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8 癌症.肺癌
搜尋
台大醫院
共找到
1783
筆 文章
-
-
2020-01-07 養生.抗老養生
老人無故跌倒 要靠有氧肌力訓練
長命不一定好命,台灣人在晚年,平均有將近10年的時間,深受身心疾病所苦!董氏基金會6日召開記者會指出,許多銀髮族無緣無故跌倒,原因在於衰弱症和肌少症,但兩種疾病都無藥可醫,只能靠飲食和運動預防,在飲食方面必須均衡且多樣化,至於運動方面,有氧和肌力訓練缺一不可。老人別怕蘿蔔腿「若是65歲以上的老人莫名腿軟、走路不穩健,很有可能是衰弱症的前兆!」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指出,台灣65歲以上衰弱症的盛行率為7.8%,而「肌少症」為衰弱症的其中一項表徵,肌肉量不足會造成老人無緣無故跌倒,據統計,六分之一的銀髮族在一年內有跌倒經驗,輕則骨折,重則失能、甚至撒手人寰。對此,詹鼎正提供3個衰弱症和肌少症簡易的檢測方法,第一,「老人胖未必是壞事」,若體重在半年內減輕5%或3公斤,則要留意是否有衰弱的傾向,而65歲以上正常的BMI為27至30。第二,「別怕蘿蔔腿」,因小腿的皮下脂肪較少,可呈現較真實的肌肉量,將雙手的食指和拇指圍成一個圓,放在小腿最粗的地方,若有空隙就是肌肉流失的警訊。第三,男性的「握力」最好高於26公斤,女性則是18公斤。飲食運動缺一不可「衰弱和肌少症目前無藥可醫,最有效的方式是飲食和運動!」詹鼎正表示。在飲食方面,董事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建議,每天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全榖雜糧、蔬菜、豆魚蛋肉、乳品、水果、油脂與堅果種子),每一類食物都要多樣化,每天攝取15種以上的食物(不包括零食)。據統計,8成7的銀髮族未達標。65歲之後每年會逐漸流失1至2%的肌肉量,許惠玉強調,65歲以上老人更需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以防肌肉流失,最好是「兩個掌心大的肉加上一顆蛋」。此外,熱量也必須攝取足夠,才得以維持肌肉量。在運動方面,許惠玉強調「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兩者缺一不可,她建議每周最好從事5天以上有氧運動以及2天的肌力訓練,每次最少30分鐘,前者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憂鬱症等風險,後者可預防衰弱症與肌少症。董氏基金會終身志工陳淑麗示範適合老人的肌力訓練,這個運動不只訓練到股四頭肌(大腿前側),也伸展到背闊肌。(Photo by 林祐任/台灣醒報)【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1-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孕婦染德國麻疹 新生兒聽損
三年前,台灣一名廿四歲女性赴大陸染上德國麻疹,孩子一出生後就先天性聽損,我國雖針對育齡女性、外配提供公費MMR疫苗,但每年平均接種人數僅二千到二千五百位,專家呼籲,台灣雖然非德國麻疹疫區,但隨著旅遊頻繁也增加感染風險,且別以為德國麻疹只有育齡女性需要注意,男性也是高風險群。台灣已十八年未發現本土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缺陷的孩子,先前仍出現孕婦染德國麻疹造成嬰兒缺陷案例。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李秉穎表示,從一九七八年起,每名新生兒出生後皆會施打MMR疫苗,隨著年紀增長,體內抗體也會隨之消失,加上台灣並非德國麻疹疫區,難以透過自然感染產生終生免疫抗體。李秉穎表示,許多育齡女性不曉得準備懷孕前,應瞭解體內是否還有德國麻疹的抗體,一旦缺乏就應該要立即接種公費MMR疫苗,把胎兒畸形、異常等風險降到最低。我國育齡女性人口約六百萬人,但疾管署統計,每年僅有二千到二千五百名育齡女性接種MMR公費疫苗,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未有調查我國育齡女性體內德國麻疹抗體情形,接種數是否足夠,仍待評估。別以為僅育齡女性需擔心德國麻疹,一位卅多歲的男性辦完婚宴後出國出差,返台後小別勝新婚,夫妻二人卻起了紅疹,確診是先生境外染上德國麻疹,幸好太太尚未懷孕,否則恐會影響胎兒。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說,愈來愈多民眾選擇南向經商,東南亞MMR疫苗接種率差,德國麻疹也容易大規模流行,不僅育齡女性有補接種需求,常往返國際的男性也應自費接種。
-
2020-01-05 養生.健康瘦身
冬天減肥最有效?營養師教你減掉肥肉又不減掉健康
冬天節慶聚會很多,從聖誕節、尾牙、年終、進補、團圓飯,一路吃到元宵節,親友相聚、美食當前,體重問題遠遠拋在腦後,加上氣溫低,「吃多動少」,不知不覺就會發胖。尤其冬天衣物厚重,會把贅肉遮住,一個不留心忽略體重增加的事實,等到春天來臨,換上短袖衣褲後,才會驚覺怎麼變得這麼胖,「望肉興嘆」!不過,雖然冬天容易攝取過多熱量,但能量的消耗卻相對比夏天高,因此冬天是去除脂肪的好季節。「冬天減肥最有效!」大概顛覆很多人的印象,但這是事實。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營養師林育如解釋,這與「基礎代謝率」有關,天氣越冷,基礎代謝率會較高,冬天的基礎代謝率會比夏天高5%。因此建議想減重者「反其道而行」,在越不想動、越想吃的冬天,克制食慾、多多運動,等到春暖花開就可以「驗收成果」,開心甩掉厚重衣裳。肥胖與熱量堆積有關,相反的,消耗熱量就可以減重。熱量消耗分為三個部分:基礎代謝率約占人體總熱量消耗的65~70%;身體活動約占總熱量消耗的15~30%;食物的熱效應占比最少,約10%。林育如表示,提高及運用基礎代謝率是體重控制的重點,這也是冬天減重比夏天容易見效的緣故。此外,掌握12減肥秘訣,就可以輕鬆瘦,在減掉肥肉的同時,也不會減掉健康:1、增加纖維質攝取增加飽足感:每餐至少1份的蔬菜類(相當於半碗煮熟的葉菜類),且把蔬菜類當作每一餐的開端。早餐無法吃到蔬菜的人,可考慮改吃麥片、南瓜、地瓜等含纖維的全穀根莖類。2、喝湯前先撈浮油:天氣冷愛喝湯,記得喝燉品或補湯(麻辣鍋、薑母鴨、燒酒雞)前先撈浮油,可大大減少熱量熱取。3、減少油炸食物:如果非吃不可,不妨去炸皮減少油脂攝取。但需注意控制油脂攝取,或是每餐食物都用燙的,不能完全不吃油脂類,適當添加油脂是必要的,能夠延緩飢餓感。4、控制堅果類:三五好友聊天,堅果容易一把又一把下肚,尤其過年最愛吃的花生、開心果,建議每天以吃一份(一湯匙)原味堅果為佳。5、避免過多精緻澱粉類:麵包、餅乾、零食及糕餅類等,應選擇未精緻過的全穀根莖類(例如地瓜、芋頭、馬鈴薯、糙米、全麥)。體重控制時,一定要攝取適當全穀根莖類,才能避免過度飢餓造成減重失敗,且全穀根莖類含色胺酸,可維持心情愉悅。6、攝取充足的蛋白質:以攝取優質蛋白質為佳,來源包括低脂瘦肉、海鮮、黃豆及其加工品、毛豆等。一般體重控制應搭配中高強度運動,但為避免肌肉流失,就必須攝取充足蛋白質(每公斤0.8~ 1克),可協助肌肉訓練與修復,且充足蛋白質有助維持好氣色。7、餐間可吃點水果或優質蛋白質:兩餐間感到饑餓時,可吃一份新鮮水果(相當於一個拳頭大或一碗的份量)、蔬菜、一份堅果類或一杯豆漿(260ml)、一杯低脂奶(240ml),降低饑餓感。8、少吃加工品、少沾醬料:加工品和醬料鈉含量高,增加水腫機率,因此需減少攝取,盡量吃食物的原味,例如:豬絞肉比香腸好、烤地瓜比炸地瓜沾醬好。另外,醬料中尤其是沙茶醬,混雜許多油脂,相對熱量也會提高。9、減少含糖飲料及含酒精飲料:這些飲料只是增加熱量攝取。10、水分要充足:每天至少要喝2000c.c.的水。11、不宜快速減重:建議每週減少0.5kg為目標,如果每天少吃500大卡,即可達到每週減輕0.5kg的效果。12、不建議用飢餓的方式控制體重:這種減肥方式不健康且易復胖,靠飢餓的方式控制體重,只會讓身上的脂肪越多,肌肉越少,相對基礎代謝率會降更低,更不容易控制體重。飲食控制外,搭配運動控制,減重更有效。林育如分享,減重最佳運動是「全身性運動」,藉由大肌肉的運動消耗能量,初期可以從走路開始,進階到快走、慢跑、游泳、水中走路、騎腳踏車、有氧舞蹈等;要注意的是,運動前20分鐘消耗的能量來源以醣類為主,20分鐘以後能量來源以脂肪為主,因此若能持續運動,對於消耗脂肪更有幫助。延伸閱讀: 湯底決定你的胖瘦! 照著6個SOP吃不怕體重暴走 吃菜減重卻變胖? 那是因為這1類蔬菜比肉還肥 
-
2020-01-02 科別.感染科
