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7 新聞.元氣新聞
搜尋
急診
共找到
2764
筆 文章
-
-
2021-02-16 新聞.生命智慧
為了把病人救回來...醫連夢裡都在問,到底哪裡沒注意到?病人: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
「郭醫師你聽我講,你真的不能太忙,你一天開那麼多刀,怎麼有辦法顧每一個病人呢?以後要改進知道嗎?」秀美上氣不接下氣的對我講了這些話,我緊握著她的手跟她說:「我知道了,你安心,我一定會好好的把你治好,你安心喔!要加油。」我慢慢退出病床旁邊的急救圈,讓外科加護病房的醫師和護理人員靠近秀美,他們繼續對秀美實施該有的治療。給她氧氣,在她的右頸部插上中央靜脈輸液管線,並且注射大量強心 劑、碳酸氫鈉,以及氯化鈣,來穩定她的酸中毒和心跳不穩定。就在大家手忙腳亂穩定秀美的生命跡象時,我注意到病床旁邊的生命徵象記錄器顯示, 秀美的心跳愈來愈快,每分鐘高達一百四十幾下,但心跳的強度卻愈來愈弱,而且不時出現不 整脈 ,以及不正常的心臟收縮。血氧濃度也從剛來急救室的百分之九十,漸漸下降到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八十。我馬上告訴外科急救室的陳醫師說:「可能要插管比較安全。」於是陳醫師囑咐護理人員 準備氣管插管。怎麼會突然間就停止心跳?我們幫秀美打了鎮定劑方便插管,突然間,心跳就變得亂跳起來,出現心室顫動和心搏過速的現象。這顯示心臟即將進入無法代償,接下來就會造成心跳停止,病人會因而死亡。陳醫師立即將氣管內管插好。這個時候心跳戛然停止,記錄器上心跳成一直線。一群人立即將病人的衣服拉開,開始實施體外心臟按摩。強烈的胸部擠壓按摩聲在空氣中瀰漫著,大家屏住呼吸、非常緊張。一旁的心搏復甦器、電擊器也已經準備好了,壓了一分鐘,看心跳還是沒有恢復。因此,急救室的醫師立即施予心臟體外電擊。當高伏特的電流傳過秀美的心臟以及身體,她的整個軀體跳了起來,心臟跳了幾下又停止。於是醫師們只好再輪流進行體外心臟按摩,並且按照一定的時間注射強心劑和碳酸氫鈉,來穩定酸鹼平衡,讓身體裡的細胞維持恆定。我在一旁看著急救室的醫護人員急救了大概五分鐘,心頭一涼,怎麼會這樣?但是我必須撐下去。所以我一個人走到外科急救室外,對秀美的丈夫和小女兒說:「情況很不樂觀,秀美剛剛心跳停止,我們正在急救中,不知道能不能拉得回來。」秀美的丈夫神情非常倉皇,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嘴唇顫抖。他拉著我的手說:「郭醫師,怎麼會這樣子?剛剛從電腦斷層室檢查回來,一路上我握著她的手還是溫暖的,怎麼會突然間就心跳停止呢?你一定要救救她,你要救救她。」我點點頭說:「我們一定會盡力,你放心,在這邊坐著休息一下,通知孩子們趕快過來陪一下媽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最後一面,但是我們一定會盡力。」就這樣,我逃離了與秀美先生和她女兒見面的現場,回到外科加護病房,並且參與秀美的急救工作。急救進行了十五分鐘,當陳醫師放開手,發現秀美的心跳回來了,而且非常強。我握住秀美的手,心中默默的禱告著:「秀美你要撐下去,旁邊的我們都在努力著,病房外面有你的先生,還有在路上趕來的女兒們,他們都會陪著你一起渡過這個難關,你要堅強撐下 去。」我不知道秀美能不能聽到我心中吶喊的這幾句話,但是看著記錄器上她那強而有力的規則 心跳,我漸漸的安心,秀美應該有機會可以活下去了。病人第二次進行腎造瘻取石術這是發生在二○一八年一月的一個星期二。秀美是我的老病人,她在二○一七年五月,曾經因為右側腎結石到門診,我幫她進行了經皮腎造瘻手術,將她的結石拿得很乾淨。此後,秀美因為有一些風濕性關節炎以及C型肝炎,同時在院內的風濕免疫科以及外科接受進一步治療。秀美的身體十分硬朗、個性活潑,住在臺東成功的小鎮;她喜歡交朋友,參加地區的社團活動,是一個非常好動的中年婦女。因為住在成功,不方便常常來花蓮返診,所以當秀美在去年一月回到門診追蹤檢查時,赫然發現她的腎臟又長出另外一顆結石。而這顆石頭伴隨著腎臟輕微的發炎,讓她常覺得右腰有點痠痛。秀美因為自體免疫的疾病和治療的關係,腎功能不是很好,所以她很擔心這顆結石會造成她腎臟出口阻塞而影響腎功能,因此,她到我的門診,希望能夠像以前一樣用手術方式取出結石。經皮腎造瘻取石術在泌尿科醫師而言,是例行的手術方式。由於結石太大,無法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或是經尿道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來處理。所以,必須從腰部,在超音波指引下先做造瘻,再從這個造瘻口取出結石。這種手術是每位泌尿專科醫師應該要會,而且做得很好的。不過這種手術也潛藏著一些可能的併發症。例如,病人如果有出血傾向,凝血功能不佳,手術後可能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出血;或是病人有細菌性的腎盂腎炎,在沒有控制好的時候,就貿然接受手術,手術當中可能會使細菌擴散到全身,而引發細菌性敗血症。當然手術當中也可能因為麻醉或其他的因素,導致一些併發症,這些都是我們可以預防,但是不希望發生的。雖然如此,手術做多了,還是難免會碰到一些併發症。不過在手術之後,仔細觀察病人狀況,給予適當的治療,其實併發症都可以很快解決,不會產生嚴重的後遺症。腎臟結石手術卻心跳停止,少見且不妙就在秀美從急診室的電腦斷層檢查送回外科加護病房,大家開始準備幫她做緊急處置的時候,她居然發生了心跳停止的嚴重狀況。這種心跳停止的狀況,可能是來自於出血後,大量輸液所產生的心肺功能代償失調;第二個可能是大量且快速的輸血,造成電解質不平衡,所引起的心臟跳動不穩定,而產生的心跳停止。不過,當心跳停止的時候常常會造成全身血液循環受到影響,造成嚴重缺氧、組織壞死,加深酸中毒的危機。雖然在第一時間有氣管插管輸送氧氣,以及體外心臟按摩和電擊,讓心臟功能恢復了過來。但是十五分鐘的缺氧,卻使得腦部血液循環受到影響。我們檢查了秀美的瞳孔,發現已經兩側都放大,對光沒有反應,我心裡暗叫一聲:「不妙!」但看著她強而有力的心臟跳動,又不禁期望秀美還是有機會可以活下去。畢竟一個腎臟結石的手術,造成這樣子的心跳停止的後果是非常少見,而且不應該發生的。但是既然已經走到這個地步,我們就必須全力搶救。此後的十四天,我與秀美和她的家人成為生命共同體,我們一起努力搶救秀美,把她從鬼門關裡拉回來。在這十四天的奮鬥過程當中,每一天都像一年那麼的長,每一分鐘都讓我們的內心交戰,受盡了苦難。但回想起來,卻是無比的甘甜。夢裡都在問,到底哪裡沒注意到?那天晚上我在病床邊待到半夜兩、三點,秀美的兩個女兒也在父親通知之後從臺中趕來。秀美兩個女兒相差三歲,姊姊在臺中和姊夫一起開補習班,妹妹則在補習班裡面幫忙教課,也在生技公司工作。姊妹兩個對父母親都非常孝順,只要有空都會從臺中回到成功老家探望,也常常邀父母親到臺中小住一番。但是秀美因為在成功小鎮住久了,不習慣在大都會的生活,因此只是去幾天,通常不會久住。姊妹倆聽到媽媽有這種劇烈的變化,都非常震驚,也無法接受。在加護病房外面見到我,姊姊劈頭就一直逼問我,「為什麼會這樣子?」我耐心的把整個治療過程,還有可能的發生情形說明了一遍,其實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病情會急轉直下。一般的情況都是可以控制,但秀美突然的心跳停止,卻讓我們措手不及,也無法了解真正的原因。現在只能就所知道的狀況趕緊補救,並且盡量補足我們可以修復的地方,期待狀況穩定,能夠讓她存活下來。 妹妹珮玟倒是非常冷靜,她聽完我講的話後跟我說:「郭醫師,媽媽那麼相信你,我相信她一定很有自信。我也相信你一定是她可以依靠的人,我會堅定的支持你對媽媽所做的一切治療。請你放心,也請你要注意保重身體。因為你不能累倒,你一累倒,媽媽就沒有人可以依靠了。請你務必要好好休息,這樣才會有精神仔細的照顧媽媽。」聽了珮玟這一番話,我心裡其實非常慚愧。我們一定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做得不對。時間過得很慢,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在擔心秀美的身體有劇烈的變化。但是秀美的心跳卻非常穩定,血壓沒有什麼變化,倒是腹脹的情形愈來愈嚴重。那一夜我無法成眠,累到閉一下眼小睡一番,夢中老是夢到秀美腎結石手術的過程,到底什麼地方我們沒有注意到?決定打開後腹腔找出真正的出血點我思考了從手術後一直到此時生理的狀況變化,深覺再這樣拖下去不是辦法。因為很多時候,最重要的搶救時間點若錯過了,可能就來不及。我跟秀美的先生、女兒商量,我覺得真正的出血點還是沒有止血,再加上大量的出血以及大量的輸血,使得全身的血液凝固因子不足, 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趕快找到出血點,加以止血。而這個手術必須打開後腹腔,而且手術的時候可能要拿掉她的腎臟。因為出血點既然是因腎造瘻管所造成的,要止住出血點,就非得把腎臟拿掉不可。不過秀美的腎功能並不是很好,從手術病情變化、心跳停止之後,到現在腎臟的尿都沒有出來,很可能將來必須要終身洗腎。但為了要救命,我們非得要下這個狠招不可。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不論外科醫師如何決定,我們並沒有把握這個手術一定能挽回她的性命。但我跟秀美的女兒講:「如果我們不做這個手術,秀美應該是救不回來。但若勇敢的冒險,開進去把腎臟拿掉,找到出血點趕快修補,才有機會讓她不再出血,而且挽回她的生命。」這時秀美的先生不知道怎麼辦,女兒卻支持我,她說:「郭醫師,我們全家都相信你,你做的決定,我們會支持。縱使媽媽真的救不回來,我們也不會怪你,但請你在最適當的時候就 去做吧!」其實在下這種決心的時候,我並沒有把握。我也跟外科李主任商量,李主任並不是很贊成這個作法。但他認為,如果我覺得該做的時候,他會支持,也會過來幫忙,真的有什麼狀況再做處理。我內心一直交戰著:做、不做、做、不做。心裡想著,萬一開刀進去時遇到無法挽回的大出血,很可能秀美就會死在手術臺上;萬一拿掉腎臟,找到出血點暫時止住了,可能秀美的身體狀況還是逐漸變差,最後依然挽回不了她的生命……開刀進去,我必須要負最大的責任。但是不開刀進去,難道救不回來,我就不用負責了嗎?這種抉擇對一位外科醫師,尤其是當初造成出血的醫師而言,真的是非常難以決定。當然,最後我還是把秀美送上手術臺。我們備妥了血漿、血小板,很快的開刀進去,隨後一塊塊的拿掉大棉紗,整理傷口內部,觀察繼續出血的部位。手術過後,我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秀美左邊腎臟的功能是否能恢復,尚不得而知。但救命要緊,腎臟壞了可以洗腎;而生命若沒了,就沒有任何可能。我在手術房外告訴秀美的家人這個好消息,秀美應該有機會活下來。珮玟高興的抱了我,她說:「謝謝你,郭醫師,我就知道你會做正確的決定,謝謝你救了媽媽一命。」此後,秀美還繼續在加護病房裡面觀察,腹腔內的引流血液迅速的減少,從每天引流出五、六千毫升的血液,剩下兩、三百毫升的帶血腹水,後腹腔的傷口復原的也很快,秀美的情況終於趨於穩定。 「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 手術後第十二天,因為腹部傷口可以關閉了,所以外科李主任在最後一次進到手術房,將她腹部的傷口做局部的清創,然後縫上人工網膜。因為長期腹脹的腹壁筋膜無法完全關閉,太過於勉強的關閉腹壁,很可能會使筋膜再裂開,所以使用人工網膜做一個中置物,使其逐漸纖維化形成新的腹壁。至此,秀美的手術終於告一段落。在第一次手術之後的第十四天,秀美終於拔掉氣管插管,在確定血氧沒有問題後,終於可以讓她清醒過來。記得秀美清醒過來看到我在床邊,看了很久。我問她:「你還記得我嗎?」她點點頭說:「當然記得你,我也知道這些日子來,你經常在我身邊。你們不要以為我真的睡著,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一直鼓勵著我。我就是這樣子,在你們的鼓勵下,堅持活了下來。」這一番話我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她在夢境中所感受到的景象。但是我深信,在旁邊陪著她的時候,她是有點反應的。有時候她的手指會動一下,有時候我在跟她講話的時候,她會皺著眉頭或是動一動她的臉部肌肉,或許她是在潛意識裡真的看得到我們吧!
