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8 該看哪科.兒科
搜尋
兒科
共找到
872
筆 文章
-
-
2021-04-07 該看哪科.婦產科
雙胞胎早產機率高 產婦羊水破裂龍鳳胎提前報到
南投34歲陳姓產婦預產期在5月初,因為懷龍鳳胎,安排4月底剖腹產,連假期間4日上午,拜完祖先後,產婦在家破水,到南投醫院急診,在專業醫療團隊緊急剖腹產後,姐弟平安誕生,因為早產為了預防感染,隨即交由兒科醫師接手照護,健康狀況良好。陳姓產婦表示,羊水破裂的時候不會痛,一開始還以為是尿失禁,跟丈夫討論後,才意識到即將生產,兩人騎機車到南投醫院急診,醫師檢查後說要緊急剖腹,產婦直呼好巧,沒想到孩子迫不及待選擇在兒童節出生。婦產科醫師黃子菲說,基本上雙胞胎的早產機率較高,剖腹產對母子相對較安全,且因為懷孕35周,胎兒肺泡成熟了,胎心音檢查也正常,經超音波檢查發現比較下面的寶寶羊水幾乎流光,因此團隊評估後安排緊急剖腹產。接生的時候,婦產科主任陳麗琴趕來支援,兒科醫師也在旁待命,確保小孩出生後就能接受到完善的醫療照護。因為早產的關係,為了預防感染,嬰兒出生後隨即交由兒科醫師接手照護,目前收治病嬰室照護。黃子菲還提及連假期間還有一案在凌晨時肚子痛合併出血,經超音波檢查顯示她子宮底部分胎盤剝離,隨著胎盤剝離擴大會影響血流供應,會影響胎兒健康,故緊急安排剖腹產,母子均安。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說,南投醫院為產婦與寶寶設想,克服醫療成本、人力調配等難題,提供24小時小兒急診醫療照護及婦產科接生服務,在婦產科與兒科合作下可應付任何突發狀況,讓南投縣孕婦與孩子隨時都能得到專業醫療服務。
-
2021-04-07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北市調查 逾8成國高中生睡不夠 恐易憂鬱
調查指出,台北市有高達84.5%的國高中生周間平均睡不到8小時,小學生睡不到9小時也有33.4%。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指出,睡不夠的學童容易有情緒行為困擾及過動傾向,青少年則容易出現憂鬱焦慮,建議父母應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喚醒孩子前15至20分鐘先拉開窗簾,周末補眠不要過頭等。調查由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楊建銘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醫師張詠森合作,在2018至2020年針對北市1萬多名學齡前兒童、4317名國小學童,以及3625位國高中學生的睡眠狀況進行統計。楊建銘表示,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6至12歲的國小兒童周間平均睡眠應在9至11小時,13至18歲青少年要睡8至9小時,但台灣兒少睡眠時數多低於該基金會建議,尤其台北市等都會區的小孩課業壓力與日常休閒的平衡不足。隨年齡增長,睡眠缺乏更嚴重,學齡前兒童原本有80.5%符合建議,到國小只剩下65.1%,國高中生只剩下15.4%,高達45.7%國高中生睡眠過少,亦即睡不到7小時。研究進一步發現,過敏症狀及3C產品使用,影響兒童青少年的睡眠品質,若有氣喘夜咳、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症狀者,較難以入睡,入睡後容易醒來,白天也比較容易疲倦;若睡前一小時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睡眠時間較少,白天也容易嗜睡。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建議,父母應及早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包括透過鬧鐘,給予15至20分鐘的緩衝期提醒收心;收書包做好就寢前準備;也可以自製「睡覺暫停卡」,藉由行為獎賞制度,減少抗拒上床的行為。也可善用生理機轉,喚醒孩子前15至20分鐘先拉開窗簾,讓陽光灑入房間,藉由光線對褪黑激素的抑制達到喚醒功效;周末補眠不要過頭。
-
2021-04-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嗜糖成癮 成長配方 2杯就超標
快滿三歲的噗心應該要開始學習和大人一樣,由六大類食物中攝取營養,也藉此訓練咀嚼能力;但她總偏愛喝「又香又甜」的成長配方,一天要喝近一千毫升,幾乎是同齡幼兒的兩、三倍,卻對青菜、肉類等興趣缺缺。噗心媽媽、社企流創辦人林以涵試著讓女兒改喝白色鮮奶。噗心會問:「那種黃色牛奶還有嗎?」白色的,不夠甜。兒科醫師和營養師眼中,這是對成長配方「過度依賴」,添加的糖分和香料讓幼兒無糖不歡,容易挑食,也難銜接固體食物,「只愛喝、不愛嚼。」博仁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毛心潔說。兒科醫師臨床觀察,台灣一歲以上的幼兒,十個約有八個會喝成長配方,比率相當高。毛心潔指出,常見家長來求診,煩惱孩子總不吃飯,進一步詢問孩子的一日飲食,會發現常是早上喝一杯配方奶、中午飯沒吃兩口,繼續喝配方,晚餐和睡前再喝,「怎麼可能吃得下飯?」糖尿病風險增加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金惠民表示,二○一三年澳洲雪梨大學曾研究,調查印尼和馬來西亞成長配方的添加糖問題,發現長期飲用成長配方可能導致孩子蛀牙、腰圍增加、體重過胖,甚至提高罹患第二類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願景工程此次調查台灣市售廿一款成長配方發現,高達九成五添加精製糖,如蔗糖、果糖、乳糖、玉米糖漿等。經專家估算,部分品牌喝兩到三杯,就可能超過國際醫學組織給幼兒的每日糖建議攝取量十五公克。營養師吳芃彧觀察,在廣告和通路的推廣下,許多父母在孩子滿一歲後,會從嬰兒配方奶銜接使用成長配方,成長配方好沖泡,口感既香又甜,孩子愛喝,也就很容易取代正餐,但這樣的取代並不健康。不適合天天攝取她強調,一歲後的孩子得花時間學習咀嚼、吞嚥天然食物,建立健康飲食的習慣;成長配方就像大人生病、住院時,會飲用的「高糖份高熱量補充品」,是在非常時期的營養補充品,而不是天天可以攝取的「食物」。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說,成長配方添加許多微量營養素,雖有助於補充營養,但不該添加蔗糖等精製糖,孩子吃多了,反而影響發育及健康。他呼籲政府應將成長配方納入「特殊營養食品」的管理範疇內,讓專家可介入審查、限制配方的含糖量。
-
2021-04-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如何把關…兒科醫師:成長配方應納管
成長配方潛藏精製糖危機,如何化險為夷?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聯會和台灣兒科醫學會雙雙呼籲,政府應將成長配方納入「特殊營養食品」,訂定國家標準來嚴格管理;並仿照美國二○二○年最新作法,從標示「添加糖」含量著手,讓父母在選購上有充分透明資訊;同時鼓勵業者減糖,設計更符合孩子健康的營養補充品。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調查市售廿一款成長配方發現,高達九成五含有精製糖,且經過計算,部分配方奶喝兩到三杯,就可能超過國際醫學組織的每日糖建議攝取量。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指出,基於兒科醫師立場,衛福部應該將成長配方納管,讓相關專家參與會議、協助把關。熟悉配方奶產業的全聯會營養師吳芃彧表示,目前台灣一歲以下配方奶屬於特殊營養食品,規定較嚴格,政府訂有國家標準,上架後每季食藥署會抽查,確保內含的成分符合規範。一歲以上成長配方就大不同。吳芃彧說,和超商貨架上的統一布丁一樣,成長配方被歸類為一般食品,只須遵守「食安法」等規定,也沒有定期抽驗,管理寬鬆。她強調,成長配方應該是幼兒有營養不良等問題才飲用的補充品,衛福部應納入特殊管理,並要求業者標示添加糖含量,讓父母了解配方奶究竟額外加了多少糖。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委員、乳品專家陳明汝建議,政府可針對一到三歲的成長配方制定國家標準,規範添加糖的最高限量,同時管理其他成分含量。博仁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毛心潔認為,歐美等國的飲食指南或醫學組織陸續提出更精確的幼兒攝取建議,政府可參考外國作法。
