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4 該看哪科.罕見疾病
搜尋
兒科
共找到
872
筆 文章
-
-
2021-07-13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居家3招控制氣喘 間歇性運動增強免疫力
居家防疫期間,是氣喘病友可以好好控制病情,甚至康復的好時機。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指出,病友除了要遠離過原、外出戴口罩外,在家可做「間歇性運動」提升免疫力,也不要吃太冰的東西,避免氣喘急性發作。衛生福利部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防疫期間氣喘患者沒有明顯症狀,並不代表已經痊癒,一旦碰觸環境中隱藏的感染、刺激物或過敏原等,便可能誘發嚴重的急性發作。林應然則說,家有寵物的氣喘病友,不要和寵物一直膩在一起,門窗要常通風,務必每周至少幫寵物洗澡1次。國健署提出居家控制氣喘3招式。1.遠離過敏原,維持環境清潔根據國健署調查,常見引發氣喘的過敏原及刺激物,依序為病毒感染、塵蟎、氣溫急遽變化、空氣汙染及冰冷食物。其他過敏原還有蟑螂、花粉、寵物毛屑及二手菸、三手菸等。塵蟎為一般家庭最常見的過敏原,生長於枕頭、棉被、床墊、絨毛玩具中,因此應定期清潔居家環境,每1至2周用熱水清洗寢具並曝曬於陽光底下,不堆放絨毛玩具或擺放地毯,以防範塵蟎生長,進而誘發氣喘發作。2.拒絕菸害香水、灰塵等刺激性物質也會誘發氣喘。尤其氣喘病患吸入二手菸,更有可能引起氣喘發作,因此當病友的親人有吸菸習慣時,應勸告當事人。3.外出戴口罩氣喘病友對空氣中的汙染物質較為敏感,如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及二氧化氮)、硫氧化物、臭氧及粒狀物質的變化,因此外出時應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氣中的粒狀汙染物質,也避免進入冷氣房內外溫差大,吸入大量乾冷空氣,導致水分從呼吸道流失、刺激呼吸道,引發氣喘。若是氣喘發作,林應然提醒病友不要怕就醫,該看醫師就要看醫師,該拿藥要拿藥,治療氣喘的類固醇很少有副作用,請民眾不要因為疫情而停止相關治療。林應然強調,居家防疫期間是控制氣喘的好時機,病友在家可做原地跑步、體操、拉彈力繩等運動外,推薦可做「間歇性運動」,可使用瑜伽墊做伸展拉筋運動,連續時間不要超過6分鐘,接著要休息5分鐘。
-
2021-07-12 該看哪科.兒科
兒童鼻腔異物最可怕是它 醫師:會腐蝕鼻腔黏膜
台中市一名2歲男童日前一直有想嘔吐的感覺,家長懷疑吃到異物,趕緊帶往就醫,小兒科醫師陳震南發現小朋友的右側鼻子有黃膿的液體流出,懷疑鼻腔異物的可能性比較大,經X光檢查顯示有一顆鈕釦電池卡在鼻孔裡面,趕緊將電池取出,也所幸早拿出,避免了電池中的毒物進一步傷害男童的鼻腔。長安醫院小兒科主任陳震南指出,很多鼻腔異物初期沒有症狀,可能只有輕微的單側鼻塞或打噴嚏,甚少疼痛,大部份取出後對鼻腔無明顯影響,但鈕扣電池則不同,它是危害最大的鼻腔異物,因為鈕扣電池會釋放鹼性液體,對黏膜的腐蝕作用極強,若沒有及早發現,會造成潰爛,嚴重可能導致鼻子變形,不可不慎。他說,很多家長都誤以為長期單側鼻塞是過敏或鼻竇炎,但其實過敏和鼻竇炎通常都是雙側鼻塞,若發現小孩有單側鼻塞、反覆流鼻血、黃鼻涕,或是有臭味等症狀,都應該要有警覺性,因為有可能是異物塞在鼻腔裡。但是要如何預防小兒有鼻腔異物?陳震南呼籲,很多異物都是小顆、圓形、又發亮,這些小物品對小孩是很有吸引力的,請家長一定要注意,在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下,盡可能放在小朋友拿不到的地方。如果真的不小心進到鼻腔,不要自行解決,一定要盡快到醫院就診。
-
2021-07-10 養生.心理學解密
「因為我信任你,你總是很誠懇。」《機智醫生生活》看5 位醫生獨特職場領導魅力
最近正在熱播第二季的《機智醫生生活》,是一部療癒又溫暖的醫療職場劇。五位主角不只努力地醫治手上的每一位病人,同時也展現不同的領導風格,深深的影響、改變了跟著他們一起治療病患的住院醫生和實習醫生們。VidaOrange編輯整理了五位主角在職場上的領導特質與魅力,也許,你可以在這幾位溫暖而專業的醫生身上,憶起自己工作時的模樣。蔡頌和的領導魅力:溫暖的信任「因為我信任你,你總是很誠懇,對病患也研究得很透徹,肯定有什麼原因。」在第一季的劇情中,神經外科住院醫生安治弘首次操刀時因為頸椎毛病發作而不小心失手,令他非常沮喪。頌和知道治弘在醫療工作上是非常誠懇認真的,所以推測治弘在手術室的失誤一定有什麼原因,因此,她在手術結束後並沒有責備安治弘,反而在了解背後的原因後,用溫暖的語句鼓勵他,希望他可以找回自信,繼續努力。頌和在遇到工作上的褒賞時,也十分謙卑且細心體貼。在第二季第二集,頌和完成了極度艱難的腦瘤手術,由於病患是國際知名小提琴手,因此有不少國外媒體都想要採訪頌和,這本該是個讓自己被全世界看見的好機會,然而,考量到受訪日那天住院醫生善彬要值班的頌和,卻婉拒了採訪。因為她認為手術是由其他醫生和自己一起完成的,所以她不願把功勞往自己身上攬,而是希望辛苦的大家都能接受採訪。頌和用溫柔而細膩的心感動了善彬,相信未來當善彬升上主治醫生後,也將會成為一位溫暖的前輩。李翊晙的領導魅力:在幽默背後的同理心「我們就過10分鐘再開始吧。總不能讓孩子以後每年兒童節,都因為去世的爸爸而哭著過嘛。」私底下總是給人搞笑、不正經形象的翊晙,在面對工作時其實比誰都還要更細膩、更同理家屬的心情。第一季中,有一名患者早上才剛痊癒出院,晚上卻發生車禍腦死,再也無法完成與兒子一起吃炸醬麵的願望。就在翊晙按照死者遺願進行器官捐贈手術前,原本在手術室等待的其他醫師只希望趕快進行,但翊晙請大家再等待10分鐘,等到12點過後再進行手術。因為當時是晚上11點50分,還在兒童節當天,翊晙不希望死者兒子往後每年的兒童節都因為想起過世的爸爸而傷心難過。翊晙對家屬的同理心,感動了在深夜已經很疲倦、只想趕快結束工作的其他醫生們,而那些醫生的眼神在聽到翊晙的話之後也有了些變化,相信他們未來都會變成對病患家屬更有同理心的好醫生。或許是因為翊晙也是個父親,所以更可以設身處地的為痛失丈夫和爸爸的家屬們著想,而他也將本來要送給兒子羽朱的禮物轉送給死者的兒子,用溫暖的舉動安慰了他們的心,讓他們可以更有勇氣地面對未來的挑戰。金雋婠的領導魅力:表面嚴厲冷酷,內心疼愛後輩「當然要做!當醫生放棄病人的時候,他就不再是醫生了。」也許是因為胸腔外科是醫院中最攸關病患生死的科別之一,所以雋婠在專業領域上總是不留情面、冷酷無情,希望後輩要用最嚴謹的方式處理每一件事。雖然雋婠總是對住院醫生涂材學非常嚴厲,甚至在材學因為被騙錢而在手術室心神不寧時把他轟出去,但當他得知狀態不好的材學不小心冒犯了病患家屬而受到減薪懲處時,刀子嘴豆腐心的雋婠特地在半夜打給院長,接下了胸腔外科科長的責任,只為了幫材學擋掉這份懲戒,讓材學可以更快地恢復正常的生活。還有一次,涂材學遇到一名不肯吃藥、動手術的病人,讓他感到很困擾,去問雋婠到底該不該放棄,雋婠大罵他:「當醫生放棄病人的時候,他就不再是醫生了。」一棒敲醒了後輩,即使後來材學是透過下跪哀求病人才讓他願意吃藥,但卻也讓他更加領悟醫生的本分,就是不管用什麼方法,都應該要把治好病人作為首要任務。安政源的領導魅力:用溫柔的力量改變他人「她總有一天不會再來的。人們總要學著遺忘繼續往前,在那之前請妳溫柔地對待她吧。」身為小兒科外科教授的安政源,因為知道當小孩出事時媽媽一定會自責不已,所以總是用溫柔的語氣向家屬訴說病情,並盡量站在家屬的角度同理他們;而個性比較一板一眼的住院醫生張冬天,總是不顧慮他人心情,無論是否會傷害到家屬的心情,都把腦中想的話直接說出來。但透過與政源一次次的對談,冬天也漸漸被溫暖的他給改變,變得更加柔軟。當遇到不了解手術過程的家屬時,冬天試著用繪畫的方式解釋手術過程給她聽;當遇到只是想跟她聊聊過世女兒的媽媽時,冬天也主動買了杯咖啡坐下來和她聊天,體認到了「救人必須先救心」的道理。安政源做好了身為醫生份內的工作,同時站在前輩的立場提供許多建議,以自己的行動改變了後輩,不僅成為住院醫生們的好榜樣,也讓冷冰冰的醫院多了些溫情。楊碩亨的領導魅力:細心觀察部屬的認真投入「比起聰明、頭腦又好的人,我更欣賞負責任的人。」個性內向、不擅言詞的婦產科醫生碩亨,某次遇到負責的孕婦因胎盤剝離而需臨時剖腹,他在趕回去的路上打電話要求住院醫生秋敏荷先進行手術取出胎兒,資歷才兩年的敏荷嚇得手足無措,但碩亨卻嚴厲地表示:「難道你要害死病人嗎?」要求她一定要動刀,並冷靜地說:「我會用手機一步步指導你所有步驟。」後來,兩人順利的完成了手術,聊天時,碩亨提到比起聰明頭腦好的人,他更欣賞負責任的人,給予總是堅守崗位、認真負責的敏荷莫大的鼓舞。細心敏感的碩亨看到了敏荷的辛苦,也知道她因為某些原因已經連續值班了好幾天,所以他用內斂而溫柔的方式,透過護理師送上辣炒年糕慰勞辛苦的敏荷,並適時地用簡單而暖心的話稱讚了她,溫暖地撫慰了敏荷的心,讓她更有能量地朝向成為一位獨當一面的主治醫生邁進。在這個因疫情而動盪不安的時刻,幸好有療癒又有深度的《機智醫生生活》陪伴著我們,如同炎炎夏日的一股涼風撫慰了躁動的心,也讓人們可以靜下心來,感受劇中每位角色所帶來的啟發。※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因為我信任你,你總是很誠懇。」《機智醫生生活》5 位醫生獨特的職場領導魅力
-
2021-07-08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居家防疫竟是氣喘康復好時機 國健署、醫師提醒3大重點
世界過敏組織(W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7月8日訂為世界過敏性疾病日。為提醒民眾對過敏性疾病的重視與預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控制氣喘3招式」;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開業小兒科診所醫師林應然則指出,疫情間也是氣喘病友控制病情、甚至康復的好時機。1.遠離過敏源,維持環境清潔根據國健署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NHIS),未滿12歲兒童之氣喘盛行率為5.6%;前五名引發氣喘之過敏原及刺激物依序為病毒感染(56.7%)、塵蟎(44.5%)、氣溫急遽變化(42.7%)、空氣汙染(24.6%)、冰冷食物(21.6%)。其他常見過敏原還有蟑螂、花粉、寵物毛屑及二手菸、三手菸等。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就算氣喘患者平時沒有明顯症狀,並不代表已經痊癒,一旦碰觸環境中隱藏的感染、刺激物或過敏原等,便可能誘發嚴重的急性發作。因此,需檢視家中、週遭環境與日常生活習慣,遠離環境中隱藏的誘發因子,預防氣喘發生。塵蟎為一般家庭最常見的過敏原,常生長於枕頭、棉被、床墊、絨毛玩具中,國健署指出,應定期清潔居家環境,每1至2週用熱水清洗寢具並曝曬於陽光底下,不堆放絨毛玩具或擺放地毯,以防範塵蟎生長。林應然則補充,居家防疫期間,有寵物的氣喘病友「不要和寵物一直膩在一起」,也不要一起睡在床上,且門窗要常通風,務必每週至少幫寵物洗澡1次。2.拒絕週遭菸害:除了塵蟎等過敏原,香水、灰塵等刺激性物質也會誘發氣喘。氣喘病患吸入二手菸,非常有可能引發氣喘,當病友的親人有吸菸習慣時,應勸告當事人。3.外出戴口罩:此外,氣喘病友對空氣中的汙染物質較為敏感,如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及二氧化氮)、硫氧化物、臭氧及粒狀物質的變化,因此外出時應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氣中的粒狀汙染物質,也避免進入冷氣房內外溫差大,吸入大量乾冷空氣,導致水分從呼吸道流失、刺激呼吸道,引發氣喘。若不幸復發,不要因為疫情而不敢至醫療院所就醫。林應然提醒,「氣喘病友該看醫生要看醫生,該拿藥要拿藥」,治療氣喘的類固醇很少有副作用,請民眾不要擔心,不要因為疫情而停止相關治療。林應然表示,「居家防疫期間是控制氣喘的好時機」,病友在家可做「間歇性運動」,除原地跑步、做體操、拉彈力繩,也可使用瑜珈墊做運動,連續時間不要超過6分鐘,接著要休息5分鐘。飲食部分,夏天到來,林應然指出,「不要吃太冰的東西,若非吃不可,可以小口含久一點,稍微加溫再吞下」,可避免氣喘急性發作。