-
2021-02-15 新聞.杏林.診間
連夢裡都在問,哪裡沒注意到?泌尿科權威憶那些手術臺上的意料之外
一起把媽媽救回來「郭醫師你聽我講,你真的不能太忙,你一天開那麼多刀,怎麼有辦法顧每一個病人呢?以後要改進知道嗎?」秀美上氣不接下氣的對我講了這些話,我緊握著她的手跟她說:「我知道了,你安心,我一定會好好的把你治好,你安心喔!要加油。」我慢慢退出病床旁邊的急救圈,讓外科加護病房的醫師和護理人員靠近秀美,他們繼續對秀美實施該有的治療。給她氧氣,在她的右頸部插上中央靜脈輸液管線,並且注射大量強心 劑、碳酸氫鈉,以及氯化鈣,來穩定她的酸中毒和心跳不穩定。就在大家手忙腳亂穩定秀美的生命跡象時,我注意到病床旁邊的生命徵象記錄器顯示, 秀美的心跳愈來愈快,每分鐘高達一百四十幾下,但心跳的強度卻愈來愈弱,而且不時出現不 整脈 ,以及不正常的心臟收縮。血氧濃度也從剛來急救室的百分之九十,漸漸下降到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八十。我馬上告訴外科急救室的陳醫師說:「可能要插管比較安全。」於是陳醫師囑咐護理人員 準備氣管插管。怎麼會突然間就停止心跳?我們幫秀美打了鎮定劑方便插管,突然間,心跳就變得亂跳起來,出現心室顫動和心搏過速的現象。這顯示心臟即將進入無法代償,接下來就會造成心跳停止,病人會因而死亡。陳醫師立即將氣管內管插好。這個時候心跳戛然停止,記錄器上心跳成一直線。一群人立即將病人的衣服拉開,開始實施體外心臟按摩。強烈的胸部擠壓按摩聲在空氣中瀰漫著,大家屏住呼吸、非常緊張。一旁的心搏復甦器、電擊器也已經準備好了,壓了一分鐘,看心跳還是沒有恢復。因此,急救室的醫師立即施予心臟體外電擊。當高伏特的電流傳過秀美的心臟以及身體,她的整個軀體跳了起來,心臟跳了幾下又停止。於是醫師們只好再輪流進行體外心臟按摩,並且按照一定的時間注射強心劑和碳酸氫鈉,來穩定酸鹼平衡,讓身體裡的細胞維持恆定。我在一旁看著急救室的醫護人員急救了大概五分鐘,心頭一涼,怎麼會這樣?但是我必須撐下去。所以我一個人走到外科急救室外,對秀美的丈夫和小女兒說:「情況很不樂觀,秀美剛剛心跳停止,我們正在急救中,不知道能不能拉得回來。」秀美的丈夫神情非常倉皇,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嘴唇顫抖。他拉著我的手說:「郭醫師,怎麼會這樣子?剛剛從電腦斷層室檢查回來,一路上我握著她的手還是溫暖的,怎麼會突然間就心跳停止呢?你一定要救救她,你要救救她。」我點點頭說:「我們一定會盡力,你放心,在這邊坐著休息一下,通知孩子們趕快過來陪一下媽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最後一面,但是我們一定會盡力。」就這樣,我逃離了與秀美先生和她女兒見面的現場,回到外科加護病房,並且參與秀美的急救工作。急救進行了十五分鐘,當陳醫師放開手,發現秀美的心跳回來了,而且非常強。我握住秀美的手,心中默默的禱告著:「秀美你要撐下去,旁邊的我們都在努力著,病房外面有你的先生,還有在路上趕來的女兒們,他們都會陪著你一起渡過這個難關,你要堅強撐下 去。」我不知道秀美能不能聽到我心中吶喊的這幾句話,但是看著記錄器上她那強而有力的規則 心跳,我漸漸的安心,秀美應該有機會可以活下去了。病人第二次進行腎造瘻取石術這是發生在二○一八年一月的一個星期二。秀美是我的老病人,她在二○一七年五月,曾經因為右側腎結石到門診,我幫她進行了經皮腎造瘻手術,將她的結石拿得很乾淨。此後,秀美因為有一些風濕性關節炎以及C型肝炎,同時在院內的風濕免疫科以及外科接受進一步治療。秀美的身體十分硬朗、個性活潑,住在臺東成功的小鎮;她喜歡交朋友,參加地區的社團活動,是一個非常好動的中年婦女。因為住在成功,不方便常常來花蓮返診,所以當秀美在去年一月回到門診追蹤檢查時,赫然發現她的腎臟又長出另外一顆結石。而這顆石頭伴隨著腎臟輕微的發炎,讓她常覺得右腰有點痠痛。秀美因為自體免疫的疾病和治療的關係,腎功能不是很好,所以她很擔心這顆結石會造成她腎臟出口阻塞而影響腎功能,因此,她到我的門診,希望能夠像以前一樣用手術方式取出結石。經皮腎造瘻取石術在泌尿科醫師而言,是例行的手術方式。由於結石太大,無法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或是經尿道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來處理。所以,必須從腰部,在超音波指引下先做造瘻,再從這個造瘻口取出結石。這種手術是每位泌尿專科醫師應該要會,而且做得很好的。不過這種手術也潛藏著一些可能的併發症。例如,病人如果有出血傾向,凝血功能不佳,手術後可能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出血;或是病人有細菌性的腎盂腎炎,在沒有控制好的時候,就貿然接受手術,手術當中可能會使細菌擴散到全身,而引發細菌性敗血症。當然手術當中也可能因為麻醉或其他的因素,導致一些併發症,這些都是我們可以預防,但是不希望發生的。雖然如此,手術做多了,還是難免會碰到一些併發症。不過在手術之後,仔細觀察病人狀況,給予適當的治療,其實併發症都可以很快解決,不會產生嚴重的後遺症。腎臟結石手術卻心跳停止,少見且不妙就在秀美從急診室的電腦斷層檢查送回外科加護病房,大家開始準備幫她做緊急處置的時候,她居然發生了心跳停止的嚴重狀況。這種心跳停止的狀況,可能是來自於出血後,大量輸液所產生的心肺功能代償失調;第二個可能是大量且快速的輸血,造成電解質不平衡,所引起的心臟跳動不穩定,而產生的心跳停止。不過,當心跳停止的時候常常會造成全身血液循環受到影響,造成嚴重缺氧、組織壞死,加深酸中毒的危機。雖然在第一時間有氣管插管輸送氧氣,以及體外心臟按摩和電擊,讓心臟功能恢復了過來。但是十五分鐘的缺氧,卻使得腦部血液循環受到影響。我們檢查了秀美的瞳孔,發現已經兩側都放大,對光沒有反應,我心裡暗叫一聲:「不妙!」但看著她強而有力的心臟跳動,又不禁期望秀美還是有機會可以活下去。畢竟一個腎臟結石的手術,造成這樣子的心跳停止的後果是非常少見,而且不應該發生的。但是既然已經走到這個地步,我們就必須全力搶救。此後的十四天,我與秀美和她的家人成為生命共同體,我們一起努力搶救秀美,把她從鬼門關裡拉回來。在這十四天的奮鬥過程當中,每一天都像一年那麼的長,每一分鐘都讓我們的內心交戰,受盡了苦難。但回想起來,卻是無比的甘甜。夢裡都在問,到底哪裡沒注意到?那天晚上我在病床邊待到半夜兩、三點,秀美的兩個女兒也在父親通知之後從臺中趕來。秀美兩個女兒相差三歲,姊姊在臺中和姊夫一起開補習班,妹妹則在補習班裡面幫忙教課,也在生技公司工作。姊妹兩個對父母親都非常孝順,只要有空都會從臺中回到成功老家探望,也常常邀父母親到臺中小住一番。但是秀美因為在成功小鎮住久了,不習慣在大都會的生活,因此只是去幾天,通常不會久住。姊妹倆聽到媽媽有這種劇烈的變化,都非常震驚,也無法接受。在加護病房外面見到我,姊姊劈頭就一直逼問我,「為什麼會這樣子?」我耐心的把整個治療過程,還有可能的發生情形說明了一遍,其實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病情會急轉直下。一般的情況都是可以控制,但秀美突然的心跳停止,卻讓我們措手不及,也無法了解真正的原因。現在只能就所知道的狀況趕緊補救,並且盡量補足我們可以修復的地方,期待狀況穩定,能夠讓她存活下來。 妹妹珮玟倒是非常冷靜,她聽完我講的話後跟我說:「郭醫師,媽媽那麼相信你,我相信她一定很有自信。我也相信你一定是她可以依靠的人,我會堅定的支持你對媽媽所做的一切治療。請你放心,也請你要注意保重身體。因為你不能累倒,你一累倒,媽媽就沒有人可以依靠了。請你務必要好好休息,這樣才會有精神仔細的照顧媽媽。」聽了珮玟這一番話,我心裡其實非常慚愧。我們一定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做得不對。時間過得很慢,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在擔心秀美的身體有劇烈的變化。但是秀美的心跳卻非常穩定,血壓沒有什麼變化,倒是腹脹的情形愈來愈嚴重。那一夜我無法成眠,累到閉一下眼小睡一番,夢中老是夢到秀美腎結石手術的過程,到底什麼地方我們沒有注意到?決定打開後腹腔找出真正的出血點我思考了從手術後一直到此時生理的狀況變化,深覺再這樣拖下去不是辦法。因為很多時候,最重要的搶救時間點若錯過了,可能就來不及。我跟秀美的先生、女兒商量,我覺得真正的出血點還是沒有止血,再加上大量的出血以及大量的輸血,使得全身的血液凝固因子不足, 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趕快找到出血點,加以止血。而這個手術必須打開後腹腔,而且手術的時候可能要拿掉她的腎臟。因為出血點既然是因腎造瘻管所造成的,要止住出血點,就非得把腎臟拿掉不可。不過秀美的腎功能並不是很好,從手術病情變化、心跳停止之後,到現在腎臟的尿都沒有出來,很可能將來必須要終身洗腎。但為了要救命,我們非得要下這個狠招不可。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不論外科醫師如何決定,我們並沒有把握這個手術一定能挽回她的性命。但我跟秀美的女兒講:「如果我們不做這個手術,秀美應該是救不回來。但若勇敢的冒險,開進去把腎臟拿掉,找到出血點趕快修補,才有機會讓她不再出血,而且挽回她的生命。」這時秀美的先生不知道怎麼辦,女兒卻支持我,她說:「郭醫師,我們全家都相信你,你做的決定,我們會支持。縱使媽媽真的救不回來,我們也不會怪你,但請你在最適當的時候就 去做吧!」其實在下這種決心的時候,我並沒有把握。我也跟外科李主任商量,李主任並不是很贊成這個作法。但他認為,如果我覺得該做的時候,他會支持,也會過來幫忙,真的有什麼狀況再做處理。我內心一直交戰著:做、不做、做、不做。心裡想著,萬一開刀進去時遇到無法挽回的大出血,很可能秀美就會死在手術臺上;萬一拿掉腎臟,找到出血點暫時止住了,可能秀美的身體狀況還是逐漸變差,最後依然挽回不了她的生命……開刀進去,我必須要負最大的責任。但是不開刀進去,難道救不回來,我就不用負責了嗎?這種抉擇對一位外科醫師,尤其是當初造成出血的醫師而言,真的是非常難以決定。當然,最後我還是把秀美送上手術臺。我們備妥了血漿、血小板,很快的開刀進去,隨後一塊塊的拿掉大棉紗,整理傷口內部,觀察繼續出血的部位。手術過後,我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秀美左邊腎臟的功能是否能恢復,尚不得而知。但救命要緊,腎臟壞了可以洗腎;而生命若沒了,就沒有任何可能。我在手術房外告訴秀美的家人這個好消息,秀美應該有機會活下來。珮玟高興的抱了我,她說:「謝謝你,郭醫師,我就知道你會做正確的決定,謝謝你救了媽媽一命。」此後,秀美還繼續在加護病房裡面觀察,腹腔內的引流血液迅速的減少,從每天引流出五、六千毫升的血液,剩下兩、三百毫升的帶血腹水,後腹腔的傷口復原的也很快,秀美的情況終於趨於穩定。「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手術後第十二天,因為腹部傷口可以關閉了,所以外科李主任在最後一次進到手術房,將她腹部的傷口做局部的清創,然後縫上人工網膜。因為長期腹脹的腹壁筋膜無法完全關閉,太過於勉強的關閉腹壁,很可能會使筋膜再裂開,所以使用人工網膜做一個中置物,使其逐漸纖維化形成新的腹壁。至此,秀美的手術終於告一段落。在第一次手術之後的第十四天,秀美終於拔掉氣管插管,在確定血氧沒有問題後,終於可以讓她清醒過來。記得秀美清醒過來看到我在床邊,看了很久。我問她:「你還記得我嗎?」她點點頭說:「當然記得你,我也知道這些日子來,你經常在我身邊。你們不要以為我真的睡著,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一直鼓勵著我。我就是這樣子,在你們的鼓勵下,堅持活了下來。」這一番話我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她在夢境中所感受到的景象。但是我深信,在旁邊陪著她的時候,她是有點反應的。有時候她的手指會動一下,有時候我在跟她講話的時候,她會皺著眉頭或是動一動她的臉部肌肉,或許她是在潛意識裡真的看得到我們吧!※ 本文摘自《與苦難同行:這些年病人教會我的事》。《與苦難同行:這些年病人教會我的事》作者:郭漢崇 出版社:發光體出版日期:2021/01/27《與苦難同行:這些年病人教會我的事》書封。圖/發光體提供
-
2021-02-14 新聞.元氣新聞
流感這2日仍為高峰 陳時中記者會後折返送「這件東西」
今日2月14日,農曆新年來到初三,恰巧碰上情人節,指揮中心今召開記者會說明疫情事宜,為春節「首場」記者會,提醒民眾,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以往高峰約到9000人,因大家戴口罩,今年也維持在低點,大約只有最高2000人,「但這2天仍是高峰」,請大家戴好口罩。記者會後,指揮官陳時中更折回現場送上「巧克力」,祝福大家新年快樂、情人節快樂。今日我國境外、本土新冠肺炎新增個案數均「加零」,陳時中表示,我國去年10月25、26、27日連續3天無新增確診個案,時隔109天,再次連續2天「零確診」,祝福大家新春愉快。春節放假,民眾外出聚餐、聚會次數多,更會結伴出遊,針對年假中有無觀察秋冬專案、民眾擁擠度和人流管制狀況?陳時中表示,「我不太出去觀察啦,大部分透過電視」,被警示的景點似乎走訪的人數很少,口罩有蠻多人配戴。至於近5年春節急診急性腹瀉就診人次,陳時中表示,今年是2000多人,往年都大約4000多人,這與大家保持良好衛生習慣有關。此外,陳時中提醒,春節也有開流感特別門診,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以往高峰約到9000人,但因為大家戴口罩的關係,今年也維持在低點,大約只有最高2000人,但這2天仍是高峰,請大家戴好口罩。
-
2021-02-13 新聞.杏林.診間
長輩心中外科就是神?內科醫師慘被嗆「去藥局抓藥就好」 網曝原因
