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兒科
共找到
872
筆 文章
-
-
2021-05-21 養生.聰明飲食
綠茶、普洱茶…早中晚該喝什麼茶?中醫師一天「三杯茶」的私房養生法!
三杯茶助你養好脾胃蘇軾在《遊諸佛舍》中有兩句非常著名的詩句:「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這兩句詩是說,如果想要身體健康,與其學習魏文帝那樣煉靈丹、吃妙藥,不如學習盧仝多喝幾碗茶。喝茶其實是一種非常實用的養生法,但是如何正確喝茶則有著大學問。每一個人應該按照自己的體質、生活情況飲用不同品種的茶葉。我自己的喝茶方法就是每天必喝三杯,而且早中晚喝不同的茶,這其中自然是蘊含了調理脾胃的養生理念。上午喝綠茶,益氣升陽,心神俱旺。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陽氣經過一個晚上的濡養,到了上午是重新煥發活力的時候,此時充實四肢百骸,讓身體和大腦開始為新一天學習和工作做好準備。綠茶是一種未發酵茶,色潤香清,令人心曠神怡,屬於茶中之陽。綠茶的特性就是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維生素的損失也比較少,所以能幫助脾胃運化水穀精微輸布於周身,從而滋養主神明的心與元神之府的腦,進而從五臟的功能活動中體現出來,這樣上午才能夠保持精力旺盛。正如《素問》所說:「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說明飲食之物化生的氣血津液,是產生「神」的物質基礎,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提神醒腦」作用。下午喝烏龍茶,健脾消食,保持運化。午後陽氣開始逐漸減弱,陰氣逐漸上升,脾胃功能也比上午減弱。中國的飲食文化是「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所以中午的飲食中肯定會有比較多油膩的食物,非常容易滋膩礙胃,進而減弱脾胃功能。飲茶去肥消滯的作用在古代就受到人們的推崇,古人認為,茶葉具有消解脂肪的作用,長期喝茶能夠讓人變瘦。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茶中主要成分是單寧酸,經證實,與脂肪的代謝有密切的關係,而且實驗結果也發現,烏龍茶可以有效刺激胰臟脂肪分解酵素的活性,減少吸收糖類和脂肪類食物,從而燃燒脂肪,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特別是能夠減少腹部脂肪的堆積。下午時喝一些烏龍茶,能夠幫助脾胃消化,保持腐熟和運化功能高效運轉。而脾胃健運正是防病治病、養生長壽的必要條件。晚上喝普洱茶,護胃養胃,安定心神。晚上陽氣收斂,入於陰中。在一天的勞動之後,人體的氣機下降,需要頤養脾胃,安養心神,以便為第二天的勞動養精蓄銳。中醫認為「胃不和則臥不安」,脾胃調和,心神則安定。普洱茶(熟普)是經過人工速成發酵之後再加工而成,黏稠、甘滑、醇厚,進入腸胃之後,能在胃的表層形成一層保護膜,讓人可以安然入睡。除此之外,普洱茶還有補氣固精的作用,熱飲可以讓腸胃更加舒適,還能有效治療頻尿。天有五行,人有五臟,茶也分五色。瞭解了茶性,就可以根據天時、地域、體質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茶。比如脾陽虛的人著涼了,可以喝一些薑茶;女性脾氣比較急躁的,可以喝點玫瑰花茶或者佛手花茶;若是體熱,則可以喝點菊花茶。書籍介紹書名:養好脾胃不生病:從運動、飲食、穴道入手,直接又簡單的健運脾胃養命法作者:王淼出版社:世茂出版日期:2020/09/30作者簡介/王淼中國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專業。曾先後跟原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佘繼林主任醫師,及老中醫王煥祿主任醫師學習,對中醫保健養生有豐富的經驗。著有《防癌怎麼吃,抗癌怎麼養》《很簡單實用的經絡調理方法》《五行無色潤五臟》《中華傳世老偏方治病一本通》《醫生不外傳的養腎秘籍》《祛除濕熱,一身輕鬆》《脊椎好,病就少:正脊知識、自我檢測、改善NG姿勢,終結腰酸背痛自救書》(世茂出版)《養肝就是養壽》等作品。延伸閱讀: 疫情升級》防疫險、疫苗險該買嗎?理賠、承保條件...各家差異「2張圖」一次看!
-
2021-05-21 該看哪科.婦產科
居家檢疫產婦若要生小孩怎麼辦? 醫師詳解疫情期間的分娩注意事項
新冠肺炎自2019年底爆發至今,疫情擴散全世界,結至3月底,全球確診人數已經超過1億3500萬人,而死亡人數也達290萬人,對全人類生活與經濟活動造成莫大影響。所幸疫苗已於今年初在全世界各地開始施打,希望對疫情控制有所幫助。台灣在面對這波病毒衝擊,靠著專業的醫護人員與健全的公衛系統,汲取10幾年前SARS防疫的經驗,至今維持非常優異的防疫成績,未曾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讓大部分國家都非常羨慕,這部分也有賴全民攜手合作的結果。由於疫苗在我國尚未開始全民施打,在全面解封前,國人仍應確實遵守防疫規定。本文就孕產婦在居家檢疫期間,如要生產時,在本院的相關做法提供民眾參考。居家檢疫通則孕產婦於居家檢疫期間,暫勿前往醫療院所產檢,非不得已請儘量留於隔離場所,待隔離結束後在產檢。如有就醫需求,應先通知新北市衛生局,由衛生局人員安排就醫,切勿自行前往。如接近預產期有產兆時,同樣先聯絡衛生局人員,由其安排至醫院檢查待產。待產居家檢疫孕產婦若有產兆,經聯絡衛生局人員安排至本院就醫時,會經由急診戶外篩檢站進入,先由婦產科醫師內診評估,若進入產程準備待產,先於急診採檢做一套核酸檢驗,同時通知8B負壓隔離病房安排住院。由於核酸檢驗需要12-24小時才有結果,在結果出來之前,孕產婦的待產及生產,比照感染新冠肺炎之產婦,以高規格防護方式進行,所以必須入住8B負壓隔離病房待產。待產過程中,若核酸檢驗為陰性,則將孕產婦轉出至產房,按一般產婦待產及生產。由於產婦尚在檢疫隔離期間,生產及產後住院仍安排於單人房中。生產假如產程進展快,核酸檢驗結果尚未出來就要生了,此時按照感染新冠肺炎之產婦於8B負壓隔離病房待產。待產期間產房會支援所有生產設備,但醫護人員會著隔離衣進入生產,產婦切莫驚慌。由於產婦感染狀況並不明瞭,因此無法施打無痛分娩,同時家屬也不能陪產,產後新生兒轉送兒科隔離室,產婦則續留原負壓隔離病房等待核酸檢驗結果。若結果為陰性,則產婦轉出至婦產部產後病房照護,按一般自然產產後衛教指導原則處理,可哺餵母乳,出院後返回原檢疫隔離場所。有關剖腹生產由於感染新冠肺炎之產婦若要接受剖腹生產,醫院必須採用高規格防護標準,也就是在獨立隔離手術室進行,需徵用4間開刀房,且所有醫護人員都須著隔離衣進行手術並管制人員,動員之人力物力甚鉅。因此若孕產婦預產期在隔離期間,也已知這胎必需接受剖腹生產者,請務必先連絡衛生局人員,在產兆尚未發生前或預定剖腹日期前,先至本院採檢接受COVID-19核酸檢驗,取得檢驗結果,若為陰性,則按一般產婦安排住院手術。請盡量不要等到產兆發生後才來醫院做緊急剖腹產,因為沒有核酸檢驗結果,剖腹產手術將比照感染之產婦進行,不但消耗醫療人力物力,許多感染管制措施也會造成孕產婦的極度不方便。最後叮嚀◎居家檢疫的孕產婦如要分娩,當產兆發生時,請先聯絡新北市衛生局,由衛生局人員安排至本院就醫,切勿自行外出就診,以免受罰。◎待產分娩前須接受採檢,結果陰性者同一般產婦於產房待產,採檢結果尚未出來前,須入住負壓隔離病房待產或生產。◎如預先已知要剖腹產者,請務必先連絡衛生局人員,提前安排至本院接受核酸檢驗,避免無採檢結果之臨時緊急剖腹產。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疫需要政府、醫院及民眾三方共同配合,我國資訊平台建置非常完善,相關檢疫及就醫規定與聯絡方式很容易搜尋到,孕產婦無須驚慌。何謂產兆?◎落紅◎規則產痛◎破水◎若不清楚何時要來檢查,可電話聯絡本院產房新北市衛生局◎新北市防疫專線(02)8953-5599分機1520(有我愛你)◎免付費防疫專線 1922 或 0800-001922
-
2021-05-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護理師近3年退休1.8萬人 依意願必要時提供協助