-
2021-07-07 名人.朱柔澍
愛林醫療機構總院長 朱柔澍/WaCare 遠距諮詢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民眾擔憂醫院安全不敢回診,為了讓民眾有更便捷的諮詢方式,聯合報與健康遠距平台WaCare推出「防疫零距離 醫師給你問」,不需下載軟體,使用更簡單,專家開視訊,免費讓你問,7日起開放線上預約,採用一對一諮詢,保障個人隱私。👨⚕️立即按此預約諮詢:https://bit.ly/3wh4UM2📌因本次體驗諮詢名額稀少,無論您有沒有預約成功,主辦單位精心準備的專家影片、書籍以及咖啡券等好禮,邀請您立刻按下關注專家,未來可持續獲得專家最新活動訊息。👉點擊看抽獎活動訊息:https://pse.is/3dk4v9專家簡介:● 現任:愛林醫療機構總院長振興醫院特約醫師● 經歷: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桃園聖保祿醫院小兒科主任中壢宏其婦幼醫院小兒科主任諮詢主題:1、新冠疫苗不良反應別緊張,施打利大於弊。2、還沒排上新冠疫苗,是不是先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或是百日咳?,專家分析疫苗大公開。❗ 即日起可先預約諮詢時段,以下提供專家正式諮詢開放時間:● 7/12(一) 10:00-12:00 ● 7/14(三) 10:00-12:00 ● 7/16(五) 10:00-12:00※每人限定30分鐘,諮詢名額剩12名。遠距諮詢預約步驟,請跟我這樣做:※以下影音教學如何預約諮詢時段: ※非客服時段,您可以依網頁步驟下載WaCare App,留言給小助手您希望的諮詢時段,小助手會在app內傳訊息與您聯繫,完成預約。正式諮詢當天:硬體/網路設備:1、請使用手機或具有鏡頭、麥克風的電腦,不須下載軟體。2、諮詢前請確認網路訊號穩定,環境安靜且保有個人隱私。諮詢注意事項:1、需年滿18歲之中華民國國民。2、本次諮詢服務無法取代實際就醫,若有進一步就醫需求,請儘早就近至醫療院所就診。3、欲參加諮詢之民眾,須同意於諮詢結束後,協助填寫體驗問卷並回傳。隱私權事項:1、為確保諮詢品質及維護雙方權益,此次諮詢將全程錄音、錄影,檔案將為WaCare平台所有,民眾及醫師雙方皆不留存檔案。2、民眾及醫師未經雙方同意,均不可私下執行或公布諮詢進行中之資訊(側錄、錄音、拍照、影像、截圖等),如有違反此協議者,使雙方權益、隱私受損,可以依據此協議,依法提出告訴及損害賠償。小助手客服時間: 7/7-7/16周一至週五10:00-18:30,假日及非上班時間請使用留言預約諮詢時段。*其他推薦諮詢醫師:1.愛林醫療機構小兒科專任醫師 林智葳預約諮詢網址:https://bit.ly/3xl6qy8免費諮詢時段:7/14(三) - 7/17(六) 12:00-14:302.愛林醫療機構小兒科專任醫師 林昱君預約諮詢網址:https://bit.ly/3qS3YNg免費諮詢時段:7/13(二) 16:30-17:307/14(三) 13:30-14:30
-
2021-07-07 名人.陳旺全
中醫師公會榮譽理事長 陳旺全/WaCare 遠距諮詢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民眾擔憂醫院安全不敢回診,為了讓民眾有更便捷的諮詢方式,聯合報與健康遠距平台WaCare推出「防疫零距離 醫師給你問」,不需下載軟體,使用更簡單,專家開視訊,免費讓你問,7日起開放線上預約,採用一對一諮詢,保障個人隱私。👨⚕️立即按此預約諮詢:https://bit.ly/2SQ6xD0📌因本次體驗諮詢名額稀少,無論您有沒有預約成功,主辦單位精心準備的專家影片、書籍以及咖啡券等好禮,邀請您立刻按下關注專家,未來可持續獲得專家最新活動訊息。👉點擊看抽獎活動訊息:https://pse.is/3g4uk2專家簡介:● 現任:中醫師公會榮譽理事長● 專長:中醫內婦兒科疾病、腫瘤疾病、過敏性疾病、肝胆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中風後遺症、特殊疾病針灸治療。諮詢主題: 1、中醫清冠一號、防疫茶大不同。中醫師防疫茶配方公開,教你養肺補氣。2、舒緩疫苗不良反應靠中醫。❗ 即日起可先預約諮詢時段,以下提供專家正式諮詢開放時間: ● 7/13(二)11:00-11:30 ● 7/16(五)11:00-11:30※每人限定10分鐘,諮詢名額剩6名。遠距諮詢預約步驟,請跟我這樣做: ※以下影音教學如何預約諮詢時段: ※非客服時段,您可以依網頁步驟下載WaCare App,留言給小助手您希望的諮詢時段,小助手會在app內傳訊息與您聯繫,完成預約。正式諮詢當天: 硬體/網路設備: 1、請使用手機或具有鏡頭、麥克風的電腦,不須下載軟體。2、諮詢前請確認網路訊號穩定,環境安靜且保有個人隱私。諮詢注意事項: 1、需年滿18歲之中華民國國民。2、本次諮詢服務無法取代實際就醫,若有進一步就醫需求,請儘早就近至醫療院所就診。3、欲參加諮詢之民眾,須同意於諮詢結束後,協助填寫體驗問卷並回傳。隱私權事項: 1、為確保諮詢品質及維護雙方權益,此次諮詢將全程錄音、錄影,檔案將為WaCare平台所有,民眾及醫師雙方皆不留存檔案。2、民眾及醫師未經雙方同意,均不可私下執行或公布諮詢進行中之資訊(側錄、錄音、拍照、影像、截圖等),如有違反此協議者,使雙方權益、隱私受損,可以依據此協議,依法提出告訴及損害賠償。小助手客服時間:7/7-7/16周一至週五10:00-18:30,假日及非上班時間請使用留言預約諮詢時段。*其他推薦諮詢醫師:1. 緻宸中醫診所院長、中醫師 高羿宸 預約諮詢網址:https://bit.ly/3xsmyOp 免費諮詢時段:7/12(一) 09:00-12:007/13(二) 09:00-12:007/15(四)14:00-17:007/16(五) 09:00-12:002. 緻宸中醫診所主治醫師、中醫師 陳奕潔 預約諮詢網址:https://bit.ly/3xrhwlp 3. 康華中醫院長、中醫師張家蓓 預約諮詢網址:https://bit.ly/3hJB7Xa 免費諮詢時段:7/12(一) -7/16(五) 12:00-14:00https://bit.ly/3hJB7Xa
-
2021-07-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曾參戰SARS、不當台大醫師變百萬網紅!「林氏璧」每晚開房分析疫情、撫慰人心
他是醫者,也是全職部落客,疫情間,每晚「開房」為聽眾解惑,理性溫和守護台灣。「大家好,我是『林氏璧』孔醫師,今天是6月12日,端午連假的第1天⋯⋯。」 打從台灣疫情進入社區感染、雙北進入3級警戒之前的4月底,每晚在語音社群軟體Clubhouse「開房」(意指開播)的孔醫師,就一直在空中為大家分析最新疫情進展,光是聽到這慢條斯理又中規中矩的開場白,就像在爆炸的訊息之間找到一劑定心丸。 林氏璧是何許人也?他總自嘲這個「化名」聽來像是外籍配偶,其實,他是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本名孔祥琪。常收看政論節目的觀眾,最近大概都注意到他頻繁受邀,在各有立場的名嘴之間,就醫療專業表述自身看法。 曾上網搜尋日本自助旅遊資訊的網友,肯定對「林氏璧」這3個字不陌生,他自2007年開始經營日本旅遊部落格,詳載交通、住宿、景點、美食等行程規畫資訊,提供新手參考的「懶人包」也會定期更新,累計流量至今已超過一億次,粉絲團有近百萬名追蹤者,社團也有五十萬名成員,聲量可觀。 是偶然,也是必然〉建中台大,人生選項任隨波逐流 端午節前,孔醫師接受《今周刊》專訪,原來,他會從感染科醫師到成為旅遊達人,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小時候,我真的不知道我想從事什麼職業,或對什麼科系有興趣,可以說非常迷惘!」孔醫師在螢幕的另一端靦腆笑著。話雖如此,他求學過程一路順遂,建中畢業考大學那年一時「失常」,進了台大機械系,因為覺得自己畫不出好的工程圖,加上出身醫生世家的死黨選擇重考,於是他也「隨波逐流」重考1年,考進了台大醫學系。 「醫學系學有專精,不容易餓死,應該還不錯,但我很內向,通常是喜歡跟病人接觸的人適合當醫生,我其實沒有這麼喜歡這部分。」別人看他是無往不利的學霸,他卻是小心藏著個性且戰且走。直到五年級,他接觸了感染科,又遇到了教小兒科的李秉穎醫師,備受感召。 「小兒科有本重要的教科書,李P每個版本都讀過,上課時信手拈來,我就好想成為這樣的醫師!」確立自己對感染科的興趣後,他只需要在內科或小兒科之間抉擇,「沒進小兒科,是因為我沒有信心幫小孩打針。」於是,他進了內科,拜師張上淳門下。 03年SARS肆虐時,他正在台大擔任內科住院醫師,除了照顧SARS病患,「台大醫院頭一次因為醫護群聚感染而關閉急診,到現在,我還忘不了下班後在醫院洗一次澡,回家再洗一次,深怕傳染給家人的心情。」 但他沒有被這樣的場面嚇退,反而被感染科忙到一夕白頭的師長打動,於是隔年毅然選擇感染科做為次專科,「我希望加入這樣令人驕傲的團隊。」06年,他正式成為感染科主治醫師,被分發至台大雲林分院,直到09年恩師張上淳將他請調回台大臨床試驗中心,他也為此到食藥署的前身、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學習新藥審查。 是使命,也是驕傲〉疫下亂世,傳遞正確的醫學知識 那年H1N1流感自墨西哥大流行,台灣開始研發疫苗,由國光生技承接,計畫主持人是張上淳。孔醫師最初在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IRB)審查此案,到後來因為要執行此案的臨床試驗而退出審查委員,疫苗從無到有的過程中,他各種角色都扮演了一輪,後來還到美國杜克(Duke)大學進修了兩年的臨床研究。 正因如此,在疫情造成台灣社會求援疫苗的這段時間,他不厭其煩地用各種管道向大眾傳遞正確知識。「『疫苗』是很深的學問,不要說一般人,就連醫師也不見得都懂,除非你是常打疫苗的小兒科醫師,才比較有概念。」他表示。 「『疫苗臨床試驗』又是完全不同的東西,背後還有它自己特殊的學問,假如只是一個有醫學背景的人,因為看了一些文章就對引發的爭議發表意見,常常一看就知道講錯了,但民眾卻會被帶著走。」孔醫師一連解釋幾個專有名詞,然而他立論雖強,還是苦笑道:「很悲傷的是,疫苗已經變得不是科學議題了。」 