在長輩心中,能當上醫師彷彿套上一身光環,地位崇高,不過有網友發現,醫師的地位雖高,但看在長輩眼裡,內科醫師和外科醫師差別巨大,甚至不屑表示「開藥那種去藥局抓藥就好了」,讓他滿頭問號,直問難道長輩心中只有外科醫師才是醫師?有網友在批踢踢發文表示,過年時親戚聊天談到外科醫師在長輩心中的地位,當時醫師從開刀房走出來,大家就像見到神一樣圍上前詢問狀況,紅包禮品送起來毫不手軟。甚至自己阿公動手術時,手術前就想塞10萬紅包給醫師,手術後還是不死心再送金條當謝禮,雖然醫師都拒絕不收,但從此奠定外科醫師神一般的地位。不過與之相反的是內科醫師,原PO在聊天過程中幫腔說「內科醫師也很強啊」,竟被長輩回「開藥那種去藥局抓藥就好了」,他才發現,原來長輩心中只有外科類醫師才是醫師?文章發出後,不少鄉民參與討論,認為長輩「外科為神」的原因在於過去醫療技術不發達,不管大小手術的死亡率都比現在高,所以認為要「討好」外科醫師才能提高手術成功率。「以前開刀小手術都可能會死(想要命的送禮),哪像現代不死人好像理所當然」、「內科對外人來講就是不清楚做啥的」、「他們去內科都在聊天,以為醫師很輕鬆啊」、「因為內科只看五分鐘,然後在紙上畫圈圈」、「有些人拿藥直接去藥局了,也沒去問過醫師」。該文還意外引爆內、外科大戰,討論到底哪個科系才是醫界No.1,「在醫院裡面本來就是外科最大」、「所有醫療劇沒看過內科很搖擺的,醫院生態就是拿刀的有技術」、「『真的』內科急診其實比外科急診危險」、「聽內醫生酸過:外科一群不讀書的高級技工還被當神捧」、「其實內外科生彼此也有點RD對工廠那種微妙觀念歧視」、「南部長輩覺得中醫更強」。
-
2021-02-13 新聞.元氣新聞
全民防疫勤洗手 春節前一周腹瀉急診人數大減
農曆春節大魚大肉、飲食較不節制,往年春節期間急性腹瀉就醫人數都比平日還多,不過隨著勤洗手成為防疫全民運動,加上為了防疫而減少聚餐,今年腹瀉人數很可能會逆勢下降。疾病管制署今發布過年前一周(上週)急診急性腹瀉就診僅4819人次,去年同期剛好是過年期間,同期急診腹瀉高達1萬1285人次。本周過年,腹瀉急診是否仍少於去年春節?下周可見分曉。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第5週(1月31日至2月6日),急診之急性腹瀉就診達4819人次,較2018至2020年同期低,近三年同期分別為5940人次、5474人次、1萬1285人次,往年春節連假期間急診腹瀉就診人次為平時二至三倍。國內近四週共接獲34起腹瀉群聚通報,均為諾羅病毒感染。腸胃炎主要症狀有水瀉和嘔吐,也可能合併有發燒、胃痛、噁心等症狀,症狀可持續一至十天。患者年齡、個人健康狀況、感染的致病菌、攝取受污染食物的量等因素,均會影響症狀及其嚴重程度,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比較嚴重。疾管署提醒,春節連假與親友圍爐聚餐時,務必留意手部衛生與飲食安全,如有嘔吐、腹瀉等腸胃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應勤洗手、用餐以熟食為主,與他人共食使用公筷母匙,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等高風險食物,例如生蠔。有疑似症狀者,應避免參與年菜的調理,並應儘速就醫及在家休息,如需外出者,應配戴口罩,避免傳染給他人。另外,餐飲及旅宿業者務必加強環境及員工衛生管理,如有不適症狀應暫停工作,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恢復上班,以確保其他員工及顧客健康。
-
2021-02-13 新聞.元氣新聞
往年春節腹瀉增 圍爐聚餐注意手部衛生飲食安全
疾病管制署今天表示,依往年疫情監測資料,春節期間因急性腹瀉就醫的人數較平日增加,提醒民眾春節連假與親友圍爐聚餐時,務必留意手部衛生與飲食安全。衛生福利部疾管署上午發布新聞稿指出,依據監測資料顯示,2021年第5週(1月31日至2月6日)急診急性腹瀉就診人次達4819,較2018至2020年同期為低(分別為5940、5474、1萬1285);往年春節連假期間急診腹瀉就診人次為平時2至3倍;國內近4週共接獲34起腹瀉群聚,檢出病原均為諾羅病毒,提醒民眾注意防範。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腸胃炎主要症狀有水瀉和嘔吐,也可能有發燒、胃痛、噁心等症狀,通常症狀會持續1至10天。患者年齡、個人健康狀況、感染致病菌,以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物量等因素,均會影響症狀及其嚴重程度,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比較嚴重。莊人祥說,民眾應落實勤洗手,用餐時應以熟食為主,與他人共食使用公筷母匙,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如生蠔)等高風險食物;有疑似症狀者應避免參與年菜調理,並應儘速就醫及在家休息,如需外出者,應配戴口罩,避免傳染給他人。此外,籲請旅宿及餐飲業者應落實廚房及廁所等環境的消毒與清潔,並留意工作人員(尤其是廚工)衛生及健康情形,如有不適症狀請暫停工作,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以確保其他員工及顧客健康。
-
2021-02-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輝瑞及莫德納疫苗會引發過敏反應?最新報告出爐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今天(2021-2-12)發表Reports of Anaphylaxis After Receipt of mRNA COVID-19 Vaccines in the US—December 14, 2020-January 18, 2021(在美國接種mRNA COVID-19疫苗後的過敏反應報告 – 2020年12月14日至2021年1月18日)。我把重點整理如下:根據CDC 2021年2月尚未公開的數據,美國在2020年12月14日到2021年1月18日期間共接種了9,943,247劑輝瑞疫苗和7,581,429劑莫德納疫苗,而確定的過敏反應案例共有66件,其中輝瑞疫苗佔47例(比例是每百萬劑接種出現4.7例),而莫德納疫苗佔19例 (比例是每百萬劑接種出現2.5例)。CDC醫師評審這些過敏反應案例得出結論,這兩種疫苗的過敏反應臨床特徵相似。此外,在30分鐘內有症狀發作的過敏反應案例與30分鐘後有症狀發作的過敏反應案例之間沒有明顯的臨床差異(建議所有人在接種疫苗後觀察期為15分鐘,而對那些有過敏反應病史者建議觀察期為30分鐘)。過敏反應案例常見的體徵和症狀為全身性蕁麻疹、瀰漫性紅斑疹、血管性水腫、呼吸道和氣道阻塞症狀以及噁心。 66例案例報告中有21例(32%)先前曾發生過敏反應,包括接種疫苗(狂犬病、A型H1N1流感、季節性流感及其他不明疫苗)、顯影劑(MRI、碘、未指定的靜脈注射)、不明的輸液、磺胺藥、青黴素、前氯過嗪、乳膠、核桃、不明的堅果、水母和不明的情況。在61例(92%)過敏反應案例中,患者接受腎上腺素作為緊急治療的一部分。所有66人均接受了醫療保健治療,其中34例(52%)在急診科治療,其他32例(48%)則住院(包括18例重症監護,其中7例需要氣管插管)。根據病歷審查以及治療醫療機構和臨床醫生的隨訪,在需要氣管插管的7例患者中,症狀發作的中位時間為6分鐘(少於1分鐘,到45分鐘)。除了一名患者外,所有案例都在11分鐘內發生過敏反應。所有接受插管的7位患者均接受腎上腺素,6位接受皮質類固醇,5位接受抗組胺。這些患者中有4例出現面部,舌頭或喉部血管性水腫。住院時間為1至3天。在向監管機構報告時,已知有61位(92%)具有隨訪信息的個人已經出院或康復;沒有死亡案例。原文:輝瑞及莫德納疫苗引發過敏反應之最新總匯報告
-
2021-02-13 科別.消化系統
為何容易便秘?醫揭常見「壞習慣」絕大多數人都中
冬天寒冷,不太流汗,許多人不覺得口渴,就懶得喝水,也不太上廁所,腸胃科門診發現,便秘患者明顯增加,大人小孩都有,其中以老年人症狀較為嚴重,囤積過多糞石,以致排不出來,在急診護理人員協助下,挖出1、2公斤硬便。3天以上未排便 就屬於便秘便秘已經成為文明病,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指出,只要有3天以上未排便、糞便質地堅硬、排便困難,就屬於便秘,長期便秘,將產生肛裂、痔瘡,如果好幾天拉不出來,引發腹痛,必須至急診求救。糠榮誠指出,冬天低溫容易導致便秘,主要原因在於天冷時,腸道肌肉收縮減緩、蠕動變慢,加上冬天運動量較少,血液循環不良而手腳冰冷,且較難刺激腸道蠕動。在飲食方面,許多人到了冬天,不覺口渴也不流汗,而不太喝水,水份攝取不足,就容易造成便秘。此外,雖然冬天蔬果水果種類眾多,但不少人怕冷生,所以也不太吃蔬果。再者,如果常吃火鍋,又嗜吃辛辣湯底,就容易使得脾胃消化功能失調,內生燥熱溼邪上火,而導致便秘。老年人症狀較為嚴重 多喝溫水+運動改善糠榮誠觀察門診便秘患者,以老年人症狀較為嚴重,年紀增加,腸胃平滑肌功能變差,腸道蠕動緩慢無力,如又少喝水、少吃蔬菜,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糞便囤積過久,有如硬食。有些年輕人因為貪吃了麻辣鍋,攝取太多油膩食物,以致便秘,好幾天無法如廁,糞便變硬,用力一拉,直腸黏膜破裂,引發出血,鮮血直流,以為大腸癌,嚇到掛急診。如何改善便秘困擾?糠榮誠建議,多喝溫水、少喝冷飲,例如,早上起床喝1杯溫開水,就能促進便意。多吃高纖食物、綠葉蔬菜,膳食纖維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增加糞便重量,有助排便。此外,冬天低溫,但仍須運動,強化腹肌,刺激控制消化器官的自律神經,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如有便意,就應立即如廁,有些人一旦錯過排便最佳時機,就得再等上許久。(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多吃蔬菜還是便秘? 醫曝「便祕兇手」愈做愈是一肚子大便 ·大便大不出來,是便秘嗎? 連續3天沒解便就算是!醫師說明原因
-
2021-02-12 科別.耳鼻喉
食物卡在喉嚨怎麼辦? 急診醫教正確自救法
冬天食補吃紅棗養生的人也大有人在,但被棗核卡住事件也有發生風險;1名67歲婦人吃紅棗誤吞棗核,經手術取出棗核。醫師提醒,發生棗核卡在食道的情況,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千萬不可用吞飯、吞饅頭等方法強行咽下,應馬上使用「哈姆立克法」將異物推擠出來。 誤食異物 「吞食法」有危險彰基急診觀察室主任醫師倪渟淵表示,個案在吃紅棗時不小心將紅棗核吞下去,一直覺得喉嚨卡卡的有異物感,曾經前往診所求治,可是沒有改善,來到彰基急診的時候,生命徵象穩定,沒有發燒、吞咽困難及胸痛症狀,當時安排照X光發現咽後間隙有空氣,懷疑食道破裂,隨即安排電腦斷層檢查。倪渟淵強調,在個案食道竟然發現2.6公分紅棗核卡住,並且造成周圍有膿瘍的情形,經會診耳鼻喉科及胸腔外科,立刻進行手術取出紅棗核,幸好治療成功,病人也順利康復出院。一般老人家年紀大,有一些失智症或是退化的問題,常常會有誤食異物的情形,例如被魚刺哽住,一般民眾在被魚刺哽到時,常會先嘗試一些土法或偏方如「喝醋」企圖把魚骨頭軟化溶蝕掉,或是吃一些青菜或肉塊,希望順道將魚刺吞下,但「吞食法」實際上有危險,很可能讓魚刺掉入食道引起併發症。 立刻停止進食、輕咳 立即就醫倪渟淵指出,正確的處理方是立刻停止進食、輕咳後魚刺還是掉不出來,就應該立即掛急診請耳鼻喉科醫師協助夾除最安全;倪渟淵提醒,不正確方式可能讓魚刺卡得更深,或卡在食道,會增加醫師處理時困難。如果呼吸道阻塞仍有呼吸,應立即就醫,但完全阻礙呼吸或幾乎吸不到氣;彰化縣消防局彰化分隊員翁彬凱表示,一般碰到異物梗塞,經詢問如果是輕度梗塞,會鼓勵患者用力咳嗽將異物排除;如果患者氣道完全成阻隔,發出氣音或尖銳高亢聲明的時候,會請家屬協助使用「哈姆立克法」。翁彬凱講解,原則上會告知要協助他將異物排除,再繞到患者後面,前腳放在患者胯下,維持患者昏倒的時候不會重心不穩而摔倒,此時一手比「一」找到肚臍位置,一手握拳將拳眼朝內,在「一」的位置上方,雙手握住快速的往上往後,持續做到異物排除。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魚刺哽到喉嚨吞飯、喝醋都NG! 第一時間這樣處理才是正解 ·吃年糕噎到別用手挖! 用「這招」才能救命
-
2021-02-10 養生.聰明飲食
擔心過年吃壞肚子,腸胃鬧脾氣?試試三種茶飲緩解腹脹感
快要過年了,過年期間吃東西比較沒有節制,食物的品項變多,常常一個沒注意,吃得太撐,導致腸胃不適,出現脹氣、腹痛、消化不良等問題,林佩璇營養師分享在大餐前後小撇步,讓您肚肚舒適過好年。過年期間大魚大肉,消化道問題多過年期間,就是養肉無須藉口的好時機,平常不會買來吃的食物,在過年期間都要裝滿大賣場手推車才開心。原本每周固定維持的運動習慣,也很容易在過年期間消失殆盡。三五好友、家人親戚聚在一起,打點小牌、聊天說笑、吃吃零嘴,都是常態,經常讓人在不知不覺中默默攝取過多的食物及熱量,一餐攝取過多的熱量可以在下一餐,平衡飲食中調整回來,但吃太多、吃太快導致的消化不良,「脹氣、腹痛」,痛起來真的很讓人難受,這也難怪在過年期間醫院急診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腸胃不適。消化不良怎麼辦?專業營養師解答為了避免腸胃不適的情況出現,林佩璇營養師建議在吃東西前先喝開水或清湯,增加飽足感,由於年菜通常蛋白質成分居多,魚或肉類攝取過多,不僅會造成消化不良的問題,也會增加肝腎的負擔,因此攝取量建議控制在一個手掌大小。脹氣的部分,有人是因為攝取過多豆製品、有些則是突然吃太多高纖食物,建議吃高纖食物應漸進增加。容易脹氣的民眾在食用豆製品時,記得攝取量控制在一個手掌內,幫助緩解脹氣。另外,年菜中的羹類食物,也要適量食用,以免造成醣類過度攝取。另外,多吃青菜可以幫助增加飽足感,在年節期間,可以多攝取青菜。不想過年後暴肥,試試平衡飲食過年後,如果不想要牛仔褲變緊,可以試著在過年大餐以外的時間,進行「平衡飲食」進行調節,以免過年後站上體重計成為惡夢。在非聚餐的時間,可以將該餐食物的熱量控制在500大卡以下,執行方法包括:利用南瓜、玉米…等雜糧薯類取代這餐的澱粉-白飯或麵;青菜的攝取量可以增加1拳頭,並以川燙、烘烤或水油炒烹調,都是可以達成「平衡」的概念,跳餐不吃來控制熱量攝取,雖少了熱量但也使得營養不均衡,這樣對減重或身體健康無益。林佩璇營養師提供有助消化的香草茶與水果建議~助消化香草茶:1.洋甘菊茶:德國稱他為「媽媽的藥草」,當孩子感冒腹痛的時候,媽媽都會給孩子喝洋甘菊茶,不僅對緩解胃痛有幫助,亦可抗氧化。2.茴香茶:茴香含多酚化合物,可緩解腹脹感。3.檸檬馬鞭草茶:有助消化。助消化水果:1. 奇異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分解酵素,可幫助肉類的消化。2. 香蕉:含有豐富維生素B6,是蛋白質分解不可或缺的維生素喔!如果香蕉+益生菌更是助消化的尖兵唷!
