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3 醫療.牙科
搜尋
工作
共找到
10028
筆 文章
-
-
2024-11-12 焦點.健康知識+
明明在休息反而很累?營養師曝「損耗氣血」5個習慣 90%第一項就中標
生活中明明已經在休息,為什麼反而愈休息愈累?先前有朋友問營養師大崔每天只睡五、六小時為什麼看起來還是很有精神,而自己睡八小時以上白天卻還是昏昏沉沉,疲乏提不起精神,甚至腦霧嚴重。大崔反問是不是有以下幾種習慣,對方承認幾乎每天都有做,大崔指出這些習慣看起來好像在休息,實際上非常耗人氣血。1.邊吃飯邊追劇邊吃飯邊盯著手機或看電視,身體的氣息會跟著劇情起起伏伏,這樣子會影響到氣息或者吸氣的深度不夠、呼吸的節奏被打亂。人的注意全部投注手機或電視上,精氣自然就向上挺聚,這樣的身體不知道你在吃飯,食物消化運行肯定不好,久而久之就會傷害到脾胃。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也是人體代謝的核心器官,脾胃傷了之後氣血自然就會不足了。2.長期喝冰的飲品或食物冰品實實在在傷害人體陽氣。陽氣好比把人體看成一個充電電池,電池裡有多少電就是陽氣有多少,因此一個正常人有充足陽氣的情況之下,一邊可以做很多事;而一天做一件事都覺得很累,那就是你的電量明顯不夠用,代表陽氣明顯不足了。冰飲料、冰水、冰淇淋這些進到身體之後是零度左右,但出來的時候可是熱呼呼的37度,那就需要消耗身體的陽氣去給這些冰的食物加溫。久而久之陽氣就被耗損了,寒氣內聚,慢慢地體內就有了淤堵,血壓到不了四肢的末端,就會出現手腳冰涼的症狀。而到了這階段想要恢復如初,需要很長的時間去調理。3.滑手機現代人無論工作、生活、娛樂還是溝通,無一不用到手機。早上醒來第一件事情是要看手機,晚上睡覺前的最後一件事情還是看手機。中醫講。久視傷肝血,如果肝血不足眼睛就會容易乾澀。很多人一看手機就幾個鐘頭過去了,滑完之後是不是感覺到更累了?就是因為耗損了氣血。4.葛優躺很多人以為這是放鬆的最好的方式,實際上不然,在剛剛開始葛優躺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很舒服,全身都很放鬆。但隨著越躺越久,是不是感覺到身體好像似乎越來越沒有勁?這不是錯覺,這是因為中醫認為久臥傷氣,你會覺得越躺越沒有力氣,四肢也會沒有勁,這樣是選錯了休息的方式。5.參加沒價值沒意義的社交活動大家都想跟同頻率的朋友做輕鬆、愉快、真誠交流的社交方式。而有些聚會帶來的是虛無、渙散、或者很表面的東西,極大耗損精氣神。所以對於一些無用的社交,大可以直接拒絕,將精氣神集中在自我內心,做一些真正自己想做的事情,全身心的愉悅放鬆自己。氣血也會自然暢通。大崔表示如果在生活當中盡可能規避以上五個習慣,可以很大程度的減少氣血的耗損。像自己平常電腦、手機用得夠多了,吃飯的時候就只吃飯,專心體驗食物的味道,這件事其實不難辦到。資料來源/大崔帶你健康瘦
-
2024-11-12 退休力.理財準備
如何適應多變又複雜的投資環境?走進雨林給我的永續財務規畫4啟發
這個夏天陪伴小孩走進婆羅洲的雨林及村落,濃密的綠色和多樣的生命豐富了我的視野,參訪比達友村讓我思考如何與永續雨林共生,當地的居民是生態系統的一環,他們也正面臨經濟與環境保護如何平衡。這片古老的雨林經歷了數百萬年的演變,充滿了奇妙的生物和複雜的生態系統。植物和動物之間相互依賴,展現出合作的力量。這提醒了我財務規畫的重要性:就如雨林需要多樣性和合作來維持平衡,我們的財務生活也需要多樣化的投資和策略,以分散風險並確保穩定增長。 雨林VS.財務規畫共生關係雨林中植物與動物的共生關係和個人財務規畫中的共生關係有許多相似之處,因為兩者都涉及「互利互惠」和「相互依存」的原則。互利共生在雨林中,植物和動物之間的互利共生關係非常普遍。例如,某些植物依賴動物來傳播種子,而動物則從植物中獲取食物、資源和棲息地。同樣,在個人財務規畫中,不同的財務工具和策略可以互相補充,達到最佳效果。例如,投資組合中的股票和債券可以互相平衡風險和收益,達到穩定的財務增長。多樣性與分散風險雨林中的生物多樣性有助於生態系統的穩定和韌性。同樣,個人財務規畫中的多樣化投資策略可以分散風險,減少單一投資失敗對整體財務狀況的影響。這就像雨林中的不同物種在面對環境變化時能夠互相支持,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長期合作與信任在雨林中,植物和動物之間的共生關係通常是長期的,建立在相互信任和依賴的基礎上。同樣,個人財務規畫需要長期的策略和信任的合作夥伴,如財務顧問長期陪伴引導,以確保財務目標的實現。適應與靈活性雨林中的生物必須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以維持共生關係。同樣,個人財務規畫需要靈活應對市場變化和個人生活狀況的變化,及時調整策略以達到最佳效果。這些共生關係的原則在不同的領域中都能找到應用,無論是自然界的生態系統還是個人的財務規畫,都需要互利互惠、分散風險、長期合作和靈活應對。雨林與財務規畫面臨的挑戰1. 非法砍伐 vs. 非法活動在雨林中,非法砍伐破壞了生態系統。同樣地,財務規畫中也面臨非法活動的威脅,如詐騙和洗錢,這些活動會破壞個人或企業的財務健康。2. 土地開發 vs. 資產配置雨林的土地過度開發導致生態系統的破壞,而在財務規畫中,不當的資產配置可能會導致資產的損失和財務不穩定。就像雨林需要平衡的生態系統,不一定要保護特定物種而是要維持棲地的完整性,而財務規畫也不適關注在特定的標的物,更重要的是需要平衡的投資組合。3. 氣候變化 vs. 市場波動氣候變化對雨林構成威脅,同樣市場波動就是財務規劃的氣候變遷。投資者需要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就像雨林需要適應氣候變化。4. 保護政策執行不力 vs. 法令遵從雨林保護政策的執行不力會削弱保護效果。同樣地,財務規畫中如果不遵守法規,如同購買未經核可的境外商品,可能會面臨法律風險和贖回風險,影響財務健康。5. 經濟壓力 vs. 財務壓力當地社區依賴雨林資源維持生計,變賣土地開發一次性的結束資源,這使得保護工作更加複雜。同樣地,個人和企業在財務規畫中也面臨經濟壓力,需要在短期需求和長期目標之間找到平衡,並執行財務規畫壓力測試思考。雨林永續財務規畫之道1.多樣性:雨林中有各種不同的植物和動物,這種多樣性使得生態系統更加穩定。同樣地,在財務規畫中,投資組合的多樣化可以降低風險,增加穩定性。考慮將資金分散投資於不同的資產類別,如股票、債券、房地產等。2.資源有效利用:雨林中的每一個資源都有它的價值應當被充分利用。這提醒我們在財務管理中要精打細算,避免不必要的開支,並充分利用每一分錢。例如,制定預算並嚴格遵守,確保每一筆支出都有其價值。3.長期平衡:雨林的生態系統是長期平衡的結果,這需要耐心和持續的努力。同樣,財務規劃也應該著眼於長期目標,而不是短期的利益。設定長期的財務目標,如退休計劃、子女教育基金等,並持之以恆地進行儲蓄和投資。4.風險管理:雨林中有自然災害和氣候變化等風險,但其多樣性和適應性使其能夠應對這些挑戰。在財務規劃中,也需要考慮風險管理,為突發事件做好準備,如建立緊急儲備金、購買保險等。這些是雨林告訴我們的道理不僅有助於建立穩健的財務計劃,還能促進個人財務的永續發展。最終目標是創建一個財務生態系統,讓你身在雨林十年以上而財務系統自動運作讓你無後顧之憂。作者/林哲民經歷:公勝保險經紀人業務經理、富邦人壽業務襄理、MDRT台灣分會地區主席、Ernst&Young會計師事務所組長專業證照: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RFA退休理財規劃顧問、投信投顧、人壽、信託業務及高級證券等合格證書。
-
2024-11-11 醫療.精神.身心
只是心情不好,一下子就會過去?季節性憂鬱症原因、症狀與緩解方法一次看
隨著季節變化,許多人發現自己在秋冬季節情緒低落、無精打采,這可能並不僅僅是單純的心情不好,而是一種心理健康問題,稱為「季節性情感障礙」(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又稱為「季節性憂鬱症」。季節性憂鬱症是一種隨季節變化而影響情緒的憂鬱症狀,特別是在日照時間減少的秋冬季節,有些人也會在春夏感受到類似影響。如果這種情緒影響到你的生活品質,別擔心,透過正確的方式,可以有效緩解或管理這種情緒。季節性憂鬱症的可能成因環境與生理因素秋冬季節日照時間減少,影響到體內一種叫「血清素」的化學物質,這是大腦調節情緒的重要神經傳導物質。當血清素下降時,情緒也容易低落。同時,日照不足可能會使褪黑激素分泌增加,使人昏昏欲睡,感到疲倦,這就是為什麼秋冬季節容易覺得提不起勁。遺傳與心理因素有些人因遺傳而對季節和光線導致的情緒變化特別敏感。此外,心裡對冬季的「預期壓力」也可能影響情緒,例如對節日或寒冷天氣的負面看法等。秋冬季節的生活型態改變,例如戶外活動、社交場合減少,也可能影響情緒。季節性憂鬱症的主要症狀情緒症狀:容易感到悲傷、失去平常的興趣,對人或事物產生冷淡,甚至感到易怒。身體症狀:胃口或體重可能增加或減少、覺得無精打采,還會出現失眠或長時間嗜睡的情況。認知症狀:可能集中力下降,難以專注工作或學習,決策也變得困難。抱抱心身醫學診所分院長 / 精神科醫師朱仲翔指出,季節性憂鬱症的症狀因人而異,有些人症狀輕微,僅感覺季節變換時情緒稍受影響,而有些人則可能嚴重到需要專業的協助。若你有類似症狀並已影響生活,建議前往身心科門診或洽詢心理諮商,讓專業人員協助你度過這段困難的時期。如何應對季節性憂鬱症?1.光照療法秋冬日照時間短,光照療法是一種常見的治療方式。它利用特殊燈具模擬日光,幫助提高體內血清素濃度。每次照射約 30-60 分鐘,改善憂鬱情況。2.運動與飲食運動是自然的情緒調節器,運動時釋放的多巴胺和血清素可以幫助緩解憂鬱症狀。秋冬季節若不便進行戶外活動,可選擇在家裡做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此外,增加維生素 D(例如透過補充魚肝油或多曬太陽)和 omega-3 脂肪酸的攝取,對維持穩定情緒也有幫助。3.心理治療對於一些人來說,認知行為療法可以幫助改變對季節性憂鬱症的負面思維模式。透過專業心理師的協助,學習新的應對技巧,改善生活態度。4.藥物治療在症狀嚴重的情況下,醫生可能會建議短期使用抗憂鬱藥物,處方必須由專業精神科醫師評估後開立。藥物治療有助於調節情緒,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5.其他自我照護建議日常生活中,一些簡單的自我照護方法也能幫助改善季節性憂鬱症,例如建立規律的作息、培養嗜好、增加戶外活動時間等,這些都有助於提高情緒穩定度。季節性憂鬱症的常見誤解抱抱心身醫學診所分院長 / 精神科醫師朱仲翔提到,許多人對季節性憂鬱症存有一些誤解,認為這只是小情緒,隨著季節過去就會好轉。然而,季節性憂鬱並非簡單的「心情不好」,而是一種真實的情緒困境。若情緒困擾持續超過數週,甚至影響日常生活,便應該尋求專業幫助。如何幫助身邊季節性憂鬱症親友?如果你身邊有人正經歷季節性憂鬱,我們的建議是,可以多邀請他們參加戶外活動,讓他們感受到日光和新鮮空氣的幫助;傾聽並理解他們的感受,而不是急著指正對方要「振作起來」。若他們的情緒狀況未改善,建議他們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或陪伴他們至身心科就診。季節性憂鬱症並不是無法改善的問題。透過專業的幫助和適當的自我照護,能有效緩解其帶來的情緒困擾。若您或親友有類似症狀,請尋求專業協助,讓自己在每一個季節都能保持穩定、積極的心情。(本文獲「FarHugs Clinic 抱抱心身醫學診所」授權,原文連結)關於「FarHugs Clinic 抱抱心身醫學診所」「FarHugs Clinic 抱抱心身醫學診所」於雙北地區共有 4 家診所,提供心身並進的全面性身心健康照護服務,包含心理諮商、遠距諮商、身心科門診與 Deep TMS 深部經顱磁刺激,並提供民眾數位化的預約管理系統,可隨時洽詢、掌握門診、諮商時程,不受地點限制,隨時隨地都能照顧身心。