三階公費流感開打 預估春節前用罄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開打一波三折,因世衛選株公告時間延後,讓我國創下史上最晚開打紀錄,昨起公費對象全體開放接種,50至64歲的民眾相當踴躍,約占一半。衛福部疾管署指出,目前約有250多萬劑疫苗可供接種提醒,但預估在春節前用罄,呼籲民眾盡早接種。第三階段公費流感疫苗接種首日適逢元旦,一家衛生所護理師分享,光一個上午就有139人接種,其中50至64歲族群就有67人,約占一半。台灣衛生所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徐春仕提醒,許多壯年族群自覺身體不適,並不會立即就醫,常拖遲數日,但這一拖就可能引發重症風險。疾管署統計,截至12月31日已打351萬劑,尚餘約199萬劑公費流感疫苗,明天將再配送54萬劑,本年度604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就全數配送完畢。換句話說,第三階段開打後,起碼還有250多萬劑疫苗可供接種。莊人祥籲民眾及早接種,才能在農曆春節流行高峰期前取得足夠保護力。今年疫苗打氣旺,卻傳出目前社區流行的B型流感病毒與流感疫苗的B型流感病毒珠「零吻合度」,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實驗室測試疫苗株吻合度是採用雪貂血,與人類血液結果仍有差別,此外,美國CDC去年10月報告指出,即使雪貂血反應吻合度為零,但人體注射疫苗後仍具保護力。疾管署監測資料,目前國內社區流感病毒仍以A型流感為主,約占85%,B型流感仍為少數,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今年疫苗A型流感病毒株高度吻合,民眾應踴躍接種疫苗,如果B型流感病毒珠真的不吻合,預防B型流感的效果就會變差,建議民眾另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降低併發肺炎重症風險。
-
2020-01-02 新聞.用藥停看聽
有致畸胎疑慮 治痘外用A酸要加警語
常用於治療痘痘的外用A酸因有致畸胎的疑慮,食藥署12月中發函要求醫師開立含retinoid類成分的外用劑型藥品時,須向病患說明風險,育齡婦女使用期間應採行必要的避孕措施。廠商則應在藥品說明書和仿單,以粗體字加框警語刊載「懷孕」等相關敘述,以免民眾誤用。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表示,含retinoid類成分的藥品即為A酸,分為口服和外用劑型,常用於治療青春痘,也常用來治療乾癬。臨床顯示,口服A酸的致畸胎風險明確,因此皮膚科使用上非常保守,且需個別申請健保,一般民眾無法自行購買使用。至於外用劑型A酸,則是青春痘治療上常用的藥物,有處方用藥,有些則是指示用藥,民眾可自行在藥房購買。蔡呈芳表示,外用劑型主要為小範圍塗抹,致畸胎的風險較低;治療乾癬則需大範圍塗抹,風險較高,因此,臨床上不會特別要求用藥的婦女不可懷孕,但若已確定懷孕,一般建議不要使用。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則表示,A酸的致畸胎風險以口服劑型為主,但歐盟在2019年發布相關安全警訊,食藥署依據國內外相關資料進行整體性評估,決定跟進外用劑型也要求加註警語,提高民眾警覺。洪國登說,已要求各廠商於7月31日前申請變更藥品說明書和仿單,若逾期未完成,將不准輸入或不准製造,且可能廢止相關許可證。
-
2020-01-02 科別.感染科
流感疫苗B流病毒株「0吻合」 醫鼓勵繼續接種多戴口罩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開打一波三折,因世衛選株公告時間延後,讓我國創下史上最晚開打紀錄,今起公費對象終於全體開放接種,但卻傳出今年公費及自費流感疫苗中B流病毒株,與目前社區B型流感病毒完全不同。對此,專家仍鼓勵接種,只要再加上勤洗手、戴口罩,就能達到足夠保護力。流感正值流行期,據監測資料顯示,近期社區主要流行病毒仍為A型流感H1N1,但近1周輕症檢出B型流感有逐漸上升趨勢,第51周流感快訊甚至發現,今年世界衛生組織選擇的流感疫苗B型維多利亞系克羅拉多珠,與目前社區中流行的維多利亞系病毒株吻合度為0%。對此,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實驗室測試疫苗株吻合度是採用雪貂血,與人類血液結果仍有差別,再加上疫苗中的克羅拉多珠本就是維多利亞系,仍可交叉保護,評估仍具6至7成保護力。他更引用美國CDC去年10月報告,指出即使雪貂血反應吻合度為零,但人體注射疫苗仍可有反應。據疾管署監測資料,目前仍以A型流感為主,約占85%,B型流感仍為少數占15%,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今年疫苗A型流感病毒株高度吻合,鼓勵民眾踴躍接種疫苗,坦言不吻合就是會造成疫苗預防B型流感效果變差,建議民眾額外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降低併發肺炎重症風險。黃立民提醒,不可忽視勤洗手、戴口罩等傳統防疫方式有效性,注重個人衛生就能降低感染風險。當發現出現發燒、咳嗽、肌肉痠痛等類流感症狀,就應及早就醫,使用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不只能提早緩解症狀、減少重症機率,同時可降低傳播風險,並落實生病在家休息,以免造成疫情。疾管署統計,截至12月31日已打351萬劑,尚餘約199萬劑公費流感疫苗,明天將再配送54萬劑,本年度604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就全數配送完畢。換句話說,第三階段開打後,起碼還有250多萬劑疫苗可供接種。莊人祥籲民眾及早接種,才能在農曆春節流行高峰期前取得足夠保護力。
-
2020-01-0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我思故他在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親人的死亡」。不管是老年的家人久病過世或是年輕的愛子遽然辭世,都是那樣的難以接受。第一篇是一位職能治療師描述祖母過世的前後,而委婉道出當身份轉變成病人家屬時,她有機會向工作時所接觸的病人或家屬道出心中的感傷時:「這次,換他們來治療我的悲傷、治療我的心。直到我不再為了這件事情一秒淚崩,那才是真正的放下了,放下,對我來說,不代表著不記得,或是不想念了,其實是放在內心最深處的懷念。」這道盡了喪親的「準備 面對 調適」,並由此進入醫病之間發揮同理心的美好意境。第二篇是一位母親對她唯一的男兒突然一睡不醒,無法接受這命運的嘲弄,十三年來日日不忘追思,終於走出哀傷的深淵,願以自己的經驗分享如何克服這人生最大的考驗。第三篇是一位多年致力於幫忙喪親者的身心科資深醫師分享許多珍貴的經驗與建議,並說出這句頗富哲理的話:「失去所愛,確實是我們的摯愛用他們的生命為我們上的一堂沉重的人生必修課,卻也是讓我們生命豐富、深刻、透徹的重要一門課。」 「醫病平台」非常感激這三位作者無私地與我們分享這沈重的人生必修課,也誠懇地希望他們的文章可以幫忙我們周遭正為此所苦的朋友。那一年我剛過半百,完成了大部分世間既定的秩序流程,也習慣了在那框架裡的生活模式。卻在一個陽光普照的早上,改變了所有的一切。開啟了往後不知不覺地不斷重整的人生,那天冷不提防,烏雲罩頂,逮個正著,還沒貶眼就落入從天而降的牢籠裡,卻也發不出任何聲響,哀嚎也罷,哭泣也罷,全被巨大的闐黑鎖住了。就像一個戴著近視眼鏡的人,在深夜裡的高速公路上開著車時,突然間被拔掉了眼鏡,眼前,只有無止境的一片黑暗;急促的呼吸聲,偶爾出現零星的燈光,卻不時的聽到輪胎壓到邊線凸起物的聲響,來提醒他已偏離車道了,雖然手中方向盤早已濕滑,但仍得用力緊握,放慢速度,穩住方向,且不斷地向老天吶喊:「我活得並不夠久呀!」屏氣靜神地,一心一意企圖在黑暗中,摸索著一條安全的道路,把自己擺渡上岸,否則淹沒在巨大的闐黑。這就是當年接到電話,被告知兒子已故去時的心情寫照。被告知的當下,無所謂相信、不相信的疑問,知道了,就是這麼一回事;兒子沒了生命!當下,我撲通跪下抱頭,乞求上天給予我智慧勇氣去面對這極度荒唐且荒謬的事情。手中握著話筒,不斷地抖著抖著,號碼怎麼按都不準,費了好大工夫才聯絡好幾個央求辦事的朋友。孩子的爸爸當時不在家,我告訴他這回事,也叮嚀回家的路上,可是千萬小心,不要失了神!將兒子安排成為大體老師及捐贈眼角膜,成了上天為我預備的安全道路。孩子的爸後來說到,等底定捐贈事宜,他才彷彿至黑暗中看到一個小小光點。就憑著那光點,才能摸索下一步的方向。若說這安排是石破天驚,但,是老天先給了我一個晴天霹靂啊!兒子承受多少人的厚愛?又承載了多少眾人對他的期待?領受了世間多少的溫潤善美?我一生憧憬用力養育,向上天訂製的孩子,所有的這些,豈是交付一把火了事?這任誰也都踉蹌昏厥!我又豈能摸摸鼻子認賠買單出場?