月11日在臉書寫下長文,指岳母打完AZ疫苗後,相隔4天就身體不適過世,悲痛說「感激她用盡一生的愛陪伴我們」,也提到「希望提醒打疫苗的大家,如果身體有嚴重不適,一定不能輕忽」;桃園地檢署相驗後會同法醫解剖,望進一步釐清死因。九把刀上月25日也發文稱,每到晚上,妻子就無預警大哭,並說「許多醫學專家在電視上隔空發表媽媽可能的死因,我們都謹記在心,做了筆記」,希望「正在撰寫解剖報告的法醫,可以參酌一下諸方意見,驗一下免疫螢光反應,驗一下小板第四凝血因子抗體。我們遠遠不是專家,只能藉著這種方式提醒。」法醫研究所解剖報告於上周五送抵桃園地檢署,檢方表示,今天下午1時加開偵查庭,並請家屬到場了解解剖結果,由於家屬不願對外公布死因,為尊重家屬意願,將不再發布任何資訊,有待檢察官後續處理。
-
2021-09-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防機組員突破性感染追加第3劑 張上淳:有討論還沒定案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早出席記者會,針對媒體詢問,機組員出現突破性感染,是否會打第三劑或是混打的問題,僅簡單回覆:「會,都會。」下午指揮中心疫情記者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表示,專家小組確實有討論相關議題,但目前尚無定論;另外,也將取消打完疫苗例行性採檢抗體的措施。張上淳表示,之前專家小組曾建議建議機組員打完疫苗後每三個月追蹤抗體狀況,後來經由接種疫苗經驗發現有極少數不會產生免疫反應的極少數狀況,無法當作有完整疫苗接種檢疫隔離模式進行檢疫。張上淳說,第一次篩檢後幾千位看到七位沒有產生抗體,比例非常非常低,因此專家小組和ACIP委員針對這些人討論補救方式為是否追加接種。而對於會產生抗體的機組員來說,後續追蹤意義不大,反而應針對新的變異株考慮機組員經常飛到其他國家,是否要追加第三劑。張上淳說,針對沒有產生抗體的七名機組員,要回顧原來是打何種疫苗,但因為超過原本設定範圍,需要得到本人同意。目前ACIP建議以研究性質針對特殊體質的人進行處理,才不會和原先的疫苗規定有牴觸。至於其他機組員是否要考慮第三季或混打,張上淳表示,專家小組確實有在考慮此議題,只是現在還需要多點資訊,但還需要考量疫苗配送狀況以及什麼時間點需要追加第三劑,暫時還沒有定論。
-
2021-09-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面對Delta變異株 蘇益仁:衝第1劑覆蓋率是拿人民健康作賭注
長榮機師染疫傳給兒子,專家研判極可能是Delta變異株。前疾管署長蘇益仁表示,Delta變異株流行後,各家疫苗的保護力都下降,國外已在打第二、第三劑了,台灣還在衝第一劑覆蓋率,這是一個很大的賭博;防疫政策首應保護容易重症的老年人,衝高第一劑覆蓋率的防疫政策若不改,是拿人民健康作賭注。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面對Delta病毒,打一劑效果跟沒打差不多,建議加速施打第二劑。他也說,此次長榮事件與當初華航「十分相像」,不排除Delta早已進入台灣,但仍要精準防疫,匡列有關聯、有風險的接觸者,也建議長榮確實調查員工生活圈,避免成為諾富特翻版。不少專家建議,高風險族群的第二劑疫苗應該盡快追上來,機組人員甚至應打第三劑。不過,指揮官陳時中昨說,依國際建議,打滿兩劑後間隔六個月到九個月才能打第三劑,目前國內尚未有人符合可接種第三劑。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究竟要優先衝高第一劑覆蓋率,還是及早讓更多人打完兩劑,其實各有優缺點,看要防什麼變異株。國外研究數據確實顯示,各家疫苗面對Delta變異株,即使打完兩劑,中和抗體效價都下降,打兩劑的效果當然比只打一劑好,但如果優先打第二劑,就會有更多人打不到第一劑,台灣最主要問題是疫苗不夠。蘇益仁說,這名機師兒子的PCR檢驗結果Ct值十一,代表是新近感染且傳染性很高;尤其機師兒子開學後連續兩天到校,非常危險,至少要再觀察兩周,才能確認是否解除警報。蘇益仁表示,過去流行Alpha變異株時,BNT和莫德納疫苗的保護力都還超過九成;目前國外有關疫苗對Delta變異株保護力的研究資料有點混亂,整體趨勢都是Delta變異株流行後,各家疫苗的保護力都下降,其中以AZ降最多。