-
2024-11-10 名人.吳佳璇
老後你想住哪裡?設備完善的養生村未必為每個人的最佳選項
我的老師林憲教授去世九年多,師母獨自守著位於日本千葉鄉下的小屋,那是老師退休後兩人的生活堡壘。但隨著師母年歲漸高,無論是子女、學生故舊,還是她娘家的親人,都越來越不放心。新冠疫情前,師母曾告訴我,「當自己不能爬上二樓打掃,就是去住老人院的時候」。然今年初夏造訪時,明顯感受到她的精神體力大不如前,卻對住進機構有更多猶豫;未料,才過中秋,又傳來她已入住娘家附近機構的消息。我趕緊上網查詢,發現所謂的機構其實是座落於市區、專為高齡人士設計的住宅。住民不僅自由進出,還能接待、留宿來訪的親友。不同的是每個單位的寢室與浴廁,都設有緊急求救設施,須另付費參加的日照服務(位於同棟建築),以及專人每日確認安好,並提供必要支援。「感覺比住在台灣的養生村自由。」看完師母的新住處,我鬆了一口氣,繼續瀏覽該集團遍布日本的各種設施,感受長照大國的用心。師母入住的機構無論是保證金與月租,都較台灣座落於市郊的大型知名養生村低廉,進一步比對,發現可能因為台灣的設施提供較多的醫療、運動與娛樂服務,我有一位住在裡頭的長輩,就很享受那些設備;不過,我也在《巨流河》作者齊邦媛老師其他文章中,發現她幾乎不曾使用那些公共設施。總之,銀髮族住的需求,應該比年輕人更多元,尤其在我看過韓國作家金順玉的得獎隨筆《花開之後》。金順玉是一位退休老師,66歲那年和先生買了一戶高齡宅,發現自己成為限定60歲以上民眾入住的大型銀髮社區裡頭最年輕的住民。由於購買時只專注房子符合預算,心理並未做好準備,金順玉不僅對於社區的工作人員,總以「爸爸、媽媽、阿公、阿嬤」稱呼住民很不習慣,更排斥看到比她年長十到二十歲的鄰居,因為自己總會生出一種「那就是我自己」的錯覺。半年不到,金順玉跟先生提出要求,想要搬到外頭去,但年長作者四歲的先生已很融入,甚至享受銀髮社區的生活。左右為難之際,新冠疫情席捲全球,房仲服務近乎停擺,又過了兩年,金順玉終於在疫後找到一位奶奶願意承租,和先生一起回到市區租下一間30年老公寓生活。書中除了回顧那兩年八個月的銀髮社區生活,觀察、描述社區裡的眾生相,更用許多生活故事,寫下作者自己如何從「數字上的60歲」跨越「覺得已經60歲」的鴻溝。她認為要度過這段可能比其他生命周期還要漫長的時間,需要慰藉與共鳴。由於這本「一介新手老人的怨言與觀察紀錄」,意外獲得韓國第十屆BRUNCH BOOK圖書大賞肯定,作者發現,寫作也是能夠獲得慰藉與共鳴的方法之一。誠如作者所言,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故事,確實幫我一窺未來的面貌,並讓心裡多一分從容。或許也該開始留意,身邊是否有越來越多大隱於市的小坪數高齡宅,對我來說,這類物件比郊外設備完善的養生村,更有吸引力。【延伸閱讀】花開之後:我的第三人生心情手札/金順玉著/好的文化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10 醫療.新陳代謝
身材纖瘦的人不會罹患糖尿病?吃藥、打胰島素久了就得洗腎?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全球糖尿病人口不斷增加,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的糖友超過250萬人,且每年以新增2.5萬人的速度持續增加,而併發症多的糖尿病也長期位在國人十大死因之列。關於糖尿病有不少迷思,也不斷有新的研究指出生活飲食習慣與糖尿病的關係,當被醫師宣告處於「糖尿病前期」,又該如何扭轉血糖危機?Q:體態纖瘦的人比較不會罹患第二型糖尿病?A:體重與第二型糖尿病沒絕對關係,但是有相對關係。雖然肥胖的人罹病的機會高,但是瘦的人如果飲食習慣不正確,仍然有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體態標準卻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通常和基因、生活方式或是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Q:糖尿病患吃藥、打胰島素久了,會走向洗腎?A:造成洗腎的原因很多,但是在糖尿病患者中,血糖長期控制不良為導致洗腎的最大原因。吃藥跟打胰島素的目標都是希望能把血糖控制好,只要願意與醫療團隊好好配合,搭配理想藥物治療與合適的飲食及運動控制,可以降低最終腎衰竭洗腎的機率。Q: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一旦開始吃藥打針,一輩子就無法停藥了?A:第二型糖尿病友的藥物與胰島素針劑增減,最主要還是要依照病友身體的情況來調整。如果在正確的醫囑下服用藥物與施打胰島素,搭配合適飲食與運動控制,能慢慢將醣化血色素降低到6.0以下,可以與醫療團隊討論逐步減少藥量;也有少部分比例的患者,在改變生活型態與減重之後可以完全停藥。不過,停止藥物使用之後,還是要定期規律檢查血糖。提醒糖友不要隨意停用藥物,以免控制不良的血糖影響身體健康,建議要依照醫療團隊的指示服用與調整藥物,對自己的健康才有保障。Q:糖友嚴格控制飲食,不吃碳水化合物和甜食,就可以不用吃藥?A:糖尿病友吃藥的目的是為了改善身體調整血糖的功能,藥物是幫手不是敵人。糖尿病友藥物的調整,必須仰賴每三個月抽血檢驗醣化血色素來調控。如果醣化血色素控制良好,可以與醫療團隊討論是否能減少或是停藥。糖尿病是個需要長期控制的疾病,除了藥物治療外,飲食控制也非常重要,可與醫療團隊中的醫師和營養師討論。Q:如果不小心吃了太多醣分,只要增加藥量就可以穩定血糖?A:糖尿病口服藥物的種類繁多,有長效型與短效型,每一種發揮藥效的時間不一定,作用機轉也不同。如果患者自行在大餐後增加藥物份量,在不了解藥物作用的情況下,可能造成低血糖昏迷,危及生命,所以絕對不是吃加倍的藥物就可以放心吃大餐,病人萬萬不可擅自調整藥量。糖尿病友還是建議定時定量的飲食與規律服用藥物,才是控糖最大的重點。Q:糖尿病患只會有高血糖問題,不會有低血糖問題?A: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以高血糖的問題為最多,但是也有少部分第二型與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會發生低血糖的情況。發生的原因最常見於感染、心肌梗塞、中風等等狀況。除了身體出狀況外,也有可能是服用過量的降血糖藥,或是施打過量的胰島素。口服藥物與胰島素注射劑量與時間都必須正確,如果發生低血糖的情況,要找醫療團隊了解原因,避免再次發生。另外,也要提醒糖尿病患者經常測量血糖,了解自身血糖的變化。提醒糖友三餐要定時定量,不要因為工作忙碌或刻意減肥,造成血糖不穩定而對身體造成不良的影響。糖尿病不是絕症,只要能找到優秀的醫療團隊(醫師、糖尿病衛教師、營養師、藥師),定期抽血檢查血糖與肝腎功能之外,每年固定做眼底攝影檢查與足底神經學檢查,搭配上腹部超音波、心電圖與肺部X光,合適的藥物與飲食運動控制,還是可以擁有精彩的人生。諮詢/林信佑診所院長、桃園市糖尿病共照網醫師林信佑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09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2024退休力論壇/如何投資不虧錢? RFA給你滿滿理財力
「我以前都沒有概念,只聽理專推薦,結果虧了一大筆錢…」在聯合報2024退休力論壇暨博覽會中「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所設的RFA退休理財諮詢顧問攤位,65歲劉小姐在諮詢服務後表示,經過RFA退休理財諮詢顧問說明,她對於退休理財規畫終於有了些概念,之後面對眾多紛雜資訊或理專推銷,較能了解做決定時該如何評估。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秘書長姜漢中觀察到,在現場,不少參與論壇的XYZ世代來預約諮詢,多數希望讓自己的退休金持續增加,所以詢問方向以投資、理財產品規劃為主,但也有少數民眾詢問有關清償債務、債務管理議題,而這部分相對比較複雜、敏感,因此顧問也花了不少時間釐清、給予中肯建議。理財觀念要正確,退休金才不會愈虧愈多姜漢中建議,想做好退休理財規劃,一定要有正確的理財觀念,才不會越虧越多、退休金不增反減。此外,退休理財規劃也要趁早開始,並採用「定期定額」,當採用定期定額方式進行投資,才不會因追高殺低而造成財產縮水,投入成本也才會下降,當市場趨勢逐步上揚,便可以順勢分享、參與市場獲利。在博覽會現場,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與雙和醫院也一同設置「善終三法大挑戰」攤位,雙和醫院沈社工指出,不少民眾分享說,過去雖然聽過「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預立醫療決定書」等,但因為行程太滿、太忙,都沒時間好好了解,也沒時間靜下心來簽署意願書,來參加這次活動,剛好有機會完成這樣的心願,感覺非常值得。現場民眾熱情參與,收穫滿滿「有不少高齡長者對找工作很有興趣!」在北基宜花金馬區銀髮人才資源中心所設的「高年級職務再造設計」攤位,該中心業務輔導員李小姐分享上述觀察。55歲李小姐為參與2024退休力論壇暨博覽會學員,在大學任教的她認為,透過參與論壇、博覽會,可以觀察到最新的樂活趨勢,在教學時,也可以有更多靈感、素材,她本身也有許多成長、收穫。
-
2024-11-09 退休力.退休力檢測
2024退休力論壇/不如打點滴?徐昊平:長輩克服質疑打電競
玩電動不再是年輕人專利,弘道老人基金會舉辦長者電競比賽,並培訓年齡平均逾60、合計逾千歲的「不老戰隊」。基金會高齡友善推廣組長徐昊平說,雖曾遭遇各界「打電競不如打點滴」的質疑,但參與電競戰隊的長輩都是動了真格,有長輩雖說志在參加,實際上以贏得比賽為目標練習,從下午6時練習到凌晨2時,工作人員致電提醒才下線休息。聯合報系今天舉辦「2024退休力論壇暨博覽會」,徐昊平提到,弘道老人基金會3年前不畏疫情威脅,舉辦首場不老電競賽事,從67位報名長者中,挑出28位不老電競選手,外界人士聞訊,提出各種質疑,有年輕電競選手說「老人反應慢,不想跟他們打」,還有人認為比起打電競,高齡者還不入去打點滴,可見社會對長者學習新事物,仍不友善。「許多長輩玩得比年輕人瘋狂。」徐昊平表示,一位66歲女士報名電競比賽時,連電腦如何開機都不會,激起學習慾望後,不僅追著教練學習,還要求女兒「課後輔導」,女兒則考量母親視力不佳,改造鍵盤、放大電競常用按鈕,順利完賽後,該名女士還重新考上機車駕照,加入不老騎士團,完成環島夢想。另一名高齡女士之所以報名電競,源自於與兒子的一次爭吵。徐昊平表示,該名女士某日煮完飯菜,呼喚兒子出來吃飯,對方卻說還在打電競,女士盛怒之下與兒子大吵一架,關係撕裂一直無法修補,為了給兒子驚喜,她報名電競比賽,成為不老電競選手,與兒子關係和好,兒子還傳授她電競秘訣,並贈送電競滑鼠。不老電競比賽結束後,許多參賽者持續熱衷於電競領域。徐昊平分享,一位大哥在比賽結束後,不但曾赴南韓電競學校交流,還自發性架設網站、組成社群,邀請55歲以上民眾參加時下流行的「英雄聯盟(LOL)」賽事,目前已有57人加入,這些高齡者在練習電競之餘,還會利用線上語音軟體關心近況,話題從健康、旅遊到理財。徐昊平表示,從舉辦電競賽事、訓練過程可見,長輩也可以認真好學、積極向上,不少參賽者在輸掉比賽後,更燃起滿腔熱血,積極練習希望突破;透過電競賽事,也能開啟世代對話,並讓長輩開拓視野、結交朋友,增強社會連結。
-
2024-11-09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2024退休力論壇/IKEA李佳潔:每家公司都該有高年級實習生