在台大做一名醫師,必須教學、服務、研究三頭並重,內向的孔醫師雖然在後天培養出與病人互動的能力,「但這不是我的本性,做久了還是會累,再加上台灣普遍的醫病關係也讓人無奈。」他自認不擅產出論文,無法朝研究發展。到了此時,外人看他是身分顯赫的「台大醫師」,他卻是過得心灰意冷。 但是,如果沒有重考進入台大醫學系,沒有成為感染科醫師,人生會比較好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他擔任住院醫師的第1年,認識了後來的妻子,也就是他常提及的「林氏」,因為遇到她,孔醫師才在典型的醫師人生外,另闢蹊徑。 說到妻子,他揭曉「林氏璧」典故,是出自戰國時代「和氏璧」。一名楚國人發現一顆嵌有玉塊的石頭,三度進獻朝廷,被砍去雙腳後,終於讓石中璞玉被打磨出來成為國寶,被命名為「和氏璧」。 「我從小到大感情不順,大家都認為我是路邊的石頭,只有林氏看出我是一塊美玉,所以我是林氏璧。」說完,孔醫師自己也笑了。 「林氏」是小兒感染科醫師,不僅會哄小孩,活潑感性的人格特質,也感染內向理性的孔醫師。「她熱愛旅遊,一有假就往日本跑。」於是,人生有了同行的伴侶,兩人也在部落格分享到日本旅遊的資訊,漸漸打開知名度。 然而,當這個「第2身分」愈來愈有規模時,他開始承受蠟燭兩頭燒的壓力。「我其實很早就有覺悟,不可能這樣分心下去,假如要好好在台大待到很有成就,那其實會花掉你全部的心力,可能會沒有家庭生活。」他說。 愛台灣,也愛日本〉感動援助疫苗,分享抗疫實況 17年,有人檢舉他違反《公務員服務法》中,不得經營商業或投機事業的規定,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此案的過程中,他沒有答辯就自請離職。 成為全職部落客後,「案子一直來,文章寫不完,永遠有事情要做。」直到去年初,疫情突襲全球,也重創旅遊產業,他意外成了疫情下的受災戶。「去年一年,我是完全沒有收入的。」他直言。 然而,這場無國界的瘟疫也讓他在第一時間整合自己的兩項專長。「最開始,許多讀者問我,還能不能去日本?要不要取消機票?」當時,台灣還未邊境管制,他每天瀏覽新聞,整理疫情資訊,直到後來旅遊活動全面停擺,他還是持續分析日本疫情,鑽石公主號、緊急事態宣言等。 6月4日,日本贈送124萬劑AZ疫苗,在Clubhouse提及時,對日本懷有深厚情感的孔醫師,忍不住哽咽了良久。「我和許多感染科師長都覺得,病毒遲早會進入台灣社區,但沒想到我們成功守了1年,部桃危機過後,我一度認為可以守到疫苗進來。能守成現在這樣,我覺得是奇蹟了,反而不該怪任何政策或任何人。」孔醫師不慍不火地說著。 疫情指揮中心團隊中,張上淳是他的老師,羅一鈞是小他1屆的學弟,這段時間裡,孔醫師每讀到國外文獻,總同步傳達給指揮中心,諸如疫苗混打數據或治療寄生蟲的伊維菌素(Ivermectin)沒有實證療效,在他為聽眾解惑後的隔日,也能在指揮中心記者會上得到證實。 他每晚「開房」錄節目,翌日再上傳到Podcast供人下載收聽,一度衝上Podcast綜合收聽排行榜第2名,其中,不乏一線醫護分享抗疫實況,也常開放聽眾發問,即使遇到端午連假,節目也不公休,與指揮中心記者會一樣。 節目裡,許多常見問題他一答再答,為工作執著的精神,與指揮官陳時中拚命程度有幾分相似。或許在難以預測的病毒之前,沒有人是絕對專家,但疫情讓我們見到更多不同樣態的醫者守護眾人。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夫妻關係,不是「放軟態度」就會改變!陳安儀:打開內心所有抽屜,才能擁抱真幸福.得巴金森氏症,也有光鮮亮麗的權利!生病並不可恥,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忙不需要憐憫.想當「上流老人」,現在就讓自己過得好!中年後打造「優老計畫」,從這一步開始做起
-
2021-07-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想找診所打殘劑?當日最後一瓶剩餘量 最多不超過4人
台中市今獲中央撥配6.23萬劑莫德納疫苗,基層診所也首獲配發疫苗,3日執行接種任務。但目前而言,因有對象限制,不同科別的診所卻有不同的煩惱,尤其許多人認為也許有殘劑可打,紛向診所詢問,或託人講情。一位醫師坦言,人情壓力很大,已失眠兩天了。一名診所醫師指出,因為接種對限是一至六類,以及75歲以上長輩,所以一般的內科、家醫科這類患者比較多,每天兩瓶的量很容易就打完,也不易有殘劑,但若是小兒科,因為患者以小兒為主,75歲以上長輩比較少,加上為了不浪費殘劑,衛生局已規定除了已預約施打對象,還得事先預備好10名的替補名單,若有殘劑就從替補名單找,這就費力了。另名醫師說,平常診所的患者很多,都有長期的信任關係,但若非一至六類,以及75歲以上對象,卻又希望能打到殘劑,就不免讓診所感受到壓力了。像有位74歲的長者,就僅差了一歲而不在這波名單內,就難掩失望表情。他說,以目前而言,只能先把順利完成接種任務擺在第一位,另再依預約順序安排施打;因為疫苗實在有限,診所也無能為力。台中市政府說明,7月2日到5日的合約醫療院所殘劑原則,以當日最後一瓶剩餘量為準,最多不超過4人,並秉持公開預約、公平接種以及公布接種名單的三公原則。
-
2021-06-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懷孕護理師染疫家人全隔離 台大保母嬰還幫圓夢
「家人都被隔離,我只能獨自住院,隨時提醒自己認真呼吸。」一名懷孕的急診護理師照顧病人時被傳染新冠肺炎,病情快速惡化,台大醫院緊急剖腹產保住母女,甚至完成她餵母乳的心願。歷經半個多月煎熬,這名王姓護理師今天終於將順利出院,也出席台大醫院舉辦的線上記者會,與醫護團隊一同分享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今年40歲的王姓護理師是急診第一線的防疫人員,5、6月間本土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爆發,她在醫院照護確診者時被傳染,6月初出現肌肉痠痛、疲勞,經採檢確診,當時她已經懷孕超過30週。「確診後壓力真的很大,反覆想著怎麼會是我。」王姓護理師說,這個寶寶是她的第一胎,求之不易,染疫後家人通通被隔離,她只能獨自收拾行李、簽同意書,住進醫院,隨時提醒自己認真呼吸,一定要把自己和寶寶顧好。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醫師戴怡芸表示,這名媽媽確診後,反覆發燒、寶寶心跳偏快,病情也快速惡化,因此從他院轉診到台大醫院繼續治療,當時因病情嚴重,即便已經用了高濃度氧氣治療血氧仍不穩定,且肺部X光持續惡化。台大醫院產科主任李建南說,孕婦染疫後重症風險比常人高3到5倍,早產、死產風險也高,照護團隊肩負媽媽、寶寶兩條性命,每一步都步步為營。李建南指出,經評估決定靠藥物促進寶寶肺部成熟並保護腦部,出動產科、新生兒科、麻醉科、內科、感染科及重症醫療團隊,緊急在產房負壓隔離病室剖腹產,所幸母女均安。寶寶出生後,媽媽回到重症加護病房持續治療,為了讓媽媽放心,護理師每天安排她和丈夫、寶寶視訊,更有動力一起對抗病毒。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胡文郁說,由於寶寶早產,仍在插管的媽媽希望能哺餵母奶,增加寶寶抵抗力和營養,因此重症加護單位與產後病房的醫護人員更穿著全套防護裝備,定時協助擠乳以維持乳汁的分泌及乳腺的通暢,也採檢確認母乳PCR為陰性,讓媽媽在加護病房期間仍完成哺餵母乳的心願。說起治療期間的心情,王姓護理師忍不住哽咽,她說,這段住院的日子正因有護理團隊陪伴,才讓她熬過在醫院裡的漫漫長夜,對於醫護團隊感謝難以言表。
-
2021-06-28 名人.精華區
林芳郁/台灣的醫療 期待民間及企業發揮力量
民國92年3月,SARS襲台,台北市立和平醫院於4月封院,台大醫院病患暴增,醫護傾全力對抗病毒。那段時候民眾恐慌,醫院害怕被貼標籤。財團法人醫院在門口高掛「本院沒有SARS病患,請安心就診」。政府不得不指定公立醫院專責。國外非公立醫院 聲譽卓著當時的私立醫院只顧盈餘,忘了自己的社會責任,作了很不好的示範。也難怪台灣民眾常懷疑私立醫院是「營利機構」。本人多次出國參觀,在國外,聲譽卓著、經營成功的卻並非公立醫院。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療集團國際有名,由約翰霍普金斯先生於1876年大筆捐獻建立,1899年瑪麗伽俐再捐獻了關鍵性財務,促成醫學院接受女性。美企及民眾 促成醫療進步身為非營利機構,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療集團一直能募到款項,占地3公頃,規模龐大,業務驚人,臨床、研究和教學無不完備。走在醫院候診室、治療室、迴廊,處處可見某某先生捐贈的硬體,某某女士捐贈的設備。美國沒有全民健保,但企業及民眾促成了醫療進步,也讓自己的捐獻恩澤後人並留名千古。台灣常有人誤以為企業為了賺錢開醫院,真相卻是健保之下,醫院很難有利潤!筆者在台北榮總院長任內,悠遊卡公司要求簽約讓病人刷卡付帳,手續費要2.5%,北榮當時淨利少於這個數目,約沒簽成。 此外,醫院必須不斷投資設備、人才以及研究。為了生存,每個醫院各顯神通,有的醫院縮減不賺錢的科別,例如急診、小兒科、感染科,有的醫院選用較差或是重複使用醫材。台灣醫療走到這裡,大家應該能了解此次的新冠肺炎,死亡率為什麼比別國高。亞東醫院隸屬遠東集團,醫院硬體是五星級飯店水準,醫師來自台大、榮總,去年初口罩慌,集團立刻撥出口罩產線供應醫院。而今年5月疫情嚴峻,亞東醫院位於板橋熱區,發生院內感染,總部提供援助,代為採購大量防護裝備,支持醫院營運降載。亞東醫院抗疫 承接重任完成清零後,亞東全院醫護不分科系投入防疫,承擔了全國11%的ICU重症,住院人數占全台病人數9%,而且接下板橋和三重共兩家加強版檢疫所,還承接篩檢、疫苗等服務。所以,指揮中心公開稱讚亞東醫院為新冠肺炎第一戰神。民間捐助 發揮關鍵性力量檢討起來,亞東醫院身為私立醫院,組織靈活,得以快閃的速度與病毒戰鬥。在此次疫情能有貢獻,除了感謝指揮中心及新北市的長官;遠東總部的支持及善心人士的捐助發揮了關鍵性的力量。台灣的醫療走到這裡,我想建議以外國為師,讓有能力的企業以及有心的個人一起來參與。也懇請在疫情過後,大家繼續扶植亞東醫院,讓它能持續為新北及台灣服務。
-
2021-06-27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健保大數據/急診醫療特色醫院