因應本土疫情,台北市府昨天開始徵召退休醫護人員。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監事長盧美秀表示,公會已整理近3年退休護理師名單,約1.8萬人,屆時將詢問各縣市情況及護理師意願,於必要時提供協助。20個醫事團體今天共同舉行記者會,強調支持台灣重回世界衛生大會(WHA),並以非政府組織力量共同向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聲。因應本土疫情及醫護人力不足,台北市府昨天開始徵召退休醫護人員到防疫旅館監看確診者。媒體今天詢問,醫師公會與護理師護士公會是否規劃號召退休醫護人員。盧美秀表示,護理師公會已經整理好3年來退休的護理師名單、約1.8萬人,將詢問各縣市情況及護理師意願,必要時將提供協助。盧美秀表示,護理師公會曾與衛生福利部照護司討論過,衛福部曾提出需要護理師協助的3項工作,包含大量疫苗注射、疫調電話調查及篩檢檢疫協助。盧美秀說,由於台北市府發出徵求退休醫護人員訊息,護理師全聯會已提供名單給台北市護理師護士公會,讓他們能與台北市府媒合;雖然檢疫工作相當辛苦,但護理師全聯會已經準備好,應可即時提供各縣市協助。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民進黨立委邱泰源說,醫師從一畢業就開始工作,沒有退休問題,台灣有5.2萬名醫師,約有7成在醫院、3成在診所。邱泰源說,有鑒於疫情嚴峻,醫師公會義不容辭動員所有醫療體系,屆時5.2萬名醫師都會動起來,耳鼻喉科醫師在社區篩檢有其角色,其餘內科、兒科醫師可以貢獻急、慢性照護。邱泰源表示,政府需要告知集中檢疫站、社區篩檢站、醫院和急診需求為何,如果能提出規劃,相信醫師公會都能夠及時因應。
-
2021-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通勤族怎自保? 美女醫分享「出門前」與「回家後」防疫9步驟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如今本土確診個案連日新增破百例,各縣市政府陸續擬定防疫因應措施,為抗疫做好準備。對此,知名小兒科醫師歐淑娟就在臉書分享「在疫情之下,通勤族該怎麼自保?」的9種方式,不論「出門前」或「回家後」都需要遵守防疫步驟,以達最佳防疫效果。歐淑娟醫師在臉書粉專PO文分享「上班上課,通勤族怎麼自保?」文章,她建議出門前有6步驟要確實做到,包含「出門前先量體溫,萬一發燒就要請假在家休息」、「在家用完早餐,提前半小時出門以避開人潮」、「除了備用口罩、手機、錢包及鑰匙之外,再攜帶一瓶小酒精或乾洗手」、「出門前先把口罩戴好,電梯內、路途中全程戴口罩,也不飲食」、「在大眾運輸工具上,手碰過把手、拉環、下車鈴、開門鍵、門把及安全扣環後,用隨手攜帶的乾洗手清潔手部」、「到達公司或學校時,再次清潔手部,手機表面也用酒精清潔一次」。結束一天工作回到家後,歐淑娟醫師也呼籲3點步驟要特別注意,「在玄關脫鞋、消毒鑰匙,沒有當天洗的外套噴酒精消毒」、「脫口罩(妥善丟棄)、消毒手機(酒精)、立刻洗手(洗手乳、內外夾攻大立腕),換掉外出衣物,或是直接洗澡+洗頭」、「每天更換口罩」。歐淑娟醫師直言,「以上包含打過2劑疫苗的朋友都建議這麼做,因為疫苗的防護力再高,都不是100%喔!假日盡可能待在家,我們一起努力,祝福大家都平安健康、團結度過疫情最艱困的時刻」。
-
2021-05-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有症狀不就醫恐病情加重 診所醫吐疫情爆發看診近況
台灣疫情嚴峻,大醫院醫療量能面臨考驗,民眾如有咳嗽等症狀,記得先去「診所」看病。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開業小兒科診所醫師林應然指出,有民眾持續咳嗽好幾周、喘鳴聲不斷,直到咳到睡不著才敢至診所就診,竟已罹患氣喘,幸好發現不晚,予以適當治療後,病況已獲控制。雖然如今處防疫非常時期,林應然提醒,該看病還是要看,民眾如果咳嗽超過1周、症狀影響日常生活及伴隨發燒等,除可能是罹患新冠肺炎外,延誤就醫恐導致氣管炎、鼻涕倒流、劇烈喘鳴、呼吸困難等,嚴重還可能致死,因此務必要及早就診,大醫院醫療量能緊蹦、收治嚴重病患,民眾若有症狀,可至一般基層醫療院所或是平常就診的診所就醫。昨日我國新增333例新冠肺炎本土案例,國內疫情不斷升溫,新冠肺炎戶外篩檢站人潮眾多,大型醫療院所醫療量能也面臨考驗,林應然目前於基層小兒科診所任職,他指出,近幾日門診門診量下滑5成左右,民眾因疫情不敢至診所看病,還會來就診的大多是病情嚴重者或是身體不適很久、不得不看病者。來診所看病並沒有那麼可怕,林應然說,診所醫師都會確認TOCC史(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群聚史),也會查看健保卡註記,確認無疑慮,才讓民眾進入診所看診,且目前部分診所也開始實施「戶外候診」,降低染疫風險。民眾至診所看病務必要帶好口罩、做好清毒、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林應然提醒,做好上述基本防護後,只要不要亂摸,手不要碰觸眼、口、鼻,即能大大避免染疫的可能。他並提醒,需要規則服藥者如氣喘患者,當自己不方便就診時,可請親人協助拿藥,避免病況加劇。
-
2021-05-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和平醫院2確診 護理師籲體諒:現在篩檢就是要等五小時以上
本土群聚感染風暴持續擴大,昨晚指揮中心突然又公布北市聯醫和平院區有兩例確診訊息,1男1女兩名住院病患,均為60多歲,台北市柯文哲上午與衛福部長陳時中舉行防疫會議,針對萬華區防疫和和平醫院的營運降載,達成共識,包括急診要暫停,並在萬華設四個快篩站,並對5萬名沒有身分證明的外勞給予特赦令。一名護理人員在臉書社團「我是萬華人」提醒要前往篩檢的民眾,不管要去那間醫院都可以,現在篩檢就是要等,而且等待期間不得離開急診,醫師是用分配的;地區醫院一名,區域醫院兩名,醫學中心會有2至3名。在醫師只有一至兩位的狀況下,就是要等!等不了就好好在家不然就掛號預約篩檢,不要亂跑自主管理好。她提醒,收到細胞簡訊的大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針對萬華區疫情發出60萬封警示簡訊),如果沒有簡訊內敘述的症狀,請不要占用醫療資源,現在篩檢人數真的很多很多,和平醫院額滿且已有確診案例 所以拒收;若拒收可以前往西園及中興醫院,這是周圍目前有收的社區檢驗機構,現在要等五個小時起跳,請各位有情有義溫暖的萬華人,一起共度辛苦的時光。以下為護理師在臉書社團「我是萬華人」全文:不管你要去台大 亞東 馬偕 長庚 都可以不要再說1922說要你來哪裡 就一定是哪裡總而言之帶未滿十八歲的孩童都算兒科篩過了也未必有資源能治療如果篩完最後還是得轉院第二現在篩檢就是要等而且等待期間不得離開急診醫師是用分配的!地區醫院一名區域醫院兩名醫學中心會有2-3名醫師只有一至兩位的狀況下就是要等!!!等不了就好好在家不然就掛號預約篩檢不要亂跑自主管理好不要來了又在那邊說怎麼怎麼的情況下你們要負責嗎?那請問自己要不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第三收到細胞簡訊的大家如果沒有簡訊內敘述的症狀請不要占用醫療資源現在篩檢人數真的很多很多今日和平醫院額滿且已有確診案例 所以拒收若拒收可以前往西園及中興醫院這是周圍目前有收的社區檢驗機構ps現在要等五個小時起跳請各位有情有義溫暖的萬華人一起共度辛苦的時光謝謝大家
-
2021-05-13 新聞.杏林.診間
512國際護師節 國泰醫院湧入感謝留言
「26病房護理師:雖然疫情持續,但我們是最團結最堅強的單位,大家都會平安又好好的,愛大家」、「兒科專科護理師:謝謝你們盡心盡力,幫助小病人順利痊癒」、「黃學姊,感謝每次有您的鼓勵與指導,提升我信心非常多,有您真好!愛妳!」昨天是國際護師節,一大早,每位國泰醫院護理師登入院內網頁及工作系統後,電腦螢幕便接連跳出「512護師節快樂!」畫面,透過手機掃描畫面QR Code,即可留言感謝護理師。留言內容包括病人感謝護理師、年輕護理師感謝學姐、護理長,還有人留言為罹癌在家休養的護理同仁加油打氣,溫馨感人,截至昨天下午3點,電視牆留言板已感謝護理師超過500則留言。被點名感謝的護理師紛紛表示,「我們只是做份內的事,卻讓病人及家屬感謝,真的是很驚喜。」國泰院長李發焜指出,護理師是醫療團隊中最直接、也是最長時間陪伴病人的成員,更是醫師們的超級「神隊友」,新冠疫情瞬息萬變,防疫工作加重護理師的工作及精神負擔,院方特別給護理師小驚喜,也希望大家表達心中的感謝。
-
2021-05-12 該看哪科.兒科
台東篩檢血脂 肥胖學童比率高、正常體型學童卻較嚴重
台東縣去年為小學生篩檢,希望確認肥胖是否與高血脂有關,以便及早治療,卻發現肥胖學童所占比率雖較高,但正常體型學童症狀卻比較嚴重。台東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主任游昌憲表示,台東區學童高血脂症盛行率高於美國學童。教育處表示,將挹注經費,如尿液複檢異常者再抽血檢查,血液檢查異常含高血脂則由轉知家長帶學生就醫。台東縣民肥胖率在全國始終居高不下,研究指青少年肥胖將延續到中年,台東去年調查小學肥胖比率17.92%,高於全國15.3%,縣府去年也和馬偕醫院合辦「學童高血脂症及高尿酸血症之篩檢計畫」,以台東市及卑南鄉小四學生為對象,希望確認肥胖是否與高血脂的情況有關今天發布調查結果。游昌憲說,目前國內對學童高血脂症並無篩檢研究,美國學童高血脂比率約6%,台東篩檢結果卻高達15%,令人訝異。有很多學童沒有症狀,無家族史,和體重也無關係,高血脂症狀較難找出,恐怕會成為隱憂。一般高血脂症患者70%與代謝不良有關,30%與生活習慣和飲食相關,只能設法篩檢出來,才能視個案情況提供治療方案。饒慶鈴,縣府從2004年起為學生健康檢查,去年首度篩檢學童高血脂情況,希望可及早發現患童,協助就醫,對檢查結果列為高危險的學童由校方列入個案關懷,持續追踪健康狀況,降低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台東馬偕健檢中心也發布去年針對一、四、七年級健檢結果,發現以齲齒近6成最多,每千名學生約15人有心臟疾病。