唯有比荒謬更荒謬的行止才稍有力量抵擋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巨慟。老天收回孩子的生命留下了軀殼,身為母親,我親手推他進了冷凍櫃,這一步我要自己走,將孩子全部送出去,什麼也不留了!最後一球回到我手中了!而不是任憑命運冲擊,就算送我上斷頭台,也是得由我自己走上去,並且把頭擺好就位行禮如儀,而不是任人拖拉。雖然最終,自己是沒法子躺進那木箱,但總是還認為生命的主權在自己手中,保留了一絲虛無的尊嚴。餘生,我是一個喪子的母親,但,此刻我成就了漫無止境、無可救藥的驕傲,只因為我信守了對孩子的承諾。37年前孩子難產悻得生命,凝視著哺乳中的孩子,心中滿溢著愛,乳汁汨汨流著,心想:「孩子,媽媽會一輩子好好照顧你。」於今,我是照顧了孩子的一輩子。由於2005年底,我剛完成新竹文化局百年人物展,介紹先祖父的部分,提醒了我,台大醫學院、醫院滋養了我們一家四代,感恩之心油然而生,然2006年1月,兒子在睡夢中離世,驀地裡打了個冷顫,背脊骨從頭冷到脚,這是命運找到我,在時間洪流中百年的相遇。過去從來不知道百年前台大醫學院收著孩子外曾祖父的成績單,後來外祖父、父親的成績單也相繼被收藏著,而孩子自身難產得著生命也在台大醫院,如今他的名字更是在無語良師名列中。若不是當年參與了先祖父的人物展,真不知我還能有其他的安排嗎?直覺是命運找到了我,當然明白了我逃無可逃,儘管當時一直打顫發抖、恐懼害怕,由於知道退無可退,是棄后的時候了!除此一步,我將落入萬丈深淵,終日不見陽光,呼吸不到空氣,身旁所愛的親朋家人,終將因我的腐朽而枯萎。我有智慧嗎?不!那是因為我恐懼、害怕。戰場上最勇敢的士兵,應該不是什麼嚨不驚,而是儘管怕得打顫冒汗,仍然衝上前去,藉著恐懼激發最大的勇氣和作戰能力,奮勇殺出一條活路。當時的我,令人擔心,因為我沒血沒淚,不哭不語,只因我要傾全力,產生前所未有的動力和決心,去對抗荒謬困頓,我得專心集中精神啊!也只有此時,我們才能發現我們竟有著如此未可限量的力量與可能。2006年以來,爾後的十多年間,從未懊惱過為孩子所作的安排。孩子的氣味,也不復記憶,他的身影也不再清晰,只是對他的思念變成世間一切美好事物了。晴空萬里的天氣,總讓我無法自己的喜樂起來,陽光灑了一地,想起兒子在草地上追逐著風箏與揀回來的流浪狗玩躲貓貓……任何找尋媽媽的雙眼都有可能是承載著兒子的眼角膜。我告訴同為捐贈者的母親:別費思量孩子的受贈者在那裡裏喲!因為此刻他正在一個好地方遊山玩水、吃香喝辣呢!註1任何快樂的生命都是我們的親人!人生就是要經歷生命的各種風風雨雨,嚐盡酸甜苦辣,這就是完整的人生,孩子沒有這個機會,雖然有人安慰我們,孩子不用受苦嚐到人生苦味,但,我們還是遺憾,他不若我們嚐遍滋味!即便孩子在世時,似乎對很多生命哲理已經通透,但是似乎總是覺得少了一個步驟。人生也像一座園地,須要耕耘、除草、施肥,生命中的風風雨雨就是不停地在給予人生這些農作活動,網路流傳一頭驢子掉進枯井的故事,末了,驢子抖動掉本欲將牠活埋的泥土,不斷地墊高下,牠脚一蹬,就跳出困境,我們嚐遍冷暖滋味,就將它們化成養份,來茁壯成長。兒子離去後,有一句長輩安慰的話語最能令我安心!他說:我們每個人來到這世界都有義務,讓它在你離開時,比你來時要好些。他說「秉璋作到了」從此成為世間的一個美好,成為我餘生大願。註1:衛福部器官捐贈中心,舉辦的家屬關懷活動,常有受贈者感恩分享,說他們會好好注意健康,珍愛生命,帶著捐贈者給予的心……,到處遊山玩水,吃香喝辣。
-
2019-12-31 科別.精神.身心
失眠吃不吃安眠藥? 記住2原則
在台灣每十人就有一個受慢性失眠所苦,其中女性多於男性,60至69歲失眠的老人更高達兩成。失眠很痛苦,但安眠藥卻不是治療的唯一方法。要知道,造成失眠的原因百百種,簡單分成六加一類:壓力:工作、事件、人際關係…等造成焦慮飲食:含咖啡因的食物(如茶、咖啡)或提神物(香菸)行為:睡前激烈運動、躺在床上滑手機、過餓或過飽環境:太吵、太亮、震動…等身體狀態感冒咳嗽、過敏擤鼻、鬱卒想東想西、身體疼痛、更年期藥物:含咖啡因的綜合感冒藥、利尿劑睡前吃,容易半夜醒來跑廁所原發性:找不到原因,無法解釋的失眠找到失眠的原因才是正解解決它,自然順利好眠。比如改善作息、調整環境、治療疾病等。若短期真的無法改善或找不出病因,一周大於三天睡眠不佳又影響生活作息,並持續數周,建議掛精神科與醫師討論,找出失眠原因或使用藥物輔助。別自行服用 親友的安眠藥安眠藥種類眾多,有長效(維持好眠)、短效(幫助入睡)、多功能型、單純型,甚至有些只是剛好利用它嗜睡的副作用等,經醫師診斷,才能針對個人失眠類型選用最適當的藥物。錯誤用藥不但沒效,還可能平白承受副作用,得不償失。常見的助眠藥物分兩類,一種是剛好附帶安眠效果,如感冒開的抗組織胺會讓你嗜睡、肌肉鬆弛劑放鬆過度緊繃的肌肉讓你好眠;另一類是大家常聽到的「安眠藥」,又細分兩類:一是因為焦慮、肌肉緊繃等原因而失眠,醫師可能開含有多重效果的苯二氮平類(BZD)安眠藥(少數也有單一效果的)。但要留意是否出現白天嗜睡、恍神等副作用。二是針對單純失眠,醫師常開立非苯二氮平類(non-BZD)安眠藥。它們作用時間快,可幫助入睡,也較不易產生依賴性。但要留意是否出現夢遊、睡前短暫失憶的副作用。切記用藥一陣子後不可突然停藥,否則身體一下子少了藥物輔助反而睡不著,應配合醫囑慢慢減量。且服藥後,請馬上躺床,因無法預料何時藥效發作。像我媽媽第一次吃,不知道藥效那麼快發作,還先去洗熱水澡,差點走不出浴室。多運動 最天然無副作用處理失眠應找到真正的病因,解決後才不會劑量越吃越重。假日多運動或出門走走,保持身心健康才是最天然無副作用的安眠藥。
-
2019-12-31 科別.心臟血管
遠距心臟篩檢 防學生運動猝死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開辦學生遠距心臟篩檢,把學生在校檢測的心電圖與心音資料上傳雲端,再由台大組成的跨院心臟科醫師群進行判讀,未來更可把心臟危險群建檔,請學校操課小心,進一步防範學生運動再發生猝死的不幸。台大小兒心臟科醫師林杏佳說,此次心臟篩檢包括雲林區的國小190人、國中376人、高中438人,其中138人心音或心電圖異常,已轉介醫院複檢,62人有心臟疾病,4名心律不整,2人接受經心導管治療。台大副院長馬惠明說,這套系統利用先進的12導程心電圖及電子聽診器記錄心音,再轉化為數位資料上傳雲端,醫生群隨時保持最佳狀況下判讀,準確率更高,孩子就更安全。台大雲林分院長黃瑞仁表示,台灣先天性心臟病率約千分之13,傳導障礙約千分之7.52,心律不整及早發現妥善就醫可避免死亡,感謝衛福部支持,該計畫把心音和心電圖數位化,醫師「百里聽診」,讓偏鄉或低資源區的學生多一層安全保障。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赴台大雲林分院虎尾院區見證成果,並實地操演學生接受校護心電圖和心音檢測,並上傳資料由醫師判讀。陳時中說,該計畫透過創新遠距醫療的巧妙結合,讓外縣市的醫生也能來幫忙,令人驚豔,雲林是遠距醫療的示範點,將來一旦成功可擴大全國,甚至納入健保來施行。
-
2019-12-30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你家腎臟沒我家大… 一腎換一腎 卡在這個人性陰暗面
有些人結婚,講究門當戶對,但器官捐贈也需如此斤斤計較嗎?衛福部今年二月發布「活體腎臟交換捐贈移植手術管理辦法」,開放非親屬家庭可相互交換捐贈腎臟,截至目前,僅三組家庭成功申請,但配對後卻因為血型不同而告吹。●新制上路 非親屬活體捐腎案掛零新制上路十個多月,非親屬活體捐腎案例掛零,台大腎臟移植名醫蔡孟昆一語道破,大部分病家自私、小心眼,總認為自家捐贈的腎臟較優,別人家的較差,怎可能「一腎換一腎」。台灣每年約七千多病患等待腎臟移植,位居移植等候器官首位,但因器捐風氣不盛,大愛腎臟移植比率偏低,平均每一百位等待腎臟移植的患者中,僅三人有機會等腎臟,完成移植。為此,衛福部於今年年初開放非親屬等待腎臟家庭可一腎換一腎,即使在親屬間未能配對成功,透過其他患者家庭交換機會,增加活體腎臟移植機率,無須赴國外冒險移植。只不過,新制上路後,迄今移植個案仍掛零,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坦言,推動「非親屬家庭一腎換一腎」,確實困難重重,最近委託器捐中心分析問題,著手研議是否放寬程序或開放非親屬捐贈,增加腎臟器捐移植率。●三大原因 繁瑣、減敏治療佳、自私台大醫院外科主治醫師蔡孟昆則點出了窒礙難行的關鍵,原因有三,申請程序繁瑣、減敏治療效果佳,以及人心自私。首先,申請非親屬活體捐腎移植,須經過倫理委員會三次審查,光是第一關等候程序,就刷掉許多有意願的患者及家屬;醫療進步,親屬間即使血型不同,透過術前減敏治療,還是有機會換腎,不少患者不願意移植一顆陌生人的好腎,寧願花大錢,自費接受減敏治療。至於第三點則是人性自私,蔡孟昆說,即使雙方家屬配對成功,但許多病家卻斤斤計較,批評「你家腎臟比較小、功能相對差」,反觀我家腎臟較大顆、且捐贈者年紀較輕等,對於即將移植的腎臟並不滿意,許多醫師擔心術後衍生糾紛,而不敢執行。●秤斤論兩 擔心這樣交換可能吃虧對此,北榮一般外科教授級特約醫師龍藉泉也有同感,該措施在美國實施後,成效顯著,美國人對於有其他家庭成員願意捐腎,萬分感恩,感謝上帝恩寵,開心都來不及。