醫學中心No.1林口長庚醫院/組三大急症急診團隊 把握搶救黃金期健保資料庫統計,林口長庚急診人次107年為16萬559人次、108年16萬7,964人次、109年13萬1,218人次,近三年都是醫學中心最高。林口長庚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羅祥雲表示,林口長庚是桃竹苗各醫院的轉診主力醫院,床位數也比其他醫院多,長庚醫院是第一個建立急診專科醫師制度、也是設置急診最久的醫院。台北長庚副院長黃集仁表示,林口長庚、台北長庚、基隆長庚等總計有70多位急診醫師,團隊還細分次專科,包含急診內科、急診小兒科、外傷科、急診放射科、呼吸治療等,同時有超過200多名急診護理團隊。為了增加患者存活率,特別針對急性腦中風、急性心肌梗塞、重大外傷患者,個別組成團隊。羅祥雲表示,急性腦中風團隊由急診、神經科、放射科、神經外科組成,在中風病人的黃金時間內,提供正確診斷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由急診、心臟內外科組成,進行心導管或繞道手術。重大外傷由急診外傷科主導,結合各外科次專科救治重大外傷病人。羅祥雲表示,林口長庚每天的來診量龐大,第一關就會在檢傷分類時分流,再依照不同科別於不同的區域做照護,達到最有效的醫療處置。急診獎勵金No.1中國附醫/一級檢傷件數最多 拯救生命也降低殘疾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在109年全國急診第一級檢傷分類件數最多6,282件、急診獎勵金最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說,醫院核心價值以病人為中心,急診部努力目標為給予急重症病患「又快有好」的高品質照護,期能成為全台急診標竿。中國附醫急診部有36名急診專科主治醫師,每天24小時全時段皆有5名以上專科主治醫師,帶領數十位醫護團隊,主治醫師除具急救與急診專業能力,還具備院前救護、重症照護、急性毒物、野外醫學、災難醫學等專業。急診急救團隊有各領域醫療團隊做為後盾。例如,外傷科及各專科外傷領域專家組成的外傷團隊,24小時緊急手術搶救人命;心血管團隊經驗豐富、操作流程快速,全天候「救心」;腦中風團隊提供溶血栓及取血栓之「救腦」急救。此外,還擁有各式重症照護後援專業團隊,讓重症病人得到最及時優良的醫療照護。陳維恭說明,中國附醫急診部持續引進急救新知識與技術,拯救生命,也降低病人殘疾機會、縮短病程。他說,一級檢傷能有最多的數量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責任,急診部會持續為提供更優質之急診醫療努力不懈。全國急診人次No.1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近台大 磁吸效應收案量大根據健保署109年資料統計,北市聯合醫院急診就醫人次位居全國第一,總計155,960人次。北市聯醫和平院區急診科主任郭鐘太分析,以和平院區來說,因地緣關係,加上鄰近台大醫院具磁吸效應,急診收案量自然大。郭鐘太指出,和平醫院位於台北中正、萬華地區中間,以及雙北交界,鄰近台大醫院具磁吸效應,若台大急診壅塞,病患就會改到和平醫院就診。他表示,很多人對於急診有錯誤既定印象,「急診就是要快,等這麼久,哪叫急診。」他說明,急診的「急」並非心急如焚,而是「急救」。他認同前輩說的:「急診的重點不在急,而是慢。」把所有事情慢下來,把危險事情處理好,這才是急診最重要的事情。郭鐘太表示,急診也曾遇到特殊個案,一位年約三、四十歲的遊民就診,治療過程中發現,患者曾經留學國外,英文能力很好,但因家中不認同他的性別傾向,他寧願露宿街頭也不願回家,平時會做翻譯和導遊工作。郭鐘太說,收治病患同時也啟發自我思考,這位遊民讓他認知到,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的選擇,萬華地區的遊民不見得是因做錯事或品行差,「他們只是選擇自己最自在的生活方式。」區域一級檢傷No.1嘉義長庚醫院/雲嘉南後送醫院 專研地區性特殊疾病根據健保署109年統計,嘉義長庚醫院是區域醫院急診第一級檢傷件數最多,共3,611件。嘉義長庚是雲嘉地區第一家評定的重度級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林稜傑說,作為雲嘉地區後送醫院,肩負本區基層診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後送支援之責,服務民眾主要來自雲林、嘉義及台南,這個地區人口老化較其他縣市明顯,急重症醫療需求較多,加上長庚為轉診嘉義網絡後送醫院,因此急重症病患比率自然高。林稜傑表示,對急重症病患除處置能力外,時效也很重要,特別是跟時間賽跑的疾病,例如心肌梗塞、急性腦中風等,設立專屬快速治療通道非常重要,這幾年搶救許多寶貴生命,幫助患者以最佳狀態回到家庭社會。嘉義長庚針對地區性特殊疾病研究,例如沿海地區特有壞死性筋膜炎、海洋弧菌感染,以及老人易發生的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等,研究成果應用在臨床上,提升治療成效。未來急診將朝向建構院前院後疾病照護團隊,主要為腦中風、壞死筋膜炎、外傷急救,並進行民眾教育,結合研究計畫,建立壞死性筋膜炎診斷即時AI輔助臨床決策支持系統,落實優化照護品質目標。
-
2021-06-27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急診案件前10大症狀排名 腹痛、頭暈、發燒最大宗
任何疑難雜症突然來襲,特別在深夜時分,民眾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急診」。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衝急診的前三大症狀分別為「腹痛及骨盆痛」、「頭暈及目眩」、「其他不明原因發燒」。而近年不斷討論的急診雍塞,也因疾病症狀難以第一時間判別,長時間滯留的症狀以肺炎最長;時常被詬病的輕症跑急診的情況,在健保資料分析檢傷分類,以緊急的第三級為最大宗,僅有極少數的患者為輕症。症狀嚴重未必是重病,症狀輕微也可能是重病。健保署分析急診申報症狀排名,107年及108年都是以其他不明原因發燒居冠,人數在44萬到48萬間;109年則以腹痛及骨盆痛36萬居冠;頭暈及目眩位居第三,件數約在22到26萬之間。中國附醫急症暨外傷中心急診部部主任陳維恭表示,前十大急診申報排名,統統都是「症狀」,進入急診的患者第一步都需要經過檢傷分類。目前檢傷分類分為五級,第一級到第五級依序的定義為需復甦急救、危急、緊急、次緊急以及非緊急。檢傷分類後,經檢查判斷可能的疾病,由於患者第一時間僅能表達最直接的症狀,甚至有些無法表達,因此急診在輸入診斷碼時,多會先以相對模糊的症狀作為主診斷。陳維恭指出,這些症狀看似輕微,但不代表是「輕症」。舉例而言,有些人會因過度緊張或是驚嚇過度,出現換氣過度症候群,症狀出現時,患者狀態又急又恐怖,但在急診僅需要給予輕微鎮靜劑,症狀即可緩解。名列前三名的症狀,看似無害,背後往往可能是重症引發的症狀。以發燒來說,可能是嚴重感染疾病引起的免疫反應;腹痛、頭暈等可能是腫瘤破裂、結石等,有些疾病隨時可能危及性命。十大急診症狀,皆以檢傷分類三級件數最多。檢傷分類分為五級,109年十大急診症狀診斷分析,皆以第三級「緊急」為最大宗,第一級「復甦急救」以及第五級「非緊急」的人數都是最少。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黃集仁表示,從數據來看,多數患者都是因緊急症狀到急診,極少數患者是輕症就醫。但就算是輕症,症狀來襲正值深夜時分,民眾無法辨識症狀背後的疾病,即使經過診斷是輕症,仍有治療的需要。陳維恭表示,根據臨床經驗,檢傷三級的患者約有15%到20%需要住院,第四級約5%需要住院,第五級約有1%需住院。一位患者同時也會有多項症狀,檢傷分類是以整體的情勢,以及年紀、是否有共病等多重方式判斷。肺炎多為高齡患者,109年滯留急診時間最長達9.9小時。以109年的急診申報症狀排名來看,肺炎平均急診暫留時間最長,達596分鐘(約9.9小時);其次為泌尿系統其他疾患,有518分鐘(約8.6小時);不明原因發燒為426分鐘(約7.1小時)。黃集仁表示,引起這三類症狀背後可能的疾病很多,不明原因發燒可能是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腸胃道疾病等。通常先在急診給藥,觀察發燒症狀是否緩解,如果持續發燒,要進一步檢查,準備住院。這些感染疾病大多發生在長輩,滯留時間同時也要考量辦理住院時間、等候病房時間,又或是晚間到急診,直接在急診觀察一晚,隔天再收治住院。陳維恭指出,這三類症狀患者,介於可以住院與不用住院階段,有時也要加上家屬抉擇的思考時間。其中時間最長的肺炎患者,即使在急診照X光不明顯,礙於年紀或其他原因,不敢輕易放患者回去,等待照第二張X光前會先投藥,觀察是否改善。另外,也要加上各科住院病房是否有空床,這些都是增加滯留急診的原因。防新冠 勤洗手 戴口罩肺炎排名從第5降至第10107年至108年急診申報症狀排名中,肺炎分別位居第6及第5位,109年則降至第10位。黃集仁表示,去年急診診斷感染性疾病數量明顯大幅下降,主要有幾個原因,疫情爆發後,國人勤洗手、戴口罩,降低被病毒或細菌感染的機率。黃集仁表示,從去年的十大疾病排序觀察,不只肺炎排名往下降,其他不明原因發燒以及泌尿系統其他疾患的排名都往下降,很明顯是防疫作為讓感染性疾病同時下降。發燒患者中有一部分會演變成肺炎,這兩者有連帶的關係。陳維恭認為,疫情讓診斷肺炎變得敏感,加上疾管署對肺炎的診斷規格相對高,讓診斷人數下降。去年疫情確實讓感染性疾病減少,包含流感患者都大幅降低,最容易出現感染疾病的小兒科,門診量減至少五成。
-
2021-06-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民眾搶殘劑 電話鈴響…醫師就怕
殘劑開放掀全國亂象。新竹縣竹北衛生所前天預告五十個名額,讓優先施打族群以外的人預約,昨系統一開放,不到一分鐘就額滿,衛生所公布IP跟登記時間強調絕無黑箱,有工程師看完形容「比演唱會門票難搶,甚至超越搶訂春節返鄉車票的激烈」。基層醫師幫忙施打已忙翻,還要被沒打到者嗆聲,感到灰心。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在記者會為殘劑之亂致歉,表示「對於造成醫護人員負擔非常抱歉」,仍呼籲民眾就近施打,讓殘劑可最大運用。陳時中說,因殘劑量少,為避免浪費,若規定太細就無法有效運用殘劑,謝謝醫護人員辛苦造冊。宜蘭縣前天宣布開放預約疫苗殘劑施打,各衛生所湧入爆量電話,短短二個小時,一千八百個名額全滿。彰化員榮醫院也湧入大量民眾致電詢問,院方表示,目前彰化縣市衛生局已宣布因殘劑有限,仍先以中央公布開放的施打對象為主。台中市一名支援疫苗站的基層醫師說,為了每天兩、三針殘劑,要給鄰近長者或現場登記的年輕人很糾結,忙到人仰馬翻,還要被罵「黑暗作業」,實在很灰心,建議政府快推出一套做法,不然吵不完。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說,現在聽到電話鈴響「真的會怕」,他在開放當晚緊急造冊,人數多達五百人,如果每天都有最多四人可打殘劑,連續打一百廿五天才打得完,請民眾「別再打電話了」。開業耳鼻喉科醫師柯仁弘說 ,以往診所殘劑在兩、三劑以內,前有特權打疫苗事件,基層擔心引發爭議反而綁手綁腳,「全民都可以打殘劑就可怕了」,現在每個診所電話都被打到爆,現行系統還沒跟上,基層得想辦法擬出候補機制,現行就算造冊,也不見得打得到殘劑 。
-
2021-06-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殘劑預約量爆棚 至少連續打100天才有機會打完