-
2021-02-10 科別.消化系統
過年免不了急性腸胃炎 醫師提醒不舒服要這樣吃
春節年假免不了要大吃大喝,更是急性腸胃炎的好發時節,每年此時急診裡都可以看到不少,醫師提醒如果腸胃不適,應該先禁食數小時,水也不能一次喝太多,先以流質食物補充營養,再吃固體食物像是麵條、白飯、土司、馬鈴薯,有助腸黏膜修復。過年期間每家餐桌上都是大魚大肉,而且有時候煮太多,反覆加熱,都是造成腸胃炎的原因,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消化科醫師黃文威表示,急性腸胃炎常見一直腹瀉、反覆嘔吐及肚子痛、脫水、發燒、全身倦怠感、有時還會心跳變快,須盡速就醫勿以為只要吃成藥就會好。急性腸胃炎主可分病毒感染如諾羅病毒、輪狀病毒及腺病毒等,另一方面則為細菌感染,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弧菌等。他表示,急性腸胃炎在初期時,病人常會困擾要如何飲食比較適宜。初期如無脫水症狀,舉如小便尿量減少跟顏色變深、口乾舌燥、感覺心跳過快,此時可以先禁食幾小時讓腸胃休息一下。如要喝水可採取少量多次方式,勿一次喝下很多水,如此反會引起噁心嘔吐感。如只是吃一下固態食物就會想吐,建議先單純用液體流質方式補充營養,比如米湯、豆漿、米漿,俟嘔吐情況緩解後,再逐步嚐試吃少量固態食物如麵條、白飯、土司、馬鈴薯,有助腸黏膜修復。在急性期時應避免燒、烤、炸、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腸胃負擔。
-
2021-02-10 新聞.元氣新聞
身心治療引入服務 助部分街友脫離流浪
台北市社會局攜手三軍總醫院與聯合醫院,將身心治療引入服務,盼幫助部分街友不再流落街頭,主要因應有研究發現,部分街友就算得到住所,仍常因「旋轉門效應」再次流浪。台北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社工師楚怡鈞說,全台灣共2000多名街友,其中4分之1集中在台北市,當中又有9成住在台北車站跟艋舺公園附近。楚怡鈞服務街友已10年,他認為,若就有些個案是先患精神疾病才流落街頭,可能因為沒有病識感、沒有醫療資源、沒有社會支持,遲遲未就醫,導致個案出現人際關係與社會適應問題,工作與收入不穩定,最後變成街友,之後就一直卡在這個關卡。楚怡鈞指出,每當跟街友相關的社會案件發生,許多人就會直接認為這是個危險的族群,但其實是個案沒有機會得到醫療資源,且有些個案因為疾病發作而傷害到其他人,被強制送醫、接受身心治療,一旦病情較穩定了就被關進監獄,服完刑後又回到街頭,不斷陷入這種惡性循環。為了補起社會安全網的破洞,北市社會局雙管齊下,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合作,定期到遊民收容中心為街友看診;也開設「街頭急診室」,派出社工隨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醫師到街頭主動尋找需要幫助的個案,針對身心狀態提供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安排住院、協助安置等。與社會局合作的市立聯合醫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鄭勝允表示,一般認為幫助街友的第一步是「安置」,但有酒、藥癮的個案就算找到租屋處,仍會因酗酒或吸用毒品而被房東趕走,或是患有思覺失調症等疾病的街友,可能因疾病發作,認為房子不安全、 有人想害他等,再度回到街頭流浪,形成「旋轉門效應」。鄭勝允說,他參與這計畫,1年來已經服務超過70名個案,這部分的診斷分布極廣,包括思覺失調症、躁鬱症等嚴重精神病,憂鬱症、強迫症等精神官能症,失智症、智能障礙等認知疾患,酒精、非法藥物等成癮疾患等都有遇過,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名患有思覺失調症的女性個案。他回憶,這個案的身心障礙手冊上寫著患有思覺失調症,第一次看診時,收容中心的工作人員還特別提醒「這個人完全無法溝通」。看診過程中,這個案明顯恍神,問診都答非所問,只是一直抱著肚子說「痛」,判斷應是在急性發作期。鄭勝允表示,思覺失調症在急性發作期間通常只能投藥治療,但他想到在學生時期,老師有特別交代,遇到20幾歲的年輕女性抱怨腹部疼痛,有可能是有婦科問題,因此將這個案轉診到婦產科,才發現她有子宮外孕。鄭勝允說,後來在與婦產科、社工的通力合作下,這個案已經康復,且成功脫離無家者身分,有穩定工作,並會固定回來看診。當被問到,願不願意繼續幫助街友,鄭勝允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願意啊」,他笑說,不會有人一開始就心甘情願去照顧街友,但他在這過程中找到意義,也與社工發展出合作默契,「有些愛喝酒、打架鬧事、很兇的,在我介入後就變乖乖的,會繼續做下去啦。」
-
2021-02-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圍爐、拜年、走春,防疫怎麼做? 留意這些細節健康過好年!
●除夕圍爐在家吃最安心,守歲別太嗨● 新年別好客,回娘家第一件事是洗手● 春節走春各景點恐人山人海,室內外都要戴口罩防疫已是全民運動,但過年期間,人潮南來北往,一向是傳染病伺機而動的時機,尤其國際新冠疫情嚴峻,即使台灣仍可正常生活,但防疫模式不能放連假,過年最令人期待的拿紅包,更是大意不得的環節。感染科醫師建議,今年發紅包前、拿紅包後,要記得洗手,電子紅包也是不錯的選擇。過年團圓時刻,一桌飯菜讓南北親人團聚,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家人都是特定對象,不是陌生人,圍爐的風險不高。三軍總醫院感染暨熱帶醫學科主任葉國明提醒,吃飯不能戴口罩,也難以保持社交距離,建議應盡量在家吃年夜飯,避免到餐廳用餐。年夜飯外食 小包廂最保險如果選擇外食慶團圓,葉國明建議,小包廂桌餐最保險,起碼可以確保接觸到的人、送餐服務員都會戴口罩,吃合菜、個人套餐都沒問題;最危險的選擇,則是吃到飽自助吧,陌生客人在自助吧夾菜,人群往來,不一定有戴口罩取菜。今年在家吃年夜飯更要留意,親戚是否有國外旅遊史,黃高彬提醒,要特別注意他們回台時間,不建議自主健康管理者與親友同桌共餐,但可在同一個空間,安排親友在其他桌吃飯,離家人遠一點即可,「守夜也別太嗨,防口水噴濺。」邀宴親友 留意國外旅遊史平時不太接觸的客人,無法確定是否有旅遊史,黃高彬建議,今年過年別太好客,拜年拱手代替握手,避免擁抱等親密接觸。最近台灣民眾被本土疫情嚇到,葉國明提醒,國際疫情嚴峻,何時會再有本土疫情都不意外,民眾南來北往多,從流感經驗來看,疫情南傳北、北傳南,醫院門急診都會塞滿流感患者,過年走春、回娘家都要注意衛生習慣,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上一定要戴口罩。「初二回娘家第一件事是洗手。」黃高彬提醒,領紅包是過年小確幸,但打噴嚏可能會讓紅包沾飛沫,若天氣冷,長輩、晚輩都可戴手套拿紅包,不僅保暖,也能避免手沾有病毒飛沫,摸口鼻增染疫風險,「晚輩戴手套從長輩手中拿東西不禮貌,但防疫第一,先不要在意。 」景區人多 抱起孩子較安全今年過年不能出國旅遊,國內各知名景點勢必成為春遊熱門地,葉國明及黃高彬都認為,國內無新冠肺炎社區傳播疫情,室內外景點都可以選擇,以過去國慶等假期經驗來看,春節連假國內景點一定都人山人海,隨時會接觸到陌生人,因此不論去哪裡、不分室內外,都應戴好口罩。黃高彬建議,民眾安排行程時,應多排幾個備用地點,如果發現景點人潮太多,還可以掉頭前往其他景點,景點人群多的時候,盡量把小孩子抱起來,過去國際文獻曾發現,腰部以下空氣最髒,飛沫一般都是往下沉,且走路地面灰塵會揚起,「把孩子抱起來,比較安全。」
-
2021-02-08 養生.聰明飲食
爆米花跟油脂竟然都在列!醫師點名:「5種由黑翻紅的食物」其實超營養
從敵人變成朋友的食物過去覺得很危險的食物,其實可以多吃●最新研究指出,咖啡有許多的健康效益,包括降低肝硬化、減少心血管疾病、減少糖尿病、降低癌症風險、預防失智及阿茲海默症、減少憂鬱症狀並預防自殺,甚至降低死亡率。●原味爆米花的多酚含量高,遠高過大部分的水果,而且具有膳食纖維高而卡洛里低的優點。曾經被污名化的咖啡:降低肝硬化、減少心血管疾病人類使用咖啡的歷史據估計已經有三千年了。世界上,最早喝咖啡的人生活在今天非洲的衣索比亞一帶。嚴格來說,他們是「吃」咖啡,他們會把咖啡豆直接放在嘴巴嚼,或是分配給上戰場的士兵讓他們在戰場上保持清醒。至於飲用咖啡的習慣,則是隨著滿載奴隸的船隻,從非洲傳到了中東地區,並進而散播到全世界。而我們現在喝的摩卡咖啡,起源地其實就在現今葉門西南部的一個港口城市,叫做摩卡港。但是當你正愉悅地享受手上那杯咖啡時,可能不知道咖啡曾經在1991年被隸屬於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可能的致癌物(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而且這個可能致癌物的污名要到二十五年後的2016年才再次被IARC平反,把咖啡從屬於2B類的可能致癌物改列為第三類的無法分類(not classifiable as to carcinogenicity)要知道,IARC的這個分類系統是相當保守的,在我寫作此文的2020年,第四類沒有致癌風險的欄位裡還是空的呢。WHO在他們2016年發表的新聞稿還提到,喝咖啡致癌應該是人們喝了過燙的咖啡才導致食道癌,並不是咖啡本身。就在咖啡解除了致癌的疑慮後,大量的研究開始發現咖啡除了令人保持清醒,還有許多的健康效益,包括:降低肝硬化(每天越多杯咖啡降低越多)、減少心血管疾病、減少糖尿病、降低癌症風險、預防失智及阿茲海默症、減少憂鬱症狀並預防自殺,甚至降低死亡率。最後, 一篇發表於《美國內科學會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文章指出,就算你天生代謝咖啡因就比較慢,喝「過量」(每天大於八杯)的咖啡仍然可以減少死亡率。我想讀到這裡,你應該可以放心地繼續享受你的咖啡了。當然這裡的先決條件是,你喝的是不太燙也不過度調味的咖啡,並不是喝著有咖啡味的甜食。我一直以來都是個咖啡愛好者,而我也曾經被咖啡的致癌疑慮困擾著。咖啡會在近十年來撥雲見日,逐漸受到科學資料的支持,的確是近代飲食史的一大奇蹟。其實,細心的你應該也曾在報章雜誌上注意到類似的事情,許多我們以為不太健康的食物,後來都逐漸被研究證實其實還不錯,值得多多攝取。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為大家回顧這群由黑翻紅的飲食界新星。幾種近年來由黑翻紅的食物1.油脂:起因於對糖的反思油,大概是繼咖啡之後,在近年來最戲劇化的一種食物吧。隨著肥胖盛行率的提高,以及低碳水化合物和生酮飲食的流行,油脂在近年來簡直就像鍍上了金被吹捧著。曾經被各國政府以及醫學界視為健康大敵的油脂之所以會鹹魚翻身,一大部分是來自人們對於糖的反思。精製的糖以及精製碳水化合物對於健康的危害是非常確切的,這讓脂肪成為一個非常鮮明的對照。此外,並不是所有油脂都是一樣的,如果可以多攝取好油(飽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對健康的好處是非常大的,剛獲選為2020年最佳飲食的地中海飲食恰好就飽含這類脂肪。所以,比起糖跟精製碳水化合物,油脂類只要能慎選,倒是不必執著於低脂的食物,許多時候低脂的食品恰好就是用過多的糖跟其他添加物,去彌補脂肪不足帶來的口味不足。雖然這麼說,這並不代表你就該吃太多的「好油」甚至長期執行生酮飲食,因為這種飲食法對健康的長期風險跟好處還沒有百分之百確定喔。2.黑巧克力:改善認知功能、調節情緒別再把巧克力跟其他甜食視為同類了。巧克力是從可可果製造而來,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先把可可果內的可可豆發酵跟乾燥,接著研磨,並從可可豆提煉出可可脂(cocoa butter)。提煉出可可脂的可可豆研磨後就會變成可可粉,接著業者會再把可可脂(有時會混一些其他油脂)依不同比例加回去可可粉,接著添加糖跟其他添加物後製成巧克力。而所謂的黑巧克力百分比,指的就是這些可可粉跟可可脂最後所占的比例。我國政府對於黑巧克力有嚴格的規定,裡面總可可固形物必須至少占35%,其中的可可脂至少要占18%。由於可可果富含多酚(polyphenols)跟類黃酮(flavonoids),這讓黑巧克力多了不少健康效益,包括降血壓、減少血小板凝集,改善認知功能以及調節情緒等。最後有個小提醒,大部分關於黑巧克力的研究都強調這些健康效益是來自裡面的可可豆,而且可可豆所占的比例跟量都比你想像的大。舉例來說,你可能每天必須吃下超過一公斤的黑巧克力才可以讓血壓下降,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光靠巧克力就可以讓你健康喔。3.蝦子:熱量低、含優質蛋白質和豐富微量元素蝦子是全世界養殖漁業產值最高的海鮮,也是非常受歡迎的食物。蝦子的熱量很低,而且其中90%來自優質的蛋白質,剩下的10%則是脂肪。也就是說,一份85公克的白蝦(約4至5隻吃自助餐廳常用的白蝦)含有約84卡的熱量,以及豐富的微量元素,包括硒、維生素B、鐵、磷、菸鹼酸、鋅跟鎂。其中硒已經可以滿足一半的一日所需(RDA),因此蝦子可以說是一種營養密度很高的食物。傳統上對蝦子的負評,大多是來自蝦子含有過高的膽固醇,但這已經是個非常過時的觀念。