-
2021-04-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甜蜜陷阱 配方奶粉95%含糖
糖對孩子的健康危害,已受到國際間的重視。除了飲料、巧克力等零食,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調查發現,滿一歲孩子每天飲用的「成長配方」,二十一款有九成五額外加糖;經過計算,部分品牌喝兩到三杯,就可能超過國際醫學組織的每日糖建議攝取量。孩子喝成長配方原是為了補充營養素,卻可能落入入甜蜜陷阱。兩歲以下 應避免攝取糖科學已證實,糖是健康的隱形殺手,攝取過多會引發蛀牙、肥胖、慢性疾病等問題;嬰幼兒腦部發展正值黃金發育期,攝取糖更須小心。最新出爐的「二○二○─二○二五美國飲食指南」首度建議,兩歲以下嬰幼兒應避免攝取糖。歐洲胃腸病學、肝病學和營養協會(ESPGHAN)也建議,兩歲以下的嬰幼兒糖攝取量應降到最低,兩歲以上每日精製糖的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百分之五。大部分家長習慣在孩子一歲大時,改喝配方「奶粉」,因為業者宣稱含有幼兒成長所需的營養素。但極少人注意,多數成長配方的奶粉比率不到一半,按法規不能算乳品,添加過多糖分,反而可能威脅孩子健康。繼「囚居晚年」系列後,願景工程關心幼兒健康與糖害,諮詢董氏基金會和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聯會等專家,開始追查成長配方隱藏高糖分的問題。記者於去年六月於不同的藥局通路,採購廿一款成長配方,並邀請四位專家舉行會議討論,決定參考美國紐約大學全球公衛學院的一項科學研究,整理成長配方外罐上的成分和營養標示,以確認成長配方的含糖問題。逾半配方 不只加一種糖結果發現廿一款成長配方中,廿款都添加加工後的精製糖;其中有十五款添加了乳糖最多,八款添加蔗糖。其餘也有添加果糖、葡萄糖漿、玉米糖漿固形物等。此外,超過五成的配方添加兩種以上的糖。數據顯示,每一百卡熱量的成長配方約有八至十二公克的糖。超過八成五成長配方含糖量比一般純奶粉更高,且大多是對健康有危害的精製糖,不是奶粉原有的天然乳糖。三歲以內的幼兒,每日平均熱量所需是一千兩百卡,參考歐洲醫學組織的糖攝取建議,這時期的幼兒最多一天不能吃超過十五公克的精製糖。願景工程邀請營養師公會專家估算發現,有些成長配方喝兩到三杯(約四百至六百毫升)就有可能超過一天的糖分攝取量。專家籲納管 標示含糖量此次調查諮詢十三位營養師、兒科醫師等專業意見,多位呼籲政府應將成長配方納入「特殊營養食品」加強管理,或從標示添加糖含量做起,並鼓勵廠商自主研發「減糖配方」,讓孩子喝得更安心。「誘兒奶粉甜祕密」系列報導今起刊出兩天,願景工程邀請大家一同來關心幼兒飲食健康,遠離糖的威脅。
-
2021-04-04 該看哪科.兒科
「小時候胖長大一定胖」 醫教3招遠離肥胖慢性病
4月4日兒童節,中壢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主任徐光漢提醒,國內有14.6%國小學童、16.9%國中生有肥胖問題,而「小時候胖,長大一定胖」,代謝性疾病還有可能找上門,建議青少年要養成健康飲食、多運動及充足睡眠的習慣,父母也要阻止孩童過度放縱,才能減少將來的慢性病問題。徐光漢表示,肥胖孩童除少數是受基因影響,大多是因為攝取過多熱量及糖類食物造成,由於胰島素過度分泌,小朋友常愈吃愈餓,惡性循環加上兒童自制力相對較低,肥胖問題就會隨之而來。徐光漢提醒,肥胖會誘發高血壓、高血脂、葡萄糖不耐症、糖尿病、氣喘、膽結石、胃食道逆流等疾病;肥胖兒童也常會因同儕壓力,容易遭受語言及肢體霸凌,或因對自我身材不滿,引發精神焦慮、憂鬱、暴食或厭食等問題。徐光漢指出,防治肥胖可從3個重點著手,第一,多喝水、均衡飲食、拒絕零食;第二,培養運動習慣,每日至少60分鐘中重度活動、避免久坐和晚睡及熬夜;第三,若身體質量指數(BMI值)大於24,應至兒科檢查與治療,及早解決肥胖問題,才能恢復正常的身體發育。
-
2021-04-03 該看哪科.兒科
84.5%國高中生睡眠過少 就寢、喚醒前父母先做這些事
4月4日兒童節,父母最該送孩子什麼禮物?最新一份調查指出,在台北市有高達84.5%的國高中生周間平均睡不到8小時,國小學童也有33.4%沒睡到9小時,明顯低於國際建議時數,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指出,睡眠太少的學童容易有情緒行為困擾及過動傾向,青少年則容易出現憂鬱焦慮,呼籲父母應為小孩建立正確睡眠知識,才是幫助學習的最佳習慣。該份調查係由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楊建銘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醫師張詠森合作,在2018至2020年針對台北市10229位學齡前兒童,4317位國小學童,及3625位國、高中學生的睡眠狀況進行統計。楊建銘表示,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建議,6-12歲的國小兒童周間平均睡眠應在9至11小時;13至18歲青少年則要睡8至9小時,但台灣兒少的睡眠時數多低於該基金會建議,這次取樣的對象為台北市,更凸顯都會區的小孩課業壓力與日常休閒的平衡不足。數據顯示,隨著年齡增長,睡眠缺乏的情況變得更加嚴重,學齡前兒童原本還有80.5%符合建議的睡眠時間,到了國小只剩下65.1%符合,國高中生只剩下15.4%睡眠時間符合,還有高達45.7%的國高中生睡眠過少,亦即只睡7小時以內。研究進一步發現,過敏症狀及3C產品的使用,會影響兒童青少年的睡眠品質,有過敏症狀(如氣喘夜咳、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者,較難以入睡,入睡後容易醒來,白天也有較疲倦的狀況,若睡前1小時有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的國小及中學生,睡眠時間較少,白天也較為嗜睡。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提出五大策略,建議父母及早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包括透過鬧鐘,給予15-20分鐘的緩衝期提醒收心、收書包做好就寢前準備,也可以自製「睡覺暫停卡」,藉由行為獎賞制度減少抗拒上床的行為。也可善用生理機轉,在喚醒孩子前的15-20分鐘先拉開床簾,讓陽光灑入房間,藉由光線對於褪黑激素的抑制功效達到喚醒功效,切忌週末補眠不要過頭,尤其青少年,週間常因應付功課難保有充足睡眠,倘若必須使用週末假日償還睡眠債,建議起床時間不要晚於上學日起床時間1小時以上,也不宜有超過兩小時以上的過長小睡。
-
2021-04-02 新聞.元氣新聞
兒童節買玩具要注意 巴克球誤食恐夾破腸