蘇益仁說,國內預計年底前衝高第一劑疫苗覆蓋率到六成的防疫政策太冒險,年輕人沒打疫苗若不幸染疫,結果其實和老年人打一劑差不多,如果能同步讓老年人打第二劑、年輕人打第一劑當然最好;如果做不到,防疫政策首要保護容易重症的老年人,因為萬一守不住,Delta變異株進到台灣社區,才能有效減少重症和死亡。指揮中心統計,截至九月二日,國內一劑疫苗覆蓋率約百分之四十三,完整打完兩劑疫苗的僅百分之四。蘇益仁說,百分之四打完兩劑的絕大多數是第一線醫護人員,很多老年人等不到第二劑;理想情況是當一劑覆蓋率達到六成時,易重症的老年人打完二劑的覆蓋率至少要能達到二成,老年人一定要比年輕人多打一劑,才能達到相同保護力,否則「只打一劑的老年人真的有點白打了。」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說,現在疫情相對穩定,才有誰先打第一劑、第二劑的問題,若疫情嚴峻,一定是長輩優先施打。
-
2021-09-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長榮3機師突破性感染 桃空職工4呼籲:職安保護應加強
近日我國出現三名長榮航空機師「突破性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為嚴防Delta入侵,提早自即起實施機組員檢疫強化規定。對此,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提出四點呼籲,包含突破性感染頻傳,機組人員職安保護應再加強。桃空職工說,現有機組人員完整接種兩劑疫苗的比例已近九成,空服員機上服勤皆有全套防疫護具(口罩、手套、護目鏡、防護衣等),且外站行動更有嚴格管制,以減少和當地人之接觸。然長榮航空在五天內傳出三起機師突破性感染的案例,機組人員的職安保護顯然有再加強的需要,更應盡速釐清機師的感染源頭,以衛國門。因此提出以下四點呼籲:1.指揮中心應要求民航局與航空公司,針對機組人員在外站接觸到的地勤人員,也需要嚴格執行配戴防疫護具,減少境外染疫的風險。2.嚴格落實前、後艙工作分流,避免機師和空服員交叉感染,導致疫情擴散。3.疫情期間機上各項服務流程,皆應以減少組員和乘客間之接觸為原則,朝簡化方向辦理。4.恢復疫苗抗體監測,確保機組人員能有足夠保護力。最後,桃空職工說,防疫仍需兼顧航空公司營運,保障相關從業人員的生計需要,盼航空公司應看見,機組人員服勤有職業安全的風險、更須配合嚴格的檢疫規定,在反覆的檢疫迴圈中,是以犧牲個人自由和家庭生活為代價,希望航空公司在排班上能給機組人員更多的體諒,唯有勞資互相支持,才能共同度過疫情的艱難。
-
2021-09-02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老翁接種疫苗後胸悶背痛 原是心血管阻塞作祟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今天表示,台南1名70歲老翁接種AZ疫苗後,時常覺得胸悶及後背疼痛,原以為是疫苗副作用,症狀持續2週後就醫才發現是心血管阻塞,趕緊打通緩解。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黃成偉今天指出,這名老翁有糖尿病史,但規則服藥,身體無異狀,最近接種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AZ疫苗,1週後出現胸悶及後背疼痛,老翁原以為是疫苗副作用,症狀持續2週後才就醫。醫師檢查發現,老翁有嚴重心血管阻塞,經心導管手術打通血管後,老翁左胸口及後背疼痛獲得完全緩解,順利出院。黃成偉表示,近來門診中遇見許多長者擔心自身有慢性病,深恐施打疫苗後引起不良副作用。其實,慢性病者反而是更容易引發COVID-19重症的族群,更應接種疫苗降低染疫風險。黃成偉說,有些人本身有潛在疾病,接種疫苗後,人體產生抗體出現發炎反應,更容易引發胸悶等症狀,若未重視,有時會造成心肌梗塞。因此,接種疫苗者如發現胸悶、呼吸急促喘不過氣和心悸等症狀時,應趕緊就醫。
-
2021-09-02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這一類的病人打疫苗要特別小心 發炎反應可能加劇病症