一來,三十隻白蝦的膽固醇加起來才等於一顆雞蛋;二來,造成現代人膽固醇過高的原因,除了直接吃進去膽固醇以外,大多是跟其他的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有關。所以,放心的享受蝦子的美味吧。4.雞蛋:營養密度高令人驚艷吃雞蛋到底會不會吃進過量膽固醇,或是增加其他健康疑慮呢?首先,人體還是需要適量的膽固醇來形成細胞膜,並且合成一些重要的荷爾蒙,例如性荷爾蒙、皮質醇、以及維生素D(也是一種荷爾蒙),過低的膽固醇會破壞這些重要的細胞結構並干擾重要的內分泌功能。此外,高膽固醇血症除了受直接吃進去的膽固醇影響外,最大的關鍵因子還是來自於一些不良生活習慣。美國心臟醫學會也早在2013年,就屏棄了吃進去的膽固醇會直接影響血中膽固醇這個觀念;美國農業部出版的《2015至2020年美國人膳食指引》甚至取消了每日300毫克膽固醇攝取上限這個建議,這份指引即將更新,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其中對於膽固醇的建議會有什麼樣的轉變吧。除了蛋白質跟膽固醇,雞蛋還有豐富的維生素A、D、E、K、B、6 B,以及礦物質,可以說是營養密度很高的食物。5.爆米花:多酚和膳食纖維都很高人類吃爆米花的歷史已經好幾千年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紀錄是在古代的印加帝國。現代普遍的爆米花作法是在特製的爆米花機中把玉米粒加熱至攝氏一百八十至二百三十度,先用玉米粒堅硬的外殼鎖住裡面的澱粉,讓澱粉因高溫開始焦化並向外產生高壓突破外殼,變成典型的爆米花。爆米花因為不油也不濕,是電影院最受歡迎的零食。但爆米花不僅僅是零食,沒調味或輕度調味的爆米花可是富含抗氧化物的好食物。一份美國斯克蘭頓大學於2019年發表的結果,檢驗了九種市售爆米花,發現每公克爆米花平均多酚(polyphenols)(編按:可抑制自由基氧化)含量高達六毫克,這樣的含量已經遠高過大部分的水果了。此外,爆米花所含有的膳食纖維也是一等一的高,卡洛里則不高(除非過度調味)。書籍介紹書名:急診科醫師的沒時間健康法:忙碌跟養生不衝突,給每個沒時間的你!作者:張適恆出版社:新自然主義出版日期:2020/08/24作者簡介/張適恆我專長生活型態醫學、慢性病治療、以及急重症的處理。以上三者,恰好就是一個人由完全健康,逐漸進展到亞健康,以及疾病的三部曲。我的熱情,在於幫助每個追求健康人生的你,不但讓疾病遠離你,更能夠脫離亞健康。延伸閱讀: 用電鍋蒸東西,千萬不能用自來水?
-
2021-02-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胰臟炎孕婦遇群聚隔離近月 感謝部桃無名英雄
部桃院內群聚匡列史上最多隔離人數,昨已達四三五○人。一位原訂在上月十二日自部桃出院的孕婦,隨部桃染疫事件升級,隔離天數不斷增加,懷孕四個月的她住院八天加上隔離廿二天,從一開始恐慌到看到第一線努力而安心。「我是一支軒妹」(化名)廿多歲,上月六日吃完晚餐後,返家不斷作惡,以為是孕吐,但吐到只剩膽汁,緊急到部桃急診,被診斷為胰臟炎,收治住院。主治醫師告知,胰臟炎很麻煩,加上她懷孕,至少得治療觀察五到六天。上月十一日,護理師告知治療狀況不錯,抽完血隔天沒問題即可出院。但當晚院內氣氛開始不對勁,晚間護理人員突然全副武裝,說要替她採檢,她問「是不是出事了」,護理人員點點頭就離開;她原本要到樓下買東西,竟發現所有出入口都拉上封條。第二天,軒妹從新聞得知是院內感染,被安排到十三樓單人病房,住院天數硬生生再被拉長。發現新冠病毒距離自己這麼近,她摸著自己的肚子,內心充滿著恐懼。後來因院內清空計畫,經過五採陰性後,廿日離開醫院,軒妹想著終於脫離病毒,再撐七天的自主健康管理即可正常生活。不料,上月廿三日部桃全院「升等」為紅區,已出院兩天的她又被通知必須居家隔離十四天,感覺快要窒息,除了擔心自己染疫以外,也擔心影響寶寶。軒妹等待最後採檢,期盼陰性,隔離噩夢可告一段落。她說,住院時,真的看見很多醫院內的無名英雄,像清潔人員,每天都會穿著「兔寶寶裝」進來倒垃圾,擦拭病床各角落,她呼籲,國人不能只看見醫護的努力,這些無名英雄更應該給予掌聲。
-
2021-02-06 癌症.抗癌新知
喝酒癌機率增加!飲酒不過量「謹記男2女1老全1」
春節連假、春酒活動將至,聚餐應酬間的勸酒文化,雖能炒熱氣氛,但也是許多人的噩夢。衛福部國健署盤點網路大數據分析,最不受歡迎勸酒行為前三名是「逼你玩遊戲、划酒拳」、「誓言不醉不歸」及「只要喝一口就好」,專家提醒,謹記「男2女1老全1」口訣,評估喝酒單位,避免喝過量。「男2女1老全1」是指,男性每次不能喝超過2個單位,女性和老人每次不超過1個單位。酒精單位計算是「喝酒cc數X酒精度數/12」,以600cc、60%的高粱來說,整瓶有30個單位,而300cc、4%的罐裝啤酒,整罐喝完則是1個單位。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主任田知學警告,飲酒沒有安全量,喝酒會讓食道、腸道、胃、大腸、肝等器官罹癌機率增加;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簡技呂孟穎提醒,即便是少量飲酒,得到癌症的機會是不喝酒者的1.26倍, 過量飲酒甚至會高達5.13倍。呂孟穎解釋,台灣近半人口缺乏酒精代謝酵素「乙醛去氫酶(ALDH2)」,喝酒容易臉紅,還會提高罹癌及失智的風險;喝酒也會破壞免疫系統,增加罹患新冠肺炎及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等風險,應避免喝酒。網友最討厭的勸酒行為是逼玩划酒拳,呂孟穎分析,這些酒局遊戲的確能讓氣氛更「嗨」,讓人喝得快,還可能因為混酒,非常容易醉,對不會喝的人來說,是陷入斷片的陷阱。田知學建議,應盡量減少飲酒量,男性每日喝酒不超過2罐啤酒(3.5%啤酒330毫升,2罐約20g純酒精),女性則不超過1罐啤酒(約10g純酒精),如果準備懷孕、懷孕期間或哺乳中的女性,為了新生兒的健康,千萬不要喝酒。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1-02-05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床邊教學讓醫學生體會「語言」與「態度」的重要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語言、態度在看病的重要」。一位年輕醫師在偶然的機會想起祖父當年啟發他對語言、文化與歷史的重視,而領會了用病人的母語看病的重要; 一位作家分享她從各種人生經驗,感受到醫師的態度與使用的語言對病人的重要;一位資深醫師利用床邊教學的機會,讓醫學生體會看病的態度與使用病人的母語看病的重要。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促成臨床醫學教育在這方面的重視,進而改善台灣的醫病關係。 今天到某大學醫院做定期的神經內科床邊教學。五年級醫學生報告的病案是一位九十一歲來自外縣的老阿嬤,十天前突然發生中風,左側身體癱瘓,即時送到地方醫院,在病發一小時內開始給予靜脈注射tPA。但後來發現心律不整,並再度發生中風,而轉到大學醫院。學生討論了許多醫療團隊所做的努力,也提到因為這位老太太平常只講台語,構成他們檢查上有困難,因此主動提出,到底病人是因為中風引起「失語症」,還是她聽不懂醫學生所說的國語。學生告訴我,這病人慣用右手,照道理應該是左邊大腦主司她的語言,根據神經學的知識,我們兩側大腦半球是掌管對側的運動與感覺,換句話說,左側偏癱應該是來自右邊大腦的中風,所以這病人不應該會有語言的困難。學生希望我能讓他們有機會看我如何做神經學檢查,以確定這病人的問題。學生也說,家屬非常保護病人,希望她能多多休息,所以學生都不太容易有機會好好檢查她。討論完病人的問題之後,我要學生們養成習慣,需要先弄清楚病史以及病歷上其他醫師做的身體診察紀錄,再利用合理的推論,想出最可能的診斷,以及這病人可能會有哪些身體診察的關鍵徵候,這樣進去看病人時,因為對病情的清楚了解,才能有條有理地、在有限的時間內釐清病史並且做好身體診察,而得到正確的診斷。由於同學們提及家屬很不願意醫學生進去打擾病人的休息,所以我先與照顧這病人的醫學生進去與家屬和病人說明這床邊教學的意義,並徵求他們同意我帶醫學生一起去看她。我作了簡短的自我介紹,並表示我們想利用她的病來教醫學生中風病人的診斷與治療。我對病人說,我們需要好好教醫學生,將來你我的子女生病時才會有好醫師可以照顧他們。家屬欣然同意,而病人本身從頭到尾也都微笑以對,贊成讓學生來學習我怎麼檢查她。接著我就帶著學生們到病房,首先我先問病人與家屬他們最常使用哪一種語言,他們回答母親普通都說台語,但國語勉強可以聽得懂一些,接著我就全程使用台語。我在學生面前與病人和家屬看似閒談,卻釐清了一些混淆不清的病史,而後我做了一些重要的神經學檢查,包括詳細的語言檢查,確定她的了解與表達能力都正常,絲毫沒有失語症的現象,這也解決了學生們對左側偏癱卻發生失語症狀的困擾,很顯然的是學生所觀察到的語言問題是來自病人對國語的困難。接著在確證了她對語言的瞭解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我請她做了簡單的計算、記憶以及左右辨識,以病人小學畢業的程度而言,她的認知能力十分正常,並無失智的現象。在病人已恢復得非常令人滿意的情形下,因為這中風是在右側大腦頂葉(parietal lobe)部分,所以我也在學生面前做了一個特別的感覺測試。我請病人眼睛閉起來,我摸她的左手,她馬上回答「左手」,我摸她的右手,她馬上回答「右手」,但當我同時摸她兩手時,她卻只回答「右手」,而這種「忽略症候群」(neglect syndrome)正是病人在「非主宰語言側」的大腦頂葉發生病變時,會發生的罕見神經學症狀。這時,學生也告訴我,他們在這病人急診處病歷上發現,住院醫師也發現了病人當時有這種罕見的「忽略症候群」。看完了病人,我與這群學生都向病人與家屬謝謝他們給我們這機會,從她的身上學到許多神經學的知識與技術。回到討論室以後,我要求每位學生與大家分享他們今天在這場床邊教學學到些什麼。學生們踴躍發言,他們看到老師徵求病人與家屬同意參與床邊教學的努力,這種尊重病人與家屬的「態度」給他們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時也見證了許多神經學認知方面的檢查可以透過看似談天一樣地執行,譬如老師說:「你要不要算一下,今天一共有多少學生來與你學神經學?」看著她從一數到十三,並且眼睛動、頭動、手動,最後和氣地告訴我:「居然有十三位學生來看我,真不好意思。」我們不用正式地按本操課地問些失語症狀的問題,就很明顯地看得出她絲毫沒有語言的了解或表達的困難。但我發覺沒有一位學生提及我從頭到尾使用台語看病的重要性。我終於忍不住問他們,如果今天我用國語的話,我們會對這位小學畢業的九十幾歲耳聰目明的高齡老人,做出多少離譜的「誤判」。我語重心長地告訴學生,我二十三年前初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院時,最初幾年我發覺有時很難讓病人或同事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而有時我也聽不懂他們所說的英文,這期間我才首次深深感受到「語言」的重要。回台又已是另一個二十三年,我經歷過好幾次這樣的經驗:雖然病人與家屬都告訴我,他們使用國語沒有困難,但當他們談到激動的話題時,都很自然地改用更能表達他們內心感受的台語,而使我警覺到當初沒先問清楚他們的母語是什麼,尤其對來自偏鄉或老年的病人或家屬,是非常不公平的。我對學生有感而發,我們不應該讓病人在自己的家園,還要擔心他們會聽不懂醫師說的話,或醫師聽不懂他們所說的話。我說,我希望同學們還有一年多才畢業,除了多念書以外,一定要好好學會台語,畢竟使用台語的人口是不容忽視的。但我也主動提及,我自己還有「客家話」、「原住民話」待學,所以我們都要努力,讓我們的病人不會在自己的家園還要擔心 「語言的隔閡」。我的結論是理想的好醫師除了要擁有足夠的「知識」與「技術」,還要有親切的「態度」,並能夠使用病人熟悉的「語言」看病。
-
2021-02-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導致美國損失16兆 損害全球癌症慢性病與婦幼健康
「新冠病毒是一個很貴、很貴的病毒!」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及其研究團隊,今持續召開防疫科學直播,學者指出,美國因疫情造成經濟與健康總損失高達16兆,排擠癌症與慢性病的研究和照護資源,大量人的診斷和治療都被延誤,預估十年內美國乳癌大腸癌死亡將增加1萬人,全球婦女和兒童的健康也因此有百萬人年規模的損失。公衛專業的醫師楊昆澈指出,美國因新冠肺炎經歷經濟大蕭條,損失GDP達7.6兆美元、提早死亡造成的健康損失4.4兆美元、長期健康受損2.6兆美元。去年有40%成年人罹患焦慮症,前年僅一成,精神心理損失1.6兆美元。上述總損失達到16兆美元,佔美國GDP的九成,是非常昂貴的疾病。根據發表於《科學》和《刺胳針》的研究,楊昆澈表示,預估美國2030年增加一萬人因乳癌或大腸癌死亡。這是因為疫情衝擊臨床量能,導致延遲診斷、延遲治療,也導致癌症研究延緩、研究資源轉移到苗、實驗室關閉。英國民眾就需要透過基層醫師轉診,需要等待兩週,疫情導致轉介人數減少,加上二線照護及醫療人力縮減,預估五年後癌症死亡人數將增加近一成。楊昆澈分析,在英國,五分之一癌症是在急診室診斷,但疫情導致侵入性檢查減少,特別是大腸鏡,延遲治療將導致癌症進展的風險。另外,去年4月英國醫療服務量下降九成,因為手術空間不夠,呼吸器也只能給緊急手術,為了取代開刀,只能增加放射線治療服務量,化療較不受影響。在美國,糖尿病服務量大減81到90%,用藥量也大降52到60%,是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慢性病,其次則是高血壓與肺阻塞,只能靠數位和虛擬科技等創新策略盡力彌補。婦幼健康也備受疫情衝擊,楊昆澈指出,研究預估未來五年,全球婦女因為新冠肺炎大流行失去的高達25萬到100萬人年。義大利研究比較去年3、4月和前年同期,15歲以下兒童糖尿病新發生個案數減少23%,重度酮酸中毒比例升高逾五倍,前年僅8.3%,去年卻高達44.3%。第一型糖尿病的即早診斷非常重要,新診斷個案少了,所延遲的診斷和治療,會導致更高比例進入重症,有很嚴重的併發症。公衛學者范僑芸表示,印尼是目前東南亞疫情致死率最高的國家,單日確診死亡都在陡升,雖然COVAX承諾給2310萬劑疫苗,印尼也開始打Sinovax中國疫苗,但只有給18-59歲打,除了力求經濟復甦,也是因為Sinovax疫苗還缺乏長者研究。只是,政府集中防疫能量,結果導致印尼當局暫停了漢生病的介入措施,學童盛行率上升到9.4%,令人擔心。