兒童節將至,兒童玩具本是應施檢驗項目,而誤食恐夾破腸子的巴克球也在其中,消基會、標檢局抽驗市售磁性玩具15件,卻仍有10件品質不合格,巴克球占6件,標檢局將持續稽查。消基會今天召開「2/3品質不符標準 磁性玩具暗藏危機」記者會,做出以上公布。消基會秘書長徐則鈺會中公布,消基會、標檢局於民國109年隨機購買15件磁性玩具,依據CNS 4797「玩具安全(一般要求)」系列國家標準進行「品質項目」檢測,結果有10件不合格,當中有6件是體積過小的巴克球。徐則鈺說,為何市面上還有巴克球,可能是標檢局於108年10月1日將之列入兒童玩具,成為應施檢驗項目之前就已被廠商進口。標檢局副局長陳玲慧也說,這些都是在列檢之前就進到國內,標檢局顧慮列檢後是不是還會有巴克球在市面銷售,所以跟消基會合作這次磁性玩具的抽檢,不合格項次仍多,因此將持續加強列檢後的稽查。陳玲慧說,將加強網路平台的稽查,也發現有的廠商會改關鍵字,標檢局的工作人員還是看得出來,因為這種玩具確實會影響兒童安全;並把握兒童節前的時機,提醒家長買玩具一定要認明有箭頭圖樣的商品檢驗標識,並要用心看使用說明。她補充,除了磁性玩具,標檢局108年盤點32種兒童(14歲以下)用品需妥適管理,其中包含兒童玩具等14項已先列檢,其他18項也於109年12月底列檢,例如嬰兒床、背帶、浴盆、搖籃等。萬芳醫院小兒科醫師、消基會醫療委員會委員何文佑說,巴克球做成各種樣子,非常吸引小孩,但一顆顆很小,會塞到耳朵、鼻子,甚至陰道也有,醫師要用工具才勾得出來。何文佑說,若誤食巴克球,除會沉在胃裡,多顆進到繞來繞去的腸子不同段,會互吸夾住腸子,導致血液不循環、缺氧,腸子會爛破,這是很危險的東西,不應該存在。標檢局建議,即便沒磁性,單只是直徑小於3.17公分的玩具,都不要給3歲以下幼兒玩;而上述10件不合格商品將根據消保法規定,命業者下架回收改正,逾期沒改善,將處新台幣6萬到150萬元罰鍰。
-
2021-04-01 該看哪科.兒科
兒童過敏 逾4成缺鐵
● 過敏兒夜咳,留意是否缺鐵● 學齡前兒童、青少年是缺鐵兩大族群,會影響成長● 小心補充鐵劑過多,會造成肝臟負擔春天氣候乍暖還寒,4歲半的小真晚上入睡後夜咳連連,有時候會咳到吐,就醫檢查才知,小真不僅是過敏兒,且血液「缺鐵」嚴重,醫師開立兒童氣喘用藥外,還外加鐵劑補充,更鼓勵日常飲食要均衡攝取。半年後,小真的臉色恢復了紅潤,過敏夜咳頻率也明顯減少。過敏氣喘影響鐵質調控兒童節將至,天下父母無不希望孩子健康的長大,卻常因寶貝長期過敏問題困擾萬分。振興醫院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羅玉芳指出,國內3至7歲的兒童過敏盛行率達三分之一,其中45%有缺鐵問題,由於長期貧血會影響食欲、生長以及活動力,許多有過敏兒的家庭常會忽略此問題。羅玉芳說明,如果孩子是因為偏食導致鐵質攝取不足,這是單純性的「營養性缺鐵」;但若是慢性過敏氣喘的孩子,由於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會導致體內鐵質的調控,轉向抑制鐵質的吸收,形成「發炎性缺鐵」。咀嚼不好也會誘發貧血鐵是人體能量的來源,攸關氧氣的運送、細胞的繁殖、免疫力的調控,開業兒科醫師許惠春表示,臨床上,引發過敏的成因很多,鐵雖然還未被證實有直接因果關係,但過敏兒童確實要更留意缺鐵帶來的成長影響。學齡前兒童、青少年是缺鐵兩大風險族群,嬰兒時期若轉換副食品不順,咀嚼不好也會誘發貧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發現,開發中國家0到4歲兒童約有30%鐵質不足,5到14歲孩童更高達48%。另外,一份西元1990到2010年的大型統計顯示,如果飲食中沒有鐵質強化,學齡前兒童高達40%缺乏鐵質。不同年紀缺鐵標準不同依不同年紀、不同的慢性疾病,WHO對兒童鐵質缺乏的定義有二:一是鐵蛋白小於12 ug/L(小於5歲)或小於15ug/L(大於5歲);另一是運鐵蛋白飽和度小於16%。羅玉芳說,小真的鐵蛋白只有5ug/L、運鐵蛋白飽和度低於5%,鐵質嚴重不足。對於這類發炎性缺鐵的孩子來說,除了積極控制過敏,還要解鎖身體對鐵質的吸收,一旦鐵質能在體內正常運轉,才可以幫助身體的免疫力正常。搭配維他命C幫助吸收羅玉芳提醒,過多的鐵劑會造成肝臟負擔,缺鐵的補充需經醫師評估,可搭配維他命C幫助吸收,勿喝牛奶會影響效果,最重要的是日常飲食均衡,蔬果、紅肉等適量攝取。許惠春表示,缺鐵也會影響孩子的認知,臨床上若發現孩子臉色蒼白、偏食、活動力不足、體重過低,可進一步抽血檢測是否缺鐵,建議透過原型食物的多方攝取如蛋黃、牛肉來補充營養。
-
2021-03-31 養生.健康瘦身
國中女吃棉花減重 腸道阻塞
15歲女國中生常被家人嫌胖、大腿粗,讓女學生十分在意,誤信「吃棉花減重法」,一年下來,竟吃下一條厚棉被與鋪棉外套,導致嘔吐、腸道阻塞,經手術才將塞滿腸道的棉花由肛門擠出,未來可能有腸沾黏後遺症。衛福部統計,國內一成以上的5至19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有肥胖問題。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表示,臨床上看到許多青少年對肥胖有錯誤見解、不了解自己正常體位的數值,導致健康亮紅燈。馬偕兒童醫院小兒胃腸科主治醫師楊俊仁說,收治過一名16歲的患者,身高172公分、體重高達139.4公斤,BMI值飆到47.12,屬於極度肥胖患者,不但有三高,也有脂肪肝、肝臟輕微纖維化。為方便家長、小孩共同管理體位,維持身體健康,國健署建置「兒童及青少年版BMI計算機」,只要輸入性別、年齡、身高與體重,即可算出該年齡層建議的BMI,快速檢定體位是否正常。不同於成人BMI大於24即過重、大於27有肥胖問題,楊俊仁指出,兒童與青少年在不同年齡層均有不同標準,當BMI超過該年齡層的85百分位以上,即為過重,超過95百分位以上時,則為肥胖。許多研究證實,兒童時期過重與肥胖會增加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也會影響社交與學習。若兒童體位已達到肥胖、極度肥胖,李宏昌建議,應就醫評估體位及危險因子,並身體檢查了解是否有潛在疾病。
-
2021-03-30 該看哪科.兒科
家長嫌太胖 國中女信偏方吃「棉花」減重釀嚴重腸沾黏
體重過重、過輕都不好,然許多兒童、青少年不知正常體位標準,常常不該減重卻減重,應該減重卻不知。身形纖細的15歲女國中生,身高、體重、BMI數值均正常,但家長卻常嫌棄女兒胖、大腿粗,不該吃宵夜,讓女學生十分在意,誤信網路謠言「吃棉花減重法」,一年下來,竟吃下整整一條厚棉被與鋪棉外套,導致嘔吐不已、腸道阻塞,經手術,才將塞滿腸道的棉花由肛門擠出,但未來仍可能有腸沾黏後遺症。4月4日兒童節即將到來,台灣兒科醫學會今舉辦「支持與鼓勵推動體重管理記者會」,呼籲家長、小朋友都應對體位有正確的認知,平時生活習慣維持「健康吃、睡眠足、運動多」,避免慢性病上身。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5至19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有肥胖問題者超過一成,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表示,台灣兒童、青少年肥胖盛行率雖逐年下降,但臨床上也看到許多青少年對肥胖有錯誤見解、不了解自己正常體位的數值,導致健康亮紅燈。馬偕兒童醫院小兒胃腸科主治醫師楊俊仁說,之前收治過一名16歲的患者,食量比同齡學童大出許多,但家長覺得男生「高高壯壯」並無不好,直到收到學校體檢報告,發現身高172公分、體重卻高達139.4公斤,BMI值飆高到47.12,屬於極度肥胖,連帶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三高問題,另也有脂肪肝、肝臟輕微纖維化。為方便家長、小孩共同管理體位,維持身體健康,國民健康署建置「兒童及青少年版BMI計算機」,只要輸入性別、年齡、身高與體重,即可算出該年齡層建議的BMI,快速檢定體位是否正常。不同於成人BMI大於24即過重,大於27則有肥胖問題,楊俊仁指出,兒童與青少年在不同年齡層均有不同標準,當BMI超過該年齡層的85百分位以上,即為過重,超過95百分位以上時,則為肥胖。李宏昌表示,有愈來愈多實證研究證實,兒童時期過重與肥胖會增加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也會影響社交與學習;臨床上發現,許多有體位管理困難的兒童、青少年,很多都是因為家長對於體位管理沒有正確認知,對兒女的言語也會影響他們的減重心態。若兒童體位已達到肥胖、極度肥胖,李宏昌建議,應帶小孩就醫,兒科醫師會評估體位及危險因子,包含飲食、運動等行為及態度、有無家族或基因等,並藉由身體檢查了解是否有潛在疾病,愈早接受專業治療與定期追蹤,愈能免於疾病的威脅。●兒童及青少年版BMI計算機:https://km.hpa.gov.tw/ChildBMI/ChildBMI.html●兒童肥胖防治實證指引:https://www.hpa.gov.tw/Pages/EBook.aspx?nodeid=3792