台灣高齡化、少子化嚴重,正面臨嚴重的缺工問題,勞動力拉警報。企業該如何因應人口結構的改變?IKEA台灣人才與文化總監李佳潔表示,中高齡族群在職場的角色愈來愈重要,具有豐富工作經驗、專業知識、人生歷練等優勢,XYZ三代同堂,青銀共融可彼此學習成長。聯合報系「2024退休力論壇暨博覽會」今天舉行,李佳潔以「人生3.0,我們是最驕傲的高年級實習生」進行主題演講,她表示,集團內部早於2018年即觀察到中高齡就業的趨勢及需求,新冠疫情解封後,大環境缺工情況更嚴重,尤其是餐飲業、服務業、零售業、觀光業等,中高齡再就業能解決部分問題,包括補足人力、培育更多年輕人加入,避免人才斷層窘境。以鄰近的日本為例,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推動高齡持續就業,企業僱用70歲以上長者,65歲以上高齡勞動參與率達到25.7%,台灣老年人口勞參率卻不到10%。李佳潔認為,日本透過政策提高老年人就業,台灣的企業主也應該以「平等、多元、包容」精神打造職場友善,擁抱不同世代的族群。從勞動力的角度來看,中高齡族群對企業來說,是很大的人才機會點,且是不可小覷的勞動力來源。返回職場貢獻他們的技能及經驗,不僅能為企業缺工潮注入新活水,也能讓中高齡族群重新到工作意義、人生價值,開啟人生3.0,找到退休後的重新定位。長輩回到職場可能回到不一樣的位置,真的是「高年級實習生」,但有些人並不是因為經濟壓力,而是希望維持社會連結,增加生活滿足感。李佳潔強調,企業要進行「職務再設計」協助他們因應職場的變化,盤點適合的工作內容,簡化工作步驟、流程調整,讓中高齡就業者更容易上手。「年齡不代表一切,持續學習的心態非常重要」,李佳潔鼓勵大眾,退休後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應該及早立定「以終為始」的人生道路,找到值得投入完成的目標,活出自在快樂的第三人生;長輩把自己照顧好,就是給家人最好的禮物。
-
2024-11-09 焦點.健康你我他
如何照護老寶貝/媽媽失智住榮家 三班人力照顧
很長一段時間,媽媽獨居在台北,平時她還能弄點簡單吃的,但因罹患類風濕關節炎,多半需要旁人協助。我婚後因工作定居於台南,三番兩次勸她搬來南部住,小孩也希望能和奶奶住在一起,可是老人家卻不為所動。十幾年來想盡孝道,便得利用假日舟車勞頓往返,已習以為常。暗忖可能家裡空間不大,猜媽媽想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因此看中離家不遠處新建的一棟大樓,室內含雙主臥共四間房,三面採光前後陽台,戶外公園草木扶疏,看了兩次就簽約下訂了,連房價都用媽媽的生辰月日和建商談妥。以為先斬後奏能博得歡欣,豈料交屋後媽媽根本沒興趣。有次連哄帶騙載媽媽南下,車都開到新房門口,她堅持不下車,連看一眼都不想,眼看近千萬的貸款,只好委託仲介將房出租減輕壓力,繼續過著南北奔波的日常。終究是造化弄人,八年前媽媽在國外摔斷腿,醫院躺了快一周排到手術,出院沒幾天,我就推著輪椅搭機一同返台,休息一晚直接帶回我家,把主臥室讓給媽媽睡,完全無行動能力的她,只好乖乖就範。如今媽媽已經重度失智,生活無法自理亦無法言語表達,除了我幾乎不認得其他人,費了一番工夫,讓媽媽住進台南榮家樂智堂頤養天年。有三班人力充分照顧,吃喝拉撒正常別摔跤,就是我僅有的期盼了。
-
2024-11-09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台南醫院新化分院院長張耀仁 帶領醫護轉守為攻 深入社區設點看診
衛福部台南醫院新化分院是守護台南山區醫療的唯一地區型綜合醫院,區域內約有13萬人口,以高齡長者為主,新化分院院長張耀仁帶領醫院「轉守為攻」,即使醫護人力吃緊,依舊主動深入社區設點看診,進一步宣講、篩檢,希望能幫助長者早期發現問題、早期治療。守護偏鄉 及早治療預防台南醫院新化分院成立於2001年,服務對象以高齡長者居多,在新化分院服務約5年的張耀仁認為,「醫師不應只在醫院看門診,更要走出醫院、走進社區。」近年他率領醫療團隊與在地社區、廟宇等合作,將門診資源導入山區鄉鎮社區,讓醫護人員能夠向外延伸提供服務。隨著醫療技術與時俱進及民眾健康意識提升,疾病型態不斷改變,身為肝膽腸胃科醫師的張耀仁指出,早年很常見的胃癌病例已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胃食道逆流、脂肪肝等文明病逐年增多,三高族群也增加不少,主要與現代飲食習慣造成代謝症候群有關。「長者常見因三高、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就醫,但很多人都是等到出現明顯症狀時才會就醫。」張耀仁說,新化分院於是決定主動出擊,除替長者治療慢性病外,更要讓民眾在疾病尚屬早期發展時,就及早介入治療並預防,守護偏鄉民眾的健康。患者致謝 醫護付出值得張耀仁分享,之前有一名婦人因肚子不舒服就診,檢查發現膽囊發炎,建議婦人應前往大型醫院進一步治療,且可能需要開刀,後來婦人完成手術治療後,在家屬陪同下回診,家屬說「若再不開刀,恐會危及生命。」一再向他表達感謝之意。「醫師就像病人的垃圾桶」,張耀仁認為,來醫院看病的人,大多是身體不舒服、都不太開心,很多人是來「倒垃圾」的,所以每當患者反饋一句簡單的「謝謝」,都會讓醫護同仁感到「做這件事情是有意義的」,更是幫助一個家庭。籌建宿舍 將供日照服務現今護理人力吃緊,醫護人員都要身兼多職,新化分院目前病床有64床,包括急性病床47床及慢性病床17床,但只開到40床,院方除積極招募醫護人員外,因醫院地處偏遠也籌建員工宿舍,以留住人才,未來宿舍1樓會規畫長照關懷據點提供日間照護服務,肩負起衛福部照顧偏鄉民眾之責任。張耀仁強調,新化分院除有總院積極協助提升優質醫療照護外,更積極與成大醫院合作經營,建立各種合作模式,創造醫院及偏遠地區就醫民眾雙贏局面。養生祕訣 每天走8千步現代人的文明病日益增加,張耀仁是肝膽腸胃科醫師,因此他的養生祕訣很簡單,強調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保持心情愉快。三餐以多補充蛋白質及蔬果為主;每天走路8000步以上或是快走運動,若工作忙碌,就會在醫院上下樓時多爬樓梯,維持一天的運動量。張耀仁的兒子很喜歡打籃球,假日閒暇時,他會陪小孩玩一下籃球,雖然可能無法下場對打,但他會在場邊幫忙撿撿球、簡單投籃互動,不僅能夠運動,更能促進親子關係。「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因此要活在當下,心存感謝。」張耀仁面對工作壓力大時,會先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重新思考有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平時則喜歡到花東地區走走,看看優美的風景,有時候也會到棒球場看場球賽,跟旁邊的人喊一喊,發洩一下情緒或壓力。張耀仁●專長:一般內科、腹部超音波、胃鏡出血潰瘍止血術、食道靜脈結紮術、大腸鏡息肉切除術●現職:衛福部台南醫院新化分院院長●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經歷:成大醫院住院醫師台南市立醫院腸胃科總醫師衛福部台南醫院胃腸科主治醫師給病人的一句話: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保持心情愉快是健康的不二法門。
-
2024-11-09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2024退休力大調查/平均退休準備分數4年最低 「延遲轉大人」成世代課題
全球已有四十個國家和地區進入超高齡社會,不到二個月後,台灣即將新增為其中一員。高齡人生成為日常,聯合報開啟國民退休準備工程,每年同步舉行退休力大調查,去年逾五千人登入會員填寫「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平均退休準備分數為五十七點五分,為近四年最低。平均餘命延長,讓每個世代都「延遲轉大人」,同樣是廿五歲,嬰兒潮世代已結婚生子,Z世代卻正準備出社會工作;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年未四十即視茫髮蒼,如今六十五歲是法律定義的老人,但許多人依然活力健康,人生歲月悠長,即將開啟新的篇章。專家:長壽時代 迎老找解方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表示,現在是人類歷史上最長壽的時代,年齡只是數字,高齡不等於衰老,醫學與公衛進步,超高齡社會也就表示集體長壽,過去從未有過,大家一起「延遲轉大人」,各世代共同面對,一起尋找面對「老」的解方。資深媒體人高愛倫則說,人生只有退場,沒有退休,即使從職場退休,也不代表退出工作和人際關係。延遲轉大人,儲備退休力不可或缺,「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於二○二一年推出後,逾三萬人登入會員並填寫評量,了解自己退休準備的優勢與不足。但根據近四年統計,填答者退休準備平均分數始終未及六十分,分數最高是二○二二年的五十九點三分,今年五十七點五分為最低。健康和社會連結 分數都偏低退休力指標以六種動物代表不同的退休準備樣態,分數最高的「王者獅子」準備最充分,占二成五;分數次高和第三高的「翩翩蝴蝶」占一成七、「暖男水豚」有一成四;「好奇海豚」、「慢慢樹獺」和「做自己貓熊」的平均分數皆不及六十分,總共占了四成四。退休準備指標評估五個核心能力,分別是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與自在獨立。調查顯示,健康和社會連結分數偏低,今年僅五十三點八分和五十點九分;若以性別分析,女性在健康和社會連結、自在獨立表現較優,男性則在財務和活躍好學超越女性。 退休後願續工作 比率再創高「退休之後,有沒有打算繼續工作?」回答繼續工作比率再創新高,接近四成八,以卅歲到四十九歲社會中堅比率最高,打算繼續工作者超過半數。財務壓力很可能是退休後不放棄工作的原因之一,調查發現,知道可領多少退休金但覺得不夠者,高達六成五,覺得足夠者不到二成。政大教授、台灣永續金融與企業影響力協會理事長王儷玲分析,通貨膨脹是許多退休族群必須思考的問題,若以通脹率每年百分之二點五至三,退休金在未來卅年將需增加至一點五倍以上,且退休後資產增值潛力下降,若想維持相同購買力,意味現階段儲蓄和投資策略必須調整,提早進行財務規畫至關重要。退休力論壇今登場 專家解惑為攜手各世代共同尋找創新和實用的終老解決方案,「二○二四退休力論壇」11月9日登場,今年主題是「延遲轉大人──XYZ的人生使用說明書」,論壇講者包王儷玲、陳亮恭、高愛倫等,博覽會現場還有退休理財規畫顧問群,一對一解盤理財狀況、肌力大挑戰、二度就業與善終諮詢等。去年隨論壇發行的「以防萬一手冊─財務筆記本」大受歡迎,今年持續分享聯合報獨家製作「以防萬一手冊-終活筆記本」,幫助留下屬於自己的善終決定。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表一】連續4年退休力分數:創新低【表二】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做自己貓熊最少【延伸閱讀】.2024退休力大調查/老人不老!高齡者健康得分優:65歲不再是人生分界.70歲老頑童張博安完成400馬 再戰足球、游泳、龍舟繼續「玩」出精采人生.「我想跳到不能動為止!」 宋小琴愛上日本舞踊 從習舞學生變社大老師
-
2024-11-09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我想跳到不能動為止!」 宋小琴愛上日本舞踊 從習舞學生變社大老師