-
2021-02-02 新聞.元氣新聞
半夜頭暈心悸掛急診 醫師查出一氧化碳中毒救她一家4人
全省已發生多件洗澡時熱水器裝置地點不通風問題,燃燒不完全,一氧化碳中毒意外,台中大甲37歲女子半夜心悸頭暈,大甲光田綜合醫院急診部醫師彭楷瑜機智察覺,檢驗出她是一氧化碳中毒,才知她一家4口一氧化碳血紅素檢驗濃度都超標,救回女子一家4口。37歲的婦人日前半夜因心悸、頭暈身體感到不適,打119求救送到大甲光田綜合醫院急診部,急診醫師彭楷瑜懷疑是一氧化碳中毒,安排抽血檢測,發現女子一氧化碳血紅素檢驗濃度為22.1%,中毒程度達輕度,使患者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無力等症狀。女子和36歲的丈夫,6歲及8歲的女兒共一家4口同住,醫師立刻請女子的3名同住家人到急診就醫檢驗,雖然3人到院時都沒有明顯不適的症狀,但抽血驗出她丈夫一氧化碳血紅素為25.5%;兩名女兒分別為30.6%以及35.9%,超標情況嚴重。彭楷瑜表示,幸好及時發現,給予患者百分之百濃度的氧氣,休養後症狀已經改善,4小時內再抽血檢驗,血中一氧化碳血紅素也都已恢復正常值。光田綜合醫院高壓氧中心吳文宏主任表示,患者持續接受高壓氧治療,可使腦、心臟、肌肉軟組織一氧化碳進一步清除乾淨,避免長期後遺症產生,這名女子感謝光田綜合醫院醫療團隊及早檢驗發現,讓他們獲得妥善治療,保住一家4口的命。彭楷瑜說,經詢問才知,女子家中的熱水器雖然裝在陽台,但近日因天冷都把陽台窗戶關緊閉,一氧化碳在室內流通到臥室,才會發生中毒意外。他強調,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無刺激性的氣體,因碳氫化合物如瓦斯、汽油燃燒不完全而產生,中毒較輕者會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嘔吐、全身無力等症狀;當中毒較嚴重者,可能出現昏迷、抽蓄、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甚至死亡。吳文宏表示,當一氧化碳中毒時,第一時間給予高壓氧治療,能改善身體組織缺氧狀況及增加細胞存活,將有相當良好的效果及預後,可減少腦功能及智能退化。醫師呼籲,冬季是一氧化碳發生的高危險期,寒冷天氣中洗熱水澡一定要注意,家中熱水器如裝在室內,又或在通風不良的室內使用瓦斯爐,都可能因燃燒不完全,產生一氧化碳,民眾須提高警覺,一旦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輕微症狀,需警覺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應爭取時間及早就醫治療,將危害降到最低,防止無法挽回的悲劇發生。
-
2021-02-02 科別.心臟血管
差點跟小鬼一樣…35歲男心臟主動脈剝離 開刀救回一命
一名35歲男性平日患有高血壓並抽菸,日前因頸部突然有疼痛撕裂感,加上胸悶不舒服,急診檢查發現是心臟主動脈剝離。醫師研判,若延誤醫療時間恐有致命風險,立即為他進行「人工血管置換術」並經10小時手術,才讓他脫離險境。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指出,患者到院後,先到心臟內科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確診為A型主動脈剝離,再透過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無誤,立即連繫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安排開刀治療,並透過開胸手術,將患者撕裂的血管置換成人工血管,手術歷時10小時。患者曾疑惑「有這麼嚴重嗎?」直到術後醒來,所有不舒服消失殆盡;醫護人員解說,才知道原來罹患與藝人「小鬼」同樣的疾病,驚覺此疾病的嚴重性,慶幸自己在出現症狀後及時接受救治。劉殷佐說,誘發主動脈剝離的主要因素為高血壓及抽菸,據統計,主動脈剝離是以1小時約1%的速率增加,患者從出現症狀到接受治療約3天,死亡率高達72%,「面對如此急促且危險的病症,居然還能自行走來檢查,真的很不可思議!」他說,依發生位置,發生在「升主動脈(為主動脈與左心室交接的部分,始於第三肋間軟骨下緣,並沿胸骨左半邊上行)」的屬A型急性主動脈剝離,其餘區域都屬於B型。因為A型主動脈剝離致死率相當高,且會造成器官缺血,故一旦確診為A型,都會建議緊急手術治療。劉殷佐提醒,冬天正是主動脈剝離好發時節,若患有高血壓的民眾,務必每天測量血壓,並按時服藥,且建議戒菸、維持合理體重,並養成運動習慣,才能有效預防主動脈剝離的發生。
-
2021-02-01 新聞.長期照護
78歲老婦腳底起超大水泡 家屬送醫才知是電暖器燙傷
天氣寒冷,各家醫院燙傷的病人也增加,醫師表示大家都只注意到高溫燙傷,例如被開水燙到,但往往會忽略低溫燙傷,像是長期接觸電暖爐,雖然溫度不像開水那麼燙,但晚上睡覺長時間接觸,也會造成燙傷,特別是糖尿病或中風病患,感覺不靈敏,是燙傷的高危險群。一名78歲的女患者最近被家屬送到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就醫,原因是腳底起了一個大水泡,幾乎占滿整個腳底,家人不知道為何會突然起這麼一個大水泡,由於患者有糖尿病、慢性腎衰竭、腦中風、帕金森氏症長期臥床,醫師懷疑可能是被電暖器燙傷,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因為最近幾波寒流,患者的家人擔心受凍,而新購紅外線鹵素燈電熱器放在床尾,才會因此被燙傷。安南醫院急診室醫師柯淇淋表示,患者年紀大又有糖尿病所以末梢感覺異常,在長時間烘烤下,導致腳底三度燙傷,經住院接受整形外科清創及植皮手術治療,已逐漸痊癒。就燙傷而言,柯淇淋指出有兩件事需要考慮,一是溫度,二是接觸時間。當碰到的東西溫度很高時,就算接觸時間很短也會燙傷,就像炒菜時被鍋子燙傷,只要輕輕一碰就是一個水泡。而另外一種燙傷稱為「低溫燙傷」,就是溫度雖沒有很高,但是接觸時間過長,因此熱度慢慢累積,同樣會導致燙傷發生。低溫燙傷其實在生活中並不少見,比如去海邊玩一上午或下午後,臉部會發紅,身體皮膚會脫皮,這就是曬傷,因此曬傷就是最常見的低溫燙傷。柯淇淋表示,一般人當在睡覺時會翻身,不舒服也會移動並不會持續接觸熱源,所以在使用電暖器就不需擔心燙傷問題。但是,就中風無法移動病人或有糖尿病病人、手腳麻木有感覺障礙病人、喝醉酒吃安眠藥睡到不省人事的朋友來說,用電暖器就要特別小心,像此類高風險病人,一般是不建議使用電暖器,如真要使用最好使用定時裝置以減少持續使用時間,但更好的選擇是是使用暖氣空調。
-
2021-02-01 新聞.元氣新聞
春節不怕沒門診 北市部分醫院急診24小時開設
農曆年即將到來,北市衛生局指出,今年春節自2月10日至16日共計7天,因應民眾過年期間就醫需求,針對轄內醫院進行門診及急診春節、防疫門診及新冠肺炎自費檢驗開設診次,民眾可利用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APP,查詢住家附近醫療院所開診情況。在迎接春節之際,衛生局提醒,出入醫療照護、公共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及洽公機關等8大類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時,應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以降低感染風險。因應民眾春節就醫需求,北市23家醫院及北市聯合醫院7個院區的急診將24小時開設,但北市聯醫林森院區及昆明院區僅提供部分時段門診,不提供急診。門診部分,各醫院均有調整開設診次,多數醫院於2月10日小年夜至2月16日初五,停止門診或僅提供部分門診,2月17日初六後逐步恢復正常開診。台大醫院、萬芳醫院、台北榮總醫院於春節期間,部分時段設立防疫門診;台北長庚、三軍總醫院、萬芳醫院、國泰醫院、三總松山分院、台安醫院及北市聯醫(中興、仁愛、和平、陽明)提供部份時段自費檢驗服務。衛生局提醒,慢性病患者於春節期間,若持有慢性處方箋者,請提早領藥,以免影響權益,並備足藥品、定時服藥。此外,過年期間若有就醫需求,可多利用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查詢住家附近醫療院所開診情形,就醫時出示「健康存摺」資料供醫師參考,讓醫師迅速有效掌握身體狀況。民眾也可加入「健保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畫」會員,透過社區診所和醫院雙向轉診機制,快速獲得治療,省時省力又安心。另外,春節期間,北市衛生局緊急及災難應變指揮中心(EMOC)也會堅守崗位,監督北市轄內急救責任醫院運作情形,以利春節期間各縣市及北市轄內各急救責任醫院查詢及相互支援調度。
-
2021-02-01 科別.感染科
農曆年為流感好發期 北市353家診所春節提供疫苗接種
中央氣象局持續發布低溫警報,氣溫冷颼颼,流感也好發於此季節,根據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統計,北市近4周急診類流感就診率平均值為7.8%,略高於全國平均值7.7%,且趨勢呈現緩升,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就醫要分流,避免就診等待增加感染風險;另,因應流感需求,北市提供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合約基層診所於春節期間,開設2442診次,民眾若有類流感症狀,可優先前往診所施打,節省等待時間。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余燦華指出,從去年第53週至今年第3週止,急診類流感就診率分別為7.8%、7.5%、7.3%、8.6%,平均值為7.8%,略高於全國平均值7.7%(7.4%、7.4%、7.4%、8.4%),且趨勢呈現緩升。余燦華表示,北市配合中央政策,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50歲以上成人、孕婦及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高風險慢性病人、重大傷病及罕見傷病患者、國小至高中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其他對象(托育、長照等機構、醫事、禽畜業、防疫人員)為公費疫苗施打對象。流感往年於11月至隔年3月進入流行期,農曆春節期間則達高峰,衛生局呼籲,就醫要分流,避免增加感染風險,若有流感普通症狀者,像是發燒、頭痛、喉嚨痛、咳嗽、肌肉酸痛,可前往基層診所或地區醫院就整,避免僅診壅塞交叉感染。倘若出現危險徵兆,如呼吸困難、呼吸急促、臉色發青(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小時,65歲以上長者或有慢性病者應提高警覺,儘速至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就醫。另外,因應民眾流感就醫需求,北市403家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合約基層診所,其中有353家在春節期間(2月10日至16日)共開設2442診次,民眾若有急性發燒、咳嗽、喉嚨痛、頭痛及肌肉酸痛等類流感症狀,可優先前往基層診所就醫(診所名單https://reurl.cc/5oGj3G);而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山醫院、馬偕醫院、台大醫院等大型醫院於春節期間均有提供診次。衛生局表示,流感自發病前1天至症狀出現後的3至7天都有可能傳染給別人,呼籲盡早接種流感疫苗、落實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有類流感症狀配戴口罩就醫、生病在家休息,避免進出公共場所,以降低流感傳播風險。針對校園流感防治措施,為阻斷傳染源,感染學生應請假在家休息。國小及幼兒園學生感染者,應請假至少7天;國中及高中職,應請假至少5天,感染者均須待退燒24小時以上才可返校;感染學生所待教室及校園環境則應保持通風、用漂白水加強消毒、暫停混班課程、社團、共餐等,校方也須邀集家長代表研議是否停課。
-
2021-01-31 名人.傅志遠
診斷書一定要出現「意外」兩個字?醫師的診斷書作文大賽