-
2021-03-30 新聞.元氣新聞
北榮「陳爸爸」化身說故事伯伯 親子共讀歡慶兒童節
台北榮總副院長陳威明,是病友口中暱稱的「陳爸爸」,隨著一年一度的兒童節到來,這次化身為說故事的威明伯伯,在兒科門診親子共讀區講故事給小朋友聽,現場並舉辦有獎徵答活動,除了贈送童書,孩準備會發光的彈力球、手錶、米妮耳朵與玫瑰髮箍及巧克力等小禮物,與現場小朋友熱情互動,度過温馨難忘的兒童節。北榮親子門診位於湖畔門診的三樓,自109年12月21日設立親子共讀區以來,深受家長及孩子們喜愛,陳威明表示,親子共讀可以減少孩子等待看診的焦慮,增進親子間互動,更可促進幼兒腦力開發,一舉數得。北榮新生兒科主任鄭玫枝表示,親子共讀對於幼兒的大腦發育有正面刺激,能啟發想像力及培養創造力,且越早開始越好,藉著親子共讀,讓孩子們發現閱讀的興趣,爸爸媽媽們也可以一起學習如何陪伴孩子閱讀,幫助孩子在語言和認知上的發展更好。北榮親子門診共讀區除了醫護同仁及醫學圖書館共同合作規劃之外,還有企業家許明善先生捐贈相關設備,揚鼎國際開發以及許多善心人士捐贈童書,院方將持續推廣親子共讀,營造温馨舒適的就醫環境,守護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健康快樂成長。
-
2021-03-27 新聞.元氣新聞
2孕媽基隆旅遊探親寶寶等不及 醫為10新生兒吹薩克斯風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在面對少子化、將近4年的時間裡,久未有新生兒在院內誕生,去年10月婦產科主任陳致宇醫師到任後,喜迎睽違已久的第1位寶寶,到今天為止,共有6名女寶寶、4名男寶寶在醫院出生,今天醫院為10位新生兒祝福。其中2位孕媽來自屏東、台南,因旅遊、探親到基隆,在預產期未到的情形下出現落紅、破水等產兆緊急到院生產。院長林慶豐今天特別吹奏薩克斯風,一曲「想你」贈送與祝福寶寶們,來紀念這樣特別的日子與機緣,他表示,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身為區域醫院,歡迎懷孕媽咪們多加利用婦科門診進行諮詢、產檢或安排生產等,兒科主任謝王虎帶領的兒科團隊,可提供完善的婦幼醫療服務。婦產科陳致宇主任說,10位新生兒的媽媽來自台灣及世界各地,並非固定於基隆醫院產檢,卻具有這樣特殊的緣分到基隆醫院生產。第1位、第10位媽咪分別來自屏東、台南,因旅遊、探親因素到基隆,卻在預產期未到的情形下,出現落紅、破水等產兆而緊急到院。所幸2位媽咪都有隨身攜帶孕婦健康手冊,幫助醫護人員迅速掌握媽媽與胎兒的狀況,得以順利生產。陳致宇提醒,尤其是屬於高風險妊娠的媽咪,週數越大或接近預產期時,儘量避免過勞或是出遠門,務必多加注意自己身體狀況及寶寶的胎動;遇到身體不適時,也不必過於驚慌,盡速攜帶孕婦健康手冊就醫。
-
2021-03-24 新聞.元氣新聞
疫情下再現愛的奇蹟!北榮協助越南母子換肝再添一例
疫情下,台灣再為人道救援打開愛的奇蹟。越南河內11個月大的陳姓男嬰BunBun,因道閉鎖導致肝功能衰竭急需換肝,台北榮總協助該對母子於今年一月來台進行活體換肝手術,BunBun父母看到心肝寶貝能活力學走,抓周還抓到滿滿的新台幣,從事銀行業的父母莞爾之餘,還有說不出的感謝與感動。北榮移植外科主任劉君恕表示,個案在河內出生2至3個月時,曾在當地進行葛西氏手術未成,去年新冠疫情蔓延,台灣發布限制醫事人員出國禁令,12月21日收到BunBun的母親求救來信,希望來台給予援助。BunBun的媽媽表示,經過一連串緊急文件的籌備,原預計核可文件於1月8日生效,卻碰到12月底台灣一例英國變異病毒,暫時禁止沒有居留證的外國人入境,增加了來台難度,最後在劉君恕醫師、河內兒科醫院兒科肝病科的醫師的配合下,母子終於如期順利抵台,並於1月16日接受換肝手術。由於對劉君恕醫師等醫療團隊充滿信心,BunBun母親回憶當天躺在手術台上,根本沒有任何焦慮,晚上得知孩子換肝成功,「鬆了一口氣」,接下來幾天在加護病房,可以隨時透過照片及醫護的回覆得知孩子的狀況,內心逐漸擺脫了緊張和焦慮,直到與兒子相見的那天,心情簡直高興得快飛起來。劉君恕表示,因為情急,母子入境居家隔離第七天就展開手術,醫療團隊全副武裝動刀10多個小時,連之後長達21的術後照護也採防疫高規格,整個醫療費用估計約台幣300多萬,大部分由個案雙親貸款籌備。劉君恕進一步表示,新生兒膽道閉鎖好發於亞洲,台灣發生率約6000分之1到3000分之一,越南也差不多,及早進行葛西氏手術,可延緩換肝10到20年。膽道閉鎖會引起膽汁無法從肝臟流到十二指腸而儲積於肝臟內,引起黃疸甚至肝硬化,進而影響肝門脈系統回流而周邊血管硬化,利用這個手術,時機非常的重要,最好在出生60天內進行,良好的膽汁流通率可達70至90%;若90天以上才矯正,則良好膽汁流通率只剩10至20%,但若未接受手術治療,絕大多數在二歲以前天折。北榮去年7月就曾透過人道救援,順利協助一名越南主播母親來台進行活體換肝,搶救9個月的女兒薔薔,從2007年2020年2月,北榮前往越南河內兒童國家醫院進行肝臟移植手術教學共完成10例兒童活體肝臟移植,連同這兩名來台換肝病例,共計12例。
-
2021-03-22 新聞.長期照護
醫病天地/長照職能治療 改善遲緩兒
台中有名3歲男童發展遲緩接受長照職能治療,台灣兒科醫學會常務監事、小兒科醫師林釗尚指出,男童媽媽抱持正面態度,把詞彙融入音樂中幫助孩子記憶,半年後他到宅評估,男童進步神速,能與人有良好互動,顯見教育與引導重要。林釗尚說,部分家長對孩子的發展遲緩沒警覺性,直到就學才發現,錯失及早療育的機會。他指孩子發展有多項指標,包括大小肌肉張力、粗細動作的力量掌握,還有平衡、語言、人際互動與情緒表達等,每項發展都有時間點,若查覺孩子落後,要及早向兒科醫師或或早療門診尋求專業評估。男童媽媽表示,孩子1歲才會爬,且肢體動作不協調,2歲後四肢動作才慢慢跟上,語言發展遲緩,直到2歲才叫「爸爸」,就醫果然診斷為亞斯伯格症,接受職能治療並安排職能治療師到宅治療。林釗尚說,半年前到宅評,男童自我防備心很強,不與外界互動,評估過程在沙發上跳來跳去,不聽媽媽勸告。但男童母親是鋼琴老師,耐心對待,還以音樂治療,本月12日他二度到男童住家評估,發現男童有很大改變。男童媽媽指出,發現孩子有音樂、美術畫畫天分,彈奏一遍曲子馬上記住並哼唱出來,運用孩子天分,把詞彙融入樂譜,男童透過哼唱記下詞彙,改善語言問題。
-
2021-03-18 新聞.元氣新聞
醫療營收未達八成補八成 紓困金擬撥4.55億救「醫災」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醫療院所門診量,衛福部健保署提出三大配套方案,一為滿足現金流,先支付醫療院所九成五申報醫療費用的暫付款;二為採全年點值結算,取代每季結算;三為醫療院所全年收入低於八成,修正特別條例,補滿八成。衛福部長陳時中今表示,目前仍待行政院的最後核定,原訂是補去年1到8月,改為補到1到11月,初步編列4.55億協助受疫情影響的醫療院所。根據健保署統計,各層級的醫療院所去年門診、住院總額與108年相比,整體減少2.7%,若依不同層級統計,醫學中心減少2.8%、區域醫院減少3.5%、地區醫院減少1.4%、西醫基層減少9.6%、牙醫總額減少2.2%、中醫總額減少3.2%。依照不同科別統計,醫院門診量與108年相比減少最多的科別,前三名依序為小兒科與減少17.3%、急診醫學科減少13.2%、復健科減少11.2%;基層診所前三名依序為耳鼻喉科減少25.6%、小兒科減少20.1%、胸腔內科減少11.3%。醫院門診量增加的科別前三名為血液腫瘤科成長5.9%、風濕免疫科增加2.9%、心臟血管內科增加2.7%;基層診所門診量增加前三名為內分泌科增加16.8%、精神科增加12.4%、心臟血管內科增加10.7%。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降低醫療院所受疫情衝擊,其中第三項方案「未達八成補八成」,必須要修訂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目前方案已經送到行政院,正等待最後拍板,原本規畫是補償去年1到8月,後來修改為1到11月,編列的預算增至4.55億,只要行政院拍板後,一個月內即可發放。
