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在家也能做出與餐館同等美味 專家揭法式洋蔥湯最重要竅門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新冠肺炎/ 專家觀點

獨/「發病日」真校正回歸 示警:萬板以外擴散中

根據疾管署「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以發病日及分佈區域進行條件搜尋,以呈現每周發病人數。表/記者邱宜君製表
根據疾管署「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以發病日及分佈區域進行條件搜尋,以呈現每周發病人數。表/記者邱宜君製表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根據「研判日」將新增的400例「校正回歸」分批填充回過去的六天,引起社群網絡上公衛專業人員熱議,其中有人提醒,其實根據「發病日」進行回補,所得的趨勢圖才最能反映疫情現況,也有人讚聲說,這才是「真・校正回歸」。公衛學者及感染症專家都表示認同,感染症專家更進一步示警,萬華與板橋以外的區域近兩周發病人數增加很快,顯示疫情正在擴散。

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表示,以「發病日」觀察趨勢,可避免採檢時間及行政流程的影響,是能貼近疫情實況、較領先的指標,也可以更精準往前往後,匡出個案發生感染、帶來傳播的時間區間。

李建璋表示,公共衛生所討論的兩大重要指標,就是「盛行」和「發病」,前者是用來代表全部的現有案例,後者是代表新發生的案例,因此發病率是比較領先的指標。由於各人去篩檢的時間不同,有人症狀一開始就篩,有人後來才篩,所以如果用採檢或診斷的時間去推論,會抓不準社區疫情擴散的時區,如果用每個人都以出現症狀的「發病日」作為標準,就能排除個人行為與行政流程的影響。

李建璋表示,根據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學資料,接觸病毒後,平均潛伏期五天會出現症狀,因此從發病日往前回推五天,就是可能發生危險接觸的時間,放寬一點回推,潛伏三到14天也有可能。感染後大約有14天時間具有傳染力,這段時間內個案生活圈就存在著疫情傳播的風險。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能用發病日去看流行曲線是最好,可即時反映當下真實情況、判斷疫情走向。指揮中心為了發布最新資料,每天公佈的人數混入了不同發病時間的人,在剛開始人不多的時候,問題不大,但現在確診人數很大,就會發生問題。建議以要根據發病日、診斷日兩個日期為主,不要一直強調什麼研判時間。

記者根據疾管署「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以發病日及分布區域進行條件搜尋,呈現每周發病人數,還原公衛學者所說的疫情現況。結果發現,在過去四周內,全國發病人數從29例變92例,後兩周則是1224例。分析小區域發現,萬華及板橋之發病人數,在前三周都占全國發病人數的75%到90%,萬華及板橋以外其他區域之發病人數只占10%,但到了上周,其他區域所占比例已經上升到15%。黃立民說,這代表疫情正在以板橋和萬華為中心,不斷往外擴,而且並沒有控制下來。

李建璋建議,各地方政府都要從確診者的生活圈去設定疫情熱區,並且在「篩得夠、有症狀有暴露者都出來篩」的兩大前提下,持續監測該區陽性率。在兩大前提下,陽性率在積極篩檢後會慢慢達到高峰,後續轉折往下走,這時候才能說疫情正在受控、趨於穩定。

新冠肺炎 社區感染 快篩 核酸檢測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