-
2021-05-11 該看哪科.婦產科
幼兒成長配方如何嚴管? 食藥署六月開會討論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上個月兒童節後推出「誘兒奶粉甜祕密」系列報導,揭露滿一歲幼兒飲用的成長配方,含糖量驚人且乳含量不足等問題,引發多位立委關注。今日上午立委陳秀寶和莊競程聯手召開記者會,呼籲食藥署和國健署應積極管理,明確定位成長配方是「特殊營養食品」還是「乳品」,輔導業者符合規定,避免現行廣告亂象混淆家長的選擇。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回應,食藥署已規劃六月初召開專家會議,邀請食品、營養、消保、醫學相關背景的專家,討論成長配方的管理問題;不排除參考美國政府的最新規定,要求業者標示「添加糖」含量,提供家長多元的參考資訊。鄭維智說,依《食安法》,成長配方的乳含量沒有超過五成,品名不得寫「奶粉」,糖含量在罐裝營養標示也有規定,家長購買時可詳細閱讀;各界關心現行做法有不足,食藥署都有聽到,將開會討論。立委莊競程的小孩將滿八個月,他說,「我不怕孩子吃得多,擔心是吃下什麼?」市售成長配方定位不明且標示不清,家長霧裡看花,政府應積極作為,為孩子把關。立委林淑芬也關心此議題,日前已要求食藥署啟動調查,檢驗市售成長配方的糖含量狀況,建立基礎資料,以利後續加強管理。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許多市售成長配方會加蔗糖、玉米糖漿等添加糖,乳含量卻不足,「這不就類似含糖飲料。」家長不了解其中關鍵,以為跟一歲以下的配方奶一樣,都有受到政府嚴格把關,事實上兩者差很大。營養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金惠民和博仁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毛心潔都說,這類成長配方喝多對孩子無益,臨床觀察會阻礙孩子練習咀嚼食物的能力,只愛喝,不愛吃蔬果魚肉等六大類,孩子的起跑點容易養成不好的飲食習慣。她們呼籲,除了加強標示,政府需多從衛教著手,提升醫護人員的知識、改善家長的觀念。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科長胡怡君表示,目前國健署針對七歲以下的幼兒,提供七次免費的健檢服務,未來將思考如何透過這機會,加強多元化的傳播,將正確的衛教知識傳達給家長。▌延伸推薦:【專題報導】誘兒奶粉甜秘密【系列報導】甜蜜陷阱 配方奶粉95%含糖【系列報導】如何把關…兒科醫師:成長配方應納管
-
2021-05-11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終身輸血排鐵不能吃牛肉菠菜 他定期治療過正常人生活
台中37歲王姓男手在8個月大時確診為重度乙型地中海貧血,終身要接受定期輸血和排鐵劑治療,不能吃含鐵質高的食物如肝臟類、牛肉、菠菜等,14歲因脾臟腫大切除,雖因病情飽受折磨,但他聽從醫囑規律回診追蹤治療,生活日常與常人無異。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部顧問醫師彭慶添說,地中海貧血中重度屬於慢性疾病,可能出現嚴重貧血、黃疸、肝脾腫大、骨骼變形、發育遲緩等,需一輩子接受定期輸血和排鐵劑治療。部分患者於青少年期前接受骨髓移植,有機會根治。彭慶添建議,地中海貧血中重度患者也不需要氣餒,目前傳統療法加上精準現代醫療已非常進步,只要好好遵照專科醫師醫囑,也能和正常人一樣享有良好生活品質。彭慶添說明,王姓男子因罹患重度乙型地中海貧血,因慢性貧血會造成脾臟腫大,故於14歲時接受脾臟切除手術,此外,患者的代償性造血增加,間接造成鐵質吸收增加及長期紅血球輸注,容易溶血造成鐵質沉積在重要器官,每3個月要抽血追蹤鐵蛋白,每年則需回醫院安排腹部、心臟超音波與核磁共振等檢查,相當辛苦。彭慶添介紹,孕婦接受產前檢查篩檢地中海型貧血,可提早診斷胎兒是否為重型患者。另外,寶寶於3到6個月大時,正好是胎兒血色素轉換為成人血色素的過程,若寶寶經常臉色蒼白,就須注意是否為乙型地中海貧血所致。地中海貧血是一種隱性的先天性遺傳疾病,由於患者先天紅血球結構異常,導致脆弱且容易破裂,攜氧功能亦不足,輕度患者並不影響生活。彭慶添說明,中重度患者則需要接受輸血及排鐵等治療,適當補充葉酸及維生素,有助於維持健康,應避免過量攝取含鐵質高的食物,如肝臟類、牛肉、菠菜、櫻桃等。
-
2021-05-10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醫病天地/養成勤洗手 預防病毒性腸胃炎
家中小孩上幼兒園後,常因為發燒被要求回家,回到家又吐又拉吃不下,往往讓家長心急又束手無策,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小兒科醫師莊曜鴻表示,這是典型的病毒性腸胃炎,要預防必須在平時就養成洗手的好習慣,特別是在進食前及排便後。至於病童若缺水,可以靠兒童專用的口服電解質液來補充,但是一般家長經常使用運動飲料或果汁補充,反而不適合腸胃炎時使用。莊曜鴻說,病毒性腸胃炎指的是因病毒感染後導致患者胃、小腸、大腸發炎,造成各種腸胃道症狀,患者可能因為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住院就醫,嚴重時甚至有生命危險。常見的病毒感染包括由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腺病毒所引起,其中輪狀病毒與諾羅病毒主要在每年11月到隔年3月流行,輪狀病毒更是造成小於5歲的孩童腹瀉最主要原因。病毒性腸胃炎的孩童會出現發燒、嘔吐、腹痛與水狀腹瀉等症狀,病童的精神活力與胃口也會跟著下降,甚至造成排尿減少,在適當處理下,通常症狀會持續3到7天。在飲食方面,腸胃炎的孩子在初步補充水分後可以正常飲食,好讓受損的腸道盡快修復。大部分造成腸胃炎的病毒目前仍然沒有疫苗可施打,不過台灣的嬰兒可以在出生6到8個月內,自費接種輪狀病毒疫苗來進行預防。
-
2021-05-06 該看哪科.罕見疾病
「像有意識的植物人」 SMA病友戴口罩不能完全掩口鼻
「我們就像有意識的植物人。」今年27歲的李怡潔是SMA(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病友,自1歲發病起,生活需倚靠他人不能自理,夜晚則仰賴呼吸器才能入睡,疫情期間配戴口罩更不能完全掩住口鼻,會影響呼吸。然而,她不向命運低頭,現擔任SMA治療藥物爭取協會理事長,替病友發聲。在台灣約有400名像李怡潔這樣的SMA患者,隨著病發過程,連一支筆都無法握住。雙和醫院兒科部小兒神經專科主治醫師郭雲鼎解釋,SMA是一種罕見疾病,每17181名新生兒中就有一位是病友,因基因缺失所致,患者的脊隨與腦幹神經退化,連帶肌肉逐漸萎縮。郭雲鼎說,SMA隨著疾病發展會影響患者的行動與自理能力,甚至是呼吸自由。SMA分為嬰兒型與晚發型,是嬰幼兒死亡率最高的遺傳性疾病。嬰兒型患者如在出生6個月內發病,恐無法獨自坐立、面臨癱瘓,甚至難以維持基本生活功能,例如呼吸、吞嚥;晚發型部分,患者的發病時間較晚,但仍有肌肉無力與殘疾風險,無法獨立站立或行走。台灣脊髓肌肉萎縮症病友協會理事長鍾育志強調,SMA不影響心智發展,許多病友獲得總統教育獎;李怡潔也表示,自己常會利用閒暇時間創作歌曲,目前已累積兩首作品,鼓勵病友和她一樣,一起勇敢向前。SMA公益宣導計畫今天舉行啟動記者會,應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台灣脊髓肌肉萎縮症病友協會,以及社團法人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三方協力邀請,歌手陳勢安首次嘗試與SMA病友攜手,共同創作SMA公益宣導計畫主題曲「只要我還在」,歌曲MV更邀請到金鐘影后柯淑勤與新生代演員劉修甫兩位實力派演員和陳勢安同台飆戲,3人首度為公益合作,攜手呼籲大眾一起用愛支持SMA病友。
-
2021-04-27 該看哪科.兒科
兒童胸痛雖常見 但也可能是重症前兆 家長要特別小心