-
2021-03-14 該看哪科.婦產科
政府催生 婦產科女醫師:關鍵並非補助
根據國發會推估,明年年台灣總生育率將再度低於一,生育率低迷,投入婦產科的女醫師卻變多。婦產科女醫師指出,提高生育率的關鍵不在補助產檢、發育兒津貼,而是社會觀念必須翻轉,不再弱化孕婦、別讓孕婦為風險負責、努力追求性別分工平等。統計顯示,一九九九年西醫男醫師有兩萬二千六百五十八名、女醫師僅二千四百九十名,到今年二月,男醫師人數增為五萬一千一百七十八人,女醫師人數大增四倍,達一萬零八百廿七人。女醫師執業比率以小兒科最高,成長三成,其次是婦產科。根據健保署委託報告,一九九九年到二○一三年,取得婦產科專科醫師執照的女醫師比率逐年增加,從百分之八點六增加到十九點七;執業婦產科女醫師比率,也從百分之十一點五增加到百分之廿三點六。此外,二○一六年到二○一九年,女性婦產科醫師增加九十六,是男醫師三點五倍。此外,婦產科女醫師大都比男醫師年輕,二○一九年,卅一到五十歲的婦產科女醫師占七成,五十一歲以上占三成,但同年度婦產科男醫師逾五十一歲占八成六,卅一到五十歲的婦產科男醫師只有一成四。對於生育率低落,女性婦產科醫師也提出建議。烏恩慈表示,孕產婦風險提升與高齡懷孕確實有關,但政府部門並未基於科學、站在女性立場進行衛教宣導,一方面強調風險、強調懷孕不能運動,導致女性心生恐懼、弱化自我;一方面又怪女性怕痛、怪醫師愛開刀剖腹。烏恩慈建議,應有一筆金額指定用於補助孕產照護,支持女性可以選擇減痛分娩、找助產師、甚至剖腹產。新竹國泰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張瑜芹表示,每個人養育孩子的計畫都不一樣,需要更多元的觀點來支持女性。
-
2021-03-13 科別.耳鼻喉
久咳誤認感冒 檢查才知氣喘
春天日夜溫差大,是容易誘發氣喘發作的季節。今年五歲的小偉,感冒咳了一個月未痊癒,一停藥又開始咳,甚至會吃飯咳到吐,就醫檢查才確診小偉是氣喘兒,難怪常出現咳嗽、流鼻水等過敏症狀。國內氣喘盛行率約為5至10%,其中20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盛行率更高達15%。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蘇軏表示,久咳常會誤認為是感冒,臨床觀察主訴咳嗽的患者,每5人就有1人與氣喘相關。氣喘是呼吸道受到過敏原刺激後產生一連串的發炎反應,常見的症狀包含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喘鳴聲和胸悶。蘇軏提醒,過敏體質是氣喘高危險群,倘若出現呼吸急促、無法完整說完一句話、明顯聽到喘鳴聲時,可能是急性氣喘發作,須盡快就醫。夜咳與喘鳴是氣喘常見的慢性症狀,有時會因誘發因子,如塵蟎、黴菌等過敏原、空氣汙染物、氣候變化、環境刺激物造成症狀加重。感冒久咳不癒也是氣喘徵兆之一,蘇軏說,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的氣喘發作原因,若出現反覆咳嗽,呼吸有喘鳴聲,就要小心氣喘的可能。預防氣喘,日常生活保養很重要,如適當運動,均衡飲食,多攝取蔬果,在戶外要留意空氣品質,避免接觸誘發因子,並注意日夜溫差問題,適時調整衣物及配戴口罩,減緩冷空氣刺激。蘇軏提醒,久咳不癒時,應該就醫鑑別診斷,若放任不理讓氣喘反覆發作,肺功能會變差,進展成為嚴重氣喘,不可輕忽。
-
2021-03-12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吃飯咳到吐以為是感冒 咳月餘未癒才知寶貝是氣喘兒
最近日夜溫差大,不僅是感冒好發期,更是最容易誘發氣喘的季節。今年五歲的小偉(化名),感冒咳了一個月未痊癒,一停藥又開始咳,甚至會吃飯咳到吐,焦急的爸媽帶小偉就醫,一下才得知小偉不僅常咳嗽,還有皮膚過敏史,平日常流鼻水,近一步檢查才發現小偉是氣喘兒。國內氣喘盛行率約為5-10%,其中20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盛行率更高達15%。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蘇軏表示,像小偉這樣久咳誤認為是感冒,直到檢查才發現是氣喘的孩子並非少見,臨床觀察主訴咳嗽的患者,每5人就有1人與氣喘相關。氣喘是呼吸道受到過敏原刺激後產生一連串的發炎反應,常見的症狀包含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喘鳴聲和胸悶。蘇軏提醒,過敏體質兒童是氣喘高危險群,倘若出現呼吸急促、無法完整說完一句話、明顯聽到喘鳴聲時,可能是急性氣喘發作須盡快就醫。家長可透過哪些細節解決孩子是否可能是氣喘兒?蘇軏建議,可觀察孩子是否常常晚上睡覺咳到醒,夜咳與喘鳴是兒童氣喘常見的慢性症狀,然而有時會因誘發因子,如塵蟎、黴菌等過敏原、空氣汙染物、氣候變化、環境刺激物造成症狀加重。另外,感冒久咳不癒也是氣喘徵兆之一,蘇軏說,呼吸道感染也是兒童常見的氣喘發作原因,氣喘兒童一旦感冒,比起健康兒童,咳嗽就會咳得比較久,因此孩童出現反覆咳嗽,呼吸有喘鳴聲,就要小心氣喘的可能。預防氣喘日常生活的保養也很重要,如適當運動,均衡飲食,多攝取蔬菜、水果,在戶外要留意空氣品質,避免接觸誘發因子,並注意日夜溫差問題,適時調整衣物及配戴口罩,減緩冷空氣刺激。蘇軏提醒,當孩子出現感冒症狀,特別是久咳不癒時,應就醫鑑別診斷。孩童時期的氣喘,如果控制得當,成人時期多數會得到改善,甚至可以痊癒。相反的,如果放任不理讓氣喘反覆發作,患者肺部就會持續發炎,肺功能也跟著變差,甚至進展成為嚴重氣喘,不可輕忽。
-
2021-03-11 新聞.元氣新聞
獨/藥品部分負擔新制 擬維持一定免收額度
今年健保費率已調漲,衛福部與健保署正緊鑼密鼓討論部分負擔新制草案,原本免收的藥品及檢驗檢查部分負擔,都將開始按照一定規則收取,引起診所醫師及藥師擔憂造成民眾就醫障礙。健保署署長李伯璋今透露,昨天才與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討論過,各界意見都納入考量、繼續討論。原方案藥品部分負擔最低要收40元,現研擬藥費在一定額度以下者,維持免收藥品部分負擔,另也考慮在某些部分負擔的收取規則,把地區醫院與診所放在一起,未來作法「一定會更好、讓分級醫療更到位。」李伯璋今出席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全民腹超十年計畫」記者會致詞時表示,今年健保雖然調漲費率,但仍比國際上的醫療費用低甚多。行政院院長蘇貞昌交代研議配套,衛福部最近要推出部分負擔新制,昨天他才跟部長陳時中討論過,「價格還是很低」,都是為了讓每個人都得到健保最大的照顧,希望社會大眾挺部分負擔,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健保需要永續經營。李伯璋離席前受訪表示,這次部分負擔方案,包括健保署所提的草案,以及各界踴躍表達意見,部長都很聽得下去,繼續朝務實方向討論。原方案藥品部分負擔最低要收40元,現在也考慮維持一定免收額度,至於額度是診所醫界建議的100元還是另有金額,李伯璋說,這還不能公開。另外,地區醫院其實是類似於「聯合診所」的概念,現在也考慮在一部分部分負擔新制,把地區醫院和診所放在一起考量。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理事長林應然表示,協會曾行文向健保署表達意見,認為百元以下的藥品若要收取40元部分負擔「太沒道理」,如果新制低價藥增收40元,高價藥最多只收200元,好像懲罰不浪費拿低價藥的人,縱容浪費高價藥的人。林應然樂見現有研議方向,也支持開始收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藥品部分負擔。因為慢箋藥不乏價格高昂者,應落實使用者付費,否則現在有些人為了免部分負擔而領慢箋,卻不珍惜藥品,很多都浪費掉。李伯璋說,健保總額有限,過去民眾就醫有浪費,醫界也會衝量,經費若跟不上,點值會被稀釋。核刪雖然可以穩定點值,但核定金額與申報金額之間,落差高達五百億,導致醫界需要實施「斷頭」等自主管理措施,對醫界也不公平。李伯璋表示,希望醫界、藥界、民眾都要認知到,一直衝量就是會造成這樣結果,不必要的浪費一定要控制下來,不能太理想化,否則錢從哪裡來?健保署研議新制,目標是要落實分級醫療,支持醫療體系不需要搶病人、創造病人,民眾也不會忘了醫療的價值,不再以「反正有健保就免錢」的心態去就醫。林應然提醒,如果未來部分負擔新制每一筆上限僅設在200元,還是太低了,因為有許多檢驗檢查的價格遠高於此,最高僅收200元也不合理,建議考慮依健保母法收20%部分負擔。