殘劑一釋出,預約立刻被秒殺,基層診所則是電話被打爆,基層醫師直言,現在聽到電話鈴聲響起「真的會怕」,昨天一天造冊多達500多人,如果每天都有最多4人份的殘劑,也要連續打125天才打得完,請民眾「麥勾打」了。基層醫師指出,多數致電預約的都是年輕人,不過殘劑的接種方式,還是會以年長者優先,再排序給年輕人。「講到殘劑我心就痛」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昨天指揮中心一宣布開放殘劑,電話馬上就響起,他都還沒看記者會,居民獲得新知的速度都還比他快,單單一天之內,就造冊500多人,一通電話可以幫數十人登記,多數來登記的都是年輕人,年輕人「非常想打」,長輩反而興致缺缺,長輩相對於年輕人,更害怕疫苗副作用,也擔心不良反應可能奪命。林應然表示,有些民眾致電預約,會強調要「選品牌」,溝通過程還得悉心說明沒得選,有殘劑釋出如果沒有在10分鐘以內抵達診所就不給打。他目前的規畫是,當日如果有釋出殘劑,結束看診前一小時,會開始打電話給預約民眾,並以年紀大未列入優先接種順序的人為主,再來才是年輕人。林應然表示,殘劑一下開放到所有民眾,他認為「開放太快了」,應該還是要先從年長者開始打,慢慢往下打,會比較有秩序,現在一下全開放各醫療院所都手忙腳亂。他笑稱,北市府總說被中央突襲,疫苗來得又快又急,但是診所也被市府突襲,有時候當天通知會配發疫苗,又可能當天又被取消,疫苗沒辦法天天開打,殘劑也不會天天都有,現在很多人登記打殘劑,可能也都不一定打得到。
-
2021-06-26 醫聲.院長講堂
恆春基督教醫院院長黃健榮/醫療延伸到社福 提供全方位服務
屏東恆春基督教醫院位於「台灣尾」,1956年一批芬蘭醫療宣教士來台設立。院長黃健榮說,台灣醫師傳承了他們愛與付出的DNA,不僅提升醫院的醫療服務品質,且延伸到社區衛教、獨老送餐、偏鄉學童課輔等,「就像佇立恆春半島終年無休的燈塔,持續守護偏鄉居民的身心靈健康。」來自香港的黃健榮,在就讀台北醫學院六年級的暑假,首次參訪恆基,那時的診療室是簡陋平房,下雨還會漏水,但是醫護人員臉上充滿知足喜樂笑容,「我被他們懇切與無私的奉獻感動。」當時發誓,畢業後一定要回來恆基。參與原鄉部落巡迴醫療1996年黃健榮兌現承諾,當時妻子帶著一對兒女移民加拿大,他選擇奉獻偏鄉醫療,隻身來到恆基服務,成為身兼數職的專業醫師,除了門診和急診,並參與「業外」的原鄉部落巡迴醫療、學童健檢、社區訪視等。恆春半島老年人口多,需要醫療服務外,還包括山區義診、衛生教育、兒童課後輔導、弱勢關懷、獨居老人送餐、新移民關懷等,前年恆基成為婦兒科專責醫院,提供了全方位社區服務。強化老人照護 導入中醫恆基是7層樓建物,新醫療大樓預計8月完工,未來會持續強化老人照護服務,並導入中醫門診。黃健榮說,每次擴建都隨著需求而來,發展出課輔班、新移民關懷、老人日托站等服務,「都是不務正業」,這些工作的績效是關懷和愛心。社福支出大 募款求生存恆基聚集一群不計名利的醫師,堪稱是全台獲醫療奉獻獎比例最高的醫院,社福支出占全院支出四成上下,虧錢比盈餘日子還多。因此恆基特別成立企畫發展室,大力對外宣傳,黃健榮也親自「下海」募款,各界愛心支援,是生存的強力後盾。黃健榮堅信,真正的醫療是身心靈三方面結合,恆基將朝向「形象、向心、品質、創新」服務目標邁進,未來仍需靠不計較名利的醫師、護理師與志工接棒,讓恆基持續守護居民的身心靈健康。黃健榮小檔案年齡:66歲專長:內科、重症醫學、醫務管理現職:恆春基督教醫院院長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高雄醫學大學醫務管理碩士經歷:馬偕醫院內科醫師、西園醫院內科主任,獲第19屆醫療奉獻獎、2009年度台灣醫療典範獎給病人的一句話人生無常,生老病死是必經歷程,拋開負面情緒,用正面樂觀的喜樂心情面對病痛,是最佳良藥。
-
2021-06-18 養生.聰明飲食
豌豆除腰痛、綠豆解暑熱...夏天必吃這5豆!補腎健胃又解身體的濕
豆類,補益脾胃的大咖夏天的天氣往往比較潮濕,容易誘發脾胃病,這個時候可以多吃一些豆類食物,因為豆類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這些豆類食物包括黃豆、綠豆、白扁豆、四季豆、紅豆、蠶豆、荷蘭豆、豌豆、綠豆、黑豆等,這些豆與白米一起熬粥有非常好的健脾作用。從中醫角度來看,豆類食物具有化濕補脾的共性,非常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食用。但是,根據不同種類,食療作用也有一定的差異。.黃豆豆類食物中,黃豆可以說是一個主角。中醫認為,黃豆性味甘平,歸脾經和胃經,具有清熱利尿和解毒的功效,對於胃中積熱、厭惡油膩都有非常好的療效。與此同時,黃豆是素食主義者的蛋白質主要來源。平時可以多喝一些豆漿、吃點豆類食物,這樣不僅可以滋養脾胃,對女性朋友尤其具有美容養顏的作用。黃豆製成豆漿之後更有利於脾胃的消化和運輸,能夠有效排解脾胃當中的脹氣、解熱潤肺。除此之外,用適量的黃豆與牛肉一起燉煮至熟爛後食用,能夠補脾壯骨,是兒童「轉骨」的好食物,更是全家日常保健的優質菜肴。.扁豆扁豆性味甘平,歸脾經和胃經,具有健脾、和中、益氣、化濕、消暑的功效。對於因為脾胃虛弱而導致的食欲不振、腹瀉、嘔吐、女性白帶多等症狀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糖尿病患者由於脾胃虛弱,經常會感覺到口乾舌燥,平時最好多吃一些扁豆。可以將白扁豆十五克,白米三十克,山藥三十克一起煮粥,等粥快熟的時候加入適量的紅糖攪勻即可食用。具有補益脾胃、調中固腸的功效,非常適用於脾胃氣虛引起的便溏,以及消瘦的人食用。女性朋友可以將扁豆炒熟研成末,每次六到十二克,用糯米酒或溫水送服,能夠緩解白帶多的症狀。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扁豆一定要燒熟煮透,否則會食物中毒,在日常生活中最好經常吃燜、燉扁豆。.豇豆豇豆,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長豆角。中醫認為,豇豆性平,味甘、鹹,歸脾經和胃經,具有理中益氣、補腎健胃、養顏調身的功效,能夠治嘔吐、痢疾、尿頻等症。《滇南本草》中記載:豇豆「治脾土虛弱,開胃健脾」。李時珍也曾稱讚它有「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臟,調營衛,生精髓」的功效。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大便乾結的人最好慎食豇豆。.綠豆綠豆性味甘寒,歸心經和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止渴解煩、明目降壓、利咽潤膚、消脂保肝的功效,能夠用於防治暑熱煩渴、瘡瘍腫毒、腸胃炎、咽喉炎、腎炎水腫等病。當然,不是什麼體質的人都可以吃綠豆,綠豆吃多了,有的時候反而會造成脾胃損傷,因此要適可而止。每當天氣太熱,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沒胃口、噁心欲嘔,這個時候喝一些綠豆湯會有所改善。但是需要注意,綠豆湯不宜喝太涼的,因為綠豆本身性寒涼,若再飲冰的綠豆湯,會更加影響脾胃功能,容易造成脾胃失衡、腹瀉。所以脾胃虛寒者千萬不宜多吃。.豌豆豌豆性味甘平,歸脾胃二經,經常食用能夠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利小便,非常適用於氣滯、打嗝、胸悶不適、腰痛等症狀。用豌豆熬成粥,適於脾胃虛弱所導致的食少、腹脹等症狀。書籍介紹書名:養好脾胃不生病:從運動、飲食、穴道入手,直接又簡單的健運脾胃養命法作者:王淼出版社:世茂出版日期:2020/09/30作者簡介/王淼中國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專業。曾先後跟原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佘繼林主任醫師,及老中醫王煥祿主任醫師學習,對中醫保健養生有豐富的經驗。著有《防癌怎麼吃,抗癌怎麼養》《很簡單實用的經絡調理方法》《五行無色潤五臟》《中華傳世老偏方治病一本通》《醫生不外傳的養腎秘籍》《祛除濕熱,一身輕鬆》《脊椎好,病就少:正脊知識、自我檢測、改善NG姿勢,終結腰酸背痛自救書》(世茂出版)《養肝就是養壽》等作品。延伸閱讀: 陷人生低潮、至親過世...曾寶儀花了十年才懂的人生醒悟:「我再也無法對人說節哀順變,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
-
2021-06-18 醫聲.數位健康
遠距醫療/醫院擴大遠距視訊門診服務 腎友居家洗腎更安心
疫情嚴峻,許多病人因擔心感染的風險,害怕來醫院,因此遠距醫療成為防疫新趨勢。光田綜合醫院為提升疫情期間,病人看診的便利性,擴大遠距視訊門診服務,腹膜透析腎友也可透過視訊看診,醫師即時監測洗腎數據,零接觸維持病人的醫療需求。「防疫新生活,看診新方式!」光田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任王家良表示,腹膜透析洗腎腎友以往必須到醫院例行性檢查,如今透過遠距視訊,可監測腎友居家洗腎操作機器的情況,記錄洗腎數值並自動上傳雲端管理系統,即時精準掌握病人治療與身體狀況,醫病視訊溝通就跟面對面看診一樣有溫度、零距離。光田綜合醫院即日起更擴大遠距醫療門診服務,開放家醫科、心臟內科、新陳代謝科、胸腔內科、神經內科、腎臟內科、風濕免疫科、一般內科、腫瘤內科、血液腫瘤科、兒科等科別遠距看診,提供給更多病情穩定的慢性病複診,以及需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患者,可透過線上掛號的方式預約。光田綜合醫院副院長暨腎臟內科醫師張家築表示,遠距醫療成為疫情下最重要的看診工具,透過視訊醫療零接觸,溝通也是零距離,身在遠端的醫護能及時掌握病患的病情,服務慢性病人的醫療需求,讓醫療不至於中斷,尤其在疫情高峰期間,視訊看診可降低醫療的負荷,同時提高病人的就醫便利性。「有病千萬不能拖!」光田綜合醫院呼籲,疫情期間許多患者因擔心來醫院看診,而延遲就醫,現在透過視訊看診可以很安心,讓病情獲得控制。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猝死/找原因…慢性病、中暑 也會奪命
全台長者接種AZ疫苗傳出死亡事件,專家認為因果關係需掌握資訊並分析,不宜太快下定論,但各地接種站可近性確實待改進,可考慮到宅接種;專精熱傷害的醫師提醒,近期天氣熱易導致長者中暑,中暑後發生缺血性心臟病風險增為三點五倍,陪同家屬要注意。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認為老人死亡案跟疫苗無關,但跟「打疫苗」有關,長者被抱著、抬著、推輪椅打疫苗,曬了一上午太陽,複雜流程導致身體不適,「是被折騰死的」。台大小兒科主治醫師、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秘書長呂俊毅表示,沒聽說接種疫苗會造成突然死亡,主因還是原本疾病,九十幾歲中風或心肌梗塞不無可能。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政府應先釐清長者猝死原因,是否因心臟病、中風、腎臟病等疾病導致,並比對打疫苗前後長者猝死率是否提高,若沒有共同死亡型態,跟自身疾病惡化有關,可說明猝死與疫苗無關。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表示,台灣疫苗安全監測系統不輸世界任何國家,現在要讓專業人員有時間和空間做事,不宜貿然下定論,不過高齡者在外折騰可能導致身體不適,接種場所應更配合長輩,在長者方便時地設置分散、小型接種站。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指出,接種AZ疫苗最多的英國,透過「到宅」模式打疫苗,建議中央和地方政府參考,與其被動等待長者預約、排隊,或許應主動出擊。王任賢也建議政府優化接種疫苗作為,由衛生所協助家戶接種,行動不便者到府施打。三軍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長者在熱環境待久了,心臟壓力大增,水分不足就易血栓,增加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長者在戶外曬太陽排隊,打疫苗環境太過悶熱,出現頭暈、嘔吐、食欲不振及體溫高等症狀就可能是中暑;一旦中暑,發生缺血性心臟病機增為三點五倍,尤其長輩排汗能力較差,曬一小時太陽就會中暑,除加強補充水分,也可隨時量體溫,體溫超過卅八度應盡速降溫。