但新制在台灣上路後,遠不如預期,臨床上看到太多台灣人自私的一面,常對著別人家的腎臟秤斤論兩,認為還是自家的好,擔心這樣交換,可能會吃虧。龍藉泉說,「想在台灣順暢推行一腎換一腎,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活體器官捐贈除了腎臟,另也包含肝臟。我國肝臟移植權威、高雄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指出,非親屬活體捐肝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教學醫院做最多,又稱「匿名捐肝」,除了法律開放,企業也支持員工的捐贈之舉。陳肇隆說,多倫多大學不只是北美活體肝移植做最多的醫院,五十例活體肝移植中,就有十多例來自匿名捐贈,約三成指定捐贈,其餘則是基於善心而捐,例如家人曾是器捐受益者,或原本就曾經捐過血、腎、或骨髓等。重要的是,病人接受匿名捐肝後,五年存活率為九成以上。台大醫院兼任主治醫師李伯皇指出,十年前,國內曾討論全面開放非親屬腎臟移植,但擔心淪為器官買賣,一直不敢開放,但目前器官移植已出現瓶頸,建議政府評估可行性與管控方式,原地踏步,無助於等候移植的患者。●C肝新藥 致肝臟整體移植率下降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器官移植趨勢是肝臟整體移植率逐年下降,根據器捐登錄中心統計去年至今本月中旬,去年肝臟大愛移植人數九十六人,今年則增至一百廿四人,但活體捐贈則從四百九十四人降至三百七十人,整體移植數從五百九十人降至四百九十四人。陳肇隆表示,很可能是肝病型態的改變。他舉例,C肝新藥上市後,臨床證明有百分之九十八的病毒清除率,且有效改善肝功能,二○一七年納入健保後,讓需多原本需要換肝者不必換肝。三軍總醫院外科部一般外科主任陳登偉也認為,應與健保給付C肝新藥有關。陳登偉說,等候肝移植患者多是C肝或B肝患者,民國七十三年政府推動B肝疫苗接種,大幅降低B肝引起的肝病變,近這兩年來,健保給付C肝新藥,今年更是全面健保給付,本來需要換肝的患者用藥之後,病情穩定,無需等候肝移植。令人擔憂的是,台灣肥胖人口眾多,未來因脂肪性肝炎引起肝硬化的患者勢必愈來愈多,將成為肝臟移植的主要族群。了促成肝移植醫學交流,第四屆活體肝移植國際醫學大會將明年元宵節在高雄舉行,這是活體肝臟移植領域最高水準的國際盛會,陳肇隆身為大會主席,號召來自卅六國頂尖肝移植學者,卡司陣容強大,鼓勵年輕醫師把握機會報名參加。
-
2019-12-29 科別.心臟血管
腦中風十大死因 前3名篩檢能預防
「覺得不對勁的話,打119先送醫院吧,把握黃金3小時。」三總神經外科主任馬辛一29日在首屆未來醫學論壇表示,台灣每年死於腦中風人數超過1萬3,000人,長年位居10大死因前3名。想要達到健康極大化、罹病極小化,對頸動脈、心電圖的預防篩檢,是國人都應具備的養生意識。頸動脈超音波篩檢「為什麼頸動脈的篩檢重要?因為它能及早發現中風徵兆。」台大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湯頌君表示,腦中風最重要的決定因子是年齡,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則是氣候變化,腦中風病患的一等親家屬,腦中風機會較一般人增加2倍。高血壓、糖尿病都是可以改變的危險因子,預防上要改變生活習慣,且按時服藥。湯頌君指出,臨床上導致頸動脈病變的原因,最常見的是粥狀動脈硬化,或相對少見的動脈剝離、放射治療後血管病變及動脈發炎等。粥狀動脈硬化過程漫長漸進,從一開始的血管內膜增厚,血管壁出現動脈硬化斑塊,血管內徑狹窄,到最後血管完全阻塞。這些都可藉由頸動脈超音波篩檢,與核磁掃描、電腦斷層等方式確診。篩檢技術預防中風「篩選中風高危險群,利用神經學檢查、心電圖、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從高危險群中找出可能發病者。」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高明見表示,根據篩檢結果,對於血壓、血糖、血脂及心律不整等,其他如體重、戒菸等危險因子控制,使中風防治線往前移,可減少致殘或致死的發生率。高明見說,長照病患100個裡面有70個跟中風後遺症有關,心房顫動跟頸動脈狹窄病變,在10個病患裡可能各佔2個,但都是可以預防篩檢治療的。中風分為短暫性缺血(小中風)、缺血性及出血性中風,其中缺血性的治療近年有突破性發展,包括血栓溶解劑及動脈取栓術的普及,新型口服抗凝血劑(NOAC)療效更備受肯定。中風復健可客製化「第1次罹患腦中風並接受完整復健治療後,70%以上可以恢復居家生活功能,約5~10%完全恢復可以回職場工作。」台大醫院復健科醫師陳信穎表示,復健治療分為急性期、急性後期及慢性期3階段,針對可能產生的認知功能、情緒功能、視覺、吞嚥機能、溝通及運動功能等障礙。外骨骼動力服是有效的復健輔助新科技之一。陳信穎介紹,急性期除了靜脈血栓溶解劑及動脈取栓術外,還有小分子胜肽治療,及自由基清除劑治療等方式。急性後期可使用功能性電刺激、小分子胜肽治療、復健機器人、人工智慧虛擬實境訓練、抗血小板藥物治療,顱外磁刺激術及功能性輔具等。慢性期有幹細胞治療、螺旋氣功儀替代治療等,並可遠距追蹤預防復發。【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19-12-27 科別.耳鼻喉
台大建議聽損兒確診就應做基因檢測 少走治療冤枉路
依據國民健康署新生兒聽力篩檢結果,每年大約有700位新生兒被診斷出先天性聽力損失,急需在6個月內決定治療方針,一旦超過6個月才介入,未來聽、說、閱讀能力都會顯著較差,但醫師和家長有時候單憑聽力檢查和影像檢查,很難決定最適合的療法,家長難以預期孩子未來聽力變化,無法預知自己的孩子聽損類型,是不是特別需要避開有耳毒性的藥物或可能傷害內耳的運動。隨著基因檢測的進步,醫師和家長不再需要像過去花很多時間從錯誤中找答案。台大醫院耳鼻喉部教授吳振吉表示,雖然新生兒篩檢找到的大多是中度以上聽損,如果把18歲以前遲發或輕度聽損的孩子都算進去,盛行率大約是2到3%,其中三分之二的病因來自於基因,與聽損相關的基因總共有200到300個。吳振吉表示,現透過基因檢測,可以提早找到大約有大約佔5到10%聽損兒,是神經發育有問題,就算花了七、八十萬裝電子耳,聽力改善效果也有限。這種狀況如果能提早向家長說明,即便家長還是選擇要裝,期待不會落差太大,醫師也能及早為孩子安排積極的聽語復健、手語學習,因此現在台大醫院的電子耳手術前除了做聽力檢查、影響檢查,基因檢測也是必備。對於另外90%孩子裝了電子耳效果很好的孩子,基因檢測也有幫助。吳振吉表示,基因檢測可以提早找到合併特定內耳結構問題的孩子,醫師會提醒家長,孩子需要終生避免服用某些會造成耳毒性的藥物,也不能從事容易撞擊到頭部的運動如拳擊、橄欖球。吳振吉表示,因為基因檢測能高度準確地決定聽損治療重要方針,目前在美國、日本、歐洲先進國家,健保都有給付確診聽損的孩子做基因檢測,台灣雖然沒有給付,但仍然高度建議確診聽損的孩子都要做基因檢測。目前台大醫院提供的聽損基因檢測有兩種,針對台灣人常見的30個位點檢測費用7000元,檢測與聽損相關的200到300個基因是3萬元。台大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所長陳沛隆表示,目前已知的200到300個聽損基因,可以解釋大約七成患者的病因,但還有三成聽損是從這三百個基因也找不到原因的,可能需要做全基因體分析才能找到答案。目前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網中心)提供台大醫院1000個名額,包括聽損、癌症、代謝或神經相關疾病診斷,都可以透過「台灣AI雲」超級電腦的強大運算能力,快速進行全基因體分析。
-
2019-12-27 科別.心臟血管
台灣每年3000心臟病寶寶誕生 7歲心疼娃娃夢想拍全家福
7歲的甄甄體型比同齡孩子更瘦小,嘴唇總像畫上了「紫唇妝」,其實是因為她出生就患有複雜性先天性心臟病,原應是分隔的4個心臟房室被打通,僅有單一心房、心室,即使不斷開刀保命,讓身上布滿因打針而留下的痕跡,因病情影響須長期住院,所以無法像其他孩子一樣到校讀書,幾乎「以院為家」的她童言童語地說,最大的心願就是拍一張全家福照片。甄甄出生時就有明顯嘴唇發紫,血氧濃度顯示只有60%,由醫師確診為兩側右心房症,出生24小時內就緊急轉介到台大醫院動刀,才得以維持生命。這7年期間,甄甄住院次數高達19次。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邱舜南說,甄甄雖然需反覆住院,手上常有打針痕跡,但甄甄非常乖巧,好好遵守醫師叮嚀,是個惹人疼愛的孩子。甄甄的故事在台灣其實並不少見,我國先天性心臟病占新生兒的千分之八至十,相當於台灣每年有三千至四千罹患心臟病的寶寶誕生。這些孩子從兒童時期起心臟病成為威脅生命的不定時炸彈。心臟病兒童基金會理事長王主科提醒,先天性心臟病是兒童最常見心臟問題,易有心律不整,但診斷及開刀技術進步,大部分先天性心臟病童已能在早期得到完全矯正,可以過正常生活。雖然先心病治療越來越進步,但仍須把握治療時間,預防猝死悲劇發生。可分析NUSKIN如新善的力量慈善基金會,透過「台灣先天性兒童心臟病」認知調查發現,近七成父母不瞭解學生心臟病篩檢的重要性,心臟篩檢可幫助家庭及早了解孩子心臟問題。如新善的力量慈善基金會2008年開始與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攜手,共同推動對先心臟病童的照護,董事長張雅婷表示,至今累積近新台幣8000萬善款,幫助超過2721名先心病童。計畫透過「守護心疼娃娃」計畫,讓社會大眾認識並共同救助先天性心臟病童,持續協助偏鄉兒童進行心臟病篩檢,並適當提供相關醫療救治。