隨著注射疫苗的人愈來愈多,不良反應的案件也跟著增加,有些有心血管疾病的長者擔心副作用不敢打疫苗,但醫師表示,這些人是高危險群、反而更該打疫苗,但因為打疫苗後會有發炎反應,可能會使心血管疾病的症狀更明顯,要特別注意觀察打疫苗後的身體反應。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黃成偉最近就接到一名70歲的患者,平日有糖尿病,但並沒有注意到自己有心血管疾病,打完疫苗後出現左胸口及後背疼痛,原本以為是打疫苗的副作用、應該很快消失,但症狀卻持續兩周,就醫檢查後才發現心血管嚴重阻塞,經心導管手術後,症狀才消失。黃成偉指出,近來門診中常遇見許多長者訴說擔心自身有慢性病,怕施打疫苗後會引起不良副作用,其實慢性病朋友反而是更容易引發新冠肺炎重症的族群,建議更應施打疫苗以降低染病風險。比較要注意的是有些病患本身有潛在的疾病例如心血管阻塞,在打完疫苗後,人體為產生抗體會開始有發炎反應;如此一來就更容易會引發胸悶等症狀,如一直未重視,有時甚至會造成心肌梗塞,不可小覰。黃成偉提醒,如發現自己在施打疫苗前後有胸悶、呼吸急促喘不過氣和心悸等症狀時,勿輕忽趕快至醫院急診室或心臟科求診,讓醫師來確定原因會比較保險。目前的心導管技術非常先進,只需針孔大小傷口即可利用血管支架來打通血管,尤其是塗藥血管支架更能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安南醫院心臟內科全年無休提供24小時全年無休心導管介入性治療服務,隨時守護民眾提供最即時及安全的心血管醫療照護。
-
2021-09-02 養生.聰明飲食
跟著千禧世代吃出健康!營養師:多吃9種食物增強免疫力
●美媒列出千禧世代60種食物●9種千禧世代食物,吃得簡單、吃出健康●維生素A可加速恢復呼吸道感染症狀新冠肺炎疫情襲捲全球,Delta變種病毒來勢洶洶,提升免疫力對抗病毒刻不容緩。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侯沂錚建議,民眾可以多吃9種千禧世代食物,不僅能吃得簡單、吃出健康,還能增強免疫力。千禧世代 約20至40歲族群千禧世代(Millennials)是指1980至2000年出生的人,年紀約20至40歲族群。美國媒體Buzzfeed列出今年千禧世代具代表性的60種食物,其中牛奶、地瓜、燕麥奶、豆腐、豆漿、花椰菜、沙拉或水果盒、堅果棒、堅果奶、酪梨、氣泡水、藜麥或紅藜、抹茶、咖啡、現榨果汁等,都是台灣常見食用的食物。侯沂錚分析說,牛奶、地瓜、燕麥奶、豆腐、豆漿、花椰菜、沙拉或水果盒、堅果棒、堅果奶等食物,富含蛋白質、油脂、纖維、維生素A、C、D、E等營養素,具有「增強免疫力、對抗新冠病毒」的功效,是能夠改變國人2021年飲食習慣的千禧世代食物。蛋白質攝取少 增染疫風險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可降低感染風險,幫助對抗發炎反應,若是蛋白質攝取不足,會影響抗體的產生,增加感染風險。侯沂錚建議,每人每餐可攝取1掌心豆製品。吃好油,也可對抗身體的發炎反應。在烹調食物時,可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如橄欖油、花生油、芥花油等,或攝取堅果種子類食物,有助於提升免疫力。侯沂錚建議,每餐堅果種子類攝取量為1茶匙或每天1湯匙。膳食纖維 幫助腸道養好菌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能幫助腸道養好菌,強化免疫系統。侯沂錚說,膳食纖維可從蔬菜水果、未精緻全穀雜糧類、豆製品、堅果等食物中獲得,建議每人每天攝取的澱粉中,至少1/3是未精緻的「全穀雜糧類」如糙米、五穀飯;每餐吃拳頭大的水果,蔬菜比水果多吃一點。若不幸染疫,維生素A可加速恢復呼吸道感染症狀,侯沂錚建議,可以食用富含維生素A的雞蛋、地瓜、花椰菜等食物,但維生素A屬脂溶性維生素,必須搭配油脂、堅果種子共同烹調,如橄欖油、亞麻仁籽油、核桃、腰果、南瓜籽等,才能有效吸收。維生素D 可調節免疫系統維生素D可調節免疫系統,適當日曬有助於維生素D生成,在未防曬的情況下,1周可日曬3至4次,每次15分鐘,或可從蛋、鮮奶、日曬過的菇菌類等攝取維生素D,建議每天喝2杯250cc奶類與食用1顆蛋。維生素C和E可減少自由基的形成、細胞組織的損傷,建議可從植物油、堅果類、全穀類、深綠色蔬菜等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