-
2021-03-09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媽媽快速回到產前曼妙身材?中醫師針灸瘦身法大公開
在照顧新生兒的同時,許多孕婦總希望能回到產前曼妙身材,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婦兒科主任楊紓怡最近歡喜迎接老三報到,產後力行產後餵哺母乳及穴道按摩,快速恢復產前的健康體型。楊紓怡公開自己的瘦身方法,首推「餵哺母乳」,產後媽媽減一公斤需要消耗7700卡熱量,母乳一天可以多幫媽媽們代謝500卡左右的熱量,每日若能擠1000c.c.母乳,就能增加600~700卡熱量,因此哺餵母乳可增加身體代謝,增強新生兒免疫力及協助子宮收縮復舊。除了擠乳外,產後需蛋白質攝取,可選擇豆漿、豆腐、雞蛋等,攝取足夠水分也很重要,一日約1500cc溫開水,若哺餵母乳的媽媽,建議增加到2500cc,但喝水有小撇步,需要溫水一口一口慢慢喝,身體才能吸收消化,增加代謝。產後體質多夾脾虛,若大量灌水,反而落得脾虛水腫,此時可每日早晚按摩「陰陵泉」穴、「足三里」穴各十次,增加脾胃功能,幫助水分代謝,消水腫、強肌肉;另「帶脈」穴、「天樞」穴,可有效利水消腫,讓皮膚更緊實,易收小腹。坐月子期間,楊紓怡建議產婦儘量在11~3點入眠,持續維持瘦素分泌,睡眠足夠,母乳的量也才能足夠。如晚上照顧寶寶無法睡覺,若屬於陰虛火旺體質的媽媽又加上月子期間的峻補,容易產生口破、便祕,想吃東西,此時應讓產婦減低食慾,增加腸胃道蠕動,可按摩「合谷」穴與「足三里」穴。楊紓怡指出,產後可恢復溫和的有氧運動,自然產在產後2周,剖腹產則建議6周後。懷孕期間有弛緩素的分泌,關節肌肉需到4~6周才慢慢恢復,因此月子期間建議不要進行高強度的重訓,以免落下病根,容易腰酸背痛,可搭配溫和的伸展運動。如此,每日持續不間斷,即可擁有曼妙又健康的好身材。
-
2021-03-09 科別.耳鼻喉
孩子長期鼻塞未癒、用口呼吸竟使臉部變形 醫師這樣說
孩童長期鼻塞未癒、呼吸不順,改用「口」呼吸,竟使臉部變形!一名男童兩眼無神、黑眼圈重、呼吸聲甚大,至小兒科門診看腸胃炎後,卻確診慢性腺樣體肥大過敏性鼻炎,治療3至6個月後,目前已能正常用鼻子呼吸、精神狀況也變佳。醫師指出,孩童罹患過敏性鼻炎不只有咳嗽、流鼻水等症狀,鼻塞引起的過敏性鼻炎恐使孩童改用「口」呼吸,影響面部發育及孩童健康。振興醫院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羅玉芳表示,罹患慢性腺樣體肥大過敏性鼻炎的孩童,由於鼻子慢性塞住,孩童大多慢慢習慣、未覺呼吸辛苦或不適,改「由口呼吸」,除可能發生早發性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呼吸中止症外,也會影響孩童面部、鼻竇發育,恐使面部上顎面積、體積減小、牙齒咬合不正、高拱形硬顎、臉上蘋果肌的位置平坦等。羅玉芳指出,有慢性腺樣體肥大過敏性鼻炎的小孩,可以看到比較無神的雙眼、黑眼圈、平坦的中臉、突出的門牙、乾燥脫皮的嘴唇、後縮的下巴及前傾的頭頸,還有明顯的呼吸聲、呼吸時很淺的胸廓擴張,但很多父母輕忽,以為小孩只是比較文靜或憨厚,建議若有上述症狀應至醫療院所就醫。慢性腺樣體肥大過敏性鼻炎如何形成?羅玉芳表示,腺樣體組織在孩童時期本就較大,但基因、環境及生活型態等因素恐使孩童腺樣體更加肥大。羅玉芳說明,除遺傳過敏基因外,環境中的過敏原如塵蟎、黴菌或是PM2.5、二手煙等刺激物,恐使黏膜慢性發炎及黏膜下腺體肥大;不愛運動、體重過重及飲食不均衡會使鋅、維他命A、維他命D、鐵質等營養素不足,引起免疫失衡。羅玉芳表示,治療慢性腺樣體肥大過敏性鼻炎可使用藥物,有助於萎縮肥大腺體、控制環境過敏反應,再搭配環境及生活型態的調整,治療約2至3個月,孩童鼻子便能健康通暢,改回鼻腔呼吸,改善臉上發育。羅玉芳說明,孩童平時可多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日常飲食可參考國健署「我的餐盤」,將餐盤分為4等分,全穀雜糧、蛋白質各佔4分之1,蔬菜及水果共佔一半,但蔬菜量需大於水果,以提升免疫力,預防慢性腺樣體肥大過敏性鼻炎。羅玉芳解釋,蔬菜的纖維與腸道益生菌發酵,能產生短鏈脂肪酸,有修復身體、維持腸道健康、促進頭腦發育、降低脂肪累積及抗發炎的功效,沒吃蔬菜會降低益生菌的存活率,影響孩童免疫力。※慢性腺樣體肥大過敏性鼻炎特徵:1.雙眼較無神的2.違和的黑眼圈3.平坦的中臉4.突出的門牙5.乾燥脫皮的嘴唇6.下巴後縮7.頭頸前傾8.看診聽見明顯呼吸聲、呼吸時胸廓擴張很淺。
-
2021-03-08 科別.婦科
女力當道!婦產科女醫比例增逾兩倍 優勢不只是同性別
三月八日婦女節是為了紀念婦權運動而設立的國際性節日,「婦產科」則是最女性的科別,台灣女醫師取得婦產科專科和執業的比例穩定攀升,整體年齡也比男醫師年輕得多。兩位女性婦產科醫師分析,女醫師在婦產科的優勢並非是僅止於「與服務對象同性別」這麼表淺,而是在對孕產有誤解或偏見的社會環境中,她們能重視個體差異、支持現代女性探索並發揮自己的力量。根據2015年健保署委託研究報告,1999年到2013年,取得婦產科專科醫師執照的女醫師比例逐年穩定增加,已從8.6%增加到19.7%,僅次於小兒科及檢查科。有執業的婦產科女醫師比例,也從11.5%增加到23.6%,論佔比僅次於小兒科,論增幅則是各科之冠。雖然生育率逐年降,但內政部性別統計顯示,2009年到2019年間,都是女性的助產師,接生數從40人增加到148人。此外,2016年到2019年,男性婦產科醫師只增加27人(增幅1.4%)。女性婦產科醫師則增加96人(增幅18.5%),女醫師增加人數是男醫師的3.5倍。此外,婦產科女醫師大都比男醫師年輕得多,2019年婦產科女醫師以31到50歲佔70%最多,51歲以上僅佔30%,同年度婦產科男醫師則以51歲以上佔86%最多,31到50歲只有14%。禾馨婦產科主治醫師烏恩慈表示,考上醫科的女生越來越多,選科時會覺得婦產科比較吃香有兩個原因。首先服務對象都是女性,內診或討論私密的事比較不會尷尬,再者是婦產科出路多元,可專攻婦癌、不孕、婦科門診、產科接生。在醫療場域中,女醫師也會面臨刻板印象,認為女生一定比較溫柔、女生都是護理師;不過當醫師變資深,同性別優勢和刻板印象都會淡化,個案看重醫師的專長和特質,更勝於性別。新竹國泰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張瑜芹表示,婦產科屬於外科,住院醫師養成蠻辛苦,白天要跟刀,婦癌長刀視野小而且得站好幾個小時,不過時間仍比其他大外科短一些。晚上值班接生、守急診、開婦科急刀,都是挑戰。一般會認為婦產科醫師生活品質不佳,但若不接生,只看門診和做產檢,或在採取值班接生制的醫療集團工作,休息時間還是受保障,張瑜芹則是受新生兒出生的喜悅吸引,依然投入產科工作。烏恩慈和張瑜芹都熱衷照顧孕產婦、有在接生,但自己沒有生孩子。烏恩慈表示,孕婦壓力很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周遭的人很習慣用自己的經驗去評價她的身心變化,包括親近的家人和朋友,要是跟大部分人不一樣,產婦會被認為「有問題」,徒增很多焦慮。烏恩慈特別注重個體差異,虛心理解每個女性、支持她們用健康的方式備孕、懷孕,就算她自己沒有生育,信賴關係的建立不受影響。張瑜芹表示,很多人熱心以過來人經驗給孕婦建議和指教,不是惡意,卻常讓孕婦很傷心、覺得自己不夠好,甚至讓旁人期望凌駕她自己的想法。現代女性希望被溫柔對待,孕期的身心不適可以被理解、可以和醫師討論自己的生產期望和計畫;至於醫師的性別、有沒有生產經驗,反而不是那麼重要。
-
2021-03-03 科別.兒科
兒童腸胃炎怎麼辦? 別再補充運動飲料了!