幼童胸痛很常見,很多家長因為小孩子常常喊痛、「後來又好了」而不在意。奇美醫學中心今天討論嚴重個案,醫師呼籲家長留意,雖孩童胸痛多是「良性」,但少數是危及生命的重症前兆,一旦胸痛後出現呼吸困難、氣喘或意識不清狀況胸痛又發燒,就要趕快送急診。台南市10歲男童因發燒3天又胸痛就醫,醫師檢查確診為心臟發炎、細菌性心包填塞,手術救回。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陳俊宇指出,兒童胸痛雖大多非心因性,但萬一是心臟出問題可能很嚴重,家長千萬不能輕忽。陳俊宇表示,男童到奇美掛急診前已發燒3天,食慾不好、呼吸會喘、胸口疼痛,尤其躺下時更痛;檢查發現有異常心雜音、心臟擴大且發炎指數上升,心臟超音波顯示為細菌性心包填塞。他說,細菌性心包填塞大多因身體其他部位病灶轉移的細菌感染,在其他部位不見得會出現症狀,但細菌侵入心臟後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症狀輕微時可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但男童就醫時已很嚴重,經緊急手術,治療一周後症狀減輕,復原情況良好順利出院。醫界統計每1000名到醫院看診兒童有約6人因胸痛就醫,當中約五成疼痛是「良性不明原因」,約30%是肌肉骨骼疼痛,約10%為腸胃道或呼吸道疾病,僅5%到10%是心肌病變、心臟發炎性疾病、冠狀動脈異常等心因性問題。陳俊宇表示,兒童胸痛成因五花八門, 有名15歲男童參加「卡丁車賽車」不小心撞牆後,只要稍微運動便胸痛。經檢查無異狀,照胸部X光才發現「左側肋骨骨折」。兒童心因性胸痛雖然較少,未及早發現就醫可能後果嚴重,家長要留意如過有運動時胸痛又心悸、喘甚至昏倒,曾經心電圖異常、有遺傳性家族心臟病史等類似狀況,應儘快到門診進一步檢查。
-
2021-04-26 新聞.元氣新聞
納新疫苗牛步 建議採部分負擔
我國每年投資國人常規疫苗經費約卅億元,因菸捐收入減少,加上擴大疫苗項目與接種對象、改用新型疫苗等,導致支出增加,如今肺炎鏈球菌疫苗擴及六十五歲族群政策遲未實現,小兒腸病毒疫苗又即將上市,疫苗經費缺口愈來愈大,「疫苗專家們如坐針氈」,建議新疫苗費用採用部分負擔並加強宣導,或許是解方。近年來,政府投注於疫苗的經費大幅上升,學齡前兒童常規疫苗,從九十六年每人二千元,一○六年成長到一萬二千元,每年疫苗接種總經費也從五億元,成長到卅億元,新納入疫苗包括幼兒五合一、細胞日本腦炎疫苗、國中女生的HPV疫苗等,但仍有許多疫苗無法納入常規接種名單。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肺炎鏈球菌工作小組召集人、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無奈指出,研究證實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具經濟效益,不僅減少感染,也減少病患住院、醫療支出等,但該疫苗接種對象擴及六十五歲族群的政策,延宕多年,主要原因就是經費短絀。民國九十五年推動肺炎鏈球菌疫苗時,兒科資深權威林奏延與李慶雲,認為是兒童預防醫學新世紀,聯袂拍了卅秒宣導影片,呼籲民眾接種,帶動風潮,成為成功的疫苗宣導。但我國的疫苗宣導管理嚴格,影片很快就被下架。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指出,疫苗接種屬於預防層面,只要在國內取得許可證的疫苗,就應該可以擴大宣導,提升民眾認知。他以韓國為例,韓國捷運上就可見疫苗廣告,宣導內容包括認識疾病、作用與副作用、並強調需諮詢醫師意見。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委員暨台大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表示,新疫苗愈來愈多,民眾需要更多的疫苗資訊,才能促進接種意願,以美國為例,由政府提供疫苗接種建議名單,不分公費與自費。他建議,國內可由具有公信力的學術機構提出疫苗接種建議名單,提供民眾參考。
-
2021-04-26 新聞.元氣新聞
疫苗迷思 錯誤訊息妨礙接種
世界衛生組織在「世界免疫周」特別呼籲,圍繞疫苗接種所傳播的錯誤訊息,將會加重疫苗緩打的威脅。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委員暨台大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指出,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率的健康促進方法,似是而非的訊息造成民眾擔憂,其實嚴重不良反應極為少見,也可循受害救濟機制補助。疫苗迷思中,最有名的一樁歷史公案,莫過於打疫苗會得自閉症。一九九八年,英國腸胃醫師魏克菲爾德(AndrewWakefield)在極富盛名的醫學期刊「刺胳針」上發表,接種腮腺炎、麻疹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可能誘發一種稱為退化的自閉症病症。事後證實是鬧劇一場,呂俊毅指出,該論文不僅被刺胳針回收,該名醫師也被撤銷執照,但影響甚鉅,引發超過十年的反疫苗潮,雖然至今再沒有第二篇的研究顯示疫苗會導致自閉症,流行病學的背景值也沒有發現自閉症因接種疫苗上升,但已有理說不清,成為疫苗的最大迷思。國內小兒科資深權威李慶雲曾說,「沒有得過麻疹之前,小孩還不算你的。」顯示疫苗對保護孩子的重要。國內嬰幼兒接種疫苗的輝煌成績,也讓人誤以為接種疫苗是嬰幼兒專利,呂俊毅說,疫苗對嬰幼兒健康有極大貢獻,但疫苗保護力並非終身,青壯年人需補打疫苗,而新型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更是成年人應接種的疫苗。呂俊毅指出,疫苗將致病菌的成分打到身體裡,產生免疫反應,因此輕微發燒、頭痛、倦怠、紅腫、硬塊都是正常反應。因此,產生「副作用」是必然的,但副作用不等於不良事件。此外,國內接種流感疫苗時,也曾出現手抖、無力的民眾,但接著就慢慢自行恢復,判斷屬於心因性反應。對於真正疫苗造成的不良事件,可透過常規接種疫苗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機制,視傷害程度、持續性及是否可恢復,經專家審議評估後給予補助。
-
2021-04-23 新聞.元氣新聞
麻護師認證考試個資外洩 20分內緊急下架
衛福部首次針對麻醉科護理師辦理考試認證,今結果出爐,總計1925人通過兩階段考試,及格率為六成二,首屆麻醉科護理師在報考階段時,曾發生個資不慎外洩事件,公告考場資訊時,不慎將近4000人報考人的個人資訊等夾帶至網站中,衛福部照護司司長蔡淑鳳表示,該案20分鐘內就被發現,總計有40人次瀏覽,已經要求委託辦理考試的公司,依照個資法通知所有當事人並報案,一旦有資料不當使用,隨時可向警方說明。蔡淑鳳表示,國內發展專科護理師制度多年,但過去僅在內科、外科、小兒科、婦產科、精神科辦理專科護理師考試,首次辦理麻醉科專科護理師,考試分二階段考試,今最終考試結果出爐,有1925人及格,及格率為6成2,與其他專科護理師的及格率相當。蔡淑鳳表示,專科護理師是一般護理師的進階,工作內容需要與醫師的工作相互配合,根據調查,專科護理師的每月薪資待遇會比一般護理師多5000到1萬元。目前正在麻醉科執業的一般護理師約有4000到5000人,目前雖然沒有規定醫院一定要聘雇專科護理師,但是相信醫院為了提高醫療品質,屆時將會陸續開缺。由於先前傳出,某醫學中心的簡報內容與此次麻醉科專科護理師的考題雷同,蔡淑鳳表示,經過比對調查,考題並未外洩,不過,報考人個資外洩的部分,當天已經緊急下架,並已經報警處理。
-
2021-04-21 新聞.健康知識+
就醫不可不知潛規則!蒼藍鴿醫師:診間沒主動提這13點,恐變「流水式看病」
相信「等了半小時,進去診間卻只有五分鐘」是許多人看醫生的經驗。許多人會因此而抱怨,卻很少人會再進一步想:如果一個人看五分鐘,我都要等半小時了;那一個人看十五分鐘,豈不就等到天荒地老?如果像牙醫治療病患一樣,每個人二十分鐘起跳,那恐怕連診都要走向全面預約制度,屆時身體不適而臨時想加掛都有困難。健保制度下的醫療生態:病患如何自保?在全民健保的制度下,相對便宜的醫藥費、極高的醫療可近性、 不確實的分級醫療制度、再加上看病喜歡「貨比三家」的民眾,造成醫院及部分診所的門診流量非常的高。一個早上、下午或晚上的診,病患數量動輒二十至三十人以上。簡單的算術就可以得知:一診三十人,每位病患五分鐘,就至少一百五十分鐘,也就是快三小時的看診時間。如果一位病患看十分鐘,看診時間就會超過五個小時, 也因此早上的診常看到下午,下午的診常看到晚上。患者等到不耐 煩,醫師更是身心俱疲!當然會有人問,既然時間有限,為何不限制病患掛號人次,以保障每位病患的看診時間呢?各位也別忘了,現在的醫療越來越「財團化」,大部分醫師都是受雇在醫院體系或診所體系下,是財團的「搖錢樹」之一。既然是受雇者的角色,自然就會被高層要求績效,有些醫院甚至會訂出績效未達多少就扣薪的標準。在這種背景下,許多醫師也是左右為難。既想要多花一點時間回答患者的問題,卻又受制於高層對於績效的規定。面對這樣的醫療生態,民眾該怎麼辦?我的建議是:找到自己信任的家庭醫師,固定回診,減少「逛診所」、「逛醫院」的頻率。會給這樣的建議,可以從幾個層面來談:第一,長期固定看相同的醫師,醫師會對這位病患的身體狀況有較佳的掌握度。第二,由於建立起信任關係,雙方會有比較好的互動,對於患者的疑問也比較會詳細解釋。