-
2019-12-27 科別.心臟血管
運動後出現三症狀 正常孩子恐陷心律不整致命危機
心臟疾病已是我國十大死因第二名,尤其107年致死成長率直逼第一,兒童心臟科醫師提醒,孩童心因性猝死常見原因之一的心律不整,除先天性心臟病孩子容易有心律不整,即使是結構正常的小朋友也可能有心律不整問題,家長若發現孩子在運動後,容易胸痛、頭暈、心悸,就要特別留意。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邱舜南說,正常人的心律是由右心房的竇房結啟動,傳到房室結、房室束,以及心室傳導系統使心室收縮,造成規律的心跳。心律不整的種類很多,只要不是正常竇房節啟動,或整個傳導系統有任何問題就會造成心律不整,包括心臟跳得太快、太慢、或不規則、甚至心跳停止。邱舜南進一步說明,有些心律不整是良性的,如竇性心律不整、心房早期收縮、結性節律、不頻繁的心室早期收縮等,臨床上不會有嚴重的症狀或併發症,也不需要任何的治療;病理性心律不整分為心搏過速及心搏過緩。其中病理性心律不整需要積極治療,邱舜南提醒,病理性心律不整輕則胸痛,頭暈,心悸,嚴重會暈厥甚至猝死,長期治療則以藥物控制或心導管燒灼治療,依據醫師評估,有些患者需裝置心跳律調節器治療,或考慮植入性心臟去顫器。若家中孩子在運動後,容易胸痛、頭暈、心悸,甚至曾在運動時暈厥,如果家族又剛好有心律不整病史, 甚至有年輕猝死家族史,建議帶小朋友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如心電圖及心臟超音波,輕忽不得。確診後需遵照醫師指示嚴格限制其運動,保持生活規律,避免上述誘發因子,同時小患者家屬應學會心肺復甦術以備不時之需。一旦有症狀立即送醫治療,並建議隨時身上備有疾病診斷,以幫助急診醫師處理,預防猝死悲劇發生。
-
2019-12-25 科別.感染科
流感季節漸不明 全年都要警覺
過去流感疫情幾乎是冬高夏低,今年夏季流感卻較晚結束,疫情甚至高於往年。對此,專家指出,夏季流感疫情未來是否成為周期性現象,仍有待觀察,但若流感流行季節性區隔逐漸被打破,民眾應全年對流感保持警覺性,也建議主管機關詳細分析高風險族群特徵,讓民眾評估是否應自費接種疫苗。衛福部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上周的流感併發重症數有兩千一百五十八例,為近五年最高,今年全年每一個月的重症病例數都較去年多,八月起每月流感併發重症數是近五年新高,每月病例數在一百卅到二百四十三例不等,去年十二月重症病例數共九十七例,本月截至上周已有九十五例。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流感重症病例數增加可能反映人口老化,預期未來病例數會愈來愈多。其他可能原因還包括病毒本身可能有輕微改變,加上空氣汙染問題嚴重,帶來風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則說,流感病例數與重症數增加,可能受氣候變化影響,但今年的統計數據升高,是否與氣候暖化有關,需要更長期的觀察才能下定論。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前年和今年都有比較明顯的夏季流感疫情,未來是否成為周期性現象,有待觀察,但冬季流感則有比過去緩和的趨勢,顯示疫苗接種擴大到六百萬劑能降低冬季流感疫情,也有助於舒緩春節高峰的急重症壅塞。對於流感病例四季都有的現象,黃立民建議:「民眾唯一能做的事是顧好自己的健康。」應戒除菸酒、避免三高慢性病、均衡飲食多運動,該接種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時應盡速接種。羅一鈞也提醒,流感流行季節性區隔慢慢被打破,民眾應全年對流感保持警覺性,並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務必做好個人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如出現呼吸道症狀應戴口罩,儘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並落實生病在家休息,以防範病毒傳播。 編輯推薦 失落的黃金 維生素D能幫助肌肉修復和強健? 防大腸息肉變成癌 7個習慣現在做還來得及
-
2019-12-24 科別.感染科
氣候暖人口老? 今年8月起流感重症數 月月都在高點
衛福部疾管署傳染病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的流感併發重症數創近五年新高,且流行趨勢似乎有變化,每月的流感併發重症數均有一、兩百餘人,夏季病例數比春秋甚至冬季為高。醫界表示,這個現象可能與人口老化與氣候變化有關,主管機關的當務之急是公布更細的重症族群資料,讓民眾有更多訊息評估是否應自費接種。衛福部疾管署傳染病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截至上周的流感併發重症數有2158例,數字已是近五年最高。今年每月重症數都較去年多,8月開始,月月是近五年新高,每月病例數在130到243例不等;去年12月重症病例數共97例,本月截至上周已有95例。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流感重症病例數增加可能反映人口老化,預期未來病例數會越來越多。其他可能原因還包括病毒本身可能有輕微改變,以及空氣汙染問題沒改善,為人口免疫力與感染流感帶來風險。黃立民表示,流感病例似乎越來越不集中於冬季、趨向一年四季都有流感,這個現象可能源於氣候暖化,「民眾唯一能做的事是顧好自己的健康」。他說,應戒除菸酒、避免三高慢性病、均衡飲食多運動,該接種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時應盡速接種。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表示,流感病例數與重症數可能受氣候變化影響,但今年的統計數據升高,是否是氣候暖化帶來的影響,可能需要更長期的觀察才能下定論。王任賢表示,流感基本上是輕症,但若沒有抗體,就可能變成重症。流感重症監測是對病毒株毒性的監測,今年8月起流感重症病例增加,顯示今年的病毒株毒性較強,預防之道就是要接種疫苗。不過,今年疫苗供貨較晚,即使符合公費資格,許多民眾也感到好難等。雷小姐的孩子念國中,學校已流行A流,但疫苗接種通知單至今尚未寄達。彭小姐的兒子就讀小學,公費疫苗開打一個多月才輪到他們打,「在那之前我自己抓去打自費的」。王任賢表示,主管機關應公布更細的流感重症數據,除了年齡結構,還應告知民眾哪些職業族群、哪些慢性病族群在今年更易感染演變成重症,這樣民眾才有更充分的資訊評估是否應自費接種。
-
2019-12-23 養生.聰明飲食
洗草莓能不能先拔蒂頭?行家揭真相
近日有網友在臉書上分享,用麵粉水清洗草莓能將水果表面的髒污洗得相當乾淨,甚至有其他人提到,洗草莓前勿先將蒂頭葉片拔下,避免破壞果肉又將農藥一同洗入果肉當中。 一名網友日前在「氣炸鍋好好玩」發出一張草莓在洗「牛奶浴」的照片,原po大方分享洗草莓的小妙招,她說道,「洗草莓時加入一些麵粉攪拌浸泡,就能將草莓的髒污溶出來,再用清水沖洗就會超級乾淨」。對此,台大醫院營養師陳乃嘉也曾指出,清洗蔬果主要是洗去表面的農藥,一般來說會建議用清水洗淨即可,或在水裡加入太白粉或麵粉,再以搓揉方式清洗,這樣就能容易除去農藥殘留。除了可用麵粉或太白粉洗去髒污外,也有網友在留言區提到,清洗草莓前勿先將蒂頭的葉片拔掉,避免破壞水果的果肉。據報導,由於蒂頭與果肉相連的原故,清洗草莓前應先保留水果蒂頭的葉片,若先將葉片拔下再清洗,也容易在過程中將農藥一同洗進果肉當中。此外,番茄與葡萄也是蒂頭和果肉相連的水果,建議番茄可先保留蒂頭葉片清洗,而葡萄則可用剪刀連同蒂頭剪下後,再用水洗淨。
-
2019-12-23 科別.呼吸胸腔