一提到日本舞踊,多數人腦海會浮現電影「藝伎回憶錄」的畫面,這項日本傳統表演藝術,動作優雅、手持小道具,並以和服的袖兜展現故事性。步入耳順之年的宋小琴,當初因為看到美麗的浴衣,便一頭栽進日本舞蹈藝術的世界。她說,自己很喜歡學習繪畫、拼布、烹飪,20多年前,這些才藝課程都很貴,看到社大開課馬上報名參加。有一次在萬華社區大學看到浴衣及和服展覽,想像自己著裝的樣子,於是開始了日本舞踴的學習之旅。從社大學生變成社大老師,宋小琴師承華山流宗家,取得師範資格,引領學員體驗江戶時代的節慶歡樂情境。生命在人生最低潮時轉彎回憶人生的轉折變化,宋小琴說,自己是會計背景,曾是公家單位業務人員,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規律生活。後來家庭變故,要扮演好職業婦女、照顧者的角色,壓力讓人喘不過氣,只能靠社區大學的時間暫時放風。先生鼓勵:「你就好好去上課吧!」於是展開人生新的一頁。宋小琴非常珍惜寶貴的學習時刻,同學、老師、校方、家人互相鼓勵,成為最堅強的後盾。後來陸續考認證、當講師、社區體驗、出國展演......迎來許多挑戰。10年前,正式辭去工作、變成社大專任教師後,宋小琴更積極投入日本舞踊的推廣,現在班上有好幾位6、70的學生,還有一位85歲的資深學員,彼此學習異國文化。85歲的「大姊」跳得好開心面對高齡化、超高齡社會,宋小琴認為,「不斷學習」是最好的解方,讓人回到年輕愉悅狀態。她以高齡85歲的「大姊」為例,即使容貌已經老去,在認真打扮、梳化的那一刻,身心彷彿回到少女的狀態,嘴角總會漾起一抹微笑。日本舞踊的精髓在於「沉」,保持一顆堅定不移的心,眼神傾注全力專注前方;而身穿優美典雅的和服或浴衣,在動靜之間演繹出優美典雅。宋小琴分享,這項舞蹈非常適合全齡體驗,能訓練核心肌群、矯正姿勢不良,「只要穿上和服就會自然抬頭挺胸,緩解了肩痛、背痛的毛病。」跟上手機數位學習忻技巧跟一群熱愛學習的人在一起,宋小琴覺得愈活愈年輕,現在周間輪流至五個社大上課,假日受邀參加表演、商演,日子過得非常充實。「忙碌是好事,而且我還要學習剪輯呢!」她說,每堂課都要錄影,再剪成影片供學生參考,完全跟上手機攝影技巧,一點也不輸年輕人。跳舞讓人快樂、讓人不老宋小琴說,課堂上有年紀比自己小的上班族,也有退休的資深姊姊們,和不同世代的人交朋友,時時保有活力,不會隨著年齡快速老化。看到85歲的學員還很認真地跟上節奏步伐,全程帶著笑容享受學習過程,她堅定信念:「我想跳到不能動為止!」「不要覺得這個年紀了,怎麼還可能跳舞呢?」宋小琴鼓勵,只要讓身體動起來,就是促進健康的開始。年長的學員們雖然體力、靈活度無法與年輕人相比,但是經歷過人生歷練,動作中蘊含著另一種韻味,反而展現出閃閃發光的樣貌。宋小琴自認,雖然有點年紀了,還能對社區做出貢獻,就覺得很開心;跳舞、授課的當下,一點都不覺得老。
-
2024-11-09 養生.運動健身
對肌肉、骨骼、心臟都好!1天花5分鐘就能鍛鍊全身的高CP值運動是它
我們都知道運動對健康有好處,但總是有各種藉口不運動。教育部體育署「112年運動現況調查結案報告書」就顯示,國人不運動的主因為工作太累、懶得運動、沒有時間。不過如果告訴你,有一項運動每天僅需花你5分鐘,就可以鍛鍊全身,對骨骼、肌肉和心臟健康都有益;而且你不需要特別去外面找場地,在家裡在辦公室都可以做。這項容易上手的運動是跳繩。為什麼要跳繩?跳繩對健康的5好處為什麼推薦沒什麼時間、沒動力運動的你,可以先嘗試跳繩呢?因為它真的是很方便可以進行、持續跳個一小段時間就可以達到以下5個好處,算是「CP值」相當高的運動。1.為了燃燒卡路里:與其他5分鐘活動相比,跳繩燃燒的熱量很高。.跳繩5分鐘約燃燒100卡路里.跑步5分鐘約燃燒50卡路里.步行5分鐘約燃燒25卡路里2.為了心臟健康:跳繩是一種心血管運動,可以提高心臟的泵血能力並降低血壓3.為了敏捷性和協調性:跳繩可訓練你的大腦在正確的時間跳躍,並以有節奏的方式將繩子擺動到頭頂,讓手腳的動作與大腦同步。4.為了鍛鍊肌肉:肌肉品質在40歲後開始急劇下降,跳繩會對腳踝、膝蓋和臀部施加很大的力量,可讓大腿小腿更強壯。5.為了骨骼健康:上下彈跳時雙腳著地的撞擊,關節會承受壓力,但對於保持骨密度也非常有用。如何開始跳繩?聽到要叫你跳繩,你會不會覺得,不就小學生在做的運動、很容易啊?不過根據《The Telegraph》訪問運動教練Dalton Wong卻指出,「跳繩本身真的很困難」,但只是一旦你掌握了竅門,5分鐘的跳躍就可以成為一項激烈的全身鍛煉,這短短5分鐘對大腦的刺激遠高於游泳或相同長度的跑步所需的大腦刺激,因為你必須時刻注意繩子在哪裡以及何時跳躍,它是提高身體敏捷性和協調性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以 30 秒為單位進行長達 5 分鐘的跳繩,而隨著身體習慣新的練習,每周增加一次。一旦掌握了良好的節奏,跳繩就會變成你可容易做到、且成本效益很高的運動。但要特別提醒的是,中年後要跳繩應更謹慎,首先要先確保你的關節夠強壯,可以承受衝擊,才能開始跳繩運動。如果關節已有受傷或疼痛,就不建議跳繩,可改選擇游泳,游泳對關節較為溫和。每天2分鐘的費力運動就能降低早死風險澳洲雪梨大學2022年的研究指出,每天只要進行兩分鐘的費力運動(vigorous activity),就能降低早死風險達18%。上樓梯,在公園裡跑來跑去或跳繩,都可以算「費力運動」。不知是你不是覺得很心動?每天一起騰出5分鐘來跳跳繩吧。【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1-08 養生.聰明飲食
67歲男胰臟癌四期仍活力滿滿「不覺得快死了」狂吃2種食物獲得醫師力讚
67歲的日本金融分析師森永卓郎去年底被診斷罹患胰臟癌四期,醫生甚至宣告了餘命,他接受了化療,一度徘徊在死亡邊緣。出院後開始非常恣意的生活,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什麼都不用顧慮。現在他仍積極投入廣播節目的工作,還是十分有活力,每天照吃照睡。森永在廣播中分享當天的早餐,包括咖喱飯、狸蕎麥麵、溫泉蛋等,還自嘲好像有點吃太多。在眾多隨心所欲的進食中,森永特別提到兩種食物,第一個是優格,他表示罹癌前幾乎從來不吃優格,但生病後被醫師建議要攝取各式各樣的食物和營養,所以他開始吃優格。醫生告訴他每個優格都有不同的菌種,他每天換著吃不同種類的優格,從便宜到昂貴的都有,他笑稱每天這樣做其實滿辛苦的。第二種大量攝取的食物為肉類,森永表示本身很喜歡油膩的食物,包括五花肉、里肌肉、松阪豬等,現在面對最大的挑戰為不讓體重往下掉。在飲食中蔬菜變為次等角色,因為無法從中獲得太多營養。自從開始這種飲食方式後,森永自稱身體狀態變得非常好,甚至不覺得自己面臨死亡。長年鑽研老人醫療保健的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非常認同森永的作法:「他做的很對,不光是癌症患者,高齡者不宜減肥,因為會削弱免疫系統」。和田指出罹癌者更要注意,因為癌細胞比正常細胞分裂更頻繁,會劇烈燃燒熱量,這就是癌症患者體重減輕的原因,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如果減肥會讓體力和免疫力下降,導致癌症病情惡化。老年人應為肉食主義而非素食主義和田長期倡導老年人應該多吃肉而非蔬菜,想提高免疫力就盡量吃自己喜歡的東西,當免疫力增強,不僅是癌症,所有疾病的風險都會降低。和田說自己有許多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等,他喜歡喝酒和吃油炸食品,然而自己擁有很強的免疫力,被檢測出三次新冠肺炎陽性,但每次都呈現無症狀。優格活化免疫細胞 多種類嘗試是好事優格具有很強的腸道調節作用,也能增強免疫力,有研究指出優格會活化「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有助殺死癌細胞。和田說自己每天早上也吃優格,還會加香料幫助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循環。有些優格號稱可調節腸道細菌,還有些聲稱可活化免疫系統,因此攝取各式各樣的優格確實對健康有益;但和田認為不見得愈貴的優格愈好,但像森永一樣嘗試各式各樣的類型是不錯的方式。資料來源/女性SEVEN PLUS
-
2024-11-08 醫聲.Podcast
🎧|現代父母必看!如何理解新世代孩子的想法,專家教你「這三招」
「我的小孩不聽話、不受教,身為父母,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避免小孩闖禍?」無論在網路上、醫院診間,常有父母提出這類疑惑,而十月中,台北市內湖區一名15歲少年因無照駕車釀成重大傷亡,新竹也有一名17歲少年無照駕車,造成意外,青少年無照駕駛問題與教養問題,更引發關注。🎧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三軍總醫院研究副院長、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醫師葉啟斌觀察到,這年齡的孩子,做事往往很衝動,加上近來不少父母工時越來越長、壓力越來越大,因時間、體力有限,和孩子互動時,往往只聚焦於課業、成績表現,沒時間、體力好好傾聽孩子的心聲,隨著孩子長大,逐漸發現自己在教養上使不上力,便會感覺挫折、沮喪。葉啟斌建議,面對孩子急欲尋求肯定、做事衝動,父母、家長教養小孩時,可以把握三原則:第一,平常可多傾聽孩子的生活、交友點滴、多了解孩子作息,而非僅聚焦於課業、成績表現;第二,當孩子想做些事情引發大人關注,卻有點危險、不適合,可以先肯定孩子的努力,再說明自己的擔心與勸阻的理由,小孩會比較聽得進去;第三,陪伴孩子花時間運動,若養成運動習慣,對減少衝動、增加自我控制能力,可以產生不少幫助。舉例來說,有的孩子有過動傾向,坐公車時,可能手拉上面拉環、懸空擺盪,而家長在勸阻時,可以先告訴孩子:「你可以這樣擺盪,表示你臂力很好。」代表自己有注意到孩子的行為,接著告訴孩子,這樣做可能帶有危險性,導致自己、他人受傷,上面的拉環,也可能拉壞,讓孩子理解大人的考量、憂慮,小孩這樣的行為,就會慢慢減少。此外,有些小孩不擅長與其他人互動,平常去速食餐廳點餐,用點餐機比較自在,想買東西,無論離商家距離多近,都要花錢請外送送到家,這種現象常讓家長百思不得其解。對此,葉啟斌也建議,這是世代、新科技所造成的差異,孩子背後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孩子是不喜歡和別人互動,有的孩子則是寧願多花錢,只求快速、方便,當家長理解孩子背後的原因、動機,自然就能好好溝通、陪伴,與孩子互動時,衝突、摩擦也可以逐漸減少。葉啟斌小檔案現職:三軍總醫院研究副院長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經歷: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部主任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院長學歷: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國防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蘇湘雲音訊剪輯:陳函腳本撰寫:蘇湘雲音訊錄製:周佩怡特別感謝:三軍總醫院
-
2024-11-08 養生.健康瘦身
好懶得運動又想提高代謝能力?營養師用兩大觀念半年鏟肉36公斤