-
2021-06-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HFNC是救命神器? 醫界權威:似乎過度神化了
藝人賈永婕近日募捐252台號稱「救命神器」的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HFNC)支援醫療前線, 善舉引發關注,高雄地區即有不少企業主向醫院表達捐助熱忱,但胸腔科權威,高雄長庚前副院長林孟志表示,HFNC的確可協助部分病人避免早期插管,卻並不代表病患使用後就一定都能存活,且這套設備耗牽涉健保給付、人力訓練等環節,應該適量、適用,才能發揮最大功效。新冠疫情嚴峻,醫療資源緊繃,藝人賈永婕得知在醫界有「救命神器」之稱、一台要價27萬的「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HFNC)」全台缺貨,火速募得252台送往醫療前線,義行被讚爆,甚至意外引發政治口水。高雄長庚原有3台,這陣子在善心人士義助下數量激增到20幾台,昨天還有熱血企業主打電話給高長前院長林孟志,表達捐助心意,更說「錢不是問題」。林孟志說,HFNC十年前就有,高雄長庚用在新生兒、小兒科治療呼吸窘迫症狀,被證實具有功效,但成人部分,對於新冠肺炎重症病患可能幫助不大,對於病程進展中的個案或可避免早期插管。他表示,新冠肺炎是因飛沫傳染,並不建議使用非侵入性的面罩式呼吸器,但歐美地區去年因重症太多,運用HFNC銜接治療,被廣泛報導才引發注意,而台灣因為去年非變種病毒急性呼吸衰竭的案量不多,所以沒有被特別關注。「把HFNC當做救命神器,好像過度神化」林孟志說,HFNC的優點是可適度調控濕度、溫度,提供1分鐘約60至80公升的高流量氧氣給病患,優於面罩式或鼻導管的氧氣,不過並不是用了它就等於「救命了」。他表示,病毒會引起人體的發炎及免疫反映,需施以類固醇、瑞德西韋、單株抗體等藥抑制,以免肺部損傷缺氧,而氧氣的施用即在讓病人不致因為低血氧,導致「隱型缺氧」或「沈默缺氧」,不過有的病人病情惡化加劇,最後仍是要插管。林孟志強調,HFNC只是輔助治療的作法之一,且使用這套涉備還涉及健保給付、耗材成本以及人員操作訓練等,「當前這場防疫戰疫,決勝點在於死亡率」,如何讓重症病人亦能存活下來,是可善用HFNC,不過它絕不是像家裡加裝冷氣、冰箱一樣插上電就能用,那麼簡單而已。
-
2021-06-17 該看哪科.耳鼻喉
鼻子、眼睛、喉嚨都好癢,篩檢卻陰性!可能是這個疾病作怪
隨然現在是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但是有其他身體狀況也一定要就醫。一位9歲孩童在過去半年內,常在晚上睡前或早上起床後,開始鼻塞、連打多個噴嚏、流清澈鼻涕,有時還會伴隨鼻子癢、眼睛癢、喉嚨癢,且這症狀常在忽冷忽熱的天氣變化、空氣汙染或雨天時特別嚴重,仔細詢問家族病史,孩童的爸爸也長年飽受鼻子不適的症狀困擾。臺灣4到5成孩童飽受過敏性鼻炎所苦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施養真表示,過敏性鼻炎是孩童最常見的慢性疾病,小兒過敏性鼻炎於全球發生率約占10-30%,臺灣孩童更高達四到五成飽受此疾病所苦。過敏性鼻炎與一般感冒鼻炎的表現有所不同。一般感冒鼻炎通常發生的時間會是一整天,會伴隨其他症狀,例如發燒、咳嗽、喉嚨痛、全身倦怠等;而過敏性鼻炎則較常發生在夜晚、清晨、或接觸到過敏原後立即發作,通常主要以鼻子症狀為主,有時還會伴隨眼睛癢或喉嚨癢等的症狀。過敏性鼻炎的典型臨床表現過敏性鼻炎的孩童有時會有一些典型的臨床表現,像是下眼瞼黑眼圈、朝天鼻、經常搓揉鼻子、鼻樑上常可見到橫摺等,此外,過敏性鼻炎的孩童可能也會同時有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史,且家族史也有家人飽受過敏疾病所苦。施養真指出,過敏性鼻炎根據接觸過敏原的時間可分為季節型與常年型兩種,前者患者易受花粉誘發;後者易受塵蟎、黴菌誘發。且會依據鼻炎症狀的發生頻率,分為「間歇型」和「持續型」兩類,並根據病情其嚴重度、症狀及對生活品質的影響,進一步分為輕度和中/重度。臨床醫師大多仰賴病人的臨床表現與理學檢查即可診斷過敏性鼻炎,有時也會仰賴立即型過敏反應的皮膚試驗,或抽血清過敏原特異性IgE抗體測定來輔助診斷過敏性鼻炎。改善環境對治療過敏性鼻炎很重要施養真建議,過敏性鼻炎的治療需要改善環境,例如:使用防蟎寢具包裹隔離、使用HEPA空氣清淨機等減少過敏原與惡化因素的暴露。藥物方面,主要靠第二代口服H1抗組織胺緩解鼻炎症狀,此類藥物較不會有嗜睡的副作用。 但當病患過敏性鼻炎已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鼻內類固醇噴劑為最有效的治療選擇。鼻內類固醇可緩解過敏性鼻炎的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眼睛癢等症狀,效果約使用後一週左右出現,長期使用對孩童的成長發育並無太大影響。若病患依據臨床病史與塵蟎過敏試驗診斷其過敏性鼻炎主要由「塵蟎」所誘發,目前衛福部已許可此類病患年滿12-65歲可使用塵蟎過敏原的舌下減敏錠。最後,施養真提醒,好好認識過敏性鼻炎的臨床表現與何時該尋求過敏科醫師進行專業評估與治療,可有效減緩臨床症狀,以期改善生活品質。延伸閱讀: 。兒童過敏性疾病在母胎內就開始! 與準媽媽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過多有關 。長期過敏小心引起偏頭痛! 醫曝「誘發元凶」:3成國人中鏢
-
2021-06-1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IBD長期治療好辛苦 破解病友四大難題
難題1自行斷藥、未長期追蹤,導致疾病加重。一位38歲的家庭主婦,10年前得知罹患潰瘍性結腸炎,手術投藥治療後改善血便、腹瀉,症狀改善後,她嫌就醫麻煩不再用藥。3年前追蹤發現腸道又出現嚴重發炎,但未有血便、腹瀉症狀,她並不在意也沒有按照計畫走,直到近期出現大量血便就診,潰瘍性結腸炎已演變為大腸癌。自行中斷治療是最大危機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李柏賢表示,IBD是一種免疫失調疾病,需要長期控制,加上IBD症狀表現特殊,腸道發炎與症狀沒有正相關。臨床上有非常多案例,腸道僅有輕微發炎,表現症狀卻非常嚴重,有些則反之。李柏賢說,最怕患者自我放棄,例如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的患者,投藥後多數症狀都會明顯改善,也因此很多患者會認為沒事了,就放棄後續治療,但在潰瘍尚未癒合前,都可能因為未能完整投藥導致疾病更加嚴重。治療IBD的目標是讓腸道發炎處完全癒合,患者要認知到IBD既然是自體免疫疾病就必須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不可能服藥幾周就能達到目標,至少要連續服藥三年以上才有可能碰觸到目標,後續也得持續追蹤。併發症會使疾病愈來愈難控制IBD最怕併發症,像產生廔管、腸穿孔、膿瘍等,都會使疾病愈來愈難控制,李柏賢說,當患者自認症狀輕微不需就醫時,將是最大的警訊。李柏賢說,這幾年逐漸衛教患者,治療觀念愈來愈好,只是健保給付條件嚴苛,也可能讓連續用藥「斷鏈」。特別是治療滿一年後,患者症狀日漸穩定,健保就不再給付,得等患者嚴重復發才能再申請,也讓患者陷入反覆發作的情形。李柏賢說,疾病來得快又急,而且當醫師又告知這是一場長期抗戰時,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撐下去,中途離席的原因有太多太多,除了經濟負擔,常見的還有親朋好友會獻上祕帖,需要靠醫療團隊,一一協助擊破謠言。難題2健保給付條件嚴苛,患者可能面臨無藥可用窘境。控制發炎性腸道疾病(IBD),藥物扮演重要角色,輕症多以傳統藥物為主,不過多數的患者發現得晚,出現症狀到診斷多已中晚期,臨床雖多會先採取傳統藥物,而健保給付上,對於傳統藥物給付條件最鬆,其餘藥物條件多,導致有健保沒辦法滿足患者實際需求的狀況產生。確診多中晚期 傳統藥效有限馬偕醫院胃腸肝膽科資深主治醫師章振旺表示,IBD患者治療的傳統藥物以5-ASA、抗生素、免疫抑制劑以及類固醇為主。傳統藥物使用,健保署並沒有設限,患者確診IBD就可以使用,但對中度以上的患者治療效果有限,通常會使用新一代類固醇,嚴重或是對傳統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則會給予生物製劑治療。章振旺表示,傳統藥物以外的藥物,健保給付條件相對嚴苛。新一代類固醇的給付條件,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需有重大傷病卡,在5-ASA療效不佳時只能用8周,其中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只給付輕度到中度左側大腸炎。生物製劑的給付條件,以克隆氏症為例,患者須先有重大傷病卡,以及符合傳統藥物治療半年無效,相關指數需證明發炎達中度以上才能申請給付;潰瘍性結腸炎有分持重大傷病卡與未持有,前者條件與克隆氏症相同,後者則是要極為嚴重才能申請給付。生物製劑 給付滿一年須暫停章振旺表示,生物製劑的治療效果良好,約有七到八成患者用藥後症狀明顯改善,但在健保給付上有下車機制,滿一年須暫停用藥,間隔三個月後且腸道必須嚴重復發,才能再繼續申請。他表示,該制度對病友不夠友善,有些未達到完全癒合或只差一點就能達標的患者,也因此必須重新面對疾病的痛楚。另外,礙於價格,健保下車後,多數患者都沒辦法自費使用,加上反覆停藥又使用,容易增加抗藥性,可能使患者最終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他說,IBD患者從醒來到睡著,會不斷受到疾病影響,只要起身就想腹瀉或隨時都得注意營養。加上患者年輕,不少患者對於不見天日的未來多感到絕望。不過臨床上有不少患者也因為能即時用藥,讓疾病獲得控制,過去不敢談及的婚姻,也能像正常人一樣度過,因此用藥對於IBD患者而言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難題3重大傷病卡申請困難,延誤用藥時機。重大傷病卡的核發對於IBD患者極為重要,四十多歲的小華(化名)被診斷為克隆氏症,確診前時常因為腸阻塞問題反覆就醫,出血後開刀治療,再過2個月才被診斷。屬於重症的小華,礙於診斷到治療不到三個月,重大傷病卡申請直接被核退,認為先前的手術並非因為克隆氏症而開,也因為無法及時申請重大傷病卡,延誤用藥時機。常卡在疾病名稱與尚未手術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顏旭亨表示,依照臨床上的經驗,IBD的患者,診斷後三個月到半年內通常申請重大傷病卡都不太會過,原因有二,一是病理科只打發炎性腸道疾病,沒有打克隆氏症或是潰瘍性結腸炎,事實上克隆氏症或潰瘍性結腸炎的統稱就是發炎性腸道疾病,第二是沒有接受手術治療以前,也不太會通過。