環團控空汙增加嬰兒與孕婦死亡率 籲停止燃煤發電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今天開記者會,指研究數據發現,孕產婦死亡率與嬰兒死亡率分別創29年、10年來新高。聯盟表示,其中高雄市嬰兒死亡率已是連續六年六都最高,認為已是與高屏地區空汙、燃煤廠過於老舊所產生的PM2.5等有關。他們建議政府應儘速停止燃煤電廠運作,各黨派總統候選人應將其列於首要政見。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表示,美國紐約的研究顯示,將燃煤廠關掉後,超細懸浮微粒(PM1.0)將少51%、硫氧化物更大幅講少64%、細懸浮微粒(PM2.5)也減少46%。而據加州柏克萊大學2018年研究顯示,減少八座煤油廠後,鄰近地區平均一年後每千名婦女生育率從45%增至53%,早產率從7.0減少至5.1%,可見燃煤對於生育率的影響。葉光芃說,高雄市是肺腺癌、空汙指數、二氧化碳的三高城市,而據衛福部2018年統計資料顯示,不論嬰兒或新生兒死亡率,高雄市皆為六都之冠,且差距越來越大。以2017年的新生兒死亡率為例,高雄市每千名為4.3,遠勝第二名新北市的2.8,因此他認為台灣嬰兒早產、死亡率等新高,跟空汙有關。他說,煤是萬毒之首,燃煤排放毒氣含有戴奧辛、汞、鉻等重金屬,因此建議政府應停止中南部已運作逾30年的高雄興達燃煤電廠、台中中火等電廠,以免繼續影響生育率與新生兒健康。台大醫院兒童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表示,就臨床來說,當空汙嚴重空氣品質不佳時,孩童氣喘發作率增。而許多研究證實,如果空汙越嚴重的地方,早產兒與低體重兒出生比例相對較高。嬰兒若有早產現象,其心臟、腦部發育與呼吸相關的各器官相對不成熟,恐導致敗血症、呼吸道疾病、腦性麻痺等疾病外,也影響未來成長發育。故停止煤電應對新生兒健康較為有利。
-
2019-12-22 名人.張天鈞
張天鈞/由「海獸之子」談人工智慧
2019年5月初,以陽明山拍回來的繡球花為靈感作畫,畫到最後的結果竟然是這樣。為何這樣說呢?主要因為圓滾滾的繡球花,像極了「水泡」。沒想到最近看了電影「海獸之子」,而聯想到此作品。「海獸之子」是日本動畫電影,其細膩和巧思十分精彩。全片畫得美不勝收,由《海獸之子》五十嵐大介的原著漫畫改編,加上久石讓的配樂,讓電影呈現不同的景象。我喜歡看下雨的景色,例如「天氣之子」中的風景。而這片子除了將下雨的場景表現得很好,很細膩之外,就是幻想人可以在海底內生存。久石讓此次的電影配樂,用「簡約音樂」的風格,創造出奇幻感,非常適合展現片中海洋國度的綺麗。他表示:「《海獸之子》是一部無比有趣的作品,看了一次、兩次……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色,不是被情緒化的東西所占據,而是能在其中抒發自己的感受,最終覺得看了這部電影真好,《海獸之子》就是這樣的作品。」據說,久石讓過去為宮崎駿動畫電影配樂,都會先看未剪輯的電影片段。此次他研究了五十嵐大介的原著漫畫,他說:「《海獸之子》是部很特別的電影,客觀呈現片中壯闊的海洋奇景,反而會比煽情的音樂更感動。」而我,沉浸在悠遊的海洋世界中,不禁也跟著主角游動起來。前陣子我為了參加台大醫院的吉祥物插圖比賽,才了解到電腦的厲害。之前去光點台北看電影,其中介紹九十歲的導演,她說自己經歷過的時代,由需要片子到純電腦製作,所節省的空間實在不少。而過去拍片裝箱的時代已經過去,因此她用裝置藝術的手法來表現。我初畫台大醫院的吉祥物時,用的就是我習慣的油畫技法,女兒說這樣會跟比賽的要求不符,且會有解析度的問題。正訝異於台大之規定時,由租來之軟體始知如此要求的理由。原來用Adobe Illustrator製作的向量圖,不但可放大、不會出現模糊的現象,而且可以複製貼上,既省紙張又不必擔心圖畫解析度問題,且有其獨特的藝術性。這與那位九十歲的導演遭遇的情況不謀而合。電腦現已大量取代繁瑣又耗時的單調工作,而人工智慧的進步神速,甚至可以與人類競賽下棋;聽話的幫傭出現,已非天方夜譚。我目前就配合使用電腦輔助系統,來鑑別診斷細胞之良惡性,並了解甲狀腺乳突癌有哪些指標,可以預測病人處置的方式。您可能會懷疑電腦的可靠性,但我認為這對初學者而言,是有幫助的。特別是對甲狀腺乳突癌這種幾乎多是良性之處置。退休後每星期至少看一次電影,已成了必備的活動,但如何選好片子觀賞,成為十分重要的課題。當然好的戲院是重要性頗高的決定因素,此外好好打聽,才能將片子選好,這是觀賞電影得先做的功課。
-
2019-12-19 癌症.肺癌
治療肺腺癌 國外建議免疫藥物列第一線
醫療科技改變病人的命運,免疫藥物於五年前問市,提供病人治療另一種選擇。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教學研究部主任、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柯政昌指出,過去肺腺癌第四期患者若只接受傳統化學治療,五年存活期平均3%到6%,現在單用免疫藥物,五年存活期可增加到23.2%,若搭配化療,效果更顯著。肺腺癌第四期看到療效一名年過70歲阿公,六年前罹患肺腺癌第四期,傳統化療效果不佳,兩年半前接受免疫藥物搭配口服化療藥,如今還能趴趴走享受含飴弄孫的樂趣。收治該名個案的柯政昌說,免疫藥物療法搭配化療或電療,讓癌細胞釋放出腫瘤抗原,免疫細胞就能辨識而發動攻擊,此時加上免疫療法藥物,效果會更好。這些年的治療經驗讓柯政昌感受很深,民國95年以前,他不忍看到肺癌患者因化療效果不佳而絕望,婉拒治療病人,直到標靶藥物上市,才開始投入癌症治療。他說:「看著患者病懨懨來就診,治療一年後帶著自己種的香蕉來送我,真的覺得這就是當醫師最大的成就感,新藥治療改變一個病人與家庭的命運。」健保4月開放名額從醫師心態轉變就能看見這些年治癌藥物的進步。今年4月癌症免疫療法納入健保,健保署以一年經費八億元,有條件給付八種癌別、11種適應症,開放800個名額。以非小細胞肺癌為例,為了使效果更好,患者使用前需檢測生物標記(PD-L1),必須高於50%,才能用藥。柯政昌說,實際上非小細胞癌生物標記表現高者,大概僅有兩成,多達四成是腫瘤不具特殊基因表現的野生型患者,這些患者沒有標靶藥物可用,只能接受化療,平均存活期10.7個月,但加上免疫藥物可延長到22個月,幾乎可延長一年壽命,對病人極有意義,但自費金額昂貴,大多數病人負擔不起,喪失治療機會。醫界:希望條件放寬醫界認同健保給付對病人幫忙很大,但希望經費可以擴大,條件可以放寬。柯政昌說,免疫藥物在病人體力好的時候使用效果最佳,國外已建議列為第一線治療,但台灣很多時候得在化療失敗後才能使用,影響效果。另外,他建議放寬治療三個月後的評估方式,納入病人臨床症狀表現,不是只有影像,因為腫瘤經電療會結疤,影像上看來沒有縮小,會被認為治療沒有進步,影響繼續給付,若病人喪失治療機會,十分可惜。健保署:全面檢視成果對此,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對於民眾有益的治療方法,健保署一定爭取納入給付,但健保資源有限,必須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才能把資源用在刀口上。健保也會檢視免疫療法納入給付的成果,若提前用藥有更好的效果,可考慮提前給付,但若效果不佳,則將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
-
2019-12-18 性愛.性病防治
愛滋用藥不可停 一旦中斷危險增
你還以為愛滋病是「世紀黑死病」,無藥可治嗎?台灣愛滋病學會今天公布「國人愛滋認知調查」,九成的人自認了解愛滋病,但僅0.2%的人對愛滋有正確認知,且多數人認為愛滋感染者壽命較短。醫師表示,錯誤觀念帶來恐懼,更形成防疫的漏洞。台灣愛滋病學會與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針對520位18至40歲、有性經驗的男女進行「國人愛滋認知調查」網路問卷調查,發現民眾普遍缺乏對愛滋的正確認知。調查發現,有過性經驗的受訪者僅有兩成做過愛滋篩檢,更有七成五認為不需要接受篩檢。但事實上,愛滋病毒的傳染途徑包括性行為、血液及母子垂直感染,只要發生不安全性行為如口交、肛交、陰道交或其他體液交換方式都有可能感染,因此只要有過性行為就應該要做篩檢,持續有無套行為則建議三到六個月至少篩檢一次。另外,台灣愛滋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醫師洪健清表示,目前愛滋藥物已可很好的控制愛滋,且過去依此需要服用許多顆藥物、副作用大,現在進步到一天只需一顆且副作用低。洪健清說「治療即預防」,感染者只要接受治療、穩定服藥,平均餘命和常人無異,且只要病毒量降到小於200,維持測不到的狀態達六個月,也不會傳染給其他人。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則提出90-90-90計畫,希望在2020年前,達到90%感染者了解自己的狀況、90%知道自己狀況的感染者接受適當治療以及90%接受治療者成功抑制病毒量。洪健清表示,截至今年11月,台灣愛滋新感染人數達10年最低,並達到「87-90-94」的成績。但他表示,藥物一定要穩定服用,不可中斷。一旦中斷可能造成抗藥性,以及造成發炎反應,使腎臟和、心血管的疾病發生率上升,反而更危險。針對愛滋病的預防,洪健清也提醒,除了性行為全程戴保險套外,也可採取預防性投藥(PrEP),預防愛滋病毒感染的風險可達九成以上,建議政府擴大補助。