現代人工作忙碌或是懶癌發作而缺乏運動,眾所皆知運動有助提昇新陳代謝,如果不想運動又想減重和提高代謝能力該怎麼做?營養師兼健身訓練師博主「清風教瘦」分享,他鼓勵大家都要運動,但總有人一提到運動就害怕和抗拒,加上平常工作、應酬交際、帶小孩等,怎樣都抽不出額外時間做運動。如果真的不想動又想提高代謝、快速減肥,必須做到兩大項一共11個方法。清風教瘦舉自己為例,當初最胖到106公斤,膝蓋不好無法做劇烈運動,但就用這11個方法,一個月就鏟肉不少、六個半月減掉36公斤。第一步:改掉一切對代謝有害的生活習慣1.不要過度節食長期節食會導致內分泌失調,肌肉流失造成代謝下降,所以不想代謝垮掉就一定不要節食減肥。2.不要熬夜按時睡覺,每天睡夠七到八個小時,就能保證瘦素、生長激素、皮質醇等等與代謝相關的激素都處在一個良好的狀態,這樣才能提升代謝。3.遠離甜食含糖飲料和一些過度加工的食品不僅熱量高,而且含有很多不健康的反式脂肪和各種添加物,造成身體慢性發炎的一個主要原因。所以我們要想改善慢性發炎和提高代謝,這些食物一定要遠離。4.少喝酒喝酒是造成腹部肥胖的罪魁禍首之一,而且還會放慢代謝能力,所以要想高效減肥,酒是一定要少喝。5.學會減壓過多的壓力會導致壓力激素皮質醇水平的上升,這樣也會影響代謝,所以要學會條件情緒,保證心情的愉悅,壓力越低,代謝才會越健康。第二步:多吃對改善代謝有幫助的食物對飲食的總體原則就是多吃營養密度高的食物,造成肥胖和代謝下降一方面是熱量過剩,而另一個關鍵的方面就是營養不良。所以減肥控制熱量固然重要,營養對我們改善代謝更為重要,營養吃夠了,身體運轉正常了,代謝才會變好,減肥的效率也才會高。而且這樣還能夠在減肥成功後避免反彈。具體的執行方法如下:1.多吃優質蛋白質減肥期間適當的多吃一些蛋白質食材,有利於維持寶貴的肌肉。肌肉是維持基礎代謝的大戶,能幫助提高減肥的效率,而且在減肥期間多吃點魚蝦、瘦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也會增加飽腹感和幸福指數。這對減少身心壓力也有好處,建議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是按照你的每公斤體重吃到1.2克左右,而且每頓都要吃,每頓至少要保證一個拳頭。2.適量補充優質脂肪減肥不要不敢吃脂肪,適量的優質脂肪的補充能夠促進很多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而且也能改善代謝,補充優質釋放的食材,例如奇亞籽、核桃、巴旦木碧根果等堅果、橄欖油、亞麻籽油、深海魚、酪梨這些食材,雖然脂肪和熱量不低,平時要注意攝取量。3.多吃抗炎食物很多長期肥胖的朋友因為過去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所造成的慢性發炎,這也是造成代謝障礙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所以平時要多吃一點抗炎的食材,可以幫助改善恢復代謝能力,比如像深海魚、堅果、橄欖油、藍莓、草莓等莓類水果、花椰菜、高麗菜等十字花科類的蔬菜。粗糧中的燕麥、蕎麥、玉米等等都是很好的抗原食材。4.多吃各種綠葉蔬菜補充膳食纖維改善腸道健康,蔬菜的熱量普遍比較低,而且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鉀、鎂、鈣等礦物質,屬於熱量低、營養密度高的好食材,尤其是膳食纖維,能夠幫助腸道菌群更健康。而健康的腸道是保證代謝的基礎。5.主食多選擇優質慢碳食物像糙米、燕麥、黑米、玉米、大豆等骨粗糧,它們的熱量和精緻米麵的熱量相差不多,但是由於其膳食纖維和各種營養素更加豐富,可以為身體提供更豐富的營養,熱量近似,但營養密度更高。而且這些複雜碳水升糖更慢,飽腹感更強。這血糖和胰島素不會產生過大的波動,對改善激素水平,提高脂肪代謝的效率更有利。6.增加日常活動量如果沒有時間、沒有體力運動,只要先把生活中的碎片時間利用起來,多做點日常活動,只要動起來了,你就贏了。比如平時可以少坐多站,多走走路,爬爬樓梯,騎騎單車都是非常不錯的方式,還能夠改善體質和代謝。資料來源/清風教瘦
-
2024-11-08 醫療.精神.身心
失眠要看醫生嗎?睡眠門診在看什麼?睡眠醫學專家告訴你:這9大族群可進行5個檢查
睡眠障礙一直是困擾不少人的健康問題,但卻不知道要掛哪一科...其實專家建議,可以前往睡眠門診諮詢!什麼是睡眠門診?思維睡眠醫學中心總院長江秉穎醫師為您解析睡眠門診是什麼。什麼是睡眠門診?只要有急、慢性失眠(持續時間少於一個月者為急性失眠,超過一個月以上就稱慢性失眠)、睡眠呼吸中止、週期性肢動症、夢遊、快速動眼期行為異常、異睡症、猝睡症、時差、輪班工作等問題者,若影響平日生活作息者,都可以前往睡眠門診諮詢。 在門診中,醫師除了會依據睡眠障礙的症狀做診斷,還會安排各種檢測,以確定睡眠問題的具體原因。透過確定的診斷,醫師可以針對疾病進行治療。 根據思維診所衛教資訊顯示,睡眠門診會進行以下檢查: 1. 整夜睡眠多項生理檢查於醫療院所逕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腦 波圖、眼動圖、下顎肌電圖、心電圖、口鼻呼吸氣流、胸腹呼吸動作、血中含氧濃度、睡覺姿勢等。 2. 連續正壓呼吸器測定 連續正壓呼吸器測定包含整夜睡眠多項生理檢查與配戴正壓呼吸器進行壓力檢定。在整晚的檢查期間,睡眠技師根據儀器顯示的訊號調整受檢者最適當壓力以消除各種影響睡眠之呼吸事件。 3. 白天多次入眠檢查檢查前請填寫愛普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接著進行5次短暫睡眠測試。每次的檢查時間約為20至35分鐘,每次檢查時間相隔2小時。檢查項目包含腦波圖、眼動圖、下顎肌電圖、心電圖。 4. 24小時血氧監測使用24小時血氧監測器進行居家檢測。先記錄2小時正常非睡眠狀態、無劇烈運動時的血氧濃度,再全程記錄睡覺時血中氧氣濃度。 5. 腕錶式睡眠記錄器配戴腕錶型活動記錄器,進行6-7天居家檢測生理睡眠週期。睡眠障礙的風險?睡眠障礙不僅影響失眠,長期下來還可能導致慢性病的發生,如心臟病、高血壓、中風、三高、失智等。若沒有解決睡眠障礙的根本原因,僅使用藥物壓抑症狀,慢性病還是會持續發生。 另外,「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是種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導致睡眠中缺氧,白天精神無法保持良好,重要的是,由於呼吸無法放鬆,睡眠結構可能會受到影響。如果出現呼吸中止,不僅會導致缺氧和睡眠結構不完整,還會影響白天的精神狀態 除了造成心血管問題和認知功能不佳外,睡眠障礙還可能導致肥胖問題。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差時,人們更傾向於通過進食來補充能量。此外,睡眠障礙還可能影響身體的內分泌和神經系統,造成飢餓激素上升、飽滿感素下降,以及腎上腺皮質醇水平升高,這些因素都會促使脂肪堆積和胰島素抗性的形成,進而導致中央性肥胖和代謝異常,使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風險增加。失眠就吃安眠藥?小心潛藏的風險在面對入睡困難時,許多人可能想到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服用安眠藥」,根據統計,2022年健保給付安眠藥為11.2億顆,但安眠藥也可能對人體造成潛在危害。根據美國睡眠基金會的數據,連續使用安眠藥3到6個月以上,可能增加失智風險高達三成;而超過六個月以上到一年,失智的風險甚至可能增加到兩倍。此外,安眠藥的長期使用也可能使惡性腫瘤(如腦癌、食道癌、胰臟癌等)的風險增加近2倍。 江秉穎說「睡眠障礙其實比心臟病還要複雜!」也因安眠藥屬於管制藥物,包括抗憂鬱、抗焦慮和鎮靜劑等,開藥只是治標而非治本。對於睡眠問題,正確的診斷非常重要,而非直接服用安眠藥。 責任編輯:陳宛欣核稿編輯:林勻熙延伸閱讀: 一直拉肚子怎麼辦?6警訊快就醫!一表區分急性和慢性腹瀉,教你7型態大便分類法 40歲後,三成女人會漏尿!3個「下半身運動」:預防漏尿、內臟下垂,從此不虛冷
-
2024-11-08 養生.聰明飲食
身體比起從前開始容易累又喘? 其實是心臟無力的警訊! 不是體力變差,而是心臟幫浦使不上力。
徐子謙是一名重度使用電腦工作的45歲上班族,平常工作繁忙,完全忽略運動。租屋在舊公寓四樓的他,發現最近爬樓梯時,明顯感覺更容易氣喘吁吁,經常需要停下來休息,甚至有時候心臟會跳得很快。他最初以為這只是體力變差,並沒有太在意。之後,他在工作上的精神狀況也開始不佳,只好去醫院檢查。醫生表示,他的心臟功能提早衰退了!隨著年齡逐漸增加,心臟細胞逐漸老化甚至死亡,若不重視心臟保養,容易造成心衰竭,甚至面臨死亡風險,需要加強保養。建議服用心臟保健食品,並配合健康飲食與運動。聽從醫生的建議後,子謙開始服用富含ECNS和QH(還原型輔酵素Q10)的保健食品,並逐漸增加每天的運動量。經過幾個月的堅持,子謙發現爬樓梯時的喘息明顯減少,心跳也變得穩定許多。元氣恢復,生活品質獲得改善的子謙,也引起同事們的好奇與關注,紛紛開始認真看待心臟保健的重要性。心臟是健康的核心,如同生活中運轉的引擎,引擎天天使用,積年累月的磨損受傷卻常被忽略。你是否曾因為偶爾的喘氣、輕微的胸悶而不以為意?這些微小的症狀其實都可能是心臟無力的早期警訊,若不及時重視,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心臟無力就無法打出足量血液和氧氣供給全身器官使用,所以會顯得無精打采,容易疲累。長時間下來各器官也會開始快速退化,各種疾病逐漸出現,可見一顆強而有力的心臟是何其重要!說明了為何心臟是健康的核心。早期心臟無力症狀易被忽視,小心致命隱患! 許多人以為心臟保健僅僅是降血脂、膽固醇,保護心血管,避免動脈硬化或血栓形成便已足夠。然而,心臟無力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許多心臟無力的症狀在早期可能非常隱微。根據美國紐約心臟協會(NYHA),依心臟衰竭嚴重程度分級,第一級跟第二級心衰竭患者,通常不會感覺心臟或身體有任何異狀,仍可以正常活動,但心衰竭可能快速惡化,等到第三、四級恐有生命危險,專家呼籲,千萬不要掉以輕心。選擇心臟保健食品,應該考慮哪些成分或功能? 隨著生活型態的變遷,許多健康問題開始影響到更年輕的族群。現在由於工作壓力和不規律的作息,心臟問題的發生年齡已經逐漸下降,許多大約四十歲左右的族群都開始出現心臟無力的跡象。營養師吳雅婷在訪問中指出:「因為人體隨著年齡增長,心臟中的輔酶Q10濃度會逐年減少,到了40歲時大約只剩下20歲的一半;再加上40歲開始體內的轉化酵素活性也隨著每況愈下,因此選擇對的輔酵素Q10型式來源,也是幫助心臟健康能量運作的重點。」營養師吳雅婷建議使用還原型輔酵素Q10(QH)增強心臟活力,因為比起補充一般氧化型Q10,QH是活性型,能夠不須經過體內轉換、直接吸收利用,另外天然植萃成分-松果菊苷(ECNS)也是近期新興有效的心臟保健成分。根據學術期刊發表顯示,ECNS不僅有助於逆轉心肌肥厚與心律不整,還可保護心臟。心臟是人體最勤奮的器官,24小時都在工作是很容易受傷的,所以保護心肌細胞是強心的關鍵因子。專利配方ECNS+QH,經實驗證實比單獨QH成分補充更有效提升2倍活力、減少65%疲勞感,並構成1+1>3的能量產出,如此傑出效果獲得美國等多國專利配方肯定。改變飲食內容型態,也有助於維護心臟的健康 對於已經出現心臟不適症狀的人,通常會建議減少鹽分攝取避免過多水分滯留於體內,進一步減輕心臟負擔。營養師吳雅婷建議可以從改善飲食內容做起,根據2022年美國心臟衰竭最新的治療指引,其中特別建議心臟無力者可選擇以大量的水果、蔬菜、堅果、種子、豆類、全穀類和植物油為主的「地中海飲食」以及增加鉀、鎂、鈣、膳食纖維和不飽和脂肪酸攝取的「得舒飲食(DASH飲食)」,這些都是有助於改善心臟運作的飲食方案。不但能於減少心血管罹患疾病風險,降低飽和脂肪酸及精製糖的攝取,更能夠對心臟提供額外的保護。營養師吳雅婷:「對於吃不慣低鈉清淡口味的人,料理上可以改變調味來源,比如說運用酸味食材(如:檸檬、鳳梨等),或是運用蒜頭、薑等風味變化、或考慮運用風味強的食材(如:九層塔、青椒等)來做各種飲食搭配入菜。」改善心臟無力的關鍵生活習慣改善心臟無力的關鍵生活習慣,包括規律運動和保持健康體重,這意味著要多動少坐,平衡飲食和卡路里攝入,避免肥胖;同時,維持血壓與血糖穩定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高血壓和血糖失控會增加心臟負擔,易導致心肌肥厚,因此定期監測不可忽視。此外,戒菸也是一項重要措施,因為吸菸會增加血液黏稠度、降低血管彈性並影響血壓,對心臟健康不利。而含有抗氧化功能的「多酚類、白藜蘆醇」的紅酒,每天少量的飲用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女性建議不超過1個酒精當量、男性建議不超過2個酒精當量)。吳雅婷營養師學經歷:國立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 碩士中山醫學大學臨床營養學系學士保健食品中級研發工程師國考營養師台灣保健營養食品工業同業公會會員代表