第三,有些疾病一開始並不容易診斷出來,例如初期的闌尾炎,肚子痛的症狀會跟腸胃炎類似,並不容易準確判斷。因此若患者吃了幾次的藥沒有好轉而回診,原本的醫師就會升起警戒心,往其他症狀相似的鑑別診斷思索,因此正確診斷的機會便大大提升。但如果對第一位醫師不信任, 而改找其他醫師的話,第二位醫師因為不了解疾病一開始的表現及治療反應,變成一切又要重新檢查,對病患未必是較好的選擇。與醫師對話的重點:這些資訊務必讓醫師知道!在美國,一位醫師可以花上二十分鐘以上的時間診察病患。數年前在美國實習的時候,我曾跟過一位資深神經科醫師的門診,第一次 見習國外醫師門診的所見所聞令我大感不可思議。首先,診間的護理師會先請病患前往診間等候,診間裡是沒有醫師的。醫師一到約定時間,會從辦公室前往診間診治病患。見到病患後首先是美國式的噓寒問暖,接著醫師並不會直接切入問診,而是跟患者聊聊最近的狀況如何,工作還好嗎?家庭關係是否和睦?會不會感到龐大的壓力之類?接著才會開始詢問患者有什麼不舒服,之前的服藥情形以及過去病史等等。事後我與主治醫師閒聊的過程中,才驚覺這些看似普通的「閒話家常」其實是大有意義。醫師可以從閒聊中,旁敲側擊得知病患的生活型態是否健康,是否都有依照醫囑服用藥物,最近是否有其他因素(例如壓力)會讓患者的病情惡化等等。而在悠閒聊天的過程中,也可以自然而然地拉近醫病關係與信任感。但在台灣的醫療體制下,這樣冗長的「聊天式問診」自然不適用。然後在時間極有限的情況下,又必須要蒐集足夠的資訊以利正確的診斷,因此常會造就醫師對於患者沒有重點的「流水式表達」感到不耐煩。以下就是「流水式表達」的例子:門診時對不上的頻率。「醫師阿,我大概一個月前吃了生魚片,我懷疑那個生魚片不太乾淨啦,吃完肚子不太舒服,不過隔天就好了。接著是一個禮拜前啦,我朋友說他得了腸胃性感冒,上吐下瀉的,她說她吃了藥之後有比較好了,現在開始能吃一些正常的東西。啊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朋友傳染耶,最近幾天也覺得肚子不太舒服,是沒有到拉肚子,可是大便就稀稀的,醫生啊!我是不是被傳染到腸胃型感冒了?」這段落落長的流水式描述,其實醫生想要聽的重點就只有:「肚子不舒服合併稀水便,持續_天(患者沒提到精確數字),疑似有接觸史。」但是一般人不了解醫學訓練的邏輯,醫師又沒有足夠時間與患者百般閒聊,因此常發生病患說話說到一半被醫師打斷的情景(這又是一個常見的「沒醫德」事發現場)。久而久之醫病關係逐漸緊張,也是可預期的事了。那麼看診時,到底該提供那些資訊,才會最對醫師的頻率,進而協助醫師做出最迅速正確的判斷呢?請參考下列的問診資料清單:問診資料清單參考每位醫師問診都有不同的方式與風格,但基本上都是為了要獲取以下重要資訊: 主要症狀:例如上腹絞痛 持續時間:已經持續三天了(資訊越清楚越佳) 期間變化:這三天來越來越痛 誘發因子:疑似被他人傳染 加重因子:飯後會更痛 緩解因子:少吃東西就會改善 伴隨症狀:噁心、嘔吐、拉肚子關於主要症狀的部分,醫師常會詢問相關的資訊,例如疼痛位置、疼痛頻率、疼痛強度、疼痛性質、疼痛轉移等等。而除了這次疾病本身,有以下資訊也務必讓醫師知道: 重要家族史 重要過去病史、住院史 目前用藥 藥物過敏史 菸、酒、檳榔使用習慣 近三個月特殊旅遊史、疾病接觸史貼心提醒:這個表格並是不要讀者記起來,而是傳達「醫師到底想要聽什麼」的概念,在就診前只要稍微整理相關資訊,再順著醫師的提問給予相應的回覆即可達到醫病良好的溝通。書籍介紹書名:蒼藍鴿醫師告訴你:90%攸關性命的醫學常識,沒有人教!作者:吳其穎 出版社:原水 出版日期:2020/07/16作者簡介/吳其穎現任:台大醫院兒科醫師、YouTube頻道「蒼藍鴿的醫學天地」創辦人(蒼藍鴿綽號的由來:作者在大學時期的電腦遊戲ID暱稱是「劍起滄瀾」,遊戲夥伴們稱呼為「滄瀾哥」,而「蒼藍鴿」就是這三個字轉變而來。)大七在醫院實習時,因為接觸的病患多了,漸漸覺得一般民眾與醫療專業人士的思維有非常大的落差。也許是在醫學院這個象牙塔裡待久了,有許多作者認為應該是社會大眾需要理解的醫學常識(例如:「流感」與「感冒」是不同的,因此流感疫苗對於預防感冒沒效),事實卻不是如此。以致醫護在跟每位病患及家屬解釋病情時,往往需要花很多的時間重複解釋相同的概念。再加上醫院裡的病患極多,醫師與護理師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往往會造成醫護人員不小的負擔。且國內教育對於疾病的「預防醫學」、「自我保健」及「迷思破解」並沒有太多著墨,因而決定於2017年3月在YouTube以及臉書創立「蒼藍鴿的醫學天地」頻道,以每週推出影片的方式,與國人分享實用的生活醫學小常識。由於影片生動有趣且深入淺出,獲得民眾熱烈討論與迴響。網友譽為「臺灣首位致力於衛教影片創作的醫師」。學經歷:國立台中一中畢業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台灣醫師國考合格醫師通過美國醫師認證(ECFMG)新竹新民社區 失智症衛教講師新竹橫山衛生所 糖尿病衛教講師107年度健康旅遊防疫交流會 旅遊傳染病衛教講師台大醫院不分科住院醫師相關著作:《蒼藍鴿醫師告訴你:90%攸關性命的醫學常識,沒有人教!》延伸閱讀: 中老年人最愛的「慢跑」竟是肌少症兇手?有氧運動「1錯誤觀念」,讓你減肌又減骨質
-
2021-04-19 該看哪科.婦產科
媽媽哺乳怕奶量不夠 多吃魚湯或豬腳花生反增塞奶風險
不論親餵或擠奶瓶餵,許多哺乳媽媽都會擔心自己奶量是否足夠;醫師指出,餵奶時應保持身心放鬆,以免影響催產素的分泌和排乳反射,寶寶想要吃就順應他的需求,乳房會知道寶寶的需求量去製造相對應的產量。擠奶瓶餵的媽媽,選擇合適舒服的擠奶器,擠奶過程越放鬆,乳汁越容易移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婦產科國際認證泌乳顧問許馨予表示,母奶近九成由水組成,但其中的醣分、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等的比例是穩定的,且有許多活性免疫因子及細胞,酵素,生長因子等,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寶寶出生後持續哺育母乳至1歲,但寶寶超過6個月後,需適量補充副食品,尤其可多給予含鐵鋅較多的食材如紅肉類或是蛋黃、海鮮,避免寶寶鐵質缺乏。而乳房大小和奶量無關,且媽媽的飲食並不會影響母乳的營養,多吃魚湯或豬腳花生對奶量影響不大,補品油脂量高,可能增加媽媽塞奶的風險,建議媽媽均衡飲食即可。許馨予也指出,媽媽感冒時仍可以餵奶,因為媽媽身體所製造對抗感冒病毒的抗體,會進入乳汁,藉由餵奶把抗體傳給寶寶,而大部分的感冒藥,並不會影響母奶。另外,乳腺發炎使用抗生素時,也可以哺乳。乳腺炎的治療除了使用抗生素,最重要的是鬱積的乳汁可以移出,因此只要寶寶願意吃,媽媽親餵時可先從發炎側開始,並增加哺乳頻率,若寶寶不願意吃或是以擠奶為主的媽媽,也需要增加擠奶的頻率幫助乳汁移出。許馨予也建議媽媽可以嘗試半躺臥姿勢餵奶,在身體放鬆的狀況下,讓寶寶發揮尋乳及含乳的生物本能,而不論親餵或擠奶,如果有乳頭疼痛狀況,可尋求專業泌乳顧問的協助,進一步評估親餵或擠奶的情況,媽媽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舒適,母乳之路也才能走的平安順利。
-
2021-04-19 新聞.杏林.診間
兒童醫療貢獻獎 謝謝你們守護孩子
從醫超過四十年的台大醫院兒科教授、中研院院士張美惠,畢生投入兒童胃腸肝膽疾病研究,首創「嬰兒大便卡」,建立全球第一個全國嬰兒膽道閉鎖篩檢系統,她所率領的研究團隊更以台灣防治B型肝炎的成功經驗,促成台灣成為全球第一個推動新生兒B肝疫苗預防注射的國家,昨榮獲第九屆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終身貢獻獎」。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二○○五年起設立「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盼喚起社會對兒科醫療的重視,鼓勵更多新血投入兒童醫療領域,彰顯第一線兒童醫療工作者的用心付出。董事長吳春福昨在頒獎典禮說,去年我國人口數首次出現負成長,新生兒僅十六點五萬多人,創史上新低,盼今年衛福部投入更多資源布建兒童醫療環境。副總統賴清德昨以錄影方式致詞說,政府從今年起至二○二四年,將分四年共挹注廿八億元,執行「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高雄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邱益煊則為本屆「中流砥柱獎」得主,出席時牽著身型嬌小的霈涵,他表示,廿歲霈涵罹患「先天性泌尿道結構異常」,治療難度極高,五歲就須洗腎,成長時期多次因肺炎住院,甚至罹患還致死率很高的腹膜炎,幸在醫療團隊細心陪伴照顧下平安長大。「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被譽為兒科學界的奧斯卡,本屆得獎者包括獲「終身貢獻獎」的張美惠、守護慢性腎病的孩子邱益煊獲「中流砥柱獎」、為呼吸重症病童找生路的馬偕耳鼻喉科資深主治醫師李國森獲「焦點貢獻獎」,及親切善溝通的台大醫院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劉士嶢則獲得「兒科新銳獎」。「兒童護理獎」分別頒給台東馬偕護理長吳家慧、台大兒童醫院個管師為趙芳欣;「醫療團隊獎」得主為台大兒童醫院急重症兒童轉院外接團隊。