「醫師,我想請你幫我開一份診斷書。」一位中年婦人一周前因左小腿撕裂傷,在急診接受縫合手術,今天來門診拆線,離去前他要求我幫她開立診斷書。「可以啊!沒有問題。」這是很常見的要求,舉凡請假、訴訟、保險,「診斷書」幾乎是現在就醫的標準配備。於是我依照當時的急診病歷,寫下就診時間、離院時間、傷口長度、接受縫合手術,以及今天來門診拆線的內容。「我當天是因為交通意外事故受傷的,所以請你幫我在診斷書寫『因意外受傷造成……』」病人拿著我開立的診斷書端詳了一會兒,似乎對內容不甚滿意。「醫師只能就『進入醫院後的事』做描述,是否『意外』受傷,我沒有看到所以沒辦法幫你寫。」「我傷得這麼嚴重,怎麼不算是意外呢?」病人無法接受。我做了個愛莫能助的表情,儘管我不懷疑他說的,可是基於職責分際,不該寫的文字就不能出現在具有法律效力的診斷書中。為了「意外」這兩個字,婦人硬是跟我爭辯了十幾分鐘,才忿忿不平地離去。同一天,另一位手腕骨折的年輕人,也來我的門診開診斷書,但要求我加註「於上班途中發生車禍,因而造成左手腕骨折。」同樣的理由,我無法在診斷書上寫我沒看見的事,無論病人說的是真是假。「你是否是在上班途中受傷,我沒辦法判斷。如果你要證明這件事,應該是去調閱當時的報案記錄、救護車出勤紀錄等等。」「我們公司說,要由醫師開診斷書,證明我是『因工受傷』,才會給我補助。」年輕人很堅持要我這麼寫,甚至威脅我要投訴院方,最後我不得已只能加註「病患自述於上班途中……」雖不滿意但可接受,年輕人拿著診斷書離開了。「這樣的診斷書有效力嗎?」護理師對於「病患自述」這幾個字感到疑惑。「沒辦法,這是我最大的妥協了。『病患自述』的意思就是『他自己說的』,我只是照他的說法打字,他自述被外星人綁架,我也會照他說的寫。」終於看完最後一個病人,準備離開診間時,一位先前看診的年輕女生又回來找我。我一眼就認出她,因為她對傷口與疤痕問題很在意,問了不少問題,最後還自費購買好幾條要價不菲的美容除疤凝膠。「怎麼啦?還有什麼問題嗎?」「我問過保險公司,我的意外險有看診實支實付,所以自費買的除疤凝膠都可以請款。不過需要醫師在診斷書上證明『需使用除疤凝膠』,且由於是意外險,還必需寫『意外』兩個字。」這可真是難倒我了,一個要求已恕難從命,何況現在同時有多個要求。「我沒辦法寫『需要使用』,因為醫療上並沒有『需要』。」「可是保險業務員說,一定要醫師認為需要,才能請款!」我不確定究竟是保險條文真的如此,還是保戶或業務人員誤解其中的意思,總之對於法律文件,一字一句都必需有憑有據,字字斟酌。「我頂多寫『建議使用』,這是我可以提供的專業建議。」「好吧!也只能這樣了。那『意外』呢,保險業務員說診斷書裡一定要出現『意外』兩個字!」我想了一下該怎麼辦,最後的診斷書內容:病患非常在意外表,因此建議使用除疤凝膠。
-
2021-01-30 科別.消化系統
60歲婦人吃幾口飯就飽 竟是腹中出現「排球大小水泡」
南投60歲陳姓婦女容易脹氣、上腹悶痛,吃一點東西就覺得很飽。近日發燒,右上腹劇痛、噁心,到南投醫院急診,醫師檢查發現陳女罹患膽結石,加上膽囊炎引起急性腹痛,也發現她肝臟有顆直徑22公分的肝囊腫,經腹腔鏡切除肝囊腫及膽囊,解決腹痛問題,她的飲食也恢復正常。有些人吃點東西就有飽足感,讓人羨慕。陳姓女病患到南投醫院檢查時,醫師發現她腹脹和飽足感,竟是腹中有顆直徑22公分的水泡,如同一顆小排球壓在腹部,導致周遭器官產生腹脹、腹痛。南投醫院外科醫師廖師賢說,肝囊腫俗稱肝水泡,是囊腫裡頭充滿液體,為良性肝臟疾患,可能是先天或外傷導致。但跟「肝腫瘤」有極大的區別,許多病患擔心會不會惡化成肝腫瘤,廖師賢說,根據目前文獻資料,沒有跡象顯示肝囊腫會變成惡性腫瘤。而肝囊腫可能為一個或多個,大小也不一定,可的小於0.2公分,也可能大至20公分。肝囊腫如果無症狀,一般不需要處置,定期追蹤即可。如果囊腫過大或持續長大,則需進一步治療甚至切除。肝囊腫體積過大除了壓迫周遭器官產生腹脹、腹痛、噁心或嘔吐,也容易受到外力壓迫而破裂,導致肝臟出血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陳姓病患水泡大小達22公分,簡直像顆小排球,所以會出現食慾變差、容易腹脹等不適感。經腹腔鏡實施肝囊腫及膽囊切除術,腹腔鏡手術傷口較小、復原較快,她接受腹腔鏡手術後,除解決了膽囊炎造成的反覆腹痛,胃口也有明顯改善。
-
2021-01-30 新聞.長期照護
一連串生活改變與意外,被診斷阿茲海默症跟肌少症! 老老照顧 「返老還童」豁達面對
即將動土的林口天使居,預計2022年落成,正好是王建煊與蘇法昭結婚60周年,俗稱的「鑽石婚」,台灣離婚率亞洲第一,結縭一甲子實屬難得,兩老如今有病痛還能樂觀相伴,更是難上加難。具俠女性格的蘇法昭,說話坦率不拐彎,面對失智願意放下身段,承認自己「真的變笨」;因攝護腺肥大頻尿的王建煊更自曝兩人現在一起包尿布,蘇法昭還說:「這是返老還童!」接受它、適應它,為老老照顧的健康面對,做出最佳示範。無來由開罵 發現妻子怪怪的王建煊和蘇法昭是大學同學,婚後總是形影不離,王建煊甚至說過自己有「戀妻症」,依賴蘇法昭甚深。然而,一年多前,「常沒來由把我罵得要死,她是很優秀的人,以她個性,絕對不會這樣。」這是王建煊察覺妻子怪怪的開始。接著一天到晚問:「等等是不是要回家了?」王建煊納悶,從外雙溪搬到林口都11年了,家,不就在這嗎?蘇法昭還常常提起:「我爸爸呢?」每次一問,王建煊就提醒:「爸爸20多年前在美國過世了,你還去參加喪禮過啊」,不到10分鐘,她又問「我爸爸呢?」有一次,蘇法昭對著王建煊問:「你是我爸爸嗎?」他乾脆反問:「那你知道我叫什麼名字嗎?」被這麼一問,蘇法昭看了他臉好一陣說:「你叫王建煊。」才恍然自言自語:「對喔,王建煊是我先生,不是我爸爸。」經常恐懼懷疑,也是失智症者初期常現。每天睡覺時間一到,「她就害怕,不斷提醒房門要鎖,鎖一次還不夠,還得上鎖兩次」,跟以前很不一樣。莫名一跌再跌 確診輕度失智過去一年多來,蘇法昭莫名跌倒五、六次,第一次跌不到一周又跌,還有一次在三重教會講道結束,才走出來不遠,跟在後面的蘇法昭跌到頭破血流,還是熱心路人趕緊叫救護車。慶幸的是,進出急診室多次,檢查竟然沒大礙,感謝上帝的同時,王建煊開玩笑叫她「蘇鐵頭」。一連串生活改變與意外,王建煊於是帶著蘇法昭就醫,確診為輕度阿茲海默症跟肌少症,「之後就看了很多失智相關的書,對這個疾病愈來愈了解。」發病罵人有條理 隔天全忘光失智症患者經常沒有病識感,針對這一點,王建煊很有感,「她發作時,罵人不但很有力氣,還不是亂罵王八蛋這種,有條有據到我都辯不過來。」而且,前天才罵過,早上一醒來完全忘光,連蘇法昭自己都不明白罵起人為什麼可以這麼鏗鏘有力、條理分明?「一開始,我始終覺得我很正常,不正常的是他。」父親是台大教授,自己也曾是老師,蘇法昭自認「我一樣聰明,怎可能失智?」然而,聰明的自己也會想,「久了,誰不正常?當然是我。」蘇法昭一次又一次的跟自己說,直到最後坦然承認,自己現在真的變笨了。再坦然,當然還是有勉強不來的時候,王建煊透露,特別是不想看醫師,「雖然現在是輕度,就那兩個藥,但萬一沒去,萬一有新藥呢,我不放心。」照顧有心法 不說失智改神內對於不想去看失智症門診的家人,王建煊提供心法,「幹嘛要說帶他去看失智呢,他不喜歡失智這兩個字,就改說是看神內科,跟醫師講好,不就好了。」王建煊說,照顧失智的人又沒失智,腦筋轉一轉不就得了,帶點頑皮的笑容還補上一句,「騙人是不可以,不過,善意謊言是對的。」
-
2021-01-30 科別.骨科.復健
會呼吸的痛! 隨著年紀增長,「肋骨骨折」每多斷一根死亡率增加
喜愛騎自行車運動的王先生一天在閃避突然轉彎的大車時摔了一跤,初時不以為意,後來發現胸部痛了起來,回家睡了一覺後起身發現幾乎痛到無法呼吸,急急忙忙到醫院急診掛診,照完X光後,醫師告訴他右側肋骨斷了4根,不用住院但要門診追蹤,他痛到無法想太多,去結帳領藥時只想著,我忘了問醫師我多久會好,還能騎自行車嗎...肋骨骨折是胸腔外傷最常見的疾病,任何胸腔的撞擊力,如車禍、跌倒、高處墜落,都有可能造成肋骨骨折。在19-64歲之胸部外傷成年人肋骨骨折約占50%的發生率,在65歲以上的胸部外傷病人肋骨骨折發生率則高達65%,更可怕的是跟隨著年紀增長,每多斷了一根,死亡率就會增加。因此肋骨骨折並非想像中的那麼單純。以下根據肋骨骨折的相關問題,治療方式做一簡介。肋骨骨折造成的問題有哪些?肋骨骨折除了呼吸疼痛以外,有時也會合併著肺部挫傷、氣血胸,更嚴重的外傷病人也可能合併有腹部實質器官的受傷(肝臟、脾臟撕裂傷等)。肺部挫傷輕微的話,一般在72小時內會改善,但嚴重的肺部挫傷會引發急性呼吸窘迫症,甚至到急性呼吸衰竭,這種狀況則需要呼吸內管插管接受呼吸器輔助,最嚴重的狀況考慮葉克膜支撐。這類病人一定要到大醫院由外傷團隊評估處理方能保障安全。 由於肋骨骨折下緣有肋間神經及血管,肋間神經是胸壁感覺神經來源之一,不管肋骨斷裂的位置以外,疼痛的位置會沿著神經的走向表現。因此呼吸時疼痛加劇,有兩個原因:一、因為肋骨骨折導致胸壁不穩定,骨折斷面磨擦造成,二、骨折後肋間神經刺激導致的疼痛。每個人對疼痛的反應是不一樣的,疼痛會影響到呼吸的深度、咳嗽、翻身活動睡覺等,如果太痛了反而不敢深呼吸,肺擴張因此而受限,嚴重的話會造成肺塌陷,差的狀況是肺炎及呼吸衰竭,所以肋骨骨折後疼痛的控制是很重要的。 氣血胸是怎麼來的呢? 胸腔裡面本身是沒有空氣的,肋骨斷裂常常會有微量的空氣在骨折周圍,通常這種微量的氣胸在X光是看不到的,通常是只有在電腦斷層檢查之下,才會發現這樣的氣胸。 明顯的氣胸是因為胸腔撞擊力較大,造成肺撕裂傷、甚至肋骨骨折嚴重錯位插進肺本身造成漏氣。明顯的氣胸通常會在第一時間需要放置胸管引流,但是持續漏氣無法改善的情形則需手術探查做修補。最嚴重的則是氣管支氣管裂傷及食道裂傷,會有生命危險。肋骨骨折伴隨的血胸多數的原因是胸壁肋間肌肉滲血留到胸腔內,大部分會自行停止,但是也可能因為呼吸起伏的關係,發生延遲性出血。除了胸壁肌肉流血的原因,肋間動脈斷裂、肋骨穿刺傷到肺、嚴重的肺部撕裂傷、肺動脈靜脈受傷等因素造成的血胸,如果一開始表現為出血性休克,放了胸管還是持續在流血,則需緊急開刀止血。 肋骨骨折怎麼治療?肋骨骨折的治療,重點是在於避免併發症的發生。所以肋骨骨折治療的第一個守則是疼痛控制。疼痛藥物首選是口服的止痛藥,譬如普拿疼即非類固醇消炎藥 NSAID (如Diclofenac, ibuprofen 等),急性期需要加強止痛則可使用靜脈注射的止痛藥及嗎啡藥品,通常急性期過了,大多數可以靠一般止痛藥控制疼痛。但是少數病人對 NSAID藥物過敏,也有些病人服用NSAID伴隨著胃痛、胃潰瘍,瑪啡類藥物也容易頭暈、噁心、全身搔癢及造成藥物依賴性的問題,因此除了口服及靜脈注射的藥品,還有神經阻斷的方式。 神經阻斷有兩種方式進行◎第一種是胸椎硬腦膜外止痛 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 (TEA),基本上是將麻醉藥物注射在脊髓的硬腦膜外的空間,止痛效果很好而且可以很精準的控制疼痛的範圍,可放入導管的狀況下可以接上自控式止痛,但是比較容易有低血壓及頭痛的併發症。 ◎另外一種神經阻斷的方式則是胸椎旁神經阻斷 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在胸椎旁的背部肌肉下施打麻藥,使肋間神經浸潤在藥物中達到止痛的效果。 優點是這個方式不需要進到脊髓的空間因而可避免TEA伴隨的併發症,止痛效果能維持大約24小時,缺點是沒有辦法像TEA這麼精準且目前沒有可以裝入導管上接自控式止痛,但是現在都利用超音波導引下,效果及精準度也上升許多。對於嚴重且有合併症的肋骨骨折,早期做肋骨骨折固定手術是目前的醫療趨勢;將錯位的肋骨盡可能復位及使用純鈦合金的板子及螺絲固定住。手術適應症包含有下列說明 ◎連枷胸◎至少三根以上肋骨骨折及錯位◎併發呼吸衰竭時困難脫離呼吸器◎持續氣血胸及懷疑肋骨斷面夾到肺(lung entrapment)◎肋骨癒骨折疼痛經過非手術性治療無法達到改善◎胸腔輪廓畸形及美觀考量手術通常會配合著胸腔鏡及3D影像處理,可以縮短病人的恢復期,更能大幅改病人止痛藥使用,改善病人的活動,減少肺塌陷及肺炎的發生率,縮短住院期間,減少急性胸腔外傷併發症。 結論胸腔外傷造成的肋骨骨折除了疼痛,同時也可能面臨生命危險,處理效果不佳會有後遺症。到大醫院接受外傷團隊專家的評估治療,採取適當的治療方式可以減緩呼吸的疼痛及避免更嚴重的併發症。
-
2021-01-29 新聞.元氣新聞
流感人數上升 新北還有7萬劑疫苗可接種
新北市今召開防疫會議,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已連續4天沒有本土確診案例,但各局處仍不能掉以輕心,另外流感近期有上升趨勢,明起流感疫苗開放全民接種,新北已施打91.4萬劑約92.2%,呼籲民眾儘速接種疫苗好過年。依據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1月17日至1月23日全國類流感門急診就診共3萬9656人次,較前一周上升5.6%;近期流感疫苗有上升趨勢,但因新冠肺炎疫情關係,也讓新北市類流感門診、急診都比去年同期76.5%、42.32%。新北衛生局長陳潤秋說,本周又有一波冷空氣南下,氣溫明顯下降,容易增加流感和上呼吸症狀患者,新北2020年流感採購92.2萬劑,中央12月及1月共撥補6.9萬劑,目前剩餘約7萬劑,明起公費疫苗開放全民接種至疫苗用罄。侯友宜也說,參考各區里長聯誼會里長的意見後,今年新北市里環境認證競賽取消辦理;春節期間許多寺廟已配合修正新春期間各活動的舉辦方式,各區公所也請有辦理活動的單位,務必做好現場的人潮管控及各項防疫措施。另外各賣場因應防疫設置單獨出入口可能影響逃生路線,新北消防局長黃德清也說,大賣場可適度管制,但安全門不可上鎖,工安小組針對春安重點場所現場勸導,若業者違規,將依建築法裁罰6萬以上。
-
2021-01-29 新聞.生命智慧
為什麼VIP病人往往無法善終?柯文哲用5個臨床故事告訴你:他們不缺錢,卻經常死於...