-
2024-11-07 焦點.元氣新聞
45+業務人生再升級!營養師推薦「雙效蛋白配方」,一次提升續航力1+好眠力
業務工作每天在外面跑, 準備簡報、開會、拜訪客戶提案,節奏緊湊、壓力大如山,經常一轉眼就過了一天,而且休假也必須隨時on call。年輕時可以勇往直前拼命奔波,但過了35歲,體力有感下降,讓許多業務員開始體會到什麼叫做「心有餘力不足」。雖然很多人都知道步入中年以後,需要補充一些營養品,但往往想歸想,卻沒有務實地去了解,真正去做對身體好的事,也有很多人因為愛面子,覺得吃補品等於和「老」畫上等號。專業營養師蔡宜方建議「壯世代」可以選擇高蛋白成分、多重功效的營養品,不只有助維持體力,而且從年輕健身足到銀髮族,都很適合使用。25%高蛋白+BCAA+GABA2,全方位促進健康蔡宜方營養師認為力增飲「雙效蛋白配方」含有25%高蛋白,能幫助維持體力以及肌肉生長,搭配BCAA快速提供能量,加上好消化的乳清蛋白、持久釋放的酪蛋白,強強聯手協助肌肉合成與組織修復。每罐力增飲「雙效蛋白配方」提供相當於1.8顆雞蛋的蛋白質4,讓外食族也能輕鬆方便地補充營養,同時更添加專利GABA好眠因子2,採用獨家發酵技術並獲得多項專利保障,幫助高壓工作者也能好好入眠,白天更有精神。這3大族群吃好處超級多力增飲「雙效蛋白配方」不只營養到位,同時順口好喝兼顧美味,共有燕麥風味及原味兩種選擇,讓補充營養成為每天最期待的味蕾饗宴!除了業務人員、高壓工作者、外食族需要注重營養,蔡宜方營養師也建議以下3種族群特別適合補充力增飲「雙效蛋白配方」:1. 壯年健身族:運動前後喝一罐,可以立即補充蛋白質。2. 復健鍛鍊人士:復健前後飲後,可幫助增強體力、肌肉生長。3. 照顧長輩的行動力3:可作為戶外活動後、早餐飲品或是餐與餐中間的點心,提供優質蛋白質促進健康。據試用者資深業務總監國正分享,飲用一段時間後,覺得最大的改變就是「不用再羨慕年輕人的體力很好!」每天補充力增飲「雙效蛋白配方」,搭配規律運動與正常的作息飲食,國正感受到整個人的續航力1明顯提升, 以前一過中午就開始恍神了,晚上經常壓力大睡不好,現在 現在晚上睡眠品質比較好,白天精神也更飽滿。他認為對於40歲以上、工作具有挑戰性、從事體力勞力活,或是生活型態比較緊湊的朋友來說,選擇專業研發團隊更用心打造好入口的配方,善用營養品維持體力,是45+業務人生再升級的致勝關鍵!1.蛋白質可用於肌肉生長,幫助增加體力續航力。2.日本獨家專利麩胺酸發酵物粉(含GABA)幫助入睡。3. 蛋白質幫助肌肉生長、鈣&維生素D3幫助骨骼健康並促進鈣吸收,整體有助於行動力。4. FoodData Central-USDA;NHLBI(https://www.nhlbi.nih.gov/health/educational/lose_wt/eat/fd_exch.htm)
-
2024-11-07 養生.抗老養生
立冬養生要早睡晚起!每天「禪定練習」10分鐘解壓 中醫師教你怎麼做
立冬是冬天的開始,象徵一年的忙碌將要回歸到平和與安寧的階段,大自然萬物準備休養生息,為來年的春天打好基礎。冬天養「藏」:早睡晚起、禪定練習我們的生活作息,如果方便,可以順應天地,早睡晚起,讓冬天養「藏」的功能發揮得更好,這個時節若保養得宜,對於較弱的臟腑功能之提升大有助益,建議同禪定練習,做好保暖的工作,讓身體的陽氣可以乖乖留在體內。禪定練習的方法很簡單,先從腹式呼吸開始,讓副交感神經開始啟動,放鬆身體,一天的事情慢慢沈澱下來,接下來把精神集中在下丹田(肚臍後方三指幅)、中丹田(膻中穴)或上丹田(第三腦室)的位置,保持10分鐘,讓一整天的壓力消除!立冬穴道保養從腎經、肝經下手 配合泡腳按摩穴道保養建議從「腎經」和「肝經」切入,腎臟對應「水」元素,季節相應冬天,而搭配肝經的保養能夠讓我們腎的養「藏」更順利,減少消耗,增加元氣的儲存。例如:太溪、大鍾、水泉、照海,可以配合泡腳按摩的方式來做保養。這幾個穴道位在我們腳踝內側下方,可以準備約40度的水泡腳,一邊針對這幾個穴位做按壓。肝經從中封、中都等穴道做按摩,也是非常適合這個時節的穴道保養。中封穴在腳踝前內側,中都穴在小腿內側中點上方的凹陷處,緊貼脛骨,按摩可以協助調和肝經的疏發,和諧腎的封藏,有空的時候都可以按摩。立冬藥膳推薦:山藥蓮子排骨湯材料:排骨 300g、山藥 500g、乾蓮子 50g、紅棗 6顆、枸杞 1茶匙、薑 4~5片、米酒 1大匙、鹽 1/2茶匙、水適量烹飪方式:1.滾水川燙排骨洗淨,薑去皮切片,乾蓮子洗淨備用2.鍋中放入薑片、排骨、蓮子、紅棗加上適量的水,先中火煮至滾沸後轉小火蓋鍋蓋燉煮25分鐘。3.最後加入山藥塊煮7-8分鐘後,加入枸杞、米酒及鹽調味,即可享用。※素食者可以不放排骨烹飪。食材功效:山藥具有補脾補腎的功效,蓮子養心,搭配補氣的紅棗與養精的枸杞,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膳。總之,立冬時我們要順應大自然,除了平日生活工作之餘,能夠讓身心放鬆,提早休息,多一些靜態的活動,例如:看書、涵養內在,就能養精蓄銳度好好地度過這個冬天。
-
2024-11-07 養生.運動健身
你應該在有氧運動前做重量訓練還是其後?專家告訴你判斷關鍵
運動對健康有益無庸置疑,但怎麼運動最能達到健身的成果?例如有氧運動和重量訓練都是必不可少的,不過兩者之間孰先孰後?專家指出,這兩種運動對於全面的健身都非常重要,但它們同樣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所幸,有一種方法可以在保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有氧運動和重量訓練的益處,並幫助達成你的目標。有氧運動在重量訓練前還是後比較好?根據美國運動委員會(The American Council on Exercise, ACE)的指南,你可以依據自己的目標決定最適合自己的健身順序。以下為ACE的建議:.若你的主要目標是耐力(例如長跑),優先進行有氧運動。.若你的主要目標是減肥,優先進行肌力訓練。.若你的主要目標是變得更強壯並增強肌肉,優先進行肌力訓練。.若你專注於上半身力量訓練,優先進行有氧運動或舉重。.若你專注於下半身力量訓練,優先進行肌力訓練。.若你的健身目標比較籠統,沒有力量或耐力目標,優先選擇你喜歡的順序。專家指出,從整體運動的角度來看,這些目標通常歸結為增強力量或提升耐力,而選擇先做有氧運動還是重量訓練,則取決於個人的目標、態度或心態。因此,如果你的主要目標是增強耐力,那麼你應該在重量訓練之前,先專注於有氧運動。反之,如果你的主要目標是增強力量和肌肉,那麼應該先進行舉重,然後進行有氧運動。專家甚至建議在理想情況下,應該將有氧運動和重量訓練安排在不同的日子進行,以有效地最大化力量或耐力。【延伸閱讀:年紀越大會越虛弱?專家告訴你60歲以上開始重量訓練有何好處】重量訓練先於有氧運動的好處?專家指出,藉由先進行重量訓練,你可以更專注於培養更強壯的肌肉,並有更多的精力專注於正確的動作,從而避免受傷。另外,重量訓練後進行輕度到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有助促進血液循環,這可能有助於減少運動後的肌肉痠痛。什麼是重量訓練?在重量訓練中,你透過對特定動作加入阻力來超負荷鍛煉肌肉,這樣可以讓肌肉更努力地工作並變得更強壯。當你舉重並增加肌肉時,其實是在你體內的肌纖維中造成微小的撕裂,這也是為什麼在劇烈運動後會感到肌肉痠痛的原因。有氧運動先於重量訓練的好處?專家指出,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是為更高強度的運動或力量訓練做好熱身的好方法。換言之,先做有氧運動可以讓你的肌肉不易受傷,並幫助你的身體為困難且複雜的運動做好準備。然而,如果你計畫進行高強度的重量訓練,先做有氧運動可能會讓你處於不利的地位。也就是說,如果你在舉重之前進行過多的有氧運動,可能會影響你在重量訓練中的表現,甚至更容易受傷。什麼是有氧運動?若運動能夠透過有意識且協調的身體動作,讓你的心跳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加快,這項運動通常就被視為有氧運動。一個好的有氧運動會讓你的呼吸速度比休息時更快,此時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氣,供你的心臟將其輸送到全身各處。【資料來源】.Should You Do Cardio Before or After Lifting Weights? Trainers Explain.The (Many) Benefits of a Cardio Workout.Want To Lose Weight? Build Muscle
-
2024-11-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冠病毒不嚴重了?台大示警:不只腦霧,更可能誘發麻煩的「皮蛇」
後疫情時代,新冠病毒仍對民眾造成影響,XEC變種病毒等,入冬後恐威脅台灣民眾。台大公衛學院流病及預醫研究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反覆感染病毒導致的「長新冠」問題,近期備受國際討論,長新冠除過去所知的腦霧症狀外,也恐誘發體內其他病毒,像是讓俗稱「皮蛇」的皰疹病毒等發作。長新冠病毒長存體內 可能激活皰疹病毒陳秀熙說,後疫情時代,民眾對病毒感染逐漸無感,但近期各大國際醫學期刊,開始關注長新冠衝擊,病毒不斷存在人體內,影響T細胞與免疫系統功能,造成自體免疫問題,即使患者未出現症狀,也可能激活皰疹病毒等,進而影響免疫系統中「清道夫細胞」功能,引發炎症、組織功能失調與損傷。陳秀熙說,長新冠也會導致「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失調,影響免疫調節,增加血栓風險,引發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神經元炎症和小膠質細胞激活,則會導致「腦霧」和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長新冠患者「PEM」 工作、輕度運動都感疲勞長新冠患者運動後不適(PEM)是另一項重要症狀。陳秀熙表示,病毒感染導致粒線體功能障礙,微生物群失調,細胞產生能量的功能受到影響,導致人體容易疲勞,PEM是指人體在輕微身體、心理活動後,就出現極度疲勞的現象,例如上班族需要工作時,身體卻很疲憊、不想工作,即是徵兆之一,不僅影響生活,也讓民眾工作效率下降。「即使進行輕度運動,患者也可能經歷嚴重的延遲性疲勞,且症狀會顯著加重。」陳秀熙表示,PEM患者在進行跑步等激烈運動後,若無適當控制運動量,症狀惡化的風險更高,往往需要長時間才能恢復, 這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造成嚴重影響,限制了活動範圍,並增加生活負擔,而解決方式是盡量接種流感、新冠疫苗,避免一再感染病毒。另外,陳秀熙提醒,2024全球登革熱病例翻倍成長,已造成8700人死亡,東南亞國家尤其受到影響,新冠疫後國際旅遊復甦,登革熱疫情恐因觀光活動被帶入台灣,並造成人類蚊蟲雙向傳播,尤其近期颱風頻傳,民眾務必做好孳生源清除,官方則應將個案數控制在1000例以下,才不會造成地方流行。