-
2021-04-17 該看哪科.兒科
與腸胃炎症狀相似,初期易被誤判! 出現這些症狀要當心是「腸套疊」
七個月大的小新出生以來,吃好、睡好、發育好,是個健康的男寶寶。某天夜裡,原本睡得香甜的小新突然嚎啕大哭,爸媽努力安撫後才慢慢緩解下來。但隔不到半小時,哭鬧不安又再次出現,父母不禁開始納悶,尿布也幫他換了,倒是餵奶給他喝也不喝。症狀後續又反覆發作數次,焦急的爸媽將小新帶至急診,當下竟吐出黃綠色嘔吐物,並在尿布上看到紅色草莓果醬樣的大便。兒科急診醫師檢查後發現,在小新的右上腹有摸到一腫塊,後續以腹部超音波檢查,察覺腫塊處是呈現靶心形狀的重疊腸壁,最後小新被確診為腸套疊。何謂腸套疊小兒腸套疊常被戲稱為「大腸包小腸」,外形就像長筒天文望遠鏡縮起來時一樣,一段遠端的腸子套住另一段近端的腸子,當腸子套在一起時,供給腸道的血管會受壓迫,進而引發淋巴回流受阻、腸道壁水腫、腸道阻塞、腸壁缺血、腸道壞死等情況,如果沒及時處置,最嚴重可能因腸壞死併發嚴重感染,甚至休克死亡。腸套疊最常發生的年齡在3個月至3歲,通常男生發生機率比女生多四倍,平均發生率為千分之一左右。腸套疊的成因實際原因不明,目前醫學上提出的相關機轉是因病毒感染後(如感冒或腸胃道感染),造成腸道周圍淋巴結腫大,形成一個類似卡榫的點(Leading point),使近端腸子容易卡進遠端腸子而被套住。但也有極少數的病人因腸子結構問題,而形成引導點(Leading point)。最常見的腸套疊發生位置在大腸和小腸交界處,但仍有少數病人是小腸套小腸或大腸套大腸。臨床上,如果發現套疊不在最常見的位置時,需小心有其他腸道結構的異常。腸套疊的症狀對於嬰幼兒腸套疊,因孩子不會表達,加上不一定有典型症狀,所以診斷上仍有一定難度,初期容易被誤認為腸胃炎。一般常見的典型症狀,包括: 陣發性腹痛(通常是間隔15至 30分鐘發生)、哭鬧不安難以安撫、食慾下降、腹脹、嘔吐,如果發現寶寶哭啼時沒有眼淚,尿布更換的頻率大幅減少時,就要懷疑是脫水了,而草莓果醬樣血便,則暗示腸道黏膜受損,必須儘速就醫,避免變成腸壞死。腸套疊的診斷方式身體檢查時,可能在寶寶右上腹摸到腸套疊的香腸狀腫塊。而臨床上,醫師還會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因其相對安全,無侵入性、無輻射線,操作也相對簡便快速,是輔助診斷的利器,超音波下套住的腸子,橫切面呈現同心圓標靶狀(Target sign),斜切面則類似腎臟的樣子,稱偽腎臟樣(Pseudokidney sign)。 腸套疊的治療 若寶寶生命徵象穩定,且無脫水、腸壞死的可能性時,症狀若發生在48小時內,醫師會優先進行非手術的灌腸復位。目前灌腸有三種: 看當下所在醫院的醫材選取,分別有顯影劑、空氣或食鹽水,醫師會將上述物品從寶寶直腸灌入,在放射線攝影的幫助下,確認腸套疊處有被灌通。灌腸復位的好處是快速、安全、有效,成功率約八成,但灌通後仍有約一成會再復發。但若套疊時間過久、灌腸復位失敗、懷疑腸道破裂,則要考慮採取外科手術治療。目前大部分以腹腔鏡操作,用器械將套住的兩段腸道拉開。如果有腸道破裂或腸壞死,則有可能要縫補或切除腸段,統計上手術復位的復發率較低,約百分之三左右。成功復位後灌腸復位成功的小孩,需留意腸套疊再復發,約三分之一發生在復位後的24 小時內,因此若再出現類似症狀,則需就醫。一般在腸道功能恢復後,就能進食,一開始最好以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儘可能避免冰涼、油膩、刺激性的食物。
-
2021-04-16 新聞.元氣新聞
辣媽網紅PO哺乳照遭批暴露 國健署、醫師說話了
健身美女部落客Michell時常分享生活點滴,4月13日在臉書曬出哺乳照後,有網友留言指其「隨意暴露隱私部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小兒科醫師、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楊文理看到照片後表示,「照片表情很溫馨!很像教學哺乳的教案照片」,另哺乳時是否要遮掩乳房,應由哺乳者自己決定;國民健康署則表示,哺乳時不一定要遮住乳房,若有人在公共場域禁止、驅離或妨礙婦女於公共場所哺育母乳,得依「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開罰。為鼓勵與維護婦女於公共場所哺育母乳的權利,並提供婦女無障礙哺乳環境,國民健康署制定「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若有人禁止、驅離或妨礙婦女於公共場所哺育母乳,得依該條例第8條,處新台幣6千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鍰。國民健康署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宜靜指出,哺育母乳是神聖的行為,若大家以異樣眼光看待哺乳行為,恐讓哺乳婦女感到不適,「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精神在於母親可以在公共場所自在哺乳,若小朋友臨時需要餵奶,婦女不一定要去哺(集)乳室哺餵,也可以在辦公室內。「表情很溫馨啊!這就是一張哺育母乳的照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小兒科醫師、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楊文理表示,臨床上會有教學哺乳的照片,指引哺乳姿勢、如何哺乳較方便等,該名網紅拍照重點看起來是在表達「親餵母乳是有愛且健康的行為」,且姿勢標準,很像一般教案的照片。楊文理指出,大眾須尊重婦女在公共場合哺育母乳,才能營造自在的哺育環境;對於部分人士覺得照片裸露,她認為,可能跟台灣民情有關,只要照片態度上不是強調「暴露」,其實應讓母親自在哺育母乳為好。對於在外哺乳是否應用布遮掩,林宜靜表示,哺乳時不一定要遮住乳房,有婦女穿「哺乳衣」是為了方便哺乳,是否要穿在於個人意願;楊文理呼籲,哺乳時是否要遮掩乳房,應由哺乳者自己決定,若覺得需要隱私,可將寶寶的背巾往前背,較不會露出乳房肌膚,「乳房是養大寶寶的驕傲部位」,觀者不要物化乳房。
-
2021-04-15 該看哪科.兒科
幫寶寶洗澡別洗太乾淨 避免過敏
幫寶寶皮膚滅菌,也要養好菌,洗澡太「乾淨」,小心皮膚發炎更嚴重。小兒科醫師指出,日常洗沐與保養過程中「勿過度清潔」,應維持皮膚表面「弱酸」、「好菌多壞菌少」的環境,並適度「保濕」,才能防止過敏,維持正常皮膚生理功能。皮膚是人體最大器官,也是第一道免疫防線,據衛福部統計,2019年0至4歲嬰幼兒因皮膚炎、濕疹等問題求診人數高達39萬人,開業小兒專科診所醫師巫漢盟表示,皮膚過敏若未正確控制,恐影響孩子免疫系統發展。巫漢盟指出,嬰幼兒皮膚發育尚未成熟,過度或錯誤的清潔方式會,影響天然皮脂膜的形成,容易過敏,建議寶寶肌膚應維持pH5.5、適度保濕、勿過度清潔,才能維持正常皮膚生理功能。巫漢盟指出,寶寶洗澡最好是浸泡盆浴或泡泡澡,水溫控制在34至36℃,泡澡時間不超過10分鐘。可選擇含有保水、皮膚修復功能的沐浴品,浴後保持身體微濕不要完全擦乾,並立刻擦上保養品,確保水分可以留在皮膚上,能為寶寶打造良好的菌相環境。
-
2021-04-15 該看哪科.兒科
打造寶寶抗敏肌4原則 醫師:泡澡、洗澡後保濕這樣做
幫寶寶皮膚滅菌,也要養好菌,洗太乾淨,小心皮膚發炎更嚴重。一位2歲女童飽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爸媽誤以為是皮膚表面壞菌過多作祟,想幫女童「消滅皮膚壞菌」,遂購買抗菌沐浴乳、增加洗澡次數,反加劇全身乾癢、皮膚紅疹等問題。小兒科診所醫師指出,日常洗沐與保養「勿過度清潔」,應維持皮膚表面「弱酸」、「好菌多壞菌少」等環境,適度保濕,才能防止過敏,維持正常皮膚生理功能。皮膚是人體最大器官,也是第一道免疫防線,開業小兒專科診所醫師巫漢盟表示,據衛福部統計,2019年0至4歲嬰幼兒因皮膚炎、溼疹等問題求診人數高達39萬,皮膚問題是家長最頭痛孩子健康的狀況之一,若未正確控制過敏問題,維持弱酸性健康膚表,恐影響孩子免疫系統發展。巫漢盟表示,寶寶皮膚的pH值相比成人偏鹼性,較難維持膚表好壞菌平衡,更易出現過敏問題,建議寶寶肌膚維持pH5.5酸鹼值、適度保濕、勿過度清潔,維持正常皮膚生理功能。由於嬰幼兒皮膚發育尚未成熟,過度或錯誤的清潔方式會破壞膚表好壞菌的平衡,影響天然皮脂膜的形成,對於皮膚敏感或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日常護理須重視「保濕」。巫漢盟指出,家長過去偏重在寶寶洗澡後,使用保濕、舒緩、止癢等功效的保養品,但補充皮膚所流失的水分,最有效的方法是浸泡盆浴或泡泡澡,水溫需控制在34至36度,泡澡時間不超過5至10分鐘。巫漢盟進一步表示,選擇含有保水、皮膚修復功能的植物醣體沐浴品,浴後保持身體微濕不要完全擦乾,並立刻擦上保養品,確保水分可以留在皮膚上,也能為寶寶打造良好的菌相環境。「菌並不是越少越好」巫漢盟強調,傳統觀念講求「抗菌、滅菌」來保護孩子,反而破壞寶寶膚表菌相的平衡,他提醒,絕大部分的肥皂都含有皂鹼,清洗後會破壞健康皮脂膜應有的弱酸性環境,恐讓有疾病感染風險的壞菌趁虛而入。