顏旭亨表示,重大傷病卡對於IBD患者而言是張救命符,克隆氏症於1998年、潰瘍性結腸炎於2002年納入重大傷病,重大傷病卡能顯著的減少發炎性腸道疾病病患部分負擔的經濟壓力。近年健保將多數治療IBD效果佳的藥物綁定重大傷病卡,沒有重大傷病卡的前提下,一年自費施打藥物可能高達二、三十萬,對於多數家庭而言,是難以負擔的數字,幾乎九成以上的患者,都需要健保的協助,況且IBD不是治療一年就夠,而是要一輩子用藥。約僅六成取得重大傷病卡雖然傳統藥物不必綁定重大傷病卡,健保就會給付,但是IBD患者常診斷延宕,大多數確診時腸道已經嚴重潰爛,必須要手術或使用後線的生物製劑才能夠控制症狀。目前IBD患者約僅4000多人拿到重大傷病卡,占整體患者六成,通常要等至少半年。罹病已嚴重影響身心,有人還因此無法工作,醫師都必須在最初就給患者心理建設,鼓勵病友稍稍耐心就能順利治療,也得不斷想盡辦法與健保署溝通,盼能加快速度,降低被退件的機率。難題4疾病複雜,需由團隊合作治療。準備要過美好人生的24歲楊楊(化名),才找到人生第一份工作,就發現大小腸交接處發炎且已經出現廔管,被診斷為克隆氏症。手術後同時採取藥物治療,原以為能重新過日子,一年多後又發作,廔管情況比上次更嚴重,必須要做造口才有辦法保命。病患有憂鬱傾向 需心理關懷造口對楊楊來說,心理嚴重受打擊,加上治療期間反覆發作,又遇上家庭、經濟等問題。協助治療的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及內視鏡科主任戴啟明說,當時非常擔心她有輕生的念頭,但她都表達得非常堅強,直到某日她終於受不了向個管師求助,才發現她因為病情出現憂鬱傾向,團隊找來精神科醫師、社工等,慢慢幫她解決問題。戴啟明說,發炎性腸道疾病多發生在20歲到40歲的年輕人身上,正逢人生最精華的時刻,疾病複雜度高,從診斷到治療、反覆發作等,都可能重創患者的心理素質,照顧上也不能只有胃腸肝膽科或大腸直腸科協助。兩年前,義大團隊成立IBD多專科照護團隊,召集醫療團隊含胃腸肝膽科、大腸直腸科、直肛科、一般外科、小兒科;照護團隊則有急性照顧護理師、個管師、營養師。未來也將召集藥師、精神科以及心理諮商師等。戴啟明說,以楊楊為例子,若當初沒有個管師定期追蹤與關懷,她可能就沒有任何求救管道,醫師問診時,也僅有短短幾分鐘,難以發現患者的異狀。多科整合照護 減少轉診時間多科合作還能減少院內轉診時間,像追蹤患者時再次發現嚴重潰瘍,或腸道狹窄到必須開刀,須轉診到一般外科,過去在沒有團隊之前,轉診恐怕需要一周,到診後還要重新再問診,再安排開刀時間。但現在團隊都會定時開會討論案例,患者出現變化時,團隊直接在LINE上說明,該名外科醫師能及早了解病況,還能更快安排開刀,避免拖延病情。而IBD患者因為腸道發炎問題,可能長期營養不良,就需要營養師的輔助。患者造口照顧及造口的好處等,則是由急性照顧護理師協助。戴啟明說,很多患者因擔心裝了造口就再也拆不掉,逃避就醫,反而讓病情加重,近年台灣的照顧護理師照料造口的方式多樣,每一招都能夠協助患者把傷口照料得完整,讓他們面對疾病期間也能更有自信。戴啟明說,早期台灣幾乎見不到IBD的患者,醫界多認為是西方人的病,隨著飲食西化,這幾年患者愈來愈多,才漸漸對IBD有所了解,診斷也愈來愈即時,也認識到必須仰賴多專科照顧,才有辦法幫助患者度過難關。
-
2021-06-09 該看哪科.耳鼻喉
鼻竇炎未注意,竟差點失明!醫師提醒5症狀快就醫
13歲的楊同學,因為鼻子過敏,長期飽受鼻塞所苦。因為習慣天天鼻塞,不以為意,日前,因右眼疼痛至眼科就診,判定為結膜炎。不料用藥後,並無改善。幾日後,甚至出現右眼腫脹,伴有發紅、頭痛、高燒等症狀,赴院急診。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吳秉昇隨即照會眼科醫師,檢查後發現,患者右眼球轉動異常,立即安排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篩竇鼻竇炎擴散至眼窩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膿瘍壓迫到控制眼球活動的肌肉,造成眼球轉動受阻。 若持續惡化恐失明,甚至危急生命。考量到未成年患者全身麻醉的風險,收治醫師緊急替楊同學施打強度抗生素治療,並入院密切觀察;10天後順利出院,轉以口服藥物治療;一周後完全消腫,恢復健康,視力未受影響。 吳秉昇表示,兒童鼻竇炎依病程長短,分為急性及慢性,急性鼻竇炎病程約在一個月之內,而慢性鼻竇炎則可能持續三個月以上。感冒與過敏是誘發兒童鼻竇炎的兩大原因。 根據統計,6~9%的兒童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併發鼻竇炎,而30~80%的鼻竇炎發生在過敏性鼻炎的兒童身上。 人體有額竇、蝶竇、篩竇、上顎竇四對鼻竇,鼻竇內黏膜會持續分泌腺體,滋潤及過濾吸入的空氣。正常情況下鼻腔暢通,分泌物能自行排出,若鼻黏膜腫脹,造成鼻竇開口堵塞使鼻液滯留,就可能因病毒、細菌增生引發鼻竇炎。 常見症狀包括:鼻塞、黃綠鼻涕、鼻涕倒流、口臭、頭痛等,會影響睡眠,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等;若發炎情形惡化、擴散,恐引發眼窩蜂窩性組織炎、顏面蜂窩性組織炎、海綿竇栓塞等併發症,除了失明,更會危及生命。 吳秉昇指出,一般而言,鼻竇炎治療會以口服抗生素及鼻噴劑為主,但若為鼻息肉導致的慢性鼻竇炎,或服藥後症狀未見改善,就需要考慮內視鏡手術治療。 他提醒,鼻竇炎因症狀類似感冒或過敏,容易被輕忽。然而,一旦產生併發症,惡化就會相當快速,不可掉以輕心。若出現7天以上的鼻塞、持續性黃鼻涕,伴有不明原因的面部腫脹、頭痛、口臭,就要小心鼻竇炎找上門。需就醫做進一步檢查,服用藥物後也需觀察症狀是否改善,以免引發嚴重併發症。【延伸閱讀】 透視婦女病!常見10種子宮卵巢病變,專家解析預防和治療方案尿尿有泡泡是身體出問題?醫教7種尿液觀察身體狀態!【防疫宅在家】居家上班更疲累?!別再久坐不動,醫師籲:恐發生致命危機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1-06-08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沒有副作用表示疫苗無效?接種疫苗前先看常見問題
近日,新冠肺炎疫苗逐漸運抵國內,指揮中心也開始安排民眾分批施打。面對接種疫苗前後的種種疑問,《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列出一系列問答,以下整理部分內容,供大家前往接種前先行參考:Q1:我打完疫苗後,完全沒有出現任何副作用,這是不是表示疫苗沒有作用?A:如同藥物治療,部分患者身上會出現副作用、部分患者不會,疫苗接種也是如此,人們的反應會有所不同。即便我們常聽到施打疫苗後的負面反應,大多數人在接種疫苗後只會有輕微的不是,或沒有任何副作用。以輝瑞BNT疫苗的臨床試驗為例,有半數的受試者出現疲勞的反作用。其他的副作用,包括頭痛、畏寒及肌肉痠痛等,則出現於25~33%的受試者身上。意思就是,有超過半數的受試者身上,並未出現任何副作用,而其保護力效果仍然高達95%。因此,沒有副作用出現並不代表疫苗沒有在作用。根據資料,年紀越大的民眾,與年紀較輕的民眾相比,出現副作用的機率較低。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對應病原體的機制退化,也因此施打疫苗後的反應也相對輕微。然而根據新冠肺炎疫苗的臨床試驗,年長者在接種後仍能產出足夠數量的抗體,也就是有足夠的免疫反應。總而言之,如果您在接種疫苗後沒有任何副作用,僅表示您是比較幸運的一群,無須擔心保護力的問題。Q2:據說接種疫苗後若是服用解痛藥物,會弱化疫苗的保護力,這是真的嗎?A:大多數專家認為,接種疫苗後服用解痛藥物或是退燒藥,如:乙醯氨酚(普拿疼)、布洛芬…等緩解不適是沒有安全疑慮的。民眾應該避免因為擔心接種後的不適,而選擇在接種前先行服用止痛藥。針對解痛藥物可能降低疫苗效果的理論,是根基於有關小兒科患者的研究。家長有時會在接種疫苗前後,給予兒童上述的解痛藥物以緩解發燒及疼痛…等不適。發燒與其他副作用,同時也是身體啟動免疫反應的徵兆,因此部分學者對於在接種前後讓兒童服用止痛、退燒藥物提出擔憂,認為可能降低疫苗效果。一項針對超過5000名兒童的研究中,研究者讓半數兒童在接種後服用止痛藥物,半數則未服用,並比較兩個族群的抗體多寡。研究結果發現,止痛藥並未對孩童的免疫反應造成顯著的影響,兩個群體的兒童在注射疫苗後,體內皆生成了適量的抗體數。另一項研究則在施打疫苗後,分別給予142位兒童乙醯氨酚、布洛芬及安慰劑,結果亦顯示,免疫反應在這些孩童身上並沒有明顯的差別。Q3:從接種疫苗到疫苗開始作用,需要多長時間?A:根據美國疾管署(C.D.C),不論是哪一種疫苗,都會在接種最後一劑兩週之後開始作用,屆時才算完成疫苗施打。如果您接種的疫苗只需施打一劑,人體還是需要兩週的時間才能建立夠強的免疫反應;如果是需要兩季的疫苗,免疫反應的高峰,也會在兩週之後才出現。目前對於疫苗保護力的生效時間,仍所知甚少,各疫苗廠商的臨床試驗結果也沒有明確指出。然而,以輝瑞BNT疫苗為例,其95%的保護力,生效於接種第二劑後約莫一週後才達成,反觀第一劑施打後十天,保護力僅有52%。至於莫德納疫苗的臨床試驗顯示,第一劑施打後兩週,保護力僅有50.8%,要到第二劑施打前二至四週,才有92.1%的保護力,再接種完兩劑之後,才能達成94.1%的保護力。Q4:如果我在接種第一劑疫苗後、第二劑疫苗前染疫了怎麼辦?A:假如您接種的是需要施打兩劑的疫苗,則在等待第二劑的這段時間內,您並非完全受到保護,無法完全免於感染新冠肺炎。根據資料顯示,的確有部分民眾在接種第一劑疫苗後,仍感染了新冠肺炎。不過多數情況,我們無法判斷患者是在接種前就接觸到新冠病毒,還是在接種後感染,但身體尚未建立完善的免疫機制對抗病毒。根據輝瑞、莫德納兩家廠商的臨床試驗,在第一劑施打後,只會產生約50%的保護力。如果您在第一劑接種後確診,仍可以依照原定日程接種第二劑疫苗,然而必須先與醫師確認。此外仍需注意,無論何種疫苗,即便完成兩劑接種,保護力也不可能達到100%。不過若您是在接種兩劑疫苗之間的時間染疫,出現的症狀應該會較輕,因為身體已經產生部分抗體對抗病毒。Q5:為什麼打完疫苗了,還需要戴口罩?A:基本上情形會因爲您所處的情境而異。首先,疫苗從接種完畢到保護力生效,需要一段時間。於此期間您仍有機會感染新冠病毒,因此您仍需持續佩戴口罩。此外,接種完成後,在公共場所中,仍需配合政策配戴口罩。即便您已經接種疫苗,仍有許多民眾尚未接受施打、沒有保護力,且您無法分辨一個人是否已經完成接種。根據研究,已經完成疫苗接種者,有可能在鼻腔中帶有病毒,但本身不被感染,此時就有可能因為呼吸或打噴嚏,而將病毒傳染給他人。根據針對流感疫苗及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專家傾向認為,已接種疫苗者無法繼續傳播病毒,然而此理論還需更多證據佐證。因此,在全民皆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種之前,與他人接觸時最好還是應該配戴口罩。Q6:我要等到打完疫苗再懷孕嗎?A:婦產科醫師建議,在懷孕前應該接受疫苗接種。新冠肺炎對於懷孕的女性來說,風險格外地高,因此在懷孕前,最好可以接受完成疫苗接種。接近懷孕年齡的婦女,通常不屬於優先施打的行列之中。如果您的身份目前仍無法接受施打,而您對於懷孕時間也沒有特定規劃,是否等到完成接種後再懷孕,可以依照意願自行決定。然而,專家並不建議女性因為無法接種疫苗,而推延懷孕期程,因爲其中含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且接種疫苗並不會影響受孕、初期懷孕。資料來源: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1/well/covid-vaccine-questions.html