-
2024-11-06 醫療.精神.身心
老年憂鬱6警訊 延誤治療易失智
家中長輩上了年紀,常抱怨身體疼痛、胃口不佳,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也變得悲觀、甚至不想活了!小心這是「老年憂鬱」的警訊,如果錯過黃金治療期,可能演變成失智症。振興醫院身心科醫師蔡佳芬表示,不少研究已證實,「當志工」可減少孤獨感,也提高自我價值和自信心。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5%老年人曾感到社交孤立;國健署「111年老人狀況調查」也發現,65歲以上長者經常感覺沒有伴(孤獨)比率為4.39%。多項研究證實,寂寞孤獨對身心健康、生活品質及壽命有嚴重影響,成為全球健康問題。2022年發表於「老年社會工作期刊」的研究指出,從事志工服務,不僅讓人覺得人生有意義,還可以減少孤獨感,特別是每年從事志工服務超過100小時。蔡佳芬表示,中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可顯著延緩老化,尤其是志願服務,與人群連結可紓緩孤獨感,包括增加與人連結的機會,在產生利他的過程中,成就感及價值感更高;透過與他人互動,「一起」互動能產生歸屬感,增進心理健康,包括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會與外界脫節。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年長者因周邊事物變少,或退休後與他人互動減少,產生孤獨感的機率比其他年齡層高。面對高齡孤獨,不妨多參加社大或樂齡中心開辦的多元課程,並學習LINE、fb 等網路社群維繫及擴展社交關係。葉雅馨提醒,長者晚期感到孤獨最大的原因,可能來自另一半離開。許多長輩在喪偶後變得鬱鬱寡歡,注意力和記憶力也跟著衰退,更需要子女陪伴。老年憂鬱別忌諱就醫,透過專業診斷能回復生活常軌,否則當症狀逐漸惡化,腦部神經也會受到損傷。老年憂鬱警訊1.常抱怨身體疼痛:檢查不出確切原因。2.情緒低落:常悶悶不樂,易怒、易焦慮。3.不想出門:提不起勁,不想外出社交或與親友互動。4.忘東忘西:對健忘感到不安,強調想不起來。5.體重減輕:不想吃東西,若體重一個月內減輕5%要注意。6.感到悲觀:覺得自己沒用,有時候會把「不想活」掛在嘴邊。
-
2024-11-06 養生.抗老養生
單腳站立時間決定健康 研究揭50歲以上要超過這秒數才算不錯
許多人追求「工作-生活」平衡,其實身體的平衡能力也不容忽視,一項小型的新研究指出,如果年齡超過50歲時還能單腳站立超過30秒,即使會左搖右擺,衰老情況也算非常不錯。科學新聞網站ScienceAlert報導,這項研究由妙佑醫療機構(Mayo Clinic)的生物醫學工程師雷扎伊(Asghar Rezaei)領導,希望研究結果能夠改善老年人的訓練計畫,盡可能延長他們保持身體自強的年歲。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平衡能力的惡化速度快於肌肉力量或步行速度,這凸顯單腳平衡測試在觀測老年人(無論性別)的重要性。單腳平衡測試通常用於老年人,因為平衡是神經肌肉老化的已知衡量標準。如199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無法單腳保持平衡5秒的老人,未來摔倒受傷的風險會增加兩倍以上;此類測試也可以作為神經系統問題的判斷。新研究調查一個人在其年齡應能夠保持平衡多久。研究中進行的每次平衡測試持續30秒,參與者先雙腿站立,睜開眼睛,雙臂放在身體兩側。接下來他們眼睛閉上,再抬起慣用腿,盡可能長時間地重複這個動作,期間眼睛或睜或閉,非慣用腿也接受相同測試。參與者還會站在一個測量重心的圓盤上,捕捉和分析任何細微的晃動。此測試容易執行、無需專業工具或人員,因此意義重大,更顯示出平衡與年齡相關的顯著下降,比肌肉力量的測量(如握力或膝蓋抵抗阻力的伸展)更嚴重。在40名50歲及以上的健康個體中,無論性別如何,一個人用非慣用腿站立的時間每十年減少約2.2秒。用慣用腿站立的時間每十年減少1.7秒。不過單腳站立時,身體搖擺的次數與年齡無關,這並不是與年齡相關的衰退跡象,是每個人都會出現的常見現象。然而如果是雙腿站立時出現搖擺,則可能表明存在問題。妙佑醫療機構的生物醫學工程師考夫曼(Kenton Kaufman)表示,「平衡是一項重要的衡量標準,因為除了肌肉力量之外,它還需要視覺、前庭系統、體感系統的輸入梅奧診所的。平衡能力的變化值得注意,如果你平衡較差,無論身體是否在移動都有跌倒的風險,恐帶來嚴重後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06 養生.生活智慧王
為何大部分空服員拒絕搬乘客隨身行李至行李艙?2理由不能幫
前空服員凱特(Kat Kamalani)表示,時常有乘客請空服員幫忙把隨身行李搬到行李艙中,但大部分的空服員會拒絕,因為這個動作容易受傷,保險也沒有理賠。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美國籍的凱特先前擔任空服員六年,她在TikTok上有將近1百萬追蹤者。凱特在影片中表示,常有乘客請空服員將他們的隨身行李放到頭上的行李艙中,並正確擺放,但這不是空服員工作的一部分。 @katkamalani #stitch with @kaylakayla.1999 that’s facts!!! #travel #tips #askontiktok #CustomersMostLoved ♬ original sound - Kat Kamalani 凱特說,很多人以為這是空服員的工作項目之一,但其實不是,包括她先前服務的航空公司和很多其他間航空公司都對空服員說不要那樣做,因為受傷機率高,且也不在保險理賠範圍內。凱特說,很多航空公司都有小卡,告訴乘客該如何置放隨身行李,至於正確放置方式,不是放橫的就是放直的,而若乘客無法將行李高舉過頭,那就也不應該期待空服員能做到。網友在凱特的影片留言。一名網友說她也是空服員,她的同事都不會幫乘客把行李放到行李艙,因為那可能會讓背受傷。在美國某間航空公司任職的網紅空服員米斯特(Cierra Mistt)之前也曾在TikTok影片表示,空服員幾乎不會出手幫忙登機旅客搬運行李,因為他們若因為替登機旅客搬運行李而受傷,不會因此獲得工傷賠償。 @cierra_mistt flight attendant secrets are officially back! ✈️ ♬ original sound - Cierra Mistt 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06 養生.聰明飲食
吃腦補腦恐增腦中風、血管性失智風險!12種補腦食物一次公開
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失智人口也逐年增加且有年輕化趨勢,而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確診者康復後也容易出現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腦霧症狀,適量攝取補腦食物有助於大腦運作。 銀髮族遵循麥得飲食有助於預防認知功能下降,那年輕人健忘可以吃哪些補腦食物呢?對此,高敏敏營養師表示,以下12種補腦食物可以物幫助大腦變年輕、增加記憶力。12種補腦食物助大腦變年輕1.香蕉:香蕉含有豐富果膠及葡萄糖,可幫助緩釋給大腦能量的補給。2.綠色蔬菜:蔬菜富含植化素及各種營養素,可以保護腦細胞讓思緒更敏銳,建議可多吃各顏色蔬菜以攝取到各種營養素。3.奇異果:每100公克的奇異果含有73毫克的維生素C,可以幫助對抗壓力也能合成腦神經傳導物質。4.雞蛋:蛋黃含有的卵磷脂可以幫助增強記憶力。5.燕麥:富含β-聚葡萄糖、維生素、礦物質,可以預防腦袋混屯,因此又被稱為「大腦的糧食」。6.深海魚:魚類含有的omega-3脂肪酸可以預防記憶衰退,建議多吃鮭魚、鯖魚、秋刀魚、鮪魚等魚。7.咖哩:咖哩含有的薑黃素改善注意力,整體認知和記憶。8.莓果:草莓、蔓越莓、覆盆子、藍莓、黑莓和黑醋栗等莓果含有花青素、維生素A、C、E、K及多酚等抗氧化營養,可以減少自由基破壞,有助於延緩腦衰老速度。9.南瓜:南瓜所含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C、E及礦物質鋅等營養,皆具有幫助腦部運轉作用。10.優酪乳、優格:優酪乳及優格中除了富含好菌,還有蛋白質、鈣質、色氨酸,可以幫助補充健腦所需的營養。11.綠茶:綠茶富含植化素能有效抗老化,減少罹患阿茲海默症機率,改善大腦認知功能。12.堅果、核桃類:堅果類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及維生素B群,有助於補腦,與上述健腦食材搭配在一起,如:莓果優酪乳、黑芝麻牛奶。莓果優酪乳除了能補腦也可以幫助腸胃順暢、補充鈣質;黑芝麻屬於高鈣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食物,對於舒緩腦神經緊繃有助益,建議每天吃小匙黑芝麻或將其撒一點到飯上或牛奶中。補腦保健成分怎麼選?許多保健成分如銀杏、魚油、抗氧化劑、卵磷脂等等,對於改善記憶力可能有幫助。不過,微笑藥師廖偉呈建議,應先了解大腦退化的原因後釐清自身狀況再選擇補腦產品,胡亂服用保健食品,反而對身體有害。抗氧化劑:維生素C、E、茄紅素及富含異黃酮、花青素的深色蔬果或黑豆等抗氧化劑,可減少自由基攻擊細胞,進而降低神經細胞萎縮及神經髓鞘的損失之作用,適合處於高度生活壓力及抽菸、糖尿病、常發炎者等細胞氧化壓力大者。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有抑制發炎的作用,可減少發炎而引起的細胞傷害,年輕族群有記憶力下降之困擾,可選擇補充魚油或富含Omega-3脂肪酸之食物。膽鹼食物、卵磷脂:磷脂醯膽鹼(PC)、磷脂絲胺酸(PS)為腦細胞膜與神經髓鞘的成分之一,因神經傳導物質濃度的降低而導致記憶力下降之年長者,可適量補充富含膽鹼的食物、卵磷脂、磷脂醯膽鹼、磷脂絲胺酸有助於修補受損的細胞膜使其新陳代謝正常。銀杏:若腦力已衰退,此時補充銀杏的效果通常不佳,而年長者且記憶力尚未退化或血液循環差且沒有貧血但時常覺得頭昏昏時,則可能是因為腦部血液循環不好,補充銀杏有助於增加腦部血液循環,發炎體質、糖尿病、血液循環差者可先諮詢醫師後再服用,除了可促進腦部血液循環,同時控制血壓與血脂,降低腦血管阻塞風險。吃腦補腦有用嗎?5個健腦好習慣許多長輩認為「吃什麼補什麼」,如吃腦補腦、吃心補心。不過, 豬腦等動物腦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反而容易造成血管阻塞,增加腦中風、血管性失智的風險,應適量食用或諮詢專業營養師或醫師建議後再斟酌用量。除了飲食之外,以下5方法也有助健腦補腦,提高認知能力、改善記憶。1.咀嚼:日本失智症權威長谷川嘉哉於《35歲開始,牙齒決定你的後半生》指出,大腦中廣大的領域和口腔、牙齒連結,透過牙齒咀嚼能增加腦部血流,活絡大腦,建議適當咀嚼口香糖,增加咀嚼的次數,增加腦部血流,有效率地排出大腦的垃圾。2.大腦訓練:美國神經科醫師瑞斯塔克於《記憶強化全攻略》提及,記憶力就像肌肉一樣,時常訓練才不會退化,也才有機會降低罹患退化性腦部疾病的風險,玩數獨、煮菜、看小說等大腦訓練皆對大腦有益。3.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改善記憶力集中問題,良好且充足的睡眠也有於降低或延緩失智症的發生,而適當的午休小睡對於提升工作效率及認知也有幫助。4.戒菸戒酒:酒精會傷害腦細胞,影響記憶力及專注力並造成認知功能退化。而抽菸,國健署表示,根據追蹤研究發現,吸菸會加速腦部皮質層變薄,相較非吸菸者,吸菸者在5年之內記憶力衰退了1.9倍,且認知功能也有下降,而戒菸後會使其逐漸回復「正常年齡」的狀態。5.控制體重及三高疾病:家醫專科醫師黃乙絜說明,有研究發現,過重或肥胖者的大腦執行能力、專注力、以及記憶力有下降的情形,另外,2016年一篇英國的系統性回顧發現,減重對於專注力、執行功能、記憶力改善都會有幫助。而控制三高疾病有助於預防血管性失智。參考資料:失智友善資源整合平台、高敏敏營養師、哈佛健康雜誌、國泰醫院 延伸閱讀: 颱風天,氣密窗為什麼聽得到「咻咻咻」的風嘯聲?達人揭3大漏風真相 「這樣跳」分泌「天然鎮定劑」血清素,預防失眠、憂鬱症!日本整骨專家的「獨門跳跳法」還改善五十肩、腰痛