-
2019-12-18 科別.眼部
小孩常歪頭斜眼? 別錯過黃金診療期
「醫師,別人都說我小孩有鬥雞眼(或脫窗),該怎麼辦?」這是兒童眼科門診常聽到的疑問,也是常見的兒童眼睛問題。學齡前兒童 2%有斜視一般人的雙眼視軸是正而平行的,當我們看一個物體,物體的影像就會分別落在兩眼視網膜黃斑部中心凹上,再經由大腦的融像能力,使兩眼所見的影像合而為一。倘若兩眼的協調發生問題,使兩眼相對位置不正,就是斜視,3到6歲的學齡前兒童約有2%患有斜視。斜視的種類依照偏斜的方向分為內斜視(俗稱鬥雞眼)、外斜視(俗稱脫窗)及上下斜視(常合併頭部歪斜),前兩類較為常見。孩童的內斜視常見的有先天性內斜視和遠視眼引起的內斜視。弱視未矯治 恐無法挽回先天性內斜視角度較大,較易造成弱視,需要盡早進行眼肌手術矯正。遠視眼引起的調節性內斜視,治療原則是先配戴適當度數的眼鏡矯正遠視眼,若配戴眼鏡後殘餘內斜視角度仍大,依然有可能需要手術矯正。至於外斜視,有很高的比例是間歇性交替外斜視,較不會影響視力;但是斜視的角度和頻率都有可能變化,需要定期追蹤觀察。斜視除了有外觀上的問題外,還須注意是否有弱視存在,斜視性弱視因為牽扯到視覺抑制的機轉,若沒有及早發覺進行矯治,一旦錯過關鍵期,造成的影響將可能無法挽回,因此必須積極治療。3歲檢查視力 利及早治療家長若觀察到家中孩童有歪頭斜眼的狀況或懷疑有斜視,建議盡早帶孩童至兒童眼科進行檢查,當孩童年齡達到3歲時,建議做視力檢查和立體感的篩檢。若測量結果視力未達到0.6以上且立體感檢測有問題,需由眼科醫師評估和追蹤,確認是否有斜弱視等狀況影響雙眼視覺。若有因斜視造成的弱視,無論是否需要手術矯正或在手術前後,都必須依靠遮蓋療法,讓弱視眼的視覺可以發育,這部分也需家長多留心配合治療。此外,也有不少嬰幼兒從外觀上看起來像有鬥雞眼,但大部分其實是鼻梁尚未挺起,鼻子兩側眼皮比較寬,導致內側眼白被遮住,就會看起來像內斜視,但可能只是假性內斜視。因此,家長如懷疑家中幼兒斜視,建議到小兒眼科門診,請醫師仔細檢查確定病因,以免錯過早期診斷矯治的時機。
-
2019-12-18 科別.感染科
疫情連3周上升 流感最快本周進入流行期
流感疫情連續三周上升,上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超過九萬,以北部和中部上升最快,衛福部疾管署預估最快本周進入流行期,比原預測提前兩周,專家表示,今年接種率比去年好,民眾如期接種即可,無需搶打。疾管署資料顯示,上周急診類流感就診病例百分比為十一.一,非常接近流行閾值十一.五%。疾管署署長羅一鈞表示,數據陡升與日前冷氣團來襲有關,近日天氣回溫,研判就診人次上升幅度會縮小。雖尚未進入流行期,但上周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卻達四十五例,年紀最小為一名北部四歲女童,十二月五日出現發燒等症狀,隔日就醫被懷疑為流感個案,隨即住院,同日晚間因意識不清,確診A型流感併發腦炎,所幸已康復出院。因世界衛生組織太晚公布疫苗株,我國創下史上最晚開打紀錄,出現搶打潮,截至本月十五日接種二○八萬劑,羅一鈞表示,幼兒接種成長幅度最大,第二階段接種起八天打出廿二萬劑,去年同期僅十二萬,成長近八成四;長者則接種六十四萬劑,較去年同期多出十七萬劑。全國校園接種完成率已達八成七,預計明年一月十日前可完成校園接種。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說,接種疫苗需兩周才能擁有保護力,建議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及幼兒等流感重症高風險族群,在年底前完成接種。
-
2019-12-17 科別.心臟血管
「心內膜炎」常讓你誤會為小感冒 刷牙、手術都可能引發
39歲的台灣藝人郭彥甫,他近日赴美旅遊,因流感併發心內膜炎,突然間感到心臟異常疼痛,在美國緊急住院治療,醫生表示,這是流感造成的病毒感染,再晚兩個小時可能會心臟休克危及性命。他說:「我真的差點死掉,醫生說『大概再2個小時你就不行了』」,並在住院後一天出院。心內膜炎是什麼?衛福部資料顯示,細菌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是指心臟內膜構造或瓣膜受到細菌感染之疾病,病人得病的原因是因血流遭受細菌侵入(菌血症),細菌順著血流附著在不正常的心臟瓣膜或有缺損的心臟組織中,影響如下:1.心臟瓣膜被細菌吃掉,造成瓣膜毀損、心臟衰竭,嚴重致死。 2.「細菌贅生物」掉下來,隨著血流跑到其他地方,比如腦部造成「細菌性腦梗塞」、甚至腦膿瘍。 大部分的細菌來自口腔、上呼吸道、腸胃道或泌尿道,經由牙科或外科的診察,治療手續進入血液造成菌血症。初期徵狀類似感冒感染性心內膜炎通常剛開始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如:發燒、寒顫、盜汗、疲倦感、無力、食慾不振等等,抑或是體重減輕、皮疹、腹痛、脾腫大、心雜音、關節腫大及疼痛、腦中風等情況。另外,可能會有以下併發症:栓塞性腦中風、腎衰竭、敗血性休克、肺水腫、肝肺脾膿瘍、心臟衰竭、心律不整造成猝死。在《良醫健康網》近4萬筆網友票選中,獲得「心臟外科」第一名好醫師評價的台大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陳益祥在接受《良醫健康網》採訪時指出,細菌性心內膜炎,常是因存在於口腔、腸道、或泌尿道的細菌或黴菌,引起心臟內膜表層或心臟瓣膜感染、把心臟瓣膜破壞,會對心臟造成損傷甚至死亡。人體口腔中本來就有許多細菌,容易隨著拔牙、洗牙或刷牙等動作而跑到血液中,之前曾發生過有民眾拔智齒後,細菌隨血液留至心臟瓣膜上且落地生根,感染心內膜炎。陳益祥解釋,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症狀為發燒溫度忽高忽低、有點喘,但較不會像心肌炎一樣急性猝死、且恢復快,上述鏈球菌吃掉瓣膜案例,即屬於細菌性心內膜炎。如何判斷只是一般小感冒,還是心臟發炎了? 那麼,民眾該如何判斷只是一般小感冒,還是心臟發炎了?陳益祥建議,「抽血」是最直接的方式,且最好到醫學中心照X光、心臟超音波檢查。而送往醫院檢查的判斷指標有兩個:1.吃藥2~3天,類似感冒之症狀不但沒改善,且有加劇情形,再加上持續性多日發燒未退。2.有疲憊、噁心嘔吐...等類感冒症狀,一到數週後又有明顯喘不過氣的現象。做這些事容易感染性心內膜炎此外,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主要有兩大因素:1.病人有潛在的心臟病變,如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二尖瓣脫垂、人工瓣膜置換等。2.致病細菌的菌血症:如靜脈藥物濫用者的葡萄球菌感染、因牙科處置的鏈球菌感染、來自生殖泌尿道的腸球菌,以及各式植入的導管與透析的血管通路等,都有可能是致病的原因。還有,實行以下檢查或手術時要注意 1.洗牙或其他會造成牙齦出血的牙科手術 2.扁桃腺切除術 3.使用硬式支氣管鏡檢查呼吸道 4.呼吸道、腸胃道或泌尿道手術 5.膽囊或攝護腺手術如何治療?通常需四到六週的抗生素治療。若保守治療失敗或產生嚴重的心臟衰竭,則要考慮緊急開心手術治療。
-
2019-12-17 科別.皮膚
身體出現刺痛感就要有警覺 醫師告訴你皮蛇發病4症狀
「哎啊,好痛呀!這樣折磨我,不如死了算了!」78歲的老爸病懨懨地斜躺在沙發上,哀嚎許久。媳婦忍不住偷偷拉住先生嘀咕:「老爸先前不是帶兵的將官嗎?怎麼長起疱疹就唉唉叫呢?」讓沙場硬漢也吃不消的帶狀疱疹,就是民間俗稱的「風蛇」、「皮蛇」或「腰纏蛇」,與水痘一樣都是由Varicella-Zoster病毒感染或活化引起。也就是說,患者在幼年或年輕時感染這種病毒,皮膚出現了水痘症狀,痊癒後病毒潛伏在脊髓神經節內,當身體免疫力降低時,病毒再伺機活化、增生,然後隨週邊感覺神經蔓延往皮膚表面擴散,形成蛇樣纏身的帶狀疱疹。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指出,多數患者在發病時,是先在身體一側靠近胸椎或腰椎部位出現刺痛感,一般幾天後浮現丘疹,再逐漸成為一團團沿著神經節分布的水泡,讓人又癢又痛,但有時會痛到2~3個月才發疹,發疹持續約1週,之後水泡化膿,接著結痂剝落。但別以為痂皮脫落,惡夢必然解除。帶狀疱疹最常見、也最擾人的後遺症,便是可能引起長達數月,甚至數年的患部持續性或間歇性疼痛,且這種痛不是普通的皮膚或肌肉痛,而是痛徹心扉的神經痛;病人常因疼痛而導致心情不佳、不敢活動、失眠倦怠、憂鬱厭世等,或連衣服碰到都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至於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發生率、嚴重程度與持續時間常隨年齡而增加,像是60歲以上的銀髮族若得到帶狀疱疹,出現疱疹後神經痛的比例高達5成以上。另外,免疫力低下的癌症化療患者,以及罹患愛滋病或紅斑性狼瘡、糖尿病者,不僅較易出現帶狀疱疹,且發病後產生慢性神經痛等嚴重後遺症的比例也較高。而除疱疹後神經痛外,臨床上也曾發現有患者的疱疹病毒侵犯到眼角膜,進而造成失明後遺症;或是侵犯聽覺神經造成失聰;也有人損及薦腸關節,造成大小便失禁;也有侵犯到橫膈膜,造成打嗝不止。更惱人的是得過帶狀疱疹後並不見得能終身免疫,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還是有可能再度復發,因此預防更顯重要。蔡呈芳指出,曾經感染水痘的人就有機會發生帶狀疱疹,預防之道在於維持良好免疫功能,他提醒大家,平時宜作息正常,睡眠充足,均衡攝取各種營養素,並適度安排運動與休閒活動舒解壓力。延伸閱讀: 「皮蛇」好了還很痛是怎麼了? 守住免疫防線 拒絕皮蛇上身