-
2021-06-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幼兒染疫症狀似「川崎氏症」醫師籲長紅疹、發燒要小心
新冠肺炎疫情侵襲全台,雖然目前染疫個案仍以中老年病人為主,但有些嬰幼兒感染者的表現症狀很輕微,與感冒類似,或與「川崎氏症」極為相似,包括長疹子、口腔黏膜發紅、發燒腹瀉等,醫師呼籲幼兒出現這些症狀或有接觸史,很有可能就是新冠肺炎。台灣這波疫情擴及嬰幼兒及學生族群,最小的確診者才幾個月大,國際間也已發現變異病毒株的感染開始轉向年輕化。羅東博愛醫院小兒科吳淑娟醫師表示,大部分嬰幼兒為無症狀感染者,若為輕症,其臨床症狀不明顯,有些只是微燒、咳嗽、流鼻水或腸胃道不適,例如噁心、嘔吐、拉肚子等,和一般感冒相似,不易分辨。然而因為兒童病例累積且逐漸增加,目前醫界臨床發現,部分染疫嬰幼兒出現的症狀類似「川崎氏症」的病徵,包含全身皮疹、結膜炎、口部黏膜發紅、腹痛、腹瀉等,嚴重者甚至會如同川崎氏症,影響心血管功能,造成急性心臟衰竭或冠狀動脈擴張。吳淑娟呼籲,最近家長若發現小孩手腳身體有長疹子(小紅點)、發燒兩大症狀,應提高警覺並及早就醫,而且若與染疫者的活動史重疊或相關接觸史,就要高度懷疑是否受到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同時也提醒家長,若懷疑孩子染疫需就醫時,請勿搭乘公共運輸;嬰幼兒若口罩戴不住,可讓寶寶坐在嬰兒推車,外罩透明嬰兒車雨衣,或是戴防護面罩、防護帽,這樣也可以達到阻隔環境飛沫或空氣傳染病原菌;到醫院務必告知醫護人員病況、活動史與接觸史,避免不必要的感染。
-
2021-06-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是怎樣保護人體? 醫師詳解給你聽
最近疫苗之亂沸沸揚揚,但是對多數不是醫療相關科系的人來說,對於疫苗的基本原理,並不是那麼清楚。如果用專業術語解釋,反而會更聽不懂。下面試著用簡單模型及淺顯語言,去解釋何謂疫苗的原理。模型當然會有和實際狀況不甚符合的情況,尚請專家學者進一步指教修正。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人體就好像是一個古代的國家,而病毒就像是從不同時空穿越而來的一輛坦克車。古代的國家沒有槍彈,要對付坦克車,只能靠人海戰術去包圍消耗它。當然,有的國家人多將廣,犧牲一些人,還是可以維持國家的和平(無症狀感染者);而有的國家原本人就不多,禁不起這樣子同歸於盡,終至國家岌岌可危(重症),甚至滅亡。但是,這個坦克還是有他的弱點的:每一輛坦克進出的門外面,有一個鑰匙孔;只要能夠打造出相符合的鑰匙,就能把門打開,進而入內殲滅敵人,不再需要靠人海戰術同歸於盡。製造鑰匙,原本都是依靠傳統手工方式(減毒的病毒 ),最近還加入了電腦製造(病毒載體疫苗與 mRNA 疫苗)。難是難在,如何根據坦克門上的鎖,去做好第一把鑰匙;只要能正確做好,讓各個國家再去複製鑰匙,便會容易許多。至於傳統手工方式(減毒的病毒 ),或者是電腦製造(病毒載體疫苗與 mRNA 疫苗)的方式,哪一種比較好呢?這當然得看實際作戰成果而定!有越多的國家拿到複製鑰匙後作戰成功,表示這種方式做出的鑰匙,成功開坦克門次數越高(感染保護力越好)。目前看起來,部份電腦製造(mRNA 疫苗)的方式, 實際作戰成果最好。相對地,有些時候,這些鑰匙,卻意外的把某些房屋的門也打開了!導致軍隊不分青紅皂白,去一般人民家中掃蕩,使得人民大量傷亡。這種狀況極為罕見卻很致命。目前看起來,極少部份電腦製造(病毒載體疫苗)的方式,有可能會造成這種狀況(血栓)。不過還好,大多數的鑰匙,都不會發生類似的狀況。而目前為止,用複製鑰匙去開門殲滅坦克,是最有效安全的方式。所以有機會拿到複製鑰匙的話,還是這樣做才能保證取勝。作者介紹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神經科主任 胡文龍著作:《兒科好醫師最新營養功能醫學》粉專:胡文龍醫師之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專業
-
2021-05-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東基醫院收治輕症確診產兒 院長發文感謝醫護勇敢!
國內新冠病毒疫情嚴峻,全國第三級警戒,台東縣政府為做好防疫,以「區域聯防,分艙分流」概念,指定台東馬偕紀念醫院為Covid-19重症個案收治醫院,輕中度為衛福部台東醫院,台東基督教醫院將接收產兒科個案。台東基督教醫院院長陳志成今天在個人臉書貼文表示,「我雖然是院長,也不敢強求婦產科同仁一定要接手。當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詢問婦產科主任郭成興醫師時,他立刻說『我們可以,我們來生』,我聽到後,眼淚差點奪眶而出。他說,「這是怎麼樣的勇氣與愛心,不計較自身危險,願意挺身而出!我非常感恩上帝,東基有這麼棒的醫師和護理同仁,活出耶穌捨己的愛。我為台東的產婦感到安慰」。今天下午,產兒科和急診醫護團隊仔細規劃動線,沙盤演練各種狀況,務必做到產婦順利生產和醫療人員安全。陳志成貼文吸引超過2千網友按讚,還有超過上百網友留言,「台東有您們守護真好!」、「謝謝院長,辛苦了!」、「感謝醫護人員,上帝保佑你們」、「防疫有你們,台灣一定會變好」、「醫護實在很偉大!真的用生命保護台東,謝謝你們」。
-
2021-05-2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確診孕婦呼吸不佳插管生產 台北慈濟剖腹保母女平安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台北慈濟醫院收治一名懷孕32周的確診孕婦,由於孕婦肺炎情形嚴重,院方昨在正壓手術室為孕婦進行剖腹產,手術順利結束,病人與早產的小嬰兒現於加護病房觀察。台北慈濟醫院為了預防染疫患者因疾病出現急迫手術需求,今年3月完成「正壓手術室」建置,為需外科手術治療的染疫病人預做準備,今年5月疫情升溫,就收治懷孕得確診孕婦。院方指出,孕婦懷孕雖僅32周,但呼吸狀況不佳有插管必要,再加上懷孕造成臟器壓迫、懷孕時部分治療藥物無法使用等多重因素,醫療團隊會診婦產部、兒科部、麻醉部討論醫療計畫,並與家屬、病人3方視訊,最後決定剖腹生產。孕婦27日插管後,以全身麻醉的方式在正壓手術室剖腹生產,最終產程平安順利,1565公克的寶寶於手術30分鐘後出生,目前生命跡象穩定。兒科團隊除初步醫療處置外,也為寶寶洗澡降低感染風險,並於負壓隔離室保溫箱觀察。台北慈濟醫工務室主任楊明崇搓,此開刀房是以正壓模式將帶有汙染的氣體排出,開刀房四周廊道則包圍著負壓環境,受汙染的空氣會被排風器所攔截、吸走,病人及醫護人員的空氣不會交叉,受汙染的空氣也不會感染其他房間。台北慈濟醫指出,剛出生的寶寶預計今日採檢。疫情緊繃之際,醫護團隊竭力照顧每名病患,期盼讓每名病患平安出院,回歸生活軌道。
-
2021-05-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30萬劑AZ、莫德納疫苗來了 學者:懷孕醫護應接種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至今超過兩周,高達5488例確診,雙北醫院滿載,但北市一線醫護已超過一周沒疫苗可打。指揮中心今配發第三批AZ疫苗15萬劑,並宣布明天下午有15萬劑莫德納疫苗抵台,都會優先提供前線醫護接種。中央對孕婦的接種建議一直很保守,但根據學者統整實證及國外婦產科醫學會指引,都建議孕婦打疫苗,因為懷孕後染疫,母嬰風險更高,懷孕醫護更要儘速打疫苗。懷孕27周的北市某醫學中心急診護理師S說,因為疾管署說「實證少、不建議孕婦打」,但又註記「如果高風險就跟醫師討論再決定要不要打」,等於沒有答案,所以她猶豫很久。問過不只一位婦產科醫師、兒科醫師,想到自己是在急診工作,風險實在很高,就還是決定接種。接種後十小時,S開始發燒、全身痠痛,請了一天假在家休息,所有症狀隔天就消失了,副作用情況與一般人無異。現在疫情爆發,回想起來,S認為接種疫苗值得慶幸的是正確的決定。雖然醫院安排她和另外一位懷孕同事不需照顧確診者,但是現在急診人滿為患,病人到底有沒有確診,第一時間都很難說。每天都有眾多確診者、疑似病患送進S服務的醫院急診,每個人力都很珍貴,所以S挺著孕肚、戴著兩層口罩和護目鏡,整天走來走去、忙進忙出,有時候會累到肚子都緊緊的,得趕快去休息。雖然心理壓力很大,但打過疫苗還是安心一點。禾馨醫療執行長蘇怡寧表示,醫學實證上來講,孕婦打莫德納是安全的,只是還沒形成共識;AZ的孕婦相關數據較少,但也沒有證據顯示孕婦接種AZ不安全,所以還是會建議孕婦應接種疫苗,畢竟染疫後重症風險更高。台大公衛學者今年三月就曾歸納國際實證,結論也與蘇怡寧一致,即建議孕婦應要接種。公衛學者范僑芸指出,《NATURE》研究探討臨床試驗中意外懷孕的婦女,發現無論是輝瑞、莫德納、AZ,孕婦都沒有不良反應,樣本數雖小,仍可參考,美國已有超過兩萬名懷孕婦女接種疫苗。另有《JAMA》研究發現,美國高風險的醫療人員當中,大約有30萬人是孕婦、哺乳中的婦女、準備懷孕者。相較於未感染,孕婦感染新冠肺炎,相對風險都比較高,剖腹產風險是1.57倍,早產風險3.53倍,妊娠高血壓1.6倍,產後出血風險2倍。台大公衛校友、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診部主任賴昭智表示,加拿大婦產科醫學會建議應提供孕婦接種新冠疫苗,因為副作用最常見是痠痛和頭痛,即便發燒也可吃退燒藥,副作用都可在在不影響胎兒前提下安全處理。賴昭智指出,加拿大婦產科醫學會建議,孕婦施打非新冠疫苗後先觀察14天,才能接受其他疫苗。打過新冠疫苗後,如果要打其他疫苗,建議觀察28天,如果沒有增加炎症風險在打,如此也不會造成不同疫苗間的不良反應混淆。如果孕婦有急迫需要使用免疫球蛋白和血液產品,也不應為新冠疫苗而延遲注射,可以同時進行。賴昭智表示,加拿大婦產科醫學會建議,如果還在備孕,最好是完整打過疫苗再懷孕。如果在打第一劑之前就受孕了,建議要把第二劑打完,不需要因為打新冠疫苗而終止妊娠。另外如果打過第一劑之後,打第二劑之前懷孕,若經評估選擇繼續施打,不需要延遲第二劑接種時間。
-
2021-05-26 名人.張璽
張璽/新冠病毒變異株,感染及重症年輕化?看看美日報告怎麼說
最近COVID-19的變異株引起新一波的疫情,在美國有感染率以及重症率上升的狀況被觀察到,但由於人種上與我們亞洲地區有差異,因此讓我們來看看日本小兒科醫學會的報告怎麼說。1.最近變異株感染的情況,在美國有10幾歲與65歲以上的族群感染比例開始出現逆轉的傾向;意即變異株的感染族群開始轉向年輕化(如照片)。目前日本並沒有觀察到這樣的情況,變異株的感染仍然以65歲以上族群為主。2. 變異株引起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