-
2024-11-05 焦點.健康你我他
如何照護老寶貝/三代同顧老寶貝 照護路上更穩妥
父親罹癌期間,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解決,母親體弱多病難有餘力照料,子女們各自有家庭要養要扛,曾想過申請長照資源或聘外籍看護,但因條件嚴苛諸多限制,以及兩位老人家的遲疑抗拒而作罷。每當犯病時,才急送醫院,同住的兒子、媳婦兩頭燒,生活作息和工作收入都大受影響,不時衍生嫌隙抱怨。母親與我較能說些心裡話,經常扮演兩代人之間的溝通橋梁,所以能明白年輕一輩的辛苦、理解老一輩的無奈,各自有立場和考量,雙方都沒有錯,那是無解的人生習題。老人病痛長期照護,不只折磨人的身體,也會讓心累出病來。幾經不斷調整磨合,重新分配人力財源,將孫輩也納入規畫中,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沒錢沒力的挪出時間,在眾人齊心協力下,才讓照護老病長者這條路能走得穩妥些。我們家人不少,尚能承擔一病一老的照護重擔,但下一代人丁愈來愈少,甚至不婚不生,當老了病了時,要仰賴誰來照料?每每想到這裡,就愈發覺得健康的重要,對自己和子女都好。養兒防老已經過時,面對超高齡寡居新世代,老寶貝無人照顧的情形會愈嚴峻,除了自己努力延緩老化外,健全的社會福利和醫療體系都將成為強力後盾。讓人生最後一哩路,走得有尊嚴、從容、安心,「老有善終」,是最圓滿的生命終點。
-
2024-11-05 焦點.用藥停看聽
2050年超級細菌「3秒殺1人」!年輕人也有抗藥性 就醫勿做1事
全球面臨超級細菌威脅,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傅郁螢指出,抗生素不等於消炎藥,只有細菌性的發炎,或懷疑是細菌感染時,才須要使用抗生素。感染管制中心主任邱俊翔指出,具抗藥性的細菌可見於各年齡層民眾、門診,因此不主動服用抗生素、勿隨便停藥或減少劑量,都是幫助預防抗藥性問題的好習慣。台灣抗藥性問題已擴及各年齡層邱俊翔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2019年已將抗藥性列為全球性的醫療緊急危機,臨床上過去也以為,抗藥性問題多見於醫療院所加護病房的患者身上,由於疾病而過度使用抗生素產生,後來發現並非全然如此,具抗藥性的細菌也可能因為畜牧業、農業所使用的抗生素而產生並存活在環境中,一旦人類在受傷時,就很容易遭受感染、危及生命。他提到,台灣的抗藥性問題影響範圍廣,且不侷限於過往認知的長輩、重病族群,在各年齡層、門診都可見到,顯示整個醫療體系都面臨抗藥性的挑戰,在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中,除了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其他具抗藥性細菌比例較10年前持續攀升,比例最高增加至3倍。邱俊翔指出,據研究估計,每年有495萬人遭具抗藥性細菌感染而死亡,到了2025年除了將影響全球2至3.5%的GDP,若以2%計算,台灣損失將超過新台幣3000億元,而在2035年前全球平均壽命縮短1.8年,且2050年每3秒更有1人死於具抗藥性細菌感染,因此「對抗抗藥性,你我有責」。抗生素只該用於「細菌性」發炎感染 秉持「四不一要」守則傅郁螢指出,抗生素常用於拔牙手術、感染性肺炎、泌尿道發炎、婦科疾病,但民眾常以為抗生素是消炎藥,其實只有細菌性的發炎,或懷疑是細菌感染時,才須要使用抗生素,因此病毒引發的新冠肺炎、流感等疾病,需要服用的是抗病毒藥物,而抗生素也不適用於黴菌引起的香港腳。不過具抗藥性細菌其實也存在於人體內,民眾又該如何面對?他強調,時刻警惕「四不一要」守則,包括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來吃、不吃別人或給別人吃抗生素、不要隨便停藥、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就醫不主動要求抗生素 「診間三問」預防抗藥性細菌邱俊翔也表示,常有民眾在感冒就醫時主動要求以抗生素治療,或去藥局主動選購藥物服用,「如果醫師臨床上判斷有細菌感染的可能,就能服用抗生素,但民眾的感冒普遍是單純的病毒感染,就不需要抗生素,若不當使用後可在口、鼻、腸道、皮膚等器官,篩選出具抗藥性的細菌,而當人體少了不具抗藥性的細菌與其競爭,身上就會只帶有具抗藥性的共生細菌。」他提醒,民眾若被醫師囑咐服藥1周,若在此期間內因症狀改善而擅自停藥,或害怕副作用而擅自減少劑量,原本還未被抗生素清除的細菌就會具抗藥性,增生後則再度導致宿主生病,原先的藥物也隨之無效,進一步導致可用於治療的藥物減少,或影響身體既有的細菌,並傳播給他人。邱俊翔強調,民眾就診時應確認自己所使用的藥物與準則,拋出「診間三問」,包括「有沒有」、「吃多久」、「小心什麼」,也就是要確認藥物是否有抗生素、若有則應服用幾天與該注意何事,幫助預防具抗藥性細菌在體內產生。2050年超級細菌「3秒殺1人」 產官學籲重視抗藥性危機抗生素濫用,導致全球面臨抗藥性問題,若不積極採取行動,2050年時每3秒就有1人因遭具抗藥性的細菌感染死亡。三軍總醫院攜手衛福部疾管署、醫療品質策進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及台灣感染管制學會,今天起共同舉辦「抗生素衛教巴士」展覽,期盼藉此提升全民對抗生素正確使用的認知,喚起對抗藥性問題的警覺。疾管署署長莊人祥表示,由於具抗藥性細菌傳播,導致病人住院天數、醫療費用增加,也因可使用的抗生素數目減少而威脅生命,世界衛生組織(WHO)2019年已將抗藥性列為全球性的醫療緊急危機,政府各部門也響應每年11月18日至24日是世界抗生素認知周,有11家醫療院所同步舉辦衛教巴士展,幫助民眾深入了解抗藥性的知識、各類抗藥性細菌的危害。莊人祥指出,據研究估計,每年約有500萬人遭具抗藥性細菌感染而死亡,若此危機不解決,到了2025年除了將影響全球2至3.5%的GDP,若以2%計算,台灣損失將超過新台幣3000億元,而在2035年前全球平均壽命縮短1.8年,且2050年每3秒更有1人死於具抗藥性細菌感染。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認為,抗藥性是全球沉默的疫情,特別在新冠疫情爆發後,具抗藥性細菌的盛行率更嚴峻,若以臨床數據說明,雖然5歲以下兒童遭具抗藥性細菌感染的死亡率下降50%,但70歲以上老年人死亡率上升80%,隨著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此問題在長照機構將變得嚴峻。張峰義說,醫療機構的加護病房的重症患者,由於具抗藥性細菌感染,往往需要使用第二、三線的藥物,甚至可能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最終導致死亡,而門診開出的抗生素,占總體抗生素使用量的80%至90%,這與患者對抗生素治療的期待、醫師的診療壓力及工作量有關。三軍總醫院院長洪乙仁表示,當他還是住院醫師時,發現大家對抗藥性的認知普遍不足,且不論醫療端、病人端,只要身體一有小病或不舒服,就想尋求抗生素治療,直到如今醫療院所許多病人的出現抗藥性後,因無藥可醫而死於感染症,嚴峻的情況才喚起各界關注。洪乙仁強調「抗藥性細菌的防範,沒有人能置身事外」,而為了響應每年11月的世界抗生素認知周,三軍總醫院攜手衛福部疾管署、醫療品質策進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感染管制協會,共同舉辦「抗生素衛教巴士」展覽,以「對抗抗藥性,你我有責,快上車!」為主題,透過衛教展板、互動小遊戲及影片播放,幫助民眾深入了解正確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及抗藥性危機的嚴重性。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衛福部健保署今年投入2.25億元用於感染控制提升計畫,透過對醫療的獎勵機制,改善抗生素使用和感染控制,期望降低具抗藥性細菌傳播的比例,且行政院也將於2025年啟動防疫一體抗藥性管理計畫,全力阻止抗藥性問題。
-
2024-11-05 養生.保健食品瘋
7個跡象透露你可能缺乏維生素D!吃錯多吃都有害 掌握3重點正確補充維他命D
維生素D之所以被稱為「陽光維生素」,即是如果有足夠的日曬,在陽光照射下就可在皮膚中產生。但由於並非所有地方所有季節每天都有充足的陽光;再者,現代人工作型態以辦公室居多,每天長期待在室內。因此約有一半以上的人沒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那要怎麼知道自己維他命D攝取不足?根據《The Telegraph》整理,若身體出現以下7個跡象,你可能就是缺乏維生素D。7跡象顯示維生素D攝取不足1. 疲勞2、感冒3、骨頭痛4.肌肉疲勞酸痛5.傷口癒合緩慢6、掉髮7.體重增加缺乏維生素會怎樣?大部份人都知道,長期維生素D不足,可能會導致骨質疏鬆。但其實不只骨鬆問題,維生素D缺乏也會影響免疫力、腸胃道吸收,也與肝腎、憂鬱症、副甲狀腺亢進等疾病罹患相關。如何攝取更多維生素D? 有3個方法可以讓你攝取到維他命D:日曬、飲食、營養補充劑。如果可以,每天曬15分鐘的太陽當然是最直接的方式。此外,你還可以透過以下幾種食物攝取到較高的維生素D:.曬過的蘑菇、乾香菇:烹飪前將乾香菇、蘑菇置於陽光下幾個小時,維生素D含量會增加。.強化植物奶:但有機植物奶通常不添加維生素。.強化牛奶.強化穀物.蛋黃.油性魚類:鮭魚、鯖魚和沙丁魚是最好的來源之一。.紅肉和肝臟維他命D補充劑怎麼選、怎麼吃?如果陽光及飲食都沒辦法,則要透過維他命D補充劑,請選擇非活性的維生素D,D2或D3皆可。至於活性維他命D則屬藥物,不可隨意吃,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兆山之前受訪指出,副甲狀腺功能異常、低血鈣患者才需要服用活化型D3。更要提醒,吃維他命D補充劑絕不是多多益善,吃過量是會有副作用的。不建議一次就補充高劑量的維生素D,可以從600IU(15微克)開始;經抽血證實是嚴重缺乏維生素D,才建議補充到1000IU(25微克)的劑量,高劑量使用3個月後,也要再抽血確認是否已足夠,待恢復正常後,再調回正常劑量補充。維他命D補充掌握3重點1.選擇非活性的維他命D補充劑。2.成人每天攝取量不應超過100微克(mcg),10歲以下兒童不應超過50微克,對多數人來說10微克便足夠。3.維生素D3為脂溶性,搭配油類攝取更能促進吸收,飯後吃效果好。【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國健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