-
2021-04-14 新聞.元氣新聞
兒童用骨釘健保照市價全付 廠商嫌沒利潤拒供貨
一款用於治療兒童骨折的骨釘醫材,去年12月納入健保給付,健保署依照廠商賣給醫院的市價全額給付,價格甚至是澳洲、韓國的1.5倍以上,但廠商卻以沒利潤為由拒絕供貨。近期有醫師在網路上發文指出,一款用於治療兒童長骨骨折的彈性髓內釘,去年12月納入健保給付後,醫材廠商卻以沒利潤為由不供貨;另有醫師質疑,這款骨釘在納入健保前,患者須自費新台幣1萬5000元,健保卻只打對折給付7000元,引來網友批評健保署惡意砍價。實際上,這款彈性髓內釘早在2014年就研議納入健保給付,當時健保署蒐集國際資料,決議以國際最低價、韓國的支付價格4047元作為全額給付價格,但因醫材業者認為價格太低,不同意納入。時隔4年後,健保署於2018年12月重啟討論,醫材業者也表達願意重新討論給付價格的意願。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張淑雅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彈性髓內釘主要用於治療兒童骨折,由於這款骨釘有彈性、可彎曲,在固定骨折部位的時候可以避免傷害生長板,在臨床使用有其必要性。張淑雅說,根據國際間最新資料,這款骨釘在韓國健保給付價格為4497元、在澳洲健保給付4797元;全台39家公、私立醫院的採購價中位數為6500元,健保署考量浮動點值等因素,最後核定為7243元,等同以市售價格健保全額給付。張淑雅指出,這款骨釘去年12月起納入健保給付,至今申報數量為52支,但給付後就接獲該廠商申覆,認為健保即便已依照公定價格給付,給付點數仍太低、沒有利潤,要求取消健保給付,甚至發文逕自宣布拒絕供貨。她說,健保署多次聯繫廠商,希望提供佐證資料,說明因為外匯、關稅還是其他因素沒利潤,共同解決問題,但廠商僅不斷強調「沒利潤」,健保全額給付形同全民買單,健保署也不能任由廠商漫天喊價,所幸仍有其他同功能骨釘可正常供貨,患者不致無醫材可用。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受訪時表示,近期確實聽聞很多兒科醫師反應此事,健保署應了解究竟是給付價格不合理,還是有其他原因,或許可研議滾動式調整給付價格,並向醫界解釋事發經過;但她也強調,廠商既然能以此價格賣給醫院,為何納入健保給付就不敷成本,也應說明清楚,邀集各界再次討論,才能讓民眾享受到健保給付的美意。該款爭議醫材為嬌生集團旗下企業產品,經記者去電詢問,業者表示,對此議題無法做出任何回應。
-
2021-04-14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百花齊放花粉熱 2因素加劇爆發
春天,氣溫漸暖,百花齊放,生機勃勃,大家都喜歡它的到來,不過對於花粉熱(Hay Fever)的患者來說,這些開花的樹木和草所釋放的數十億顆花粉粒,卻是苦難的開始。花粉熱俗稱乾草熱,也就是對植物的花粉過敏,包括樹(Tree)、草皮(Grass)和野草(Weed)等等,最常見的症狀為鼻塞、流鼻水、眼睛癢、流眼淚。嚴重者也有咳嗽、皮膚癢、或焦躁不安,經常在家族中遺傳。除了眼睛和鼻子的症狀外,還會引起腦霧(Brain fog),也就是患者的注意力無法集中,這是因為晚上鼻子發炎,呼吸不順而導致睡眠質量變差所造成的,估計多達57%的成年人和88%的花粉熱兒童有睡眠問題,包括每晚短暫醒來數十次,易讓人變得虛弱,又倦又累,並影響生活品質。給花粉熱患者的5個生活建議2021年2月美國伊利諾州的過敏、哮喘與免疫學院(ACAAI)院長福納西耶醫生(Luz Fonacier)就公布5個最新建議給花粉熱患者參考,筆者再加入個人經驗和每日郵報記者喬丹女士(Thea Jourdan)的建議,彙整如下。第一、適度避免使用第一代抗組織胺藥物,例如去敏(diphenhydramine)和敏達(Chlorpheniramine),它們會引起嗜睡、口乾、眼睛乾澀和便秘。可以使用比較不會有嗜睡情形的第二代抗組織胺藥物來替代,例如勝克敏(cetirizine),驅異樂(levocetirizine),艾萊(fexofenadine),開瑞坦(loratadine)或停敏(desloratadine)。如果是含有抗組織胺的軟膏則可以幫助減少由花粉症引起的蕁麻疹(皮疹)。使用溫的無菌生理食鹽水清洗鼻子和眼睛,把花粉沖洗掉,對於症狀的緩解相當有幫助。第二、使用含皮質類固醇鼻噴劑,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處理方法,特別是當流鼻水和鼻塞干擾您的日常生活時,例如艾敏釋(fluticasone)、內舒拿(mometasone)、碧適清(budesonide)、或是拿塞可得(triamcinolone)等等,它們甚至可以幫助眼睛過敏的症狀(流眼淚)。如果能在每年固定症狀出現前一周,就預先使用則效果更好。第三、鼻塞經常使用的口服血管收縮劑偽麻黃鹼(Pseudoephedrine)雖然有效但也有副作用,例如:失眠、食慾不振、易怒和心悸。在美國(各個州法律不同)必須由醫生處方或是經由藥師才能使用它。如果您已經懷孕,也不應服用。特別提醒,如果是含血管收縮劑的鼻噴劑,使用時也須詢問醫生,不建議長期(三天內)使用,否則會引起反彈性的鼻塞,不但藥物變得無效,且情況會比沒有使用前更糟。第四、關於針灸和草藥的治療功效,科學界尚無定論,由於仍然缺乏足夠的數據,因此ACAAI暫不推薦將這些療法用於花粉熱。第五、食物過敏測試不應該成為鼻過敏測試的一部分,ACAAI在治療指南中特別強調,食物過敏不會引起鼻部症狀,雖然有時患者會有食物-花粉交叉過敏。花粉熱的過敏原測試應包括對寵物,塵蟎,樹木,草,雜草和黴菌的敏感性,因為它們才是最有可能引發鼻部過敏。溫室效應加重花粉季強度近期的研究表明,花粉熱不僅是發生的季節時間長度延長了,其間花粉的數量也增加了(炸彈量變多),另外,罹患花粉熱的患者人數也變多了。之前的溫室實驗就已經發現,當溫度升高和大氣中二氧化碳變多(人為引起氣候變化的標誌)就會產生更多的花粉。美國猶他大學生物學助理教授安德勒格(William Anderegg)查看了來自五大洲31個國家/地區的130個花粉收集點的數字就發現,這樣的情況已經在現實世界中顯現了,該論文刊登在2021年2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上。安德勒格教授發現,2018年美國和加拿大的花粉季節比1990年提前20天開始,從早期的3月中下旬才開始,提前到2月下旬就已經開始,結束的時間也從原本9月初,延長到9月底才結束,總計最多延長了30多天。另外,空氣傳播的花粉數量也比28年前增加了21%。在英國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倫敦埃夫利納兒童醫院的兒科過敏專家福克斯(Adam Fox)教授就說,回顧過去在英國從事臨床工作的20年,會發現花粉季節的強度和長度都在增加。一般花粉熱的患者可能對樹,或對草,或對雜草,三者之中的任一個花粉過敏,但是,有些不幸的人可能會遭受其中的兩個或甚至全部。通常情況下,樹木花粉季節始於2月,一直持續到6月。草皮的花粉季節始於5月,到7月結束。雜草則是從6月至9月底釋放出花粉。空污也加劇花粉熱症狀另外,空氣污染也會造成花粉熱患者的人數變多,以及症狀加劇,所以花粉熱患者在城市中所佔比例就會比農村來得高。英國肺臟基金會創始人格林爵士說,這是因為在城市空氣中的細小污染物(包括柴油顆粒),會引起粘膜刺激,使得原本不會過敏的人也會變得過敏,所以當花粉等過敏原出現時,就更容易引起花粉熱了。台灣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黃彬芳教授的一項研究也證明,當嬰兒或甚至是懷孕的媽媽暴露於高水平的空氣污染,就會增加往後小孩罹患花粉熱的機率,該論文已在2021年發表在英國胸腔科學會所出版的胸腔《Thorax》雜誌上。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花粉季節期間,出門時,都要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例如戴上口罩和全罩式太陽眼鏡,以阻止花粉碰觸到鼻子和眼睛。在室內時,則要保持窗戶關閉以減少花粉進入到室內,並打開空調進行控溫和空氣清淨。在車內要保持車窗關閉,開啟空調並按下車內空氣循環鍵。另外,網上有人建議將凡士林油塗抹在您的鼻子周圍,以便在花粉進入鼻子之前“捕獲”花粉粒,這只會把鼻子弄得黏答答外,應該不會有啥作用。林林總總說了這麼多,不知道有沒有幫到你,希望大家都能擊敗花粉炸彈,快樂度過春天的美好季節喔!