孩子發生腸胃炎,最焦慮者無非是父母了!這時候應該怎麼照護呢? 陳俊仁醫師指出,當嬰幼兒得到腸胃炎時,腸道中代謝乳糖的酵素(乳糖酶)可能被破壞,所以會出現暫時性乳糖不耐症,情況甚至會維持數週。因此在急性期時,有些醫師會建議將沖泡奶粉稀釋以降低乳糖,但養分與電解質也會被稀釋掉,所以不適合長期飲用。如果持續腹瀉,可換成無乳糖奶粉(又稱止瀉奶粉,實際上只是不含乳糖,並無止瀉成份),而且不需稀釋。它的營養成份跟一般奶粉相同,經實驗比較,長期喝一般奶粉跟無乳糖奶粉,小孩的身高跟體重並無明顯差異。兒童腹瀉時不禁食當小孩腸胃炎時,有時吃得愈多,拉得情況也會變嚴重,因此有些醫師可能會教導暫時禁食,因為不吃就比較不會拉肚子。但是新的觀念是愈早進食,腸胃炎的病程反而比較短,也就是好得較快!除非吃東西後,肚子會痛或是嘔吐很厲害,否則並不需要特別要求孩子禁食。選用電解質補充液而非運動飲料 腸胃炎需要補充水份跟電解質,因此有些人會喝稀釋的運動飲料。但運動飲料的糖份高,可能會加劇腹瀉,加上稀釋後電解質含量不足,反而達不到補充電解質的目的。正確的作法應該是到藥局購買電解質補充液,而且無需稀釋即可飲用。嚴重嘔吐先禁食 避免脫水最重要 陳醫師也補充,當兒童腸胃炎時,通常腸胃道功能不佳,有時候進食反而會全吐出來,甚至連藥品都無法吸收(此時可使用止吐塞劑)。有些家長擔心孩子脫水,會不斷鼓勵喝水或進食,結果反而造成嘔吐增加,體內電解質失衡與脫水現象惡化。因此,當兒童有嚴重嘔吐時,要先禁食(時間不定,約2至8小時),口渴時用水漱口或沾濕嘴唇。如禁食後,還是一吃就吐,合併脫水症狀,就需要施打點滴。 有家長認為小兒科醫師開立的止瀉藥不太有效,這是因為強效止瀉藥會減緩腸道蠕動,讓病菌留在體內的時間更久,可能出現毒性巨結腸症、腸道破裂等嚴重副作用。因此,食藥署特別強調,接受醫師的建議與治療,加上生活上的妥善照顧,才是最佳的因應之道!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訊
-
2021-03-03 新聞.元氣新聞
藥品部分負擔至少40元?診所醫:三天藥才66元不符比例
健保署擬定調漲部分負擔,傳出藥費100元以下免部分負擔將取消,未來藥費300元以下都收40元部分負擔。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理事長林應然表示,診所藥費以簡表申報,三天固定66元,依健保法規定收取20%部分負擔,應該是13元,若收取40元,勢必降低民眾在基層診所就醫意願,恐導致健康管理隱憂。林應然表示,現在民眾到診所就醫,除了掛號費,已經有50元部分負擔,這是為了落實分級醫療,在不同層級院所收取不同金額的基本部分負擔。站在減少浪費的立場,林應然贊同健保署針對較高價的藥品和高階檢查,收取部分負擔,但診所藥費以簡表申報,三天固定申報66元,這部分如果未來跟民眾收40元,比率相當高,接近六成。「這豈不是叫民眾不要看病,直接去藥房買藥?」林應然表示,有些民眾自己去藥局買藥,拿到一個夾鏈袋裝的散裝藥品,吃了以後不舒服或沒效,拿到診所來,民眾連藥名是什麼都不知道,醫師也很頭痛。林應然建議,未來的藥品部分負擔不應以40元為最低金額,應按照健保法第43條規定 「保險對象應自行負擔門診或急診費用之20%」,去推算民眾當次就醫最低的部分負擔金額,或是建議維持現行規定,即百元以下藥費以下免部分負擔。另外,林應然也指出,西醫基層診所積極投入家庭醫師診和照護計畫多年,收案超過574萬人,健保編列的預算卻沒有符合比例的提升,導致點值多年低於0.8元。過去一年西醫基層診所為防疫貢獻很深,積極通報找出許多病例,沒有從健保得到足夠的支持,總額協商中提案增加基層醫師的上呼吸道感染照護費,每件只希望提高六點診察費,最終核定的版本卻沒有通過,另基層醫師感到灰心和失望。對此,衛福部社會保險司司長商東福強調,部分負擔方案目前健保署研議中,還在討論階段,歡迎各界踴躍表達意見,衛福部一定會通盤吸收各界意見、納入考量,才會定案,務求確保部分負擔新制不會破壞分級醫療的精神。至於家醫計畫及總額協商,商東福強調,基層醫療非常重要,對於防疫、守護民眾健康的貢獻很大,不容抹滅,即需求也是衛福部致力於照顧的,因此部長核定的健保總額協商結果,已經高於付費者版本,健保不足之處,也裁定由公務預算去補充,今年總額雖已底定,未來每年度的協商仍會繼續努力。
-
2021-03-02 新聞.元氣新聞
醫師分享急診與鳳梨故事 玩笑稱「吃鳳梨一舉兩得」
鳳梨最近是台灣熱門話題,有醫師也在臉書上分享「急診與鳳梨」的故事,只要有醫護在急診吃鳳梨,病人就會爆量,不能不信邪。醫師並開玩笑表示,台灣因為防疫成功,急診就診人數減少,醫師乾脆來吃鳳梨,既可以幫助農民,又可以拉抬急診業績。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在臉書上發文表示,雖然已經有人發表論文證明鳳梨跟醫院工作忙碌程度無關,但自己的親身經歷卻和論文結果不同。他分享兩個故事,表示幾年前在兒科病房實習的時候,某天值夜班的晚餐時刻,當時病房十分平靜,住院病人沒有抱怨、門急診沒有新病人,他和一群護理師在護理站用餐間悠閒地享受晚餐和聊天打屁。飯後,其中一位護理師突然發現桌上有一盒病人家長贈送的鳳梨酥,她說想當飯後甜點,其他的醫護人員紛紛阻止,拜託她忍耐一下,下班後再帶回家吃,但她堅持想吃,隨即伸手撕開鳳梨酥的外包裝。「當鳳梨酥接觸到空氣的那一剎那,護理站的電話突然響起」,急診室有新病人要住院,掛上電話後,電話如連珠炮彈般再度響起,門診、急診接二連三出現大量需要住院的病童,他和病房護理師開始瘋狂地接新病人。當他拖著疲憊的身軀再次踏入護理站用餐間時,已經是隔天凌晨2點,外包裝被撕開的鳳梨酥仍孤獨、靜靜地躺在餐桌上,再也無人理會。另一個故事發生在他剛升主治醫師的時候。當時兒童急診人力缺乏,需要病房資深主治醫師幫忙值白班,其中一位大老級主治醫師每次值班時病人都超少,看到專任兒童急診醫師時不時訓斥,念大家為什麼總是抱怨急診室工作多忙多累?「明明病人很少、很悠閒,到底再抱怨什麼?」有一天這位大老級主治醫師值急診班時病人突然爆多,不但一般急症病童多,重症需要急救的病童亦不斷出現在急救室,原本病人數較少的白班兒急整個被擠爆。他夜班接班時,大老級主治醫師疲憊地說「原來你們常常過這樣的生活」,眼中充滿尊敬之意。幾天後上班時,急診室學長神秘地把他拉到角落,小聲問「你知道那天大老級主治醫師上班時為什麼來診量突然暴增?」他回答不知道。學長才跟我說,那天他特意把三包鳳梨酥事先藏在診間,想說賭賭看能不能讓大老級主治醫師經歷我們平常過的生活,體會他們的辛勞,沒想到效果出乎意外驚人,「鳳梨果然可怕!」
-
2021-02-28 科別.呼吸胸腔
健保大數據/氣喘治療特色醫療院所
林口長庚醫院氣喘患者平均59歲 投入豐沛治療資源根據健保署109年統計,無論主診斷氣喘件數、使用氣喘控制型藥物及緩解型藥物,林口長庚皆位居所有層級醫院第一名。林口長庚胸腔科系主任林恕民表示,林口長庚20年前即加入健保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加上每天有12位醫師看門診,床位也多達160床。林恕民表示,現在大家鮮少聽見氣喘死亡案例,但過去氣喘令人聞風喪膽。健保署建置的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雛形即由林口長庚內科部主任郭漢彬參與,因此林口長庚也最早加入試辦計畫,投入大量資源,送醫師出國進修,改善治療流程等。林恕民表示,林口長庚診斷氣喘的程序有別於他院,只要懷疑氣喘,第一步先確認患者肺功能,急症者在一天內完成檢查,一般患者在一周內完成檢驗,同時檢視患者對藥物反應,是否有過敏體質。一旦進入治療程序,每位患者皆先接受衛教師用藥諮詢,了解藥物控制的重要。在林口長庚治療氣喘的患者平均59歲,高於其他醫院。院內氣喘患者以成人居多,加上林口長庚屬於治療急重難症的醫院,相對嚴重患者也多,院內設置胸腔科病床160張,約10%因氣喘住院,平均住院天數為7天以內。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避免氣喘加身 要從「胎兒」做起根據健保署109年統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主診斷氣喘件數,為區域醫院第一名。