-
2019-12-16 醫聲.罕見疾病
爭取罕藥/肌萎病友盼 給付罕病奇蹟之藥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患者最近走上街頭,因為藥物 「Spinraza」能挽救逐漸死亡的神經元細胞,讓他們即使只有一根手指還能動,也能表達自己,「藥改善的不僅是生命,而是活下去的方式」,但藥費昂貴,健保給付尚待討論。病友請命,罕病家庭為大家承擔遺傳風險,如今有藥可用,需要社會支持。罕病基金會才過廿歲生日,這也是廿年來再度有病友為用藥走上街頭。Spinraza能讓神經細胞死亡按下停止鍵,被稱為奇蹟之藥,美國從二○一六年通過。台大醫院基因學部主治醫師簡穎秀表示,全台至少約四十名患者符合用藥、平均一年需近四億元,但能讓患者和與一般孩子般成長,脫離被禁錮的人生。快三歲的「妞妞」熱情揮手,很難想像她是出生就被宣判活不過六個月的SMA寶寶。妞妞三個月大時成為全台第一位藥廠贊助「恩慈療法」個案,小小一支針反轉一家命運,一年注射三劑,配合居家復健,讓原本只能躺著、連吞口水都臉色發黑的妞妞能夠坐起來、小口進食、喊爸爸媽媽,努力學走路,一切就像奇蹟。藥有多「神奇」,來不及用藥的遺憾就有多深。劉爸爸的兩個兒子都患有SMA,廿年前確診後,他跑遍全台,試過各種方法都徒勞無功,眼睜睜看著兒子漸漸無法行走,尤其今年讀大一的小兒子連用手按鈕的力氣都失去了。最近看到及時用藥找回行動力的小病友,劉爸哽咽:「我真的好想把兒子塞回去重生一次。」台大醫院基因學部暨小兒部主治醫師胡務亮表示,Spinraza是治療SMA首選,美國之後,歐盟、加拿大等陸細馬過審查與保險給付,台灣從最初共同參與研發計畫至今,卻因藥價等因素遲遲未納入健保。胡務亮和簡穎秀一同為SMA病童請命,建議健保能同意急迫性最高的第一、二型嚴重型患者,立即給藥治療,至於其他型別使用藥物,也希望社會保留開放討論的空間。
-
2019-12-16 科別.罕見疾病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分四型 全台患者四百人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因第五號染色體基因變異,使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漸進性退化,肌肉逐漸軟弱無力、萎縮的一種罕見疾病。台大醫院基因學部暨小兒部主治醫師胡務亮表示,發生率為一萬分之一到二萬分之一間,每一到兩萬名新生兒就有一人罹病,全台逾四百患者。SMA共分四型,第一型嬰兒期發病,情況最嚴重,第二型是一歲以前發病,愈小發病,退化愈快,第一型和第二型合計七成,孩子可能出生一、兩個月內很正常,但四肢漸漸不能動、呼吸跟吞嚥困難,若不治療,可能在兩歲前死亡;第三型與第四型較晚發病,有些患者可能在十歲或廿歲後才發病。目前治療SMA,其他藥物效果有限,Spinraza是首選,症狀出現前給藥效果最佳,但藥費高昂,平均每人每年約需一千萬元,美國於二○一六年通過,確定第五號染色體缺失患者皆可使用,兩年內陸續歐盟、加拿大等也通過審查與保險給付。台灣最初就是共同研發計畫的參與者,因藥價等因素遲未納入健保給付。
-
2019-12-16 醫聲.罕見疾病
爭取罕藥/SMA患者為用藥請命 爭取最後一根手指還能動的機會
「我們要有尊嚴的活下去!」獲兩次總統教育獎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患者李怡潔,日前與罕病SMA肌萎藥物爭取聯盟在立法院一同表達對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治療藥物需求,希望政府相關單位盡早對治療藥物Spinraza全給付,她也和十名罕病代表赴總統府陳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為罕見疾病之一,據聯盟統計,全台約逾400名患者,且確診後的新生兒須立即治療,來保護尚未退化的神經元,成為孩子成長不可逆的關鍵。台大基因學部、兒科醫師呼籲,SMA藥物Spinraza要價不菲,全台患者中約40人符合用藥、平均一年雖需近四億的費用,但能保護新生兒尚未退化的神經元,使其能與一般孩子般成長,政府相關單位應盡早對SMA一、二型嚴重型患者的藥物進行全給付。台大醫院基因學部主治醫師簡穎秀表示,SMA是隱性遺傳、運動神經元退化的疾病。過往的藥效不佳,從2016年起,美國已有治療藥物Spinraza,此藥能保護尚未退化的神經元,幫助患者的症狀停在當下、不再惡化,且適用所有嚴重程度的SMA患者,因此被稱為奇蹟之藥。簡穎秀說,SMA需早期發現,因為神經元會在出生後快速減少,SMA寶寶在發現一個月左右就會減少七成神經元細胞;若透過大規模且普及的新生兒篩檢,一確診就使用Spinraza,可將治療時間提前到發病前或剛發病時,使神經元不再惡化。台大團隊透過大規模篩檢證實,脊髓型肌肉萎縮症患嬰可經由篩檢確認,成果已發表於今年七月的「小兒科期刊」。台大醫院基因學部暨小兒部主治醫師胡務亮表示,治療SMA,Spinraza是首選,美國FDA於2016年審查通過,確定第五號染色體缺失的人都可以使用,而後兩年內陸續通過歐盟、加拿大等審查與保險給付。但可惜的是,目前美日港等先進國家雖都已給付,而台灣從最初參與共同研發計畫至今,卻因藥價等因素遲遲未納入健保,部分SMA患者僅能透過國外藥商的「恩慈療法」,來人道救援免費供藥。在Spinraza藥物治療費用上,簡穎秀粗估,全台一年十八萬新生兒中,發生率約近二萬分之一,約九人會得SMA,而其中六成、也就是五人為第一型,以目前全台患者中約四十人符合用藥、一人療程至少需五年,粗估平均一人藥物治療費用一年約九百萬元,四十人一年雖需近四億的費用,但卻有極大的療效。如她自己收治的九名個案中,其中一名新生兒在出生第三天就篩檢出SMA,經再度檢驗確認、向藥廠申請人道救援治療評估等申請流程下,第十二天就給藥,所幸寶寶十個月大就能自己坐,只比一般兒童發展慢兩三個月;另一位新生兒,則是在出生第三周起給藥,兩歲時學會走路並可自己行走。還有一名新生兒雖三個月才開始治療,但成長到兩歲時,也可扶牆站立、自主呼吸。簡穎秀感性的說,寶寶當時若沒用藥,現在可能已長期臥床、得用呼吸器維生。Spinraza的治療效果,讓簡穎秀與胡務亮十分有信心。因此,她們一同為SMA病童請命,建議健保署能放寬審議,急迫性最高的第一、二型嚴重型患者,應立即給藥治療;至於其他型別用的藥物,也希望社會保留開放討論空間。
-
2019-12-15 養生.保健食品瘋
綜合維他命不要補過頭 營養師:一天最多服用一種即可
一位70歲長輩每天至少吃三種維他命,導致體內B12過量,當綜合維他命都吃完時,體內已經習慣高濃度的B12,當開始沒有服用時,反而出現缺乏B12的症狀,如貧血、精神沮喪等。營養師呼籲,平時應均衡飲食,當確定營養缺乏時才增加使用綜合維他命,且一天最多服用一種綜合維他命即可。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簡妙凌說,許多民眾習慣服用綜合維他命,特別是長輩,孩子為表達孝心,常在過年時節送上保健食品,但應小心服用過量。例如,銀髮族因為牙口不好,減少食用肉類等動物性食物,進而減少攝食到維生素B12,有些長輩定時服用綜合維他命,防堵惡性貧血、皮膚麻痛等症狀,此時,同時又補充B群,就可能攝食過量。簡妙凌解釋,維生素B12屬於水溶性維生素,平時會透過身體系統代謝,只要飲食均衡,就不用擔心維生素B12缺乏,除非是純素者、有做過腸胃道手術、不能吃動物性食物的長輩,才可能有缺乏維生素B12風險。簡妙凌說,一般缺乏維生素B12不會有立即風險,但如嚴重缺乏,會出現嚴重貧血、精神沮喪、皮膚麻痛等症狀,但過度補充,會使身體習慣過量的維生素,才能維持基本機能,建議補充維生素,應先向營養師諮詢,有缺乏風險時再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