關於葉克膜濫用、無效醫療的問題,我曾經談過許多次,然而相同的事情仍然不斷發生。邵曉鈴、星星王子、小薇等等葉克膜成功搶救的病例經媒體廣泛報導之後,葉克膜的醫療功能被過度誇大,很多人將它視為能夠扭轉生死、化腐朽為神奇的萬靈丹。人們一旦對葉克膜抱持不切實際的期望,在心態上與實際行動上,就會不管是什麼病、什麼傷、什麼樣的情況,急救到最後,一律裝上葉克膜,孤注一擲,將它視為最後的希望。就連醫師往往也把葉克膜視為最後的搶救手段,有時為病人安裝葉克膜,只是醫師表示「我們已經盡全力了」的一種工具。VIP病人的過度醫療什麼樣的病人最容易發生過度醫療?答案是VIP病人。2008年總統大選之後,內政部部長預定人選廖風德先生在登山時,因為心肌梗塞突發而倒下。由於他的身分特殊,是所有人眼中理所當然的VIP,所以雖然他在山上就已病發過世,沒有生命跡象,但送到醫院時,院方礙於社會壓力,不得不替他裝上葉克膜。可是勉強裝上葉克膜對他有任何好處嗎?沒有,這麼做只是表示醫院已盡力救治。多拖半天,讓所有該來探視的重要人士都來看過以後,醫院方面才宣布急救無效。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許多達官貴人身上。有位科技公司的董事長玩飛行傘發生意外,從半空中摔下來,渾身是傷,血流不止,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當時我的學生在那家醫院服務,打電話向我求救,他說:「柯P,怎麼辦? 他們要求給病人裝葉克膜。」 我聽完病人的狀況, 忍不住生氣地說:「裝葉克膜之後要使用抗凝血劑,病患已經全身外傷、流血不止, 還給他裝葉克膜,是要他流血流到死嗎? 這種不符醫學常識的要求,你怎麼不拒絕?」那個學生也很苦惱。「但他是VIP啊!」我更生氣了,「VIP不是裝葉克膜的理由。」話雖如此,最後醫師還是無法承受來自各方的壓力,勉強給病患裝上葉克膜,但病患終究沒能撐過去。過度醫療的對象,一定是位高權重的人嗎?其實不然,很多廣受社會注目的事件,由於討論度高,且攸關醫院或相關單位給大眾的觀感,也會製造出所謂的VIP。2009年,一個廣東旅行團來台灣旅遊,在台北101大樓周圍碰上了工安意外,大樓起重機突然掉下來,砸到兩名陸客。傷者當場頭骨碎裂,全身嚴重外傷,血流不止,被送往醫院急救。就傷勢來看,這兩條生命已經無可挽救了,但為了要給社會大眾和媒體一個交代,醫院只能硬著頭皮給傷者裝上葉克膜,勉強維持幾個小時,再宣告不治。2011年,國防部204兵工廠的爆炸意外,八位傷者中有四個人裝上了葉克膜搶救。我看了新聞報導後研判,這些傷者很難存活,因為燒傷面積過大,甚至高達百分之九十。如此大範圍的燒傷面積,病人死亡率非常高,而且一定會感染,因感染引起敗血症的病患,使用葉克膜之後,感染的狀況根本無法控制,所以裝了葉克膜也於事無補。但醫院承受著軍方的壓力,必須極力搶救、給家屬一個交代,所以只能為病人安裝葉克膜。最終也沒能挽回他們的性命。類似的事情太多太多。我還記得,2013年9月,有一天晚上我在醫院裡還沒下班,忽然聽到院內廣播,急召葉克膜小組,說急診有病患要裝葉克膜。我過去查看情況時,發現我的學生正在替「死者」安裝葉克膜。我一肚子火,追問原因,才知道是國防部地下室發生爆炸,傷者都送到台大醫院。醫師迫於壓力,明知是無效醫療、救不回來的狀況,也得勉強救治。沒用上葉克膜,好像就不算是盡力救治。過度醫療的悲歌看多了VIP病人, 我心裡經常充滿感慨。很多人一生都為了追求名利而努力, 然而死到臨頭的時候,「名」 和「利」 都救不了你的命。其實到了生命的盡頭,有時「名」和「利」還會害你無法善終。曾經有位60多歲的女性病患,她是一個企業大老闆,因為急性心肌梗塞住院,心導管檢查之後緊急做了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可能是術前血管阻塞太久了,雖然血管成功接通,但是手術後她的心臟仍然功能不佳。主治醫師請我去開刀房看看情況,他說這位病人是VIP,非常重要,絕不能死在手術檯上。我評估後認為病情一時間無法好轉,只能建議說:「那就讓她裝上葉克膜,先送到加護病房治療,看看心臟功能會不會恢復。」裝上葉克膜後,在加護病房治療了一段時間,心臟功能仍然不好,而且因為病患本身凝血功能不佳,做了開心手術之後,傷口不斷流血,所以我們只能一直輸血補充。又過了一個星期,她的心臟功能仍然沒有恢復,無法脫離葉克膜。我告訴病患的兒子:「你母親這個樣子,恐怕只能等心臟移植了。但是我擔心她在等待的過程中還是會不斷出血。我建議給她安裝心室輔助器,減少抗凝血劑的需求,流血的問題會比較好處理。」根據當時的醫療費用規定,裝一個心室輔助器就要一百八十萬,有的病人左心室、右心室都衰竭,需要用到兩個輔助器,那就是三百六十萬,再加上手術與其他費用,至少要準備五百萬會比較妥當。而因為女病患本身非常富裕,病患家屬更是不在意這些醫療費用,所以很快就裝好了心室輔助器。治療至此,她的病情依舊起起伏伏、狀況不斷, 而且因為照護棘手,她一直住在加護病房裡。等了兩個多星期後,好不容易她得到了換心的機會。這原本應該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然而事與願違,換心後她的狀況更糟,新移植的心臟居然不跳!心臟不跳,有很多可能的原因,其中之一是因為她裝過葉克膜,後來又裝了心室輔助器,一直在開刀、輸血、打抗生素……種種的治療加上身體不斷接觸外來的東西(葉克膜、心室輔助器、輸血等等),免疫系統產生複雜衝突,這些都是器官排斥的加重因素。無論如何,心臟不跳是事實。在開刀房裡,我們發現移植的心臟無法跳動,又趕緊幫她裝回葉克膜,再送回加護病房。又過了幾天,病患的兒子向我們表示,想要再等待第二次換心的機會,希望醫院方面能夠再幫他母親安裝心室輔助器。我們勸他,「開了那麼多次刀,如果現在還要再裝心室輔助器,恐怕你母親的身體會吃不消。」但家屬非常堅持,有很強的主觀意識,又不在乎花錢,所以我們又給病人裝上心室輔助器。可是想想看,一個上了年紀的病人,罹患心肌梗塞,心導管、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皆無效,反覆開刀,裝過兩次葉克膜,又裝了兩次心室輔助器,還做過心臟移植……每一次手術,都得把她的胸腔打開,原本已經難以癒合的傷口一直血流不止,輸血從來沒有停過,最後病人死於泛發性血管內血液凝固症。我每次想到這件事,都感慨說VIP病人的死法經常和一般人不同,他們不缺錢,但經常死於「過度」——家屬的過度關心,以及醫生的過度治療。醫師所愛之人,也是醫療VIP還有一種容易被過度醫療的VIP,或許無權無勢,但因為是醫師的親友,所以醫師也會忍不住給予太多的關照。我有一個學生,從當實習醫生時就跟我很好。他和女朋友是班對,畢業後分別在不同醫院當住院醫師。有一天,他女友去做大腸鏡檢查,麻醉到一半,忽然就心跳停止了,當場馬上做CPR,先送馬偕醫院急救,再轉送到台大醫院。病人送來之後我過去查看情況,我的專業告訴我,這個病人不會活了,她休克時間太長,即使裝上葉克膜,終究也是撐不下去,不如就這樣放手,讓她好好地走吧。可是情感上,這個女醫師是我們「自己人」啊!她年紀輕輕,有大好前程,之前也都健健康康的,怎麼會忽然說不行就不行了。而照顧她的醫護人員,不是她的同學,就是她的朋友,大家不可能也不願意眼睜睜看著她就這麼死去。於是情況就更難處理了。我被自己的學生團團包圍,他們七嘴八舌討論,我也進退兩難,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做決定。純粹醫學的決定很清楚也很容易,就是關機停止治療,讓生命好好結束。但人是情感的動物,如果醫師與病人之間有關係,理智往往無法幫助你下決定。我忍不住自言自語:「我現在到底應該用哪種身分做決定?」當時葉克膜小組裡有人建議我說:「柯P,你就用老師的身分來做決定吧。」殊不知,就是因為老師的身分,我才難以下決心!這個女孩子最終還是沒有活下來, 每當我回想起這件事,不禁感嘆:「這樣勉強安裝葉克膜,到底是在治療誰呢?是治療病人?治療家屬?還是治療醫生自己呢?」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面對加護病房裡的生離死別時,其實病人比較好處理,因為此時他們通常已經陷入昏迷,不太能夠表達意見。而家屬們陪伴病人一路走來,對病況的演變,往往心裡早已有數,而且家屬會怎麼想,很大程度取決於醫師怎麼說。到頭來,其實心裡最放不下、最不能接受病患死亡的人,往往是醫師。醫師在病人身上付出許多心力,以至於把病人的生死看成個人職業的成敗,理智和情緒糾結在一起,因此很難做出理性的判斷。我看過手術後不順利的案例,醫師在加護病房裡不眠不休照顧病人半個月,甚至晚上就睡在病床旁邊,到最後病人病危時,不肯放手的是醫師,反而是家屬被醫師的執著給嚇到,因為醫師叫喊著:「我都沒有放棄,你們家屬怎麼可以放棄!」書籍介紹生死之間2︰葉克膜的故事作者:柯文哲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0/12/26作者簡介柯文哲:台北市長。曾任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台大醫學院教授。台大醫院史上首位專責重症加護的醫師,引進葉克膜急救方式,建立器官捐贈移植登錄系統。以「白色力量」為號召,打破藍綠對立,改變選舉文化;以急重症外科醫生的務實、效率、精準、誠實、尊重專業、要求細節為原則,打造SOP,翻轉政治,管理與擘劃市政。2019年成立台灣民眾黨。相關著作:《生死之間︰柯文哲從醫療現場到政治戰場的修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