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表示,氣喘好發時期兩極化,發病原因複雜,除過敏外,也跟體質、抽菸、慢性病等有關,成年人氣喘較難治療。蘇一峰指出,第一波高峰多在6、7歲學齡前幼童,男生發病比女生多,主要以過敏為主,幼童會頻繁揉眼睛、咳嗽,台灣每5個學齡前孩童就有1人氣喘。第二波發病高峰為50歲以上,若過去曾得過氣喘,因身體免疫力、心肺功能走下坡後,就會復發。小時候沒氣喘,成年有氣喘的機率不高,但也可能因吸入過多髒空氣或抽菸等造成氣喘。蘇一峰曾遇過一名不抽菸的病患,卻因肺功能不好而有氣喘,原來他擔任交通指揮警衛一職,長期吸入大量交通廢氣,才導致氣喘。檢查時,透過抽血可看到過敏指數高低,指數高代表是因過敏而引發氣喘,指數低者也可能得到氣喘,低指數者對藥物反應不佳,較難治療。根本避免氣喘要「從胎兒做起」,母親在懷孕期間喝酒,孩子出生後家中潮濕長黴菌、家人抽菸、生活環境大量空汙、感冒拖很久等,都會走向氣喘之路。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各項檢查排程快 有利長期追蹤需求根據健保署109年統計,輔大附醫主診斷氣喘件數位居地區醫院第一名。輔大醫院檢驗醫學科暨胸腔內科主任李麗娜認為,輔大醫院檢查項目齊全、排程快,且新北市人口數較多,診斷件數可能因此相對較高。李麗娜說明,氣喘病是一種慢性氣管發炎及氣管過敏性反應的疾病,受到宿主體質和環境因素雙重影響。氣喘可經適當的治療而緩解或恢復,依嚴重程度可能有久咳不癒、呼吸困難、喘鳴音、胸悶和咳嗽等症狀。病人不見得能分辨氣喘和心臟疾病症狀的差別,氣喘發作可能很迅速也可能慢慢表現,但是急性發作時可能會很嚴重,若未能即時給予有效治療,可能引發呼吸衰竭、甚至致命。氣喘發作危險因子包括塵、化學物質、藥物、病毒感染、空氣汙染、環境的溫度或濕度改變等。北部濕度相對較高,是過敏原如黴菌、塵蟎喜歡的環境。李麗娜表示,輔大醫院在診斷氣喘的檢查項目,包括各種肺功能檢查、過敏原檢測、IgE檢測、嗜酸性白血球等,都非常完備齊全。相對於醫學中心來說,檢查排程更快,便利性佳,更能適切吻合地區性與長期追蹤治療的需求。新竹陳君毅小兒科診所幼兒期配合治療 有機會擺脫氣喘109年主診斷氣喘件數,新竹市陳君毅小兒科診所高居全台基層診所第一名。曾任長庚兒童醫院小兒科、長庚醫學中心兒童急診主治醫師,擅長兒科過敏氣喘的小兒科院長陳君毅表示,通常兒童的感冒表現都以咳嗽為主,若久咳不癒,就應將過敏氣喘列為主要鑑別診斷,但能依經驗做出正確診斷的醫師卻不多。陳君毅指出,氣喘是兒童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發生率很高,與現代環境工業化變遷、飲食西化、家裡擺放地毯有關。一般兒童感冒咳嗽療程約一至兩周,但過敏氣喘的咳嗽卻會持續一至兩個月,反覆無法痊癒。有些經驗不夠的醫師只會告訴家長咳嗽恐與過敏有關,但仍開立感冒藥,最後症狀卻沒有改善。陳君毅說,過敏症狀通常不會單獨發生,會合併其他身體部位包括氣管、鼻子、眼睛、皮膚等。有些家長無法接受孩子有過敏氣喘,因此他看診時都會旁敲側擊,並根據年齡、習慣給予不同治療方式,一個治療階段大概是三個月,若有改善就會減量或停藥。有些兒童的過敏氣喘會因長大體質改變使症狀好轉,但在幼兒年紀是需要治療的。家長要與醫護人員配合討論治療計畫,讓氣喘遠離兒童不是難事。
-
2021-02-28 科別.呼吸胸腔
氣喘生活照護/冷凍殺蟎再清洗 氣喘兒也能抱絨毛娃娃
家有氣喘兒童,需要加倍照顧,但不准孩子抱絨毛娃娃,似乎有點說不過去。此外,氣喘兒可以吃冰品嗎?與同學玩耍奔跑有沒有關係?該不該接受類固醇治療?都是氣喘兒家長常見的疑問,醫師指出,家長只要花點心思,從旁指導,氣喘兒也能有健康快樂的童年。氣喘兒可以抱絨毛娃娃嗎?如何有效去除娃娃上的塵蟎?塵蟎是台灣最常見的過敏原,塵蟎濃度愈高,誘發氣喘機率愈高,小朋友喜愛的填充玩具易藏塵蟎,有些家長在娃娃外部套上一層塑膠套,有效阻絕塵蟎,但套上塑膠袋的絨毛毛失去溫暖的觸感,小朋友總哭訴不喜歡,該怎麼辦?小兒科診所醫師林應然表示,小朋友喜歡絨毛娃娃就是因其「毛毛」的觸感,很難接受塑膠袋包裹。他建議家長每隔一至兩周清洗娃娃一次,如果娃娃過於厚重,需用「熱」或「凍」,才能殺死塵蟎,而冷凍是最簡單的方式,清洗前先放進冷凍層過夜,塵蟎怕冷、會死掉,之後再進行清潔。至於平常建議不要抱著填充玩具睡覺,以免吸入塵蟎。類固醇副作用多,最好不要讓孩子使用?許多家長擔心孩子使用類固醇後,變胖、青光眼、白內障、高血壓、肌肉萎縮等,林應然說,「類固醇其實是治療氣喘機轉的重要藥物。」只要在醫師評估下用藥,就能有效減輕氣喘症狀,避免副作用。臨床顯示,口服、注射等劑型的類固醇不能久用,林應然指出,吸入性類固醇相對安全,因為類固醇含量很少,少到沒有必要談副作用,家長不要一提到類固醇就聯想到副作用。重要的是,避免誘發喘,家長應該注意家中環境,維持乾淨整潔,避免油漆、殺蟲劑、蚊香等刺激物質。氣喘兒絕對不可以碰冰品嗎?許多氣喘兒的家長擔心孩子吃冰誘發症狀,而不讓小朋友食用冰品,難道氣喘兒只能用眼睛吃冰淇淋嗎?林應然說「不盡然」,歐美地區普遍認為吃冰不會誘發氣喘;但亞洲人吃冰,較易咳嗽、誘發氣喘。若氣喘急性發作時,當然不能吃冰,但沒什麼狀況時,偶爾吃冰是沒關係,但不要吃太快、吃太多,一下子吞下大量冰品,冷卻食道,而食道跟氣管前端連接,恐連帶使氣管冷卻、收縮,類似氣喘發作。林應然建議,氣喘兒可以少量食用,先在口腔含一下,不要急著吞下去,如此一來,便可大幅降低氣喘發作風險。擔心誘發氣喘,氣喘兒最好不要運動?部分家長擔心運動誘發氣喘甚至嚴重併發症,而不讓小朋友上體育課。林應然說,「要讓小孩子過正常生活,運動是小孩生長很重要的一部分。」不能以為運動會誘發氣喘,就叫孩子不要運動。建議運動前先吸一些藥物,若做較劇烈運動,應採間歇性運動,「氣喘兒其實也可以過正常生活」。羅東博愛醫院醫療副院長邱國欽指出,病情控制良好的氣喘兒可多多運動,例如,游泳、瑜伽等,但運動前一定要暖身,減少刺激。至於運動時間及強度,以不超過各年齡層運動心跳為原則。計算方式為(220-年齡)×0.7。氣喘急性發作及溫差大或空汙嚴重時,均應避免運動,避免誘發氣喘。
-
2021-02-27 科別.兒科
兒童腸胃炎該不該看醫師? 家長必知4大觀察點!
228連假,這時候兒童不只要小心流感,腸胃炎的狀況也比平常高出許多!兒童腸胃炎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不外是「病毒性腸胃炎」與「細菌性腸胃炎」。到底這兩種腸胃炎有什麼不同?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別請到小兒科醫師陳俊仁為民眾加以說明。「病毒性腸胃炎」與「細菌性腸胃炎」如何區分:陳俊仁醫師指出,臨床上區分細菌性或是病毒性腸胃炎,最好的方法就是觀察大便外觀!病毒性腸胃炎經常會解出像黃色的糞水,細菌性腸胃炎較常解出鼻涕狀、黏黏的、或是帶血的糞便。確實洗淨雙手,大大降低傳染機率 腸胃炎的傳染途徑,多是透過糞口傳染,像是吃到被污染的食物,或是手接觸污染物後,沒洗手就吃東西;另一部分則是近距離飛沫傳染。一般來說,這兩種腸胃炎的基本治療方式大致相同,都是給予止瀉藥,如果效果不好或擔心電解質不均衡,就會施打點滴,補充水分跟電解質。但是,如果孩童是感染細菌性腸胃炎,醫師擔心細菌跑到血液中,引起腦部或骨髓發炎,甚至引發敗血性休克,會視狀況使用抗生素治療。密集發燒、脫水、劇痛又沒力,應立即就醫腸胃炎嚴重到什麼情況要帶孩子就醫,甚至考慮住院呢?陳醫師提出幾個方向供家長參考:(1)活動力不佳:像是一直睡覺,無法起來玩耍。(2)密集發燒:給退燒藥的時間愈來愈短。(3)脫水跡象:哭沒有眼淚,整天沒有小便。(4)劇烈疼痛:肚子痛到無法進食。食藥署提醒,家中孩童如有以上症狀,應立即尋求醫師協助,給予適切的治療,才能幫助孩童早日恢復健康。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