-
2021-04-12 該看哪科.兒科
醫病天地/小孩戽斗牙齒亂 恐鼻過敏引起
孩童齒列不正、一口亂牙,甚至戽斗時,家長都會帶至牙科矯正。萬芳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黃筠涵說,咬合異常不一定是牙齒長不好,有可能是長期鼻塞所致,除建議減少接觸過敏原,新生兒可喝母乳,調節免疫系統。黃筠涵說,有一名7歲男孩小傑因牙齒亂、咬合異常,被媽媽帶去牙科矯正,但牙醫師卻發現小傑是長期鼻塞,習慣張嘴呼吸,進而影響臉部骨骼發育所致,建議媽媽帶去兒科治療鼻過敏。黃筠涵說,輕微未影響生活作息鼻過敏,需盡量避免接觸過敏原,如塵蟎、灰塵、二手菸或燒香味;家中被單1周至少洗1次,也可補充益生菌或維生素D,少吃冰冷食物。若鼻過敏嚴重影響睡眠及學習表現,建議可藥物治療,目前以鼻噴劑及抗組織胺藥物為主。黃筠涵說,孩童從出生至3歲免疫系統處易敏期,大量接觸環境過敏原易誘發過敏體質,此階段為預防過敏關鍵期,推薦喝母乳,能調節免疫系統。
-
2021-04-10 寵物.照顧指南
2童發燒腹瀉 寵物龜惹禍
養小烏龜當寵物要當心!衛福部台中醫院發現,有2名兒童發燒、腹瀉,檢查排除旅遊史、接觸史,也沒吃壞肚子,醫師發現兩人都養烏龜當寵物,糞便檢查發現沙門氏菌,才找出病因。台中醫院小兒科醫師陳敏恭說,6歲郭姓男童3月初發燒、腹痛,每天腹瀉8次,另名6歲徐姓女童也發燒、腹瀉、腹痛,伴隨嘔吐、食慾下降等,但都找不出病因,後來才知道是烏龜惹禍。醫師表示,2名患者共通點都是養小烏龜當寵物,烏龜體型小,常放在手裡與牠互動,沙門氏菌通常存在於健康的爬行動物、兩棲動物消化道,小烏龜看似健康乾淨,糞便就帶有沙門氏菌,孩子接觸烏龜或飼養環境,若不徹底洗手,經由糞口感染,造成急性腸胃炎。陳敏恭表示,沙門氏菌潛伏期約1至2天,常發生於食用被汙染的牛奶、雞蛋、蛋製品而感染,通常會出現腹瀉、腹痛、發燒、嘔吐等症狀,偶爾有血便、頭痛、關節痛,嚴重者甚至會脫水、休克。醫師提醒,若是5歲以下的兒童、65歲以上成人及免疫系統較弱的人,有可能併發嚴重的腦膜炎、骨髓炎等;家長應注意孩童與飼養動物互動情形,如發現兒童有嘔吐、腹瀉或發燒等病症,同時飼養有烏龜等兩棲動物,應儘速就醫治療,以免導致嚴重的併發症。
-
2021-04-09 該看哪科.兒科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
6歲郭姓男童今年3月初因發燒、腹痛,一天腹瀉8次,另一名6歲徐姓女童也因發燒、腹痛及腹瀉、伴隨嘔吐、食慾下降等就醫,經衛福部台中醫院小兒科醫師陳敏恭診治,抽絲剝繭排除旅遊史、接觸史及食用不潔食物等發現,這二名病童的家中最近都養小烏龜當寵物,這時才真相大白,趕緊採集患者糞便進行細菌培養,發現了沙門氏菌,所幸經過治療,2名病童都健康出院。陳敏恭說,2名病童共同特點,都是飼養小烏龜,因為烏龜體型小,孩子們容易放在手裡跟它互動,而沙門氏菌通常存在於健康的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消化道,家中飼養小烏龜看似健康又乾淨,但其糞便就帶有沙門氏菌,孩童若接觸烏龜或飼養環境後,不徹底洗手,可能經由糞口感染,造成急性腸胃炎。陳敏恭指出,沙門氏菌潛伏期約1至2天,感染常見於食用被汙染的牛奶、雞蛋、蛋製品,通常會出現腹瀉、腹痛、發燒、嘔吐等症狀,偶爾出現血便、頭痛、關節痛,嚴重甚至脫水、休克,若是5歲以下的兒童、65歲以上成人及免疫系統較弱的人,有可能併發嚴重的腦膜炎、骨髓炎等。他提醒家長,平常應多注意孩童與飼養動物互動情形,如發現兒童有嘔吐、腹瀉或發燒等病症並同時飼養有烏龜等兩棲動物,應儘速就醫治療,以免導致嚴重的併發症。
-
2021-04-09 該看哪科.兒科
4歲男童右側腹股溝發現鼓起未就醫 1年後疼痛不適
4歲楊姓男童的右側腹股溝1年前發現鼓起突出物,家長考量他年紀小且無明顯症狀而未就醫,直到近來他的右側腹股溝疼痛才到衛福部苗栗醫院就醫,泌尿科醫師診斷為腹股溝疝氣,病童的哥哥之前也曾因疝氣在苗醫接受過手術,醫師詳細說明開刀治療計畫後,家長立即決定接受手術,當天住院完成疝氣修補術,術後病童恢復佳,第2天就開心出院返家。苗栗醫院泌尿科醫師簡維弘表示,根據文獻小兒疝氣發生率約6%,男生發生率約為女生5倍。小兒疝氣多為胚胎發育過程中,殘留下來未消失的管袋狀腹膜(解剖名稱「鞘狀突」),由腹膜沿著精索或卵巢圓韌帶的旁邊延伸出腹壁,因此造成腹腔至腹股溝(或陰囊)有個相通的通道,腹內的器官如腸子、卵巢或大網膜,可藉由這個通道突出腹股溝,甚至掉到陰囊。簡維弘指出,小兒疝氣可能沒任何症狀,只在腹股溝處輕微突起,多半發生在運動、大哭、大叫、用力咳嗽等腹壓增加時,通常只要身體平躺,腹部不用力,大部分可自行縮回腹腔,但必須特別注意,如果腸子掉進疝氣囊的時間過久,將會使腸子卡在疝氣囊內導致腸道阻塞,若卡住的時間過久,還有可能引發腸道壞死而致命,不可輕忽。「疝氣」是小兒科常見疾病之一,只是孩子年紀還小不會表達,家長可從鼠蹊部觀察,若發現有硬塊,應先平躺放鬆試著讓突起物縮回,若發現硬塊持續凸起,應儘速就醫。臨床上對小兒疝氣治療已非常成熟,通常小兒疝氣開刀考量幼兒無法配合,必須全身麻醉,術前要禁食6至8小時,避免麻醉誘導時嘔吐造成吸入性肺炎;手術約20至30分鐘可完成,術後傷口貼美容膠固定,約一周可痊癒,術後不需服用抗生素,只需視情況給予口服止痛劑即可,呼籲家長平時要多注意小朋友腹股溝是否有鼓起的症狀,若發現應儘速就醫治療。